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听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PPT时代,学生听课还需要作笔记吗?
热度 34 wangxh 2015-3-16 18:22
现在给大学生授课,已经完全进入 PPT 时代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兴起,的确给教者和学者以最大的捷径与方便。任何物件都可以用“电子”代替“手工”,信件用电子邮件替代,书籍用电子书籍替代,就连最私密的情书也可以语音微信传递……那么,在这个“电子”几乎包揽一切的时代,听课的学生还需要作笔记吗? 俺的观点非常简单,一个字: 作 !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学生听课、听报告都几乎不作笔记了,这样长此以往,不仅“作笔记”的功能会慢慢消失,就连“听”的功能也会消失。当然了,时代变了,作笔记的内容与目的也要发生一些变化。目前来看,听课作笔记至少仍然具备以下功能: 第一, 记录主要内容和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一般通过授课者讲出来的,如果直接在课件上标出来是不是属于中小学教师的做法?真到了复习考试时,就有了“纲”,正所谓“纲举目张”,也就不必担心不知道考试主要内容了。 第二, 记录自己没听懂的内容 ,大学教师授课一般内容比较多,不少学生很难做到都能听懂。对于老师讲解或解释都没有听懂的内容,即使有了课件亦仍然不一定明白,那么就值得记下来,课后(课堂上没有时间让你去思考)好好研究一番,搞明白、搞懂!许多学生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当时一个点没怎么听懂,想马上琢磨明白,结果有的是琢磨明白了。但老师的讲解已经走得很远了,根本跟不上了,结果导致更多的不懂……这是恶性循环的最大坏处是让不少学生逐渐“落下课程”或“对课程失去兴趣”。 第三, 记录教师的“错误” 。现在的知识更新特别快,加之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内容越来越多,教师老师也有疏漏之处,这就应了那句古老的传说“请的错误在所难免”。记录下来可以自我纠正,如果“错误”很大很严重,那就拿出来给老师纠正一下,免得老师“误人子弟”。其实老师的“口误”或“知识盲点”,我们那个时代也有,不过那时候核查起来特别费劲,要证明教师错误甚至很难。有的老师会这样处理:“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老师帮你吗?自己看书完全可以解决!” 第四, 锻练一下听课或听报告的作笔记本领 。学校的正规课程当然有电子课件供学习参考,但有时候成绩学术报告或其它场合,人家的课件是不会给你的,甚至有时候连录音笔都不让用。这时笔记就成了“唯一”资料了。如果练就一套作笔记的本事,就可以像各大媒体的著名记者一样速记。 附上一篇更加详尽的“理论文章”,以飧读者: 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素质的体现 2015-03-09 Elearning之家 Elearning之家 教师听课评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听课重点关注什么?听课记录记什么如何写?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素质的重要体现,须以认真对待。    一、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   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听课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一)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   教学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   (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   (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都记下来,甚至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   (3)实录:把教师从开始讲课到下课结束的整个教学环节、内容、时间、师生双边活动等一点不落的如实记录下来。   (二)教学评点   教学评点是指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等。   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1)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2)总评:就是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教学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好的听课记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堂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很丰富,要非常详细地记录每一细节,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做好记录。   (一)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   关注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教学环节设计。看是否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教学,达到激活教学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教学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教学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二)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三)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怎样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   (四)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   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五)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   既要关注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又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关注教师的身体语言   老师在讲课中,往往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往往会使用各种身体语言进行强化,如一个眼神,一个会意或鼓励的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手势,乃至教师在讲台上的步伐等等。教师的举手投足都是教学进程的一部分。当然,并不需要记下所有的动作,而是记下教师使用得较好的身体语言或不当部分。   (七)关注听课者即时的思考和评价   听课时产生的随感及评价。授课教师的讲课往往对听课者产生影响,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选用、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语言的特点、教学思想的体现等的思考和评价都应及时记录下来,以利于课后评价。    三、做好听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   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板书和学生演练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以思考为主等。   (一)听记要分清主次。   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思考什么、怎样思考?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②对教师的成功、不足或错误,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③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④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⑤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方法、要求如何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⑥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   (二)记录要有突出重点。   一般来说,记录要详略得当,简明扼要,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对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也可详细记录,以免遗忘。   (三)听课后要及时反馈,研讨和交换意见。   反馈时要坚持实事求是,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热情主动地与教师交谈,以平等商量的语气,指出成功和不足或改进的地方。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问题讲得太多,应有重点地指出突出的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多谈优点和经验,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快乐成功中成熟;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四)对听课记录评议要进行整理总结,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   整理时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归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改进意见、要求和方法等,以便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借鉴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基本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听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来源: 石狮许文选的博客)
29921 次阅读|76 个评论
[转载]高效率听课的八大要领
热度 1 wangxh 2014-3-9 19:43
好友发到朋友圈里的文章,对学生很有益处,转载这里。 要想学习好,高效听课是关键。课堂上若能解决当天新课学习的问题,那么,课下除了完成作业外,其余的时间全能成为个人的自主学习时间。那些课堂学习效率不高的同学,把许多课堂应该解决的问题留到了课外,不但加重了课外学习的负担,而且永远也不会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1) 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就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当旁观者。如果一堂课是一场戏,那么课堂内的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是这场戏的一个角色,并且人人都应争唱主角。这里所说的参与,主要是指参与课堂的各种思维活动;这里所说的争唱主角,主要是指大胆发言和参加课堂讨论。 不少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某一个问题曾在课堂被老师提问过,即使当时答错,但往往在很长时间内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仍有清晰的印象。这是因为参与讨论时的思维活动比平常状态下要活跃的多,它调动的人体感知事物的多种分析器及其效应器的协调工作,在头脑中形成的强烈的刺激。因此,我们要学会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2) 带着问题听课 带着问题听课这种方法适用于新授课、综合课。上课前要认真预习、阅读教材,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这样,上课时老师讲些什么,哪些自己已知道,哪些需要弄个明白,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听讲就有了针对性。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听得格外仔细、认真。如果老师对这处难点讲得不细、不透彻,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自己不会的东西,也常常是大多数同学不会的东西,即代表的同学们的心声,又帮助老师了解了学生情况,抓住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果所提的问题不具有普遍性,老师征求别的同学的意见,大家认为没必要在课堂上再讲一遍了,那也不要紧,还可以在课后再个别老师请教。 (3) 要听懂重要细节 俗话说:“会听听道道,不会听听热闹。”课堂上听讲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会听讲的学生能听出问题的来龙去脉,不会听讲的学生只是听听热闹。听讲时一定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在这个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知识。 (4) 要以理解为主 听讲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结果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 “听讲,听讲”,主要就是先“听”,“听”是主体,“想”与“记”是次体。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清楚,听准确,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听出弦外之音。原则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动了在做笔记,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 (5) 要有比较地听讲 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习自学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通过这种比较,一是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能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三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自学中所出现错误的原因。 (6) 课堂上要积极发言 课堂上,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个时候,正是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最好时机,要积极大胆地抢先举手发言,回答错了也没关系,自己存在的问题越暴露出来就越便于纠正。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平平,担心回答错了,同学们会嘲笑自己,因此就经常不发言。有的同学更害怕发言与提问,当老师提问时,心跳的咚咚直响,眼睛不敢正视老师,惟恐老师提问到自己。这种害怕提问,视老师提问为痛苦与麻烦的学生永远学不到更多知识。 (7) 自觉参与讨论 学生自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参与分组讨论,讨论有利于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共同探寻真理。 讨论在同学中进行,不像面对老师,大家会等着老师拿出现成的答案。同班同学完全平等,大家不会有顾虑。在平等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每个人潜在的聪明才智就容易释放出来。 课堂讨论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即使自己意见不对,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弱点,及时克服。讨论时因听取了各种意见,自己容易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创意。讨论还能锻炼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人的辩论能力。 课堂讨论好处很多。同学们一定要珍惜讨论的机遇,不做局外人,不闭关自守,而是自觉参与到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之中。 (8) 注意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第一,回顾一课堂从头至尾的过程。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开头是怎样引入的,中间是怎样引导分析的,最后是如何总结归纳的,都应弄清来龙去脉。 第二,合理评价老师的思路。在理清老师思路的基础上,思索老师用了哪些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怎样。 第三,留心结束语。结束语是老师对一节课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留心它,有助于把握这堂课的整体,做到胸有全课。 第四,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同时要将它纳入自己的头脑里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 转自 “好教师网”由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资源中心主办,旨在为教师成长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aojsh
1605 次阅读|3 个评论
开学第一天有点儿累
热度 1 wangxh 2014-3-4 21:45
昨天是开学正式上课第一天。 8点——10点,一边看课件,一边处理了几个研究生的小问题。 10点——12点,听课。教室后边有一位老师坐着听课,课堂纪律应该没说的,就连手机都没有响一次,也没有学生明目张胆地看手机。 十二点下课后,坐了两个小时,还别说,真有些“累”。估计食堂额没有什么饭了,还是回家自己做面条吧。 回家做面条吃了以后,已经快13:30了。本来约好下午2点与今年的毕业生谈一谈课题的事情,看来不赶趟了,通知学生延后一小时吧。【说实在的,做老师真的很“自由”】 下午15点——16:30,与毕业生谈课题,一个个的来、一个个的讲。最后又讲了如何理解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如何读文献,参考在科学网上发表的两篇博文: “两进两出”话本科毕业论文 和 读文献,读什么、怎样读? 之后,又与一位考研的学生聊一聊调剂问题。 还有一位学生“咨询”一下他家的新房子房顶楼板被楼上的一家装修“砸坏”之事。唉,这俺哪懂呀!建议他家还是找开发商、物业或法律部门。 17:30——18:20 回家吃晚饭。 18:30匆匆赶回学校上课——全校公开课。 20:20 上课结束。 又来办公室一位硕士毕业生咨询考博士的一些问题。 回到家已经21:30了,挺累,但也挺有意思。 祝所有学生与教师新学期工作顺利、生活快乐!
