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五行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五行

相关日志

从“燃素学说”说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迷信
热度 8 fdc1947 2020-4-14 08:29
从“燃素学说”说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迷信 在化学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燃素学说”。这是在18世纪初的事情,当时人们发现了许多化学反应,难以用旧的学说解释。 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企图探求解释世界物质的组成和变化。例如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世界有四种“基本要素”:热、冷、干、湿。由这四种要素组成了元素:土、水、火、风。 该学说认为,这四种两两互相对立的 “基本要素”( 原始性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不同的元素是由这些 “基本要素” 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如下图所示 火是热加干,气是湿加热,水是冷加湿,土是干加冷。而且元素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把水加热,水中的冷被热取代,水就变成了气。 后来,炼金家又加上了三种要素和元素,它们是:可溶性(盐)、可燃性(硫)和金属性(汞)。由此,他们解释了当时认识到的各种化学现象,並企图把较贱的元素炼成贵金属等。 到了17世纪末,人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化学知识,但是对于这些化学知识特别是关于燃烧和灼烧金属(大都属于如今所知的氧化还原反应),人们无法用传统的理论来解释。 这时候,燃素理论出现了。该理论认为:那些能燃烧的物体如煤炭以及被灼烧(如今看来被氧化)的金属中,都含有燃素,燃素是一种极其微小的微粒。当煤炭和金属被燃烧或灼烧(氧化)的时候,燃素就溶解在空气中了,燃烧或灼烧反应生成了不含燃素的产物灰烬或金属氧化物(当然,当时不是这样称呼的)。当金属氧化物(金属矿石)与富含燃素的物质如炭一起加热时,燃素又能够进入这些氧化物中,还原成金属。 用燃素理论几乎可以统一阐明当时已知的几乎所有的实验结果。燃素理论从而被绝大多数化学家所接受,统治了化学界达百年之久。直到原子-分子理论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圆满地解释燃烧和金属的氧化还原,才宣告了燃素学说的破产,终结了它的统治。 对于这些古代的理论,无论是古希腊的水土火风四元素说,还是我国的乾坤八卦说、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说、古印度的四大种说,或者略近代一点的燃素学说,在我们今天看来,对于世界的认识都是很幼稚的。有些解释甚至是非常可笑的。 但是这些理论学说都是古代哲人为了解释世界而提出来的杰出的理论。燃素学说虽然看起来只是在化学领域的理论,但在当时也是对于物质组成和变化的很优秀的学说。 所有这些理论,都能够解释当时人们所认识到的世界,体现了古代哲人的杰出智慧。我们今天所得到的科学知识,并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什么人脑筋一动就想出来的。人类的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现代的科学理论也是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之上不断改进而得到的。 人类总是在不断前进,人们的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于物质组成和变化的理论,燃素学说要比炼金家的理论高明,炼金家的看法又要比四元素说高明。而现代的化学理论,又比燃素学说高明得多。 但是,一个时代的最高明的学说,也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我们现在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也是如此。正如我们现在看古代的那些理论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一样,相信几百年以后的人们来看今天的知识和今天的理论,也会感到是幼稚甚至可笑的。 但是,话又要说回来,在今天原子-分子理论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如果有人还坚持或偏爱用四元素说或者燃素学说去解释火箭燃料的燃烧,那一定被认为是很愚蠢的事情。即使这个人很“聪明”,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自己摸索出与四元素说或燃素学说相类似的理论,并自以为找到了认识世界的终极理论,我们也不会认为这样的人是现代的哲人。而相信这种自我吹嘘的人,我们一定认为是不聪明的。 事情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进步和局限。古代的理论,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今天的科学体现了今人的进步。对于事物的同样的一种看法,对古人是智慧,提倡者是哲人,但是对于今人却可能就是迷信,坚持者就是傻瓜。 否认古人的智慧,似乎一切可以从零开始,那是历史虚无主义。拘泥于古人的理论,认为古代哲人的话是永久不变的真理,现在还必须照着古代圣人的办法去做,那就是迷信了。 承认古人的智慧,发展今天的科学,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12822 次阅读|26 个评论
健康问题第02 中医人体运行理论对维护健康的意义
tingyy 2019-5-13 10:07
虽然中医的理论描述方式与现代科技语言有比较大的差别,但是中医理论中包含的很多合理成分。特别是对于一般人(非专业医学人士)维护身体健康来说中医理论可能更加容易掌握。这个也可能就是为什么民众中流行的 “中医的强项是养生”一说。为了便于了解中医的养生理念,我们先来简要地介绍一下中医关于人体系统运行的理论。 中医理论的描述体系是中华文化中的阴阳学说。 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思想界就已经流行 “阴阳”这种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如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都是以这种对立统一的阴阳学说为哲学的基本思想。阴阳就是以对立统一的观念来看待事物的运行变化,当然也包括人体的运行。所以中医也采用这种对立统一思想来描述和看待人体以及人体运行和自然的关系等等问题。 这些思想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叙述得非常清楚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在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于本”。( 上面这段文字的白话文解释: 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 , 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 , 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 , 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 。 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 , 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 —— 阴阳上求得解决 。 ) 这种以对立统一的二点法来分析看待变化的事物已经被现代科学证实是比较正确的方法论,能够比较好地描述复杂变化的事物。对于复杂的人体运行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方法是一种简便、客观地描述方法。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能采用这种阴阳对立统一的方法论来描述人体运行情况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然而更加令人拍案称奇的是古代中医就把复杂的人体系统的运行主体概括为五大核心子系统:心、肺、脾、肝、肾。每个核心子系统都包括了一个主器官和其它一些相关的 人体组织; 使用中国古代十分流行的 阴阳 五行学说来描述人体的这五大核心子系统的运行关系。 五行学说是古 代中国 思想家、哲学家创建 的一种 论述和推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的 抽象化方法 。它 用人们日常生活中 常见 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类 各种 事物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来 表述某一复杂系统内互相关联的事物之间的运行情况。 五行学说对复杂系统的抽象化、形象化的描述能力当然也为中医描述人体系统运行情况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中医使用了五行学说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心、肝、肾、肺、脾五个子系统,这样使得中医人员和广大民众能够方便地运用这五种物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相辅、相克的特性来非常形象地说明这五个子系统在人体运行中的关系。下图是 对人体运行 阴阳五行理论的最基本的表 示 。 这个简单图形可以十分通俗形象地指导人们正确理解人体运行规律,保持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平衡运行,维护身体健康, 以 及合理有效地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治。由现代医学也可以确定这种子系统的划分方案与人体系统的运行情况是相当一致的。这五个内脏子系统是身体健康的最核心的部分,只要它们能够正常协调地工作,一般就可以认为身体正常。而其它器官(或次要器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往往不是决定性的。如生殖系统有毛病,可能只影响生殖功能,而不会影响身体的基本生活功能。而且次要器官的正常工作也必须依赖于这五个核心系统的正常运行。 当然,在具体的器官在人体运行中的作用的描述,中医的五大子系统与西医的 人体器官 分类是有 比较大 的差别。中医 脏象学说是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配合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持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爪、面、唇、毛、发)等构成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 。这里我们并不准备讨论具体的医学理论问题,也不准备讨论阴阳五行哲学系统的正确性。中医理论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建立的这种人体 脏象学说及其各脏器之间的运作关系理论 能够很好地描述人体运行情况的核心因素,这一点已经 被 几千年的 中医医学 实践所证明。 当然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仅仅有这五个核心子系统,即使再加上六腑也是不能完全说明人体的复杂运行情况的。但是,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可以把人体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内部核心运行机制归结为相对简单的五个子系统,并可以运用这五个子系统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相辅、相克)来说明人体健康情况,及对各种疾病的诊治,这的确是一件十分伟大的发明。 中医有了阴阳五行学说这个有力的思想武器,可以对复杂的人体系统运行和人体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科学的描述。例如 对于慢性虚弱性肺部疾病, 中医认为 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可以采用补益脾气的方法达到养肺气 的 目的;木克土,肝属木,脾属土,肝有病会延及脾,所以肝有病时要注意保养脾,以免脾脏被累;水生木肾属水,肝属木,肝血不足时可采用补 肾 阴的方法达到恢复肝血 的 目的 。等等这些由阴阳五行描述的 例子说明阴阳五行 关系构成了中医对人体协调平衡运行和对人体疾病诊治的认识 基础 。 如果仅仅因为中医采用的阴阳五行理论与一些道士、算命先生的阴阳五行一样的术语,而把中医归结为巫术迷信一类加以摒弃。这就好像文革中因为美帝国主义讲英语,所以我们就不能学习英语一样愚不可及。表面上看起来阴阳五行理论说明人体运行情况比起西医的身体数字指标描述方法要简单、抽象得多,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深奥的道理连现代西医也还不能企及。 阴阳五行理论不仅在两千多年时间内为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成为中医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而且随着现今对人体运行机制的深入了解,也进一步证明阴阳五行理论对人体运行情况的描述是比较合理的,特别是由此学说而发展起来的中医医疗思想,如因人施治、对疾病的辩证诊断治疗,重视调节身体平衡,全面考虑周围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等 等这些思想 更是被实践证明是非常科学的。 虽然对于复杂的人体系统,中医的的阴阳五行模型也有比较粗糙、难以掌握、实施困难等缺点,使得优秀的中医医师必须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方能正确地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治疗疾病。 另外由于 在中医的发展中,一些中医医师人为地把阴阳五行理论神秘化,脱离了它的本质含义。加上阴阳五行理论在道教、阴阳八卦等神秘术上也被尊为理论依据,影响了中医理论的可信性。但是,这些缺点并不能否定中医阴阳五行思想的科学性。检验学说正确性的根本是实践,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证明深奥,但这些丝毫也不能成为否定相对论科学性的理由。几千年来那些真正能够掌握和运用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的中医医师创造的一个又一个治病救人的奇迹,都是其科学性的最好证明。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也需要发展充实。实际上,从古至今中医理论以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如脉诊技术、人体经络运行学说、针灸和按摩技术、各种中草药方剂、以及大量的中医经验例证等等,所有这些组成了中医理论的完整体系 。 这个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就是阴阳五行学说 对人体系统的描述 。 有人认为中医不科学的理由之一是中医理论没有抽象,认为 “ 中医理论对于人体的反映没有达到本质的抽象,或者抽象度不够,使得中医理论往往不能脱离具体和直观的物象而存在 。 ”恰恰相反,正是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把复杂的人体系统、个体病况、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各种疾病的病因等等这些连现代科学也还讲不清楚的事情都归于阴阳五行的变化来加以说明,这不是抽象又是什么?难度非要用“1、2、3、4、5”来代替“金、木、水、火、土”才是抽象吗? 还有人认为中医不科学是因为中医理论的 模糊性, 就是 “ 指中医理论对生理和病理机制只能作出泛泛的阐述,而不能指出真切之所在。虽然在医疗实践中,中医也常常能作出非常精确的诊断和治疗,但这主要不是靠理论的推断,而是靠经验的把握。 ”这种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更加是对中医的错误认识。由于种种原因近几百年来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较西方社会缓慢,所以中医如何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步较晚,再加上一些并不真正懂得中医的崇洋媚外的人物的刻意歪曲中医理论,使得中医理论在相当长时间被国人误解。其实中医对人体运行情况的描述正是以模糊体系的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等为模型的阴阳五行学说,它不同于西医的以人体各种数据指标为基础的描述方式,长期以来中医的这种模糊体系都不被西医理解和接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复杂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对这些复杂系统 的研究,仅仅 使用西方科技习惯的以 简单逻辑的 因果原理为基础的数学推理方法是不可行的。因为复杂系统的运行状态往往表现出数学上的不可预测性,也就是不可能完整地用简单的数字来完全描述一个复杂系统,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复杂系统的运行。现代科学 也 提出了混沌理论,模糊数学等方法来描述复杂系统。人体当然属于复杂系统,所以传统的西医依据人体的各项指标对人体运行情况的描述是不能正确地把握人体健康和疾病情况。 如西医对人体是否有病最常用的是体温指标,人体正常体温是 37.5 ° C。但是这一指标实际上往往受到周围环境和人体实际情况的影响,正常人体温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即使是体温升高比较多,西医称为“发烧”了,西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吃药、打针退烧。其实人体发烧往往是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方式,如局部感染通过发烧可以帮助身体抵御外部细菌的侵入。所以一些庸医一见发烧就不问青红皂白打针,挂点滴降温,各种抗生素一起上,往往小病治成大病,大病治死。过了好长时间,经过反复发作,人体的调节功能既要抵抗疾病,又要抵抗庸医制造的混乱,好不容易恢复了正常,还以为是打针、吃药的功劳。这种机械的错误治疗方法给许多人带来痛苦,使身体的调节抵抗能力大受伤害。 反而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针对身体的五个核心系统的协调情况进行调整,使身体自己进入良性运行状态,身体本身的保护和修复功能就会使疾病愈合,这样的治疗 过程 对身体更为有利。所以中医的模糊性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对身体整体运行情况, 以及 人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综合考虑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人体这种复杂系统,中医的模糊处理比西医的数字指标的精确处理反而要科学得多,它更符合人体运行机制。 当然,这种从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上建立的中医理论也需要一个与现代科技接轨的发展,也就是说要使得中医真正成为在现代社会中能够继续为人类的医疗服务的医学,中医理论必须以现代科技方法来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这些是医学专业人员的事情。而这种对人体运行 “内验”式的描述对于普通群众学习健康知识是比较有用的。因为它以比较直观、自己体验的方式来对人体健康运行和疾病法治进行表述 。 没有复杂、抽象的数学公式,不需要其它学科 深奥的 理论 知识来 支持。 这个中医理论 也比较方便于医生和病人的交流,比如某病人口腔溃疡,西医可能说是 XXXX病毒感染,需要YYYYYY药物治疗。病人 可能会 觉得此医生好有学问,说的东西我一点也不懂。而中医可能会说是由于多吃辛辣食物,上火引起的。病人一听,对呀!最近喜欢吃麻辣火锅,你不说我就知道上火了。一听就通俗易懂。 当然,普通群众也不需要去学习那些语言艰涩,概念抽象的 “气——阴阳——五行”描述的中医理论和浩瀚的中医药方。 仅仅需要了解中医养生的根本理念是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进一步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身体的平衡运行进行调整,达到健康运行的目的。所以这个阴阳平衡理论构成了中医养生的独特优势。对于维护身体健康,中医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治疗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个人分类: 中医和养生健康|2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对“五行”误解太深
热度 1 Drhuanghui 2019-4-15 10:11
小草知道风,它知道春天的风带来了温暖,夏天的风带来了酷暑,秋天的风带来 了 萧瑟,冬天的风带来了寒冷。它享受一年中所有的季节,每个季节都能够为它带来它本身的时态特征,每个季节它都要绽放它自身独特的象征。它以自己的时态特征诠释和关联着一年四季运行的时空属性,它荡漾在一年四季的爱意里,它的生命成长和变化不折不扣地同大自然保持着同步的节奏,呈现出一个完整、系统、时空有序的自组织过程。 小草没有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它不需要将感觉信息传递给某个中枢控制系统,也不需要等待中枢传达反应信号指令,但照样敏锐地感应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照样以整体的方式、极其精确地做出与春夏秋冬季节变化相对应的生长 、 收藏同步反应,实现自创生、自组织、自相似、自生长、自适应等生成形式。 小草没有首领,不需要思想的交流和行动的服从,但所有小草的空间形态转换总是精准地同时间节律的绵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严密对应、严丝合缝、步调一致。何止小草,所有的作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何尝不是如此? 1、生命由谁做主? 作为一种过程,生命的空间形态转换之所以要与时间节律的绵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严密对应,一定存在着将这种空间形态的转换与时间节律的绵延以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对应、整合、关联、内化起来的机制 ; 这种机制使得生命在适应世界变化的过程中保持着整个系统来适应世界,即各个器官、组织、肢体、五官等局部都是作为母体系统的有机部分,共同感受世界、交互信息和表达状态。 生命不是一个封闭世界,而是开放系统。一粒种子,宇(空)宙(时)要让它变成绿色的、有枝叶的、开花结果的,它在季节的变化过程中也 “要”变成绿色的、有枝叶的、开花结果的,而不是它“会”变成绿色的、有枝叶的、开花结果的。生命由不得你自己,你无法提前做好准备。就像每个小孩子到时候就要换牙,而不是会换牙;每个女孩子到时候就要来月经,而不是会来月经。一个小孩子他不可能说我现在不想换牙,等我想换的时候再换吧;一个女孩子她也不可能说我现在不想来月经,等我想来的时候再来吧。你到时候就要吃饭、要排便,而不是你会吃饭、会排便,生命有哪一样事情由得你做主?对于生命来说,“道”的源头是性,根本是命。“命”就好比是上级对下级发布的命令,大自然将命赐予给生命,就是给生命下了一道无条件接受自己生命而且应当完美实现生命价值的令。“性”则是反映和表达大自然规律与法则的理,而“命”抒发的便是天道自然的性。 生命感应世界,感应世界的时间、方位、气候、物象、光暗、寒温、声音、气味等信息,信息源来自皮肤的触觉、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舌的味觉等不同感受器。同时,生命要对来自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许多传感器信息源的信息数据加以关联和整合,并做出精确的估计和完整的评价,以便对信息情况适时地自动生成反应和综合处理。 生命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现成的答案,各种器官及其性能都是在与天地万物相感应中呈现出来的自组织状态,而不是你事先就有现成的器官,也不是器官事先就固有什么现成的性能,器官及其性能只不过属于我们认知规范的概念。生命一直在变化、流动着,你所看见的、听到的、嗅觉的、品尝的、触感的以及你因此自动生成的反应,都是与世界连贯为一体的。诚如王阳明所谓: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2、天地人融通“合一” 事物发展变化的整体性不仅表现为母体与局部的关系,还有其空间上的广延性和时间上的绵延性,这种空间上的广延性是与时间上的绵延性有机连贯的。即春天发芽,夏季长出枝叶,具有前后相继性;而不会春天结出果实,夏季发芽。也就是说,同一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或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必定经过了时间的绵延。因此,感应而发生的变化,其变化及能量的传输就不是简单的物质层面上的物理、化学反应。感应的特点可以理解为阴阳极性交感的磁场效应,形成的感应势能以一种电磁波的势能形式传递,表现为 “感”的发送端和 “应”的接收端之间的解调以及属性关联效应的高频调制。势能以磁场耦合的方式实现传输,共振为最高效率,即“感”的发送端和 “应”的接收端之间两个振动频率相似。 物质世界不同层次上各类系统的产生、演化、发展和衰亡过程,均是在与其相关的环境整体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实现的,各类系统或不同层次间均存在着相互作用,形成了环境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时间、方位、光暗、气候、寒温、物象、声音、气味既是天地阴阳交感演化而来,也是生命感应而产生、演化、发展和衰亡过程的背景条件。无论是直接背景条件,还是间接背景条件,之所以能够对生命系统产生作用和影响,主要是由于构成这些背景条件的不同层次上各类系统自身均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基于各自能动作用的方式、方向、途径、范围、速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形成了以非均匀、非对称等为特征的相关作用,以及位形、能量、力、场、信息等相关作用的表现形式。各类系统自身能动作用交互着合作与竞争的相关作用,又同时构成了产生与衰亡、同化与异化、进化与退化等涨落作用及其过程。 生命就好比自然界中的现实系统原型,是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质料和能量交换的耗散系统,这种交换决定着系统的演化及其稳定。当交换的增长达到特定阈值,系统才可能发生由一种宏观态到另一种宏观态的跃迁;如减少到特定阈值以下,既成的宏观态则将失稳乃至趋于崩溃。外部环境中任何或大或小、或近或远的因素对系统的状态实际上都会发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并非局部的,而是对整体的扰动和制约。也就是说,生命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割离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即关联性。 对于系统来说,局部是整个母体的局部,你的行为并非只有某个局部在行动,而是你的一切都投入其中,离开母体它就不具备系统的特性,因此,局部算不上某个领域。这在圣塔菲的复杂性研究学家深入分析复杂性问题的共性特征时,也得出每个单元的细节不被认为是复杂系统的宏观行为,因此可以对复杂系统的单元进行简化,采用充分简单的单元模型。 什么才算得上是某个领域而非局部组织?也就是说我们如何来将某种单元类别作为对象、过程、属性和关系?以及如何梳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如何列出生命所有生成的事物,并构建一个本体来描述生命世界的宏观特征?因为只有构建一个 “可能生命世界的本体”,尽可能地包含生命世界的所有事物、生命与宇(空)宙(时)的融通合流的关联以及关联方式,才能更充分地理解生命有序运作的相继性和循环性所构成的完整性,而非逻辑推理而与生命世界的“生成”离得更远。我们应该意识到,如果对生命系统只是采用一种逻辑理论来理解和描述,必然会倾向于机械原理,造成对生命系统与系统外面的真实世界协同互动意义的缺乏。因为单元的数目及系统的规模对系统的宏观特征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可以采用充分简化的模型模拟单元间的相互作用。 作为演化 “道”的阴阳五行模型正是这样一种充分简化的模型。阴阳五行理论作为特定的宇宙观,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源远流长,广涉天文、地理、医学、政治、经学、宗教、兵法、堪舆、音乐、民俗等领域,它以一种代表“道”的律令方式,左右着人们对世界万象的认知。如果不明白阴阳五行理论,你不仅“无法理解中国的文化体系”,你也无法认知天地人是怎么“合一”的。 3、五行耦合运行模型 近百年来,不少学者由于陷入了尸体、物质当中,他们不知道风,不知道生命感应世界的同步节奏和自组织过程,不知道生命需要关联世界,更不知道生命属于 “生成”的生命世界。他们依仗着解剖生理模式,仅从静态的确定性、物质性、机械性、逻辑性的叙事、分类关系来具化、理解阴阳五行,将五行解读为五才、五方,或将五行等同于五种物质元素,或理解为五种性质的物质,或从构成论角度理解五行,使得阴阳五行理论的处境总是有些拘窘,使得阴阳五行理论起落沉浮、褒贬不一,始终无法摆脱史观沉重的审视、评价与批判,甚至被视为封建糟粕,否定之声不绝于耳 。 于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中国医学也不断遭到非议,遭到取缔之声的威胁。 本来我们还能像小草那样感知到风,体悟到生命必须感应世界的同步节奏和自组织过程,领悟到生命需要关联世界,认识到生命属于 “生成”的生命世界,而非现成的、已然的、确定性的如尸体般的存在。可是,一旦以西化的思维方式和概念体系的实证直观思路来解读中国医学,表面上它给中国医学披上了各种各样华美的学术外衣,看似有了学科味道,可以分门别类地建立专业化知识体系,但中国医学本身所具有的整合性和一体性便在不同程度上被肢解了,对于后学者便很难达到本真性的同情之理解。当代的中医,由于长期沿袭“以西释中”的解读模式,把方法论当成认知的起点,从思维方式到概念体系的西化倾向已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范式,并演变成一种固化的习惯性认知模式和追求标准化的范式,无形之中“以西释中”的方式被教条化、绝对化,从而丧失了中国医学自身的言说能力,带来了诸多解释的误区和认知的盲点。以西医的概念和话语系统来解释中国传统医学,有意无意地偏离了中国医学自身的历史语境,使得我们无法知道中国医学究竟为什么要以阴阳五行来陈述生命、解说疾病和指导治疗。 关联是生命感应世界极其普遍的一般情况,生命需要不断地、有效地关联时间、方位、光暗、气候、寒温、物象、声音、气味等信息,同时又需要及时地、快速地、有序地传递、融合和处理时间、方位、光暗、气候、寒温、物象、声音、气味等信息,以适应外部世界,提高生命系统的性能。因此,要想把握生命感应世界的组合规则和适应机制,就必须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信息表达与融合的关联模型。 万物在天地交感循环的时空中生成,即天地运行形成了春 、 夏 、 秋 、 冬 、 四季,万物的生成本身离不开天地交感的升降浮沉、四季寒热温凉的循环往复。进一步说,万物本身就是天地交感的升降浮沉、四季寒热温凉的循环往复。用单元符号对天地时空交感运行的循环构建程序模型,即形成了 “河图”和“洛书”的太极单元模型,也就是气生阴阳,阴阳生四时五行,四时五行生万物的阴阳五行生成单元模式。 五行运行模型是在阴阳交感演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系统关联的融合策略 。 即通过梳理分析关联信息产生的机理,建立系统分类属性证据之间的关联模型,以便正确地描述信息源的脉络体系和信息源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针对不同的关联情形,提出有效的融合方法,建立对应的关联证据融合模型。 中国医学不仅仅是医学理论的问题,也是哲学问题,与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文化精神、价值系统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中阴阳五行理论便是建立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医学在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基于关联证据信息融合的反应模型 ——“证”本体,将其应用于疾病诊断评估及理法方药治疗体系等领域。望闻问切作为中国医学经典的诊断方法,目的在于收集感受器信息源自动生成的各种感应信息,而“证”本体的分析向度为融合望闻问切的各种信息开辟了全方位视野,使其在特定的疾病状态中得以融合感应因子的可能世界,建立疾病的关联集合证据链。“证”本体模型的构建既为望闻问切这种传统诊断方法的自足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治疗决策提供了的理论规则,“证候辨识”也因此发展成为中国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传统范式,在后世不断实践和丰富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医学诊疗活动自足的评价体系。
个人分类: 中国医学|1853 次阅读|2 个评论
2、关于五行---脏腑的生克制化
热度 2 guoliuhu1950 2016-12-17 17:43
2 、 关于 五行 --- 脏腑的生克制化 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说: “ 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有害 ” 。 试译:这些语言描述,都是各脏腑(局部)之间,在整体相互作用中相生、相克的功能描述。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些功能的相生、相克 、 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是生命活动的客观表现。所以,我们的古人对这些功能的语言描述,其现象还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现代医学功能中的相互作用,其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因素 , 如:我们四肢发育的相互对称、眼耳鼻的发育对称。其中有促进的因素,更有相互制约的因素。 宏观生物力能学认为:生命机体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局部都与整体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任何局部的生理与病理功能变化,都是在整体性势能不断趋向新的平衡的过程中,发生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趋向新的平衡的自然动力。任何一个局部,都不会随意发生变化,都是在相生、相克 、 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功能的严格控制之下,客观的进行着生命活动的全过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是我们 中医 现代生理 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个人分类: 基础理论|733 次阅读|1 个评论
阴阳五行:不是科学?也不是伪科学吧?
