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维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文维基百科古琴条目第3次申特色条目意见总结
wangshu 2013-10-29 12:41
中文维基百科古琴条目第 3 次申特色条目意见总结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7%90%B4 1. 列表性质内容占比过大。,多叙述吧, 2. 部分用词可能不严谨,例如 “ 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 ” ,真的是每个文人都学?未必吧。还有如 “ 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 ” ,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真的只是受到士族门阀限制?而且士族门阀中人不也是一样以琴书自娱?这又如何解释? “ 宋朝抑武扬文 ” 是好琴的唯一原因吗?完全看不出逻辑关系来。以上只举几例,类似问题还有很多。另外同意列表性质内容多了一点有一些列表内容可以用表格的。 3. 章节划分过于琐碎,很多的一段一个章节 4. 内容简单且松散 5. 滥用加粗。 6. 部分章节缺乏来源,如泛音、走手音、琴乐、琴派、断纹、配件、影响等 7. 太多地方来源不明,以下是几个明显的例子: 1 、 2006 年 5 月 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 1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 “ 民间音乐 ” 类; 2 、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乐谱可追溯到汉朝; 3 、在中国,雅乐的乐谱中绝大部分已经失传,而在日本、韩国和越南,雅乐得以较完整地流传下来。至今,韩国国立国乐院仍在用琴瑟演奏仅存下来宋徽宗时代 2 首孔庙雅乐,而越南雅乐于 2003 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 、之后又衰微,近现代则由岸辺成雄教授等再次弘扬,多个日本琴人多次来中国学琴; 5 、 1977 年,现代著名琴家管平湖演奏的《流水》作为中华音乐文化的代表入选旅行者 1 号和旅行者 2 号宇宙飞船上载有的旅行者金唱片中,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送入太空(注释 64 和 65 只说明了北京奥运会相关内容); 6 、雅集在古代指的是文人阶层的小型的聚会,通常是一起赏景、弹琴、吟诗、作画,很多琴社都定期举行雅集,方便琴爱好者的交流及娱乐; 7 、 13 徽象征一年 12 个月及闰月。琴最初有五根弦,象着 “ 五行 ” 金、木、水、火、土。传说周文王为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而增加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添一根弦,所以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宋徽宗曾增弦至九弦琴,不过只在当时宫廷流传过几年,不受当时琴人的支持; 8 、也有人认为总共超过 24 种; 9 、琴曲通常由几个段落连缀而成,长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没有严密的格式。除了演奏古代作品外,个别演奏者也会作曲或是即兴演奏。琴曲多以山水寄情(《洞庭秋思》、《潇湘水云》、《渔樵问答》等),亦有闺怨(《长门怨》)、叙事(《广陵散》)等传统诗词题材的作品,有具儒家思想的作品(《文王操》),有改编自民歌小调的《四大景》等。多数琴曲有明确的标题,提示了作品的内容和意境。表现佛家感情的曲目极少,仅有《普庵咒》等几首; 8. 内文中多处使用了 “ 著名 ” 这样的词,但到底多有名算著名 9. 各类典籍入选的标准是什么? 10. 我认为你对什么是特色条目的理解存在偏差。特色条目是维基百科中最优秀的条目,其标准可以用 “ 完美条目 ” 来概括,这个 “ 最优秀 ” 指的并不是某一个类别中最优秀的条目,并不是说,你这个条目相对于其它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条目中已经比较好,那么就应该有资格成为特色条目。我的观点是:如果条目都不达标,那么即使整个中文维基百科没有一条特色条目,也不能够为此放低标准和要求。来源充足,可供查证,这个已经不仅仅是特色条目的要求,任何一个条目在编辑时,编辑页面也会有警示性质的提示: “ 百科内容须附有来源,以供查证 ” ,所以可以说,这只是一个 “ 合格 ” 条目的要求。甚至可以说,哪怕条目内容上有欠缺也 OK ,但有的内容,就必要要有来源(当然,特色条目仍然要求 “ 内容全面 ” )。如果真要细究,我认为这个条目能够成为优良条目,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在优良条目的要求上都已经做到(比如可供查证这点很明显就没有做到),而是阁下很有恒心,并且中文维基百科采取的是投票制,而不是审核把关责任制。所以我希望阁下即使是把特色条目评选来当作同行评审用也没事,但 “ 太苛刻 ” 、 “ 已经好得不得了,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仍然希望大家手下留情,格外开恩。当然如果大家一如既往地苛刻的话,那我也只能再补充来源啦 ” 这样的话就实在不合适了,难道这个 “ 再补充来源 ” 还要是 “ 大家一如既往地苟刻 ” 才能做的事吗?难道补充来源,让条目尽善尽美,不是特色条目至少应该抱持的心态吗? 11. 历史的部份满是红链 , 关于各曲目也宜略提其创作背景 , 否则显得十分松散。 12. 像是为何隋唐时期会创作出昭君怨这首曲子?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华人可能很容易理解 , 但是对于对中华文化接触不深的人 , 难免就会产生疑惑。 13. 先秦和两汉其实写的还不错 , 建议其他 3 级标题可仿效 14. 晋南北朝通常是并称的 , 除非这两个时期对于古琴的发展有明显程度的落差 , 否则不宜分开来撰 15. 明清明显写得太短。为何明清时期流派会分呈?主要的流派又有哪些?为何清朝后期琴艺会衰落? 1 古琴条目消除不明来源历程 2 现状 1. 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 2. 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 3. 现存琴曲 3100 多首,琴谱 400 多部,琴歌 300 首。 4. 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 5. 明清时期,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 6. 清朝后期,琴艺术相对衰落。 7. 在古代,琴只与琴箫或者瑟合奏。 8. 在日本常用尺八来合奏。 9. 传统琴学中以泛音代表天,散音代表地,按音代表人,象征 “ 天地人和 ” 。 10. 琴有 119 个常用泛音。 11. 长的走手音产生的擦弦音能创造出 “ 空 ” 、 “ 虚 ” 之感。 12. 现代有琴人将长句的走手音中某些音弹出,以避免节奏过于松散。 13. 明代之后,右手指法大大简化,左手吟猱则变化多端,形成 “ 韵多声少 ” 的特色,如琴曲《平沙落雁》、《良宵引》等。 14. 为琴音乐增加一种和谐美,以《神人畅》为代表。 15. 这种演奏法使得同音重复保留了余音共鸣,产生和谐的效果。 16. 个别演奏者也会作曲或是即兴演奏。 17. 表现佛家感情的曲目极少,仅有《普庵咒》等几首。 18. 弹唱琴歌时一般不会采用美声或者民歌唱法,而是常用一种较为沉厚的唱腔低声吟唱。 19. 而在日本、韩国和越南,雅乐得以较完整地流传下来。 至今,韩国国立国乐院仍在用琴瑟演奏仅存下来宋徽宗时代 2 首孔庙雅乐,而越南雅乐于 2003 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 1950 年代后古琴界倾向于将正调为 F 大调 21. 正调弦式又称 “ 仲吕均 ” 。 22. 为使散音适应不同调的作品和按音音位演奏方便,可以在正调弦式基础上,通过调高( “ 紧 ” )或调低( “ 慢 ” )部份弦,改变宫音位置和弦间音阶关系,成为另一个音阶弦式。 例如,紧五弦使五弦升高半音,得到 C-D-F-G-A♯(B ♭ )-C-D ,称为无射均弦式或紧五调。 独奏定弦时,通常只要校准 7 弦间的相对音高即可;与其他乐器合奏时,则将正调的五弦定为 A 。 23. 琴记谱法有文字谱、减字谱、简谱、五线谱和混合记谱。 24. 琴谱现存有 150 多部,包含着 3000 多首流传下来的琴曲。 28. 为了上弦便利,现代出现了一种安装在雁足的上弦器,以扳手调校 29. 斫琴家和琴的主人常喜欢在底板上、龙池、凤沼内镌刻别名、诗词、方印等内容,可反映琴的历史。 30. 琴者也可以人为的制造断纹。 31. 宋徽宗曾增弦至九弦琴,不过只在当时宫廷流传过几年,不受当时琴人的支持。 1. “ 左琴右书 ” Topliuchao ( 留言 ) 2013 年 9 月 21 日 ( 六 ) 09:29 (UTC) 2. 唐健垣编有《琴府》一书,其中一册涵盖了 20 世纪 70 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状态。 Topliuchao ( 留言 ) 2013 年 9 月 21 日 ( 六 ) 09:47 (UTC) 3. 1962 年由许健和王迪主编的《古琴曲集》开始将实际音高和节奏以五线谱与提示指法的简化符号结合记录乐曲。 4. 最近几年也有极个别纯以五线谱记录的琴谱。 Topliuchao ( 留言 ) 2013 年 9 月 21 日 ( 六 ) 09:47 (UTC) 5. 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陈雷激演奏王鹏仿制的唐代名琴 “ 太古遗音 ” 。 Topliuchao ( 留言 ) 2013 年 9 月 21 日 ( 六 ) 10:00 (UTC) 6. 伯牙、钟子期以 “ 高山流水 ” 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 Topliuchao ( 留言 ) 2013 年 9 月 21 日 ( 六 ) 10:00 (UTC) 7. 光祈的《翻译琴谱之研究》采用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书写琴谱。 Topliuchao ( 留言 ) 2013 年 9 月 21 日 ( 六 ) 10:02 (UTC)
个人分类: 琴茶诗文|6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维基百科古琴条目来源请求陈列
wangshu 2013-9-21 11:55
1. “ 左琴右书 ” 2. 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 3. 琴台 被视为友谊的象征 4. 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 5. 现存琴曲 3100 多首,琴谱 400 多部,琴歌 300 首。 6. 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 7. 明 清 时期,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 8. 清朝后期,琴艺术相对衰落。 9. 唐健垣编有《琴府》一书,其中一册涵盖了 20 世纪 70 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状态。 10. 在古代,琴只与 琴箫 或者 瑟 合奏。 11. 在日本常用 尺八 来合奏。 12. 传统琴学中以泛音代表天,散音代表地,按音代表人,象征 “ 天地人和 ” 。 13. 琴有 119 个常用泛音。 14. 长的走手音产生的擦弦音能创造出 “ 空 ” 、 “ 虚 ” 之感。 15. 现代有琴人将长句的走手音中某些音弹出,以避免节奏过于松散。 16. 明代之后,右手指法大大简化,左手吟猱则变化多端,形成 “ 韵多声少 ” 的特色,如琴曲《平沙落雁》、《良宵引》等。 17. 为琴音乐增加一种和谐美,以《 神人畅 》为代表。 18. 这种演奏法使得同音重复保留了余音共鸣,产生和谐的效果。 19. 个别演奏者也会 作曲 或是即兴演奏。 20. 表现佛家感情的曲目极少,仅有《 普庵咒 》等几首。 21. 弹唱琴歌时一般不会采用 美声 或者 民歌 唱法,而是常用一种较为沉厚的唱腔低声吟唱。 22. 而在日本、韩国和越南,雅乐得以较完整地流传下来。 至今,韩国国立国乐院仍在用琴瑟演奏仅存下来宋徽宗时代 2 首孔庙雅乐,而越南雅乐于 2003 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3. 1950 年代 后古琴界倾向于将正调为 F 大调 24. 正调弦式又称 “ 仲吕均 ” 。 25. 为使散音适应不同调的作品和按音音位演奏方便,可以在正调弦式基础上,通过调高(“紧”)或调低(“慢”)部份弦,改变宫音位置和弦间音阶关系,成为另一个音阶弦式。 例如,紧五弦使五弦升高半音,得到 C-D-F-G-A♯(B ♭ )-C-D ,称为无射均弦式或紧五调。 独奏定弦时,通常只要校准 7 弦间的相对音高即可;与其他乐器合奏时,则将正调的五弦定为 A 。 26. 琴记谱法有文字谱、减字谱、 简谱 、 五线谱 和混合记谱。 27. 琴谱 现存有 150 多部,包含着 3000 多首流传下来的 琴曲 。 34. 为了上弦便利,现代出现了一种安装在雁足的上弦器,以 扳手 调校 35. 斫琴家和琴的主人常喜欢在底板上、龙池、凤沼内镌刻别名、诗词、方印等内容,可反映琴的历史。 36. 琴者也可以人为的制造断纹。 37. 宋徽宗曾增弦至九弦琴,不过只在当时宫廷流传过几年,不受当时琴人的支持。 [ 38. 有明确师承关系的琴派始于南宋的 “ 浙派 ” ,而 “ 琴派 ” 之称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下列是主要琴派(以音序列): 39. 更由于社会政治等因素,琴人在各地迁移,从而使得地域性琴派变得越来越模糊。 40. 琴社亦是人们接触高水平演奏者、互相学习、答疑解惑的平台。 41. 雅集在古代指的是 文人 阶层的小型的聚会,通常是一起赏景、弹琴、吟诗、作画,很多琴社都定期举行雅集,方便琴爱好者的交流及娱乐。 42. 据《 三国史记 》记载, 玄琴 ( 거문고 )是由朝鲜半岛 高句丽 第 24 任君主阳原王的 宰相 王山岳 根据琴发明。 43. 1977 年,现代著名琴家 管平湖 演奏的《 流水 》作为中华音乐文化的代表入选 旅行者 1 号 和 旅行者 2 号 宇宙飞船 上载有的 旅行者金唱片 中,由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NASA )送入太空。 44. 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上, 陈雷激 演奏 王鹏 仿制的唐代名琴 “ 太古遗音 ” 。
