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命中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际期刊主编泄露审稿过程的“潜规则”
热度 18 DNAgene 2015-9-3 13:12
向国际期刊投稿过程中,一般期刊都会要求作者提交一个建议审稿人(Preferred reviewers)和回避审稿人(non-preferred reviewers)名单。哪些国际同行对这个问题熟悉、适合评审你的稿件,哪些专家由于彼此竞争或者利益冲突等原因应该回避。 这一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作者和期刊编辑部完全诚信、完全信任的基础上。但实际操作中,作者和编辑部的表现经常偏离这一原则。 作者经常想搞点小动作,建议熟人或者对自己印象好的人审稿,增加自己论文的命中率,同时建议回避那些也可能不是利益冲突而仅仅是严厉认真难缠的审稿人。为此,一般期刊会规定,建议的审稿人中不应该包含作者的合作者或同一单位的同事。但熟人,或者干脆是陌生人、但之前审稿经历感觉此人是个老好人,这是不违规的。但这些还是属于“合理避税”的范畴。我们国家最近一两年被批量撤稿的论文,就属于违法、违规了。一些作者或者机构编造审稿专家及其联系方式,不仔细的编辑部如果按建议的专家名单送审,那就是自己审稿或者内部人审稿,没有不通过的。 有小偷就有警察。作者群体中,有小动作,有大违规。编辑部那边也不是吃闲饭的。除了骗钱的垃圾期刊外,正规期刊的编辑要通过保证发表论文的质量、维护期刊的声誉。所以他们要做出反制。怎样反制呢?除了不许建议合作者和同事作为审稿人这样的明文规定外,他们也有一些“潜规则”。就是最近BioEssays主编Andrew Moore泄的密。 期刊编辑部对作者总是猜疑的。他们一边要求你建议一个审稿人名单,一边又在防着作者。你建议的名单,他们会通过Google等检索工具,搜索一下名单上的专家与作者是否有联系。如果他们发现迹象,无需找你确认,直接将你的名单列为可疑名单,你建议的审稿人少用、不用,甚至可能采用你建议回避的审稿人。 上面这一点,很多作者可能会觉得与自己无关。因为自己心底无私天地宽,没有任何试图操纵审稿的企图,不会惹这个麻烦。但这位主编泄露的下面这条秘密,很多人可能就是无辜受害了。 常有作者(如本人)希望加快审稿进度,为了降低编辑部的工作量,把所有合适的专家的联系方式都找出来,提交给编辑部。这样,理论上讲编辑部省事了。一些人不审,还有一些人可供选择。虽然这长长的名单作者可能一个都不认识。但这种好心,经常会被编辑部误认为你试图操纵审稿过程,他们会倾向于部分或全部从你建议的名单之外找审稿人。如果容易找到的人都上了你的名单,那他们也许要从你建议回避的人中选择。这一点,我也从别的国际期刊编委那里听到过。有期刊编辑部内部规定,作者建议的审稿人不能超过总审稿人的一半。你试图给编辑部帮忙,但很多合适的审稿人被排除在外,你却堵死了自己的路。 最后,这位主编建议,为避免误解,不容易找审稿人的时候,就告诉编辑部让他们自己找。但你的领域不是很窄,同行人数众多,怎么办?我的建议是,他们要几个你就建议几个。一个也不要多。建议回避的名单最好空着。 展望一下未来,网络信息时代,搜索个合适的审稿人其实花不了多长时间,大的出版社应该可以自己开发寻找审稿人的软件。也许不久以后,建议审稿人不再是投稿必须的选项。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bies.201500100/full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投稿|74552 次阅读|48 个评论
高校近三年自然科学基金命中率排名
热度 42 azye 2014-8-21 16:39
收集了近三年基金高校基金排行榜,发现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基金总数同专任教师人数的比例。 如中国科技大学,这个比例高达 80.72% 也就是说基本每位教师都有自然科学基金。如果每年三分之一的教师申请,那么命中率超过 80% 。如此高的命中率说明中国科技大实力确实不一般啊。某些学校这个比例偏低也不能说明学校实力差,主要是学科分布,比如偏文科的学校申请自然基金的本来就少,所以自然低。 从统计数据还能看出,高校教师的贫富差距非常大。985、211高校申请基金要比三本高校命中率高数倍。 某些指标过高的高校包含了附属医院的医生中的基金,可在总人数中我未能收集到医院医生人数,特此说明。列表数据仅供参考。 