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宫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宫颈疾病的治疗不会使早产风险上升(英文)
xuxiaxx 2012-9-8 14:50
根据2012年8月17日《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在线发表的研究文章表明,患宫颈上皮瘤形成的妇女经过治疗后不增加其早产的风险......。 更多请链接: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69366
2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查新分析:单一和多重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及机制研究
xupeiyang 2012-5-9 16:40
根据申请人查新要求,提供的查新内容,检索用词以及上述检索策略,经检索CBM-DISC、CNKI跨库检索平台、万方数字化期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MEDLINE-PUBMED五个检索工具,超过10年时间,检出有关单一和多重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及瘤变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的文献多篇,但未涉及杭州地区单一和多重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及瘤变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国内相关文献: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张佳立等 探讨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收集2006-2008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HPV分型检测及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的病例1 451例,以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将宫颈病变分为慢性宫颈炎(炎症)229例、鳞状上皮轻度上皮内瘤变(CIN Ⅰ 及湿疣)644例、鳞状上皮中度上皮内瘤变(CIN Ⅱ )200例、鳞状上皮重度上皮内瘤变(CIN Ⅲ )102例、鳞状细胞癌(SCC)68例等5个级别,另设正常对照组208例。运用卡方趋势检验比较HPV在不同病变中的总感染率、单一感染及多重感染的分布及变化。HPV检测用HPV-DNA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方法。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宫颈炎、CIN Ⅰ 、CIN Ⅱ 、CIN Ⅲ 、SCC组的HPV总感染率分别为20.7%、72.0%、67.4%、84.0%、87.3%、98.5%,呈上升趋势(P0.01);单一型感染率分别为13.5%、48.5%、44.9%、57.0%、66.7%、83.8%,亦呈上升趋势(P0.01);多重感染比例分别为34.9%、32.7%、33.4%、32.1%、23.6%、15.0%,呈下降趋势(P0.05)。认为随着HPV总的感染率上升,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不依赖于感染HPV亚型的多少,而更取决于HPV亚型的致病力。多重感染不增加宫颈癌机率,宫颈癌更趋于单一高危型所致。 潍坊医学院妇科学教研室徐亚萍等 分析潍坊地区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并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采用导流杂交方法,检测227例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炎48例,CIN Ⅰ 47例,CIN Ⅱ 45例,CIN Ⅲ 46例,宫颈癌41例)宫颈分泌物中HPV感染率及分型,并与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HPV总感染率68.7%,单一感染率53.2%,多重感染率46.8%.低危型感染以HPV11,HPV6为主,高危型以HPV16感染率最高,其次为HPV68型.HPV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中亚型分布不同,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加重而依次递增,分别为18.7%,36.2%,62.2%,78.3%,100%。认为潍坊地区宫颈病变中高危型以HPV16感染为主,其次为HPV68,58,52等.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妇产科齐丽敏等 探讨合肥地区女性子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分布和感染率情况。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妇科阴道镜门诊506例患者进行HPV21分型检测,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病变程度。结果: ① HPV总的阳性率为46.6%(236/506),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阳性率逐渐升高(25.0%-100.0%)。最常见的高危感染亚型为HPV16(50.0%)和52(26.7%),其次是33(11.4%),58(8.5%),18(6.4%); ② HPV阳性患者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62.7%(148/236)和37.3%(88/236),多重感染中主要以二重感染为主86.4%(76/88),尤其以16和52型为主。CIN2-3组多重感染比例较高,与正常和炎症组、CIN1组和宫颈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则以单一感染多见。认为合肥地区女性子宫颈感染HPV最常见的亚型为16、52、33、58和18。二重感染尤其是HPV16/52联合其他亚型与宫颈CIN2-3密切相关,而与宫颈癌关系不大。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向晖等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应用Hybrimax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房及门诊就诊的437例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慢性宫颈炎及不同宫颈病变组HPV感染的比例并进行分析。结果HPV总阳性率为41.19%。慢性宫颈炎HPV感染率为15.51%,宫颈癌前病变(CIN Ⅰ + Ⅱ + Ⅲ )HPV感染率为54.71%和宫颈癌HPV感染率为64.52%,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中单一感染比率为36.61%,最常见类型为HPV16和HPV31。