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火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火灾

相关日志

巴西夜总会大火原因分析
热度 14 Greg66 2013-1-28 10:13
当地时间2012年1月27日凌晨,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圣玛丽亚市中心一家夜总会突发大火。当地警方初步统计,大火已造成至少245(233?)人死亡。 据报道称,起火原因可能是乐队演出燃放焰火时,引发火灾,火冲到屋顶,引燃隔音材料,进而蔓延失控。下面简单分析事故原因,根据原因分析可以制定预防对策。 (1)动作原因分析。乐队工作人员燃放烟火的动作(不小心)。具体动作细节,报导中没有描述。 (2)习惯原因分析。乐队工作人员缺乏“动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知识和意识又是相互连在一起的,缺乏知识就会缺乏意识或不重视。上面链接中的报导,给出了1977年以来的7起夜总会火灾,分别死亡66-194人,按照我国的事故分类标准,都是特别重大事故,其中有3起是燃放烟火引起的,占43%。这个知识,焰火燃放者肯定是不掌握的,这就是知识缺乏,进而导致不重视操作细节中的安全。也由于知识缺乏,操作时可能就会很随意,这就涉及到了不安全习惯,不过具体操作细节,未见报道。 (3)组织行为原因分析。报道中比较倾向于火灾是由焰火燃放引起的,这就需要有焰火燃放安全操作程序;报道中也提及,可能是由音响电路故障引起的,这就需要有设备安全管理程序;屋顶的建筑材料(是否阻燃)也应该有管理程序控制;本案中为防止客人不结账溜走而只有一个安全出口,导致大部分牺牲者是被踩踏和窒息而死亡,这就需要安全出口控制程序、事故应急、人员疏散程序等。总之,经过安全评估和危险识别,凡是有可能出事故的有关方面,都需要有管理程序。这些程序和组织结构等连接在一起,就是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不知本案的夜总会,是否建立、健全了。管理体系的运转那就是组织行为了。 (4)文化原因。很多类似夜总会这样的营业单位,可能特别注重服务质量和盈利水平,对安全方面可能未能注重很多,这就是安全文化的问题。经营者是否认识到“安全是影响企业运营的最重要因素、安全创造经济效益、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安全、充分工作就能预防事故。。。。?”这些都是安全文化元素的内容,他们肯定没有测量,也不会有跟踪改善的具体步骤。 上面的分析的,还仅仅是从夜总会(经营单位)这个角度说的。从客人角度,只能分析其动作原因、习惯原因,因为客人基本上是无组织的,更谈不上有纪律,如果说有,那只能靠经营单位来组织(就是按照上面说的应急、疏散程序)。所以,对于客人自己这方面,那只能是注意动作和习惯了。动作上,应该注意每一个细节,习惯上应该时刻警惕安全(意识)、积累安全知识、养成安全习惯,良好的习惯会使人们产生安全的动作,从而消除事故。本案中,客人的安全知识只能靠自己日常积累,如果能养成到一个场所尤其是人多、长时间停留的场所就能够很快观察、思考出逃生方法的习惯,那就最好了,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命危险。 安全文化问题,基本上是一个组织问题,个人的安全文化(安全认识)是在组织中形成的。 家庭也应该算一种社会组织,但并不是组织严密的组织。 从本案,实际所有事故都是类似的,从纯技术角度(屋顶材料、疏散通道设计等)是无法达到理想预防效果的。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到,培训,知识增长与积累是至关重要的。还能看到,安全,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上述分析,还可以注意到,事故的原因及其控制,是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动作、习惯、组织、文化四个阶段的问题。 补记: 今天(2013年1月31日)北京手机报(早报)报到,27日凌晨的巴西大火,新闻发布会指认,所用的烟花是廉价烟花,适用于室外,这是烟花管理的一部分。摄像头缺位。
个人分类: 9|8051 次阅读|31 个评论
目击积水潭桥南火灾
danjon 2013-1-12 13:56
目击积水潭桥南火灾
我在前面那篇《我就喜欢麦当劳》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7503do=blogid=650206 里,曾谈到我和朋友在积水潭的肯德基聚会时经常去对面的饭馆吃饭。昨天适逢周五,又去那家肯德基聚会,本来打算等人凑齐了就去那家饭馆吃饭,结果人还没齐,就看到对面饭馆着火了。。。因为我们这边是在二层,看得非常清楚。火苗蹿到两层楼多高,还好消防车很快赶到。于是晚饭就在肯德基里吃了。 我们的人拍的照片: 下面这些是在微博上搜到其他人拍的:
45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华社批兰考火灾通报冷血无情 成领导功劳簿
vetzhang8008 2013-1-7 11:26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鹿永建)兰考县“1·4”火灾事故的情况通报1月5日通过多种渠道公布,在7个幼儿逝去的沉痛事实面前,通报的文风更显怪诞。 一场事故的通报,相当程度成为有关领导的功劳簿。不但有市县领导“高度重视”“重要批示”,还有各级领导“亲赴现场”“亲临兰考指导工作”“亲临一线”,其居高临下、自证有功的味道跃然纸上。 说到袁厉害收养弃婴这个要害,通报难觅当地政府对残弃儿的责任担当,却历数自愿献爱心二十多年的公民袁厉害的三个不符合收养条件。公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政府倒像旁观者了。 正如有人所说,如果没有袁厉害的爱心和持续,她收养的多名弃儿或许不等火灾早已没命。她补充当地公办福利院之缺,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事实。有关方面没有直说默许民间爱心行为是好心犯错误,却清楚地告诉世人,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有意宽于管理”是工作的漏洞所在。照此推论,如果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不宽于管理,这些孩子很可能无人收养、无人觉察地先后死去,就不会集中死于火灾。这是何等冷酷的逻辑。 文风就是作风,文风就是党风,文风也是各级党政负责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民生问题的试金石。干部改变外在的文风,其实要先有内心的改变;只有真正把自己当成人民的仆人,以为人民服务为自觉追求,而不是当官做老爷,才可能改变八股文风,去掉居高临下的作风。期待有关地方干部意识到自己思想深处的不足,承认工作的巨大差距,担起人民赋予的责任,抓紧学习研究,改文风变作风,减少类似悲剧发生。
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失火难灭的延安国贸大厦是消防忌讳的三合一建筑吗?
