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产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产妇坠楼事件看,与任何机构打交道时都需要自己全程影音记录
wya 2017-9-7 02:02
关于榆林产妇坠楼事件,有几点疑问: 1、即使产妇签署了授权书,在产妇被麻醉前后的清醒状态下,治疗决策权究竟是属于产妇还是被授权的亲属? 2、在产妇脱离亲属照顾,进入隔离区的待产室期间,产妇的监护责任是属于亲属还是医院?备用手术室是否应配备门锁、门禁或门卫,以防外人随意进入,破坏设施或无菌环境? 3、由于一个护士平均要护理2.5个病人,是否就可以对剩余的1.5个病人不用负担任何责任?比如A病人出了事,她就可以说我在护理B病人,B病人出了事,她可以说我在处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如此推断,她可以不负担任何责任。 4、产妇对亲属跪下的动作就只能被解释为:请求家属同意剖腹产?没有其他任何可能性?当医院发现患者可能被亲属胁迫无法表达自己真实意愿时,是否有责任报警或直接征求患者的意见后进行剖腹产?难道医护人员看到这种情况,只能束手等待?国外看见邻居孩子被打都可以报警,因为他们懂法,知道应该保护谁的权利不受侵犯,我们的医护人员只懂按照家属的意思治病救人?是否该给医护人员上一次基本法律和人权课程? 5、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顺产或剖腹产请求,以及医护人员对该请求的处置意见,医疗档案是否应该有所记录?特别是当医患双方意见不一致时,是否应该清晰、明确记录该处置过程? 6、上级管理部门对医院是否 有顺产率的考核或建议指标? 看来,当双方各执一词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确定谁在撒谎的,只能靠自己全程录音录像! 当法律法规 没有赋予弱势群体举证倒置权利 时,自行记录应该变成每个公民的常态化行为! http://news.ifeng.com/a/20170906/51892395_0.shtml 此外,榆林市第一医院提供的外科护理记录(即前述产程记录单)显示,8月31日17:30左右,产妇马某宫口近全,患者极不配合, 要求剖宫产 ,给予心理安慰,同时给家属交代一次,家属表示理解,拒绝手术,继续观察;此后,当日18:05,患者自行走出待产房,经医护人员劝解后,由家属陪同送回产房,家属仍拒绝手术;当日19:19,患者仍不配合,再次走出待产房,再次由医护人员劝解后, 产妇仍坚决要求剖宫产 ,家属仍拒绝手术,并陪同产妇送回产房。 (产妇本人两次坚决要求剖宫产,此时医院就该遵从患者本人意愿开始治疗,而不应该以家属意见为准!此为过错一!) 刘晔建议,该记录是打印版,医院可进一步出示家属的签字。 “授权”之问 该事件中,医院和家属双方都认同,产妇马某曾多次要求进行剖腹产。但事实是,产妇马某自己的这一决定,始终未被认可。 (患者的决策权和处置权被医院漠视!) 9月5日,榆林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家属不同意产妇剖宫产(也叫剖腹产),而延先生是产妇的丈夫,也是她授权的委托代理人。 该负责人表示,顺产,医院收费一两千元,医疗保险几乎可以全部报销;剖腹产,医院收费七八千元,医疗保险只报销一半多。如果家属要求剖腹产,于公于私,医院都不太会拒绝。 榆林市第一医院提供的授权委托书显示,委托人(即产妇马某)根据自身情况,自愿决定在榆林一院住院期间授权延壮壮(马某丈夫)为委托代理人,委托权限包括:选择和决定前述有关医疗活动的同意书。 在8月30日签署的该文件上,马某、延先生和主治医师李瑞琴都签了名。 该负责人提供的文字材料称,产妇入院时签署了该《授权委托书》,授权其丈夫全权负责签署一切相关文书。在她本人未撤回授权,且未出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时, 未征得被授权人同意,医院无权改变生产方式。 (医院是法盲?知情同意和授权的关系不懂吗?患者只委托了签署文书权利,没有委托自己清醒时的决策权吧?医护人员没有经过法律培训,看不懂自己制定的法律文书,此为过错二!) 律师刘晔表示,委托代理人要根据委托人的意愿来行动。如果委托代理人违背委托人的意愿,该授权委托书应当视为自动失效;当两人出现矛盾时,以委托人的意愿为准。 主治医生被停职 9月5日下午,榆林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产妇马某坠亡前, 尚在待产状态,因此不能使用镇痛药物,而其疼痛也尚未达到峰值。 前述院方负责人还表示,马某的主治医师李瑞琴在该事件发生后,已经被停职了,目前正全力配合警方调查。 据该负责人介绍,产妇马某发生坠楼的窗户位于医院妇产科的分娩中心。这个分娩中心很大,包括待产室、产室、手术室、备用手术室等,是一个很大的区域。家属都在分娩中心门外等候。产妇马某是在备用手术室的窗户那儿跳的楼,是五楼的一个窗户。 该负责人提供的资料称,事发处窗台高1.3米,符合建筑安全规范,不具备意外坠落的条件。之所以事发区域的窗户没有安装防盗窗,是因为消防法明确规定,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门窗不得设置阻碍救火和人员撤离的障碍。 (窗户不能加护栏,门上也不能加个锁或门禁吗?医院对隔离区内的设施没有监管措施,无法防止非法闯入,此为过错三!) 榆林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和绥德县公安局政工科工作人员均向澎湃新闻证实,警方勘察后认定,排除他杀,马某系自杀身亡。院方前述负责人5日晚向澎湃新闻表示,该院刚刚收到绥德县公安局出具的关于上述勘察结论的书面报告。他没有透露关于该报告的更多信息。 该负责人说,待产室和产室跟备用手术室隔着一个两三米宽的走廊, 但同在分娩中心里,家属不能进入, 也没有监控。 (既然家属不能进入,监护责任就只能属于医院!) 5日深夜,榆林市第一医院官方发布《关于8.31产妇跳楼事件有关情况的再次说明》称, 产妇马某系成年人,且无精神病史, 具备完全行为能力, 即使在待产室内医院也无权限制其人身自由;一般产妇顺产的产程长达数小时,中途多数会起身在分娩中心外与家属谈话或散步助产;该产妇曾多次走出分娩中心与家属沟通,因此其最后一次走出待产室时, 助产士未料到 该产妇会进入待产室对面的备用手术室跳楼身亡。 (既然医院承认患者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就知道可以为自己身体进行决策!助产士未能料到产妇独自活动的严重后果,此为过错四!) 当然,家属一再漠视患者要求,没有及时、果断、坚决的要求医院采取剖宫产或缓解疼痛措施,是有一定的瑕疵的,但法律责任应该属于哪一方,本身已经很清楚! 其实,还有个问题就是:究竟谁在说谎??? 8月31日,在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待产孕妇马某跳楼自杀身亡,一尸两命。 事件发生后,医院发表声明称,院方之前向产妇、家属建议实施剖宫产,然而 家属坚持顺产 ,并在《产妇住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表示希望顺产。 