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摄影佳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题世界家风范慧华摄影佳作组照
热度 1 pww1380 2019-5-20 10:36
题世界家风范慧华摄影佳作组照 篱风 雨露无声花有泪 晓风竹动送清音 闲来莫道君行早 一叶一枝觅诗心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2504 次阅读|2 个评论
梯田间的山路(旧作归类整理稿)
热度 2 pww1380 2015-10-19 21:35
梯田间的山路 (旧作归类整理稿) ——李学宽摄影佳作《小路,需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欣赏 篱风 (杨文祥) 山上的梯田, 田间的山路。 拾级而上, 眼前是 巴比伦空中花园般的旖旎风光。 山路尽头, 可是那 农人心中魂萦梦牵的人间天堂? 参见: 1 . 梯田间的山路 —— 李学宽摄影佳作《小路,需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欣赏 2013-7-120:3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704375.html 2 . 李学宽《小路,需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28490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1971 次阅读|4 个评论
李学宽摄影-博文佳作欣赏札记(11)——科研管理 寒冬里的鲜花
pww1380 2013-7-6 20:06
李学宽摄影-博文佳作欣赏札记(11) ——科研管理 寒冬里的鲜花 盆景 久远的故事 深秋的爱及其他 杨文祥 1 .(101) 国家的科研管理的确应该从体制和相关制度上进行全面地反思和彻底的改革了。 ——李学宽《 那一年,经历的“非典” 》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74399 2 .(100) “ 公园里既看到了冰挂也看到盛开的鲜花 ”,面对这一奇景,由于搞不清楚究竟是 “深秋还是寒冬”, 学宽兄于是 “糊涂了”。 在这个运动不止,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由于自然-社会现象瞬息万变,波诡云谲,人们的糊涂在所难免。面对糊涂,我不会悲观。因为糊涂绝非麻木,糊涂是人类认知与理性的起点,即使在素有酱缸文化之称的中国这个一塌糊涂的酱缸里,也是如此。 就是说, 柏杨眼中的酱缸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糊涂文化 。 由于客观世界运动与变化的无限性,人们的糊涂与认知总是伴随这些运动与变化而动态地处于各自不同的层次。即隐匿在糊涂的背后的,往往是睿智——大智若愚。 这样,若从另一个侧面看,也许会看到, 我们中国文化的这口酱缸,里面并不缺少具有东方特色,基于农业文明的人类智慧 。在这个意义上,又不能不说,酱缸文化又是一种别有特色的智慧文化。 显然,在彻底搞清楚中国文化究竟是一种酱缸文化,糊涂文化,还是智慧文化之前, 我们所置身其中的,依然是一口硕大无比,优劣杂陈,良莠难辨,被 现实功利的杠杆 搅拌得一塌糊涂,被数千年的风吹日晒酝酿得气重味浓的酱缸 。 ——李学宽《 深秋?寒冬? 》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29712 3 .(99)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从不糊涂,也许这人是真的糊涂。 一个人自称自己糊涂,也许就是探索的开始。 ________ Itis true. 学宽兄所言极是,一语中的。 ——李学宽《 深秋?寒冬? 》正文与评论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29712 4 .(98) 在我的眼睛里, 盆景所体现的是人对自然之美的理解、记忆与眷恋 。 ——李学宽《盆景小世界》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66908 5 .(97) 好雪,好景致。飞琼落玉,银装素裹。 这个白雪世界不仅为人们展示了一种安静与萧瑟的美,也为我们送来了浓浓的冬意。 ——李学宽《一声闹钟天下白,千树万树梨花开》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35719 6 .(96) 呈现在学宽兄镜头前面的,是中华先人在这里留下的历史足迹,虽历经千年风雨的磨砺,依然闪烁着中华古典文明的魅人风采。 这些历史的遗迹,在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久远的故事。而这些沉积在陈年往事中的文化情愫,不知道是否还能够唤醒国人的民族信念。 ——李学宽《 有文化的红石峡 》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27832 7 .