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紧迫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做一个靠谱的人
tlliu2100 2013-1-12 10:20
做一个靠谱的人 协作 信任 全盘考虑 紧迫感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双赢 主动 承担责任 做之前计划周详 做的时候灵活 主动关心他人 解决他人的问题 急他人之所急 举手之劳 讲话训练自己的逻辑感 做事的逻辑 掌握说话的分寸 讨人喜欢 脚踏实地 自己找活干 任何成绩都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
1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突然有一种紧迫感:再不上中文NLP,可能就错过时代机遇了
热度 1 liwei999 2011-12-10 20:29
与业內老友的对话: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耳边响起了林副主席关于系统开发的谆谆教导: Quote 带着问题做,活做活用,做用结合,急用先做,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fro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2400do=blogid=510567 这是从与朋友的内部交流中得来的。赶的是编造名人名言的时髦。 ~~~~~~~~~~~~ 在我发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开发鲁棒性NLP系统 】以后,有业内资深老友表示非常有意思,建议我把NLP方面的博文系列汇集加工,可以考虑出书: Quote A good 经验之谈. Somehow it reminds me this -- 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You made a hidden preamble -- a given type of application in a given domain. A recommendation: expand your blog a bit as a series, heading to a book. My friend 吴军 did that quite successfully. Of course with statistics background. So he approached NLP from math perspective -- 数学之美 系列 You have very good thoughts and raw material. Just you need to put a bit more time to make your writing more approachable -- I am commenting on comments like 学习不了。 and 读起来鸭梨很大. I know you said: 有时候想,也不能弄得太可读了,都是多年 的经验,后生想学的话,也该吃点苦头。:=) But as you already put in the efforts, why not make it more approachable? The issue is, even if I am willing to 吃点苦头, I still don't know where to start 吃苦头, IF I have never built a real-life NLP system. For example, 词汇主义 by itself is enough for an article. You need to mention its opponents and its history to put it into context. Then you need to give some examples. 文章千古事,网上涂鸦岂敢出书?这倒不是妄自菲薄,主要是出书太麻烦,跟不上这个时代。 我回到: 吴军's series are super popular. When I first read one of his articles on the Google Blackboard, recommended by a friend, I was amazed how well he structured and carried the content. It is intriguing. (边注:当然,他那篇谈 Page Rank 的文章有偏颇,给年轻人一种印象,IT 事业的成功是由技术主宰的,而实际上技术永远是第二位的。对于所谓高技术企业,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行的,但企业成功的关键却不是技术,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了。) For me, to be honest, I do not aim that high. Never bothered polishing things to pursue perfection although I did make an effort to try to link my stuffs into a series for the convenience of cross reference between the related pieces. There are missing links which I know I want to write about but which sort of depends on my mood or time slots. I guess I am just not pressed and motivated to do the writing part. Popularizing the technology is only a side effect of the blogging hobby at times. The way I prove myself is to show that I will be able to build products worth of millions, or even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网上的文字都是随兴之所至,我从来不写命题作文,包括我自己的命题。有时候兴趣来了,就说自己下一篇打算写什么什么,算是自我命题,算是动了某个话题的心思。可是过了两天,一个叉打过去,没那个兴致和时间了,也就作罢。 赶上什么写什么,这就是上网的心态。平时打工已经够累了,上网绝不给自己增加负担。 