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那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1998到2018,岁月、时间都去哪儿了?
热度 1 flysky97 2018-2-24 10:58
从1998到2018,岁月、时间都去哪儿了? 文/齐云龙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春节过后,在恋恋不舍中,不得不离别家乡的亲友,踏上开往远方的列车! 往事如昨,历历在目,朋友推杯换盏把酒当歌之声犹在耳边…… 一别之后, 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有了无穷无尽的牵挂 …… 朋友圈里,出去旅游的朋友晒出照片的风景, 从南极到巴厘岛到新马泰,到国内的大理、昆明贵州,一直到北京,再到东北雪乡,还延伸到芬兰,到了北极…… 看到的只是欢乐,而背后又有多少好艰辛? 2018 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谈论得多的只是《岁月》,已然记不得其中一句歌词,却能清晰记得这首歌的名字,更记得之前王菲、那英合唱的《相约一九九八》! 从 1998 年的《相约一九九八》到 2018 年的《岁月》 , 已经整整 20 年了。 不论两首歌本身如何,光是两个人时隔 20 年一起站在春晚舞台,就足以让人对青春流逝感慨唏嘘! 在整个晚会以红色打底的整体氛围里,只有这个节目,被一道冷冽的蔚蓝色笼罩,仿佛浸泡在极度深蓝的海水里,沉湎在波澜不惊的往事回忆中,显得如此冷艳另类…… 王菲清澈空灵的声线婉转如天籁,那英磅礴高渺的音质则让人无法不感慨岁月如歌、人生辽阔、天地豪迈。 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缥缈悠长的歌声响起,那些过往的喧嚣与浮沉随着轻描淡写的旋律云淡风轻地飘散,那些不曾被岁月所改变的单纯和美好却如丝如缕,绵绵不绝…… 还有另一首,春晚最精彩最催泪的歌曲,已经是四年前的 《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年春晚中,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被称为马年央视春晚最感人节目。一句“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的歌词使多人反省自己的忙碌与生活! 1998 年,仿佛已经非常遥远, 《相约一九九八》,歌犹在耳……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时光倒流 20 年, 1998 年春晚,王菲和那英合唱的那首《相约一九九八》,婉转空灵,成为华语流行乐坛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脍炙人口。 彼时,王菲 29 岁,出道 9 年;那英 31 岁,出道 10 年。二人都正值青春年华,各自在香港和内地歌坛崭露头角,前路一片灿烂。 还有另一首,春晚最精彩最催泪的歌曲,已经是四年前的 《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年春晚中,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被称为马年央视春晚最感人节目。一句“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的歌词让多少人慨叹不己! 你能想到吗 ? 春晚上那个演小保安的 叫孙涛的“小伙子”今年 50 岁了 ! 除了其间的 2008 奥运会,那么多曾经,已经不在记忆之中! 岁月,两个字写起来简单,听起来幽远经历过却是,风雨兼程,满怀沧桑留下多少人是青春无悔, 留下多少人是岁月镌刻 …… 几家欢乐几家愁, 同样的时光,与某些人只是平平淡淡,而与某些人却是沧桑巨变…… 能回忆得 起漫漫岁月的过去,却看不清近在咫尺的未来! 时不我待!珍惜现在!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只争朝夕的行动者,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从繁华的世界中心到荒芜的尽头,从无声的天涯到寂静的海角,跨越世界的千山暮雪,路过人世的桃红梨白,穿越年月,处处是无限风光! 那些你曾流过的泪, 最终会成为你最独特的回忆, 那些你曾经的努力与坚持, 最终会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那些尚未实现的梦想 那些还没到达的远方 都在等待你动身开拔, 让我们从这里出发! 最后,祝大家: 附:《岁月》歌词 《岁月》 演唱:王菲 / 那英   词:那英 / 王菲   曲:钱雷 编曲:钱雷 菲:   千山万水相聚的一瞬   千言万语就在一个眼神   生活是个复杂的剧本   不改变我们生命的单纯   英:   不问扬起过多少烟尘   不枉内心一直追求的安顿   不管走过多远的旅程   合:   感动不一定流泪   感情还一样率真   英:   我为你留着一盏灯   让你心境永远不会近黄昏   菲:   我心中不会有黄昏   有你在永远像初春的清晨   英:   云很淡   菲:   云很淡   英:   风很清   菲:   风很清   英: 任星辰   菲:   任星辰   合:   浮浮沉沉   英:   生活是个复杂的剧本   不改变我们生命的单纯   不管走过多远的旅程   合:   感动不一定流泪   感情还一样率真   菲:   我心中亮着一盏灯   你是让我看透天地那个人   英:   你是我心里那盏灯   合:   让我静看外面喧闹的红尘   且听岁月像旋律永恒   一直陪伴不断聚散的旅程   我心中开着一扇门   一直等待永远青春的归人   菲:   云很淡   英:   云很淡   菲:   风很清   英:   风很清   菲:   任星辰   合:   浮浮沉沉
