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球人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尽信法不如无法
热度 1 renxiuhong 2012-11-15 08:28
尽信法不如无法 宇宙大学校长 任秀红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经不如无经。 振聋发聩!中国人真是太伟大了! 看看地球上一些地方由于“尽信书”而导致的“生战循环”,越发认识到中国人的伟大! 对于那些地方的地球人而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应该是对症治病的良药,改成“尽信经不如无经”即可?当然,有对宇宙地球、地球人及其关系认识的好经最好? 书、经,都是记录了地球人对宇宙、地球、地球人及其关系认识,是古今中外的地球人根据自己或他人对宇宙、地球、人及其关系的认识写成、刻成的,因此,宇宙、地球、地球人及其相互关系是所有书、经的认识对象,也是书、经内容的根本来源。 法律制度是地球人根据地球人、地球、宇宙的规律制定的,有根据正确的认识制定的善法,有过时或者根据认识错误认识制定的恶法,所以,尽信法不如无法?只是一种极端的说法,真正合理正确的做法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和修改完善法律制度。 所以,宇宙是最大的书,是最根本的经。自己看宇宙,头脑更明白。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经,不如无经。 尽信法,不如无法?
个人分类: 宇宙学|4441 次阅读|2 个评论
没有人会完全死亡
热度 3 renxiuhong 2011-4-5 13:29
没有人会完全死亡 ——一种“人死观” 地球大学校长 任秀红 生和死是人生的两头,是地球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 对于生和死,地球人都已经有了许多认识,形成了人生观和人死观。当然,不同的地球人,不仅是每一个民族,而且每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人死观都有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不同,虽然也有一些共识。而不同的人生观和人死观,也直接形成了不同民族对于生死的不同情感,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塑造了不同的习俗法律制度,造就了不同的器物结果。 虽然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观和人死观,不过,有些观点接近于事实,有些却偏离很远。所以,可以说,有些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符合事实,有些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不符合事实。当然,这里的事实也是需要人来认识的,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所以,争议仍然会存在。 小时候我很喜欢读书,而且很喜欢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也从爸爸妈妈那里听到了很多故事。现在我将《圣经》当作历史文献、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读,了解到了犹太民族和西方其他一些民族的人生观和人死观,比较了一下,有了不少有趣的发现。 例如,关于人生观方面的生人观,即人如何出生而来的观点或认识。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圣经》里有上帝造人的传说。女娲是女的,符合人都是女性生育而来的自然现象,当然,忽视了男性在生育人中的一半作用;上帝仿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亚当,亚当是男的,那么上帝当然也是男的,这不符合一般眼见的女性生育人的现象,但是符合了男性在生育中也起一半作用的生育规律。所以,中国和西方关于生人的认识,都是片面的,都是有一半是正确的,另一半是错误的。综合二者的科学生育观,即肯定男性与女性二者在生人中的共同作用,才是全面正确的生人观。 人死观呢?中国、印度和西方等都有人死后变鬼神上天堂下地狱的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中国人、印度人和西方人等对人死的不同认识,也形成了对于人死亡的不同情感、习俗法律制度、行为和器物结果。衣服、食物、音乐、建筑等等许多器物,都是为死亡或者说死人而制造的。最典型的,当然莫过于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 现代中国人在清明的这一天,上坟、烧纸,包括已经形成了制度的黄帝陵的祭祖活动,也是中国人对于人死的认识、情感、制度、行为、结果的一种共识性表现。当然,每个人的真正认识、情感、习惯、行为、结果等,还是会因人而异。 在我看来,人死包括两个方面,正如人生包括两个方面一样。人生包括的两个方面是:一方面是身体物质的生命生存或活着,也就是现代自然科学所认识的死亡;另一方面是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生命的生存或活着。所以,人死包括的两个方面也就是:一方面是身体物质生命的死亡,另一方面是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生命的死亡。 不同的人,有着既具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的身体物质生命,也有着既具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的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生命。