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海洋生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几件值得回忆的事 五、海洋生物药用研究
热度 1 RONGWANG 2018-12-9 10:32
1972 年 1 月 1 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下放到山东,更名为山东省海洋研究所。理由是“吃山东人的饭就得为山东人办事”(军代表语)。否定基础研究,提出向大海“六要”(要资源、要能源、要粮食、要药物、要材料和要空间)。研究课题要向“六要”靠拢。 文革闹腾了几年后意识到不能光“抓革命”, 也得“促生产”了。重拾旧业靠不上“六要”,怎么办?我们六、七、八三个生物研究室从事基础研究的有几个年轻人考虑,是否在“要药物”上做点文章。中医入药的海洋生物很多,可以从海洋生物中筛选药物。军宣队和革委会很支持。于是夸研究室组建了药用组。 从调研开始,分成南北两个组,每个组配上两名临床大夫(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到沿海渔民中走访调查。的确收集了不少有价值的线索。初步筛选后,决定先从抗癌和止血(与国防有关)两方面入手。肿瘤方面杨纪明负责,止血方面我负责。药理实验等与山东省医科所和青岛市医科所合作,临床与医院协作。他们给予我们很大支持。这里主要讲讲止血方面的工作。 调查中发现乌贼墨( sepia ink) 对治疗内出血(子宫出血、咳血、胃出血等)的线索比较确切,《本草纲目》中也曾有 “腹中墨主治血刺心痛” 的记载。所以决定先从乌贼墨入手。先临床观察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的疗效。乌贼是日常食用的海产品,墨囊无毒,可以直接用于口服。我们在青岛冷藏厂收集新鲜的乌贼墨囊(厂里作为下脚料),乌贼是 山东 产的金乌贼( Sepia esculenta ),墨囊较曼氏无针乌贼大。墨囊洗净后真空干燥,打成粉,过筛,委托药厂制成糖衣片,口服。 开始与与青医附院合作,后与青岛八个纺织厂的医务室合作。纺织厂的女工多,病人多。共做了 300 例临床观察,效果非常好(《动物学杂志》 1975 年 01 期 20-21 页;《海洋科学动态》 1973 年 10 号),总有效率 84.2% ,其中显效 67.5% 。后与临沂医专合作在农村又做了 116 临床试验效果更好(《山东医药》 1974 年 3 期)。报导后,定海药厂曾进行了小批量生产,药品名“海墨素”。普陀县人民医院做了 95 例,随访观察 46 例,总有效率 82.6% 。临床观察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仍有不少病人到海洋所来索取乌贼墨糖衣片。 对乌贼墨的性状和成分我们也做了初步分析(《动物学杂志》 1975 年 03 期 46-47 页)。乌贼墨并不是水溶性的黑色物质,而是由微小的黑色颗粒构成的浑悬液。颗粒非常小,直径平均 120-180 毫微米( 10 -9 mm ),外面是一层蛋白质的外壳,黑色内核即统称的乌贼黑色素( sepia melanin ) 。文献报道是吲哚醌和羟基吲哚的聚合物。但有效成分不清楚。我们试图将外面的蛋白质外壳水解,以提高疗效(《动物学杂志》 1975 年 03 期 16-17 页)。疗效确有较明显提高,这也证明有效成分存在于乌贼墨颗粒的黑色内核里。结合战备还与山东省医科所合作,进行了乌贼墨提取物对大白鼠放射性出血的疗效实验,也取得一定效果。 遗憾的是,工作做到这一步受条件和我们基础的限制,再也深入不下去了。乌贼墨治疗内出血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深入探讨。但有效成分不知道,药理不清楚,这些我们做不了。肿瘤组的工作也一样,他们从青岛盛产蛤蜊中提取活性物质,对小白鼠肿瘤 100 模型做抑制效果实验。实验是在青岛市医科所做的,抑制效果很好,但因过敏原的问题解决不了。过敏原去除了,有效成分也没了,临床就无从谈起了。药物研究是专业性非常强学科,让我们这些搞海洋生物的去做是赶鸭子上架。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帮助专业机构做做初步的筛选。 1975 年文革进入后期,大家思想也解放了不少,组员思想产生动摇,组外舆论也多有不务正业之说。大家都希望回归自己的专业,药用组下马也就成为自然。聊以自慰的是这三年也算做了事,认真地做了,虽然是赶鸭子上架。 现在回忆这段历史有点不可思议。其一,中科院海洋所下放山东就是一个错误。海洋所是是面向全国和全球的国家级的研究所,怎么能专属山东呢?其二,放弃基础性研究,片面强调“六要”更是错误。其三,海洋所不是不可以研究海洋药物,问题我们不具备从事药物研究的条件。为“六要”勉强为之,虽然我们努力了(或许说不自量力),最后还是下马,白白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和我们的青春。 1978 年拨乱反正海洋所回归中国科学院,结束了这段扭曲的历史。
个人分类: 回忆|1807 次阅读|1 个评论
你想要美的像天仙一样吗?那就变成一只水母吧!
