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天安门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天安门

相关日志

[转载]朱永新:孔子像放在天安门广场完全应该 是文化自觉的标志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1-1-28 17:31
朱永新:孔子像放在天安门广场完全应该 是文化自觉的标志 2011-01-27来源:新民网记者: 摄影: 我要评论 ( 0 ) 字号: T | T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转发到新浪微博 转发到网易微博   人民网北京1月27日电 “孔子作为一个中华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塑像放在天安门广场,我觉得,是完全应该的。”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26日做客人民网时表示。   “孔子也担当得起、也配得起这样一个待遇。”朱永新称,我觉得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作为儒家文化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应该是影响着中国的几千年社会,也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过去讲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很多人民群众可能并不了解孔子的故事、儒家的文化,但是,《论语》里面的很多名言警句已经成为我们很多人的生活准则,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很多东西已经成为这个民族最基本的东西。   同时,朱永新还呼吁将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作为我国的全民阅读日。“ 对这样一个代表性的人物,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纪念他的节日。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纪念能够代表这个国家文化和精神的节日,比如莎士比亚、福泽渝吉等等,所以,我一直建议我们国家不仅要为孔子立像,而且应该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我多次在两会建议要把9月28号孔子诞辰日作为我们国家的全民阅读日,因为孔子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我觉得把孔子像屹立在天安门前,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简单的立一个塑像,而是召唤一种精神,标志着我们这个民族开始有着自觉的文化意识。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向我们的传统、向我们的历史、向我们过去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智慧致敬。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自觉的标志和体现。” 朱永新,男, 1958 年生, 江苏 大丰人,现为苏州市副市长、 苏州 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 常务理事 ,中国政协常委, 台湾 《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 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 朱永新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 上海 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 、 复旦大学 ,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20 年来,他在 美国 、 英国 、 日本 和国内发表有关教育的 论文 200 余篇,出版了多本论著。 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 -- 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 -- 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 我的教育理想 》等,主编《当代日本教育丛书》等 30 余种,并主持《新世纪教育文库》的编选与出版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曾多次主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委托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研究项目并多次获奖。 朱永新原苏州大学副校长,现任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政协中国常委。   在国内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文章400余篇。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一次梦想的远征》、《回到教育原点》、《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新教育》、《我在政协这五年——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见证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等。   2009年被评为“回响中国——2009年度教育风云人物”,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2007年被评为第七届 中国改革 十大新闻人物、中华十大 财智人物 ,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2005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 感动中国 ”候选人,2003年被《南风窗》评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胡主席做的对不对 孔子像立的好不好
热度 5 xupeiyang 2011-1-27 22:23
胡锦涛主席为何把孔子请到天安门广场?为了全球和谐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孔子进入天安门,象征着中国正在彻底走向“国家、民族”认同。 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延续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的“革命”认同。后三十年,则一直存在认同之惑,因为“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太过久远,脱离现实,而全面拥抱“西方主流价值”又有伤民族自尊心。所以寻找一个新的认同迫在眉睫。 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选择一篇如下: http://www.lee-philosophy.org/viewthread.php?tid=5593page=1 笑看孔老二拱到天安门 作者: 黎阳 01/14/2011: 2011年一开头就够热闹的。那边航母正接二连三气势汹汹耀武扬威上门,这 边满脸堆笑拱着手的孔老二就拱到了天安门——真是配合默契,仿佛有人故意 借这个孔老二向航母打招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据说让孔老二塑像拱到天安门广场是为了“增添文化新地标”。这下子天安门 周围的“文化地标”可丰富多彩了——东边有黑不溜秋躬身缩脖低眉顺眼的东方 孔老二,西边有光线刺眼挺胸凸肚气焰嚣张的西方“大粪球”;近在咫尺的有 传统的庄重巍峨红墙黄瓦,遥相呼应的有时髦的无耻下流“大裤衩”、“性交 楼”……虽然三教九流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却有点美中不足——不够“解放思 想”,土归土,洋归洋,彼此风马牛不相及,只有混合,没有结合,成了一 堆不管三七二十一机械地胡乱堆到一起的乱七八糟大杂烩,令人想起“军歌 唱后,来了恋歌, 道德 谈完,就讲妓院”之类的不伦不类。如果塑像来个“孔 老二跳迪斯科”、“孔老二耍‘大裤衩’”、“孔老二玩老二”、“孔老二摸‘三陪 ’”,那才叫展现“中西合壁”、“古今同欢”,才能显示“大成至圣先师”也在 “普世 价值 ”、“国际接轨”、“与时俱进”、“领导新潮流”,才算“杀出一条血 路来”。 孔老二奔波一生,到处不受欢迎,狼狈得到后来自己都称自己是丧家犬。如 今到天安门广场给博物馆把大门,“丧家犬”成了“把家犬”,也算有了归宿。 不过“把家犬”这碗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任命孔老二到天安门广场当“把家 犬”当然不是为了简单看大门,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天安门广场乃象征之地,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有讲究。让孔老二拱到天安门 广场当然不例外,当然一招一式一举一动皆有象征: ——面北而立、打躬作揖、低眉顺眼——战败求饶的象征。(知道什么叫“败北” 吗?) ——宽刨大袖、颟顸臃肿、目光呆滞——毫无朝气、毫无活力、半死不活、暮气 沉沉、行将就木、日暮图穷、气息奄奄、来日无多的象征。 ——躬身缩脖、点头哈腰、唯唯诺诺——没脊梁没骨气、直不起腰、逆来顺受、 奴颜婢膝、一副奴才相、十足走狗样的象征。(在此之前天安门广场的一切 哪个不是英气十足昂首挺胸傲然矗立的?那象征着什么?—— 中国 人从此站起 来了。现在来了个罗锅驮背点头哈腰丧气十足的孔老二,又象征着什么?—— 中国人从此又趴下去了。)(“三百年殖民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皮笑肉不笑的糟老头子文邹邹挎腰刀——不文不武、 不伦不类、弄虚作假、装模作样、装腔作势、卖弄排场的象征。(孔老二的 长相谁也没见过,无证可考,凭什么断定就是雕塑的那副尊容?你怎么就敢 肯定人家不是满头癞疮、一脸国粹的佝偻身材瘪三相?靠自己的凭空想象和 主观喜好就无中生有捏造出个形象让大家认帐,不是弄虚作假又是什么?) “孔老二拱进天安门”所表达的上述种种用意其实还是小意思。真正要表达的 最大最要害的用意——中国共产党非法。 中国共产党怎么来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起于何处?天安门广场。 “五四运动”的关键内容是什么?“打倒孔家店”。如今“精英”就在喊出 “打倒 孔家店”的地方、就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天安门广场给你树起个孔老二 雕像,明目张胆跟你载有纪念“五四运动”浮雕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来个针锋相 对,而且比你纪念碑还纪念碑,比你纪念碑的“五四运动”浮雕高大巍峨得 多,以此“能做不能说”却震耳欲聋地宣布:我胡汉三,不,孔老二,又回来 了。这不仅是公开示威,而且是公开宣布:“打倒孔家店”完全错误。既然 “打倒孔家店”完全错误,那“五四运动”就完全错误。既然“五四运动”完全错 误,那“五四运动”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自然完全错误,纯粹多余,应该下 台。这才是“精英”煞费苦心处心积虑让孔老二拱进天安门广场的真正用意, 是他们对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别出心裁的纪念,也是他们搞“改革攻坚”、 “全面政改”、“改旗易帜”的重磅炸弹。 有人于是对“孔老二拱进天安门”义愤填膺,大骂不止。 我倒不那么愤愤然,而且觉得这其实未必是坏事。 事物 总是一分为二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狗要吃屎,蛆要趴粪,“精英” 要尊孔,你拦也拦不住——即便暂时拦住了又将如何? “孔老二拱进天安门”看上去似乎是坏事,其实是好事。