So far I have been fairly straightforward on what I write about. If there is readability issue, it is mainly due to my lack of time. Young people should be able to benefit from my writings especially once they start getting their hands dirty in building up a system. Your discussion is fun. You can see and appreciate things hidden behind my work more than other readers. After all, you have published in THE CL and you have almost terminated the entire segmentation as a scientific area. Seriously, it is my view that there is not much to do there after your work on tokenization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 feel some urgency now for having to do Chinese NLP asap. Not many people have been through that much as what I have been, so I am in a position to potentially build a much more powerful system to make an impact on Chinese NLP, and hopefully on the IT landscape as well. But time passes fast . That is why my focus is on the Chinese processing now, day and night. I am keeping my hands dirty also with a couple of European languages, but they are less challenging and exciting.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个人分类: 立委科普|652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拖延症【转载】
xianzhi608 2011-10-20 16:17
  上大学以后,我开始有了拖延的毛病。立下目标无数,但时常 却动力奇缺,常常在网上浏览着各色的小说和帖子,或是玩很无聊的弱智在线小游戏,却不愿碰专业书本或文献一下,甚至哪怕deadline就在几天之后,只 有在deadline之前一点点时间才会因紧迫感而开始着手学习任务。这样下来,学业上总体来说算是马马虎虎,但却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总之,就是无法 完全地上进,又不愿彻底地堕落。   拖延的基础,实际上是对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 如果说完成任务是走过一块一人宽、十米长的厚木板,那么当它放在地面上时,几乎人人都可以轻松地走过。但对结果的高期望则像是将这块木板架到了两座高楼间 十层楼高的地方,于是我们会害怕掉下去,即害怕失败或害怕成功(比如我有时偷偷希望实验不要成功,这样我就可以不用面对之后更大强度的后续实验,其实是害 怕失败的一种变体),于是我们甚至不敢向前迈上一步。而deadline则是身后的一团火,当它离我们足够近时,害怕被烧着的恐惧感战胜了对掉下去的恐惧 感,于是我们一下子冲了过去,在deadline前赶完了任务,尽管质量很难说。   更可怕的是,很多拖延的人(包括我自己)甚至很享受那 种deadline过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觉,而且拖延的结果有时反而挺好(比如我本科时写实验报告,如 果我拖到最后,我往往可能因为能够和其他人讨论并参考其他人的观点而比我先完成要写得更全面更好)。这种时候,我会在心里表扬自己很有“效率”。同时,长 期这样下来,尽管我不愿承认,但我潜意识里确实觉得自己如果花了很多时间成绩却平平,会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于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再次强化的拖延—— 即使结果不好,我也可以说,那是因为我没尽全力,如果我真正努力,肯定会结果很好的(心理学上的高自尊人格)。   但我们不能永远靠放火 来逼自己走过木板,那样的话,总会有烧着自己的一天;而且,那种压抑的焦虑感和对自己不满意的感觉也并不令人愉快。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将木板的高度降低 ——不要对自己的结果(比如分数)太高的要求,认真完成就好。由于我们的天资和其它能力的限制,也许即使我们竭尽全力也无法像某些出众人物一样做得那么 好,但不管怎么样,绝大多数情况下,尽力的结果都会比我们不去努力要来得好得多,不是吗?   对此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帖子里有个非常有趣的方 法。那位作者将一篇论文拖了几个月之久都不愿开写,她的心理师让她不要管好坏,以她可以写出的最差的论文为目标写 一篇出来作为试验。作者照做了,然后惊讶地发现她写出来的“最差”的文章竟然挺让自己满意的,感觉稍做修改就可以交给导师过目了。当然,有时写出来的初稿 和论文要求还是有差距的,比如要求12页但初稿只有5页。这种情况下作者就用了心理师教她的另一个方法:每次工作一个小时,目标是让论文多一页,同样以 “最差”为目标。这个方法实际就是大大降低了拖延者做事的心理成本和负担,相当于把“木板”放到了“地面”上。不妨一试。    人的完美倾向,严重点就是完美主义,在拖延中也起了很大作用。 当 我想起幼时的远大理想并希望为之努力时,我只要想起我的同学中无处不在的“牛人”,便会觉得自己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而且别人现在不仅比我强得多,更因为 他自身的优势而占有了比我更好的资源,所以我现在即使努力估计也赶不上他了,更别提什么远大的理想了,于是就又开始了拖延。   事实上, 这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你在开始因为种种原因落后于别人不少,于是你就开始纠结自己到底有没有跑下去的必要,却不努力去跑,于是被拉得更远。这时,你望着遥 远的终点,感觉很绝望,都不想跑下去了。这时,如果你不去看不去想重点,也不去想别人,只看着自己的脚下跑—— “管它呢,我先跑过这个小土丘再 说。” 