而另据媒体报道,马某的丈夫延先生并不认可这份声明,他说他曾主动跟医生说,她疼的话就剖腹产。 但医生说,检查后产妇一切正常,快要生了,不用剖腹产。 (刚入院时,患者或家属可能是要求顺产。但两次患者下跪后,家属是否有所动摇?是否建议过医院进行剖宫产?医生是否拒绝过剖宫产?医院是否应该对此承担举证责任而不只是空口无凭?) http://www.xwtoutiao.cn/p/sqpiueez/ 每日人物:视频中孕妇是下跪还是蹲下? 杨主任:看了整个视频, 你认为是下跪还是疼痛就看你的态度了,就比如电视剧一样,我觉得是喜剧,你觉得是悲剧。这都是主观判断,没有声音的。 我认为是向家属乞求的姿态,疼痛到支撑不了那种感觉。从我们整个医护人员的反应来看,她是跟家属说能不能快点,她已经受不了,就给家属提这样的要求。 每日人物:医生有没有主动跟患者说要换成剖腹产? 杨主任:如果有医学常识的话,临床诊断这是一个巨大儿,正常婴儿头径(胎儿头部左右两侧之间最宽部位的长度)9.1公分,他9.9公分,所以医生和护士会时时刻刻按照医疗准则跟他们说可能生产不利,可能要剖腹产。医生和护士随时都要和患者联系这些问题,医护人员肯定会说什么方法好,什么生产方式顺利。 但这都是口头的,没有记录的 ,如果病人对这个怀疑的话,那也可以怀疑。但现在的医患关系这么紧张,不要把这些问题当做染剂。 每日人物:医生是什么时候跟患者说的要换成剖腹产? 杨主任:我从资料上查的,(只有)部分资料,因为很多资料都被公安局封锁了。第一是知情同意书上患者家属写了字,规避风险的事大家都能看得到。第二就是患者到待产室的时候,应该是31号的下午,不能具体说什么时候,不太确定。那时候她已经开始痛了,所以 医生就说等会可能需要剖腹产。 (每个人对疼痛的感觉和耐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医生护士能等待,患者往往等不了,因为疼痛不在医护人员身上!对患者感受的漠视,没有同情心,无法及时减轻患者病痛,才是医患矛盾的核心!) 每日人物:医院要先征求家属的同意才能剖腹产? 杨主任:对。医院现在的医疗程序和二三十年前的程序不同, 三十年前我可以根据我的方法治疗,现在治疗做手术,用什么方式做、哪种治疗方式,由病人选择 ,如果不按病人的意愿操作,医院和医生要负完全责任。医疗不能违背患者和家属意愿,这是医院的原则问题,但就这样,医患矛盾还这么严重。 (医患矛盾的根源之一就是医院没有时间去向患者及家属认真、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也没有严格遵循患者的决策权!一两句话打发或等待观察就是习惯性做法。) 每日人物:为什么不问孕妇,一定要听她家属的? 杨主任:入院的时候会有一个委托协议, 孕妇在麻醉过程中没有自主能力,要有个人给你当委托人 ,签这个协议。 每日人物:但是她当时在清醒状态。 杨主任: 这和清醒不清醒无关,都要签监护人的协议。 因为在医院做手术,医院都会问主意由谁决定,比如我爸爸、我妈妈或者我爱人,这是医疗程序必须过的一关。除非她说我取消这个协议,我自己拿自己的主意,这还要一个协议,这是程序的问题。 (杨主任前面还知道是在麻醉时需要有个委托人,后面就不承认该委托协议的前提条件了!) 每日人物:医生有没有中途说过不能剖腹产? 杨主任: 我觉得世界上不会有这么蠢的医生 ,医生会根据病情说剖腹产或者不剖腹产,所有医生都知道这是医疗常规。我们总不能说,你不能剖腹产,当患者和婴儿有严重的生命危险的时候,如果顺产出现意外,出现影响生命的问题,医生会给家属说必须剖腹产,会有强制措施,医生的职责是保护患者生命为第一,而不是你的程序多精致。主管医生、助产士都跟患者家属说,如果你要求顺产,我们可以按照你的要求顺产,但到时候顺产不顺利的话,还要剖腹产,肯定是跟他这样说的。这个是没有视频录像证据,没有签协议,你们要知道这点。 (当患者病情处于可以顺产也可以剖宫产的模糊边界时,医院只能等待?就不能按照患者本人的意愿进行剖宫产?) 每日人物:一般医院要换成剖腹产都会给一个书面的协议,而不是口头? 杨主任:就是 我们还没有决定是剖腹产还是顺产的时候 ,这个孕妇由于情绪的问题,可能是跟家属沟通的问题就已经跳楼了,就是说还没有到生产的时候她已经发生了意外。 (医院的决定过程是否太缓慢了?能否告知患者你们从开始考虑剖宫产到最后决策出来一般需要哪些程序?多久时间?考虑过患者的感受吗?) 每日人物:就是如果万不得已还是会给产妇做剖腹产? 杨主任:对,只是这个患者还没有到剖腹产的时刻就跳下去了。媒体这两天说,剖腹产和不剖腹产是导致这个后果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不是,这个跳楼是产妇与家属沟通情绪和疼痛下发生的,与是不是剖腹产甚至无多大关系,我给你说的是负责任的话,用你们的观点来说,纵使刨腹产就不疼了吗?如果刨腹产后,她又跳楼,谁又负责?这不是因果关系。 每日人物:你觉得产妇为什么会跳呢? 杨主任: 我认为第一点是产妇和家人沟通不畅 ,第二疼痛难忍, 好多都说宁愿跳楼都不生孩子,就是因为疼痛难忍,肯定与家属沟通不畅,导致情绪失控。 (其实,记者应该问:产妇为何能成功跳楼呢?你们的备用手术室随便人都可以进?生人进入后还消毒吗?) “家属是典型的医闹,医生和护士都跟我说家属们胡说” 每日人物:存不存在护士数量不够? 杨主任:现在产房和住院部住那么多人,不可能一个病人一个护士,国家实行护士和床位0.4比1的编制,所以两张半床位配一个护士,这是正规的,比如现在有50个病人,不可能一上班就有二十个护士, 不可能一个死守一个,很可能护士在处理其他问题的时候 ,她就跳下去了。 (护士能够处理其他问题的前提应该是首先保证病人的安全,预防可能出现的意外!) 每日人物:医院为什么撤下医护人员的照片? 杨主任:医护人员的照片可能是家属撤下去的,或者是科室怕家属闹事报复,采取的保护医护人员的措施,不是有意为之,如果是有意为之我还没有听到其他部门的一些具体说法。医院肯定没有拆医护人员的照片, 如果是科室拆下的话,一定是为了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如果科室能够首先想到保护患者的安全,这个时候医患矛盾就可以彻底解决了!如果卫生部门首先做患者的娘家,替患者做主,医患矛盾一定能解决!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物质、文化需求,再坚固的钢盔、保安和盾牌都是抗不住的!以人为本,是应该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双方的利益!人最终都是患者,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医生。决策者们如果能够善待患者,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 每日人物:你们有考虑剖腹率的问题吗? 杨主任:没有,我们医院任何医生都没有,网上有的人说剖腹产利润高,平产利润少,第二说医院要求剖腹产多少,顺产多少,这是不切实际的,是形而上学的理论,我想从来都没有,我们是按照需要的。医生不可能说就要顺产不能刨腹产,你想医生这个工作危险系数大,医生会有这么傻吗?会冒这么大的危险吗? 每日人物:现在怎么处理和家属们的关系? 