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国家教育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纳什均衡在科研协作中的应用
duke01361 2015-6-28 08:04
纳什均衡在科研协作中的应用 我其实并不知道纳什均衡的细节,只是大约知道是说一种多人合作过程中,每个人利益如何达成最大化的问题。突然就想到了科研合作问题。 有一次英国纽卡索大学的人来访,试图与我所在的一所大学合作,来人和我谈了这个意愿,我心里觉得达成协作的可能性不大。尽管我们都没有直接把这个关切说明,但很明显,两所大学不可能达成协作,就像两个门不当,户不对的男女谈婚嫁。 关于门当户对这个协作原则,国立新加坡大学的一位朋友说得特别赤裸裸,说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只想往上看,也就是只想巴结比自己好的大学和科研院校,比如MIT等,因此,新加坡国立大学和MIT联合计划等等确实是存在。 我所在的国内的大学里都都有联合办学项目,而且都是经过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的联合办学项目,分别授予双学士或双硕士。而我们这些大学的协作院校说白了都是一些低端院校。没有一所在自己国家属于前50的大学。我觉得这也基本符合门当户对的原则?但我更觉得其实不是这样,更多的是狼和狈的协作。说白了就是打擦边球... 纳什均衡在大学之间的协作的前提是“门当户对”,具体到不同单位之间的协作也有个旗鼓相当和门当户对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相属的,相互差不多的单位或个体之间的“抱团取暖”,这在春秋战国期间叫做“约纵”! 不说这些协作的前提条件,专说能够达成协作的“纳什均衡”问题。门当户对的个体之间达成协作,彼此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个更值得关注的技术问题。 只有多赢才能协作或合作下去。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2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王少平教授简介
zhao1198 2012-5-7 05:54
王少平教授简介 出生年月:1956年 E-mail:wangspi@sina.com 工作单位、职务及职称 :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统计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计委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联系的专家;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员;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 学历、学位: 1978-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数学专业,理学士; 1986-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所办的数量经济学研究生班,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数量经济学方向,这一硕士学位系中国国家教育部和美国国家科学院联合管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聘请美国教授上课,其英文表述为:The auspic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Development Project (CUDP),a program that received the bulk of its financial support from a credit from the World Bank ,and was administered in part by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and in part by 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of China ; 2000-2002年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 获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3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 1996年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2年至今经济学院金融系 主要研究方向: 计量经济学及其与之相关的经济和金融问题 主讲课程: 本科、研究生的计量经济学等课程 主要著作: 专著: 《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1日) 著作详细信息:http://eco.hust.edu.cn/jiliang/index.html 《宏观计量的若干前沿理论与应用研究》(2003年8月,南开大学出版社) 改编英文原版教材《Using Econometrics: A Practical Guide》 译著: 《应用计量经济学》(原书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商务与经济数学》(原书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主要论文: 多次应邀出席Econometric Society 的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并报告论文, 并发表两篇国际学术论文: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 1 A generalized nonlinear IV unit root test for panel data with cross-sectional dependence,Volume 157, Issue 1,Pages 101-109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1 Uncertainty and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Chinese firms, 2008, Volume 19, Issue 3,pp237-248 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 《中国社会科学》 1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2 2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英文)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03 3 中国工业能源调整的长期战略与短期措施——基于12个主要工业行业能源需求的综列协整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4 4 预期增广的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对中国适用性检验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4 《经济研究》 1 中国GDP的趋势周期分解与随机冲击的持久性效应 经济研究 2009/04 2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经济研究 2007/10 3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非线性转换 经济研究 2006/08 4 我国货币需求的协整分析及其货币政策建议 经济研究 2004/07 5 我国实际GNP的时间趋势与周期演变 经济研究 1999/07 《世界经济》 1 《中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及其动态调整行为》, 世界经济 2009/11 2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与股市波动的非线性持续》, 世界经济 2008/03 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的效应与区域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 