序号 大学名称 专任教师人数 2012基金数 2013基金数 2014基金数 三年总数 基金人数比% 1 上海交通大学 2979 962 894 822 2678 89.90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62 308 349 281 938 80.72 3 复旦大学 2346 586 597 554 1737 74.04 4 浙江大学 3146 824 765 720 2309 73.39 5 华中科技大学 3277 569 587 557 1713 52.27 6 清华大学 3313 544 513 483 1540 46.48 7 西安交通大学 2416 398 354 362 1114 46.11 8 北京大学 4428 710 680 589 1979 44.69 9 苏州大学 2047 262 299 306 867 42.35 10 南京大学 2598 387 363 315 1065 40.99 11 大连理工大学 2059 257 259 272 788 38.27 12 中南大学 3116 354 425 383 1162 37.29 13 天津大学 2232 299 246 267 812 36.38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2836 372 352 304 1028 36.25 15 同济大学 3268 424 397 361 1182 36.17 16 厦门大学 2536 298 286 266 850 33.52 17 武汉大学 3600 415 398 337 1150 31.94 18 山东大学 4000 381 407 380 1168 29.20 19 四川大学 4100 382 371 376 1129 27.54 20 北京师范大学 1792 173 155 132 460 25.67 21 中山大学 6384 526 517 461 1504 23.56 22 吉林大学 6540 324 329 310 963 14.72 参考文献: 1、专职教师人数:中国211工程大学2012级本科新生师资力量排行榜 2、2014基金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11168-821078.html 3、2013基金数: http://bbs.netbig.com/thread-2606491-1-1.html 4、2012基金数: http://emuch.net/html/201208/4874540.html
56144 次阅读|80 个评论
[转载]还用谷歌?OUT了!JISC向您推荐超越Google的十大学术搜索
热度 1 OPENRESOURCES 2014-3-10 13:30
(转载自JISC)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高效利用科研搜索引擎是一项关键技能。来自 JISC 数字基础设施团队的 Neil Jacobs 和 Rachel Bruce 向科研人员分享了十大好用的搜索引擎。他们告诉你,提高资源命中率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放弃谷歌,转而使用这些专业的学术搜索和数据库。下面列举其中几项。 科学问答系统( Scientificqueries ) WolframAlpha 它是什么:这是一个问答知识引擎,它基于搜索直接回答查询,而不是返回一长列结果。 亮点:搜索域名的信息并比较网站,也有不同的数学和统计功能。 Neil 推荐语 : WolframAlpha 可能是最具创新性的问答知识引擎。它可以回答自由文本的问题或提供有关的信息,而不是提供一长列包含主题词链接的网站。 开放获取搜索引擎( Openaccess search engines ) CORE 它是什么:一项实验性服务,提供超过 1000 万篇开放获取文章的关键词和语义搜索。 亮点:如果你想找一篇文章, CORE 可以通过分析文章文本帮你找到相似的文章。 BASE 它是什么: BASE 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放获取学术网站资源搜索引擎。 亮点:提供智能地搜索指定资源及他们的书目数据,包括那些被商业搜索引擎忽略的“深网”资源。 Neil 推荐语 : BASE 比 CORE 体量更大, CORE 在发现工具方面更胜一筹。 图书馆目录 Copac 它是什么: JISC 的一项服务,包含英国及爱尔兰地区逾 70 家图书馆的目录。 亮点:尤其对于人文领域来说,用来定位英国地区的馆藏资源很不错。 Neil 推荐语:每年收到 1.3 亿个搜索,因此是项很好用的服务。 Web Scale Discovery services 它是什么:许多大学图书馆已经在后台使用了这些服务中的至少一个。他们索引了大量的学术资源并提供复杂的搜索工具。 亮点:该搜索包括对期刊文章、电子图书、评论、法律文件等等从出版商、集成商以及开放获取仓储收割来的资源。 Rachel 推荐语:许多研究人员并不知道他们的图书馆有这项工具,他们觉得它看上去像一个图书馆目录,但它远不止此。 Zetoc 它是什么: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研究数据库。基于大英图书馆的电子内容表,这项 JISC 的服务提供超过 28000 本期刊和 5.2 亿篇文章引文和会议论文的访问。 Europeana 它是什么:欧洲文化遗产资源的元数据目录。
3683 次阅读|2 个评论
请同行评审一下这个博后基金本子!