热度 4 arthurw321 2017-11-10 12:21
我觉得水母应该是最有气质的。大多数水母都美的仙一样。透明,纯净,高贵,冷漠。当然这只是人类的看法,水母并不这么觉 得。身体里水分多只是为了……我也不告诉你。 水母啊,那是相当低 级的动物。但是水母飘 来飘去,一鼓一鼓的,超萌是不是?你要问水母为什么是这样的舒缓飘逸,其实它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呀,它们大多是通过过滤水中的残渣作为食物,着急也没用,慢慢过滤呗。只有少数水 母会捕食。那,来看看美丽的水母吧。 有像少女的。 有像女王的。 有像怀春的样子。 像带着帽子的和尚。 像母后。 像一枚煎鸡蛋。 像星际里的黑武士。 一个穿着蓝裙子的淑 女。 这个有点像一枚辣辣 的熟女。胸大恩。 像一个穿着绿裙子的 少妇。 像马尔斯的夫人。 一看就很丰满有木有 。 简直女神。 呀这个像幼女。 这个像我 女朋友。 如果你还想看更多这样有趣的文章,那就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咋样? 白公子的生物课,vita-force
487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生物活性肽的分类
ontores001 2015-12-11 11:21
一. 按来源 目前,生物 活性肽 尚无较为一致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可分为内源性的生物活性肽和外源性的生物活性肽两类。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即机体内存在的天然的生物活性肽,主要包括体内一些重要内分泌腺分泌的肽类激素,如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素、肝脏合成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胸腺分泌的胸腺肽、脾脏中的脾脏活性肽、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等;由血液或组织中的蛋白质经专一的蛋白水解酶作用而产生的组织激肽,如缓激肽、胰激肽;作为神经递质或神经活动调节因子的神经多肽;以及由昆虫、 微生物 、植物等生物体产生的抗菌肽。其它如阿片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等。外源性生物活性肽包括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天然生物活性肽和蛋白质降解后产生的生物活性肽成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动物食物蛋白质,如动物乳汁,尤其初乳,就可直接提供多种生物活性肽,包括乳源性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和胰岛素等;动物饲料蛋白质原料,包括筋肉、牛乳酪蛋白、小麦谷蛋白、小麦醇溶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大豆蛋白等在动物胃肠道消化后可间接提供多种生物活性肽;也可以进行人工合成,如风味肽、苦味肽等。外源性生物活性肽进入机体后可经磷酸化作用、糖基化作用或酰基化作用变换为多种其它形式的肽。外源性活性肽与内源性活性肽的活性中心序列相同或相似,外源性活性肽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被释放出来,通过直接与肠道受体结合参与机体的生理调节作用或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与内源性活性肽相同的功能。 生物活性肽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1. 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各类天然活性肽。 2. 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或体外水解蛋白质产生的。 3. 通过化学方法(液相或固相)、酶法、重组DNA技术合成。 活性肽合成的方法各有优缺点,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所需肽的长短和数量。化学法广泛用于生产具有高价值的短的到中长的药理级肽,如酪啡肽和酪激肽等,但缺点是成本高,而且在反应过程中对健康和环境可能有害。重组DNA法也被广泛应用,但现在的趋势是这种方法仅限用于大肽和蛋白质的生产;许多具有营养特性的活性肽都是短肽,所以在这方面用重组DNA法是很有限的。酶法合成肽则有若干优点,其安全性极高、价廉易于推广。因此,作为食物和饲料添加剂生产,酶法合成肽成为最佳选择。国外对生物活性肽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并通过应用研究将多种生物活性肽推向市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大大推动了生物活性肽的生产和应用。我国对生物活性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肽的分离、纯化上,对基因组合肽库和化学组合肽库的构建、筛选及应用才刚刚起步。 二.按功能 从功能上来分,生物活性肽可分为生理活性肽(phys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s)和食品感官肽。前者包括抗菌活性肽、免疫活性肽、抗高血压活性肽、抗氧化活性肽等。另有一些生物活性肽可能不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可改善食品的感观性状,称之为食品感官肽,包括味觉肽(甜味肽、酸味肽、苦味肽、咸味肽)、增强风味肽、表面活性肽、硬度调节肽等。 甜味肽如阿斯巴甜二肽和阿粒甜素被证明是有效的阿斯巴甜替代品,且其性质稳定,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酸性肽的共同特点是由谷氨酸或天门冬氨酸这两种酸性氨基酸与其它氨基酸形成寡肽或多肽,酸性肽不仅存在于食物蛋白的降解产物中,而且也已经从牛脑和猪脑中分离得到了天然的牛酸性神经肽和猪酸性神经肽,已经证明牛酸性神经肽具有对抗吗啡的成瘾作用,对痴呆大鼠具有治疗作用。这说明酸性肽不仅对味觉神经末梢直接发挥作用,而且也对中枢神经的学习记忆功能发挥作用。苦味肽可从很多食物中分离出来,如奶酪、啤酒、可可等,并是这些食物的基本成味物质。咸味肽主要是碱性肽,可作为无钠调味剂,用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患者。寡聚谷氨酸在加入蔬菜和果汁时能掩盖其苦味,因此这些肽可作为加工食品风味和香味化合物的前体。另外一些C2肽可通过自身的缓冲作用增强食物的风味。 三.按取材 海洋生物活性肽包括鱼类多肽、扇贝多肽、海绵多肽、海鞘多肽、海葵多肽、海藻多肽等;陆地生物活性肽包括大豆多肽、乳蛋白活性肽、麦胚活性肽、玉米蛋白肽等。国外如德国、日本较早开始了乳蛋白活性肽等的研究开发工作;我国在大豆多肽方面研究的较多,而海洋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在总体上滞后于陆地活性肽的研究。 原文地址: http://bbs.bbioo.com/thread-226842-1-1.html
2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洋蛋白酶解活性肽
ontores001 2015-12-7 13:53
