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垃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垃圾

相关日志

厨艺(15)----榴莲核当夜宵
kd652 2019-9-2 08:37
最近,关于垃圾的话题不少,一个是“垃圾分类”,小区志愿大妈在垃圾桶旁一站,虎视眈眈的盯着抛垃圾人,开口就问“你是什么垃圾?”,来人恼怒,按过去习惯一抛了之,转身离开,只听到背后一声“垃圾!”(有话好好说嘛) 又有关于回收垃圾的话题,从业人员兢兢业业整理垃圾: 精挑细捡分类垃圾: 向保护环境的人们致敬!(以上图片取自网络,有异议立刻删除) 正如有一句话‘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待利用资源“,比如,吃完榴莲剩下的果核,煮过以后,其果肉类似栗子,营养丰富,半夜饿了,吃几颗,是不错的夜宵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粗大垃圾
热度 1 zhgzhang 2019-7-8 19:19
大型垃圾,日语叫 粗大ゴミ ,如家具、家电、寝具、电脑什么的,不能随便拿出来放进垃圾箱,有专门的回收日,或者联系回收公司上门回收。 同样是在日本 , 有一种垃圾,再粗大,也不能被回收。 这种粗大 “ 垃圾”是什么呢? 日本人的家庭关系很微妙。丈夫叫“主人”。虽然这叫法有点盛气凌人,妻子也不是奴隶,妻子叫“主妇”,仍然可以主事。当然也可以认为是“煮妇”,因为结了婚,多数妻子就不上班了,在家相夫教子。白天“主人”上班,主妇除了接送孩子上学买菜做饭,剩下的时间比较自由,偶尔也会出现电视剧“昼颜”里描写的情况。 一旦“主人”退休,不上班了,白天家里突然多了一个人,而且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主妇就受不了了,主人就被当成了“粗大ごみ”,没地方搁没地方放的。有的主妇甚至拿了退休金就离婚,因为日本人退休金是按家庭交的,也是按家庭给的。主妇可拿一半退休金,如果不再婚,这个退休金可一直拿到去世。主妇一旦拿到退休金,主人的使命就已经完成,被当成粗大垃圾扔出门外时有耳闻。 今年春天去日本开会,想着在会上会碰到八树先生。八树先生是我在日本的第一个日本人老板。他很高很瘦,模样有点像高仓建。和我一样,他也是袋鼠国毕业的博士,他在的大学和我一个城市,所以他愿意让我做他的博士后,为我争取了STA奖学金。他英语很好,跟他交流没有障碍。项目做完的时候,他逢人就说,看,这是澳大利亚培养的博士,一个人完成了那么多工作!后来他给我介绍去日本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工作。回国后,有到日本访问的机会,我就去拜访他,在展会也能见到他。 遗憾的是,这次没看到他的身影,却遇意外地遇到了他以前的徒弟木间。木间竟然也五十七岁年纪!头发花白,背也有点驼了。 我问他八树先生的事,他反过来说,你不知道吗?他已经分开了。 分开,分开什么了? 看我疑惑的样子,他不得不改变日本人说话隐晦的做法,吐出两个字“离婚”。 我惊讶得嘴巴合不拢:竟然有这种事?八树先生也被当成了“粗大垃圾”被扫地出门? 木间肯定地点了点头。 那他去哪儿了呢? 回青森老家了。木间说。 啊? 回中国后的这些年,按照日 本人的习俗,我每年还要给几个日本人先生寄送年贺状,今年也不例外。日本友人也都会回赠年贺状。八树先生也给我寄了。我怎么就没注意他的寄卡地址呢? 开完会回到办公室,我急切地翻出今年八树先生给我的贺卡一看:寄卡的地址倒是没变,还是茨城县守谷町,就是他原来住的地方。可是仔细看,就看出毛病了:邮局的邮戳!邮戳虽然不甚清晰,仔细看还是能看出AOMORI几个罗马字。AOMORI就是日语青森的拼音!啊,他果然回青森老家了! 八树先生是两年前退休的。前年给我贺卡上,他还写道:我今年要退休了,我要一个人研究太赫兹,医疗诊断用的。没错,三年前在展会见到他时,他就跟我说过,他退休后要研究太赫兹波,用来诊断糖尿病,因为他的家族有这个病史。今年的贺卡上,他真的就没再提研究太赫兹波的事了。 回到青森,他还能继续他的太赫兹波研究吗?
