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英语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这学期所有作业都是你一个人留的
热度 2 cumtsdy 2014-12-27 11:56
这一周一共九次课和一个报告,记忆中还没有这样大密度的上过课,身心疲惫。不过印象最深的不是花费绝大部分时间的备课与上课,而是学生无意中说得一句话。在上完课后无意中听到学生说“这学期所有的作业都是宋老师留的”。有点不相信,询问比较熟悉的学生,真实情况是:英语课有外教上课是有作业的,其他课程就只有我的课有作业了。研究生课程竟然没有作业,不免有些好奇和困惑! 留作业到底有没有用,为什么绝大部分老师不留作业? 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时最大的收获是上课环节、做作业过程还是考试之前的复习?对于不同的课程,可能有些差异。但是对于研究生课程,特别是和专业相关的课程仅仅靠上课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与讨论可能还远远不够。对于本科阶段绝大部分课程特别是专业或专业基础课(地学方面)只要考试之前认真复习,是不可能不及格的,对于有些善于备考的同学,即使平时不听课只要努力复习也能考出优秀的成绩。这当然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这种情况已经存在了若干年了。但是对于研究生阶段,沿用这种学习模式还行吗? 36 学时的课程,学校要求教师讲授 20 学时,如果平时没有作业,最后凑一篇课程论文,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不然为何很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放言,硕士阶段什么也没有学到。 为什老师不愿意留作业呢?算一算这学期自己的教学工作量,可能部分原因就在其中。这一学期带野外地质填图实习三周,本科生《地球科学》双语课( 40 学时),研究生(学术型一年级)《地球科学》( 36 学时)、《现代测试技术》 XRD 与 XRF 部分(学术型与专业型各 4 学时),共 162 课时工作量,如果核算成学校计算工作量的业绩点大约是 33 业绩点,只能拿到业绩津贴的十分之一。而一篇 EI 收录论文大约 40 个业绩点, SCI 论文 100-300 个业绩点。如果比较敬业的完成以上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上课、看作业、课后答疑,哪还有精力去写申请书、做实验、写论文!教学是个良心活,这句话真对,但是做好真的不容易! 学校的管理层怎么会弄出这样的分配制度,管理层绝大部分是从优秀的教师中选拔出来的,当然也比一般教师要聪明。一些机构和学者对大学的排名从科研层次最好突破,多一篇高水平的论文能对学校的排名能做出贡献,多 30 分钟的备课、多留几次作业,对学校层次和排名的提升是显现不出来的。 希望自己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 “ 教学与科研是一种情怀,我喜欢、我去做,我享受 ” !
393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山大校长徐显明:论语课英语课一样重要
dongzg101 2012-2-20 04:29
山大校长徐显明:论语课英语课一样重要 徐显明 ,1957年4月出生,山东莱西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9月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2008年11月起至今,任山东大学校长。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会长,世界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主席。 去年刚刚迎来110周年校庆的山东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被称为“中国近代起源性大学”。这所学科齐全、基础与文史研究见长的综合性大学,曾培养了童第周、束星北、季羡林、臧克家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和人文学者。 近日,记者走进该校,专访徐显明校长。这位中国著名的法学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入思考。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徐校长就“高校去行政化”、“道德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热点问题发表真知灼见,给人诸多启示。 好教授就是一所好大学 深圳特区报:山东大学刚刚迎来110周年校庆,您认为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山大最为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徐显明:第一是师资。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成就不了高水平的大学。西方有教育谚语云:“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大学”。在中国,我把它改造了一下,我认为,好教授就是一所好大学。 山大历史上的几次辉煌,都是名师创造的。上世纪30年代的闻一多、老舍、梁实秋、沈从文等都是山大文学院的教授,由此奠定了山大文史见长的基础,使山大成为当时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大学之一。 第二是价值观。我们把学术立校放在第一位,追求真理,追求学术,是山大人追求的最高价值观。价值观是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大学不应该是追求金钱、物质利益和官阶身份的地方,当我们看到一些大学在发生变化,教授们越来越不受尊重时,山大却因为学术至上的价值观,吸引了越来越多德高望重、志同道合的优秀教授加入。 深圳特区报:山大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显明:山大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学生总数超过6万人。