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主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1920年海原地震是否为主震(兼谈夏河5.7地震)?
qsqhopeiggcas 2019-10-28 09:47
1920 年 12 月 16 日海原地震是否为主震(兼谈夏河 5.7 地震)? 2019 年 10 月 28 日 甘肃甘南州夏河县 5.7 级地震发生后,有朋友问该震是神马意思。真要搞懂该震是 “ 神马意思” ,首先应晓得该震发生在哪个地震区。 该震发生在我们命名的海原地震区(图 1 )。因该震大于该区的最小有效性震级 M v = M S 5.5 ,可确认该震为锁固段破裂事件,即该震为构造地震。 图 1 海原、运城与唐山地震区地震构造图 再看看海原地震区曾发生的标志性地震和显著预震(图 2 )。 标志性地震 4 次 : 1561 年 8 月 4 日 宁夏中卫东 M S 7.5 地震 、 1654 年 7 月 21 日 甘肃天水南 M S 8.0 地震、 1739 年 1 月 3 日宁夏平罗 M S 8.2 地震与 1920 年 12 月 16 日宁夏海原 M S 8.5/ M W 8. 3 地震。标志性地震的演化遵循着我们发现的确定性规律,具有可预测性。 显著预震: 1709 年 10 月 14 日宁夏中卫 M S 7.5 地震和 1718 年 6 月 19 日甘肃通渭南 M S 7.5 地震,是 1739 年 M S 8.2 级地震前的两次显著 预震 ; 1879 年 7 月 1 日甘肃武都南 M S 8.0 地震,是 1920 年海原 M S 8.5/ M W 8. 3 地震前的 1 次显著 预震。 可看出,不仅该区的标志性地震震级大,而且显著预震的震级也大。 图 2 误差修正后海原地震区 B.C.193.2-2017.8.21 之间 M S ≥5.5 地震的 CBS 与时间关系 (海原地震按 M W 8. 3 考虑 ) 对 1920 年 12 月 16 日宁夏海原地震, ISC(PAS) 、 ISC(BD) 、 NEIC 和 NOAA 分别给出该震为 M S 8.5 、 M uk 8.6 、 M W 8.3 和 M W 8.3/ M S 8.6 ,我们认为可按 M S 8. 或 M W 8. 3 两种情况考虑。那么,海原地震是该区当前地震周期主震吗?该区未来的地震趋势如何? 最近,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准则可判识某次标志性地震是否为主震(最后一次标志性地震): M n +1 - M n 0.5 (1) 上式的涵义是:在统一震级标度的情况下,若特定地震区当前地震周期第 n +1 次标志性地震与第 n 次标志性地震震级差大于 0.5 ,可判定第 n +1 次标志性地震为当前地震周期主震。 因 1739 年 1 月 3 日宁夏平罗地震为 M S 8.2 ,所以不管海原地震为 M S 8.5 或 M W 8. 3 , 据式( 1 )可判断海原地震不为主震。再者,从海原地震后的地震活动方面看,不小于 M v 的地震 在该地震区内随机发生且保持活跃,亦可辅助判断海原地震不为主震。 因海原地震不为主震,故该区未来将发生下一次 M S 8.5 左右的 标志性地震;在标志性地震发生前,必定有诸多预震发生。 鉴于该地震区距下一次标志性地震的临界状态较远,故目前不必关注之,仅考虑其能发生的最大预震即可。我们提出的预震震级( M P )的上限约束条件为: M P ≤ min ( M n + 1 , M n )-0.2 (2) 按海原地震震级的不同,分两种情况考虑:( 1 )若海原地震为 M S 8.5 ,下一次标志性地震为 M S 8.5 ,据式( 2 )知预震震级上限为 M S 8.3 ;( 2 )若 海原地震为 M W 8.3 ,下一次标志性地震为 M S 8.5 ,据式( 2 )知预震震级上限为 M S 8.1 。这样,容易知道 甘肃甘南州夏河县 5.7 级地震为下一次标志性地震前的一次预震。 根据上述分析,海原地震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很高,有关部门应尽早采取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是啊,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呐。 总结下,不要认为某地震区发生了一次或几次不小于 8.0 级地震,就认为其均为主震啦。其实,每个地震区的某轮地震周期历时均十分漫长,这才哪到哪啊;此外,判识主震得在对地震机制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依据科学准则做出判断,不能想当然呐。 参考(略) 相关: 主震概念之辨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1203234
个人分类: 地震风险|3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主震概念之辨析
qsqhopeiggcas 2019-10-24 09:46
