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安全诗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安全科普知识与趣事系列:(6)安全思想也需拿古人说事
After50 2011-2-10 19:27
安全科普知识与趣事:( 6 )安全思想也需拿古人说事 我国每年有十多万人死于各种安全事故。在中国,“安全第一”的标语在工厂、工地随处可见,可惜连这家喻户晓的“四字”也是舶来品。“安全第一”的口号是 1906 年由美国联合钢铁公司首次提出的。 现代先进科学理论和尖端科学中国人的贡献很少,在安全科学技术领域也是同样是这种状态,令现代中国学人汗颜。不过,如果拿古人说事,与 CCTV 的“百家讲坛”一样,调侃古人可以没完没了。如果查阅一下古书,我们还是可以找到让国人引以为豪的安全思想。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流动于民族文明长河中的安全观念和方略,对现代社会的风险防范安全活动有着极有价值的借鉴。例如: 居安要思危。出自《左传 . 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不忘危,预防为主”,正像孔子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真是安全行动的原则和方针。 长治能久安。出自《汉书 . 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只有发达长治之业,才能实现久安之势。这不仅对于国家安定是这样,生活与生产的安全也需要这一重要的安全策略。 有备才无患。同上述,出自《左传 . 襄公十一年》。只有防患未然时,才能遇事安然,成竹在胸,泰然处之。这也是重要的安全方略。 防微且杜渐。源于《元史 . 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的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及时被制止,为损失控制的有效战术。 未雨也绸缪。出自《诗 . 幽风 . 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管天未下雨,也需修补好房屋门窗,以防雨患。如要安全,也须如此。这不失为有效的事故对策。 亡羊须补牢。出自《战国策 . 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尽管已受损失,也需想办法进行补救,以免再受更大的损失。古人云:“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故曰:“吃一堑,长一智。”“前车已覆,后来知更何觉时。”谓之:“前车之鉴。”这些良言古训,不失为事故后必须的良策。 古语指教的安全方略,不失为警世良言。但应予注意的是,面对现代复杂多样的事故与灾祸大千世界,以教条不变的策略对待它,是必定要失败的。只有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在实践中探求和体验,才能在与事故和灾祸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千多年前 唐代诗人杜荀鹤有一诗《泾溪》云:“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诗的大意是说泾溪虽然水流湍急,石头嶙峋,但是人们经过泾溪的时候格外小心谨慎,一年到头也没有人掉到水里,而恰恰是在平坦没有石头之处,却常常听到落水事件发生。这首诗言浅意深,处险未必险,反而可能寓安于其中;居安未必安,反而可能藏险于其中。哲学原理是险与不险的对立和统一关系。在现代安全学中,我们也很难寻找到运用优美诗歌的方式来表达安全原理的例子。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大家一提起这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主要是赞扬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博主从安全方法学的角度分析,这种救人方式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运用,如果作为安全教育和应急逃生的案例宣传更有实际价值!它不失为一个古代安全教育方法的生动事例。 顺便说一句,春节期间首次在科学网博客玩了半个月,感觉有点收获,特别是交了新朋友,了解了众多学人的心态。但博客主要还是闲人的聊天场所。写博客还是没有写基金申请书来得实惠。玩博暂时告一段落。该做正事了,该出差了,该谋生了,该干嘛干嘛了。。。。。。
个人分类: 安全科普|586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