学科门类齐全,涵盖13个门类学科。她历史悠久,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医学专业开始于1864年,直至1952年,医学学科的学生能同时获得美国纽约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齐鲁大学三张文凭。同时,她还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 山大在文史、基础研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国学者在《自然》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山大人1904年完成的,十年后《科学》上的中国人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山大人撰写的。束星北有“中国的爱因斯坦”之称,童第周则是中国的“克隆之父”。上世纪30年代,我们培养了季羡林、臧克家等代表中国文化符号的大家。建国后的50年代初,引领学术风气的几乎所有重要文史学术讨论都是山大发起的,山大人办的学术刊物《文史哲》被誉为中国高校文科学报之王。深为毛泽东所喜爱,以至数次写信索要该刊。我们以基础研究见长,数、理、化、生等学科一直保持较强优势,现在有8个学科已进入美国ESI数据库全球1%行列。 目前,我们正在弘扬儒学特色,在孔子出生地举办的以中外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尼山论坛,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山大孔子学院将成为世界级儒学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中心。 构建山大系统 建世界一流大学 深圳特区报:新的历史起点上,山大确立了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具体有什么措施? 徐显明:山大要建设成为复兴古典学术的东方中心,传承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家中心。同时,儒学要成为走向全球的世界中心,基础研究将进入世界一百强。我们的目标是,要在2021年前后,即山大建校120周年时能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具体将推出以下措施: 一是人才战略。吸引和培养一批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家。去年,我们聘请了2007年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Peter Grünberg,任全职教授,新聘两位院士,一年中引进11个“千人”。我们提出了“十百千”人才计划,10年内,计划延揽10位左右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战略科学家,100位在全球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1000位战略后备人才。 二是学术振兴计划。将力促支撑学术的核心指标大幅上升。去年,我们在SCI(美国ISI公司一期刊论文文摘数据库)上发表的论文总数为1836篇,数量已超过日本的京都大学。山大在SCI上的表现一直居中国高校的前十位。山大已在数学、热工程、材料等领域拥有了世界级科学家及领先世界的原创性成果。 三是国际化战略。未来10年内,山大的课程总数将达到7000门,其中外语课程将达到总课程的四分之一,英语课程将按1000门设计安排,部分使用日文、德文等其它语种。我们将有30个左右的专业,使用全英文教学。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比例的教师提高到教师总数的30%,外国留学生比例将达学生总人数的10%。此外,我们将参与一批国际化的课题,并有若干国际性论坛,外籍教师比例也将大幅提升。 四是构筑山东大学系统,我们将恢复在青岛办学,并将把青岛校区建成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她所拥有的千余米海岸线的优势及山海相抱的美丽,是中国任何一所大学校园都无法比拟的。第一个项目——教学楼工程已获教育部立项即将动工。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工程已获山东省和青岛市的立项,明后年将逐步拔地而起,这样,山东大学将形成济南、威海、青岛三个校区统分结合、优势互补、各具特色、一体发展的办学格局,山大将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加州模式”。 其中,济南校区将以医学人文学科为主,青岛以新兴、理工、海洋学科为主,威海以空间学科、应用学科、社会科学为主。我们将利用青岛的国际化和交通便利的优势,面向世界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创造山大的第三次辉煌。 包括了本校学习、国内留学、国外留学、社会实习4种经历。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不同校园文化体验的经历中,学生们成才的几率就会大幅提升。 大学是社会道德的引领者 深圳特区报:接连发生的一些社会事件,引发全民对道德缺失的思考。您如何评价中国的道德教育模式? 徐显明:我将道德分为4个层次,一是基础道德,包括恻隐之心,反哺之心,敬畏之心等。二是公民道德,是人作为社会公民,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三是职业道德,它要求法官守护社会公平正义,医生守护人类尊严,教师守护人类灵魂等。最高层次的道德是政治道德,是一种因为人的信仰忠诚而产生的不惜以其生命去捍卫的道德。 但是,奇怪的是,现在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教育却出现了一种“头脚倒立”的现象。小学生灌输的是政治道德,要求他们学习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到了大学开始上法律基础课,再对他们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把整个道德教育应该遵循的次序完全颠倒了。所以,要彻底改变道德缺失的现状,首先得改变这种“头脚倒立”的道德教育模式。 深圳特区报:您认为大学应当在道德教育中承担什么责任? 徐显明:在我看来,大学是道德高地,是社会道德的仓库和引领者。