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公交车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新骗局
zjzhang 2013-1-15 08:22
新骗局 香港最近发生了系列高级骗局,估计很快会传入内地啊!城市里乘公交车的亲人们警惕哦。 骗子最新手法 :是在公交车上,一般三人一组,三个骗子会围坐在你的周围,借机把手机放在你手袋或衣袋中,之后就说不见手机了。骗子借同伙致电自己手机时,你袋里的手机就会响起,令你变成小偷,屈你钱。 对策 :一旦被屈,最好不要触动手机,这样手机上没有你的指模。然后要大声报警,让他们知难而退。如不退就等警察来!记住一定不要下车。 年底了,防火防盗防坐车啊,有爱心的人请转此贴。
个人分类: 文学|2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规划
热度 2 vatang 2013-1-2 14:08
其实无论环境规划、城市规划、乡村规划抑或国家活区域的事业发展规划都是用伪科学包装下的长官意志。规划师们与行政长官互相妥协,而规划师妥协的最多最彻底,他们用伪科学的规划理论和精美的图纸甚至是虚拟现实技术来展现长官心目中的未来场景,而长官则会对上级或者民众说:看,这就是我们决策的科学依据。 今天早上青岛下了雪,比上一次要大得多。我从公交车上下来进校园的时候,水泥路上的雪已经被过往的车辆碾压成灰黑色的冰水泥混合物。当我深一脚浅一脚向前行进时,不可避免的,鞋就湿透了。这还不是全部,因为一路走来,下半身基本溅满了泥点。这个校园当初建设的时候当然是要做规划的,也许还会请一些国际知名的规划设计公司,图纸肯定很漂亮,布局也一定很合某种“理”,建设起来后也看起来很有气势,很有自豪感,但这难道就是规划的全部吗? 我觉得我们的规划里最缺乏的,就是“人”的因素。我觉得人应该是一切规划的核心,而我们的规划所考虑不到的,恰恰就是人。 例如这条路,规划的时候考虑的肯定只是车。我知道有些人会说,路旁边有人行道啊,没错,人行道不足一米宽,而且还在其上种上了树,这是给人走的路吗? 我知道规划师肯定会有一大堆的理论来解释这种安排。例如车辆已经成为现在交通的主流,例如节约用地的理念。没错,节约用地是对的,所以才要好钢用在刀刃上,现在的关键是,什么才是刀刃。按现今这种规划,楼房、车辆、绿地、广场,喷泉、水榭这些是长官心目中的“刀刃”,而人,我说不准在长官心目中是一个什么地位,也许是包袱,也许是累赘,也许是麻烦,也许是工具,但就不是一个像长官一样的活生生的人,我甚至怀疑,长官和规划师们有没有把自己当人。 一条人行道有没有那么重要?作为校园外人士,我想多半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对于校园内人士,学生抑或老师,一条人行道至少可以实现人车分流。至少安全是有得保障的。车行道有排水设计,因此路的两边会比中间略低,这样便于水向两边富集,如果没有人行道,行人走在两边,逢到雨天,就不堪其扰。被车辆飞驰而过溅到一身泥水的行人与坐在车辆里的人们自然就会产生敌对的分离感,这显然是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的。试想一个老师刚在课堂上和学生做了亲密接触,转眼就匿身于车中,和学生在同一条道上渐行渐远,这是多么的滑稽与可悲呢。 一条人行道不仅可以提供安全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丰富校园生活也非常有必要。人行道足够宽阔,孩子们可在其上玩耍,情侣们可在其上漫步,行人们可以驻足,参观者可以悦目。一条人行道,可以增加多少“人情味”呢?而一个校园,你觉得是那些稀奇古怪的建筑、空旷荒凉的广场草地重要,还是到处洋溢的 温馨人性更重要? 我知道有些人会说:你小子不就是下雪天湿了鞋吗,至于扯那么远吗?我觉得至于,我甚至觉得这是人生全部的意义。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与发现,除此之外,你能找到什么意义?