热度 19 caojian123 2012-8-20 11:49
丑媳妇最终还得见公婆,为了提高命中率,在正是提交之前,真诚邀请诸位同行予以中肯的评审,以便进一步的修改。 我认为基金评审和文章评审差不多,无需忌讳什么。我们送审文章时,都不担心泄密的问题。送审基金,又担心什么呢? 基金题目:草地承包对青藏高原牧区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影响研究 6ba325ac-9f23-4638-934b-abe16efdaea4.doc a84793b6-4490-4284-9299-b3666cd06fa8.doc 1af84602-5759-4608-9630-672c94ae2161.doc 5d142a59-a262-4a38-95fd-dbecf528aac8.doc 如果能得到您的指点,鄙人将感激不尽。
21216 次阅读|63 个评论
[转载]投稿经验
ivymissjlu 2012-4-6 09:14
常有人问我:你发表了文章,你否在该杂志社有关系。我肯定地说:“我不认识杂志社的人,只要你的文章质量高,一定有地方发表”。又有说,我的文章投出去怎么就没有发表,有多种原因:你的文章质量不高;虽然质量高但投错了地方,不信你将一篇研究中学 化学 教学的论文投到《有机化学杂志》看结果如何,这就是投错了地方。下面结合笔者自己的体会,谈谈怎样提高投稿的命中率。 大多数报刊杂志都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稿源,要在激烈的用稿竞争中获胜,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使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变成铅字,让你的研究成果为更多的人认可和受益,也让大家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投稿时须注意以下 5个问题: 1.投稿要对路 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写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把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稿件寄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 例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权威杂志——《化学教育》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经常在每年第一期刊登《化学教育》栏目简介,《化学教育》征稿简则。如果要向这家杂志投稿,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两篇文章。其它几家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也会对其读者对象、投稿要求、杂志栏目等方面进行介绍。 2.注意把握时机 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与教学进度配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4─6个月。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比如:与下学期一开学要学的内容有关的稿件,一般在上学期期末最迟在假期当中就要发,这样才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果你等到教完这部分内容后再写出来投出去,那就成了“马后炮”,这类稿件不是极有价值一般不会保留到第二年再发。这便产生了矛盾,因为大多数与教学进度有关的稿件都是在教学后发现了问题才研究撰写出来的,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投稿时机。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先写出来慢慢加工仔细斟酌,到第二年合适的时候再投出去,这样经过冷加工后,稿件会更成熟。有些报刊采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即使只有一个月,由于不能一稿多投,等到收到答复,再投给其它报刊也已错过了时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办法,只是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 3.注意格式要规范 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 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4.适当控制字数 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 3000- 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面向教师及研究工作者的论文可稍长些,面向学生的作品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在笔者看来,“稍长”一些的文章可掌握在 3000-5000字之间,当然,如果1500-2000字能解决问题则最好;“ 稍短”一的文章以不超过2000字为宜,如果500-1000字顶多1500 字能说清问题则最好。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 例如:《化学教育》的“化学与社会”栏目字数应在5000字以内,“复习指导”字数应在3000字内,“调查报告”字数在3000字内,“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字数在500—2000。 5.讲究投稿策略 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从此不再写稿。