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公共场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公与私:谁干的事,关了谁的事
cgh 2015-4-10 21:10
公还是私:谁干的事,关了谁的事 公与私,有没有绝对的例子?但是,无数的例子可以说明公与私是有相对条件的。或者是,不要僵化地讨论。 一、要说公与私,倒不如说,关谁啥事 判断一件事情是公还是私,至少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 1 、事情的施动者; 2 、事情的受动者。也就是说,谁干的事,关谁的事。前一个谁是事情的施动者,后一个谁是受动者。有两点很重要的是, 1 、施动者更容易内部控制,受动者的变数就很大了。 2 、施动者与受动者的集合关系,决定了这个事的合法性和道义性。 所谓公共场所,也就可以理解为受动者相对很广,而私人场所就可以认为是受动者相对较小。那么相对哪个集合呢?相对施动者!施动者的集合包含受动者的集合,那就是内部事务,但是有。受动者的集合大于施动者的集合,那就是违背道义甚至违法的。当施动者和受动者是同一个集合时,那就叫公平、叫民主!如果全民能参与自己相关的事情,那就是普遍的民主! 二、老毕管教孩子 老毕在家管教他的孩子;如果只有他俩知道,那就是私事。如果他媳妇知道了,觉得他管教方法不好,把孩子教不好到时候不孝敬老娘,那就不是父子的事了。如果老毕再央视舞台对观众系数他孩子的缺点,观众可能会认为他的这种教育方式在央视播出会影响自己的孩子,观众不会把这事看成是毕家的私事。 三、 骂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比如说,某人说他连玉皇大帝都敢骂。他信玉皇大帝吗?他要是信了还骂,那就是自己骂自己。如果他不信,那他就是骂个虚无的,和自言自语有何区别呢。他要是当着信奉玉皇大帝的人骂,就是羞辱那些信众,他应该看过穆斯林对付羞辱真主的恶魔的事件。他当着不信奉玉皇大帝的人骂,就是羞辱那些听众的智商,我猜肯定有人会建议他去精神病院。所以,骂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两个人的私事 又比如说,大街上一对和家里两口子。两口子干啥,只要不影响别人,没人有权利管。可是,有些年轻人非要把私事的影响扩大,让别人在乎。当然,别人被迫在乎你的存在,就有权利在乎自己的感受。如果哪一天发展到影响的受众太多,规范公开场合行为的准则的条条框框出来,也是合情合理的。 五、不干涉内政 再来看看新闻,中国强调不干涉别国内政。没错,别国内部政治不影响你们国家利益,如果干涉别国,那就是强行将自己的事(利益)加到别人身上,不合法也不道德。但是,如果缅甸的内战伤到了中国百姓,这个事的受动者就客观包含了中国,中国独善其身就表现得有点太大肚了。再比如,日美安保,若是保你日美之间的事,没人非议。因为受动者和施动者限定在日美,即便不公,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日美安保拿中国的利益来瓜分,那就不是日美的事了。中国可以提,但是没有行动是不行的。不管是国际道德谴责,还是国际法约束,抑或是强硬回击,没有是不行的。比如说,中国向全世界控诉,让其他国家觉得美日的行为存在将来危害自己国家的利益,从而让受动者更广,让更多的受动者参与进来成为事情的施动者,将日美转换成施动者中弱势的一方。 六 、老毕羞辱了谁 没错,再来说说老毕羞辱人的事。他说唱的施动者只有他一人,受动者是他的说唱中涉及的人物(比如他的羞辱对象)和团体(比如军队和地主)以及和这些人物团体相关的人。一开始,这个事情就是一个潜在受动者远远超出施动者的事情。目前看来,那个场合至少包括外国人。其实外国人也许看热闹,既不是受动者,也不会成为施动者。当然,宴会上的人肯定有受动者,比如那个上传视频的人。也许是被老毕的表演影响了,也许是受说唱内容影响到了。总之,上传视频者首先成为了受动者,他从道义上来说,有权利进一步成为施动者。也可能他有利益可图,而主动成为了施动者。所以,他选择了分享视频。结果是,让更多的人成为了受动者,至少包括那些认为老毕羞辱的行为和他的央视主持人、党员身份巨大反差会危害社会道德风气的人群,也可能包括一些认为在外国人面前羞辱国家领导人维护了自己作为中国形象的人。那么这些人成为了受动者认为这样的道德会危害自身利益,他们有权利成为施动者,于是批判老毕。当然,有些人认为别人不应该批评老毕,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批评会导致告密、不利隐私保护,不利于他们的自由言论。于是乎,反批判者也加入进来了,这都是合理的。但是,显得有点乱套了。没关系,当道义达不到共识,法律的需求就出来了。 法律就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去强制约束少部分人,人们对它的期望是保护公平、正义、民主的。这当中的施动者和受动者的变化,是不是应该动态理解呢?
