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联合国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联合国

相关日志

南中国海是公海
热度 4 iwesun 2011-6-3 18:08
南中国海是公海
南中国海是公海   前几天,有人说南中国海的事儿,是叫中国南海呢,还是叫南中国海。   我不管你怎么叫,但中间有个意思,明显是搞错,以为南中国海是中国的领海。   你无论叫怕啥名字,都是公海。   这是闹国际笑话的。   根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海洋水域本身是不划分的, 只有存在陆地(包括岛屿)附近的延伸海域,才被承认为领土主权的领海。    领海本身非常小,只有12海里。    经常看到香港警匪片,开着赌船,到公海上赌博,就是这个意思,离开12海里之外,就不受所在国管辖了。   台湾海峡,大部分水域是行政权上性质是公海,而不是领海。   我们是没有行政管辖权的。   领海之外,还有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是说这个区域,你有经济优先权,你可以搞经济活动,但行政上是属于公海的。   类似的日本海,印度洋,也是公海,而不是日本和印度的。
331 次阅读|5 个评论
天花病毒样本,保留与否令人纠结
kejidaobao 2011-6-2 15:46
5月17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举行的一个新闻招待会上,美国卫生部长Kathleen Sebelius提交了一项关于天花病毒样本的提议:提出希望继续保存实验室内的天花病毒样本至少5年。这项提议成为第五次讨论是否销毁最后一批天花病毒样本的契机。 一再推迟的决议 天花病毒是一种古老的致病原,伴随人类文明进程上千年。天花是最早的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天花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患病死亡率高达三分之一。早期,天花意味着不治之症;直到18世纪,“人类免疫学之父”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为一个8岁小男孩成功接种牛痘后,天花疫情渐渐被人类医学所控制。世界上最后一个已知的天花病例发现于1978年的英国,随后的1980年5月8日,世卫组织宣布人类成功消灭天花。从那时起,全世界仅剩2个实验室还保存着天花病毒样本。据悉,这些天花病毒样本被冷冻在-70℃的容器里,分别存放在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俄罗斯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其中美国存有451个病毒标本,俄罗斯存有120个病毒株。 1996年,联合国卫生组织首次同意毁灭天花病毒,但这一决议并未得到执行,并且被一拖再拖,理由是病毒样本需要被用于研制抵御天花的药物和疫苗。美国此次提出,承诺最终毁灭库存的天花病毒,但担心天花可能会重新暴发,以及作为生化武器被有意或无意地释放出来,所以需要病毒样本供科学家研制疫苗,希望能再保留天花病毒样本5年。美国卫生部的工作人员还表示,不会单方面做出任何行动。他们会等待世界卫生大会关于此次提议的投票结果,并由世卫组织决定是否接受这一保留5年样本的提议。 有益研究与扩散风险的对立 现供职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生物安全研究中心的唐纳德·A·亨德森博士20世纪70年代参与消灭天花病。在他看来,天花病毒是一种“非常恐怖的有机体”,销毁样本是最好的选择,他认为以后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绘制基因来研究天花病毒,而不必保留病毒样本本身。俄罗斯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研究人员说,应该保存天花病毒样本,以防今后再现相似病毒以致需要更多研究。 上述两种观点基本代表了持保留意见者与持销毁观点者的看法,中国科学家的意见也是如此。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研究员屈三甫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就表示,从生物科学家的角度看,是不希望这个病毒样本被消灭的,因为有这个样本存在,科学家就能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目前在没有流行基础的情况下,天花病毒可以说是被灭绝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可以说,天花病毒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而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接受同一媒体采访时则指出,销毁天花病毒样本可能会对研究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与天花病毒扩散带来的危害相比,销毁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而且可以通过基因图谱的方式保存天花病毒,甚至在需要时,还可以根据基因图谱将病毒再造出来。“保存天花病毒样本,始终还是会对人类产生威胁,保藏技术再先进,但是人为的操作失误却不能避免。” 低温储藏,培养标本作实验 病毒尤其是致命性病毒流出实验室,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也曾经不止一次出现过重大相关事件。影响最大的事故是1979年的前苏联炭疽菌流出事件,事故中共有几十人因病毒感染死亡。另据资料显示,2003年,新加坡环境卫生研究院实验室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发生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同年12月,台湾“国家实验动物中心”暴发实验鼠病毒感染事件。 2004年4月,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实验室也发生两起类似事故。 那么天花病毒等致命性病毒是如何保存的呢?《环球时报》2008年就曾经报道过相关信息。 和天花病毒一样,世界头号致命病毒——埃博拉病毒、各种出血性寒热病病毒等样本都能在俄罗斯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和美国亚特兰大的国家疾病与控制研究中心找到。这两个机构是世界上最大、最危险的国家级病毒贮藏和科研中心。另外一个实力相当的同类机构是总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美国菌种保藏中心,其中有动植物病毒2500种以上。 美国国家疾病与控制研究中心是美国疾病鉴别和防治为一体的综合科研中心,担负着美国防御生化武器扩散的任务。俄罗斯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有近30年的历史,它曾是苏联最秘密的国家机构之一,如今还是被一道道铁丝网圈住,戒备森严。俄罗斯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的病毒库里,拥有世界上多种细菌战必备标本,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生物武器研究中心。该中心的6号楼有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实验室,有1440平方米具有生物防护安全最高水准,专门用于致命病毒的研究。冷冻冰箱遍布于中心的病毒贮藏库,其中还有不少液氮式冷冻装置。   据悉,为检查致命病毒有无失去传染和繁殖的能力,所有致命病毒储藏中心都要经常把病毒标本从-70℃的冰箱里拿出来解冻。重新培养出的新鲜标本,一部分在绝对密闭的特殊实验室内,封装到低温贮藏冰箱内继续保管,剩余部分则用于科研。■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2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欣赏沙祖康的一段话
math611 2011-6-1 10:05
沙祖康:2007年7月1日起担任主管经济与社会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领导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下面的文字是南方日报日前参访沙祖康内容中关于绿色经济的几句话。当然,是政治家的角度。 沙祖康:要把经济绿化,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你看现在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一个家庭好几辆 汽车 ,每天早上起床洗个澡,晚上睡觉前洗个澡,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达到美国这样的生活水平,我们要5个地球的资源。当然,要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改变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很难的,但是这个方式必须改变。那些穷哥们,他们也要发展,没柴火了上去砍棵树,没东西吃了就摘个果子,没有汽车想买辆汽车,没有冰箱想买个冰箱,他也想像你这样过好日子。你说:嗨嗨嗨,这个不行!这是不环保的!为了子孙后代,你不能这样做。我都活不下去了,我还有后代吗?
