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逛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的小舅子
热度 4 dunmm 2014-10-18 13:49
我有个小舅子,比我小了十八岁,谈恋爱那会,他还没出来,可在子宫已经有两月左右了。我丈母娘在极其无聊的情况下,怀了他,怀他时罚了很多钱,据说连房子都卖了,所以出生后,小舅子没房。 后来,我去过他家,住在山腰上,四处都是树,长短不一。房子是后来建的,没有青砖,用的全是石头,有些是白色,有些是黄色,整体而言,就像发酵后的馒头。我下车的地方,是在山脚,从山脚爬到山腰,需要两个小时。在半山腰上,有处瀑布,夜晚时,看的尤为清楚,我是夏天去的,对于这样的景观,也只有夏天才能遇见。那天,吃完晚饭,我和小舅子去了一次,水从山的高处直接射下来,一点都不剩。成群的萤火虫,附在水气上,像清晨广东的早茶,细细的斟酌品尝着。我站在瀑布下,想起几首诗句,但都不得体。于是,张开嘴后又闭上了。小舅子站在我左边,眼睛瞪得很大,不停的叫好,然后脱下裤子,就开始拉尿,拉尿时,嘴是嘟着的,还带点响声,这是他的习惯,兴奋起来就脱裤子。去年,我和小舅子去了趟西湖,当时他九岁,肉呼呼的。西湖的南岸上有个音乐喷泉,晚上去时,特别好看。喷水时,水从湖里射出来,然后笔直地挺向天空,这与我在他老家看的不大一样。不过,说实话,对于反重力的东西,我向来不甚喜欢。小舅子第一次见了喷泉,就脱了精光,在人群里叫喊着,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会假装不认识,默默的转过头。可小舅子,脱了精光,就会拉我手,甩也甩不掉,这令我很难堪。此后,和他出去游玩,我总会带着帽子和墨镜。 我在小舅子家住时,和他睡一块,半夜了,他就搂着我,有时还用舌头舔我,我难受时,就把脚伸过去,有时碰到脚心,我就踢过去,见他没反应,我就起身,准备摸到女友房间,可刚下床,他就醒了,问我去哪,我说去大姐那,他说不行,这样睡了几晚,我就没了兴致。我向来是喜欢小孩的,但对于这样的小舅子,我是怕的紧,我曾几次在没人时,打过他,还威胁他,要是告诉丈母娘,我就废了他。对于这样的威胁,他从来都不怕,以后只要我碰着他,他就哭,然后躺在地上,半天不起来,有时还会口吐白沫,据说这一招是他爸教的,当时他读一年级,老师用削扁的竹子,打了他手心,等放学回家后,他爸就支了这一招,据说这招很管用,老师打了他一次后,吓得半死,此后,在班里也就没人管教了。小舅子把打他的事和他妈说了,当时我吓得铁青,然后支支吾吾的解释,回头时,花了几个钱,给他买了点玩具和零食,这关才算了结。我最不愿意的就是和小舅子逛街,尤其是女人街,女人街里女模特多,他总要伸手去摸摸,有时摸摸脸,有时摸摸头,但老爱去摸模特的胸,这点令我很难堪,他摸完之后,就开始发笑,然后跑到试衣间去,服务员拉他走,他就倒地,然后开始口吐白沫,手脚抽搐,见到这样的场景,我就开溜,跑的远远的,和他划清界限。在外头时,我常和他分清界限,如果分不清,总会被人骂,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出门,我就和他约法三章,没人时,可以靠近我,有人时,必须保持五米间距。但对于距离这个词,他比较模糊不清。 小舅子倒地口吐白沫这事,我觉得不是个男人所该有的行为,他听后,就找我理论,我就从哲学和政治的角度和他讲,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从三个代表再到科学发展观,可他觉得我是在胡扯,他说首先我是个男人,对于倒地吐白沫也是我干的,如果说我不是男人,那就证明给你看,说完之后,他就脱下裤子,把小和尚朝向我。我想反驳,却找不到任何好的理由,原因是他的确是个男人,这点毫无置疑。 后来,他就开始论证我是不是个男人,我说我的确是个男人,他说要证实这一点,有两个办法,一是在他面前脱掉裤子,然后把小和尚挺向他;又或者找可靠的人证,能证实你的确是个男人。对于第一种方法,在大街上是不可行的,我决定找人证,要证明我是个男人,只能找他大姐,可论证时,却反戈一击,说我不是男人,这令我有点意外。最后,论证的结论就是,小舅子是男人,而我不是个男人。所以对于他的行为他说都是男人的行为,而我是永远不会理解的。 小舅子口吐白沫这事,后来我很少提,原因是我的理由不充分,对于理由不充分的事,我向来不提。
个人分类: 朝花汐拾|2524 次阅读|7 个评论
男人不喜欢逛街/女人喜欢逛街 的 生物学解释(头脑风暴系列三)
热度 4 Ripal 2013-10-5 17:49
我特别讨厌逛街 , 一到超市 , 脑袋就禁锢了 , 眼珠也不转了 , 只喜欢赶快找个座坐下来 , 总感觉这样漫无目的的转 , 不是男人的作为 . 可是 , 很多时候 , 男人不得不 ” 被逛街 ”, 因为身边的女人喜欢逛 . 一直很纳闷 , 为什么女人那么喜欢逛街 , 逛一天也不嫌累 , 小脚走起来 , 飞快 ! 原来男人不喜欢逛街 / 女人喜欢逛街 , 也是有生物学原因的 . 男人和女人的不同购物方式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远古时代男人和女人的分工是很明显的。男人在外出打猎之前,总是要提前决定好他们的猎物是什么以及如何将其杀死并带回家中。而女人则主要是到野外寻找可供食用的水果、蔬菜等,通常还要和孩子们一起去。正是这种分工最终导致了现代人类男女购物方式的不同。   经过很长时间的进化以后,女人们发展出了一项特殊的技能,她们善于通过颜色、气味和外形等来判断某种物品是否可以食用以及是否有利于人体健康。她们还必须知道恰当的收割时机,以及哪块土地会取得好收成。   作为基因遗传的结果,在现代社会里,女人要比男人了解更多商品促销信息,并会花费更多时间来挑选商品。而男人则往往是在决定了想要购买的东西以后,径直走向货架,将其取下并买回。   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男人打到猎物后会尽快赶回家并与家人分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家人都有肉吃。   这个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将有助于改善男女关系。在现代社会经常会看到男人和女人因购物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当人们了解了这种现象背后的 “ 历史渊源 ” 以后,就更容易体谅对方了。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男人理解为什么女人那么喜欢逛街与购物,并宁愿为此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同时也有助于女人理解男人不喜欢陪她们购物的真实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另一半 , 再埋怨不愿陪着逛街 , 我们可以解释给对方了 , 这是由生物进化决定的 , 具有不可抗力 , 谁也不要抱怨谁 , 互相宽容才对 . 是不是哪些基因控制产生的这些差异呢 ? 如果把这些基因沉默或过表达一下 , 是不是会产生效果 . 另外 , 男生不愿逛的原因是不是脑内存在生化变化 , 某些化学物质的变化激发了女性的逛街的兴趣 , 而导致男性不愿走到 , 头脑 \ 双眼很累 . 然而 , 为什么男生都喜欢爬山 , 而女生不喜欢呢 ? 难道是因为山上没有色彩斑然的衣服 , 美食 . 感觉这个话题 , 有意思 , 有利于家庭和谐 . 家和才能万事兴 .