多重感染的比例为11.11%,最常见类型为HPV16、58及HPV16、18二重感染。认为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HPV16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宫颈各病变中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2006级研究生鲁静等 探讨新疆南部维族妇女感染HP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以新疆南部的维吾尔族妇女为研究对象,从宫颈组织中提取DNA后,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判断是否有HPV感染,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所感染的HPV基因型。结果1.130例宫颈病变组织中HPV(包括单一感染及多重感染)阳性率为72.3%(94/130);30例对照组中HPV阳性率为、0.0%(0/30)。两种常见亚型为:HPV16(58.8%)和HPV18(6.9%)。2.直线相关分析,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及宫颈癌的发生与HPV16型感染密切相关(r=0.924,P=0.000)。3.HPV多重感染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HSIL及宫颈癌中的比例虽有上升趋势,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认为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妇女感染HPV常见型别以HPV16为主,其次为18型和58型。HPV16是HSIL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型别。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妇产科教研室宋保志等 探讨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对就诊的689例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结果:本组研究资料HPV多重感染比例为51.4%,常见为合并HPV16、HPV18及HPV52的二重感染。除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Ⅱ 级组和CIN Ⅲ 级组之间比较,HPV多重感染的比例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各病变组HPV阳性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HPV多重感染可能促进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杨岚等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以及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对278名患者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的21个分型,除58例宫颈膜式超薄细胞学检查正常者外,其余均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分析HPV检测结果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278例患者HPV阳性率61.2%,以高危型感染最多见,感染率前6位依次为:HPV16,58,52,31,68,11。对照组(正常或炎症组)的HPV感染率明显低于各宫颈病变组;除宫颈癌组外,对照组多重HPV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宫颈病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宫颈癌组的16型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认为结合HPV分型检测可提高宫颈病变的筛查能力,HPV尤其是高危16型的感染与宫颈恶性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向晖等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21种基因型在豫西地区女性宫颈病变中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对豫西地区因宫颈病变或可疑HPV感染就诊的1540位女性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共21种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本组资料中总的HPV感染比例为31.8%(489/1540),共检出21种基因亚型,高危型占35.13%,低危型占5.39%,单一感染占23.25%,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占8.51%,高危型最常见类型为HPV16、58、31,低危型最常见类型为HPV6、11。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最高为31-40岁组,占45.4%,其次为21-30岁组,占30.6%。认为本研究提供了21种HPV基因型在豫西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对该地区疫苗开发、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三科袁敏等 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因宫颈病变就诊于新疆肿瘤医院且有临床病理确诊的患者144例,采用Hybri Max法检测HPV分型,观察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144例患者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慢性宫颈炎21例、CIN Ⅰ 21例、CIN Ⅱ - Ⅲ 50例、宫颈癌52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其中以HPV16型感染多见,但与HPV多重感染无关。认为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及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 河源市人民医院钟清泉等 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21种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尤其是结果为不典型上皮细胞(ASC/AGC)者。回顾性分析543例行液基细胞学和HPV检测的患者,其中因细胞学 ≥ ASC/AGC或HPV阳性的237例行宫颈病理组织活检。