陈龙珠 2012-12-22 11:55
后记2 :延安国贸大厦火灾最新情况:3具遗体1人为住店旅客,1人为5层火锅店门卫,1人为大厦值班保安。据初步调查,火灾原因是陕西中院土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大厦外墙进行混凝土加固立柱浇筑加温时,民工擅离职守,无烟煤炉引燃包裹混凝土加固立柱的棉被和围挡彩条布,引发大厦二楼起火。 http://t.cn/zjOqVYv 后记1 :新华社发-记者了解到,截至21时,消防人员在清理现场过程中已确认 3人遇难 -身份有待进一步确认,12名烧伤,8名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昨天凌晨4时30分左右,位于延安市繁华商业区二道街与小东门街交叉口的国贸大厦发生火灾,到下午1时,火情已得到控制。 http://t.cn/zj0gQiE ----------- 陈龙珠sh :【商厦楼层没易燃物吗?上面几层做住人的宾馆,与被消防法规严禁的下面是有火灾隐患的厂房、上面是职工宿舍之多合一建筑,有何区别呢?】陕西延安商厦(国贸大厦)失火已持续5小时 部分伤者就医 - 视频: http://t.cn/zj023pN ( http://t.cn/zj0y06Z ) ( @头条新闻 ) 据上述传媒报道,国贸宾馆位于国贸大厦楼上的七八两层,宾馆设有100间客房,能容纳300人住宿。目前消防员正在抢救被困人员。 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8年10月28日修订) 条款: http://www.mps.gov.cn/n16/n1282/n3493/n3763/n4198/1651320.html 第十九条 生产、储存、经营 易燃易爆危险品 的场所 不得 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 生产、储存、经营 其他物品 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 应当符合 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45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会议--call for papers
majian 2012-9-16 20:51
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会议--call for papers
2012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会议由中山大学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协办 会议将于12月6日在广州召开,欢迎火灾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广大同行届时参会。 会议链接: http://www.allconfs.org/meeting/index.asp?id=1685 call for papers 1 call for papers 2
个人分类: 百家|45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外的防火训练
热度 5 fs007 2012-8-15 08:23
寻正 一年一度的防火训练又来了。按照医院规定,每年医院的员工都要进行防火、安全、感染控制、以及病人隐私方面的训练,包括在医院的综合考核指标中。在第一次参加训练时,医院安全人员还点上几堆火,让我们灭一灭,后来就全部是网上教程复习基本功课了。 针对防火知识我最感诧异的是,有人以专家的身份,叫人见火就逃,留给所谓“专业人员”来对付火灾,为此,我还曾写科普,戏称火柴棍上的火要一口吹灭。国外火灾的安全训练其实基本上就是火灾常识,只要思维正常,就容易把握其要点。 火灾训练的基本点不外四个方面。 火灾类型:火分三种,一种是最常见的固体燃料火(Class A),包括所有木质结构、纸张、塑料等易燃物品。第二种是液态或气体燃料(Class B),包括汽油等液体的易燃品。第三种是电器设备的火灾(Class C)。了解这些种类的火灾是因为有使用灭火器的需要。 灭火器有三种,第一是罐装水,就是一个大型钢筒,水不能压缩,所以水灭火器就比较大,显著比其它两种灭火器要大。以水灭火是传统模式,也是灭火的主要办法,但是水灭火在现代社会就有局限性,因为它不能用于后两种火灾。由于液体燃料比水轻,向液态燃料产生的火喷水无助于灭火,反而有散布火灾的危险。 由于燃烧的化学过程需要氧气,因此,第二种与第三种灭火器就试图剥夺维持火熖所需要的氧气。第二种灭火器是二氧化碳灭火器,其特点是喷射口呈喇叭状,其内容物由于是气体,可以压缩,所以体型相比于罐装水就小得多。第三种是固体化学制剂,体型跟气体灭火器相似,它可以同时用于三种火熖灭火,是一般家中配备的灭火器,缺点是喷出来的东西事后不好收拾处理,破坏性较大。【注:对于火灾专业人员来说,火与灭火器类型在常见的三种之外,还有更多,不细述。】 灭火器的使用过程在英文中有一个简称,叫PASS,分别代表四个单词,Pull,指拉出安全栓;Aim,瞄准火熖基部;Squeeze,压开释放灭火物;Sweep,扫射火熖,将之全部灭掉。如果换成中文,不妨用“拔苗助长 ”一词来记忆,拔者, 拔 出安全栓,苗者, 瞄 准火熖,助者,发射灭火之物 阻 止火熖,长者,使火势不 长 进而熄灭。 面对火灾的大局反应也有一个简称,叫RACE,其意识就是快,火势紧急,不快不行。R代表Rescue,抢救,抢救对象在医院当然是病人;A指Alarm,报警,需要向医院安全部门报警,由他们统一向消防队救援;C指Contain,控制火势,控制火势就是要关闭防火门,让火势一时之间不易于播散到其它区域;Evacuate或者Extinguish就涉及一个判断了,如果判断火势小,(参考:小于灭火器大小时),自己就近拿起灭火器把它给灭了——不然摆放灭火器在那里干什么?如果火势超出自己能控制的能力,就需要及时撤退,让专业人员进一步处理火灾。 如果也要用一个成语来模仿,那就要“走马观花”。走者,移 走 病人(或者其他场景中的未成年人以及所有需要救助的人),然后 马 上报警,再 关 门闭户,防止火的扩散,最后是 花 点时间灭火,如果不成功或者没有成功的希望就立即撤退。 自从人类开始玩火以来,玩火自焚的事件就层出不穷,的确有大火一发就产生焚天灭地之势的,让人没有多少时间反应,然而,大部分的火灾并不如此,火灾差不多都是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如果人及时反应,即使灭不了火,也能把火势局限——简单的一个关门动作,就可以阻碍火势,为别人节省出起码半小时间的反应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包括帮助缺乏行动能力的人脱离风险区域。在设计合理的现代医院中,在普通人看起来非常不必要的门是很多的——这些门的唯一作用就是在发生火灾时阻止火势扩散,为灭火队赢得时间,也给人逃离提供保障。 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意识到危机管理的缺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危机管理,医院下到各个科室,都要制定危机计划,并且,在安全训练中也要涉及危机应对知识。在危机中,恐慌可能比危机带来的现实危险更加可怕,保持镇静可以显著增加应对危机的能力。作为专业人员,见风险就逃是违反医院规定的,不仅会让病人处于危险中,也会增加自己的风险,有组织的协调活动可以显著增加危机管理的成功,提高病人与员工的安全系数。这是常规进行火灾与安全教育的意义所在。 骤起烟火勿慌急,走马观花辨火势,拔苗助长心不乱,笑看烟尽与火熄。 烟浓火急勿逞强,生命安全先保齐,助弱救困出危地,审时度势最尽力。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6956 次阅读|5 个评论
说说北京大水的六十年周期性
热度 6 fpe 2012-7-24 11:12