个人分类: 教之道|3919 次阅读|1 个评论
重回大一——美行(十九)
热度 2 jlxt33 2014-1-15 13:28
美国的教育如何如何,课堂如何如何,教师如何如何。都是听的、读的,这次有机会一定要亲自体验一下。于是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就去上课了。 上周已经跟化学系联系好了,去听化学课,给我安排的是Frederick MacDonnell教授的《Chenmistry 1465》,相当于我们的普通化学,是针对工程类的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化学课。 一、硬件:阶梯教室,大约容纳200人;地毯、带靠背和写字板的布艺座位,很舒适;电教设备一应俱全,但没有黑板,老师写板书估计在投影下吧。特别的是讲台侧面有桌子,上面有电脑,连着一个设备,不是键盘但有点类似,一位女士一直在那里,不停地输入,我猜是记录讲课内容。 二、上课时间:11:00-12:20am (中间不休息,连续上课80分钟) 三、教学内容:详细的课程介绍和化学元素及化工入门 1. 课程介绍包括以下十七部分[用时约40分钟]:Instructor, Required Materials, Course Description, Dropping the Course, Granding, Homework, Attredance, Call Phone, Electonic communication Policy,Examination Needs, Chemistry Assistance,Strategies for Succeding in Chemistry 1465, Grande Replacement Policy and Taking the Course Pass / Fail, Chemical Education Research, Academic dishonesty, Americans with Disbilities Act, Bomb Threats. 内容应该跟我们的教学大纲相似,其中有几个部分值得关注: (1)Granding: Lab Average 25%, Online Homework 10%, 4 one-hour exams 40%, comprehasive Final 25% 可见,平时测验的重要性,而期末考试只占1/4。作业online,相当于自己检测,老师不用批改,但可以知道是否提交,权重1/10。 90-100 A; 80-89 B; 70-79 C; 60-69 D;Below 60 F [ 插曲: 上周有位学生在跟老师谈了很久,后来知道他在跟老师要求将他的成绩由C改为B,因为他平时学的很好,但老师说他的总评只有76,那么若他改为B,那77、78分的同学的成绩是不是也要改呢?我原以为只有国内的学生会找老师要分数,看来美国的学生也一样,或许差别在于国内的学生成绩有时会变动,而在这基本是不可以改变的,算多少就是多少,59分就是Fail。] (2)Examination Needs: 详细列出了每次考试必须带的东西:计算器、带橡皮的No.2铅笔、882-E扫描件(这是UTA打印下来的)、学生证或其他政府发放的带照片的有效证件。 (3)Chemical Education Research 这是老师鼓励学生参加的研究,包括在实验室帮忙做事。 (4)Academic Dishonesty 这是每个UTA学生在每门课程上必须保证的。而且这个保证制作精美装在镜框中挂在教室门口。 2.介绍了一些与化学化工相关的知识[用时35分钟]:地壳中的基本元素(图示了地壳和人体中的主要的基本元素)、大量使用的矿物(列表介绍煤炭、原油、铁矿石、氯化钠等)、大宗生产的化学品(钢铁、焦炭等)、固氮技术、化肥及炸药、合成氨技术。以此说明化学的重要性。最后讲了Harber和Bosch的故事。 四、教学的组织:课程介绍完之后询问是否有问题,几个同学提问;第二部分中也有一些小问题提出,学生基本能回答,在座位上大声自主回答。课堂气氛还算活跃,但似乎没我以前的想象的那样自由。 五、学生上课情况:提前5分钟基本都到了,但感觉这些一年级的学生好像比我们的一年级学生成熟很多;教室坐的挺满的,有两名学生迟到;部分学生带电脑、iPad等电子设备;坐在前面几排的学生相对更专心和集中精力听课,而后面的学生稍松懈,有的上网、有玩手机、有打瞌睡、有的学生没做一个字的笔记;但没有聊天和说话的。但老师好像不太在意学生在做什么。 [ 插曲: 学生好像都没教材,每人一个硕大的笔记本,课堂上老师介绍了教材,大概课后买或租吧。学校有书店,不仅卖书和软件,还卖各种UTA的纪念品,更特别是租书,大概可以比买书省50%,关键是可以用荧光笔做记号和写字。] 六、课后:大概提前5分钟讲完,下课,有的学生走了,有些问问题,很自觉的排队。这在国内可能比较少见。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609 次阅读|4 个评论
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热度 28 tangchangjie 2013-12-12 14:29
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督之初,性本善 教学督导听课计划一般由教管部门分配,安排时,综合考虑了课程改进需求、专业内容、讲课和听教师的时间等等因素。   近两个学期都有年轻教师主动请督导组老师去听他们的课程。可能是他们感觉到了督导组的“督之初,性本善”。 我们督导组强调了作教管的“视听传感器”和“辅助”属性,督导目的是协助教师提效而加分,而不是扣分。考察听课后的意见表,有批有励,有正有负,总的还是理解多于抱怨,支招多于批评;与学生评教的意见相比,更容易被接受。   教师们改进教学的积极性难却,对主动请听课的盛情,督导组中总有时间合适的老师响应。最近,笔者应邀听了刚从美国学习回来的Y n 老师的课。    带个记录设备去上课 上课前一天,建议Y n 带个录像(或录音)的设备。讲课时,他把手机放在讲台旁录像,由于用高画质格式,不到一节课时间,就把2G的剩余内存用完了。所幸,我带的平板电脑上还有8G剩余空间应急,把这次课程的主要环节都录下来了。       好效果来自充分准备  主动请督导组听课,自然预先做了充分准备,Y n 对教材相当熟悉,全英文的PPT,双语讲解,清晰准确。课堂调度活跃,既抽了学生上台表述,又有群问群答;三节课下来,学生还保持专注且充满兴趣;只是在提问时,对个别学生,还不能叫出姓名(本文最后一段有建议对策)。   这次课讲得不错,有录像作证,自然,我对这一次课程的评语也很好。只要每次都这么认真,每次都会讲得这么好。同意许多老师说的,教学只要认真,就能做得好;这一点和科研稍有不同,做科研项目时,有时认真了、拼搏了,也不一定成功。       不录不知道,一看自己笑  课后用视频转换软件(这类软件很多),把录像压缩了10倍,用我们的凡眼看,画质似乎和压缩之前差不多。   以下的体会来源于多位老师,包括我自己。很多老师在观察自己的课堂录像时,都会发笑:   “这是我的声音吗?   “我会傻傻地那么挥手吗?   “这个肢体语言不太好,那个无意间的Pose帅呆了…..   “我会有那么多口禅吗?居然会每隔两句话就重复一个“然后” …   “我会每三句话都会重复半句吗?   “我怎么会有矛盾的口头禅?英语一口一个“You know”, 而说方言就一口一个“你不晓得….“   “真傻,下一页PPT中有那项内容,我为什么傻傻地在黑板上画?      上述事实说明,最容易请到、既善良而又私密,又最令人心服口服,且人人都有的私家督导,不是某位老师,而是自己的录像录音设备(包括手机)。   每学期自己录像或录音三五次,自看自查自矫正,很快就可以把教学效果提高一个档次。      其实,好多老师几年前就开始用照相机、手机或平板电脑自录讲课、自查自纠了。十年前,笔者跟潮,用过联想的ET-180,那是基于Win CE系统的早期智能手机,不能录像,录音还不错,对改进教学起过作用。   校方在教室中装有录像设备,但申请录像要惊动多方,即使真要录个示范课,也要先自录几次作为排练,以免贻笑大方。所以,老师们还是自录自查多。   在科学网上,曹广福教授也写博文介绍过通过录像来改进教学质量方法。       口头禅问题  口头禅源于佛家禅宗,我们俗人,则用来指代那些无心而出的惯语;电视剧上的少林主持,一口一个“善哉”,这比我们俗人的“好”更雅致。如果请宗教研究所的老师做报告,间或一个 “阿弥托佛”,是可以接受的,太多了就会烦。   从心理学角度看,口头禅并非纯粹的下意识,它混有心理活动,或可掩盖思维延迟,使发音连续,或可推敲措辞。很多人在讲(太熟悉的)方言时带有口头禅,讲普通话则不带,说明口头禅是可以矫正的。       教师的亲和性 学校像铁打的营盘,学生是流水的兵。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是“多对一”关系。学生认老师易,老师认学生稍难。在听课中,偶尔听见老师提问:   ”请那位女同学来回答,怎样实现….   “请那位黑衫帅哥来回答,为什么…. 如果那天穿黑衫的男生比较多,学生会环顾左右,不知谁中了“彩票”。 如果老师能叫出学生的姓名,或更亲切地仅呼其名,气氛立刻就亲切了许多;如果还能对好的答案,给以鼓励,甚至把鼓励分数 记在学生名下,学生一定会很高兴:为什么?老师认识我,记住了我,这位老师不错,这就拉近了师生距离。 亲和度是相互的,是可积累的,高 亲和度会引导好的学习气氛和效果, 说不定在期末学生评教时,在亲和性相关的栏目中,学生会给教师高分。(国内外学校都有学生评教,有些学校,学生评教的分数很重要,如低于某个阈值,还会影响晋职)。    照张合影, 就是熟人 笔者不太善于认人记人,采用了一个笨方法,开学第一次上课的课间或课后,与同学合影,然后请班长标注姓名,复印后放在教案中。下图是几张我过去用的照片,因为肖像权的原因,故意做得较模糊,有点变形。彩色照片是留学生班的,他们的肤色分布较广,白,浅黑,深黑都有,不用彩色照片,则不易区分(参见博文 我用全英语方式讲过课 )。 为了检索方便,一张照片上不超过 20人,一个班三五张就够了。 照片也分发给同学, 在还没有数码相机的年代,就按人头洗印彩色照片,一人一张。师生一场,也是缘分。每次照相时,同学们都很兴奋。觉得这位老师很随和、亲近, 照张合影, 就是熟人,有了照片的辅助,几周后就能叫出多数学生姓名,提问就不那么尴尬了。当年没有固定的期末学生评教,但有不定期征求学生意见,估计学生议论我,也会是正多负少。 More ….. 此外,带个相机(现在都用手机)去上课,对考勤、监考也有用,上课开始时照,可检查迟到;下课时照,可检查缺席;偶尔为之,学生不会太反感。 曾经有学生缺考后,反说是老师丢失了试卷,所以,监考时照一张,可以作为出考或缺考的证据;当发现不自觉的考生有舞弊的预兆时,举 举 相机,就是威慑,可以制止舞弊于未遂,或可胜造“一”级浮屠,不必等人家作弊成功,铸成大错,再去抓弊。 相关博 文 让PPT灵动而又吸引眼球—巡课笔记之一 课件内容之处理:思路、方法、深浅和详略(原名《照念PPT陋习之分析与解决》)---巡课笔记之二 互动是课堂的活化剂和清新剂 ---巡课笔记之三 享受学习,享受实践---喜看学生“玩”电脑,----巡课笔记之四) 享受听课和享受讲课—巡课程笔记之五 谁是“那位同学 ”---巡课笔记之六 记一次带”民意调查的课堂讨论(图文)---巡课笔记之七 秀秀我们学生的实习作品 ---巡课笔记之八 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展现教师魅力的开学第一课----巡课笔记之 十 半期考察:种瓜见瓜,种豆见豆--- 巡课训科笔记之十一 让学生看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而不只看练成了的钢铁 --- 巡课笔记之十二(唐常杰) 讲话重尾习惯的数学模型及其矫正 ----巡课笔记之13 反木桶效应 与 985/211本科资历-- 巡课笔记之14 马航MH17的辩论 兼 反思一次课堂辩论的组织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15626 次阅读|49 个评论
听课杂感