共同性使我们联系,差异性使我们区别,所以,人活着,人生存着,身体物质生命的生存很重要,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生命的生存更重要,因为正是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的差异性,使我们相区别,使我们自己成为我们自己:即使我们和父母兄弟姐妹很相像,但我们仍然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独立的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生命。 人的身体物质生命会死亡,但是一部分基因会在有血缘关系后代的身体物质生命中延续生存,虽然这很有限。人的思想情感精神文化也会死亡,但也有一部分会在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陌生人的思想情感精神文化中延续生存,而且是无限的:在空间中延展,在时间中延续,以至无穷——直到人类全部消失时…… 所以,没有人会完全死亡。爸爸妈妈去了,但是他们身体物质生命和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生命的一部分在我和哥哥姐姐、外甥侄女侄子及他们孩子的生命中生存延续着,而且,他们的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生命也在更多的亲朋好友以至于无数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生命中生存延续着,所以,爸爸妈妈也永生着。而我们的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生命中,也有着许许多多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的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生存延续着:女娲、伏羲、黄帝、夏禹、孔子、老子、上帝、亚当、夏娃、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人,无穷无尽…… 有些生命尚未来得及看这个地球一眼就去了,但是他们的生命也仍然生存着…… 所以,没有一个人会真正完全死亡,所有的人都会永生,永生在他人的生命中…… 所以,死亡有何惧怕呢?对于许许多多被病痛折磨的人来说,死亡还是一种快乐的解脱吧? 庄子丧妻后鼓盆而歌,祝福妻子到更好的地方去了,也是一种我很欣赏的“人死观”…… 当身体物质的生命死亡时,我们会感到痛苦,会悲伤流泪,那么,就让泪尽情流吧!同时,在流过泪后,想一想死者生命在我们生命中的延续,想一想死者希望我们真智善美地、健康安全快乐幸福地活着的思想情感和心愿,努力去真智善美地、健康安全快乐幸福地活着,才是对死者最好的告慰吧? 祝福所有的死者,也祝福所有的生者……
个人分类: 地球人学|3704 次阅读|6 个评论
《地球人学初论》发表了!
热度 5 renxiuhong 2011-2-12 21:25
《地球人学初论》发表了! 感谢我自己、 武宏志老师、刘国荣老师 等无数 地球人的物质和精神投资! 地球人 学 初 论 任秀红 ( 延安大学 财经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 摘 要:地球 人是古今中外、广泛分布于地球不同地区的所有个人与群体的总称。从人的概念到地球人概念,从人学到地球人学,反映了在全球化和地球村时代条件下,地球人对自身和地球人与环境之相互关系的新认识。以地球人学视野观天下,将会引发其他一切理论认识和行为实践广泛而深远的变化。 关键词: 全球化 地球村 地球人地球人学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9975(2010)05--0043--05 收稿日期: 2010 — 09 — 30 作者简介: 任秀红( 1971 -),女,山西夏县人,经济学硕士, 延安大学 财经学院讲师 。 地球人在地球环境中生存,也在与地球生存环境的博弈中形成了关于地球生存环境和地球人自身的思想认识信息,之后,又以所得到的思想认识信息作为指导地球人进一步与地球生存环境博弈的生存行为实践基础。这是地球人的生存行为实践与动物的本能生存行为的根本区别之一。地球上的各国人既共同生存于宇宙、太阳系、地球等共同的生存环境中,因此形成了关于宇宙、太阳系、地球等共同生存环境和自身的共同认识信息;同时,地球人也生存于地球上各个不同部分的地理和时代生存环境中,因此也形成了关于地球不同部分的地理和时代生存环境与地球人自身的不同思想认识信息。这些共同和不同的思想认识信息都指导着地球人自身进一步在地球生存环境中的生存行为实践。随着地球人思想认识能力和行为实践能力的提高,反映地球人思想认识能力和行为实践能力的制度体系、科学技术和物质成果也进一步发展丰富提高;而随着制度体系、科学技术、行为实践和物质成果的不断发展丰富提高,最终形成了全球化和地球村的生存环境条件,这也促使地球人对自身和地球生存环境的认识进一步丰富、深化,形成新的思想理论认识信息、制度体系、科学技术、行为实践和物质成果。因此,在地球人与地球生存环境博弈的过程中,每一次地球人对于自身和生存环境认识的新变化都会引发思想理论认识信息、制度体系、行为实践、科学技术和物质成果的一系列变化。 一、 “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含义 “地球人”概念由“地球”和“人”两个概念组成,反映了地球人生存于地球环境的地域特征。“地球”在这里不仅指地球本身,还包括地球的卫星月亮、地球赖以存在于其中的太阳系、银河系等宇宙时空,是一个广义的生存环境概念,因为太阳光和宇宙中的星光等一起组成了地球上的生存环境。本文中的地球生存环境或环境,都是在这个含义范围内使用的。 “人”指地球上的人类,既指人类个体,也指人类整体。