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薪阶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柴米油盐柴在先——杂说开门七件事之柴
热度 6 fdc1947 2018-7-19 08:38
柴米油盐柴在先——杂说开门七件事之柴 过去老百姓的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是老百姓的生计,一天起来,就要为一家人的生活奔忙努力。小老百姓的所谓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吃,民以食为天,有饭吃才能够生活下去。翻译成现代科学的语言,就是要满足人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当然,人们不但需要物质的,也还需要精神的。这柴米油盐酱醋茶,都与吃有关。 需要各种营养素才能够生存,这并不是人所独有的,所有的生物都是如此。高等的动物如哺乳动物都需要要自己去寻觅各种富含蛋白质和可以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在这个意义上,广义的“米油盐”都是它们所需要的。而 只有“七件事”中唯一不能吃而又与吃密不可分的“柴”是我们人类的“特需”,也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最重要的物质。 古代的老百姓不知道现代自然科学、也不知道现代的人文科学,但是,他们把柴放在“开门七件事”之首,还是很有些道理的。 古人从他们的前辈那里知道,人们最早并不知道用火。 《 礼记 · 礼运》里这样说那时的人们:“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茹毛饮血”,也就是把打来的猎物连毛带血一起吃,这就与动物没有什么差别。 后来,人们知道用火了。用火烧烤(后来有了烧煮)食物,对于人们的进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肉类经过烧烤,不但味道好了,更重要的是一方面容易消化了,还杀死了大量致病的微生物。这方面的意义,对于粮食更是重要。 所谓食用粮食,就是食用一些草本植物的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粮食,最早应当就是一些“草籽”。在这些种子中,淀粉颗粒包裹得很紧,如果只是生食,将是很难消化的,营养素的利用率将很低。用一句较粗的话来说,那就是“吃什么拉什么”。但是,一经水煮,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在开水中,水分子容易进入到淀粉颗粒中,将淀粉颗粒溶胀,然后开始水解。只有烧煮以后,这些“草籽”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被我们利用的营养食物,成为我们的粮食。 因此,对于我们民族来说,烧煮食物,对于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种植业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烧煮食物,就需要用着柴。在这个意义上, 没有柴就不会有我们的粮食种植业。 柴,原来是指树枝,即所谓“小木散材”(《说文解字》)。实际上可以指所有的柴火,即可以用来作燃料的草木。草也好、木也好,干燥以后最主要的成分是纤维素、木质素等,纤维素、木质素都由碳氢氧三种化学元素组成,加热到燃点以上,就能够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放出热量,大致可以有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C 6 H 10 O 5 ) n +6nO 2 = 6nCO 2 + 5nH 2 O 由于纤维素分子里本来就有氢和氧两种元素,而且比例与水分子一样,就是2:1,所以,这个燃烧过程实际上就是草木中碳元素的燃烧放热。 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用来烹饪的燃料就是枯黄的草木。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延续到了20世纪的中叶,而大多数农村,大概要延续到本世纪初。 我小时候,苏州市内的绝大多数人家主要还是用稻草作为燃料,他们把稻草称为稻柴。每家都有一副柴灶。小一点的是双眼灶,也就是有两个灶眼,各烧一口锅。大一点的为三眼灶,烧三口锅。抓一把稻草,弯曲打成英文字母Q的形状,称草把,放入灶眼里燃烧。稻草不容易完全燃烧,需要把“草把”架空,剩余的草灰也比较多。如果需要长时间燃烧且火焰“硬”些,则需要燃烧木柴。到了50年代,才开始供应煤球,不过煤球的供应也是按人口计划配给的。 实际上, 千百年来,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和农民,柴的供给都是很紧张的。 我们看古代的文艺作品中的各种人物,其中往往有“樵夫”,这绝非偶然,城市居民的烧柴除了农村的秸秆以外,就要靠樵夫打来的木柴。过去像苏州这样的“大城市”,就有专门的“柴行”,负责柴的供销。当然,除了木柴以外,还有更高级一点的柴的加工制成品——炭。 在很多地方,农村的烧柴也很紧张,人们不得不收集一切可以燃烧的草木。除了粮食的秸秆之外,往往还要把各种可以燃烧的东西收集起来。北方很多地方有一种“撸耙”或称“草耙子”,可以把地上的干草、落叶都收集起来,作为燃料。 古代发生战争,城市被围,城里即使积储了粮食,烧柴的供应也是大问题。拆了房子当柴烧,这是毫无疑问的。文学作品中,通过让被围的城市的居民出城打柴而混进细作的故事应当并非杜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著作《左传》、《史记》等记载的被围城市中由于缺乏燃料而到了“析骨而炊”、“析骸而爨”的地步。我不知道骨头能不能当柴烧(骨头中有一些油脂,但在一般情况下是否足以燃烧供热,我不知道),但是,这种记载至少说明了其烧柴的缺乏到了极其恐怖的程度。 用柴作燃料,无论是草柴或是木柴,都会产生很大的烟 。现在,我们一听到烟尘,马上想到了空气污染,从而引起反感。可是,古代人口密度低,如果加上灾荒或战乱,那就更是“人烟稀少”。在这种情况下,“人”、“烟”常常放在一起,行走在荒野道路上的人,如果能够看到“炊烟”,那将是很高兴的事情。有了炊烟,就有了同类。有炊烟,表明可能还有食物。哪里炊烟多,就表示哪里繁荣。 用柴做燃料会有烟,但是,用柴的加工制成品,木炭,就没有烟了。所以,过去在室内的火盆里取暖,在火锅里加热食物,都需要用木炭。木炭由木材烧制,白居易诗“伐薪烧炭南山中”,这是卖炭翁做的事情。烧炭,从化学上说,是一个木材干馏的过程,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把木柴加高温,纤维素、木质素都发生了解离,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都在烟尘中排出,剩下的固体基本上就只是纯的碳元素了。 伐薪烧炭, 薪就是柴,这是混而言之。薪粗大而柴细小,这是分而言之 。对此,我总有一点疑问,薪是草字头,柴是木字脚,怎么会薪粗大而柴细小呢?但是,这是汉代的学者说的,就这样传下来了,大家都这样用了。没有办法,文字就是如此,大多数人都这样用、这样说,那就是定规,约定俗成。 柴是较为细小的木材树枝 ,可以编制成院门,这就是“柴门”。柴门表示简陋的院门,又表示简陋的家。曹植有诗句:“柴门何萧条,狐兔翔吾宇”。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更是脍炙人口。用柴可以编扎篱笆,从而围起来一个或大或小的院子。在军事上,用削尖的柴木捆在一起作篱笆,用于防御,称为鹿柴。在这个意义上,柴被读成 zhài ,然后这样的柴字被写成“寨”(寨是后起之字)。当然,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鹿柴》所说的是他的山间别墅,并不是有什么军事用途的寨子。 这样, 作为烹饪所用的“柴火”,在文人的笔下,更多地被用成薪 。很多成语中,如杯水车薪,釜底抽薪、薪桂米珠(表示物价高)、曲突徙薪(表示及早预防灾祸)、薪尽火传(又说薪火相传,表示师生相授学问流传),薪都是供烹饪用的柴火。也正因为薪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人们生活费用的重要支出。 过去,官员们按照级别、年资等得到的报酬(相当于基础工资)称俸禄,后来又加上了以“柴火费”为名义的生活补助成为“薪金”,这样就出来了一个词“薪俸”。中国官员的基础工资“俸禄”往往不高,而生活补助“薪金”却会超过“俸禄”。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薪俸》:“国初官员有给薪之例,故至今薪俸之名犹在人口。” 查慎行说得更加清楚:“如四品官季给薪三十金,俸才二十金耳”。 时间一长,薪俸就成了薪金、薪水。不但 官员的薪俸成了薪水,在各种企事业单位中的职工的劳动收入也都被称为薪金、薪水 。1949年之后,由于要强调收入是由于工作而得到的报酬,薪金、薪水这样的名称用得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工资”。人们不再如民国年间似的讲薪水多少,而是说工资多少了。不过,改革开放以来, 有一个词又时髦起来,那就是工薪阶层 ,这就把工资和薪水合并起来说了。对于工薪阶层,还有什么比“薪”更重要的事情?看来,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中间,把“薪柴”放在首位,看来是真正的“名至实归”了。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1167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个税修法,莫要成为更精准的工薪税!
