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四维时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量子力学曲率诠释论纲——双四维时空的量子力学描述(11)
赵国求 2013-11-5 15:30
2 )、波函数的本征态、本征值 波函数 Ψ ( x ,k) = A( x ,k)e x p{- i(k. x- ω t)} = A( x ,k)e x p ( - i k μ x μ ) 在特定的测量条件下,可做广义傅里叶分解,对于定态 波函数 H ( x, k ) ﹡ Ψ n ( x, k ) =E n Ψ n ( x, k ) A ( x, k ) = ∑ 0 ∞ C n Ψ n ( x, k ) ∫∫ Ψ n ( x, k ) * Ψ m ( x, k ) d x d k = δ nm ( 18 ) 分解系数的模平方就是实数空间测到质点在该本征态的概率 。在原子内部由于本征态之间的非连续性特征,k空间将具有对应能级的层级结构特性,并且随着能级间距的缩小,空间层级也将从不连续过渡到连续。这里希尔伯特空间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2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量子力学曲率诠释论纲——双四维时空的量子力学描述(10)
赵国求 2013-10-8 16:05
8 物质波 波函 数 Ψ ( x, k ) 与概率分布函数 Ψ ( x ) 的映射关系 双 4 维复 相空间 中点 ( x, k ) 表示: k 描述 4 维复空 间微观客体自身的 空间 结构,x是此微观客体在4维实时空的位置。 矢量K(k 1 ,k 2 ,k 3 ,k 4 )表示微观客体在K空间某一具体存在形态,矢量x(x 1 ,x 2 ,x 3 ,x 4 )则是同一具体存在形态在4维实时空的一个具体位置。 微观客体在 双 4 维复 相空间 (x,k) 展示曲 率(亦或 物质场密度) 变化的波动——物质波。 8.1 物质波 波函数 Ψ ( x, k ) 与概率分布函数 Ψ ( x ) 的映射关系 双 4 维复时空中的 微观客体,在K空间展示的是空间广延性,在x空间则表现为点 粒子出现的概 率 。 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关系,由双 4 维 复时空中的波函数和实 4 维 时空中粒子的概率事件间的映射来确定。 我们已经证明,波函数 ψ ( x,k ) =A( x ,k )exp{- i ( k · x - Et /ħ ) } =A( x,k )exp(- i k μ x μ ) 描述双 4 维复时空 中的物质波。 振幅 A( x,k ) 是位置 x 和 曲率 k 的函数 , 定态 波函数 有: A (x, k ) = A ( x, k ) 微观客体在4维实时空的波函数 Ψ ( x ) 满足薛定谔方程或者Dirac方程,它与双4维复时空 物质波 波函数的模 A ( x, k ) 有如下的映射关系 : A ( x, k )=1/(2 π ) 3 ∫ -∞ ∞ d x e -i x k Ψ ﹡ Ψ 4 维实时空概率密度, 与 双4维 复相空间 中 物质波场的分布相关联。对 振幅 A( x, k ) 的 积分运算中: 消去变量 k , 振幅 A( x, k ) 映射 到 4 维实时空,得到 4 维实空间概率密度 ∫ -∞ ∞ A ( x, k ) d k = Ψ ( x ) ﹡ Ψ ( x )= ︱ Ψ ( x ) ︱ 2 = ρ x ( x ) ( 16 ) ρ x ( x ) 是微观客体在实时空的 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0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量子力学曲率诠释论纲——双四维时空的量子力学描述(9)
赵国求 2013-9-5 08:32
5 、双 4 维复 时 空的物质波 双 4 维复空间, 复数 波函数 ψ ( x,y ) = u ( x, y ) +iv ( x, y ) =A( x,y )exp(- i y μ x μ ) ( 12 ) 波函数必须是解析函数,所以它的实部和虚部应满足Cauchy-Riemann条件: ▽ x u( x , y)= ▽ y v( x, y ) ▽ y u( x,y )= - ▽ x v( x,y ) 复数 波函数振幅 A ( x, y )= 1/2 将式 ( 12 )中用 y =k 代换,即进入双 4 维复数时空,得物质波 波函数 ψ ( x,k ) =A( x,k )exp(- ik μ x μ ) =A( x,k )exp{- i ( k · x - Et /ħ ) } ( 13 ) 在定态情况下 , A ( x, k ) 仅与 三维空间坐标和三维曲率坐标 有关 ,即 A (x, k ) = A ( x, k ) , k 与势函数 V( x ) 相关, 微观客体的内在运动状态与微观客体受到的相互作用相关;物质波的振幅,是空间坐标与微观客体自身空间结构信息变化的函数。 它满足如下微分方程 H ( x, k )exp A ( x, k ) = H ( x, k ) ﹡ A ( x, k ) =E A ( x, k ) ( 14 ) H ( x, k ) 为体系的经典哈密顿函数。这里*运算就是是Moyal乘积,定义如下: F ( x, y ) ﹡ g( x, y )= F ( x, y )exp g ( x, y ) 任何物理量 F ( x, k ) 在这个定态下的平均值可以写成 F - = ﹤F﹥=∫ -∞ ∞ F ( x, k ) A ( x, k ) d x d k ( 15 ) 物理系统总体波函数波长可以通过广义的德布罗意关系式来定义 。如何理解通过 Dirac 变换理论得到的其他表象中的波函数的物质性质,将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29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量子力学曲率诠释论纲——双四维时空的量子力学描述(8)
赵国求 2013-8-15 07:48
2 )、 复数 球 量子力学 波函数 Ψ , 由 曲率球的旋转与运动形成, 是双 4 元数 复空间实 坐标与复坐标的函数。复数 可以在复数球上定义。以二维复平面为例,见图( 1 )。 iv u 图( 1 )复数球——黎曼球 图( 1 )中复平面 W=1/Z*=Ae iθ = u + iv ( 9 ) W*=1/Z=Ae - iθ = u - iv ( 10 ) |A| 2 = u 2 + v 2 ( 11 ) 若复数 Z= x + iy = r e iθ ,因r= R ,则 A = 1/ r= 1/R = k , R 是微观客体的曲率半径, k=1/R 是微观客体的曲率。 复数 W=1/Z*=A e iθ 中,当r→ 0 , | Z* | → 0 , W →∞,是北极奇点;r = 0 , | Z* | = 0 , W 无定义。可以认为此时映射到复球外,成为实空间中的几何点。 而对应于微观客体,曲率半径(曲率)的演变是: R → 0 , k →∞; R = 0 , K =∞,是质点,正好与实空间中的几何点对应。复空间的曲率模型也演变成了实空间的质点模型。 在复空间,当0<r≦r 0 , k 0 ≦ k < ∞时,对应微观客体 0 <R≦R 0 , K 0 ≦ k < ∞,微观客体呈现为物质波;而物质波映射到实空间将呈现点粒子的概率分布。具体数学分析将在第五节、第六节讨论。 双4维 复时空采用的是“非点粒子”模型, 曲率 k 是呈现微观客体自身空间结构特征的基本要素,并可由此生成物质波。而原有的实时空、相空间采用的是“质点”模型;两个空间通过 ħ k =p , 微观客体的 曲率K映射到4维实空间中就成为 “质点”的 动量P。 动量 p 是质点的运动属性,波函数纯粹是数学函数,相空间只是量子力学数学方法的新应用。本文的双 4 维复时空与原有的实时空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波与概率波的本质区别。 复数球内外映射的物理机制与意义还可理解为:从4维复时空非点模型映射到4维实时空,微观客体自身的4维K空间,通过曲率K →∞, 紧致化为零维,成为4维实时空中的点粒子。微观客体自身的波动运动,也变成了微观客体的点粒子运动。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6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量子力学曲率诠释论纲——双四维时空的量子力学描述(7)