个人分类: 人文|4486 次阅读|1 个评论
默(那英演唱,尹约作词)
yhz03008 2016-6-2 22:24
《默》这首歌旋律简单干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入味和走心。主歌部分的低吟浅唱,营造出丰富的情感特征。扎实又富有磁性的嗓音具有一种粘性,将听者的情绪牢牢粘在作品的意境里。歌曲的副歌部分,那英没有用简单的递进来进行升华,而是进行留白,尾音有悠扬的韵味,听起来让作品充满了更强的空间纵深感和回味。 那英在节奏、断句的切分和拿捏里,都呈现出一种岁月的年轮,听起来苍凉广袤却依然充满了隐忍与洞悉。通过情绪的渲染,将一个女人于岁月沉寂后的孤单、落寞的灰色情调演绎出来。 歌词简单的比喻和渲染很好地勾勒出缘和劫的主题。旋律在“默”的基调中保持一种情绪的节制,副歌短短几小节的由抑到扬、再由扬到抑,寥寥几笔却很好地体现出缘与劫的穿越与交错 。 创作背景: 高晓松在美国的时候收到作曲家 钱雷 给他写的一首曲子, 高晓松 听过之后觉得特别好,于是找到词作者尹约,让她为这个曲子填词。拿到作品后,高晓松觉得这就是那英唱歌的那种味道和情绪,特别是歌词中的几句:“我被爱判处终生孤寂,心间填不满的缘,是你。”让高晓松马上想到了那英。于是高晓松将小样传给在国内的那英,那英在听到歌曲小样后很感动,在十余天时间里完成歌曲的录制。 忍不住化身一条固执的鱼 逆着洋流独自游到底 年少时候虔诚发过的誓 沉默地沉没在深海里 重温几次 结局还是 失去你 我被爱判处终身孤寂 不还手 不放手 笔下画不完的圆 心间填不满的缘 是你 为何爱判处众生孤寂 挣不脱 逃不过 眉头解不开的结 命中解不开的劫 是你 啊 失去你 啊 我失去你 忍不住化身一条固执的鱼 逆着洋流独自游到底 年少时候虔诚发过的誓 沉默地沉没在深海里 周而复始 结局还是 失去你 我被爱判处终身孤寂 不还手 不放手 笔下画不完的圆 心间填不满的缘 是你 为何爱判处众生孤寂 挣不脱 逃不过 眉头解不开的结 命中解不开的劫 是你 啊 失去你 啊 我失去你
个人分类: 学习|68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上淘宝:那英成名作《征服》四重唱
热度 1 jintuo 2013-9-1 04:05
网上淘来的: 王: 就这样被你征服 ,切断了所有退路 谷: 我的心情是坚固,我的决定是煳涂 海: 就这样被你征服,喝下你藏好的毒 薄: 我的剧情已落幕,我的爱恨已入土 ……
3301 次阅读|1 个评论
海子 VS 那英:春暖花开
热度 3 liuli66 2013-2-10 22:30
春晚 那英唱 春暖花开 liuli就这样被你“征服”。 联想到 海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TA们表达了LL的理想和心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春暖花开 作词:梁芒 作曲:洪兵 如果你渴求一滴水 我愿意倾其一片海 如果你要摘一片红叶 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 如果你要一个微笑 我敞开火热的胸怀 如果你需要有人同行 我陪你走到未来 春暖花开 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 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 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微弱的声音 唱出我最执着的期待 春暖花开 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 有时平静 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 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 一直与我们同在 如果你要一个微笑 我敞开火热的胸怀 如果你需要有人同行 我陪你走到未来 春暖花开 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 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 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 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 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 有时平静 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 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 一直与我们同在 我的世界 春暖花开
个人分类: 杂感|66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 妞妞演唱《白天不懂夜的黑》
热度 1 zuojun 2012-10-24 12:57
那英为妞妞伴唱 ... Google 妞妞演唱《白天不懂夜的黑》to find the lin k.