(95) 山上的梯田, 田间的山路。 拾级而上, 眼前是 巴比伦空中花园般的旖旎风光。 山路的尽头, 可是那 农人梦牵魂萦的人间天堂? ——李学宽《 小路,需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 》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28490 8 .(94) 深秋的爱 色彩斑斓的秋景 ——李学宽博文-摄影佳作《深秋的爱》欣赏 浓重的色彩, 泼洒一片浓郁的美景, 浓浓的秋色, 正如那浓烈沉郁的深情。 浓浓的秋色, 有如深秋的爱情, 爱在深秋, 化作一道色彩斑斓的秋景。 ——李学宽《 深秋的爱 》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29313 9 .(93) 这组佳作呈现的是一个浓妆淡抹,清纯洁净的世界。 ——李学宽《雪景,试镜头,煤化所》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59631 10 .(92) 和谐的山寨,宁静的家园。 ——李学宽《 和谐的山寨 》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30380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鉴赏集|2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与理的碰撞 文风与学风的反思 光与影的舞蹈
热度 1 pww1380 2013-1-18 18:24
文与理的碰撞 文风与学风的反思 光与影的舞蹈 ——张玉秀博文 - 摄影佳作阅读欣赏札记( 8 ) 杨文祥 80 . 理性是学者的本色,更应该是科学网作为中国学者精神家园的基本标志。 学者之争, 应该是 是非之争 ,而非 意气之争 。 是非之争,是理性之辩,其意在对真理的坚持 ,因此不会伤及个人之间的和气,即圣人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 而 意气之争 ,则是个人的情绪宣泄 ,与是非乃至真理无关,只会伤害和谐气氛,毒化社会氛围。 张扬理性,坚持真理, 体现的是人的精神追求的高尚 ; 而意气之争,情绪宣泄,则 尽显修养的不足和心胸的狭隘 。 希望以上述所言与各位博友,首先是男性朋友共勉。 —— 张玉秀博文《 文科豆腐渣和 “ 物理学家 ” 的对话 》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53694 79 . 这是一场极有科学价值的思想碰撞,尽管在碰撞过程中情绪时有脱轨,抢占了理性的空间。 应该说,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只要达到一定的境界,都应该具有深邃的智慧和思想。 不过,严格说来, 真正深邃的思想既不可能仅仅青睐理工,也不可能仅仅属于人文,而是那种突破了学科壁垒的睿智 。 自然,在尚未突破学科壁垒,更未达到殊途同归佳境的状态下,在 人文智慧 与 理工智慧 之间,毕竟还存在着一座 有实而无形的分水岭 —— 人文智慧 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而聚焦于人性 , 即人类自我与主观世界深处的精神存在——灵魂 ;而 理工智慧 则关注自然现象,关注客观环境而聚焦于客观世界深处的逻辑关系。 —— 张玉秀博文《 文科豆腐渣和 “ 物理学家 ” 的对话 》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53694 78 . 隆冬的睡莲,极限的美。 捕捉这一极限的美的,是那不懈的艺术追求。 —— 张玉秀摄影佳作《 隆冬了 , 你怎么还不谢幕 ? 》欣赏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36320 77 . 张玉秀摄影组照《高调和低调都来试一试》欣赏 追光逐影逍遥游, 觅得仙踪乐不休。 潇洒人生寻胜境, 如诗似画唱清幽。 参见张玉秀《高调和低调都来试一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36055 76 . 这一组风景照很美,取景看似随意,实际别有匠心。 壁立万仞擎天起,云雾深处道场幽。 —— 张玉秀摄影佳作《 瞧 , 这红瓦绿树蓝天 》欣赏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29303 75 . 三河古镇寻幽 ——张玉秀摄影组照《拉着我的手,我们一起访古探幽?》欣赏 时间 就象古镇的这条河, 缓缓而无声地流淌。 留下了一道道 清新亮丽的风景, 流去了一缕缕 往日的忧伤。 历史 犹如这河上的轻舟, 默默而悠然地漂流。 满载着一船船 沧桑久远的往事, 载不走古镇 千年的忧愁。 呵, 古镇的小河, 小河上的轻舟, 往日的繁华何在? 欲问还休, 欲问还休。 只有寻着这 石板铺就的街口, 抚摸这镶嵌着 锈迹斑斑的拴马桩的墙头 轻轻地叩问, 叩问那昔日的风流。 —— 张玉秀摄影佳作《 拉着我的手,我们一起访古探幽? 