世界经济 2006/08 4 《结构突变与人民币汇率的经验分析》, 世界经济 2003/08 5 《中美日GNP的特征及其比较》, 世界经济 2001/01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 似无关动态协整模型中的水平扭曲与校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10 2 协整设定和约束检验及其对我国货币收入速率的实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4 3 中国宏观经济非均衡研究的新进展——评专著《中国宏观经济非均衡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05 4 单整和协整的检验与再检验及其应用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9/11 5 我国物价总水平的ARMA(p,q)模型及宏观调控重心的转移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8/08 6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与货币政策及其经济运行目标与宏观调控的实证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6/05 7 我国国有工业总量投入产出的贝叶斯实证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5/03 8 多市场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4/02 9 CC的四大假设与现代计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3/08 10 LDV模型的前沿问题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2/02 11 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市场的两个非均衡模型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1/04 《经济学动态》 1 预期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经济学动态2007/01 2 宏观计量经济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经济学动态 2003/09 3 200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克曼与麦克法登学术贡献评介 经济学动态 2000/11 4 面向21世纪的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 经济学动态 1998/07 5 国外经济预测研究新动向 经济学动态 1995/12 6 西方经济学三大分支学科发展现状 经济学动态 1994/12 《统计研究》 1 中国通货膨胀的惯性变化及其货币政策含义 统计研究 2009/05 2 我国费雪效应的非参数检验 统计研究 2008/03 3 联合p值综列单位根检验的扩展及其对中国股市的弱有效性检验 统计研究 2006/04 4 赫克曼与麦克法登的科学贡献——解读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统计研究 2001/04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国家和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 主持研究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我国节能与城乡经济问题硏究》; 主持研究国家自科基金《非线性阈值协整的理论和应用硏究》; 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协整的理论与应用硏究》; 主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资助项目《单位根和协整及其结构完整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协整与ECM 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宏观非均衡模型》
个人分类: Econ.经济学家|1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华大学简介
nanyq 2011-9-3 22:02
东华大学简介
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东华大学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 地理历史:学校地处中国上海,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园环境优美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 基本情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外语、人文、理学12个专业学院,另有成教学院、网络学院、体育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共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10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3个上海市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校学生近27000名,其中研究生近6000人,本科生14364人,留学生2816人。教职工2903名,其中院士8名、长江学者和长江讲座教授4名,有光华工程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等荣誉获得者,高级职称教师近700名。 教育教学:学校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崇德博学、砺志尚实”为校训,推行“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和严谨求实的教学管理,面向全球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专门人才。学校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宽口径、柔性化的专业教育”;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并在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1至2年后可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2007年开始,我校艺术类招生享有与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同等的自主权,并获得2008年本科招生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2007年,学校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人入选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纺织工程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轻化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工程2个专业项目入选国家特色专业项目,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学校共有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入选60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近年来,学校有5篇论文入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获得提名。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央电视台CCTV杯全国模特大赛、上海市发明创造三枪杯竞赛等重大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或冠军。