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染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绝望的中国式科研
热度 5 satangell 2013-1-2 10:41
我很少转载别人的文章,开博至今,也只是转过胡适先生的一篇而已。但今天,我想转一篇师弟的文章,一篇让我觉得心痛的文章,以祭奠那些理想的覆灭…… 小L同学,是我凝聚态物理方向的师弟,在我所有接触到的同学中,他是最有理想色彩的那一个。三年过去了,当初那个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却充满了对中国式科研的厌倦…… 在中国科研的这个大染缸中,难道,真的只有流氓才可以生存吗?! 《今日无事可记》(转载自小L同学的博客) ------------------------------------------------------- 2012很快过去了,我做好些无关紧要的事,发现自己即使在不务正业的时候,也是很勤奋的,看了不少与实验无关的书籍,长了见识,却脱离了实验。只是在最近,我才开始收心重新做实验,并美其名曰:创造知识。有不少感触,挑点说说。 见到了Prof. N.Zhao, 她给我讲关于Big picture的东西。说她期望能看到学生对自己所做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这个领域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世界上有哪些人在这个领域正在做什么研究,而你自己的工作在这个领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我似乎知道一点点自己所做领域正在发生什么事,也知道有哪些大课题组,知道最牛的那个人在折腾些啥,只是总觉得没劲,一群人在互相鼓舞,很当真地在做一些以我狭隘眼光(或眼高手低)看来,没有意义的事。就如你在一座根本没戏的山头,无论如何努力去堆石头,即使增加了山的高度,也没意思。要干就到最高峰去干,加一块石头,就增加了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当然,大家混口饭吃而已,也不用那么当真。 与Dr. J. Xiao成为好友,极大地缓解了我的心理压力。他告诉我,那些我认为很酷的文章,是做出来的,上面的SEM,TEM,其实是样品的艺术照,是找出来的……原来不是我能力不够所以做出不好样品,而是这个方法不能像化学那样长出漂亮均匀的样品,但是,你总能找到一个好点的区域,总能拍出一个漂亮的图片,那是艺术,不是科研。也因为JX的帮助,我做了好些TEM,也找到了不错的样品。也时不时地产生幻觉:自己在创造知识。 管它呢,我发现自己做起实验来超级投入,也很喜欢那种“我在创造知识”的幻觉。我也很愿意继续这样干下去。2012.12.31晚上我去插样做SEM,2013.1.1上下午都做XRD,刚刚才把XRD的峰位标上,基本数据算齐了。 从Dr. X.M.Tian身上看到无穷无尽的正能量。那些一直困扰我和JX的关于意义的问题,在XMT看来,根本不存在。她也知道我们做的材料很多是不可能有医学应用的,但是她不在意,我与JX把样品给她,然后她就很积极很快地安排各种测试,完了之后还通宵达旦处理数据发给我们,让我十分感动。JX把一些文献发给她,隔天她就说文章读完了,还列出1.2.3点说这个文章如何如何,JX都受不了这种专业水平。她说,她能保证全部数据都是真正测出来的,不是假数据,至于每次测出结果可能有偏差,没关系,选个好结果就可以了。虽然我觉得不太合适,但是她真的似乎做得很投入,也很专业的样子。 记得慕容雪村有条微博,说:“1789年5月,路易十六召集三级会议,本来是想改好,但政府长期的腐败无能,已使人心不可收拾,7月14日,雅克们一声喊攻陷了巴士底,许多人都以为会有无数犯人参与暴动,但事实上当时狱中并没多少人。即使如此,法国还是经历了长期的战火与动荡。而在那天,路易十六的日记里只写了一句话:今日无事可记。”我引用一下,管外面惊天动地,我只在乎自己是否在创造知识,所以,今日无事可记。 Good luck and wish you all everything the best. 2013-1-1-22:55 ------------------------------------------------------- 转载已经原作者允许,欢迎转载! P.S. 对于李南文同学评论的回应(《致李南文同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8438-649049.html
个人分类: 夜雨醉话|4465 次阅读|15 个评论
网络是个情绪大染缸
热度 16 cutefay 2012-12-11 12:46
网络充斥着体现各种情绪的文章,喜怒哀乐都有,而人们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容易被各种情绪所感染。网络就像个情绪大染缸,可以把读者的情绪给染成各种样子。 这个情绪大染缸中,负面的情绪要多一些,例如消极悲观的情绪、斤斤计较的情绪、愤怒的情绪等等。于是,人们被这样的情绪感染得更多,而被网络感染的这种情绪,又容易带到现实生活中,让现实中也多了这种情绪,以至于不好与人相处。 为何网络上的负面情绪更多?我想可能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1、喜欢上网抒发感想的人,更多的是不得志的人。网络上很少见到高富帅和白富美们的影子,因为高富帅和白富美们一般都很忙,有自己要忙的事业,没空整天上网发牢骚。 2、网络上因为大家都不怎么熟悉,不会有现实中见面那种“碍于情面”的感受,所以网络上往往想发泄什么,就可以尽情地发泄。而现实中如果常跟别人发脾气、特喜欢挑别人的毛病,很容易被认为是不好相处的人。