就 这样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地跑,最终你一定会跑到终点线,那时你也许会发现,你并不是最慢的,甚至是很不错的。所以,专注于你努力的过程而非最后 的结果,为你认真学习了一个下午或认真做了一个实验而不是最后考试的那个A或一个漂亮的实验结果而表扬自己,你会发现完成工作其实不怎么难。    另外,专注于当下对拖延者来说也是很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这里说的专注于当下,不是指专注于你现在脑子里的想法和情绪,而是专注于你现在在做的或选择要 做的事情。其实,很 多拖延的人恰恰就是太过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比如觉得自己不开心了,得放松一下,上上网……然后就开始了拖延。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过于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是不懂得推迟满足感的一种表现 , 就像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就非要马上得到不可一样,这样的做法会大大削弱一个人的自制力。而且,心理学实验表明,满足自 己一时的情绪需求并非最佳策略,从长期角度上来讲,它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而非增加,想想因为玩乐休闲而拖延了工作后自己的负罪感和焦虑感就 知道了。   在这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森田疗法的理念是很适用的。具体而言,就是不去理会那些打搅你的情绪波动(比 如对自己说:“你要郁闷就郁闷吧,不管你了。”然后就不理会了),顺其自然,专心做你要做的事情。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湖中,会泛起一圈圈涟漪,你若不理, 湖面最终会自己平静下来;倘若你过于注意那颗小石子,试图把它捞出来,反而会激起更大的波澜,使湖面不得平静。豆瓣那个帖子的作者提供了一个方法,我觉得 也是很有用的:把你当时因为一时情绪想要做的事情(比如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看小说等等)记下来,告诉自己等你做完工作就去做那些事情,然后就专心工 作,等到工作结束再去做记下的事情。   此外,不要为未来过度操心 也是专注当下的一个方面。这点很容易理解,我就不在此赘言了。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或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不满,面对和接受好了,不必逃避。但面对和接受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不再沉浸于自责、痛苦等负面 情绪 中,客观地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状况,进而为以后做打算。这一点可以和前文提到的“马拉松”的例子联系起来,只有真正面对和接受了你落后于别人的事实,你才不 会为“我想得第一可是却落后别人那么多”之类的想法而纠结,进而才能以现实为基础,踏踏实实地努力去跑。   另外,在看书的时候(当然也 有其它时候),很多人都常有“刚才看了好几页却不知道讲了些什么”的“不自主飞翔”的神游体验。对此,养成发现新事物的习惯,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去看世界, 是很有好处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时刻注意那些熟悉的东西有什么变化,比如看书,就可以注意想想这书里讲的和我以前知道的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有什么 很有意思的地方等等,慢慢地,就能做到专注于当下而不至于迷失。   战胜拖延,追根究底,还是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并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改变思维方式,尤其是改变潜意识,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自我对话的方式。下面是一些自我对话的tips(括号里是要丢弃的自我对话方式):    1.我选择/我想要…… (vs.我必须/我一定得……)    2.这个任务我可以每次做一小步 (vs.这个任务太大了)    3.我今天要开始做…… (vs.我今天必须完成……)    4.我也可以是平凡人 (vs.我必须完美/出类拔萃)   5.我一定要休息娱乐/休息娱乐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vs.我没空休息娱乐/休息娱乐就是偷懒)   我想大多数有拖延情况的人也许都还没到严重成“症”的地步,但也或多或少地被它影响了生活,影响了对心中理想的追寻。克服一个问题并不简单,需要自己给自己很多的支持与鼓励,期间也许会有许多的反复,但只要我们的大方向是好的,我们就该肯定自己。   “认识到眼前残酷 (这个词程度太深,但我想不出换什么好)的现实,同时又看到未来的光明与希望。”这是我一直很欣赏的对生活的态度。
1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拖延症良方,以此勉励自己
muxiny 2011-10-18 16:59
上大学以后,我开始有了拖延的毛病。立下目标无数,但时常却动力奇缺,常常在网上浏览着各色的小说和帖子,或是玩很无聊的弱智在线小游戏,却不愿碰专业书本或文献一下,甚至哪怕deadline就在几天之后,只有在deadline之前一点点时间才会因紧迫感而开始着手学习任务。这样下来,学业上总体来说算是马马虎虎,但却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总之,就是无法完全地上进,又不愿彻底地堕落。    拖延的基础,实际上是对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 。 如果说完成任务是走过一块一人宽、十米长的厚木板,那么当它放在地面上时,几乎人人都可以轻松地走过。但对结果的高期望则像是将这块木板架到了两座高楼间 十层楼高的地方,于是我们会害怕掉下去,即害怕失败或害怕成功(比如我有时偷偷希望实验不要成功,这样我就可以不用面对之后更大强度的后续实验,其实是害 怕失败的一种变体),于是我们甚至不敢向前迈上一步。而deadline则是身后的一团火,当它离我们足够近时,害怕被烧着的恐惧感战胜了对掉下去的恐惧感,于是我们一下子冲了过去,在deadline前赶完了任务,尽管质量很难说。   