赵国求 2013-7-17 15:10
4 、双 4 维复数时空的数学准备 1 )、 双4元数复空间,可定义如下: Z μ = x μ +i y μ Z ※ μ = x μ -i y μ 这里 x μ 可以看成双4元数复空间实4维时空坐标矢量,即 x μ = ( x 1 , - x 2 , - x 3 , - x 4 ), y μ 可以看成双4元数复空间与 微观客体的 曲率 k 相关的洛伦兹矢量,即 y μ = (k 1 , - k 2 , - k 3 , - k 4 ) , 由是生成了 双4维复数时空 x ( x 1 , - x 2 , - x 3 , - x 4 ), k (k 1 , - k 2 , - k 3 , - k 4 ) , 双4维复数时空的度规张量 g μν = diag (1,- 1, - 1, - 1 ) ,所以 x 2 = x μ g μν x ν = x 1 2 - x 2 2 - x 3 2 - x 4 2 , y 2 = y μ g μν y ν = k 1 2 - k 2 2 - k 3 2 - k 4 2 , 以及 ∣Z∣ 2 = ZZ ※ = x 2 + y 2 , ∣Z∣ 2 = ZZ ※ = x 2 + k 2 都是Lorentz不变量。 我们由一个双4元数复空间得到了一个双4维复数时空。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2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量子力学曲率诠释论纲——双四维时空的量子力学描述(6)
热度 1 赵国求 2013-6-19 10:42
6 )、复、实两个空间频率与能量,波长与动量可相互定义 物质波是微观客体在复数时空中的基本存在形态,而在实空间的基本存在形态是点粒子,二者是可以相互映射的。与宏观点粒子相关的基本物理量有,质量 m 、能量 E 、动量 P 等;而与物质波相关的基本物理量是,波长 λ 、频率 ν 、振幅 A 等。频率与能量,波长与动量,二者在复、实两时空空间可相互定义。 波频 与能量, 由 ν =E/h 相互 定义; 物质波波长与动量,由 λ =2 πR =2 πħ /p =h/p 相互 定义。 物理系统总体波函数波长可以通过广义的德布罗意关系式来定义。 曲率K 0 是微观客体固有的不变量,与其运动状态无关,我们称其为固有量子曲率,代表‘自在实体’的本质不变性。微观客体有最大的固有曲率半径R 0 = ħ / p 0 和最小的固有量子曲率K 0 = p 0 / ħ 。而k (2、3、4) 只是微观客体运动中的运动增量——动量 p 产生的 曲率 。 作为“自在实体”,任何单个稳定微观客体都是一倍波长 λ 0 的康普顿物质波驻波。匀速运动微观客体是一倍波长 λ 1 的康普顿物质波驻波。非匀速运动微观客体,波长变化,打破了原驻波条件,不稳定中就会有吸收与辐射产生,直到新的驻波条件出现。原子中的定态驻波是微观客体运动增量的对应物,与势函数 U 的分布和波长 λ 稳定不变相关;它的运动与变化,有宏观可观察现象对应,描述在现象世界,是量子力学主要研究对象。 在与微观客体物质波波长相当的空间中,其广延性内在运动得到观察,复数 时空 物质波场的变化及运动得以呈现;在广域实时空中,其内部运动可以忽略,微观客体表现为内部运动不变的粒子运动形态,并可抽象成质点;微观客体既是粒子也是波,波、粒同时存在,看在什么环境下观察(测)到它。因此,微观客体的运动,既可简化成实时空空间点粒子的运动,也可还原成复数 时空 空间物质波的运动。这就是微观客体运动的整体性。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维时空中Mandelbrot集有意思
热度 2 yangguanping 2013-6-15 09:30
Mandelbrot 集的出现仅显漏这一未知世界的一丝微妙,不可思议的现象还多着呢。当以 M 集函数 x 2 项系数作时间轴变量,生成三维数集形体随时间连续变化的图像,可见三维 M 集在四维时空中非常有意思的演变过程。 若 x 2 项 系数在实数区间 取值,数集形象会有一连串的惊人表现。这里以区间 为例,其形象演变见下图,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在 M 集头前“针须”远端,一个新子集无中生有创生出来,可见时仅是一小点,然后,好像在本体的吸引下沿“针须”线向本体靠近,且运动中渐渐长大成样。等子集抵达,平稳对接,这才形成三维 M 集。 看到了吧, M 集的头部不是原地聚集成的,也不是内部长出来的,而是如此创生演化另安上去的。就像孙悟空头被砍掉后本来身体上没有头,说来就来从远处飞来,自动安上就有头了。 若把局部细节放大,还可以看到 M 集自相似子集的演变过程。与头部的生成形式一样, M 集“针须”上众多自相似子集的形成恰似鸡生蛋过程,经无中生有,顺道移动,演变长大,依序就位而成。真是不可思议,数集演变过程竟然也与生物过程不谋而合。
10245 次阅读|2 个评论
量子力学曲率诠释论纲——双四维时空的量子力学描述(5)
热度 2 赵国求 2013-5-23 16:16
式(7)到式(8)的演变,在物质波的生成、波函数的推导中,能量、频率关系的假定,时间变换的引入,波函数相位中k=p/ħ的自动出现,双4维复数时空虚部曲率变量k坐标就自动生成了,k替换虚坐标y,自动成为双4维复时空的一部分。双4维复时空中,X表示了实4维时空,而K表达了微观客体自身的时空结构,即,矢量(x,K)整体构造了一个量子力学的新复数时空,将微观客体自身的时空与外在的4维时空统一起来,建立一个新的双4维复数时空,描述微观客体的波动运动。 双4维复时空是量子力学特有空间,直接演译物质波的生成过程与生成原理,揭示物质波存在的机制与物理实质 。可见,微观客体运动,物质波生成的同时,双4维复时空xμ=(x 1,-x 2,-x 3,-x 4),kμ=(k1,-k2,-k3-,k4)也自动生成。从复数空间到双4维复数时空,这里我们利用了z平面到w平面映射的物理意义,借助了微观客体的运动及能量、频率关系的假设和时间坐标的变换。 坐标复空间是物质球所在空间;曲率复空间是曲率球所在空间;而双4维复数时空,则是物质波所在空间。转动的物质球及其运动是物质波及双4维复时空的生成源。 “曲率”的出现是“物质球”中物质所为。物质波存在于复数时空中, 呈现的是微观客体内在物质运动的存在形态。从复空间物质球到复空间曲率球再到双4维复数时空物质波的演变,体现了微观客体自身物质几何化的演变过程。这正好体现波函数数学结构的实在性。微观客体既是粒子也是波得到了切实表述。曲率的大小反映微观客体的弯曲程度。曲率无穷大是点粒子——质点,粒子性最强;曲率为0,是平面,粒子性消失。曲率的大小是微观客体粒子性的量度。曲率的变化产生物质波。式(8) 正是描述微观客体在时空中自身空间结构形态变化的波函数。 振幅A=A(x,k)表明,物质波在时空中传递微观客体自身空间结构信息的变化。实际上,式(7) 到式(8) 的演化,也是通过洛仑兹变换做了一个从‘本体世界’到‘现象世界’的映射。即通过改变观察(测)地位或施加某种相互作用,改变微观客体的运动状态,把不可直接观察的“自在实体”演变成可以直接观察的“现象实体”。 必须指出,在复数时空中,微观客体的运动并不会使圆变扁。因为圆的周长等于波长,实时空运动方向上波长的收缩变成了复时空圆周的统一缩小。微观客体因运动而使其分布半径减小,已为实验证实,而且理论计算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好 。 当m=m0 , E=m0v2/2时,式(8) 就是非相对论性物质波波函数,符合薛定谔方程。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165 次阅读|1 个评论
量子力学曲率诠释论纲——双四维时空的量子力学描述(4)
热度 2 赵国求 2013-5-2 09:20