说说北京大水的六十年周期性 最近看北京的大雨,突然看到北京上一次类似的灾难发生在 61 年前,再一次引起我对极端气候的关注。为什么我对气候关注呢?因为气候改变燃料的物性,导致火灾高发的局面,每一次历史上的火灾突发的局面,都有相关的气候线索。根据历史上著名火灾的蔓延特征,我们会发现两种模式,一种是蔓延广,却速度慢,不会(或较少)死人的的大火,如著名的 1666 伦敦大火,烧毁 13000 栋建筑,却只有 6 人死亡。另一种是蔓延速度快,有大风相助的火灾,如 1871 年的芝加哥大火,死亡 300 多人,而同一时间段的 Peshtigo 大火,死亡 1500 多人,说明该时间段是有大风的存在,气流不稳定导致蔓延因风助,导致来不及逃生的结果。上述两种模式交替出现,其重复的周期大约是六十年。 根据这一周期性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的火灾,大抵按照这两种模式交替产生。一种火灾伴随着旱灾、寒流、和瘟疫,俄罗斯 2010 年夏季的火灾,就是典型的冷相火灾;另一种火灾则伴随着炎热漫长的夏季,高蒸发量,气流不稳定(火旋风), 1987 年大兴安岭大火是上一次典型的暖相火灾。拿这个规律来比照《中国火灾大典》上记录的几千次大型火灾,发现其中的冷相火灾与暖相火灾交替出现,最早的一次典型暖相火灾,发生在晋文公二年(公元前635年),就是那一次绵山之焚,诞生了著名的寒食传说。 那么上述观察是否有其他的依据呢?最新的气候理论,有一种叫做 PDO ( Pacific InterDecadal Oscillation ,太平洋十年周期震荡),把气候分成 30 十年的冷相和 30 年的暖相周期。这一理论,最早是基于阿拉斯加海域的捕鱼量的周期性变化而得到,并不断得到各方的验证,包括笔者感兴趣的火灾气候领域。捕鱼量与火灾有关联么?都是洋流控制的气候结果。森林火灾领域,每 30 年来一次大灾;美东的海边,在殖民者登陆之前,也是 30 年烧一次;而我国广西的一个小镇,早在 1547 年就记录了当地的奇怪现象:大型火灾每 60 年来一次。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历法, 60 年一个甲子轮回,说明古人的历法不是凭空造出来的,还是有气候变化作依据的。 所以,我是坚定的不相信全球变暖理论的人,原因很简单,我们最近的气候周期性变化没有解决,全球温度最不平常的几年,如果放到全球气候 PDO 震荡周期中去观察,就很平常了。所以,虽然二氧化碳的大气浓度一直在升高,但那与气候有什么关联?即使没有二氧化碳的贡献,我们还是要经历气候的暖相与冷相,也就不得不面临周期性的干旱问题、洪水问题、瘟疫问题和火灾问题,以及推动王朝更新,社会变革的无形之手:气候问题。你有你的理论,我有我的观察,大家都不是凭空在说话,还是把气候的周期性问题先解决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灾难,而不是跟在政治家的后面,作一些政治正确的研究。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 60 年的周期性似乎太长了一点,不过只要你有心,还是可以不断发现生活中的气候规律性。北京大水,不过是验证了气候周期性而已。如果不算上一次的北京大水,那么从 1954 年的长江大水来看,中国也应该再来一次水灾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气候规律。 附录:历史上北京降雨的60年周期性: 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七月己未,“雨坏都城,发兵二万人筑之”,57年后的至正八年五月,“京师大霖雨,京城崩圯”。(相差57年) 而后,水灾不绝。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景泰五年(1454)七月,京师霖雨,九门城垣塌决者甚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闰六月,顺天府大雨如注,昼夜不止,经二旬。雨潦浸贯城,长安街水深五尺,洼者深至丈余,各衙门皆成巨浸。(相差53年)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6125 次阅读|13 个评论
选题二 汽车落水的水中逃生、高层楼房的火灾逃生 寻找专业支持
热度 1 cctv10jfxue 2012-7-19 13:48
一、 2012 年 6 月 23 日,两位从广州来苏州旅游的游客,刚刚租上一辆轿车,就在他们路过一个小桥时,看到前面的车开得太慢,一把方向想超过它,结果用力过猛,汽车撞断了栏杆,落入河中。可是他们怎么都开不开车门,最后消防官兵赶到,把车窗玻璃敲碎,把两人救出,此时发现他们已经停止了呼吸。 二、 实验 1 :遥控车模拟汽车为什么会落水?有哪些可能?(新手;倒车;弯道拐弯时;突然躲避对面的人或车辆时;下雨或者雾天;翻车掉入河道) 事例说明多起汽车入水人员死亡事件。 实验 2 :那么汽车落水一般是什么样的情景?是平稳下沉还是头先下沉亦或是坐有乘客的一侧先下沉? 达人进行试验将遥控车开入水中 实验结果:由于发动机重量一般情况下都是车头先沉,并且在 2 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车内全部被淹没积满水。 三、 逃生时间如此宽裕,为何还有这么多起汽车坠水导致的死伤事件?大家推开车门逃生啊! l 指出落入水中第一个反应,推开车门逃生:什么情况下无法实现; l 交规考试 章节 5.9 “车落水后的应急处置部分”也教育驾驶员要憋住气推开车门以求生。现实中驾驶员真的能够在最后的时刻憋足气打开车门么? 实验 1 :慌张状况下用尽力量推门最终都没有推开, 分析如何开门失败? 实验 2 :     a. 在水漫过一半车门时做实验,看能否推开车门     b. 水漫过整个车门时做实验,推车门     c. 车里也被水淹没时推车门 实验证明情况 a , c 均可将门打开。 a 情况中,没入不深车外水压很小,人很容易打开车门逃生。因此在落水的一刹那最先要做到就是推开车门逃生。 b 情况中,由于车内是空气车外全是水而水压极大,在车内没有浸满水内外压强一致时,人的力量很难推开车门。 C 情况中可以顺利打开车门是因为车内外均是水,内外压强一致,人只要保证自己在不能呼吸的情况下用力便可以打开逃生,游出水面。 实验 3 :实验 2 表明如果人们可以平静的等待车内被水灌满憋足气是可以打开车门逃生的,但实验 1 逃生失败是不是由于人在慌张的情况下耗氧量更大,导致憋气时间不长,没有足够时间在水充满车厢后再在无法呼吸的状态下施力推开车门? 陆地上测量达人正常身体状况下憋气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要求达人完成任务人为造成达人情绪的慌张此时再次测量其憋气的时间。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证实:在慌张情况下,人耗氧量大,憋气时间短。 有人可能说了,推不开车门那还有其它的逃生方式啊,可以砸开玻璃逃生啊,前风挡玻璃面积大,砸开它就可以逃生。那么情况是怎么的呢? 实验 1 :把前风挡玻璃放在水缸中,用我们可以拿各种车里可能有的东西去砸(钥匙、高跟鞋、逃生锤、剪刀),实验证明在水中用任何工具都无法将挡风玻璃砸透。 为了验证挡风玻璃是否能够被砸透,达人选择在陆地上用威力巨大的羊角锤继续砸。发现仍旧砸不透。达人对此感到十分困惑,于是请教专家。 专家解答:由于前挡风玻璃采用的玻璃为夹层玻璃,就是在两块玻璃之间夹进一层以聚乙烯醇缩丁醛为主要成分的 PVB 中间膜。 玻璃即使碎裂,碎片也会被粘在薄膜上。这就有效防止了碎片扎伤和穿透坠落事件的发生,确保了人身安全。 相应的,在汽车落水时从前挡玻璃逃生也是妄想。 五、 侧窗玻璃是不是和前风挡玻璃一样呢?达人决定试一试! 实验:把侧窗玻璃放在水中用各种物体去砸(钥匙、高跟鞋、救生锤)发现救生锤可以砸碎。那么汽车落水后能否从侧窗逃生呢?达人决定试一试。 实验:带着钥匙、高跟鞋、逃生锤、剪刀等工具,达人和潜水员再次进入车内,被推入水中,测试侧窗玻璃能否被各种工具敲开打碎。 实验结果:最终逃生锤打开侧窗玻璃。专家解释原因。 新闻背景资料: 2007 年 12 月 12 日,温州高楼火灾造成 21 人死亡。 2010 年 11 月 15 日,上海以居民楼大火,由于缺乏逃生知识,造成 53 人死亡。 2011 年 4 月 25 日,北京大兴楼房火灾,造成 17 人死亡……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大楼一旦起火,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自救,这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那么一旦大楼起火该如何自救呢? 实验:把两个达人放在楼里,楼下开始燃放烟雾弹,看他们两个如何逃生? 1 一人选择往上跑,他认为着火点在楼下,往上跑可以远离着火点和烟雾,这样就能争取时间,获得消防队员的救助从而逃生。 2 一人选择在屋内,把门用湿布堵上,然后跑到阳台上呼救。 那么这两种方法是否可行呢? 实验:针对上述两个逃生方法,大家进行实验。 1 在楼下点燃烟雾弹,分别测试低楼层、中间楼层和高楼层的含烟量,哪个烟会足以造成人员死亡。 2 采用湿布堵住门缝,这种方式能否有效的堵住烟雾?测试其烟雾含量。 七:有人说在着火时肯定不能坐电梯,可是这种说法对吗?是所有的电梯都不能坐吗? 达人分析:普通人在无障碍、照明良好时步行楼梯速度略慢于 0.5m/s ,火灾时乘电梯逃生速度远快于步行,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尤其如此。以电梯速度 1.75m/s 载重 1000kg 计算,最多每两分钟可运行一个来回,每次至少载 14 人,在火势尚未蔓延的前 30 分钟内,即使只有一台电梯可靠运行,那么至少也可以有 200 人通过电梯快速、无障碍地脱离险境,伤亡人数也会大大降低。 那么电梯能否在火灾里运行呢? 实验:普通电梯在着火时,里面放上假人,情况会怎样? 1 实验测试电梯里的烟雾含量有多少? 2 实验测试,电梯线路被烧着时,情况会怎样? 那么有的电梯针对着火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这种电梯再遇到着火时,情况又会怎样呢? 实验: 1 楼里着火,电线短路,此时把假人放到消防电梯里,情况会怎样? 2 楼里着火时,看看消防电梯里的烟雾含量为多少?能否达到致人死亡的程度。 3 开门失灵时,消防电梯又该怎么办?
