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惠特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惠特曼礼赞动物的诗
热度 1 Mech 2017-11-18 10:30
我还是文学青年时,惠特曼似乎是在中国最知名的美国诗人。未能免俗,我有本他的诗集, Leaves of Grass 。是大陆盗版影印基于该诗集第一版的 Penguin 平装本。说实话,我不是很能欣赏他的诗。 在《 北京某宾馆:鹿和马 》中引用了惠特曼的诗,为 Song of Myself 的第 32 节。全文如下 I think I could turn and live awhile with animals.…they are so placid and self-contained, I stand and look at them half the day long. They do not sweat and whine about their condition, They do not lie awake in the dark and weep for their sins, They do not make me sick discussing their duty to God, Not one is dissatisfied….not one is demented with the mania of owning things, Not one kneels to another, nor to his kind that lived thousands of years ago, Not one is respectable or industrious over the whole earth. So they show their relations to me and I accept them; They bring me tokens of myself….they evince them plainly in their possession. I do not know where they get those tokens, I must have passed that way untold times ago and negligently dropt them? Myself moving forward thenand now and forever, Gathering and showing more always and with velocity, Infinite and omnigenous,and the like of these among them, Not too exclusive toward the reachers of my remembrancers, Picking out here one thatshould be my aime, Choosing to go with him on brotherly terms. A gigantic beauty of astallion, fresh and responsive to my caresses, Head high in the forehead, wide between the ears, Limbs glossy and supple, tail dusting the ground, Eyes well apart and full of sparkling wickedness….ears finely cut and flexibly moving. His nostrils dilate….my heels embrace him….his well-built limbs tremble with pleasure….we speed around and return. I but use you a moment and then I resign you stallion….and do not need your paces, and out-gallopthem? And myself as I stand or sit pass faster than you. 网上找到的汉译,可能不是第一版。个别词句与英文有差异。 我想我能够转而和动物生活在一起,它们是这样淡泊又自满自足, 我站着将它们观察了很久很久。 它们并不为它们的处境挥汗又哀号, 它们并不为自己的罪过哭泣而在黑暗中通宵不眠, 它们并不议论它们对上帝应尽的责任而使我生厌, 没有一个感到不满足,没有一个犯有严重的占有狂, 没有一个向另一个屈膝,也不向一个生活在数千年前的同类屈膝, 整个地球上没有哪一个是体面的或愁苦的。 它们向我如此表明了和我的关系,我接受了下来, 它们给我带来的是我自己的各种代号,并且明白地告诉我已在它们的掌握之中。 我惊讶那些代号它们是从哪里得来的, 莫非我曾经老早走过那地方,漫不经心地把它们丢下了。 彼时此时乃至永远,我自己总在向前移动着, 一直在以高速度收集并展示着更多的东西, 无穷无尽,无所不包,在它们中间也有和它们类似的, 并不过分排斥我的记忆所及, 还在这里选中了我所喜爱的一个;此时和他像兄弟般在一起行动。 一匹雄壮健美的骏马,精神抖擞,对我的抚爱又有所反应, 它额骨高耸,两耳之间宽广, 肢体光滑而又柔顺,尾巴扫地, 两眼闪烁着机警,耳朵轮廓俊美,灵巧地抖动着。 我的两踵抱紧它时它的鼻孔张开, 我们飞跑一圈而还归时它那匀称的肢体因喜悦而微微颤抖。 我只使用了你一分钟就即刻将你交出,骏马啊, 我自己能超出你的速度时又何需请你代步? 即使我在站着或坐下时也比你更加快速。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496 次阅读|1 个评论