杨主任: 医生和护士都跟我说家属们胡说。 患者家属在找事情的发泄口,你们不要听家属的一面之词,这个对整个事件的走向都不灵。 家属是典型的医闹性质,他们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感觉他们都想往医院身上推责任,你们应该以事实为主。家属和医院各有说法,但是我作为医院的发言人, 我是有事实依据的, 社会上公认家属是弱势群体,可能会有傻瓜相信他的话。现在一切都在取证过程中,会有权威的办法,到时候谁是谁非,究竟是家属的错还是医院的错,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http://www.cb.com.cn/zjssb/2017_0906/1198417.html 榆林产妇跳楼背后: 严控剖宫产率是重要考核指标 2017-09-06 23:28:17 来源:中国经营网 评论: 0 本报记者 郝成 “将控制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率列为重要考核指标……陕西通过调整和完善支付方式,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与控制剖宫产率有效结合。”国家卫计委在给政协提案答复时称,至少在2014年时,即已在三个文件中明确了将控制剖宫产率(即剖腹产率),且有相应考核办法。 2017年8月31日,产妇马某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待产时,跳楼身亡。9月3日,医院发出声明,称马某生产期间因疼痛烦躁不安,提出剖宫产建议,但被家属拒绝,“最终产妇因难忍疼痛,导致情绪失控跳楼”。 该声明引发几乎一边倒的网络舆情,此后马某丈夫撰文表示医院撒谎,称自己同意剖腹产,但医院检查后说不需要。随后医院方面又贴出监控视频,称产妇马某曾两次下跪与家属沟通被拒绝……一时双方是各有说法。最新消息是,医院主治医生停职接受调查。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榆林市第一医院在2015年时经复核, 进入国家卫计委“全国爱婴医院名单”,而该复核标准中重要一项,即对剖腹产率的考核。与控制剖腹产率直接相关的考核评分为10分,其中“制订降低剖宫产制度和措施”占2分。 国家卫计委在2012年时称,陕西省农村孕产妇剖宫产率由2008年的32%降至2010年的26%。 截至发稿,记者未能从榆林市卫计委及榆林市第一医院获得关于降低剖宫产率制度的具体内容,也未能从陕西省卫计委了解到控制剖宫产率的具体办法。 卫计委在2014年答复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192号提案时,称:“2014年我委印发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爱婴医院复核标准》和即将印发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中,均将控制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率列为重要考核指标。” 该回复中还称:“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的途径,湖南、云南、陕西通过调整和完善支付方式,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与控制剖宫产率有效结合。江苏、广西建立了医疗保健机构助产技术服务评价制度,制定了评审标准,逐级开展助产技术服务质量评价。” 而2012年国家卫计委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陕西、河南、湖南、陕西、甘肃和重庆加强产科质量管理,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控制剖宫产率, 其中陕西省农村孕产妇剖宫产率由2008年的32%降至2010年的26%。 2016年12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再次称:我们将控制剖宫产率纳入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目标管理 ,包括通过推进“爱婴医院”的复核,加强助产技术的管理,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 印象中,之前因为我国剖宫产率高曾引起国际关注,那之后就开始强调要控制剖宫产率。 行业媒体开始不断发文章,指出剖宫产可能给孩子和产妇带来的影响,但变为一种考核,应该是最近几年的事情。”9月6日晚,东部某地市医院院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从国家卫计委官网检索,不同时期对于控制剖宫产率的措辞表述并不一样,有的是“逐步控制”“合理控制”,有的则是“严格控制”。 而卫计委2014年公布的爱婴医院复核标准里,“将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和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纳入产科、儿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纳入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岗位责任目标体系。”占4分。 另一项考核则占8分:促进自然分娩,近3年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逐年降低。该项又细分为1.做好宣教,促进自然分娩,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6分)2.制订降低剖宫产制度和措施。(2分) 此外,记者检索发现,各地均有控制剖宫产率的具体目标等。其中,2013年陕西汉中市卫生局出台《加强产科管理的若干规定》,要求:“严禁滥用剖宫产,控制剖宫产率,市内三级医院要控制在40%以内,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妇产科(妇科)专科医疗机构等要控制在30%以内,其他二级医院要控制在25%以内,从2014年起,在以上控制指标的基础上逐年下降。” http://news.sina.com.cn/c/2017-09-06/doc-ifykpzey4695394.shtml?cre=newspagepcmod=floc=7r=9doct=0rfunc=73 在这一事件中,很多人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选择哪种分娩方式,到底谁是“第一决策人”?产妇?家属?还是院方? 其实,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等法规都明确规定,对自己身体有处分权的只能是患者,而非家属。 