热度 2 zhongmaoch 2018-6-20 08:18
个税修法,莫要成为更精准的工薪税! 据报道,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本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也将迎来一次根本性变革: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 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增加反避税条款。 应当肯定的是,此次个人所得税修正草案比起以往有多方面的进步。但是,本博认为,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问题之一:能否解决频繁修法的问题? 2005 年,讨论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时,大多数民众主张将个税起征点由延续多年的800元提高到2000元,但主导的财政部门并不真正顺应民意,只是象征性地从草案稿的1500元提高到最终的1600元;不到2年的时间,就应证了其部门的短视,导致再次修法,起征点再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又只过2年,再次提出小大小闹的起征点调整,由2000元上调到3000元,最终立法部门拍板将之提高到3500元。如此频繁地修法,伤害了法律的稳定性和修法的严肃性。 本博博主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 :立法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关于个税起征点隔三五年就修一次法,不断地修法,实在是不严肃的。 应当考虑一次性永久解决的修法。 个人所得税这些年来经历多次调整,从最早的800元到目前的3500元。针对即将进行调整提出建议: 可以设立一个动态调整机制, 比如,根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每五年调整一次。设定了一个动态的调整机制后,没必要每过几年就通过修法来调整一次,从而节省立法资源。 问题之二:能否建立个税作为收入差距调节税的功能? “个人所得税”应当是社会个群体之间的调节税,而不应是国家财政的税源。之所以不愿意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就是因为个税是一个稳定的税源。再者,“个人所得税”不应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税种,只应针对高收入群体。有关部门之所以不愿意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就是要使个税覆盖面很广,而针对稳定收入群体是最容易征收的。 问题之三:能否综合考虑 房地产税应与个人所得税的关联关系? 本博认为,拟议中的 房产税必须预防的问题是 :如同个人收入所得税那样—— 低收入者不征,高收入者总有办法避税,中等收入者成为征税的主角 。 房地产税的讨论总离不开公平性话题, 有的主张首套不征,有的主张按家庭人均面积征收。本博 主张 : 房产税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房产物业所有人家庭成员收入状况。按 房产物业价值折算为该家庭的月度收入 。如果,某家庭的综合收入(各种收入 + 房产物业折算的收入),低于以家庭成员核算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当然,起征点也应合理提高),则该房产物业免征物业税。如果,综合收入高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则应累进税率征收。 房地产税应与个人所得税合并征收,有几个好处 :一是对中低收入 家庭 的税负水平有综合的考虑;二是对高收入者、大面积拥有房产者适用 累进税率 ; 三是对房产价值征税(价涨税增),对投机牟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四 可避免重复征税(例如,出租房屋的房租收入可能被征一次,房产税再被征一次)。 问题之四:能否解决工薪阶层作为个税纳税主体的问题? 尽管本次修正案增加反避税条款。 但是,如果征税信息和征收技术手段不改进的话,这一条款恐怕就会成为进一步强化工薪阶层精准纳税的手段, 而对于高收入阶层避税问题则未必起效 。
27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工薪阶层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热度 2 meirienglish 2017-2-10 18:29
工薪阶层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多德投资者服务 作为工薪阶层,很多人一辈子没日没夜、辛辛苦苦地劳作一辈子,退休了那点微薄的退休金足够生活开支吗?更多人选择继续工作,继续赚些钱,贴补家用。他们的孩子将继续类似他们的生活 ...... 真是子承业!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行的办法,使我们的工薪阶层走出这种终其一生而贫穷的循环呢?下面请听小编说一说。 一是,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最坏的时代;不要以赌博的心态,面对这个最好的时代。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已经赢得了人生。心态决定你的人生。 二是,从领取第一份收入开始,就养成储蓄的习惯,哪些怕只存下总收入的 5% 或 10% ,这些是财富的种子,会生根发芽,长出更多的财富。 三是,简化你的生活,减少所有不必要的开支,像衣服、饮食、娱乐等,所有一切都以保障最基本的生活为前提,好好规则你的美好生活。想想你会成为富足的人,这一切延后的消费者是值得的做的。只有懒女人,才会日复一日,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糟糕。从今天起,你可以尝试着,试试,坚持个一个月、三个月,你会有惊奇的发现。 四是,提高你的技能,有希望获得薪资的提升,更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个威力也是巨大的,哪怕把各种报告、数据处理得更整洁一些,更益于他人理解一些,都是一种进步,积少成多啊。 五是,利用好你手中的资金,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存下来的钱,要合理规划,减少风险,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每年不需要太多,有个 10% 或 20% 以上增长 ,就足以保障你年年有余,老有所得。当然,如果你对自己投资理财没有多少信心,可以找相关的投资理财机会,要找可靠的、持续稳定增长的机构或公司。 今天一小步,明天一小步,后天一小步,时间是一个好东西,通过长期的理财,你的资金会持续增长,滚雪球似的,最终,你将实现的财务相对自由。
个人分类: 投资理财|3410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7第一博文:《我的人生哲学-马云》部分语录
ylifu282 2017-2-5 21:01
过年在成都过的。没有多少事,看了一本《我的人生哲学-马云》。 其中第十章: 战略哲学: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 我们工薪阶层的正确的事是什么?是家庭?是事业?是金钱?是健康? 如何能正确的做事,是一个人的做事方法。 与大家共勉!
