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引路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老师到底想告诉你什么?又想教会你什么?
热度 1 wangbing187717 2015-10-6 11:06
老师一直被认为是育人使者,是你的引路人,我们应该时刻感恩感谢每一位辛勤教育你、帮助你和关心你的老师,我就觉得我遇到的每位老师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因此,我时常用短信、电话或网络工具问候他们,给他们送去最简单而最真诚的祝福。每位老师都是我们的榜样,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最近越发觉得我们应该时刻结合自己的感悟,思考一下老师到底想告诉你什么?又想教会你什么?这对你快速“成长”是极为重要的。今天就以我的导师吴老师为例,具体谈谈这个问题。 吴老师上次说我和他交流大约有了 1 年的时间,这只能说是从“正式”开始交流的时间算起,拜读吴老师的“网络思想”应该是从 2013 年初开始的,因为我在 2014 年 1 月 26 日就写过一篇长博文《致 2013 对我最有影响的“陌生人”》 http://user.qzone.qq.com/1564580131/2 ,这篇博文就谈到了他对我的影响与启发,因为是“陌生”,所以这篇博文应该是“百分百”的“真挚”。 从正式交流开始,除过面谈和 63 条往复短信,我们通常采取“邮件”方式沟通交流关于我学习的一些问题, 1 年时间里我向他发邮件请教了许多问题,今天检索了一下我们的往来邮件数量,达到了 125 条,因为一般是往复邮件,我和老师应该各占一半。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这需要算一算频度: 2.4 条 / 周,即交流频次是 1.2 次 / 周,也就是平均一周有 1 次交流,再加之寒暑假的影响,实际上学习时段的交流频次还要高于这个频次。每次交流都要花老师很多心思和时间思考给你指导意见,口头的感谢总是不能表达我对他对我关心和指导的感谢,因此,今天以思考“老师到底想告诉你什么?又想教会你什么?”这个引子得出一些他对我的启发和影响,也算是一种学习思考心得、一份对他的特殊的感恩、感谢方式。 总的来说,今天我的理解是:他想告诉我方法,也想教会方法,这也是他的重要观点。当然这些方法包括学习、做人和生活等等,大的这里就不谈了,我们具体谈以下 7 件(仅是自己的感悟,不妥之处多多建议): 1 )你叙述或回答问题时要逻辑清楚,有条有理:这点他没有直接给我说过,这是我从他回复邮件的“写作风格”中学到的,每次都是 1 )、 2 ) ...... ,受此影响,我现在也基本养成了这个习惯。 2 )你应该按规则办事、做事:这点他没有直接给我说过,但他时而会在邮件里无意提及“程序”这个词,即说明干啥事都要按规章制度去做。 3 )你应该学会沟通并做到有效沟通:这点他没有直接给我说过,但我们平时的交流沟通(特别是邮件)就是这样,平均一周一次,起码沟通的频度应该是非常理想的,至于效度,这个主要靠个人啦!沟通一般有 2 种方式: ① 单纯的用嘴“讲”; ② 先做点东西,带着东西和问题去沟通,目前我一般倾向于第 2 种请教沟通方式,好像也更“踏实”而“有效”一点。 4 )你应该具有时间观念:这点他没有直接给我说过,但他回复邮件的速度真是那个叫“及时”,无特殊情况,一般都不会过“当日”,也间接表明了他的时间观念和对学生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 5 )你应该努力做一个有计划的人:这点应该说他“含蓄”地直接告诉过我,这要从印象最深的一封邮件说起, 2014 年 10 月 24 日 8 时 31 分,老师给我发的邮件里写到这样一段话:“ 我希望你以后要研究的是:能够形成一个系列论文和撰写成一部新专著,甚至开拓一个新方向的课题,而不是为了写一两篇论文的课题 ”,应该说这句话对我的学习有了极大的指引和指导。尽管目前我各方面都很薄弱,且各方面知识也很缺乏,有时候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欠缺。大致讲,我从收到这份邮件开始,对这份邮件的理解经过了三个阶段: ① 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 ② 选定研究方向后,学会划分分支,并进行一些列研究; ③ 计划,计划,做事(包括学习)要有计划!!!就像这个马上假期余额不足的国庆假期,大家在放假前十几天甚至上月就开始筹划如何“消费”这段自由的“个人时间”,由于个人需求、经济条件及爱好等的不同,每个人的计划都不一样。这也说明做计划要早,关于做计划最起初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爷爷一直在耳旁“唠叨”:不会计划一世穷啊,说父母有时候不会做计划。后来学习得到这样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我想最早说出这句话的人应该是个文人,而不是地道的农人。因为做过农民的人都知道,春只是抓住了这个时间点的关键性,而并非真正道出种地计划。