》欣赏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30125 74 . 在艺术家的眼睛里,大自然或含蓄,或张扬,尽情地挥洒其令人销魂的自然之美。 在思想者的眼睛里,大自然不但隐喻着世界的真相,而且体现着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生命力的坚韧,更体现着生命的意志。 这组照片,不但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眼中的自然,也看到了一个思想者眼睛里的自然。 —— 张玉秀摄影佳作《 那一天,我遇到了你 》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26035 73 . 用幽默生动的标题解说和意味深长而不失诙谐的镜头捕捉,记录了自然世界里的一对恩爱夫妻的生活片断,讲述了一个属于这对鸳鸯,同时也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爱情故事。 —— 张玉秀摄影佳作《 谁有我们恩爱? 》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26339 72 . 清风徐来,送来椰林的群舞,更送来白云的问候。 无人问津的小船,则默然地享受着“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雅趣——自然、自在且自由的神仙境界。 —— 张玉秀《 椰子树 . 蓝天 . 稻田 . 小船 》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08265 71 . 这几组照片每一张都是一幅上乘的风景画。 受冷遇的不见得不好。当年和氏之璧也曾倍受冷遇。 —— 张玉秀《 还是那些山、水、石 》《 来,拉着我的手,咱们看海去! 》《 其实, ” 喀纳斯 ” 可以不远 》《 七夕到了,快来爱吧! 》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0545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05290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04745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04937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鉴赏集|307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三河古镇寻幽——张玉秀摄影佳作欣赏
热度 2 pww1380 2012-11-9 14:45
三河古镇寻幽 ——张玉秀摄影佳作《拉着我的手,我们一起访古探幽?》欣赏 杨文祥 时间 就象这古镇的小河, 缓缓而无声地流淌。 留下了一道道 清新的风景, 流去了一缕缕 往日的忧伤。 历史 犹如这河上的轻舟, 默默而悠然地漂流。 满载着一船船 久远的往事, 载不走古镇 千年的忧愁。 呵, 古镇的小河, 小河上的轻舟, 往日的繁华何在? 欲问还休, 欲问还休。 只有寻着这 石板铺就的街口, 抚摸这镶嵌着 锈迹斑斑的拴马桩的墙头 轻轻地叩问, 叩问那昔日的风流。 参见 张玉秀摄影佳作《 拉着我的手,我们一起访古探幽? 》正文与评论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30125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2479 次阅读|4 个评论
门外谈艺录之六 —— 一组摄影佳作引发的美学灵感
热度 1 pww1380 2012-10-10 08:55
门外谈艺录之六 —— 一组摄影佳作引发的美学灵感 杨文祥整理 题记:日前,有幸欣赏了张玉秀老师的摄影佳作 《 上班了:愉悦一下视神经 》。通过这篇博客佳作的评论栏目,与张老师进行了一场简短的关于诗与审美的美学对话。 关心艺术理论和美学——审美哲学的朋友也许会从中意会到某种美学思想的创新灵感。为此,稍作文字整理后转贴在这里供朋友们参阅,并作为我个人的科研笔记加以记录,以作为日后深入思考的学术基础。 杨: 鲜花装点着海岸,海岸就不再寂寞而单调。 艺术美化着生活,生活就格外灿烂而阳光。 张: 您的评点总是那样诗意。 杨: 一件展示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摄影佳作,本身就是一首以镜头为笔,以光和影为墨所书写的赞美自然,歌唱生活的抒情诗篇。 参阅:张玉秀《 上班了:愉悦一下视神经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620260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门外谈艺集|31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普世价值:关于艺术与审美的普世价值的三言两语——关于李学宽摄