咱先看看前人对地震序列、主震、余震和前震的定义: 地震 序列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的总称。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 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 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 那么,问题来了,“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同一震源区”如何界定呢?更进一步说,不同震源区是否有内在力学联系呢?要科学回答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地震学家们的研究表明,某些断层之间确实存在内在联系。然而,到底哪些断层存在内在联系呢?为此,地震学家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如张培震等提出了“活动地块”划分方法以厘定地块边界;马瑾院士强调“要从断层中心论向活动块体中心论转变”。其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因缺乏必要的理论检验,所以无法确定“活动地块或活动块体”划分方案的正确性。 依据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我们提出了以区域性大断层为界(图 1 )划分地震区的方法,指出在同一个地震区内的断层、地震有内在联系。 图 1 构造块体、地震区与锁固段类型示意图 锁固段类型:( 1 )岩桥;( 2 )坚固体;( 3 )凹凸体;( 4 )被断层围限而成的块体 地震区内锁固段破裂演化可构成地震序列,一个完整的地震序列(地震周期)(图 2 )由 锁固段按照承载力由低到高的次序依次断裂 定义。当最后一个承载力最高的锁固段断裂时,主震发生;与主震有关的地震为余震,余震活动结束后,新一轮地震周期开始。 在同一轮地震周期,每个地震区只有一次主震(最大的地震)。因锁固段在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处的标志性地震,为某一时段的最大地震,故只需判断某次标志性地震是否为主震即可。 这样的认识在逻辑上是自洽的,在概念上是清晰的。 图 2 地震区地震周期旋回 最近,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准则可判识某一次标志性是否为主震: M n +1 - M n 0.5 (1) 上式的涵义是:在统一震级标度的情况下,若特定地震区当前地震周期)第 n +1 次标志性地震与第 n 次标志性地震震级差大于 0.5 ,可判定第 n +1 次标志性地震为当前地震周期主震。 考虑到震级测定误差问题以及且目前不同地震台网给出的地震震级值均保留一位小数的实际情况,当两标志性地震的震级差接近 0.5 时,根据式( 1 )容易误判主震。为此,我们建议根据特定地震区某次标志性地震后该区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进一步判断。若后续较大地震初期集中发生于某地震区内的较小区域,之后随时间延续地震活动趋于平静,则可确认该标志性地震为主震;若后续较大地震在地震区内随机发生且保持活跃,则可认为该标志性地震不为主震。 以汶川地震区(图 3 )为例,该区发生了多次 M S ≥5.5 地震。按以前对主震的狭义定义和理解,这些地震基本上会被视为主震;至于 标志性地震: 1327 年 9 月四川天全 M S 7.75 地震、 1937 年 1 月 7 日青海玛多 M S 7.8 地震与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 M S 8.1 地震,更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主震。如此,若天全地震是主震,那么玛多地震就不会发生;如果玛多地震是主震,汶川地震也不会发生。其原因在于:( 1 )地震区主震发生且余震活动结束后,需要很长的时间积累能量才能发生如此规模的地震;( 2 )这些标志性地震为汶川地震区多锁固段在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处的地震,其之间具有内在关联(图 4 )。那么,汶川地震是否为主震呢?读者可根据式( 1 )以及汶川地震后该区的地震活动特征自行判断。 图 3 汶川地震区地震构造图 图 4 误差修正后汶川地震区 638.02.14-2017.08.21 之间 M S ≥5.5 地震的 CBS 与时间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万物是联系的、发展的。从此哲学观点出发,若把地震区内每个较大的地震视为孤立主震,即这些地震之间无关联,马克思会同意吗?哲学家们会同意吗?“地震们”会同意吗? 我们的上述认识得到了全球 62 个地震区震例分析的支持,其能很好地解释每个地震区当前地震周期总体上“越震越大”的事实。 亲,勿忘逻辑自洽与实证是衡量某理论正确性的科学原则。 参考(略)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3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英国人关于“主震”和“余震”的有趣说法谈起
qsqhopeiggcas 2018-2-24 10:39
春节前看了一篇文章: Unified Scaling Law for Earthquakes Kim Christensen; Leon Danon; Tim Scanlon; Per Bak Proceedings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ol.99, No.3, Supplement 1: Arthur M. Sackler Colloquium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Sackler Colloquium on Self-Organized Complexity in the Physical, Biolog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Feb. 19,2002),pp. 2509-2513. 这篇英国人写的文章提出且验证了一个统一的尺度律,该律提供了一个评估某个地区在给定截断震级条件下地震发生概率的框架。所谓的“统一律”实质上是把 G-R 律、大森余震律与断层的分形维数,通过概率分布联系起来。 