1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世界计量日
hxgwzu 2011-5-20 19:38
五月二十日是世界计量日( World Metrology Day )。设立这个纪念日的目的是促进计量领域的全球合作与测量统一。今年的主题是“为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的化学测量”(“Chemical Measurements for our life, our future”),正迎合了联合国(UN)发起国际化学年(IYC)的大主题。
个人分类: 评论|2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兹洛来哲学所讲演
热度 2 gl6866 2011-5-17 15:59
拉兹洛来哲学所讲演
太湖文化论坛首届年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苏州举办。该论坛拟每两年举办一届,首届年会的主题为“加强文明对话与合作,促进世界和谐与发展”。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位中外学者积极响应。其中包括摩洛哥国王首席顾问、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使阿祖莱,“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系统哲学家、广义进化论和全球问题专家欧文•拉兹洛,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等。 今天是5月17日,行色匆匆的拉兹洛教授一行在出席太湖文化首届论坛年会之前,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访问,下午还要赶到上海参加太湖文化论坛。他在那里还要主持一场会议。上午的讲演题目是《全球可持续性的伦理学和哲学的先决条件(系统方式的分析)》。实际上,他的这场讲演就是2010年我翻译的那本 《全球脑的量子跃迁:新的科学如何改变我们及我们的世界》的一部 分。我所以最高规格的《金岳霖讲座》的形式,请他来给北京的同行和社科院内外的学者讲讲他的思想。学者到了老年,思想都成熟了,对世界的看法也更加透彻,所以他的思想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几张照片便是他老人家在哲学所讲演的情况。 《金岳霖讲座》关于拉兹洛讲演的海报 拉兹洛在讲演 拉兹洛被聘为哲学所荣誉教授 拉兹洛近照
个人分类: 人物记事|4012 次阅读|2 个评论
联合国粮食维权特别报告:生态农业可应对粮食危机
蒋高明 2011-5-11 23:02
蒋高明 一项最新的联合国报告认为,生态学与农学的携手可以帮助小型农户提高食品产量。吉尔•理查德森对此进行了探讨。文章参见: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4263-Can-eco-farming-help-fight-hunger - 理查德森的报告结论与我们连续进行5年的生态农业大型实验结论基本。几年来,我组多名研究生从不同角度(秸秆转化为蛋白质、有机肥增产、虫害生物防治、禽粮互作、畜禽粪便转化为蛋白质等等)开展的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对比试验,将秸秆、害虫、杂草中的热量转变为可食热量, 有机肥还田反过来增加籽粒产量,将增加的可食部分(粮食,牛肉、鸡肉等)转变成可比的热量(卡路里),结果令人鼓舞。 因为被农民在田间地头烧掉的秸秆,通过大型反刍动物转变成了牛肉,牛粪又通过养殖蚯蚓变成了动物蛋白喂鸡,那些散发到空气中的热能(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变成了可食热能 ,提高了单位土地人口的承载能力。据测算,生态农业比常规化肥农业能提高68%的可食热量。在这一点上,转基因技术显然无能为力。 据2001年《世界统计年鉴》,世界人均日热量摄入2748千卡;发达国家人均日热量摄入3186千卡;发展中国家人均日热量摄入2675千卡;计算得生态模式每亩地可养活世界水平3.9 人,发达国家3.4人,发展中国家4.1人;常规模式每亩地可养活世界水平2.3人,发达国家2.0人,发展中国家2.4人。由此可推出,在化肥减半的条件下,依照生态模式每亩地比常 规模式多养活1人。 中国每年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约2300万公顷 ,若全部发展生态农业,即可多养活3亿人口。 我们的试验成果正在整理之中,最终将以正式学术论文形式发表在国际期刊上。 理查德森的文章原文如下: 生态农业:饥饿的救星? 吉尔•理查德森 2011年5月3日     随着粮食价格的持续增长,世界的饥民可能会超过10亿。如今,世界各国领袖和联合国、世行等国际机构也已经争吵多年,争吵的内容就是如何增加粮食生产,满足不断增长 的人口的需求,同时还要减缓气候变化、应对石油、水和表土等资源的短缺。    联合国粮食权利特别报告员奥利维•德•舒特在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生态农业有望在十年内让主要产粮地区的粮食产量翻番,同时还能为农村开辟生路、实现碳隔离,并且建 立对气候极限的适应性。    “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0亿,为了养活他们,我们亟需采取最高效的农业技术。当前的科学证据表明,生态农业方式在提高饥饿地区的粮食产量方面的作用绝对胜过化肥 ,”德•舒特说,“靠着大型农场的工业化耕作,我们是无法解决饥荒、制止气候变化的。”世界饥民中的大多数都是小型农户,证据表明,通过生态农业方式,这些农户可以提高 粮食产量来养活家人。    生态农业就是把生态学和农学进行跨领域结合,力图通过模拟自然、建立可持续、多样性和高产出的生态农业系统。生态农业一开始经常要对传统或者原生农业进行观察,分 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这种方式,现代科学可以帮助改进(请注意,不是抛弃或替代)传统农业系统,有效地利用当地的知识和资源。德•舒特在新报告中提到了东亚的一种生态 农业系统,即稻-鸭- 萍共作模式。浮萍能够抑制杂草的生长,为水稻提供了养料,为鸭子提供了食物,同时鸭子吃掉了可能危害水稻的虫子。这样一来,农民就不需要再进行肥料 、除草剂和杀虫剂等额外投入。    玛西亚•伊什-埃特曼是英国农药行动网络的高级科学家,他在总结生态农业的益处时说:“通过生态方式,农民们可以提高生态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和养分的循环 ,为传粉昆虫提供栖息地,培养土壤中的有机质。”埃特曼是参与“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报告撰写的四百位科学家之一,该报告于2008年发表,它也指出生态农业 为小型农户提高粮食产量和减少世界饥饿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方式。    “粮食优先”是一个致力于消除引发饥饿的不公正的组织,其执行主席埃里克•霍尔特-吉莫涅茨认为生态农业主要被发展中国家的小型农户所采用。比如,“农夫农夫运动” 过去二十年中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很多地方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他指出,生态农业一直被产业界和各国政府忽视甚至批判,认为它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来消除饥饿,他说: “生态农业的推广工作一直是由农民、小型农户组织和NOG进行的,他们的合作对象常常是独立科学家……正因为如此,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具 有吸引力的科学领域,因为它效果非常积极而且投入相对很小。”    唯一一个通过政府途径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国家就是古巴,但它实施生态农业也是迫不得已的。1989年苏联解体后,古巴失去了赖以生产和进口粮食的国际贸易体系,古巴人将 这一段时间称为“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无法获得必需的土壤、肥料和农药来进行工业化的粮食生产,古巴人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但该国很快就开始在群众中采取并推 广生态农业的耕作方式。由于燃料短缺,他们不得不把农场和菜园设在城市周边,以便把运输需求最小化。霍尔特-吉莫涅茨说古巴“是一个光辉典范,充分展示了政府切实支持生 态农业方式的强大效用”。    迄今,美国政府还没有采取任何生态农业措施,无论是在国内农场还是为外国提供的农业援助里。在美国,有一小部分农场现在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在食品生产中不使用有氮 肥、毒农药或者转基因种子。但是,美国大多数有机农场采取的都是“输入替代”方式,这是一种介于工业化农业和生态农业之间的中间阶段。在“输入替代”阶段,化学输入物 被各自的有机输入物所替代;粪肥替代了氮肥;Bt等有机农药替代了毒性更大的或者残余性更久的。但是,霍尔特-吉莫涅茨说真正的生态农业实践在美国“凤毛麟角”,尽管他也 注意到一些酿酒厂正在转向生态农业方式。    美国最著名的生态农场之一就是弗吉尼亚州的多元农场,农场主乔尔•萨拉汀对他的畜群“管弦乐队”进行了精心的编排,让每个种群都在农场各处轮转,以求得生产力和生态 效益的最大化。首先,他的肉牛集中在一块牧场上吃草,然后再移往下一块。几天之后,当牛粪中的蛆都孵化出来并且长肥变大的时候,萨拉汀就会搬来移动式鸡栏,蛆虫是鸡喜 欢的食物,在帮萨拉汀解决了害虫的同时还借助鸡爪的抓挠把牛粪当作肥料撒进了土壤。就这样,牛群和鸡群在农场上不断游转,让每块牧场都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在猪、兔 、火鸡等其它禽畜的饲养上,萨拉汀也采取了同样高明的策略。    在报告中,德•舒特说生态农业的“资源保护和低外输技术提高产量的能力已经得到证明,”他还引用一项研究的结果,说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的土地的粮食产量平均提高了79% 。报告还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在改善小型农户膳食方面的重要性。尽管一个人摄入的热量可能大多数都来自大米、小麦或玉米等主食,但在多样性生态农业系统中种植的副食也可以 提供至关重要的养分,甚至在青黄不接的时期还可以充当重要的食物来源。    报告还强调说,我们采取的农业技术应该既能够减缓气候变化,还能让世界在未来日益增加的气候极限面前拥有更强的恢复力。首先,它赞扬了生态农业可以让“食品生产摆 脱对化石能源(油气)的依赖”,而且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方式包括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地上生物量中的碳汇,以及通过减少直接和间接的能源是用来避免农场产生二 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排放”。此外,报告还指出生态农业有能力“显著缓解”旱灾和飓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破坏。    在报告中,德•舒特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小型农户采取生态农业的耕作方式,比如对农业研究和推广服务进行再投入、投资建立促进(农业)合作的社会组织、强 化女性能力以及“创造一个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将可持续农场与公平市场联系起来”。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到2050年要养活多达90亿的世界人口,粮食产量必须比现在增加70%。如果世界能够按照德•舒特报告中提出的路径前进,并且实现研究中所验证的生产 力,到2050年甚至可以超出上述粮农组织提出的需求量。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8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报告称世界总人口或于本世纪末突破100亿
周少祥 2011-5-5 09:49