个人分类: 杂谈|13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恐怖】【狼溪2 Wolf Creek 2 (2013)】【澳大利亚】
lcj2212916 2014-4-21 19:33
导演 : 克瑞格·麦克林恩 编剧 : 克瑞格·麦克林恩 / Aaron Sterns 主演 : 约翰·贾瑞特 类型: 惊悚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语言: 英语 IMDb链接: tt2004432 影片的前半部分和旅行游记一般的自然,甚至有点枯燥。但是,米克出现后,影片风格急转直下,跌倒血腥绝望的18层地狱,不禁令观众寒噤,而曾有过的单独旅行经历的观众都会感到后怕。日前,导演麦克林恩谈起续拍《狼溪2》时表示,“我希望能看看米克接下来还会做什么疯狂的事。当然,我不太确定其他人是不是和我一样想看。因为第一部的剧情已经是发挥到极致了,第二部的恐怖情节该怎么掌控呢?做到限制级,被全球禁播,不得公共场所放映,这个想法倒是很有趣。”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3079819
2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吸取上海法官被拍教训,河南规定公共场所视频外泄,罚款3万。
itellin 2013-8-4 15:59
​ 反应很快呀。
14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伟人故里中山行(2)公共场所歌声文化风
sz1961sy 2013-2-7 00:44
光明网 卫生频道 专家·专栏 编辑专栏 伟人故里中山行(2)公共场所歌声文化风 2013-02-06 19:47:49   来源:光明网卫生频道   沈阳   沈阳 广东省中山市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故里,原名香山县,这里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授予“人居奖”称号宜居城市。中山市作为珠三角经济区“四小龙”之一,以强调环保,和谐,人文的经济发展为原则,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既体现了它作为著名侨乡的开放特征,也以开放的胸襟接纳全球居客。这个系列将用记者相机拍下的高清大图,向大家展示2013年春节前后中山市百姓生活的瞬间,告诉大家今日中山人的精神风貌。 中山人的文化口号之:传承文明 崇尚美德(摄影: 沈阳) 中山市是一个粤语区,只是中山市的土话品种之多,可举相邻两个村的人听不明白这一个例子,说明中山市历史上就是一个外来移民地方。 中山人的产业发展口号之:绿色发展 美丽中山(摄影: 沈阳) 中山市政府所在地叫石岐,有一种叫“石岐话”的粤语方言分支,据说讲“石岐话”的“石歧人”他乡遇故知,不管远在地球那一角,都会互相关照一番。这个传说本人是在海外曾经亲眼目睹数次,它的含意是一种华人乡情。 在中山市中心 抬头便可见这么多高楼林立(摄影: 沈阳) 这次记者到中山市,同上一次到此己是相隔了近4年时间,第一感觉是发现很多地方都不认识,中山市中心区的高楼林立己经超过了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规划建设56栋30层以上大楼的“过热”水平。 在中山市中心这二栋高楼己成新地标之一(摄影: 沈阳) 同时,再次踏进中山大街小巷,语言中传递的文化氛围让人感知中山市这几年的变化之大。 公共场所播放普通话歌曲占主流 这是一位来自北京的中山人媳妇到中山市几天后听觉感到不同之处:她一共到中山四次,同前几次相比,发觉中山市公共场所播放普通话歌曲占主流。 这是中山市某五星级酒店的音乐巴广告(摄影: 沈阳) 为此,这位来自北京的中山人媳妇在广州,询问了自己在广东工作的几位大学同学,这些同学籍贯来自广东、海南、湖北等省,都是在北京读完书分配到广东工作的。这些广东同学告诉她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十几年前流行的香港粤语歌曲,随着这那知名作曲去世,再也没有什么好歌从“四大天王”及“天后”中流传出来,二是现在王菲、刘德华等都北上唱普通话歌曲了,因此,没了流行领导者,而最关键是粤语歌曲(香港)失去创新,衰落了。 这是本地中山人热情好客又时尚(摄影:沈阳) 光明网记者在中山市几天,细心观察了一下,发现下面这二个语言现象可能同公共场所播放普通话歌曲占主流有更直接原因: 中山市向这些人问路最方便他们是中山活地图(摄影:沈阳) 一是本地人说普通话流利了,以往中山人讲普通话那种一卡一卡的现象,您如果在街上遇到一位即便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中山市本地人,都会比较地用普通话同您流畅交流表达,而在超市、小食店中,即使服务员全是中山本地人,他们都会用粤语口音普通话认真同您交流。这显然是普通话推广深入到中山市民众中。 中山网 中山市惟一的政府新闻网站(摄影: 沈阳) 二是新中山人说粤语也很道地,记者这几天到中山市多个部门走访,特别是多个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除了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山本地人就预料到的“外地人会越来越多,成为中山市科教文卫主流人物”已经成为现实外,他们这些在中山市扎下根,有了中山市下一代的新中山人,同本人用粤语交流也一点不卡音,真的是入乡随俗了。 和.美大红灯笼(摄影:沈阳) 和.美大红灯笼(摄影:沈阳) 点击进入: 沈阳 专栏 http://health.gmw.cn/2013-02/06/content_6650577.htm