毕业生就业状况态势良好,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100%,本科生就业率近年来均保持在95%以上。 学科科研:按照“坚持特色、拓宽基储加强交叉、按需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十五”“211工程”建设被“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正式确认为“优秀”。纺织科学与工程在全国81个一级学科评估中,再次名列全国第一。依托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科技攻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校连续六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连续三年入寻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两年入寻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连续两年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九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此外,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特别是为我国神五、神六、神七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学校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也不断提升,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 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世界70多所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80多个国家培养了大批留学生。学校积极推进合作办学,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日本服装文化学院、德国劳特林根应用科学大学、意大利米兰欧洲设计学院、法国鲁贝国立纺织学院、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等一批名校拓展了9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学校重视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了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上海世博会“大都市形象论坛”、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论坛等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并自1995年以来每年成功承办年度上海市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凸现着学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日益活跃的国际交流新局面。
32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部的规定如同放屁么?二则
热度 2 冯用军 2011-5-27 00:38
官方规定,形同儿戏,一纸空话,光说不练假把式,没有下文。 一则: 在国家教育部网站上可以找到1997年5月9日颁布、生效的《 国家教委关于学校校舍、教室命名的有关规定的通知 》,并摘录该规定内容如下: 一、各类大、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属国有资产的校(园)舍、教室及其他建筑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拍卖其冠名权。二、校(园)内各类教室、各类建筑物不得以捐资者名字命名。如遇特殊情况,高等学校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委的教育行政部门(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报国家教委)审批……五、为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凡捐资者,可在校园内刻石记名,以资纪念。 二则:《 教育部网站——《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 二○○九年度教育部直属高校产业工作会议召开》 》。类似“北大方正”、“清华同方”这种“学校名+企业名”的名称,年底前将从高校校办企业的标牌中彻底消失。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年底前,学校校企将依法取消学校冠名。此外,校级领导也将在上半年从直属高校校办企业领导班子中全部撤出。教育部要求72所直属高校今年加强高校企业规范管理和运营,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防范风险。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今年,各校全民所有制企业数量至少要减少一半;今年6月底前,目前具备条件、但尚未组建资产公司的9所部属高校必须组建完成资产公司;年底前,各高校应至少将学校投资的70%以上企业的资产划转到资产公司。 今年上半年,各高校校级领导将全部撤出除资产公司以外的所有学校企业的兼职,在资产公司兼职的校领导不得领取薪酬;除作为技术完成人外,高校领导不得通过奖励性渠道持有高校企业的股份。此外,教育部要求凡学校企业冠用学校名称全称的,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年底前必须全部依法取消冠名。 看一则:2011年 5月20日,记者(黄茜 杨励潮 何颖思)走访了暨大广州校区,发现无论是教学楼、体育馆还是宿舍楼,有近20处建筑都有冠名。冠名的类型分为冠人名和冠企业名两种,其中以冠人名的建筑居多。校内冠企业名的建筑除了“富力教学大楼”(暨大标志)外,还有“合景泰富楼”、“中惠楼”以及“旭日集团运动场”。在暨大教学大楼处立了一块石碑,名为“富力教学大楼缘起”。碑文提到:“暨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前夕,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人民币1400万元,用于援建学校教学大楼,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大楼总计投资人民币10656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人民币6000万元,学校自筹人民币3256万元,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捐款人民币1400万元……谨将暨南大学教学大楼命名为富力教学大楼,并铭缘起,以志其芳。”根据碑文所列的款项计算,富力集团的捐款仅占暨大教学大楼总建设款的约13%。 看二则: 清华同方首页 、 北大 方正集团 有限公司 、 清华紫光 、 清华控股 、上 海 交通大学 教育集团 有限公司 、 上海 交大 昂立股份 有限公司 、 西安 交大 博通资讯股份 有限公司、 交大 科技_ 公司 、 北大青鸟 官方网站 ...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372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批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更名
ipmwxj 2011-5-10 07:22