个人分类: 选题|5161 次阅读|2 个评论
天津蓟县莱德商厦火灾原因中的科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热度 1 Greg66 2012-7-10 09:20
关于天津蓟县 莱德商厦的火灾起因,有这样的报道, “ 一楼一个空调室外机的电线起火 ”引起的,也有报道说是“ 商厦一层东南角中转库房内空调电源线发生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所致 ”。无论如何,是由于空调这个电气设备引起的,所以其中的科学问题既解决方法是: 研究空调设备问题引起了多少次火灾,伤亡多少人次; 研究火花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要具体的人的不安全动作、物的不安全状态); 研究抑制空调火花的技术措施; 提出具体的空调使用建议。 这就是一篇很好的学位论文,这就是事故预防的思路(安全科学方法),先统计、再分析、再解决。事故的其他原因,其他事故的原因的解决也类似。所以事故统计是无限重要的,没有准确的统计,无法搞好事故预防。
51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淹死会水的,烧死识路的 – 说说蓟县火灾的伤亡特征
热度 6 fpe 2012-7-6 23:06
淹死会水的,烧死识路的 – 说说蓟县火灾的伤亡特征 看了网上刚刚公布的火场牺牲信息,一个奇怪的念头进入我的脑海,为什么烧死都是工作人员( 90% )?而按照消防逃生理论,不识路的人的牺牲概率高,比如克拉玛依大火中,外地领导 17 死 6 伤,无一全身而退,这是火场不识路导致的正常逃生结果。现代旅馆对逃生的最大关注,来源于旅客的环境陌生特征,需要强化逃生路径的培训,所以到处张贴着逃生图,便于初来乍到的旅客可以按图逃生。那么,蓟县火灾这种看上去似乎与常识相矛盾的现象说明什么? 通常我们说“淹死会水的”,是因为那些会水的,敢于下水,因此增加了被水淹死的概率。那么,烧死识路的,说明什么呢? 因为那些识路的,敢于拖延,因此增加了烟气中毒的危险。 现代的消防安全设计,是基于一个简单的不等式来进行的,即“ RSET ASET ”(即需要 Required 安全逃生时间应短于已有 Available 安全逃生时间)来进行的。前者取决于建筑特征(比如行动距离等参数)和人群反应(比如行动速度等参数),后者取决于燃料特征(比如火场蔓延速度和烟气流动速度)和通风特征(如开门开窗的大小)。其中最大的不确定项,就是人群逃生的行动前耽误时间,即逃生决策六步骤中的 Pre-movement time 行动前调查 . 人们用这个时间来调查火场信息,询问逃生途径,以及在某些场合下的逃生准备(如商场售货员需要把 POS 机的现金盒打包带走,这是起码的职业素质和应急步骤)。显然蓟县火灾中的死者,低估了火场蔓延的速度,低估了烟气蔓延的速度,低估了外来救援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翻开火灾伤亡史,洛阳东都大火中的舞厅老板张 ( ? ) 建国也是一个不该死的死者,因为他是老板,更熟悉环境,别人不知道的逃生途径,他不可能不知道,为什么最熟悉环境的人会火场中毒?因为他们没有经过比较专业的逃生培训,也因为他们对火场危险一无所知,也因为他们比较轻信外来的救助。 那么,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常识性逃生错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在于我国消防制度的非职业化。由于我国消防制度的非职业化特征,有经验的人不能留下来(必须开路,否则收入太低,养不活家庭),有理论的人不能科普(同样理由,收入问题), 进火场的人很多蛮干(因为门槛低,混入了缺乏培训的人),常识性错误比比皆是(比如消防队员烟气中毒)。 蓟县火灾中最不该死的人,牺牲了,最不该延误的消防队员,延误了,最应当公布的教训,隐藏了,这些都是非职业化消防的必然结果。如果需要改革消防制度,就需要涉及政府支出的合理化问题,这又是国家秘密,还是不碰为好。 一场重大灾难的发生,往往是一系列错误的结果,往往有制度不足的系统性贡献。在我国当前不能以人为本的“问责制“下,问责的都是表面的无知者,牺牲的都是制度改进的机会,满足民意的快意恩仇,却对未来的灾难预防于事无补了。困哉斯言。 有人问,为什么不会是378人死亡?如果是大面积的群死群伤,需要两个特征,要么,有人被踩死,说明逃生急,密度高,如深圳舞王大火;要么有长时间的延误,如洛阳东都大火。除此以外,很难导致大面积的伤亡。 附录: 10 名遇难者为: 王洋,女, 25 岁,住址:蓟县渔阳镇西关村,莱德商厦五层收银员; 杨洪霞,女, 28 岁,住址:蓟县渔阳镇上埝头村,莱德商厦五层售货员; 杨赛群,女, 25 岁,住址:蓟县渔阳镇上埝头村,莱德商厦四层售货员; 郭朝辉,女, 32 岁,住址:蓟县渔阳镇杨各庄村,莱德商厦五层售货员; 任丽春,女, 30 岁,住址:蓟县东赵各庄镇小赵庄村,莱德商厦五层售货员; 侯春华,女, 40 岁,住址:蓟县白涧镇天平庄村,莱德商厦五层售货员; 刘洪云,女, 44 岁,住址:蓟县县城青山溪语小区,莱德商厦罗莱家纺专柜经营者; 张立霞,女, 40 岁,住址:蓟县县城花园里小区,莱德商厦四层收银员; 王小红,女, 39 岁,住址:蓟县县城花园新村小区,莱德商厦五层售货员; 刘凤丽,女, 40 岁,住址:蓟县马伸桥镇马官屯村,顾客。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6810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为何商场火灾伤亡大?