好就好在它让人们看 到“精英”在思想理论上已经方寸大乱、语无伦次、自相矛盾、分崩离析——又 闹“普世价值”又闹“尊孔”,这叫顾头不顾腚,客观效果是一场闹剧——“尊孔” 与“普世价值”这两套理论体系价值观当众互相打起嘴巴来了: ——孔老二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与“普世价值”的“ 民主 自由”、“一人一票”互相打嘴巴; ——孔老二的“唯上智下愚不移”、“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者也”与“普世价值”的 “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互相打嘴巴; ——孔老二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与“普世价值”的“司法公正”互相打嘴 巴; ——孔老二的“隐恶扬善”、“春秋笔法”、“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与“普世价值”的“言论自由”、“有闻必录”互相打嘴巴。 …… 不过这两家除了互相打嘴巴之外也有共同之处——都假仁假义假腥腥。 “精英”说孔老二那一套的核心是“仁”,不对。孔老二那一套的核心是“礼”: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礼”才有“仁”,无“礼”则 无“仁”;所以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而不是“非 仁勿视,非仁勿听,非仁勿言,非仁勿动”。 孔老二的“礼”是什么?奴隶社会等级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严 守上下尊卑,就叫“礼崩乐坏”。 孔老二的“礼”的标准是什么?奴隶制周朝的一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 哉!吾从周。” 孔老二当年的职业是什么?“相礼”——专门操办丧事,是奴隶主贵族的丧葬专 业户。 按“周礼”,奴隶主贵族丧葬必须用活人殉葬——“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 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孔老二既然吃的是职业丧 葬饭,又坚决坚持“周礼”,那他的日常工作就只能是按“周礼”,高标准、严 要求地组织安排指导杀活人殉葬——也就是说,孔老二这个奴隶主贵族的丧葬 专业户其实是个“杀人专业户 ”,一天到晚忙的正经事就是保质保量地杀奴隶 为奴隶主贵族殉葬。 如今所有的公墓都不准死者家属用自己的骨灰盒,非按它的价格买它的不可 ——显然是怕影响自己的收入。 当年的丧葬专业户孔老二不准用俑人代替活人,非严格按照“周礼”的标准足 数杀活人殉葬不可,显然是怕这种“偷工减料”影响自己的收入——所以咬牙切 齿诅咒“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不杀活人殉葬就不合“周礼”,不合“周礼”就不“仁”。要“天下归仁”就必须 “克己复礼”,要“复礼”就必须不折不扣准时足额地杀人活殉:为了“仁”,须 杀人——这就是孔老二的“仁”。 孔老二所谓的“仁者爱人”的那个“人”只包括贵族奴隶主,决不包括他例行公 事般杀了殉葬的奴隶——“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谁说孔老二不滥杀无辜?被他坚持按“周礼”活活杀掉殉葬的奴隶难道不无辜? 从奴隶主的阶级立场看,孔老二的“仁”无懈可击,货真价实。 从奴隶的阶级立场看,孔老二的“仁”是假仁假义假腥腥。 孔老二假仁假义假腥腥,给孔老二立像的人同样假仁假义假腥腥:一个一边 喊“仁义道德”、“仁者爱人”一边大肆杀活人殉葬,一个一边满口“以人为 本”、“道德的血液”一边大肆包庇三聚氰胺毒奶和豆腐渣工程罪犯、强行推 广转基因主粮;一个一边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边搞“民可使由之,不 可使知之”;一个一边包庇保护强制拆迁一边许愿“更幸福、更有尊严”;一 个被捧为“圣人”、“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一个被吹成“博览群书、 温文尔雅”、“更加符合中国政治文化中极其苛刻的录用标准”、“敬业尽职达 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是一位零缺点的人”…… 给孔老二塑像其实是变着方地给自己塑像:用你的假仁假义假腥腥来掩护我 的假仁假义假腥腥,用你这个古代儒烘托我这个当代儒。这叫猩猩惜猩猩。 古往今来的中国统治者越残暴越尊孔,越卖国越尊孔,越是窃国大盗越尊 孔,都是一边滥杀无辜,一边高唱“仁政”: ——篡了国的王莽尊孔; ——搞了“杨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满清尊孔; ——窃国大盗袁世凯下了《尊孔令》; ——军阀张宗昌是孔子迷; ——军阀孙传芳是孔子迷; ——军阀何健是孔子迷; ——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实行了三光政策的日本侵略军尊孔,伪教育局审定的 课程和课本里专门规定教四书五经,连伪钞上印的都是孔子象(所谓“老头 票”); …… 这就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个鳖亲家”。 “温故而知新”。看看过去尊孔英雄们的下场,可以知道尊孔小丑行列新拱进 来的后起之秀将来命运好不到哪里。 也许他们现在正沾沾自喜自以为得计让孔老二拱到了天安门。但我相信他们 很快就会领教:头疼才刚刚开始,上台容易下台难。孔老二这“把家犬”恐怕 没多久就不得不需要几条“保镖犬”——专门设岗没日没夜保护孔老二。 道理非常简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边立这种像,实际是公然庆贺歌颂奴隶 制,庆贺歌颂杀活人殉葬,庆贺歌颂压迫歧视妇女,庆贺歌颂对外屈膝投 降、对内残酷压榨,庆贺歌颂把中国老百姓重新变成奴隶— —房奴、孩奴、车 奴、医奴、教育奴、养老奴、屁民……老百姓已经不堪重负,已经被“新三座 大山”、“新六座大山”等等压得喘不过气来,已经对“山”反感透顶,你还不 知好歹恬不知耻得意洋洋以山自喻——“似巨石,似高山,气势磅礴”——这不等 于宣布要给老百姓头上再压上一座山吗?这不是火上加油吗?这不是公然宣 布与人民为敌吗?这不是自动对号入座,让老百姓把这座像看成苦难、奴 役、诈骗、凶残的代表吗?这不是公开向全国全 世界 宣布:北京天安门广场 东立了个歌颂压迫奴隶纪念像、歌颂杀人殉葬纪念像、歌颂歧视妇女纪念 像、歌颂三座大山纪念像——这不是为全中国、全世界的老百姓树了个现成的 反面教员、提供了个现成的众矢之的吗?中国社会剧烈分化,社会矛盾迅速 激化,上访人员天天有,矛盾激化时时有,义愤填膺走投无路人到处有,你 孔老二的塑像成了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象征,成了惨无人道的象征,成了 倒退落后反动的象征,成了文匪“精英”的象征。怒火万丈的老百姓如果没地 方出气,谁知道人家会不会找象征邪恶与压迫的孔老二的塑像算帐?“三. 八” 年年有,“五.一” 年年有,“五.四”年年有,“十.一” 年年有,随便 哪个节日都可以为这些人找孔老二算帐提供机会。如果不戒备森严全力以 赴,万一来几个臭鸡蛋油漆罐狗屎人粪尿,孔老二的塑像岂不要变成小丑? 如果来的是弹弓石块铁棍子呢?那孔老二岂不连小丑当不成了?就凭这,岂 能不严加戒备? 即便不出现暴力失控,只要这“拱到天安门的孔老二”变成举世闻名的反面典 型,那以此为靶子的种种抗议集会也够尊孔“精英”们头疼的——起码全世界的 女权运动、人权运动从此可以有的放矢:放眼世界,如今谁还敢在一国首都 中心公然建立歌颂压迫奴隶纪念像、歌颂杀人殉葬纪念像、歌颂歧视妇女纪 念像?这可是蝎子尾巴——毒(独)一份。这岂不是最好的抗议目标?岂不是 凝聚自己、展示力量最理想的工具?等全球的女权 主义 者、人权主义者川流 不息没完没了地想方设法跑到天安门孔老二塑像前集会聚会庆“三.八”、 庆“五.一”、庆种种纪念日时,看那些自以为得计的偷偷摸摸让孔老二拱到 天安门的“精英”们还得意得起来否? 由此可见,孔老二拱到天安门未必是坏事。好戏还在后头。人们不妨拭目以 待,笑看将来,看将来谁头疼。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569 次阅读|6 个评论
冬日的奥林匹克公园:绝望与希望
热度 6 qlms 2011-1-25 22:16
天安门广场附近立起了孔子像,孰是孰非争议很大。 其实呢,去年据说本来还想把五十六根民族柱永久地保留在天安门广场上。不过后来争来争去,最终决定搬到了奥林匹克公园里面。 前些日子,在奥林匹克公园又看到了这些民族柱。不过感觉很绝望,因为在我看来,建国60年大庆所用的举世瞩目的纪念品,而且本来还打算永久保存的,怎么说质量也应该钢钢的好吧。可惜,两年不到,有些柱子就出现明显质量问题了。想在想想,幸亏当时早点移出来,要不岂不是留在天安门广场丢人现眼啊。 在拍摄这些民族柱的时候,正好有几个大学生在照相。一人给同学抓拍腾空镜头的时候,老是错过最佳时机。后来我毛遂自荐,和他的同学一起抓拍。抓拍的照片上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大学生,拍摄中他不怕摔,几次跌倒了都主动要求重来。当代中国因为有这些不怕失败的年轻人,所以还是有希望的。 下面有图有真相。
个人分类: 镜头看世界|384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天安门广场没有孔子雕像:拿证据来
热度 11 liuli66 2011-1-25 11:37
天安门广场没有孔子雕像:拿证据来
传说中的天安门广场孔子雕像,在哪里? 在这里,见下图。 孔子雕像,如何定位? 笔者用 google earth 来确定其位置。 作为一般公众,笔者认为,上图红线区域内,是天安门广场。 右侧上部的 红点 是孔子雕像的所在地。 到底天安门广场的“标准”界限在哪里?百度上说: “天安门广场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历史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 880 米,东西宽 500 米,面积达 44 万平方米”。 笔者未考察百度说的天安门广场,是不是指笔者在地图上画的红色边界线。大概是的,请专家和网友指正。 可以得出结论:天安门广场没有孔子雕像。 笔者认为,“国际在线”的报道,很准确,即:孔子雕像在天安门广场 附近 落成。 顺便一说, 笔者不反对在国家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附近树立孔子雕像。 既然要树孔子雕像,要是笔者有[建议]权,给孔子雕像选址,笔者愿意把它安置在 国家博物馆的正门,正对人民大会堂。 —————————————— 相关资料 1 天安门广场 地理位置(百度) 天安门广场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历史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 880 米,东西宽 500 米,面积达 44 万平方米,可容纳 100 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广场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东侧面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侧是两座建于 l4 世纪的古代城楼——正阳门和前门箭楼,整个广场宏伟壮观、整齐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这些雄伟的建筑与天安门浑然一体构成了天安门广场, 成为北京的一大胜景。 http://baike.baidu.com/view/1924.htm 2 孔子雕像在天安门广场附近落成 http://gb.cri.cn/27824/2011/01/13/3785s3122793.htm 国际在线消息:天安门东侧数百米外,一座总高达 9.5 米的孔子青铜塑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门前落成。   孔子是出生于 2500 多年前的一位中国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智慧对后世影响深远。    12 日举行的雕像落成仪式上,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国际社会上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雕像作者吴为山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建立一种文化丰碑,传承以孔子为核心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截至 2010 年底,中国已在全世界 96 个国家建立共 320 多家孔子学院。 3 雕像创作介绍 http://book.qq.com/a/20110116/000002.htm?pgv_ref=aio 4籍利平,孔夫子的千年忧伤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5do=blogid=407644 更多照片 —————————————— —————————— ——————————————
