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深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胸针
pingguo 2018-3-5 17:12
小黑裙配哪朵胸针好呢, 罂粟花,白梅,豌豆,松枝? 她在自言自语, 在微博里。 诗人的自言自语, 可以出佳句, 出于真诚与自然。 我看了一眼松枝, 随口说,都好。 然后我仔细想了想, 将每一枚胸针逐一对比, 配上她的小黑裙, 配上她的微笑, 都好,结论依然如此。 这好像是说, 思考与不思考,一个样。 当然这不是事实, 想过与没想过, 出现在眼前与出现在心里, 有天壤之别。 此处乃是巧合, 以至有点妙不可说, 直觉与深思, 可以如此一致。 2018-03-03
个人分类: 诗歌|2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是七七事变纪念日国人需要深思
热度 6 gaoshannankai 2015-7-7 12:50
七七事变每年都要提,今年的纪念日增加了更浓的政治气味。 这么多年过去了, 有一些人仍然认为中国抗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重要作用; 仍然认为中国人把日本人赶出了中国; 还有一些人在忙于争当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我这里不便发不同见解。 特别是重大政治历史问题,如与当前主流观点不同,都不宜在公开场合发表。 希望各位老师也要说话小心,我们只讲事实,不发表观点,不做推理。 这里仅仅把一些事实的东西罗列,希望引起国人深思。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德国,又发动了第二次大战,差点统治这个地球;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德国,战后经济腾飞,在欧洲一只独秀,成为世界老三, 大家注意二战前 他在资本主义国家要排名至少4名以后,其工业总量在美俄英之后。 如果你再算上美国白人人口中的最多的德国后裔,德国人依然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日本,战后经济腾飞,成为世界老二,大家注意二战前 他在资本主义国家要排名至少6名以后, 其工业总量在美俄英德法意之后。 作为两次 世界大战战胜国的法国,第二次大战不放一枪即被灭国,二战后到现在经济 发展缓慢,社会混乱。 作为两次 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一战后,山东和东北有领土被日本占据,二战几乎灭国;二战后, 丢了外蒙等领土,现在还在为钓鱼岛和南海主权而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分为两个主战场,欧洲战场和 远东 太平洋战场 ,日本最精华的海军及航空兵, 在浴血与美国作战。从 1941年12月日本奇袭珍珠港到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不到半年时间 日本败局已定。注意,当时美国的主要精力在对付德国。也就是说,美国只动用了一小部分 实力就在半年时间扭转了战局。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不到3个月时间消灭70万关东军,中国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结束, 消灭日军的总和也就相当于苏联红军一次出兵。出兵中国东北的是俄国二流军队打掉的是 日本陆军精锐的关东军,最精锐 的俄国军队对付的是德国败退的残兵败将,但在攻打柏林中死伤将近百万。 中国的抗日力量80%的时间和精力是在和由另外一部分中国人组成的伪军作战,大家可以查阅 不同版本的中国官方 公布的数据,看看中国抗日军队消灭的伪军和日军的比例。中国的抗日名将 包括杨靖宇、赵尚志等等,大部分都死于汉奸出卖,这个比例之高,触目惊心啊。 还有两件史实也请大家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两个标志性事件是,日本投降和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日本投降是9月2日在密苏里战列舰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向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投降, 中国代表 徐永昌 上将排名第三,而不是第一。苏联红军拒绝了德国投降,不顾伤亡代价强攻柏林,以宣示自己在 对德作战中的核心地位。 是否可以得到结论,一场大战的胜败,不会影响一个民族的进步趋势,只是改变了她的发展速率。 先进的依然先进,落后的依旧落后,依然还会挨打。这里试问一句, 无论是xx党的正面战场, 还是xx党的敌后战场, 与美国的太平洋战场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比起来,该如何比较? 面对这些铁一般的事实,一些人依然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结论,然后写入教科书,下一代人 背下这些结论性的东西,以获得较高的考试分数。还有一些人利用这个题材,虚构一些故事, 拍成电视剧,最可悲的就是她居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收视率。
1283 次阅读|14 个评论
哈,哈,哈哈
热度 9 Majorite 2014-3-30 11:13
转载几个幽默,与大家分享,谁叫我们生活在千年一遇的幽默时代。 京城的菜市口,跪着一溜即将被处决的犯人。“午时三刻已到,行刑! ” 话音刚落,蒙面的刽子手上前,扯下了犯人的口罩....... 记者采访申大妈,问如何看待网友对她的批评。大妈一摆手说,后生们不理解,那没个啥,咱自问无愧于党和人民,这么多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哩。记者不解问,啥劳?大妈表情登时庄严起来,喃喃的说道:举手之劳。 前段时间听说欧洲一 个牛棚因为牛放屁太多导致可燃气体浓度太高遇静电发生爆炸,把房顶都掀了。然后搞应急管理研究的俺想到了不久前召开的俩会,当时急得我饭吃不好,觉睡不香,为俺俩会代表的安全操碎了心。 为什么同样是穿越剧,A国都是往未来穿,C 国都是往过去穿。难道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2051 次阅读|11 个评论
令人深思的中国
loonger 2010-12-30 22:15
有时想想自己的确是很懒,很多时候打开博客管理打算写写新的博客,可是面对自己有时又苦笑一下放弃了,相反,在小木虫的那个每天一句话我倒是从来都没有落下过,在那里找到了一份简洁,找到了一份惬意,可是这几天看到的很多东西让我想了很多,有的是关于教育的,有的是关于环境的,有的是关于健康的,有的是关于食品安全的......太多太多,每一件其实都让人揪心,或许自己的承受能力太低,又抑或是面对这些事情想的有点点多了,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为什么我们的国度让人如此费心哦! 孩子的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大事,俗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足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教育问题看成百年大事,也就是绝对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完成的事情,甚至说也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够完成的事情,或者说,教育的问题需要长期的规划,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我们国家现在的放羊式的教育管理究竟会造成多大的后遗症,我想同样也是无法用一代人两代人来弥补的,或许我太悲观了。 