个人分类: 个人生活|26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行家指认一下,这是什么?
热度 2 ldzpwtbob 2014-2-8 10:35
家里有盆植物,一直长得不错,已经几年了,郁郁葱葱。据称这是发财树,本人将信将疑,今年居然开花了,自忖我乃工薪阶层,实无发财的可能,所以将照片发到网上,请行家指认一下,这是什么树、什么花?如果真是发财花,那就祝大家马上有喜、马年发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01 次阅读|4 个评论
降息!
热度 1 eyesears 2012-6-8 13:30
科学网上都关注科研,不关注经济。转点偶关心的。 转自许小年微博: 除了降低地方政府和国企的还款负担,看不出对实体经济有什么促进作用。制约投资的既不是贷款,也不是利率,而是能够赢利的投资机会。真实利率本来就是负的,减息后更低,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增加通胀压力,储蓄者和工薪阶层是最大的输家。不改革,单靠财政和货币政策,恐怕过不了这一关。 偶关心怎么改啊?
个人分类: 经济社会|2354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儿脑瘫家庭康复值得推荐
lzh1958424 2012-3-1 17:06
您好 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重要疾病,其康复治疗的周期较长 , 花费较大 , 难度较高。在我国 80% 左右的脑瘫儿分布在乡村 , 工薪阶层 , 打工族等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因无能力支付较高的康复费用,使很多的患儿失去治疗机会。为了能使此部分患儿也能得到适当的社区家庭康复治疗, 孩子配合家庭康复训练和按摩对其康复有较大帮助。我们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脑瘫康复中心十几年来脑瘫康复训练、按摩的有效方法( 1 整理编辑成《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按摩 VCD 》及配套《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出版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在医师指导帮助下,家长学习掌握《手册及 VCD 》的适宜康复技术,使孩子在家中也能获得必需的、规范的、有效的康复训练、康复按摩、家庭康复护理等! 我们主编出版的家庭康复教程由中国科学文化影像出版社发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按摩光盘》及《小儿脑瘫家庭康复》《小儿脑瘫家庭康复训练光盘》;中国妇女出版社发行 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发行《小儿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图解》; 家庭康复最新教材邮购 请与我们医院图书室的张老师联系。 ,13590578123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真实的美国工薪生活:一个华侨的自白
热度 3 beepro 2012-2-18 00:24
评论: 家庭收入比我多了一倍(我家就我一个人挣钱), 但活的这么苦。 我相机花了不少。 上月买一个海绵床, 花了2千美金!等我女儿大学毕业, 估计每月可以多出来2千刀。 可以买船去钓鱼了。。。-- 老蜂 真实的美国工薪生活:一个华侨的自白 海外阿Q 2012-2-12 02:13 核心提示 :你在过去十几年不曾买过300块钱以上的衣服或鞋子吗?面对国内高物价,高房价,富者不仁,贪官腐败,工薪阶层痛苦生活,请看一名华侨的自白,揭示真实的美国工薪生活,一针见血的中美对比分析和他对祖国的诉求。   首先美国家庭极少有什么灰色收入(不靠工资收入的是那些百分之一,在华尔街工作的人和大公司最顶层的头头),工资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收入(奖金?那是 遥远的记忆),并且所有收入都要交税(想逃税?在信息时代比登天还难,美国正在全球悬赏举报海外资产)。95%的人没有退休金 (那5%是政府部门和极少数的公司,而且干个30年,能拿到50%的退休金不错了)。 十年后正式养老金要到67岁才能拿(如果美国政府到那时还没有破产的话),公共医疗保险到65岁才有(如果之前还有工作的话,不然就先加入五千万无任何医 疗保险的大军熬到65岁)。没有什么公积金,付房贷要从自己税后的收入中出(也许国内买房的朋友会骂我,但公司还能出公积金,真正的中国特色)。汽车在美 国是必需的交通工具,不是什么奢侈品。最后一点在美国谈论收入都是指税前收入。   如果你认为我说我的笔记本电脑用了八年很矫情,以下事实请不要惊讶。到美国十五年,我给自己买过或穿过的衣服或鞋子,只有一件/双超过50美元,那是 2006年买的一件皮衣(还是打折时买的,100美元)。唯一的西服是出国前买的,一年四季是衬衣或带领的薄毛衣,冬天冷时那件皮衣作外套(之前是从国内 带来的羽绒服)。一年四季穿的是从国内带来的布鞋(在家乡人武部小卖部买的,七块人民币一双是2007年的价格,2010年父母又带来了十几双,忘记问价 格,不知涨了没有),每年穿坏三四双。有两双皮鞋和一个靴子,其他场合穿。   不要以为我是个受虐狂或铁公鸡。偶尔买件几百美元的衣服还是可以承受,一是觉得没有必要,现有的够用。二是我老婆肯定会唠叨大半年,那我还不得发疯? 我这辈子买过最贵的一件衣服是出国前给老婆买的一件皮衣(3000块人民币,当时没觉得什么),如果现在我要给我老婆买件200美元以上的衣服,她肯定会 跟我急。 