4 ) 、 复空间与波函数 复空间, 复数 波函数 ψ ( x,y ) = u ( x, y ) +iv ( x, y ) =A( x,y )exp(- i α ) ( 5 ) 相位角 α = α ( x ,y ) 是 x , y 的函数。 微观客体静止时只有自旋存在,当微观客体运动时就伴随有物质波产生,这种意义下的物质波是实在的波,不是概率波。 公式( 5 )将 为物质波波函数的推导作准备。 5 )、物质波的物理模型及物质波波函数的推导 自旋是微观客体自身的固有属性。微观客体 内部物质的旋转运动, 在坐标复空间表示为 Z ′= x ′ +i y ′= re iωt ′ (6) ω 为微观客体内 部 物质旋转的角频率 。 设“静态”微观客体自身的坐标系为k′( x ′ , t′ ) ,“静态微观客体内部物质的旋转运动”,以自身坐标系的时间t′为自由变量的物质运动方程是 Ψ 0 = R 0 exp ( i ω 0 t ′ ) (7) 式 (7) 中, ω 0 =2 π m 0 c 2 /h=m 0 c 2 / ħ . 若微观客体(K ′ 系 ) 以速度 v 相对坐标系K( x ,t )(观测系)沿 x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利用洛仑兹变换 t ′ =(t - v x /c 2 )/(1 - v 2 /c 2 ) 1/2 代入式 (6) 得 Ψ ( x,k ) =Aexp{i ω 0 (t - v x /c 2 )/(1 - v 2 /c 2 ) 1/2 } =Aexp{i ω (t - v x /c 2 )} =Aexp{ - i ( p . x - Et )/ ħ } =Aexp{ - i( m v . x - mc.c t) / ħ } =Aexp{ - i( k . x - k 1 x 1 ) } =Aexp{ - i( k μ . x μ )} (8) 其中 ω = ω 0 /(1 - v 2 /c 2 ) 1/2= = mc 2 / ħ , k μ = p μ /ħ, ( μ =1,2,3,4 ) ,上述 波函数与式 ( 5 ) 相似 , 但 相位角 变成 是 x , k 的函数 ( 这里的 k 替代了 (5) 式中的 y) 。一般,波函数 相位角应 是 x , k 乘积的无量纲标量函数,而乘积 k μ . x μ 刚好是无量纲函数。该相角 是 是 AB , AC 等几何相位物理效应的根源。 对自由微观客体A是常数(归一化因子),在势场中,A=A( x ,k),即A是 x 和k的函数,满足归一化条件,我们将在双4维复时空空间讨论。 描述 微观客体波动运动的 波函数式( 8 ), 就是大家熟悉的相对论性物质波波函数。但我们放弃了 典力学中的质点模型,波函数的推导中完全展示了物质波的物理来源。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905 次阅读|3 个评论
量子力学曲率诠释论纲——双四维时空的量子力学描述(3)
热度 2 赵国求 2013-4-18 10:37
2 、量子力学曲率诠释中的物理概念准备 本文我们用角标 0 表示与 “静态”微观客体相关的物理量,而用 角标 1 、 2 、 3 、 4 , 表示 4 维时空及与 “动态”微观客体相关的物理量。 ( 1 ) P 0 = m 0 c 称为“静态”微观客体的康普顿动量。象静能 E 0 =m 0 c 2 一样, P 0 是不可直接观察量,是“自在实体 ”的属性。( 2 ) p 1 = mc 称为“运动”微观客体的康普顿动量。 m 为动质量。( 3 ) p = m v 为运动微观客体的相对论动量, p 是可观察量。 m 为动质量。( 4 ) λ 0 = h / m 0 c 为“静态”微观客体的康普顿波长,亦是“自在实体”的属性。( 5 ) λ 1 = h /mc 称为“运动”微观客体的康普顿波长。( 6 ) λ = h / m v 为运动微观客体的德布罗意物质波波长。( 7 ) R 0 = ħ / m 0 c 、 K 0 = m 0 c / ħ 称为“自在实体”的曲率半径和曲率,是不可直接观察量。常用来指称“静态”微观客体的特征长度和特征曲率。( 8 ) R 1 = ħ / mc 、 k 1 = mc / ħ 称为运动微观客体的曲率半径和曲率; R 1 也常称为“运动”微观客体的特征长度。( 9 ) R = ħ / m v 、 k = m v / ħ 称为与微观客体的运动增量——动量 p 对应的曲率半径和曲率,是量子力学主要研究对象。 3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的物质波 1 )、微观客体的曲率描述 自旋是微观客体的固有属性 。微观客体不是点,是“限制在一定分布空间的转动物质球。在相应的微观环境中,也不适宜做质点抽象。”物质波场的运动状态与微观客体受到的相互作用相关。 曲率诠释中承载微观客体物质实在性的,是微观客体的曲率半径和曲率。“静态”微观客体曲率半径由 R 0 = ħ / m 0 c (1) 建构。 R 0 呈现“静态”微观客体‘内在’物质波场分布的广延性。 而 曲率 K 0 由 K 0 =1/ R 0 = m 0 c / ħ ( 2 ) 定义。 呈现“静态”微观客体“表面”的弯曲程度。 运动微观客体曲率半径 R 1 与曲率 k 1 分别定义为 R 1 = ħ / mc , k 1 =1/ R 1 = mc / ħ 这里 R 1 和 k 1 的取值范围如下: 0 ﹤R 1 = ħ /mc ≦R 0 , K 0 ≦k 1 =mc/ ħ ﹤∞ 。 曲率 k 的引入是对波矢 ( 波数 ) 物理意义的拓展,是物质几何化的又一案例。 2 )、相对论能量E与动量p 、曲率 k 、 K 0 的内在联系。 若 m , m 0 是微观客体的动、静质量,由 相对论能量关系式 E 2 =(m v ) 2 c 2 +m 0 2 c 4 , (mc) 2 =(m v ) 2 +(m 0 c) 2 可得 p 1 2 = p 2 + P 0 2 k 1 2 = k 2 + K 0 2 p 1 、 p 、 P 0 , k 1 、 k 、 K 0 的矢量关系是 p 1 = p + P 0 ( 3 ) k 1 = k + K 0 ( 4 ) k 1 、 k ( 2 、 3 、 4 ) 构成微观客体的四维曲率 k(k 1 , - k 2 , - k 3 , - k 4 ) ,其中 k 1 =mc 2 /c ħ =mc/ ħ 。 微观客体的曲率半径和曲率抽象,类似于宏观客体质点抽象,象质点具有物质的实在性一样,曲率半径和曲率也具有物质的实在性。 K 0 不可直接观察,在本体世界; k 有可观察现象对应,在现象世界。 k 1 是联系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的桥梁。 3 )、坐标复空间、 曲率复空间 的复数与微观客体曲率抽象的对应 微观客体的物质波形态用复数时空描述。 坐标复空间,复数 z = x +iy =re i α 是球心在坐标原点,复空间球面坐标的任意二维复平面描述。 若上述复数的模 r ,由微观客体曲率半径 R 定义,即令 r=R 则上述复空间的球面坐标,描述一半径为 R 的物质球球面坐标。 对于“静态”微观客体,R=R 0 = ħ /m 0 c ,R 0 是一个与运动无关的不变量。 若R为运动微观客体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R会因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变小,其变化范围为 0 ﹤R= ħ /mc ≦R 0 , 所以,对于物质球而言,坐标 x 、 y 取值范围在半径为 R 的 物质球内。 引入 曲率复空间 w = u + i v =1/z ﹡ =1/(re- I α )=ke i α w 是 z 的 映射空间,描述球心在坐标原点,模为 k =1/r的 曲率球球面坐标 (二维复平面表示) 。同样,若 k 由微观客体物质球的曲率 k =1/R 定义,则 曲率复空间 w ,描述一半径为 R 的物质球的曲率球球面坐标。对于“静态”微观客体有 k = K 0 =1/R 0 , 运动微观客体的曲率k要增大,且 K 0 ≦k=mc/ ħ ﹤∞。 对于z空间,物质波场在球内, 球外是空的; 而对于映射空间w,物质波场通过曲率映射到球外, 球内是空的。相对于物质球, z 空间与w空间相互映射,描述同一物质波场。 象质点与实空间几何点对应一样,在实空间,用质点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轨道运动或概率分布;而在复空间,则用曲率半径 R 和曲率 k 的运动和变化描述物质波。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340 次阅读|2 个评论