5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维基百科Wikipedia “古琴”条目终成优良条目
热度 1 wangshu 2013-8-21 20:25
中文維琪“古琴”條目,自2004-02-03到2013-08-21,歷經1446(我305)次修改,4次優良條目評選,48,762位元組,終於成為優良條目,下一個目標是將其改進為特色條目,之後翻譯成日語和英文。編寫期間,我也讀了很多以前沒有讀的書,學習了很多東西。努力中。期待寶貴意見。 “Guqin” item in Chinese Wikipedia of 48,762 bits, was promoted as good article today, which was edited 1446 times (mine 305) from 2004-02-03 to 2013-08-21, experiencing 4 promotion. My next aim is to improve it then promoted as special featured article then translated to Japanese and English respectively. Expecting your pecious comment. 今日は、中国語版のウィキペディアの「古琴」記事が「良質な記事」を選考された。2004-02-03から2013-08-21までは、1446回で改良された、私の305回です。次の目当が「秀逸な記事」選考されると思っている。それの後で、日本語版に翻訳されて、英語版に翻訳されて。
个人分类: 琴茶诗文|404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国标《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好难看
wangshu 2013-2-19 22:15
中国国标《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好难看
1987年制定,2005年修订的中国国标《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7714-2005好难看,题目、刊名、年代没有用任何引号、书名号、斜体或加粗来标注,赤裸裸地,不好辨别;在全世界独树一帜,真是落后。强烈建议 @维基百科Wikipedia 的文献格式不要使用此标准。
个人分类: 格物|6004 次阅读|0 个评论
Endnote中强制独立作用的竖杠和连接前后作用的空格的用法
wangshu 2013-1-26 14:02
维基Endnote StyleV2下载: wikipedia LiuChao V2.rar Endnote 中强制独立作用的竖杠和连接前后作用的空格的用法 竖杠 , (vertical bar), 强制独立作用 ,( Forced Separation) 若一些非 field 前的 field 在库中没有的话,则其后跟的字符将不显示。 例: 模板: /refTitle, DOI/ref 若有 DOI ,则为 refC.; Liu, 10.1021/j100085a041/ref 若无 DOI ,则为 refC.; Liu, 此时,若在 /ref 前加上竖杠,则 /ref 会强制出现。 refC.; Liu/ref ========================== 连接前后作用的空格 ,( Link Adjacent Text (Using the Non-breaking Space)) 显示 : /refTitle, DOI/ref 维基百科中 DOI 显示格式为 doi : 10.1021/j100085a041 相应的维基百科的输入格式为 ]: 而其在 Endnote 中的输入格式模板为 若输入文献中没有 DOI 内容,则会显示。 ]: 因此,在两个 DOI 中添加 连接前后作用的空格 (Link Adjacent Text) ,那么若输入文献中没有 DOI 内容,则不会为维基百科输入格式设计的控制语法,如下: refLuo, C.; Liu, Y.; Li, Z. '' et al '' . (2012). "Pathway-dependent re-assembly of dual-responsive ABC terpolymer in water". '' Soft Matter'' ''' 8 ''' (9): 2618-2626. /ref ========================== 另,【求助】,在维基百科中是通过角标来控制斜体和加粗的,如下: refAuthor '' et al ''. (Year). "Title". '' Journal'' ''' Volume ''' (Issue): Pages. ]: |/ref 如果某 ENDNOTE 输入文献没有卷号或期号等,如何在模板中设计使得这些控制输入的上标自动消失呢? “ 连接前后作用的空格 ” 是不能用的,因为会添加一个空格。 1 2 3 refLuo, C.; Liu, Y.; Li, Z. '' et al '' . (2012). "Pathway-dependent re-assembly of dual-responsive ABC terpolymer in water". '' Soft Matter'' ''' 8 ''' (9): 2618-2626. /ref refEgelhaaf, S. U.; Schurtenberger, P. '' et al '' . (1994). "SHAP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LECITHIN BILE-SALT SYSTEM - FROM CYLINDERS TO VESICLES". ''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 98 ''' (34): 8560-8573. ]: /ref refHiraoka, S.; Harano, K.; Shiro, M.; '' et al '' . (2005). "Quantitative dynamic interconversion between Ag-I-mediated capsule and cage complexes accompanying guest encapsulation/release". ''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 44 ''' (18): 2727-2731. ]: /ref ========== Endnote 中的特别输入控制符的帮助原文 Special Formatting Characters EndNote has special formatting characters that add flexibility and precision to the grouping of punctuation and fields in the style templates. Link Adjacent Text (Using the Non-breaking Space) If you type "Edition ed. into a style template and use an ordinary space to separate the field name Edition from the abbreviation To avoid this problem, make "ed. dependent on the Edition field by linking You can insert a non-breaking space by selecting Link Adjacent Text from the Insert Field list in the Templates panels. You can also enter it by typing Option+Space. It appears on the screen as a small diamond. The non-breaking space is converted to a normal space in the formatting process. Common uses of the non-breaking space include (where " ◊ " is used as a non-breaking space): p^pp ◊ Pages Edition ◊ ed. vol ◊ Volume Editor ◊ Ed.^ The non-breaking space is also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vertical bar (see below) to change the dependency of a punctuation mark from one field to another. Volume|: In this case, the colon (:) is linked to the Issue field with a non-breaking space, so it does not print in the bibliography if the Issue field is empty. Forced Separation—Using the Vertical Bar If you do not want text or punctuation to be dependent on the preceding or following field, use the vertical bar character (|), to force a separation of the text from a field. The vertical bar can be found on the same key as the backslash (\). It can also be inserted from the Insert Field list in the Templates panels. Think of a vertical bar as breaking dependence, or forcing separation between two dependent items. (The vertical bar works in exactly the opposite way as the non-breaking space.) For example, the Journal Article templates in some styles require a period between the volume and issue. A template for such a style might look like this (where "· indicates a space): Journal Article Author.·Title. However, when this style formats a journal article that does not include an issue number, the bibliography entry will be incorrect, as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 Clark, H. and Carlson, Notice that the period used to separate the volume from the issue appears here in the absence of an issue because it is dependent upon the Volume (Rule #2). And the space separating the volume and the year is lost because that space is dependent upon the Issue field (Rule #3). EndNote has a way of avoiding these problems. The vertical bar character (|) can be used to break the automatic grouping of spaces and punctuation with adjacent fields. If you insert the vertical bar before the period in our example, the period’s dependency switches from the Volume field to the Issue field. Add another vertical bar before the space that follows the Issue field, and the space will no longer be dependent on the Issue field. Use the vertical bar characte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non-breaking space. With these changes the style looks like this: Journal Article Author.·Title.·Journal And the formatted reference without an issue is correct: Clark, H. and Carlson, Other common examples for using the vertical bar include: Publisher|: Pages|.