天然存在的海洋 活性多肽 由于在生物体中含量 低 , 而且提取困难 , 难以实现大量生产供给所需 , 化学 人工合成多肽成本昂贵。所以 , 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投 向开发蛋白酶解产物获得活性多肽这条途径上来。 由于海洋生物生存的环境与陆地生物完全不同 , 如高压、低温、高温和高盐等极端环境 , 为了适应这些 极端的海洋生物环境 , 海洋生物蛋白质无论氨基酸的 组成还是氨基酸的序列都与陆地生物蛋白有很大的不 同 , 同时 , 海洋 生物蛋白资源无论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 远大于陆地蛋白资源 , 并且未得到很好的开发。种类 繁多的海洋蛋白氨基酸序列 中 , 潜在着许多具有生物 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 用特异的蛋白酶水解 , 就释放出有 活性的肽段。海洋生物蛋白资源 是 21 世纪人类重要 的蛋白类食物及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我国目前 的海洋生物蛋白资源总量在世界各国名列前茅 , 但我 国目前的蛋白类水产品中 , 除一部分直接食用外 , 大部 分通过简单的加工技术制成食品进入市场 , 加工技术 落后 , 产品结构单一 , 产品的附加值低 , 使得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差。因此 , 我国急需对海洋生物 蛋白资源进行优化利用和高值化加工。 1979 年 , 等首次报道了利用细菌胶原酶 水解凝胶并从其水解物中分离出 6 种降血压肽 , 此后 , 利用酶工程技术 , 从其它食品蛋白质中分离的降血压 肽相继出现 , 这些肽在体外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 的活性 , 在体外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在天然降血压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研究中 , 一 般认为若肽 C 末端是 Pro ,Phe , Tyr 或序列中含有疏水 氨基酸则有较高活性。对于二肽 , 若 N 末端为甘氨酸 残基时 , 其对 ACE 的抑制作用可因 C 末端不同而相 差 300 倍 ,C 末端为 Tyr , Trp , Pro 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若 C 末端为甘氨酸残基时 , 其对 ACE 的抑制作用 可因 N 末端不同仅相差 16 倍 , 其中 N 末端为 Val , Ile ,Arg 是最有效的。最强的 ACE 抑制二肽 Val 2 Trp 比最弱 的 ACE 抑制二肽 Pro 2 Gly 抑制作用高 10 000 倍。这说明 ACE 与底物或竞争性抑制剂的氨基酸残基结合有高度 的专一性 。 2000 年 ,Rozenn Ravallec Pl é等 利用商品酶 Al calase (Novo Nordisk , Nanterre , France) 对鳕鱼肉进 行水解 , 得到高品质的鱼蛋白水解物 ( FPHs) , 水解产 物中含有细胞生长因子、促分泌素 ( 胃泌素和缩胆囊 ) 酶 Alcalase 对加工沙丁鱼的废弃物进行水解 , 得到了 多种生物活性多肽 : 胃泌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 GRP) 、细胞生长因子等。 目前 , 大多采用陆地酶工程技术应用于海洋蛋白 酶解活性肽的研究 , 如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胃蛋 白酶、木瓜 蛋白酶等。但是由于陆地生态环境与海洋 生态环境有很大差异 , 海洋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组成 与陆地蛋白源也存在很大差 别。所以 , 陆地酶制剂可 能无法高效用于海洋蛋白的酶解。因此 , 应该从海洋 生物体内、海水及海洋污泥中分离、纯 化可高效酶解不 同海洋蛋白的蛋白酶原。 3  结语 目前 , 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活性多肽主要来源于 陆生动植物 , 如从牛乳提取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活 性肽、来自大 豆的多肽等 , 而来源于海洋生物的活性肽 非常少 , 这决不意味着海洋生物活性肽资源缺乏 , 而是 长久以来没有进行很好的开发。人体所必须的全部氨 基酸都可以在海洋生物中提取到 , 而且含量极其丰富 , 因此海 洋生物体内的各种活性物质 , 是开发研究海洋 多肽药物与功能性保健食品的原料宝库。随着人们对 海洋资源认识的提高 , 以 及现代生物技术在海洋药物 研究中的应用 , 使得人们对海洋活性肽的研究易于进 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 海洋生物活性多肽 的开发将 为人类战胜疾病 , 探索生命奥秘开辟新的道路。
5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海洋生物领域首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青岛西海岸建设
JKelp 2015-9-8 17:20
我国海洋生物领域首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青岛西海岸建设 近期, 国家 科技部公布了“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拟新建立项名单(共75个)”( http://www.most.gov.cn/tztg/201508/t20150821_121229.htm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这是我国海洋生物领域的首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我国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基地, 是承接国家重大项目、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增强技术辐射能力的重要平台。 我国海藻生物产业的生产规模全球最大,但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海藻中含有许多独特的活性物质,尚未充分开发与利用;实现海藻资源的高效、高值化,是海藻产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的关键。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旨在针对海藻活性物质高效高值开发过程中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探索与攻关,打造我国首个面向产业化的国家级海藻活性物质高效高值开发应用基础研究平台,解决我国海藻生物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面临的关键共性科技问题,为我国海洋生物蓝色产业的创新跨越发展开辟新模式、提供科技支撑,大幅提升我国海洋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由海洋生物产业大国逐步向强国跨越。 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位于我国海藻生物产业集聚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西海岸国家级蓝色新区,公司诞生于1968年海带制碘国家战略,专注海藻生物产业半世纪,致力于全球海藻资源的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发展起了海藻酸盐、功能糖醇、海藻生物肥料、海洋功能食品、海藻护肤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六大蓝色产业板块,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也是我国海洋生物产业的龙头企业,对行业发展具有强大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依托海藻生物行业龙头企业,通过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作,不仅可以优化和延伸海藻产业链,提高海藻产品附加值和海藻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培养我国海藻生物产业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增强我国海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通过明月海藻集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海藻生物产业孵化器进行成果转化和孵化,实现人才、技术、资本和市场的有效衔接,建立一个国家级海洋生物产业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整个行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2957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人的一幕:爸爸,那是什么呀?