该文发表在 PNAS 杂志,貌似“高大上”,但实则是一种数学游戏,就不细说了。在这篇文章中关于“主震和余震”,英国人体现了“实话实说”的的绅士风度: However,as we shall demonstrate, there seems to be no rigorous scientific method to distinguish whether an earthquake is an aftershock or a main shock , because, according to this definition, thecategorization depends on the length scale, magnitude, and time scale considered. 上面这段话好理解,但看到下面这段话时,我初始感觉“不明觉厉”,但“细思极有趣”。 This view suggests that the Omori Law for aftershocks is a short-term time and small spatial limit of a general hierarchical phenomenon; it states that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a main shockand an aftershock is the size of the sampling window that one chooses .Fundamentally, a main shock and an aftershock are consequences of the same process. 黑体字的字面意思为“主震和余震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选择的采样窗口大小。”楞了约 5 妙后,才算搞明白,确实如此啊。如果某地发生了一次 6.0 级地震,圈内人通常会认为这是一次孤立“主震”,随后在其附近一般会发生小一点的“余震”。如果观察窗口较小,只能看到“主震”和“余震”。如果不断地放大时空观察窗口,则会有更多的“地震”进来,此时就分不清“主震”和“余震”了。 不信,看看下面这张图,谁能告诉我这些地震之间是神马关系啊? 图 1 墨西哥及其邻区发生的 M ≥7.0 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077034.html 任何概念必须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且具有排他性。如果对某种概念的定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且有歧义的,则可能说明对某种自然对象的理解有误。 解决“主震”和“余震”的概念定义与判识方法问题,至少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地震区的定量划分,其二是科学的判识方法。 近些年,我们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表明,地震区某一地震周期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最后一次标志性地震)为主震,其后与之有关的地震为余震,如图 2 所示。如此,不仅可保证地震概念的逻辑自洽性,而且得到了全球 62 个地震区震例分析的支持。 图 2 地震区地震周期旋回 扩展阅读: 地球何时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071193.html
个人分类: 科普|5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示地震孕育周期的概念
qsqhopeiggcas 2017-12-7 11:16
2017 年11月25日下午在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作了一次学术报告,题目是“ 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地质灾害预测方法 ”,讲完后晚上和多位朋友吃饭时,某位教授问我“您讲的地震孕育周期概念与过去的说法完全不同,能不能详细说说。”于是乎,我拿出纸和笔,边画(图1)边讲解,谈了以下几个要点: 图 1 地震孕育周期旋回示意图 主震是地震区某轮孕育周期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由于过去不能合理地划定地震区,且判识主震的方法科学依据不足,对主震及其余震的认识存在误区。简单说来,主震及其余震判识涉及到地震序列,而地震序列必然涉及到时间域与空间域,这两个“域”如何确定呢?在 这些基础问题未得到解决之前,又何谈孕育周期呢? 得到震例支持的说法,是靠谱的认识,我们对地震孕育周期概念的理解得到了全球 62 个地震区的震例支持。 每轮孕育周期走下来,通常需要数千年乃至上万年,而当前孕育周期各地震区的主震尚未发生,所以说自当前孕育周期开始后发生的地震没有一个是余震,如果某人能再活 5000 年的话,或许能碰上余震。若碰不上怎么办?演艺圈有个著名演员叫于震,可找他商量下。 至于地震复发周期,它与地震孕育周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前看来,复发周期的存在性,未得到震例支持。 我们最近的研究表明,主震后的余震活动与标志性地震后的预震活动,其时空活动特征截然不同。 不详细说了,以免耽误大家喝酒,上海的海鲜火锅十分给力,俺得把谈话时的“损失”补回来,于是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
个人分类: 科普|5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确定地震区危险性等级?