分析两种方法对宫颈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将细胞学、HPV、组织学结果做对比分析。在细胞学阳性或感染HPV者共计237例,行阴道镜下病理活检结果为CINI者42例,CIN Ⅱ 者27例,CIN Ⅲ 者83例,宫颈癌10例。细胞学与病检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LSIL为42.2%(16/38),HSIL为75%(27/36),癌为100%(30/30)。针对细胞学为ASCUS中,HPV阳性率为91.4%(32/35),其中有31例(88.6%)病检为CIN。细胞学的敏感性为81.5%,特异性为96.2%。HPV检测的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82.5%。46例HPV多重感染者全部是CIN以上病变。两者联合对于CINI以上的诊断率为96.9%。认为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测增加了宫颈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针对细胞学结果为ASCUS的患者,HPV阳性者应该直接行阴道镜检查。HPV的多重感染亦应行组织活检。 广东省佛山市同济医院赵爱华等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对就诊的有宫颈疾患的妇女483例,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进行高危型DNA的检测,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80例,阳性率37.23%,各种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13.89%,宫颈腺癌12.56%,CIN Ⅲ 32.77%,CIN Ⅱ 56.3%,CIN Ⅰ 44.58%,宫颈扁平湿疣86.69%,慢性宫颈炎79.59%。单一型别感染率为38.89%多型感染中2种型别感染比例最多57.86%。从正常组织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 的不同病变中,多重感染的比例随病变级别上升逐渐增加,与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CIN Ⅲ 和宫颈癌中,多重感染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正常者。HPV联合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与单纯TCT检测比较,两者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4.17%和0.78%,癌为0.56%和0.2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认为结合HPV检测可提高TCT检测的敏感性,多重HPV感染及型别与宫颈病变级别相关。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癌早诊早治中心乌兰娜等 研究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癌前病变者感染HPV的基因亚型,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致癌性。研究对象系356例宫颈HPV感染的患者。以第二代杂交捕获(HC Ⅱ )试验检测13种HPV-H,同时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21种HPV-DNA亚型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及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根据细胞与病理学诊断有无宫颈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分组。(1)宫颈癌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包括宫颈浸润癌9例、CIN Ⅲ 57例、CIN Ⅱ 53例;(2)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包括CIN Ⅰ 112例、HPV感染52例;(3)正常或炎症组:宫颈细胞与组织学正常或炎症者73例。通过HPV-DNA亚型分布,分析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HPV-H与宫颈癌变密切相关,本组高度病变以上患者中HPV-H阳性率达98.4%;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H双重与多重感染有增加趋势,在正常与炎症组、LSIL组与HSIL组中两种以上HPV-H基因型感染者分别占13.7%、17.7%和36.6%,HSIL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本组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6(32.9%)、58(18.8%)、52(16.9%)、18(9.0%)、33(8.2%)、68(7.3%)、11(低危型,6.5%)、31(6.2%)、53(5.6%)、39(5.3%)、CP8304(5.1%)、66(3.9%)、6(2.5%)和51、56、45、35、59、43、44、82等少见型;HPV-16、58、33、52与18型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中感染率分别为56.4%、19.3%、16.0%、12.6%和8.4%,说明这些亚型致癌性更强;两种HPV-DNA检测技术所获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认为本组宫颈病变患者感染HPV型别以16、58、52、18、33较为多见,HPV-16、58、33、52与18型致癌性较强;HPV-DNA分型检测在临床诊断与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相关文献: Ye J 等 报道中国浙江省东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病变患病率的基础研究。随机选择了浙江省五个县共4987宫颈样本进行检测,结果HPV总的患病率为13.3%。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0.2%。最常见的类型是HPV- 52(3.1%),其次由HPV - 16(2.5%)、HPV-58(2.1%)、HPV-68(1.0%)和HPV-81(0.9%)。 Jiang HL 等 研究了浙江省湖州地区妇女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采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悬浮芯片检测技术对720例湖州地区宫颈病变妇女的宫颈分泌物或脱落细胞标本进行检测。结果25.42%的病例检出HPV感染阳性,其中135例为单一感染,33例双重感染HPV和15例多种感染。最常见的高危感染亚型为HPV16和HPV58。 Sun ZR 等 研究了中国辽宁省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患病率的特征。