从根本上来讲,“地球人”是一个根据地域特征分类的概念,类似于根据地域(一国之内的行政区划、国别或洲际空间等)特征进行分类而形成的“夏县人”、“延安人”;“山西人”、“陕西人”;“中国人”、“美国人”;“亚洲人”、“欧洲人”、“非洲人”等概念。“夏县”、“延安”、“山西”、“陕西”、“中国”、“美国”、“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域空间各自都只是地球这个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地球人”概念和“夏县人”、“延安人”;“山西人”、“陕西人”;“中国人”、“美国人”;“亚洲人”、“欧洲人”、“非洲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的“地球人”可以包容这些概念,而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只是“地球人”这个整体概念中的一部分,不能够包含整体“地球人”概念的含义。 “地球人学”,从概念的排列组合上,可以分为“地球”、“人”、“学”、“地球学”、“人学”、“地球人学”等概念。“地球”、“人”和“地球人”的概念上文已经说明,此处不再赘述。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学”、“地球学”、“人学”和“地球人学”概念的含义。 “学”在这里,指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信息,是地球人对于宇宙世界的认识信息,包括对于地球人自身和自身以外的环境如地球环境的认识信息等。“地球学”是地球人对于地球环境的认识信息;“人学”是 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 ;“地球人学”是研究地球环境与地球人的相互关系,最重要的是地球人在地球环境中如何生存的学科体系,包括地球人对自身和地球生存环境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思想认识信息和行为实践,具体包括由此形成的思想理论认识信息、制度体系、科学技术、行为实践和物质成果等一切人类的思想认识信息和行为实践结果,因此,地球人学包括了一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在内。地球人学的研究目标是地球环境与地球人的相互关系,核心目标是如何促使地球人更好地在地球环境中生存,而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知己知彼合作共赢,即通过对于地球生存环境和地球人自身的认识和改善,促使地球人和地球环境之间、地球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的合作和谐关系而达到地球人更好生存的目标。 地球人在地球环境中生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根据现有的认识信息可知,古今中外的所有地球人都在地球这个生存环境空间中生存活动。随着地球人掌握的关于宇宙空间和自身信息与行为能力等人力资本的提高,现在少数航天员等可以离开地球在太空中生存生活,但只能是短期生存生活,而且航天员们赖以生存的所有条件,不管是航天设备本身,还是航天员们的食品等生存资源,全部都来自于地球。因此,在可以预期的时间中,地球仍然是地球人必不可少的生存环境。当然,这并不排除随着地球人的认识和行为能力等人力资本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地球人将能够移民其它星球生存生活,而其它星球上与地球人类似的物种也可能会来到地球生存生活。 二、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产生条件 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产生条件,分为主观精神条件和客观物质条件两方面。地球人自身与地球环境的生存博弈,即地球人思想认识——行为实践的相互促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地球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最终促成了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形成,这是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形成的主观精神条件。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等物流和信息流工具形成的信息化、全球化环境背景,是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形成的客观物质条件。 地球人在环境中生存虽然是一个事实,但是,对于这个事实的发现和认识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由于客观物质条件和主观精神条件两方面原因形成的。 首先,一方面由于地球上古今中外的地球人生存于地球上的不同时间和空间环境中,因此对于地球环境和自身的认识受到不同时间和空间环境的限制。生存于地球上不同时间和空间环境中的地球人,只能认识自身所生存于其中的时间、空间环境和地球人,对于其它时间和空间相距较遥远的时空环境和地球人的认识局限性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在交通和通讯等交流沟通工具有限的条件下,不同时间和空间环境中的地球人之间交流沟通也不充分,因此,地球上不同时间和空间环境中的地球人对于自身和时空环境的思想认识,主要是局限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环境中的特定思想认识,即片面认识、特殊认识或不同认识。因此,客观物质条件和主观精神条件都影响着地球人对于自身和地球生存环境的全面、正确认识,也影响着用这些认识指导的行为实践。 