其实,种地计划是在前一年收割完耕地甚至更早就已经做了计划,因为这涉及到换茬、施肥,甚至是耕地的深浅、次数等,看种地也是如此讲究,如此有计划,可惜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话又说回来,对于学生来说,国庆假期无非是“出去转转、回家看看、寝室宅宅、教室坐坐”。无论是哪种计划和选择只要自己过得快乐而充实就好,并无对错。我的假期也不过这样,和哥哥嫂子或朋友同学聚聚餐、吹吹牛、逛逛街或爬爬山。但是在这个假期放假前我就计划把一直想集中时间写的一篇稿子写了,因为有些事你在想做的时候不做,等那股“热劲”过了,说不定就再也不想做它了,正好昨天终于把它写完了,还就是把校稿的事认真做了。另外,我还趁这段“安静”的时间做了另一个计划,就是根据自己的一些积累,把自己学习方向的整体框架进行了搭建,包括各大分支,就像一本书的目录一样,这样你就知道哪些方面已经做了(自己 + 别人)、哪些方面需要补充、哪些方面需要整理(写综述)、哪些方面还是空白(需要填补),从而你就会罗列出一系列小论文的题目,进而使你的学习有计划、有目的,而且无意间阅读文献时发现的有用的东西也知道及时把它整理在哪里,而不至于出现“我看过啊,就是不知道在哪里看过了”的尴尬和无奈,造成时间浪费、效率偏低,此外还可以互相渗透并拓展。我做这个计划,应该符合老师这份邮件里的核心内容。另外,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计划,因为一段较自由的时间别人也是有个人计划的,这就需要在你找别人做事啥的要等到他正常工作日,例如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的时间段应该定在放假前 2 天,或假期最后 1 天晚上发给老师,这样才能保证不会打乱老师的个人计划。 6 )你应该掌握学习的思路:这点应该说他“含蓄”地直接告诉过我,他最喜欢给学生送书了,开学至今,老师送我的书再加之自己购置的 2 本,一共有 12 本了!!!!!!!从他送的书的内容中,我启发得出 2 条学习的思路: ① 带着这一领域的问题去另一领域寻找“答案”; ② 汲取其他领域的“营养”变为自己领域的“新鲜血液”,这 2 点非常符合安全科学是交叉综合学科的学科属性。 7 )浓浓师生情胜过“千言万语”,真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感谢他,感谢所有老师! 由上分析可知,老师就是一个生活和学习方面的“经验库”和“知识库”,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很多。其实很多问题老师都不会直接告诉你,需要你自己实践并体会感悟得出,这也许才是老师的深意,也是老师最想看到的。从他那里学到的还有很多很多,下面用 3 句话概括吧: 1 )人生那么短,你起码应该认真而踏实。见《你其实一直在寻找一种踏实的感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953670-887835.html 。 2 )未来那么长,你起码得在每个阶段列个计划,并尽力去执行它。 3 )世界那么杂,你起码要做个“安静”而“善良”的“有心人”。 需要不断努力,才是对老师最好的感恩感谢,与大家共勉,祝一切安好!与大家共勉,祝一切安好! 作于 2015/10/6 清晨
2156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研之路的选择定律
kejidaobao 2012-4-24 16:06
文/彭思龙 在步入科技职场前后,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对某些重要事情可称之为抉择。做出正确的选择,就等于胜利了一半。关于选择的重要性,曾有人说:“人生就是关键的几步。”做出正确选择非常重要,但如何才能做出正确选择?虽然正确与否往往很难界定,但从整个历史、整个社会看,正确与否还是有一个可以说明白的定义,即:正确的选择可以使得选择的个体获得更好的人生。本文简单谈谈个人的体会,可称之为选择定律,因为这些方法应该是普适的。 1 成长优先定律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意味着不管到了什么阶段,我们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有了更高的本质能力才有可能做出更好的成绩,获得更幸福的生活。那么什么是本质能力?本质能力就是解决本质问题的力量。但怎么才能提高能力?大多数人选择跟着一个领头人学习。很多人指望在工作之路上有个引路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能及时出手帮助。这个做法有2个严重缺陷。首先,现实中不存在我们期待的命中贵人。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并没有一个人等在那里帮助你。