之所以出台“家属签字”制度,是为了满足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能征得患者本人意见的时候,医疗机构必须征得其同意,同时也应当征得家属或被授权的代理人同意。但别忘了,代理人的作用仍然是获得知情权。《病例书写基本规范》规定,对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只有在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能力、无法征得其同意时,医院才应让患者法定代理人签字。而且,《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均规定,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而在现实操作中,一些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对“手术签字”制度狭隘理解、机械执行,加之院方为了撇清责任,认为即便是患者完全有能力,也必须要家属签字同意才能实施救治,这是不对的。 关于此次事件,南京大学法学院邱鹭风教授表示,产妇家属有莫大道德瑕疵,该被谴责。但是医院也应承担部分责任。 因为在产妇自身清醒的情况下,就该让产妇自己签字。 人身权是专属权利,夫妻人格并不合一,这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所以《侵权责任法》的医疗损害赔偿方面,并没有授权医院剥夺产妇自身的生命和健康决定权。需要丈夫决定的情形,只能是妻子神志不清的情形。发生这种悲剧,在法律上,家属完全可以要求医院赔偿,至少女方父母可以。 此次事件,具体内情及最后的责任认定,尚待权威调查;但必须向公众普及的法律常识是:身体处置权、手术签字权,首先属于患者本人。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听从医生建议是最佳选择 产妇跳楼悲剧有感
热度 4 chrujun 2017-9-5 21:17
最近的一则消息令人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陕西一位产妇因为疼痛跳楼自杀。大体情况如下:产妇过了预产期,到医院检查发现胎儿头部直径超过正常值约 10% ,医生建议剖腹产。刚开始产妇和家属不同意剖腹产,并签了字。之后医生多次建议剖腹产,但家属不同意。一天后产妇也强烈希望剖腹产,并向家属下跪了。据家属介绍这个时候家属同意剖腹产,但医院不同意。最终产妇跳楼自杀。 注意到几个时间点: 入院: 2017 年 8 月 30 日 15 点 34 分; 家属签知情同意书: 2017 年 8 月 30 日; 产妇进入产房: 2017 年 8 月 31 日上午 10 时许;这个时候应该是子宫有规律收缩,疼痛。 产妇两次走出隔离门见家属: 2017 年 8 月 31 日下午 17 时许;时间过了约 7 小时,这期间的产妇情况及与家属互动未知。 家属同意剖腹产: 2017 年 8 月 31 日下午 18 时许; 护士通知家属找不到产妇: 2017 年 8 月 31 日下午 19 时许; 发现产妇从 5 楼分娩中心坠下: 2017 年 8 月 31 日下午 20 时许; 通过新闻还原的时间节点,从产妇走出隔离门强烈要求剖腹产到家属同意的时间大致是 8 月 31 日下午 5 点到 6 点左右,再过一小时左右护士就找不到产妇了。 我个人认为没有及时听从医生建议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顺产的好处很多,包括恢复快、住院成本低、正常来母乳、不影响二胎生育等。如果剖腹产,几年内无法怀二胎。但生命高于一切,医生虽然把选择权交给了患者,但医生的建议是首先要采纳的。因为患者和家属对医疗风险的认识肯定远远不如医生,这个时候听从医生的建议才是风险最低的选择。 去年,我妻子也作为产妇进了医院。半夜在产房外等待的我签了几次名字。同意顺产、要做横切手术,要上产钳。小孩早产了 2 个月,到新生儿科住院又要签字几次。这个时候我除了听医生的建议马上签字,把一切风险和费用都置之度外,我没有任何其它选择。尽管我知道签字后我就要承担很多风险,但我想如果不签字造成的风险可能更大。因为我不懂这里面的一切,有可能因为我犹豫几分钟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个时候听从医生的建议肯定是最佳选择。 产妇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精神上可能陷入偏激。作为家属,要尽量满足产妇的要求,给予鼓励和帮助。这个悲剧可能有不少真相有待公开,但从产妇走出隔离区,向家属下跪要求剖腹产来看,家属对产妇的身心压力可能理解不够,对顺产产生的风险理解不够,对医生建议重视不够。 希望这种悲剧永远不会发生了。 消息来源: 【 1 】产妇跳楼罗生门:医院称监控证明“那女孩跪求剖腹”, http://news.ifeng.com/a/20170905/51881077_0.shtml 【 2 】产妇难忍疼痛跳楼:家属称跳楼前曾有人拉她, http://www.sohu.com/a/169691751_658437?_f=index_news_20 【 3 】马上评|产妇痛到跳楼自杀,要不要剖腹产到底谁说了算?, http://www.sohu.com/a/169704777_260616?_f=index_news_4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12770 次阅读|5 个评论
写在世界素食日
热度 13 dawnshower 2014-11-25 18:05
一直犹豫要不要把这段经历写下来。毕竟,素食在我们周围仍然是一个敏感而小众的话题,我还处于哺乳期,不想浪费一丝精力参与任何辩论。但是,一想到大部分人对素食的误解,我又觉得太应该写下来了,一分钟都不想等。 在家人眼里,我就是一个“问题孕妇”:不吃肉不吃鱼、从早到晚用电脑还不穿防辐射服、到一个三线(或者也可算是四线)城市的医院生产……所有行为,都让他们皱眉。但是等到孩子出生、满月,他们的担心终于放下。 一、搜集资料 和所有女人一样,我在怀孕之后,立刻成了资料搜集狂:天涯亲子、妈妈帮、郑玉巧、西尔斯、已经当妈的朋友们的日志……那时也恰好是我写博士毕业论文的日子,论文的部分章节与饮食史相关,因此我也不可避免地查阅了大量与营养学相关的文献资料,诸如“广州城郊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营养保健宣教干预研究”这类学位论文。搜集信息越多,越觉得素食的选择没有问题。 关于素妈妈、素宝宝的帖子,网上有很多,这里只举两个例子。有两位妈妈把她们的经历编成一本《蔬食育儿宝典》,无偿奉献了出来,我找她们要了一份电子版的。另一个是《两个素食者的创意厨房》里,收录了一篇《我是素宝宝楼泰予风》。原文非常详细,我就不转述了。概言之:只要营养搭配合理,素宝宝非常安乐易养、聪明健康。 有些妈妈并不是素食者,但是根据亲身经历,她们也更认同清淡的饮食。比如天涯论坛上有一位妈妈详述了她养育头胎和二胎的区别。头胎:“月子里双方父母使劲的比着送东西,老人们的经验是多吃母鸡,乌鸡最好,多喝汤早开奶,书上写鲫鱼汤,黄豆蹄膀汤,羊肉汤等等,然后一个月子,我老公和月嫂吃了十只乌鸡,我只喝汤吃皮。