热度 9 zlyang 2016-5-3 12:26
阴阳五行:不是科学?也不是伪科学吧? 好像中医里用阴阳五行。 哪里有权威的“阴阳五行”的介绍? 什么是科学? 相关链接: 孙小淳,2016-04-24,科普思想的 可喜进步—论“阴阳五行”写入《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51670-972435.html 董洁林,2016-04-28,南辕 北辙的“阴阳五行”与科学素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88744-973347.html 高山,2016-05-02,阴阳五行是不是科学范畴的讨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74286.html 张九庆,2016-05-03 ,“科学素养”中的“科学”究竟指的是什么?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42-974625.html 《面向全体美国的科学》全书有 12章4个大 类的主题,第 1-3 章处理的是科学、数学和技术(这些统称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的性质;第 4-9 章覆盖从科学、数学和技术人类目前所获得的基础知识;第 10-11 章描述的是科学事业史以及它作为工具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运行;第 12章 说明科学素养对思维习惯的重要性。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第一章“科学的性质”: 科学作为一种世界观:世界是可被认知的,科学观点是会变化的,科学知识是持久的,科学不能为所有问题提供完整答案; 科学作为一种探究活动:科学需要证据,科学是逻辑和想象的融合,科学提供解释和预测,科学家要努力鉴别避免偏见,科学不仰仗权威; 科学作为一种事业: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科学由学科内容组成在不同机构里开展,科学研究中有着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科学家在参与公共事务时既是专家也是公民。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4308 次阅读|26 个评论
消防五行说
热度 1 dfedhw 2016-4-25 18:55
五行学说 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 宇宙万物 及各 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 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阴阳和五行学说相结合,成为古人解释各种自然和人生现象的一种理论。 科学技术发展至今日,每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似乎都具有这五种元素的身影:如汽车,车身骨架等属金;塑料外壳及织物属木,水冷却或油路属水;汽缸燃烧室属火;玻璃等含有矿物成分属土,五种成分不可或缺。 在消防体系中,如图所示:金为点火源,金属设备摩擦生热、金属导体短路打火引发燃烧,可燃物大部分是碳氢化合物,属于木的成分,进一步扩展成为火灾,最后只能通过水来灭火。在此过程中,四种元素唯独缺少了“土”,由此构成的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由于时间差的关系,导致火灾控制的综合效果一直不甚理想。 再次借助五行论来看,从物质组成这一角度去 猜想 :缺少“土”这一成分的现代消防技术体系是不和谐的,效率较低的,特定情形下甚至是混沌和紊乱的,如果让“土”也一并参与到灭火中来,或许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动态平衡。 五行元素就好比是小孩子手中的积木,换一种组合方式又将成为一种新的玩法。
6097 次阅读|5 个评论
什么是“五官”?
热度 5 fdc1947 2016-4-2 11:48
什么是“五官”? 您知道“五官”是哪五个“官”吗? 眼睛、鼻子、嘴、耳朵、还有……,还有什么? 看起来,还是要费一点儿口舌才能够说清楚这个问题。 因为是闲说,我们不妨从头说起。先说什么是官? 官者,管也。 过去替君主管理某项事务的人,称为官。如果做动词,那就是“管理某项事务”,或者说有某项功能 (生物学名词“器官”、化学名词“官能团”等都源于此)。朝廷上的文武百官,上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宰相,下到从九品的巡检,都是替皇帝做事的,他们都是官。那么许多官,为什么只说“五官”呢? 这应当与五行有关 。关于五官最早的可靠记录,在《左传》:鲁昭公二十九年(西元前513年)蔡墨在回答魏献子问题的时候说“ 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当然,这里的所说最早担任五官的句芒、祝融等已经成为被祭祀的神祇了。 古人喜欢什么都往五行上套 。 《 礼记 · 曲礼下》:“ 天子 之五官,曰 司徒 、 司马 、 司空 、 司士 、 司寇 ,典司五众。”这里所说的是据说是殷商的“官制”,其实是后代儒士的想象,但是毕竟至晚是汉初的说法。这里设立的五官就对应于五行(“ 置五官,以象地之五行也 ” )。 再往后,巫医们就把君臣、五行的关系搬到人的身上,与五行对应的五脏是心(火)肝(木)肺(金)脾(土)肾(水)。脏器在身体的内部,所以称内脏。而 与之相联系在体表起到与外界联络功能的,就是五官 。心是君主,是神明之脏,孟子也说,“心之官则思”,对外发布其思想靠的就是语言,因此,舌就是与心相应之官。肝是将军,管全身的血藏,开窍于目,目就是肝之官。肺是主气的,气的出入当然在鼻,因而鼻为肺之官。脾是管食物消化的,嘴是吃饭的,故而口为脾之官。肾主精,开窍与耳,年老精乏就耳聋,耳为肾之官。这样,舌、目、鼻、口和耳就是古代巫医们的五官(需要说明一点,古代医、巫本为一家,“医”字在古代亦被写成“ 毉”, 这里说的只是起源,并无贬褒之义)。其实, 心肝肺脾肾和舌目鼻口耳 都是人体之五官,只是一个在内,一个在外罢了。 但是,问题也就来了,人们常常说“五官端正”,眼睛、鼻子、嘴和耳朵在外面,可以看得出是否端正,说“舌”是否端正似乎有一点问题。而且,口和舌还是有一些重叠,舌就在口中,去掉了舌就难以称完整的口了。 实际上,人体的所谓五官,并不是只有上述巫医的一种说法。儒家的大学者、 荀子在《天论》里说的五官是耳、目、口、鼻、形 ,认为这是自然(天)赋予人们的五官,而居于体中的心就是它们的君主(“ 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 )。 与上面所说巫医们所说的五官相比,儒士们所说的五官少了一个舌,多了一个形。形就是外形,从头到脚包括身体、四肢。这个五官可都是外露的,是否端正可以看得清楚。在这个意义上,五官端正与相貌堂堂才能够对得起来了。 在这耳目口鼻形五官中,形占着最多的因素。所谓美与不美,形占的比重最大。随便举个例子,古人说美最古老的名著之一是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其中有这样一段:“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先说的是身高,然后是肤色,然后是眉、肌、腰、齿、面部。由此可见,形在这里是最主要的因素。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在佛教中有所谓五根,即眼、耳、鼻、舌、身,而主管它们的是意即心。放在一起,眼耳鼻舌身意,是谓六根。它与儒家的耳目口鼻形为官,而心为君这样的理论,是极为相似的。 在相隔遥远的中国和印度,古人的理论有这样高度的相似,只能说是人心相通吧 。 现在人们懂得,人的相貌与心灵相比,更重要的是心灵。我们不能因为有些人有外形上的缺陷而歧视他们。古人虽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在实际做法上,还是有问题的。在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中,对于多次参加京城“会试”而不中的举子,还是可以有些优惠的,就是挑选一部分人直接去做官。 在清代,这种办法称为大挑,而挑选这部分人的最主要条件之一就是长得好看,也就是要五官端正,像个做官的样 ,其标准据说是与“同田贯日身 甲气由 ”八个字形相类比。同、田分别为长方和方脸型,贯为大头身高,日为上下匀称,这都是好的体态;身字则表示歪斜,甲、头大体小,气、双肩不平,由、小头大肚,这样的体型就要被淘汰。总之,要长得高大、富态、匀称,方脸或长方脸,说话也得体等等。大挑一般每六年举行一次,当然,这要看皇帝是不是高兴。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词的含义,也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 。 如今人们所谓的五官,一般就光是指头部的这些器官了,也不去管它是几个, 把五作为一个虚数就是了。例如,过去医院有所谓五官科,如今都改为分得更细的耳鼻喉科、眼科和口腔科了。又如,一个《五官争功》的相声,就只有眼耳鼻口四个官。有人没有看到古人的说法,不管五官的起源,就“妄议”古人,说人们算错了或者一开始就只是一个虚数之类的话,这是一种浮躁的表现。 有的相士,也就是相面的, 以眉、眼、鼻、口、耳为五官 ,这也是一说。不过,眉在各种实际功能上与其他四官恐怕难以相提并论,差得太大了。作为一官,大概也是只是好看罢了。不过,话又要说来,我们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官,不也有只是作为摆设的吗?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40187 次阅读|9 个评论
民谣(Ballad)
duke01361 2015-7-17 18:40
民谣(Ballad) 民谣 韵:13 同韵(perfect rhyme); 2,4 同韵 或只有2,4同韵 步调:4-3-4-3 民谣最早由14 世纪西西里诗人发展成型。民谣的基本结构是“四行诗”以韵律“abcb” 或“abab” 写成,其中第1 行和第3 行彼此呈抑扬四音步,每行有四个节拍组成;第2 行 和第4 行为三音步,每行三节拍组成。这种诗体因此被简称为“4-3-4-3”节拍。后来这种诗 体在英国诗人拜伦和叶芝那里进行了小改动,变成了八行一节。 但主要还是上述4-3-4-3节拍的四行诗为基本单位。民谣的4-3-4-3 行节拍勘比四行绝句形式。 在每四行的一节中,第2 行和第4 行押同韵;民谣的格式可变,但最常见的为四行、五行和 六行诗歌组成的诗组。节拍通常为短长四步格或短长五步格,当然也有很多行间交互式节拍。 民谣轻快的旋律言语,深受浪漫派诗人的衷爱。 民谣诗体是现代通俗音乐最常见的体裁,主要用于描写爱情、悲情、宗教、政治、成功 和失落等等。 经过过去的千年的演变,当今的民谣已经遍布于西方文化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西方人最熟 悉的一种诗歌体裁,深受诗人、小说家、音乐人喜爱,更为广大读者和听众所喜闻乐道。 民谣最早源自普罗旺斯民乐(Provencal folk music),后经民谣歌手诗人(Troubadour poets) 改编传播到西班牙、诺曼统治后期的英格兰和意大利。当时。西班牙宫廷诗人们旋即吸纳了 民谣这种诗体,产生通过后者中世纪美丽的作品。在意大利,尤其是托斯卡纳的歌曲,诗人, 创造了一个更短的版本,ballata。 民谣的最初书面形式是意大利ballata 和西班牙的叙事曲,在13 世纪,民谣被意大利和西班 牙朝野所普遍接受。 意大利的ballata 由前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吉多•卡瓦尔康蒂清楚地说 明了民歌风味四行诗的经典4-3-4-3 节拍。 到了15 世纪,英国诗人杰弗里•乔叟开始微调ballata 的结构,以创建现代民谣。在一个世 纪内,民谣抨击写的所谓的“火锅诗人”,并通过艺术家谁青睐更正式的十四行诗,遍布英 国乡村,进入流行文化避之唯恐不及。事实上,这些抨击的有效性(单页纸后,其诗被印) 谁的启发,两个世纪后,帮助美国赢得了对阵英格兰革命的小册子作者。 民谣是一种在英格兰风行了近三个世纪的诗体。特别为浪漫主义诗人喜爱。包括拜伦、济慈、 雪莱、罗伯特•骚塞等主要浪漫派诗人都写有大量的民谣体裁的诗歌。但是,民谣形式的成 型却是后来人完成的。其中,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古代水手的雾凇”可能应该算作诗 意的民谣最佳作品,与此同时,威廉•华兹华斯和托马斯•珀西等人也创作了大量的精彩民谣 体诗歌。在20 世纪,威廉•巴特勒•叶芝应该是最重要的英诗歌谣作家。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西方世界大部分的文学和音乐作品都脱胎于“民谣”。同时,民 谣也是当今声乐广播、广告宣传等最常采用的韵律形式。 民谣无论是以传统的方式,还是 以抒情诗方式,或以故事诗体,都能呈现给听众和读者关于整个西方世界宗教、爱情、悲剧 和政治宣传的各类主题。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摇滚乐和乡村音乐的兴起,为民谣的传播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使 得民谣成了当今最通俗,最喜闻乐见的诗歌体裁。 例诗: As You Came from the Holy Land Sir Walter Raleigh (1552?-1618) As you came from the holy land Of Walsinghame, Met you not with my true love By the way as you came? How shall I know your true love, That have met many one As I went to the holy land, That have come, that have gone? She is neither white nor brown, But as the heavens fair, There is none hath a form so divine In the earth or in the air. Such an one did I meet, good Sir, Such an angelic face. Who like a queen, like a nymph, did appear By her gait, by her grace. She hath left me all alone, All alone as unknown. Who sometimes did lead me with herself, And me loved as her own. What’s the cause that she leaves you alone And a new way doth take, Who loved you once as her own And her joy did make? I have loved her all my youth, But now old as you see, Love likes not the falling fruit From the withered tree. (这是一首叙事体民谣,诗中很多行经过了跨行连续处理,主要是为了满足民 歌的4-3-4-3 步调,有时也为了押韵) 以下则是一首讲故事形式的民谣。这样的民谣在当时的英国人眼里情同当今人 们阅读小说作品一样。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 It is an ancient Mariner, And he stoppeth one of three. By thy long gray beard and glittering eye, Now wherefore stopp'st thou me? The Bridegroom’s doors are opened wide, And I am next of kin; The guests are met, the feast is set: May'st hear the merry din. He holds him with his skinny hand, There was a ship, quoth he. Hold off! Unhand me, gray-beard loon! Eftsoons his hand dropt he. He holds him with his glittering eye– The Wedding-Guest stood still, And listens like a three years’ child: The Mariner hath his will. The Wedding-Guest sat on a stone: He cannot choose but hear; And thus spake on that ancient man, The bright-eyed Mariner. The ship was cheered, the harbor cleared, Merrily did we drop Below the kirk, below the hill, Below the lighthouse top. (4-3-4-3 步调)
个人分类: 潘学峰诗选|7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趣的饮食与五行
mengxz 2015-2-16 20:03
据《吕氏春秋通诠》载:“五行配五味”,谓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 据此,可以看出饮食上有一个有趣现象: 西部西北人好酸,西部西北属金,酸属木,为金克木;西部西北干燥,酸味能敛肺涩肠; 北方老人好苦(如苦瓜),北方属水,苦属火,为水克火;北方寒冷,苦味能降泄燥湿; 东部东南人好甜,东部东南属木,甘属土,为木克土;东部东南多风,甘味能补虚缓急; 南方四川人好辛辣,南方属火,辛属金,为火克金;南方多暑气,辛味能发表行散; 中原、东北以及西南人好咸,中原、东北以及西南属土,咸属水,为土克水;中原、东北以及西南冷湿,咸味能软坚散结。
19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说“五行”相生相克
eugenef 2015-2-2 11:01
页首图片:图说“五行” 图说五行相生相克 多多巴巴 五行大家都非常熟悉,也是最适合首先教孩子认识的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怎么教?才能让孩子又感兴趣,又记得牢,确实是一门学问。 页首图片就是沈老师的方法:用图来教。传统的读法, 金木水火土 这样的排字顺序似乎有所误导。通过图,形象地展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关系。 字字相邻构成了一个相生的循环,象一个五角多边形,或圆形,依序读来朗朗上口: “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 水生木” 。 隔字相克又形成了一个相克的循环,这个循环构成了一个五角星,依序读来亦朗朗上口: “ 木克土,土克水 ,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 《三字经》中这样介绍五行 “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 ” 。依序拆成几段,相生循环: “ 水木火 ”、 “ 木火土 ” 、 “ 火 土金 ” 、 “土 金水”、“金水木 ” 。 页首图片在沈老师的方法上依据《三字经》所讲做了次序调整,金土为基础,木蕴意着生命,上善若水,水生万物, “ 火克木 ” ,归为土,回到金。金土木构成了一个牢固的三角形,水和火相伴于两侧,便于记忆。 非常有哲学深意。 有简单的文字,这些文字不仅有丰富的自然现象和文化,而且还是最重要的偏旁,可以说是识字的基础。所以第三次上课,沈老师特别安排了这样的内容。这可谓是打基础吧。 喜欢可以把图片打印出来,用乐趣教孩子认识和记住这些知识和简单的道理。 再增加点内容,把相生循环和相克循环分别展开,图片如下: 关注沈老师、多多、多多巴巴的 多多艺美 ,请点击: http://blog.sina.com.cn/3638404814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7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试创“中医现代生理学”的方向与思路
热度 2 guoliuhu1950 2014-11-8 18:21
试创“中医现代生理学”的方向与思路 关键词 : 物质属性、阴阳五行、动能、势能、动态平衡、机体稳态 一、生理学相关学科的简述 1. 现代医学 ,百年来随着现代各门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结构形态,在生理,病理、解剖、理化还原分析的基础上,已是经反复证实的客观再现。所以,它的物质架构是真实和客观的。因此,现代医学主要是以物质结构为基础的 结构医学 ,它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微观、微观再微观的还原分析法。 现代医学的物质架构是不容质疑的, 而且是唯一客观的 。但是,其对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各局部间的相互作用(物质的基本属性)的研究,还是非常欠缺的。在这方面,它仅有一个生物医学模式和“动态平衡”的现象描述,而对这种现象,一般还是忽略不计的。 其整体的宏观角度也仅是生物医学模式和一般系统论的初级探讨。因此,在功能方面还有很多尚未最后结论的生物学“谜”,亟需我们去揭示。 2 . 中医学 ,却是一个公认的整体医学,它的整体“辨证”是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功能角度,解析和认知的一个 整体功能医学 ,它对整体的“阴阳消长平衡”和“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即相互作用的属性认知,却是它的独特视角。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历史条件和望、闻、问、切研究方法所限,不可能对机体物质结构形态,进行精确认知。因此,中医是一个整体能量代谢的宏观医学。而对人体物质结构的认知,却是一个“混沌”的抽象架构。 中医生理学的建立和现代发展,实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窘境。 3. 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它是从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四个基本观点,对机体整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属性进行研究的。它的基本观点就是:“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与“机体整体与环境、整体内各局部间,在相互作用中持续维持有序稳态”的观点。 近代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主张建立一种机体动态的正确模式来取代机械论的错误模式,这个任务他未能完成。这还是个空白。 4. 生物力能学 是一个新型学科,应用生物力能学的基本规律所研究的课题,几乎遍及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宏观生物力能学,是从 整个体系的能量形式和变化进行研究的,而不追究体系本身结构的变化细节。 微观生物力能学主要是从动能的角度。而宏观生物力能学应是侧重从位能、势能的形式和变化来进行观察和研究。能量的概念仅限于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位能(potential energy)——是一个物体或一个系统中束缚着的能。 势能(potential energy)——是两个或多个物体(一个系统)的相对位置(相对地位)之间相互作用中的能。 动能(kinetic energy) 既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自由能(free energy) 二、相关学科的交叉分析 现在,我们将相关学科对机体物质的整体生理功能与属性的语言描述进行分析、比较,从“交叉科学”的角度,探讨中医现代生理学的客观规律。 学科 (相对性) 物质功能及属性描述 (相互作用) “阴阳”的描述 “五行”的描述 中医 阴阳互根、阴平阳秘;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离决”即意味着死亡; 阴阳消长中的整体平衡观 造化之机,不可无生,无生则发育无由,亦不可无制,无制则亢而有害。“五行”相生相克的整体平衡观。 现代医学 整体机能的动态平衡(一般忽略不计) 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一般系统论 整体、相关、动态、有序的稳态和维持这种稳态的动态平衡机制 动态平衡中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宏观生物力能学 整体性位能(束缚中的能),在整体性势能的相互作用中,持续维持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并完成生命的不可逆过程 整体性势能是在各局部间的相互作用中的动态平衡,相对平衡时则相互制约,相对不平衡则相互促进 从上表可以清楚的看到:各学科对于机体物质生命的功能及属性的描述,明显特征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并且还明显都具有:在相互作用与动态平衡过程中而呈现的生克制化功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虽然描述语言不同,但这却都是生命的客观现象。 那么,既然是相互作用,就必然具备两个(或更多)相对位置之间的因素,是什么客观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医学、现代医学、一般系统论都没能给出一个明确而统一的答案(都是空白)。 既然有相互作用,那相对位置之间的因素必然是相对势能。我们只有从宏观生物力能学的角度,引进一个新的生物学(医学)概念——位能、势能及整体性位能、势能。 其语言描述即提高了中医现代生理的认知,也对现代医学 这些功能与属性,都能够得到统一的认知和提高,并对生命活动的认知,提高到了 “ 自已产生、自已发展、自已控制、自已调节和自已灭亡”的自动控制机制的高度。 整体性势能,静则平衡、则相克、则相互制约;动则不平衡趋向新的平衡、则相生、则相互促进。这是生命的客观动力。 同种生命现象而不同语言描述的统一认知,这正是我们学术探讨走向统一的方向、方法与思路。每一个新概念的引进,经“假说”的证实与证伪,都是对客观认知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立中医现代生理学的意义 只有中医现代生理学的建立,中医学才能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如果中医连生理都没搞清楚,何谈统一的新医学。中医确有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它们都是通过其研究方法——望闻问切和“阴阳五行”的原始哲辩来思维和认知的。其正常生理与病理的语言描述,也都是束缚在“阴阳五行”原始哲辩的思想框架中。百年来,中、西医基础理论的碰撞,中医始终没能冲出这个原始框架。因此,中医基础理论至今还不能与时俱进,一直未能融入现代各门自然科学快速发展的轨道。所以,试创“中医现代生理学”这是个重大课题,急需基础理论上的突破。 总而言之,当前,生物学中很多功能、机能以至生命现象的实质都未得到最后结论。而且很多生物学“迷”仍未被现代科学所揭示。因此,在对生物机体物质及功能规律的不断揭示中,同步开展理论思维,而使人对生物生命实质的认识客观化。所以,利用理论思维,把大量的生命现象──感性认识, 提到客观的描述水平上来,使其功能客观化,这就是科学的一大进步。 作者 郭留虎 2014 年7月30日