即便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帮助过自己的人,那也是因为别人看到你值得帮助,通过帮助你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能力并不是学习就可以得到的,真正的能力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通过一个又一个富于挑战的实践过程,我们的能力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提高。所以,选择一条道路首先要看自己是否有机会得到锻炼,而且是有挑战的锻炼。 2 雪中送炭定律 选择加入一个团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往往会决定一个人很长一段生活,甚至一生。但选择什么样的团队最好?真正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要锦上添花,而要雪中送炭。进入一个豪华的团队,进入一个繁荣的机构,这是锦上添花。而进入一个零散的团队,进入一个瘦弱的机构,这叫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有个明显的缺陷: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处处都有合适的人任职,自己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补充。这和第一条能力成长定律相违背。当然锦上添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缺陷,那就是边际收益低。处于高处,更上一层楼本来就很困难,即便进步了,与很大的分母相比也显得不那么明显。而雪中送炭就不一样,做出很小的成绩就可能显得尤其扎眼。比如,在美国鼎盛时期选择在美国工作,充其量对于学习是有帮助的,但远不如回到急需人才的中国工作价值大。因为对于美国,我们是锦上添花;对于中国,这是雪中送炭。天下如此之大,可以让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去成长,而不必去锦上添花,享受那个团队创业人的功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一个瘦小的团队变成强大的团队,使得一个落后的组织变得领先,这种成功的感觉是物质无法补充的,正是人的最大追求主要来源:成就感。 3 先舍后得定律 在很多时候,我们和他人都可能面临有限的资源和利益分割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往往选择博弈。博弈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博弈只能得到暂时的好处。从长远看,学会先舍后得是最高明的方法。面临利益分割,首先要看轻这些利益。因为从发展眼光看,未来的利益更大。那些对于小利益耿耿于怀的人,往往是对自己的未来不抱希望的人。其次,争的结果往往是让自己的心态变得更狭小,对于人的发展非常不利。老子认为“不争是为大争”,这是先舍后得原理的另一种表述。我们往往说服不了自己,为什么非是我放弃,别人为什么不放弃。这正是我们思维的误区所在,其实当我们想争的时候,就等于把自己的人生高度摆在了一个很低的位置上,效果往往很不理想。 4 先人后己定律 我们做一件事情,往往会衡量这件事情对自己是否有利。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先考虑自己的利益首先就走入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尽管人最终都希望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最大的利益是不能通过自己先考虑而实现的,这是个永远的悖论。大乘佛教强调利他主义,其实正是符合了这个自然要求。我们选择做一个技术,也不能直接想到经济利益,如果只想着经济利益去做事,往往不能成功,如果瞄着名望去做,更是缘木求鱼。首先应考虑的是,要选择的事情是否对社会有利、对大多数人有利。回报是自己来的,不是自己争取来的。想让别人心甘情愿的给你东西,就只能先对别人有利才可能做到。 5 身心合一定律 我们做科研,也同时要生活,不管我们选择做什么,必须做到身心合一。通俗的说,所做的正是自己想做的。如果身心分离,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做,长此以往精神就容易有障碍,生活也就不那么有趣。做了选择,就要坚持走一段时间。卡内基建议,既然做了,不妨学会喜欢自己必须做的事,往往非常有成效。因为只有身心合一,才能真正的激发自己的潜能,否则可能尽管很努力,仍得不到很好的效果。罗洛·梅的心理学非常强调身心合一的重要性,他分析表明,很多焦虑症的结果本质来源于身心分离。做事情,做选择,先问问自己的心,跟着自己的心走,也许就能够做出对自己真正有利的选择,而不是听从他人的建议,做出大众化的选择。 选择,甚至抉择,如何进行,是个非常艰难的课题,有时机的问题,有度的问题,有方式的问题,但无论如何选择,有些基本的理念是需要体会并身体力行的。坚定地执行这些定律,将能够真正有所收获,激发自己的潜力,开启自己的心智,提高对生活的体验,这也许就是圆满人生的表现吧。(责任编辑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56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第一位引路人