个人分类: 日本友人纪事|11009 次阅读|3 个评论
文明的末梢、碎屑与崩解——读胡嘉明、张劼颖《废品生活——垃圾场的经济、社区与空间》
热度 1 tian2009 2019-7-7 10:01
【發表與香港《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17年8月號,總第一六二期。pp122﹣134. 發表時有刪節,這裡是原版。】 文明的末梢、碎屑與崩解 ——讀胡嘉明、張劼穎《廢品生活——垃圾場的經濟、社區與空間》 田松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 2009 年可以稱為中國的垃圾年。在這一年里,垃圾問題全面爆發,北京、南京、上海、廣州,圍繞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的選址和建設,各種群體性事件此起彼伏。在這一年,王久良推出了他的攝影展和同名紀錄片《垃圾圍城》,產生國際影響。從這一年開始,主流話語對垃圾問題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從無視到重視,從輕描淡寫到濃墨重彩。垃圾問題上了頭條,揮之不去。 與此同時,對垃圾問題的討論也逐漸從技術層面擴展到社會、文化、觀念等人文領域。2007年秋天,在我結束了伯克利的訪問回到北師大之後,不斷被毛達介紹認識來自歷史學、人類學,以及地理學領域關注垃圾問題的人文學者,雖然,總人數仍然非常之少。胡嘉明和張劼穎的研究我事先並不知曉,見到她們的著作,有意外之驚喜。 《廢品生活──垃圾場的經濟、社區與空間》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於2016年出版,這是一部社會學和人類學視角的著作,兩位作者描述了在北京六環外一個叫做冷水村的地方,一個以垃圾為核心,與城市若即若離的另一重社會生活。這重生活平常被“折疊”起來,不僅遠離金領白領,連藍領鐵領也很陌生。雖然,在高檔小區的院門外,人們常常會看到他們駐扎在一個地方收廢品,但是很少會關注他們。他們沒有話語權,發不出聲音,幾乎是透明的。 兩位作者的調查經歷也是很好的故事。張劼穎作為北大社會學碩士自2007年11月,胡嘉明作為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城鄉移民項目組成員于2008年底,先後來到冷水村調研,在那裡相識,并開始合作。“冷水村的廢品從業家庭共25戶,分佈聚居在五個大院和數個小院。”(xxiii)到2011年,有17戶家庭成為兩人穩定的調查對象,13戶家庭成為她們“相互信任、深入交流“的朋友。在此基礎上,張劼穎完成了碩士論文,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胡嘉明轉至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系任教。二人重聚中大,決定合寫此書,又于2012年、2013年前往冷水村回訪。此書雖然不厚,卻是從六年累積的田野筆記和錄音中萃取出來的,信息量龐大。(xxiii) 這本小書我陸陸續續讀了幾個月,此後又集中精力,從頭到尾完整地讀了一遍。心情沉重,五味雜陳。書中所描述的現象我并不完全陌生,也符合我以往對垃圾問題的判斷。但是,本書提供的大量細節,還是讓我感到震撼,讓我不由得思考這些細節之間的關聯,并把它們放到我現在關注的文明問題的框架之中。而為了闡釋這種關聯,我不得不尋找新的話語。 這篇文章其實並不是對《廢品生活》的評論,我只是把她們講過的故事重講一遍。 很可能,一座巍峨的大廈不是轟隆一聲被推倒了,而是噗嗤一聲,散了。 1. 食物鏈,垃圾與文明 我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關注垃圾問題,2000年我在納西地區進行田野調研的時候,特意調查每個村寨的垃圾現狀及垃圾觀念。当时,垃圾问题還是人文學者的盲點。直到現在,人們也普遍認為,垃圾問題不過是枝節問題,是個節約問題,無關大局。