按:人类最大的威胁来自人类自己。 联合国报告称世界总人口或于本世纪末突破100亿 2011-05-04 10:23:56 来源: 国际在线 (北京)  有 84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0修订版》,报告称全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前超过90亿,如果生育率保持在目前水平,则将于本世纪末超过100亿大关。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0修订版》,报告称全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前超过90亿,如果生育率保持在目前水平,则将于本世纪末超过100亿大关。 报告表示,人口增长的大部分将来自于所谓的“高生育率国家”,主要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同时也包括亚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生育率上的细小变化可能对全球人口数量带来长期影响。 报告说,按照平均水平计算,目前接近70亿的世界人口总量将在2023年突破80亿,在2041年超过90亿,并在2081年至2100年间的某个年份达到100亿。不过,如果生育率有小幅上升,那么全球总人口在2100年时就可能达到158亿,而如果生育率有小幅下降,那么全球人口总数在本世纪末可以减少到62亿。 报告指出,许多国家正在开始老龄化,这一趋势将随着生育率降低而持续下去。本世纪末前,低生育率或中等生育率水平的国家,都将在人口数量上达到峰值。与此同时,各国的预期寿命都呈上升趋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由于对艾滋病采取更好的治疗方法而延长了患者生命,而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从目前的68岁逐步攀升,在2095年至2100年间达到81岁。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作者: 沈汀 ) 责任编辑:NN017
个人分类: 综合|1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纽约之行(三):联合国及洛克菲勒等
pathologysmu 2011-5-3 09:51
今天早上起来之后,按照昨天查好的路线去联合国总部,到 Grand center 下的地铁,按照习惯性的思路往右手走,经过了 4 号大道、 5 号大道。 5 号大道是非常有名的,据说这里集中了世界上最名贵的奢侈品,在这里购物的都不是一般的角色。我想,联合国总部设在这个方向似乎也对,老美不就是要诱惑这这些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及其亲属们在这里疯狂购物吗。但是现实再一次证明,在纽约我已经完全没有方向感。这几天的感觉就是失去了方向(lost),几乎随时随地。经过一番询问之后发现,联合国总部在我相反的方向,按照 Google Maps 的说法应该不远,但是还是让我走了很久。当看到各种颜色的旗帜在飘扬的时候,我知道这个以前在电视上老看到的世界性组织就在眼前。纽约市的警察在联合国总部的外围,比别处的要多一些,还有纽约警察局的一辆指挥车也停在门口。难道也有上访的?联合国总部还是戒备森严的,有不少的警卫人员,还是以黑人兄弟居多,看来全世界的国家无论亚非拉还是比较信任黑人兄弟的。进入要经过安检,像上飞机一样,如果你不愿意多掏钱的话,你可以在联合国大楼的一楼和地下一楼看看,那里有卖联合国邮票的,不知道美国邮局认不认,估计中国是不认的。但是我看到真的有人在那里买明信片并且在那里填写准备寄出。收到一封从联合国总部寄出的明信片还是一个不错的体验,特别对于集邮的人来说。我差一点动了心思买些联合国的邮票,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买。除此之外下面还有一些卖纪念品的商店和书店。如果你需要有人带着参观大楼大约需要 18 美元左右,你还可以提出要特别的导游如中文、日文等,估计这个楼里面应该有不少这些国家的外交人员,业余时间也可以来兼职导游,今天人还是挺多的。 据说联合国刚成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钱,现在的这块地是以前由洛克菲勒送的。但是洛克菲勒当时把周围的地也买了,洛克菲勒通过周围地的升值大发了一笔,所以总体上来说还是个不错的买卖。洛克菲勒太有名了,当年我们高考前背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段什么垄断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的时候,没有少把他作为反面典型,当时洛克菲勒家族今何在呢?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出了联合国大厦,看到有巴士是开往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的,这个肿瘤中心在世界上非常有名,不禁动了去看一看的念头。纽约的巴士车没有人报站名,有人想在下一站下车的话你必须提前按铃,如果没有人按,司机就当没人下车,如果没人上的话,他就直接开走,因而使得停车的站点数量与线路上的站点数量是无法对应的,这可苦了我这个异乡客。在 Sloan kettering 附近下了车,绕着找了一圈,发现了一个似乎是医院礼堂性质的建筑物,还有一个建筑物只是写了 Memorial H ospital ,感觉也不太对。但是找到了 Weill Cornell 医学院。没有找到总有点失落,准备回去了,沿着街边走走,看见一处很小的门脸,里面似乎像个花园,走进一看原来是有名的洛克菲勒大学,走进校园,小但是非常的精致,春天到了很多花都开了,各种颜色,树也都披上了嫩绿的枝芽,给人非常舒心的感觉,比我对哈佛的感觉好。正要照相呢,相机没电了,真是恼火。怎么办呢,碰到这样一个舒心的地方,我觉得来了纽约就是哪都没如愿只要看到了洛克菲勒大学就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决定赶回去充电,从洛克菲勒大学坐车回去又经过了一番周折,回去充好了电,就再也没有找到去洛克菲勒大学的路了,经过了洛克菲勒中心、中央公园、第五大道,因为一次坐车坐反了方向,这些个地方我都看了好几次,只不过一次是下午一次是在晚上。在阳光下和在灯光下看纽约还是不一样,只是在灯光下看纽约的时候有点担心自己会不会迷失或淹没在繁华的都市中。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方向,不然你就很容易被淹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纽约之行(三):联合国及洛克菲勒等
pathologysmu 2011-5-3 03:30
今天早上起来之后,按照昨天查好的路线去联合国总部,到Grand center下的地铁,按照习惯性的思路往右手走,经过了4号大道、5号大道。5号大道是非常有名的,据说这里集中了世界上最名贵的奢侈品,在这里购物的都不是一般的角色。我在想,如果联合国总部设在这个方向似乎也对,老美不就是要诱惑这这些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及其亲属们在这里疯狂购物的吗。但是实际上再一次证明在纽约我已经完全没有方向感,这几天的感觉总的来说就是失去了方向,几乎随时随地。经过一番询问之后发现,联合国总部在我相反的方向,按照Google Maps的说法应该不远,但是还是让我走了很久。就当看到各种颜色的旗帜在飘扬的时候,我知道了这个以前在电视上老看到的世界性组织就在眼前。纽约市的警察在联合国总部的外围,比别处的要多一些,还有纽约警察局的一辆指挥车也停在门口。联合国总部还是戒备森严的,有不少的警卫人员,还是以黑人兄弟居多,看来全世界的国家无论亚非拉还是比较信任黑人兄弟的。进入要经过安检,像上飞机一样,如果你不愿意多掏钱的话,你可以在联合国大楼的一楼和地下一楼看看,那里有卖联合国邮票的,不知道美国邮局认不认,但是我看到真的有人在那里买明信片并且在那里填写准备寄出,收到一封从联合国总部寄出的明信片还是一个不错的体验,特别对于集邮的人来说。我差一点动了心思买些联合国的邮票,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买。除此之外下面还有一些买纪念品的商店和书店。如果你需要有人带着参观的大约需要18美元左右,你还可以提出要特别的导游如中文、日文等,估计这个楼里面应该有不少这些国家的外交人员,业余时间也可以来兼职导游,今天人还是挺多的。 据说联合国刚成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钱,现在的这块地是以前由洛克菲勒送的。但是洛克菲勒当时把周围的地也买了,洛克菲勒通过周围地的升值大发了一笔,所以总体上来说还是个不错的买卖。洛克菲勒太有名了,当年我们高考前背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段什么垄断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的时候,没有少把他作为反面典型,当时洛克菲勒家族今何在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了联合国大厦,看到有巴士是开往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这个肿瘤中心在世界上非常有名不禁,动了去看一看的念头。纽约的巴士车没有人报站名,有人想在下一站下车的话你必须提前按铃,如果没有人按,司机就当没人下车,如果没人上的话,他就直接开走,因而他与线路上的站点数量是无法对应的,这可苦了我这个异乡客。在Sloan kettering 附近下了车,绕着找了一圈,发现了一个似乎是医院礼堂性质的建筑物但是不见,还有一个建筑物只是写了Memorial Hospital,感觉也不太想。但是有找到了Weill Cornell 医学院。没有找到有点失落,准备回去了,沿着街边走走,看见一处很小的门脸,里面似乎像个花园,走进一看原来是有名的洛克菲勒大学,走进校园,小但是非常的精致,春天到了很多花都开了,各种颜色,树也都披上了嫩绿的枝芽,给人非常舒心的感觉,比我对哈佛的感觉好。正要照相呢,相机没电了,真是恼火。怎么办呢,碰到这样一个舒心的地方,我觉得洛克菲勒大学大学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决定赶回去充电,从洛克菲勒大学坐车回去又经过了一番周折,回去充好了电,就再也没有找到去洛克菲勒大学的路了,经过了洛克菲勒中心、中央公园、第五大道,因为一次坐车坐反了方向,这些个地方我都看了好几次,只不过一次是下午一次是在晚上,在阳光下和在灯光下看纽约还是不一样,只是在灯光下看纽约的时候有点担心自己会不会迷失或淹没在繁华的都市中。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方向,不然你就很容易被淹没。
个人分类: 未分类|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敬畏市场经济
热度 1 yuliping 2011-5-2 08:37
中国选择市场经济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远的有邓小平同志的两次南巡,近的我还没有想到。至今美国仍然没有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当然我们是不是市场经济不一定要美国人说了算,问题是人家是世界老大,中国客观上还真是希望美国能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假如世界上真有经济界的一个联合国,组成成员是各国杰出的经济学家,请这些经济学家到中国走访调查一下,对于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个问题,下个结论似乎也不难,应该会有共识的。 近观最近几年,市场经济似乎正受到破坏。别的不说,以房地产市场为例,现在政府对于控制房价的力度几乎已经无可复加,甚至到了如果一个城市的房价控制不力,要追究党政主要领导的地步。表面看来,这是政府为人民谋福利,普通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我问的问题是,房价最终是由什么决定的?有三个答案:第一是市场,第二是市场,第三还是市场!政府可以宏观调控经济,但不能改变市场规律,或者说,政府调控经济手段的效果是有边界的,有极限的。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资源禀赋不同,房价特点不同。对于房价偏高的城市,自然有他高的道理,在这些城市,如果市场决定的房价的涨幅超过了政府调控能力的极限,必然出现房价上涨。打个比方,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房价上涨5%,而政府调控手段只能将房价下降2%,最终仍然会导致房价上涨3%。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追究党政领导的责任?这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是早年计划经济的复辟,这绝不是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规律,高中学政治记得最清楚:规律是人类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从几年前山西的国进民退到最近的房地产调控,无不显露出不尊重经济规律的影子。 58 年大跃进,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我们吃尽了不尊重科学的苦头,难道还要重蹈覆辙?借用文革期间的一句话,就是让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补充:必须补充一下,中国房价奇高的原因大家其实都明白,我也反对高房价,但更反对不按经济规律办事。 谨以此文纪念开博三周年。 2011.5.2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洛克菲勒“吸金术”到美国延揽人才高招