惠特曼和叔本华名言
热度 2 zywsict 2017-7-11 17:37
惠特曼 1-5 1.信心是灵魂的防腐剂。 2. 人生,始终充满战斗激情。 3. 我的信念是把最好的留着别说。 4.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5. 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 叔本华 6-9 6.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7.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8.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9.劣书是损害我们精神思想的毒药。
个人分类: 资料|426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动画][小叮当:永无兽传奇 Tinker Bell and the Legend of the
lcj2212916 2015-3-27 21:13
导演: Steve Loter 编剧: Steve Loter / Tom Rogers 主演: 金妮弗·古德温 / 梅·惠特曼 / 刘玉玲 / 安杰丽卡·休斯顿 / 雷文-西蒙尼 / 更多... 类型: 动画 / 家庭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12-19(美国) 片长: 76分钟 又名: Clochette et la créature légendaire IMDb链接: tt3120408 小叮当的朋友芳雯结识了强大又神秘的永无兽,并与它成为了朋友。但是其它仙子并不认可永无兽,芳雯会如何解决这次信任危机呢?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9063070
3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会图书馆发布88部“塑造美国的图书”
热度 1 Wuyishan 2012-6-28 15:04
(博主按:我粗看了一下,88部书中,与科普、科技相关的图书有14种,其编号为1、7、8、19、23、37、58、62、73、79、80、82、84、85,占16%!我很好奇,若是在中国评选影响中国的百种图书,能有几种科普、科技书入围?很悲观。) 国会图书馆发布88部“塑造美国的图书” 《 中华读书报 》 ( 2012年06月27日 04 版) 左惠特曼,右吐温。 / 图片:王胡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暑假将至,美国的国家图书馆——国会图书馆以“塑造美国的图书”(Books That Shaped America)为题,发布了一份包含88部作品的书目,并开辟展区,自本周一起,以三个月时间,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杰斐逊楼的二层,展出原版图书。 书目由国图专家挑选,但公众亦有机会做出评议,或可再添新作。 既然由国图制单,自当体现美国的主旋律,但此书目仍然别具一格,如国图馆长詹姆斯·毕灵顿所言,入选作品并非坊间常见的“最佳”,相反,其中许多书都曾极富争议,却对美国国民产生过巨大影响。 入选图书所涉广泛,既有小说、诗歌、政论、历史、哲学和传记,亦有识字课本、童话、科普、节育、戒酒、揭黑,乃至性学报告。 无人能出本杰明·富兰克林之右,他分别以科学家、散文家和传记家的身份,一人独占三席。 美国固然地肥水美,但历史短暂,幸亏有这些大书要著,或启迪鞭策,或警示批判,使民心得以聚拢,公理得以推行,如此方有美利坚崛起于西方,傲立于世界,成为今日头号富强之国。否则该国可能徒然为一广阔废地,民无民权,或因肤色、出身,而终生为奴,或因黑心车商横死,或因有毒食品致残,国家手握强权,杀戮于外而生灵涂炭,压迫于内而民不聊生。总之,这份书单如一份概要的观念史,可借此多少窥知美国如何成为今天的美国。 以出版年代为序,我们译出“塑造美国的图书”清单如下,并附简介,以利广大读书郎暑期据以索骥。原文书目见于国会图书馆网站(loc.gov)。 ◆1,本杰明·富兰克林:《对电的实验和观察》(1751) 富兰克林由此成为第一位获得世界声誉的科学工作者。