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联合国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联合国

相关日志

[转载]联合国报告:中国近10年可再生能源投资规模全球第一
redtree 2019-9-8 10:04
联合国报告:中国近10年可再生能源投资规模全球第一 作者:彭大伟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9/6 10:21:22 中新社柏林9月5日电 (记者 彭大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间,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最大投资国,从2010年至2019年上半年以7580亿美元的投资额位居榜首。 这份《2019可再生能源投资全球趋势》报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法兰克福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气候与可持续能源融资合作中心和彭博新能源财经合作出版,并获得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的支持。 报告显示,同期,美国以356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投资额位居第二,日本以2020亿美元排名第三;欧洲可再生能源投资额为6980亿美元,其中德国贡献最多,达1790亿美元,英国则为1220亿美元。 报告指出,过去十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不含大型水电)从414吉瓦(GW)增长至1650吉瓦,即2019年年底水平预计将达到2010年的四倍。在此期间,太阳能的投资额达到了1.3万亿美元,占全球2.6万亿美元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的一半。到2019年底,全球太阳能发电容量预计将达到2009年水平的26倍以上,即从25吉瓦增长至663吉瓦。此外,2018年一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投资达到2729亿美元,是化石燃料发电投资的3倍;当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2.9%,减少了2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报告同时指出,10年来,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竞争力也日益增强。自2009年以来,光伏平准化度电成本下降81%;陆上风电下降了46%。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表示,过去10年间可再生能源发展“火箭般”的增速表明,“投资可再生能源就是投资可持续和可盈利的未来”。 “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洋洋自得。要知道,过去10年间,全球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增加了约10%。很明显,如果我们要实现全球气候和发展目标,还需加紧步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英格·安德森提醒。(完)
个人分类: 能源信息|1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UN: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97亿
zhpd55 2019-6-19 09:55
UN :2050 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 97 亿 诸平 Credit: CC0 Public Domain 联合国( UN )周一(2019 年 6 月 17 日)表示,虽然世界人口正在老龄化,增长速度正在放缓,但预计 2050 年全球人口仍将从目前的 77 亿增至 97 亿。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 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在一份新的报告中说,世界人口可能在本世纪末达到将近 110 亿的高峰。但是人口司司长约翰·威尔莫斯( John Wilmoth )警告说,由于 2100 年离现在还有几十年的时间,所以这个结果“还不确定,最终人口高峰可能会出现在更早或更晚的时候,总人口数量也可处于更低或更高的水平。” 新的人口预测显示,从现在到 2050 年, 9 个国家将占预计人口增长的一半以上。按预期增长的降序排列,它们是 : 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埃及和美国。 报告称,到 2050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口预计将增长近一倍。 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卢振民( Lu Zhenmin 音译)在一份声明中说 : “许多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都在最贫穷的国家,那里的人口增长为消除贫困、促进性别平等、改善医疗和教育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报告证实,由于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世界人口正在变老。 全球生育率从 1990 年的 3.2 ‰下降到 2019 年的 2.5 ‰,预计到 2050 年将进一步下降到 2.2 ‰。 该报告指出,为了确保人口更替和避免人口下降,每名妇女生育 2.1 个孩子的生育率是必要的。 该报告称, 2019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生育率最高,平均每位妇女生育 4.6 个孩子,太平洋岛屿、北非、西亚、中亚和南亚的生育率均高于更替水平。 但自 2010 年以来,有 27 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减少了 1% 或更多。 联合国表示 : “ 2019 年至 2050 年,预计 55 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将减少 1% 或更多,其中 26 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将至少减少 10% 。”“例如,在中国,预计 2019 年至 2050 年人口将减少 3140 万,约 2.2% 。” 人口司司长约翰·威尔莫斯在发布该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随着生育率的逐步下降,人口增长率正在放缓。他说,这种下降通常伴随着最初刺激经济增长的死亡率水平的下降。 约翰·威尔莫斯强调,导致生育率下降的因素很多,包括教育和就业的增加,特别是妇女的就业,以及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多于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这些因素促使人们从成本高昂的大家庭转向规模较小的家庭。 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说,人们还需要获得现代避孕方法。 根据《 2019 年世界人口展望 : 亮点》报告,移民也是一些国家人口增长或减少的一个主要因素。 报告说, 2010 年至 2020 年, 14 个国家或地区的移民净流入将超过 100 万, 10 个国家也将出现类似的损失。 例如,报告说,包括孟加拉国、 Mepal 和菲律宾在内的一些最大的人口外流是由对移民工人的需求造成的。但是,包括缅甸、叙利亚和委内瑞拉在内的一些移民由于暴力、不安全和冲突而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 联合国说,白俄罗斯、爱沙尼亚、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日本、俄罗斯、塞尔维亚和乌克兰等国过去 10 年来出现了移民净流入。更多信息请关注联合国网站的最新报道。 UN says world population will reach 9.8 billion in 2050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 Highlights at population.un.org/wpp/
个人分类: 新观察|25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多交联合国“份儿钱”背后的经济逻辑
热度 1 duanlp 2018-12-27 08:44
美国纽约当地时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第五委员会(行政和预算)同意了2019年至2021年各成员国分摊联合国常规预算的新比例。在新常规预算中,中国的分摊比例从此前的7.92%大幅上升至12.01%,日本从9.68%降至8.56%,两国排名发生互换。 这条新闻势必会在全球,特别是中日两国掀起巨大的舆论。日本民众是惊讶于中国的崛起,中国民众则更关心中国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来源国后,中国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为保证各国依据自己的能力承担联合国预算,每三年,联合国便会重新对各国分摊份额进行评估,这一分摊比例会根据各国经济总量、人均GDP、国家债务等因素进行调整。为此,我专门从世界银行网站上,下载了中国、日本和美国这三个国家从2000年至今的GDP总量、人均GDP以及GDP增速的数据,绘成趋势图,用来直观体现中国进入21世纪以后的社会发展状况。 图1:2000年-2017年中日美三国的GDP总量 (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图2:2000年-2017年中日美三国的人均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图3:2000年-2017年中日美三国的GDP增速 (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GDP总量和人均GDP持续稳步地增长。中国的GDP总量在2009年略低于日本,到2010年就略高于日本,截至2017年中国GDP总量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多,同时与美国的GDP总量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同时,中国人均GDP从2000年的959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8826美元,增长近10倍。美国的人均GDP增幅为近50%,达到近6万美元,而日本的人均GDP则在有小幅度的波动的情况下维持在4万美元左右。 从图3可以看出,中国GDP增速在2007年之前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GDP增速有所回落,但也保持在6%以上;而日本和美国在2008年和2009年,GDP出现负增长,此后才开始缓慢回升。 通过以上三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美国仍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并将长期保持世界第一的绝对地位。此次调整后,中国的会费为12.01%,日本为8.56%。而2017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两倍多,人均GDP达到日本的20%以上,调整后中国的联合国“份儿钱”为日本的1.4倍,而人均会费为日本的14%,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择,既没有夸大中国的经济总量,也兼顾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较低的事实。 此次联合国会费的调整,也从事实上说明了中国今后将在联合国体系承担更多的责任,为营造和谐的国际秩序贡献更多的努力。同时,在中美双边关系因贸易和高技术发展等因素受到影响时,联合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更宽广的多边舞台。 本文作者: 段黎萍,女,清华大学工学博士,研究员,曾任职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处,曾在2002-2018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中国联络人。现任职于科技部人才中心,从事国际科技政策研究。
274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特朗普第73届联合国大会演讲全文
bioxncai 2018-9-26 22:53
主席女士、秘书长先生、世界领导人、大使和尊敬的代表们: 一年前,我在这个大厅里第一次站在你们面前。 我当时介绍了世界所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实现全人类更光明未来的愿景。 今天,我再次站在这里,分享我们取得的非凡进展。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我的政府几乎达成了超过我国历史上任何一届政府的成就。 美国–真是这样……(笑声)我没期待会有这种反应,但没关系。(笑声和掌声) 美国经济前所未有地蓬勃发展。自我当选以来,我们增加了10万亿美元的财富。股市创历史新高,失业人数处于50年来的最低点。非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人的失业率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我们增加了四百多万个新工作岗位,其中包括五十万个制造业岗位。 我们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法案和改革措施。我们已经开始建设一个大型边界墙,我们也已大大加强了边境安全。 我们为军队分配了创纪录的预算 - 今年为7000亿美元,明年为716亿美元。我们的军队很快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换句话说,美国比不到两年前我上任时更强大,更安全,更富裕。 我们正大力支持美国和美国人民,我们也在支持世界发展。 这对我们的公民和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我们相信,当各国尊重邻国的权利,捍卫其本国人民的利益时,他们可以更好地共同努力以获得安全、繁荣和和平。 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是各自国家的使者,代表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丰富的历史、以及通过记忆、传统和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人民,这些联系使我们各自的祖国与其他国家得以区分。 这就是美国将始终选择独立与合作而非全球治理、控制和统治的原因。 我尊重这个会议室中每个国家追求自己的习俗,信仰和传统的权利。美国不会告诉你如何生活、工作或崇拜。我们只要求你尊重我们的主权作为回报。 从华沙到布鲁塞尔,从东京到新加坡,在海外代表美国是我的最高荣誉。我与在座的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和友谊,以及强有力的伙伴关系,这样的关系已经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在许多国家的支持下,我们与朝鲜接触,以大胆和新的和平方式取代曾经的冲突。 6月,我前往新加坡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主席面对面交流。我们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对话和会议,我们一致认为,追求朝鲜半岛无核化符合两国的利益。自那次会议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前人无法想象的鼓舞人心的措施。 导弹和火箭不再指向各个国家。 核试验已经停止。 一些军事设施已经被拆除。 我们的人质已被释放。 以及正如所承诺的那样,我们阵亡英雄的遗体将被送回家,在美国的土地上安息。 我要感谢金主席的勇气和他所做出的努力,尽管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制裁将持续至无核化实现。 我还要感谢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成就的许多成员国 - 这个成就实际上比人们所能理解的意义更要伟大 – 我也要感谢他们曾给予的支持,以及我们未来继续推进这一事宜都需要的支持。 特别感谢韩国总统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在中东,我们的新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非常历史性的变化。 在我去年访问沙特阿拉伯之后,海湾国家建立了一个新的针对恐怖主义融资的中心。 他们正在实施新的制裁,与我们一起识别和追踪恐怖分子网络,并为在本地区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承担更多责任。 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已承诺提供数十亿美元援助叙利亚和也门人民。 他们正在寻求多种途径来结束也门可怕、恐怖的内战。 最终,由该地区各国决定他们对自己和子女的未来如何打算。 因此,美国正在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约旦和埃及合作,建立区域战略联盟,以便中东国家能够促进各国的繁荣,稳定和安全。 由于美国军队与许多国家的伙伴关系,我很高兴地说,被称为伊斯兰国的嗜血杀手已经被驱逐出他们曾占领的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领土。 我们将继续与盟友合作,打击激进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的资金、领土、支持、或渗透国界的手段。 叙利亚正在发生的悲剧令人心碎。 我们的共同目标必须是缓和军事冲突,寻求尊重叙利亚人民意愿的政治解决方案。 在这方面,我们敦促重振联合国领导的和平进程。 但是,请放心,如果阿萨德政权部署化学武器,美国将作出回应。 我赞扬约旦和其他邻国人民在这场非常残酷的内战中收容难民。 正如我们在约旦看到的那样,最富有同情心的政策是尽可能让难民靠近家园,作为重建过程的一部分。这种方法还延伸了有限的资源,帮助更多的人,增加每一美元花费的影响。 叙利亚人道主义危机的每个解决办法都必须包括一项战略,即应对为其提供资金和资助的残酷政权:伊朗腐败的独裁统治。 伊朗领导人散播混乱,死亡和破坏。他们不尊重邻国或边界,也不尊重国家主权。相反,伊朗领导人掠夺国家的资源来增加自身的财富,并在中东和其他地区制造混乱。 伊朗人民感到愤怒的是,他们的领导人贪污了国库数十亿美元,攫取了国家经济中的财富,还掠夺了人民的宗教捐赠,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中饱私囊并发动代理人战争。这样不好。 伊朗的邻国为该政权的侵略和扩张付出了沉重代价。这就是为什么中东这么多国家强烈支持我将美国从可怕的2015年伊朗核协议中撤出,并重新实施核制裁。 伊朗核协议对伊朗领导人来说是意外收获。在达成协议后的几年里,伊朗的军事预算增长了近40%。独裁统治使用这些资金建造核导弹,增加内部镇压,资助恐怖主义,也资助叙利亚和也门的破坏和屠杀。 美国发起了一场经济压力运动,停止为伊朗政府推进血腥统治提供所需资金。上个月,我们开始重新实施在伊朗协议下解除的强硬核制裁。更多的制裁将于11月5日恢复,而之后还会有更多制裁。我们正在与进口伊朗原油的国家合作,让他们大幅削减采购量。 我们不能让世界上主要的恐怖主义支持者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危险的武器。我们不能允许一个高呼“美国去死”并威胁歼灭以色列的政权拥有向地球上任何城市发射核弹头的手段。就是不能。 只要伊朗继续侵略,我们就会要求所有国家孤立伊朗政权。我们要求所有国家支持伊朗人民,因为他们正在努力夺回宗教和正义。 今年,我们在中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了表彰每个主权国家确定自己的首都,我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 美国致力于该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未来,包括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和平。通过确认明显的事实,上述举措推动了这一目标,而不是妨害了目标的实现。 美国的原则性现实主义政策意味着我们不会被旧教条、名声扫地的意识形态和那些多年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所谓专家们所劫持。不仅在和平问题上如此,在繁荣问题上也是如此。 我们认为,贸易必须是公平和对等的。美国将不再被利用。 数十年来,美国开放了它的市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且限制条件也很少。我们允许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商品在我们国家自由流动。 然而,,其他国家却不允许我们公平和对等地进入他们的市场。更糟糕的是, 一些国家滥用开放条件,倾销商品,补贴自己的商品,专门针对我们的产业,并操纵他们的货币,以在和我们的交易中获得不公平的优势。因此,我们的贸易逆差每年膨胀至近8000亿美元。 因此,我们正系统地重新谈判那些已经破裂和糟糕的贸易协议。 上个月,我们宣布了一项突破性的美墨贸易协定。就在昨天,我和韩国总统一起宣布成功实现了全新的美韩贸易协议。这只是个开始。 参与会议的许多国家都同意,世界贸易体系亟需变革。例如,一些获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违反了该组织赖以存在的每一个原则。尽管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都遵守这些规则,但这些国家却利用政府主导的工业规划和国有企业来操纵这个体系,以获取利益。他们从事无情的产品倾销、强制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盗窃。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失去300万制造业就业岗位,几乎占了所有钢铁产业岗位的一半,美国同时还损失了6万家工厂。在过去二十年,我们的贸易赤字累积高达13万亿美元。 但是这样的日子已经结束了。我们将不再容忍这种虐待行为。我们不会让我们的工人受害、我们的公司被骗、我们的财富被掠夺和转移。美国永远不会为保护本国公民而道歉。 美国刚刚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制造的商品加征关税,迄今为止总额达2500亿美元。我对我的朋友习主席非常尊敬和爱戴,但我已经明确表示,贸易失衡是不能接受的。中国市场的扭曲和其交易方式是不能容忍的。 正如我的政府所表示的那样, 美国将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去年我在此发言,警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说它已经变成了我们这个组织很丢人的一个机构,它维护的是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攻击的却是美国及其很多的盟友。 我们驻联合国的大使妮基黑莉制定了清晰的改革议程。然而,尽管有报告和多次的警告,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此,美国践行了负责任的的路线,我们撤出了人权理事会。我们不会回到理事会,除非真正的改革生效。 出于相同的原因,美国将不再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供任何支持。对美国而言,国际刑事法院没有任何管辖权、合法性和权威。国际刑事法院声称对每个国家的公民具有普遍性的管辖权,它违反了所有正义、公平和程序正当的原则。我们永远不会把美国的主权拱手让给一个未经选举、不负责任的全球官僚机构。 美国是由美国人民自己管理的,我们拒绝全球主义的意识形态。我们接受的是爱国主义的信条。 在全世界,负责任的各国必须要防御对主权的威胁。威胁不光来自于全球治理,也来自于其他的新形式的控制和胁迫。 在美国,我们对自己和盟友的能源安全有强烈的信念。我们已经成为地球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美国随时准备出口丰富、价廉的石油、洁净的煤和天然气。 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会员国,一如既往地在剥削全世界。我不喜欢这一点,应该没有人喜欢这一点。我们为很多这种国家提供免费的保护,然后他们却占我们便宜,给我们高油价。这不好! 我希望这些国家停止提高油价,希望他们降低油价。他们必须从现在起为军事保护做出重大贡献。我们不会再容忍这些糟糕的价格。 对单一外国供应商的依赖可能使一个国家容易受到敲诈和恐吓。正因为如此,我们祝贺波兰等欧洲国家领导了波罗的海管道的建设,使各国不必依赖俄罗斯满足能源需求。如果德国不立即改变路线,它将完全依赖于俄罗斯的能源。 在西半球,我们致力于保持独立,不受扩张主义外国势力的侵犯。 自从门罗总统以来,我国的正式政策就是拒绝外国在本半球和美国事务中的干涉。我们最近加强了法律,以便更好地甄别在美国的外国投资,以防范国家安全威胁。我们欢迎与本地区和世界各地希望这样做的国家进行合作。你需要保护自己。 美国还与拉丁美洲的伙伴合作,应对不受控制的移民对主权构成的威胁。容忍偷运人口是不人道的,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其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这非常非常残忍。 非法移民为犯罪网络、残忍团伙和致命毒品的流动提供资金。非法移民压榨弱势群体,伤害辛勤工作的公民,导致了犯罪、暴力和贫困的恶性循环。只有维护国界,消灭犯罪团伙,才能打破这一循环,为繁荣建立真正的基础。 我们承认,在这个大厅里的每一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制定自己的移民政策,就像我们要求其他国家尊重美国这样做的权利一样——我们正在这样做。这是美国不会参与新的全球移民协定的原因之一。移民不应由一个对我国公民不负责任的国际机构来管理。 最终,解决移民危机的唯一长期方案就是帮助人们在自己的祖国建立更有希望的未来。让他们的国家再次伟大。 目前,我们正目睹一场人类悲剧。以委内瑞拉为例,超过两百万人逃离了尼古拉斯马杜罗和其古巴资助者控制下的政权带来的苦难。 不久之前,委内瑞拉还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今天,这个石油丰富的国家破产,人民陷入赤贫状态。我们请聚集在这里的各国与美国一道呼吁恢复委内瑞拉的民主。今天,我们宣布针对马杜罗核心集团和亲密顾问,对专制政权实施更多制裁。 我们感谢联合国在世界各地为帮助人民为自己及其家人建立更好的生活所做的一切工作。 迄今为止,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捐助国。但很少有人给我们任何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认真看待美国的对外援助,这将由国务卿迈克蓬佩奥来领头。我们将检查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以及辨别接受我们资金和保护的国家是否也以我们的利益为重。 今后,我们将只向那些尊重我们的人提供外国援助,坦率地说,这些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期待其他国家为他们的国防支出支付公平的份额。 美国致力于使联合国更加有效和负责。我已多次说过,联合国具有无限的潜力。作为改革努力的一部分,我告诉我们的谈判代表,美国将不会为联合国维和预算支付超过25%的费用。这将鼓励其他国家加快步伐,参与其中,并分担这一巨大负担。 我们正在努力将更多的资金从分摊捐资转为自愿捐资,这样,就可以把美国的资源用于那些取得最好成绩的项目。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实现联合国的最高目标和愿望。我们必须毫无恐惧地推进和平、毫无绝望地推进希望、毫无愧疚地推进安全。 环顾这个发生了这么多历史事件的大厅,我们想起许多前人,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应对国家和时代的挑战。我们的思考面临同样的问题,贯穿前人的演讲和决议,贯穿他们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希望。问题是,我们将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他们将继承什么样的国家。 今天,这个大厅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就像站在这个讲台上的人们一样,就像这个机构中所代表的国家一样。这真的很了不起。这真是一段伟大的历史。 印度是一个拥有10亿多人口的自由社会,它成功地让无数人摆脱了贫困,跻身中产阶级。 在沙特阿拉伯,萨勒曼国王和王储正在进行大胆的新改革。 以色列也在自豪地庆祝作为一个繁荣的民主国家扎根圣地的70周年。 在波兰,伟大的人民正在为独立、安全和主权挺身而出。 许多国家都在追求自己独特的愿景,建设自己充满希望的未来,追逐自己对命运、遗产和家园的美好梦想。 整个世界更丰富了,人类更美好了,因为这美丽的星球上每一个国家都很特别,每一个都很独特,每一个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闪闪发光。 在每一个方面,我们都看到了一个由共同的过去和共同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民的美好承诺。 至于美国人,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未来。我们知道美国必须永远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在美国,我们相信自由的尊严和个人的尊严。我们相信自治和法治。我们珍视维系自由的文化——一种建立在牢固的家庭、深厚的信仰和强烈的独立之上的文化。我们颂扬我们的英雄,我们珍视我们的传统,最重要的是,我们爱我们的国家。 在今天这个伟大的会议厅里的每个人,在全世界聆听的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国者的心,对国家有着同样强烈的爱,对祖国有着同样强烈的忠诚。 爱国志士和各国人民心中燃烧的激情激发了改革和革命、牺牲和无私、科学突破和宏伟的艺术作品。 我们的任务不是消除它,而是拥抱它。用它来搞建设、利用它的古老智慧,并从中找到使国家更强大、地区更安全、世界更加美好的意愿。 要释放人们这种不可思议的潜力,就必须捍卫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基础。拥有主权和独立的国家是自由得以存在、民主得以存在、和平得以繁荣的唯一载体。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保护主权和所珍视的独立。 当这样做时,我们将找到展开合作的新途径。我们将发现在内心深处升起的建立和平的新激情。我们将发现新的目标、新的决心和新的精神在周围蓬勃发展,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因此,让我们一起选择一个爱国、繁荣和自豪的未来。让我们选择和平与自由,而不是支配与失败。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代表着人民和国家永远强大,永远保持主权,永远公正,永远感谢上帝的恩典、仁慈和荣耀。 谢谢你!上帝保佑你们。愿上帝保佑世界各国。 非常感谢。(掌声) 英文全文: Madam President, Mr. Secretary-General, world leaders, ambassadors, and distinguished delegates: One year ago, I stood before you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grand hall. I addressed the threats facing our world, and I presented a vision to achieve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 of humanity. Today, I stand before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to share the extraordinary progress we’ve made. In less than two years, my administration has accomplished more than almost any administration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America’s — so true. (Laughter.) Didn’t expect that reaction, but that’s okay. (Laughter and applause.) America’s economy is booming like never before. Since my election, we’ve added $10 trillion in wealth. The stock market is at an all-time high in history, and jobless claims are at a 50-year low. African American, Hispanic American, and Asian American unemployment have all achieved their lowest levels ever recorded. We’ve added more than 4 million new jobs, including half a million manufacturing jobs. We have passed the biggest tax cuts and reforms in American history. We’ve start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major border wall, and we have greatly strengthened border security. We have secured record funding for our military — $700 billion this year, and $716 billion next year. Our military will soon be more powerful than it has ever been before. In other words, the United States is stronger, safer, and a richer country than it was when I assumed office less than two years ago. We are standing up for America and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we are also standing up for the world. This is great news for our citizens and for peace-loving people everywhere. We believe that when nations respect the rights of their neighbors, and defend the interests of their people, they can better work together to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safety, prosperity, and peace. Each of us here today is the emissary of a distinct culture, a rich history, and a people bound together by ties of memory, tradition, and the values that make our homelands like nowhere else on Earth. That is why America will always choose independence and cooperation over global governance, control, and domination. I honor the right of every nation in this room to pursue its own customs, beliefs, and traditions. The United States will not tell you how to live or work or worship. We only ask that you honor our sovereignty in return. From Warsaw to Brussels, to Tokyo to Singapore, it has been my highest honor to represent the United States abroad. I have forged close relationships and friendships and strong partnerships with the leaders of many nations in this room, and our approach has already yielded incredible change. With support from many countries here today, we have engaged with North Korea to replace the specter of conflict with a bold and new push for peace. In June, I traveled to Singapore to meet face to face with North Korea’s leader, Chairman Kim Jong Un. We had highly productive conversations and meetings, and we agreed that it was in both countries’ interest to pursue the denucleariz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Since that meeting, we have already seen a number of encouraging measures that few could have imagined only a short time ago. The missiles and rockets are no longer flying in every direction. Nuclear testing has stopped. Some military facilities are already being dismantled. Our hostages have been released. And as promised, the remains of our fallen heroes are being returned home to lay at rest in American soil. I would like to thank Chairman Kim for his courage and for the steps he has taken, though much work remains to be done. The sanctions will stay in place until denuclearization occurs. I also want to thank the many member states who helped us reach this moment — a moment that is actually far greater than people would understand; far greater — but for also their support and the critical support that we will all need going forward. A special thanks to President Moon of South Korea, Prime Minister Abe of Japan, and President Xi of China. In the Middle East, our new approach is also yielding great strides and very historic change. Following my trip to Saudi Arabia last year, the Gulf countries opened a new center to target terrorist financing. They are enforcing new sanctions, working with us to identify and track terrorist networks, and taking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fighting terrorism and extremism in their own region. The UAE, Saudi Arabia, and Qatar have pledged billions of dollars to aid the people of Syria and Yemen. And they are pursuing multiple avenues to ending Yemen’s horrible, horrific civil war. Ultimately, it is up to the nations of the region to decide what kind of future they want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children. For that reason, the United States is working with the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Jordan, and Egypt to establish a regional strategic alliance so that Middle Eastern nations can advance prosperity, stability, and security across their home region. Thanks to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nd our partnership with many of your nations, I am pleased to report that the bloodthirsty killers known as ISIS have been driven out from the territory they once held in Iraq and Syria. We will continue to work with friends and allies to deny radical Islamic terrorists any funding, territory or support, or any means of infiltrating our borders. The ongoing tragedy in Syria is heartbreaking. Our shared goals must be the de-escalation of military conflict, along with a political solution that honors the will of the Syrian people. In this vein, we urge the United Nations-led peace process be reinvigorated. But, rest assured, the United States will respond if chemical weapons are deployed by the Assad regime. I commend the people of Jordan and other neighboring countries for hosting refugees from this very brutal civil war. As we see in Jordan, the most compassionate policy is to place refugees as close to their homes as possible to ease their eventual return to be part of the rebuilding process. This approach also stretches finite resources to help far more people, increasing the impact of every dollar spent. Every solution to the humanitarian crisis in Syria must also include a strategy to address the brutal regime that has fueled and financed it: the corrupt dictatorship in Iran. Iran’s leaders sow chaos, death, and destruction. They do not respect their neighbors or borders, or the sovereign rights of nations. Instead, Iran's leaders plunder the nation's resources to enrich themselves and to spread mayhem across the Middle East and far beyond. The Iranian people are rightly outraged that their leaders have embezzled billions of dollars from Iran's treasury, seized valuable portions of the economy, and looted the people’s religious endowments, all to line their own pockets and send their proxies to wage war. Not good. Iran’s neighbors have paid a heavy toll for the region’s agenda of aggression and expansion. That is why so many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East strongly supported my decision to withdraw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horrible 2015 Iran Nuclear Deal and re-impose nuclear sanctions. The Iran deal was a windfall for Iran’s leaders. In the years since the deal was reached, Iran’s military budget grew nearly 40 percent. The dictatorship used the funds to build nuclear-capable missiles, increase internal repression, finance terrorism, and fund havoc and slaughter in Syria and Yemen. The United States has launched a campaign of economic pressure to deny the regime the funds it needs to advance its bloody agenda. Last month, we began re-imposing hard-hitting nuclear sanctions that had been lifted under the Iran deal. Additional sanctions will resume November 5th, and more will follow. And we’re working with countries that import Iranian crude oil to cut their purchases substantially. We cannot allow the world’s leading sponsor of terrorism to possess the planet’s most dangerous weapons. We cannot allow a regime that chants “Death to America,” and that threatens Israel with annihilation, to possess the means to deliver a nuclear warhead to any city on Earth. Just can’t do it. We ask all nations to isolate Iran’s regime as long as its aggression continues. And we ask all nations to support Iran’s people as they struggle to reclaim their religious and righteous destiny. This year, we also took another significant step forward in the Middle East. In recognition of every sovereign state to determine its own capital, I moved the U.S. Embassy in Israel to Jerusalem. The United States is committed to a future of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region, including peace between the Israelis and the Palestinians. That aim is advanced, not harmed, by acknowledging the obvious facts. America’s policy of principled realism means we will not be held hostage to old dogmas, discredited ideologies, and so-called experts who have been proven wrong over the years, time and time again. This is true not only in matters of peace, but in matters of prosperity. We believe that trade must be fair and reciprocal.The United States will not be taken advantage of any longer. For decades, the United States opened its economy — the largest, by far, on Earth — with few conditions. We allowed foreign good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flow freely across our borders. Yet, other countries did not grant us fair and reciprocal access to their markets in return. Even worse, some countries abused their openness to dump their products, subsidize their goods, target our industries, and manipulate their currencies to gain unfair advantage over our country. As a result, our trade deficit ballooned to nearly $800 billion a year. For this reason, we are systematically renegotiating broken and bad trade deals. Last month, we announced a groundbreaking U.S.-Mexico trade agreement. And just yesterday, I stood with President Moon to announc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brand new U.S.-Korea trade deal. And this is just the beginning. Many nations in this hall will agree that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is in dire need of change. For example, countries were admitted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at violate every single principle on which the organization is based.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and many other nations play by the rules, these countries use government-run industrial planning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rig the system in their favor. They engage in relentless product dumping, forced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thef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United States lost over 3 million manufacturing jobs, nearly a quarter of all steel jobs, and 60,000 factories after China joined the WTO. And we have racked up $13 trillion in trade deficit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But those days are over. We will no longer tolerate such abuse. We will not allow our workers to be victimized, our companies to be cheated, and our wealth to be plundered and transferred. America will never apologize for protecting its citizens. The United States has just announced tariffs on another $200 billion in Chinese-made goods for a total, so far, of $250 billion. I have great respect and affection for my friend, President Xi, but I have made clear our trade imbalance is just not acceptable. China’s market distortions and the way they deal cannot be tolerated. As my administration has demonstrated, America will always act in our national interest. I spoke before this body last year and warned that the U.N. Human Rights Council had become a grave embarrassment to this institution, shielding egregious human rights abusers while bashing America and its many friends. Our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Nations, Nikki Haley, laid out a clear agenda for reform, but despite reported and repeated warnings, no action at all was taken. So the United States took the only responsible course: We withdrew from the Human Rights Council, and we will not return until real reform is enacted. For similar reasons, the United States will provide no support in recogni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As far as America is concerned, the ICC has no jurisdiction, no legitimacy, and no authority. The ICC claims near-universal jurisdiction over the citizens of every country, violating all principles of justice, fairness, and due process. We will never surrender America’s sovereignty to an unelected, unaccountable, global bureaucracy. America is governed by Americans. We reject the ideology of globalism, and we embrace the doctrine of patriotism. Around the world, responsible nations must defend against threats to sovereignty not just from global governance, but also from other, new forms of coercion and domination. In America, we believe strongly in energy security for ourselves and for our allies. We have become the largest energy producer anywhere on the face of the Earth. The United States stands ready to export our abundant, affordable supply of oil, clean coal, and natural gas. OPEC and OPEC nations, are, as usual, ripping off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I don’t like it. Nobody should like it. We defend many of these nations for nothing, and then they take advantage of us by giving us high oil prices. Not good. We want them to stop raising prices, we want them to start lowering prices, and they must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to military protection from now on. We are not going to put up with it — these horrible prices — much longer. Reliance on a single foreign supplier can leave a nation vulnerable to extortion and intimidation. That is why we congratulate European states, such as Poland, for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Baltic pipeline so that nations are not dependent on Russia to meet their energy needs. Germany will become totally dependent on Russian energy if it does not immediately change course. Here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we are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our independence from the encroachment of expansionist foreign powers. It has been the formal policy of our country since President Monroe that we reject the interference of foreign nations in this hemisphere and in our own affairs. The United States has recently strengthened our laws to better screen foreign investments in our country for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s, and we welcome cooperation with countries in this region and around the world that wish to do the same. You need to do it for your own protection. The United States is also working with partners in Latin America to confront threats to sovereignty from uncontrolled migration. Tolerance for human struggling and human smuggling and trafficking is not humane. It’s a horrible thing that’s going on, at levels that nobody has ever seen before. It’s very, very cruel. Illegal immigration funds criminal networks, ruthless gangs, and the flow of deadly drugs. Illegal immigration exploits vulnerable populations, hurts hardworking citizens, and has produced a vicious cycle of crime, violence, and poverty. Only by upholding national borders, destroying criminal gangs, can we break this cycle and establish a real foundation for prosperity. We recognize the right of every nation in this room to set its own immigration policy in accordance with its national interests, just as we ask other countries to respect our own right to do the same — which we are doing. That is one reason the United States will not participate in the new Global Compact on Migration. Migration should not be governed by an international body unaccountable to our own citizens. Ultimately, the only long-term solution to the migration crisis is to help people build more hopeful futures in their home countries. Make their countries great again. Currently, we are witnessing a human tragedy, as an example, in Venezuela. More than 2 million people have fled the anguish inflicted by the socialist Maduro regime and its Cuban sponsors. Not long ago, Venezuela was one of the richest countries on Earth. Today, socialism has bankrupted the oil-rich nation and driven its people into abject poverty. Virtually everywhere socialism or communism has been tried, it has produced suffering, corruption, and decay. Socialism’s thirst for power leads to expansion, incursion, and oppression. All nations of the world should resist socialism and the misery that it brings to everyone. In that spirit, we ask the nations gathered here to join us in calling for the restoration of democracy in Venezuela. Today, we are announcing additional sanctions against the repressive regime, targeting Maduro’s inner circle and close advisors. We are grateful for all the work the United Nations does around the world to help people build better lives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families.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world’s largest giver in the world, by far, of foreign aid. But few give anything to us. That is why we are taking a hard look at U.S. foreign assistance. That will be headed up by 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 We will examine what is working, what is not working, and whether the countries who receive our dollars and our protection also have our interests at heart. Moving forward, we are only going to give foreign aid to those who respect us and, frankly, are our friends. And we expect other countries to pay their fair share for the cost of their defense. The United States is committed to making the United Nations more effective and accountable. I have said many times that the United Nations has unlimited potential. As part of our reform effort, I have told our negotiator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ill not pay more than 25 percent of the U.N. peacekeeping budget. This will encourage other countries to step up, get involved, and also share in this very large burden. And we are working to shift more of our funding from assessed contributions to voluntary so that we can target American resources to the programs with the best record of success. Only when each of us does our part and contributes our share can we realize the U.N.’s highest aspirations. We must pursue peace without fear, hope without despair, and security without apology. Looking around this hall where so much history has transpired, we think of the many before us who have come here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their nations and of their times. And our thoughts turn to the same question that ran through all their speeches and resolutions, through every word and every hope. It is the question of what kind of world will we leave for our children and what kind of nations they will inherit. The dreams that fill this hall today are as diverse as the people who have stood at this podium, and as varied as the countries represented right here in this body are. It really is something. It really is great, great history. There is India, a free society over a billion people, successfully lifting countless millions out of poverty and into the middle class. There is Saudi Arabia, where King Salman and the Crown Prince are pursuing bold new reforms. There is Israel, proudly celebrating its 70th anniversary as a thriving democracy in the Holy Land. In Poland, a great people are standing up for their independence, their security, and their sovereignty. Many countries are pursuing their own unique visions, building their own hopeful futures, and chasing their own wonderful dreams of destiny, of legacy, and of a home. The whole world is richer, humanity is better, because of this beautiful constellation of nations, each very special, each very unique, and each shining brightly in its part of the world. In each one, we see awesome promise of a people bound together by a shared past and working toward a common future. As for Americans, we know what kind of future we want for ourselves. We know what kind of a nation America must always be. In America, we believe in the majesty of freedom and the dignity of the individual. We believe in self-government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we prize the culture that sustains our liberty -– a culture built on strong families, deep faith, and fierce independence. We celebrate our heroes, we treasure our traditions, and above all, we love our country. Inside everyone in this great chamber today, and everyone listening all around the globe, there is the heart of a patriot that feels the same powerful love for your nation, the same intense loyalty to your homeland. The passion that burns in the hearts of patriots and the souls of nations has inspired reform and revolution, sacrifice and selflessness,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and magnificent works of art. Our task is not to erase it, but to embrace it. To build with it. To draw on its ancient wisdom. And to find within it the will to make our nations greater, our regions safer, and the world better. To unleash this incredible potential in our people, we must defend the foundations that make it all possible. Sovereign and independent nations are the only vehicle where freedom has ever survived, democracy has ever endured, or peace has ever prospered. And so we must protect our sovereignty and our cherished independence above all. When we do, we will find new avenues for cooperation unfolding before us. We will find new passion for peacemaking rising within us. We will find new purpose, new resolve, and new spirit flourishing all around us, and making this a more beautiful world in which to live. So together, let us choose a future of patriotism, prosperity, and pride. Let us choose peace and freedom over domination and defeat. And let us come here to this place to stand for our people and their nations, forever strong, forever sovereign, forever just, and forever thankful for the grace and the goodness and the glory of God. Thank you. God bless you. And God bless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转自 http://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5207984924656211892%22%7Dn_type=0p_from=1
6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发展的路径
benlion 2018-9-8 12:33
- 从中国黄河中下游到欧洲北海区域,而后,北太平洋两岸 威尔金斯:双螺旋背后的第三人 O 网页 - 196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 莫里斯 · 威尔金斯 O 网页 - 在英国工作过的伯明翰大学,有两位人物 - DNA 晶体结构衍射实验的威尔金斯和 1971 年提出道德经济学的 EP. 汤普森 O 网页 ,恰恰当时在该大学 BjZeng (曾邦哲 O 网页 )阐述了系统遗传学和道德经济学(描述了行星际文明和预测了 2009-2016 年危机) - 当时却并不知道这两位是校友。 DNA 结构发现之旅的开拓者 O 网页 - 医科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O 网页 - 欧盟系统医学组织 O 网页 - 系统医学是建立在系统生物学(个体化 -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莱布尼茨)与合成生物学(工程 - 不能制造就不能理解,费曼)和转化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生物系统结构论 -BSSE 偶合模式, BjZeng )基础上的医学科学范式,而其临床医学是个体化与转化医学的精准医学模式。 中国 “ 克隆猴之父 ” 蒲慕明院士继 Cell 之后又一力作,推出重磅研究成果 O 网页 - 中科院第一位外籍所长蒲慕明恢复中国国籍 O 网页 - 蒲慕明 1999 年创建中科院神经所并担任首任所长,称得上 “ 临危受命 ” 。 - 摘录 在 1999 年 BjZeng 筹备北京第一届国际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 * 会议邀请蒲慕明担任大会主席,以及 2009 年祝贺他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却并没有见过面。因为 911 事件, BjZeng 取消了预备 10 月在北京的会议,而也邀请组织北京会议的日本 M.Tomita 与北野宏明提前在 2000 年 11 月举办了东京第一届国际系统生物学会议,美国胡德院士在同年成立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参加东京会议的 AP.Arkin 在 2003 年贝克利大学成立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2007 年该所 J.Keasling 在酵母成功合成青蒿素,同年苏新专和米勒来华考察屠呦呦,而后,米勒每年推荐屠呦呦获拉斯克和诺贝尔奖的。 注 * : 2003 年国际上形成系统与合成生物学概念的共识, 2007 年瑞士成立 D-BSSE 研究中心, 2007 年 BjZeng 和 RI.Kitney 各自提出将带来工业革命。 微生物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O 网页 - 华大基因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 O 网页 - 我国合成生物学重大项目及最新应用成果 O 网页 - 从相对论到结构论,从哲学到科学 - 最初起点于阅读脑的生物化学、免疫与胚胎学和坎农的生理学内稳态,以及理论生物物理学和晶体化学等,而后,就是思考动植物进化的拓扑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等,在 1983-1986 年完成结构论 - 生物系统与人工系统等泛进化理论。 之后,在系统科学与综合哲学、中西医学理论比较研究,在分子细胞生物系统层面,探讨发育的基因与神经双向调控研究,采用图论与网络拓扑学、太阳能 - 生物电子学方法,从而,在 1992-1994 年提出系统医学 - 系统遗传学与生物工程的体系。 在国际上的起点,开始于组织 1996 年北京第一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究会到 1999 年建立 biosystem network 网站和筹备第一届国际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会议,以及 2003 年第 19 届国际遗传学大会等。 - ( 2018 年 9 月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人类历史|1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将环保产业带到联合国
Taylorwang 2018-7-27 05:05
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的纽约,但作为全球环境及环境保护的协调机构 ——联合国环境署却不在纽约,而在非洲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区岳州会长等协会领导的带领下,前后准备了 2 年多时间,组成 27 人参观访问团飞来肯尼亚。这参访团除了协会的领导,其他差不多都是广东各环保企业的负责人。我虽然在大学做研究与教学工作,但研究的水和废水处理方面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环保产业,故与环保产业也有紧密的联系,作为产业协会的一员,也参加了这次联合国环境署的参访活动。 这已是我第二次飞往肯尼亚,每次都是凌晨时分到达肯尼亚的内罗毕。我们一行人先到一家中餐馆吃了早餐,所有团员都在餐馆的包间内换上 “正装”,然后乘车准时到达联合国环境署。通过层层安检,再走过一段大约 300 多米长的绿化道路,终于到达一座 3 - 4 层的办公大楼。 据事先联系确认,当我们一帮 27 人真的全都到齐时,他们还是挺惊讶的,笑言这是第一次接待这么大的参访团。让我们一起到二楼最大的会议室进行交流。联合国环境署的首席科学家刘健博士,刘博士的助手郑博士,南南合作首席协调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政策与规划司的张世钢司长,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部主任张林秀教授等参加了交流会。张司长讲,中文也是联合国语言,故我们的交流会就用中文进行。大家都会心地笑起来,在联合国环境署的几位外国工作人员不懂中文,则由首席科学家的助手郑博士做现场翻译。 \0 \0 随着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现场都能感觉到中国在联合国环境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首席科学家刘健博士,首先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这是他首次接待国内来的环保产业代表团,也是到目前为止接待的最庞大代表团。联合国环境署将加强与各国政府及企业的协调,一路一带的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的国家,促进一路一带的发展,推动南-南合作,从而协助绿色技术的转移与分享。中国的绿色技术和环保产业在非洲一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明年三月,联合国环境署将在内罗毕召开环境大会,会议重点是环境政策协调与促进绿色与环保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希望我们大家能参与。同时强调,由于会议规模的限制,这只是一个 400 人左右的会议,而全世界报名的人很多,上一届就报名了 1000 多人,这一届报名的人可能更多,不可能报名都能参加会议。其实 400 多人的会议在国内只是中型会议,上次在广州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参会人数达 4000 多人。 随着国内的产业升级,不少企业将投资与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甚至非洲。国家一路一带的战略,更将促进这样的产业转移与升级。为产业服务的环保服务企业,也必然会随着产业的转移而转移。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强劲推动力,近年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国内各项环保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虽然有不少人认为国内顶尖级的原创科技成果不足,但近年来在政府驱动的研发经费投入,以及产业需求为环保工程的项目投入,中国肯定在全球是最高的。从科技论文发表的数量上看,中国研究论文数增长迅猛,英文 SCI 论文现在总体上认为美国第一,中国第二。但可能在环保领域,中国的论文数已成为第一。一些国际上的环境专业技术杂志,投稿人来源统计,已有 80% 的投稿人是中国人。中国人总体上比较勤奋,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在联合国环境署的协助下,中国的环保产业将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
3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四十三:防治荒漠化公约
蒋高明 2018-5-20 09:2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四十三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教学课件光盘版) 作者 蒋高明 4.4.3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4.4.3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1994 年 6 月 7 日,《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 / 或沙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约》(简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在巴黎通过,并于 1996 年 12 月正式生效。 On June 7, 1994,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UNCCD) was passed in Paris, and it came into force in December 1996. 中国于 1994 年 10 月 14 日签署该公约,并于 1997 年 2 月 18 日交存批准书。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履约委员会的工作,并敦促发达国家真诚履行其义务,协调好公约现有资金机制 —— “全球机制”和全球环境基金的工作。在预算问题上,中国主张缔约方会议尽快就经费等问题做出决定,以加强区域协调办事处的作用。 China signed the Convention on 14 October 1994, and deposited its letter of ratification on February 18, 1997.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work of the Compliance Committee, urged developed countries to fulfill their obligations, and coordinated the work between the existing financial mechanisms of the Convention—“Global Mechanism”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In terms of the budget, China advocates timely decisions on funding by contracting parties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offices. 2005 年 10 月,《公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期间还召开了高级别会议、履约审查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科技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和议员圆桌会议。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大会。 In October 2005, the Seventh Conference of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was held in Nairobi, Kenya. High-level meetings, the Committee for the Re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the seventh conference of the Counci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ound table conference of councilors were held at the same time. The Chinese delegation attended the conference. 2006 年 12 月 17 日~ 19 日,我应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办公室的邀请,在阿尔及尔出席全球防治沙漠化国际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介绍了我们在内蒙古正蓝旗浑善达克成功的治沙案例,并作为大会分会场的主持人,与埃及学者共同主持了一个分会场的讨论。 On December 17th – 19th, 2006, I was invi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to attend the Global conference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in Algiers. At the conference, a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delegation, I introduced the successful case of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in Hunshandake Sandy Land of Plain Blue Banner, Inner Mongolia. I also co-chaired with an Egyptian scholar discussions in a subsession. 与生物多样性公约一样,荒漠化公约本身没有法律约束力,仅对签约国有一定的行为督促作用。一系列重大行动计划,在国际会议上形成了决议,但关键还是下一步,各签约国的落实与执行。在荒漠化防治公约履行方面,中国政府应当说是相当积极、有所作为的。除了继续执行“三北防护林”计划,政府还坚持执行京津风沙源防治计划,西部荒漠化地区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工程等。中国政府拟连续支持 70 年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国际上的影响很大,被誉为“绿色长城”计划。 Like the Convention on Biodiversity, the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itself is not legally binding, and it only plays a supervisory role among the signatory countries. Decisions about a series of major action plans have been made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but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xecution by countries. China has been very active in fulfilling the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Three-North Shelter Forest Program, it has been carrying out a sandstorm source control program in Beijing and Tianjin, to return grain plots to forestry in western desertification areas, to return grazing land to grassland and to protect natural reserves, etc. Three-North Shelter Forest Program,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70 years, is greatly influential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and it is often called the Green Great Wall project.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2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变革时代
benlion 2017-10-6 15:30
- 当今世界,类同于中国商鞅变法的时代 自从哥伦布大航海以来的500年历史 - 科学体系的建立和手工业转换到工业化,人类已经进入了太空探险的全球化社会。 同一个地球 - 世界的海洋都是相连通的,一是苏联体制,一是美国体制,而又印度模式等,就看谁更具有坚强的文化精神与凝聚力量 - 即,关键还是一个民族的信仰问题! 一神论与无神论,或泛神论与多神论,人不可能没有信仰 - 不是指宗教标签,而是内在心灵与文化的究竟是其中的哪一类型? 微信两年 - 经历了三个事件的分析 - 起因于群内转发的微信文章,一是去年夏,典型是诺贝尔哥,二是去年底,典型是锵锵三人行视频,三是今年夏,典型是韩春雨,都关涉到“诺奖级”和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涉及到真伪科学、中美关系和造神运动等问题,却发现了国际化社会的一个现象 - “文化战术+军事挑衅”模式,比如,从鸦片战争到当前的“精神鸦片”(渗透到国内宗教的神秘主义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国人远比欧美更加关注诺奖,导师获奖或院士,可以决定在国内学术界的前程。 即使,不是在以往的研究领域或行业,也能在国内获得一定的特殊途径。至于究竟如何,能否做出什么贡献,却并不是重点。 其实 - 这是印度婆罗门教的种姓制文化,即,唯出身论和等级化偶像与行政化体制的弊端! 只要冠上一个“诺奖级”的头衔,就可以在国内成为“封神”一样的具有魔力,即 - 国内科学界的宗教化现象 。 附 - Q4问 - “最主要的系统障碍是它的等级商业体制和研究文化,这种文化阻碍了工业界真正的创新力。”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7/249805.shtm - Q1-李约瑟难题与Q2-钱学森之问,以及Q3-德国Ellendorff之问 - 古代中国大量发明,为何当今却没有? - Q4-“2011年,美国《纽约时报》也曾公开发出另一个疑问:为何当今世界难觅‘大思想’?”-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2/310024.shtm -( 2015年-2017年微信总结)-
个人分类: 国际化社会|1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发布《2017年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
zbt92 2017-5-2 13:44
2017 年 3 月 ,联合国发布了 《 2017 年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 。该报告主要聚焦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分析了当前对废水再利用的各种发展情况。 该报告指出,当前人类活动直接排放的废水量比处理的量大的多,产生的废水对全球环境带来的负荷日益剧增。在发达国家中,也并未将废水完全进行无害化处理,其直接排放到河流的排放量也呈增长趋势,废水带来的危害将是系统性的,尤其对人类健康、经济生产力、淡水资源、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都将产生危害。尽管废水处理是水管理周期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全球各级政府却最忽视这一环节,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仍旧强调废水处理是当前全球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面对日益缺乏的淡水资源,废水资源再利用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全球淡水资源需求与评述 从全球角度分析,淡水需求在未来几十年呈增长趋势。除农业领域需求量占总淡水使用量的 70% 以外,工业领域使用的淡水资源将大量增加,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市政用水与卫生系统用水也将呈增长态势。气候变化情景模拟得出的结果显示,未来数年中,淡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呈恶化趋势,随着干旱和洪水发生的频率增大,将改变全球部分江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由此带来的干旱将影响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当前,全球 2/3 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大约有 5 亿人生活在水资源消费量占水资源再生两倍的区域,该区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地下水呈持续减少的态势,迫切需要寻找可替代的水资源以满足需求。 2 废水的全球发展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有将近 80% 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从排放污水的分布中分析,高收入国家有将近 70% 的废水是由市政排放和工业废水组成,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例达到 38% ,低等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为 28% 。部分高收入国家配备了相关的废水处理设备,但是废水处理量占废水总排放量的比例仍旧很低。尤其一些发展中国家,废水处理的基础设施缺乏,处理技术与废水处理的相关配套设施、融资平台等各方面条件仍旧处于落后阶段。 3 废水、卫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议程 良好的卫生服务条件可以大大减少健康风险,从 1990 年全球开始呼吁改善卫生设施条件以来,有近 21 亿人口从改善卫生服务设施中获益,目前还仍有 24 亿人的卫生条件达不到标准要求。改善卫生服务设施并不等同于提高废水资源利用率,目前,全球只有 26% 的城市人口和 34% 的乡村人口达到了安全卫生的设施条件。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水资源利用与卫生体系,到 2030 年,实现污水排放的大幅下降,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和水有关的危险化学品得到有效回收。污水处理技术得到大幅提高与全面推广。 4 政府面临的挑战 废弃物管理实质是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据计算在卫生领域政府花费 1 美元将会得到社会回报 5.5 美元。水资源管理与改善,政府需要号召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包括鼓励公民参与各项政府环境政策的制定,尤其要关注边缘化群体,少数民族区域与极端贫困地区。 5 废水管理的技术 废水主要是由 99% 的水与 1% 的各种胶体与溶解的固体。废水的直接排放带来的后果主要有: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环境的负面影响;影响经济活动。废水管理主要在以下领域采取措施:阻止和减少污染源;废水的收集和处理;使用废水作为替代能源;利用废水中的副产品。
3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另一篇SCI和SSCI双检索的研究摘要
GeQIAN 2017-3-25 10:03
我的另一篇SCI和SSCI双检索的研究摘要,发表于2015年9月。主流理论认为,在发展和不平等存在着先发展、后平等的倒U型的二次曲线,称为库兹涅兹曲线。本研究基于联合国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后附统计表中数据,检验一个国家国民的总体健康水平与该国国民间健康的不平等是否存在此种倒U型曲线关系。 下为该研究简报的一幅插图,显示一个国家国民的总体健康水平与该国国民间健康的不平等实际呈现的是单调向下的线性关系,且拟合度非常高。 延伸阅读: “发展是硬道理:基于全球数据的经验证据”,2017年1月6日发布于“社科阅读”公众号: http://mp.weixin.qq.com/s/8EoKqrj0o4WQm7Uzo0MuqA
4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尼日利亚、索马里、南苏丹和也门2000万人面临饥饿
SciWater 2017-2-23 21:09
UN: 20 million going hungry in 4 nations Associated Press 5:01 p.m. ET Feb. 22, 2017 http://www.detroitnews.com/story/news/world/2017/02/22/un-million-going-hungry-nations/98270018/ 1 CONNECT TWEET LINKEDIN 1 COMMENT EMAIL MORE United Nations — Secretary-General Antonio Guterres says the United Nations needs $4.4 billion by the end of next month to prevent “a catastrophe” of hunger and famine in South Sudan, Nigeria, Somalia and Yemen. Just $90 million has been collected so far. Guterres said Wednesday that over 20 million people altogether are going hungry in those countries. Amplifying concerns that other U.N. officials expressed recently, Guterres said the world “is facing a tragedy” and “must avoid it becoming a catastrophe.” Children’s agency UNICEF warned Tuesday that almost 1.4 million children are at “imminent risk of death” from acute malnutrition this year in the four countries. Already, famine was declared Monday in parts of South Sudan’s Unity state. Guterres says he believes governments and other donors will step up financially to help. Copyright 2017 The Associated Press .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联合国儿基会:四国闹饥荒 140万儿童恐饿死 来源: 新华网 作者:陈丹 时间:2017-02-22 17:36:07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日说,由于尼日利亚、索马里、南苏丹和也门四国闹饥荒,今年恐怕会有约140万儿童死于严重营养不良。   法新社援引联合国儿基会数据报道,也门内战爆发将近两年,46.2万儿童急性营养不良;尼日利亚东北部有45万儿童严重营养不良。   饥荒早期预警系统网说,尼日利亚博尔诺州部分偏远地区去年年底就受到饥荒影响,由于援助团体无法抵达,灾难恐将持续。   索马里干旱已导致18.5万儿童处于饥荒边缘。联合国儿基会认为,这一数字在今后数月内恐怕会增至27万。   南苏丹现有超过27万儿童营养不良,北部联合省部分地区已宣布发生饥荒。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安东尼?莱克呼吁迅速采取措施,“我们依然能拯救许多生命”。(陈丹)【新华社微特稿】
个人分类: 科学服务社会|2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荒漠化公约UNCCD征集2017年“ Land for Life Award”奖
SciWater 2017-2-13 21:28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UNCCD )》 ( 以下简称公约 ) 是 1992 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 21 世纪议程》框架下的三大重要国际环境公约之一。该公约于 1994 年 6 月 17 日在法国巴黎外交大会通过,并于 1996 年 12 月 26 日生效。目前公约共有 194 个缔约方。 公约的核心目标是由各国政府共同制定国家级、次区域级和区域级行动方案,并与捐助方、地方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对抗应对荒漠化的挑战。在发生严重干旱和 / 或荒漠化的国家,尤其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缓解干旱影响,以期协助受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框架下的三大环境公约之一。 目前, UNCCD 面向全球征集 2017 年“ Land forLife Award (服务生活的土地治理奖)”,具体链接: http://www.unccd.int/en/programmes/Event-and-campaigns/LandForLife/Pages/2017-Land-for-Life-Award.aspx :欢迎您和您熟悉的机构积极申报。请注意截止日期: 2017 年 2 月 28 日。 请注意,申报时需要下载申请表(见附件),并发给以下邮箱: jchoo@unccd.int ( Coordinatorof Land for Life Programme External Relations, Policy and Advocacy Unit United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UNCCD) , UN Campus,Platz der Vereinten Nationen 1 ) 由于不能自己推荐自己,如果您或者单位有意申请,我可以通过国际荒漠化协会( http://desertnet-international.org/ , DNI )帮助您申报。 请联系我, 王飞: wafe@ms.iswc.ac.c n, 或者联系我国国家林业局( UNCCD 的国家联络中心)。 2017 L4L Award Nomination form.docx Dear colleagues,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UNCCD) Secretariat is currently inviting partners,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to nominate candidate(s) for the UNCCD Land for Life Award 2017. The Land for Life Award recognizes excellence and innovation of individuals or organizations who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wards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15 Life on Land, in particular Target 15.3 Land Degradation Neutrality. Under the theme Land and Human Security, the 2017 Award will give spotlights to those whose work has tremendously contributing to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communities suffered from the impacts of 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Your support for nominations will help us reaching out potential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whose efforts deserve global recognition. The deadline of nomination submission is 28 February 2017. Nominators are required to filled in the nomination form, briefly describe the candidate(s) works, and provide the rationale for nominating the candidate. Please return the completed form to jchoo@unccd.int . The Candidates Selection Criteria and Template of Nomination are as attached. We also appreciate very much that you help to spread this message to partners, organizations and civil societies that you work with.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award, please visit http://www.unccd.int/en/programmes/Event-and-campaigns/LandForLife/Pages/2017-Land-for-Life-Award.aspx or kindly contact me directly. Thank you and we look forward to receive your nomination. Best regards, Jenny Cho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ordinator of Land for Life Programme External Relations, Policy and Advocacy Unit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UNCCD) UN Campus, Platz der Vereinten Nationen 1 53113 Bonn, Germany Email: jchoo@unccd.int Tel: + 49 228 815 2831 Skype: jenny.tze.pei.choo visit us at: UNCCD - Home @UNCCD
个人分类: 科学服务社会|4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一篇SCI和SSCI双检索的研究摘要
GeQIAN 2017-1-30 14:47
我的一篇SCI和SSCI双检索的研究摘要,发表于2013年9月。该文通过对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后附统计表的数据挖掘,计量分析了主观幸福感与人均预期寿命的相关性。 以下两表可较清楚地展现该研究的方法和部分结果。 延伸阅读: “人均寿命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二则 ”,发布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官方网站“社工中国网”: http://theory.swchina.org/research/2016/0812/27031.shtml
6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全文)
neudoctor 2017-1-19 12:48
国家主席习近平 1 月 18 日 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2017 年 1 月 18 日 ,日内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1 月 18 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尊敬的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先生, 尊敬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 尊敬的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总干事穆勒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很高兴在新年伊始就来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同大家一起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 我刚刚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达沃斯,各方在发言中普遍谈到,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 回首最近 100 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独立。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 这 100 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霍金先生提出关于“平行宇宙”的猜想,希望在地球之外找到第二个人类得以安身立命的星球。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拉丁文铭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 360 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 150 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 70 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 60 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则。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各国平等参与决策,构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日内瓦见证了印度***和平问题最后宣言的通过,见证了冷战期间两大对峙阵营国家领导人首次和解会议,见证了伊朗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对话和谈判。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启迪是: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只要怀有真诚愿望,秉持足够善意,展现政治智慧,再大的冲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坚冰都能打破。 “法者,治之端也”。在日内瓦,各国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就政治安全、贸易发展、社会人权、科技卫生、劳工产权、文化体育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法律文书。法律的生命在于付诸实施,各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善意履行义务。法律的生命也在于公平正义,各国和国际司法机构应该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真正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筑就了日内瓦多边外交大舞台。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1862 年,亨利·杜楠先生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追问:能否成立人道主义组织?能否制定人道主义公约?“杜楠之问”很快有了答案,次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应运而生。经过 150 多年发展,红十字成为一种精神、一面旗帜。面对频发的人道主义危机,我们应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身陷困境的无辜百姓送去关爱,送去希望;应该秉承中立、公正、独立的基本原则,避免人道主义问题政治化,坚持人道主义援助非军事化。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我认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从公元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 40 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先辈建立了联合国,为世界赢得 70 余年相对和平。我们要完善机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 瑞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说:“不应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应为和平与谅解服务。”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核武器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应该全面禁止并最终彻底销毁,实现无核世界。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近年来,在欧洲、北非、中东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再次表明,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反恐是各国共同义务,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加强协调,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当前,难民数量已经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纪录。危机需要应对,根源值得深思。如果不是有家难归,谁会颠沛流离?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移民组织等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动员全球力量有效应对。中国决定提供 2 亿元人民币新的人道援助,用于帮助叙利亚难民和流离失所者。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问题都同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当事各方要通过协商谈判,其他各方应该积极劝和促谈,尊重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不断给国际卫生安全敲响警钟。世界卫生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加强疫情监测、信息沟通、经验交流、技术分享。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卫生事业的支持和援助。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社会创造力。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如果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本世纪初以来,在联合国主导下,借助经济全球化,国际社会制定和实施了千年发展目标和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 11 亿人口脱贫, 19 亿人口获得安全饮用水, 35 亿人口用上互联网等,还将在 2030 年实现零贫困。这充分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当然,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设法解决,但不能因噎废食。 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历史学家早就断言,经济快速发展使社会变革成为必需,经济发展易获支持,而社会变革常遭抵制。我们不能因此踟蹰不前,而要砥砺前行。我们也要从现实中寻找答案。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去年 9 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通过《创新增长蓝图》,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2500 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我们不能让这一成果付诸东流。各方要共同推动协定实施。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 瑞士军刀是瑞士“工匠精神”的产物。我第一次得到一把瑞士军刀时,我就很佩服人们能赋予它那么多功能。我想,如果我们能为我们这个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就好了,人类遇到了什么问题,就用其中一个工具来解决它。我相信,只要国际社会不懈努力,这样一把瑞士军刀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面向未来,很多人关心中国的政策走向,国际社会也有很多议论。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回答。 第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数百年前,即使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 30% 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 1840 年鸦片战争后的 100 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第二,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有句古语叫“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1950 年至 2016 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 4000 多亿元人民币,今后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对外帮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 30% 以上。未来 5 年,中国将进口 8 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 6000 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 7500 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 7 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民权利放在首位,不断促进和保护人权。中国解决了 13 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让 7 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 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目前,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大批早期收获项目落地开花。中国支持建设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第三,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 90 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 中国将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国将继续坚持正确义利观,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中国将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 第四,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长期以来,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做了大量工作,为维护世界总体和平、持续发展的态势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将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 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中国将把资金优先用于联合国及日内瓦相关国际机构提出的和平与发展项目。随着中国持续发展,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力度也将越来越大。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对中国来讲,日内瓦具有一份特殊的记忆和情感。 1954 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同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共同讨论政治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停战问题,展现和平精神,为世界和平贡献了中国智慧。 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重返日内瓦国际机构后,逐步参与裁军、经贸、人权、社会等各领域事务,为重大问题解决和重要规则制定提供了中国方案。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伊朗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的对话和谈判,为推动政治解决作出了中国贡献。中国先后成功向国际奥委会申办夏季和冬季两届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 10 多项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申请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支持,呈现了中国精彩。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古人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1 月 28 日 ,中国人民将迎来农历丁酉新年,也就是鸡年春节。鸡年寓意光明和吉祥。“金鸡一唱千门晓。”我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个人分类: 时政专栏|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三届世界人居大会(Habitat III)-我们所向往的城市
urbanhealth 2016-10-21 11:53
先转引联合国新闻: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26997 2016年10月20日 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人居三”)当地时间10月20日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圆满落幕。来自1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致通过成果文件《新城市议程》,为全球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1”,即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勾勒出明确的框架蓝图,并将由此成为全球人类住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新城市议程》雄心勃勃,旨在铺平前进之路。 有的人会说 ,这种国际议程 发了那么多 ,有什么用? 其实还是有用的,回顾一下联合国发表的新千年目标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会明白目标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肯定比什么都没有要强! 那么我们关心的问题就是,新城市议程,到底说的是什么样的新城市? 新城市议程,共提出了八项人类所共同憧憬的城市和居住环境,这里把内容简略翻译一下,看全文的请移步这里 http://habitat3.org/the-new-urban-agenda 。 第一,满足城市的社会功能,包括,土地的社会和生态功能,房屋可以提供平等的和 充足的居住标准。这样标准包括提供安全的水源,良好的卫生条件,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比如,食品安全,健康,医疗保健,教育,基础设施,交通,能源和空气质量。 第二,确保所有市民参与式的城市发展,所有公民之间有一种归属感,实现安全,包容,可达到,绿色的公共空间,加强社会和政府间的相互合作,加强市民的政治参与。 第三,实现性别平等,要给妇女和女孩,更多的权益保障,以使他们能够更多的参与到所有的工作领域,并且确保工作和酬劳的 平等 来防止一切形式的歧视,暴力和骚扰活动。 第四,应对由可持续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转变经济结构,产生更高的生产率,附加价值,和能源效率。通过发展本地非正式经济,提供一种可持续的经济转型。 第五,实现跨行政界限的合作,特定领土区域内所有行政层面实现平衡的,可持续的和综合的合作。 第六,考虑年龄和性别差异,投资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可以作出不同的反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的,安全可达的城市交通系统,商品服务和经济。 第七,采用和实施降低灾难风险的管理方式,减少脆弱性,建设有弹性,有反应能力的城市, 减轻自然和人为灾难,城市改变全球气候变化。 第八,保护和促进生态系统,如水,自然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要最小化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并且,向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方式转变。
个人分类: 会议|4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三届世界人居大会(Habitat III)报道-外景篇
urbanhealth 2016-10-21 04:26
二十年一次的世界人居大会终于开始了,近四万人涌进了这个高原城市! 基多 (西班牙语: Quito ),是 南美洲 国家 厄瓜多尔 的 首都 ,位于该国北部,离 赤道 仅24公里。是世界上距赤道最近的首都。因地处 高原 ,海拔高度2852米,是仅次于 玻利维亚 拉巴斯 的世界第二高首都,一年中月平均气温都在11℃左右,年平均温差只有2℃,四季如春。 先感受一下非常好听的世界人居大会会歌,越听越像世界杯啊,我们是来踢球的吗? 主页上有歌曲可以下,估计是让你听二十年,下一首要2036年了 https://habitat3.org/# 这是高层圆桌论坛的门口 这是最好的背景墙,来一张,二十年一次的留念。 这是会展中心,各国,各城市,各组织都在这里有展厅,中国也有一个展厅哦 这是会场门口的国家公园,传统的民族舞表演 这是军乐队准备演奏,走起…… 这是越来越像西藏的节奏啊,蓝天,白云,雪山,平房……
个人分类: 会议|2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国说,我错了!
wyuehua2004 2016-7-8 11:05
媒体报道说,美英对伊拉克开战的原因——“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的说法“站不住脚”,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对伊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其早在伊战开打前就已经“站队”——他曾向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承诺,无论发生什么,都会站在小布什一边。报告指出,英国介入伊拉克战争属“完全不当”(wholly inadequate),英国本来可以选择以不流血方式介入伊拉克战争及解决冲突,采用军事行动在当时并不是唯一可解决问题的手段。尽管布莱尔为当年把英国拉入伊战一再辩护,但6日的报告仍不留情面地指出,英国入侵伊拉克的理由“站不住脚”,没有得到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大多数成员的支持,破坏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威信。 伊战中,英国向伊拉克出兵4.5万,至2009年撤军时,179名英国官兵丧生。因盲目跟从布什入侵伊拉克,英国陷入伊战泥潭中,英国国内民怨沸腾,布莱尔也因此丢掉了首相位子。正如报告所指出的,英国因派兵伊拉克尝到报复苦果——2005年伦敦恐怖爆炸案伤亡惨重。而自发动反恐战争以来,伊拉克超过10万无辜平民被杀害,数十万人受伤,经济被摧毁,教派内战席卷全国。战争还让数百万伊拉克人沦为难民,数千名美军和联军士兵死伤,包括英军。如此大的代价不仅没有给伊拉克带来民主和平,反而让伊拉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义滋生地和训练场。美媒分析称,这场战争的唯一赢家是那些“对美国充满仇恨的恐怖主义组织和暴力极端分子”。 盲目跟从美国,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给英国带来了沉痛的代价和惨痛的教训。英国此番公布伊战调查报告,正是为了吸取教训,避免再次卷入悲剧。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不断反思,才会避免战争的苦果。 注:英国人,我向来鄙视你们西方特别是美国,这次,我佩服你们。希望你们能真正反思,在南海中不要再站错队,跟着美国人屁股后闻臭味!
个人分类: 评论|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每天一条负能量-72
zhujieying 2016-5-15 16:20
有傻B师弟发了个朋友圈,以叙利亚难民的惨状来证明一个观点,说神马弱国无外交不做亡国奴。MD这简直是脑袋被驴踢了的典型。叙利亚难民是别国侵略造成的吗?明明是神马伊斯兰国极端主义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明明是内政,关弱国无外交啥事?依我说,碰上这样的事,就应该联合国直接开进去,灭了那个灾难源。 就好像你隔壁家住了一家穷人,那个爸爸不但不干活,还成天打孩子,都快把孩子打死了,孩子逃出来要饭,你在边上说:你看你看,穷人就是受欺负。给孩子饭吃的应该是好人,打孩子的才是坏蛋好不好? 我觉得认同这个的都是些脑子被打残了的蠢孩子,这样的孩子活该被打被欺负,因为他被打了也不知道反抗,只知道乱怪人。 愚昧!!!
个人分类: 段子|10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卫组织官网: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真实规模
热度 3 caojun 2016-4-28 00:37
世卫组织官网: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真实规模 ——20 年后联合国报告给出明确答案及修复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国合开发计划署联合新闻发布 2005 年 9 月 5 日,日内瓦 一个超过 100 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得出结论:总共最高可达 4 千人可能最终因受到 20 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辐射而死亡。 不过,到 2005 年中为止,因受到此次灾难的辐射而直接致死的不到 50 人,几乎全部是受到高度辐射的抢险工人。他们当中很多在事故后几个月内死亡,也有的迟至 2004 年才去世。 给出这些最新数字的是一份里程碑式的摘要报告《切尔诺贝利的遗产:健康、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刚刚由切尔诺贝利论坛公布。摘要基于一份三册、 600 页的报告,包含了几百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健康专家的工作,评估了这次史上最大核事故的 20 年影响。切尔诺贝利论坛由 8 个联合国专门机构组成,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粮农组织、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人道主义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世界银行,以及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乌克兰政府。 全文如下,参见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05/pr38/en/ Chernobyl: the true scale of the accident 20 Years Later a UN Report Provides DefinitiveAnswers and Ways to Repair Lives Joint News Release WHO/IAEA/UNDP 5September 2005 | Geneva - A total of up to 4000people could eventually die of radiation exposure from the Chernobyl nuclearpower plant (NPP) accident nearly 20 years ago,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morethan 100 scientists has concluded. As of mid-2005, however, fewer than 50 deaths had beendirectly attributed to radiation from the disaster, almost all being highlyexposed rescue workers, many who died within months of the accident but otherswho died as late as 2004. The new numbers are presented in a landmark digest report,“Chernobyl’s Legacy: Health,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Impacts,” justreleased by the Chernobyl Forum. The digest, based on a three-volume, 600-pagereport and incorporating the work of hundreds of scientists, economists andhealth experts, assesses the 20-year impact of the largest nuclear accident inhistory. The Forum is made up of 8 UN specialized agencies, including the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UN-OCHA),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UNSCEAR), and the World Bank, aswell as the governments of Belarus,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Ukraine. “This compilation of the latest research can help to settlethe outstanding questions about how much death, disease and economic falloutreally resulted from the Chernobyl accident,” explains Dr. Burton Bennett,chairman of the Chernobyl Forum and an authority on radiation effects. “Thegovernments of the three most-affected countries have realized that they needto find a clear way forward, and that progress must be based on a soundconsensus about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and some goodadvice and suppor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ennett continued: “This was a very serious accident withmajor health consequences, especially for thousands of workers exposed in theearly days who received very high radiation doses, and for the thousands morestricken with thyroid cancer. By and large, however, we have not found profoundnegative health impacts to the rest of the population in surrounding areas, norhave we found widespread contamination that would continue to pose asubstantial threat to human health, within a few exceptional, restrictedareas.” The Forum’s report aims to help the affected countriesunderstand the true scale of the accident's consequences and also suggests waysthe governments of Belarus,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Ukraine might addressmajor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stemming from the accident. Members of theForum, includi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three governments, will meet September6 and 7 in Vienna at an unprecedented gathering of the world’s experts onChernobyl, radiation effects and protection, to consider these findings andrecommendations. Major study findings Dozens of important findings are included in the massivereport: Approximately 1000 on-site reactor staff and emergency workers were heavily exposed to high-level radiation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accident; among the more than 200 000 emergency and recovery operation workers expos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86-1987, an estimated 2200 radiation-caused deaths can be expected during their lifetime. An estimated five million people currently live in areas of Belarus, Russia and Ukraine that are contaminated with radionuclides due to the accident; about 100 000 of them live in areas classified in the past by government authorities as areas of “strict control”. The existing “zoning” definitions need to be revisited and relaxed in light of the new findings. About 4000 cases of thyroid cancer, mainl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t the time of the accident, have resulted from the accident’s contamination and at least nine children died of thyroid cancer; however the survival rate among such cancer victims, judging from experience in Belarus, has been almost 99%. Most emergency workers and people living in contaminated areas received relatively low whole body radiation doses, comparable to natural background levels. As a consequence, no evidence or likelihood of decreased fertility among the affected population has been found, nor has there been any evidence of increases in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that can be attributed to radiation exposure. Poverty, “lifestyle” diseases now rampant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pose a far greater threat to local communities than does radiation exposure. Relocation proved a “deeply traumatic experience” for some 350,000 people moved out of the affected areas. Although 116 000 were moved from the most heavily impacted area immediately after the accident, later relocations did little to reduce radiation exposure. Persistent myths and misperceptions about the threat of radiation have resulted in “paralyzing fatalism” among residents of affected areas. Ambitious rehabilitation and social benefit programs started by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continued by Belarus, Russia and Ukraine, need reformulation due to changes in radiation conditions, poor targeting and funding shortages.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sarcophagus built to contain the damaged reactor have degraded, posing a risk of collapse and the release of radioactive dust; A comprehensive plan to dispose of tons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at and around the Chernobyl NPP site, in accordance with current safety standards, has yet to be defined. Alongside radiation-induced deaths and diseases, the reportlabels the mental health impact of Chernobyl as “the largest public healthproblem created by the accident” and partially attributes this damagingpsychological impact to a lack of accurate information. These problems manifestas negative self-assessments of health, belief in a shortened life expectancy,lack of initiative, and dependency on assistance from the state. “Two decades after the Chernobyl accident, residents in theaffected areas still lack the information they need to lead the healthy andproductive lives that are possible,” explains Louisa Vinton, Chernobyl focalpoint at the UNDP. “We are advising our partner governments that they mustreach people with accurate information, not only about how to live safely inregions of low-level contamination, but also about leading healthy lifestylesand creating new livelihoods.” But, says Dr Michael Repacholi, Manager of WHO'sRadiation Program, “the sum total of the Chernobyl Forum is a reassuring message.” He explains that there have been 4000 cases of thyroidcancer, mainly in children, but that except for nine deaths, all of them haverecovered. Otherwise, the team of international experts found no evidencefor any increases in the incidence of leukemia and cancer among affectedresidents.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s have estimated that radiationcould cause up to about 4000 eventual deaths among the higher-exposed Chernobylpopulations, i.e., emergency workers from 1986-1987, evacuees and residents of themost contaminated areas. This number contains both the known radiation-inducedcancer and leukaemia deaths and a statistical prediction, based on estimates ofthe radiation doses received by these populations. As about quarter of peopledie from spontaneous cancer not caused by Chernobyl radiation, theradiation-induced increase of only about 3% will be difficult to observe.However, in the most exposed cohorts of emergency and recovery operationworkers some increase of particular cancer forms (e.g., leukemia) in particulartime periods has already been observed. The predictions use six decades ofscientific experience with the effects of such doses, explained Repacholi. Repacholi concludes that “the health effects of theaccident were potentially horrific, but when you add them up using validatedconclusions from good science, the public health effects were not nearly assubstantial as had at first been feared.” The report’s estimate for the eventual number of deaths isfar lower than earlier, well-publicized speculations that radiation exposurewould claim tens of thousands of lives. But the 4000 figure is not fardifferent from estimates made in 1986 by Soviet scientists, according to DrMikhail Balonov, a radiation exper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n Vienna, who was a scientist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t the time of theaccident. A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the reports are alsoreassuring, for the scientific assessments show that, except for the stillclosed, highly contaminated 30 kilometer area surrounding the reactor, and someclosed lakes and restricted forests, radiation levels have mostly returned toacceptable levels. “In most areas the problems are 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not health or environmental,” reports Balonov, the scientific secretary of theChernobyl Forum effort who has been involved with Chernobyl recovery since thedisaster occurred. Recommendations Recommendations call for focusing assistance efforts onhighly contaminated areas and redesigning government programs to help thosegenuinely in need. Suggested changes would shift programs away from those thatfoster “dependency” and a “victim” mentality, and replacing them withinitiatives that encourage opportunity, support local development, and givepeople confidence in their futures. In the health area, the Forum report calls for continuedclose monitoring of workers who recovered from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 (ARS)and other highly exposed emergency personnel. The Report also calls for focusedscreening of children exposed to radioiodine for thyroid cancer and highlyexposed clean-up workers for non-thyroid cancers. However, existing screeningprograms should be evaluated for cost-effectiveness, since the incidence ofspontaneous thyroid cancers is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as the targetpopulation ages. Moreover, high quality cancer registries need continuinggovernment support. In the environmental realm, the Report calls for long termmonitoring of caesium and strontium radionuclides to assess human exposure andfood contamination and to analyse the impacts of remedial actions andradiation-reduction countermeasures. Better information needs to be provided tothe public about the persistence of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in certain foodproducts and about food preparation methods that reduce radionuclide intake.Restrictions on harvesting of some wild food products are still needed in someareas. Also in the realm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Reportcalls for an “integrated waste management program for the Shelter, theChernobyl NPP site and the Exclusion Zone” to ensure application of consistentmanagement and capacity for all types of radioactive waste. Waste storage anddisposal must be dealt with in a comprehensive manner across the entireExclusion Zone,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In areas where human exposure is not high, no remediationneeds to be done, points out Balonov. “If we do not expect health orenvironmental effects, we should not waste resources and effort on low priority,low contamination areas,” he explains. “We need to focus our efforts andresources on real problems.” One key recommendation addresses the fact that large partsof the population,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still lack accurate informationand emphasizes the need to find better ways both to inform the public and toovercome the lack of credibility that hampered previous efforts. Even thoughaccurate information has been available for years, either it has not reachedthose who need it or people do not trust and accept the information and do notact upon it,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This recommendation calls for targeting information tospecific audiences, including community leaders and health care workers, alongwith a broader strategy that promotes healthy lifestyles as well as informationabout how to reduc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adiation exposures and address themain causes of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the socioeconomic sphere, the Report recommends a newdevelopment approach that helps individuals to “take control of their own livesand communities to take control of their own futures.” The Governments, theReport states, must streamline and refocus Chernobyl programs through moretargeted benefits, elimination of unnecessary benefits to people in lesscontaminated areas, improving primary health care, support for safe food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encouragement for investment and private sectordevelopment, including small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s. Notes Vinton, “The most important need is for accurateinformation on healthy lifestyles, together with better regulations to promotesmall, rural businesses. Poverty is the real danger. We need to take steps toempower people.” Answers to Longstanding Questions How much radiation were people exposed to as a result ofthe accident? With the exception of on-site reactor staff and emergency workers exposedon 26 April, most recovery operation workers and those living in contaminatedterritories received relatively low whole body radiation doses, comparable tobackground radiation levels and lower than the average doses received byresidents in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having high natural background radiationlevels.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five million people living in the contaminatedareas, exposures are within the recommended dose limit for the general public,though about 100 000 residents still receive more. Remediation of those areasand application of some agricultural countermeasures continues. Furtherreduction of exposure levels will be slow, but most exposure from the accidenthas already occurred. How many people died and how many more are likely to diein the future? The total number of deaths already attributable to Chernobyl or expectedin the future over the lifetime of emergency workers and local residents in themost contaminated areas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 4000. This includes some 50emergency workers who died of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 and nine children whodied of thyroid cancer, and an estimated total of 3940 deaths fromradiation-induced cancer and leukemia among the 200 000 emergency workers from1986-1987, 116 000 evacuees and 270 000 residents of the most contaminatedareas (total about 600 000). These three major cohorts were subjected to higherdoses of radiation amongst all the people exposed to Chernobyl radiation. The estimated 4000 casualties may occur during the lifetime of about 600000 people under consideration. As about quarter of them will eventually diefrom spontaneous cancer not caused by Chernobyl radiation, theradiation-induced increase of about 3% will be difficult to observe. However,in the most highly exposed cohorts of emergency and recovery operation workers,some increase in particular cancers (e.g., leukemia) has already been observed. Confusion about the impact has arisen owing to the fact that thousands ofpeople in the affected areas have died of natural causes. Also, widespreadexpectations of ill health and a tendency to attribute all health problems toradiation exposure have led local residents to assume that Chernobyl relatedfatalitie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y actually were. What diseases have already occurred or might occur in thefuture? Residents who ate food contaminated with radioactive iodine in the daysimmediately after the accident received relatively high doses to the thyroidgland. This was especially true of children who drank milk from cows who hadeaten contaminated grass. Since iodine concentrates in the thyroid gland, thiswas a major cause of the high incidence of thyroid cancer in children. Several recent studies suggest a slight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leukemia among emergency workers, but not in children or adult residents ofcontaminated areas. A slight increase in solid cancers and possibly circulatorysystem diseases was noted, but needs to be evaluated further because of thepossible indirect influence of such factors as smoking, alcohol, stress andunhealthy lifestyle. Have there been or will there be any inherited orreproductive effects?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low doses to residents of contaminatedterritories, no evidence or likelihood of decreased fertility has been seenamong males or females. Also, because the doses were so low, there was noevidence of any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stillbirths, adverse pregnancyoutcomes, delivery complications or overall health of children. A modest butsteady increase in reported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in both contaminated anduncontaminated areas of Belarus appears related to better reporting, notradiation. Did the trauma of rapid relocation cause persistentpsychological 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Stress symptoms, depression, anxiety and medically unexplained physicalsymptoms have been reported, including self-perceived poor health. Thedesignation of the affected population as “victims” rather than “survivors” hasled them to perceive themselves as helpless, weak and lacking control overtheir future. This, in turn, has led either to over cautious behavior andexaggerated health concerns, or to reckless conduct, such as consumption ofmushrooms, berries and game from areas still designated as highly contaminated,overuse of alcohol and tobacco, and unprotected promiscuous sexual activity. What wa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Ecosystems affected by Chernobyl have been studied and monitoredextensively for the past two decades. Major releases of radionuclides continuedfor ten days and contaminated more than 200 000 square kilometers of Europe.The extent of deposition varied depending on whether it was raining whencontaminated air masses passed. Most of the strontium and plutonium isotopes were deposited within 100kilometres of the damaged reactor. Radioactive iodine, of great concern afterthe accident, has a short half-life, and has now decayed away. Strontium andcaesium, with a longer half life of 30 years, persist and will remain a concernfor decades to come. Although plutonium isotopes and americium 241 will persistperhap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ir contribution to human exposure is low. What is the scope of urban contamination? Open surfaces, such as roads, lawns and roofs, were most heavilycontaminated. Residents of Pripyat, the city nearest to Chernobyl, were quicklyevacuated, reducing their potential exposure to radioactive materials. Wind,rain and human activity has reduced surface contamination, but led to secondarycontamination of sewage and sludge systems. Radiation in air above settledareas returned to background levels, though levels remain higher where soilshave remained undisturbed. How contaminated are agricultural areas? Weathering, physical decay, migration of radionuclides down the soil andreductions in bioavailability have le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transfer of radionuclides to plants and animals. Radioactive iodine, rapidlyabsorbed from grasses and animal feed into milk, was an early concern andelevated levels were seen in some parts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SouthernEurope, but, given the nuclide’s short half life, this concern abated quickly.Currently and for the long term, radiocaesium, present in milk, meat and someplant foods, remain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cern for internal human exposure,but,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few areas, concentrations fall within safe levels. What is the extent of forest contamination? Following the accident, animals and vegetation in forest and mountainareas had high absorption of radiocaesium, with persistent high levels inmushrooms, berries and game. Because exposure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declin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xposure from forest products hasincreased and will only decline as radioactive materials migrate downward intothe soil and slowly decay. The high transfer of radiocaesium from lichen toreindeer meat to humans was seen in the Artic and sub-Arctic areas, with highcontamination of reindeer meat in Finland, Norway, Russia, and Sweden. Theconcerned governments imposed some restrictions on hunting, includingscheduling hunting season when animals have lower meat contamination. How contaminated are the aquatic systems? Contamination of surface waters throughout much of Europe declined quicklythrough dilution, physical decay, and absorption of radionuclides in bedsediments and catchment soils. Because of bioaccumulation in the aquatic foodchain, though,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radiocaesium were found in fish fromlakes as far away as Germany and Scandinavia. Comparable levels ofradiostrontium, which concentrates in fish bone, not in muscle, were notsignificant for humans. Levels in fish and waters are currently low, except inareas with “closed” lakes with no outflowing streams. In those lakes, levels ofradiocaesium in fish will remain high for decades and, therefore, restrictionson fishing there should be maintained. What environmental countermeasures and remediation havebeen taken? The most effective early agricultural countermeasure was removingcontaminated pasture grasses from animal diets and monitoring milk forradiation levels. Treatment of land for fodder crops, clean feeding and use ofCs-binders (that prevented the transfer of radiocaesium from fodder to milk)led to large reductions in contamination and permitted agriculture to continue,though some increase in radionuclide content of plant and animal products hasbeen measured since the mid-1990s when economic problems forced a cutback intreatments. Some agricultural lands in the three countries have been taken outof use until remediation is undertaken. A number of measures applied to forests in affected countries and inScandinavia have reduced human exposure, including restrictions on access toforest areas, on harvesting of food products such as game, berries andmushrooms, and on the public collection of firewood, along with changes inhunting to avoid consumption of game meat where seasonal levels of radiocaesiummay be high. Low income levels in some areas cause local residents to disregardthese rules. What were radiation-induced effects on plants andanimals? Increased mortality of coniferous plants, soil invertebrates and mammalsand reproductive losses in plants and animals were seen in high exposure areasup to a distance of 20-30 kilometers. Outside that zone, no acuteradiation-induced effects have been reported. With reductions of exposurelevels, biological populations have been recovering, though the genetic effectsof radiation were seen in both somatic and germ cells of plants and animals.Prohibiting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activities in the exclusion zonepermitted many plant and animal populations to expand and created,paradoxically, “a unique sanctuary for biodiversity.” Does dismantlement of the Shelter and management ofradioactive waste pose furth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protective shelter was erected quickly, which led to someimperfections in the shelter itself and did not permit gathering complete dataon the stability of the damaged unit. Also, some structural parts of theshelter have corroded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main potential hazard posedby the shelter is the possible collapse of its top structures and the releaseof radioactive dust. Strengthening those unstable structures has been performed recently, and constructionof a New Safe Confinement covering the existing shelter that should serve formore than 100 years, starts in near future. The new cover will allowdismantlement of the current shelter, removal of the radioactive fuel mass fromthe damaged unit and, eventually, decommissioning of the damaged reactor.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still has to be developed for dealing with thehigh level and long-lived radioactive waste from past remediation activities.Much of this waste was placed in temporary storage in trenches and landfillsthat do not meet current waste safety requirements. What was the economic cost? Because of policies in place at the time of the explosion and theinflation and economic disruptions that followed the break-up of the SovietUnion, precise costs have been impossible to calculate. A variety of estimatesfrom the 1990s placed the costs over two decades at hundreds of billions ofdollars. These costs included direct damage, expenditures related to recoveryand mitigation, resettlement of people, social protection and health care forthe affected population, research on environment, health and the production ofclean food, radiation monitoring, as well as indirect losses due to removingagricultural lands and forests from use and the closing of agriculture andindustrial facilities, and such additional costs as cancellation of the nuclearpower program in Belarus and the additional costs of energy from the loss ofpower from Chernobyl. The costs have created a huge drain on the budgets of thethree countries involved. What were the main consequences for the local economy? Agriculture was hardest hit, with 784 320 hectares taken from production.Timber production was halted in 694,200 hectares of forest. Remediation made“clean food” production possible in many areas but led to higher costs in theform of fertilizers, additives and special cultivation processes. Even wherefarming is safe, the stigma associated with Chernobyl caused marketing problemsand led to falling revenues, declining production and the closure of somefacilities. Combined with disruptions due to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recession, and new market mechanisms, the region’s economy suffered, resultingin lower living standards, unemployment and increased poverty. All agriculturalareas, whether affected by radiation or not, proved vulnerable. Poverty is especially acute in affected areas. Wages for agriculturalworkers tend to be low and employment outside of agriculture is limited. Manyskilled and educated workers, especially younger workers, left the region.Also,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discourages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 and privateinvestment is low. What impact did Chernobyl and the aftermath have on localcommunities? More than 350 000 people have been relocated away from the most severelycontaminated areas, 116 000 of them immediately after the accident. Even whenpeople were compensated for losses, given free houses and a choice ofresettlement location, the experience was traumatic and left many with no employmentand a belief that they have no place in society. Surveys show that those whoremained or returned to their homes coped better with the aftermath than thosewho were resettled. Tensions between new and old residents of resettlementvillage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ostracism felt by the newcomers. Thedemographic structure of the affected areas became skewed since many skilled,educated and entrepreneurial workers, often younger, left the areas leavingbehind an older population with few of the skills needed for economic recovery. The older population has meant that deaths exceed births, which reinforcesthe perception that these areas are dangerous places to live. Even when pay ishigh, schools, hospitals and other essential public services are short ofqualified specialists. What has been the impact on individuals? According to the Forum’s report on health, “the mental health impact ofChernobyl is the largest public health problem unleashed by the accident todate.” People in the affected areas report negative assessments of their healthand well-being, coupled with an exaggerated sense of the danger to their healthfrom radiation exposure and a belief in a shorter life expectancy. Anxiety overthe health effects of radiation shows no signs of diminishing and may even bespreading. Life expectancy has been declining across the former Soviet Union,due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juries and poisoning, and notradiation-related illness. How have governments responded? The resettlement and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launched in Soviet conditionsproved unsustainable after 1991 and funding for projects declined, leaving manyprojects unfinished and abandoned and many of the promised benefits underfunded. Also, benefits were offered to broad categories of “Chernobyl victims”that expanded to seven million now receiving or eligible for pensions, specialallowances and health benefits, including free holidays and guaranteedallowances. Chernobyl benefits deprive other areas of public spending ofresources, but scaling down benefits or targeting only high-risk groups isunpopular and presents political problems. Given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radiation levels during past twenty years,governments need to revisit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ntaminated zones. Many areaspreviously considered to be at risk are in fact safe for habitation andcultivation. Current delineations are far more restrictive than demonstratedradiation levels can justify. The report identifies the need to sharpen priorities and streamline the programsto target the most needy, noting that reallocating resources is likely to face“strong resistance from vested interests. One suggestion calls for a “buyout” of the entitlement to benefits in return for lump sum start-up financingfor small businesses.
