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复印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眼睛是照相机?还是复印机?
热度 4 ninglz 2020-4-11 13:06
眼睛是照相机?还是复印机? 每个拥有眼睛的人,并不一定都睁着眼睛。 每个睁着眼睛的人,并不一定都在用着眼睛。 每个用着眼睛的人,并不一定都在观察世界。 睁着自己的眼睛,用心观察世界的人, 有,遗憾的是太少!! 太多的人睁着大眼睛只看别人, 只看别人说什麽,自己就信什麽, 只把“兼听则明”当作一句装饰口号, “一叶障目”,竟然浑然不觉, 自信爆棚,眼睛成了复印机,太多的复印机, 容不得一双用心的眼睛把自己观察到的世界拍照记录。 某某的日记您读过吗? 某某的日记德文版、英文版出版的事儿, 您听说过吗?您怎麽看?怎麽想? 扪心自问,自己的眼睛后面有心吗? 自己的眼睛?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 已经成了别人眼睛成像的复印机呢?
个人分类: 观点|5136 次阅读|8 个评论
谒见父执之礼
BMK 2012-3-7 09:36
谒见父执之礼
2012年 2 月 23 日上午,我到北京木樨地拜访父亲留日时的朋友黄老先生。首见这位父执,我所带礼物如下,一提河南新郑大枣、一套《诗经译注》、一份家父姚丹村的回忆录《舞阳下澧河暴动记》复印件、三张复制的78年前家父等人在日本的照片。 黄老先生是湖北枣阳人,大枣营养丰富,宜于老人食用。《诗经译注》或可供老人翻捡之用,还可让他对我现在的工作有所了解。在《舞阳下澧河暴动记》中,父亲回忆了1930年参与领导在河南舞阳举行的成立红九军的兵变,有助于黄老先生进一步了解家父的早年经历。三张照片,我以为是礼物中最有意义的。 我进门呈上礼物,黄老先生立即拿起《诗经译注》翻看。照片中一张是父亲与黄老先生、黄老先生的表叔张慕谦烈士等人的合影。黄老夫人极有兴趣,当即向黄老先生出示,笑着说,“看你那小样!”,那是78年前在日本的照片,当时黄老先生才15岁啊。 回家后,想起黄老先生回忆录中谈到1935年东京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失火时间问题。黄老先生回忆那次失火时间“大概是1935年12月下旬”。我带去三张照片中,有一张上的题字是“中华留日青年会被灾同学全体记念·一九三五、十二、十五”。该次失火是在夜里,失火第二天日本警方控制着现场,由照片题字推算,失火时间当是在1935年12月12日到13日之间的夜里或稍前一、二天。我将意见在电话中告诉黄老夫人,建议黄老先生回忆录出版时对相关内容加以修订,或依照片加上注释。 1935年的合影·家父姚丹村为后排以军人姿态挺立者
3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证明材料之惑
热度 1 liuyanqun 2011-6-3 07:27
最近,整理一个很小的项目的结题材料。主管部门要求,所有的成果都要有出示证明材料,包括获得的后续资助、论文、学术会议、奖励证书等等。论文和奖励证书的证明材料好准备,但仅仅出示复印件也是不可以的了,还要求出示原件。我很纳闷,复印件可以造假,原件就不能造假了吗? 把我难住的问题是,后续资助和参加学术会议情况的证明材料该如何准备。 我们手头的后续资助课题都有计划书,但是计划书上面没有红头公章啊? 在这里,请教各位同仁一下,该如何证明你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做报告了呢?会议通知,应该不行吧,因为上面没有参会者的名字。会议指南,虽然有参会者的名字,但怎么能证明你是真的参会了呢?谁能证明你在大会上做报告了呢? 我真的很迷惑。 我们填写的材料怎么就没有一点儿可信度?主管部门都不相信我们了,我们还忙什么啊? 也许可以这样说,我们不是累死在做科研的路上,而是被搞死在写科研材料的路上。
3833 次阅读|1 个评论
信息之缘(2):再谈信息定义的重要性
热度 7 zlhua 2011-3-7 12:19
最进,看了闵应骅先生一篇名为"信息论应该创新了(110209)"的博文,很有感触,非常理解和支持他的想法... 在我国,那么多的喜爱研究信息的学者,在拓展信息论方面,的确可以再做点什么...我可以做点什么呢? 呵呵,我今年33岁,在这之前,读了三年的财会,四年的经济信息管理及计算机应用(现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年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现在看来这些专业都是与信息息息相关的,当时却没有这个意识)然后,我开始信心满满地参加科研,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闭门造车"式地"信息甄别"课题的研究.课题结束后,除了一张结题证书的复印件,一张获奖证书的复印件,还有一篇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的论文,留给我的只有迷惘,焦虑和混沌...有些想做点什么的冲动,但又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 直到我接了一门新课信息学概论,才恍然大悟,喔!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一个连"什么是信息?"这个基本问题都没有解决的人,就开始海阔天空,天马行空地构思信息甄别理论...的确无疑是个笑话!!!这里犯了一个连小孩子都知道的犹如"空中楼阁"式地基本的常识性的错误... 呵呵,在信息问题上,曾经的我就像下文这个傻财主.... 很久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开了。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层。”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们走了,傻财主望着房基发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 不过,还好,只要意识到了,就不算晚...我想,所谓信息意识就是这样逐渐产生的吧:).... 现在想来,其实任何一个试图研究信息科技,或者已经立志把发展信息科学作为一个伟大的事业而甘愿为其奋斗终身的人来讲,首先应该对"信息到底是什么?"这一个问题进行解答,虽然一开始的认识可能是比较片面和肤浅的,但是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入...头脑中关于信息的概念也会越来越明朗... 比如,一开始,虽然我意识到解决"信息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到底应该如何回答,我是没有经验的.所以唯一的途径只有学习,边学边思考,以便找到更好的答案.当第一次在书店看到钟义信的信息科学原理第三版时,很是兴奋(感觉自己发现了一个大宝贝),呵呵,马上买回来研究,通读一遍后,真的是如获至宝,觉得他关于信息的定义体系的观点真的是太好了.但好在什么地方,具体却说不清楚...真正理解和发现这个定义体系真正的进步之处,却是在几年之后...原来, 这个定义体系非常有意思,它采用了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定义信息.所有迄今为止出现过的有代表性的信息定义,都可以在这个定义体系中找到它自己的位置.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新的信息研究者而言,它提供了一个认识研究信息的基本方法,既首先要认识到信息概念的复杂性,其次,要尝试从哲学的高度从本体论的角度研究信息的本质,然后,要注意主体这一约束条件,特别是主体的感知,理解和判断能力.它是影响信息表现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主要因素... 呵呵,还有一点,就是钟义信的本体论层次信息定义中得到的启示: 当你想要认识某事物时,那么你就要首先认识该事物所具体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信息),发现其运动的基本过程(信息过程),总结其运动基本规律,才能为进一步控制或改造该事物提供决策支持... ... 还有他的全信息理论,这对研究信息欺诈现象,研究信息甄别理论是一个很好的理论支持... 是啊!做为一个信息研究者,如果能在弄清信息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研究领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定义,那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 呵呵,前车之鉴,所以,现在的我,应该做的就是脚踏实地,理论联系实际,在做中学,边学边思考,先把信息基本问题研究清楚吧!!! 三人行,必有我师,朋友真的很重要,真诚感谢科学网,感谢闵应骅和刘钢两位朋友,让我再次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个人分类: 随便想想|3311 次阅读|2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