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联合国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联合国

相关日志

[转载]入联
dongzg101 2011-9-27 05:10
http://view.news.qq.com/zt2011/palestine/index.htm
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WHO 2011—2015年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毒/艾滋病战略
xuxiaxx 2011-9-23 08:24
简介 第六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要求世卫组织总干事制定2011-2015年世卫组织艾滋病毒/艾滋病战略。该战略已于2011年5月提交给世界卫生大会。 该战略: 基于“三五”行动所取得的成就和所积累的经验,以及世卫组织2006-2010年艾滋病毒/艾滋病普遍可及计划的五个战略方向; 充分考虑全球艾滋病毒、卫生和发展的总体架构,包括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战略和成果框架,以及实现“普遍获得”和《千年发展目标》的承诺; 确认现有的和已达成一致的全球具体目标,动员各国制定至2015年的积极的艾滋病毒/艾滋病应对工作计划; 指导各国优先加大对艾滋病毒应对和其他更广泛的卫生工作的投入; 就世卫组织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以及内部相关部门开展协调一致的活动提供框架。 2011-2015年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毒战略草案与正在制订中的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1-2015年战略保持了密切协调。 2011-2015 年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毒战略草案 广泛协商 世卫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协商,所有重要的合作伙伴(包括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和其他多边机构、捐赠方和发展机构及行动、民间社会、非政府组织、科技机构和网络以及私立部门)均参与了2011-2015年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毒战略的制订。 2011-2015年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毒战略,供外部咨询用 pdf, 895kb 有关咨询的更多信息 - 英文 转载自: http://www.who.int/hiv/aboutdept/strategy_consultation/zh/index.html
1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自联合国的任命邀请
热度 4 book 2011-9-21 21:54
邮箱每天都收到很多垃圾邮件。我一直不太清楚这些垃圾邮件是怎么来的,发送者从网上搜索到我们的邮件地址?抑或是他们像发送垃圾短信似的用排列组合的方式?Anyway,反正垃圾邮件是怎么都拦不住。 相当一部分垃圾邮件看标题就很无趣,不过好像中文垃圾邮件和英文垃圾邮件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中文垃圾邮件大多是什么“激励员工”“管好员工”“技能培训”之类的,真不知道为啥这些人非要认为员工就那么需要管理。英文垃圾邮件呢,大部分则是告诉你他有一大笔钱,需要你帮忙托管,或者合作经营之类的。 但有时候,有些垃圾邮件会挺有趣,让你觉得好玩。比如下面这个。 发件人:United Nations 主题:Appointment Dear Professor, You are directed to send your Bio-data to the United Nations screening committee for consideration of Appointment. Regards Screening Committee United Nations united.nations.appointment@usa.com 居然是联合国发来的邀请,还要考虑给我什么任命。垃圾邮件也有点意思吧。然后落款那个邮箱域名也挺好玩,usa.com。
2656 次阅读|6 个评论
纪念第30个国际和平日
fqng1008 2011-9-21 08:50
   联合国大会于1981年通过第36/67号决议,将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二联大开幕的日子定为世界和平日。第一个国际和平日定于1982年9月。2001年,联合国大会全票通过第55/282号决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非暴力和全球停火日。联合国呼吁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还号召通过针对和平问题展开教育和公众宣传纪念国际和平日。去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青年与和平和发展”为主题呼吁全世界的青年人为争取和平而奋斗。 诺贝尔和平奖与联合国有着密切的关系,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60多年来共10次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其中一个机构,即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曾两次获得这项举世闻名的褒奖。有两任秘书长,即科菲·安南和达格·哈马舍尔德,因为开展的工作而从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获得这项殊荣。联合国最近的获奖人是穆罕默德·巴拉迪,他在获悉自己获得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时发表声明说:“我认为这项奖励将使我自己和我的同事们更加坚定决心,继续把真相告诉权力者,继续表达我们的心声。我们只是希望保证,我们的世界将继续安全无虞,充满博爱,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同样值得期待...... 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国际和平日致辞”(2010年9月21日)   今天,我们纪念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日,一个专为致力于停火和非暴力而设的日子。和平至为珍贵,必须得到扶持、维护和捍卫。   正因为如此,每年的国际和平日,我都要在联合国总部敲响和平钟。也正因为如此,每天,我都在为和平而工作。我在对立双方之间进行调解。我提请警惕对和平的威胁,既警惕显而易见的威胁,也警惕那些时隐时现的威胁。我倡导宽容、公正和人权,并大力宣传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和睦相处。   今年的和平日是属于年轻人的。本月适逢国际青年年开始,主题是对话和相互了解。这一主题抓住了和平的核心。   如今的年轻人对全球多样性并不陌生,在一个相互连接的世界中游刃有余。但他们也易受极端势力的影响。因此,我要对各国政府和我们的合作伙伴说的是:让我们为年轻人更加努力,让我们给他们一个和平与宽容的世界。   我要对所有年轻人说的则是:请与我们站在一起,帮助我们为和平而工作。你们年轻人失去耐心了,因为你们看到你们的长辈未能阻止贫穷和饥饿、不公正和有罪不罚、环境退化等现象年复一年地顽固存在。   距离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目标日期仅剩5年。在此之际,我请所有人,不分老少,都来帮助我们寻找解决这些全球问题的全球办法。交流你们的计划和想法,带着创意和激情行动起来。帮助我们为所有人的和平与繁荣而奋斗。 (附:今天才知道9月21日还是“世界老年痴呆日”,是国际老年痴呆协会1994年在英国爱丁堡第十次会议上确定的,不是联合国确立的。每年在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要举办这个宣传日活动,宣传日有许多患者、照料者、家属及科学家、临床医生参加,其目的是要对广大的群众宣传、普及对老年痴呆病预防的知识,使全社会都懂得老年痴呆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获 联合国 合法席位
dongzg101 2011-9-17 21:15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获联合国合法席位 2011年09月17日 01:5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41745 人参与 141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中新网联合国9月16日电 (记者 李洋)第66届联合国大会16日以114票赞成、17票反对、15票弃权的结果,同意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作为利比亚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 联合国接受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使得其领导人贾利勒下周有机会出访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并将可能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国际政要举行会谈。 消息人士称,此前被卡扎菲罢免的前利比亚驻联合国代表沙格拉姆(Abdulrahman Shalgham)有可能继续担任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驻联合国代表。 利比亚当局武装日前控制的黎波里后,卡扎菲的行踪依然不明。国际刑事法院依然维持对卡扎菲等人的逮捕令。 继法国总统萨科奇和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利比亚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也于16日抵达的黎波里,对利比亚进行访问。几位国际政要都和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领导人讨论了战后重建等问题。 另悉,在目前仍由卡扎菲余部控制的城市拜尼沃利德,当局武装部队仍与卡扎菲残余部队紧张对峙。由于拜尼沃利德城内的抵抗激烈,当局武装16日暂停了进攻。 相关专题: 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 相关新闻: · 联大投票决定将利比亚在联合国席位交给全国过渡委 ·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获得联合国合法席位 · 利过渡委武装攻入苏尔特 与卡扎菲部队展开激战 · 卡扎菲家乡苏尔特激战正酣 利执政当局武装攻占机场 · 利过渡委部队攻入疑似卡扎菲藏身地拜尼沃利德 · 外交部:中方愿为利比亚重建发挥积极作用 PN006
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机器人的时代
dizhishidai 2011-9-9 22:47
方兴东去参观富士康工厂,被震撼,回来和我们分享。 富士康的招聘流程是这样的: “你出来几年啦?干过什么啊?” if:“我出来3年了,在xx厂干过xxx” then:“很好,回去等通知。下一个” 如果回答是:“我初中没毕业,刚出来,什么也不会,现在住的地方也没有……” 那么:“去后面报道吧,培训后上班。” 富士康的人力资源,每年负责打造10万机器人。 什么叫机器人? 父母养到18岁,有大脑可以接收指令,有四肢及灵活的五指可以根据指令进行操作。 这种机器人很好,有人体的自修复自癒合能力。不用上油除尘维护保养,只需中午提供40吨大米,10万机器人下午可以再工作4小时。 联合国对全球的26个国家地区的儿童进行了横向测试。 中国儿童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中国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世界倒数第一。 中国儿童是什么人? 是机器人。 我们的父辈,大规模出现机器人。 在他们的年代,拥有自我追求是“个人主义”,个人喜好是“小资产阶级情调”。早请示晚汇报组织生活,占据一个人所有的时间。 没有人谈自己,没有人谈个人感受。 大家用口号来完成对话。 用口号挑起所有的情绪,用口号镇压所有的情绪。 后来,中国就进入机器人的年代。 在2011年的某天,你在北京、在青岛、在杭州、在广州、在成都。你看到的是一样的城市。一模一样的写字楼,一模一样的立交桥,一模一样的住宅小区。 某天,我又一次在某个城市毫无特色的钢筋水泥丛林里乏味穿行,听到广播里说,某贪官又被抓获了,从水塘里挖出他埋在其中的多少多少现金。 我好像突然理解了中国的房地产为什么这么热了。 因为我们没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除了买房子,盖房子,想不出来其他的事情。 把钱给詹姆斯卡梅隆,他会让你看到,你从来没想象过的东西。 把钱给乔布斯,他会让你体验,你没有想象过的使用感受。 贪官贪到钱,基本上用途有三:埋起来,送出去,买房子。 哑然失笑,又很寒冷。这么爱钱,钱给了他,却全无增值。 中国的贪官繁忙的一生,盖房子,赚钱。赚到钱,埋起来,送出去,买房子。再盖房子,再赚钱…… 在机器人的努力建设下,古朴大气的北京、童话色彩的青岛、优雅斯文的杭州、闲适斑斓的成都,变成了同一个样子。 于是,那些没有被建设掉的局部,成了观光旅游的景点。 今日我们去购票参观的古镇古村,曾是中国农民的日常生活。 埃米尔·路德维希说:一个时代的重要性完全取决于它留给后人的东西。 这60年,我们的建筑,有哪一个会让200年后的中国人购票参观,然后因为它的美徘徊不已? 所幸的是,人类的比重还是越来越大了。口号越来越不能代替思考了。 人类不是机器,幸福感不是完成数字。 不过,生活在机器人时代的人类,还是需要应对三个问题 第一,自己是继续作为一个有情感,有爱意的人类,还是成为机器。 第二,配合应试教育,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老师喜欢的机器人,还是保持自己孩子是个有好奇心和独立情感的人类。(代价,他可能不那么被学校待见) 第三,如何和机器人共处,而不被它碾为肉酱。
