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手指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给未来的地质科学家们讲讲现在地质队
热度 1 tkzbkde 2014-12-15 17:05
科学家们,不好意思。想到哪就说到哪。注意,是给本着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的人看的。不会有什么太实质的东西,更高层级的我也还没接触到。我写的都是正常现象,但只是一个点,信则有,不信则无;你也经历过就有,你没遇见过就无。等把水放凉了再泼。珍惜生命,走近科学。 1,钻探。参考价值还是有的,但要分项目性质。矿费项目,国家项目,可信度较高,因为验收的严格;自有矿权项目最高,没办法,谁也不会大拇手指头卷煎饼自己糊弄自己。市场项目可信度最低,你做了就会知道,测斜,丈量井深基本都是假的,能不能见到矿可以说完全凭运气,像某位仁兄说的打到最后岩心多出来几米的情况也出现过。这还只是施工时期,后期再做手脚也是正常的。怎么样,科学家们,你们还信钻孔验证的说法吗?什么是找矿突破,不排除真的有突破,但水分还是很大的。 2,槽探。可以比较负责地说,槽探如果是真的施工了,可信度比钻探能高点,毕竟一个面的信息量比一个小柱体的信息量要大很多,投资还少,而且只是地表的,见矿好坏也没多大影响,造假的比较少。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造假的,毕竟这东西给垃圾矿权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垃圾矿权压根就什么投入都没有,造几条破槽子造点物探工作量一扔好几年,绿色无污染。至于为什么垃圾也要留着,我也不知道。不知道科学家能不能给解答一下。 3,坑道编录。假得一塌糊涂。有的矿山自己有坑道资料,拿来直接用了;没有的,那好,你下去看几眼,就造吧,我们还着急要呢。其实我也很纳闷,这东西不是要求真务实的么?科学给不了我答案,依然是做好中段平面图后矿山去矿石堆,毛石堆里捡样子,然后往平面图上上。咦,听起来好像有点本末倒置了,不知道科学家们能不能给个合理的解释,这不科学! 4,地质填图。可信度排序跟钻探差不多。只是填图实在苦逼,在山区里怕死怎么办,那就把点飞过去吧;都是第四系好无 聊怎么办,那就把点飞过去吧。我也想不明白为啥总是走不完的第四系。矿区槽子都挖完了还要填1万的图怎么办,我怎么知道?看来还得把点飞过去。这不,又转到挖槽子的依据上来了,谁知道了。反正都是有依据的,都是真实的。 5,实施方案。只有最恶心,没有更恶心。多破的矿权都能运作起来,连钻孔都没打过的竟然还能普查转详查。一开始我有各种疑惑,但现在没有了。写多了也就释然了。其实也有救不活的矿权被注销了的,但我会告诉你那是弃卒保车吗?我肯定不会这么说。最可笑的是某矿,假的天天看,自己当成真的了,按实施方案的设计图干下去了,我勒个去,据说都是眼泪。 6,普查报告。普查报告由于本身控制程度不高,一般除了有些硬连以外,没多大问题。当然品位造假也是有的,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而且据我接触的来看,由于较多矿权的普查报告都是若干年前提交的,还比较接近真实,那时候的人还比较实诚。新近提交的也就是钠长石、石灰岩之类的低风险矿种,造不造都没什么大所谓。总之普查报告还算是个良民吧,因为它带不来什么实际效益,转让也没人看这东西。不知道科学家们怎么看。 7, 详查报告。详查的问题就比较多了,加密孔成黑孔了怎么办?加密孔成黑孔了,矿体形态变复杂了,之前定的勘查网度偏低,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这是矿权所有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改品位在详查报告中就比较正常了。改品位还包括把高品位改低了,不能露富哦!跟普查相比,详查硬连的底气明显要足很多,这也是没办法的,要满足开采年限的要求,就必须硬着头皮增加矿石量。由于详查有验收,造钻孔基本不可能了。但假品位仍然是很多详查报告的硬伤。科学家们还信332吗? 如果你们相信,好!我把详查报告的造假可以再细分分。主要分两点来细化阐述吧。 一个就是普通意义上的详查报告,只拿到探矿权,没有矿山,打算办采矿证开采,或者想转让的。这个造假还是有所保留的,尤其是想转让的,知道专家会很仔细,不敢太嚣张。