个人分类: 伟人故里中山行(2013)|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习惯与不习惯
热度 3 xianlaoguo 2012-12-14 03:47
来德国访问,很多国内朋友都很关心我是否习惯。这里我列出一些习惯和不习惯的事。主要写给关心我的朋友们,同时也算是对德国社会一个粗浅的认识总结。 作为一名在曾德国生活过五年的普通中国人,受益于中国30年经济高速发展,我在西部人才项目的资助下,到柏林高访半年。这次和十几年前拿德国DAAD奖学金赴德攻博完全不同,深有感触。认识到国家强大对个人的重要,体会到中国发展了,中国人有钱了,腰板硬了。 1、“习惯了”国内的喧闹,“不习惯”安静   无论在车上和办公室、饭馆等公共场所,德国人出奇的安静。好像说话声大会泄漏个人的什么秘密。这样的好处是随时你都可以思考,阅读。但是给人以生分,没有生机。特别是站在漂亮的Wannsee湖边,蓝天白云,远处静静的几条划艇,如此美景,只有个人独享,忍不住叫人羡慕嫉妒恨。    2、“习惯了”空气中的尘土,“不习惯”干净   每天晚上回到家里,皮鞋上几乎没有灰尘。国内习惯了3天换衬衣(呵呵,不换就成黑领子了),这里穿了一周的衬衣领子上没有什么黑垢,洗还是不洗?这是个问题。此外,洗衣机是滚筒的,免费,很省事,还是一周洗一次吧。环顾办公室和住所周围、旅游景点内部、高速公路两侧,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就是施工的工地,也看不到扬尘,更看不到狂奔的垃圾大卡车,能看到的只有成片的草坪和绿色的树林。   3、“习惯了”不打招呼,“不习惯”老说“谢谢”,“你好”   无论在哪,凡是遇到人,如果和他视线相交时,他都会说主动对我说:“您好”、“早上好/下午好”、“需要帮助吗”。特别是我有时无意和人目光相交,他的问候打断了我的思路。正如今早我起床后,把院子出门路上的雪清扫了,房东老头在小阁楼上说了三次感谢,还敲门致谢。以后回国了,给学生或其他人说话,老是带着这样礼貌的话语,学生还听你的么?    4、“习惯”给车让道,“不习惯”车让行人   早上总是步行上班(权当锻炼)。两公里多的路上有很多小路口,每次我都奉行“一慢二看三通过”原则。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汽车永远礼让行人。即使是行人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汽车也必须马上停车,礼让行人先通过马路。乘坐私人轿车,我不习惯结安全带,已被善意提醒了3次。像德国的汽车国家,高速公路是免费的,依然能够做到交通事故率低、交通死亡率低,拜托德国人良好的交通习惯。回国后,这样开车,不被老婆女儿骂才怪呢,很多事都要耽误了。   5、超市分类,不习惯   国内超市价格类似,有打折千万不敢买,都是过期的。德国超市分类,每个都对应于一定类型的顾客。你可以在家收到各类超市的广告。打折的不一定都是不好的。相对而言,吃的东西、用的都不贵。有些甚至比国内还便宜。不一一列举。结果是我看到什么便宜就买,回来在冰箱。比如,1升牛奶,只要不到5元人民币,冷冻的披萨20元人民币让你吃两顿。    6、习惯喝热水“不习惯”直接喝冷水   自来水是可以直接喝的,我习惯将水烧开后喝,这让在吃饭时他们找到话题,围攻我。现在习惯了早上冰箱直接拿出来牛奶喝,回去了可不敢。     7.不习惯德国人的节俭和抠门 出去吃饭,一般德国人都是说好的,AA制或者是谁请客。别人请我时,我不习惯于他再给我建议和介绍,拿着菜单和酒单研究,那个实惠,特色等。AA制时,买一瓶酒,要算到几欧分。我说我来吧,他们就借机再要一瓶,头一瓶还是AA。回国后,和学生、同事和朋友这样,按着菜单和饮料酒单研究,还能混么? 是为记。
4445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四川省卫生厅关于成立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专业技术专家库的通知
cdcldb4595 2012-7-4 09:35
四川省卫生厅关于成立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专业技术专家库的通知 2012年04月16日 来源:四川省卫生厅网 【字体: 大 中 小 】 发邮件推荐给朋友 各市(州)卫生局、科学城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行为,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考核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评估等工作,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决定成立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专业技术专家库。经各地、各单位推荐,我厅审核同意,由张成云等162名人员(名单见附件)为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专业技术专家库专家,专家库专家任期为四年,承担相关的考核评估工作。   附件: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专业技术专家库专家名单 二○一二年四月六日 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专业技术专家库专家名单   
26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10)