热度 3 fpe 2012-7-1 07:45
为何商场火灾伤亡大? 6 月 30 日下午 16 时许,天津蓟县县城莱德商厦发生一起火灾。初步确认 10 人死亡, 16 人受轻伤。从唐山百货大楼的火灾算起,中国经历了几十次商场火灾,为什么每一次都有大量的人员伤亡?我想,这可能与我国的保险制度有关,也是生命价格不足的体现,这里随便说一说。 虽然不知道死亡原因,显然与火场烟气中毒有关,那些跳楼殒命的人,也是与烟气的危害有关,凸显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大空间环境,是很少安装排烟系统的。这是保险制度的漏洞。 当年在烟气管理这门课上,老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的商场( shopping mall )火灾数量很少,几乎没有烟气中毒的案例发生,无人因为烟气受害,为什么商场必须安装烟气管理系统(就是排烟、增压、隔离的风机系统) ? 答案是,这是保险公司的投保要求。如果没有烟气管理系统,每一家店铺的投保金额都需要翻倍或更多。因为烟气的传播几乎没有障碍,如果烟气进入了一家服装店,那么保险公司全部买单,不管烟气是否碰到了被投保的产品。所以,商场与其让每一家店铺缴纳高昂的保费, 还不如增加一个排烟系统,保证一家失火,产生的烟气绝对不能殃及鱼池(进入另一家商铺)。烟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维护,是美国消防工程领域热门的工作内容之一,这是保险公司的财险投保要求。 从天津蓟县县城莱德商厦火灾(以及国内所有的商场火灾)发生的结果来看,这一家商场是没有烟气管理系统的,背后的保险制度是主要原因。所以要从保险公司的账单入手,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消防得不到重视的秘密。以人为本,往往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4623 次阅读|6 个评论
九天揽月须防火 -- 说说航天的消防
热度 3 fpe 2012-6-19 02:11
九天揽月须防火 -- 说说航天的消防 最近神九上天,大家的关注点都是航天安全了,笔者从未研究过航天消防,但是看过几篇关于航天消防的文章,这里随便聊一聊。 说起外太空飞行的微重力火灾,这是一个非常冷门而已投入很大金钱的领域,至少有一本微重力燃烧的专著产生,背后的科研经费可以是数以亿计的。为什么要关注微重力火灾?因为硬件投资大,谁也不希望在遥远的太空来一场悲剧(到目前为止,太空尚无重大灾情,但发生过被扑灭的火灾),所以从硬件成本和投入保险来考量,有科研的必要。 微重力火灾的关键是,没有重力场,所以没有明显的羽流。平常我们的报警器都是放置在天花板,因为天花板收集羽流,所以不管哪里的火灾,都会往天花板输送烟气,于是报警位置毫无争议。太空站的微重力环境就不同了,没有羽流,烟气不往上跑,看不见,摸不着的火灾产物,是最可怕的。对此的报警手段,可以通过分析气流样本来实现,人工抽气,制造气流汇集装置,时刻分析空气中的气体和粒子浓度,是火检的常见选择。 微重力火灾的另一大困境是,经常是纯氧的环境,火焰温度高。平常我们的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氮气不参与放热反应,却吸热,有很大的惰性贡献,所以燃烧速度还是被惰性化并降低的结果。如果没有氮气,纯氧的环境中,火焰的温度极高,燃烧反应快,问题就来了。 1969 年阿波罗一号在起飞前的常规测试中,发生火灾,仅 17 秒钟,大火就瘫痪了指令舱,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对付纯氧环境异常火灾风险的办法,是减压处理。自从阿波罗 1 号火灾之后,美国要求在起飞的阶段的指令舱是使用 60% 的氧气和 40% 的氮气,并减压运行,气压只有正常的 1/3 ,这样高浓度氧气的分压力,相当于大气中氧气浓度为 21% 的分压力,风险就降低了。起飞过程中,宇航员在全套密封的宇航服内呼吸的是纯氧,防止减压病(又叫潜水病,就是血液中的氮气在减压时往外冒的问题,轻则昏迷致残,重就是悲剧了)。等指令舱进入外太空(真空环境)之后,开始用纯氧替换指令舱的混合气体,并升压。大概是起飞过程最危险,如果飞船进入轨道,所有的点火源都可以控制了,就可以放心使用纯氧环境了。 1968 年,苏联宇航员在地面模拟中发生纯氧环境的重大火灾事故,被高度保密,所以美国宇航员重复了这一灾难。现在这已经是基本常识了,大概不会有相同的事故产生了。国内消防领域的相同事故比比皆是,而航天领域的事故却从来没有重复,奇怪么? 关于太空站的灭火器的选择,据我看到的文献,是以二氧化碳为主,也在测试使用细水雾的可能性,但其他选择都不合适。最大的问题是,太空中没有重力场,也就没有上下的观念,较少羽流带来的混合,所以灭火剂与环境气体的混合不如地面混合那么方便,如果发生不均匀混合,就有可能灭不了火。为什么不用氮气呢?为了维持内部的高压,氮气瓶太厚了(太重了),所以上天的成本太高,另外氮气对于宇航员的呼吸不利。 那为什么不洒水呢?电子设备怕水。 那么,航天产品有什么要求呢?尽可能地阻燃,把衡量可燃性的 LOI (维持燃烧的最低氧量指数,越大越安全)尽可能提高。 没有绝对值,因为燃料就是燃料,在合适的条件下,还是会放出能量的。比如你用火柴点不着煤炭,并不能代表煤炭不能燃烧,只不过点燃的条件没有满足而已。所以,太空用品的阻燃性,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不可燃,所以危险依然存在。没有绝对的阻燃,尤其在纯氧的环境中,钢铁也能当柴烧,这是反应温度带来的效果。 那么,为什么太空灭火不用打开舱门,直接排放氧气的方法来灭火呢?不错,没有空气的真空,任何火灾都是无法维持的。不过,这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使用的最后防线,有可能让宇航员再也回不了地球,所以尽可能不动用这一绝招。
个人分类: 特种消防|5375 次阅读|9 个评论
说说潜艇的事故 -- 为何潜艇火灾总是在大修期间发生?