鲫鱼一天两条,羊尾,牛肉,反正怎么补怎么来,然后我就悲剧了, 28 天来例假,出了月子就没奶。”二胎:“月子里第一个星期全是小米汤,无油无盐烂面条,红糖鸡蛋醪糟。第二星期可以在第一个星期基础上喝一点点清汤,把油一定要撇淨……第四个星期恢复正常饮食,但总体还是少油少盐,少吃肉。这样可以保证乳腺通畅,我娃没喝过一天奶粉,我没开过乳。”结果比较:“话说我二宝五个月就二十斤。大宝五个月才十四斤。” 尽管这样的例子不少,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大鱼大肉地大补。我觉得一个原因是,现在民间流行的、对于孕妇的饮食禁忌主要是针对某些特定的食物,长长的黑名单(连麦片这样的老好人都中枪!),几乎就没几种孕妇能够吃的东西了。于是大部分人就选择最“安全”的食物:鸡鸭鱼肉以及大米白面。有篇文章专门谈论了这个问题,作者认为我国孕妇的饮食禁忌过于关注食物种类,“相比而言,发达国家倒是更加重视孕期是否做到了饮食营养平衡,是否控制体脂肪预防肥胖和孕期糖尿病,重视孕期营养对于新宝宝的中期和长期影响。在这方面呢,我国准备当父母的夫妇,以及未来的爷爷奶奶们,倒似乎是相当无所谓。”“ 2010 年刊载的一项研究中,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跟踪比较了 138 位孩子患有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的妈妈,和 138 位孩子没有患癌症的妈妈,了解她们孕前 12 个月的饮食。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孩子患有白血病的妈妈,相比于孩子健康的妈妈,吃的蔬菜水果比较少,饮食营养质量比较低。而丹麦学者对一万多名儿童白血病患者进行了长期研究,发现孩子出生体重太重,对于预防白血病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达到巨大儿水平的话(超过 4000 克 ),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概率会增加 26% 。”(此处所列的具体文献待查) 二、怀胎与哺乳 整个怀孕期间,脑力与体力的消耗都非常大。写论文;去龙泉寺做义工、参加端午法会;毕业答辩;办理毕业手续并将所有行李托运走(感谢某闺蜜);每月坐火车去外地产检;一直到临产前几天仍然包揽洗衣服被褥、洗碗等家务活;写稿(孕产期间见报的文章有 8 篇)——写这些,不是想说自己厉害,我知道很多女人在怀孕期间的工作量都很大。我只是想说明,素食也可以为孕妇提供足够的能量。一开始,我提心吊胆,不知道胎儿能不能健康成长,但是到后来,我越来越有信心了。每次产检的情况都很好:胎位一直是最适合顺产的,而且从来没有脐带绕颈;胎心监护几乎都是满分;到临产前,羊水仍然清澈。 预产期是 10 月 4 日 。 9 月 30 日 有阵痛,早上去医院,当时没有床位,我就在走廊上散步,到中午才住进病房。晚上,孩子顺产出生。评分是满分,体重 6 斤 4 两。接生的几位护士都夸她哭声响亮、身上干净。其中一位护士还把她抱在怀里,鼓励产房里另一位孕妇生产。产后几小时,我就能下床活动了。 4 天后出院。 月子期间,我妈照顾我和孩子。其实我妈妈一直都很爱吃肉。她当年坐月子期间,每天都要杀一只鸡煨汤喝。但是当她看到我和孩子的状态,她开始对人宣传素食的好处。到 42 天去复查,孩子的身高和体重都属于中上水平。 关于母乳喂养,可能很多人都会怀疑,素食妈妈是否有足够的奶水?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外婆说她们当年日子很苦,生完孩子也就吃点红糖糯米粥,不也把孩子都喂大了吗?反而是现在,食物这么丰盛,纯母乳喂养倒成了稀罕事。(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写了一篇 :《母乳荒的背后》) 我的孩子,是母乳宝宝。这一点,首先要感谢我父母。从我生完孩子第一天,我爸妈就把芝麻、小米、红枣、黑米、糯米、红豆、黄豆、莲子、花生等等食材混合在一起,用豆浆机打成糊糊。每天上午下午各一碗。没有采用任何其他方法,就使得母乳很充足。 其次,我要感谢我选择的医院。之前我看过一些资料,说是人类漫长的进化已经使得孩子与母亲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产妇在产后 3 天内母乳分泌量少,所以新生儿会在孕晚期储备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这个储备可以维持 72 小时左右。但是无数的老人和新手父母总会担心自己的娃没吃饱,所以一出生就喂孩子大量奶粉,破坏了母婴之间的供需平衡,且最初的奶粉过度喂养会使得婴儿吸吮次数不够,无法激励母亲产奶,导致以后的母乳道路愈发艰难,多数人干脆放弃母乳喂养。某些医院为了推销奶粉,更是鼓励新生儿多喝奶粉。而我在产检期间,有一次听“孕产妇讲座”,产科的护士长明确指出“本医院不鼓励家长给新生儿喂奶粉”,并且详细地解释了原因。而我在刚刚生产后,护生就让孩子与我皮肤接触,依偎在一起,并且让她经常吮吸,即使没有奶也要吸……事实证明,这些都有助于泌乳。 不过,我还是有点小遗憾。尽管理论上讲“婴儿出生 3 天内不需要喂奶”,但是出生的第一天晚上,听孩子哇哇哭,我爸妈不忍心,就到医院楼下买了奶瓶和奶粉……根据医生的建议,每次给她喂奶粉前,都让她吮吸一下母乳。到 1 号晚上,她就没有喝奶粉,而是吃着母乳睡着了。到现在 50 多天了,她基本上都是吃母乳,偶尔冲点奶粉。买的那罐奶粉 400 克 ,现在大概吃了一半。如果出生那天不买奶粉,她哭的时候就喂点水,到后来会不会就是纯母乳喂养?欢迎过来人介绍经验。 三、最重要的是心情 对于目前大部分家庭而言,素食仍然是一种不可理喻的饮食习惯,因此如果家庭中的某个成员提出吃素,往往会引起一些矛盾,尤其是孕产期间。比如晚辈吃素,长辈可能会责怪她,认为晚辈为了保持自己的身材而不顾后代的营养;或者长辈让晚辈吃素,晚辈可能会认为长辈是因为吝啬而舍不得给自己炖肉汤……与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饮食理念,不如先把亲人之间的矛盾理顺。 就我而言,从几年前开始吃素之后,身体免疫力就增强了,所以我父母也逐渐认可了我的饮食习惯。但还是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家人还是会经常煨汤,让我喝一些汤,或者吃锅边素;只要有妈妈在身边,她仍旧要督促我每天吃鸡蛋喝牛奶。另外,我出院那天,回到家里就发现盆子里有几条鲫鱼——尽管什锦杂粮豆浆已经证明能够催奶,但他们还是不放心,打算炖鲫鱼汤。我心里很难受,说不想吃,汤也不喝。然后他们就把鱼烧着吃了(之后再没买了)……这些小小的矛盾,多少会影响人的心情,但是仔细想想,我又有什么资格怪家人呢?按照佛教的观点,任何境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一个人不能吃纯素,是自己的福报不够。另外,相比较以前,我的父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我爸爸一周大概只吃一到两次肉,我妈妈也跟亲戚朋友们宣传说“胎里素的孩子很乖”……所以,慢慢来吧。 