热度 1 pww1380 2012-9-30 14:02
普世价值:关于艺术与审美的普世价值的三言两语 ——关于李学宽摄影佳作《 夕阳无限好 》的艺术审美与普世价值的对话 杨文祥整理 一、缘起 日前,有幸欣赏了 李学宽老师的摄影佳作《 夕阳无限好 》,并在此基础之上我与李老师进行了一场关于艺术审美与普世价值的简略对话。 尽管是三言两语,却在学理的层次上揭示了人类社会普世价值的现实存在。 这样, 时下主流理论界囿于保守僵化思维的束缚和意识形态的禁锢,无视甚至否认人类社会普世价值的硬拗态度,其在理论上的荒谬和常识上的无知便昭然若揭了 。 一如当年国内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与其说是一场理论上的大讨论,莫如说是一场 在社会实践上对病态社会心理与非正常思维的匡正 。 因为任何心理健全和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用自己的脑袋去撞石头,除非是在当众表演自己的铁头功,因为儿时的实践记忆会告诉自己,即使是以头撞墙,以卵击石,其结果也决不会乐观。 因此说, 我们的主流理论家群体, 如果不是实践上的弱智和理论上的无知,便必然是被某种利害关系——功利性立场所绑架 。当然, 最可怕的是居心叵测,愚弄国民,拿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作为自己所谓政治博弈的赌注 。 现将我们二人的这一三言两语的简略对话整理如下以飨关心普世价值问题的朋友,李老师如果认为有所不妥,请予知会,以便遵嘱修正或删除。 二、关于艺术与审美的普世价值的对话 杨: 日落时分,无限风光。 尽管是一瞬之间,却是绝对的精彩。尽管随之而来的是夜的深沉,却足以令人回味无穷。 李: 喜欢夕阳,喜欢朝霞。不需要理由! 杨: 是啊,美与审美,作为价值追求是不需要任何别的什么理由的。 李: 对于大部分的美,人类有共同价值观。 杨: 这就是我们正常人所共同拥有却又被抱残守缺保守僵化的主流理论界视为洪水猛兽而避之唯恐不及的普世价值的内涵之一。 参见:李学宽《 夕阳无限好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11308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4470 次阅读|2 个评论
光与影的舞蹈——张玉秀摄影佳作欣赏 2 (佳作鉴赏篇)
热度 2 pww1380 2012-5-17 18:19
光与影的舞蹈 ——张玉秀摄影佳作欣赏( 2 ) 杨文祥 1 .( 11 ) 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就在我们身边。 终日匆匆。我们不但忽略了自然,更忽略了太多的生活,太多的美。 张老师用她那面向自然、面对生活,发现美并创造美的镜头,让我们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在自然和平静的生活中,与美为伴。 Thanks a lot for all those you have done. 另外,第八张照片,应该是这组摄影佳作的压轴之作。看到这张美得让我感动的佳作,不由得想起了中国现代诗歌王子——这是我对徐志摩在中国诗坛地位的评价和总结——的一首佳作。张老师的这张以扶桑为主题的摄影佳作,其神韵正体现了徐志摩这首《沙扬挪拉》的艺术内涵。 沙扬挪拉一首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张玉秀《 寻常中的美丽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58051 2 .( 12 ) 如果说牡丹是大富大贵如火如荼的那种先声夺人的气势,这朵小黄花则是一种浓妆淡抹不失端庄的秀美。 ——张玉秀《 瞧,这巴黎香水!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58410 3 .( 13 ) 在艺术大家的眼睛里,大自然无疑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 如果这个艺术家恰恰又是一个性情中人,那么,大自然这个有生命的存在就不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被动的和“自然状态”的存在,而是一个充满灵气、智慧和情感,有血有肉,可与之尽情心灵沟通与互动的生命。 这样的一个生命,就必然有其表现于外的灵气盎然的“行为”和活动,更有隐匿在这些行动的背后,收敛于内的精神与灵性。 就是说,大自然不仅有被那些“枯燥乏味”的科学家和学者称之为“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行为”,还必然有对这些人来说不可思议的“思考”。 这样,在大自然的“行动”和“思考”面前,我们人类无论他是一个思想多么深邃的智者,也不过是一位记录者,无论是用相机还是用文字。 当然,相机和文字是我们用来记录的手段和工具,在相机和文字的背后则是我们自己的思想。 古今中外,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只有那些身手不凡的高手,才能够把大自然或粗犷、或细腻,或排山倒海气势磅礴,或小桥流水低吟浅唱的“行动”准确生动地记录下来。