判断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准,不是看他的监狱,而是看他的大学。 大学首先应该承担的是道德共同体的责任。大学和世俗中间有两堵墙,一堵墙是校门,它是粗俗和高雅的隔离线,校门外你讲粗话没有人约束,但校门内必须要高雅起来。第二堵墙是看不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道德水准理应高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大学的道德首先体现在教师身上,师德决定校德,师德校德决定学生的生德。每年的教师节,我都会专门发表演讲,每次都以师德、师品、师爱、师范等为主题。高尚的师德、校德,就是对学生最好的道德教育。 深圳特区报:您提出要把山大办成中国最有德性的大学。 徐显明:是的,我提出,在我们办成世界一流大学之前,要先把学校办成受人尊敬的大学,只有把德性、思想性、创新性和特色性统一在一起的大学,才是受人尊重的大学。山大地处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有丰富的儒学等传统文化资源,且有着110多年厚重的道德文化积淀,所以我们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 我认为,《论语》就是一门道德教育的百科全书。去年起,山大的所有学生都将《论语》作为必修课来学习,论语课的地位和英语课一样重要。 此外,我们强调对良好师德的培养。对山大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教授做兼职的非常少,他们都心无旁骛地坚守在岗位上。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到中国来寻找合作伙伴,经多方考察后,最终选择山大。当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不选择排名更为靠前的高校时,他的回答是:“据我50年的科研实践,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即使是绝顶聪明,在同一个时间内同时做两个事情,哪个也做不好。如果一个人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做一件事情上,这件事一定会做好”。这既道出了一个真理,也同时评价了山大的师德。山大教授的忠诚于真理、忠诚于事业的厚重与纯朴是山大宝贵的精神力量之源。 一流大学要有一流投入 深圳特区报:您认为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显明: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的差距。中国大学承担的功能远远多于世界其他一流大学,如同美国一流大学校长的肩膀上扛着一个口袋在轻松前行,我们的肩膀上却要扛着五个麻袋在后面拼命追赶。除了教书育人,我们还承担了政治、经济、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也是中国高校最大的特色。所以,我们应对大学理念进行“提纯”,让大学回到本质,成为道德、知识、学术、思想和价值共同体,而不应是成为利益共同体。 二是师资的差距,这是根本性的。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大学,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统计,得出的结论是:以全球共有200个学科,每个学科有200名顶尖的人才来算,全球各学科共有40000名顶尖人才。但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这些顶尖人才70%都在美国,中国所占的比例很低。所以,如何使世界一流人才更多地集中在中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大学体制。现代大学制度有两块基石:一块叫学术自由,教授们可以对任何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一块叫大学自治,即大学可以根据法律授权,根据章程办学,不再向其他主体负责。中国大学如果能建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与世界的距离将大大缩小。 四是经费投入,一流大学一定要有一流的投入,大学除了要有大德、大爱、大师之外,一定要有大楼。这个大楼指的是一流的办学条件,先进的教学设备,保障教师有尊严且舒适的生活条件等。 我曾做过一个数据比较:山东大学每培养一个学生的成本,是荷兰莱顿大学的七分之一,日本京都大学的十二分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的二十分之一。山大去年办学总资源是42亿,应该说获得资源的能力在中国是比较靠前的,即使这样,我们和世界名校的差距还是很大。缩小这四大差距,是中国高等教育共同的愿望。我相信,在2020年前后,会有一批中国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其中,一定有山东大学。 记者手记 “撑腰体”的原创者 “我们都很拥护校长。”抵达山大首日,与学生们交流时,一位学生提到徐显明校长时用了“拥护”一词。 见到徐校长,即刻明白了他受学生“拥护”的原因:彬彬有礼,声音温和,表达观点时条理清晰,措辞严谨而不乏幽默,语速缓慢却极具感染力。接受采访时,每谈完一个问题,都会耐心询问:“这个问题讲清楚了没?” 学生对他最直观的了解,大多从场场爆满的演讲开始。徐校长说,他喜欢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交流,不管有多忙,每年都会坚持给他们作演讲。他的演讲有一个特点——片纸不拿。从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到任山大校长,没人见过他演讲时带过稿子。这些即兴的演讲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热点等多个方面,当然,他最爱讲的是与他的研究领域相关的法治与社会公平。 记者了解到,去年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撑腰体”,就是他原创。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的一次演讲中,他对学生们说:“当你遇到老人摔倒时,不要袖手旁观,要勇敢地并得科学要领地去扶他,不要担心老人会抓住你不放。