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网络日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文明论 - 述评
benlion 2014-7-21 20:38
人类文明起源于定居的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也是在欧洲的庄园经济发展起来。游牧和航海民族,如,匈奴和维京文化属于原始的文明,印度和希腊文化属于次生的文明。 印度 - 希腊和犹太 - 华夏轴心时代的古典文明,在埃及 - 巴比伦第一代文明的基石上发展起来,如,几何、医学、天文、律法、神话和甲骨文等,都明显有尼罗河 - 两河流域的相同文化因子。 三星堆文明遗址的印度洋贝壳,以色列古代约瑟部落的后裔等,楚国出土的玻璃珠等文物,都是古代中国与地中海、印度洋区域的文明存在交流的证据。 元代的蒙古疆域,覆盖了波斯和古罗斯国家,直接构成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明朝已有希腊文献的传入,清朝有众多西方传教士翻译文献的中西文化双向传播。 明末清初的中国与欧洲处于相同机遇,文化双向交流,古代文化的诠释和西方文化的传播等,欧洲传教士,以通融和结合为策略,以发展和超越为目标。 中国 - 印度与希腊 - 欧洲文化的哲学、技术和艺术等,自地理发现和宗教改革之后,在查理曼欧洲 - 英国等区域发展了组织化和复合化的科学范式和工业模式。 古代中国的经验科学,数学方法偏重于运算和模型,希腊的自然哲学,数学偏重于几何和推理,并非经验科学没有数学方法。实验科学,中国贡献主要是技术方面,系统科学,中国哲学影响了康德、莱布尼兹等演化的思维方法。 人类文明,如果,以埃及 - 巴比伦文明为中东的古代集大成文明,那么,轴心时代的古典文明和中国中古文明、欧洲近现代文明,相继是文明体的替换和经历了 4 代文明和 3 次轴心时代的发展。 注 * : 1991 年的 “ 科学的结构与中国的未来 ” 已经论述了轴心时代现象与模式转换,尽管 “ 轴心时代 ” 的词汇我是 21 世纪才见到。 另,参观过的博物馆:泉州的华侨博物馆、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和伦敦大英博物馆等。 - ( 4 轴心时代理论) -
个人分类: pacific|2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企业家
benlion 2014-4-25 16:28
人类文化,开始是碎片、零星的知识和技艺,而后,逐渐形成体系;但是,始终分为认知、实践与管理等方面。 人类的认知,观测的现象、设想的意象和知识的逻辑自洽,包括,数学方法、技术途径和艺术设计等,以及行为的组织与管理、交流的媒体与规范等。 埃及 - 巴比伦文明之后,人类进入轴心时代,奠基印度(佛教) - 希腊(神学)、波斯(犹太教) - 华夏(儒学)文化模式,而后,中国 - 阿拉伯 - 欧洲的文化轴线,阿拉伯发展了代数和化学。 近现代欧洲,从意大利、波兰到荷兰构成东西方交流口岸,在中国明朝文化的背景上,日本和韩国开始近现代化。 哲学思辨与实践技术结合,欧洲科学诞生, 17 世纪物理学 - 化学、 18 世纪教育学(德) - 经济学(英) - 政治学(法)和 19 世纪生物学 - 心理学等奠基。 17 世纪,荷兰发明公司组织和股市交易所, 20 世纪,工程与人工科学发展,制造和媒体产业形成,进入环太平洋时期。 科学的仪器、出版和数据库等,发展成公司的商业,实验室的规模化,形成科学企业家,也就是:组织资源和人力,开发产品和开拓市场,包括,知识生产的企业模式。 - 总结(网络日记) - - ( 21 世纪,环太平洋文明) -
个人分类: 太平洋|220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创新 – 硅谷文化
benlion 2014-4-19 13:01
- 科学方法与人格精神 哲学的逻辑学和数学、技术与艺术设计,构成科学与工程的方法体系,包括,代数方程、工业模型和思维的想象力等。 人格的独立和自由思考精神,儒 - 禅家就是社会行为和个体心理的人格探索,而道 - 墨家是理论推演和技术实践的方法探索。 在现代科学与工业,形成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以及工程学、医药学与人文学的应用,发展了制造与时尚、媒体与创意产业。 美国加州硅谷的工程师创业模式,也存在哲学理念、金融的数学和技术创新、艺术想象力的方法构成。 人格精神,也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哲学理念和独立自主的探索与追求精神。 艺术氛围和精神,在科学、经济发展都是激发创造力的文化因素,从意大利、荷兰到法国巴黎和美国加州好莱坞。回忆人生,几个思维活跃阶段,也同时是艺术兴趣突显或与艺术家交往的时期。 哲学 – 艺术与数学 – 技术,构成现代科学与工业的文化模式。 附、 21 世纪新概念 1996 年用 logo 符号 genbrain ,借鉴于 genbank 词汇, 1999 年建 biosystem network 网站和用术语 genomic intelligence ,倡导生物系统机理和人工生物系统设计的结构理论( structure theory 及 structurity ) - 借鉴相对论词汇而又整合了系统论和生物系统概念,以及科学的方法论。 