热度 1 sheep021 2014-7-7 16:42
亲情需要交流,知识需要传承。 海洋生物馆前感人的一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04 次阅读|1 个评论
趣说空泡(3):为什么鲸鱼等海洋生物会搁浅?
热度 4 upflyzhang 2011-3-16 00:40
趣说空泡(3):为什么鲸鱼等海洋生物会搁浅?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2862do=blogquickforward=1id=422857 为什么鲸鱼等海洋生物会搁浅? 张宇宁 英国华威大学工程系 长期以来,人们发现经常有大量的鲸鱼,海豚等海洋生物会搁浅。其中很多的海洋生物搁浅事件与军事演习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关联,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去年。 2010 年 11 月 6 日, 33 头巨头鲸被发现暴尸英国多尼戈尔郡海滩(见图一)。虽然英国国防部极力否认在这一地区使用了声纳,但有专家指出,皇家海军使用的声纳设备可能是造成巨头鲸搁浅并最终惨死的凶手。 这么多鲸鱼搁浅事件与军事演习的关联很难只是用巧合来解释。鲸鱼等搁浅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学术界存在争论,尚无普遍接受的观点。本文主要介绍一些与军事演习有关的鲸鱼等海洋生物的搁浅事件的讨论。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倾向于认为声纳是导致鲸鱼搁浅的主要原因,并找到了一些相关证据。声纳对于海洋生物的影响的讨论与笔者正在从事的空泡动力学相关,本文将最近的一些成果进行汇总展示给读者。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方向的讨论仍在进行中,本文提供的成果并非学术界的定论,仅供参考。 (a) (b) 图一 英国 多尼戈尔郡海滩的搁浅鲸鱼 为了更好的侦测潜艇等,美国海军自 20 世纪 60 年以来就开始使用中频主动声纳(原理见图二)。中频声纳频率为 1-10kHz ;低频声纳频率小于 1kHz 。主动声呐的主要原理是首先声纳发射探测信号,然后通过接收探测信号遇到物体反射回来的信息对目标进行判断。为了增加探测的距离,一般声纳的功率比较大。声纳对于海洋动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可能会引起海洋生物的恐慌和干扰其回声定位系统等等。这里主要讲述的是与空泡动力学相关的机理。 图二 主动声纳的原理图 2002 年 9 月,大西洋国际性海军演习在西班牙加那利( Canary )岛进行,有 14 头不同种类的鲸鱼搁浅。 2003 年英国和西班牙的科学家通过对其中八条鲸鱼的验尸过程中发现,这些鲸鱼体内存在严重的血管阻塞和微血管出血等。研究人员还在鲸鱼体内发现不正常的气泡(见图三),他们认为这可能是鲸鱼等搁浅的原因。类似的报道在以前也有一些。对此,有两种解释: (a) (b) 图三 海洋生物体内发现的空泡。( a )解剖图;( b )显微镜图。图中标尺为 750 微米。图中空泡大小为 50-750 微米。 Copyright@Nature Publishing Group. 第一种解释认为鲸鱼受到声纳的噪音等的惊吓,快速浮上水面造成类似于潜水病 (decompression sickness ,缩写 DCS) 的症状。但近年来的一些后续研究并不支持此观点。在一次测试中,科学家给一头突吻鲸贴上了“标签”,并跟踪其在声纳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实验表明:“这头鲸鱼缓慢下潜,然后停止其进食活动,远离声源,并最终浮上水面”。这与之前科学家所推测的鲸鱼会快速浮出水面并不相符。 另一种解释认为搁浅可能跟空泡在含有高饱和度气体的环境和高功率的声场作用下的增长有关。这里首先介绍一点空泡动力学的基础知识。人们很早就发现在声场的作用下,由于在空泡与周围流体之间存在气体质量的传递,空泡会缓慢的增长或减小(见图四)。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这方面的理论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逐渐完善,并被实验所很好的验证,已被学术界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对于固定的频率和特定的空泡,声场的强度存在一个阈值。当声场强度大于此阈值时,空泡增长;当声场的强度小于此阈值时,空泡减小。通常,声纳的功率远高于此阈值。当周围的流体中的气体处于过饱和状态时,空泡的增长将显著加快。理论推测,在深海动物中,氮气在组织中的过饱和度将达到 300% 。这样高的过饱和度,在声纳的激发下极可能激发空泡的生长,从而导致上述悲剧。尽管获取上述理论的直接证据是非常困难的,但科学家通过设计一套体外的实验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动物组织中气体保持一定的高饱和度的条件下,声波的存在对于空泡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能大大促进其生长(见图五)。 图四 空泡在声场做作用下的增长。 Copyright@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无声场作用 (b)有声场作用 图五 体外实验结果。实验材料为含有高饱和度气体的动物肾脏组织。( a )无声波作用;( b )有声波作用。 Copyright@American Acoustical Society. 我们对上述问题的认识还远没有达到盖棺定论的程度,保护海洋生物,任重而道远。 2011 年 3 月 15 日于考文垂 延伸阅读 《趣说空泡》系列博文目录
个人分类: 趣说空泡|10401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建所60周年有感