kejidaobao 2012-4-24 16:04
——谈科研中的“烟筒效应” 文/冯长根 不知你在乘坐高层电梯时,是否注意到一句常见的提示——“遇到火灾时请不要使用电梯”?也许你觉得这不难解释:万一有人在电梯中,电又断了,就会被困在电梯中出不来。我最初也有这个想法,因为这样的解释直观易见,符合我们对电器设备的常识。也许另外有相当一些人也同意这样的想法。 必须指出,其中的真相不仅仅如此。随着对于火灾科学知识的更多更深的了解,我们不难理解其中更为深刻的专业原因。实际上,电梯上下所运行其中的那个空间,不管火灾是否发生,就是一个巨大的“烟筒”。而且,电梯跨越的层次越多,大楼越高,这个“烟筒”就越是成为力量无比强大的抽烟空间,火灾时滚滚的浓烟很快就会因为“烟筒效应”而集中地被“吸引”到这里,就好像它们受到了一种统一的指挥。此时,如果电梯中有人,后果可想而知。由于知道了这个道理,我每次乘电梯,都会多看一眼这个提示。我也由此而想到,相当一些公共场所那些专业的(或专家的)提示,是有丰富深刻的专业知识和规律在其中的。相信专家,不要止步于直观的理解,按照专家的提示去做,是一个文明社会成员应该采取的最合适姿态。 科研中也存在着“烟筒效应”。 我要说的科研中的“烟筒效应”,是服务于你的成功的,是那种值得做一做的,不是要你去避开。 无论你是一位博士生,还是一位博士生导师,大家眼下最为纠结的,莫过于在早上到达研究室(实验室、办公室)后,总是遇到要完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作。一件件的通知、表格、一个个电话总是应付不完。若是有一位能告诉自己今天早上做哪项工作最符合学术利益的最大化,那当然很好。许多博士生寄望于自己的导师会来担当这样的任务,就像我当年在农村插队时,每天早上我的农活就是由别人——小队长——派给我的。我从来不用费心想想为了秋后的丰收,今天做哪项工作最符合利益最大化,所以我在农活技能上显得相当落后,直到我离开农村进了工厂。我主张博士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博导经验丰富,个性外向,又由于热爱自己的学生而乐于为博士生帮忙出主意,有的甚至一起干起来。我的三位导师之一,Terry Boddington先生也有几次和我一起动手解决我在科研上的问题,我心里十分感动。但这样的思维链是不能持久的。你一问:博士生导师每天最应该做的,是由谁来告诉的呢?谁操纵“司令部?”答案是:自己。而博士生,是明天的博导,你掌握这其中的技能是十分必要的。避开“小队长派活”式的简单做法,也是进行21世纪先进科研的需要。 说到这里,你也许认为我在传送的是一个予己不利的“坏消息”。其实,你所处的境况也没有那么可怕。博士学位制度和科研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已经有了久远的历史(请原谅我说不准具体的年代)。在自然科学界以及理工农医的许多专业,科研上的成功,离不开学术论文,这是国际科技界成千上万成功者的实践。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的“枢纽”。一旦你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有了深刻的体会,你会看到,科技界的一切似乎就是围绕“学术论文”而设计的。围绕“枢纽”安排自己的日常(最紧迫的)科研和事务,将会大大提高你的科研效率。在这里,我们需要找出相关的基本原理。 这样的原理是存在的:学术论文在学术期刊上的发表,构成了一种科研上的“烟筒效应”。你会发现,由于学术论文的发表,一切都加速了:你的学术成果增加了,你的科研信心增加了,你在国际科研同行中的显示度增加了,甚至你的下一个实验也因此马上就要成功,你的下一篇很有份量的论文已见端倪。一段时间以后,你还会发现,你的论文被这样那样的文摘摘录了,加快了传播,你因为论文所代表的成果,或者因为论文或者因为成果得到了奖励。另外,你参加重要科研的机会也增加了。后来,你又有了专著。更为重要的是,你加深了对科学技术研究作为一个大系统的深刻认识。一篇论文发表了,许多论文会竞相而来。由此可见,围绕学术论文安排自己的工作,可能就是学术舞台上最精彩的演出之一。学术论文前,工作是科研和实验,枢纽的工作是发论文,学术论文后,工作是论文被自己、被同行的继承、弘扬、转化、传播。这和我们在电梯运行空间中的“烟筒效应”的情况一模一样,但不是要避开“不用”,而是要关注和掌握。 如此说来,千方百计让学术论文及时地在合适的学术期刊上经评审而发表,这才是博士生和博导真正每天应该“纠结”的一件事。任何看低学术论文,避开此“烟筒效应”,对于自己的成功是不利的。作为一位博士生或者一位博导,也许你遇到的是一种另外的图像。为此,你不妨读一读我2011年12月10日,在“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大会2011”会议上的演讲,文 章 发表于《科技导报》2011年第35期,在这篇文章中我讲到一些“当我们谈到发表学术论文的时候”的相当重要的一些事情。也许因为文章还值得一读,《光明日报》今年3月26日在对此文作少许删减后,以“或许对你有用”为题作了转载 。 如果高校教师真的一辈子没有发表学术论文会怎么样?说来你也许不信,这样的事真的有。而且这位教师相当优秀,深受学生欢迎。事迹一发表,引起社会关注。由于对其中个别说法有不同的看法,我写了一些自己的意见,以“学术论文该不该受非议”为题,发表在2005年5月26日《光明日报》上 。想了解这个故事的读者,可以查看一下报纸上的全文。 参考文献 冯长根. 科研论文与学术成果评价, 兼谈学术诚信 . 科技导报, 2011, 29(35): 15-17. 冯长根. 或许对你有用 . 光明日报, 2012-03-26(13). 冯长根. 学术论文该不该受非议 . 光明日报, 2005-05-26(5).