heitiedan2012 2013-4-3 10:49
昨天去听课,学生们的表现还真是五花八门。有在听课的,但看上去人数不太多。也有一边听课,一边聊天的,估计是对老师的讲课表示一些意见和看法吧。有的女生在做作业,是数学课的作业。有一位男生在抄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女生的实验报告。这家伙有点懒,也有点没出息。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女生在玩电脑。这个电脑是个笔记本,但是又有触摸屏的功能,她玩起来特别娴熟,在看什么东西我看不太清楚,大约是英文的,也许是网站上的什么资料吧。还有一位坐在我前边的一个男生,一个劲地在玩一个平板电脑上的游戏,是打篮球的,不知是不是模拟 NBA 的。 当老师平铺直叙讲的时候,学生各干各的,反应不一。当老师讲到某个精彩部分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有共同反应的。该活跃的时候活跃起来,该轰然大笑的时候也会大笑起来。这种一心多用的本事着实让人钦佩不已。这种现象以前我还真没有注意过。你说他在听课吧,可是手里在干别的。你说他没在听课吧,但是老师讲的较为精彩的地方,学生又都能有一致的反应,至少说明学生听到了,而且有了感触和反映。 这位老师平时讲课还是不错的,不过今天的表现有点一般。这让我想起,有些媒体报道,说学生听课要抢座,这种说法一直让我觉得可疑。也许有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情况,但不可能总是会有这样的情况。别说名教授了,就是娱乐明星,要是天天在那儿露脸,也会让人腻味的。而且,讲课再好的老师,也不是人人都爱听。正如娱乐明星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 不过,男生和女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还是很值得人们玩味的。男女生都有玩电脑的。女生玩的时候是在查找一些东西,或者多多少少跟学习还沾点边。而男生玩的时候基本就是纯粹在玩。女生很少有沉溺于游戏而不能自拔的,而男生中的一些人就很难有效地控制自己。这似乎也不好说女生就比男生有毅力,但让女生专一地沉溺于游戏之中,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学校待了这么多年以来,也接触过不同时期的学生。有的男生特别努力,也很优秀。他们不光在学习上努力,而且各方面都很努力。但在男生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哄事混日子的也为数不少。女生中也有很优秀的。她们沉稳、坚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为了这个目标能够一直不懈地努力下去。有的女生,从本科阶段一直到博士阶段,都非常努力,也非常优秀,而且很快就做出了成绩。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女生的表现相对平均,而男生的表现相对距离较大,所以在平均值上,看上去,女生会优于男生。女生中如果有出问题的,多半是由于感情方面的原因。而男生如果出问题,那原因就多了去了。所以出问题的几率,男生显然要高于女生。所以说,现在有人说,目前的教育环境不利于男生,而有利于女生,这种结论得出的还是早了点。 其实,男生中表现的差别如此较大,除了社会环境对男生的诱惑更多以外,男生自己有没有克制自己不良习惯的毅力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说,有些男生的表现不如女生,更多的原因是在他们自己,而不是在于环境。现在社会的环境,以往那些对女性的压制和歧视已经大大地减弱了,这对女生的发展和成长更有利一些。虽然在就业上还存在着性别歧视,虽然社会大环境对女性的不公平看法还依然存在,但总的说来,这种现象还是在发生变化的。女性的生存环境会趋于优化,而不是恶化。 过去女性在学业或者工作上的表现看上去不如男性,这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大环境对女性太不公平了。女性要想取得与男性同样的成绩,所付出的代价比男性要大得多,甚至要牺牲自己生活中的很多重要的东西,而这种牺牲在男性那里显然要少一些。现在社会大环境改善了许多,女性依靠自身的努力而表现得出类拔萃也就越来越普遍。这是社会的幸运,我们那些占有一半数量的同胞有越来越多的人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难道不是值得庆幸的事吗?而我们有些人反而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社会的病态或者不幸。这就有点不太正常了。 两性之间的差异总是会有的,但这类差异应该与两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这才是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步。 《高天上流云》是我喜欢的中国民歌之一 gtsly.mp3
3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是“那位同学”? --- 巡课笔记之六
热度 16 tangchangjie 2013-4-2 14:20
  谁是 “那位同学 ”? --巡课笔记之六    无奈的指代短语点名法 上周听了几个课,老师们普遍开展了课堂讨论和交互。有时点问单答,有时群问群答,课堂活跃。在点问单答时,有的老师用了指代短语点名抽问法: “请那位同学回答”; “请那位穿红衫的女同学来回答。”   .....   也许是指代短语的属性值不唯一性,几位同学环顾左右,谁是那位同学? 也许穿红衫的女同学多,也许是当事人忘记了自己着装的颜色,一番目光交流,被提问人才在同学的提醒之下,站立回答。   这种指代短语点名法有点无奈,因为老师记不住学生的姓名。不过还不错,有课堂交互总比没有课堂交互好。       希望被群体认识是社会属性之表达 参与社会交流的人,特别是年轻学生,总是希望在交流中被群体认识, 被朋友和长者记住。   例如,在学术会议上,人们把名片给同行,给老师。给学术长者,给大牛们,希望学术朋友和学术长者记住自己的姓名;记住了姓名至少是朋友的开始,就像有首歌里面唱的,“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希望“朋友多了路好走”。   在学术联欢会上,帅哥美女比较兴奋,或展示自己的特殊见解,或表演自己的艺术天赋,希望被人记住;   在家里面,每当有亲戚朋友远方来客时, 小孩子会以各种方法(声音、才艺,玩具,甚至恶作剧)吸引大人的目光,希望被记住、被重视。   将心比心想一想,课堂上的学生,总是希望老师能记住他们的姓名,希望被点名时,是点“名”,而不是“这位、那位”的代词或复杂的指代短语。       呼其名有亲切感 有位年轻老师,在小班教学中,两三周就能叫出大多数学生的姓名,特别是记住了那些积极思维,喜欢提问和被提问的学生;课堂提问时,直呼其名,“红兵,你来回答”,“建国,你来解释为什么?”,就像电视剧里那句耳熟能详的“元芳,你怎么看”,增加了亲和力,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觉得能被老师记住,是值得高兴的事; 在受到表扬时,“建国同学回答得很好” 就比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听起来舒服得多; 如果老师问Any question?,希望学生提问,叫不出姓名的学生提出好问题后,老师一定要夸夸“Good question”,并且问问,”你是----”,记下学生姓名,既是鼓励,也是老师对学生的礼貌。而求贤若渴的研究生导师,说不定能在这种礼貌中发现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好学生。    亲切感能影响学生评教的结果 学生评教是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的一个环节。在有的学校,如果老师得到学生的差评,会产生若干不确定后果,有时的影响还挺大,影响到评奖、甚至影响到升职,等等。   在巡听课程时,发现有的老师认识的学生比较少,说明老师还没有用心去认识学生;反过来,也有少数学生说不准老师的姓名;说明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交往较浅;学生在评教时,就可能给出模糊的、不准确的、或不太负责的评价,甚至张冠李戴,影响老师的业绩。       请课代表做一个带照片的名册(电脑版) 一个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是“1对多”关系,学生认识老师容易,老师认识全部学生较难。为了在几周内能叫出学生的姓名,在第三周,学生选课确定之后,请课代表做一个有照片的名册(电脑版),word格式,每位学生一行,如下所示: 学号 姓名 电子邮件 电话 照片 123456 ABC ab@cd.ef 136 ...88 ...... ...... ... ... ... 如果是30人以下的小班上课,师生合影一张数码照片,请课代表标上姓名,就够用了,给研究生上小班课时,曾用过此法。 学生作一个自己的记录,可用四年。课代表收而集成之,也不费力。在前几周,老师可以在电脑上看图点名提问。 一位年轻教师谈体会说,没放在心上时,觉得不易记住学生;当把此事放在心上后,备课时计划一下提问名单,打开电脑,看看 名册照片,觉得活生生的人比冷冰冰的单词好记得多。 个人体会,年轻时记忆力好,几周之后,就能叫出大多数同学姓名,到了65岁以后,看着笔记本多复习几次, 也不容易记牢记准了。 在这个意义上,记忆力是资源,是过期作废的资源,趁着年轻,充分用它,才是珍惜它。            相关博 文 相关博 文 让PPT灵动而又吸引眼球—巡课笔记之一 课件内容之处理:思路、方法、深浅和详略(原名《照念PPT陋习之分析与解决》)---巡课笔记之二 互动是课堂的活化剂和清新剂 ---巡课笔记之三 享受学习,享受实践---喜看学生“玩”电脑,----巡课笔记之四) 享受听课和享受讲课—巡课程笔记之五 谁是“那位同学 ”---巡课笔记之六 记一次带”民意调查的课堂讨论(图文)---巡课笔记之七 秀秀我们学生的实习作品 ---巡课笔记之八 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展现教师魅力的开学第一课----巡课笔记之 十 半期考察:种瓜见瓜,种豆见豆--- 巡课训科笔记之十一 让学生看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而不只看练成了的钢铁 --- 巡课笔记之十二(唐常杰) 讲话重尾习惯的数学模型及其矫正 ----巡课笔记之13 反木桶效应 与 985/211本科资历-- 巡课笔记之14 马航MH17的辩论 兼 反思一次课堂辩论的组织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13456 次阅读|37 个评论
让PPT灵动而又吸引眼球—巡课笔记之一
热度 64 tangchangjie 2012-12-12 09:25
让PPT灵动而又吸引眼球—巡课笔记之一