CHENGJIANLAN 2011-11-24 18:18
我的第一位引路人
今天是感恩节,想着行进过程中遇到的援手,心存着自己很有福气的感激。有的当面已经表达,有的默默记在心上。 想把这篇作了很久的旧文贴出来。 今天早上,在上班的交通车上遇到了我的老领导。 因为没有被排上座位的缘故,他不解地问我: “ 你也有 40 几了吧,怎么还没有位子? ” 我看着他善意询问的表情,开玩笑地说: “ 我才 30 几呢! ” 领导听了这话,认真地掰指算了起来,我哪年哪年进厂,哪年哪年 ...... 面对这位近 80 的前辈,这么清晰地记着我走过的路程,很感动同时也感觉很自然,因为,我是被这位原本素味平生的厂领导直接从生产一线调出来的,出来后一直在他的基建部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的。 但,被他这么当众清晰地数出我的简历,自己还是有着小小虚荣的满足。 78 、 9 的老人鹤发童颜的。 在谈话的间隙,旁边的同车人问候他的曾孙,他说: “ 是的,是上二年级了。 ” 听着让人感到非常愉快、祥和。 他是我厂基建前辈。在今年将要拆除的三台小于 20 万千瓦发电机组中就有他主持跑项目、建设的我厂 #8 机组。我表达了惋惜之情,他却挺豁达地说: “ 拆就拆呗,反正国家政策要你拆,你说怎么办? ” 我说: “ 我很舍不得呢! ” 他说: “ 拆了再建呗,建更大发电容量的。 ” 并说: “ 你就只用负责把工程的钱算节省就行了,不用多想,几十亿的钱国家赚得回来的。 ” 说话间他对我厂目前正在筹备的给武汉市整个城区供热的 “ 冬暖夏凉 ” 热电联产工程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他认为,从汽机那儿引出蒸汽热量增大发电负荷对我们厂是件好事,但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经验,担心有什么闪失。 我被他不在其位还在密切忧患的精神感动着,安慰他说: “ 上级机关又派来了一位从施工单位来的领导,两个副厂长共同领导这个工程,群策群力应该能够顺利的。 ” 他欣慰地笑了。 说着说着,又谈到他孙子和我孩子上同一所学校同一年级的事情,他对我孩子在姥姥家吃中晚饭流露出羡慕,说: “ 孙子是因为考虑他奶奶 80 几岁(东北夫妻,女比男大)的人了,做饭累。 ” 语气里还是透着想念孙子,希望孙子能经常在身边得到自己和老伴照顾的向往。 望着老领导真情流露的慈祥,我不禁有种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想着 10 几年前,他率领我们的部门说一不二,劈波斩浪,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将厂里因事故炸掉的炉子拆除、跑北京申请改建新锅炉、招标、谈合同、施工的全过程。风风雨雨中,用自己清晰而准确的思路、旺盛的精力和热情、强烈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工作着;同时,还要协调各方面不同的力量。其风范、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在刚出校门刚参加工作的我看了,着实做了我巨大的榜样。 忘不了,他为了让我设计锅炉分场的钢架屋顶,亲自带我到现场指导我着手,并鼓励我大胆下笔。虽然,现在因新工程的需要,锅炉分场的那幢房子已经拆除了,但领导亲临指导的情景一想起来就让我感到力量。 忘不了,我成家的那天,领导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全部门领导、同事去祝贺,白桑塔拉、白面包、蓝色五十菱在 90 年代初的大街上排成长长的一行! 忘不了,老领导在我工作疏忽时严厉的批评,这种严厉一直影响了我对他的判断。直到今天,在班车上的一席话,我才知道,领导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忧虑和向往,也有自己的感伤和彷徨,当时 20 几岁的我哪能够想象? 记得,有一天在梨园这边的中百仓储里,无意间听到他对营业员讲: “ 下次你们到货了,我再来拿。 ” 那时已近晚上八点,我四处搜寻这个熟悉的声音,看到他站立在不远处的货架旁。可能是由于等专柜营业员久了的缘故,他不停地来回换腿支撑着自己,那时我心里就有点点的酸楚,岁月真无情呀!那样叱咋风云的一个人、那样行走如风的一个人,也到了风雨飘摇的年龄了!遥想当年我得到老领导指点的时候,他已经是 60 岁即将退休的年纪,我孩子现在已上高中,他老了很正常,但心下还是很不习惯和感伤! 也许,在我厂有些人看来,他较真的工作作风确实有点让人吃不消,他不知疲倦的连轴转确实让中层干部有点为难。但他的工作干劲一直影响着我,也在我工作的早期给我养成了精益求精、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的习惯。如今,两台 35 万千瓦热电联产供热机组的建设,其精度要求、管理方式方法非当时 #8 炉建设那会儿的那样。