个人分类: 折光|1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难学的汉语~~
RonghuiLiu 2011-8-30 12:2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十大难学语言中,汉语名列榜首。想想我们都学会了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了,你还怕别的吗?    世界上最难学的十大语言排行(联合国公布)   NO.1-汉语(中国)   NO.2-希腊语(希腊)   NO.3-阿拉伯语(阿拉伯)   NO.4-冰岛语(冰岛)   NO.5-日语(日本)   NO.6-芬兰语(芬兰)   NO.7-德语(德国)   NO.8-挪威语(挪威)   NO.9-丹麦语(丹麦)   NO.10-法语(法国)    当一个人听不懂另一个人在说啥的时候,他会怎么发牢骚呢?   各国群众纷纷表示:   英语:“It is Greek to me!”(“简直就是希腊语!”)   南非语:“Dis Grieks vir my!”(又是希腊语)   拉丁语:“Graecum est; non potestlegi。”(还是希腊语)   葡萄牙语:“E grego para mim。”(继续希腊语)   波兰语:“To jest dla mnie greka!”(仍然希腊语)   但是波兰语也有另一种说法:“To jest dla mnie chinszczyzna!”(汉语)   荷兰语:“Dat is Latijns voor mij!”(拉丁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说法,另外倒霉的还有汉语和西班牙语)   那么被大量群众围观的希腊语又是怎么来表示这个意思的呢?   希腊语:“μου φαινεται κινεζικο”(“听着就跟汉语似的”)   然后汉语开始惨遭围观:   希伯来语:“Nishma c’moh sinit!”(“它听起来像汉语!”)   罗马尼亚语:“Parca e Chineza!”(“看着像汉语!”)   俄语:“Это для меня китайская грамота。”(“对我来 说这就是个汉语文献。”)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To je za mene kineski。”(“对我来说这是汉语。”)   据说汉语还被另外的语言围观了,但是找不到具体说法,包括:爱沙尼亚语,弗勒芒语,匈牙利语,瑞士德语,塔加路族文   还有些语言同时围观了汉语和其他语言:   芬兰语:“Onpas Kiinalainen jutuu!”(“这都什么汉语似的玩意儿啊!”)   芬兰语:“Se on minulle taytta hepreaa。(“这对我来说就是希伯来语。”)   希伯来语也经常被围观:   法语:“C’est de l’hébreu pour moi。”(“对我来说这是希伯来语。”)   德语和捷克喜欢围观西班牙语:   捷克语:“To je pro mne Spanělska vesnice。”   德语:“Das kommt mir spanish vor。”   那么西班牙语围观谁呢:   西班牙语:“Para mi es chino。”(又是汉语……)   意大利语围观土耳其语:   意大利语:“Questo e turco per me。”   土耳其语围观阿拉伯语:“Anladimsa arab olayim。”(“我能听懂的话我就是阿拉伯人了。”)   阿拉伯语围观波斯语:“Kalam ajami。”(“对我来说像波斯语。”)   波斯语围观土耳其语:“Turki gofti?”(“刚才你说的是土耳其语?”)   然后有一些语言实在不知道围观谁才好了,就:   保加利亚语:“Tova za mene sa ieroglifi。”(“我看这些像象形文字。”)   丹麦语:“Det er det rene volapyk for mig。”(“对我来说这纯粹是沃拉普克语。”   这句话太强了,我去google了一下才搞清楚:沃拉普克语(Volapük)是人工语言较成功的第一个,是世界语的先驱。)   最后是最强大的一个说法:   汉语:“简直就是听天书!”   只有上帝才能制服汉语了……
2076 次阅读|0 个评论
院士和院士制度的异化(六)—袁隆平四评院士
热度 4 husherong 2011-8-28 02:38
在当代中国科技界,其某方向科研成就无与伦比的人物之一,袁隆平院士算一个。 1981 年,他获得 1949 年以来第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特等发明奖; 1991 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5 年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 年,我国发射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 “ 袁隆平星 ” ; 2001 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 年 , 袁隆平和非洲水稻专家蒙蒂·琼斯博士同时获得世界粮农组织颁发的世界粮食奖; 2007 年 4 月 29 日,袁隆平在美国华盛顿被正式授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 就是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与荣誉的人,在评审院士的时候,也是经历了四次磨难才得以评上。 1991 年 5 月,湖南省政府提名推荐袁隆平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当年生物学部新增的学部委员有 34 人,袁隆平榜上无名。 1993 年 5 月,湖南省政府第二次向中国科学院提名推荐,仍未被评上。 1994 年 6 月,中国工程院在北京成立。 中国工程院成立后,湖南省政府于 1994 年 11 月再次上报袁隆平,结果,袁隆平还是榜上无名,无缘成为中国工程院由 96 人(其中 30 人为中科院院士)组成的第一批工程院院士。 1995 年 5 月,湖南省政府第四次向中国工程院申报袁隆平, 1995 年 10 月,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网络上有各种说法: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说:按当前标准袁隆平评不上副教授。 袁隆平评不上院士的原因之一,说是:有 2 位权威的老院士。他们认为水稻没有杂交优势,并发了论文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与他们观点不一样的袁隆平,自然就很难评上院士了。 后来,由于李鹏总理的过问,才得以于 1995 年评上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 年 3 月 14 日 下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有网友指出,袁隆平没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却获得了筛选条件更为严格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称号,能否从这一现象中反思一些什么? 路甬祥个人认为,袁隆平完全有资格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只不过是一个历史上的误会。 这种误会,今天还在延续着吗?!
437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展望未来全球水产养殖业
xushui 2011-8-16 13:01
针对人们对鱼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量,水产养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的方法。丹尼尔·克里塞在本文探讨了鱼类养殖户未来将遇到的挑战,这也预示着到2030年端上人们餐桌上的到底是什么。 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现如今,超过5000万吨的水生动物被圈养在水下的网箱或者是池塘中,它们被聚集在一起喂养,偶尔会给它们投饲一些抗生素,最后挑选出符合条件的,将其运往世界各地,以满足人们对鱼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量。水产养殖正成为世界上提供食物最快的部分。 从以金枪鱼腹部衰败的肌肉脂肪做成的最昂贵的日本寿司,到经过加工煎制而成的罗非鱼鱼片,养殖鱼类变得愈来愈普遍,甚至消费者也没察觉出他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中那微妙的改变。 二十世纪70年代,全世界只有6%的食用鱼来自水产养殖。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两年一次的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报告上个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06为至,这个比例差不多已经上升到了50%。 为了满足世人对鱼类资源的需求,水产养殖必需保持这个增长趋势并继续发展下去。粮农组织渔业资源的一位高级政府官员RohanaSubas inghe解释说,“这个原因很简单,即就是,未来我们已经不可能再从海中获得足够的鱼类了。” 现在对2030世界人口的预测是将超过80亿。这样的话,即便保持现在的消费率,按每个人每年消耗17千克鱼类计算,也还有2900万吨鱼类的缺口。与此同时,粮农组织认为现在有大概一半的鱼类资源已经被完全开发了,另外差不多30%的鱼类资源已经过度开发,消耗殆尽了或者是正在恢复当中。 结果,水产养殖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使鱼肉的风味变了。虽然很多消费者公开表示不喜欢养殖的鱼类,声称它们乏而无味,不是自然而成的,但在选择就餐时,他们还是宁愿选择让人厌恶的养殖而成的鲑鱼,而放弃在深海中新鲜打捞的海蜇或磷虾。 迈克尔·鲁维诺是马里兰州银泉市国家海洋与大气局水产养殖规划项目的经理,他表示,“现在就只有这么多的野生鱼类资源了。”以后对鱼类的需求绝大多数只能通过水产养殖业来解决了,但这也要依赖于科学技术能给予这个行业多大的支持了。肉食性鱼类如鲑鱼和鳕鱼很受市场欢迎,并且价格也较高。但是它们同样也是以鱼类本身为食的,这也是对世界的一个威胁。然而罗非鱼这种杂食性鱼类,就相当容易饲养。作为一种生长最快的水产养殖种类,罗非鱼代表了水产养殖业的未来。 从水田到池塘的养殖 几千年以前,中国就有了水产养殖业。人们将鲤鱼放到池塘或者稻田中任由其生长,到一定时候再收获它们。这种被动的田园式养殖方式并没有尽力去饲养这些动物,然而这种养殖方式现在仍广泛存在着。中国出产了占世界比例67%的海产品产量,而大部分鲤鱼又都是靠这种技术含量低的养殖方式。 理查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具有鱼类养殖技术发展里程碑意义的养殖场——Hoeietoun养鱼场。它离理查兹的研究所也很近,这个养鱼场始建于1800年,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个地主修建的,如今这里仍然是一个商业农场。Hoeietoun养鱼场由砖块砌制而成,坐落在一个缓坡上,现在里面养殖了很多的褐鳟,它们正等待着投料,它们聚集在这个湖里主要是为了供人们垂钓。当这些鱼生长到了所规定的大小,它们就会通过一个连接管道被送到下一个池段进行养殖。 Hoeietoun养殖鱼场的人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以及更多的利润,开始求助于某些科研院所,就像理查兹所领导的水产养种研究所。这些研究中心一开始运用的是兽医学慢后来融合多更多的学科,从生态学到遗传学,他们确实帮助养殖户增加了产量且效果显著,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Hoeietoun这个古老的田园式养鱼场所在的位置与水獭以及苍鹭的栖息地相互冲突,这表明了养殖环境的不和谐。这种情况与现代工厂化养殖场相当不同,后者能在离海岸几英里的海区进行网箱养殖,或者在陆地上用水池大量养殖。 水产养殖中最戏剧化的变化恐怕是虾类在东南亚爆发性的养殖。由于对虾的高需求量以及外商的投资,促使菲律宾有超过10.9万公顷的红树林被砍伐,这些沿海滩涂都用来养虾了,粗略估算,这个国家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沿岸土地都被开垦用做养虾了。 此外养鱼场每天所投放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废物中含有较高的氮和磷,能引发养殖水体中大量的植物和藻类繁殖,一旦这些藻类死亡,一些细菌就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以分解这些藻类,这就会导致养殖水体中的养殖动物因缺氧而死亡。 