热度 14 qpzeng 2011-4-30 21: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以英美为首的战胜国决定建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洛克菲勒家族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宣布愿意出资870万美元买下纽约的一块地皮,并免费捐赠给联合国。 人们非常惊讶,不明白洛氏家族掏那么大一笔钱而不赚分文究竟是为哪般? 大家不知道的是,当洛氏家族买下捐赠给联合国的那块地皮的同时,也买下了周围毗邻的大片土地。 随着联合国大楼的落成,四周的地价立刻飙升,没有人知道洛氏家族从中赚取了多少利润。 当人们终于明白过来时,洛氏家族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了,不得不佩服他们高明而富有远见的“吸金术”! 无独有偶,美国人在吸引国外人才上也继承了洛氏家族的衣钵,而且做得相当成功! 看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不缺人才但缺钱的“软肋”,以提供全额奖学金为“诱饵”,把大批在中、印等国完成大学本科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的“鱼儿”引过去,只要等3-5年就能为其所用,真可谓“一本万利”啊! 我记得1980年代末,有位同事申请耶鲁的全额奖学金每年才18000美金,现在可能也只有3-5万美金吧!一个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5年读下来可能获得的奖学金总额应该在10-20万美金。 这点钱对于美国各大学而言并非天文数字,而对中国学生而言却是100万元人民币呀! 如果说留学生在读期间还是相对贫困的,那么他们毕业后拿到的薪水就相当可观了,绝非国内任何一家单位(无论国营或民营)可比,这就是为什么留学生多半不愿意回国的重要理由之一。当然, 一流的工作环境、自由的学术氛围、宽松的个人空间、单纯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是美国能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 那么中国可不可以学学美国延揽人才的高招呢?我认为 中国暂时还不具备美国那样的条件,我们目前最缺乏的不是钱,而是不具有适合顶尖人才生存和发展的“圈子”——学术环境!不过,我相信,有朝一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学术环境也会逐步改善,人才的流动和回归将步入常态化。
个人分类: 教育文化|5611 次阅读|30 个评论
希望人口预测技术能有所重要突破
wya 2011-4-28 15:39
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该文仅供好友内部交流,不可转发! 谢谢! 你懂的! 人口预测模型相对于资源、环境系统模型,原理相对简单,关系相对确定,开发难度较低,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一个月即能完成,因此国内外的免费软件比比皆是,自从90年代以来在学术上几乎就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希望联合国专家告诉我们:发达国家使用的人口预测软件在发展中国家是否可以使用? 另外,国家电子政务系统,有权限使用的人受到严格限制,有出“国际版”的可能性吗? 人口预测软件形式上如同计算机游戏程序,可回推1000年,预测1000年也没问题的,关键在于参数的把握;高中低和区域预测方法80年代就有应用。 如果完全按照别人模型实现算法,二者误差应该极小,大约等于机器的数值精度和四舍五入误差,0.1%误差都是不应该的。 我见过一个数据恢复软件带了十几种国家的语言! 总之,人口预测软件大部分是免费开放的,好像没有什么高深技术,但我们还是十分期待人口预测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特别是在中国。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历史上的今天 4月25日
xupeiyang 2011-4-25 07:45
4月25日是4月的下旬,也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5天(闰年第11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0天。 1644年, 崇祯 皇帝朱由检在 景山 自缢身亡 1945年, 联合国 制宪会议开幕 1953年,科学家指出 脱氧核糖核酸 是双螺旋结构 1971年, 孟加拉国 建立 2002年,我国发现世界最早有胎盘类 哺乳动物 ... 关于召开 “ 中国甲型 H1N1 流感应对回顾性研究 ” 专家咨询会的通知 尊敬的课题组成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承担的世行禽 / 人流感信托基金赠款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及人流感大流行防控能力建设项目二期( “ 禽流感项目二期 ” )项目 “ 中国甲型 H1N1 流感应对回顾性研究 ” 课题,目前已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初稿的撰写工作。课题组拟定于 2011 年 4 月 25 日 ( 周一 ) 召开课题研究专家咨询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地点: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 二、会议时间: 2011 年 4 月 25 日下午 13:30-17:30 三、参加人员:公共卫生、传染病学领域专家和课题组成员 四、会议主要内容: 1 .汇报课题概况及完成情况; 2 .对课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咨询; 3 .专家组内部讨论,并撰写评审意见。 “ 中国甲型 H1N1 流感应对回顾性研究 ” 课题组 二 〇 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照会联合国重申反对菲律宾入侵并占据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4-21 22:12
中国照会联合国重申反对菲律宾入侵并占据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 据美联社 19 日报道 中国 4 月 14 日 直接递交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一份照会称, 在 1970 年以前,菲律宾从未在确定领土界限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提出对南沙群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要求,菲律宾国内法律中也未提及,但“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菲律宾共和国开始入侵并占据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并就此提出相关领土要求,均遭中方强烈反对”,“菲律宾占领中国南沙群岛一些岛礁及其相关行为构成了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 照会还称,菲律宾所谓的“卡拉延群岛”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自 20 世纪 30 年代起,南沙群岛及其附属岛屿就已经标注在中国地图上了。菲 4 月 5 日 向联合国提交的抗议照会“对中国政府而言,完全无法接受”。 今年 4 月 5 日,菲律宾向联合国提交照会,抗议中国 2009 年 5 月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的相关划界信息。 此次中菲的抗议照会风波发生在中菲关系发生激烈碰撞的时期。 菲律宾军方 3 月 3 日 指责中国驱赶菲在南海礼乐滩的石油勘探船,并提出外交抗议;中国 3 月 30 日 处决了三名菲律宾毒贩,在菲国内引发巨大震动。此外,据菲律宾 ABS-CBN 新闻网 20 日报道,菲总统阿基诺三世原定 5 月 22 日 至 25 日访问中国,这将是他上任来首访中国,但是这一访问据称被推迟,菲政府则拒绝解释推迟的原因。报道还引述菲外交部高级官员的话称,中国的此次抗议照会必须与毒贩一事分离开来,“我们在过去 10 年精心培育的菲中双边关系对我们而言十分重要,我们不想让这层关系蒙上阴影”。但是这名官员同时称,由于中国的抗议照会涉及菲国家主权,“我们必须有所行动,否则,我们将无法面对菲律宾人民”。这名官员还称,阿基诺三世访华应提及这一问题,表达菲方立场。
个人分类: 其它|3443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年联合国中文日:4月20日
viclee 2011-4-20 22:53
2011年联合国中文日:4月20日
2011年联合国中文日:4月20日   联合国新闻部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将于2011年4月20日共同举办 第二届联合国中文日庆祝活动 。联合国负责新闻事务的副秘书长赤坂清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和夫人侣海林、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彭克玉大使以及各国驻联合国外交官和工作人员将出席庆祝仪式。联合国网站将联同新浪微博于纽约时间4月20日晚6时30分(北京时间21日上午6时30分)直播报道庆祝仪式。 关于联合国中文日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 启动联合国语言日 。这一新倡议的提出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六种官方语言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其中,新闻部将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联合国首届中文日 庆祝活动2010年11月1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负责新闻事务和多语言平等的副秘书长赤阪清隆表示,中文是世界上最悠久的语言之一,同时也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文日会使更多的人体会中文的优美、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致辞表示,联合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中文日,将进一步扩大中文作为联合国官方语言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中国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谷雨和仓颉造字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在这个春季将尽、夏季将至的季节,池塘里的浮萍开始生长,春茶也在这个时节前后采收。此时此刻,给人一种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正所谓“一年之季在于春”。   关于谷雨节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相传因他制字有功,感动了天帝,当时天下正遭灾荒,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天下万民得救了。