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方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方”为何不方
热度 3 fdc1947 2018-4-9 08:22
“方”为何不方 方、圆、长、短大概是每一个人小时候认识物体几何形状时最早应当认识的概念。按照如今字典上的说法,方就是指“ 四个角都是 90 度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 方这个字又很简单,只有四画:点、横、横折钩、撇。像这样简单的字还往往作为声旁组成形声字。 汉字大多数为形声字,现代汉字又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能够做声旁的字不少,但是做声旁生成字能够四声都有的,就相对少得多了。例如,龙可以做声旁,形成不少字,如聋、笼、拢、陇、珑等等,可是这些字大多发阳平声和上声,读阴平声和去声的就似乎难以找到。 方字作声旁,四声都有,这还不算什么,这样的字也还有不少,但是,发音相同的字,全部为一个音旁的,例如《新华字典》所收录的读音为 fang 的字:方、邡、坊、芳、枋、钫、防、妨、肪、房、鲂、仿、访、彷、纺、昉、舫、放, 18 个全部都以方为音旁(《现代汉语词典》多一个髣字),具有这种性质的字,恐怕就不好找了。当然,同一音部总共只有一两个字的不在此列。 我过去一直很诧异,简单的汉字多象形字,而描述“方形”的方字,为什么写得一点儿也不“口”,却写成了这样奇奇怪怪的“方”? 后来我才弄清楚,这个样子一点也不方的汉字“方”,原来的意思并不是“方形”。 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方字的本义是两条并在一起的船或两条并行的船,是象形字,象两条船的船头并在一起的样子(“ 方,并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 ”)。《尔雅》说: “ 大夫方舟 ” ,是说根据当时的礼制,大夫渡河应该坐两条并在一起的船(为什么要两条船?大概是为了安全,大舜南巡,在湘水就出了事情。所以后来定下来, “ 天子造舟 , 诸侯维舟 , 大夫方舟 , 士特舟 ” ,这是渡河的等级规定,天子经浮桥过河,诸侯四条船,大夫并排两条,士就一条了 )。《庄子 • 山木》里说: “ 并合的两条船渡河,有条空船撞过来,即使心胸狭窄的人也不会对着空船发火 ” ( “ 方舟而济于河 , 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 )。 引申之,方就是并或并行。《 史记 • 郦食其列传》中郦食其说到汉王刘邦的好政策可以使得 “ 蜀地和汉地的粮食,将船挨着船运向下游 ” ( “ 蜀汉 之粟 , 方船而下 ” )。两车并排行驶称方轨,说方轨差不多就是说双轨。《史记 · 淮阴侯列传》说到“井陉那里路太窄,容不得两车并行,骑兵不能列队前进”(“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 ”)。 方字由并行这个意义出发,可以向两个方向上引申,一个是比,另一个是方形。 并,引申为比。比字的写法就是两个人并立(与从相似,不过“人脸”的方向与从字相反)。 引申之,方就可作“比较”、“相仿”、“比拟”等意思讲 。如《论语》中说:“子贡(端木赐)喜欢品评他人。孔子对他说:‘ 赐呀,你就那么好吗?我可没有这闲工夫 ’”(“ 子贡方人。子曰 :‘ 赐也贤乎哉 ! 夫我则不暇。 ’” )。这里的方是比较。又如 《 战国策 · 赵策》中马服君赵奢说: “ 如今齐国和韩国力量差不多 ” ( “ 今者 齐 、 韩 相方 ” )。这里的方,相近、相仿。再如《 汉书 • 卫青霍去病传》说到大将军卫青很谨慎,不轻易结交朝士,而 “ 骠骑将军(霍去病)也是如此 ” ( “ 票骑亦方此意 ” )。这里的方,比拟,相似。 从比较、比拟、相仿等义再引申,可得方法,模仿等义(法就是模)。如千方百计;如《三字经》“ 窦燕山,有义方。 ”;如方针、方略、方式、开药方等等。 并行的队列,呈方形 。这样,就从“并”可以引申出来如今最重要的一个义项,我们最熟悉的方、圆的方。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人最传统的官方宇宙观。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圆规;矩、曲尺)。 从方形,可引申出方向、方面、方位 。这样就出来了上下四方、四面八方等词。再引申出地方、方国等。于是有了朔方(北方)、鬼方(商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区域)、有朋自远方来、方物(土产)等等。 由方形,又引申出人们品德、思想、行为的方正、正直 。汉代就要选拔所谓“贤良方正”即品德好又有才能的人。 方形可以用来计算土地面积。孟子说如果用他的以仁义治国的方法,则“地方百里而可以王”(有百里见方的国土就可以称王于天下。)我们至今计算土地面积还是用平方公里、平方米等,计算土、石、木材等时则往往把立方米简称为方。 这些就是方字的原义引申出来的主要意思。 