同時,人們本能地覺得,垃圾問題是技術問題,可以通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而得到解決;或者是管理問題,可以通過社會治理的完善而得到解決。 我的研究首先從物理學入手,把人、社區、城市、乃至人類文明整體視為熱力學系統,討論其中的物質與能量轉化。結論則讓我自己也感到意外:技術進步不能解決垃圾問題,反而會使垃圾問題更加嚴重。我可以相信某一種特別的技術對某一種特別的垃圾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技術的總體進步必然會使社會整體的垃圾問題更加複雜,更加嚴重。 垃圾問題的技術解決存在一個物理學的上限。一個麵包可以直接拿著吃,碎成渣可以捧著吃,因為物質不滅,能量守恆,這是熱力學第一定律。如果把麵包渣撒出去,渣渣當然還在,儘管,一粒一粒完全搜集起來,依然等於原來的麵包。但是,需要注意,一粒一粒地撿渣渣,需要付出更多能量。渣越碎,越分散,付出的能量越高。如果這個能量大於麵包所能提供給人的能量,這個麵包就是不可回收的了──得不償失。按照熱力學第一定律,物質和能量在轉化的過程中保持總量守恆,但是按照熱力學第二定律,即熵增加原理,這種轉化是有方向的──只能從低熵狀態轉化為高熵狀態,簡單地說,只能從可用的轉化為不可用的,從能用的轉化為不能用的。理論上,一個手機裡的各種金屬都在,可以一粒一粒地檢出來,但是,所付出的成本會遠遠大於收益。這就意味著,所謂“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只是一個幻覺。熱力學第二定律,為技術解決設定了不可突破的上限。 垃圾問題是內在于工業文明的。由於垃圾問題的不可解決,工業文明註定是不可持續的。 我把現代化的全球化和全球化的現代化比作一條食物鏈,它所運\行的前提和結果是:上游優先獲取下游的能源和資源,同時把垃圾送到下游去。上游和下游不是絕對的,在任何一個尺度,都存在著上游和下游。在全球範圍內,歐美、日本是上游;非洲、南美、中國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是下游;在中國範圍內,東部沿海是上游,西部是下游。一般而言,城市是上游,鄉村是下游;大都市的城市中心區是上游,城郊是下游。 按照這個食物鏈理論,作為下游的鄉村必然要為作為上游的城市輸送相對廉價的能源、資源和勞動力。同樣,大都市的垃圾一定會從城市中心區被送到近郊、遠郊、更遠的郊。垃圾圍城是這個食物鏈運\行的必然結果。 在《廢品生活》所描寫得冷水村,食物鏈中的兩個子鏈條鉸在一起。一方面,圍城的垃圾,成為一部分賴以為生的資源,這部分人來自位於下游的鄉村。另一方面,鄉村為城市輸送的廉價勞動力進入城市,其中一部分進入城市的末梢,以城市的垃圾為生。他們從一個下游,到了另一個下游。兩位作者細緻地描述了他們的生活。 馬大姐租了一個整院,房租一年6000元,房間住人,院子用來堆放廢品。一個大鐵門,旁邊掛著一個木牌,用油漆寫著“廢品收購站”。院子裡面,有堆積如山的塑料瓶子,還有各式廢品,堆得很高。一進她家,就可以看見各種小學生的獎狀,新新舊舊的,貼滿墻面,而地面上一塵不染,床單乾淨平整。整個房間十分敞亮,整潔得讓來客有點兒手足無措,不知道坐哪兒,也不好意思隨便亂坐。實際上,要進她家並不十分容易。他們夫婦戒備心很強,很封閉,不輕易相信任何人。 (14) 如果說人往高處走,那麼在這些人看來,即使都市末梢的冷水村,在食物鏈上的位置,也比他們的故鄉要高一些。 2. 背景的对象化:“非”的生存 要描述冷水村的生活,首先遇到的,我想是語言問題:對於這個長期被折疊的人群,沒有現成的概念來指稱、界定、描述他們,研究者只能不斷地發明新的詞語。 胡嘉明和張劼穎用“非正式經濟”一詞界定這個特殊群體在社會經濟中的角色。“非”這個概念,意味深長。 一幅畫中,有對象有背景。對象是能夠明確辨識的,有名字的,容易描述的。而背景通常是被人忽視的。在攝影家的變焦鏡頭中,背景常常被虛化了,變成一團朦朧的色調。只有在經過精心設計的鑲嵌畫中,比如埃舍爾(M. C. Escher)的一些作品,對象與對象互為背景,把所有的對象都去掉之後,畫面才會是空的。在正常情況下,在對象去掉之後,剩下的背景,都是凌亂的,無法識別的,難以描述的,甚至沒有現成的名詞可以指稱。