近年来,环境问题不时的在报纸、电视、论坛网络等等地方被提出来,只从上次看到了一个美国的电影《后天》我才从感性的认识上感觉到,我们环境的恶化最终是要受到自然界惩罚的,或许这不属于对中国的深思的范畴,但是,国人的做法不得让人对中国进行深思,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关于环境的问题,我想我这里说也说不完,但是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人类是否开始觉醒,开始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维护环境,是否开始为改善环境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关于健康我想这更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件事情了,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和食品安全问题一起考虑,人们按说应该用自己的行动长期坚持的关注和改善啊,但是,国人的健康却被很多人无知的随意践踏,充斥人们耳目的保健品,真的能保健吗?我没有证据怀疑,也没有能力让大家抵制,反正我知道,保健品并没有让人真正的保持健康,人类是关注健康的,否则怎么会在北京又出现了养生神医日赚20万的事情那?张悟本、李一等人难道给人的教训还不深刻,还是有些人对国人的健康看的太随便了?更令人思考的事情是为什么这种事情还能出现那?让人思考,也令人怀疑我们的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者的能力及是否在作为。其实说到健康和食品安全,已经让人头疼很多次了,或许人们已经见疼不疼了,这又是为什么那? 当然,还有很多事情,或许我不可能完全列举出来,但是都是令人深思的,有心的朋友可以跟帖或说自己遇到的令国人思考的、令国人担心的事情,也好让大家惊醒一下,给有心人,给有能力的人进行下一步的行动提个醒! 这也就有另外的一个事情让我放不下,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如此让人深思那?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121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国高铁的成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自豪的
吴信 2009-12-12 16:54
据新华网快讯:武广铁路客运专线 9 日成功试运行。从广州南站发车至武汉站,用时不到 3 小时。其间,列车跑出 394 公里时速,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全长 1068.6 公里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预计本月底正式通车运行。 在目前各行各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但是利用的多少?模仿跟踪研究的不少,但是将技术到吸收消化、在这个基础上利用改进,再创新甚至领先世界的不多,但是武广高铁的成功是不容置疑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近代中国铁路的建筑史,就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历史的缩影,就是中国社会一步步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的缩影。清朝末年,中国开始有铁路。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 奇技淫巧 ,认为修铁路会 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 ,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1876 年 7 月 3 日,由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 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 寻常马路 ,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随后,清政府出银 28.5 万两,分 3 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英法美等国侵略者图谋在中国建筑铁路的活动,英美两国在修约交涉中企图攫取开筑铁路的条约特权。俄国在建成西伯利亚铁路后,于 1898 年强行在中国建筑自满洲里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和自哈尔滨至大连的南满铁路这两条铁路按俄国铁路标准修筑的 , 采用 1524 毫米宽轨距这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铁路日本于 1905 年也在中国东北建筑安东至沈阳和沈阳至新民的窄轨铁路 , 后又于 1911 年建成安东至朝鲜新义州的鸭绿江桥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后, 1904 年建成济南至青岛的胶济铁路。 1895 年法国要求修筑自云南省昆明至边境城市河口的滇越铁路这条铁路为 1000 毫米窄轨铁路 ,1910 年完成通车。 1909 年, 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历尽千辛万苦,主持修建的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开通。京张铁路是中国自己筹款,中国人自己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揭开了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崭新的一页。 这应该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一大事件。 新中国成立时,铁路是一个烂摊子,数量少、布局偏、标准杂、质量差。当时,全国铁路有 2.18 万公里,其中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 1.1 万公里。我国以沟通西南、西北为重点,修建了大量铁路干、支线和铁路枢纽,到 1978 年增加到 5.17 万公里。此后,铁路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上世纪 80 年代 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 ; 90 年代 强攻京九、兰新,速战宝中、侯月,再取华东、西南 ;到世纪之交时,先后建成了大秦、京九等铁路干线,以及一大批干线电气化改造项目。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外的高速列车时速已达 300 公里以上,而我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平均旅行时速只有 43 公里。 2008 年 8 月 1 日,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铁路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在之前的在运行试验中,京津城际铁路的国产动车组在保持安全运行的状况下跑出了每小时 394.3 公里的速度。 