1996 年 -1999 年阐述1)理论与2)实验、3)计算与4)工程方法的 BSE (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也同时用 BSSE )研究与开发,源于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医学遗传学(及行为、发育和免疫)研究和中医理论的图论、拓扑学诠释;因而, 21 世纪的概念发展,不同于 1968 年 M.Mesarovic 系统论方法的系统生物学概念或 1910 年 S.Leduc 的化学合成概念,网络生物学是 1 )数学的网络拓扑学方法, D.Endy 等将合成生物学重新论述为 4 ), Omics 或纳米系统生物学和 In silico 或计算系统生物学属于 2 )和 3 )部分的方法。 另外, D.Noble 论述系统生物学不等同功能基因组学或生物信息学,而是如贝尔纳的生理学概念;但是, 1992 年 -1994 年的系统医药学 – 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概念,已经整合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思维,也改变了单基因的道金斯理论, 1996 年在北京第 1 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和 2003 年在墨尔本第 19 届国际遗传学大会等,也论述了自组织理论和 S.Brenner 的基因相互作用和细胞图谱等概念。 也就是从基因图谱、分子表达谱到细胞发生、细胞图谱的系统理论、系统方法和生物系统的遗传信息与形态发生的自组织化、基因型 - 表现型复杂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以及人工细胞设计与开发。 1999 年 -2013 年,国际合成与系统生物学基本是从以往学科领域向新概念和范式的转换时期,深入实质突破的发现和发明有待未来发展。 - (文明的模式) -
个人分类: 2014y|150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化与工程医学
benlion 2014-4-14 17:51
从农业到工业和医疗,构成人的物化世界。 中国传统医学是个性化和临床诊断与辩证施药,包括,心身治疗和炼制药剂集一体的模式,以及中国的科学是生产力和转化的意识文化传统,可能是导致转化医学概念受欢迎的因素。 人作为生物,心理 - 生物学模式或生物系统机理成为医疗和施治的科学依据。 尽管共处在一个地球村和互联网时代,却因文化延续的传统和个体经历而有意识层面或文化形态和心理 - 行为模式的不同。 19 世纪实验医学建立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基础上, 20 世纪的分子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方法发展,从而开始了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的探索与研究,系统生物学 - 系统遗传学、合成生物学 - 系统生物工程提供医学与制药的机理研究和技术开发。 医学与生物技术的仪器或器械、数据库,疾病遗传分析与药物筛选、人工细胞设计和工程化治疗等将是医学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 然而,医学是仁学和人学,也是技术和工程的医疗实践,甚至包括了艺术和体操等治疗方式;因而,医学是复杂系统和综合集成的学科体系。 - (自繁殖机器, 2014 年) -
个人分类: SMP|1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系统与综合的机器设计
benlion 2014-4-13 00:17
学问,不是功利,也不是权力,甚至不是名誉驱动,还是精神的自由探索。 学问家,知乐于对问题的理解与解答的自我满足,沉浸于智力的自我超越和与人分享的精神愉悦。 系统与综合概念,互为偶合的对象、方法与过程、生成概念,始于康德和莱布尼兹、斯宾塞和赫胥黎的哲学论述,系统是部件构成关联的综合整体,综合是部件构成系统整体的过程。 合成生物学,即可理解为有机合成概念,也可理解为综合构成概念。 系统生物学,即可理解为系统理论、系统方法,也可理解为生物系统概念。 合成生物学, 1910 年法国 S.Leduc 提出,在 20 世纪以至 2000 年美国 E.Kool 重新提出,都是化学合成生物分子和 DNA 重组技术的概念。 2003 年之后, D.Endy 和 T.Knight 等阐述合成生物学为工程生物学和人工生物系统设计,即,系统生物工程概念。 2007 年瑞士 ETH 成立 D-BSSE 的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并于 2013 年设立系统生物工程教职岗位。 2003 年 S.Benner 发表个性化医学和 2007 年论述人工生物学的人工设计与合成非天然 DNA 分子和生物系统, 2008 年美国成立系统医学研究所。 