更可怕的是,很多拖延的人(包括我自己)甚至很享受那种deadline过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觉,而且拖延的结果有时反而挺好(比如我本科时写实验报告,如 果我拖到最后,我往往可能因为能够和其他人讨论并参考其他人的观点而比我先完成要写得更全面更好)。这种时候,我会在心里表扬自己很有“效率”。同时,长 期这样下来, 尽管我不愿承认,但我潜意识里确实觉得自己如果花了很多时间成绩却平平,会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 。于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再次强化的拖延—— 即使结果不好,我也可以说,那是因为我没尽全力,如果我真正努力,肯定会结果很好的(心理学上的高自尊人格)。   但我们不能永远靠放火来逼自己走过木板,那样的话,总会有烧着自己的一天;而且,那种压抑的焦虑感和对自己不满意的感觉也并不令人愉快。因此, 最好的办法是将木板的高度降低——不要对自己的结果(比如分数)太高的要求 ,认真完成就好。由于我们的天资和其它能力的限制,也许即使我们竭尽全力也无法像某些出众人物一样做得那么好,但不管怎么样,绝大多数情况下,尽力的结果都会比我们不去努力要来得好得多,不是吗?   对此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帖子里有个非常有趣的方法。那位作者将一篇论文拖了几个月之久都不愿开写,她的心理师让她不要管好坏,以她可以写出的最差的论文为目标写 一篇出来作为试验。作者照做了,然后惊讶地发现她写出来的“最差”的文章竟然挺让自己满意的,感觉稍做修改就可以交给导师过目了。当然,有时写出来的初稿 和论文要求还是有差距的,比如要求12页但初稿只有5页。这种情况下作者就用了心理师教她的另一个方法: 每次工作一个小时,目标是让论文多一页 ,同样以“最差”为目标。这个方法实际就是大大降低了拖延者做事的心理成本和负担,相当于把“木板”放到了“地面”上。不妨一试。    人的完美倾向,严重点就是完美主义,在拖延中也起了很大作用。 当 我想起幼时的远大理想并希望为之努力时,我只要想起我的同学中无处不在的“牛人”,便会觉得自己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而且别人现在不仅比我强得多,更因为 他自身的优势而占有了比我更好的资源,所以我现在即使努力估计也赶不上他了,更别提什么远大的理想了,于是就又开始了拖延。   事实上,这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你在开始因为种种原因落后于别人不少,于是你就开始纠结自己到底有没有跑下去的必要,却不努力去跑,于是被拉得更远。这时,你望着遥远的终点,感觉很绝望,都不想跑下去了。这时,如果你不去看不去想重点,也不去想别人,只看着自己的脚下跑 —— “管它呢,我先跑过这个小土丘再 说。” 就这样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地跑,最终你一定会跑到终点线,那时你也许会发现,你并不是最慢的,甚至是很不错的。所以,专注于你努力的过程而非最后 的结果, 为你认真学习了一个下午或认真做了一个实验 而不是最后考试的那个A或一个漂亮的实验结果而表扬自己,你会发现完成工作其实不怎么难。   另外,专注于当下对拖延者来说也是很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这里说的专注于当下, 不是指专注于你现在脑子里的想法和情绪,而是专注于你现在在做的或选择要做的事情 。其实,很 多拖延的人恰恰就是太过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比如觉得自己不开心了,得放松一下,上上网……然后就开始了拖延。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过于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是不懂得推迟满足感的一种表现 ,就像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就非要马上得到不可一样,这样的做法会大大削弱一个人的自制力。而且,心理学实验表明,满足自 己一时的情绪需求并非最佳策略,从长期角度上来讲,它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而非增加,想想因为玩乐休闲而拖延了工作后自己的负罪感和焦虑感就知道了。   在这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森田疗法的理念是很适用的。具体而言,就是 不去理会那些打搅你的情绪波动 (比 如对自己说:“你要郁闷就郁闷吧,不管你了。”然后就不理会了),顺其自然,专心做你要做的事情。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湖中,会泛起一圈圈涟漪,你若不理, 湖面最终会自己平静下来;倘若你过于注意那颗小石子,试图把它捞出来,反而会激起更大的波澜,使湖面不得平静。豆瓣那个帖子的作者提供了一个方法,我觉得 也是很有用的: 把你当时因为一时情绪想要做的事情(比如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看小说等等)记下来,告诉自己等你做完工作就去做那些事情,然后就专心工 作,等到工作结束再去做记下的事情。   此外,不要为未来过度操心 也是专注当下的一个方面。这点很容易理解,我就不在此赘言了。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或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不满,面对和接受好了,不必逃避。但面对和接受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不再沉浸于自责、痛苦等负面情绪 中,客观地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状况,进而为以后做打算。这一点可以和前文提到的“马拉松”的例子联系起来, 只有真正面对和接受了你落后于别人的事实 ,你才不 会为“我想得第一可是却落后别人那么多”之类的想法而纠结,进而才能以现实为基础,踏踏实实地努力去跑。   另外,在看书的时候(当然也有其它时候),很多人都常有“刚才看了好几页却不知道讲了些什么”的“不自主飞翔”的神游体验。对此,养成发现新事物的习惯,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去看世界,是很有好处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中, 时刻注意那些熟悉的东西有什么变化, 比如看书,就可以注意想想这书里讲的和我以前知道的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很有意思的地方等等,慢慢地,就能做到专注于当下而不至于迷失。   