量子力学曲率诠释论纲——双四维时空的量子力学描述(2)
热度 4 赵国求 2013-4-9 15:40
1 、引言 任何客体都在时空中运动,在实四维时空中我们用的是质点模型,描述的是质点的运动规律;但任何客体都不是‘点’,微观客体也不例外,如何描述一个不是点,既是粒子又是波的微观客体的运动,现有的理论困难表明,单纯的实四维时空能力有限。而对量子现象的分析表明,在微观环境下,再用质点抽象不合适 。我们把不是点的微观客体 自身 四维空间 结构变化的 内在运动规律用复数时空的虚部来描述,并与外部实四维时空组合起来,共同描述不是点,既是粒子又是波的微观客体的运动。我们说人类生话世界本身就是复数。具有上述物理意义的复数空间我们把它叫做双四维复数时空 ,用 双四维 复数 时空讨论量子力学问题,称双四维时空的量子力学描述。 微观客体自身的 四维空间 结构—— 曲 率 k 1 ,k 2 ,k 3 ,k 4 ,由 双四维复数时空的 虚部 坐标 来描述, 外部实时空 由 实 部 坐标 x 1 ,x 2 ,x 3 ,x 4 来描述,其中虚部 坐标 k 2 ,k 3 ,k 4 分别与 实部坐标 x 2 ,x 3 ,x 4 对应 , 而 k 1 = mc/ ħ , 则与 x 1 = ct 对应。 微观客体的表面 曲率 具有空间意义应该不会有异议,因此,双四维复数时空的虚部具有 时空意义是可以理解的, 它同把引力几何化变成时空曲 率相比, 更加自然,但与引力几何化意义不同,不能混同。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5119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灵魂存在的科学证据有望突破 (转载)
热度 1 Jack1259 2012-12-29 11:01
在人类有没有靈魂的问题上, 科学 界和宗教界已经争论了几百年,直到今天仍在争论。其实,双方争论的实质是靈魂是否能脱离肉身而存在。如果靈魂不可以 脱离肉身,“人有靈魂”就像说“人有精神”一样,不会引起争论。一般认为,靈魂是指没有人类肉身,但具有人类思想、情感与意识的一种生物信息能量团。如果 靈魂可以独立存在,那么,不论人活着,还是死去,靈魂应该都可以脱离肉身。只是人类有没有掌握活着时,让靈魂和身体分离的技术罢了。 要论证靈魂能不能独立存在,就要论证没有形体的“生物信息能量团”能不能独立存在;而要论证“生物信息能量团”能不能独立存在,就要论证有没有适合“生物 信息能量团”存在的条件,譬如第五维空间是否存在。众所周知,现有科学知识认为,高于四维时空的物体或事件,科学界至今还不能描述,也无法用我们普通人的 感官去感知。因此,如果靈魂可以独立存在,这个独立存在的靈魂应存在于隐维空间(Hidden Dimensions)或五维空间。 五维空间的概念是:传统的“长、宽、高”加上“时间平面”(注:时间平面由无数个四维空间根据某一轴线的集合而成,四维空间的时间轴线包括过去、现在、未 来事件在时间轴上的移动)。2007年8月,哈 佛 大学量子物理学家、隐维空间研究者丽莎·蓝 道 尔根据核裂变实验中微粒逃逸现象,大胆假设:“不见踪影的微 粒有可能逃逸到了人类看不到的第五维空间;这些逃逸的微粒因为载有能量,因此,可以在可视空间与隐维空间之间自由穿行”。丽莎的假说提出后,立刻引起了国 际物理学界的轰动与震惊。 为什么她的这个假说能引起物理学界的轰动呢?这是因为它超越了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理论。五维空间存在假说的提出与科学界发现和承认暗物质密切相关。而科学 界对暗物质(具有不可视,无形等特征)的承认,意味着人类认知能力已经进入了隐维空间的时代。换句话说,如果存在五维空间,那么,不可视的靈魂或生物信息 能量团,亦可被视为是一种暗物质,因为生物信息能量团具备了在三维空间与五维空间自由穿越的条件。 2010年5月西方媒体宣称:自2001年来,美国哈佛大学量子物理学家丽莎·蓝道尔教授、美国著名物理学家John Swegle、康涅狄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Kenneth Ring)、荷兰Rijnstate医院心血管中心 医生 (Pim VanLommel)、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穆迪博士、英国著名外科医生山姆·帕尼尔,找到了人类 灵魂 存在的科学证据。他们经过九年的精心研究和无数次 的试验。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证明靈魂确实存在,并有望将在 2012 年向全人类庄严宣告靈魂存在的最权威的科学证据。届时,人们不得不佩服人类祖先的 智慧,在几千年前就认为有灵魂存在。 与此同时,丽莎教授也表示了她的担心:一旦科学界公布了靈魂存在的科学证据,世界上很多人将不惧怕死亡,自杀或极端事件也将上升。这是她不希望看到的结 果。但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如果科学证明了靈魂的存在,人类将会更加关注于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平衡,更加懂得人类来到这个物质世界的目的,更加明白应当 如何修为自己才能把握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其实,在东方,华夏先人早在5000年前,即在宗教产生的一千多年之前,就认为靈魂可与肉身分离而独立存在,甚至研发出人类与靈魂对话的技术。代表这种技 术的证据是古汉字靈字下部的巫字。中国苗族对“巫”字解释是:工字隔开有形世界(阳界)与无形世界(阴界),工字两边的人:右边的人是阳界的阿普 蚩尤 ,左 边的人是阴界的阿普老司;而阿普蚩尤与阿普老司则代表着可视世界的人与不可视世界的靈魂在进行对话与信息交换,而中国古代县府州府用“靈力”祈雨的“祈雨 台”,便是可视世界的人与不可视世界的靈魂在进行对话的纪念物。几年前,已有留美学者指出:古代阴阳太极图中的“S”隔开阳性世界(黑眼阳鱼,有形世界) 与阴性世界(白眼阴鱼,无形世界),太极图中的阳鱼眼和阴鱼眼暗指“阴阳之间有互通通道”。下左图是丽萨的隐维或高维空间(4D、5D、10D、11D) 的S形扭曲示意图,下右图是中华太极图中阴鱼和阳鱼之间的S形。 史载,与爱因斯坦论争论终身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1937年来中国时曾对中国的太极图喜不释手【戈革翻译的《玻尔全集》已有记载】,回国后玻尔便把中国的 太极图作为自己家族的族徽。然而,提出波粒二象性的玻尔,虽然察觉到光量子诸多特征不能用四维时空的理论来解释。但由于他无法把握和进入 老子 的恍兮惚兮状 态,也无法体会中国 道家 的 修炼 技术有可能对不可视的“无形世界”的存在加以验证,因此,他与爱因斯坦一样,直到去世,都未能提出有关第五维空间的任何假 说。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曾在《金枝》中指出:“人类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巫统治阶段,宗教统治阶段,科学昌明阶段”。“巫”作为原始文明的发萌,曾是古代 科学技术的最早源头,在当今仍在发展中的体操、 武术 、 气功 、医药、舞蹈、美术、语言、文字、建筑等社会现象中,都可以找到“巫”的古老踪迹。但是,随着近 代科学的发展,及薄古厚今、重分轻合的倾向,现代社会已将华夏先人赋予“巫”的字意潜移默化成了携带古老迷信的字眼,进而失去了它古朴直观的本意。 倘若我国的科学家们能够打破四维空间的思想疆界、认同丽莎提出的五维空间的假说,并继续沿着 钱学森 院士提出的“解放思想,勇于实践,科学考察,去伪存真。 重新认识气功和 特异功能 ”的目标努力前行的话,那么,中国人也许无需等待科学家们在欧洲电子对撞机里找回那些逃逸的微粒,也无需等待哈佛大学丽萨的联合小 组宣告靈魂存在的科学证据。只要中国 人体科学 的研究者们攀登上了“人体科学的珠峰”(钱学森语),理清人类靈魂的存在形式、破解人类与靈魂的对话机制,对 人类靈魂中生物信息能量的监测与调控等都将会成为可能。
4508 次阅读|1 个评论
爱因斯坦PK霍金:时间独立存在吗?