热度 1 RONGWANG 2010-12-22 19:3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 60 周年,值得庆贺。作为在海洋所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我,见证了海洋所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从近海走向全球的发展历程。 1955 年我来所(中科院水生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时,全所不足百人。研究方向仅限于海洋生物。办公室、实验室坐落在莱阳路 28 号、 53 号和 57 号几所民居里。没有调查船,只有几条小舢板。而今海洋所已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所。 从我从事的浮游生物生态研究就可以反映海洋所的变化。旧中国的研究基础太弱了, 20 世纪 50 年代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分类工作上,种类不认识还搞什么生态。 1958-1960 年全国海洋普查之后,才逐渐从单纯分类研究发展到分布、种群数量变动、群落结构以及与环境关系等自然生态的研究上。海域也从近岸扩展到从渤海到南海的陆架区。由于 1960-1962 年的困难和随后的政治运动,刚刚走上正轨的科研停滞了。拨乱反正之后,为了弥补差距,国家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研究又有了迅速发展。 80 年代开始,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观测死标本发展到在实验室和现场用活体进行实验,从描述性观测到机理性的过程研究,开始承担和参加国家重大课题。由于有了更多的国际交往, 80 年代后期开始参与重大国际海洋研究计划,如 BIOMASS, JGOFS, LOICZ, 和 GLOBEC 等。在这些大计划的带动下,浮游生物生态研究不单是本身的学科研究,而是作为一个组成部分为系统研究做贡献。海洋所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后,更加速了从单一学科向综合、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发展离不开人才,仅浮游动物方面,已毕业的硕士生 20 余人,博士生 30 余人,出站博士后 3 人。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浮游动物研究率先将海区扩展到两极。南极磷虾的研究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两委一部颁发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证书。为国际南极科学研究与和平利用南极做出了中国的贡献。令我们欣慰的看到,今年 1 到 2 月农业部首次派出两条渔船对南极磷虾成功地进行了试扑。作业 20 天,产量 2000 吨。据悉, 2010/2011 南极夏季将增派更多的船去。我所从 1984 年开始的南极磷虾研究终于在实际利用上有了体现。 海洋所的成就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现在国家为科研提供的支持远比我们所处的时代大的多,条件也宽松的多。 60 年的前 30 年是艰难的,但人们听党的话,有奉献精神。即使在最困苦的时候也是兢兢业业。如果当年有今天的条件海洋所的今天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我国海洋研究的未来寄希望于新一代的年轻人。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希望新人把握住今天的机遇,更创辉煌。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63 次阅读|1 个评论
完美转身
robotalpha 2010-6-11 16:11
无意中,翻开去年海洋公园的照片,发现这张照片,一个完美的转身动作。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十大奇特海洋生物
xupeiyang 2009-11-19 16:35
1.雄性濑鱼 雄性濑鱼   今年夺冠的照片是罗伯特贝利拍摄的一只正在筑巢的雄性濑鱼。为了吸引雌鱼前来产卵,雄性濑鱼必须在浅海寻找合适的隐蔽处或者石缝,然后花几天时间用精心挑选的海藻筑巢,并要仔细装饰一番。    2.银莲花下蹲着的龙虾 银莲花下蹲着的龙虾   获得第二名的是一只伸展的银莲花下蹲着的龙虾照片,与看起来像是蹲在下面的小虾相比,伸展开的银莲花显得非常大。这张获得第二名的照片是由查尔斯艾博拍摄的。    3.多彩虾虎鱼照片 多彩虾虎鱼照片   获得第三名的照片是凯西刘易斯拍摄的一条多彩虾虎鱼,这种鱼非常小,通常情况下,它的体长仅能生长到6厘米。    4.游来游去的东波鳚 游来游去的东波鳚   第四名作品是亚瑟米尔森拍摄的一只在浅水处游来游去的东波鳚(Tompot blenny),这种动物生活在多岩石的区域。    5.狼鱼 狼鱼   这张获得高度称赞的作品是吉姆格伦菲尔德拍摄的一只狼鱼,这种鱼虽然外表可怕,但是它并不吃其他鱼,只吃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棘皮动物。  6.吓唬可能的入侵者的鲂 吓唬可能的入侵者的鲂   获得第六名的作品是马丁戴维斯拍摄的一只鲂。它用身体一侧的那只大眼睛吓唬可能的入侵者,避开危险。    7.一片海藻森林 一片海藻森林   这是卢克阿瑟森拍摄的最令人震惊,最具吸引力的英国海岸线照片,照片上显示的是一片海藻森林。    8.生长旺盛的珊瑚礁 生长旺盛的珊瑚礁   大卫佩克拍摄的这张生长旺盛的珊瑚礁照片获得了高度称赞。    9.好斗的食草蟹 好斗的食草蟹   这张照片是罗伯特贝利拍摄的,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一只好斗的食草蟹趴在蕨类植物顶端,摇摇欲坠。    10.外表丑陋的鲂鱼 外表丑陋的鲂鱼   外表丑陋的鲂鱼再次获奖,这张受到高度称赞的照片是由大卫斯蒂芬斯拍摄的。(秋凌) http://tech.sina.com.cn/d/2009-04-15/08013003432.shtml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1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件值得回忆的事 三、在加拿大的日子 之三