如果把對象視為集合,則對象去掉之後的背景,是“非集”。 “非集”是依附於“集”而存在的。 《廢品生活》所描述的正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非集。在社會這幅風俗畫中,這些人原本是作為背景存在的。因為是背景,所以是 有哪種東西造出來就是垃圾,但是所有的東西都可能成為垃圾。所以“垃圾”這個詞,其實是一個非集,指那些不是東西的東西。 以垃圾為生的人,是非正式的人;這種生計,是非正式經濟。都是難以描述,難以名狀的。書中專門有一小節講“非正式經濟與垃圾所建構的曖昧身份”(45﹣47)。 我們認為,本書中所呈現的拾荒者和收廢品人的身份是曖昧的、矛盾的、難以界定的。而正是這種身份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構成了他們在城市生存和取得收入的基礎,另一方面也遮蔽了他們被剝削和雙重歧視的處境。 (46) 書中寫到,“收廢品者”來自農村,但是與作為工廠工人或者建築工人的典型的“農民工”不同。他們“兼具自我僱用者和工人的雙重特性”(46)他們像是“小老闆”,可以對自己的“生意”做主,工作時間和工作節奏都可以自己安排。同時,他們又是從事收集、分揀、分類、運\輸等高強度勞動的“工人”。(46) 與其說王大哥是拾荒者,不如說他更像一種低端的“企業家”──每一分錢都是依靠毅力(每天在外奔波)、意志(透過網絡、熟人,自己努力尋找廢品),精打細算成本和賣價,還有自己的勞動力,對臟臭的忍耐,一分一毛的累計(積)起來,經營一個可以養活一家人的廢品買賣生意。當然,他沒有任何的保障、社保、假期、福利。 (26) “與其說是,不如更像……”從字裡行間可以體會到,作者無法用現成的單一詞語來描述王大哥,只能從現有詞語中進行多項選擇,用多個詞語加以描述。 3. 末梢與分形結構 分形是一個後現代科學的術語。分形幾何的發明人曼德勃羅說,分形幾何是大自然的幾何學。我們熟悉的歐式幾何描述的是理念的世界,理想的點、線、面,圓和球,都是現實中不存在的。在面對現實中的云、樹、海浪時,歐與非歐幾何都無能為力。分形的第一大特點是自相似。一棵樹是分形結構,樹幹、樹杈、樹枝,不斷細分下去,任何一個局部的結構,都與整棵樹相似。乾旱土地上的裂紋也是分形結構,任何一個局部的裂紋放大,都與整體相似。人體中的血管、肺葉,都是分形結構。數學的(理想中的)分形結構的第二大特點是,永遠可以細分下去。無論一個多麼微小的局部,把它放大,就能看到更微小的局部。 图 1 一株具有分形結構的草。從中大致可以看出局部與整體的自相似結構,也能預期到,每一個局部都會繼續生長,繼續細分。田松摄影。 把分形這個概念適度拓展,也可以描述社會現象。比如以往討論科學與社會的關係,默認的前提是,科學與社會之間存在明晰的界面,可以把兩者截然分開。但是劉華傑教授認為,科學與社會之間的界面是分形結構 ,這意味著,科學與社會全面纏繞在一起,在任何一個尺度上,都無法把科學與社會截然分開。 如此,前述上游與下游的關係也是分形結構:在任何一個小的區域,都存在上游與下游。同樣,社會組織也是分形結構:在社會的末梢處,會自發地形成微小的結構,并發揮功能。 冷水村位于工业文明的下游,這裡是宏大社會組織的末梢;也是物質轉化鏈條的末梢。《廢品生活》把這個末梢放大了,調整焦距,把原本的背景變成了對象。 收廢品人是聚群而居共同的勞作、生活──垃圾被運\回大院處理和存放,吃、喝、拉、煮也在大院裡完成的模式很普遍。在冷水村,這樣的大院有五個。外來打工人口守望相助,老鄉們共同居住,形成大院;大院對於外界封閉,內部互動密切;大院同時是居住場所,也是生產勞動和交易空間。 (47) 胡嘉明和張劼穎兩位姑娘進入到這個封閉的空間,看到了內部的結構。 廢品場有一個獨特的現象,我們稱之為“組裝家庭”。……在他們共同生活的群落中,常有這樣的情況:不同的小家庭組合起來,合夥吃飯、娛樂;老中青三代不是一家人,卻坐在一起吃晚飯、烤火,共度一天不多的閒暇時光;還會相互提供各種生活、家務上的幫助,尤其是帶孩子。……組裝家庭為社群的成員提供著情感的慰藉,也提供著生活的便利和支持。……對於其中的某些居民來說,這裡就像是他們的家園,甚至像老家一樣。