2003 年挪威建立整合遗传学研究中心, 2005 年法国 F.Cambien 和 L.Tiret 等发表动脉硬化的系统遗传学研究论文, 2008 年美国举办整合与系统遗传学会议和 NIH 设立肿瘤的系统遗传学专项资金, 2013 年美国发布成立系统遗传学研究所。 注: 系统生物学与系统生物技术,如同,分子生物学与分子生物技术,偏重于方法和技术发展。美国 M.Mesarovic 于 1968 年提出系统生物学为系统论方法的生物学研究。系统医学和系统遗传学、系统生物工程为中国 BJ.Zeng 于 1992 年 -1994 年提出,并于 1996 年 -1999 年阐述 BSSE 为理论与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的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研究,以及生物系统理论与生物科学从实证到综合发展。 - (自繁殖机器, 2014 年) -
个人分类: 机器|2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企业组织与机器制造
benlion 2014-4-12 11:26
人类文化发展,从零碎的知识到体系化的知识,形成组织化和学科分化与整合的过程。人类社会演化,也是从氏族社会向家庭、国家的社会化分工与组织化管理的发展。 文化结构,由客体和心灵的知识构成互动发展模式,近现代科学的培根实验方法、笛卡尔数学演绎法到彭加勒的实在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都是贯穿一个双向认知模式,向心灵走向艺术和意志力,向客体走向技术和实践力。 哲学的两翼是宗教 – 文学与艺术和科学 – 数学与技术,构成文化和教育的时代精神,在两端转换为政治的体制、工程的经济,从而,文化结构的软件转化为社会结构的硬件。 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实质上就是哲学的思想发展史。从轴心时代,以波斯形成的宗教文化为核心,向希腊、印度和华夏分化为自然、精神和社会哲学发展,在中国经历春秋战国之后,又转换和发展到道 - 墨、释 - 名和儒 - 法家实践传统,在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再转换为逻辑学、伦理学和美学的文化精神。 17 世纪,公司组织和股市的发明, 18 世纪 -20 世纪,工业和信息革命,导致了科学与工业偶合的企业文化和体制发展,成为国际和全球化的推动力。 20 世纪,哲学 - 科学(数学与技术)、艺术的文化模式形成,人工科学和机器(软件和硬件)工业发展。 从物质构造、能量转换和信息组织化的原理,到生物系统机理研究与人工生物系统设计与制造,将带来 21 世纪机器人的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 - (探索未来, 2014 年) -
个人分类: 2014y|1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化与全球趋势
benlion 2014-4-12 03:40
轴心时代文化的分化、发展与转换、整合, 18 世纪,近现代教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奠基, 20 世纪,联合国成立, 21 世纪,已经进入环太平洋文明和 APEC 国际经济体系。 从科学协会的国际化到国际化教育、跨国公司,再到金融和商场、银行的国际化,而又到国际化自由贸易,人类社会加快走向全球一体化发展;因而,法人机构的大学、企业和研究所,都将应该走向国际化大舞台。 跨国企业模式成为发展方向 , 建立国际化人才结构、国际化研发机构和跨国市场营销策略等, 21 世纪将使地球村不再局限于局部区域。 - (探索未来, 2014 年) -
个人分类: 感悟|2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然科学与人工科学
benlion 2014-4-11 22:29
人类文化,包括,科学和技术、宗教和艺术等在内,都是人的文化,也就是人的观察,思维、情感和操作等过程形成的符号体系;因此,不仅人类的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是人的文化,自然和宇宙观察、测量和理论等也是人的文化。 局限于人的视界和心灵的知觉编码、诠释,本质上人的科学仍然是人的表述对应人的感知,即,验证或检验。相应于结构论的结构、功能与演化为研究对象,精神论探讨人的认知、思维和组织社会的方法和模式,也就是说,人类的文化体系,受制于哲学的思维视界。 17 世纪 -20 世纪,物理科学,从化学实验、代数方程和逻辑自洽的实证范式建立,到光学实验、声律理论和模型方法的科学理论建立,都存在一个观察、测量和公设的规范,包括,技术的标准和数学的标尺等,如,声音的波动与速度、电磁波的交互振动与传播速度,也就选定一个参数为计量的依据。 19 世纪 -21 世纪,生物科学,研究天然生物系统,以物理科学为方法,人工设计与制造人工机器的生物系统,以及修复或医治天然生物系统的人体,从而, 20 世纪以来的科学尤其体现出人工科学的形态,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转基因动物、人造生命等,未来的医学也将走向工程医学模式。 因而,研究不被人类改造的天然客体和现象,构成天然科学体系,研究人工机器、技术和人化自然或客体成为人工科学。 - (探索未来, 2014 年) -