就像前面说的那样,会改动若干品位,但地质队出于保护自身的原则,也比较避讳改品位这事,怕以后惹麻烦,手脚会动,不过也就是小动作。只会在矿体圈连上下功夫,毕竟矿石量是决定采矿证非常重要的因素,原因前面也说了。 还有一个详查报告就是矿山的深部及外围详查报告。这个造假的动作会大一些,我细说一下。很多矿山做深部及外围详查前,其实已经把下面给采了……他们这么搞就是先上车后买票的行为,把自己的非法开采给扶正了。我刚接触这块的时候曾经疑惑过,深部为什么不打坑内钻呢?地表打上千米钻,钻孔上飘再怎么控制,也可能发生见矿位置重合的问题,那孔基本上就白打了,这投资很有风险啊;而坑内钻就要好控制得多,也经济。后来才明白,原来国土已经严控坑内钻了,打坑内钻需要上报获得批准的(注:各地可能不同),而且打坑内钻,也会暴露矿山的坑道工程,他们才没那么傻。说到这就要说矿山的生产探矿了,经济实惠,没有矿不掘进就是了,可钻孔没到设计深度没见矿你还能不打了?显然不能。如果你是矿山老板,给你几个钻孔圈出来的储量和自己坑道穿脉沿脉工程控制的储量,你肯定也会毫不犹豫地相信后者,所见即所得啊。因此,深部及外围探矿,矿山去搞这种详查,十有八九可以断定一定是有矿的,不过也不否认有很守规矩的矿山,拿到采矿权后再去开采。这样一说就很明白啦,你就一定要让钻孔有矿了,要不然办不下来采矿证他们可就倒霉了。这种报告的储量真实性责任风险要比普通的详查报告小,可以稍微放开点手脚,大胆点。而且喜欢把品位改低的,也就是这种深部及外围详查报告。说了这么多。我认为算是够详细了。得了,这段不是给地质科学家看的,就罗嗦了点。 8,核实报告。核实报告用的品位和采样位置基本全是假的。有的矿山有测量控制点,那你就用剖面图切中段,落到测量的底图上造穿脉沿脉工程。怎么采样你就不用管了,前面也说了。说到底,真的都在矿山手里,他们较少会给你真实资料的。哦,对了,据说也是怕露富,囧呢。看看,沿脉工程竟然出自想象,难怪跟剖面吻合得那么好(废话,哥就是从剖面里出来的)。写到这里楼主很伤心。除了媳妇,还有什么是真的? 9,年检报告。把这个小垃圾放在这,是因为它的地位比较低。其实我觉得年检这个程序设置并不合理,但那也只是我觉得,我算老几。在年检里,没有不可能!现在年检连钻孔都能造了,越来越没前途了。矿权人都追求速度,编年检只是一种妥协;垃圾矿权求保命,却也很乐于编这玩意,而且花样翻新,创意迭出。只是,苦了地质人和物探人,尤其是造原始资料的。科学家们,求求你们解救我们吧。 10,详查/普查工作总结。一般来说,这东西是给矿权人做的,并不涉及矿权延续,作用无外乎是对消费者有个交代,而且这个工作总结矿权人都会组织一些专家搞个茶话会来研判一下找矿前景,所以,最真实的也就是这个了。反正没有矿,照实说就是了。看到这里,科学家们估计会长出一口气。但是,这里还有个但是。没见矿不见得就是真没矿呢,你看到前面说的钻探了吗?上梁不正下梁歪唉。虽然可惜,但也无奈。 11,矿权注销材料。这也是一种工作总结,只是给已经注销的矿权做的总结。它保证了一站到底的优势,把年检的瞎话延续了下来,确实没矿,但一口咬定俺们还是按部就班地做了工作滴。编写没什么难度,也没什么参考价值,就是挖个坑把矿权给埋了,善始善终吧。列到11一点也不冤。只是程序上的一步,我写它就是为了挣点零花钱,请原谅我的低俗。 12,职业操守。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我的职业操守并不操蛋。我没出卖过任何一家矿权人的任何资料,无论是他人有偿的还是无偿的索要,我都做到了保密。10年前,出一天野外是50元;今天,还是50元。10年前,50元也算是有尊严的;现在,我还没工地上的零工挣得多,但我依然认为我有尊严。拿人钱财,予人消灾,我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不管地质是严冬也罢,春天也罢,给多少钱就有多少钱的干法;不管是矿费项目,还是市场项目,不能做到绝对科学,但我能用我所学的沿着发现追索下去,哪怕是变出来的矿,也要以尽一己之力为单位为矿权人服务。这,就是我50块钱一天的职业操守,更是一种岗位职责。不知道科学家们对此有何看法。没关系,今天过后,再来50块钱的,没问题。 关于野外验收。我前面的主话题说完了。因为野外验收并不完全是地质队的工作,所以就没编号,也没列出来,就像报告/实施方案评审一样,展开来说太杂了。一般而言,给多少钱有多少钱的干法,而且大项目肯定有领导坐镇的,所以并不用担心。你就按领导说的去干肯定能通过。内部质量控制通过的,包括岩心,原始资料,再出问题就与你无关了。明白了吧? 