个人分类: 头脑风暴|8012 次阅读|8 个评论
熙熙攘攘的街头:工资、物价与经济危机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2-7-14 10:53
熙熙攘攘的街头:工资、物价与经济危机 我喜欢熙熙攘攘的街头,但是当大家都出来摆摊的时候,也说明经济即将由繁荣走向萧条。在经济增长的繁荣阶段,不断扩张的企业将不断吸纳社会上的闲散劳动力,而且那时候人们都很忙,都忙着挣钱,也没有多少人会出来逛街。 虽然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美国等价,但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是美国的 8-10 倍,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美国 60 年代的峰值水平,同时中国的汽车消费量也已经超过美国,这可以说,似乎中国已经有 3-4 亿城市或乡镇人口,一个至少和美国人口相当甚至略多一些的人口规模,已经基本达到了美国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准,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与目前国家的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是相适应的,而这些人也是加薪意愿最强的,他们的意愿即使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依目前的资源环境形式而言也是不合时宜的,在保护老虎、鲨鱼的公益广告里,成龙和姚明都说过 “ 没有交易,就没有杀戮 ” ,实际上更广泛的说 “ 没有消费,就没有污染 ” ,在满足了基本需求(生存需求)和必要的舒适性需求与发展需求后,高收入阶层的很多消费活动其实是没有什么必要的,资源利用的边际价值很低,甚至为负,比如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的边际价值即为负。 当然,中国尚有大约 10 亿人,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收入水平下,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民,特别是粮农,又以中老年人为多,但是他们的消费意愿很低。原则上我不反对适当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决定产品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市场经济总有其自身的均衡。我原则上并不反对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但是这必须以生产力进步为前提,况且近年来工资增长很快,在消费收缩的局面下,很多实体产业部门已经感到了莫大的竞争压力,“民工荒”就是其体现,因为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降低成本,但低工资成本就会招不到工人,实际上企业是在负债经营,由于资金流的枯竭,从现在起,不出一年,大量企业就会陷入生存危机,金融危机就将演变成实体经济危机,存量是刚性的而不是弹性的,产业升级,资本从某些部门流出进入其他产业部门,对资本流出部门而言就是危机,也预示着劳动力大规模的失业,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因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无法吸纳我国目前庞大的劳动力,特别是低端劳动力。 所以,预期未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做好忍受低工资、失业、乃至个人破产,自己的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准备,不过银行要那么多房子也没有用。 我说的是 “ 低工资、高就业,降低工资、缩短工时 ” ,我们不要做欲望和资本的努力,如果每天工作 6 小时每周工作 5 天就能维持生活,我们就没有必要领 40 个小时的工资,而是可以增加 10h 的闲暇,其实闲暇可以降低生活成本,如果愿意的话利用闲暇从事第二职业也可以增加收入。其实与 “ 低工资、高就业 ” 相比, “ 高工资、低就业 ” 更有利于资本,因为这会人为加剧就业市场的紧张,劳动者之间的竞争会拉低均衡工资,虽然名义工资水平上去了,但是资方可以通过减少用人增加劳动强度减少人工费用(比如华为),劳动者之间由于存在失业压力相互竞争,也更容易管理。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3403 次阅读|1 个评论
逛街与浏览
热度 23 Wuyishan 2012-7-8 06:50
逛街与浏览 武夷山 逛街与浏览的内在本质是相似的。 绝大多数女性都爱逛街,绝大多数学者(无论男女)都爱浏览。 逛街的乐趣,并非在最后付款购物那一刻;浏览的乐趣,并非在发现一本好书或好文章那一刻。 很多女性宝爱的东西,是在逛街时不经意发现的;很多学者发现对自己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的文献,也是在随意浏览间碰到的。 我发现有不少研究生几乎从来不浏览,他们只是在领受特定课题后才去检索,并阅读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仅此而已。这样做,课题也许能完成,但他们失去了很多很多潜在乐趣 ---- 这样的乐趣是多么令人销魂,谁浏览谁知道。他们未能领略文献浏览之乐趣,正如我自己买东西是直奔目标物而去,从未领略到逛街逛商店的乐趣一样,不亦憾乎? 现在喜欢网购的人越来越多,钟情于实体商店者相对减少。这与采取“检索+阅读”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再进行文献浏览是并行发生的。如此看来,前一类行为似乎是大势所趋。不过,我这里强调的其实并非购物或查询文献的途径,而是快乐与否。秒杀是一种快乐,在网上书店中淘到珍本书也许带来更强烈的快乐;在实体图书馆的书架之间可以流连忘返,数字图书馆中的一本本期刊同样会让人神迷目眩。
个人分类: 换一个角度|6392 次阅读|43 个评论
那些找不回来的青春年小——逛街
热度 19 boxcar 2012-5-31 18:02