4068 次阅读|18 个评论
“返本开新”的文化研究之方法与使命
热度 3 周可真 2011-1-24 22:04
围绕天安门博物馆前立起孔子青铜像一事,科学网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无论论者对于此事持有何种态度,是赞同还是不以为然,对此事的关注本身就是好事,这在科学网这样的场合尤其难得,表明中国科学界对于文化也给予了应有的关心和重视。 对于立孔子青铜像一事,我的观点认为,这是以官方姿态来表示我们中国人对于自己文化的认同,而孔子正是这种文化的代表或象征,并且在儒、释、道合流以后孔子的确可以代表整个中华文化,但是肯定孔子的这种地位,这并不等于肯定孔子个人以及由他所开创的儒家的思想。 事实上,不仅中国官方,就是民间主张“复儒”的学者,其主张“复儒”也不等于他们认为当代中国人的思想应该回归到先秦时代的孔子那里,以孔子的思想来指导当今中国的社会实践。这种形式的“复儒”是没有可能的,实际上也没有哪个人会愚蠢到竟然要求这样一种形式的“复儒”。现代新儒家主张“返本开新”,这就是表示“复儒”(返本)只是再造或发展中华文化(开新)的一种手段,这分明意味着是要从儒家文化中吸取某种价值观,以此作为导向来重建中华文化。至于究竟要从儒家文化中吸取何种价值观以及怎样来重建中华文化,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现代新儒家内部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我个人认为,以儒家有“三纲”之类的糟粕性观念来否定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从孔子时代(春秋)到清代的整个古代,中国社会并非静止不变,而是一直在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不仅表现在国体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在政体上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还表现在官制上从世卿世禄制到军功制,从征辟、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的演变,在学术上从诸子蜂起的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有今、古文之争的经学到儒、道兼综的玄学的转变,从儒、释、道三教并立到合流以至于融合的演变,如此等等。与古代中国社会的这种演变相应,儒家思想也在演变,这种思想演变是通过后儒(包括儒学者和经学者)根据自己时代的要求对包括孔子在内的前儒和由孔子所整理的“六经”(秦火以后为“五经”)的思想加以新的诠释和阐发来实现的。被后儒重新诠释和阐发的思想与前儒和“六经”的思想本身显然并不是一回事,前者乃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只是在名称上它们常被学者们不加分别地笼统称作“儒家思想”罢了。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演变是孔子及后儒和“六经”的思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以儒学和经学方式不断得到改造的过程。到了近现代,这种改造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进行,近代维新派的思想和现代新儒家的思想都是这种新的改造活动的产物。但是,近代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维新派的改造并不成功。而现代新儒家的思想至今也未转变为一种现实而普遍的社会运动——有“中国最后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曾在山东邹平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不仅是极为有限的局部性实验,而且这种实验也并未取得成功。这说明,现代新儒家“返本开新”的努力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是徒劳无功的,其思想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并未掌握中国大众而由中国大众的社会实践转变为现实。 那末,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儒家思想是否还有可能得到继续发展呢?我认为是有可能得到继续发展的。但是,需要发展的不只是儒家思想。 我们可以推出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但中华文化不只是由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及其后学的思想,它还包括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及其后学的思想以及佛教思想等,所有这些思想都是有可能也需要得到发展的。这就是说,“返本开新”之“返本”,不应像汉武“独尊儒术”那样独“返”儒家思想之“本”,而是应当“返”中华文化之“本”。 中华文化之“本”到底是什么,这是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它不能被归结为儒家思想之“本”。 现在举国上下都在讲“和谐”,认为“和谐”是中华文化固有和特有的一种观念,而且许多人以为这种观念是来自主张“和为贵”的儒家。其实,主张“知和曰常”的道家何尝没有“和谐”观念呢?更何况“和”的观念并非孔子或老子首先提出,春秋时史伯就讲“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是春秋时代许多学者都提倡的,根本不能被归为儒家或道家所特有的观念。 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和谐与自由》的文章(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2394 ),提出了“和谐以自由为旨归,自由则存在于和谐中”的观点,认为“离了自由则和谐为无根之谈;离了和谐则自由为无稽之谈”,这是试图重新诠释中华文化固有的“和”的观念,将现代人所普遍信奉的“自由”观念注入其中。按照这种观点,崇尚“和”的中华文化中难道压根儿就没有某种“自由”观念了?这种“自由”观念是什么?它与现代“自由”观念相比具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研究?另外,中华文化中有没有与现代人所普遍信奉的“平等”观念、“人权”观念相通的观念呢?就先秦诸子百家而言,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以及其它学派,它们无不重视民生问题,例如,老子讲“实其腹”,孟子讲“制民以恒产”,这都是肯定人民百姓有其生存的权利,并要求统治者充分尊重这种权利,并为实现他们的这种权利而创造必要的条件。诸如“生之谓性”、“生生之谓易”之类的观念能否被理解中华文化中固有的“天赋生命权”的观念呢?这种权利能否被理解为“人权”呢?它与现代“人权”观念相比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我们不去研究和挖掘中华文化中固有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之类的观念,并根据我们自己时代的要求来重新诠释和阐发这些观念,以构建与现代民主社会的普遍价值观相一致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价值观呢? 在笔者看来,曾经为毛泽东所提倡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等方针,可以作为“返本开新”的文化研究之基本方法。反之,把文化研究搞成像清代朴学家们钻进古纸堆里进行考据那样的所谓“纯正学术”,这是无法达成“返本开新”的文化研究之目的的。 文化研究应该成为一种创造活动,对文化研究的文本进行“还原”的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这样的“还原”是不可能的,除非这种研究可以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方式来进行,但是这种实验在文化研究领域是不可想象的——有谁能够通过实验方式来检验某个学者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解释是否为唯一正确的解释呢?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的解释不可能是知识性的东西,只能是观念性的东西。“返本开新”文化研究所追求的是某种观念,而不是某种知识。 但是,自从人类有了可以被称作观念的东西以来,任何一种观念的创新都不是从零开始或“无中生有”的,而是必须借助于既有的观念,这就是为什么要“返本”的理由。“返本”不是对既有的观念进行“还原”,而是对既有的观念进行理解和解释。 理解的前提是理解者心中有“理”。有“理”才有“解”,无“理”则无“解”。而生活在不同时代或生活在同一时代不同环境中的理解者,其心中之“理”是会有差异的,而且是必定有差异的,因其如此,人们对同一文本所表达的观念就可能做出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事实上,像《论语》或《老子》这样的本文所表达的观念,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解释都不知道有多少种了,而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说是唯一正确的,对此人们只能公推或公认其中某种或几种是比较权威的,如此而已。 愚见以为,理解者心中的“理”是文本所表达的观念和理解者所处时代所需要的观念之间的一致关系,能够把握到这种关系的人才能对文本所表达的观念做出权威性的理解和解释,即这种理解和解释能被理解者所处时代的人们所普遍认可。而如果这种权威性的理解和解释不仅为这个时代的人们所普遍认可,而且由这种解释所表述的观念为该时代的人们所普遍信奉的话,那末,这种观念就是表达该时代的时代精神的观念了,从而它也就能成为该时代的主流观念或核心观念了。“返本开新”的文化研究能达到这样的结果,其研究才是完成了时代所赋予它的使命。
个人分类: 理论探讨|2105 次阅读|2 个评论
《论语》学习笔记——学而
热度 13 yatou 2011-1-24 04:59
当有博友问及我是否读过《论语》时,我说没有读过。博友善意向我推荐了几个《论语》版本,建议我研读一番。是中肯的意见。谢谢大家。我要在这里补充说明的是,我于2006年购得《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并全文看完。后来有学者批评于丹论语,大意是于丹理解有不当之处。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心中也是有一些不同于于丹的理解,但我欣赏她对于国学的致身研究与广为传播的行为。 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了对于《论语》的初步认识。而在2008-2009年在科学网写道德经评注查阅文献资料时,了解了一些老子与孔子之间的事情。起初并不知晓这两位先人曾经生前相互见面几次,心中很觉有趣儿。于是较为仔细地了解了一些他们当时见面的场景,谈话,对于彼此的评价。这是我对于孔子及其所倡导的思想的第二次认识。而在研读道德经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思考审视了老子对于道德仁义礼的逻辑论述,内心是认可的。这是我对于孔子思想的第三次认识。 基于此,在并未对《论语》进行全面研读的情况下,已对它有了一个基本定位。而对于天安门广场立孔子像之文的态度,也是建立在这三次认识的基础上。 仁有假仁假义之分;礼有行贿之礼在;义有桃园三结义之私义;忠有愚忠。这都是来自于生活中对孔子思想元素的认识。这些元素它们本身就难以纯真定义而独善其身,何以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去承担一个国家对其民众的教诲?这是我个人陋见。虽然这样的结论并没有建立在对经典论语进行研读的基础上,但任何有基本判断能力的人应当可以对它们进行基本的定位。因为经过前面的一些基本接触,“仁义礼智信”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极清楚的。只听研究国学的人们在电视中讲究就知道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当今还是挺多的。不见得哪种途径更给力。 不过,即便如此,可能也难以逃脱不讲究科学精神的罪责。