个人分类: 未来|2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机器设计理论
benlion 2014-4-11 14:30
系统生物学, 1968 年作为工程技术科学家的 Mesarovic 提出为系统论应用于生物学研究, 1994 年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 BJ.Zeng 提出系统生物工程及系统遗传学机理,就是应用于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研究,包括,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反应器的开发。 工程技术设计和机器理论是系统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的内核,包括,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理论的结构论方法,整合了从进化论到系统论等自组织化理论的思想。 1999 年开始国际上展开的是生物系统理论和系统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理论生物学 – 数学与网络生物学,计算生物学 - 软件与生物信息学,实验生物学 – 组学与化学生物学和工程生物学 – 纳米与合成生物学等方法和技术。 物理学 - 化学体系,研究物质构造和能量转换的自然和宇宙规律。社会学 - 语言学体系,研究认知自然与构建人工自然的人类组织与管理体制。生物学 - 心理学体系,研究能量耗散和信息转换的天然与人工机器机理。 科学方法,包括,逻辑的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与推理等,以及数学、技术和设计的艺术等构成。以无机化学分子和晶体制造仿生机器,以有机化学分子和细胞设计人造生物等,都是建立在生物系统构造和功能的机理基础上,包括,神经系统和感觉、运动系统的原理,以及细胞分子系统和遗传与繁殖等原理。 因而,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研究,在原则上不同于物理科学的发现自然规律,而在于设计与制造人工机器为终极目标 – 即,人工科学。 - (探索未来, 2014 年) -
个人分类: 2014y|1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现的科学与设计的科学
benlion 2014-4-11 00:16
力学和声学,产生于机械、水利工程等定量研究,机械、乐器制作技术,形成于雕刻、绘图艺术,在测量、计数过程诞生了几何和算术。 17 世纪,近代天文学和实验力学建立, 18 世纪,在气体力学、燃烧研究中形成了近代化学。 19 世纪,蒸汽机和工程制造,导致了热学的建立,从生理学、电化学和磁学、光谱学等到电磁学建立。 19 世纪的进化论到 20 世纪的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等,形成科学理论,以及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 20 世纪到 21 世纪,人工智能的微电子机器和生物分子机器的遗传设计,导致了从自然发现到人工设计的科学发展。 附、轴心文化 希腊 – 物质论 – 物理学 – 解析构造论; 印度 – 心灵论 – 心理学 – 因果循环论; 华夏 – 仁道论 – 社会学 – 模式演化论; 犹太 – 律法论 – 历史学 – 契约生成论。 - (探索未来, 2014 年) -
个人分类: 2014y|15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明家与设计师时代
benlion 2014-4-9 00:14
17世纪荷兰发明公司组织和股市交易所,18世纪-19世纪,工业革命和制造、时尚产业发展。 仪器制造、软件设计和医学工程等技术,导致了科学仪器、医疗器械和出版媒体工业化。 电讯媒体、IT网络和知识工程等技术,导致影视艺术、文化教育和知识生产的工业化。 20世纪-21世纪,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工业化模式,已经不同于17世纪-18世纪分析科学和工程技术奠定时期的形态。 实验室技术革命,将加快科学的工业化进程。 -(探索未来,2014年)-
个人分类: 未来|2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2013探索与思考
benlion 2014-3-20 17:44
19 世纪,实验生物学奠基, 20 世纪,分子生物学与理论生物学平行发展。 2012 年起,探讨 21 世纪系统生物学 5 大学派、方法论的科学与哲学依据和思索工程医学,涉及到文化与历史的逻辑学。 1 )人类文化体系:从宗教到工程是精神到物质的历程。 2 )系统生物学, 1968 年 -1992 年仍属理论生物学, 1992 年进入理论与实验方法整合 – 数学的图论模型、计算机模拟与组学的数据测量、分子模块合成等。 3 )生物经济 – 制造与传媒,生物系统的人工设计与绘画艺术。 - 总结( 2012 年 7 月 -2014 年 3 月)