当然,自从现代发现了甲骨文以来,人们从甲骨文出发,对于近两千年间人们遵循的《说文》的看法提出挑战,人们提出了许多种新的看法。 影响比较大的有: 认为“方”是一种类似于耒的农具 ,“ 方之象耜,上短横象 柄首横木,下长横即足所蹈履处,旁两短画或即饰文。 ”由两人并耕得到引申义并,《说文》所说并舟应当由并耕而引申得到,“ 并船之义当由两人并耕即耦耕之义所引申 ”。这种说法得到的拥护比较多。 有人则认为方是枋字的本字,意思是“刀柄”,字象形,底下是刀,上面是把。方形是引申义。也有人认为甲骨文方的底下部分象刀,上面的线段是用刀画出的田界。这样得到方形的意思。还有人认为方是放的本字,其甲骨文象带枷的人,表示流放,方形等均为假借或引申义。总之,众说纷纭,关于甲骨文的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大家的公认。 从汉代以来,近两千年间汉字的实际引申和使用情况,都是以汉代人的解释为准的。所以,无论其解释是否符合以前的历史真实,《说文解字》的解释都对汉字后来的使用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是文字使用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无论今人对甲骨文的研究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可能改变过去近两千年来的这个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 有意思的是,凡是真正含有“方”这个单位的字,几乎全部读音为 fang 或 bang 、 pang (在古代它们几乎是一样的读音),如本文一开始所列出来的“方、邡、坊、芳、枋、钫、防、妨、肪、房、鲂、仿、访、彷、纺、昉、舫、放”以及“旁、傍、榜、磅、镑、谤、膀、髈、滂、螃、耪”等。 有人立刻会反驳:还有下面的这些字呢!你看:“ 施、旆、旄、旗、旂、旅、旃、旌、族、旋、旎、旛 ”等等,它们的读音都与 ang 没有什么关系。 看上去,这些字确实都有一个“方”,但是,它的右半部份的上面都另外有“一顶帽子”(一撇一横),写成单独的楷书字为 㫃 (音 yǎn ),字的意思是旌旗飞扬。所以, 上面这些字都与旗帜有关 。而从篆字看,他们左边的部分也与方不同。例如,施字的本义是旗帜飘扬的样子,篆字的施是 旅是 军队的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这是会意字。文字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篆字的旅是 大家可以看到,在篆字中,这些字左边的形状与方是不同的。在《说文解字》中,这些字被单独算到“ 㫃 ”的“部下”,与方不是一回事情。我们看到了这些,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旗、旄等这些字虽然也都有一个方,但无论是读音还是意义都与方并没有什么关系。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左边原来并不是方,只是从篆字转变成隶书再变成楷书时写成了方。 当然,这些知识与我们平时写字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可以使我们比较深入地了解这些文字。
个人分类: 汉语言|10228 次阅读|8 个评论
从田是圆的说开去
热度 1 lxchencn 2011-2-9 16:19
从小在农村生活,家里的自留地是长方形的,多数农田也是方形或大体方形的,当然也有很多菜地、农田是不规则形状的,到北方看到的麦田也是成片的长方形地,这几天看到北方大旱,使我回忆起看到不同形状农田的事情,也许对抗旱救灾、农业现代化有启发。 2007年到美国西部旅游,西部牛仔的传奇早已经耳熟能详,有一天坐车正路过一片大草场,美丽的草原风光吸引了游人的目光,但一个农业设施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地上架了一个长长的横杠,下面的地却被整成圆形的,横杠就像圆的半径,印象当中田是方的,怎么这里的田是圆的?还有一根横杠?让人百思不解,导游做了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的田是种植牧草的,横杠是自动灌水系统,横杠做圆周运动画出来就是圆形的田了,做一个简单的圆周运动,一丘田很快就灌溉好了,即使是周边还有剩余土地也不种植了,这样高效率的灌溉系统一个人控制开关就可以耕种管理一大片农田了,这样的设施农业即使碰到干旱也容易管理的,成本也许不太高,在北方南方推广起来也许是可行的,也能够把人从大量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比农作物漫灌也节水一些吧,尽管我国的田多数是方的,地是充分利用起来了,可是后期的劳作效率就低下,也难以自动化和节能,这一个简单的生产方式是否值得借鉴呢?在农田、菜地、草地、花地甚至是沙漠植被的灌溉等等,这种以效率优先的方式对我们做科学研究的时候是否也有启发呢?
333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