关于报告/实施方案的评审。这个并不复杂。实施方案是有通过率的,被注销也不是你的错,前提是你要按矿权人的要求写;详查报告的话,有的专家会问你这个报告是为了办证还是为了转让,看看,大家都打开天窗说亮话,问得很透彻,为了办证也就不深追究了;为了转让的话,他们要对储量负责,所以就会格外小心,但即便如此,有承诺书在那摆着,没人管你的品位是真的还是假的,只会在矿体圈连和勘查网度上卡你,可一旦被卡,改起来真是麻烦事。建议就是先跟矿权人沟通好做到心里有数! 我要说的都说完了。一打,正好12个。千万别说这是什么黑幕,我可担待不起。哪来的那么多黑幕,阳光点。这些事情,姑且理解为一种生存状态吧!这些话如果在当时要是让领导知道是我说的我就够惨了。 本文转自网络——
个人分类: 感想|1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们还好吗?
StephenCatholic 2012-10-17 22:23
上街砸同胞车的人,你们还好吗? 你还在为那一天而激动吗? 平时受了万分的委屈你不敢吭声 得到默许终于上街撒野了一回 纯属是 假爱国 真流氓 爽玩了,回来了,日子有啥改善吗? 科网那几个愤青最近咋不吱声了呢 前一阵不叫唤的挺欢实吗? 是不是把手指头累着了? 有没有实际行动,拿出来摆摆。 只耍嘴皮子有啥用?
18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一位老邻居
热度 2 pcao79 2012-2-10 13:13
楼下的一位邻居老人,姓杨,72岁,上周六夜里一点多,突然气喘不过来,他爱人敲门,让我送他去医院。当我把他送到医院的时候,老人看起来十分平静,急诊科医生接着去测心电图、抽血化验,由于医院不允许有多人陪护,加之老人自己没有太多难受,我就驱车回家了,由于工作忙碌,也没有捞到时间去看看这个老邻居,中途只是打了一次电话咨询了一些情况。不幸的是,前天回家,在楼梯口闻到一股香味,我已知道老人已经离去。突然伤感起来。杨老儿孙满堂,个个家庭条件优越,但老两口更愿意自己生活,天天早晚锻炼,生活特别有规律。老两口对我们特别好,平时关心许多,记得前年,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我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经常给我们买菜,甚至给我们做饭,甚是感动不已。老邻居走了,我很怀念他,每次抱着儿子在楼下玩耍,他都喜欢弹着手指头逗我儿子玩,不停的夸赞小朋友可爱,长的好。父亲晚上陪我去买了花篮,父亲在上面题字:敬献杨老,千古。
4446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米手机
热度 3 skdhf 2012-1-7 12:51
最近一个叫小米的手机火了,供不应求,两次网上售卖在几个小时内卖光近二十万个。更激动人心的是最近的这次竟然被米粉们点的网站瘫痪,我也凑了个热闹点了一下午也没点进去。纵然该手机配置高的惊人,价格低的震精,但如此之火的国产手机还是第一次,小米之前有中兴华为海尔之流,尽管也低廉但一直都引起不了崇拜外国货的年轻小白领们的注意,made in china的电子产品咱们chinese都怀疑它们的质量。但这次变了,小米火了,大家一下不再怀疑国产,反而狂热的去追逐,这应该不止是性价比的问题吧? iphone系列手机把我们带到了智能手机的时代,也让我自己一下out了,按在刚买的诺基亚手机键盘上正得意呢,不经意间却发现身边的人都在用手指头在自己手机的屏幕上滑来滑去,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凑过去一看原来手机也可以这样玩。很多品牌的手机开始争相效仿iphone,copy不了它我们可以模仿它,于是android系统手机随之风靡。于是一个叫雷军的家伙也趁虚而入,他太了解祖国人民需要什么样的手机,首先性能要能和最牛的匹敌,其次要有档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价格要低。于是他就按着这样的模子打造了小米。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祖国人民也不会想要,于是他就按配额销售,弄得人人都疯了似的去买,因为买不着啊。 我们不得不承认iphone和小米是如此只牛,是他哥俩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供不应求,什么叫有钱也不一定能买着东西。也是他们把我摔在了时代的屁股后面,远远地。 爱你,又恨你。