有博主已在文章中给鄙人以彻头彻尾的否定。于是不再敢稍有怠慢,开始连夜攻读孔子老人家的《论语》。文章题目也改为如题所示,不再加入”老子徒孙“这样的字(只是我想:我认老子当老师,是否可以自认为学生呢?)算了,息事宁人吧,先。如在写作中再有狂语,请继续批驳。感谢! 论语学而篇第一 1-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译文】 1. 孔子说: “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 2. 又译: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 【博主评】 更倾向于第二种译法。虽然第一种译文广为接受。但第二种译法更合逻辑。张口而述,不可能所言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从这里我能看到孔子的宽阔胸怀。 1-2 有子曰: “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译文】 有子说: ”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 【博主评】 犯上,作乱,这是孔子反对的。 如此而论,官逼民,民当顺乎?民反即是犯上,作乱了。 君子务本是对的,但君子反独裁之君也是正常的。 孔子以犯上、作乱来论官与民的关系,将好犯上的人当成一种异端,如何使人明白犯上的人是君还是小人呢? 君子务本,君子还有仰望星空的权力。揭露时弊,利国利民。诤臣以诤为本,是经常犯上的。而做为一种广纳谏言的方式,为明君所采纳,造福百姓。此时的犯字又当何解呢?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假若父暴虐成性,你能顺他吗?假若兄长屡犯营私舞弊勾当,你顺从他吗?如果不顺从,即是不孝、不悌吗? 这样的教导,要把人们导向哪一种认知的方向上去呢?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这些实际的情况,又该如何行动呢?这不是置他们的行动于汪洋中而没有了判断的准确依据吗?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译文】 孔子说: “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博主评】即百姓所谓的拍马屁者,这样的人不仁。符合百姓对于耿直之人的赞赏。 1·4 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译文】 曾子说: “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 【博主评】做事、交友、学习能够一心一意,难能可贵。但,在做所有的这一切之前,需要考察一下你做的事情、结交的朋友与所学的东西,是否是值得忠、信、习。做一件为朋友谋私利、将人们的人生价值信仰打翻在地的事,不需要忠;这样的朋友,不需要交;这样的本事,不需要学与习。没有对这些方面的考察,即贸然进入谈论忠谋、信交、习传,是将次要的事情放到了第一位,舍弃了对本位的考究。人们在这样的教导下,以什么标准去三省吾身呢?或者说,三省吾身是好的,但你能把三省吾身的标准确定在忠谋、信交、习传这样事物的末节吗?此观点暂且保留。 1-5 子曰: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译文】 孔子说: “ 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 。 【博主评】这是对于当朝者的苦心劝戒。信,节,敬,爱,值得称道。在老子《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两者有相通之处。但为何要这样做,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结果,没说。 1·6 子曰: “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 【译文】 孔子说: “ 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 【博主评】要这样,要那样。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更何况面对顺即是错的情况,吾当如何处之?我想起当朝执政党对下面官员的训话:我们要。。。,要。。。 。不将行为规范后面所蕴藏的规律揭示出来,受训者只会走进机械的言听事从中,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如此而来,国民的理性何以培养。 1·7 子夏曰: “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译文】 子夏说: “ 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 【博主评】应当说是孔子处于他所处的时代的要求,孔子提倡致身事君。这种教化可以提高社会秩序。这句话有其单向性。所以也易为统治者所采纳。 1·8 子曰: “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译文】 孔子说: “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 【博主评】有错就改,好。只是: 1 君子无需为威而持重。若为威而持重,则势必需要人前一面,人后一面。这无异于导人于歧路。忠,为百姓理解为忠心。对昏君忠心,是心昏智乱的表现。故仅说主忠信,又会将人导向哪里呢?这就象一个师傅教学生技术,只教其然而不教其所以然,而学生也是学习了表面的戒律,对于内在的原因不能明析,懒于明析。如此何以明智?培养熟记清规戒律、思想上死板、行动上保守的弟子。国民的活性在这样的教导下怕会逐渐失去。 1·9 曾子曰: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译文】 曾子说: “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 【博主评】民德归厚,是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情吗?对祖先的追念,将父母生死之事看成大事,就可以趋向忠厚了吗?如果这样的一种推理广为世人接受,则大乱必出。为什么?那些不孝的子孙,生前不敬父母,死后佯装悲痛,大办丧事,以此来承“厚德”之美名,这不是为这些人打造了一个绝好的虚假外衣吗?为什么不能将事情的本质放在思考的第一位,而总是想要以束缚人们的行为为第一要旨呢?符合他们制定的行为标准的,即是好的;不符合的,即是不好的。这不是将人们对于事物的判断放在对外在表面行为的评判中了吗?这难道不是非常有害的事情吗?无疑,这助长了虚假的滋生。更使人们远离了淳朴与厚德。仅仅一厢情愿,却想不到这样教育人的后果。作为被一个大国所采用的主流文化,何以承载这个国家的命运之托呢?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 “ 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 ” 子贡说: “ 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 【博主评】温、良、恭、俭、让是子贡眼中老师的大德。孔子关心政事,从其弟子二人的谈话中也可见一斑。关心政治,是为百姓求一片安宁的天地。这是孔子值得称道的人格。 1·11 子曰: “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译文】 孔子说; “ 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 【博主评】 父道未见得符合子之道。有评论如是说:“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是片面而因此歪曲的。” 本博主在想为什么孔子的一些说法总是易于被人加深错误的导向呢?关键点怕是在于他们可以借着孔子所强调的一些表象,如孝,礼,而赋予其各种各样花哨的行为定义。而这本是孝与礼所不能承受的。因为本来它们所描述的就不是事物的本质。举个例子,描述三角形面积的大小,底与高的数值是进行充分描述的要素。而有人却抓住了一些非要素,如腰长与所在角的大小,这是没有抓到事物的要害,这样教学生,是无法进行面积的准确求解的。打蛇打七寸。法术有高低。绝学无忧。对于非绝学的学习使人知表难就里,思维陷入分散的区域中,不能得到统一与融汇。这不利于人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追问。不利于培养思考力。 1·12 有子曰: “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译文】有子说: “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 【本博评】孔子是说以礼求和。只是在一个“和”字的影响下,人们将多少诤语直言当成了对个人品性的否定,从而站到了道德制高点上。一个“和”字之贵,使本应在敞开交流下形成的平衡态之实现变成了暗流涌动而表面平静的危险境地。老子的和是经由阴阳平衡所达,这个观点肯定了阴阳在运动中、对抗中取得平衡,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割裂的表面的“和“。 1·13 有子曰: “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译文】 有子说: “ 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 【本博评】 信、义、恭、礼,是孔子教导其弟子的行为做事的准则。符合于义的话才能说,符合于礼的事才能做。只是,我想起了那位被蛇咬的农夫和东郭先生。他们可是仁义信皆在,却是为狡滑阴险者所用,没有了基本的常识,失去了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而一味的讲义讲信,这岂不可笑。 1·14 子曰: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译文】 孔子说: “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本博注:或者可以理解为修口,具有更积极合理的意义 ),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本博评】孔子列举了君子的言行规则。无疑,这些规则具有虚怀若谷、克己就道之意。也说明了道的观念在他心中的地位。 1·15 子贡曰: “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子曰: “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其斯之谓与? ” 子曰: “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译文】 子贡说: “ 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 孔子说: “ 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 子贡说: “ 《诗》上说, ‘ 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 ’ ,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 ” 孔子说: “ 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 【本博评】由此观之,安贫乐道,是孔子追求的心灵境界。由已知推未知,是孔子对于善学者境界的推崇。 1·16 子曰: “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 【译文】 孔子说: “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 【本博评析】 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学而优则仕”,是为孔子推崇的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只是这好象与体现他安贫乐道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相违背。但也可以理解为:不求人知己,但求自己不要因为不了解别人就冤枉了别人。这更符合孔子仁的观念。但前文中说过,将学术大厦建立在本身就是可真可假的仁、义、礼上,这无疑是十分危险的。而后面也在论语中有子曰为证,孔子已经注意到人们行礼常有虚假之礼,并责备之。只是我想,这是难以避免的。当一个国家提倡一种行为——比如善的时候,伪善就会随继而产生。这是令孔子倍感头疼的事情,却又是老子一目了然的事情。暂放置一旁他日再论。
个人分类: 道之我观|2908 次阅读|21 个评论
关于天安门广场孔子塑像背后的文化思考:读黄秀清博文《孔子....