让PPT灵动而又吸引眼球—巡课笔记之一 (唐常杰) ( 说明: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学院的教学督导组已运行多年,笔者最近开始学做一些协调服务工作,与同事们交流了巡听课程的体会,整理出此系列博文,先在学院内,也在网络上,共享心得,征求好经验。) 教学 督导组的属性--传感器兼蜜蜂 教学督导组工作包括“督”和“导”两个方面: 督---以巡听课程为主要手段,跟踪主要教学环节,如教材、大纲、课件、讲课、实验 、考试等,并把感觉传递给主管部门,督导组就像教管部门的视听传感器。 导—发现教学环节中的优点,加以传播,对不足之处的个别交流,偶尔也有蜇 一下的微痛 ,主要还是借其他老师的经验来引导。在这层意义上,督导组好像是传播花粉的蜜蜂,发现香花,并为之交流。 督为基础,导为主流 教师们都是响鼓,不需重锤,只要公开表扬好的,他们就有小小压力,而对缺点的个别交流,他们就能感觉大大的压力。老师们也知道, 督导之目的,不是要想扣他们教学分,而是想为他们的教学加分。 我们的督导组由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和部分老教师组成,近20人,对200多门课程巡查听跟踪。在听课中,看到一些 老师做 PPT的好方法,不仅策划好,效果也好;但这些技巧还没有在学院内普传,因此,作为此系列的第一个蜜蜂,有同事建议这一篇先传播在听课中见到的和笔者实践过的PPT技巧。顺便说明,笔者最近期只听了30次课,占有资料还不够充分,难免挂一漏万,错漏之处,欢迎补正。 昨日黄花的黑板教案 三十多年前, 笔者读研时,教学实习是培养计划的必须环节。第一次走上讲台前,前辈先生们手把手教后生写教案,细节涉及到黑板的排版规划,例如,左边一列写提纲,不轻易擦除,使得全课大脉络清晰;中间作主要演绎区,右边写那些需要保留一段时间,稍后还要引用的结论,在教案上注明其在黑板上的生命周期… ;这些技术,一朝学会,终身受益,更重要的是,从导师那里,学到了“用心去治教”的人生态度。 如今,电子教案已经普及,黑板教案已成昨日黄花,即使偶尔也会有计划地用黑板补充演绎,仍建议在备课时,在PPT上记上黑板规划,可避免临时忙乱。 一个好的课件,除了内容处理得好(将在下篇讨论),在表现形式上有那些特点呢? 特点1 清晰悦目 好的PPT千姿百态,PPT的配色和装饰纯属个性化范畴,没有定式。但至少要保证在课堂最后一排也看得清楚。经验表明,用浅底色比较好。 深底色为什么不好 ? 蓝底白字或黑底白字的特点是 反射量较小而不炫目, 适合用在有背光的电脑屏幕和室外交通指示牌,在新的强光投影机下和珠光反射屏幕上效果尚可,在稍旧的投影机上效果则差,而我们的设备更新较慢,提倡勤俭节约,“新三年、 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而深底色使得屏幕反射光量较小,不得不关顶灯或拉窗帘补偿,为获取足够光量,人眼会自动调大瞳孔且同时调整聚焦,好像在电压不足时候看一场黑白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再加上做笔记,眼睛就比较疲劳,视力差者的感觉就更差了。此外,深底色难以万紫千红,例如蓝底上只能用白字黄字,如强用红绿字,效果不好,如图1所示。 图1 深底色的缺点 特点2 可控性好 好的教案常有个性化控制符号,以控制流程和速度。 例如:(1)当前页码和总页数,以控制速度;(2) 用 →→ 表示快进或略讲;(3)用 … … 表示后续同组页面;(4)在计划位置插入提问页,组织课堂交互,等等。有位教师说,过去偶尔忘记在课堂提问和组织交互,自从插入提问页面后,就不忘了,提问使得学生思维多一些,教师讲得轻松一些,效果更好一些。 特点3 视听同步,又有悬念 PPT的关注焦点与教师解释的声音应该同步。如果一页PPT上有15行字,老师在解释前三行时候, 学生已经看完了全部,学生就会把注意力转向书本,笔记或者手机。利用动画技术可以改善效果。巡课中,看到一些老师用激光笔和手势实现视觉焦点和声音的同步,教系统编程的Z h 老师和教面向对象编程的Y h 老师用鼠标笔迹画圈画线控制视角焦点,效果也不错;而教C语言的C l 老师与教离散数学C y 老师采用的标注框和假动画技术,比较简单巧妙,特造几个例子介绍他们的方法: 例1 带着悬念讲故事 图2内容为图灵奖得主E.F.Codd的学术故事。其中的(1)是普通页面,平凡而无悬念;复制为三份,借改色和标注框,改成(2)(3)(4)构成的假动画;一页讲一焦点,由于非焦点部分采用了那种“电脑上能看清,而投影后几乎不可见”的浅色。不会干扰听众注意力。既有悬念,又视听同步了。 (下面的组合图,可放大阅读,为适应旧投影机,牺牲了一些色彩)。 图2 用颜色实现隐藏与悬念,适合讲学术故事 例2 分而析之讲算法 ,图3中的(1)是把一张传统的关于一个算法的多知识焦点的页面,分解成(2)(3)(4)等页面,每页解 析 一个焦点,听众感觉就爽多了。什么是分析?这种“ 分而析之” 就是分析! 图3 分段突出,解释算法 例3 研而究之讲公式 图4的(1)是数据路课程中一个难点的传统页面,分解成(2)(3)(4)等页面,逐步考究: 图4 “研”磨难点而“究”之 一些老师在推导公式时,常在黑板上演算解释,比较费时,学生记笔记也较难,,用类似上图的分解过程较易理解;一个好的PPT,可以化解难点,课后还可作复习支撑。教师做PPT时多流汗,教学中就少费力了。 此法把大难点研磨成小难点,各个考究;什么是研究?这种“研而究之”也是一种研究! 例4 假动也能表演化 ,图5中演示了一个树结构的生长过程(类似地,可用于演绎过程)。 图5 一颗树结构的生长过程 “假动画+标注框”的优点 。 (1)简单易作- “大中取小,删全为缺” , 作图5的方法:先做好最完整第5子图,加上一两个标注框,复制成为连续的5份。在第5子图中把一些元素改成无色(或适当的浅色)就得到第4子图,第4子图删改为第3子图。以此类推。在“无色”和“适当的浅色”二者中,笔者更喜欢“适当的浅色”----即选择一种在电脑屏幕上能隐约看到,但投影屏幕上却看不到或不明显的颜色,(利用了投影机和电脑屏幕的显示效果差别)。 (2) 增量式更新,次年备课容易 假动画比软件内设的真动画更易维护,发现不足,改一个标注,增一个动作,比真动画容易。由于标注框中已经有了配音解释或提示(可能就是简单几个字,听众不一定懂,但讲者明白), 备、讲都易 。如改用 鼠标画圈的方法实现试听同步,备课时,在无标注页面上 构思鼠标画圈的位置和配音,要费时一些;而此法的 增量式 备课,一年比一年易,讲课效果会一年比一年好。 (3) 回卷容易 讲课或答疑中,常需要倒回几页重来一次,回卷时,假动画方式的PPT比正规动画来得快,容易控制回卷点和重放速度。 (4) 视听同步,不需激光笔 。因用浅色隐去了稍后页面中的焦点元素,新页面刚跳出时,新元素就吸引眼球,此外,标注框能部分代替激光笔和肢体语言,老师不需要拿着麦克风,在晃眼的投影灯光前跳来跳去;或许说一句:“请注意红色标注框”,就能引导听众关注的焦点。 (5)预见下一页,心中有数 。因为报告人在电脑上能隐约看到下一页的焦点内容,(但投影出来的屏幕上看不到),报告人知道下一页的将要将的焦点内容。就避免了“幻象讲解”----即在显示第N页时,凭记忆超前讲述了第N+1页的内容。等到下一页跳出来,在把自己吓一跳之后,沮丧地发现提前做了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真动画方式就有这样的缺点)。 (6)帮助避免照念PPT 。部分新教师初上讲台,一紧张,就照念PPT,“假动画+标注框” 有可能 帮助逐渐克服这一缺点。用一个俗例,为解释“二十四节气”,用一个标注框指向它,在标注框中写上七个字“春、雨、 惊、春、清、谷、天,...”,老师根据几个字可即兴讲几分钟;类似地,可用“应、表、会、传、网、链、物”解释网络的七层协议,既保持要点次序(有时次序非常重要),也避免了照念PPT,还不会跑题太远。 (7)兼容性好 ,对系统软件的各种版本的适应性强,而所谓的“真”动画,有时换个机器就不动了. (8)做成PDF也能动 , 而所谓的“真”动画,做成PDF就不动了。. ... ... 多个雕虫小技集成,也许就成了艺术 巡课所见,差的PPT,各有各自的差点,好的PPT,却有共同的特色。有老师巡课后调侃说,如能集百余位老师优点于一身, 一定是教学名师;如集百位老师缺点于一身,一定是很差劲的老师。有心且有幸的教师能通过前一方式成为名师;后一情况却不会出现,因常人总往高处走,愿积天下之优,而不愿仿天下之劣。 本文中说了动画、假动画、标注框,助控符号,这些都是些雕虫小技,几十个雕虫小技集成在一起,也许就成了艺术(看下两图中 白菜上的蚂蚱 );讲课的方法千条万绪,归根结底的第一句话,走上讲堂之前,一定要准备一个好的教案,没有电子教案,至少也要有传统教案。 老师,你准备好了吗? 系列博文 让PPT灵动而又吸引眼球—巡课笔记之一 课件内容之处理:思路、方法、深浅和详略 (原名《照念PPT陋习之分析与解决》)---巡课笔记之二 互动是课堂的活化剂和清新剂 ---巡课笔记之三 享受学习,享受实践---喜看学生“玩”电脑,----巡课笔记之四) 享受听课和享受讲课—巡课程笔记之五 享受听课和享受讲课—巡课程笔记之五 谁是“那位同学 ”---巡课笔记之六 多样化的的平时考察---巡课笔记之七 秀秀我们学生的实习作品 ---巡课笔记之八 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展现教师魅力的开学第一课----巡课笔记之 十 半期考察:种瓜见瓜,种豆见豆--- 巡课训科笔记之十一 让学生看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而不只看练成了的钢铁 --- 巡课笔记之十二(唐常杰) 讲话重尾习惯的数学模型及其矫正 ----巡课笔记之13 反木桶效应 与 985/211本科资历-- 巡课笔记之14 马航MH17的辩论 兼 反思一次课堂辩论的组织 其它相关博文 实事实地有实照,从此点名不烦恼--介绍一款照相点名系统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32836 次阅读|135 个评论
讲课给别人带来的不全是享受!
热度 1 chenhuansheng 2012-11-14 20:26
这两天科学网上都在讨论学生逃课的问题。各位教学有成的前辈们当然可以自信地说,逃课是学生的不对。但是出处茅庐的我,却需要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原因。我的课,是不是真的索然无味?是不是在学生眼里,除了学分就再无意义? 正好看到自己以前的日记。帖在这里,供自己好好反省! ~~~~~~~~~~~~ 今天下午,公司的人来学校宣讲。两个人,一个讲“生活中的GIS”,一个讲“遥感就在我们身边”。两个人的讲座,完全不同的感觉。后者对于我来讲,味同嚼蜡! 不是说要贬低他,关键在于我自己。我对于GIS终究是个半路出家的,只能用软件现成的功能做一些简单应用。所以那个技术员讲的,对我来说显得特别有意思,我都不懂,我觉得需要学习。 但是遥感,虽然也是中途学习,但毕竟看过用过听过,我所经历的不见得比他少,要命的是他讲的我都知道,虽不一定擅长却都能理解。所以整个过程中的讲解,我感觉她在炒冷饭,而且有地地方的理解还是不正确的——虽然有可能其实错误的是我。不管怎么样,我用很挑剔地心态去听她的讲座。 理智告诉我他其实跟我一样,也是好不容易研究生毕业,而且人家的培养单位比我还要高级,兴许人家老板是个大牛。但是我还是觉得不爽,味同嚼蜡。看到他的讲演,我感觉矫揉造作、故意为了引人注意里而夸张其辞。 可是反过来我自己不是每一天也在重复着这样的事情吗?为了上好课,我努力地备课,尽可能地收集各种各样的资料材料,越是新奇的越好。实际上,我怎么能确保这些东西完全正确?我怎么能确保学生不会在我之前已经对这些东西了如指掌?我完全有可能在学生眼里,不过是个表演滑稽的跳梁小丑。 如果是中学,填鸭式的教学和独立思考的缺失,学生也许根本不会思考我说的话是否合理。但是现在,他们完全有机会、有能力去自学、自己接触摸索。这是好事,但是讲课的时候,我的“表演”很可能会使他们具有我今天这种相似的不爽的感觉。 我一直没有发现。原来听课有时变得如此地难受,如此折磨人! 那些曾经以及正在被我折磨的朋友们,对不起!我也不想这么做,但是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3695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教师体会系列之9-听课感受小记
tianjingle27 2012-9-19 19:06