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基于这种考虑,从撰稿者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投稿时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二是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长了,编辑就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仔细看都未来得及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可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不用说,只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的注意;三是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可以反复投,也可以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认可的时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五是趁热打铁,即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六是注意对准档次,即投稿时注意稿件的质量与刊物的级别影响对应一致,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原来发表过文章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可以“好稿子”对“高级别”刊物,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创牌子、打名声,提高知名度,当然作品一定是“ 拳头产品”,如刊物多次发表过你的稿子属于“熟门熟路”,可采取中档稿子对高级刊物的策略;第二种情况是原来未发表过文章,没有什么名气,门路不熟,属于淌路子的作者,可采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以好对中、以中对低,如此可取得“三局二胜”的效果。 最后说一下“一稿多投”。各刊物都有自己的规定,都反对“ 一稿多投”,都要求过了采用期之后再改投它刊。但是很多稿子时效性很强,特别是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常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按规定办,过期改投或留待明年再投,二是采取变相的“一稿多投”,变通的办法就是作好投稿记录,收到采用通知后立即通知其它刊物,不要再发。一般说来,知名度不大、刚开始写稿的作者,特别是质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会出现几家刊物同时采用的情况。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维护作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笔者赞成第二种办法,各报刊杂志编辑部似亦不应反对这种办法。要说责任的话,作者写稿很不容易,你不用又不及时通知作者,耽误了用稿时机,这个责任编辑部应该负,不知笔者的看法是否正确。 转自: http://www.wenzike.com/user1/ailafang/archives/2006/811.html
个人分类: 投稿须知|1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几次申请基金成功基本决定你对自然基金的看法
热度 6 zhaoxc 2011-8-22 22:49
第一次认真的写本子,成功,国家自然基金还真是公平啊,付出就有回报;失败,你会挥一挥衣袖,明年再来; 第二次认真的写本子,成功,国家基金还是很公平的;失败,你会搜罗模板、意见若干,写! 第三次认真的写本子,成功,国家基金还是可以的;失败,小郁闷; 第四次认真的写本子,成功,国家基金命中率基本还是符合25%的均匀分布;失败,仰天长叹! 第五次认真的写本子,成功,范进中举的感觉;失败,小心收藏内心的郁闷,眼睛明亮但空无一物; 第六次认真的写本子,成功,天哪,你老人家终于来了;失败,牛二一瓶,花生半斤; 第七次认真的写本子,成功,还不错,来就来吧;失败,回家乡继续修行的范进; 第八次。。。。。。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4258 次阅读|9 个评论
教研论文投稿新得
热度 7 sxhelijian 2011-5-17 09:28
  最近写不出专业的研究的论文,很急。调整心态,只要将研究做下去,写出来投稿专业期刊或国内国际会议,过程还是相对简单一些。只要写好了,是否能中,心中还是略有底的。   写了教研类的论文可就不一样了。似乎哪儿都能接受,起码邮箱里成天会收到此类的约稿信。初收到这些邮件时,心中还有些自我的膨胀:看,我都知名了。日久后发现,尽是些非法出版物在找你。教育类的刊物确实不少,于是选刊就得找到合适的。于是,结合自己写好的文章的主题,查看各刊的作者、读者定位,相当麻烦。   其实最麻烦的不在这些。上百度一搜索“教研论文投稿”,扑面而来的是各种投稿代理,代投的,甚至代写的,大有一种不找代理没法投的架势。感叹出版环境,感叹在教师群体中究竟有多少人在发表“职称论文”而不是“学术论文”。实际上,投稿教学论文的命中率真不高。屡次碰壁中,也立下誓言:不发表,也不找中介。高尚了,道德了,心里舒坦了,事情也复杂了,自力更生找吧。   难点在以下方面:(1)选合适的期刊不易,主题、面向都得合适,大海捞针。(2)刊物的合法性不明:合法刊物,收费合理甚至不收费,但难中;非法刊物一投就中,但花钱多,且毫无价值。(3)投稿渠道不明:好容易确定的刊物合法性,却找不到投稿途径,好些教育类期刊的通信地址、邮箱不公布(相对专业期刊,他们是普遍是落后了),貌似渠道都让非法中介操纵了,好多期刊为了堵中介,甚至还在用打印稿邮寄的方式。甚至我怀疑有的就在给合法投稿的设障碍。实在无奈何,不为别的,教研课题要结题,总得发一篇吧,老婆好不容易写出文章,让你个成天泡网的人给找个地方投稿没错吧。    (分界线——上面的文字是牢骚,下面的实在些)   在多年的困顿中饱经磨难,今天终于有点拨云见日的感觉,找到了两个资源,算是将难度减了下来。继续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共享出来。   一个资源是 万维书刊 。面向杂志社的专业期刊自助式投稿网站,不是黑心的赚钱中介!期刊查询方便,收集信息齐全。据说是高校教师自发维护的一个资源,人多力量大再次在网络上体现出来了。该网论坛中,还有句长志气的话:写好自己的论文,没有投不上的稿!   另一个资源是,我总算知道了如何验证刊物的合法性。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 网站的“ 新闻机构查询 ”栏目中。这是一面照妖镜,用用吧。   真舒服。     ------------------------------------   注:此文2010年9月28日原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7f02f0100lrta.html
个人分类: 科研方法|6342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如何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命中率?