不过,虽然地球人由于生存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中而对不同的时空环境和地球人自身的认识信息是不同的,但是在这些认识信息中,也存在着一些共同性的认识信息。这是由于地球上不同时间和空间地区的生存环境虽然有不同之处,但都位于同一个地球上,因此也具有共同性的缘故。例如,太阳、空气、水等等生存资源,是所有地球人生存所共同必需的,因此形成了地球人关于这些共同事物的共识;就地球人个体而言,虽然有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之分,有男女老少的的性别年龄之分,还有不同职业的社会分工之分,但是在这些分别之外,作为生物存在和社会存在的地球人仍然具有很多共性,这也形成了地球人关于自身的很多共性认识。客观物质条件和主观精神条件的改善提高,一步步丰富着地球人对地球环境和自身的认识信息。 在地球人与地球环境的生存博弈中,地球人对于自身和地球生存环境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不断拓宽、深入、提高,逐步形成了丰富的思想理论认识信息、制度体系、科学技术和物质成果。这些思想理论认识信息、制度体系、科学技术和物质成果又进一步指导地球人对自身和地球生存环境进行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在地球人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中,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对于促进地球人交流沟通和相互认识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交通工具与通讯工具的动力标准,可以把地球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史划分为三个不同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地球人相互交流沟通的数量与质量和对自身与地球生存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也存在着数量与质量的根本不同。 (一)人力信息时代,即以地球人的腿脚等自身身体条件为主要交通工具和口耳相传为主要通讯工具的时代。由于人力信息传输的局限性,这个时代的地球人相互之间交流沟通较少,大都局限于自身生存环境区域及其之外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因此地球人对于自身与地球生存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也大都局限于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之内。古今中外原始部族的生活方式是人力信息时代的典型代表; (二)动物力信息时代,即以牛、马、骆驼等动物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时代。由于对于牛、马、骆驼和鸽子等畜力和禽力的利用,地球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使更广大范围内的地球人得以相互交流,因此也促成了欧亚非大陆上地球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相互影响。中国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唐宋时期中国和国外的交流以及元朝时期蒙古人最远到达欧洲等,都说明了亚、欧、非之间地球人的交流。在现有的主流观点中,仍以“欧洲中心论”即欧洲人对亚洲人和非洲人的影响为主。但是,约翰 · 霍布森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中坦言:“我集中叙述许多东方的发明、人文和地理,它们使西方的崛起成为可能,而所有这些在传统的叙述中都被忽视了。” 可以说,东方文明促成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西方近代文明的崛起中,东方文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东方文明也从西方文明汲取了丰富营养。实际上,文明的交流影响都是互动双向的,就像地球人中以性别作为分类标准而划分的最基本的两大类别男女异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一样。因此,在动物力信息时代,亚、欧、非之间的地球人交流得到进一步增强。各个地区的地球人既吸收着其他民族的优势和长处,也保留着自己的特色,在相互影响、求同存异中慢慢酝酿着地球人意识,形成着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内容; (三)机械力信息时代,即以自行车、汽车、船舶、火车、飞机等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和以电报、电话、电视、收音机、互联网等作为主要通讯工具的时代。机械力的利用大大提高了地球人传输信息的能力,促使地球人突破了地球上的水域障碍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沟通,并进入了全球化和地球村时代,从而也使地球人全面深刻认识自我的“地球人”概念和研究地球人的“地球人学”得以形成。明王朝时期远至非洲的郑和下西洋、欧洲 15 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对美洲的发现,以及中国人对澳洲的认识,“ 根据中国史籍记载,早在唐宋时期,中国人就对澳洲有所认识。最初中国人对澳洲的知识是通过与马来人和阿拉伯人的接触得来的,其中难免掺杂了道听途说的成分。随着海外交通的发展,中国人对澳洲的认识也从模糊到逐渐清晰。