个人分类: Tea Time/Coffee Break|1684 次阅读|2 个评论
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针对研究生教育
pikeliu 2012-9-30 17:50
从来没有一个电视节目让我守着电视机。中国好声音让我花了一个暑假和九月的时间。 先写个标题。 1、这位导师适合自己吗?这位学生适合老师吗? 中国好声音最终的结果是出乎多数人的预料。在研究生教育中,有些学生感觉某个老师适合自己,也会从老师那里得到“利益好处”,但是最终结果会真是如其所料吗? 2、异性相吸 那英组最后四位PK的都是男生。三位男导师的最后四位大都是女生。为何? 3、导师能偏心吗?四位导师都是直率真诚的 那英明确表示喜欢多亮。 4、说的会是真的吗? SUMMER说自己的妈妈不会流露情感。但是,她与妈妈同演唱,真的不会吗? 人有的时候说自己是什么人,也许并不是真的是那种人。A在背后说B是某种人,B真的是那种人吗??? 5、有多少真的成本,有多少真的水平 是中国的好声音,还是广告里的好声音。想想一个产品的成本有多少是广告的支出导致的,没有多少真的成本。一位导师名声很响,可是有多少真水平?研究生教育里有多少时间和经费用于研究和学习,有多少时间用于“广告”和无意义的沟通?
个人分类: 导师与研究生|3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排位越靠后就会越占便宜吗?
热度 2 guowenjiao 2012-8-26 21:49
今天在网上看了《中国好声音》第6期( http://www.iqiyi.com/zongyi/20120817/db2ed3d8441a5f2a.html ),发现一个小问题,让我小纠结了一下下:在还剩四位歌手未上台的情况下,杨坤、刘欢及哈林团队均已满员,只剩那英团队还有一个名额,结果那英选了最后上台的歌手(张赫宣),而舍弃了前三位(其实个人感觉四位歌手唱功不分高下),遂产生了一个小疑问:如果那英没有选最后一位歌手,而是选了前三位当中的某一位,那剩下的那些还未上场的歌手是不是就成了打酱油?那英之所以选了最后一位,是为了节目效果而将悬念留到最后,还是她真的觉得最后一位的唱功最棒?如果真是因为节目效果的话,那最后一位上场的歌手岂不是很占便宜?那前面的三位歌手是不是输的很冤?也许这些问题永远都不会有答案,但看过之后心里总还是觉得怪怪的,总是感觉这种评选方式有失公允!个人感觉,既然当时只剩下四位选手来争一个名额,就应该通过四位评委一起打分或是观众投票的方式来产生最后一位晋级者,这样才更为公平。不知同样看过该期节目的众博友们心中是个什么看法,可以说来听听!个人一点疑惑,语言有些罗嗦,还请大家多多包容才是 !