继续俺的“找不回来的青春年小”系列,今天说说逛街。相信还会有 N 多读者会被这篇善哉博文的标题吸引过来的,以为 YC 老师又按捺不住开始写博了。不好意思,你们误会啦,本文是 boxcar “青春年小”时代的逛街,主角是“技术男”,可不是“时尚女”。 男生也逛街?这个自然! 说起逛街,自然要从街说起。首先我得揭露一下当年长春的街路命名规则——东西走向、在地图上看“横着”的叫“路”,例如当年俺们吉大理化楼面对着的是解放大路;而南北朝向、在地图上竖着的那叫“街”,最著名的是斯大林大街( 20 年前改名叫人民大街了)。不过,例外也总是有的,有一条叫“大马路”的街,朝向是北偏西 - 南偏东,却叫“路”而不叫“街”。然而,真要严格地说“逛街”,似乎也有问题,因为当年长春的繁华商业区(后来辟为“步行街”的那种)似乎还多在路上,例如重庆路、长江路等等。 想当年,我等“技术男”们最爱逛的街,都不是主要的商业街,而是那些以贩卖各种最新或者很陈旧的技术产品为主的街区。先进技术的代表是工农大路的西北段,新民广场以西、红旗街以东、靠近中科院长春物理所和省电子器材公司的那片儿,是以销售各种电子元器件为主的,俗称电子一条街(撷英“骗子一条街”),当年玩电路搞课外科技活动,是要经常去那里的一家家店铺买电子元器件的,在那里买到的元器件都是崭新的电阻、电容、三极管、集成电路等等。除了电子元器件,当年比较典型的高技术——电脑的各种配件和耗材(例如磁盘、打印机色带之类)也在那片儿有售,以前博文里提到的天价键盘【 1 】,就是在那条街上看到的。崭新的电子元件性能固然都很好很给力,但当时的价位(例如当年我看到的最便宜的集成块是 1 元钱一片的 LM324 )可并不适合俺们这些每个月刨掉 40 元左右的伙食费就只剩下几元零花钱的穷学生们。即使是帮老师干活儿,可用的经费其实也并不如何的宽裕,还是要“节约闹革命”的,所以经常要打听很多家的价格,挑一家最便宜的下单的,为此还曾被店员半开玩笑地命名为“密探”。【 2 】 既然当年俺们平时总想鼓捣点儿东西玩玩儿,可又舍不得花大价钱去买元件,就只好找地方去买便宜货了。当年已经有了电子元件的邮购服务,可以在《无线电》、《电子世界》等杂志的后面看到些邮购广告,并用蚊头小字开列出长长的价目单,但这种邮购的货品种类毕竟有限,而且为个把小元件花一笔邮费也显得不大值得。现在倒是有了 “淘宝”这类的电子商务渠道,方便多了。要想就近在市面儿上淘到自己想用的元器件,就只能把目光投向一个角落——旧货市场(俗称“破烂市”,又名跳蚤市场)。有一次我和另一个同好(本班老大,一位很厚道的山东大汉)偶然听我们班长(资深无线电爱好者,动手能力超强)说起南关区有个叫“三道街”的地方是长春的旧货市场,那里每个周日都有很多练地摊儿卖旧货的,不免砰然心动。于是,在大三初春的一个阳光明媚、冷风嗖嗖的上午,在经过了一番“精心策划”(其实就是在地图上查一下乘车线路和下车后往哪个方向走)之后,我们一行数人登上了去往南关的 9 路公共汽车,直奔终点——南关站。下车后,前行不远,左转进入大马路,再前行数百米,看到了一个写着东三道街的路牌,右拐走进去不远,就看到了一个个地摊儿。此时此刻,我们正式开始“逛街”。 当年我们这帮“技术男”们逛街,其实和如今的“时尚女”们逛街有一点很类似——都是看得多买得少,当时毕竟可以支配的钱有限,再说很多东西买回去也没地方放、可能也没处用的,但看一看还是很开阔眼界的。三道街的旧货市场其实是个特大的杂旧货摊儿,卖啥的都有,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冰箱电视,有穿的(旧衣物)、戴的(旧皮帽、皮手套之类)、用的(锅碗瓢盆、家具)、看的(小人书、旧小说杂志)、玩的(各种玩具、乐器)甚至还有吃的喝的(曾经见过一个老头儿在卖自己泡的药酒)。我们当时最感兴趣的是卖各种电子元器件和旧电器的摊位,因为在那里有可能淘到比正常新品便宜好几倍的东西。例如,我们曾买过几个用三极管、电阻电容元件焊接在 2 个火柴盒大小的电路板上的声控开关,售价仅 1 元钱,拿回来拆元件用都很划算——一个驻极体麦克风当时就卖近 2 元钱了,何况还有好几个三极管呢。我们老大还曾买过一个旧的录音机机芯儿,因为他要搞一个属于自己的音响系统。我们班的一代怪杰—— WS 童鞋在那里买到了一个旧吉他和一支旧二胡——带蟒皮共鸣箱的那种,回宿舍后每天拉二胡弹吉他,结果竟然无师自通、完全自学成才了。有些东西我们看过,打听过,但不会往回买,例如电子管收音机、对讲机啥的,虽然当时很让我们感兴趣,但或是占空间太大,或者价位太高。 沿着三道街前行,会走到了桃源路、永长路等分支岔路上,那里也都是些旧货地摊。这么一路走一路看,东张西望四处游逛,不知不觉地一个上午就悄然流逝了,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在临近 11 点的时候拿着采购的物品沿着原路返回,坐 9 路汽车回宿舍,正好赶得上吃午饭。曾有那么一两次,逛得久了,错过了学校的午饭时间,就在旧货摊之间找一个小吃摊,随便吃点儿冷面之类的东西充饥。。。。。。 转眼间, 20 年过去,三道街一代那片曾经的旧货市场可能早已经面目全非了。依稀记得在 10 年前的那个春天,我回长春搬家,当装载着我家的家具用品的搬家公司的卡车沿着那条刚刚修好不久的亚泰大街(就是原来的大马路)走过时,我向车外一瞥时,恰好闪过的是那个曾很熟悉的路牌——东三道街。 参考: 【1】 吕喆: 那些找不回来的青春年小——键盘轶事(外一则:“少”与“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542013.html 【2】 吕喆: 科研的开端(续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480643.html
个人分类: 青春年小|5146 次阅读|39 个评论
批评几米——给一个缺少爱的孩子
冯用军 2012-5-27 18:31
批评几米——给一个缺少爱的孩子
几米:单身久了,就不想去恋爱,会感觉朋友越来越重要;单身久了,就不想去逛街,越来越喜欢宅家听歌;单身久了,就变得成熟起来,会比以前越来越爱父母;单身久了,就买很多鞋子,独自去很远的地方旅游;单身久了,不经意悄悄流泪,会在众人面前什么都无所谓。单身久了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我:恋爱久了,两个人见面相处的时间多了,与朋友见面相处的时间就更少了,才会觉得朋友越来越重要 恋爱久了,两个人一起逛街买东西多了,越来越喜欢宅在家里,是因为家里牵挂更多了、听歌更爽了 恋爱久了,两个人加起来年龄都不小了,会更成熟了,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应多陪他们了 恋爱久了,总想着小别胜新婚,一个人多出去走走那个就牵挂更厉害了,回来之后又是全新的开始了 恋爱久了,不经意间的泪水另一个都会紧张,如果你还在流水,那是让你感到幸福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恋爱久了,两个人都习惯了... 相信自己、相信爱: 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就算是Friend,最后还是免不了end。就算是Lover,最后还是会over。就算是Forget,也得先get。就算是Wife,心里也夹杂着if。就算impossible,但还藏着possible。如果现在unhappy,以后还会变happy。 