另外,在怀孕与哺乳期间,有很多生理指标实际上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自己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因为素食问题而影响心情。我孩子在新生儿筛查中查出“游离肉碱”指数偏低,然后家人就怀疑是我吃素导致的。后来去医院复查,并且问医生“是不是因为母亲吃素?如果复查结果还是偏低,应该怎么办?是不是就不要再吃素了?”医生说关系不大,孩子自身具有调节机制。但是家人还是半信半疑,回家后又给我增加了鸡蛋牛奶的摄入量……当时我心里感觉很孤独,其实他们对于素食还是没有信心。那几天我还和家人发生龃龉,流泪(连生孩子都没有哭,却因为这样的小事哭了)。后来的复查结果正常,这才相安无事。其实我应该一直保持心情平静的。从孩子的身体状况来看,能吃能睡,手脚动起来很有力,与网上介绍的“游离肉碱缺乏症”完全不搭界;另外,素妈妈素宝宝那么多,没有听说谁得了这种病。可是那几天却因为种种担心而心情不好,从而导致奶水减少,真的是很不值得。还有几天,长辈亲戚们从外地来看我。那么大的年龄,那么远的路程,真的很让人感动。但是她们总是说“你吃得太清淡了!太瘦了!小孩肯定营养不够”;“小孩又哭了,是她不够吃吧”,那几天我总是心情忐忑,担心自己奶水不够,被她们指责,结果泌乳量真的减少了,小孩每天都需要冲一次奶粉。等到亲戚们离开,才又恢复正常,不需要补充奶粉了。 最后,我想从商业角度喊一句:我国目前细化的素食产业大有可为。比如,养生、膳食一类的书籍几乎饱和,但是为素食孕产妇准备的公开出版物几乎是空白。从理论上来说,没有哪一种营养元素是只有动物食材才能够提供的,为什么没有中国版的《素食孕妇膳食指南》呢?(大概有人说,纯素会导致营养不良。姑且不谈这个问题,因为我国的“营养搭配合理、供应充足的纯素与杂食人群对比”的统计学意义上的数据太少。另外,在目前的饮食环境下,很少有人能做到纯素,对于大部分素食孕妇而言,锅边素和蛋奶素大概是家人对她们“容忍”的极限)。如果有这样的书出版,肯定有相当的读者群,因为每年那么多孕妇,这其中有些人天生对动物蛋白过敏;有些人是怀孕之后不想吃肉了;有些患了“富贵病”,需要清淡饮食调剂;有些人是出于对动物的爱护而茹素;还有些人是因为宗教原因……总之,潜在的读者群很大。期待有这样的出版物。
个人分类: 她说|9357 次阅读|79 个评论
砀山酥梨的嫁接期 周宁 文
caotiansheng 2011-3-1 19:44
砀山酥梨的嫁接期   周宁  文
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砀山酥梨的嫁接区分为芽接、枝接和根接。 (一)芽接 芽接通常在 7 月初到 8 月上旬进行,所以砀山地区称它为“热粘皮”。此法成活率高,操作方便,是目前广泛采取的嫁接方法。 嫁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这就好比产妇住进了产房,需要精心的照看与呵护。检查砧木苗的生长,是这一环节必不可少的工序,这就如同对产妇进行临产前的全面检查。此时若砧木苗生产细弱,应及时追肥补救,施肥时应格外小心,避免肥水泼在叶片上,烧坏叶子。如有病虫害,应当及时捕杀。如果天气干旱,还应提前灌水,以防苗木过干,不利芽接剥皮。 既然是嫁接,那就有接穗。接穗直接关系到日后砀山酥梨的品质与生长,所以接穗的选择至关重要。在选取接穗上,我国自古就有以阳枝条为佳的论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梨篇载:接穗要“折取其美梨枝(阳中者),阴中者则实少”。这是因为阳生枝条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积累的糖分和营养物质多,同时阳生枝条芽的萌发力强,嫁接成活率高。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阳生枝条都适宜嫁接,树势是否健壮、品质是否优良、是否丰产、有没有病虫害等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剪取接穗时,应格外小心,最好挑选树冠外围生长健壮、发育中等、芽体饱满并有完整叶片的当年生发育枝。凡是长势细弱、受病虫伤害,或者树冠内膛生长、下垂的纤弱枝,以及徙长枝,都不宜采用。 接穗最好就地采集,即采即用。如从外地采剪,那就牵涉到接穗的包装运输和贮藏。在炎热的夏季,保持接穗的新鲜,这点尤为重要。 异地采集的接穗,最好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采摘后,应立即剪去叶片,防止蒸发,这样枝条能保持充足水分,以延长运输和贮藏的时间。采摘过程中,还应做好分类,以免错乱。 紧接着是包装。如是长距离运输,要准备好特质的木箱。木箱以长 65 厘米、宽 40 厘米、高 65 厘米为宜,过大,接穗装后容易发热,且搬运不便;过小,使用不经济。木箱两侧靠中部位应各留 1 厘米宽的裂缝三条,便于通风散热。如无木箱,用果篓代替也可。 接穗运到后,应立即取出用凉水清洗。洗毕,选择凉爽通风地方将其摊开。如条件许可,可用潮湿的青苔铺在接穗上,进行保鲜。或者将接穗放在潮湿的细沙上摊开,一层接穗,一层湿沙。贮藏期间,最好派专人看管,经常洒水,以保持新鲜。贮藏时间一般不超过 20 天,否则嫁接的成功率会下降。 所有的工作准备齐全,“产妇”就被推上了“手术台”。既然是“做手术”,“手术”的工具自然不能少,修枝剪、嫁接刀、塑料布、黄麻条、装接穗的小蓝或小盆,样样都必须事先预备妥当。别以为这些是小事,要知道顺手的工具在果农手里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直接关系到酥梨的命运。 最常见的“手术”是 T 形芽接法,亦称为一点一横法或盾状芽接法。根据削取芽片手法的不同,又有向下取芽法和向上取芽法之分,但以向下取芽法最省时。 既然是芽接,顾名思义第一个步骤是取芽。取芽有一套严格的工序,一般左手持接穗,芽尖向下,右手拿刀,选接穗中、上部的饱满芽,在接芽的芽尖上 0.5~0.7 厘米处,横切一个长切口,深达木质部,然后将刀移到芽的下方 1 厘米左右处,右手拇指按在接芽以下。用力向下斜创一刀,至削到芽上方的横切口,然后捏住叶柄和芽,横向一扭使皮层与本质部分离,即可取下芽片。向上取芽法和向下取芽法的步骤相同,只是拿接穗的方向有异。取芽时要手脚麻利,格外小心,千万不能扭掉护芽肉,因为护芽肉一旦受损,即使芽片接活,第二年接芽也常常不能萌发。 取芽时还要注意芽片的大小。盾形芽片的大小,根据芽的大小和砧木粗度而定,一般长 2 厘米左右,宽 0.6~0.8 厘米。芽片过大过小均不宜。过小贮存的营养物质少,且与砧木的接触面小;过大则砧木的切口也必须加大,且操作困难,不易贴紧,也影响成活。如因天气过早,接穗贮放不好,或季节过迟等原因,芽不离皮时,则要削薄一些,使芽片稍带木质部。 芽片取下之后,紧跟着就要选择芽接部位。一般砧苗离地 5~6 厘米的茎部最为适宜,最好在北面,以免太阳直射影响成活,或在当地 5~6 月份主要风向的迎风面,以防第二年接芽萌发后被风吹折。 芽接时先在芽接部位横切一刀,宽度比接芽略宽,深达木质部,再在横刀口中间向下竖切一刀,长度与芽片长度相适应。