个人分类: 我的物理|476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推出电子图书馆
热度 1 if229 2016-2-13 11:33
联合国推出电子图书馆 2016年02月13日 10:36:20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联合国2月12日专电(记者倪红梅 孔晓涵)联合国出版部门12日宣布推出联合国电子图书馆。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当天在例行发布会上介绍说,目前,这一电子图书馆包括联合国出版物、期刊等,内容涉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人权、经济和社会发展、气候变化、国际法、治理、公共卫生、统计数字等。   电子图书馆将是获取联合国秘书处及其他部门出版物和数据的一站式平台。点开电子图书馆网站,可看到《森林产品年度市场回顾2014-2015》《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院规约》《联合国裁军年鉴2014》等出版物,点击后可分章节阅读全文。机构用户也可注册订阅。   据介绍,目前电子图书馆网站上包括约750本英文出版物和约250本联合国其他工作语言的出版物,即法文、西文、俄文、中文和阿文出版物。预计今后每年还将增加500本左右的新出版物。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2/13/c_1118026104.htm 链接
个人分类: 图情缘|1215 次阅读|1 个评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030科学报告
idmresearch 2016-1-25 13:59
10 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总部巴黎发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面向2030年》。该报告每五年的发布一次,主要着眼科学技术创新的长远发展趋势,对全球高等教育、科研创新进行评述。 一、 各国竞争形势严峻,普遍寻求有效发展战略 该报告指出,自2009-2014对于各国来说是一段比较艰难的过渡时期。2008年经济危机,以及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环境危机和能源问题的影响都促使各国提升了对科学的期望,并迫使政府思考如何寻求有效的发展战略,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维持自己已有的优势。 如:美国的奥巴马政府优先投资气候变化研究、能源以及健康领域;欧盟制定了“欧洲2020战略”,旨在通过智能化、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发展来帮助该地区摆脱金融危机;日本则还是利用现今的“安倍经济学”发展战略,不过从2013年起至今还未能兑现其加快经济发展的承诺;韩国朴槿惠政府一方面继续推行上届政府提出的“低碳,绿色增长”战略,同时也强调“创意经济”的重要性,努力通过发展新型创新产业来重振制造业现其加快经济发展的承诺;中国一直在靠公共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等。 不过总的来说,这些国家关于2020或2030的长期规划反应了他们愿景的主要三个方面:一是更好的管理,以改善商业环境和吸引外资从而发展有活力的私营部门;二是更具包容性的增长从而减少贫困程度和贫富不均问题;三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保护大多数经济体换取外汇所依赖的自然资源。 二、 全球科研支出增长可观,但各国情况不尽相同 总的来说,全球研发投入并没有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受金融危机太大的影响。相反的,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研发支出总量的增长超过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全球研发强度占国内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1.57% 提升到2013年的1.70%。 而各国研发领域各国支出差异也在日渐缩小。虽然存在不均衡状况,如美国仍然一家独大,占了28%,中国上升至第二位(20%),超过欧盟(19%)和日本(10%),占全球人口67%的其他国家则瓜分了研发领域投资的23%。但总的来说,还是呈现差异逐渐缩小的趋势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 、从公共与私营研发支出角度来看 1. 在高收入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由于2008-2009年经融危机的影响,各国遭受了影响。相对来说,欧洲很多国家政府就在知识投资方面倍添压力,因此不少国家公共部门对科技研发投入在减少,而私营企业的投入则对此做了很好地补充,“私营企业在整个金融危机过程中都维持了它们的研发投资水平”。而在低收入国家,科研投资则在不断增长。如非洲,埃塞俄比亚以比其他非洲国家更快的增长率提升其研发支出总量,将其由2009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的0.24%提升至2013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的0.61%。 2. 金砖国家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景象。在中国,公共和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在并肩增长;印度则是私营研发资金在增长,公共则在减少;在巴西,公共研发出资自2008年起保持相对稳定,私营企业的研发投入则有所增加等。(见图1.1,1.2) (二) 、从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的对比角度来看 在全球都在提倡和重视科技创新的时代,很多国家却忽视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正如古老格言的警示“若基础科学研究缺失,应用科学将无从谈起,因此寻求这二者的优化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各国情况也各不相同: 1. 中国在过去10年间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资只占到国内研发支出总额的4—6%;印度的大学研发支出仅占到国内研发支出总量的4%。 2. 在美国,联邦政府专注于为基础科研提供支持,而让产业部门在应用研究和技术进步方面起领导作用。而与其临近的加拿大政府则却削减了科学领域的联邦资金,转而投资于风险资金,以期发展商业创新、吸引新的贸易伙伴。 3. 俄罗斯联邦一贯将研发支出总量中的一大部分投向基础研究,后又因为2012年的创新增长战略而使得对基础投资的变得减少由2008年的26%下降至2013年的17%。 4. 而欧盟尽管陷入了长期的债务危机,但欧盟委员会仍保持了其在基础研究投入上的稳定性。 5. 反观韩国,他们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强度极大,意在改变长久以来其他国家对其的印象。自2001年至2011年,韩国将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资占研发支出总量的比例从13%提高到了18%。 三、 全球研究人员总数增长,但分布状态几乎未变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科研人员的人数是过去的两倍多,而最能直接的反映就是科学出版物的极速增长。其中,欧盟占据着全球的最大份额(22.2%),2011年起,中国代替美国,成为第二。日本占据的份额从2007年的10.7%下降至2013年的8.5%,俄罗斯同期所占比重从7.3%下降至5.7%。上述五大经济体各自所占份额虽有所起伏,但它们在整体上占据了全球研究人员数量的72%。(如下图)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日益频繁的人才流动趋势。未来数年间,全球范围内为争取熟练技术工人而展开的竞争将很可能愈发激烈,现在欧洲和亚洲国家或地区政策在积极鼓励博士研究生留学海外,例如,越南政府资助其公民在海外的攻读,以期在2020年前能够为越南高校增加20000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最后还有一个一直以来存在的现象:整体而言,女性在科研领域中的人数仍占少数。虽然,近年来,各国在对待性别问题上态度发生着变化,也在某些国家的某些专业出现女大学生超过男性的现象,但仍然可以看到女性在科研领域的限制。研究人员人群中,女性仅占总数的28.4%。也有不少国家采取措施来促进性别平等:德国2013年签署的联合执政协议提出,女性应在企业董事会职位中占据30%的席位;日本将女性在教师和研究人员中所占比重纳入大学巨额拨款的评选标准等。 四. 强调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促使各国不断寻觅战略改变 与以往旧观念不同,这次报告强调:当前,各收入水平的国家都有创新行为的产生。收入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在创新率和类型学呈现出的巨大差异体现出各自政策利益的特殊性。而通过专利申请可以洞见创新的影响力。三方专利指的是由同一发明人向美国、欧盟和日本专利局同时申请专利保护的发明专利。这一指标能够表明一个国家在世界水平上技术竞争力的强弱。高收入经济体在这一指标上具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只有韩国和中国在打破上述三巨头在该指标上的垄断地位中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如下图) 作为全球三方专利三巨头之二的欧盟和美国,其三方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在2002年至2012年间呈现最大幅收缩;2002年至2012年间,韩国三方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翻了一番,升至5.5%。 中国三方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由0.5%上升至3.6%,其他20国集团成员国所占比重平均也翻了一番,升至1.6%。(如下图) 其中,部分国家发展情况如下: 中国 :自2011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且预计在2016年前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发表者。不过,尽管近年来投入巨大,但科学家们尚未取得尖端性突破,鲜有研究成果转化为创新和竞争产品,面临着100亿美元知识产权收支赤字(2009年)的窘境。研发支出用在基础研究上仅占4.7%,很多企业仍然以来外来核心技术。这不断迫使我国做出改变,努力走上真正意义的创新驱动道路: 1. 中国科学院在压力之下致力于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及扩大与其他创新者的合作。 2. 多项政策正在朝着技术和创新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目标发展,如,“十二五”计划(2011–2015年)明确要求发展智能城市技术。 3. 现已成功实现了多项由“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定的量化目标,并有望在2020年前让研发支出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政治化的、干涉性的策略却不利于外国资本和人才的引进,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有140万中国海外留学生回国发展;而自2010年起,回国发展的海外留学生人数只有上述人数的一半。 美国 :美国自2010年起经济一直保持上升态势。然而,这种从2008年至2009年经济衰退中的复苏势头尚未稳固。尽管失业率水平有所下降,但是工资水平停滞不升。同时,研发领域的联邦投资也有所停滞。一方面是企业研发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则是受预算方案的限制,造成大学科研经费的大幅度削减,使得美国大学不得不从产业部门寻求新的资金来源,这也影响着影响年青一代以及已有建树的科学家的科研热情,促使他们改变职业方向,甚至移居海外。 为了应对2013年奥巴马总统宣布的“重大挑战”,政府行政部门正致力于培养“产业-公益-政府”三者之间的伙伴关系。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一些里程碑式的项目得以开展,比如“脑计划”、“高端制造业合作关系”以及于2015年从产业合作伙伴方获得1400亿美元投资的“美国商企气候承诺行动”。 日本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采取积极的财政和经济政策以摆脱经济低迷的状况。如其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的“安倍经济学”。而该方案的第三支“箭”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成效尚未显现。不过,日本仍旧是世界上研发最密集型经济体之一。同时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将其传统实力与未来愿景相结合、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对学术研究渐失兴趣以及科研出版物的减少等都反映出国家亟待对创新系统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而学术领域的高校改革一直是个挑战。与国立大学固定资金不断下降相对的是竞争性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资金数量在不断增加,对高校学者的需求却日益增长,而他们花费在研究上的时间却减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本科研出版物数量的减少。 还有不得不提的2011年3月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这次灾难性的事故不仅动摇了公众对核技术的信心,而且很大程度上也动摇了公众对科技的信心,使得政府决定重新开始研究可再生资源的发展与应用,而随后出版的《科技的第四种计划》也着重强调了从福岛核泄漏事故中恢复和重建、绿色创新以及生活创新。 总的来说,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正在将可持续发展列入各国今后10-20年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中。 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强烈的愿望以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以及全球竞争所带来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依靠“绿色”技术,也就是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从科研投资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以及研发人数的增加,都可以看出各国对研发的重视,这也是一个重要趋势。 通过了解全球过去五年内各个国家的家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有利于我们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做出未来的战略规划,即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我想这也是此篇报告的意义所在。 ( 赵蓉,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读研究生)
个人分类: 科学报告|5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被称为专家时,还是觉得有点胆怯
热度 3 duanlp 2015-12-12 20:53
本网的知名博主武夷山老师当年在我博士毕业前,专门邀请我到他手下工作,转眼过去14年整了。在这14年里,我无论是在国内做国际科技政策、出国当科技外交官还是赴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我都是跟随着武老师,遇到事情前,先去问问他,听听他的意见,甚至遇到不开心的小事时,也会去找他哭哭鼻子。 但是由于一年前,他因为工作原因,调离我单位了,使我没法像以前一样那么方便地去找他。在这14年里,我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也从一个青年研究人员成长为中年研究员。这周,我被中国日报约稿以信息专家的身份写一篇关于互联网文化的文章。 写之前,心里很胆怯,怕写不好,若是武老师还在我单位,我一定会先去找他听听他的建议,但是这次因为时间急,只有半天的时间就要拿出成稿,所以只好自己把这十多年参加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的体会凝练成1200字,写成了这篇文章“乌镇峰会专家谈:从MSN到微信 用互联网文化讲中国故事” http://news.sohu.com/20151210/n430715854.shtml 没想到,写完之后,居然在网络上得到很高的评价,各大网站都转载了。我赶紧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武老师这个好消息,并得到他的肯定。
340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恐怖] [绿色地狱 The Green Inferno (2013)][720p][美国][主演:
lcj2212916 2015-12-11 17:18
导演: 伊莱·罗斯 编剧: 伊莱·罗斯 / 吉列尔莫·阿莫依托 主演: 洛伦扎·伊佐 / 拉蒙·莱 / 艾瑞尔·利维 / 达里尔·沙巴拉 / 可比·毕丝·布兰顿 / 更多... 类型: 恐怖 / 冒险 官方网站: thegreeninferno.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智利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11-02(纽约首映) / 2014-10-16(智利) / 2015-09-25(美国) 片长: 100分钟 又名: 食人炼狱(台) IMDb链接: tt2403021 就读于纽约某大学的贾丝廷(萝兰萨·伊佐 Lorenza Izzo 饰)是一名联合国官员的女儿,她原本优哉游哉,嬉笑怒骂,生活平淡无奇。偶然的机会,她受邀加入了由亚历杭德罗(艾瑞尔·利维 Ariel Levy 饰)领军的环保示威组织ACT。该组织近期正打算前往位于秘鲁亚马逊丛林的某个小村落,不久前该地发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而大型公司图谋砍伐丛林、驱逐村民,甚至不惜用到屠杀的手段。为了抗议这种不人道的暴行,ACT的各位经过周密规划启程来到秘鲁。这群在最发达的国家过惯了养尊处优生活的年轻人,带着半度假的心情来到了异国他乡。   在经历了严峻的生死考验后,他们的抗议终于取得成功。谁知返程途中飞机出现故障坠毁,幸存者置身丛林中,而神秘的食人族正悄然向他们靠近…… 下载地址: http://page92.ctfile.com/file/137394328
3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主义人权歌》
liwei999 2015-8-1 16:56
联合国《普世人权宣言》(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献,没有之一。记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吸取东西方文明进步之思想精华,该文献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丰碑。到联合国网页,看当时联合国核心成员国参与起草的磋商过程很有意思。经过三年多的反复起草修改,《普世人权宣言》于1948年12月10日压倒性通过,八票弃权,无反对票。 《人权宣言》的实质是阐述所有人在社会大家庭中理应享有的平等权利,主要包括精神层面的自由和物质层面的福利。面对民主自由加社会主义这样美好的结合,谁好意思站出来直接反对宣言呢?哪怕是集权主义分子和资本主义的死硬派。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宣言起草的有中国博士张彭春(张伯苓的胞弟)。作为美国代表和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负责人,罗斯福夫人是宣言背后的主推。她回忆说张博士有两大贡献,一是要求宣言吸取东方精华,包括从孔孟之道中吸取营养,二是强调真理不是唯一,开阔了死脑筋的西方起草人的思路。各国起草组成员被要求阅读东方经典,了解世界大同理想在各地的发展轨迹。张博士的另一个成就是,他以国际化为由,说服了起草小组在天赋人权的宣言中不再提及人格化的上帝。比较《美国独立宣言》,这一变化尤为醒目。这一点,无疑扩大了该宣言的普适性,避免了有神论和无神论涉及信仰的无谓争论。 联合国在通过这一历史性文献的时候,要求各成员国以各种形式广为宣传和切实实施这一宣言。作为人类尊严、自由和权利的标准诠释,《人权宣言》经受了冷战年代的风风雨雨,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推动社会进步国际和谐的过程中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力。可以说,人类无人权,猿猴森林圈。世界无《宣言》,万古如长夜。 本篇是笔者反复聆听研读《人权宣言》的自然结果。所作《社会主义人权歌》(承蒙洪先生帮助加工修辞,谨致谢忱),句句源自《宣言》,作为其通俗化的解释和介绍,为联合国《人权宣言》的普及,略尽绵力。正所谓: 大爱无疆,大道有形。地球一村,世界大同。 社会主义,浩浩荡荡。作《人权歌》,传诵远扬。 初稿如下,就教大方。 【引子】 生而平等, 人有尊严。 践踏人权, 世界大战 。 违背良心, 人类灾难 。 基本人权,百姓祈望。 言论无罪, 自由 信仰。免于恐惧,心情舒畅。 免于匮乏,丰衣足饷。 反对暴政, 人民造反,社会失序,生灵 涂炭 。防微杜渐,不使动荡,人权自由,法律保障。 睦邻友好,世界和平。 人权宣言,宪章精神。 联合各国,承诺责任 。 具体条款,文明结晶。宣示天下,共同标准。 人权意识,教育为重 。经验教训,鲜血凝成。 普遍遵循,可保和平。 【社会主义人权歌】 人初性善,天赋人权。生命自由,人身安全。 天下为公,平等而生。四海之内,皆兄弟情。 个性自由,充分发挥。普世平权,人无区分。 虐待可耻,奴役严禁。无论何地,一视同仁。 人权受害,国家偿还。公安为民,严禁滥权。 司法独立,公开审讯。程序公正,量罪入刑。 无罪推定,法不追溯。保护隐私,禁止毁誉。 国籍天然,换籍自愿。迁徙定居,出入海关。 此地迫害,他国避难。自主自由,天赋人权。 男女平等,自由成亲。两厢情愿,禁止逼婚。 组建家庭,社会单元。个人财产,不容侵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集会随愿,结社自由。 思想无罪,信仰自由。言论无罪,发表自由。 民议国事,匹夫有责。或选代表,或竞公职。 人民意愿,政府之基。平等投票,自由选举。 社会主义,大势所趋。全民社保,衣食住医。 自由择业,工作权利。组织工会,保障权益。 同工同酬,救助失业。最低工薪,保障生活。 带薪休假,有劳有逸。劳者休闲,天经地义。 救济贫困,社保病疾。孤寡有助,老有所依。 照顾妇孺,责归社稷。婚生私生,呵护无歧。 教育免费,人人受惠。义务初教,有教无类。 职业培训,社会便利。高教权益,唯才是举。 教育宗旨,发展个性。尊重他人,理解宽容。 文化艺术,科技增进。人人得益,惠及全民。 文艺创作,智慧产权。法律保障,社会必然。 人人有责,社会维系。他人权益,不得侵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天苍地黄,人权为上。 【相关】 《世界人权宣言》是文明世界的圣经 2015-07-28 读书笔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24字真言是社会主义的人权宣言 2015-08-11 《人权宣言》读书笔记(序言篇) 2015-07-31 《人权宣言》读书笔记(1/2) 2015-07-31 《人权宣言》读书笔记(2/2) 2015-07-31 《立委随笔:社会主义好》 http://www.ohchr.org/EN/UDHR/Pages/UDHRIndex.aspx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349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权宣言》读书笔记(2/2)
liwei999 2015-7-31 17:45
Article 16. (1) Men and women of full age, without any limitation due to race, nationality or religion, have the right to marry and to found a family. They are entitled to equal rights as to marriage, during marriage and at its dissolution. (2) Marriage shall be entered into only with the free and full consent of the intending spouses. (3) The family is the natural and fundamental group unit of society and is entitled to protection by society and the State. Artikolo 16. Plenaĝaj viroj kaj virinoj, sen ia ajn limigo pro raso, nacieco aŭ religio, rajtas edziĝi kaj fondi familion. Iliaj rajtoj estas egalaj koncerne la geedziĝon, dum la geedzeco kaj koncerne eksedziĝon. Geedziĝo okazu sole laŭ libera kaj plena konsento de la geedziĝontoj. La familio estas la natura kaj fundamenta grupunuo de la socio, kaj ĝi rajtas ricevi protekton de la socio kaj de la Ŝtato. 第16条 ㈠ 成年男女,不受种族、国籍或宗教的任何限制有权婚嫁和成立家庭。他们在婚姻方面,在结婚期间和在解除婚约时,应有平等的权利。 ㈡ 只有经男女双方的自由和完全的同意,才能缔婚。. ㈢ 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会单元,并应受社会和国家的保护 。. 【笔记:男女平等,结婚自由。两厢情愿,禁止逼婚。组建家庭,社会保障。】 Article 17.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own property alone as well as in association with others. (2) No one shall be arbitrarily deprived of his property . Artikolo 17 Ĉiu rajtas proprieti havaĵon, kaj sola kaj en asociiĝo kun aliaj. Al neniu estu arbitre forprenita lia proprieto. 第17条 ㈠ 人人得有单独的财产所有权以及同他人合有的所有权。 ㈡ 任何人的财产不得任意剥夺 。. 【笔记:私有财产,基本人权。】 Article 18.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thought, conscience and religion; this right includes freedom to change his religion or belief, and freedom, either alone or in community with others and in public or private, to manifest his religion or belief in teaching, practice, worship and observance . Artikolo 18. Ĉiu havas la rajton je libereco de penso, konscienco kaj religio; tiu ĉi rajto inkluzivas la liberecon ŝanĝi sian religion aŭ kredon, kaj liberecon manifesti, ĉu sola ĉu kune kun aliaj, ĉu publike ĉu private, sian religion aŭ kredon per instruado, praktikado, adorado kaj observado. . 第18条 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改变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单独或集体、公开或秘密地以教义、实践、礼拜和戒律表示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 。. 【笔记:思想无罪,宗教自由。】 Article 19.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opinion and expression; this right includes freedom to hold opinions without interference and to seek, receive and impart information and ideas through any media and regardless of frontiers . Artikolo 19. Ĉiu havas la rajton je libereco de opinio kaj esprimado; ĉi tiu rajto inkluzivas la liberecon havi opiniojn sen intervenoj de aliaj, kaj la rajton peti, ricevi kaj havigi informojn kaj ideojn per kiu ajn rimedo kaj senkonsidere pri la landlimoj. 第19条 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 【笔记:言论无罪,发表自由。】 Article 20.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peaceful assembly and association. (2) No one may be compelled to belong to an association. Artikolo 20. Ĉiu havas la rajton je libereco de pacema kunvenado kaj asociiĝo. Neniu estu devigita aparteni al asocio. 第20条 ㈠ 人人有权享有和平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㈡ 任何人不得迫使隶属于某一团体 。. 【笔记:集会随愿,结社自由。】 Article 21.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take part in the government of his country, directly or through freely chosen representatives. (2) Everyone has the right of equal access to public service in his country. (3) The will of the people shall be the basis of the authority of government; this will shall be expressed in periodic and genuine elections which shall be by universal and equal suffrage and shall be held by secret vote or by equivalent free voting procedures . Artikolo 21 Ĉiu homo rajtas partopreni la regadon de sia lando, aŭ rekte aŭ pere de libere elektitaj reprezentantoj. Ĉiu rajtas je egala aliro al publika servo en sia lando. La volo de la popolo estu la bazo de la aŭtoritato de la registaro; tiu volo estu esprimata per regulaj kaj aŭtentikaj elektoj, kiuj okazu per universala kaj egala balotrajto, kaj per sekreta voĉdono aŭ ekvivalentaj liberaj voĉdonaj proceduroj. . 第21条 ㈠ 人人有直接或通过自由选择的代表参与治理本国的权利。 ㈡ 人人有平等机会参加本国公务的权利。 ㈢ 人民的意志是政府权力的基础;这一意志应以定期的和真正的选举予以表现,而选举应依据普遍和平等的投票权,并以不记名投票或相当的自由投票程序进行 。. 【笔记:民可参政, 天下为公 。人民意愿,政府之基。平等 投票 ,自由 选举 。】 Article 22. Everyone, as a member of society, has the right to social security and is entitled to realization, through national effort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ganization and resources of each State, of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indispensable for his dignity and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his personality. Artikolo 22 Ĉiu, kiel membro de la socio, havas rajton je socia sekureco kaj povas postuli la realigon, per naciaj klopodoj kaj internacia kunlaboro, kaj konforme al la organizo kaj disponeblaj rimedoj de ĉiu Ŝtato, de tiuj ekonomiaj, sociaj kaj kulturaj rajtoj, kiuj estas nepre necesaj por lia digno kaj por la libera disvolviĝo de lia personeco. 第22条 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种权利的实现,这种实现是通过国家努力和国际合作并依照各国的组织和资源情况 。. 【笔记:社会保障,人人受惠。】 Article 23.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work, to free choice of employment, to just and favourable conditions of work and to protection against unemployment. (2) Everyone, without any discrimination, has the right to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 (3) Everyone who works has the right to just and favourable remuneration ensuring for himself and his family an existence worthy of human dignity, and supplemented, if necessary, by other means of social protection. (4)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form and to join trade un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his interests. Artikolo 23 Ĉiu havas rajton je laboro, je libera elekto de sia okupo, je justaj kaj favoraj laborkondiĉoj kaj je protekto kontraŭ senlaboreco. Ĉiu, sen ia ajn diskriminacio, rajtas ricevi egalan salajron pro egala laboro. Ĉiu, kiu laboras, rajtas ricevi justan kaj favoran kompenson, kiu certigu por li mem kaj por lia familio ekziston konforman al homa digno, kaj kiun suplementu, laŭnecese, aliaj rimedoj de socia protekto. Ĉiu rajtas formi kaj aliĝi sindikatojn por protekto de siaj interesoj. 第23条 ㈠ 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于失业的保障。 ㈡ 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 ㈢ 每一个工作的人,有权享受公正和合适的报酬,保证使他本人和家属有一个符合人的尊严的生活条件,必要时并辅以其他方式的社会保障。 ㈣ 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笔记:自由择业,有权工作。同工同酬,保障失业。最低工薪,体面生存。组织工会,保障权益。】 Article 24.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rest and leisure, including reasonable limitation of working hours and periodic holidays with pay. Artikolo 24 Ĉiu havas rajton je ripozo kaj libertempo, inkluzive racian limigon de la laborhoroj kaj periodajn feriojn kun salajro. 第24条 人人有享有休息和闲暇的权利,包括工作时间有合理限制和定期给薪休假的权利 。. 【笔记:带薪休假,有 劳有逸,劳者休闲,天经地义 。】 Article 25.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a standard of living adequate for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himself and of his family, including food, clothing, housing and medical care and necessary social services, and the right to security in the event of unemployment, sickness, disability, widowhood, old age or other lack of livelihood in circumstances beyond his control. (2) Motherhood and childhood are entitled to special care and assistance. All children, whether born in or out of wedlock, shall enjoy the same social protection. . Artikolo 25 Ĉiu havas rajton je vivnivelo adekvata por la sano kaj bonfarto de si mem kaj de sia familio, inkluzive de nutraĵo, vestaĵoj, loĝejo kaj medicina prizorgo kaj necesaj sociaj servoj, kaj la rajton je sekureco en okazo de senlaboreco, malsano, malkapablo, vidvineco, maljuneco aŭ alia perdo de la vivrimedoj pro cirkonstancoj ekster sia povo. Patrineco kaj infaneco rajtigas al specialaj prizorgoj kaj helpo. Ĉiuj infanoj, egale ĉu ili naskiĝis en aŭ ekster geedzeco, ricevu saman socian protekton. 第25条 ㈠ 人人有权享受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在遭到失业、疾病、残废、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况下丧失谋生能力时,有权享受保障。 ㈡ 母亲和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顾和协助。一切儿童,无论婚生或非婚生,都应享受同样的社会保护。 【笔记:全民保障,大势所趋。人人受惠, 社会福利: 救济失业,社保病残,孤寡有助, 老有所依 。体面生存, 衣食住医 。婚生私生,同等呵护。 照顾妇孺,社会之责。 】 Article 26.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education. Education shall be free, at least in the elementary and fundamental stages. Elementary education shall be compulsory. Technic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hall be made generally available and higher education shall be equally accessible to all on the basis of merit. (2) Education shall be directed to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personality and to the strengthening of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 It shall promote understanding, tolerance and friendship among all nations, racial or religious groups, and shall further the activiti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peace. (3) Parents have a prior right to choose the kind of education that shall be given to their children Artikolo 26 Ĉiu havas rajton je edukiĝo. La edukado estu senpaga, almenaŭ en la elementa kaj fundamenta stadioj. La elementa edukado estu deviga. La teknika kaj porprofesia edukado estu ĝenerale akirebla, kaj pli alta edukado estu egale akirebla por ĉiuj laŭ ties meritoj. Edukado celu la plenan disvolvon de la homa personeco kaj plifortigon de la respekto al la homaj rajtoj kaj fundamentaj liberecoj. Ĝi kreskigu komprenon, toleron kaj amikecon inter ĉiuj nacioj, rasaj aŭ religiaj grupoj, kaj antaŭenigu la agadon de Unuiĝintaj Nacioj por konservo de paco. Gepatroj havas unuavican rajton elekti la specon de la edukado, kiun ricevu iliaj infanoj. . 第26条 ㈠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普遍设立。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而对一切人平等开放。 ㈡ 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教育应促进各国、各种族或各宗教集团间的了解、容忍和友谊,并应促进联合国维护和平的各项活动。 ㈢ 父母对其子女所应受的教育的种类,有优先选择的权利 。. 【笔记:初教 免费 ,人人得享,初教普及,人人有责。职业培训,有教无类。高等教育,唯才是举。教育宗旨,发展个性,尊重人权,宽容理解,促进和平。】 Article 27.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free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community, to enjoy the arts and to share in scientific advancement and its benefits. (2)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moral and material interests resulting from any scientific, literary or artistic production of which he is the author. Artikolo 27 Ĉiu rajtas libere partopreni la kulturan vivon de la komunumo, ĝui la artojn kaj partopreni sciencan progreson kaj ĝiajn fruktojn. Ĉiu havas rajton je protekto de la moralaj kaj materialaj interesoj rezultantaj el eventualaj sciencaj, literaturaj aŭ artaj produktaĵoj, kiujn li aŭtoris. 第27条 ㈠ 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 ㈡ 人人对由于他所创作的任何科学、文学或美术作品而产生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利益,有享受保护的权利 。. 【笔记:文化艺术,科技进步,人人得益,全民受惠。文艺创作,智慧产权,法律保障。】 Article 28. Everyone is entitled to a social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in which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set forth in this Declaration can be fully realized. Artikolo 28 Ĉiu havas rajton je socia kaj internacia organizo, en kiu la rajtoj kaj liberecoj difinitaj en ĉi tiu Deklaracio povas esti plene realigitaj . 第28条 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 【笔记:人权保障,社会必然。】 Article 29. (1) Everyone has duties to the community in which alone the free and full development of his personality is possible. (2) In the exercise of his rights and freedoms, everyone shall be subject only to such limitations as are determined by law solely for the purpose of securing due recognition and respect for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of others and of meeting the just requirements of morality, public order and the general welfare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3) These rights and freedoms may in no case be exercised contrary to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Artikolo 29 Ĉiu havas devojn al la komunumo, en kiu, sole, estas ebla la libera kaj plena disvolviĝo de lia personeco. En la uzado de siaj rajtoj kaj liberecoj, ĉiu estu subigita sole al tiuj limigoj, kiuj estas jure difinitaj ekskluzive kun la celo certigi adekvatan rekonon kaj respekton por la rajtoj kaj liberecoj de aliaj kaj por konformiĝi al justaj postuloj de moralo, publika ordo kaj ĝenerala bonfarto en demokrata socio. Tiuj ĉi rajtoj kaj liberecoj estas en neniu okazo efektivigeblaj kontraŭe al la celoj kaj principoj de Unuiĝintaj Nacioj. . 第29条 ㈠ 人人对社会负有义务,因为只有在社会中他的个性才可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 ㈡ 人人在行使他的权利和自由时,只受法律所确定的限制,确定此种限制的唯一目的在于保证对旁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并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适应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正当需要。 ㈢ 这些权利和自由的行使,无论在任何情形下均不得违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 【笔记:社会维系,人人有责。个性自由,充分发挥。他人权益,不得侵犯。】 Article 30. Nothing in this Declaration may be interpreted as implying for any State, group or person any right to engage in any activity or to perform any act aimed at the destruction of any of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set forth herein. Artikolo 30 Nenio en ĉi tiu Deklaracio estu interpretita kiel implico, ke iu ajn Ŝtato, grupo aŭ persono iel ajn rajtas entrepreni ian ajn agadon aŭ plenumi ian ajn agon, kiu celus detrui kiun ajn el la rajtoj kaj liberecoj ĉi-ene difinitaj. 第30条 本宣言的任何条文,不得解释为默许任何国家、集团或个人有权进行任何旨在破坏本宣言所载的任何权利和自由的活动或行为 。. 【笔记: 人权为上,不容损伤。】 【相关】 《世界人权宣言》是文明世界的圣经 2015-07-28 《人权宣言》读书笔记(序言篇) 2015-07-31 《人权宣言》读书笔记(1/2) 2015-07-31 《社会主义人权歌》 2015-08-01 http://www.ohchr.org/EN/UDHR/Pages/UDHRIndex.aspx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4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食用油的科学解读
gdn 2015-7-28 02:19
一、背景信息   食用油是膳食必需营养素之一,也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近几年,我国食用油生产、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国内外食用油脂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从“吃饱”到吃“精细”再到“吃出健康、吃的安全”不断转变。2014年11月26日,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组织多位国内食用油脂行业的权威专家、十余位媒体代表针对我国食用油产业发展、食用油营养、煎炸油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二、专家解读   1、针对食用油,应倡导健康的食用方法,要对食用油的“量”进行适当控制,保证营养平衡。   一是食用油的“量”要适当控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美国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专家委员会和医学研究所以及日本的DRI委员会等对膳食脂肪、主要膳食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的适宜摄入量均提出了推荐值。我国也有相应的要求,对于我国成年人(18-59岁)、老年人(≥65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均推荐为膳食总能量的20-30%,推荐膳食饱和脂肪酸适宜摄入量为13~59岁人群 10%,60岁以上老年人在6~8% ,建议膳食中来源于工业加工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膳食总能量的1%。   二是保证食用油的营养平衡。油脂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能量。而对于健康而言,油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人体代谢所需要的必须脂肪酸。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提供适合其健康需要的食用油,欧美等发达国家有专门给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研制的食用油。这对于食品工业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食用油结构的调整,通过食用油的精细化生产,保证食用油的营养平衡将成为我国食用油工业未来努力发展的方向。   2、煎炸过程影响油脂品质。   不同食物对油脂品质的影响不同,以棕榈起酥油为例,42℃下煎炸海鲜类产品时其品质劣变速度最快,其次是鸡类产品,最后是薯类产品;正确的过滤能更好地保障煎炸油的煎炸品质,混滤对煎炸油品质有影响,不同类产品应分开过滤;炸制量对煎炸过程中的油脂品质无显著影响。   3、我国油脂管理以及法规建设正趋于国际化,专业化。   国际煎炸油专题学术会议由德国油脂科学学会定期举办,目前已成功举办七届,其中第七届围绕优化煎炸操作、提高煎炸食品的安全和品质展开讨论。针对餐饮业中有关食物烹炸的过程,我国国内贸易行业标准《餐饮业食物烹炸操作规范》目前正在制定过程中,操作规范提出如下几个要求:   1)选择热稳定性好、适合油炸加工的食用油脂;   2)良好的排油烟设施;   3)定期过滤在用油,去除食物残渣;   4)经常检查在用油的品质;   5)定期清洁烹炸设备设施;   6)为保持油炸设备正常工作,应及时补充烹炸油;   7)宜采用有加热温度控制的专用烹炸设备设施;   8)避免烹炸油温过高(推荐不超过190℃)。   中国对于煎炸过程的管理是全球较严格的国家之一,国油脂管理以及相应法规建设正趋于国际化、专业化。   4、以土法或者是原生态的油脂压榨方法生产出的食用油有益处也有风险,需要符合国家标准才能保证安全。   部分消费者追求土法或者是原生态的油脂压榨,甚至直接跟油坊定制,认为更天然。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油脂加工原料,长期以来也催生出了很多传统的、原生态的油脂初榨技术。初榨对于保持油脂的原生态的营养成分有益,然而对于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的控制不够。即便低温压榨,同样需要对原料、加工过程以及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总之,对于遵循土法或者原生态的压榨方法生产出来的食用油,只有在符合我国相关标准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保证天然与安全并存。   三、专家建议   (一)棕榈油以及调和油是较佳煎炸油的选择;   (二)影响煎炸油品质的因素很多,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而不只是仅用煎炸“天数”来控制;   (三)在烹制油炸食品时要分类煎炸,对使用油品适时过滤,不同类产品分开过滤,可以提高油脂品质;   (四)食用油并不是越贵越好,油的价格高与生产油的原料有关系,与其自身营养价值没有必然联系,消费者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选“对的”油,不一定要选“贵的”油。   本期专家   王兴国,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张 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   何东平,武汉轻工大学教授
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采取联合行动应对灾害、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
kejidaobao 2015-7-3 15:17
2014 年英国皇家学会发布报告《应对极端天气》(Resilience to extreme weather),报告中指出,在接下来几年中,全球极端气候现象将会频繁发生,特别是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洪水、干旱等明显环境现象,同时气温增高产生的热浪也会对老龄化人群产生威胁。英国皇家学会认为,发布该调查报告的关键点是希望可以帮助全球、国家和地方各级机构制定有关适应和减少风险的重要决策,通过对比不同的抉择,考虑恢复力的基本构建模块,来探讨可以做出怎样的改善措施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生产。 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2005 年1 月18 日至22 日联合国在日本兵库县神户市召开了“减少灾害问题世界会议”,通过了《2005— 2015 年行动纲领:加强国家和社区的抗灾能力》,即《兵库行动纲领》。会议为促进从战略上系统地处理减轻对危害的脆弱性和风险提供了一次独特的机会。它突出了加强国家和社区抗灾能力的必要性,并为此确定了各种途径。会议的预期成果是在生命以及社区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资产方面大幅度减少灾害损失。要实现这一成果,政府、区域组织和国际组织、包括志愿人员在内的民间社会、私营部门和科学界等所有有关行为者,都必须作出充分的承诺和参与。2012 年“里约+20”峰会,也聚焦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就“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纲领”达成一致。 因此在2015 年,英国皇家学会发布声明《采取联合行动应对灾害、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Taking joint action on disasters,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change),呼吁人们在应对未来变化的同时,应降低极端天气对人们产生的影响,需要科学地建立全球系统的恢复力,重点强调了关于建立应对灾害、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一致性纲领的必要性,同时帮助执政者以决定应采取何种行动更加有效地构建恢复力系统。人类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但是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食物、水和能源安全、人口增长和消费等都将阻挡未来繁荣。2015 年将达成的3 项国际协议: (1)减少灾害风险(3 月,兵库行动纲领的后续计划); (2)实现可持续发展(9 月,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更新); (3)气候变化(12 月)。 灾害、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斩断这三者间联系的问题是极端天气。极端天气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灾难性影响。它代表了发展的主要障碍,经常阻止人们摆脱贫困,或把人们拉入贫困之中。社会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正在经历的极端天气。更可怕的是,未来的气候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使人们和人们的财产更加暴露于这个威胁之下。联合国这三个纲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以公平和可持续的方式推动相关的活动,建立人们抵御极端天气的恢复力。声明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人们采取联合行动来应对灾害、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问题。1)国际纲领间保持一致。预备达成的国际协议应该从目的、设计和实施应对极端天气上保持一致。加强全球努力,建立恢复力;避免重复工作;防止混淆每个协议的角色和任务;减少对国家级和低一级的监测报告的要求。强调跨越所有三个协议问题的重要性。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在构建恢复力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导致的风险,同时需要采取先一步的投入,以限制灾难响应的高昂代价。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度量标准激励协调行动,允许不同措施比较的有效性。利用区域、国家和当地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探索,不仅仅是帮助跟踪新的灾难纲领的进展情况也可以帮助追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把科学证据放在国际纲领的核心地位。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持续参与将有助于这些新协议的谈判和执行,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最有效地构建恢复力。加强政策制定中的科学应用。 英国皇家学会在之前2014 年的报告《应对极端天气》中认为,政府有责任制定恢复力策略,并且各国政府应采取共同行动,在国际层面上建立恢复能力,分享专业知识,协调政策,集中资源,以应对共同的风险。更多的国家和国际的资金将需要被引导到建设抵御极端天气的措施当中,以限制灾害应对时的高昂代价。同时特别强调了有关极端天气的信息应该适合用户的需求。资助者应鼓励知识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进行合作和持续的对话;并且受极端天气所带来的风险需要在更广泛的金融体系中进行更好地评估,以便协助估值和投资决策,并引导组织减少他们在其中的暴露。皇家学会明确提出了构建合作与持续对话、并且使灾害风险能够在更为合理的体系中进行评估的角色承担者。自然和社会科学家在构建一幅全景俯瞰全球挑战、不确定性和潜在解决方法的有效性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增加研究以改善从目前的天气得来的风险认知并准确模拟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信息,特别是在区域和地方各级。目前,数家机构提供科学和技术咨询的纲领:这些团体应当与灾害、气候变化和发展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共享知识和信息。 (编译 田恬)
个人分类: 栏目-RS推介|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趋势与应用
kejidaobao 2015-7-3 14:43
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特别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引起了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等一系列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问题的出现。为了防止剧烈的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伤害,各国政府纷纷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鼓励研究与应用新型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对于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由于资源丰富,近几年其装机容量迅速增加。但是,这些可再生能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保证实时供应。同时,各地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也致使其使用范围受限制。而电能,这种灵活、高效、成熟的能量形态赋予了可再生能源应用腾飞的翅膀,将成为可再生能源主要的存贮方式。而近几年来,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等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信息传感设备的更加智能化和小型化要求在更小的体积内实现更多的技术应用,这对其电能存贮系统的能量密度和输入输出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关于电能存贮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常用的电能存贮系统主要分为锂离子电池和电容器。锂离子电池是索尼公司于1990 年最先提出的,经过多年发展,虽然成本高,但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180Wh·kg -1 ),目前仍是应用最广的电能量存贮系统。但是,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属于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受电解质扩散控制,其功率密度较低,充放电稳定性不高,可重复使用次数也有限。而传统的电容器充放电只是物理过程,电解质离子吸附在电极表面,能在数秒内完成充放电过程,其功率密度能达到10kW·kg -1 。由于不存在化学过程,电容器的重复使用次数能够达到数十万次。但是,正因为电容器的电荷只能贮存在电极有限的表面上,其能量密度远低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电容器,则被期望能够综合锂离子电池和传统电容器两者的优点。超级电容器根据电荷存贮机理可以分为电化学双电层电容器和赝电容器。电化学双电层电容是离子在电极表面附近发生物理吸附所引起的,电极的面积越大,离子在电极表面吸附的就越多,电容也越大,因此,提高电化学双电层电容的关键在于使用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电导性的电极材料。目前关于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材料的研究较多;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多孔材料的结构如孔径尺寸和分布对电容也会产生影响,通过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设计优化,可以获得较高的电容。虽然电化学双电层电容具有优越的功率密度和充放电稳定性,然而,它具有能量密度较低的缺点。电化学赝电容,和锂离子电池类似,是通过电池材料上的活性物质表面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化学能来将电能存贮和释放的,因此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这类活性材料主要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导电高分子材料。但是由于存在氧化还原反应,赝电容和锂离子电池一样,其功率密度和充放电稳定性不高。综上所述,获得具有电化学双电层电容和电化学赝电容两者优点的超级电容器——既具有较高功率密度,又有较高能量密度——已成为研究人员的共识。目前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主要是石墨烯等导电碳材料和导电高分子材料与具有较高电化学赝电容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等材料的复合 。有研究人员提出建立所谓“纳米复合超级电容器”的概念,这种复合超级电容器的正负电极材料是将钛酸锂等锂离子电池材料嵌入到活性炭或其他碳材料模板中 。这样既克服了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低的缺陷,又保证了电化学双电层电容较高的功率密度的优点。超级电容器的研究除了获得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之外,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成本的降低也是重要的目标之一。柔性电子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电子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电子器件的制造成本,并将带来一场电子革命。手机、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电子屏等器件的柔性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而柔性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柔性的电能贮存器件,也将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柔性超级电容器不仅仅要求电极材料本身具有优越的电化学性能,也要能够与柔性材料结合成具有高柔性的电极。目前研究较多的柔性材料包括金属(包括铝、铜、钛等)、碳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等)、织物(包括纤维、棉花和涤纶)、导电高分子等材料 。而如何在柔性基底上获得较高的电容特性,仍须继续深入研究。目前,超级电容器所具备的性能,不管是电化学性能还是成本控制,暂时都还不能达到人们的期望。因此,关于超级电容器的研究仍将继续,而对超级电容器能量存贮机理的深入探析与理解,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发与问世,将大大促进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发展,最终使之成为实用化、低成本、高性能的新能源产品。 参考文献 Salunkhe R R, Lee Y H, Chang K H, et al. Nanoarchitectured Graphene-Based Supercapacitors for Next- 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2014, 20: 13838-13852. . Naoi K, Naoi W, Aoyagi S, et al. New Generation “Nanohybrid Supercapacitor” .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3, 46(5): 1075-1083. . Dubal D P, Kim J G, Kim Y, et al. Supercapacitors Based on Flexible Substrates: An Overview . Energy Technology, 2014, 2: 325-341. . 文/邹飞,周海涛 (编辑 王丽娜)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纵横捭阖|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研讨会—核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pewwy 2015-6-4 16:42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14年11月10日至1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召开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研讨会—核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共有来自93个国家以及包括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委员会、联合国工业开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6个国际组织的35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本次大会包括全体大会、7个专题分会、3个讨论会以及海报展示。 中国王传祯教授及彭伟应邀参加大会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多个部门就辐照技术和设备供应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开幕式:大会主席叶志华教授,IAEA副总干事长K.Aning博士,FAO/IAEA联合司司长梁劬) 开幕式由来自中国农科院的叶志华教授作为大会主席主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长Aning博士强调了会议的目的并发表了核技术与传统方法在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方面的重要性的演讲,FAO/IAEA食品与农业核技术联合司梁劬博士代表FAO以及主办方在大会上也做了发言,指出联合司一直致力于加强全球食品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强调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的重要性,同样指出确保食品供应完整性在食品安全、消费者保护及国际贸易方面是最重要的。 会议达成如下主要结论: 1.核及相关技术对确保各国和全球食品控制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用于食品追溯性和真实性的同位素测量技术、用于探测和控制食品污染的核及同位素方法、控制病原体和害虫的辐照技术均能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并促进国际贸易。 2.南南合作和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机构的支持对于有效实施食品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3.食品控制系统的任何瑕疵都会影响消费者。例如欧盟28个成员国中有26个国家受到了马肉丑闻的影响。好的系统为确保食品安全存在,同时应能防止食品欺诈。即使最好的食品控制系统也需要持续改进,而政策制定者在这方面的努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4.食品安全是全球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作的方式是要求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食品安全体系,并有助于食品安全。动物饲料安全也是食品生产和食品安全的一个组成部分。 5.食品产地检验是食品行业提升信誉的重要方面。使行业了解能够用于食品产地检验的许多可用技术以及使用这些技术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必要的。 6.基于科学的食品安全计划对树立消费者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而快速预警系统警告消费者来自食品安全的威胁也是很关键的。 7.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实施监控和确保与食品安全标准符合性的教育和培训的非常急需的。 8.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需要政府,民营部门(生产商、加工商、经销商),学术界以及消费者之间进行积极的合作。
个人分类: 行业新闻|1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会电脑的文盲
热度 2 sunnanping 2015-4-26 14:35
本世纪初期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文盲标准曾在媒体上热闹过一阵,主要是新定义的 “ 功能型文盲 ” 中“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即为新文盲一说,广受关注。一时间 “不会用电脑就是新文盲”,大家纷纷对照,看自己是否文盲,甚至有学富五车的老专家(主要是文史方面的)自嘲沦落为文盲。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电脑基本成为常用工具了,极大地普及了,不会用电脑的越来越少了。然而,很难说人们变得有文化了。 对电脑的依赖性多了,电脑坏了不办公了; 看书写字的少了,提笔忘字的人多了; 字写得越来越难看了(教师、学生都差不多);考卷必须手写答题,不少学生字写的乱七八糟,老师改考卷的感觉如同捡垃圾的在垃圾堆里翻找有价值的东西。 抄袭复制粘贴多了;理工科研究生写论文要些实验数据,还不能完全抄袭复制粘贴,凡不要实验数据的课程论文、实习报告、说明书等,如果离了抄袭复制粘贴,怕没几个能完成的。学习慢慢成为复制粘贴的手艺了 。 独立思考问题的少了,百度、谷歌的多了,机械的复制粘贴多了; 基本的思维能力衰减了; 创新能力衰减了; 不谙世事的多了; 当时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文盲分为三类: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现在看,过度依赖电脑、不当应用电脑,有使人们对科学文化变得像文盲般贫乏,向传统文盲靠拢,成为“会电脑的文盲”。
个人分类: 杂说|282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哥本哈根会议后柴静采访丁仲礼院士:什么是公平的排放
lijushizao 2015-3-3 08:05
哥本哈根会议后柴静采访丁仲礼院士:什么是公平的排放 http://v.qq.com/page/i/i/1/i0148ffe4i1.html?__t=1ptag=1.qzone_out=101    2009年12月7日,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 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这次大会。由于2010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行将到期 ,国际社会希望在本次大会上对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达成新的方案,就2012到2020年全 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一项新协议。然而在历时近2周的会议中,参会人数已经远远超 过了官方注册的一万五千人,会场内外硝烟四起,一片喧嚣,直到接近尾声的时候仍然 没能达成共识。   记者:/这次哥本哈根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尖锐和激烈的争吵,到底在吵什么?   丁仲礼:其实吵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今后不同的国家,还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记者:这个排放多少,实质又是什么?   丁仲礼:/简单一句话,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和能源问题连在一起,和发展问题连在一 起,所以说争半天就是我还能排放多少,我还能使用多少能源,简单就是这个。   记者:您的意思就是这个排放就意味着未来的发展权?   丁仲礼:这个是肯定的了。   记者:这个排放权对于普通的国民又意味着什么?   丁仲礼:意味着生活的改善,意味着国家的发展,你的福利能不能/进一步地增加, 也意味着你有没有工作。   排放权的分配,追本溯源,还要从IPCC评估报告说起。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 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0.74℃。全球气候如果升 温1℃,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将会全部死亡;升温2℃,将意味着格陵兰岛的冰盖彻底 融化,海平面上升7米。基于IPCC报告对于气候升温的预测,哥本哈根会议提出,相对于 1750年工业化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最高升温,所 以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把地球增温控制在2度这一安全值范围以内。但丁仲礼认为这里所说 的2度只是一个价值判断,并非是科学判断。   丁仲礼:许多人都把它理解为是一个科学的结论,这个二度是怎么来呢?二度是计 算机模拟出来的,/ 计算机算相当于算命先生的水晶球,/ 他不会去考察地质历史时期时候的升温降温时候的变化,他就计算机算,算完以后 ,出一个结论,假如升温两度,就会产生多少多少物种的灭亡,/这是英国有一个研究做 的,这个结论就是马上很流行了。流行以后,慢慢变成一个价值判断了,我们不能让它 再增温了。   记者:如果它模拟计算机这一切是可信的话,那不是一个依据吗?   丁仲礼:你怎么知道它可信。   记者:我们几乎是信仰实验室里所有的数据?   丁仲礼:它不是实验室,它是计算机,你怎么知道它是可信是不可信?   记者:丁院士,我们当然知道科学界有反对和怀疑的声音,但是给我们的印象是, 因为IPCC这样一个研究的组织,它也是各国的科学家在一起,拿出一份报告,而且也是 因为有这个报告作基础,全世界的国家会到那里去一开个气候的大会,所以给我们的印 象,它是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的。   丁仲礼:科学家有主流吗?   记者:我们理解的主流是?   丁仲礼:科学家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科学是真理的判断。   丁仲礼之所以强调这只是一个价值判断,是因为他认为在IPCC报告原文中,并没有 100%地确认气候变暖就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二氧化碳带来的结果,也没有精确的数据表 明二氧化碳到底对气候变暖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未来排放空间的计算却要建立在二 氧化碳升温效应的基础上。根据2度阈值的共识,到20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最高 峰值只能控制在450PPM以内,也就是说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空间是大约80 00亿吨。   丁仲礼:/当我知道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以后,我就马上意识到,这个数量是非常非 常小的,也就是说比如说我打一个比方,我们现在是人均排放1.4吨碳,不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碳是有个3.67(倍)的系数,/如果是450PPM这个目标定下来以后,那么今后的 人均排放量只有0.8吨碳。   记者:就是说这是一个天花板,对吗?   丁仲礼:对,一下子你掉下来,就是从你1.4到0.8,这个是人数还不能变,还是65 亿人口的时候,如果人口还要增加的话,你这个数字(差距)还要往上加。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提出7种减排方案   发达国家率先制定减排指标 其中暗藏哪些玄机   记者:但是我们也看到,有发达国家的首脑在当时就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意见,他会 认为说,我给我自己定指标还不行吗?   丁仲礼:那当然是不行。/你定指标就是你要取一块更大的蛋糕。   利益各方进行博弈   该如何建立公平的国际责任体系   记者:在您理解的公平是什么?   丁仲礼: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面对面柴静专访中科院副院长院士丁仲礼 正在播出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IPCC、G8、OECD等国际组织或科学家提出了多个全球二氧化 碳减排的方案,特别是IPCC、G8方案,对发达国家规定了减排的具体目标,对发展中国 家没有做具体要求。但丁仲礼认为,这些看似公正,似乎是在照顾发展中国家的方案却 是暗藏玄机。   记者:不过我是看到这次IPCC在方案当中并没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出 要求啊,他并没有要求你减多少,不是吗?   丁仲礼:它确实是没有对发展中国家减排设定绝对量的,他对发达国家设定了量, 中期,2020年有25%到40%的减排,到2050年要有80%到95%的减排,他是有这个数据。但 是/它有一个总量,/就是全世界还有8000亿吨的二氧化碳可以排。   丁仲礼:/那么等于这个蛋糕的数量是定下来了,那么我IPCC对发达国家有一个定量 的排放的控制,那么等于是先他定量地切走一块儿蛋糕,这就明白了吧,/这个切走的蛋 糕不是很大,IPCC不是很黑,/他的结果是2.3倍,2.3倍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今后发 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权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我们说二氧化碳是累计起来的排放,前面 还有差别,前面差别是多少,前面差别是7.54倍。   记者:你指的是历史上差别?   丁仲礼:从1900年到2005年这105年之间,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7.5 4倍。   记者:但是IPCC这个方案是不算过去的,它只算当下,/而且他认为发达国家率先减 了,减了80%,还不行吗?   丁仲礼:就是说这里面我们先不跟他去争论,/咱们把以前的事放一放,那我们就看 今后。/减排就是这个词说起来很好听,从我刚才讲到的(跟)排放权分配是一回事。这个 很好理解,8000亿吨的蛋糕是定下来的,/   丁仲礼:/尽管/减80%,一步一步往下减,但是你基数大呀,你的基数是发展中国家 的4.8倍,/你就往下这么切蛋糕,/它就马上就是切走,是你的二点几倍了,所以说这里 面是包含了一个非常大的陷阱。   记者:陷阱?   丁仲礼:就是一个陷阱。   丁仲礼:/如果是今后的排放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国际上的限制的话,那么这个二氧化 碳的排放权就会变成一种非常非常稀缺的商品。   记者:就是你想要排有可能……   丁仲礼:/你不够排你就得买,/如果是你承认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是一种稀缺商品的话   记者:真金白银。   丁仲礼:那么这个8000亿吨分配的过程当中,多分一点,少分一点是多大的利益。   世界人口大国1900——2005年人均累计排放二氧化碳量图表)   从这张图表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过去百年间的工业化进程中,人均累计排放量 远远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由于基数巨大,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承诺的减排指标实际上为 自己明确了还是相当大的未来排放空间。   记者:但是我们也看到,有发达国家的首脑在当时就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意见,他会 认为说,我给我自己定指标还不行吗?   丁仲礼:那当然是不行。/你定指标就是你要取一块更大的蛋糕,那我以后这样定指 标行不行,我以后人均排放跟你一样多,这我不过分吧,我历史上少排很多吧,今后40 年的排放我跟你一样多,/或者中国说得更白,我就1990年到2050年,我的排放只需要你 的人均排放的80%,行不行。   记者:那他可能就会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你这么一乘那个基数太大了。   丁仲礼:/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中国人是不是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 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国家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 的。   记者:也可能他会觉得说现在常规的算法都是以国别计算。   丁仲礼:/那么行了,那我就不跟你算了,我没有必要跟你算了,为什么?摩纳哥多 少人,我们中国跟摩纳哥比行不行,/那你还讲不讲理了。   记者:他现在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不管你是人均,还是说贫富,现在只以碳 排放大国来算。   丁仲礼:/我可以承认说我是碳排放大国,/那你给我们一个数,我们能排多少, / 你发达国家你要排多少,你为自己分配了一个数,你这个80%就是分配了一个数了,你是 把你分配得大,给我们分配得少,我就说,我们如果是一样的行不行。/8000亿吨的这么 一个蛋糕,根据G8的方案,他27个发达国家取走的是多少,取走的是44%。他多少人口, 他11亿人口,余下的55亿人分56%的蛋糕,那么你说公平不公平。   记者:它这个方案本身就没有按人口计算。   丁仲礼:你要问问默克尔本人这个方案公平不公平,我没有机会,要我有机会,我 要问问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本人,你觉得这个方案公平不公平。   记者:现在除了IPCC这个方案之外,不是一共有7个方案吗?有没有一个是……   丁仲礼:没有一个。IPCC的方案还是最好的,其他的方案是越来越黑。   中国科学院对这7个减排方案进行了评估,他们认为这些方案为发达国家设计了比发 展中国家大2.3~6.7倍的人均累计排放权,而且都没有考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历史 排放差别巨大的事实。根据丁仲礼的计算,如果按照现有的几个方案,中国的排放空间 只能支撑大约10年,也就是说从2020年起中国就需要购买排放空间了。2009年12月16日 ,作为中国代表团科技顾问,丁仲礼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中国新闻与交流中心发表了 演讲,直接指出这些减排方案有失公允,而且很激烈地表示,如果这些方案成为国际协 议,那将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平等条约,在道德上是邪恶的。   记者:您现在是在直接指责IPCC?   丁仲礼:为什么不能指责,科学就是可以批评,既然你承认你是科学,你就得能经 受得住人家的批评,/我在中国科学院写的文章,我就是直接批评IPCC第三(工作)组的。   记者:而且我看到您的措词……   丁仲礼:非常严厉。   记者:其实很激烈的,/有这么严重吗?   丁仲礼:那你算账。假如告诉你,中国今后从2020年以后,每年花一万亿人民币去 买二氧化碳排放权,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公平不公平?   记者:/一个科学家在谈论一个科学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会用比较激烈的,带有情绪 色彩的字眼,这样是否合适?   丁仲礼:/你批评他们的方法不公平,他们是不会理你的。/所以我必须用非常激烈 的语言引起别人的重视。   记者:/当时您在大会上演讲,您去提出这些观点之后,场上有什么反应?   丁仲礼:场上就是有一个美国人,他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他说现在的问题就是说 我们可能要考虑的是什么样一个行动的问题。/中国该怎么行动?   记者:您怎么回应的?   丁仲礼:我就是说我也同意行动第一的,/我说中国很简单,如果我要对中国**的建 议,中国**应该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长期排放的承诺。这个长期排放的承诺,就是一句 话。   记者:什么话?   丁仲礼:从1990年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坚决不超过发达国家同期水平的80%。 不管你怎么减排,我都要比你少,并且我一定要做到。/并且你发达国家已经把所有的基 础设施建完了,中国很多还没有建,那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背景下,中国应该提出这样的 方案,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我们要比你们雄心勃勃多。后来美国人 也没有办法跟我争了。后来有个比利时的人告诉我,他说您回答得很好,他很赞成。   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最后24小时里,一份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作为被注意到的文件记录在案,在这份协议中,各方同意全球增温应低于2摄氏度,发达 国家减排目标的具体数字没有被写进协议。各方希望在今年年底召开的墨西哥气候会议 上,能够达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取得更大的进展。丁仲礼认 为,要建立起国际责任体系,必须是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   记者:在您理解的公平是什么?什么是公平?   丁仲礼:/我对公平的理解,我把排放权视为发展权,视为基本人权,所以我就是说 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柴静:您看您原来研究古气候的,都是很专业的科学家,但实际上这次气候谈判, 您一直是在做政治解读,是在提出很多的方案跟策略,别人也许会对你的身份提出各种 疑问,觉得适当还是不适当,您觉得?   丁仲礼:你就说我搞科学研究的,就不应该去了解后面的政治?   记者:这倒不是,他们可能会觉得,科学家甚至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应该 比如在人类共同利益的这个前提下去制定方案?   丁仲礼:我没有否定人类的共同利益,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保障发展中国家的 ,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落实,这难道不是人类的利益吗?这是国家利益吗,这是个人利 益吗?我从来没有这么想。   记者:/假如像您所说的,现在这个方案,发达国家又不接受的话,如果它就这么拖 下来,这几年下去,会不会情况变得更糟了?   丁仲礼:我很乐观。我是地质学家,我研究几亿年以来的环境气候演化,这我很乐 观,这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跟拯救地球是没有关系的, 地球用不着你拯救,/地球比现在再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 高10倍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不是这么演化过来?都好好的。   记者:毁灭的只是物种?   丁仲礼:毁灭的只是物种,毁灭的是人类自己。/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不是人 类如何拯救地球。   记者:/到底能不能拯救自己,最核心的东西,最终取决于什么?   丁仲礼:取决于文化、文明。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人们有一种更有包容性的 ,更有弹性的一种文明的产生,或者是我们现有文明的很好的发展。   主持人尾语:   前两年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声音说,气候问题太重要了,所以我们不能够再花时间 去讨论了。但是现在有另外一种声音占了上风,人们说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太重要了,所 以我们不能不去花充分的时间去讨论。因为充分的讨论才能够意味着让不同的学术观点 呈现,也才能够意味着让不同的利益方来开始博弈,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博弈、交锋、 碰撞、呈现,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共识。
个人分类: 生态文明|6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论 – 总结
benlion 2015-2-21 13:49
人类起源,出非洲、出埃及,轴心时代古典文化奠定,而后,经历中古代中国文明、近现代欧洲文明,在 20 世纪联合国成立而进入了全球文明。 1 、美洲玛雅、中国三星堆和非洲班图是远古文明; 2 、埃及 - 巴比伦是古代文明; 3 、轴心时代的波斯(犹太教) - 华夏(至秦汉)、印度(佛教) - 希腊(至罗马)是古典文明; 4 、中国元、明朝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仍然是封建社会的中古代文明; 5 、大航海时代开启了近代文明; 6 、工业革命进入现代文明; 7 、 19 世纪环太平洋 – 罗马(南欧)到南美 A 、拜占庭(希腊)到俄国 B 和查理曼欧洲(中欧和英国)到北美 - 澳洲 C 与东亚的互动,以及现代社会转型。 在探讨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和文化时,必须考察贸易、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等历史过程。尤其,必须注意历史观念和地理区域观念 * 。西方科学不是在希腊 - 罗马,而是以西的查理曼欧洲和北海区域诞生 - 在民族、地理都不同,经历苏联、美国模式而又欧盟、中国模式。 注 * :如, “ 国家 ” 的概念起源与发展,现代国家概念最初出现于 16 世纪意大利《君王论》,之前是指家族形成的王朝,而后的 “nationality” 概念是含有民族的国家概念等。 - ( 2011 年 -2015 年博客日记) -
个人分类: 201415|1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我国水电特点与2015年展望
热度 1 zbt92 2015-1-15 14:33
新闻来源:中国电力政策管理 作者:张博庭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在这仅剩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国有关水电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各项指标能否如期完成,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2014年我国水电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特点。加速水电发展势在必行 2014年11月3日联合国发布的报告称,在遏制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政府为了避免发生无法逆转的情况,就必须在210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该报告显示,要争取平均温度升幅不超过2摄氏度,至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较当前减少40%~70%,到2100年接近零或更低。IPCC指出,如果不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1世纪末,气候变暖将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严重的、广泛的、不可逆转的影响。   相对于国际社会日益严峻的减排压力,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的任务更是十分艰巨。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已经燃烧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煤炭(达到50.2%),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也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在遭遇到国际社会巨大的减排压力的同时,我国也出现了全国大面积的雾霾污染。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目前,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动力,不仅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而且也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改善民生的最重要诉求。严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为此,国家也已经明确提出了去煤化的能源结构调整目标。然而,替代煤炭靠什么,在当代科学技术水平下,比较现实的还是要靠开发我国的水电,因为,我国的水能资源世界第一,总量约占全球的1/6,且目前只利用了30%多,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根据普查,我国水能资源的总量超过6万亿千瓦时/年,按照水电专家潘家铮院士的一度电一斤煤的建议估算,我国的水能资源总量大约相当于每年30多亿吨原煤,目前已具备了技术开发条件的水能资源约为每年13亿吨。实际上已开发利用的还不到5亿吨。不仅如此,与同样是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完全不同,水电能源是优质的可调节电源,如果能将我国已经具备开发条件的大约相当于8亿吨原煤的水能开发利用,不仅我国电网接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能力可以得到数倍的提高,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核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的利用率。总之,近20年内,水力发电毫无疑问将是我国替代煤炭的第一主力。    水电政策暖风频吹   作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的第一主力,国家对水电的政策支持是一贯的。2014年3月12日财政部再次发布对大型水电企业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宣布,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水力发电站(含抽水蓄能电站)销售自产电力产品,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8%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12%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这个通知虽然优惠的只是针对装机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但是由于我国所获得多数的水电都是来自百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因此,实际受益的水电企业还是不少。加之此前国家已经对小水电实施了增值税6%的优惠政策,所以,国家从税收上支持和鼓励水电发展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   除此之外,为了促进抽水蓄能电站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抽水蓄能电站的综合效益,2014年8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抽水蓄能电站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对抽水蓄能电站实行两部制电价。此前国家对抽水蓄能电站的政策是,由电网企业根据安全运行的需要自行建造抽水蓄能电站,其成本在电网运行的费用中自行消化,国家不给抽水蓄能电站单独核定电价。此项规定的目的,是要防止没有实际产能效果的抽水蓄能电站成为一种投资驱动,从而增加电网和销售电价的成本。然而,这一规定在控制了电网运行成本的同时,也极大抑制了抽水蓄能的发展。抽水蓄能的缓慢发展,使得我国以煤炭为主的电力系统接纳风能、太阳能发电的能力受到了极大局限。加上目前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充分,很多流域由于缺少龙头水库的调蓄,水电的丰枯季节发电量相差巨大,因此,由于电网的调节能力不足造成的弃风、弃水等浪费现象还十分严重。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我国十二五期间本应该开工4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但由于没有电价政策的支持,投资缺乏动力,实际的结果很可能连规划任务的一半都完成不了。   2014年8月出台的这个关于抽水蓄能电价的文件,将从根本上调动起社会各界投资需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积极性,最终有助于我国清洁能源(尤其是非水电的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这项重大的利好政策所带来的红利,将在未来的十三五中逐步体现。    我国水电装机持续高速增长   2014年我国水电的发展速度依然十分迅猛,水电的装机和发电量在2014年继续大幅度增长。在2013年我国新增水电装机达到破记录的3000万千瓦的基础上,2014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水电装机已超过千万千瓦,提前半年多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水电装机2.9亿千瓦的目标。预计到2014年底,我国水电装机总量很有可能突破3亿千瓦大关。   在水电装机快速增长的同时,2014年我国水电发电量和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也比上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由于2014年的气候明显具有先旱后涝的特点,所以,2014年下半年我国水电的发电量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第三季度全国水电的发电量同比增长35.5%,其中9月我国水电发电量比去年同期的增速高达50%以上。2014年底,我国水电的年发电量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9100亿千瓦时的目标已毫无悬念,如果来水依然丰沛,甚至有可能会创造水电年发电量万亿千瓦时的新记录。   伴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服务于我国西电东送战略的特高压电网的发展和建设也持续加快。然而由于我国水电的装机和发电量增幅巨大,因此,一些地区受到外送通道的局限,2014年我国水电汛期被迫弃水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水电新开工量严重不足   2014年以来,相对于水电装机和发电量的快速增长,我国水电的投资额和新开工的数量却在明显下降。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5月,国家曾出台了以电力消纳地平均上网电价核定水电上网电价的新机制。当时社会舆论普遍都以为水电的电价偏低,因而此规定的出台是水电发展的重大利好。但实际上,真正上网电价偏低的仅仅是一些过去建设的老水电站,而在现实中由于水电开发的移民、环保成本的快速上升,新建水电站的电价早已超过了一般的火电。据有关部门测算,2013年我国新建电站的平均预算成本,已超过每千瓦1.5万元。原来国家所实施的成本加成的水电定价方式,主要是想利用水电的低成本优势拉低整个社会的用电成本。然而,随着水电开发中移民和环保成本的快速上升,继续实施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不仅不再会拉低社会的用电成本,反而会推高成本。至此,水电低成本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国家依靠发展水电的同时还能降低社会用电成本的时代已宣告结束。新的电价政策出台后,无法消化的移民环保成本已经使得企业的水电开发积极性迅速下降。这已经导致2013年我国水电核准项目再创十二五以来的新低。   2014年以来,这种水电开工不足的局面依然没有改观。原来的水电开工不足,主要是核准难、审批难。然而只要项目能够获得批准,水电开发企业的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因为尽管水电开发的移民和环保成本不断攀升,但由于水电的上网加成的电价核定方式可以水涨船高地消化各种成本,所以,企业开发的利润率还是可以保障的。然而以电力消纳地平均上网电价核定水电上网电价的新机制实施后,新建水电站的电价已经没有水涨船高的余地,环境和移民成本较高的水电开发项目将明显受到抑制。   必须承认,这项新政策出台后,我国水电的经济可开发资源总量毫无疑问的会明显下降。我国水电开发在原来的审批难、核准难的基础上,又会增加一项经济指标差的新问题。    龙头水电站的开发遭遇新难题   受新的水电电价政策影响最大的是具有大型水库的龙头水电站。2014年10月6日,单位千瓦预算成本超过22000元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经国家核准正式开工。两河口水电站本身的装机容量300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110亿千瓦时。但该电站建成后通过对雅砻江下游水电站补偿调节,在不增加其他物质投入的条件下,将增加雅砻江中下游梯级水电站枯水年平枯期平均出力445万千瓦,增加平枯期电量225亿千瓦时。非常幸运的是雅砻江上的梯级水电站全都属于雅砻江水电开发公司,所以,补偿效益可以被用来补偿两河口水库建设的高成本。这也是两河口水电站在国家出台了以电力消纳地平均上网电价核定水电上网电价的新机制之后,仍然能够获得国家核准的主要原因。   其他类似的龙头水电站,似乎都没有雅砻江的两河口这么幸运。大渡河上的双江口水电站也是一座具有多年调节功能的龙头水电站,虽然龙头电站的综合效益非常优越,但由于大渡河流域的梯级电站分别属于不同业主,所以,大渡河的主要开发商很难下定开发双江口的决心。因为,在投资回报不能得到梯级补偿效益的情况下,单价超过2万元的建设成本,基本上可以肯定电站开建之日,就是巨额亏损开始之时。   同样遭遇大水库难题的还有红水河上的龙滩水电站。龙滩二期大坝加高后将增加上百亿库容,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红水河梯级水电站补偿发电效益,但由于红水河上的梯级电站并非都是一个业主,如果大坝加高的移民成本不能通过较高的电价加以回报,作为龙滩水电站的业主,基本上已经明确表示将放弃龙滩二期的建设意愿。   金沙江上的虎跳峡(龙盘)电站是一座库容仅次于三峡的龙头水库电站,该电站由于下游的电站众多,其补偿效益十分巨大,据测算,除了电站本身的发电之外,虎跳峡大水库所创造的的补偿发电效益,相当于再建一个三峡。然而,尽管虎跳峡的发电效益比三峡还要高得多,但由于牵扯到10万的移民,让各方一直不肯下决心。现在如果采用以电力消纳地平均上网电价核定水电上网电价的新机制,原来开发积极性很高的开发商,恐怕也会负率重重。   除了具有大型水库的龙头水电站之外,我国下一步的水电资源的主战场西藏地区的水电开发,也将受制于以电力消纳地平均上网电价核定水电上网电价的新机制。因为,西藏地区水电开发的交通、环境和建设成本远高于内地,如果西藏水电也都只能以电力消纳地平均上网电价核定水电上网电价,那么我国西藏地区的水电基本上失去了商业化开发的可能性。水电亟需解决投资回报难的问题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完成年,按照十二五水电开工1.6亿千瓦时的规划目标,不仅规划落空目前已成定局,而且很可能十二五水电的实际开工量还不足规划目标的一半。按照水电建设4~8年的建设期计算,十二五水电开工的不足,将直接影响我国十三五期间的水电投产数量。如果不能采取特别的补救措施,我国对国际社会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15%的减排承诺将难以实现。   为保障我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水电必须加快发展,水电投资回报的难题必须尽快解决。笔者认为,解决的思路可以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国家像对待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一样,从政策上真正支持水电的开发(例如,像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一样容许出现高于平均上网电价的水电电价),或者由国家财政直接补贴开发企业(例如,财政支持藏木水电开发的方式)。另一个方向就是要控制,或者合理转移、分摊龙头水库电站的建设成本。   要控制水电开发的成本,必须要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水电开发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搞清楚水电开发与移民脱贫和生态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双赢关系。而不应该把水电开发当成一块唐僧肉来对待,无节制地加大水电开发过程中的移民、环保的成本。要知道任何杀鸡取卵的方式,都不可能有利于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   此外,适当转移和分摊龙头水库的建设成本,也是一种现实可行的方式。雅砻江上两河口水电站,为何可以承担每千瓦2万多元的高成本?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下游电站的梯级补充效益分摊建设成本。这就是一个流域完全由一家公司进行开发的好处。如果国家能通过某种措施,保障龙头水库所创造的补偿效益,能够用来分摊龙头水电站的建设成本,那么大渡河上的的双江口、金沙江上的虎跳峡,甚至龙滩的二期加高工程,在经济上都将是可行的。   最后,除了用梯级电站的补偿效益补偿之外,国家还可以考虑利用水利建设的基金协助龙头水电的大型水库开发。事实上大型水库的社会公益作用极大,非常需要由国家投资建设。美国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都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我国的三峡工程国家投入的三峡建设基金,本质上也是一种国家投资社会公益作用巨大的大水库建设的方式。假设国家不对三峡的大水库进行投资,完全依靠某一个发电企业用发电的利润保障三峡水库的建设和运行,那么三峡工程恐怕永远也建不起来。   此外,如果没有国家的投资,对于防洪和供水等水资源调控作用巨大的龙头水电站,不仅建设难,管理起来更是困难重重。所以,国家最好能像建设三峡工程一样,通过水利建设基金建设并管理好虎跳峡、龙滩(二期)等对社会作用巨大的龙头水库。要知道对于这些水资源作用仅次于三峡的工程,无一例外都适用三峡工程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的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水电开发尤其是大型龙头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不仅是解决能源的问题,同时也是解决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水资源问题。我国的水资源综合规划虽然已经规定了这一目标,但是,如果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具体的措施。   总之,在即将来到的2015年,能否利用中央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政策红利解决我国大型水电(尤其是龙头水库)市场化开发投资回报难的新课题,将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支持巴勒斯坦的联合国成员国地位
ingzha 2015-1-6 14:51
在 9 月 23 日下周五的联合国总会期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终于摆脱傀儡的耻辱,不顾美国和以色列的威胁,将代表全体巴勒斯坦民众寻求安理会和总会承认巴勒斯坦的联合国成员国地位。在联合国的 193 个会员国中,已经有 2/3 赞同巴勒斯坦以独立的国家身份获得完全的会员资格。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从目前的“观察员地位”升格为 “ 非成员地位 ” ,那样只需要 193 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大会的简单多数支持就可以获得。即使只是成为“非成员地位”(但毕竟被承认为一个国家),巴勒斯坦也可以以独立国家的身份把以色列的国家恐怖主义告上法庭,在 ICJ 国际法庭等机构要求以色列解除对加沙的海上封锁并开放西岸和加沙的领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在展开激烈的宣传战,其中的关键在于美国政府的态度。 我记得几年前参加圣何西和平与正义中心的 Sharat Lin 博士(他不懂中文)的讲演。他介绍自己年轻时到巴勒斯坦参与抵抗运动的经历,最后总结道:中东问题的结症在华盛顿,我们每一个在美国生活的公众都有责任迫使政府切断对以色列的援助、实现中东和平。这也是我几次参加犹太人社团活动、观察他们影响美国政治的方式的原因。我注意到自己经常是犹太人聚会的唯一非犹太人。 2009 年 2 月,在奥巴马准备任命得到阿拉伯世界普遍支持的外交官 Charles Freeman 担任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时,在美的犹太人发起猛烈的反对运动。不明来源的人用 Freeman 与胡锦涛、沙特阿拉伯国王的合照,发动在美的“六 · 四”天安门事件“学生领袖”们也来签名。 我不是“领袖”,但有当代中日关系最黑暗历史的教训,有人问我是否签名,我很失望地希望他们应该与被压迫的巴勒斯坦民众站在一起。我不了解 Freeman 本人,但他作为尼克松的翻译访华见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后来又担任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与这些国家的头头们拍过照,不足为奇。美国政府要任命国家情报官员,与我们中国民权运动有什么关系?这个任命结果不了了之,可以看出奥巴马的无原则的机会主义。 奥巴马 2009 年 6 月 4 日在开罗大学的讲演倒颇有新意,在提到巴勒斯坦时说道: “巴勒斯坦人民──穆斯林和基督徒──在寻找家园的过程中历经苦难。 60 多年以来,他们承受了流离失所的痛苦。许多人在西岸、加沙以及邻国土地的难民营里等待着他们从不曾过上的和平与稳定的生活。他们每天忍受着由占领带来的大大小小的羞辱。所以,毋庸置疑:巴勒斯坦人民的境况是不能容忍的。” 正是他的不同于前任的外交政策使他在上任的第一年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人们有理由对他寄予很高的期待实现美国中东政策的转换。 但是,两年多过去了,伊斯兰世界发生的革命推翻了阿里、穆巴拉克、卡札菲等独裁者,巴勒斯坦民众有理由期待变革,但他们还是处于不能容忍的境况,原因就在华盛顿。人们宽容地认为奥巴马要处理许多更急迫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全民医疗保险、世界金融危机等事务。那么,这一次,面对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申请,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所有阿拉伯联盟成员国)都期待、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多次表示支持(说这一问题已经 “ 拖延太久 ” )的情况下,奥巴马只要顺水推舟、顶住犹太人的游说压力,举手之劳就可以“成名千古”了。 然而,奥巴马当局非常愚蠢地强烈反对推动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做法,称这样做会“适得其反”(激怒以色列、美国会取消援助)。奥巴马 9 月 12 日重申,如果巴勒斯坦完全建国的议案下星期在联合国大会开幕时递交给安理会,美国将使用否决权来加以阻止。美国的态度影响了本来不反对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欧盟。欧盟外交政策主管阿什顿说,欧盟目前没有明确的立场,即使巴勒斯坦这次没有加入联合国(实际上暗示加入不了联合国),欧盟不会“惩罚”巴勒斯坦 。看来,奥巴马最需要的是来自美国民众的呼声,帮助他拿定主意。 今天中午,我接到 CBS 5 News 关于美国是否应该支持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采访电话,感谢他们这时尽到了新闻机构的职责。我除了签署网上签名 外,决定用传真直接给白宫奥巴马( 202-456-2461 )呼吁。 这封“关于巴勒斯坦完全联合国资格”的传真包括以下内容:一、呼吁奥巴马改变错误立场;二、 1949 年 11 月 29 日联合国总会第 181 号决议承认以色列建国的内容还包括巴勒斯坦国的建立;三、巴勒斯坦民众自从 1948 年和 1967 年被赶出家园的难民生涯以及加沙地带的人道危机;四、联合国安理会第 242 和 338 号决议要求以色列退回到 1968 年以前的边界, 2004 年 7 月 9 日国际法庭对以色列非法占据巴勒斯坦领土的判决;五、美国在很多国际场合是唯一袒护以色列的国家;六、你的错误立场将让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再次确认美国政策的虚伪,丧失中东和平的良机;七、我从来没有投过任何人当总统,但这一次如果你采取正确和明智的决定,我下一次将破例投你一票助你再选。 奥巴马先生,请摆脱机会主义的政客打算,让人性、人道指导你的政策选择! 例如, Jing Zhao “Watching Refuseniks”, March 8, 2009. http://cpri.tripod.com/cpr2009/refuseniks.pdf 引自赵京:“美国能实现中东政策的转换吗?” 2009 年 7 月 26 日。 http://cpri.tripod.com/cpr2009/obama_cairo.pdf Wall Street Journal. September 18, 2011. 这个网页也有中文: http://www.avaaz.org/cs/ http://cpri.tripod.com/cpr2011/letter_to_obama.pdf
个人分类: 国际政治|98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环地中海到环太平洋
benlion 2014-12-29 15:49
基本可以得出结论: 1)埃及-巴比伦文明,人类远古文明集大成; 2)波斯文明和轴心时代 - 犹太-华夏和印度-希腊古典文明,奠基了人类的文化精神; 3)印度-拜占庭(希腊)文明一千年,中国文明发展时期,建立了经验科学的工程范式; 4)大航海时代,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转折,欧洲建立了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模式; 5)联合国与全球文明时代,以及环太平洋的发展。 中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丝绸之路,成为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而后,东西方文化汇入了全球文化的发展进程,不仅,数学和技术、哲学和艺术的方法,而且,体制的管理模式。 形成了以哲学连接宗教-人文与科学-工程的文化体系,而今,系统医学的发展,传统医学也将全方位转换到现代医学。 也就是:人类社会,从西方学习东方、东方学习西方,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文明时代。 -(2011年-2014年博客日记)-
个人分类: 北太平洋|2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球通缉终于实现了
张三火 2014-12-11 17:38
中国海外追逃攻势正猛 主要转向腐败国家公务人员 “红色通缉令”成中国反腐助力   全球最大的警察组织—国际刑警组织,是规模仅次于联合国的第二大国际组织,目前共有190个成员国。经由该组织发出的“红色通缉令”,被公认为是一种可以进行临时拘留的国际证书,它的通缉对象均是有关国家法律部门已发出逮捕令、要求成员国引渡的在逃犯。国际刑警组织官方资料显示,目前位列红色通缉令中的中国籍人员至少160人,其中相当数量为涉贪、涉经济犯罪人员,何时能将他们缉捕归案令人关注。   每一张红色通缉令都包含有被通缉者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所涉罪名等基本身份信息描述。绝大部分还配有至少一张照片,并标注了头发、眼睛颜色等外貌特征。红色通缉令每五年重新发布一次,但是只要涉案人员一天没有归案,通缉令将长期有效。   在中国籍被通缉人士的160人大名单中,有超过50人的罪行明确涉及职务犯罪和贪污腐败,比例占被通缉中国籍人员总人数的三成。他们涉嫌的具体罪行包括:贪污、贿赂、挪用公款、职务侵占、挪用国家财产、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等。这些被通缉人员外逃前的身份,大多是政府公职人员、国企管理层,不少疑似是被国内媒体广泛报道的知名贪官。   中共十八大之后,大陆公安部经由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的红色通缉令数量大为增加,一些原本“安全”了多年的外逃贪官,从此不再安全了。红色通缉令对贪官们的震慑作用不容忽视,事实证明,在大陆与多数国家尚未建立引渡条约,存在法律条文、政治标准等矛盾的情况下,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的一纸红色通缉令及其提供的协助,可以简化抓捕程序,大大提高追逃和反腐的效率。 三火: 看来以后在海外生活,还要多加留意呢,看到贪官们一定举报,让他们把百姓的血汗钱吐出来!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距离多远,都要一追到底——真希望能够如此,不再是梦哦!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3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诗心: 联合国,也没那么高大上
viclee 2014-10-28 21:37
石家庄姑娘讲述在联合国总部实习的见闻— - 联合国,也没那么高大上 来源: 河北青年报   2014-10-27 11:42:50 ■本文作者 李诗心 在联合国实习,听起来是不是很洋气?我们石家庄就有一位这样的妹子,她跟我们分享了在联合国实习.. 在联合国实习,听起来是不是很洋气?我们石家庄就有一位这样的妹子,她跟我们分享了在联合国实习的点点滴滴。有付出,有回报,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联合国。 讲述者 李诗心 石家庄人,目前在美国读研究生。2014年暑假曾经到联合国总部实习。 联合国看似严肃,实际很活泼 我和联合国的渊源还要追溯到2010年有幸参加了联合国青年大会。之前对联合国的概念非常抽象,只是模糊地了解联合国是一个协调各国关系的国际组织。 在这次青年大会期间我了解到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Mi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尤其对联合国对贫困、两性平等和全球合作所做的努力印象深刻。而且当时服务联合国青年大会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是联合国的实习生,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热情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我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在4年之后成为联合国实习生的一分子。我的实习时间是从2014年的5月中旬到8月底,整整一个暑假都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里面工作。 联合国虽然是一个处理各项国际事物的“高大上”组织,在其中工作的国际公务员出入联合国也要天天着职业正装,整体氛围从外表看上去“紧张严肃”,但其实联合国内部常常举办大大小小的活动且气氛十分“活泼”。而我在联合国的工作职责就是协助我的上司策划和筹备联合国或对内或对外的各项活动。一般内部的小型活动大部分是配合各个成员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所举办的意在推广本国文化和具体事宜的活动,比如音乐会、展览、话剧和电影展映之类的。 见到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因此可以想象在这个部门工作是有不少“福利”的。其中之一就是可以见到一些“大人物”,今年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马拉拉·尤素福扎伊便是其中一位。 2014年的8月18日标志着距离实现改善全人类生活的“千年发展目标”的最后期限只剩500天的时间。因此联合国公共信息部负责在这一天筹划并举办千年发展目标最后期限倒计时500天特别活动。 联合国一直相信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青年人的想法和愿望尤其重要,而这也是潘基文特别邀请倡导青少年教育的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尤素福扎伊和500名青年在联合国总部纪念千年发展目标倒计时500天的原因。而我在当天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整个活动的拍照任务,为活动留下影像资料。 当2013年马拉拉的自传出版的时候她的不凡经历在美国掀起了一次浪潮,美国的各大新闻和脱口秀节目都请她来做嘉宾聊聊自己为儿童争取受教育权利的历程,而我正是从那时知道马拉拉的,也对她相当崇拜。因此当马拉拉乘坐的轿车驶入联合国总部的露天停车场时,我心里自然万分激动,心想这样一个热衷于社会活动的女孩一定是“正气凛然”的高冷样子。但是当马拉拉从车上下来的时候,却意外的是一个安静少语甚至有些羞涩的女孩,看上去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而且在之后的拍照过程之中马拉拉一直非常耐心地接受很多人合照的邀请,间隙还和3位同样来自巴基斯坦的女孩相谈甚欢。 但就在1个小时之后,在倒计时500天的特别活动上,当马拉拉发言强调全民教育的重要性,当她特别强调要保证女孩在教育上和男孩有同样权利的时候,我能很明显地从她的安静中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强大力量,是一种坚定自身目标并努力践行的信念。“马拉拉通过英雄式的抗争,成为了女童教育权的一位杰出发言人。”这是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对她的高度评价。然而在我看来马拉拉的事迹更多的是让我感受到青年人作为明天的领袖,应该从今天做出决定并开始行动。 世界杯期间,巧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当然联合国内部除了这些“高大上”的会议,还有一些趣味盎然,满是“萌点”的活动。 另外实习期间正巧碰上4年一届的世界杯。这场国际体育盛事在这个拥有各国员工的联合国总部自然也是大事,连潘基文也披挂上阵(潘基文有特制的球衣,背后的号码是 SG 1,SG 的意思是 Secre-tary-General秘书长),和巴西等32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球队所在国的常驻联合国代表于6月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了“联合国世界杯开球仪式”。 在一片欢呼声中,身着印有联合国标志T恤衫的潘基文秘书长为“联合国世界杯开球仪式”开球,他在象征性的射门中将一个世界杯标准比赛用球踢进了球门。世界杯32支参赛球队所在国的常驻联合国代表身着自己国家球队的球衣与潘基文秘书长一道同一些儿童足球爱好者合影并在一个足球上签名留念。 不过虽然活动好玩,但是背后的准备工作可不轻松。在活动开始很久之前我们部门就开始和各个国家的驻联合国代表团沟通协调时间,找纽约市区内的一些学校邀请参加会议的儿童足球爱好者。当天活动开始之前也还要专门在入口处保证他们可以顺利地进入并通过安检。而且这个活动恰恰是我刚刚开始实习的时候参与的,确实是深感每一件事情要是想做好真是要下功夫。 不过努力付出一定会有回报,除了当天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更让我们实习生开心的就是我们的主管在活动结束之后特意把那个签名的足球拿过来让我们拍照。 做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 当然实习期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够参加永远都“萌萌的”潘基文秘书长与联合国2014年夏季实习生见面会。 在会面期间潘基文特别感谢了实习生在联合国所做的各项工作,同时特意强调了他希望每位实习生因为在联合国的实习经历能够成为拥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能够关注各项世界议题。 联合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兼容并包、重视公平竞争的国际组织。在招聘和任用人才上也一直贯彻这样的理念。所以,在这里,我可以有机会和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和各个族裔的人共事。坐在我旁边的几位实习生就分别来自德国、法国、加拿大、巴勒斯坦和埃及,当然还有美国人。每次午饭时大家一起吃饭聊天也就成了了解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好时机。 我想在联合国的这段实习经历可以让我受益终身,它让我认同并践行联合国所传递的价值观:在自己领域内追求卓越;有国际人的视野,关注世界面临的挑战,并且愿意为此尽一份力。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8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恐怖】【僵尸世界大战 World War Z (2013)】【1080p + 720p】
lcj2212916 2014-10-25 20:11
导演: 马克·福斯特 编剧 : 马修·迈克尔·卡纳汉 / 德鲁·高达 / 达蒙·林德洛夫 / J·迈克尔·斯特拉辛斯基 / 马克斯·布鲁克斯 主演 : 布拉德·皮特 / 米瑞·伊诺丝 / 马修·福克斯 / 埃里克·韦斯特 / 大卫·摩斯 / 詹姆斯·戴尔 / 伊莱耶斯·加贝尔 / 莫里兹·布雷多 / 斯特林·杰里斯 / 达妮埃拉·凯尔泰斯 类型: 动作 / 科幻 / 惊悚 / 恐怖 / 冒险 官方网站: www.worldwarz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马耳他 语言: 英语 / 西班牙语 / 希伯来语 上映日期: 2013-06-02(伦敦首映) / 2013-06-21(美国) 片长: 116分钟 / 124分钟(未剪辑版) 又名: 地球末日战(港) / 末日之战(台) IMDb链接: tt0816711 费城一个毫无征兆的宁静早晨,前联合国调查员盖瑞·雷恩(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驾车载着妻子凯伦(米瑞·伊诺丝 Mireille Enos 饰)和两个女儿蕾切尔(Abigail Hargrove 饰)、康妮(Sterling Jerins 饰)外出。谁知原本快乐的气氛很快变为恐慌与死亡所替代,连环的爆炸,惊恐逃散的人群,无序的车祸以及啃咬他人的丧尸,繁华大都会转瞬沦陷。盖瑞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带着妻女逃生,最终逃到联合国副秘书长所在的航母上,进而得知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数名大国首脑均已死亡,丧尸病毒业已蔓延全球。为了阻止世界毁灭,格里无奈受命,和来自哈佛的病毒学博士法斯巴克(Elyes Gabel 饰)前往病毒的源头之地寻找解除危机的办法。   这是一场几乎完全没有希望且充满磨难的征程,世界命运危在旦夕……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76803332
3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只有用‘联合国警察’来代替‘美国警察’
lin602 2014-10-4 07:35
现在美国要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将自己的触角伸到世界各地,军事基地在世界各大洲各大洋遍地开花。 一个国家需要民主,民主就是互相制约,互相监督。 国际事务也是如此,不能由一个国家的好恶来支配世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国际事务应该有一个好的国际规则来运行,警察是受世界各国民主监督下运行的机构与体制。 一个人与家庭统治国家就是封建,中国的古代封建就是如此。一个国家来管理世界,充当警察,也是不正常的事,慢慢变成世界独裁。 美国也在为此付出不小代价。 只有全世界所有国家控制的警察体系,才是一个安全的体制。
1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气候变化的证据和原因(1)
热度 1 kejidaobao 2014-9-9 08:57
气候变化情况是目前人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之一。从许多条线索中可以得知并确定,人类活动正在改变全球气候,以至于大气层和海洋已经升温、海平面升高、北极冰层消融,还有其他一些气候相关的变化也随之而来。人类活动造成了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的不断增加,继续排放这些气体将导致进一步的气候变化,这些变化的规模和时间也取决于多种因素。 英国皇家学会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共同出版了Climate Change: Evidence Causes 丛书(图1),由英国和美国的顶尖气候学家联合撰写和审阅,真实地描绘了两国科学家在气候方面工作的进展与发现,丛书中还提供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的气候变化评估结果。 图1 气候变化的证据和原因系列丛书 本套丛书的出版旨在推动科学研究造福社会,同时为决策制定者、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关注气候变化情况的科研人员及爱好者提供最新的出版物,以作为关键的参考资料。丛书中阐述了目前气候变化的现状、科学界在向哪个方向发展,目前哪些领域依旧晦暗不明亟待研究。 丛书针对20 个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本期“英国皇家学会推介”栏目为读者介绍选取自该套丛书的9 个问题及其简要解答,更多详细内容可以访问英国皇家学会的相关网站。 https://royalsociety.org/policy/projects/ climate-evidence-causes/ 1. 气候在变化吗? 是的。地球平均表面气温自1900 年以来已经提升了0.8℃(1.4℉),大部分的温度增长发生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的这段时间。大范围的观测结果(比如北极冰层消融、海洋热含量上升)及自然界的种种迹象(比如对温度敏感的鱼类、哺乳动物类、昆虫等向两极迁移)都为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暖提供了无可争议的证据。 2. 科学家们是怎么知道,最近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呢? 科学家了解到最近的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是通过基础物理学做到的,他们在观测到的现象和模型之间进行比较,并辨识出由人类和自然的不同影响带来气候变化的详细模型。 3. 大气中原本就存在二氧化碳,为什么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带来如此显著的影响? 人类活动明显扰乱了自然界的碳循环,通过采掘深埋的化石燃料并燃烧它们获取能量,使多余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去,进而影响气候。 4. 近几十年来,太阳在气候变化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太阳为驱动地球的气候系统提供了原初的能源,但从最近几十年的观测来看,太阳在气候变化中发挥的作用十分微弱。20 世纪70 年代后期的卫星直接观测表明,太阳的净能量输出并未增加,而同一时间,地球表面温度则已经开始上升了。 5. 大气层温度垂直结构的变化,也就是从地表至同温层的变化,告诉人们近来气候变化的一些什么原因? 观察到的现象是低层大气升温和高层大气的降温,这为人们深入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提供了关键的线索,并且表明单单自然因素不能解释这些观察到的变化。 6. 气候总是在变化,为什么目前的气候变化如此值得关注? 自然界中的所有重大的气候变化,都是破坏性的。过去的气候变化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种群的迁移、陆地表面和海洋环流的显著变化。目前气候变化的速度比以往大多数情况都要快,使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更加难以适应(图2)。 图2 气候变化情况 7. 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在地球历史中是前所未见的吗? 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几乎肯定是过去好几百万年中前所未见的,而正是这样一段漫长的时间完成了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然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在地球更遥远的过去(数百万年以前)比目前的浓度还要更高,古气候学和地质学数据已经显示,那时的温度和海平面也比现在要高。 8. 是否存在一个临界点,在这时增加更多的二氧化碳不会引起进一步气候变暖? 没有这回事。向大气中增加更多的二氧化碳将引起地表温度的持续上升。随着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额外增加的二氧化碳捕获地球热量的效力逐渐减少,但地表温度仍然会持续上升。 9.气候变暖的速度会随着年代的不同而变化吗? 是的。观察到的变暖速度随年份、年代和地域而变化,这符合人们对气候系统的预期。这些短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并未与人们的基本理解相抵触;长期的变暖趋势主要是由于人类引起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含量变化引起的。 (编辑 田恬)
个人分类: 栏目-RS推介|8863 次阅读|1 个评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南京拜谒孙中山陵墓(图片)
bioxncai 2014-8-17 10:20
8月15日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抵达南京,开始访问中国。8月16日上午,潘基文一行前往南京中山陵拜谒。 期间,潘基文进入陵寝内殿瞻仰孙中山先生大理石棺。 拜谒结束后,潘基文表示:“ 我十分荣幸地拜谒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导人孙逸仙先生的陵墓。这一美丽的安息之地象征着他的巨大影响仍在激励着海内外的中国人。 ” 潘基文进内殿瞻仰大理石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6日上午到南京中山陵参访后,发表感言 来源: http://picture.youth.cn/qtdb/201408/t20140816_5638268.htm
33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析2013年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预报 (2014-03-31)
xuxfyuwp 2014-7-18 10:58
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SCAP)/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46次届会上,日本东京区域气象中心的代表介绍了该中心2013年台风预报业务情况,显示了他们的预报结果,台风24小时预报路径为91公里,较2012年明显提高了,且幅度不小,但没有分析理由。如何看待这一结果呢?我向日本同行提出了这一问题,希望能做些解释。 得到的回答有些意外,他并没有提及技术上取得的进步,讲他们也在进行分析,但谈到了一个可能存在的因素,认为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会影响到台风路径的整体准确率,也就是说每年的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与气候背景有关。 我没想到他会这样回答,但细想想,保守一点确实也有道理,综合、客观地做出分析会更有利于对科学技术问题的认识,在天气预报评分中评价预报技巧时确实应考虑气候因素。 国内中央气象台2013年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预报准确率较2012年也显著提升了一大步,2012年24小时台风路径的平均预报误差为94公里,2013年为82公里,提高了12公里,超过12%,较日本更高一些。 该怎样看待这一变化呢?若不是这次向日本人提问,确实未仔细想过这一问题,也没看到过较全面的分析。在国内相关单位的工作总结或业务技术报告中会提及这一结果,基本上是以业务、技术进步来记述的。但究竟是怎样进步的,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缺少进一步解读。 我曾问过一些预报员,回答不尽相同,有的认为近年来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数值预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台风路径集合预报产品的应用,有的归结为探测技术的发展,也有人强调说预报员预报分析技能确实在提升。若粗略一些说,或许都有道理,但缺少更细致的分解说明。 数值预报水平的提升无疑是重要因素,如欧洲中心和美国NCEP的数值模式2012年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平均误差约为80公里左右,而2013年则都小于73公里,提升了近10%,达到相当高水准。有人或许会问,数值预报误差都达到73公里,为什么最终发布的预报却达不不到?这涉及预报的时效性问题,通常预报员在整点后1小时内必须完成综合分析并给出最终预报结论,如晚上8点钟的预报,根据业务规定和服务需求,预报员要在9点前将预报发布出去;而此时数值模式尚未完成资料收集,当模式完成资料收集、分析和计算并将预报结论送到预报员手上时,已是第二天凌晨4点前后了。也就是说预报员在做晚8点预报时无法参考到该时刻数值模式结果,也不可能等到第2天凌晨4点才发布前一日晚8点的预报,因而不能简单地将预报员的预报和数值模式预报进行比较,初始条件不一样。 除了数值预报进步,卫星、雷达、自动气象观测等资料充实和分析技术的进步也肯定发挥了作用,但这些显然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全部。至少还有两项需要考虑的因素,一是预报员的技巧,再有就是上边提到过的气候因素。 看一下2013年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分布图,很容易发现台风路径整体走向偏南,盛夏时节副热带高压很长一段时间强势西进,稳定维持,造成我国南方酷热难耐,而在热带地区形成的台风有不少都沿副高南侧西行,进入南海。这样的路径趋势确实与气候背景有关,但又会如何影响预报呢? 我没有专门分析过这一问题,不敢轻易断言西行台风路径的预报准确率一定会高。但可以大致判断在这一带活动的台风特点。一是登陆台风会多一些,由于有越南和中国陆地阻挡,台风登陆后迅速减弱消亡,这会影响到台风生命周期的长短。二是在偏低纬度活动,台风维持着热带特性,较少受到西风带环流影响,独立性较强。若是北上台风,往往路经和持续时间都会长一些,且会受到中纬度西风带系统影响,预报误差易增大。另一个可能会影响台风路径准确率的因素是是否有疑难路径台风出现,这类台风主要表现为左摇右摆,指东打西,原地打转,突然变速等。在南海这类台风发生的机会要多一些,但2013年没有明显出现。 从日本专家提供的一张比较图上确实能看到2013年台风的平均生命周期较2012年要短一些,2013年台风平均生命时段为4.2天,2012年为6.0天,这或许与西进台风多有关。 关于预报技巧问题,做过天气预报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有时预报很准,但未必能反映出预报水平高,有时预报评分很低,但不能说技巧就一定很差,与预报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评分方法有关。谈这一问题需要更多的分析,就不深入谈了,仅就2013年台风预报技巧问题给一个结果。台风预报技巧是相对于气候持续法而言,而气候持续法是一个纯客观的统计方法。台风研究部门每年都会做这方面的分析,见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央气象台2013年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技巧较2012年大约提高了3%左右,不知道预报员对这一结果是否认可。依我看,每年能有3%的预报技巧提升应不算小,若每年都有进步,哪怕1%,也很不易了。 从图上还可以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是除“广州数值”外,多数数值预报模式2013年的技巧评分都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尽管欧洲中心和美国的预报技巧很高,但较2012年也呈下降趋势。这或许能说明2013年的台风路径可预报性相比于2012年要好。我不了解这一技巧评分的具体计算方法,主要应是扣除了与气候相关因素的影响,但认为做这样的分析是很有价值的。预报结果的高低与预报技巧的高低不一致并不奇怪,在实际业务中是常有的事,将其客观分析计算出来,有助于对预报技术的变化进行总结研究,只是在方法的合理性上需要审慎一些,涉及因素较多,避免误判。 东京区域气象中心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平均误差历年变化图 中央气象台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平均误差历年变化图 各国数值预报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历年演变图
个人分类: 文章|5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医宝鉴》申遗,“中医”如此这般成“韩医”
热度 28 何裕民 2014-7-15 14:55
《东医宝鉴》   等于“韩医学”著作?   韩国文化遗产厅近日宣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7月31日凌晨将韩国申请的《东医宝鉴》初刊本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在一些韩国媒体的报道中,《东医宝鉴》被称为是总结“韩医学”精华的伟大著作。为庆祝《东医宝鉴》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韩国将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和特别展览。9月将在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举行“《东医宝鉴》特别策划展览”,韩国保健福祉家庭部计划在《东医宝鉴》发行400周年的2013年举行“国际韩医博览会”。   就在韩国上下的一片喜庆声中,韩国医师协会在《关于东医宝鉴申遗的评论》一文中认为“《东医宝鉴》中记载了很多类似‘成为隐形人的方法’、‘看到鬼神的方法’等完全不符合今天常识的内容”,因此“《东医宝鉴》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世界承认‘韩医’是医学的一部分”。   然而,无论是喜庆也罢,争论也罢,在韩国,大多的看法依然是把《东医宝鉴》与“韩医”画上了等号。在韩国人的计划中,有意或无意的,他们是把《东医宝鉴》申遗作为区分“韩医”和中医的主要证据。无论是不断发表的关于《东医宝鉴》的韩国论文,还是庆祝《东医宝鉴》发行400周年而举行“国际韩医博览会”,一个围绕《东医宝鉴》的“韩医学”童话写作已经接近尾声。   事实上,由于中国国内看过这本书和了解中医的人越来越少,而欧美世界对《东医宝鉴》是一本中医书的见识也极少,韩国在国际上把其国内具有悠久历史的“汉医(中医)”的概念偷换为“韩医”的计划正在逐步实现。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下一步,韩国或将继续阐明所谓“韩医”与中医的不同,将之视为所谓起源相近的两种医学体系,并将所涉及的庞大的药学及成方转换为“韩医”固有。因为韩国法律明确规定这些药物转换为市场上药物,无须进行临床试验,这将成为其在未来药物学以及医学创新方面独有的基础和起点,从而构成其在医学领域的竞争能力。     ①.纯以汉字书写的《东医宝鉴》     ②.具有中药成分的保健食品    ③.韩国图书馆收藏的《东医宝鉴》    ④.人参是朝鲜半岛的中药特产   “这就是朝鲜人   写的中医书!”   “《东医宝鉴》在一般的中医药图书馆都收藏的,我在求学时读过,这本书的序言及其内容都明白无误地说明了,这就是一本古代朝鲜人在学习中医后用汉字编撰的一部关于中医的图书,在中医史上其地位最多算是中等。”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如是断言。   据悉,《东医宝鉴》是由公元1596年(朝鲜李王朝宣祖二十九年)时任太医许浚历经14年编纂完成的一本医书。此书共25卷,全部用汉字写成。主要纂辑自中国古代医书如《素问》、《灵枢》、《伤寒论》、《证类本草》、《圣济总录》、《直指方》、《世医得效方》、《医学正传》、《古今医鉴》、《医学入门》、《万病回春》、《医学纲目》等80多种,“纂辑”的另一说法其实也可以说是抄录,换言之,,《东医宝鉴》就是转抄引述80余种中医典籍的图书,而此书另外所引述的两本朝鲜人的著作《医方类聚》与《乡药集成方》也均是介绍中医的书籍,其中《医方类聚》是仿中国医学古籍《圣惠方》编写的,其中参考了中国医典100多部,《乡药集成方》则是仿照当时中国本草的体例,对朝鲜的本地药材进行的介绍,除名称标注本地名称外,其余所载药性均依照中医观点。   正如何裕民所说,《东医宝鉴》就是一位朝鲜人学习中医后所写的向朝鲜人介绍中医的集成读本,所有理论观点及用药准则无一不是来自于中医,其对中医药本身的贡献主要在于推动中医药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但并无产生一个新的医学体系的作用。   韩国也有观点认为“东医”即指的是“韩医”,但一些专家认为,这一说法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东医宝鉴》其实出自朝鲜李王朝光海君之说,他评价许浚说:“东垣为北医,丹溪为南医,刘宗厚为(陕)西医,许浚则朝鲜之医,亦可谓之东医,鉴者明照万物。元朝罗谦甫著《卫生宝鉴》,本朝龚信著《古今医鉴》,故许浚之著作,亦可名为《东医宝鉴》。”也就是说,“东医”其实是对许浚个人的称赞,是相对于中医名家李东垣和朱丹溪而言,而对于医学来言,许浚学习并掌握的,也就是李东垣和朱丹溪学习所掌握的——中医,并不存在一个韩国自成体系的医学。   “韩医”概念   改自“汉医”   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所谓的“韩医”呢?“韩医”和中医的关系到底如何?   其实不妨从朝鲜半岛的文化史说起,朝鲜半岛在历史上被称为箕子之国(史载是商代后裔箕子所立),历史上一直以“小中华”自居,明朝帮助朝鲜平定倭乱后,朝鲜一直奉明朝为正朔,甚至明亡后,朝鲜人在200多年的时间内均以崇祯年号纪年;汉字一直是朝鲜半岛数千年历史中的主流文字,就医学而言,也一直以中医为主,即所谓“汉医”。“韩国医师协会”在描述医史时也承认:公元561年,吴国的知聪带了包括《内外典》、《药书》等中国古籍赴日,途经半岛而传授汉医。直至1970年代,论及传统医学,韩国仍以“汉医”称之。在今天,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等依然是朝鲜半岛医学生的教材。1980年代以后,伴随着经济的腾飞,韩国开始“去汉字化”,在书写文字中全部改作拼音文字的韩文,也就在1986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医疗改正案》,把一直存在的“汉医学”改为“韩医学”(在拼音的韩文中,这两个词并无区别),换言之,所谓“韩医”之说,至今也不过23年时间。   韩国有关机构称,“韩医是吸取中国医学,在韩国独立研究、开发,进而发达的一种古代医学……过去虽然以为是从中国传来的医学,而称之为‘汉医学’,但是近来已经认识到这是一种韩国固有的医学,因此从1986年6月开始,医疗法上规定改称‘韩方医学’。”而在韩国的网络上,“韩国的传统医学虽然和中国有点类似,然而是自然发生、自然发展出来的”一类的说法也不少。   与之相对应的是, 日本 对中医仍以“汉方医学”称之。一位日本医生说:“这是对历史的尊重。”   无论是韩国机构描述的“固有医学”说,还是“自然发展说”,对“韩医”诸如此类的描述在一些历史与医学家眼里就是一种对历史的无知与偷梁换柱。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周岱翰表示,所谓的“韩医”,其病理理论和治疗方法与中医基本类似,中医典籍仍然是“韩医”的主要学习内容,不过,韩国在某些中药和方剂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上也取得了一点成绩,“‘韩医’这样的提法和中医实际上没有多少可比性,因为它只是中医的一个分支。” 也有观点认为,“韩医”其实也可以视是“具有韩国特色的中医”。    意在确立   “韩医学”的正体性   《东医宝鉴》几年前起议申遗时,因为被认为韩国把“中医”改为“韩医”申遗在中国引起较大争议,韩国方面后来解释只是一本书的申遗,但言语间对于韩国申遗的真正目的却犹抱琵琶,韩国学者韩大熙对此就直白多了,他说,通过申遗“要把韩医学确立为我们民族传统医学的正体性之后,逐步向韩医学的圣地而迈进”——也就是说,《东医宝鉴》申遗只是“项庄舞剑”,其意却在确立“韩医学”的正体性。   事实上,1986年以后,韩国国内一直做着把韩医与中医区分开来的解释。韩国庆熙医科大学国际关系教育研究院院长高炳熙认为,比如,“四象医学”就是韩国特有的理论体系,它注重人体在行为、生理特征和适应性方面的个性。   但这些观点在中国学者的眼中却牵强之极,也是对历史典籍的误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傅延龄说,“四象理论”和中医“阴阳五行”的理论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四象医学绝不代表韩医学,它只是比较出名的学术,同时,四象本身就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来源于《周易》,这种学术只是把疾病和人体体质相结合,按此诊断,而开的方子还是中医的方子,本质上还是属于中医。”   对于《东医宝鉴》的申遗成功,国内中医药界不少专家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依然给予了宽容的评价,并认为这本中医著作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对中医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中医典籍的申遗也并不冲突。但问题是,韩国人认为这是一本中医著作吗?从韩国方面的宣传与结合《东医宝鉴》发行400周年专门举行“国际韩医博览会”是不难看出他们的态度的。   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试图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上,而不是在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概念上,把一本九成以上内容均辑录自中国中医典籍的医书说成什么“韩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无论如何是不妥当的,而试图通过此书的申遗以确立“韩医学是韩国传统医学的正体性”更是对东亚文明与历史的无知。 何裕民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谈《东医宝鉴》:    “ 一本中医纂辑之作,基本没有独创性”   东方早报: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的《东医宝鉴》初刊本此次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在韩国的一些宣传中,《东医宝鉴》被称为是当时总结“韩医学”精华的集大成之作,你怎么看这样的宣传?   何裕民:把《东医宝鉴》说成“总结韩医学精华的著作”这样的说法完全是伪命题,道理很简单,因为朝鲜时代根本没有“韩医学”这样的提法。朝鲜在历史上一度是中国的附属国,文化上也一直推崇汉文化,中医传入朝鲜半岛后一直被称作“汉方”或“汉方医学”、“汉医”,所谓的“韩医学”一说是从1986年以后韩国人修改后才提出的,至今不过20多年,历史上是没有“韩医”或“韩医学”之说的。相反,完全以汉字写成的《东医宝鉴》九成以上的内容都是辑录自中国医学典籍,这怎么能说是“总结韩医学精华的著作”呢?   东方早报:那么你怎么定位《东医宝鉴》?   何裕民:《东医宝鉴》作者许浚是朝鲜宣祖及光海君时代的人,这本书的准确定位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位朝鲜人在学习中医后用汉字编纂的一部关于中医的著作。此书主要参考并抄录的是中国古代医书包括《素问》、《灵枢》、《伤寒论》、《证类本草》等83种,而参考的当时朝鲜医书只有寥寥几种而已。   东方早报:韩国方面说申遗成功说明“《东医宝鉴》在世界史上的重要性、独创性等”,你对重要性与独创性两方面怎么看?   何裕民:《东医宝鉴》在一般的中医图书馆里都有,也算一本有意义的著作,在中医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但要说这个地位有多高,最多只能说中等,在中医(或汉医)著作方面,如果要找出与《东医宝鉴》平起平坐的书籍,至少有三五百种之多。至于独创性,可以说是基本是没有的,因为这部书并非原创,而是一部编纂之作,其特点是“裒聚诸方,辑成一书”,即基本以纂辑中医典籍为主,这怎么能说有什么独创性呢?   东方早报:那么作为一位知名的中医学家,你怎么看《东医宝鉴》成为世界记忆遗产?   何裕民:从历史著作的角度看,这本书当然有一定的价值所在。这书成为记忆遗产,对中国来说是有些遗憾,但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也是好事,因为这说明了中医的辐射范围之广,《东医宝鉴》的根就是中医的,这谁也否定不了;另一方面,不管韩国把原本的汉医(中医)改成什么名字,但至少,他们把中医还是当回事的。   东方早报:那么你觉得现在应当怎么看待“韩医”?   何裕民:叫什么那是人家的自由,毕竟是两个国家,不管他们现在叫什么,“韩医”也好,“韩医学”也好,但其源头都是中国中医,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的。   东方早报:你觉得这件事对中医来说有意义吗?   何裕民:多少还是有意义的,这会使我们更加珍惜中医,激励我们做好中医的传承与发展,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对中医的价值还争论不休。 记者手记 《本草纲目》申遗,路有多远?   “像《东医宝鉴》这样的中医著作,在中国可以找出的与之平起平坐的著作不下于三五百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论及《东医宝鉴》的地位时说,这部书与《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典籍的地位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然而,一个事实是,地位远远高于《东医宝鉴》的诸多中医著作目前并未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   论述这些话题的前提是,世界记忆遗产的评选机制是在西方倡议建立的,国人的文化自信与中国古籍的巨大价值当然未必就要靠这些所谓的“洋招牌”(现在国内一窝蜂地进行申遗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心的缺失),但借此其实可以反思中国申遗体制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以中医而言,早在2006年,中国便启动申遗,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在解释申报的必要性时认为:“通过‘申报’,可以让民众充分认识中国传统医药的价值,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并提高对中国传统医药的认识,体现以保护促发展,通过继承求创新的理念和思路”。   然而在这场中医申遗的较量中,中国依然思路老套,“只听雷声响,不听雨点落”,大多停留在“口号”阶段,因为中医药申遗面广量大,又试图“打包”申遗,然而由于规模大、涉及范围广、研究深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申遗过程中,很多并未从真正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而是纠缠于经济利益、地区平衡等非文化的因素,时至今日,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与档案中只有清代内阁秘本档中有关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东巴古籍文献、清代科举大金榜、“样式雷”建筑图档等列入世界记忆遣产,这些文献当然也是中华传统文献,但其中真正称得上具有中华文化标志性意义的文献有几部呢?   相反,韩国的做法则小处着眼,瞄准目标,并充分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韩国人脉优势(有人戏称之“朝中有人好做事”)。曾经在韩国工作过多年的学者郝明义曾撰文认为,一方面,韩国在天然及有形文物申遗方面,并无优势,他们的申遗策略就一直瞄准无形文化遗产,2003年清唱板索里、2005年江陵端午祭申遗以及此次《东医宝鉴》成为记忆遗产都是这个策略的成功执行;另一方面,在政府及财团的支持下,韩国学者一直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申遗评委会工作。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成立“人类口传及无形遗产”国际评审委员会的时候,韩国东国大学林顿熙(音)就积极参与,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力,并成为其后三次韩国申遗成功的幕后最大功臣。2005年韩国以江陵端午祭而申遗的时候,曾经遭到很大阻力,由于林顿熙的竭力争取,才最终顺利入选。而韩国这次为《东医宝鉴》申遗,一方面由林顿熙负责国际宣传的部分,另一方面首尔大学徐庆浩(音)则是“世界记忆遗产”国际顾问委员会的委员,其间的人脉因素决不可小视。   一些观点认为,中国对中医药的文化保卫战最初其实应采用点对点的战术策略,仅以《本草纲目》和《东医宝鉴》对决,就足以捍卫中医药文化的尊严。这一方面是着眼于国内外李时珍相关研究的成熟度,特别是其在国际上的高知名度,同时也是为了厘正被部分韩国学者的“考证”所混淆的学术视听——遗憾的是,这只是些建议而已。   《本草纲目》等中医古籍的申遗之路,到底有多远呢?
5591 次阅读|27 个评论
也收到了来自联合国办公室的通知
热度 8 laserdai 2014-7-11 00:17
看到消息,中国的某个富人好像叫作陈光标的,最近被骗了, 自以为是 获得联合国认证的“世界首善” , 结果那证书上联合国的英文拼写都是错误的。 偏巧,我也收到一封来自联合国办公室的e-mail,根本就没有相信,删除之前,留个纪念: 信箱目录中显示: INFO UN-OFFICE, Mon 21:19 247 KB (博主翻译:联合国办公室通知) PAYMENT NOTIFICATION. (博主翻译:付款通知) 打开e-mail后,看到内容就一句话: VIEW THE ATTACHED FOR MORE DETAILS. (博主翻译:详情请参看附件) 附件是个pdf格式文件,图片格式贴下来。 (博主翻译:里面提到我即将收到300万美金的一笔巨额补偿金)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884 次阅读|14 个评论
帖子删除公告
热度 1 duke01361 2014-6-16 11:44
有科学网朋友跟帖告诉我,那个所谓的联合国人民素质和道德水平排行是谣言。故删除。 这篇文章是一位朋友给我看的,这位朋友是我们过去一起打拼的战友,因为对朋友的信任,未亲自考证。 抱歉 其实,我本人并不认同那样的排名结果。只是听说传播这样的信息是传递正能量。可以提醒大家注意提高素质和道德水平才勉强为之。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732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我这一生-林语堂口述自传》小记
热度 2 zhi900807 2014-6-13 22:02
最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的书,因为他不仅是享誉国际的一代大师,更是中国精神的传承者和东方文化的传播者。虽然四次与诺贝尔擦肩而过,但是那又何妨呢?难道一代大师真的需要这些外在的东西来衡量他的价值和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NO!读他写的书,我感觉就像一位精神导师在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他的生活其实和你和我相差无几,只不过他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到生活的真谛,而这就是我先阶段缺乏的,也是苦苦寻找的东西。读他的书,你会感觉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五彩斑斓,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幽默风趣,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淡然! 简单介绍一下林语堂(1895-1976),文化大师,作家,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林语堂旅居美国数十年,骨子里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其作品无不体现着释儒道三者的结合,传达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气质和情怀。他一声笔耕不缀,著作等身,代表作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京华烟云》。但是我最推崇的作品是《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因为这两部作品中,可以品味出林老所有作品中所散发出的那种智慧。 我想以最近在读的《我这一生-林语堂口述自传》中的一篇文章来重点解读林老的生活哲学。文章的名称是《论幽默》。西方人,对“幽默”这一次,当然是毫无疑问,是人人接受的,可是对于中国读者而言,一个报章杂志的编者会留一页来登载生活的轻松方面的文字,是不可想象。其实,这样的状态放在现有的中国社会同样适用。虽然我们已经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我们对于精神世界的理解,尤其是生活中的幽默观仍然持保守态度。林在文章例举了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纽约时报还有马克吐温的幽默表现,而他们的幽默无不为他们的人格魅力又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平常往往夸大其词,讨论断然行仁行义,做这做那,其实应当脚踏实地,返璞归真,切合实际才有实效。这不正是我们当下好多人其中也包括我自己的一种“病态”嘛,眼高手低,光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可是就是不去实施。说到这些,我想批评一下,明天又是考CET-6的日子,可是估计这次又不能如愿,可是林语堂当时在学英语的时候是拿着字典一个词一个词的去抠。 文中还提到幽默与滑稽的不同,滑稽是低级的笑话,意思是指一个人故意想逗笑。而幽默则是亦庄亦谐,其存心是悲天悯人。所以生活中要注意幽默,要不然就成了滑稽的表演了! 最后奉上一则林老的笑话: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请个中国厨子,娶个日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 以上文章的部分内容摘自《我这一生-林语堂口述自传》,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出版。谢谢
个人分类: 杂谈|1151 次阅读|2 个评论
联合国宪章是这样说的
热度 2 lin602 2014-6-2 09:26
联合国宪章开头是这样说的:‘ 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106/22/8373342_327275112.shtml 人人平等是民主制度的基础,国家之间平等与权利平等,是国际安宁的一个准则。也是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谁也没有资格让自己成为世界领袖,引领世界是用自己的文明与先进,让其他国家不自觉地学习与模仿。而不是自己如是说。 设计民主制度的基础是:权力是魔鬼!一定要在掌权者的头上悬一把利剑。这就是投票、三权分立、任期制的由来。 如果一个人当多年最高领导,权力就会腐败,如果权力没有制约,权力就会被滥用。如果一个国家统治世界百年,这个世界会成为一国专政一国独裁的独裁世界。 美国是靠民主党及共和党轮流执政,互相监督,民众投票,三权分立来保证民主制度的。一个国家执政世界百年,真是不可想象。 人(国)不为己,天诛地灭。哪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不是从自己利益来考虑的? 美国行,在国际上会得票会多,他不行如果腐败,会有其他国家来替代他,如果又行了,下次又会得票多嘛。看看这是不是一个民主体制运行的基本规律。 发达国家的制度设计上,从来就没有‘百年领袖’之说!即使上帝之子来做总统,也是必须二届连任制。世界民主制度的设计,同样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1758 次阅读|3 个评论
世界需要的是民主,而不是‘领袖’!--民主的要素
热度 12 lin602 2014-6-1 08:06
科学网上不少博文与评论,表现出对美国总统奥巴马说‘ ‘美国打算成为未来100年内的世界领袖’ ’的赞赏态度。 这其实是对民主这个概念与民主的基本要素不理解。 看看美国及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政治体制,为了保障民主,不允许一党专政,要进行多党选举,而且总统任期绝不超过二届,在美国好象是不超过八年吧,法国好象是不超过十年。这都写入宪法的。 为了防止总统专权,来个三权分立,国会与最高法院(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也不听总统的。三权分立与多党竞争,民众投票,宪法保障是民主的基本存在要素。 如果美国只有一党执政,三权不分立,美国的政治体制还能够保证民主吗? 世界也需要民主,不需要独裁。世界同样也不能一个国家执政,不能一个国家领导世界所有国家一百年,也需要几权分立,也要不同的国家轮流来管理。这是一个民主的基本常识。 中国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就是一个秦国统一中国后独大,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中国几千年来都是这样的皇权,皇帝是领袖,看中国的几千年的政治体制如何的腐朽。 现在的朝鲜就是领袖制! 即使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还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也没有让一个国家做领袖,大会主席是轮流做的,这就是明智。 世界需要的是民主体制,绝对不需要一个国家做世界领袖,这是一个民主政治的框架问题。 民主的实质,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别将中国的‘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皇权理念用‘美国做世界领袖’(变相的‘万岁’)再推广到世界的政治体制中去。
2204 次阅读|39 个评论
人类在继续生物性进化
Xiayongzhen 2014-5-5 22:40
人类在继续生物性进化。而不是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与各科诺贝尔奖获得者商定的人类在 广义 进化。因为人类个人具有产生一种可称为生态功效意识的能力,这种意识被社会性链结产生了人类立体壮的进化存在发展,从而构成了人类社会性生物进化存在。
1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赴东瀛(12)---京都(续)
xuxfyuwp 2014-4-23 14:01
近年来,京都的知名度在全球范围大增,原因是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通过了旨在减缓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明确了发达国家2012年前温室气体排放量限额,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一事件使京都(Kyoto)在气候、环保领域有了特殊意义。在京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Do you Kyoto?” 可以用来表示你为环保做了任何有益的事情吗?据说在一些国际场合也有知名人士引用过这句话,如德国总理默克尔。京都市民以此为自豪,并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指标上给自己提出了很高指标。按《京都议定书》要求,日本到2012年的减排指标是6%,而京都市自行加码,定为10%。2020年日本减排指标计划为25%,京都市则提出了40%的目标。 有人问京都市的市长,在减排、环保上提出这样高的指标,是否会限制京都市的发展。市长回答:世界上只有一个京都,保持这样一个城市应不算多。 (原文写于2010-07-27 21:22:17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2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为何定"水与能源"为世界水日主题?
zbt92 2014-3-24 08:09
对 水与能源 的科普探讨 张博庭, 2014 年 3 月 22 日 在《 22 届世界水日》科普论坛上的发言 概述: 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是人们对水电开发的最大疑虑。然而,产生这种疑虑的原因,一方面是国际社会曾经历过误解水电的过程。很多那个时期出台的正式文件,至今还会误导着人们。除此之外,误解水电的另一个最大原因还在于,不能科学、全面的了解 水与能源 的关系。这种现象,在能源和环保领域中尤为普遍,并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当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遭遇到了水资源短缺和能源匮乏、化石能源的污染排放严重等严重的威胁。然而,在当年的科技水平下,科学的开发水电,几乎是唯一能同时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的方式。这就是联合国把今年的 世界水日 的主题确定为 水与能源 的一个重要意义。 探讨水与能源的科普意义,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澄清影响和破坏生态的不是水电 二、 水与能源 的科普,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三、水电开发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一、澄清影响和破坏生态的其实不是水电 如果仔细分析,各种所谓 水电站的生态环境影响 ,并不是水力发电本身造成的影响,而是大型水库的影响。然而,只要现代的人类社会不想遭受毁灭性的洪水和干旱,就必须要接受这些所谓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存储洪水所必须的代价。这就像种粮食必须占用土地的道理一样。 对于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水资源调控来说,水电的能源作用,甚至可以认为是附加的。例如,我国的三峡工程,如果不是为了防洪和供水的需要必须建设一个大水库,完全可以采用多级开发(基本上不建设水库)。那样的话,三峡的总发电量几乎可以不受影响,而所谓 迁移了大量的居民,淹没了大面积的河流 等一系列生态影响几乎都可以没有。 我们为什么不采用分级开发三峡呢?因为我国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就是防洪和供水,而不是发电。而要实现这个防洪和供水的目标,就必须建设一个特大型的三峡水库。总之,三峡工程的实例应该最能说明:其实 影响和破坏生态 的不是水力发电,而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大型水库。然而,进一步看,站在人类生态的角度上看,建设大水库,不仅不是破坏生态,而且还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这其实就是,迄今为止全世界都体现出:水电和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也越好的根本原因。 水电 ( 大水库 ) 的生态作用无可替代。 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洪、供水、发电、航运作用,本质上都是它的生态保护作用。表现在: 1 、洪涝灾害,造成人类社会大量的人员财产损失,是对人类生态的极大破坏。 2 、水资源的匮乏所造成的严重的生态灾难,只能靠水库的蓄水调节来解决。 相对来说水库大坝占用土地或者水面之后,是把原来的自然生态转变为水库湿地的生态。湿地的生态环境作用非常重要,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的矛盾,决不是担心湿地太多了,而是湿地的不断减少。所以,关于水电大坝破坏生态环境的指责,大都是狭隘的舆论炒作的结果。事实上水电大坝和大型水库的建设是人类为数不多的生态保护工程,走遍全世界几乎没有哪一座水库大坝建成之后,不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度假胜地。 二、 水与能源 的科普,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科学的解释水与能源关系,加强水与能源方面的科普宣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当前我们要科普宣传的对象,不仅包括普通百姓,而且还包括很多偏激的环保人士,甚至还包括相当的专业人士和政府官员。在能源、电力、环保,甚至我们水利领域内,都有不少高层次的专家和官员对水与能源的问题缺乏准确的理解。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水电所经历过的曲折历史。 2.1 、水电发展的曲折历史 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因此,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水电,把尽可能多的可保存的化石能源留给后代。不过,到了 20 世纪的 80 年代,世界各国的大坝、水电工程的发展开始变缓。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用环保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很多大型水坝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很多已经建成和正在规划建造的大坝和水电项目成为了敏感的话题,一些对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项目,遭遇到公众的强烈抵制,甚至于被迫停止。全球的水电建设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 围绕着水坝的利、弊的争论,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国际上的一个《世界水坝委员会》 WCD 的组建和一份《水坝与发展》报告的提出达到高潮。当时不少人甚至认为大型水电站的生态环境影响过于严重,因而,建议否认水电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 1996 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大型水电确实被排除在可再生能源的范围之外,会议只承认小型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 大小水电区别何在?当然是能否具有 水资源的调控能力 的大水库,显然,这个结论错误也在于,没有考虑大型水电开发中极其重要的水资源作用。 2.2 水电的重要作用被重新肯定 在 WCD 的《水坝与发展》报告发表之后,引起了发展中国家以及众多水利水电专业学术组织的广泛质疑和批评。人们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逐渐澄清了一些《水坝与发展》调查报告中类似 水电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火电相当,甚至超过火电 等污蔑水电的错误。与此同时,面对全球又 20 亿人不能得到电力供应, 10 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的难题,发展中国的水库大坝不可取代的作用不能不被人们重新重视。 很快, 2002 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上,由非洲国家提议,到会的 192 个国家一致。大型水电也有必要被确认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那次峰会还达成了具体的协议,承诺要加大政府间推动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活动。并建议于 2004 年在中国举行一次水电高层论坛,探讨相关的议题,进一步的完成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的任务。中国的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接受了这一建议,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于 2004 年 10 月在北京共同召开了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并发表了倡导和支持全球水电开发的《北京宣言》。 会议之后,曾经停止了对水电的贷款支持的世界银行,立即恢复了贷款并加大了对水电的支持力度。世行总结指出:水电占全球电力总供应量的五分之一,曾一度带动了加拿大、挪威和美国等国的经济增长。然而,由于环境与社会方面的疑虑,以及财政支持的匮乏,导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水电投资停滞不前。时至今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吸取了历史教训之后,水电行业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塑造,并出现复兴盛景。 2.3 、历史对水电误导已不可能完全消除 由于国际社会确实曾经经历过误解水电的过程。很多那个时期出台的正式文件,至今还会误导着人们的思想。例如,在 96 年大型水电不应属于可再生能源的结论基础上,我国 2000 年出台的《 21 世纪科技发展纲要》也强调只有小水电才属于可再生能源。 在 2002 年国际社会重新强调大型水电的可再生能源的地位转变了之后,虽然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也采用这一结论。但却未必能体现在所有 1996 年至 2002 年期间出台的各种重要文件中。因此,很多误导水电的结论至今还存在于各种正式文件中。所以,对于不了解水电所经历过的这段特殊历史的人来说,即使某些严谨的科技工作者,也难免会被那个时期的一些国际主流文件所误导。所以,某些环保组织和偏激的环保人士误解水电,就更是家常便饭了。 2.4 、反水电的环保人士不了解 水与能源 的联系 例如,某反感水电的环保组织负责人说 水电能源是江河给我们的馈赠之一,但是不要忘记江河还给我们提供着许多其他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清洁的饮水、丰富的食物等。 。他显然是想当然的把水电与其调节河流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对立起来了。为了达到污蔑、诋毁水电的目的,这个组织曾资助过一个《 2013 年长江上游联合考察》,在这个考察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考察的负责人居然公开的炒作说 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 。这一爆炸性的新闻,立即成为社会争议焦点。事后查明,这完全是环保组织想利用金沙江水电的投产之际,故意组织的一次造谣宣传。 因此,他们不仅把梯级水电开发之后,水库连成串的遐想当成了考察的发现来骗人,而且还敢大言不惭的宣布他们根本没有去考察过的长江的生态系统已经崩溃。人民日报的记者调查时,他们终于承认,他们所组织不是什么科学考察,而是一次针对水电的 科普宣传 活动。事实上,把水与能源割裂开来的环保组织,经常会组织这种借考察的名义,专门造谣污蔑水电的活动。 2.5 、水利专家对 水与能源 的认识偏差 去年的科技活动周,我们在这里举办过一次 水电开发与防灾减灾 的科普论坛,一位到会的著名水利专家,在发表了水利水电的开发有助于防灾减灾的精彩演讲之后,却提出了不要建高坝大库的建议。某报纸还对此观点专门作了报道。后来,我们当时就在会上就提出来,高坝大库是水资源调控所必须的,并不是获取水电所需要的意见。此后,这位专家才开始意识到 水与能源 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为何如此高层次的水利专家,居然也会对 水与能源 的认识产生偏差?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国际社会的主流曾经对水电产生过误解。那个时期产生的文件,可能经常会误导严谨的学者和官员。 2.6 、能源电力专家对水电的误解更普遍 不少了解我国能源困局的电力专家,他们往往非常支持水电的发展。因为,他们知道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仅价格上有优势,而且还具有很好的可调性,也是其它可再生能源入网的重要保障。但是,他们却常常会认为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这里面,不仅包括国内的一些顶尖的能源电力专家,甚至也包括一些国际上的知名专家。 例如,笔者前不久在科普活动中接触到国际能源署的一些可再生能源的专家,开始他们还是只承认小水电是联合国所倡导的。听到了笔者的一些水资源开发不可替代的解释之后,他们才意识到,大型水电不仅应该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还应该作为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优先开发利用。 最近,亚洲能源研究组织 Crenatiec 的一位负责人,也曾在《能源》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水电:亚洲的未来巨型蓄电池?】。文章的内容虽然非常支持水电的开发,但是,却存在大型水电严重破坏生态的错误认识。文章中曾说到 值得强调的是,水电比煤炭更为清洁,但是相对风能和太阳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却要严重一些。因此,水电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同样有着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弊端。例如,三峡工程的建设迁移了大量的居民,淹没了大面积的河流,也因淤泥堆积、腐烂植物引起的沼气外泄、破坏渔业的现象而受到批评。 。 与这位亚洲能源专家一样,不少电力能源工作者,只喜欢从电力能源方面评价水电的作用。然而,事实上水电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提供清洁的能源和在电网中的调节,而且还有巨大的水资源调控作用。如果水电仅仅是为了发电,我们完全可以想办法不建设水库或者尽量少的建设水库。但是,为什么很多水电站非要建设被一些能源工作者认为是 生态环境影响巨大 大水库呢?当然是因为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去,人们调控水资源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建设大型的水库进行调蓄。把洪水期的洪水留下来,等到枯水期再使用。或许是由于一些对我国的政府决策有影响的能源电力专家对水电存在误解。我国的电力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像其它发达国家一样,把水电放在电力工业中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并且,水电开发的滞后是造成我国的能源结构严重恶化的最重要原因。 2.7 、水电开发不足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 至今为止,我国的能源、环保专家和官员中,由于不了解 水与能源 而认为水电破坏生态的还大有人在。因此,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几个五年规划的措辞中,就经历过水电从 积极开发 到 有序开发 后又回到 积极发展 的变化。为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就曾有一些大型水电站建设被搁置、叫停。更为痛心的是,我国的十一五、十二五的水电开工规划,都远远没有完成。 这种水电发展受阻的结果,大大刺激了我国火电建设和煤炭需求的增速。以至于在本世纪初的那些年,我国的火电比重增速过快,能源结构急剧恶化,并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有一段时间由于我国火电厂的增速过快,煤炭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矿难频发、煤电矛盾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国家煤炭的消耗量,大大超过了实际的开采和运输能力。特别是 08 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前的那一阶段,我国遭遇了严重的煤电危机。 到 2012 年底,我国燃烧的煤炭已经超过全世界其它所有国家的总消耗量。与此同时大面积的雾霾污染,也已经非常严重。大家想想看,全世界的煤炭有多一半都烧在了中国东部的狭小区域内,空气污染的问题能不严重吗?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局限,我国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建设虽然进展缓慢。但是,那种由于整体经济能力不足无能开发利用水电、核电的情况在全世界非常普遍。同时也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的能源需求量也限,因此,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现象在欠发展国家中,似乎也并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但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以后,如果仍然不能及时地开发利用水电和其它清洁能源,那么其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必然要靠燃烧更多的化石能源来解决。难免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之,所有这一切,都与我们的社会对水与能源的关系认识不准确有关。 三、水电开发利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3.1 、水电开发的必要性(水与能源的双赢) 水与能源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也有相辅相成的一面。例如,人们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些重要方式,就是提水灌溉和海水淡化。显然提水灌溉和海水淡化都是一种用消耗能源换取和管理水资源的方式。而水电则是在管理和使用水资源的同时,获取能源的一种(双赢)的方式。 另外,火力发电也与水资源的供应密切相关(火力发电往往需要大量的耗水)。如果没有充足的水资源,火力发电也很难顺利的实现。可见,能够在水与能源的关系中,能实现双赢的绝对是 水力发电 。可见,面对当前人类社会关于水资源和能源的双重难题,加速水电的开发绝对是非常必要的。 3.2 、水电开发的重要性(能源作用) 3.2.1 人类可持续发展遭遇减排难题 在人类的工业化之前,人们还没有能力大规模开采煤炭、石油。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球碳循环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但当我们学会了开采利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之后,大量的化石能源被燃烧,不断排放出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使得原来沉积在地下的碳元素,大量地被释放到空气中去。 这必然会导致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升高,带来强烈的温室效应,最终可能会产生冰山融化、海水上涨、淹没大陆、气候环境变化异常等一系列可怕的后果。当前,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最大的生态难题。 不同性质的碳排放,化石能源是元凶 3.2.2 、科学证实,过量碳排放威胁地球 2009 年美国加里佛尼亚大学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指出 地球 3 亿年前曾发生过大规模温室效应 . 。研究人员分析了发生在二叠纪初、 4000 万年时间段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与气候和生物进化的情况。通过对该图的分析发现,在古生代晚期时代的千百万年里,就曾发生过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性温室效应, 而且这一现象不仅仅在人类出现之前,甚至在哺乳动物出现之前 。 研究人员还指出,今后,一旦人类将地球上所有的化石能源耗尽,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恢复到 3 亿年前古生代晚期时 2000ppm 的水平。总之,那样的空气含量是否能让人类存活下去,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2.3 、水电是替代化石能的第一主力 表现在: A 、在全球的范围内,水电的作用远大于核电。很多人认为核电的作用大于水电,其实不然,根据对全球历年发电量的统计。核电的比重从来都没有超过水电。不仅如此,从福岛核事故之后,核电的比重跟是大幅度下降。目前仅为水电的 60% 。 B 、水电在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比例高达 85% 。根据 2011 的统计数,水电是全球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的比重占到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 85% 。 C 、我国的水电在非化石能源发电中的比重高达 85% 。数据显示 2012 年我国水电仍远超其它清洁发电。我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加上清洁的核电,总共只占非化石发电的 15% 。而我国的水电则占到了 85% 。可见,水电绝对是全球替代化石能源第一主力。这就是水电对于当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3.3 、水电开发的不可替代性(水资源作用) 3.3.1 、水资源调控的重要性不可替代 自然界中的水资源量总是随着时空不断的变化着的,然而,人们对水资源的要求则是非常苛刻的,太多了不行(产生洪水泛滥),太少了同样也不行(干旱少雨,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人们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手段只能靠蓄水和调水。蓄水能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矛盾,调水可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到目前为止,受到人类的科技水平的局限,人为大规模蓄水的方式只有建造水库这样一个方式,所以,大型水库的建设就是现代人类社会文明,必不可少的内容。 3.3.2 、解决水资源难题需要大水库的国际共识 联合国每三年发布一次的《水资源报告》中不仅每次都要提到水电的重要作用。而且,在联合国的水资源报告中,多次提到过 世界的水资源本来是够用的,世界的水危机主要是由于设施不足,管理不善造成的 。能够解决水资源短缺的设施主要就是储水设施。这里所谓的储水设施最主要的是大型水库。 3.3.3 、水资源开发离不开水电的机理 水电站泄洪时的巨大能量,会对大坝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外行人可能不了解,但搞工程的人都知道,水电站汛期泄洪的结构,需要采取大量的消能措施。除了建有必要的消力池之外,什么挑流效能、水跃消能、孔板效能、窄缝效能等等。总之,很多重要的工程研究都是要解决水库在泄水的过程中,对水坝和整个水电站的工程结构的威胁。即便如此,泄洪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尤其是是对于水量大的水库,如果不发电只泄洪,对大坝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3.3.4 、水力发电能让水库大坝更安全 曾经有不少人士,喜欢用河南板桥 758 垮坝所造成的数万人的死亡,作为反对水电开发的重要理由。而实际上,假设当年我国河南的板桥水库,如果真的建有水电站的话,恐怕也就不会发生那次垮坝事故了。因为一方面,具有水电站的水库,安全性更高。而且另一方面水电站的管理者,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随时都会对水库大坝的安全高度关注,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所以,水电大坝发生意外的概率比起完全公益性的水利大坝,会有大幅度的降低。 据统计全世界已经的大小垮坝事故, 90% 以上都是没有水电站的水库大坝。 3.3.5 、社会文明与储水能力成正比 根据 2007 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一个国家拥有的大坝数量及人均水库库容量,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紧密联系。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被定义为一个介于 0 和 1 之间的数值。该数值越接近于 1 ,表示人类发展水平越高。如果我们以每个国家水库指标(即:每百万人口水库数和人均库容这两个参数表示)与人类发展指数对比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各国水资源开发状况与人类指数紧密相关。 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评价结果,按发展水平可将国家分为三类:即高度发展( HDI ≥ 0.8 )、中度发展国家( HDI ≥ 0.5 )、低度发展( 0hdi0.5 )。调查数据表明,除了极个别的特例一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与该国的人均水坝数量和人均水库库容几乎成正比。 /hdi0.5 总之,当前全世界的现实几乎都是,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越好。例如,美国的国土面积和水资源总量,都与我国相似。目前中国虽然水坝数量名义上比美国还多,但是水库总有效库容仅为美国的一半﹐如果以人均水库蓄水量来比较﹐中美差距在十倍以上。但由于缺乏水库的调蓄能力,我国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相比之下,美国的绿水青山,自然灾害少,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的水库库容大,可以吸纳更多的洪水,抵御更大的干旱。我国生态环境上的巨大差距,恰恰体现在水库的蓄水能力上。 3.3.6 、国际社会呼吁储水设施建设 2012 年 7 月,由国际大坝委员会联合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水资源协会和国际水电协会起草的《储水设施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宣言在日本京都隆重发布。该宣言呼吁全世界共同努力,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建设和保护储水基础设施。 《宣言》披露世界每年淡水资源总量约有 40 万亿立方米,目前人类可利用量每年只有 9 万亿立方米,其中大约 4 万亿是需要由储水设施调节的。《宣言》还强调: 21 世纪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人口增长对水、粮食和能源的需求,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们非常需要加强储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从而能优化利用水资源,包括洪水管理与抗旱、粮食生产灌溉、发电、饮用水和卫生、工业用水、航运、环境等方面。 总之,今年的世界水日,联合国再次确定 水与能源 为主题。我们可以认为是再次强调 2012 年的这个储水设施宣言。因为,根据现实中水与能源的关系,我们要加速储水设施的建设,就必须要加速水电的开发。而加速水电的开发利用,则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遭遇到了水资源和能源难题的一个最佳选择。
3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水日"中国水电学会举办水与能源科普论坛
zbt92 2014-3-23 18:29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18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 月18日,联合国第17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2014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28 日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Water and Energy)。我国纪念2014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 3 月22日 ,在第22届世界水日到来之际,为响应联合国确定的水与能源活动主题,向公众更加全面、客观地介绍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电开发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回应社会热点、回答公众质疑,增强各界对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的科学认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大坝协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水与能源科普论坛。 出席论坛的专家有:国务院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国际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金生,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社长汤鑫华,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隋欣,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与会专家就水电在我国能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水电对生态文明的积极贡献、水电开发的巨大综合价值、如何促进水电可持续发展和做好水电科普舆论宣传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详细内容参见活动专题: http://www.hydropower.org.cn/zt/20140322syny/ ) 为扩大世界水日科普论坛的宣传效果,本次论坛的现场参与对象主要是媒体记者。来自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能源报、中国改革报、中国电力报、中国水利报、《财经国家周刊》、《工程研究》、《中国三峡》、《能源》等杂志以及香港卫视等20余家行业内外的媒体记者参加了论坛的现场交流。与会记者踊跃把当前社会关注的对于水库大坝以及水电开发的疑问提出来,与专家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答记者问中几位专家分别就我国水利水电开发的水资源调控、灾害防治、生态环保、移民安置、技术水平、综合效益和对经济社会的重要贡献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客观的阐述和解答,并希望通过媒体记者的理解和传播,加大我国水利水电科普宣传的力度。 参会代表一致认为:本届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之所以被联合国确定为水与能源,旨在提高人们对水与能源之间相互关联的认识,倡导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呼吁通过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和寻找既能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人类需求的系列节能措施,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19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联合国的建议:对世界各国的每个个人统一编码
热度 3 zhangxw 2014-3-11 16:57
给联合国的建议:对世界各国的每个个人统一编码 张学文, 2014/3/11 标题: 给联合国的建议:世界各国的每个人统一编码(初稿, 21 位编码?) 核心内容: 为地球上的每个国家的活着的每个个人给一个唯一的个人编码( 0-9 )。即把中国的身份证号码制度扩展到全世界范围统一编号。 好处: 便于各国的人员往来、外流、反恐中的查对、统计、分析、管理 背景 1. ( 2014.3.8 马航 MH370 航班飞机失联 + 假护照事件)的启示; 2. 中国的身份证号码制度已经对中国的社会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全球的人员交往、以及反恐进入了新阶段; 4. 人类进入了云计算 + 大数据时代; 5. 90 年前(大约)全世界的每个气象站已经统一编号了(称为气象站号,纯数码),这对世界各国统一使用世界气象情报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乌鲁木齐的气象站世界统一编号是 51463 ); 6. 40 年前(大约)全世界的每一本图书已经统一编号了(称为国际统一书号,如 空中水文学初探 一书的统一书号 ISBN 是 078-7-5029-4936-6 )。 于是 ,现在出于对各国公民的护照的统一识别、战争难民的管理、国际联合反恐行动等等的需要。就应该在世界范围内为每个国家、地区的活着的人给予全球唯一的数字编码。这也大大简化和提高了各国的海关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出国飞机乘客的安全检查的效率(自然每个国家是否参加这个活动也不能强迫)。 具体格式等等: 有 13 亿人口的中国已经推行身份证统一号码 30 多年,目前其数码是 18 位,考虑到世界的国家少于 1000 个,所以这种世界统一编码的个人身份证最多是 21 位。而且现在可以考虑用二维码。 这个工作可以参考中国的身份证工作的经验,由对应国家的民政、公安等部门请有关专家共同拟定统一标准、全球则在各国逐步推行。 以上是个人初步考虑,欢迎大家补充,再设法把它提交给联合国 …
个人分类: 灾害问题|3692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中印为什么应停止在雅鲁藏布江的水电竞争
热度 1 zbt92 2014-3-10 16:49
原文来源:《中外对话》杂志 转载者按: 《中外对话》一直持有反水坝、反水电的观点,所以,他们的心态可以理解。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都不应该停止在雅鲁藏布江开发水电。因为,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发水电,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和能源危机,这是联合国的号召。水电开发的作用主要是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雅鲁藏布江的水能开发之后,全球每年大约可以因此减排3亿吨二氧化碳。不仅如此,水电开发之后,还可以对雅鲁藏布江水量的丰枯进行调控,以便中国和印度更有效的利用好宝贵的水资源。至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水量分配问题,完全可以根据国际法的普遍原则协商解决。 作者所担心的地震问题,可能是由于作者不懂地震科学。日本曾爆发了9级的地震,但是,日本同样可以建设高楼大厦。因为,当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够科学的抵御地震。只要躲开同震错动的活动断裂,并让建筑物具有一定的抗震强度。有了这两条,强地震的高发区,同样可以建高楼大厦。既然相对单薄的高楼大厦都能建设,粗大的水坝安全性还用但心吗? 不仅如此,目前雅江流域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由山谷中的洪水造成的,水电开发之后,洪水得到了控制,山洪灾害自然也就会消失。总之,《中外对话》的作者,不过是用自己的无知和偏见,杞人忧天的进行反水电炒作宣传。关于地震的作用,大家请参看《地震高发区水坝的抗震安全有保障》一文。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7966 中印为什么应停止在雅鲁藏布江的水电竞争 作者:普雷姆尚卡尔杰哈 来源:《中外对话》 中印两国争相推进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电计划,此举无疑是引火烧身。 中外对话子网站第三极(thethirdpole.net)推出雅鲁藏布江系列文章特辑,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界河流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 2012年10月,印度人听说中国已经开始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上修建一座发电量70万千瓦的大坝。这个消息引起了巨大的担忧,印度担心中国不仅要利用河水发电,还要把这里的水调往干旱的北方地区。这一可能性早在1986年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全球基础设施基金首次国际会议上就提出了。尽管中国官员对此说法不屑一顾,因为实施起来的预期代价实在太过高昂,但他们并没有排除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建大坝发电的可能。中国的这种摇摆引发了孟加拉国和印度可以理解的警惕,但中国也努力减轻两国的忧虑,向其保证将要修建的大坝是径流式的,只会改变河水的流动,决不会阻挡其流入印、孟两国。 但是,中国的一再保证并未能阻止中印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不宣而战,开始水力发电竞争。中国决策者在2005年开始制订开发雅鲁藏布江水电资源的计划,但印度的计划可能开始得更早,即在2003年李伶的《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书出版后就开始了。作为下游国家,印度希望能够确立其所声称的对水流不受干扰的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最优使用权。在国际法中,最优使用权的确立要依赖一项完工的工程,因此印度要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修建的工程数量迅速增加,从印度中央电力局2007年公布的一项十年水电规划中的146座猛增到目前的约200座。此外,印度正在用多头并进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开始这些工程的建设。 中国的规划和落实也毫不落后。在从2012年开始的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强调为了削减碳排放,重新将焦点放在了大型水电项目上。中国水电建设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开发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电资源。中国总共打算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上修建40座大坝,其中20座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上的水电站总发电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而另外20座位于支流上的总发电量为500万千瓦。雅鲁藏布江干流上的20座中,有11座将修建在从源头到大拐弯之间。所谓的大拐弯是指雅鲁藏布江到此出现了一个巨大的U形拐弯,河水折向北流,同时从3500米的青藏高原迅速下落到海拔700米的印度阿鲁纳恰尔邦(译者按:原文如此,该地区实为中国藏南领土,现被印度侵占)。这11座电站的发电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剩下的4000万千瓦都将依靠大拐弯处的发电。雅鲁藏布江的这些大坝均由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承建,该公司计划在分开大拐弯的山脊下建一个巨大的隧洞,这样每年可以让500亿立方米流向西北的河水转道东南,在其上的9座大坝总共就可以发电4000万千瓦。而印度方面则计划通过位于阿鲁纳恰尔邦(藏南)布拉马普特拉河上的两座巨型大坝发电2200万千瓦,通过支流上的电站发电1000万千瓦。因此,中印两国在各自境内的计划发电量总共达到9700万千瓦。 中印这种雄心勃勃且相互冲突的建设计划必然会引发政治反响。首先是在胡锦涛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前几天中国驻印大使的一次讲话,其中声明印度东北部阿鲁纳恰尔邦全境都是西藏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一贯立场的再次重申,这些立场在1994年以来的一系列中印双边谈判中被不断强调,中国准备对现有临时边界,即实际控制线的某些部分进行重大调整。中国的这项声明让印度政府大吃一惊,并且造成了接下来三年中边界紧张的不断加剧。中国开始将阿纳鲁恰尔邦称为藏南,并将位于达旺的达旺寺列为仅次于拉萨大昭寺的西藏第二大寺庙。中印边界紧张一直持续,直到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印度总理辛格 2009年10月在泰国华欣专门举行的会晤后才缓解,避免了其外溢成为军事冲突。 近在眼前的灾难 这些计划是让工程师们发狂的梦想。如果让他们放手去干的话,在斜度达到60度的陡峭山坡上将会出现360座大坝,而这里是三座世界上最年轻、也最不稳定的山脉的汇合点。但是,无论中国还是印度政府甚至没有对其水电计划的地质影响进行基本的评估。这里要挖出数十亿立方米的石头和泥土来修建大坝、隧道和公路,而且将要蓄水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立方米,将对该地区地壳的稳定产生影响。 这就是无视自然一意孤行。中印两国政府必须清楚喜马拉雅地区在有记录以来经常发生世界上最严重的地震。仅仅从1897年到1950年的53年中就发生了四次里氏7.8到7.9级的地震。其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就发生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南边和西边。1897年的地震为里氏7.8级,强度相当于760万吨炸药或者一颗中型氢弹爆炸,造成了所谓上阿萨姆地区的巨大破坏和大量死亡。这次地震是由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相互挤压造成的。 1950年地震是喜马拉雅山区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这次的震中位于西藏察隅,距离1897年地震点不远。此次地震强度高达8.7级,被列为世界有记录以来的十大地震之一。它的震源仍然位于印度板块冲入亚欧板块的裂纹线上。震区的幸存者报告说,泥石流阻塞了河流,造成了巨大的洪水,当堰塞湖决口时,大量的沙、泥、树木、巨大的砾石和各种碎块被一冲而下。 这些既非孤立事件也非特例。喜马拉雅地区的地震常常引发泥石流,从而阻塞河道,造成河水上涨,直到所积蓄的水的压力突破阻塞,形成一场巨大的山洪,给行洪道路上的村镇带来巨大破坏。1950年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阻塞了好几条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支流,在迪邦山谷的一个堰塞坝很快决口,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但苏班西里的另一个堰塞坝在八天后才决口,形成了高达7米的大浪,淹没了好几个村庄,造成532人死亡。包括对在表面发现的沙子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在内的地质研究表明,在同一个地区至少发生过1548年的一次大地震,在喜马拉雅中段还发生过另外两次严重地震,其强度足以让地表断裂。其中第一次发生于1255年,第二次则是毁灭性的1934年比哈尔邦地震。 1934年地震为里氏8.1级,震中位于珠穆朗玛峰以南10公里处。它毁灭了印度比哈尔邦的北部和尼泊尔东部的大片地区,造成3万人死亡。在没有大坝的时候,地震造成的死亡尚且如此众多。泥石流形成的堰塞坝是由泥浆和砾石堆成的,几天后就会崩决。但如此强度的地震几乎毫无疑问会对混凝土大坝造成严重破坏,要知道,里氏是一个对数级别。 也就是说,8.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8级地震的3倍,而8.7级则是其27倍。如果中印两国正在考虑建造的巨型大坝发生断裂的话,由水、泥和砾石形成的巨浪将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冲毁下游西藏、印度和孟加拉国数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而其中绝大多数的死亡者都将是印度和孟加拉人。 印度已经吃过上游雅鲁藏布江流域山洪暴发的苦头,山洪一下就彻底冲毁了布拉马普特拉河中的整个岛屿,住在上面的人几乎死光了。中国的水文学者们知道会发生这次洪水,但并没有警告他们的印度同行。就在2013年6月,印度还吃过另一次山洪的苦头。6月中旬,连续三天的淫雨造成了泥石流,阻塞了恒河两大支流之一的帕吉勒提河,第三天堰塞坝决口时,作为朝圣之地的达尔纳特镇整个被毁,在短短几小时内5000到10000名朝圣者死亡。如果帕吉勒提河两侧的山坡不因特里水电站的大坝和隧道建设而遭到破坏的话,这场灾难可能就不会发生。 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9座巨型阶梯水电站相比,特里水电站可谓小巫见大巫,因为其发电能力仅有100万千瓦。由此算来,这些巨型大坝一旦断裂,造成的死亡人数就会达到数百万之众。如果中印两国政府通过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大修水电站的规划,整个地区将面临随时发生的灾难。
1749 次阅读|1 个评论
“可持续发展教育”还是“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
Talky 2014-2-12 12:38
“可持续发展教育”还是“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 突然想起,今年是联合国号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 DESD ~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5 - 2014)” 活动 的最后一年。 ES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翻译成“可持续发展教育”还是“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 1972 年在斯德哥尔摩人类发展会议上号召开展环境教育( EE ),在 1992 年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 ESD ),在 2002 年约翰内斯堡全球峰会上号召在全球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活动( DESD 2005-2014 )。 中国的 DESD 启动仪式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东北亚办公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地区办公室、中国教育部支持下,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和同济大学共同组织,于 2005 年 9 月 10 日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召开的。承办的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UNEP-Tongji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个人分类: 可持续发展|4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立
njauliuqizhen 2014-1-20 16:59
1月16日,农业部在京成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农业、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相关领域25位院士、专家组成。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为与会专家颁发聘书。   据了解,农业部从2014年1月起,将聘请中国科学院生态学专家李文华院士为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任继周、刘旭、朱有勇院士以及生态学专家骆世明、农业史专家曹幸穗、茶学专家宛晓春、农业遗产专家闵庆文为副主任委员,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实行任期制,秘书处设在农业部国际合作司。25位专家委员将在接下来的5年内,对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资源、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开展研究,为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发展提供专家咨询和技术指导,参与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审及相关政策制定等工作,参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   我国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联合国倡导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项工作的国家之一。牛盾指出,自2004年以来,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密切合作,积极探索开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经有8项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约占世界总数的1/3,居各国之首。我国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为此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以科学高效的决策,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成立专家委员会目的就是汲取专家的经验智慧,全面提升遗产工作的科学水平。(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2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王贝贝: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鼓王
ffjjaa 2014-1-15 01:29
她是中国文化部“东方快车”项目资助留学的最年轻的女打击乐独奏家。她是香港“鼓王争霸赛”荣获“鼓王”称号的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第一位中国大陆选手。她是登上纽约联合国联大会议中心舞台演出独奏的第一位中国打击乐独奏家。她是爱丁堡国际音乐节音乐会演出中最年轻的打击乐独奏家。英国卫报这样评价,“她的演奏光彩夺目!”泰晤士报更具煽情,“她仅用手就在水面艺术性地抚摸出美妙节奏。”—— 王贝贝: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鼓王 范建 王贝贝从孩提时代直到上大学,读研究生的16年间,是从“苦水”中泡大的,而投身这“苦水”,又是她心甘情愿的。所有的过五关斩六将,又都是这“苦水”成就了她。 1986年11月出生的王贝贝,在黄梅戏和花鼓灯之乡的安徽合肥长大。6岁起学习打击乐,15岁在全国比赛中获得爵士鼓比赛少年组金奖。 2004年,她以专业第一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民族打击乐本科生并获全额奖学金。2008年,王贝贝获得学士学位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获专业优秀奖学金。同时,再次以专业第一,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打击乐研究生。2011年7月毕业,获硕士学位。去年9月,她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Matthew and Martin Knight Award奖学金,去伦敦攻读西方打击乐硕士暨双硕士学位。 从小学到硕士研究生的16年的求学生涯,她在飞快的时光流逝下,如饥似渴地学习打击技艺。而她的勤奋刻苦,是她走向成功的真谛。 在7年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和研究生的生涯中,她没日没夜地刻苦练习着。夜半两点,她会在悄无人声的顶楼琴房里练习。在学期间,她离开父母,远行异国数十次,应邀与国外乐团演奏。从没有一点女孩娇气的味道。她甚至为了从合肥来京看望她的妈妈,一边上课,一边演出来贴补家用;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来付房租。 2012年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她是一位漂亮的女孩,可她从来不去刻意打扮自己。她静静地坐在我们面前,一件红色T衅,一双球鞋,朴素而整洁。在如花似玉的年龄,她顾不上花前月下。惟有的是一个信念和决心,技不压人练练练! 她文静的笑着,得体大方的说着。在贝贝身上,我看到了一位80后女孩吃苦耐劳的感人闪光点。 今年26岁的贝贝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去年10月,她又告别父母,来到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开始了西方打击乐硕士专业学习的新的征程。“今天在刚刚结束的Collin大师课上,全身汗透。16个专家学者怒目圆睁地挑刺儿。我以最高分胜出。平时不搭理我的美国胖子和高傲不羁的英国天才纷纷来向我道喜。”她似乎有些得意。从他们嘴里听到大师的评价她有些意外。“我最近练琴不多,主要在学习音乐心理学。其实并不在乐理而在骨髓。战胜自己方可傲视群雄。我的劲敌就是自己!” 在成功的背后,贝贝比其他同学和同行最大的幸运和机遇是,在艺术求学的道路上,她师从了尊敬的导师王建华。尤其是遇到了指挥家谭盾大师。谭盾像发现宝贝一样,精心培养、呵护有加。为她的成功创造了条件。难怪谭盾对这个女弟子多有偏爱。称她为“‘伟大的艺术家’,给中国人争了脸。” 新时代打击乐的一代天娇 去年4月14日,在中央音乐学院,她邀请我们全家观看了她的硕士毕业打击乐独奏音乐会,我们欣赏了她的美妙而又激越的击打声。指挥大师谭盾专门为她指挥。演出将这一新时代的鼓乐,推上了极致。她超越了那个过往的特定年代,成为新时代打击乐的一代天娇。 打击乐通常由男性担纲,是因为力度决定了男性角色的主流地位。然而,新世纪出现的新气象,让我们看到了固有的性别角色定位所发生的转移和变化。一个小女子王贝贝竟然成了中国“鼓王”,也使女性鼓手步入了鼓乐的时尚主流。 尽管女打击乐手在今天的乐坛仍不为多见,但女性在力度的把握上所表现的棉里藏针以及细腻柔情,甚至在打击的力度,张力的延展上,也能有一种出神入化的表现。 女打击乐手要比男性乐手在力度的把握上,具备粗中有细的顿悟和柔中带刚的表达。正像语言的摹仿,往往男性弱与女性一样。女打击乐手除了在力度的把握有她独特的个性外,另一个是她的打击架式具有独到的观赏性。女性身躯的线条、发型、肢体动作,会随着节奏的变化,有一种表现的体态美。而体现在舞台上的动姿,又有舞蹈所不可比拟的美态。相比于阴柔的女性指挥而言,打击乐手的那种大跨度动作,更要先胜一筹。 穿越千年中华艺术的时空隧道 为了掌握好打击乐的力度,一个二十几岁的少女,还常常不辞辛苦地练习拳击。这既锻炼了她的臂力、肌力和意志,也为她表演的力度增添了厚重的基础。 《好一个安徽花鼓灯》是安徽的民间锣鼓,也是一种喜庆娱乐的表现形式。由王贝贝精心设计编曲。她和她的乡亲,在音乐会上表演的锣鼓获得了满堂喝彩。花鼓灯的领奏王贝贝,在众男鼓手的簇拥下,欢快地敲锣打鼓。她和请来的家乡淮北农民鼓手一起,身着当地的红色服装,手拿铜锣,击打着悦耳的鼓点,成为舞台的“领打”。贝贝还时不时地踩着鼓点,昂首跳脚,和众乐手一起,构成一幅农村喜庆的“群雕”。 从花鼓灯激越的鼓点声中,我们熟悉而又沉重地穿越千年的中华艺术史。尤其难以忘怀的是中国60多年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从震耳的锣鼓点中,我们听到千军万马解放的炮声;从欢快的锣鼓点中,我们看到了翻身的喜悦;从铿锵的锣鼓声中,我们感受到农民的威风和凛然;从奏鸣的锣鼓声中,我们又忆起文革中报喜队伍的可笑与辛酸;从激越的锣鼓钗钹中,我们看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迷人和灿烂。 经久不息的锣鼓,唤来了观众此起彼伏的掌声。这种民间的欢快曲调将前半场音乐会推入了高潮。王贝贝把一个山寨版的锣鼓点,完美地演绎成学院版的经典。使观众真正体味到民族、原生态的乡村文化的魅力。 为了学好花鼓灯,王贝贝作为一个当代的时尚女青年,不以为土,反以为洋。她主动下到贫困的安徽淮北农村,向农民请教,吸取民间营养,编创了这个节目。她说,“我为我的家乡而自豪!” 成功艺术家的内心悟道 王贝贝的导师王建华编曲的《闹天宫》,是由京剧锣鼓的形式表现的,而领奏的王贝贝,将其演绎得锦上添花,完美无缺。著名艺术家刘汉林作曲的《楚汉决战》是由排鼓独奏,似乎使人越过时空,重温千年之前的血战和智斗。 由唐建平编曲的打击乐协奏曲《圣火—2008》, 打击的力度时而如狂风聚雨,时而似潺潺小溪,又把我们带到恍惚还在眼前的北京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世界体育竞技比赛的火热场面。 一曲过后,当观众全神贯注的注视舞台时,却见我们的“鼓王”突然间从观众席的后面出现,她手拿金属器具,有节奏地擦动出声响,微微的金属声,使静谧的大厅发出了天籁一般的美妙乐音。她一步一步地挪动着脚步,以一次次地360度转身,缓缓从右侧观众席过道走入。在朦胧的灯光下,观众与她形成近距离无言的互动和交流,真切地看清了她的面容,感受到她韵律般的气息。她手中的器件发出的轻微而又晶莹的鸣响,在夜晚虚幻的色彩中,构成了另一种美妙意境。 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王贝贝长时间不停地在乐曲的“打击”下,消耗了大量的体力。由此,她深深体会到,“做演奏家不易,做老师更难。”这正是一个成功艺术家发自内心的悟道。 音乐天才和妖怪 由谭盾作曲的《水乐》是打击乐协奏曲。也是音乐大师谭盾为她量身定做的“乐礼”。然而,在戛然而止的音乐过后,片刻的静场,只能听到水声的细语。水在述说着人间的温情,水在述说着自然的爱情,水也在讲述着明天憧憬。而表现在水声的节律和音韵,自然来自贝贝那一双灵巧而又流动的纤手。她的手,忽而高举,忽而放下,我们似乎看到,她将柔美的水高高地推上蓝天,缓缓地送入地下。我们还能听到稻麦在夜晚的拔节声,田野里的蛙鸣以及蹦跳在水面上鱼儿的啪啪声。随着她双手掬水的动作,飘逸流动的长发也舞动起来,构成了一种力的线性的几何图案,使人叹为观止。 诚然,用水声的轻重缓急,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表现音乐的起承转合,可谓匠心独运。这种中外音乐的杂揉,也表现了洋为中用的民间音乐的民族特色。难怪这个节目到了国外,受到许多音乐大师的赞许和民众的喜欢。 她演奏的《纸乐》、《水乐》深沉灵动热情,与乐曲本身有着自然的默契,飘逸的长发,年轻的体态又都与作品达成一种和谐,好似她本人就是一页纸一滴水。难怪谭盾称她为“音乐天才和音乐妖怪。”时尚女孩的“吃苦是福”。天天在英国看BBC,在那上面她看到了自己的演出并没有觉出什么,但是,当她回到祖国演出,打开CCTV看到了自己,她竟高兴地笑出了声。 她在中国被业界称为“中国鼓王”。被谭盾大师称为“当今乐坛最优秀、最年轻的伟大打击乐手”。在这一评价的背后,不知花费了她多少辛勤的汗水和智慧。 有人说,学艺术的倾家荡产,而倾家荡产的却未必能学出名堂。可对贝贝而言,宁愿倾家荡产,也一定要学出名堂。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就知道辛苦的付出将有很好的回报。而她更理解和读懂了爸爸、妈妈为她的前程所付出的一切。 在当今世界,在时尚的女孩中间,“吃苦是福”像一阵久已远去的清香,又重新飘了回来。“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这句名谚,被音乐新生代王贝贝牢记在心。正因为此,她一步步向着辉煌的顶点走去。这,是给每一个想成功的青年学子的启示,也令家长们思索。
106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贺郝平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
xupeiyang 2013-11-7 06:13
热烈祝贺郝平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 郝平(1959年-),山东青岛人,1978年,进入 北京大学 历史系,后留校工作。1992年,考入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系硕士。1995年,担任北京大学外事处处长、校长助理等职。2001年,升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005年,改 北京外国语大学 校长。2009年,担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副部长,兼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教育界,分入第四十二组。并担任外事委员会专委。 2013年11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代表选举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为第37届大会主席。 http://news.cntv.cn/2013/11/06/VIDE1383747721031645.shtml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得过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余姚这段时间可不宜居了
热度 6 jiasf 2013-10-12 05:02
2011年4月8日,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表彰活动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余姚市与全球其他三座城市一起,喜摘“全球绿色城市”这一号称“人居环境奥斯卡”的桂冠。 但是很不幸,这次的台风菲特特别关照余姚市,是本次台风降水最多的地区,两天的单站最大降水达到518.8毫米,致使余姚超过70%的城区被淹,而且一淹就是4天,水很长时间退不下去,自来水停了,电停了,通讯中断,很多人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一下在把这个“宜居”的桂冠给打湿了! 虽然余姚市长说当地政府行动及时、应对得当,但一个得到联合国表彰的宜居城市,在台风袭击下瘫痪这么长时间,还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十分正常。 不可否认,这次灾害主因是天气。菲特、丹尼斯双台风和南下的冷空气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当地的特大暴雨;而农历月初的天文大潮与台风推动的风暴潮的叠加所形成的高海潮,阻挡了内河来水的入海,因此形成了长时间的内涝。但是,一个疑问是被余姚市更靠海、更下游的宁波市区和慈溪市,为什么内涝没有余姚市那么严重? 余姚市的地理位置确实有比宁波市区、慈溪市更易涝的特点。余姚市西边是四明山,城区位于四明山下的姚江平原,东边与海之间还有山丘,即使平原也存在比姚江平原高的分水岭。四明山刚好拦截、抬升海上来的暖湿气流,使余姚下了最多的降水。而夹在四明山和东边小山之间的姚江平原海拔很低,只有七八米,河边只有四五米,势如锅底。姚江是甬江的两条主要支流之一。在自然情况下,海潮最远可以回溯到余姚以上上虞市境内的丰惠镇通明。历史上姚江灾害频繁,大潮来时受涝,十天不下雨就干旱。为了治理姚江,1959年7月在宁波西郊建成了姚江大闸,从此挡潮蓄淡。2004-2005年,结合杭甬大运河配套的蜀山船闸工程,又建了蜀山大闸。 姚江大闸(位于姚江汇入甬江的三江口附近) 蜀山大闸 在这次台风暴雨中,因为甬江特高潮位的顶托,姚江大闸既要排涝,又要防潮,时开时闭,排涝速度严重受限,而特大暴雨后的洪水还从四明山蜂拥而下,造成了姚江平原长时间被淹的局面。 虽然余姚的内涝主要是自然灾害,但也还是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是排涝能力明显不足,使得受淹时间过长。在姚江大闸用于挡潮不能排水的时候,应该有配套的抽排能力,不能完全被动等待。即使不修建永久性的排涝泵站,也应该有及时组织临时性抽排的能力。 二是暴露出的水淹后的通讯中断、信息不畅等方面的救灾通讯、组织能力不足。电视台被淹,通讯基站被淹,网络设施被淹,尤其是电力设施在台风、暴雨、水灾中受损而造成大面积停电,使得现代常规的通讯手段失灵,以致很多灾民得不到及时的灾情和救灾信息,造成了恐慌、甚至哄抢救灾物质等不应有的现象。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4343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粮食机构报告称全球有数亿人长期挨饿
热度 1 lxj6309 2013-10-2 18:04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步晶晶);当地时间10月1日,联合国粮食机构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全球饥饿人口与过去相比有所减少,但仍有数亿人处于长期挨饿状态。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以及世界粮食计划署每年发布的《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全球大约有8.42亿人口,也就是相当于全球八分之一的人长期处于挨饿状态,得不到积极健 康生 活所需的食物。这一数字与2010年至2012年期间的报告数字相比有所减少。报告指出,在全球饥饿人口中,1570万人生活在发达国家,其他绝大多数饥饿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地区。 报告指出,虽然进展情况存在差异,但是作为整体,发展中地区在实现到2015年将饥饿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这项目标是千年发展目标的一部分。如果饥饿人口自1990年以来的年均下降速度能够延续到2015年,那么食物不足发生率将下降到非常接近这一目标的水平。 报告强调,经济增长是促进减少饥饿的关键所在。但经济增长不一定能够保证为所有人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除非政策能够明确将贫困人口作为目标群体,特别是农村的贫困人口。报告指出,在贫困国家减轻饥饿和贫困的唯一途径是实现持续并且惠及大众的增长。粮农组织、农发基金和粮食计划署敦促各国立刻加大力度,采取更多的行动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以及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制定的目标。 How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malnourished? There is no single estimate of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are malnourished becaus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alnutrition overlap. An estimated 868 m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 (12.5 2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are undernourished (SOFI 2012). 160 million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five (28 percent) are stunted . About 2 billion people suffer from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 About 1.4 billion people are overweight; 500 million of these are obese . The persistence of stunting and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in countries that are on track to achieve the MDG target on reducing undernourishment illustrates the key point that good nutrition requires more than just consuming adequate levels of dietary energy. SOFA Exec-2013-E.pdf SOFA 2013 Questions and Answers_final.pdf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3_10/01/30042277_0.s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2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毛泽东逝世后发生一神秘事件:惊呆十四亿中国人!