至到我遇见了你 才开始了解爱 控制不住的心跳 等待你轻轻呼唤 才知道我一点都不勇敢 才知道越在乎夜越不安 要不是那天你伸出的手 那么温暖 我一直在找一个人 就算盲日都快乐 也只有真心相爱才可能 了解什么叫深刻 我一直在找一个人 让我相信幸福是真的 还有什么能够让人更虔诚 身边有你我就有了答案 你走进我的心里 如此理所当然 就算有理由迷惑吧 你的拥抱却让我明白 才知道我一点都不勇敢 才知道越在乎夜越不安 要不是那天你伸出的手 那么温暖 我一直在找一个人 就算盲日都快乐 也只有真心相爱才可能 了解什么叫深刻 我一直在找一个人 让我相信幸福是真的 还有什么能够让人更虔诚 身边有你就有答案 有谁不是在汹涌人海里 寂寞地等待谁呼唤自己的名字 等待着有天爱让自己变得完整 才知道我一点都不勇敢 才知道越在乎夜越不安 要不是那天你伸出的手 那么温暖 我一直在找一个人 就算盲日都快乐 也只有真心相爱才可能 了解什么叫深刻 一直在找一个人 让我相信幸福是真的 还有什么能够让人更虔诚 身边有你我就有 身边有你我就有了答案 照片只为渲染环境,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
个人分类: 《最文学》杂志|2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笔之四十七:《逛街》“琳琅满目难挑选”
uvard 2012-4-6 19:12
逛 街 紫禁城边游西单, 人流涌动场中转; 琳琅满目难挑选, 腹空眼乏仍要看。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1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浮生半日
热度 29 weijia2009 2012-2-20 01:12
浮生半日
浮生半日 贾伟 最近一段时间工作特别忙,周末决定出去逛街。 其实在美国的乡村还真不容易找地方“逛街”,好在我们开车半小时就能到北卡罗来纳州最大的城市夏洛特(Charlotte)市中心。于是乎全家终于又做了回城里人,在阔别已久的耸列着高楼大厦的街面上恶狠狠地逛大街下馆子了。 夏洛特这座北卡最大的城市有人口七十多万,在全国大概能排上第十七大城市。城市名是以在(本地的)Mecklenburg县的德国公主Charlotte而得名的,所以也叫Queen City,在城市建设之前这位公主已是国王乔治三世的妻子了。夏洛特市还有一个绰号,叫“黄蜂窝”。18世纪后期美国独立战期间,英国主帅康华利将军占领了这座城市,但是却被愤怒的本地居民给驱逐了出去,这位英国将军跑出来就把夏洛特称为“叛乱者的黄蜂窝”。1987年加盟NBA的“黄蜂队”起初主场在夏洛特,我猜“黄蜂”的队名应该是由此而来的。不过,黄蜂队从02-03赛季起搬去了新奥尔良市,现在夏洛特的球队是山猫队,球队老板是北卡大学毕业的NBA传奇球星迈克尔·乔丹。 夏洛特是美国第二大金融城市,地位仅次于纽约市。该市的大银行总部数量超过美国任何一个城市,全国最大银行中有9家总部设在夏洛特。我一直没明白为什么美国会把第二大金融城市选在位于北卡西部的夏洛特市。后来跟一位同事谈天,同事跟我讲,这里还有段历史。我们都听说过十九世纪中叶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淘金热(gold rush),其实在那以前就有一次淘金热发生在北卡,具体地点就是夏洛特市附近。1799年有个叫Conrad Reed的11岁小男孩在位于Cabarrus 县自家农庄的池塘里钓鱼的时候发现了一块重17磅的金砖。(这里我要注解一下,我的另一个同事Martin跟我说的版本不一样,他说是一个外地的游客到了夏洛特发现有一户人家的大门口用于顶门的一块石头原来是金砖。我更倾向于这个版本,那个11岁的小男孩哪里会辨别出金砖呢?八成是他钓鱼时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拿回家后家人觉得它有点份量,便废物利用拿去顶门了。)第一块金子被发现后,小男孩家附近的沟沟坎坎里又发现了不少金块,这些意外之财让小男孩的父亲John Reed一夜之间成了富翁,当然这一带有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从而引发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淘金热。这个延续了几十年的淘金热使得夏洛特在1849年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之前一直是美国的产金中心,设有铸币厂,后来还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这段曾经的“流金岁月”使夏洛特这座规模不大的二三线城市成为北美的金融中心之一。 我们一家Downtown 半日游的“亮点”发生在一个没有预想到的场景 - 路边一个黑人中年歌手的表演。他的歌声打动了为数不少的行人,也打动了我这个对于歌声十分挑剔的行人。我们就近找了张长椅坐下来,听了一个小时左右,这应该是我平生第一次认真地听一个路边歌手在唱歌。 太座在我耳边笑话我:教授先生,今年央视的春节晚会没看,北卡华人协会举办的演唱会你不去看,一个街头艺人的歌你倒听得津津有味! 我尴尬地笑了:这个嘛,容我慢慢道来。其一,这个歌手的音质和唱功非常出色,很多时候大歌星和街头艺人之间的区别仅仅是舞台机会而已;其二,艺术这个东西其核心是一种个性和人文的表达,不需要太多的文字信息类的沟通的。我们在这里除了欣赏他的美妙歌声,更多地是在感受他的一种自得其乐、随遇而安的心情。也就是说在这一刻我和他两个来自完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普通人之间的心灵距离,要比跟一个央视的歌星甚至是一个高校内的同行来得更近 - 信不信由你! 我想起了《琵琶行》。白居易曾在“谪居卧病浔阳城”以后遇到一个昔日京城科班出身的女艺人弹琵琶,那一刻他浑身病病歪歪的细胞开始跳跃不已。白同学的官职一贬再贬,一直贬到了芝麻绿豆大的江州司马一职,还在玩小资,实质上还是心系长安,对来自京城的音乐大捧臭脚,说是“如听仙乐耳暂明”,而民间的“山歌与村笛”到他耳朵里便是“呕哑嘲哳难为听”了。在此咱顺搭便鄙视他老人家一下 - 思想境界不够高,心境不够平。 趁着兴致我接着往下发挥:这个黑人歌手今天唱的应该是二十年前的老歌,都是些怀旧的内容,你看看这些围了一圈的行人载歌载舞打着节拍,他们都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我来翻译一下,他现在唱的这首雄浑、悠长的歌我没听过,如果听众是一帮我们八零后的中国博士后的话,他的歌就仿佛是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而如果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中老年人群的话,也许就相当于关牧村的《一支难忘的歌》了。 一支歌 一支深情的歌 希望和理想是那么多…… 正当我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下坐在街边信马由缰思绪横飞的时候,那位声音略带嘶哑的黑人歌手唱起了我们学生时代的一支老歌《downtown train》。Thank god, 我不用翻译了,直接跟着唱吧: Will I see you tonight on a downtown train Where every night, every night it's just the same, oh baby, Will I see you tonight on a downtown train All of my dreams they fall like rain, oh baby, on a downtown train…… Charlotte 还是有些高楼滴 街边艺人一唱歌,路上驾车的人都行注目礼。 春暖花开了 市中心