钱挣再多,除了安身立命,其余都是数字,除非你能用于更有意义的事业;官做再大,超越了你能力所限,越大越危险。如果你被这些蒙蔽了双眼,必会错过许多沿路的风景。何况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有得必有失。失之东榆,得之桑榆,在时间维度上,色即是空,何必强求。 我在青岛辗转居住个数个地方,各个区的情况还算比较了解。青岛以市南为荣,以李沧为耻。个中原因,无外乎市南沿海,建设比较早,在“现代化”上比较先进,更通俗点说,市南住的有钱人比较多,高楼大厦比较多,好车比较多,公园比较多。而李沧呢,至少在过去的时候,是贫民区,或者用主流词汇来描述就是棚户区比较多。但这只是第一感观上的差距,对于有长久居住体验的人来说,会有切身体会,就是李沧区,尤其是水清沟和沧口车站附近,是生活非常便利的地方。那里虽然看着不顺眼,但是住起来却舒心,物价低,各种小商业非常齐全,各种自发组织的社区活动也非常丰富,孩子和老人们都能找到玩伴,生活其乐融融。而市南区,排除游客的影响(可以参考冬天)很多地方都是死气沉沉,如果没有旅游业在支撑,我想像雕塑园之类的地方多半都会荒废掉。在政府的规划下,大剧院、体育场、音乐广场……看起来气派,但都是人气稀缺的地方。可见一个地区的生命力并不取决于规划师和长官的想当然。 在青岛的规划中,曾一度在海尔路两旁规划了所谓的“双CBD”,但是至今没有看到有什么商业繁荣的气象。反倒是一路向北的李村忽然火热了起来。 很多年前我就预感到李村会火。当时的高房价把人一路向北逼退,而商业的核心是什么?不是写字楼,不是海景,也不是什么雕塑或者高雅生活的大剧院,商业的核心就是人。哪里有人,哪里才有商业的繁荣。十万人才可以养活家乐福那样的超市,而这十万人的效益又和家乐福距离他们的远近不同而不同。高房价最早摧毁了中山路,火爆了台东,而今必然要火爆的就是李村。只要李村聚集了足够多的人,什么家乐福、佳世客,什么利群,什么万达,他们都会随人而动,人走到哪里,他们必然追随建设到哪里。而我们的规划,如果不考虑人的因素,单单一厢情愿的在图纸上划分这个CBD,那个CLD,显然是冒失和可笑的。我们的规划经常该来改去,和这种一厢情愿的伪科学依据不无关系。 我对规划的了解还很浅,在规划师的眼里,像我这样的门外汉应该虚心学习才对,上来就批判显然是不够明智。但我始终认为,不把批判当忤逆而当成探讨的才是真正的学者思维。毛主席说学习就是一个否定和再否定的过程,不管毛主席做过什么,他这句话还是没错的。这就是批判性思维,不因否定一个人而否定他所有的思想,不因否定他的思想而否定他整个人。坦白说,在规划里我并没有见到多少可供实践检验为科学的东西,反倒是一大堆不科学的东西连我这个门外汉都忍无可忍了。那么,作为规划者们,是不是需要认认真真的反思反思呢?
2734 次阅读|2 个评论
爱一个小baby,不一定要抱抱她
热度 43 YC2011 2012-11-26 11:42
爱一个小baby,不一定要抱抱她 曾泳春 今天在公共汽车上干了一件不知算好事还是坏事的事。我照例喜欢坐在最后一排,刚坐定,就看到前面的座位上,有一对夫妻各抱着一个5、6个月大的baby,是一对双胞胎,粉嫩嫩的,煞是惹人喜爱。那对大人背对着我,但那对孩子从他们的肩头露出身子,正对着我,一脸木然。我于是就朝他们做起了鬼脸(by the way,这是我在地铁公交车上常干的事儿,就是趁大人看不见我,对着小baby做鬼脸,目的是把他们逗笑了)。我做的鬼脸大体是这样的:先是绽开了一脸笑容对着他们,然后突然将笑脸变成愤怒的脸,变脸的速度在1微秒以内。这时两个baby的表情开始有了反应,一个渐渐露出一点笑容,那笑容斜斜地挂在他嘴角,有点像温兆伦;而另一个则把眉头皱了起来,面露忧色。我于是继续完成我的鬼脸:将怒容在1微秒内又迅速变成笑容,将笑容绽放到极致,忽然又转变成愤怒的脸。这时两个baby再也控制不住了,一个咯咯地笑了起来,另一个则哇哇地哭了起来。他们的父母被惊动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乖乖的小baby忽然情绪发生了截然相反的转变,于是开始哄孩子去了。