热度 3 pww1380 2011-1-22 18:51
关于天安门广场孔子塑像背后的文化思考 ——读黄秀清博文《 孔子到天安门:是博物馆,还是孔庙? 》有感 最近天安门广场竖起了一尊高高的孔子塑像。这几天网络上议论纷纷,支持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反对的声音更是此伏彼起。 天安门广场是人民的广场,是当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圣地。可是我们的政府官员对全中国人民对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深厚情感却麻木不仁,把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这一圣地视为自己家的后花园,只要心血来潮就可以重新布置一番。在公民意识不断提升的今日中国,有关当局如果具有最起码的公民意识的话,就绝不会在既没有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公开讨论,也没有进行认真地科学论证和慎重地在相当广泛的社会范围内进行必要的意见征询和听证的情况下,就做出改变天安门广场这一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具有无比神圣地位的公共场地布局的这种突如其来的“重大举措”。如此看来,当代中国的公民意识教育不仅要从基层和娃娃抓起,还确有必要进行自上而下的逐层逐级的全面教育。对此,人们除了仰天长叹之外却也无可奈何。 尽管如此,对在天安门广场树立圣人塑像的现实原因及其历史意义的追问以及相关的文化思考却是当代中国知识界、文化界和思想界无法回避的社会责任。 由于没有任何相关的讨论和论证材料,全国人民对作为这一重大举措的现实背景、缘由、价值取向和预设的社会目标处于一种完全不知情的状态,这样,本文的这一追问和思考只能是一系列的疑问。 众所周知, 近百年来,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传统进行了全面的文化扫荡。尤其是十年文革时期,“无产阶级的铁扫帚” 所到之处,民族文化遗产荡然无存。 眼下 突兀而来地在天安门广场安置孔子圣像的这一举措 究竟是在严肃而认真的历史反思之后对中华文明先祖的虔诚忏悔和敬畏,还是逢场作戏文过饰非的荒唐;究竟是致力于民族文化复兴的民族意识的觉醒,还是为争夺中华传统文化正统地位而在民族内部搞内耗的功利主义躁动;究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文明的将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精华融入现代文明从而推进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文化自觉还是试图走历史老路以实现封建文化糟粕复辟的文化复古? 显然, 对上述这一系列疑问,人们还需拭目以待,更需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够作出较为客观的历史结论。 参考文献: 1 . 黄秀清 . 孔子到天安门:是博物馆,还是孔庙?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4292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2489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国官员的智慧
fqng1008 2011-1-22 18:27
刚才,当院长的同学发来短信: 北京某官员在山西被当地煤老板宴请,酒后豪言壮语曰:“只有肯花钱,在北京没有咱办不了的事情!”煤老板连连称颂,接着说:“500万能否把我爹的照片挂到天安门城楼上去?”官员答:“钱不够,不能办!”煤老板见状忙说:“那就1000万!”官员说:“行,一周后保证完成。”一周后,煤老板进京到天安门广场,见天安门城楼上仍然是毛泽东的照片,于是找官员论理要求退钱,官员说已经完成任务不能退,没老板怒称天安门上还是毛泽东的照片,不是他爸爸的。官员回答:“就是你爸爸的照片,你回去查户口就知道了。”煤老板无奈返回家乡,到派出所查户口,见自己的名字已经被改成了“毛岸英”。同志们啦,以后我们的工作也要像这样转变思路——思路一变天地宽,天地宽! 我一看乐了,果然是中国官员的智慧。不过转念一想,如今谁都想戏弄一下官员,难怪他们自称“弱势群体”! 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中孙中山的演讲全文 本博按: 59集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被誉为三十年来大陆电视剧之首。2003年在上映后引起轰动。未等播出一半,便遭停播。后被大幅删剪成43集,其中结尾孙中山演讲被全部删除。这个演讲,现实针对性很强。现经本人整理后发在这里,与大家共同领会。 我知道,你们很着急。 张勋复辟了,国会又开不成了。 我知道。可我急的不是这个。我这些日子想得很多。我们本来是共和国,可是怎么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了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的东西?这个问题不解决,专制复辟就是必然的,共和国就永远是一个泡影! ? 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嘛,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各级行政官员都视法律为粪土,民众仍被奴役着。 民国应该是自由之国,自由是民众的天赋的权利。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只有当权者的自由,权力大的有大的自由,权力小的有小的自由,民众没有权力、没有自由; ?   民国应该是博爱之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民国六年来我们又看到的是什么?是只有民众对当权者恐惧的“爱”,而当权者对民众只有口头上虚伪的“爱”,那种真诚、真挚的博爱我们看不到啊。 ? 民国更应该是法制之国。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行政权力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地干涉立法,你不听话,我就收买你,你不服从,我就逮捕你,甚至暗杀你。立法者成了行政官员随意蹂躏的妓女! ? 那行政是什么呢?行政应该说是大总统及其一整套文官制度,应该是服务于国民,行共和之政。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个打着共和旗帜的“家天下”;在这个“家天下”的行政中,我们根本看不到透明的行政程序,更看不到监督之制。那些行政官员是如何花掉民众的血汗钱,民众不知道那些行政官员把多少钱揣进了自己的腰包。你们不知道吧,我也不知道,呵呵。   你们都知道司法是裁判吧,这个裁判的原则是什么?是一部主权在民的共和国宪法!可民国六年来,我们根本没有看到这么一部宪法嘛。就那部不成熟的临时约法也一次又一次地被强奸 !   有人说,哦,不不不,不是一个人,是有些人说,共和国它只是一个称号而已。你孙大炮说的这些太虚幻,太遥远,不符合国情,它就像一个气球,看着很美丽,可一飞上天哪,嘭,破灭了!我想请问你们,我们不要共和了吗?难道共和真错了吗?如果我们不要共和,那我们有的,就永远是专制 ! 如果我们不要共和,那我们有的,就永远是被奴役 !     如果共和错了,那自由就是错的; ?   如果共和错了,那平等就是错的; ?   如果共和错了,那博爱就是错的嘛 !? 我们追求的共和没有错,当然,它还不完善。所以我们要一点一滴地去完善她,哪怕为此要付出代价呐 !? 哦,对了,我今天穿的这身衣服有点古怪,是吧?连裁缝都说是很奇怪的。但是我要说这是,这是为了完善共和,你们还觉得奇怪是吗?我要说这就是共和 ! 这就是共和的衣服。 这边,我设计了三个颗扣子,共和的理念就是平等、自由、博爱。   这边也有三颗扣子,民族、民权、民生。   那宪法呢?哎哎哎哎,我说的不是三权宪法,我发明了个新词,叫“五权宪法”,这里装的是立法权,这儿装的是行政权,这儿装着司法权。这三权你们都熟悉,叫间接民权。我情有独钟的,是直接民权。要让普通的民众都有直接参政议政的权利。 一个是考试权。我们中国古代就有考试的传统,后来把科举废除了,这对后来大兴新学有好处,可当官就不再考试了,这不好。这就像倒脏水把孩子也倒出去一样嘛!民国六年来,在行政上用的是什么人呢?都是他袁世凯北洋的人,至今还如此!所以,我们要把考试权还给民众!今后,凡行政用人一定要经过考试,不管是谁。   还有一个是弹劾权, -- 没地装了,不急不急,装在这儿 !( 他撩开衣服,露出里面暗兜 ) 弹劾权 ! 为什么要把弹劾权藏在里面呢?因为它是民众的杀手锏 ! 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杀出来,弹劾你,所以你要战战兢兢地当官,老老实实地为民做事。   我想这回有人更要说我孙文是个疯子了,吃饭穿衣都说共和,你孙大炮还会什么?他说的对,我只知道共和这两个字,我这一辈子就认这两个字 ! 共和。我们有许多志士同人为了共和,连生命都献出了,我孙文此生啊,没有别的希望,就一个希望,那就是让共和不仅是一个名词,一句空话或一个形式,要让它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让它成为我们牢不可破的信念 ! 共和,是普天之下民众的选择,是世界的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我孙文相信,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啊,它一定会实现共和的 ! 我坚信这一点。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子徒孙近观孔子(1)
热度 22 yatou 2011-1-21 16:26
老子徒孙近观孔子(1)