收入篇   从最近几年平均看,我(一个传统媒体公司IT管理人员)和我老婆(一个非营利机构的职员),总收入16万5,根据最近的统计在美国的家庭收入中排在最 高的6.5% (在2006年是前5%,最近几年富人越富了),即每15个家庭只有一个,收入看起来不少了。2010年美国家庭税前的中位数收入为4万9445美元 (即一半的家庭在49445以下,另一半在之上),剔除通胀因素后比2000年的数据相比减少了7%。这十年是美国失去的十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了。从 单个人收入来看,美国全国25岁以上有全职工作的人中位数是3万9336。 收入10万以上的人只占6%。   从美国全国来看收入消费比可能不合适,因为大华盛顿都市圈虽比不上纽约,波士顿和洛杉矶,但消费比全国水平要高得多。大华盛顿都市圈有人口558万, 就业人口230万,中位数收入是4万6960。各种管理人员17万2070,中位数收入是11万6440。IT行业人口17万2700 (不包括管理人员),中位数收入9万0090。IT管理层共有1万3410人,中位数收入13万2920。总的来说我们相对市场工资水平严重偏低,主要是 处在传统媒体(一直不景气,三年没涨工资了,09年所有员工还无薪休了两周,2010年想离开,老板不错但没有钱给我)和非营利机构(一个全国性质的医疗 协会)。大华盛顿都市圈一直是美国中上产的天堂,在美国前二十富裕的市县(按中位数家庭收入算)中占据半壁江山,美国第一的公立高中就在此,我所在的郡县 大多数高中都在美国前二百名。   其他收入可以忽略不计,我没有有些人的魄力,所以有的人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而我只是个打工仔。我想炒点股(没有本钱),想开个网店(没有精力和商业眼 光),也想周末摆个地摊(没有执照,不信看看你在华盛顿旅游热点地区无照摆个摊,十五分钟内你没抓到警察局算你有种。说个题外话,中国的城管没有公信力, 更没有执法力度。绝大多数非法摆摊的人都是可怜之人,将他们东西没收或赶走,再温柔执法也不是办法。一方面非法摆摊伤害正常纳税的商户,另外一方面非法摆 摊是他们唯一的生路。为什么不能将他们纳入正常的商户同时减免税款,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纳税篇   纳税主要是三部分:联邦收入税,州收入税和社会保险/医疗税,有的地方象纽约市还有纽约市税。象房产税和汽车持有税也是大头,但这里没有算在其中(房产税算在住房开销,汽车持有税算在出行/交通里)。总共纳税4万0673,占总收入的24%,最大的一部分。   联邦收入税很复杂,就不一一介绍。2011年的税率是(以夫妻家庭报税为例):1万6700以下是10%,1万6700到6万7900是15%,6万7900到13万7050是25%,13万7050到20万8850是28%,最高的是35%。   征收联邦收入税用的收入不是所有收入,而是所谓的应征收入。第一步减去现在不付,将来再付联邦税的,主要是401K计划(补充养老金)。第二步减去人 头,每个家庭成员3700,象我三口之家去掉一万。第三步是减免,有两种可选,一是标准减免(三分之二的人选择此项),夫妻家庭是1万1600,第二种选 择是多项减免,贷款利息,捐献,州税和地方税(象房产税等)等都可以加起来。两者只能选一。由于现在贷款利率极低加上短期贷款,贷款利息不多,选第二项不 到2万,但还是可以多省点。对于中低收入的人还有一些退税,象大学学费,小孩人头退税等,因为我们的收入超出此范围,退税为零。最后我们的联邦收入税大约 相当于总收入的12%(总共1万9800)。   州收入税基本与联邦税类似,就不再重复,我们的州收入税大约5%(共8千250)   社会保险/医疗税,这跟国内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一码事(说起来国内完全向美国学的,不过公司交的是和个人一样多的,而国内公司缴纳的部分有点高得 离谱,养老保险是20%,医疗保险是10%,企业负担太重)。所有工资收入都得扣税(社会保险有个上限但95%的人达不到),税率是7.65%,共计1万 2623。个人不需要缴纳失业保险,没有住房公积金。   总的来说,尽管还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超高收入者通过各种手段避税,但是美国的个人收入税收制度比中国先进合理。国内“三险一金”是中国发展的里程碑, 是迈向文明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下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个先进的个人收入调节制度,让富人多交税,穷人少交税还可能退税,使社会财富进一步得到公平分配。   在美国每个人的收入情况在税务部门是可查的,都是阳光的。偷税漏税是政治家的常事,每年都有人会后院起火,看他们的笑话也是美国普通民众茶余饭后的乐 趣。而在国内就根本无法知道某个人的全部收入,在既得利益阶层,只有极小部分收入是入税的,真正工薪阶层可怜的收入都要收税,这本身就是不公平合理的。   中华要崛起,民族要复兴,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会自己就先乱起来,不要怪西方媒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谁在国内见过富人和高官多交税?谁见过低收入家 庭不但不交税,还得到政府退税?这种制度在美国几十年前就实行了。这不能在国内实施,并不是技术或习惯的原因,在你我桌前的电脑在二十年前就是超超级计算 机,他们能做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说句题外话,大量的现金交易是金融监管的噩梦和腐败的温床。第二代身份证都有了,限制现金交易,严禁大额现金交易是轻 而易举的事。