热度 1 sheep021 2012-10-29 20:05
1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不是一个独立的客观存在。 他认为存在是四维的,是在合并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的四维时空中的存在,而不是一个三维存在外加它在时间上的演化。 这可以从爱因斯坦接到他终生好友贝索死讯时说的一句话里看出来。在他1955年3月21日的信里,爱因斯坦用他“物理定律没有时间性”这个坚强的信仰,试着给贝索的家人少许安慰。死并非终点,他写道:“对我们这些坚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尽管老缠着我们,不过是一个幻觉而已……” 选自《时间之箭》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2 霍金:时间不仅客观存在,而且还有裂缝,人类可以制造时间穿梭机通过裂缝穿越时间,到达未来 (全文附后) 3 俺的问题: 爱因斯坦和霍金都是大牛,关于时间的观点如此矛盾,到底谁对谁错呢? -------------------------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继日前承认外星人的存在后,又发表一个惊人论述:他声称带着人类飞入未来的时光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所需条件包括太空中的虫洞或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不过,霍金也警告,不要搭时光机回去看历史,因为“只有疯狂的科学家,才会想要回到过去‘颠倒因果’。”   据英国媒体报道,物理学家霍金在最近拍摄的一部有关宇宙的纪录片时提到,人类其实能建造出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并且能够进入未来。霍金甚至说,自己是因为担心别人把他当成“怪人”,所以才不敢乱说话,也不愿意多谈有关时光机的东西,直到透过纪录片后才敢大方讨论。   时间也有缝隙   至于时光机的关键点,霍金强调就是所谓的“4度空间”,科学家将其命名为“虫洞”。霍金强调,“虫洞”就在我们四周,只是小到肉眼很难看见,它们存在于空间与时间的裂缝中。   他指出,宇宙万物非平坦或固体状,贴近观察会发现一切物体均会出现小孔或皱纹,这就是基本的物理法则,而且适用于时间。时间也有细微的裂缝、皱纹及空隙,比分子、原子还细小的空间则被命名为“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于其中。   回到“遥远过去”   而科学家们企图穿越空间与时间的极细隧道或快捷方式,则不断在量子天地中形成、消失或改造,它们连结两个不同的空间及时间。部分科学家认为,有朝一日也许能够抓住“虫洞”,将它无限放大,使人类甚至宇宙飞船可以穿越;另外若动力充足加上完备科技,科学家或许也可以建造一个巨大的“虫洞”。   霍金指出,理论上时光隧道或“虫洞”不只能带着人类前往其他行星,如果虫洞两端位于同一位置,且以时间而非距离间隔,那么宇宙飞船即可飞入,飞出后仍然接近地球,只是进入所谓“遥远的过去”。不过霍金警告,不要搭时光机回去看历史。    飞船够快也能去“未来”   霍金表示,如果科学家能够建造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那么宇宙飞船必然会因为不能违反光速是最大速限的法则,而导致舱内的时间变慢,那么飞行一个星期就等于是地面上的100年,也就相当于飞进未来。   霍金举人造卫星为例,指卫星在轨道运行时,由于受地球重力影响较小,卫星上的时间比地上时间稍快。由此,霍金就设想出一艘大型极速宇宙船,可在1秒内加速至时速9.7万公里,6年内加速至光速的99.99%,比史上最快的宇宙船阿波罗10号快2000倍。船上的乘客就是变相飞向未来,作出名副其实的时间旅行。   名词解释:“4度空间”   即使是在太空中,万物也都有时间的长度,在时间中漫游,意味着穿越该“4度空间”。   霍金举例指出,开车直线行进等于是在“1度空间”中行进,而左转或右转等于加上“2度空间”,至于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下行进,就等于进入“3度空间”。穿越时光隧道就是进入“4度空间”。
个人分类: 时间空间|29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创造历史”——读《大设计》
热度 1 qianlivan 2012-9-12 14:08
“创造历史”——读《大设计》
在运动员打破记录的时候,我们会说他们创造了历史。当我们说创造历史的时候,实际指的是这件事会作为一个历史事件而被记住,而这件事之前发生的事并不会被创造,因为它们已经在那里了。相比之下,创造未来似乎比创造历史更为可能,如果承认因果性的话(当然,如果考虑经典理论的话,即使是相对论,所谓创造未来也是不可能的,四维时空中的一切都是确定的,只需要关注某个“初始”柯西面)。 要想有创造未来的可能性,所用的描述应该是概率性的,量子理论就满足这个要求。能确定的不是未来的状态,而是处于各个状态的概率幅(进而可以计算概率)。 我之前没有考虑过“创造历史”的问题,读到霍金和蒙洛迪诺的《大设计》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书应该翻译为《整体图像》,因为前几章似乎都在整体地介绍描述世界的物理学。不过最后一章讲的是,人类的存在依赖于很多参数的微调,很多参数只要差一点,人类就不可能存在,世界为什么会如此呢?似乎是有所设计。所以从这一章来看,这本书叫《大设计》也是贴切的。 书中讲的量子论、宇宙学什么的之前多少有些了解,感觉不新鲜。但是书里讲量子论的时候强调了费曼的路径积分描述(或称为历史求和),以及惠勒的延迟选择实验。延迟选择实验让我耳目一新,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实验室在“创造历史”,因为粒子通过哪一条缝依赖于之后的测量。了解这这个实验之后就可以推想,或许宇宙的历史也是通过类似于延迟选择实验的机制“创造”的,这样一来,所谓的参数微调的问题就不存在了,既然历史是“创造”的,那么之所以宇宙中的物理定律会有利于人类的存在,就是因为人类的“延迟选择”创造了这些“历史”。这似乎就是所谓的“强人择原理”,要点是人选择了宇宙,所谓的时间箭头的方向碰到了量子理论就不在是绝对的了。 最初,我理解量子理论只是改变了“确定性”的含义,而现在看来,量子理论似乎还改变了“因果性”的含义,这是我读《大设计》之前所不知道的。如何理解量子理论,特别是书中提到的更基本的M理论,这是我所困惑的,或许会有另外一本书把这些问题再说清楚些?