3133 次阅读|5 个评论
欣喜若狂为哪般
zilu85 2012-1-4 16:14
科学家素来以冷静著称,著名的例子就是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之时,依然对着拔刀相向的罗马士兵说:“再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证完这条定理”。 当然,科学家也有欣喜若狂的时候。传说中,还是阿基米德,在洗澡时突然想到了在不破坏王冠的情况下来称重的方法,于是乎裸奔上街大呼“我发现了!”,由此诞生了浮力定律。 我身边的科学家也有喜不自禁的时候,但是含蓄的我们不至于裸奔,一般是拐弯抹角地,小声地告诉我:又有三篇3分的要发表了。 到这个时候,总是想起西北的驴贩子相互在袖头里掰手指头砍价的场面。 或者,出租车司机操起对讲机对同伙高呼:哥们,我今天又拉了一个大活儿!去桃仙机场的。 谁能告诉我,区别在那哪儿呢?
个人分类: 科研体会|35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均22万的科研经费?
热度 52 boxcar 2011-12-6 08:26
据说 ,“我国科研投入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不到900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7062.6亿元。全国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经费每年增长都在20%以上。2009年,全国参与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人员(中级以上职称和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318.4万人,已是世界上这一领域人力资源投入最多的国家。”【 1】 看到这个数据,感觉作为中国的科研人员真的好幸福, 每年又这么多的经费投入了,赶紧算个除法,原来人均经费能达到22万呢! 可是再掰手指头算一算自己和附近的老师们和博士们在近几年的人均经费,却发现俺们已经严重地落后、觉得无比汗颜了! 年复一年地写着只见播种却难见收获的项目申请书,快把自己从一个“理想主义”者转型为“立项主义”者了 。 这几年确实看到了经费投入和项目资助力度的大幅度增加,却见不到普通中年教师获得经费的机会增多,他们或许正在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总之,人均22万的科研经费,不管你看没看到,反正我是没看到。 ~~~~~~~~~~~~~~~~~~~~~~~~ 参考: 【1】李国杰院士:科研工作为何效率低下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256464.shtm
个人分类: 科研|8803 次阅读|125 个评论
[转载]这年头拼的就是经验
ephedra 2011-11-30 14:55
这年头拼的就是经验。广东一伙劫匪在抢劫银行时说了一句至理名言:"通通不许动,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大家都一声不吭躺倒。劫匪望了一眼躺在桌上四肢朝天的出纳小姐,说:"请你躺文明些!这是劫财,又不是劫色!"劫匪回去后,其中一个新来的硕士劫匪说,老大,我们赶快数一下抢了多少,那老劫匪(小学文化)说:"你傻啊?这么多,你要数到什么时候啊?今天晚上看新闻不就知道了吗。"----这就叫工作经验,这年头工作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劫匪走后,行长说,赶紧报案!主任刚要走,行长急忙说:"等等!把我们上次私自挪用的那五百万也加上去!"主任说:"要是劫匪每个月都来抢一回就好了"。工作很枯燥,快乐最重要!第二天新闻联播报道银行被抢了一亿,劫匪数来数去只有两千万。 老大骂道:"妈的,老子拼了一条命才抢了两千万,银行行长动动手指头就赚了八千万,看来这年头还是要读书啊!银行行长看到新闻联播后激动滴对主任说:妈的,终于通过劫匪把买中石油股票的窟窿补上了窟窿补完后还多出4000万,行长对主任说:快把这4000W提出买猪肉去,猪肉看涨!