如果说扛个几十万现金去买车是落后的现象,发行上万块的购物卡则是赤裸裸的腐败现象。在美国一万元以上的交易都要由银行送联邦调查局备案,存 取几千块的现金银行都要问来源和去向(不是银行多事,那是他们的责任,知情不报或不闻不问会被联邦调查局调查,这银行还要不要开了)。虽然美国的制度还是 有不少漏洞,但比没有要强得多。   喊了多少年公开政府工作人员收入,没有一个制度来查证,公布出去的就是骗小孩子的把戏。同一个地方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员工,权利部门人员收入可能是清水衙门的几倍,这种明目张胆的公器私用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事。 补充养老金篇   前面讲到退休金已经快绝迹,补充一句,有退休金的一般没有全民的养老金,美国也有双轨制。由于退休金比养老金要多得多,这种政府退休金一直是批评的对 象。全民的养老金到67岁才有(62岁也可以开始领,但只有70%,不只是62岁到67岁70%,所有时候都是,先领并不划算,除非没有别的办法),养老 金不多,比较平均,一个人一千到两千五六不等(现在水平),也就维持个基本生活。美国的养老基金已经开始入不敷出了,将来还不知有多少,所以政府鼓励大家 存养老金(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计划,可以投到基金或国债之类)。作为鼓励,政府现在不对存的养老金扣税,等取出时再扣税(由于年老后收入减少,对应的税率 低,还是有利可图)。   另外一个原因,吐口苦水了,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很残酷的,没有什么铁饭碗,五十多了,头脑不灵活,干事慢,拿钱多,别人还可能认为你以老卖老,公司如不 景气,先拿五十岁的开刀。五十岁以后如果被裁掉,那是很悲惨的事情。我最近一两年,少说也看了几千份简历,至少面试上百人次,找工作的人最多的不外乎两 种:没有美国身份的外国人和五十岁以上的美国人。五十多岁,可能孩子还在上大学,可能房贷没付清,没有工作就没有医疗保险,想一想都后怕。以前忙于付房贷 和其他,没有存什么401K。有钱的时候还是多存一点,3万3是夫妻最多可以存的(59.5岁后可以开始取出,在之前特殊情况也可以)。 住房篇   住房是普通工薪阶层最大的开支,主要是房贷,房产税和房屋维护,一般水电气费也算在其中。   房贷是最大头,最近几年贷款利率不断下降,我已经重新贷款了四次(基本上是一年一次),现在的利率是15年固定3.375%,贷款总额35万,每年的 房贷是3万。国内的朋友一定惊呼这么低的利率和15年固定。批评一下美国的霸权主义,美国全球挥舞着大棒,交的联邦税很多都用在军费,所以它利用美元的地 位不断发钞,压低利率,向新兴经济体和全球输出通货膨胀。所以不要怪中国政府和国内的银行,支持一下航母和J-20,将来中国人至少可以顶住西方发达国家 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享受一下低利率。   房产税大约是房产估值的1%,现在每年5千500。说起房产税,没有房产税的地方(大的国家)恐怕只剩中国了。我是支持房产税的,它主要用在地方政府 的日常支出,一半以上是中小学教育。国内的情况很复杂,但拥有多个住房的是富人和既得利益层,他们是最反对房地产税的。有房地产税增加持有成本,迫使多个 住房的人吐出来。历史表明,有房地产税是抑制房价飙升,使初入市者(穷人)也可能买到房子。另外房地产税可以支持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有房的朋友不 要骂我,你可能不吃亏。   房屋维护我算600,水电气费我算每年2400,其实是很省了(我父母可能不这么看,他们在老家是没有暖气和空调的)。前面的草坪和后院都是我亲自动 手,每年就施一次肥,夏天仅限最热的两个月三天浇一次水。家里三个吊扇,一个摇扇,空调少开。冬天暖气是有人时68F(20摄氏度),晚上睡觉和无人时是 62F(16.5摄氏度,无人的时候不开暖气会冻裂水管的)。什么室内装修,家具更新,家用电器维修,更换,等我有钱时再说。 医疗/保险篇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医疗保险的,医疗费用高得惊人,一个小手术(象割阑尾,国内几百人民币的事)至少几千美元。中产阶层的医疗保险费用涨速 是“火箭速度”,而实际收入最近十年已经下降了7%(见收入篇),真是苦不堪言。国内正在建立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是百分之百正确的,我举双手赞成,千万不 要学美国。   医疗分医疗保险费用和真正看病时的费用。自己买医疗保险那是买不起,有工作的人公司会负担大部分。由于我老婆是医疗协会,医疗保险可以说是很好的,一 个家庭每年自己要负担5000(国内的朋友不要惊呼,的确是五千美元!)。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的医疗保险可以说是很好的(因为美国联邦政府是美国最大的雇 员,又没有倒闭的危险,保险公司给他们提供的是最低的价格)。以今年PPO家庭医疗保险为例(PPO是不需要家庭医生推荐就可以找专科医生,算是最流行 的,比较好的保险),每个月雇主(美国政府)负担897.76,个人负担430.04(全年5160.48)。所以国内贴什么美国的物价低全是胡扯,全是 吃的,穿的,有谁看到这高得惊人的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只是一部分,看病时还得付钱。再以联邦政府公务员的PPO医疗保险为例,看一次家庭医生是25,专科医生是35,住院一天150,到一次急诊 室是125,叫一次救护车是100。 不在该保险公司网络的医生,医院或诊所看病,统统不管。普通药物(通常是无专利的)是10,保险公司指定的有牌子的药物是40,不在保险公司指定的只负担 50%(一次至少50)。