qsqhopeiggcas 2015-9-15 07:17
科学这东东,一旦有了突破,过去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用很简单的招儿就能轻而易举解决了。例如,过去有诸多学者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研究,但由于未能解决地震区定量划分的科学难题,且对强震孕育机制认识不清,搞出来的方法存在问题多多,仍是一笔糊涂账。 这两大问题弄明白后,划定地震区危险性等级就像“张飞吃豆芽”一样。俺们对全球地震的研究表明:每个地震区的大震孕育过程有周期性,且每个周期主震事件震级值相差不大,因此可定义主震震级值为地震区危险性等级。 下面对过去的做法做个简单评述,然后引出我们的新方法。 地震危险性分析直接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提供设计参数,为抗震防灾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所述地震区危险性是指某地震区能发生的最大地震,可为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最大震级值这一重要参数。 目前,地震危险性分析主要有概率性方法和确定性方 法(高孟潭,1986)。Cornell(1968) 是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的创立者,其提出的强震年超越概率和平均重现期概念及确定方法涉及到如下假定:(1)地震活动在空间上呈现非完全随机分布,未来强震发生在潜在震源区;(2)地震的发生在时间上符合泊松过程;(3)地震活动满足G-R关系;(4)场地地震动 参数是震中距和震级的函数。后经国内外诸多学者( Merzand Cornell,1973 ; McGuire,1978 ; Basham and John,1989 ;沈建文与蔡长青, 1997 ; Frankel et al. , 2000 , 2002 ; Lapajneet al. , 2003 ; Hagoset al. , 2006 ;高孟潭等, 2008 ;杨勇等, 2008 ;徐伟进与高孟潭, 2012 ;吴果, 2014 )的发展与改进,该方法广泛应用至今。 根据我们对强震孕育规律的认识,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 )对潜在震源区(地震区)的划分缺乏统一标准,常因人而异。对此,诸多学者(沈建文等, 1992 ;陈汉尧与胡聿贤, 1993 ;鄢家全, 2005 )提出了某些处理上述不确定性的改进方法,但仍未解决地震区定量划分的科学难题;( 2 )该方法涉及到余震序列的删除,但前人( Gardner and Knopoff,1974;Wang etal.,2010 )提出的主震和余震判识方法科学依据不足;( 3 )其强震平均重现期概念模糊,不符合主震事件孕育的实际历时特征。秦四清等( 2014a , b , c , d )的研究表明,对特定地震区,不同孕育周期历时差别较大,且多数地震区孕育周期历时呈缩短趋势。若采用强震发生率均匀分布的假定,将会低估其地震危险性,给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 4 )该方法仅能给出一定时间内发生强震的概率,仍不能明确给出地震区危险性等级。 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确定性方法,是假定第四纪或有近代地壳活动证据的断层为可能震源,根据与其位置有关的历史地震震级和断层规模(长度和面积)进行回归分析,评估其未来最可能的发震震级(胥广银, 1995 )。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某地震区与历史地震相关的断层可能有多条,选择不同的断层分析可能得到不同结果,即有多解性;再者,断层规模与历史地震震级并非存在确定性的对应关系,其可靠性差。 综上,由于过去缺乏定量划分地震区的方法,且对强震孕育机制认识不清,地震危险性评价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基于秦四清等( 2010a , b )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可实现地震区定量划分,近 5 年我们先后完成了第 3.3 版《中国及周边地震区划分图》、第 1.0 版《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区划分图》(秦四清等, 2015a )与《欧亚地震带地震区划分图》(秦四清等, 2015b )。研究表明(秦四清等, 2014d ),特定地震区每轮孕育周期主震事件震级值相差较小,可定义主震事件震级值为该区的危险性等级。 对上述新方法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 秦四清 , 李培 , 薛雷 等 .2015. 地震区危险性等级确定方法 . 地球物理学进展 ,30(4): 1653-1659,doi: 10.6038/pg20150418 浏览或下载可点击: http://manu16.magtech.com.cn/geoprog/CN/10.6038/pg20150418 http://manu16.magtech.com.cn/geoprog/CN/Y2015/V30/I4/1653 http://manu16.magtech.com.cn/geoprog/CN/abstract/abstract11766.shtml 参考文献 (略)
个人分类: 地震风险|5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建国先生的“余震判别法”有谱吗?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4-12-7 12:10