战胜拖延,追根究底,还是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并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改变思维方式,尤其是改变潜意识,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自我对话的方式。下面是一些自我对话的tips(括号里是要丢弃的自我对话方式):    1 .我选择/我想要 …… (vs.我必须/我一定得……)    2. 这个任务我可以每次做一小步 (vs.这个任务太大了)    3. 我今天要开始做…… (vs.我今天必须完成……)    4. 我也可以是平凡人 (vs.我必须完美/出类拔萃)   5. 我一定要休息娱乐/休息娱乐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vs.我没空休息娱乐/休息娱乐就是偷懒)   我想大多数有拖延情况的人也许都还没到严重成“症”的地步,但也或多或少地被它影响了生活,影响了对心中理想的追寻。克服一个问题并不简单,需要自己给自己很多的支持与鼓励,期间也许会有许多的反复,但只要我们的大方向是好的,我们就该肯定自己。   “ 认识到眼前残酷 (这个词程度太深,但我想不出换什么好)的现实, 同时又看到未来的光明与希望 。”这是我一直很欣赏的对生活的态度。
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教学感受
热度 6 jeweliu 2011-10-15 10:01
教学不单纯是一项工作,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互动和交流。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多方面的提升自己,有的时候是被动提升,有的时候是主动提升。当我认识到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的时候,我心里有了一种紧迫感和迷茫感,我应该讲什么,怎么讲?怎么能够把这门课的内容讲的有价值,有趣? 这是一个痛苦的探索过程。一开始,我会在课堂上穿插着讲一些学习和生活的大道理,偏重于成功学方面的一些内容,就像新东方的俞敏洪说的那些激励人的东东,当然我没有他那么好的口才,也没有他说的那样有激情,我只是说我给学生穿插的内容主要是一些人生的道理。这样学生虽然爱听,但是与所讲的数学关联不大。很少把数学结合进去,数学方面做的不够。 我意识到自己在数学方面做的工作不够,于是开始加强这方面。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看书。于是到网上买了很多书,如《什么是数学》、《数学史》、《数学概观》、《数学:确定性的丧失》、《古今数学思想》、《数学哲学》等,看书要静下心来,看数学方面的书又比较累,不是看武侠小说那么轻松,那么有趣,有的时候真的不想看了。有些书看了一部分放下了,过段时间再拿起来看。这样过了两三年吧,开了有了感觉,也发现兴趣了,同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在这个基础上,讲课的时候,能够从数学史角度对所讲的内容进行扩充和发挥,让学生了解一些所学知识的起源、发展情况。比如函数的概念、连续的概念等等,可以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说明我们是怎么花了好几百年的时间对其不断探索和认识的。其中经历了许多曲折,甚至许多大数学家也犯了一些错误,通过这些讲解,我觉得至少能够使知识变得立体一些,丰盈一些,而不是将那个干巴巴的定义或者定理推给学生。 虽然讲课内容上充实了很多,但我发现又有问题出现:学生的成绩没有随之提升。说明我做的还是不够。虽然我将数学史的一些知识讲给学生,但对学生而言,这无疑又增加了一些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做题并没有实际用处,那些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他可能对于数学的发展并不关心,而考个差不多的分数才是他所要的。而且数学史与课堂的结合,其实际的操作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探索,不是结合就行,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少了可能隔靴搔痒,多了可能喧宾夺主。做题又是数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做题方面如果力度不够,从应试教育过来的学生是不会满意的。 必须改善,必须突破。一边看书,一边思考,一边探索。现在我大体是这样做的。 首先数学史知识不可丢。在讲一些概念的时候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发展的历程,因为不是数学史课程,只能简练,重点突出,顺水推舟给出现在的定义。涉及到一些数学家的时候,简单介绍一下,介绍的时候可以侧重那些比较有激励意义的经历。比如介绍阿贝尔可以重点说说他15岁时还没有显示什么才能,16岁时开始私下阅读、学习牛顿、欧拉和拉格朗日等大师的著作,20岁左右,已经开始做一些伟大的工作了。他虽然只活了26年8个月,却给数学家们留下了够他们忙上500年的东西。当有人问他怎样如此快速进入第一流的工作时,阿贝尔说:靠学习大师们,而不是学习他们的学生。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学习教材,而要想办法直接阅读那些大师的著作,直接向大师学习,这样才能迅速进入一流工作。不仅学习数学要这样,学习其它科目也要这样。 其次注重概念和定理的讲授。概念和定理往往很简练,如果让学生背下来,估计也不是什么难事。但要理解透彻,却不容易。我是这样处理的:尽量不要直接写出。通过分析一些引例或特例,给学生几分钟思考,让他们自己尽力抽象出定义,或给出定理来。虽然说得不一定全面,但只要他们思考了,尝试了,就会有了更多的理解。然后再喝同学一起思考刚才所给的怎么样。如果给的好,那就表扬一下,给的不好,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我给出提示或者反例让其自己补充。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定义或定理,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函数极限的定义,可以问学生 ε起了什么作用? 正数δ又起什么作用等。 还有在例题和习题的讲解上。我也不是把题目给学生做一遍,这样学生不一定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很多同学做题成了模仿,看到相同类型的题目,就按照套路来,不熟悉的题目就不会做了。