热度 1 cyhangel2008 2011-3-15 19:50
许多申请者,虽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却并未掌握基金申请诀窍,一直在暗中摸索,难以找到成功的钥匙!尤其是年轻申请者,常把失败归咎为评审专家不公,自己人缘关系不熟,或自己运气欠佳。均为客观原因!鲜有找寻主观原因者! 首先大家要知道申请书评审什么? 基金项目的评审,其实只是申请书质量的评审,只是评价申请书撰写的好坏! 申请书写得“好”,不一定获得资助;写得不好,肯定不会得到资助!若写得足够好,就一定会获得资助!好的标准是什么?自己满意,评审专家满意! 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价体系: 1. 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着重评议项目的研究价值) 2. 学术思想的创新性: 3. 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否合适,研究重点是否突出,所选择的关键问题是否准确) 4. 总体研究方案:(总体研究方案是否合理,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可行,技术方法是否有所创新) 5. 项目组的研究能力:(项目主持人和主要人员的研究能力、工作基础、人员组成和实验条件) 每一项有4个等级:A, B, C, D 综合评价:A. 优 B. 良 C. 中 D. 差 资助意见:A. 优先资助 B. 可资助 C. 不予资助 优:创新性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研究内容恰当,研究方案合理; 良:立意新颖,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较好; 中: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或应用前景,研究内容和总体研究方案尚可,但需修改; 差:某些关键方面有明显不足 要知道得不到高分的原因 一、题目太大,摘要太笼统:会引起评审人反感,影响评审人对项目的兴趣。 二、研究内容过多,研究目标过高:世界领先,全国第一; 三. 工作条件不足:本单位不具备项目执行的基本条件,主要研究要在外单位完成; 四. 工作基础薄弱:课题组缺乏经验、缺乏核心技术背景; 五. 课题组人员配置不合理; 六. 申请书不规范:书写文字错误百出,发表论文引述残缺不全,经费预算严重不合理。 权重不大的因子: 一. 经费预算过高:评审人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建议资助金额,不会因申请人的过高要求而否定整个项目。 二. 年度研究计划和目标:一般不会细看。 评审人可能是本领域的专家;也可能是其它领域或相关学科的专家,有可能对你的项目不是太懂。 所以要把复杂的事物说简单,要让不懂你专业的人也觉得你写的东西很重要! 要让他们看过之后,感叹你idea的精妙。 如果能让评审专家感觉此项目非你莫属,不给你打高分就愧对专家称号,能不成功吗? MedSci补充:实际上,每年送审的标书量十分庞大,但是评委是十分有限的,而且评委往往精通于本领域,对其它领域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因此,不少标书,评委很难做到细看。因此,如何做到一目了然,思路清晰,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文章增配2-3幅示意图,会显得十分重要,而且能使文章全面增色,同时,也帮助评委理解文章。 另外,切忌犯低级错误!低级错误往往给人留下极为不好的第一印象,也使得评委无心再阅读下去。象排版难看,字体不统一,典型的专业名称英文书写错误,实验设计混乱,甚至错误(尤其是对照组),过于笼统或过于理论化。 申请失败的主要原因 (1)题目偏大,研究内容过多, 目标过高,关键科学问题提炼不够; (2)缺乏创新,盲目跟踪国际研究热点; (3)立项依据不充分,缺乏前期工作积累,盲目变换研究方向; (4)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过于简单,研究方案过于笼统,难以判断能否实现预期目标; (3)盲目追求新技术,但与实际问题结合不紧密,譬如过分强调分子生物学技术而忽略其适用性 申请书的关键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国家基金主要支持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或重要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不支持应用、开发、新产品类项目。 只有学术思想新颖,研究路线切实可行,研究基础强的申请书,才有可能获得资助。 基金获准三要素:好的想法,好的基础,好的条件! 题目要新颖,要引入注目。 太一般的题目很难得到资助。例如“西北地区捕食螨种类调查”,能成功吗? 失败的普遍问题之一是题目偏大。三年内完不成。建议仔细研究近几年本学科获准资助项目的名称,从中找出规律 报送学科: 一要准确,二要有智慧 许多研究内容涉及不同学科,但每个学科支持重点不同。 有些学科申请人员较多,研究力量较强,建议选择投送学科时,要注意避开竞争激烈的学科。 先选学科,后写申请! 立项依据 正文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版面简洁、可读性强! 