8875 次阅读|76 个评论
有人会 …………
热度 1 bruceyu 2011-10-27 10:04
有人会总结阅读大量文献,然后分类,概括,归纳,水到渠成得到一个问题。 如果把这个问题,接下来用各种理论方法解决了,得到一个满意的结论,结论或一致(对前面假设的验证)或相反(恭喜也许你开拓一研究方向) 有人会………… 有人会在坐公交、在吃中午饭、在逛街时、在和朋友聊天时,就像视频一样闪过一个画面,感觉挺好记下来。 当然也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否具有科学意义和国家战略需求,只为了感觉挺有意思,试一试能不能解决。想想解决的方法,拿出纸和笔来演算演算,看看结果如何。这个过程就足以让人高兴一天了。有时突然晚上想到一个问题,这是最要命的,因为感到高兴,晚上睡不着觉了。从上研究生以来,自己就这样生活着,不断的出现想法和解决方法的演算,就这样天马行空的记录着。并没有在哪个领域深究。状态暂时这样,以后或许在某个领域深究了,或许一某个方向为主,同时各种想法也会一直伴随着。 有人会………… 有人会………… 千千万万的有人会………… 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 有人会………… 做好自己的有人会…………
2792 次阅读|1 个评论
“牵手”——陪母亲逛街与指导研究生
热度 9 wangxh 2011-10-1 17:03
牵手,形式是一样的,但内涵各有不同。小时候,妈妈牵着我们的手,是怕我们迷失方向;我们长大了,父母变老了,我们牵着父母的手,是怕他们摔倒;情人们牵着手传递着一份情感与向往...... 母亲已经七十多岁,虽然很多同龄人有的仍然健步如飞,母亲却由于青壮年时期精神与体力的透支,已显老态。虽然不能用步履蹒跚来表示,但很明显行动迟缓。 记得几年前博士导师携老伴——就是俺师母来大连开会,俺自然车前马后跟着忙乎一阵子。游玩上台阶时经常想搀扶一下,可是师母总是不太情愿 被扶 。后来俺学鬼了,在上台阶时后走两步,下台阶时先走两步,什么也不说,但有一只胳膊总是处于“时刻准备着当扶手”。说实话,这扶手师母还真用上好几次。于是俺明白了一个道理:老人在内心是不服老的,更不希望别人把他/她当老人对待。 从那以后,每次陪同需要照顾的老人走路、上车等,都是甘当扶手,而不去主动搀扶,效果很是不错。这次回老家陪同母亲逛街时仍然祭出此法宝,老娘甚是高兴,还当着老姐妹们的面夸奖自己的儿子如何细致入微、很理解老人心思等。 由此想到指导研究生的情形,实际上与此具有异曲同工。 绝大多数导师都会给研究生一个明确的方向——目标,但只是一个点。而研究生要达到这个点,实现目标通常可以采用导师给予的四种方式:第一,自己找(相当于没有);第二,一条甬道——两侧有类似墙的道路。过去行军打仗为了顺利经常需要修筑这种道路,现在可以理解为两边有护栏的高速公路等;第三,一根拐棍——学生们时刻感觉到导师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放心、踏实;第四,一根软韧的绳子。 这第一种嘛,咱就啥也不必说了,是吧?最后学生毕业时不是超强就是啥也没学到; 第二种情形嘛,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忧愁。比较听导师话,心比较懒的学生就愿意采取这种方法。虽然最后毕业时学会了许多东西,但思维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因为“护栏”是限制思维的。对于有“闯新”——就是“闯”——精神的学生来讲,有些手脚被束缚的感觉,不一定能够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这类导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你怎么干你给我干好即可,保证做出高水平论文!【 高水平论文也许不假,但不是学生的,而是导师的,因为学生只是一个农民工而已。 当然如果学生列为第一作者,完全可以拿着这高水平论文申请教授等令人艳羡的职位 】 第三种,要比前两种更可取,但可能缺少 失败的考验 。要知道,绝大多数人的成功的确建立在失败基础上,缺少失败的经验恐怕只有未来的道路上弥补了。 第四种,当然是俺推崇且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心里没底,就是让学生感到随时都可能失败,但只要学生用心,一定会发现导师就在不远处等着你“被扶”。当然学生也不至于掉进无底深渊,因为那条看似软绵绵却足够坚韧的绳子牢牢地握在俺手里!不给护栏的限制就是让学生的思想不受到如何束缚——可以失败,甚至做错,但绝对不可不做。不给拐棍的支撑就是防止偷懒、不懂脑子、得过且过,我们的条件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必须在这种条件下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 有人问了,这种方式怎么样?管不管用啊?别问俺,问俺的学生好了。反正俺女儿用此招儿数学走路是很快的。记得女儿刚刚学走路时,天天下了班,第一件事儿就是“辅导”女儿学走路。其实小孩子学走路时,技能基本不成问题,主要是胆量与技巧。所以俺设计下列教女儿学走路工艺流程: (1)女儿像个不倒翁一样站着,张开两条小胳膊一晃一晃的、总想抓个“依靠”以免摔跤; (2)俺相对女儿蹲着,也张开两条胳膊,并与女儿保持一段距离,时刻准备女儿扑过来或摔倒;【距离一定要适当,太近了,小孩子很容易抓到,达不到锻炼效果;太远了,一旦孩子摔倒,我们手臂长也莫及,接下来肯定心疼的事儿发生】 (3)女儿只要向前“巴扎”一步,俺就蹲着后跳一步,距离相等;【注意这种方式训练孩子学走路非常累,有一次女儿“学得”很有兴致,学得时间比较长,俺蹲着后跳近20分钟,等女儿想回家了,俺基本是站不起来了】 (4)估计走5、6步到7、8步,必须让女儿抓住一次,她也非常开心,俺也非常自豪并夸奖、鼓励甚至亲吻一番。如果总不让她抓到,一是可能很累,二是失去兴趣,真就不“给你”学了,一屁股坐地上你怎么办?【记得有一次得到一位老者的赞许,这种教法,孩子能不学得快吗?这爸爸真用心啊——像是自言自语,俺没有搭腔,女儿要紧嘛】 俺认为,如此对待女儿学走路也是一种牵手,只不过是一种无形的牵手,是一种鼓励、信心和期待!