5518 次阅读|2 个评论
50年不变与15年之变
热度 1 等离子体科学 2012-7-1 16:29
昨晚有过去的同事来,住在清华甲所。晚上饭后一起在校园散步,走到清华学堂前的草坪,想起15年前回归之夜刘德华、那英在这里唱《东方之珠》。恍如昨日。 不用“50年不变”。15年后香港已经大变。 石岗阅兵——驻港部队军容严整、军威雄壮;这些年别的不做,专门帮香港做好事,好! 这次更为普罗大众属意的梁振英出任特首,就是变化之一。好! 其实最大的变化是人心的变化 。 《纽约时报》刚出了中文版,里面 有文章谈大陆游客给香港带来的各种变化。 ——这就是互动,就是相互作用,就是觉得密不可分。假以时日,香港对深圳、甚至广州的感觉就会和天津对北京、杭州对上海的感觉没什么不同了。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3606 次阅读|2 个评论
那英:Always Friends
huiee 2012-1-4 17:11
试听链接:http://mp3.baidu.com/lrc?song=always%20friendssinger=%C4%C7%D3%A2album=%C4%C7%D3%D6%D4%F5%D1%F9 演唱:那英 作词:陈少琪 作曲:陈科妤 记得当时蓝色的天我们永远活在春天 一起跟青春相恋背叛许多无聊诺言 拉开了时间的窗帘你在我回忆里留言 怀念倒不如相见你的眼睛是否晴天 曾经多少眼泪路过我们的笑脸 曾经多少缘分滑过我们的指尖 曾经多少咖啡征服我们的失眠 人生到底有没有改变你的呼吸我能听见 always friends closest friends oldest friends best friends 谁预见会遇见我们会投缘 无条件无期限这关系多悬 再善变再蜕变都不变 always friends 你掌心中的生命线经历过怎样的流年 留下了什么标点证明往事并不如烟 回到了快乐一瞬间照片中自由的画面 雨点总是那么甜也许从前只能怀念 always friends closest friends oldest friends best friends 谁预见会遇见我们会投缘 无条件无期限这关系多悬 再善变再蜕变都不变 always friends 多少梦想落入地平线 才发现脆弱的心灵比身体疲倦 你的一言一语就像一张明信片 一点温暖一起分享回到单纯的原点 always friends closest friends oldest friends best friends 谁预见会遇见我们会投缘 无条件无期限这关系多悬 再善变再蜕变都不变 always friends
1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越来越掉价的博导
热度 28 gfcao 2011-3-3 00:03
这篇文章前天就写成了,但一直犹豫发还是不发,鉴于本人并无恶意,最终还是斗胆把他发出来。 中国是个爱热闹的国家,哪天不发生点故事就冷清得慌,教育界尤其如此,创新的举措一拨又一拨,看得你眼花缭乱找不着北,我想起那英的那首歌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辩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掏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 … 借我借我 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其实,很多举措未必出于民意,那是谁的创举?谁的谁知道。很多年前,曾道听途说某学校招生,学校出台了新政策,教职工子女优待,然而这政策真的成了空前绝后,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是该校领导的孩子当年适逢考大学,那些跟着搭船的教职员工们算是捡了个便宜,估计现在这样的事情很难发生了,不过如果需要的话,总会有好办法的。这故事与博导没关系,就当饭前的一碟小菜吧。 有人对清华大学放开博导资格表示赞赏,认为这是跟国际接轨,善哉善哉,与国际接轨从博导开始,谁能说不是个好事呢?从报导中得知,清华此举意在增加博导的“魅力”,因为博导一下增加到 2500 人左右,这样每年 1400 的博士生就可以充分享受“魅力”导师的选择权了。 让我们先从逻辑上把玩一下这一重大举措。据报导,清华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政策实施后,不会影响导师质量。因为除了校级评聘外,学科和院系会对博导资格提出具体标准,并进行严格把关”。很好,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定要把导师资格与职称联系起来,我们暂且假定副教授职称可以指导博士(事实上,副教授可以当博导的绝不止清华一家,有些学校早就可以了,只是需要参与正常的评审),能指导博士生者该不该具有教授水平?如果达不到教授水平有没有能力指导博士?假如答案是肯定的,是否意味着博导的水平可以低于教授?”我想广大博导们是不会同意这个答案的。那就是说,能指导博士生者至少应该达到教授水平。