个人分类: 基础理论|1520 次阅读|2 个评论
系统、过程与五行相生相克模型
热度 2 王中宇 2014-10-26 14:32
系统、过程与五行相生相克模型 现实中观察到的现象,有许多是动态过程 ---- 即一个处于变化中的系统。从系统内部观察,反馈是变化的动因。 如果系统中只有一个主体(子系统),则只存在自反馈。当它是正反馈时,系统持续生长,当它是负反馈时,系统持续萎缩。客观现实中有很多现象可用这类模型描述。在这类模型中,可供调整的是反馈强度。在正反馈中,设置一个“生长极限”,并假定越接近这个极限,反馈越弱,到达这个极限,反馈为零,就可以描述有极限的增长。著名的 Logistic 函数就是这样构造出来的。 现实中更多的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除了各子系统的自反馈外,还存在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同样可分为两大类:正反馈(相生)和负反馈(相克)。如果仅存在负反馈,这个系统将持续萎缩。这样的系统适宜描述现实中处于消亡阶段的过程。如果只存在正反馈,这个系统将持续增长。这样的系统适于描述处于新生发展阶段的过程。 新生发展和消亡,是过程的两类特殊阶段。更多的过程是稳定的动态过程 ---- 既不明显发展,也未趋于消亡的。处于这一状态的系统,其内部应既存在正反馈,又存在负反馈。 现构想一个这类的系统,其每个系统都受到另两个子系统的直接影响,一个促进(正反馈),一个抑制(负反馈);同时它也直接影响另外两个子系统,同样一个促进(正反馈),一个抑制(负反馈)。 显然,这样的系统至少由五个子系统组成。其相互关系如下: 实线箭头为正反馈,虚线箭头为负反馈 这正是出现于春秋时期的五行相克相生模型。五行被古人用于许多方面,可见古人早就意识到动态系统与过程,意识到一个稳定存在的动态系统中,正负反馈的作用。不过他们使用了不同的话语体系表达、传递这样的思想。
个人分类: 杂文|3713 次阅读|4 个评论
陪曾庆平大侠唱一曲,喝一杯
热度 7 yindazhong 2014-9-3 17:03
曾庆平大侠近日在中医之我见(4)藏象学说今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824348.html 把五行与现代生物学作了比对,花了不少力气! 有理有据,精神可嘉。 本不想说话,熬了几天,还是作了点评论。 因为俺给童靴们讲“衰老生物学”课程 顺便也讲一点生物医学发展史, 算是知道一点西方认识生命万物的早期故事: 把生命内涵或世间万物分类成2,3,4,5,6单元, 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早期思维方式。 帕拉舍尔苏斯不认可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 认为人体里起作用的是三要素:硫、汞和盐。 硫代表颜色和可燃性的元素; 汞代表流动性的元素; 盐代表坚固性的元素, 它们分别是人体的精神、灵魂和身体。 这与中医的精、气、神三分法何其相似乃尔! 曾大侠您觉得西方古代的三要素分类法, 是不是也可以拿来与现代生物医学仔细研究比对一番? ...... 我觉得不如省点力气多唱两首小曲, 多喝几两大曲更有情趣些。 ...... 补充一句 我上篇博文说的“西医很需要中医来补救” 是要补西医的缺陷, 不是往西医已经发展成熟的科学大厦上烂贴标签! ...... .......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2914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医之我见(4)藏象学说今解
热度 13 qpzeng 2014-9-3 07:34
由于自己过去对中医理论一窍不通,又没有系统研读过中医古代典籍,当中医论题不断深入之后,觉得用现代科学进行诠释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是,我一旦认准了前方的路,水再深也要涉,大不了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加油前行。这个系列我会坚持写下去,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做,批也好,讽也好,我都很坦然。当然,我更希望高人指点迷津,求得中医事业的进步。 上次的论题是阴阳学说,本次的论题则是五行学说。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5种物质,它们可以用来代表任何事物(五象),如表示方位的东方木、南方火、中央土、西方金、北方水(下图)。 五行—————土—————金————水————木————火 五谷-----化-----收----藏----生----长 五色-----黄-----白----黑----青----红 五行与五象 五味-----甘-----辛----咸----酸----苦 五音-----宫-----商----羽----角----徵 五体-----肉-----皮毛---骨----筋----脉 五腑-----胃-----大肠---膀胱---胆----小肠 五脏-----脾-----肺----肾----肝----心 五官-----口-----鼻----耳----目----舌 五常-----信-----义----智----仁----礼 五神-----意-----魄----志----魂----神 五主-----口-----鼻----耳----目----舌 五臭-----香-----腥----腐----臊(膻)--焦 五液-----涎-----涕----唾----泪----汗 五荣-----唇-----毛----发----爪----面色 五季-----长夏----秋----冬----春----夏 五数-----5、0----4、9---1、6 --3、8---2、7 尽管阴阳五行概念未被纳入现代科学体系,但我并不认为它们是无稽之谈或迷信,原因在于许多生命现象背后都有阴阳五行的影子,或者说很多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都能用阴阳五行来解释。 中医与西医的分化也许就在于,前者把阴阳五行当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宇宙通则,因而同样适用于人体,而后者已经脱离了阴阳五行的限制,取而代之的是分子水平上的信息网络调控。 那么,我们下面就来讨论五行与人体脏器的功能有何关系,看看中西医在解释健康与疾病的机理上是否有交集。也许这样的尝试被认为是多余的,但它有助于创立中西医文化之间的共同语言,我觉得是值得的。 五行与五元素:中西同源或巧合? 中医的藏象学说由五行学说衍生而来,就是用自然界的木 、 火 、 土 、 金 、 水(五行)分别代表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藏)。有人说,人体还有许多其他器官,五藏不足以全部概括。也许是基于这种考虑,中医还建立了“五脏六腑”的概念(见下)。 有趣的是,在古代与中国没有文化交流的文明古国希腊也有与中国五行类似的五元素—— 火(fire)、 地或土 (earth)、 气或风 (air)、 水(water)、 以太或空( aether or void )。不过,印度也把物质世界概括为上述五元素,不排除 历史上 中印文明在此世界观上 有过交流。 我理解这里所说的元素(element)其实是构成物质世界的要素,绝对不等于化学元素周期表里的元素。 最初的 五元素说 后来被简化为四元素说,保留了 火、土、风、水,省略了以太或空。 反观五行学说,土为库,实际上是由其他四行混合而成,也可省略。这样中国的四行就能与希腊 的四元素一一对应:火对火、金对土、木对风、水对水。 藏象及其相互关系 中医借鉴五行的生克 (我生、生我、我克、克我) 乘侮特性喻示五藏的相互制约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表现为: 相生:肾水之精以养肝(水生木),肝木之血以济心(木生火),心火之热以温脾(火生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土生金),肺金清肃以助肾(金生水)。 相克:肺金的清肃可抑制肝木的上亢(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疏泄脾土的雍郁(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制止肾水的泛滥(土克水),肾水的滋润可防止心火的亢烈(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制约肺金的清肃(火克金)。 相乘或相侮: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可以殃及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则相互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雍木郁。肝病累及心为母病及子,累及肾为子病及母,累及肺为木强侮金。 有人可能说,把五行与五藏对应起来没有什么依据,我的理解是先有五行规律,再有五藏关系,不管如何命名,这些关系都不会改变。也许古人如此命名仅仅是方便记忆,比如,春天联想到木的生发,夏天联想到火的炎热,秋天联想到金的清净,冬天联想到水的寒冷。 五藏的功能分类vs五脏的结构分类 藏象学说的“五藏”不同于解剖学的“五脏”,前者为人体内脏的功能分类,而后者是内脏的结构分类。 五藏之中, 心主神明(血脉),肝主疏泄(藏血)、肾司开阖、脾主运化、肺主呼吸。此 外,还有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藏与腑的区别在于前者实心,而后者空心。 藏藏于内,象现于外,有诸内必有诸外,观其外斯以知其内, 五藏的虚实变化能在体征上表现出来。因此, 五藏的重要性在于能诊病也能治病。比如,以本藏所主色、味、脉即可诊断本藏病。若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诊为心火亢盛。在治疗上,根据五藏关系可采用“补母泻子”之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如肝虚补肾(肾为肝之母)、肝实泻心(心为肝之子)等。 大功能系统剖析 中医不用现代先进医疗器械分析器官病变,但仍能准确把握器官的功能状态及其相互影响。我根据现代医学常识,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把中医的五藏六腑合并为以下5大功能系统: 1、解毒、 分泌:肝、肾上腺(木) 2、 思维、循环:大脑、心脏、血管 (火) 3、 消化、代谢:胃、肠、胰腺 (土 ) 4、呼吸、免疫:肺、胸腺 (金) 5、泌尿、生殖:肾、生殖器(水) 我惊奇地发现,五藏之间的联系可通过激素分泌来实现。以人在遭遇紧急情况下的反应为例,首先由肾上腺 分泌肾上腺素 (肝木旺) ,促进心跳 加快(心火旺),代谢产能增强(脾土旺),好氧呼吸急促(肺金旺)、排尿量增加(肾水旺)。 下面我们再看看有关五藏功能的其他观点。 肾为先天之本,其实质 涉及神经 - 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肾藏的 虚实变化与下丘脑 - 垂体 - 靶腺(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功能轴的变化密切相关。 肾阴虚和肾阳虚的本质都是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失调,只不过肾阴虚是以下丘脑 -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同时也有体液改变;肾阳虚是以下丘脑 - 内分泌功能减退为主,同时也有植物神经功能的改变。肾虚时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紊乱,其中一些非特异免疫与植物神经功能有关,而一些特异免疫则与内分泌功能有关。 脾为后天之本,包括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并涉及植物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血液和肌肉等多方面的功能。有人提出用胃、肠、胰内分泌系统(简称 G-E-P 系统)再加上迷走神经来代表中医脾的功能,并认为胃、肠、胰内分泌系统是“胺前体摄取脱羧化”( APUD )系统外周分布器官,而下丘脑 - 垂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是后者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胃、肠、胰内分泌系统与下丘脑 - 垂体、内分泌功能的关系,可能是中医脾肾关系的物质基础,两者共同参与调节和控制机体的动态平衡。 心是全身的主宰,似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心主血脉,心气虚证者都有潜在性的心功能不全或心脏储备功能较差,心火旺则与儿茶酚胺的分泌或代谢有密切关系。 肺主呼吸,基本相当于肺的功能。肺气虚者的肺功能检查明显异常,但并未出现肺气肿,可能是功能的损害尚未达到形态改变的程度。除完成血液和大气之间气体交换的主要功能外,肺还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非呼吸功能。 中医的肝与肝功能的差异很大,确实是一个难以理解的藏器。由于肝主气、血、津液的疏泄,可能代表全身平滑肌的总功能,可以从植物神经与胃、肠、胰内分泌系统寻找有关的指标。 小结 从 多年来藏象研究的成果来看,各藏器与机体的神经 - 体液调节功能都有一定的联系。在这一基础上,机体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而强调整体现念是中医的长处。西医也陆续发现,消化道、 肺、心、肾等器官除了其原有功能外,还兼有分泌多种激素的能力,说明内分泌组织的范围比我们原来认识的广泛得多,而且作用更为重要。这些发现为中医藏象学说和西医神经体液调节学说的平行研究提供了基础。因此,由于中医和西医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观察人体的生理与病理,藏象学说和西医学理论似乎是经纬度的关系。若以西医对疾病或各系统器官的认识是“经”,那么藏象的各个藏器即是“纬”,其交叉处可以作为中西医的结合点来进行探索。
个人分类: 教研心得|3605 次阅读|11 个评论
从五行生克看未来武器的发展
热度 2 liander 2013-11-4 13:17
在众多古老预言中,不少都预言了一种特殊武器的存在,这就是一种水克火的武器存在,如武侯百年乩中:剑仙侠士有奇秘。水能克火火无功。炮火飞机何处避。此是阴阳造化机。意土发明成绝技。同样,在推背图第五十七象中:物极必反 以毒制毒 叁尺童子 四夷詟服。颂曰:坎离相克见天倪, 天使斯人弭杀机。不信奇才产吴越, 重洋从此戢兵师。显然,这种武器非常厉害,它可以让海上从此没有战争。 许多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水是至柔的东西,如何可能做武器呢?但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你就能够想像了,这就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这绝不是“水滴石穿”那么简单。 武器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其符合五行生克的原理。五行的生克理论告诉我们,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气场所组成,这五种气场相互之间存在相生和相克的关系,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一般事物之间,如果呈现和谐或支助,其五行多表现为相生的关系,如果呈现对立、更替,其五行多表现为相克的关系。人类武器的更替就表现出五行相克的关系,后者克前者,后者取代前者。 人类第一代武器是坭土、石头等,这从人类在旧石器时代用石头捕猎动物,打击树木果实,以岩洞、石头防身中可以得到证明,石头的五行显然是属土。请记住,这时是原始社会。 人类第二代武器是木屋、木器、木棒等,这从有巢氏“构木为巢,教民居之,以避其害”(明·王世贞《纲鉴》),中可以得到证明,木屋我们可以理解为防卫武器,能够造木屋,自然会用木棒来作打击武器,而木屋、木器、木棒五行显然为木,而木与土的关系是木克土。 可能有人会问,火也是人类的武器,人类有了火,其它凶猛野兽就不敢进攻人了,它算哪一代武器呢。在人类还处于原始时期,火肯定可以起到武器的作用,但此时的火还不具备真正武器的意义。因为我们知道,雷电引起的火,人和动物都可能受到伤害,人能够主动自觉地运用火作为工具,应该是从“钻木取火”的时候,而“钻木取火”很不方便,自然不能成为当时人类的主要武器,但只是为后代武器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人类第三代武器是刀、枪、剑、戟等,按照现在的说法叫“冷兵器”,显然它的五行应该归为金,而金与木的关系是金克木。 人类第四代武器是枪、炮、飞弹、激光等,也叫“热兵器”,它的特点是爆炸,发热、发光,显然它的五行应该归为火,而火与金的关系是火克金。 目前,人类的武器主要处于第四代,即“火”的时代,如果按照五行生克原理,下一代武器的五行属性就应该是水。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呢? 答案今天已经呼之欲出了,它就是以往人体科学研究中发现的那一种特殊的能量,即气功外气和特异辐射这种形式的能量。或许有些人并不相信,但我们应该相信那么多科学家,它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的不可能是伪科学。现在的问题是,这种能量是什么呢? 长期以来,人们经常把生物当成是生命,把意识当成是人类所独有的。其实,如果你相信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就一定能够认识到,如果人有生命,那么万物就有生命,如果人有精神,那么万物就有精神。事实上,中国的气一元论早已把生命的本质揭示了,按照这个学说,空间中连续的物质不仅是统一的,而且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也正是这种本性的存在,局部物质才不断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可观察的有序实体。显然,这种观念告诉我们,生命是内在于物质本性的,它就体现在物质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之中,万物都是同一种生命之流的汇聚,精神则是物质本性上的对外反抗体现出来的。 那么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哪里呢?老子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即自然,一则统一的物质(气),二是统一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有序(阴)和无序(阳),三则能量传递的方式——连续物质(气)的有序(阴)和无序(阳)的周期变换,即人们常说的普遍联系,有了不同的普遍联系方式,物质的层次才出现了。 统一的物质在空间中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线性运动,即相对不变的实体连续在空间中移动,西方科学对它研究非常透彻,一种是非线性运动,即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有序和无序变换,由于这种物质基础往往是难以观察的,西方科学至今对它几乎一无所知。如对电磁波的认识,它本质上是一种非线性运动,即连续的统一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可我们的科学家则把它当成了粒子的线性运动了。 显然,按照东方科学的观点,一种普遍联系方式对应着一种力,也对应着一个物质层次。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不是定性的,而是源于普遍联系方式的不同,这才使它对外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生命力”。 对生物而言,它的普遍联系的物质基础就是水分子,其中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是基石,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的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是能量传递的主要方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内气或生物电的本质。对应这种内气,它的外气形式必然也是分子的周期组织与离散。这是一种明显区别于声波的能量形式,因为它在分子的压缩过程中出现了有序的涡漩,即空气分子的一个正向涡漩、一个反向涡漩,这使它对外表现出了横波的性质。更为重要的是,特异辐射说明它还有一种类激光形式,高方向性、高能量、高强度的超能量束。当然,它与激光不同,其能量传递的物质基础不一样,但产生原理却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将这种能量制造出来,那么关于人体科学的争论了将划下一个句号。 这种能量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吧!我们都知道,物体的电磁性是磁畴表现出来的,而磁畴是分子的组织表现出来的,如果分子处于周期组织与离散当中,物体的磁性会是怎样呢?答案是惊人的,那就是这些物体会进入象水一样的状态,可以随意被穿透。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能量在空气中传递速度非常慢,但在水中却足够快,如果用它做武器,可以让所有电磁设备失去作用,因为它们都消磁了。现代武器都依赖电磁设备,如果失灵了,它们就是一堆摆设,一点用都没有。同样,如果用它做武器,可以轻易让舰船沉没,因为它们可以被轻易穿透。 你相信这种武器的存在吗?反正我相信,而且这个原理已经被试验出来了。
2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何理解易经、五行
newniu 2013-6-11 22:52
一方面易经、五行被世人所称道,特别是易经被定为五经之首。可我们自己去阅读时,总无法理解,不知所云。那我们如何理解周易、五行?在之前,先介绍类似内容。 5W2H分析法代表着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做(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 )、多少(How much)“,又叫七何分析法,是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ITIL代表IT服务的框架标准,ISO9001代表质量标准、CMMI 表示为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软件体系结构等等。 以上内容代表着某一领域的框架、结构,有项目管理领域,软件设计领域,IT服务领域,质量管理领域,软件开发管理领域,分析技术本身等。某些领域甚至有不同的框架,那么在人类社会领域,其相应的框架是什么? 八卦即为人类社会的框架,周文王所创立。因古人对自然存在巨大的敬畏,八卦内容首先是自然结构——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基于自然,创立出56卦,用于描述人类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比如人老病死、婚丧嫁娶,战争、诉讼、出门等等。而无论做什么事,行为只有两个:做或不做,结果只有两种:凶或吉。因此,八卦代表着人类原始的智慧,对现在仍有意义,代表了人类社会不变的部分。 五行的相生相克又代表着和谐的智慧。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力量,都是相生相克的,这又进一步推理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做任何事之前,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实现相应相克的格局。比如美国的政治制度就是一种权力互相制约的格局。 在企业、家庭、社会组织中,必须考虑各种力量的平衡,只有平衡才有稳定,才有和谐。对于做任何事情,又必须考虑到相生相克,找到相生才能成功,才能有成绩。比如,家里养猫就是为了克鼠,养狗克贼。找人办事同样如此,找到正确的人事半功倍,找不到正确的人事倍功半。
个人分类: 科学人文|2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行、五音 、与五脏 !