20120919三1900start1906end-6分钟 迄今为止,教学已经进行到第3周,工程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已经讲解了3次;工程制图基础课程讲解了2次;听现场课4次(专业英语2次,制图课1次,灾害学1次);听网上制图教程10次。 听课是很好的实践。Why? 一方面可以吸取同类课程教师的宝贵经验,如何控制课堂、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组织授课内容等。这些听课实践能够缩短自我摸索的时间。 另一方面可以在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中相互转换,考虑到需求而更有针对性的备课。 写到这里,本人依然坚定了锁定的目标:3年内站稳讲台。无论是新课,还是旧课,都要有足够的能力去游刃有余的应对。对于本专业类的课程会有更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所以一定要将这种热情投入到实践中去。鉴于此,学以致用、学以授用吧。 既然选择了前方,哪管风雨兼程哦。 继续加油!
个人分类: Responsibility for today's actions|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事关基础训练 理应事事用心——浅议读研七件事(一)
热度 13 sqdai 2011-3-20 09:43
前不久,一位年青导师告诉我,他的一位研究生认为,现在学的专业知识,将来不一定有用,因此学习时老是提不起劲儿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普遍性的问题。 国人做事喜欢谈意义,读书喜欢想读了是否有用。我的看法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任何应做的正经事儿,读任何正经的书,都是有意义的。 就说读研吧!在芸芸众生中,有读研机会者比例不大,而读研的确是人生旅途上不可多得的机会。我至今仍留恋我那段研究生生涯。如果有来世,我一定会再争取读研,而且有了今世的经验教训,我会读得更好一些。 言归正传。说说研究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古人当中,最会总结条条框框的,曾国藩算得上一位,他总结了“八字家训”、读书“三字诀”等等。今天学学曾国藩,我用七个字总结读研七件事:“听、调、开、做、交、写、答”: “听”——听课,修好学位课程,补齐知识基础; “调”——调研,做好文献调研和现场调研,选定主攻方向; “开”——开题,做好开题报告,开始学位论文写作; “做”——做研究,围绕学位论文主题,动手攻关; “交”——交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广泛进行学术交流; “写”——写论文,按要求写出学位论文; “答”——答辩,经受专家们的严格考评,通过例行答辩程序。 每件事都可以成为一个话题,一次讲不完,分几次讲,以前的博文中涉及过的,不再重复。今天就讲第一件事儿:听课。 先说说一般道理。记得我的大学校友在一次聚会中谈到,大学学习五年,学业上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大家的一致结论是:在听名师上课的过程中学习了做学问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思路。更有一位校友说,五十年以前通过听课、思考,学到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因此,听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到的不仅限于实际知识,更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现时,对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学分要求不是很高,这是符合“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的,且对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有利。因此,我一直在说,学分归学分,学问归学问,学分容易修满,学问则永无止境(参看 2010-10-21 的博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75380 )。 我以为,研究生阶段的听课,一要做到拾遗补缺,弥补自己知识结构中的缺陷;二要特别注意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方法论水平。 我一直很赞赏我组一位在职博士生的做法:他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学期间共听了 20 几门课,听本校名师的课,还跑到复旦、交大、同济去听;有的全程听,有的听一部分,恶补了过去自己知识基础方面的不足,毕业后已成为本单位的一位学科带头人,这是一个范例。 回想我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第一年,一共通过了八门基础课程(包括哲学和英语)考试。我的导师从本科背景里看到我和师兄的物理学知识的不足,专门让我们去听北大王竹溪教授的“热力学”和清华谢毓章教授的“统计物理学”课程。令我们不解的是:还让我们到清华工程力学系去听“数学物理方程”课。我们想,我们都学过数学系的相应课程,深度还可以,干吗还要听工科类的数理方程?真正去了之后,才体会到导师的良苦用心。在理科学习中往往主要强调理论,而工科则更强调方法,特别是其中六周关于特殊函数知识的传授,更让我们一辈子受用不尽! 当然,光听课是不够的,更要紧的是培养自学能力,做到无师自通。有些研究生认为导师对自己关注不足。我要说,有导师指点是一种福(如我当研究生时导师给予的不多的但很关键的指点);没有导师指点,干吗不可以自己闯路子?尤其在补学知识方面,只有自己对自己的长短优劣最清楚,自己下决心最有效。 通过研究生阶段学习,我真切地认识到:世上没有无用的科学知识!有些东西看来学后一直没有用到,但是,如果用心学习,许多思路和方法会渗透到自己的脑细胞中,随时可供调用。六天前的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复试中,我让考生叙述数学分析中极限过程中的 epsilon-delta “语言”,考生答不出来,我认为作为力学、物理类的硕士这很不应该。原因是:学习没有学到根子上,没有学会方法和思路。 有的研究生说,我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用不上这些专业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其实,将来做任何工作,在研究生阶段学到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思路,都绝对有用,而且经常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现在有些研究生出于种种原因,学习自觉性不高,甚至虚掷光阴,我真替他们可惜!所以,我想说: 研究生朋友们,天赐良机,让你们在修完本科后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千万要珍惜啊! 写于 2011 年 3 月 20 日晨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7200 次阅读|20 个评论
老师,我真的不愿意听课
zhuoqing 2011-1-6 08:40
今天(2011,1月6日),我的研究生张昊飏在给我检查完最终的本科生期末考试试卷之后,向我说起他大概从高中的时候就不太喜欢上课听老师讲课。原因就是喜欢自己琢磨书上的问题,自己首先探索,将所有岔道都走一遍,穷尽自己所能去解决问题,这样才感觉到踏实。听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之后,直接听到正确的求解过程,害怕丢失了自己探索的乐趣。 无独有偶,今年我班上的孙鹤同学在期中的时候给我发送一个电子邮件,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自学,不喜欢大学里一板一眼的听课、交作业。喜欢自己真正思考、吃透问题之后再统一做作业、写论文等。现在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在过程中也不时给我发送一些他自学中的体会。 我想像他们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谁让我们在给全国最优秀的同学上课呢。对于他们的选择我既感到欣喜,又感到一定的担忧,但是也说不上来什么担忧。不过看了一些博文之后(如下)像上述同学不来听课应该是正常的 李铭老师的博文没有自学,大学一切教育都白费: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118 张水老师的博文说说大学里的自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508 吕喆老师大学的照本宣科与自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324 有的时候,一段和同学不经意谈话会使我们对于自己的工作着实的考虑一下。看来我的课堂上还是缺少一些什么。先给自己总结一下,留作以后仔细分析吧。
个人分类: 我的教学|4516 次阅读|1 个评论
成长的蓝本 (二)
cyaninelotus 2009-11-25 11:50
一直以来,在大学上岗都是有很严格的要求的。以前有两项基本条件:去参加岗前培训和下中学教育践习。这之后返回学校。我们物理系给新手安排的课首先是普物实验,然后是外系的普物理论课,再后来才考虑安排一二年级的专业课程。但是,现在不同了,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和课程的要求,许多刚进单位的年轻人就开始挑大梁了。当然,相应的补救政策也有,那就是安排一个老教师做新人的领路人,制定了严格的互听课和教案、交流检查的规定,都要记录在案,以备检查。是为导师制。同时,学校有教学督导小组,不定期听课检查,主要的督导对象就是新近学校人员。蓝本以及对蓝本效果的考察都具备而且具体了。 不过这样的结果并不显得非常好。第一:增加了大家的工作量。学生多了,教师的课时明显增多,他准备理论、处理思考题和习题的时间相应地也就增多,这一点对作为蓝本的老教师和被蓝本的青年教师来说都一样,还得拨出一大部分时间去听课、填写材料,如果大家都有两个以上的课头的话,那就忙得不亦乐乎了。第二:与其他职业没有两样教师职业也是个实践活儿,只有多次游泳,他才知道怎么游。但是, 更为致命的是,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做教师的深度,还与人的内在气质、个性以及个人素养有关系,这就是上天赋予他站在讲台上的自己的风景, 一方面不是导师可以塑造的,另一方面,也不是你听几节课就可以把握和纠正的。所以,那些个听课,实际上起的还是监督和督促的作用。第三,就是更为棘手的问题,虽然都是小学科相同,但是大家带的课不同,老教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课都搞通通,那么,你要在教案以及讲解的更加简洁、明晰上给予新同志有价值的指导,只能是自己搞的方向。何况,大家还是同行,需要顾及到对方的境况,不能拔苗助长地略去过程而直奔结果,因为他的路还没走到那一步。 我这么分析,似乎贬了导师制。说实在的,这个制度本身没什么错。只是实行的结果有差。可操作性欠缺。也许这是学生多,教师任务很重的现实面前培养年轻教师的比较好的方法,那我们也得考虑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我们已经把让青年教师循着学科由简单到困难的步骤给免了,他们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就给了他们一个比较难的动作。那样的话,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备课,有没有足够的时间从教。课要听,但不能要求太多,何况现在进高校的除了博士就是硕士,学校也还要求大家要科研上上进。他们需要锁住时间的水分,以保持容光焕发啊。当然,大家都一样,老教师也需要时间的水分。 其实,所有的任务如果安排的很具体、很紧凑的话,它往往就没法被执行下去了。最有灵魂的任务需要信任和给对方留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工作尤甚。如果课多到每天都有,那就不要总是提醒人家把课上精,因为他做不到,除非那些课大家都熟到可以背下来了。所以,要叫大家健康成长,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安排给他的任务给他留下足够的准备和提高的时间,这样才可以要求他提高精度。 至于工作单位上的蓝本。也可以不是导师,这往往取决于人以类聚的智慧了。所以,我想导师们能做的也就是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成长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自己琢磨的过程。只是希望,不要让老教师和青年教师都成长得这么仓促,这么慌张,以至于来去匆匆。