只有那些思想深邃的智者,才能够把大自然的“思考”精确地加以记录,对蕴含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加以诠释。 张玉秀老师镜头前的这只可爱的小鸟,显然是自然界的“思想者”。 感谢张老师在这里不仅准确地记录了大自然的“行动”,精确地记录了大自然的“思考”,同时也对这些“思考”的结果——大自然的“思想”与“情感”进行了独到精彩的诠释。 ——读张玉秀《 向陈安博士交卷:风、游、思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39100 4 .( 14 ) 很喜欢第 11 张。我为它加一个标题:暮色中的海滩。 ——读张玉秀《 看看人家,玩得多开心啊!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60746 5 ( 15 ) 张老师的这几幅摄影佳作不是那种浓妆艳抹色彩热烈的画面,而是浓云薄雾欲阴还晴的那种别有一番风味的山林气象。镜头的选景也是别有匠心——惨淡的愁云与悠远清新的山林景观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几分朦胧,几分清幽的诗意情怀。 ——张玉秀《 海南昌江霸王岭的云海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26540 6 .( 16 ) 景致真不错。 我比较喜欢第 1 张和第 12 张。这两张不仅能够表现出优美的景观,而且能够激发人不尽的联想和想象。也许,这就是现代美学所说的那种由印象给予人的感受吧? ——张玉秀《 北京的天真蓝啊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63792 7 .( 17 ) 鲜花与蜜蜂,一静一动,具有很好的表现效果。这和日前李学宽老师的那一组蜜蜂照片在题材和意境上有些相似,但表现效果上则别有风味。 这两组摄影佳作相互对照欣赏,无论是在审美效果上还是摄影技术上,都具有相得益彰之效。 ——张玉秀《 北京植物园的花开得怎样?看看吧 !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64051 8 .( 18 ) 题目和摄影效果俱佳——以诗点题,用光写意。诗文与光影交相呼应,把这组摄影佳作推向了如诗如画的艺术佳境。 前几幅很有些唯美,而后几幅则有几分写实。这一组摄影佳作还应该说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观照,相得益彰。 ——张玉秀《 小荷才露尖尖角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68428 9 .( 19 ) 祝贺! 网络世界是信息文明建设的百花园。 张玉秀老师就是这个百花园最辛勤的园丁之一,也是最有成就——培育了众多鲜花奇草的园丁之一。 ——张玉秀《 一年半,四十万!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68297 10 .( 20 ) “西山红叶”醉白云 ——阅张玉秀老师香山组照有作 故人远方来, " 西山红叶”醉。 长风解人意, 送我白云归。 ——张玉秀《 真让人着迷!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68853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鉴赏集|3661 次阅读|5 个评论
青果之歌——题张玉秀老师摄影佳作《涩涩的青果啊》
pww1380 2012-5-15 21:18
青果之歌 ——题张玉秀老师摄影佳作《 涩涩的青果啊 》 杨文祥 我是一颗 涩涩的 青果 尽管沉默 却是 天地精华的 结晶 孕育着 生命之火 没人 关注 一颗涩涩的 青果 为此我 没有爱的苦痛 更无须饱受 爱的折磨 于是  不会丧失自信 更不会 失去自我 不能象那 高高的 白杨 顶天立地 呼风唤雨 我却 毫不哀怨 更不失望 我 深知 今天的 青果 就是 明天的 希望 参见: 张玉秀《 涩涩的青果啊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71099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3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劳动节咏牡丹——再读李学宽佳作《牡丹献给劳动者》有得
热度 1 pww1380 2012-5-13 12:03
劳动节咏牡丹 ——再读李学宽佳作《 牡丹献给劳动者 》有得 杨文祥 国色天香看牡丹, 万方仪态气自娴。 彩蝶羞怯知何去? 采蜜劳蜂正堪怜。 参见:李学宽《 牡丹献给劳动者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64898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2654 次阅读|2 个评论
拜读张玉秀老师《诗意在哪儿?就在身边!》有得