热度 1 RONGWANG 2008-11-23 15:37
三、月是故乡明 两年海外生活紧张劳累,从事业上讲值得,但从个人感情上讲是很大的缺失。两年是个不短的日子。那时的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允许中途回国,也不可能让家人去。越洋电话打不起,航空信单程也要一周。思乡之情难以言表。刚去的时候特别想家,中间好一些,接近归期又想的厉害。 有限的生活费只能过精打细算的日子。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做,瞎凑合。自己从未去过restaurant,就是汉堡包、肯德基也极少光顾。还得考虑如何省出点钱来回国时买那几 大件。自己苦点无所谓,使人难堪的是人家(洋人和加籍华人)总请我们,可我们无力回请。偶尔打肿脸充胖子请一次,一个月的伙食费没了。开始人家请我们,还有一些带去的小礼品应付。礼品没了也不能空手,这又是负担。有些活动,大家随份子,十块二十快的也得考虑再三。这种抠唆日子令人尴尬,也感到委屈。工作劳累之余,还得同自己的自尊做斗争。没有抱怨的意思,谁叫咱们国家穷来着?那时候能安排这么多人出国已经不容易了。 午饭在研究所里吃,带两个自己做的三明治和一两个水果。为了增加交流的机会一般都和同事们在cafeteria一齐用餐。因为有补贴,cafeteria的东西很便宜,一碗汤加一份沙拉,才一块多加元。我们这个圈子自称为plankton people,包括Longhurst和Conover等人。工作、生活什么都聊,是获得信息和认识人的好机会。他们也很省,午饭大都自带。Longhurst经常带一些开始烂的水果,说是整箱买的来不及吃。语言方面倒没有太大困难。 BIO的工作环境很宽松,弹性工作时间。上午和下午各一次coffee break,常在一齐的人组成coffee pool,大家凑钱买咖啡、茶、糖、奶之类,一齐在休息室享用,省钱又方便。一次break 至少半小时,加上午餐1小时,一天要扣去2小时。我很愿意陪他们聊,但时间搭不起,只好提前告退。天好时大家就在海边吃午饭,也蛮暇逸。中午经常有学术报告,很随便,有的坐、有的躺,一边吃一边听。报告不一定是成熟的东西,阶段性的成果或者一些想法都可以,为的是听取意见。我也报告过一次。 除了经济拮据感到不舒服之外,生活倒也丰富多彩。周末和节假日总有人请我们参加Party和一些活动。冬天滑雪,夏天游泳。达特茅斯有千湖之城的美称。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湖泊,湖泊之间有溪水相连,湖水清澈见底。这里的海水特凉,不适合游泳。我们都是在湖里游。BIO的几个同事大都住在湖边,经常在湖边barbecue,游泳,和划canoe。遇到 long weekend 跑的远一些。Harding自己有个农场,常邀请我去那里玩。周五下午出发,周日下午回来。他的农场既不种庄稼也不养牛羊,只当作一个乡间别墅。加拿大地广人稀,在乡间驱车好久碰不到人,偶尔遇见了都彼此打招呼。森林、草地、湖泊,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加拿大的国旗是枫叶,到了秋天,不用专门去找,到处是一片片红、黄、绿相间的画面。春天,大概是4月,去乡下参加过一次枫糖节。枫树树干流出来的树汁可以熬糖浆,叫是枫树糖浆,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枫糖节是印第安人的传统,可惜没看到几个印第安人。 在哈里法克斯地区来自大陆的访问学者有十几个人,算一个小组,组长是王颖,负责与使馆联系。大家都很忙,不常见面。只是在拿生活费的时候才碰头。曾呈奎所长与夫人在我到后不久也来到哈里法克斯,同来的还有周百诚先生,常去看他们。哈里法克斯的华人社会不大,学术界的大都亲大陆,对大陆来的学者很热情。我认识的学者大部分来自台湾,相处没有任何隔阂。有几位与我岁数差不多,都是1949年后跟随父母到台湾,在台湾读书长大,来美、加留学后定居的。有一位是青岛籍,听说我从青岛来,特意从老远来看我。我还帮他同国内的弟、妹建立了联系。 绝大多数加拿大人(指洋人)对中国人是友好的,但也有极个别的表现的很无知甚至傲慢。两年中只遇到一次。在参加一位同事家中的party时,去的人很多,除BIO的人还有他们的亲友和邻居。我是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人。话题不知怎么转到烟草的来历。大家都知道最早吸食烟草的是美洲的印第安人,后来传入欧洲。我不知道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纳闷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用竹筒吸水烟是否也是从外面学的。一位在场的老头带有讽刺意味地说:中国人发明了鸦片,还做了一个吸鸦片的姿势。我反驳说:你知道1840年中国和英国有过一场叫做opium war的战争吗?你知道战争是怎么引起的吗?。他楞住了,他可能真的不知道。在场的有人知道鸦片战争,赶快把话题岔开。 83年3月两年到期,Conover 希望我延长一段时间参加他们北极的一个项目。我一天也不愿多呆了。目标基本实现,再延长也没多大意思。女儿当年高考,我必须帮她参谋报考志愿的事。国内正在筹备南极考察,研究南极磷虾是我的梦想,不能失掉这一机会。回国后《科学报》记者王美功先生为我写了一篇专访我的事业在中国。抬举我了,切合实际的说法应当是我的家在中国。加拿大虽好不是我的家。现在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出去了只要能呆住就不想回来。我们那批人压根没这种想法。海洋所80年代陆续出去(半年以上者)近百人,没有一个不回来的。现在不同了,我有一个比较得意的学生毕业后留所工作,我联系把他送到美国搞一年合作研究。延期多次,最后不回来了。来信对我讲王老师你的观念应当转变一下,现在都全球化了,国家的观念应当淡薄一些。承认落伍,这个弯转不过来。 