这样不行,要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所以,课堂上给出一个例题,我先不讲,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然后让同学起来说思路,用到什么知识。这样对于同一个题目,经常会得到不同的解法,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有的时候让学生把自己的做法写到黑板上,然后一起分析他(她)做的怎样,那些地方需要注意。这样效果还是不错的。 说了这么多,都是我自己的一些总结。其实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如果有缘看到这篇博文的朋友,请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总结,我很希望向你们学习。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5167 次阅读|11 个评论
我们有时间,也想创造,但为什么就是没有想法,也享受不到乐趣呢
热度 2 josh 2011-2-21 09:47
我们有很多空闲时间,不论对着电脑、坐在图书馆,还是出去溜达; 也有创造的欲望,不论是为名、为利,还是为了心中的理想; 但为什么就是没有想法,“一个星期憋出三字”? 更不要说什么“好玩”、“乐趣”了。 带着这个问题,我再次翻开了《别闹了,费曼先生》,读到了他的答案,不禁汗颜。 原文如下:    我相信,如果不是教书,我不会真正成功。因为,这样,我在做某种 事情,而又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进展的时候,可以对自己说:“至少我 存在着;至少我做了些事情;我已经做了某些贡献。”——这仅是心理上 的。   40年代,在普林斯顿的时候,我有幸能够看到这个高级研究所中那 些聪慧卓绝的人做了些什么,由于他们具有惊人的才智,就被选拔进来, 荣获跻身于这座高尚的木质板房的机会。 不教课,也不负任何责任。这些 可怜的家伙现在可以坐下并自己思考一切了,是吗?但事实上,他们不可 能用一段时间就产生一个新思想:他们似乎有各种机会去做某些事情,但 是不可能经常产生新思想。我相信在这样的情形下,一种自疚和压抑会折 磨你,使你开始为自己的思想没有任何新意而焦急。你感到什么事情也没 做,什么也想不出来。    由于没有足够实在的推动力和紧迫感,事情就会很平淡:不和搞实验 的人接触,不必考虑如何回答学生的问题,什么也没有!   在任何思考过程中,都存在着进展顺利,出出好的思想苗头的阶段, 这时教书就是一个思维贫乏的较长时期。如果你没有教书,什么也没干, 会使你神经质的!你甚至不能说:“我在教课。”   如果你正在教一门课,你可以思考你已很清楚的一些基本东西。这些 东西是有趣的,令人愉快的。重新接触它们不会有任何坏处。有更好的方 式去描述它们吗?是否存在与之相联系的新问题?你可以给它们以什么新 观念吗?基本东西考虑起来要容易些:即使没有新的看法也无妨,你以前 所掌握的知识,对于上课已足够了。如果你想到了某些新意,那就会非常 高兴。   学生的问题常常是新的研究课题的源泉。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有意义 的问题,可以说是我不时考虑过,而后暂时放弃了的。回过头再来看看这 个问题,看看我现在是否有进展,对我是没有任何坏处的。学生也许不能 理解我想回答的内容,或者我所要考虑的更精确的东西,但是他们提出的 与之有关的某个问题启发了我。而仅靠自己是不容易得到这种启示的。   所以我发现教课和接触学生使人生命不息,而我绝不接受别人为我安 排的不教书的好位置。绝不。   有一次朋友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位置。   战争期间,当我仍然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时候,汉斯·贝特给我在康 奈尔弄到了工作,年薪3200美元。从其他的地方我可以得到更高一些 的报酬, 但是我喜欢贝特,就决定去康奈尔,而不在乎钱。 但贝特总是照 应我,当他知道其他地方给更多钱的时候,我还未到任他就让康奈尔将我 的年薪增加到4000美元。   康奈尔方面通知我,我要教一门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课程,并让我 11月6日到校。期限定在年尾,听起来有点滑稽。我从洛斯·阿拉莫斯 乘火车到伊萨卡,路上花了不少时间为曼哈顿计划写最后的报告。我还记 得,在从布法罗到伊萨卡夜间行车的那段旅途上我开始备课。    你必须了解洛斯·阿拉莫斯的紧迫感。要尽可能快地做每件事;每个 人都非常、非常努力地工作;每件事情都得在最后一分钟完成。所以第一 次讲课前的一两天,在火车上备课,对我来讲似乎是很自然的。   对于我来说,“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是一门理想的教授课程。这正 是我在战争期间所做的工作——把数学应用到物理。我知道哪些方法是真 正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在利用数学技巧努力地工作了4年中,我已积 累了许多经验。所以我在课中安排了不同的题目,以及如何处理它们,而 且我还有教案——在火车上做的笔记。   在伊萨卡下了火车,象平常一样,我肩上扛着一个很重的箱子。一个 小伙子喊道:“先生,要出租汽车吗?”   我从没想过乘出租汽车,自己还是一个年轻人,缺钱。但一转念又思 忖:“我是一个教授——应该是尊严的。”所以我从肩上放下箱子,并且 说:“是的。”   “去哪里?”   “旅馆?”   “您已预定了吗?”   “没有。”   “弄到一个房间是不容易的。”   “我们就一个一个旅馆去问。你停下等着我。”   我们找到了伊萨卡旅馆:没有房间。又到旅行者宾馆:他们也没有房 间。我对司机说:“不要再随着我在城里转了,那得花好多钱。我自己一 个一个去找好了。”于是我把箱子放在旅行者宾馆,就开始到处转,寻找 一间房。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新教授,我有了多少准备。   我发现另外一个人为寻找房子也在周围转。这就表明了旅馆根本不可 能有空房间。过了一会儿,我们信步走上一个小山,并且逐渐地知道了我 们正走在校园附近。   我们看到了一幢宿舍似的建筑,由一扇打开的窗子可以看到里面有双 层床。那时已是晚上了,我们想问问是否可以睡在那里,门是开着的。但 没有一个人,我们走进一个房间,那个小伙子说:“过来,我们就睡在这 儿吧!”   我认为那样不太好,看来不是很光明正大。别人已铺好床,完全可能 回来,发现我们睡在他们的床上,那就麻烦了。   因此我们出去了。又走了一会,在一盏路灯下,看见从草坪上收集起 来的一堆树叶——当时是秋天。我说:“嘿!我们可以躺在树叶上,就睡 在这儿!”我试了一下,树叶相当软,我来回走得太累了,要是这堆树叶 不正好是在路灯下,那就十全十美了。但是我不想再自找麻烦。