个人分类: 科研教学絮语|5339 次阅读|2 个评论
由温总理听课照片中学生多戴眼镜看减轻学生负担问题
panfq 2009-9-8 10:34
有网友在博客中提到,温总理听课照片中的学生多戴眼镜。这确实反映了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教育部曾发布文件,要求把学生近视率作为衡量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成效的一个标志。我觉得此举很好,不知学校是否落实了。 实际上,温家宝总理在去年教师节之际,邀请中小学教师座谈时,也谈到解放学生的问题: 我们既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还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解放学生,不是让他们光去玩,而 是给他们 留下锻炼身体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动手的时间、了解社会的时间。 附: 从温总理听课照片中发现的当今学生的惊天遗憾 新华社9月6日发布的温总理9月4日在北京35中听课的照片,照片中有总理和6名学生共7人的身影,从7人中的影像中感受到两大惊天遗憾:其一,7人中唯有总理的身姿最标准,而6名学生除了前排那个女生较为标准外,其他5名男生的坐姿实在难堪,握笔姿势也有碍美观;其二,6名学生中有5人架着眼镜,未戴眼镜的疑似近视?感悟:国力提升了,教育重视了,国民综合素质也提高了,身体素质怎样呢?难道未来的劳动者都戴上眼镜?坐、立、行、走都再进行专一的训练?遗憾啊!!! (这是9月4日,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温家宝在旁听初二(五)班的课。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2514 次阅读|2 个评论
总理听课的意义:让中国的课堂教学立于不败之地
panfq 2009-9-8 09:04
潘发勤 上午,温家宝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了一上午课, 并对所听的 五节课一一作了点评。他肯定了 数学课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但也指出内容比较单薄 ; 肯定了 语文课 的默读和概括故事情节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和逻辑推理,但缺少介绍作者生平的环节 ; 肯定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但希望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 他赞成 地理课 把地理和地质、气候结合起来,也指出了教材中的问题 ; 他说一堂 音乐课 其实是让孩子们通过唱歌懂得人世间的爱,把音乐课上升到美育的高度。 总理到教学第一线听课,其意义何在 ? 总理重视教育,可以简单地讲讲教育、教师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即可,有必要到课堂第一线吗?我要说,到课堂第一线听课很有必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而发生在教室里的课堂教学,正是教育的核心工作,是教育、教师贡献于社会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意义不可小觑。在特定时期,某些国家会把国力强盛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甚至把教育同国防联系起来。记得 1957 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对美国产生了强烈刺激。美国朝野一片哗然,纷纷对空间技术的落后的原因加以检讨。美国于 1958 年派官方考察团访问苏联,考察结果表明美国科技落后的状态是由教育的落后造成的。考察团一位前参议员惊叹:ldquo;俄国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学方法,对于我们的威胁可能比他们的氢弹还要厉害 ! rdquo;于是,美国人将目光转向了教育,对自己的教育进行反思和改革。甚至把教育提升到国防的高度,颁布 一个听起来有点古怪的法律mdash;mdash; 《国防教育法》,加速科技人才的培养。这势必涉及到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于是有了布鲁纳等倡导的学科结构运动。可以看出, 科技教育是冷战竞争的又一个战场,甚至在冷战过后 10 年的今天,西方国家只要遇到挑战和危机就会想到要改善数学和科技教育。 如果把这段历史跟总理亲临一线了解“中国的课堂教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行为联系起来,不正说明总理注意到教育这一链条的关键环节,注意到课堂教学对于一国强大起来的历史意义吗?总理此举意味着,要让中国的课堂教学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如果一国政府仅出于国家竞争的需要,就会使教育的天平倾斜而忽略人的和谐发展。冷战时期军备竞赛背后的科学技术较量,使得教育的天平严重倾斜于科技教育,正如今天各国为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而使教育严重倾斜于与经济发展比较密切的学科、倾斜于与市场接近的学科一样。 总理所听的课程涉及科技和人文,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会仅仅为某些方面的竞争而忽略人本身的,这与我们目前提倡的和谐发展观(例如不为经济实力的提高而破坏自然环境)是一致的。 今天刚好是开学后我向师范生所讲《教育学》的第一课,恰逢教师节,我结合总理的讲话向学生讲述了有关教育和教师的话题,课后想到上述内容,是以为记。 (作者 山东理工大学教科所) pfqn@163.com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1945 次阅读|1 个评论
“永远是学生”——温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侧记
bjchc 2009-9-7 19:19
永远是学生 温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侧记      在第 25 个教师节到来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看望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这是 9 月 4 日下午,温家宝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前,和出席座谈会的教师代表握手。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自担任共和国总理以来,每到教师节,温家宝都要抽出时间看望教师和学生。今年秋季新学期伊始,第 25 个教师节又即将到来。几天前,温总理在安排一周工作时,专门留出一天时间到一所中学听课,并和教师们座谈。他要亲身感受当前中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这是 9 月 4 日,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温家宝在旁听初二( 5 )班的课。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 新华社记者 李斌 吴晶    同学们,今天和我们一起上课的,还有一位和蔼的老人。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温总理。 9 月 4 日 8 时 10 分许,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初二( 5 )班班主任徐俊军以十分喜悦的心情向全班同学介绍道。这时,同学们回头一看,只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在教室最后一排轻轻坐下。面对同学们惊奇的目光,总理用他慈祥的微笑向同学们致意。   自担任共和国总理以来,每到教师节,温家宝都要抽出时间看望教师和学生。今年秋季新学期伊始,第 25 个教师节又即将到来。几天前,温总理在安排一周工作时,专门留出一天时间到一所中学听课,并和教师们座谈。他要亲身感受当前中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我今天准备听一上午课   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使北京的空气格外清新。温家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等一大早便来到位于北京月坛的第三十五中学。历经 86 年发展,这所由李大钊烈士参与创建的学校,已经发展成一所全面育人、特色鲜明、质量稳定的示范性学校。   烟雨蒙蒙中,温家宝自己打着伞,穿过学校操场,来到教学楼三层的初二( 5 )班教室。这个班级今天上午第一堂课是数学,学习的是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上课! 徐俊军老师一声口令,温家宝和全班学生一起站了起来。    同学们好。    老师好。 总理和同学们一起向老师问候。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怎么知道两个三角形全等?学了这种方法,在生活中怎么用? 在讲解基本概念后,徐俊军以不断提问的方式,启发同学们思考和 三角形全等 相关的问题。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争相举手回答。   教室里,气氛热烈。窗户外,雨越下越大。走廊上,十分安静,其他班级都在正常上课。   温家宝认真倾听着徐俊军老师的讲课,不时在笔记本上记着。很快, 40 分钟过去了,下课铃声响了。温家宝和座位旁边的几位同学亲切聊了起来。