一 前言 《论语》是孔子弟子收集孔子平生所述编辑而成。故《论语》一书应当能够反映孔子的的思想。如有异议,可以提出,先行谢过。 前几日就天安门广场立孔子像之事科学网上争论迭起。这是好事。说明舆论方面,至少科学网是非常开明的。这是我深爱此地的缘由。 我上篇文章述及反对立孔子像。蒋科学持反对态度。有文如下: 其实皆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好,意见不统一,再正常不过。 我反对立孔子像,自有我的理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此时立像,时机不对。二是治理大国,选用孔子思想为依据,欠妥。 详细的观点,在上一篇文章与博友们的讨论中,已十分详尽,自不多言。 由于有博友认为我未读过论语即抨击孔子,非常冒昧。情况确是如此。我未读过论语。不是未曾想拾起这本书,而是在年轻的时候拾起来过,然读之乏味至极,索性放下;后又发觉人生的诸多问题的解决,依靠形而下的机械唯物主义,礼仁义之说是解决不了的。故才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进入了形而上的思考。这是人生的大幸。 不过,为了给自己对孔家思想的评论合于理性,也由于有博友提出了不读之何以知之的说法,尽管现在并不想读《论语》,但还是要拾起它来,至少为还孔子一个清白,也是值得。可我不能保证,尽管以客观的态度来拜读,依旧会再次陷入对于《论语》与孔子思想的否定中。 二 说明 在阅读过程中,会参考一些网站上对论语给以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解读。Copy的方式可以节省许多时间与心力。Copy后我仅以评论方式给出我的看法。无异议时我就直接采用作者的原注评论。欢迎诸博友就此展开讨论。 三 州官放火,百姓争做大儒,这耐人玩味的机关,谁爱跳谁跳。傻姑不跳。 四 所引《论语》章节及句段,随机性大,非按《论语》顺序来评。 近观孔子(一)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论语·八佾》之十八) 中国,一个尚礼的国度。观其弊,方可取其利 【壹】这句话本身没有难解之处:“一切都按照礼制来事奉国君,却被人认为是谄媚之行。”但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却值得玩味。 【贰】《论语正义》认为当时的背景是君弱臣强,事君者多简傲无礼。也就是牛人、强人太多。朝堂之上君主是窝囊囊的,臣下是牛哄哄的,你说这时候突然冒出一个人战战兢兢地跪倒尘埃,像对待以往的圣王那样对待眼前的衰人国君,那还不像是羊群里跑出个兔子? 【叁】自然地,那些人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者以牛人之心度孔子之腹,认为尽礼数的人是在拍马屁,是有所求,否则没必要这么干。 【肆】 孔子的这句话自说出来起,就没显示过什么正面的意义。在当时,说明他是在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在以后的集权专制时代,皇帝是最大的牛人,使多少礼都不会“尽”,奸佞之徒明明就是“谄”,却会拿着孔子这句话当挡箭牌;在如今,没有君,只有各种型号的领导,对待领导只有谄和不谄两种方式,没有尽不尽礼这一说。或者,送礼就是尽礼? http://blog.sina.com.cn/tobeornot1968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具有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形式的“德”,所以实际上是有“德”;下德的人死守着形式上的“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下德的人在形式上表现“德”并有心做作。上仁的人有所表现但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表现却出于有心。上礼的人有所作为却得不到回应,于是就伸出胳臂,强掣牵拽。所以, 丧失了“道”而后才有“德”,丧失了“德”而后才有“仁”,丧失了“仁”而后才有“义”,丧失了“义”而后才有“礼”。 “礼” 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是祸乱的开端。大丈夫不居。 思想上的卑劣,外在却显示出一派道貌岸然的样子,又恰逢一个尚礼的国家,这不把国家玩完了才怪。 国家不尚礼,而人心浑厚纯朴,礼也自在人心。
个人分类: 道之我观|4225 次阅读|84 个评论
不能立墨子像的N个理由——与刘进平兄商榷
热度 14 boxcar 2011-1-21 12:18
最近,因为孔二先生的高大形象出现在了天安门广场引发了热议,争论很多很激烈也很有趣,我在 “ 白茫 ” (百忙 + 白雪茫茫)之中没能参与,已显得很 OUT 。刚才又看到刘进平兄的新博文 “ 立墨子塑像如何? ” 【 1 】,决定抽空写一段文字说几句我的看法。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基本没有。原因如下: 1 、太黑!您就看 “ 墨子 ” 这两个字吧,挺老大个 “ 黑 ” 字黑乎乎地占了一大片地方,显得很不雅观。在 “ 打黑除恶 ” 呼声很高的时候如果高调出场,显然很不和谐。 2 、太土!墨子不但黑,而且太土! “ 墨 ” 字上面 “ 黑 ” 下面 “ 土 ” ,昭示着这老先生面色很黑(估计是在烈日下干活或者奔走给晒的)身上的穿着又很土气,这又何进入汽车洋房阶段的现代化中国极其不合拍。 3 、观点太落伍。墨子思想的 主要内容有 “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 ” 【 2 】这些思想当中, “ 尚贤 ” 还算上线,或许马马虎虎说得过去;那个 “ 节用 ” 的思想在现如今的中国和世界上绝对 “ 要不得 ” !否则何以拉动内需和鼓励消费?!至于说 “ 兼爱 ” 之类,和西方舶来的 “ 博爱 ” 之类的思想很相似,但如果我们如此高调地宣传墨子,人家还咋兜售 “ 普世价值 ” 观?万一因此出现知识或者智慧产权纠纷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说 “ 非攻 ” 的思想,墨子反对兼并战争,搁现在是不是也就意味着要反对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呀? 4 、墨子的层次不高。说到底墨子就是一个大工匠而已,带出的徒子徒孙虽然很多,但多半也都是干体力活儿的蓝领技术工人(最多算是技师),层次也都太低,搁到哪朝哪代估计都很难算得上 “ 高层次人才 ” 。现在 “ 八级工 ” 都不评了,难道还需要尊崇这些工匠们的鼻祖么? 综上所述,虽然我很崇敬墨子及其思想和学术成就,但我认为不可能立墨子像。 = = = = = = = 贴出后,武京治兄又给加了几条: wujingzhi 2011-1-21 12:55 我加几条 。 i没有墨子学院,缺乏国际优势。 j 太暴力。不知什么原因,墨家曾经形成组织性很强的团体,号称'赴汤蹈刃,死不旋踵',这对小孩们影响不好。 k 著作太少,且多失传。和现在的儒家不能相比啊。 l 没多学点易经。易学号称中华文化之根,而孔夫子曾作易传。这个战略制高点,他人难以动摇。 m 还没想好呢…… 以下是我对武兄几点点评的回复解释 (2011-1-22 07:03) : 1)墨子学院相对于技校,培养蓝领的,估计不大受欢迎。 2)所以,墨子当中的这个“黑”字,可能还真容易让人联想到黑色会。 3)SCI和学术专著数量不够总是要吃亏的。 4)是不是老墨觉得那个啥“易经”太容易了,不屑一学呀?骄傲自满可不好。 5)不妨再想想。。。 ************************************ 参考: 【 1 】刘进平:立墨子塑像如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731do=blogid=406435 【 2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232.htm
个人分类: 社会|2714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天安门自焚事件十周年之际访“法轮功”受害者郝惠君、陈果母女
xupeiyang 2011-1-20 19:55
新华网郑州1月20日电 题:生命不能承受之痛——天安门自焚事件十周年之际访“法轮功”受害者郝惠君、陈果母女 新华社记者 1月20日,二十四节气中“大寒”的第一天。河南开封。室外温度零下6摄氏度。 中国关爱协会的工作人员与记者一起走进十年前“1·23”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的受害者郝惠君、陈果母女的住所。 母女俩住在一个独立的庭院里,院子很清静。在大概30平方米的客厅里,摆着沙发、茶几、电视、床和柜式空调等家具。由于天气冷、房间大,屋里开着好几个电暖气。母亲郝惠君站在门口迎接来访者,陈果则坐在电暖气旁取暖。 眼前的郝惠君,由于重度烧伤,面容全毁。从侧面看,她的脸更像一张面具,一个小洞,是眼睛;下面两个小洞,是鼻子;嘴就用两排牙齿替代了。即便如此,58岁的郝惠君还是坚持坐在那里,礼貌地招呼客人入座,交谈。 尽管不忍再揭伤疤,十年前的那一幕还是不可避免地被重新提起。2001年1月23日14时41分,农历除夕。当中国人正准备迎接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时,7名来自河南省开封市的“法轮功”痴迷者轻信李洪志“放下生死”“升天”“圆满”的蛊惑,在天安门广场集体自焚,造成了2人死亡、3人严重烧伤的后果,世界为之震惊。 作为自焚事件的受害者之一,郝惠君坦诚地诉说了她的感受。 “我们母女俩练习‘法轮功’,不但自己把自己毁了,还给国家、社会造成了那么大的影响,政府却依然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们请护工,每月发放生活费。我心里非常过意不去。” 停了一会,郝惠君接着说:“政府给我们请了心理矫治的大夫、专家,给我们开药、治疗。” 一旁关爱协会的大姐说:“你们也是受害者,你们已经坚定地离开邪教组织。希望你们能继续勇敢地面对现实的生活,能够为自己的康复、为社会做点事情。” “是,我最近想看看孔子、孟子的书,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政府给果果(陈果)还买了电脑,让她学习。” 虽然受没有嘴唇的影响,郝惠君的声音听起来仍很清晰,表达也很理性,让人难以把这个河南大学艺术系毕业的高材生“法轮功”自焚的极端行为联系起来。 “我对这件事非常后悔。当时就是到了痴迷状态,人到了那个程度,就不能控制自己,失去了正常的判断能力。” “我们母女俩练习‘法轮功’,把自己全毁了,给国家、给亲人带来巨大的干扰和无尽的痛苦。请转告那些还在练习的人,一定要理智,不要偏激。” 听到这里,陈果站起身走出去了。 谈起母女俩的关系,郝惠君说:“果果有时状态很不好,会摔东西、不吃饭、整夜坐在床上不睡觉……”说到这里,郝惠君抬起残疾的小臂“拿”起搭在沙发靠背上的一块布,擦了擦眼角、鼻子和嘴。 郝惠君曾是河南开封市回民中学的一名音乐老师。这位有着艺术修养的母亲无疑对女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从小就显示出在音乐方面的天赋,陈果5岁就开始拜师学习琵琶,1993年就被选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习,曾被学校推荐参加过中央电视台银河艺术团赴新加坡的访问演出。1999年她又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摆在她面前的,是一条可以想象的充满阳光的道路。然而,同样是在母亲的选择和影响下,陈果随母亲开始练习“法轮功”,最终走上天安门广场,把她们的人生“烧”得面目全非。 陈果有时会怨恨母亲。她不理母亲、顶嘴吵架甚至推搡她。据郝惠君的妹妹介绍,姐姐对女儿始终有负罪感,精神上特别痛苦。“姐姐一直是个单纯善良的人,做事认真投入。也正因为如此,她痴迷‘法轮功’时,认为这是最好的东西,也想把它给女儿。” 记者找到陈果,送给她两张CD唱片。她接过来瞟了一眼,放在桌上。 “你喜欢音乐吧,有空的时候可以听听。” “是《天堂鸟》吧。”她看到并记住了唱片的名字:“里面是歌吗?” 那张烧得和母亲一样惨不忍睹的脸上,居然有了一丝好奇。 她身旁铺着的被子套着浅蓝色的被套,上面的几个红色字体格外醒目:“中央音乐学院学生 公寓 ,01-797。”十年了,陈果还一直保留着这个被套。 病痛、绝望、内疚、负罪,难以想象,这对母女自焚后的3000多个日夜是怎么熬过来的。十年前的那一刻,好像是一把利剑,把这对母女的人生划成阴阳两面。即使有帮助、有关爱,她们也永远无法回到从前。 十年了,“法轮功”邪教似乎在人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但对有些人来说,比如那1000多个因练习“法轮功”而致死、致伤的人及他们的亲人、朋友,它所带来的伤害不是十年可以抹平的,甚至随着岁月的积淀而越发深重。 离开时,郝惠君坚持把客人送到大门口,举起胳膊告别。寒风中,那张脸、那没手的胳膊、那飘舞的白发让人的心久久不能平复。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孔子?