而网络发泄一下,可能不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 这个情绪大染缸还颇有劣币驱逐良币的功效,积极上进的情绪会逐渐被消极悲观的情绪所取代。情绪大染缸会使消极悲观的情绪扩大化,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在网上抱怨时,会有很多同病相怜的人也一起来添柴,当这个人看到那些支持者的言论时,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消极抱怨的情绪。 如果消极抱怨、喜欢计较的情绪能够对生活幸福有帮助的话,那这种情绪是可取的。而大多数时候这种情绪对改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只是徒增烦恼而已。 PS.我很好奇两件事情: 1、科学网上一些爱计较、爱吵架或者爱抱怨的博主,现实中是否也是这样爱计较、爱吵架或爱抱怨?(我认为大多数网上表现怎么样的博主现实中也都往往是这种表现,但我也发现有的博主是网上特别爱计较,现实中心情好的时候则很好说话。) 2、科学网上一些掐过架的博主如果见面了(例如科学网组织一次博友大聚会),那见了面是否还能把网上掐别人的那些话现场说得出来?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4802 次阅读|35 个评论
我的博士论文致谢-算是比较另类的吧
热度 10 entangle 2011-5-1 23:52
今天网上流行晒毕业论文致谢 也把我的致谢放在这里吧 相对于读到的而言,我的致谢算是比较另类的吧 不过,这确实是我真实的想法 --------------------------- 从三岁进入幼儿园开始一直学到了年届而立,现在,这个过程总算是要结束了,是时候写点什么了,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回首自己读书的这二十五年,虽不能说是一件幸福的事,但也不能说是一件痛苦的事,其中的点点滴滴,自己现在能够回忆起来的并不多,最重要的是自己一路走过来了,并且走到了终点,如果没有家人与朋友的帮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想借此机会表达自己对他们的谢意。 都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其实学校也一样,从小到大,学校也在不停地替我染上它想要的颜色,如果自己现在还保持有一点本色的话,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他们是中国最普通的农民,他们深知农民的苦,所以他们一直鼓励我读书,希望我可以通过读书跳出农门。为了让我能够有钱读书,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我们一家人一年也就是在春节的时候能够团聚一下。记得以前本科的时候,过完春节父亲有时走得比我还早;母亲一人在家,忙了地里的还要忙家里的,农闲的时候还在附近打打零工,即便是这样,也挣不了多少钱。我本科那几年,几乎花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但是每次打电话回家,他们都是让我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不要考虑钱的事,不够就跟他们说。从小学到现在,我确实也没有任何生活上的压力;同时,他们在我读书这件事情上给了我极大的自由。从我本科的成绩单上来看,我的成绩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给过我压力,他们相信我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现在回过头来看本科那几年,也庆幸自己没有再像高中那样闷头读书了。他们在养活我的同时,给了我最大的自由来选择我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以前自己心里也曾抱怨他们不能给自己指导,但是现在才体会到他们给我的自由是对我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没有父母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现在的我,我把这篇论文献给他们,虽然他们读不懂我写的这些东西,但是,我知道他们会感到自豪的,正如他们现在依然保存着我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一样。 在学业上,我的导师XXX教授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自由,他非常支持我在研二的时候出国留学一年,那时我交给留学基金委的押金就是他借给我的,在我回国之后,对于我自己以后做什么也由自己选择。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自认为并不适合科研的我也做出了让我自己感到骄傲的成果。X老师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对我触动很大,虽然有些具体的问题他不清楚,但是他对于整个研究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很多问题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他严谨的科研态度让我受益匪浅,所有的论文他都亲自修改并详细讨论,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我写的每篇文章的参考文献他都自己读过;还有就是他在投稿过程中给编辑的回复也让我受益匪浅,同样的意思用他的语言写出来就用跟我的语言写出来完全不一样。