我有点不知所措,因为这样的结果,我没有预测到,我只想到他们会不会被我逗笑,但没想到他们除了笑和不笑,还有哭这样的表情。 有时想,现在生个这样的小baby,乳香四溢地抱在怀里,我应该不会像20几岁时那样对抱孩子不耐烦了吧。回想当年,在两个人的生活里猛然间增加了一个小baby,刚开始确实不适应。长长的怀孕加坐月子的时间已经让我很不耐烦,因为天天穿那几件孕妇服,看着漂亮的衣服都不能买,很郁闷,以致于月子刚结束,不顾身材还没恢复,我就直奔服装店。接下来的烦恼就是我和小baby之间的不默契了,他想哭就哭,哭起来没完,搅得大家都不安生,每分每秒都得有人照顾他(且,他以为他是谁啊)。有时他哭起来,大家都搞不定,我很淡定地把他抱过来,以为作为妈妈这个重要角色,他一闻到我的味道立刻就能止住哭泣。谁知他经常是毫不默契地继续大哭,搞得我很尴尬,因为我弟弟在旁边开始冷嘲热讽:你这个妈妈根本就没有一锤定音的能力嘛! 更恼火的是,我在他三个月大时,因为要回珠海上班了,就决定只身带着他从厦门坐飞机到珠海。我很自信,因为这段行程不远,而且,临行前一天,我很认真地跟他进行了交流。我说baby啊,明天我要带你坐飞机了,其实你在妈妈的肚子里已经坐过好几次飞机了,所以你是熟客了,不要惊慌哦,要淡定,因为妈妈随身还带了好多东西,还要抱你,你一定要配合哦!我明明看到他听了之后频频点头,谁知第二天一到机场,他在我怀里仰脸看着金碧辉煌的机场屋顶,眼里立刻闪出了惊恐。这种惊恐的表情扩展到脸上,于是就嚎啕大哭起来,还直打挺,我简直无法抱住他。幸亏我那时还有强有力的武器,就是他很喜爱的粮食仓库,拿着这个武器,我一路小心翼翼,才将他带到了目的地。OMG,你昨天不是答应得好好的吗?要淡定要淡定!这样一个出尔反尔的小baby,叫我如何能耐烦? 我自己在20几岁时,因为长着个娃娃脸,个子也娇小,所以看起来是很小的,抱个小baby,就像大孩子抱小孩子。临走时我妈很不放心,一再交代我千万别忘了还有个小baby。我心想这怎么可能,可是还真的就忘过一次。我和我家学弟的两人生活时间是很长的,光是恋爱就谈了7年,在这样漫长的两人世界里,就习惯了只有两个人。我抱着孩子回到珠海没多久,有次去朋友家玩,朋友们把可爱的小baby从我怀里抱走了,我也乐得轻松一下,天天都是抱孩子抱孩子,什么也不能干,我早就烦死了。我和老公在朋友那里开心地玩了很久,等到要走的时候,就彻底忘了还有个小baby这件事了。我俩像以前那样跟朋友bye bye,手拉手就要走了。朋友抱着我的小baby过来了,说孩子不要了。我拍了一下脑子:OMG,原来我已经有孩子了。 这些都是20几岁时候的事了,而现在,我发现自己与日俱慈祥,心也越来越软,看到小baby就恨不得抱抱。看着他们无与伦比的天真脸庞,人生的岁月,掠过耳旁。 爱一个小baby,不一定要抱抱她。点一个人,不一定要点点他。 周华健,《 亲亲我的宝贝 》。
10193 次阅读|89 个评论
光棍节的遭遇
ywizly 2012-11-11 21:53
十八大了,连公交车都不给力。。还没到24团,公交车上一股烧焦的味。回来吧,刚坐上五十米,结果公交车和一辆轿车撞上了。。好吧。。
3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林科院小记x
bigshow 2012-8-29 20:43
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杭州小伙未给抱小孩女子让座 被其丈夫连扇5耳光(图)
热度 2 crickxiang 2012-8-24 10:19