不过,他真曾不经当地气象部门准许,而擅自放风筝取电吗? ◆2,本杰明·富兰克林:《穷理查年鉴:致富之路》 (1758) “亚伯拉罕老爹,你对这世道怎么看?这些重税会不会毁了这个国家?我们如何能付得起呢?你能给我们出些什么主意?”富兰克林假托理查·桑德斯所写的这本年历书,一句话就抓住了民心。 ◆3,托马斯·潘恩:《常识》 (1776) 以简洁的论理,说明了为什么美洲殖民地不应继续忍受英王的统治。这本小册子出版头一年,便发行25版,销出50万册。 ◆4,诺亚·韦伯斯特:《英语语法原理》(1783) 独立的美国配得上也应该有一门独立的语言。韦伯斯特以文法书和字典,推动了美国英语的形成。今天来看,独立远远谈不上,有特色而已。 ◆5,《联邦党人文集》(1787) 美国人对政治思想的最大贡献。 ◆6,《妙趣象形字圣经》 (1788) 好看的初级读物。其印刷商以赛亚·托马斯被公认为美国第一位开明童书出版商,与大名鼎鼎的英商约翰·纽伯瑞一样,奉行“寓教于乐”的现代信条。 ◆7,克里斯托弗·科利斯:《美利坚合众国道路勘测》 (1789) 美国第一本交通图册。 ◆8,本杰明·富兰克林:《已故本杰明·富兰克林博士之个人生活》,即《富兰克林自传》(1793) 1791年首次出版于巴黎,两年后英译本才在伦敦问世,乃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回忆录之一。 ◆9,阿梅丽娅·西蒙斯:《美国烹饪》 (1796) 第一部由美国人所写、在美国出版并极具美国本土特色的烹饪书。 ◆10,《新英格兰识字课本》(1803) 深受加尔文派影响,如同美国版的《三字经》,“人之坠,吾之罪”(in Adam’s fall, we sinned all)等句段朗朗上口,既教美国小朋友识字,又宣扬新教伦理, 自1681年至1830年,共印行450版之多,影响极巨。 ◆11,梅里韦瑟·刘易斯:《在刘易斯和克拉克上尉指挥下探险纪行》 (1814) 两上尉的西行漫记,对美国西拓疆土有莫大之功。 ◆12,华盛顿·欧文:《睡谷传奇》(1820) 美国作家所著在美国以外取得成功的最早的美国小说之一,也许也是中国最早的汉译美国小说之一,1907年已有林纾译《拊掌录》,今译《见闻录》。 ◆13,威廉·霍尔姆斯·麦格菲:《新订麦格菲美德读本》(1836) 分级语文课本,剥离了宗教教诲,鼓励小朋友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同时告诫他们恶有恶报。 ◆14,萨缪尔·戈德里奇:《彼得·帕利万国通史》(1837) 戈德里奇深信童话有害于儿童成长,遂假托彼得·帕利之名编写儿童版世界史。 ◆15,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自述》 (1845) 道格拉斯的第一部自传,也是历来最佳和影响最大的黑奴自传之一。 ◆16,纳撒尼尔·霍桑:《红字》 (1850) 霍桑最重要的小说作品,描写清教主义之新英格兰的罪与罚。 ◆17,赫尔曼·梅尔维尔:《莫比·迪克》,或称《白鲸》 (1851) 大白鲸和疯船长的故事已成美国神话,未读原著者也能从其他文艺作品中知其一二,如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之可汗之怒》。 ◆18,哈丽叶特·比彻·斯托:《汤姆叔叔的小屋》 (1852) 最早在报纸上连载,成书后第一年便销出30余万册,在内战爆发的前十年间,对废奴思想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19,亨利·大卫·梭罗:《瓦尔登湖》,或称《林中生活》(1854) 梭罗对自然的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唯物主义的排斥,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环境保护运动。 ◆20,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1855) 纤薄的《草叶集》首版于1855年问世,改变美国文学史进程的超级巨著初次登场。 ◆21,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或称《梅格、蜀雯、佩丝和艾美》 (1868) 刚一上市,《小妇人》便大获成功,立刻旺销2000余册,虽然写的是特殊年代,但读者对这本内战期间的家庭温情故事至今喜爱有加。 ◆22,霍拉修·阿尔杰:《卖火柴的小男孩马克》 (1869) 老一套的穷小子通过勤劳苦干变成大富哥的故事,可贵的是,阿尔杰欣赏劳动人民,鄙视不劳而获的富人。事实上,他小说里的大坏蛋总是富有的银行家、律师和粗俗的地主。 ◆23,凯瑟琳·比彻、哈丽叶特·比彻·斯托:《美国妇女家务手册》 (1869) 比彻两姐妹指导妇女如何洗衣缝补,生火做饭,通风换气,扫地取暖,种花养鸡,育儿会客等万般家事,乃风行多时的标准家政指南。 ◆24,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1884) 海明威指出:“美国现代文学的一切,都出自马克·吐温那本叫作《哈克贝利·芬》的书……” ◆25,埃米莉·狄金森:《诗集》 (1890) 狄金森所写的1800首诗仅有极少数在生前发表,且按当时的诗歌规范受到严重删改。直到1955年,完整的原作才以原貌出版,其特殊的结构和韵律,令后辈诗人受益匪浅。 ◆26,雅各布·里斯:《另一半怎样生活》 (1890) 记者里斯的摄影报道集,描绘了纽约下东区贫民窟的生活,促使公共服务进入贫困街区,系摄影报道促成社会变革的典范。 ◆27,斯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 (1895) 描写美国内战的最伟大小说。 ◆28,弗兰克·鲍姆:《绿野仙踪》(1900) 美国奇幻文学的开山之作。 ◆29,萨拉·布拉德福:《哈丽叶特,人民的摩西》(1901) 逃奴哈丽叶特·塔布曼成长为杰出的废奴分子,以巨大的勇气和出色的技巧,帮助黑奴逃奔自由,人称“摩西奶奶”、“黑摩西”。 ◆30,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 (1903)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狗故事未尝不是人社会。 ◆31,WEB·杜波伊斯:《黑人的灵魂》(1903) 民权运动的开创性作品。 ◆32,艾达·塔贝尔:《标准石油公司史》 (1904) 揭露大石油公司的垄断经营。洛克菲勒家族的标准石油公司之所以在1934年被一分为三十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此书。 ◆33,厄普顿·辛克莱:《屠场》 (1906) 调查报道的早期实践,生动地揭露了芝加哥肮脏的肉食业和当地贪官的黑幕,直接引发了全国性的立法。 ◆34,亨利·亚当斯:《亨利·亚当斯的教育》(1907) 亚当斯经历过美国内战,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见证了技术、社会和政治的大变革,深信自己所受的传统教育不足以应对这些变化,而实际的生活经验才是更好的教育。 ◆35,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1907) 美国学者在哲学领域的第一个重要贡献。 ◆36,赞恩·格雷:《紫艾草骑士》 (1912) 复仇的枪手拯救逃婚美女的故事,将成为流行西部文学的一个主要套路。 ◆37,埃德加·赖斯·伯勒斯:《人猿泰山》(1914) 凭借所反映的普世主题, 此书已被无数次搬上大银幕。 ◆38,玛格丽特·桑杰:《有限生育》 (1914) 好的、善良的、温和的、尊重个人意愿之计划生育运动的开山之作,力图为妇女减少痛苦而不是增加她们的痛苦,出版后曾屡遭美国当局扫黄,多次查禁。 ◆39,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春天及一切》 (1923) 从医40余年后,威廉斯变成了美国诗歌的实验者、创新者和革命者,和朋友埃兹拉·庞德等人一道,发起了意象派运动。 ◆40,罗伯特·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1923) 弗罗斯特因此书获得了他四个普利策诗歌奖中的第一个,书中包括他最著名的一些作品,如《雪夜林中驻足》和《火与冰》。 ◆41,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 一幅爵士时代(1920年代)的画像。许多人认为这是菲茨杰拉德最好和最知名的作品。 ◆42,朗斯顿·休斯:《疲倦的布鲁斯》(1925) 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伟大旗手的伟大诗作。 ◆43,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1929) 1950年诺贝尔奖得主福克纳最著名的作品。在他笔下,美国南方成了衰落文明的隐喻。 ◆44,达谢尔·哈米特:《红色收获》 (1929) 哈米特还写有《马耳他之鹰》和《瘦人》等名作,写“大陆侦探所”的《红色收获》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安德烈·纪德称之为“非凡的成就,关于暴行、玩世不恭和恐惧的最新力作。” ◆45,厄玛·罗鲍尔:《烹饪之乐》 (1931) 以前所未见的详细原料清单和明确无误的技术指导,一举改变了美国烹饪书不清不白的旧貌。 ◆46,玛格丽特·米切尔:《乱世佳人》(1936) 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由此制作出了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言情电影。 ◆47,戴尔·卡内基:《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 销量高达1500万册、有30余种语言译本的自助工具书。 ◆48,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帝》 (1937) 直到1975年,艾丽丝·沃克刊文《寻找佐拉》于《女士》杂志,方使评论界认识到,《他们眼望上帝》是一部非凡的杰作,它也为艾丽丝·沃克和托妮·莫里森这样的年轻黑人作家铺就了成功之路。 ◆49,联邦作家计划:《爱达荷:图文导览》 (1937) 该计划乃公共事业振兴署众多项目中的一个,以期解决大萧条时期的失业问题。联邦作家计划共雇请6000余位作家,为48个州和阿拉斯加地区、波多黎各和哥伦比亚特区创作旅行指南,分述各地历史和风土人情。《爱达荷》是其中的第一部。 ◆50,桑顿·怀尔德:《我们的镇子》(1938)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20世纪美国上演次数最多的剧作之一。 ◆51,《匿名戒酒》 (1939) 十二步匿名指南,销量逾3000万册,俗称“大书”。 ◆52,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 (1939) 书中所述大萧条时期俄克拉荷马移民的艰辛,促成了国会通过了施惠农民的法律。1962年斯坦贝克获诺贝尔奖时,授奖辞中特地提到此书是主要原因。 ◆53,欧内斯特·海明威:《钟为谁鸣》 (1940) 又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主要作品,根据作者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的亲身经历写成。 ◆54,理查德·赖特:《土生子》(1940) 20世界美国黑人文学的经典作品。欧文·豪1963年指出:“《土生子》一出现,美国文化便永远改变。不管日后得到怎样的评价,过去那些谎言终究是不可能再重复了。” ◆55,贝蒂·史密斯:《布鲁克林有棵树》 (1943) 爱尔兰城市贫民的奋斗史,战时及战后极为流行。 ◆56,本杰明·博特金:《美国民歌金库》 (1944) 博特金曾主掌国会图书馆的美国民歌资料库,亦为联邦作家计划担任全国性的民歌主编,他是新政时代的民俗学者,坚信老歌在今天仍然意义重大,而不是只有历史研究的价值。 ◆57,格温多琳·布鲁克斯:《铜镇街头》(1945) 布鲁克斯的首部诗集,记录了芝加哥黑人暗无天日的生活。1950年,布女士成为首位获得普利策诗歌奖的非裔美国人,1985年获授美国桂冠诗人。 ◆58,本杰明·斯波克:《育儿常识》 (1946) 斯波克把新知识告诉给年轻的父母们,比如,宝宝不是狗,用不着拿严格的时间表规范和控制吃喝拉撒。 ◆59,尤金·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 (1946) 一出关于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和白日梦的剧作,长近五小时,极受推崇但甚少排演。 ◆60,玛格丽特·怀斯·布朗:《晚安月球》 (1947) 童谣故事书,几代美国小朋友的枕边伴侣。 ◆61,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 (1947) 划时代的剧作,1948年普利策戏剧奖获奖作品,关于文化冲突、虚荣少妇和强壮民工的惊人之作。马龙·白兰度在舞台和银幕上对男主人公做出了有力而令人难忘的演绎。 ◆62,阿尔弗雷德·金赛:《男性性行为》 (1948) 在金博士的性报告问世之前,从未有人以科研数据,如此详尽地考察如此禁忌的主题。女性性行为报告五年后出版。两部报告成为1960年代性解放的先驱。 ◆63,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 少年主人公霍尔登是美国文学中的第一代反英雄,对1950年代垮掉的一代和1960年代的嬉皮士有重大影响,总销量约6500万册。 ◆64,拉尔夫·埃利森:《看不见的人》(1952) 主人公是比“沉默的大多数”更惨的底层黑人,在充满敌意和歧视的社会上挣扎,无人关注,形同隐身。此书预示着民权运动的烈火即将雄雄燃起。 ◆65,EB·怀特:《夏洛的网》 (1952) 通过一头死里逃生的猪,感悟怎样面对死亡和自然。《出版商周刊》称之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平装本童书。 ◆66,雷·布拉德伯里:《华氏451》(1953) 美国版的焚书坑儒,反乌托邦文学的重要经典。 ◆67,艾伦·金斯堡:《嚎叫》(1956) 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当时沸沸扬扬,事后声誉日隆,对后辈诗人和1960年代的青年文化大有哺育之功。 ◆68,安·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1957) 主流冷淡,大众欢迎。书中道出了集体主义完胜、个人主义灭亡后的可怕图景,成为主张限制政府权力的自由派经典。 ◆69,苏斯博士:《帽中猫》 (1957) 苏斯博士的成名作,也是他日后作为童话大王之辉煌事业的起点。他的书已在全世界卖出了2亿余册。 ◆70,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1957) 半自传性的波希米亚浪游历险,1950年代垮掉的一代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以无穷的能量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欲,获得了神话般的地位,对鲍勃·迪兰、汤姆·威茨和亨特·汤普森等人有重大影响, ◆71,哈珀·李:《杀死一只反舌鸟》(1960) 1960年普利策奖得主,既叫好又叫座,迄今销量超过3000万册。李女士通过白人爸爸不顾社会偏见、卫护黑人冤汉的义举,创造出了美国文学史上最坚忍的英雄人物——小镇维权律师阿提克斯·芬奇。 ◆72,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1961) 黑色幽默的代表作,有力讽刺了官僚体制。无所不能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已成专有名词,代表领导总是对的,或如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里的台词:“墨索里尼,总是有理,现在有理,永远有理。” ◆73,罗伯特·海因莱:《异乡异客》 (1961) 第一部现代畅销科幻小说。 ◆74,埃兹拉·杰克·基茨:《下雪天》 (1962) 第一部以黑人为主人公的全彩绘本,永久改变了美国儿童文学的风貌,并为基茨赢得了1963年的卡德冠特奖章 ◆75,莫里斯·森达克:《野兽家园》(1963) 男童马克斯离家出走,成为百兽之王。 ◆76,詹姆斯·鲍德温:《烈火将燃》 (1963) 描写种族关系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探讨美国历史上的种族问题以及宗教与种族的关系。 ◆77,贝蒂·弗里丹:《女性迷思》(1963) 此书揭穿了中产阶级妇女陶醉于为人妻母的谎言,鼓励妇女离开丈夫和孩子,去求得自我实现,而不必因此产生负罪感,掀起了1960代和1970年代的第二波女权运动。到2000年时,此书已售出300万册。 ◆78,马尔科姆·X、亚历克斯·黑利:《马尔科姆·X自传》 (1965) 一部经典的美国自传,由激进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尔科姆·X与名作家、《根》的作者亚历克斯·黑利合作写成,表达了许多主流民权分子未说出的黑人心声:对不公不义的愤怒和失望。 ◆79,拉尔夫·纳德:《任何速度都不安全》(1965) 消费者权益保护分子纳德以此书挑战重利轻安全的大汽车商,最终导致政府介入,制定汽车安全的标准规范。 ◆80,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1962) 当代环保运动的奠基之作。 ◆81,杜鲁门·卡波特:《冷血》(1966) 《纽约时报》刊登的一则数百字简讯,使卡波特携同老友哈珀·李前往堪萨斯,调查一桩灭门惨案。《冷血》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罪案报告之一,或如卡波特本人所言:一部“非虚构小说”。 ◆82,詹姆斯·沃森:《双螺旋》 (1968) 讲述生物学史伟大发现的科学自传,个人色彩丰富,亦述及争议与冲突,改变了公众对科普作品乃至科学本身的理解:跟别的行当差不多,科学圈有时也够乱的。 ◆83,迪·布朗:《魂归伤膝谷》 (1970) 关于美国人屠杀印第安土著历史的第一部重要的严肃著作,自问世以来,从未断版,销量已逾400万册。 ◆84,波士顿妇女健康图书协会:《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 (1971) 初由波士顿一小撮女权分子编写,以个人经历为基础,提供更年期、节育、生产、性健康、性向、性别认同和精神健康方面的信息,影响深远,现已出至第九版。 ◆85,卡尔·萨根:《宇宙》 (1980) 萨根的经典之作,亦有同名电视科普系列节目配套播映,融会了对自然、历史、文明以及人类自身命运的多种探讨。 ◆86,托妮·莫里森:《宠儿》 (1987) 借内战后逃奴的真实故事,深入刻画黑奴梦魇般的精神重负。此书为莫女士赢得了1988年的普利策奖和1993年的诺贝尔奖,亦在2007年被《纽约时报》评为“过去25年的最佳美国小说”。 ◆87,兰迪·希尔茨:《乐队继续演奏》(1987) 叙述艾滋病如何蔓延,政府最初又是如何漠不关心而任由疫情扩散。希尔茨紧急呼呼调动政府资源,抗艾防疫。《乐队继续演奏》可与美国历史上促进公共安全的其他要著比肩,如辛克莱的《屠场》。 ◆88,塞萨尔·查韦斯:《塞萨尔·查韦斯语录》 (2002) 此查韦斯非彼查韦斯——不断激烈抨击美国的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而是美国林业工会的创始人。他不屈不挠,为工友谋福利,更是天生的演说家和鼓动者。在他的努力下,林工薪酬和工作条件已有许多改善。