这些由养殖所引发的环境效应与水产养殖的初衷相违背,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宣称世界很多地方的水产养殖发展都威胁着人类的将来。作为回应,养殖户也在积极询问研究人员海洋环境对废物有多大的自净能力。但是养殖的鱼类不可能一直替代捕捞的鱼类:很多养殖种类还以捕捞的鱼类为食,尤其是碎加工后的鱼粉和鱼油。 据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2006年水产养殖业消耗了56%的世界鱼粉制品(300万吨)和87%的鱼油制品(80万吨)。来自夏威夷海洋生物研究所阿尔伯特·塔科博士的最新研究显示这些消耗量还更高,分别是370万吨鱼粉以及84万吨鱼油。虽然只是较小一部分野生鱼类供养殖鱼类食用,且这也使全球总的鱼类捕获量保持平衡,但如果开展鱼类养殖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对海洋过度捕捞的压力,那么以上这种情况还是问题的关健所在。 针对人们对鱼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量,水产养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的方法。丹尼尔·克里塞在本文探讨了鱼类养殖户未来将遇到的挑战,这也预示着到2030年端上人们餐桌上的到底是什么。 兰道夫·理查兹坐在一家普通的家庭式餐厅里,这离他工作的英国斯特灵大学的研究所很近,此刻他正以一种内行的眼光扫视菜单上所提供的海鲜类食品。 他说:“这些鲑鱼应该是在奥克尼养殖的。”奥克尼是苏格兰大陆以北的一个群岛。“而这些真鲷应该来自希腊。”接着,这位斯特灵大学水产养殖研究所的所长揭示了一个大多用餐者没有察觉到的秘密:养殖的鱼类无处不在。粗略估计,在人类管理下,养殖水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 奇怪的“水生鸡”罗非鱼 罗非鱼的养殖产量全球排名第八,但它的地位上的很快,且被越来越多西方人所熟识。罗非鱼因其快速有效的生长而被冠以“水生鸡”的美誉—面在很多方面,它已差不多是一种接近完美的养殖种类了。这种鱼生长迅速,且不会对生长环境和食物有所挑剔。它们在食物链中占据比较低的位置,所以它们的鱼肉中几乎不可能富集汞,而对于某些食肉鱼类来说就富集汞就是很普遍的了,并且罗非鱼的味道也很爽口不惹人厌。 虽然高容量的罗非鱼养殖曾经导致其繁殖过快且性成熟个体较小,但运用杂种繁殖或者激素可以孵化出单一性别的个体,这就有效解决了制约种群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罗非鱼的产量已从二十世纪70、80年代的几乎没有,到2007年全世界养殖产量超过200万了。 这些“水生鸡”也和其在陆地上的同名种类一样,很多鱼类的狂热爱好者认为其风味不佳、无处不有而蔑视。西方人喜欢处于食物链较高位置的鱼类:尤其是鲑鱼,金枪鱼和条纹鲈。这些种类与处于低端的罗非鱼相比,口味更纯正,而且它们能卖很高的价钱,所以养殖户也希望这些养殖种类能一如既往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转基因鲑鱼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养殖户用类似于草食性鱼类的饲料去喂养那些肉食性鱼类。鲑鱼是养殖比重最大的肉食性鱼类,它的饲料中最少添加了25%的豆粕,而且只有在其生长的关键时段才会添加鱼粉和鱼油。 西班牙马略卡岛地中海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Car losDuarte表示:“虽然它们看起来像鱼,其实它们和猪更相似。” 有些鲑鱼还被喂以更多的豆粕,这种结构的饲料会降低鲑鱼体中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多寡会影响到鲑鱼的风味,这也正是鲑鱼的主要卖点,正在准备的解决方案包括,通过转基因作用在大豆等农作物中加入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序列,也可以用同样原理作用鱼体本身。布莱克斯堡佛吉利亚理工大学水产学和野生动物学科的带头人EricHallerman说,像快速成熟这种特性可以通过选育方式来导入基因。而其他的特性就比较难保留下来,比如说抗病性,除非求助于转基因作用。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正在考虑通过一个草案,即将太平洋大鳞大马哈鱼体中的生长激素编码基因转接到大西洋鲑相应基因序列上。添加这种基因后,可以使大西洋鲑的上市时间缩短1/3~1/2。但这个决议已经讨论很久了,却还没有任何快要结束的迹象。这个草案的负责人Hallerman说:“我想我们把最终报告(有关于生态风险评估)呈交上去了以后,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才会批准吧。” 此外,这个草案中还有其他的费用要考虑,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经过转基因的鱼类和其他转基因生物一样,要和野生种类分开,因为它们可能会和本地鱼类竞争资源,也害怕它们会将转基因传到野生鱼类中。 为了避免以上那些问题,Haller man表示,这些转基因的鲑鱼只能在陆地上的池子里面饲养。而现在几乎所用的养殖鲑鱼都是在海中网箱放养的,所以这很不利于在陆地上养殖的。 但是,也有某些鱼类养殖团体认为陆地上用池子养殖是最好的模式。在这里,可以运用一系列池子——用于孵化的小型池子到用于养成的大型池子——用泵将水循环使用。可以在这里把鱼养到能送上餐桌的规格。这样也可以避免在海中养殖的太多的不可操控性,使鱼的每个成长阶段都在人们的监管和控制下,这也为上市鱼的健康做了保证。 虽然这套养殖技术需要很多资金,但那些使用这套系统的养殖户已经开始在盈利了。另外,任何有利于室外养殖的条例也会使这套循环系统养殖模式更加吸引人。 “二十年前,人们可能会讲他们不可能用循环系统在陆地上养鱼。十年前,他们可能会说不能用这套技术养出鱼赚到钱。”Hallerman接着说:“十年前,当我说循环养殖技术时人们都笑话我,根本不当一回事,而现在,他们想要给我展示这套技术怎么在电子表格程序中运作。”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深海养殖才是真正的机会所在。绝大多数养鱼场都只能局限于海岸边那些靠近水的地方,而主张“开放式海洋养殖”的人们表示,向海洋走得更远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密歇根大学自然资源和环境学院的JamesDiana说:“一方面海洋有无限的潜力。但另外一方面这也需要很高的费用。这也正是问题的关健所在。 向海洋进军 远海养殖可以解了近海养时所产生的诸多问题:水质好多了,降低了与近岸休闲渔业竟争的矛盾,但是这种开放式的海洋牧场也比较难控制,需要比现在更复杂的设计要求。此外,还有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养殖许可证。比如,在美国根本就没有一个监管体系来批准在联邦水域开展水产养殖,所有的养殖场都被限定在3海里(大概5.6公里)之内,这样就归到了联邦的监管之下。 Rubino说:“我们现在尚没有一个监管机构批准在联邦水域养殖的人们发许可证,很多企业运用近海养殖技术在的远海环境中进行水产养殖,而不再近海区域养殖。”他接着解释说:“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养殖种类或者所有地方,但这确实是一个大家关心,我们急需要解决的事。” 虽然远海开放式养殖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技术比起近岸养殖少了很多问题,但是这也引起了一些环保人士强烈的反对。 在杜瓦迪,这些反对者高举着粮食生产的巨大图片,高呼:“我们不再需要去占据海洋的一大部分用于生产充足的食物。我们已经把这大陆表面积的50%土地转变为农田和牧地了,根本就不需要再不使用10%的沿海海洋来为我们制造食物。” 消费者的需求会推动鱼类养殖不断前进,对于西方国家,他们的主要需求就是海洋肉食性鱼类。但是杜瓦迪的人们说,他们的这些需求也可能随着全球性食物短缺改变:“到时可以选择一些能大量生产的鱼类,或者不再追求肉质中的那种特殊味道了。” Howietoun的养殖场可能在20年后仍然在饲养鲑鱼。附近的那家餐厅可能会继续提供养殖鱼类,还可能有转基因的三文鱼,低端的罗非鱼,池塘养殖的金枪鱼,甚至鲤鱼。 如果谁喜欢吃鱼的话就走运了,因为市场上将有3000万吨的鱼供应了。未来餐桌上的鱼肉不会再来自于海洋中,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海洋。养殖鱼类才是将来的大势所趋。 作为一种生长最快的水产养殖种类,罗非鱼代表了水产养殖业的未来。 “十年前,当我说循环养殖技术时人们都笑话我,根本不当一回事,而现在,他们想要给我展示这套技术怎么在电子表格程序中运作。” 未来餐桌上的鱼肉不会再来自于海洋中,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海洋。养殖鱼类才是将来的大势所趋。 转自看水产网论坛
个人分类: 水产养殖|178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卫生组织对转基因粮食评价是供主权国家参考的
蒋高明 2011-8-12 00:05
蒋高明 2010年2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记者傅勉文章《粮食转基因 世卫组织认为可能对人体无害》。转基因支持者借这篇文章,立即向公众传达这样的信息:世界卫生组织都认可 转基因是健康无害的。其实,在文章发表之前,记者采访笔者观点的时候,我表达的意见是: “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很慎重的,但他们的意见仅是供参考的,他们不能决定每个国家是否种植,如美国加州3县、欧洲瑞士国家全民投票决定不种转基因作物。” 具体怎么操作,要不要种转基因粮食?要不要上市?销售时要不要标识?这是每一个主权国家自己的事情,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仅从科学角度上谈自己的观点。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UNESCO-China MAB)副秘书长,笔者曾与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的官员有过很长的接触,也参加多次各国参加的会议,在这方面是深有体会的。在会上,每个国家的机会是平等的,国际组织是充分尊重主权国家的选择的。 《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客观报道了下面的事实,但题目似乎将这一重大事件——中国是批准将主粮水稻进行商业化种植,玉米在很多地方也是主要食物——的严肃性淡化了。需 要提醒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是使用“可能”二字。因为,转基因历史不长,对其安全性下结论还是为时过早的。    《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其实报道的是一个过期的新闻。文章指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早有认定。2002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转基因 食品的20个问题》,在这份文件中,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不同的转基因生物包括以不同方式插入的各种基因。这意味着应逐案评估个别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并且不可能就所 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发表总体声明。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风险评估并且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此外,在此类食品获得批准的国家普通大众对这 些食品的消费未显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转基因作物分为三类:抗虫害损害、抗病毒感染以及对某些除草剂耐受性。截至2002年,抗虫害或耐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在美国和欧盟获得了批准 ,耐受除草剂的菊苣仅有欧盟批准,耐受除草剂或抗病毒的甘兰型油菜、南瓜属植物、土豆则只在美国和加拿大获得了批准。最近,欧盟也批准了土豆商业化种植,但主要是作为 工业原料批准的。      接受采访时,正在国外参加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会议的国家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首席专家薛达元对记者说:“我基本上同意世卫组织的文件精神。应该说 目前已批准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都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总体说基本上是安全的。但是限于风险评估技术的水平,也只能说基本上是安全的,或者说‘目前可能不会对人体产生危 害’,将来是否会有危害,还不能完全肯定。而且,目前已经风险评估的商业化转基因还很有限,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将会出现大量新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这些新的转基 因未必都是安全的,需要逐个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也就是说,部分转基因目前安全不等于将来也安全;现有的转基因安全不等于今后的转基因也安全。”    基因漂移是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议较大的另外一个焦点。