刚看到一则新闻报道【1】,报道说: 【云南省防灾研究所所长张建国介绍,根据相关情况判断,景谷 5.8 级、 5.9 级地震发生在景谷 6.6 级地震震区,为景谷 6.6 级地震的强余震。 “判断强余震最重要的是震中位置和所处的构造带。 6 日 5.8 级地震、 5.9 级地震距离 10 月 7 日 6.6 级地震的震中仅 10 公里左右,震源深度基本一样。同时, 6.6 级地震发生后的 2000 多次余震构成一条连续、完整的北西向条带。此外, 6.6 级、 5.8 级、 5.9 级地震震源机制参数也基本一致,因此得出上述判断。”张建国说。】 一个震群事件,可能是预震震群、前震震群与余震震群等,按照事件距离、间隔时间、所属断裂与震源机制解等,是无法判断震群事件属性滴。 具体到景谷地区, 2014 年 10 月 7 日 Ms6.6 级地震发生到现在的地震构成震群事件,这些震群事件中的每一次地震或许都具有张建国先生所说的属性,但你据此能知道该震群是预震或余震属性的事件吗? 这好比你在王府井大街上看到一群人,若根据他们之间的距离、说话口音、个头大小与行走方向等,你能判断这些人是同一个公司的吗?是IT公司还是证券公司?当然不能,答案可能有多种。 实质上,张先生所说的招儿,可以判断某些地震是不是震群中的子事件,但不能判明震群事件的属性。 判断是不是某较大事件的余震,首先得判断该较大事件是不是主震。按照目前地震部门所用的地震学理论,不能或难以判断某一较大事件是否为主震事件。 判断某较大事件是否为主震,必须解决: ( 1 )地震区定量划分; ( 2 )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 若对此没招儿,是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滴。 参考 【 1 】景谷一日两震均超 5 级 同为两月前地震强余震 http://news.sohu.com/20141207/n406717533.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3651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洋地震”和我国西南强震孕育周期研究的文章发表
热度 3 qsqhopeiggcas 2014-9-1 18:00
这两篇文章也写了很长时间,对稿件的修改前前后后也有 10 多次 。总之感觉还是有些“货”滴! 《国外某些地震区大地震孕育过程分析( I )》 http://manu16.magtech.com.cn/geoprog/CN/abstract/abstract10598.shtml 若想知道意大利地震学家为何获刑? 2010 年智利 Mw8.8 级地震、 2011 年日本 Mw9.0 级地震等为何发生及震后形势?可以免费下载看看。 本文的主要贡献为: 1 、在缺失断层资料、无法准确厘定地震区边界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地震区划分的合理性判别原则 与“最优地震区”确 定方法 。 2 、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 7 个国外地震区强(大、巨)震孕育过程,阐述了该方法的实际操作步骤 。 3 、震情分析表明:意大利中部地震区和泰缅边境地震区未来有强震发生;海地 - 多米尼加 - 波多黎各地震区未来有大震发生;巴基斯坦 - 阿富汗 - 伊朗地震区未来将发生 M W 7.9~8.1 级地震;对涉及深源地震的堪察加地震区、南美洲西部地震区和日本地震区,分考虑和不考虑深源地震两种情况,分析了上述三个地震区大(巨)震事件的孕育过程,给出了其未来巨震事件的四要素预测结果 。 4 、研究表明:考虑深源地震与否,对于孕育周期起点与终点、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标志性地震事件的选择、预测临界 CBS 值以及未来震情的判断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深源地震本身就是膨胀点或峰值强度点标志性事件的情况下其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对深源地震成因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以期给出其是否参与孕震过程的明确依据。 《中国西南地区某些地震区强震孕育周期界定》 http://manu16.magtech.com.cn/geoprog/CN/abstract/abstract10597.shtml 运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相关预测方法,界定了中国西南地区某些地震区的强震孕育周期,分析了这些地震区未来地震趋势 . 结果表明:得荣地震区与小江地震区当前孕育周期还未结束,未来分别有大震与巨震事件发生 。 鲜水河地震区与中缅边境地震区 1 已经历一个完整的孕育周期,未来分别有大(巨)震与强震事件发生 。 昭通地震区已经历一个完整的孕育周期, 若 2014 年鲁甸地震实际震级不小于 M S 6.1 级,则其为第二孕育周期的主震事件 。 西昌地震区与云龙地震区已经历两个完整的孕育周期,未来分别有大震与强震事件发生 。 下关 - 楚雄地震区已经历三个完整的孕育周期,目前处于第四孕育周期主震临震阶段 。 欢迎下载阅读及提出宝贵批评意见。 感谢编辑部的亲们为此付出的辛苦劳动。
个人分类: 强震预测|3351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1年3月11日日本Mw9.0级地震是主震事件吗?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4-8-24 20:18
日本岛弧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菲律宾板块与北美板块的交汇部位,属于地震多发区。自 1900 年以来共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11 次(图 1 和表 1 )。其中 2011 年 3 月 11 日在日本本州东海岸海域发生的 M W 9.0 级地震,是日本有史以来记录到的规模最大地震,其波及范围北至北海道、南至九州,加之其所引发的巨大海啸和福岛核泄漏事故等,给世人留下难以磨灭的震撼。据统计 ( 董治平 等 , 2012) ,此次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导致约 15000 人死亡,约 10000 人失踪, 30 多万栋房屋损坏。以下将分析该次地震的孕育过程。 Bufe 和 Varnes(1993) 和彭克银等 (2003) 提出了孕震区域临界半径 R 与震级 M 的统计关系式( 1 )和( 2 ),据此可在缺少地震地质资料的地区,计算圆形地震区半径,从而划定地震区。 lgR=-0.2+0.36M (1) lgR=0.29M+0.49 (2) 根据公式( 1 )和( 2 )可推算孕育 M W 9.0 级地震的地震区半径为 1096~1259km ,以此作为搜索半径参考值,发现当搜索半径为 1200km 时,其计算结果较为合理。根据 NEIC 地震目录,该地震区发生过多次震源深度大于 300km 的深源地震,如 1973 年 9 月 29 日 M S 7.8 级地震,震源深度达 569.9m 。考虑到目前关于深源地震的成因机制尚未明确,因此分析该区域大(巨)震孕育过程时,将按照深源地震参与和不参与数据分析过程分情况讨论。 啊哈,这个圈够大,基本把小日本都圈进去啦。 