个人分类: 读书|3721 次阅读|1 个评论
四维时空如何随自由度而变化
热度 1 chenfap 2012-9-9 15:19
四维时空如何随自由度而变化
四维 时空 如何随自由度而变化 (物理学上的时空与物质 8 6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53 次阅读|3 个评论
论文《吸纳了测不准原理的新狭义相对论及其验证与应用》的结束语
热度 1 qdp 2012-7-16 17:56
结 束 语 I. 依据测不准原理和时 - 空统一性以及时间平移对称性、三维空间球对称性,建立了粒子的内禀四维时空圆柱体模型,亦即假设: 夸克、轻子层次上的粒子不是点粒子,而是以一定的固有时间间隔 为轴向高度的四维欧几里得时空圆柱体,这是可测量的时间 - 空间在小尺度上的最后形态。 II. 粒子的内禀四维时空圆柱体模型区别于其它非点粒子模型的特点是:粒子除了具有空间上的大小尺度之外,在时间上也具有一个非零且有限的内禀“高度” ( T *) ,而且在内禀时间高度和内禀空间直径 D * 之间严重不均衡,粒子的内禀时空比 Φ= cT */ D *=1.038×10 19 是一个大数。 III. 利用该 模型 ,推导出一系列与狭义相对论各方程相对应的新方程。这些新方程 体现了测不准原理与 狭义相对论 的融合,它们 既 能兼容 经典的狭义相对论方程、解释已有的观测数据, 又 导出经典方程不具备的特殊结果并预言可能存在的未知效应 。 IV. 新方程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 质 - 速关系新方程,它指出, 质量并非速度 的单变量函数,而是由速度 u 和一个无量纲的 涨落 变量 ζ 共同决定。新 方程 对洛伦兹 - 爱因斯坦公式的包容和拓展反映在以下方面: 1) 当 ζ =1 时,方程有极大值形式——若 ζ =1 而 u ≤ u d =( 1–4.641×10 - 39 )c ,这 个极大值 形式恰好就是洛伦兹 – 爱因斯坦公式;当 ζ =1 但 u u d 时,质速关系遵循另外形式的方程,直到 u = c 时,质量不是无穷大 而 是一个有限的最大值 m max =1.5Φ m 0 亦即粒子静质量的 1.557 ×10 19 倍。 2) 当 ζ 1 时,粒 子将以确定的几率 P S 出现在奇异的 “ 高速度 - 低质量 ” (HSLM) 状态, 出现在 HSLM 状态的几率 P S 是速度 u 的函数。计算表明,在目前的观测能区粒子 出现在 HSLM 状态的几率 P S 1 ,而出现在 ζ =1 状态的几率则为 P R ≡1 – P S ≈1 ,所以 ζ =1 的 状态 是最可几的,洛伦兹 - 爱因斯坦公式描写的正是这种最可几状态下的质 - 速关系。 3) 按 不同 ζ 状态下的几率加权平均 得到不含 ζ 、仅与速度 u 相关的质量平均 值,当 u = u q = 9.634×10 - 20 c 时, 平均质量有 小于其静质量的最小 值 = (1–4.641×10 - 39 ) m 0 m 0 , 当 u = c 时 ,平均质量 有最大值 =Φ m 0 . 在目前的观测能区,平均质量 -速度 关系式与洛仑兹 - 爱因斯坦公式的区别甚微 。 V. 新方程预言的 HSLM 效应揭示质量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这有助于 对 某些物理现象的重新认识并解答若干疑难问题,例如超高能宇宙线 GZK 门限悖论等。值得注意的是 HSLM 效应 具有现实的可验证性, 在 NSRL 800MeV 电子储存环上进行的初步实验显示,有理论预期的异常效应存在的迹象。 VI. 由 粒子内禀四维时空圆柱体 模型 还 得到两个重要结果:其一是证明存在一个与观测者无关的平均质量最大值,核子的平均质量最大值恰好与普朗克质量相当;其二是 推导出 一个描写哈勃常数与若干基本物理常数之间关系的公式,利用这个公式可以精确算出哈勃常数的理论值 H 0 =70.688km·s - 1 ·Mpc - 1 ,与目前公认的观测值 H 0 =72(71) ±4±7 km·s - 1 ·Mpc - 1 符合的很好,根据此公式还可以阐明狄拉克大数之谜。
个人分类: 正式发表的论文|3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宇宙在往哪里膨胀
热度 1 yshimp 2012-5-7 06:18
转自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75952-1-1.html 解答专家:亚历山大 卡什林斯基(Alexander Kashlinsky), 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天体物理学家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描述了宇宙发展演变的历史。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空间与时间融合成连续的统一体,而宇宙则可被描述为一个四维时空网格。从这一观点出发,宇宙膨胀并非是说宇宙在扩展自己的版图,而是指时空网格本身在膨胀。 在相对论问世之前,牛顿物理学(认为天体遵循着牛顿定律运行的物理观点)、空间和时间都是绝对的,在牛顿运动方程里,时间仅仅是一个参数而已。同时,引力被看成为巨大天体之间的吸引力,而为什么会产生引力却是一个谜。 即使在许多实际情况中,广义相对论的运动方程都能被简化为牛顿运动方程,但两者的物理概念却是截然不同的。在广义相对论中,天体借助于引力赋予了时空网格一些独特的性质。引力使时空连续统一体弯曲,广义相对论则将引力作用视为时空弯曲的表现形式。在引力的作用下,一些天体会从不太弯曲的时空“掉进”更为弯曲的时空。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包含有物质的时空无法保持静止状态,必须不断膨胀或收缩;星系并非在真正意义上相互远离,而是因为它们身处某一固定的、不断膨胀的时空网格中,才给人相互远离的假象。打个比方,在一个气球表面画上一些小黑点,然后将气球吹胀。小黑点(代表星系)之间的距离将会变大,如果你居住在其中一个小黑点上,你就会认为其他的小黑点正在离你远去。实际上,相对于气球表面上的两个坐标(纬度和经度)而言,小黑点仍处在原来的位置上,并未移动,是气球的不断膨胀造成了这种错觉。 这里所提出的问题,仅仅考虑四维空间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体系无法给出答案,因为这意味着时空之外还另有一个坐标。由于时空与物质紧密相连,因此“气球”表面之外是不存在的――时空本身就包含了一切。 选自《环球科学》2007年第6期 注:不能认为宇宙膨胀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必然结果。正确的说法是:宇宙膨胀是观测结果,这一观测结果可以用广义相对论来解释。
223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麻省许仲平教授谈爱因斯坦(3/14/1879—4/18/1955)
yangxintie 2011-2-14 20:35