个人分类: 教之道|4377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男女逛街的六种类型
白荷飘香 2011-5-4 12:07
1.正在热恋型  来时:两人手拉手。       购物时:女人挑选任何一件衣服,男人都会仔细地上下打量,时不时夸上两句,女人会两腮飞红,有时会娇滴滴地回应一句:讨厌!       交款时:男女抢着交,对财政支出的你我属性似乎界定得很清楚。       回去时:仍然拉着手。为保持平衡,各自用空闲的手分别拎着东西。哪怕东西再多,手指勒得欲断,也不会松开拉着的手。       由此看出,热恋中的人认识到:四条腿的行走最稳定。     2.新婚燕尔型       来时:两人手拉手。       购物时:女人挑衣服欲试前,男人都仔细地看一眼,马上给出试还是不试的答案。由于价格而否定的时候,女人会假装生气地努努嘴,有时会重重地回应一句:小气鬼!       交款时:要么男人交,要么女人交,绝对不会抢。但原则上,卡和钱都源自女人的口袋。       回去时:各自用空闲的一只手拎部分东西。如果东西很多,会很自然地不再拉手,改为各自平衡地负担一部分东西。       由此看出,新婚的人们认识到:需要的时候,四只手能比两只手多拿东西。   3.小别重逢型       来时:两人手拉手。       购物时:女人挑衣服时,男人会喋喋不休在旁边讲经历。几乎无暇仔细看一下,感觉还算合适时,就会斩钉截铁地买下。觉得很贵时,他会像哄女儿一样,半推半抱地把女人弄走。       交款时:男人会殷勤地向女人要钱或者要卡,然后一溜小跑去交钱。       回去时:为保持平衡,两人把东西尽可能集中到一个口袋里,然后两人抬着走。       由此看出,婚后仍能独立冷静思考的人认识到:两个和尚抬水最省力气。   4.儿女绕膝型       来时:两人一前一后。       购物时:女人会刻意地挑选使自己成熟的衣服,男人则心不在焉,即使看了也不太投入,偶尔会说:差不多就行了,都是孩子妈了。当女人觉得合适时,男人会认真地与售货员讨价还价。觉得很贵时,男人会扔下一句,想想这个月奶粉或者学费吧,然后拂袖而去。       交款时:女人把钱数好交到男人手中,男人对跑腿的差事不太满意,却又不得不去。  回去时:为保持平衡,女人会把东西左右布置合理地挂在男人的两只手上,女人则承担保护钱包的重任。       由此看出,长期的婚姻生活会使女人认定:奴隶都是锻炼出来的。     5.工作第一型       来时:女人抓着男人的胳膊。       购物时:女人会刻意地挑选使自己青春的衣服,男人则溜出去,爆打电话。一旦坐下来,女人想让他看一下,他会说:就是它了,买。从不讨价还价。当女人觉得贵时,男人会扔给她一张卡,怕什么,有卡呢,然后继续出去打电话。       交款时:女人拍拍正打电话男人的肩膀,示意自己去交钱。       回去时:为保持平衡,女人会两只手均匀地拎东西,男人则用空闲的手夹着包拎着钥匙,另一只手举着电话,热线依然。       由此看出,工作的男人认定:时间就是金钱。     6.老夫老妻型       来时:女人推着男人。       购物时:女人会认真又认真地挑选,那些使自己年轻又花钱不多的衣服最受欢迎。而男人坐在旁边,目光游离于漂亮女孩儿身上,反正是免费看。一旦女人责问,他马上回答:我在想怎么才能尽快把这件衣服的钱挣回来。当男人觉得很贵时,他会坚定地说:“不好,你穿在身上太显老或者太土了!”       交款时:男人看车,女人一溜小跑去交钱。       回去时:为保持平衡,男人会不情愿地收拾东西,尽可能地两只手均匀分配地拎上。女人则走在前面,随时准备在走道两边抓上几棵吐血大甩卖的白菜。  由此看出,婚龄长的男女认定:只有勤俭才能治好家。 爆笑笑话 http://www.xiaohuaw.com
个人分类: 网络时评转帖|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幸福的完整性-随想(写于2008-08-08 10:34:44 )
wangyl2117 2011-4-24 15:55
“ 你遇到的问题是现代人的一个普遍问题,人,已经成为科技和人本身创造物的附属,在此异化的背景下那里有幸福可言,我们无法追求幸福的完整性” 时常觉得,现在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了,昨天和同事聊天他也是觉得如此。 读书那会儿,尽管每月发的钱不多,但至少自己的小小需求与愿望都可以满足的,而且不必顾及太多; 可工作了,要买房,要还贷,钱不敢乱花了,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快乐,那么随心所欲了,逛街的次数也少了; 时常会与朋友讲,我就呆在这农村过活了,进趟城不容易了。 有时会羡慕中学同学,她毕业后就没再读书,然后就嫁了了,现在就住在我父母家的后面,每次回去都会遇到她,她的生活在当地来看是很好的了,生活很安逸,儿子都10多岁了。相比之下,我读了小半辈子的书,至今还没有要宝宝,整日为了工作和生活而忙碌着。虽然,每个月也能赚5000多块钱,但还是觉得没有以前快乐了,真是无法去追求幸福的完整性了。 现代人的幸福,多数,可能是不完整的。 婚姻,不再是束缚彼此的枷锁;孩子,不再是牵住彼此的纽带;人,可以完全的游离,完全的逃避;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问我结婚有意思吗?是呀,想想,结婚现在也变得没有以前那么美好了,尤其是当生活趋于平淡时,结了婚就是要平平淡淡的过日子了。 一晃,结婚四年了,这四年,有三年的时间在读书,所以,对生活的感悟不是很多。 记得,刚工作那会,自己好不适应,觉得自己还是个学生,自己的心还是读书的地方游荡; 一年之中,发生了很多事情,遇到了很多人,在经历了快乐、痛苦与挣扎后,才略有发觉自己有些进入角色了,比以往更加沉得住气了,似乎这一年之中,让我积淀了好多好多。 然,幸福却无法完整。 来自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有时,会让我无法轻松。 最近,特别想家,父母已年过六十,以前家里生活不好,又供三个孩子读书,他们苦了一辈子了,后天回去看看他们。和母亲通电话时,她常说,省点钱吧,不要回来了,你们压力那么大,欠了那么多钱。我常安慰她,没事的,钱慢慢赚、慢慢还,我们还年轻呀。家里就我一个女儿,还离他们这么远,有时觉得欠父母的很多,未能在他们面前尽孝,等,房子弄好了,一定让他们来和我生活。 人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只要快乐就好。 是呀,有时,好想一个人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游走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惬意与舒畅; 然,始终不能如愿;因,有工作要做,年轻人就是要努力些,才有可能会取得成绩的;生活事业都处于爬坡阶段,那能有那种闲情雅致哟,等有时,估计也是白发苍苍,三条腿走路了哟。 现在人,大都是被房子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如果房子没那么贵,生活会很舒服的。 现在的读书人,毕业了要找工作,工作工作不好找,钱又不好赚,房又买不起,一个同学说他新交的女朋友嫌他太穷了,所以,分手了。 唉,现在都是被钱给闹的!