如果你遇到赖皮也不要担心,学校会为你撑腰,在法律上道德上和物质上为你提供帮助。”当时,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有学生将这些内容晒到了网上,随后被其他大学“改装”成若干个版本。 在一份对学生的“你心目中的大学校长是什么样的?”的调查中,除了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管理水平、社会活动能力和科研实力,8成受访者都评价校长是“能亲近,能常见到,真正为学生着想的人”。 徐显明就是这样的校长。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校长。 更多阅读 山大110周年校庆 校长提出办受人尊重的大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1552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士生求职试讲精选
热度 15 gfcao 2012-1-5 17:28
课堂教学本没有一定之规,无奈的是管理部门总想用各种指标将之量化考核,需知对于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老师,其教学方法与风格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举例来说,你听了一节英语课,需要你对讲授者的课堂做评价,其中一项指标为:“创新能力培养”(分值 10 ),你如何填写?我觉得学好外语的唯一途径就是熟能生巧,外语教学是语言技能的培养,与创新能力有半毛钱关系?不仅不能创新,还得善于模仿。不过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种模式将另文探究。 这些年无论是教师求职还是博士生求职都多了个面试环节,这是个进步。虽然教学水平可以通过实践不断提高,事实上,从面试过程可以看出来,当过教师的人比没当过教师的人讲起课来多了一份从容与镇定,但一般说来,一个人在经过了几年的教学实践后,其风格基本定型了,教学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博士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如果有一定的天赋,又是个有心人,稍加历练,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进入自由王国的境界不是件难事,原因在于博士生具有雄厚的专业基础,这是能把课教好的根本保证。当然,这里有个前提,你是个名符其实的博士,从教学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一个人的专业素养。 定积分概念是微积分的难点之一,要讲好它并不容易,因为它蕴含了微积分思想的精髓。有意思的是,还是有一些学生愿意挑战难点的,曾经有几个博士生选择定积分作为试讲内容。给我印象最深的博士生求职试讲是下面这段关于定积分概念的讲授(凭记忆写就,细节性的东西未必准确,但大框架如此)。 “今天我们介绍微积分的另一个概念‘定积分’,定积分起源于面积问题,面积问题自古就有,早在欧几里得时代就有关于三角形、四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在这些常见的图形中,圆的面积计算最为复杂,原因在于圆的边界是弯曲的。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在中学是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的。” 试讲者画了个圆及内接正多边形,然后说道:“我们通常是以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替代圆的面积,从图形可以看出,随着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增加,多边形的面积越来越接近圆的面积。为了得到圆的面积,可以让边数不断增加,也就是令边数 n 趋于无穷大,其极限就是圆的面积。这种方法的本质是什么?当边数很多时,每个小三角形对应的那段弧很接近直线段,于是我们可以近似地以玄代替弧,即以三角形代替扇形,换句话说,局部地以直代曲。这种思想可不可以应用到更一般图形的面积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比较简单的图形,这类图形通常称为曲边梯形。” 接着,试讲者在画了个曲边梯形后说道:“这个图形中有三个边是直的,有一个边是弯的,复杂之处就在于这个弯曲的边,为讨论方便,暂且假定这个边是由一个连续函数确定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求这个图形的面积?我们知道,连续函数在每个连续点的附近函数值变化不大,可以近似地看成一个常数。从图像上看,我们把曲线做分割,只要分割得够细,那么可以将这个小的曲线段近似看着直线段。”试讲者对图形做了一次剖分,并指出对曲线剖分相当于对函数的定义域做剖分,然后“拿出”其中一个小的曲边梯形放大进行分析:“如果区间的长度非常小,那么在这个小区间上,函数值的变化幅度不大,也就是说,可以在这个小区间上把函数近似看成常函数,于是得到一个小矩形,我们就以这个小矩形的面积替代小曲边梯形的面积从而得到一个近似值。” 试讲者说明了如何选择小矩形的高,并将之表示了出来,写出了小矩形的面积。接下来,自然就是把各个小矩形的面积累加起来从而得到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试讲者将此过程称之为求近似和,虽然与标准说法有所差异,但意思相同(标准名称叫分割求和)。“随着剖分的越来越细,直观地看,近似和的面积与曲边梯形的面积越来越接近,为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精确值,自然是让分割越来越细,也就是说,令分割后每个小区间的长度越来越小。可以记这些小区间长度的最大值为 λ ,则当 λ→ 0 时,有理由相信近似和的极限就是曲边梯形的面积。” 面积问题介绍完后,试讲者话锋一转:“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很多问题,例如物理中物体变速运动的路程问题、密度非均匀分布的平板质量问题、压强不均匀的流体压力问题等等都可以用类似的思想方法处理,我们把这种类似的处理方法提炼出来便可以得到定积分的概念。”试讲者随即写下了定积分的定义,讲完定积分完整的概念用了接近 20 分钟的时间,虽然由于紧张使得表述略显青涩,由于没有学生只能自问自答,但整个的概念讲解一气呵成。作为尚未正式走向讲台的年轻博士,你觉得这样的试讲水平如何?