(to make the final period independent) Field Names in Bibliographies Sometimes you may need to use text in a template that is also an EndNote field name for that reference type. For example, you may want to use the word "Editor" after the editor’s name: Jones, V.R., Normally, EndNote interprets the word "Editor" as a field name when it appears in a book’s style template. This is even true of field names that appear as part of a word, such as "Editors" or "Issued." Field names need not be capitalized to be recognized. To force EndNote to interpret a word as just text and not as a field name in a template, put an accent grave character before and after the word: `Editor`. The accent grave is found in the upper left corner of most keyboards on the same key as the tilde (~). Remember to also use the non-breaking space to link the text, ` Book Section Author,·Title|. Singular/Plural Term Separator (Caret ^) You can specify both singular and plural forms of labels for editors or pages in a formatted reference by using a caret (^) to separate the terms. For example, some styles put "Ed." after a single editor and "Eds. follows several editors’ names. Or, similarly, p. might precede a single page, while In the style template, enter both the singular and plural forms of the label separated by a caret (insert it from the Insert Field list or type Shift+6). Any text before the caret, back to but not including the preceding space, is used for the singular form; text after the caret, up to the next space, is used for the plural form. These terms must also be linked to the relevant field using a non- breaking space. For example, a style template might look like this: Edited Book Editor, ◊ ed.^ Or like this: Journal Article Author.·Title,·Journal Volume|. Related Topics: Adding and Removing Fields in a Formatted Reference Adding New Reference Types Additional Style Formatting Options Bibliography and Footnote Templates Changing the Punctuation in a Formatted Reference EndNote Cleans Up Fonts and Text Styles Modifying Style Templates Rules for Working with Style Templates
个人分类: 格物|20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将Endnote文献转化为维基百科文献格式的Endnote style
wangshu 2013-1-25 22:57
将Endnote文献转化为维基百科文献格式的Endnote style
明天的文献报告顺利完成,晚上心血来潮挂念起那我维护两年的条目距离优良条目还是很有距离,更新了一会发现,要做完美就要把文献格式也做好,经过一个小时的调试,终于与维基百科的文献格式和功能完全一样了。维基自带的文献格式模板不会用,Endnote还是很熟练的。效果如下: 下载: wikipedia LiuChao.rar
个人分类: 格物|55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支持维基百科
wangshu 2012-11-29 13:52
请支持维基百科
一直很喜歡維基百科,也在幾個化學條目上傾註了大量的心血,最近維基的運營越發艱難,需要大家的捐款,然而人民幣的捐款只能用Paypal,極少有人用這個東西,而我的中國信用卡不能捐款。與實驗室師弟說了這個情況,用他的卡捐款,我給他錢;杯水車薪希望有用。不過,為什麽大企業不捐呢?維基需要的錢非常少,效率極高。
个人分类: 格物|2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SEG 维基(SEG Wiki)-应用地球物理的百科辞典
热度 1 毛宁波 2012-4-13 18:19
SEG 维基(SEG Wiki)-应用地球物理的百科辞典
SEG(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推出了SEG 维基(SEG Wiki)。大家有兴趣可以访问 wiki.seg.org 网站,肯定对大家有帮助的。SEG维基有以下4个特点: SEG has launched the new SEG Wiki—An Encyclopedia for Applied Geophysics . Breaking new ground in the geosciences industry, the SEG Wiki is a designed to serve up technical cont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worldwide. Go to wiki.seg.org to experience these four benefits of the SEG Wiki. The SEG Wiki is a simple, intuitive research tool Navigating through the SEG Wiki is a snap. With consistent navigation links and a handful of contextual "Toolbox" links to help you drill down, the SEG Wiki makes it easy to uncover valuable information. And when the general navigation doesn't get you where you want to go quickly enough, opt for the Wiki's intuitive Search tool. The SEG Wiki focuses exclusively on geosciences topics The SEG Wiki is the first true Wiki that is devoted exclusively to the geosciences. As you browse, there is no need to weave and dodge through irrelevant topics and commentary. The SEG Wiki is committed to providing only focused, pertinent geophysical content. The SEG Wiki is moderated by your peers The SEG Wiki is moderated by members of the geosciences community. SEG President Bob Hardage notes: "The SEG Online Committee developed the vision for this outstanding resource, establishing from its ranks an Online Technical Content Board to steward the project and team with SEG's IT staff to make it happen." Moderators and members of the SEG Online Committee are charged with protecting the valuable information housed in the Wiki, creating a safe browsing environment of legitimacy and integrity. The SEG Wiki is populated by your peers…and Sheriff's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The SEG Wiki is a member-content-driven resource site. While its foundational content is built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Geophysics by Robert Sheriff, continued content contributions come directly from members of and subject matter experts in the geophysical community. "The new SEG Wiki an opportunity for all SEG members to contribute their specialized technical knowledge in a quickly accessible format to the entire SEG Community," said Bill Dragoset, SEG Online Technical Content Board Chairman. Its content is as current as the last commentary posted. Apache Corporation has made a five year, US $250,000 commitment to support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of the SEG Wiki. Mike Bahorich, Apache's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notes: "Apache started down the path of developing an internal EP Wiki but firmly believes that the natural owners are professional societies. Congratulations to SEG for being the first among the EP-focused societies to have a working wiki. We are pleased to support ongoing development." After spending even a short amount of time on the SEG Wiki, you'll surely be able to add to this list of benefits. Point your browser to the SEG Wiki today at wiki.seg.org .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勘探进展|6315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果我原文照抄我所维护的维基条目不算抄袭吧
热度 2 wangshu 2012-4-8 18:30
如果我原文照抄我所维护的维基条目不算抄袭吧,且注明出处的话。 比如说我的博士论文中的绪论中就想原文引用我所编写的富勒烯条目。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F%8C%E5%8B%92%E7%83%AF
个人分类: 化学|2831 次阅读|6 个评论
维基逢危机,生态有胜态——兼论“生态”多样性
hillside 2012-1-20 16:19
时逢良机是人所共盼的。维基停电使人偶有抓瞎之苦。 在我眼中,维基逢危机,不见得是件全然的坏事。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生态”无论在生民还是专家的眼中都是一个香饽饽。生态多样性更是热门词语。 此处我想简单讨论一下“生态”多样性。“生态”的经典释义是:生物及其环境的合称。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为: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现汉》实际上作了完全不同的二解,尽管勉强置于同一词条下。我可以预期,《现汉》下一版或其它汉语辞书在不久的将来,可来会增加“符合生物自然习性以及环境健康要求的”的形容词词条。 维基危机不管时下结局如何,从长远来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生民、生态的呼声不会受到忽视。当然,积极地争取与呼吁是需要的。 在维基危机的时刻,我在边写边摸索的基础上撰写了3条中文维基百科处女作:“环境流量、河流生态需水、生态调度”。英文维基拟增写“ecological flow”,因时间关系与不太熟悉,暂时没有完成。
个人分类: 生态环境述评|2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中心粒到端粒——脸肿了没有?