笔者此前对媒体表示,基因交流在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大都发生在相同的种或同属的物种之间。植物和微生物之 间进行基因交流,在理论上讲是零概率事件,否则,生物进化史上早就有了这种基因交流的事件发生。人类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物种,甚至不同生物界(动物、植物、微生物 )之间的基因交流,但对于这样的基因转移,人类不可能不付出安全代价。以转基因水稻为例,科学家希望通过Bt基因合成的毒蛋白饿死害虫,但生存是物种最基本的权利,它不吃 水稻的叶子,就得吃别的植物叶子,或者庄稼或者杂草。但是,其他作物也都转了基因,杂草也通过基因逃逸带了Bt基因,那么害虫只有加速进化而与人类抗衡。其结果是,人类 需加大农药用量而抗虫,这与转基因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中国的转基因研究要顺利进行,透明度也是一大待解决的问题。在目前围绕转基因作物的争论中,转基因技术专家罕有人出面向普通民众全面介绍转基因作物的作用与弊端,薛达 元认为:“主要原因是农业部有关部门将批准转基因商业化搞得很神秘,他们忽视了公众了解转基因的权利。他们总以为转基因技术太专业,老百姓搞不懂。可是越是搞不懂,就 越神秘,也就越怀疑其安全性。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公众参与的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估体系与程序,转基因技术专家要向公众多做技术介绍和优劣比较,并介绍政府是如何组织进行食品安全评估和环境风险评 估的,采取了哪些风险管理措施。不能将公众排除在外。另外,安全的评估体系需要生态、医学、食品科学、法律多方面的专家组成。而目前的格局,专家中三分之二是搞生物技 术的,或者与生物技术有关。      2010年新年前夕,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传媒中心依托新浪博客平台建立了官方博客“绿道”。之所以用“绿道”,是想借“绿”代表生命,代表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范畴,有“道理”、“规律”、“道路”等意思,也与“绿色超级稻”的“稻”谐音,希望就此增加转基因技术的亲和力。华中农业大学认为,公众对转基 因的认知误区,表明我们相关知识的科普工作还有很多欠缺,目前他们正设法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生物技术,培养公众对转基因产品及其安全性问题 的客观公正意识。笔者指出“绿道”的正面宣传是必要的,但转基因是否为“绿色技术”,还不能过早的下结论。 转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其实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就可解决的,这就是召集志愿者试吃几年。转基因食物因为完全是新生事物,按照安全试吃最低的期限,也至少吃十年,而袁隆平 提出要两代人吃没有问题才是安全的。2010年“两会”期间。笔者在《南方周末》“十大民间绿色提案”中,提出了“试吃转基因大米”提案,这个提案遭到了转基因支持者的断 然拒绝。 2010年3月4日,《东方早报》发表文章《对话吴孔明:有些人的质疑是隔行如隔山》,面对记者的问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吴孔明说:我觉得如 果一味地讨论转基因是安全的,或者不安全的都是不可取的。重要的是你对这些产品有没有进行过研究和评估,不能拿空洞的大道理去说。当记者谈到笔者的质疑时,吴所长回答 得更妙:“我觉得隔行如隔山,肯定是”。 对于吴孔明所长的表态,有网友评论道:农业部转委会发放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希望把转基因主粮端上国人的餐桌和笔者提出的“让转基因研究者自己先来试吃转基因产品”, 这两件事本来并不矛盾。国人能吃,转基因研究者为什么就不能吃呢?国人担心转基因大米安全性,转基因研究者信誓旦旦没有问题,为什么不能先试吃几年让大家看看效果?但 要命的是,吴所长认为研究者试吃不可行,直接回绝了这个要求。推广转基因主粮与研究者先试吃不能相提并论,这不是现代版的自相矛盾吗? 我们期待关于转基因食物安全与环境安全方面的真实声音,对此安全性的介绍,要客观表达不同国家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态度、所做出的实验。目前,发达国家美、欧、日、韩、 澳都对转基因食品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如果像国内专家介绍的那样,转基因食品非常健康安全,为什么发达国家不朝主粮里转基因呢?对安全性的质疑,是全世界人民的权利, 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权利。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是全球创新中心吗?
热度 4 秦伯强 2011-7-29 08:59
ANIL K. GUPTA / HAIYAN WANG 几乎每周都会有报纸头条宣称中国在创新竞赛中就要超过美国和其它发达经济体了。这些报道的内容无非就是中国提出的专利申请数量正在上升,中国正在出口高科技产品,西方国家注定要失败等等。 但现实却很不一样。中国确实在创新领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看来很多学者混淆了投入和产出两个概念。 中国在创新领域的投入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2002年的1.1%上升至2010年的1.5%,到2020年这一比例应该能达到2.5%。中国的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总支出的比例也从2002年的5.0%上升至2010年的12.3%,仅仅排在美国的后面。美国的比例一直稳定在34%至35%。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透露,中国在科技研究领域投入的人力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 乍一看,中国创新的“产出”数据也令人印象深刻。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透露,中国发明人在2008年提交了203,481项专利申请。这一数据令中国成为继日本(502,054项申请)和美国(400,769项申请)之后创新力第三强的国家。 然而实际数据并不如呈现在眼前的多。超过95%的申请都是发明人在中国国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绝大多数的中国“创新”只是对现有设计的小修小改。在很多其它情况下,中国专利申请人是在国内对一项外国发明提出专利申请,目的是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下起诉外国发明人侵权。这是因为中国的法律制度不承认外国专利。 另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看看在中国境外被认可的发明数量,即中国发明人向全球重要专利办公室即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专利受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或被上述机构授予的中国原创发明的数量。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就大大落后于其它国家了。 最有力的证据便是看看三重(triadic)专利申请或被授予专利权的数量。所谓“三重”指的是就同一项发明分别向上述三国专利受理机构提出专利申请或被三国机构授予专利权。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透露,2008年(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新数据)中国只提交了473项“三重”专利申请,美国有14,399项,欧洲有14,525项,日本有13,446项。2010年上述三国专利受理机构授予的专利权数量大致也反映了相同的情况。 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占世界的20%,GDP占全球总量的9%,研发支出占全球的12%,但向中国境外的任何一家重要专利受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或被其授予的专利权只占世界的1%。此外,中国原创专利中有一半是授予外资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 创新投入和产出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创新不仅需要新的努力,还需要已有知识的丰富储备。作为科技前沿的新手,中国的机构将需要数年时间建立必要的知识储备。 但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例如,政府为研发项目拨经费的流程依然高度政治化且无效率。决策者明显倾向于政府各部门支持的大型项目,对研发项目的拨款基本是基于政治影响力和关系,而非科学的同侪考评。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最近在为《科学》(Science)杂志撰写的社论中说道,为了获得几千万到几亿元的研究经费,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这是公开的秘密……中国目前的科研文化是浪费资源、腐蚀精神和阻碍创新。 严重困扰中国科研文化的因素还包括重量不重质、以及使用本土而非国际标准来评估和奖励科研成果。结果不仅导致渐进主义蔓延,还造成学术欺诈盛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全部30,078名受访者中有半数都知道至少有一位同事曾有过学术欺诈行为。这样的文化阻碍着严肃的探索并且浪费资源。 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另一个严峻挑战,因为它强调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而非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微软在北京开设了规模仅次于华盛顿雷德蒙研究院的全球第二大研究院,但微软意识到,虽然其招聘的毕业生很聪明,但在从事科研时太被动。通过要求每个中国新员工提出自己想做的项目,微软的研究总监们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中国的科研实验室普遍都是遵循自上而下的体系,微软的方法是个例。 是的,中国在电信科技等一些领域正快步前进。但是整体来看,中国在成为全球创新大国之前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本文作者安纽•古普塔(Anil K. Gupta)为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丁曼(Michael D. Dingman)战略与创业中心主席,以及INSEAD商学院客座教授。王海燕是中印学会(China India Institute)董事合伙人。二人合撰有《企业如何正确制定中印战略》(Getting China and India Right)一书(Wiley出版社,2009年出版)。) 转载地址: http://cn.wsj.com/gb/20110729/opn072510.asp?source=newsletter
1885 次阅读|4 个评论
在哈尔滨与中医专家的学术交流
热度 6 xupeiyang 2011-7-14 12:53
前几天,我去哈尔滨参加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医研究项目成果评审会。会议期间与中医专家进行了交流,专家有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针灸学首席研究员黄龙祥,上海中医药大学段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曹院长,程伟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崔蒙所长,中医出版社刘社长等。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内罗毕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IAC)在今年5月召开的第十次会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中医古籍文献《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3 美国已将针灸列入医疗保险,美国医学界积极引入中医养生、中医治病的理念。 4 日本、韩国西医本科生必须学东方传统医学,而中国的医科大学并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学中医学。 5 听到了不少中医研究的学术观点、看法、意见和建议,都非常好。 6 我谈了对中医信息学研究与发展的认识、观点和建议,与中医学者交流,很受启发,很有收获。
个人分类: 中医药学|2197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从哥本哈根到未来的道路上如何领跑?——发展低碳经济之我见