jsnjjlj 2012-12-22 11:22
五行、五音 、与五脏 !
五行和五脏的关系中, 肺属金, 肝属木, 肾属水 , 心属火, 脾属士 。 所以, 肺喜羽调式音乐,肝喜徵调式音乐,肾喜角调式音乐,心喜商调式音乐,脾喜宫调式音乐。 而五行之中, 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故而, 音乐与音乐之间,音乐与脏腑之间,音乐与脏腑疾病之间就建立了一种关系 通过这样一种关系,我们可以尝试对 一些疾病进行 音乐方面的治疗。 《黄帝内经 灵枢》云:“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左传》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以为礼以奉之。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比照《素问·六节藏象论》之谓:“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4]两者前后传承,何其相似乃尔!此外,五行方位与颜色的匹配也可从昭公十二年,子服惠伯谓南蒯:“黄,中之色”而知其一。《左传》并未记载五行与五脏的关系,或许当时还未产生五脏配属五行的理论。尽管在后世医学中五味、五色、五声、五位皆与五脏有联系而与五行相属,但实际上是前者先配属五行而后才产生与五脏相联系的理论。 昭公元年,秦医和视晋平公疾,医和道:“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其中“阴淫寒疾,阳淫热疾”意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行与五音!
热度 2 jsnjjlj 2012-12-20 08:0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指 金、木、水、火、土。 五音指的是 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音乐 1 2 3 4 5 6 7 中的 1 2 3 5 6 在整体性世界观的指导下,五行和五音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即: 宫音为土 商音为金 角音为木 徵音为火 羽音为水 : 宫音为土,土爰稼穑 而 所谓土爰稼穑 本意指 土有种涵养 生长万物的属性,进一步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 所以,凡宫调式的乐曲,包容大气,端庄厚重,给人以 稳重踏实,可以依靠的感觉。 代表作 有 梅花三弄 商音为金,金曰从革, 所谓“金曰从革” 愿意指的是 金具有 肃杀、沉降、收敛的意思,所以 商调式的乐曲 通常 清丽宜人,宛如冬日早晨之空气。 http://www.silkqin.com/06hear/sqmp/sq31hmjg.mp3 角音为木,木曰曲直, 所谓,木曰曲直,是指“木”性 木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的特性。因而角调式音乐具有让人舒畅调达,生机盎然、清风拂面的感觉。 徵音为火, 火曰炎上 所谓“火曰炎上”是指 “火” 具有温热、升腾的特性,所以徵调式音乐 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让人情绪欢畅 羽音为水,水曰润下 所谓水曰润下,指 水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特性。故而羽调式音乐 如夜凉如水 或 行云流水,再或 百转千回,
5708 次阅读|4 个评论
由五材到五行的哲学升华
huaxia2011 2012-6-23 12:00
关于五材与五行的关系,过去有过很多争议:有学者认为五行来源于五材,也有的学者认为五行来源于五行、来源于五季,而不是来源于五材。 古人说:“至理本乎寻常,大道不外日用。”五行学说是一种哲学思想,它的起源也离不开古人的生产实践。 在人类进化的几百万年之中,用火的历史已有100万年以上,50万年之前的北京猿人,其用火的文化层遗迹达6米厚,可见其历史之悠久。对于用火发明的历史追溯,西方把英名留给盗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东方则追认这个人是燧人氏钻木取火。 火的利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熟食与取暖有利于人类的健康。但是,仅仅是在这两方面用火,还远远不能推动人类进步,也远远不能能阐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把火用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尝试,是用火烧泥巴。 古人居住在半地穴的房子里,墙壁用泥巴糊起来,可以挡风寒,但是室内比较潮湿。后来火烧泥墙和地面,就起到了加固和防潮的作用。再有就是烧制陶器,可以制作成生活器皿和工具,这就使人告别了石器时代,进入了陶器时代。最早的陶器,出土于一万年之前,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制陶也是“火生土”神话诞生的时代:稀松平常的泥土,经过火的烧制,变成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器皿。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各种陶器的出现,使古人对于自然力的运用,已经可以累积起来了,由直接作用进一步变为间接作用,向着广泛联系的相互作用迈进了一大步。 一万年前的陶器,尽管比人类用火晚了一百万年以上,但是比青铜时代还是早了几千年。而且,假如没有陶器的出现,人类就难以发明冶炼。因为陶制的炉具,可以把炉温提高到冶炼的高度,陶质的坩埚也是铸造必不可少的工具。“陶冶性情”、“劳动模范”这些成语,都起源于青铜时代,与“火生土”、“土生金”的劳动经验密不可分。青铜时代是陶器出现之后,又过了几千年才有的“新生事物”。 矿石里的金属被冶炼出来,虽然叫“土生金”,但是,土生金的时候,离不开对火的利用。而火是木柴燃烧而形成的,就是“木生火”,火再烧烤烧土质的炼炉。由此可见,“土生金”的过程,不仅是土和金的关系,还有木和火的关系,以及遥远一些“火生土”的关系。当然,木所以能生火,与“水生木”的过程也是密不可分的。 由此可见,青铜时代的到来,使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了,对于这种复杂关系的哲学思考,也需要更加智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五行学说的诞生就萌生于这个时代。当然,五行学说的形成,需要一个不断提升思维的过程。 如果只有“土生金”,而没有进一步的加工技术,不懂得“火克金”,就无法利用土里生出来的金属,它就是既不能吃,也不能用的“废金”。 “火克金”是把金属进一步加工利用的过程,也是制作工具、器皿的过程。制作出来的金属工具,可以修车造屋,制作兵器,这离不开“金克木”的过程。金属工具也可以挖井修渠,引来水源,这就是“金生水”。 我们知道,古代文明往往出现在古老的河流附近,因为几百万年之中,人类只能到河流湖泊边上去饮水,不能远离河流与湖泊。因此,逐水而居的生活虽然很美,但是远离水源地的地方,就不适合生存。懂得“金生水”之后,在地表没有水的地方,可以通过挖井修渠,“生出水来”,这就极大地扩大了、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地区,可以远离水源地建造城邦。我们说早期的文明,叫做“市井文明”,就说明了“金生水”的重要意义。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生的各个环节,都与古人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很多“相生、相克”的理论,就是概括人类劳动过程的动态描述,而不完全是自然力之间的自发相互作用。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也都离不开人类日常生活知识的积累。 由此可见,五行学说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离不开人类劳动参与其间。这并没有贬低五行学说的意味,相反,这说明古人善于做哲学思考,善于从身边的事物总结相互关系的规律。 《尚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些论述已经超越了《左传》所说的“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的“五材论” 。 因为五材就是五种材质,还没有提升到一般属性的高度。把“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与“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联系起来,就是从哲学上概括五材的一般性质,尽管还没有说明它们相互之间还有什么联系,但是,已经把五材与五味联系起来了,属于初级的五行学说,也可以说是五行学说的萌芽。 中医学引进的五行学说,已经上升到了用以解释万物之间普遍规律的哲学高度,是万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多元并存体系,也是通过生克制化达到稳态有序、时空动态平衡的系统控制模型理论。 五行通过对五材的提炼,可以概括五色、五味、五音、五气、五方、五季、五星、五运、五体、五脏、五谷、五菜、五果、五畜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成了说明万事万物之间关系的哲学思想。 这种万事万物普遍联系的思想,就是整体观的体现。也就是说,天地生成了万物,不是降低了天地的整体性,而是强化了天地之间的整体性,其整体性就体现在万物之间的关系上,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稳态系统,也是一个逐渐发展,不断演进的整体。 一元不需要和谐,二元很难和谐。只有多元,才需要和谐;只有多元,才能和谐。五行学说就是这样一种多元并存、整体和谐的哲学思想。
3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象五行,二脉中医
热度 6 magictttt 2012-6-6 12:44
四象五行,二脉中医 声明 :此篇博文,为吃饭吃多以后所做,可视为吃饱了撑着。胡想,乱想,瞎想。我不是神经,虽然有时有一点点神经。我不是民科,虽然有时有一点点民科。我只是,吃饱了撑着,真的撑的厉害。吃饭吃个饱,吃牛吹上天,胡说八道,是唯一的爱好。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和小球藻谈恋爱,其实也是为了胡说八道,等一只一起胡说八道的小球藻。 一二一 : 故老相传有一句话:四象五行皆藉土,九宫八卦不离壬。 四象和五行,是一回事,九宫八卦亦然。四象是把对象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但任何观察者分类,得有个参照,那就是人的存在和立足点,都隐含在大前提里面,人 站在土地上,所谓的土枢四象,也就成了五行。因此,五行生克,怕是有很多误会。所谓的相生,只是个序,并不是因果,用这个序来模拟分解人体功能结构。相克 也是为了河蟹,制衡,并不是你死我活,系统要共生,克死了对方自己也完蛋。土是个参照,是四象之先,是意识。道家说黄婆,小道士以为是说脾土,也不能说是 错,但不要忘了,脾藏意,其实说的是意识,要修成神仙,还要在心地上下功夫,神明为之纪,才是不传之秘。火候,不是不传,是没法说。土其实是神,也是脾 胃,肌肉,四肢,饮食消化吸收,嘴唇,津液输布。没有神的存在,宇宙没有意义。 壬癸代表水。壬是阳水,癸是阴水。天癸至,讲女人的激素产生。这个壬,有解释说在中医,认为是肾精,所谓的先天之本。在道家,第一步还精补脑,并不是补肾。肾,主骨生髓,脑髓是一体。壬水,其实是脑,元神之府。所谓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神,也是假的。 土和水,一个是意,一个是神。神魂魄意志。大概灵魂学用得上? 阿四 : 恩,四象五行说,和中医学说,灵魂学都用的上。 那个任督二脉说我也是信的,我有时候身上会发寒,有时候会发热,不知道为什么,我想那也许是自己不小心启动了二脉中的一个,掌握其中的诀窍了,自己就灵活应用了,这是对身体的掌控。这个东西我也说不好,人掌握了这个东西,也许有可能会随机选择成为变温动物 呢。 一二一 : 有行者说体温的确会升到很高,特殊情况会有接近 50°C, 需要泡在水中,也有到了冬天严寒穿单衣不冷的,也有跟常人无异的,温度随便控制,变温动物,传说一睡 3 年的大概类似冬眠。 阿四 : 是的,任督二脉,我这里解释为冷热。 你说那个冬眠,我想起植物人来。似乎也能解释成动和静。我见过多动症的人,怎么都安静不下来,两只手不停的动来动去,另外还有植物人。 有可能他们的 “ 动脉 ” 或者 “ 静脉 ” 给闭合了。 任督二脉,我不知具体是什么,但我觉得,人体内的脉络,应该不只两脉,冷热二脉,静动二脉,睡眠和不睡眠可能算二脉,也许还有其他。 后记 :有没有练气功的,或者学中医的,或者懂风水的,给我讲讲自己经历过,诊断过,或者单纯见过的神奇事例,单纯感觉,或者具体表现?只是无聊,只是好奇,喜欢听听故事。先谢谢了。
7892 次阅读|37 个评论
步韵梁进清明诗句玩赏刘艳红五行对联
热度 21 卫军英 2012-4-4 14:43
步韵梁进清明诗句玩赏刘艳红五行对联
今日清明,清明无雨。自云栖归来,一路风光旖旎,看不尽山随绿染,花杂青红。路经梅家坞,蓦然见采茶场景,欣而有慕,乃停车手机随拍一张。归来打开科网见梁进老师清明照片配诗,兴致之间随韵一首。又想到前天有刘艳红老师拈出一个对子,弄得大家纷纷出手。我在孟津老师那里留言说,这个上联出句金木水火土都有,下联要对上“用上这些字就太实,很难清空流畅。”这两天在外虽说未曾专门去对,但时不时的脑子里却会冒出这个对子,凑了八句七言诗,句句都有五行也是游戏娱乐,只是要全部对上平仄却很难,摆弄了一会太费神就免了平仄。下面是两首诗: 一、步韵梁进清明诗 花气芬芳绿缤纷,清明无雨也销魂。 路接翠谷入蝶苑,山近青峰势欲奔。 竹影临风胸次旷,春云舒卷性情真。 归途目染采茶景,自在人生常感恩。 二、烟锁池塘柳联句 烟锁池塘柳色深,水鉴坝桥灯影沉。 榆火钱塘江上月,烛泪梳镜尘面人。 壁烬钗横湿玉骨,沙埋枪销烽照魂。 桃烨金城清明日,灶钱松酒燎黄昏。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8242 次阅读|53 个评论
达摩一百零八手法
fan102433 2012-2-3 11:40
达摩一百零八手法
达摩一百零八手法是中医祖传绝学,是利用中医理论、阴阳平衡及五行相生相克在人体养生、保健调理中的科学性 ,搏采南北名家之长,吸取达摩易筋经优秀手法而创立的。达摩手法运用拨筋、点穴、正骨,配合砭法、针法、炙法、 罐法、跷法、导引法、按跷法等六种内病外治的疗法。在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症、四肢疼痛、脏腑经络、男 科妇科保养等病症有非常好的疗效。对于处于亚健康的人群亦有成熟的调理方法。达摩手法最大特点:‘短’‘平’‘ 快’。
个人分类: 中医培训|17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五种不对称运动(五行)
热度 1 daodezhenjing 2011-10-25 08:06
系统中第一种不对称运动就是组织,不要以为只有生物才有组织功能,非生物系统一样,只要它存在,就不断存在着组织,即不断把空间中的混沌物质组织成自身的一部分--要素,如生物可以把生物大分子组织成细胞,星体可以把混沌物质组织成原子等,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死寂不变的东西,所有物体都是统一物质的一种暂态有序形式。 系统中第二种不对称运动就是扩张,由于不断有大量要素形成,要素之间的压力增大了,它们就会在不断地竞争中向周边空间扩散,这才使系统不断发展、壮大。 系统中第三种不对称运动就是能量的传递,中心要素是通过诸要素之间的竞争来实现有序控制的,不断有大量要素由于顺应了整体的意志,不断在系统空间中产生并发展,又不断有大量要素由于违背了整体的意志,不断在系统空间中衰退并灭亡,要素的产生吸收能量,要素的灭亡释放能量,要素的周期产生与灭亡之中,一种普遍联系方式出现了,这就是依赖于连续在空间中某一层次的物质,通过要素的周期产生与灭亡释放能量。 系统中第四种不对称运动就是离散,系统空间中的物质是不对称分布的,走向对称使能量平均化是物的本性,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的就是这种不对称运动。 系统中第五种不对称运动就是流动,要素是物质的一种暂态有序结构,它物质密度大,而空间中的混沌物质相对无序,它物质密度小,当物质不断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时候,就会出现相空间的压缩,形成一个低势点,引起连续在空间中的混沌物质向这里不对称流动。 我们分析这五种不对称运动,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如系统有了组织功能,才有了系统空间的扩张,也有了混沌物质的不对称流动。如果把这五种不对称运动用中医学中的五行来描述,有说不出的贴切,如组织就是木的功能,扩张就是火的功能,而流动就是水的功能,能量的传递就是土的功能,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的就是金的功能。我们有时看起来死寂不变的东西其实都是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它们和空间的变化有着一一对应关系,正是这种对应,使我们可以通过外在世界的变化来预测系统空间的变化。
个人分类: 系统科学|111 次阅读|2 个评论
系统中存在的五种不对称运动
daodezhenjing 2011-10-7 20:36
  自然界的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五种运动,第一种就是组织,它可以把空间中的混沌物质组织成自身的一部分,如星体可以把混沌物质组织成原子,生物可以把生物大分子组织成细胞;第二种就是混沌物质的向中心的流动,由于物质的不断组织,物质占有空间缩小了,(原来物质占有空间大,有序了占有空间就小了),形成了一个低势点,引起连续在空间中的混沌物质向这里不对称流动。第三种就是系统的扩张,由于大量元素的生成,彼此之间的压力增大,向外扩张就成了必然的运动。第四种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说的从有序向无序的运动,即组织都有一种走向离散的倾向。第五种就是普遍联系,要素的周期产生与灭亡其实就是普遍联系,因为要素从有序向无序转化会释放能量,而这些释放的能量又会引起新要素的产生,要素的产生与灭亡形成的能量传递,就是普遍联系的物质基础。   这五种运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存在于自然的每一个系统当中。如果我们把它们和五行联系起来,你就可以感觉到,第一种就是木的性质,第二种就是水的性质,第三种就是火的性质,第四种就是金的性质,第五种就是土的性质。
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的境界
热度 11 gfcao 2011-9-26 22:55
人生的境界
身在浮世,凡事置身事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佛家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是需要修炼的。 世人大多追名逐利并不奇怪,以动物的本性而论,适者生存本来就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法则,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当然也会囿于自然法则。争强好胜是人的本性之一,竞争是社会的本质,奥林匹克的宗旨虽然是和平、友谊,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远远不是这么回事。从国家层面上讲,西方对奥林匹克的重视远不及中国,中国的奥林匹克已经成了一种职业,成了政府行为,似乎赢得了奥林匹克就赢得了世界。是中国人天性好斗吗?似乎不是,自古以来,国人的逆来顺受是举世闻名的,如此说来,中国人的奥林匹克情节有点令人费解。如果说西方人钟情于奥林匹克完全是个人行为,其驱动力是经济利益,那么中国人的奥林匹克情节又是源于什么呢?如果我们对于强国富民也有奥林匹克般的情节该多好! 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资本就是权力,大家对权力趋之若鹜并不奇怪。鄙视官员的人恐怕大多数出于酸葡萄心理,假如给你机会,有多少人愿意放弃权力?高喊鄙视权力的人往往是酷爱权力而不得之人。渴望权力只是一种表象,渴望权力的深层次原因是期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与武林是一样的,对于绝大多数练武之人来说,练武的真正目的也许并非强身健体,而是争强好胜,期望在武林取得一席之位,华山论剑不过是一种相对文明、高雅的争夺武林地位的行为。 大家不必鄙视争强好胜之人,该鄙视的是不合理的体制,体制合理,可以将人们争强好胜的本性引向对社会有益的方向,不合理的体制将会使人们争强好胜的欲望极度膨胀。人的境界其实是与制度有关的,良性的制度可以使人向善,使人看淡权力与利益,不完善的制度会让人们跌入权钱利的深渊。可以说,制度决定了人的境界,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论断。 追名逐利之人在利益面前可以丧失自尊、丧失人格,如果追名逐利之人充斥了一个社会,这个社会无疑是一个可悲的社会。我们的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呢? 人的境界有三种: 第一种:争强好胜,追名逐利; 第二种:眼不见心不烦; 第三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 第三种境界无疑是最高境界,可有多少人能达到?即使是佛门中人,真正能到达此境界者也是凤毛麟角。对于我等俗人来说,也许可以努力争取达到第二种境界。 话说回头,如果大家都达到第三种境界,这个社会还会有进步吗?