孩子们刚开始感到拘束,但能和总理 同学 ,又听到温家宝的亲切话语,兴奋得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我给你们归纳一下,老师是先告诉你们一个概念,然后启发你们要思索符合这种概念的条件和情况,学会用工具,联系实际加以应用。对不对? 温家宝一边翻着自己记的两页笔记一边说。同学们看到,总理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老师讲课的要点和他自己的感受、思考。   接着是语文课、研学课、地理课、音乐课 从上午 8 时 10 分到 12 时 15 分的 4 个多小时里,温总理在初二( 5 )班连续听了 5 节课。从学习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到阅读作家孙犁的《芦花荡》,从 走进研究性学习 到介绍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再到学唱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5 节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着总理和全班同学。   课堂上,总理像学生一样端坐着全神贯注地听课。他时而翻看课本,时而做笔记。   每次课间休息只有 10 分钟。温总理和同学们亲切交谈,询问有关情况,他还来到其他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看望师生。在初二年级组教师办公室,总理对朱建民等老师说: 我今天来,主要是听课。以前我曾到一所小学听过一节课,但感到一节课可能反映不了孩子们学习的整体情况。我今天听一上午课,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你们的尊敬。 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    我爱你们,我祝福你们    11 时 30 分许,温家宝来到音乐教室,参加初二( 5 )班的音乐课。这堂课的主题是:走进爱的世界。    我们要了解和知道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在音乐的影响下增强我们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 音乐课教师唐旻首先向同学们讲述了这堂课的目的。接着,她用多媒体形式播放了《让世界充满爱》的歌词、图片和旋律。    无论你我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在天边,真心地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 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   伴着乐曲,大屏幕上出现一个个画面:贫穷的母亲、流浪的老人、与灾难抗争的人们 音乐与画面交织,深深触动总理和同学们的心灵。   全班吟唱、自荐试唱、男女对唱 老师通过情景诱导、体验感受、合作互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同学理解歌词内涵、掌握歌唱要素和技巧,体验音乐之美,理解爱的意义。   坐在温家宝身边的女生常子宜说,温总理一直和我们一起唱,他声音不大,唱得很认真。   时针指向 12 时 15 分,下课的铃声又响了。温家宝注视着眼前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充满感情地说: 上了半天课,我感到很兴奋,也很难忘,仿佛又回到了我的少年时代。   重回初中课堂,重温中学时光,让总理感触良多。他说: 我边上课边感到有许多话要讲。我想起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我读书的那所学校是我爷爷亲手办的,但它毁于战火。我知道这个世界不安宁,而我们的追求就是和平、和谐。我的父亲母亲也都是老师。所有的老师都一样,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想起我的中学母校南开中学。这所中学培养出 68 位院士和各方面杰出人才,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的校训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起了边远地区的孩子们。十多年前,山区农村一个盲人母亲拉着我的手,我说你有什么要求,她只说了一句话 让我的孩子上个希望小学 。让每个孩子上学是我们最大的愿望,现在这个目标可以说实现了。我还想起了 爱 这个字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道德,就没有一切。老师要懂得爱,同学们也要懂得爱。让整个世界充满爱,世界才能更美好。我想起祖国的未来。你们将来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祖国要靠你们、靠所有的青少年去建设它,爱护它。    我爱你们,我祝福你们。 温家宝深情地把这句话作为他讲话的开头和结尾。   音乐课结束后,师生们仍然舍不得总理离开。在唐老师的邀请下,温总理和同学们一起做起了 幸福拍手歌 的游戏   随后,温家宝在学校餐厅和学生们一起共进午餐,边吃边聊,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在老师面前永远是学生   下午 3 时,温家宝在学校小礼堂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北京市教师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各位老师,我首先想对上午我听的 5 节课作个点评。大家看看我思考得对不对,咱们结合你们的教学,互相切磋。如果说得不对,请老师们原谅。 刚一落座,温家宝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并拿着笔记本对 5 节课逐节点评起来。   总理说道: 我听的第一堂课是数学课,讲的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老师讲清了概念,这非常重要。基础课必须给学生以清楚的概念。老师讲课时,用的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且让学生懂得用量角器、圆规、尺子等工具。老师后来举了风筝和测量池塘两端距离的两个实例,让同学们运用课堂所学方法加以解答和判定。所以,这堂课概念清楚、启发教育、教会工具、联系实际,说明我们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改进。但我也提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40 分钟的课只教了三角形全等判定的一种方法,教学的内容还可以丰富一些。    孙犁的作品《芦花荡》我以前也读过,但今天我和学生们一起读,觉得别有一番新意。 对语文课,温家宝点评得很细致,甚至把教师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分析: 我感到惊喜的是老师让学生 4 分钟把 3300 字的文章默读完,我觉得这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不仅要求学生专心,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人要多读一点书,有些书要精读,有些书可以快速翻阅。紧接着,老师又让学生用三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这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从我个人的学习体会讲,这一点很重要,掌握了可以终生受益。老师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她最后将文章的主题概括为: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这就把这堂课升华了。但是老师在开始时应该介绍一下作者的简况和作品   看着上午的笔记,温家宝继续点评: 研究性学习,是我过去没听过的课。听了以后,我懂了这堂课其实是开阔学生的思维,用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事情来深究科学原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这就需要教师知识非常渊博。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其实老师可以再放开些,学生提出一些老师没有准备的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发挥,也可以提出大家回去思考,下次再作解答。   关于地理课,温家宝在点评时说,通过师生间的答问,我发现如今的孩子们去过很多地方,见识很广。但是教材对我国地区的划分不清楚,甚至有错误,缺乏自然的或行政的依据。他说: 我赞成授课时把地理、地质、气候结合起来,这就如同要把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一样。    最后一堂课是音乐课。 温家宝说, 我对音乐是门外汉,但是我边听边觉得这是一节艺术熏陶课,是美学课。美学从大的方面讲就是世界事物的真善美,这就是《让世界充满爱》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一堂音乐课让孩子们通过唱来懂得人世间的爱,让孩子们的心底都有知、情、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爱心,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这就要求学生有好奇心,追求真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趋善避恶,为民造福。这应该是美学教育的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每点评一节课后,温总理都要让任课老师谈谈看法,当面与她们交流自己点评的内容。 您的点评很到位,特别受启发,特别感谢您。 看到总理如此平易近人,语文老师刘丽萍十分感动地说。   随后,座谈会接着进行,教师代表们就推进新课程改革、开办家长学校、教师培训等提出建议。温家宝始终认真倾听,不时插话交流。他深情地说: 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贡献有多大,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和启迪,都凝结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老师面前永远是学生。    总理能到学校听半天课,并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对每节课作出准确的点评,而且评价中始终有学生,让我感到很温暖。总理所说的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重视美育等都说到了点子上。 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激动地说。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温家宝连听五节课 校长书记们,您听了吗?