jiangming800403 2011-7-11 18:00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低碳经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模式核心在于低排放、高吸收,最终目标是实现“碳中和”或者“零碳”,即零排放,尽管“零碳”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社会条件下是不现实的,但作为人类的理念和目标却有积极、现实的意义。它宣誓着人类的发展观开始超越单纯GDP增加的狭隘观念,在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中追寻一种健康的、真正可持续的发展。随着“低碳经济”浪潮的风生水起,一时间风电、光伏发电、智能电网、新能源动力汽车、CCS(碳捕捉与储存技术)、碳税、碳货币、CDM、碳排放交易等概念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当中谁是拯救气候危机的英雄?低碳经济又能给饱受衰退困扰的世界经济带来什么? 风车真能取代矿山与水坝吗? 坦率地讲,目前低碳经济概念虽多,但这些概念在技术上多不成熟,在经济上也缺乏可行性。我国目前水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产业均实现高速增长,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总装机容量目前已居世界第二位;太阳能发电总量也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实现高速增长。2008年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已达8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总量1.72亿千瓦,投运核电机组装机容量910万千瓦,已核准建设核电规模254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2008年达到121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2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315万千瓦,年产沼气140万亿立方米、生物液体燃料165万吨。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前并不可能代替传统能源,这不是人们意识的问题,也是不单纯因为新能源技术上不成熟,性价比低;是由风能、太阳能、潮汐等能源的一些自身特点决定的,主要为分布分散、不连续、不稳定、难储存,这造成了它们不可能成为集中式能源供应系统中的主导力量,否则该系统的能源供应必然是不稳定的。解决新能源不连续、不稳定、难储存的问题,只有建立足够大的储能系统,把多量储存起来,以丰补歉,目前的技术选择只有抽水蓄能电站。 支持核电,至于光伏、智能电网、新能源动力汽车和CCS我感觉是在忽悠,技术上不成熟,问题很多,经济上也不能创造价值、创造利润。当然现代经济,金融垄断条件下的利润或许并不是来自于生产,而是金融投机,硅谷巨头包括著名的微软在90年代几乎从不给股民分红,但是投资者仍然趋之若鹜,从而才有了纳斯达克的疯狂,因为在那个年代人对信息经济的前景充满了信息,我感觉现在的“低碳”概念就如同10年前的信息技术疯狂一样,完全是一种金融泡沫在支持,如果泡沫退潮,风电、光伏发电及其设备制造业根本不能实现自我盈利,很快都会破产。但是现在不要紧,因为“低碳”概念的支持,现在不盈利不要紧,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总有博傻的资金进来,来维持这些产业的现金流和扩张,但是这是“击鼓传炸弹”,但鼓总有一天会停下来,纳斯达克的疯狂也不过是5年时间。 当务之急是尽快使煤炭生产、消费0增长,加快新的油气田开发;大力发展水电与抽水蓄能电站,增加电网调峰能力;加快植被与土壤恢复,提高生态系统固定碳的能力。 低碳模式的可行选择——碳减、碳代与碳汇 我们认为延缓全球变暖最有效的途径不仅有“碳减”,而且有“碳代”和“碳汇”。碳减就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的使用和温室气体是的排放,但是我国经济社会还要继续发展,绝对的“碳减”是不现实的。“碳代”就是用“低碳”能源代替“高碳”能源。石油天然气代替煤炭是“碳代”;风能、太阳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能等代替化石燃料也是“碳减”,因为它们不释放温室气体。用生物质能源来代化石能源是“碳代”,虽然同样放出温室气体CO2,但是等量CO2的遁环再生,实际上不增加温室气体CO2排放。中国有10亿吨以上标煤的生物质能源可做“碳代”,相当于30多个三峡电站年发电量,就是今后不增加化石能源产量,也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目前开发不到2亿吨,主要是作农村生活生产用能,效率很低。为经过二、三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通过三北的太阳能、风能、煤炭能一体化开发(煤炭仅占一体化开发能源体系中的10%,作为能源递增转换载体和梯级开发高端加热用能)、东南沿海风能、海洋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一体化开发,西南、华中的水电、生物质能一体化开发,不仅有“碳减”,也有“碳代”,在2020年前后能源布局比较合理,也更绿色了。有数十亿吨标煤的绿色能源撑腰,中国经济也会实现了进一步的跨越式发展。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况下,用“低碳”的产品与服务代替“高碳”的产品与服务,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碳减”。“碳汇”就是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将大气层中过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固定在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也就是“碳中和”,“碳减”和“碳代”只能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只有“碳汇”才能真正为地球降温。 (1)我们是否需要30亿吨的煤炭? 控制煤的使用是我国“低碳化”的关键。我国是否需要25亿-30亿吨的煤炭产量,可能永远也不需要,把我国煤炭的产量降到20亿吨左右是可行的,因为10年前我国的煤炭产量不过刚刚突破10亿吨,10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倍吗?显然没有。我们不需要过多的煤炭,如果我国的煤炭消费减少5亿吨以上,那么我国的碳排放至少可以降低1/5。 (2)发展水电(特别是大水电包括抽水蓄能电站)核电等无碳能源,淘汰落后的火电(煤电)。 火电主要是煤电占我国发电量的80%以上,发电用煤占我国用煤量的一半左右。煤电机组基本上没有调峰能力,一旦启动就不能开开停停,因此一个以煤电为主体的电网,为了应付每天的用电高峰只能满负荷运行,有高峰就有低谷,但每天用电低谷期间火电机组也停不了机,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电网中的大半电量得不到有效利用而白白流到大地里去了,这样的电网环境下,即使我们的生活习惯再节电,节的也是自己家里的电费而已。现在电网中平衡峰谷差异的稳定力量只能大型水电(包括抽水蓄能电站),没有水电站的调峰能力,IBM的智能电网即使再智能,估计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水电装机比例低的地区如华北电网,应该加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目前水电站只占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4左右,应该加强水电建设,使水电装机(包括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尽快达到发电装机总量的1/3以上,水电、核电等低碳电量的装机容量要达到装机总容量的40%乃至更多,发电量要达到30%以上。或者说今后发电量的增量要主要依靠水电、核电等低碳电量。火电建设更多的是技术改造,用高效机组替代落后机组,从而达到减少火电用煤的目的。 (3)低碳的材料工业体系。 用低碳材料替代高碳材料,天然材料(竹木石材等)、有机高分子等一般都是低碳材料,而金属等材料等多是高碳材料。我国今年钢铁产量已经突破6亿吨,占到世界总量的40%以上。这太多了,这是世界工业史上从未有过的记录,我国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钢铁(我国钢铁一半以上用作建筑用钢,近十年来我国基本建设日新月异,但这种发展速度更主要是为对前50年基础设施欠账的补课,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基础设施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主要转入正常的折旧维修了,基本建设规模将大大缩小,那时对钢铁、水泥的需求也会萎缩了),生产一吨钢铁差不多要消耗一吨煤炭,如果我国钢铁从6亿吨减少到3亿吨,那么将会减少多少碳排放,而且三亿吨的钢铁产量也不少了,美苏顶峰时期的钢铁产量也不过是1亿5000万吨。对于高耗能,同时我国又缺乏资源的铜铝,同样应适当调减其生产规模。建筑材料是材料工业的大头,在住房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应少用钢筋水泥多用竹木等天然材料。因为与水泥钢材是碳源不一样,竹木是碳汇,森林固定的碳将在竹木建筑保留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只要不发生火灾),而且与砖混结构相比,木架结构的房屋抗震性能更好,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把所有工业和民用建筑都搞成抗震的钢结构肯定是不现实的。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各省纷纷开始建立钢铁厂,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6年我国钢铁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并跃居世界第一,从晚清张之洞主持兴建的汉阳铁厂开始了我国现代钢铁工业到我国钢铁产量突破首次突破一亿吨用了超过1个世纪的时间,而从1996年到2004年短短8年间,我国钢铁工业就跨越了第二个亿吨台阶,而2004年以后,中国钢铁工业以每一年或两年一个跨域的速度,相继突破了3亿吨、4亿吨、5亿吨、6亿吨等台阶,但是我国到底需要多少钢铁呢?周平(2003)根据最终消费平衡法估算,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下,我国社会钢材最终保有量将达到96亿t,钢材的均衡消费量约4.3亿t/a,但是早在2006年我国的钢铁产销量已经突破了4亿吨。而且周平的估算结果明显具有偏大的倾向,主要是他将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按40m2/人与50m2人估算,这一标准既无必要,也不符合生态文明的观念。目前我国城乡住宅面积已经超过300亿平方米,除了危旧房改造外,未来还有必要继续新增100-200亿平方米,人均达到25-30平方米,再加上厂房与公共建筑,未来全国城乡建筑面积可能要达到600-700亿平方米,目前每年2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的建设速度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是70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没有必要全部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农村与小城镇不要要太多的高层建筑,还是可以保留有许多木结构的房屋,如果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面积为400亿平方米,钢铁使用强度为100kg/m2,建筑使用寿命为40年,那么年均建筑用钢数量约为1亿吨/a,与周平(2003)的估计相比少6800万吨。 通过压缩发电与冶金工业,实现我国煤炭生产消费数量减少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即使现在我们不主动调整,几年后经济形势也要逼着我们调整,这样大规模、高强度的基本建设是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的。 (4)工业余热利用与集中供暖系统(包括热电厂)及地下热、冷水资源利用。工业余热是一种边际排放为0的能源。地下热、冷资源也是一种0碳能源,而且能量产出比投入高得多。就是引用大量利用火电站余热未城市供暖,使得我国在技术不是很好、机组效率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火电综合能耗保持着和日本相近的水平。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型火电站逐渐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而向煤炭基地和交通便利、水资源充沛的沿海地带聚集,周围一般没有大的用热户,如何有效利用余热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如沿海大型电站可以利用余热来淡化海水。 (5)燃料电池与蓄电池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效率比热机高得多的新兴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电动机系统的能源转化效率比热电厂还高,是热机的两倍以上,这才是真正的新能源革命,几十年来燃料电池的技术不大,一直是氢基燃料电池,因此,也没有怎么推广应用,自然界中氢单质很少,氢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转化形式,因为从化石能源制氢有一定的能量损失,现在燃料电池动力整个能源链的效率与热机相比提高的有限。