个人分类: 杂文|4041 次阅读|26 个评论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热度 17 liuliangyun 2011-9-23 22:28
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第一次召开全国卫生会议,向来倡言“废止中医”的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上海分会会长余岩等人在会上提出四项议案,目标直指“废止中医”,这些议案的核心观点大多见于余岩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余岩认为,出于四个原因中医必须废止:一,作为中医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六气藏府经脉”学说是杜撰的;二,中医源自纬候之学,荒诞无稽;三,中医缺乏诊断方法,不能调查死因,进行疾病分类,无法防疫,更不能“强种优生”;四,中医理论和政府普及现代卫生科学的目的相抵触,阻碍社会科学化。 孙中山的罗盘轮形容中医和西医:“一只没有装罗盘的船也可能到达目的地,而一只装了罗盘的船有时反而不能到达。但是我宁愿利用科学仪器来航行。” 鲁迅的中医骗子论我是赞同的,越是乡村、僻穷、愚昧的地方,中医越是盛行。 若将中医上升为国粹、上升为民族文化传统,爱怎么保护就怎么保护。若将中医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请看余岩的废纸中医四大原因。 医学是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学科,我们非要将中医文化与现代科学混为一坛,弄一个中国的中医、藏医等,还有这么多拥蹩,可悲。 ////////////////9-4 16:00补充 标题是鲁迅的,我赞同但却不敢夺人之美。 现实生活中,我不看中医、不服中药。现实医疗体系中,中西医是结为一体了,患者都会拿到中医和西医两种药,我通常是不购或购后扔掉中成药。中医职业者也会经过严格的现代医学训练,乡村和民间中医除外。 鲁迅的骗子论也应该是针对中医体系和行医现状的,我支持他的骗子论决不等于说现在医院中医科室的医生是骗子。
5540 次阅读|34 个评论
大兴水利建设
dongzg101 2011-9-20 05:14
大兴水利建设很好很好!中国的过去十年一直在执行土生金的政策,所以,房价越来越高!坦率的说,土已经空了,中国缺水,五行不平衡。地震和干旱就是上天给我们的警告!有了水,才可以生木,有了木,才可有有火(中国发展的能源),有了火,才可以生土。反过来有木才可以克土(保持水土),有火(能源)才可以克金,抑制房价上涨。
1651 次阅读|0 个评论
7月9日游伏羲庙杂感
sarstone 2011-7-11 23:42
人祖秦州地, 国槐千年生。 渭水养五谷, 古柏本卦城。 河图演五行, 点化天地真。 陇原万里岗, 夷戎咸归成。 2011-7-11 7-14修改
个人分类: 诗歌|2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字经(转来的,也许有错)
lfm2000 2011-5-3 16:40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欲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唐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至元兴 金绪歇 有宋世 一同灭 并中国 兼戎翟 明太祖 久亲师 传建文 方四祀 迁北京 永乐嗣 迨崇祯 煤山逝 廿二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堂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1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鑫森淼焱垚,是“倍数”还是“幂”?
热度 2 huailu49 2011-4-23 08:26
如题所示,汉字真的很奇妙,五行“金木水火土”居然也可以这样叠床架屋,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在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字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只是,“鑫森淼焱垚”与“金木水火土”之间,是 3 倍的关系,还是 3 次方的关系呢? 最近“幂”字在网络上很走红,于是想到了这个话题。
个人分类: 书斋夜话|3303 次阅读|1 个评论
重要的是还要有“强盗”的逻辑
热度 1 liwei999 2011-4-12 08:10
回答: 没看懂,或者看不董。 由 SATI 于 March 15, 2005 15:04:50: “科学”如果只是靠演绎和归纳,也就不是今天的“科学”了。除此之外, 重要的是还要有“强盗”的逻辑 。 易经、五行就是“变”就是“演绎”,本草就是“归纳”。一部西游记,就是天、地、人、佛、道的“中国结”。 言“中国文化传统”时,是指其在“今天”这个屏幕上的“投影”?还是指其在时空轴上的“投影”?言“西方文化传统”时,也有同样的问题。不可以简单地用“西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投影”去比较“中国文化传统”在时空轴上的“投影”。就好比是不能关公战秦琼的道理。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304 次阅读|1 个评论
民科哥的乌鸦嘴
热度 6 haijunzhouitp 2011-4-3 15:36
话说昨晚。同学在回家的路上,有点闲,也无美女可以瞟一瞟,便想一些数字。 2001.09.11 2011.03.11 2021.06.11 数学依据:小心三六九,外加线性外推。 哲学依据:中医五行学
个人分类: 鬼扯|3710 次阅读|6 个评论
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图)
热度 1 sheep021 2011-3-9 20:39
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图)
( http://youshigeyutian65.blog.163.com/blog/static/221852902009330113024655/ ) 烟锁池塘柳 桃燃锦江堤 “烟锁池塘柳”是一副千古绝对的上联。  有人说“烟锁池塘柳”来自唐诗,有的说源于明末的陈子升,有的说它属于乾隆……  但大家都承认它是“千古难对”,对得出下联的人,少得可怜。对得还算可以的,有“烽销极塞鸿”、“烽销漠塞榆”、“茶烹銎壁泉”、“灯深村寺钟”、“灯销深圳桥”等。  “烟锁池塘柳”偏旁含“金木水火土”五行,看似简单好对,其实很难,有人认为它是“天下第一难”。据说,有“天下第一才子”之称的纪晓岚对的下联是“炮镇海城楼”(至于这“炮镇海城楼”究竟是谁对的,还有几种说法)。纪的这个下联最为流行,似乎成了“烟锁池塘柳”公认的标准对句。  但在延庆观经营书画的朱先生却说:“过去它被认为是个标准对句,现在看来,一般吧!”  朱先生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0年冬季的某一天,下着大雪,一位50多岁的云游道士在延庆观里和朱先生说了一个多小时的话。这位道士说,纪晓岚对的,只能算工整,但没什么大意思,更没有触到“机关”。道士说,在延庆观玉皇阁地下9米,埋着一块石碑。石碑的两旁是一副对联,石碑的中间则刻有一幅画,画的是对联的意境。对联是——  烟锁池塘柳  桃燃锦江堤  道士认为,这才是无可替代的“绝对”对法。这一对法在“格律、意境、机关全契合”之上,更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世间万事“相互矛盾并相互依存”。  这位道士说,该对联是王重阳教主的,建造玉皇阁时埋在了下面,有记载。 炮镇海城楼看似工整,但桃燃锦江堤或桃燃镜湖堤暗含机关,上下联对照看,呈五行相生相克之状,可谓妙矣 上下联之间不仅“格律 意境 机关全契合,而且更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 ,更反映了王重阳的“九阴之经”所体现的玄机,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对联。 见: http://bbs.games.sina.com.cn/thread-404486-1-1.html 小 评:池塘畔柳条丝丝,蒙蒙烟雾轻轻笼着细嫩的柳条,含烟柳条被春风微微吹拂,几缕柳丝掠到了塘水,激起澜澜波纹,在烟雾中荡开,散去,烟依旧朦胧,水依旧清清,柳依旧随风在烟波中舞弄。一切迷朦,如临仙境。在迷朦中,又有几分真切,风儿在吹,柳儿在动。恍恍惚惚,真真假假,如梦如幻,隐隐约约。 这极具艺术美感的意境,这似幻似真,令人捉摸不透的感觉,实在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犹以“锁”字为佳。一个“锁”字,便将千千万万种艺术想象包含了。后主有云“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此乃异曲同工之妙! 再看下联, 桃花 正怒放着,这桃花鲜妍明丽,独争春色,远远望去,像一团燃着的火焰崩发着激情,充满着热情,是万物复苏的代表,她代表着生命,代表着爱,是生的象征,是爱的使者。这娇艳的桃花开在了锦江畔,这江水映着火一样的花儿,也变红了,红色的江,红艳艳的桃花,分不清哪是桃花,哪是桃花的影子,只是眼前一片灿烂。夕阳西下,映在江心,更加夺目,耀眼。  这极具生命力的意境,这璀璨夺目,令人心血澎湃美景,怎不令人乐不思蜀,尽情享受着这春的馈赠,自然的赐予!此句犹以“燃”字为佳。红艳艳的桃花像着了的火!这是真真切切的生命之火呀!这真切中游带有几分迷朦,到底何为桃花何为桃影何为火焰何为夕阳?抑或都已溶为一体,不分彼此?  上下联联系起来看,像是两幅画,或是一幅画。两幅画既可分离,又可合而为一。就像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小令一般。上幅清淡,朦胧中蕴含真切。下幅热情奔放,真切中又显朦胧,对比鲜明。放在一起,却都在水边,又都是春之景,春之颜色。绿绿红红,花花柳柳真真,莺莺燕燕春春。缤纷绚丽,有朦胧淡雅,两者皆备,好似桃源仙境!见: http://www.5ilog.com/cgi-bin/sys/link/view.aspx/2016644.htm 游客们在杭州西湖白堤的桃花从中流连忘返。 两位游客在桃花盛开的杭州西子湖畔欣赏自己拍摄的照片。
个人分类: 文字乱弹|207 次阅读|1 个评论
翻译中“叛逆情结”的“五行”、“八卦”解
热度 2 sychun 2011-2-26 09:38
翻译中“叛逆情结”的“五行”、“八卦”解.pdf 摘要 :通过对翻译系统“五要素”和“八要素”的“五行”与“先天八卦”定位,进而通过“后天八卦”来解读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认识翻译中“叛逆情结”的实质及其普遍性。 关键词 :翻译,叛逆情结,五行,八卦
个人分类: "易学"与"译学"|3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出我的困惑
热度 3 leedong 2011-2-16 22:14
有人说,幸福就在于选择对了职业,既符合个人才干,也适应社会发展。 幸福就在于选择对了伴侣,因为我们一大半时间都要和妻子丈夫呆在一起。 这里说出我的困惑,以期理顺自己的思路,同时就教于大家,欢迎来拍转啊! 我是一名小硕,明年三月毕业。现在的主要任务时完成论文和做好实习工作。拟打算本学期完成论文,下学期在没有毕业压力的情况下,好好实习。 说起来也是沪上名校,无奈本科毕业工作过四年,教过一所二级学院大学英语。因此年纪是老大不小了,已虚度了29个春秋,肖狗。 根据我的自我了解以及叶看过一些职业性能测试,包括MBTI ,大五行人格啥的,总体看来比较适合于咨询,教育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之类的。 其实,我一直觉得价值观是引导我职业选择的根本。我总觉得人生在世要为社会做出一些事情。因此,教师对我而言比较吻合。而且我天生站在讲台就不紧张,学生也挺喜欢我上课的。影响他们做个好人是我的教书初衷,当然前提是帮着他们过四级。目前看来,这两点做的还不错。 那么,我为什么对重新选择教师顾虑重重呢? 1. 小硕,大学教书,远远不够。 2. 老大一把年纪了,实在不想读博士了,我感觉国内的博士实在没有读的必要。纯粹是混学历而已。周遭也没有大师级的人物。 3. 老师,目前看来,工资实在不高,要想在大城市生活,买房子实在是无能为力啊。我当然未必一定要留在上海,我是说南方大多城市,房价实在猛于虎也。 4。我喜欢教书,培养人,却不喜欢写论文。国内的论文没在我看来,九城以上都是垃圾。我是想做一些实际的对社会,对教学有意义的研究,可是呢?大部分论文不得不写啊。 当然,我预计未来中国,一定会提高年轻教师的工资待遇的。 末了,我想说,我虽然喜欢读书,几乎什么种类的书我都会读一些的。可是,另一方面,我也想过那种经历丰富的精彩人生,教师在我看来,实在是有点一成不变,不说了无情趣,也是按部就班,无什么挑战。 因此,恳请各位看官,也算是有缘之人,说说你的看法撒!小弟先行谢过了!
个人分类: 自我成长|3076 次阅读|5 个评论
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名称考
sheep021 2011-2-14 16:46
监测地动的仪器为何叫“候风地动仪”? 先看风为何物?地因何而动? 《素问 五运行大论》说:“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这就是说,天地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可以通过观察天体日月星辰的变化,和地面生物生长变化情况来寻找自然变化的规律性,又说:”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 风胜则地动 ,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固),火胜则地固(裂)矣”。就是说,自然界气候,各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因而也就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总结其规律性。《素问 天元纪大论》又说:“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 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风…… 风胜则地动 】 现代科学家不懂阴阳五行,不懂风为何物,自然复制不出候风地动仪了。 附: 宝鸡科技青年于安君破译出 张衡候风地动仪 陕西日报2010-05-05      4月4日,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会长、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前所长郭增建研究员指出: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杰出科学家张衡的伟大发明创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成功验震,这一古代伟大科技成果后因战乱失传,国内外虽经多次模仿复原,但都未能逼近历史真实。宝鸡的文物科技青年于安君等在精心考证各种典籍史料,分析研究诸多复原实践和进行比对研究过程中实践解读张衡候风地动仪,内部结构科学符合史载文字,具有很好的方向测震演示功能,显示了许多可能逼近历史真实的独到之处,很接近历史文献有关张衡候风地动仪的描述。      由此,失传近一千多年,更加符合张衡设计理论的东汉候风地动仪原理结构在宝鸡破译,并有望全型复原重现人间!      2009年1月,宝鸡防灾专家组组长周可兴工程师交给岐山县新王朝文物复制厂一份冯锐的张衡地动仪课题组研究报告,请他们依照此报告中的模型结构为其筹建的大型地震主题公园制造一尊原大近3米的张衡地动仪。当时于安君认为课题组研制的模型外形切实但原理结构有地方不符合历史文献中关于张衡候风地动仪的描述,花那么多钱要做就应该做一尊真正的张衡版的符合汉代史载的地动仪。周可兴认为此成果是国家9单位众多专家6年攻关成果并已验收通过,不容轻易更改,需慎重推敲考证并实验。事情过了1月,周可兴告诉于安君,他也感觉课题组的地动仪模型有的地方与史载不相符合,加之制造费用暂未到位,既然其对课题组的原理结构有进一步的见解,那就继续考证模拟实验,争取将地动仪的真实面貌研究出来,鼓励他不要迷信权威,科学探讨,为宝鸡在全国文物科技方面树一新标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悲惨的场面使于安君陷入不解和忧虑之中,精于考证和文物修复制的于安君对于地动仪更多了许多兴趣和关注。于安君说,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32年制造成功的地动仪,成为人类第一次利用惯性成功测震的仪器,是现代地震学的奠基石,后失传于东汉末年。而今公众看到的地动仪既非原物又非出土文物,而是后人根据史料记载所设计的复原模型,都不具备测震功能和演示功能。      自从于安君着手张衡地动仪原理研究后,有几位前辈学者很是关注,但他们认为这台已被学者探讨了1000多年的仪器,要想突破课题组的成果,简直是自不量力。他们婉言相劝他做外形及附设装饰复原的研究,不要涉及核心研究,否则白费人力物力后悔莫及。但住在厂里的父母和家人很支持,在乡镇工作毕业于历史系的妻子杨学琴利用业余时间与于安君一起研究琢磨。在县文化局工作的弟弟于冠军利用工余则主要负责原理模型的焊接制作以及数据测量。作为一个靠复制文物生活的待业人员,于安君不计效益将复制厂的其他事宜暂由父亲代管,同心协力研究模拟地动仪。      复原地动仪涉及历史考古、地震、物理、机械制造技术、古典雕塑、工艺美术、数学等多个学科,他们目前只对核心原理结构做研究,真正的外形及附设装饰复原需要大量专家和经费。于安君他们通过反复研读袁宏的《后汉纪》和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张衡传》关于张衡候风地动仪描述的196个汉字以及杨学琴从母校带回的大量古今资料。认真研究了我国的王振铎、李志超、王前,冯锐等学者复原并制造的张衡候风地动仪模型,以及英国地震学家米尔恩、日本学者服部一三研制的地动仪模型。他们先后模拟并淘汰了五种原理结构,并且还研制出了一种利用现代简易机械就可验证震动方向的室内地动仪,目前正在着手知识产权保护。      于安君说,“学习借鉴前辈的成果,并从中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明创造,是我最大的感受。”三人研究后认为,不论中国学者,还是国外学者,他们所研制的地动仪模型,或外观或内部结构,多有地方不符合历史文献中关于张衡候风地动仪的描述。他们认为,王振铎根据“直立杆原理”研制的地动仪模型,外形和结构不符汉代酒尊,其中的“都柱”过于简单,唐山大地震时也未动作。冯锐和课题组利用悬垂摆原理研制的地动仪模型,并不是史书中记载的施关发机而是施丸发丸。通过研究考证发现,张衡候风地动仪是利用一只类似门关的铜关自锁住都柱的惯性方向,与此同时引发龙头弩机的铜丸。铜丸掉入蟾蜍口内从而使人警觉。      今年2月,最接近于仿古张衡候风地动仪原理结构模型终于研制出来,彰显了观天、验震和报警三大功能。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地动仪的科学性,原宝鸡减灾办周可兴主任向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有关专家请求对其研制出的地动仪进行评审。于安君告诉记者:“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去复原地动仪的目的,已经不是让它去测震,而是让世人通过演示了解张衡地动仪的测震原理,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测震功能,信服张衡的地动仪是科学的,但同时也有时代局限性,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催化激励我们的科学思维。”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致五音不全的原因,以及如何恢复
sheep021 2011-1-20 21:30
整了几年《内经》了,也知道五行、五藏、五声“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藏:心、肝、脾、肺、肾;五音:宫、商、角、徵、羽”之间的对应关系。 竟然没想到五音不全的人是因为五藏功能不全造成的。愚昧啊。多亏张老师一句点破: 身体不好,五脏功能不谐调就会五音不全。 看来,五音不全并非一成不变哦 如何恢复五音? 调身体啊,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 看来,俺还是有希望唱出一首 不跑调 的歌的。 早点休息了。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律吕相生,阖辟往来的应用
sheep021 2011-1-20 20:23
古时候音律在《易经》应用当中是很普遍的,但由于现代教育的缺失,致使我们甚少接触到音律。《黄帝内经●素问》的运气篇章,讲的就是如何用五音定运。五音应用当中,我们用得最多的莫过于纳音五行,不过大多数学者却不知它们是由音律而来。 音律在风水应用当中也是很重要的,不过由于音律有点难懂,所以学的人更少。风水用得最多的就是律吕阖辟之法,用的就是律吕隔八相生,逢三损益的原理,再结合律吕卦气用以动作。 上图是十二地支对应十二律吕。子--黄钟,丑--大吕,寅--太蔟,卯--夹钟,辰--姑洗,巳--仲吕,午--蕤宾,未--林钟,申--夷则,酉--南吕,戌--无射,亥--应钟。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六律,丑卯巳未酉亥为六吕,六律六吕共十二律吕。 按律吕隔八相生的原理(不是五行相生),黄钟→生林钟,林钟→太蔟,太蔟→南吕,南吕→姑洗,姑洗→应钟,应钟→蕤宾,蕤宾→大吕,大吕→夷则,夷则→夹钟,夹钟→无射,无射→仲吕,仲吕→复生黄钟。对应地支则是,子→未,未→寅,寅→酉,酉→辰,辰→亥,亥→午,午→丑,丑→申,申→卯,卯→戌,戌→巳,巳→子。 以上是隔八相生,何谓“逢三损益?”,如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蔟,其中黄钟与太蔟刚好相差三位。 黄钟子是一阳生,复为消息卦,应十一月。大吕丑是二阳生,临为消息卦,应十二月。太蔟寅是三阳生,泰为消息卦,应正月。夹钟卯是四阳生,归妹为消息卦,应二月。姑洗辰是五阳生,夬为消息卦,应三月。仲吕巳是六阳全,乾为消息卦,应四月。蕤宾午是一阴生,逅为消息卦,应五月。林钟未是二阴生,遁为消息卦,应六月。夷则申是三阴生,否为消息卦,应七月。南吕酉是四阴生,观为消息卦,应八月。无射戌是五阴生,剥为消息卦,应九月。应钟亥是六阴全,坤为消息卦,应十月。 上图是罗盘二十四山对应十二律吕。《易》曰:“阖户谓之乾,辟户谓之坤,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六律六吕往来相生就是阖辟往来。风水应用当中另将二十四山中的八个天干和四个卦称为阖,而十二地支称为辟。二十四山也是按照上图的双山排列作隔八相生,逢三损益,天干对天干(或卦),地支对地支。地支隔八相生前图已经说明,天干相生则为:壬→丁,丁→艮,艮→庚,庚→乙,乙→乾,乾→丙,丙→癸,癸→坤,坤→甲,甲→辛,辛→巽,巽→壬。 如未山一局,得子水来朝(子生未),水出寅方(未生寅),子和寅隔三位,即子水朝,出寅方。 又如丁山一局,得壬水来朝(壬生丁),水出艮方(丁生艮),壬和艮隔三位,即壬水朝,出艮方。 三合四大局是最经典的风水作法,是历史上应用得最为悠久、最为广泛的风水术。其中秘诀均在“乙丙交而趋戌,辛壬会而聚辰,斗牛纳庚丁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这字句当中。明白了四句诀的原理,三合水法也就差不多了。其实四句诀也是“隔八相生,逢三损益”。乙丙相隔三位,刚好相夹巽宫,巽相对乾宫,乙隔八相生是乾,乾隔八相生丙。巽龙必有随龙水乙和丙,合襟流归戌墓而去,其它三句依此类推。 这就是“隔八相生,逢三损益”的应用,再结合消息卦运,乃是风水上乘作法之一。 律吕之法还有许多运用,如纳甲消灭、八卦归魂、卦气选择、五音定运、天地定位等用法。 附录:纳音五行也是出自隔八相生的原理,沈括《梦溪笔谈● 乐律 》有所叙述。 六十甲子有纳音,鲜原其意。盖六十律旋相为宫法也。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而左行;阴阳相错,而生变化。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水。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左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水,水传于土。纳音与《易》纳甲同法:干纳甲而坤纳癸,始于干而终于坤。纳音始于金,金,干也;终于土,土,坤也。纳音之法,同类娶妻,隔八生子,此《汉志》语也。此律吕相生之法也。五行先仲而后孟,孟而后季,此遁甲三元之纪也。甲子金之仲,黄钟之商。同位娶乙丑,大吕之商。同位,谓甲与乙、丙与丁之类。下皆仿此。隔八下生壬申,金之孟。夷则之商。隔八,谓大吕下生夷则也。下皆仿此。壬申同位娶癸酉,南吕之商。隔八上生庚辰,金之季。姑洗之商。此金三元终。若只以阳辰言之,则依遁甲逆传仲孟季。若兼妻言之,则顺传孟仲季也。庚辰同位聚辛巳,中吕之商。隔八下生戌子,火之仲。黄钟之征。金三元终,则左行传南火也。戌子娶已丑,大吕之征。生丙申,火之孟。夷则之征。丙申娶丁酉,南吕之征。生皿辰,火之季。姑洗之征。甲辰娶乙巳,中吕之征。生壬子,木之仲。内钟之角。火三元终,则左行传于东方木。如是左行至于丁巳,中吕之宫,五音一终。复自甲午金之仲,娶乙未,隔八生壬寅,一如甲子之法,终于癸亥。谓蕤宾娶林钟,上生太蔟之类。自子至于巳为阳,故自黄钟至于中吕皆下生;自午至于亥为阴,故自林钟至于应钟皆上生。予于《乐论》叙之甚详,此不复纪。甲子乙丑金,与甲午乙未金虽同,然甲子乙丑为阳律,阳律皆下生;甲午乙未为阳吕,阳吕皆上生。六十律相反,所以分为一纪也。 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7214cb0100lyfm.html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门时间与空间的审美科学