回想在洛 斯·阿拉莫斯时人们曾因我敲鼓和其他事取笑我,这回他们认为,由于我 做的某些蠢事,已经名声在外了,所以我得放尊严一些,这才勉强地打消 了睡在树叶堆里的念头。   我们在周围转悠了一会儿,来到一座大楼前,这是校园内一个很大的 建筑物。我们进去了,门厅里有两个长靠椅。   我不想引起麻烦,在楼底层我见到一个看门人,问他我能否睡在长靠 椅上,他说:“可以。”   第二天早晨醒来,找到一个吃早饭的地方,然后开始决定四出查找我 的第一节课是什么时候开。我跑到物理系问:“我的第一课是什么时间? 我错过了吗?”   那里的人说:“你一点也不用着急。8天内课程不会开始。”   这使我大为震惊:“那为什么告诉我提前一星期到这里?”   “我想在上课以前,你会乐意认识一下周围环境,找一个地方安顿下 来。”   我回到了文明世界,但却不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   吉布斯教授把我送到学生俱乐部,以便找一个地方住下来。这是一个 很大的场所,有许多学生在里面转来转去。我走到安排住宿的大办公桌前, 说:“我是新来的,要找一间房。”   那小伙子说:“朋友,伊萨卡的房子是非常紧张的。事实上,居然达 到了这种地步,不论您是否相信,昨天晚上一个教授不得不也睡在这个门 廊的长靠椅上。”   我看看周围,果然就是那个门厅!我转向他说:“嗯,我就是那个教 授,这个教授并不想再这样来一次。”   作为一个新教授,在康奈尔的头些日子很有意思。而有时是可笑的。 我到那儿几天以后,吉布斯教授来到我的办公室,并对我解释,在学期末 我们本来不接受学生,但是在个别情况下,当申请者是非常、非常好时, 我们也可以破例。他递给我一张申请表,请我审阅。   他问我:“嗯,您有什么想法?”   “我认为他是第一流的,我们应当接受他。我认为我们很幸运能让他 来这儿。   “是的,但是您看了他的照片吗?”   “看不看又有什么差别呢?”我大声地说。   “绝对不会,先生!很高兴听到您这样说,我们想看看,来了个什么 样的人做我们的新教授。” 吉布斯喜欢我不加思考就立即回答他,而没有 想:“他是系主任,我是新来的,我说什么最好小心一些。”我还没象他 那样思考的速度;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直截了当,而我说的就是进入我脑 子的第一个反应。   然后另一个人进到我的办公室。他想和我谈论哲学。当时他说了些什 么我印象不深,但记得他要我参加某个种类的教授俱乐部。那个俱乐部是 反犹太人的组织,他们认为纳粹并不是那么坏。他努力向我说明有许许多 多犹太人如何做出这样那样的蠢事。所以我一直等他都说完了,才对他说: “您知道,您犯了一个大错误;我是生长在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他出 去了,这使我开始对康奈尔大学的某些教授在人格和其他方面失去了尊敬。   不久,大学里举办了一场舞会。在洛斯·阿拉莫斯的三四年我都没有 跳过舞,甚至没有社交。所以我参加这次舞会,要尽可能地跳好,我想那 是相当成功的。你可能常会说起,某人什么时候和你跳舞,以及他们觉得 十分满意。   跳舞时我和一个姑娘谈了一会;她问了一些关于我的情况,我也问了 关于她的某些问题。但是当我再想和那个姑娘跳舞时,找到了她:   “您是否还愿意跳一次舞?”   “不,对不起,我需要换换空气。”或者,“嗯,我得去洗手间。” ——就这样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拒绝了,而且同一排的两三个姑娘都如此。 怎么回事?是不是我跳得很糟?我的人品不好吗?   我又和一个姑娘跳舞,她也提出了通常的问题:“你是学生,还是研 究生?”   “不,我是一个教授。”   “啊?什么教授?”   “我曾研究过原子弹。”   她说:“您是一个该死的骗子。”——然后走开了。    这件事大大地解救了我。一切都真相大白了。我对每个姑娘所说的都 是未经思考的,愚蠢的实话,自己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非 常清楚,正是当我样样都做得很好,很自然,也很有礼貌,并回答了所有 的问题的时候,姑娘们却一个一个地避开了我。似乎每件事开头都是令人 高兴的,而后,突然受挫——行不通了。幸亏这个女孩子称我是一个“该 死的骗子”,才使我恍然大悟。   所以从那以后我试着回避所有的问题,这却有了相反的效果:“你是 新生吗?”   “嗯,不。”   “您是个研究生?”   “不。”   “您是干什么的?”   “我不愿意……”——她们却继续和我谈话!   有两个姑娘到我房里来聊天,谈话结束时其中的一个对我说,不应当 由于是一个新生而感到不安;有很多像我这样年龄的人刚刚步入学院学习, 这的确没关系。她们是二年级的学生,两个人都相当和蔼可亲。她们努力 地做我的思想工作。但是我不愿意被她们如此地误解,所以让她们知道了 我是一个教授。她们很不安。还以为我欺骗了她们。作为一个康奈尔的年 轻教授,我碰到了很多诸如此类的麻烦。   不管怎样,我开始教物理学。除去这门课,我还考虑教上些其他课程 ——可能的话,教电磁学。也打算做点研究工作。 在战前,我攻读学位的 时候,就有了一些想法:我曾发明了一种用微积分做量子力学的新方法, 还积累了许多要进行研究的资料。    在康奈尔,我除了备课,还常到图书馆去,在那儿读《天方夜谭》, 并向我身边的姑娘们送秋波。但是当到了要做一些研究工作的时候,却不 能全神贯注。感到累,也没兴趣;我不能做研究!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   现在我才对那种状况有了较好的理解。首先,一个年轻人还体会不到 准备好一门课程得花多少时间,特别是第一次——备课,出考试题,检查 他们理解的程度。当时,我的课讲得很好,把许多思想都安排进了每节课 中。但是我没体会到那也是大量的工作。还以为耗尽精力是读《天方夜谭》 和心情郁闷所致。   在这期间,我得到一些大学和工业部门等地方的邀请,答应给我高于 目前薪金的报酬。而每当得到像那样的邀请时,我就更郁闷。我会对自己 说:“瞧,他们要给我这么丰厚的报酬,但是他们不了解我已是江郎才尽 了,我不应该接受它们。他们期望我完成某件工作,而我却什么也不成! 我现在没有一点创见……”   最后从高级研究所邮来了一封邀请信:爱因斯坦……、冯纽曼……、 韦尔……所有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给我写信,邀请我去那里作教授。 他们知道我对研究所的感受:它太理论化了,没有真正的活力和挑战。所 以他们写道:“我们尊重您在实验和教学方面的相当浓厚的兴趣,所以安 排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教授,一半时间在研究所。”   高级研究所!特别例外的优待!甚至于比爱因斯坦的位置还好!这是 理想的、完美的,却是荒唐的!   真是荒唐!以前的一些任职已使我觉得糟糕透顶。他们希望我完成某 件工作。但是这次的提议是如此可笑,竟到了我不可能做到的地步,如此 出格的荒谬。那些人确实犯了错误;多愚蠢的事情!当我刮胡子时,想到 这件事,就笑了起来。   