有时,招标的一周内,我们的工作人员会疲倦到心里喊: “ 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啊 !” 那几天的煎熬给初调到我们部门的新同事以很大的挑战,而我感觉还行,挺挺就过来了,这也是被老领导的工作作风给锻炼出来的。他的责任感、充沛的工作激情一直是我行为的样板。 由于是生产副厂长转行当基建副厂长,老领导跨越了隔行如隔山的沟坎,其经验和知识是融会贯通地宝贵,谈话间,他表达出如果能年轻几岁想去总监理干干的心愿,我开玩笑地说: “ 您那一辈人是将工作当生活的全部了,其实,现在更应该享受生活,将以前的损失弥补过来。 ” 他微微地笑了起来。 旁边的同车人也连连称道: “ 又懂生产又懂基建的人不多,真能发挥作用该有多好! ” “ 我帮您写一部回忆录吧! ” 我诚恳地讲。 “ 拉倒吧! ” 老领导挥挥手,露出东北人豪爽的气派,眼里还是流露出欣慰的神情。 真的很想为老领导做点什么。在他身边工作的时候,一直就在想: “ 努力地工作,证明他没有看错人! ” 这念头一直象一把悬着的剑,驱使着我从土建施工、计划统计、建筑预结算跨专业跨部门接到什么任务就完成什么任务,一直变压力为动力地干;后来渐渐地也形成了习惯,不管哪个部门的工作到我手上要我做,我都毫不迟疑地去干去钻!虽然,我在现在的工作中经常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我不怕,因为有这么些年锲而不舍的努力,我相信,只要有不畏难、不服输、永不言败的劲头,是可以战胜绝大多数困难的,当然,我如今的领导也在引领着我们克服难关。 新领导和我这位老领导都是我前行的榜样! 我所在的集体是一个迎接挑战的集体,我为自己在这样的集体里工作感到自豪和容光! 今天班车上同老领导的一席话,让我感慨很多。 老领导真是我的引路人! 祝愿老人和他可敬的老伴晚年幸福安康!
个人分类: 良师益友|25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导是博士的合作者还是引路人?
热度 7 pinjianlu 2011-10-18 12:08
我们大老板常说:“博士和博导是合作的关系。”他招博士比较看重以前的背景,比如本科是否985、本科专业等等。希望招来的人能够直接发挥作用,自己越省心越好!最好自己不用指导,博士自己就能发表高档次期刊的论文、写专利、申请课题,然后全挂他的名字、归于他的功劳,捡个现成。其实这个问题我和我们老板发生了分歧,我们老板认为博导就是一个管理者,科研全靠博士。我不否认博士是科研的生力军,但如果导师没有任何可以传授给博士的,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再到学校来了,对吧?真正厉害的人也没见读过什么博士,人家自己有那个能力,能够自学成才、能够自己做科研,比如爱因斯坦等等,他们的科研就是自己一条路。可我们没有这种本事,才需要到学校里来求学。我觉得大老板所说的合作关系更适合于博导和博士后的关系,博士后本来就是一种工作。 其实我更希望能和导师面对面交流学术,一起探讨,导师能够作为我的引路人,也不一定能够传授给我具体的知识,因为我感兴趣的东西他不一定懂,但是科研的方法、学术之道,导师能够把我引导到一条正确的路上。不知道我是否太理想主义了,我难道来自于火星? 按照我们很多老板的方法,其实做大老板很容易,我也会,只要会搞人际关系、积累人脉就行了。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4595 次阅读|17 个评论
何谓导师?是牧羊人是领队还是引路人?
热度 2 cdli 2011-2-27 11:53
研究生导师到底是什么角色,这一点我至今没有搞清。 如果是牧羊人,那么他的对象是“羊”。羊的价值主要在于羊毛和羊肉。牧羊只要看护好羊群,带他们到草、水、空气、阳光都充足的地方,让他们吃饱喝足,不受冻挨饿就行。做牧羊人比较简单,不需要太多的职业训练,多点爱心多点责任心就最好了。 如果是引路人,那么他的对象是一队肩负使命或怀揣梦想的行路人。这群人大多是具有智慧、信念和意志的赶路人。对于他们你只要简要的指点一下,甚至是一个手势就行了,他们有的是力气去攀岩、涉水、越障和远征。对于艺术院校、医学院校和体育院校,学生意志、教师意志、校长意志和社会职场意志高度统一,我想这些院校的导师大概能充分体验到做引路人的职业感觉。 如果是领队呢?一切的使命都担在领队身上,他要有足够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策划力、执行力,要团结全体队员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还要时不时地想到活跃团体气氛,调动队员情绪,改善伙食之类的。在这种情形之下,队员的动力来自于领队的奖赏,领队的动力来源于他的使命。可想而知,如果不是靠制度的力量、组织的力量,单凭领队个人的能力,要做成一件事有多么的难!对于领队的各方面素质要求是多么的高!如果是大导演运作一个几亿元的资金,推动一个十几亿元的票房,这力气花了也值了。如果是一个大学的导师呢?同时具备体力、能力、财力、号召力的大学老师能有几个?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4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