热度 3 wangxh 2013-9-13 15:50
【作为一个资料,保存一下,引自 http://zghdth3.home.news.cn/blog/a/0101007CE4960CE092578DD7.html 】 1976年,中国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吸引了世界的眼球。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7月6日朱德委员长也以90岁高龄与世长辞。7月28日,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一片废墟。9月9日下午4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万分悲痛的心情对外宣布,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于当天凌晨0时10分在北京逝世。 消息公布后的15分钟内,包括路透社、美联社和法新社在内的世界主要通讯社便报道了毛泽东逝世的新闻。紧接着,世界各大媒体发表和转载了大量赞扬毛泽东和介绍毛泽东革命事迹的评论和文章,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报纸甚至用十多个版面刊登介绍毛泽东的文章和照片。世界各国政府、各国际组织也纷纷对此做出反应。 毛泽东逝世后,世界各地对他的赞扬和哀悼如潮水般涌来。曾有记者这样写道:“9月9日下午4时这一悲痛时刻,似乎地球也停止了转动。”在他逝世后的10天里,共有123个国家的政府和首脑向中国政府发来了唁电或唁函,105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他们的代表到中国使馆吊唁,53个国家降半旗致哀,许多国际机构和国际会议上也开展了悼念活动。 联合国总部以历史上罕见地快速度在毛泽东逝世的当天就降半旗致哀。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全体大会上发言时盛赞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勇气和决心将继续鼓励今后的世世代代。” 联合国大会主席高度评价毛泽东是“我们时代最英雄的人物”,“他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毛泽东逝世后,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政府都给了毛泽东极高的评价。美国总统福特在9日的唁电中称赞毛泽东的著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认为“毛主席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对历史的影响将远远超出中国的国界。”国务卿基辛格以他特有的风格说:“我的孩子们谈到流行音乐歌手身上有一种‘颤流’,我承认我自己对此浑然不觉。 但是毛泽东却发出了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对毛泽东也赞赏有加,他称“毛泽东主席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创造者之一,是给中国人民指出走向新的未来的道路的人。”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认为,“新兴的中国就是他永久的纪念碑”。 日本首相三木武夫说:“毛主席作为世界的大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业绩”,外相福田纠夫则用带有崇拜的口吻评价说:“无论对他做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过分的。”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评价毛泽东时还引用了后者的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认为“历史学家将会对毛泽东的事业和他对中国人民和世界的影响做出估价。”此外,英国首相卡拉汉、法国总统德斯坦等各国政要都发来唁电对毛泽东大加赞赏。
2374 次阅读|4 个评论
联合国?---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
热度 7 lin602 2013-9-10 23:18
有不止一位博友评论说: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打朝鲜是联合国的名义,中国志愿军去朝鲜没有联合国授权,非法。因此中国向朝鲜派出志愿军是非法的。 哈哈! 美国打伊拉克联合国授权了?他们搜出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武器了?美国打利比亚联合国授权了?如果不是俄罗斯顶一下,美国早就打叙利亚了,他们得到联合国授权了吗?这次要动武是化学武器的事情,但看一下媒体,美国最早要对叙利亚动武的时候,根本没有叙利亚化学武器的事。 再往前面说一点,八国联军烧中国的圆明园是那个国际社会授权的?八国联军中就有美国、法国与英国。 再往前说一点,美国的版图原来是印地安人的土地,那里没有白人。是上帝派欧洲人去杀印地安人占他们土地的吗?他们的民主在那里,他们对印地安人保障人权了? 我就不说希特勒与东条英机了。也不说中国的甲午战争了。 联合国,近几十年才出现的产物,经常是美国的一个木偶而已。只不过俄罗斯与中国有点调皮而已。 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动物园’! 世界的民主,是靠世界人民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不是某个国家想打谁就打谁的。看看中国古代的皇帝,他们就是想杀谁就杀谁。现在美国是世界的皇帝?美国想打那个国家就打那个国家? 在世界上消灭独裁,实现民主,应该有一个全球为体系的民主管理体系。
3388 次阅读|16 个评论
参观联合国小学教学活动感想
duke01361 2013-8-29 21:56
我曾经有机会参观了一所联合国小学。观摩了一堂非常有意思的课。这所小学包括1到6年级,早晨,校长和各年级老师和同学们在学校内的草坪集合,很壮观,学生们都穿着一样的校服,海蓝色的那种,直接座在绿色的草坪上...特好看!各年级的教师围绕在学生们四周...我们和教师一样站立在这群学生们的外围...看着校长讲话... 这位女校长看上去很干练,也很自负。她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要认识世界上的不同国家,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并要求学生们第二天向各自的老师汇报至少所了解的一个不同于自己国家的情况... 在这期间,校长花了很长时间询问学生们都是来自哪些国家...她在那里提问...学生们听到自己的出生国家就举手...这一幕特别欢快...因为很多小学生不止一次举手....特别是有的小学生坚持自己在两个国家出生! 我因为特别在乎那种热闹的氛围,也没有记住究竟这些学生都是来自哪些国家,反正我印象中各大洲好像都有...好像没有中国大陆,但有澳门... 和我一样,每每听到和看到有的学生坚持自己出生在两个国家,在周围观摩的人都会哈哈大笑,但学生和老师们都不笑... 这样的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之后,校长和老师们开始给每位学生发一个“护照”,人手一本... 之后为了便于管理,校长决定把学生们分为两拨儿,一拨儿由1到3年级,一拨儿为3年级到6年级... 之后各年级的老师纷纷组织自己的学生,帮助学生排队.... 事先,在整个学校的不同角落布满了各个国家的展台,每个展台有一拨儿相应国家的年轻人(好像是大学生)守在那里,每当小学生转到那些展台,那里的工作人员都要对这些小学生“介绍”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 并在最后要求这些学生通过问答考试...之后加盖一个“签证”! 真的很好玩儿!特别生动.... 我的一点感想: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从小重视开拓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强调文化多元化....这真的是培养国际人才所必需的... 我对同行的人讲:谁知道这群学生里有谁会成为各自国家的领袖?有谁会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大家都认同这样的教学模式... 我差不多也了解一些国内的小学生教育... 我觉得这两种教学模式真的非常不同。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26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实际行动支持开放获取政策
OPENRESOURCES 2013-8-15 17:17
原文地址 : http://www.unesco.org/new/en/media-services/single-view/news/unesco_to_make_its_publications_available_free_of_charge_as_part_of_a_new_open_access_policy/ 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数字出版物在开放许可下对世界各地的人们免费使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成为第一个为其出版物采纳开放获取政策的联合国成员。从 2013 年 6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字出版物将通过一个新的开放获取库与一个多语言界面提供给用户。所有新的出版物将在开放许可下发布。而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寻求方法将它追溯性地应用到已发表的作品。此外,除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出版合作者签订特殊协议,否则合作出版商将被强烈鼓励坚持新政策的要求。 新政策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够下载,翻译,修改、分配和转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出版物和数据,不用付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沟通与信息助理总干事 Janis Karklins 于 5 月 13 日在日内瓦的信息社会论坛世界峰会开幕式期间宣布了新政策。 Janis Karklins 说,所有国家的研究人员,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和最不发达国家的人们将会受益,并利用开放获取知识。他们的新政策将会增加出版物的能见度、可访问性和快速传播。 通过采用这个新的出版政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实践调整到宣传工作来支持开放获取,并加强对信息与知识全球获取的投入。
个人分类: 新闻类|2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的体制转型
热度 1 benlion 2013-8-5 21:46
经历 20 世纪 80-90 年代的科学哲学研究, 90 年代 -21 世纪初的系统生物学探索, 21 世纪初中西文化和宗教的思考,以及 21 世纪 10 年代中国科技与经济的社会考察,得出的结论:近现代欧洲文明,建立在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研究的基础上,从地理发现到联合国成立,人类走向了全球文明。 中国近现代化,从古代文明模式向现代文明模式转型,这个转型过程中,存在几个关键问题没有理清,从而,导致依然未能成功走向科技和经济发达国家。 其一、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重建文化,建立大学和欧洲文化中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阿拉伯兴起,不但,收集了希腊 - 罗马文献,而且,大量中国的工程、技术等资料,在十字军东征和蒙古帝国的攻击下,阿拉伯帝国瓦解。 其二、宗教改革,不是否定基督教,而是通过印刷术,使百姓阅读不到的《圣经》得以普及,将科学从宗教分离,将大学与政治分离,奠基教育学和德国建立研究型大学和学术独立。 其三、数学方法与工程技术结合,体现为科学仪器发明和实验科学建立,法国启蒙运动奠基了法学和权力制衡体制,发展了人本主义和文官考核体制,而后,实证主义的社会学。 其四、从佛罗伦萨到鹿特丹的商业和海上贸易发展,荷兰建立股市交易所和国际海事法庭,英国与荷兰的合作导致政治与经济分离,奠基了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同时,意大利和荷兰成为东方的工程、技艺和文化等传播到欧洲的港口。 其五、英国的纺纱与织布导致动力机的发明,引发工业革命,荷兰、法国和西班牙成为印象派等现代艺术的发源地,近现代哲学建立,英国物理学 - 化学、法国的数学和社会学 - 语言学、德国有机化学 - 心理学等奠基。 其六、科学院和工程院、政治和法律的议院制度,延续的是希腊 - 罗马的研究院、司法辩论等传统,而文官体制、大学教育与考试等源于中国的古代书院和科举体制等。 近现代欧洲 5 百年,建立了近现代科学和工业文明,文明根基的伦理学、逻辑学和美学属于哲学,管理体制是法律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应用,而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应用是农业、工业和医学等。 如果说,中国古代文明是诸子百家的分科教育、考核与实践,体制是儒 - 释 - 道文化分立的模式;那么,近现代欧洲的建立,整合了东西传统要素而重建的全球文化,体制是政治 - 教育 - 经济管理分立的模式,以及百家分科的科学教育、研究与应用。 附: 公元 500 年 -1500 年唯独是中国领先世界的一千年,而希腊以拜占庭文明延续并未发展,印度也未能超越公元 500 年前的文明。 中国古代发明,随意就可举出许多,比如,计算机科学教程,必然提及中国的算盘,计算机软件发明必然提及织布的提花机,蒸汽机发明必然提到水车和鼓风机等,中国的农业的稻谷脱粒机,火箭烟花、风筝、孔明灯,再如,煤炭、石油都是中国人发现,雪花六角形结构的发现,纸币的发明等,天文仪器发明,星座发现等。本草纲要的生物学分类方法,炼制药物的实验方法,麻醉剂、牛痘和针灸等发明。 相比,近现代,可以数出多少是中国人发现和发明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方法呢? - 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可参见 - “中国古代科学史纲” ( http://baike.baidu.com/view/266389.htm ),除了“古代科学”是特定概念,或可称为“经验科学”以之区别实证科学之外,非常值得作为普及读本。 - (全球化文明 5 百年) -
个人分类: 社会|227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杰出女科学家安妮·德让-阿瑟马:科学需要女性
热度 2 slqseu 2013-8-4 15:15
2010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10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授予了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女教授安妮·德让-阿瑟马(Anne Dejean-Assémat),以褒奖她为揭示人类肿瘤分子与细胞构成作出的贡献。 自2003年起,安妮就领导巴斯德研究所的细胞核组织与肿瘤形成组织研究小组和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的肿瘤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小组的工作。为战胜癌症,这位法国科学家从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就时刻准备着战胜癌症并弄懂机理。在癌症发病初期,有一些健康细胞转化或成为癌细胞,而转变的原因至今仍是未知数,正是这一谜团促使安妮竭尽全力去破译。为此,她不知疲倦地俯身于实验室的显微镜前,观察无比小的人类细胞,几乎所有的遗传信息都存在于细胞核中。经过研究安妮发现,在白血病患者的癌细胞中,类维生素A酸感受器的结构存在差异,而这一发现意味着,类维生素A酸对一类白血病的研究可能产生重大进展。继而,她又发现同一感受器在某些肝癌中也发生变异,并由此证明了病毒感染与健康细胞向癌细胞转变存在直接联系。 为取得这些成果,安妮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但她强调:“ 科研职业就是一个失败多于成功的职业,要有坚强的毅力,不能有太强的自尊心。要知道,我们平均约两年的实验结果才能获得一次成功。 ” 对安妮来说,从事科研工作是自己从童年时代以来就萌生了的理想。“我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数学老师,从小他们就带我进入植物和动物的世界,让我学会独立思考。”在她看来,女性完全可以在科学领域取得出色成绩,但传统观念却使她们对这一行业望而却步。她说:“ 人们无需强迫女性从事科研事业,而是应该给予她们信心和鼓励,让她们发现科学的乐趣,我想对所有的女性传递这样的信息,‘科学需要你们’。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32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驳斥“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不安全”的谣言
热度 1 bioxncai 2013-7-21 17:24
方舟子:驳斥“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不安全”的谣言 7月14日,国内各大门户网站都在头版刊登了一则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不安全》的报道( http://news.sohu.com/20130716/n381688136.shtml )。联合国粮农组织是国际上关于农业问题的权威机构,如果真有其官员这么声称,那可真够耸人听闻的。 这则报道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金微在北京发出的。金微是网上著名的“反转控”,以发布妖魔化转基因技术的假新闻闻名。在他还在《国际先驱导报》当记者时,在其报社主管的支持下,发布过一系列妖魔化转基因的假新闻。近年来国内媒体上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原创谣言,几乎全出自此人之手。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则假新闻,是在2010年9月他在《国际先驱导报》造谣说国内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335”是转基因玉米,种植它导致山西、吉林部分地区出现大老鼠消失、母猪爱生死胎、狗肚子里都是水等等动物异常现象。这是非常低级的谣言,因为很容易查证“先玉335”是杂交玉米而不是转基因玉米,那些所谓动物异常现象也根本经不起推敲。当时农业部曾经辟谣,我也写过驳斥文章,见:《转基因恐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m9he.html )。但该报没有任何澄清,金微也继续在该报造谣,而那则谣言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传播。 现在这个专职造谣记者跳槽去了《每日经济新闻》,继续从事其造谣妖魔化转基因技术的职业,在同一天发布了两则报道,一则是法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玉米让老鼠长肿瘤的旧闻,我在《全面驳斥郎咸平、石述思散布的转基因谣言与谎言》( http://fangzhouzi.blog.hexun.com/86938265_h.html )一文中对此已做了驳斥,在此不赘;一则就是所谓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不安全的报道。 几天前,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另一个网上著名“反转控”顾秀林任职的云南财经大学、国际东学研究会(研究毛泽东的)组织开了一次以妖魔化转基因技术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请了国外一些反对转基因技术的头面人物参加。这些人物的学术背景大多很可疑。例如,从美国请来的杰弗里·史密斯(Jeffrey M. Smith)以前是个舞蹈教师和瑜伽教练,教人如何练瑜伽“腾空术”的,后来改行变成了造谣攻击转基因技术的“活动家”;从英国请来的香港出生的英籍华人何美芸(Mae-Wan Ho),以前国内音译成侯美婉,在十几年前从大学辞职自创反科学组织,专门从事反对生物技术以及推销“顺势疗法”、“水记忆”等伪科学的活动,我在十几年前就揭露过她。在金微笔下,这个草台班子成了一次有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参加的高端会议: “7月13日,转基因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等在内的国内外专家从不同角度均确认转基因既不高产,也不环保,更不安全。” 那么究竟是哪个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参加了这个会议呢?报道是这么写的: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授杰克·海尼曼任职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他同样不认同转基因增产的说法。” 这就是金微所说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了。但在报道中此人只是不认同转基因增产的说法(事实上,目前也没有种植转入增产基因的转基因作物),并没有说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不安全”。但更关键的问题是,这个人真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吗?我们来看看此人(Jack Heinemann)自己登在其任职的大学网站上的英文履历: http://www.biol.canterbury.ac.nz/people/heinemann.shtml http://www.canterbury.ac.nz/spark/Researcher.aspx?researcherid=86245 从其履历可知,他实际上是该校生物科学学院一名讲授遗传学的讲师(Lecturer in Genetics),其研究领域极其广泛,甚至连地震研究也列在其研究领域里头。在其列出的兼职中并没有“联合国粮农组织”一项,而只是说自己在2005-2009年间曾经名列联合国专家花名册里(UN Roster of Experts) ,可知此人绝非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其言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毫无关系。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转基因作物的官方态度,见于其在2004年发布的报告《2003-04粮食及农业状况》中文版第58页: “人们认为食用当前存在的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是安全的,检测其安全性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恰当的。这些结论反映了国际科学理事会(2003年)所研究的科学证据的共识,而且与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观点一致。若干国家的管理部门(尤其是如阿根廷、巴西、加拿大、中国、美国和英国)应用其国家食品安全程序对这些食品是否增加人类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尚未发现可验证的、因食用由转基因作物加工的食品而导致的有毒或有损营养的情况。数以百万计的人食用了由转基因作物加工得来的食品——主要是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但未发现任何不利影响。” 此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文件都没有改变过这个立场。正因为所有的国际权威机构、科学机构都认可目前已有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反转控”才要捏造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的言论混淆视听、吓唬中国公众。金微又撒了个弥天大谎,一个一贯造假的专职造谣记者,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还能一再靠谎言把中国媒体玩得团团转,中国媒体之缺乏职业道德,之无力自我净化,由此可见。 引自:基因农业网 http://www.agrogene.cn/info-358.shtml
105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驳斥“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转基因食品对人不安全”的谣言
热度 1 liuxuxia126 2013-7-18 20:27
  7月14日,国内各大门户网站都在头版刊登了一则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不安全》的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是国际上关于农业问题的权威机构,如果真有其官员这么声称,那可真够耸人听闻的。   这则报道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金微在北京发出的。金微是网上著名的“反转控”,以发布妖魔化转基因技术的假新闻闻名。在他还在《国际先驱导报》当记者时,在其报社主管的支持下,发布过一系列妖魔化转基因的假新闻。近年来国内媒体上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原创谣言,几乎全出自此人之手。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则假新闻,是在2010年9月他在《国际先驱导报》造谣说国内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335”是转基因玉米,种植它导致山西、吉林部分地区出现大老鼠消失、母猪爱生死胎、狗肚子里都是水等等动物异常现象。这是非常低级的谣言,因为很容易查证“先玉335”是杂交玉米而不是转基因玉米,那些所谓动物异常现象也根本经不起推敲。当时农业部曾经辟谣,我也写过驳斥文章,见:《转基因恐慌》。但该报没有任何澄清,金微也继续在该报造谣,而那则谣言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传播。   现在这个专职造谣记者跳槽去了《每日经济新闻》,继续从事其造谣妖魔化转基因技术的职业,在同一天发布了两则报道,一则是法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玉米让老鼠长肿瘤的旧闻,我在《全面驳斥郎咸平、石述思散布的转基因谣言与谎言》一文中对此已做了驳斥,在此不赘;一则就是所谓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不安全的报道。   几天前,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另一个网上著名“反转控”顾秀林任职的云南 财经 大学、国际东学研究会(研究毛泽东的)组织开了一次以妖魔化转基因技术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请了国外一些反对转基因技术的头面人物参加。这些人物的学术背景大多很可疑。例如,从美国请来的杰弗里·史密斯(JeffreyM.Smith)以前是个舞蹈教师和瑜伽教练,教人如何练瑜伽“腾空术”的,后来改行变成了造谣攻击转基因技术的“活动家”;从英国请来的香港出生的英籍华人何美芸(Mae-WanHo),以前国内音译成侯美婉,在十几年前从大学辞职自创反科学组织,专门从事反对生物技术以及推销“顺势疗法”、“水记忆”等伪科学的活动,我在十几年前就揭露过她。在金微笔下,这个草台班子成了一次有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参加的高端会议: “7月13日,转基因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等在内的国内外专家从不同角度均确认转基因既不高产,也不环保,更不安全。”   那么究竟是哪个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参加了这个会议呢?报道是这么写的: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授杰克·海尼曼任职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他同样不认同转基因增产的说法。”   从其履历可知,他实际上是该校生物科学学院一名讲授遗传学的讲师(LecturerinGenetics),其研究领域极其广泛,甚至连地震研究也列在其研究领域里头。在其列出的兼职中并没有“联合国粮农组织”一项,而只是说自己在2005-2009年间曾经名列联合国专家花名册里(UNRosterofExperts),可知此人绝非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其言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毫无关系。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转基因作物的官方态度,见于其在2004年发布的报告《2003-04粮食及农业状况》中文版第58页:   “人们认为食用当前存在的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是安全的,检测其安全性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恰当的。这些结论反映了国际科学理事会(2003年)所研究的科学证据的共识,而且与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观点一致。若干国家的管理部门(尤其是如阿根廷、巴西、加拿大、中国、美国和英国)应用其国家食品安全程序对这些食品是否增加人类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尚未发现可验证的、因食用由转基因作物加工的食品而导致的有毒或有损营养的情况。数以百万计的人食用了由转基因作物加工得来的食品——主要是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但未发现任何不利影响。”   此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文件都没有改变过这个立场。正因为所有的国际权威机构、科学机构都认可目前已有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反转控”才要捏造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的言论混淆视听、吓唬中国公众。金微又撒了个弥天大谎,一个一贯造假的专职造谣记者,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还能一再靠谎言把中国媒体玩得团团转,中国媒体之缺乏职业道德,之无力自我净化,由此可见。 原文见: http://finance.asiafinance.cn/news/2013-07-18/asia0000244956.shtml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169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系统第一次评估周在纽约开幕
zhaiqj 2013-7-5 05:20
2013年4月15日到19日,由联合国评估组(UNEG)召集的联合国系统评估周在纽约开幕。在高层专家论坛上,潘基文做了开幕演讲,这是联合国秘书长第一次在评估相关会议上进行讲话。潘基文在报告中指出,“评估工作并不容易,也不风光,但很有必要。评估是提高联合国效果的必要手段,并且呼吁项目经理要不遗余力的开展评估工作,同时对评估结果加以使用。特别是在当前预算紧张的大国际背景下,评估显的尤为重要,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加强评估的功能。” http://164.109.96.71/dev/webcast/news-features/watch/evaluation-week-2013-united-nations-evaluation-group-uneg/2305951112001
3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要抓住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讲公道话办公道事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6-20 08:53
联合国要抓住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讲公道话办公道事 新华网北京6月19日报道: 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习近平指出,联合国承载着各国人民的期望,肩负着诸多重大使命。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解决全球性难题和挑战,需要联合国广大会员国携手努力。联合国要抓住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高举公平正义的旗帜,讲公道话,办公道事。零和思维已经过时,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在这方面,联合国应该有所作为。   习近平强调,中国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未来国家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中国重视联合国,将坚定地支持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不仅是权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中国有这个担当。中国将继续大力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支持联合国推进千年发展目标,愿同各方一道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潘基文祝贺神舟十号发射成功,祝愿中国人民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表示中国梦的实现必将对联合国及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和积极影响。潘基文表示,联合国高度赞赏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诸多地区和全球性问题和挑战,联合国需要中国发挥更大作用。   双方还就叙利亚、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习近平阐述了中方原则立场。   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座。
个人分类: 其它|1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年7月起实行出版物数据开放获取
xupeiyang 2013-5-30 07:3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http://www.unesco.org/new/en/ 将向全世界数百万公众免费提供附带开放许可的数字出版物。按照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作出的相关决议,教科文组织成为联合国机构中首家通过出版物开放式获取政策的机构。新的政策意味着任何人都将可以下载、翻译、改编、分发并重新共享教科文组织出版物及数据,并无需为此缴纳费用。 自2013年7月起,上千份教科文组织数字出版物将可以通过一个多语言界面的新的开放式获取文库下载。所有新的出版物都将会连同开放许可证一起发布。教科文组织也将寻求反溯推行这一政策的方法,也就是说,将这一政策应用于业已发布的出版物。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resources/publications/open-access/ http://www.chinalibs.net/ArtInfo.aspx?titleid=300127 Bookshop, library, archives Access our online bookshop, documents, publications, library and archives: Online Bookshop Presents titles currently for sale in English, French, Spanish, Russian, Chinese and Arabic published or co-published by UNESCO. These include books, multimedia (DVDs, CD-Roms, VHS videos), periodicals, and scientific maps for professionals. UNESDOC database Contains over 130 000 free downloadable documents in six official languages covering all UNESCO fields of competence since 1945 and publications edited by the Organization. Library The UNESCO Library provides 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cluding research, to the Organization as a whole, as well as to the general public with an interest in UNESCO's fields of competence. Archives This website presents the UNESCO Archives, which document the Organization’s history and provides access to all official correspondence, documents, publications, multimedia and electronic records.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resources/publications/ 英国为开放存取出版拨款1000万英镑 政府已经宣布建立1000万英镑的基金用于支持免费公开在线访问英国学者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研究结果。 这一基金是对珍妮特•芬奇(Dame Janet Finch)教授一项报告的提议的回应,基金不是来自新的资金而是来自现有的科学预算。它将由负责分配政府研究基金的机构——英国研究理事会(Research Councils UK)来具体安排。 随着大批学者们联合抵制荷兰商业出版商爱思唯尔,抗议其依靠期刊访问费用获取暴利,学术圈对开放存取出版的呼吁一直不断增长。 政府采取的是被芬奇称为“黄金(gold)”开放获取的基金模式。这种开放获取不是大学图书馆的期刊订阅,而是研究人员为发表他们的研究调查向商业出版商或学术团体付费,但是对他们的研究结果的访问应该是直接和不受限制的。 30个研究型高等教育机构将受益于新公布的资金。大学与科学大臣大卫•威利茨(David Willetts)在阿伯丁英国科学节上说,这一基金已经获得担保,且“不带有在其他方面降低预算的附加条件”。当被问到在没有国际互惠访问的情况下,政府对英国研究者的开放存取就提供资金支持是否太快了些的时候,威利茨回答道:我个人觉得在做这样的事情上我们有先发优势。 他说:“我认为我们在欧洲的行为方式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就在我们发布报告后不久,欧盟委员会就产生了一项针对欧洲制度的提案,这一提案与我们的非常类似。” 威利茨大臣希望那些具有很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如《自然》杂志(Nature)会最终接受这一新的商业模式,他认为开放存取是必然趋势。他说,这是无法回避的国际潮流,《自然》杂志的主编菲尔•坎贝尔(Phil Campbell)也已经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的图书馆服务主管德博拉•肖利(Deborah Shorley)说,这一基金非常受欢迎。这一投资将支持我们向着更自由、更开放地共享研究成果走出关键的第一步。 “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开放存取做的改变牵动着每一分钱,钱不会少花,很多大学将面临六到七位数的年度运营成本。” http://www.chinalibs.net/bbs/showtopic-59495.aspx
个人分类: 开放获取|2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被建议要求冻结“杀人机器人”研发
redtree 2013-5-26 20:15
联合国被建议要求冻结“杀人机器人”研发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5-26 10:04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由于美国等正在推进研发能代替士兵自动杀伤对手的“杀人机器人”,战争形态大变的时代或将到来,联合国接到了要求冻结研发并成立讨论委员会的建议。27日在日内瓦开幕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例行会议上,将就该问题展开讨论。 远程遥控无人机实施攻击的做法日益扩展开来,可避免士兵遇险的装备受到重视,可能出现使用“杀人机器人”的国家。在此背景下,人权组织Human Rights Watch在4月举办了禁止研发的宣传活动。“杀人机器人”或将成为国际社会的新问题。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负责法外处决问题的特别报告员克里斯托弗·海因斯汇总了上述建议。他希望通过人权理事会,要求各国宣布冻结“杀人机器人”武器的试验、生产和使用等。他还向人权高级专员要求组建有专家参与的高层研讨委员会。 海因斯已完成了含有上述建议的报告书。他在报告书中表示担心这种机器人将从由人远程遥控发展至由计算机软件和传感器装置控制,进而全自动执行识别敌人、判断敌情和杀死敌人等任务。 报告书中还指出,这种机器人还可能误伤已丧失战斗意志或能力的伤员和准备投降的士兵。报告书批评称,这种机器人不仅使遵守国际人权法和人道法变得更为困难,而且把是否杀害人类的判断交托给机器更是“道义责任的缺失”。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带头OA
热度 2 Wuyishan 2013-5-17 11:14
教科文组织将免费提供数字出版物 (科技日报,2013-5-17) 科技日报巴黎5月15日电 (记者李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向全世界数百万公众免费提供附带开放许可的数字出版物。按照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作出的相关决议,教科文组织成为联合国机构中首家通过出版物开放式获取政策的机构。新的政策意味着任何人都将可以下载、翻译、改编、分发并重新共享教科文组织出版物及数据,并无需为此缴纳费用。 自7月起,上千份教科文组织数字出版物将可以通过一个多语言界面的新的开放式获取文库下载。所有新的出版物都将会连同开放许可证一起发布。教科文组织也将寻求反溯推行这一政策的方法,也就是说,将这一政策应用于业已发布的出版物。 开放式获取运动是科学界为解决对研究者来说必不可少的科学文献费用不断飙升的问题时诞生的,大学、研究所和政府广泛支持以此替代传统的昂贵的学术期刊来传播知识。通过推行这项新的出版政策,教科文组织也是在亲身实践它所倡导支持的开放式获取,并以此加强它对普及信息和知识获取所作出的承诺,新的出版政策与教科文组织“科学信息开放式获取战略”及“开放教育资源”和“自由及开放源代码软件”相关工作目标一致,都是致力于让全球各个地区更多的民众从知识中受益。
个人分类: 图书情报学研究|2328 次阅读|2 个评论
联合国发布减低禽流感传播风险建议措施
duke01361 2013-4-6 08:53
联合国粮农组织针对禽流感提出了八点防范措施:   一、对鸟类、牲畜和人生活加以隔离,不要密切接触患病动物;   二、把野生鸟类与家禽和其他动物分离,将不同种类的家禽和牲畜分类圈养;   三、及时向防疫部门报告病死家禽、家畜情况,特别是报告禽畜不明原因的死亡案例,这对防范病毒扩散有帮助;   四、勤洗手,特别当接触家禽或烹调家禽;   五、食用经过充分烹调的肉制品;   六、不食用、转让或出售病死禽畜,病死禽畜也绝不能用作其他动物的饲料;   七、如果在接触过禽畜之后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生帮助;   八、如果证实了病毒在动物中的传播途径,应通过人道方式进行有选择捕杀,并予以适当补偿。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5日通报,截至5日,中国已向该组织确认发现1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6例死亡;目前尚未发现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的迹象。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2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亲,你幸福吗?联合国第一个国际幸福日
viclee 2013-3-20 18:11
亲,你幸福吗?联合国第一个国际幸福日 “亲,你幸福吗?”去年最火爆的一句问候问出了无数欢乐和无数思考。而今天是联合国定下的第一个“国际幸福日”。大家不妨问问自己这句话,“我幸福吗?” 联合国国际幸福日 潘基文秘书长在参加由不丹政府组织的探讨幸福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题为“幸福和福祉:界定一个新的经济模式”高级别会议上讲话指出,世界需要一种能够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统筹考虑、平衡发展的新的经济模式。他指出,社会、经济和环境福祉是无形的,但它们却界定了全球的幸福总值。不丹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首次提出并开始着手落实“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   联合国大会确认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世目标和愿望,具有现实意义,在公共政策目标中对此予以承认具有重要意义。大会在2012年6月28日全体会议上通过了第66/281号决议,宣布每年3月20日为国际幸福日。   大会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和其他国际和区域组织以及包括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内的民间社会以适当方式纪念国际幸福日,包括为此举办教育和公共宣传活动 秘书长致辞 2013年3月20日   追求幸福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核心。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渴望过上快乐、充实的生活,没有恐惧和物质的匮乏,与自然和谐相处。   然而对太多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来说,基本的物质福祉依然是难以企及的奢望。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经常性的社会经济危机、暴力和犯罪、环境恶化和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威胁,都是挥之不去的威胁。   在去年举行的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联合国会员国商定必须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三个支柱结合起来,以平衡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们认识到,为了给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在国内生产总值以外还应制定更广泛的指标来衡量进展情况。   我感到欣慰的是,一些政府正在努力根据全面的福祉指标制定政策。我鼓励其他国家效仿这一做法。   值此第一个国际幸福日之际,让我们加强对包容方方面面的可持续人类发展的承诺,并重申我们帮助他人的许诺。在我们帮助为公众谋福利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更加充实。有善心者幸福,并会帮助建设我们想要的未来。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6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还应要求美国改正对朝鲜的安全威胁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3-8 12:27
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还应要求美国改正对朝鲜的安全威胁 新华网北京3月7日报道: 北京时间3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朝鲜第三次核试验问题的第2094号决议。该决议要求朝不再进行核试验,放弃核武器计划,并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决议同时承诺采取和平、外交和政治方式解决当前局势,重申支持并呼吁重启六方会谈。 实际上, 《朝鲜停战协定》以来,美国仍然勾结日本,鼓动韩国,破坏原有“阳光政策”,以推翻朝鲜民主政权为目标,不断大搞以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所谓“联合军演”,始终严重威胁朝鲜的国家安全,使“停战”形同虚设。 并 造成朝鲜不得不加强军备,研制核武器和远程导弹,予以对抗,而美国却鼓动联合国,以防止核扩散,甚至阻止朝鲜发射卫星。并为此对朝鲜制裁。这种无道理的做法,更造成朝鲜的坚决反抗。 正是美国的如上恶行造成半岛紧张局势,并危及东亚和世界和平。 中国既支持防止核扩散又重视半岛的和平,始终努力呼吁有关各方从维护半岛和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保持冷静克制,不要采取使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行动。 中方支持安理会对朝鲜核试作出必要、适度反应。安理会第2094号决议表明了国际社会反对朝鲜核试验的立场,同时承诺通过对话与谈判的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重申支持并呼吁重启六方会谈,总体上是平衡的。 秦刚强调,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中方敦促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和克制,避免进一步采取可能导致局势升级的举动,呼吁各方坚持对话协商,在六方会谈 框架下解决半岛无核化问题,并探讨从根本上实现半岛及东北亚地区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 本博主认为: 联合国还应要求美国彻底改正它的那种错误做法,以维护半岛的安全与和平。
个人分类: 其它|1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FAO认定哈兽研动物流感实验室为国际动物流感参考实验室
wsh071117 2013-3-4 23:05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实验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国际 动物流感参考中心 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与 联合国粮农组织 首席兽医官胡安・卢布罗斯在挂牌仪式上合影 本网讯 3月4日,农业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研)联合举行国际动物流感参考中心挂牌仪式。这标志着哈兽研动物流感实验室正式成为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我国在动物流感实验室诊断、科学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FAO首席兽医官胡安・卢布罗斯出席了挂牌仪式并致辞。 哈兽研动物流感实验室是我国首个获得FAO认可的国际 动物疫病 参考中心,也是FAO继德国联邦动物健康研究机构之后在全球认定的第2个动物流感参考中心。据了解,FAO参考中心由FAO总干事批准,主要职责是在跨境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防控,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以及提升兽医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等方面为相关国家提供专业服务、技术培训。其认可是由FAO依据备选机构在特定领域的技能、预期取得的成效,以及在促进国家和区域相关能力提升做出的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FAO计划在全球动物卫生领域认定约50个参考中心,主要包括兽医流行病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生物防护等6方面、涉及12种相关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中国是继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国家之后获得FAO认可的第10个国家。 近年来,我国与FAO在动物疫病防控、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合作,并取得积极成果。2006年,FAO设立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跨界动物疫病应急中心中国办公室(FAO ECTAD China),并与 农业部 共同启动了跨界动物疫病应急中心禽流感项目。双方通过推广“同一健康”理念、举办相关培训,提高我国中央和省级兽医部门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与农业部共同推进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加强兽医部门流行病学能力建设;协调推动我国与越南、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开展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合作,不断加强跨境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此次FAO认可哈兽研为国际参考中心,标志着我国与FAO在动物卫生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哈兽研动物流感实验室是农业部指定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国际参考实验室,近年来在动物流感诊断监测、分子流行病学、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我国及周边有关国家和地区动物流感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报告表明接触化学品会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荷尔蒙系统产生影响
热度 1 xuxiaxx 2013-2-25 14:57
新闻稿 2013年2月19日 | 日内瓦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下简称“环境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最新报告《内分泌干扰物科学研究现状》显示,许多人工合成化学品(未经检验是否影响荷尔蒙系统)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这份联合报告呼吁更多的研究以充分了解存在于家庭和工业产品中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与各种具体疾病之间的关系。该报告指出,更全面的评估和更有效的测试方法,能够减少潜在的疾病威胁和节省公共卫生的支出。 某些物质可以改变荷尔蒙系统 “我们迫切地需要更多的研究,更全面的了解内分泌干扰物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世卫组织公共卫生和环境司司长 玛丽亚•内拉博士 人类健康取决于一个运转良好的内分泌系统调节某些激素的分泌从而维持必要的身体功能,如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睡眠和情绪。一些被称之为内分泌干扰的物质可以改变荷尔蒙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加不良健康的风险。某些内分泌干扰物会自然地产生,而合成的品种可以在农药、电子产品、个人护理产品和化妆品中发现,还可以在食品添加剂或污染物中发现。 联合国的这份最新最全面的内分泌干扰物报告,突出强调了内分泌干扰物和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包括某些化学品对年轻男性睾丸发育的潜在危害,女性乳腺癌、男性前列腺癌、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儿童多动症和甲状腺癌。 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 内分泌干扰物主要通过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农业径流以及燃烧和排放的垃圾等途径被传播到环境之中。人体一般通过以下途径受到感染:食物摄取、灰尘和水、吸入空气中的气体和颗粒以及皮肤接触。 “化学品已经日益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然而,不健全的化学品管理给关键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表示。 “加大对新测试方法和研究的投资,能够增强对内分泌干扰物污染成本的了解,并帮助降低风险,最大化效益和吸引更明智地选择和备选方案,向绿色经济转型,” 施泰纳还强调。 需要更多的研究 除化学品污染外,其他环境和非遗传性因素,如年龄和营养,也是导致疾病上升的原因之一。但是,由于知识方面的巨大差距,确定确切的原因和影响是极其困难的。 “我们迫切地需要更多的研究,更全面的了解内分泌干扰物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世卫组织公共卫生和环境司司长玛丽亚•内拉博士说,“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面临着感染内分泌干扰物以及与其相关的疾病风险。为了减少风险,世卫组织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致力于研究内分泌干扰物和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子孙后代。” 该报告还强调了内分泌干扰物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这些化学品会导致一些鹿群的生殖缺陷、不孕和鹿茸畸形。水獭和海狮等物种数量的下降也是由于接触了各种多氯联苯(PCBs)混合物、滴滴涕(DDT)杀虫剂、其他永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如汞。同时,禁止和限制使用内分泌干扰物与恢复野生动物数量和减少健康问题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建议 这份研究报告提出若干建议,用以提升这些化学品的全球知识普及,减少潜在的疾病威胁以及节省相关的费用,建议包括: 测试:目前人类已知的内分泌干扰物只是“冰山一角”,需要更全面的测试方法来识别其他可能的内分泌干扰物、它们的来源和传播路线。 研究: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接触内分泌干扰混合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副产品)会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产生影响。 报告:很多来源不明的内分泌干扰物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报告和信息来了解相关产品、材料和货物中的化学成分。 协作:科学家和政府间更多的资料共享,可以填补数据空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 “过去十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我们已经意识到内分泌干扰物比十年前更广泛,更复杂,”该报告主编,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ke Bergman表示。“随着科学的日新月异,现在该是管理内分泌干扰物和进一步研究这些化学物质对野生动物和人类健康影响的时候。” 来源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3/hormone_disrupting_20130219/zh/index.html
147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改革少谈点国情?
热度 2 carlcat 2013-2-14 20:57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展阶段已发生深刻变化。能不能走出“中等国家陷阱”,能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能不能实现人民幸福,都取决于我们对“国情”和“国际”的思辨认识。在我看来,我国必须进行 第二次改革和转型 ,从第一阶段的更多强调“中国特色的国情”转向第二阶段的更多强调“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这是因为: 其一,“普世价值”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不会因不同国情而失去其价值 普世价值观,是“指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赞成,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宗教、各个民族普遍赞成的价值观念”。民主、自由、法制、人权、平等、公平与正义是普世价值的核心内容。为巩固和推行普世价值,1947年,人类在联合国召开会议,通过了 《世界人权宣言》。 应该说,到今天,联合国人权宪章所倡导的普世价值观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赞同。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崛起,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同时,在减少贫困、促进人的发展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 (1)在 经济领域 ,增长的可持续性、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使现有的增长方式受到日益严峻的质疑;同时,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财富分配的权力化和灰色化,使得人们怨言很多。 (2)在 社会领域 ,价值观混乱、诚信缺乏,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缺失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担忧。 (3)在 政治领域 ,民主进程推进缓慢,政府垄断、腐败滋生,干群关系对立严重。面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在中国知识界引发了“普世价值”与“中国特色”之争。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的是,普世价值之所以为普世价值,就在于它体现了人类的共同追求和共同价值所在,决不会因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而失去其价值!而且,就其根本来说,“普世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核心精神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一致,自由、公正、平等、正义等普世价值观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神之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普世价值观也是统一的而不是抵触的,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因而,虽然不同的国家具有各自的文化、历史特征和政治架构,即具有不同的国情,但这种差异不是对普世价值和现代社会制度架构的颠覆和拒绝。从实现路径上讲,由于初始条件、内生状况、外部约束不同,后发国家不可能重复先驱国家走过的路,只能另辟蹊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用“中国特色的国情”为托词来拒绝“普世价值”。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等“普世价值”一定是中国第二次改革和转型中绕不过的弯! 其二,一些“国际规律”是人类历史所证明了的“社会、市场的铁律”,不会因不同国情而失去其约束力 人类社会和市场有其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人的贪婪性、权力欲、对 自由、正义和公平 的追求等多种深植于人身上的、复杂的、多元的 人性 造成的,也是由 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造成的。它们是紧箍在人类头上的“铁律”,并不会因某个国家的特殊国情而不起作用,或者消亡。人类的历史已经证明并且还将证明这些“铁律”,中国也不会因为现在“中国特色”而逃脱这些“铁律”的约束。这些“国际规律”是许多方面的,下面我将简单地罗列其中较突出且对当前的我国至关重要的几条: (1) 权力导致腐败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国家能逃过这条“铁律”的魔咒。任何国家的任何时候,如果权力没有制衡,将导致腐败。 (2) 缺乏人权和财产权的国家必然走向混乱和失败 。历史证明,一个不能明晰、尊重并有效保护私有产权的国家,一个随意侵犯民众财产权的社会,注定会走向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人民痛苦。前苏联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3) 垄断必然带来低效率和社会不公,竞争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 垄断,尤其是政府垄断,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不管其理由多么冠冕堂皇,最终只能导致低效率和对民众的劫掠。而竞争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才是效率和公平正义的保障。 (4) 贫富差距过大不仅对穷人是一种灾难,对权贵和富人也是一种灾难 。贫富差距过大,最终将点燃社会割裂的火药桶,在燃烧穷人的同时也燃烧那些冷漠的富人和权贵。 (5)“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大学之魂,泛政治化(行政化)的国家不可能建立世界一流大学 。人类的大学发展史表明,任何国家,如果政治(行政)的力量在大学无处不在,这个国家注定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 其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我们每向真正的“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而非 欺世盗名 的“ 国际惯例 ” 迈进一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就前进许多 1978年以来,中国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同时,走向了改革和开放。就其实质, 每一步促使中国进步的改革和开放,都是在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靠拢、发展 , 而每一步违背“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的改革措施,最终或者是带来了低效率、抑制了经济增长,或者是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在 政治领域, 我们结束了 阶级斗争为纲 的政治线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政治纲领的扭转,是我国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的靠拢,从而 促进了国民的解放和自由,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和人民对党的拥护 。然而, 在政治上,我们也存在着因过度、过多的强调“中国特色”而带来的扭曲和失范。如:民主的裹足不前和虚而不实,制衡的缺乏,使得政府和某些掌权者权力独大,由此导致腐败盛行,人民胸怀怨气。 在社会领域,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民生,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促进农村发展。这些措施,从实质来看,正是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的要求来做的,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拥护和赞誉。而由于过度地强调“中国特色”,我国长期维系了 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由此制度,农民深受身份歧视之苦,衍生了许多人间悲剧 。 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对外开放无疑是“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在我国最显著、最深刻的反映。由此,我们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经济奇迹。然而,让我们感到寒心的是, 我国的经济领域至今还存在着因借“中国特色”而拒绝真正的走向市场化和开放化。许多领域被国有企业垄断,而这些垄断企业,却没有履行该有的责任,反而却利用其垄断地位不断地攫取百姓财富。 在其他的领域,如教育、医疗,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如果某个领域真正向着“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改革,这个领域就效率更高、更公平;而如果其以“中国特色”为改革导向,就更低效、更不公平、更多腐败。 其四,新阶段我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型需要“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在新阶段,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必须要在以下领域取得较大的突破: 第一,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 第二,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 第三,城市化; 第四,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五,低碳经济的发展。 事实表明, 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进步,都必须与国际接轨,按照已被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历史所证明了的教育、人才使用、知识创新和知识保护等方面的规律来办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否则,将导致创造性人才被扼杀、技术创新被抑制。 历史表明, 当一国大国长期靠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时,不仅会扭曲国际贸易结构,导致各国贸易冲突增加;也会扭曲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导致世界经济、金融的不平衡。 因此,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才是大国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而此次的金融危机更是凸显了国内需求的重要性。 国际经验表明 , 城市化是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一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要加快城市化,也需要我们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接轨,打破“ 一国两制 ” 这里指的是中国存在 分割的城市制度和农村制度的制度障碍,赋予人民自由流动权 。 既有的文明和现代国家,其城乡是一体化的,其基本公共服务是均等化的。当前中国的区域、城乡和群体差距,亟需中国与国际接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低碳经济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各国正致力于技术创新、制度协调,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也必须与国际接轨,在技术上、在排放权分配和交易上参与国际合作。 其五,过多的强调“中国特色的国情”会成为某些利益群体的遁词,成为阻碍改革推向更深层次的借口 我国的改革已到了非向更深层领域推进不可的时候。当改革要推向深入,在中国建立起一个更公正、更规范、更透明、更制衡、更利益均衡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时,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于是,一些人或集团,就会打着各种“中国特色”的幌子,以各种理由来搪塞百姓、阻碍改革。比如,对国有垄断企业来说,当要对其征税资源税或要其将利润上缴时,他们就会以“中国特色的国情”为托词,说什么这样会削弱其竞争力、说什么这样会增加其经营成本……但他们在 提高各种收费 时,却会以与“国际惯例”接轨来忽悠老百姓….. 然而, 中国要走向复兴,走向公平正义,走向持续繁荣和人民幸福,绝对不可能跳过某些方面的改革,也绝对不能因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忽悠而拖延改革。 作为执政党,为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明察秋毫的能力,要善于辨别这些利益集团以“中国特色”为托词而阻碍改革的把戏,要勇于戳穿他们的骗局,大胆地推进改革向深水区迈进。 其六, 中国要从区域大国走向世界强国 ,必须“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区域大国,其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但中国距离世界强国还很遥远。 一个世界强国不仅要有很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它要有被世界其他国家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在价值观上,它所倡导和实行的核心价值观是代表人类的“普世价值”的,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提出引领世界发展方向、促进人类自由和福利的新的价值观。 在政治治理上,在国内它是民主的、清廉的,其政府的公共治理水准是高效的、其公共服务是一流的。在外交上,它能主持正义、倡导世界和谐、不搞强权和威胁、拥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力和权威的话语权。在文化上,其文化代表着人类的人性和良知,能促进知识的进步和创新,能全人类传播公认的正义、和平、博爱等价值观,能反思人类的劣根性。 历史表明 ,任何违背以上原则的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日本就是这样的典型。种种例证说明,日本现政权所奉行的文化价值观已同全人类公认的正义、和平、博爱等价值观背道而驰,凭这一点, 日本( 猫认为阿拉伯世界更合适,作者显然不了解JP ) 就无法成为世界强国。 同样,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必须要通过输出具有世界普适性的价值观和制度优越性来实现。过多的强调“中国特色”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制度安排和价值观失去普遍适用性,也失去其领导性和召唤力。为此,我们必须要“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当权力制衡格局未能形成、政治未能清廉、民主还任重道远,当市场远未完善、垄断企业随意改变规则,当社会公正与人民期望相距甚远,当贫富差距不断加剧,当大学不能以知识创造和培养杰出人才为己任,当离世界强国的标准还差很多,当远未达到现代性所要求的一切时,一个国家如果过多地强调“特殊国情”,而拒绝接受“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其结果只能与走向繁荣、富强、自由、民主、现代性、和谐社会、世界强国等目标渐行渐远!衷心希望今日之中国能“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91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开发计划署呼吁将防控非传染性疾病纳入发展议程
xuxiaxx 2013-2-13 14:23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呼吁各国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扭转癌症、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增长的态势。她强调,遏制非传染性疾病应该长久地被置于全球发展议程之上。   克拉克在伦敦出席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有关非传染性疾病系列文章的发表仪式上表示,如果不能遏制非传染性疾病的蔓延,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付出沉重代价,并对卫生系统和家庭与公共预算构成极大压力。      她指出,将非传染性疾病永久地置于全球发展议程之上将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机会和未来前景得到改善,从而推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她引用艾滋病的例子指出,早期干预可以决定性地改变疾病流行的轨迹。       曾经担任新西兰卫生部长和总理的克拉克在讲话中指出,非传染性疾病可以把许多家庭推入贫困境地,造成儿童失学、生产力下降并在所有层面上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一项研究显示,在今后20年当中,抗击非传染性疾病需要30兆美元的资金,这相当于2010年全球经济产出的48%,而当年65%的全球死亡都同非传染性疾病有关。 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1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表文章需要了解的--------核心期刊
热度 9 xiaoping7777 2013-2-1 11:36
核心期刊 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起源   1931年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相关书籍3.2%的期刊上;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1971年,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等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从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   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如果科学期刊按其所刊载某一学科论文的数量多少,依递减顺序排列并划分出一个与该学科密切相关的期刊所形成的核心区期刊区以及另外几个区,使每个区中的期刊载文数量相当,则核心区期刊数量与相继区的期刊数量成1:n∧2:n∧3:n∧4……即刊登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论文较多的那些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一共分为七编: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   第二编 经 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定义   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   分类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国际三大索引: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 期刊分类介绍     1 、什么是核心期刊 ?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2 、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 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0 版,2004年版以及最新出版的2008年版(第五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3 、什么是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 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4. 什么是“省级”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5 、什么是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    6 、什么是CN 类刊物 ? 所谓C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    7 、什么是ISSN 类刊 ? 现在许多杂志则同时具有CN和ISSN两种刊号。   所谓ISS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     8. 什么是CSCD 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简称为CSCD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核心库期刊:669种(以*号为标记); 扩展库期刊:378种(动态)。    9. 什么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608种。    10. 什么是SCI 期刊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11. 什么是SSCI 期刊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10875 次阅读|8 个评论
我看联合国风风雨雨五十年
黄安年 2013-1-24 06:59
我看联合国风风雨雨五十年
我看联合国风风雨雨五十年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1 月24 日 发布 笔者的《当代世界五十年, 1945-1995 》由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现在发布的是 PDF 版。 本书已经绝版 , 而网上收费的文字及 PDF 版未经本人授权,为免费资源共享在我的博客上发布。我曾发布若干篇《当代世界六十年, 1945-1995 》,由于种种原因除总论和现代化之路篇部分外 , 分论部分未及继续 , 转眼就到 2015 年,就是当代世界七十年了。 本文的 PDF 版第 374 -395 页,共 22 页。现在的文字版在黄安年的博客 / 2008 年 2 月 9 日 发布。 联合国成立以来已经 68 年了,一方面联合国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 另一方面许多棘手问题 , 联合国越来越无能为力。 *************** 联合国风风雨雨五十年 黄安年文 发表:《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1 月版;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2 月9 日 发布 本文发表在笔者的《当代世界五十年》( 1945-1995 )全球篇中第 20 个专题(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1 月版,第 374-395 页)。学术交流网 / 世界历史研究 /2003 年2 月2 日 网上首发 。 11 年来联合国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但是面临着改革的难题。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发言权进一步增强。 ************************************* 联合国风风雨雨五十年 黄安年文 发表:《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1 月版;学术交流网 / 世界历史研究 /2003 年 2 月 2 日 网上首发 20 . 联合国风风雨雨五十年 联合国是当代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组织 , 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联合国由 51 个成员国发展为 184 个 , 致力于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建设。在维护世界和平 , 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 , 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 一 ) 联合国建立的历史条件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酝酿、建立和发展的产物 , 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 ; 也是记取国际联盟经验教训的产物。 1941 年 8 月 14 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签署的 大西洋宪章 规定 , 宪章希望世界终将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 , 而不是“利用有效的国际组织”以免新的国际组织重蹈国联之复辄。〖 1 〗 1941 年 9 月 24 日 苏联在接受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的声明中宣称 : “只有通过一个新的国际关系组织 , 将各民主国家联合在一个持久同盟的基础上” , 才能“保证持久和正义的和平”。〖 2 〗 1942 年 1 月 1 日 的 26 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 联合国家宣言 , 一致赞同 大西洋宪章 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 宣言头一次使用了罗斯福提议的联合国家的提法。〖 3 〗 1943 年 3 月 , 美国国务院的战后对外政策咨询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建立战后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方案。 1943 年 8 月 , 在第一次魁北克会议上 , 罗斯福正式提出了以美苏英中为中心建立国际和平组织的建议。苏联也主张按“大国的一致行动” , “来制定未来的国际安全组织的原则。” 1943 年 9 月、 11 月美国众、参两院先后通过决议 , 同意美国参加国际组织。〖 4 〗 1943 年 10 月 30 日 , 美英苏中四国外长签署了 普遍安全宣言 , 宣布 : “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 , 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 所有这些国家无论大小 , 均得加入为会员国 , 以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 5 〗在 1943 年 11 月召开的开罗会议上和接着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 , 就未来国际组织的建立进行了协商。 1944 年 8 月至 10 月 , 苏美英三国和中美英三国外长分别在美国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讨论筹建新的国际组织问题。会议讨论了理事会的组成、经济和社会问题、军事问题和组织名称问题。会议达成的协议包括 : 确定了四项宗旨和六项原则 , 新组织的四个组成部分 , 维护世界和平于安全的主要权力在安理会 , 大会重要决议只需经会员国的 2/3 多数通过。但关于新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的投票程序问题并未达成协议。〖 6 〗 10 月 9 日 , 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 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书 全文。 1945 年 2 月在雅尔塔会议上 , 解决了遗留问题 , 会议接受了大国一致原则 , 即雅尔塔公式。会议讨论了会员创始国问题和托管问题。会议决定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按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原则制订联合国组织的宪章 , 苏美英中法为会议的发起国。〖 7 〗 ( 二 )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组织机构 1. 旧金山会议和联合国的成立 ; 1945 年 4 月 25 日 至 6 月 26 日 在旧金山举行了联合国家会议 , 最早参加联合国家宣言签字的 25 国 ( 未包括波兰 ) 、其后向轴心国宣战的 21 国、会议期间被接纳的乌克兰、白俄罗斯、阿根廷和丹麦 4 国共 50 国的 282 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 连同工作人员 1,726 人和记者 2,636 人。经过激烈的争论和妥协 , 6 月 25 日 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 , 26 日晨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礼堂举行了历时八个小时的签字仪式 。中国代表团代表顾维钧、王宠惠、董必武等率先在中英俄法西五种文本上签字。 50 国加上晚些时侯签字的波兰共 51 国被称为联合国的创始国。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联合国日。〖 8 〗 1945 年 10 月 24 日 , 美国政府宣布 : 己有包括中法苏英美在内的过半数的签字国批准宪章 , 从而使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 于是联合国正式成立 , 这一天被定为联合国日。 1046 年 1 月 10 日 至 2 月 14 日 , 第一届联大第一阶段会议在伦敦举行 , 联合国工作开始正式运转。联合国的建立是战时盟国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妥协的产物 , 把它的诞生说成是罗斯福的美国称霸世界或三大国合霸世界的产物 , 是不够妥当的 ; 联合国的建立体现了平等协商的精神。 2. 联合国宪章的序言、宗旨和原则 联合国宪章中序言、四项宗旨和七项原则是文献的总纲。 联合国序言宣布 :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 , 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 , 及其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 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主。”“彼此以善邻之道 , 和睦相处 , 集中力量 , 以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 接受原则 , 确立方法 , 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 , 不得使用武力 , 运用国际机构 , 以促成全球经济社会之进展”。四项宗旨是 :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 ...... 以增强普遍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 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 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 , 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 , 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联合国的七项原则是 : “个会员国主权平等” ; 履行宪章义务 , 保障宪章权益 ; “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 ; “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 “对联合国依本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 , 应尽力予以协助” ; “维护国际和平于安全” , 保证非联合国会员国遵守联合国原则 ; 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 9 〗 上述原则和宗旨把防止世界大战 , 维护世界和平 , 尊重基本人权和民族自决列为首要任务 , 并且强调促进国际合作 , 发展和平相处 , 重视发展社会和经济 , 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 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潮流。 3. 联合国的组织主要机构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包括 : 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六个。〖 10 〗 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大会得讨论联合国宪章范围内的任何问题和事项 , 但对安理会正在审议的争端 , 非经安理会请求 , 不得讨论 。大会每一会员国拥有一票 , 重要问题需经投票之 2/3 多数票决定。大会每年开会一次 , 通常于 9 月的第三周星期二开幕 , 至 12 月中旬结束。大会设有总务原委员会和全权证书委员会 , 大会的多数问题分别由七个主要委员会审议。 安全理事会由 11 个会员国包括中法美英苏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 , 6 个非常任理事国 , 1965 年起改为 10 个非常任理事国 , 任期两年 , 每年改选其中的一半 , 不得连选连任。各国将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交付安理会 , 并代表全体会员国。在投票程序问题上 , 全体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 即大国一致原则。〖 11 〗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任务在促进较高的生活程度 , 全民就业 , 及社会经济发展 ; 促进国际间经济、社会、卫生及有关问题之解决 , 国际间文化及教育合作 ; 促进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与遵守。最初的 18 个理事会员国任期三年 , 每年选举其中的 1/3 。〖 12 〗 托管理事会负责对非自治领土人民的非殖民化问题 , 当时生活在这一领地的有 7.5 亿人口 , 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1/3 。托管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 促进国际和平和合作与安全 ; 增进居民之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之进展和增进趋向自治或独立之逐渐发展 , 倡导全体人类的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尊重。〖 13 〗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它所适用的法律是国际公约、国际习惯、各国公认的一般法律原则、辅助法律原则的司法判例及权威法学学说。国际法院由 15 名不同国籍的独立的法官组成。从由各国委派最著名国际法专家的候选人中分别选举产生 , 当选法官任期九年。国际法院设在海牙。〖 14 〗 秘书处为联合国的办事机构 , 秘书长由安理会推荐 , 为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秘书长任期五年 , 可以连任。根据美国的建议 , 秘书长不应是五大国之一的公民。秘书长不得请求或接受联合国以外的任何政府后当局的指令。秘书处的工作就关系全世界的问题组织国际会议 ; 对世界经济及社会发展趋势和问题进行调查 ; 就人权、裁军和发展等问题提出研究报告 ; 就安全理事会后其它机构的决定和执行情况作出估计 ; 编制统计资料 ; 翻译发言和文件 ; 向新闻媒介提出有关联合国的信息等。〖 15 〗 4. 国际联盟的教训和联合国的创新 前师不忘 , 后事之师。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 但它自身结构的根本缺点使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带有自身的致命弱点 : 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 国联大会和行政院权限不清 , 一致决议原则使行动的有效性丧失 , 国联决议对会员国约束力差。〖 16 〗 罗斯福吸取国联的教训 , 主张在战争结束前在崭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组织 ; 这个组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和磋商 , 并在比较民主的基础上建立 ; 它强调以防止世界大战为首要任务 , 明确提出了四大目标和七大原则 ; 它主张会员国的普遍性和广泛性、稳定性 , 这是国联所不具备的 ; 联合国所确定的大国否决权原则对于大国的协调和合作 , 维护世界和平 , 具有重要意义 , 它既是大国自身利益的必要 , 也是战时合作的经验和国联失败教训的启示 , 在筹备时 , 美国主张要由大国起国际警察的作用 , 美国要负领导责任 , 要争取苏联的支持 , 中国应享有大国地位。宪章对集体安全的构想也比国联有较大的完善 , 宪章不仅规定了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 , 而且在序言中明确宣布 : “非为公共利益 , 不得使用武力”。对于制裁侵略有着明确的权威和手段 ; 此外 , 宪章重视人权和自决原则 ; 重视社会和经济问题。 ( 三 ) 联合国会员国的发展 在联合国的 51 个创始国中 , 亚非国家只有 13 个。她们是亚洲:中国、印度、伊朗、伊拉克、黎巴嫩、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尔其共 9 国 非洲 : 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南非共 4 国。拉丁美洲 : 阿根庭、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歌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 、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共 20 国。北美 : 美国、加拿大 2 国 ; 大洋洲 : 澳大利亚、新西兰 2 国 ; 欧洲 : 比利时 、白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法国、希腊、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乌克兰、苏联、英国、南斯拉夫等 14 国。 联合国建立到 50 年代末 , 参加联合国的亚非国家有 20 个 , 欧洲国家有 12 个 , 联合国发展到 83 个。她们是 : 亚非国家 :1946 年的泰国和阿富汗 , 1947 年的巴基斯坦和也门 , 1948 年的缅甸 , 1949 年的以色列 , 1950 年的印度尼西亚 , 1955 年的柬埔寨、约旦、老挝、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尼泊尔、斯里兰卡 , 1956 年的日本、摩洛哥 、苏丹、突尼斯 , 1957 年的加纳、马来西亚 , 1958 年的几内亚。欧洲国家 : 1946 年的冰岛和瑞典 , 1955 年的阿尔巴尼亚、奥地利、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 60 年代是亚非国家参加联合国的大发展时期 , 共有 38 个 , 加上拉丁美洲国家 4 个共 42 个 , 而欧洲国家只有一个 , 联合国共 126 个 , 其中亚非国家共 71 国 , 占联合国总数的 56 % , 把 26 个拉美和大洋洲国家计算在内亚非拉大共 97 个国家和地区 , 占总数的 77 %。 60 年代加入联合国的亚非国家是 : 亚洲 6 个 :1960 年的塞埔路斯 , 1961 年的蒙古 , 1963 年的科威特 , 1995 年的马尔代夫、新加坡 , 1967 年的民主也门。非洲 32 个 :1960 年的贝宁 ( 达荷美 ) 、布基纳法索 ( 上沃尔特 ) 、喀麦隆、中非共和国 ( 乌班吉沙立 ) 、乍得、刚果、科特迪瓦 ( 象牙海岸 ) 、加蓬、马达加斯加、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索马里、多哥、扎伊尔 ; 1961 年的毛里塔尼亚、塞拉里昂、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 1962 年的阿尔及利亚、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 ; 1963 年的肯尼亚 ; 1964 年的马拉维、赞比亚 ; 1965 年的冈比亚 ; 1966 年的博茨瓦那、莱索托 ; 1968 年赤道几内亚、毛里求斯、斯威士兰。拉丁美洲 4 个 :1962 年的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1966 年的巴巴多斯、圭亚那。欧洲的马耳他。 70 年代和 80 年代 , 加入联合国的亚非拉大国家和地区又增加了 31 个 , 而欧洲和北美只增加了 2 个 , 在 159 个国家和地区中 , 亚非拉大共 128 个 , 欧美共 31 个 , 前者占 4/5 。亚洲国家共 8 个 :1971 年的巴林、不丹、阿曼、卡塔尔、阿联酋 ;1974 年的孟加拉国 ; 1977 年的越南 ; 1984 年的文莱达鲁萨兰。非洲 9 个 :1974 年的几内亚比绍 ;1975 年的佛得角、科摩罗、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1976 年的安哥拉、塞舌尔 ; 1977 年的吉布提 ; 1980 年的津巴布韦。拉丁美洲 9 国 :1973 年的巴哈马 ; 1974 年的格林纳达 ; 1975 年的苏里南 ; 1978 年的多米尼加 ; 1979 年的圣卢西亚 ; 1980 年的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1981 年的安提瓜和巴布达、伯利兹 ; 1983 年的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维斯联邦。大洋洲 5 国 :1970 年的斐济 ; 1975 年的巴布亚新几内亚、 1976 年的萨摩亚 ; 1978 年的所罗门群岛 ; 1981 年的瓦努阿图。欧洲 2 国 : 1973 年的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90 年代以来 , 又有一批国家加入了联合国 , 到 1992 年共 24 个 , 其中亚非国家 4 个 :1990 年 4 月 23 日 加入的纳米比亚、 1991 年 9 月 17 日 加入朝鲜和韩国、 1993 年加入的厄立特里亚。大洋洲国家 2 个 :1991 年的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欧洲国家 3 个 :1990 年的列支敦士登、 1992 年的圣马力诺、 1993 年的摩纳哥。原苏东分裂的国家 15 个 :1991 年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 1992 年的摩尔多瓦、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亚美尼亚、塔吉克、土库曼、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17 〗 这样到 1993 年秋会员国增加到 184 个 , 由于 1991 年 12 月 21 日 苏联解体 , 俄罗斯联邦 12 月 27 日 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 1990 年 5 月 22 日 两个也 门合并为统一的也门共和国 ; 1990 年 10 月 3 日 两个德国合并为统一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所以实际上联合国的成员国共 184 个。今年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取消后 , 南非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得到恢复。 综上所说 : ① 联合国成立半个世纪来 , 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从 51 国发展到 184 国 , 增加了 3.5 倍 , 其中亚非国家由 13 个到 101 个 , 增加了 8 倍 , 大洋洲国家由 2 个增加到 9 个。 ② 在联合国中包含了所有主要的大国。 ③ 联合国的普遍性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目前在全世界 222 个政治实体中 , 未加入联合国的重要国家和地区只有 : 巴勒斯坦 (1988.11.15 诞生 ) 、西撒哈拉、瑞士 (1815 年确认为永久中立国 ) 。 ( 四 ) 联合国初期的作用 联合国是美苏大国设计的战后秩序的重要讲坛 , 在初期的两极格局以美国为主的情况下 , 受到了冷战的严重影响 , 从而使联合国的宗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如在朝鲜战争期间 , 美国操纵联合国表决机器 , 通过了一系列为侵略朝鲜张目的决议 , 使联合国成为美国推行罢权主义的工具。在巴勒斯坦问题上 , 1947 年 11 月 29 日 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 反映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背景。 联合国成立初期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 , 如联合国参与推动印度尼西亚的独立事务 , 1949 年 8 月 -11 月荷印双方达成协议 , 1949 年 12 月 27 日 荷兰移交主权 , 1950 年 9 月 28 日 , 印尼加入联合国。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有效地处理殖民地问题。 1960 年联合国在刚果的调停活动。 1962 年联合国在美苏双方加勒比海危机对峙高峰时采取的缓和行动。 1967 年 11 月 22 日 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六·五”战争的 242 号决议 , 强调了公正及持久和平的两项原则。在调解南亚次大陆的冲突方面 , 联合国也作出了努力。 60 年代 , 联合国一方面是美苏两国角逐和政治交易场所。另一方面在 1960- 1962 年间有 27 个发展中国家参加联合国 , 使亚非国家达到 60 个的情况下 , 1963 年第 18 届联大决定 , 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由 6 个增加到 10 国 , 其中亚非国家占 5 个 , 经社理事会也由 18 个增加到 27 个 , 1971 年又增加到 54 个 , 其中亚非国家占 25 席。联合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变化。 60 年代 , 联合国在推行非殖民化方面做了大量的突出工作。如 1960 年 12 月 14 日 , 联大以 89 对 0 票通过了 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 它是一个规定殖民国家应尽快转交权力的历史性文献 ; 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 ; 宣布殖民统治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 , 侵犯了基本人权 ; 要求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独立 ; 并制止各种对付殖民地人民的武装镇压行为。这一决议标志联合国非殖民化的新时期。〖 18 〗从 1957-1973 年间 , 在联合国的 11 块托管领地中 , 已有 10 块取得了独立或自治 。在联合国成立时开列的非自治领土共 84 块 ,1977 年只有 30 块 , 人口 1,000 万。 1988 年第 34 届联大宣布 1990-2000 年为根除殖民主义国际十年。 1960 年联合国通过了两个重要的决议 : 宣布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是联合国的主要任务之一 ; 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应占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 1 %。 1961 年 12 月 19 日 ,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发展问题的 联合国发展十年 决议 , 把缩小贫富差距 , 促进贫富合作 , 改善所有人的生活作为国际社会的责任。〖 19 〗 1964 年 3-6 月 , 联合国举行了贸易和发展会议的首次会议 , 会上 77 个发展中国家组织了 77 国集团 , 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联合反霸的集团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 合法席位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 , 起先提出以“新会员国加入联合国”对待 ; 1961 年大会提出了中国代表权问题 , 但美国等国却把它列为“重要问题”即联合国宪章规定必需有 2/3 多数通过才能生效 ; 1964 年中法建交 , 成为与西方大国正式建交的第一例 , 在 1965 年出现了赞成和反对各 47 票 , 弃权 20 票的局面。 1970 年 10 月中加建交 , 在 25 届联大的表决时出现了赞成 51 票 , 反对 47 票的情况。 1971 年 7 月 16 日 尼克松访华 公告 发表 , 宣告了反华投票集团的土崩瓦解。 1971 年 8 月 2 日 , 罗杰斯国务卿在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中坚持两个中国的政策。在 1971 年的联合国大会上 , 有关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共三个 : 阿尔巴尼亚等 23 国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驱逐出联合国 ; 美国等 22 国逆重要问题的提案 , 即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是重要问题 ; 美日等 17 国的双重代表权问题的提案。 1971 年 10 月 25 日晚 9:47 进行表决 , 重要问题的提案 59 反对、 55 赞成、 15 弃权被否决 ; 23 国提案表决结果赞成 76 票、反对 35 票、弃权 17 票 , 2758 号历史性决议终获通过 ; 17 国提案则自动失效。 1971 年 11 月 15 日 , 中国代表团出席了第 26 届联大的会议 , 会上 57 个国家的代表致欢迎词 , 整个会议历时六个小时盛况空前。中国的合法权益的恢复对于联合国有效贯彻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0 〗 ( 五 ) 70 年代以来联合国的新作用 70 年代以来 , 由于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加 , 联合国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进行斗争的国际舞台 , 而且使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解国际冲突方面 , 总的说来起着积极的作用 如 1987 年 7 月 20 日 , 安理会通过第 598 号决议 , 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 , 并确认“这场冲突造成了重大的破坏”。 1983 年 8 月 29 日 至 9 月 7 日 , 联合国召开了巴勒斯坦国际问题会议 , 通过了 关于巴勒斯坦的日内瓦宣言 和 现实巴勒斯坦权利行动纲领 两个重要文件。 1991 年 10 月 30 日 , 在马德里召开了中东和平会议 , 1991 年 12 月 , 第 46 届联大确认中东和平会议 , 并决定撤消 1975 年 11 月 10 日 第 30 届联大通过的关于犹太复国主义为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一种形式的见解。 1989 年起 , 联合国斡旋举行了柬埔寨问题的国际会议 , 1991 年 10 月 23 日 18 国外长在巴黎和会的柬埔寨和平协定上签字。这一作用在冷战结束后尤为明显。在朝鲜问题上 , 联合国也为缓和局势作出了可贵的努力。 1973 年第 28 届联大通过了为促进朝鲜的自主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和解散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决议 , 1975 年第 30 届联大又通过了联合国军司令部于 1976 年 1 月 1 日 解散的决议。〖 21 〗 在南斯拉夫解体为 5 个独立国家后 , 联合国在前南斯拉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2 年 2 月 21 日 , 安理会第 743 号决议 , 决定建立联合国保护部队 ; 从 1992 年 4 月 7 日 , 波黑爆发大规模内战以来 , 联合国的一系列斡旋和干预都无济于事 , 波黑局势日益恶化。 1992 年 8 月在伦敦举行了解决前南斯拉夫问题的国际会议 , 然而 , 会议一结束 , 萨拉热窝战火再起。 1992 年 9 月 22 日 , 联大以 127 票对 6 票通过了一项终止南斯拉夫在联合国的决议。 2. 联合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特别是不发展中国家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1974 年春 , 联大通过了 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 明确提出 : 只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实现非殖民化 , 只有实现非殖民化才能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980 年 9 月 ,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联合国第三个发展十年的国际发展战略 , 它力足于国际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 强调发展中国家的自立更生和团结合作。 1990 年 4 月 23 日 至 5 月 1 日 , 联合国举行关于经济问题的特别会议 , 会议通过了 关于国际经济合作 , 特别是恢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宣言 , 强调 90 年代最重要的挑战是恢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1990 年 12 月 21 日 , 联大宣布从 1991 年起开始联合国的第四个发展十年。以制止经济和社会发展走下坡路为战略目标。〖 22 〗 针对不发达国家经济的恶性循环、黑非洲的经济恶化、拉美国家的债务严重、和最大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 , 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和决议 , 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成立了贸易和发展会议、开发计划署、工业发展组织、技术和合作促进发展部等。开发计划署是当前国际上提供多边技术援助的最主要的渠道 , 活动遍及 150 多个国家 , 业务项目达 5,000 个。 1981 年 9 月 1 日 , 联合国举行了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 , 通过了 20 世纪 80 年代支援最不发达国家的新的实质性行动纲领 。 1990 年 9 月初 , 第二次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再次举行 , 此间最不发达国家 , 已由 10 年前的 31 个增加到 42 个 , 人口在 4.2 亿。 联合国还提供资金和委派专业人员 , 举行国际会议等来帮助各国同愚昧、贫困及自然灾害作斗争 , 发展科技、文化和教育。 1992 年 6 月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 在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是一次影响深远的集会。 3. 联合国在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促进世界非殖民化运动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的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的决议和宣言 , 进行了反对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两个“行动十年”运动。尤其是针对南非政府对纳米比亚的非法占领 , 安理会通过了决议 , 要求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在纳米比亚举行自由选举 , 让纳米比亚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 1978 年 9 月 29 日 , 安理会通过了联合国秘书长关于实现纳米比亚独立的计划的 435 决议。针对南非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 , 采取了包括强制性武器禁运在内的一系列制裁措施。如 1977 年安理会通过了对南非实行武器禁运的决定。 1981 年联合国的第 36 届联大共召开了 111 次全体会议 , 其中 62 次是以审议南部非洲问题为内容的。 1989 年 1 月 16 日 安理会通过了第 628 号决议 , 支持安哥拉、古巴和南非之间的三方协议、及安古间的双边协议 ; 同日第 629 号决议确定 1989 年 4 月 1 日 为纳米比亚独立进程的日期。 4. 联合国在谴责霸权主义扩张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例如 :1979 年 11 月 , 针对越南入侵柬埔寨 , 第 34 届联大通过了要求“立即从柬埔寨撤出全部外国军队”的决议 ; 针对苏联入侵阿富汗 , 1980 年 1 月联合国第六次紧急特别联大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立即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 ; 由于美国入侵格林纳达 , 1983 年 11 月 2 日 , 联合国决议要求美国立即停止干涉和撤出在格林纳达的军队 ; 1990 年 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 联合国在 4 个月内通过了 12 项决议 , 敦促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 , 尤其是 1990 年 11 月 29 日 , 联合国第 678 号决议 , 授权安理会如在 1991 年 1 月 15 日前 伊拉克不从科威特撤军 , 则联合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 , 来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这是安理会历史上除朝鲜战争外 , 唯一有权使用武力的决议。 1991 年 1 月 17 日 到 2 月 28 日历时 43 天的海湾战争爆发。 3 月 2 日 , 安理会第 686 号决议 , 强调安理会关于海湾问题的全部决议的所有决议全部继续有效 , 伊拉克必需全部执行这些决议。 1991 年 4 月 3 日 , 安理会通过了关于在海湾地区正式停火的第 687 号决议案 , 详尽规定了恢复海湾地区和平和安全的条件。海湾危机的处理是对联合国宪章集体安全机制的前所未有的检验。出现了联合国无法驾驭多国部队的情况 , 一旦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超越了安理会的授权 , 安理会如何有效限制成为重要课题 ; 针对伊拉克国内发生动乱出现库尔特族外逃潮 , 安理会通过的第 688 号决议 , 把集体安全和国内事务联系起来 ; 由于第 699 号决议实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 , 面临参与制裁的南斯拉夫等 21 国经济上遭受损失 , 从而要求经济补偿的问题 ; 此外 , 还涉及军备控制、多国部队经费等问题。〖 23 〗 5. 联合国还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国际讲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场合 它是个会员国的最重要的国际论坛 , 是试图缓和国际冲突的重要途径 , 也是促进国际交流 , 加强国际合作的有效场合。 6. 联合国又是制定国际法和国际规范的主要立法机构。 它通过了数以百计的国际公约 , 成为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 大会决议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 , 违反的国际应承担国际责任。 例如联合国在人权问题上通过的宣言和国际协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联合国通过的有关人权的宣言和公约近 70 个。 1948 年 12 月 10 日 , 联大通过了 世界人权宣言 , 以它为指导制定了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 和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 , 形成了国际人权宪章 , 到 1985 年 , 批准和加入的分别有 80 和 84 个。在防止种族歧视方面 , 1963~1973 年间 , 联合国制定了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 、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 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 三个文件 , 到 1982 年分别有 117 个和 69 个国家批准或加入了国际公约。 1982 年 12 月 10 日 , 在牙买加蒙特歌贝举行了历时 9 年有 167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拟订的 海洋法公约 , 到 1984 年底已有 159 个国家和实体在公约上签字 , 1992 年有 49 个国家批准的公约 , 另有 2 个国家加入。 7. 联合国维和部队近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50 年来 , 联合国的维和部队既为控制地区冲突 , 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也曾成为少数大国干预地区冲突以图私利的工具 , 冷战结束后 , 维和部队更趋活跃也面临新的困境。联合国维和部队包括维持和平部队、军事观察组、安全部队 、脱离接触部队、军事观察小组。从 1948-1993 年 , 联合国共采取了 30 次维和行动 , 参加维和部队的国家有 70 多个。 最早的组织是在 1948 年 6 月为监督第一次中东战争而建立的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第一支维和部队是在 1956 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中派出的。 1956 年 11 月 7 日 , 联大通过了加拿大代表提出的建立联合国紧急部队以保证和监督敌对行动的停止和侵略军队的撤离 , 据此 11 月 15 日 6000 人组成的维和部队开赴埃及。 1960~1964 年 6 月 , 联合国刚果行动部队开进刚果 ; 1962 年 7 月至 1963 年 4 月驻西伊里安部队。七十年代又有四支部队派出 (1973 年 10 月 ~1979 年 7 月驻埃及的紧急部队、 1974 年 3 月驻塞浦路斯部队、 1974 年 5 月驻叙利亚戈兰高地部队、 1978 年 3 月驻黎巴嫩临时部队 ) 。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末 , 由于许多热点地区的冲突都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背景 , 联合国很少派出维和部队。冷战结束后 , 联合国面临新的挑战。原先在美苏对抗框架下的民族矛盾、边界冲突、宗教争纷以及许多历史遗留问题相继显露出来 , 特别是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兴起 , 使许多国家陷入民族冲突、战争及独立的内乱之中 , 维和部队的行动次数和规模骤然增加和扩大。仅 1992 年一年 , 安理会就授权采取了 14 项维和部队 , 涉及阿富汗、巴基斯坦、两伊、阿哥拉、纳米比亚、尼加拉瓜、中美洲、伊科、萨尔瓦多、西撒哈拉、柬埔寨、索马里等地区。到 1993 年共有 18 支维和部队 8 万多人 , 75 个成员国参加了维和行动 , 1994 年又派出了一批维和部队。在柬埔寨的维和部队中 , 我国首次派出了 400 名军事工程人员组成的维和部队。 1988 年 9 月 19 日 , 挪威奥斯陆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授予联合国和平部队或诺贝尔和平奖。〖 24 〗 ( 六 ) 联合面临改革的新课题 联合国在度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后 , 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1. 随着联合国会员国的发展 , 许多会员国要求实行联合国的机构改革 , 尤其是扩大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1992 年 1 月 31 日 , 安理会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首脑会议 , 同意加强和改善联合国的运作。秘书长加利在随后的改革建议中提出要扩大安理会。要求增加常任理事国来自德日和发展中国家两个方面。中国代表团在第 47 届联大声明 , 联合国的改革应有利于维护成员国的的主权、有助于国际冲突的和平解决、有益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均衡、健康、持续发展、提体现出民主公正客观合理平衡有效的基本原则。 1992 年 6 月 17 日 , 加利提出了 和平纲领 特别报告 , 提出了预防性外交、建立和平、维持和平、在冲突后缔造和平、区域合作等措施。 2. 联合国机构臃肿 , 管理不善 , 效率不高〖 25 〗 3. 联合国仍然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阴影 为此 , 必须坚持不得干涉国家主权事务、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 并高度重视发展问题。 4. 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困境 目前经费短缺 , 妨碍了联合国 维和部队的行动 , 1988 年为 2.8 亿美元 , 1991 年 6 亿美元 , 1993 年底已达 39 亿美元 , 而欠款还高达 12 亿美元。在波黑维和行动中 , 每年维和费用已高达 10.2 亿美元。此外目前有迹象表明 , 维和所采取的“强制实现和平”经济制裁、军事封锁和诉诸无理等行动 , 有使维和部队从中立转向直接卷入冲突的当事方 , 从而使问题复杂化 ; 同时 , 还有大国操纵的倾向。 1993 年 9 月 29 日 , 安理会举行会议 , 对维和部队采取了三条措施 : 东道国必须采取措施保证维和人员的安全 ; 起对象应是维和部队的全体人员 ; 东道国和联合国协议建立一个高效、权威和灵活的指挥机构。 注释 : 〖 1 〗 国际条约集 (1934-1944),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1 年。参见 史学选译 1981 年。 克里洛夫编 , 联合国史料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55 年。杨嘉克、禾人 : 罗斯福与联合国的建立 , 山西大学学报 ,1983 年第 4 期。李铁城、魏能涛 , 论联合国建立阶段的几个问题 , 世界历史 ,1985 年第 12 期。吴潮 : 从联合国的建立看美国外交 : 兼论现代势力 范围 , 学术界 ,1992 年第 5 期。 〖 2 〗 国际条约集 (1934-1944), 同上 , 第 337 页。 〖 3 〗 国际条约集 (1934-1944),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1 年。 〖 4 〗参见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1945.5-1945.12), 第一编第一分册第 457-461 页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5 年。 〖 5 〗 国际条约集 (1934-1944), 第 403 页 ,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1 年。 〖 6 〗参见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1945.5-1945.12), 第一编第一分册第 482-488 页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5 年。并见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同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通信集 , 第二卷 , 第 159-162 页。 科德尔·赫尔回忆录 , 第 2 卷 , 英文版 , 参见南京中央日报编辑部译 , 南京日报社 , 1948 年。 顾维钧回忆录 第 5 分册 , 中华书局 ,1987 年。 威廉· H ·麦克尼尔著 : 国际事务概览 : 美国、英国和俄国 -- 它们的合作和冲突 (1941-1946( 下 ) 上海译文出版社 978 年。赵理海 : 联合国宪章的修改问题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年。 〖 7 〗编译组编 : 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记录摘录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 萨纳科耶夫、崔布列夫斯基著 , 菲舍尔注释 , 北京外语学院译 : 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 , 三联书店 ,1978 年 ; 克里洛夫编 : 联合国史料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55 年。联合国新闻部编 : 联合国概况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7 年。 联合国手册 , 第 10 版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赵理海 : 联合国宪章修改问题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年。 〖 8 〗参见李铁城主编 : 联合国的历程 ,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1993 年。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1945.5-1945.12), 第一编第一分册第 489-520 页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5 年。王铁崖等编 : 联合国基本文件 , 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 9 〗联合国新闻部编 : 联合国手册 (1945-1965), 第 9 版 , 第 409-437 页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1 年。梁西著 : 现代国际组织 , 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 10 〗 联合国概况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年。 联合国手册 , 第 8 版 , 商务印书馆 ,1973 年。 联合国手册 , 第 8 版增编 , 商务印书馆 ,1973 年。 联合国手册 , 第 10 版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8 年。 〖 11 〗梁西编 : 现代国际组织 ,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4 年。 〖 12 〗 联合国手册 , 第 10 版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8 年。 〖 13 〗 基·弗·马拉霍夫斯基著 : 最后的托管地 , 商务印书馆 ,1980 年。 〖 14 〗 克雷洛夫 : 联合国国际法院 , 世界知识社 ,1961 年。王铁崖编 : 国际法资料选集 , 法律出版社 ,1981 年。陈治世 : 国际法院 , 商务印书馆 ,1983 年。 国际法院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年。 〖 15 〗同〖 9 〗。陈世材著 : 国际组织 ---- 联合国体系研究 , 友谊出版社 ,1987 年。 〖 16 〗华尔脱斯著 : 国际联盟史 , 上、下卷 , 商务印书馆 ,1964 年。 克里洛夫编 , 联合国史料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55 年。 〖 17 〗 联合国手册 , 第 10 版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8 年。并据 1988 年以来的世界知识年鉴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89-1994 年。 〖 18 〗 联合国年鉴 , 1960 年。 联合国手册 , 第 10 版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8 年。 〖 19 〗参见李铁城主编 : 联合国的历程 ,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1993 年。陈鲁直、李铁城主编 : 联合国与世界秩序 ,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1993 年。 〖 20 〗 历史潮流不可抗拒 , 人民出版社 , 1971 年。 中美关系资料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 年。 〖 21 〗 朝鲜问题文件汇编 , 世界知识社 ,1984 年。 联合国手册 , 第 10 版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8 年。 〖 22 〗 世界经济年鉴 有关各卷 , 新华月报 ,1990 年 9 月号。 〖 23 〗新华月报 1990 年 12 月 ,1991 年 1 、 2 、 3 、 4 月各期。 〖 24 〗章京 : 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与现状 , 国际问题研究 ,1994 年第 4 期。盛红生 : 处于十字路口的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 法学评论 ,1994 年第 5 期。顾德欣 : 联合国干预行动与宪章的冲突 ,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4 年底第 1 期。 〖 25 〗参见毛寿龙 : 挑战与变迁 ---- 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趋势 , 国际社会与经济 ,1994 年第 2 期。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世界历史研究 /2003 年2 月2 日 网上首发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世界历史研究 /2003 年3 月5 日 网上首发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557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5571.html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4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张家界、庐山、五大连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黄牌警告
热度 3 Wuyishan 2013-1-15 13:41
“重评选轻保护 重创收轻科普”怪圈笼罩我国遗产项目 张家界、庐山、五大连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黄牌警告 文·沈洋 谢樱 王建威 ■ 第二看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月9日给予中国三大著名景区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黄牌警告,督促三者在“向公众科普地球科学知识”等方面整改。事件引发强烈反响,黄牌警告的背后蕴含着哪些问题? 认账认错,三地制定整改措施 在受到黄牌警告后,张家界、庐山和五大连池相关方面作出了回应,一方面认账认错,一方面开始制定相关整改措施。 张家界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高建国表示,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这块金字招牌来之不易,作为世界各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加强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管理与维护利用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此次黄牌警告表明了张家界在宣传科普知识方面仍然存在差距,亟待进一步完善。张家界将积极整改,针对在设立标识标牌、建立博物馆等方面工作存在的不足,把工作落实到位。 目前,张家界国土资源局已经从世界地质公园的Logo更新、科普教材的通俗化编印、环境教育项目开展、溶洞环境保护、加大导游培训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整改规划,并成立了专门班子,着手拟定《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两年改进实施工作方案》,然后组织全面实施。 庐山管理局回应称,将在三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构建一个专业的地质公园队伍;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各个地质遗迹进行解说,更新全部解说牌;三是强化世界地质公园标识系统,制作地质导游图。 黑龙江五大连池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将利用一年时间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普及地质知识、建设科普设施等三个方面工作完善提高,以期在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中顺利通过,具体措施是: 一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管委会正着手组建世界地质公园专业管理队伍,加强与其他国内外世界地质公园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加强与世界地质公园国际组织的沟通与联系。 二是普及地质知识。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已开始编制进一步促进地质知识进社区、学校、旅行社的规划,编印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向广大居民、学生和游人介绍地质知识。 三是建设科普设施。对已设立的专业性强的解说牌、标识牌,全部更换为通俗易懂的解说牌、标识牌。在重点地质遗迹、火山植物和动物出没地增设图文并茂的解说牌、标识牌。在公园入口处增设地质遗迹导游图和电子触摸屏,全面介绍地质知识。加快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地质博物馆建设。 黄牌警告是如何产生的? 那么,为何张家界、庐山、五大连池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警告? 2004年,我国的张家界、庐山和五大连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每隔四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会对各国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资格的景区进行评估,这是衡量和检验各个世界地质公园在地质遗迹保护、宣传地球知识成就等方面的重要工作。而评估检查结果将作为保留、警告或取消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资格的基本依据。 2012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对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估,专家认为五大连池在地质科普宣传和对外交流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同样,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对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现场考评时,也认为两家公园在“向公众科普地球科学知识”等方面有所不足。 那么,这三家公园是否会面临除名的危险呢? 据悉,在2014年前,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评估局将再次对这三家世界地质公园的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届时的评估工作不仅仅只限于检查这些地质公园是否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评估局提出的十项问题和建议进行有效改进,而是一次正式的、全面的检查评估。如果没通过,这三家地质公园将会从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除名。 我国遗产项目务必走出“重评选、创收,轻保护、科普”怪圈 针对“黄牌警告”事件,有受访业内人士表示,纵观目前国内不少景区,身上都背负着地质公园、文化遗产的牌匾,然而却普遍呈现出一种“重评选、创收,轻保护、科普”的现象。众所周知,地质公园名号是景点招揽游客的金字招牌,也是景点门票、旅游市场的保障,但名号并非只是一纸证书,它清楚列明了应尽的责任和沉沉的义务。然而部分景区却片面注重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把创收放在第一位,在申报后忽视了自己应当承担的宣教义务,违背了申报的初衷,无异于本末倒置。 “重评选轻内涵建设在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单位或多或少存在。”一名江西省世界地质公园初评专家认为,中国世界地质公园一般都开辟为风景名胜区,景区为吸引游客都热衷于参评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但一旦成功入选后,往往不重视内涵建设,不重视或忽略其向公众科普地球知识的功能建设,背离了参评世界地质公园的本义。 这名专家认为,庐山地质公园在向普通游客科普地质地貌知识方面确实做得不够,缺乏地质公园标识和内容介绍,对于其突出的第四季冰川地质遗迹展示和介绍不够。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李晓峰每年都要带学生到庐山开展地质地貌专业实习,他告诉记者,每年国内都有多所学校的地理专业学生在庐山地质公园开展专业实习,但庐山方面对此工作缺乏足够支持。他认为,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对于地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不仅应该免收门票,而且还应该主动开展针对大中专学生的地质地貌科普活动。(据新华网)
个人分类: 东鳞西爪|300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科院、社科院发布最新研究报告
xupeiyang 2013-1-9 07:24
【中科院报告称中国完成国家责任排名第2 美国垫底】 1月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在北京对外发布《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报告称,在国家责任方面,中国在100个样本国家中仅次于瑞典列第2位,美国的国家责任指数排名垫底。对于中美之间的排名落差,研究组组长杨多贵介绍,是“由于联合国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国际责任的要求标准不一样”,“美国在其应该遵循的标准中做的不好,所以排名在后。”(中国新闻网) 【中科院报告:中国2049年全面超越美国实现复兴】 中科院国家健康研究组8日发布《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称,国家健康是中国超越美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本钱”,中国只要坚持内修外适、强身健体、善养国家“精气神”,预计到2049年,就一定能全面超越美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新网) 【社科院: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已跌破及格线】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从总体上分析了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其中调查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其中,城镇居民满意低于农村。(中国网络电视台)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305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习近平会见联合国大会主席耶雷米奇
hucs 2012-12-28 16:41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大会主席时主张 各国携手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公平正义 2012年12月28日04:39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1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耶雷米奇。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摄 本报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李伟红)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7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耶雷米奇。 习近平指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世界大势总体稳定,但各种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国际社会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新的一年加强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事关各国人民福祉,要更加重视发展问题。当今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处理相互关系必须寻求共赢,维护和做大共同利益。要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希望联合国说公道话、办公道事。中国将一如既往加强同联合国合作,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公平正义。 耶雷米奇表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特别是坚定支持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的作用是建设性和至关重要的。联合国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合作,相信中国将为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参加会见。
个人分类: 领导活动|1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钓鱼岛
rxl 2012-12-25 10:23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东海海底地形图显示:冲绳海槽就是中国东海大陆架延伸的终止。(图片由海洋二所提供) 中国政府于12月14日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部分海域二百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成为中国海洋权益维护的又一重大举措。这是世界各国提交的第63份划界案,目前已完成17份划界案的审议。 目前,中国提交的这份划界案已在联合国官方网站公示,根据规定,3个月的公示期后,如果没有其他沿海国提出该划界案涉及尚未解决的陆地领土争议或其他海洋争端,它将接受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审核,这个委员会有21个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和水道测量专家。 大陆的终点在哪里? 依据1982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可把从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约370公里)之内的海域划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而不少沿海国的大陆架远不止200海里,比如中国东海大陆架最长就延伸到了500公里之外。对于这些宽广的大陆架,《公约》规定,其外部界限最远不能超过领海基线之外350海里(约658公里),或是2500米等深线之外100海里(约185公里)。 要确定中国东海大陆架的外部界限,就要找到东海大陆架的边缘,看看从中国东部海滨出发,大陆架一直延伸到了哪里。 众所周知,大陆架是邻近大陆地区的一片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浅海,海底地势平坦,海洋鱼类密集,油气资源丰富,被认作是陆地向海洋的延伸,属于陆地的一部分。 到了大陆架的外部边缘,往往能找到一个陡坡,顺着陡坡,海水深度剧烈增加,深至千米以上,甚至四五千米,这个陡坡被称作陆坡。陡坡过后,海底一般再次变得平缓,进入深海盆,陆坡的坡脚一般被认为是大陆架向海洋延伸的终点,也是这片大陆的终点。《公约》允许各国将大陆架的外部界限从大陆坡脚往外再延伸60海里(约111公里)。 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了哪里? 找到陆坡基部的坡脚点成为确定大陆边缘的关键。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海洋二所就开始冲绳海槽的地质调查,科学家们猜测,这个位于东海中的海槽槽底,很可能就是东海陆坡的坡底区域。 李家彪说,最初几年的研究风平浪静,并未受到日方太多干扰,从1995年开始,中国科考船在调查冲绳海槽的海底地形时,开始有日本船只尾随并不断喊话,“你们已进入日本管辖海域。” 历时20年,浙江科学家终于完成对东海大陆架、陆坡及坡底的“CT扫描”,绘制出精确的海底地形图,这张地形图清晰显示,冲绳海槽就是东海大陆架延伸的自然终止。 确定了每片海域的水深,就能弄清楚海底哪里是平原,哪里是坡底,哪里是深沟。确定水深用的是声波探测法,几百束声波同时向海底发射,触底后声波折返船上的接收装置,依照声波在不同深度海水中传播的不同速度和往返一次所需时间,就可计算出水深,误差可控制在1%以内,也就是1000米的水深误差不超过10米。 这几百束声波像一个扇面在水底散开,宽度达数公里的海底水深就一目了然,随着船只边行驶边发射声波,所到之处的海底就都接受了CT扫描。众多CT扫描数据拼在一起,东海海底的地形奥秘就被揭开。 我们身旁的东海海底有怎样的起伏? 浙江东部地区濒临东海,从海滨往东的海洋下,究竟有着怎样的平原、高山与山坡,海洋二所专家给出了答案。 调查表明,东海由东海陆架、东海陆坡和冲绳海槽三大地貌单元组成。在东海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坦,最大宽度超过500公里,是亚洲东部最宽阔的陆架之一;东海大陆架向东南倾斜,到陆坡后,水深急剧增加;东海陆坡东侧则为长条形深洼地的冲绳海槽,冲绳海槽的最大水深超过2300米。 李家彪说,从地质属性看,东海陆架与中国东部大陆同属于一个整体,具有共同的古老陆核,为稳定的大陆地壳。之后,喜马拉雅运动开始了,东海大陆架边缘强烈张裂,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形成了一个冲绳海槽。 调查冲绳海槽的海底得知,此处的海底已不像大陆,大陆和大陆架常见的花岗岩变成了大洋地壳中常见的玄武岩。此处地壳的厚度也比大陆地壳薄得多。大陆和大陆架上的地壳厚度一般超过20公里,冲绳海槽则在十二三公里左右。 由此,浙江科学家认为,东海大陆架在地形、地貌、沉积特征和地质构造上都与我国大陆有着天然连续性,是我国大陆在海底的自然延伸,而冲绳海槽与东海陆架地质特征显著不同,是具有显著隔断特点的重要地理单元,是中国东海大陆架延伸的终止。 钓鱼岛在中国大陆架上 找到了东海大陆架的坡脚点,根据《公约》规定就划定了大陆架的外部界限,但中国基于一贯立场,在本划界案中主张东海大陆架延伸至冲绳海槽。 科学家选取了冲绳海槽中的10个最大水深点,将它们连成一线,作为中国大陆架外部界限。这条界限南北长383公里,距离中国领海基线290-320海里。在东海海底地形图上,钓鱼岛位于东海大陆架上,在大陆架外部界限之内。 钓鱼岛是中国大陆向东海的自然延伸,邻近中国的西侧水深不过100多米,靠近日本的东侧是冲绳海槽,水深则达一两千米。 李家彪说,在1万多年前的地球末次冰期,也就是北京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海水比现在浅得多,钓鱼岛和中国大陆连为一体,生活在中国大陆上的人们可以走路去钓鱼岛,而钓鱼岛东侧依然是海洋,当时生活在日本群岛的人类去钓鱼岛要坐船。 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外部界限 都享受些啥权利 根据《公约》规定, 沿海国海洋被划分为几类不同的海域,主要有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不同海域。 一个国家距离大陆最远的岛礁连成一线,就是领海基线,领海基线往外12海里以内的范围,就是这个国家的领海。根据这个概念,浙江的海洋面积就达22万平方公里,超出陆地面积一倍多。领海就相当于这个国家的家里,进入领海就相当于进入这个国家,该国拥有领海区域内从天空到水体以及海底的立体权益。 从领海基线往外200海里是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各国船只可无害通过专属经济区,但要在这片区域内考古、采矿、倾倒废物、捕鱼等需经过该国允许,但该国不对这块区域的天空拥有专属权益。 在专属经济区之外,即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区域内,该国对海底的矿产资源拥有专属开采权,但对天空和海水不具有专享权益
2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粮农组织长期支持黄金大米研究吗?
热度 1 蒋高明 2012-12-7 14:44
黄金大米事件纸保不住火了,想给每家赔偿8万元了事,但有关媒体和专家给出的理由依然有不确定的信息,这些信息概括起来就是:进行转基因儿童实验是非法的,不合道德的,但转基因大米安全没有问题,国际组织都支持转基因大米,美国也做过人体安全实验,因此,对转基因黄金大米的安全性是不容怀疑的。果真如此吗?请看直言了的分析。 另外,此事事件的始作甬者是美国有关机构及其科学家,应该申请美国国家赔偿,而不能拿中国纳税人的钱来消灾。 转基因腐败:以联合国名义搞欺骗。 本文同时发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新闻管理署、中纪委、监察部。 直言了,2012-12-06 | 2012-12-7 12:45:37。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81799481_h.html . 看到新华社发表的署名报道《新华社三叹黄金大米事件:骗孩子毁道德伤科研》(2012年12月06日20:43 新华网)。该报道有严重伪造内容和虚假信息。 一:用联合国名义撒谎。 该报道说:“‘黄金大米’本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长期支持的一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目的是改善第三世界贫困地区儿童和妇女的营养条件,减少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失明、免疫力低下等疾病”。 事实: 联合国机构从没有对黄金大米研究搞什么“长期支持”,相反,联合国机构专家会议对黄金大米提出了不止一次的严肃质疑。让我们看看联合国机构相关文献的原文: 联合国文献摘录:生物技术是解决饥饿问题的答案吗? 标题:UN: Biotechnology -- A Solution to Hunger? 相关内容摘录:This privatization of a plant’s genetic resources puts not only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developing nations at a disadvantage, but might ultimately threaten the livelihoods of a majority of small farmers in Africa, Latin America, and Asia who largely depend on seed saved from one crop to sow in the nex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re may be a potential negative impact from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over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s or the processes used in producing them. 大意: 黄金大米是有私有专利产权的,付诸实施对发展中国家有潜在的负面作用。 联合国粮农组织文献:饥饿问题和食品安全座谈会。 农业生物技术能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吗? 标题:FAO: CHAPTER 7. HUNGER AND FOOD SECURITY CONFERENCE CA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HELP TO REDUCE HUNGER AND INCREASE FOOD SECUR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关内容摘录: The issue of how Golden Rice was presented to the public was raised by participants. Ferry, 8/11(1) complained that to get financial and/or political support, biotechnology projects were often presented incorrectly, badly or superficially and that Golden Rice was a good example of this (Ferry, 6/11). He maintained that exaggerated claims for Golden Rice came often not from journalists but from public biotechnology laboratories and institutions, using the publicity to promote their work at a time that is difficult for public research (Ferry, 10/11). Regarding private industry, Fakir (20/11) argued that the focus on saving people from malnutrition and blindness was a marketing strategy, a view shared by Ferry (21/11) who maintained that “propaganda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strategy of the companies and the Golden Rice has constituted a golden opportunity”. 大意: 专家认为,关于黄金大米的功效,有很大夸张(名不副实)成分、属于市场宣传战略;那些夸张宣传往往来自产品开发从事者和私利相关者。 看看吧:联合国和粮农组织对黄金大米提出的严肃质疑,在新华社报道里成了“长期支持”了。明摆着是编造谎言和散布虚假信息。 其实,起始“黄金大米”开发的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负责人就曾说过,他们根本就不相信“黄金大米”可以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的问题。那当事人的言论证实了联合国专家会议的质疑。 前阵子,联合国粮农组织向所有成员国发文,提倡“让农业回归自然”,即:联合国机构不但不是“长期支持”转基因化工农业,相反,其立场是提倡“回归自然”的天然有机农业。 一:黄大昉又搞欺骗活动。 该报道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黄大昉说,2009年,美国曾进行过为期36天的成年人食用“黄金大米”的营养转化研究。据正式公布的科学资料,每人一次性摄入200克“黄金大米”,没有发现受试者健康异常。 事实一: 在美国官方试验记录中,关于黄金大米试验做了三个,它们分别是: Bioavailability of Golden Rice Carotenoids in Humans First received: May 16, 2008/Last updated: April 6, 2012/Last verified: April 2012 连接:http://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0680355?term=golden+ricerank=1 Retinol Equivalence of Plant Carotenoids in Children First received: May 6, 2004/Last updated: January 12, 2010/Last verified: January 2010 连接:http://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0082420?term=golden+ricerank=2 Vitamin A Equivalence of Plant Carotenoids in Children First received: May 16, 2008/Last updated: February 17, 2009/Last verified: February 2009 http://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0680212?term=golden+ricerank=3 其中只有第一个为成年人试验。就该试验,美国官方记录说明: Estimated Enrollment: 15(估计参加试验人数:15人)。 Time Frame: 33 days (试验天数:33天)。 该记录“HISTORY-OF-CHANGES”说明,摄入量并非“每人一次性摄入200克”)。 该记录说明“ No Study Results Posted on ClinicalTrials.gov for this Study ”,即该试验至今没有提出正式报告。 对比事实,显然,黄大昉搞了撒谎欺骗。 事实二: 至今为止,黄金大米没有做过任何安全性试验。上述试验目标是营养对比而不是安全性。因此,仅从常识论,就根本不能得出任何黄金大米是“安全”的结论;而黄大昉试图用数次少量食用得出没有健康异常的结论,则更是明知故犯地搞欺骗。 事实三: 黄大昉是ISAAA机构的中国代理人。 ISAAA是孟山都等转基因公司资助的专搞转基因推销的机构,其活动重点之一是在发展中国家推销“黄金大米”。参与该组织推销活动的,有黄大昉,还有美国杜邦公司兼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他们的活动一大特点就是伪造证据和大搞欺骗活动。 为商业利益而欺骗本国民众社会,黄大昉和李家洋已经活动多年多次。他们是中国官方机构的官员。就是说,外国转基因公司已经渗透了中国农业部门及其官员、使该部门及其官员成为那些转基因公司的中国代理人而不再为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人民服务。 打开地图看看,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官方机构及其官员为商业利益和为外国商业利益而坑骗本国民众和坑害本国国家利益的?大概只有中国吧。对比看看,美国官方被看作世界上最大转基因推销者,可美国官方机构还是以阐明转基因食品作物危害风险为主的,美国白宫甚至以身作则鼓励全国民众食用天然有机食品和避免转基因食品。 十八大明确表明了坚决清除各种腐败的意志。官方机构及官员被外国商业渗透,在任何文明国家都属于最严重腐败。如此,为本国国土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中国当局对农业部门被渗透和为外国公司商业利益而欺骗本国人民、坑害本国利益和公开联手搞营私舞弊的严重腐败,到底做不做调查处理呢?这是对十八大反腐败意志到底如何的一个严肃考验。 参考阅读: 衡阳当局给法西斯试验戴安全帽。2012-12-6 21:09:19。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81786237_h.html 。 党报不必为法西斯试验搞圆说辩护。2012-11-21 21:22:28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81398936_h.html 。 黄金大米=黄金谎言。2012-9-16 11:50:56。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9826831_h.html 。 中国人站起来了,又趴下了?2012-9-13 16:31:13]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9765046_h.html 。 转基因:金色大米是高风险的药品大米。2011-07-07 09:09。 连接: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66004610_d.html 。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4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孩子,你很棒,但要悠着点儿!