热度 2 fs007 2011-9-7 11:42
寻正 【寻正按:我重发了原来创作的 贼喊捉贼新编 ,就需要重发这篇揭露方舟子不懂装懂的科普纠错文章,让读者明白我嘲笑他并非没有根据。】 方舟子甚少在其本专业操刀科普,但口气很大,动不动以专家自居,但却是处处靠查维基、用狗狗搜索英文材料编译换钱,当然,只要有机会,他也会毫不客气地鄙视维基一把显示自己的高明。 这几天在网上搜索这个名词解释的人想必不少。虽然曾经有一位知名时评家教育我们,现而今维基百科完全可以替代科普文章了,但是还是有资深科技记者抱怨说,看了半天维基百科有关端粒的解释也没看懂。如果没有相应的生物学知识,的确是不容易看懂的。 “资深科技记者”看不懂维基百科关于端粒的描述,这样的“资深科技”未免充水太多,当然,更大的可能是经常需要人垫脚显示自己高明的方大科学家的随口捏造:他给读不懂维基的“资深科技记者”科普来了。“资深”的“科技”记者都需要方科普的教导,那纭纭大众自然不在话下。 维基百科的撰写人多为专业人员业余贡献,其专业水平都超过方舟子式的科普,不过,由于其面向大众,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只要语言上没有问题,读懂并不 难。当然,要理解端粒的作用,也有其挑战性,因为毕竟目前为止,关于端粒的作用有的尚无定论,有定论的机理不明确,这种不确定性,为习惯于非黑即白的二维 思维带来了困挠,这个困挠也未对方舟子留情,只不过他比其他胆小的人更能用二维思维处理这个困挠罢了。 方舟子借着“科普”端粒,抄了一通教科书,他是如何化繁为简的呢?对于端粒这个结构而言,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自然耗损给予细胞一个程序性的寿命,这 在机理上说得通,也在实践中有证据。方舟子于是乎毫不客气地以局外人的身份,替细胞生物学界下了一个定论,以此为“科学”,做了一番“科普”,充分暴露了 其人科学修养不足与基础知识欠缺的假打形象。 如果没有二维思维这种反科学的思维习惯,维基对端粒的描述极为好懂,也不会象方舟子这样外行充内行来下结论。与大多数人习惯上的认识不一样,科学发 展要看成一个不断拓展未知领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积累已有知识的过程。换句话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90%的把握,就不做100%的预言。科学 不是赌博,针对每一个可能性,非得要做一个是或否的选择。 方舟子既然在描述端粒,他说清楚了端粒是什么了吗?没有,他大部分的篇幅是介绍DNA复制,提及端粒时,文章都要结尾了。DNA的复制,即使是二十 年前的教科书,恐怕都讲得很详细的了,方舟子在这里复述了一遍,很“科学”。可惜,即使是按照二十年前的标准,方舟子仍然不知道他在谈什么。由于方舟子抄 书,保证了一点,那就是细节上并没有大的问题,但合在一起,就有了问题。 DNA的复制按方舟子的讲法,其中一链从5‘到3’可以“一直合成下去”,而另一链从3‘到5’则有了麻烦,于是乎不得不分段复制,始终是从远端向 近端完成复制,最后嘛,在最远端剩一段无依无靠,就丢掉了。对于大学教材稍有印象的学生不难发现方舟子的描述似是而非,因为那是描述DNA局部复制的,但 方舟子的介绍关注的是染色体的复制,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内容。 读方舟子对DNA复制的描述,不难形成这样的印象,整条DNA从一端破开,一条链连续不断地没有什么问题地复制下去,而另一条链则要分成小片断复制,最后一段无法复制,于是乎有了端粒的问题。没有比这更离谱的了。 如果上帝跟方舟子一样聪明,长长的DNA链从一端复制到另一端,细胞的复制不知道要慢多少个数量级,寿命再增长10倍又有什么价值呢?事实上DNA 复制并不采用如此愚蠢而简单的方式。DNA双螺旋首先要经过解链酶的作用解链,而解链酶并不从一头吃力地爬往另一头,而是多个位点同时开工协作,而DNA 聚合酶也是遍地开花,加班加点地工作,而不是等有了完整的链再从一头合成到另一头,换句话说,从染色体的角度来说,DNA链始终都是分片段合成的。由于 DNA聚合酶需要引物,而在新合成链的5‘端总是要少一段DNA无法合成,这少这一段是两条新链都会有的现象。 说来说去,就是一个需要引物的问题,新合成的链都会短少那么一截,可笑的是,方舟子讲不清楚什么是端粒与端粒的作用,拿了一大段DNA复制来说事儿,还误导了读者。 与方舟子的生硬没有技术含量的伪科普相比,在其文发表的同时,松鼠会作者 “桔子帮小帮主”(下称“小帮主”)《端粒,好好看住别丢了》 也登出,一看这篇文彩与科学俱佳的作品,方舟子傻眼了,松鼠会发表这么一篇作品,不是抽他耳光么?但松鼠会的人更无奈,哥们,这个话题火了,自然写的人多,你方舟子又不事先打招呼,咱们冤啊,这个耳光不是故意的。 方舟子在文学上跑题千里,科学上不懂染色体复制与端粒的作用,放在任何另外一个人,都只能吃松鼠会的闷亏,自己以后写文章认真奋发,找回场子来,但不可以以此来衡量方舟子。他不懂装懂被揭发以后,他装得更懂, 比如他在中心粒上面闹的笑话 。为了掩盖脸上的掌痕, 方舟子批上连脸都包住了的装甲针对松鼠会搞了一次偷袭 ,污蔑松鼠会抄袭, 反而更暴露了这位每月要读几十本英文书的中国科普大牛腹中空空如也的真相 。 读了令人倒胃口的方舟子,再读“小帮主”,你会马上松一口气,因为你进入了科学的胜地,她不需要名人或者“资深科技记者”垫脚,无非是男朋友做了一 回反衬;她不需要板起面孔来教训别人,生动诙谐的笔调让人体味科学的美;她不需要东拉西扯凑字数,趣闻逸事信手捻来,织成一幅科学的宏观大场面,展示了端 粒这一重要发现的全部科学意义。有专业知识为基础,才能写出这种出色的作品来。 方舟子对打他耳光的“小帮主”含恨在胸,于是乎借诬蔑中伤松鼠会的时候,也横射“小帮主”一暗箭。“小帮主”的什么内容引起了方舟子的恐慌与忌恨的呢? “小帮主”详细说明了什么是端粒,而以《端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题的方舟子反而没有。 “小帮主”说明了端粒的来龙去脉,方舟子始终没搞清楚——对了,这就是内行跟外行的区别。 “小帮主”说明了端粒的主要作用,方舟子忽略了端粒维持DNA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方舟子暗指“小帮主”“剽窃”的那个比喻。 “小帮主”说明了端粒酶,方舟子没搞懂。 “小帮主”列举了最重要的关于端粒的寿命假说的证据,方舟子没有能力提供。 “小帮主”列举了寿命假说的致命性反证,提供了替代解释(指标说),尽管这些内容众所周知,方舟子在二维思维模式下,故意忽略了,使他的文章成了伪科学。 总而言之,方式科普代表了编译科学作品的水平,半缸水进半缸水出,而“小帮主”代表了科学专业人员写科普,你看到的是她专业领域内知识的一微小部 分,由于有专业基础,她能做到游刃有余地创作,既不违背科学性,也极富文学修养。而有多少水倒多少水出来的人,则没有这份自由,强者象方舟子,似是而非, 可以蒙不少人,而比他还差的人,就是那些“资深科技记者”了,毕竟,美国博士学位也不是那么好混的。 对于一个心胸狭窄到容不下于已有恩的人的方舟子来说,素不相识的“小帮主”如何不令他气急败坏,从而造谣诬蔑攻击一把呢?松鼠会成为替罪羊,被“中国打假第一人”诛连,那是脸肿发绿的缘故,见惯国人赖皮行痉,这早就不算新闻了。 附:端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方舟子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3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让一般公众第一次听说“端粒”这个术语。 这几天在网上搜索这个名词解释的人想必不少。虽然曾经有一位知名时评家教育我们,现而今维基百科完全可以替代科普文章了,但是还是有资深科技记者抱 怨说,看了半天维基百科有关端粒的解释也没看懂。如果没有相应的生物学知识,的确是不容易看懂的。于是国内报道纷纷以讹传讹说端粒酶“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 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云云。 端粒酶并不是什么“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三位获奖科学家的研究当初也不是抱着揭开人类衰老和癌症之谜这么实际的动机,而是想要解决遗传学上的一个难题,它涉及到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是怎么被完整地复制下去的。 每个细胞中都有一整套遗传信息,它们是用一类叫做核苷酸的化学物质来编写的。这样的核苷酸共有四种,分别简称A、T、G、C,这就是编写遗传信息的 “字母”,它们的排列组合就是遗传信息的编码。许许多多“字母”一个挨一个互相连接,组成一条长长的链条,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遗传物质DNA。 每个DNA分子实际上是两条链条绞在了一起。这两条链条并不是随随便便放一块的,而是按照A配T,G配C的方式一一对应起来,也就是说,如果一条链 上的某个位置是A,那么在另一条链上的相应位置必然是T。如果已有了一条DNA链,就可以根据配对的原则,用零散的“字母”合成另一条链,遗传信息就是这 么复制下去的。 组成DNA的“字母”是核苷酸。