(50) 在書中,冷水村這個社會的末梢呈現出豐富細緻的社會結構。比如,同樣是依靠廢品為生,有人拾荒,免費;有人“包樓”,付費。四川人與河南人有不同的風格。五個大雜院也各有不同。人們通常可能會覺得,收垃圾是件簡單的事兒。但是書中指出,收垃圾是一個複雜勞動。除了要付出體力,還要迅速判斷廢物的價值,決定收不收,用多少錢收;要知道哪些東西去哪兒賣,還要記住隨時波動的價格。不然,會賺不夠錢,甚至虧本。 冷水村自身還直接體現了上下游關係的分形結構。作為北京的下游,冷水村內部有著複雜的結構。村裡有一個國營企業,是一家附設了民用和軍用產品車間的國有研究所。這曾是村裡的最上游。村裡大多農民工都曾在所里打工。所里有一些“正式”工人,享受社會主義福利,包括住房──這個國企的家屬院,當然也是上游的一部分(105)。下游是大片的平民平房,除了留守農民外,都出租給外來人,全村“八成的居民是每天往返北京城裡工作的農民工”。(102)下下游是本書的主角,幾個超過一千平米的大院子,成為“廢品生活”發生的場所。(103)讓村民意外的是,2009年,部分農地被征,建起來一群豪華別墅。一下子躍居冷水村最上游:人造歐式風景,五星級會所,與平民平房只有一渠之隔。(106﹣107) 城鄉交合區最獨特的是它進一步集合和壓縮這些“斷裂”的空間,把不同的時代、文明和發展進程,壓縮在一個很小的區域裡。在這裡,農民工平房還沒有抽水馬桶,富人別墅可能已經是智能家居。這裡有些工廠以最原始的勞動密集模式運\作,一方面有廠子卻以科技機械營運\。在單位的家屬院一邊,可能是新蓋的豪宅,另一邊可能還是老農民的四合院。這種種斷裂的社會關係、勞動模式和發展水平,卻在同一個空間裡互相對立、並存。 (109) 這段描述中的發展主義我并不認同,不過,其中清楚地表現了社會末梢的分形結構。 4. ANT,圍繞垃圾建構起來的生活 序言中提到了卡龍(Michel Callon)和拉圖爾(Bruno Latour)的行動者網絡理論( Actor Network Theory, ANT),這倒是應了我專業。拉圖爾是科學知識社會學(SSK)後期的重要人物,他和卡龍的ANT理論影響頗大。這個理論的核心概念是Actor,翻譯成行動者,並不十分妥帖。當然,兩種語言不可能存在完美的對應,翻譯總是包含著偏差和誤讀。英文actor最常見的意思是演員,而且是男演員。一个actor,在一個事件中,不是完全被動的,而是有行動能力的,是能夠對事件進程發揮作用的。在ANT理論中,actor不僅包括人,還包括非人類動物,以及環境、物體。ANT理論影響大,爭議也大,同時也多誤解和誤讀。即使是專業同行,也不能例外。為了寫作此文,我專門找出卡龍的早期文本。 通常認為,ANT最有啟發性的部分在於,把非人動物以及環境、物體與人相提並論,視為有行動能力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客體。在我們通常的觀念里,只有人是事件進程中的核心。所以以往的社會學家更著重討論生產、分配;平等、壓迫;階級、階層……各種相對穩定的角色。不過,這樣的理論並非絕無僅有。 比如傳媒學者麥克盧漢的名言:“媒介就是信息”。一盞電燈掛在房子中間,不說話,卻讓人的生活圍繞它重新建構。人造光源使人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按照固定的時間上下班。 具體到《廢品生活》中的世界,垃圾不僅不是被動的物品,反而是處於最核心的角色。正是垃圾,使得這25戶人家從不同的地方來到冷水村,構建了以垃圾為核心的生活。在書中,常常可以看到ANT理論的影子。 垃圾在我們的研究中,就是這樣一種具有建構性能力的“能動之物”(actant)。垃圾被城市空間排除,城市空間保持了其現代化、衛生、潔淨的特徵,以及其作為生產和消費場所的身份。垃圾被運\輸到城市的邊緣──城鄉交合區,又建構了新的空間和社會關係。 (47) 書中描述了新的社會關係建構的過程。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重構。在早期來到北京從事廢品收購、垃圾回收的人中,一部分人掌握了這個複雜勞動,積累了經驗,事業做大,於是把老家的親戚朋友帶出來,就出現了一個小社會。