图 1 日本地震区 地震构造图 表 1 日本地震区 1900 年以来 M ≥8.0 级地震事件 编号 日期 纬度 , 经度( ° ) 深度( km ) 震级 震级类型 1 1933-3-2 39.22,144.62 35.00 8.40 M W 2 1944-12-7 33.65,136.25 20.00 8.10 M W 3 1946-12-20 33.06,135.69 35.00 8.10 M W 4 1952-3-4 42.14,143.90 28.80 8.10 M W 5 1958-11-6 44.31,148.65 35.00 8.40 M W 6 1963-10-13 44.76,149.80 26.00 8.60 M W 7 1968-5-16 40.90,143.35 26.00 8.20 M W 8 1969-8-11 43.48,147.82 45.60 8.20 M W 9 1994-10-4 43.83,147.33 33.30 8.30 M S 10 2003-9-25 41.86,143.87 27.00 8.30 M W 11 2011-3-11 38.30,142.37 29.00 9.00 M W 1、 考虑深源地震 图 2 示出了深源地震参与孕震过程情况下,该地震区巨震事件之间的力学联系。通过误差修正后,根据 1933 年 3 月 2 日日本本州岛东海岸 M W 8.4 级地震发生前的 CBS 值,可较准确地连续预测到 1963 年 10 月 13 日千岛群岛 M W 8.6 级地震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宫城县东部海域 M W 9.0 级地震的临界 CBS 值。计算表明: 2011 年 M W 9.0 级地震释放能量 1.95E+18J 远低于其发震前该地震区积累能量 6.97E+18J ,故我们判断 2011 年 M W 9.0 级地震并非主震事件,该地震区当前孕育周期应存在第三锁固段,当演化至峰值强度点时,应有更大地震事件发生。 图 2 日本地震区 1900.1.18-2014.8.10 之间 CBS 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 M L ≥ 6.5 级地震事件;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2、 不 考虑深源地震 图 3 示出了深源地震不参与孕震过程情况下,该地震区大(巨)震事件之间的力学联系。通过误差修正后,根据 1909 年 3 月 13 日 mb 7.6 级地震发生前的 CBS 值,可较准确地连续预测到 1933 年 3 月 2 日日本本州岛东海岸 M W 8.4 级地震、 1963 年 10 月 13 日千岛群岛 M W 8.6 级地震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宫城县东部海域 M W 9.0 级地震的临界 CBS 值。计算表明: 2011 年 M W 9.0 级地震释放能量 1.95E+18J 低于其发震前地震区积累能量 5.15E+18J, 故我们判断 2011 年 M W 9.0 级地震并非主震事件,该地震区当前孕育周期存在第四锁固段,当演化至峰值强度点时,应有更大地震事件发生。 对比图 2 和 3 ,可以看出:深源地震是否参与孕震过程,对于孕育周期起点与终点、膨胀点与峰值点标志性地震事件的选择、预测临界 CBS 值以及未来震情的判断都有一定影响。截止到 2014 年 8 月 10 日,目前该地震区(图 3 ) CBS 监测值约为 3.60E+10J 1/2 ,远离 CBS 临界值 5.16E+10J 1/2 ,故没必要给出预测时间窗口。对该地震区的其它要素预测结果如下:震级 M W 9.1~9.5 级;震源深度 20~40km (深源地震除外);震中位置为北纬 34 ° 、东经 137 ° 左右。预计巨震发生前,该地震区还将发生 M W 8.2 级左右的 preshock 事件。我们将对该地震区地震活动性进行动态跟踪,期望对震中位置有更准确的判断。 图 3 日本地震区 1900.1.18-2014.8.10 之间 CBS 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 M L ≥ 6.5 级地震事件;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不论考虑深源地震与否,该地震区未来必有 9.0 级以上地震发生,足够小鬼子喝一壶滴!稍感遗憾的是, 9.0 级以上巨震还得等 30 年以上才能发生,目前距临界状态太远啦! 对侵略过我国,现在拿钓鱼岛找事儿的小鬼子,如果现在时机不成熟,可以不打,等以后找准时机再打。咱不打,巨震们会打, 9.0 级以上巨震即使不会让日本岛沉没,也会让日本人沉默滴。 这正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 参考文献 略
个人分类: 强震预测|3565 次阅读|1 个评论
鲁甸6.5级地震主震区域应预防后续强震发生
杨学祥 2014-8-14 19:22
鲁甸6.5级地震主震区域应预防后续强震发生   点评: 地震序列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的总称。   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1)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2)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3)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强震,截至8月14日13时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1623个,还未发生5级以上余震,地震类型尚不能确定,预防后续强震发生非常必要。 专家:鲁甸6.5级地震主震区域应预防强余震发生 2014-08-14 15:53: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昆明8月14日电(记者 史广林)云南省地震局退休老专家石绍先研究员14日在昆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主震区域应预防强余震发生。   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石绍先介绍,6至6.9级地震第一阶段的余震一般发生在15至20天期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后还未发生5级以上余震,地震部门将加强地震监测预报。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强震,截至8月14日13时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1623个。 http://news.sohu.com/20140814/n403450124.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内蒙阿拉善盟的Ms4.2级地震是神马事件?