核苷酸的基本结构是一个5个碳原子组成的环,环上连着碱基、磷酸基和羟基。它们各有用处:碱基决定了这个核苷酸是什 么 “字母”,而磷酸基和羟基是连接各个核苷酸的桥梁。某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和前面核苷酸的羟基结合,一个个地串起来形成DNA链。这样,在这条链的一端,就剩 下一个磷酸基没有结合,根据磷酸基在碳环上的位置,我们把它叫做5′端;而在链的另一端,则剩下一个羟基没有结合,我们把它叫做3′端。如果一条DNA链 的走向是5′端到3′端,那么和它配对的另一条链的走向就是3′端到5′端。 细胞分裂的时候,一分为二变成两个子细胞,原来的遗传信息也要复制一分传给子细胞。这时,原先结合在一起的两条DNA链在中间分开,一边分开,一边 各以其中的一条旧链做为模板,按配对的原则合成新的DNA链,组成两个DNA分子。这个过程需要一种叫做聚合酶的蛋白质来完成。聚合酶只能合成5′ -3′方向的DNA,而且前面必须已先有DNA或RNA(和DNA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物质)做为引物才能开始合成。问题就来了。其中一条旧链的起 点是3′,聚合酶用它做为模板合成一条 5′-3′的新链,可以一直合成下去。但是另一条旧链的起点是5′,聚合酶没法用它做模板合成3′-5′方向的DNA。 怎么办呢?细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这条旧链的起点前面的某个地方放一小段RNA做为引物,聚合酶就从这个引物开始合成一小段5′-3′ 的DNA,一直合成到复制起点。然后在前面再放一段RNA引物,再合成一小段DNA……最后就出现了许多小段的DNA,被许多RNA引物分隔开。然后,这 些RNA引物被清除掉,由另一种聚合酶填补上DNA,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DNA新链了。 这条DNA新链真的就完整了吗?并没有。聚合酶在填补引物留下的空缺时,前面必须已有DNA在那里,它才能往上填。对那些在中间的空缺,这没有问题。但是在最末端的那段空缺,前面没有DNA,它就填不了了。这样,DNA每复制一次,末端就会丢失一截。 人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分布在46条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就是一条DNA双链。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也复制一次,染色体末端就要丢失一截,相当于遗传信息少了一小段文字。遗传信息的复制必须非常忠实,有时改变一个字母都会引起突变导致大麻烦,何况每复制一次少一段文字呢? 所以细胞必定有某种办法来保护染色体末端的信息不丢失。这个巧妙的办法就是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的:在染色体末端有一长串不带遗传信息的DNA,叫做端粒。这样染色体每次复制时丢失的是一小段端粒,不会影响到染色体携带的遗传信息的完整性。 但是染色体每复制一次端粒就短一截,复制几十次后端粒就没了,这时如果继续复制下去,遗传信息就要开始丢失了,细胞就会病变、死亡。所以一般细胞只 能分裂几十次就衰老、死亡,不能无限分裂下去。有一个学说认为细胞分裂次数有限就是衰老的原因,而这是由于端粒越来越短导致的。 如果有办法修复端粒,是不是就能永葆青春了呢?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另一个发现是,在细胞中有一种叫端粒酶的蛋白质,能修复端粒。但是在一般的细胞 中端粒酶的活性非常低,起不到什么作用。不过有一类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倒是非常强,因此它们可以无限地分裂下去,长生不老,那就是——癌细胞!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长生不老而去增强端粒酶的活性,反而可能搞得到处长癌。不过,我们可以根据癌细胞的这个特点,研制出针对端粒酶的疫苗,就有可能用 来预防、治疗癌症。现在就有一些这类药物在进行临床研究。这是当初意料不到的。对端粒的研究,本来只是科学家们出于好奇,要解决遗传学的一个难题而已。 2009.10.12. (《中国青年报》2009.10.14.) (XYS20091014)
个人分类: 伪劣科普打假|6926 次阅读|2 个评论
用Google看月食
热度 2 WeiQin 2011-6-16 17:53
今天一打开 http://www.google.com/ 主页,就可以看到月食视频,对于我这种从来没看过月食的人来说,觉得还是蛮过瘾的。 关于月食,还是有不少说法的。参考中文维基里的说法是: 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 直线 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 满月 的晚上( 农历 十五、十六、或十七),但并不是每个满月时,都发生月食。每年全球至少发生两次月食。最近一次月食发生于 2011年6月16日 ,下一次月全食将发生于 2011年12月10日 。大家如果对于观看月食感兴趣,请关注发生时间。 另外, 相比于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月球由进入至走出地影)是十分长的,平均需时数小时,各年月食的时刻在大部分日历上均有说明。月全食时间最长可长达1小时45分,日全食最长仅能 7分31秒。2011年6月16日的月全食阶段达到1小时41分钟。但是2003年11月8日的月全蚀整个只有25分钟。 英文维基的说法是(供大家对比): A lunar eclipse occurs when the moon passes behind the earth so that the earth blocks the sun's rays from striking the moon. This can occur only when the Sun , Earth , and Moon are aligned exactly, or very closely so, with the Earth in the middle. Hence, a lunar eclipse can only occur the night of a full moon . The type and length of an eclipse depend upon the Moon's location relative to its orbital nodes . The most recent total lunar eclipse occurred on June 15, 2011; it was a central eclipse, visible over Europe and south America after sunset, over Africa and most of Asia, and Australia before sunrise. The previous total lunar eclipse occurred on December 21, 2010, at 08:17 UTC . Unlike a solar eclipse , which can only be viewed from a certain relatively small area of the world, a lunar eclipse may be viewed from anywhere on the night side of the Earth. A lunar eclipse lasts for a few hours, whereas a total solar eclipse lasts for only a few minutes at any given place.
3878 次阅读|3 个评论
Tikiwiki:值得关注的wiki系统
热度 1 outcrop 2011-5-11 00:34
Tikiwiki 是一款基于PHP语言、Mysql数据库的wiki为主导的网站建站系统。免费、开放源代码、支持多语言。 官方网站: http://info.tiki.org/tiki-index.php 相对于其他wiki系统,tikiwiki的 优点 在于,扩展性好、权限管理粒度细、功能模块丰富。实际上 tikiwiki 完全可独立承担门户(CMS)、论坛、wiki等主流需求,同时还有日程、书签、日记等等用户模块;系统具有极好的自定义扩展性能。其 缺点 是设置繁琐,学习曲线较陡,文档细节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6.x版本对中文支持相对3.x版本增强了很多,但还可能有bug,建议选择英文语言运行。tikiwiki比较注重技术,因此自带了很多迷人的功能模块;但默认的主题、美工等并不优秀。 tikiwiki目前在国内受到的关注较少,知名度相对Mediawiki也较低,但是一款值得关注的wiki系统,或者说,建站系统。
个人分类: 开放源代码工具|2504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雄海马为什么抄袭?