热度 2 pww1380 2012-5-10 16:57
拜读张玉秀老师《诗意在哪儿?就在身边!》有得 杨文祥 生命之火 点燃了 火热的生活 从此 生命与生活 内在相连 从此 尊重生命 热爱生活 不可分离 于是 人的内心世界 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愫 便全部 凝聚在这里 谁尊重生命 谁就能赢得生活 谁热爱生活 谁就把握了 生命的意义 文明的真谛 参见:张玉秀《 诗意在哪儿?就在身边!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69217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3035 次阅读|3 个评论
“西山红叶”醉白云 —— 阅张玉秀老师香山组照有作
热度 2 pww1380 2012-5-10 16:31
“西山红叶”醉白云 ——阅张玉秀老师香山组照有作 杨文祥 故人远方来, 西山红叶”醉。 长风解人意, 送我白云归。 参见:张玉秀《 真让人着迷!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68853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2901 次阅读|4 个评论
光影世界的经典之作——李学宽摄影佳作欣赏(4):佳作鉴赏篇
pww1380 2012-4-26 20:33
艺林撷英:光影世界的经典之作 ——李学宽摄影佳作欣赏( 4 ) 杨文祥 1 .( 40 ) 只有那些热爱生活并心怀博爱的美好心灵,才有可能拥有一双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慧眼。 谢谢李老师为网络世界送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 ——李学宽《 欢迎分享这美丽的花朵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9138 2 .( 39 ) 美极啦。 透过李老师的镜头看世界,生活就无限美好。 ——李学宽《 海棠花开节节高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60217 3 .( 8 ) 在这里,美和生活哲思同在。 ——李学宽《郁金香系列之二,大树底下好乘凉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62952 4 .( 37 ) 花仙子,春天的信使。 ——李学宽《 先开的就白?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8963 5 .( 36 ) 清新、明晰、淡雅、秀美是这组摄影佳作技术表现效果的基本特质。 而我更感兴趣的是李学宽老师选择题材背后的哲思——鲜花隐喻生活的美好,而蜜蜂的辛勤劳动,则是美好生活的能动之源。 试想没有蜜蜂的劳动和与之相伴的媒介和授粉作用,人们不仅不可能享受到生活的甜蜜——当然,眼下众人趋之若鹜的那种特酿“小蜜”不在此列,人们也不可能享受到鲜花如海春光明媚的生活乐趣。 另外,李老师关于尊重自然,尊重地球上每一种生命生活权力的观念,说得十分好。生活的美好,文明的进步源于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呵护。 没有对自然的敬畏,没有对地球上每一种生命生活权力的尊重,就没有人类自身的进步,更不会有真正美好的生活。 ——李学宽《 做个小蜜不容易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7431 6 .( 35 ) 富有生活情趣的一组照片。 ——李学宽《 青岛海滩充满爱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6908 7 .( 34 ) 最后一幅意境悠远,内涵丰富——夕阳与早月相望,晚霞与波光相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谐。顾盼相望之趣,相观互照之效,相衬互托之谐浑然一体,令人爱不释手。 退潮沙滩的那几幅,则十分唯美。 如果说,末幅照片具有古典艺术的意境美的话,那么,这几幅晚霞中的沙滩照则闪烁着现代艺术对唯美的追求。 ——李学宽《 夕阳下的青岛海边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6034 8 .( 33 ) 这是人力与自然力相互融合的艺术佳作。 具体而言,是三方面因素的整合而成就的三位一体:其一是大自然的自然条件基础,其二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农耕文明的历史成就,其三,也是与我们当下的艺术欣赏最为直接的因素就是学宽兄精湛娴熟的摄影技术在妙手偶得的状态之下有效的艺术再现。 ——李学宽《 航拍黄土高原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1495 9 .( 32 )春之神的心情谁能解? 问春 方过娘子关, 又来汾河畔。 问春何太急? 欲见李学宽。 ——李学宽《 春风刚度娘子关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4997 10 .( 31 ) 览李兄佳作,得太行印象 太行夫如何? 人道风光好。 而今凌空过, 一览群峰小。 ——李学宽《 航拍太行山脉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3468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鉴赏集|3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朦胧的美 国画的风——陈湘明摄影佳作《烟雨西湖》欣赏