个人分类: 栏目:主编心语|3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住4月23日——国科图欢迎您
热度 2 icstu1 2012-4-18 14:05
记住4月23日——国科图欢迎您
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她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欧洲 ,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将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没有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如今,图书漂流的方式已不局限于投放户外一种,越来越多富有想象力的书友在投漂图书时,在投漂说明中设定了自己的漂流规则,使图书的漂流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012 年 4 月 23 日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为庆祝世界读书日举行图书漂流活动,向社会推荐和宣传:阅读、传递和分享的理念。 我们希望提倡: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为乐”;“知识的价值在于广泛传播”; 我们希望解决: “那里有好书读? ” “什么才是未来最文明的阅读方式和生活方式?” “电子和印刷图书你更喜欢谁?”等问题。 图书漂流活动不仅老少皆宜,组成一种新的学习气象和景观,而且,人气旺盛,收到社会普遍的赞誉。 使图书馆展示出: 阮冈纳赞“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这一古老、简洁、朴素的图书馆管理的职业道路。 又一次说明:即使是一项细微、简单的服务,只要你做到极致,也会使服务对象享受到做 “ 上帝 ” 的感觉,从而心生敬意,对你的工作肃然起敬。 我们想告诉每一位读者 : n 图书馆提供参与、共享的人性化服务 n 图书馆没有障碍 n 图书馆无处不在 n 无缝的用户体验 n 永远的 Beta 版 图书漂流.doc 春来正是读书时。四月的北京,桃红柳绿,春意盎然。为配合“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国科图精心策划,推出了以“阅读、传递、分享”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为读者献上了一场有关“书”的盛宴。 详见: http://www.las.cas.cn/xwzx/fwcx/201204/t20120427_3564427.html
个人分类: I 我们的服务通知和消息发布|1953 次阅读|2 个评论
网络营销危机、食品安全事件、公共场所应急与校园安全保障问题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2-4-11 16:56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从消极的角度看,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而如果从积极的角度看,“庸人自扰”则体现为一种超越当前状态而具备先见之明的一种风险意识,虽然我们知道这类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   网络上的危机事件就是这样,本来大家在现实中是没有关系的——“网上本应无事忙”,但是因为一条线而联系在一起——“风险却在其中藏”,于是,另外一端的人敲下的一行字或者一篇文章就会对这一端的人产生很大乃至不可忽视的影响——“庸人自扰成寻常”。在本期的第一篇沃海措撰写的文章《网络营销危机及其应对机制研究》中,就有人制作了假的肯德基优惠券让人下载后去肯德基找优惠的食品消费,而肯德基却并没有发布这些优惠,使得消费者和肯德基针锋相对,而肇事者却掩嘴偷笑,让人不禁摇头。网络危机的出现和其他实体经济领域有所不同,现实中的捕风捉影在这里显得实在又切近,于是,事件从无到有,终于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如此设计一套较好的应对机制就成为学者们和无意生事机构必须要做的事情,沃海措的论文给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答案。   同样地,食品领域也很特殊,理论上说应该是一个很难出现事情的领域,因为能够往食品里面添加的原材料就在那里,而所有严格禁止添加的东西我们也是知道的。如此,在食品领域里也就没有什么创新的空间,同样也没有什么让人需要格外担忧的可能性。   可是,就是这个食品,这几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因为诸多不在添加名录上的东西被不断地加入。而追究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得到利润和成本的影子在不停地晃荡。   对于食品,应急本身对于事件的平复价值不大,因为如果需要应急,则必然是出现了大规模的突发性食物中毒或者积累性的食品毒害后果,而动用的主要力量也只是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受影响者家人,这些人与事件责任人和管理者本身并无直接关系。   我们国家上次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指定的负责机构——卫生部——就不是一个恰当的机构,因为它们所能作为的仅在收治病人,而不在处置生产过程中的无良行为。   本期的汇刊就通过一篇论文再度回顾了三聚氰胺事件,然后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与演化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从原则性、流程性机理的角度做了细致的分析。并针对最核心最主要的食品安全“监控机制”给出了一个框架性的设计思路。作者周蓓来自于质量监督监管的新闻媒体,对这类事件耳闻目睹了不少,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另外一个正在攻读MBA学位的范晶洁,研究的则是公共场所的应急管理,她也是自己一度面临过无法处置的窘境,所以,也对如何应急有了切身的需求和体会。她汇集整理了关于公共场所的很多资料,包括国务院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对于公共场所的7类28种的具体分类,如第一类的宾馆、饭馆,第二类的理发店,第三类的影剧院、游艺厅等,第四类的体育场(馆)和公园,第五典型如展览馆、图书馆,第六类的商场(店)和书店,第七类的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和公共交通工具内部等。对于以上各类公共场所,常会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但是都有一些一般性的内在规律可供探索,从发展的路径上分析,也会是多种多样的;而其演化,遵循着转化、耦合、衍生和蔓延的渠道,能够产生更大和更恶劣的影响。这些都需要应急管理者给予关注,并提出相应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因应策略。   在这两个过去的月份内,团队的成员分别在台湾、哈尔滨、广州的暨南大学、北京的中国科学院,以及重庆的邮电大学和重庆大学进行了学术访问或专题学术报告,本期汇刊也尽录了这些学术活动于内。同样地,刘霞也收录了近期在国内外发生的各类突发灾难性事件,这些依然让我们无法平静,而将继续致力于应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最后一篇文章的作者黄冠宇从事的就是教育产业工作,所以他也关注了校园安全事件和应对的方法策略。在探讨了校园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内涵、特点之后,他对事件进行了建模分析。   这样,本期的四篇文章分别涉及到网络危机、食品安全、公共场所事件应对和校园安全,各有各的出发点,研究模式也是类似的,都是先从事件出发,再考虑领域应急的概念与内涵,以及事件的内在机理和应急策略。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在应急管理的领域应用方面刊载更多研究论文或案例分析,以促进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进一步推广。                                   陈安    【《应急管理汇刊》第七卷第一期主编寄语】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2681 次阅读|8 个评论