爱因斯坦(3/14/1879—4/18/1955) 许仲平 综观科学史,爱因斯坦或许是唯一能与牛顿相提并论的人:他们俩人都是超一流的科学家.一般人也许以为爱因斯坦最大的贡献是发现相对时间和质能等价(E0=mc2)理论. 其实从物理的观点来看,他最大的贡献是发明弯曲四维时空的观念来描述万有引 力现象(即建立在黎曼几何上面的广义相对论),其次是光子的观念和效应.这些富有创始性的贡献显示出他独立非凡的洞察力.当然,并不是说相对时间,质能等价和其他成果没有创始性,但是程度上差一点:因为罗仑兹(Lorentz)和彭卡勒(Poincar e)已经作 了许多相对论的先驱性工作.(1)或许相对时间和质能等价比较富有普通人能领会的戏剧性结果—一个人到太空以接近光速旅行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根据目前被接受的解释)原子弹爆炸威力无比,惊心动魄.如果他得三次诺贝尔奖,也不过份.但是,如果他没得诺贝尔奖,难道就会损害他的伟大和非凡的创造力吗。 他的父亲曾写信对朋友说:"(爱因斯坦的中学)功课成绩并不完全符合我的希望和期待.很久以来,我已经看惯了他的成绩单上总是有不太好的和很好的成绩".后来他和大学同学蜜列娃·玛里奇(Mileva Maric)的恋爱是热烈的,激情的,而且是非常痛苦的.(2)在他写给蜜列娃的情书中也常提到他当时已经在思考的物理问题—光的性质,对"以太"存在的怀疑,绝对静止,相对运动和分子现象.例如说,他写信给她说:"我有一个好主意,可以研究一个物体与以太作相对运动时,光速在透明物体中将到什麼影响· · ·","上次写信给你,我说我怀疑相对运动的正确性,但这怀疑是来自於一个简单的数学运算错误.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相信它的正确性".(3)在通信中,蜜列娃也跟爱因斯坦一样对无穷大的性质有兴趣,她写道:"人们不能理解无穷大,我不相信这不能理解可以归罪於脑筋的构造". 蜜列娃生长在匈牙利乡下,少女时代满怀求知的热诚到瑞士城市苏黎世读书.她眉目清秀,神彩奕奕,外表质朴,说话坦白,简洁了当,爱思索, 好梦想, 不轻易开口说话,也不轻易显露笑容和相信别人.1896年底,联邦工业大学开学,她遇到同班同学爱因斯坦,他俩喜欢一起讨论课内和课外的物理和数学,成为好朋友,俩人都期望毕业后能在学校教书.后来变成一对情意绵绵的伴侣,喜欢一起去瑞士山林里徒步旅游.夏日携手漫游於清爽的林间小径,共享山林月夜,观赏夜雾如纱轻飘於山腰.大学时代的爱因斯坦:孤独,冷淡,不满,爱好思索与梦想,独立性很强,处处发生疑问,竭力探求答案.物理 教授 韦伯很讨厌爱因斯坦的不听话,不安份守规矩.(后来甚至不让爱因斯坦毕业后当助教.)(4)蜜列娃时常与韦伯 教授 冲突,她指责他对爱因斯坦不公平.她原先跟韦伯 教授 作论文,闹到后来她竟然退选论文,拒绝跟他继续作研究.蜜列娃是受过物理和数学的训练,她了解爱因斯坦的思路,研究工作和价值.虽然她的才能不足以陪爱因斯坦在科研前线并肩作战,她在后方成功的建立一个休息,支援和补给的基地.她为自己的爱人辩护说: "他所坚持的,他都能证明".爱因斯坦对朋友说过:"蜜列娃是个了不起的女人".七年的互相认识和恋爱以及十六年的共同扶持的生活,让爱因斯坦经历了作为一个思想家在探索宇宙奥秘时所能期望的最雄伟壮丽的心路历程—-从艰苦孤军奋斗,开拓一大片物理新天地,一直到完成了他所有伟大的杰作.(4)爱因斯坦轻视世俗人间争权夺利的忙碌活动,对於暴乱和不公平的事,他敢说话反对.他从青年到老年时代,扮演过种种不同的角色:粪土权威的叛逆,创始者,权威(他终於也变成一个权威!),硬骨头的知识分子,绊脚石,老顽固.他完全不在乎别人怎麼评论他,照样我行我素,可以说他是死不悔改的经典主义者.经典物理(基於牛顿力学)和近代物理(基於量子力学)最根本的差别是:前者断言粒子运动(位置,速度或动量)具有绝对的精确性,后者断言粒子运动只能用机率来描述.他终生相信经典的确定论,极力反对量子力学的机率概念和测不准原理.他坚持"量子力学不是一套完整的理论".(5)他实在是最后一位古典物理学家.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爱因斯坦的那个"坚持"说法,可能是对的,因为现在量子力学沿著逻辑路线发展到量子场论时,碰到了一个基本的,深奥的,无法克服的发散困难. 但他当时所讲的理由对物理学家并没有说服力. 他后来扮演绊脚石和老顽固的角色,对物理界也有相当正面的影响.而且,事实上,他似乎也没有阻碍量子力学的发展(如果有所阻碍的话,或许就是使他的老朋友波恩(M.Born)晚了很多年才得诺贝尔奖.——想当然耳!)(6)回想当年量子力学的新思潮,像 海啸一样,波涛壮阔,浩浩荡荡,在实验与观察的大力支持下,所向无敌,谁也阻挡不了. 这里顺便跑一下野马,把八十年代风起云涌的"弦理论"(认为粒子不是基本的,弦才是真正基本的)拿来比较一下.这个玄奥的理论没有实验和观察的实力支持,几乎完全靠一个美丽诱人的外表(数学框架)再加上一帮人用纽约第五街那一套的宣传和推销技术造 成好几年时髦风潮.到了九十年代,弦理论一下子就消声灭迹了.1989年筹备庆祝大久保进(S. Okubo)六十岁的国际研讨会时,拟定了一个会议主题:"从对称到弦:罗彻斯特会议的四十周年".当时认为很恰当.那知到了1990年5月开会时,竟然没有一个人讲弦的理论.这正显示出物理不同於哲学和数学的地方,没有实验与观察的支持,再美妙的理论,爱因斯坦(3/14/1879—4/18/1955) 3即使说得天花乱坠,自圆其说,也不过是夏日草叶上闪烁几下的露水吧了,太阳照一下,就无影无踪了. 青年时代默默无闻,挣扎向上的爱因斯坦,对物理问题作独立的,创始性的研究思考时,他内心应是极其自负,骄傲而且是目中无人(权威)的.这由他写论文(例如:1905年建立的相对论)不引文献,可以感觉出来.后世人实在应该深深感谢那个审查爱因斯坦论 文的让它顺利发表——不管是因为慧眼识英雄或马虎了事. 在目前物理刊物界照章行事的审查制度和保守的气氛下,一个默默无闻的研究者,写了一篇这类富有创始性和争论性而且不引文献的论文,如果把它投稿到国际性或第一流的刊物去,肯定会被退回而不能见天日的. 爱因斯坦的数学运算能力远不如他的物理直觉能力.后来他常需要用到某些很难的几何和张量关系.当时德国哥廷根大学有一帮一流的数学家们(A. E. Noether和其他 教授 )帮他做数学运算.数学家们不知道什麼数学运算结果是有意义的或有关的,所以也 就很愿听爱因斯坦的话.爱因斯坦需要什麼,他们就算什麼.数学家们写论文发表他们的运算结果,爱因斯坦就利用他们的结果来研究物理,各得所需,如鱼得水.他的广义相对论促进黎曼几何大大的进展.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时,名气虽大,也有难言的苦衷.他想要老朋友波恩(M. Born)来访问一阵子,他要研究助手恩菲尔德(Infeld)多留一年,都做不到也争取不到钱.为了钱,他只好和恩菲尔德一起写一本给普通人读的书"物理学的进化",出乎意料的大受欢迎,成为一本当时的畅销书,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爱因斯坦是属於"爱惜羽毛"的那种人.他如果答应把名字卖给公司做广告(像目前网球名星,各种运动名手一 样的做法)肯定马上变成百万富翁,也就用不著为了数千美元而呕气.不过话说回来,他如果会出卖名气,大约也就不会是神通物理学的爱因斯坦.这大约就是人世间所谓"没辨法"的事情之一. 有一次,爱因斯坦要一个回纹针,好不容易的找到一个坏的,需要修理一下才能用.他就说要找个工具来修理它. 他的助手也帮他到处找,结果意外的找到一盒好的回纹针,就把它拿给爱因斯坦,以为没事了.那知爱因斯坦照样忙著东找西找的,助手很奇怪的问他干什麼,他说他已经决心要找工具来修理那回纹针,非找到不可,很难半途而废.这个故事,把爱因斯坦的内在性格赤裸裸地呈现出来. 1905年爱因斯坦写了"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完成狭义相对论,这时他对"电磁王国"一切情形都已胸有成竹.1915年他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对"引力王国"的情况也已一目了然.