小伙被打得鼻血横流。图片由网友刘先生提供 司机播了四遍让座提醒无人应带着老婆孩子的丈夫急了 坐照顾专座的小伙被连扇5个耳光 时报讯近日热映的一部大片《搜索》,讲述一位都市白领,在公交车上没给一位大爷让座,遭乘客轮番攻击,被拍下视频传上网后,网友们纷纷人肉辱骂。 同样一幕场景,在 杭州 真实上演,K192公交车上,一对夫妻站在一个有座位的小伙子旁边,妻子抱着孩子,小伙看了几眼,没让座,突然,丈夫大骂:“看什么看。”连扇了小伙5个耳光,小伙被打得鼻血横流,镜框也被打飞,断成几截。 昨天,网友刘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这一幕。 4遍让座提醒无人让座 昨天下午1点多,一辆从武林小广场开往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K192公交车上,一个身材瘦小的小伙子,鼻子上架着红色镜框,坐在车厢中部的“照顾专座”上,正对着下车门。 车子驶进登云路口站,上来一对年轻夫妻,丈夫上身穿着超大款的绿色T恤,个子不高,看起来很魁梧。妻子扎了个马尾,手里抱着几月大的孩子。 车上站了不少人,夫妻俩挤到车厢中部,正对着小伙站着。 这时,车厢广播响起:“请给有需要的乘客让个座,谢谢!”小伙没反应,广播再次响起,连播了4遍。 小伙抬头看了眼夫妻,一声不吭低下头。 这时,一个女乘客,跟司机说:“后面站着抱小孩的乘客,再给提个醒,万一紧急刹车容易出事。” 司机回头对乘客们喊了句:“大家互相照顾下,让个座啊!” 小伙再次抬头,看了夫妻一眼,又迅速躲闪转头。 照顾专座小伙连挨5记耳光 到了和睦新村站,后排有人下车,抱着孩子的妻子寻到空位,坐了下来。丈夫仍站在原地,对着小伙。 小伙又抬头,跟丈夫对上了眼。 这个时候,丈夫瞬间懊恼了:“你看什么看,车上坐着还看,看笑话啊!”抡起手朝小伙脸颊扇过去,一左一右“啪啪啪……”小伙连吃5记耳光, 小伙的红色镜框一下子飞了出去,鼻血就“唰”地流了出来。 坐在后面的乘客刘先生说:“这个巴掌拷得是真当响,光听声音我就受不了,车厢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顾不上说话看了过来,没人阻止。” “那个妻子也毛凶,坐在位子上,还帮腔骂那个小伙子:‘你不是你妈养的吗?不知道让座。’”刘先生回忆说。 两站路后,这对夫妻就下车了。 小伙腼腆地说“没事” 小伙被打后,一声不吭,呆坐在位子上,鼻血不住地流。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缓缓走过来,从布袋里掏出几张方巾纸递给他:“小伙子,擦擦。出了蛮多血,上医院查下。”小伙终于轻声说了句:“没事,不要紧。” 边上乘客也帮忙拾起了断成几截的红色镜框。 小伙把方巾纸团拢,塞到鼻孔里堵住,几张方巾纸被血浸透了。 到了终点站,小伙才下车,天下着雨,他没有伞,淋着雨走了。 □实习记者周淳淳文
个人分类: 人生的意义|612 次阅读|2 个评论
西域游记—孩子与语言
热度 4 liuxuxia126 2012-7-31 17:38
新疆,这是我到过的祖国的最西方了。 几年前就想来新疆,这里的朋友亲戚也多次热情发出邀请,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无法成行。 对于这个历史上的中国真正的西域,有很多向往。歌曲,传说,故事,人物,风土人情,地理地貌,风景。有许多的亟待回答的问题,有些不需要回答,是需要验证的,也就是要亲自体验的。 第一个想写的主题,就是孩子。 我刚刚从国际大巴扎回来。来回没有打的,是坐乌鲁木齐市的专线车BRT。去的时候,公交车上我看见了3个孩子,一个刚刚3岁左右,已经会说话了,典型的W族孩子,他年轻的妈妈,在教他说ABCD,他学着,很开心,可总是说不清楚。一个是在襁褓中的婴儿,他的爸爸抱着他上车,有人给他让了个座位,他让孩子的妈妈坐那里,孩子让妈妈抱着。坐在他对面的没有牙齿的老奶奶,呵呵地对他笑着,也一路上逗着这个孩子。另一个妈妈一个人抱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也很快有人让座了。我注意到,他们都是W族,互相之间说着W语。 其实去大巴扎我还是有很多担心的:这里毕竟是发生过惨案的地方。集市的入口,有武装的武警,也有治安警察。但显然,来这里的游人并不多。路边有5-10岁的孩子,用塑料筐放十几几十包餐巾纸,在卖,我没有看见路人有买的。这些孩子是否上学了?他们会说汉语吗? 中午就是在大巴扎附近的一家W族人开的饭馆吃的饭:一碗拌面12块,一碗酸奶子4元,一串烤羊肉5块,并不贵。