两刀的切口呈“丁”字形。切后用刀尖轻轻揭开砧木皮层,将削下的接芽迅速插入,使接芽上端和砧木的横切口密接,其他部分与砧木相贴,然后用塑料薄膜或麻草等自上而下进行绑扎。 绑扎时要特别小心,要用手指轻轻按住芽片,上下各绑两三道,就像给病人的伤口缝合,一定要有技术和耐心。可以说绑扎是芽接的关键。砀山当地群众说的“三分接,七分绑;绑得紧,不要问;绑得松,白费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芽接后 10~15 天即可松绑,这时要检查芽接是否成活。成活的接芽,新鲜光亮,叶柄一触即落;如芽片萎缩发黑,叶柄干枯不落,说明已经死亡。砧苗如果此时还容易剥皮,应立即补救进行补接。 (二)枝接 芽接之外,最常见的就是枝接。枝接一般在早春时节进行,这时砧苗树液开始流动,接穗开始萌发,可以大大提高嫁接的成活率。 枝接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常用的有切接法、劈接法。 先看切接。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主要有 4 个步骤:( 1 )剪砧、切砧。在砧木离地面 5~10 厘米处剪断砧干,选砧木光滑平直部位向下纵切一刀。切口要求平直光滑,与接穗削面同宽或稍宽,切口长度 2~2.5 厘米。( 2 )削接穗。单芽切接的接穗长 3~3.5 厘米,削成一长一短两个削面,长削面长 2.2~2.5 厘米,短削面在长削面的对面,长 0.5 厘米,与长削面呈 45 度角。削面要平且光滑,最好一刀削成。接穗长削面不能短于砧木切口,砀山群众称之为“露白”。( 3 )插接穗。将接穗长削面对准砧木削面插入砧木切口,接穗与砧木形成层对齐,使两者紧密贴合。如接穗小于砧木时,可对齐削面一边的形成层。( 4 )包扎。用韧件好,长约 20 厘米,宽约 1.5 厘米的塑料薄膜带将按穗和砧木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包扎对应注意露出芽眼。 劈接法。劈接与切接大同小异,主要适宜较粗的砧木。不同的是,由于砧木较粗,劈接法可利用砧木本身的夹力夹紧接穗,不必绑扎。此外,一株砧木上可同时插接两个以上的接穗。 (三)根接 除了芽接和枝接,还有一种嫁接方法叫根接。 1958 年由砀山果园场技术员于道平试验成功。 根接通常适用于梨树快速育苗、砧木种子缺少等情况,有削接穗和削砧木(根)两种方法。在嫁接前先把砧木的根系挖好,剪为长 10 厘米左右一段,然后把接穗剪为 6~8 厘米长的小段(上有 2~3 芽)。嫁接时若根比接穗粗,可把接穗削成楔形,把砧木(根)劈开,和劈接法相同,将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对准;若根比接穗细,可把根削成楔形,把接穗劈开,将根插入接穗中,把二者形成层对准。接后用塑料薄膜条或麻绳等绑好,并在接口部位抹上粘泥,以备来春移植于苗圃地中。 嫁接完成之后,新生命由此诞生,但此时的梨苗十分娇嫩,如同刚刚推出产房的“婴儿”,需要精心的照看呵护。 抹芽,是其间必不可少的工作。接芽下面的砧木,往往会萌发出许多野生芽以及根孽苗,与接芽争夺养分,影响接芽正常发育生长,应当及时抹掉。抹芽可以每隔 10 天左右进行一次,抹芽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切勿碰动接芽或接穗。连续抹除数次,直至砧木不再萌发为止。 当梨苗新梢生长到 20~30 厘米时,还应在苗木旁边立支柱,进行绑扎,以防苗木生长弯曲或被大风吹折。支柱可用小竹竿代替,一般 1 米左右。至苗木木质化时,方能将支柱去掉。 (四)嫁接后的护理 嫁接完成后,还应将接芽以上的砧木及时剪除,在工序上这称为剪砧。剪砧是为了集中养分供应接芽生长,使伤口及早愈合。剪砧的时间视嫁接时间而定,夏季嫁接的在第二年春季发芽前剪砧,春季嫁接应进行一次剪砧,即紧贴接芽上部剪砧,然后嫁接,这样有利伤口愈合。春季干旱、风大,为避免一次剪砧向下干枯,影确接芽生长,也可以进行二次剪砧。 新生的“婴儿”一般发育很快,但对初生的梨苗而言,却并非一件好事。因为疯长过早浪费了营养,这时就需要及时抹芽与摘心。抹芽的目的是促进嫁接芽营养充分的生长,摘心的目的是控制苗木加高生长,促进苗木增粗和接芽饱满。具体的办法是:当苗高 1.5 米时,将上部嫩梢剪去 2 厘米,促使下部发出副梢,并积累养分,为早结果、早丰产奠定基础。 摘心是为了避免梨苗的疯长,并不是说新生的“婴儿”不需要营养,刚刚嫁接的梨苗一般比较脆弱,这时土肥水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萌芽后可追施尿素,但千万注意不要将尿素直接洒在嫩芽上,以免造成伤害。苗木进入旺长期后,可追施进口复合肥 2 次,每次 10 公斤,每次肥后及时灌水。对冬季嫁接的梨苗, 7 月份后应控制肥水,以防徒长。在苗木生长期间,还应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婴儿”就可以出院了,对梨苗来说,这就是出圃。出圃是育苗的最后一个环节,出圃工作的好坏,对苗木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丝毫马虎不得。 出圃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对将要出圃的苗木进行调查,计算苗木种类和品种;根据苗木情况制订供应计划和保管计划;制定苗木出圃技术规程,包括起苗、分级、检疫、包装和运输等。
个人分类: 淮河文化研究|3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能继续搞了——孩子发烧600天,睡不醒,治不好
热度 7 sheep021 2011-2-28 19:53
发烧600天 睡不醒的孩子 默认分类 2011-02-28 09:55:35 阅读 8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编者按: 这是新华社摄影记者在进行医改报道时,拍摄的两组图片。   记者走进了带着孩子来北京寻医看病的几位普通人的生活。   河北杨秀彬,内蒙古张建英,他们都有患病的孩子。他们在困境中的坚持,他们对孩子的爱,感动了记者。   2月27日,春雪纷飞,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温总理在回答网友关于医疗改革的问题时说,目前,城市职工、城市居民和农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2亿人。今年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使城乡参保标准都达到200元。决不让有人因为贫穷而疾病得不到治疗。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办法总比问题多。   新的一年里,我们期盼杨秀彬、张建英的孩子能尽快康复;我们期盼医改的有效推进,能让杨秀彬、张建英的负担再减轻一些……让我们满怀信心。   新华社摄影部中国室    2011年2月27日 2011年2月19日深夜,杨秀彬(左)和任慧坤在北京西站的过街天桥上。