【机制的故事18】公共厕所蹲位怎样才能得到最高效率的使用
热度 12 陈安博士 2012-3-7 12:15
【阅读提示:如果两会代表都能够在人民大会堂的厕所里有一次或多次半撅如厕的经历,也许会对中国公共资源的稀缺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如何设计有更多体会,从而产生更优秀的提案。当然,我也很有兴趣给他们讲授一次《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的课程,也许比一些报告更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呢。】   刚好恰逢两会盛世,我也对厕所产生了巨大兴趣,继续来说厕所的事情。   厕所的事情有多大?可以说和吃饭相比,也就是稍微差一点点,或者说仅次于吃饭问题。当然,呼吸和喝水这问题更大,不过咱们先不说这更大的,毕竟,空气和水污染了,大家也得呼吸也得喝,如果一时不适应也没有关系,说不定会因此演化出“砷基生命”呢,但这是太大的事情,不是百年这样的尺度可以理解的。所以,说到机制,咱们只说人能够控制的东西。   我们中国人深有体会的是,在很多公共场合,厕所的数量远远不敷使用。其实,非只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亦然,因为我们的公共设施设计不可能保证高峰期都够用有余,所以,资源稀缺几乎是一定的。我国的情况当然会更显著些,人太多,公共设施使用的高峰时段就自然会比别的国家长。   还记得科学网早期的小才女陆琦有个笑谈,她说自己在上厕所的时候,如果前面有人让她等太久,则她一旦占据蹲位(当然,更多情况是马桶),会报复性地使用更长时间,此时,对报复快感情绪宣泄的需求超过了臭味带来的不适而要离开的需要。   陆琦的这个心思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   那么,我们的管理机制设计问题就集中在,如何避免这类报复性使用。而除了报复性使用,也还有其他情况会造成过久占用公共资源,比如,当你去如厕,还很可能会因为习惯看报纸看杂志写短信而在里面呆过久的时间,如果厕所的环境不错是马桶而非蹲坑,你此时又很闲,则愿意用更长的时间干并非如厕这样的简单事。   我在欧洲待了一段时间,发现其实他们已经有了很聪明的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所见到的欧洲厕所基本设施是马桶,我好像都没有见过蹲坑,不知道是不是会有。   在一些市政机构,或者医院、车站这样的公共机构,由于人来人往比其他地点要密集且频率高,厕所的使用也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人有三急”这样的情况在公共场所体现得也更加明显。此时,如果出现过久性使用则必然会给别人带来极大的不便。   那么,欧洲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多次使用厕所后,终于发现了道道,道道非常简单,那就是把马桶上的双层盖板全部取消,只剩孤零零一个马桶的冲水设施。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就恍然大悟了,在这样的马桶上如厕,你一定不愿意把自己尊贵的屁股直接放置在上面(即便里面提供马桶用纸),因为会有水,一定会脏,所以,您老人家其实是在采取半蹲的姿势来使用马桶,有多不舒适那就别提了,一直在半撅屁股的您老人家一定会在最快的时间内使用完厕所抓紧冲水离开。一刻都不会多停留。如果每个人都如此,绝对不会出现过久占用蹲位的现象。   用过几次后,我深为欧洲人的聪明而拍案叫绝。   但是,这样的设计只能用在部分公共场所,不可无限制推广,比如机场如果厕所也这样,买了机票准备享受周到服务的顾客就一定受不了,机场这样的场所就必须提供足够多的蹲位,甚至要按照更严苛的标准要求。   最后,俺倒是觉得,很多公共场所也完全可以在可预见的rush hour采用取消马桶盖板的方式,平素则盖上双层盖板,进行双轨制。比如,现在的人民大会堂,一旦遇到中场休息,一定会出现厕所蹲位紧张的状况。那次俺们去听院士大会的温总理专场报告,结束后就出现了厕所严重不敷使用的态势,男厕如此,女厕更可想见,俺当时身边就有好几个老院士在捂着鼻子等待蹲位空闲下来。如果在此次的两会上尝试一下双轨制,让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在人民大会堂半撅一次或几次,他们也就能充分体会到中国公共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并抓紧给出更优秀的提案吧。   您觉得呢?   【对了,这一管理机制的设计对不嫌脏的人是失效的】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5523 次阅读|25 个评论
如何安全搭乘扶梯和地铁
majian 2011-7-9 16:05
如何安全搭乘扶梯和地铁
如何安全搭乘扶梯和地铁 北京和深圳自动扶梯的两次惨痛教训让人扼腕,这几天媒体都在反思重载扶梯的安全标准、重载扶梯的适用及管理问题,希望有助于以后安全性的提高。确实,对于我国公共场所的高人员密度,怎样确保行人安全,本质安全当然最为重要。 不过,最近在地铁做数据采集的工作,发现了一些现象,比如,很多人会拖着大件行李搭乘扶手电梯,因为走去搭乘电梯要多走一段路,确实于己方便了,但带来的是不小的隐患。 找到了凤凰网上的一些图片,普及一些常识,从你我做起,希望大家都可以平平安安。 http://bbs.health.ifeng.com/viewthread.php?tid=7284888photoId=0
个人分类: 百家|3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中医药事业”的叙述
热度 1 Wuyishan 2011-5-19 11:13
出处: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103/16/t20110316_22305305_13.shtml 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第一节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积极预防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急救网络。普及健康教育,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70%以上的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孕产妇死亡率降到22/10万,婴儿死亡率降到12‰。   第二节 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达到2人。加快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格局。完善区域卫生规划,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第三节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及保障水平并缩小差距。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和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全面推进门诊统筹。