sheep021 2011-1-20 20:17
一门时间与空间的审美科学 来源:广东建设报  发表时间:2010-07-23 17:25:00  !--enpproperty 25833062010-07-23 17:25:00.0一门时间与空间的审美科学律吕 风水 伍岳峰 堪舆 中国 相生 竹管 黄金分割 离不开 审美25949家居风水/nodesearchname/enpproperty-- 风水 一门时间与空间的审美科学 ———对话堪舆专家 伍岳峰 采写/家园周刊记者周执 伍岳峰先生的名字被公众熟知还源于他在去年年底时对广州房地产市场的准确预测。2009年12月,伍岳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广州房地产市场明年将整体增长15%左右,中心六区均价将达到15000元/平方米。如今半年过去了,他的判断果然丝毫不差。作为资深的营销专家,伍岳峰在业界的成绩有目共睹。不过,他的另一重身份虽不被外人所知,却更值得称道,那就是堪舆专家。 近日,记者带着学习的心态,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广州房地产界的幕后堪舆规划高手。在近两小时的对话中,伍岳峰先生以其二十多年的丰富沉淀向记者揭开了博大精深的堪舆学的神秘面纱。在此,记者将其精彩观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记者:您是怎样理解“风水”二字的?有人说它是迷信,有人说它是科学,您认为“风水”应该是什么? 伍岳峰:风水学是以天地为观察了解对象,以人为依归,以人为服务目的的一门学问。它是一种古代人类繁衍生息,治国安民等社会活动所形成的生存知识;是一种研究大自然对人类作用的精深学问;是一种 中国 传统的优秀文化;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是一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民俗活动;是一种中国独有的以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产物;是一种由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形成的人居环境选择优化的实用技术;是一种由中国古人的唯物唯心学术混杂而形成的博大学派;是一种科学与玄学相提并论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落后于现代技术的、超越于现代科学的的系统理论;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 风水一词最早出现在《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后人对风水也有许多不同的定义。我的理解是,风水是一门时间与空间的审美科学。 记者:怎样理解“时间与空间的审美科学”这句话? 伍岳峰:我认为,宇宙运行之征,实难求证;地球生息之律,亦非易寻。而生气和合,为卜地之根;趋吉避煞,为克择之源。然天地人之合一,实系于一律,八八为五,生生不息;物之分割、地之立极,叹黄金分比之玄奇。故 律吕 之于 三元 三合,乃风水学之宗。河洛之术,与律吕概出一源,三元三合,莫不与律吕契合。以天气周流,则为三元;以地势列位,则为三合;天地之间,八八 相生 ,三分损益之法。 什么叫律吕呢?律吕是用来 协调阴阳 、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古代在音乐上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五个全音,再加上两个半音,一个是4,一个是7,一共七个音。这七音是一个八度的自然音阶,没有音高,也就是没有定调。怎么办?就要用律吕来给它定调,律吕就是定调用的律管和吕管。 黄帝时代的伶伦,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因为九是阳的极数。然后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像切大葱一样,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这种飞灰最轻,叫暇莩。把这些管埋在西北的阴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外面筑室,绝对吹不到一点风,用它来候地气,因为地下的阴阳二气随时都在变化。 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生。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同时可以定时间,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做“律吕调阳”。 律吕之数用三分损益法,就是“先三分减一,后三分加一”。比如:黄钟的管长九寸,其数为九。先进三,就是九的三倍(三次方)得数为729,再减一倍,得数是364.5(729÷2 =364.5)。这就是阴历年加闰以后的天数,用律历对应节气勘定出来的调整数,与太阳历的365只差半天。 风水用得最多的就是律吕阖辟之法,用的就是律吕隔八相生,逢三损益的原理。而现代科学的黄金分割正好等于律吕之数,3∶2 指的就是逢三损益。在实际运用中,三合四大局是最经典的风水作法,是历史上应用得最为悠久、最为广泛的风水术。其中秘诀均在“乙丙交而趋戌,辛壬会而聚辰,斗牛纳庚丁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当中。其实四句诀也是“隔八相生,逢三损益”。乙丙相隔三位,刚好相夹巽宫,巽相对乾宫,乙隔八相生是乾,乾隔八相生丙。巽龙必有随龙水乙和丙,合襟流归戌墓而去,其它三句可依此类推。 所以从律吕之数,也就是黄金分割这个概念上看,风水应当是一门时间与空间的审美科学。 讲风水自然离不开建筑。国学大师林语堂说过“中国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和平与知足,其最好的体现是私人的住宅和庭院建筑。这种精神不像哥特式建筑的尖顶那样直指苍天,而是环抱大地,自得其乐。哥特式教堂暗示着精神的崇高,而中国庙宇则暗示着安详和宁静。”因此建筑的最初本意就是静默养气,安身立命,使生活和精神有所依托。这种精神上的安详和宁静指导了中国的风水文化。西方美学大师勒柯布西埃认为“审美要先于建筑。居室是创造感情的机器。人类要追求唯美空间和幸福。”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说,风水也应该是一种与建筑有关的审美。 记者:您能谈谈风水学的核心精要是什么吗? 伍岳峰:中国风水的理论核心是“天地人合一”、“ 五行 相生相克”、“阴阳平衡”。如果用现代科学术语来概括就是物物太极、宇称居中、能量守恒、能量转化、对立统一、周而复始、气场磁场、黄金分割八大核心。其中黄金分割是三元派和三合派的共同点。而“天圆地方”则是风水学的最高境界。 其实宇宙万事万物,信息同源,程序相同,节奏相应。人和一切生命体都是天地交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太极实乃生命之源。我们从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桑葚胚直至发育成胚胎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其正印证了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的基本道理。 记者:我们经常会看到“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那么“五行”具体指什么? 伍岳峰:医、卜、星、相、风水合称为“中国五术”。术数的运用,离不开五行。但是医、卜、星、相、这四术所运用的,不外金、木、水、火、土这基本的五行 生克制化 。唯独风水这一门术数所运用的,除了基本之外,还有很多种五行名称,可谓集五行之大成,堪称博大精深。 五行这一个名词,最先见于六经(《诗经》、《尚书》、《周易》、《 礼记 》、《周官仪礼乐经》、《春秋》)之一的《尚书洪范篇》:初一曰五行销( 郑康成 注解:行者,言顺天行气也)。《尚书洪范篇》所说的五行,是指五种基本元素,故此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又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这是说明五种不同的性质。润下的意思,是指水性就下以润物;炎上的意思,是指火性炎盛而向上;曲直的意思,是指木可以屈曲又可以伸直,从革的意思,是指金属可以穡人之应用以变成为器皿,虽然屡次改变而没有消失;稼穡的意思,是指土地可以用於农作,稼就是播种,穡就是收成。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善人总是吃亏,恶人总是占便宜?
sheep021 2011-1-10 21:18
《 云笈七签神仙传 》:天门子者,姓王名刚,尤名补养之要,故其经曰:阳,生立于寅,纯木之精;阴,生立于申,纯金之精。夫以木投金,无往不伤,故阴能疲阳也。阴人著脂粉者,法金之白也。是以真人道士莫不留心注意,精其微妙,审其盛衰。我行青龙,彼行白虎,取彼朱雀,前我玄武,不死之道也。又阴人之情,有急于阳而外自收抑,不肯请阳者,明 金不为木屈 也。阳性炁刚躁,志节疏略,至于游宴,声炁和柔,言词卑下,明 木之畏于金 也。天门子既行此道,年二百八十岁,犹有童女之色,乃服珠组得仙,人玄洲中去。 本博评论: 用这段话解释人际关系,乃至中美关系很恰当 中国为阳,东方,青龙,木,柔,以生为主(见: 中国文化不是阴性文化,而是至阳文化 ) 美国为阴,西方,白虎,金,刚,以杀为主(阴性文化) 金木和合之道,在于木迁就与金,而不是迁金就与木。阴阳之性也 所以,表面看总是美国欺负中国,中国总是忍让 人际关系上看:善人总是吃亏,恶人总是占便宜。 要知道,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从不饶人哦 要说吃会,佛祖最能吃亏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能吃亏是福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还有一句甚妙:阴人著脂粉者,法金之白也,说明女人为何喜欢抹粉。女人属阴,西方金也,在色为白。 更有一句最妙以木投金,无往不伤,故阴能疲阳也。呵呵,妙!想想历来皇帝短命的原因亦在其中。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346 次阅读|1 个评论
C919隐藏的数字秘密
chrujun 2010-5-28 18:46
C919是中国正在研制的国产大飞机型号。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国产大型地震仪命名为ES109,为什么又有1和9在里面? 为什么1和9受欢迎? 这里和中国传统哲学有关。很多人喜欢8,认为8是吉祥数字。但对一个系统来说,只能用奇数来表示。五行表示的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系统。在五行里,土居中,出于核心地位,木、火、金、水居四方,出于从属地位。9是最大的个位数,而且是奇数,因此9在中国哲学里表示了最顶级的系统。 因此有九五之尊的说法,代表了最顶级的状态和水平。 C919里面有两个九,表示中国要做一流的、顶级的大飞机。中间的1表示有,由于0表示无,因此,919表示从无开始拥有一流的大飞机,表示了中国的雄心壮志。 并且,919的三个数字之和等于19。也表示中国从起步到制造一流国产大飞机的过程。 国产大型地震仪命名为ES109,同样是3位数。这里面的9表示一流的大型地震仪。1和0表示阴阳,阴阳生万物,进一步表示各科研人员的完美合作,就像阴阳和谐一样,共同创造出一流的系统(9-大型地震仪)。 根据中国哲学,5和9,都是表示一个团队和系统的数字,9最好;而4和8表示一个和谐的状态。 要表达平安和幸福,用8最好。 1表示事物的起点,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这就是C919和ES109隐藏的秘密。
个人分类: 哲学与科学|4840 次阅读|2 个评论
鑫、森、淼、焱、垚
cwhm 2010-5-13 18:39
昨天晚上躺在床上,不知道大脑里怎么蹦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这些东西,可能跟丛新远的那篇阴阳五行的博文题目有关系。然后就想到了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好像在迷信中有个说法是缺啥补啥,所以有些人的名字中就有叫什么张森,王鑫,赵焱,李淼这样的名字。想想还挺有趣,中国的文化和文字挺丰富的。再说我 妹妹吧,她小时候头经常疼,最后被当地一神婆看了后说是我妹妹的名字引起的,妹妹当时名字叫张鑫,她本来五行中就不缺金,名字中又有三个金。。。。后来妹妹改了名字,张昕,头疼好像也没有了,不过我更相信不是因为改了名字的原因。 鑫、森、淼、燚、垚都包含一定金多、木多、水多、火多、土多的意思,都属于会意字。 下面再来看看鑫、森、淼、焱、垚这几个字的含义。 鑫(xīn):商 店字号及 人名 常用字,取金多兴盛的意 思 森(sēn):树木丛生繁密 淼(miǎo):水大的样子 焱(yn):火花、火焰 垚(yo):山高的样子,多用于人名,曾为古代皇帝名字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3655 次阅读|3 个评论
用中国哲学解密幸运数字
热度 1 chrujun 2010-3-15 22:13
昨天,我认为我博客的统计数据是一组幸运数字,专门为此写了一篇博文。截屏的统计数字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说这些数字是幸运数字呢? 如果仅仅看到这些数字里面有2个8,18和两个尾数全为零的大整数就认为是幸运数字,说明对中国哲学的了解还不够。 这些数字之所以是幸运数字,是因为它们完全符合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阴阳和五行,并且符合从阴阳和五行演绎出来的一系列哲学观点。 为什么这样说,看我下面的分析。 我先把这几个数字从上往下一一列举出来,分别是500000、278、2000和18。先把这些数中的数字从上往下从大到小排列。得到下面的表: 8 8 7 5 2 2 1 0 0 0 0 0 0 0 0 这个表有如下特点:1. 总计有15个数字,奇数3个,偶数4个,0为8个。2. 偶数(包括零)为0,2,8,奇数为1,5,7。这些数字和中国哲学有什么关系? 可以说关系很大。0 表示无极,1表示太极,2表示阴阳,5表示五行,7=5+2表示五行与阴阳的组合或结合,8表示八卦。 我们看这个表,像不像一颗往上长的小树苗? 8个0表示8个无极,意味着肥沃无边的土地,八个无极(0)生成的太极(1)具有深厚的根基,生命力肯定顽强。太极生两仪(阴阳),这里面有两个阴阳(2),表示太极演化了两次。两个阴阳进一步演化,就生成了五行(5)。 五行是中国哲学中最关键的两个概念之一,中医、风水、算命等,它们是民族遗产也好,糟粕也好,离开了五行(金、木、水、火、土),就等于不存在了。因为五行表示了一个稳定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运行规律。 五行的相生相克就是表示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的高层次抽象。 有了五行就有了一个基本的稳定系统。五行与阴阳结合就发展成更高级的系统(5+2=7)。其表象就是人的头部有七窍。 面部有5窍,两边的2个耳朵为2窍,一共加起来正好7窍。 所以说,这个7不简单,在中国哲学里表示了高等级的系统。5行和阴阳结合的系统(5+2=7)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八卦。之后有八卦生万物的说法。两个8表示有2个八卦,2个8卦就表示八卦有了第一次演化,就像细胞分裂一样,向更高层次系统进了一步。 因此,8被认为是吉祥数字,远远不是8和发的发音相似怎么简单,8在中国哲学里面代表了可以呼风唤雨,演化万物的最基本系统。 想发财也就成了可能。 这里面还要两点比较有趣的东西。访问数是500000,评论数是2000。正好是100000个五行和1000个阴阳。两者之比正好是10:1。正好变成了无极和太极。 这就是我认为这些数字是幸运数字的原因,因为这些数字可以完美地代表和阐述中国哲学的精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535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因字识美女,一字藏春秋。
sheep021 2010-2-5 11:01
以上两张图是“科学”一字的字形(本博原创)及其意境。 谁说科学与传统不能和谐相处呢? “美女”易见易识,“春秋”藏在哪里呢?原来: 这个新字,从禾从学从斗。 禾乃草木, 属东方、木,在季节为春,在色为青,处于萌芽状态的事物之统称, 斗乃量具或斗争,属西方、金,在季节为秋,在色为白,处于灭亡或收获状态的事物之统称, 学 ,壆、斈 xué 【动】(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另外学字从形象上看又像一只脚印,比喻一个人走过的路 所以科学就是发展与斗争相统一的一个过程。 当然了,这个“学”字,也可以是个美女哦。 简言之,科学也就是一个过程。像人的一生一样,磕磕绊绊地发展的过程。 这幅图原图如下,(引自昵图网,特别感谢) 原图的寓意也很丰富: 如果看不到、或者做不到科学与传统的和谐,就只能是败中求败 相反,只有实现了科学与传统的和谐相处(第三种可能)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钱学森、翁文波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成功经历就是明证! 有多少激情澎湃的凌云壮志已在俗世的纷争中渐趋模糊, 又有多少力拔山兮的锐气锋芒在岁月的打磨中失去棱角, 除却怨天尤人和无可奈何,是否还有第三种可能? 沧海变迁、繁华落尽、风雨顿挫之后的昂扬斗志才显得弥足珍贵。 时光雕刀凌厉而过, 留下的竟是这样一种气定神闲、收放自如。
个人分类: 文字乱弹|29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哲学之树-读书会讨论摘要
arithwsun 2009-12-1 16:39
哲学之树 网络版 作者:庞思奋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 全书简介:本书呈现了一门为期 12 周的哲学入门课程,这门这旨在开启人们的哲学兴趣,发展个人思考哲学论题的独特视角,帮助初学者唤起、表达并批判自己的洞识。作者 庞思奋 博士在本书中充分展现了其哲学家的禀赋以及哲学教 师的 教授指挥,并在融合东西方哲学遗产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参考书:罗素《西方哲学史》 第一次讨论摘要 20091003 王永晖版 (使用原书材料,但讲法有创造) 哲学的含义是什么,自然如数学一样,因为内容广博,而无法明确的定义。一种方法是,去阅读各种具体的哲学问题,正如去阅读具体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理论一样。还有一种办法,正如作者在开篇所做的那样,把哲学跟其他相关人类文化范畴联系和定位,从这些范畴的关系和定位中,去对哲学的含义,有所理解。 I. 将哲学,放在宗教和科学之间, 宗教 哲学 科学 即, A1 科学必须是用思辩(逻辑地、怀疑地)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的,哲学具有此点 A2 宗教是用信仰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的,哲学不具有此点 B1 宗教是需要考虑人性关怀的,或者说世界上所有与人有关的思考,哲学具有此点 B2 科学因为奥卡姆剃刀准则,有些问题是不予考虑的,如上帝是否存在,哲学不需囿于此点 所以, 可在上三者图谱中,再画出阴影图, B2 是科学的内核阴影,不覆盖住哲学, A1 是科学的外延阴影,覆盖住哲学。 A2 是宗教的内核阴影,不覆盖住哲学, B1 是宗教的外延阴影覆盖住哲学。 还可以用另外一个图谱来表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 有点像人体的血液循环体系,哲学是心脏,哲学 - 宗教循环相当于肺循环,非此不能吸收氧气,哲学 - 科学循环,相当于体循环,非此,系统不能做功。这种,双循环图式,在处理三元素体系中,往往会见到。 II. 将哲学继续放入 神话 诗歌 宗教 科学的关系之中,之所以加入神话、诗歌,是因为其产生年代最早,至今生命不衰,现代科技下的神话,不妨可认作那些科幻著作和电影。 图谱如下,跟该书有差异 现实 诗歌 科学 宗教 精神 神话 哲学 具象 ( 比喻 ) 抽象 ( 逻辑 ) 实际上,这个图谱,正好跟中国五行的产生图谱类似 虚 火 水 土 实 木 金 升浮 沉降 每行每列的元素,正好具有该行该列的性状。如金木显然都是能抓住的实体,而水火则是无法抓住的虚体,金水沉降,而木火是上升的。 在感觉上,我们也更多地将逻辑性思维,看作严谨的,因而有沉降之感,而比喻性思维,则似有浮升之感。不过,此图,我们将精神对应为五行图中之实行,而将现实反而对应于五行图中之虚行。除将精神当作真正实在之义,或曰人生基础之义,更重要的是,这样摆放,可以更合理地配置五行生克关系。 按五行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对应为, 神话 诗歌 宗教 哲学 科学 正好符合此书所讲的大意,即,在历史发展顺序上,是先有神话,然后逐阶发展到最后的哲学和科学的。 如果按五行相克关系,这是此书未考虑的地方。金克木,哲学对神话是有抑制作用的,确实,哲学是神话的杀手;木克土,神话又对宗教有抑制作用,这表面上看起来有点奇怪,但想到宗教,本质上是一神论,与多神论的神话,是有冲突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道教并未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宗教,而仅停留在很初级的混合状态。 土克水,即宗教克制科学,水克火,即科学克制诗歌,火克土,即诗歌克制哲学,都也能言之成理。当然克制也有反克之说,这里就不那么细分了。五行之义,往往如此自然而生。 根据五行之义,我们也可以理解毛选中经常提到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说法。譬如,我们的目标是发展科学,则主要矛盾的一对,是跟科学有相生关系的两元素,哲学和神话,但是,这二者之间,却是有相克关系的,因而是一对矛盾。而次要矛盾,则是跟科学有相克关系的两元素,宗教和诗歌,因为这时候,发展是主流,所以相克成为次要矛盾,但是克中又有生,诗歌和宗教之间是有相生关系的。所以,在发展科学时,我们多考虑主要矛盾,哲学和神话,而相对地会弱化次要矛盾。但是科学,有时候是需要反省的,此时单纯的发展不再是主流,这时候,诗歌和宗教的思维观,反而成为主要矛盾,哲学和神话,退居次要。 吴先亮版 第一周第一节 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 历史的看,就是一群人,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前赴后继地对着同一类问题进行了思索和追问,而这类问题共有的特征是,基本( fundemental )。哲学,是对他们的历史行为的恰当的概括 -- 爱智慧。在历史上被思索的问题中,有四个特别重要,对它们的思考导致了四个哲学分支的出现,同时对应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研习哲学的四个目标: 1 、什么是最终实在? ---- 形而上学 ---- 认识无知 2 、如何理解语言的意义? ---- 逻辑学 ---- 理解语言 3 、知识的界限在哪里? ---- 科学(哲学) ---- 爱智慧 4 、生存意味着什么? ---- 存在主义 ---- 静默的惊奇 就像没有人能自己发现所有的数学定理,也没有人能直接思索这些哲学问题而得到哲学,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哲学问题具有这样的形式 --- 我找不着北。特别是这四个。那如何才能找到北呢?阅读本书后面的内容。 第一周第三节 作为神话的哲学。 从前有一棵树,它的名字叫哲学 ...... 我们把这个小故事,当作我们理解哲学的关键所在。说哲学像一棵树,我们假设了一个当然的事实(一起探寻的不可置疑的起点):树的本质与组成部分,为我们理解哲学的本质与组成部分提供了线索。像任何一个真正的预设一样,这个起点是无法用不可辩驳的证据来证明的;我们所能做得最好的事情是相信他的真实与价值,然后探究它的各种含义。如果最终得到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就放弃这个预设并以新的预设重新开始。这意味着,哲学像一棵树,这个假设将充当一个神话,引导我们将要讨论的各种问题,并把他们聚集在一起。神话指未经怀疑但富有意义的故事和信念。哲学自身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扎根于这种神话式的思考。例如,古希腊时期,按时间顺序出现,特罗伊战争(神话)、荷马史诗(诗歌)、哲学、科学。 神话 -- 诗歌 -- 哲学 -- 科学,这四种理念的关系不是历史的偶然。生活在神话里的人,就像生活在一个圆圈里,对圆圈本身的存在一无所知。这是因为神话思维对所有的界线都一无所知。诗人将自己从圆圈里拉出来,来到刚好能够认识到界限之存在的地方。诗歌力图用某种方式表达神话,使它们的意义可以被完全生活在界限以外的人理解。而哲学家则不然,他们完全走出了界限,但仍然待在于神话圆圈足够近的地方,使它们能在神话的诗歌表达中辨认出隐含意义所蕴含的真实与深意。哲学家力图更平实或客观地解释这些意义:诗人们可以写下诗歌而不必如比明确的质疑神话,而哲学家却必须质疑神话。其实这正是哲学家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家与哲学家不同,他们把自己远远的带离王国,以至于再也看不到任何隐含意义在场。分析逻辑就是科学家的不加质疑的神话。 第二周第一节 作为形而上学式的祛神话的哲学 本节未经详谈,略讲体会一二。神话、诗歌、哲学、科学,可看作是我们做数学的一个轮回,即提出一个新想法,充满激情地表述它,潜心理解它,判断它的真伪及价值,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新的想法,开始新的轮回。科学即在这样的轮回中不断发展。所谓民科,就是空有想法与激情,却无力理解和判断自己的想法的人。这些人会因为无法完成轮回而在科学的门外徘徊不前。对于年轻的学者,不同的起点,也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历史的看,那些充分继承前人的结果且从大科学家处获得经过判断的神话的年轻人,往往能顺利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因为其中不仅富有意义而且真实多于谎言,例如, Donalson,Grothendieck 。而把自己未经判断的想法当作神话开始工作则是有相当风险的。而且神话越大,风险就越大。毕竟,没有绝对的原创,只有永恒的轮回。