个人分类: 教育点滴|8804 次阅读|38 个评论
给本科生一点建议(一)
dongzg101 2011-12-23 14:58
当年我读云南大学的时候,大一十六节英语课免上,就和同宿舍的几个一起天天到学校图书馆看书,自习,大二搞辩论赛,我主动跑过去帮忙写辩论稿,又得了一个学期上课不用考勤,因为我们系进了决赛。后来,我们这些人都拿奖学金,考上研究生了,我们班24个人,考研报了十个考上十个。五个进了中科院,那时候,一年全国才上3万研究生。 大二的时候,第一次上生物化学实验课了一个问题,老师说:“你以后去硕士那边去做实验”。然后我就跟硕士混了。大三每周三个下午就去昆明动物所跟博士混了。其实本科完全可以提前进入实验室。关键是人际关系。你可以提前学到很多你不知道的东西。我大四上学期的时候,我们云南大学的硕士,有个想考北大,问我考谁的好。结果,我胡扯了一句,谁最牛考谁。结果他真的报考了陈章良老师的博士。陈章良老师那时是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北大副校长,结果他考上了。后来到了北大,我每次见都是他主持学术会议,做翻译。后来听说去美国研究癌症去了。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结果,我高中师妹读的是陈章良老师老师的直博。 读大学,主要靠的是自己。想读研究生,大一大二打好基础,大三提前进实验室。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关键是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 本科毕业其实不用考研,想出国的,除了考GRE 托福,还要学好网易公开课,至少过两遍。实习的时候就可以去中科院一些实验室打工。有的实验室,你只要有一年的工作经历,去美国、欧洲一些重点实验室,不用英语成绩也可以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考托考G出国,没有好的推荐信,去个三流大学,想搞科研,这辈子也就废了!美国也是讲人际关系的,要不大家都想去常春藤名校干么. 问题是:你不知道哪个实验室是这一领域的几个重点实验室,谁是一流导师,也有的在二流大学,那只有瞎猫撞上死耗子了! 在中科院,读个硕士也就够了,关键是要多听不同领域的讲座!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下一步从商或从政打基础!不要都去搞科研,同行是冤家! 你到地方从政,什么时候把你导师的科研成果还有认识的导师的科研成果搞过去,搞开发,现在 这年代,要搞应用才吃香!反正,现在铁路飞机都很快,跑北京也方便! 去美国,现在都去那么多了,你去也很难混出来了!到地方,现在去国外的机会也不少!
1883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技英语课
热度 1 zhifan 2011-11-5 10:36
还差30个点,导师说,你上个英语课吧!于是就找了个最合算的科技英语课,四天50个点。 一直很好奇在法国上英语课这件事,曾被“警告”说,这个课是针对法国人开的纠正法国人的英语错误。等一见面,发现同学中,2个突尼斯人,3个中国人,剩下的瑞典,阿尔及利亚,智力,伊朗,摩洛哥,乌拉圭,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各一人,名副其实的国际班啊。。。老师happy了,老师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科摩罗 Shimaore 方言里的短语 ”,这下可以研究一下学生们犯的各种各样的错误了。 中间隔了个万圣节,所以四天朝九晚五的课,并不算很累。前两天学写作,教材是本校老师根据多年修改科技论文的经验编写,学习教材的中间会穿插着同学自己的改错,开课前每人交两页纸的科技英文,就成了历次改错的来源。。。第二天下午还有个简短的“cocktail party”,以果汁带酒,按照抽签抽到的要求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专业。做下来虽然开始有点难,但是收获很大,至少使得我又重新思考了一下自己的论文结构,这样才能给一个非本专业的“外行”解释明白你究竟在做什么。 第三天上午是光学系的老师讲方程的读法,感觉很有用。老师也很高明,把枯燥的拼读课讲得大家兴高采烈的。一口苏格兰英语教大家怎么区别法国人、美国人和英国人 读公式的方式。对我这个法语门外汉也很有启发,顺便学习了法语的发音。。。 下午就是传说中的“presentation”了。然后,然后,第四天是 presentation的feed-back,也就是小组内部再重新放一遍成员自己的录像,同学自己点评之后,老师再给出针对每个人的点评。很开心,也很有收获。
3917 次阅读|3 个评论
博士学习:英语课
huozhenhua 2011-9-9 12:43
今天上了博士阶段的第一堂课——英语。 英语老师PALAPALA一顿口语,居然全能听懂,看来10多年的Chinese-English没白学,听懂标准的普通话版的英语。 轮到我们学生自我介绍,我第一个上去自我介绍。 我第一个上去,并不是因为我英语口语好。 而是因为,我要把握这次机会。 我是从这个学校毕业又回来的,知道这个学校的学生不是很主动。 另外课堂时间很短,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 我PALALAPALALA说了一通,有点词不达意,有点紧张。 看来我的口语还不过关啊。
个人分类: 课程学习|2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曾经做过最缺德的一件事——我惹老师掉眼泪了
热度 1 runrun 2011-8-11 15:22