在河北邯郸的家里过完元宵节后,杨秀彬带着任慧坤又一次来到北京。他们第二天要去医院取回春节前检查的血清结果。 2009年3月,河北省邯郸市咸安县东霍村一个四口之家里,年仅两周岁的任慧坤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烧。可是,家里谁都没有想到,这一烧就烧了近两年,为了给儿子看病,母亲带着他走上了漫长的求医路…… 10公分,600天,12万。 2009年3月,一名叫杨秀彬的中年妈妈平生第一次坐上了火车。火车向北京疾驰,杨秀彬却丝毫没有心情体验火车的乐趣,她紧抱着高烧不退的孩子,只盼下一秒就能到北京。从一个只有几十户人的小村子来到近两千万人的北京,杨秀彬抱着发烧的孩子四处投医,病历加在一起有10公分厚了,600多天里她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丈夫在外打工,杨秀彬的心思都在生病的儿子身上,以至于她都记不清年龄稍大的女儿上几年级了。对杨秀彬而言,每天的生活就是排队、做检查、等结果,周而复始,不到两年就花光了家里的12万元积蓄。孩子从两岁长到了三岁多,病情却始终没有好转,淋巴结有肿块,持续低烧,并不定期出现高烧。 1个阳台,10个小时。 在北京看病的日子里,杨秀彬为了省钱,天冷的时候就跟孩子住在出租屋的阳台上;暖和时直接露天而睡。有的门诊科室挂号的人多,杨秀彬凌晨3点多就把孩子喊醒,提前10个小时抱着孩子去排队。长期的看病经历,让生病的任慧坤“成熟”了不少,现在的他,抽血、打针一点都不怕了,还主动伸出胳膊、挽起袖子配合医生。妈妈着急掉泪的时候,任慧坤就像大人一样哄着妈妈说:“妈妈,别哭了,我给你唱歌。” 1个家,3座城,2万里。 2010年底,为了给孩子看病、还债,杨秀彬的丈夫离开还在北京求医的妻儿,前去2万多里外的非洲打工,一年后才能回来。临行前,爸爸将在邯郸老家上小学的女儿托付给开小吃部的同乡,给生病的儿子买了两个橙子、四个梨,留给妻子借来的5000块钱。一家四口人,为了呵护共同的家,在3个城市努力打拼。 2011年2月19日,兔年元宵节刚过,杨秀彬带着任慧坤从河北邯郸又一次来到北京。他们第二天要去医院取回春节前检查的血清结果。新的一年里,杨秀彬只有一个愿望:带孩子健康回家,盼丈夫平安归来。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在北京一家医院,任慧坤(左)用一根木棍“占位”,他和妈妈一起排队,需要排到第二天下午才能拿到看病的号(2010年12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2010年12月28日凌晨,杨秀彬用被子将孩子裹起来,排队等号。她凌晨3点多就带孩子出来排队,当天下午才能拿到看病的号,这期间还被加塞的票贩子欺负。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任慧坤的父亲在河北邯郸农村的家里。为了给孩子挣医药费,他第二天就要离开还在北京求医的妻儿,去非洲打工(2010年1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任慧坤(前)和妈妈在北京一家医院附近的出租屋里,床上放满了一年多来的病历(2010年12月23日)。 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任慧坤在北京一家医院等待就诊(2011年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2010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在北京一家医院附近的出租屋里,杨秀彬看着孩子输液。当天医院里看病的人太多,杨秀彬把孩子抱回出租屋输液,她以前在村诊所工作过,会拔针头。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在北京一家医院,任慧坤在等待检查结果(2011年1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在北京一家医院,任慧坤(左)做完骨髓抽取检查后趴在妈妈怀里(2011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张建俊(右)在门诊楼排椅上吃晚餐:一包方便面、一个馒头,他的侄女睡在旁边(2010年11月22日摄)。 2010年11月9日,内蒙古的张建英和弟弟张建俊带着自己13岁的女儿来北京看病,他女儿终日嗜睡、全身无力。在北京一家医院,张建英凌晨开始排队,连排两天只挂上一个普通号,医生给孩子做了检查和化验,化验结果7天后才能拿到。来自农村的张建英手头不富裕,在北京每天的开销他都要精打细算。为了省钱,他们三人有时住50元一天的小旅馆,有时就在医院的急诊室将就一宿。几天来,方便面是他们的主食,想改善伙食时就买点烙饼,三人每天的伙食费只有30至50元。几天后,化验结果拿到了,张建英再次在凌晨1点开始排队挂号,但仍然只挂上了普通号。医生开了一瓶300多元的药。看着昏睡的孩子,张建英说,治好孩子的病是最大的心愿。  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11月23日凌晨,张建英的女儿在医院急诊楼的地板上过夜,她的父亲和叔叔在门诊楼外排队挂号,当天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摄氏度(2010年11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11月23日早晨5点半左右,张建俊(右一)、张建英(右二)在医院外排队等待开门挂号。他们凌晨一点就开始在这里排队(2010年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张建俊和侄女(右)在医院找寻诊疗室(2010年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张建英女儿的病症之一是嗜睡,她在等待叫号时,在排椅上睡着了(2010年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终于让医生看了病,并拿了药——一瓶价值300多元的药,看病告一段落(2010年11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一家人看完病走出医院(2010年11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评: 发烧600天,搞不定,该想想其他办法了。 这事儿不能继续搞了 会不会有些人就是体温偏高呢? 会不会还有另外一种治疗手法呢? 会不会只是一个脑筋急转弯? 600天,天天在医院检查,不知道都检查了些啥项目 听说一个70多岁的老汉都被做了“处女膜修复手术”了 深圳一个产妇的肛门被人缝住了 够恐怖了,不过,若是上面两个事故颠倒一下才是更恐怖的! 不能继续搞了 继续搞!好好地搞! 那是陈安博士等专家教授们的专利,出于创新之需要 居家过日子、治病救人可不能乱搞啊
个人分类: 奇闻怪病|422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