药要处方,医生从来不多开药,他们都是王八蛋,一次不好,还得再折腾一回(请假,看病,开药,他们又有一次赚的)。我老婆的计划 比联邦政府还好,也是占了医疗协会的光,所以工资低点也就认了。我自己的公司,几万人的大公司,保险计划惨不忍睹,所以我随我老婆的远比自己的强。我们身 体健康,有点小毛病看看就好了,每年500的预算。   另外有些人选择很差的医疗保险,如很高的自费,那么保险就便宜些,但一两场小病就可能使最终费用远远超过买好点的保险。美国还有五千万没有任何医疗保 险的,都是赤贫阶层,他们也是可以看病的,象到平民公立医院,急诊室等。反正他们没钱,最终的费用还是摊到广大买医疗保险的人身上。   另外的两千块钱,房屋保险要一千,管火灾,自然灾害(地震除外)等,不管室内。2010年冰雹,趁机换了外墙的铝板,修了屋顶,花了一万多,保险公司付的。我的人寿保险500,管到55岁,如果我死了,至少老婆孩子生活有些保障。我老婆买的补充伤残保险500。 教育篇   谈起孩子的教育费用,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先说基本开销,小孩子12岁之前不能独自在家,而教师是严格的八小时工作制,备课和改作业也要算在其 中,所以女儿的小学8:30上课,3:15放学(星期一是1:15),孩子不得不送到托儿所,由他们接送上学,我送到一个邻居开的家庭托儿所,每周 100,已经是最便宜的。暑假长,还得想办法,岳父母年纪大了,根本带不了孩子,而我老婆又不放心送到我父母处,全托加上学点东西,每周至少250,就这 样每年6000出去了,幸亏只有一个孩子。   女儿在学校的午餐费是每天2.65(每年500)(尽管我认为都是垃圾食品,但肯定管饱),不得不提一下,在50年前美国政府就开始补贴学校的午餐, 所有的孩子都有份,贫穷的孩子减免。现在国内贫穷地区补贴孩子食宿,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在城市也应该这样做,不少城市的孩里子也吃不起午餐。   去年女儿开始学钢琴,每周一小时65(每年3000多),以前没钱买钢琴,最便宜的雅马哈都要4000,拖到八岁才学。其他象中文,游泳和国际象棋都是大班上课,平时还要买点学习用具,七七八八所有加起来1万2000(包括前面的)。   另外每年存4000小孩大学学费。美国大学学费涨得太离谱。附近的George Mason University,美国排名一百名开外的公立大学,2001年州内学生是每年3744,外州和国际学生是1万2500。现在州内是9066,外州和国 际学生是2万6544。十年翻了一倍多。私立学校多是3,4万的。除了学费还有一万左右的食宿费(公立和私立都差不多)。所以大学学费是个沉重的负担。七 八年后等孩子上大学时,上州内大学估计要两万学费,如果我们都还有不错工作的话,估计还可以,私立就不用想了,除非孩子争气能拿到奖学金。   那你肯定会问普通的美国家庭,孩子多了怎么办。我的邻居祖上是意大利的(意大利裔的很注重家庭),有四个孩子,由于最小的孩子比我女儿大一岁,经常在 一起玩,所以跟她家比较熟。所有孩子没有托儿费,大的看小的,没有任何课后班。有时邻居孩子来的时候我女儿在弹钢琴,她就在一旁静静的听,挺懂事的孩子, 肯定喜欢弹钢琴,但知道父母没钱从来不嚷嚷。她家的大孩子上的就是George Mason University,回家吃住,每天开个破车(很破的车,我估计一千块都不到)去上学。老二争气,拿到一个教会学校的奖学金,其实成绩完全可以上很好的 学校。 父母/亲情篇   先道个歉,我的父母,岳父母和亲戚我根本没尽到责任,我就是个混帐王八蛋。父母和岳父母每年我各边只给一千美元。岳父母七十快八十了,老婆是独女,每年她和孩子暑假回去看一次,大家都知道暑假机票很贵的,再买点东西,三千不止。   我父亲是老三届,当时县中学数一数二的尖子,文革后期是中学民办教师,如果参加77/78年高考一定能考上很好的大学,当时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加 上妹妹们(我的两个姑姑)都是77/78年上的,放弃了他的大学梦,一辈子在家乡中学教书。他从前写得一手的好字,文革写板书弄得什么都像板书。他多才多 艺,拉得一手好二胡,我知道他的心里一定象他拉的二胡一样幽怨。对我从来不提什么要求。我的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一辈子任劳任怨。九年前她独自一人留在我们 这里看孩子,我有时还朝她发火。   我的叔叔文革初被迫辍学,一辈子种地,现在地也没了,被附近的自来水厂征用,只能租地,生活很艰苦。我的大姑姑文革后期在山里修水库,还带我去玩过几 天,我还有印象。77年底就复习了两个月参加高考,当时还分大专考场和中专考场,一样的试卷,为把稳起见参加中专的,后来的分数超过大学录取线一大截,但 还只能上中专。记得小时候对我可好了。我的小姑姑比我大不了几岁,我奶奶曾经对我说,当时缺少粮食,奶奶将仅有的口粮喂我,她在一旁骂我奶奶“你的女儿就 不管了”。这些年我对他们没做什么,有时过节也没打过电话,回想起来很对不起他们。最近跟我的小姑姑打个电话,她一再说这亲情是割不断,不要给她寄什么, 只要我好她就心满意足了,打完电话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流。我弟弟比我小三岁,88年我们同时从初中和高中毕业,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他上了个中专,这些年 照顾我的父母,从来没伸手问我要过什么东西。我的岳父岳母为国家的航天干了一辈子,90年代初因发射失败而受到影响黯然退休。我老婆是独女,每次从北京回 来,她都要哭上两周。03年来过一次,现在他们年纪大了,飞机都坐不了。我在此一并对他们说声对不起。 出行/交通篇   汽车是这美国地广人稀的必需品,要在我这里如用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即使两边都能到达,单程也要两个小时(主要是等车,换车)。