2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男人多逛街可长寿The secret to a long life?-From China Daily
热度 20 JANEWANGJK55 2011-4-12 23:08
[转载]男人多逛街可长寿The secret to a long life?-From China Daily
研究:男人多逛街可长寿 The secret to a long life? Just pop to the shops! It may come as old news to many women, but it seems a bit of retail therapy really is good for you. A day at the shop can help you live longer, says a study. And surprisingly, the benefits are actually greater for men. The study even suggests the long-term survival benefits of shopping are better than going to the gym. Seeing friends and just people-watching can stave off loneliness and improve psychological health, suggests research published online in th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It looked at almost 1850 people aged 65 and over living independently at home in Taiwan, who were asked how often they went shopping. The researchers then tracked how long each of the participants lived by linking individuals to national death registration data between 1999 and 2008. They found those who shopped daily lived longer than those who shopped less frequently, even after taking account of people's physical or other health problems. Going to the shops every day cut the chances of a participant dy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tudy by more than a quarter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don't shop regularly. Older men who frequently popped out to the shops had the best survival record, with a reduction of 28 per cent in their chances of dying, while older women saw slightly less benefit with a 23 per cent cut in dying. They said:'An elder who shops less for food would be at risk of poorer diet quality necessary to maintain health. A vicious cycle that involves limited shopping and poor diet could evolve for elders.' But the study added:'In shopping venues,socialising with, or watching others can provide social and mental benefits. Compared with other types of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like formal exercise, which usually requires motivation and sometimes professional instruction, shopping is easier to undertake and maintain.' (Read by Nelly Min. Nelly Min is a journalist at the China Daily Website.)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61 次阅读|20 个评论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热度 5 xuyingxiao 2011-4-12 10:21
出国前,畅想在上海的免费生活:… 失业以后,流落街头,生活会如何? 在菜场看到满地的菜叶,总是忍不住会想万一老来失业了,流落街头了,还可以到这里捡些菜叶充饥。 在食堂看到这么多剩饭剩菜,就会想其实对于那些真正的乞丐只要施舍件体面点的衣服就行了,混到高校食堂,中间拦住一些倒饭菜的学生,真是一日三餐顿顿吃饱吃好啊。 看到地下车库,也想过真正的乞丐其实不用流落街头的,车库里这么空,空着也是浪费啊,躲到车库里冬暖夏凉多好啊。 上海的主要公园早就免费了,没钱的人也能享受公园了。 好多图书馆也免费开放了,有的甚至证件都不用,就像逛街一样逛进去就行了。至于书店,更是到处都能随便看书了。 到图书馆、地铁、商场,夏天和冬天都可以免费泡空调。就在10年前泡空调还是一种奢侈啊。 网吧1元钱1小时,每月上几次网享受现代生活也不是难事。 信息灵通的话,可以找到一些单位福利提供的免费洗热水澡、洗衣服的地方。 逛超市、逛食堂经常还会碰到发也试吃食品的,不花钱也可以打打牙祭了。 到商场看看免费电视。 超市免费班车换免费班车,可以一路换下去。 到新江湾的湿地免费游泳,冬天还可以冬泳,河水很清。 每天云游四方,各个地方去徒步,既锻炼身体,又享受城市风景。 留意公益电影的信息,隔段时间看看各个公园绿地里放的免费露天电影。 云游到各个大学,免费听听名人讲座、上上名师的课。 …… 有时想想,只要不生病,下岗失业也不算可怕。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 一个月就花95.5元的上海小资生活: 惊觉有人和我想到一块去了。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思路却一样。拷贝如下: 序言:很多外地人或是通过电视屏幕了解上海的人,都觉得上海是物质社会,有钱人的娱乐场,房价2,3万,吃顿饭4位数,买件衣服5位数。其实大家错了,有钱固然活得开心,但没钱在上海也依然可以生存。为了给大家一个演示,本人上月离开自己家,伪装穷人,只花了95.5元,度过了一个月。 下面是我的生存方法,希望能给来上海的朋友一个借鉴! 1,住的地方是一个老式居民楼的地下车库,如今气候适宜,不是很冷。地方宽大,没人管你。住宿花费0元。 2,上网是不花钱的朋友帮我破解了楼上的无线路由器,对了他的电话:***********你们想要免费上网可以找他! 3,早上醒来,去对面马路的公共厕所刷牙洗头。人比较少,自来水是免费的。 4,7点30分,乘坐超市免费班车。到超市后,再步行25分钟至公司。连交通费都省了,还能锻炼身体。上班交通花费0元 5,早饭,两个馒头1元,水,公司有免费提供。一个月,早饭1×30=30元 6,手机通讯费省下,用公司电话打。