可负责点餐的服务员,汉语说得不流利,也需要多说几次,才能够听懂你说的话的意思。 但去喀纳斯湖附近居住的图瓦人家家访时,那个叫图龙巴特的图瓦小伙子,他说自己能说5种语言:图瓦语,汉语,蒙古语,哈萨克语和维语。不过从他的汉语的表达看,他的汉语说得非常好。同去的导游说,他确实没有上过几天学。 吐鲁番葡萄沟的W族小伙子,也能说比较流利的汉语,和游客交流没有任何问题。他说他有6个兄弟,只有他的汉语学得好,所以由他来接待家访的客人。 第一天接我们的司机,也是W族人,可已经很少说自己的语言,孩子在学校学习的也是汉语,自己工作接触的也多是汉人,基本上可以不说W语了。 学习的语言要有用,能用,能产生一定的利益,才有学习的动力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个人分类: 游记|3675 次阅读|9 个评论
双重标准
zf20087 2012-4-28 15:35
346路公交车上,人特别的多。不过这并不奇怪,这趟车是开往凤凰岭景区的,于是每到周末很多人就会从市区各个方向出发前往此处爬山。所幸我是从起点站颐和园站乘坐的,可以确保有一个难得的座位。车没出发多久,就上来了一批老太太,大约四、五人,个个手中拎着菜篮子,看样子是去淘便宜菜的。乘务员非常敬业地招呼他们到车厢的两端走以便年轻人给让个位子坐下。我环顾四周,发现老年人已经占领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座位,再加上这四、五人,整个车厢立马变成一个老年人专列了。北京社会老龄化之严重,可见一斑。看到一位老奶奶步履蹒跚朝我走来,我很自觉地让了座位给她,她也很客气地表示了感激,不得不承认这种感恩之心让人做好事做得很舒心。旁边的一位女生也让了座位,坐下了一个80岁的老奶奶。这两个老太太好像认识,一路上有说有笑的,我偶尔听了几句,就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们说年轻人也不容易,有的要坐很远的距离,有的拿了很重的行李,这种情况下让座实属难得。。。。。。 车子行了十多站后,那几个老太太下车了。于是我又坐了下来,有座真舒服!过了一会儿,一个农民老大爷两手夹着两个硕大的包从车中间艰难地往我这个方向挪过来,挪到我旁边的柱子时停了下来,靠着柱子,把包一个拎在了手里,一个放在了地上。我仔细打量了他一番,他穿着朴实,裤子和鞋子上还有不少泥土,听他口音,应该是一个外地来京的农民工。风雨打磨了他的面孔,岁月赐给了他许多皱纹,我好奇于他苍老的面容下掩藏着的真实年龄,猜测终究无用,不管怎样,他早已不再年轻。那一刻我有很强烈的让座的冲动,但马上被一种不知为何物的念头给阻止了。如果他是一位衣着得体的老人,我将毫不犹豫,可惜他不是,他是农民工,他是边缘人,我没有为他们让座的先例,我也未曾有过为他们让座的光荣与使命感。也许是因为看多了农民工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独特——让座与被让座总是与他们无关,这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不必为他们让座,纵使他们真的很老了,很需要一个的座位来减少点苦难的时刻?也许是因为我自农村走来,见多了老年人的矍铄,潜意识里认为他们是硬朗的,不需要让座? 这真是一个双重标准!我注定要为自己的抉择后悔。我不必替农民工为城市的繁荣默默付出再说些什么,稍有良知的人都懂得他们做的实在太多得到的却实在太少。农村的老人和城市的老人,不同的只是衣着,还有一个户口簿,所以处处被区别对待,处处被“双重标准”。 在这样一个特权泛滥的时代,大到美帝国的内政外交,小到个人与他人的交往,无不有着双重标准的身影。也许我们早已对它习以为常,也许我们早已没有了反抗的力量。有人早已对它顺从,有人早已因它而高高在上。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团结的力量才足够坚强。麻木的群众早已熟睡,唤醒他们只能用呐喊来将警世钟敲响!