两个人上班每个人都要一 辆车。我公司离家15英里(24公里),我老婆24英里(40公里),这在大城市是很正常不过的。每个月要110多加仑(大约400升)的油,每月 400(每年4800)。购车成本,两辆车平均2万一辆,开十年,每年4000。维修算500,谢天谢地,现在每辆车都开了五六年没有什么大毛病。汽车保 险每年1000(我们开车小心翼翼,所以保险涨得很慢)。汽车持有税400(很古怪的吧,汽车是财产,所以要像房子一样要征税)。总共1万0700。另外 电话费用每年1200,宽带/电视费每年1200。   先说说油价,看着最近几年飙升的油价,没人没有意见。不过国内的油价真的不能向美国看齐,要知道美国投了多少兵力和金钱在中东才换来这样的油价。欧洲 和日本的油价是美国的两三倍,从人口密度和国际影响力,应该跟他们比才对。如果你要骂两桶油的话,我劝大家支持一下国家发展军力,军队走出国门。支持一下 新疆的开发和稳定,那是中国唯一的不靠海洋运输的石油进口渠道,东北从俄罗斯进口,我从来不认为俄罗斯靠谱。另外我还相信新疆还有很多没发现的石油。   这里的维修很贵的,所以我只买新车,但要开个十年,全靠保养,什么毛病自己先查查,修不了也不至于被黑心的维修商坑了。去年我老婆停车不小心,将右镜 子撞断了,右边车体刮得遍体鳞伤。网上买个新镜子,学着怎么将车门拆开再装上去。自己打磨,买漆重新喷上,虽然近看很难看。不过几年后车子高龄了,只能祈 求它别出什么大毛病。   又回到电话上头,两个手机的家庭计划,其中包括有数据计划,每个月100只有少算的,美国的电话公司跟国内一样黑心。国内的电话总体比美国便宜,不过我支持大多数人,这电话费应该降个30%,什么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的,加上人工便宜,电话费应该比美国便宜一半才对。   很多朋友家里没有有线电视,大多数上网看或架个天线,接当地的高清节目,没有几个台但信号很清晰(高清节目就是这样,在方圆50公里能收到就是高清的)。我因为是个球迷(橄榄球,篮球都看),ESPN很少上网,再说在大电视看比赛多过瘾,这是我唯一的奢侈爱好。 食物/日用篇   国内一提到美国物价,就谈美国吃的便宜,不过我还真没感觉。我们经常去的店是韩亚龙(当地一个韩国人开的很大的连锁超市,蔬菜水果比美国店便宜还适合 亚洲人)和Costco(什么东西都卖的,会员性质的连锁店,很类似国内的沃尔玛/Sam Club)。象Whole Food(卖有机食品)从来不去。我星期一到四都带饭,吃亚硝酸盐也比吃美国的薯条汉堡等垃圾食品强。星期五要出去吃,同事之间要联络一下感情。每个月吃 的(包括星期五的午餐和偶尔出去吃)差不多600,其他杂用200,全年9600。   说实在美国吃的便宜是有原因的。首先美国跟中国一样大,耕地还多,人口只有四分之一,加上政府大量补贴农业生产。不过这不是主要原因。美国四通八达的 公路,多数高速公路不收费,两边靠海(海运要便宜得多),重载铁路(美国很多火车拉上百节车厢,每节放两层集装箱)和现代化的连锁店。国内也有四通八达的 高速公路网,但收费高得不可思议。又因为高收费,汽车不得不严重超载,修的路没几年就坏了,形成恶性循环。这收费应该至少降低50%,同时严格查处超载。 在现在建设高速铁路的同时,建设货运铁路,长期石油会越来越贵,电气化铁路运输成本要小得多。   前面讲到我十几年可以不买一件超过50美元的衣服或鞋子,在国内城市的朋友有谁十几年没买过300人民币的衣服或鞋子?恐怕没有。最近我父亲说在家乡 买一件冬天的袄子,不怎么样的都要1000人民币,我简直要抓狂。同样是中国产的东西,飘洋过海,摆在美国的大商场就是要便宜。有谁真正想过这个问题?上 面说的物流成本高是一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17%的增值税。现在增值税是中国的第一大税种。17%,简直是在抢钱,最终的成本还是要消费者买单。   国家提了这么多年要靠国内消费拉动发展。如果商场里动辄成千上万,整天门可罗雀,还提什么消费。权贵永远有钱,但也就是那么一小撮。广大的工薪阶层没 有消费能力,谈什么拉动!国家收了那么多的税,其实很多都被糟蹋了,应该逐步降低增值税率到合理的水平。我最近五年没有回国,没有切肤之痛。我老婆每年回 国,她说在北京逛商场只逛不买,买不起。我们还可以回到美国来买,国内的十三亿怎么办?国内的头头脑脑想想办法,不要夸夸其谈,把收的税还点给老百姓。 结束篇   大家也看到了,如果不出什么特殊情况,不出外旅游,不买家具,我们最后可能剩下1628。不过2009年发了点小财,以前的公司给我一个小项目周末 做,因此请父母来住了几个月,买了些家具和一个大电视。不过我很满足,比95%的美国人过的好,可能比98%的中国人过得好。如果不幸成为那1%,那我也 是有良心的1%。最后我再重复一下诉求:   中华要崛起,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个人收入调节制度,使富人回报社会,穷人活得更有尊严,贪官得到惩除。   限制现金交易,严禁大额现金交易,加强金融监管。   开征房产税,同时建设大量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补贴城市贫困中小学学生的午餐。   大幅增加军费,实现军事现代化并走出国门。   减少高速公路收费,建设货运铁路,降低物流成本。   降低增值税率,促进消费。 补:欢迎转发或转贴,只要不曲解我的意思就行。也欢迎媒体采访(独轮运的媒体除外), http://t.qq.com/haiwaiaq ,到家里核实,听一听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经历和海外中国人对祖国的心声。 来源:QQ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2591891785/blog/1329030833 )
个人分类: 国外|2733 次阅读|30 个评论
浮躁的大学老师,怎么办?