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背景资料:联合国与使用多种语文   作为人与人之间和谐交流的基本因素,使用多种语文对联合国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使用多种语文不仅有利于宽容,还能确保所有人切实和更多地参与本组织的工作进程,并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好的结果和更大的影响。联合国系统内部应本着分享和交流的精神,通过各种行动,保护和鼓励使用多种语文。   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六种正式语文之间的平衡,以及日常工作交流所使用的英文和法文之间的平衡,是历届秘书长的一个持续关切。从1946年到今天,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公众了解联合国、联合国的目标和联合国的行动,他们采取了大量措施来促进使用正式语文。   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是联合国的六种正式语文。英文和法文是联合国秘书处的工作语文(1946年2月1日第2(I)号决议)。   在1999年12月6日第54/64号决议中,大会请秘书长指定一名秘书处高级官员为协调员,负责处理与全秘书处使用多种语文有关的问题。这一重大举措证明了秘书处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协调员一职最初由主管大会事务和会议管理的副秘书长担任,自2003年3月31日起,改由主管传播和新闻的助理秘书长负责。   协调员的任务是协调统一现行措施,并提出战略,确保本组织的语文实践符合关于使用多种语文的各项决议所载的建议和规定。协调员尤其要负责汇总与整个秘书处使用多种语文有关的建议和要求。   使用多种语文问题要从不同角度,特别是内部交流和对外交流的角度进行审议。内部交流发生在本组织内部,是会员国与参加联合国工作的所有行为体之间,以及会员国与联合国秘书处之间的正式交流。这种交流需要区分工作语文和正式语文。而对外交流以最广大公众为对象,可以包含除工作语文之外的其他语文,以及使用信息工具传播联合国资讯的问题。此外,为了全方位地促进使用多种语文,有必要单独考虑人力资源问题。   新闻部的职责之一是通过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教育机构等重要媒介,向全世界介绍和宣传联合国的理想和资讯,以激发对本组织的支持。为做到这一点,必须确保尽可能最广泛和最及时地发放新闻部制作的信息和传播产品。因此,新闻部正在有条不紊地努力扩大其产品和活动在全世界的受众群,包括电视和电台节目、网站、联合国新闻中心网络以及各主要办事处实施的导游方案等。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这一新倡议的提出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六种官方语言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在这一新倡议下,世界各地的联合国工作地点都将举办六次庆贺活动,以纪念每一种联合国工作语文。 3月20日 法文日(法语组织的成立纪念日) 4月20日 中文日(二十四节气之谷雨) 4月23日 英文日(威廉·莎士比亚诞辰日) 6月6日 俄文日 (亚历山大·普希金诞辰日) 10月12日 西班牙文日(纪念哥伦布于1492年10月12日发现美洲大陆) 12月18日 阿拉伯文日(联大于1973年12月18日通过第3190号决议,决定将阿拉伯语作为第六种官方语文)   我们将以创新的新形式在选定的日子为每一种官方语文举办庆祝活动:   提高认识:在每个语言日,总部和世界各地将展出用这一语文做成的联合国标志以及联合国官员用这一语文的致词。同时在联合国内部网站iSeek, 新闻中心以及新闻稿上发布特别消息。   文化:将用六种官方语文(通过口译)就每种语文的独特文化成就做特别介绍。可以采取音乐、艺术、诗歌、食品、戏剧和电影放映的形式。   历史:就每种语文的历史和意义进行专题小组讨论或展览。这一活动应该与地位较高的非政府组织以及从事语文工作的专家合作举办(如“法语国家”、“西班牙语文学院协会”、“俄语学院”等)。   学习:在每一个语言日将举办一小时的特殊强化语文课,以此鼓励大家参加语文班学习。 活动安排·2011年4月20日 活动概况   联合国新闻部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将于2011年4月20日共同举办第二届联合国中文日庆祝活动。联合国负责新闻事务的副秘书长赤坂清隆以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将出席庆祝仪式并发表讲话。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彭克玉大使将代表中国国家汉办向联合国学习中文的工作人员赠送书籍。各国驻联合国外交官以及工作人员也将出席庆祝活动。   2011年中文日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正在纽约大学交流访问的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周斌所主持的书法作坊、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家小组表演的民乐演奏会(二胡、竹笛、扬琴、古筝和琵琶)、河南新武林汉韵民乐与武术交流巡演团表演的汉唐舞蹈、少林功夫和民乐表演,以及由7位书画家联合奉献的中文日书画展览。这7位艺术家包括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周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培晨、青岛市东方艺术研究会扈本询、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穆家善、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王盈、河南日报韩嘉俊和泰国国际书画院李国栋。   联合国网站将联同新浪微博于纽约时间4月20日晚6时30分(北京时间21日上午6时30分)直播报道庆祝仪式。 日程安排 时间 地点 活动 上午10时至11时 DC2-200A 书法作坊 上午11时至中午12时 书法作坊 下午2时至2时50分 北草坪会议室C 中国音乐学院民乐演奏会 下午3时至3时50分 汉唐舞蹈、少林功夫和民乐表演 下午4时至5时 《Dreaming in Chinese》作者见面会(图书签售) 下午5时至6时 大会堂代表入口展厅 2011年联合国中文日书法绘画展预展 下午6时至7时30分 2011年联合国中文日仪式暨中文日书法绘画展开幕酒会   此次活动也得到了很多机构的赞助,其中赠发的字典和宣传材料由河南报刊社赞助,中国文化体验中心设备由中国国家汉办赞助,音乐光盘由中国音乐学院赞助,酒会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赞助。 联合国与中文 中国首席代表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5年4月25日,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旧金山制宪会议隆重召开。来自50个国家代表们在全体会议和委员全体会议上对敦巴顿橡树园建议、雅尔塔协定以及各国政府提出的修正案进行了研究讨论,起草了共111条的《联合国宪章》。6月25日晚,全体大会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6月26日早上,与会153名代表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礼堂举行了签署宪章的仪式。各国正式代表逐一在中、英、俄、法、西5种文本的宪章上签字。按照四个发起国的英文字母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代表团专门从唐人街订购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笔、墨、砚等中国文具,当首席代表顾维钧在宪章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而中国人也把汉字留在了《联合国宪章》签署区的第一行。   同年10月24日,在中、美、英、苏、法及大多数签字国交存了批准书后,《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人们盼望已久、寄予希望并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的新型普遍性国际安全组织——联合国终于宣告成立。为实现宪章的主要宗旨,特组建了六个主要机关包括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按宪章规定,联合国的正式语言为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1973年阿拉伯文也成为其官方语言),工作语言为英文和法文(1948年西班牙文、1968年俄文、1973年中文和阿拉伯文也成为其工作语言)。按宪章规定,所有官方语言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联合国的多语环境就这样形成了。   今天,秘书处由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和世界各地工作的大约4万4000名国际工作人员组成,从事联合国各种日常工作,纽约总部的员工大约有5000名。这样的规模是联合国成立之初所料未及的,在联合国成立伊始,单单是为51个会员国搭建交流的平台,已经是一件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而中国人是当时联合国系统里的稀有资源。 一、联合国早期中文使用概览 1950年1月1日,联合国电台播音员李张李蓉向中国播音   1946年,联合国新闻部下属的联合国电台开始用5种官方语言向全世界广播。通过当时最先进的传播技术,联合国电台的普通话广播同步在中国播出,为世界各地的华人听众直接报道联合国的最新动向,传递联合国的声音。   然而,在联合国秘书处,和联合国正式语言打交道最多的是大会和会议管理部。大会和会议管理部负责为联合国大小会议提供全套服务,包括向技术秘书处提供协助,规划和筹办各种会议,提供口译服务,将发言和文件翻译成联合国各正式语言,以及制作编印联合国文件和出版物。其下属的中文处负责联合国文件从其他五个联合国官方语言译成中文。1946年第一批进入联合国的中国人,有相当一部分从事中文翻译工作。当时语文司下设中文翻译处,共有定稿、翻译、抄写等人员十几名。此外,设中文口译组一组,名词专员一人,中文编辑三人。军事参谋团又另有一小组中文笔、口译服务。随着中文翻译工作量的增加,中文处最初每隔一两年便需增加若干翻译人员,而以1949年那次的规模最大,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三处试场举行,录取了大约二十名译员。其后在1952、1968、1970及其他年份也曾招考,但录取人数较少。 联合国早期,所有中文文件都只能用手誊写   1952年,随着联合国秘书处大楼的落成,联合国总部成为纽约市最受欢迎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超过100万人前来访问,其中约一半会加入联合国提供的导游参观。在新闻部提供的多种语言导游服务中,中文导游往往供不应求。中文导游员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向广大华人游客介绍联合国的基本架构、历史使命和最新动态。可以说,参观联合国是许多华人游客对联合国的唯一亲身接触。   在这一时期,联合国各个部门都能见到华人的身影,他们大多来自台湾、香港、美国等地,一时南腔北调,也好不热闹。不过,在联合国的日常工作中,作为5种正式语言之一,中文的地位却非常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贫穷落后、在国际事务中没有话语权;再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代表”以擅长英语为荣,舍弃规定可用的中文不用,无形中贬低了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   以中文处为例,一年之中只挑选简短必要的文件译成中文本,篇幅较长的专题文件往往不能及时完成翻译和缮校,积压一多,不了了之。管理当局对中文服务的绩效并不重视,所以当时华人职员觉得工作没有实际的意义,士气普遍低落。   这种情况在1971年底开始改变。 