期待着烃基燃料电池取得突破,这样将使石油的利用效率提高一倍,而且与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兼容性较好,转型的机会成本较小。蓄电池技术一直没有太大的进步,如果蓄电池技术进步,大大小小的蓄电池集合在一起,起功效不亚于一座蓄能电站,能避免用电低谷时期的电量白白流走。而且只有蓄电池技术进步,风电、光伏发电技术才有可能广泛应用。 (6)低碳的运输体系。 低碳的运输体系不仅是指低碳的交通工具(如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蓄电池汽车),更重要的是在产业和城市布局中,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量(因为交通运输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摩擦性能耗,并不会增加社会总福利)。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性,我国人流、物流的长距离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比如民工潮的“候鸟式”流动;同时大都市已经出现了圈层结构,工作、消费和休息场地在空间上分离,大量的人员在郊区和市中心之间“钟摆式”移动,这些人员流动背后都市摩擦性的能耗。在商品运输中应注意货物的减量化,如用洗精煤代替原煤,用净菜代替原菜等,用粮油制成品代替原粮等。煤炭、粮食、蔬菜是我国最大宗的长距离运输货物,如果都运制成品而不是原料,每年可以避免几亿吨副产品的无效运输,而且菜根、菜叶、麸皮等留在农村还是有用的资源,运到城市里就有可能成为垃圾了。 (7)生物能源:主要水生生物能源(与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结合在一起)如产油藻类、水葫芦-沼气(-发电)一体化利用等,另外就是农村生物能源利用。 (8)包装减量化:避免过度包装的能源浪费与碳排放。 (9)植树造林:如果1公顷森林固定1年固定10吨碳,那么100万平方公里新生森林1年就可以固定10亿吨碳,而且可以连续固定20-40年。 (10)不仅要栽树,而且要砍树。树木成熟衰老后,固定碳的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消失,这时候就需要用新生的有生命力的树木代替原有的森林,而且森林被砍伐后其固碳并没有完全消失,固定在木材里的碳还能保持几百年的时间甚至是永远,木材还可以替代高碳排放的金属材料的使用,因此原始森林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实际上是无用的。 (11)土壤管理,这是边际成本最小的碳减排方法。 (12)自主加强低碳领域的国际合作 在哥本哈根及其后续谈判中,中国坚持京都议定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坚持人均排放量、历史责任等原则,顶住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讹诈,捍卫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了低碳领域的话语权,制造出一个个概念怪圈。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和国际舆论一起制造了一个概念陷阱,似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很低,节能减排潜力很大,这也是国际舆论压我们强制性减排的重要原因,似乎我国可以在现有的比西方发达国家低得多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水平上,使人均国民收入与人均福利超英赶美,达到世界最发达的水平,面对哥本哈根会议前后西方媒体与官方对中国的妖魔化,作为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我们的辩解其实并未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对于受全球变暖危害最重的亚非穷国家与小岛国家而言我国的表态总有一些夸夸其谈、说的多做的少的感觉。 100余个发展中国家国情千差万别,因此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后发展中国家集团也不不断分化,四大板块——代表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中印巴南非basic四国、能源输出国集团(主要是中东、中亚和拉美国家)、亚非穷国与小岛国家联盟已若隐若现,其中后两个集团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在减排的态度上尤为激进。在后哥本哈根的道路上发展中国家只能团结才能走向最终的胜利。我国通过强大的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可以通过低碳领域的自主国际合作,弥合以上四方面的分歧,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首先,应加强与油气输出国及潜在油气输出国(主要是非洲穷国)的合作,扩大低碳燃料(石油、天然气)的来源。中国的高排放可能不是因为我们能源利用效率低,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国的能源结构,我国的能源结构以高碳的煤炭为主,一直占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70%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恰好相反,以低碳的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如2000年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煤炭仅占22.4%,石油和天然气占62.4%,剩下的17.2%为以核电为主的无碳能源。这就造成经合组织国家单位能耗的二氧化碳排放为1.8t,而我国为2.3吨,与经合组织国家相比,偏高1/4以上。以2007年为例,如果按照经合组织国家200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将消费石油和天然气近11.9亿吨油当量,较当前增加7-8亿吨油当量,我国当然无法提供这么多的油气资源,油气资源的进口依赖度可能超过70%。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但们获取低碳能源的权力不可剥夺。然而西方发达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一方面要求我们减排,另一方面却不断扼杀我国获取低碳能源的努力,因此为了获得低碳燃料我们必须加强同第三世界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合作。 第二,加强清洁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水电、风电、生物质能源(如沼气)等清洁能源技术的输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开发潜力很大。亚洲、南美洲、非洲是地球上水电资源最为丰富的三个大陆,水电蕴藏量分别达到4.5万亿、1.5万亿和8500亿kWh/a,大喜马拉雅山区,安第斯山脉,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等地水电资源尤为丰富,而且这些地区很多为待开发的“处女地”。低纬信风带的向风海岸风力稳定、风速较大,风能开发的潜力也很大,非洲撒哈拉沙漠也是光伏发电条件最为优良的地区之一。而赤道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适合再造林与生物质能源开发潜力很大。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源利用等技术已经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资本输出推动技术、产品与劳务的输出,而且能源输出国家也有大量的剩余资本品可以用于清洁能源的发展。因此,在清洁能源领域南南合作的潜力很多。这一方面可以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一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第三,自主建立国家CDM机制,与不发达国家进行碳交易,在实现国家减排的基础上,推动最不发达国家清洁能源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坚定的宣布,我们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我国的减排目标可以通过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再造林和生态管理等途径实现,但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对世界应该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不应该将低碳发展限制在一国之内,通过CDM机制,我国可以向不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使其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对我国而言,可以使我国的自主减排承诺完成的更好,通过资金与技术输出,也可以推动资本品、消费品与劳力的输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空间。同时我国成为CDM市场中重要的卖家与买家,可以为我国在未来的碳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取得更大的发言权。 我们一定会把握住这一机遇与挑战,中国人民一定能为人类文明的低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forum.eedu.org.cn/post/view?bid=18id=106854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2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古典文化赋予我内在力量” ——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热度 2 Wuyishan 2011-7-5 13:51
“中国古典文化赋予我内在力量” ——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新华社记者 白洁 闫欢 在不久前成功连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看来,做好这份“地球上最困难的工作”,内在力量远比身体力量重要。至于“内在力量”从何而来?他的答案是:中国古典文化有着重要的滋养作用。 “我在韩国时就一直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孔子、老子、孟子、孙子……所有这些先贤的智慧对于滋养一个人的内在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潘基文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联合国192个会员国的代表6月21日一致通过安理会对潘基文的连任推荐。潘基文在随后的就职演说中引用老子的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来阐述自己的理念。 “长期以来我始终努力坚持这样做,这也是我40多年公务员生涯里一直铭记在心的教诲。这种思想给我指引了方向,是我内在力量的源泉,”潘基文说。 他说,以联合国为例,这是一个由192个会员国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每个会员国都有不同的政治、历史、宗教、文化背景,对不同问题有不同看法,“如何调和与适应不同的立场观点,需要超凡的耐心,以及相互之间的充分尊重,而不是将个人的观点强加于他人”。 何谓“为而不争”?潘基文说,这就是教导大家要和谐地开展合作。“如果相互对抗,一个整体就被拆分成了无数的碎片;但若凝聚在一起,我们就能所向披靡。这就是我的人生哲学。”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外界对自己“静默外交”的批评时,潘基文认为这是对一种文化或对个人处世风格的误解。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世风格,每种风格都应被尊重。作为一名在外交领域工作了40多年的老兵,我形成了我的风格,也积攒了我的外交技巧。所谓‘静默外交’,只是我众多外交手段中的一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会使用其他外交手段。” 身为“世界首席外交官”,潘基文每天都要应对世界各地层出不穷的问题,责任重、压力大。但联合国基金会负责人泰德·特纳评价说,潘基文是“无论碰到什么问题,总能将工作坚持到底、并且孜孜不倦完成的人”。 重压之下仍能全力以赴,可有什么“灵丹妙药”吗?面对这个问题,一向含蓄的潘基文哈哈大笑:“哪里有什么灵丹妙药啊……我从来不做任何体育锻炼,也没有运动天赋。” 之后,他稍顿了一下,说道:“我想最重要的还是集中你的精力和思想、你的心和神。” “我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极其严谨的人。只要有时间,我总是将每一分钟用到极致,集中思想,全神贯注……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秘诀吧,”说完这番话,潘基文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个人分类: 东鳞西爪|2270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预防与小预防