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是申请书重点。 立论依据重点突出科学意义和创新性。 立项依据在评价体系5项指标中占2项,过去在1000分中占420分。 立项依据重点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指出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迫切性;不要故意回避国内专家的文章,课题申请; (2)国内现状须包括本人研究进展,强调研究基础,写清申请者思路,写清你对某个科学问题的特殊想法等; (3)必须阐明拟开展研究的充足理由及理论和学术意义; 4)填补我国空白不是立项依据:填补空白属于跟踪性研究!而基金支持创新。 (5)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要有份量,且不能出现引用错误!注意时效,必须有最近1-2年文献! 文献太少易使人感觉你研究动态掌握不够;无关文献太多易让人感觉你在凑数! 更重要的,必须引用自己发表的参考文献 立论依据注意事项 立项依据不能太科普,又要把关键问题交待清楚,能引起评审专家的兴趣。若能让专家爱不释手,申请肯定成功! 教师通病,一是把立项依据写成教科书,二是把立项依据写成科普文章。 申请书不是给学生上课,而是写给专家的!所以申请书应站在学科高度,以专家身份和口气,专家对专家,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同行专家! 现状分析直接引用前人的话,甚至把概念由何人提出,学科的奠基人、发展史都来介绍,这就是典型的教科书! 把专家当学生,把申请书写成教科书,评审专家能高兴吗? 但若认为评审者都是专家,你也错了!许多所谓“专家”,其实对你写的内容很可能根本看不懂! 因此,不能认为申请书内容“专家”就一定会懂、就应该懂,因而写得过于简单、笼统! 怎么办?必须让“专家”知道你懂! 立论依据多长合适? 无统一规定。最短的不足1页,最长的5页。 立论依据不宜过短或过长。过短,关键问题易交待不清;少数专家会认为你不够认真; 立论依据过长,专家哪有时间阅读?若感觉你罗里罗嗦,不得要领,专家哪有兴趣继续读下去? 到底多长合适?我个人观点,1~2页为宜,1页另1/3或2/3篇幅最佳! 立论依据的段落安排 立论依据具体应按下列次序来写: (1)项目的科学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3)我们的研究设想 (4)我们的研究基础和已取得进展 (5)项目中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项目的研究内容 (评价指标:内容是否合适,重点是否突出,所选择的关键问题是否准确) (1)研究目标:应解决科学和学术性问题 先写研究目标,后写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是研究和解决具体事件中的学术性问题。因此应避免目标设置偏大,文字不宜过多 (2)研究内容:要突出重点 基金只要求解决一两个科学问题,因此最忌什么都做。把10年都难以完成的内容放在三年来研究,或把需要几十人的庞大研究组才能完成的内容要三五人来做,会得到支持吗? 各项研究内容一定要加小标题。如果内容较多,可再把内容细化。以免“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 ! 但研究内容中千万不要写具体方法! 研究内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分不清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区别,而把研究方法当作研究内容;评审专家会认为你思路不清。 (2)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内容庞杂或空泛,与研究目标关系不大; (3)研究内容之间缺乏内在逻辑。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指项目涉及的研究难点。 如果关键问题写得不清楚或根本不对,评审专家也会认为你思路不清,不同意资助。 关键问题,字数不宜过多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评价指标:总体研究方案是否合理,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可行,技术方法是否有所创新) (1)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必须结合研究内容,与研究内容相对应,逐项填写用研究方法,提供同行可以重复的试验步骤。 能逐项写清非常必要!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要掌握好度,既能让专家看明白,又不能太具体,不能暴露过多“技术细节” 许多申请书常犯的错误,是认为评审专家什么都懂,不需要写得太具体!因此在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上写得很含糊,致使每一步研究解决什么问题表述不清! 有些申请者写得又太细、太具体,类似实验指导书!写得越细,越容易出漏洞!言多必失! 不管专家懂不懂,你必须让专家知道你懂! 在研究方法上,必须注意先进性,要采用本领域最新的合适方法!尤其注意最近两三年的方法!最好是比葫芦画瓢! 