热度 13 bison55 2011-6-10 08:17
在我工作的这几年里,我们村里购买50吨级大型货车62辆。小学毕不了业的同学问我,你现在有多少资产,我无语,“呵呵,我车轮一转,一个星期最少一万”。高中同学聚会,参加的大都是些老板,有资产千万的,有百万的,酒桌上说话的也都是做生意的,曾经班里学习最好的,也只是一个普通电厂的工人。大学同学聚会,大都当了中学老师,都在苦诉如今学生如何讨厌学习,甚至理直气壮的说,“你挣一辈子的钱有我家种棉花一年的收入多吗?”博士同学苦闷,本科毕业可以进中石化,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可以进沈阳市委,上了博士,博士毕业…… 我三年前买衣服都是地摊货,前两天终于可以进品牌店了,但已经习惯节约的我硬是转悠了很久,结果店员直接问我“你是老师吧”,我很奇怪,她补充说“老师都这个德性”。此时,我才知道,当今社会道德的本质含义。 我开始浮躁起来,在资本化和物欲化的社会环境下,我被边缘化了。在资本竞争加剧的年代里,工薪阶层收入贫民化,尊严无保障,在不断的金钱刺激下,我内心更加痛苦。我讲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其中有个原理就是在资本化的社会里工薪阶层注定就是穷人。理论如此,现实也如此。因此我困惑、矛盾、斗争。 这几天也渐渐想明白一些事,人与人是有区别的,生而平等都是晕人的鬼话,人与人不仅仅是心志的差异,更明显的是社会关系、身份、地位及职业的差异。一直在试图摆脱这种困境,恰逢老同学博士毕业到人大和东北大学面试,他仍然很节约,从武汉到沈阳来回都硬坐,但心里却充满了希望,谈着自己的理想、抱负,谈自己幸福的小家。这又使我反思,在当今资本化、物欲化的社会环境里,我选择有助于思考的有规律的清贫校园生活,我是一个大学老师,这是我的身份,也是我的定位,我的圈子也只能限制于教育和学术圈子,如果眼红其他圈子,必然心志有所乱象。如果我真的很有钱,就像我大二时期,因为会挣钱成为校园红人,名利是会双收,但却因此忙碌而浮躁,金钱虽然带来了面子,但却带不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我是贫民,但并不代表我没有尊严,我一样能在教育行业或学术圈子里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我们这种身份的人也注定做不了自私的人,因为我们所做的事在权属性质上已经注定不归我们,那么,换一种价值观,社会发展需要资本运作的野心人,也需要科技发展的贡献者,更需要思想开拓的教育者。凡在教育和思想领域有所成就者大都淡泊志明,即使我没有明显的成就,也要为此付出一生。 可是,我可以在内心里安慰自己,我却不能安慰我的学生,我也不能安慰整个因资本投机带来的浮躁社会。因此,今天发此文,想求助各位,如何找个理由,让自己安心做学问。大熊猫王永峰等待求解!
个人分类: 反思类|4040 次阅读|15 个评论
春天里—国务院周三讨论提高个税起征点
冯用军 2011-2-28 19:50
个税起征点小调查:1、5000;2、3000;3、4000 昨日与网友交流中,温家宝总理透露,国务院将于本周三讨论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这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调整个税起征点。 个税起征点曾两度上调 一名出租车司机网友向总理反映,他每月收入2300多元,刚好超过个税起征点,认为个税起征点太低,现在工薪阶层成了中国纳税大户,这不公平。 温家宝表示非常理解,并且透露,“我们将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列入国务院议事日程,礼拜三就讨论。”国务院讨论决定以后,将报人大批准。 “这条措施出来以后,会使整个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受益,无论是工人还是干部,我以为是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方法。这是我们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 !-- /div--我国改革开放后个税起征点共经历过两次修改,2005年由最初的每月800元升至1600元,2008年3月1日提至目前的2000元。
个人分类: 和谐世界研究院|1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百万富翁等于贫困户
热度 2 jiasf 2011-2-8 05:23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均月工资只有几十元,百万资产对于一般工薪阶层还是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哪怕不吃不喝,靠一个月几十元的工资,一辈子也攒不了一百万!所以那时的百万富翁是真正的富翁。 说来难以置信,但却是事实:在2011年的北京城,所谓“百万富翁”只能算是贫困户了! 如果今天北京城里的一个家庭只有百万资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能在远离市中心的四环边上住40平米的旧房子,而且其它什么财产也没有!如果不是因为病、灾、投资失败等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如果不是刚买房的小夫妻,那么这样的家庭肯定收入不高甚至没有工作,即使不是低保户也是绝对的贫困户。 常有人说首都北京的幸福指数不高,由此可见一斑。如果是在小城市,有百万资产应该可以过很舒适的生活了。但在北京城,百万资产除了一套小房子就一无所有,而且还要受交通堵赛、环境污染之苦! 话说回来,即使在北京,百万资产也毕竟不是小数目,为何拥有如此巨额资产仍是贫困户?总觉得似乎哪里有矛盾。 钱毛了?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如果是八十年代的一百万元,肯定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了。根据平均工资来判断,八十年代月均工资几十元,现在几千元,大约长了一百倍,八十年代的一百万,当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亿。反过来说,现在的一百万,只相当于当时的一万!不过想想八十年代的万元户还算比较富裕的,而今日北京城里的“百万富翁”日子绝对不好过,所以今日的一百万还不如当时的一万元! 正因为钱毛了,所以中国的富豪数目也大大地多了。根据《福布斯》携建设银行发布《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2010年中国内地私人可投资资产超千万元的千万富豪达到38.3万(把现金/存款、股票、基金、债券、房产、另类投资品等界定为私人财富;把剔除自住性房地产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后的部分,定义为私人可投资资产)。我的感觉是这个数字有可能低估了。因为按38.3万的数字,才占全国人口的0.29%,而从我所认识的人来看,千万富豪的比例肯定高于此数。 一个国家富豪多了总是好事!但如果当了百万富豪、甚至千万富豪也没有条件过上幸福的生活,那所谓的百万、千万又有什么用呢? GDP不等于幸福!太毛的钞票也不等于幸福!因为高房价带来的虚高的资产数目,尤其不等于幸福!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62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