qsqhopeiggcas 2013-8-16 17:26
最近有位做矿产研究的兄弟对地震也有点兴趣,下午来办公室和我讨论问题,问“您如何识别某次地震是余震事件?” 其实,对这个问题好多人都稀里糊涂,多数人认为发生在主震发震断裂上、与主震事件有关的、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地震为余震事件。 解释好这一问题,又涉及到主震事件如何定义的问题。 我们的理解是,主震事件可定义为:对某个地震区,在一个孕育周期内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为主震事件。 注意某个地震区,可能存在有多条活动断裂。大地震的发生一般都是多条活动断裂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室内岩石力学试验一样,岩样内可能有多条微裂隙,有的是张性的,有的是压剪性的,但发生宏观破坏时主破裂面的形成,这些不同属性的裂隙都参与其中,都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啊。 那么,发生在同一个地震区,与主震事件有关的后续地震活动皆可称之为余震事件。即使某次地震发生在非主震的发震断裂上,也就是其它的断裂上,也是余震事件。界定余震也好、预震也罢,都是按地震区界定的,不是按主震事件的发震断裂界定的。 这位兄弟听得是云里雾里,还是不明白。我说拿一个具体例子和你说说,或许能容易理解一点。 我打开中国地震网站,说“你看,今天在内蒙 阿拉善左旗发生了一个4.2级地震(见下表),你认为这是什么事件呢?”兄弟答“不知道”。 发震日期 发震时刻 纬度 (°) 经度 (°) 深度 (km) 震级 事件类型 参考地点 2013-08-16 11:38:12.3 38.5 104.1 6 Ms4.2 天然地震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http://data.earthquake.cn/datashare/globeEarthquake_csn.html 于是乎,俺把有关的图表打开,给他详细解释了一番。( 参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709979.html ) 该地震发生在海原地震区, 1920 年曾发生过 8.5 级地震, 8.5 级地震前发生了诸多大事件,地震后也发生了多次强(大)余震事件,其中 1954 年在 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北发生过一次 7 级大余震事件,今天发生的 4.2 级地震位置距之不远。 海原 M s 8.5 级主震事件发生且余震活动结束后,新一轮的孕育周期约从 1957 年 3 月 20 日 开始。今年 6 月 22 日发生在甘肃的 Ms6.6 级地震,是新周期内发生的一次强震事件。我们判断该地震区未来还有 Ms7.0 级的地震发生,因此,今天发生在海原地震区的 4.2 级地震是一次 preshock 事件。 中间还有许多解释和讨论,略去。 兄弟问“ 若今年的 Ms6.6 级地震是一次主震事件,那么今天发生的 4.2 级地震就是余震事件了吧。 ” 我说“兄弟,你老聪明了,理解的真快,界定余震不是按距主震事件的距离,也不是按主震的发震断裂界定的,是按地震区界定的。事件的属性是与地震区同呼吸共命运滴。” 兄弟说“我基本理解了,我有事先走一步,待会给你打电话,我请你吃饭。” 我回答说“好吧,不过埋单的事儿归我。”
个人分类: 科普|2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余震说”何时休?
qsqhopeiggcas 2012-3-5 11:20
在 3 月 2 日 新疆乌恰发生 5.0 级地震后,新疆地震信息网 报道 “ 截止 3 月 3 日 12 时 整,乌恰单台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 163 次,其中最大余震仍然为 Ms3.0 级。 ” 每次发生一个较大地震事件后,不管是新疆地震局、中国地震局乃至世界上的地震部门,在网站上报道或“辟谣”时总会说“较大地震事件发生后的地震是余震”。 别忘了,除 aftershosk (余震)外,还有 preshock (预震)、 foreshock (前震)与 mainshock (主震),对地震学家们而言,恐怕没人能清楚区分这些事件。 主震定义为在一个地震区、一个孕震周期内发生的最大地震事件,主震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生的地震事件可称之为余震。 如果说乌恰发生 5.0 级地震后的地震为“余震”,则之后较长一段时间不会有更大事件发生,新疆地震局敢做出这样的保证吗? 对地震部门而言,如不明白发生的地震是什么事件,不要轻易地称之为“余震”,笼统地叫“地震”为好,以免以讹传讹。 参考 新疆乌恰县 5.0 级地震应急情况(三) http://www.eq-xj.gov.cn/manage/html/ff808181126bebda01126bec4dd00001/_content/12_03/03/1330766039788.html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2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西兰M6.3强震:是主震,还是余震?