二、中国恢复合法席位后对中文的影响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决议草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当时,联合国纽约总部秘书处有108个中国人,其中翻译人员57名,业务人员51名。除了副秘书长胡世泽立刻辞职之外,其他司级以下的员工都在担心会被辞退,但是新任常驻代表黄华给了他们一个惊喜,他向秘书长吴丹转达了周恩来的话,请各位中国职员们继续好好工作。 1971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联大会议   11月15日,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正式出席联大会议。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乔冠华登上联合国大会讲台,发表了重要讲话。通过中文口译员抑扬顿挫的同声传译,新中国的声音开始响彻联大会堂,也给联合国中文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新来的中国代表不但一概用中文发言,还坚持阅读会议文件的中文译本。后来大会应中国代表团要求,通过决议规定所有文件的各种语言文本必须同时分发。中文处的工作气氛顿时从松散变成紧张,从消极变为积极。   这一期间,中文处的日常业务,除了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之外,还必须作出种种调整。最明显的两种调整,一是繁体字改成简体字,二是文言改成了白话。在此之前,中文处还没有中文打字机,所有文件都只能用手誊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代表团带去了中文打字机,只能打简体。最初出现了怪现象:译员用繁体字写,打字员用简体字打。但不久后,大家都学会了简体字。文言改白话的问题比较微妙。在1971年底以前,除了会议记录以为,联合国的中文文件,尤其是法律规章的中文本,大体上都采用类似宪章所用的文体,要一下子改成白话文,也的确不容易。联合国的资深译员们纷纷开始补习“中文”。   当时,二十多年的政治隔阂使海峡两岸产生了各自的语言习惯,远在大洋彼岸的联合国也不能超然。在大陆使用的某些词语,特别是政治用语,在台湾和香港并不使用;而联合国的一些习惯用语,在大陆看来也有歧异。联合国的译员们开始阅读《人民日报》,努力习惯熟悉这些词语,并在工作之余纷纷成立小组,研讨如何改进翻译质量。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中文应有的平等地位,常驻联合国的中国代表团进行了多次呼吁与倡导,1973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通过了第3189号决议——“考虑到五种正式语文中四种均已列为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的工作语文,并确认为了提高联合国的工作效能,中文也应具有与其他四种语文同等的地位,决定将中文列为大会工作语文并依此修正大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联大同时表示“宜将中文列为安理会的工作语文”。   中文成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是中国提高中文国际地位所取得的初步胜利,但是任重而道远,提高中文的国际地位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摆在中国人面前的第一项浩大的工程,就是要把联合国所有文件翻译成中文。 1983年,口译员陶见章和董叙林为大会做同声传译   一夜之间,精通中文兼通英、法、西文等联合国其他官方语言的翻译人才变得炙手可热,鉴于中国大陆当时的教育情况,无法提供足够的合适人选,联合国不得不在海外公开招考中文翻译。   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到七十年代结束,联合国纽约总部等地通过公开考试,吸收了大批海外华人,这成为联合国文官任用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特例。   由于联合国自从1945年成立到1971年的几十年间,很多文件都没有翻译成中文,这些文件就成了所谓的“积压文件”。从1973年开始,这些文件一批批地从联合国总部发到北京,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以“联合国资料小组”这个特殊身份成立,带领全国48所设有英语专业的高校,开始了“积压文件”的翻译。同时还有源源不断的“现时文件”需要翻译、印刷,在联合国开会时,将这些文件的中文版本放到桌面上,供工作人员会议使用。时间紧任务重,在国务院的指导下全国总动员,所有英文专家都投入到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作之中。历时10年,将联合国38届文件(约8万英文页)全部翻译成了中文。 1988年,联合国译员训练班第八期毕业   联合国为了储备人才,于1979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联合国译员训练班”,由联合国提供经费、设备和教材,集中培训中文的笔译和口译人员。训练班学院在结训时参加联合国举行的严格考试。考试及格者列入名册,等候联合国征聘。这个训练班一直维持到90年代中期,造就了几百名年轻的高翻人员。今天在联合国各地中文单位任职的翻译人员大半出身这个训练班。   除了中文处,联合国新闻部和图书馆也都在这一时期增聘了中文人员。由新闻部编写的《联合国手册》第八版、第八版增编、第九版和第十版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翻译出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成为中国人了解和研究联合国的最权威书籍。   由新闻部出版的另外一份权威期刊《联合国纪事》原只有英、法文版,后增加西文、阿文和俄文,1984年才增加中文;俄、中文均为季刊,其他一年出10期左右不等,英、法文最经常。因为联合国翻译人手有限,中文《联合国纪事》在一段时间曾委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在北京翻译,并在北京出版发行。由于联合国预算紧缺,《联合国纪事》中文版于1995年停刊,使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人没有了直接了解联合国情况的读物,实在是遗憾了。 三、联合国中文使用现状 联合国网站同新华网考察团交流网站发展和管理经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文在联合国受重视程度比过去更为提高了。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文输入系统的不断完善,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获得质的飞跃。   1998年11月13日,联合国网站中文版正式上线,成为联合国网站继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后最后一个推出的官方语言网站。   十多年来,从联合国概况网络版到今天联合国系统的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从有限的简单网页到三百多个栏目、分站,内容形式涵盖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直播、手机版、残疾人使用版,联合国中文网站已经成为广大中文用户了解、研究、参与联合国的第一门户。   新闻中心是联合国中文网站最受用户关注的栏目之一。联合国中文网站除了提供每日更新的新闻、电台节目外,更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报道态度,以详实的背景资料和独特的新闻视角,关注世界大事,报道新闻焦点。 2008年5月,联合国电台记者随潘基文访问汶川地震灾区   联合国电台也在这一时期迎来新的巅峰。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新闻采编变得更为快捷,中文电台每天制作近30分钟的普通话时事节目《今日联合国》,向世界各地的中文听众传送来自联合国的声音。《今日联合国》每天在中国、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华语广播电台上播出。其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每天定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天津、河南、四川、香港电台等选播部分节目内容。用户也可以登录电台网站,在线收听或下载所有节目,甚至可以用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订阅电台的节目。   联合国电视台报道大会和安全理事会会议以及其他活动的实况录像,并拥有1945年以来所有档案电影和视频材料。为了方便广大中文网友获取联合国信息,联合国中文网站负责翻译、制作全部中文版视频,并提供联合国主要会议的现场录像集锦,特别是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相关发言。新闻部和中国著名视频分享网站优酷网、土豆网先后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联合国频道专区,提供了大量中文视频。由于联合国专区内容的独特性和权威性,其中不少视频被超过百万用户收看和引用。   新闻部还推出网络视频报道和转播服务,直播联合国的各大会议活动。在所有视频直播、点播用户中,中文用户长期居于首位,而中文原音视频最受用户欢迎。 2009年,随着联合国大楼的返修,中文处告别23楼办公室   中文处也在这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焕发新的活力。长期以来,联合国的中文笔译、口译服务对象仅仅是中国代表,就算中文文件编辑成册,一般也只有少数专家学者有机会研究阅览,常常被各大图书馆束之高阁。是互联网让中文文件“飞入寻常百姓家”,使联合国宪章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我联合国人民”成为可能。   联合国正式文件系统是一个储存和检索联合国文件的系统,收录了1946年以来联合国印发的所有正式文件。不管你身处世界哪个角落,只要登录互联网,就能查询和下载联合国所有中文文件,并能对2001年1月1日以后印发的文件进行全文检索。   正式文件系统的启动大大提高了中文译者的积极性,也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现在,他们经常能收到读者的来信或电子邮件,就某一个词或句的翻译进行探讨。有时候,一句宣传口号的翻译往往能引起几十个译员半天的争论,内部网络论坛上一时“硝烟弥漫”。战斗的结果是一篇篇翻译精美的文稿跃然纸上,联合国文件成为中文翻译界的标杆。 联合国中文导游服务   今天,几乎天天都能在新闻中见到联合国秘书处大楼和会场,也能上网虚拟游览联合国总部。然而,能亲自访问联合国是很多人的梦想。近年来,由于中文游客的大幅增多,对中文讲解的需求也随之上升。联合国新闻部招募了大量中文讲解员,须经过严格的培训,通晓联合国及国际事务,并熟练掌握除中文以外的其他语言。联合国导游部在每天开放中文讲解导游的同时,还增加了录音中文讲解的服务。游客可以在领队的带领下,按照已录制好的内容参观不同的景点。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和联合国其他正式语言相比,中文在联合国内的使用频率和流通率最低。由于在联合国的成员中几乎只有中国使用中文,所以人们最常用的还是英语。   虽然在各项正式会议上,与会者可以听到中文翻译的同声传译,但会后的新闻稿,甚至联合国很多下属部门的网站上,内容仍为英文。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联合国原始文件所用的语言当中,英文占80%,法文占15%,西班牙文占4%,而中文、俄文和阿拉伯文加在一起才占1%。   与中文遭遇的尴尬相比,世界上一些语种正在为加紧成为联合国官方语言而努力。今年联大一般性辩论,孟加拉国总理呼吁将孟加拉语定为另一种联合国正式语文。而作为其邻邦,印度早在几年前就提出努力使印地语早日成为联合国官方语文。此外德文、葡萄牙文和日文也不能低估,威胁着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 四、展望未来   今年,联合国迎来了66周岁生日。联合国总部的中国籍员工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近300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上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这股热潮也许可以成为改变中文尴尬处境的一个契机。 