热度 5 mingmingde 2011-1-19 23:51
【注:这是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所针对的事情已经时过境迁,但其基本精神应该没有过时。这几天看到不少朋友对天安门附近博物馆门前竖起孔子像,有些愤愤然,好像天要塌下来了,其实笔者倒以为没必要大惊小怪。我们应该反思的倒是:孔子毕竟为我们中华后人留下了一笔是是非非可能永远也说不清楚,但不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深受其影响的思想文化财富,以至于今天依然有相当多的中国人乃至外国人(还不是一般的外国人)感到孔子思想的现实价值;那么我们自己呢?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什么哪怕让他们也议论不停的人文思想材料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倒是觉得: 我们在孔子面前保持一种谦卑和恭敬没什么不好,因为在人文思想方面,我们其实并不比孔子更聪明、更智慧、有更高的道德境界 。关键是: 我们要有像孔子那样的承传和创新独立的属于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人文思想的精神 !】 最近关于孔子,各种媒体议论纷纷,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对这位已经仙逝将近2500年的古人指手画脚议论一番,如果用现在的话说必定也是“明星”、“偶像”之类,不仅有那么多的“FANS”,而且也有那么多的反“FANS”;不是有人把孔子和章子怡之类“星”们放在一起褒褒贬贬吗?呵呵,真难为当代的学人们了。不过有所不同的是,你不管说孔子什么,孔子将永远保持沉默,不会沉默、不懂沉默的永远是我们这些孔子的子孙们! 当然,这种议论纷纷也有它的好处,就是能够使人们更完全、更彻底地认清孔子的“真实面目”,使之“原形毕露”,或者用某些人的话说使孔子的“假仁义”、“伪君子”、“伪圣人”的丑恶面目、“狰狞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而让那些尊孔的人们无地自容!——看你们尊崇、敬仰的“圣人”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哈哈哈哈…… 有人以标榜能背诵《论语》而对孔子大加鞭罚,以为《论语》纯粹一封建专制糟粕;有人以史书为据,证明孔子乃一以权谋私诛杀异己之法西斯“屠夫”;有人以孔子学说不能与时俱进而否定其现代价值;有人甚至要让孔子思想为中国近现代科技落后、社会停滞乃至列强入侵、沦为殖民地而负责;有人认为孔子及其思想是我们社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温床或罪魁祸首;等等不一而足,洋洋大观,可谓盛矣!如果套用现代“法治”理念,孔子的种种劣迹甚至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使他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因为,在一些人看来,中华文明几千年,有价值的东西都与孔子无关,甚至相反,而一切反动的、腐朽的、落后的、保守的总之一切的“民族劣根性”无不与孔子相关——不是孔子之所为,就是孔子思想之欲为或者是尊孔者之必为…… 但我想,你会背诵《论语》固然不错,但这不意味着你就真懂《论语》;如同鹦鹉会学人说话“你好”、“晚安”,但它知道“你好”“晚安”的真正含义吗?也如同我们的一些已经与“国际接轨”的时尚或前卫学者满口洋文、洋人、洋思想,但他真正理解“洋”的本来含义吗? 孔子怎么能承担起他的后人们打着他的旗号所做一切的责任呢?难道孔子要为秦始皇焚书坑儒负责吗?孔子要为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唐宋之间的十六国等分裂状态负责吗?孔子要为明清的闭关锁国负责吗?要为晚清时期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负责吗?要为甲午海战的失败负责吗?要为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负责吗?要为台湾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负责吗?要为我们的一些高级官员用EMBA方式管理自己的二奶团队负责吗?要为陈希同、陈良宇之类高级干部的贪污腐败负责吗?要为我们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进而人类的不可持续生存负责吗?要为我们现在的两极分化、社会的不和谐负责吗?………………他负得起这些责任吗?!一个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人! 我想说的是,尊孔者尊孔子为圣人,人家说的还是“人”,而不是神,但就有人偏偏说尊孔者所尊之孔子是一尊“神”,然后予以痛打。我倒以为,应该明确的是, 孔子是圣“人”,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般的“神”,他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理性有激情,有优点有缺点的活生生的人;没有人强制规定圣“人”必须是完美无缺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的“神”人。有些人批孔子、骂孔子,首先靶子就立错了,你先想象尊孔就是把孔子神化,而后狠批被神化了的孔子,拿作为人的孔子的各种缺点来打倒被你神化了的孔子,这是你自己在打自己,你并没有伤着尊孔者的一根毫毛!因为日常生活的道理十分明显:你尊敬一个人,只是因为他有令你敬慕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他有令你讨厌的缺点和短处!希望批孔的人也学点辩证法,辩证法在对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也包含着对事物否定的理解,同样,辩证法在对事物否定的理解中也包含着对事物肯定的理解!对待孔子何尝不能如此呢?! 其实还有一个道理,那就是,历史上孔子的确被神化过,但你能说这是孔子的罪过吗?现实中也的确有人在神化孔子,但这肯定不是孔子的过错!我看有些批孔骂孔的人还真有林彪、四人帮的遗风! 所以我觉得,对待孔子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第一,孔子是人不是神,是活生生的、现实的、具体的、丰富的人,而不是抽象的、单调的、僵死的“神”!第二,孔子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人,而不是公元21世纪的人,他有他的历史合理性,也有他的历史局限性,他有他的历史进步性,也有他的历史保守性;其合理性、进步性曾经推动了中华历史的进步,其局限性和保守性也对历史起过阻碍的作用。第三,孔子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被无数的后人演绎着、取舍着、发展着、完善着或者说扬弃着,这是符合历史规律的。第四,我们也是孔子的后人,也担负着继续演绎孔子思想遗产的文化使命,根据我们时代的需要,扬弃孔子(当然也包括其他中华文化圣人们)的思想,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脉,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第五,为此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孔子的历史、孔子的思想之本来面目(原意),把孔子原发的思想与他的后人的思想、批评者抑或褒扬者的思想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辨证地统一起来又辨证地区分开来。第六,有人担心尊孔会导致复古、导致封建专制的复辟、导致中国重新沦为几百年殖民地、导致我们重新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等等,我看都是杞人忧天!因为任何一个时代在诠释前人的思想的时候,总是在这个时代的条件下、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中进行的,按有些人的话说“实用主义”(严格说来是务实主义的、唯物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不可避免的,绝对的复古、彻底的复辟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孔子之重新登上历史舞台,那也是历史的必然,闭眼不看时代的需要,只是想当然地推论一些杞人忧天之思,进而十分恐惧地猛批孔子,好像孔子就是洪水猛兽,孔子比核武器还可怕,比艾滋病、比全球性的瘟疫、比军国主义、比帝国主义还可怕!第七,必须明确:孔子不能为他的后人们借他的名义所做的一切好事或者坏事负责,孔子的缺点和错误还没有到那种成为民族罪人的程度,相反,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危机也日益紧迫和尖锐,孔子的一些思想愈益闪烁其人性的光辉,愈益彰显其拯救人心的功能和价值——这就是他被全世界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所推崇的原因。第八,但是作为孔子的后人,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孔子的思想没有为我们渡过危机提供万灵妙药,摆脱危机依然要靠我们自己,靠我们当代人的智慧和才能,当代人的人心和道德!…………(原创 于2006-10-07 11:38:14)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078 次阅读|6 个评论
孔丘站在天安门?中国重回1919?