kejidaobao 2011-6-28 13:56
——有感于中国戒烟评比敬陪末座 文/张文刚 联合国最近评估各国戒烟成果,中国得了百分制的37分,让我想谈谈大预防与小预防。根据笔者生造出来的定义,医生、医院和医疗卫生系统能够做的疾病预防,无论初级、次级、三级预防都只是小预防;而医生、医院和医疗卫生系统做不了的,必须由政府和社会做,则是大预防。戒烟、酗酒、空气污染等等都是讨论大小预防的极好话题。 吸烟和空气污染。1996年,带着还在读小学的女儿回国。我们乘火车从成都去重庆。我女儿先是好奇,觉得很新鲜。但下车后却说再也不要坐火车了。为什么呢?答曰不喜欢满车的烟味儿。我儿子四岁时第一次回中国,次年再计划回国,这小子居然出乎意料地说: No, thank you(谢谢,不要了)。问原因,又是因为到处有人吸烟。即使同学聚会,在座的高职医生、医院院长,卫生厅官员照样吞云吐雾,全然不顾不吸烟者的感受。看来长城故宫、外滩夜景、九寨黄龙、川剧变脸,数不过来的小吃美食都抵不过烟味儿的影响。 “How come they are smoking in restaurant ? this is a public place !”(公共场所,怎么可以吸烟?)我们见惯不惊的,孩子们认为不可思议,这就是文化差异。中国十多年前就有过大幅提高香烟征税以减少吸烟人群的提议,被高层否决,理由竟然是怕有关产业的农民工人失业,恶化国家的就业形势。听起来就像金三角的人为他们的鸦片种植业辩护。如今,面对超过3亿的烟民,5000多亿的烟税收入,3000多万相关就业人口,形势更加尾大不掉。近年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有了,但仍然不能令行禁止,就连世博园里边的餐馆里仍然有人吸烟。儿子说,为什么不设一个举报电话,让警察来开罚款单呢?我嘴上说这问题太复杂,不是罚款解决得了的问题,心里却清楚,没有相关立法,警察能干什么呢。从幼儿园、小学开始不吸烟教育,立法禁止烟草广告,斩断政府和烟企利益关系,这些大预防的事做不好,再过10年评比,还不会有长进。在成都,带儿子去扫墓,去长途汽车站10分钟的车程,我们的出租车跑了3小时,基本上是在用比走路还慢的速度爬行。按计程表那司机只能拿到20多块钱,怎么活?回来按那司机的建议,乘公共汽车,因为有公交专线,同一条路只用了半小时。据说中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百分之八九十来自汽车废气。不过,这次中国行也看到亮点。沪宁高铁、成渝动车和都江堰到成都的快铁上就没有一丝烟味儿,很舒服,让人印象深刻,展示了一个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均现代化了的中国。只是这些亮点太少,而更多的消息让人干着急。据说,中国肺癌发病率10年翻番,成为死人最多的癌症,赶上世界潮头。究其原因,汽车急剧增加与吸烟哪一个功劳更大很难说,因为同期中国的吸烟人口并没有成倍增加。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还要翻番,达到两亿。希望那时的汽车如世博通用汽车馆所展示的,都是零排放不会污染空气,都可以做倒立以减少停车面积,不至于把大街小巷全都变成停车场。要不然,中国的汽车工业就是又一个烟草业。相对于这些让人引以为“懊”的消息,健康保健师劝病人戒烟有多大意思! 酒中仙与乙型肝炎。算起来易先生过世已快8年。易先生第一次来看病是啤酒肚越来越大,又总觉得乏力。除了好喝两口,没有别的危险因素。但查体发现有乳房女性化和腹水等肝硬化的表现,再查又发现乙型肝炎。经过抗病毒治疗,他的乙肝病毒滴度降低到零,但转氨酶始终呈现酒精型肝炎的改变。因为戒不了酒,好几次肝昏迷住院,也因此被拒绝列为肝移植候选人。后来,易太太离去,易先生仍然不改,一年后,甲胎蛋白转阳,肝出现包块,易先生才蟠然醒悟,痛下决心戒酒,并自费回国做了肝移植。很可惜半年后肝癌复发。圣诞夜又大量喝酒,圣诞那天在急诊室过世。真可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酒中仙,两者皆可抛”。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与旧世界(欧洲)和新世界(美洲)相比,中国的酒中仙们有一个更致命的因素,那就是乙型肝炎的高发病率。感染乙型肝炎的途径不外乎垂直传染(母婴)、性交和接触感染血液,比如输血、针刺等。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还在重复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根本就没法知道有多少人因此受到感染。这是省小钱惹大祸的典型例子。1996年,美国CHIRON公司的主管Rutter博士到中国,找到卫生部,要推销乙肝疫苗。Rutter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曾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部主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就是在他的带领下,重点发展分子生物学,由一个普通临床研究中心转型成为与哈佛、冷泉港齐名的生命科学重镇。 Rutter主持研发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型肝炎疫苗,开创了疫苗生产的崭新 途径,并以此为主打产品之一,创建 CHIRON公司。Rutter的中国之行无功而返,据说是因为差钱。同期,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台湾采用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大大降低乙肝发病率和有关死亡率,大概也为台湾的全民健保省下不少开支。如今面临庞大的酒民和过亿乙肝人口,中国的肝癌治疗想不当世界第一都难。而当年不买乙肝疫苗和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省下的钱又在哪里呢?大预防和小预防相互配合才能做好的事情还很多,比如性病和艾滋、肥胖和糖尿病、高盐饮食和中风。 (责任编辑 王芷)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纵横捭阖|1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湖申遗
热度 1 lanjs 2011-6-25 09:50
西湖申遗
西湖申遗 Jixiang 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期以来,通过对西湖全方位保护,西湖的生态环境、水质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最能反映西湖文化核心价值的西湖十景、各种文化遗存也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 不过,要告诉大家的是,西湖申遗中所说的西湖,并不仅仅是那湾水面。 它的申报范围由承载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的6大景观组成要素的分布范围组成,并依据核心要素“西湖十景”的完整视域空间范围、结合可清晰辨认的现有地形划定边界:占地面积4235.76公顷(即64886.4亩)。 这个范围的四至边界为: 1、东起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四宜路、河坊街、大井巷至伍公山东端; 2、南至伍公山东端,经吴山、紫阳山、云居山东侧山脚,沿万松岭、凤凰山、将台山、玉皇山、丁婆岭、大慈山、白塔岭的山脊线,接钱江一桥北引桥经钱塘江北岸线至九溪南口;    3、西至九溪南口,沿许家坞,五云山、寿星头、天竺山、狮子笼、石人岭、龙门山、美人峰、北高峰、桃源岭、灵峰山、将军山的山脊线至老和山北端;    4、北自老和山北端沿山脚向南接杭州植物园北边界,沿栖霞岭、葛岭山、宝石山的北侧山脚,经宝石一弄至少年宫广场北。 这么大的范围内,既包括了西湖的自然山水、城湖空间特征、西湖景观格局、西湖特色植物(如春桃、夏荷、秋桂、冬梅等),还包括了大家熟知的“西湖十景”和十四处西湖文化史迹。 附 :西湖十景,即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十四处西湖文化史迹包括: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 注:“世遗西湖”范围只是 有限西湖 ,实际上西湖景区西边的群山无边无际,它们属于 无限西湖 。 和杭州人熟悉的十里琅珰相比,杭州 西山游步道 的长度几乎是它的20倍——这是目前杭州最长,也是目前所知全国范围内最长的一条山体游步道。西山游步道把双浦镇、转塘街道和留下街道范围的群山全都串联起来,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游步道总长有108公里——黄山风景区有游览步道30余条,总长加起来约50公里,约为西山游步道的一半。 另外, “浙江”不读“折江”;“西泠(ling)印社”(或“西泠桥”)不读“西冷(leng)印社”(或“西冷桥”);“保俶(chù)塔”不读“保叔(shu)塔” ——虽然古代杭州地图上标过“保叔塔”,所以相应的写或读为“保叔塔”也不算错。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28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重入联合国是破产的金元外交
热度 3 iwesun 2011-6-19 13:14
  Me: 战争对于中国这个没长大的孩子就是玩火   『越南和美国佬打了十年,各种极端的残酷手段,都使用过。   但到现在,连讨厌都算不上,最多是个不喜欢罢了。     但中国,去征服越南人的人心,下场是刻骨铭心的恨,你自己还委屈的不行。   这不是个别现象,对于中国这种 征服人心,收获仇恨 ,是普遍现象。   包括蒙古,朝鲜,等等皆是如此。   就剩一个巴基斯坦,算是在你地震的时候,是真心,但巴基斯坦玩的是双边,比较天真罢了。   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全面破产的。』       dunkelblau : 开玩笑。周总理那一代人搞外交的成绩如何?全面破产是说得过了。    Me: 破产就是周埋下的定时炸弹,现在爆炸了罢了。    dunkelblau : 好笑了。中国重归联合国莫非是你的功劳?    Me : 中国重归联合国,自身就是破产的金元外交。   阿尔巴尼亚,一个远在天边的欧洲小国,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有它的存在。   但曾几何时,这个小国,是同志加兄弟般的亲密,几乎占据了我们国际新闻的全部。   有个电视片,央视拍的,在央视放过,讲述这段历史。   当时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援助,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   阿尔巴尼亚人口只有几百万,中国对其的经济援助,人均都已达到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   但当时的中国自己,老百姓还在挨饿,还穿不上衣服。   阿尔巴尼亚要建纺织厂,没有资金和设备,中国全部无偿提供。   没有原料棉花,中国也无偿提供。    最可笑的是,生产出来的纺织品全部卖不出去,又全部卖给中国。   阿尔巴尼亚,这个同志加兄弟,在一切问题上,开出的价码都是 血淋淋 的,这些价码,只有毛伟人这个视天下为刍狗的雄才,才能答应。   电视片里,采访了当年阿尔巴尼亚住中国的大使,是位女的。    她谈到这段历史,并不觉得羞愧,因为这个交易是对等的,中国收获的是政治,是阿尔巴尼亚无条件对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支持。       中国重入联合国,始作俑者是美国 ,尼克松这个极右分子,为了打击苏联,可以和任何国王合作。   美国就是这样,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的幼稚的儿童。    中国重入联合国,唯一的问题是台湾问题,这个问题是靠金元外交来解决的。   有了毛伟人的雄才大略,周同学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逢场作戏,本来就是周同学的拿手好戏。      这是个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    中国在联合国事务中,一贯扮演一个丐帮老大的角色,凡事就是搅黄为止,最后就得意的哈哈哈大笑。    这也无所谓,瞎搅和本身就是贡献,确实需要这么一个瞎搅和的角色。       但是,存在一个玩火过界的问题,瞎搅和是要有底线的。    中国经常还一时冲动,忘乎所以,突破这个底线。      全世界都在谴责红色高棉,谴责波尔布特,全世界都在嘲笑朝鲜金氏王朝。   就中国在装腔作势,还以为有啥真理,只要为了真理,其他都是手段,不重要。    真理根本不存在,大家的喜好就是真理本身。   中国这个潮流也反,就确实玩大了。      金元外交,对于中国这个大国是不相称的,因为金元不稳定。   你要是上帝可以,你能无穷无尽的变出用之不绝的金元,那你随便玩。       金元外交本身就是在喂狗,把别的民族当狗来喂,这自身就是对一个民族的不尊重。    金氏王朝,最终要咬你一口,比其他任何人都咬的深,咬的狠。    最有可能往天安门扔核弹的,不是美国,甚至不是日本,就是金氏。    相比之下,越南从来的是理智的,别看他和你打仗,打仗也是理智的。          一个大国在国际事物上,是要有思想的。   你坚持丐帮思想,也是可以的,但丐帮本身是世俗的,你的思想就要坚持世俗原则。   中国自己生活在幻觉之中,一会儿是丐帮,一会儿是玉皇大帝,来回变身,大家搞不清楚你到底想干啥。      也有很多小兄弟,希望加入丐帮,跟着你混,但你一转身,又成玉皇大帝,又把他们抛弃了,也只好撕破脸皮骂你。    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人,对中国人本身是有好感的,中国人不喜欢动粗,万事喜欢商量,这很好,大家都喜欢。    但是对于中国政府,这个丐帮头子和玉皇大帝之间来回变身,确实很头疼。   中国领导人自己自淫在幻觉的喜悦中,美其名曰,不结盟,多极,第三极。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企图征服人心。   这个小把戏,过时了。   因为有了计算机,文化仙术的伪概念,分分钟就烟消云散。