但不能过分追求先进。如不管是否需要,把现代化分析方法全部用上,但用它们干什么却不明确。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方法! 杀鸡用牛刀,常招致申请失败。 如果研究方案流程明显,还可绘制流程图 (2)可行性分析 阐明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述研究条件已经具备,研究方法已经成熟,技术已经掌握,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可行性分析可单独写,也可融合在方法之中。 如果方法较多,最好分别论证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指研究特色和新颖的学术思想-New idea。如果提不出创新点和特色,很难得到资助。 (1)忌空谈学科交叉 基金鼓励学科交叉,但交叉不等于特色和创新。 (2)忌填补国内空白 填补空白不是创新,更非特色。 基金项目鼓励创新,而填补空白属于跟踪研究 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1)年度研究计划:要尽量具体,安排合理,但一般无人看; (2)预期研究结果要与研究目标相吻合: 发表哪些方面的论文必须交待不清,与研究目标吻合。 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评价指标:项目组的研究能力、工作基础、人员组成、和实验条件] 1、工作基础 基金项目的评审非常重视前期工作积累。一定要有工作基础!一定要写具体、扎实! 如果申请人或合作者基础薄弱,不妨强调单位或研究组的工作基础。可以利用参与者的工作基础和学校资源来弥补自己本身的不足和缺陷。 2、工作条件:实验条件 工作条件的原则,是宜粗不宜细,最好从宏观角度展现实验室、学院、甚至整个学校优越的研究条件。切勿详尽罗列项目中根本用不着的仪器设备! 在写作时,一定要任何条件都具备! 基金不支持购买设备,设备能买不能写! 3、申请人简历:体现研究能力和人员组成 简历包括学历学位、职称,进修出国情况;研究简历体现研究水平,一定要详细填写。 论著反映研究能力。论文排列,应重要论著在前,次要在后;不上档次的论文,坚决不列;与研究内容关系不大的,选择档次较高的来列。 人员组成:4-6个为宜,最好1-2个高级职称,2-3个中级职称,3-4个研究生。要考虑学科背景,任务分工合理,最好根据各人的基础来安排任务。 基金申请书的修改 申请书写好后,先自己反复修改,自我满意后,再请有经验的申请者或同行帮助修改。 不要怕人剽窃!不同的人研究方向、基础均有差别,难以剽窃!听听同行建议,就相当于同行评审。集思广益,肯定较闭门造车更有竞争力。 要请教内行,还要请教外行。要让外行都能看懂你的申请书。要学习白居易! 提出修改意见后,再反复修改。要逐字、逐句、逐段、逐项修改,直到符合评审专家要求! 力争做到字斟句酌,不能增一字,不能减一字! 为伊消得人憔悴,语不惊人誓不休 最后提示大家 基金成功要素:好的想法+好的基础+好的条件+好的技巧! 最重要的是研究思路和学术思想--New idea。 New idea从何而来?只能来自科研积累,来自大量文献阅读! 希望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341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余光中:大借若还
liuxuxia126 2011-3-1 08:22
大借若还 余光中 一提起借钱,没有几个人不胆战心惊的。有限的几张钞票,好端端地隐居在自己口袋里,忽然一只手伸过来把它带走,真教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借钱的威胁不下于核子战争:后者毕竟不常发生,而且同难者众,前者的命中率却是百分之百,天下之大,那只手却是朝你一个人伸过来的。 借钱,实在是一件紧张的事,富于戏剧性。借钱是一种神经战,紧张的程度,可比求婚,因为两者都是秘密进行,而面临的答复,至少有一半可能是“不肯”。不同的是,成功的求婚人留下,永远留下,失败的求婚人离去,永远离去;可是借钱的人,无论成功或失败,永远有去无回,除非他再来借钱。 除非有奇迹发生,借出去的钱,是不会自动回来的。所谓“借”,实在只是一种雅称。“借”的理论,完全建筑在“还”的假设上。有了这个大胆假设,借钱的人才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贷钱的人才能心安理得,至少也不致于毫无希望。也许当初,借的人确有还的诚意,至少有一种决心要还的幻觉。等到借来的钱用光了,事过境迁,第二种幻觉便渐渐形成。他会觉得,那一笔钱本来是“无中生有”变出来的,现在要他“重归于无”变回去,未免有点不甘心。“谁教他比我有钱呢?”朦朦胧胧之中,升起了这个念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当初就是因为不足,才需要向人借钱,现在要还钱给人,岂非损不足以奉有余,简直有背天道了。日子一久,还钱的念头渐渐由淡趋无。 久借不还,“借”就变了质,成为——成为什么呢?“偷”吗?明明是当面发生的事情,不能叫偷。“抢”吗?也不能算抢,因为对方明明同意。借钱和这两件事最大的不同,就是后者往往施于陌生人,而前者往往行于亲朋之间。此外,偷和抢定义分明,只要出了手,罪行便告成立。久借不还——也许就叫“赖”吧?——对“受害人”的影响虽然相似,其“罪”本身却是渐渐形成的。只要借者心存还钱之念,那么,就算事过三年五载,“赖”的行为仍不能成立。“不是不还,而是还没有还。”