做好各项制度间的衔接,整合经办资源,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加快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全面推进基本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改革付费方式。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节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其他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实现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建立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基本药物实际报销水平。加强药品生产管理,整顿药品流通秩序,规范药品集中采购和医疗机构合理用药。   第五节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以病人为中心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改善医患关系,方便群众就医。推进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注重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第六节 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重视民族医药发展。发展中医药教育,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药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推进质量认证和标准建设。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
个人分类: 中医国粹|2884 次阅读|2 个评论
抗菌协会参与制定鞋类舒适性指标
greenbz 2011-5-6 18:45
2011年3月15日至16日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北京市召开《鞋类舒适性研讨会》,来自制鞋及相关领域的34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代表了运动学、卫生抗菌、鞋楦设计、鞋类质量检验、鞋类设计及生产等各个领域的主流思想和认识。 与会者一致认为我国鞋类舒适性的研究将不仅会促进我国制鞋行业的进步,为制鞋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而且也会推进与之相关的鞋楦设计、新型鞋材开发、工艺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对产业升级、产品档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鞋子时刻与外界接触,会沾染各种病菌。2008年6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发现,鞋底携带细菌达6600万。这些细菌可能来自公共场所、鸟或狗的排泄物。其中含有9种能引起胃、眼部、肺部等多种感染的特殊细菌,90%以上的还会转移到地板。鞋子内部的高温、潮湿环境以及人体的新陈代谢为细菌滋生提供了适宜的三大生存要素:温度、湿度和养分。 细菌繁殖速度之快是惊人的。大肠杆菌的代时为20分钟,以此计算,在最佳条件下8小时后,1个细胞可繁殖到200万上,10小时后可超过10亿,24小时后,细菌繁殖的数量可庞大到难以计数据和程度。(实际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消耗,毒性产物的积聚及环境PH的改变,细菌绝不可能始终保持原速度无限增殖,经过一定时间后,细菌活跃增殖的速度逐渐减慢,死亡细菌逐增、活菌率逐减)。 鞋子微生物污染的危害是严重的,一方面汗脚、雨季、潮湿地面、密闭性鞋柜使细菌霉菌大量滋生导致发生霉变;另一方面,鞋子内微生物的大量滋生,容易使穿鞋者易患脚气、脚臭、脚癣、脚溃、香港足、真菌感染、风湿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骨质增生等。足病还和心脏病、肠胃病、糖尿病、妇科病等息息相关,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预防传染病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切断传播的途径。抗菌是抑制细菌生长、阻止细菌(不单单包括细菌,还包括霉菌、真菌甚至病毒等)繁殖的一种控制措施,使机体不受微生物活动的危害、防止物品因微生物生长活动而腐败变质或成为传播微生物危害的媒体。作为卫生抗菌领域的代表,协会在会议上提出了抗菌防霉的卫生指标,并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成。
个人分类: 行业动态|1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水龙头成为传染病传播途径
greenbz 2011-5-6 18:36
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经常接触水龙头。在大小便、抓生菜、捏钞票、扶车门、干杂活等之后,人的双手说多脏有多脏。用不洁的手指触摸水龙头开关,手柄即受污染。 检测发现,医院传染科病人公用的水龙头手柄上,粘附着大量肝炎病毒,这是因手柄不断接触肝炎病人手指的缘故。家用厨房的水龙头手柄上,有许多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志贺菌属。在公共场所,如旅社、火车、公厕的公用水龙头手柄上,不仅有前面提到的病原体,甚至还有粪沫和女性经血。 在众多病原体中,相当一部分的存活力很强,不论干湿环境均能生存。如部分甲肝病毒在清水、污水和湿润土壤中可存活12周以上;痢疾杆菌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1-2日,在不完全干燥条件下能生存18-24小时,在厕所坐垫上可生存18小时。由于水龙头手柄经常时干时湿,为病菌或病毒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而人群对这些病原体又普遍易感,由此形成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尤为严重的是,绝大多数人对水龙头污染未予重视。而实际上人们天天使用的水龙头,长期以来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疾病传播的媒介之一。 用洗净的手指再去关水龙头,双手重新被污染,等于脏手。为此,有人在关水之前,先用水洗淋水龙头,这其实是自我安慰,因为与油脂污垢混合存在的病菌、病毒,不是几捧水就能清除掉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对于公用水龙头,解决的难度较大,最好换成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另外处理方式就是对水龙头进行抗菌处理,使水龙头具有抗菌功能,从而大大抑制或杀灭水龙头表面细菌病毒。
个人分类: 行业观察|1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卫生习惯看社会进步
热度 3 newport 2011-3-1 00:53