中年以后的爱因斯坦,雄心万丈的迈向艰难无比的征途:要统一引力场和电磁场 两个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 好家伙,这种事也唯有他才能做的,不像年轻的科研工作者,爱因斯坦不必耽心研究有没有结果或找工作谋生,不必看任何人的脸色.让我们来简略的看一下他后半生三十多年的奋斗研究情况:(7) 4数学传播十六卷四期 民81年12月1922年初他写了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一年后他写信给波尔(N. Bohr)时说:"我相信我终於了解引力与电磁的关系". 这个"了解"只不过是海市蜃楼吧了.不久,他看到卡路札(T. Kaluza)企图用5度时空来统一引力和电磁力,他说"太不自然",可是几个月后他写信给罗伦兹说: "引力场和电磁场可以在5度时空中完全满意的统一起来."像这样子改变意见,对他来说已经不是稀罕的事了.1925年时,他又写了一篇论文,开头就说:' '两年来不断的探讨,现在我相信,我已经找到了(统一场论的)真正解答".这次他用非对称的联络(connection)和时空长度张量(metric tensor)来做统一场论的基础,但是不久他就把这个观念抛弃了.1927年他写信给朋友时,兴高采烈的说"第5度空间万岁!"但半年后,他又搞别的东西去了.1928年,他得意的宣布统一场论已经完成了,但一些科研同事们却都很不以为然.例如说,泡利(Pauli)写信给爱因斯坦,追问道:"在这新理论中,水星近日点的移动,光的偏折和能量,动量守恒律都跑到那里去了 "爱因斯坦不能回答,后来他写信给泡利说:"你竟然是对的, 恶棍!". 1945年,他已经六十几岁了,又回去找他的"旧情人"——基於非对称的长度张量和联络(connection)的理论.1949年他写下最后一组统一场论的场方程式,还是不令人满意.因为从这些方程式出发,连电磁场的方程式都导不出来. 每次爱因斯坦宣布他完成了统一场论,即使是错的,全世界的报纸,总要跟著热闹一下.可以想像他名气之大是空前的,无可比拟的.在他去世前几个月他还在思考统一场论.一个人也许会说,"江郎才尽"或"浪费了半辈子"或者说"钻牛角尖".这些或许都有几分真实,但都不是太恰当的,因为爱因斯坦以身作则的让世人知道,一个科研工作者应有的人生态度.虽然他的梦想没有实现,但他为后世物理学家开拓视野,建立了一个研究方向:统一场论.他死后不到二十年,在杨—密尔斯规范场的基础上(8),统一场论终於破天荒的实现了一部分,这部分是电磁力与核衰变的弱作用力的统一,而且得到了许多优美而且惊人的结果.这次的统一,比当年牛顿统一苹果落地的力与行星绕日运动的力,和比麦克斯韦统一电磁和光都还要深奥而且是非常不寻常的. 因为这理论空前准确的预言了三个全新的基本粒子(规范玻色子W+, W-, Z0)的存在以及它们的质量和其他物理性质.这 工作主要是由温伯格·撒拉姆和格拉肖作出来的.如果不是杨—密尔斯规范场的理论已经建立起来,电弱统一理论是绝对无法完成的. 爱因斯坦是一位终生不懈的思索大自然奥秘的物理学家,他对个别现象没有太大兴趣,他要了解的是宇宙的根本原理,他的研究精神永垂不圬. 作者感谢江玲的润笔和意见,仅将本文献给静芯. 注释: 注1:罗仑兹(Lorentz)首先在1895年发现近似的相对时间和时空变换,一直到1899 爱因斯坦(3/14/1879—4/18/1955) 5年才写出精确的时空变换. 但是事实上拉默 (Larmor)在1898年就已经发现精确的时空变换.可是今天大家说它是罗仑兹时空变换. 说来奇怪,罗仑兹(1853-1928)一辈子都不认为相对时间是真正的物理时间. 彭卡勒(Poincare)是近世伟大的法国数学家,(也是物理学家). 他在1898年就以 非凡的洞察力分析时间概念,怀疑同时性的客观意义.1904年他首先正式提出相对原理, 而且认为"以太"(传播光的介质)是不能被观测的,知道光速是不可能被超越的,他理解用 恒等光速来校正时钟便会得到相对时间. 他比罗仑兹更进一步,推广时空变换群,后世称 为彭卡勒群(Poincar e group),认为相对时间可以是物理时间.相对论的基本数学框架 都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基本观念和原理还没有完全澄清,所以要等到1905年它才正式 诞生. 彭卡勒和爱因斯坦都是正直的科学家,可是他俩互相之间无论写论文或演讲都不提 对方的工作和贡献,他俩都常提到罗仑兹的贡献.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也可 能在短期内诞生,但是广义相对论就不知道要等到何时才出现.虽然少数著名物理学家, 如泡利(Pauli)和怀恩曼(Feynman),讲到相对论时都郑重的提起彭卡勒. 可是现在 看来,彭卡勒在相对论方面不平常的贡献,并没有在物理界得到恰当的评价. 可见科学家 的眼睛并不永远是雪亮的,科学历史的天秤也不是永远公平的.(参看注6). 注2:他俩婚前有一婴儿(她叫Lieserl),无力抚养,不知下落.他的母亲剧烈的反对这件 婚事. 注3:一个学科学的大学生,难免会问自己,衡量自己:"将来能做些什麼 "一般来说,如果 他在与朋友通信或谈话中,讨论起目前科学前线上的问题,而且尝试去解决.这表示他在 将来的发展具有相当的潜力. 注4:爱因斯坦那班共有5个同学毕业,其中三人留在系里当助教,而他和蜜列娃一毕 业就失业,一筹莫展的面对著无情的现实生活,只能靠当"家教"和"打零工"来维持贫困 的生活.韦伯 教授 死时,爱因斯坦愤恨的说了一句话,大意是"死得好!".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爱因斯坦的不幸实在是物理学的大幸:他开始思考物理问题时, 远离学院,不受学院传统气氛的影响,因而更能作出独创性和革命性的贡献.几乎所有后 来研究爱因斯坦生平的专家,都认为蜜列娃对爱因斯坦的影响和帮助是微不足道的,因 而不提起她.即使提到,也只说负面的话,例如说她是"dull"的人.这不像是早年的她.像 这样从大学时代就互相思慕和热列相爱的两颗心,后来竟然破碎了—由於日常生活中 互相不能容忍的事与时俱增.离婚时,女方提出,如果将来得诺贝尔奖金,要用来作为胆养 费.男方答应,不久之后也实践了这诺言.注5:任何一个人只要坚持某某科学理论不是 一套完整的理论,胜算都很大,因为科学理论迟早总是要被修改的. 注6:波恩(M. Born, 1882-1970)在1925年大力帮助他手下的助教海森堡建立量子力 学,他自己在1926年正确的对波函数作出机率解释. 但他一直等到二十八年后才得到诺 贝尔奖. 6数学传播十六卷四期 民81年12月 注7: A. Pais的书"Subtle is the Lord. . ." 仔细的讨论和分析爱因斯坦一生研究工作的成败得失等等,作者是很聪明而且很饱学的 物理学家,这是一本非常有份量的书. 注8:杨是杨振宁.杨—密尔斯的规范场理论是1954年提出的. 本文主要取材於下列三本书: 1. "Albert Einstein, A Documen-tary Biogra- ph" (Staples, London,1956) 2.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Albert Einste- in" (vol. 1, Princeton Uni- versity Press, 1987) 3. "Subtle is the Lord. . ." (by A. Pais,Oxford Univ. Press, 1982) —本文作者任教於美国麻州大学(在Dartmouth)物理系—
个人分类: 物理前沿|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