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太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挺太簇、说资格。
热度 4 liwei999 2012-7-4 06:16
挺太簇、说资格。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02/2012 14:56:49 太粗进来发表了些对文史哲“不敬”的看法,引起了科网上的一些“骚动”。比如这篇 方舟子科学教团伙的打手,教授太蔟叫出名了 。镜某留言:太蔟骂哲学,镜某认可,认为他有这个骂的“资格”。方舟子骂,就不能认可了。因为“资格”不够。什么叫做“资格”呢,就是经受过“电动力学”课程苦难磨练过。 数学的问题理解不了,那就是理性不够。镜某这样说,大约人人都能服气。同类的事情,对生物上的问题理解不了,则很少有人说是因为人的理性不够。因为人们脑子里可以区分这两类问题的不同。如果人们能够认可这个不同,就自然会认可这个“资格”的问题。 方博士一方面崇拜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方面推崇转基因。两个相互矛盾的事情能在方博那里高度地统一起来,很是不简单。“进化论”,可以说,这是个从根本上否定转基因做法意义的理论。如果相信,必然就要对转基因的说法产生疑义。比如说通过作物的转基因对付病虫害的说法,显然是忘记了进化论的基本主张。当然,对于转基因的厂家而言,什么理论都是无所谓的,只要能赚到钱来维持公司的发展。 病虫害通过转基因的办法一时减轻了。但是生物也要进化、生态也要变化,只是个需要时间的长短问题。或早、或晚,前一个转基因的办法就不灵了,病虫害的问题又会出来。对此,转基因的专家们可以说:所以需要继续研究、继续转基因。但是镜某有担心,是否基因转得快,病菌、病虫们的进化也快呢? 这样的议论显然不属于“学术讨论”,而是在议论对这样看不到出口的学术,人们究竟要给多少支持。当然,如果 不相信进化论 、相信基因的相对稳定性,转基因工程会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好处。方博士既崇拜达尔文的进化论,又推崇转基因,显然是在崇转基因这个“实学问”的时候忘记了“虚学问”的进化论,没有一贯性。这一点,很少有人指出。镜某很久以前曾说过这个观点,因为时间太久了,再重复一次。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进化论和转基因当然是没有矛盾了,镜某还不至于“糊涂”到这个地步。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02/2012 16:42:38 一个是与人无关的所谓自然规律,一个是人的活动。根本就不是一类东西,如何能矛盾起来呢? 镜某只是讲 ,在说转基因的“好处”的时候,别忘了添一句这东西要一直搞下去,因为虫子会进化。如果大众能知道这个侧面的话,只怕是会要选择“不那么着急”的改良品种的办法。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人为的改变与自然演化赛跑,那肯定是赢的。 作者: 吴礼 (*) 日期: 07/02/2012 16:47:58 就像改密码,改了别人早晚也能猜出,但还得改。 单从经济上看,这种折腾是路程,走着就会有利益的。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02/2012 17:07:53 但从别的边界条件看,所谓的利益也 许是面积,折腾后的积分面积也许还是个负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要定量才好。 作者: 吴礼 (*) 日期: 07/02/2012 17:46:55 你这句话对很多科学和技术项目都可以说。 准线在浮动,没有办法定。《沉默的春天》在50年前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02/2012 18:07:47 那个时候,农药的问题已经在美国凸 显了。 因为估算里也要有权重的概念,不可能每个因子都是同样份量。这就有“人为”的部分。因为不可逆性,所以要慎重。所谓慎重,就是慢一点儿,迟一点儿。 这样的菜,也就是自家能吃,认识的人能给。作为商品,就无法销售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312 次阅读|4 个评论
说说太簇类的思考:山沟里不出马列主义