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是个不争的事实,衡量这个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时下名声不太好的GDP(有人称其为鸡的屁,当然这是在抱怨没有实现“包容性增长”以及增长的成果没有被全体民众所共享!)。这与社会进步与发展还是有点区别的。那么,用什么指标来衡量社会进步与发展了呢?我也不知道社会学专家们已经提出了多少指标。但依我看用一个指标就可以表征出来,那就是有多于90%的民众能够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仍垃圾,最好还能够将自家宠物的粪便随时从公共场所清理干净,也就是有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要做到这一点我保守估计还得50-100年的时间。理由大概可以归结如下: 一、我们提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大概有上百年了吧,几代人努力下来还是不太理想,所以还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亲闻一个故事,是我的一个有点名气的同行老教授,讲他1980年代在德国进行学术访问,一次德方教授一家请他郊游时,他在公共场所随手仍了一张糖纸,这家一个小孩立即指出这位教授的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是不对的,教授当时感到很是无地自容。他对我们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差距啊!须知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教授应当还是高素质的,但卫生习惯还是没有形成!二、公共卫生习惯的形成背后其实就是公共道德观念确立和实践。一般来讲,中国人的公德观念相对来说就淡薄些(其根源有许多人都论说过,通俗点的解释可以看看凤凰卫视前几年播的余秋雨的电视讲座,我就不多说了),要提高公德意识并实践之当然非一日之功。还是说我身边的事(要申明的是我在此说的是对事不对人):说的是某研究员(还是个主任)平时有抽烟的习惯,公共的办公室里还有别的同事,但他抽烟时很少顾及别人,基本不到外边去抽,就在办公室抽。也许你以为他是个不怎么修边幅比较随意的人吧,但事实上,他在家里是到家外的公共楼梯口去抽烟的,而且将烟蒂就扔在公共楼道里。这只能表明我们的这位研究员其实就是缺乏起码的公德意识!读书人中都有这样的人,至少可以说明民众的公德意识的普遍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在上海这个相对发达的城市,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时有发生,如随地小便、小区宠物粪便常见。我溜狗有4年多了,路上常常碰见溜狗的人,但我从未看见过像我这样随即清捡起自家小狗粪便的人。可见,全国民众要形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真是一件难事!关涉到全民整体公德意识的提高。 总之,将公共卫生做好了,社会也就进步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7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关于互联网行为规范的法律要求
热度 1 chrujun 2011-2-28 19:07
关于互联网行为规范的法律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保护公民合法言论自由的同时,禁止利用互联网、通讯工具、媒体以及其他方式从事以下行为:   一、组织、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的。   二、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   三、组织、煽动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   四、从事其他侵犯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   管理部门将依法严加监管上述行为并予以处理;对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将追究刑事责任。 http://news.sohu.com/s2011/guiding/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1701 次阅读|1 个评论
2月围脖概览兼谈心得
woodenson 2011-2-23 09:59
或许是不太适应现在科学网更新的格局,当然更可能是自己太懒,一个月博客都没有更新,现在再懒懒,把这个月的微博摘抄下,简单说说当时的心境。 2月22日 22:12 来自 新浪微博手机版 有个帅儿子真是幸福,每到公共场所都成为关注焦点。今晚带他去浴室洗澡,又引起了未婚男士早生儿子的争论,哈哈! (注:儿子一天天长大,也开始逐渐享受做父亲的权利和荣耀,不给他压力,让他自由发展。) 2月22日 16:07 来自 新浪微博手机版 如无措施,西线丹顶鹤的衰退和灭绝将是必然!十年之后,盐城无鹤! (注:近期在整理几年来丹顶鹤的监测数据,发现盐城丹顶鹤不仅仅是种群下降,而且伴随着繁殖衰退。如果繁殖区再没有可靠的措施,越冬地的鹤必然灭亡。) 2月22日 10:43 来自 新浪微博手机版 什么叫做多样性,多样性就是有人发表cns,有人发表sci,有人只发核心,无需强求人人都牛,只要是真实科研即可! (注:有人认为我们都应该努力发大文章,因为大文章才有大用途,大文章才能彰显我们的科研能力。但我不这么认为,世界本就是多样性的,何必强求每个人都去cns,换而言之,每个人都cns,那么cns也就不再是cns了。而且,我始终觉得,只要是真实的科研,无论结果阴阳,无论结果大小,是都应该发表的,知识是飞跃,但更是点滴的积累!) 2月22日 10:16 来自 新浪微博手机版 在学校里总被当成学生,刚在校医院拿药,居然被医生认为盗用教师公费医疗证,无奈啊,看来我还真是年轻! (注:年轻很好,不过要是总被当做学生,是不是我还不够成熟?) 2月22日 09:33 来自 新浪微博手机版 人不可放松,否则一泻千里! (注: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所以有时比较能够得出差距,但只要自己努力了,不懈怠,不放松就可以了。) 2月21日 17:30 来自 新浪微博手机版 4550的待机时间啊,我快受不了了! (注:买htc P4550就是相中了它的全能,简直就是个小电脑嘛!只可惜,换了无数个rom,待机时间即使再买了新电池也一样迅速下降,目前正常使用已经不足8小时了,唉,三块电池都不够我一天的用啊!) 2月16日 21:34 来自 博客挂件 都是研究生了,不要什么事情都要老板去催,这样不好!什么叫做自由,什么叫做自主,研究生要好好体会! (注:自己带的研究生还不多,我只想给研究生尽量好的条件,不让他们担心生活,保证他们的经费,让他们自主些,但有时给的太好,管的太松,结果反而不好,看来要适当的给些压力了。) 2月15日 10:03 来自 新浪微博手机版 原始祖先,印度风情,樱花温泉,情人之节…… (注:情人节,预定了无锡布拉格体验酒店特别的房间两间,一间是原始祖先,房内宛如山洞,给我和老婆、舟舟住;一间是印度风情,有点阿三的味道,给岳父岳母浪漫。14日下午一起去无锡的樱花温泉泡泡,舟玩的欢快,岳父母也体验了什么叫做温泉,老婆则满足了冬天雪花飘落泡温泉的欲念,不错的行程,只可惜,照片拍的少了些!) 2月10日 21:50 来自 新浪微博手机版 花十天搞定基金书,有点糙,再慢慢改吧! (注:今年计划研究转型,野外的研究收到的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太多,所以早就想改到校内或者室内,改成可操作的可控制的研究,现在,终于有点眉目了。不过,只是开始,希望能够早点上路。基金书想了三十天,写了十天,短了点,还得继续改!) 2月7日 18:49 来自 新浪微博手机版 写基金的关键时刻,感冒了,头极痛,体极寒,饭后不刷牙,直接睡觉,希望明早恢复! (注:有时,有点小恙是有助于工作的,至少有助于思考!) 2月2日 23:10 来自 新浪微博手机版 新年到了,鞭炮响了,祝所有亲戚朋友兔年吉祥顺利! (注: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