人越聚越多,這個小社會的細節越來越豐富。 為了工作方便,節約成本,拾荒者的生活空間和工作空間是合二為一的。他們需要每天長時間和垃圾打交道,生活也會圍繞垃圾來安排,例如和垃圾相處,就決定了他們甚麼時候以及如何吃飯、清潔、休息,穿著甚麼樣的衣物,以及使用甚麼樣的生活用品。如此,生活、工作和垃圾融為一體,就形成了聚群而居、在這個空間中又工作又生活的獨特形態。聚居的群落,也結成了相互交織的緊密的關係網絡。 (48) 一個以垃圾為核心的社會就這樣生成了。這個社會是有活力的,具有自組織能力,也能夠生長出更多的細節。比如,會有為他們服務的小吃店、雜貨店(同樣非正式,沒有執照),以及黑車。 5. 隨時崩塌的生活 精讀卡龍的文本,我發現,ANT的高妙之處還不止於此。 通常人們認為,存在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外部客觀世界,這個客觀的世界存在一個同樣客觀的規律,仿佛冥冥之中存在一塊刻著真理銘文的石碑,科學家只是石碑的發現者,他們的任務無非是用拂塵和抹布把石碑上的泥土擦去,讓預先刻就的銘文呈現出來。這種意象的真理銘文,只能是上帝刻上去的。不過,按照SSK的觀點,科學家只是科學知識的生產者,他們手裡拿著的不僅是拂塵和抹布,還有錘子和鑿子,上面的銘文是他們刻上去的。 也就是說,並沒有一個預先存在的確定的知識。 ANT 把這個邏輯推廣到社會關係上。功能主義社會學把社會視為由一些相對穩定的角色(roles)構成的實體,角色之間有相對穩定的關係。社會學家的任務是把已經存在的關係發現出來,闡釋出來。ANT討論的是actor,按照SSK的邏輯,無論是actor還是他們的關係,都不是預先存在的,更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相互的交往中生成的,並且處於變化之中。 《廢品生活》中所描寫的各種人物,他們與垃圾的關係,也都不是固定的,確定的,是在變化之中的。 不少廢品從業者都有過這樣的遷居史:本來住在二環,後來遷到三環、四環、五環、六環的頤和園附近,最後落腳在六環外的冷水。我最初以為他們是農民工,對北京市毫不熟悉,慢慢發現他們才是老北京,見證北京的發展軌跡的同時,不斷被邊緣化、農村化,每一次城市化的擴張,都把他們擠向外圍。 (104) 他們的生活在變化,他們與垃圾的關係在變化,他們與城市的關係也在變化。於是這本書所描寫的,只能是在變化的過程中的一個片段,既不是起點,也不是终点。 有的家庭已經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們熟悉這個城市,但是這個城市從來不屬於他們。儘管,每個家庭都是actor(或actant),有一定的主動權,有一定的行動力。不過,他們的主動權和行動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他們在冷水村的住處,隨時可能被征用,被推倒。他們只能被動地應對這類變化,遷往更遠的地方。 這種“被”的生活,“非”的生活,使他們無法制定長遠的規劃。 ……這些在城市邊緣討生活的人,是多麼容易改變主意。他們多面習慣於沒有計劃,或者隨時改變計劃,不管是長遠的還是近期的。……很多時候,他告訴你一個日期或者一個計劃,但後來你發現他並沒有真的那麼做。不需要問,每個人的計劃都在變動當中。沒有人能肯定未來的打算。 (58) ANT 深刻的地方還在於,那些試圖“揭示”、闡釋、闡發這些關係的學者,也是一個actor。在這個意義上,《廢品生活》所描述的,其實是兩位作者觀察到的現象。而她們的觀察,參與到了她們所觀察到的現象之中。在長時間的調查、訪談中,她們本人,也成了冷水村的“非正式”成員,她們出的主意也會受到重視,對被調查者的生活產生影響。(62) 6. 物質和能量轉化鏈條的末梢 印象派大師高更有一幅畫,題為“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當我們對都市中的一切物品,不斷追問這個問題,就會發現,都市中的一切,歸根結底,都來自於森林、礦藏和天然水體(低熵狀態的物質和能量);在被廢棄之後,又成為各種形態的垃圾(高熵狀態的物質和能量)。