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悲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秭鳺》讲述了“5.12”地震中的一段动人故事
热度 2 rongqiaohe 2013-10-15 21:24
地震予我悲痛,我却还以诗歌 ------赫舍里兄弟 再版《秭鳺》新华书店全国发行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9868-701094.html
个人分类: 诗歌|2637 次阅读|4 个评论
彻底的悲痛
热度 2 birdlike 2012-2-26 13:18
这两天看到合肥少女惨遭官二代毁容的讨论,眼见那清新美丽的面容一去不返,心中涌出一种彻底的悲痛。 李刚之子、药家鑫和今天的陶汝坤,为什么能在伤害他人之后,还能表现出那样的坦然?物伤其类,而人非草木,孰能如此无情?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社会是很可怕的,而这几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不只是有没有道德底线,而是有没有最基本人性的问题。可怕的人性的缺失,可怕的对他人生命的漠视。 是时候痛心反思了。反思那些身为官员的父母,平日左右逢源、无所不能,就是这样的言传身教;反思我们的社会,民主喊了那么多年,至少仍是权力主宰社会;反思我们当中的一些年轻人,要如何才能重塑心中的道德律。 我已经不能忍受了。
个人分类: 杂谈|1691 次阅读|4 个评论
尊敬的施雅风院士离开我们了,他攀登科研高峰的精神永存
热度 13 mamingguo 2011-2-14 15:31
今天惊悉尊敬的施雅风院士因病于昨天晚上去世了,甚感悲伤。 我在1996年就聆听过施雅风精彩的学术报告,当时就为老先生的高深学问所折服。而在1998年大学毕业后,我有幸考到冰川冻土研究所学习和工作,在12年多的时间里,经常能够聆听到老先生的学术报告和谆谆教诲。第一次跟着施院士开展研究工作是2002年9月,当时他在84岁的高龄还敏锐地提出了中国西北气候可能出现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推断,我们聚在一起从不同方向来进行分析,我主要是利用时间系列遥感数据分析植被动态变化趋势和驱动力,当时施院士就给了我许多肯定与鼓励。第二次在施院士手下工作是2006年年底,老先生组织大家对寒旱区环境变化开展评估,我还是负责植被动态这一块,当时我还汇报了利用时间系列遥感数据监测干旱区湖泊面积变化的工作,施院士对此很感兴趣,还特别指出让我开展一些深入的分析工作。应该说我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施先生的教诲和鼓励,在此我表示深深的谢意,这也更增加了我对先生去世的悲痛之情。 回想从第一次见到施先生到后面的跟着开展工作,施先生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在科学研究上的严谨性,记得每次做报告老先生都会问我们,你去过现场吗,做过实地考察吗,有足够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吗,我觉得这应该是对所有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对我们做地学研究的人员的基本要求。 施先生给我另一个深刻的印象则是在为人处事上的高尚品德,记得第一次出野外时,就有老师给我讲他在野外时为开车师傅打洗脚水的故事。记得有次开会讨论时,施院士说到在某单位听到项目提成的事情后,表示极大的愤概。想想这些老一辈科学家当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却能够无私的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科学研究,我们这些有幸在当前如此好条件下工作的新一代科研人应该更加注重的是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而不是索取什么。 再次向施先生致敬,他攀登科研高峰的精神永存!
7865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