154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关于GDP的哲学思考
bigvbang 2011-6-5 10:38
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GDP为代表的国际通用体系。GDP的发明与产生是300多年来众多 经济学 家、 统计 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直到1953年初步成型,后来在1968年和1993年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又经过两次重大修改,才使世界各国都逐渐采用GDP核算体系,现在作为核心指标,GDP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虽然GDP核算体系能够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在却不能反映一国或地区的人民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从哲学意义上讲,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活的更加幸福、更有价值。也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 工作 报告时所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和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定成正比的,甚至有可能使这个国家走向畸形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应该从社会发展的总规律上来设定评价标准,作为参考国家发展的总体情况。哲学正是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社会也正是有了这种反思和批判才不断进步的。因此,我们应该从哲学的层面上去看社会现存的事物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需要完善和改变的。本文将以GDP作为研究探讨的对象,进行客观的思考。   一、GDP含义的哲学理解。   GDP是指用来衡量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主要作用就是:第一,衡量发生在领土内的经济增长水平;第二,衡量当年(或某时期)生产的市场价值;第三,衡量流量;第四,反映用货币水平表现的市场价值的大小;第五,衡量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虽然反映了许多经济发展的问题,但它本身的核算体系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正如“亚·斯密的教条是:每一个单个商品———从而合起来构成社会年产品的一切商品(他到处都正确地以 资本主义 生产为前提)———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是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或者说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个教条可以还原为:商品价值=v+m,……亚·斯密的第一个错误,是把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等同起来。后者只是过去一年劳动的产品;前者除此以外,还包含在生产年产品时消费掉的、然而是前一年生产的、一部分甚至是前几年生产的一切价值要素———生产资料,它们的价值只是再现而已,就它们的价值来说,它们既不是过去一年间耗费的劳动生产的,也不是它再生产的。这一部分就是年价值产品,它体现了一年之内所推动的劳动的总和。” 这就是GDP并没有反应出价值是从哪里创造出来的,即使是重复的、无效的劳动也可以累加进去,算作经济的增长,这就好比凯恩斯的“建议”:“如果 财政 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而把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有 企业 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再挖出来(当然,要通过投标来取得在填平的钞票区开采的权利),那么,失业问题便不会存在,而且在受到由此而造成的反响的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   因此,可以说GDP的衡量标准违反了唯物辩证法的部分原则,它并没有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从而忽略了经济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   二、GDP现状的哲学体现。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082万吨,再创 历史 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以上数据说明了在世界 金融 危机这一年,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取得的光辉成就。也说明了我国政府有能力应对各种危机,鲜明地表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却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GDP指标的体现,很多方面都不能完全体现哲学的特点和功能。   第一,GDP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状况。影响GDP的因素很多,可能是一些微小因素的改变,或者是被忽略的行为,这使客观反映的数据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例如,自给自足的生产劳动、地下交易、走私活动、亲友互助以及隐性经济都很难在GDP中表露出来,这就会导致主观判断和客观反映不符,最终导致决策失误。又如,GDP还有很多因素不符合反映现代社会多元 文化 的要求,它没有体现出 教育 质量、人民生活幸福的指数、人民之间的和谐程度、人们在生产活动的得与失,并将这些正是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客观因素遗漏在经济的边缘。   第二,GDP掩盖了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以平均每年10%的比率增长,在此过程中,一直体现着先赚钱后花钱、先浪费在生产、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理念。这正是前面所提到的凯恩斯的“建议”,简言之,就是把钱装进瓶子埋到垃圾堆,再雇人把瓶子挖出来,就这样的无效劳动也能大大地促进GDP的增长。在此基础上,还有许多忽视了劳动的有效性和无效性的统一,甚至扰乱了经济增长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辩证关系,使经济发展走向恶性循环的道路。   第三,GDP指标的国际比较,不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主观能能动性能否得到正确地发挥,是以能否遵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 然而,GDP在国际上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但在实际操作和计算中往往是依据名义汇率或实际购买力进行汇总,这些方法得出的数据差距很大。凡此种情况,都是有GDP的核算内容和方法的差异性导致的。正是因为这些方法的不合理性,不符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才使GDP在各国综合国力比较中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总之,GDP指标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 应用 中确实存在众多问题,不能很好的反映社会发展的全部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哲学角度出发,客观地、普遍地去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指导我们找到更科学的方式来弥补GDP指标的不足。   三、从哲学层面研究GDP的现实意义。   GDP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经济评价体系,已被众多经济学家和国家所接受,并成为现实存在的理论范式,虽然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对研究当前的经济发展,把握当前形式,作出政策决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一,从哲学层面研究GDP可以找到不符合客观存在的关键。GDP作为评价体系,不能客观反映经济增长在 环境 、资源、生态方面而付出的代价,但它却需要相关确定的数据作支撑,如果数据与现实情况有偏差,就会导致GDP反映的数据结果有错误,最终会造成主观错误地反映客观,主观能动性失误,从而举措失误。因此,从总体上把握GDP可以找到与其不一致的地方,进而对不符合客观存在的情况进行纠正。   第二,从哲学层面研究GDP可以寻求社会发展的矛盾所在。发展是硬道理,然而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一个国家的发展之源就是生活资料的供给能否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只有实现有效的供给才能带动国家的整体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伴随着 政治 、精神、生态和社会建设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整体进步。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与经济的发展相冲突,都会阻止经济的发展,进而阻碍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要通过GDP反映的数据来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并兼顾解决次要矛盾,只有研究GDP,应用GDP才有意义。   第三,从哲学层面研究GDP可以为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理论指导。现在的大部分领导干部对政绩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偏差。有的地方按GDP增长率等指标作为评判政绩的标准。因此,统计数据成了基层干部的“政绩单”,上报数字时真真假假,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不惜弄虚作假。只问施政结果,不问施政成本,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玩数字游戏,最终使GDP的数值出现严重偏差。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应把关注经济增长的优先目标逐渐转向关注社会总体发展的优先目标上来,从整体上审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形势,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政绩观。   总之,从哲学层面研究GDP的目的就是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而不是单纯地以经济发展的数据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只有从整体上分析GDP指标的数值,才能真正体现GDP的实际意义,发挥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参照物”的作用。充分利用好GDP的数据分析结果,才能客观、公正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全面地实现人的价值,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1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1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