对中国辽宁省妇女4780例宫颈疾病患者标本和165名年龄匹配的对照者使用HPV基因型检测芯片杂交检测。结果宫颈炎患者的感染率为35.66%,CIN感染率为64.14%,原位子宫颈癌感染率83.76%和浸润性宫颈癌感染率为83.12%。最常见的HPV基因型是HPV - 16,其次HPV-58, HPV-52,HPV-33,HPV – 53和HPV-31。1529例单一感染和731例多重HPV感染。单一高风险基因型感染与各种宫颈疾病有关联。399例多重感染病人检出HPV-16。 Sjoeborg KD 等 研究了挪威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和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关系。分析挪威妇女HPV基因型分布以及单一感染和多重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严重程度关系。认为HPV16和HPV33比其他HPV病毒基因型致癌能力强。 Kim CJ 等 研究了韩国妇女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类型和宫颈上皮内瘤的关系的对照研究。检测结果在宫颈上皮内瘤(CIN)常见的HPV类型有HPV- 58、HPV-31、HPV-33、HPV-35和HPV-56。最常见的类型是HPV – 16。 Pista A 等 研究了葡萄牙妇女单一和多重HPV感染与子宫颈瘤变的关系。认为葡萄牙妇女最常见HPV感染的基因型HPV-16(25.5%),其次HPV-31、HPV-53、HPV-66、HPV-58和HPV-51。且多重感染有显着增加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特别是高危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查新结论 国内外可见单一和多重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及瘤变的关系的文献报道(文献1-19),文献多为回顾性研究,且对单一和多重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及瘤变的关系存在争议,未见对其分子机制研究报道,未涉及通过对目前感染HPV但细胞学正常研究对象每半年重复HPV分型检测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异常的研究对象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学检查,前瞻性研究宫颈病变与HPV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关系并探讨其内在分子机制的文献报道。
个人分类: 科技查新|4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过度治疗的宫颈“糜烂”
热度 5 fs007 2011-2-28 11:55
被过度治疗的宫颈“糜烂”
寻正 所谓“糜烂”并不是真的糜烂;没有症状的宫颈“糜烂”其实是不需要治疗的。 最近微博上关于宫颈“糜烂”是否需要动刀,到底有没有过度治疗的争论引起围观,转发量颇高。 只要上网搜索中文相关医学信息,看到的都是“宫颈‘糜烂’不可以掉以轻心,可以由轻而重,最终好像要变成癌症,夺人性命”。难怪,各种治疗宫颈“糜烂”的广告层出不穷,各种高科技争相登场,什么CoMi光子修复术,什么STG高频电波,什么HIFU聚焦超声刀,什么德国LEEP术,让人觉得似乎非挨上那么一刀不足以显示自己跟上了现代医学的微创外科形势。 而如果用宫颈“糜烂”的英文(Cervical Erosion)进行搜索,你会发现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原来宫颈“糜烂”不是病,还用不着治疗,宫颈“糜烂”也根本不会变成宫颈癌。 一出生就“糜烂”? 如果允许医生检查婴儿的宫颈,将会发现很大一部分女婴一出生时就有宫颈“糜烂”!而且,出生时宫颈“糜烂”率能达到2/3,以后逐渐降到1/3。跟女婴相对的是绝经期后的妇女,她们基本上就没有宫颈“糜烂”。 因为宫颈“糜烂”跟人体的激素状态有关,出生时婴儿受母体激素的影响;而绝经之后,体内激素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促使了宫颈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生理性的。 上述所谓宫颈“糜烂”,指的是子宫颈暴露于阴道中的表面潮红湿润,正常的多层鳞状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取代,可以透过上皮看到上皮下的血管,所以呈现红色,显得好像局部“烂”掉了一样。在很早以前,古医家认为那是鳞状上皮腐蚀坏掉了,被简单的柱状上皮取代,故而称之为“糜烂”。 现代医学对宫颈“糜烂”的认识并不幼稚,随例翻翻百年前的妇科教科书,都能看到作者对宫颈“糜烂”的正确理解与描述。原来所谓“糜烂”并不是真的糜烂,而是柱状上皮在宫颈的异位,也因此,在学界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宫项糜烂是不适当的术语,而应该代之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早在百年前,医生就认识到,没有症状的宫颈“糜烂”是不需要治疗的。 因此,所谓宫颈糜烂,就是在女性体内激素激增时候(刚出生时、月经来潮时、受孕时)发生的正常“应激”反应。在成年女性中,宫颈糜烂的发生率极高,达到1/3左右,而累计一生发生宫颈“糜烂”的几率,可能超过50%。 相应地,人体在这种情况下又具有天然的恢复正常结构的趋势,也就是说,宫颈“糜烂”会“自愈”,一年内自愈率为45%,暴露在阴道里的表面会被鳞状上皮取代。这一个过程耗时较长,短者数月,长者数年。 治不治?有无症状是关键 宫颈“糜烂”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是否有症状,没有症状的宫颈“糜烂”是绝对不需要治疗的,更不要说开刀了。北京大学医院的刘春兰医生等人在2010年发表的研究也显示所谓的糜烂分级跟细菌感染也没有关系。 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在有症状的妇女中,针对衣原体感染进行排查,使用阴道镜对潜在的增生进行细胞学检查,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如果性伴侣有艾滋病,则需要考虑进行治疗。 国内医生往往提供一系列的糜烂原因,包括清洁卫生习惯、性生活以及慢性宫颈炎。这些因素似是而非,在宫颈“糜烂”的成因上作用不大,无非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在学术界广为认可的原因有二,一是生产过程对宫颈的破坏损伤,二是服用口服避孕药造成的激素状态改变。归根结底,是柱状上皮在激素的作用下增生能力超过鳞状上皮所致。 如果有相关症状,难以忍受,而宫颈“糜烂”多年不愈,则需要考虑进行治疗,治疗的最常见方式是手术破坏柱状上皮,以此激发附近的上皮增生覆盖损伤部位,从而加速自愈过程。 破坏柱状上皮不外乎通过灼烧与冷冻两种方式。所谓超声、微波、电波、LEEP、激光等都是利用灼烧的方式进行破坏。无论是哪种方式,破坏柱状上皮的手术都是微创或者轻创手术,是极为简单的。手术方式的优劣,不在于哪种方式治愈率更高,而在于哪种方式并发症最少,即使从并发症角度比较,优势都不明显,最终取决于哪种方式更划算。
个人分类: 医学普及|6231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