在加拿大的这两年收获不在那几篇论文,而在于了解到人家在干什么,我们的差距在那里。可以说思想上与国际接轨了,与国外同行也有了联系。回国后相继参加了多项国际计划,如BIOMASS(南极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研究),JGOFS(全球海洋通量研究),LOICZ(陆海相互作用研究),GLOBEC(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等,没有这段经历很难真正参与进去。 文革后大批派遣访问学者的举措,是继恢复高考后的又一战略决策。虽然现在出国访问和留学已属平常,但在当时称得上是果敢和英明。不要忘记十年动乱后百废待兴,国家没有多少外汇,也不是所有人都像邓小平那样远见卓识。我不知道开始阶段派出了多少人,估计在千人以上。这些人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他们回来都成为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以我们海洋研究所为例,上面提到的那十几个人,有4人后来担任了所长和副所长,5人任研究室主任,1人被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有3人当选为院士。事实说明,这一举措对文革后科学教育事业的复兴有很大的推动,在中国的科学史应当注有一笔。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件值得回忆的事 三、在加拿大的日子 之二
热度 1 RONGWANG 2008-11-23 15:35
二、不用扬鞭自奋蹄 Longhurst推荐我同B.Conover合作。以前看过他不少文章,知道他是浮游动物实验生态研究的权威,我欣然同意。Conover五十多岁,话不多但颇具幽默感,天天骑自行车上班。他的课题组七、八个人,包括两个博士后。主要研究大西洋George Bank的生态系统,还有一些北冰洋的工作。在了解了我以往的工作和来BIO的想法后,表示欢迎。我心想,我一个从事科研20年的副研究员,不要报酬为你的课题工作,能不欢迎吗?不过他也够意思,专门为我安排了一个有套间的实验室,外间是实验室,里间是办公室,有专用电话。这是客座科学家的待遇。还安排他的搭档G..Harding专门照顾我的一切需要。 Harding是个热心人,是石长泰在McGill Univ.的同学。除了帮我解决工作上的需要外,生活上也是关怀备至。为了找合适的住处,夫妇俩陪我不知看了多少地方。最后找到一处单身公寓,条件很好,离BIO也近,但不带家俱。我们那点生活费怎么可能再去添置家俱?他说好办,只要房子满意,家俱我解决。不到一天,他开着卡车送来了,床、床垫、写字台、椅子、沙发一应俱全,连餐具、炊具都有了。我问他是从那里弄来的,他讲谁家里都有几件不用的家俱。看来,他是各家各户搜集来的。最令我感动的是,他的妻子Paula发现公寓没有窗帘,没几天竟然把做好的窗帘送来了,尺寸一点不差,不知道她什么时候量的尺寸。萍水相逢,实在叫人感动。 作为第一步我同一位英国来的博士后E.Head合作,研究大西洋浮游动物几个优势种的24小时摄食节律。Head从消化酶的活性做,我从肠道内叶绿素含量做。海上做实验取样,回来分析测定。这项工作不到半年完成。通过海上、室内各个环节的实战,熟悉了BIO的人和环境。知道什么事找什么人,什么仪器设备可以利用,为下一步的工作做了准备。与Head合作的论文发表在美国的上,这个期刊是海洋学界公认的leading journal。Head是第一作者,我第二。其实,说明问题的是肠道叶绿素含量,酶水平变化不明显。我让她起草,她就挂了头牌。来日方长,没必要争。 1981年还没有Internet,文献收集不像现在方便。BIO的科研人员是由渥太华的资料中心提供服务。我们列出关键词,他们把检索到的文献题目、作者、出处和文摘打印出来,每周寄一次,当然要收费。这已经比国内靠手工查文摘方便多了。作为工作的第一步先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BIO的图书期刊比较全,复印机免费使用,重要文献复印下来使用非常方便。 说到论文,似乎我们出去的人必须有几篇像样的论文才好交代。论文一定要有,更重要的是开阔眼界。不管与课题是否有关,只要有用我就争取去看、去了解。两年中在大西洋出海7次,进入北极圈一次,近海就不计其数了,有的纯粹是观摩。周围的人也明白我的意思,有什么新鲜事和学术活动都通知我。加拿大有个仪器公司与BIO合作搞了一种走航式的海洋观测仪器叫Butterfish(中文译作蝙蝠鱼),拖行中实时显示并记录海水温度、盐度、深度、营养盐和叶绿素含量等。拖体还可以在水下做波浪式起伏,这就可以在航行中获得一条断面上主要参数的数据。出国前我们所正在谈判从国外引进一条调查船,作为船上的配套仪器还订购了一台。我当然不会放过实际观摩的机会。幸亏有了实际了解,避免了浪费。原来他们从开始用已经丢了7台(一台二、三十万美元),我国近海水浅,更容易丢失。另外拖曳用的电缆是带导流片的,需要一个直径2米的专用绞车。我们实在不具备这样的财力和条件。买一台只能当摆设。赶快汇报给家里,撤销了订货。还有一种专门研究磷虾的自动网具,一次可在9个水层拖网,有摄像头实时监控磷虾行为。我同他们一齐出海做试验,对我以后从事南极磷虾研究很有帮助。包括去Dalhousie Univ.听课,花在这方面的时间估计不少于三分之一。 了解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强度和转换效率,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过去是在实验室里做,条件不同于自然环境,而且许多种类在实验室极难饲养。能不能找到一种通过现场实验测定摄食率的方法呢?观察活体时我发现,滤食性浮游动物的摄食是连续的,排便也是连续的,二者节率大体一致。测定粪便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并将其还原成浮游植物生物量同样可以反映摄食率。Conover 觉得很有新意,鼓励我做。于是就确定为我第二阶段的研究课题。 实验需要活的浮游动物,几乎每周都要出海。不需要大船,使用小船提前一两天预约就可以。Bedford Basin三面环山风平浪静,大西洋的种类基本都能找到。没有晕船之苦,还可以兜风,对单调的生活也是一种调节。BIO有很好的海水系统和控温实验室,还有一间装备齐全的小工厂,有些小设备可以请他们加工。