个人分类: 爱生活|3619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苹果
zf20087 2012-4-10 10:34
633路 公交车上,与我对面而坐的是两个初中生。两人安静许久,没有交流。男的后来趁女的不注意,缓缓地将手环绕在她的颈后,女的顿觉后,莞尔瞬间变嗔怒,男的麻利地将手抽出,得意之心溢于言表。这使我不由得观察起对面这两个人来:豆蔻年华,青春潇洒。身体已早熟,但面孔暴露了他们的稚嫩。女的胖胖的有点可爱,男的瘦瘦的有点呆,只是在他坏笑的时候,从他的眼神中我捕捉到了机灵的火花。再看他们的穿着,从上到下,一整套情侣装。这个年纪,俨然已经懂得了很多,这毫无意外地超出了我的想象。车从大觉寺方向来,想必他们是利用这个周末来散散心,谈谈情的。 他们又是许久没有交流,然后很有默契地转过头来看着对方。男的仍然是熟悉的坏笑,女的也是笑得很甜。他们就这样对视着,很久。究竟有多久我是不知道的,老盯着别人看总是不礼貌,直到我再次将目光转移到他们两人时,他们依然在哪里,没有丝毫的位移。女的这次头转的比较彻底,我发现了一直没有发现的藏在她下颌下方的两个深红色的吻痕。看来他们关系已经相当亲密了,这又一次超出了我的想象。 他们终于累了,女的先转过脸来,趴在自己的腿上,眯着眼,佯装睡觉,想必心里应该如波浪般翻滚吧。男的也很乐意地转过脸到窗外,但坏笑不减,窗外是一大片荒芜的田地,但他的心里应该是一片甜蜜的花海吧。 在公交车报站“太舟坞”的时候,女的起身走了,看也没看男的,男的见状急忙跑到她跟前想要拉她的衣服,被她挣扎开了。最后一眼看到他们,是我透过车窗看到他们站在公交站边笑着看着对方。他们的背影越拉越长,但留在我脑海中的笑仍是甜甜的模样。
个人分类: 爱生活|3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琐记
热度 1 lyn1934 2011-8-12 21:41
日子波澜不惊的往前走,回头算算发现来到实验室已经半个月了。上海的街头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香樟,抬头的时候总能迎上那抹浓绿,让人忍不住开心起来。似乎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每周总在播着同样的节目,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回去,几乎都把《毕业纪念日》的歌词给背过了:一页的书签,梦想在千山;一页吐芬芳,行走在天涯 …… 而毕业有一个半月了,现在每天晚上一个坐车从实验室回到新的学校,真的好想你们,想念那些有你们陪伴的日子。陌生的城市里,应该学着更独立更坚强。 实验室的日子很累,所有的东西几乎都要从头学起,而一篇文献我断断续续看了近一周才敢说自己了解,从本科到研究生,确实需要一点时间去转换角色。每天回去的时候不住地打哈欠,可第二天 7 点就很准时的醒来,几乎都不用闹钟,我喜欢我现在的生活,喜欢我做的事。实验室气氛很好,有时候晚上不忙的时候,三个喜欢魔兽的师哥也会联机玩一把,每周我们也都会找一两天去打羽毛球或乒乓球,活动一下我们的“老胳膊老腿”,师姐这样开玩笑的说。 三年,我希望自己学到的不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技术,而是能够形成一种思维,可以独立探索、研究,能够自己去发现新的东西然后找方法去解决。虽然现在自己还是没有头绪,但三年的时间也不是很短,试试看吧,只要自己不放弃。
3057 次阅读|1 个评论
提倡“唱红歌”的作用
热度 6 qiongfeng 2011-6-24 10:35
玖儿年龄不小,但也没大到经历“唱红歌”的辉煌期。好像从小学开始,流行歌曲已经是《心太软》,那时候情窦未开,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情歌是主旋律。 初中以后就《热带雨林》了,就《红豆》了,就《听妈妈的话》了,就《阴天》了,就《开始懂了》...... 春晚的歌唱家(除了流行歌手)我一个不熟,寒...... 可就在今天公交车上,脑海里突然冒出几句歌词: “让我告诉世界   中国命运自已主宰   让我告诉未来   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   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啊!   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想着想着还yy起来了,心情还特好........... 我这是肿么了我?