前面几篇博文是我以前写过最有纪念意义的几篇,这篇也是,昔日的生活,再也回不去,向前看,继续努力 我们学校有半数是湖南老师,说实话,他们对我都很好,我也很喜欢他们!我从没半点抵毁别人的意思! 今天一早出门口前,老妈特意交待过一句话“不要惹老师生气”,可是,很抱歉,我不但惹老师生气,还惹她掉眼泪了!唉,原来我这么厉害的!今天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读错了一个单词(其实很多她都没读准),然后我突然就纠正她咯,她又读错了,全班又纠正,而且还起哄了,在我眼中,这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以前的老师也能接受我们的即便很不爽),可是…唉,想不到却惹得她掉眼泪了!事后我问了她原因,她说她以前没遇到这种情况,她不习惯上课的时候被打断,而且她压力又大,她一来这里就被拉去教高三了,教材、环境、面孔对她来说都是陌生的!到这里才一个月左右,啥都不熟悉,又听不懂广东话,最该死的是那群懒人都不做班主任,就这样,她被人放上砧板…任宰…做班主任咯!唉,她压根就不晓得当班主任,看她还蛮泪的!呵呵,真的很可怜喔!唉!算了呗,忍忍就好咯!加油!唉! 这辈子,我再也不会惹老师哭了,因为我也即将会成为一名教师。加油
387 次阅读|4 个评论
玉泉的日与夜
热度 2 fishking 2011-8-10 12:40
玉泉的日与夜
玉泉的日子就要结束了。 玉泉的日与夜,其实没有留下多少我的背影。 今天的毕业班会,班级照片里班级举行的所有活动都看不到我的一张照片,哎,觉得自己已脱离组织太久太久。 按照惯例,今晚的聚餐是要大醉一场的,可惜认识的人太少,醉了给谁看?出洋相而已,呵呵。所以今晚的狂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其实这也是一种悲哀,在玉泉的一年,没有好好的上课,有的课程甚至到考试时都不知道老师长什么样子,上课最多的应该是英语课吧,不过还是翘了四五次。同样没有做好的是科研,内心里我是爱着科研的,可是种种原因,没能顺利的完成。一个课题懒懒散散做了一年半了,结果被人抢发了Nature,虽然接着做下去还有很多可做的,但是早已没有了那种心境。另一个也是前进的比较缓慢,照着一个表型广泛的筛选,筛的人心里都没谱……果蝇的课题刚刚起步吧,也基本上进入正轨了,但是内心早已无法和现实的实验室融合,已无心再做。 玉泉的日与夜里见不到我的身影,实验室的科研也是一塌糊涂,为何? 心的方向错了。 有好多话不知如何说起,一旦说起却又是一场内心的煎熬,我很想知道,自己在这一年到底在干什么…… 一年结束了,有人收获了爱情,有人收获了友情,有人收获了事业,我收获了什么? 认识的同学和开学之处认识的同学数目一样,只是最近恶补了一下,认识了几个新同学,总算可以将名字和面孔对应起来了。看着聚餐的时候同学们快乐的闹成一片,觥筹交错,满面笑颜,其实我何尝不想去上去和同学们一起cheers呢。吃饱喝足之后,也只能端着杯清茶到寂静处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好友探讨人生探讨科研探讨着永远也谈不清楚的话题。 人生不会寂寞,只要你的心是充实的。狂欢过后,生活依旧。 在玉泉的这一年,也许我错过不少的好戏,比如,突然有一天知道了阿文和周美眉牵手在一起了,比如,突然有一天知道了班里选出了班草而且就在我的宿舍,比如,突然有一天知道了某门课留了很多的课堂作业而且算作平时成绩,比如,突然有一天知道玉泉往西两站地就有一个很可口的意式餐厅,太多的事情,没有通知就发生了。对于我来说,玉泉日日夜夜发生的事情只是一个结果,而大多数的人都见证了这个过程。也许玉泉发生的事情本身对我们的生活或者一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在发生的时候有人陪着你见证,这就造就了不同,意义也就由此而生。我只能把玉泉个我的“结果”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笑笑就罢了。但对于大多数人真正在玉泉度过的人来说,这是一份财富,越久越珍贵。 因为即使爱很短,遗忘却总是那么的长。 我始终都相信命运是公平的,经历了这份生活带来的精彩,就无法体味到另一种生活所带来的刺激。这类似于大自然所遵循的能量守恒定律。我以为,放弃了玉泉的度假生活,我可以在科研上比别人更快一步;我以为,放弃了玉泉的无聊时光,我可以从科研中找到更多的乐趣。现在我发现,我错了。放弃玉泉,我享受不到黄昏时候的最后一抹彩霞,同样也没有在黑暗中点亮进步的光芒;放弃玉泉,我遗失了很多珍贵的友谊,同样也和科研搞得即将反目。这是何苦呢?不仅没有得到,而且遗失了更多的美好。 突然想到张韶涵在海豚湾恋人里的一首歌《遗失的美好》, “……再多的风景也从不停靠 只一心寻找我遗失的美好 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 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在最开始的那一秒有些事早已经注定要到老 虽然命运爱开玩笑真心会和真心遇到……” 玉泉的日与夜,我看到一个伶仃的小男孩在院墙外摆弄着自己破旧的纸飞机,聆听着院墙内传来的欢笑声,慢慢往前走。他并不寂寞,也不孤独,只是偶尔会羡慕。 我一直在想,他有很多的玩具,为何要执着于那个破旧的纸飞机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13 次阅读|4 个评论
本体建构新范式之下的分层模型
geneculture 2011-6-7 10:16
试论大学的理念与公共英语课的关系 ——本体建构新范式之下的分层模型 摘要 :本文 从知识本体建构新范式这一独特视角,论述 大学的理念与公共英语课的关系。其 具体论述要点和步骤是这样的,即: 首先,引经据典地 系统回顾 大学理念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并指出 其为何可在大学的公共英语课中得以体现,从而,可有效地帮助广大师生理解大学的理念、提升自身的认识。进而,提纲挈领地 完整介绍 知识本体建构新范式的宏观框架和微观示例,从而, 以便于 读者也能够由这样独特的视角,具体认识大学的理念与公共英语课之间的一系列具体关系。然后,简明扼要地 具体阐述 课堂内、外“教、管、学”诸项活动一致遵循的分层模型。最后,直截了当地 明确指出 为何厘清大学的理念与公共英语课的关系可加速强国进程。其 意义在于 :对大学英语“教、管、学”三个环节, 具有 理论指导意义;对大学理念“教学、研究、服务”三项基本职能及其结合衍生的“引领社会发展、国际交流”等一系列延伸职能的具体体现, 具有 实践验证意义;对中国如何从“高教大国”稳步快速地迈入“高教强国”, 具有 直接的牵引作用。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育理念,教师发展,教育技术,自主学习 1. 