2010年7月,联合国工作人员在南京大学学习中文   在联合国语言交流部组织的面向来自各个国家的联合国职员开展的语言课程中,每期有200人次参加中文学习,这一数字在5年内增加了一倍。虽然在六种语言课程中,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课是选修人数最多的,但是伴随着全球掀起的“中文热”,联合国学习中文的员工也在与日俱增。5年前,中文学习班每学期只能招到70至80名学生。   自2004年起,在中国国家汉办的资助和南京大学的支持下,联合国语言交流部成功地在南京大学举办了7期暑期联合国雇员中文强化培训班。学员们普遍反映这种脱产、强化训练和在语言环境里学中文,对他们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帮助很大。在南京的三个星期里,他们也常应外地一些院校和机构的邀请前去参观访问,得到更多的机会游赏名胜,体验中国文化。 联合国合唱团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高唱“茉莉花”   中文在国际上日渐受欢迎,对于加强其在联合国的地位当然是好事。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提高中文地位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联合国这一各种政治力量激烈较量的特殊环境中。   法国政府对保护法文地位做了很多工作,而且立场非常坚定,其作法值得借鉴。法国政府在法文和英文的同等地位方面,它是坚持不让步的,阻止了英文在世界上一语独大的局面,使大家看到了语文多样性的重要性。例如,法国政府长期以来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必须要会讲法文。如没有这种执著的精神,现在联合国很可能只使用英文,其他几种正式语言的使用率也会降低。   追求各语言平等是联合国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每到农历新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都会用中文向全球华人拜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也经常举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人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理解。   2010年,联合国第一次庆祝中文语言日,旨在加强六种官方语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联合国中文职员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在提高自身工作质量的同时,努力吸引更多人学习中文,了解中文,弘扬中华文化,为中文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不懈奋斗。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46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利比亚未来由利人民自决!
热度 1 yangyingguo 2011-3-30 10:05
新华网伦敦3月29日电(记者康逸张越男)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29日在英国首都伦敦闭幕。与会者表示,利比亚的未来将由利比亚人民自决。 英国外交大臣黑格代表与会者在会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声明说,今天任何与会者都不能决定利比亚的命运,利比亚人民将决定他们自己的未来。 黑格说,与会者认识到所有利比亚人需要聚集到一起推动政治进程,“我们呼吁国际社会支持这一进程,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将在这一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黑格说,为推动利比亚政治进程,与会者同意建立“利比亚联络小组”,为国际行动提供领导和政治指导,为协调对利比亚的国际反应提供一个论坛,并与利比亚各派建立起联系。卡塔尔将召集第一次小组会议,随后将由相关国家轮流担任召集人。 声明说,与会者重申全面、迅速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970号和第1973号决议的重要性。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伊斯兰会议组织秘书长伊赫桑奥卢等40多位国际组织和国家代表出席此次会议。俄罗斯认为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已超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范围,因而没有参加此次会议。 联合国安理会于2月26日一致通过第1970号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及其家庭主要成员出国旅行,并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本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973号决议,同意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及其聚居区免受军事威胁。以法国、美国和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自19日开始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
个人分类: 新闻快递|1856 次阅读|1 个评论
前车之鉴-卡扎菲利比亚给中国的三个教训
热度 1 冯用军 2011-3-27 15:07
转自: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31881.shtml 第一个教训是,这个世界实际仍是一个无政府状态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在深入研究国家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变革的规律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但是,国家的产生也代表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告别了混乱状态中的动物社会,毕竟国家在代表阶级统治的同时也提供了秩序这一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产品。相对于国内社会,国际社会却没有任何共同政治权威、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维护共同体的暴力机器。国际社会仍旧是原始的混乱的,与动物世界本质上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强大永远是亘古不变的硬道理。联合国与曾经的国际联盟,充其量只是世界大国力量平衡的工具,而在世界大国力量天平失衡之后,即便这样的工具也仅仅剩下形式上的意义。以联合国的名义或许可以获得更多的道义力量,但是,抛弃联合国的单边主义却也一样是道义的,毕竟,力量没有道义或邪恶之分,而强权似乎就是公理和正义。3月17日的联合1973号决议中, “采取除派遣地面部队以外的任何必要措施”,恰恰提供了无政府状态下的世界大国执行公理的合法借口。在这样一个道义的借口下,美国政府3月19日公开向利比亚军队提出“四点要求”,即必须立即停火,必须停止包围驻守班加西(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的反对派,必须恢复供应水电和天然气,以及必须允许利比亚人民接受人道主义救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要为政治服务。利比亚最大的政治是石油为核心的资源政治,而卡扎菲将石油合同分散承包给美英中印埃等国则是最不讲政治的表现。无政府状态世界下的卡扎菲的利比亚,永远只有被执行政治的权利,没有自主选择政治的权利。 第二个教训是,军事力量代表的国家硬实力才是保证国家利益的真正高效手段。卡扎菲名副其实的当了一回中国的老师,让中国又一次领略到了国际政治的残酷性和非道德性。即便美英法等国对卡扎菲公开表达不满甚至准备推翻卡扎菲,卡扎菲却绝对不敢公然撕毁利比亚与西方石油公司的合同。中国则不同。3月10日,利比亚突然不加以任何解释取消了向中国供应的200万桶石油,而中国购买公司的油船已经到位利比亚。卡扎菲迁怒于中国,理由或许为安理会1970号决议中国投了赞成票,更深层次的理由则为卡扎菲可以放心的蔑视中国。卡扎菲卖石油给中国是中国有求于利比亚是中国需要感激利比亚,而卡扎菲卖石油给西方则是不得不卖则是利比亚求安于西方。国际政治的潜规则同样还是西方的利益加实力的政治规则,只不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最适用于无政府状态中的国际政治。在国际政治中,保护利益的手段必须是军事力量为主体的硬实力,绝非经济依赖或道德说教或历史情感或法律法规,不然,贸易合同和资本投资往往遭遇政治风险迅速失效。 第三个教训是,任何时候都不应放松国家的军事能力建设。卡扎菲在1969年军事政变上台以来,其领导的利比亚积极向前苏联靠拢,因此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大幅下落。美国总统里根曾形容卡扎菲是一条用“恐怖统治”威胁全球安全的“疯狗”,利比亚更是被美国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进行制裁。2003年,在英国的牵线搭桥下,西方与利比亚关系逐步恢复,之所以未全面恢复的原因则是,卡扎菲坚持发展包括核能力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时候,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发挥了重要作用。布莱尔为卡扎菲争取到了西方与利比亚全方位合作的各种保证,代价则是利比亚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据相关资料,布莱尔曾以“朋友托尼”的落款,给卡扎菲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亲切的称呼卡扎菲为“亲爱的穆阿迈尔”,积极劝说卡扎菲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情的结果是,卡扎菲相信了西方政治家的安全承诺,放弃了有关军事能力建设并接受国际社会的武器核查,而8年后的今天,卡扎菲则被西方政治家逼到了穷途末路,连维护国家统一的权利都已经被彻底剥夺。。这个时候的利比亚的国防力量,除了老旧的苏系飞机坦克防空炮,似乎没有让西方国家担忧的任何值得说道的武器。卡扎菲自废武功,悲乎。卡扎菲熟谙操控内政之术,却把握不住国际政治的核心游戏规则。在利益面前,国家间条约都会成为一张废纸,何况口头的甜蜜承诺。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西方以利益为中心的实用主义的政治规则。这个规则无须人道主义或理想主义或别的主义加以任何的修饰,是赤裸裸的,直白,易于各方理解,富于高效率。西方政治家也从没有将这样的实用逻辑与仁义道德扯上关系,政治终究与积善行德、以仁服人不是一码事,政治不能用高尚和道德进行定义。政治的目标永远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列宁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曾以实用主义的简单逻辑告诫苏共党员:“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社会主义的苏联要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处发展,必须学会资本主义国家“利”字当头的思维方式,只是所站立场有别罢了。就国家间政治而言,利益加保证利益的实力才是国际斗争的本质。奢言“义”耻言“利”,只是人类社会摈弃人性自私后的一个遥远的梦想,而卡扎菲的利比亚,似乎正在成为西方利益加实力逻辑指引下的新的牺牲品。        无政府状态下的这个世界,终究还是一个群“狼”政治的世界,不谙狼语的结局是可悲的。
个人分类: 世界竞争力研究院|18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让导弹再飞一会-人权高于主权论?