宋元时期,中国帆船远航澳洲海岸,与澳洲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对当地风土人情有了较为翔实的记载 ” 等,使亚、欧、美、非、澳洲等真正联系起来,使全球化真正实现,偌大的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而地球村里的居民“地球人”也自然而然地诞生,研究地球人的地球人学也相应形成。 从空间条件来说,以地球人中的中国人和美国人为例。中国人和美国人分别生活在地球上被命名为“中国”和“美国”的空间地域环境中,在与地球环境的博弈中形成了各自对于自身和生存环境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在人力信息和动物力信息时代的环境条件约束下,中国人和美国人难以充分交流沟通,于是各自以对自身和本土环境的思想认识作为行为实践的指导工具。随着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等交流沟通条件的改善,地球人进入机械力信息时代,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多,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广泛,因此,中国人和美国人都越来越认识到,他们除了各自是在同一个地球上不同地区环境中生存的特定“地区人”,即中国人和美国人之外,还是在同一个地球环境中具有共同性生存的地球人。而随着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于自己和对方的相互认识,即对于共同作为地球人的自身与共同生存于其中的地球环境的认识,已经并将继续促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处理相互关系中的一系列变化,从过去对立对抗的竞争敌对关系,逐渐向友好互利的合作共赢和谐生存的关系转化。而这些变化,也将会成为引发地球人其他一系列思想理论认识与行为实践的基础。因此,客观物质条件的发展变化,影响着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对地球人学的形成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从时间条件来说,由于地球人生命过程的有限性,在地球人尚未发明信息记载与传播的工具之前,不同时代的地球人之间是难以交流沟通信息的。古代地球人对于自身和地球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很多思想认识信息和行为实践,除了一部分通过口耳相传传承下来之外,大都随着其生命的消亡而消失了。而随着文字、书籍、电视、收音机、手机、互联网等信息记载与传播工具的发明创造,地球人可以通过这些工具记载的信息学习了解历史上地球人的思想认识信息、制度体系、科学技术、行为实践。正是通过对历史上的地球人思想认识信息、制度体系、科学技术和行为实践的学习,每一时代的地球人才可能丰富对自身和自身以外的地球环境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认识,也为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 对于地球人的思想认识,虽然由于地球人认识主体繁多而有多种多样的思想认识和表述方式而更增加了思想认识结果的纷繁复杂性,但是,由于地球人存在事实的唯一性,众多认识信息和表述中必然存在着与地球人存在的唯一事实相符合的真理,也存在着与其不相符合的片面甚至谬误的认识与表述;而衡量思想认识与表述是否真理的标准,就是地球人存在的事实。衡量的方式有两种,既可以运用已有的真理,通过逻辑推理衡量验证,也可以运用实践的方式验证。虽然逻辑推理验证和实践验证都可以达到验证真理的目标,但是实践检验真理仍然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机械力信息时代迅捷丰富的信息传输,使地球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极为便利,同时也使地球人验证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机械力信息时代不仅为“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最终形成提供了条件,也为验证“地球人”概念以及由其推演的地球人学理论是否与事实相符合提供了条件。 三、“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形成的意义 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意义。 (一)“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形成使地球人全面正确、清晰明确地认识到自身的环境和人文特征,尤其是认识到了地球人自身作为“环境人”的特征。地球人的最初起源是什么?是宗教中所认为的上帝造人,还是科学中的达尔文的进化成人?不同的思想认识在现今的不同地球人中都有其赞同者。但是,随着地球人思想认识能力的提高,对这个问题应该会有越来越接近事实的真理性认识。本文要强调的是,以地球人现有的思想认识能力和知识信息可以确定,地球人从无中生有到有中归无,其中一生都是在地球环境中生存的,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真理性认识。在以往的思想认识中,对于地球人的思想认识已经有从环境生物物质方面认识的。然而,从根本上,由于对于“地球人”界定为“人”这个概念界定的片面性,所以以往对于地球人的认识重点集中于地球人本身的一些特征,尤其是与动物相区别的一些特征,但对于与地球人本身密切联系的地球生存环境或地球人的生物物质特征严重忽略了。