引言 本文 旨在 通过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管、学”诸项活动一致遵循的分层模型的介绍,从知识本体建构新范式这一独特视角,论述大学的理念与公共英语课的关系。 其 意义 在于: 对大学英语“教、管、学”三个环节,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对大学理念“教学、研究、服务”三项基本职能及其结合衍生的“引领社会发展、国际交流”等一系列延伸职能的具体体现,具有实践验证意义; 对中国如何从“高教大国”稳步快速地迈入“高教强国”,具有直接的牵引作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曾指出: 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事关 如何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创新性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 大局 ,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 重要突破口和最有可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 笔者将在此认识的基础之上向前推进一步,即 : 通过明确地探讨大学的理念与公共英语课的关系,找准具体的突破点及其相应的推进路径 。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 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 教学目标 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该《要求》还提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的 质量要求 。具体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体现了大学英语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强调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主导思想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要求,更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 大学的公共英语课 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师应具备传授基础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应有广博的知识面,即成为文化型、全能性的教师; 大学英语教师 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自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英语教师是大学教师这个团队中人数最多、任务最重的部分 ,师资建设的任务也最突出,有重点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改革的关键一环。 该《要求》同时对四、六级考试以及整个教学评价做了相应的调整。 笔者将在此前提之下, 借助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管、学”诸项活动一致遵循的分层模型,从知识本体建构新范式这一独特视角,具体论述大学的理念与公共英语课的关系。 首先,引经据典地系统回顾大学理念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指出其为何可在大学的公共英语课中得以体现,从而,可有效地帮助广大师生理解大学的理念、提升自身的认识。 进而,提纲挈领地完整介绍知识本体建构新范式的宏观框架和微观示例,从而,以便于读者也能够由这样独特的视角,具体认识大学的理念与公共英语课之间的一系列具体关系。 然后,简明扼要地具体阐述课堂内、外“教、管、学”诸项活动一致遵循的分层模型。 最后,直截了当地明确指出为何厘清大学的理念与公共英语课的关系可加速强国进程。 参考文献 张尧学 . 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 中国大学教学 .2003 年第 7 期 汪 蓓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 . 教育探索 .2010 年第 8 期
个人分类: 英语教学|0 个评论
回忆我的大学生活
dongzg101 2011-5-17 06:38
回忆我的大学生活 (2011-02-08 ) 如果说,改变许多中国人命运的最重要的外语是什么,那一定是英语。但是英语教学发展到今天,面临很多问题,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是否需要限制大学的英语教学,给其它外语一个发展的空间。 我依然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上的第一堂英语课,那是90年代,是一位男老师,从他的工资待遇一直说到校长的管理水品,骂了两节课。感谢上帝,让我在大学的第一节英语课有了逃课的想法,在上课最后的五分钟,这位老师问我们,你们谁能保证自己能过四级,就不用来上我的课,oh,My God ,我们宿舍的三个人立即写了保证书。第二天,突然发现,一周除了几节化学和数学课之外,就没课了,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我们找到了第二个去处,图书馆,大一的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逮着什么书就看看什么,有时早上起来没事,就去体育场,遇到一个大二的女生在打网球,就想认识,那时是带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于是,从每个月200块的生活费预算扣除100元,花600元买了一个网球拍,几个网球,就主动上去认识,虽然,不久就知道她有男朋友,只好认她做姐姐,顺带就认识了一堆姐姐。