午饭公司提供,所有通讯费0元,午饭0元 7,下班步行一段,至超市。路边摊2元4两馅饼,然后到肯德鸡,拿免费番茄料。(这是无限量的,单日肯德鸡,双日麦当劳),所以晚饭2×30=60元 8,吃完晚饭,去超市,看电影。超市会在电影区放最新的电影,拿张新的凳子坐下看。有时看的累了,就是听免费碟,或是去玩几下免费玩具,拿超市几件新衣服试穿。 9,9点左右,乘超市最后一班车,返回小区车库 当然以上只是我伪装穷人普通一天的生活,周末我会出去转转,公园什么的,在大商场里与化妆小姐打情骂俏一下,或是在坐在淮海路肯德鸡里,不点饮料坐在窗前看美女等。 考虑到我平时喜欢吃零食,所以还花5元5毛买了一罐暑片,所以累计下来,当月花费30+60+5.5,合计95.5元。 所以朋友们啊,勇敢的来上海吧!不要以为上海是有钱人的天堂,像我这样,100元足够过1个月,还结余4.5元! 出国后,体验在美国做社会底层人士: 教堂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s, Inc为国际学生提供各种旧家具,电视机、自行车、音响、桌椅、台灯、厨房用品…… 发个邮件就会用卡车将家具送上门。要家具的网址: http://www.ifiusa.org/furniture.php 图书馆 暑假,各个图书馆和教会都有各种适合小孩的活动。家附近步行可去哥伦布都市图书馆的分部,除了各种免费活动、免费看书、免费用电脑以外,为了吸引小孩来图书馆阅读和参加活动,对儿童还供应一顿免费午餐,有牛奶、饼干、饮料、三明治、一个水果,每天还换花样。蓦然想到:共产主义社会了。至少在特定人群(身处美国的儿童)、特定商品(书籍、教育、儿童食品等)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按需分配。以前一直觉得欧洲福利好,比社会主义还像社会主义,现在看来资本主义的美国做得其实也不错,至少在我家周围是这样。 回想起来,在上海我们家步行距离也有一家社区图书馆,也是像逛超市一样可以随便进,有很多新奇的小孩玩具、图书可以免费使用。所缺的是没有免费食物。 Tool Library,这个Library不是图“书”馆,而是各种工具库,像电锯、扳手等,有志愿者提供的200多种4000多件工具。免费注册以后不光送礼物,还可以随便借他们的工具回家用。他们的理念似乎是穷人也应该有权利动手改善自己的家居。 哥伦布都市图书馆( Columbus Metropolitan Library ),出示护照当场免费办个借书卡。暑期阅读俱乐部(Summer Reading Club),刷一下借书卡就可以参加这个活动了,暑期每天读点书,自己给自己打个勾,就有很多实物奖品、食品购物券、门票等赠送,大人小孩都可以参加。有些活动还送书。 图书馆的免费活动 门口的汽车中可以还书 图书馆正门 进门以后像进入童话王国 屋顶装饰 棍子表演 卡通人物 免费领矿泉水和各色面包的地方, 鳄鱼 长颈鹿 免费领各种零食 手工 间谍活动:找字母T,找单词,看谁是工作人员。家长监督完成任务后去领很多粘纸。 图书馆内景,看起来像外景一样 扔沙包,扔完三个奖励一个塑料尺 在储钱罐的小猪上画各种色彩,画完就可以带回家了 将羽毛纽扣等粘在纸上制作蝴蝶 图书馆一角 哥伦布都市图书馆的听故事活动。看到其宣传材料,自2008年以来,其预算已经削减了1100万美元,但其提供的各种免费活动和赠送给我们的免费图书仍让我们惊叹。 妇女、婴儿及儿童营养计划(WIC) 去年查了一下,美国农业部提供,单人月收入小于1670美元的孕妇或5岁以下小孩都可申请,三口之家的标准是月收入低于2823美元。每个月可以凭票在几个主要的超市领取牛奶、鸡蛋、水果、麦片、果汁、花生酱之类。只要居住在美国都可以申请,包括我们这种老外。据说如果是6个月左右的婴儿的话,每个月可以补助80-130美元。申请手续非常简便,当场就可以搞定。 WIC俗称奶票,另外还有另一个以居民为主称为饭票的补充营养支持计划(SNAP)。按去年标准,如果单人月毛收入小于1174美元且净收入小于903美元,三口之家月毛收入小于1984美元且净收入小于1526美元,即使有房有车,也有资格申请。 申请到WIC补助后,附带会有其他优惠。哥伦布科学馆,即科学与工业中心(COSI)。出示WIC证明,原价88美元的家庭年卡出25美元就行了。 书店 这里的书店也有很多暑期阅读计划,随便领张表,在上面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自我监督打打勾,每周可以兑换3美元购书券,也有的直接免费送书。 半价书店 的读书卡随便领,打几个勾每个人每周可以送三美元购书券,有很多书几次打折后一两美元一本,这样每周都可以从书店免费领书了。可能大家都很自律,书店也不检查大家的证件,,否则如果有人用假名在各个连锁店到处打勾的话…… 周六上午本来要带女儿去图书馆听故事,骑车从Goodale公园穿行时看到在搞活动,到处在送礼品。于是就改变主意,留在公园搜罗礼品。一个摊位在抽奖,在国内从来只能中到阳光普照奖,这次却中了个中间的奖项:一个大大的包。正好将各个礼品放进去。 下午去图书馆参加针对父母的免费培训,主要讲解如何给幼儿讲故事。小孩则有专人带了玩玩具和图书。很多书都做得都像玩具一样。培训结束,填个反馈表,每家赠送一个包,装了赠送的三本书和很多玩具。 无家可归者 Goodale公园每年一度的 Googdale neighbors picnic (2010.10),有很多帮助无家可归者的社团、志愿者,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物、娱乐、书籍以及过冬的衣被,给他们当场拍照片、打印照片。我们作为路过的客人,虽然不能领东西,但可以参加其中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为社会底层人士与社区之间建立了一个相互理解的桥梁。尤其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对无家可归者的精神生活也很关心。 自己装饰手提袋,大人也可以玩。 自己装饰围巾 圣诞老人发礼物,不需要无家可归,小孩都有一份。 警察也来和圣诞老人合影 黑人锣鼓队助兴。 隔壁的教堂在这里发放气球,可以自己充气做造型。 万圣节可以合法地乞讨 Grange Insurance Audubon Center第二届万圣节庆祝活动,要一美元,产出远大于投入。地方很大,有各种做手工,礼物、饼干随便拿,各种糖果、冰淇淋、爆米花、饼干随便吃,还可以自己烤糖。 看到了真正燃烧木材的壁炉。 门口是Scioto Audubon Metro Park,里面有免费的攀岩,可惜要自己带器材。 周六,学校国际事务办公室举办万圣节庆祝。人气很旺,除了各种游戏和手工,还可以用他们的衣服拍照。 周日,去GrandView讨糖。这里每家都坐在门口发糖,而且大部分是巧克力。连警察都开着警车在马路上开一段发一段糖。以一分多钟一家的速度讨了一个半小时,直到小孩撑不住为止满载而归。天黑了,有些家门口 Three Creeks公园免费摘南瓜 公园里的Smith农场每年秋季丰收狂欢活动,大家都可以免费参加,除了骑马、攀岩、射箭、做手工等免费活动外,地里的庄稼免费采摘,运了一大堆南瓜、玉米、萝卜回家。 麦秆堆成的迷宫。 攀岩 先每人挑个小南瓜 地里摘的大南瓜 剥玉米 吃甜甜圈的游戏 标本 摸毛皮 做手工 坐拖拉机 摘玉米,彩色的玉米带回家做装饰,米色的玉米则可以直接炒出爆米花。 到地里摘大南瓜 挖萝卜 射箭 GrandView图书馆 有很多新奇的书,这本每一页翻动时可以看到动画。有的在打球,有的在跳舞。原理很简单,成本也很低,但很有创意。就是右边贴上印了栅格的塑料纸,左边书页翻动时带动栅格下面的纸张抽动形成连续动画效果。 除了DVD、CD等可以借出以外,一些书和小说配有这种播放器,可以听书。 这个图书馆每周也有很多活动,今天去参加读书和跳舞,和女儿以前在国内上过的福贝贝早教班班差不多,但这里是免费的。 消耗性资源也是免费的,可以自己到书架上拿手工纸做手工。 图书馆的玩具和给小孩用的电脑
个人分类: 生活|2772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8: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