热度 70 zhangyuxiu 2012-12-1 14:09
孩子,你很棒,但要悠着点儿!
转眼女儿曹然 http://blog.sciencenet.cn/u/oninlotr 从英国硕士毕业回国工作已经半年,半年来她做好本职工作(一个国际组织)的同时,还做了下面这些事儿:在《视觉》杂志 2012 年第 8 期发表了一篇 1 万字的文章:《篝火已经点燃 野兽无心安眠》;在《看历史》杂志 9 月号《读城》栏目发了一篇 6 千字的文章《科索沃的史诗之旅》;成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旅游栏目”签约专栏专家,已在上面发表了两篇专栏文章(每篇文章 1200 字),第三篇写贝尔格莱德的文章即将刊登;《看历史》杂志 12 月号《读城》栏目又发她一篇关于罗马尼亚的文章(刊物已经进印刷厂印刷);《看历史》杂志 2013 年 1 月号《读路》栏目又排上她一篇 7 千字的关于乌克兰的文章;《视觉》杂志又约了她第二篇文章,目前正在构思中(内容暂保密 ) 。她还顺带为联合国翻译一篇资料;浙江人民出版社日前还邀请她写一本人文旅游方面的书(不用自己花一分钱,还有丰厚的稿酬,她正在考虑报选题)。 晒晒她在上述媒体撰稿的稿酬:《视觉》杂志发表的 1 万字长文,税后稿酬是 6155 元;《看历史》已发表的那篇 6 千字文章税后稿酬为 2700 余元(估计是 400 多元 / 千字,还用了她自己拍的一张照片大概 300 元 / 张);《纽约时报中文网》旅游栏目,发一篇文章对方就往她帐户打入 100 美金,目前已入帐 200 美金;为联合国翻译一篇文章 1000 元。这样她回国后月收入里外一平均每月过万了,提前实现了她此前的愿望:工作一年内月收入过万元。以她 20 岁出头的年龄,又刚毕业不久,就能以自己所长拿这么高的稿酬,达到这样的收入,我们为她骄傲和自豪,也由此相信她养活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告诫她:悠着点,不要用健康换取功名! 对女儿这半年的工作情况,我同时也很感慨:中国的学术研究如果能像国内外高端杂志和媒体这样不但不收版面费,不收书号费,印刷费(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花钱出书、出论文的经历),还能付给作者高稿酬,那中国的学术水平一定会远远高于目前,中国的优秀人才一定会更愿意搞科研,不逃离科研。想想自己也很惭愧。作为一个小小学术期刊的常务主编,我们学报每期的几篇特约稿(约的都是有头有脸人物的文章),也不过千字 /60 元,包括我的大师兄——中国小说评论界数一数二的人物孟繁华的文章,我给的也是这个标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有一定道理的。由此想到,今后我的刊物是不是也要从某些方面进行调整了(不收少收版面费,调高特约稿稿酬)?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为学术环境的优化和净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马上要上课了,中午匆匆几句) 下课了,按 YC 的要求接着写。以我们本愿,希望唯一的孩子留在身边,做一份稳稳当当的工作,比如说接着读博士,在高校当老师,或者说当政府公务员。以我们的资源,以女儿的能力,这两件事应该说都是比较容易的事儿。但最容易的,她都不选。她说:你们也年轻过,让我闯闯吧。我四十岁以前不上高校,在高校当个小老师待遇太低,我要让自己有一定经济实力了才到高校,安心研究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教教书。我们复旦的一个著名教授就是先在外面工作,有了雄厚的基础后又到复旦当老师,每天开着大奔来学校上课。否则挺大个人了,还要靠父母支援,活得多尴尬啊。至于国内政府公务员,我压根不想,不想在体制内过那种没有激情,没有想像力的按班就班的生活。 现在女儿在北京建起了自己的文化社交圈,她们复旦在北京的同学经常一起聚会,唱歌,远足,爬山,交流工作经验。她像一条鱼迅速适应了北京的文化环境和生活。 行啊,女儿,开局良好,按你自己的想法,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吧。 女儿在英国读书时的照片
6108 次阅读|168 个评论
《为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而庆贺,及其他》
热度 2 cyj 2012-11-30 17:44
《为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而庆贺,及其他》 在美国和以色列的反对下,去年 9 月,中东的重要成员—巴勒斯坦国,虽然未能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 但是,昨天深夜( 2012 年 11 月 29 日),巴勒斯坦国,终于成为联合国会员国中的观察员国家。 2012 年 11 月 29 日,联合国会员国中,以 138 票赞成;击溃了以美国、以色列和加拿大等 9 个“极少数”国家的反对,巴勒斯坦国,终于以压倒多数成为联合国的观察员国家。我们为之欢呼和庆贺! 此刻,正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优秀领导人阿拉法特去世八周年之际;是瑞士、法国和俄罗斯三国科学家,提去了阿拉法特遗骨的基因等资料之际;也是全世界人民都等待阿拉法特致死原因即将大白于天下之际! 其他之一: 说到阿拉法特的致死原因,根据 2004 年阿拉法特死亡前的几年中,他早就被以色列的坦克车,囚禁在以色列设置的集中营中的具体情况,本人认为阿拉法特是被以色列的集中营虐杀的。 因为,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是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中、在断水断电中、在没有行动自由中、在担惊受怕中、在自己的警卫员被以色列的坦克击毙在身边中,艰难度过的! 因为,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 70 岁高龄的时刻,却被一个“类法西斯”的以色列统治势力,囚禁在地下室的集中营中,过着不如希特勒德国法西斯的集中营生活。 这位巴斯特人民的儿子和领袖,为了本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不仅仅是在 70 岁高龄的时刻,生活在以色列坦克炮弹的爆炸下,不仅仅缺医少药,而且被迫住在深深的地下室中,连希特勒法西斯集中营中也少不了的“太阳、天空、风与雨”……通通得不到。 以这一点考虑,以色列这个民族,他们的祖先曾经遭受过希特勒德国法西斯集中营的痛苦摧残。然而,时过境迁,他们居然使用了比法西斯希特勒集中营更加恶劣的环境,囚禁并且虐待他们的比邻! 其他之二: 此外,我们想不通的是:二战结束后,坚持不懈的追查缉拿二战期间希特勒法西斯罪犯,拥有那么杰出成绩的、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以色列摩萨德。 为什么至今也没有缉拿到“暗杀拉宾总理”的凶手?这种暗杀 , 第一、发生在以色列本土,第二、发生在拉宾获得和平奖之后,与二战时期的希特勒法西斯刽子手相比,应该属于新近发生的案件。为什么具有神通广大的摩萨德的以色列,却缉拿不出暗杀拉宾的刽子手???? 可见,小到一个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自己家庭的干净卫士要一尘不染斤斤计较,别处的干净卫生则完全不顾;自己的利益是至高的利益,他人的利益不是利益;自己的痛苦是痛苦,他人的痛苦不是痛苦。 这种残缺不全的道德和道义,不符合人类的本意;不是真正的道德,不是真正的道义! 我们为以色列摩萨德主持正义打击邪恶的追缉希特勒法西斯罪犯的卓越行动,击节叫好钦佩不已;也为以色列对待巴勒斯坦民族独立的扼杀和破坏而遗憾;更为以色列的坦克车虐杀其他民族的领袖而愤慨! 2012 年 11 月 29 日联合国大会,有 138 个国家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家,只有美国、以色列 9 个极少数国家对之进行阻挠破坏,正是应验了“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长江万古流”的名言,暴露了极少数政客口口声声维护世界和平的真面目! 博主 2012 年 11 月 30 日 .
194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世界更年期关怀日 10月18日
xupeiyang 2012-10-18 06:18
世界更年期医学会选定每年的10月18日为“世界更年期关怀日”,并召集全世界49个国家,期望共同重视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并采取行动进行更年期教育保健活动。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会有12亿以上的更年期妇女人口,我国的更年期女性超过2.1亿,约占总人口的1/7。而且随着寿命的延长,妇女会有30年以上的岁月在更年期以后度过。更年期也正是许多疾病明显增加的时候,糖尿病、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症、妇科肿瘤等众多疾病等集中向女性袭来。
个人分类: 老年健康|345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界粮食日——母校河南工业大学
热度 5 lily201268 2012-10-16 10:20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我的母校河南工业大学位于全国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市。河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中央粮食干部学校,是经国务院批准在1956 年创建的全国唯一一所粮食工程类大学,她是亚洲惟一的一所培养粮油食品工业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的最高学府,是粮食行业里的“黄埔军校”, 有“亚洲粮院”的美誉。建校初至上世纪末,学校为国家部委直属院校,先后隶属于粮食部、机械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2004年,由郑州工程学院和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并被确立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立项建设的博士授权单位,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其中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原隶属于机械部,为我国的磨料磨具、超硬材料以及机电行业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是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12年,河南工业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来自:百度百科)。 感恩我的母校对我的教育,在学校的4年里,经历了很多事情,成长了很多。 但愿大家都节约粮食,珍惜粮食。祝愿母校发展越来越好!
4036 次阅读|12 个评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卡隆基:加强理解,促进交流
ScienceNews 2012-10-15 15:41
TWAS是联合国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它对于增强发展中国家科技建设能力、解除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贫困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此次大会非常成功。数百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科学家共聚一堂,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科技部部长论坛与科学院院长论坛,我认为两个论坛为发展中国家的相互了解与彼此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这次会议也让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看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步伐。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大会开 幕式上的讲话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的讲话对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寄予了重要的关注。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较发达国家,相信胡主 席的讲话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与其他科技较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2年第10期 封面)
1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国各地嘉宾喜聚弘毅生态农场庆“双节”
热度 2 蒋高明 2012-10-8 08:46
全国各地嘉宾喜聚弘毅生态农场庆“双节”
曾彦 中秋国庆聚弘毅,田园风光惹人喜,皓月当空品有机,天涯海角共此时。9月30日-10月3日“双节”期间,弘毅生态农场迎来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含香港、台湾)生态农业爱好者,前后5天约100人。 河北省物流集团副总裁习晓思、常驻联合国原工作人员罗绮云、重庆中医保健专家聂晓萍、河北唐山市政法委执法监督处处长张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许金芳、日本朝日绿 野农业有限公司曹柬、上海好果多水果零售连锁有限公司发展总监张列、济南千帆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施鹏等人也于国庆长假期间到访弘毅生态农场等领导、企业家人士从不同地方汇聚弘毅 农场。 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博士、驻弘毅生态农场科研人员、弘毅生态农场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了旅游考察团,并进行座谈。蒋高明教授向来宾展示了弘毅农场几年来的实践成果,充分利用 生态学原理,而非单一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创建“低投入、高产出”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生态学原理,从秸秆、“害”虫、“杂”草综合开发利用入手,种养结合, 实现元素与能量循环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就业。 座谈会后,农场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吴光磊博士带领旅行考察团参观了农场各项种养环节,从农场的养牛场、秸秆青储池到有机小麦田、种养结合人工湿地,从图书室、实验室到实验大田、苹果种植园等,很 全面地向旅行考察团展现了农场的科学、生态的一面。在参观果园时,生态农业体验团还兴致勃勃的参与了苹果采摘活动,体验了一回收获的喜悦。 入夜时分,农田升明月,弘毅农场为来宾准备了有机晚宴、篝火晚会、自助烧烤等活动。一时间,弘毅生态农场内热闹非凡,掌声不断,欢歌笑语,激情涌动,弘毅生态农场所在地蒋家庄村 民业余文艺表演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弘毅农场科研人员表演了唢呐等民乐绝活。 通过几天的现场参观与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亲身体会到,农场里不再充斥农药,远离化肥、农膜、除草剂、添加剂,更没有转基因作物,久违了的人与自然和谐情景再现中国乡村。 (曾彦为弘毅生态农场办公室主任)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0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应邀为联合国IFAD执董会做专题讲座
webfun 2012-10-4 17:24
应邀为联合国IFAD执董会做专题讲座
应联合国农发基金( IFAD )的邀请,本人 于 2012 年 9 月 19 日 在意大利罗马联合国 IFAD 总部,为 IFAD 执行董事会做了“ IFAD 项目对中国扶贫效果和影响研究”的专题讲座。我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课题组关于 IFAD 援华项目在中国项目区减贫效果和影响的实证研究成果,得到了 IFAD 董事会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IFAD 董事会和各国代表对中国执行的 IFAD 项目减贫成效表示高度赞赏,尤其对课题组所采用的项目效益评价方法和科学的研究结论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研究成果 PPT 展示后,许多国家的与会代表就课题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样本的代表性、数据的可靠性、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等与我开展了现场互动和研讨。 IFAD 助理副总裁 Kevin Cleaver 先生表示,中国专家对 IFAD 项目效益的评价方法领先于 IFAD 项目监测评价体系,这一研究成果为改进 IFAD 项目减贫效果的评价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据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处介绍,这是联合国 IFAD 董事会首次就一个国家的项目举行专题研讨会,也是中国专家首次登上 IFAD 执董会的讲坛,这对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减贫效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为联合国IFAD做专题讲座现场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3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粮农组织向温家宝颁发“农民”奖章
redtree 2012-10-3 00:05
联合国粮农组织向温家宝颁发“农民”奖章 2012-10-02 18:11: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北京) 中广网北京10月2日消息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今天(2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中国总理温家宝颁发“农民”奖章。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7年设立“农民”奖章,以表彰在促进粮食生产、消除贫困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各国领导人。 这次,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先生专程来到中国北京向温家宝总理颁奖。在这枚为温总理度身定做的奖章上,还引用了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不懂农民就不懂得中国”。 达席尔瓦:今天,我非常荣幸的向您颁发代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高荣誉的奖章。 中国仅用占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 过去9年中,中国的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很多农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骄人成绩,也是世界对粮食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我认为,向您颁发这一奖章也是充分证明了全世界的农民对有您这样一位毕生都促进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的人而感到骄傲。 温家宝总理说,他是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来获此荣誉的。 温家宝: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农民”奖章授予我,我深感这枚奖章分量之重。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更代表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褒奖。 温家宝说,中国粮食已连续9年增产,今年产量比9年前的2003年提高约1.5亿吨。这不仅有力保障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 生活 的改善,也对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温家宝:我多年从事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深知“不懂农民就不懂得中国”。担任国务院总理后,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因为我个人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我们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我们不仅要实现粮食等农产品的持续增长,更要使广大中国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这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增进各国农民的福祉作出新的贡献。谢谢达席尔瓦总干事,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
个人分类: 人物|1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狂犬病日 联合国继续促进消除犬类狂犬病
xuxiaxx 2012-9-30 09:14
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强调为犬类接种疫苗是预防人类狂犬病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战略措施。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今年的世界狂犬病日到来之际,展示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通过消除犬类狂犬病从而达到预防人类狂犬病的成功事例。      巴厘岛在2008年以前没有发现过狂犬病。但由于临近岛屿狂犬病的爆发,巴厘岛在2008年11月证实了第一例因狂犬病死亡的人类。病情爆发高峰时期,巴厘岛曾有11个人在一个月内因患狂犬病死亡。      巴厘岛内估计有35万只狗,大部分是无人圈养的流浪狗。狂犬病流行的初期,巴厘岛重点通过扑杀狗来减少和控制狗的数量。但这种方法并没有达到控制狂犬病疫情的目的,而且动物保护组织对这种行径表示关注。      在粮农组织的协助下,巴厘岛于2011年初开始分期为犬类接种疫苗。第一期已为23万9000只狗接种疫苗,第二期又有23万5000只狗得到疫苗接种。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期工作将为25万只狗接种疫苗。      粮农组织估计,巴厘岛超过70%的狗已经得到疫苗接种。当狂犬病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这样高的比率时,狂犬病毒将无法在狗群中传播,从而达到免疫保护作用。巴厘岛因狂犬病死亡人数从2010年的83人下降到2011年的26人。截止到9月份,2012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只有7个。      此外,世卫组织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一直通过宣传、调查和探讨以及使用新工具方面的研究活动,努力打破对狂犬病预防和控制造成影响的“忽视循环”,特别是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造成的影响。世卫组织将继续通过消除犬类狂犬病来促进人类狂犬病的预防工作。      世卫组织支持到2015年在所有拉美国家消除人类和犬类狂犬病以及到2020年在东南亚消除由犬类传播的人类狂犬病的目标。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由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疾病),由同一种病毒引起。感染狂犬病的家畜和野生动物,通过咬伤或抓伤,或经过与受到感染的唾液密切接触而传播至人。全球每年有超过5万5000人死于狂犬病,多数发生在亚洲和非洲。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绝大多数由狗引起,少数死亡由蝙蝠等其它动物造成。在与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接触后几个小时内采取清创和免疫措施可以预防狂犬病和避免死亡。 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17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为科学家的动因
kejidaobao 2012-9-28 09:20
文/陈广仁 阿卜杜斯·萨拉姆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是意大利政府、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支持的国际组织,每年邀请4000多名科学家短期访问和研究,旨在帮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了解物理、数学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迄今已有170多个国家的10万多名科学家受益。2004年,为庆祝该中心成立40周年,包括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2位狄拉克奖获得者、9位沃尔夫奖获得者、5位菲尔兹奖获得者的近百位世界一流科学家撰写了91篇真切、生动、精辟的文章,诠释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科研的经验和教训、成功的历程与感悟。阅读纪念文集《成为科学家的100个理由》,可以管窥科学家的动因。 好奇心驱动。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对事物和现象表现出的惊异、探究的心理倾向,满足好奇、理解、解释的欲望是从事科研的首要情感因素。众多科学家强调,在青少年时期,父母、师友对其好奇心的激发、呵护,家庭、学校对其好奇心的培育、鼓励,是促使其迈入科研生涯的重要因素;而纯粹受好奇心驱使,尝试一些研究往往能发现新颖有趣的成果。 职业追求。18世纪以前,科研是悠闲阶层兴之所至的业余活动。19世纪中叶始,科研逐渐成为专门职业。科研职业具有很高的社会声望,而那种由小及大、进而达成对自然界深刻理解的经历,可谓一种难得的伟大人生经历。因此,迈进科学殿堂、以科学为业,从容不迫地尽情发挥才智、创造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悠然谋生,是成为科学家的重要社会因素。 科学兴趣。兴趣是喜好或追求某事物的意识倾向、心理诉求。许多科学家表明,其从事科研的动因是对自然奥秘、科学问题的痴迷,满足兴趣、审美需求是其最真实的动力。奎因坦承起初对以物理研究为业缺乏信心,可1年后却完全被神奇的物理学“俘虏了”。卡斯图里兰甘提示其对天文学的热爱,源自儿时的“夜空崇拜”。芒福德表露,他渴望了解自然界的运行机理,而科学是揭示这些奥秘最有“魔力”的工具。 科学探秘。科学提供了追求卓越的广阔空间,从事科学能保持新鲜感、冒险性,始终担当探险者。列博维茨认为,科学是人类试图理解其生存世界的一种努力,即使很小的孩子都有探究自然奥秘的基本需求,并可能在成人后转变为科学创造活动。博西尼利表明,阿西莫夫写的像侦探小说似的《遗传编码》,提出了许多有待探索的未解之谜,促使他由物理学转向生物学。莱德曼指出,成为科学家去探索世界的神奇奥秘,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活。 智力挑战。人具有好奇之性,又有好胜之心,知识冒险、智力挑战、竞争刺激是许多人从事科研的初始、持久动力。鲁宾表明出于对宇宙无限分光的渴慕,而选择富于挑战性的天文学事业。阿蒂亚认为数学使他着迷的魅力在于其所蕴含的智力挑战。布洛姆伯根主修物理学是因其富于难度和挑战性。威滕表明,他成为物理学家是因为觉得只有物理学和数学的挑战性才能激发热情、发挥天赋。卡尔森表露,人们喜欢名利双收,但真正激励研究者的是挑战本身、证明自己能行的信念、为奇妙的科学大厦添砖加瓦的自豪感。 自由探索。科学拥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平等交流、自由选题、探索创新的整体自由。众多科学家表示,选择科学是喜欢身心自由、清晰明了、客观平和、与世无争的生活。菲利普斯表明,10岁之前便已立下做一名职业科学家的志向,是因为他在家里的地下室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实验室”,经历了学习、探究和娱乐的充分自由。凯利斯-波洛克认为,投身科学收获的是自由、友情和人格上的独立。 追求新知。科学技术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知识领域。科研人员要不断学习、拓展、探索新知识、新事实、新现象,能始终保持年轻、进取及活力。而科研是一段神奇的探险历程,每一次新发现都会拓展关于世界的知识,追逐、引领科技前沿成为令人心醉的事业。鲁宾揭示,任何立志献身科学的人都能为知识大厦添砖加瓦。拉奥强调,真正的科学研究是发现人类尚未认识的新物质、新现象,这样的工作是令人神往的事情。 科学贡献。人天性期望实现自我、取得成功,使人生有意义和价值。而科学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永恒性,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人类活动,取得科学贡献、赢得公认声望是成为科学家的有力、普遍动机。格里菲斯认为,在科学领域获得乐趣的重要原因,是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纳拉利卡指出,从事科学是因取得成功时令人心醉的成就感。 机遇垂青。机遇是偶然、意外的,但并不是神秘、虚幻的。偶然境遇、机缘巧合激发其进入科学殿堂,对某个问题、领域感兴趣而转换学科、专业,由于偶然机会而遇到新现象、导致新发现,这在科学领域比比皆是。柯亨讲述了机遇怎样使他踏上科学之旅。阿德勒叙述了机遇如何改变他的科学生涯。梅农表明,科学研究意味着首先要学会把握那些出乎意料、稍纵即逝的机会。 伟人熏陶。众多科学家提及,优秀科普图书、科学家传记对他们有重要影响,杰出科学家的示范作用和个性魅力是唤起他们献身科学的有效催化剂。阿洛特伊指出,他小学时有机会阅读许多著名科学家的传记,因此很小就立志做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科恩-塔诺季透露,他原本喜欢数学,但在聆听卡斯特勒富有感染力的物理学讲座后,满腔热情地投身物理学。 科学游戏。游戏是许多科学发现、科学理论乃至学科的母体及本原,对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戴森坦承,当他还是个孩子时,便喜欢玩数字游戏。科学之所以令他着迷,只是因为它充满了能够计算的数。杜维指出,科学具有猜谜游戏、填字游戏、棋类游戏一般的特征,拥有类似的智力价值和令参与者痴迷的愉悦感。 享受发现。人具有享受的欲望,而科学是伟大、高尚、快乐的事业。凯利斯-波洛克指出,献身科学能体验洞悉自然奥秘时的那种令人难以抑制的兴奋。贝里指出,科学发现的魅力在于其所给予我们的内在知识,那是一种在理解世界过程中心灵的静静满足。科学研究中,即使自己的发现并非惊天动地,往往也会兴奋好几天。正是发现的喜悦和享受,使他心甘情愿地与科学相伴一生。 应用科学。科学进路的本质是为知识而知识,而目标是科学的应用,促进科技发展及有益应用是成为科学家的重要动机。奥尔特曼指出,原子弹等应用科学对结束太平洋战争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使他稚嫩的心灵产生强烈震撼,因此期望成为一名伟大的核物理学家。巴伦布拉特指出,他在1本书中发现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模型居然能解释一套复杂化工设备的运行原理,受其震撼而选择成为应用数学家。 爱国行动。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虽然阿卜杜斯·萨拉姆毕生都在提倡科学国际化,但他仍念念不忘当初为了追求理论物理研究而不得不离开的故乡巴基斯坦。他指出,在基础科学和高技术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是促进国家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南北国家在经济和影响力方面日益扩大的差距其实是科技差距,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有才干的科学家应当担负起在其祖国彰显科学技术之力量和形象的重任。该书中,众多科学家表露了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及提高祖国科技水平的信念。 科学世界异常精彩,科研动机复杂多样。你想成为科学家吗?缘由是什么呢?
个人分类: 栏目:书评|28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儿童死亡率的水平和趋势(英文)
xuxiaxx 2012-9-17 10:22
这是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人口署 共同编写的2012年《Levels and trends in child mortality》,共有32页。 希望了解全文请链接: http://www.who.int/maternal_child_adolescent/documents/levels_trends_child_mortality_2012.pdf
2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称自2000年以来儿童生存领域进展加速
xuxiaxx 2012-9-17 10:11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卫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人口司今天公布的新数据,自2000年以来,儿童死亡率下降速度大大加快。 世界各区域儿童死亡率均有所下降 联合国儿童死亡率估算机构间小组(UN-IGME) 发表的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约有69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而在1990年约有120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过去20年期间,世界各区域儿童死亡率均有所下降,在东亚、北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东南亚和西亚,降幅达50%以上。 进展速度正在加快。2000年至2011年期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均降幅从1990-2000年的1.8%增至3.2%。在儿童生存面临最大挑战的撒哈拉以南非洲,1990-2010年期间,年均降幅为1.5%,而在2000-2011年期间,年均降幅增加了一倍,达3.1%。 需要加速并扩大在儿童生存方面的进展 2011年,估计每天仍有大约1.9万名儿童死亡,大约40%的儿童在出生后第一个月死亡,多数死于可预防的原因。儿童存活率进展很大,但仍不足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4的目标,即在1990年至2015年将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在全世界10个区域中,只有6个区域有望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推广已证实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加速并扩大在儿童生存方面的进展。 “重申承诺,致力儿童生存”是一项在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生存方面加速行动和扩展自1990年以来进展的全球运动。自6月以来,共有100多个政府重申了对提高儿童存活率的承诺。 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占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80%以上 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在儿童生存领域面临最大挑战,目前占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80%以上。东亚和北非等区域儿童死亡人数自1990年以来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与其它区域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 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中,一半来自5个国家:印度(24%),尼日利亚(11%),刚果民主共和国(7%),巴基斯坦(5%),中国(4%)。印度和尼日利亚占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全球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是:肺炎(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18%),早产并发症(14%),腹泻病(11%),分娩并发症(9%),疟疾(7%)。 呼吁采取有系统的行动 联合国儿童死亡率估算机构间小组在2012年报告中呼吁,鉴于在每个区域和几乎所有国家中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持续上升,应采取有系统的行动,减少新生儿死亡人数。即使在社区级,也可采取低成本、高效益的干预措施。可以针对新生儿后期主要死因和最脆弱的儿童,扩大预防性和治疗性干预措施,以迅速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新闻稿 来源: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2/child_survival_20120913/zh/index.html
1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中国留学生为何毕业不归
rhythm710 2012-9-13 18:52
转载凤凰博客王贵成先生的博文,个人觉得比较客观现实,如想详细了解请移步 http://blog.ifeng.com/7402304.html 正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在国外读大学的人数最多的国家,占全球总数的百分之十四。据了解,自 1978 年至今,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近 90万人左右 , 留学回国人员总数逾 20 万人,目前仍有 60 万左右留学人员在国外学习、工作。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在赴海外留学后,选择了留在国外。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称,由于留学生留在国外的人数比例,达全球各国最高水平,中国正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 初看这个报道,让人很是不解,以中国目前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政府对 留学生创业的大力扶持, 不少外国 留学生 都争相来淘金, 中国留学生为什么不回来呢? 2007 年 4 月 25 日《教育文摘周报》上 有 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跨国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崔大伟对此的解释,他说,和在中国国内应对日益严峻的竞争相比,国外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好的就业机会,对中国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 对于那些留在国外的人,他们没回来的部分原因,是感到回来以后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说,中国应扩大教育机会以及教学、科研机会,使这些人感到回国是值得的。 ” 崔先生说的有些道理,但我觉得,对于一个有爱国心的留学生来说,他们在国外学业有成了,肯定愿意回国来报效祖国,外国优裕的生活水平对他们的吸引力不会太大,他们之所以没能回国,最主要的一点,是怕“回来以后找不到好的工作”,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也许有人说,以留学生的“海归”背景和雄厚实力,加上国家的支持,还怕找不到好的工作吗?从理论上来说,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中国的好些事情是不能单从理论上讲的,找工作可不是一个单纯的找工作,它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综合社会关系能力强弱的检验,这点有时候比个人的能力还重要。现在找工作的学生们没有不清楚这一点的。 《中国青年报》有一个报道,是报道重庆市 2007 年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的,调查表明:近半数( 44.82 %)大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就业方式是靠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关系。不独大学生们持这种看法,海外 留学生也是一样的。 张维是曾在美国留学的一名学生,最近刚刚跳槽,进入纽约一家金融公司从事投行工作。“为什么当初选择出国深造?”面对记者提问,张维回答得很坦然:“理由很简单,国外的师资力量国内根本无法比。最近不是有报告说,中国目前博导力量明显不足吗?国内的博士生导师有2/3的人是既带博士生又带硕士生,平均每名博导要带差不多6名博士研究生,远远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两三名学生的比例。”张维的说法应该让中国的那些博导们羞愧了,是他们的不负责任与无能逼得许多学生只能花大价钱远渡重洋到国外学习。虽然现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机会非常多,但是张维还是无奈地表示自己不回去了。“我没有关系!”张维来自湖北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我本科毕业后就出来了,跟社会接触不多,没有自己的关系网,父母也帮不上忙,回去恐怕不好混。”在美国,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是工作之余的生活却没那么复杂。“我还是喜欢比较简单的生活。”原本打算积累些工作经验就回去报效祖国的张维对此很无奈。 刘杰目前在纽约州的一所大学教书。“人家都说我出人头地了,薪水高,住高尚社区,其实背后付出的努力谁又知道?失去和父母、朋友的生活时间多么可怕?”他之所以选择留在美国,是出于家庭原因的考虑。毕竟在这边已经结婚生子,回国会有很多麻烦。有了孩子的人,考虑的事情也更多。“国内现在大部分城市的污染都很严重,食品安全也成问题,这些对孩子的健康不好。”刘杰说自己喜欢教书、搞研究,因此回国对他来说,也不是很好的选择。国内的大学老师需要应付教书之外的事情太多。评职称要论资排辈,申请科研经费要靠关系,像他这样的外来户肯定会受排挤。“如果成天应付这些事情,搞好‘关系’,哪有时间教书、搞研究啊?但是以后我会争取回国当客座教授,带几个学生的。这样就不用应付那些难缠的‘关系’了。”(《国际先驱导报》 2007 年3月24日) 看看,中国人的人情关系不但在找工作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渗透到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深以为苦的有志之士一旦得以摆脱它的桎梏,就再也不愿回来受罪。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还好意思责备那些不回国的留学生吗? 好象是专门为了印证这一点,最近海口市秀英区的一次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招录工作就给人们上了一堂扎扎实实的找工作关系课。这份以秀办发 (2007)22 号文件下发的《秀英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招录工作实施方案》除了对招录人员和岗位、条件作了规定外,还对招录对象作了相关规定———只招收秀英区副科职 ( 含领导及非领导职务,退休人员 ) 以上干部的配偶及子女。除此之外,在文化程度的要求中,“报考区教学辅助岗位仅限高中 ( 中专 ) 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能报考”的规定,更引起了群众的不解。对此,当地人事劳动保障局局长、招录领导小组成员李宁解释说,这是因为就业压力大,所以采取了向干部内部进行招录的办法。至于教学辅助岗位的学历为什么要求是“高中 ( 中专 ) 以下”,李局长说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干部的配偶都是下岗职工,学历低,照顾的成分比较大。(《北京青年报》 2007 年 5 月 10 日转载《海南特区报》报道) “萝卜招聘”,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如果你没有关系,和一些领导干部没有丝毫瓜葛,即使你学历再高,能力再大,也不可能吃上财政饭;反之,只要你有关系了,关系到位了,即使你是高中 ( 中专 ) 以下的低学历者,也能找到一辈子旱涝保收的工作。我们也大可不必急着指责海口市秀英区,他们毕竟是诚实的,敢把靠关系找工作的黑幕端到太阳底下,那些打着公开公正,号称“实行凡进必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部门,暗地里又有几个不是重关系重金钱的呢?比较起来,海口市秀英区还是蛮可爱的。 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下,如果有谁还在说留学生不回国工作就是不爱国的风凉话,这样的人不是毫无心肝者,就是不通事理的糊涂蛋。让有才华的留学生回来,只能消磨他们的才华,腐蚀他们的壮志,只能让有识者压抑沉沦,让平庸无能者趾高气扬。还是让他们先留在国外吧!
1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日本侵华的发动时机……
seoal 2012-9-12 08:27
中国领导人换届在即,日本却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于2012年9月11日宣布“国有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日本窥伺在侧,暴出冷拳的时机有着惊人的相似点:趁慈禧六十大寿,后起的小国日本挑战亚洲第一清朝海军一击即中;趁袁世凯与革命党鏖战正酣,逼迫精熟对日外交的老练政治家签下亡国的“二十一条”;趁国共合作即将成功,日本发动全面战争以图扩大在华利益;趁大陆与台湾争夺联合国代表权,日本趁机窃占钓鱼岛……回顾近代史,日本屡屡发难又屡屡“得手”,其时机把握不可谓不精准,短期斩获不可谓不丰厚…… 转载自: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special/rbsjfn/index.shtml
1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里约+20”峰会:机遇与挑战
蒋高明 2012-8-27 22:41
针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路线图,笔者是环境悲观派,这主要是基于如下的考虑:1)贪婪的资本与贫穷直接的矛盾;2)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博弈;3)发展中国家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4)科学进步受追求利益的影响,环境将被最后考虑;5)不可再生资源的衰减;6)环境容量有限;7)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麻木,愿意过着“温水里煮青蛙”的日子,从来不考虑环境的承受力;7)富裕人群无限占有穷人的环境污染排放指标;8)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转移污染(高污染制造业,洋垃圾等等)。 试图通过几次国际会议解决上述问题,仅仅是学者或者NGOs组织的一厢情愿。每一次会议都是争来争去,很难达到实质性的进展。环境会议约开级别越高,但环境问题越来越多。 尽管如此,下面的文章还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特转发在这里供环境问题研究同行关注。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关注的生态农业问题,联合国文件里也有重重的一笔,我们的实践证明,那是一条可持续的农业道路,然而,离被政府采纳,我们要走的路很远很远,因为,我们侵占了他人的利益——那些靠将农业生态系统破坏后趁机发财的人的利益(农药制造商和销售商,化肥制造商和销售商,农膜制造商和销售商,转基因公司和学者,等等)。 更多资讯,欢迎浏览第三世界网络中文网页: http://twnchinese.net “里约+20”峰会:机遇与挑战 编译:戴蓉 来源: http://www.unep.org “里约+20”峰会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此次峰会于2012年6月20-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此次会议正好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时隔20 年,因此被称为“里约+20”峰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里约+20是我们这个时代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全球会议之一 。”有上百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这次大会,数万名非政府组织、媒体和社会各界代表参与此次会议。 1 “里约+20”峰会背景及意义 “里约+20”峰会秘书长沙祖康强调:“可持续发展不是任由取舍的选择!全人类要在这一个星球上过象样的生活,这是唯一途径。里约+20给我们这一代人提供机会选择这个途径。”此次会议是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2002年可持续发展峰会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次大规模、高级别的国际会议。 在全球环境问题不断涌现,金融危机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严重丧失和气候变化等背景下,从可持续发展思潮的萌发到目前取得的进展情况来看,全球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形成的成果文件对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此次峰会产生和召开有着深刻的可持续发展历史背景。 从1962年美国科学家雷切尔?卡尔逊《寂静的春天》,我们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到2012年召开的“里约+20”峰会,这50年中各国协商达成的很多协议均已成为了现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的重要文件。如建立了多个新的多边环境协定(MEAs)和公约,以解决新出现的全球环境问题,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为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有利于推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利用其组分以及公平、公正的分享其(遗传资源)利用所产生的惠益;与化学品有关的协定(巴塞尔,鹿特丹和斯德哥尔摩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的协议等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2 “里约+20”峰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1992年的第一届地球首脑会议以来的20年中,世界以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互联网,移动电话和其他信息通信技术已使世界变得更小,更像一个“地球村”。估计有50亿人订阅手机服务,并有大约20亿全球互联网用户。近年来社会媒体进一步增加了沟通,例如,Facebook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有超过8亿用户。同时,空间卫星现在可以放大到街道级别,在先进的智能手机上实时提供详细的图像 。 我们也看到,经济实力和生产模式在地区之间正在转向东部和南部,整体贸易量急剧上升。也许我们无法明显感觉到环境的改变,自然资源正在被耗尽或退化,有时在我们意识到之前,某些金属似乎突然变得“稀有”。水、能源、食品、矿产和土地资源的需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收入的提高而日益增加,但与此同时,这些资源的增长又受到生态系统的变化、固有的变异性天气条件、资源生产率和气候变化的约束。在迅速变化的世界和社会“大趋势”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问题和现象 。 “里约+20”峰会主要围绕两大主题、三个目标和七大重要领域进行的。大会聚焦两个主题: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框架。三个目标:第一,重申各国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承诺;第二,评估迄今为止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峰会成果方面取得的进展和实施中存在的差距;第三,应对新的挑战。峰会讨论的七大重要领域包括就业、能源、城市、粮食、水、海洋和减灾 。从“里约+20”峰会的主题和目标可以看出“里约+20”峰会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展开的,但也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即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帮助人类实现消除贫困,保障粮食生产和安全,合理管理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清洁能源的普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政府的行动能力和新技术使用和发展等方面。 (1)绿色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应盲目追求生产效益而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国家的首要目标,而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大背景下,绿色经济应该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前提,提高其资源使用效率,推广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推动整个世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与其人口增长速度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1992年和2010年之间,世界人口从约55亿人增长到接近77亿人,相当于增加了26%。地区之间的人口数量和变化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全球人口的近60%生活在亚洲,15%生活在非洲,还有15%在北美和欧洲。然而,总人口的增长比较快的地方在西亚(自1992年以来67%)和非洲(53%),而在欧洲的人口数量仅略有增长(4%)。然而,人口增长率正在下降。在过去的几十年,人口年增长率已经在下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65%下降到21世纪后期的1.2%。这表明自1992年至2010年增长率下降了27%。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往往高于发达国家2-3倍。全球性的“增幅下降”意味着世界上的人口和其人口增长率的增长速度变缓,并有可能在2100年达到稳定,约为100亿人 。而目前1.9亿失业人员,以及在未来10年内5亿多的求职者来说,能使工作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绿色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希望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其变得更低碳,能适应变化的气候,资源被高效利用,重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绿色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形式的浪费和污染 。 (2)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更为渴望,对商品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些都需要有巨大的资源与能源供给。资源和能源如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燃料资源,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等能源的承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善用这些资源能源成为人类不可逃避的、急需应对的难题。 目前森林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0%。虽然森林砍伐速率在放缓,但是原始森林和其他自然再生森林在大面积减少,特别是在南美洲和非洲,而在欧洲和亚洲的森林面积比较稳定,这得益于大范围的造林项目。自2000年至2010年,每年大约有1300万公顷的森林被转为他用或由于自然原因消失,而上一个十年为1600万公顷 。这样不仅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且也由于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和阻止二氧化碳被进一步贮存,从而致使全球变暖速度增加了12-15% 。“每年有数以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被清除,用来发展农业、牧业和其他非林业用途,或由于不可持续的非法采伐以及其他低效土地使用活动造成森林的退化” 。 对以可持续方式生产的商品的消费需求,已经推动认证和生态标签的发展,如对森林产品的森林管理委员会(FSC)和森林认证体系(PEFC),鱼产品的海洋管理理事会(MSC),许多农产品,包括咖啡,茶和乳制品的“生物”或有机标签。目前纳米技术为工业和社会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利益,特别是在能源、医疗保健、清洁水和气候变化等领域。但是,对这项新技术的争论仍在继续,潜在的环境危害和风险可能也会逐渐显现。 虽然可再生能源的总体利用还很有限,但生物燃料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量急剧增加。风车和太阳能电池板日益增加,在交通领域,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街道,航空运输业中使用生物燃料正在成为现实。 (3)应对气候变化 自1958年以来,已测量到了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以及其它5个监测点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浓度从1992年的357ppmv(按体积计算百万分之一)稳步增长至2011年的389ppmv。全球CO2排放量从1992年至2008年增加了36%,即从20亿吨左右增至300亿吨。随着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中国和印度等正加大其在基础设施与生产项目上的投资。过去几年中,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更快(1992年和2008年之间,二氧化碳总的排放量增长了64%,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29%)。最新估计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0年累积至306亿吨 。地区和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80%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于19个国家—主要为那些具有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或)大量人口的地区。赋予温室气体排放量货币价值,并创造一个碳交易市场,是一个新的概念和思路且越来越多地被用以应对气候变化。其他新的市场框架,包括生物多样性抵消和补偿方案,栖息地的信用交易和保护银行,目标都是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影响到经济的决策。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天然气的燃烧和水泥生产,近些年来呈加速之势 。目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进入政策领域,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焦点之一。 (4)农业及粮食生产和安全问题 全球粮食产量跟上至超过了过去二十年的人口增长所产生的需求。生产上的收益主要来自提高产量,来自新农业土地的范围变小。尽管在粮食安全方面得到了坚实的收益,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的人民仍然面临着长期饥饿和营养不良。 更多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重要成果对满足全球持续的人口增长是必要的,但是这些都需要扩大耕地和使用更集约的生产技术。这些做法对环境会产生负面影响,包括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来自氮肥和其他农业化学品的污染等。而一个更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是,如在“联合国食物权特别报告”中提到的,在农业生态系统之间创造有利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 。 粮食安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里约+20高峰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粮食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从生态上来讲,要求现代农业必须是可持续、良性发展的,以便为庞大的,并且持续增长的世界人口永续的提供食物供应。 6月22日里约大会通过的案文中,关于“粮食安全、影响与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分重申了粮食的权利,强调农村发展及小农与土著居民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安全占有土地和获得信贷的需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强调了需要从根源上解决粮食价格波动难题。但是,关于贸易却只有非常薄弱的一个段落,并没有解决由发达国家引起的农业补贴的问题,或者说并没有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小农通过贸易政策来满足其基本的生存的需要。关注粮食安全、食品权利、可持续发展农业以及小农利益的重要性能促进这些目标活动和政策的开展 。 威胁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毒和其他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已经有所改善。一些致命的化学品已被禁止使用,截至2010年1月,世界已停止氯氟烃(CFC)的生产。转基因生物(GMOs)已经研究了几十年,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主要聚焦于其能增加粮食产量的潜力。但在其安全性上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5)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健康的变化。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作为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主要载体,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也经历着地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据估计,目前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率是有人类活动之前的100—1000倍。按照中等范围的全球气候变暖情形,到2050年,占地球陆地表面积20%的区域中15—37%的物种将注定消亡。在热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自1992年以来下降了30% 。由于物种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一个物种的消失可能会危及其它物种的生存,造成对生物多样性的连锁效应,最终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以预见在本世纪,这种过程将随着全球变化速度的增强而加剧,某些物种灭绝可能导致基本的生态过程的改变,进而导致其它物种的消亡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的转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政府的执行力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签署了至少14个主要的多边环境协定中的9个;60个国家已签署所有协定。只有少数国家或地区没有签署这些多边环境协定中的大部分。即有更多的国家签署多边环境协定,如“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拉姆萨尔公约”或“京都议定书”,标志着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政治意愿问题。新确立的全球和区域多边环境协定的数量正在逐步下降,环境协定数量的下降也并不意味着环境争端和问题正稳步减少,而是各国在签署环境协定时更注重事先明确具体法律框架,这就拖慢签署进度 。 在可持续发展的例子里,政治意愿非常关键。当试图协调大量的资源投资或结构改革的时候,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或具体制度的视角。 (7)新技术的使用和发展 在过去15年中,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使用急剧增长,彻底改变了全球的通信方式。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几乎让每个人都可以“保持联系”,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人们参与全球话题的讨论,并从中获益。这也有所谓的“公民科学”,对当地的各种现象和瞬时监测网络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越来越多的通信和计算机设备和其他硬件等增加了电子废物的数量,而这些电子废弃物在被制造过程中都使用了含有有害的化合物。电子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并且回收也是巨大的挑战 。 虽然对于电子废品的回收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还是新兴产业,但在有些国家却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了,他们将废品重新改造为可利用的资源和产品或原材料。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鼓励政策以促进这类产业的蓬勃发展。 3 总结与讨论: 我们能做什么? 上文对“里约+20”峰会的背景、意义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我们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确保子孙后代的生存能力上。环境的所有组分:土地、水、生物多样性、海洋和大气——继续在退化。当下我们还缺乏足够、可靠的数据和监测系统,用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的进展程度,同时数据的差距和监测的不足也将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因此也需要把注意力和资源重点放在提高各级监测和对环境数据的收集上,以便为决策提供可靠的相关信息。 我们需要通过合作,灵活和创新的解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和障碍。需要谨慎的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以确保环境可以支持人类的永续发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是一个机会,让我们纠正环境的恶化状态,和这种恶化的趋势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负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UNSCD, www.un.org/sustainablefuture UNEP, Keeping Track of Our Changing Environment: From Rio to Rio+20 (1992-2012)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6/07/c_123245858.htm UNEP, The Real Wealth of Nations: Pathways to Human Development. Accessed on Jul 10, 2011 at http://hdr.undp.org/en/mediacentre/summary/ FAO. 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10.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Rome. UCSUSA. Deforestation Today: It’s Just Business.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 USA. Accessed on Jul 10, 2011 at http://www.ucsusa.org/global_warming/solutions/forest_solutions/ deforestation-today-business.html ITTO (2011). Survey of World’s Embattled Tropical Forests Reports 50% Increase in Areas unde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ince 2005. International Tropical Timber Organization, Bern IEA (2011). Prospect of Limiting the Global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to 2°C is getting leaker. Accessed on Aug 17, 2011 at http://iea.org/index_info.asp?id=1959 IPCC (2007). 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New York. UN (2010b). Report Submitted by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the Right to Food, Olivier De Schutter. United Nations. Accessed on Aug 17, 2011 at http://www.srfood.org/ 许国平(Martin Khor).里约+20高峰会聚焦的粮食问题,http://twnchinese.net. WWF. Living Planet Report 2010: Biodiversity, biocapacity and development. World Wildlife Fund, Gland Nick Ishmael Perkins. Rio+20必须解决变化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其内容, http://www.scidev.net/zh/science-and-innovation-policy/science-at-rio-20/editorials/zh-139505.html . UNEP (2005b). E-waste, the Hidden Side of IT Equipment Manufacture and Us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Geneva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1479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权高专关注利比里亚有关同性恋刑法修正案
热度 1 xuxiaxx 2012-8-5 13:52
利比里亚正在审议刑法修正案,其中包括对同性恋行为处以更加严厉地惩罚条款。联合国人权事务高专办对此表示关注,并敦促利比里亚政府有责任落实它已批准的国际人权条约。   人权高专办发言人沙姆达萨尼(Ravina Shamdasani)8月3日在日内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利比里亚众议院正在审议的有关更加严厉地惩罚同性恋行为的刑法修正案。该法案已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它将对某些同性恋行为定为二级刑事罪,意味着可能被判处罚款以及五年监禁。与此同时,利比里亚家庭关系法修正案也明确提出禁止同性婚姻。      沙姆达萨尼对利比里亚针对同性恋的恐吓和暴力气氛,以及有关攻击的报告表示关注。她指出,这种骚扰说明了同性恋权利活动人士所面临的困难和歧视性的环境。利比里亚立法机构目前正在讨论的草案,可能使利比里亚的同性恋状况更糟糕。      沙姆达萨尼说:“通过立法将同性恋定罪可能产生一系列严重的消极影响,它不仅针对同性恋者,而且也针对最易受伤害的人群,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工作者、难民和境内流离失所者。由于可能遭受偏见、歧视和暴力,这些人可能在需要特别关照时不会挺身而出。”      沙姆达萨尼提醒利比里亚政府有责任落实它已批准的国际人权条约,其中包括“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负责监督此公约执行情况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已经警告将双方认可的成年人同性恋行为定罪的国家,是侵犯个人隐私和违反不受歧视权利。 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209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自收到的email) 联合国人民大学
热度 3 phyyh 2012-8-2 11:52
anyone familar with the university? ...................................... 尊敬的老師您好: 關于貧窮與創新在中國的聯合國人民大學。 Philanthropic giving in education is a beautiful gift to the world and future generations. 聯合國于 2009 年宣布推出第壹所免費在線大學。今天希望通過您環 箱: uopeople@yahoo.cn 志願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871909605 美國駐華大使館: http://chinese.usembassy-china.org.cn/ 博客: http://user.qzone.qq.com/622008844/blog/1338279611#!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38279611 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程中文版 http://ocw.mit.edu/courses/translated-courses/simplified-chinese/
657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儿基会大使贝克汉姆呼吁对儿童发育障碍采取行动
xuxiaxx 2012-7-29 13:1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足球明星贝克汉姆( David Beckham ) 7 月 26 日与英国首相卡梅隆会面,并敦促他立即采取行动,着手解决影响全球 1.8 亿儿童的发育障碍问题。   儿基会亲善大使贝克汉姆 26 日拜访英国首相卡梅隆并亲自提交一封含有超过 50 个体育和娱乐明星签名的信件,其中包括伊万 • 麦格雷戈( Ewan McGregor ),刘易斯 • 汉密尔顿( Lewis Hamilton ),罗比 • 威廉姆斯( Robbie Williams ),克劳迪娅 • 希弗( Claudia Schiffer ),乌比 • 戈德堡( Whoopi Goldberg ),奥兰多 • 布鲁姆( Orlando Bloom ),鲍里斯 • 贝克尔( Boris Becker )和亚历克斯 • 弗格森( Alex Ferguson )。      信中敦促卡梅隆利用他影响,帮助结束儿童饥饿和减少受到 “ 发育障碍 ” 影响儿童的数量。贝克汉姆表示,在未来几周内,世界上所有目光都将集中在伦敦奥运会,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演出。他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身份,请求卡梅隆首相运用国家正处于全球关注焦点的机会,使世界各地的儿童成为这场运动的真正赢家。   如果儿童在出生后 1000 天内没有得到适当的营养,将对他们的大脑和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发育障碍的儿童往往身体矮小,免疫系统较弱,更容易得病。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19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安理会终于回到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正确轨道上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7-22 12:03
联合国安理会终于回到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正确轨道上 联合国安理会 7 月 20 日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 ( 联叙监督团 ) 的任期最后延长 30 天。在经过一番周折之后,联合国安理会最终就此达成一致,回到了继续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正确轨道上。 此前,英美等国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旨在单方施压,要联合国安理会给外部军事干预开绿灯,其结果只能是使冲突双方的裂痕更深,局势更加难以控制。联合国安理会 19 日表决该草案时,中国和俄罗斯坚决地行使了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决议未获通过。 个别西方国家的高官却旋即借此颠倒黑白,混淆视听,恶意曲解中国立场,攻击中国。 当前在安理会内部出现的分歧,表面看是关于联合国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方式来解决未来类似冲突,实质上却关系到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原则立场问题。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演变的今天,在联合国,尤其是安理会内部出现这样的争议值得国际社会认真思考。 某些少数西方国家在相关决议讨论磋商过程,不惜妄图以损害安理会的公正性、权威性为代价,将它们那一套强权霸道式处理冲突的模式强加给世界,傲慢无理地将它们唯恐在国际事务中失去主导权的焦躁不安心态暴露无遗。 在安理会各方还有时间协商的情况下,它们拒绝响应中国及其他一些安理会成员以及安南特使关于继续磋商、达成各方都可接受案文的呼吁,强行推动表决。 事实已经证明,一段时间以来,少数西方国家的所作所为,只是在给叙利亚局势火上浇油,促成冲突不断升级。它们的举动不仅破坏了安理会的团结,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什么才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 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危机,是中国在国际上一贯坚持的立场,不针对一时一事。这一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基本准则,有利于冲突国家和地区走向持久和平和稳定,符合各国利益,特别是广大中小国家利益。 这是事关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作用的大问题。在这种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中国不可能采取模糊立场。 叙利亚问题只能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军事手段没有出路。叙利亚的前途命运应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决不能由外部强加。叙利亚政治过渡的进程不应预设前提,更不能给“强迫政权更替”的霸权行径找借口。 叙利亚问题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一旦脱离政治解决轨道,必然导致动荡进一步升级,而且还有可能会向该地区其他国家蔓延,破坏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最终损害叙利亚和该地区国家人民的利益。国际社会当务之急是全力支持和配合安南特使斡旋,支持落实叙利亚问题“行动小组”日内瓦会议公报、安理会有关决议和安南六点建议,叙利亚各方应立即停火止暴,为尽快开启包容性政治对话创造条件。
2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报告盘点全球抗艾进展
xuxiaxx 2012-7-19 14:47
  艾滋病规划署在第19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开幕前夕发布了题为《团结起来,我们能够消除艾滋病》的报告,对全球抗艾工作进行了盘点。报告称,2011年,全球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人数创下新高,新增儿童感染者数量大幅下降,中低收入国家自行投入的抗艾资金明显增加,但要在2015年如期实现全球抗艾目标,仍需更多的国际抗艾资金。   2011年,全球有超过800万名艾滋病患者获得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比2010年增加了140万人;新增感染者250万人,比上一年的260万人有所减少,其中新增儿童感染者为33万人,比2003年的高峰时期下降了近一半。      此外,2006至2011年间,81个中低收入国家自行投入的抗艾资金增加了50%以上,投入总额首次超过国际援助,其中“金砖五国”即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和俄罗斯的自投资金增幅超过120%。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全球艾滋病感染者总数为3420万人,在符合治疗条件的1480万人当中,仍有46%的人无法获得治疗。而且,尽管许多中低收入国家增加了对于抗艾工作的国内投资,但国际援助资金自2008年以来几乎一直在820亿美元的水平上徘徊,因此全球抗艾资金持续存在缺口,到2015年将达到每年70亿美元,要实现2011年联大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抗艾目标,国际抗艾资金必须进一步增加。 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16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胡锦涛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whyhoo 2012-7-18 22:29
2012年7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应邀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访华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胡锦涛表示,联合国作为国际多边组织和机制的核心,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的期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多边主义的呼声不断上升,联合国作用应该得到加强。不久前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取得重要成果,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胡锦涛强调,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各领域活动,倡导、支持、践行多边主义,认真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中方将继续支持秘书长工作,为促进中国和联合国合作作出积极努力。   胡锦涛表示,即将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是加强中非团结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回顾论坛成立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全面规划中非合作发展蓝图。中方愿同非洲国家一道,共同开好这次会议,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潘基文表示,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感谢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联合国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需要中国支持和合作。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取得成功与中国的重要努力分不开。中国发展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中非合作论坛的发展充分证明,中国致力于加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是推动南南合作的典范。联合国希望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安全、发展。   双方还就叙利亚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等参加了会见。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yxw/t952688.htm
个人分类: 外交|11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情缅怀张蔚榛先生!
huaiweisun 2012-7-17 20:27
深情缅怀张蔚榛先生!
这是一个师妹写的日志,深情流露,经允许后我转载于此。 上午正在办公室忙着,同门留校工作的琳发了条消息“张先生去世了”,猛然间红了眼眶,上网读讣告,张先生享年89岁了。我的硕士导师王修贵老师说过等张蔚臻先生90岁生日时,他要写篇文章好好追忆先生的往事,先生的为学,为人,总是没有等到。。。。。 第一次见张先生,是9月份的一个清晨,那天我难得起得早,清晨的校园空旷宁静,湿润的空气中包裹着淡淡的青草的香味,沁人心脾。在3舍的台阶上,我远远听见一阵英语广播的声音,是类似于VOA之类的新闻,循声望去,看见一位老先生清瘦的背影,就那样走在清晨宁静的校园中,好有气场和风度。 后来知道这是我们农水的老前辈,著名的水利学家,国际知名的农田排水专家,联合国粮农组织咨询专家,而先生却永远都挂着谦和的微笑,衣衫整洁,正式场合永远西装领带,好有礼貌。炎热的六月,毕业生学位授予大会上,前来参家大会的毕业生大都穿着随便,而先生却穿着衬衫西服,打着领带,不顾87岁的高龄坚持到最后。听王老师讲过张先生的故事,最难忘的莫过于他再三拒绝参加院士评选,原因是准备材料时工作人员经常会把他的 学术成果弄乱弄丢,在先生的眼里,学术远远比名誉地位要高。 最近在读《民国风度》,封页上一段话很点睛,在此摘抄一下,“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在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 ”,张先生是1923年生,也算是民国人,民国时候读的书吧。他们那样的学者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永远难忘那个丹桂飘香的清晨,那串清音,那抹背影。 授予学位现场的合影。
5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是真的姓“潘”么?
duke01361 2012-7-15 09:26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반기문,Ban Ki-moon)是真的姓“潘”么? “潘”姓的起源和传播。大陆和台湾的“潘”姓确实为“潘”这个写法,朝鲜和其他地区的“潘”可能衍生为“班”或“盘”,但无论如何演变,如果用正规的中文姓氏,“潘基文”确实应该姓“潘”。除此之外,英语国家里也有姓“Pan" 的,我在澳大利亚的一所大学的工程学院就了解到一位“Pan"姓教授,但敢肯定他这个“Pan"教授真的不是华人。 潘基文(반기문,Ban Ki-moon), 祖籍中国河南荥阳。出身于大韩民国阴城郡。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投票通过潘基文接替(咖啡)安南,成为第八位联合国秘书长。
个人分类: On Culture|5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艾滋病毒与法律全球委员会:惩罚性的法律制约全球抗艾滋努力
xuxiaxx 2012-7-11 15:37
受到联合国支持的“艾滋病毒与法律全球委员会”7月9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具有惩罚性的法律和对人权的侵犯正在导致生命的丧失、资金的浪费并使全球抗击艾滋的努力受到制约。      这份题为《艾滋病和法律:风险、权利和健康》的报告显示,世界上每一个地区的政府在抗击艾滋病的过程中都没有充分挖掘法律体系的潜力。报告得出结论:基于人权的法律可以加强抗击艾滋的努力和行动。报告指出,这种法律存在,只需要更多地加以利用并且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这份花费了18个月的报告收集了140个国家1000多人的第一手资料。报告确认,惩罚性的法律和歧视做法损害着抗击艾滋所取得的进展。      例如,未能保障妇女和女童权益的法律和受到法律纵容的习俗加深了两性的不平等,增加了妇女在感染艾滋病方面的脆弱性。一些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与国际人权法不相吻合,使得人们无法获得挽救生命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另外的一些实例包括,将高风险人群——如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变性者和毒品注射者人群罪犯化和非人性化的法律。这些法律使得他们转入地下,无法获得基本的健康服务,从而增加了感染艾滋毒的风险。      报告建议不要将同性性活动、自愿性性工作和使用毒品定为犯罪活动,这样做可以使这些人群获得恰当的艾滋病治疗和预防服务。 来源:联合新闻网
1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人口日:联合国强调早日普及生殖保健服务的重要性
xuxiaxx 2012-7-11 15:35
在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到来之际,潘基文秘书长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主任奥索蒂梅欣(Babatunde Osotimehin)分别发表致词,呼吁早日普及生殖保健服务,以便妇女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和家庭的未来,实现其促进社会发展的潜力。   每天在世界各地,大约有800名妇女死于孕产综合症,还有1万6000名妇女在分娩过程中受伤,包括罹患产科瘘。全球有2亿2000多万妇女希望避免或推迟怀孕,但却没有现代的避孕药具;18亿年轻人正在步入生育年龄,但很多人却缺乏自我防护所需的生殖保健知识、技能和服务。      人口基金主任奥索蒂梅欣指出,享有生殖健康、特别是能够自愿计划生育对女性来说是一项基本人权。早日普及这方面的服务将使女性能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和家庭的未来,不仅对于其自身的健康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也关系到减少贫困和可持续发展。如果希望避孕的女性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将避免2100万例意外怀孕和分娩,防止7万9000名产妇和110万名婴儿死亡。      潘基文秘书长也指出,自联合国1945年成立以来,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以上,现已超过70亿,并且还在继续增长,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粮食、燃料和金融等多重危机的出现,警示人们必须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生殖健康。他表示,身体健康、能够自行决定生孩子的时机和数量的妇女和年轻人将更有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他呼吁会员国采取行动弥补生殖保健服务供需之间的差距,称这是对健康社会和可持续未来的关键投资。 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1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加强对三聚氰胺、海鲜、瓜类、无花果干和标签的管理
xuxiaxx 2012-7-10 14:42
2012年7月4日 | 罗马 - 为了保护世界消费者的健康,联合国食品标准机构已批准了几项新的法规,包括液体婴儿配方奶中三聚氰胺的最高含量。获准的其他措施包括关于海鲜、瓜类、无花果干和食品标签的最新食品安全标准。 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共同主持的食品法典委员会负责制定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标准,确保全世界的消费者获得更加安全和质量更高的食品。在许多情况下,食品法典标准被当作国家立法的基础,并为国际食品贸易提供食品安全基准。 三聚氰胺 高浓度的三聚氰胺可致死,而在婴幼儿配方奶和奶粉等食品中使用可以增加表观蛋白质含量。三聚氰胺毒奶导致婴幼儿死亡和患病。两年前,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典委)作出规定,每公斤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最高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而其它食品和动物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最高含量则每公斤不得超过2.5毫克。食典委目前已将每公斤婴儿液态奶的三聚氰胺最高限量定为0.15毫克。 除了其它工业用途之外,三聚氰胺还被用来制造餐盘和厨房用具。新的限制措施将有助于各国政府确定所检测到的三聚氰胺是属于不会造成健康问题的不可避免的三聚氰胺污染,还是属于蓄意掺假,从而保护消费者。 无花果干和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真菌毒素,不仅有毒,而且被认为可致癌。诸如干果、坚果、香料和谷物等多种产品,如果储存不当,可导致产生高含量的黄曲霉毒素。食典委现规定,每公斤无花果干中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安全限量为10微克,同时还对检验抽样方法作出详细说明。 瓜类 一个正在出现的公共健康问题涉及日益普及的预切瓜片。暴露在外的果肉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这与危及生命的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爆发相关。 该委员会建议,预切瓜果应封装或包装,尽快冷藏,并在4⁰C或更低的温度条件下配送。建议在收获后尽快进行降温和冷储,而用于切削和剥皮的刀具应定期消毒。 海鲜与病毒 海鲜,尤其是贻贝和牡蛎等贝类的食品卫生已成为食品安全中令人关注的主要问题。食典委通过了一系列卫生预防措施,旨在控制食源性病毒。病毒通常比细菌有着更强的耐药性,而通过粪便传播的病毒能在双壳类软体动物、土壤、水和沉积物中生存数个月。它们在冷冻、冷藏、紫外线照射和消毒处理后仍能存活,但对热却很敏感。 常见食源性病毒病系由甲肝病毒及诺罗病毒引起。食典委指出,诸如牡蛎和贻贝等软体动物生产的主要危险来自其生长水域中的生物污染。 因此,确保养殖区域海水的水质至关重要。当有可能或有证据表明存在病毒污染时,建议封闭感染区域,销毁受污染的贝类和/或在食用已收获的产品之前进行加热处理。 强制性营养标签 食典委建议,世界各地的食品生产商在其产品上加贴营养成分标签,确保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此项建议符合世卫组织的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战略,是在促进全世界健康饮食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已经成立49年的食品法典委员会于7月2-7日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184个国家及欧盟的600位代表。 来源: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2/codex_20120704/zh/index.html
14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生儿:降低死亡率
xuxiaxx 2012-7-10 14:34
重要事实 每年五岁以下儿童死亡中近40%为新生儿,即不满28天或新生儿期的婴儿。 所有新生儿死亡中有四分之三发生在生命第一周。 在发展中国家,近半数母亲和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以及刚结束后得不到熟练的照护。 如果能在分娩时以及生命第一周中提供已知有效的卫生措施,可能避免近三分之二的新生儿死亡。 绝大多数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卫生保健服务获取率低下的发展中国家。这些新生儿中多数因得不到熟练照护死在家中。熟练照护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生存机会。 妊娠、分娩以及产后(紧随分娩之后)期间提供熟练的卫生保健服务可以防止母亲和新生儿出现并发症,并能够及早发现和管理各种问题。此外,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目前建议熟练卫生工作者在婴儿生命第一周内进行家访,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情况特殊的新生儿,如低出生体重婴儿、母亲为艾滋病毒阳性的婴儿,或患病婴儿等,需要额外医护,应当将他们送往医院。 原因 新生儿死亡占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40%。绝大多数(75%)新生儿死亡发生在生命第一周,25%-45%发生在生命最初24小时内。 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感染、窒息(出生时缺氧)以及产伤。这一年龄组死亡的约80%由这些原因导致。 预防战略:在家中提供熟练的卫生保健 如果能在分娩时以及生命第一周中由熟练的卫生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卫生措施,可能避免近三分之二的新生儿死亡。 熟练的卫生工作者在妇女分娩后立即进行家访,是可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卫生战略。这一战略在死亡率高的环境中已显示其积极效果,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并改善了主要的新生儿护理做法。在家中分娩是发展中国家极为普遍的现象,这些国家中只有13%的妇女能够在产后24小时内得到护理。在卫生设施分娩的许多母亲由于经济、社会或其它方面的障碍,不能回家接受产后护理。生命最初几天对于新生儿的存活最为重要。 应当在新生儿生命第一和第三天到家中访问并提供护理,如可能,应在其生命第一周结束前(第七天)进行第三次家访。 新生儿 家访过程中,熟练的卫生工作者应履行下述措施。 鼓励和支持及早(分娩后1小时内)开始纯母乳喂养; 帮助为新生儿保暖(鼓励母亲与婴儿之间的肌肤接触); 促进采取卫生的脐带和皮肤护理办法; 评估婴儿的体征以发现严重健康问题,必要时建议家庭立即就医(危险体征包括喂养问题,或者新生儿活动减少、呼吸困难、发烧、痉挛或抽搐,或发冷); 鼓励出生登记和及时按照国家免疫计划接种疫苗; 确定并帮助需要额外护理的新生儿(例如低出生体重婴儿、患病婴儿或母亲感染艾滋病毒的婴儿); 如可行,为局部感染和某些喂养问题提供家庭治疗。 风险较高的新生儿 家访期间需要对某些新生儿给予额外关注和护理以尽量减少其健康风险。 低出生体重婴儿: 多加注意为新生儿保暖,包括出生后立即让婴儿接受至少1小时肌肤相亲呵护,除非有正当的医学理由延迟他们与母亲的这种接触; 协助在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比如必要时可帮助母亲挤取奶水,用杯子喂养婴儿。(如果婴儿不能接受用杯子喂养,则应将他送到医院); 格外注意卫生,特别要洗手; 格外注意健康方面的危险体征以及护理需要; 更加支持母乳喂养和监测生长情况。 患病婴儿 应当帮助患重病新生儿的家人找到能护理婴儿的医院或设施; 应由护士、医生或熟练的卫生工作者治疗新生儿的感染(例如注射抗生素)。 母亲感染艾滋病毒的婴儿: 对母亲和新生儿进行预防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防止机会性感染; 对有风险的婴儿进行艾滋病毒检测和护理; 在婴儿喂养方面向母亲提供咨询和支持。(社区卫生工作者应了解有关婴儿喂养的专门问题。许多感染艾滋病毒的新生儿都是早产儿,更容易遭受各种感染。) 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及其伙伴一致认为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卫生工作的核心基本原则是终生享有卫生保健:从妊娠前很早(在儿童期和青春期)便开始,并在整个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向母亲提供连续照护。这种连续照护从为新生命提供充分的新生儿护理起再次开始。根据情况,可在家中和社区,以及在卫生诊所和医院提供照护。 来源: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33/zh/index.html
1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通过单方面向叙利亚政府施压决议草案
热度 4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7-7 08:15
联合国通过单方面向叙利亚政府施压决议草案   7月6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20次会议表决通过美国等提交的题为“叙利亚人权状况”的决议草案,在叙利亚国际调查委员会、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都认为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武装均有侵犯人权行为的情况下,仍坚持单方面批评叙利亚政府,明确显示出决议提案国的政治倾向。   俄罗斯、中国、古巴投了反对票,印度、乌干达、菲律宾投了弃权票。   该决议草案与人权理事会以往通过的叙利亚问题决议没有太大差别,仍包含许多单方面向叙利亚政府施压的内容,未明确对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提出要求,也未谴责叙利亚频繁发生的恐怖主义爆炸事件。俄罗斯提出修正案,要求在决议草案中增加“强烈谴责叙利亚境内所有恐怖主义行为”的内容,但因美国、欧盟等反对而未获通过。   本次会议讨论叙利亚问题时,人权理事会设立的叙利亚国际调查委员会认为,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武装均犯有侵犯人权行为。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皮莱日前向联合国安理会通报叙利亚人权状况时也持这种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决议草案仍坚持单方面批评叙利亚政府,明确显示出决议提案国的政治倾向。   在决议草案磋商中,俄罗斯、中国和不少发展中国家主张,决议应平衡对待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敦促双方同时停止一切暴力行为,为启动政治对话创造条件,希望人权理事会在叙利亚问题上对外发出一致声音。但提案国蛮横拒绝了上述意见,不惜将决议草案付诸表决。   不少国家认为,在当前叙利亚国内各派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外部势力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在叙利亚问题上支持一派,打压另一派,只会给紧张局势火上浇油。还有国家认为,6月30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叙利亚问题“行动小组”外长会议经过艰苦努力达成有关共识之后,提案国抛出这样一个有很大争议性的决议草案,引发国际社会意见分歧,将对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外交努力造成不利影响。   有分析人士认为,上述决议草案的目的是进一步向叙利亚政府施压,为当天在巴黎举行的第三次“叙利亚之友”会议造势。 在人权理事会通过该决议草案前,叙利亚常驻日内瓦代表说,该决议草案政治倾向性非常严重,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决议草案仅向一方施压,毫无公正性可言,只会阻碍安南特使“六点建议”的落实,破坏和平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前景。美国等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却反对在决议草案中加入谴责恐怖主义活动的内容,这等于是默认恐怖主义活动可以在其他国家发生。   俄罗斯代表表示,该决议草案与6月30日举行的叙利亚问题“行动小组”外长会议成果背道而驰。一些国家对外长会议成果不满,企图通过该决议草案给政治解决叙问题制造障碍。   印度代表说,联合国认为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武装均有侵犯人权行为,但该决议草案却单方面谴责叙利亚政府。人权理事会应公正、客观开展工作,为安南特使斡旋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叙利亚危机得到和平解决。   古巴代表表示,该决议草案的真实目的是损害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外部势力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创造条件,最终在叙利亚实现“政权更迭”。   中国代表表示,人权理事会关于叙利亚问题的讨论应有助于缓和叙利亚局势,应有助于推动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应有助于安南特使的斡旋努力。该决议草案既不平衡,也不客观 , 无助于解决叙利亚存在的人权问题,反而有可能激化叙利亚各方矛盾,给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增添复杂因素。最终受到伤害的将是叙利亚人民。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20次会议6月18日至7月6日在日内瓦举行。
个人分类: 其它|1807 次阅读|26 个评论
联合国规定三聚氰胺标准竟然比中国的小16倍
热度 7 Majorite 2012-7-6 10:45
联合国规定三聚氰胺标准竟然比中国的小16倍 不想多写,只想转发一篇海外华文报纸的小文章,以表对国人特别是少年儿童的食品安全的关注。这方面为什么老是出问题?人总是要吃饭的,食品都不安全了,人对什么还有信心? 联合国规定三聚氰胺标准 小中国16倍 2012-07-05 18:54:51 《西雅图时报》   世界卫生组织昨日称,联合国负责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设定了新标准,今后每千克液态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毫克。   该委员会说,新标准将有助于各国政府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健康。   新标准   不超0.15毫克/千克 禁人为添加   新标准规定,今后每千克液态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毫克。委员会曾规定,每千克用于制造奶粉的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最多不得超过1毫克,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每千克2.5毫克。   世卫组织专家表示,三聚氰胺含量标准指食品中三聚氰胺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含量,而非人为添加的含量。制定三聚氰胺含量上限标准,有助于各国区别食品中无法避免且对健康无碍的三聚氰胺含量与蓄意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为。   向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从未获得过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批准。   该标准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1963年联合设立的机构,该机构由184个国家加欧盟地区的代表组成,专门负责协调政府间的食品标准,建立有关食品的国际标准体系。   小链接: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广泛用于塑料、黏合剂、厨房台面、餐具等。添加三聚氰胺能提高牛奶的含氮量水平,从而造成蛋白质水平虚高。   曾有牛奶生产者向原料牛奶中掺入了水以增加体积,导致牛奶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而使用牛奶进行下一步加工的公司,一般通过测量牛奶中含氮量来检测蛋白质含量。   乳业专家   国标比国际标准宽16倍   北京东方艾格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上午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国家标准并不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他认为,把这样的标准在国际范围内合法化是一件好事。“从前是靠企业自觉,确立标准之后,一旦检测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便成了‘违规’。”   2011年4月20日,我国五部委就三聚氰胺问题发布公告,规定除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为1毫克/千克,其他所有食品(注:包括液态奶)均不得超2.5毫克/千克。   陈连芳表示,如此看来,我国2.5毫克/千克的标准远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新出台的标准。   “中国的标准更大程度上是临时限定,制定国标的原则就是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并考虑本国情况,相信中国的标准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陈连芳说。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欧美等国纷纷采纳了美国的“1毫克/千克”和“2.5毫克/千克”这两个指标,作为各国的规范,“中国也正是参考了这一数值,才制定了临时限量。”
个人分类: 海外生活|1934 次阅读|9 个评论
联合国宣布2014年为国际晶体学年
热度 1 DongCheng 2012-7-5 10:02
今天收到国际晶体学联合会主席Gautam R. Desiraju发来的邮件,得知联合国宣布2014年为国际晶体学年的消息。Gautam R. Desiraju指出: 宣布2014年的国际晶体学年(IYCr)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去保持和重启我们对这个杰出学科的承诺。它使我们走到一起,不管我们认为自己是晶体学家、或是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和大量使用晶体学及其相关技术的材料科学家。 我们的(晶体学)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学科,在一百多年前把它的研究重点从晶体转向结构。今天,这个学科正准备对动力学和性能的研究。所有健康的科学探索都能够重建和改造,晶体学是这方面有重要意义的例证。 我希望每一个人利用这个机会,激发和点燃学生、科学家和公众对晶体学的兴趣。 由联合国宣布2014年的国际晶体学年是为晶体学的最好代言,晶体学经受了时间和潮流的考验,继续蓬勃发展。这标志着晶体学具有持续不断的文化相关性,并且,这是在这个充满政治和社会动荡和不断的经济变数的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开展科学的最恰当的理由。 ---------------- 因为担心自己的理解和翻译不当,以下附上原文: Dear fellow crystallographer, This is to communicate the excellent news that the United Nations has declared that 2014 will be the official International Year of Crystallography. The initiative had been propo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 and spearheaded by the Moroccan Crystallographic Association.They have worked closely with the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Kingdom of Morocco in the United Nations along with helpful support from a number of delegations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om other countries. The IUCr thanks the Moroccan authorities for the help and cooperation extended to us in bringing this proposal to fruition. The declaration of IYCr 2014 provides all of us with a wonderful opportunity to sustain and renew our commitment to this outstanding subject. It has brought us together, whether we consider ourselves as crystallographers, or as physicists, chemists, biologists and materials scientists who work extensively with crystallography and its related techniques. Ours is a very old subject, which shifted its emphasis from a study of crystals to a study of structures over a hundred years ago. Today, the subject is poised towards a study of dynamics and properties. All healthy scientific endeavour can recreate and reinvent: crystallography is a meaningful example of this. I would like each and every one of you to use this opportunity to stimulate and ignite an interest in crystallography amongst students, scientis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he declaration of IYCr 2014 by the United Nations is the finest endorsement for a subject that has weathered time and tide and continues to thrive. It signifies that crystallography has continuing cultural relevance and, in the end, this is the only justification for carrying out science in this rapidly changing world with its political and social flux and constant economic variables. I will write about IYCr 2014 in more detail in the IUCr Newsletter but, in the meantime, I would ask all of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is happy occasion. Gautam R. Desiraju President, 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
个人分类: 粉末衍射晶体结构分析|7957 次阅读|5 个评论
生物圈逼近转折-Evidence of Impending Tipping Point for Earth
sandy99 2012-7-2 10:43
自然发表一篇综述性文章,比较全球变化对地球生物圈影响的证据,该文于联合国地球峰会之前刊出.某些植物/动物物种正在消失,新的物种混合,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上个月UCBerkely启动BiGCB项目,可研究植物与动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43%的陆表已经转变为农业或者城市用地,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比例将会继续增加,这会带来生物圈的转折点吗? A group of scienti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is warning that population growth, widespread destruc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 and climate change may be driving Earth toward an irreversible change in the biosphere, a planet-wide tipping point that would have destructive consequences absent adequate preparation and mitigation. "It really will be a new world, biologically, at that point," warns Anthony Barnosky, professor of integrative b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lead author of a review paper appearing in the June 7 issue of the journal Nature . "The data suggests that there will be a reduction in biodiversity and severe impacts on much of what we depend on to sustain our quality of life, including, for example, fisheries, agriculture, forest products and clean water. This could happen within just a few generations." The Nature paper, in which the scientists compare the biological impact of past incidents of global change with processes under way today and assess evidence for what the future holds, appears in an issue devoted to the environment in advance of the June 20-22 United Nations Rio+20 Earth Summit in Rio de Janeiro, Brazil. The result of such a major shift in the biosphere would be mixed, Barnosky noted, with some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disappearing, new mixes of remaining species, and major disruptions in terms of which agricultural crops can grow where. The paper by 22 internationally known scientists describes an urgent need for better predictive models that are based on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biosphere reacted in the distant past to rapidly chang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climate and human population growth. In a related development,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to develop the reliable, detailed biological forecasts the paper is calling for is now underway at UC Berkeley. The endeavor, The Berkeley Initiative in Global Change Biology, or BiGCB, is a massive undertaking involving more than 100 UC Berkeley scientists from an extraordinary range of disciplines that already has received funding: a $2.5 million grant from the 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 and a $1.5 million grant from the Keck Foundation. The paper by Barnosky and others emerged from the first conference convened under the BiGCB's auspices. "One key goal of the BiGCB is to understand how plants and animals responded to major shifts in the atmosphere, oceans, and climate in the past, so that scientists can improve their forecasts and policy makers can take the steps necessary to either mitigate or adapt to changes that may be inevitable," Barnosky said. "Better predictive models will lead to better decisions in terms of protecting the natural resources future generations will rely on for quality of life and prosperity." Climate change could also lead to global political instability, according to a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study referred to in the Nature paper. "UC Berkeley is uniquely positioned to conduct this sort of complex,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said Graham Fleming, UC Berkeley's vice chancellor for research. "Our world-class museums hold a treasure trove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dating back many millennia that tell the story of how our planet has reacted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past. That, combined with new technologies and data mining methods used by our distinguished faculty in a broad array of disciplines, will help us decipher the clues to the puzzle of how the biosphere will change as the result of the continued expansion of human activity on our planet." One BiGCB project launched last month, with UC Berkeley scientists drilling into Northern California's Clear Lake, one of the oldest lakes in the world with sediments dating back more than 120,000 years, to determine how past changes in California's climate impacted local plant and animal populations. City of Berkeley Mayor Tom Bates, chair of the Bay Area Joint Policy Committee, said the BiGCB "is providing the type of research that policy makers urgently need as we work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prepare the Bay region to adapt to the inevitabl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To take meaningful actions to protect our region, we first need to understand the serious global and local changes that threaten our natural resources and biodiversity." "The Bay Area's natural systems, which we often take for granted, are absolutely critical to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our people, our economy and the Bay Area's quality of life," added Bates. How close is a global tipping point? The authors of the Nature review -- biologists, ecologists, complex-systems theoreticians, geologists and paleontologis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South America and Europe -- argue that, although many warning signs are emerging, no one knows how close Earth is to a global tipping point, or if it is inevitable. The scientists urge focused research to identify early warning signs of a global transition and an acceleration of efforts to address the root causes. "We really do have to be thinking about these global scale tipping points, because even the parts of Earth we are not messing with directly could be prone to some very major changes," Barnosky said. "And the root cause, ultimately, is human population growth and how many resources each one of us uses." Coauthor Elizabeth Hadly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said "we may already be past these tipping points in particular regions of the world. I just returned from a trip to the high Himalayas in Nepal, where I witnessed families fighting each other with machetes for wood -- wood that they would burn to cook their food in one evening. In places where governments are lacking basic infrastructure, people fend for themselves, and biodiversity suffers. We desperately need global leadership for planet Earth." The authors note that studies of small-scale ecosystems show that once 50-90 percent of an area has been altered, the entire ecosystem tips irreversibly into a state far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in terms of the mix of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This situation typically is accompanied by species extinctions and a loss of biodiversity. Currently, to support a population of 7 billion people, about 43 percent of Earth's land surface has been converted to agricultural or urban use, with roads cutting through much of the remainder. The population is expected to rise to 9 billion by 2045; at that rate, current trends suggest that half Earth's land surface will be disturbed by 2025. To Barnosky, this is disturbingly close to a global tipping point. "Can it really happen? Looking into the past tells us unequivocally that, yes, it can really happen. It has happened. The last glacial/interglacial transition 11,700 years ago was an example of that," he said, noting that animal diversity still has not recovered from extinctions during that time. "I think that if we want to avoid the most unpleasant surprises, we want to stay away from that 50 percent mark." Global change biology The paper emerged from a conference held at UC Berkeley in 2010 to discuss the idea of a global tipping point, and how to recognize and avoid it. Following that meeting, 22 of the attendees summarized available evidence of past global state-shift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reats to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what happened after past tipping points. They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global cooperation to reduce world population growth and per-capita resource use, replace fossil fuels with sustainable sources, develop more efficient food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without taking over more land, and better manage the land and ocean areas not already dominated by humans as reservoirs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deally, we want to be able to predict what could be detrimental biological change in time to steer the boat to where we don't get to those points," Barnosky said. "My underlying philosophy is that we want to keep Earth, our life support system, at least as healthy as it is today, in terms of supporting humanity, and forecast when we are going in directions that would reduce our quality of life so that we can avoid that." "My view is that humanity is at a crossroads now, where we have to make an active choice," Barnosky said. "One choice is to acknowledge these issues and potential consequences and try to guide the future (in a way we want to). The other choice is just to throw up our hands and say, 'Let's just go on as usual and see what happens.' My guess is, if we take that latter choice, yes, humanity is going to survive, but we are going to see some effects that will seriously degrad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The work was supported by UC Berkeley's Office of the Vice Chancellor for Research. 参考Nature文章--Anthony D. Barnosky, Elizabeth A. Hadly, Jordi Bascompte, Eric L. Berlow, James H. Brown, Mikael Fortelius, Wayne M. Getz, John Harte, Alan Hastings, Pablo A. Marquet, Neo D. Martinez, Arne Mooers, Peter Roopnarine, Geerat Vermeij, John W. Williams, Rosemary Gillespie, Justin Kitzes, Charles Marshall, Nicholas Matzke, David P. Mindell, Eloy Revilla, Adam B. Smith. Approaching a state shift in Earth’s biosphere . Nature , 2012; 486 (7401): 52 DOI: 10.1038/nature11018
30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并访问拉美四国
whyhoo 2012-6-28 21:32
2012年6月20日至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出席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并对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和智利进行正式访问。在访问结束之际,陪同温总理与会和出访的外交部长杨洁篪向随行记者介绍了温总理此行有关情况和成果。   杨洁篪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持续发酵。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取得一些积极进展,同时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拉美地区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中国和拉美各国同属发展中国家,拥有相似的发展战略和广泛的共同利益,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政治意愿十分强烈。在上述背景下,温家宝总理此次重大多、双边外交行动对推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全面提升中拉关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和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发表多篇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理念和加强中拉关系的立场主张,同各国领导人共商人类可持续发展大计,与往访四国领导人共同规划双边关系蓝图,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共叙友谊,共话未来。温总理此行内容丰富、成果显著,达到了加深政治互信、扩大战略协作、推进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引起积极反响,是一次成功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发展之旅。   一、全面阐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主张,积极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   杨洁篪说,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际发展合作面临困难的形势下,经各方共同努力,大会为重振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发出了积极、明确、有力信号,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注入新的活力。温家宝总理此次率团与会,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国合作、发展、负责任的良好形象,而且有力促进了国际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事业。   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大会全会、高级别圆桌会和“最不发达国家与里约+20”高级别边会并分别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关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和主张,介绍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努力和成就。   温总理在大会讲话中总结了20年来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差距,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可持续发展形势和未来前景。温总理提出国际社会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的有效模式,完善全球治理机制等三项重要主张。温总理强调,中国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发展中大国,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做出的贡献就越大。中国将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和生态保护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在高级别圆桌会讲话中,温总理重点介绍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举措,并就落实大会成果提出看法建议,表达了中国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在“最不发达国家与里约+20”高级别边会上,温总理强调国际社会应重视最不发达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困难、挑战和诉求,在资金援助、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方面向其提供帮助。   温家宝总理还出席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二十周年主题边会,同与会的中外委员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温总理介绍了中国20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环保领域的举措和成就,强调中方愿与有关各方开展交流与合作。   与会其他国家领导人和国际机构负责人高度评价温总理讲话,赞赏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的贡献,认为温总理与会为大会取得积极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建设性贡献,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会期间,温家宝总理还分别会见了印度总理辛格、刚果(布)总统萨苏、不丹首相吉格梅·廷莱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有力推动了我与有关国家双边关系发展和与联合国的交流合作。   二、进一步深化我与往访四国友好互利合作,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迈入新阶段。   杨洁篪说,中拉友好交往源远流长,随着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中拉合作日益紧密,双方关系更加具有全球战略意义。往访四国均是拉美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和增长潜力巨大的国家,都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友好互利合作。温家宝总理此访全面提升了中国与往访四国双边关系,并从战略上推进了中拉整体关系,加强了南南合作。   (一)加强我与四国政治互信,全面提升双边关系水平。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同四国总统分别举行会谈,会见参、众议长等领导人,就深化双边关系交换意见。温总理与巴西总统罗塞夫共同宣布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外长级全面战略对话,与智利总统皮涅拉共同宣布建立中智战略伙伴关系,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乌拉圭总统穆希卡商定扩大政府、政党、议会、地方、青年等各领域交流,巩固友谊、增进互信,推动双边关系全面、深入发展。温总理强调,中国愿继续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四国友好关系,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   四国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并强调加强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意义,表示愿与中方一道,认真规划双边关系未来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我与往访四国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突出了访问的重要成果和战略意义。   (二)规划我与四国未来发展,全方位推进双方务实合作。访问四国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以共同发展为宗旨,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质量,更多造福双方人民。中巴签署两国政府《十年合作规划》,中阿决定启动政府间共同行动计划制定工作,中智宣布完成双边自贸协定关于投资的补充协定谈判,成立政府间合作机制并着手制定共同行动计划,未来3年使双边贸易额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00亿美元,中乌同意认真规划两国各领域合作。我与四国就重点推进贸易投资、货币金融、交通基建、能源矿产、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达成一致,并签署了40多项合作文件。温总理还提出,全面深化双方农林牧渔业合作,开展大规模投资、科技合作,规划了我与四国未来合作蓝图。   四国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热切欢迎中国投资,愿学习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全面推进同中国的务实合作,不断充实双方关系战略内涵。四国媒体及国际舆论认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温总理此访给四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将在整个南美地区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三)加强国际地区事务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温家宝总理与四国领导人就当前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一致同意加强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框架内的沟通协调,就全球经济治理、多哈回合谈判、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密切协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巴两国强调加强在金砖国家、基础四国等多边机制中的战略合作,中智双方同意共同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中阿、中乌将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中国与四国加强团结合作,向国际社会释放了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明确信号,将进一步增强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信心和能力。   (四)增进我与四国人文交流,巩固双边友好的社会基础。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两国友好的基础在民间,高度重视与往访国民众的面对面交流,身体力行开展公共外交,与当地民众亲切互动,了解他们对发展双边关系的看法和建议,并就扩大与往访国人文交流提出一系列建议,加强双边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得到往访国领导人的积极回应。值得一提的是,温总理把与当地民众交流作为访问阿根廷的开始。温总理甫抵阿即与当地民众进行交流,并参观当地农庄,同阿各界人士代表座谈。温总理还与克里斯蒂娜总统共同出席中阿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这些活动深化了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彰显我与往访国关系坚实的社会基础。   (五)宣示我对拉美政策立场,促进中拉关系深入发展。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四国领导人就推进中拉整体关系,强化中拉利益纽带达成重要共识。温总理强调,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拉关系,致力于加强与拉美各国及地区组织的友好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促进共同发展。   访阿期间,温家宝总理与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三国总统举行中国与南方共同市场国家领导人首次视频会议,展现了我高度重视发展同南共市友好合作关系的真诚意愿。双方重点就深化双方关系,加强经贸合作交换意见。温总理建议举行中国与南共市外长对话,对建立中国与南共市自贸区进行可行性研究,力争2016年双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三国领导人予以积极回应,强调当前形势下加强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圣地亚哥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发表重要演讲,全面阐述新形势下加强中拉关系的政策主张,强调中国愿扩大进口更多拉美国家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平衡、可持续的贸易伙伴关系,力争未来五年使双方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实现互利共赢。温总理提出了成立中拉合作论坛,建立中国与拉共体“三驾马车”外长定期对话机制,创立中拉合作基金和基础设施专项贷款,成立中拉农业部长论坛、中拉粮食应急储备机制,为拉美国家提供5000个奖学金留学生名额等一系列倡议,为中拉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往访四国领导人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影响远未消除,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拉美地区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增强拉美国家的经济活力,推进拉美区域一体化建设,四国愿为此发挥积极推动作用。拉美舆论普遍认为,当前拉美国家要抓住机遇,推动中拉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过境摩洛哥期间,与摩政府首脑本·基兰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阐述中方对进一步发展中摩关系的主张以及在叙利亚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杨洁篪最后表示,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和中拉关系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中方将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此次与会和访问的成果,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稳步推进中拉关系发展,并与国际社会一道,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yxw/t946003.htm
个人分类: 外交|1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语言排队,汉语蒙羞
热度 3 duke01361 2012-6-28 17:54
有一次我们请了一位朋友给大学生们谈科学,希望使同学们获得一些科学研究的认识。其中涉及到了科学语言问题,我的这位朋友似乎不经意间表明“英语是科学语言”这么一个看法,结果我们的一些大学生朋友对此不理解或不满意。汉语如何就不能成为科学语言? 事实上,至少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汉语不大可能一跃而成为“科学语言”。 这与中国是不是经济大国,经济强国没有多大关系;也和中国是不是科学大国或科学强国没有关系。汉语成为科学语言的机会会微乎其微!这和联合国把汉语定位官方语言与否也没有什么关系。 汉语为什么成不了科学语言?为什么汉语也无望成为“科学语言”?我初步分析了一下原因: 一、 “科学语言”确实在历史上发生过替换的问题(有一次是从拉丁语被英语替换了),但那是伴随着英语国家在18世纪全面振兴实现的,英语国家的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体系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已经建成的科学体系不大可能被其他科学体系所替换,从实证科学、实验科学这个传统不大可能被完全的逻辑推理所替换。当然,二、除非中国的“玄学”会在计算机时代蜕变出什么类似“广义相对论”式的科学体系;(牛顿的宇宙观和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两个不同的知识体系),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我没法估计出有多大。 如果类似的奇迹不能出现,那么英语好像会继续成为“科学语言”.... 诡异的是,尽管汉语等非科学语言不被看作科学语言,但是如果你的科研成果用汉语这个载体发表了,那却也算是正式发表的科研成果!不可换成英语再发表!这里面的问题是,汉语载体发表的科研成果可能有传播不畅的问题。但我们绝对不可以分别用两种语言发表同一成果,这里面更多地涉及版权问题,已经超出了纯粹的科学属性。 但是,这里面却牵涉了很多科技成果评价的问题。比如英语发表的文章可能会得到较广泛的传播,引文率可能会好一些;同等科学质量的汉语文章可能会因为传播不畅,引文率会低些。还有,现在似乎也有这么一种观点,英语发表的文章水平高,汉语文章水平低;诸如此类有偏见的认识催生了相应有偏见的考核体系。加上现在事实上没有什么人愿意认认真真地把“科学回归到科学”(需要评估者是本领域的“权威”,在我们这里哪找去?),因此,差不多都是把“文章”当作交换利益的东西了,包括评职称,搞成果鉴定等等都是简单的数一数文章的数量,也不看质量,如果看就看那文章发表在什么impact 的杂志上,这些都已经偏离了科学考核的科学性,均是些明显有偏见的标准... 汉语不是科学语言这个现象,使得汉语科学家相对弱势,特别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他们比英语科学家需要付出的更多...如果强势地迫使他们掌握汉语和英语,这有点不大现实! 但别无选择,汉语学生和学者们就别无选择地学英语了,尽管这很不公平,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科学原罪”了。
个人分类: My Ideas|384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的演讲
dongleon 2012-6-27 11:0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日在里约热内卢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并发表了《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的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012年6月20日)   尊敬的主席女士,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代表中国政府,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巴西政府为举办本次大会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创造了超过以往所有时代的物质财富,同时也面临人口膨胀、发展失衡、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重大挑战。20年前,在这里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开启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20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取得重大进展。对此,我们深受鼓舞!但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并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资源环境问题并未缓解,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地区冲突等因素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严峻挑战。今天的世界,已经没有新的大陆和绿洲可被发现,保护资源环境、实现永续发展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一个绿色繁荣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贫困和愚昧,没有歧视和压迫,没有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和人为破坏,而是达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友好的平衡和谐,让现代文明成果惠及全人类、泽被子孙后代。我认为,这应当是我们携手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愿景。   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我们既要勇于承担保护地球的共同责任,又要正视各国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同的客观现实,继续发扬伙伴精神,坚持里约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确保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确保在这一过程中各国获得公平的发展权利。发展中国家应当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把消除贫困放在优先位置。发达国家要践行承诺,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对全球资源的过度消耗,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国际社会应当本着开放包容的精神,尊重不同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的国家自主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   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应当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的有效模式。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绿色经济方兴未艾。但绿色经济没有绝对的标准和统一的模式,发展绿色经济应当坚持因地制宜,支持各国自主决定绿色经济转型的路径和进程。发展绿色经济要注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有助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注重发展科技、教育,开发绿色技术,创新技术转让模式;注重提高投资效益,降低绿色转型的成本和风险;注重培育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开拓绿色产品市场;注重互利共赢,不以绿色经济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各国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有效途径。   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应当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凝聚共识,增进互信。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领导作用,形成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提高指导、协调、执行能力,以更好地统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这三大支柱,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实际困难。建立包括相关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新型伙伴关系。同时,应当提出具有导向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既明确今后奋斗的方向,又不限制各国的发展空间。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发展中大国,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做出的贡献就越大。我愿在此宣布,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信托基金捐款600万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保护能力的项目和活动;帮助发展中国家培训加强生态保护和荒漠化治理等领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向有关国家援助自动气象观测站、高空观测雷达站设施和森林保护设备;基于各国开展的地方试点经验,建设地方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全球科技合作网络;安排2亿元人民币开展为期3年的国际合作,帮助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等应对气候变化。   女士们、先生们!   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今天,人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把一个怎样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抉择,肩负着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的双重责任。我期待这次会议取得丰硕成果,描绘一幅“我们憧憬的未来”新蓝图,订立一份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契约。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新篇章。   谢谢! (来源:新华网)
个人分类: 专业动态|1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在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上演讲
whyhoo 2012-6-27 10:50
新华社圣地亚哥6月26日电(记者冯坚 叶书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在圣地亚哥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发表题为《永远做相互信赖的好朋友》的演讲。 温家宝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域辽阔、山河壮丽、资源丰饶、文化灿烂,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天的拉美,已成为一支快速崛起的重要新兴力量,在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和拉美虽然相距遥远,但中拉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进入新世纪,中拉关系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发展的良好态势。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深化合作、彼此借重、谋求共赢,符合中拉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均衡发展和繁荣稳定。温家宝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以政治互信为基础,深化中拉战略合作。中方倡议成立中拉合作论坛,为加强中拉整体合作搭建更高平台。中国愿同拉共体“三驾马车”建立外长定期对话机制,并探讨适时建立中国同拉共体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 第二,以经贸合作为重点,拓展中拉共同利益。双方要发展平衡、可持续的贸易关系,力争未来五年双方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中方金融机构首期出资50亿美元,发起设立中拉合作基金,共同投资在制造业、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并设立100亿美元专项贷款,推动中国同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中方愿同更多拉美国家建立产业合作机制,商签本币互换协议,开展本币贸易结算,相互增设银行分支机构。 第三,以农业合作为抓手,维护中拉粮食安全。中方倡议成立中拉农业部长论坛,建立50万吨规模的中拉粮食应急储备机制,设立中拉农业合作发展专项资金,在拉美设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农业加工示范园、农业投资开发区。互派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力争使中拉农产品贸易额突破400亿美元。 第四,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增进中拉人民友谊。中国政府支持在拉美设立中国文化中心,未来五年内向拉美国家提供5000个奖学金留学生名额。中方倡议成立中拉科技创新论坛,在航空、航天、新能源、资源环境、海洋、极地科研等领域加强合作。 温家宝最后说,中国越发展,同世界的联系越紧密。这既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会给包括拉美在内的全体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共同开创一个中拉人民世代友好、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成立于1948年,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属区域经济委员会之一,宗旨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本地区各国经济合作。现有正式成员国44个。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6/27/content_2170699.htm
个人分类: 外交|1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21日在里约热内卢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whyhoo 2012-6-22 17:57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6月21日电(记者 廖雷 冯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在里约热内卢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温家宝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欧债问题又给世界经济复苏造成严重冲击,受影响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面对严峻挑战,本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要发出积极、明确、有力信号,推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将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置于优先地位;以消除贫困为重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方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取得新进展。   关于叙利亚问题,温家宝指出,当务之急是各国要全力支持安南特使的斡旋,加强联合国监督团的能力,促叙各方立即全面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及安南“六点建议”,积极配合监督停火机制,实现停火止暴,以避免无辜平民的伤亡;同时推动叙政府通过改革回应民众的诉求,为以政治方式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创造条件。   潘基文表示,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推进南南合作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取得积极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潘基文赞赏中方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所作的努力,特别是对安南特使斡旋的支持,希望国际社会向叙各方发出明确信息,尽快停止暴力,切实推进政治解决进程。潘基文表示,联合国愿与中国加强合作,为和平解决叙利亚等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推动国际发展合作作出不懈努力。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6/22/content_2167313.htm
个人分类: 外交|1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的演讲(全文)
whyhoo 2012-6-21 17:03
2012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里约热内卢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并发表了《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的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2年6月20日) 尊敬的主席女士,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代表中国政府,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巴西政府为举办本次大会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创造了超过以往所有时代的物质财富,同时也面临人口膨胀、发展失衡、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重大挑战。20年前,在这里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开启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20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取得重大进展。对此,我们深受鼓舞!但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并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资源环境问题并未缓解,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地区冲突等因素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严峻挑战。今天的世界,已经没有新的大陆和绿洲可被发现,保护资源环境、实现永续发展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一个绿色繁荣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贫困和愚昧,没有歧视和压迫,没有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和人为破坏,而是达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友好的平衡和谐,让现代文明成果惠及全人类、泽被子孙后代。我认为,这应当是我们携手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愿景。   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我们既要勇于承担保护地球的共同责任,又要正视各国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同的客观现实,继续发扬伙伴精神,坚持里约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确保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确保在这一过程中各国获得公平的发展权利。发展中国家应当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把消除贫困放在优先位置。发达国家要践行承诺,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对全球资源的过度消耗,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国际社会应当本着开放包容的精神,尊重不同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的国家自主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   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应当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的有效模式。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绿色经济方兴未艾。但绿色经济没有绝对的标准和统一的模式,发展绿色经济应当坚持因地制宜,支持各国自主决定绿色经济转型的路径和进程。发展绿色经济要注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有助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注重发展科技、教育,开发绿色技术,创新技术转让模式;注重提高投资效益,降低绿色转型的成本和风险;注重培育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开拓绿色产品市场;注重互利共赢,不以绿色经济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各国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有效途径。   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应当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凝聚共识,增进互信。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领导作用,形成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提高指导、协调、执行能力,以更好地统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这三大支柱,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实际困难。建立包括相关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新型伙伴关系。同时,应当提出具有导向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既明确今后奋斗的方向,又不限制各国的发展空间。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发展中大国,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做出的贡献就越大。我愿在此宣布,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信托基金捐款600万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保护能力的项目和活动;帮助发展中国家培训加强生态保护和荒漠化治理等领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向有关国家援助自动气象观测站、高空观测雷达站设施和森林保护设备;基于各国开展的地方试点经验,建设地方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全球科技合作网络;安排2亿元人民币开展为期3年的国际合作,帮助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等应对气候变化。   女士们、先生们!   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今天,人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把一个怎样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抉择,肩负着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的双重责任。我期待这次会议取得丰硕成果,描绘一幅“我们憧憬的未来”新蓝图,订立一份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契约。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新篇章。   谢谢!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yxw/t943751.htm
个人分类: 外交|8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高级别圆桌会上的发言
whyhoo 2012-6-21 16:59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6月20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高级别圆桌会,并作了题为《创新理念 务实行动 坚持走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发言。发言全文如下: 创新理念 务实行动 坚持走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高级别圆桌会上的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2年6月20日)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圆桌会议,就“展望未来、落实成果”这一主题交流看法。历史和现实表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对此充满信心。落实大会的成果,要靠各国的行动。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坚定支持者。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从斯德哥尔摩到里约热内卢,中国参加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历次重要国际会议,并作出积极贡献。进入新世纪,中国结合国内外实践,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些先进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也吸取了有益的国际经验。 中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实践者。我们注重统筹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方面,过去3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贫困人口减少2亿多,中国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制度,用占全球不到10%的耕地和人均仅有世界平均水平28%的水资源,养活了占全球1/5的人口。在社会建设方面,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不断深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环保领域,全面推进节能减排,过去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了21%,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亿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了15%左右。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面积达62万平方公里。我们用行动履行了对本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中国是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的有力推动者。我们积极开展南南合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截至2011年底,中国累计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约300亿元人民币债务,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超过60%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000多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我们积极推进南北合作,与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等领域形成了制度化的合作机制。我们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认真履行国际公约,承担了与自身能力相符的责任与义务。 展望未来,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国民收入还排在世界的90位左右,按照新的扶贫标准,还有1亿多人处于贫困线以下,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我们将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凝聚全社会力量,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完成2015年比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能源消耗下降16%、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11.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8%到10%的约束性指标,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绿色繁荣。 我们将更加积极地推进国际合作,参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并逐步增加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肩、同舟共济,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家园。 谢谢!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6/21/content_2166728.htm
个人分类: 外交|8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参赛项目晋级联合国“土地生命奖”半决赛笔者个人决赛失利
热度 4 蒋高明 2012-6-19 11:54
蒋高明 因竞争十分激烈,从来自52个国家100多个参赛项目或个人中选择15个进入决赛,再从15个中选择3项(个人)最终获奖,共享10万元美元奖金,笔者个人最后没有赢得联合国土地生命奖决赛。但个人和我所带的团队(材料是以团队上报的,但分组时进入了个人角逐),还是为祖国争了光,我们提出的荒漠化治理新理念获得了国际认可。从这层意义上看,我们虽败犹荣,呵呵。 下面15项中红颜色的为最终获奖者,基本给了非洲的NGO。 以下是进入半决赛时中外媒体有关报道信息: 新华社消息: 中国参赛项目和个人晋级联合国“土地生命奖”半决赛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5/25/c_112033962.htm 中国日报国际频道报道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05-25/content_6009459.html 2012年05月25日 10:59:59 来源: 新华网 0【字号:大 中 小】【打印】【纠错】 新华网柏林5月24日电(记者 郭洋)《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24日发表声明,公布2012年“土地生命奖”半决赛入围项目名单,来自中国的4个参赛项目和 个人榜上有名。 在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参赛项目和个人中,15个项目和个人凭借其在保护土地领域的创新脱颖而出,进入“土地生命奖”半决赛 。 其中,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政府以其防沙治沙的显著成果顺利晋级。通过科学规划和大力投入,赤峰已修复100万公顷退化土地的四分之三,平均每年每公顷防护林可 防止土壤流失量10万吨。 其他进入半决赛的中国参赛项目和个人还包括位于中朝边境的绿色防护林项目、全国防沙治沙标兵铁顺良以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 。 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一部分,“土地生命奖”评奖结果将在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即6月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揭晓。 2011年10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在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上决定设立“土地生命奖”奖项,以表彰个人、组织、政府、企业、媒体等在可持续土地治理方面 作出的贡献。2012年“土地生命奖”为该奖项的首次评选。 德国媒体报道 PRESS RELEASE Semi-Finalists Announced for first Land for Life Award 24/05/2012 Bonn, Germany - From turning human waste into organic fertilizer to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reversing desertification, the 15semi-finalists of the Land for Life award find innovative and inspiring ways to restore degraded land . Launched by the UNCCD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11, the Land for Life Awardwill recognize efforts that promote the natural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ofthe earth’s soils. Three winners will share a prize fund of up to 100,000 USD. They will beannounced on 17 June, the 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in Rio deJaneiro as pa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nown as Rio+ 20. More than one hundred applications were received from 52 countries. The competition was open to individuals, NGOs, governments, business, media and others that could demonstrate contributions to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The winners will be selected by a Jury of ten experts from the field of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The jury includes personalities like Dr.Vandana Shiva, a renowned seed sovereignty activist from India, Ms. Yolanda Kakabadse, President of WWF International and Dr. Camilla Toulmin, Director,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other respected experts from government, the UNCCD, civil society and academia. The fifteen semi-finalists are: Alan Savory , Zimbabwe A lifelong champion of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Alan Savory has pioneered the concept of holistic land management, promoting sustainable grazing particularly in the grasslands of Africa. Chifeng Muncipal Government, China In the arid lands of Inner Mongolia, the government of Chifeng faces a serious fight of desertification, which threatens nearly 30 percent of the total region. Through scientific policy planning and mass mobilization, Chifeng has rehabilitated three-quarters of a million hectares of degraded land, and on average each hectare of shelterbelt forest prevents 10 tons of soil loss each year. Community Efforts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CECOD), Uganda More than 85 percent of Ugandans live in rural areas, making their livelihoods from the land. But over the years the school syst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cademic. Concerned with increasing knowled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ECOD has turned children into agents of change in rural communities through creating a network of eco-schools, training of over 7,500 teachers and involving 34,700 children in micro projects, such as organic farming and water harvesting. DeCo! GhanaFarmers in the savanna region of Ghana have low yields as result of poor soils. DeCo! provides low cost organic fertilizer through a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collecting local waste, fruit, vegetable and other biomass residues to produce rich compost. DESIRE-WOCAT, The Netherlands A research network connecting people from local to global levels worldwide, the DESIRE-WOCAT project has expanded the knowledge available about 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by collecting case studies, establishing indicators, and conducting trainings. Dr. Liliya Dimeyeva, Kazakhstan Working across borders and cultures, Dr. Dimeyeva has dedicated her scientific research to creating green sea beds in the dry Aral Sea,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breakthrough in an area facing severe land degradation. Fight Against Desert Encroachment (FADE), Nigeria Faced with advancing sand dunes in Northern Nigeria, FADE has planted a wall of trees and conducted creative awareness raising about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in Nigeria, including a reality TV show called Desert Warriors. Grupo Ambiental para el Desarrollo (GADE), Argentina In Colonia El Simbolar in Northern Argentina, farmers struggled to make ends meet, and large amounts of land were abandoned. GADE has led the community to plant resilient native trees, Algarrobo Blanco, which can be used for wood, flour and honey. The reforestation of nearly 7,000 hectares has increased incomes of struggling farmers, and mobilized the community, especially youth,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Great Green Wall, Korea China Set on the border between Korea and China, the Great Green Wall runs 16 hectares, and is surrounded by the Save the Earth Eco-Village.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students, governments, NGOs and businesses led by Future Forest, the wall has succeeded in halting desertification and preventing the encroachment of sand dunes. Dr. Goaming Jia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here many efforts to reverse desertification in northern China have failed, Professor Jiang has proven that by ending the grazing of large livestock and providing the community with alternative livelihoods, land can be naturally restored. Sustainable Organic Integrated Livelihoods (SOIL), Haiti Working in some of the poorest areas of Haiti, SOIL has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issues of inadequate sanitation, declining soil fertility and extensive erosion. Through community driven ecological sanitation, SOIL helps restore soils and improve agricultural yields, at the same time improving the dignity and health of people without sanitation. Mr. Tie Shunliang, the Director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China Dedicating his career to afforestation and combatting desertification in the tough conditions of western China, the efforts of Mr. Shunliang have led to the restoration of nearly 25,000 hectares of degraded land. He also pioneered wolfberry cultivation, with benefits to the environment andadditional incomes for 30,000 people, most of whom are women. Terraprima, Portugal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cluding an innovative use of legumes, Terra Prima reduces costs for farmers for fertilization, land maintenance and animal feeding. The project potentially improves the soil health of 1 million hectares of land, at the same time offering opportunities for large-scale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Turkish Foundation for Combating Soil Erosion (TEMA), Turkey The largest environmental NGO in Turkey, TEMA has mobilized people across civil society, from children to farmers, gathering one million signatures supporting a law for soil protection, as well as providing practical leadership in the field for holistic land management. Wand Foundation, Philippines Many poor farmers in the Philippines lose their land in local mortgage schemes known as prenda. The Wand Foundation helps farmers reclaim their land, and increase soil fertility through providing fertilizer produced by ecological sanitation.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http://www.unccd.int/en/programmes/Event-and-campaigns/LandForLife About the Land for Life Award The 2012 Land for Life award is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UNCCD and the Korea Forest Service, German Federal Ministry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BMZ), the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the Qatar National Food Security Programme, the Business Forum in Korea and the Elion Resources Group, China. About the UNCCD Desertification, along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were identified as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992 Rio Earth Summit. Established in 1994, UNCCD is the sole legally binding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linking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the promotion of healthy soils. The Convention’s 195 signatory Parties work to alleviate poverty in the drylands, maintain and restore the land’s productivity, and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drought.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报道: Four Chinese Projects Nominated for UNCCD Land for Life Award http://english.cri.cn/6909/2012/05/25/2724s701937.htm 2012-05-25 05:06:45 Xinhua Web Editor: Yihang Four Chinese environmental projects have been nominated to vie for the 2012 Land for Life Award, a UN environmental group announced in Bonn on Thursday. The special award, which is earmarked for the innovative and inspiring inventions to restore degraded land, has been initia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UNCCD) since 2011, as its commendation is in recognition of the outstanding efforts that promote the natural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earth's soils. Tie Shunliang, Director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at Haixi Prefecture of Northwest China's Qinghai Province, has been honored for dedicating his career to afforestation and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under the tough conditions of western China, according to a statement issued by the UNCCD. Chifeng Muncipal Government in northern China's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lso wins the nomination for their fruitful anti-desertification efforts to turn the arid soils into arable farmland. As the third Chinese project to bid for the prize, the 16-hectares Great Green Wall, a collaboration project between students, governments, NGOs and businesses which is surrounded by the Save the Earth Eco-Village, has succeeded in halting desertification and preventing the encroachment of sand dunes along the border between Korea and China. In addition, Gaoming Jiang, a fellow research with the Institute of Botany, under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been praised for his efforts to prove that by ending the grazing of large livestock and providing the community with alternative livelihoods, land can be naturally restored, as a successful example to reverse desertification in northern China . More than 100 applications from 52 countries had been submitted to bid the prize-winning, since it is open to individuals, NGOs, governments, business, media and whatsoever organizations that demonstrate contributions to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The final three winners, who will share a bonus up to 100,000 US dollars, are due to be made public on 17 June, the 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in Rio de Janeiro, Brazil, as pa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lso known as Rio puls 20.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437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王民大使关于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放签署30周年的发言
whyhoo 2012-6-11 18:09
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大使关于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放签署30周年的发言 主席女士:   海洋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海洋秩序已成为国际秩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历时9年取得的重大成果,为现代海洋秩序确立起基本的法律框架,是现代海洋法的主要来源。在纪念《公约》开放签署30周年之际,中国代表团谨向那些为《公约》的诞生作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其中,我们要特别缅怀马耳他已故的阿尔维德·帕多大使。正是帕多大使提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这一划时代的思想,才开启了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进程并最终推动《公约》的出台。   主席女士,   30年来,《公约》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公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接受,缔约方已达162个,《公约》确立的原则和规则得到普遍适用;《公约》设立的三大国际机构运作良好,其国际声誉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为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提供了重要保障;联合国框架下陆续建立起海洋和海洋法事务非正式磋商进程、养护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生物多样性非正式特设工作组等涉及《公约》事项的机制,关于海洋保护区、深海基因等新兴问题的讨论逐步深入,为推动国际海洋法因应形势需要而不断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主席女士,   中国高度重视发展海洋事业,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倡导构建和维护和谐海洋秩序。中国代表团主张,构建和维护和谐海洋秩序,应秉承《公约》精神,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保障海洋的和平、安全与开放,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为此,需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统筹兼顾海洋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平衡处理沿海国利益和国际社会整体利益,既尊重沿海国在其管辖海域内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也保障各国在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合法权益;三是妥为顾及所有国家合法利用海洋的权利和自由,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内陆国和地理不利国的海洋活动应给予特别关注,保障其分享海洋为人类带来的福祉;四是和平解决海洋争端,由当事方在包括《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解决海域划界等争端,维护相关海域的和平与稳定。中方相信,构建和维护和谐海洋秩序,有利于各国共享海洋机遇、共迎海洋挑战、共谋海洋发展,符合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主席女士,   《公约》已走过30年不平凡的历程,但《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不能不归功于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所展现的远见卓识,而这些远见卓识得益于合作精神的指引。没有这种合作精神,1982年《公约》不可能获得通过。我们期待并且相信,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各国将继续遵循合作的精神,为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海洋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主席女士。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wbd/t939871.htm
个人分类: 外交|1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压缩空气当能源?——大妈你骗钱忽悠人没商量
热度 11 fengzhigu123 2012-6-3 19:34
我们一直处在学校的环境中,确实是不知道社会上的水有多深,今天早晨我在地铁上遇见了这么个怪事,把我听的奇怪死了。也让我觉得有点科学知识还是有用的,起码可以抗忽悠,抗坑钱。 今天早晨在地铁十三号线上,一对老太太上了车坐在了我的旁边,上了车之后一位老太太就开始对另一外老太太白话开了。 说是她这次来北京呢(她是温州人)遇见了一个好事情,有人喊她去参观了北京的一个展览,看到了一个公司最新发明的产品,压缩空气能当能源使,说是这个事情不得了,了不得,现在能源不够用,有了这个技术不就解决了全社会的能源问题,联合国都派了人来报道这个事情。说是这个技术好得不得了。 当下呢,这个公司准备上市了,大家都在募集资金,她自己也准备把上一个项目的钱要回来投这个项目,然后呢就告诉另一个老奶奶,你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后头就开始跟这个老奶奶白话她上一个项目赚了多少钱,赚了两万块,人家还可以根据你的要求给你早点给钱,说的是一通天花乱坠啊,把我听得是可笑死了。 我就想请问一下这个老奶奶,压缩空气能当能源使,那压缩空气耗不耗能源呢? 一个老奶奶在忽悠另一个老奶奶,但是两人你来我往,彼此不亦乐乎。我又想她们是不是联合在演戏呢?故意说那么大声音是要骗车上的其他人呢? 以前老听说传销的事情,今天听了这个老奶奶的忽悠招式,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小破孩还是要注意啊。 关于这个事情,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 此文发布后, 博友 socoolsohot 留言说: 不过现在用压缩空气做能源的车在澳大利亚很流行,中国好像也有热心人在推广,说是没污染。 用压缩空气储能很正常啊,一般的热电厂不能随时启停,晚上也只好发电,但是发的电用不掉,还有现在的风能太阳能不稳定,弃电的比例很高。这些都是产生压缩空气的能源,基本上不要钱的。 世界上其实也没有那么多骗子! 如果老奶奶表达的正是他说的意思的话,我想那就是我的错了。这个事情到底真相是怎么呢?囧了个囧啊!! o(╯□╰)o —————————————————————————————————————————————————————————————— 孙学军 老师又提供了关于压缩空气作能源的相关线索,见下面的网页: http://ezheng.people.com.cn/proposalPostDetail.do?id=351093view=1pageNo=1boardId=1
个人分类: 杂言杂语|3911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发布“火焰”病毒警报
crossludo 2012-5-30 11:47
联合国发布“火焰”病毒警报 称系最强大间谍工具   伊朗在此次“火焰”病毒网络攻击中受影响最为严重,另外,以色列、叙利亚和其他中东国家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环球网记者赵小侠报道,据英国《每日电讯报》5月29日报道,联合国下属国际电信联盟网络安全协调员马尔科·奥比索向联合国成员国发出警告称,近来在伊朗和中东发现的“火焰”病毒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间谍工具。   “这是我们发布的最严重的警告。”奥比索称,“火焰”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危险的间谍工具,可被用于袭击关键基础设施,因此“他们(成员国)应该处于警戒状态。”   针对这种最新病毒,美国著名软件公司安全分析员奥尔拉·考克斯表示,“火焰”的袭击目标是特定的个体,其中显然就包括伊朗。“它的构成方式和我们以前见过的都不同,”考克斯说,“它个体庞大。就像使用原子能武器来砸核桃一样。”   据悉,伊朗在此次“火焰”病毒网络攻击中受影响最为严重,另外,以色列、叙利亚和其他中东国家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有专家指出,有证据显示,开发“火焰”病毒的国家可能与开发2010年攻击伊朗核项目的蠕虫病毒的国家相同。但是,相关专家尚未确定该病毒是否像攻击伊朗核项目的蠕虫病毒那样拥有特殊任务,并拒绝说出他们认为是谁开发了该病毒。
个人分类: 博览视界|1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并未通过《地球宪章》—论《里约热内卢宣言 》之普遍误传
热度 1 hillside 2012-5-27 14:28
  199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重申了1972年6月16日在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宣言》,本次大会通过了关于环境和发展问题的《里约热内卢宣言 》。这是一个规范国际环境行为准则的纲领性文件,它号召各国人民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为实现保护环境的共同目标而奋斗。大会还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这是一个在全球、区域和各国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指导人们以何种行动方式进入21世纪。它不仅阐明人类想达到的目标,还具体规定了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除了这两个钢领性的文件,大多数与全国在这次会议上签署了两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此外,会议还通过了一个保护森林的非法律性文件“关于森林问题的政府声明”。      当前,包括新华网“新华资料”、百度百科在内的多条网络信息,诸多关于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宣言的介绍以及多本书籍均将《里约热内卢宣言 》与《地球宪章》混为一谈,将貌似相同的两者当成了一回事。   然而,它们实际上是两个明显不同的协定。据“地球宪章在行动”网站( http://www.earthcharterchina.org/chi/index.html )报道:“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首脑会议中提出一个目标,即:创建一个国际性被认可的地球宪章。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各国政府并没有就这一提议达成共识,所以它们采用了里约环境和与发展宣言取代了宪章。”由此可以看出,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未形成《地球宪章》, 《里约热内卢宣言》并不等同于《地球宪章》,此“地球宪章”非彼“地球宪章”!实则上,《地球宪章》只有一个,别无分店,2000年方才露面。 “地球宪章在行动”网站介绍: 1994年,地球理事会主席莫里斯·特朗和国际绿十字会主席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了,但老戈并未完全赋闲)携手发起了一个民间社会倡议以便地球宪章的起草,德国政府给予了其最初的财政支持。   另据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网页消息:“2009年9月10日,前荷兰首相、前联合国难民事务公署高级专员吕德•吕贝尔斯访问了北大。在北大期间,吕德•吕贝尔斯先生介绍了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著名的“地球峰会”。在这次峰会上, 吕贝尔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莫里斯•斯特朗三位领导人共同起草了《地球宪章提案》。其正式文件于2000年在海牙和平宫发布。”可以看出,上述两个来源的日期并不一致。根据荷兰后来的工作情形,我判断,吕贝尔斯参加了发起工作。我暂时还没有发现《地球宪章提案》的存在,缺乏证据核实这两种说法,因此不能轻易地加以评论。  地球宪章委员会于2000年3月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会晤之后发表声明:“ 我们正处于地球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关键时刻,人类必须在此刻对他们的未来做出选择。随着世界上各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地球也变得日益脆弱,因此在未来世界中,机遇必将与危险并存。” “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建立起一个能够面向未来的国际社会,这个社会的基础就是对大自然的敬畏、普遍的人权、经济领域的公正性以及和平文化。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大家——地球上的全体公民,必须承担起对于彼此的责任,为了所有生命更广泛的共同体,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我认为,各个国家可以制定基于《地球宪章》的《地球保护法》。《地球保护法》应当突出以地为本,人地兼顾。地球自身的权利应当置于首要的地位。套用“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球之不存,人将安附?谁堪当地球的代言人?   我们常听到天赋人权的说法,从环境的角度,天赋地权则更是天经地义的。可持续保护、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都是着眼于以“人”为主角,可持续发展实际上近似于“(人类)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简称。我设想了一个“可持续保有”的概念,应当将地球为主角和独立权利人。   已有国人提议制定绿色地球保护法、地球生物保护法,亦有建议联合国制定地球母亲保护法等。我认为,气候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动物保护法等专门法律应当置于以地球自身及地球大家庭所有成员为平等主体的视野之下。 附录一:            “《地球宪章》原则”摘录(共16条)                (中文版下载于 www.earthcharterinaction.org ) 一、 尊重和关心生命共同体 1. 尊重地球及其所有生命 2. 以理解、同情和爱心来关注生命共同体 3. 建立公正的、共同参与的、可持续的及和平的民主社会 4. 为当代和子孙后代确保地球的恩施和美丽 二、 生态完整性 5. 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特别关注维系生命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过程 6. 防止破坏是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法,当知识有限时,采用预防性措施 7. 采用可保护地球的再生能力、人权和社会福利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繁衍方式 8. 推进生态可持续性研究,促进现有知识的公开交流和广泛应用 三、 社会公正与经济公正 9. 把消除贫困作为必须履行的道德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10.确保各级经济活动和机构以公平和可持续的方式促进人类发展 11.肯定性别平等和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并保证人人享有受教育机会、保健机会和经济机会 12.摒弃歧视,坚持所有人拥有一个有利于人类尊严、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权利,特别重视土著人和少数民族的权利 四、 民主、非暴力与和平 13.加强各级民主机制,提供透明和负责任的管理,广泛参与决策,并享受公正对待 14.将可持续生活方式所需的知识、价值观和技能纳入正规教育和终身教育 15.尊重和关心所有生物 16.促进宽容、非暴力及和平的文化 注:法律出版社2006年翻译出版的《亚太地区第二代环境法展望》(该书扉页称:翻译获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独家授权),该书附录I全文登载了《地球宪章》(2000年3月)。    附录二:         “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原则”摘录(共27条)               (下载于“中国网”之国际环保公约栏目) 原则1 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气成果的生活的权利。 原则2 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 原则3 为了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原则4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 原则5 为了缩短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所有国家和所有人都应在根除贫穷这一基本任务上进行合作,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少的条件。 原则6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在环境方面最易受伤害的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应受到优先考虑。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行动也应当着眼于所有国家的利益和需要。 原则7 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鉴于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负有共同的但是又有差别的责任。发达国家承认,鉴于他们的社会给全球环境带来的压力,以及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和财力资源,他们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负有责任。 原则8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 原则9 各国应当合作加强本国能力的建设,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做法是通过开展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交流来提高科学认识,并增强各种技术一包括新技术和革新性技术的开发,适应修改、传播和转让。 原则10 环境问题最好是在全体有关市民的参与下,在有关级别上加以处理。在国家一级,每一个人都应能适当地获得公共当局所持有的关于环境的资料,包括关于在其社区内的危险物质和活动的资料,并应有机会参与各项决策进程。各国应通过广泛提供资料来便利及鼓励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应让人人都能有效地使用司法和行政程序,包括补偿和补救程序。 原则11 各国制定有效的环境立法。环境标准、管理目标和优先次序应该反映它们适用的环境与发展范畴。一些国家所实施的标准对别的国家待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是不适当的,也许会使它们承担不必要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原则12 为了更好地处理环境退化问题,各国应该合作促进一个支持性和开放的国际经济制度,这个制度将会导致所有国家实现经济成长和可持续的发展。为环境目的而采取的贸易政策措施不应该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任意或无理歧视的手段或伪装的限制。应该避免在进口国家管理范围以外单方面采取对付环境挑战的行动。解决跨越国界或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环境措施应尽可能以国际协调一致为基础。 原则13 各国应制定关于污染和其他环境损害的责任和赔偿受害者的国家法律。各国还应迅速并且更坚决地进行合作,进一步制定关于在其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活动对在其管辖外的地区造成的环境损害的不利影响的责任和赔偿的国际法律。 原则14 各国应有效合作阻碍或防止任何造成环境严重退化或证实有害人类健康的活动和物质迁移和转让到他国。 原则15 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适用预防措施。遇有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充分确实证据为理由,延迟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恶化。 原则16 考虑到污染者原则上应承抱污染费用的观点,国家当局应该努力促使内部负担环境费用,并且适当地照顾到公众利益,而不歪曲国际贸易和投资。 原则17 对于拟议中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活动,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国家手段,并应由国家主管当局作出决定。 原则18 各国应将可能对他国环境产生突发的有害影响的任何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立即通知这些国家。国际社会应尽力帮助受灾国家。 原则19 各国应将可能其有重大不利跨越国界的环境影响的活动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国家预先和及时地提供通知和有关资料,并应在早期阶段诚意地同这些国家进行磋商。 原则20 妇女在环境管理和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她们的充分参加对实现待久发展至关重要。 原则21 应调动世界青年的创造性、理想和勇气,培养全球伙伴精神,以期实现持久发展和保证人人有一个更好的将来。 原则22 土著居民及其社区和其他地方社区由于他们的知识和传统习惯,在环境管理和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各国应承认和适当支持他们的特点、文化和利益,并使他们能有效地参加实现持久的发展。 原则23 受压迫、统治和占领的人民,其环境和自然资源应予保护。 原则24 战争定然破坏持久发展。因此各国应遵守国际法关于在武装冲突期间保护环境的规定,并按必要情况合作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原则25 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不可分割的。 原则26 各国应和平地按照(联合国宪章)采取适当方法解决其一切的环境争端。 原则27 各国和人民应诚意地一本伙伴精神、合作实现本宣言所体现的各项原则,并促进持久发展方面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
个人分类: 生态环境述评|968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大学的前无古人之创举
热度 1 wyc 2012-5-27 05:53
附: www.baidu.com 的介绍: 联合国大学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 UNU) 是联合国下设的国际大学。一个为了达成 联合国 的诸项目标、以就有关国际共同的课题进行研究及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研究者们的国际共同体。是根据在 1973年 的联合国全体大会上被通过的联合国大学章程、作为联合国的自治机构、于 1975年 开始运作。1969年,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缅甸人吴丹积极提议建设一所符合联合国宪章的,以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作贡献为宗旨的真正的国际性大学。并得到了以 第三世界 国家为中心的广泛支持。1972年联合国大会在一项决议中决定建立一所国际大学,该大学是联合国大会的一个具有自决地位的机构,其名称为联合国大学。1973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大学章程。当时,为强化作为国际都市的东京的机能而一直希望能招致国际机构本部的 日本 ,以其雄厚的资金投入,从而使联合国大学能成功地于1975在东京设立。 大学的领导机构有:大学理事会,负责制定大学的政策、方针、由联合国秘书长和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共同任命24名理事组成,每年开会两次;下设3个委 员会,分管教学规划和财政等事务。大学设有校长一职,负责学术和行政工作,由联合国秘书长任命。经费来自各国政府捐款和财团、个人等民间赠款。   联合国大学虽是在联合国大会决议下设立的所属机构,但它具有完全的自主权。与普通大学不同,联合国大学没有传统的大学概念,没有校址,也没有 学生 ,而是以成为世界研究者们的共同体为目标,在工商人士间开发、研究、进修的协调组织。是世界各地具有研究者水准的学者们进行共同研究、 学术 发表等的场所。同时这些学术成果将为联合国的活动作出贡献。其次,联合国大学也为第三世界的人才培养尽其一臂之力。它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并加强这些国家的研究人员、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它通过设置在世界范围的联络网和研究培训中心展开人员培训工作。 联合国大学在世界范围内设立了13个研究培训中心,第一个研究培训中心是“联合国发展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研究培训中心是一种分权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动员东道国(包括 比利时 、 巴西 、 芬兰 、 加纳 、 冰岛 、日本等国家)的智力资源。近年来,大学总部也作了很多重大调整,进一步提高大学应对分权体系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这些调整包括提高东京总部的学术能力,提高大学范围内的战略计划和质量控制程序,加强大学体系不同部门之间内部的沟通、对话和合作。目前这13个研究培训中心分别是:   1、联合国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设在芬兰赫尔辛基。是联合国大学设立的第一家研究培训中心,对最贫困国家的可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研究,提供政策建议。   2、联合国新技术研究所,设在 荷兰 马斯特里赫。研究的领域是发展中国家新技术的发明、传播和应用。   3、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设在中国澳门。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在软件工程上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   4、非洲自然资源研究所,设在非洲加纳的首都阿克拉。研究方向是恢复保持土壤肥沃,保持生物多样性。   5、高等研究所,设在日本横滨。致力于对前沿科学的高等研究,中期的学术目标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化和发展。   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生物技术方案,创立于1988年,设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旨在促进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融合。   7、国际水、环境和卫生网,设在加拿大安大略湖地区汉密尔顿 。关注全球水危机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及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影响。   8、国际领导学院,设在约旦首都安曼。旨在促进、鼓励、推动领导力的发展,促进建立公平、民主、安全的世界。   9、区域一体化比较研究方案,设在比利时西北部城市布鲁日。从多学科和比较视野,促进对区域间、区域内一体化进程和影响的理解。   10、环境和人类安全研究所,设在德国波恩,研究面对自然灾难和潜在技术灾难时处理机制的建立和评价。   11、联合国大学人类与社会发展食品和营养方案,1975年成立于美国纽约,该中心与美国康纳尔大学合作开展对食品营养的研究和能力培养。   12、地热培训方案,设在联合国大学冰岛基地,提供对地热研究、开采、使用的专门培训。   13、渔业培训方案,设在冰岛基地,提供6个月高级水平的渔业研究发展的专门培训。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2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赖斯谈对外政策和美国理想
whyhoo 2012-5-18 16:04
苏珊•赖斯(Susan E. Rice)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U.S.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to the United Nations)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U.S. Mission to the United Nations) 佛罗里达柯洛盖博斯(Coral Gables,FL) 2012年5月11日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大使在佛罗里达柯洛盖博斯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拟定讲稿) 大家晚上好! 谢谢科布(Cobb)大使的美言介绍。让我们也向沙拉拉(Shalala)校长掌声致意。谢谢你为国家的杰出服务,也谢谢你对迈阿密大学的卓越领导。 今天来到这里,我真的倍感荣耀。我希望,如果我讲得足够好,会有人邀请我去Rat(指校园中著名的学生聚会场所——译注)。 这是一所优秀的大学。很难想象美国还有哪所学校像迈阿密大学这样,在过去二十年来声誉如此迅速跃升。这要归功于沙拉拉校长、她之前的富特(Foote)校长以及这个富有活力和多元的学生群体。 贵校何其有幸,有着富于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你们这些毕业生就是硕果:你们英气勃发,即将挑战世界。 过去四年里,你们努力探究一些大奥秘……比如什么是钢箭头会社(Iron Arrow Society)。你们曾经分担了这里痛苦的经历……比如坦佩(Tempe)抢劫。你们曾经克服巨大的困难……比如在皮尔逊(Pearson)的生活。你们曾经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对西米诺尔队(Seminoles)的反击。 所以,祝贺你们,2012届毕业生!你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希望你们对自己感到骄傲。我知道,我们其他人都以你们为荣。 让我们也给在座的家长掌声致意。对我而言,我的孩子已经大到足以让我知道做父母的不易。为了对你们的未来进行投资,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希望你们始终记得这点——不要忘了给母亲打电话。 我还记得自己的毕业典礼。大略的印象。不过我不太记得毕业典礼演讲。事实上,就像沙拉拉校长所说的:“毕业典礼演讲者应当把自己想成参加爱尔兰守灵仪式的人。人们的聚会需要你,不过没有人期望你多言。” 尽管如此,今晚,我希望你们在欣赏自己的成就时,能思考一下未来和你们将塑造的世界。 你们在激烈变革和充满潜力的时刻毕业。你们这一代,一次又一次成为变革的引擎。 想想阿拉伯觉醒运动。从突尼斯到利比亚,从埃及到叙利亚的年轻人,在愿景和勇气的推动下,通过技术和社交网络连在一起,起来反抗独裁政权。他们说,受够了。受够了压迫。受够了失业。受够了腐败。受够了使用武力镇压人民的暴君。 他们不只想要变革。他们要求变革。而且他们带来了变革。 我永远忘不了去年11月访问利比亚的班加西(Benghazi)。就在几个月前,卡扎菲(Qaddafi)军队还把守着城门,他发誓要把那里变成废墟。现在班加西是自由之地。我遇见了创作革命节拍的说唱艺人。我遇到了敢于反抗卡扎菲的年轻诗人、漫画家和博客作者。我遇到了年轻的工程师,他们改装了利比亚东部的电话系统线路,从而使卡扎菲的党羽不能继续监听反对派的通话。 我见到了大无畏的年轻记者穆罕默德•那布斯(Muhammad Nabbous)的父母,他为解放祖国献出了生命。他们共同播下了他们现在称作“自由利比亚”的种子。 在利比亚,就像在整个阿拉伯世界一样,尚不确定他们能否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是这些年轻人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不打算就此停步。 和他们之前的许多人一样,这些年轻人受到对自由的普遍向往的鼓舞。正如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博士所说:“灵魂中有种声音为自由呐喊。”每个人——不论属于何种宗教、种族、性取向、性别或文化——都有那种内在的饥渴,那种按捺不住的冲动,要求得到我们共有的人权。 作为美国人,我们热情支持了这种对自由和人类尊严的深刻要求。我们的历史决定了这样。我们的原则要求这样。我们的安全也依赖于这样。 有人声称,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理想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然而必须明确:我们的国家利益是我们的理想推进的。因为自由社会、民主社会,最终更繁荣、更和平,更公正,从而更稳定;因为我们的理想决定了我们作为一国人民的本色以及美国作为世界领袖所扮演的角色。 实践自由是每一代人的工作,但是自由原则在我们创始之际便已存在。每一代的年轻美国人都推动扩大我们的自由,因为这是美国之道。 现在,这项责任落到你们的肩上。 如你们所知,迈阿密大学在1961年1月以前曾是全白人的学校,其后,学校董事会勇敢地决定不分种族招收学生。这种融合是受到来自于佛罗里达州以外的启发——从我们南边的邻邦,像我们一样出生于对殖民统治的反叛。即使在1961年,这所大学的领导人从我们的多元化所看到的是,我们的未来不靠限制自由;而是靠扩大自由。 在我的那个年代,一位叫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年长的政治囚徒走出了一条和解的道路,在南非结束了种族隔离制度。1989年,对自由的向往结束了分裂全球超过40年的冷战。是的,我们知道共产主义根本无法实现。我们知道,不可能让半个世界永远被禁锢,但有时仍然觉得世界好像永远不会改变。 突然间,改变发生了。过时的领导人让路了。墙破裂了。人们几乎不能预测这种破裂什么时候会出现,它的规模会变得多么大。但今天,我们再次站在历史的这样一个关头。我们都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你们这一代人已经造就了自己的英雄。特别是我记得,伊朗一位名叫妮达(Neda)的女青年,她在2009年6月被当局杀害,当局窃取了选举结果,镇压了和平示威。妮达和其他年轻的伊朗人冒了一切风险,他们的运动没有成功——尚未成功。但他们的英勇行为激励着附近国家的年轻人。自那以后发生的一切一定让德黑兰暴君们不寒而栗。 一位在突尼斯一个宁静的城市卖东西的小贩厌倦了警察的骚扰,自焚而死。他绝望的行为引发了席卷突尼斯的示威游行,在短短四个星期里就结束了几十年的独裁统治。 后来,埃及的年轻人涌入解放广场(Tahrir Square)。普通公民在巴林的珍珠圆场(Pearl Roundabout)和也门街头集会。中小学生在叙利亚的德拉(Deraa)从电视里目睹革命,然后冲出去涂写标语,要求本国的暴君下台。革命降临叙利亚。 我们不知道这一切的结果将如何。我们不能期望在最近的将来一切会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确实不会。民主的进步很少是直来直去或一蹴而就,我们自己的历史就是证明。但自由永远是明智的长期选择。一个自由的世界是一个更安全的世界。 巴拉克•欧巴马总统在就任之前曾这样说:“民主的体制——自由市场、自由的新闻媒体、强大的公民社会——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建成,也不可能在枪口下实现。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罗斯福曾谈到的自由——特别是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不只是来自于罢免一个暴君和发放选票;它们只有在一个人的人身和物质安全有保障之后才能实现。”总之,我们需要一个更免于匮乏和暴政的世界。为了提高国内的安全,我们必须改善世界各地的生活。 你们这代人把握了这点。想想所有那些你们的父母不能接受或并不真正了解社交工具——像脸谱(Facebook),优兔(YouTube)、Skype和推特(Twitter)。他们允许示威者进行组织而不被暴露,彻底改变了提出异议的方式。技术使局部的斗争即刻全球化,推动了政治变革。 放眼世界,变革正在由像你们一样的人来推动——像你们一样的人,但比你们拥有得更少:比我们在美国享有的自由更少、安全更少、机会更少。所以,你必须尽你们的力量。这种深刻的变化必须由你们去推动,这是美国的传统,这是美国的利益。 我们在美国面临的挑战不同,但同样值得奋斗。我们需要你们质疑、参与、创新、奉献,并要求享有我们开国元勋承诺给我们的全部自由和机会。我们需要你们带头。 因此,先来扪心自问:在你们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的时候,你想住在一个什么样的美国? 是男女同工同酬的美国吗?是一个你所爱和选择结婚的人不再成为政治辩论资料的美国吗?是慢性疾病不导致长期贫困的美国吗? 是大学对所有人开放并上得起的美国吗?是一个我们生产我们所消耗的能源,我们的能源消耗不再威胁我们气候的美国吗?是一个有越来越多的好工作、继续出口和创新、使我们的经济仍然领先世界的美国吗? 无论你的愿景是什么,带头让它成为现实。 正如欧巴马总统所说:“我们的历史是一个乐观与成就与不断奋发的历史,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这是全世界都期待我们引路的原因。” 正是因为你们拥有如此之多——现在还包括受到了这个卓越的迈阿密大学的教育,你们有如此之多可以贡献。没有你们,美国将不能战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就像没有美国,世界将无法战胜所面临的挑战一样。因此,建设我们伟大的国家,建设我们正在变化的世界。 有时,沙拉拉校长为毕业班提出十条训诫。那么请让我用十条如何改变世界的训诫来结束讲话。 第一,总向自己提出挑战。 第二,脱离自己的舒适状态——你们还年轻,不要走轻松之路。 第三,去闯荡世界——让自己风尘仆仆。 第四,学习更多的语言——通过其他人的视野看世界。 第五,注重在引发你激情的事,因为很难在你不热爱的工作中出类拔萃。 第六,无所畏惧。如果不打碎至少一丁点儿坛坛罐罐,就很难取得进步。 第七,不害怕战斗,如果你是在为正义而战。 第八,永远不要过于想得到一样东西以致为了它你要做违背自己信念的事。 第九,不必担心别人对你会有什么看法。正如苏斯博士(Dr. Seuss)所说,“按自己的本色做人,直抒己见。因为那些介意的人不重要,而那些重要的人不介意。” 第十,超越金钱。舒适与经济保障固然有益,但还不够。应该去创造变化,而不只是坐收其成。 2012届的同学们,你们是真正第一代全球化的年轻人。 你们这一代人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改变着世界。 你们这一代人必须给仍睡在尘埃中的人带去希望。 因为在灵魂中确实有声音为自由而呐喊。在精神中有力量驱使我们去解放受镣铐禁锢的人。 在我们可爱的国家里,有着呼唤我们去服务和去奋斗的东西。 现在该是开创你们想要看到的变化的时候了。你们有条件,你们有力量,你们有责任。 我知道你们能。我知道你们会。祝贺全体毕业生。祝你们前程顺利。 谢谢你们。 原文见 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chinese/texttrans/2012/05/201205165778.html#ixzz1v5mzRLfm
个人分类: 外交|14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声援中国留学生 抗议菲律宾
热度 2 xupeiyang 2012-5-4 12:04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322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留学生在菲驻联合国代表团门前示威:滚出黄岩岛
热度 2 xupeiyang 2012-5-2 13:13
[转载]中国留学生在菲驻联合国代表团门前示威:滚出黄岩岛
http://www.shm.com.cn/newscenter/2012-05/02/content_3766263.htm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02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驻日内瓦代表团刘振民大使在"联合国中文日"文化活动上的致辞
whyhoo 2012-4-24 08:46
尊敬的托卡耶夫总干事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欢迎并感谢大家出席今晚的活动!   今天是“联合国中文日”,也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我们今天欢聚万国宫图书馆庆祝“联合国中文日”,具有特别的意义。相传在5000多年前,一位名叫仓颉的中国史官创造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由此开启了中华文化的新篇章。上天为奖励他的壮举,答应了他“让天下五谷丰登”的请求,降下了谷粒大雨,“谷雨”因此得名。这一天也在2010年被选定为“联合国中文日”。   毋庸讳言,仓颉造字只是一个带有些许浪漫色彩的古老传说。但不可否认的是,中文的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远在3000年多前的中国商代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古汉语体系——甲骨文。历经数千年发展,中文已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并成为联合国六种正式语言之一。1945年,中国作为《联合国宪章》的第一个签署国,将汉字留在了宪章签署区的第一行。   女士们、先生们,   语言是文化与文明传承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是国与国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尤其如此。作为中国数千年文明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古老优雅、意味隽永的中国语言和文字为中华文化的弘扬光大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互动日益频繁。中国人学习外语的需求不断提升,各国人民学习中文的热情也不断高涨。目前,全世界讲中文或学习中文的外国朋友已超过5000万。我高兴地看到,在日内瓦,联合国的中文班办得如火如荼,中文书会的活动丰富多彩,孔子学院也已于近期在日内瓦大学成立。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开始学习中文,世界将更加了解中国,中国也将更加了解世界。   女士们、先生们,   为庆祝今年的“联合国中文日”,中国代表团与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合作筹备了为期一周的系列文化活动。今晚的酒会只是序曲,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将有一场精美的中文图书展、一个电影周和一场关于中医和中国文化的讲座在恭候大家。希望这次活动能为各位深入了解中文和中国文化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同时也为促进世界语言与文化的交流做出一些微薄贡献。   最后,我祝愿本次“联合国中文日”系列文化活动圆满成功!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wbd/t924909.htm
个人分类: 外交|1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幸福报道”揭秘幸福
zhangzuocug 2012-4-18 12:10
“世界幸福报告”指出什么使人感到快乐 在我们的星球上那些幸福的人们的秘诀会是什么呢?一些是很有道理的:财富,婚姻,工作。虽然,那道理中含有很复杂的成分。 幸福不是很容易量化的,但是许多人试过:不丹进行过国民幸福调查,全球研究公司益普索做过其“年度世界幸福调查”,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推出了第一届“世界幸福报告”,在世界上的今天,具有测量幸福的国家如何寻找幸福的科学实现宏伟目标。该报告受联合国关于幸福会议(真实,存在)的委托,长达一百页,对世界上幸福的进行了冥想。以下是一个删减版。 较富有的人平均来讲要比教穷的人要幸福,因为财富是幸福的唯一因素。同样适用于国家,诸如个人自由,没有腐败,社会的支持是更重要的。 失业显然就降低了幸福,不是因为你所想的那样,不仅失去了收入,也失去了像自尊和降低幸福的工作场合的社交生活之类的东西。高失业率引发不满,甚至在就业的人突然害怕失去工作。根据研究表明,即使是低质量的工作也能产生比失业者更高的满意度。 在一些国家,自雇报告工作的满意程度要比受雇者高。研究发现在美国和欧洲的数据方面幸福和自雇的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但是在南美则不同。可能的原因:在发展中国家的自雇可能是必然的,那里正规就业不是随时可以得到的。人们没有选择,当然就不会幸福了。 一些国家的较高生活水平与增加的幸福使相对应的。但不是在所有的国家,如在美国过去的50年左右,生活标准上升了,幸福水平却停止不前。 在一些国家包括美国和英国,信任度(比如,人们会交回装满现金的钱包)大大地下降了,然而在其他国家诸如丹麦和意大利却上升了。一个解释的原因就是全面生活的满意度在前者下降了,而在许多的欧洲国家则上升了。 缺乏平等的可降低幸福。报告指出:“同时使用美国最积极的结果进行一个有趣的时间序列研究,综合社会调查和欧洲晴雨表。” 此项研究发现在美国和欧洲由于增加的不平等现象(其他东西平等)产生了幸福的下降。在欧洲这种影响比美国要强大。这个不同点大概反应了意识形态的差异:大约70%的美国人认为穷人有机会摆脱贫穷,而欧洲人有相同看法的人只有40%。 心理健康是所有国家的幸福的最大因素,但在最发达的国家只有四分之一患有精神病的人得到足够的治疗。 结婚的人在世界各地(在美国,欧盟国家,瑞士,拉丁美洲,俄罗斯,东欧和亚洲完成的研究)声称,他们是比单身的人要幸福。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也有助于幸福。 从这些研究结果不难得出结论,国内生产总值(GDP)不是幸福的终极指标。 以下为原文: "The World Happiness Report" Explains What Makes People Happy 发布时间:2012-04-10 文章出自: www.fastcoexist.com Happiness isn’t easy to quantify, but a lot of people have tried: Bhutan has its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survey, global research company Ipsos has its annual world happiness poll, and now Columbia University’s Earth Institute has put out the first World Happiness Report, which has the ambitious goal of surveying the state of happiness in the world today and looking at how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plays into it. The report, commission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appiness (yes, that exists), contains over a hundred pages of musings on world happiness. Here’s an ultra-abridged version of the findings. Richer people are happier than poorer people on average, but wealth is only one factor in overall happiness. The same goes for countries, where factors like personal freedom, lack of corruption, and social support are more important. Unemployment obviously reduces happiness, but not because of what you may think. It’s not the loss of income, but the loss of things like self-esteem and workplace social life that lead to a drop in happiness. High unemployment rates can trigger unhappiness even in the employed, who suddenly become fearful of losing their job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even low-quality jobs yield more satisfaction than being unemployed. In some countries, the self-employed report higher levels of job satisfaction than the employed. The study fou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appiness and self-employment in both American and European data, but not in Latin America. The possible reason: Self-employment may be a necess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formal employment is not as readily available. When it’s not a choice, it doesn’t lead to happiness. Higher living standards correspond with increased happiness in some countries, but not all. In the U.S., for example, happiness levels have remained stagnant while living standards have risen over the past 50 years or so. Levels of trust (i.e. whether you think someone would return a cash-stuffed wallet) have fallen dramatically over time in certain countries--including the U.S. and U.K.--but risen in others, like Denmark and Italy. One explanation may be that overall life satisfaction has dropped in the former countries, but has risen in many continental European countries. Lack of perceived equality can reduce happiness. The report explains: "The most positive results are in an interesting time-series study using both the U.S. General Social Survey and Eurobarometer. This finds that in both the U.S. and Europe increases in inequality have (other things equal) produced reductions in happiness. The effect has been stronger in Europe than in the U.S. This difference probably reflects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Some 70% of Americans believe that the poor have a chance of escaping poverty, compared with only 40% of Europeans." Mental health is the biggest contributing factor to happiness in all countries, but only a quarter of mentally ill people get sufficient treatment in the most developed nations. Married people across the world (studies have been done in the U.S., EU countries, Switzerland, Latin America, Russia, Eastern Europe, and Asia) claim that they’re happier than single counterparts. A stable family life also contributes to happiness. It’s not hard to conclude from these findings that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s not the ultimate indicator of happiness. The report sums it up well: "GDP is important but not all that is important.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here most or all of the population has living standards far above basic material needs. Except in the very poorest countries happiness varies more with the qualit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than with income. And in the richest countries it is essential not to subordinate the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economy, ' since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income is low when income is so high. The economy exists to serve the people, not vice versa. Incremental gains in income in a rich country may be much less beneficial to the population than steps to ensure the vibrancy of local communities or better mental health. " Check out the whole report here (PDF).