黄安年 2009-9-6 21:04
温家宝连听五节课 校长书记们,您听了吗?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6 日发布 看了报道《温家宝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强调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感触良多 , 这里仅就 9 月 4 日上午,温家宝一大早就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在初二(五)班和学生坐在一起连上 5 节课,对当前中学教育进行调查研究。谈些想法。 目前高校校长和书记们,在一个学期里有几位是听过课的?又有几位是和讲课教师一起点评和讨论的。报道说 : 座谈会上,温家宝首先说,我今天听了一上午课,一方面,用这种方式表示对教师们的尊重;另一方面,了解一些教学的真实情况。接着,他对上午听的五节课一一作了点评。他肯定了数学课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但也指出内容比较单薄。肯定了语文课的默读和概括故事情节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和逻辑推理,但缺少介绍作者生平的环节。肯定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但希望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他赞成地理课把地理和地质、气候结合起来,也指出了教材中的问题。他说,这堂音乐课其实是让孩子们通过唱歌懂得人世间的爱,把音乐课上升到美育的高度。点评用了近一个小时,评价中既有老师,又有学生,也有教材。每点评一节课后,温总理都要听任课老师的意见,当面与他们交流自己点评的内容。看到这些报道我们的校长和党委书记们有何反映。现在的教育部门官员从部长到各个司局处级官员到下面去听过课吗? 在笔者看来 , 到课堂第一线听课是调查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大学教育见习和实习时 , 听课就是基本学习方法之一。在我留校任教后 , 听有经验教师的课是学习如何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我在校部研究部门工作阶段 , 每周要有 1/3 时间到各个系的课堂听课,和教师交换意见 , 了解学生的反映 , 还要在办公会议上和教务长一起研究分析。当时学校干部规定党委领导干部每周必须要下去听课的次数。 1964 年我随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王正之同志(后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 , 组成的 5 人调查组去南开大学历史和中文系做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本科教学调查 , 其中听课是基本方法之一。 1998 年退休后 , 我作为文科本科巡视组负责人到文科各系听课,写出十几份调查报告。并向主管校长报告。积笔者 40 多年的实践经验 , 在教育教学调查研究中 , 听课是基本方法之一。 现在真正到第一线听课(尤其是事前不加通知和暗示的听课)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太多的问题 , 老百姓对此有太多的不满,政府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部门主要领导干部需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真正了解实际情况 , 做出正确决策。希望以总理到 35 中连续听五节课为契机,来一个领导作风大改变。 附一片报道 : ******************************** 温家宝: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2009 年 09 月 06 日 15:44:41  来源:新华网 温家宝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强调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新华网北京 9 月 6 日电(记者李斌、吴晶)在第 25 个教师节到来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看望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温家宝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他强调,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希望广大教师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9 月 4 日上午,温家宝一大早就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在初二(五)班和学生坐在一起连上 5 节课,对当前中学教育进行调查研究。中午,他在学生餐厅和同学共进午餐。下午,温家宝在学校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北京市部分教师代表对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和教师一起讨论。 座谈会上,温家宝首先说,我今天听了一上午课,一方面,用这种方式表示对教师们的尊重;另一方面,了解一些教学的真实情况。接着,他对上午听的五节课一一作了点评。他肯定了数学课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但也指出内容比较单薄。肯定了语文课的默读和概括故事情节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和逻辑推理,但缺少介绍作者生平的环节。肯定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但希望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他赞成地理课把地理和地质、气候结合起来,也指出了教材中的问题。他说,这堂音乐课其实是让孩子们通过唱歌懂得人世间的爱,把音乐课上升到美育的高度。点评用了近一个小时,评价中既有老师,又有学生,也有教材。每点评一节课后,温总理都要听任课老师的意见,当面与他们交流自己点评的内容。老师们感动地说:总理的点评很到位,特别受启发。 在先后听取8位教师代表发言后,温家宝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有 1 6 0 0 万教育工作者,有 1200 万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温家宝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要结合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一要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注重启发式教育,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做事。二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既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与时俱进;又要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三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四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成长创造自由活泼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能力,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温家宝强调,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一名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他对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 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潜心钻研,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06/content_12004906.htm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2988 次阅读|6 个评论
讲课与听课的六点不同
热度 1 huabolin 2008-11-21 11:04
化柏林 一、讲课获得劳动报酬,听课要有经济付出 这个方面是普遍的,没什么好说的。但有一点需要指出,周末请小学或幼儿园老师吃饭都排不上队,而到了大学或研究生阶段很人有学生(更不用说家长了)请老师吃饭了(导师除外,本文特指讲课的教师),特别是本科生,很少主动接近老师,除非考研咨询或工作牵线。 二、听课可以睡觉,讲课不能睡觉。 有几个学生睡觉,一般不影响老师讲课(有些课上,学生一片一片的睡觉,老师还能讲下去,这种老师让我佩服),可是如果老师昨晚没休息好,是没有办法在课堂上睡一会儿的,哪怕是一分种的时间。有学生睡觉,我总是很感激,总是想自己讲得不够精彩,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有些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往往通过讲笑话或者播放多媒体来解决。可是有时讲得笑话和上课内容没有关系,或者笑话已在网上广为传播。如何能从笑话或生活轶趣中加深对的知识理解与把握,并从中得到启发,是需要一点功底的。第一节课不来是学生的问题,以后的课不来就不完全是学生的问题了。因为学生偶尔旷一两次课,不影响他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也不影响他的考试过关,考试前好好看书,可能考得更好,那干嘛一定得来听课呢?所以老师应该在讲课中提高自有知识的比重,特别是一些隐性知识与感悟。 三、认识老师易,识全学生难 听课人很容易记住老师的名字,而讲课的人很难认识所有听课人。给研究生上课还好一些,给本科生上课就更难了,几个班合在一起上大堂,往往是阶梯教室一百多号人,能认清班长与前排的学生就不错了,还好我现在不用给本科生上课了。这对老师是最大的不公平,是一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于教师:教师要多提问(而不仅仅是点名),增加实习与项目实战内容;对于学生:课上要不停地发问,打断老师的讲课,从而让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听众;对于教务管理人员:应提供带有照片的学生花名册。 四、听课长学问,上课亦获提高 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是普遍的规律。但是为了给学生那一碗水,老师需要准备一桶水,所以讲课时无提高,但备课过程却有相当大的提高。讲课过程中老师获得的知识少于学生获得的知识,这一过程从小学到大学本科基本适用,博士也基本适用,但硕士并非如此,小学到大学本科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所以如此;而博士大多数是学生讲,老师点评总结,很多课老师讲的时间占不到一半,所以师生倒挂。而硕士课的互动与讨论最为充分,硕士生的创新想法(二十多岁,虽无严格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但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非常丰富,老师能从学生的想法中得到启发或者反思。从教学相长的角度,都提高了。 五、讲课是前端开放,听课是后端开放 研究生的讲课教案大都是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老师要在上课前准备一桶水,所以备课过程很辛苦,特别是制作课件,有时课件中的一个页面(图)就要花上几十分钟。而听课往往不需要很多前期准备,课后有些作业,或者是课上不了解的术语与知识点,课后上网搜索或其他资料查询。如果让学生课前能够自觉地去预习,那老师的水平就很不一般了。 六、讲课很累,听课也不轻松。 讲课很累,但听课也不轻松。讲课讲累了,可以坐着,可以站起来,可以在黑板上写写字(我个人非常有喜欢有黑板的教室,白板写字一点感觉都没有),而学生坐在那里往往被要求不能随便乱动。而且当看见学生先是瞪着眼睛充满疑惑后有微微点头释放前疑的过程,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欣慰,这是一种认可,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会享受这种自己劳动对别人有所帮助的过程。而有些课听也很累,不听也累,特别是烦得你都睡不着的那种课(工作之后很少听到这种课了,但是有很多这种会)。能让你睡着还不算太差,让你连觉都睡不好的那种课才是水平差的最高境界! 不求每一分钟的讲解都让学生记住,但求每节课有学生值得记忆的东西;不求自己的传道授业能对他们的人生有多大的影响,但求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需要时能够回忆起老师当年的点拨 。 这是我的为师原则,也是我的努力方向。
个人分类: 教育感言|8316 次阅读|8 个评论
听课记——李学勤老师《出土文献选读》
yalongwelcome 2008-10-25 21:38
当初选了李学勤老师的课程,颇有几个同学听了不屑 《出土文献选读》 这有什么用?(我只有摇头苦笑。)其实我心里也在嘀咕,这门课应该听的人不多吧。这名称一听我们就会和泥土坑,一对破破烂烂的什物,几本发黄的旧书联系起来,纵使这老师名气大,估计也不会有几个人吧,所以我没有去占座,第一次临到上课了才慢腾腾的走到文北楼,寻见了那间教室 . 结果刚进门就傻眼了 全坐满了,连坐位间的过道都有人。我只好搬把椅子坐过道里。第二次,我提前半小时去,这次我更傻眼了 座位间都坐满了,我只好坐在李老师的讲台旁边。这周第三次我提前了一个小时,去了还是傻眼了:讲台旁也坐满了,门边上,外面过道里都是人 我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坐到窗台上 . 在多媒体机器旁边 下次我决定头天晚上去占位子,正在考虑要不要在那里过夜来着 呵呵,有很多北大的也过来了,看来清华人文学院的老师还是很拉风的。 不过 这倒真让我感到清华像个大学了,看来也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斯巴达啊。想想,耶鲁最时髦的学科是什么?不就是历史学么?只有中国这些搞笑的自负的人们才会把理工科奉若神明,结果培养出一大堆给洋人打工的理工高级白领 殊不知美国的最好学生都在学人文学科了 毕竟美国人知道他们的竞争力不是技术 只要以人文理念给人们创造一个良治的自由的环境,中国啊印度啊非洲啊的优秀理工人才自然会去的。中国人,几时才能赶上人家啊 还好还有个李学勤,而且他的课这么受欢迎,多少看到点希望了 李老师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他 70 多的人了,上课还是坚持站着,虽然旁边就是一把椅子。他除非实在坚持不住了,才会稍微坐一下,然后又马上站起来扶着讲台给我们上课。他讲课每次都很像在听《百家讲坛》,但他所讲内容,是《百家讲坛》那种通俗讲座不能比拟的。李老师老在念叨王国维先生,陈寅恪先生估计也在想念他们吧现在的人文学科确实是荒凉得可怕。
个人分类: 清华生活|4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