热度 6 fpe 2012-6-12 01:43
说说潜艇的事故 -- 为何潜艇火灾总是在大修期间发生? 最近( 5 月 23 日下午 5 时许),位于缅因州朴茨茅斯船厂的洛杉矶级核潜艇迈阿密号发生火灾,损失不大,却传遍全球,因为对核岛安全的担心,核潜艇之上无小事。笔者立刻注意到,核潜艇发生火灾,都是在船厂,都是处于非战备值班状态,都是处于物资堆放的大修期间。那么,为什么潜艇火灾总是在大修中发生? 那还不简单?潜艇总是执行军事任务,为了保密的需要,潜艇火灾不会泄漏出去。嗯,这是最常见的解释,也是不懂消防常识的解释。按照消防常识来解释, 潜艇火灾在正常任务中不易扩大,关键是潜艇分区严密(这是防水密封门的贡献),所以火灾蔓延困难。只有当潜艇放松警惕,打开防水隔离门的时候,才有可能造成较大的火灾。 NFPA1 消防规范提出的控火概念,其中有主动灭火和被动灭火两种,而潜艇船舱的高度密封性,导致被动灭火相当有效。所以只要有人保持警惕,那么战备期间的火灾总不是很大的问题。上船以后,火控( Fire Control )指的是武器操作系统,而损控( Damage Control )指的才是消防系统,千万不要搞混了。 当然,密封过头,也会造成逃生的困境。俄罗斯潜艇的哈龙灭火剂发生事故,结果因为通风不便,导致大批船员窒息。通常我们认为哈龙是高度安全的(现在的理论认为接触哈龙有可能带来慢性病),灭火时释放哈龙不会对在场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那么为什么会有人牺牲呢?原来灭火剂的释放强调浓度,在设计的灭火浓度之下( 3% ~ 6% ),在场人员的呼吸安全确实不受影响。可是俄罗斯潜艇事故发生不是按照灭火浓度排放的,高浓度的哈龙气体立即把氧气浓度稀释为零了,这样,几秒钟之后,死亡已经不可逆转。这是意外事故,却没有发生火灾。 中国潜艇在山东境内发生的窒息事故,性质与此类似,只不过不是哈龙排放,而是程序错误,没有关闭密封门,结果马达在水下启动时(相对于可控火灾的意外发生),耗尽了舱内的氧气,灾难瞬间发生,死亡不可逆转。人体呼吸用氧与柴油机耗氧相比,数量级相差太大了。 那么,为什么大修中经常发生火灾?首先,为了大修需要积累材料,大部分材料都是可燃的,这些临时摆放的燃料,对于维修对象来说,就是潜在的风险。其次,既然是大修,临时性的防火措施就有不足。有些系统退出运行,临时性的保护措施又没有到位,如清华大礼堂的火灾事故。第三,大修中不能保持人人警觉,临时工和外来合同工最容易出问题,因为他们不熟悉,也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美国海军上船人员都经过严格的消防灭火培训,而非海军人员和陆上服务后勤人员就难以保障在火灾发生时采取正确的灭火行动,所以火灾容易扩大。 舰艇火灾虽然都不大,维修却很昂贵,何故?因为火灾改变了钢材的应力水平,有可能让深潜不再安全,所以一场火灾之后,舰体钢材的抗压能力大为改变,有可能放弃重建,比如中国的 093 核潜艇的原型就发生火灾,被火焚烧之后,回炉彻底重建的(道听途说,千万不要找我验证,如果我可以验证,中情局会找我麻烦的)。这一次的迈阿密号,造价 9 亿( 22 年前),维修的估价是 4 亿,而一艘全新的核潜艇造价 20 亿,所以一次吸尘器造成的火灾,就需要全面评估维修和新造的平衡,这就是武器装备极端重视消防灭火系统的理由:因为他们不可更换(批次少),任务专(专门定做),有包袱(核反应堆),影响大(还有其他武器啊)。一般而言,安全投入总是与设备投入成比例的,不投入消防,就得投入保险,可是没有人替美国政府保险军用设备,所以只好投入消防。这就是美国军方是消防工程师的最大雇主的主要原因。我国的武器为什么不重视消防呢?因为我们的武器不用打仗。孙子云:不战而屈人之兵,靠得是亮剑和摆谱。 附录: 时间 事故 原因 2012/5/23 迈阿密号失火 大修期间,吸尘器垃圾受热自燃 2011/12/29 俄罗斯 “叶卡捷琳堡”号核潜艇火灾 大修期间,脚手架失火,池鱼之殃 2009/6/3 ? 英国海军“机敏”级潜艇火灾 建造期间,指挥塔失火 2010/2/26 印度潜艇船厂失火 不详 2008/11/8 俄国潜艇消防事故( 20 死 21 伤) 消防系统误动作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5919 次阅读|13 个评论
室内遭遇地震和火灾时的应急对策有别吗?
热度 2 陈龙珠 2012-5-7 20:12
陈龙珠sh :说起应急,强震持续时间大多1分钟之内,当在建筑非底层房间感受到较强的地震时,夺门而逃或许不是好主意(来得及逃出去吗),在室内找合适地方避险,以等地震停了再赶紧下楼(谁知道刚过去的是前震还是主震呢);而遇到火警则不同,高温和毒烟均能堵住逃生的通道而要命,所以报警和抢时间逃出着火的楼房是上策。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3491 次阅读|2 个评论
军事消防有弊端 -- 苏东坡对军巡铺制度的观察
热度 4 fpe 2012-5-6 05:16
军事消防有弊端 -- 评 苏东坡对宋代军巡铺制度的观察 我国新闻舆论历来吹捧古代的军事消防制度(军巡铺),凡存在的必然是合理,凡古代出现过的,必定值得夸许,这是一种思维的定式。然而今人丝毫没有意识到,当时的行政官员对于军巡铺制度的弊端早有体察,反对动用士兵救灾,苏东坡 的 《乞裁减巡铺兵士重赏》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宋代是火灾高发的年代,早在北周建都开封时,北周世宗柴荣就考虑了居民的消防问题,但是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气候条件的便利,导致宋代火灾连连。在严峻的火灾形势面前,大宋政府认真采取了军事消防制度,即军巡铺制度,成为当代消防制度的先驱。据宋人著《东京梦华录》记载: “ 每坊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 ” 军巡铺的任务主要是消防,重点在夜间巡查火警,同时巡查盗贼,维护治安。三百步(约二百米)左右设一铺。 “ 每坊三百步 ” 、 “ 铺兵五人 ” 为北宋后期的事,也即苏轼生活的时代的事。此前设铺的距离可能还要小些,铺人数还要多些。这从熙宁元年( 1068 年)曾对军巡铺的设置进行调整 “ 裁撤巡铺 86 铺,兵士 546 人 ” 的情况可以得到印证。另,据苏轼奏章《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军巡铺 “ 分番巡逻,铺屋相望。” 熙宁四年至六年和元祜四年至五年时期,苏东坡先后两次坐镇杭州,一次任通判 (1071 年至 1073 年间,代表中央控制监视地方官 ) ,另一次任太守 (1089 年至 1090 年间 ) 时,曾经积极兴办官方的城市消防队,时称 “ 军巡铺 ” (南宋又称 “ 潜火铺 ” ,宋代的 “ 潜火 ” 即为灭火之意,原为“熸火”,《左传》“楚师败熸”,后因为以水克火的需要,偏旁得到变化,成为“潜火”,意思是以水灭火,而不是原来的“以火灭火”的本意了。以火灭火,强调控制燃料;以水灭火,强调灭火剂,这是防火策略的两端,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防火水平)。这是北宋比较普及的官办消防队,对日本的消防制度有影响;而日本在东北三省的消防制度,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国当前的消防制度。宋代 城市治安的严密程度,大大超过日本过去的派出所制度。直到 100 年前,日本的消防部队仍然是公安制度的一部分(中国沿袭日本,仍然沿用落后的军事消防制度,是全球唯一的国家)。战后日本学习美国,消防职业化对于稳定专业队伍,保障科普宣传具有绝对的优势。 据宋人著《枫窗小牍》记载:铺内设置望火楼,每座望火楼下驻扎军兵百余人,是一支力量相当充足的扑救火灾的队伍;铺内配置水桶、洒子、火钩、火杈、棚索、斧、锯、旗号、灯笼、火背心、唧筒、水囊、麻搭、云梯、铁猫儿等消防器材装具。以军士充当防火、灭火的队伍,可以说是比较专业化的队伍,不过其治安功能过于强大,反而类似于宋代的城管制度。可惜的是,社会并没有那么多的灾难供其发挥用武之地,于是那些治安任务,就成为军巡铺的主要功能。“ 缘此小人贪功,希赏搜探,怀袖众证,以成其罪,其间不免冤滥。” 就成为军巡铺从事副业(城管)给社会带来的扰民结果了。 作为当地行政长官的苏轼专门写了一篇《乞裁减巡铺兵士重赏》奏章,剖析了军巡铺制度作为城管的厉害,特别是军巡铺的二元管理,让地方首长为难。