工業文明如同一個熱機,把大自然轉化成垃圾場,熱機的功率越大,技術越發達,轉化垃圾的能力越強。從大自然到垃圾場是一個“能物流”。人類社會,作為一個熱力學系統,依賴著這個能物流。任何人要在城市里生存,都要從這個能物流中截取一部分。顯然,在物質和能量轉化鏈條的上游,能物流如大河一般,密度高,流速快;到了下游,到了末梢,就變成娟娟細流,獲取同等能量和物質需要耗費更多的成本。 能物流的前端必然進入社會建制化的管道,被優先分配,這就是“正式經濟”。剩下的部分,就是“非集”了。“非正式經濟”只能從建制化管道的縫隙中截取漏出來的能物流。廢品和垃圾原本是能物轉化鏈條的末梢,是被拋棄的部分,而廢品回收則要對這個末梢再次分割,提取價值。 書中引用了Joshua Goldstein的研究,在計劃經濟時期,垃圾回收曾經是正式經濟的一部分。1950年代,大約有7000名從事垃圾回收的個體組建為一個叫“北京市廢品回收公司”的國營單位(xv),後來改名為“北京物資回收公司”。2000年后,這家公司“逐漸把原本駐紮社區的回收站,變成地產開發點和出租車公司項目,原來全市兩千多個回收站降為後來的幾個,也順理成章地把單位的老員工分配到新的業務上”(xvi)。國營回收單位一方面壟斷著重型金屬的工業回收,一方面開發新業務。“薪水福利好的國企工人,不願意也不需要在全市迅速增長的小區生產的垃圾堆里尋找、分揀、跨城運\送可回收物品。這種勞動力成本和投入都超高的工序,在這二三十年由十幾萬農民工一力承擔。”(vii)有意思的是,北京物質回收公司也曾嘗試吸納農民工為其工作,“給他們穩定工資、制服、規定工作時間等等,但是這種嘗試大都以失敗收場,收廢品人根本不願被收編到體制裏。”(xvii)這種收編的努力一直持續到今天。不過,顯然,在廢品回收這個領域是明顯的國退民進。 兩位作者在一個腳註中說,“非正式經濟”是“指政府和正規資本都不介入的經濟領域”(11)。“政府不介入是因為它不屬於認為應該提供的服務,而政府要管理這些活動又成本太高;正規資本不介入是因為利潤太低,由於無法集約生產,成本太高。”(11)其實在我看來,政府不介入與資本不介入的原因是一樣的:麵包渣太碎了。 雖然,麵包屑對於人來說,已經過於零散,撿拾成本太高,但是對於螞蟻來說,還可以看做是富礦。“蟻民”依靠能物流的末梢生活,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放棄更多的權利。 如前所述,熵增加是不可逆的。從本已高熵狀態的廢品和垃圾中,析出部分低熵物質,必然會導致周邊環境更大的熵增。從宏觀上看,這項活動一定是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空氣污染、水污染都在所難免。對他們自身而言,難免要付出自身和下一代的健康。 拾荒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確實令初來者難以忍受。地面無處下腳,下雨會把整個院子變成坑窪的泥沼,而僅僅是垃圾裡面流出來的膿液,也會讓地面濕滑不堪。當然,進入這個空間,最受到衝擊的首先是嗅覺。撲鼻而來的那種垃圾特有的酸臭氣息,衝進口鼻,強烈的味道令人窒息作嘔。在這樣的空間待得久一點,會令人頭暈。 (45) 就這樣,非正式的人,從事非正式的經濟,過著非正式的人生。 而即使這樣的生活,也能吸引他們離開家鄉,可以推想,鄉村的退化該是何等嚴重。 7. 自由,尊嚴與夢想 不久前,在一個鄉建活動中遇到歌手孫恆,他為大家唱歌,他說,當富士康十三跳之後,他再也坐不下去了,他要為他們寫一支歌。人不是機器,每個人都有尊嚴。 胡嘉明和張劼穎在調查中發現,冷水村很多人剛來北京時,都曾在國有研究所裡打工。但是一兩年后,紛紛跳槽。國企雖然位于冷水村食物鏈的上游,但是真正享受這個上游的是國企里的有編制的正式人員。而他們,作為“非”的合同工,只是這個上游中的下游。這時,對於他們來說,村里的廢品回收行業,反而成了下游中的上游。“ 收廢品正是一個需要一定市場資料和勞動技能,又能獲取高工資的行業。”(106) 顯出上下游分形結構的複雜性。 更有意思的是,差不多所有放棄當工人的,都跟我們說希望更自由一些。(106) 在這本書里,“自由”是一個關鍵詞,在不同的地方反復出現。 事實上,這一點令人驚訝──這個大院幾乎所有的拾荒者,都喜歡說自己“自由”。