教育部批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更名 近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是在广东省、广州市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汽车产业链较长,汽车学科的发展需要其他相关学科的支撑。经过几年建设,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本科院校,显然, 用“汽车”这样一个专业或装备名称命名,无法涵盖其真正的内涵。原校名已不适应学校的发展。 学院根据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先后开办了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管理、经济等优势学科专业;围绕珠三角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开办了珠宝、皮具设计,宝石材料和鉴定等专业。学院的现有的26个专业,涉及理、工、文、管、经5个学科门类,覆盖汽车、物流、机械、通信、电子、电力、工商、财会、对外贸易、计算机、电子商务、酒店、会展、珠宝、皮革等近20多个行业。 广州学院负责人表示,更名后学院的隶属关系不变、管理体制不变、以工为主的学科定位不变。学院将继续发挥和保持工科为主的优势和特色,继续按照“做大工科,多科发展,凝练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近期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创特色、上水平步伐。 一是与世界著名企业中兴通讯强强联合、深度合作创办了面向通讯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兴通讯3G学院”;二是积极引进海外知名大学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探索多种形式智力引进,培养国际化商务专业人才,成立“国际商学院”,聘请加拿大温莎大学商学院原院长Roger任院长。三是延伸发展华南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新办建筑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 2011-5-9 19:31:25 匿名 IP:119.32.49.* 在独立学院中,该学院相当不错。 [回复]2011-5-9 19:30:45 匿名 IP:119.32.49.* 独立学院改名需要教育部批准的。 [回复]2011-5-9 18:54:03 匿名 IP:202.38.204.* 这个学院不是华工的二级学院,只是独立学院而已。所以需要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回复]2011-5-9 17:56:10 匿名 IP:180.171.228.* 改个学院名字,要教育部批准。 怪不怪。 [回复]2011-5-9 16:20:51 匿名 IP:152.78.178.* MIT好像也不只是个工科学院吧。但人家仍叫工学院啊,好像也没影响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更个名就知名了? 净搞些没用的。 评论,很有意思!尤其是 IP为152.78.178.* 的。
个人分类: 高校,高校。|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高薪招收脱产博士后启事
talentblog 2011-4-11 19:14
重庆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其下属的二级单位——光电工程学院,拥有精密仪器及机械国家重点学科,建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全国排名第五)、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内“仪器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领域重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学院还建有“微纳系统及新材料技术国际研发中心”,“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微纳器件与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创立了“微系统”和“光电与测控技术及系统”两个“985”工程创新研究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特诚邀海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共同创造学院新的辉煌。根据学校有关政策,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参加职称评定;出站博后,可以优先考虑留校工作。 招收学科 :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人员。 进站待遇 :12万元/年薪,提供博士后公寓(其它情况面议)。 联系单位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 蒋老师 023-65111178 Email : jzp1518@cqu.edu.cn 详情请浏览重庆大学博士后工作主页( http://202.202.1.192/portal/sort.jsp?id=129 ),申请进站人员请填写《重庆大学博士后进站申请表》发送至E-mail: jzp1518@cqu.edu.cn,有关工作人员将及时与申请者取得联系。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 附:招收博士后人员合作导师的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一览 序号 合作导师姓名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1 温志渝 微纳器件与系统 1、 生化微系统 2、 微能源器件与系统 3、 新型微纳器件 2 陈伟民 结构监测 1 、大型结构状态监测系统的在线标定、数据处理与评估方法 2 、大型结构三维高精度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及数据处理 3 文玉梅 传感与检测技术 1、 无源无线传感器及系统 2、 管道结构的声学检测 3、 检测中的信息处理 4 李 平 能量采集和自供电传感器技术 1 、电磁能量采集 2 、振动能量采集 3 、压磁 / 压电复合换能器 4 、无线能量传输 5 王代华 1 、智能结构与系统中的传感器、执行器及系统集成 2 、光纤传感技术 1 、主要研究基于智能材料(磁流变材料、压电材料等)的传感器、执行器及系统集成的新原理、新方法及系统实现 2 、主要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场( HIFU )的光纤传感理论及仪器系统 6 汪同庆 模式识别与信号处理 研究大型设备及重大设施的故障信息获取与分析,主要从事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7 肖沙里 智能化光电仪器及设备 激光等离子体 X 射线光谱探测及成像 8 余 淼 1 、智能材料与执行器件设计 2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3 、智能化仪器 1 、智能材料(如:磁流变材料、压磁、压电材料、可控高分子聚合物等)的制备与性能表征;基于智能材料的执行器设计 2 、针对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重点是利用智能控制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如:仿人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混沌控制)解决智能结构系统中的控制问题 3 、针对能源工业、国防安全应用的要求,采用光、机、电相结合,对微弱信号进行提取和处理,形成可工程化应用的智能化仪器 9 王 珏 工业 CT 图像测量技术 主要研究基于工业 CT 图像的物体三维结构尺寸高精度亚像素测量技术及系统,包括高精度工业 CT 扫描成像系统实现方法,亚像素的边缘提取、高精度边缘定位、自动的尺寸定标及测量方法的实现问题。 10 魏 彪 光电测控与成像技术及系统 1、 基于 惯性导航技术与系统,特别是基于光纤陀螺等光电测控与传感技术,研究用于油气井测斜测量和油气井轨迹测量及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的理论、仪器及方法技术 2 、基于科学级 CCD 、 ICCD 及 EMCCD 等特种光电传感技术,研究面向航空航天、核工业、军事、工业测量、医学影像等领域对 X 光、红外、可见光及中子( n )等数字化、高分辨率、高清晰度、二维或三维光电成像的原理、仪器系统及技术方法。 说明:如对除上述研究方向之外的研究内容感兴趣者,亦欢迎来函详询。
563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