个人分类: 书评书介|4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一节的歌
热度 1 王铮 2012-5-1 11:44
写一首诗歌, 歌颂我们的劳动节。 无论你用手还是用脑, 劳动着,我们说 我在活着。 活着的人, 在纺织车间来来回回穿梭, 就像纺纱机里每个忙碌的纺梭, 唱着一支连绵的低沉的歌。 活着的人, 在白雪皑皑的山梁上上下下地巡逻。 和着漫天呼啸的山谷风, 轻轻唱着家乡的童谣与山歌。 活着的人, 在计算机前滴滴答答地敲打键盘, 屏幕上唤出字符就像当年少先队员的队列, 滴滴的滴答,唱着《少先队员队歌》。 活着的人, 他在稻田里与拖拉机一起劳作。 拖拉机唱歌,突突突, 嘲笑他的是茶山上姑娘的情歌。 你会发现我的诗歌现在仿效惠特曼 《整个美国在唱歌》。 这就是我的希望: 整个中国在唱歌。 无论是你一个吃粉笔灰的教师, 还是一个脚手架上的农民工, 无论你爷爷曾经参加过长征, 还是你爷爷仅仅是一个长工 无论你在南海万顷波涛里奔波, 还是把小小的杂货铺开在漠河。 啊,整个中国要唱歌, 要唱轻松自由的歌, 要唱自豪幸福的歌。 于是我要接着仿效惠特曼, 啊,船长, 我的船长,我的父亲, 你在哪里? 快把我们劳动者的金色航线开拓。 注:《我听见美国在唱歌》和《啊,船长》都是美国诗人瓦尔特 惠特曼的诗歌,是美国上升最快时期的精神写照。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42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 新闻中 的 非洲 新非洲 新气象
热度 1 dongzg101 2011-9-25 06:11
九个非洲国家跟中国比富:结果令中国很尴尬 2011-09-03 17:31:02 浏览 89107 次 | 评论 10 条 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确实惊人,数字接近8000亿。但是,我们能够以此为根据评判整个国家的状况吗?GDP还应算进去空气污染、烟草广告以及战地救护车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穿梭的费用……还要计入惠特曼步枪、斯比克刀具以及泛滥的影视剧目的费用——因为它们炫耀暴力,以求把更多的仿真玩具倾销给我们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国内生产总值,它既不能保障我们孩子们的健康,也不能保障他们所受教育的质量,甚至不能保障他们无忧无虑的快乐……简而言之,它能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 一直以为非洲国家都很穷,长期被瘟疫、饥荒、战乱所笼罩。岂不知有些非洲国家比中国要富得多。2009年世界人均GDP排名,中国排名99,人均3677.86美元。赤道几内亚为9579.91美元。 塞舌尔,面积455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口密度为165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为8973.42美元。 毛里求斯,面积2040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人口密度为550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为6838.09美元。 这是1968年罗伯特·肯尼迪在竞选美国总统中的一段发言。而时隔43年后,有关GDP的争论依然困扰着刚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特别是仍将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的地方政府。 加蓬,面积26.76万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人口密度为4.1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为7468.30美元。 博茨瓦纳,面积58.17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人口密度为2.6人每平方公里。南部非洲国家,英国前殖民地。非洲的内陆国家。热带草原气候,长颈鹿等动物不少。其南部是南非。人均GDP为6406.85美元。(资料图) 南非,面积122.1万平方公里,人口4359万。人口密度为36人每平方公里。非洲南端。三面临海。矿产资源丰富。人均GDP为5823.58为美元。 阿尔及利亚,面积238.2万平方公里,人口2780万。人口密度为12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为4026.89美元。 纳米比亚,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166万。人口密度为2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为4542.95美元。