实验本来进行得挺顺利,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天气和海况的变化,原来选定的实验对象突然在Basin里消失了。在深层找不到,向外到峡湾出口仍找不到,实验做不下去了。等了一周依然不见踪影,看来没希望了。怎么办?到外海可能捕到,但小船去不了,大船的用船计划要提前一年提出,再说为了我这个小课题也不可能单独提出用船计划。别无它法,只得忍痛放弃,另选实验对象,一切从头再来。这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好在前段工作说明方向对头,不影响信心,只是得抓紧了。 就在实验遇到困难时侯,麻烦接踵而至。单身公寓的房租几次涨价,最后承担不了只得另找住处。接连换了几个地方,最后一位中国同志回国顶替了他的房子才安定下来。这期间牙痛病犯了,痛的晚上起来含冰块。看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事,事先还要预约。劳累无所谓,就怕遇到这些烦心事。我们那批访问学者极少有买车的,除非有外援。没有车,在加拿大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寸步难行。加拿大的公交系统远没有国内方便,尤其在小城市。车次太少,乘公共汽车上下班要绕大圈子,比走路还慢。刚去的时候搭BIO的同事顺路车上下班,时间久了不愿意老麻烦人家。实验开始后上下班没了定时,更不便搭车。大部时间都是走路或骑自行车上下班。夏天活动活动有好处,冬天就难过了。达特茅斯冬天零下二十几度,如果下雪更是步履维艰。 更换实验对象后,实验反复进行了近一年。终于取得满意结果。期间,还发现以前用荧光法测定脱镁叶绿素的计算有较大误差。我告诉Conover,他还不敢相信。后来我直接写信给方法的建立人Washington State Univ.的C. Lorenzen。他回信承认有错,但辩解说他已经发现问题,只是因为此方法已沿用多年,修改将造成资料对比的困难所以没修正。随后还发现,叶绿素在浮游动物肠道内会进一步降解为非荧光物质。这些成果形成两篇论文,都在上发表。建立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 我们那批出去的访问学者大都有多年科研经验,通过合作我们有收获,接待单位也乐意,因为我们为他们的项目作出了贡献。个别没有科研经验的人处境就不同了。如果自己提不出研究课题,要么随便给你安插一个课题,要么干脆当人家的下手。这还不是最坏的,毕竟还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如果对方认为你对他没用,甚至当成负担,就可能把你晾在一边不管。听说,有人出去一年了还找不到研究课题。也有的事先了解情况不够,出来了才发现专业不对,再想办法换单位换导师,浪费许多精力。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件值得回忆的事 三、在加拿大的日子 之一
热度 1 RONGWANG 2008-11-23 15:25
一、冬去春来 拨乱反正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科研工作逐渐走上正规。荒废了十年,最大的问题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愈来愈大了。为了了解差距和缩小差距,国家决定派送一批研究骨干到国外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访问学者身份考察和学习。这一决策是英明的。因为派送留学生远水不解近渴,只有具有一定科研经验的业务骨干才能最快地进入角色,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我们最需要的东西。海洋研究所首批选派了十几个人(其中有胡敦欣、方国宏、袁业立、顾宏堪、费修绠、道克敏、董金海、李光友、杨纪明),本人也在其中。 我计划去加拿大的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以下简称BIO)。这个研究所是加拿大最大的海洋研究机构,浮游生物力量特别强。所长A.Longhurst就是浮游动物方面的知名科学家,1979年访问我们所时接待过他。他曾邀请我去他们所访问。经联系,同意去他那里客座研究两年,身份是guest scientist。讲好,一切与研究有关的费用由他们承担,生活费自理。 因为中科院尚未与加拿大建立互访关系,我的出国转到教育部安排。耽误了一年多,到1981年3月21日才成行。没有人同行,孤身一人上了路。虽然以前出过国,但这次不同,是一个人,而且一去就是两年,不免有些忐忑。北京东京温哥华渥太华,先到渥太华使馆报到。在使馆住了两天。顺便拜访在渥太华自然博物馆工作的石长泰先生。他是研究甲壳动物的专家,以前有联系。他陪我参观了博物馆,还在他家吃晚饭。3月25日离渥太华飞哈里法克斯,我们所的吴超元先生和南京大学的王颖先生(现在是院士了)到机场接我。吴是我们所的副所长,藻类学家,正在哈利法克斯大西洋研究所合作研究;王是早一年来BIO的访问学者。 哈利法克斯是加拿大大西洋岸的重要海港。BIO不在哈利法克斯,而是在隔海相对的小城达特茅斯。中间隔着一个峡湾。峡湾向内延伸并扩大成一个比胶州湾略小的海盆,叫Bedford Basin。BIO就建在这个海盆的岸边上,有自己的码头和大大小小的调查船,景色秀丽。Bedford Basin水深,直通大西洋,出海和取实验取材非常方便。所长Longhurst是一位颇有绅士风度的长者,英国人,很了解中国,也很友好。因为拖了一年迟迟不能成行,他还催过几次。他问我打算做什么。我已考虑好,做浮游动物实验生态方面的研究。他非常赞同,说这正是你们的弱项。他访问过我们的许多海洋研究机构,对国内的海洋研究情况相当了解。实验生态的确是我们的弱项,我以前就很少接触实验工作。在我来加之后不久,我们的曾呈奎所长也来到哈利法克斯大西洋研究所,他知道我要做实验生态方面的课题就有点不以为然。我还是坚持,搞自己熟悉的东西没意思,出几篇论文有把握,但失去出来的意义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7: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