fs007 2010-12-21 07:48
方舟子2010年在《中国青年报》上的第一篇文章抄袭维基百科 作者:亦明 2010年1月6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方舟子的《雄海马为什么怀孕?》一文,全文大约两千字。(见: )。据查,这篇文章几乎完全根据当时的英文维基百科海马条写成,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直接翻译。且看下面的比较(注:维基百科的文字来自2009年12月29日版海马词条: ): 方舟子1:如果把海马和明显是鱼的尖海龙放在一起,还是很容易看出海马的身体就是以海龙为模板做了改造。化石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也都表明海马是从某种海龙进化来的。 维基1:Anatomical evidence, supported by molecular, physical, and genetic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seahorses are highly modified pipefish. 方舟子2:在生育季节开始后,海马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连跳几天求偶舞蹈。 维基2:When two parties discover a mutual interest at the beginning of breeding season, they court for several days, even while others try to interfere. During this time they have been known to change color, swim side by side holding tails or grip the same strand of sea grass with their tails and wheel around in unison in what is known as their pre-dawn dance. 方舟子3:然后雌海马的肚皮紧贴雄海马的肚皮,把像阴茎的产卵器插进雄海马肚皮上的育儿袋中,排出卵后就离开了。 维基3:When the females eggs reach maturity, she and her mate let go of any anchors and snout-to-snout, The female inserts her ovipositor into the males brood pouch, where she deposits her eggs, . 方舟子4:雄海马不仅要给育儿袋中的卵授精,还要给它们提供氧气和养料。卵和育儿袋的壁结合在一起,后者就像胎盘,有丰富的血管供应氧气和养料。 维基4:The eggs are then fertilized in the fathers pouch . As seahorses are not mammals his pouch instead provides oxygen as well as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incubator. 方舟子5:在卵孵化后,小海马还要继续在爸爸的育儿袋中待上一段时间,靠育儿袋分泌的养料为生。在雄海马怀孕期间,雌海马除了每天早晨来探望一次,共舞6分钟之外,就不干别的了。 维基5:The eggs then hatch in the pouch . Throughout the males incubation, his mate visits him daily for morning greetings. The female seahorse swims over for about 6 minutes of interaction reminiscent of courtship. 方舟子6:大约一个月后,雄海马收缩育儿袋,把小海马排到海中。一旦小海马生产出来,雄海马就不再管它们了,而是马上准备再次怀孕。 维基6: with pregnancy lasting from two to four weeks, depending on the species. When the fry are ready to be born, the male undergoes muscular contractions to expel them from his pouch. He typically gives birth at night and is ready for the next batch of eggs by morning when his mate returns. Like almost all other fish species, seahorses do not care for their young once they are born. 方舟子7:整个怀孕过程和哺乳动物的很相似,甚至它们的化学基础也有相似之处:都受催乳素的控制。 维基7:The eggs are then fertilized in the fathers pouch which is coursed with prolactin, the same hormone responsible for milk production in pregnant mammals. 方舟子8:但是制造卵非常耗费能量。对海马来说,这是负担不起的开支。这已经让卵的重量占了其体重的三分之一了。 维基8:When the females eggs are ready, she must lay them in a few hours or else she has to eject them onto the sea floor which is a huge cost to her physically, as her eggs amount to about a third of her body weight. 方舟子9:这种奇妙动物的生存现在面临着新的挑战,正在成为濒危物种。威胁它们生存的,除了栖息地的丧失和环境污染,主要的因素是被大量地捕杀晒干了做中药。每年世界各地有大约2千万只海马被捕杀,卖到中国和其他华人居住地区用来做补肾壮阳的中药。 维基9:Seahorse populations are thought to have been endangered in recent years by overfishing and habitat destruction. The seahorse is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ology, and as many as 20 million seahorses may be caught each year and sold for this purpose. 那么,方全才是不是只抄袭维基百科呢?当然不是。因为这篇维基百科文章仅罗列了47个海马的种,但是,方舟子却说:现存52种海马。那么,方舟子的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如果用seahorse + 52 + species搜索网络,你就会找到一篇2000年3月11日发表在Science News上的文章:Pregnant and Still Macho seahorses。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道:It lists 52 species in one genus, Hippocampus, within the oddball syngnathid fish family.(见: )。实际上,海马的种类到底有多少,一直众说纷纭。主流的说法是,只有三十多种。(见: 、 )。 实际上,维基百科上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根据Science News上这篇文章改编而来。只不过是,维基上的文章,是货真价实的改编,真可谓无一处无出处,不仅引文给出原始文献,即使是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也要给出来源。与这些无名的科普作家相比,方科普作家真算得上是最聪明的了:他把人家的东西信手偷来,省心省力,骗钱骗名,真是一举四得。如果一个这么聪明的骗子都不能感动中国,还有谁能呢?
个人分类: 伪劣科普打假|308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维基解密创始人曾上过37所学校 当过职业黑客
xupeiyang 2010-12-2 09:28
个人分类: 情报机密|2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不再严肃
tarimriver 2010-11-30 23:29
世界不再严肃―――维基打开严肃面纱罩住的脸孔 有人说维基是美国外交的 9.11 ,此话虽有些道理,但没有那么严重,尤其对美国来说。维基揭密是让人看到美国外交官们脱了西服后的小背心,他们眼里的世界是这样的: 一、各国领导人 美国外交官对各国领导人坦白和刻薄的评价被大白于天下。电报透露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出行均有他的高级乌克兰护士陪伴,据说都是性感的金发美女。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经常熬夜,嗜好 狂野派对 。前驻德大使曾表示,德国总理默克尔 不愿冒险,缺乏创造性 。前驻津巴布韦大使在报告中称穆加贝 年老、古怪 ,称他为 聪明的战术家 , 但这掩盖不了他对经济事务的无知等等。美国官员还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同父异母的兄弟、坎大哈省的议会主席艾哈迈德 ? 瓦利 ? 卡尔扎伊 被普遍认为是一个贪腐官员和毒品贩子 。美国将伊朗总统内贾德比作是 希特勒 ,将法国总统萨科齐称作是 赤裸君王 ,还说他 脸皮薄 ;称德国总理默克尔是 特富龙天使 ;称俄罗斯总理普京为一个 大男子主义者 ,而总统梅德韦杰夫有些 多虑、犹豫不决 。  解密文件还显示,美国称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患癫痫病,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是个偏执狂,而且过于软弱,而利比亚领导人的全职护士是一个 性感的金发女郎 。   维基解密 披露的美国国务院文件还称,美国总统奥巴马 更喜欢东方而不是西方 ,并且他 对欧洲没有感情 。 美国国务院评价萨科齐 脸皮薄 ,津巴布韦总统被称为 疯狂的老男人 材料还显示俄罗斯领导人 似乎有参与组织犯罪的嫌疑 。 对于英国前首相布朗,美国人的评价是 软弱和无法预料的人 ,对于现任英国首相领导的政府美国也认为 是不稳定,没效率也不会长久的 。 http://news.sohu.com/20101129/n277983750.shtml 公布的文件称,意大利总理希尔维奥 贝卢斯科尼和俄罗斯总理普京有着 亲密关系 。美国的外交官们永远也无法理解普京为何会偏爱这位 软弱、无能,喜爱狂欢作乐而常常缺乏睡眠 的意大利总理。然而,尽管贝卢斯科尼有这些缺点,普京仍旧乐意送他一些贵重的礼物 ( 作为回礼,贝卢斯科尼也会回赠一些奢侈的礼物。 ) 两位政要总是依托国家资源,签署一些能源协议,这让美国的外交官们非常不解。   2009 年,阿富汗副总统艾哈迈德 齐亚 马苏德曾因携带一个装有 5200 万美元现金的黑色书包而被美国缉毒局特工截获。