个人分类: 2014y|15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备忘录
benlion 2014-3-18 19:55
自从有了 PC 电脑和互联网,形成了一个也许是不良习惯,就是直接用电脑和网络等做记载备忘录和日记,不再善于用纸质和笔录。 因而,博文也就自然出现一个不成文章、不连贯和不展开论述的现象,也没有背景知识和详细的文献列表,仅仅是个人思路的记载或备忘录。 1999 年 -2003 年,英文网站 – 结构论,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 2003 年 -2006 年,海外中文 – 论精神,文化与社会哲学; 2010 年 -2013 年,千人网和科学网 – 系统生物学和文化历史逻辑分析等。 - (谨记) -
个人分类: 2014y|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记 - 现代工业发展
benlion 2014-3-17 14:27
哲学的历史是文明思想发展的时代演变,历史和伦理的教化是宗教的内核而体现为文学和艺术形态,工程设计和经济发展了数学和技术方法而形成科学的历程。 远在秦汉之前的楚国,商路已经到达欧洲,在汉朝时期,匈奴分化为东西 2 路,分别进入西罗马和融入华夏。荷兰的风车和英国的纺织业技术都源自丝绸之路的传播,明朝时期的 13 世纪,查理曼欧洲开启文艺复兴。 近代从意大利到荷兰的商业中心转移, 导致近代科学的光学仪器 – 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发明,以及现代绘画艺术的东方风格形成等,都是开始于荷兰。 从农耕、水利到农业机械,从纺织、丝绸到印染技术,从冶炼、陶瓷到化学技术,从酿造、炼丹到制药技术等历史研究,是了解农业与工业模式转换的基础。时尚和工艺、媒体等产业的起源,需要考察香料、刺绣、服饰和印刷、造纸等技术的发展。 从手工业到机器工业,从河岸的工厂作坊到规模化制造工业,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发明是葜机,而科学的工程应用是关键。自 16 世纪到 18 世纪工业革命,历经几百年;因而,从 19 世纪实验生物学奠基到 21 世纪,将进入新的工业革命时期。 总之 – 李约瑟 - 钱学森问题,必须考察与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明发展过程,以及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 - (背景知识) -
个人分类: 日记|21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沉思录 – 文明论稿
benlion 2013-11-26 17:40
自 2011 年 6 月开博,坚持记录日常思维历程,基本包括 4 个方面内容。 1) 系统生物学 – 概念和方法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词汇已经提出;但是,分别属于理论 - 数学生物学、化学合成 - 基因重组的概念。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系统医学 – 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提出,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定义 - 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的理论、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的研究 - 2003 年国际上系统与合成生物学概念。 组学( omics )生物技术实验和计算机( in silico )软件模拟,属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2) 文化哲学 – 文明模式 人类文明,经历埃及 - 巴比伦文明到轴心时代的文化奠定,中国 - 阿拉伯 - 欧洲(西罗马)的贸易和交流,而后,欧洲发展了近现代文明。 3) 李约瑟 - 钱学森问题 – 体制 传统文化分析,比较日本、韩国的科学和工业,比较钱学森时代的海外科学家,排除传统文化的因素,在于教育、研究和产业的管理 – 基金和投资、银行对创新的调控机制。 4) 机器设计与工程医学 2012 年 - 第 3 次工业革命成为国内外共识,国际系统医学大会召开,重新考察了国际系统与合成生物学文献和历史。 - ( 2011 年 6 月 -2013 年 11 月) -
个人分类: 太平洋|1942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京的蝴蝶
benlion 2013-10-15 04:02