95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知识分子的清高
热度 4 王铮 2011-2-9 10:40
中国知识分子的清高
年过去了,无官一身轻,轻贱的轻,没有名分给人去拜年,也没有人来拜年,除了年前给少数师长拜年外,就呆在家里,看了些汇率与通胀、气候保护方面的文章,这是年前上级布置的工作。不过也发扬了个人爱好,听了场音乐会,当然还收发短信,有些短信还是诗歌,因此也读点诗,以表明自己无官一身 qing 的 qing 是清高的清: 读的第一首诗,妻看了说:“忧伤,忧国忧民的。”读的第二首诗不用多说,其中两句可以看出含义:“果然一大觉,潜影深山中。”妻说了,怕老婆的我当然就品了品诗,突然觉得这两个诗歌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两个端点,不是一般的知识分子,而是清高型的知识分子。中国还有一类知识分子,谁是?《铡美案》里的陈世美就是,他们是没有脊梁的伪知识分子,至少是浑浊型。 中国的知识分子,按孔夫子、孟夫子的要求是要把“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伦理追求的,从屈原到王安石直至周恩来都是这样的类型,他们成为了中国社会的脊梁。然而这样的脊梁往往是孤独的,就以成功的周恩来为例,现在对他有不少垢语。他们往往不为社会特别是权力所理解。在被社会和权力否定后,这些知识分子或者变得浑浊了,或者坚持清高,做到“果然一大觉,潜影深山中”。陶渊明、郑板桥就是这样的。 知识分子的清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弊病。何以见得,有诗为证: 我听见,听见美国在歌唱,我听见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的歌。 机械工人在唱歌,每个人都唱着他那理所当然地快乐而又矫健的歌; 木匠们在唱欢乐歌,一边唱一边丈量着他的木板,他的房梁; 泥水匠在唱,无论是准备开始工作还是放下工作,他都自由地哼着自己的歌; 船夫在他的船上唱着,唱着那一支支船夫们世代相传的船歌; 于是,舱面水手们在汽船甲板上唱起自己特有的新歌; 鞋匠坐在他的凳子上唱歌,做帽子的人站着唱歌。 唱歌,唱歌。 丁丁伐木声伴着年轻的伐木者的歌; 那可爱的牧童在在早上的朝晖里和牧归的晚霞里唱歌 , 唱的是他们在野地上午休看着白云后面的太阳轻轻哼的情歌; 白发的母亲和年轻的少妇一边工作一边唱歌, 这歌声交织姑娘们在缝纫或洗衣裳时唱出甜美歌声,汇成一条清澈地翻动浪花的河。 啊,美国,每个人都唱着属于他或她而不属于任何其他人的歌, 白天唱着属于白天的歌——晚上这一群体格健壮、友好相处的年轻人, 就放开嗓子又唱起他们那矫健而又悦耳的歌。 这首诗是美国诗人瓦尔特 惠特曼的《我听见美国在唱歌》。这首诗歌没有忧国忧民、没有消极避让,有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昂。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不会写这样的歌的,因为知识分子的清高让他们看不到伐木工人也在唱歌、看不到缝纫你女工也在唱歌,也不愿意“听见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的歌。”旧的体制使得他们或者像屈原悲愤地投入汨罗江,要么像王安石,循着一条个人关系网前进,让浑浊型的知识分子顺着这种个人关系网攀上他,蔡京就是这样的,他曾经是王安石在信任的人,也是最终毁掉王安石事业的人。屈原是孤独的,王安石更是孤独的,被欺骗的更孤独。周恩来怎么样?在公开文字记录中,周哭过三次,一次是秘书告诉他“总理呀,(地下党)除了华北的都当右派了”,第二次次是“亲密战友”从飞机上摔死时,为什么哭?两次都没有说原因,第三次说了原因,他对自己的小超说,革命了还几十年,人民还这么穷。这时他快去世了。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清高是难于维持的,这起因于在他们可以忧国忧民时喜欢蔡京那样的马屁精,最后坚持清高,就落得“果然一大觉”了。因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导师孔夫子没有明白一个道理: 啊,美国,每个人都唱着属于他或她而不属于任何其他人的歌。 治国、平天下需要统一的意志,需要“驯服工具”,需要只会唱领袖歌的。孟夫子似乎明白了,他说不要“行仁义”,要“由仁义行”。于是,我们的农民皇帝朱元璋下令,把他赶出了文庙。接下来,他儿子派三保太监下西洋,什么也没有留下;再接下来有个叫哥伦布的人半自发地唱着自己的歌也去了“西洋”,历史记载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693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