热度 4 liwei999 2011-4-25 22:53
说说太簇类的思考。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25/2011 03:52:55 太簇老师是“老熟人儿”了。文字功夫了得,理解能力也强。这样的人物当个“科学(主义)派”也不会枉了科学的名声。镜某赞美某人理 解能力好的时候不多。记得有一次镜某谈论北大物理与其他大学物理的区别时,说了一句比较“晦涩”的话,大约是电动力学与电磁学的差之类的,深得太簇的“首肯”。因此镜某推测太簇老师与北大物理有些关系,而一般人都以为镜某是在“一贯地”卖弄着不懂装懂呢。 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有个叫刘夙老师的与太簇老师结下了梁子。从刘夙老师的博文里得到了一些太簇的“隐私”,果然是北大物理出来的,只是后来不作物理领域的工作了。既然人家用了笔名,就意味着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镜某也是这样一类的。但人们都喜欢八卦,对刘夙老师“挖”来的太簇的背景,镜某也很喜好看,虽然总觉得有几分不道德、心里不踏实。 刘夙老师说:太蔟自诩强科学主义者,动不动就痛贬哲学,认为在今天科学已经足以解释一切,不需要哲学了。对这样陈述,镜某有与刘夙老师不同的理解。“太蔟自诩强科学主义者”没有什么好说的,问题在于后边的“动不动就痛贬哲学,认为在今天科学已经足以解释一切,不需要哲学了”的背景。镜某以为是来自国人哲学家们的“草包性”。在太簇老师看来,没有学过电动力学或量子场论的人们是没有“资格”谈论哲学。 镜某理解太簇的那种“傲气”,同样的话、同样的事儿,名人可以说、作,而平民就不可以了。有这样的思维虽然俗了一些,但也是人之常情。虽然对这一点刘夙老师有些不屑。 与太簇老师的争论是些有关煮饺子的话题(比如这个 可笑的煮饺子文化 , 饺子和米饭的比附 )。太簇老师对添冷水的做法很是有意见。镜某以为这类思维很有些“偏执”。 太簇老师米饭的类比大约就是要用“科学”来解决“吃饭”的问题。在镜某少儿时代,家里有比太簇老师更“偏执”的人物。太簇老师不过是“攻击”了煮饺子加几次冷水,而镜某的家父是直接“攻击”吃饺子的行为。认为吃饺子与馒头+肉炒菜是等价的,理由就是在营养上的等价。家母对此评价为“杠子头”。 理解事物主要依赖科学,而解决问题则往往是要靠工学。北大人之所以“出息”不大,主要的问题是不理解工学的重要性。这一点,清华做得就好。比如抓学生入党的工作,北大的做法恐怕是不把主义问题掰扯清楚了不会入党的。而清华则把入党和主义分离开来,把入党当作“办实事儿”来看待。这样一来,入党的高比例数字就可以出来,皆大欢喜。 把煮饺子的问题抽象为热学的做法,不论科学的对错,无疑是个北大的“不良传统”。问题是如何用有限的成本,解决每个家庭过年吃(煮)饺子的问题。用有限的成本,开发专门煮饺子的道具就不合算了。因此用焖米饭的锅来类比煮饺子不是个好的思路。因为吃米饭的次数要远多于吃饺子的次数,开发专门焖米饭锅有市场。 日子过得有些滋味儿后,吃饭就不再是个“科学”的问题,而是个“官能”的问题了。也就是说,对太簇老师这样的人而言,不存在娶得着媳妇与否的问题,而只是如何娶到漂亮媳妇的问题了。前者可以与生物学有些关联,而后者,与其说是与生物学,不如说是与“美学”有关系了。 在镜某看来,言“科学主义”也需要些资格。比如说同样是“科学主义”的主张,太簇可以讲而方博士不能讲。“理由”很简单,就是方博士不是北大物理出来的,没有“资格”主张科学主义。 回溯到N年前就是:山沟里不出马列主义。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6575 次阅读|3 个评论
镜某佩服太簇的文字,而不是文理
liwei999 2011-2-5 20:00
镜某佩服太簇的文字,而不是文理。 (124353) Posted by: mirror Date: December 19, 2007 03:31AM 好像太簇是学理的,很可能是物理。但是改行了。 驾驭文字是太簇的一绝。南方人忽悠本领好的人不多。但是太簇近来有些“偏激”,与其年龄段不符了。“偏激”的程度与J师傅相仿。不过师傅有多重笔名,与小刘有一比。为什么换名字呢?镜某老早年也玩过换过名字的“游戏”。“成熟”以后也就不换了。 读书有不同的读法。比如温故知新一句,都知道。但是多少年来,多少场合,对温故知新一句的理解都有不同。“求导”的知新法是个人就会,而看旧的东西也能看出新门道来才是新的境界。其间有十几年。 人之间对着干没有意思。还是多学些东西再来“表白”一番为好。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