个人分类: Its just life|2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后申遗时代” 廊桥该如何保护
gardening 2012-4-15 20:05
从小在蜈蚣桥(现称廊桥)边长大,看到廊桥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甚是高兴,特转发一篇相关报导。 泰顺廊桥联合“申遗”大考前夕,烟花三月,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孙大章等人都来到了泰顺,考察泗溪姐妹桥、雪溪胡氏大院等泰顺乡土建筑。92岁高龄的谢辰生老先生,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次在我国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陈志华教授也已83岁高龄,此次已是第4次来看廊桥。他说,上次来的时候是在11年前,盘山公路崎岖难行,而今看到泰顺各界对廊桥的保护,颇感欣慰。这11年里,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了联合国非遗,泰顺也终于拿到了“中国廊桥之乡”的“国字号”名片。   为了“申遗”,近两年泰顺有关部门可谓不遗余力。为了推广廊桥,2009年至今,泰顺与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非遗中心联合举办了连续三届中国泰顺廊桥文化节;2010年,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同意,泰顺设立了中国廊桥博物园,计划投入10亿元建设该项目,目前已被列入省重点项目。近日,泰顺县也正式被确定为省文化厅新版非遗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首个试点县数据。2008年8月,该县被省文化厅确定为非遗数据库建设试点,为全新改版的非遗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经验。    那么,如果“申遗”成功了,“世遗”的身份会为泰顺廊桥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评选委员会专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地理信息系教授那仲良说:西方有石拱桥,中国也有石拱桥。而木拱桥桥梁只有中国有,且留存至今,价值非常大。木拱廊桥是非常有独特性的,清明上河图中虹桥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从力学和美学角度都得到了高度赞誉。中国有很多的县都想将自己的文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就需要排队。当然泰顺木拱廊桥的机遇非常好,通过抱团“申遗”这样的方式来保护廊桥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有些廊桥专家支持地方政府“申遗”,但对于有了“世遗”身份后的廊桥旅游开发,却存在一丝忧虑。比如刘杰就是其中一位。他说,“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廊桥,“申遗”成功之后,廊桥的旅游价值也自然升级了,但是如果当地旅游部门对廊桥资源过度开发,就会对廊桥周边的原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   去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了“世遗”,当时也有不少学者提出“后申遗时代”的西湖如何保护的话题。他们认为申遗成功后,必然会进一步带动国内外旅游市场,增加游客量。那么,如何有效分流慕名而来的游客呢?同样的难题也困扰着已经列入“世遗”的古城丽江。在申遗成功后,丽江游客猛增,商铺遍地开花。随之而来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评价,让丽江古城的形象变味,也让古城保护成为难题。   杭州市政府对“后申遗时代”的西湖保护做法是,在白堤、苏堤、灵隐等热门景点之外,把西湖边的冷门景点重新包装、推广,让西湖各景点均衡发展,保护好文物古迹。同时对游览西湖实行旅游团队预约制,一旦超过接待限度,就让对方停止发团。当地政府还承诺,坚持西湖免费开放,坚决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西湖的公共资源。    西湖“后申遗时代”的一系列措施,或许可以让泰顺廊桥未雨绸缪,提供有益借鉴。   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认为,如果泰顺保护好这批古廊桥,它们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没有问题的。由于人们的疏忽造成破坏,那不仅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所以,“申遗”成功之后,廊桥保护又将上升一个新台阶,这对保护古文物是最好的办法。   中国廊桥网创办人钟晓波说,泰顺廊桥“申遗”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地方政府、全国各地的廊桥研究学者、民间廊桥爱好者合力推动的结果,相信在这么多人多年来的努力下,廊桥保护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个人分类: 文化遗产|2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首发全球幸福指数报告 中国内地排名112位
xupeiyang 2012-4-5 15:38
联合国首发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国内地排名112位 http://yn.people.com.cn/news/world/n/2012/0405/c228495-16909633.html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图书馆该做的事:文献遗产
热度 1 zhengxuejun 2012-4-1 15:54
2012年3月31日新闻:中国国家图书馆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此间举行。双方将在已有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建、成果共享。 东京审判自1946年5月开始至1948年12月宣判终结,历时2年半之久,其间共开庭818次,庭审记录长达49000页,文字达1000万,419人出庭作证,出示法庭证据4336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宣读判决书8天之久,吸引了20万旁听者,其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表示,馆内收藏有大量有关“东京审判”史实性资料和学术研究著作,包括美国战略情报局和国务院情报与研究报告、美国国务院特别机密档案、美国国务院核心机密档案、英国外交部机密文件、联合国有关战后审判的决议、日本内部事务文件、登载了中外相关媒体报道的民国报刊、战后缴获的日本满铁株式会社档案等,是与日本侵华战争和战后审判最密切相关的一手研究资料。 中国作为日本侵略战争最大的受害国,亟待对东京审判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收集、精心整理和深入研究,以还原历史真相,教育后人。 2007年有感于“满铁资料”系统收藏问题,在《图书与情报》上提出了保护图书馆“文献遗产”的建议。目前图书馆届比较重视民国期间文献的研究。文革资料也应进行文献普查和系统收集整理。这些是图书馆应该做的事。 附:程章灿“以文献为基点理解中国文化” http://www.sinoss.net/2012/0331/40066.html 文献智能 http://blog.hit.edu.cn/xuejun/post/153.html
196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2012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zhenghaoran 2012-3-30 10:5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2012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2012年03月30日10:04   新华网巴黎3月29日电(记者黄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9日晚在其位于巴黎的总部举行2012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来自南非、澳大利亚等5国的5位女科学家分享了这一荣誉。   此次获奖的5位女科学家分别是南非开普敦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教授吉尔·法兰特,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儿科神经病学研究首席教授英格丽德·谢弗,英国牛津大学生理、解剖和遗传学系教授弗朗西丝·阿什克罗夫特,墨西哥国立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教授苏珊娜·洛佩斯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邦妮·巴斯勒。她们分别在干旱地区植物的栽培、癫痫、糖尿病、病毒和细菌感染等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并因此获奖。   在颁奖仪式上,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向获奖者表示祝贺时说,21世纪的重大挑战是如何保证男女老少所有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保证在更公正、更平衡、更包容的绿色社会基础上实现绿色经济增长。   随后,在评委会主席、199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甘特·布洛贝尔的介绍下,5位获奖者先后上台,向在场嘉宾介绍了她们的研究成果以及与科学的不解之缘。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集团联合于1998年设立,每年评选出5位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杰出女科学家。该奖最初只针对生命科学领域,奖金为每位获奖者2万美元。从2003年开始,评选领域扩展到其他科学领域,奖金也增加到每位获奖者10万美元。   作者:黄涵
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谎言几时休?海外学者驳林敏科技日报转基因文章
热度 1 蒋高明 2012-3-30 10:43
一提转基因,大概应用最好的就是棉花了。但是,转基因棉花推广后十年,中国棉区的农药有没有下降?产量有没有提高?针对转基因,欧盟的真正态度好做法到底是什么?我们从利益集团及其豢养的科学家那里得到的消息,与从美国爱国的华人科学家那里得到的截然相反?我们到底该听谁的?林敏所长能够对下面的文章给予回复吗?回复之前最好做做功课,不要老用ISAAA篡改的数据或者方舟子编造的谎言来说事啦。像直言了那样,拿出真刀真枪的数据来。否则,就是对中国13亿人及其生存环境及其不负责,是有意误导,是某种程度上的科技腐败,是对国人的犯罪。 林敏的转基因谎言几时休? 本文同时发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新闻管理署和法制办。 直言了,2012-03-29 | 2012-03-30 09:08:18。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4244946_d.html 。 引言: 粮食法(草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报告(发表于2011年06月23日): In the past, and still today, there has been too much emphasis on GMOs and too little focus on the potential merits and benefits of non-GMO biotechnologies and the positive role that they can play for 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过去和现在,过分强调转基因作物,忽略了非转基因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和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转基因技术开拓者保尔-伯格博士: the more immediate issue confronting the Asilomar organizers and participants was the one the scientists had raised: the potential risks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posed by the expanding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It was more than just another interesting scientific advance because it brought with it potential dangers to public health. Furthermore, the implications of risk came from the scientists conducting that research, not from some investigative reporter or disaffected scientist; that was most unusual, even historic . 大意:基因重组(转基因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有潜在危害风险,这危险的携带者正是搞转基因技术研究的人。 正文: 国内食品安全关注者网友转来的科技日报今日发表的农业官员学者林敏的新闻评论。看了,整篇是为转基因既得利益而编造谎言和散布虚假信息。简单戳戳他的假话。 林敏说:自1996年首例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应用以来,全球转基因技术研发日新月异,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1996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为170万公顷,2011年已达到1.6亿公顷,增长94倍,因此转基因技术被誉为现代农业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作物技术。 戳穿林敏的假话:那数据来自ISAAA组织。该组织数据有许多伪造和夸张。譬如,北欧某国只有20公顷的种植面积、该组织却说是50,000公顷;西班牙种植面积为8万多公顷,该组织说是10万;而一些国家仅仅是实验观察性种植而非商业化,该组织也算作商业化种植、说是50,000公顷。简而言之,该组织整个是搞伪造数据。ISAAA组织是转基因公司孟山都等资助的推销宣传机构,黄大昉等中国农业官员学者是其中国成员代理人,多次用该组织伪造数据搞转基因神话假话煽动活动。如此,林敏有利益关系,也用该组织的伪造数据对本国搞撒谎和欺上瞒下,不奇怪。 林敏说:转基因技术能够减少这种(农药用量)不利影响。1996年至2010年,杀虫剂活性成分累计减少了4.43亿公斤,节省了9.1%的杀虫剂;转基因抗虫水稻可减农药用量的80%。 戳穿林敏的谎言:国家统计和行业统计说明,转基因作物不但没有减少农药用量,反而大幅度增加。这里是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 那官方统计说明,1996到2010年,棉花的产量年均增长幅度为3.6%、单位产量年均增长幅度为2.7%,根本没有达到转基因既得利益集团(特别是其中农业官员)所吹嘘的增长7%。 统计说明,同期,农药产量年均增长幅度为13%;年产量从1996年的大约44.75万吨攀高到2010年的大约223.52万吨。如此翻番增长,说明农药需求使用量翻番增长;那是林敏说的“减少农药用量”么? BT转基因作物功能是杀虫,那就看看杀虫剂农药产量: -- 新华网(2003-09-15)报道,2003年,我国农药年产量已达40万吨;杀虫剂产量在我国农药产量中名列第一,年产量约占全国农药总产量的60%(40*60%=24万吨)。 -- 新农网(2012-02-19)报道,2011年,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达264.87万吨,同比增长21.53%。其中,杀虫剂原药产量为70.9万吨,占26.77%。 杀虫剂农药产量翻番增长,说明杀虫剂需求使用量翻番增长;那叫“减少农药用量”?明摆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不但没降低农药用量、反而大幅度增加,即林敏搞的是神吹撒谎和散布谎言搞欺骗( 注:美国杜邦公司顾问兼职农业副长的李家洋,前不久做过同样撒谎欺骗。 )。 林敏的新闻评论说:欧盟、日韩等国家对发展转基因产业政策一直摇摆不定,……但近年,这些国家一方面在研究上趋向积极,一方面放宽转基因食品进口,如欧盟成员国和日本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几乎占世界大豆贸易总量的40%。 戳穿林敏的谎言:为制造一个全球大吃转基因大豆的图景,包括林敏在内的不少农业官员编造散布了大量谎言新闻评论,林敏这又是一起骗人勾当。请看美国农业部官方统计: 那统计说明,就大豆进口总数,欧盟和日本合计还不到总数的26%、比中国少10%左右。显然,林敏所谓的“欧盟成员国和日本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几乎占世界大豆贸易总量的40%”,是伪造数据搞欺骗。 至于转基因大豆贸易量,欧盟进口比例是更少的。这里是美国农业部关于欧盟国家进口大豆和转基因大豆的统计说明文字: 那文字说的十分清楚:所谓40%是针对欧盟总数而不是世界贸易总数;欧盟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其中80%为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大豆,即其比例要低于不管是否为转基因的大豆进口比例。 在政策方面,欧盟实行严格限制管制转基因技术侵入食品供应和现有农业的政策,结果,今年年初,巴斯夫和孟山都先后宣布撤离欧洲目标市场。这是年初全球热点新闻之一;用西方媒体的话说,那标志着转基因食品作物在欧洲的终结。此外,欧盟已经通过决议,严格限制或禁止用转基因饲料喂养的蜜蜂之蜂蜜,--- 别说直接转基因食品、就是间接的,欧盟也是严格限制甚至禁止了。就此,西方媒体也有报道评论,说那些措施使欧盟进一步强化实行“零转基因”的食品市场政策。 对照官方统计和事实,很明白,农业部门官员学者林敏所谓的欧盟“放宽转基因食品进口”让转基因食品作物大量进口的言论,都是伪造数据和撒谎欺骗的行为。 林敏的神话:2009年,我国科学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杂交水稻品系“华恢1号”和“Bt汕优63”获得安全证书,进入处于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这是我国转基因作物技术研发历史上极具现实意义的一个事件。 戳穿林敏的神话假话:转基因水稻“三五年上餐桌”已到第三个年头。在向本国民众搞鼓吹前,那些农业官员先对美国做了吹牛,说他们搞的BT63转基因水稻多厉害多伟大。结果呢,他们碰了一鼻子灰:美国方面说了声“不”、不吃也不欢迎转基因水稻。相关故事情节如下: 在第六次中美生物技术小组工作会议上,中国农业官员陈述了BT转基因作物的“成就”;随后,美方人员介绍了“避难所”措施,邀请中方人员就BT转基因作物风险问题提问;于是,中方人员傻乎乎地提问了,问题如同中学生;再于是,美方人员说,BT转基因作物风险及管理问题放到下次会议讨论。接着,美方人员说明了美国授权BT转基因水稻但没批准商业化种植上市的缘故。原文如下: 7. (SBU) EPA provided a summary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or plant-incorporated protectants and food safety evaluation for those products entering the food and feed supply, including how the requirements have changed over time. The use of refuges to address insect resistance was also raised. 8. (SBU) The United States invited China to ask questions about the U.S.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China expressed interest in receiving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how risks are assessed for new products with insect resistance traits, altered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drought tolerance. The United States suggested these could be topics for future technical discussions. Regulatory officials also presented case studies on LL601 rice and Bt10 maize to illustrate how U.S. regulatory agencies have responded to LLP incidents and lessons learned. Questions were raised regarding the presence of LL601 rice on the U.S. market and why it was never commercialized, as well as planting and export plans for LL62 rice. 摘录自美国大使馆电文:09BEIJING3394, 6th U.S.-China Technical Working Group Meeting in Beijing,2009-12-18 08:55 ,FM AMEMBASSY BEIJING。 那些文字说的很明白,美方人员看到中国农业官员根本没有BT转基因危害风险的意识、也没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因而,美方人员通过邀请中方提问(注意:是美方邀请中方提问)的方式来婉言警告中方,BT转基因有危害风险、因而必须采取“避难所”等措施。可是,电文说明,中国农业官员十分愚蠢无知、提出的问题不关痛痒;那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就BT转基因作物危害风险制定或采取相关预防措施。 而美方人员说明授权但没批准BT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则是明显地用举例方式警告中国方面,因BT转基因食品有危害风险、美国不吃也不欢迎它。(随之而来的是:欧盟制定法规、严格限制和禁止中国的含有BT63转基因成分的食品进口。)。难道欧美是傻瓜、不知道搞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可以赚钱、不知道自己占领所谓“制高点”?他们不要那“制高点”、不吃也不欢迎那类转基因食品作物,足以说明欧美他们深知BT转基因水稻(还有类似作物)的严重危害风险远远大于赚钱效益,因而采取拒绝政策。 那段电文还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搞BT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多年,一直没有采取有效和必要的预防措施(譬如避难所和隔离带),那就可能已经给中国的国土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甚至可能是无可弥补的损害),只不过没做跟踪监测而导致自我感觉良好而已。 那段电文还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美国对中国的转基因作物商业化造成国土农田和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很可能是了如指掌的,不然,他们没必要向中国方面做出婉言警告。 美国早在1980年代就搞出了转基因作物,但十年后才开始商业化审批。在这十年里,美国用大量资金人力做了转基因作物危害风险的实验观测、建立了一套以生物国防为主的跟踪检测和预防体系、自以为可以应对危害风险,才开始了商业化。9/11恐怖袭击后,国土安全问题更突出;于是,美国强化了转基因作物的国土监控,其中包括空军协助宇航局太空作业实行美国全国和全球的转基因作物农田国土监测,并为美国日常主管部门和国防安全部门提供24/7的监测报告。 美国宇航太空监测技术可以看到入地十公里或更深的土地情况。就此而论,美国太空监测看到中国转基因作物规模种植已经造成全国性足够大的国土损害、因而婉言向中国方面提出危害风险警告,那是合情合理和惯例行事的国际往来举动。 可是,中国农业部官员不但在会议上的表现是愚蠢无知得透顶丢脸,而且,还在对本国社会继续鼓吹BT转基因无害论、甚至鼓吹转基因“更安全”和“更环保”,试图近期要全国民众食用含有毒素农药的BT转基因大米、以便他们发横财。而林敏呢,为那金钱利益再次搞BT转基因大米的神话假话宣传,尽管美国方面已经婉言但明确地对中国农业官员表示了美国不吃也不欢迎转基因大米的态度立场。如此在外国面前献媚丢脸而对本国搞为利坑民的农业官员,全球除了中国,还有哪里可找? 关于科研学术,国法规定不得伪造数据更不得使用虚假证据;关于新闻评论,国法规定不得发表未经核实属实的新闻评论。对照法规和事实,很明显,林敏和科技日报都违犯了国家法规规定,他们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就伪造数据、发布不实新闻评论和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做出公开检讨、对读者社会做出公开的赔礼道歉。 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 培育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2012年3月29日 作者:林敏点击数: 18 次发布时间:2012-03-29【字体: 大 中 小 】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农作物的遗传改良。转基因技术是人类改良农作物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技术途径。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一脉相承,本质上都是通过基因转移获得优良品种,但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实现更为精准、快速、可控的基因重组和转移,提高育种效率,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转基因技术在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等性状改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自1996年首例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应用以来,全球转基因技术研发日新月异,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1996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为170万公顷,2011年已达到1.6亿公顷,增长94倍,因此转基因技术被誉为现代农业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作物技术。美国兰德公司在“2020年全球技术革命”研究报告中,列举了16个重大革命性技术,转基因技术排名第4位。在我国发改委编制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生物育种产业被列为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转基因技术是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技术、转基因生物育种产业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转基因技术促进全球可持续性发展 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在经历了“技术成熟时期”和“产业发展时期”两个阶段之后,目前已进入至关重要的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机遇时期”。随着新基因、新性状、新方法和新产品不断涌现,转基因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功能基因种类不断增加。1996年全球仅有100多个功能基因,到2005年,仅美国农业部受理安全性评价的功能基因就达到380个。我国转基因重大专项启动实施以来,鉴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300多个,完成了80个以上营养品质、抗旱、耐盐碱、耐热、养分高效利用和产量等经济性状基因的功能验证,打破了国外基因专利垄断。其次,转基因性状日益丰富。转基因作物从抗病虫和除草剂等第一代特性向抗逆、改良营养品质、改变代谢途径、工业或医药用生物反应器等第二、三代特性发展,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再次,转基因方法更加多样,新的基因操作技术和遗传转化方法不断出现。近年来兴起的锌指核酸酶(ZFN)和寡聚核苷酸定向诱变(ODM)等新技术,使植物基因定点突变成为可能。另一个技术发展趋势是把转基因作为育种过程的一个环节,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非转基因品种。 转基因技术目前已进入一个规模化集成应用的新阶段。2011年,全球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 1.6亿公顷,占全球作物种植总面积(15亿公顷)的10.7%。美国仍保持领先地位,占全球种植面积的43%,但发展中国家势头强劲,种植面积以相当于发达国家两倍的速度迅速增长。从1996年至2011年的16年期间,来自全球29个国家的农民中约有1亿人次种植了转基因作物,且累积种植面积超过1.25亿公顷。2011年仅转基因种子的全球市场价值就达到132亿美元(高于2010年的117亿美元),是2011年全球商业种子市场370亿美元的36%。2010年全球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粮食及其他产品价值大约为160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10% 以上。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节约耕地的技术,可在目前15亿公顷耕地上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因此有助于防止砍伐森林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如果2010年转基因作物没有产出2.76亿吨额外的粮食、饲料和纤维,那么需要增加9100万公顷土地种植传统作物以获得相同产量,这额外的9100万公顷中的一部分将极有可能需要耕作生态脆弱的贫瘠土地和砍伐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热带雨林。 转基因技术有利于减轻贫困和饥饿,减少农业的环境影响。到目前为止,转基因棉花已经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布基纳法索及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为1500万资源贫乏的小农户的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这一贡献在今后还将继续增强。传统农业需要施用大量农药,对环境有严重影响,转基因技术能够减少这种不利影响。1996年至2010年,杀虫剂活性成分累计减少了4.43亿公斤,节省了9.1%的杀虫剂。目前全球70%的淡水被用于农业。抗旱性状作物的应用将对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干旱严重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体系可持续性产生重大影响。预计2013年具有抗旱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杂交种将在美国开始商业化,2017年之前热带抗旱转基因玉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开始商业化。转基因技术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及减少温室气体。通过减少使用矿物燃料、杀虫剂和除草剂,2010年预计减少了17亿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路上行驶汽车的数量减少了80万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面临的干旱、洪涝等灾害将更为频繁且更为严重。同时,2011年全球人口达到70亿,2100年将达到101亿。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能加快育种进程,培育更多的抗逆优良品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对粮食的巨大需求。 中国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是出于现实需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基本特点是人多地少,资源短缺。此外,我国也是一个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国家,南咸、北碱、东西部寒冷,半壁江山干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面临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气候异常、市场竞争等越来越大的压力,粮食中长期供求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多年来我国粮食增产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目前主要作物的单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要想进一步提高,确保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率95%以上,必须突破现有技术的瓶颈。因此,加快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常规技术的紧密结合,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持续增长的需求。 推动转基因生物品种产业化已成为我国既定的战略决策。2004年以来连续8个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强调加快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长期以来,国家863、973等科技计划都将转基因技术研究作为重大项目予以支持。2008年,我国启动实施了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是建国以来农业科技领域投入最大的高技术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未来15年将投入资金总计约200亿元,将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包括功能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品种选育、安全评价、产品开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在内的转基因育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转基因作物研究开发的整体水平已领先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已拥有一批抗病虫、抗除草剂、抗旱、营养改良等重要基因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水稻、棉花、玉米等转基因作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2009年,我国科学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杂交水稻品系“华恢1号”和“Bt汕优63”获得安全证书,进入处于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这是我国转基因作物技术研发历史上极具现实意义的一个事件。 转基因水稻在生产试验中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据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转基因抗虫水稻杀虫效果显著,可以减少稻田防治害虫农药用量的80%,显著减轻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若我国50%的稻田种植转基因抗虫水稻,每年可减少农药用量28.8万吨。 我国批准转基因水稻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抢得了转基因生物产业发展的先机和技术制高点,是一项事关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为开创我国农业生物产业的新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是有利于我国在水稻转基因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进一步带动和增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三是标志着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和产业进入一个技术不断突破和产业稳步推进的新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各大跨国公司巨头连续进入我国种子市场,试图从创新源头掌握优质种子市场主导权和控制种业发展的主动权。面对国际种业公司的激烈竞争,发展民族种业,提高良种覆盖率,保障供种安全已迫在眉睫。我国批准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水稻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有利于推动我国转基因研究相关领域的技术集成和资源整合,打造与国际接轨、具备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高技术种业龙头集团,促进我国转基因生物产业的跨越发展 我国转基因产业健康发展需要规范管理和良好氛围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坚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执法保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依法实施安全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三大特点:第一,制度设计严格规范。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建立了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的许可审批和标识管理制度,实现了转基因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全过程管理。国务院批准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农业部牵头,科技、卫生、环保、商务、质检等10个部门参加,负责研究、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政策和法规问题。第二,评价体系科学健全。安全评审工作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安委会委员由有关部委推荐,农业部聘任。安委会现有委员60名,涵盖生物技术、食用安全、环境安全、微生物等领域专家,分别来自教育、中科院、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环保、质检和农业等7个部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评价中遵循科学、个案、熟悉、逐步的原则,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分级、分阶段安全评价。第三,技术支撑保障有力。在积极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同时注重安全评价和检测技术研究。经多年建设,已有35个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检测机构经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农业部审查认可,研究制定了62项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标准,开展了转基因生物长期生态检测,部分成果获得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评价,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根据《条例》及配套规章规定,我国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分级、分阶段安全评价和管理。国家设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安全评价工作。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按照《条例》、配套规章和评价指南的要求,遵循科学、个案、熟悉、逐步的原则,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等制定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指南,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价。对于重要转基因作物,还要经过转基因技术检测机构的第三方验证,某些检测指标比国际上同类要求更严格。以我国进行的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 及 “Bt汕优63”为例,其安全检测指标已经超出了欧美发达国家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建议的评价内容和要求。现有的食用安全试验已充分证实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 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同样安全。 世界科学发展历史表明,任何新兴技术的发展除了要不断克服技术上的困难以外,也要面对各种质疑,在争议中不断发展和完善。1996年全球转基因品种开始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后不久,在国外媒体上就爆出“马铃薯试验大鼠中毒”、“美洲斑蝶死亡”、“墨西哥玉米基因混杂”等一连串所谓的“转基因事件”,中国也先后出现过“先玉335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广西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等虚假报道。尽管这些所谓事件或虚假报道由于缺乏科学依据,并最终被科学界和有关国家生物安全管理机构一一否定,但还是引发了持续多年的转基因安全之争。美国在激烈争论中逐渐形成了基本共识,抓住技术发展机遇,抢占产业发展先机,迅速成为转基因产业的全球霸主。而欧盟、日韩等国家对发展转基因产业政策一直摇摆不定,研发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与巴西、阿根廷、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比较也存在相当差距。但近年,这些国家一方面在研究上趋向积极,一方面放宽转基因食品进口,如欧盟成员国和日本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几乎占世界大豆贸易总量的40%。 我国转基因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转基因作物育种研发和管理体系,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转基因作物独立研发、安全评价与安全管理能力的国家之一。但另一方面,我国相关科普工作比较薄弱,绝大多数公众对转基因这项新技术知之甚少,很容易受到一些负面言论的误导。我国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在一些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却迟迟不能产业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科普工作缺位,产业发展缺乏良好氛围。因此,未来我国包括生物育种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但取决于我们的硬实力,同时也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形成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软环境。在转基因作物育种产业推进过程中,必须重视科普宣传,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科学认知,引导公众对发展生物技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热情和信心,为生物育种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作者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510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家乡也是全国最富的城市
热度 2 xupeiyang 2012-3-27 10:06
我的家乡也是全国最富的城市
我们绍兴特富,江南水乡,文人很多,旅游好地,欢迎科学网的朋友去。 第11名:浙江绍兴市。 绍兴古称“会稽”,世界文化名城,也是春秋越国、吴越国、南宋等朝代的古都,有“华夏风流、国之东门、泱泱大邦、商贾巨富、天上仙都、天下无俦”的美誉,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这座华贵之城的由衷赞美。作为曾经的浙江中心,绍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民营经济活力第一城,中国一线民富强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跨海发展的绍兴,着力构建华东重要的区域“经济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中心”,打造发改委定位的国际文化旅游城市,重塑“越中蔼蔼繁华地,江东都会古无双”的形象。 中国最富20大城市 北上广深榜上无名(组图) http://finance.people.com.cn/money/h/2012/0327/c227924-4208696785.html
个人分类: 西施故里|2823 次阅读|4 个评论
睡眠和诗歌在今天撞车了
热度 8 卫军英 2012-3-21 22:56
下午领导一本正经对俺说,今天是“世界睡眠日”,要俺睡一觉。下午便实实在在地睡了一觉,感觉很久很久白天都没有这么实实在在地睡觉了。晚饭后和朋友漫步,回来看建良兄博客说道今天是“世界睡眠日”,网上一查果然如此。这两个日子在今天之前一概不知,百度对两个节日的介绍是: 【世界诗歌日】 自1999年开始,每年的3月21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的“世界诗歌日”(World Poem Day),目的是希望为世界各地人们举办的各项诗歌活动提供一个契机,进而能够带动人们开展不同层次的诗歌运动。无论民族、无论肤色、无论年龄,凡是热爱诗歌、创作诗歌的人们,都将每年的这一天,视为全世界诗人自己的节日。 【世界睡眠日】 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 正式引入中国。 看来两个节日没有商量好,不期而遇地撞车了。于是疑惑便产生了:睡眠和诗歌究竟是什么关系?今天到底是要睡眠呢?还是要作诗呢?抑或是二者都要?那么是先睡眠再作诗,还是先作诗再睡眠? 幸好我今天睡觉了,博客上也发了诗词,看来冥冥中还是有那么一些令人感到很蹊跷的机关。
个人分类: 社会人生|4291 次阅读|17 个评论
李诗心的生日,是世界诗歌日
热度 2 viclee 2012-3-21 08:55
今天是女儿生日,转一篇前年的文章,祝愿女儿生日快乐! 李诗心的生日,是世界诗歌日 2010年3月21日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我女儿的生日。 每年的3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的“世界诗歌日”,——无论民族、无论肤色、无论年龄,凡是热爱诗歌、创作诗歌的人们,都将每年的这一天,视为全世界诗人自己的节日。全球各地诗人和诗歌爱好者都举行形形色色的诗歌活动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因此,我的女儿起名叫“李诗心”。 这一天同时也是世界睡眠日、世界儿歌日、世界森林日、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多么重要的日子! 在世界诗歌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和女儿很感动的收到了来自美国的华人政治家、诗人丹奇女士的祝福我女儿李诗心19岁生日的诗歌《诗心飞翔》。真诚的谢谢她! 诗心飞翔! 祝干女儿李诗心19岁生日快乐 丹奇(2010-3-20) 早早地,我等在你的灯下 灯影里,是我怀揣的希望 纵使海洋相隔 我仍遥望你温暖的窗 窗下美丽的姑娘 你在母亲的阵痛中来到世上 多少的年华 让你把人生的百味体尝 又一个新的生日 把你带到更远的地方 即使荆棘丛生 更有惊涛骇浪 你稚嫩的肩膀早已 站立成济世的栋梁 明亮的双眸 把世间冷暖收藏 青春的旅程 把丰富的爱释放 乘着歌声的翅膀 我把祝福洒满云端 携着热情的灵 灵里婆娑的舞 从遥远的美国 到你的心灵靠岸 哦,美丽的姑娘 张开你的翅膀 自由的翱翔吧 海洋两岸的守护神 会陪在你的身旁 祝诗心生日快乐! 愿你此生幸福安详! 诗歌,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最近,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国人的文化自信,有一个观点:“文化需要相互凝视”,让人颇生感慨,回味不已…… 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我们需要文化的凝视。文化的凝视,实际上体现了文化的根本作用,于生命的作用,于精神的作用,于情感的作用,于心灵的作用,于灵魂的作用。什么是文化的凝视?我理解,是我们通过文化,去了解,去渴望,去诉求,去表达;是我们通过文化,去打动人,去温暖人,去抵达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心灵的询问,灵魂的阅读。 所以,今天,世界诗歌日,我们呼唤引起我们相互心灵凝视的诗歌! 凝视, 用眼, 用心, 用情, 用我。 凝视, 到眼, 到心, 到情, 到你。 凝视, 凝我, 凝山; 凝你, 凝水。 这就是我今天献给我女儿和世界上所有诗人的诗歌! 请看今天联合国网站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致辞和关于《世界诗歌日》的介绍: “多姿多彩的诗歌是另一种进行对话的方式。它让我们看到,处在地球各个角落的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都有同样的感受。这是我们自由自在生活的一个层面,是我们的人性。这就是为什么诗歌应当在有质量教育计划中占有其应有地位的原因。通过学习世界诗歌,青年人会多掌握一种不同的、微妙的和流畅的媒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发现一首新诗要了解有关的语言,而且还要深入地了解他人的感情和感受,无论这人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多么遥远。”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2010年世界诗歌日致辞 2010年3月21日 诗歌有助于体现这种创作的多样性,始终不断地对我们所使用的词语和物品,对我们感知和领悟世界的方式进行探究。因此,诗歌语言可以其联想、隐喻及其特有的语法展示文化对话的另一番景象。对话的多样性,运用文字促进思想的自由交流、创造及革新从中可见一斑,“世界诗歌日”让我们对语言的能力和每个人创造能力的充分发展进行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每年3月21日庆祝世界诗歌日,目的是为了推广诗歌这一优美的文化形式的创作、阅读和出版。1999年在巴黎举行的教科文组织第30次大会决定宣布3月21日为世界诗歌日。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决定,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通过诗歌表达语言的多样性,并让濒危语言有机会在其社区内得以听到。此外,这一天也是为了支持诗歌回到诗朗诵的传统,促进诗歌教学,恢复诗歌与戏剧,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之间的对话,支持小型出版商和在媒体上创造富有魅力的诗歌形象,使诗歌艺术不再被视为是一种过时艺术,而是一种当今的艺术形式。 教科文组织鼓励会员国,与地方和国家级的全国委员会,非政府组织以及公共和私营机构(学校,市政府,诗社,博物馆,文化协会,出版社,地方当局等)积极参与庆祝世界诗歌日的活动。 背景信息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没有兑现的审美需求。如果其人际沟通的社会作用得到承认,同时它仍然是调动和表达认识的一种手段,诗歌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过去20年来,许多会员国对诗歌的兴趣明显复苏,诗人的人数也有所增加。    这是社会的需求,它触动年轻人返回他们的根基。当外面世界无法抗拒的诱惑使他们远离自己,诗歌是使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一种手段。    此外,随着公众越来越欣赏由诗人自己朗诵的诗歌晚会,诗人们作为个人扮演着一个新的角色。    社会对传统价值认识的转变也代表了对朗诵和演说作为一种社交结构的接受。    媒体和广大市民仍然有拒绝认真对待诗人的趋势。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摆脱这个过时的形象,给予诗歌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    在1999年10月至11月巴黎举行的第30届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宣布3月21日为世界诗歌日。 我的更多文章: 18年前给女儿的信 (2012-03-12 22:44:45) 首都机场,为女儿送行 (2012-01-14 00:33:07) 李诗心:幻想的芬芳 (2011-09-22 19:56:06) 我亲爱的魔术师——在父亲节写一篇文章送给父亲 (2011-06-18 22:56:09) 李诗心获得首届“印象河大”数字影像大赛一等奖 (2011-04-26 12:18:33) 李诗心:做中国与世界的纽带 (2010-08-31 13:26:24) 人间四月 (2010-04-10 20:31:11) 心灵彩虹 (2010-02-02 12:53:52) 三个情人 (2008-10-16 21:34:18) 蝴蝶之吻 (2007-08-02 22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432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千年发展目标中率先实现的一项
xuxiaxx 2012-3-19 19:17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今天,我们赞赏为世界人民取得的一项伟大成就。这是千年发展目标中率先实现的其中一项。为改善获得饮用水做出了成功努力,这是向所有认可千年发展目标的人们提供的一个证据,他们未将该目标看作空想,而是作为改善数百万最贫困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工具”。 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饮用水供应和卫生设施联合监测方案《2012年饮用水和卫生设施进展》报告提到,到2010年年底,全世界89%的人口,或者有61亿人使用了经过改善的饮用水源。这比千年发展目标确立的88%的目标高出一个百分点。这份报告估计,到2015年,全球将有92%的人口获得经改善的饮用水。 “这对于儿童而言尤其是个好消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安东尼•雷克说。“每天,3000名以上的儿童死于腹泻病。实现这一目标对挽救儿童生命大有裨益”。 来云南:WHO网
1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在安理会中东问题部长级会议上的发言
whyhoo 2012-3-14 14:00
(2012年3月12日,联合国) 主席先生:   中方欢迎英国外交大臣黑格主持今天的安理会会议。我也感谢潘基文秘书长的发言。   当前中东地区形势正在发生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部分国家局势动荡,这自然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中东地区局势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事务有着重要影响。没有该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当前世界经济的恢复就难以实现,世界的和平就存在巨大的风险。在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产生的后果不断显现的背景下,如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一样,中东北非地区人民也有着寻求变革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导致中东北非地区形势动荡不安和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妥善应对这些变化,需要我们深入理性地思考,需要全面综合地治理,确保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使人民的诉求得以更好地有序实现,我重点谈以下四点看法:   第一,我们要尊重地区国家人民寻求变革、发展的愿望和诉求,尊重地区国家和人民自主处理内部事务、自主选择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中东地区的问题主要应该由中东人民自己来解决。中东的前途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人民手中。   第二,我们希望地区国家有关各方通过法治和非暴力途径表达政治意愿,通过对话协商等和平手段弥合分歧,通过开启包容性政治进程等达成妥善解决方案。我们呼吁所有各方避免暴力和武装冲突,尽快恢复国家稳定和正常社会秩序。   第三,我们要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地区国家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对有关国家政治解决内部危机的努力,国际社会可以提供必要的建设性帮助。中方反对任何外部势力进行武力干预、推动“政权更迭”。制裁或威胁使用制裁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第四,安理会决议必须得到全面和严格地执行,任何方面都不能任意解读,更不能采取超越安理会授权的行动。保护平民必须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和其他相关国际法,不能夹杂政治动机或目的。中方反对借“人道主义”之名行干涉内政之实。   主席先生,   中方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阿拉伯正义事业,始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合理诉求。中方支持在1967年边界基础上,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最终实现巴以两个国家和平共处。   当前中东和平进程深陷僵局。上周加沙地带局势再度紧张。中方对此深表忧虑。巴以和谈的停滞甚至倒退只能带来更多的动荡和冲突。越是面临复杂、严峻的局面,国际社会就越是要加大外交努力,争取推动巴以双方早日复谈。中方赞赏中东问题“四方机制”的努力,支持安理会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发挥更大作用。   主席先生,   不久前,中国就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提出了六点主张。我们呼吁叙政府及有关各方立即停止一切暴力行动,立即开启包容性政治对话,通过协商达成全面、详尽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尽快予以实施。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应尊重叙利亚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叙利亚各政治派别开启对话创造条件。叙危机十分复杂,政治斡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要坚持作出不懈的努力。中方为此多次派出特使与叙利亚各方接触,推动政治对话开启。中方支持联合国和阿盟叙危机联合特使安南为推动政治解决叙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支持阿拉伯国家及阿盟在推动政治解决叙危机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我们重视和欢迎安南特使近日对叙利亚的访问,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并为安南斡旋创造有利条件。   中方在叙利亚问题上没有私利。我们不庇护谁,也不刻意反对谁。中方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尊重叙利亚的主权及叙利亚人民的选择。任何外部势力均不应对叙进行武力干预、推动“政权更迭”。中方支持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协调人道主义救援努力,帮助改善当前叙利亚部分地区的人道主义状况。中方将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向叙人民提供200万美元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愿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同其他各方进行平等、耐心、充分磋商,推动叙利亚危机早日得到政治解决。   谢谢主席先生。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ywcf/t913280.htm 附 件:
个人分类: 外交|9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艾滋病署欢迎有关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新证据
xuxiaxx 2012-3-11 13:26
通过抑制艾滋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能够降低人体内的艾滋病毒数量,延长感染者的寿命,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除了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外,这种疗法也有助于预防病毒感染。非洲人口和健康研究中心的学者日前发表的研究提供了这方面的进一步证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对此表示欢迎。   201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病毒感染者坚持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把将病毒传染给伴侣的风险降低96%。近日,非洲人口和健康研究中心的学者们开展的研究又进一步确认了有关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于预防艾滋病毒新感染的作用,并首次提供了社区层面上的证据。      这项研究显示,在艾滋病毒感染者中有超过30%的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地区,和这一比例不足10%的地区相比,非病毒感染者新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低了38%。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表示,这一研究结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署鼓励所有国家和社区提高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覆盖率,因为这不仅将造福于艾滋病毒感染者,也有助于保护这些感染者所在社区内的其他居民。 来源: 联合国新闻网
1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索中的四川林业“碳汇”之旅
unclepanda 2012-2-28 09:38
以 “ 中国四川西北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在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下的清洁发展机制执行委员会( CDM-EB )成功注册为契机,四川林业碳汇探索之旅迈上新征程。 进入21世纪, 四川林业对外合作项目将“碳汇”作为重要内容年年推进。目前进行的碳汇项目合作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与美国大自然协会( TNC )合作选择在我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意义的熊猫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启动开展了“四川应对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汇项目”,其中由瑞士诺华( Novartis )制药集团投资建设的森林碳汇项目部分,预期在 30 年内恢复 9000 公顷 高质量的熊猫栖息地、改善 1500 公顷 的低质低效林分,吸收 300 万吨 CO2 ,实现碳交易 1.5 亿元 ;二是同美国大自然协会( TNC )合作启动了四川省林业碳计量体系研究项目,以四川省为示范,建立符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最新指南要求、满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报告和未来可能的国际义务报告要求的国家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LULUCF ) 碳计量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 LULUCF 碳计量系统框架,提高中国应对气候谈判及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能力;三是与保护国际( CI )合作在平武、北川、荥经等县开展森林碳汇造林和森林恢复项目;四是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在凉山州启动开展了小水电、节柴灶等应对气候变化项目;五是与保护国际( CI )和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启动了湿地保护合作。 围绕碳汇“标准”探索花样翻新。从早期的 CDM要求, 到后来又“开发”出了“熊猫碳汇”、“绿色碳汇”。日前,碳汇“黄金标准”成为新话题。
个人分类: 应对气候变化|43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俄反对联合国谴责叙利亚决议,美国独霸世界时代终结?
dongzg101 2012-2-21 00:09
中俄反对联合国谴责叙利亚决议,美国独霸世界时代终结? 2012-02-19 22:57:24 浏览 372130 次 | 评论 91 条 中俄反对联合国谴责叙利亚 决议 , 美国独霸世界时代终结 ? 2012 年 02/20 联合国大会 17 日 以 137 票同意 通过强烈谴责叙利亚 当局 继续暴力 镇压 的决议草案。该决议“全力支持”阿拉伯国家联盟的计划 ;要求 阿萨德把权力移交给副总统﹐叙利亚应建立全国联合政府﹐最终实行普选。 中国 和 俄罗斯 等 12 票反对 ,包括 叙利亚、古巴、朝鲜、伊朗、委内瑞拉、白俄罗斯 等“不先生”和 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津巴布韦 。 为了表示“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北京权威报刊《参考消息 》引用 西班牙《起义报》文章 ,另外起题目“ 纸老虎现原形 , 霸权被中俄终结 ”。借 法国政治分析家蒂埃里·梅桑 的口,高度评价去 年 10 月 4 日和 今 年 2 月 4 日, 中俄 两次否决关于叙利亚局势的决议草案 ,认为是 美国独霸世界时代终结 。 西班牙《起义报》 称; 面对最近的一系列事件,第三世界国家将不断得出以下结论,即萨达姆等试图为美国效力的人,或卡扎菲等试图与帝国主义谈判的人,最终都会被帝国主义军队消灭,他们的国家也将被摧毁。相反,巴沙尔等知道与俄 罗 斯建立联盟的人,将会生存下去。 反观习近平去美国“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希望中美两军培育战略互信”,想不到法国人还有斯大林主义的冷战思维,口口声声“帝国主义”,就差没有把中国骂作现代修正主义了。我们相信 观点可以百家争鸣,但是事实只有一个 ; 蒂埃里·梅桑 说“ 巴沙尔等知道与俄 罗 斯建立联盟的人,将会生存下去 ”。事实是;去年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制裁利比亚的决议被俄中联手不投同意票。当欧美下决心解决卡扎菲后, 美俄总统发表联合声明,严厉谴责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中国被出卖。 今年 2 月 4 日,联合国安理会谴责叙利亚决议草案被俄罗斯和中国否决掉。刚过去两天,俄外长拉夫罗夫访问叙利亚后声明, 莫斯科准备以阿拉伯国家联盟计划为基础,尽快促成叙国危机解决。要知道,中俄当初联合否决的安理会决议正是以阿盟决议为基础的。中国又一次被出卖。 西班牙《起义报》 称; 中俄 两次否决 联合国安理会 关于叙利亚局势的决议草案 , 海湾合作委员会和北约 成员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对抗由此产生。 海湾合作委员会和北约的失败表明新的力量对比正在出现。就像毛泽东曾说过的,他们变成了“纸老虎”。 作为北约成员国的西班牙人没有理由不知道 北约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军事同盟,而“上合组织”各国绝对不是军事同盟国家,塔吉克、吉尔吉斯等中亚小国做梦也想不到同北约为敌;何况“上海合作组织”的武力同北约差得太远。 《起义报》 这个观点荒谬绝伦。 法国政治分析家蒂埃里·梅桑 还认为“ 美国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强国。它只是在二战末期才介入战争,面对的敌人早已被苏联红军消耗殆尽 ”。 即使是苏俄最敌视、蔑视、仇视美国的军事家和军事学家都不否认 美国从 二次大战至今都是 一个 超级 军事强国 。 法国 专 家·梅桑 应该懂一点历史学 ABC , 从 1941 年 12 月 7 日正式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美军是彻底击败小日本的头号主力。夺取大西洋制海权、控制西欧制空权的主力也是美军, 1944 年 6 月诺曼底登陆并非美军参加欧战的开始。 [备忘录] 李鸿章受贿300万卢布(约190万美元)签订《中俄密约》。 0 您可能也喜欢: 联大通过叙利亚新决议说明什么? 联大谴责叙利亚当局166国站三队 叙利亚危局需要俄中联手扭转乾坤 联大通过新决议叙利亚会挨打吗? 中俄两国若对叙利亚问题“反水”,伊朗悬了? 6 上一篇 金正日封大元帥,金正恩逐步跳加官
个人分类: 茶余饭后|1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喀纳斯湖随想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2-2-17 18:12
喀纳斯湖随想
一位联合国环保官员这样评介:“喀纳斯湖是当今地球上最后一个没有被开发利用的地方,它的存在在于证明人类过去那无比美好的栖身地。” 凯纳斯湖的今天也是美好的。深达188米的湖水绿如蓝,清可濯纓,诱人神往。奔腾的喀纳斯河更是美轮美奂,仿佛是天河串连起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尤其是月亮湾里那双硕大的足印更诱发游人无限的遐想。(2000.07.) 喀纳斯湖随想 脉冲星聚西域天, 七月流火也微澜。 阿尔泰山金为骨, 喀纳斯湖玉做衫。 神羿踏访仙足水, 嫦娥沐浴月亮湾。 云青山翠湖澄碧, 北疆美景胜江南。 月亮湾
个人分类: 风光有感|235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政府的否决支持了叙利亚现政权对人民的镇压
daladala 2012-2-9 13:25
问:2月5日,中国和俄罗斯在安理会否决了涉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对此,英外交大臣黑格声明称这是“联合国耻辱的一刻”,是对叙人民的背叛,俄中站在残酷镇压人民的叙政府一边,站在了阿拉伯和国际社会的对立面,将助长暴政和杀戮等。中方有何评论? 答:这样的指责极不负责任,别有用心,中方完全不能接受。 中叙两国长期友好,中国是叙利亚全体人民的朋友。在叙问题上,中方始终将维护叙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维护叙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为出发点。 中方在安理会的投票立场是基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基于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也是为了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与有关方面一道,中方为缓和叙利亚紧张局势做了大量工作,有目共睹。 中国一贯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正义事业,与阿拉伯国家的友谊深厚,共同利益广泛。中方的所作所为光明正大,任何挑拨中阿关系的企图都是徒劳的。今后中方将继续为和平、妥善地化解叙危机而不懈努力。 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   1、谴责叙利亚当局持续蔓延的严重侵犯人权和基本自由的行为,比如对平民使用暴力、任意处决、杀戮和迫害媒体工作者和抗议示威者,任意拘留,强迫失踪,干扰示威者就医,动用酷刑,使用性暴力,虐待,包括对儿童进行虐待;   2、要求叙利亚政府立即停止所有侵犯人权的行为,停止对行使自己的权利,比如言论自由,和平集会和结社的自由等权利的行为的攻击。同时要求叙利亚政府保护其国民,确保其行为完全符合国际法所规定的义务,并充分贯彻实施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第S-16/1,第S-17/1,第S-18/1号决议以及联合国大会A/RES/66/176决议;   3、谴责不论来自何处的一切暴力行为,在这方面还要求在叙利亚的所有党派,包括武装团体,立即停止所有暴力或报复行为,根据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新方案,还包括停止对国家机构的攻击和报复;   4、回顾叙利亚发生的侵犯人权行为,包括暴力行为,必须追究其责任;   5、要求叙利亚政府毫不拖延地按照阿拉伯国家联盟2011年11月2日的“行动计划”及其2012年1月22日的决定: (a)停止一切暴力行为,并保护国民; (b)释放由于最近发生的事件而被任意拘留的所有人; (c)从城镇撤出所有叙利亚军队和武警部队,并将其遣返至原来所在军营; (d)保证和平示威的自由; (e)允许阿拉伯国家联盟所有相关的机构以及阿拉伯、国际媒体能够充分和不受阻碍地接触叙利亚所有地区和进行活动,以便确定叙利亚的真实状况以及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及时监控; (f)允许充分和不受阻碍地接触阿拉伯国家联盟的观察员代表团。   6、呼吁在免于暴力、恐惧、恐吓和极端主义的自由的环境中具有包容性的叙利亚主导的政治进程的形成,旨在有效解决叙利亚人民的正当愿望及其关注的问题;   7、在这方面充分支持阿拉伯国家联盟在2012年1月22日的决定中制定的倡议,促进民主、多元的政治制度的形成过渡。在这种民主、多元的政治制度下,无论背景、种族还是信仰,公民都是平等的,根据阿拉伯国家联盟制定的时间表,还包括推进叙利亚政府与在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支持下的叙利亚所有反对派之间的严肃的政治对话,旨在: (a)组建一个民族团结政府; (b)阿拉伯国家联盟要求叙利亚总统辞职把权交给第一副总统,并与民族团结政府充分合作,以便在过渡时期授权民族团结政府执行其职责; (c)在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监督下举行透明和的自由的选举; (d)鼓励阿拉伯国家联盟继续努力与所有叙利亚利益相关者合作;   8、根据阿拉伯国家联盟2011年12月19日的 “议定书”,呼吁叙利亚当局与阿拉伯国家联盟观察员代表团充分合作(阿拉伯国家联盟观察团因安全原因中止了在叙利亚的观察团行动,目前在恢复之中),包括通过给予观察员充分和不受阻碍的访问和自由活动的权限,促进观察团所必需的技术设备的进入,保证特派团的自由或私下采访任何个人的权利;保证不要惩罚、骚扰或打击报复,任何与特派团合作的个人;   9、按照2011年12月19日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协议及其2012年1月22日的决议,强调提供一切必要援助的需要。   10、要求叙利亚当局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合作,并给予人权理事会派遣的调查团充分和不受阻碍地进入该国的权限;   11、呼吁叙利亚当局允许人道主义援助,以确保需要接受帮助的人能够安全地、不受阻碍地接受人道主义援助;   12、欢迎联合国秘书长向阿拉伯国家联盟提供的支持,包括其观察员代表团在促进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中所做的努力;   13、注意到阿拉伯国家联盟于2011年11月27日向叙利亚当局施加的措施,并鼓励所有国家采取类似的步骤,并与阿拉伯国家联盟在促进措施的实施方面充分合作;   14、请求联合国秘书长报告本决议的执行情况,并在决议通过后与阿拉伯国家联盟协商,此后每隔30天进行一次报告;   15、决定即日起15日内审查叙利亚对这项决议的执行情况,并审查叙利亚在不遵守决议的事件和行为,并与阿拉伯国家联盟协商采取进一步措施;   16、决定继续积极处理叙利亚相关事宜。
个人分类: 中国纪实|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的机制已经不适应新的国际关系了
热度 4 lin602 2012-2-7 10:28
联合国现在已经‘老’了,对新的国际关系不适应了。打伊拉克没有通过联合国,打利比亚也不是‘禁飞’,现在叙利亚事件可能又要跳过联合国了。 这样下去,如果没有新的国际宪法出来,而且没有一整套程序,这个地球很危险。 现在的国际关系,让人感觉到象个‘国际黑老大’似的。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机制已经不适应联合国的运行机制了,而且这种约束力已经明显不行。 世界大战甚至不可收拾的大战,经常不是大国之间直接对抗开始的。经常是从不起眼的小国甚至小事情引发。没有一个好的国际新机制,这个地球会因为有的国家与领导人强势,其他部分国家不服,逐渐升级甚至先发制人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 地球上的核武器,让人可以死几十次吧。 美国及西方国家就是正义的化身?他们的制度好象延续二三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了,八国联军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也是在这种体制下发生的。人还是那个人种,制度还是那个制度,人性还是那个人性。 不但国内政治,国际政治也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 难道国际政治中就不要合理的民主制度?现在的国际政治体制合理吗?
2811 次阅读|7 个评论
全球变暖100图:4.“温度加速上升”的由来
热度 1 Amsel 2012-2-6 13:09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评价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发表了第四版评价报告(IPCC AR4)。这个报告评审稿有一幅图(下面顶图),用一条线来显示近一个世纪的升温速度。似乎嫌效果不够震惊,报告 文字部分 写到,“The linear warming trend over the last 50 years is nearly twice that for the last 100 years. ”(最近50年的线性 变暖 速度几乎是最近100年的两倍。)——在报告送交各国政府评审的时候,这句话遭到中国政府评议人员的质疑:   “ These two linear rates should not compare with each other because the time scales are not the same. ”(两个线性变暖速度不应该比较,因为 时间尺度不同 )。   这条评语正中要害,但是IPCC报告编写人员不但不做相应改正,反而在总报告的图中添上几条线(下面底图),为增加视觉效果而错上加错 (见 前文叙述 ) 。   我们一直不知道是我国哪位研究人员提了这条意见,他/她对IPCC的这种处理方法有何感想。 (鸣谢: IPCC Critism 。IPCC中间和最终报告的图件来源见 前文 说明。) 送审版的图: 最终报告的图:
个人分类: 全球变暖100图|37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坚持还在,希望就在
kejidaobao 2012-1-31 14:56
历经两周艰难卓绝的谈判,最后还冲入“加时赛”——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第17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大会终于落下帷幕。 由于之前诸多国家分歧严重,德班气候大会一直深陷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悲观情绪之中。但在最后一天,与会的190多个国家终于达成协议,同意将制定一项新条约,该条约将要求所有国家削减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还决定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建立特定机构为世界上的穷国募集、管理和发放数百亿美元的资金,而《京都议定书》承诺减排的有效期也将再延长5年。 最终时刻的“峰回路转”,以及各国在此次气候大会上为取得成果而做出的努力,让我们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尽管有许多人认为,大会行动可以保证谈判进程继续,但是不会对控制气候变化带来深刻影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联系到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机制中充斥的诸多争议选项,坚持达成最后的协议实属不易,理应看到其积极的效果,正如气候谈判非洲国家集团主席托西·姆帕努所说:“情况已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始发展了。” 德班协议旨在为应对未来几十年的全球气候变化确定新的路线,首次将所有主要排放国纳入国际社会旨在控制全球变暖的努力中来,其“象征性意义”将远大于“实质性进展”,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Christiana Figueres的话概括就是:“我对达成此项协议的国家致敬。为了实现通过长期努力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这一共同目标,所有国家都舍弃了本国十分看重的一些目标。” 气候变化自身的复杂性、综合性远远超过其他世界性议题。自1995年以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缔约方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回望17年的坚持谈判,虽然困难重重,矛盾尖锐,但随着谈判进程展开,很多变化已经发生,尤其是低碳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从长远来看,气候谈判纵使并不完美,对人类还是蕴含着独特的价值(综合新华社、美联社、路透社等消息)。 在整个谈判的进程中,欧盟扮演着“准领导”的角色,一直在积极的推动谈判进程,而了解在减排方面一直较为激进的欧盟能源政策,也许可以使我们对世界未来的能源结构做一初步的展望。 12月1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50能源路线图”,即实现欧盟到2050年碳排放量比1990年下降80%至95%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据介绍,欧盟将通过4种路径来实现这一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使用以及采用碳捕捉与储存技术。 在路线图中,可再生能源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欧盟预计,到2050年其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需求的比例将上升到55%以上;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希望大力发展节能技术以降低能耗到32%到41%;核能占全部能源需求的比例仍将维持在15%至18%之间,而大力发展碳捕捉与储存技术,将有助于减少32%的碳排放。雄心勃勃的欧盟委员会设计了不同的情景,以预测不同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在未来所占的不同比例,而这几种情景的最终结果都可以实现减排目标(12月16日新华社)。 我们没有人知道2050年的真实世界究竟会发生些什么,无数的设想又会有多少变为现实,但有一点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那就是地球环境正在督促每个人必须坚持行动,为未来带来更多的希望之光。 而近日,英国伦敦大学的一个科学小组声称,他们发现了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核,进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发艾滋病的关键机理,这一突破被认为提供了更有效对抗艾滋病病毒的新标靶,为已坚持30余年的艾滋病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科学家们很早就发现,艾滋病病毒要进入到细胞核内,必须通过细胞核的大门——核孔复合体,但艾滋病病毒是如何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至今尚未而知。而这一小组成员发现,艾滋病病毒衣壳会与细胞核孔复合体上的Nup358蛋白绑定,进而让病毒进入细胞核,与DNA结合。这个衣壳蛋白就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核孔复合体这把“锁”,使得艾滋病病毒最终“破门而入”,危害人类。 过去几乎所有的艾滋病治疗都是瞄准病毒本身,但艾滋病病毒变异性极强,从而使药物治疗经常陷入无效的绝境之中。领导该项研究的伦敦大学学院Greg Towers教授指出,对于艾滋病的治疗来说,能够领先一步来开发出新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要。如果能够使用药物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核的路径,就能够阻止病毒在体内的扩散,这是一种对抗艾滋病病毒的新方法,将使屡败屡战的艾滋病治疗增加一丝光明的期待。 坚持就是希望的开始。在2009年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女科学家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认为,必须为那些有才能、愿意献身科学、并有可能成为科学领军人物的女性开一些道路。使她们少一些困难,多一些支持。当时,就有一位记者发出疑问,认为这么多年的努力并没有看到什么成效。当时,韦钰表情凝重地回答:“因此在这里我们必须坚持,因此我们必须呼吁。”而到2011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一坚持的初步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放宽女性申请青年科学基金年龄到40岁,还规定女性可以因生育而延长在研项目结题时间,并逐步增加专家评审组中的女性成员人数。它让我们相信,以最单纯的态度坚持下去是会有希望的,而这种希望也由于为这个世界、这个国家造福而变得光明伟大。■
个人分类: 科技风云|23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气候变化关乎人类未来
kejidaobao 2012-1-31 14:51
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长期合作行动计划、绿色气候基金、2020年后减排安排得以解答。 1898年,瑞典科学家Svante Ahrrenius即提出“温室效应”名词,警告燃烧煤、石油产生的CO2会令地球温度上升。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1987年达成《蒙特利尔议定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气象组织1988年成立气候变化政府间会议(IPCC);1990年,IPCC发布第1份评估报告,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建立气候变化框架条约,联合国常委会批准气候变化公约的谈判。然而,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通过《京都议定书》,2002年通过《德里宣言》,2007年达成《巴厘路线图》,2009年诞生《哥本哈根协议》。 “气候变化”指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频繁、自然灾害加重、生态系统濒危、疾病传播加剧。其原因是自然的内部进程、外部强迫及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用改变、森林植被毁灭等人为影响,而90%以上的责任是人类的。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而人类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走向。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中国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洪涝等自然灾害加重、台风和风暴潮频发、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影响等。这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能源技术自主创新、农牧业生产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等提出诸多挑战,也对国家发展战略、政治经济政策、科学技术研发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技导报》2011年第34期第15—19页刊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婉“应对气候变化为中国发展带来机遇”一文。本期封面图片为地球大气层示意图,本期封面由金功博设计。 (本刊记者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2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心性修养与独立人格
benlion 2012-1-28 14:31
学习美国要学习美国的精神 - 独立精神、精神独立,从英国的殖民地转变成为世界的领袖和联合国的总部,学习欧洲也学习欧洲的思想家精神 - 哲学思想家、科学思想家、艺术思想家、宗教思想家、管理思想家、政治思想家、经济思想家 - 是这些思想家成就了欧洲从中世纪和古代希腊 - 罗马文明向近现代文明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日本也学习日本的论语加算盘的精神 - 在工业上精工制作,在国际上开拓市场。学习德国需要学习研究精神 - 美国派遣专家考察团从而从德国引进了研究型教育和现代工业流水线的工业管理体制。 以色列国一个国土很小,资源匮乏的中东小国,“以色列的奇迹”是在留学之前在驻华大使馆看到的一本小册子。远在大学毕业不久也曾经读过一本美国教科文机构给外国学者的书籍,同样也描述了一个美国从独立战争到教育、科技和产业从东部、中部向西部发展的可歌可泣的历史资料。学习一国的精神实质学习一国之民的创新精神和勇敢的开拓精神,这就是我们急需要学习的文化精神实质。 精神的独立和独立思考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一国的知识阶层的研究精神、傲骨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个国之民的自我反省、自我修养、自我学习与自我开创的精神,可以在全球世界各民族和各文化中发掘宝石和精华,从而获得养分、能量和创造新的文化知识和发现新的管理机制。知识阶层是一个民族的智慧阶层,无论是民是官,生存在一种文化土壤,来源于一种社会环境,思想、行为和言论都是一个社会一种文化的反映。
23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五十六:气候变冷还是变热?