1416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怎么写论文
whudamao 2011-5-31 17:12
许多(如果不是绝大多数)科学家喜欢在实验室做实验,但是却讨厌写论文,其实事实上,写论文至少和做实验同样重要。撰写一篇清楚明了(clear)的论文对你的读者和你自己都是重要的。“Write clearly” 是为了确保你的读者明白你的信息。作为作者,在写论文之前,最好先换位思考,作为一个读者,你想读到什么样的论文呢?很可能是短小、精悍、清楚明了的论文!事实上这样的文章才最有可能为读者所理解。你可以设想一下你的文章的可能的读者,当然最可能的是你的研究领域内的同行,但也不限于此,潜在的读者可能从刚从事科研的研究生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且还要注意,读者还很有可能像你我一样来自非英语国家。所以你的文章要保证不但使英语国家的你研究领域内的同行可以很容易理解,还要使领域外的外行能够理解。另外,读者们也不会都在精神百倍的时候读你的文章,他/她可能是飞机上、公交车上、或在昏昏欲睡的深夜。因此,可以想象,使上述的读者都能在他们半清醒的状态下读你的文章时,还不至于不理解或误解你的文章,对作为作者的你显然是个挑战,但是你如果想让你的读者清楚无误的明白你的文章信息,你不得不使你的文章足够的让人明白。 但是,clarity的标准是什么呢?套用公元一世纪的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Quintilian)的一句话:“Clear writing is writing that is incapable of being misunderstood”。也就是说”clear writing”就是要不能被误解,这显然比能被理解是更高的标准。另一方面,“write clearly” 不仅仅是为了确保你的读者明白你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使你自己更加理清你的思路和想法。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知道自己想说什么,将其写下来即可,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写作可以帮助你发现你到底想表达什么。当你写论文时,你会经常发现你的思路方向变了,你可能最终回答了一个和你当初提出的有些不同的一个问题。这种思路的变化是写论文的一个很大的益处(事实上这也是写科学性很高的博文的一个好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在你写论文时,可以发现错误的推理,因为当你读了你所写的,你将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逻辑上前后不一致等等。这些问题迫使你重新考虑到底想表达什么。 因此,至少有两个很好的理由使你想write clearly,第一:确保你自己知道想表达什么;第二:使你的文章信息能使多种背景的读者都明白。所以write clearly确实很重要,如果说许多写论文的技巧都是像云雾一样令人捉摸不定,那么写的“明白的”(请注意:此处采用东北话发音)才是真谛,正如那句名言所云:“明明白白才是真”。 [注:以上部分编译自一本专著(1)]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write clearly,有个网站(点击参考:How to Write Clearly - The 10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s)提出了十项原则(够多的!我党也才只是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个人觉得非常好,实录如下,并补充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1. Use Short Sentences. 我们中国作者在英语的一个很大优势就是语法很强,所以往往句子写的很长,还没有语法错误,我最长就曾写过长达四、五行的一个句子。这种句子,读者和审稿人读起来会非常费劲,一定要避免,尽量使一句话只有10-20个单词。我们写论文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审稿人和读者明白自己文章本身的内容,不是为了显摆自己的英语如何的NB, 就算牛,作为来自非英语国家的老中,还能玩得过人家老美、老英?! 2. Prefer the Simple to the Complex. 就是尽量用一些简单的词,别玩一些偏僻词,整得自己很有学问似的,其实老美,尤其是平常说话,用的基本都是非常简单的常用的词,但是很有沟通效果,也很生动。 3.Prefer the Familiar Word. 这个就无需多说了,当然用自己熟悉的词,不熟悉,我们也搞不定啊。 4. Avoid Unnecessary Words. 避免不必要的词,这一点很有必要,因为有的期刊是按字数收出版费的,另外文章的总字数,许多SCI国际期刊都有具体的不同规定和限制。 5. Use Action Verbs. 即尽量用动词,比较:"He drove very fast down the road." 和“He sped down the road". 为何后者更好?! 6. Write as you Talk.  这个恐怕是针对英美人说的。 7. Use Terms your Reader Can Picture. 别用太抽象的词. 8. Connect with your Reader's Experience. 换位思考,上面已经详述。 9. Use Variety. 同一个意思,变换说法,别太单调。
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公交车上民工的一句话感动很多人!
swx0789 2011-3-1 18:51
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回家,踏上最后要倒的最后一趟车,已经是九点多钟。被高跟鞋蹂躏一天的脚,站着都哆嗦,幸运的是,我在车门边找到一个座位。 车开到下一站,人不多,上来一个一身粉尘,灰头土脸的小伙子,十六七岁样子,一看就是个来京打工的小民工。也是举着张五块的,上来才发现无人售票。我心 说:麻烦了。外地人对北京人负面口碑之一就是看不起外地人,瞧不起民工。何况刚刚有人已经破过一次钱了,还会有人为他再一次去翻钱包么,就算是大家愿意, 还有没有这么合适的零钱啊?我动了动挎包,犹豫着想拿出我的公交卡帮他打张票。出乎意料,这时候,坐在我对面的一位阿姨掏出个塑料袋,拿出一把钱,耐心的 数出五元钱,有一块一张的,也有五毛的,递给小伙子。阿姨对着昏暗的车灯,一张一张往外数钱的样子真的让我很感动,就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夜晚,一辆有些拥挤 的公交车上,大家因为工作后的疲惫都显得安静异常,没有语言,却只用几个动作,几个眼神便演绎了如此温暖的一幕。 小伙子向投币箱里放了一元钱,并没有向后走,就一直站在前门。我还没从刚刚那一幕的幸福感觉中回过神儿的时候,车子又快到站了,小伙子俯身对司机说:"师 傅,请您开下前门,我从前门下去。"师傅头也不抬的说:"下车往后走,前门上后门下"。我也觉得不妥,"前门上后门下"已经提倡好久了,在北京,已经很少 有人不懂这个规矩了,这小伙子这两步也懒得动么?有可能他做了一天的重体力活,太累了吧,我这样猜想。小伙子却开了口:"师傅,我身上脏,不想和别人 挤"。 听了这话,我惊住了。我重新打量这小伙子,个头不高,瘦瘦小小,虽然衬衫和裤子上一大片一大片的都是粉尘,大概是干装修活的时候蹭上的,可衬衫扣子一个个 扣得规规矩矩,天这么热,也没有少系几个敞胸露怀。鞋子也是被灰尘盖得失去原本的黑亮,却和裤子,衬衫配得有条有理。我想,这是一个多么勤劳,而又懂事有 修养的打工者啊。 小伙子从前门下了车,司机师傅关上门,对后面强调说:都从前门上后门下啊,这次是特殊情况。 热心善良的市民,勤劳懂事的民工小哥儿,认真敬业的司机师傅。我的语言匮乏,无法记录下当晚我心头涌起的所有感动,我相信那天和我一样被这个民工小伙感动的人很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猜猜?