热度 2 duke01361 2011-1-19 20:15
孔丘站在天安门?中国重回1919? 我觉得不尽然,君不见互联网上觊觎之文到处都是?你可以这样理解,孔丘站在了天安门加剧了民众意识阶层的割裂,同时,也彻底否定了暴力革命的社会发展观。但孔丘站在天安门并不能制止暴力,因为五四反帝反封建之前,特别是汉贼董仲舒顿尊儒术之后,中国“证券”的暴力“论题”从没有中止过。 因此,孔丘站在那里都可能被默许,但站在天安门这个“太阳升”的圣地难免会遭人“悲歌”。 中国目前的封建主义、毛泽东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和近三十年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一定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难以备人民“和谐”。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某个层面的现状。 依据我对中国文化的浅显理解,我觉得当前我们应该崇尚“道”而不是“儒”。崇尚“道”的好处在于平息社会公众对贪腐和公平的期许... 天道、王道、人道,条条道路通强国 齐家、治国、平天下,越治越乱 横批:无为则治 请见:老子的道德 http://xk.cn.yahoo.com/articles/080128/1/8ok7.html
个人分类: My Ideas|202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整体人文思想的僵化与麻木——评天安门广场立起孔子像
热度 40 yatou 2011-1-19 08:26
我见过年轻博主孔玲的博文。家族乃孔子后代,生活在曲阜农村。对于家族女性的歧视,可谓“功力深厚”。年轻的博主痛斥了这种顽固思想。而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生此地长此地老此地也会毕此地。至今,在这块地皮上,上至官家,下至百姓,家中若无男儿传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包括暗地里操作,包括再包养一个)再生男孩。 有的母亲,已为丈夫生了两个孩子,就因为都是女孩,丈夫即在外另寻他方,继续进行传宗事业。两个孩子的妈妈从此失去了往日的笑颜,过着没有了尊严的生活。这是对人性的摧残。 有的母亲因第一胎是女孩,就因家中将孩子送至远处而从此亲人不敢再相认,心里流着血忍着痛还得继续给婆家生第二个。对于孩子心灵的正常成长,对于家庭成员灵魂的折磨,岂是可以用钱来换。 一个可爱的男孩子,因为父亲对其学业的过分要求,而从上小学第一次没有考100分的那天起,就跌进了暴戾父亲责骂、痛打的境地里。孩子的心灵是何等的摧残。而孔子的礼与仁,于孩子来讲,如何来做得。如果果真做得了,心灵该是何等的扭曲。 孔子教人要这样,要那样。因为放弃了对于人们行动原因的深究,从而陷入“瞎指挥”的状态中。 说这些,禁不住流泪。这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情。 这都是人祸 。归咎于何处?自然是清楚无疑。 相较之下,老子没有说教,他只是讲事物运动潜在的规律,他不会板上钉钉,陷入机械的僵死教条中。还得继续道德经的宣传。在老子所具有的开阔视野下, 人类不过是活在自制的诸多纠结里。 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性的禁锢,对社会产生的巨大的消极的作用,我们这个民族曾经对它有过深入的体会与理解。但现在却重拾孔子,这是历史的倒退。孔子乃仁爱之人。只是其愚何以能托起这个民族的重新崛起?又会有多少人在他的教条里再陷入《家》中长子的孤苦境地。而一个社会中的思想活跃者,即被指责为大逆不道、异类,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又将会塑造出一种什么样的人文环境与中国? 天安门立个孔子像,倒也没啥大不了。但这反映了中国整体人文思想的僵化与麻木。这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个人分类: 道之我观|7944 次阅读|143 个评论
孔子塑像的位置问题
热度 1 liwei999 2011-1-19 07:01
孔子塑像的位置问题。 作者: mirror 日期: 01/18/2011 15:22:21 网上对孔子塑像的位置问题有很多议论,镜某以为有“意境”的不多。 说是坐落在“广场”上,让人觉得是面朝西。实际上并非如此,是在历史博物馆的北广场上。国人对改名字好象很随便,分明是叫过“历史博物馆”,偏要冒着“篡改历史”的名声改称“国家博物馆”,令人不可思议。英文名字可以改成“国家博物馆”,但是汉字的名字还是用最原始的为好,哪怕是叫做“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也好。 有这样的“劣迹”,自然是唯恐“找不到北”。因此就要用孔子像面朝北来表示找得着北吧。从地图上看,北广场的确比大会堂的北边儿有些“不足”,立个铜像也没有什么。如果能因此而找到了北,也是个国家大幸。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和位置当年镜某并不看好。又是“鸟蛋”又是“鸟巢”的,很闹心。因为从北京的原始布局看不好。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所谓的“原始布局”不过是个“意淫”,城墙没有了以后,也就谈不上什么原始布局了。“大会堂”毕竟是国权代表的所在地,在那里看电影、演戏、招待会见一般来宾有些不合适。因此有个国家大剧院在旁边,在城里提供一个“扮演”过去人民大会堂那类角色的设施十分必要,同时也充实了大型活动时天安门广场的机能。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937 次阅读|1 个评论
谈谈天安门前的孔子青铜像
热度 9 QFL 2011-1-17 11:03
谈谈天安门前的孔子青铜像
矗立在天安门的 孔子青铜雕像 (图片来自互联网) 2011的新年伊始,一尊9.5米的孔子青铜像巍然矗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外,于是搅乱了国人心中的一池春水。正所谓:板砖与口水齐飞,鲜花共鸡蛋一色。 在天朝,自古至今,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最令人尊敬与羡慕的职位只能是官位,最令人崇拜与畏惧的人物只能是官僚,最令人赞美与佩服的成绩只能是官绩…… 至于其他,借用一句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 天朝之兴衰与民众之吉凶,只能是“ 成也官僚、败也官僚 ”;万物众生都只不过是少数人手中博弈用的棋子。 试问一下,我们自己、我们亲朋好友、或我们周围熟人,最“崇拜”的人物是否为某个政治官僚人物呢? 孔子也不例外,两千多年来始终是跌宕起伏:一会儿被推崇备至、一会儿被打翻在地,一会儿被焚书坑儒、一会儿被至圣先师。远的不说了,砸烂孔家店与批林批孔运动,似乎音犹在耳;而如今又被披挂宝剑站在国家博物馆的门前。若老夫子地下有知,是否会十分感慨: 吾之命运,并非决定于吾、吾言或吾行,而是决定于当时政治之官僚,为其掌上一玩物耳 ! 鲁迅说过:“崇孔的名儒,一面拜佛,信甲战士,明天信丁。” (鲁迅《且介亭杂文·运命》) “要做事的时候可以援引孔丘墨翟,不做事的时候另外有老聃,要被杀的时候我是关龙逄,要杀人的时候他是少正卯……”(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 。然而,这些都是孔子本人的错呢,还是当时权势者的过呢?臭老九也罢,圣人也罢,老夫子本人未必会认可,可却又能奈何?唯有像那青铜塑像一般: 宠辱不惊、双手合于胸前,深邃地目视前方…… 其实,直到现在,孔子仍是一位需要好好认知与辩证分析的人物 。例如,由于时代之所限,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谬论。但孔子也说过更多的至理之言:例如,“ 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是指任何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然而,直到现在,人们仍要受城乡、地域、户籍、贫富、资源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有教无类”依旧是天朝人们众多的水月镜花的其中之一。在国际上,老外们只认中国的孔子等少数几个人,这可能是孔子学院兴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要不信,你开个其他思想学院试试?! 毋庸置疑,孔子是最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最著名的中国文化国际品牌之一、最重要的中国文化代表人物之一……;如果仅且仅举一人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那么是否非孔子莫属呢?! 如果基于此点,为孔子立碑亦无大可厚非 。 然而,为中国文明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名人们(绝非仅仅是政治人物)太多了,他们都应该被好好地纪念( 绝非形式上的立碑杜撰、穿汉服、念皇榜、吟经颂典、公开祭祖等一系列滑稽行为 )!例如,我们能否建个大房子(当然了,地点未必要在天子脚下才行),且美其名曰“中国名人堂”,里面汇集所有有重大贡献的古今人物塑像及其事迹,以供所有人瞻仰与吊念;参观一遍,等于学习了一遍中国历史。 最值得一提、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一点是,孔子青铜像矗立在天安门前是否经过法定程序呢,是否经过人大审议呢,是否符合大众意愿呢,是否被纳税人同意呢?天知道!!!作为宪法明文规定的国家主人,天朝民众却只能接受既定的事实。至于该事实的产生及实施的具体过程,我们则是无法知道的;当然了,也没有公仆会告诉我们的。正如孔子所说:“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论语·阳货》);也正如孟子所说:“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唉,二千多年前的至圣与亚圣的原话,难道仍然是当今权贵阶层之思想水准吗? 在天安门前为孔子立青铜像,到底应不应该呢?其实,孔子自己早就已经回答了:“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论语·卫灵》)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1688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一個問題:只有講科學講民主的才可以雕像紀念嗎?
jiangjinsong 2011-1-14 23:17
這是什麽邏輯? 在這種不假思索的反應背後 隱藏著中國當代知識份子的什麽盲點?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214 次阅读|14 个评论
孔子到天安门:是博物馆,还是孔庙?
热度 3 xqhuang 2011-1-14 09:56
高9.5米( 九和五通常象征帝王的权威, 历史上九五之尊是被御用的)、重约17吨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落成仪式上表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国际社会上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雕像作者吴为山说: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文化丰碑,传承以孔子为核心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文化大革命期间有多少孔子雕像被推倒、砸碎? 现在用 孔子、雕像、落成 进行百度,不难发现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孔子雕像落成,中华大地正在兴起一场竖孔子雕像的运动,没有最帅只有更帅,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相信9.5米的高度很快就会被超越,又运动了! 博物馆前面站立的是孔子吗?被称为圣人的孔子,他到底长成什么样子?我对孔子的最初印象是来自巴金先生撰文连环画:《孔老二罪恶的一生》,那是一位极其猥琐的老头,几乎是一夜之间,他却变成高大的帅哥,从人见人骂的孔丘到人见人爱的圣人,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丰碑? 仰望孔圣人高大的铜像,我想到的是寺庙中的佛像,谁见过孔子本人?你说它是孔子,就是孔子,不是也是。孔子成为神像,那么其身后的国家博物馆就是神庙,孔庙。不知哪位脑子又进水了,实在想在国家博物馆门前摆放东东,可以弄个青铜器司母戊鼎仿品,即使放个兵马俑也比孔子雕像强。 在神圣的天安门广场放孔子雕像,真的有点不伦不类,毛泽东的头像仅6米高,孔像的高度达9.5米,不合适。在博物馆安放孔像,严重地破坏了天安门广场的对称美,难道在人民大会堂门口也要安放一个高达9.5米的雕像?如果是,他又会是谁?
个人分类: 猴眼窥世|6219 次阅读|43 个评论
广场盛开巨牡丹
yangyongtian 2010-10-15 08:40
天安门前国旗展,广场盛开巨牡丹。 赤橙黄绿青蓝紫,国色天香万人揽。 三维造型二维景,欲窥全貌请上天。 一年一度庆国寿,盼望新意待来年。
个人分类: 诗配画|247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