个人分类: Book-W|5396 次阅读|1 个评论
五行学说与现代科学认知的惊人巧合
chrujun 2009-9-2 22:09
从五行学说里包含了系统结构模式,这与现代科学认知存在惊人巧合。本文先介绍五行学说里对系统结构模式的假设,再介绍它与现代科学认知在的符合情况。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指阐述五行特点及相互规律的一切知识的总和。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 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 庄稼 ,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 五行相剋: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与方位的对应关系如下: 木:东方 火:南方 土:中 金:西方 水:北方 很多人注意到了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但很少注意到五行学说对系统结构模式的描述。 在五行中,土处于中心地位,它具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木、火、金、水处于从属地位,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离不开土的支持。 再根据五行代表的方位, 五行可以排列如下: 水 | 金 土 木 | 火 这就是五行展示的系统结构模式。中间是生化万物的土,是系统的核心和主控机关。通过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等等建立各种相生相克关系,展示了处于系统核心的土通过各自作用与外围的木、火、金、水发生联系。 下面我们看现代科学认知与这一系统模型的符合之处。 1. 原子论。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旋转。 在这里土表示唯一的原子核, 木、火、金、水 表示数量众多的电子。宇宙由原子组成。 2. 细胞学说。细胞由处于核心的细胞核和外围的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等物质组成。 在这里土表示唯一的细胞核, 木、火、金、水表示细胞核外的各种外围物质 。各种生命由细胞组成。 3. 地球。 地球由地核和外围的地幔、地壳组成。 4. 太阳系。太阳系由恒星太阳和水、金、地、火、木等行星组成。 5. 银河系。 银河系由处于中心的银核和外围的各种恒星及星云组成。 6. 宇宙。 宇宙诞生于大爆炸,130亿年前,一个高温火球突然爆炸,整个宇宙就诞生了。 7. 计算机系统。 CPU是核心, 显示器、键盘、鼠标、内存等是外围设备。 由此可以看出,小到原子,大到整个宇宙,从生命系统到电子计算机,全部都符合五行学说设定的系统结构模型。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还认为五行学说是迷信,是伪科学吗? 2009-9-2日 初稿
个人分类: 哲学与科学|7863 次阅读|4 个评论
午夜狂想录:人手为什么有5个手指头?
chrujun 2009-9-1 23:47
先证明为什么人手有5指,再从人手有5指破解阴阳五行的奥秘。 欢迎赐教! 人的一只手为什么会有5个指头?为什么不是4个指头、6个指头或7个指头? 这里面是否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里面是不是包含了生命进化的规律? 为什么五行学说的五种物质恰好对应了五个指头? 古代中国人为什么搞五行学说?为什么不搞四行学说、六行学说或七行学说? 五行学说中的五行是不是一种终极选择? 五行学说是否能够表达复杂系统的远动规律? 且看我的胡思乱想。 人为什么会有五个指头?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组数: 0,1,1,2,3,5,8,13,21,34,55,...,... 数列中每一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这就是生物界最神奇的Fibonacci数列,无数人为之倾倒。 人们发现树枝的分叉、菠萝的螺旋线条数、松树球螺旋线的条数、生命个体的增加、花瓣数等等,绝大部分符合Fibonacci数列。对一个人来说,1个人有两只手,每只手有5个指头,每个指头由3块骨头组成。 将其中的数字列出,为: 1,2,3,5 看看,是不是Fibonacci数列的一部分? 这是巧合吗? 不是的,Fibonacci数列体现了生命发展的规律。 吃草的牛是两个蹄,会飞一下的鸡有三个爪,而具有地球上最高智能的人类,有5个手指头和5个脚指头,就是生命进化的必然现象。 只有最高等级的生命,才能够灵活地支配它的5个指头。 5个指头对人类来说,正好满足要求。一只手有8个指头就太多了。 如果我们对5进行分解,可以得到1+4=5。想想看有什么规律? 一只手有1个大拇指,4个小手指。 一个人站在一个地方,东南西北4个方向加上这个人站的原点就等于5。 一个直角坐标系,4个像限加一个原点等于5。4是怎么得来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表达式就是1*2=2,2*2=4。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关系,五行里面包含了一个4象和一个太极。太极像大海一样,不断孕育新的生命。4象就是太极推向4面八方的孩子。 因此,五行是一个复杂生命系统的最本原的表示。 五行除了表示五种物质外,还表示东西南北中5个位置。 五行里面有阴阳,发展的阴阳组成五行。 由此看来,人手有5指,是高等级生命系统的本质要求。五行学说本质地反映了这一现实。 五行学说是描述复杂生命系统状态、进化、生长和发展的本质模型。 2009年9月1日,初稿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9716 次阅读|6 个评论
何祚庥院士对中医的批判是对的吗?
chrujun 2009-8-31 00:17
何祚庥院士:中医的基础理论是伪科学 很多人觉得 何祚庥 院士讲的就是对的。盲目崇拜 何祚庥 院士,不知是不是伪科学,没有脑子的行为。不要以为 何祚庥 院士讲的就是对的。 何祚庥 院士讲中医的基础理论是伪科学,他证明了吗? 我们没有发现 何祚庥 院士对中医的基础理论是伪科学这一论断作任何证明 。而是直接宣判中医的基础理论是伪科学!在这一点上他就是一个信口雌黄的人,没有体现出一个院士应有的科学素养。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中国人在世界哲学上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贡献。从《孙子兵法》到《道德经》,哪一本书不是基于阴阳学说进行展开和演绎? 毛泽东的《矛盾论》也是对阴阳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否定了阴阳学说,就基本上否定了中国人的智慧,否定了中国人对世界哲学的贡献。 何祚庥院士能够证明阴阳学说是伪科学吗? 能够证明阴阳五行学说是伪科学吗? 他证明了吗? 等待 何祚庥院士证明之后,我们再相信他好不好?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7638 次阅读|23 个评论
和平年代的隐姓埋名
chrujun 2009-3-24 13:48
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姓陈?而你儿子姓杨。或是你父亲姓杨,而你姓陈之类的问题。我不知道回答了多少次了。这次把我把答案在网上公开,对上述问题感兴趣的人可以获得完整的答案。 实际上我公开用过的名字有九个。乳名有4个,书名有5个。在这里我将揭开我为什么有5个书名的秘密。 我出世没有几天,我父亲就到乡里登记户口,给我取了第一个名字:杨修茂。这是我真正的姓名。 又过了几天,我父亲找了一个高水平算命先生,抱了一堆古书来给我算八字。算的结果令我父亲大吃一惊。我的八字太大了,不仅克父克母,而且多灾多难。破解办法是过房给一个铁匠。因为铁匠有经受千锤百炼的砧凳,可以保佑我平安无事。我父亲下了一番功夫,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人当我干爹。他就是牛毛坝的著名铁匠陈忠德。我干爹可不简单。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官至团长,在长沙岳麓山上冒着枪林弹雨与日军血战一个多月,毙敌无数。解放后负责我们乡的农机站,不仅有枪,而且有威力强大的打铁工具。还没有满月,我就过房给我干爹陈忠德了。我喊我的父母叫伯父、伯母。喊我干爹干妈叫爹和妈。乳名也改成姓陈了。 转眼到了上学的时候。我父亲开始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叫杨继陈。意思是我虽然姓杨,但过继给姓陈的了。当时不少同学用继承毛主席遗志,听从华主席指挥来取笑我。没有多久我母亲傍晚在路边看见一个穿古装的少女,面带微笑,问了她好几次都不答话。后来确定碰到的不是人而是鬼。我母亲一病不起。于是我的名字就改成了陈如军。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让我假期中去读私塾,喜欢繁体字的万高太先生把我的名字又改成了陈儒军。到这个时候我的名字已经有4个了。杨修茂、杨继陈、陈如军、陈儒军。 初中一年纪的下学期,我母亲久病不治去世。我感到我的名字有必要改成姓杨了。于是我自己给自己取了一个简单的名字叫杨林。意思是成林的杨树,生命力比较强。这个名字用了将近两年。初三要中考的时候,老师说我只能用我升初中时候用的名字,杨林这个名字不能用了。我的名字又变成了陈儒军。这就是我一直用的名字。 我父亲母亲最吃亏。养了一个儿子,不敢让我喊他们爸爸妈妈。因为他们太相信八字的威力了。另一方面是由于我最小,他们就我一个儿子。为了我的健康成长,他们想了他们能够想到的办法。我还能说什么呢? 革命年代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用其他名字,是因为敌人太强大了。 和平年代改名换姓,目的还是一样,原因是八字太大了。
个人分类: 我的经历|5350 次阅读|6 个评论
试译中医学“内涵”(一)
guoliuhu1950 2009-2-7 15:23
从宏观生物力能学角度 试译中医学“内涵”(一) 1.关于“天人合一”: 关于中医的“天人合一”思想,其真正的内涵,应是大自然(自然界)天地之间的一切客观规律,都与人“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相融通的、相一致的。绝不存在“鬼、神”或“纯意识”等神秘的特殊色彩。这是我们先人的最高境界,它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人类机体的生命活动,与天地外界环境之间,确实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关系。如地心引力的大小、大气压力的大小、氧气与二氧化碳等含量的多少、阳光、温度、饮食、水分等诸多因素,都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进化等,时刻产生着不可分割的重大影响。我们的先人在几千年以前,就非常客观的认知了这条生物学规律,很值得我们现代人仰视和惭愧。仰视的是我们先人的智慧和胸怀,惭愧的是现代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今天,我们还在这个原始的框架中犹豫和徘徊。 2.关于“阴阳学说”: 《内经》—阴阳者,天之道也。主要描述为: 阴阳互根----阴生于阳,阳生于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离绝,即意味者死亡。阴阳的消长平衡观——阴平阳秘,是中医在生理方面的一个中心描述。这个“语言描述”的客观现象还是存在的。 试译:从宏观生物力能学角度认为:这就是现代各门自然科学中的“相互作用”和各种能量关系在相互作用中不断趋向新的平衡的客观现象。 世界天地万物,皆离不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是现代物理学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角度。如果把这个概念引入到中医学中,这也是十分对应的。我们的古人在几千年以前,就以“阴阳”来表述客观世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是何等之伟大的创举。 阴阳互根----阴生于阳,阳生于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种“相对位置相互作用”的语言描述是何等的逼真。这种语言描述,适用于“世界天地万物”。 但这种描述,仅是“相对位置相互作用”的性质描述,它们还可以相互无穷转换,并紧密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于其“象”的描述,它所适用的范围是无所不括的。所以谓之“天之道也”。 试译:关于“阴阳”哲辨的内涵,最主要的就是它们不可分割的相对性。如: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相互消长,生息不断。其深刻内涵,就是各局部间相对位置的相互作用。虽然阴或阳在语言描述方面,其内涵是有差异的。但这些差异,也都是在其相互作用中,所呈现的状态不同而已。 A.其相对位置的不同(表里)、 B.相对运动方式的不同(虚实)、 C.能量代谢差异的不同(寒热)、 D.以及相互对比所产生的差异的不同。 总而言之,“阴阳”语言描述的深刻内涵,就是其“象”在“相对位置相互作用”中,其运动方式所表现的不同的运动状态而已。(待证实与证伪) 中医临床的整体辨证内涵,其主要是在“功能”——能量代谢状态方面的。其中包括整体的“功能”——整体的能量代谢状态与其它个体的对比(强壮与虚弱),也包括整体中某局部的“功能”(某脏腑的虚寒、实热等)与整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关于其“象”所对应的“功能”描述,都是比较抽象和虚构的。如:心主神明、脾主运化等。功能的存在与“象”的对应,在客观上有时有点牵强附会。但是,这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而随主观“意念”所产生的认知观(这是中医的研究方法,当时的历史条件亦仅能限于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如在中医学中各种临床辨证方面的描述:, 《内经》说:阴盛则阳病(阴盛损阳引起阳衰),阳盛则阴病(阳盛耗阴引起阴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阴平阳秘是其正常。 A.阴盛则阳病(阴盛损阳引起阳衰),阴盛则寒,阴盛则内寒。 试译:阴盛属阳衰之病,治则以补阳为易。其病理状态应是:人体生命的能量代谢状态衰弱——心力衰竭、久病不愈、严重贫血、营养不良、整体虚弱等。治则当然应以“补阳”为易。 试译:从宏观生物力能学角度认为:人体生命的能量代谢状态,低于或太低于正常域界,属于低能位级的代谢状态。如果我们把能量代谢状态,人为的划定一个正常域界,低能位级、正常域界、高能位级(体温高低、血压高低、代谢缓急、营养状况高低等,与望闻问切的面色苍白与红润、大便溏与秘、脉象急缓沉浮等),那我们对于病理的认知,不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数据参照系了嘛!我们临床的治疗方案会清晰可见,轻、重、缓、急,一目了然。 这种双向的认知方法:望、闻、问、切可辨;现代局部检测可证,何乐而不为呢?(数据提供待证实与证伪) B.阳盛则阴病(阳盛耗阴引起阴衰);阳盛则热,阳盛则外热。 阳盛属阴衰。与阴虚之病,亦有不同。 阳盛则热,阳盛则阴衰外热。属高热范畴。引起人体高热的原因诸多,这里不再赘述。阳盛用阴药,中医一般采用滋阴、发汗、散热、解毒之疗。 试译:从宏观生物力能学角度认为:其能量代谢状态可能在高能位级状态,其病理状态,更确切的是处在高耗能状态(数据提供待证实与证伪)如流行病高热、急性胃肠炎、伤寒等。滋补阴液(营养)和散热去毒是非常正确的治疗方法。 这种双向的认知方法:望、闻、问、切可辨;现代局部检测可证,何乐而不为呢? C.“阴虚则内热”,是久病耗阴而引起,中医治则:阴虚用阴药,以滋阴扶正为主。 试译:从宏观生物力能学角度认为:其病理状态,也是处于高耗能状态,其与上不同的是慢耗与内耗。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整体内的局部慢性病灶长期的病理反应所致。如心动过速(窦性心律)、肺结核等慢性病和各种激素腺(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轴等)分泌过盛所致。即参与机体能量代谢的各种功能过盛所致。(数据提供待证实与证伪) 这种双向的认知方法:望、闻、问、切可辨;现代局部检测可证,何乐而不为呢? D.“阳虚则外寒”,是久病或高热后阴液过度损耗而致。治则:阳虚用阳药,以温补为主。 试译:从宏观生物力能学角度认为:其病理状态,是高耗能状态过后,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而致整体能量代谢缓慢,身体状态整体过分虚弱所致。(数据提供待证实与证伪) 这种双向的认知方法:望、闻、问、切可辨;现代局部检测可证,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药物的性味功用及阴阳属性,在中医临床调整人体阴阳,补偏救弊时,其运用灵活。即《内经》所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盛者泄之,虚者补之。这都是对整体或局部功能的调整,而使其整体或局部功能,不协调(不平衡)的状态调治至协调(平衡)状态。 试译:从宏观生物力能学角度认为:以上这种“协调状态”就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中医临床的诊治目的就是“补其不足、泻之盛余”,从而达到恢复阴阳(相对协调、相互适应)的相对平衡(阴平阳秘),以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这种整体中各局部间“相对位置的相互作用”(各局部功能间的相互协调)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各局部功能间的相互协调”的功能平衡,是正常生命活动的一个正常域界,它是在“各局部功能”相互作用中的动态平衡。 如:现代医学描述:它在这方面的描述更为复杂(因学科繁杂)。机体系统的整体、动态、等级、层次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在促进与抑制的自我调节中持续不断的维持机体有序稳态的功能;失稳态和趋于稳态的反馈系统以及机体代偿力的域阶;机体各系统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还有:血压平衡、血糖平衡、营养平衡、各部功能的平衡、新陈代谢的平衡(代谢失衡既是病态)、等等。在功能方面还有:“修复机制”、“免疫机制”、“代偿机制”、“促进与抑制的调节机制”、“再生与增生机能”、“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机体有序稳态的维持”、“反馈系统作用的平衡态”、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机能等功能与机能。如此繁多的语言描述,中医学的一个“阴平阳秘”就概况了它的全部。 这些数据参照系的提供,对现代科学而言,已经不是十分困难的了。那我们为什么不去深刻认知呢? 无论中医或西医,对整体、相互作用、动态平衡、趋向平衡等的这些“功能现象”,都各自有了各自的“发现”和各自的“语言描述”。但各自对这些现象的“语言描述”却存在的巨大的差异。可是,在客观上它们应该是统一的,是不会存在差异的。只不过是我们人类在对这些现象的“认知”过程中,存在着历史的、角度的、知识层面的、“认知”深度的、语言描述方面的差异所形成的。如果要想对这些“语言描述”进行统一,那我们就要把这些“语言描述”提到对于机体“自已产生、自已发展、自已控制、自已调节和自已灭亡”的自动控制机制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的高度上来。 宏观生物力能学角度认为: 这是有机结构的特性━━开放系统的属性。但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其“相对势能”不断趋向新的平衡的一个不可逆过程。非平衡的有机结构形态,是开放系统“活”的根源;相对势能不断趋向新的平衡,是“活”的客观动力(也是物质世界的自然属性)。只有“非平衡”的机制,才是趋向“新的平衡”的条件。这个“新的平衡”还未完成,(食物和水的不断进入与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既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非平衡机制”,这就是开放系统(不可逆过程)“生命”的客观。“相对势能”趋向“新的平衡”的过程,既是动能━━自由能作功的条件,也是物质与能量的代谢过程,更是生命活动过程的客观实质。 阴阳学说,其论所概括的范围太广了,所以也就太抽象了,太概论而也就不精确了。这些都是比较古老和抽象的哲辨思维方式。我们要发展,对这些现象,就必须提供一些相对应的动态数据,并从宏观生物力能学的角度,不断完善和提高中医的基础理论。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医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使我们的中医学更清晰、更明确、更现代的展现在我们现代人面前,去掉“中医文化”这个原始框架,使其真正成为一门现代化的、十分严谨的中医临床医学科学。 不知对否?敬请指导!