而由于对地球人的环境特征缺乏明确清醒的思想认识所导致的片面性,形成了以此思想认识作为指导行为实践的理论的偏颇性,导致一味重视地球人本身而忽视了地球环境的“以人为本”思想,造成了对于地球环境的巨大破坏,导致了地震、海啸、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等对于地球人的生存产生巨大危害的环境事件,使地球人的生存危机愈演愈烈。这些危害地球人生存的环境事件,也是促使地球人反省,加深思想认识,最终形成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原因之一。随着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形成,地球人对于自身和环境的认识都将越来越全面,以此作为指导地球人生存行为实践的理论基础,也将使地球人和地球环境的关系真正向“人地和谐”、“天人合一”、地球人与地球环境和谐的生态平衡趋势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古今中外地球人所向往的富足、安宁、和平的生存状态。 (二)“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形成,使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地球人在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地球人的独特性之外,也认识到所有地球人都具有的共同性,即在地球环境生存的共同性。由于共同生存于唯一的地球环境,所有地球人也都需要生存,因此地球上的所有人也统一起来,统一于“地球”这个统一体。这将有助于化解和消除不同地区的地球人之间,以及地球人总体与地球环境的矛盾,使地球人与地球环境和地球人之间的和谐和平真正实现。 在地球人生存的历史中,由于生存时间和生存空间的局限性,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各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环境中的地球人只认识到了自己和其他地球人的差异性,虽然对于彼此的共同性也有所认识,但对于这种共同性的认识却远不如对差异性的认识深刻。这也是导致地球人之间对立对抗和彼此竞争不休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对于所有地球人所具有的依赖环境生存共性认识的严重忽视,以及历史上由于地球人的生存能力相对低下而导致的对于地球人生命的盲目崇拜,导致许多时代和地区的地球人都忽视了对于人口数量的控制。这不仅导致了人口数量太多产生“人口污染”现象,对地球生存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破坏了生态平衡,产生了地震、沙漠化、洪涝灾害等环境污染和环境危机,也使地球人之间为争夺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环境的战争等彼此争斗活动周期性爆发。地球人人口过多,生存资源相对稀缺,于是通过战争厮杀减少人口恢复地球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和谐关系,之后又大量生育人口破坏这种生态平衡关系引发新一轮的战争厮杀争夺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以至于人类社会就在这种生死循环和盛衰繁荣历史周期中周而复始地运行。 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形成,使地球上在各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环境中生存的地球人在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地球人作为在地球上局部时间和空间环境中生存的“时代人”、“局部人”、“国家人”或“地区人”特征外,也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地球人的共同性,而所有地球人的根本共同性就在于,所有地球人都必须依赖于地球环境这个唯一和共同的空间环境生存,即所有地球人的生存权都是需要保障的,然而地球环境能够提供的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地球人必须相互自觉地在竞争与合作中,在共同关爱地球环境和彼此关爱中,达到知己知彼合作共赢健康幸福生存的目标。 (三)“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形成,使地球人有了一个综合古今中外思想认识与行为实践、综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和主线,使地球人对于自身和地球环境以及相互关系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更加全面,使思想认识与行为实践真正统一起来。 在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形成之前,地球人的思想认识主要局限于对个体自身和其他地球人及其地球生存环境的局部、片面认识。这也导致了各个地区、各个时期的地球人囿于根据局部空间、时间环境所得来的局部认识理论,却想统一指导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等大为不同的全部地球人行为实践的倾向,“欧洲中心论”、“长久以来,中国人没有明确的世界观念,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的是华裔秩序。中国人一直把中国看作唯一的文明世界,向来以自己为中心,把自己放在至尊的位置,对境外的一切民族都称之为落后、野蛮的 ‘ 夷狄 ’ 而不屑一顾” 的“中国中心论”等都是这种思想认识的典型表现;同时,在科学研究中,也形成了以局限于分科研究为主的学科体系和思想认识与行为实践两分为主的知行两分体系。