蒋高明 2012-1-26 23:32
蒋高明 2009年12月,声势浩大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使“气候变暖”的话题进一步升温,但是北半球紧接着却出现了一系列异常低温天气。怎么解释这种极端的寒冷天气?气候变化的趋势究竟如何?怎样看待变暖和变冷之争?2010年01月25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皇甫平丽撰文报到了一些信息。 《瞭望》文章称,冷暖之间,公众莫衷一是,国际气候学界也掀起新的探讨和争议。寒潮天气或许正可为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决策带来更理性和冷静的空气。气候学家认为,应该清醒地看到和承认,人类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研究资料不足,模式还不清晰,很多问题尚无法定论或存有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2009年的春节是个严寒的春节,那年北京仅雪就下了五六场,这对喜欢雪的我多少感觉到冬天的可爱,为此,我拍摄了不少雪的照片。北半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创纪录的低温和雨雪天气中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场暴风雪给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带来83厘米降雪,打破了1969年创下的76厘米的降雪纪录。北达科他州4日气温达到全美最低的-46℃。在欧洲,英国经历了自1981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寒潮。地处南欧的西班牙也发出了低温警报。在亚洲,韩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大雪,是自1937年有记录以来积雪最厚的一次大规模降雪;中国北京也连续降雪,气温达到40年来最低;位于南亚的印度和孟加拉国也受到寒潮袭击。 上述异常天气说明,人类还不能把握“老天爷”的脾气。寒冷的天气与公众心目中对“气候变暖”的印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有关气候变冷的说法因此受到了关注。英国《每日邮报》于2010年1月10日九发表文章《我们是否进入30年的地球变冷期?》,文章披露,包括德国著名气候学家莫吉卜.拉蒂夫在内的多位权威气候科学家指出,连日来的异常气候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在接下来的20年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 围绕气候变化的另一个很大争议是,究竟气候变化是人类引起还是自然变率。俄罗斯著名天文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天文观测总台宇宙研究室主任阿卜杜萨马托夫就认为,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太阳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微不足道。他认为,目前的“温室效应”理论看似合理,但缺乏确凿的科学依据。 阿卜杜萨马托夫被归为“变冷派”,因为他认为,由于太阳对地球辐射将会于2041年或2042年达到最低值,从2012年至2015年起,全球气温将开始缓慢下降,降温期将会持续50年左右,在此之后气温又将开始新一轮的缓慢上升。但这位称自己为“少数派”的科学家强调,届时全球范围内年平均温度将会比现在降低大约1℃到1。5℃,人们无需为此担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接受媒体访问时也认为,今天还很难回答“未来世界会不会进入小冰河期”这个问题。因为气候变化是个很复杂的科学问题,影响气候变化的因子非常多,彼此之间关系又非常复杂微妙,忽略任何一个因子,都可能会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然而,一次“冷事件”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年平均温度变化,也更难改变气候变暖的趋势。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极地冷涡未来强度会逐渐减弱,经过1月下旬的过渡期,当2月份赤道太平洋增温中心到达东太平洋正常位置时,气候会重新回归偏暖的状态。人类活动、自然外强迫(主要是指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和由大气圈、海洋圈、生物圈、陆地圈和冰雪圈这五个圈层组成的气候系统的内部变化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三大因素。从三类因素分析来看,按照平均60年的周期算,以1998为界,预计未来十几年气候仍然继续变暖,但遭遇冷事件的风险增加了,冷事件造成的灾害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 因此,许多主流科学家还是坚持全球变暖说。2010年7月11-15日,笔者与来访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授奥斯本(C. Osbone)聊到气候变暖的话题,英国科学家大都是坚强的气候变暖学说支持者,奥教授的许多研究都与气候变暖有关。全球主流科学家,包括英国、美国当然也有中国科学家认为,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气候变暖,以及一系列环境变化将加重人类的生存压力。人类要能够可持续生存下去,必须减少温室气候的排放,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低碳是Low Carbon的直译,其最初含义是大气中含较低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即设法降低空气二氧化碳浓度之意。当然,除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外,广义的碳还包括甲烷(CH4)、氯氟烃 (CFCs)、有机挥发性化合物(VOC)等含碳化合物。其实,还有一些化合物,虽然不含有碳,但也是人类要计划要减少的,如氧化亚氮(N2O)、氮氧化物(NOx)等。上述提到的几种气体与水蒸气等,统称为温室气体,可造成全球性升温。如果不是特别指出,一般人们理解的“低碳”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而已。为什么小小的碳成了人类的心腹之患呢? 碳的原子序数是6,即含6个质子,原子量为12.011。碳是地球生物圈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活跃的元素之一。我们都知道,整个有机化学就是碳的化学,世界上最硬的东西金刚石是碳的晶体,而几乎最软的固体——石墨也是由碳构成的。在生命世界里,太阳能量是吸收到含碳化合物中,才得以转移并传递下去的。这个能量转变过程,用光合作用研究人员圈内的术语来说,就是“吸、传、转”。没有碳的参与,太阳能是无法进入到食物链中去的。碳在高等植物在气孔之外,是以二氧化碳,即无机物存在的,它是自由飘逸的气体;在气孔之内,光合作用将碳固定下来,成为含氢的碳链,是有机物。这些物质最初合成的时候,是碳水化合物,进一步代谢生成蛋白质、脂肪、纤维、木质素等大分子产物。陆地上,除植物外的一切生命,当然包括我们人类自己,都要依靠植物固定的能量和合成的物质而生存。动植物死亡后,微生物负责把它们体内的碳还原到大气中;来不及还原的,借助地质作用,变成地下沉睡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在海洋里,还有大量的碳变成了珊瑚礁。这一奇妙过程,在工业革命发生以前,都是达到自然平衡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长期保持在200~300ppm的水平,是真正低碳的。 然而,对于中国来讲,我们面临的更具体更大的问题还不是温室气体,而是环境污染问题。著名经济学家郎小平教授就持这个观点,他认为低碳可能是发达国家为限制中国经济发展设立的一个陷阱,中国人不管气候变暖,还是变冷,我们首先解决的一是吃饭问题,二是环境保护问题,三是贫富差距问题。尽管,中国政府已向全世界承诺了减少温室气体,但我们必须心里清楚,那些担心全球汇变暖的西方国家,正在将污染向中国转移,中国自己制造的污染没有很好地解决,那些因发展低碳经济为由淘汰到中国的搞耗能产业持续恶化中国的生态环境。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五十四:自然保护区的两难选择
蒋高明 2012-1-15 23:14
蒋高明 自然保护区,顾名思义是指自然的地方,是人类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给野生生物留出来的地盘。但是,现实问题是,人类已经将野生生我的地盘侵占了,如果再让那些“生于斯、长于斯”农牧民给野生生物腾出位置,显然是很困难的。自然保护是国家的事情,当地人要生存是他们的事情,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在中国,没有人居住的自然保护区几乎不存在,这无疑为保护工作带来诸多问题。 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国际著名的一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但在其核心区,却居住着几千名当地居民。中央和地方政府几次想把他们迁走,但都遭到当地居民的反对。当地居民常说:“我们靠山、养山、吃山,山林就是我们的命根子。现在让我们迁走,叫我们吃什么?”。农民的话也不无道理,这是因为当地农民在先,保护区建立在后,而且,划分保护区的核心区时,又很少经过当地居民的认可,是领导替他们决策的。这样,当地百姓对自然保护区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安徽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巨大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库,有130多种动物,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13种,1400多种植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有30多种。然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保护区内的居民毫无意义,村民守着如此丰富的资源,却很难摆脱一个“穷”字。他们的贫穷,与他们身处保护区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梅花鹿、苏门羚等野生动物都是食草动物,保护区不允许当地农民在庄稼地里喷洒农药,防止农药散播到野生动物吃的野草上,致使野生动物中毒。而这一限制本身就减少了农作物的产量。 历史上的清凉峰附近是远近闻名的玉米产地,这里产的玉米甜嫩爽口,深得四方人士喜欢,可是划为保护区后,当地百姓自己也吃不上这样好的玉米了。罪魁祸首就是受保护的野猪。野猪是杂食动物,生命力旺盛,繁殖速度仅次于老鼠。对于保护区内的农民来说,大批的野猪就是大批的害兽。野猪成群结队地祸害庄稼,根本不怕人。农民们眼睁睁的看着野猪把他们用血汗换来的丰硕果实毁掉,既不能用枪打,又不能下套抓。山芋、稻米、小麦、竹笋、油菜以及各种优质水果,在当地遭到与玉米一样的命运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素有“鸟类天堂”之称的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黄河以北暖温带内陆平原人口稠密区唯一的国家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各种鸟类130余种,其中有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天鹅、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7种。此外,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兽类资源、水生昆虫资源、两栖爬行动物资源、鱼类资源、植物资源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乱砍乱伐、利益冲突等各种原因,使自然保护区遭到严重破坏,所呈现出的惨烈景象是沙丘被挖、植物被大量损害、大面积的芦苇被烧毁,一些鸟类被迫退缩到湿地核心区一片仅存的芦苇荡中。流经保护区的大沙河已被严重污染,过去常在河中嬉戏觅食的各种鸟类早已不见踪影。 保护与发展,谁来化解这对矛盾呢?十几年前,笔者就和国内外的自然保护区的专家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也想过高生态旅游,或者利用本地资源发展一些低破坏的生产经营活动,但目前看来,除了九寨沟等个别保护区通过旅游致富外,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建立后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少。 即使名义上的生态旅游,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搞成了大众旅游,且受益的群体(如餐饮、旅店、商店、交通、修理产业)多为保护区外的人,因为保护区内部的农牧民缺少经营头脑,这又引起了另外的矛盾,即外来人群(包括保护区的管理者)与当地居民的矛盾。当地人抗议,外来人群利用他们保护好的地盘来赚钱,而当地人只有出苦力的份儿。要科学解决这个矛盾,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尤其国家管理基金能够落实到当地居民头上是最关键的。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内外
热度 24 lixuekuan 2012-1-15 11:05
联合国内外
参观联合国,正好是感恩节假期,没有了会议,也就没有了喧闹,一片平和的画面。阴沉沉的天,不时滴下一些雨点,联合国内外都没有几个人影。 这楼够丑的 破烂的地球 拒绝战争 哪个国家送的礼物? 又是哪个国家送的礼物? 留个影吧 假期还在工作? 都是这里的主人? 人类一直的破坏她! 旗杆下 旗杆下 旗杆下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5597 次阅读|51 个评论
科索沃手记:亲历塞族与阿族分裂的北部冲突区
热度 7 oninlotr 2011-12-31 04:30
这一个多星期发生了太多事情,让人透不过气。沉重,压抑,兴奋,紧张,各种过山车一样的情绪包围着我。 从上周末说起吧。圣诞前夜,和联合国, EULEX, OSCE的朋友一起去北科索沃的冲突区米特罗维查(Mitrovica)。我当然觉得兴奋得不行,因为自从今年八月那里建起路障和堡垒,塞族把守管卡不让他人通过,表示誓死守卫北科索沃,那里又一次成为国际焦点之一。我的法国室友萨沙从1999年战后一直在联合国科索沃工作,对形势颇为了解。他提醒我带好护照,以免被那边的警察盘查---北部边境因为塞族的控制,外国人可以随意通行,但这不符合科索沃政府(阿尔巴尼亚人)的规定。 米特罗维查联合国分部 从首都普里什蒂纳开车到米特罗维查的半路上,突然看到荒草里露出一些房屋的废墟。萨沙跟我解释说,这些都曾经是塞族居民的房子。1999年北约轰炸期间,他们看形势不妙,大批迁往塞尔维亚,黑山等地,走之前把自己的房子全部炸掉,不想留给阿尔巴尼亚人。但这在某些媒体宣传里,就成了“阿尔巴尼亚人残酷炸掉塞族房子”。这些废墟仿佛丑陋的伤疤,战后十几年也没有人去触动,但却一直没有被遗忘。看到这些,感觉自己终于好像也经历了这段历史,即将走进漩涡的中心,不由得百感交集。遥想当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我还是个小学生,和老师同学在教室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痛斥美国和北约,一边赞美我国和米洛舍维奇的坚强同盟,那时候怎么想得到这些岁月带来的变化,怎么想得到这世事背后还有复杂得多的真相呢?又怎么想得到今天的我会走上这样一段旅程呢?当然,伤及无辜的暴力行为永远要遭到谴责,但米洛舍维奇,卡扎菲这些曾经的“老朋友”,都难免露出屠夫的真实面目。 米特罗维查市被一条河分为南北两部分。南边是阿尔巴尼亚人区,市中心房屋堆积,显得十分拥挤,据萨沙说都是这几年才飞速建起来的,万一来一场地震后果不堪设想。拥挤丑陋的街道上,横七竖八的立着各种国际组织的招牌,“前方一百米联合国高级难民署”,“右边一百米丹麦难民组织”,“前方联合国科索沃驻地”,等等。街上到处可见科索沃解放军前领导人的大幅照片,都穿着迷彩军服,手拿武器。这些大幅画像出现在街心花园的广告牌上,也出现在银行的大幅广告旁边,看起来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颇有战争时期的感觉。这个被萨沙戏称为免费的广告代言人。 终于我们到了河边,对面就是北米特罗维查,而大桥中间就是塞族人建起的路障,割断了从普里什蒂纳到贝尔格莱德的主干道。这些路障源自今年八月,起因是科索沃政府准备对塞尔维亚运来的货物额外征税,于是塞族人在几处主干道上都建起堡垒,彻夜守卫。EULEX和KFOR维和部队几次准备强行拆除路障,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呢?不管日夜,总有人暗中观察路障的动静,一旦看到维和部队过来就发起警报,十分钟之内能集结几百人,维和部队当然拿他们没辙,每次都无功而返。 桥上的路障 还没走到桥边,我们就看见斯洛文尼亚KFOR维和部队和装甲车守在桥边。一看路障顶上,居然出现了几个塞族人,猛力挥舞着塞尔维亚国旗。从桥这边望过去,能看见对面街道上也挂着塞尔维亚国旗。萨沙警告我们不要再走近了,这些人一定会用石头攻击我们。我们本来的计划是从这里过桥到北边,但萨沙说看这形势,恐怕今天都不能过桥了,因为根据他的经验,只要这里有人守卫,看到欧盟牌照的车过桥都会发起攻击(我们的车法国牌照),因为欧盟国家大多支持科索沃独立。本地联合国的人也劝我们不要开车过桥。但是,走路也不安全!现在最好的过桥方法是选工作日时间,趁桥上没有守卫的时候走过去。 路障上挥舞塞尔维亚国旗的人 看来是没法过桥了,于是我们沿着河岸闲逛,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对岸有三座居民楼,被用铁栅栏和其他建筑物隔开。有一座很小的桥从这三栋楼通到南岸我们跟前。原来在北岸,只有这三栋楼住着阿尔巴尼亚人,于是为了安全将他们和塞族隔离开!因为铁栅栏,南岸阿尔巴尼亚居民从小桥到北岸只能到达这三栋楼,而北岸的塞族人也无法从这里来南岸。实在是太古怪的场景了。战争已经结束十二年,可这种隔离仍然是和平中挥之不去的阴影。站在桥南边,我感到很恍惚:说这里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科索沃国家,但明明桥那边飞扬着塞尔维亚国旗,看得到塞尔维亚语标示;说这里是塞尔维亚,但街上明明是阿尔巴尼亚语的天下,另一个民族讲着另一种语言。贝尔格莱德,离这里这么近,又那么远。 北岸阿尔巴尼亚人住的三栋楼,和专门搭的小桥 (未完待续)
3553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五十:中国政府的努力
蒋高明 2011-12-29 22:47
蒋高明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农作物8大起源中心和4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中国生态系统类型居全球国家之首。种子植物有3万余种,仅次于世界种子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3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00余种,其中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7%;中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不仅如此,特有类型之多,更是中国生物区系的特点。已知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为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5%,种子植物有5个特有科, 247个特有属,1.73万种以上的特有种。 中国于1993年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随即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成立了由24个相关部门组成的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在公约各谈判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8年,中国政府在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后,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要求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需要,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帮助下,着手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过去17年来,中国已初步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外来有害入侵物种控制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发布并实施了《中国水生生物养护行动计划纲要》和《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规划纲要》,85%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47%的天然湿地、20%的天然林、绝大多数自然遗迹、65%的高等植物群落类型和绝大部分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得到了初步保护。为响应联合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号召,中国政府又制定了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农作物8大起源中心和4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中国生态系统类型居全球国家之首。种子植物有3万余种,仅次于世界种子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3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00余种,其中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7%;中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不仅如此,特有类型之多,更是中国生物区系的特点。已知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为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5%,种子植物有5个特有科, 247个特有属,1.73万种以上的特有种。 环保部发布的一九九八《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说,中国生物物种种类丰富,生态系统类型齐全,遗传物质的野生亲缘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三万种,占世界百分之十,居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二百五十种,居首位;有脊椎动物六千三百四十七种,占世界百分之十四,其中鸟类一千二百四十四种,居世界首位;鱼类三千八百六十二种,居世界前列。中国特有物种繁多,其中高等植物一万七千三百种,脊椎动物六百六十七种。中国经济植物和家养动物的丰富程度居世界首位。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续称,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被子植物有珍稀濒危种一千种,极危种二十八种,已灭绝或可能灭绝七种;裸子植物濒危和受威胁六十三种,极危种十四种,灭绝一种;脊椎动物受威胁四百三十三种,灭绝和可能灭绝十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2009年,国务院去年批准新建了十二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增加到一百三十六个。 中国还制定了白鳍豚、白海豚、海龟等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了长江白鳍豚、江豚的同步监测,为进一步摸清长江白鳍豚、江豚的现状及活动规律,制定相应物种的保护措施和对策提供了依据。 然而,即使中国政府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由于长期以来,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短时间内难以扭转,一些重要物种栖息地受到威胁、遗传资源流失和丧失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百岁寿星
fuchengcaiyun 2011-12-24 10:34
据2000年统计,中国现有百岁寿星一万人,据联合国最新统计,全球老龄人口为6.29亿,占10%,2002年全世界百岁寿星共约21万人,平均百万分之33.39。中国贵州的龚来发,1996年去世时147岁;四川青城山采药道人李青莲去世时154岁;伊朗老妇穆赫辛,1997年161岁;日本有个叫满平的,长寿242岁,妻 221岁,儿196岁,儿媳193岁,孙子151岁,孙媳138岁。中国中医学者李庆远,1933年去世时256岁。以上证明,人活到百岁、甚至二百岁已成就,无可非议。又据《新民晚报》报道:据史书记载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是英国的弗姆·卡恩,他活了209岁,经历了12个王朝,(但奇怪的是英国出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却未有记载,本书作者注)。一般人的平均寿命究竟有多长呢?科学家们认为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测算:一是按性成熟的年龄来测算,为14-15岁的10倍即140-150岁;二是按成长期年龄来计算,为20- 25岁的7倍即140-175岁;三是按细胞分裂次数来计算,为50次乘以细胞每次分裂平均周期2.4年即120岁。比较多的专家倾向于第三种算法。 1994年2月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的“衰老的分子观”讨论会上,在回答“人的寿命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时,与会的40多位生命科学家的答案是: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可以活到 110
0 个评论
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xuxiaxx 2011-12-14 09:23
12月13日,由健康报社主办的“白丝带联盟中国行”促进妇幼健康高端沟通会在京召开。   卫生部副部长尹力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多项措施提高了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2010年全国婴儿死亡率为13.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30/10万,比1990年下降了66%。他说,当前,我国妇幼卫生工作处于关键阶段。中国妇幼卫生发展政策措施明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更多请链接: http://www.jkb.com.cn/document.jsp?docid=262035cat=09C
1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气候协议根本不可能达成
Amsel 2011-12-10 13:01
【题目应该改成“永远”不可能。】 原因是,各国政治制度相差太大,各国国民的政治观念相差太大。差距大到什么程度?远远大于中美科技人员对各自院士事务看法的差别。这种宣称要组成“世界政府”、“气候法庭”来审判气候争议(包括西方国家的历史责任)的 草稿 ,固然是玻利维亚等国家率先炮制的,居然能放到联合国FCCC(气候框架委员会)网站上,这对自由国家的公民完全是一种冒犯。可见“气候谈判”纯粹是个各色左派的闹剧,毫无权威性可言。
个人分类: 全球变暖|2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上最优秀的农村金融研究网站-FAO
zhao1198 2011-12-9 23:43
世界上最优秀的农村金融研究网站!强力推荐! 农 村金融研究中心( The Rural Finance Learning Centre)是一个由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中的农村金融方面的专家负责管理的网站。 农村金融研究中心 由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银行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提供赞助,是一个名为“农村金融能力建设促进”(Improving Capacity Building in Rural Finance,CABFIN)项目的一部分。 这个网站致力于提供农村金融研究领域的最佳参考资料。网站的内容对所有人完全免费开放,任何人不用注册都可以查阅和下载。如果你注册为网站用户,你就能收到网站的每月更新提示,并且能向网站编辑推荐相关资源。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中的农村金融方面的专家长期以来致力于提供农村金融方面的指导,促进这一领域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开发这一网站是他们保持着一角色所作的新的努力。 网站编辑积极的搜集农村金融领域有用的资料。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分析相关材料,撰写摘要,改写相关材料以适应网络传播,跟踪相关的讨论,回答网站用 户的问题,改进网站等等活动。网站编辑积极的推广网站的应用,扩大使用者的范围,同时积极和这一领域的专家建立和保持联系。 这一网站定期从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那里征求意见。相关专家对网站进行批评指导,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推荐更多的内容。
个人分类: 网络资源|2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外司法救济是尊重国民生命_网易
miran 2011-12-8 17:30
[转载]海外司法救济是尊重国民生命_网易
墨西哥籍少年在美杀警被判死刑,墨总统福克斯因该少年未获得墨西哥的法律救济而向美国求情 墨西哥总统也曾为了国民生命求情。 1988年,3岁便移民的的墨西哥籍少年Javier Suarez Medina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与缉毒警察的枪战中,射杀了一名乔装成毒贩的警察,时年19岁。为挽救国民生命,墨西哥总统福克斯曾给德克萨斯州州长佩里打电话并写信,表明审判中的瑕疵。并在2002年8月赴美国会见总统小布什。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玛丽·鲁宾逊女士也发表讲话,要求美国延迟对该死刑犯的处决。她还专门写信给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表示她对审判进程的强烈关注,另有14个国家试图希望游说美最高法院改变判决结果。 但最终这些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appeal.html --------------- 从国家利益国家关系角度考虑, 墨西哥 当然应该压根儿不搭理这个事.反观中国外交部以政府名义赠车事件, 就知道中国 政府是如何考虑本国国民与国家关系的孰轻孰重。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0 年日均儿童死亡数量比1990 年减少12000 人
xuxiaxx 2011-12-8 09:57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 纽约/日内瓦,2011 年 9 月 15 日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今日共同发布全球儿童死亡率的最新评估报告。该报告显示,每年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数量从 1990 年的 1200 万以上下降到了 2010 年的 760 万。 这些新数据表明,与 1990 年相比,每天大约有12000 名更多儿童的生命得到挽救。 一份关于儿童死亡率的年度报告显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全球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在 1990 – 2000 期间为 1.2% ,在 2000 – 2010 年期间加快了一倍,达到了 2.4%。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速度是十年前的两倍。这一消息证明,即使在最贫困的地区,我们依然能够取得进步。但是,无时无刻我们都要记住一个令人心寒的事实——每天仍然有大约 21000 名儿童离开这个世界,而那些夺去他们生命的根源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安东尼.雷克 (Anthony Lake)说。“如果给予最弱势的群体更多投入,将帮助我们以更快的速度、更经济有效的方式挽救更多儿童的生命。” 在 1990 – 2010 年期间,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了三分之一以上,即每一千名儿童中,死亡人数从 88 名下降到了 57 名。 然而,很不幸的是,这样的进步速度依然无法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4 (MDG4),因为该目标呼吁,在 2015 年之前,将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 “儿童死亡率的降低与很多因素有关,尤其是为新生儿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所上升。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提高儿童营养和免疫覆盖率、提供水和卫生设施等也是死亡率降低的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这些证据表明,为儿童健康进行投资是物超所值的,同时也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需要加快投资的速度。” 在那些儿童是最脆弱群体的国家,取得了一些最显著的进步。 比如在尼日尔,在1990 年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为 311‰。为了解决看病路远的问题,尼日尔向全国各地数千个新医疗站派出了接受过训练的社区卫生工作者,提供高效的医疗干预。在2010 年,尼日尔是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整体下降绝对值最大的五个国家之一,其他四个国家分别为马拉维、利比里亚、东帝汶和塞拉利昂。 陈冯富珍博士和雷克先生一致认为,为了克服当地在获取和使用基础服务时面临的困难,政府的承诺和策略的实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该报告显示,新生儿和婴儿面临着最高的死亡风险,而在降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过程中,在这方面取得的进步也相对较小。出生一个月以内的婴儿的死亡数量占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 40% 以上,一岁以内婴儿的死亡数量占 70% 以上。 所取得的改善和成功是令人鼓舞的,但是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仍然是世界上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地区。平均每 8 位儿童中,就有一位在五岁以前死亡——这是发达地区平均水平 (1:143) 的 17 倍以上。南亚平均每 15 位儿童中,就有一位在五岁以前死亡,是世界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第二高的地区。 五岁以下死亡的儿童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亚地区。1990 年,这两个地区占全球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 69%。2010 年,该比例上升到了 82%。在2010 年,全球大约一半五岁以下死亡的儿童集中在五个国家:印度、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巴基斯坦和中国。 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网
1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球艾滋病毒/艾滋病应对报告
xuxiaxx 2011-12-6 11:07
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发布 2011年11月30日 -- 新报告审视了截至2010年底,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艾滋病毒预防、治疗、关爱和支持所取得的进展。 该报告是自2006年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出版的系列年度进展报告的第五份。 该报告介绍了全球艾滋病毒流行概况和卫生部门应对措施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2011年后的前景。同时,该报告还介绍了各区域和国家关于艾滋病毒流行和进展情况。 下载报告 2011年进展报告 - 英文 新闻稿 应对艾滋病毒方面取得空前全球进展,但持续投资至关重要 重要事实 2010年全球艾滋病毒流行和进展状况的重要事实 2010年各区域和国家关于艾滋病毒流行和进展情况的重要事实 实况报道:艾滋病毒/艾滋病 来源:WHO网
1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特别报告员鼓励法国采取综合战略打击儿童贩卖及儿童色情问题
xuxiaxx 2011-12-6 11:05
  2011年12月02日 “联合国儿童贩卖、儿童卖淫与儿童色情制品问题特别报告员”姆吉德(Najat Maalla M'jid)11月21日至12月2日对法国进行了访问。访问结束时,姆吉德欢迎法国政府为预防和打击贩卖儿童及对儿童进行性剥削的行为所采取的措施,她同时鼓励法国采取综合策略,不歧视地保护所有弱势儿童免遭各种形式的剥削。      姆吉德此次访问法国是“联合国儿童贩卖、儿童卖淫与儿童色情制品问题特别报告员”自2002年以来第二次访问该国。访问期间,姆吉德会见了法国的国家和地方官员,以及公民社会和私营部门代表,她还前往了位于巴黎、里昂、波尔多和马赛的儿童看护中心。      姆吉德在访问结束时指出,尽管法国的儿童贩卖和性剥削问题的程度仍然不明朗,但互联网上的儿童色情现象却令人担忧地增多。姆吉德同时指出,失调家庭或生活不稳定家庭的儿童的脆弱性加大,无人陪伴的外国儿童遭受所有形式的剥削风险也很高。此外,儿童使用不安全的新技术使他们面临性引诱和接触色情产品的风险。      姆吉德指出,法国制定了强有力的法律,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儿童保护体系。法国的地方当局开展了众多的儿童援助、支持和照顾项目,但是该国的儿童保护与照顾工作仍然支离破碎,而且根据各地方当局的能力不同而不平衡,同时还缺乏部门间的协调。当前,社会服务部门力不从心,其为儿童提供住所和陪伴的能力远远不及需求。      姆吉德强调,法国应为加强儿童保护制定国家战略框架,并进行有效的跨部门合作。此外,当前的经济困难形势不应当影响用于保护儿童的资源。姆吉德同时鼓励法国政府继续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涉及儿童的跨国犯罪。 来源:联合固新闻网
1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杨洁篪外长在联合国“非洲之角饥荒问题”捐助国大会上的发言
whyhoo 2011-12-4 22:11
尊敬的潘基文秘书长, 尊敬的阿莫斯副秘书长, 女士们,先生们:   近期,非洲之角地区因遭受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出现大面积饥荒。有关国家超过12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危机,数百万人饮水困难,超过200万儿童营养不良。联合国近30年来首次宣布非洲部分地区处于“饥荒状态”。   中方对非洲之角的严重灾情一直高度关注,对受灾国家和人民的困难感同身受。中国政府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两次宣布向灾区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和粮援现汇,援助总额共计4.432亿元人民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的最大一笔粮食援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为缓解非洲之角饥荒付出了极大努力,这是中非真诚友好、患难与共的又一生动例证。目前,中方正加紧落实援助承诺,首批粮食援助将于近日运抵灾区,其余批次也将陆续发运。   此次非洲之角地区出现饥荒后,联合国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发出援助呼吁,其相关机构迅速在灾区开展救援行动。中方在救灾行动中也与联合国有关机构进行了密切合作,中国政府向索马里提供的1600万美元的粮援现汇就是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来采购粮食。中方对联合国在此次非洲之角饥荒救灾行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表赞赏。   我们高兴地看到,许多国家都对联合国以及非盟和受灾国政府的援助呼吁给予了迅速积极的响应,纷纷宣布提供不同形式的援助。但非洲之角的灾情还在进一步发展,人道主义危机还有可能加剧,国际社会还需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援助力度,切实兑现援助承诺,早日将粮食送到灾民手中,帮助受灾国家渡过难关。中方也将继续密切关注灾情发展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受灾国家更多帮助。除粮食援助外,中方还将根据受灾国家需要积极考虑提供医疗器械和药品等援助。   女士们,先生们,   此次旱灾反映出非洲粮食安全的脆弱性。中国古人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大”。粮食问题不仅事关各国经济和民生,也事关全球发展和安全。非洲国家占联合国会员国的四分之一,世界人口的12%,没有非洲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就没有世界的安全稳定和持久繁荣。近年来,非洲各国已深刻认识到确保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把发展农业、实现粮食自给确立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并通过区域合作和集体努力,共同促进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致力于改善非洲粮食安全状况。   国际社会应积极支持非洲各国实现粮食安全和发展的努力,加大对非农业发展援助力度,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技术转让等方面向非洲国家倾斜;致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为非洲国家自身发展提供有利外部条件。   女士们,先生们,   中非农业合作一直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非洲国家的真诚朋友,中国充分理解非洲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切,一直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加强粮食安全能力建设。长期以来,中国同非洲国家在农业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合作,中非合作论坛将农业列为重点合作领域,出台了支持非洲农业发展的多项举措,为促进非洲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政府先后为40多个非洲国家援建100多个农业设施项目,其中包括农场、水坝、粮仓、灌溉设施等。2006-2009年,已为非洲国家建成14个农业示范中心,并计划于2012年底前再增建6个。   在技术交流和转让领域,中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即在非洲国家设立农业技术试验站和推广站。近年来,中国加大对非技术交流和转让力度,2006-2009年向非洲派遣了104名高级农业专家,并将在2012年底前向非洲派遣50个农业技术组。   在人力资源培训领域,截至2009年,中国为非洲培训了6000名农业人才,并将在2012年年底前再为非洲培训2000名农业技术人员。   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领域,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水稻、玉米、蔬菜、茶叶、甘蔗等作物的生产,并为非洲国家援建了50多个农产品加工项日,帮助非洲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在农产品贸易领域,中国努力帮助非洲国家扩大农产品对华出口,给予多种农产品包括零关税在内的优惠待遇,中非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年贸易额已超过20亿美元。   在多边合作领域,中国已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共向8个非洲国家派遣了700多名农业专家,目前仍有80余名专家在非洲国家工作。2009年,中国还决定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款3000万美元,设立信托基金,进一步促进中非双方在粮食安全特别计划项下的南南合作。   中国开展对非农业合作出发点始终是提高非洲粮食生产能力,促进非洲的粮食安全。今后,中国将在落实好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对非农业合作举措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拓展和深化中非农业合作。   第一,通过增派农业专家、扩大对非洲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和新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一系列措施,创新中非农业合作模式,帮助非洲国家逐步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非洲国家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   第二,继续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优先合作领域,加大对非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第三,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用好各种融资方式,为中非企业农业合作搭建良好平台。   第四,积极推动中非农产品贸易,扩大非洲农产品对华出口。   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将于明年举行,中方将继续加大对非洲农业发展的支持,根据非方需要,研究出台新的对非农业合作举措。   实现非洲粮食安全任重道远。中方愿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为促进非洲国家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zt/dnzt/yangjiechiwaizhanglhg/t862200.htm
个人分类: 外交|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法两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whyhoo 2011-12-4 21:13
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0年11月4日至6日对法兰西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建交46年来,中法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体现了战略性、全球性和时代性。在中法建立全面伙伴关系13年后,两国决定为双边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建设互信互利、成熟稳定、面向全球的新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双方一致认为,在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新兴国家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向更加合理均衡方向发展。   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两大经济体,肩负着特殊责任。中法关系应当继续发挥示范作用。两国既要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要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弘扬多边主义,相互尊重对方独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应该建立平等合作、包容互利、面向未来的新型大国伙伴关系。   双方还应深化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重大威胁,尤其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扩散,致力于解决包括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和阿富汗等地区热点问题。   双方认为,二十国集团(G20)应在更加健康稳定的基础上重塑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金融体系,切实发挥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作用。法国即将担任G20主席国,中国给予积极支持。双方强调各国应致力于推行协调、连续和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推进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改革,应对原材料价格过度波动。双方希望大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支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以顺应时代要求。   双方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愿在维护现有授权和基于已有进展的前提下,尽早完成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衡、富有雄心的成果。   双方希望即将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以及“巴厘路线图”的授权,达成能够应对挑战的协议。两国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保持紧密合作,愿深化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对话、磋商与务实合作。   双方同意在发展问题上加强合作,重申支持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努力。   双方认为,在非洲开展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非洲经济发展,支持两国企业在非洲开展合作。   随着欧盟机构改革深化,中欧关系将进入新阶段。中国高度重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同欧盟发展关系,愿继续致力于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法国将继续为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发挥表率作用。双方一致认为,欧盟应取消对华军售禁令,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双方将继续密切高层交往,深入开展战略对话,促进相互理解和战略互信,加强双边合作。   双方重申高度重视中法关系,愿以战略和长远眼光、在相互尊重和重视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共同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双方肯定中欧人权对话取得的进展,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加强对话和双边交流。   中法双边关系在贸易、投资、科技以及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作为最早支持中国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法国与中国建立了多项具体合作项目。双方强调愿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原则指引下,建立更加紧密、可持续和创新的经贸关系。   中法在核能、航空航天和铁路领域的合作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是双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十年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双方愿进一步深化核能领域合作,在推进现有合作项目基础上,拓展合作领域,共同开发包括第三方市场的新项目。鼓励双方相关企业开展务实深入的磋商,推进在核燃料循环领域的合作。法方重申愿深化与中方在铀矿开采、核燃料生产、在本国和第三方市场建设核电站以及乏燃料后处理/再循环等方面的合作。中方对法方这一意愿予以支持。   双方同意继续深化两国航空工业长期且富有成效的合作,体现在空客等法方企业与中国航空公司及工业企业合作、A320天津总装线运营、法国公司参与中国C919大飞机项目,以及中法正在联合研制中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EC175/Z15)等方面。   铁路运输是中法传统合作领域,双方重申进一步推动铁路交通合作的意愿。   除传统合作领域外,双方愿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农业及食品加工和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实现创新合作,并加强上述领域企业间合作。双方还愿在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电动汽车、循环经济以及低碳技术等新兴领域加强合作。   双方认识到新型商务合作关系只有在开放型经济的框架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意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列为工作重点。双方将努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双方将平衡双边贸易关系。法方欢迎中方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采取的努力。双方将尽快商签新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支持中小企业合作及为其融资提供便利的项目。双方还将鼓励业已蓬勃发展的双向投资,为其提供有利和公平的环境。   中法双方期待中国与欧盟能就包括便利双方人员交流在内的移民与人员往来问题尽早完成谈判,并重申双方合作打击非法移民活动的决心。   为加深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双方决定进一步加强在文化、教育、科技领域的合作, 鼓励地方政府进一步开展合作。支持两国文化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各自的文化机构和个人参加在对方国家举办的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双方同意继续执行今年稍早签署的合作拍摄电影协议,进一步推动广播、影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双方将积极推动两国院校间建立和发展伙伴关系,扩大互派青年留学生规模,支持中文在法国和法语在中国的推广。   双方将继续实施好科技研发合作项目,积极支持共建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科研和创新合作。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zt/ywzt/2010nzt/hujintaofangwenfaguo_putaoya/t766784.htm
个人分类: 外交|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谴责叙利亚,中方投反对票之分析
dongzg101 2011-12-3 12:56
联合国谴责叙利亚,中方投反对票之分析 2011-12-03 10:09:43 浏览 351 次 | 评论 3 条 据新华网 12 月 2 日电,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了谴责叙利亚决议。虽然这个决议得到通过,但是,中方在会上却是投反对票的。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坦白地说,我又一次地感到有点悲哀和羞愧。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老是和国际主流,和世界潮流唱反调。记得我以前说过,我们喜欢和国际主流唱反调的话,有些愤愤还很不服气,质问我说,什么叫主流?难道不和西方合作就是反主流,西方能代表主流吗?西方能不能代表主流?这个问题我看这样看。首先,不看你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一件事情的对错,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符合人类大多数认同的价值观的,合情合理的,不管你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应该是正确的,是主流。反过来,逆情悖理的,也无论你是东方西方,甚至也无论是你的还是我的,都无法说是主流。这一次联合国投票,参与投票的,一共 47 个国家,其中 37 个赞成, 6 个弃权。 4 个反对, 4 比 37 ,首先在数量上,我们就绝对是少数。那么多国家都赞成,只有这么少的国家反对,按照民主世界,少数服从多数的理念,你说到底谁是主流?难道那 37 个国家都错了,就只有咱这 4 个国家心明眼亮不糊涂?再看看这投反对票的四个国家,坦白地说,和这样的国家为伍,本身就让人有一点羞愧。这四个国家,除中国外,分别是俄罗、古巴、还有厄瓜多尔。厄瓜多尔,是个什么爷爷奶奶样的国家,咱就不说了,提不起来,另外两个国家,咱们倒都是耳熟能详的,都是人权记录,本来就不怎么好的国家。先说古巴吧,首先是领导人终身制兼世袭,老卡斯特罗,几乎干了一辈子,本来在他 80 多岁的时候还信誓旦旦地说,要为古巴人民工作到 120 岁(好象古巴人民离开他这内战救世主就活不起了似的),后来,在公开场合卡了好几个大跟头以后,身体实在支撑不住了,不得不把权力传给他的弟弟。好在他的弟弟还稍微开明一点,据说,前不久已经允许古巴人民使用手机了。你瞧瞧,这都过的什么日子吧?这都把古巴人民给祸祸成什么样了?古巴如果没有卡斯特罗的独裁统治,而如周围其他国家那样实行民主的话,那么,我相信,古巴人民的生活,绝对不会和文明世界,相距得这么遥远。再说俄罗斯吧,说句实在话,世界上这么多年,红祸危害世界,而潘多拉的盒子,就是俄罗斯人给打开的。据说美国曾经建立了一个什么死于共产政权的纪念碑,说是,近百年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后,死于这个政权的人数,多达上亿。据说建这个碑,还遭到众多共产国家的强烈不满。但不管你满不懑,也不管这个是亿和的数字是否非常严密,但哪一个共产政权,都有过疯狂屠杀同类的记录,这似乎是没法否认的。前苏联本身,据说死于斯大林之手的布尔什维克,比死在希特勒手下的布尔什还要多。而柬埔寨、朝鲜、罗马尼亚、东德,也包括古巴,无一不是杀了成千上万。所以说,你让这样有着杀戮传统的国家讲人权,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如今俄罗斯,似乎已经幡然醒悟,一方面由戈尔巴乔夫力挽狂澜,回归大道,但另一方面,历史的惯性,还有民主本身必须的由初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得俄罗斯,也动不动就会在这样一条道上摇摇摆摆,许多时候表现得很不情愿。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几个国家,不认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决议,我相信,也是可以理解,可以预料的。我郁闷的是,为什么我们老是和这样的国家为伍? 再从我们在联合国会议上反对的理由上来分析分析吧—— 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在决议草案表决前作解释性发言时说,中方一贯认为,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正确途径,指责和施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促进和保护人权不能成为危害他国领土完整或主权独立的借口。人权理事会在讨论叙人权状况时,应秉持公正、客观立场,推动通过对话与合作妥善解决分歧和问题,为早日结束叙危机提供建设性帮助。 看看吧,这都是什么理由吧?这理由能不能站得住脚?什么, 中方一贯认为,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正确途径 ,这是什么话啊!开展对话是不错,合作也不错,可问题是,你跟谁对话,跟谁合作?如今,巴沙尔政权,每天出动坦克对示威群众与反对派进行镇压,已经造成几千人的死亡,也就是,每天都有人在死亡,在流血。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讲什么对话,甚至讲“合作”?这是有基本逻辑的话?跟谁合作?跟杀人的刽子手合作?看来,我们是真的觉得,叙利亚死得人还不够,还要和这样的人合作?你说,这是人话嘛?合作要看对象,和可以讲理的人,和可以接受道理的人,对话与合作当然是应该的,但对于那已经杀红了眼的刽子手,你却说只有对话一条路,甚至还要和他合作!请问,当年日本鬼子打我们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对话和合作的?也许有人说,日本鬼子是外族,外族不能对话也不能合作。那好了,蒋介石领导的国军,是不是外族?那我也请问,当年你们和他们,又是怎么对话和合作的?再往后边看这话: 指责和施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这也算是我们的老生常谈了,我相信,这话在国际上,大概重复过至少一百遍以上。可问题是,指责施压无助于解决,那你说说什么能解决?难道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甚至见死不救,甚至还不允许别人救,这倒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是什么逻辑,这是人类的逻辑嘛?再往后看这一句: 促进和保护人权,不能成为危害他国领土或主权独立的借口 ,这话本身包含的逻辑就是,为了领土不受到危害或是主权独立,那么,人权就可以置之脑前脖子后,然后,还有一个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是,人家这一次,只是通过的对叙利亚人权严重恶状况的一个谴责,只是表示一个态度,并没有动武的意思在里头,难道谴责一下,就至于危害到了叙利亚领土完整甚至主权独立?主权独立的意思是不是,做为那个国家的领导人,对于那个国家的百姓,想杀就杀,想寡就寡,这就是主权独立啊? 坦白地说,如今我们在世界上很孤立,非常孤立,做为一个历史上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大国,即使在今天,也已经是起 GDP 世界第二,还雄心勃勃地要争世界第一甚至还企图领导世界的大国,我们的朋友,是少得可怜的。不仅仅是整个世界的范围内,我们的朋友屈指可数,即便是在鞭长可及,本来就应该在我们的势力范围内的亚洲,我们几乎快成了地街老鼠了。这话虽然难听,可是不是事实呢?看看我们的周边吧,不用说人家会信服我们,你就说说,有几个不是我们的敌人?日本、印度、俄罗斯,你敢说他们是我们的朋友,你敢说他们对我们不怀有敌意?再看看南海,什么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哪一个对我们又不是虎视眈眈?本来,在亚洲,我们还有数目可怜的几个朋友,朝鲜、缅甸之类。然而,如今缅甸好像也有要移情别恋的意思。你要知道,我们是一个大国,是一个曾经长期称雄世界的大国,如今落到这样一个孤家寡人,众叛亲离的地步,这很正常嘛?许多人,老是在外头找原因,说什么,是美国人的挑拨离间,第一,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挑拨离间?事实上,我们的挑拨离间也不少啊,关键是,没人信你。第二,你当世界上那么国家,都是傻逼,他们都完全没有自己对于对错的判断能力主,美国一挑拨他们就信?毛老人家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也就是说,内因起决定作用。所以,出了什么问题,正道还是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把什么都归咎于外因,不客观,不符合实际,是一种臭无赖的行为。
1303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1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三零”战略目标
热度 2 xupeiyang 2011-12-1 07:25
许博主看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分析综合的原创博文。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三零”愿景,在5年后实现“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的战略目标, 过去30年,艾滋病夺走了全球3000万人生命。 2009-2010年,中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由34.8%下降至7.9%。 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约78万人,其中病人约15.4万人. 2011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死亡约2.8万人。 我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目前还有大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 经性传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1985年至2005年为11.6%; 2007年增加到42.3%,已经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 2009年为55.7%; 2011年1至10月为75%,其中,同性传播、异性传播分别占13%和62%。 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将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和病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的目标。 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 2007年9.4亿元 2008年10.7亿元 2009年12.2亿元 2010年20.7亿元 2011年22亿元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3578 次阅读|3 个评论
核心期刊与科研人员没有什么关系
热度 3 xupeiyang 2011-11-30 15:59
核心期刊是一个文献分布规律,可以作为图书馆的期刊收藏依据,与科研人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选择哪个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是作者的自由,硬性规定只承认所谓的核心期刊(很多单位确定的部分期刊,并非真正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就人为地破坏了科学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自然生态和客观规律。 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将核心期刊作为主要依据是极其有害的。 国内外引文数据库中收录的来源期刊,不能称作为“核心期刊”,只是来源期刊,而国内很多单位也错误地认定为核心期刊。 国内的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主要有: 1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2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5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国际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主要有: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出版 1 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SCI 核心版和SCI-E 扩展版) 2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 1931年,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 3.2%的期刊上。 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 1971年,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等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从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 影响因子与科研人员没有什么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quickforward=1id=513623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309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议题分歧严重成果难料
周少祥 2011-11-29 09:48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议题分歧严重成果难料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9日00:46 北京晨报 微博   新一轮联合国 (微博) 气候变化大会28日在南非城市德班召开,各方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前着手最后一轮协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27日说,各国代表不至空手而归,只是寻求设定《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不容易。   目标艰巨 第二承诺期分歧严重   本届气候变化大会,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会期为本月28日至12月9日,与会各方将再次聚焦《京都议定书》。   菲格雷斯27日说,寻求设定《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恐怕是德班大会上各国政府代表“难以完成的任务”。即便实现突破,也可能在大会最后几天。   菲格雷斯所言“突破”,即各方可能达成某种妥协。   去年底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上一轮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决议,虽认可《京都议定书》有第二承诺期,却没有设定出第二承诺期的具体时间表,针对发达国家减排目标的表述措辞模糊。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年末到期,而德班大会是到期前的最后一轮气候谈判。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针对第二承诺期存续议题分歧严重。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保留第二承诺期,日本、加拿大等部分发达国家却拒绝这一提议。   成果难料 技术资金会取得进展   一些人先前预测,本轮气候变化大会成果不会多。菲格雷斯否认这种说法。   她预计,德班大会无论如何也会就《京都议定书》产生一些成果,同时在技术转让和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绿色气候基金”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2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德班会议的当务之急是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资金、技术等重要议题取得进展,希望各方进一步显现诚意,增进理解,加强合作,推动德班会议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   西方媒体先前报道,欧洲联盟代表可能在德班大会期间提出一套推动各国减排的新路线图。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闻链接   联合国气候大会热词点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公约》为国际社会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进行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制定了一个总体框架,得到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据统计,目前已有190多个国家批准了《公约》,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是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它为近40个发达国家及欧盟设立了强制性减排温室气体的目标,即2008年到2012年第一承诺期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议定书》于2005年2月生效,美国是目前唯一游离于《议定书》之外的发达国家。   巴厘路线图及双轨制   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路线图”,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按照“巴厘路线图”要求,一方面,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要履行《议定书》的规定,承诺2012年以后的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未签署《议定书》的发达国家(主要指美国)则要在《公约》下采取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这就是所谓“双轨制”谈判。   三股力量   出于各自利益的不同,当前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基本分成三股力量——欧盟、“伞形集团”和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中国)。   欧盟自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在节能减排立法、政策、行动和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伞形集团”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多次表示不接受《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它们立场类似,中期减排目标低,且以一些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为前提条件。   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气候谈判中的重要力量,包括77国集团和中国,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还形成“基础四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据新华社
1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报告称全球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达3400万 创下新高
xuxiaxx 2011-11-23 15:35
据新华社电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在位于瑞士城市日内瓦的总部发布年报,全球 2010 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总数大约 3400 万人,比 2009 年增加 70 万。   西迪贝说,感染者总数上升是因为去年全球就医人数增加,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因艾滋病病毒死亡的人数减少。   艾滋病规划署报告显示,中低收入国家去年 1420 万就医者中,大约 660 万人正接受治疗,占总数 47% ,比 2009 年高 11 个百分点。   一家国际扶贫组织的工作人员阿德里安·洛维特说,全球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就医人数去年增加大约 140 万。他说,这显示“巨大进步”,同时需进一步努力以“扭转局势”。   艾滋病规划署统计,全球去年大约 180 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比 2006 年高峰值减少 40 万,大约 70 万人因接受治疗得以幸存。自 1995 年以来,中低收入国家大约 250 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因就医免于死亡。 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就医人数增加、死亡人数减少外,全球 2010 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同样下降。报告显示,全球去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新增大约 270 万,比 2001 年减少 15% ,比 1997 年高峰值减少 21% 。 “转折年” 西迪贝以“转折年”描述艾滋病规划署 2010 年成果。他说,“尽管(欧洲一些国家遭遇)公共财政危机,(艾滋病规划署)资金来源面临不确定性,我们看到了结果,看到更多国家有效降低新增感染人数”,遏制病毒传播势头。 报告说,艾滋病防治地区差异依然明显,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仍是“重灾区”。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全球大约 70% 新增感染者来自这一地区,艾滋病病毒相关病因死亡人数接近全球总数一半。 国际医疗人道援助组织“无国界医生”执行主管提多·冯·舍恩—安格尔说:“一些 " 重灾区 " 国家的政府希望依科学行事,抓住时机,扭转艾滋病传播趋势。不过,如果资金不到位,一切都是空谈。” 来源:新华网
1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强当选湖南省委书记 徐守盛、梅克保为副书记
dongzg101 2011-11-23 14:44
核心提示:中共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周强为省委书记,徐守盛、梅克保为省委副书记。 中广网长沙11月23日消息 刚刚结束的中共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周强为省委书记,徐守盛、梅克保为省委副书记,当选为省委常委的还有黄建国、陈润儿、李微微(女)、路建平、郭开朗、陈肇雄、李有新、孙建国、易炼红、张文雄。中共湖南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会选举黄建国为省纪委书记,葛洪元、胡奇、周农、李政科为省纪委副书记。 周强当选湖南省委书记 徐守盛、梅克保为副书记 2011年11月23日 12:09 来源: 中国广播网 764 人参与 0 条主评论 15 条评论 0 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近期部分省级高官变动一览 周强 中广网长沙11月23日消息(记者张毛清)刚刚结束的中共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周强为省委书记,徐守盛、梅克保为省委副书记,当选为省委常委的还有黄建国、陈润儿、李微微(女)、路建平、郭开朗、陈肇雄、李有新、孙建国、易炼红、张文雄。中共湖南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会选举黄建国为省纪委书记,葛洪元、胡奇、周农、李政科为省纪委副书记。  周强简历 (据新华网) 1960年4月生,湖北黄梅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6年8月参加工作。 1995年11月在共青团中央第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上被增补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8年6月在共青团十四届一中全会一次会议上当选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2003年7月在共青团十五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周强任湖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同年9月30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周强为湖南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 2006年11月13日,在中共湖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省委副书记。同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免去周强的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职务。 2007年2月3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当选为湖南省省长。 2008年1月24日,在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湖南省省长。 2010年4月,任湖南省委书记。同年6月,湖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接受周强辞去湖南省省长职务。 2010年9月29日,在湖南省十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当选为湖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是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内蒙古),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6年12月补选)。 2005年4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由于“为全世界树立了值得学习的榜样”,周强获得首届“地球 卫士 奖”。 1 2 3 相关专题: 省市乡镇四级党委换届 相关新闻: · 湖南选举产生新一届省委常委 ·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 · 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闭幕 各项议程圆满完成 近期地方省委换届: · 内地省党委换届“一正两副”成主流 西藏新疆特殊 · 新老省级常委忙“交接” 4省区9位省级党委常委任新职 · 今年20位省级党委副书记履新 云南海南专职副书记空缺 · 地4自治区党委年轻化趋势明显 60后常委达23人 · 江苏差额选举省委常委 专家称系党内民主标志性事件 · 官媒盘点内地32位女性省委常委的从政之路 PN030 标签: 湖南省 书记 徐守盛
141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四十七:国人陌生的生物多样性词汇
蒋高明 2011-11-20 21:56
蒋高明 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1月11日,“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启动仪式在德国柏林举办;1月26日,“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活动在北京举办,中国环保部长周生贤与 联合国驻华机构总协调员马和励出席了纪念仪式。这一系列活动的宗旨,是为了提高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人类 可持续发展。 尽管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在国内外提出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至于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 ,中国进行了那些努力?取得了什么进展?对于这些问题,除了专业人士外,许多人还是比较陌生的。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舶来词,其英文为biodiversity,是由biological (生物的)和diversity(多样化)合成的,大陆学者翻译成当今的词汇;当时,台湾学者翻译成“生物歧元化” ,现在他们也不用这个词,改用“生物多样性”了。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多样化程度,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赖以为继的生存环 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还有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这是对生物多样性含义的延伸。其实,用一句通俗的话来 概括生物多样性,就是形形色色的生命及其构成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其保护核心是物种。 物种是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成分,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物种繁殖后代的最直白表述。而生态系统实乃物种与其生存的外界环境构成的能够自我维持,有生命力、恢复 力的系统,没有物种,生态系统就崩溃了。当今世界,尽管人类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但是,举全球之财力,聚集全球最聪明的科学家,包括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类也不 能利用无机原子创造出哪怕小小病毒这样一个物种来。人类能够制造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大分子片段就是了不起的发明了,当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就是这样的一个科 学发明。而对于牛来讲,可以轻松利用它吃进去的草、矿物质、水分,合成这个牛胰岛素。 这就是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初动力。没有了其它物种为人类制造的食物、氧气、水分、衣物、药物、建筑材料、交通工具等等,人类是寸步难行的。21年前,美国科学家曾经 在西部荒漠地区,试图通过人的努力,在模拟的太空中创造一个类似地球生物圈的环境,号称生物圈2号(地球是1号)。遗憾的是,这个实验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地球是人类目前能 够知道的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分布的星球,地球家园毁灭的那一天将是人类彻底灭亡的那一刻。 那么,生物多样性出了什么问题,非需要人类保护才能继续维持呢?这是人类长期蔑视自然,破坏自然造成的苦果。纵观人类进化史,人类实现最多,也是最引起人类自豪的 是:向自然无限索取。那些埋藏在地下的自然资源,岩石中的重金属,古岩层中的地下水,甚至深海里自由觅食的海洋生物,都变成了人类的食物、药物、器物、或杀人武器。有 了科学的武装,那些曾经与人类共存的生物,被不断驯化,其生境被岛屿化,有些则永久消失了;即使人类培育了上万年之久的农作物,也被一些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即转基因) ,对物种进行“粗暴”改造。物种消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组数据: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和全球气候变化,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知21%的哺乳动物、12%的鸟类、28%的爬行动物、 30%的两栖动物、37%的淡水鱼类、35%的无脊椎动物,以及70%的植物处于濒危境地;2009年11月3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再次更新了《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在47677个被评 估物种中,17291个物种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比例约为36.3%;目前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 也许有人会说,物种灭绝是自然发生的,人类不必要担忧,有物种消失,也会有物种形成。这个观点是极其错误的。生物灭绝肯定是有自然的原因,恐龙灭绝就与人类无关。60万 年之前,北京地区尚分布有野象,当时森林非常茂盛,有大量的食物供应。大象南移显然是气候变化的结果。然而,人类出现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却是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 、臭氧层漏洞扩大、水资源危机、人口爆炸、土地荒漠化、生物入侵,都是与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不恰当地利用物种资源造成的。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IPCC怎样计算斜率
热度 3 Amsel 2011-11-6 01:18
这个事件可以给IPCC的盲目迷信者(以及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切国际组织的 盲目迷信 者)一个当头棒喝。 看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下图曲线是函数 y = x + sin(4 * x),它的斜率是多少? 你回答“1”——那就错了。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2007年报告的算法,是斜率越来越大 : 区间是0.7; 区间是1.0; 区间是2.0。 这就是 所谓“升 温速度越来越快”;IPCC 第一工作组(也就是“科学基础”那一组) 就是这样展示数据的: 在IPCC把总报告送到各国政府评审的时候,这[幅图]种处理方法连中国政府人员都看着不像话,所以来自中国政府的评语写到: “SPM-268 A 5:4 5:6 Suggest deleting "The linear rate of warming averaged over the last 50 years (0.13 °C per decade) is nearly twicethat for the last 100 years."These two linear rates should not compare with each other because the time scales are not thesame.” (建议删掉“过去50年间变暖速度的平均值 (每10年0.13 ) 几乎是过去100年平均速度的两倍”。——这些线性升温速率之间不能相互比较,因为时间尺度不同。) 但是这条意见被IPCC报告编写组织人员置之不理。 IPCC报告的送审评语是迫于压力而公开的,可以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网上查到: http://pds.lib.harvard.edu/pds/view/7819661?n=30 这幅图是 “气候门”主角 Phil Jones的杰作,所以被人写文章讥讽、揭露。这个经过的英文文章在这里: http://sites.google.com/site/globalwarmingquestions/howtheipccinventedanewcalculus 2009年“气候门”丑闻爆发、哥本哈根会议破产之后,2010年2月BBC对Phil Jones进行了问题尖锐的采访(问题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导致灾难性的全球变暖”的怀疑派人士),第一个问题的背景就在于此: http://news.bbc.co.uk/2/hi/8511670.stm 第一个问题:“Do you agree that according to the global temperature record used by the IPCC, the rates of global warming from 1860-1880, 1910-1940 and 1975-1998 were identical?” (你是否同意,按照IPCC所采用的全球温度记录,1860-1880、1910-1940和1975-1998年间的全球变暖速度是相同的?) 中国政府人员在评审IPCC报告的时候,揭露了这样一处硬伤,而中文媒体没有见到这个情况的介绍,这是中国气候学家的失职。
个人分类: 全球变暖|313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公布人类发展指数排名 中国位于第101名
xupeiyang 2011-11-5 12:1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日公布了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挪威在排名中名列第一,中国排名第101位。   记者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办公室获悉,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记述了1980年至今30多年的人类发展的进步和挑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与公平、社会公正以及高质量生活存在着重大关联。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表示,人类发展指数是平衡人类发展三大基本维度平均成就的综合指数,这三大基本维度是健康长寿的生活、知识以及体面的生活水平。具体指数几乎涵盖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因而排名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出各国人民的生活现状。   挪威、澳大利亚、荷兰分列第1至第3位。而非洲国家刚果(金)、尼日尔和布隆迪排在有统计数字的178个国家中的倒数后三位。中国在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位于第101位,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 http://news.cqnews.net/html/2011-11/05/content_9827951.htm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家白宫”的故事
热度 4 蒋高明 2011-11-5 00:54
“蒋家白宫”的故事
蒋高明 【本博注】本文为山东大学生物系微生物系81级纪念册续集(入学30周年纪念册)而作,校友内网发布。文章中的口气是讲给大学同学的,这里照录过来,让网友分享我们班集体 团聚的快乐吧。 在网络上与各位同学神聊,庆军兄(是吴家的那个庆军)感慨到:什么时候中国人的生存环境能像美国那样就好了,希望俺的蒋家庄园(弘毅生态农场)快点做成赵鸣的美国,于是便 有了蒋家庄白宫的说法。在同学“联合国”里,少萍第一个承认了俺的“国名”,还第一次造访了“蒋家白宫”;之端算第二个;国强作为评委知道了研究生在那里做的微生物实 验;海涛快到俺家门口了,因公务太忙,从临沂又转到其他地方了。今天,黄嫣主编正在张罗《大学纪念册》续集,约俺写一写那里的故事。于是,俺就说说这几年做生态农业的 酸甜苦辣咸吧,有些人物还是咱们班的。 艰难的“畜南下”试验    2000-2005年,俺领导研究小组在内蒙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蒙古语,即村)围封了4万亩严重退化的沙地草地,将大中牲畜转移出草地,试验自然恢复能力。试验取得了很大 成功。但是,草地可以自然恢复,老百姓吃什么?在土地使用功能上,我又提出了牧民的牛羊和农区的鸡交换“场地”的双赢思路,称为“畜南下、禽北上”。俺认的死理是:18 亿亩农田的秸秆生物量(7亿吨)远高于60亿亩草原的地上生物量(3亿吨),草原的空间远多于农区。草原严重退化,蝗、鼠、旱、雪灾严重;农区秸秆在田间地头大量焚烧;城市 人吃45天长大的“笼养鸡”(食物中含激素,在喂养过程中药物一天也不能中断)。主流声音认为,为解决草原退化,就要在草原上搞人工草地(其实就是在草原上开荒种玉米) ,而农区大量的秸秆反而不用。为什么不直接将草原上的牛羊牵到农区来吃秸秆呢?农家的鸡不能上草原吃蝗虫吗?因为是新思路,没有一个部门愿意支持我们,俺只好领研究小 组自筹资金在内蒙古和山东两地开展试验。这里谈一下“畜南下”的艰辛。 2005年10月,俺竟聘到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兼职),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组建了泰山学者团队。试验地点选择在临沂市平邑县蒋家庄,属沂蒙山区的 一个小山村,就是俺从小长大的地方,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从那时起,我就驱车奔波在北京、内蒙古和山东三地。 实验开始了,困难也就来了。蒋家庄的农民不知道我们要干什么,他们不理解的是:我放着北京优越的条件不好好呆着,跑到村里养牛有什么出息。租用土地时就费了很大 的周折。经过反复解释,老支书理解了我的试验意义,答应租用30亩土地。然而,正当签订合同的时候,本村的一个生意人以为我要发什么大财,也回来闹着要地。最后,我做出 了让步,从完整的试验地块上割去了5亩地。合同签订时,该生意人答应“养牛”,其实,他将土地用来上一个严重污染的淀粉项目,因老百姓强烈反对和镇领导也不支持,将自己 辛苦挣来的楼房也赔了进去,两口子打架至今。 我们租到的土地,价位高于本村农民100元/亩。为此,我们每年要多支付2500元的租赁费。  各种困难还在后面。到了转交土地的日期,农民们却拖延不交。收获了大蒜后又种上了一茬西瓜,那意思分明是,如果我们来建设,就得赔偿他家的西瓜,那样下来损失严 重。只好等待他们收获西瓜再施工。将施工日期拖到了雨季,施工成本白白增加了两三万元。  土地到手了,工也开了,但另外一家农民却找来了。原来,农田里有他们家的坟墓。火葬在中国已经实施几十年了,但山东一带的农民依然还要土葬,即先把人烧了,然后 再将骨灰盒装在棺材里埋葬。坟墓藏在庄稼地里,起初没有发现。坟墓问题出现了,只好停下工程来解决。迁坟需要协调土地迁出方和迁入方两家的利益,要请客、送礼、赔偿, 还要燃放鞭炮,给亡灵“压惊”。为此我又花了2000元,并将施工日期延误了1周。  土地的纠纷并没有停止,“畜南下”试验基地的院墙拉起来了,牛棚也建了,办公区也基本停工。可本村的一户农民却开着拖拉机闹着来院子里种地。原来,村干部将土地 出租给我们做试验后,答应农民从别的地方补偿,但由于干部换届,新老干部没有衔接好,造成了农民来“闹地”。解决的方案自然是,由我们请客解释,并承诺村里不解决,我 们来解决(果然是我们赔偿了),新干部才将农民“摆平”了。  挫折远不止这些。“畜南下”试验,为的是验证我们的一个大胆设想,被农民白白烧掉的秸秆具有和草原草一样的利用价值,秸秆完全能够替代草原草。但是,这个试验并 没有获得国家的经费支持,只有山东农业大学的少量经费,大部分经费是笔者个人筹集的,先后花费的经费愈150万元。正当经费紧缺的时候,来自湖南的一家老总伸出了援助之手 。他从网上了解到本团队的“畜南下、禽北上”试验,拟与我们合作成立企业,发展秸秆畜牧业。 但是,我们没有防范的是,村里一个有黑社会背景的小老板,平时对我的话一直是“言听计从”的,却暗中勾结一个黑律师,对湖南老总拨来的200万经费动了手脚。经过近似与“ 土匪”搏斗的一个多月的周旋,我帮湖南老总要回了150万元,但白白损失50万元。企业支持“畜南下”的首笔经费告吹。  从上面简要介绍的情况就不难看出,科学家或企业家为什么不愿意到农村,和农民打交道。农民不相信政府,更不信任商人,对科学家也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骗子大量存 在,信任危机使科学家在中国做事业困难重重。  然而,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是非常渴望的。试验开展后,农民们也开始行动起来了。他们有一个非常朴素的观点:“教授养牛都能赚钱,我们养就更赚”。试验开始的2006 年,蒋家庄只3头牛,现在发展到了160头,邻村由0 头发展到30头。离试验地6公里外的拦马(村名)集市上,每市可上100多头,全部被当地农民买走。在我们的带动下,拦马集市 成为平邑县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并带动了周边蒙阴、费县、泗水、滕州等县市的养牛产业发展。在农村能源利用方面,经过俺的“游说”,县能源办公室为蒋家庄投资建立了100 座户用沼气设施。  在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问题时,科学家要给农民做出具体的样板来,用事实说话,才能保障国拨经费投资到位。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还有许多误解需要用事实和科学数据 来澄清,如有人认为牛不吃秸秆(某院士观点)、牛粪不能够产生沼气(某沼气发电设备老总观点)、沼气不能作饭(中科院某博士生的观点)。可见,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上存在多么 大的差异! 找到了控制害虫的方法 实验进行两年后,即2009年6月的一天,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我的学生乌云塔娜发来下面两条手机短信: “这几天虫子比较多了,院子里有200多克(1只灯每晚擒获的虫子)。果园我也天天去,比院子里稍微多一些。蚊子几乎没有,我们都还没有挂蚊帐,还没有被咬过。” “国外有机农业都偏重虫害和杂草防治这块。我们这几天也在做杂草调查。现在金龟甲数量明显增多了,诱到的虫子80-90%都是它。等您来了看看我们的成果吧。” 第一条短信中,生态农场没有蚊子是很令人兴奋的。在55亩地生态农场里,我们自2007年起全面停止了农药、除草剂、化肥、农膜、添加剂,根本不用转基因,来验证生 态学的办法到底有多大的功能。第二条短信中,严重危害花生产量的金龟甲如果现在就诱捕,按照2008年的经验,秋后就危害不了了。我们的目标是粮食产量接近常规产量,单位 土地经济效益比上述6种技术模式之和高3-5倍。我们的做法是不盲目杀死试验区内的每一个生命,靠食物链和人工适当干预达到生态平衡。具体做法为: 第一,秸秆不烧掉,全部靠肉牛转化。牛粪进入沼气池,腐熟的牛粪和沼渣沼液还田;将牛粪通过趋粪型的蚯蚓转化,提取出大量蛋白质,蚯蚓养鸡,使牛粪再升值;将牛 粪与土壤、杂草、矿物盐、绿肥、秸秆、草木灰、红糖水等混合堆肥,促进微生物活动,为两茬庄稼一次提供充足的营养。 第二,“杂草”不用除草剂杀灭,而回归人工除草,既松土,又保湿。但除掉的草连同小广场里割下来的草坪草喂养蝗虫和淡水鱼,两项收益可以提供一个农民全年就业 。因没有农药所有草可用,老百姓农田里的草因打药和杀虫剂能够毒死蝗虫,等于蚂蚱和鱼给农民发了“锄禾日当午”的工钱。 第三,“害虫”靠特殊光谱的诱虫灯诱捕。诱虫灯整晚瞪着“眼睛”,专等那些“害虫”自投罗网,令“害”虫变得不害了,它们成了鸡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虫“小姐 ”们来约会后再也回不到土地里产卵,后代数量越来越少。在玉米小喇叭口时,我们将柴鸡放进玉米田。这样下半年严重危害花生的金龟甲幼虫(当地群众称之为大牙)就不能对 花生形成危害。靠近我们院墙的外面的农田,因诱虫灯的存在,虫害明显减少。老百姓用于花生的剧毒农药(绿英)费用每亩50元,但依旧控制不了虫害。我们控制虫害的办法成本 远低于剧毒农药。另外,鸡的净收益还是玉米的2-3倍。农药不仅杀害虫,也杀益虫,甚至连无辜的鸟儿们也不放过,因此,虫害实际上是人害啊。 第四,增加自然生态成分,为鸟类等天敌生物生存创造条件。建有两块人工湿地一片森林。两块湿地分别是,一为荷花池,池塘里有青蛙、蟾蜍、泥鳅、蜻蜓,蚊子的幼 虫在这里被吃掉了,能够产1000-2000斤有机藕;另一湿地为淡水鱼塘,养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鱼儿们是以生态农场里的“杂草”和荷花塘里的浮萍为食的,不加任何添加 剂。森林是将老百姓的杨树纯林改造的,乔木和灌木则树种的灌木中?来自青岛,是少萍的公司提供的。 第五,增加生物多样性。农场里生产近20种有机粮食和蔬菜,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绿豆、韭菜、芹菜、土豆、葱、蒜、萝卜、白菜、西红柿、黄瓜、南瓜、丝瓜 等等,一些野菜如荠菜、马齿苋都可以挖来当菜。在城市吃韭菜后反胃严重,因为农药残留多,而在生态农场里吃韭菜饺子或包子是不反胃的,因为我们不用药,不用化肥,而用 牛粪。 因为没有了农药、化肥、除草剂、农膜、添加剂、转基因,农场里生物多样性迅速提高。约200只麻雀和6只燕子在这里安家了,还有刺猬、野鸡,饲养有狗、猫、鸡、鸭 、鹅、猪。空地里栽植了本地的乔木和灌木,给鸟儿们歇脚用。还栽植了核桃、杏、柿、石榴等果树。有了大量的鸟,农场里的“害虫”再也不敢来危害庄稼。最有意思的是,我 们养殖了2只鸽子,2年后变成10只了,有8只是被“拐来”的。真不知道鸟儿们用的什么招数拐跑了人家的“良家妇女”。有一点是清楚的,这里没有污染,有大量天然半天然食物 可以“米西米西”。 从理论上讲,生态农场的规模越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越高,管理的成本也越小,带动的就业人数就越多。我们近期目标是发动老百姓拿出100亩扩大我们的战果, 搞有机农业;远期目标就是将整村的1000亩地连同300亩村庄搞成生态农庄。可惜,我们没有地。地都分给农民了,一些农民看到了好处,要跟我们学。生态的办法缺陷是慢,他们 往往等不得。越等不得,效益就越低,有时农民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如2008年的大蒜,只有5分钱1斤。很明显,农民的钱被农药商、化肥商、农膜商、除草剂商、添加剂商、或转 基因公司分割了,最后将所有的钱掏给医院。环境污染了。怪病多了,重病多了,不正常死亡的农民也多了。 少萍访问“蒋家白宫” 2009年清明节后的一天,少萍得知弘毅生态农场的事情,特意从青岛带她的助手赶到了蒋家庄。少萍是咱81级同学中第一个造访“蒋家白宫”的同学。还是女同学呢。 少萍女王陛下一行的到来引起了“蒋家白宫”的高度重视,俺和俺的研究生们就像迎接上级来的领导那样,一本正经地带她们看俺的作品:弘毅生态农场的生态循环理念、运作模 式及发展现状;农场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各个技术环节,如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秸秆青储饲料育肥技术、有机肥高效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友好型“禽粮互作 ”模式、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技术、种-养-肥-加工-新能源耦合技术等。还参观了研究生实验区、实验室、会议室、图书馆、研究生公寓等。除 了俺们忙活外,农场里的老牛、鸡、鸭、鹅、狗、鸽子、燕子、麻雀们也都纷纷表示对客人的热烈欢迎。 少萍女王陛下看后,对弘毅生态农场提出的“三生”(生产、生态、生活)模式高度赞赏。三杯烈酒下肚后,“豪言壮语不用讲,单表好汉武二郎”,绿化工程少萍说她包了,决 定从青岛她的苗圃基地里调两大卡车树苗、灌木苗来,打造“蒋家白宫”的生态。这不,国槐、黄金槐、枫杨、楸树、银杏、黑松、垂柳、旱柳、榆树、朴树、紫微、连翘、河柳 、樱花、海棠、载满了蒋家白宫第的第一、第二养殖场。蒋家庄还将主要街道也绿化上了。 栽树那天,尽管是个雨天,蒋家庄的村民还是像过节一样,一下子看到那么多来自城市里的树木,义务来帮俺们卸车。研究生们自己来设计绿地,吴光磊、李勇、李彩虹、冯素飞、战丽 杰、程珊珊、博文静等等纷纷参加了栽树劳动。我们要用这些以北方本地树为主的设计自然的群落。 然而,我们要设计自然群落,少萍只给了树苗和灌木,怎么搭配才自然呢?长期做园林绿化的少萍给出了主意,一把豆子解决了问题(关于这个秘方,还得经少萍同意才能让大家 知道啊,以下省略108字)。 德国驻华大使馆伸出援助之手 2010年10月15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发展顾问、二等秘书Dirk Steffes-enn、德国亚琛大学Mario Lucas博士,德国、芬兰、荷兰等七国国际教师Huhay Lucas 及其夫人 Malia Lucas访问俺的农场,并带来了一份不菲的礼物:1万欧元用于生态农场的沼气工程。我和博士后郑延海、泰安市科技局李宗奉博士、平邑县农业局副局长孟祥义、平邑县卞 桥镇人大主席林清华、平邑县卞桥镇副镇长刘文玄、卞桥镇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周京林等,陪同德国客人参观了弘毅生态农场。 俺们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做法引起了德国大使馆的关注。这个话题还得从2007年说起,当时我指定的一名德国Aashen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Mario在蒋家庄调查 农场生物能源,做他的博士论文,从此与德国人打起了交道。没想到这名研究生不忘为师,竟活动大使馆资助我们一点小经费,对于经费紧张的农场来说,真是雪中送炭。这样, 蒋家庄实验点成为德国大使馆在中国青海、四川、甘肃等省份12个村级清洁能源项目点之一。 平邑县农业局副局长孟祥义向客人介绍了平邑县户用沼气发展现状,并对德国驻华大使馆将新能源深度开发项目落户在平邑表示感谢。孟局长特别指出,在蒋高明教授的 积极引领、协调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使用沼气,并得到了政府补贴,目前蒋家庄村已经建立了130座户用沼气池,占全村村民户数的50%。德国驻华大使馆的项目更是解决了冬 天沼气池产气难的问题,深受老百姓喜爱。 平邑县卞桥镇人大主席、县人大代表林清华对德国友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以蒋高明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在平邑县卞桥镇境内开展科研工作表示感谢,并表示 将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平邑县年度人大提案,拟在平邑县重点推广。 这次德国客人来访后,又吸引了另外一德国考察团来农场。2010年11月1日,海德堡大学考察团Lorenz Bichler博士、Sebastian Elvers、Alessa Schroers等一行15人到弘毅生态 农场参观调研。这次陪同的是,山东省水利厅外经项目办李平主任、解娟科长、石伟南工程师、临沂市水利局副局长申作信、临沂市水利局项目办主任何泉、平邑县委常委、副县 长鞠成祥、平邑县政府办公室纪检组组长崔传友、平邑县对外农业协作办公室副主任吕桂锋、平邑县卞桥镇党委书记刘涛等。 Lorenz Bichler博士一行对俺的生态循环理念及“大农业”实践,对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团队在中国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循环农业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做的大量示范引领性工 作表示热烈赞赏。他与农场研究人员座谈时指出,中国传统农业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但最近30年来,由于中国农民向农田中施用大量的农药、化肥,土壤质量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要想走可持续发展农业道路,不能照搬西方模式,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才是中国农业的根本方向。 德国人一向以严谨认真闻名于世,他们从那么高的高度赞扬我们,让俺们的实验团队信心倍增。除德国外,俺的“蒋家白宫”目前已经吸引了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 国、日本、中国台湾、香港等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前来取经送宝。因为,蒋家庄经常有外宾来,连蒋家庄的孩子们跟别的村孩子吹牛都有了资本:“俺庄里,哼,净外国人!” 之端将他的公子下放到“蒋家白宫”锻炼 2011年7月21日-23日,“蒋家白宫”再次热闹起来了。已近大暑时节,酷暑并没有独挡南来北往甚至国外的专家学者。老同学、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刊物主编陈之端、云南财经大学顾秀林教授(著名学者顾准之女)、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新闻部记者金微、原深圳生态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生物系1963届毕业生陈思华及其夫人、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Natalie Baer等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胡建、深圳转基因食品关注团成员唐京波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记者张同君、乡村季风主持人苗帅等分别从北京 、昆明、长沙、济南、南京、深圳等地,赶到沂蒙山区小小的村庄——弘毅生态农场驻地蒋家庄,研讨、采访或报道弘毅生态农场做法,并展望未来中国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平邑县卞桥镇镇委书记刘涛、镇长张林森、平邑县宣传部等领导参加了上述活动。驻弘毅生态农场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勇、博文静、孟杰、山东农业大学吴光磊、 郭立月、战丽杰、李占、张淑敏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们,以及弘毅生态农场工作人员接待了来访客人。 之端是咱81级第二位下榻“蒋家白宫”的同学,除了他亲自来看俺们,还把自己的公子——陈正朴(之端给儿子取名也是分类学家作风,正朴,正是一棵朴树,榆科植物),中关村中 学高一学生,也带来了。之端是让他的儿子来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同时我安排了研究生孟杰指导他做了一个小小课题,即观察物理方法控制虫害的效果。这小朴还真不含糊,每天 早上比研究生们起得还早,到大田里去收诱虫灯捕获的虫子,到实验室里分类称重。白天还要做作业。短短十几天,与我的研究生们混的很熟了,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也都喜欢他 。从他们的录像里看出,他们玩的非常开心。在他完成的论文里,竟然将研究生们称呼为师哥师姐了。 在“蒋家白宫”活动三天后,之端带俺及美国学生到他的老家鱼台县,见到了之端的大哥,欣赏了微山湖风景,还品尝了微山湖的鱼。之端回到老家,也有些乐不思蜀了,竟 放心地把小朴“寄存”到“蒋家白宫"了。 低产田变高产田 连续几年的生态农业实践,因为俺们真做,就是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六大害,农田还就真的给我们真的回报。在这之前,我一直对生态农业也没有底 的,总是担心产量下降无法推广,仅靠卖高价也未必是可持续的做法。2011年6月11日这天,事实改变了我的很多初步设想。这一天,我们对弘毅生态农场院子里的有机小麦田进行 了实际测产。 我们的小麦田,实际有效面积665.25平方米(因安排气体实验及种植有机蔬菜等,小麦播种面积小),折合每亩收获小麦1116.6斤,实际含水量24.63%,折合14%含水量的干小麦(贮 存风干含水量)后为980.6斤,再去除2%的杂质后,实际获得产量961斤/亩。2010年,有机玉米产量为547.9公斤/亩,这样我们周年粮食产量为1028.4公斤 (2057.8斤),即1.0284吨 ,实现了吨粮田。 2007年,我们团队从村里承包这片实验田时,是村里最差的低产田( 农民的承包费只有110元/亩,而靠近村庄的好地承包费300元/亩),土层厚度只有薄薄的20多厘米,下面就是岩石(当地老百姓称麻骨石),且连续使用了约30年的大化肥、农膜与 农药等。 由于地力差, 30年前生产队将这片地辟为打麦场,因为地里打不出多少粮食。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们采用 生态学的办法,严格不采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养殖场里的鸡猪费被添加剂污染)、农膜、转基因技术。经过4年的实验,实现了“一大于六”的增产效益。这个生态学 奇迹,连周围老百姓也不敢相信。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对来访的山东电视台记者,详细介绍了这片地发生的变化。他们目睹了我们科学实验的成果,农民从事有机种植的积极性更 大了。下一步我们要让生态农业产生效益,其实很简单,将严格意义上的有机粮食价格加倍,即2元多1斤,农民就会跟着我们干了,这样他们土地的效益将由原来的1千元左右变成 3千元左右。 设若政府将增加的每斤一元左右的费用直接给农民,则中国的粮食安全,完全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增产至少30%以上(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而国家要避免农民弃耕,或 播种季节缩短,保证产出5亿吨粮食,减少进口转基因粮食的食品安全与国家政治经济风险,只需要投入1万亿元人民币(按照中国粮食产量5亿吨计算),只占国家十二五污染环境 治理费用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在严重污染的地区,已高达70%。有机农业可从源头杜绝农业面源污染,并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遗憾的是,国家为了增加1000 斤粮食,投入了1000亿元科研经费,几乎都让科学家拿走了,他们要在实验室里试图用转基因实现这个目标。 俺愿与他们打这个擂台:双方都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看谁能够用最低的环境成本将低产田变成高产田?生态技术还是转基因技术?作为打擂台的条件,我们 只要转基因技术科研经费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要求的目标是将低产田变成高产田,时间是5年之内。俺这个擂台看起来有些不自量力,可俺是不信邪的人,俺的自信来自实践, 来自人民群众的智慧。擂台建立了,并没有人前来应战,可能他们把俺当成唐吉可德了。也难怪,俺的实验方法是不能推广的,否则,生产与销售化肥的、农药的、地膜的、除草 剂的、杀虫剂的,还有那些搞转基因的,不拿砖头拍死俺们才怪呢。城里人凑合吃那些有问题的粮食肉蛋菜吧,吃出病来还有医院等着呢,大家都不生病,中国400万医生靠谁吃饭 啊,还有那么多的制药厂啊!万一光荣了,还有殡仪馆啊,墓地啊,哪一个环节不赚钱呢。俺们的实验要剥夺那么多人的利益,能行得通吗? 农学家为了理论产量,不计一切成本一切代价,小麦产量达到1400斤。但是,这样的产量仅仅在科学家的实验田里而已。中国的生态农业抑或有机农业是到了政府需要多看一眼的 时候了!目前,国家针对有机农业的研发经费投入相对于240亿元的转基因重大专项而言,几乎为零! 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剧组录制了有机小麦实验田的全部过程,节目已通过卫星传到了世界各地,但央视依然不转播俺们的实验成果。 咱们同学中,在美国、欧洲、加拿大、日本的都有,俺也在外国漂泊过一年加半载外加若干月,20年前就在英国。回国后大家都说国外好,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建立一个?“蒋家 白宫”也许是个乡村版的生态庄园。同学们,加油吧,自己的家乡好才是真好,自己的祖国好,才能得到人家的尊重。这么说了,俺学了快30年的生态学还就真的有用的。今天俺 眼中的生态:一能吃,二能看,三能提神呀! 图1 试验之初,笔者和学生们冬天也住在这样的帐篷里,德国Aashen大学博士生Mario Lucas也曾住过。 图2 带领学生到农村调查秸秆存放情况。在一个村里,我们发现秸秆堆放达600立方米,严重影响了村容整洁。 图3 带农民到山东莱州买牛。雄性的牛用来育肥,雌性的被屠杀!牛犊越来越稀少了。这个问题异常严重。 图4 研究生乌云塔娜,她来自内蒙古大草原,弘毅生态农场的经历使之成为有机农业的重要一员。 图5 “走,灯下开会去”。虫虫们至今不明白,他们的约会场所是人类给它们设的陷阱。 图6 一群白鹅看护着少萍送来的树苗。刚栽植的第一年本地草本植物压制树苗,第一年几乎没有生长。 图7 德国驻华大使馆Dirk Steffes-enn访问弘毅生态农场。 图8 德国海德堡大学考察团在弘毅生态农场,这些来自发达国家城市里的大学生可能是第一次走进中国的乡村。 图9 之端老同学也想着在鱼台老家弄个生态农场,过两天就去。 图10 中美学者弘毅生态农场论道,注意该照片上的人物跨越了6个时代(从30后到90后)。 图11 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现场采访俺关于未来生态农业的设想。
个人分类: 精神历程|4625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挪威在2011年人类发展指数排行榜上居第一位
xuxiaxx 2011-11-4 08:02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1月2日发布的《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挪威是全球人类发展状况最好的国家,而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的排名最为靠后,中国排在第101位,属于中等发展水平。   按照基于健康、教育和收入水平而计算出的人类发展指数,对187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排名。其中,挪威、澳大利亚和荷兰位居三甲,而布隆迪、尼日尔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排在最后几位,中国位居101位。      此外,由于人类发展指数是在总体数据的基础上计算的,无法体现国家内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情况,报告中还按照一个国家内部健康、教育和收入方面存在的不平等状况,对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了调整,并另外给出了一个调整后的排行榜。在调整后的发展指数排行榜中,挪威仍位于首位,中国的位置上升到第70位,而美国由原来的第4名跌至23名,韩国也由第15名下降到第32名。      开发署在1990年发布了首份《人类发展报告》,将人类发展定义为持续扩大人类的自由、选择与能力的过程,并在综合考虑健康、教育和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发展指数,从而改变了传统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来衡量发展水平的做法。 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1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未来五年世界艾滋病运动主题为“实现零”
xuxiaxx 2011-11-3 09:53
   2011年11月02日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11月2日发表媒体公报宣布,将今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确定为“实现零(Getting to Zero)”;同时,在2011至2015年期间的“世界艾滋病运动(World AIDS Campaign)”也将以此为主题,以呼应联合国所倡导的“零新增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三大全球抗艾目标。      艾滋病规划署表示,“实现零”这个宣传主题的选择与确定是与艾滋病毒携带者、卫生保健活动家以及公民社会广泛磋商的结果。它是推动所有人更好地获得治疗的标志;也是使各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的一个号召。      艾滋病规划署强调,对于“实现零”这个主题的解读,不同地区、国家和社区拥有极大的灵活性,可根据实地情况选择侧重点。例如,在非洲,今后五年防治艾滋病运动的焦点将是“零死亡”,即减少与艾滋病相关死亡病例的数量。然而,在世界其他地区,抗艾行动的优先工作则可能是“零歧视”,以确保受艾滋病影响者的人权受到尊重和保护,并可平等获得能够拯救生命的信息、预防措施和治疗。      艾滋病规划署同时指出,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恰逢世界首次确诊艾滋病病例30周年。联合国方面将借助这一平台,向全球各地多年来不懈努力应对这一顽症的“艾滋斗士”致敬,并进一步加强公众对世界艾滋病运动的关注、了解和参与,为将于明年7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的成功奠定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确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以此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理解,并鼓励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与行动。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12月1日被确诊的。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1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儿基会朝鲜营养援助项目资金严重不足
xuxiaxx 2011-11-2 09:53
营养不良的儿童    2011年11月01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1月1日指出,朝鲜在营养问题上一直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公众的慢性营养不良问题长期没有改善。然而,该基金会在朝鲜开展的营养援助项目却面临严重资金不足。      朝鲜五岁以下儿童中,每五人便有一人中度体重不足,每三人中便有一人中度矮小。朝鲜各省及城乡之间儿童营养不良指标差距很大,农村地区45%的儿童身高不足,而城市地区这一比例仅为23%。      儿基会自1985年便开始在朝鲜开展营养项目,该基金会为2011年的营养援助项目曾发出了2000万美元的募捐呼吁,但到目前仅收到460万美元。其他在朝鲜开展援助工作的联合国机构同样面临资金短缺。      儿基会指出,如果得不到充足的资金,该基金会无法继续向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提供治疗,这些儿童的生长发育将面临不可逆转的后果。      儿基会同时对朝鲜妇女营养不良问题表示严重关切。朝鲜15至49岁的妇女中有四分之一的人营养不良,这增加了婴儿出生时体重不足,以及生病和夭折的风险。 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1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人口突破70亿
xuxiaxx 2011-11-2 09:50
世界人口突破70亿 人权高专强调确保人人平等享有尊严与权利    2011年10月31日 2011年10月31日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日子。据联合国预计,人类大家庭在这一天正式迎来了第70亿个成员。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皮莱当天就此发表声明,称“70亿宝宝”降生在一个由全球觉醒运动带来的巨大希望之中,并强调《世界人权宣言》所承诺的自由、民主、权利和尊严必须得到保障,让每一个人都平等享有安全、公正和尊重。      人权高专皮莱在声明中首先指出,世界今天迎来了人类的第70亿个成员,它理应自由、平等地享有《世界人权宣言》所承诺的尊严与权利。从出生之时起,这个孩子应该与其他每一个孩子一样,免遭恐惧和匮乏,不受歧视和虐待,并作为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平等获得安全、公正与尊重。      声明强调,在这个孩子所降生的世界里,一些人只要有机会便以国家安全等各种名义来践踏这些权利和自由。如果“70亿宝宝”是一个女孩,她的未来选择将比男孩要少;如果出生在发展中世界,它的发展机遇则会更少;如果诞生在非洲人后裔、土著人、少数宗教成员或者罗姆人的家庭,这个孩子很可能将面临歧视和边缘化,在脆弱处境中度过童年,并在成年后继续遭遇社会排斥。      然而,皮莱表示,人类第70亿个成员出生在了一个满怀希望的时刻。从突尼斯小镇率先爆发、然后蔓延世界各地其他地区的一场全球觉醒运动为人们带来了重塑《世界人权宣言》愿景的希望,那就是确保人人自由享受免遭恐惧、贫困和歧视的生活。皮莱说,这些示威以及公民社会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对“70亿宝宝”降生的庆祝,同时也为那些试图剥夺这个孩子与生俱来权力的人发出了警告。皮莱敦促各国政府、企业、社区以及国际组织更加注重且更有力地承诺维护所有人的公民、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权利,并为切实兑现承诺而肩负起全面责任。 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1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70亿人口日”迟来五年
xuxiaxx 2011-11-1 08:53
30年少生4亿人,由于中国的努力“世界70亿人口日”迟来五年   我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   10月26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在全球发布201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称,10月底世界人口达到70亿。   在“世界70亿人口日”到来之际,记者从国家人口计生委获悉,世界人口平均每年增长约8000万,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少生4亿人,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5年到来。   目前,我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目前的人口规模可能会超过17亿。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国家,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最好水平。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5岁,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口发展形势总体稳定。    中国人口面临五大问题   我国目前人口形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人口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集中显现。中国人口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一是人口总量持续增长。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大陆总人口13.4亿。“十二五”时期,人口总量预计在13.9亿以内。202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4.5亿左右。   第二,人口素质总体不高。近年来,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总发生率不断攀升,每年出生时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和出生后逐渐显现的缺陷约占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全国各类残疾人占全国人口的6.34%。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约为12%,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约为25%。我国劳动生产率不仅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低于不少新兴经济体。   第三,人口结构性问题凸显。出生人口性别比总体仍然偏高。同时,“十二五”期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在2025年前,我国劳动力总量将始终保持在9亿以上的规模,促进就业仍然任务艰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4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3。   第四,人口流动迁移日趋活跃。未来二三十年,是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全面加快、人口迁移规模最大、活跃程度最高的时期,将有3亿左右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   第五,家庭传统功能呈弱化趋势。家庭规模不断缩减,从1982年的4.41人降至2010年的3.10人,空巢老人和独生子女家庭比例都有所升高。家庭成员居住离散,全国农村有4700万留守妇女,5800万留守儿童。     继续坚持计划生育   未来一个时期,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将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我国将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十二五”和未来一个时期,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保持生育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努力将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8左右。   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安全避孕节育、出生缺陷预防、不孕不育防治、老年人口生殖健康等4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促进劳动力数量优势向劳动力素质优势转变。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促进社会性别平等。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完善宣传教育、利益导向、严查“两非”、统计监测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机制,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保护女婴生存权和发展权。   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深入开展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建立人口空间分布的基础数据库。加快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新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少生快富”和特别扶助“三项制度”,推动各地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政策。   同时,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逐步提高家庭福利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例,增强家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来源: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7日 07:16:23) 来源: http://www.chinapop.gov.cn/xwzx/rkxw/201110/t20111027_376835.html
1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又赖皮了
xupeiyang 2011-11-1 08:02
美国宣布中止缴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费 http://news.sina.com.cn/w/2011-11-01/032323392949.shtml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人口今天70亿 “60亿宝宝”仍生活在贫民窟
xuxiaxx 2011-10-31 09:18
 今天,据联合国人口基金预测, 世界人口 即将达到70亿。据悉,联合国人口统计方法是“黄金标准”,但专家质疑其推断准确性。   “60亿宝宝”活在贫民窟   联合国人口基金用“黄金标准”推算第80亿人口将出现在2025年,第100亿人口将出现在2100年前,并表示误差不超过1%。但分析人士称这个误差在大基数作用下,可将第70亿人口的降生时间提前或滞后半年。   不少国家今天将在产房内等待“70亿宝宝”,并准备举行活动纪念此日。然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他不准备抱抱“70亿宝宝”,因为“他(她)出生在一个矛盾的世界里”,一个“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肚皮”的世界。   回溯1999年10月12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波黑宝宝梅维奇“ 指定 ”为全球第60亿人。这个宝宝如今12岁,生活在萨拉热窝贫民窟中。   每12年增长10亿   联合国统计显示,世界人口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从20亿增长到30亿用了32年,而从1987年开始,每12年就增长10亿。   人口激增首先意味对自然资源需求激增,粮食、水资源、宜居土地的供给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其次还意味人类对社会资源需求激增,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问题,将考验每一个国家。   潘基文在几天前演讲中说:“这不是一个数字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人类的故事,70亿人,意味着需要更多食物,更多能源,更多就业和受教育的机遇,更多权利以及更多让他们繁衍和抚育后代的自由。” “人口挑战”各不相同   ●日本: 少子高龄化   今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再创新高达23.2%,目前全国人口约1.26亿,连续两年减少。生育率降低, 人口年龄结构 的急剧变化给日本经济和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同时,儿童人数减少尤为显著。日本15岁以下儿童人数为1693万人,比上一年减少9万人。“少子高龄化”的直接后果是劳动力的不足。劳动力持续减少将导致日本经济潜在增长力降低,投资和消费低迷,企业和家庭收入也随之降低。   ●非洲:人口增长过快   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非洲大陆目前约有10亿人口,到2050年预计将达20亿。快速增长人口创造丰富的劳动力和庞大消费市场,也让非洲各国在粮食、安全、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上面临沉重压力。   目前非洲人口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且将继续向年轻化发展。外国资本已看到巨大商机,不断加大对非洲制造业和零售、通信等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综合新华社电   ●美国:移民比例激增   美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大国,也是唯一人口快速增长发达国家,这使美国保持生产和消费较快增长,人口也将继续成为美国综合国力的加分因素。   同时,美国人口结构也在剧变,如贫富分化加剧,移民激增等。移民对美国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教育及科研等方面。不过专家也认为,由于移民学历普遍较低,会使美国人口素质降低,并导致制造业和服务业水平下降,从而将在根本上降低美国实力。 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0/31/c_122215597.htm
1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称本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50亿
xuxiaxx 2011-10-31 08:23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FPA)称,世界人口到2100年将由目前的70亿增加到至少100亿。如果出生率略高于所预期的,人口还可能达到150多亿。   10月31日将举行地球人口70亿纪念仪式,在这之前该基金会发表了一份报告警告说,人口的增长对减少贫困、保护环境已形成巨大挑战。   新的估计认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3亿,比原来估计的数字有增加;到本世纪末,将超过100亿。   报告指出:“出生率只要比我们估计的稍有增加,特别是在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地球人口的总数会上升得更高,到2050年可能达到106亿,在2100年可能会超出150亿。”   这份题为《2011年世界人口状况》的文件强调,随着二次大战后出生的孩子长大,人口总数开始膨胀。   然而在一些富国,由于经济繁荣,良好的教育和避孕措施,出现了人口下降的问题,使全球的出生率降至目前的水平。   在过去的60年中,人口出生率已从平均每位妇女生6个孩子降至目前的约2.5个;在最发达国家是1.7个,在最不发达国家4.2个。   尽管如此,每年世界人口增加8000万,25岁以下的占人口总数的43%。   报告指出全球正面临下列挑战:   一、在许多贫穷的国家,大量的年轻人在寻找工作,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报告引用了世界劳工组织的一份报告说,阿拉伯世界青年失业率高达23.4%,成为那里动乱的主要起因。   二、随着对食品、能源和住房需求的大量增加,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报告称:“气候变化和人口迅速增长已成为目前非洲之角的干旱和饥荒的众多原因之列,已影响了1200多万人……到2030年人类需要的用水量与实际可获得的将差40%。”   三、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东京,有3670万人;其次是德里,2200万人;圣保罗2000万;孟买2000万。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有必要进行更好的城市规划,需要足够的住房、卫生设备和绿地。   四、在富国,老年者占了很大比例,因而面临日益增长的劳工需求问题。   移民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选择,但需要有序进行,使移民的待遇和权利得到改善。   五、数十个国家尚未达到联合国提出的计划生育的目标。   “稳定的人口增长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来源: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6050084.html
1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社保报告:全球51亿人缺乏充分社保
xuxiaxx 2011-10-28 07:58
  联合国“最低社会保障问题顾问组”10月2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四个人中就有三个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这不仅阻碍了贫困人口实现自身潜力,同时威胁政治稳定和社会繁荣。      “最低社会保障问题顾问组”的报告题为《最低社会保障,为了公平与包容的全球化》。报告指出,全世界现在有14亿4000万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25美元,17亿5000万人经受多层面的贫穷,健康不佳、缺乏经济机会、生活水平低下,51亿人——相当于全球75%的人口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      潘基文秘书长当天接受报告时指出,最低社会保障意味着就业、健康、水和环境卫生、营养、教育、家庭支持等一系列基本保障。即使是最贫穷的国家也有财力提供收入保障和扩大医疗保健,因为这仅需国内生产总值的1%到2%。社会保障好的国家对经济振荡和自然灾害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并且能更快地恢复。社会保障支撑着社会和谐,减少不平等,增强政治稳定性,保障更有利的商业环境。      最低社会保障问题顾问组主席、联合国增强妇女权能署署长巴切莱特指出,在对全球经济衰退的讨论中,过多精力集中在通过货币和金融机制纠正全球不平衡,而缺乏以普通人、企业和实体经济问题为中心的促进提高收入的政策。      报告呼吁将于下周在法国戛纳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制定行动计划,落实最低保障。      最低社会保障问题顾问组于2009年4月设立。这一倡议由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17家机构共同牵头,是联合国应对经济危机的九项倡议之一。 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13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地球即将迎来第70亿位新人
lysyxcs 2011-10-27 11:28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6日发布报告称,预计2011年10月31日,即下周一,全球人口将达到70亿。届时全球人口将再创一个整数纪录。报告说,目前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印度紧随其后。目前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人口数量差异只有1.1亿人。但是,基于目前中印两国的生育制度和生育速度,2025年,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届时印度的人口将为14.6亿,而中国为13.9亿。 报告称,亚洲人口依然占据了全球60%,很多国家的人口增长趋势明显。即使是菲律宾这样土地面积狭小的岛国,也有9500万人,名列全球人口国第12位。
1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潘基文:与公民社会合作是社会运行新模式
xuxiaxx 2011-10-27 08:01
 潘基文秘书长10月26日在于纽约总部举行的非政府组织会议上表示,他担任秘书长以来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合作伙伴关系的力量。各国政府凭自身的力量难以应对多重挑战,社会运行的新模式是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各国政府同非政府组织、商业界、慈善团体、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一道努力,将能够实现人类共同目标的每一个方面。      潘基文指出,世界需要在追求可持续的和平、繁荣、自由与正义方面制定共同的议程,非政府组织在其中三个领域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是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裁军,第三是帮助处于过渡期的国家。      潘基文强调,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面临重大挑战,包括组织选举、起草新宪法、提倡民主做法、建设独立的司法体系和自由媒体。没有健康的公民社会,这些任务是不可能成功的。他呼吁各方帮助妇女团体、社会媒体倡导者、维权人士和其他人,帮助他们在社会中,在政府、国会和每一个公共机构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1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热度 4 xupeiyang 2011-10-27 07:25
10月26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在全球发布201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称,10月底世界人口达到70亿。   世界人口平均每年增长约8000万,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少生4亿人,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5年到来。   目前,我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目前的人口规模可能会超过17亿。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大陆总人口13.4亿。“十二五”时期,人口总量预计在13.9亿以内。 202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4.5亿左右。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782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警告:世界人口“到2100年或增至150亿”
xuxiaxx 2011-10-26 08:59
世界 人口 “到2100年可能增加至150亿” 联合国将于本周发出警告,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限制人口增长速度,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可能会翻一番多,达到150亿,给 地球 资源带来灾难性的压力。 这一数字很可能会令许多专家感到震惊,因为它远高于当前的许多预测结果。联合国此前的一份预测报告认为,到2100年,全 世界 人口将超过100亿,而目前地球上生活着近70亿人。 这一数字是联合国人口基金在定于本周发布的一份里程碑式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编写这份名为《2011世界人口状况》的报告是为了纪念地球将于本月某个时候迎来它第70亿位人类居民。 一直倡导控制人口的人口事务组织主席罗杰·马丁说,地球正在进入一个危险的新阶段。“我们的 星球 正在接近一场由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石油减少组成的完美风暴,”他说,“这个星球其实供养不了70亿人。” 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受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高 出生率 推动,加上药品的普及和医疗的改善,儿童死亡率下降,地球上的人口已经翻了一番。这轻而易举地抵消了发达国家出生率普遍下降造成的影响。世界各国人口的寿命延长也推动了人口的增长。 专家认为,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拥有限制和控制世界人口的手段。需要采取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确保有效的计划生育措施在发展中世界得到普及。 不过,倡导计划生育的活动家经常会碰到各种文化和宗教因素,使得女性受教育和缩小家庭规模变得十分困难。有些国家还在努力增加人口,还有很多宗教组织反对采取避孕措施。 来源:新华网
1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人口今年达70亿 多国代表探讨人口与发展问题
xuxiaxx 2011-10-26 08:55
面对“70亿人的世界” 多国代表在津探讨人口与发展问题 世界人口将在今年10月达到70亿。300多位来自联合国相关机构、国际组织和亚非国家的代表11日在津出席“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探讨人口与发展问题,共同关注70亿人的地球家园。 今年7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将主题确定为“70亿人的世界”。联合国人口基金亚太区域主任堀部信子在大会上说,在减少贫困与不公平、投资于妇女和女孩、关注青年人、促进生殖健康及权利、保护环境、应对老龄化和城镇化等七个人口发展领域中,中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联合国人口基金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推动实现人人享有生殖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性别平等的目标。 国际计生联当选总干事特沃德斯·莫莱斯在发言中强调,世界上仍有1700万妇女的计划生育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使她们无法得到教育和健康资源,引发由于不安全流产导致的死亡和疾病。国际计生联愿意继续推动人口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部长阿扎德在会上表示,中国和印度两国的人口相加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两国都在人口和发展领域做出了努力,期待能有更加广泛、多种形式的合作。 肯尼亚计划、国家发展与2030远景规划国务部长威克里夫·安贝察·奥帕拉尼亚,在会上介绍了肯尼亚为改善生殖健康服务水平的可获得性所进行的努力。他说,期待中国在南南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在主旨发言中回顾了中国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方面取得的成就。她说,未来一个时期,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将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新形势,中国政府把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作为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减缓趋势。但是,全球拥有高达37亿的育龄人口,联合国预测世界人口将于2050年达到93亿。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日益加速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需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人口发展不平衡、国际人口迁徙等带来的挑战。 来源:新华网
9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专家称我国汞污染严重 防治环节存在多种问题
xuxiaxx 2011-10-24 09:01
10月30日,全球130多个国家的代表以及N G O组织将齐聚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进行全球性汞问题文书的政府间第三轮谈判。作为参与国,中国代表也将列席。环保部污染防治司相关人士指出,除了这次谈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化学品处总共要召开5次会议,直到2013年初制定出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汞文书。汞文书作为国际公约,与涉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生物议定书公约》同为最高级别的国际法,甚至比应对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的级别还高。 针对这项汞国际公约,中国准备好了吗?近日有专家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作为全球的汞生产和排放大国,中国汞污染防治工作却面临着巨大挑战,存在基础研究薄弱、基本底数不清以及缺乏经济可行的替代和减排技术等诸多问题。 汞污染威胁全球 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举行全球性汞国际公约谈判?这要从汞———这个特殊的金属及其全球污染现状谈起。 对于汞,人们并不陌生。汞不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中,小规模/手工金矿开采、电石法聚氯乙烯(PV C)生产、汞法氯碱生产、电池生产、牙科用汞合金、测量和控制装置、电光源生产、电气和电子装置等工业生产都需要汞。汞和我们的生活也密切相关,煤气灶、电池,电脑中的电路板、屏幕的背光荧光灯,血压计、体温计,一些化妆品以及补牙的填料等产品中都有汞。 如果汞被大量摄入人体,会引起汞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金属汞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会损害儿童脑部发育。人体如大量吸入汞蒸汽会出现急性汞中毒,其症候为肝炎、肾炎、蛋白尿和尿毒症。无机汞主要对肾脏、肝脏产生损害;甲基汞可引起急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生殖发育毒性。 国内汞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新斌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说,汞很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空气团作长距离(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是几个月甚至一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沉降,并在当地食物链富集。这就意味着,即使是汞排放量极少的国家以及低密集人类活动的地区,也可能会遭受汞污染的危害。联合国环境署资料显示,由于汞的长距离传播,汞现已扩散到环境和食品中,尤其是水中的鱼里。在远离所有大型汞排放源、位于北极附近的北欧国家,海里的鱼类被发现具有极高的汞含量,严重威胁当地人的健康。 汞污染显然已经成为威胁全球的问题。由此,为解决汞污染的严重威胁,2009年2月,在内罗毕举行的25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部长级会议上,130多个国家确定在继续推动全球汞伙伴关系建设的同时,召集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 C),利用2010年至2013年初的三年时间,谈判制定全球汞问题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要求针对各类汞排放源,研究汞排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和评估替代、控制技术和措施的成本效益等,旨在全球层面采取一致行动,限制甚至最终淘汰汞的开采和使用,对汞污染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我国汞污染防治面临巨大挑战 冯新斌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说,如今全球环境中的汞主要有三个来源:包括火山运动和岩石风化等因素的自然释放、在工业生产中的人为排放以及之前沉积下来的历史人为汞排放的再释放。而在这些因素中,人为排放占据1/3的份额。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全球汞评估报告》中指出,从全球平均来看,汞的人为排放已导致现在的沉积速度比工业化前高出了1.5倍~3倍;在工业地区内及其周围,汞的沉积速度在过去200年间增加2倍~10倍。 我国是汞生产和使用大国,数据显示,2005、2006年,我国汞产量约占全球总汞产量的60%左右,汞需求量约占30%~40%,均位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汞排放大国。冯新斌及其课题组的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每年人为活动向大气的汞排放量有2000吨,其中中国每年排放汞约500-600吨,占全球汞排放总量的1/4还多。 中国汞排放量取决于中国的工业结构。清华大学曾对2007年我国大气汞排放量进行过估算,结果显示,我国大气汞排放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燃煤、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生产和钢铁生产等。冯新斌介绍说,电石法聚氯乙烯(P V C )的生产导致大量汞排放。与西方多采用石油为燃料不同,我国煤多油少的资源现状决定了我国P V C行业多采用电石法生产工艺。而在此过程中,氯化汞触媒是最重要的催化剂,由此就会需要大量的汞。 据预测,到2012年,中国电石法聚氯乙烯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汞触媒消耗量将达到1.2万吨,汞的消耗量将超过1000吨。 环保部内部人士表示,巨大的使用和排放量,使得汞削减的基数也很大。再加上由于存在着基础研究薄弱、基本底数不清以及缺乏经济可行的替代和减排技术等问题,这使我国汞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我国目前汞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污染防治工作仍存在众多问题。例如基础数据薄弱、监测信息不充分、防治及替代技术存在众多困境,末端处理不当,管理对策不完善等等。目前国内没有各个行业有关汞排放的权威数据及实时监测系统,这将直接影响到汞污染防治的效率及进度。 为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初步摸清我国汞污染排放源现状,开展管理对策研究,应对关于汞污染问题的国际公约谈判,环保部从2011年4月起,组织开展了全国汞污染排放源现状调查评估工作。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相关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由于全国性摸底还没结束,很难判断汞污染防治的难点和重点。初步估计,各地数据将在年底上报完毕,明年初得出汇总结果。 加强汞管理 增加谈判筹码 在国内汞污染控制方面,我国各级政府及民间力量都做了大量工作。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是为数不多的长期进行汞污染研究和进行“清汞行动”的N G O之一。它是国际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联盟(IPE N )在中国的协调中心,同时也是国际清汞工作组(EEB)在中国的唯一合作伙伴。北京地球村化学品安全和健康项目负责人姜超说,北京地球村已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汉、贵阳、广州等10多个城市通过与当地医院、民间组织或学校社团合作开展了汞污染宣教活动,并和医疗机构合作,逐步实现医疗器械的无汞化替代。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相关人士认为,对于燃煤电厂,脱汞与脱硫、脱硝有协同效应,我国应鼓励技术革新,提高协同减排的效率。对于医疗器械脱汞,应该鼓励使用电子血压计、温度计等新型产品。这需要环保部门和产业部门进一步协调,出台鼓励性和禁止性的环境经济政策。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指出,在汞污染防治工作中,政府需要做好一系列工作。首先需要加强信息的监测,相关部门还需要深入实地调研,同时建立数据收集网络及信息平台等;其次,需要减少汞的使用,同时尽量实现汞的合理循环利用;再次,建立相关的详细标准,完善法律法规,实现源头与末端双控;最后,要加强宣传教育。针对汞排放大户的煤炭火电行业,有关部门首先需要在排放限制以及标准上进行完善;其次就是监测方面;再次,鼓励相关防治技术的研发以及运用,奖惩措施并举。 除此之外,还需大力发展公众参与汞污染预防和控制,应注意信息的披露与公开以及预防汞污染常识的普及,使民众充分认识到汞的危害性,建立节能灯和医疗器械等含汞产品的专门回收体系。 冯新斌则表示,一定要重点关注汞矿等高风险区域,建立一些风险评价体系,尤其是要建立一个以甲基汞为主的评价体系。他表示,不能用总汞去评价风险,甲基汞的毒性是无机汞的100倍,并且在人体吸收方面,远远大于无机汞。 而另一方面,冯新斌强调说,国际汞公约的谈判,除了环保,更关系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汞公约的谈判中,一定要着力为自己增加谈判筹码。除了加强基础研究工作之外,更要认清楚形势,从历史的角度去谈问题“西方前100年的汞排放量有20万吨,我们则几乎为零。尽管目前我们每年约排放600吨汞,但与20万这个数据还是差得很远,而全球的汞污染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历史因素。”他表示,考虑到这些因素,在今后我国的无汞替代化工作中,一定要求西方国家进行相应的协同,为我们无偿提供技术。 来源:http://news.qq.com/a/20111024/000029.htm
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陈竺:中国非传染疾病负担重 加强防治刻不容缓
xuxiaxx 2011-10-24 08:08
  在9月19日于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的联大防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上,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中国目前有超过2.6亿非传染疾病患者,非传染疾病占人群死因构成的85%,疾病负担的69%。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已刻不容缓。      陈竺表示,中国拥有约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在全球百名左右,年龄超过60岁的人占总人口1 3%以上,这使得中国成为“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大国,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中国人健康的头号威胁。      陈竺说:“在中国第十二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中国政府将人均期望寿命提高l岁列为核心指标,实现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防治是关键措施之一。我们正在进行的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是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覆盖l 3亿人口,政府着力增强卫生投入,优先保障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将不断改革卫生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疾病防治结合。”      陈竺表示,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促进健康作为城市发展战略。中国同时还正在开展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化建设,将使高血压、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和老年健康保健更加规范和高效。      此外,中国政府积极参与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援助。 来源: 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6285
1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口号和主题
wcgczf 2011-10-24 01:57
我院内分泌科将在 2011 年 11 月 9 日上午举办大型 “ 联合国糖尿病日 ” 活动,届时请广大糖尿病病友参加。 2 011 年 “ 联合国糖尿病日 ” 宣传口号和主题 (一)“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主题: 糖尿病的教育与预防 (二)“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口号: 1. 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 2. 防治糖尿病,从儿童和青少年做起; 3 .运动健身、避免肥胖,减少糖尿病危害; 4 .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个人分类: 科普|4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卡扎菲要把中国绑上美国战车?
热度 1 dongzg101 2011-10-23 12:58
卡扎菲要把中国绑上美国战车 2009-10-03 19:50:34 归档在 军事观察 | 浏览 28231 次 | 评论 9 条   卡扎菲在联大发言,将矛头赤裸裸地针对英法中俄美五理事国。对于联合国五理事会成员国,怒气冲冲,肆无忌惮。而在26号第二届南美-非洲峰会,于委内瑞拉北部玛格丽特岛召开时,查韦斯和卡扎菲先后发言。卡扎菲再次老调重弹,声称“世界不是由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的,”   “世界大国想继续保持实力。他们有机会帮助我们时,他们摧毁我们的土地,待我们如禽兽。现在我们应该反抗,自己培养实力。”虽然作为五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并没有对非洲有过侵略史,但卡扎菲在骂西欧国家的时,中国却受到牵连。   中国和西方各国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意识形态,都不相同。中国虽然身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同样也在遭受着,西方国家的排斥和敌意。中国也往往是这些国家在发展自己的军事投资时,唯一的假想敌。可见中国和西方各国之间还有着很长的距离,更谈不上关系融洽。   但中国经济强劲,在世界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在与美日欧等国,彼此都是最大的经济伙伴。据9月6日的讯息,中国持有美国的债券已经超过8000亿。虽然中国国民和美国国民对对方的国家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彼此的经济命运却辅车唇齿。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中国和西方国家都不希望对方过于强大,但彼此更不希望看到对方的衰退。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经济实惠的拥抱。使中、西间成立为世界上最大的辩证案。   中国走进非洲,成为非洲最大的投资国。已经引起美国的醋意。中国看中的是非洲资源,而且不给对方政府附加任何的政治条件,这也是中国何以能够如此顺利,超越美国进入非洲一些资源性很强国家的主要原因。但中国的投资,虽然受到一些国家政府的欢迎和认可,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非洲国民对中国的排斥性。他们认为自己的穷困,是中国将他们的钱都给赚走了。   卡扎菲直接炮轰安理会五理事国,而没有将中国排除在外,显然是因为他站在了那些排华非洲人的队伍中了。而这也是中国何以没能在其攻击之中净身而出的主要原因。当左担道与一位非常关心时事叫风筝的朋友交流中,他说“最近一些事接踵而来,先是台湾的达赖,又是热比亚。还有拉美、美国、欧洲、都对我国进行反倾销”   在他的话语中,左担道感觉到他的忧虑以及爱国之情。其实在卡扎菲的联大发飙中,我们应该能够找到答案。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而对于非洲穷困国家,中国已经远远地超越到了他们的前面。这犹如一场马拉松比赛,跑在中国前面的西方国家,他们肩背寒气,彷佛感觉到中国逐渐追紧的脚步声。而非洲贫困国家在这场马拉松中,却被中国越来越地抛到了身后。   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在发达国和贫穷国的间隙中,追求着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一个独特的社会制度和一个独特的经济位置,已很难使中国在上述国家中,找到共鸣。而这些国家却是世界的大多数。中国只能象条汉子,走在发展自我的路途上,或许他的背影中,让世界看到了他的孤独。(左担道) 0 上一篇 告诉世界:别惹我,中国不可战胜! 下一篇 中国捍卫主权、领土完整的核心较…
10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微博:卡扎菲之死——我不同情我担心
热度 6 王铮 2011-10-21 08:51
微博:卡扎菲之死——我不同情我担心
卡扎菲死的时候菲律宾外长说我们不道歉:一个重新对立的世界很可能出现,北约也不再是一个地区性的组织,联合国安理会也将因为北约在消灭卡扎菲的空军后违背禁飞令的最后结果而变得一事无成,伊朗、朝鲜不得不把身家性命压在核武器上,地球发生核战争的可能性增加。世界地缘政治经济学大变化已经开始。
个人分类: 国际问题|376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世界人口10月底达70亿 联合国说面临“可怕挑战”
xuxiaxx 2011-10-20 08:23
联合国人口基金 17 日发布的一份简短公报说,随着今年 10 月底世界人口达到 70 亿,人类将面临 “ 可怕挑战 ” ,不过如果今天就行动起来,这些挑战并非不可应对。 专家表示,世界人口激增使得水资源缺乏、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愈加恶化,资源比以前更加紧张。联合国人口基金定于 10 月 26 日在全球发布《 2011 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将专门介绍 70 亿人口给世界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公报说,即将发布的报告表明,我们今天所采取的行动将决定本世纪结束时世界人口增长到 100 亿还是 160 亿,以及人类的未来是否更公平,环境是否可持续发展。报告阐述了老龄化、年轻人口增加、城市化和移民等人口学趋势,以及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与研究世界人口数量同等重要的原因。 联合国人口基金提前透露了部分报告数据:目前世界 60 岁以上老年人达 8.93 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增加到 24 亿,增加近两倍。目前,世界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再过 35 年将有 2/3 人口住在城市。世界人口平均寿命正在增加,已从 1950 年的 48 岁增加到今天的 68 岁。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此前公布的数据, 19 世纪初,世界人口仅有 10 亿。 100 多年后,人口总数翻了一番,此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于 30 多年后达到 30 亿, 1987 年达到 50 亿, 1999 年达到 60 亿。按照目前趋势,世界人口大约于本世纪中期超过 90 亿,将在本世纪末超过 100 亿。 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今年 7 月 11 日 “ 世界人口日 ” 的主题定为 “70 亿人的世界 ” 。联合国还于 9 月 14 日在美国纽约总部启动 “70 亿人行动倡议 ” ,呼吁各方应对和克服人口达到 70 亿后带来的挑战。 来源:健康报网
1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潘基文呼吁各国采取行动 减少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xuxiaxx 2011-10-19 08:11
第125届各国议会联盟大会早些时候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开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呼吁各国重视议员参政议政的作用,让基层民众的心声得到表达,并采取切实行动,减少人民对政府日益增加的不信任情绪。   潘基文在发言中指出,他访问各国时,都要与议员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因为议员代表的是人民的声音,他们表达的是人民的诉求与希望。潘基文说,“今天,有太多人生活在恐惧之中;太多人因为前途未卜和愤怒而麻木。在欧洲,政府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在其它地方,政府要面对的是巨大的预算压力。然而,最大的挑战并不是资源的缺失,而是信任的缺失。民众正在失去对政府和机构能够为所应为的信心……”      潘基文表示,要想增加人民的信任,首先必须确保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把气候变化、水源短缺、粮食和能源危机等问题连接起来、统筹考量,并为此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其次,必须支持民主、人权与和平。在此方面,科特迪瓦、北非和南苏丹等地的人民今年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国际社会应尽全力帮助这些处于过渡阶段的国家维持和平、建设民主。此外,全球妇女在和平和发展事业中具有无尽的潜力,青年人也同样如此,因此必须进一步鼓励女性和年轻一代积极参政议政。      第125届各国议会联盟大会为期4天,来自139个国家的1400名代表参加本届会议。各国议会联盟于1889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一届大会,1894年通过章程,并设常设秘书处。1899年,在第9届大会上改名为“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1922年改为现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议联从一个由议员参加的协会发展为由各国议会参加的国际组织,成为世界上不同政治制度国家立法机构之间进行对话和开展议会外交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议会组织。 来源: 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6454
1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投资于青少年可以打破贫困和不平等的循环
xuxiaxx 2011-10-14 09:38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今天在题为《青春期:一个充满机遇的年龄段》的201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中说,投资于世界12亿年龄在10岁至19岁之间的青少年可以打破根深蒂固的贫困和不平等的循环。 阅读报告(英文) 201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青春期:一个充满机遇的年龄段》 过去二十年大力的投入已为10岁以下的年幼儿童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全球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33%足以证明更多年轻的生命得到了挽救;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女孩和男孩几乎拥有同样的上小学的机会;数百万名儿童现在受益于改善的安全用水和至关重要的药物,如常规免疫。 然而,在对青少年有重要影响的方面进展相对少一些。超过七千万的十二三岁的青少年目前没有在上学;在全球范围内,女孩的初中入学率仍然落在男孩后面。没有教育,青少年们就无法增长知识和技能从而对抗青少年阶段最可能出现的性剥削、虐待和暴力的风险。例如,在巴西,1998年至2008年间,2.6万名一岁以下的儿童的生命得到了挽救,致使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但在相同的十年中,8.1万名15至19岁的巴西青少年被杀害。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安东尼.雷克说:“青春期是一个支点- 在这个机遇中,我们或是巩固在幼儿方面取得的成果,或是冒险抛弃所取的成果。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青少年-尤其是少女,投资教育、卫生和其他的措施,从而让他们参与改善自己的生活。” 青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龄段。正是在儿童们十几岁的时候,不平等和贫困会鲜明地体现出来。贫困和被边缘化的年轻人更不会在青春期做向中学教育的过渡,他们也更可能遭受剥削、虐待和暴力,如家务劳动和童婚-尤其是女孩。在发展中国家(除了中国),最贫穷的少女在18岁以前结婚的概率是最富有的五分之一家庭里的同龄人的三倍。结婚早的女孩最可能被困在过早生育、高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中。女孩们还比男孩遭受更多的家庭暴力和/或性暴力,并更可能感染艾滋病。 绝大多数今天的青少年(百分之八十八)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面临独特的挑战。虽然总的来说世界各地的青少年比以前更健康,但是诸多健康风险仍然很大,包括受伤、饮食失调、药物滥用和精神健康问题;据估计,大约五分之一的青少年有心理健康或行为问题。 2009年全球有8100万年轻人失业,因此年轻人的失业问题几乎成为每个国家的担忧。一个日益科技化的劳动市场需要很多年轻人所没有的技能。这不仅导致年轻人人才的浪费,还使他们所生活的社区失去了机会。在很多的国家,大量青少年成为一个非常特殊却又往往被忽略的人群。通过投资于青少年教育和培训,各国可以培养一支大规模的、高效的员工队伍,从而极大地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 青少年在今天和未来都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挑战,其中包括目前的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爆炸性的城市化和人口迁徙、老龄化社会、医疗成本上升,以及不断升级的人道主义危机。 为了确保青少年可以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在以下领域的有针对性的投资是必要的: . 改进数据的收集从而增强对青少年状况的了解并实现他们的权利; . 投资于教育和培训,这样青少年才有办法摆脱贫困并促进他们国家的经济发展; . 扩大年轻人参与和发表看法的机会,例如在国家青少年委员会、青少年论坛、社区服务倡议、网上宣传和其他场所,让人们听到青少年发表的心声。 . 促进保护青少年权利的法律、政策和项目并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并获得必要的服务; . 通过儿童敏感项目加大抗击贫困和不平等的力度,这可以防止青少年过早地进入成年。 雷克说:“全球数百万的年轻人正等待着我们所有人采取更大的行动。给予所有年轻人他们需要的工具以改善它们的生活,这将培育出一代经济上独立的市民,他们可以充分参与公民生活,并积极地为他们的社区做贡献。” 来源: http://www.unicef.org/chinese/media/media_57728.html
1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投入14亿美元应对极端危机
xuxiaxx 2011-10-14 09:37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了《2011 年儿童人道主义行动报告 (HAR)》,呼吁投入 14 亿美元资助那些深受各种危机困扰的儿童和妇女。本年度呼吁将重点放在 32 个国家,强调应加强对受灾地区抗灾恢复能力的重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副执行主任希尔德#约翰逊 (Hilde Johnson) 说:“通过加强针对儿童的资金投入以及构建边缘国家和社区的抗灾恢复能力,我们不但可以缩短受灾地区的恢复时间,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危机爆发之前预见风险,从而降低灾难损失。” 在 2010 年,全世界共同目睹了极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巴基斯坦的洪水淹没了全国五分之一的地区;海地地震夺去了 20 多万条生命,并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整个萨赫勒地区异常炎热以及粮食缺乏持续威胁着成千上万的儿童,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 这些紧急事件当属重大新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危机虽然较少被报道,但依然影响着千万儿童与家庭的生活。 在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群正在经受着干旱、饥荒和暴力冲突,使得他们长期流离失所。这些人道主义危机更是对儿童造成了可怕的后果,例如被迫加入到武装力量,遭受性暴力,无法享受诸如供水、卫生和教育等最基本的服务。 海地和巴基斯坦在 2010 年所遭遇的空前灾难得到了全球所有人道主义组织和合作伙伴的强烈响应。同时,这也突显了我们必须加强防灾准备,以降低社区重复遭受危机的风险。向容易遭受灾害的社区传授面对和抵御风险的技能日益成为人道主义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力推进的方面。 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 2010 年修订了人道主义行动中造福儿童的核心承诺,旨在维护处于危机中的儿童和妇女的权利。该机构对人道主义政策的重要更改包括,目前应重点关注危机爆发前的防灾准备工作,加强人道主义行动与发展规划之间的联系以及强调降低灾害风险的重要性。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2011 年儿童人道主义行动报告》提出了需提供特别支持的危机。报告指出,必须采取紧急行动拯救生命,以防止儿童遭受最恶劣的暴力和虐待,确保他们获得诸如供水、卫生、保健、营养和教育等最基本的服务。" “经过特大自然灾害和家毁人亡的灾难年之后,加强频繁遭受灾害群体的抗灾恢复能力变得势在必行”,约翰逊说。 根据危机的规模、对儿童和妇女所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危机的持续性或长期性以及对救生与长期持续结果存在的潜在影响,呼吁已经选定了 32 个目标国家并进行了优先级排序。 来源: http://www.unicef.org/chinese/media/media_57821.html
1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0 年日均儿童死亡数量比1990 年减少12000 人
xuxiaxx 2011-10-14 09:28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今日共同发布全球儿童死亡率的最新评估报告。该报告显示,每年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数量从 1990 年的 1200 万以上下降到了 2010 年的 760 万。 这些新数据表明,与 1990 年相比,每天大约有12000 名更多儿童的生命得到挽救。 一份关于儿童死亡率的年度报告显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全球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在 1990 – 2000 期间为 1.2% ,在 2000 – 2010 年期间加快了一倍,达到了 2.4%。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速度是十年前的两倍。这一消息证明,即使在最贫困的地区,我们依然能够取得进步。但是,无时无刻我们都要记住一个令人心寒的事实——每天仍然有大约 21000 名儿童离开这个世界,而那些夺去他们生命的根源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安东尼.雷克 (Anthony Lake)说。“如果给予最弱势的群体更多投入,将帮助我们以更快的速度、更经济有效的方式挽救更多儿童的生命。” 在 1990 – 2010 年期间,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了三分之一以上,即每一千名儿童中,死亡人数从 88 名下降到了 57 名。 然而,很不幸的是,这样的进步速度依然无法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4 (MDG4),因为该目标呼吁,在 2015 年之前,将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 “儿童死亡率的降低与很多因素有关,尤其是为新生儿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所上升。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提高儿童营养和免疫覆盖率、提供水和卫生设施等也是死亡率降低的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这些证据表明,为儿童健康进行投资是物超所值的,同时也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需要加快投资的速度。” 在那些儿童是最脆弱群体的国家,取得了一些最显著的进步。 比如在尼日尔,在1990 年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为 311‰。为了解决看病路远的问题,尼日尔向全国各地数千个新医疗站派出了接受过训练的社区卫生工作者,提供高效的医疗干预。在2010 年,尼日尔是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整体下降绝对值最大的五个国家之一,其他四个国家分别为马拉维、利比里亚、东帝汶和塞拉利昂。 陈冯富珍博士和雷克先生一致认为,为了克服当地在获取和使用基础服务时面临的困难,政府的承诺和策略的实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该报告显示,新生儿和婴儿面临着最高的死亡风险,而在降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过程中,在这方面取得的进步也相对较小。出生一个月以内的婴儿的死亡数量占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 40% 以上,一岁以内婴儿的死亡数量占 70% 以上。 所取得的改善和成功是令人鼓舞的,但是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仍然是世界上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地区。平均每 8 位儿童中,就有一位在五岁以前死亡——这是发达地区平均水平 (1:143) 的 17 倍以上。南亚平均每 15 位儿童中,就有一位在五岁以前死亡,是世界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第二高的地区。 五岁以下死亡的儿童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亚地区。1990 年,这两个地区占全球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 69%。2010 年,该比例上升到了 82%。在2010 年,全球大约一半五岁以下死亡的儿童集中在五个国家:印度、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巴基斯坦和中国。 来源: http://www.unicef.org/chinese/media/media_59795.html
1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亚太地区人口变革趋势令人担忧
xuxiaxx 2011-10-14 08:01
  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于10月12日发布了《2011年亚太统计年鉴》。年鉴的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的人口正经历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生育率降低的重大变革。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将导致性别不平等、人口老龄化等严重人口和社会问题。  数据显示,到2010年止,亚太地区5岁以下的男童对女童的比例为110:100。这一比例大大高于自然性别比例,并且高于世界上任何其它地区。在亚太地区中,东亚和东北亚的这一比例最高,其次是南亚和西南亚,分别为119:100和108:100。   联合国副秘书长、亚太经济及社会委员会执行秘书海泽( Neoleen Heyzer )对这一趋势表达了担忧。她指出,亚太地区普遍的家庭结构、文化、刺激政策和科技的普及等原因导致了一些国家的父母喜爱男孩而不是女孩,并设法满足这一愿望。这反映了普遍存在于社会的性别歧视,对未来的人口会产生严重后果。   亚太地区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明显存在于教育、工作、财产所有权和政策制定中。在该地区的5亿1千800万文盲中,妇女占65%;在劳动力人口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过去20年都保持在100:65;在财产所有权和高级政府职务中,女性的参与率则更低。    《2011年亚太统计年鉴》的数据还显示,亚太地区的生育率正出现降低的趋势,在历史上首次出现生育率与人口更替率相同,均为每名女性2.1个活产。预计到2015年,亚太地区的生育率将低于更替率。这意味着新生的人口将不足以弥补失去的人口,从而导致地区人口的减少。低生育率,加上预期寿命的延长,将使亚太地区的老龄人口同过去20年相比增加34%,是除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外世界最高的涨幅,这将对社会福利和健康保健系统造成相应的压力。 来源: 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6429
14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副秘书长阿莫斯:减灾与发展必须相结合
xuxiaxx 2011-10-14 07:58
北京当地时间10月13日下午,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阿莫斯(Valerie Amos)在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发表题为“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的主题演讲,其间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在减灾赈灾和应急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积极努力。阿莫斯表示,中国各级政府、私人团体及个人能够团结一心应对地震、洪水等灾害,成绩显著、值得学习。    阿莫斯副秘书长在演讲中表示,过去十年来,中国在国际救灾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继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后的亚太地区第三大援助国。中国积极加入国际专家体系,并接连向海地、日本等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派遣了救援队伍,她对此深表赞赏,并呼吁各国向中国学习相关的经验和技术,以对灾害做出更好的反应。    在谈及目前中国在防灾减灾工作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时,阿莫斯指出,中央与地方层面的协调、合作至关重要;同时,每次救灾行动之后应当总结经验。此外,她期望中国在加强区域减灾合作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协调作用。   阿莫斯在演讲中还论述了人道主义援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援助应与可持续性发展结合起来。对于身处人道主义灾难的国家,必须改善其国民的生存状况,提升自身治理的能力。她就此表示,中国在援助与发展方面处理的非常好,抓住问题的实质。   此前一天,阿莫斯副秘书长在上海出席了“2011年联合国亚太地区人道主义伙伴关系会议”。本次会议由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主办,来自37个国家和16个国际组织的近百名代表与会。期间,阿莫斯与中国政府官员举行了会晤,探讨如何提高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应对人道主义救援体系面临的挑战等。    中国是阿莫斯为期两周的亚洲三国之行的第一站。访华后,她还将分别前往朝鲜和韩国访问。 来源: 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6436
17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您希望了解世界各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吗?
xuxiaxx 2011-10-13 08:24
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卫生状况主要条件之一,联合国千年发展规划中就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提出了一些具体目标。我国在妇幼保健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具体数据请登录卫生部网: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fybjysqwss/s7901/201109/52993.htm )。如果您希望了解世界各国的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的具体数据请登录: http://www.who.int/making_pregnancy_safer/countries/en/index.html
2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 Klaus Toepfer环境创新竞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
watersci 2011-10-12 20:11
2011 Klaus Toepfer环境创新竞赛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以下简称“IESD”)和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主办,面向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的环境创新竞赛。该竞赛旨在大学生中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以科技创新竞赛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大学生。 Klaus Toepfer(克劳斯·托普弗)博士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现任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首席教授,长期致力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和推广,为中国的环境改善和环境保护形象宣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先后获得过中国政府“友谊奖”和上海市白玉兰奖,并于2011年1月14日荣获“2010年度中国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并对此次竞赛给予大力支持。 本次竞赛主题为节水技术与水资源管理,参赛作品可以以论文、调查报告或者科技实物的形式提交,对于实物类作品,需提交制作方案。参赛作品须有效体现“节水技术与水资源管理”的理念和内涵。凡在全国各高校正式注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参赛者在报名参赛时需要提供有效的学生身份证明,并将参赛作品、个人简历以及申请表格发送至 toepfer_iesd@163.com 。 报名截止日期:2011年10月20日。 http://envi.ruc.edu.cn/envicn/html/xinwenzhongxin/xueyuangonggao/2011/0923/4186.html
个人分类: 转载信息|2111 次阅读|1 个评论
环境署报告强调旅游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
热度 1 xuxiaxx 2011-10-11 08:23
气候和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条件。低碳生活,保护环境是人类的职责。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旅游业在发展,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联合国环境署和经合组织在2011年10月10日共同提出一份最新报告强调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和各国为改善环境做出的努力。   联合国环境署和经合组织共同推出的一份最新报告强调旅游业在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报告指出,如果各国不推出低碳、有效利用资源的政策,全球旅游业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在 25 年内翻一番。 这份名为 “ 气候变化和经合组织国家的旅游政策 ” 的报告建议各国在旅游业领域采取更大的努力推动减缓气候变化和刺激的政策。报告表示,一些国家的经验显示,这些大胆的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可以成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创新手段之一。报告同时建议,各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需要反映旅游业在各国经济中较大的背景环境。 报告指出,许多国家和旅游业组织在设定旅游业的减排目标时,倾向于使其符合其它经济领域的减排目标。而另外一些国家,由于其经济结构、旅游业在国家福利中的重要性、或是其相对大型旅游市场的小型程度,更倾向于制定旅游业和其它经济领域的综合减排目标。   报告发现,旅游业在影响气候变化的同时,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减少气候变化对游客的旅行、旅游设施、游客活动的影响,对于旅游业在综合气候变化政策下的发展,以及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维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依赖未来几十年能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果到 2100 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2-3°C ,全世界缺水人口将增加 20 亿。大量旅游业资源,如湖泊、河流、雪山、和淡水,也将极大受到影响。 目前旅游业所需的能源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占每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 5% 。在旅游业导致的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航空占 40% 、汽车占 32% 、住宿占 21% 。 来源: 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6415
221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婴儿死亡率已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xuxiaxx 2011-10-11 08:09
卫生部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傅卫 9 月 9 日 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2010 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 30.0 / 10 万,婴儿死亡率为 13.1‰ ,实现了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要求,其中婴儿死亡率已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在 2000 年 9 月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中国政府对会议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作出郑重承诺,其中包括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 项指标。   在 2009 年启动医改后,中国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列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范围从原来的中西部地区扩大到全国农村孕产妇。 2009 - 2011 年中央财政共投入 79 亿元用于该项目。截至 2011 年 7 月底,共补助农村孕产妇 2262.4 万人。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促进了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改善。全国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同时,主要健康指标在城乡、地区间差异进一步缩小。 2009 - 2010 年,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下降幅度显示农村大于城市,西部大于中部和东部。 2008 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 1.24 倍,至 2010 年为 1.01 倍,已基本接近。农村住院分娩率从 2008 年的 92.3% 上升到 2010 年的 96.7% 。   傅卫同时表示,通过增补叶酸进行早期干预,中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 2009 - 2010 年下降幅度达 11.4% 。 2009 年起,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被列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该项目为全国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在孕前 3 个月和孕早期 3 个月免费增补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目前,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在全国主要出生缺陷发生的顺位,已从 2001 年的第 3 位下降到 2010 年第 5 位。 来源: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109/10/t20110910_22686585.shtml
1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十年前有人提出关于联合国架构的新设想
热度 3 Wuyishan 2011-10-11 06:30
十年前有人提出关于联合国架构的新设想 武夷山 著名未来学家 Harold A. Linstone 在其担任主编的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技术预测与社会变革)杂志 2003 年第 3 期发表文章, The 21 st century: Everyman as Faust — Technology, Terrorism, and the Multiple Perspective Approach ( 21 世纪:人人都是浮士德――技术、恐怖主义和多视角进路),我理解这个标题的含义是:由于现在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人与任何人的关系可能是意想不到的紧密,因此每个人都像浮士德一样具有很大的能量,可以移山填海,也可能铸成大错。他在文章中介绍说: Y . Dror 在 2001 年发表的 The Capacity to Govern: A report to the Club of Rome (治理能力:致罗马俱乐部的报告)中建议说,应该加强联合国,给与联合国秘书长更大的权力,并建立联合国执行理事会,代替现在的安理会。这个联合国执行理事会将有 3 个永久成员国(欧盟、美国和中国)和 5 个临时成员国,临时成员国不具有否决权。 博主:这个主意似乎不错,但是有人听吗?另外,在 10 年前, 中国和欧盟的相对影响力远没有现在那么明显时,他就提出通过联合国实施实际上的三方共管的主张,说明他很有远见。 Y . Dror 生于 1928 年,退休前是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政治学教授, 1968 - 1970 年期间曾在美国智囊机构兰德公司担任资深职员, 2005 年因其管理学方面的成就荣获“以色列奖”。( http://en.wikipedia.org/wiki/Yehezkel_Dror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3893 次阅读|4 个评论
联合国宣布:全世界150岁以上老人免费医疗
热度 2 wliming 2011-10-6 17:19
哈哈哈,比北京慷慨多了。北京最近宣布,95岁以上老人医疗免费。
个人分类: 社会|1136 次阅读|2 个评论
金砖五国:难得齐聚安理会
热度 3 huailu49 2011-10-6 13:31
联合国安理会2011年10月4日就法国、英国等提交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中国反对,印度、南非、巴西、黎巴嫩弃权,法国、英国、德国、葡萄牙、美国等赞成,决议草案未获得通过。 这是金砖五国的代表在安理会又一次聚齐,难得! 印度和南非的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从今年1月1日起开始,为期两年;而巴西的任期将于今年年底结束。这就是说,明年又聚不齐了。
个人分类: 国际纵横|361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入联
dongzg101 2011-9-27 05:10
http://view.news.qq.com/zt2011/palestine/index.htm
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WHO 2011—2015年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毒/艾滋病战略
xuxiaxx 2011-9-23 08:24
简介 第六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要求世卫组织总干事制定2011-2015年世卫组织艾滋病毒/艾滋病战略。该战略已于2011年5月提交给世界卫生大会。 该战略: 基于“三五”行动所取得的成就和所积累的经验,以及世卫组织2006-2010年艾滋病毒/艾滋病普遍可及计划的五个战略方向; 充分考虑全球艾滋病毒、卫生和发展的总体架构,包括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战略和成果框架,以及实现“普遍获得”和《千年发展目标》的承诺; 确认现有的和已达成一致的全球具体目标,动员各国制定至2015年的积极的艾滋病毒/艾滋病应对工作计划; 指导各国优先加大对艾滋病毒应对和其他更广泛的卫生工作的投入; 就世卫组织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以及内部相关部门开展协调一致的活动提供框架。 2011-2015年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毒战略草案与正在制订中的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1-2015年战略保持了密切协调。 2011-2015 年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毒战略草案 广泛协商 世卫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协商,所有重要的合作伙伴(包括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和其他多边机构、捐赠方和发展机构及行动、民间社会、非政府组织、科技机构和网络以及私立部门)均参与了2011-2015年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毒战略的制订。 2011-2015年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毒战略,供外部咨询用 pdf, 895kb 有关咨询的更多信息 - 英文 转载自: http://www.who.int/hiv/aboutdept/strategy_consultation/zh/index.html
1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自联合国的任命邀请
热度 4 book 2011-9-21 21:54
邮箱每天都收到很多垃圾邮件。我一直不太清楚这些垃圾邮件是怎么来的,发送者从网上搜索到我们的邮件地址?抑或是他们像发送垃圾短信似的用排列组合的方式?Anyway,反正垃圾邮件是怎么都拦不住。 相当一部分垃圾邮件看标题就很无趣,不过好像中文垃圾邮件和英文垃圾邮件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中文垃圾邮件大多是什么“激励员工”“管好员工”“技能培训”之类的,真不知道为啥这些人非要认为员工就那么需要管理。英文垃圾邮件呢,大部分则是告诉你他有一大笔钱,需要你帮忙托管,或者合作经营之类的。 但有时候,有些垃圾邮件会挺有趣,让你觉得好玩。比如下面这个。 发件人:United Nations 主题:Appointment Dear Professor, You are directed to send your Bio-data to the United Nations screening committee for consideration of Appointment. Regards Screening Committee United Nations united.nations.appointment@usa.com 居然是联合国发来的邀请,还要考虑给我什么任命。垃圾邮件也有点意思吧。然后落款那个邮箱域名也挺好玩,usa.com。
2656 次阅读|6 个评论
纪念第30个国际和平日
fqng1008 2011-9-21 08:50
   联合国大会于1981年通过第36/67号决议,将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二联大开幕的日子定为世界和平日。第一个国际和平日定于1982年9月。2001年,联合国大会全票通过第55/282号决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非暴力和全球停火日。联合国呼吁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还号召通过针对和平问题展开教育和公众宣传纪念国际和平日。去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青年与和平和发展”为主题呼吁全世界的青年人为争取和平而奋斗。 诺贝尔和平奖与联合国有着密切的关系,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60多年来共10次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其中一个机构,即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曾两次获得这项举世闻名的褒奖。有两任秘书长,即科菲·安南和达格·哈马舍尔德,因为开展的工作而从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获得这项殊荣。联合国最近的获奖人是穆罕默德·巴拉迪,他在获悉自己获得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时发表声明说:“我认为这项奖励将使我自己和我的同事们更加坚定决心,继续把真相告诉权力者,继续表达我们的心声。我们只是希望保证,我们的世界将继续安全无虞,充满博爱,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同样值得期待...... 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国际和平日致辞”(2010年9月21日)   今天,我们纪念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日,一个专为致力于停火和非暴力而设的日子。和平至为珍贵,必须得到扶持、维护和捍卫。   正因为如此,每年的国际和平日,我都要在联合国总部敲响和平钟。也正因为如此,每天,我都在为和平而工作。我在对立双方之间进行调解。我提请警惕对和平的威胁,既警惕显而易见的威胁,也警惕那些时隐时现的威胁。我倡导宽容、公正和人权,并大力宣传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和睦相处。   今年的和平日是属于年轻人的。本月适逢国际青年年开始,主题是对话和相互了解。这一主题抓住了和平的核心。   如今的年轻人对全球多样性并不陌生,在一个相互连接的世界中游刃有余。但他们也易受极端势力的影响。因此,我要对各国政府和我们的合作伙伴说的是:让我们为年轻人更加努力,让我们给他们一个和平与宽容的世界。   我要对所有年轻人说的则是:请与我们站在一起,帮助我们为和平而工作。你们年轻人失去耐心了,因为你们看到你们的长辈未能阻止贫穷和饥饿、不公正和有罪不罚、环境退化等现象年复一年地顽固存在。   距离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目标日期仅剩5年。在此之际,我请所有人,不分老少,都来帮助我们寻找解决这些全球问题的全球办法。交流你们的计划和想法,带着创意和激情行动起来。帮助我们为所有人的和平与繁荣而奋斗。 (附:今天才知道9月21日还是“世界老年痴呆日”,是国际老年痴呆协会1994年在英国爱丁堡第十次会议上确定的,不是联合国确立的。每年在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要举办这个宣传日活动,宣传日有许多患者、照料者、家属及科学家、临床医生参加,其目的是要对广大的群众宣传、普及对老年痴呆病预防的知识,使全社会都懂得老年痴呆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获 联合国 合法席位
dongzg101 2011-9-17 21:15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获联合国合法席位 2011年09月17日 01:5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41745 人参与 141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中新网联合国9月16日电 (记者 李洋)第66届联合国大会16日以114票赞成、17票反对、15票弃权的结果,同意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作为利比亚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 联合国接受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使得其领导人贾利勒下周有机会出访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并将可能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国际政要举行会谈。 消息人士称,此前被卡扎菲罢免的前利比亚驻联合国代表沙格拉姆(Abdulrahman Shalgham)有可能继续担任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驻联合国代表。 利比亚当局武装日前控制的黎波里后,卡扎菲的行踪依然不明。国际刑事法院依然维持对卡扎菲等人的逮捕令。 继法国总统萨科奇和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利比亚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也于16日抵达的黎波里,对利比亚进行访问。几位国际政要都和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领导人讨论了战后重建等问题。 另悉,在目前仍由卡扎菲余部控制的城市拜尼沃利德,当局武装部队仍与卡扎菲残余部队紧张对峙。由于拜尼沃利德城内的抵抗激烈,当局武装16日暂停了进攻。 相关专题: 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 相关新闻: · 联大投票决定将利比亚在联合国席位交给全国过渡委 ·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获得联合国合法席位 · 利过渡委武装攻入苏尔特 与卡扎菲部队展开激战 · 卡扎菲家乡苏尔特激战正酣 利执政当局武装攻占机场 · 利过渡委部队攻入疑似卡扎菲藏身地拜尼沃利德 · 外交部:中方愿为利比亚重建发挥积极作用 PN006
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机器人的时代
dizhishidai 2011-9-9 22:47
方兴东去参观富士康工厂,被震撼,回来和我们分享。 富士康的招聘流程是这样的: “你出来几年啦?干过什么啊?” if:“我出来3年了,在xx厂干过xxx” then:“很好,回去等通知。下一个” 如果回答是:“我初中没毕业,刚出来,什么也不会,现在住的地方也没有……” 那么:“去后面报道吧,培训后上班。” 富士康的人力资源,每年负责打造10万机器人。 什么叫机器人? 父母养到18岁,有大脑可以接收指令,有四肢及灵活的五指可以根据指令进行操作。 这种机器人很好,有人体的自修复自癒合能力。不用上油除尘维护保养,只需中午提供40吨大米,10万机器人下午可以再工作4小时。 联合国对全球的26个国家地区的儿童进行了横向测试。 中国儿童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中国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世界倒数第一。 中国儿童是什么人? 是机器人。 我们的父辈,大规模出现机器人。 在他们的年代,拥有自我追求是“个人主义”,个人喜好是“小资产阶级情调”。早请示晚汇报组织生活,占据一个人所有的时间。 没有人谈自己,没有人谈个人感受。 大家用口号来完成对话。 用口号挑起所有的情绪,用口号镇压所有的情绪。 后来,中国就进入机器人的年代。 在2011年的某天,你在北京、在青岛、在杭州、在广州、在成都。你看到的是一样的城市。一模一样的写字楼,一模一样的立交桥,一模一样的住宅小区。 某天,我又一次在某个城市毫无特色的钢筋水泥丛林里乏味穿行,听到广播里说,某贪官又被抓获了,从水塘里挖出他埋在其中的多少多少现金。 我好像突然理解了中国的房地产为什么这么热了。 因为我们没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除了买房子,盖房子,想不出来其他的事情。 把钱给詹姆斯卡梅隆,他会让你看到,你从来没想象过的东西。 把钱给乔布斯,他会让你体验,你没有想象过的使用感受。 贪官贪到钱,基本上用途有三:埋起来,送出去,买房子。 哑然失笑,又很寒冷。这么爱钱,钱给了他,却全无增值。 中国的贪官繁忙的一生,盖房子,赚钱。赚到钱,埋起来,送出去,买房子。再盖房子,再赚钱…… 在机器人的努力建设下,古朴大气的北京、童话色彩的青岛、优雅斯文的杭州、闲适斑斓的成都,变成了同一个样子。 于是,那些没有被建设掉的局部,成了观光旅游的景点。 今日我们去购票参观的古镇古村,曾是中国农民的日常生活。 埃米尔·路德维希说:一个时代的重要性完全取决于它留给后人的东西。 这60年,我们的建筑,有哪一个会让200年后的中国人购票参观,然后因为它的美徘徊不已? 所幸的是,人类的比重还是越来越大了。口号越来越不能代替思考了。 人类不是机器,幸福感不是完成数字。 不过,生活在机器人时代的人类,还是需要应对三个问题 第一,自己是继续作为一个有情感,有爱意的人类,还是成为机器。 第二,配合应试教育,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老师喜欢的机器人,还是保持自己孩子是个有好奇心和独立情感的人类。(代价,他可能不那么被学校待见) 第三,如何和机器人共处,而不被它碾为肉酱。
个人分类: 折光|1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难学的汉语~~
RonghuiLiu 2011-8-30 12:2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十大难学语言中,汉语名列榜首。想想我们都学会了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了,你还怕别的吗?    世界上最难学的十大语言排行(联合国公布)   NO.1-汉语(中国)   NO.2-希腊语(希腊)   NO.3-阿拉伯语(阿拉伯)   NO.4-冰岛语(冰岛)   NO.5-日语(日本)   NO.6-芬兰语(芬兰)   NO.7-德语(德国)   NO.8-挪威语(挪威)   NO.9-丹麦语(丹麦)   NO.10-法语(法国)    当一个人听不懂另一个人在说啥的时候,他会怎么发牢骚呢?   各国群众纷纷表示:   英语:“It is Greek to me!”(“简直就是希腊语!”)   南非语:“Dis Grieks vir my!”(又是希腊语)   拉丁语:“Graecum est; non potestlegi。”(还是希腊语)   葡萄牙语:“E grego para mim。”(继续希腊语)   波兰语:“To jest dla mnie greka!”(仍然希腊语)   但是波兰语也有另一种说法:“To jest dla mnie chinszczyzna!”(汉语)   荷兰语:“Dat is Latijns voor mij!”(拉丁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说法,另外倒霉的还有汉语和西班牙语)   那么被大量群众围观的希腊语又是怎么来表示这个意思的呢?   希腊语:“μου φαινεται κινεζικο”(“听着就跟汉语似的”)   然后汉语开始惨遭围观:   希伯来语:“Nishma c’moh sinit!”(“它听起来像汉语!”)   罗马尼亚语:“Parca e Chineza!”(“看着像汉语!”)   俄语:“Это для меня китайская грамота。”(“对我来 说这就是个汉语文献。”)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To je za mene kineski。”(“对我来说这是汉语。”)   据说汉语还被另外的语言围观了,但是找不到具体说法,包括:爱沙尼亚语,弗勒芒语,匈牙利语,瑞士德语,塔加路族文   还有些语言同时围观了汉语和其他语言:   芬兰语:“Onpas Kiinalainen jutuu!”(“这都什么汉语似的玩意儿啊!”)   芬兰语:“Se on minulle taytta hepreaa。(“这对我来说就是希伯来语。”)   希伯来语也经常被围观:   法语:“C’est de l’hébreu pour moi。”(“对我来说这是希伯来语。”)   德语和捷克喜欢围观西班牙语:   捷克语:“To je pro mne Spanělska vesnice。”   德语:“Das kommt mir spanish vor。”   那么西班牙语围观谁呢:   西班牙语:“Para mi es chino。”(又是汉语……)   意大利语围观土耳其语:   意大利语:“Questo e turco per me。”   土耳其语围观阿拉伯语:“Anladimsa arab olayim。”(“我能听懂的话我就是阿拉伯人了。”)   阿拉伯语围观波斯语:“Kalam ajami。”(“对我来说像波斯语。”)   波斯语围观土耳其语:“Turki gofti?”(“刚才你说的是土耳其语?”)   然后有一些语言实在不知道围观谁才好了,就:   保加利亚语:“Tova za mene sa ieroglifi。”(“我看这些像象形文字。”)   丹麦语:“Det er det rene volapyk for mig。”(“对我来说这纯粹是沃拉普克语。”   这句话太强了,我去google了一下才搞清楚:沃拉普克语(Volapük)是人工语言较成功的第一个,是世界语的先驱。)   最后是最强大的一个说法:   汉语:“简直就是听天书!”   只有上帝才能制服汉语了……
2076 次阅读|0 个评论
院士和院士制度的异化(六)—袁隆平四评院士
热度 4 husherong 2011-8-28 02:38
在当代中国科技界,其某方向科研成就无与伦比的人物之一,袁隆平院士算一个。 1981 年,他获得 1949 年以来第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特等发明奖; 1991 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5 年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 年,我国发射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 “ 袁隆平星 ” ; 2001 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 年 , 袁隆平和非洲水稻专家蒙蒂·琼斯博士同时获得世界粮农组织颁发的世界粮食奖; 2007 年 4 月 29 日,袁隆平在美国华盛顿被正式授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 就是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与荣誉的人,在评审院士的时候,也是经历了四次磨难才得以评上。 1991 年 5 月,湖南省政府提名推荐袁隆平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当年生物学部新增的学部委员有 34 人,袁隆平榜上无名。 1993 年 5 月,湖南省政府第二次向中国科学院提名推荐,仍未被评上。 1994 年 6 月,中国工程院在北京成立。 中国工程院成立后,湖南省政府于 1994 年 11 月再次上报袁隆平,结果,袁隆平还是榜上无名,无缘成为中国工程院由 96 人(其中 30 人为中科院院士)组成的第一批工程院院士。 1995 年 5 月,湖南省政府第四次向中国工程院申报袁隆平, 1995 年 10 月,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网络上有各种说法: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说:按当前标准袁隆平评不上副教授。 袁隆平评不上院士的原因之一,说是:有 2 位权威的老院士。他们认为水稻没有杂交优势,并发了论文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与他们观点不一样的袁隆平,自然就很难评上院士了。 后来,由于李鹏总理的过问,才得以于 1995 年评上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 年 3 月 14 日 下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有网友指出,袁隆平没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却获得了筛选条件更为严格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称号,能否从这一现象中反思一些什么? 路甬祥个人认为,袁隆平完全有资格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只不过是一个历史上的误会。 这种误会,今天还在延续着吗?!