然后我自己想:“你知道,他们把你想得如此神气,实现它是不可能 的,你没有责任去实现它。”   这是一个高明的见解:“你没有责任去实现别人认为你应当完成的事 情。我不能按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去做。”   高级研究所将我想象得那样好,这不是我的过错;那是不可能的事。 它明显的是一个错误——那时候我以为他们完全可能弄错,而且所有其他 部门也一样,包括我自己的学校在内。我就是我,他们指望我很好,为此 他们提供我一些钱,这是他们不走运。   正在那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不可思议的事。康奈尔实验室主任博布· 威尔逊可能是无意中听到了那件事,或者他刚刚知道了我的一些情况。就 打电话叫我上他那儿去。他以一种严肃的声调对我说:“费曼,您的书教 得很好,您正在从事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大家都很满意。我们可能获得 的任何期望都是靠运气。每聘请一个教授,我们都得冒极大的风险。如果 他教得好,那就行。要是教得不好,就太糟糕了。但是您不应当为您已经 做了的或者还没做的事担心。”他说这些话比那些做法好得多,而且解除 了我的负疚感。   后来,我又有一个想法:现在物理学使我有点厌烦,过去我一直喜欢 物理。我为什么喜欢物理?我习惯于从事物理,我习惯于做我愿意做的事 情——不想管它在核物理的发展中是否重要,而只考虑我对它是否有兴趣, 是否会让我高兴。上高中时,看到从一个狭小的水龙头中流出的水,我就 想是否可以描述出那条曲线。尔后发现这是相当容易的,我无须去做它, 对于科学的未来,它并不重要,别人已做过了。但这无关紧要:毕竟,我 发现了某些东西,我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于是,我有了这个新的看法。现在我正是精疲力尽,绝不能完成任何 事情,不过,我已经在大学里得到了我所喜欢的教课的好位置,正像乐于 去读《天方夜谭》一样,我准备在我愿意的时候去做物理,而不必为什么 重要性而担心。   有一个星期,我在食堂旁边看见一个傻小子把一个盘子抛到空中。当 盘子在空中上升时,它震荡起来,而我注意到盘上的康奈尔校徽也在转来 转去。我注意到,徽章明显地转动得比震荡快。   我穷极无聊,所以开始计算旋转盘子的运动。我发现当角度很小时, 徽章的转动是震动速度的两倍——二比一。这产生出一个复杂的方程!然 后我想:“根据力或动力学,是否可能用一种更基本的方法找到某种思路, 弄清为什么它是二比一?”   我不记得我如何做这件事,但是最后我解出了带质量的粒子的运动, 以及推导有加速度如何平衡以使它得出二比一。   我还记得去汉斯·贝特那儿,对他说:“嘿,汉斯!我注意到一件有 趣的事。盘子这样转,二比一的原因是……”我给他讲那些加速度。他说: “费曼,那是相当有趣的,但是它很重要吗?您为什么研究它呢?”   “哼!”我说,“一点也不重要。我做它恰恰是好玩。”他的反应并 没使我气馁;我坚定了自己喜欢物理并做我想做的事情的想法。   我继续算振动方程。然后考虑在相对论中电子如何开始进入轨道运动。 接着有电动力学中狄拉克方程。而后是量子电动力学。在我了解它以前 (这是很短的时间)我是在“玩”——实际上是工作——在同我如此喜爱 的老问题打交道,在洛斯·阿拉莫斯时,我停止了对这类问题的工作:我 的论文式的题目、所有这些发人深省的、很美妙的现象。   实际上,这些事情很容易,毫不费力。这就像拔出一个瓶塞:里面的 东西都不费力地流出来了。我几乎试图阻止它!然而,做什么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最后有什么。我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些图形和全部理论也得益于晃 动的盘子之类不起眼的小玩意。 教授的尊严 《爱开玩笑的科学家——费曼》 SurelyYou'reJoking,Mr.Feynman! R·费曼/著,吴丹迪/等译 科学出版社,1989年2月
个人分类: The Art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3866 次阅读|2 个评论
写在兔年开始
热度 1 zhangpengju 2011-2-18 19:50
确切地说,过了元宵节应该是算年过完了,刚回到所里,就被各种新闻冲击着还没有矫正的思路。就从核物理发了一篇PRL谈起吧,今天开组会,导师抛砖引玉,透露了实验核物理方向的PRL已经接收,从而激励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要继续加大智力和体力的投入,争取在文章上有更高的突破。国内的实验核物理方向,自己踏踏实实做出来的PRL绝对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了,国际上实验核物理方向的新进展数十年来应该也不算很多,而国内这篇PRL可以说也鼓舞了本所相关领域人员的热情和信心,于是面对这样的阶段性成果,我们所相关的部门再接再厉,春节期间照常工作,随后又发出不成文的通知,要在大装置上做实验首先要保证能发什么样的文章,言外之意,既然PRL已被核物理揽入囊中,那么后续的其他专业要发的文章最起码不能低的太多。说实话,听了这样的消息,内心的紧迫感顿时压的自己有点窒息,之于自己,我们的实验装置不够大,甚至没有建好,PRL我们也想过,那是5年之后的事情了,面对实验核物理已经接收的PRL,我们也只有汗颜的份儿了,在文章决定一切的阶段,有文章可以试着谈,有了PR系列可以谈,有了PRL不用谈。我们这些本来就边缘的学科要想在这个大环境中立足,没有PRL谈何容易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国家每年拿出那么多钱来运行大装置,岂是那些不能发PRL的张三李四们所能浪费的起的,无论是不是基础科研,起点一样的前提下,能发PRL是王道,这样以来,危机感油然而生。 于是,赶紧整理一下兔年的科研思路,总的说来,装置需要继续建设,还要彻底调整实验室格局,这样以来,年内拿到新数据的可能性不太大,乐观一点,有可能到12月份有希望拿到一点数据,这要看后半年的加班情况了,估计今年能保证一篇SCI,如果有新数据的话,再加上年底的冲刺,可能为下一年打好基础。 兔年,加倍努力!!!
2665 次阅读|2 个评论
要有紧迫感
oaiwqiyao 2011-2-12 11:04
除了在有情绪时去除自己的焦虑情绪,那么在工作时间内一定要有紧迫感,使自己能沉浸在工作中,并且达到巅峰状态。主要做到: 1、做到80/20法则;把最重要、最难的事情放在前面,用80%的时间去处理,其余的事情用20%时间处理。 2、做到时时刻刻想工作的事情,特别是睡前和睡后要想自己工作中的进展; 3、做到放手让家人管事情的能力;回家只顾吃饭和睡觉; 4、在工作中决不允许看新闻\收邮件\看电影\打电话等其他事情; 5、偶尔躲起来。 6、有意识地让自己走神或开小差的时间最短,很快回过神来。 7、爱拼才会赢。
个人分类: 如何达到自由学术王国|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