至于奏章上传的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不过,自从 1135 年杭州城发生大火,杭州成为 行在 之后的军巡铺制度一直得到加强, 到淳祐十二年 (1252 年 ) 臨安已有消防隊 20 隅, 7 队,总计 5100 人,有望火楼 10 座,接近古代罗马帝国首都全盛时期的全职消防部队 Vigiles 的规模( 7000 人)了,这却是苏老头难以预期和想象的。 人算不如天算,谁让南宋的第一个年号叫做“建炎”呢?建炎就是火灾嘛。 1135 年(应该是全球变暖的气候特征),杭州、徽州和伦敦都曾发生重大火灾,环球同此凉热。 苏老头治理下的杭州城,不过是当时的一座普通城市,还没有成为行在(首都)的人口和风光。军巡铺制度,可以救火,也可以治安,但没有很多的救灾和防恐的任务,因此就有大量干扰社会的行为,因为他们是外来的,不是本地居民所组成的。火灾烧的是当地居民的财产,与外来人口组成的军巡铺关系不大,所以军巡铺制度不是以人为本的选择,却是一种以治安为主要目标,兼顾消防的业余化队伍。所以当没有火灾时,军巡铺的负面影响就开始体现了。苏东坡很早就体察了宋代城管制度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较早提出对军巡铺制度的抑制,虽然是并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军巡铺一直在扩充,在马可波罗到访的 1286 年前后达到顶峰,后者推崇备至,认为是城市管理的高峰,杭州当时确实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也是最富庶的城市),但可以从中看出这种制度的长远弊端,还是颇有政治觉悟的认识。 我国政府也意识到国内消防队伍的非职业化带来的技术不稳定的问题,所以另外抽调队伍组建救灾队伍,然而这还是变相的军事消防,仍然没有发动群众,自救自助,以人为本。面对消防和灾情的增加,如何管理现代化的救灾队伍,苏东坡的奏章在当代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有道是,军事消防为防火,防火之余多扰民,裁减铺兵为效率,增加人手技不足。 附记:我说现代消防管理的以人为本和职业化建设,很多人不知道我说的是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没有比较,就不知道中外差别。笔者也是管窥而已。 附录: 《乞裁减巡铺兵士重赏》 元 ? 三年三月 □ 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苏轼同孙觉札子奏。臣等近奉敕权知贡举,窃谓朝廷待士之意,本于礼义而辅以文法,虽有怀挟、传义之禁,然事皆付之主司,终不以此多辱士类,亏损国体。近年缘练亨父为试官,非理凌忽举人,遂致喧竞,因此多差巡铺兵士,南省至一百人,诃察严细,如防盗贼。而恩赏至重,官员使臣,减年磨勘,指射差遣诸色人,支钱多至六百贯。若非理罗织,却无指定深重刑名。 缘此小人贪功,希赏搜探,怀袖众证,以成其罪,其间不免冤滥。 近者内臣石君召、郑永崇、陈忄造非理搜捕,臣等已具论奏,寻蒙朝廷取问行遣讫。欲乞下有司立法裁减重赏及减定巡铺兵士人数,如非理罗织举人,即重行责罚,以称朝廷待士之意。取进止 。
3624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青岛4.21火灾,5花季少女香消玉殒
热度 1 zhm198807 2012-4-26 18:41
按:其中一个小女孩是我的同学,看到这个消息的确悲痛万分,曾经生活中的一个活生活现人,在顷刻之间生命就终结了。这种事情既是天灾,也是人祸,有关部门的确应该给个说法。同时这个事情也提醒我们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生命没了,其他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别人。一个人的毁灭几乎会给一个家庭带来灭顶之灾。 正文: 青岛4.21火灾,5花季少女香消玉殒 来源: 徐传礼的日志 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明天是否还能否看到早晨的太阳,昨天还在和你谈笑风声,今天却阴阳相隔,永远不能再见! 你是否想过突然有一天,今天过去什么都不再属于你,世间的欢喜哀愁都不在有你的参与。也许我们觉得这些事真的离我们很远,却突然有一天在某一瞬间灾难真的降临在我们身边。 可怜的五朵“花”,五朵贫寒的“花"。因为生在农村薄地里,因为家庭原因,她们吃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住的是无法抬起头的阁楼房。 80后的农村小姑娘,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欠了外债,刚要开始回报家庭的时候,却永远也没有机会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丧女之痛谁能理解? 4月21号是对你来说是什么日子?也许对你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日子,可是对一些人来说,这一天却成为永远无法抹去的噩梦,而在这一次事故中逝去的人,却在这一天和亲爱的人永世分别,她们甚至都没来得及说再见。 也许这些对你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但当这些事情就发生在身边时,你却不得不面对这惨痛的现实。 这场灾难留给了我们太多的伤痛,更让我们痛心的是本来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却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造成惨痛的结果,五个花季女子一夜之间香消玉殒。 2012年4月21日3时20分许,住与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156号B8栋2单元601户失火,致使601户与602户阁楼(下文称为702)5人死亡。4月21日凌晨,601承租人李某和王某使用电热毯过程中引燃了被褥,李某和王某发现后只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变将其扔至客厅。当天夜里3点多,她们发现客厅起火(被褥复燃),赶紧逃到门外。然而之后王某返回卧室想穿衣服,当其发现客厅火势突然变大后便不敢从客厅逃出,躲至卧室阳台(之后坠楼身亡)。李某在601门口等待一段时间后,因火势太大逃至楼下。 然而遗憾的是,这时601的门仍然是开着的,火势在风力作用下急剧蔓延,大量烟尘迅速通过楼道蔓延至阁楼,导致四名无辜少女窒息死亡。 四名无辜少女,原本为大学同学,刚从青岛大学毕业,充满对未来的憧憬,然而惨痛的现实却一夜之间将这些梦全都打破。 刚从大学毕业后,她们为了节省房租,搬到这个小区的一个简易阁楼里,这是她们在楼下小区的照片。曾经鲜活的生命,充满阳光的女子,如今却在4.21一夜之间香消玉殒。 四个好姐妹,总是形影不离,待人和善。尽管在这个简陋的小阁楼,她们也过着温馨和睦的小生活。 她们是一群热爱生活的女孩,这是她们在那简易的阁楼自己亲手做的饭。 然而这一切温馨的小日子,都随着4.21那一场大火成为永远的回忆。 本来在这场悲剧中,她们还有可能生还,然而由于一个个原因,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永远无法抹去。 在火灾发生后5分钟,遇难者之一拨打了119报警电话;火灾发生11分钟后,消防车辆到达,然而因为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车无法到达事发楼下;随后消防人员在群众的协助下,用10多分钟时间将火扑灭。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消防人员从未进入阁楼进行救人,只是敲打了几下602户阁楼的门,未听到里面有声音,就以为里面没人; 等到火灾发生后数小时候,消防人员才向房东要来钥匙,打开门后才发现有4人被从窗户进来的烟窒息而亡,80后的5朵金花就这样被夺走了,给5个家庭带来多大的痛苦!可惜!可惜!5个风华正茂的女孩就这样走了!!! 作为一名消防人员,哪怕是阁楼可能没有人,就不应该及时去看一下吗?难道作为一名消防人员就不会意识到6楼着火,7楼会有危险吗?602阁楼遇难者之一在火灾发生后5分钟就拨打了求救电话,难道消防人员就不知道吗? 太多的伤痛,太多的不解,太多的问题需要回答。 恳请大家积极扩散,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这件事情,还给亲人们一个真相,让逝者早日安息。 关注青岛421火灾微博 http://weibo.com/u/2720261491 源地址: 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42464216owner=222116649