50年前的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仑兹发表混沌理论,也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14年前的1999年10月14日,应该算是V2.0系统生物学发起的标志*,而以2007年瑞士建立D-BSSE为完成,也就是天然与人工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偶合 - 理论与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体系。 V1.0系统生物学 - 系统理论和数学方法的生物学研究(1968)。 V2.0系统生物学 -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systems synthetic biology)和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biosystem science engineering)词汇的重新定义到系统医学与生物工程(systems medicine biotechnology, 1992-1994)的概念。 1)1983年-1993年,福建-江西-湖南-广州区域,中西哲学、医学比较,提出结构论和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工程(systems medicine bio-engineering)概念和词汇; 2)1994年上海-北京列车上产生,提出系统遗传学(system genetics)、输卵管生物反应器概念和词汇,1996年在北京组织第1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阐述生物系统论与遗传学、生物工程研究; 3)1997年-2003年,以色列-法国-德国-英国区域,V2.0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概念的阐述和图解 - 仿生学与转基因整合的细胞分子电路图和细胞计算机通讯(automatic cell bio-computer)等,筹备国际协会和会议及网站建立; 4)2003年-2006年,英国,中西文化比较与精神论; 5)2007年-2012年,北京-广州、长三角,阐述科技与产业革命、社会组织论与文明模式转型。 V3.0系统生物学 - 2010年开始,机器理论、设计原理与制造。 注*:不仅合成生物学( AP.Arkin和D.Endy )等论述为工程系统生物学概念,美国Omics技术生物学(T.Ideker)、日本Insilico计算生物学(H.Kitano)、德国数学生物学(O.Wolkenhauer)等也论述了工程概念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网络日记:总结)-
个人分类: 2013|2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永恒是文明发展的主题
benlion 2012-9-15 08:39
永恒是文明发展的主题
评论 - “这个世界一片平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978-612898.html ): 可参看:《机器人总动员》科幻片,人类不得不居住在外太空人造环境里,等待地球有新的生命迹象,然后,再返航的动画片。人类社会,应该警醒,一种先进的社会组织与管理体制将是极为关键,只有优势的体制才能导致科技发达(这点至关重要 - 面对自然灾难,太阳的红巨星时期是必然,其它还有不可预见事件,因此,发展科技和产业并非是为了无节制的消费,而更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远景 - 远景或永恒的概念是西方文明,应该也是东方文明的发展宗旨)和明智的人类行为规范。 另外,《人工智能》科幻片,表达的主题是机器人取代了人类。如何发展科技和怎样使用科技等 - 宗教和伦理学的核心价值观,这都在社会体制上是一种挑战,只有解决了体制问题,才能使科技发展能够突飞猛进,同时又能避免科技的两刃刀带来对人类自身生存的相反作用,这都涉及的是社会体制与管理问题。 附:莲池阴阳图案 - 希腊自然哲学-印度心灵哲学、犹太宗教律法-华夏儒家伦理,这是人类文化的阴阳、四象图,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形态出现或演绎。- (2011年6月21日-2012年9月15日网络日记 - 封面)
2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坛杂俎:学术博客——学者的网络日记与网络社会的互动平台
热度 2 pww1380 2011-2-20 21:29