11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孟母三迁
热度 1 vatang 2011-11-29 08:32
单位最近弄了一批限价房,据说是公务员的福利房。这年头能从人手指头缝里捡点东西也不容易,但毕竟狼多肉少,粥少僧多,所以条件卡的很苛刻,于是这批房子就成了热议的焦点。大家都说这批房子好,好在哪里呢?说你看那是公务员的福利房,质量肯定不会差,而且小区里住的都是公务员,居住环境就好,面向社会销售的小区,里面就难免龙蛇混杂。 那批房子我看过,其实里面没几个公务员,因为分到房子的公务员都有房子住,而且地角都不错,所以很少有人来这个蛮荒之地住,大部分人不是出租给海尔的员工,就是转手卖掉。就算公务员真能带来好的环境,他们不在这住,也就不会真好到那里去。 只是他们的这个观点让我觉得很新颖。公务员能带来好的居住环境,我没有完全否定的意思,只是不敢完全肯定。 我忽然想起“孟母三迁”这个成语来。孟母是最早的环保主义者,为了找个好环境,不惜三迁,不知道那时候有没有房地产开发,否则像她这么迁来迁去,成本可不低。那时候讲究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呢,要找一个读书人多的地方;依照这个逻辑,现在大家都找公务员多的地方,就等于说“万般皆下品惟有公仆高”。 公务员之高,高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人家还捧着金饭碗不愁吃饭。高工资,高福利,高保障。你要以为这些“高”才是真的“高”,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他的高,恰恰正因为你的矮。请你换个角度,如果整个社会都是高工资、高福利、高保障,那么你还会羡慕公务员么?如果都不愁吃饭,还会有人在意是金饭碗还是铁饭碗吗? 我有,偏不让你有,否则何以显示出我的高来。 古人讲究读书高,常给我们一种错觉,觉得古人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要不我们怎么混上一个文明古国的头衔呢。这个头衔总让一些人觉得美滋滋的,其实人家变相说你现在不怎么文明呢。要不就干脆叫文明国,何必加个古呢。我们之所以有这种错觉,是因为我们一般总把书籍界定成为精神食粮,所以一般人读几本书就觉得自己特牛特有气质,觉得不牛没有气质的也要整一排书柜来伪装自己特有文化。其实古人说读书高根本没精神层面什么事,之所以认为读书高,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黍“,说白了就是因为科举,读书可以做官,做官就有权,有权就有钱,有钱还能使鬼推磨,以此类推,无穷尽也。你丫要是读书还没有功名,只有一个名词等着你,就是穷酸。 所以呢,忽然我就醒悟,孟母三迁其实还是为了给儿子找个公务员多的地方居住。 时代进化了两千多年,在某一点上,我们还是找到了共识。
352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边得意,一边伤神
热度 3 pingcn 2011-10-31 11:20
买了个需要组装的衣柜,店家反复叮咛——你先看3、5遍说明书,然后再开始装! 嘴上说,“嗯”,心里想“切~~又不是啥高科技” 回家,说明书一遍都没看完,就开始装,而且还一边装,一边和朋友聊QQ。 最后,bingo~~~~ 装好啦! 不禁暗自得意——嗯,动手能力还挺强的嘛。 没得意一会儿,在QQ上,和朋友聊起感情的事,开始感慨自己情商太低,不禁黯然伤神。 哎,一边得意,一边伤神。 不过,后来想想,妈妈说过,五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齐呢,人哪儿能处处都好,所以,还是原谅自己吧…… 狐狸精有狐狸精的活法,白骨精有白骨精的活法,咱村姑也可以有村姑的活法嘛…… 天性,很难改的。顺其自然吧。
66 次阅读|6 个评论
即便您是动物,也不能仅仅只是会感恩
热度 4 fhli50613 2011-10-28 12:49