437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展望未来全球水产养殖业
xushui 2011-8-16 13:01
针对人们对鱼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量,水产养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的方法。丹尼尔·克里塞在本文探讨了鱼类养殖户未来将遇到的挑战,这也预示着到2030年端上人们餐桌上的到底是什么。 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现如今,超过5000万吨的水生动物被圈养在水下的网箱或者是池塘中,它们被聚集在一起喂养,偶尔会给它们投饲一些抗生素,最后挑选出符合条件的,将其运往世界各地,以满足人们对鱼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量。水产养殖正成为世界上提供食物最快的部分。 从以金枪鱼腹部衰败的肌肉脂肪做成的最昂贵的日本寿司,到经过加工煎制而成的罗非鱼鱼片,养殖鱼类变得愈来愈普遍,甚至消费者也没察觉出他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中那微妙的改变。 二十世纪70年代,全世界只有6%的食用鱼来自水产养殖。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两年一次的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报告上个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06为至,这个比例差不多已经上升到了50%。 为了满足世人对鱼类资源的需求,水产养殖必需保持这个增长趋势并继续发展下去。粮农组织渔业资源的一位高级政府官员RohanaSubas inghe解释说,“这个原因很简单,即就是,未来我们已经不可能再从海中获得足够的鱼类了。” 现在对2030世界人口的预测是将超过80亿。这样的话,即便保持现在的消费率,按每个人每年消耗17千克鱼类计算,也还有2900万吨鱼类的缺口。与此同时,粮农组织认为现在有大概一半的鱼类资源已经被完全开发了,另外差不多30%的鱼类资源已经过度开发,消耗殆尽了或者是正在恢复当中。 结果,水产养殖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使鱼肉的风味变了。虽然很多消费者公开表示不喜欢养殖的鱼类,声称它们乏而无味,不是自然而成的,但在选择就餐时,他们还是宁愿选择让人厌恶的养殖而成的鲑鱼,而放弃在深海中新鲜打捞的海蜇或磷虾。 迈克尔·鲁维诺是马里兰州银泉市国家海洋与大气局水产养殖规划项目的经理,他表示,“现在就只有这么多的野生鱼类资源了。”以后对鱼类的需求绝大多数只能通过水产养殖业来解决了,但这也要依赖于科学技术能给予这个行业多大的支持了。肉食性鱼类如鲑鱼和鳕鱼很受市场欢迎,并且价格也较高。但是它们同样也是以鱼类本身为食的,这也是对世界的一个威胁。然而罗非鱼这种杂食性鱼类,就相当容易饲养。作为一种生长最快的水产养殖种类,罗非鱼代表了水产养殖业的未来。 从水田到池塘的养殖 几千年以前,中国就有了水产养殖业。人们将鲤鱼放到池塘或者稻田中任由其生长,到一定时候再收获它们。这种被动的田园式养殖方式并没有尽力去饲养这些动物,然而这种养殖方式现在仍广泛存在着。中国出产了占世界比例67%的海产品产量,而大部分鲤鱼又都是靠这种技术含量低的养殖方式。 理查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具有鱼类养殖技术发展里程碑意义的养殖场——Hoeietoun养鱼场。它离理查兹的研究所也很近,这个养鱼场始建于1800年,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个地主修建的,如今这里仍然是一个商业农场。Hoeietoun养鱼场由砖块砌制而成,坐落在一个缓坡上,现在里面养殖了很多的褐鳟,它们正等待着投料,它们聚集在这个湖里主要是为了供人们垂钓。当这些鱼生长到了所规定的大小,它们就会通过一个连接管道被送到下一个池段进行养殖。 Hoeietoun养殖鱼场的人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以及更多的利润,开始求助于某些科研院所,就像理查兹所领导的水产养种研究所。这些研究中心一开始运用的是兽医学慢后来融合多更多的学科,从生态学到遗传学,他们确实帮助养殖户增加了产量且效果显著,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Hoeietoun这个古老的田园式养鱼场所在的位置与水獭以及苍鹭的栖息地相互冲突,这表明了养殖环境的不和谐。这种情况与现代工厂化养殖场相当不同,后者能在离海岸几英里的海区进行网箱养殖,或者在陆地上用水池大量养殖。 水产养殖中最戏剧化的变化恐怕是虾类在东南亚爆发性的养殖。由于对虾的高需求量以及外商的投资,促使菲律宾有超过10.9万公顷的红树林被砍伐,这些沿海滩涂都用来养虾了,粗略估算,这个国家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沿岸土地都被开垦用做养虾了。 此外养鱼场每天所投放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废物中含有较高的氮和磷,能引发养殖水体中大量的植物和藻类繁殖,一旦这些藻类死亡,一些细菌就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以分解这些藻类,这就会导致养殖水体中的养殖动物因缺氧而死亡。 这些由养殖所引发的环境效应与水产养殖的初衷相违背,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宣称世界很多地方的水产养殖发展都威胁着人类的将来。作为回应,养殖户也在积极询问研究人员海洋环境对废物有多大的自净能力。但是养殖的鱼类不可能一直替代捕捞的鱼类:很多养殖种类还以捕捞的鱼类为食,尤其是碎加工后的鱼粉和鱼油。 据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2006年水产养殖业消耗了56%的世界鱼粉制品(300万吨)和87%的鱼油制品(80万吨)。来自夏威夷海洋生物研究所阿尔伯特·塔科博士的最新研究显示这些消耗量还更高,分别是370万吨鱼粉以及84万吨鱼油。虽然只是较小一部分野生鱼类供养殖鱼类食用,且这也使全球总的鱼类捕获量保持平衡,但如果开展鱼类养殖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对海洋过度捕捞的压力,那么以上这种情况还是问题的关健所在。 针对人们对鱼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量,水产养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的方法。丹尼尔·克里塞在本文探讨了鱼类养殖户未来将遇到的挑战,这也预示着到2030年端上人们餐桌上的到底是什么。 兰道夫·理查兹坐在一家普通的家庭式餐厅里,这离他工作的英国斯特灵大学的研究所很近,此刻他正以一种内行的眼光扫视菜单上所提供的海鲜类食品。 他说:“这些鲑鱼应该是在奥克尼养殖的。”奥克尼是苏格兰大陆以北的一个群岛。“而这些真鲷应该来自希腊。”接着,这位斯特灵大学水产养殖研究所的所长揭示了一个大多用餐者没有察觉到的秘密:养殖的鱼类无处不在。粗略估计,在人类管理下,养殖水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 奇怪的“水生鸡”罗非鱼 罗非鱼的养殖产量全球排名第八,但它的地位上的很快,且被越来越多西方人所熟识。罗非鱼因其快速有效的生长而被冠以“水生鸡”的美誉—面在很多方面,它已差不多是一种接近完美的养殖种类了。这种鱼生长迅速,且不会对生长环境和食物有所挑剔。它们在食物链中占据比较低的位置,所以它们的鱼肉中几乎不可能富集汞,而对于某些食肉鱼类来说就富集汞就是很普遍的了,并且罗非鱼的味道也很爽口不惹人厌。 虽然高容量的罗非鱼养殖曾经导致其繁殖过快且性成熟个体较小,但运用杂种繁殖或者激素可以孵化出单一性别的个体,这就有效解决了制约种群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罗非鱼的产量已从二十世纪70、80年代的几乎没有,到2007年全世界养殖产量超过200万了。 这些“水生鸡”也和其在陆地上的同名种类一样,很多鱼类的狂热爱好者认为其风味不佳、无处不有而蔑视。西方人喜欢处于食物链较高位置的鱼类:尤其是鲑鱼,金枪鱼和条纹鲈。这些种类与处于低端的罗非鱼相比,口味更纯正,而且它们能卖很高的价钱,所以养殖户也希望这些养殖种类能一如既往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转基因鲑鱼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养殖户用类似于草食性鱼类的饲料去喂养那些肉食性鱼类。鲑鱼是养殖比重最大的肉食性鱼类,它的饲料中最少添加了25%的豆粕,而且只有在其生长的关键时段才会添加鱼粉和鱼油。 西班牙马略卡岛地中海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Car losDuarte表示:“虽然它们看起来像鱼,其实它们和猪更相似。” 有些鲑鱼还被喂以更多的豆粕,这种结构的饲料会降低鲑鱼体中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多寡会影响到鲑鱼的风味,这也正是鲑鱼的主要卖点,正在准备的解决方案包括,通过转基因作用在大豆等农作物中加入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序列,也可以用同样原理作用鱼体本身。布莱克斯堡佛吉利亚理工大学水产学和野生动物学科的带头人EricHallerman说,像快速成熟这种特性可以通过选育方式来导入基因。而其他的特性就比较难保留下来,比如说抗病性,除非求助于转基因作用。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正在考虑通过一个草案,即将太平洋大鳞大马哈鱼体中的生长激素编码基因转接到大西洋鲑相应基因序列上。添加这种基因后,可以使大西洋鲑的上市时间缩短1/3~1/2。但这个决议已经讨论很久了,却还没有任何快要结束的迹象。这个草案的负责人Hallerman说:“我想我们把最终报告(有关于生态风险评估)呈交上去了以后,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才会批准吧。” 此外,这个草案中还有其他的费用要考虑,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经过转基因的鱼类和其他转基因生物一样,要和野生种类分开,因为它们可能会和本地鱼类竞争资源,也害怕它们会将转基因传到野生鱼类中。 为了避免以上那些问题,Haller man表示,这些转基因的鲑鱼只能在陆地上的池子里面饲养。而现在几乎所用的养殖鲑鱼都是在海中网箱放养的,所以这很不利于在陆地上养殖的。 但是,也有某些鱼类养殖团体认为陆地上用池子养殖是最好的模式。在这里,可以运用一系列池子——用于孵化的小型池子到用于养成的大型池子——用泵将水循环使用。可以在这里把鱼养到能送上餐桌的规格。这样也可以避免在海中养殖的太多的不可操控性,使鱼的每个成长阶段都在人们的监管和控制下,这也为上市鱼的健康做了保证。 虽然这套养殖技术需要很多资金,但那些使用这套系统的养殖户已经开始在盈利了。另外,任何有利于室外养殖的条例也会使这套循环系统养殖模式更加吸引人。 “二十年前,人们可能会讲他们不可能用循环系统在陆地上养鱼。十年前,他们可能会说不能用这套技术养出鱼赚到钱。”Hallerman接着说:“十年前,当我说循环养殖技术时人们都笑话我,根本不当一回事,而现在,他们想要给我展示这套技术怎么在电子表格程序中运作。”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深海养殖才是真正的机会所在。绝大多数养鱼场都只能局限于海岸边那些靠近水的地方,而主张“开放式海洋养殖”的人们表示,向海洋走得更远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密歇根大学自然资源和环境学院的JamesDiana说:“一方面海洋有无限的潜力。但另外一方面这也需要很高的费用。这也正是问题的关健所在。 向海洋进军 远海养殖可以解了近海养时所产生的诸多问题:水质好多了,降低了与近岸休闲渔业竟争的矛盾,但是这种开放式的海洋牧场也比较难控制,需要比现在更复杂的设计要求。此外,还有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养殖许可证。比如,在美国根本就没有一个监管体系来批准在联邦水域开展水产养殖,所有的养殖场都被限定在3海里(大概5.6公里)之内,这样就归到了联邦的监管之下。 Rubino说:“我们现在尚没有一个监管机构批准在联邦水域养殖的人们发许可证,很多企业运用近海养殖技术在的远海环境中进行水产养殖,而不再近海区域养殖。”他接着解释说:“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养殖种类或者所有地方,但这确实是一个大家关心,我们急需要解决的事。” 虽然远海开放式养殖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技术比起近岸养殖少了很多问题,但是这也引起了一些环保人士强烈的反对。 在杜瓦迪,这些反对者高举着粮食生产的巨大图片,高呼:“我们不再需要去占据海洋的一大部分用于生产充足的食物。我们已经把这大陆表面积的50%土地转变为农田和牧地了,根本就不需要再不使用10%的沿海海洋来为我们制造食物。” 消费者的需求会推动鱼类养殖不断前进,对于西方国家,他们的主要需求就是海洋肉食性鱼类。但是杜瓦迪的人们说,他们的这些需求也可能随着全球性食物短缺改变:“到时可以选择一些能大量生产的鱼类,或者不再追求肉质中的那种特殊味道了。” Howietoun的养殖场可能在20年后仍然在饲养鲑鱼。附近的那家餐厅可能会继续提供养殖鱼类,还可能有转基因的三文鱼,低端的罗非鱼,池塘养殖的金枪鱼,甚至鲤鱼。 如果谁喜欢吃鱼的话就走运了,因为市场上将有3000万吨的鱼供应了。未来餐桌上的鱼肉不会再来自于海洋中,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海洋。养殖鱼类才是将来的大势所趋。 作为一种生长最快的水产养殖种类,罗非鱼代表了水产养殖业的未来。 “十年前,当我说循环养殖技术时人们都笑话我,根本不当一回事,而现在,他们想要给我展示这套技术怎么在电子表格程序中运作。” 未来餐桌上的鱼肉不会再来自于海洋中,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海洋。养殖鱼类才是将来的大势所趋。 转自看水产网论坛
个人分类: 水产养殖|178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卫生组织对转基因粮食评价是供主权国家参考的
蒋高明 2011-8-12 00:05
蒋高明 2010年2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记者傅勉文章《粮食转基因 世卫组织认为可能对人体无害》。转基因支持者借这篇文章,立即向公众传达这样的信息:世界卫生组织都认可 转基因是健康无害的。其实,在文章发表之前,记者采访笔者观点的时候,我表达的意见是: “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很慎重的,但他们的意见仅是供参考的,他们不能决定每个国家是否种植,如美国加州3县、欧洲瑞士国家全民投票决定不种转基因作物。” 具体怎么操作,要不要种转基因粮食?要不要上市?销售时要不要标识?这是每一个主权国家自己的事情,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仅从科学角度上谈自己的观点。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UNESCO-China MAB)副秘书长,笔者曾与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的官员有过很长的接触,也参加多次各国参加的会议,在这方面是深有体会的。在会上,每个国家的机会是平等的,国际组织是充分尊重主权国家的选择的。 《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客观报道了下面的事实,但题目似乎将这一重大事件——中国是批准将主粮水稻进行商业化种植,玉米在很多地方也是主要食物——的严肃性淡化了。需 要提醒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是使用“可能”二字。因为,转基因历史不长,对其安全性下结论还是为时过早的。    《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其实报道的是一个过期的新闻。文章指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早有认定。2002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转基因 食品的20个问题》,在这份文件中,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不同的转基因生物包括以不同方式插入的各种基因。这意味着应逐案评估个别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并且不可能就所 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发表总体声明。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风险评估并且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此外,在此类食品获得批准的国家普通大众对这 些食品的消费未显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转基因作物分为三类:抗虫害损害、抗病毒感染以及对某些除草剂耐受性。截至2002年,抗虫害或耐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在美国和欧盟获得了批准 ,耐受除草剂的菊苣仅有欧盟批准,耐受除草剂或抗病毒的甘兰型油菜、南瓜属植物、土豆则只在美国和加拿大获得了批准。最近,欧盟也批准了土豆商业化种植,但主要是作为 工业原料批准的。      接受采访时,正在国外参加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会议的国家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首席专家薛达元对记者说:“我基本上同意世卫组织的文件精神。应该说 目前已批准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都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总体说基本上是安全的。但是限于风险评估技术的水平,也只能说基本上是安全的,或者说‘目前可能不会对人体产生危 害’,将来是否会有危害,还不能完全肯定。而且,目前已经风险评估的商业化转基因还很有限,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将会出现大量新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这些新的转基 因未必都是安全的,需要逐个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也就是说,部分转基因目前安全不等于将来也安全;现有的转基因安全不等于今后的转基因也安全。”    基因漂移是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议较大的另外一个焦点。笔者此前对媒体表示,基因交流在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大都发生在相同的种或同属的物种之间。植物和微生物之 间进行基因交流,在理论上讲是零概率事件,否则,生物进化史上早就有了这种基因交流的事件发生。人类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物种,甚至不同生物界(动物、植物、微生物 )之间的基因交流,但对于这样的基因转移,人类不可能不付出安全代价。以转基因水稻为例,科学家希望通过Bt基因合成的毒蛋白饿死害虫,但生存是物种最基本的权利,它不吃 水稻的叶子,就得吃别的植物叶子,或者庄稼或者杂草。但是,其他作物也都转了基因,杂草也通过基因逃逸带了Bt基因,那么害虫只有加速进化而与人类抗衡。其结果是,人类 需加大农药用量而抗虫,这与转基因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中国的转基因研究要顺利进行,透明度也是一大待解决的问题。在目前围绕转基因作物的争论中,转基因技术专家罕有人出面向普通民众全面介绍转基因作物的作用与弊端,薛达 元认为:“主要原因是农业部有关部门将批准转基因商业化搞得很神秘,他们忽视了公众了解转基因的权利。他们总以为转基因技术太专业,老百姓搞不懂。可是越是搞不懂,就 越神秘,也就越怀疑其安全性。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公众参与的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估体系与程序,转基因技术专家要向公众多做技术介绍和优劣比较,并介绍政府是如何组织进行食品安全评估和环境风险评 估的,采取了哪些风险管理措施。不能将公众排除在外。另外,安全的评估体系需要生态、医学、食品科学、法律多方面的专家组成。而目前的格局,专家中三分之二是搞生物技 术的,或者与生物技术有关。      2010年新年前夕,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传媒中心依托新浪博客平台建立了官方博客“绿道”。之所以用“绿道”,是想借“绿”代表生命,代表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范畴,有“道理”、“规律”、“道路”等意思,也与“绿色超级稻”的“稻”谐音,希望就此增加转基因技术的亲和力。华中农业大学认为,公众对转基 因的认知误区,表明我们相关知识的科普工作还有很多欠缺,目前他们正设法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生物技术,培养公众对转基因产品及其安全性问题 的客观公正意识。笔者指出“绿道”的正面宣传是必要的,但转基因是否为“绿色技术”,还不能过早的下结论。 转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其实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就可解决的,这就是召集志愿者试吃几年。转基因食物因为完全是新生事物,按照安全试吃最低的期限,也至少吃十年,而袁隆平 提出要两代人吃没有问题才是安全的。2010年“两会”期间。笔者在《南方周末》“十大民间绿色提案”中,提出了“试吃转基因大米”提案,这个提案遭到了转基因支持者的断 然拒绝。 2010年3月4日,《东方早报》发表文章《对话吴孔明:有些人的质疑是隔行如隔山》,面对记者的问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吴孔明说:我觉得如 果一味地讨论转基因是安全的,或者不安全的都是不可取的。重要的是你对这些产品有没有进行过研究和评估,不能拿空洞的大道理去说。当记者谈到笔者的质疑时,吴所长回答 得更妙:“我觉得隔行如隔山,肯定是”。 对于吴孔明所长的表态,有网友评论道:农业部转委会发放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希望把转基因主粮端上国人的餐桌和笔者提出的“让转基因研究者自己先来试吃转基因产品”, 这两件事本来并不矛盾。国人能吃,转基因研究者为什么就不能吃呢?国人担心转基因大米安全性,转基因研究者信誓旦旦没有问题,为什么不能先试吃几年让大家看看效果?但 要命的是,吴所长认为研究者试吃不可行,直接回绝了这个要求。推广转基因主粮与研究者先试吃不能相提并论,这不是现代版的自相矛盾吗? 我们期待关于转基因食物安全与环境安全方面的真实声音,对此安全性的介绍,要客观表达不同国家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态度、所做出的实验。目前,发达国家美、欧、日、韩、 澳都对转基因食品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如果像国内专家介绍的那样,转基因食品非常健康安全,为什么发达国家不朝主粮里转基因呢?对安全性的质疑,是全世界人民的权利, 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权利。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是全球创新中心吗?
热度 4 秦伯强 2011-7-29 08:59
ANIL K. GUPTA / HAIYAN WANG 几乎每周都会有报纸头条宣称中国在创新竞赛中就要超过美国和其它发达经济体了。这些报道的内容无非就是中国提出的专利申请数量正在上升,中国正在出口高科技产品,西方国家注定要失败等等。 但现实却很不一样。中国确实在创新领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看来很多学者混淆了投入和产出两个概念。 中国在创新领域的投入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2002年的1.1%上升至2010年的1.5%,到2020年这一比例应该能达到2.5%。中国的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总支出的比例也从2002年的5.0%上升至2010年的12.3%,仅仅排在美国的后面。美国的比例一直稳定在34%至35%。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透露,中国在科技研究领域投入的人力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 乍一看,中国创新的“产出”数据也令人印象深刻。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透露,中国发明人在2008年提交了203,481项专利申请。这一数据令中国成为继日本(502,054项申请)和美国(400,769项申请)之后创新力第三强的国家。 然而实际数据并不如呈现在眼前的多。超过95%的申请都是发明人在中国国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绝大多数的中国“创新”只是对现有设计的小修小改。在很多其它情况下,中国专利申请人是在国内对一项外国发明提出专利申请,目的是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下起诉外国发明人侵权。这是因为中国的法律制度不承认外国专利。 另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看看在中国境外被认可的发明数量,即中国发明人向全球重要专利办公室即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专利受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或被上述机构授予的中国原创发明的数量。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就大大落后于其它国家了。 最有力的证据便是看看三重(triadic)专利申请或被授予专利权的数量。所谓“三重”指的是就同一项发明分别向上述三国专利受理机构提出专利申请或被三国机构授予专利权。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透露,2008年(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新数据)中国只提交了473项“三重”专利申请,美国有14,399项,欧洲有14,525项,日本有13,446项。2010年上述三国专利受理机构授予的专利权数量大致也反映了相同的情况。 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占世界的20%,GDP占全球总量的9%,研发支出占全球的12%,但向中国境外的任何一家重要专利受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或被其授予的专利权只占世界的1%。此外,中国原创专利中有一半是授予外资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 创新投入和产出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创新不仅需要新的努力,还需要已有知识的丰富储备。作为科技前沿的新手,中国的机构将需要数年时间建立必要的知识储备。 但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例如,政府为研发项目拨经费的流程依然高度政治化且无效率。决策者明显倾向于政府各部门支持的大型项目,对研发项目的拨款基本是基于政治影响力和关系,而非科学的同侪考评。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最近在为《科学》(Science)杂志撰写的社论中说道,为了获得几千万到几亿元的研究经费,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这是公开的秘密……中国目前的科研文化是浪费资源、腐蚀精神和阻碍创新。 严重困扰中国科研文化的因素还包括重量不重质、以及使用本土而非国际标准来评估和奖励科研成果。结果不仅导致渐进主义蔓延,还造成学术欺诈盛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全部30,078名受访者中有半数都知道至少有一位同事曾有过学术欺诈行为。这样的文化阻碍着严肃的探索并且浪费资源。 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另一个严峻挑战,因为它强调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而非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微软在北京开设了规模仅次于华盛顿雷德蒙研究院的全球第二大研究院,但微软意识到,虽然其招聘的毕业生很聪明,但在从事科研时太被动。通过要求每个中国新员工提出自己想做的项目,微软的研究总监们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中国的科研实验室普遍都是遵循自上而下的体系,微软的方法是个例。 是的,中国在电信科技等一些领域正快步前进。但是整体来看,中国在成为全球创新大国之前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本文作者安纽•古普塔(Anil K. Gupta)为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丁曼(Michael D. Dingman)战略与创业中心主席,以及INSEAD商学院客座教授。王海燕是中印学会(China India Institute)董事合伙人。二人合撰有《企业如何正确制定中印战略》(Getting China and India Right)一书(Wiley出版社,2009年出版)。) 转载地址: http://cn.wsj.com/gb/20110729/opn072510.asp?source=newsletter
1885 次阅读|4 个评论
在哈尔滨与中医专家的学术交流
热度 6 xupeiyang 2011-7-14 12:53
前几天,我去哈尔滨参加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医研究项目成果评审会。会议期间与中医专家进行了交流,专家有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针灸学首席研究员黄龙祥,上海中医药大学段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曹院长,程伟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崔蒙所长,中医出版社刘社长等。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内罗毕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IAC)在今年5月召开的第十次会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中医古籍文献《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3 美国已将针灸列入医疗保险,美国医学界积极引入中医养生、中医治病的理念。 4 日本、韩国西医本科生必须学东方传统医学,而中国的医科大学并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学中医学。 5 听到了不少中医研究的学术观点、看法、意见和建议,都非常好。 6 我谈了对中医信息学研究与发展的认识、观点和建议,与中医学者交流,很受启发,很有收获。
个人分类: 中医药学|2197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从哥本哈根到未来的道路上如何领跑?——发展低碳经济之我见
jiangming800403 2011-7-11 18:00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低碳经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模式核心在于低排放、高吸收,最终目标是实现“碳中和”或者“零碳”,即零排放,尽管“零碳”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社会条件下是不现实的,但作为人类的理念和目标却有积极、现实的意义。它宣誓着人类的发展观开始超越单纯GDP增加的狭隘观念,在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中追寻一种健康的、真正可持续的发展。随着“低碳经济”浪潮的风生水起,一时间风电、光伏发电、智能电网、新能源动力汽车、CCS(碳捕捉与储存技术)、碳税、碳货币、CDM、碳排放交易等概念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当中谁是拯救气候危机的英雄?低碳经济又能给饱受衰退困扰的世界经济带来什么? 风车真能取代矿山与水坝吗? 坦率地讲,目前低碳经济概念虽多,但这些概念在技术上多不成熟,在经济上也缺乏可行性。我国目前水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产业均实现高速增长,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总装机容量目前已居世界第二位;太阳能发电总量也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实现高速增长。2008年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已达8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总量1.72亿千瓦,投运核电机组装机容量910万千瓦,已核准建设核电规模254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2008年达到121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2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315万千瓦,年产沼气140万亿立方米、生物液体燃料165万吨。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前并不可能代替传统能源,这不是人们意识的问题,也是不单纯因为新能源技术上不成熟,性价比低;是由风能、太阳能、潮汐等能源的一些自身特点决定的,主要为分布分散、不连续、不稳定、难储存,这造成了它们不可能成为集中式能源供应系统中的主导力量,否则该系统的能源供应必然是不稳定的。解决新能源不连续、不稳定、难储存的问题,只有建立足够大的储能系统,把多量储存起来,以丰补歉,目前的技术选择只有抽水蓄能电站。 支持核电,至于光伏、智能电网、新能源动力汽车和CCS我感觉是在忽悠,技术上不成熟,问题很多,经济上也不能创造价值、创造利润。当然现代经济,金融垄断条件下的利润或许并不是来自于生产,而是金融投机,硅谷巨头包括著名的微软在90年代几乎从不给股民分红,但是投资者仍然趋之若鹜,从而才有了纳斯达克的疯狂,因为在那个年代人对信息经济的前景充满了信息,我感觉现在的“低碳”概念就如同10年前的信息技术疯狂一样,完全是一种金融泡沫在支持,如果泡沫退潮,风电、光伏发电及其设备制造业根本不能实现自我盈利,很快都会破产。但是现在不要紧,因为“低碳”概念的支持,现在不盈利不要紧,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总有博傻的资金进来,来维持这些产业的现金流和扩张,但是这是“击鼓传炸弹”,但鼓总有一天会停下来,纳斯达克的疯狂也不过是5年时间。 当务之急是尽快使煤炭生产、消费0增长,加快新的油气田开发;大力发展水电与抽水蓄能电站,增加电网调峰能力;加快植被与土壤恢复,提高生态系统固定碳的能力。 低碳模式的可行选择——碳减、碳代与碳汇 我们认为延缓全球变暖最有效的途径不仅有“碳减”,而且有“碳代”和“碳汇”。碳减就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的使用和温室气体是的排放,但是我国经济社会还要继续发展,绝对的“碳减”是不现实的。“碳代”就是用“低碳”能源代替“高碳”能源。石油天然气代替煤炭是“碳代”;风能、太阳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能等代替化石燃料也是“碳减”,因为它们不释放温室气体。用生物质能源来代化石能源是“碳代”,虽然同样放出温室气体CO2,但是等量CO2的遁环再生,实际上不增加温室气体CO2排放。中国有10亿吨以上标煤的生物质能源可做“碳代”,相当于30多个三峡电站年发电量,就是今后不增加化石能源产量,也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目前开发不到2亿吨,主要是作农村生活生产用能,效率很低。为经过二、三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通过三北的太阳能、风能、煤炭能一体化开发(煤炭仅占一体化开发能源体系中的10%,作为能源递增转换载体和梯级开发高端加热用能)、东南沿海风能、海洋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一体化开发,西南、华中的水电、生物质能一体化开发,不仅有“碳减”,也有“碳代”,在2020年前后能源布局比较合理,也更绿色了。有数十亿吨标煤的绿色能源撑腰,中国经济也会实现了进一步的跨越式发展。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况下,用“低碳”的产品与服务代替“高碳”的产品与服务,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碳减”。“碳汇”就是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将大气层中过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固定在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也就是“碳中和”,“碳减”和“碳代”只能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只有“碳汇”才能真正为地球降温。 (1)我们是否需要30亿吨的煤炭? 控制煤的使用是我国“低碳化”的关键。我国是否需要25亿-30亿吨的煤炭产量,可能永远也不需要,把我国煤炭的产量降到20亿吨左右是可行的,因为10年前我国的煤炭产量不过刚刚突破10亿吨,10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倍吗?显然没有。我们不需要过多的煤炭,如果我国的煤炭消费减少5亿吨以上,那么我国的碳排放至少可以降低1/5。 (2)发展水电(特别是大水电包括抽水蓄能电站)核电等无碳能源,淘汰落后的火电(煤电)。 火电主要是煤电占我国发电量的80%以上,发电用煤占我国用煤量的一半左右。煤电机组基本上没有调峰能力,一旦启动就不能开开停停,因此一个以煤电为主体的电网,为了应付每天的用电高峰只能满负荷运行,有高峰就有低谷,但每天用电低谷期间火电机组也停不了机,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电网中的大半电量得不到有效利用而白白流到大地里去了,这样的电网环境下,即使我们的生活习惯再节电,节的也是自己家里的电费而已。现在电网中平衡峰谷差异的稳定力量只能大型水电(包括抽水蓄能电站),没有水电站的调峰能力,IBM的智能电网即使再智能,估计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水电装机比例低的地区如华北电网,应该加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目前水电站只占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4左右,应该加强水电建设,使水电装机(包括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尽快达到发电装机总量的1/3以上,水电、核电等低碳电量的装机容量要达到装机总容量的40%乃至更多,发电量要达到30%以上。或者说今后发电量的增量要主要依靠水电、核电等低碳电量。火电建设更多的是技术改造,用高效机组替代落后机组,从而达到减少火电用煤的目的。 (3)低碳的材料工业体系。 用低碳材料替代高碳材料,天然材料(竹木石材等)、有机高分子等一般都是低碳材料,而金属等材料等多是高碳材料。我国今年钢铁产量已经突破6亿吨,占到世界总量的40%以上。这太多了,这是世界工业史上从未有过的记录,我国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钢铁(我国钢铁一半以上用作建筑用钢,近十年来我国基本建设日新月异,但这种发展速度更主要是为对前50年基础设施欠账的补课,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基础设施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主要转入正常的折旧维修了,基本建设规模将大大缩小,那时对钢铁、水泥的需求也会萎缩了),生产一吨钢铁差不多要消耗一吨煤炭,如果我国钢铁从6亿吨减少到3亿吨,那么将会减少多少碳排放,而且三亿吨的钢铁产量也不少了,美苏顶峰时期的钢铁产量也不过是1亿5000万吨。对于高耗能,同时我国又缺乏资源的铜铝,同样应适当调减其生产规模。建筑材料是材料工业的大头,在住房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应少用钢筋水泥多用竹木等天然材料。因为与水泥钢材是碳源不一样,竹木是碳汇,森林固定的碳将在竹木建筑保留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只要不发生火灾),而且与砖混结构相比,木架结构的房屋抗震性能更好,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把所有工业和民用建筑都搞成抗震的钢结构肯定是不现实的。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各省纷纷开始建立钢铁厂,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6年我国钢铁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并跃居世界第一,从晚清张之洞主持兴建的汉阳铁厂开始了我国现代钢铁工业到我国钢铁产量突破首次突破一亿吨用了超过1个世纪的时间,而从1996年到2004年短短8年间,我国钢铁工业就跨越了第二个亿吨台阶,而2004年以后,中国钢铁工业以每一年或两年一个跨域的速度,相继突破了3亿吨、4亿吨、5亿吨、6亿吨等台阶,但是我国到底需要多少钢铁呢?周平(2003)根据最终消费平衡法估算,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下,我国社会钢材最终保有量将达到96亿t,钢材的均衡消费量约4.3亿t/a,但是早在2006年我国的钢铁产销量已经突破了4亿吨。而且周平的估算结果明显具有偏大的倾向,主要是他将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按40m2/人与50m2人估算,这一标准既无必要,也不符合生态文明的观念。目前我国城乡住宅面积已经超过300亿平方米,除了危旧房改造外,未来还有必要继续新增100-200亿平方米,人均达到25-30平方米,再加上厂房与公共建筑,未来全国城乡建筑面积可能要达到600-700亿平方米,目前每年2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的建设速度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是70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没有必要全部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农村与小城镇不要要太多的高层建筑,还是可以保留有许多木结构的房屋,如果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面积为400亿平方米,钢铁使用强度为100kg/m2,建筑使用寿命为40年,那么年均建筑用钢数量约为1亿吨/a,与周平(2003)的估计相比少6800万吨。 通过压缩发电与冶金工业,实现我国煤炭生产消费数量减少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即使现在我们不主动调整,几年后经济形势也要逼着我们调整,这样大规模、高强度的基本建设是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的。 (4)工业余热利用与集中供暖系统(包括热电厂)及地下热、冷水资源利用。工业余热是一种边际排放为0的能源。地下热、冷资源也是一种0碳能源,而且能量产出比投入高得多。就是引用大量利用火电站余热未城市供暖,使得我国在技术不是很好、机组效率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火电综合能耗保持着和日本相近的水平。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型火电站逐渐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而向煤炭基地和交通便利、水资源充沛的沿海地带聚集,周围一般没有大的用热户,如何有效利用余热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如沿海大型电站可以利用余热来淡化海水。 (5)燃料电池与蓄电池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效率比热机高得多的新兴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电动机系统的能源转化效率比热电厂还高,是热机的两倍以上,这才是真正的新能源革命,几十年来燃料电池的技术不大,一直是氢基燃料电池,因此,也没有怎么推广应用,自然界中氢单质很少,氢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转化形式,因为从化石能源制氢有一定的能量损失,现在燃料电池动力整个能源链的效率与热机相比提高的有限。期待着烃基燃料电池取得突破,这样将使石油的利用效率提高一倍,而且与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兼容性较好,转型的机会成本较小。蓄电池技术一直没有太大的进步,如果蓄电池技术进步,大大小小的蓄电池集合在一起,起功效不亚于一座蓄能电站,能避免用电低谷时期的电量白白流走。而且只有蓄电池技术进步,风电、光伏发电技术才有可能广泛应用。 (6)低碳的运输体系。 低碳的运输体系不仅是指低碳的交通工具(如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蓄电池汽车),更重要的是在产业和城市布局中,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量(因为交通运输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摩擦性能耗,并不会增加社会总福利)。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性,我国人流、物流的长距离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比如民工潮的“候鸟式”流动;同时大都市已经出现了圈层结构,工作、消费和休息场地在空间上分离,大量的人员在郊区和市中心之间“钟摆式”移动,这些人员流动背后都市摩擦性的能耗。在商品运输中应注意货物的减量化,如用洗精煤代替原煤,用净菜代替原菜等,用粮油制成品代替原粮等。煤炭、粮食、蔬菜是我国最大宗的长距离运输货物,如果都运制成品而不是原料,每年可以避免几亿吨副产品的无效运输,而且菜根、菜叶、麸皮等留在农村还是有用的资源,运到城市里就有可能成为垃圾了。 (7)生物能源:主要水生生物能源(与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结合在一起)如产油藻类、水葫芦-沼气(-发电)一体化利用等,另外就是农村生物能源利用。 (8)包装减量化:避免过度包装的能源浪费与碳排放。 (9)植树造林:如果1公顷森林固定1年固定10吨碳,那么100万平方公里新生森林1年就可以固定10亿吨碳,而且可以连续固定20-40年。 (10)不仅要栽树,而且要砍树。树木成熟衰老后,固定碳的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消失,这时候就需要用新生的有生命力的树木代替原有的森林,而且森林被砍伐后其固碳并没有完全消失,固定在木材里的碳还能保持几百年的时间甚至是永远,木材还可以替代高碳排放的金属材料的使用,因此原始森林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实际上是无用的。 (11)土壤管理,这是边际成本最小的碳减排方法。 (12)自主加强低碳领域的国际合作 在哥本哈根及其后续谈判中,中国坚持京都议定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坚持人均排放量、历史责任等原则,顶住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讹诈,捍卫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了低碳领域的话语权,制造出一个个概念怪圈。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和国际舆论一起制造了一个概念陷阱,似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很低,节能减排潜力很大,这也是国际舆论压我们强制性减排的重要原因,似乎我国可以在现有的比西方发达国家低得多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水平上,使人均国民收入与人均福利超英赶美,达到世界最发达的水平,面对哥本哈根会议前后西方媒体与官方对中国的妖魔化,作为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我们的辩解其实并未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对于受全球变暖危害最重的亚非穷国家与小岛国家而言我国的表态总有一些夸夸其谈、说的多做的少的感觉。 100余个发展中国家国情千差万别,因此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后发展中国家集团也不不断分化,四大板块——代表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中印巴南非basic四国、能源输出国集团(主要是中东、中亚和拉美国家)、亚非穷国与小岛国家联盟已若隐若现,其中后两个集团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在减排的态度上尤为激进。在后哥本哈根的道路上发展中国家只能团结才能走向最终的胜利。我国通过强大的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可以通过低碳领域的自主国际合作,弥合以上四方面的分歧,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首先,应加强与油气输出国及潜在油气输出国(主要是非洲穷国)的合作,扩大低碳燃料(石油、天然气)的来源。中国的高排放可能不是因为我们能源利用效率低,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国的能源结构,我国的能源结构以高碳的煤炭为主,一直占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70%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恰好相反,以低碳的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如2000年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煤炭仅占22.4%,石油和天然气占62.4%,剩下的17.2%为以核电为主的无碳能源。这就造成经合组织国家单位能耗的二氧化碳排放为1.8t,而我国为2.3吨,与经合组织国家相比,偏高1/4以上。以2007年为例,如果按照经合组织国家200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将消费石油和天然气近11.9亿吨油当量,较当前增加7-8亿吨油当量,我国当然无法提供这么多的油气资源,油气资源的进口依赖度可能超过70%。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但们获取低碳能源的权力不可剥夺。然而西方发达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一方面要求我们减排,另一方面却不断扼杀我国获取低碳能源的努力,因此为了获得低碳燃料我们必须加强同第三世界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合作。 第二,加强清洁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水电、风电、生物质能源(如沼气)等清洁能源技术的输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开发潜力很大。亚洲、南美洲、非洲是地球上水电资源最为丰富的三个大陆,水电蕴藏量分别达到4.5万亿、1.5万亿和8500亿kWh/a,大喜马拉雅山区,安第斯山脉,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等地水电资源尤为丰富,而且这些地区很多为待开发的“处女地”。低纬信风带的向风海岸风力稳定、风速较大,风能开发的潜力也很大,非洲撒哈拉沙漠也是光伏发电条件最为优良的地区之一。而赤道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适合再造林与生物质能源开发潜力很大。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源利用等技术已经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资本输出推动技术、产品与劳务的输出,而且能源输出国家也有大量的剩余资本品可以用于清洁能源的发展。因此,在清洁能源领域南南合作的潜力很多。这一方面可以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一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第三,自主建立国家CDM机制,与不发达国家进行碳交易,在实现国家减排的基础上,推动最不发达国家清洁能源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坚定的宣布,我们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我国的减排目标可以通过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再造林和生态管理等途径实现,但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对世界应该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不应该将低碳发展限制在一国之内,通过CDM机制,我国可以向不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使其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对我国而言,可以使我国的自主减排承诺完成的更好,通过资金与技术输出,也可以推动资本品、消费品与劳力的输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空间。同时我国成为CDM市场中重要的卖家与买家,可以为我国在未来的碳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取得更大的发言权。 我们一定会把握住这一机遇与挑战,中国人民一定能为人类文明的低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forum.eedu.org.cn/post/view?bid=18id=106854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2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古典文化赋予我内在力量” ——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热度 2 Wuyishan 2011-7-5 13:51
“中国古典文化赋予我内在力量” ——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新华社记者 白洁 闫欢 在不久前成功连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看来,做好这份“地球上最困难的工作”,内在力量远比身体力量重要。至于“内在力量”从何而来?他的答案是:中国古典文化有着重要的滋养作用。 “我在韩国时就一直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孔子、老子、孟子、孙子……所有这些先贤的智慧对于滋养一个人的内在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潘基文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联合国192个会员国的代表6月21日一致通过安理会对潘基文的连任推荐。潘基文在随后的就职演说中引用老子的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来阐述自己的理念。 “长期以来我始终努力坚持这样做,这也是我40多年公务员生涯里一直铭记在心的教诲。这种思想给我指引了方向,是我内在力量的源泉,”潘基文说。 他说,以联合国为例,这是一个由192个会员国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每个会员国都有不同的政治、历史、宗教、文化背景,对不同问题有不同看法,“如何调和与适应不同的立场观点,需要超凡的耐心,以及相互之间的充分尊重,而不是将个人的观点强加于他人”。 何谓“为而不争”?潘基文说,这就是教导大家要和谐地开展合作。“如果相互对抗,一个整体就被拆分成了无数的碎片;但若凝聚在一起,我们就能所向披靡。这就是我的人生哲学。”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外界对自己“静默外交”的批评时,潘基文认为这是对一种文化或对个人处世风格的误解。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世风格,每种风格都应被尊重。作为一名在外交领域工作了40多年的老兵,我形成了我的风格,也积攒了我的外交技巧。所谓‘静默外交’,只是我众多外交手段中的一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会使用其他外交手段。” 身为“世界首席外交官”,潘基文每天都要应对世界各地层出不穷的问题,责任重、压力大。但联合国基金会负责人泰德·特纳评价说,潘基文是“无论碰到什么问题,总能将工作坚持到底、并且孜孜不倦完成的人”。 重压之下仍能全力以赴,可有什么“灵丹妙药”吗?面对这个问题,一向含蓄的潘基文哈哈大笑:“哪里有什么灵丹妙药啊……我从来不做任何体育锻炼,也没有运动天赋。” 之后,他稍顿了一下,说道:“我想最重要的还是集中你的精力和思想、你的心和神。” “我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极其严谨的人。只要有时间,我总是将每一分钟用到极致,集中思想,全神贯注……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秘诀吧,”说完这番话,潘基文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个人分类: 东鳞西爪|2251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预防与小预防
kejidaobao 2011-6-28 13:56
——有感于中国戒烟评比敬陪末座 文/张文刚 联合国最近评估各国戒烟成果,中国得了百分制的37分,让我想谈谈大预防与小预防。根据笔者生造出来的定义,医生、医院和医疗卫生系统能够做的疾病预防,无论初级、次级、三级预防都只是小预防;而医生、医院和医疗卫生系统做不了的,必须由政府和社会做,则是大预防。戒烟、酗酒、空气污染等等都是讨论大小预防的极好话题。 吸烟和空气污染。1996年,带着还在读小学的女儿回国。我们乘火车从成都去重庆。我女儿先是好奇,觉得很新鲜。但下车后却说再也不要坐火车了。为什么呢?答曰不喜欢满车的烟味儿。我儿子四岁时第一次回中国,次年再计划回国,这小子居然出乎意料地说: No, thank you(谢谢,不要了)。问原因,又是因为到处有人吸烟。即使同学聚会,在座的高职医生、医院院长,卫生厅官员照样吞云吐雾,全然不顾不吸烟者的感受。看来长城故宫、外滩夜景、九寨黄龙、川剧变脸,数不过来的小吃美食都抵不过烟味儿的影响。 “How come they are smoking in restaurant ? this is a public place !”(公共场所,怎么可以吸烟?)我们见惯不惊的,孩子们认为不可思议,这就是文化差异。中国十多年前就有过大幅提高香烟征税以减少吸烟人群的提议,被高层否决,理由竟然是怕有关产业的农民工人失业,恶化国家的就业形势。听起来就像金三角的人为他们的鸦片种植业辩护。如今,面对超过3亿的烟民,5000多亿的烟税收入,3000多万相关就业人口,形势更加尾大不掉。近年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有了,但仍然不能令行禁止,就连世博园里边的餐馆里仍然有人吸烟。儿子说,为什么不设一个举报电话,让警察来开罚款单呢?我嘴上说这问题太复杂,不是罚款解决得了的问题,心里却清楚,没有相关立法,警察能干什么呢。从幼儿园、小学开始不吸烟教育,立法禁止烟草广告,斩断政府和烟企利益关系,这些大预防的事做不好,再过10年评比,还不会有长进。在成都,带儿子去扫墓,去长途汽车站10分钟的车程,我们的出租车跑了3小时,基本上是在用比走路还慢的速度爬行。按计程表那司机只能拿到20多块钱,怎么活?回来按那司机的建议,乘公共汽车,因为有公交专线,同一条路只用了半小时。据说中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百分之八九十来自汽车废气。不过,这次中国行也看到亮点。沪宁高铁、成渝动车和都江堰到成都的快铁上就没有一丝烟味儿,很舒服,让人印象深刻,展示了一个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均现代化了的中国。只是这些亮点太少,而更多的消息让人干着急。据说,中国肺癌发病率10年翻番,成为死人最多的癌症,赶上世界潮头。究其原因,汽车急剧增加与吸烟哪一个功劳更大很难说,因为同期中国的吸烟人口并没有成倍增加。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还要翻番,达到两亿。希望那时的汽车如世博通用汽车馆所展示的,都是零排放不会污染空气,都可以做倒立以减少停车面积,不至于把大街小巷全都变成停车场。要不然,中国的汽车工业就是又一个烟草业。相对于这些让人引以为“懊”的消息,健康保健师劝病人戒烟有多大意思! 酒中仙与乙型肝炎。算起来易先生过世已快8年。易先生第一次来看病是啤酒肚越来越大,又总觉得乏力。除了好喝两口,没有别的危险因素。但查体发现有乳房女性化和腹水等肝硬化的表现,再查又发现乙型肝炎。经过抗病毒治疗,他的乙肝病毒滴度降低到零,但转氨酶始终呈现酒精型肝炎的改变。因为戒不了酒,好几次肝昏迷住院,也因此被拒绝列为肝移植候选人。后来,易太太离去,易先生仍然不改,一年后,甲胎蛋白转阳,肝出现包块,易先生才蟠然醒悟,痛下决心戒酒,并自费回国做了肝移植。很可惜半年后肝癌复发。圣诞夜又大量喝酒,圣诞那天在急诊室过世。真可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酒中仙,两者皆可抛”。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与旧世界(欧洲)和新世界(美洲)相比,中国的酒中仙们有一个更致命的因素,那就是乙型肝炎的高发病率。感染乙型肝炎的途径不外乎垂直传染(母婴)、性交和接触感染血液,比如输血、针刺等。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还在重复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根本就没法知道有多少人因此受到感染。这是省小钱惹大祸的典型例子。1996年,美国CHIRON公司的主管Rutter博士到中国,找到卫生部,要推销乙肝疫苗。Rutter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曾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部主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就是在他的带领下,重点发展分子生物学,由一个普通临床研究中心转型成为与哈佛、冷泉港齐名的生命科学重镇。 Rutter主持研发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型肝炎疫苗,开创了疫苗生产的崭新 途径,并以此为主打产品之一,创建 CHIRON公司。Rutter的中国之行无功而返,据说是因为差钱。同期,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台湾采用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大大降低乙肝发病率和有关死亡率,大概也为台湾的全民健保省下不少开支。如今面临庞大的酒民和过亿乙肝人口,中国的肝癌治疗想不当世界第一都难。而当年不买乙肝疫苗和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省下的钱又在哪里呢?大预防和小预防相互配合才能做好的事情还很多,比如性病和艾滋、肥胖和糖尿病、高盐饮食和中风。 (责任编辑 王芷)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纵横捭阖|1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湖申遗
热度 1 lanjs 2011-6-25 09:50
西湖申遗
西湖申遗 Jixiang 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期以来,通过对西湖全方位保护,西湖的生态环境、水质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最能反映西湖文化核心价值的西湖十景、各种文化遗存也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 不过,要告诉大家的是,西湖申遗中所说的西湖,并不仅仅是那湾水面。 它的申报范围由承载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的6大景观组成要素的分布范围组成,并依据核心要素“西湖十景”的完整视域空间范围、结合可清晰辨认的现有地形划定边界:占地面积4235.76公顷(即64886.4亩)。 这个范围的四至边界为: 1、东起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四宜路、河坊街、大井巷至伍公山东端; 2、南至伍公山东端,经吴山、紫阳山、云居山东侧山脚,沿万松岭、凤凰山、将台山、玉皇山、丁婆岭、大慈山、白塔岭的山脊线,接钱江一桥北引桥经钱塘江北岸线至九溪南口;    3、西至九溪南口,沿许家坞,五云山、寿星头、天竺山、狮子笼、石人岭、龙门山、美人峰、北高峰、桃源岭、灵峰山、将军山的山脊线至老和山北端;    4、北自老和山北端沿山脚向南接杭州植物园北边界,沿栖霞岭、葛岭山、宝石山的北侧山脚,经宝石一弄至少年宫广场北。 这么大的范围内,既包括了西湖的自然山水、城湖空间特征、西湖景观格局、西湖特色植物(如春桃、夏荷、秋桂、冬梅等),还包括了大家熟知的“西湖十景”和十四处西湖文化史迹。 附 :西湖十景,即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十四处西湖文化史迹包括: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 注:“世遗西湖”范围只是 有限西湖 ,实际上西湖景区西边的群山无边无际,它们属于 无限西湖 。 和杭州人熟悉的十里琅珰相比,杭州 西山游步道 的长度几乎是它的20倍——这是目前杭州最长,也是目前所知全国范围内最长的一条山体游步道。西山游步道把双浦镇、转塘街道和留下街道范围的群山全都串联起来,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游步道总长有108公里——黄山风景区有游览步道30余条,总长加起来约50公里,约为西山游步道的一半。 另外, “浙江”不读“折江”;“西泠(ling)印社”(或“西泠桥”)不读“西冷(leng)印社”(或“西冷桥”);“保俶(chù)塔”不读“保叔(shu)塔” ——虽然古代杭州地图上标过“保叔塔”,所以相应的写或读为“保叔塔”也不算错。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25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重入联合国是破产的金元外交
热度 3 iwesun 2011-6-19 13:14
  Me: 战争对于中国这个没长大的孩子就是玩火   『越南和美国佬打了十年,各种极端的残酷手段,都使用过。   但到现在,连讨厌都算不上,最多是个不喜欢罢了。     但中国,去征服越南人的人心,下场是刻骨铭心的恨,你自己还委屈的不行。   这不是个别现象,对于中国这种 征服人心,收获仇恨 ,是普遍现象。   包括蒙古,朝鲜,等等皆是如此。   就剩一个巴基斯坦,算是在你地震的时候,是真心,但巴基斯坦玩的是双边,比较天真罢了。   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全面破产的。』       dunkelblau : 开玩笑。周总理那一代人搞外交的成绩如何?全面破产是说得过了。    Me: 破产就是周埋下的定时炸弹,现在爆炸了罢了。    dunkelblau : 好笑了。中国重归联合国莫非是你的功劳?    Me : 中国重归联合国,自身就是破产的金元外交。   阿尔巴尼亚,一个远在天边的欧洲小国,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有它的存在。   但曾几何时,这个小国,是同志加兄弟般的亲密,几乎占据了我们国际新闻的全部。   有个电视片,央视拍的,在央视放过,讲述这段历史。   当时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援助,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   阿尔巴尼亚人口只有几百万,中国对其的经济援助,人均都已达到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   但当时的中国自己,老百姓还在挨饿,还穿不上衣服。   阿尔巴尼亚要建纺织厂,没有资金和设备,中国全部无偿提供。   没有原料棉花,中国也无偿提供。    最可笑的是,生产出来的纺织品全部卖不出去,又全部卖给中国。   阿尔巴尼亚,这个同志加兄弟,在一切问题上,开出的价码都是 血淋淋 的,这些价码,只有毛伟人这个视天下为刍狗的雄才,才能答应。   电视片里,采访了当年阿尔巴尼亚住中国的大使,是位女的。    她谈到这段历史,并不觉得羞愧,因为这个交易是对等的,中国收获的是政治,是阿尔巴尼亚无条件对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支持。       中国重入联合国,始作俑者是美国 ,尼克松这个极右分子,为了打击苏联,可以和任何国王合作。   美国就是这样,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的幼稚的儿童。    中国重入联合国,唯一的问题是台湾问题,这个问题是靠金元外交来解决的。   有了毛伟人的雄才大略,周同学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逢场作戏,本来就是周同学的拿手好戏。      这是个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    中国在联合国事务中,一贯扮演一个丐帮老大的角色,凡事就是搅黄为止,最后就得意的哈哈哈大笑。    这也无所谓,瞎搅和本身就是贡献,确实需要这么一个瞎搅和的角色。       但是,存在一个玩火过界的问题,瞎搅和是要有底线的。    中国经常还一时冲动,忘乎所以,突破这个底线。      全世界都在谴责红色高棉,谴责波尔布特,全世界都在嘲笑朝鲜金氏王朝。   就中国在装腔作势,还以为有啥真理,只要为了真理,其他都是手段,不重要。    真理根本不存在,大家的喜好就是真理本身。   中国这个潮流也反,就确实玩大了。      金元外交,对于中国这个大国是不相称的,因为金元不稳定。   你要是上帝可以,你能无穷无尽的变出用之不绝的金元,那你随便玩。       金元外交本身就是在喂狗,把别的民族当狗来喂,这自身就是对一个民族的不尊重。    金氏王朝,最终要咬你一口,比其他任何人都咬的深,咬的狠。    最有可能往天安门扔核弹的,不是美国,甚至不是日本,就是金氏。    相比之下,越南从来的是理智的,别看他和你打仗,打仗也是理智的。          一个大国在国际事物上,是要有思想的。   你坚持丐帮思想,也是可以的,但丐帮本身是世俗的,你的思想就要坚持世俗原则。   中国自己生活在幻觉之中,一会儿是丐帮,一会儿是玉皇大帝,来回变身,大家搞不清楚你到底想干啥。      也有很多小兄弟,希望加入丐帮,跟着你混,但你一转身,又成玉皇大帝,又把他们抛弃了,也只好撕破脸皮骂你。    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人,对中国人本身是有好感的,中国人不喜欢动粗,万事喜欢商量,这很好,大家都喜欢。    但是对于中国政府,这个丐帮头子和玉皇大帝之间来回变身,确实很头疼。   中国领导人自己自淫在幻觉的喜悦中,美其名曰,不结盟,多极,第三极。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企图征服人心。   这个小把戏,过时了。   因为有了计算机,文化仙术的伪概念,分分钟就烟消云散。
154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关于GDP的哲学思考
bigvbang 2011-6-5 10:38
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GDP为代表的国际通用体系。GDP的发明与产生是300多年来众多 经济学 家、 统计 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直到1953年初步成型,后来在1968年和1993年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又经过两次重大修改,才使世界各国都逐渐采用GDP核算体系,现在作为核心指标,GDP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虽然GDP核算体系能够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在却不能反映一国或地区的人民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从哲学意义上讲,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活的更加幸福、更有价值。也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 工作 报告时所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和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定成正比的,甚至有可能使这个国家走向畸形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应该从社会发展的总规律上来设定评价标准,作为参考国家发展的总体情况。哲学正是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社会也正是有了这种反思和批判才不断进步的。因此,我们应该从哲学的层面上去看社会现存的事物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需要完善和改变的。本文将以GDP作为研究探讨的对象,进行客观的思考。   一、GDP含义的哲学理解。   GDP是指用来衡量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主要作用就是:第一,衡量发生在领土内的经济增长水平;第二,衡量当年(或某时期)生产的市场价值;第三,衡量流量;第四,反映用货币水平表现的市场价值的大小;第五,衡量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虽然反映了许多经济发展的问题,但它本身的核算体系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正如“亚·斯密的教条是:每一个单个商品———从而合起来构成社会年产品的一切商品(他到处都正确地以 资本主义 生产为前提)———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是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或者说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个教条可以还原为:商品价值=v+m,……亚·斯密的第一个错误,是把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等同起来。后者只是过去一年劳动的产品;前者除此以外,还包含在生产年产品时消费掉的、然而是前一年生产的、一部分甚至是前几年生产的一切价值要素———生产资料,它们的价值只是再现而已,就它们的价值来说,它们既不是过去一年间耗费的劳动生产的,也不是它再生产的。这一部分就是年价值产品,它体现了一年之内所推动的劳动的总和。” 这就是GDP并没有反应出价值是从哪里创造出来的,即使是重复的、无效的劳动也可以累加进去,算作经济的增长,这就好比凯恩斯的“建议”:“如果 财政 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而把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有 企业 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再挖出来(当然,要通过投标来取得在填平的钞票区开采的权利),那么,失业问题便不会存在,而且在受到由此而造成的反响的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   因此,可以说GDP的衡量标准违反了唯物辩证法的部分原则,它并没有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从而忽略了经济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   二、GDP现状的哲学体现。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082万吨,再创 历史 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以上数据说明了在世界 金融 危机这一年,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取得的光辉成就。也说明了我国政府有能力应对各种危机,鲜明地表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却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GDP指标的体现,很多方面都不能完全体现哲学的特点和功能。   第一,GDP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状况。影响GDP的因素很多,可能是一些微小因素的改变,或者是被忽略的行为,这使客观反映的数据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例如,自给自足的生产劳动、地下交易、走私活动、亲友互助以及隐性经济都很难在GDP中表露出来,这就会导致主观判断和客观反映不符,最终导致决策失误。又如,GDP还有很多因素不符合反映现代社会多元 文化 的要求,它没有体现出 教育 质量、人民生活幸福的指数、人民之间的和谐程度、人们在生产活动的得与失,并将这些正是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客观因素遗漏在经济的边缘。   第二,GDP掩盖了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以平均每年10%的比率增长,在此过程中,一直体现着先赚钱后花钱、先浪费在生产、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理念。这正是前面所提到的凯恩斯的“建议”,简言之,就是把钱装进瓶子埋到垃圾堆,再雇人把瓶子挖出来,就这样的无效劳动也能大大地促进GDP的增长。在此基础上,还有许多忽视了劳动的有效性和无效性的统一,甚至扰乱了经济增长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辩证关系,使经济发展走向恶性循环的道路。   第三,GDP指标的国际比较,不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主观能能动性能否得到正确地发挥,是以能否遵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 然而,GDP在国际上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但在实际操作和计算中往往是依据名义汇率或实际购买力进行汇总,这些方法得出的数据差距很大。凡此种情况,都是有GDP的核算内容和方法的差异性导致的。正是因为这些方法的不合理性,不符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才使GDP在各国综合国力比较中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总之,GDP指标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 应用 中确实存在众多问题,不能很好的反映社会发展的全部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哲学角度出发,客观地、普遍地去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指导我们找到更科学的方式来弥补GDP指标的不足。   三、从哲学层面研究GDP的现实意义。   GDP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经济评价体系,已被众多经济学家和国家所接受,并成为现实存在的理论范式,虽然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对研究当前的经济发展,把握当前形式,作出政策决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一,从哲学层面研究GDP可以找到不符合客观存在的关键。GDP作为评价体系,不能客观反映经济增长在 环境 、资源、生态方面而付出的代价,但它却需要相关确定的数据作支撑,如果数据与现实情况有偏差,就会导致GDP反映的数据结果有错误,最终会造成主观错误地反映客观,主观能动性失误,从而举措失误。因此,从总体上把握GDP可以找到与其不一致的地方,进而对不符合客观存在的情况进行纠正。   第二,从哲学层面研究GDP可以寻求社会发展的矛盾所在。发展是硬道理,然而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一个国家的发展之源就是生活资料的供给能否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只有实现有效的供给才能带动国家的整体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伴随着 政治 、精神、生态和社会建设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整体进步。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与经济的发展相冲突,都会阻止经济的发展,进而阻碍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要通过GDP反映的数据来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并兼顾解决次要矛盾,只有研究GDP,应用GDP才有意义。   第三,从哲学层面研究GDP可以为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理论指导。现在的大部分领导干部对政绩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偏差。有的地方按GDP增长率等指标作为评判政绩的标准。因此,统计数据成了基层干部的“政绩单”,上报数字时真真假假,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不惜弄虚作假。只问施政结果,不问施政成本,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玩数字游戏,最终使GDP的数值出现严重偏差。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应把关注经济增长的优先目标逐渐转向关注社会总体发展的优先目标上来,从整体上审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形势,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政绩观。   总之,从哲学层面研究GDP的目的就是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而不是单纯地以经济发展的数据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只有从整体上分析GDP指标的数值,才能真正体现GDP的实际意义,发挥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参照物”的作用。充分利用好GDP的数据分析结果,才能客观、公正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全面地实现人的价值,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1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中国海是公海
热度 4 iwesun 2011-6-3 18:08
南中国海是公海
南中国海是公海   前几天,有人说南中国海的事儿,是叫中国南海呢,还是叫南中国海。   我不管你怎么叫,但中间有个意思,明显是搞错,以为南中国海是中国的领海。   你无论叫怕啥名字,都是公海。   这是闹国际笑话的。   根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海洋水域本身是不划分的, 只有存在陆地(包括岛屿)附近的延伸海域,才被承认为领土主权的领海。    领海本身非常小,只有12海里。    经常看到香港警匪片,开着赌船,到公海上赌博,就是这个意思,离开12海里之外,就不受所在国管辖了。   台湾海峡,大部分水域是行政权上性质是公海,而不是领海。   我们是没有行政管辖权的。   领海之外,还有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是说这个区域,你有经济优先权,你可以搞经济活动,但行政上是属于公海的。   类似的日本海,印度洋,也是公海,而不是日本和印度的。
331 次阅读|5 个评论
天花病毒样本,保留与否令人纠结
kejidaobao 2011-6-2 15:46
5月17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举行的一个新闻招待会上,美国卫生部长Kathleen Sebelius提交了一项关于天花病毒样本的提议:提出希望继续保存实验室内的天花病毒样本至少5年。这项提议成为第五次讨论是否销毁最后一批天花病毒样本的契机。 一再推迟的决议 天花病毒是一种古老的致病原,伴随人类文明进程上千年。天花是最早的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天花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患病死亡率高达三分之一。早期,天花意味着不治之症;直到18世纪,“人类免疫学之父”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为一个8岁小男孩成功接种牛痘后,天花疫情渐渐被人类医学所控制。世界上最后一个已知的天花病例发现于1978年的英国,随后的1980年5月8日,世卫组织宣布人类成功消灭天花。从那时起,全世界仅剩2个实验室还保存着天花病毒样本。据悉,这些天花病毒样本被冷冻在-70℃的容器里,分别存放在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俄罗斯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其中美国存有451个病毒标本,俄罗斯存有120个病毒株。 1996年,联合国卫生组织首次同意毁灭天花病毒,但这一决议并未得到执行,并且被一拖再拖,理由是病毒样本需要被用于研制抵御天花的药物和疫苗。美国此次提出,承诺最终毁灭库存的天花病毒,但担心天花可能会重新暴发,以及作为生化武器被有意或无意地释放出来,所以需要病毒样本供科学家研制疫苗,希望能再保留天花病毒样本5年。美国卫生部的工作人员还表示,不会单方面做出任何行动。他们会等待世界卫生大会关于此次提议的投票结果,并由世卫组织决定是否接受这一保留5年样本的提议。 有益研究与扩散风险的对立 现供职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生物安全研究中心的唐纳德·A·亨德森博士20世纪70年代参与消灭天花病。在他看来,天花病毒是一种“非常恐怖的有机体”,销毁样本是最好的选择,他认为以后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绘制基因来研究天花病毒,而不必保留病毒样本本身。俄罗斯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研究人员说,应该保存天花病毒样本,以防今后再现相似病毒以致需要更多研究。 上述两种观点基本代表了持保留意见者与持销毁观点者的看法,中国科学家的意见也是如此。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研究员屈三甫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就表示,从生物科学家的角度看,是不希望这个病毒样本被消灭的,因为有这个样本存在,科学家就能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目前在没有流行基础的情况下,天花病毒可以说是被灭绝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可以说,天花病毒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而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接受同一媒体采访时则指出,销毁天花病毒样本可能会对研究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与天花病毒扩散带来的危害相比,销毁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而且可以通过基因图谱的方式保存天花病毒,甚至在需要时,还可以根据基因图谱将病毒再造出来。“保存天花病毒样本,始终还是会对人类产生威胁,保藏技术再先进,但是人为的操作失误却不能避免。” 低温储藏,培养标本作实验 病毒尤其是致命性病毒流出实验室,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也曾经不止一次出现过重大相关事件。影响最大的事故是1979年的前苏联炭疽菌流出事件,事故中共有几十人因病毒感染死亡。另据资料显示,2003年,新加坡环境卫生研究院实验室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发生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同年12月,台湾“国家实验动物中心”暴发实验鼠病毒感染事件。 2004年4月,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实验室也发生两起类似事故。 那么天花病毒等致命性病毒是如何保存的呢?《环球时报》2008年就曾经报道过相关信息。 和天花病毒一样,世界头号致命病毒——埃博拉病毒、各种出血性寒热病病毒等样本都能在俄罗斯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和美国亚特兰大的国家疾病与控制研究中心找到。这两个机构是世界上最大、最危险的国家级病毒贮藏和科研中心。另外一个实力相当的同类机构是总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美国菌种保藏中心,其中有动植物病毒2500种以上。 美国国家疾病与控制研究中心是美国疾病鉴别和防治为一体的综合科研中心,担负着美国防御生化武器扩散的任务。俄罗斯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有近30年的历史,它曾是苏联最秘密的国家机构之一,如今还是被一道道铁丝网圈住,戒备森严。俄罗斯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的病毒库里,拥有世界上多种细菌战必备标本,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生物武器研究中心。该中心的6号楼有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实验室,有1440平方米具有生物防护安全最高水准,专门用于致命病毒的研究。冷冻冰箱遍布于中心的病毒贮藏库,其中还有不少液氮式冷冻装置。   据悉,为检查致命病毒有无失去传染和繁殖的能力,所有致命病毒储藏中心都要经常把病毒标本从-70℃的冰箱里拿出来解冻。重新培养出的新鲜标本,一部分在绝对密闭的特殊实验室内,封装到低温贮藏冰箱内继续保管,剩余部分则用于科研。■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2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欣赏沙祖康的一段话
math611 2011-6-1 10:05
沙祖康:2007年7月1日起担任主管经济与社会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领导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下面的文字是南方日报日前参访沙祖康内容中关于绿色经济的几句话。当然,是政治家的角度。 沙祖康:要把经济绿化,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你看现在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一个家庭好几辆 汽车 ,每天早上起床洗个澡,晚上睡觉前洗个澡,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达到美国这样的生活水平,我们要5个地球的资源。当然,要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改变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很难的,但是这个方式必须改变。那些穷哥们,他们也要发展,没柴火了上去砍棵树,没东西吃了就摘个果子,没有汽车想买辆汽车,没有冰箱想买个冰箱,他也想像你这样过好日子。你说:嗨嗨嗨,这个不行!这是不环保的!为了子孙后代,你不能这样做。我都活不下去了,我还有后代吗?
1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世界计量日
hxgwzu 2011-5-20 19:38
五月二十日是世界计量日( World Metrology Day )。设立这个纪念日的目的是促进计量领域的全球合作与测量统一。今年的主题是“为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的化学测量”(“Chemical Measurements for our life, our future”),正迎合了联合国(UN)发起国际化学年(IYC)的大主题。
个人分类: 评论|2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兹洛来哲学所讲演
热度 2 gl6866 2011-5-17 15:59
拉兹洛来哲学所讲演
太湖文化论坛首届年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苏州举办。该论坛拟每两年举办一届,首届年会的主题为“加强文明对话与合作,促进世界和谐与发展”。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位中外学者积极响应。其中包括摩洛哥国王首席顾问、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使阿祖莱,“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系统哲学家、广义进化论和全球问题专家欧文•拉兹洛,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等。 今天是5月17日,行色匆匆的拉兹洛教授一行在出席太湖文化首届论坛年会之前,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访问,下午还要赶到上海参加太湖文化论坛。他在那里还要主持一场会议。上午的讲演题目是《全球可持续性的伦理学和哲学的先决条件(系统方式的分析)》。实际上,他的这场讲演就是2010年我翻译的那本 《全球脑的量子跃迁:新的科学如何改变我们及我们的世界》的一部 分。我所以最高规格的《金岳霖讲座》的形式,请他来给北京的同行和社科院内外的学者讲讲他的思想。学者到了老年,思想都成熟了,对世界的看法也更加透彻,所以他的思想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几张照片便是他老人家在哲学所讲演的情况。 《金岳霖讲座》关于拉兹洛讲演的海报 拉兹洛在讲演 拉兹洛被聘为哲学所荣誉教授 拉兹洛近照
个人分类: 人物记事|4004 次阅读|2 个评论
联合国粮食维权特别报告:生态农业可应对粮食危机
蒋高明 2011-5-11 23:02
蒋高明 一项最新的联合国报告认为,生态学与农学的携手可以帮助小型农户提高食品产量。吉尔•理查德森对此进行了探讨。文章参见: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4263-Can-eco-farming-help-fight-hunger - 理查德森的报告结论与我们连续进行5年的生态农业大型实验结论基本。几年来,我组多名研究生从不同角度(秸秆转化为蛋白质、有机肥增产、虫害生物防治、禽粮互作、畜禽粪便转化为蛋白质等等)开展的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对比试验,将秸秆、害虫、杂草中的热量转变为可食热量, 有机肥还田反过来增加籽粒产量,将增加的可食部分(粮食,牛肉、鸡肉等)转变成可比的热量(卡路里),结果令人鼓舞。 因为被农民在田间地头烧掉的秸秆,通过大型反刍动物转变成了牛肉,牛粪又通过养殖蚯蚓变成了动物蛋白喂鸡,那些散发到空气中的热能(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变成了可食热能 ,提高了单位土地人口的承载能力。据测算,生态农业比常规化肥农业能提高68%的可食热量。在这一点上,转基因技术显然无能为力。 据2001年《世界统计年鉴》,世界人均日热量摄入2748千卡;发达国家人均日热量摄入3186千卡;发展中国家人均日热量摄入2675千卡;计算得生态模式每亩地可养活世界水平3.9 人,发达国家3.4人,发展中国家4.1人;常规模式每亩地可养活世界水平2.3人,发达国家2.0人,发展中国家2.4人。由此可推出,在化肥减半的条件下,依照生态模式每亩地比常 规模式多养活1人。 中国每年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约2300万公顷 ,若全部发展生态农业,即可多养活3亿人口。 我们的试验成果正在整理之中,最终将以正式学术论文形式发表在国际期刊上。 理查德森的文章原文如下: 生态农业:饥饿的救星? 吉尔•理查德森 2011年5月3日     随着粮食价格的持续增长,世界的饥民可能会超过10亿。如今,世界各国领袖和联合国、世行等国际机构也已经争吵多年,争吵的内容就是如何增加粮食生产,满足不断增长 的人口的需求,同时还要减缓气候变化、应对石油、水和表土等资源的短缺。    联合国粮食权利特别报告员奥利维•德•舒特在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生态农业有望在十年内让主要产粮地区的粮食产量翻番,同时还能为农村开辟生路、实现碳隔离,并且建 立对气候极限的适应性。    “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0亿,为了养活他们,我们亟需采取最高效的农业技术。当前的科学证据表明,生态农业方式在提高饥饿地区的粮食产量方面的作用绝对胜过化肥 ,”德•舒特说,“靠着大型农场的工业化耕作,我们是无法解决饥荒、制止气候变化的。”世界饥民中的大多数都是小型农户,证据表明,通过生态农业方式,这些农户可以提高 粮食产量来养活家人。    生态农业就是把生态学和农学进行跨领域结合,力图通过模拟自然、建立可持续、多样性和高产出的生态农业系统。生态农业一开始经常要对传统或者原生农业进行观察,分 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这种方式,现代科学可以帮助改进(请注意,不是抛弃或替代)传统农业系统,有效地利用当地的知识和资源。德•舒特在新报告中提到了东亚的一种生态 农业系统,即稻-鸭- 萍共作模式。浮萍能够抑制杂草的生长,为水稻提供了养料,为鸭子提供了食物,同时鸭子吃掉了可能危害水稻的虫子。这样一来,农民就不需要再进行肥料 、除草剂和杀虫剂等额外投入。    玛西亚•伊什-埃特曼是英国农药行动网络的高级科学家,他在总结生态农业的益处时说:“通过生态方式,农民们可以提高生态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和养分的循环 ,为传粉昆虫提供栖息地,培养土壤中的有机质。”埃特曼是参与“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报告撰写的四百位科学家之一,该报告于2008年发表,它也指出生态农业 为小型农户提高粮食产量和减少世界饥饿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方式。    “粮食优先”是一个致力于消除引发饥饿的不公正的组织,其执行主席埃里克•霍尔特-吉莫涅茨认为生态农业主要被发展中国家的小型农户所采用。比如,“农夫农夫运动” 过去二十年中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很多地方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他指出,生态农业一直被产业界和各国政府忽视甚至批判,认为它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来消除饥饿,他说: “生态农业的推广工作一直是由农民、小型农户组织和NOG进行的,他们的合作对象常常是独立科学家……正因为如此,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具 有吸引力的科学领域,因为它效果非常积极而且投入相对很小。”    唯一一个通过政府途径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国家就是古巴,但它实施生态农业也是迫不得已的。1989年苏联解体后,古巴失去了赖以生产和进口粮食的国际贸易体系,古巴人将 这一段时间称为“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无法获得必需的土壤、肥料和农药来进行工业化的粮食生产,古巴人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但该国很快就开始在群众中采取并推 广生态农业的耕作方式。由于燃料短缺,他们不得不把农场和菜园设在城市周边,以便把运输需求最小化。霍尔特-吉莫涅茨说古巴“是一个光辉典范,充分展示了政府切实支持生 态农业方式的强大效用”。    迄今,美国政府还没有采取任何生态农业措施,无论是在国内农场还是为外国提供的农业援助里。在美国,有一小部分农场现在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在食品生产中不使用有氮 肥、毒农药或者转基因种子。但是,美国大多数有机农场采取的都是“输入替代”方式,这是一种介于工业化农业和生态农业之间的中间阶段。在“输入替代”阶段,化学输入物 被各自的有机输入物所替代;粪肥替代了氮肥;Bt等有机农药替代了毒性更大的或者残余性更久的。但是,霍尔特-吉莫涅茨说真正的生态农业实践在美国“凤毛麟角”,尽管他也 注意到一些酿酒厂正在转向生态农业方式。    美国最著名的生态农场之一就是弗吉尼亚州的多元农场,农场主乔尔•萨拉汀对他的畜群“管弦乐队”进行了精心的编排,让每个种群都在农场各处轮转,以求得生产力和生态 效益的最大化。首先,他的肉牛集中在一块牧场上吃草,然后再移往下一块。几天之后,当牛粪中的蛆都孵化出来并且长肥变大的时候,萨拉汀就会搬来移动式鸡栏,蛆虫是鸡喜 欢的食物,在帮萨拉汀解决了害虫的同时还借助鸡爪的抓挠把牛粪当作肥料撒进了土壤。就这样,牛群和鸡群在农场上不断游转,让每块牧场都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在猪、兔 、火鸡等其它禽畜的饲养上,萨拉汀也采取了同样高明的策略。    在报告中,德•舒特说生态农业的“资源保护和低外输技术提高产量的能力已经得到证明,”他还引用一项研究的结果,说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的土地的粮食产量平均提高了79% 。报告还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在改善小型农户膳食方面的重要性。尽管一个人摄入的热量可能大多数都来自大米、小麦或玉米等主食,但在多样性生态农业系统中种植的副食也可以 提供至关重要的养分,甚至在青黄不接的时期还可以充当重要的食物来源。    报告还强调说,我们采取的农业技术应该既能够减缓气候变化,还能让世界在未来日益增加的气候极限面前拥有更强的恢复力。首先,它赞扬了生态农业可以让“食品生产摆 脱对化石能源(油气)的依赖”,而且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方式包括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地上生物量中的碳汇,以及通过减少直接和间接的能源是用来避免农场产生二 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排放”。此外,报告还指出生态农业有能力“显著缓解”旱灾和飓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破坏。    在报告中,德•舒特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小型农户采取生态农业的耕作方式,比如对农业研究和推广服务进行再投入、投资建立促进(农业)合作的社会组织、强 化女性能力以及“创造一个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将可持续农场与公平市场联系起来”。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到2050年要养活多达90亿的世界人口,粮食产量必须比现在增加70%。如果世界能够按照德•舒特报告中提出的路径前进,并且实现研究中所验证的生产 力,到2050年甚至可以超出上述粮农组织提出的需求量。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8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报告称世界总人口或于本世纪末突破100亿
周少祥 2011-5-5 09:49
按:人类最大的威胁来自人类自己。 联合国报告称世界总人口或于本世纪末突破100亿 2011-05-04 10:23:56 来源: 国际在线 (北京)  有 84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0修订版》,报告称全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前超过90亿,如果生育率保持在目前水平,则将于本世纪末超过100亿大关。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0修订版》,报告称全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前超过90亿,如果生育率保持在目前水平,则将于本世纪末超过100亿大关。 报告表示,人口增长的大部分将来自于所谓的“高生育率国家”,主要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同时也包括亚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生育率上的细小变化可能对全球人口数量带来长期影响。 报告说,按照平均水平计算,目前接近70亿的世界人口总量将在2023年突破80亿,在2041年超过90亿,并在2081年至2100年间的某个年份达到100亿。不过,如果生育率有小幅上升,那么全球总人口在2100年时就可能达到158亿,而如果生育率有小幅下降,那么全球人口总数在本世纪末可以减少到62亿。 报告指出,许多国家正在开始老龄化,这一趋势将随着生育率降低而持续下去。本世纪末前,低生育率或中等生育率水平的国家,都将在人口数量上达到峰值。与此同时,各国的预期寿命都呈上升趋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由于对艾滋病采取更好的治疗方法而延长了患者生命,而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从目前的68岁逐步攀升,在2095年至2100年间达到81岁。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作者: 沈汀 ) 责任编辑:NN017
个人分类: 综合|1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纽约之行(三):联合国及洛克菲勒等
pathologysmu 2011-5-3 09:51
今天早上起来之后,按照昨天查好的路线去联合国总部,到 Grand center 下的地铁,按照习惯性的思路往右手走,经过了 4 号大道、 5 号大道。 5 号大道是非常有名的,据说这里集中了世界上最名贵的奢侈品,在这里购物的都不是一般的角色。我想,联合国总部设在这个方向似乎也对,老美不就是要诱惑这这些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及其亲属们在这里疯狂购物吗。但是现实再一次证明,在纽约我已经完全没有方向感。这几天的感觉就是失去了方向(lost),几乎随时随地。经过一番询问之后发现,联合国总部在我相反的方向,按照 Google Maps 的说法应该不远,但是还是让我走了很久。当看到各种颜色的旗帜在飘扬的时候,我知道这个以前在电视上老看到的世界性组织就在眼前。纽约市的警察在联合国总部的外围,比别处的要多一些,还有纽约警察局的一辆指挥车也停在门口。难道也有上访的?联合国总部还是戒备森严的,有不少的警卫人员,还是以黑人兄弟居多,看来全世界的国家无论亚非拉还是比较信任黑人兄弟的。进入要经过安检,像上飞机一样,如果你不愿意多掏钱的话,你可以在联合国大楼的一楼和地下一楼看看,那里有卖联合国邮票的,不知道美国邮局认不认,估计中国是不认的。但是我看到真的有人在那里买明信片并且在那里填写准备寄出。收到一封从联合国总部寄出的明信片还是一个不错的体验,特别对于集邮的人来说。我差一点动了心思买些联合国的邮票,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买。除此之外下面还有一些卖纪念品的商店和书店。如果你需要有人带着参观大楼大约需要 18 美元左右,你还可以提出要特别的导游如中文、日文等,估计这个楼里面应该有不少这些国家的外交人员,业余时间也可以来兼职导游,今天人还是挺多的。 据说联合国刚成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钱,现在的这块地是以前由洛克菲勒送的。但是洛克菲勒当时把周围的地也买了,洛克菲勒通过周围地的升值大发了一笔,所以总体上来说还是个不错的买卖。洛克菲勒太有名了,当年我们高考前背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段什么垄断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的时候,没有少把他作为反面典型,当时洛克菲勒家族今何在呢?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出了联合国大厦,看到有巴士是开往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的,这个肿瘤中心在世界上非常有名,不禁动了去看一看的念头。纽约的巴士车没有人报站名,有人想在下一站下车的话你必须提前按铃,如果没有人按,司机就当没人下车,如果没人上的话,他就直接开走,因而使得停车的站点数量与线路上的站点数量是无法对应的,这可苦了我这个异乡客。在 Sloan kettering 附近下了车,绕着找了一圈,发现了一个似乎是医院礼堂性质的建筑物,还有一个建筑物只是写了 Memorial H ospital ,感觉也不太对。但是找到了 Weill Cornell 医学院。没有找到总有点失落,准备回去了,沿着街边走走,看见一处很小的门脸,里面似乎像个花园,走进一看原来是有名的洛克菲勒大学,走进校园,小但是非常的精致,春天到了很多花都开了,各种颜色,树也都披上了嫩绿的枝芽,给人非常舒心的感觉,比我对哈佛的感觉好。正要照相呢,相机没电了,真是恼火。怎么办呢,碰到这样一个舒心的地方,我觉得来了纽约就是哪都没如愿只要看到了洛克菲勒大学就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决定赶回去充电,从洛克菲勒大学坐车回去又经过了一番周折,回去充好了电,就再也没有找到去洛克菲勒大学的路了,经过了洛克菲勒中心、中央公园、第五大道,因为一次坐车坐反了方向,这些个地方我都看了好几次,只不过一次是下午一次是在晚上。在阳光下和在灯光下看纽约还是不一样,只是在灯光下看纽约的时候有点担心自己会不会迷失或淹没在繁华的都市中。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方向,不然你就很容易被淹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纽约之行(三):联合国及洛克菲勒等
pathologysmu 2011-5-3 03:30
今天早上起来之后,按照昨天查好的路线去联合国总部,到Grand center下的地铁,按照习惯性的思路往右手走,经过了4号大道、5号大道。5号大道是非常有名的,据说这里集中了世界上最名贵的奢侈品,在这里购物的都不是一般的角色。我在想,如果联合国总部设在这个方向似乎也对,老美不就是要诱惑这这些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及其亲属们在这里疯狂购物的吗。但是实际上再一次证明在纽约我已经完全没有方向感,这几天的感觉总的来说就是失去了方向,几乎随时随地。经过一番询问之后发现,联合国总部在我相反的方向,按照Google Maps的说法应该不远,但是还是让我走了很久。就当看到各种颜色的旗帜在飘扬的时候,我知道了这个以前在电视上老看到的世界性组织就在眼前。纽约市的警察在联合国总部的外围,比别处的要多一些,还有纽约警察局的一辆指挥车也停在门口。联合国总部还是戒备森严的,有不少的警卫人员,还是以黑人兄弟居多,看来全世界的国家无论亚非拉还是比较信任黑人兄弟的。进入要经过安检,像上飞机一样,如果你不愿意多掏钱的话,你可以在联合国大楼的一楼和地下一楼看看,那里有卖联合国邮票的,不知道美国邮局认不认,但是我看到真的有人在那里买明信片并且在那里填写准备寄出,收到一封从联合国总部寄出的明信片还是一个不错的体验,特别对于集邮的人来说。我差一点动了心思买些联合国的邮票,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买。除此之外下面还有一些买纪念品的商店和书店。如果你需要有人带着参观的大约需要18美元左右,你还可以提出要特别的导游如中文、日文等,估计这个楼里面应该有不少这些国家的外交人员,业余时间也可以来兼职导游,今天人还是挺多的。 据说联合国刚成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钱,现在的这块地是以前由洛克菲勒送的。但是洛克菲勒当时把周围的地也买了,洛克菲勒通过周围地的升值大发了一笔,所以总体上来说还是个不错的买卖。洛克菲勒太有名了,当年我们高考前背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段什么垄断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的时候,没有少把他作为反面典型,当时洛克菲勒家族今何在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了联合国大厦,看到有巴士是开往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这个肿瘤中心在世界上非常有名不禁,动了去看一看的念头。纽约的巴士车没有人报站名,有人想在下一站下车的话你必须提前按铃,如果没有人按,司机就当没人下车,如果没人上的话,他就直接开走,因而他与线路上的站点数量是无法对应的,这可苦了我这个异乡客。在Sloan kettering 附近下了车,绕着找了一圈,发现了一个似乎是医院礼堂性质的建筑物但是不见,还有一个建筑物只是写了Memorial Hospital,感觉也不太想。但是有找到了Weill Cornell 医学院。没有找到有点失落,准备回去了,沿着街边走走,看见一处很小的门脸,里面似乎像个花园,走进一看原来是有名的洛克菲勒大学,走进校园,小但是非常的精致,春天到了很多花都开了,各种颜色,树也都披上了嫩绿的枝芽,给人非常舒心的感觉,比我对哈佛的感觉好。正要照相呢,相机没电了,真是恼火。怎么办呢,碰到这样一个舒心的地方,我觉得洛克菲勒大学大学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决定赶回去充电,从洛克菲勒大学坐车回去又经过了一番周折,回去充好了电,就再也没有找到去洛克菲勒大学的路了,经过了洛克菲勒中心、中央公园、第五大道,因为一次坐车坐反了方向,这些个地方我都看了好几次,只不过一次是下午一次是在晚上,在阳光下和在灯光下看纽约还是不一样,只是在灯光下看纽约的时候有点担心自己会不会迷失或淹没在繁华的都市中。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方向,不然你就很容易被淹没。
个人分类: 未分类|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敬畏市场经济
热度 1 yuliping 2011-5-2 08:37
中国选择市场经济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远的有邓小平同志的两次南巡,近的我还没有想到。至今美国仍然没有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当然我们是不是市场经济不一定要美国人说了算,问题是人家是世界老大,中国客观上还真是希望美国能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假如世界上真有经济界的一个联合国,组成成员是各国杰出的经济学家,请这些经济学家到中国走访调查一下,对于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个问题,下个结论似乎也不难,应该会有共识的。 近观最近几年,市场经济似乎正受到破坏。别的不说,以房地产市场为例,现在政府对于控制房价的力度几乎已经无可复加,甚至到了如果一个城市的房价控制不力,要追究党政主要领导的地步。表面看来,这是政府为人民谋福利,普通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我问的问题是,房价最终是由什么决定的?有三个答案:第一是市场,第二是市场,第三还是市场!政府可以宏观调控经济,但不能改变市场规律,或者说,政府调控经济手段的效果是有边界的,有极限的。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资源禀赋不同,房价特点不同。对于房价偏高的城市,自然有他高的道理,在这些城市,如果市场决定的房价的涨幅超过了政府调控能力的极限,必然出现房价上涨。打个比方,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房价上涨5%,而政府调控手段只能将房价下降2%,最终仍然会导致房价上涨3%。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追究党政领导的责任?这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是早年计划经济的复辟,这绝不是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规律,高中学政治记得最清楚:规律是人类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从几年前山西的国进民退到最近的房地产调控,无不显露出不尊重经济规律的影子。 58 年大跃进,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我们吃尽了不尊重科学的苦头,难道还要重蹈覆辙?借用文革期间的一句话,就是让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补充:必须补充一下,中国房价奇高的原因大家其实都明白,我也反对高房价,但更反对不按经济规律办事。 谨以此文纪念开博三周年。 2011.5.2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洛克菲勒“吸金术”到美国延揽人才高招
热度 14 qpzeng 2011-4-30 21: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以英美为首的战胜国决定建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洛克菲勒家族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宣布愿意出资870万美元买下纽约的一块地皮,并免费捐赠给联合国。 人们非常惊讶,不明白洛氏家族掏那么大一笔钱而不赚分文究竟是为哪般? 大家不知道的是,当洛氏家族买下捐赠给联合国的那块地皮的同时,也买下了周围毗邻的大片土地。 随着联合国大楼的落成,四周的地价立刻飙升,没有人知道洛氏家族从中赚取了多少利润。 当人们终于明白过来时,洛氏家族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了,不得不佩服他们高明而富有远见的“吸金术”! 无独有偶,美国人在吸引国外人才上也继承了洛氏家族的衣钵,而且做得相当成功! 看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不缺人才但缺钱的“软肋”,以提供全额奖学金为“诱饵”,把大批在中、印等国完成大学本科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的“鱼儿”引过去,只要等3-5年就能为其所用,真可谓“一本万利”啊! 我记得1980年代末,有位同事申请耶鲁的全额奖学金每年才18000美金,现在可能也只有3-5万美金吧!一个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5年读下来可能获得的奖学金总额应该在10-20万美金。 这点钱对于美国各大学而言并非天文数字,而对中国学生而言却是100万元人民币呀! 如果说留学生在读期间还是相对贫困的,那么他们毕业后拿到的薪水就相当可观了,绝非国内任何一家单位(无论国营或民营)可比,这就是为什么留学生多半不愿意回国的重要理由之一。当然, 一流的工作环境、自由的学术氛围、宽松的个人空间、单纯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是美国能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 那么中国可不可以学学美国延揽人才的高招呢?我认为 中国暂时还不具备美国那样的条件,我们目前最缺乏的不是钱,而是不具有适合顶尖人才生存和发展的“圈子”——学术环境!不过,我相信,有朝一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学术环境也会逐步改善,人才的流动和回归将步入常态化。
个人分类: 教育文化|5611 次阅读|30 个评论
希望人口预测技术能有所重要突破
wya 2011-4-28 15:39
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该文仅供好友内部交流,不可转发! 谢谢! 你懂的! 人口预测模型相对于资源、环境系统模型,原理相对简单,关系相对确定,开发难度较低,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一个月即能完成,因此国内外的免费软件比比皆是,自从90年代以来在学术上几乎就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希望联合国专家告诉我们:发达国家使用的人口预测软件在发展中国家是否可以使用? 另外,国家电子政务系统,有权限使用的人受到严格限制,有出“国际版”的可能性吗? 人口预测软件形式上如同计算机游戏程序,可回推1000年,预测1000年也没问题的,关键在于参数的把握;高中低和区域预测方法80年代就有应用。 如果完全按照别人模型实现算法,二者误差应该极小,大约等于机器的数值精度和四舍五入误差,0.1%误差都是不应该的。 我见过一个数据恢复软件带了十几种国家的语言! 总之,人口预测软件大部分是免费开放的,好像没有什么高深技术,但我们还是十分期待人口预测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特别是在中国。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历史上的今天 4月25日
xupeiyang 2011-4-25 07:45
4月25日是4月的下旬,也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5天(闰年第11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0天。 1644年, 崇祯 皇帝朱由检在 景山 自缢身亡 1945年, 联合国 制宪会议开幕 1953年,科学家指出 脱氧核糖核酸 是双螺旋结构 1971年, 孟加拉国 建立 2002年,我国发现世界最早有胎盘类 哺乳动物 ... 关于召开 “ 中国甲型 H1N1 流感应对回顾性研究 ” 专家咨询会的通知 尊敬的课题组成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承担的世行禽 / 人流感信托基金赠款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及人流感大流行防控能力建设项目二期( “ 禽流感项目二期 ” )项目 “ 中国甲型 H1N1 流感应对回顾性研究 ” 课题,目前已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初稿的撰写工作。课题组拟定于 2011 年 4 月 25 日 ( 周一 ) 召开课题研究专家咨询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地点: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 二、会议时间: 2011 年 4 月 25 日下午 13:30-17:30 三、参加人员:公共卫生、传染病学领域专家和课题组成员 四、会议主要内容: 1 .汇报课题概况及完成情况; 2 .对课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咨询; 3 .专家组内部讨论,并撰写评审意见。 “ 中国甲型 H1N1 流感应对回顾性研究 ” 课题组 二 〇 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照会联合国重申反对菲律宾入侵并占据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4-21 22:12
中国照会联合国重申反对菲律宾入侵并占据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 据美联社 19 日报道 中国 4 月 14 日 直接递交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一份照会称, 在 1970 年以前,菲律宾从未在确定领土界限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提出对南沙群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要求,菲律宾国内法律中也未提及,但“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菲律宾共和国开始入侵并占据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并就此提出相关领土要求,均遭中方强烈反对”,“菲律宾占领中国南沙群岛一些岛礁及其相关行为构成了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 照会还称,菲律宾所谓的“卡拉延群岛”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自 20 世纪 30 年代起,南沙群岛及其附属岛屿就已经标注在中国地图上了。菲 4 月 5 日 向联合国提交的抗议照会“对中国政府而言,完全无法接受”。 今年 4 月 5 日,菲律宾向联合国提交照会,抗议中国 2009 年 5 月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的相关划界信息。 此次中菲的抗议照会风波发生在中菲关系发生激烈碰撞的时期。 菲律宾军方 3 月 3 日 指责中国驱赶菲在南海礼乐滩的石油勘探船,并提出外交抗议;中国 3 月 30 日 处决了三名菲律宾毒贩,在菲国内引发巨大震动。此外,据菲律宾 ABS-CBN 新闻网 20 日报道,菲总统阿基诺三世原定 5 月 22 日 至 25 日访问中国,这将是他上任来首访中国,但是这一访问据称被推迟,菲政府则拒绝解释推迟的原因。报道还引述菲外交部高级官员的话称,中国的此次抗议照会必须与毒贩一事分离开来,“我们在过去 10 年精心培育的菲中双边关系对我们而言十分重要,我们不想让这层关系蒙上阴影”。但是这名官员同时称,由于中国的抗议照会涉及菲国家主权,“我们必须有所行动,否则,我们将无法面对菲律宾人民”。这名官员还称,阿基诺三世访华应提及这一问题,表达菲方立场。
个人分类: 其它|3431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年联合国中文日:4月20日
viclee 2011-4-20 22:53
2011年联合国中文日:4月20日
2011年联合国中文日:4月20日   联合国新闻部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将于2011年4月20日共同举办 第二届联合国中文日庆祝活动 。联合国负责新闻事务的副秘书长赤坂清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和夫人侣海林、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彭克玉大使以及各国驻联合国外交官和工作人员将出席庆祝仪式。联合国网站将联同新浪微博于纽约时间4月20日晚6时30分(北京时间21日上午6时30分)直播报道庆祝仪式。 关于联合国中文日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 启动联合国语言日 。这一新倡议的提出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六种官方语言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其中,新闻部将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联合国首届中文日 庆祝活动2010年11月1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负责新闻事务和多语言平等的副秘书长赤阪清隆表示,中文是世界上最悠久的语言之一,同时也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文日会使更多的人体会中文的优美、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致辞表示,联合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中文日,将进一步扩大中文作为联合国官方语言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中国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谷雨和仓颉造字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在这个春季将尽、夏季将至的季节,池塘里的浮萍开始生长,春茶也在这个时节前后采收。此时此刻,给人一种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正所谓“一年之季在于春”。   关于谷雨节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相传因他制字有功,感动了天帝,当时天下正遭灾荒,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天下万民得救了。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背景资料:联合国与使用多种语文   作为人与人之间和谐交流的基本因素,使用多种语文对联合国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使用多种语文不仅有利于宽容,还能确保所有人切实和更多地参与本组织的工作进程,并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好的结果和更大的影响。联合国系统内部应本着分享和交流的精神,通过各种行动,保护和鼓励使用多种语文。   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六种正式语文之间的平衡,以及日常工作交流所使用的英文和法文之间的平衡,是历届秘书长的一个持续关切。从1946年到今天,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公众了解联合国、联合国的目标和联合国的行动,他们采取了大量措施来促进使用正式语文。   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是联合国的六种正式语文。英文和法文是联合国秘书处的工作语文(1946年2月1日第2(I)号决议)。   在1999年12月6日第54/64号决议中,大会请秘书长指定一名秘书处高级官员为协调员,负责处理与全秘书处使用多种语文有关的问题。这一重大举措证明了秘书处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协调员一职最初由主管大会事务和会议管理的副秘书长担任,自2003年3月31日起,改由主管传播和新闻的助理秘书长负责。   协调员的任务是协调统一现行措施,并提出战略,确保本组织的语文实践符合关于使用多种语文的各项决议所载的建议和规定。协调员尤其要负责汇总与整个秘书处使用多种语文有关的建议和要求。   使用多种语文问题要从不同角度,特别是内部交流和对外交流的角度进行审议。内部交流发生在本组织内部,是会员国与参加联合国工作的所有行为体之间,以及会员国与联合国秘书处之间的正式交流。这种交流需要区分工作语文和正式语文。而对外交流以最广大公众为对象,可以包含除工作语文之外的其他语文,以及使用信息工具传播联合国资讯的问题。此外,为了全方位地促进使用多种语文,有必要单独考虑人力资源问题。   新闻部的职责之一是通过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教育机构等重要媒介,向全世界介绍和宣传联合国的理想和资讯,以激发对本组织的支持。为做到这一点,必须确保尽可能最广泛和最及时地发放新闻部制作的信息和传播产品。因此,新闻部正在有条不紊地努力扩大其产品和活动在全世界的受众群,包括电视和电台节目、网站、联合国新闻中心网络以及各主要办事处实施的导游方案等。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这一新倡议的提出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六种官方语言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在这一新倡议下,世界各地的联合国工作地点都将举办六次庆贺活动,以纪念每一种联合国工作语文。 3月20日 法文日(法语组织的成立纪念日) 4月20日 中文日(二十四节气之谷雨) 4月23日 英文日(威廉·莎士比亚诞辰日) 6月6日 俄文日 (亚历山大·普希金诞辰日) 10月12日 西班牙文日(纪念哥伦布于1492年10月12日发现美洲大陆) 12月18日 阿拉伯文日(联大于1973年12月18日通过第3190号决议,决定将阿拉伯语作为第六种官方语文)   我们将以创新的新形式在选定的日子为每一种官方语文举办庆祝活动:   提高认识:在每个语言日,总部和世界各地将展出用这一语文做成的联合国标志以及联合国官员用这一语文的致词。同时在联合国内部网站iSeek, 新闻中心以及新闻稿上发布特别消息。   文化:将用六种官方语文(通过口译)就每种语文的独特文化成就做特别介绍。可以采取音乐、艺术、诗歌、食品、戏剧和电影放映的形式。   历史:就每种语文的历史和意义进行专题小组讨论或展览。这一活动应该与地位较高的非政府组织以及从事语文工作的专家合作举办(如“法语国家”、“西班牙语文学院协会”、“俄语学院”等)。   学习:在每一个语言日将举办一小时的特殊强化语文课,以此鼓励大家参加语文班学习。 活动安排·2011年4月20日 活动概况   联合国新闻部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将于2011年4月20日共同举办第二届联合国中文日庆祝活动。联合国负责新闻事务的副秘书长赤坂清隆以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将出席庆祝仪式并发表讲话。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彭克玉大使将代表中国国家汉办向联合国学习中文的工作人员赠送书籍。各国驻联合国外交官以及工作人员也将出席庆祝活动。   2011年中文日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正在纽约大学交流访问的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周斌所主持的书法作坊、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家小组表演的民乐演奏会(二胡、竹笛、扬琴、古筝和琵琶)、河南新武林汉韵民乐与武术交流巡演团表演的汉唐舞蹈、少林功夫和民乐表演,以及由7位书画家联合奉献的中文日书画展览。这7位艺术家包括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周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培晨、青岛市东方艺术研究会扈本询、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穆家善、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王盈、河南日报韩嘉俊和泰国国际书画院李国栋。   联合国网站将联同新浪微博于纽约时间4月20日晚6时30分(北京时间21日上午6时30分)直播报道庆祝仪式。 日程安排 时间 地点 活动 上午10时至11时 DC2-200A 书法作坊 上午11时至中午12时 书法作坊 下午2时至2时50分 北草坪会议室C 中国音乐学院民乐演奏会 下午3时至3时50分 汉唐舞蹈、少林功夫和民乐表演 下午4时至5时 《Dreaming in Chinese》作者见面会(图书签售) 下午5时至6时 大会堂代表入口展厅 2011年联合国中文日书法绘画展预展 下午6时至7时30分 2011年联合国中文日仪式暨中文日书法绘画展开幕酒会   此次活动也得到了很多机构的赞助,其中赠发的字典和宣传材料由河南报刊社赞助,中国文化体验中心设备由中国国家汉办赞助,音乐光盘由中国音乐学院赞助,酒会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赞助。 联合国与中文 中国首席代表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5年4月25日,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旧金山制宪会议隆重召开。来自50个国家代表们在全体会议和委员全体会议上对敦巴顿橡树园建议、雅尔塔协定以及各国政府提出的修正案进行了研究讨论,起草了共111条的《联合国宪章》。6月25日晚,全体大会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6月26日早上,与会153名代表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礼堂举行了签署宪章的仪式。各国正式代表逐一在中、英、俄、法、西5种文本的宪章上签字。按照四个发起国的英文字母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代表团专门从唐人街订购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笔、墨、砚等中国文具,当首席代表顾维钧在宪章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而中国人也把汉字留在了《联合国宪章》签署区的第一行。   同年10月24日,在中、美、英、苏、法及大多数签字国交存了批准书后,《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人们盼望已久、寄予希望并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的新型普遍性国际安全组织——联合国终于宣告成立。为实现宪章的主要宗旨,特组建了六个主要机关包括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按宪章规定,联合国的正式语言为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1973年阿拉伯文也成为其官方语言),工作语言为英文和法文(1948年西班牙文、1968年俄文、1973年中文和阿拉伯文也成为其工作语言)。按宪章规定,所有官方语言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联合国的多语环境就这样形成了。   今天,秘书处由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和世界各地工作的大约4万4000名国际工作人员组成,从事联合国各种日常工作,纽约总部的员工大约有5000名。这样的规模是联合国成立之初所料未及的,在联合国成立伊始,单单是为51个会员国搭建交流的平台,已经是一件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而中国人是当时联合国系统里的稀有资源。 一、联合国早期中文使用概览 1950年1月1日,联合国电台播音员李张李蓉向中国播音   1946年,联合国新闻部下属的联合国电台开始用5种官方语言向全世界广播。通过当时最先进的传播技术,联合国电台的普通话广播同步在中国播出,为世界各地的华人听众直接报道联合国的最新动向,传递联合国的声音。   然而,在联合国秘书处,和联合国正式语言打交道最多的是大会和会议管理部。大会和会议管理部负责为联合国大小会议提供全套服务,包括向技术秘书处提供协助,规划和筹办各种会议,提供口译服务,将发言和文件翻译成联合国各正式语言,以及制作编印联合国文件和出版物。其下属的中文处负责联合国文件从其他五个联合国官方语言译成中文。1946年第一批进入联合国的中国人,有相当一部分从事中文翻译工作。当时语文司下设中文翻译处,共有定稿、翻译、抄写等人员十几名。此外,设中文口译组一组,名词专员一人,中文编辑三人。军事参谋团又另有一小组中文笔、口译服务。随着中文翻译工作量的增加,中文处最初每隔一两年便需增加若干翻译人员,而以1949年那次的规模最大,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三处试场举行,录取了大约二十名译员。其后在1952、1968、1970及其他年份也曾招考,但录取人数较少。 联合国早期,所有中文文件都只能用手誊写   1952年,随着联合国秘书处大楼的落成,联合国总部成为纽约市最受欢迎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超过100万人前来访问,其中约一半会加入联合国提供的导游参观。在新闻部提供的多种语言导游服务中,中文导游往往供不应求。中文导游员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向广大华人游客介绍联合国的基本架构、历史使命和最新动态。可以说,参观联合国是许多华人游客对联合国的唯一亲身接触。   在这一时期,联合国各个部门都能见到华人的身影,他们大多来自台湾、香港、美国等地,一时南腔北调,也好不热闹。不过,在联合国的日常工作中,作为5种正式语言之一,中文的地位却非常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贫穷落后、在国际事务中没有话语权;再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代表”以擅长英语为荣,舍弃规定可用的中文不用,无形中贬低了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   以中文处为例,一年之中只挑选简短必要的文件译成中文本,篇幅较长的专题文件往往不能及时完成翻译和缮校,积压一多,不了了之。管理当局对中文服务的绩效并不重视,所以当时华人职员觉得工作没有实际的意义,士气普遍低落。   这种情况在1971年底开始改变。 二、中国恢复合法席位后对中文的影响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决议草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当时,联合国纽约总部秘书处有108个中国人,其中翻译人员57名,业务人员51名。除了副秘书长胡世泽立刻辞职之外,其他司级以下的员工都在担心会被辞退,但是新任常驻代表黄华给了他们一个惊喜,他向秘书长吴丹转达了周恩来的话,请各位中国职员们继续好好工作。 1971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联大会议   11月15日,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正式出席联大会议。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乔冠华登上联合国大会讲台,发表了重要讲话。通过中文口译员抑扬顿挫的同声传译,新中国的声音开始响彻联大会堂,也给联合国中文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新来的中国代表不但一概用中文发言,还坚持阅读会议文件的中文译本。后来大会应中国代表团要求,通过决议规定所有文件的各种语言文本必须同时分发。中文处的工作气氛顿时从松散变成紧张,从消极变为积极。   这一期间,中文处的日常业务,除了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之外,还必须作出种种调整。最明显的两种调整,一是繁体字改成简体字,二是文言改成了白话。在此之前,中文处还没有中文打字机,所有文件都只能用手誊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代表团带去了中文打字机,只能打简体。最初出现了怪现象:译员用繁体字写,打字员用简体字打。但不久后,大家都学会了简体字。文言改白话的问题比较微妙。在1971年底以前,除了会议记录以为,联合国的中文文件,尤其是法律规章的中文本,大体上都采用类似宪章所用的文体,要一下子改成白话文,也的确不容易。联合国的资深译员们纷纷开始补习“中文”。   当时,二十多年的政治隔阂使海峡两岸产生了各自的语言习惯,远在大洋彼岸的联合国也不能超然。在大陆使用的某些词语,特别是政治用语,在台湾和香港并不使用;而联合国的一些习惯用语,在大陆看来也有歧异。联合国的译员们开始阅读《人民日报》,努力习惯熟悉这些词语,并在工作之余纷纷成立小组,研讨如何改进翻译质量。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中文应有的平等地位,常驻联合国的中国代表团进行了多次呼吁与倡导,1973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通过了第3189号决议——“考虑到五种正式语文中四种均已列为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的工作语文,并确认为了提高联合国的工作效能,中文也应具有与其他四种语文同等的地位,决定将中文列为大会工作语文并依此修正大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联大同时表示“宜将中文列为安理会的工作语文”。   中文成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是中国提高中文国际地位所取得的初步胜利,但是任重而道远,提高中文的国际地位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摆在中国人面前的第一项浩大的工程,就是要把联合国所有文件翻译成中文。 1983年,口译员陶见章和董叙林为大会做同声传译   一夜之间,精通中文兼通英、法、西文等联合国其他官方语言的翻译人才变得炙手可热,鉴于中国大陆当时的教育情况,无法提供足够的合适人选,联合国不得不在海外公开招考中文翻译。   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到七十年代结束,联合国纽约总部等地通过公开考试,吸收了大批海外华人,这成为联合国文官任用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特例。   由于联合国自从1945年成立到1971年的几十年间,很多文件都没有翻译成中文,这些文件就成了所谓的“积压文件”。从1973年开始,这些文件一批批地从联合国总部发到北京,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以“联合国资料小组”这个特殊身份成立,带领全国48所设有英语专业的高校,开始了“积压文件”的翻译。同时还有源源不断的“现时文件”需要翻译、印刷,在联合国开会时,将这些文件的中文版本放到桌面上,供工作人员会议使用。时间紧任务重,在国务院的指导下全国总动员,所有英文专家都投入到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作之中。历时10年,将联合国38届文件(约8万英文页)全部翻译成了中文。 1988年,联合国译员训练班第八期毕业   联合国为了储备人才,于1979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联合国译员训练班”,由联合国提供经费、设备和教材,集中培训中文的笔译和口译人员。训练班学院在结训时参加联合国举行的严格考试。考试及格者列入名册,等候联合国征聘。这个训练班一直维持到90年代中期,造就了几百名年轻的高翻人员。今天在联合国各地中文单位任职的翻译人员大半出身这个训练班。   除了中文处,联合国新闻部和图书馆也都在这一时期增聘了中文人员。由新闻部编写的《联合国手册》第八版、第八版增编、第九版和第十版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翻译出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成为中国人了解和研究联合国的最权威书籍。   由新闻部出版的另外一份权威期刊《联合国纪事》原只有英、法文版,后增加西文、阿文和俄文,1984年才增加中文;俄、中文均为季刊,其他一年出10期左右不等,英、法文最经常。因为联合国翻译人手有限,中文《联合国纪事》在一段时间曾委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在北京翻译,并在北京出版发行。由于联合国预算紧缺,《联合国纪事》中文版于1995年停刊,使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人没有了直接了解联合国情况的读物,实在是遗憾了。 三、联合国中文使用现状 联合国网站同新华网考察团交流网站发展和管理经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文在联合国受重视程度比过去更为提高了。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文输入系统的不断完善,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获得质的飞跃。   1998年11月13日,联合国网站中文版正式上线,成为联合国网站继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后最后一个推出的官方语言网站。   十多年来,从联合国概况网络版到今天联合国系统的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从有限的简单网页到三百多个栏目、分站,内容形式涵盖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直播、手机版、残疾人使用版,联合国中文网站已经成为广大中文用户了解、研究、参与联合国的第一门户。   新闻中心是联合国中文网站最受用户关注的栏目之一。联合国中文网站除了提供每日更新的新闻、电台节目外,更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报道态度,以详实的背景资料和独特的新闻视角,关注世界大事,报道新闻焦点。 2008年5月,联合国电台记者随潘基文访问汶川地震灾区   联合国电台也在这一时期迎来新的巅峰。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新闻采编变得更为快捷,中文电台每天制作近30分钟的普通话时事节目《今日联合国》,向世界各地的中文听众传送来自联合国的声音。《今日联合国》每天在中国、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华语广播电台上播出。其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每天定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天津、河南、四川、香港电台等选播部分节目内容。用户也可以登录电台网站,在线收听或下载所有节目,甚至可以用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订阅电台的节目。   联合国电视台报道大会和安全理事会会议以及其他活动的实况录像,并拥有1945年以来所有档案电影和视频材料。为了方便广大中文网友获取联合国信息,联合国中文网站负责翻译、制作全部中文版视频,并提供联合国主要会议的现场录像集锦,特别是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相关发言。新闻部和中国著名视频分享网站优酷网、土豆网先后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联合国频道专区,提供了大量中文视频。由于联合国专区内容的独特性和权威性,其中不少视频被超过百万用户收看和引用。   新闻部还推出网络视频报道和转播服务,直播联合国的各大会议活动。在所有视频直播、点播用户中,中文用户长期居于首位,而中文原音视频最受用户欢迎。 2009年,随着联合国大楼的返修,中文处告别23楼办公室   中文处也在这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焕发新的活力。长期以来,联合国的中文笔译、口译服务对象仅仅是中国代表,就算中文文件编辑成册,一般也只有少数专家学者有机会研究阅览,常常被各大图书馆束之高阁。是互联网让中文文件“飞入寻常百姓家”,使联合国宪章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我联合国人民”成为可能。   联合国正式文件系统是一个储存和检索联合国文件的系统,收录了1946年以来联合国印发的所有正式文件。不管你身处世界哪个角落,只要登录互联网,就能查询和下载联合国所有中文文件,并能对2001年1月1日以后印发的文件进行全文检索。   正式文件系统的启动大大提高了中文译者的积极性,也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现在,他们经常能收到读者的来信或电子邮件,就某一个词或句的翻译进行探讨。有时候,一句宣传口号的翻译往往能引起几十个译员半天的争论,内部网络论坛上一时“硝烟弥漫”。战斗的结果是一篇篇翻译精美的文稿跃然纸上,联合国文件成为中文翻译界的标杆。 联合国中文导游服务   今天,几乎天天都能在新闻中见到联合国秘书处大楼和会场,也能上网虚拟游览联合国总部。然而,能亲自访问联合国是很多人的梦想。近年来,由于中文游客的大幅增多,对中文讲解的需求也随之上升。联合国新闻部招募了大量中文讲解员,须经过严格的培训,通晓联合国及国际事务,并熟练掌握除中文以外的其他语言。联合国导游部在每天开放中文讲解导游的同时,还增加了录音中文讲解的服务。游客可以在领队的带领下,按照已录制好的内容参观不同的景点。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和联合国其他正式语言相比,中文在联合国内的使用频率和流通率最低。由于在联合国的成员中几乎只有中国使用中文,所以人们最常用的还是英语。   虽然在各项正式会议上,与会者可以听到中文翻译的同声传译,但会后的新闻稿,甚至联合国很多下属部门的网站上,内容仍为英文。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联合国原始文件所用的语言当中,英文占80%,法文占15%,西班牙文占4%,而中文、俄文和阿拉伯文加在一起才占1%。   与中文遭遇的尴尬相比,世界上一些语种正在为加紧成为联合国官方语言而努力。今年联大一般性辩论,孟加拉国总理呼吁将孟加拉语定为另一种联合国正式语文。而作为其邻邦,印度早在几年前就提出努力使印地语早日成为联合国官方语文。此外德文、葡萄牙文和日文也不能低估,威胁着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 四、展望未来   今年,联合国迎来了66周岁生日。联合国总部的中国籍员工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近300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上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这股热潮也许可以成为改变中文尴尬处境的一个契机。 2010年7月,联合国工作人员在南京大学学习中文   在联合国语言交流部组织的面向来自各个国家的联合国职员开展的语言课程中,每期有200人次参加中文学习,这一数字在5年内增加了一倍。虽然在六种语言课程中,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课是选修人数最多的,但是伴随着全球掀起的“中文热”,联合国学习中文的员工也在与日俱增。5年前,中文学习班每学期只能招到70至80名学生。   自2004年起,在中国国家汉办的资助和南京大学的支持下,联合国语言交流部成功地在南京大学举办了7期暑期联合国雇员中文强化培训班。学员们普遍反映这种脱产、强化训练和在语言环境里学中文,对他们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帮助很大。在南京的三个星期里,他们也常应外地一些院校和机构的邀请前去参观访问,得到更多的机会游赏名胜,体验中国文化。 联合国合唱团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高唱“茉莉花”   中文在国际上日渐受欢迎,对于加强其在联合国的地位当然是好事。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提高中文地位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联合国这一各种政治力量激烈较量的特殊环境中。   法国政府对保护法文地位做了很多工作,而且立场非常坚定,其作法值得借鉴。法国政府在法文和英文的同等地位方面,它是坚持不让步的,阻止了英文在世界上一语独大的局面,使大家看到了语文多样性的重要性。例如,法国政府长期以来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必须要会讲法文。如没有这种执著的精神,现在联合国很可能只使用英文,其他几种正式语言的使用率也会降低。   追求各语言平等是联合国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每到农历新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都会用中文向全球华人拜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也经常举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人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理解。   2010年,联合国第一次庆祝中文语言日,旨在加强六种官方语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联合国中文职员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在提高自身工作质量的同时,努力吸引更多人学习中文,了解中文,弘扬中华文化,为中文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不懈奋斗。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4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利比亚未来由利人民自决!
热度 1 yangyingguo 2011-3-30 10:05
新华网伦敦3月29日电(记者康逸张越男)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29日在英国首都伦敦闭幕。与会者表示,利比亚的未来将由利比亚人民自决。 英国外交大臣黑格代表与会者在会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声明说,今天任何与会者都不能决定利比亚的命运,利比亚人民将决定他们自己的未来。 黑格说,与会者认识到所有利比亚人需要聚集到一起推动政治进程,“我们呼吁国际社会支持这一进程,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将在这一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黑格说,为推动利比亚政治进程,与会者同意建立“利比亚联络小组”,为国际行动提供领导和政治指导,为协调对利比亚的国际反应提供一个论坛,并与利比亚各派建立起联系。卡塔尔将召集第一次小组会议,随后将由相关国家轮流担任召集人。 声明说,与会者重申全面、迅速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970号和第1973号决议的重要性。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伊斯兰会议组织秘书长伊赫桑奥卢等40多位国际组织和国家代表出席此次会议。俄罗斯认为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已超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范围,因而没有参加此次会议。 联合国安理会于2月26日一致通过第1970号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及其家庭主要成员出国旅行,并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本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973号决议,同意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及其聚居区免受军事威胁。以法国、美国和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自19日开始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
个人分类: 新闻快递|1840 次阅读|1 个评论
前车之鉴-卡扎菲利比亚给中国的三个教训
热度 1 冯用军 2011-3-27 15:07
转自: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31881.shtml 第一个教训是,这个世界实际仍是一个无政府状态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在深入研究国家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变革的规律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但是,国家的产生也代表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告别了混乱状态中的动物社会,毕竟国家在代表阶级统治的同时也提供了秩序这一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产品。相对于国内社会,国际社会却没有任何共同政治权威、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维护共同体的暴力机器。国际社会仍旧是原始的混乱的,与动物世界本质上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强大永远是亘古不变的硬道理。联合国与曾经的国际联盟,充其量只是世界大国力量平衡的工具,而在世界大国力量天平失衡之后,即便这样的工具也仅仅剩下形式上的意义。以联合国的名义或许可以获得更多的道义力量,但是,抛弃联合国的单边主义却也一样是道义的,毕竟,力量没有道义或邪恶之分,而强权似乎就是公理和正义。3月17日的联合1973号决议中, “采取除派遣地面部队以外的任何必要措施”,恰恰提供了无政府状态下的世界大国执行公理的合法借口。在这样一个道义的借口下,美国政府3月19日公开向利比亚军队提出“四点要求”,即必须立即停火,必须停止包围驻守班加西(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的反对派,必须恢复供应水电和天然气,以及必须允许利比亚人民接受人道主义救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要为政治服务。利比亚最大的政治是石油为核心的资源政治,而卡扎菲将石油合同分散承包给美英中印埃等国则是最不讲政治的表现。无政府状态世界下的卡扎菲的利比亚,永远只有被执行政治的权利,没有自主选择政治的权利。 第二个教训是,军事力量代表的国家硬实力才是保证国家利益的真正高效手段。卡扎菲名副其实的当了一回中国的老师,让中国又一次领略到了国际政治的残酷性和非道德性。即便美英法等国对卡扎菲公开表达不满甚至准备推翻卡扎菲,卡扎菲却绝对不敢公然撕毁利比亚与西方石油公司的合同。中国则不同。3月10日,利比亚突然不加以任何解释取消了向中国供应的200万桶石油,而中国购买公司的油船已经到位利比亚。卡扎菲迁怒于中国,理由或许为安理会1970号决议中国投了赞成票,更深层次的理由则为卡扎菲可以放心的蔑视中国。卡扎菲卖石油给中国是中国有求于利比亚是中国需要感激利比亚,而卡扎菲卖石油给西方则是不得不卖则是利比亚求安于西方。国际政治的潜规则同样还是西方的利益加实力的政治规则,只不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最适用于无政府状态中的国际政治。在国际政治中,保护利益的手段必须是军事力量为主体的硬实力,绝非经济依赖或道德说教或历史情感或法律法规,不然,贸易合同和资本投资往往遭遇政治风险迅速失效。 第三个教训是,任何时候都不应放松国家的军事能力建设。卡扎菲在1969年军事政变上台以来,其领导的利比亚积极向前苏联靠拢,因此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大幅下落。美国总统里根曾形容卡扎菲是一条用“恐怖统治”威胁全球安全的“疯狗”,利比亚更是被美国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进行制裁。2003年,在英国的牵线搭桥下,西方与利比亚关系逐步恢复,之所以未全面恢复的原因则是,卡扎菲坚持发展包括核能力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时候,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发挥了重要作用。布莱尔为卡扎菲争取到了西方与利比亚全方位合作的各种保证,代价则是利比亚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据相关资料,布莱尔曾以“朋友托尼”的落款,给卡扎菲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亲切的称呼卡扎菲为“亲爱的穆阿迈尔”,积极劝说卡扎菲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情的结果是,卡扎菲相信了西方政治家的安全承诺,放弃了有关军事能力建设并接受国际社会的武器核查,而8年后的今天,卡扎菲则被西方政治家逼到了穷途末路,连维护国家统一的权利都已经被彻底剥夺。。这个时候的利比亚的国防力量,除了老旧的苏系飞机坦克防空炮,似乎没有让西方国家担忧的任何值得说道的武器。卡扎菲自废武功,悲乎。卡扎菲熟谙操控内政之术,却把握不住国际政治的核心游戏规则。在利益面前,国家间条约都会成为一张废纸,何况口头的甜蜜承诺。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西方以利益为中心的实用主义的政治规则。这个规则无须人道主义或理想主义或别的主义加以任何的修饰,是赤裸裸的,直白,易于各方理解,富于高效率。西方政治家也从没有将这样的实用逻辑与仁义道德扯上关系,政治终究与积善行德、以仁服人不是一码事,政治不能用高尚和道德进行定义。政治的目标永远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列宁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曾以实用主义的简单逻辑告诫苏共党员:“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社会主义的苏联要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处发展,必须学会资本主义国家“利”字当头的思维方式,只是所站立场有别罢了。就国家间政治而言,利益加保证利益的实力才是国际斗争的本质。奢言“义”耻言“利”,只是人类社会摈弃人性自私后的一个遥远的梦想,而卡扎菲的利比亚,似乎正在成为西方利益加实力逻辑指引下的新的牺牲品。        无政府状态下的这个世界,终究还是一个群“狼”政治的世界,不谙狼语的结局是可悲的。
个人分类: 世界竞争力研究院|18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让导弹再飞一会-人权高于主权论?