23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第2版)霍然、胡源、李元洲
热度 1 ustcpress 2012-4-26 17:42
《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第2版)霍然、胡源、李元洲
出版日期:2010年1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书号(ISBN):978-7-312-02562-4 页码:412页(16开) 字数:685千 定价:45.00元 当当网购买地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695458 【 内容简介 】 火灾燃烧的基本理论,对烟气的流动与控制、火灾探测与自动灭火、建筑耐火与阻燃、计算机模拟的技术原理与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建筑火灾中的人员安全做了讨论,较好地体现了 “ 以人为本 ” 的基本思想,另外,对建筑火灾的风险评估方法也做了讨论。本书注重对火灾防治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并编写了若干典型火灾的分析案例,以帮助读者学习和运用。本书主要供从事火灾防治的科研工作者及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建筑防火设计和建筑防火审查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参考查阅。 【 第一作者简介 】 霍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曾任建筑火灾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消防协会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消防科学与技术》编委,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究。主要从事燃烧学、火灾动力学、建筑火灾的预防控制、性能化防火设计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重点围绕着大空间建筑、高层建筑、地铁和隧道等特殊建筑的火灾开展研究。 1996 年起,参与中国科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的科技合作项目,主持了大空间火灾实验厅的设计与建设,研制成可开展火灾探测、喷水灭火和烟气控制研究的大型火灾实验平台。 2003 年后,又在隧道与地铁火灾的预防控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少新成果。十几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的 “ 九五 ” 、 “ 十五 ” 科技攻关项目,分别担任专题与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 “973” 项目的专题和 2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独立承担了 2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另外,主持和参加了公安部科研项目、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国际合作局支持的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4 名, 2007 年)、安徽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1 名, 2003 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 4 名, 1997 年)、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 年,第 2 名)等。近 5 年来,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其中 SCI 、 EI 收录 30 多篇。主编著作 4 部,参编 2 部。培养出博士生 7 名、硕士生 8 名、本科生 20 余名。
个人分类: 工程图书|7092 次阅读|2 个评论
路遇森林大火
ywang69 2012-4-3 22:59
今天到宜宾县观音镇扫墓,回家的途中,从乐宜高速到达乐山后不久,大约在乐山棉竹镇,发现往成都方向的左手边发生森林大火。 昨天在观音镇,天气就很晴朗温度很高,中午车内的温度显示达到31度。在山上扫墓时,一般会烧钱纸及祭奠用品,有时还要燃放爆竹。山风吹过,点燃枯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一般离开时要用土堆灭所有明火,确保安全。 这次高速路边山林的火灾或许与清明祭扫有关。
3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低温环境易失火 – 评巴西南极科考站火灾损失
热度 6 fpe 2012-2-29 03:27
低温环境易失火 – 评巴西南极科考站火灾损失
低温环境易失火 – 评巴西南极科考站火灾损失 刚刚看到新闻,上周六( 2 月 25 日)凌晨 发生在巴西唯一的永久性南极科考基地的火灾,摧毁了整个基地的 80% 设施,联想到曾经为美国 McMurdo 南极基地做过的一项设计,笔者大概知道巴西科考站发生灾难的发生原因。 2007 年初,我在培训过程中,接到一个大名鼎鼎的雷神公司的设计要求,神神秘秘的,把一块砖头大小的金属块,从 300 度(?,记不清了)降温到 59 度( JP5 (航海常见的煤油型燃料)的闪点),如何用二氧化碳实现?当时我是刚毕业的博士,当然可以作热力学估算,于是计算焓差,计算质量,计算二氧化碳的气瓶数量,结果是相当庞大的,因为二氧化碳是气体,对于冷却固体的换热很吃亏。最后,就是讨价还价,在对方的 Budget 范围内,采用了 7 瓶二氧化碳,保证降温,却不能保证把对象温度降低到 JP5 的闪点以下,因此对方的设计要求并没有完全实现。如果照办,成本高昂,以至于不现实,最终双方妥协。 现在看来,巴西南极科考站发生的爆炸事故,正是雷神公司的工程师们所担心的灾难。也就是说,他们最担心的局面是燃油泄漏在高温物体附近,导致燃油挥发成爆炸性混合物,由于其他火源的存在而爆炸,导致全面损失的局面。 发生在南北极附近的设计,都是所谓的 Extreme Engineering 的内容。为什么我肯定燃料是 JP5 ,而不是其他燃料?因为 JP5 是美国海军的通用型燃料,可以跑遍全球而不用担心储存风险。过去,燃料不统一导致安全标准复杂,航母上的航空汽油存储装置,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现在为了安全,大家都是共享燃料。既然海军能用,陆地使用必须共享的。为不同场合准备不同燃料,是后勤管理的大忌。 为什么极地火灾难以控制? 1. 极地干燥,所有燃料都可以说说风干物燥的,容易点火和蔓延 2. 极地缺水,虽然是水边,但却不方便储存,动不动结冰,毁坏容器。所以极地用水是很大的挑战; 3. 极地燃料多,这是取暖的需要; 4. 极地的人员都是临时性的,缺乏极地生活的体验。 为什么极地火灾损失大? 1. 路途遥远,送货都是单程,成本高昂; 2. 极地设备都是单独制造,因此单套制造导致成本无法下来; 3. 极地交通有时间的限制,一旦错过天气的窗口,下一个可以工作的天气窗口中几个月之后; 4. 极地基地的空间狭窄,缺乏防火隔离,一旦失控,就是全面报销。这一点,和轮船火灾的性质类似。 巴西南极科考站也在乔治王岛,与另一端的长城站相距不远。兔死狐悲,极地消防,焉能不重视? 巴西基地距离长城站不远。 午夜发生的动力室发电机大爆炸,导致2死1伤,并全体撤离的后果。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6577 次阅读|2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