拜读杨秀海先生博文,"什么动物只知感恩不懂记仇?"给人的结论好像是做狗比较好,因为他不记仇。拜读后,我想起了一段很久前与动物打交道的经历。 大约是上个世纪79年的冬天,我们在乡下县城里做科研。有一个叫E-玫瑰花环形成的实验,需要用到绵羊的红血球。由于地处南方,找遍整个县城均无着落。只好请求县畜牧局的同志们帮助。 记得带领我们的是畜牧局局办的一位女同志。有可能相当于现在的局办秘书,或办公室主任。带领我们来到离县城大约十余里外的乡村,在一个水渠边的草坡上找到一群约5.6只羊,头羊很壮,看样子从来没有受过什么委屈。就抓它。 我们的负责人当时年近六十(当时叫老板他可要抽你),不能动手,那位准秘书当时看起来很秀气的,只能动手指头,于是整个任务,也就是得罪羊的全部活儿便由我一个人包揽了。 和一只在体重上略逊,在力量上偏强于我的大公羊某血,其困难程度可以想见。最后结果虽然是我取得胜利,但人羊双方均有那么点两败俱伤的意识。 完事后,我首先放掉羊,接着处置血,第三步是做清洁。当时的注射器是反复使用的玻璃注射器,放置时间一久,血凝固了就得报废。我将针拴抽出,小心翼翼地在渠边站定,尊下身开始洗手并洗涤注射器。突然背后一派喊声,我回头一看,羊来了!有三只羊来到渠边,两只站在人群左近,(似乎有点打阻击的意思)那只被抽血的头羊对准我,低着头冲了过来---。如果不让开,咱立马不成落汤鸡,也肯定变成落水狗了。 我急忙闪身,冲过来的头羊收脚不住,前蹄采到水中,回过头来,两眼愤怒(自己加的形容词)地看着我,又略怀畏惧地等待我的报复! 我大度地走到他的身边,拍拍他的羊屁股。他一闪身,飞快地冲上堤坡。余下两只羊,或许觉得已经完成了阻击任务,也跟在头羊后头悻悻地离开。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便是动物他也有思维; 这件事还告诉我们,您作业吧,即便是羊也不会放过您; 这件事或许进一步提示咱们,中国的落后分子(或称弱势群体)的多数(也许是少数),或许宁愿做羊,也可能断然不会去做狗! 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们,你们不心虚吗? 发明与婴儿本能态开发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mingkuang
个人分类: 生活全纪录|3991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有趣的手指头艺术
tyyflc 2011-3-18 04:11
有趣的手指头艺术
8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为啥不能像耳环?谈环影手机用的投影按键操作的缺点 
热度 2 yangxintie 2011-2-9 21:03
手机为啥不能像耳环? 谈环影手机使用特殊的投影按键操作的缺点  三星的环影概念手机最为特别的就是,类似于腕环的它并不是采用传统的物理键盘进行操作,而是使用一种特殊的投影按键进行操作,按键都被投影到手上,这可谓是真正的“手”机。而在不用的时候,手机就成了一个手腕上的一个装饰品,方便而又时尚。 其实按照我们公布的无按钮、无键盘、无鼠标电子产品的专利,他的特殊投影装置也都可以省略掉,手机把投影投在手指头上,这个手就不能用了,只有一个手可以操作,这是个很大的缺点。 按照我们的概念,取消输入按钮、键盘、鼠标以后,手机可以置于任何位置! 手机不一定拿在手里,为什么不可以象帽徽,领章一样带在头顶,胸前,领口? 为什么手机不能象耳环一样挂在耳朵上? 为什么手机不能带在眼镜架上? 这时候手机上的分析功能就可以记录你的手指头的动作来断定你敲的什么字母, 如果一个完全的计算机生手,那也可以用一张可折叠的纸片来代替键盘按钮鼠标盘,你手尽管在上面敲, 而戴在身上的手机有两个摄像头,把你的手的三维动作分析后,获得你输入的内容。 如果说过去此类手机出世困难,现在的微处理器资源完全可以达到这一点了。 对于该类手机可以更深化的发展,就是戴在手上的手机可以看嘴在讲什么,通过分析直接接收你的指令。 置于有的同仁提出直接分析脑电信号,那就是更进一步的事情了。
个人分类: 发明和创新|29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