学坛杂俎:学术博客——学者的网络日记与网络社会的互动平台 杨文祥 博客首先是自己个人的网络日记,其次才是个人与网络社会的互动。由于它是一个开放系统,那么它就是一个公开示人的自我心灵的诉说。 这个网络日记首先应该是自我个性的张扬,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保持自己思想的活跃和创造性学术活力的不断生长。一个学者,丧失了学术活力就等于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 因此, 对压抑学术生命力和扼杀创新思想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必过于在意 。 一个有价值的生命不是为业已丧失生命活力的腐朽文化而存在,而是为了人类的科学理性的张扬而存在 。 国家和社会科学进步的现实基础是每一位学者学术生命活力的张扬 。一个不能够保护个性的社会,是无法实现科学的进步的。中国社会作为一个在文化上始终处于农业文明历史阶段的传统大国,既缺乏尊重个性的文化传统,更缺乏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充斥人们精神世界的是小生产者短视和庸俗的现实功利。 这种农业文明历史形态的社会文化环境既不可能尊重个性,也不可能具有科学精神,只能构成封建专制的现实基础和社会温床 。 我国之所以以十几亿之众的人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建设不仅始终拿不到诺奖,反而使反科学反文明的假、丑、恶现象大行其道,这其中的内在机制和根本原因就是传统文化中排斥个性不尊重科学的封建文化糟粕在起作用 。 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既有丰富的人类智慧遗产和具有世界性意义和恒久的人类文明价值的精神财富,也有长期封建社会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政治文化遗存。压抑个性,在社会实践上实际起着压制科学否定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的就是这种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封建政治文化遗存。只不过人们满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治口号,既意识不到这种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治诉求格格不入的腐朽没落的封建政治文化遗存的现实存在及其危害,更没有在实践上真正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具有现代文化意义的政治诉求的真诚愿望。而这一重要国策之所以难以落实,恰恰就是传统文化中这些腐朽的文化糟粕在潜移默化中发挥阻滞作用的结果。 我之所以写了一些以“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为主标题的系列文章,其目的就是促进我们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清除中国学术走向世界,走向现代,走向未来的文化阻力。 了解了上述中国国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反两个方面,我们就不会为一时的所谓的社会反响所左右,更不会为一时不利的社会反响所击倒。时代的弄潮儿如果不经过浪潮的冲击和摔打,只能说明他没有走在时代大潮的前列。尽管这些冲击和摔打令我们痛苦万分,但这是我们走在时代前列的明证,也是一位真正的弄潮儿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当然也是释放自身的潜能,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创造一个有声有色人生不可避免的生命历程。 我希望当然更相信, 一位学术上的精英和强者,只要稍稍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就可以成为一个集学术精英和社会文化思想领域的强者于一身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只有这样的学者,才能够具有顽强的生命活力,不为恶劣的环境所压垮。只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不但在科学事业上,同时也在社会实践上和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方面作出具有自己个性色彩的历史贡献。也 只有如此,才能够最终在社会实践上充分体现当代学者的人生价值以及与这一价值内在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 。 另外不能忘记的是, 学术思想的价值如何,最具评价权威性的是恒久的时间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而不是当下。在假作真来真亦假的当下,无论是正面评价还是负面评价,都不必过于当真。通过网络深化自己的思想,通过网络与朋友和知己共同探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是学者博客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251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