热度 7 冯用军 2011-3-25 13:01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 一、主权与人权:内涵与发展 人权与主权关系问题的提出是20世纪中期的事。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概念是由法国16世纪法学家让.博丹(1530—1596)最早明确提出来的。他给主权的界定是:“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力。”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通过后,主权原则被确立为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 人权概念产生后,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国内管辖事务。随着联合国的成立,人权从国内领域走向国际领域,一些西方学者从人权的国际保护角度开始提出了“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但是,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这些观点没有进入西方思想界和政治界的主流。 20世纪90 年代,美国理论界正式形成了“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 克林顿在科索沃战争时首次系统提出并实践了"人权高于主权"这一对外政策思想,这是克林顿给莱温斯基(性权高于政权)之外的又一大理论贡献。 由此,人权与主权的关系问题成为国际人权领域中争论最激烈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什么是“人权高于主权论”?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20世纪90 年代在美国理论界最先形成的一种人权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人权不是一国内部管辖的事情,人权是没有国界的。如果一个国家有不尊重人权的现象,别国均可以关心或干涉。二是国家主权应当受到限制和弱化。三是“不干涉内政原则”已经过时,要让位于人权保护这一更高目标。国际社会有权对世界任何国家的人权状况予以关注和采取行动。为人道主义干涉目的而使用武力是符合国际人权法的。 三、人权问题在本质上是属于一国内部的事务 人权高于主权论一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表示坚决反对这一理论。 我国人权理论认为,人权问题本质上是属于一国内部管辖的问题,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是公认的国际法准则,适用于国际关系的一切领域,自然也适用于人权问题。 首先,人权具有国际保护的一面。在联合国成立以前,人权问题纯属内政,因为公民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如何保障这些权利,几乎完全是国内法规定的事项。现在,人权成为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的事项,各国如何对待其公民要受到国际人权法义务的限制。在今天,各国已不能以国内事项为借口反对国际人权保护。 第二,国际人权保护是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基础之上的。一个国家的人权问题主要是靠主权国家自己采取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来解决。未经主权国家的明示同意,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国际监督程序,对该国不发生拘束力;即使成为某项国际人权公约的当事国,也只有在用尽国内救济办法后,国际机构才会受理有关的人权申述。对于这种不“纯属”但“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不干涉内政原则是适用的。它的国际法根据就是《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7款:“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项。”离开了主权国家的尊重和合作,就谈不上人权的国际保护。 人权为什么需要国际保护?因为主权有滥用和失控的可能,而一国大规模侵犯人权,最终会导致国际冲突和战争。国际人权法已经为人类确立了人权的国际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殖民主义不是国内事项,战争侵略不是,国际恐怖主义不是,种族歧视、灭绝种族、贩卖奴隶不是,对于这些大规模侵犯人权的行为,国际社会都应当进行干预和制止。我国从90年代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已派出了多批维和警察等。 既然国际人权保护如此重要,为什么又反对“人权高于主权”论?客观地讲,一些西方学者主张人权高于主权观点,是出于理想主义,出于对国际人权的关心,同西方政府的人权外交政策是有区别的。但是,当我们谈论人权与主权关系时,要考虑到我们面对的国际政治现实是: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事实上是处在不平等地位,有力量干涉的只有大国强国。 在现实中,西方的人权干涉推行的是双重标准。面对大国滥用国际人权保护的可能,对于小国弱国,主权是一个生存的概念,否定了主权就否定了国家平等的重要基石。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有长期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历史,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处于相同的地位,对主权非常珍视。1999年,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在联合国大会代表非洲国家发言指出:“主权是我们防止出现不平等规则的最后防线”,如果抽象地谈论人权高于主权,就会为大国侵犯小国打开了方便的大门。 第三,反对借人道主义,干涉别国内政。西方的人道主义干涉是与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相违背的。从实践来看,西方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是有选择的,实行的是双重标准,巴西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针对人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向西方国家提问:“为什么某些困境引起频繁地使用某些手段,而另一些困境却没有要求这种情况呢?”发展中国家认为,西方的人道主义干涉记录表明,那些有能力干涉的大国并不是国际人权的真正保护者,并警告西方不要干涉自己的事务。 第四、西方人道主义干涉和联合国授权的维和行动与国际人权保护,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人权白皮书指出:“对于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行为,诸如由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外国侵略、占领造成的粗暴侵犯人权行为,以及种族隔离、种族歧视、灭绝种族、贩卖奴隶、国际恐怖组织侵犯人权的严重事件,国际社会都应当进行干预和制止,实行人权的国际保护。”对于这种国际人权保护,我国是支持的,并参与了这种国际行动。中国认为,国际人权保护和维和行动的合法依据并不是来自人道主义干涉理论,而是来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四、人权高于主权的危害与美国阴谋 美国提出“人权高于主权”实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如果人权高于主权,那么任何国家都可以借口人权问题去打其他国家。其中,南斯拉夫就是个例子,美国、北约、欧盟借南斯拉夫塞族和阿族之间的民族冲突,认为塞族人权没有保证,于是出兵攻打南斯拉夫,最后把它拆得四分五裂。如果他们以最近新疆事件为借口,就可以出兵打中国了。当然,等我们强大了,可以借口美国有色人种人权受侵犯,攻打美国。只是我们还没有强大到那种地步,人权高于主权还只是为西方国家做借口用。 科索沃战争的直接起因是南联盟拒绝在美国一手拟订的关于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方案上签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认定南联盟在之前的科索沃冲突中对阿尔巴尼亚族的镇压严重侵犯了人权,于是在未经联合国批准的情况下悍然发动对南的大规模空袭,并成功的使南撤出科索沃驻军,科索沃得以高度自治。一直被西方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不久后倒台,代之以亲西方的科什图尼察。米氏并北遣送海牙受审,前不久在监房死亡,可悲、可叹。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希望通过北约在全球树立霸权权威、推广强权政治的一种必然,同时也为当时全球热点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增加了助推力。(但随着欧盟凝聚力的提高,美欧在北约内部的利益分歧不断加剧,伊拉克战争德、法与美国的关系一度很尴尬,虽然近来有所改善,但也是皮笑肉不笑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已不依托北约了。) “人权高于主权”思想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强权主义。这种思想完全抛弃了国际法,只要美国愿意就可以以人权的借口肆意侵犯他国主权而无须顾虑国际法,这与美国强烈希望凭借起无与伦比的国力维护其全球战略安全和利益、建立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思想相吻合。 每个国家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权问题,特别是民族矛盾和经济、社会落后的地区情况更为严重,这就为美国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围绕人权与主权关系问题的争论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它是当今世界东西南北矛盾在新形势下的一种综合反映。从国际人权的实践看,人权和主权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不能抽象地谈人权与主权的关系。霸权主义存在使国际人权保护复杂化了。当代,人权原则、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都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自冷战以来.人权问题一直是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维护其全球霸权和利益的主要借口。 来源: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1102181.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704605.html?fr=qrlcid=196index=1fr2=query
个人分类: Politics Review|3294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