请看这句话:“除了校级评聘外,学科和院系会对博导资格提出具体标准,并进行严格把关”,既然有如此严格的措施把关,那副教授能评聘上博导更应该能评聘上教授了,我想广大副教授们一定也愿意在当博导的同时弄个教授干干,为什么不同时进行呢?如果仅仅因为资历问题有什么关系?何不创新举措创个彻彻底底干干净净不拘一格降人才?难不成清华大学认为博导的水平可以没有教授水平高?假如清华也认为博导的水平应该至少不低于教授,那为什么独放开博导评审机制而不放开教授评审机制呢?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嘛,外国副教授带博士稀松平常,连助理教授都可以带博士。可别忘了,这是在中国,人家压根没有什么博导概念,你有课题,有经费你就可以带,视个人情况而定。除此之外,人家还有严格的机制,你有吗?当心应了那句老话:画虎不成什么的,此话暂且按下不表。 清华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此举措增加博导的“魅力”,这句话有点令人费解,这位负责人所说的魅力指的是什么?学术水平还是其他?最终的结果真的能如所愿吗?我们可以站在博士生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面对同一学科的两个导师,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副教授,你选择谁?在我看来,答案几乎是显而易见的。只在一种情况下会出现超常选择,那就是导师或学生至少有一个有点特异。 我并不反对副教授带博士,再说俺这土老帽反对也没用,恰恰相反,我觉得带不带博士与职称本来不应该有必然联系,真正有水平的副教授通过带博士可以增加历练的机会,只不过中国是中国,美国是美国,是中国把他当成了一种职务,而且是高于教授的职务。如果美国的东西都适合中国,干嘛不早点把美国的那套体系都搬来?就现在这样,大家还在为中国博士的“水产”化声嘶力竭地呐喊呢,真的来个遍地开花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是不难想象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那种对导师资格的把关从根本上就彻底弄错了方向,真正应该严格把关的是博士生的出口。遗憾的是,只要你具备了导师资格,你带的博士只要凑够毕业的基本条件就是合格的,博士焉能不“水产”化? 中国的博导从“国评”到“校评”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回顾以往,那些国批的博导们还是很让人们羡慕与尊崇的,在只有“国博”的年代,博导的地位远远高于教授,介于院士与教授之间,自从权力下放后,博导的地位一落千丈,博导也没了特殊津贴,这是个大好事情,特殊阶层越少越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遗憾的是,博士培养机制存在着致命的漏洞,这是导致博士“水产”化的根源。人们把博士质量问题归咎于博士招生数量,我认为根本上的认识错了,不是数量导致的结果,而是体制与观念惹的祸。如果一个导师经常有个把博士生毕业不了,人们不会认为是学生的问题,而是导师有问题,是导师的水平不够,学生一旦读了博士,几乎没有不毕业的,而且绝大多数需要按时毕业,所以学生只要能考上博士,一切的责任就都在于导师了。有意思的是,博士不仅要毕业,要按时毕业,毕业前还得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于是乎学术论文满天飞,剽窃者有之,造假者有之,老师代笔者亦有之,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如果全面放弃博导评选机制会出现怎样的局面似乎不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在建立起更科学合理的机制之前,最好还是悠着点。我倒是觉得,第一步不妨这样进行,教授如果有一定的科研经费,不必经过评审筛选,可以带博士,副教授则可以经过评审后考察是否具备指导博士的水平从而决定是否可以带博士。实事求是地说,带博士的确未见得一定要教授职称,但对同一所高校而言,教授水平普遍高于副教授水平是不争的事实,否则该校的职称评聘就有问题了。副教授的水平无论在哪所高校都是参差不齐的,是否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里大多数副教授都能指导博士生恐怕需要进一步论证。当然, 清华的整体水平高,或许绝大多数的副教授都可以指导博士,但这一举措绝对不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在实施此举措的同时学位条例的修订、更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学术信仰的真正树立以及良好学术风气的营造恐怕需要同步进行。
个人分类: 杂文|8469 次阅读|8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