然而,虽然马苏德随身携带数额巨大的可疑现金,但美国特工仍随即将其释放,没有问他 5200 万美元的来历,也没有问他这些钱准备花在哪。 阿塞拜疆总统伊尔哈姆 阿利耶夫的夫人梅赫利班 阿利耶夫酷爱各种整容手术。虽然这位女士已经有 46 岁了,第一眼看上去她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但仔细看还是能发现不少做过手术的痕迹。美国的外交官在电讯中讽刺总统夫人称,虽然她的虚荣心让她很想永葆青春,但无节制的整容让她的面部肌肉已经有点不听使唤了。 二、阿拉伯世界 尽管伊朗一直坚称其核 项目 旨在提供能源,美国驻中东国家大使馆发回的电报显示,美国、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国家怀疑伊朗已经接近拥有核武器,因此希望能用武力阻止这一进程。 - g! @( _, l% T$ ]; D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曾 多次劝告美国攻击伊朗以终止其核武器项目 。 2008 年 4 月,阿卜杜拉与美国彼得雷乌斯将军会谈时还提出 斩掉毒蛇的头 。美国外交官注意到,沙特的外交人员在伊朗问题上态度比较温和, 但是,王室高级成员给我们的 建议 就有很大不同,更为好战 。 9 WI; N! E7 p6 Sl   这些电报还强调了以色列渴望保持地区核垄断的地位,并准备好单独对抗伊朗。 2009 年 6 月,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估计, 从现在开始还有 6 到 18 个月时间或许可以阻止伊朗得到核武器 ,过了这段时间, 任何军事方案都不可避免会造成附带损害 。 8 P) M: G 3 G + F0 N   此外,解密电报还显示,沙特、阿联酋和埃及领导人称伊朗是 邪恶的 ,一个 现存的威胁 和一个 将要给我们带来战争的 国家。去年,以色列军事情报负责人亚德林少将警告: 以色列不能低估伊朗,不能像美国在 2001 年 9 月 11 日 那样受到惊吓。 : eO; N! |) M* @3 d   巴林国王哈马德与美国外交官会谈时曾 强烈要求终止伊朗核项目,不惜使用任何必要的措施。让其存在的危险大于阻止它而产生的危险 。时任约旦参议院议长里法伊告诉一位美国高级官员: 轰炸伊朗,或接受伊朗有核武的事实,制裁或激励都是没用的。 7 } G2 X* x7 v' E5 v: \A   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扎耶德赞成对伊朗使用武力,而且越早越好。 我相信他会把我们带到战争 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个人而言,我不能冒险与内贾德这样的总统打交道,他年轻又具侵略性。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jixinwen/201011/t20101130_6007995_1.htm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可谓是解密文件中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文件显示,阿卜杜拉国王曾建议美国的反恐专家,在恐怖嫌犯的身上植入包括他们个人信息的芯片,并使用蓝牙技术来对其实施监控。   阿卜杜拉国王曾说: 我们对马匹和猎鹰都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囚犯不行? 而白宫的反恐顾问约翰 布瑞南也附和称: 马匹只是没有好的律师而已。   穆阿迈尔 卡扎菲,在美国的外交电讯中直接被称为 怪人 ,并有很多关于他行事古怪的描述。除了卡扎菲与一位名叫加琳娜 克罗特尼茨卡的乌克兰女护士形影不离,电讯还披露卡扎菲有恐高症。根据一份 2009 年 9 月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发出的电讯显示,美国外交官从卡扎菲的一位亲信处获知,卡扎菲对高层楼房有恐惧症,一次最高只能上 35 级台阶,这也是为什么卡扎菲从不下榻高层酒店,而是到哪都自己带着帐篷的原因。 2007 年 7 月美国外交人员在一份从安卡拉发出的电讯中称,埃尔多安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和绝对的完美主义者。在他去睡觉之前,他手下的工作人员谁也不敢先行离开工作岗位去休息。 - f- u! {* k) ]# R$ { 三、不忘诋毁中国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0/11/bbc101129.shtml    1  政府与黑客   《纽约时报》披露的一份电报称,中国线人今年一月对美国大使馆透露,中共中央政治局幕后指示入侵谷歌在中国的电脑系统,而且这一行动是中国发动的破坏电脑系统计划的一部分。   电报还声称,中国政府招募了一些私人保安专家及电脑黑客发动这些攻击。   有关电报还透露说,自从 2002 年以来,中国政府的黑客已经成功入侵了美国政府、西方盟国、达赖喇嘛以及美国商业企业的电脑系统。    2 朝鲜前途   而《纽约时报》展示的另一份电报称,美国和韩国官员已经讨论过一旦朝鲜因经济困难和政治转型倒台,以致朝鲜半岛实现统一的前景。   电报称,美国驻首尔大使表示,韩国方面甚至考虑过向中国提供一些商业诱饵。美国大使在今年 2 月对华盛顿方面表示,韩国官员认为,适当的商业交易将有助于消除中国 对与统一的朝鲜相处的顾虑 ,并建立与美国的 良性结盟关系 。   《纽约时报》还表示,部分电报还展示了美国官员如何处理与正在崛起的中国以及民主出现倒退的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3 伊朗武器   至于英国《卫报》披露的维基解密公布的几份电报中,则提到美国曾经就中国与伊朗及朝鲜进行的核武交易向中国施压。   报道提到 2007 年 11 月 3 日 由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赖斯签署的一份内部电报称,包括导弹在内的朝鲜货物从北京装在伊朗的飞机上,运往伊朗。赖斯在电报中指示美国使馆,以 最快 及 最高层次 途径说服中国阻止这类货物的运送。   赖斯在电报中还提到,布什总统在( 2007 年)和胡锦涛的一次见面中,亲自提出了这个问题。   英国《卫报》披露的另一份据称是由美国现任国务卿希拉里今年 5 月发出的一份电报,则对中国公司可能帮助伊朗制造化学武器表示担忧。   希拉里在电报中还怀疑中国政府可能在背后支持有关举动,并警告说可能会对中国加以制裁。   有关电报还提到美国政府曾多次向中国官员表示关注,并列出至少十起美方指称朝鲜经过北京向伊朗运送弹道导弹零件的事件。 维基解密网站(WikiLeaks)今天公布美国驻外使馆发送给美国国务院的机密电文,有电文指出,北京对平壤的军事行动感到沮丧,逐渐倾向支持南北韩统一。 英国「卫报」(Guardian)引述报导,2009年4月,北京副外长告诉美国官员,北韩进行飞弹试射的行径「如同被宠坏的小孩」,藉此获得华盛顿的注意。 美国国务院的外交机密电文指出,南韩副外长表示,2位资深的中国官员告诉他,朝鲜半岛应该统一,并由首尔控管,北京的领导高层也逐渐接受这个看法。 1位中国大使并警告,北韩的核子活动「对整体世界安全是个威胁」。 中国官员评估,一旦南北韩情势陷入极度不稳定,将可接受约30万名的北韩难民,但可能需要动用军力,封锁边界。 报导说,上周北韩对南韩的延坪岛(Yeonpyeong Island)发动攻击,造成4人死亡,南北韩战争一触即发,中国拒绝谴责北韩,但屈於美国寻求外交解决方案的压力,邀请北韩资深官员到北京紧急协商。 美国期盼重新开启「六方会谈」,中国扮演重要角色。报导指出,自去年北韩进行飞弹及核子试射后,北京对平壤愈来愈感到沮丧,担心亚洲地区的稳定与经济可能受到影响,并忧心一旦北韩领导人金正日死后,可能引发继任之争 http://tieba.baidu.com/f?kz=944511241 维基解密泄露美外交密电后各方反应 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10/1130/A20101130786235.shtml 1   美国   国务卿希拉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 29 日就维基解密泄露美国机密外交电报作出首个官方回应,称这不仅是对美国而且是对国际社会的攻击。她在一个长篇声明中称,美国对机密外交电报遭泄露表示遗憾。希拉里称,文件遭泄露使许多曾与美国外交官进行过交谈的人士生命受到威胁。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对维基解密网站的行为表示批评。白宫新闻秘书吉布斯称,这一行为是犯罪行为,总统对机密文件被公开感到不快。   美国共和党众议员、即将出任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的彼得 金已请求奥巴马政府决定是否把维基解密网站列为 外国恐怖组织 。他在致希拉里的信中称,维基解密网站看起来符合法律要件,但它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了明确的、现实的威胁。   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约瑟夫 利伯曼呼吁关闭维基解密网站。他说: 维基解密公布这些文件的行为使世界各地无数美国人和非美国人的生命和自由处于危险之中。这是蛮横的、不计后果的、应当遭到谴责的行为。   2  俄罗斯   正在访问印度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他希望维基解密网站泄露的美国机密外交文件中有关对俄罗斯总理普京、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言论不会使两国关系受损。美外交电报称普京是 阿尔法狗 (领头人物),梅德韦杰夫则是 蝙蝠侠 普京的助手罗宾。   据俄通社 - 塔斯社报道,拉夫罗夫称: 当然,它能给人带来阅读的快感。不过,在现实中,我们倾向于看重伙伴的具体行为。我们在未来将继续坚持这样的原则。   3  联合国   联合国官员称,美国下令外交官收集联合国领导层情报的行为可能违反国际法。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在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美外交电报的数小时后表示,联合国不便就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的美国外交电报的真伪发表评论。他提醒美国,联合国成员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等一系列国际公约所规定的保障联合国所享有的豁免和特权的义务。   4  伊朗   伊朗总统内贾德称,维基解密披露美国机密外交电报的行为是针对伊朗心理战行动的组成部分。内贾德在电视转播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称: 我们不认为这些信息是被泄漏的。我们认为它是在一个经常的基础上策划的,它们是在寻求达成政治目的。这些文件将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我们和地区国家是朋友,那些恶意行为不会影响伊朗与地区国家的关系。   5  意大利   据意大利安莎社的报道,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对美国机密外交电报并没有感到烦恼。安莎社援引他的亲信称,他对文件的内容抱以大笑。不过,他随后显得急躁,称他对 第三或者第四级别 外交官的言论不感兴趣。美外交电报曾称,贝卢斯科尼 不负责任、自高自大、能力不够 。   意大利外交部长弗拉蒂尼把事件称为 世界外交的 9 11 事件 。 6   法国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称,维基解密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称这将有损国际关系。 7   英国   英国首相府在一个记者会上对维基解密的行为提出谴责。它还表示,它预计维基解密在未来几天内还将公布更多文件。首相府称,文件遭泄露损害了英国国家安全。 8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发言人阿布杜尔 巴斯特称: 我们认为维基解密网站发布的有关巴基斯坦沙特关系的极端负面报告是误导性的,与事实相反。 9   伊拉克   伊拉克外交部长霍什亚 - 泽巴里称,公布外交电报是 有害的 ,公布的时机 糟糕 。被公布的电报包括伊朗在伊拉克三月份选举期间施加压力和进行操纵的传闻。 10   以色列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将不会因维基解密公布美机密外交电报事件而受到伤害。文件的内容证实了伊朗是地区最大威胁、必须制止伊朗发展核实力的观点。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199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维基解密称将尽快公布1.5万份阿富汗战争密件