pww1380 2012-4-24 23:05
朦胧的美 国画的风 —— 陈湘明摄影佳作《 烟雨西湖 》欣赏 杨文祥 诗情画意, 摄影佳作。 朦胧的美, 国画的风。 朦胧, 朦胧得恍若仙境, 朦胧得如幻似梦。 国画, 有如国画大师的写意水墨, 再现了王维的山水诗情。 匠心独运, 水起萍生。 雕饰无痕, 自然天成。 参考文献: 1 . 陈湘明 . 烟雨西湖 .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49679-424905.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9679do=blogclassid=108054view=me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34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艺林撷英:光影世界的经典之作——李学宽摄影佳作欣赏(3)
热度 2 pww1380 2012-4-24 14:00
艺林撷英:光影世界的经典之作 ——李学宽摄影佳作欣赏( 3 ) 杨文祥 1 .( 30 ) 这又是学宽兄与大自然配合默契精心合作的一组艺术佳作。 ——李学宽《 俯视渤海湾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2926 2 .( 29 ) 图像清晰,色彩明快、鲜艳、热烈。 在我看来,这组照片的最重要价值在于专业技术方面。一是对摄影技术的探索价值,二是对植物学和园林花卉的研究也一定具有某种标本图像方面的价值。 ——李学宽《 浅景深:细品君子兰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2522 3 .( 28 ) 对专业摄影知识的解释深入浅出,一目了然。 ——李学宽《 图解 “ 景深 ”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2130 4 .( 27 ) 这是一组气势恢宏的艺术佳作。 这一组佳作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版画效果,有力地表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 ——李学宽《 航拍黄土高原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1495 5 .( 26 ) 很喜欢第 3 、 11 、 12 幅照片。 这三幅照片画面结构很好,虚实有度,神韵空灵,韵味浓郁,极富诗意。 其他几幅,或失之过实,或失之空泛,或结构偏颇。不过,这仅仅是我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的一孔之见。 ——李学宽《 大连的海边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0648 6 .( 25 ) 这一组照片富有朦胧的美,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了自然的美。这种美如果用文字来描述,那就是“诗情画意”。 ——李学宽《 细雨蒙蒙圆明园( 1 )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48800 7 .( 24 ) 四处寻春春何在?春在李兄镜头前。 ——李学宽《 到处找春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5429 8 .( 23 ) 美国大学的校园,我走访了不少。尽管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各有千秋,可是在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神韵方面,似乎具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即使一个未曾造访的校园,给你的第一印象也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学精神或是大学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李学宽《 伊利诺斯理工大学掠影 》欣赏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43030 9 .( 22 ) 银装素裹,诗意盎然。 ——李学宽《 雪景 --- 还是煤化所 》欣赏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43500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鉴赏集|3225 次阅读|4 个评论