cnfaith 2011-2-13 15:30
吃过晚饭,我继续向小鹅爸学围棋。正研究一道死活题呢,小鹅跑过来,神神秘秘地把小手藏在身后,先问我:“你们谁下得好啊?你今天下得怎么样啊?”我笑答:“还不错。”她顺势就说:“那我送你一样礼物吧。你先猜猜是什么?”说着,她递给我一个包裹得结结实实的纸包。 大概从去年十月份给班里小朋友准备生日礼物开始,小鹅就特别喜欢给人送礼物,整天送爸爸、送妈妈、送邻居小妹妹、送幼儿园小朋友……她挑礼物不见得多费心,可能只是几支彩色铅笔或是一个贝壳之类的,但决定送人之后,就要很精心地包裹起来,先拿纸包起来,再一层层地贴上透明胶带,最后还在外包装上画点什么做装饰。她常常躲在自己的小屋里,花好半天时间寻找和包装礼物。 我隔着包装摸摸形状、捏捏软硬,有时候我一口气就猜中了,小鹅就会很惊喜地问:“你怎么知道的?”然后喜滋滋地和我一起打开。有时候我实在猜不着,就请她提示:“是圆的还是方的啊?是画画用的还是搭积木的啊?”她很喜欢这种猜物对答游戏。渐渐的,互相出谜语变成了我们茶余饭后、公交车上的一项娱乐。 比如前几天小鹅爸带她去逛陶然亭的庙会,玩得挺开心。回来的路远,小鹅有些情绪不高,爸爸就即兴编了几个谜语: (1) 高高的 白白的 一溜烟 滑下来 (2)两个轮子圆溜溜 铃铛一响叮铃铃 (3)圆圆滚滚挂在天 白天上班晚上歇 (4)说它是条路 不挡别的路 说它是张嘴 吃进又吐出 这些谜语都是“应景”之作,根据当下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游戏内容随口编的,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嘛,我来描述,你来猜猜,也是一种好玩的交流方式嘛。 前些天小鹅画了一只猫后,兴冲冲地编了一个谜语让我们猜:“一个身子四条腿,两只耳朵一张嘴。”听到这么“普适性”的谜语,我们觉得很好笑,但还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猫”!小鹅很高兴我们“猜”对了。我们一起来编谜语,又不是出语文考试题,何必非得追求押韵、准确和标准答案呢?让我们会心一笑的,是一同分享的生活,以及心有灵犀的感受。 随手记录几则自编的谜语吧,谜底附在文末。 (5) 白加黑, 叫喳喳。 飞过来, 喜事到。 下面几则是小鹅一口气编的,呵呵,难度系数比较大一些: (6)长长的身子 圆圆的盖子 (7)尾巴像糖不是糖 头像饼干有点鼓 身体藏在硬壳里 四肢走路慢吞吞 (8)不是铅笔不是树枝 身体是个椭圆形 长了四只脚 一条尾巴像扫帚 (9)有两个峰,椭圆形的身体 有四只脚,不是鹿 谜底:(1)雪山滑梯(2)自行车 (3)太阳 (4)高架桥 (5)喜鹊 (6)牙签 (7)乌龟 (8)鹿 (9)骆驼
个人分类: 小鹅日记|3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