个人分类: 思维认知|19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定性先于定量及中医量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zhj71626 2008-12-5 20:27
定性先于定量及中医量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赵宏杰 张笑波 (吉林市中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132011) 林宇春 (四平市中心医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张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2) 摘 要:根据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证候内环境自稳态紊乱学说,中医量化原则定性先于定量及新方法。该量化研究方法符合中医理论传统的整体方法和动态方法,认为对血液成分、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数据进行阴阳五行分类定性,这才是信息科学时代的中医研究,即应用中医思想理论方法传统,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路线。 主题词: 证候 量化 定性 定量 五行 投影全域动态定性方法 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中医量化是中医现代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医药量化迫在眉睫。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证候内环境自稳态紊乱学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方法,详述于下。 1.中医量化研究概况 中医量化研究包括了丰富的内容,下面从目的、对象和方法3个角度分别介绍。 1.1中医量化的目的 中医量化的目的在于,促进中医客观化、深入研究中医理论方法的内在机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效率。其中,隐含的目的是利用中医思想、理论和方法整合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医学生物学的各方面的成果,为中医所用。 1.2中医量化的对象 目前中医量化的对象,主要是症状和证候。 1.3中医量化的方法 围绕症状和证候的量化,主要的方法有,专家问卷、多因素回归分析、最大似然判别法、 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聚类分析等。 2. 中医量化研究几个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医量化研究没有取得突破,源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缺陷。 2.1重新定义中医量化的对象 2.1.1从生理到病理生理 知常达变,应该是医学生物学研究的原则,也就是首先研究生理学和正常解剖学,然后研究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对于中医研究和中医量化研究也是这样,先研究藏象然后研究证候,是个正常的次序,而非躐等。 2.1.2明确藏象和证候的学科属性 笔者在多篇文章中提出,正常人体包括结构和功能2部分,对应的学科是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结构,病态的人体也包括结构和功能2部分,对应的学科是病理生理学--功能,病理解剖学--结构。那么,中医生理学就是中医藏象学,中医病理生理学就是中医证候学。而中医解剖学可以称为中医藏器/体质学,中医病理解剖学可以称为中医病理藏器/体质学。 2.1.3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类型 中医证候是一个不能准确地、 直接地测量的变量,这种变量可以称为潜变量(1atent variable),可以应用症状等一些外显指标(observable indicators)来间接测量这些潜变量。综合上面的认识,证的量化包括以下临床数据类型可以更好的整合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医学生物学的各方面的成果,临床数据有四类,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回归分析是证候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能够分析某种证候与某些因素之间的联系。表中也也提到了他们大概的权重。 回归目标 症状 体征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工具 传统中医 证候 重要 重要 人脑 西化中医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重要 人脑、电脑 融合中医 重要 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人脑、电脑 西医 疾病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重要 人脑、电脑 表1.临床数据证候回归分析变迁对照表 2.2量化研究亟需符合中医理论传统的整体方法和动态方法 量化研究亟需符合中医理论传统的整体方法和动态方法,这些方法符合中医理论的传统思想和方法的精神,但是,是基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多元统计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 2.2.1整体方法 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没有或缺乏把病人全部变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分析全部症状和证候的关系,而且分析中都不同程度的加入了主观性的成分和人为的介入。 笔者提出对藏象的投影,血液成分进行聚类分析。 下面介绍整体方法和动态方法更具体的内容。 3.定性先于定量及在血液成分五行类象中的应用 3.1西医的定性与中医的定量 中医现代研究的重要参照系是西医。对比西医,我们说中医亟需量化或者定量研究,那西医是否亟需定性研究呢,西医的量化包括哪些类?各自在诊断治疗中的贡献如何? 《黄帝内经》以来,中医已经有模糊定量及半定量的记载,五藏象的量化,实际上是对功能的量化;功能的量化,西医是怎么做的?大家熟悉的肌力分级,0级、1级、2级、3级、4级、5级;这是功能的分级;心功能分级:1级、2级、3级、4级,这也是功能的分级;所以,五藏的阴阳气血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个量化。 既然中医也有西医那样的量化,我们反过来看看,西医有中医这样的定性吗?五行的定性,哪怕是类似的?没有!所以关键就在这,把中医量化之后,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些数据定性。 在症状和体征上中西医的分级定量方法本质上和效果上区别有限,在中医证候中有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气虚衰、心阳式微等,是为心系证候不同程度的量化分类与西医的心功能分级也类似,所以在证候即功能上中西医的分级定量方法本质上和效果上区别有限。区别重大的是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所以说,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性,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 证候本质研究中出现的检验招标非特异性,也是这个问题的一种体现。 3.2定性先于定量 从哲学上,从现代科学方法上,从具体学科的应用上,都表明认识事物定性先于定量。从方法论的角度,依据观察结果是否提供数量特征,科学观察又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两大类。 由于事物质的差别是最根本的差别,区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认识量的前提,所以,定性研究一定先于定量研究,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又因为质总是一定的量的基础上的质,因此,由质进到量则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教育统计学》 在科学发展史上,定性关系的发现往往先于定量关系。在化学发展中尤为突出。在十七到十八世纪中,人们通过大量实验,以物质的味道、质地等物理性质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为基础,总结出了物质的分类。酸(ACID)、碱(ALKALI)、盐(SALT)概念的获得及分类就是一个例子。--《人工智能原理》 人类总的认知框架,这一框架没有民族和人种的区别。它主要包括三个认知过程:1、感性认知过程。2、理性认知过程。3、实践检验过程。同时这三个过程又要受制于一个总的认知原则,那就是:定性分析应优先于定量分析。---《英语名词短语中形容词修饰语排序的认知学分析》 3.3血液成分五行类象中定性先于定量的应用 藏象研究,可以从藏象量化、藏象的生物学基础、藏象模型、藏象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候观察实验的数据评价与利用等方面开展。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融合了这里面的大部分内容。 其中需要通过对血液成分五行类象暨藏象分属来定性,藏象划分的依据是藏气法时,就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不同生物节律下生长化收藏的次序划分五藏。血液成分的动态变化是藏象的投影,所以,就要对血液成分进行五行类象暨藏象分属。血液成分的动态变化曲线有峰值和谷值,我们把全部血液成分中那些峰值在相同时间节段的聚为一类。总计分为五类,就是五藏象分类。 这样就具体体现了中医思想理论传统中的整体动态思想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体系符号,比如干支系统,是融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与所谓辩证逻辑一致)。但是,在把这个逻辑体系应用到新的领域里面去的时候,它遵循的次序,也是定性优先于定量的;否则,就不能建立。所以,五代、宋的易学研究突出了先后天及体用概念与范畴的研究。 3.3.1进一步的定量和正常人体生理常数数据库 定性明确以后,才可以进一步观察什么数值、在什么时间段、在哪些范围内的数值,是正常的范围。 凡种族、体质、高矮、胖瘦、工作环境、地域分布,再加上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各项生理指标具有不确切性,而不确切的人体状况对疾病因素的反应和表现也自会干差万别,这是认为中医不能量化的人最经常的理由。其实,西医也面临同样的情况,他们在正常人体解剖数据库的基础上,还建立了正常人体生理常数数据库,初步的比较粗糙的数据库都是基于40,000人,每个人100余项正常人体生理常数数据的,西医没有这些经验一定会效率下降,中医的各方面的量化研究,当然也要基于至少同样规模的正常人体生理常数数据,否则,怎么担当经验医学的称呼? 3.3.2病理状态血液成分五行类象 思维过程缺少定性基础、却意图直接把对象定量的思维过程,在证候本质研究指标非特异性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对病理状态的人的血液成分也可进行五行类象暨藏象分属,就不仅可以知道正气的虚实还能知道病邪的性质和数量。对于病邪我们也需要既知道其性质、还要知道其数量。也是定性先于定量。 再用遥感卫星分辨率给大家做个比方,现在的分辨率是0.5米,效果比较好;那分辨率在5米的时候,效果虽然差,可是绝对达不到完全没有价值的地步。而脉象的量化进行了这么多年,在临床上几乎没有人使用;说明,精确性不是关键问题,而定性是关键问题。 4.投影全域动态定性方法与小结 上述方法可以称为投影全域动态定性方法,为什么加投影这个前缀,因为这可以解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四种数据之间存在大量的多重共线性关系和协同关系。四种数据本质上是藏象证候在不同角度的投影,所以才出现这多重共线性现象。全域是对整体的另外一种说法。 钱学森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对笔者的启发极其巨大,他也遵循的是定性先于定量的次序。 中医量化研究需要研究者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学术训练,同样,需要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训练,才能获得中医的浴火重生。 参考文献: 袁世宏,张连文,王米渠; 数理统计思想及方法在辨证规范化研究中的应用及思考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年04期 郦永平, 温淑云. 中医证候量化研究的理论探讨 . 中医杂志, 2008,(08):677-679 张华.张笑波.赵宏杰 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的定性的方法学理论基础 林宇春.赵宏杰.张学斌.略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08 李玉光.李富仁.林宇春.张学斌.涵盖奇恒之府象、NEI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 郦永平, 温淑云. 中医证候量化研究的理论探讨 . 中医杂志, 2008,(08):677-679 洪净.中医辨证的量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医药学报, 2002,(08). 龚燕冰,倪青,王永炎. 中医证候研究的现代方法学述评(二)中医证候的量化及数理统计方法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1). 查青林,林色奇,吕爱平. 多元统计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探析 .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6). 本文参考并引用了很多学者的研究论著,吸收了大家的辛勤劳动成果,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教益和启发,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通讯作者:张华
个人分类: 重点推荐文章|4050 次阅读|1 个评论
五行理论新解
xhy 2008-11-17 21:46
五行理论新解 * 徐红云 摘要:文章在剖析了五行理论中的相生相克关系后提出,五行理论是建立在古代的阴阳理论,也就是今天的矛盾论的基础之上,在遵从矛盾的普遍性、单向性和单一性原则下的必然结果,是相对独立系统中,在不同类事物为最少的五种和只考虑最简单的利害两个方面的关系的情况下必须遵从的理论,而中医的研究对象人体则正好是这样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因此,将五行理论应用于中医学是符合理论实际的,而将五行理论作为指导原则之一的中医学自然也就是科学,不是迷信。 关键词:五行   阴阳   矛盾论   单一性   单向性 金、水、木、火、土是中国古代五行理论对物质的分类概括。五行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五类物质相互间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作用关系,配以同样古老的阴阳学说,构成了中医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得以延续而弥久不衰的根本所在。 现在我们知道,五行理论对物质的分类是不完善的,因而人们普遍认为在此基础上人为规定的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也就不能正确反映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五行学说是错误的,而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理论自然也受到了怀疑,尤其不为国外所承认。但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从五行理论开始谈起。 五行学说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形成的很有影响的哲学思想。它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整个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世界万物都可以归入这五大类之中。并认为这五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次序和联系,由此构建起一个整体关联的世界模式。后来这一学说渗透进中医学,与阴阳学说一起成为中医学认识生命与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生相克关系是五行间的主要关系,是五行学说的精华所在。古人认为,相生、相克是事物之间存在着的两种最基本的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问题是,为什么会是这种顺序的排列呢?为什么是金生水金克木而不是其他呢?为什么是五种类而不是三种或六种或者其他呢?这些只是古人随意的拼凑还是有其规律性必然性?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分析一下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 虽然人们常把阴阳五行理论连在一起说,但往往认为阴阳理论与五行理论原本是没有关联相互独立的,只是后来的元气论才将二者结合起来。这里作者并不这么看,作者认为:五行理论是阴阳理论的发展延伸,是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之上的。 阴阳理论是讨论事物普遍存在的表里、上下、对错、明暗、利害、多少、冷热等的相对关系的,简单说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矛盾关系,阴阳论其实就是古代的矛盾论。它指出了矛盾存在的对立性(矛盾着的双方是相互对立的)、普遍性(相互对立着的矛盾双方无处不在)和统一性(相互对立着的矛盾双方是一个统一体,不可分离而单独存在)。 五行理论首先用到了阴阳理论中矛盾的普遍性,无论是事物本身内部还是事物间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具体用在五行理论中就是不同类的事物间都存在着相互的利害关系,金与水、水与木、木与火、火与土、土与金;金与木、木与土、土与水、水与火、火与金,五行中的任意两行间都存在矛盾着的利害关系。 此外,五行理论的建立还运用了两个主要观点。第一是矛盾着双方间的矛盾关系有主要关系与次要关系的区别,第二个是不同类矛盾着的双方有主要方和次要方之分,这里简单概括为矛盾的单一性与单向性。 单一性是指矛盾着双方的众多关系中只有一种关系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其他的关系都是次要的,处于附属地位,受主要关系的支配是主要关系的补充,表现为矛盾中主要关系的单一性。如狼与羊的作用关系是以狼吃羊,狼以羊为食为主要作用关系,其他的如羊被狼吃掉或者狼追逐羊可以促进羊奔跑增强体质等作用关系则是次要的附属的。因为,如果狼吃不到羊就会被饿死,狼死掉了矛盾着的双方就缺少了一方,只剩下羊就谈不上狼与羊的其他(如促进羊奔跑增强体质等)关系了,因此狼与羊的主要关系只有一种,就是狼以羊为食的关系,只有这个关系存在时狼才能存活,狼与羊的其他关系才能存在。狼与羊的主要关系存在单一性。 单向性是指不同类矛盾着双方的主要关系具有从一方指向另一方的单一方向性。这个很好理解,由于矛盾着双方主要关系具有单一性,而不同类的矛盾着的双方这一种关系只可能有一种指向方向,所以矛盾着双方的主要关系具有单向性。 仍然以狼和羊的关系为例,在狼以羊为食的主要关系下,狼是主动的,指向对象是羊,是单向的。双向的情况一般是同类事物如一山不容二虎中的虎与虎的竞争。五行分类中的不同类事物(如金与水、金与木等)之间的主被动关系属于前一种情况,是单向指向的,不同类事物之间的矛盾往往是以一方为主动为主要方,另一方为被动为次要方,表现为单向的主要方主导着次要方。 给定一个事物A,在遵从矛盾的单一性和单向性的原则下,只考虑最简单的利害两个方面的关系的情况下,则至少应另有四个互不同类的事物B、C、D、E与事物A有关联:B有利于A、C有害于A、A有利于D、A有害于E,如图1所示。因此要完整的表现不同事物间的相互利害关系至少需要五种事物,当不同类事物少于五种时,就不能完整的表现其相互间的利害关系。这说明,在相对独立的系统中,要使系统稳定,则至少必须有五种相关联的不同类事物存在。 相对独立系统中,在矛盾的普遍性、单一性和单向性的原则下,在不同类事物为最少的五种(A、B、C、D、E)的情况下,在只考虑最简单的利害两个方面的关系的情况下,这五种事物的有利于关系一定可以封闭循环。五种不同类事物的有利于关系一旦确定,遵从以上规律,它们间的有害于关系就只有两种,也就是它们间的相互利害关系只有两种情况,如图2、图3所示,其中图2的情形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情形。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稳定系统,动物个体(如人体)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稳定系统,因此它们都应当服从以上规律,它们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利害关系一定符合上文两种利害关系情况(图2或图3)中的一种。 若把五行理解为五种不同类事物,把相生相克解释为有利于有害于,则五行理论就是上文图2所示的情况,五行理论是用来描述相对独立的稳定系统中不同类事物间相互利害关系的理论,他指出了相对独立的稳定系统中至少需要有五种不同类的事物,并进一步指出了它们间的相互利害关系是怎么样的。一句话,五行理论是揭示相对独立的稳定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类事物间利害关系的规律的理论。它是科学,不是迷信。 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五行理论也不例外。从对五行理论的理解可以知道,五行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相对独立的稳定系统,如以五行理论为基础之一的中医治疗对象人体就是这样的一个系统,而超出这个范围,如把它用在属像的相生相克上算命时,就不正确了。 前些年,有一个生物圈2号的试验。说是将几个科学家关到一个玻璃密闭的半个足球场大的空间中,里面有植物有水份可以形成一条食物链,企图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只靠太阳光维持一个小生态系统的稳定。但不出一年就严重缺氧,科学家们只得撤出。 为什么生物圈2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物链还是不能保持稳定呢,为什么自然生态系统就可以保持稳定呢?我想,自然生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是因为它其中种类繁多,能够满足前文提到的对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系统的要求,有相互关联的不同种类五种远远多于五种,而生物圈2号中相关联的物种不够五种,不能形成稳定的利害关系网,所以不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原因。 五行理论进入中医学应用于人体时,根据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利害关系把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行类。注意,是先找五脏六腑间相互的利害关系,然后代入相应的行类。在这里,金水木火土与ABCDE一样,只是不同类事物的一个代号,不是实指。五行理论的利害关系排列正好与人体内五脏六腑的相互利害关系情况相一致,所以它能正确的指导人们调理人体,用来看病。 事实上,五行理论在其形成的那一刻起,金水木火土五行就已经脱离了实指而只是一个代号,正是理论来自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 附图: 2008.07.21
个人分类: 探索研究|3506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