她们是学国际贸易的,有时没事干就跑去她们的教室听课,大一,就在这样一种糊糊涂涂状态下混过去了。最搞笑的是,大一下学期考四级,全班就我们三个没去上课的人人过了。到了大二上期,又报了六级,本来想好好准备一下,但那时学校搞辩论赛,连专业课都免了我们去上,天天在图书馆查资料,写辩题,我们系一路过关斩将,一场场下来,半决赛居然干掉了法律系,杀进了决赛。虽然我作为替补,一直没有机会上场,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锻炼,现在想起来是受益终生。到了考六级的前一天,班长问我是不是报了六级,才想起明天还要考六级,光脚不怕穿鞋的,上,可能是没有心理负担的缘故,结果62,过了,考四级的有几个悲剧哥们58、59、59.5每次总差一点点,到最后考英语成了他们的心魔,越考越差。 大二开始上专业课,不知道是不是书读多了打开了思路,还是不用学英语的缘故,专业课考前从不复习,怎么考都是前几名。到了评奖学金的时候,所有科目最后总平均分我第一,同宿舍的哥们第二,还有一个女生第三,评委是班委会成员,本来一等奖学金有两个名额,我那哥们是评委,那女生也是,虽然那哥们帮我说话,架不住他们人多,硬是从宿管科找到我有一次晚归记录,扣了0.2分,这下好了,本来领先第三名0.19分,反而少了0.01分,那次好象是陪同宿舍的恋爱失败的哥们喝酒去了,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才是最牛的.所以,到了大三,我也就改变了策略,专业课pass就可以了,也不知道是问题问多了,老师觉得有培养前途,有些课老师直接就不用我上了,把我赶去和研究生一起做实验去了。这样,又认识了一帮本校的研究生。到了大三下学期,有个同学去科学院的研究所做项目,做了两天,受不了,跑过来问我,愿不愿去,我反正是闲得无聊,就去了,每周三个下午,从切胎盘制备样品开始,到检测中国人抗艾滋病的基因是否存在,是一个中美合作的项目,我这一组和它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起总共做了数千个左右样本,总共上万个样本,最后结果是零。前后因为考研中断了一段时间,持续了一年时间。大四下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的毕业论文已写完了,也没什么课程了,考研也考上了,就跑去听大二的计算机课程去了。 有时候,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大学生有必要学那么多英语么?把时间花在其他的事情上不更好么,毕竟刚开始学英语是出于政治的考量,就像以前中学学俄语一样,而且中国现在有2000多所大学,是不是除了211,985的大学主学英语外,其他的大学可以自行选择其它外语为主,比如说法语、俄语、德语及欧洲、南美洲其他国家的语言,非专业学生教一点基础和口语就可以了。也许,那些靠英语谋生的人会砸我板砖,你们也可以去教其他外语么?现在网络的时代,学语言是最方便的,但一定要有一点基础。毕竟,中国受英美文化影响太深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要改变大学千校一面的的局面,每所大学选择一门外语作为主要外语,进而带动和其母国高校的合作。英美国家太过于实用主义,太过于追求经济利益。不利于整个人类的发展。而且美国的国民也是来自于世界各国。而且,语言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如果我将来能当上大学校长,我肯定会选择法语和德语。十年前,在科学院读研和工作的时候,我也曾在自己去北大学过一段时间的俄语。学不同的外语可以给人不同的精神享受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在这个时代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需要,还有什么比放开外语教学更好的方式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中国人出国不需要翻译的那一天,也许中国会重新进入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2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文久不作
热度 2 等离子体科学 2011-4-17 11:17
主要是因为忙:( 忙什么呢? 改论文——一个对于高中就文理分科由愤怒到无奈的痛苦过程。 一篇一百几十页的论文要改两周,从上午8点到晚上10点,除去上课、答疑,学术活动,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做这件事。而且主要不是看物理,而是改文字(语法、用词,几乎每句都要重写)。说句实在话,给同样的学生改英文文稿都比这容易太多——因为我带过的研究生们多数英文写作水平确实比他们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要好。因为他们在大学里毕竟上过比较有质量的英语课! 个人感觉,带研究生最难的部分不是科学问题,而是如何提高他们的中文表达能力(包括口语和写作)。 有些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准备考G考托,找人练英语口语、找班练英文写作。可是老祖宗的话和文字,练好了没有?! 建议研究生入学考试应该统考中文! 如果教育部不做,那么我们自己招学生的面试,就首先要看中文书面表达能力。 P.S. 文章贴出后,乘飞机来成都,在机场看到新出的《文史参考》有“百年清华的六大拐点”系列文章,就买了一本在飞机上慢慢看。看到《难以复制的神话:清华国学院》,里面有这么一段: 二十年代初之“清华最受舆论诟病之处是‘偏顾西学,不顾中文’。校方规定,学生西语不及格不能赴美留学,甚至体育不及格也不能毕业,而国文及格与否无所谓,这一科目在当时几乎成为‘摆设’”。 如果把其中的“清华”、“校方”改为目前国内的大学或教育部,不是也非常贴切吗?!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3470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