这中间的道理,真是微妙极了。 借钱,实在是介于艺术和战术之间的事情。其实呢,贷方比借方更处于不利之境。借钱之难,难在启齿。等到开了口,不,开了价,那块“热山芋”就抛给对方了。借钱需要勇气,不借,恐怕需要更大的勇气吧。这时,“受害人”的贷方,惶恐觳觫,嗫嚅沉吟,一副搜索枯肠,藉词推托的样子。技巧就在这里了。资深的借钱人反而神色泰然,眈眈注视对方,大有法官逼供犯人之概。在这种情势下,无论那“犯人”提出什么理由,都显得像在说谎。招架乏力,没有几个人不终于乖乖拿出钱来的。所谓“终于”,其实过程很短,“不到一盏茶工夫”,客人早已得手。“月底一定奉还”,到了门口,客人再三保证。“不忙不忙,慢慢来。”主人再三安慰,大有孟尝君的气派。 当然是慢慢来,也许就不再来了。问题是,孟尝君的太太未必都像孟尝君那么大度。而那笔钱,不大不小,本来也许足够把自己久想购买却迟疑不忍下手的一样东西买回家来,现在竟入了他人囊中,好不恼人。月底早过去了。等那客人来还吗?不可能。催他来还吗?那怎么可以!借钱不还,最多引起众人畏惧,说不定还能赢人同情。至于向人索债,那简直是卑鄙,守财奴的作风,将不见容于江湖。何况索债往往失败;失财于前,失友于后,花钱去买绝交,还有更愚蠢的事吗? 既然是这样,借钱出去,就不该等人来还。所谓“借钱”给人,事实上等于“送钱”给人,区别在于:“借钱”给人,并不能赢得慷慨的美名,更不能赢得借者的感激,因为“借”是期待“还”的,动机本来就不算高贵。参透了这点道理,真正聪明的人,应该干脆送钱,而绝不借钱给人。钱,横竖是丢定了,何不磊磊落落,大大方方,丢得有声有色,“某某真够朋友!”听起来岂不过瘾。 当然,借钱的一方也不是毫无波折的。面露寒酸之色,口吐嗫嚅之言,所索又不过升斗之需,这是“低姿势”的借法,在战术上早落了下风。在借贷的世界里,似乎有一个公式,那就是,开价愈低,借成的机会愈小。照理区区之数,应该很容易借到,何至碰壁。问题在于,开价既低,来客的境遇穷蹇可知,身份也必然卑微。“兔子小开口”,充其量不过要一根胡萝卜巴。谁耐烦去敷衍一只兔子呢? 如果来者是一个资深的借钱人,他就懂得先要大开其口。“已经在别处筹了七八万,能不能再调两万五千,让我周转一下?”狮子搏兔,喧宾夺主,一时形势互易,主人忽然变成了一只小兔子。小兔子就算捐躯成仁,恐怕也难塞大狮的牙缝。这样一来,自卑感就从客人转移到主人,借钱的人趾高气扬,出钱的人反而无地自容了。“真对不起,近来我也一——(也怎么样呢?“捉襟见肘”吗?还是“三餐不继”呢?又不是你在借钱,何苦这么自贬?)——我也——先拿三千去,怎么样?”一面舌结唇颤,等待狮子宣判。“好吧。就先给我——五千好了。”两万五千减成一个零头,显得既豪爽,又体贴,感激的反而是主人。潜意识里面,好像是客人免了他两万,而不是他拿给客人五千。这是“中姿势”的借法。 至于“高姿势”,那里面的学问就太大了,简直有一点天人之际的意味。善借者不是向私人,而是向国家借。借的藉口不再是一根胡萝卜,而是好几根烟囱。借的对象不再是个人,而是千百万人。债主的人数等于人口的总数,反而不像欠任何人的钱了。至于怎么还法,甚至要不要还,岂是胡萝卜的境界所能了解的。 此之谓“大借若还”。 ------- 今日在作家文摘看到这篇文章,与诸君分享。 借钱的境界,借与不借的尴尬,一句“大借若还”!概括极准。正好同期作家文摘摘录了“刘志军落马背后的高铁隐疾”及“茂名官场显规则”,十分映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节前后谁最忙!
陈三茂 2011-2-11 15:17
每年的春节前后,天寒地冻,都有几万人在忙碌着,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冒着严寒“南征北战”,他们就是参加艺术类考试的考生。为了提高命中率,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几乎所有的艺考生都要不顾严寒,不管交通有多拥挤,乘飞机、坐火车、搭大巴,少则报考 5-6 所学校,多则报考 10 几所学校,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可怜!可悲!十七十八岁的孩子加上一到两位家长陪同,至少有十几万的人流在运动!给本来就难以负重的交通挤上添挤。 学校周边的宾馆、旅店人满为患,一天三四百的费用。学校里的家庭住宿也十分火爆,包吃包住才百来元的开销。住在没有餐饮小旅馆的考生因学校周边的饭店大多关门了想吃口热饭都很难! 学校高兴了,老师高兴了!为什么,学校因有这么多的学生报名发了财,据了解:一个学生考一个学校需要交纳 220-150 元的初试报名费,复试还得交纳 220-150 元的复试费。在公在私这个专业的学院和老师都发了财。暑假可以公费出国旅游,到了年终老师可以还分得一笔可观的奖金。 由于这种考试的特殊性,在弄虚作假、钱权交易、报考中的潜规则等社会歪风的影响下,一些主考学校也为了经济利益,举办各种形式的考前培训班。为了获取 300-500 元 / 小时不等的高额培训费,主考老师也暗地施教。一些考生和家长也想尽办法采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让自己或子女获取高分,严重影响了高考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并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是谁造就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个人分类: 育苗|2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