热度 2 BihongFu2010 2011-2-24 10:56
新西兰M6.3强震:是主震,还是余震?
新西兰正好处于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边界附近(图 1 ),其构造活动非常强烈,是一个地震和火山活动频发的国家。当地时间 2011 年 2 月 22 日下午 12 点 51 分发生在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 Christchurch )的 M6.3 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美国 USGS 发布的信息,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新西兰南岛的克莱斯特彻奇市附近( 43.600°S, 172.710°E ),震源深度为 5 km 左右,为浅源地震,从震源机制解来看,此次地震属于斜冲逆断层型地震,与 2008 年发生在四川省西部龙门山地区的汶川地震非常类似。 图 1 新西兰最近的大地震活动及其构造背景图 许多专家认为此次强震是 2010 年 9 月 3 日发生在附近的 M 7.0 级地震的余震。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首先,从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来看,两者差别较大:去年 9 月 3 日的 M 7.0 级大地震发生在 克莱斯特彻奇西部 45km, 震源深度为 10km 以上,而此次地震发生在克莱斯特彻奇市北北西 5km 处,震源深度为 5km 左右。其次,去年 9 月 3 日的 M 7.0 级地震之后,已经发生了 6 次震级大于 5 的强余震,其积累的能量已经基本完全释放。其实,更合理的解释是此次地震与去年 9 月的地震发生于同一北东走向地震断裂带的相邻段落上。从图1我们不难发现,2003年8月21日的M7.5级大地震与2009年7月15日的M7.7级大地震就是发生在同一地震断裂带不同段落的相邻主震活动,并非一个是另一个的前震或余震。大量研究证据已经表明,地震发生具有分段性活动的特点,比如,土耳其的北安娜托利亚断裂带,其地震活动就具有典型的分段性活动的特点。 1999 年 8 月 17 日凌晨 3 时,土尔其西部的伊兹米特市( Izmit )发生 Mw7.4 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 17km 。这次地震造成大规模地震破裂,破裂带长达 180km 左右,最大水平错距 5 m 。主震后,余震活动频繁,密集分在长约 200km 的北安娜托尼亚断裂带上。大规模地震破裂和强烈振动,造成此次地震极为严重的灾害,死亡 1.6 万人, 2.6 万人受伤,倒塌房屋 10 万余间,近 300 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00 亿美元。 在 1999 年 8 月 17 日的伊兹米特 Mw7.4 大地震之后,不到 3 个月另一个震级为 Mw7.2 的大地震于 1999 年 11 月 12 日发生在离上次震中北东东方向 100 km 左右的 Duze 市附近。此次地震形成了破裂带长达 50 - 60km 左右,最大水平错距 1.5 m 。死亡 600 多人, 3000 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100 亿美元 . 。 从 1939 年开始,北安娜托利亚断裂带产生了一系列大地震序列,其中 1999 年的两次地震事件是该断裂带一个震级大于或等于 M6.7 级地震的第 11 次和 12 次。从 1939 年在土耳其西部事件开始,地震的震中有向东和向西两个方向迁移的特点(图 2 )。 图 2 土耳其北安娜托利亚最近的大地震分段活动特点及其构造背景图 因此,本人认为新西兰 2011 年 2 月 22 日的 M6.3 强震并非 2010 年 9 月 3 日 M 7.0 级地震的余震,而是发生在同一地震断裂带上的另一次独立地震事件。 更有类似荒唐可笑的是,去年两会期间(2010年3月6日)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唐山市市辖区交界发生了3.1级和4.2级的地震(震源深度10 km左右),国内一些地震专家出来辟谣说: “1976年发生的7.8级唐山大地震之后,会不断有余震,但根据规律,余震频率和强度是逐步减弱的。3月 6日发生的两次地震,都是唐山大地震系列衰减活动的一次小的正常的起伏活动。如今距离唐山大地震已有34年时间,再有余震,强度也不会大,公众不必恐慌。”。然而,我们公众是不会相信许多地震专家没有科学依据, 牵强附会、胡乱联系的说法。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619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0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