中间的过程就不细说了,就我们所知道的高原铁路技术创造世界一流水平。青藏铁路在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攻关上取得重大成果,实现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宏伟目标。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我们十几亿人民相关的火车大面积提速,通过 2007 年实施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我国铁路全面掌握了时速 200 公里及以上线路的设计、施工、养护和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列车控制等成套技术,进入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先进行列。目前,全国时速 120 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 4.2 万公里,其中时速 160 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延展里程达到 1.5 万公里,时速 200 公里线路延展里程达到 5752 公里,时速 250 公里线路延展里程达到 943 公里。与 1997 年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前相比,主要城市间旅客列车的运行时间普遍压缩一半以上。据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介绍,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持续运营时速 350 公里,试验时速将超过 400 公里,届时将成为世界上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系统匹配最优的动车组。 2008 年,在国务院公布 4 万亿 经济刺激计划的第二天,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即公开表示, 2009 年和 2010 年,国家将每年批准新建铁路里程 1 万公里左右、投资规模超过 2 万亿元。 2008 年全年新开工项目 80 多个,投资规模超过 1 万亿元。根据铁道部最新计划, 2009 年铁路全年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 6000 亿元。从 2010 年至 2012 年,铁路平均每年将完成基建投资 6000 亿元以上,铁路建设项目遍及 31 个省区市。中国铁路很可能使中国铁路成为 亚洲 乃至全球的最大 经济 增长点,大手笔欧美很眼红,令世界羡慕!这也符合我国的国情,中国因为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兴盛期,需要大规模的重化工业的载重运输。发展高速公路占地太多不可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虽然国土辽阔,但人口多耕地少,以我们目前的经济条件,从成本考虑,又不能通过航空来解决人员运输问题,因此铁路从各个方面看都是中国目前最适合的运输方式。另外,选择高速列车无疑是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决定,因为无论从交通能源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是运载人数的角度考虑,航运业在现阶段和高铁相比都处于劣势。 新华网( 2009-09-24 ) 北京到东北所有大城市不超过 3 小时、到上海不超过 4 小时、到广州不超过 8 小时 ,这是中国铁路到 2012 年的规划目标,离现在只还有 3 年时间,而如果在 3 年前说起这些,很多人会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建设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这种改变不仅仅是速度。 中国正在步入 高铁时代 , 中国铁路用三年的时间跨越了多个国家铁路用三十年时间走过的历程,稳扎稳打地让 中国速度 一步步逼近并超越了 世界速度 。中国铁路能见证我国在突飞猛进。 现在,中国的铁路建设还走出去了国门,在京张铁路建成 100 年后,也是大洋彼岸的国度,被突飞猛进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所折服。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纷纷表达了引进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装备、开展相关合作的意向,要求与我国加强铁路合作 。 新华网( 2008-10-24 )中国南车获出口哈萨克斯坦近 1 亿美元电力机车订单,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自1997年以来,已获得各型出口电力机车订单100余台。我们不仅高呼:支持自主创新国货!
个人分类: 改革创新|4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令人“耳目一新”的英文翻译
luoweijun 2009-6-2 15:54
最近在朋友的介绍下拜读了一些大作,感觉很是令人吃惊,英文的翻译竟然有如此搞笑的。上传两个有代表性(国家级期刊或/和核心期刊,老专家和年轻人所写)公开发表的(保证不侵犯作者或刊物任何权利)跟大家分享,黄色标注部分最为经典。我们深思,也提醒我们需谨慎,尽量不要犯如此低级错误。 PDF PDF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1137 次阅读|1 个评论
杭州地铁工地发生坍塌事故的反思
xcl2822 2008-11-17 15:06
2008年11月15日发生的杭州地铁工地坍塌事故,已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颇有感慨,甚为哀伤! 当今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快速建设,一些问题难免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及财产造成损失。 客观问题的查明,需要时间、需要人才、更需要经费、特别是用于实际工作的经费去完成! 现实工作中,地质勘察是基础,然而往往被忽视! 前期设计工作也是基础,也往往被忽视! 而进入施工状态时,工程技术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也被忽视,就令人非常担忧! 科技工作者不是神,都是普通的人,需要时间、需要经费、需要认真思考和勤奋钻研,才能较好地完成该做的事情! 如果只强调速度,则无异于主观上对质量的忽视,其结果可想而知!古人有云:欲速则不达,岂此之谓乎? 杭州发生的事故,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了! 为死难者默哀!为建设者的不幸而默哀! 时间:11月15日15:20   地点:杭州萧山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出口附近   事件: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事故,行进中的汽车坠入塌陷处,50人被困,多人失踪。 肖长来 2008-11-17
个人分类: 学习交流|4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