xupeiyang 2010-11-29 08:55
2010年10月24日01:17 新京报 张乐 我要评论 ( 213 ) 字号: T | T 10月23日,伦敦,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参加记者会,向媒体通报美军伊拉克战争秘密文件。 称伊战造成6.6万名平民死亡;将尽快公布15000份阿富汗战争密件 22日晚,曾公布美国9万多份秘密文件的维基解密网站再次公布了近40万份有关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文件。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阿桑奇23日表示,他们将再公布15000份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 视频:维基解密网披露伊拉克战争美军虐囚细节 揭露美军非法行为 沉寂数月的维基解密网站22日公布了391831份有关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文件,这些文件的时间跨度从2004年初至2010年1月1日,涉及几乎相当于伊拉克战争各个时期的美军内部文件。 大部分文件所揭露的都是美军在战场上的非法和违反道德的行为,文件还揭露了一些伊拉克政府军对不同教派武装分子的虐待行为,包括具体的虐待方式。虽然这些秘密文件经过了大量技术处理,将美军和所涉及人员的名称抹去,也删除了事件发生的地点,但外界依然能从中了解到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生活和经历。 在公布这批文件之前,维基解密网站向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阿拉伯等国媒体提前透露,约定在同一时间共同公布这些秘密文件。获得文件内容的半岛电视台报道称,文件对伊拉克战争伤亡数字给出了具体统计,此前这一数字一直存在争议。文件披露,伊拉克战争共造成28.5万人伤亡,至少有10.9万人死亡,其中包括6.6万名平民和2.4万名敌对人员。 这是维基解密网站第二次公布涉及美军的机密文件。今年7月,维基解密网站突然公布了92000多份驻阿美军作战行动机密文件,并向西方多国媒体提供了相关的文件内容。 泄密展示战争真相 23日,阿桑奇就再次公布美军秘密文件一事在伦敦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他依然强烈抨击美军战争的非正义性,称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犯下战争罪行。 阿桑奇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披露这些文件是为了展示真相。对真相的掩盖早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开始了,在战争结束后还在继续。我们希望能够停止一些在战前、战争期间和官方宣布战争结束之后仍在继续的对真相的掩盖行为。 阿桑奇还透露,不久后他们还要公布阿富汗战争的相关文件,总数有15000份。目前我们对它们的审核已经结束,短期内就可以公布,阿桑奇称,这些秘密文件比7月份公布的那批文件更为敏感。(张乐) 反应 五角大楼谴责泄密行为 美国国防部23日警告称,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的秘密文件,将可能损害美国及其盟国士兵的安全。 五角大楼发言人杰夫-莫雷尔称,和上次公布的文件相比,新的泄密文件并没有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但泄密本身却将有可能让驻伊美军受到攻击。莫雷尔说,和以前泄密的文件一样,这次泄密的文件肯定会被美国的敌人纳入考察范围,他们可以分析这些文件,从而为应对美军提供条件。 为了应对维基解密的泄密行为,五角大楼已经建立了一个120人组成的特殊小组,梳理伊拉克战争数据库,评估这次泄密可能给美军士兵以及美军在伊行动带来的威胁。(张乐)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我要评论( 213 ) 相关专题: 美国机密文件泄漏 相关阅读: 视频:维基解密网披露伊拉克战争美军虐囚细节 2010.10.23 维基解密:美军入侵后基地组织才进入伊拉克 2010.10.23 维基解密网称泄密活动旨在揭示伊战真相 2010.10.23 维基解密,钱从哪儿来 2010.10.23 维基解密:两兄弟惨遭杀害仅因名叫萨达姆 2010.10.23 维基解密揭秘美军伊战期间杀害10.9万人 2010.10.23 维基解密:美英军方主动将装备情报送入伊朗 2010.10.23
个人分类: 情报机密|19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维基解密公布25万份美文件 或引发全球外交灾难
xupeiyang 2010-11-29 08:52
中新网11月29日电 综合报道,泄密网站维基解密28日晚公布25万份来自华盛顿外交部的秘密文件,部分记录了美国严辞批评包括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内的外国领袖的言论,很可能引发巨大的外交风波。意大利外长法拉提尼评价说,此次泄密很可能将造成一场类似于全球外交9.11的事件。 据报道,28日,意大利外长法拉提尼对爆料网站维基解密可能新公布的机密文件表达关切。法拉提尼说,新爆料的内容,可能引发一场外交大灾难,并以全球外交9.11形容泄密的严重性。 法拉提尼说,他不清楚爆料的内容,但警告这些文件可能摧毁国家之间的信任关系。 报道称,维基解密总共将公开美国300万份机密外交文件。消息显示,其中至少25万份已经外泄。美国国务院批评这会危害无数无辜人士,呼吁网站不要公开文件,称泄露文件是违法行为。 据悉,外泄文件中,包括美国驻英大使馆等发回华盛顿的电报。当中,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狠批布什无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呼吁克制,贸然出兵伊拉克,是与安南是黑人有关。据悉,电报中还包含美国对英国前首相布朗、现任正副首相卡梅伦和克莱格的评价,英美特殊友好关系可能因此面临压力。 不过,报道认为,比起英美关系,英国方面似乎更为担心泄密文件含有反伊斯兰的观点,可能触发激进情绪,损害国家安全,呼吁身在伊斯兰国家的英国国民慎防受袭。
个人分类: 情报机密|1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2.0有路,但是没有捷径
热度 1 drqian 2008-11-18 04:32
今天看了 J ean-Claude Bradley 的博客,看到了一个好消息,他的一篇文章 Optimization of the Ugi Reaction Using Parallel Synthesis and Automated Liquid Handling 发表在JoVE( 这个杂志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有介绍 )杂志上。发文章本身不是什么重大新闻,其文章内容也没有那么惊天动地的震撼内容,然而,其发文章的过程或者说科研模式,是具有重大创新和实践意义的。因为这是一次 科学2.0 模式的实践,其主要过程可以总结为: 1.将其每次实验的完整过程和数据结果以时间顺序发表于其维基(wiki)网站上,供互联网浏览者浏览。该过程被称作开放实验记录的科学模式( Open Notebook Science ), 其目的是将科学相关的实验记录在第一时间、无任何遗漏地展现到互联网上供人浏览,其口号是no insider information。其内涵也汲取了开放获取(Open access),开放数据(Open Data),众包(Crowdsourcing)和大众科学(Citizen science)的理念。 2.直接在维基上进行文章写作,写作过程同样是公开的,你可以通过历史版本的比较看到写作的进度。 3.将文章预发表到预发表服务器 (pre-print server) 上供人浏览,比如Nature Precedings(这是Nature旗下提供预发表以及公布预实验结果的网站,也算是他们对未来科学模式的一种努力。) 4.正式投稿发表到同行评议(peer review)的期刊,当然,一定要发到Open Access的期刊。 通过以上者四步实现从实验到文章发表的过程,看起来是不是很不同?当然 ,光感觉不同还不够。我们还要看到这四个步骤中处处体现着开放二字,既所谓开放的科学,科学2.0的概念。 也许你会觉得 J ean-Claude Bradley 是不是有点傻,非得搞得这么麻烦才发表一篇文章,而且其中承担了大量科学2.0会给个人成果带来的负面效应 的 风险。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这么做,是为了实践任何他所能想到的开放科学的方式,然后将其走通后,告诉大家这样做是可行的,科学2.0是有益的。而对 我们来说,我们只需要做其中1-2个步骤,也可以被称为是对开放科学的一种实践了。比如,你把数据先发到网上,然后直接发表到同行评议的期刊上,这同样是 一种科学2.0的实践。甚至你仅仅是将文章发表到Open Acees的期刊,也可以被认为对开放科学作出了贡献。 好了,现在有人已经将科学2.0的路走通了,证明开放的科学并不是死胡同。但这一定是条康庄大道吗?我们能够找到捷径吗?这并不容易,你看 J ean-Cl aude Bradley 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主流的大科学家(不过这家伙还年轻),他发的文章也不是主流的大期刊,他的工作得到的支持力度并不是很大;但这些就能说明这个螃蟹不值得吃吗?就能挡住科学2.0前进的脚步吗?
个人分类: 科学2.0|5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