张玉秀花卉摄影佳作《晨曦丽影》欣赏
热度 1 pww1380 2012-4-18 19:50
张玉秀花卉摄影佳作《晨曦丽影》欣赏 杨文祥 娇艳欲滴, 翩若紫蝶。 镜头乾坤, 美丽世界。 参见:张玉秀《 晨曦丽影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58046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2439 次阅读|2 个评论
问春——览李学宽摄影佳作《春风刚度娘子关》有得
热度 2 pww1380 2012-4-9 13:20
问春 ——览 李学宽 摄影佳作 《 春风刚度娘子关 》有得 杨文祥 问春 方过娘子关, 又来汾河畔。 问春何太急? 欲见李学宽。 参见:李学宽《 春风刚度娘子关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4997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2612 次阅读|6 个评论
览摄影佳作 得太行印象——李学宽摄影佳作《航拍太行山脉》欣赏
热度 2 pww1380 2012-4-9 13:05
览摄影佳作 得太行印象 ——李学宽摄影佳作 《 航拍太行山脉 》 欣赏 杨文祥 太行夫如何? 人道风光好。 而今凌空过, 一览群峰小。 参见:李学宽《 航拍太行山脉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53468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3015 次阅读|4 个评论
艺林撷英:大自然“行动”与“思考”的忠实记录者
热度 1 pww1380 2012-3-14 11:35
艺林撷英:大自然“行动”与“思考”的忠实记录者 杨文祥 在艺术大家的眼睛里,大自然无疑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 如果这个艺术家恰恰又是一个性情中人,那么,大自然这个有生命的存在就不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被动的和“自然状态”的存在,而是一个充满灵气、智慧和情感,有血有肉,可与之尽情心灵沟通与互动的生命。 这样的一个生命,就必然有其表现于外的灵气盎然的“行为”和活动,更有隐匿在这些行动的背后,收敛于内的精神与灵性。 就是说,大自然不仅有被那些“枯燥乏味”的科学家和学者称之为“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行为”,还必然有对这些人来说不可思议的“思考”。 这样,在大自然的“行动”和“思考”面前,我们人类无论他是一个思想多么深邃的智者,也不过是一位记录者,无论是用相机还是用文字。 当然,相机和文字是我们用来记录的手段和工具,在相机和文字的背后则是我们自己的思想。 古今中外,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只有那些身手不凡的高手,才能够把大自然或粗犷、或细腻,或排山倒海气势磅礴,或小桥流水低吟浅唱的“行动”准确生动地记录下来。只有那些思想深邃的智者,才能够把大自然的“思考”精确地加以记录,对蕴含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加以诠释。 张玉秀老师镜头前的这只可爱的小鸟,显然是自然界的“思想者”。 感谢张老师在这里不仅准确地记录了大自然的“行动”,精确地记录了大自然的“思考”,同时也对这些“思考”的结果——大自然的“思想”与“情感”进行了独到精彩的诠释。 参见:张玉秀《 向陈安博士交卷:风、游、思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39100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鉴赏集|3048 次阅读|2 个评论
李学宽摄影佳作《雪景---还是煤化所》欣赏
热度 3 pww1380 2012-3-11 17:58
李学宽摄影佳作《 雪景 --- 还是煤化所 》欣赏 杨文祥 冬雪 人说春光无限好, 我悦冬日雪花洁。 银装素裹扮小园, 玉树琼枝影横斜。 参见:李学宽《 雪景 --- 还是煤化所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43500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248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