这种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虽然有深入研究,深刻认识的优势,但是割断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割断知行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以局部代替整体的思想认识与行为实践,也造成了片面偏颇极端的思想认识甚至谬误认识和行为实践,对地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也对地球人的生存造成了极大危害。 地球人学包含了关于地球环境和地球人的一切研究认识信息,其中对于地球环境的认识研究也包括对于地球存在有关键影响的太阳系和宇宙环境的认识研究,从这个角度看,可以用“地球学”和“宇宙学”概念加以表述。而对于地球人的认识研究,即是对人文社会科学最大综合的“人学”和“人类学”,然而这些研究囿于认识局限,往往忽略了对于地球人生存于地球环境特征的研究认识。可以说,以往的“人”和“人学”、“人类学”,对人的思想认识虽然也有很多真知灼见,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人的某些特性,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地球人概念的提出和地球人学的研究,将在更大程度上丰富完善地球人对于自身和环境的认识,使地球人能够更好地知己知彼、合作共赢天人和谐与健康幸福。 “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的最重大意义,是将“地球环境”这个对地球人影响至关重大的因素纳入了分析框架,因而也顺理成章地将自然科学的研究统一纳入了同一个分析框架体系中。由于地球环境这个分析因素的引入,地球人由此而用崭新的视角看待自身和自身之外的地球环境及地球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真正用动态、联系、平衡的认识方法既认识地球人与地球环境的边界,也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既认识全体地球人的共同性,也认识作为地球人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地区中不同地球人的差异性及相互联系,将全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内容都包括在内,并揭示地球人无中生有于地球环境,在一生中依赖地球环境生存,以及最终有中归无于地球环境的事实。从“地球人”这个关键概念出发,可以推演出地球人与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地球上的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球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地球人概念和地球人学为地球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与古今中外同异相间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指导,为达到地球人之间知己知彼合作共赢安全、和平、健康、幸福的生存,以及地球人与地球环境之间的人地和谐、天人和谐的目标,提供了一个动态立体的时—空—人分析基础和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 约翰 · 霍布森 . 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 . 孙建党,译 . 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1. 廖大柯 . 略论中国人对澳洲的早期认识 . 厦门大学学报, 1999 ( 2 ) . 袁洪亮 . 近代人学思想史 .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103. On the concept of the Earther and the Eartherics Ren Xiuhong (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y, Yanan University, Yanan 716000, shaanxi) Abstract: Earther is the generic term of all individuals and groups widespread in every corner of the Earth at all times. Transfer from the concept of human to the concept of the Earther, and Hominology to Eartherics, reflects the earthers’ cognition about themslve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arther and the Earth under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village time.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artherics will arouse abroad and deep change on all other theory cognition and practice. Kewords : Globalization Gglobal village Earther Eartherics 参见“中国人学学会”网站的“中国人学学会登记申请书”, 2002 年 1 月 8 日 。
个人分类: 地球人学|3137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