热度 7 冯用军 2011-3-25 13:01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 一、主权与人权:内涵与发展 人权与主权关系问题的提出是20世纪中期的事。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概念是由法国16世纪法学家让.博丹(1530—1596)最早明确提出来的。他给主权的界定是:“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力。”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通过后,主权原则被确立为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 人权概念产生后,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国内管辖事务。随着联合国的成立,人权从国内领域走向国际领域,一些西方学者从人权的国际保护角度开始提出了“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但是,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这些观点没有进入西方思想界和政治界的主流。 20世纪90 年代,美国理论界正式形成了“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 克林顿在科索沃战争时首次系统提出并实践了"人权高于主权"这一对外政策思想,这是克林顿给莱温斯基(性权高于政权)之外的又一大理论贡献。 由此,人权与主权的关系问题成为国际人权领域中争论最激烈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什么是“人权高于主权论”?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20世纪90 年代在美国理论界最先形成的一种人权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人权不是一国内部管辖的事情,人权是没有国界的。如果一个国家有不尊重人权的现象,别国均可以关心或干涉。二是国家主权应当受到限制和弱化。三是“不干涉内政原则”已经过时,要让位于人权保护这一更高目标。国际社会有权对世界任何国家的人权状况予以关注和采取行动。为人道主义干涉目的而使用武力是符合国际人权法的。 三、人权问题在本质上是属于一国内部的事务 人权高于主权论一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表示坚决反对这一理论。 我国人权理论认为,人权问题本质上是属于一国内部管辖的问题,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是公认的国际法准则,适用于国际关系的一切领域,自然也适用于人权问题。 首先,人权具有国际保护的一面。在联合国成立以前,人权问题纯属内政,因为公民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如何保障这些权利,几乎完全是国内法规定的事项。现在,人权成为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的事项,各国如何对待其公民要受到国际人权法义务的限制。在今天,各国已不能以国内事项为借口反对国际人权保护。 第二,国际人权保护是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基础之上的。一个国家的人权问题主要是靠主权国家自己采取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来解决。未经主权国家的明示同意,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国际监督程序,对该国不发生拘束力;即使成为某项国际人权公约的当事国,也只有在用尽国内救济办法后,国际机构才会受理有关的人权申述。对于这种不“纯属”但“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不干涉内政原则是适用的。它的国际法根据就是《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7款:“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项。”离开了主权国家的尊重和合作,就谈不上人权的国际保护。 人权为什么需要国际保护?因为主权有滥用和失控的可能,而一国大规模侵犯人权,最终会导致国际冲突和战争。国际人权法已经为人类确立了人权的国际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殖民主义不是国内事项,战争侵略不是,国际恐怖主义不是,种族歧视、灭绝种族、贩卖奴隶不是,对于这些大规模侵犯人权的行为,国际社会都应当进行干预和制止。我国从90年代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已派出了多批维和警察等。 既然国际人权保护如此重要,为什么又反对“人权高于主权”论?客观地讲,一些西方学者主张人权高于主权观点,是出于理想主义,出于对国际人权的关心,同西方政府的人权外交政策是有区别的。但是,当我们谈论人权与主权关系时,要考虑到我们面对的国际政治现实是: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事实上是处在不平等地位,有力量干涉的只有大国强国。 在现实中,西方的人权干涉推行的是双重标准。面对大国滥用国际人权保护的可能,对于小国弱国,主权是一个生存的概念,否定了主权就否定了国家平等的重要基石。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有长期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历史,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处于相同的地位,对主权非常珍视。1999年,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在联合国大会代表非洲国家发言指出:“主权是我们防止出现不平等规则的最后防线”,如果抽象地谈论人权高于主权,就会为大国侵犯小国打开了方便的大门。 第三,反对借人道主义,干涉别国内政。西方的人道主义干涉是与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相违背的。从实践来看,西方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是有选择的,实行的是双重标准,巴西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针对人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向西方国家提问:“为什么某些困境引起频繁地使用某些手段,而另一些困境却没有要求这种情况呢?”发展中国家认为,西方的人道主义干涉记录表明,那些有能力干涉的大国并不是国际人权的真正保护者,并警告西方不要干涉自己的事务。 第四、西方人道主义干涉和联合国授权的维和行动与国际人权保护,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人权白皮书指出:“对于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行为,诸如由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外国侵略、占领造成的粗暴侵犯人权行为,以及种族隔离、种族歧视、灭绝种族、贩卖奴隶、国际恐怖组织侵犯人权的严重事件,国际社会都应当进行干预和制止,实行人权的国际保护。”对于这种国际人权保护,我国是支持的,并参与了这种国际行动。中国认为,国际人权保护和维和行动的合法依据并不是来自人道主义干涉理论,而是来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四、人权高于主权的危害与美国阴谋 美国提出“人权高于主权”实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如果人权高于主权,那么任何国家都可以借口人权问题去打其他国家。其中,南斯拉夫就是个例子,美国、北约、欧盟借南斯拉夫塞族和阿族之间的民族冲突,认为塞族人权没有保证,于是出兵攻打南斯拉夫,最后把它拆得四分五裂。如果他们以最近新疆事件为借口,就可以出兵打中国了。当然,等我们强大了,可以借口美国有色人种人权受侵犯,攻打美国。只是我们还没有强大到那种地步,人权高于主权还只是为西方国家做借口用。 科索沃战争的直接起因是南联盟拒绝在美国一手拟订的关于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方案上签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认定南联盟在之前的科索沃冲突中对阿尔巴尼亚族的镇压严重侵犯了人权,于是在未经联合国批准的情况下悍然发动对南的大规模空袭,并成功的使南撤出科索沃驻军,科索沃得以高度自治。一直被西方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不久后倒台,代之以亲西方的科什图尼察。米氏并北遣送海牙受审,前不久在监房死亡,可悲、可叹。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希望通过北约在全球树立霸权权威、推广强权政治的一种必然,同时也为当时全球热点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增加了助推力。(但随着欧盟凝聚力的提高,美欧在北约内部的利益分歧不断加剧,伊拉克战争德、法与美国的关系一度很尴尬,虽然近来有所改善,但也是皮笑肉不笑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已不依托北约了。) “人权高于主权”思想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强权主义。这种思想完全抛弃了国际法,只要美国愿意就可以以人权的借口肆意侵犯他国主权而无须顾虑国际法,这与美国强烈希望凭借起无与伦比的国力维护其全球战略安全和利益、建立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思想相吻合。 每个国家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权问题,特别是民族矛盾和经济、社会落后的地区情况更为严重,这就为美国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围绕人权与主权关系问题的争论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它是当今世界东西南北矛盾在新形势下的一种综合反映。从国际人权的实践看,人权和主权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不能抽象地谈人权与主权的关系。霸权主义存在使国际人权保护复杂化了。当代,人权原则、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都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自冷战以来.人权问题一直是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维护其全球霸权和利益的主要借口。 来源: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1102181.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704605.html?fr=qrlcid=196index=1fr2=query
个人分类: Politics Review|3294 次阅读|13 个评论
李诗心的生日,是世界诗歌日
viclee 2011-3-21 22:51
李诗心的生日,是世界诗歌日
2010年3月21日的博客: 李诗心的生日,是世界诗歌日 2010年3月21日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我女儿的生日。 每年的3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的“世界诗歌日”,——无论民族、无论肤色、无论年龄,凡是热爱诗歌、创作诗歌的人们,都将每年的这一天,视为全世界诗人自己的节日。全球各地诗人和诗歌爱好者都举行形形色色的诗歌活动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因此,我的女儿起名叫“李诗心”。 这一天同时也是世界睡眠日、世界儿歌日、世界森林日、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多么重要的日子! 在世界诗歌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和女儿很感动的收到了来自美国的华人政治家、诗人丹奇女士的祝福我女儿李诗心19岁生日的诗歌《诗心飞翔》。真诚的谢谢她! 诗心飞翔! 祝干女儿李诗心19岁生日快乐 丹奇(2010-3-20) 早早地,我等在你的灯下 灯影里,是我怀揣的希望 纵使海洋相隔 我仍遥望你温暖的窗 窗下美丽的姑娘 你在母亲的阵痛中来到世上 多少的年华 让你把人生的百味体尝 又一个新的生日 把你带到更远的地方 即使荆棘丛生 更有惊涛骇浪 你稚嫩的肩膀早已 站立成济世的栋梁 明亮的双眸 把世间冷暖收藏 青春的旅程 把丰富的爱释放 乘着歌声的翅膀 我把祝福洒满云端 携着热情的灵 灵里婆娑的舞 从遥远的美国 到你的心灵靠岸 哦,美丽的姑娘 张开你的翅膀 自由的翱翔吧 海洋两岸的守护神 会陪在你的身旁 祝诗心生日快乐! 愿你此生幸福安详! 诗歌,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最近,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国人的文化自信,有一个观点:“文化需要相互凝视”,让人颇生感慨,回味不已…… 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我们需要文化的凝视。文化的凝视,实际上体现了文化的根本作用,于生命的作用,于精神的作用,于情感的作用,于心灵的作用,于灵魂的作用。什么是文化的凝视?我理解,是我们通过文化,去了解,去渴望,去诉求,去表达;是我们通过文化,去打动人,去温暖人,去抵达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心灵的询问,灵魂的阅读。 所以,今天,世界诗歌日,我们呼唤引起我们相互心灵凝视的诗歌! 凝视, 用眼, 用心, 用情, 用我。 凝视, 到眼, 到心, 到情, 到你。 凝视, 凝我, 凝山; 凝你, 凝水。 这就是我今天献给我女儿和世界上所有诗人的诗歌! 请看今天联合国网站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致辞和关于《世界诗歌日》的介绍: “多姿多彩的诗歌是另一种进行对话的方式。它让我们看到,处在地球各个角落的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都有同样的感受。这是我们自由自在生活的一个层面,是我们的人性。这就是为什么诗歌应当在有质量教育计划中占有其应有地位的原因。通过学习世界诗歌,青年人会多掌握一种不同的、微妙的和流畅的媒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发现一首新诗要了解有关的语言,而且还要深入地了解他人的感情和感受,无论这人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多么遥远。”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2010年世界诗歌日致辞 2010年3月21日 诗歌有助于体现这种创作的多样性,始终不断地对我们所使用的词语和物品,对我们感知和领悟世界的方式进行探究。因此,诗歌语言可以其联想、隐喻及其特有的语法展示文化对话的另一番景象。对话的多样性,运用文字促进思想的自由交流、创造及革新从中可见一斑,“世界诗歌日”让我们对语言的能力和每个人创造能力的充分发展进行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每年3月21日庆祝世界诗歌日,目的是为了推广诗歌这一优美的文化形式的创作、阅读和出版。1999年在巴黎举行的教科文组织第30次大会决定宣布3月21日为世界诗歌日。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决定,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通过诗歌表达语言的多样性,并让濒危语言有机会在其社区内得以听到。此外,这一天也是为了支持诗歌回到诗朗诵的传统,促进诗歌教学,恢复诗歌与戏剧,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之间的对话,支持小型出版商和在媒体上创造富有魅力的诗歌形象,使诗歌艺术不再被视为是一种过时艺术,而是一种当今的艺术形式。 教科文组织鼓励会员国,与地方和国家级的全国委员会,非政府组织以及公共和私营机构(学校,市政府,诗社,博物馆,文化协会,出版社,地方当局等)积极参与庆祝世界诗歌日的活动。 背景信息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没有兑现的审美需求。如果其人际沟通的社会作用得到承认,同时它仍然是调动和表达认识的一种手段,诗歌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过去20年来,许多会员国对诗歌的兴趣明显复苏,诗人的人数也有所增加。    这是社会的需求,它触动年轻人返回他们的根基。当外面世界无法抗拒的诱惑使他们远离自己,诗歌是使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一种手段。    此外,随着公众越来越欣赏由诗人自己朗诵的诗歌晚会,诗人们作为个人扮演着一个新的角色。    社会对传统价值认识的转变也代表了对朗诵和演说作为一种社交结构的接受。    媒体和广大市民仍然有拒绝认真对待诗人的趋势。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摆脱这个过时的形象,给予诗歌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    在1999年10月至11月巴黎举行的第30届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宣布3月21日为世界诗歌日。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3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比亚战争让我想起60年前的朝鲜战争
热度 8 nipy 2011-3-20 16:19
利比亚战争让我想起60年前的朝鲜战争
利比亚战争让我想起 60 年前的朝鲜战争 利比亚二战以前是意大利殖民地,二战后为英、法分别占领,实为英、法殖民地。 1951 年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了利比亚联合王国。 1969 年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建立了利比亚共和国。今年年初,利比亚国内发生了由英、法支持的反政府动乱并演变为内战,正当卡扎菲政府军己逐步控制局势即将击败反政府军时, 3 月 17 日 联合国安理会紧急通过决议,要求冲突双方立即停火并建立禁飞区,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虽然没有投赞成票,但也没有投反对票,致使决议得以通过。 决议发布后,利比亚政府本来已经表态同意立即停火,双方谈判。但美、英、法等仍然立刻派出大量军用飞机到利比亚全境上空 24 小时实行禁飞,并直接向卡扎菲政府军进行空中军事打击,美国也从航母上发射了大量导弹打击政府军,形成了事实上的“联合国军”对利比亚的直接军事干与。今天,俄罗斯立刻发表声明对美、英、法对利比亚的军事干与表示遗憾,非盟则明确表示反对外国对利比亚的军事干与,委内瑞拉等国表示谴责,中国外交部随后也表示遗憾。 这不能不让我联想起 60 年前的朝鲜战争,当时也是朝鲜发生内战,当北朝鲜把美国支持的南朝鲜部队快赶下海的时候,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组织“联合国军”直接进入朝鲜而引发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持下,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胜利,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捍卫了世界和平! 当然,今非昔比了。利比亚战端一开,会如何发展?如何结局呢?是另一个伊拉克还是另一个阿富汗?我们试目以待! 就事论事而言,我们也不得不提出以下问题: * 对于一个具有独立主权国家,无论它的政权是什么性质,内部如何动乱,如何内战?以联合国名义派外国军队进行扶一派、打一派的军事于与,这符合联合国宪法宗旨吗? * 用外国的飞机对一个主权国家的领空进行禁飞,禁止这个主权国家自己的飞机在自己领空上飞行,联合国为什么能这样霸道呢? * 即使是禁飞,是为了停止冲突,为什么飞机一进去就直接对主权国家的军队进行军事打击还杀伤了许多平民,这不是明日张胆地借联合国之名,行赤裸裸侵略之实吗? * 英、法、美这些国家为什么如此积极地入侵利比亚?真是为保护利比亚平民吗?不是为他们在利比亚的石油利益和想找回他们原殖民主义者的地位? * 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理应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对民族主义国家的侵略行径,为什么就不能使用自己神圣的否决权来制止美英法帝国主义对利比亚的侵略呢(至少可以不让他们盗用联合国的名义)?在侵略和杀掠己经发生的时候,我们外交部竟还只能轻飘飘、软绵绵说一声“遗憾”,连“反对”和“谴责”都不敢说,这是为什么啊?想想 60 年前抗美援朝战争时,我们中国的立场和态度,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相关链接 * 利比亚的命运在昭示着什么? * 评多国部队空袭利比亚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3602 次阅读|7 个评论
这算不算也有一点“轰动世界”呢?
wyc 2011-3-20 15:50
科学与艺术, 在当今我国的青少年教育中往往被分割甚至对立起来, 但实际上 他们的本质和核心都是“创新”思维。 《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大会》自 2005 年举办以来, 江泽民同志亲自为“科学与艺术”题词。 牵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 近 50 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为大会致辞。 百名院士、科学家, 百名将军、部长也分别为大会题词。 在首都隆重推出的大型书画展上,我的一幅书法作品 “科学美,艺术美,创造美,人间处处真善美” 荣幸亮相并获奖。 以上摘自《大连海事大学校友囬忆录第3卷》第253至254页。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问卷难倒各洲孩子(笑话)
热度 2 gabbro 2011-3-17 17:58
世界粮食组织对全球发出了一份问卷调查,问题只有一个: 对世界其他国家粮食短缺发表自己的观点。 结果,难倒了所有孩子,为什么? 欧洲的孩子:不明白什么是粮食短缺; 非洲的孩子:不明白什么是粮食; 亚洲的孩子(特别是中国孩子):不明白什么是自己的观点; 美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世界上其他国家。 现在充分证明了,不止孩子,大人也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观点,只知道政府的观点,但又不信,只有从众,相信谣言和骗子的观点。
6033 次阅读|2 个评论
致联合国秘书长:规定个日子,全球哀悼9级地震遇难者
热度 3 zhangxw 2011-3-14 10:47
致联合国秘书长:规定个日子,全球哀悼 9 级地震遇难者 2008 年 5 月 13 日,本人在四川汶川地震后 24 小时在博客上建议全国哀悼一周。后来国务院也史无前例的做了对应的悼念活动。见博客文章: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24do=blogid=25099 2011.3.11 的 9 级地震,固然发生在日本海域,但是地球并不是每年都发生这种事情。它提示了现代人类的弱小,使工业化的日本遭受严重损失。 9 级地震并不是每个人在它活着的时候,地球都必然出现的事件。为体现我们都住地球村,体现人类的共同信念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共同努力,为表示全世界对巨大灾害中的死难者的共同哀悼和对受难国的同情,建议由联合国提出一个共同哀悼日和一般的哀悼活动内容。
个人分类: 地震|289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紧急呼吁:联合国原子能核查小组赶快派员,及时彻底封掉事故堆
fush1314 2011-3-13 19:41
老朽以为:核反应堆事故防止的关键一是赶紧撤掉所有的核燃料棒,二加石墨吸收多余的中子,三在不可能进一步链式反应后,用钢筋水泥倒上去,封死掉不可再利用的反应堆。可惜的是,一般的老板都想挽救它,想它可能会有利用价值。结果是一旦真发展到了不能再修复时,它已经不能再封掉了,最终成了‘切尔诺贝里’一样的后果。我们这里正有个女老师在医院里,脑子内部发现有四个淋巴瘤。据她丈夫说:是出国当访问学者去莫斯科去坏的。莫斯科下过黑雨,牛吃了有放射性污染的草,人吃了这样的牛奶。她当时听说牛奶不能喝了。过了许多年,问题出来了。 现在的世界,变得如此脆弱。生态环境,就是如此恶化。如今眼目下,没有见到国际上呼吁要求紧急完全关闭、封死出问题的反应堆。科学家们干什么去了?不是有联合国的什么原子能核查小组吗?他们为什么不啃声?问题不仅是当地人,风和云雨能把核污染带给周遍国家和地区。 我其实不是真正懂得核反应堆的,只不过看得到这类事故可能发展的危险性。这里,只能呼吁相关的科学家及时采取措施。而不是简单告诉大家,没危险、没问题。千万别等事故失控了,再去预后。万万拜托!
24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报告:“生态农业”可提高粮产一倍
tarimriver 2011-3-10 21:38
(巴黎法新电)联合国发表报告指出,在世界赤贫地区实行小规模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将粮食产量提高一倍,也可以对抗气候变化。   近年来,由气候变化引发的天灾频繁,导致粮食价格飚涨。据联合国的数据,上个月几种主粮的价格上升到新高点。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预计将突破90亿大关,粮食短缺的难题将更加严峻,因此粮食产量必须要提高。   联合国的报告指出,贫穷国家增加粮产的关键是改变现有的模式,以可持续的技术取代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单一作物耕作方式,从而提高产量和修复遭破坏的生态。   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德舒特指出,农业发展不只是增加产量,也要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冲击,让农业生物多样性得以保存,同时也要增加农民的收入。   联合国人员为了找出最适合贫穷国家的农业技术,搜索这5年来刊载的科学文献资料。他们发现有机农场,不管大型或是小型,都有非常好的收成。   在20个非洲国家,采用有机耕作方式的农场,农作物产量在3到10年内倍增。采用类似模式的57个发展中国家,产量平均提高了80%。除了增加粮食产量外,可持续性技术也可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农民因此可省下一笔钱,同时减轻污染程度,让耕作后变贫瘠的土壤得以恢复。 http://www.zaobao.com/gj/gj110310_003.shtml
1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太太生日快乐!兼谈三八妇女节、地震与人生感悟
热度 2 viclee 2011-3-8 18:23
祝太太生日快乐!兼谈三八妇女节、地震与人生感悟
祝太太生日快乐!兼谈三八妇女节、地震与人生感悟 三八妇女节在世界上叫国际劳动妇女节 (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又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 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这一天的主题词是:妇女、权益、 国际、和平。但是在中国,已经变味了,成了:妇女、消费、外遇、放假。 但是,这一天,对我则有特殊的意义。首先,我太太是1966年3月8日生的,而这一天,恰恰是邢台大地震,她是在地球的摇摆和晃动中来到这个世界的。因此,直到今天,她发起脾气来,我都感觉地球不是在转动,而是在晃动。第二,这一天不仅仅是太太的生日,而且是全世界各国妇女的节日,她与全世界的妇女共享这一天的祝福和快乐。所以,这一天,意义重大,对我们家,对全世界,都是一件大事。 今天,世界各地也报道发生了多处地震。中新网3月8日电 据台湾TVBS电视台报道,8日上午10点46分台湾发生一起里氏规模4.6级地震,震中在花莲县府东方16公里外海。据中国新闻网: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3月8日0时19分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扶沟县、西华县交界(北纬34.0,东经114.6)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公里。另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3月7日1时51分,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北纬39.0度,东经111.7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5公里,属于浅源地震。今天,关注全球变化的 杨学祥 教授在《科学网》发表《今天世界多地发生地震和历史对比》一文,指出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已经变为地震专家的共识。 今天的地震是不是邢台地震的一个纪念,让我们再次警醒。这让我想起古希腊哲学家普洛泰戈拉的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态度的尺度,应谦卑和尊重;是欲望的尺度,应适可而止;是生命的尺度,应关爱自己和其他生命。所以,要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家庭,珍惜当前的幸福,珍惜和平的环境。 为此,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衷心祝福太太生日快乐!你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懂事聪明的孩子,20多年风雨同舟的难忘记忆。我爱你,爱我们的女儿,爱我们的家庭,我们一起共享生活的安宁、平和和幸福。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3531 次阅读|5 个评论
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科学的作用不明显?
热度 1 Wuyishan 2011-2-25 07:08
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科学的作用不明显? 武夷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在联合国系统中体量很小,经费有限,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无法相比。它目前在促进科学发展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原因很多,其中未被充分注意的一条原因是:联合国自身不重视 UNESCO ,也不够重视科学。德国学者 Klaus-Heinrich Standke 教授在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杂志 2006 年第 9 期发表的文章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global cooperation: the case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UNESCO (全球合作中的科学与技术:联合国与 UNESCO 的案例)分析了这一原因。 文章首先回顾了 UNESCO 的成立背景。早在 1919 年,国联(博主:可以认为,国联是后来成立的联合国的雏形)的成立就为讨论科学领域的共性问题创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平台。 1922 年,国联下面创立了“知识合作组织”( Intellectual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某种程度上,可以视其为 UNESCO 的前身。 本来, UNESCO 只重视教育。在世界科学界尤其是英国科学界的压力和推动下, 1945 年 11 月才把表示科学的“ S ”加到这个组织的名称中去。 1992 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成立了“科学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开会时,居然没有 UNESCO 的代表。 联合国官方网站上,“联合国系统联合国诸计划中的科技伙伴关系”栏目列举了很多联合国机构,如世界粮农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环境署、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on Human Rights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等,却只字未提 UNESCO 科学部门所开展的活动。 在联合国科学技术应用顾问委员会向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提交“科学技术应用于发展世界行动计划”报告 30 年之后,在联合国大会通过“科学技术应用于发展维也纳行动纲领”二十年之后,总算在联合国千年计划之下安排了一个“科技与创新工作组”。 联合国全球发展计划( UN Global Plan )的参与机构很多,偏偏没有列上 UNESCO 。 联合国千年计划文件的参考文献约 300 篇,出自 UNESCO 的才一篇,是“ 2000 年达喀尔行动框架”。 总之,联合国与 UNESCO 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关系特征可概括为: 1945 - 1977 ,平衡的伙伴关系与相互信任; 1977 - 20 世纪 90 年代初,紧张与竞争; 20 世纪 90 年代初迄今,不断增长的冷漠。 UNESCO 的《世界科学报告》只发表过三回,分别是 1993 、 1996 和 1998 年版的。( 博主: 1996 和 1998 年版的报告都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译为中文公开出版。去年, UNESCO 推出了 《 2010 年 UNESCO 科学报告》,尽管该报告的标题中少了“世界”两字,但是,报告的性质仍旧是“世界科学报告”则毫无疑义。我对该报告的点评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393683 )。 比较起来,在科技事务方面, UNESCO 一直关注科学及其应用,联合国则更关注一个序列:科学-技术-创新-产业。 博主:笔者多年来参加了 UNESCO 的不少会议与活动,深切感到这个组织是个很好的平台,可惜其作用与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我和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洪天华合写的《 科技界如何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个平台?》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12891 。 在国内,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些很好的组织,很好的机制,很好的平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受到重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令人叹惋。这其中有什么共性因素?值得探讨。
个人分类: 鼓与呼|5716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数字看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liwenbianji 2011-2-16 17:14
本文作者马景云,从事医学英文编辑长达30余年, 具有丰富的医学英文编辑经验,了解SCI杂志工作流程与稿件刊出标准, 是本领域具备医学知识、英文编辑、期刊出版等多种技能的英文编辑专家。迄今已编辑医学英文论文4000余篇,并成功指导和帮助许多作者在SCI杂志发表文章。马景云曾在国际知名杂志《JAMA》、《BRITISH MEDICAL JOURNAL》、《JOURNAL OF OTOLANRONGOLOGY HEADNECK SURGERY》 等学习和工作;曾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和《世界胃肠病学杂志》(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编审、 编辑部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以及项目管理负责人。目前担任理文编辑高级顾问。 一.来自官方的数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10年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 过去十年中,中国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支出增加了六倍,科学论文的产出量增加了一倍,中国培养的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多于美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正在迅速成为推动全球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报告也指出,尽管中国国内研发总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大幅增长,科学出版物数量也非常可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影响力仍有差距。中国发表文章的引用率(平均每篇文章的引用率)约为4.61,仅与印度的水平(4.59)大体相当。中国的另一项指标——专利数量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报告中指出, 2000年至2010年(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约72万篇,按数量计,排在世界第4位;论文共被引用423万次,排在世界第8位。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5.9次,与世界平均值10.57还有差距。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9年中国自然科学和技术类期刊数量达4926种 (包括英文期刊212种)。近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指标上升趋势明显,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指标统计,2009年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452,是2001年时的1.7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值为913次,是2001年的4倍。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1987年, 《科学引文索引》 (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仅11种,占总收录量的0.3%。 2009年SCI 数据库收录我国科技期刊(不含港、澳、台)115种,占总收录期刊的1.56%,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8568。 《工程索引》(EI)收录的中国期刊由1987年的20种增长到2009年的217种。 SCI数据库2009年收录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4.23万篇。收录中国科技论文为12.75万篇,占世界份额的8.8%,排在世界第2位。若不统计港澳地区的论文,则中国共计发表11.95万篇论文,占世界总数的8.3%。如按此论文数排序,我国也排在世界第2位,排在美国之后,排在世界前5位的还有英国、德国和日本。 EI数据库2009年收录期刊论文(核心部分)总数为40.94万篇,其中中国论文为9.79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3.9%,超过第2名美国7个百分点,增长率为9.5%。 《科学技术会议录》(ISTP)数据库2009年收录世界重要会议论文为42.76万篇,共收录了中国作者论文5.47万篇,占世界的12.8%,排在世界第2位。 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2009年收录的中国医学、生命科学论文4.50万篇 比2008年增加了3497篇,增长8.4%。 二.中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以上官方发布的数字看,中国的科技出版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其规模已跃居世界出版业的前列,中国正在经历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跨越。从数量和品种上来看,中国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期刊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科技期刊比,要达到出版强国,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实力,还是发展方式、发展质量,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关于科技期刊集群化 目前,一些国际出版集团在中国“抢滩登陆”,对中国优质出版资源展开了激烈竞争,显示了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我国科技期刊管理体制错综复杂,多数期刊出版规模小、经营模式落后,难以同国际性出版集团展开竞争。因此,由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型,实现科技期刊集团化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科技期刊做大做强必经之路。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出版正在实现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中国科技期刊要学习国际科技出版集团的先进办刊理念和管理经验,实现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建立专业化出版集团,引入先进的市场化管理机制,增强竞争实力。 关于科技期刊国际化 科技期刊国际化不是单纯依靠创办英文版科技期刊就可以实现。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应有自己的定位, 分开层次,大部分期刊,提别是行业期刊应立足本土,部分“借船下海”,部分英文版期刊实现国际化。“大跃进”的做法不可取。科学无国界,应鼓励科研人员将文章投向更具影响力的刊物,参与国际交流,促进学科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科技期刊应具备国际视野,引入国际化编辑出版流程,出版方式,生产模式等;坚持同行评议、以学术质量为核心的办刊宗旨;学习和研究国际核心检索系统的期刊收录标准,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被引用率,从而提高期刊的国际竞争力;学习和遵循国际科技编辑出版标准与规范,例如:科技出版道德规范、论文撰写要求等。 关于科技期刊数字化 目前,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出版业的发展拓展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传播手段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正在占领和取代国际科技期刊的主流地位。科技期刊应加强数字产品的研究开发,加速期刊数字化的人力投入和培养,促进和加强数字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不断有科学家通过海外期刊注册渠道创办本领域网络版期刊,展示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国家在完善和制定有关法规的同时,应在政策层面鼓励出版社创办网络版OA科技期刊,特别是英文版网络版科技期刊,为作者和读者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用10年的时间,中国定将成为新闻出版强国。
4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化学创造美好生活
kejidaobao 2011-2-12 13:24
——写在化学年百年纪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能和转化过程的科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作为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化学开拓了一系列合成的新方法,创造了一系列新物质,对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化肥的合成结束了人类完全依靠天然氮肥的历史,将人类从饥饿中拯救出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改变了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同时,化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药物分子改造的设想得以实现,合成药物成为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为纪念和表彰化学对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2008年12月30日联合国第63届大会通过议案,将2011年作为“国际化学年”,其主题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我相信,“国际化学年”相关活动的举行,将进一步增加公众对化学创造美好生活的认知、增加年轻人对化学的兴趣、使人们对化学的未来满怀激情,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 目前,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短缺日趋严重,大量排放的工农业污染物和生活废弃物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迅速恶化,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如何使化学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保护人类健康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化学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对化学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20世纪90年代初,以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和安全隐患、节省资源为核心的绿色化学应运而生。 绿色代表着化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也是实现化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绿色要求化学学科不断创新和变革。绿色化学要求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经济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化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友好产品的设计、原料的绿色化、新的合成路线及方法学、绿色催化、绿色溶剂、绿色化学工艺、过程及系统集成、环境友好和资源优化利用评估准则等,而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即绿色化学在通过化学转变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因此这对化学本身的发展也是一个挑战,要有新的理论以及新的技术变革来推动绿色化学的发展。 绿色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化学理念。绿色化学是在人类用环境的巨大代价换来的新认识、新思维的基础上催生的全新理念的化学。它说明了化学对环境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绿色化学的理念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这种预防化学污染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正日益被人们认识、接受和重视,是人们应该倾力追求的目标。 我们有理由相信,绿色化学将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发展绿色化学是化学工作者为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所做的正义事业,也是赋予化学工作者的一项新的艰巨任务。绿色化学为新世纪化学工作者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以更高的道德标准、更强的责任感,共同推进绿色化学的蓬勃发展,让化学为人类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中国科学院,北京 100864) 注:本文转载自《知识就是力量》2011年第1期。
个人分类: 栏目:卷首语|2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重大纪念活动特别多
xupeiyang 2011-2-1 16:33
2011年世界与中国以十为尾数的重要政治事件纪念日非常之多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220周年 拿坡仑逝世190周年 太平天国起义160周年 美国的南北战争150周年 巴黎公社140周年 辛丑和约签订110周年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九一八事变80周年 莫斯科保卫战70周年 珍珠港事变70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古巴建国50周年 基辛格访华和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40周年 林彪坠机身亡40周年 苏联解体20周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 美国911事件10周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任的困惑
热度 2 techne 2011-1-24 14:11
译文发表于《世界科学》 信任的困惑 王 键    仅仅清楚地解释气候变化的事实还不够。若要建立起公众的信任度,气候学家还需要改进他们的实践。    如果不顾及英国东英格兰大学泄露的电子邮件以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部分有缺陷数据,关于全球变暖的科学依据还是翔实可信的。 现在的困惑是,是在气候科学中存在的这些争议,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侵蚀了公众的信任度,抑或更严重地是来自科学家自身的原因?   毫无疑 问,在这之间存在着某种位移。但对多次民调数据的进一步检视表明,更广义地说,公众信任科学家,相信全球变暖并且想要政府对此有所作为(见第24页)。看 来公众已经取代了主流媒体,尽管他们对丑闻有所保留。事实上针对气候科学和科学家的严厉言辞攻击是来自为数不多的媒体,它们的言词并不能全面反映怀疑论调 的复苏。   然而很少有气候科学家会对这样的新闻感到满意。对他们来说,公众信任的真正度量标准是对全球变暖的政治参与水平:如果人们真的相信科学,为什么他们如此之少地要求政府采取行动?为什么全世界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还在争论不休?   问题在于人们的信息来源并不仅仅从科学家那里获得,包括政治家在内,他们往往从自身利益、价值观以及希望或恐惧的基础上作出判断,这当然与科学家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难以吻合。    研究者必须学会把自己看作是以公众人物和诚实的经纪人   科学界应该认识到,围绕气候变化议题必须在不同的层面与公众和政 治家产生共鸣。事实的描述固然重要,然而,科学家都应当尽可能地继续以朴素的语言来促进公众参与,以一种清楚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来展示气候变化的证据。同 时他们必须向公共和私营两方的决策者提供精确的、可信的和即时的信息。但是,鉴于证据的复杂性和存在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科学家的说服能力和他们的公信度 必须保持同步。因此,维护和培养公众的信任感成为科学的当务之急。   最近的一些争议表明,气候学家个体必须学会把自己看作公众人物和诚实的经纪人。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认识到对问题数据以及在数据发布方面的适当限制,或者在如何数理那些数据的细节中——避免妨碍专家评估的同时破坏公众的信心以及科学的完整性。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科学家,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都必须尽可能增加透明度,以此吸引公众的参与。对一些不确定的依据或观点而展开的争论应当得到 鼓励而不是罢黜;同样,无论是联合国的IPCC、还是某国政府认可的一些区域研究,不应夸大科学家在短时间尺度中预测气候变化来影响本地的能力。   最后,科学家必须避免言过其实地炒作全球变暖之威胁的题材,对那些认为全球变暖证据确凿而自己却满腹狐疑的人,必定理所当然地会遭遇事实的痛击。但合理的担忧和科学的质疑应在讨论中受到欢迎。   科学不是完备的,而且永远不会完备,但它是最强大的。从这一视角出发,气候科学家目前不能准确预言的这一事实,可能正是行动的最佳论据。
个人分类: 翻译作品|1317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年——没有战争
lvming 2010-12-31 15:53
个人分类: 崂山管窥(图吧)|2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气候三题
热度 1 dema1947 2010-12-1 00:00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昨天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开幕,气候问题又成为全球舆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对未来气候演变的预测,实际是一种超长期的天气预报。尽管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高度,气象预报也还是困扰气象学家的难题。即使是几个月、几年的中短期天气预报,也往往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不知所措,何况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气候变化,没有争论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时至今日,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和成因,并没有达成共识,据报道,去年1月19日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会刊》(Eos, Transactions,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上的一份调查调查报告说,在气象学家(meteorologist)中,只有64%的人认同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观点;这一支持率,仅高于石油地质学家。(财经网,《财经》记者 王以超 2009年01月20日)  为什么在气象学家中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却在联合国形成共识?这恐怕是比气候问题本身更有趣的问题。 联合国是个什么地方?它不是学术机构,它是政治舞台,由此也可以证明气候变暖问题(更准确地说,是认为全球气候因为工业排放的原因而导致变暖,进而会引发一系列灾难的问题),已远远不是一个学术问题或科学研究的问题。 去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后,我写过三篇相关文章,今年联合国又开气候会议了,不妨把这几篇旧文拿出来晒晒。 哥本哈根猜想 作者 马德(写于2009年12月) 歌本哈根会议最近召开,气候变化自然又成为热门话题。 气候变化之所以成为问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四次《评估报告》,概括起来主要是因为这样一些原因: (1)全球气候正在变暖; (2)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排放造成了温室效应; (3)气候变暖对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利; (4)温室气体继续增加将使气候继续变暖; (5)为了防止气候继续变暖造成的不利影响,需要世界范围减温室气体的排放。 上述几点,似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为此,在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为有关国家设立了强制性减排温室气体目标。 有趣的是,据报道,在今年美国1月19日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会刊》(Eos, Transactions,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上的一份调查调查报告说,在气象学家(meteorologist)中,只有64%的人认同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观点;这一支持率,仅高于石油地质学家。(财经网,《财经》记者 王以超 2009年01月20日)  对未来气候演变的预测,实际是一种超长期的天气预报。尽管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高度,气象预报也还是困扰气象学家的难题。即使是几个月、几年的中短期天气预报,也往往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不知所措,何况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气候变化,没有争论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在气象学家中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却在联合国形成共识?这恐怕是比气候问题本身更有趣的问题。 联合国是个什么地方?它不是学术机构,它是政治舞台,由此也可以证明气候变暖问题(更准确地说,是认为全球气候因为工业排放的原因而导致变暖,进而会引发一系列灾难的问题),已远远不是一个学术问题或科学研究的问题。 当然,气候变化问题,在联合国也有争论。联合国本身就是一个用来争论的东西,没有争论,联合国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没有争论的问题,也不会成为联合国的议题。问题是,联合国所争论的跟科学家不一样,它不是去争论会不会变暖这个问题,不等科学家争论明白,联合国早就认定了,不争论了至于联合国争论什么,且放下不说,先来说说为什么联合国会在全球变暖问题上形成共识? 联合国各方所达成的共识是认定地球正在变暖,而防止变暖的关键是限制排放,具体地说主要是限制可能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简称碳排放。而在当前的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的条件下,限制排放的途径,只能是加大工业生产成本或放缓发展速度,所以限制排放,实际上必然限制发展。 好了,这就是问题的焦点。 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和球场上的比赛是一个道理,要想战胜对方,只有两手,一手是千方百计自己进球,一手是千方百计防止对方进球。于是,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在限制排放问题上,统一了认识,找到了一个共同点:大家一致认为限制排放很重要,不限制排放问题很严重,而且,在限制的对象上,也是高度一致都是矛头朝外,都是要求限制别人,或要求限制别人多一些,限制自己少一些。 因此,全球变暖问题,实际是科学界给了政治界一个共同的武器,一个共同的口实。 联合国是争论的舞台,争论的目的是制定游戏规则。能不能赢,比赛固然重要,游戏规则比比赛本身更重要。所以,歌本哈根会议,必然是一场大戏,一场好戏! 补充一点。变暖问题是从污染问题演变而来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以及包括温室效益造成的气候异常等等。但是污染这个复杂的概念,为什么悄悄地就简化成变暖了呢?是不是因为污染可以治理,而变暖却因为必须限制因而更好使一些?而且,限制的话语空间是很大的,今天是限制碳排放,到必要的时候悄悄地改为限制热排放也不是没有可能那时,你就是用核能、用任何清洁能源也逃不过限制一劫,因为要解决的问题是变暖,核发电不是也把冷储存的热能排放出来了吗? 以上这些,只是猜测,真心希望事实并非如此。 共识真理 作者 马德 (写于2009年11月30日) 共识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词儿,比如全球变暖的问题,据报道,这已经是全球达成的一项共识。 遗憾的是,共识不见得就是真理,共识也并不会必然地成为科学的论断。有的时候,迷信和信仰更容易成为支撑共识的基础。大家一定记得,许多年以前,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也曾经是许多人的共识呢。 其实,有的时候,共识恰恰会成为扼杀科学的屠夫。众所周知,哥白尼的日心说就曾经长期受当时地心说的共识压制,被视为异端邪说,乃至布鲁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伽利略也遭受不白之冤达300多年之久! 共识,往往是以一种评判标准的形式而存在的,而科学的灵魂在于创新。标准与创新、共识与标新立异之间的冲突,是科学发展中一个永恒的矛盾。 科学发现和发明的过程就是对原有标准或共识的突破的过程,因此也必然受到原有的共识的限制或压制。这也许是科学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悲剧。但是,没有由共识以及由此所建立的标准,科学的成果就无法推广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通过共识所建立的标准的评判和约束,科学的成果就无法积累,人类就无法在科学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前进,而科学的探索也有可能成为肆意妄为的蛮干,而给社会带来灾难。 我们所谈论的共识,最终总是会转化为一种约束,或者说是一种权力。斯蒂芬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一文中说过: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不得不多次确定自由和权力间的界标。因为,如果缺乏权力,自由就会退化为放纵,混乱随之发生;另一方面,除非济以自由,权力就会成为暴政。 其实,人们能不能形成共识,更深处的原因是利益因素。12月7日起,联合国气候会议将在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一起商讨《京都议定书》的后续方案,并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届时的争吵是绝对不可避免的,但争吵的实质是利益之争,而科学不过时拿来说事儿的一个理由。 气候问题淹没环境问题? 作者 马德(写于2009年12月21日) 先看下面的数据: 搜索 气候变暖 获得约 74,200,000 条结果 搜索 环境污染 获得约 12,800,000 条结果 这是刚才就是在我动笔写这篇短文之前(2009.12.21 15:37)用Google搜索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得出的结果。气候变暖跟环境污染对比,前者是后者的6倍。 这些数据给我们的印象是,气候问题被关注的程度,远远超过了环境问题。 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气候问题,指的是工业排放造成温室效应扩大,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非正常升温。如果这方面的变异不得到有效遏制,其结果是灾难性的。 气候变暖引起全球的关注,这是好事。但是,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气候变暖的问题。环境污染是多方面的,按环境要素分,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按人类活动分,有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等等。 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恶果也是多重性的,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我所担心的,有这样几点: 1、全球任何国家和地区,其财力、物力、人力都是有限的。而治理污染和限制排放都需要加大投入,却又不见得能够提高产出(至少在短时期内是这样)。所以,当气候问题跟污染问题的舆论强度发生严重倾斜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治理的投入必然要顾此失彼,污染问题可能被忽略。 2、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以及全球化造成的产业布局的严重不平衡,发达国家的环境状况大大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如果环境污染问题被忽略,发展中国家将受到更严重的损害。 3、舆论是一种动员,也是一种诱导。无论任何政治体制,它都会对决策层造成压力和影响。 4、任期制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政府的通行制度。在这种体制下,政治家的短期行为在所难免。这就使上述担心更有可能成为现实。 5、在减排跟发展的双重压力之下,新能源的开发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但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较之风力和太阳能的利用,核能源是最现实也是最可能的选择,却也是最令人担忧的一种选择。我们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记忆犹新,这个地球还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灾难?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32 次阅读|3 个评论
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前夜“话水电”
zbt92 2010-11-29 09:37
文 / 水博 2010 年 11 月 29 日 ,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就要在坎昆召开了。此时此刻,回想起我们中国的水电发展的坎坷历程,我们水电工作者真是感慨万千。 2010 年中国水电建设迎来了几件大事:中国水电一百年、水电装机突破 2 亿千瓦、三峡工程成功蓄水 175 、被叫停的金沙江水电站复工,雅鲁藏布江藏木水电站顺利截流等等。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水电在经过了两年多的沉寂之后,今年已经明显出现转机。 今年 8 月,我们刚刚在云南举行过百年水电和装机突破 2 亿千瓦的隆重庆典。百年来,我国水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现在,我国不仅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国。而且,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最高的拱坝、最高的面板堆石坝、最长的引水隧洞、最大的地下厂房等等,多项水电的世界之最都建在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水电装机容量比建国 50 年的总和将近翻了两番的超越。 同时,我们也还要看到,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水电的开发程度还不高。现在大家(包括水电专业人士)都喜欢以我国的装机容量 2 亿计算我们的水电开发程度是 35% 。不过,我们要特别注意,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水能资源,都不用装机容量表示,而只以发电量表示。所以,国际上我们所见到的水电开发程度,一定是指发电量。因此,当我们与其它国家比较时,水电开发程度必须以发电量算。 这样按发电量计算,到 2009 年底,我国水电的开发程度还不足 25% 。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水电开发程度,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一方面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上,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总之,对于我们中国的水电事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同在。 前几天,中国能源报刊登了一篇采访著名的水电专家晏志勇的文章,我觉得文章总结得非常好。晏智勇提出,要促进我国水电科学发展,未来还有六个方面有待加强。其中第一条就是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交流,形成共识。我觉得晏志勇把达成共识,放在移民问题的前面的排序非常准确。确实,这几年制约我们水电发展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社会对水电的不同看法和争议。 晏志勇说这两年,通过国家能源局的工作,与能源相关的政府部门都对大力开发水电形成了广泛共识。但是在能源界之外,很难全面了解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为什么要开发水电这个问题,外界还有疑问,这需要各方面协调工作,形成共识。 具体怎么样才能形成共识呢?我觉得一方面,要加大水电科普的力度,力争让社会公众包括高层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科学的认知水电。同时,也应该看到,科普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短期的效果可能不会太明显。况且,目前我国的公众科学素养还非常低, 21010 年的普查结果平均只有 3.27% 。因此,我们有很多非能源行业的科技工作者,经常会受到自己的专业的局限,不能科学的认识水电,有的甚至抱有强烈的偏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可能在自己专业的领域内,不知不觉地做一些反水电的科普。因此,有时候我们的水电科普宣传,难免会让公众觉得是在干什么的,就要吆喝什么的为自己行业的利益说漂亮话。所以,要形成水电的共识,光靠搞科普宣传还远远不够。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水电行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我们的事业是与整个世界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的。因为,当前人类发展最大难题就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而我们水电恰恰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主要手段。所以,我们要促进开发水电的共识,一定要紧紧抓住减排这个大方向。而且,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现实中几乎都是社会对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对水电的态度。 在世界的范围内,从上个世纪末期起由于极端环保反对水坝的误导宣传,水坝和大型水电的形象曾经被严重的妖魔化。 1996 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曾经正式做出过把大水电排除在可再生能源之外的决定。这些不利的影响,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肃清。例如,国际碳交易,到现在很多还不承认大水电的可再生能源作用。而在 2002 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因为各国的领导人们,意识到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难题无法解决,才不得不重新承认大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并呼吁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开发水电。因为,到目前为止的现实是,水电还是全球减排的第一大主力。 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在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前,由于我们国家的减排压力还不够大,所以,一些缺乏科学理念的反水电极端环保宣传在社会上广泛的传播,最后,以至于误导了整个社会。竟然出现了因为某些程序上的问题,叫停按照十一五规划开工建设的金沙江水电项目的极端事件。要知道叫停金沙江水电站给我国能源事业所造成的损失,足以抵消我国有史以来所有风能、太阳能开发所能获取的清洁能源。如果,我们注重减排温室气体的实际效果,就决不会一方面花费上千亿资金的大本钱艰难的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又要叫停那些更大量、更重要、更经济、更可靠的金沙江水电,以至于多燃烧了数千万吨的煤炭,加剧了我国能源结构的恶化。 应该说,在去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们国家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所以,我们真的要务实的考虑减排温室气体问题了。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对减排温室气体的要求,还没有上升到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对于减排温室气体的要求,还没有能像我们目前的节能减排工作那样,以政策和法规的形式作为明确的环保指标。 前几年,正因为减排温室气体不是我国的环保指标,所以,我们环保部门的一些官员才会宁可支持上带有脱硫装置的大火电机组,而不愿意放行水电。甚至故意的拖延、压制水电项目。因为,大火电机组的燃煤效率比小机组高一点,能够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指标,脱硫又有利于完成减排的指标。所以这几年,在我们国家的水电受到环保制约的同时,火电却出现了快速的畸形发展,使得总体上我国的能源结构严重恶化,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这就是因为,我们国家以往所强调的节能减排,不包括减排温室气体,而是仅仅减排污染物。 假设我们国家有了减排温室气体的硬性环保指标和政策,恐怕环保官员们马上就会发现,我国真正能够最有效的实现减排的,就是大型水电。根据我国环保部门以往对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力度,我相信,一旦国家规定了减排温室气体的环保政策,他们可能会比任何部门都更加积极的支持大型水电的开发建设。因此,我觉得,我们水电工作者推进社会形成共识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应该是积极推进我国在减排温室气体方面的环境立法工作。 现在,联合国的气候大会很快就要在坎昆开幕了。我们很难预料今年的会议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目前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必须要增加能源的供应量,然而,国际社会却一致要求减少排放。这是一个极大的矛盾。而我们目前在水电的开发利用程度上,还与发达国家还有三分之二的差距。只要我们能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平均水平,我国水电每年至少还可以再减少近 7 亿吨原煤的燃烧。我国水电如此巨大、重要的环保效益,却因为以前国内外一些伪环保组织编造的水电破坏生态环境和我国水资源开发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等等一些谎言,而被忽视、被搁置。 前几天( 25 日)《 第一财经日报 》还刊发了一篇骗人的长文《中国西部地区人与自然争水 : 一场双输的战争》。这篇文章再次公开的散布伪环保人士造谣污蔑水电开发的陈词滥调。说什么跑马圈水、遍地开花、干支流齐头并进,正在进行着的西南水电开发的 大跃进 ,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不亚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森林的毁灭性砍伐。 这其实就是当年叫停金沙江水电时候的理由,现在金沙江的复工,就已经说明这都是些污蔑之词。就比如说干支流齐头并进吧。因为,我们国家的电力政策就是水火并重,大中小并举,而大电站只能在干流上,小电站只能在支流上,所以,我们执行国家电力政策的结果,必然就是干支流齐头并进。而伪环保记者们居然能通过反复的宣传炒作,让社会都误认为国有企业执行国家电力政策,竟是一种大逆不道的犯罪。 现在,在坎昆会议即将召开的时候,这些曾经欺骗和误导了全社会,耽误了我国水电开发的谣言,居然又被某些伪环保拿出来炒作了。可见,伪环保势力的社会危害之严重。现在,我们可以确切的说:那些曾经变着法的造谣污蔑水电的 NGO 和所谓的环保主义者们,如果不是用环保当成哗众取宠的招牌甚至是牟取政治目的野心家,就一定是一些四、六不分的糊涂虫。真正要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是我们水电建设和可再生能源工作者,以及其有着历史使命感的科技工作者。 通过前一阶段叫停金沙江水电的教训,国内伪环保的炒作,目前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很多原来受到伪环保宣传误导的公众甚至政府官员,已经逐渐认清了这些谎言的欺骗性。国家最近出台的《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已经明确地把原来十一五的 有序开发水电 的叙述,改为 积极发展水电 了。为什么要改变这一表述呢?我看这就是要避免被伪环保所利用。 实践证明十一五中所强调的有序开发,非常容易被伪环保污蔑水电开发过度的欺骗宣传所利用。本来执行好十一五规划,应该是最重要的有序。但是,由于伪环保污蔑水电开发是无序的,十一五规划中要求开工建设的 7 千多万千瓦的水电项目,目前只开工了三分之一。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重点强调有序开发的十一五规划,反倒违背了最应该有的序。这里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伪环保宣传的欺骗性,世界上有没有三分之二的任务没能完成的大跃进?总之,这个十一五规划事与愿违的现实,足以说明有序开发这个说法,不够科学、不够严谨,容易被伪环保所利用,所以,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必须要改变它。 然而,由于我们的水电开发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即便从现在开始我们就积极开发水电,也还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全面地发挥出我国水电的作用。因此,我们希望国际社会规定我们承担减排义务的时间,能尽可能的晚一点。而我们则应该尽可能的抓紧时间,增加水电、核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以满足我们社会未来发展的能源需求。 不过,中国也要承担减排义务是迟早的事情。因此,中国需要制定和实施减排温室气体的法律政策,也是必然的趋势。从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角度上看,我们希望国际社会给我们规定减排义务的时间,来得越晚越好,而我们国家自觉实施减排温室气体的政策法规,却应该来得越早越好。这样我们才有更大的余地兼顾好国家发展和履行一个负责大国的国际义务。 所以,我们水电工作者一定要借坎昆会议的东风,努力做减排的促进派。积极推进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立法,因为,只有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减排的共识下,我们才能达成必须积极大力发展我国水电的共识。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当然也是保护好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
个人分类: 三峡|3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1971年10月25日 中国重返联合国
xupeiyang 2010-10-25 16:42
   中华民国 在1945年派代表团出席了旧金山会议, 中国共产党 的代表 董必武 参加了代表团,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就改变中国代表权之重要问题案表决投票,未能通过,中华民国代表团主动宣布退出联合国。随后,联合国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取代中华民国代表投票表决,通过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一切权利,承认它的政府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顽固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并控制了联合国的多数会员国,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长期得不到恢复。70年代初, 国际政治 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亚非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的合法地位。 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和一切合法权利,包括任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1974年, 邓小平 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在大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告: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 超级大国 。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2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译著:野生动物管理法律发展趋势
waterlilyqd 2010-9-30 13:55
由贺纯佩、邱敦莲翻译的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立法研究报告《野生动物管理法律发展趋势》( Legal Trends in Wildlife Management, FAO 立法办发展法中心的M.T. Cirelli撰写)(标准书号:ISBN 92-5-104785-5)于2005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定提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对野生动物法进行了重大修订,或者采用新的法律框架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本研究旨在评价全世界国家层面的野生动物法律现状,特别是过去十年间新出台的法律和所采取的法律创新措施。本研究的重点放在各国国内立法方面,同时,简明地分析了国际野生动物条约的主要特征,特别关注全球、国家和地方法律条文之间的联系。在保留许多早期法规及基本要素的同时,部分新法规解决了新问题,并且反映了在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方面的新策略。这些法规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好的条件,为广泛地消除保护区内外对野生动物的威胁,为管理规划提供更为清晰的重点,更加注意解决野生动物管理的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更加强调受影响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决策,更大范围的地方社区参与以及分离野生动物利用的效益。
个人分类: Work record|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旅美杂忆(二十八)再进纽约
zhangqy 2010-9-20 11:30
旅 美 杂 忆 张庆营 (二十八)再进纽约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聪明的年月,这是愚昧的年月;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人们在直上天堂,人们在直下地狱。 这是英国伟大文豪狄更斯在其不朽名著《双城记》的开场辞。这本小说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的特殊年代。在这个特殊的大变动,大混乱的年代里,社会激烈动荡,时时感觉山岳崩摧,风云变色,不同的场景在急速变换着,瞬息万变,人们的命运很难自己掌握。正义的、邪恶的、聪明的、愚蠢的,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人物都有可能出现。现在的美国,是处于天下和平时代,不像法国大革命时期那样有社会大动乱,不过,把这些话用到纽约这个特别的地方,也许是适合的。我还想再加上一句:这是最美好的城市,这是最丑陋的城市。 纽约是世界上最繁华的特大都市之一,很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家争相在这里演出,很多人在这里发迹,实现了他们的梦想;纽约又是冒险家的乐园,有人在这里大发横财,对他们来说,这里是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也有人在这里破产,对他们来说,这里是赌运冒险地,伤心梦碎乡。纽约色情泛滥,暴力事件不断,真是罪恶的渊薮。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这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这是地狱。《北京人在纽约》如是说。 在上一章讲过,第一次进纽约时,我在联合国总都外面看了看,又去参观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然后坐地铁到曼哈顿南端的纽约最高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纽约和新泽西州港务局集资兴建, 美籍日本裔建筑大师山崎石 负责设计,于 1966 年开工,历时 7 年, 1973 年竣工。大楼是由同样高的两座并排的大楼组成,所以称之为双子楼。它超过了长期是世界第一高楼的纽约帝国大厦,以高度为 411 米 的 110 层的摩天巨人而闻名于世。 大楼占地 6.5公顷 ,用钢7.8万吨。有84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能容纳5万名工作人员,可供2万人同时就餐,是一个立体小城镇。地下有可供停车2000辆的车库。其楼层分租给世界各国800多个厂商,设有为这些单位服务的贸易中心、情报中心和研究中心,在底层大厅及44、78两层高空门厅中,有种类齐全的商业性服务行业,为5万名办公人员和8万登楼游览或洽谈业务的人们服务。平均每年大约有170万游客来此参观。 这个当时世界上的第一高楼,打破了帝国大厦保持了 42 年之久的纪录,后来排名很快就不断下降了。 才经过两年,又被美国芝加哥市的西尔斯塔超过。西尔斯塔的高度为 443米 ,比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高出 32米 ,但层数比它少一层。但是,西尔斯塔的知名度远不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所以,大家还以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是世界第一高楼。后来,世界各国纷纷建造世界第一高楼。 世界第一高楼的桂冠从纽约、芝加哥、多伦多到马来西亚等地不断地转移,都想通过建成世界第一高楼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提高本国本市的知名度。 2005 年,世界第一高楼位于台北市的 101 层的 101 大厦,楼高 508 米 。上海市正在建造更高的世界第一高楼。海湾国家阿联酋的迪拜市建造的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于 2009 年 1 月 4 日落成开放,命名为哈利法塔。楼高 828 米 ,超过 200 层,能住人的只有 160 层,更高的楼层的房间很狭小,不能住人,只能用作储藏室。楼内设 57 部电梯,乘坐最高时速为 64 公里 的世界最快电梯,从最底层到最高层,不到 1 分钟就到了。 建造世界第一高楼的竞赛,其热度数十年来一直未减,而且愈演愈烈,可说是 3 年河东, 3 年河西啊。 现在,西尔斯大厦虽然不是世界第一高楼,但仍然是美国和西半球第一高楼。 2009 年 7 月 2 日 , 西尔斯大厦向公众开放了4个全玻璃的观景平台。这些观景台位于103层楼的摩天台观光层,观景台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412米 ,由3层厚玻璃板叠在一起,做成围墙、顶板和地板。玻璃的厚度为 3.81厘米 ,可以承受5吨的重量。玻璃观景台向外突出 1.2米 ,宽和高都是 3米 。置身于突出悬在空中的玻璃观景台,向下张45/*望,小小的人物和小小的汽车在地面上缓慢地移动,向天空和四周张望,仿佛在高空漂浮,十分惊险刺激,有时还会遇上一朵浮云在身边漂过, 仿佛在腾云驾雾,有趣极了。有了这个奇特的玻璃观景台, 西尔斯大厦对游客更有吸引力, 天清气朗的日子,每天会有 2 万 5 千名游客蜂拥而至,来这个玻璃观景台观光,票价为每人 15 美元。 从世界贸易中心 大楼的地铁站一出来,直接就是大楼的底层。这是一个很大的综合商业网点,其中陈列的商品种类应有尽有。这时候已经天黑了,我没有到楼外去看这座 110 层的大楼有多高,立刻登上自动电梯,上升到了一个大厅。虽然天色已晚,大厅旁边的卖票间前,还是有不少人在排队买票。我放眼向大厅望去,只见其中有几根银光闪闪、截面为长方形的巨大钢柱。这几根巨大的钢柱和周边的大量钢柱承载着大厦的巨大重量。当时不论内行和外行,大家都认为这些巨型钢柱坚固无比,就像擎天大柱,力大无穷,足以使这座 110 层的摩天大楼永不倒。谁也不会想到,后来突遇恐怖分子劫持两架大型客机袭击,燃起熊熊大火,正是这些巨型钢柱,经不起烈火的考验,支撑不了这个沉重的庞然大物,两座大厦先后几分钟内整个从上到下轰然倒塌,激起漫天灰尘,近三千人罹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巨大灾难,这是后话。 登楼的票价为每人 8 美元,不算贵。我很快就买到了一张票,然后持票排队上电梯。排队的人很多,我想,可能要等很久了。电梯一到,才知道电梯像小房间一样,足足可容纳数十人,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大的电梯了。电梯每分钟上升将近一市里( 494 米 ),是大楼内 108 部电梯中,上升速度最快的快速电梯。我迅即感到耳朵很不舒服,立即张开嘴巴,以平衡耳朵内外的气压,才觉得好多了。不到一分钟,就到达了大厦的第 107 层。如果再从这一层乘长长的自动电梯,可直达大厦楼顶的露天平台。这里是大厦的最高点,白天开放给观众参观,能够看到纽约周边极远的风景。现在因为天色晚了,伸手不见五指,看不见什么东西,海风又很大,早就关闭了。 第 107 层是专供游客休息观光的环形大厅,大厅内有一些游客在走动,很多游客却坐在凳子上休息。这里有一个小卖部,供应各种饮料和小包装食品。大厅周围都是玻璃幕墙,可望见四周的纽约景色。我首先向南望去,急不可耐地想看看位于港口外面小岛上的自由女神像。可是,除了前面一座座大楼的一个个窗口射出的点点灯光以外,只见海面上处处漆黑一团,什么东西都看不见,更不用讲自由女神了。这个时候,我看见一位高大而又漂亮的女服务员在我附近走动,她的右臂上挂了一个符号,看样子像一个领班一类的小头目。我立即向她走过去问道:请问,现在我能不能到岛上去看自由女神像呢?她说:自由女神像正在维修,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去看,请你等一会儿,我去问一问再回来告诉你。 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在我的背上重重拍了一下,回头一看,刚才那位女服务员正站在我的后面。我脑子里立即感觉到,要是在我国,即使是相当熟悉亲友,也不会有这样大力拍人的举动,看来美国的女孩子要大方得多。她说:我问了别人,自由女神正像在维修,维修的时间很长,要一直到 7 月 4 日 美国国庆节前才能修好,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都不向公众开放。放置自由女神像的自由岛虽然不能上去游玩,但是,在最南端的炮台公园的岸边,每天都有游艇载游客出海,到这个小岛周围转一圈观光,再回到炮台公园。我问道:天色这么晚了,还有这样的游艇吗?她说:整天都有游艇载客营业,现在应该还会有的。我又问她:这里离炮台公园有多远?走路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她说:不远,走路不用一小时就可到达。 我想,好不容易到了纽约,闻名世界的自由女神像应该去看一看,那怕是到小岛周围转一圈,也算是看到了。现在天色已晚,没有什么地方可去玩了,所以,我决定还是到炮台公园去坐游船看一看。我于是迅速下楼,走出大门,沿大街向南边走去。这时候大街上静悄悄的,走了很远,既看不到一个人影,也看不到一辆汽车经过。我也不知道还要走多久才能看到大海。 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向我迎面走来,到了我的面前,盯着我问道:这么晚了,你一个人想到什么地方去?我说:我是从费城来的,想去看自由女神像,现在想走到炮台公园去,听说那里有游艇可载游客到自由女神像旁边转一转。他说:到炮台公园还很远, 1 个小时根本走不到那里。这么晚了,炮台公园里早就没有人了,更没有游艇到自由女神像那里去。晚上可能会遇上坏人,你一个人走到那么偏僻的地方去,十分危险。我看你还是早点回费城去的好,以后等自由女神像维修工作结束了,再去看不迟。我现在带你回地铁站去罢。于是,他要我向后转,跟他走。我见他说得有道理,也只好跟他回去。他一直送我到世界贸易大厦底层的地铁站入口处,看到我进去了,他才回头离开了。还好,我没有遇上坏人。晚上 11 点左右,我平安地回到了费城。后来再来纽约时,试图从炮台公园走到世界贸易中心,看起来好像很近,其实比目测的距离远,确实 1 小时根本到不了,大约需要两小时才能到达,只好放弃步行,坐地铁回到世界贸易中心。这再一次验证了我早先说过的:美国人由于长年坐车,稍远一点的距离都不愿走路,步行要走多久,根本搞不清楚。很远的地方,他们说不要走多长的时间;在费城,我问去邮局要走多久,又说是要走很久,后才来知道只要走 20 分钟。他们的直觉距离感很差。 大家知道, 2001 年 9 月 11 日 发生了 9.11 事件。这天早上,从距离纽约不远的波士顿机场起飞的两架大型客机,目的地本来是远在西部海边的洛杉矶,却被恐怖分子所劫持,忽然掉转头向纽约飞去,一个接一个地分别撞进纽约世界贸易大厦的两个双子楼,飞机油箱里的大量汽油发生爆炸,燃起熊熊大火,使支撑这两座大厦的六根巨型钢柱和其余的钢柱很快软化,支撑不了大厦上面几层的巨大重量,顷刻间两座大厦先后从上到下轰然倒塌,激起漫天灰尘,令人惊心动魄地化为一片废墟。大楼内的人们争先恐后地逃难,有近 3 千人无法及时逃出而罹难,造成巨大的灾难,震惊全世界。我顿时想到,不知道我在这里遇到过的那位热情美丽的女服务员,逃出来了没有?她是否还在人间? 第二次来纽约是在 2 月 22 日 ,一出车站就能看到的帝国大厦,自然很想去看看,但是,当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部好的照像机。 我刚刚乘飞机离开国门,就感到有太多的东西值得照照相,以便日后留作纪念。比如说,我飞临日本沿海地区上空,俯瞰点点岛屿想法太是一个个宝石,散布在宛如镜面的深蓝色的海平面上时;以及在降落到旧金山机场之前,看到一个个别墅旁边犹如一粒粒椭圆形的蓝宝石的游泳池时,都恨不能手中有一部相机,把这些美景拍照下来有多好,可惜梦想未能成真,实在是太遗憾了。所以,我迫切希望有一部相机。但是,我还不了解哪一种相机比较好,而有的时候,又极想照张相,以便今后留作纪念,因为有时候遇到一种情景,如果不照下来,以后就不一定再有机会了。所以,我决定先买一部便宜的相机再说。 我听留学生说,在费城,有一家叫做 Best 的照相机专卖店,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名牌照相机。顾客买了任何一部相机,那怕是最名贵的相机,在一个月之内,如果不满意,或觉得不想要了,都可以退货,不需要说明是什么理由。不过,退货的时候,店员会仔细检查相机,如果没有任何损坏或划痕,就可以当场退货,货款全额退还;如果损坏了,那怕是一条小小的划痕,也不能退货了。他要我不防先买一部相机来试用一下。我想,这样做有点冒险,要是买回来后,觉得不合用,万一不小心划伤了相机表面,就不能退货了。不过我还是到这家店子里去看看有什么好的相机。我发现,好的相机都很贵,要五、六百美元一部,还有更贵的。我打听到,这里五百美元一部的相机,在纽约,只要花大约三百美元就可以买到,相差太多了。所以,我决定买一部最简单的傻瓜相机,先用一段时间,然后再问问买过相机的人,同时查查有关资料,详细了解一下再买不迟。 在一个周末,我到费城的市中心去逛商店,看看有什么合适的相机可买。在一家小百货店里,看见一部相机好像还可以,一问价格,售货员开价 100 美元,我说,太贵了,他又说 80 美元吧,我觉得还是太贵,只想买便宜的,他又一再降价,我心里头想,他这样一再狂降,多半有名堂,坚持没有松口。最后,他降到了 20 美元,他说,不能再降了,这时候,我也认为可以接受了,决定买了下来,连 6% 的税款一起,一共 22 美元。和 100 美元相比,真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啊!幸而我当时没有随便松口,要不然,我就会吃大亏,花高价买一部简单的傻瓜相机了。我于是得到了经验教训,到小商小贩那里买东西,一定要讲价,否则就有可能吃亏。我现在拥有一部简单的傻瓜相机了,后来我用它照了一些照片,有不少很不理想,尤其是当光线不好的时候,照出来的相片不太清楚。于是,我决定到纽约买一部更高级的相机。虽然各种相机在费城都能买到,从费城到纽约,也只有两小时的车程,我从先来的留学人员那里了解到,费城的相机都比纽约的贵得多。我后来了解到,我的这部傻瓜相机,在纽约不超过 10 美元就可以买到。所以,从费城到纽约,虽然要付十几美元的车钱,去买一部好相机,仍然很划算。 在美国,特别是在纽约,有好几家华人华侨的开的铺子专门做来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意。买商品的人中,有从大陆来的留学生、访问学者,有出国参观访问和演出人员,有外交和商务活动来美国的人员等等。他们可以在这里买东西带回国,也可以在这里订货,回国以后,可以用美国的订单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提货。卖货的老板有从大陆来的,有从台湾来的,也有从小在美国长大的。有的在英文的《中国日报》上做广告,有的根本不做广告,是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才知道的。这样的铺子一般是在一栋楼房的楼上,既没有门面,也没有招牌,他们以批发的名义卖货,可以免交销售税,事实上是想逃避销售税,叫做合法逃税。当然,他们的业务不可能做得很大,只能算是小商贩。 在美国,到任何一间铺子买东西,顾客都要交一定比例的销售税。在费城,销售税为商品价格的 6% ,在纽约则高达 8% 。在商店里的商品说明牌上标出的商品价格中,是不包含销售税的。销售税不是由商家交税。顾客买好商品以后,售货员算出商品的总价钱,再按比例算出总销售税,顾客就将商品总价钱和总销售税的钱一起交给商店的售货员,再由商店将销售税交给税务局。在我国,顾客不用交销售税,商品的价格就是实价。所以,在美国,如果在没有门面没有招牌的这样的铺子里买东西,就用不着交销售税,比在市面上其他商店里买的东西便宜一些,当然顾客就喜欢在这样的铺子里买东西了。 在纽约市的中心地区,在著名的百老汇大道上,在当地看来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大厦的某一层楼的一个房间里,有一个中国年青小伙子陈某,开了一家没有门面没有招牌的铺子,专门做留学生和出国人员的生意。据说陈某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学生,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当过红卫兵。先我来宾大的一位武汉来的访问学者小朱,到纽约陈某的铺子里买了一部有变焦镜头的高级照相机。后来这位买主发现其中有一个部件有点毛病,曾经写过几封信给老板,要求调换,一直没有回音,十分恼火。亲自再到纽约去调换,又要多花一天的时间不说,还要多花十多美元的路费,划不来。要知道,公费的访问学者,当时每个月只有 400 元的生活费,除了几交房租和生活费外,所剩不太多。他们都是尽量省吃俭用,以便省下钱来,回国时能买上当时国内稀缺而又价高的进口原装电器,所以,能省即省,几元十几元也要省。他听说我要到纽约买照相机,就托我带上他买的这个部件,替他到陈某那里去调换。小朱还对我说,这个老板的声誉不好,常常以次充好,特别是当老板知道这个人即将回国了,往往用次货卖给他,等到他回国以后,发现买的东西有问题时,却再也不可能找这位老板调换了,只好望洋兴叹,徒唤奈何。这位老兄这样一说,我当然存有戒心,不敢贸然到陈某的铺子里买东西了。 我到了陈某的铺子里,要求陈某调换小朱的零件,事情很顺利就解决了。在来买相机之前,我已经在宾大的图书馆里,查阅了报刊上登载的各名牌厂家所生产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照相机的性能和价格。我了解到,在纽约,能自动调焦调光的高级一点的傻瓜相机,要一百多美元,而更高级的相机,主机要两百多美元到三百多美元不等。当时在世界市场上,日本的相机以其性能好,质量高,价格低而占据主导地位。当时,在我国留学人员中,有一部分人买高级傻瓜相机,取其携带轻便,照片质量也还不错。有相当多的人更喜欢买有变焦长镜头的高级相机,这种相机取景方便,照出来的照片质量很高。我在宾大图书馆查找了很多照相机的资料,发现美能达公司首先研制成功智能照相机,其第一代 MAXXUM7000 型相机,这一年才推向市场,既能手动,又能自动或半自动,还有其他牌子的相机所不具备的新功能,是当时性能最齐全、最高级的相机。美能达是世界名牌,其质量是有保证的。我于是打定主意,如果价钱可以接受,就买这种相机了。我看见陈某的店子里,这种相机的主机卖 300 多美元。于是,我心里有底了。我决定到外面市场上去看一看,如果价钱相差不大的话,我就在外面的商店里买,如果相差很多,我再回到陈某的铺子里来买也不迟。 百老汇路一带,是十分繁华的商业区,店铺林立。我在百老汇路上看了几家铺子卖的相机,都贵了点,后来到了时报广场附近的一家比较大的专卖照相机的铺子,经过讨价还价,美能达 MAXXUM7000 主机,只要 330 美元,和陈某的价钱相比,还少几美元。于是我决定在这家铺子买了。我还买了闪光灯、三脚架、皮套等等附件,一共 430 美元。三脚架是台湾的产品,质量很好。等到付账的时候,却要我交 465.48 美元,我大吃一惊,我问道:不是只有 430 美元吗?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 465 美元了呢?店员说:还要加税款 35 美元。这个时候,我把要交的税款忘掉了,所以觉得并不比陈某的东西贵,加上税款,就比陈某的东西贵些了。我又问道:在费城,只要交 6% 的税,为什么这里要交这么高的税?店员说:要交税,是政府规定的,交税的比例约为 8% ,也是政府规定的,都是政府的事情,我们无权决定,我也没有办法。我觉得只多交 30 多美元,还是可以接受,于是付款买下了。我在费城专卖照相机的铺子里看到,这种相机的主机卖 400 多美元。如果再加上这些附件,没有 600 多美元是买不下来的。两个城市相距不远,价格相差之悬殊,超出我的想象。这两百美元的差价,在美国人看来,不算什么,他们不会为了这一点差价而跑到远离费城的纽约去买东西;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大一笔钱了。 这款美能达 MAXXUM7000 主机,有很多很好的性能,有全自动,可当作傻瓜相机来用,也可以半自动或全手动,如果配上特制的配套附件,还可以拍摄 360 度的全景照;可以无线远程遥控,漆黑的夜晚可以拍红外线照片,换上不同的镜头,可以拍各种艺术照,等等。要把这些功能全都用上,还得花好几千美元来买齐相关的附件。前面所讲的全景照等功能,我觉得对我没有什么用处,我很想再买一付配套的变焦长镜头,可是这种智能相机的变焦镜头还没有研制出来,我只买了一个标准镜头,一直到我即将离开美国的时候,才有这种全自动的变焦长镜头问世,可是,我已经拍了很多照片了,我觉得标准镜头也基本上可以对付了,而且拍照片的兴趣没有刚来美国时那么强烈,没有再花上两百美元去买全自动的变焦长镜头的愿望了。 1992 年,我在张家界组织并主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时,用我自己的相机拍全体会议代表的合照,照片十分清淅,景深很好,立体感强,质量上乘,大家都很满意。后来有几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大家都说,我照的相片比照相馆照的还要好,要用我的相机为全体会议代表拍合照。我的相机虽然贵了些,但是却很能派上用场,确实是物有所值。 我拿着我新买的高级相机,开始了第二次周游纽约的旅程了。上次来纽约时,联合国大厦没有开门,未能进去参观,这次我当然首先要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去看一看。联合国总部就在时代广场的正东的东河岸边,坐公共汽车要不了多久,再走不远的一段路就到了。 我在联合国大楼的门外排队,等候进去参观。没有多久,我们这一批参观的人群就进入联合国总部大厦,进去参观的人不太多,每个人都要经过简单的安全检查,挎包是不能带进去的,要由他们保管,但可以带照相机。带领我们参观的是一位年青黑人女孩子。从窗口向东边望去,东河历历在目,景致却不怎么样。走廊上贴了一些联合国进行过的各种大型活动的照片,我看到其中一张有周恩来总理,说明周总理在国外有很高的威望,我国在联合国早就是一个有着很大影响的大国。再往前走,看到有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奥斯威辛集中营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惨绝人寰的暴行的巨幅照片,以及原子弹投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后的巨大破坏性和惨状照片。照片下面还有几个用有机玻璃做的透明柜子,里面放上一些实物,真是惨不忍睹,有着震撼人心的效果。其用意在于提醒人们,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全世界人民应当努力防止战争,争取世界和平。 有一个厅子里,摆了一些国家赠送的礼品,在十分显眼的地方,赫然放着我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贵重礼物成昆铁路大型象牙雕塑。在这个大型雕塑中,火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一路上地势十分险要,路上逢山凿洞,遇水架桥,艺术地再现了建设成昆铁路的艰巨性和沿路的高原风光。我还参观了联合国的托管委员会、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的会议大厅。无非就是几个并不十分豪华的议事大厅,只不过这里是联合国所在地,经常召开国际大会,所以有着特殊的意义,人们都以到此地一游为荣。 看过了联合国,就去参观位于曼哈顿中心地带的帝国大厦。帝国大厦位于第五大道,在火车站不远处,有 102 层,高度为 381 米 ,其上架有大型电视塔,大楼连同电视天线的总高度为 443 米 。在 1931 年建成后,成为纽约市的标志性建筑物,数十年间,一直是世界最高建筑物,很多影视剧以帝国大厦为背景拍摄。直到 1973 年,第一高楼的桂冠,才被同在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所取代。建造帝国大厦一共用了 8 万吨钢材,有高速电梯 73 部,费时 1 年零 45 天就建成了,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物。 1999 年,在美国召开的世界建筑博览会上,纽约帝国大厦、巴拿马运河、埃及阿斯旺水坝、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美国金门大桥、胡佛水坝、艾森豪威尔公路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英吉利海峡的英法海底隧道和香港新机场,在众多的参选建筑物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二十世纪的十大建筑。参观券不贵,记得不十分清楚了,好像是 6 美元。每年有约 2 百万国内外游客来这里参观。在帝国大厦举行的爬楼梯大赛,是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事。 我首先登上第 86 层的观景台观光。和世界贸易大厦直接到达第 107 层的观景大厅不同,电梯先到第 76 层,然后再换乘另一电梯到第 86 层。观景台是露天的,围绕大楼一圈,外面有栏杆,四周都架设了投币式望远镜,放入 25 美分的硬币,就可以饱览远近的纽约景色。我来时正当夜幕开始降临,华灯初上,向楼下望去,行人如蚂蚁,汽车如小小的甲壳虫,马路上车水马龙,十分热闹。 天渐渐黑了起来,远近大楼里的灯光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亮,有如繁星点点。一些大楼的顶端,被彩色的探照灯照亮,如同镶上了色彩斑斓的美丽宝石,它们散布在布满闪烁灯光的纽约夜空中,漂亮极了。我赶忙拿出相机,将这美丽的纽约夜景拍了下来。四周的栏杆脚下安装了一些大射灯,我当时还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后来到世界贸易中心大厦 107 层,晚上朝帝国大厦张望的时候,看到帝国大厦圆柱形的顶部呈鲜红色时,才知道就是这些射灯的红光照射出来的效果。这时游客仍然络绎不绝地到来,我请其中一位游客为我照了一张相,照完相,他把相机端详了一会儿,说:你的相机非常棒。没有想到我的相机还能得到美国人的赞赏,心里十分高兴。然后,我又登上第 102 层,这一层虽然更高,却很狭小,使人感觉不甚舒服,没有呆多久,我就下来了。 90 年代末,我国很多城市兴起了亮化工程,一旦夜幕降临,射灯射出的五颜六色的灯光,照亮了一幢幢的建筑物,加上美丽的霓虹灯,美化了城市的夜景。我曾经在广州乘坐大型游轮,夜游珠江。珠江两岸,尤其是南岸的彩色射灯和各种图案和颜色的霓虹灯,把珠江装点得特别美丽,特别迷人。我没有去过上海浦东新区,据说那里的夜景更加美丽。现在各大城市都纷纷起而效尤。看来,纽约要落在我们的后面了。不过,能源的消耗也特别大,电力不堪重负,在当今要求绿色低碳,大力节能减排,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中国,亮化工程显得非常奢侈,只能量力而为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5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为何要中国儿童注射神秘疫苗
xupeiyang 2010-9-6 08:13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396-7874596-1.html?owner=1 中国人,请警惕 共济会阴谋 !! 今年9月美国出钱联合国名义中国1亿儿童统一免费注射 神秘疫苗 中国一亿儿童在十天内全部接种疫苗,这可能是一件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的大事。 这次全国范围计划外麻疹疫苗接种,是配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进行的。世卫组织的合作者(资金支持者)有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该麻疹疫苗只针对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进行注射。 该疫苗母本来自美国,在中国复制,但是去年我国的第一大疫苗生产企业已经被瑞士罗氏制药控股。 而瑞士罗氏制药的背后控股股东是共济会犹太金融核心家族───罗斯切尔德家族!!! 对于这种蹊跷的专门针对亚非拉和中国儿童的疫苗注射,必须参考以下世界形势和背景: 不久前,比尔盖茨一鸣惊人地声称:新型疫苗和转基因食物是降低世界人口的好方法! 比尔盖茨在美国加州长滩市(Long Beach)举行的TED2010会议上做关于碳排放的演讲,题目是《创新到零》(Innovating to Zero)。在讲话开始后4分30秒的时候,他说道: 目前的世界人口有68亿,并且正在上涨到90亿。现在,如果我们能在 新型疫苗、卫生保健、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做一些真正超级棒的工作的话,我们也许能降低10%~15%的人口。 ────这段话的亮点是,盖茨公开提到: 新型疫苗可以作为一种降低世界人口的方法 。 这次对中国全部儿童的免费麻疹疫苗注射来得蹊跷,有没有专业人士调查一下前因后果?? 1)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突然要求全国儿童限时全部接种的先例? 2)在没有事先专门的针对性准备的情况下,国内药厂应不应该有1亿只以上疫苗的储备量? 【疫苗和生物技术是美国在新世纪进行不对称战争的特种新技术】 1/免费疫苗和转基因种子的积极推动者是: 非洲绿色革命联盟(AGRA)。该组织成立于2006年9月,由 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MGF)和洛克菲勒基金会(RF)提供资助。 2008年英国的国际开发署(DFID)加入资助。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非洲绿色革命联盟主席。 2/ 2009年5月5日, 在洛克菲勒大学校长保罗纳斯爵士的家中举行一次美国富豪高峰会议。 这次财阀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比尔-盖茨提出的议题:即如何更有效地推进生育控制和全球人口减少。会议达成的共识是,他们将支持将人口增长视为对环境、社会和工业的潜在的灾难性的威胁的策略。 3/美国财阀特纳、盖茨和巴菲特都是共济会高层会员,也是全球人口大规模减少项目计划的主要资助者。 这些项目为非洲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慈善事业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它们涉及通过接种疫苗和施用其他药品,对人们进行非自愿绝育,使育龄妇女不育。 20世纪90年代早期,世界卫生组织监督了在尼加拉瓜、墨西哥和菲律宾进行的大规模破伤风疫苗接种行动。疫苗中含有使女性无法维持妊娠的成分。 世界卫生组织疫苗项目的破伤风疫苗只给15~45岁间的育龄妇女注射,没有给男性或儿童注射。此外,疫苗在数月内分三次注射,以此确保妇女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维持足够高的高剂量,尽管一次破伤风注射至少在十年内有效。而所有接种破伤风疫苗的妇女都不知道该疫苗含有堕胎药剂。 4/2001年9月,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Epicyte宣布创造了转基因玉米的终极版本:避孕玉米,这种杀精玉米是对世界人口问题的一大贡献。当时Epicyte与杜邦公司(DuPont)及先正达公司(Syngenta)已达成合资协议以推广这一技术,预计该杀精玉米可于2007年前投入市场。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美国农业部支持和资助了该项研究! 2004年5月,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Biolex收购了Epicyte公司,从而掌握了杀精玉米的转基因技术。从此以后,杀精玉米的话题从媒体上消失,变得讳莫如深! 【美国共济会核心成员洛克菲勒家族与优生学】 自1920年起,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在德国的优生学研究,通过柏林和慕尼黑的威尔海姆皇帝研究所(Kaiser-Wilhelm Institutes),直到第三帝国时期。他们赞扬希特勒德国的强迫绝育和纳粹的种族纯洁观念。  约翰洛克菲勒三世是优生学的终生倡导者,从1950年起,通过他在纽约的私人人口理事会,他用自己的免税的基金发起了减少人口的新马尔萨斯运动。 【美国新解密的1974基辛格报告提出减少世界人口行动计划】 1974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炉了高度机密(保密期15年te=mailto:GHOST dateTime=2010-03-20T17:10,te=mailto:GHOST dateTime=2010-03-20T17:10 1989te=mailto:GHOST dateTime=2010-03-20T17:10年解密) 的备忘录,题目是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 这份备忘录中涉及粮食政策、人口增长和战略性原材料。备忘录的内容是由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授意,尼克松亲自布置的。这个秘密的计划在华盛顿被简称为NSSM 200,即《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1975年杰拉德福特一上任就立即签署了总统行政命令,使《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成为美国政府的官方政策。 《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NSSM-200)的主旨是实施世界人口行动计划───大幅度降低世界人口数量。这一新政策的理论出发点是:大多数高质量的矿藏都位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数量过多的劣种人妨碍美国获得充裕的、廉价的原材料,必须除掉这些高速增长的人口才能保护美国利益。基辛格明确提出:美国要将粮食援助作为国家权力的工具,对那些接受援助的国家来说,要么绝育要么挨饿。美国的新政策实际上就是如果这些劣等人种妨碍我们获得充裕的廉价原材料,我们必须想办法除掉他们。 一亿儿童在十天内全部接种疫苗,这可能是一件关系到国家民族后代前途的大事。 这次全国麻疹强化免疫接种,要求八个月到14岁的孩子都接种,不管以前是否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的疫苗。 全国这么大范围、这么短时间内针对麻疹开展的强化免疫活动,是我国免疫规划实践中的第一次。 但这背后存在巨大的风险。 原因如下: 1, 孩子出生年龄不同, 可以在不同阶段接种不同疫苗, 为何同时接种??? 同时的接种意味着如果有问题就一片全部杀光!!! 2, 去年要求全国人民接种猪流感疫苗,结果自动接种的人不多, 所以帝国主义黑暗势力和卖国贼不满意, 今年想毒害下一代!!! 3, 有资料说明美国的黑人艾滋病比例远远高于非洲黑人, 他们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是接种疫苗!!! 4. 有资料证明帝国主义黑暗势力妄图杀我中华民族一半人, 大家可以看看何新的博客 5, 基因武器, 转基因食品, 气象武器, 大气层散发病毒或基因病毒激活因子, 都可能表面中国感冒(实际上用生化武器来杀我民族!!! 建议有孩子的和亲戚朋友有孩子的家庭打过疫苗的不用打了, 没有打过麻疹疫苗的孩子过一年或3年再打不迟!!! ---------------------------- 的转贴说明: 1、以上这篇博文是网友来贴,博主让何新先生看后他说不明真相,但是确实十分蹊跷。所以让本博转发,供各方关注者参考。 2、为什么联合国不要欧美注射?香港小朋友注射吗?日本小朋友注射吗?韩国小朋友注射吗?还是只对中国和亚非拉其他穷国垃圾人的小朋友们注射啦?而这两年这些地方好像没有闹麻疹啊?而且一旦有流行,难道欧美精英小朋友可以不受传染吗?真的是共济会基金哺乳下的国际卫生组织特别关爱亚非拉穷光蛋地区的孩子们呵? 3、根据确有其事的共济会未来消除亚非拉垃圾人口计划(实施时间───2012?)───这个过于慈善的行动时间地点不能不令人生疑问。 在如今这一伟大市场经济时代──什么东西突然对一亿小朋友免费啦?啊哈! 王小东提到一本美国人杰弗里.柏克写的书《西方之所以赢》,其中一个绝招是讲究对敌人斩尽杀绝。 何新先生说,自古以来华夏非亡于夷狄,而亡于内贼。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共济会什么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请看一本叫《货币战争》的书,市场上随处可买。 返回顶部 返回本版   回复本帖   举报 胖哥聊车 shmily0929 支柱会员 威望: 483 积分: 0 帖子: 15 精华: 0 注册: 09-07-10 来自: 山西 太原 车系: 瑞虎 车型: 2010款 1.8 AMT大师版舒适型 状态: 离线 博客 | 相册 | 短消息 8楼 发表于 2010-09-04 23:21 如果是自愿,我不准备带女儿进行麻疹疫苗的强化接种(转自王月丹免疫学博士博克) 昨天,我写了关于麻疹疫苗强化接种的文章。不过,今天有关的报道又让我很困惑,但有些高兴,也不知道是否是假新闻。与昨天媒体报道的8月23日下午,2010年北京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北京市定于2010年9月11-20日,集中10天对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全部8月龄-14岁(199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中国籍儿童进行集中接种。非中国籍适龄儿童视监护人意愿进行接种。说法不同。今天,《新京报》报道,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郝阳副局长对记者宣布(http://news.sohu.com/20100901/n274639953.shtml),这次我们是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政策,疫苗和注射器是国家提供的,接种补助费用都是由地方政府来解决。所以,希望媒体要大力宣传,这次是自愿接种。所以,我现在非常希望北京市有关部门能够立即澄清,在北京市的中国籍儿童是否有自愿接种的权力?这对我很重要,因为如果是自愿行为,我感谢政府的免费措施,但我会拒绝带女儿进行强化接种,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的孩子。 为了避免引起误解,我想说一下我自己的理由。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理由,要自己判断,自己负责任。是否参加这次的强化接种,应该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我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1)我女儿8个月时,接种过麻疹疫苗首剂,而且是在北京接种的正规国产疫苗(有人迷信进口疫苗,其实没必要,因为赵凯院士也说了,我们的疫苗1960年代就开始生产了,没问题,我很尊敬他,也相信的看法,而进口疫苗涉及到保存条件和运输等因素,是否失效,则有些令人担心),没有失效的问题,并且与这次强化的疫苗为同一厂家的产品,完全相同,没必要重复; 2)我女儿现在3岁,离到6岁的加强免疫还有一段时间,现在加强免疫,打乱了接种程序,这是免疫学研究上的大忌,这将使得我无法判断何时再进行加强免疫为好了,所以,我不愿意她现在进行强化接种; 3)我不认为,我带女儿参加强化免疫,会对消灭麻疹有帮助,因为现在的强化免疫是无法消灭麻疹的,就像我们没有按WHO计划在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一样,这是由于疾病特点和我们的疫苗性能决定的,不是蛮干可以办成的。有关部门应该下大力气去改善疫苗,比如研制局部应用疫苗,配合注射疫苗使用。现在,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在下降,我认为,是与接种后,人群还需要低强度的隐性感染麻疹病毒,引发局部的保护性免疫,再配合全身性的保护性免疫,有关联的,遗憾的是,我们有关部门宁愿投资数百亿去做HIV疫苗这样还看不到终点的项目,但不愿意做麻疹的深入研究; 4)我不认为,我女儿现在对于麻疹的免疫状态不能满足她的需要。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可以维持数年之久,且抗体阴性后,亦不能说明孩子就失去了保护性免疫应答。 5)我不认为,有迫切地需要给孩子进行加强免疫。因为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其发挥作用,甚至可以快于野生感染的病毒,所以,有人认为,只要在孩子接触可以患者2天内,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都可以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所以,我宁愿在女儿接触了可疑患者后,再根据流行态势,选择是否接种。更何况,如果真的有麻疹大流行,有关部门一定会再次不顾这次是否强化过,而要求大家再次强化接种的。所以,我不着急。 6)我很担心,接种的安全。我把这个因素放在最后,其实,因为疫苗的不良反应出现几率很小,在合理的预防接种过程中,其危害远远小于其收益。但是,疫苗接种引起的一些极端疾病,是目前人类无法治愈,甚至无法预知和预防的,属于突发性意外。我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不必要的风险,我就不会承担了。 所以,如果自愿,我就会拒绝带女儿去强化接种。但是,并非所有家长都应该这么做,因为有些孩子是需要的。例如,5-6岁还未进行麻疹第二针加强免疫的孩子,这次的强化注射,可以代替第二针的加强免疫。还有就是来自偏远地区以及初次接种不能肯定疫苗质量和接种规范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家长应该带孩子参加这次的预防接种。 虽然,如果自愿,我不会带孩子参加强化接种。但我认为,以后进行强化接种,应该进行更加细致的准备,首先,应该制定紧急预案,对于可能出现的大规模反应,应该有预备解决处理意见,同时,各区县应该准备专门的制订医院或者病区,收治疫苗的不良反应患者。 其次,要对疫苗接种后,可能影响的人群进行估计。例如,我看到幼儿老师中,有一位正在怀孕,但疫苗接种后,有些孩子会发生轻症麻疹,尤其这么大规模注射,病毒负荷会增加,可能会影响怀孕的妇女,引起不良反应,对此,应该进行指引和关注。 最为重要的是,应该对孩子进行全面体检,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引。既然,强化接种是有计划的,在进行之前,就应该对孩子进行体检,建好健康档案,一旦发生意外,可以及时察觉,及时处理,减少伤害。同时,应该使家长重视疫苗接种,尤其是其意义和可能的不良后果,使其配合接种人员,对孩子进行观察,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的易感人群,错误接种疫苗。 最后,经济补偿要到位,不仅应该对认定的不良反应发生者进行补偿,而且应该补偿每位出现发热等一般症状的孩子的家长误工费,以便他们在家中照顾孩子。 强化免疫是一种非常规的手段,是一种落后的方式,是相对高风险的方式,只是适用用于非洲等极度落后的没有完善计划免疫系统的国家。而我国从解放后,就建立了完善的计划免疫体系,我国消灭天花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靠WHO的帮助计划。所以,我认为,有关部门的决策者应该正确认可上一代人的努力和工作成绩,不要再盲目按照WHO的指引,而不顾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办事了。 疫苗接种很必要,也要很慎重,大家必须根据需要,评估风险,自己决定。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5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救命三角:地震来了,不要再躲在桌子
brbaba 2010-5-4 11:37
地震来了,不要再躲在桌子下了!美国最有经验救援家:传授地震来临活命三角附图片 近期地震愈来愈频繁也愈猛烈,您住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都可能难逃地震的伤害,小心不要被地震淘汰!以下是一位美国人写文要救各位,请勿枉费他的一番善心! 我叫道格*库普(Doug Copp)。是世界上最有经验的救援小组─美国国际救援小组(ARTI)的首席救援者,也是灾难部经理。 本文中以下信息能帮助大家在地震中挽救生命(灯光网搜集整理 www.denguang.com )。 我曾经和来自60多个不同国家成立的各种救援小组一起工作过,曾在875个倒塌的建筑物里爬进爬出。在联合国灾难减轻(UNX051-UNIENET)小组中我担任了任期两年的专家。从1985年至今,除非同时发生了多个灾祸,我几乎参与了每一次重大的救援工作。 1996年,我们用我创立且被证明是正确的方法制作了一部电影。土耳其政府、伊斯坦布尔市、伊斯坦布尔大学及ARTI联合制作了这部科学研究影片。 我们模拟摧毁了一座学校,和一个里面有20个人体模型的房屋。10个人体模型用蹲下和掩护方法,另外10个模型使用我的救命三角的求生方法。 模拟地震发生后,我们通过倒塌的碎石慢慢进入建筑物,并拍摄和记录了结果。 在一个可直接观察到及科学的条件下,这部电影拍摄了我使用的求生技术。结果显示那些用蹲下和掩护方法的人存活率是零,而那些使用救命三角的人能够达到100%存活率。已有上百万人在土耳其和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的电视节目看过这部片子。 我曾进入的第一个建筑物是在1985年墨西哥地震中的一个学校。每个孩子都在课桌底下。每个孩子都被压扁了。他们如能挨着课桌的走道里他们躺下,就有生还的希望。我不知道孩子们怎么会被误导要躲在某物体的下面。 简单地说,当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俱上的屋顶重力会撞击到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被我称作的救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而物体被挤压得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下次,你在电视里观看倒塌的建筑物时,数一数这些形成的三角。你会发现到处都有这些三角。在倒塌的建筑物里,这是最常见的形状。几乎到处都有。我培训Trujillo(人口约为75万人的地方)的消防部门,教导人们如何求生,如何照顾他们的家人,以及如何在地震中援救他人。 Trujillo消防部门的救援总负责人是Trujillo大学教授。他陪伴我同行,他说:我叫Roberto Rosales,我是Trujillo的首席救援者。我11岁时,我被陷在一幢倒塌的建筑物里。就是发生在1972年的那场地震中,当时有7万人死亡。我利用我哥哥摩托车旁的救命三角保住了生命。我的朋友们,躲在床下,桌子下的人都死了,我可以称作是生命三角活生生的例子,而我那些朋友是蹲下和掩护的例子。 道格观察到地震中的自救10项要领 : ◣当建筑物倒下时,每个只蹲下和掩护的人都几乎全被压死了。而那些躲到物体,如桌子,或汽车下躲避的人也总是受到了重伤或死亡。 ◣猫,狗和小孩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自然地蜷缩起身体。地震时,你也应这么做。这是一种安全的本能。而你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便可做到。靠近一个物体,一个沙发,或一个大物体,结果它仅受到轻微的挤压。 ◣在地震中,木质建筑物最牢固。木头具有弹性,并且与地震的力量一起移动。如果木质建筑物倒塌了,会留出很大的生存空间,而且,木质材料密度最小,重量最小。砖块材料则会破碎成一块块更小的砖。砖块会造成人员受伤,但是,被砖块压伤的人远比被水泥压伤的人数要少得多。 ◣如晚上发生地震,而你正在床上,你只要简单地滚下床。床的周围便是一个安全的空间。 ◣如地震发生,你正在看电视,不能迅速地从门或窗口逃离,那就在靠近沙发或椅子的旁边躺下,然后蜷缩起来。 ◣大楼倒塌时,被发现很多人在门口死亡!这是怎么回事?如你站在门框下,当门框向前或向后倒下时,你会被头顶上的屋顶砸伤。如门框向侧面倒下,你会被压在当中,所以,不管怎么样,你都会受到致命伤害! ◣千万不要走楼梯!因楼梯与建筑物摇晃频率不同,楼梯和大楼的结构物会不断发生个别碰撞。人在楼梯上时,会被楼梯的台阶割断,会造成很恐怖的毁伤!就算楼梯没有倒塌,也要远离楼梯,哪怕不是因为地震而断裂,还会因为承受过多的人群而坍塌。 ◣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外墙或离开建筑物。靠近墙的外侧远比内侧要好。你越靠近建筑物的中心,你的逃生路径被阻挡的可能性就越大。 ◣地震时,在车内的人会被路边坠落的物体砸伤,这正是Nimitz Freeway路上所发生的事情。San Francisco地震无辜受害者都是呆在车内。其实,他们可简单地离开车辆,靠近车辆坐下,或躺在车边就可以了。所有被压垮的车辆旁边都有一个3英呎高的空间,除非车辆是被物体垂直落下。 ◣我发现,在报社或办公室里堆有很多报纸的地方,通常会好些,因为报纸不受挤压。你在纸堆旁可找到一个比较大的空间。
个人分类: 科研保健|26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联合国正式发起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活动
book 2010-1-12 12:37
2010年1月11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活动1月11日在德国柏林正式启动。潘基文秘书长在向会议发去的致词中指出,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以远远超过自然的速度走向灭绝,这种情况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都造成了严重损害。 潘基文说,2002年,世界各国领导人共同承诺到2010年时显著减少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速度,这一目标此后成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一部分,然而,现在看来,目标已无法实现。 潘基文指出,未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事实应当成为一记发人深省的警钟,人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一切照旧,而应当充分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缺失的严重后果。他敦促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位公民,加入保护地球生物的全球联盟,增强紧迫感,并树立明确、切实的行动目标。 据估计,地球上的物种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全世界目前约有3万4000种植物和5200种动物濒临灭绝。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保持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年仅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就会导致2万亿到4.5万亿美元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每年对自然保护区投资450亿美元用于改善生态系统,由此带来的收益可高达5万亿美元。 为了让人们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推动各方迅速采取行动,联大在2006年通过决议,将2010年设立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于1月11日正式启动后的一年中,为配合国际年的主题,联合国将举办多个会议和活动。今年9月,联大将就生物多样性举行一个高级别会议,各国首脑将就生物多样性及其在抗击气候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讨论。10月份召开的名古屋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将就落实《公约》制定新的战略。 ( 引自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 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2813 ) ------------------------------------- 在该篇报道发布之前,我写了篇有关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6369
个人分类: 生物多样性年|2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让我们行动起来!
book 2010-1-11 23:32
生物多样性及其危机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简称biodiversity),包含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人类当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通常划分为三个层次。1)最宏观的是生态系统(ecosystem)多样性,比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等,整个地球的生物圈可以看作最大的生态系统。2)第二层次是物种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物种(动物、植物、微生物)。3)第三层次是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存在使得生物具有适应进化的潜力。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与环境和其他物种发生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我们能直观感受到的。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着不同的物种,比如公园里看到的不同种树和小鸟,餐桌上吃到的不同种类的蔬菜和肉类。作为人类,应该从两方面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几乎都与生物多样性有关;2)人类本身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虽然这一点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并认为自己高高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 人类是一个奇怪的物种,由于进化出了思想,也有了更大的欲望,虽然我们也是生物的一种,但总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并有资格利用其它生物。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农业化和工业化进程都给大自然带来了持续不断的伤害,拓展农田耕地、破坏森林、猎杀野生动物、环境污染等等,导致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化进程仍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危机更显突出。 著名博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行为学家、哈佛大学教授Edward Wilson在其著作《The future of life(生命的未来)》(2002年1月出版)中指出: 本世纪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为了人类及承载人类的生物圈,人类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最佳的方式从过去的破坏地球转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上来? 。 国际多样性年的背景(来历) 1992年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也称为地球峰会(Earth Summit),形成了以保护地球环境为目的的《21世纪议程》,其中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公约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性利用,并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利益。公约最高权力机构是公约缔约国大会,日常工作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领导下的公约秘书处负责,该秘书处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有193个缔约国。 十年之后,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UN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国家代表、非政府组织和其它主要群体的领导人共同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行动。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成果,会议各方达成一致,即到2010年使得现在的生物多样性流失速度在全球、地区和国家层次上都显著降低(2010生物多样性目标)。 2006年12月20日,在第61届联合国大会第83次全会上,为了促进世界各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将2010年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决议。 现在已经进入2010年,让我们再看看身边的生物多样性,流失状况依然非常让人担忧,很多专家都认为人类并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也曾指出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现2010生物多样性目标。因此,在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联合国传达的主要信息(宣传标语) 看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有关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官方资料,我发现其给出的官方表述中有的中文翻译并不确切,因此我试着翻译了以下文字,也请大家一起讨论翻译是否适当。 ---------------------------------------- Humans are part of natures rich diversity and have the power to protect or destroy it. 人类是大自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我们有能力保护它,也有能力破坏它。 Biodiversity, the variety of life on Earth, is essential to sustaining the living networks and systems that provide us all with health, wealth, food, fuel and the vital services our lives depend on. 生物多样性包含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对于维持为人类提供健康、财富、食物、燃料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服务的生存网络和系统至关重要。 Human activity is causing the diversity of life on Earth to be lost at a greatly accelerated rate. These losses are irreversible, impoverish us all and damage the life support systems we rely on everyday. But we can prevent them. 人类活动正急速加剧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流失,这些流失不可逆转,将使人类更加贫瘠并毁坏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生命保障系统。然而,我们人类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0 is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Biodiversity. Lets reflect on our achievements to safeguard biodiversity and focus on the urgency of our challenge for the future. Now is the time to act. 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让我们回顾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所取得的成绩,并关注迫在眉睫的挑战。让我们行动起来! --------------------------------------------- 我们怎么做? 中国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理应在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和将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提供的资料中表明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期间将举办相应的活动,但我目前尚未在网络上检索到来自中国政府部门和NGO组织关于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活动方案。好像有新闻说环保部跟一些NGO开了个会,我不知道为何只找NGO开会,另外其他具有重要科普功能的博物馆、科研和教育单位好像还没有动静。我觉得这些单位更应该多去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实,作为人类的一个个体,我们也应该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并且能轻而易举的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广州的各位不要再吃珍稀野生动物(我没有地域偏见,只是广州人在吃珍稀动物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我们平时少吃点肉类(肉食比素食消耗更多的资源),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开点私家车,少破坏污染身边的环境等等。其实,由于人类生活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够压制一点点的消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另外,多去了解并宣传生物多样性,也是重要的贡献。 就我自己来说,我打算2010年多写些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博文,还打算建议一些博物馆开展相应的活动(当然前提是这些博物馆尚没有此计划)并积极参与,还打算趁野外考察的时候多收集生物多样性并感受大自然,还打算跟我的朋友及碰到的人更多的谈论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年。 很多事情上,大多中国人都有做的热情,但缺少做的勇气,更害怕别人的言论。不过,我觉得在公益事业上应该每个人都要敢于做的更多。对于跟我们生活一点都脱不了干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如联合国提倡的那样:让我们行动起来! 当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联合国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启动仪式应该正在德国柏林举行(柏林当地时间1月11日上午11点开始,即北京时间1月11日下午18点);当我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BBC于格林尼治时间14:47(GMT, Monday, 11 January 2010,北京时间22:47)在其网站发布了新闻报道说 The UN has launched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Biodiversity ,德国总理Angela Merkel 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Achim Steiner在启动仪式上共同呼吁加强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从今天起,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正式启动。
个人分类: 生物多样性年|4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游记09:参观日内瓦的联合国办事机构
kd652 2009-12-24 12:57
联合国是属于全世界的,在验明身份并经过安检之后,可以参观,一般是组团,有专门人员解说. 先先看看联合国的机构图: 大楼内的壁画 马踏飞燕 祁年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门总朝着你的. 咖啡厅 世界各国图腾大组合 这图要从远处朦胧着看,你看象什么? 从东面看... 休息一会儿 工作午餐 远眺风景秀丽的日内瓦湖.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4553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游记08:走过日内瓦的联合国门前
kd652 2009-12-21 10:31
从WTO总部西行几百米就到了日内瓦的联合国(办事机构)门前。 门前的缺腿椅让人深思: 把枪管打成圈! 沟通 大热天在喷泉冲凉很开心啊! 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下班了.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3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温家宝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
zhangjiahua 2009-12-19 15:36
12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这是温家宝在会上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武巍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9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可不看的《真相》
LEOLAND 2009-12-8 18:16
曲津華 今天的大事是,聯合國在哥本哈根召開了氣候暖化問題全球峰會。題中所說的《真相》就是有關這個話題的。 《真相》是一部紀錄片,全稱是《An Inconvenient Truth》,前面的定語,看似常見,還真不好翻譯。兩個星期前在香港的明珠電視臺(廣東特別是深圳的特定優勢)黃金時間看到了這部影片,人家的翻譯是《不可忽視的真相》;後來又在網上看到了多種版本,如不願面對的真相等,看來還是香港翻譯得比較貼切。總之這是一部呼籲地球人關注自己居住的這個星球的大作。 這部由大名鼎鼎的戈爾牽頭拍攝的紀錄片,並非新作,卻讓今天的我們,看后同樣感受到了其信息的豐富和震撼。戈爾是我十多年前就關注的人物,其時為美國副總統。喜歡戈爾是因為他首次在世界上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理念,而我那時在政府的信息管理部門服務,對其很是佩服。此后不久此君參與下屆美國總統選舉,可惜以微弱的戲劇化結果敗于小布什,令人扼腕。戈爾是其姓氏,他的名字簡稱為阿爾,簡寫為AL;若後面的字母用小寫,則為Al,很容易被看作是A1。我覺得戈爾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他離A1超一流并不很遠。 後來的事情果然應了我的臆想。人家不做總統了,用個時髦語,一個華麗的轉身投身於環保事業,1000多次的環球演講,以新的身份再次世界聞名了,以至於在2007年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An Inconvenient Truth》這部影片大約拍攝於三年前,并獲得了國際性紀錄片大獎,在國際社會很具知名度,看過的人無不推薦給至愛親朋。哥本哈根是我25年前的學習之地,學化學出身兼在貿易壁壘領域工作有年,對這次萬人國際大會自是比較關注。借此機會,也把不久前受惠於香港電視的好影片推薦一下。相信,你也會同意我的以上觀點的敬佩戈爾的為人以及戈爾為之奮鬥的環保事業。 2009-12-07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气候大会有关信息
zhangjiahua 2009-12-8 11:07
联合国气候大会有关信息 来源: 创建部门:气象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12-07 18:21:01 字体: 【大】 【中】 【小】 联合国气候大会适应谈判有关内容    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   巴厘行动计划于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该计划将适应气候变化作为五个加强未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关键领域之一(共同愿景、减缓、适应、技术与资金来源),通过长期合作行动(从现在一直到2012年及以后)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完整、有效和可持续地实施。    关于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和适应的内罗毕工作计划   内罗毕工作计划(2005~2010年)的目标是帮助所有国家提高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评估能力和就切合实际的适应行动和措施做出有充分依据的决策。内罗毕工作计划是在附属科技咨询机构(SBSTA)指导下开展工作。 国家适应行动计划   国家适应行动计划(NAPAs)把处理最不发达国家需要紧急和立即采取适应行动作为优先重点。NAPAs利用现有的信息和国家层面的信息,所有优先重点适应计划的数据库都可通过《公约》最不发达国家网站进行在线查询。            对适应计划的支持   发展中国家需要国际社会对其适应计划进行支持。支持包括资金、技术转让以及能力建设。适应计划基金由公约的财政机制提供,目前由全球环境基金(GEF)和适应基金理事会(AFB)共同管理。 联合国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持乐观态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秘Yvo De Boer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全球协议前景进行了乐观分析。他说,192个国家的官员开始聚集到丹麦,事情正处于极好的状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为避免危险的全球温度上升,必须限制排放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气候谈判必须充分利用各国应对全球变暖的承诺,达成一项目标远大、全面的协议。(选摘自:12月6日BBC网站) Yvo De Boer称奥巴马必须设定远大的气候目标   《公约》执秘Yvo De Boer表示,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携最大经济体的温室气体减排宏大目标前往丹麦出席气候变化的谈判。Yvo De Boer说,我希望作为谈判进程的一部分,他是带着远大的美国目标而来,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鼎力资助发展中国家。(选摘自:12月6日彭博社网站) 联合国气候官员呼吁就300亿美元援助达成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秘Yvo De Boer呼吁快速援助300亿美元帮助较贫困国家减少碳排放,增强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他重申了对这一数字的支持,欧盟也已经对此表示认可。Yvo De Boer说,未来3年支付这一资金有助于在哥本哈根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他说:从短期融资来看,我认为我们在2010~2012年每年需要10亿美元,这是启动资金。很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到2020或2030年,我们还会需要更多的巨额资金数百亿甚至数千亿美元来处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Yvo De Boer表示,重要的是,所承诺的气候援助资金有新的来源,而不是从已有的援助预算中支出。(选摘自:12月6日法新社) 105位国家领导人确定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丹麦首相拉斯穆森12月5日宣布,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世界各国政要的人数已增加到105个。他们代表了人类的82%、世界GDP的89%和目前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0%。他们中的大部分将在12月7日至18日会议的高潮期间出席。(选摘自:12月5日路透社) Yvo De Boer: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有三个期待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公约》执秘Yvo De Boer于12月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会议需要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一个强有力的长期解决方案,他对此有三个期待。第一,必须马上采取快速有效行动,推动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进展,不能再拖延;第二,必须为减少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标,同时还应该开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并建立长期的资助计划;第三,各方需要达成有关低碳未来的共同愿景。(选摘自:12月6日新华社)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潘基文:气候峰会能达成政治协定 转自联合早报
qlms 2009-12-7 22:01
(2009-12-07) (哥本哈根综合电)为期12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全球峰会今天在哥本哈根掀开序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乐观地相信,该峰会能够达成一份政治协定,而且所有国家都会签字。   哥本哈根会议的目标原本是拟定第二份旨在减少全球废气排放量的新条约,以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但随着会谈进展缓慢,该会议最多也只能达成框架协议,细节留待明年才拟定。   潘基文接受丹麦报章《贝林时报》访问时说:我对哥本哈根大会感到乐观。他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接受访问时说:我们会达成(政治)协议我也相信,所有成员国都会签署该协定,这将是历史性成果。   潘基文说:大家拥有正确的政治精神所有国家和政府首脑拥有同样目标防止全球暖化。   不过,潘基文也指出,要如何行动以便达成该目标,却还有待决定。   上个月,丹麦把哥本哈根大会提升为峰会,邀请了联合国192个成员国和政府的首脑出席,希望为该会议注入政治动力。   到目前为止,已有105个世界领袖接受邀请,他们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印度总理曼莫汉星。   潘基文说,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要在大会上达成政治协议的做法是正确的。他说,该概念给予磋商工作带来动力。   迈向哥本哈根之路起源于两年前在印尼峇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经过艰苦的谈判之后,各国决定达成一项从2013年起生效的协议,以取代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可是,随着哥本哈根大会的逼近,有关该大会能够出台一份公约的希望也渐渐消失了。   现在的较低目标是对公约的大纲达成协议,以便明年继续磋商其细节。可是到现在,连框架协议能否达成都是个未知数。 各国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核心问题上,即减排目标和资金。有研究指出,当前各方摆在桌面上的减排量总和,与有效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要求还相去甚远,这个缺口应该由谁承担,正是各方争论的焦点。   在资金方面,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都承认,发达国家因负有历史排放责任,应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帮助,但这个资金数额应是多少、由哪些国家以什么方式分担、提供,也仍然处于争论之中。 http://www.zaobao.com/gj/gj091207_001_1.shtml
个人分类: 联合早报网|1762 次阅读|2 个评论
近距离观察安南先生
蒋高明 2009-10-27 00:12
蒋高明 10月26日晚,笔者被邀出席由外交部和联合国驻华机构在长城饭店召开的联合国系统常住中国三十周年招待会(UN in China 30th Anniversary),有幸近距离观察前联合国秘书长、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科菲.安南(Kofi Annan)先生,这个世界级别的名人。 招待晚宴是6点开始。大约5:30左右,大厅里就聚集了很多人。大家在看联合国的各种展览,耐心等待晚会开始时间。6:00整,贵宾开始入场。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先生等人进场似乎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可能很多中国人不认识他(王是共和国开国元勋、前外交部长陈毅的女婿),但安南进来的时候,会场上引起一小会骚动。 只见许多记者追了上去,各种相机和录音笔伸到了安南的面前。他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合,有礼貌地同大家打招呼,回答一下简单的问题。因为有很多记者在前面,围攻人家也不礼貌,我就在人缝里拍下来几张照片(实际上我所在的餐桌离他很近)。在安南就坐后,我也不太礼貌地站到了他前面,拍下了几张他的近照,他似乎看到有人照他,还礼貌地超我笑笑。 我感觉他很疲惫。尽管他给人的感觉是很精干,因为这样的场合,许多人的心态,也许他本人也明白,是想看他,正如看一个奇怪的人物,毕竟他也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安南1938年出生加纳库马西)。有人还掏出了请柬想让他签名,被工作人员制止了。 安南的讲话很有礼貌地提到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进步,尤其是他最近到南方的旅行收获。他说,如果三四个月不来中国,就会感觉到中国的变化。但是,他话锋一转,指出了全球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气候变化,世界和平稳定,饥饿、战争、恐怖等等。讲话完全是外交的口气,是一个政治家的忧虑。 实际上,安南先生忧虑又怎样?即使当年他在台上行使的也是有限的权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联合国也不过是大国所控制的机构而已。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还不是将联合国的决议视为耳旁风。因此,安南先生的工作的确是很辛苦的。 从联合国秘书长位置上退下来后,他担任联合国基金会理事,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气候变化等人类重大环境问题。 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马和勋(Khalid Malik)、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陈健也在晚宴上致辞,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来贺词。具体细节大家可以看官方的有关报道。 图1 招待晚宴开幕式 图2 在记者面前,安南先生像做了错事的小学生 图3 安南回答记者提问的侧面像 图4 安南与会议主持人马和勋(Khalid Malik)先生 图5 大炮筒子下面的安南似乎很疲惫 图6 在美女记者面前,安南好开心,也不紧张了 图7 故做沉思状的安南 图8 安南感觉有人在照他,忽又严肃起来 图9 大屏幕上的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先生 图10 大屏幕上的安南恢复了昔日政治舞台上的风采 图11 步入会场之前拼命交个朋友 百度百科对安南的介绍(节选) 科菲安南,加纳人,第51届联大任命安南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是出身联合国工作人员行列而当选的第一位秘书长,也是第一位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联合国秘书长,于1997年1月1日就职。2001年6月26日,第56届联大批准安南连任,同年6月29日根据安理会的建议联合国大会正式任命,安南先生连任下一届秘书长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 2001年科菲安南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科菲安南就任秘书长后的优先措施:通过全面改革方案恢复联合国的活力;加强联合国在发展和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传统工作;鼓励并提倡人权、法治以及《联合国宪章》所载的关于平等、容忍和人类尊严的普遍价值观念;恢复公众对联合国的信任,向新的伙伴伸手和套用他的话说,使联合国更接近人民。 就任秘书长后,安南提出的第一个主要倡议是他的改革计划:振兴联合国。这项计划于1997年7月提交给会员国,此后一直继续推行,其重点是改进连贯性和协调。他多次努力维持国际社会对非洲这个世界上处境最为不利的区域的承诺,包括在1998年4月向安全理事会提出关于非洲境内冲突起因和促进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他曾在若干敏感的政治局势中进行斡旋,包括在1998年设法促使伊拉克遵守安全理事会的决议,在1998年出差帮助促进尼日利亚过渡到文人执政局面,在1999年促成协议解决利比亚与安全理事会在1988年洛克比炸机事件上的僵局,在1999年以外交手段促成国际上对东帝汶暴乱的回应,核实了2000年9月以色列自黎巴嫩撤出之举,以及自2000年9月重新爆发暴力事件后进一步努力鼓励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根据安全理事会第242号与第338号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他们的歧异。 安南在2001年4月发表了被他称为个人优先事项的解决艾滋病毒/艾滋病流行病五点行动呼吁,并提议设立全球保健基金,作为一项机制,用作帮助遭遇危机的发展中国家所需的更多开支的一部分。 2001年10月12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联合国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共同分享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该委员会表示,这一决定是为了表彰安南为创建一个更有组织与和平的世界所作出的努力。该委员会还高度赞扬了安南自近五年前担任秘书长以来为联合国所注入的新活力、以及在消除贫困和与艾滋病和国际恐怖主义抗争中所做出的贡献。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3802 次阅读|1 个评论
“联合国”是谁的设想
xupeiyang 2009-10-23 23:00
  联合国正在全力采取对策,处理重大问题,着眼于全局。我们正在形成可以为所有人,尤其是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取得实际成果的新的多边主义。 2009年10月24日秘书长潘基文联合国日致辞   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 每年的 10月24日 是 联合国 日。 联 合 国 这 一 名 称 是 美 国 总 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设想出来 的,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 英国 首相 丘吉尔 为加强所有反法西斯国家的统一行动,拟定了一个各国共同遵守的原则,并征得了 苏联 的赞同, 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 华盛顿 发表了《联合国宣言》。当时,联合国只是作为对德、意、日 法西斯 进行战争的各国的总称。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14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通过打击非法渔业措施
jimcandy 2009-3-10 20:28
  欧洲委员会欢迎本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永续渔业决议案,为全世界打击偷捕行为迈进了重大的一步。海事及渔业委员长 Joe Borg 评论:此为联合国首度承认对付非法渔业贸易规模的重要性,必须停止非法捕获的产品进入市场链中,并可剥夺肆无忌惮经济利益业者,这样才有可能根绝这些行为,因其不仅威胁鱼类资源及海洋生态,而且祸及渔业的未来。联合国决议案清楚地要求各国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以协助防止非法、未报告、不受规范( IUU )鱼产品从事国际贸易,此完全与欧盟最近规定对 IUU 渔业采取措施方法一致。此外委员会强烈支持所有国际社会成员积极协助关闭非法渔业产品的销售途径。该联合国决议亦欢迎港口国采取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 RFMOs )的措施以打击非法渔业,要求各国合作以改善金枪鱼 RFMOs 的功能,使能更贴切地依循科学忠告。联合国赞同 RFMOs 应紧密合作以确保他们可完全结合绩效评鉴所作的教训。这决议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其规划中欧盟将扮演积极角色,包括要求 RFMOs 和船籍国加强管理公海底栖渔业及国际社会对渔捞抛弃议题的回应。 (摘译欧盟执委会渔业部网站新闻稿, 12 December 2008 )
个人分类: 渔业新闻|24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获得一项科研成果奖励
webfun 2009-2-20 15:32
2008年12月,荣获湖北省第六届(2005-2006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1名)。 成果名称:“联合国WFP项目管理经验及其与中国的合作战略研究”(系列论文) 更多科研获奖,请参见:http://www.shuaicm.com/research_awards%20.htm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3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揭开中国有多少贫困人口之谜
huangwd99 2008-11-19 23:07
http://bbs.xnnews.com.cn/dispbbs.asp?boardID=80ID=34851page=1 前言: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订有自己的国家贫困标准,每个国家的国家贫困标准和国家贫困人口比例,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政府是不是一个对人民负责、以人为本、关心人民疾苦的政府!因为政府负有救济贫困居民,使其摆脱贫困和饥饿的责任。 中国有多少极度贫困和贫穷人口?2008年之前,众说纷纭。 苏东和中印转型的另类观察之九:联合国和世行大幅调高中国贫困人口比例 三百门渔夫 一 没想到中国民众这么穷!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根据其联合进行国际价格比较(ICP)项目,以新的购买力平价数据计算各国经济的实际规模和贫困人口后,大幅调低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和平均购买力,大幅调高中国极度贫困人口的比例。 联合国与世界银行为全世界制定的贫困标准分两级,极度贫困(赤贫)人口:按购买力平价(PPP)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贫困人口:购买力平价(PPP)每人每天消费2美元。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订有自己国家贫困标准,每个国家的国家贫困标准和国家贫困人口比例,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政府是不是一个对人民负责、以人为本、关心人民疾苦的政府!因为政府负有救济贫困居民,使其摆脱贫困和贫匮、获得生活尊严的责任。 多数发展中国家将其国家贫困标准(贫困线)定在PPP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与2美元的区间内,每年调整国家贫困线,印度将国家贫困人口比例保持在20%以上,越南将国家贫困人口比例保持在15%以上;巴西的国家贫困标准为PPP人均消费2美元,贫困率16.6%(俄印越的背景资料参阅:苏东和中印转型的另类观察之一至之八: http://sanbaimen.blog.hexun.com/ )。富裕国家多数以低于国民平均收入的40-60%左右为国家贫困标准,将国家贫困人口比例保持在在10%以上,欧盟区的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贫困人口在9%-18%之间,美国的贫困人口保持在12%以上;俄罗斯贫困人口比例13.4%;日本贫困人口比例15%,韩国贫困人口比例14.6%。 二 中国是全球国家贫困人口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国家贫困标准是人年均纯收入785元(农村为人年纯收入683元人民币),国务院扶贫办2007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2148万人,全国贫困人口不足4000万人,国家贫困人口比例约3%。 按世界银行依据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标准,中国有多少极度贫困和贫穷人口?2008年之前,众说纷纭,因为中国拒绝参加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联合发起的国际价格比较(ICP)项目。没有实测数据,世界银行只能以学术上估测的购买力平价数据测算中国的实际经济规模和贫困人口比例,得出的结论是,2005年中国的人均GDP则达到了6760美元, PPP人均一天消费1美元的贫困人口的比例是:1990年33%,2004年减少到10%,2007年减少到了7%。 2007年,中国有条件地参与共有147个国家参加了的国际价格比较项目,国家统计局向世界银行提供了搜集的分布在全国的11个市的城区和农村的涉及1000多种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据这些调整收集的数据,2008年,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分别公布了《国际比较计划》报告,指出过去高估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调中国的购买力水平、大幅提高中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和比例。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是;购买力平价(PPP)调整后,以每天PPP1美元的极度贫困线为标准,2004年中国赤贫人口2亿,占全国人口比例15%。中国购买力平价的转换因子是0.42,2004年平均汇率约8.5,转换后,购买力平价(PPP)1美元相当于3.6元人民币(在下一轮调查和统计数据出来并重新评估前,联合国、世行、亚洲开发银行以此数据为固定转换因子)。也就是说,2004年,在实际生活中,中国有2亿人平均每天实际消费水平不足3.6元人民币!! 2007年,中国每天平均消费不足ppp1美元,3.6元人民币的赤贫人口1.35亿人,占人口比例10%;每天平均消费不足ppp2美元,7.2元人民币的贫困人口4.3亿人,占人口比例约32%。 《国际比较计划中国》报告在人均居民实际消费一节中说:住户实际消费是指住户自身购买与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和教育服务之和,是广义的住户福利。很多GDP 富裕国是消费贫穷国,中国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中国GDP 的很大部分是净出口和资本形成,而不是住户消费。 附:文章中提到的世界银行数据 来源参见 ,,contentMDK:21639761~pagePK:141137~piPK:141127~theSitePK:318950,00.html 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COUNTRIES/EASTASIAPACIFICEXT/CHINAEXTN/0 转:中国的贫困状态今天仍然不可忽视 石行 中国极度贫困人口2亿,贫困人口超4亿,极度贫富悬殊超印度。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是;以每天PPP1美元的极度贫困线为标准,2004年中国赤贫人口2亿,占全国人口比例15%。在实际生活中,中国有2亿人平均每天实际消费水平不足0.42美元,3.6元人民币!!2007年,每天平均消费不足ppp2美元,即7.2元人民币的贫困人口4.3亿人,占人口比例约32%。 联合国《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已经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表明收入分配已相当不均。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数,0表示完全平等,1表示完全不平等。日本的基尼指数是0.25,欧洲是0.32,印度是0.33。 今年官府的税收将突破60000亿,相当于13亿国民每人要给政府纳税4615元,平均以每户4人计算,相当于每家要给政府纳税:18461元。而中国官府不仅仅收税,还收费,这些费包括官府垄断土地转让费,过路费,养路费,罚款...等等,而且这些收费超过了缴的税,费大于税的说法也就是这样来的,也就说今天官府收的各种费将不少于60000亿。60000亿的税收加上超过60000亿的收费,两者加起来中国官府的总收入将超过120000亿。超过日本政府总收入的一倍,而同时中国的GDP总量仅为日本的约一半。 中国官府的税加费总量超过120000亿,相当于13亿国民每人要给政府超过9230元,平均以每户4人计算,相当于每家要给政府超过:36923元。而2006年,约9亿农村人口平均每人的纯收入,还不到3600元。换句话说,政府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占人口总数70%的农民的全部收入。另外中国没有福利制/度,有的只是负福利制/度,比如人口数量不及1%的有权优势的高干们享受中国80%的福利,而真正需要福利的贫穷的农民福利最少,所有的自由民主国家都是正福利,通过福利缩小贫富差距。就中国这种通过负福利拉大贫富悬殊。 中国的人均GDP仅有美国的1/20不到,而奢侈品消费却与美国相当。可见中国的贫富悬殊差不多是美国的20左右,近代史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贫富悬殊达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另外中国还有3万多亿垄断企业搜刮的民脂民膏上缴给官府的利润。什么是官僚剥削,这就是血的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印度仅为0.33。中国已经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表明收入分配已相当不均。 新华网上海9月14日电(记者 俞丽虹 )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发给本社记者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未来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可能会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二。安永的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至2008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年增长率将达20%;2009年到2015年年增长率为10%左右;2015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将突破115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9%。一目了然的数据映衬出这6年亲民新政的实际情况。
个人分类: 转载|15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日看UN(United Nations)
daijingwei 2008-10-23 19:25
联合国日看 UN ( United Nations ) 10 月 24 日 (也就是明天)是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日。你了解联合国吗,知道这个节日吗?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经安全理事会的5个 常任理事国以及其他签字国过半数批准,开始正式生效。联合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正式成立。 自 1948 年以来,《联合国宪章》生效( 1945 年 10 月 24 日 )的周年纪念日一直作为联合国日来举行庆祝。世界各地传统上举行各种关于联合国成就和目标的会议、讨论和展览。 1971 年,大会建议会员国把这一天作为公共假日。    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综合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现有 192 个会员国。    工作语言: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现任秘书长: 潘基文 ( Ban Ki-moon , 1944 年 6 月 13 日出生于 韩国 ,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前大韩民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政治家。于 2007 年 1 月 1 日 上任)    成立日期: 1945 年 10 月 24 日    会员国数量: 192    总部所在地: 美国纽约、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肯尼亚内罗毕、泰国曼谷等    主要出版物: 《联合国记事》 ( U.N. Chronicle ) 季刊,用中、英、法、西、俄和阿拉伯六种文字发行;《联合国年鉴》 ( Year 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    官方网站: http://www.un.org/    中文官方网站: http://www.un.org/chinese/ 相关链接: 1.互动百科: http://www.hudong.com/wiki/%E8%81%94%E5%90%88%E5%9B%BD 2.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015.htm 3.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1%94%E5%90%88%E5%9B%BD
个人分类: 大千世界|4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