在整个研究生阶段,X老师教给我许多东西,不仅仅是学业上的,还有生活上的。总之,X老师让我认识到科研并不神秘,他以身作则地教会了我怎样科研,怎样处理科研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我以后独立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学业上,我还要感谢AAA大学的YYY教授,在AAA大学的一年里,Y老师让我学会了怎样处理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他鼓励我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多与人讨论,在美国的一年里,我真正体会到了科研的快乐。同时,Y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也让我受益匪浅,我现在还记得我的第一篇论文跟他一起修改了将近一年,在我最后实在是坚持不下去要投稿的时候,Y老师还说这文章还可以修改得更好,不过投稿也可以了,这篇文章最后没怎么修改就发表了。虽然写这篇文章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从那之后,我所有的英文文章写起来都得心应手了,这一切都归功于Y老师在我写第一篇文章时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我还要感谢ZZ师兄对我给予的帮助和指导,从刚进大学校园开始,他就是我的宿舍导师,在我大四保研的时候,他向我推荐了选XXX教授作导师,在我进入X老师实验室以后,他在生活和学业上都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我还要感谢SS师兄和GG师兄给予我的帮助,以及我们实验室中各位伴随我度过五年研究生活的师兄...,师姐...,同届...,师弟...,师妹...,谢谢你们在这五年中给我的帮助。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女朋友CCC,她在她最美丽的时候遇到了最穷迫的我,她的出现让我枯燥的研究生活增添了一份光彩,她的陪伴和鼓励让我快乐地度过了我最后的学习生涯。 谢谢大家,我终于毕业了!
个人分类: 科研|5213 次阅读|21 个评论
发个牢骚,无题。
热度 3 hujianbo 2011-3-16 15:59
目前,科学网的热点议题是日本地震中的日本国民素质和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比如双汇)。在赞扬日本国民的素质的同时,不忘对比一下,痛斥泯灭人性的国内食品生产者。可是,筒子们不要忘了:人性逐利,人的素质是在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发学习锻炼出来的。 为啥地震了,日本人那么有秩序?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只需要等待政府的措施,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为啥国内假冒伪劣的产品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因为始作俑者不怕,他们的收益 (被抓的概率×处罚)。一个国家,那么多人,靠自律地提高自己地素质可能么?不可能!要不然咱们的社会也不会被比喻成“大染缸了”。 所以,看问题要分清楚“尺度”。个人的问题,就去谴责个人;群体的社会的问题,那就去谴责政府,至于政府集思广益也好,拍脑袋也好,找专家也好,咱只看结果。
个人分类: 生活随感|2350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私的分寸
热度 4 fqng1008 2011-2-21 07:56
最近的一次“告密事件”,让我不得不将朋友们排队分析,并探讨自私的分寸。有朋友认为,时常突破道德底线的自私者主要是人品使然,我倒更侧重社会影响,因为“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让好人变坏”。 想想看,自古有“与人为善”、“害人之心不可有”的训条,却又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无毒不丈夫”、“最毒妇人心”的告诫,说明我们特色的“官场社会”从来都有“训人为痞”的传统。难怪人们总是责怪社会是个大染缸,把成人都污染成灰色和黑色,总是呼吁要回到童年的质朴?! 我排队分析的结果,得出了如下看法,肯定不算成熟,仅供大家批评指正。 1. 每个人都自私,取决于人的本性和基因的自私性。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只是伦理上的拔高和别有用心者的欺骗,起码他们自己不会这样做。 2. 一个人的自私程度与社会对他的影响成正比;当人们在污秽的社会里左右逢源的时候,他的欺骗和不择手段成正比例增长,因为他已经进入那个社会的快车道,对左右逢源存在更高的期望值。 3. 一个人的自私程度通常与他在现实社会中的活跃程度成正比;活动范围越小的人,自私的欲望越少,人格的健康程度往往越高。 4. 一个人的自私程度与他自身的道德追求、性格取向、成长经历、受教育类型密切相关;注重物欲、心胸狭窄、自我中心、人生起点低、受理性的道德情操熏陶少等等,往往使一个人成为极端的个人主义,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青云直上,也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2824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