“自由”在這裡是如此高頻出現的詞語,令我們不得不重新理解,自由對他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自由和垃圾,又有著怎樣的關係。(86) 在程大叔的故事中(85﹣94),兩位作者寫到,程大叔很少真的不出門工作,每天長時間在外面奔波,沒有節假日,嚴寒酷暑、颳風下雨也是每日照舊,“自由度”並不大。不過,相比于在工廠打工,兩位作者總結到:這種自由首先是“給自己打工”所帶來的安全感,不用擔心隨時會被辭退,會被拖欠工資,只要勞動就有收入,並且可以迅速變現;另一方面,這種自由來自那種自己做決定、自己安排時間的“當家做主”之感。(87) 在這裡可以看到,自由與尊嚴是聯繫在一起的。在工廠打工,處於工廠食物鏈的底端,地位卑微,長期被忽視、被冷漠、被剝奪,要忍受與“正式工”同工不同酬的屈辱,大多數人沒有升遷的渠道,更何況工資並不算高。雖然收垃圾也會頻繁遭到白眼、鄙視、屈辱,但是,它們並非來自同事與上級,心裡感受大為不同。 作垃圾生意十幾年,程大叔算得上是個行家了。任何你想得到想不到的東西,他都會告訴你用途和銷路。舊球鞋的底會拆下來,賣到橡膠加工廠;舊衣服可以用來做被子的填充物──當然,這被子並不是給人蓋的,而是大棚裡蓋蔬菜用的;完全沒有腐敗的食物,還可以賣到養豬場餵豬。 (88) 從這番描述里,可以感受到,程大叔熟悉自己的工作,也從這個工作中獲得了尊嚴。他是專家,是他在掌控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被工作所掌控。 與尊嚴相關的,還有生存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夢想。 故事的主人公也不認為“廢品生活”是一個正常的生活,他們很多人都有一個理想中的故鄉。他們把北京的生活當做臨時的生活,他們忍受這種生活,是為了回到故鄉。很多人拼命賺錢,在家鄉建一個大房子。王大哥甚至在家鄉縣城的高檔小區裡買了一個電梯房。(29﹣30)。他們把家鄉的房子裝修得極為現代,家具家電,廚衛設施,一應俱全。而在北京則是各種應付。與廢品和垃圾生活在一起,也的確難以講究太多。但是實際上,家鄉的那個大房子好房子,他們往往只能在春節時才能享用。北京的“臨時的”房子,卻是他們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王大哥的電梯房他更多地是在視頻中享受(29),程大叔家裡的新房子空無一人,還要付錢請鄰居幫忙看家(93)。 他們長期“臨時地”生活在北京,但是他們生存的意義要在很少回去的家鄉里獲得,恰如米蘭.昆德拉小說的名字:生活在別處。 然而,家鄉,他們實際上已經回不去了。 8. 無處可退:鄉村的風化與崩解 春節後一次飯局,劉成紀教授說起回老家,說等村裡的老人都走了,老家就回不去了。我說,主要是因為沒有祠堂了。 中國自古皇權不下縣,縣以下鄉紳自治。鄉紳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是地方社會的組織者。在鄉紳階層整體消失之後,鄉間失去了傳統的自組織力量,也失去使自己得以作為自己的文化力量。在全球化的狂風之中,傳統鄉村迅速風化,崩解。 1980 年代之後,中國全面走向市場經濟,而農民的市場經濟地位一直是不清楚的。人民公社解體,土地重新分給農民,但農民並不擁土地的所有權,只擁有幾十年的使用權。農民仍然不能為自己生產的糧食定價。農民在土地上勞動一年的收入,還不如進城打工一個月。義務教育普及,新一代農民接受更多的教育,有更多的能力去城裡打工。而城市膨脹,也需要農民進城從事下游的工作。他們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價格低廉的工資甚至還要拖欠、抵賴。 從單一單向的工業文明的發展主義看來,傳統的文化都是落後的、陳舊的、迷信的,沒有價值的,應該丟棄的。1950年代之後,在全國一統的制度化教育中,預設了發展主義、進步主義、科學主義的價值觀,多樣性的文化失去了傳承的正規渠道。相反,農民的孩子受到的學校教育越多,學得越好,越看不起自己的傳統。我把這稱為“傳統地區的教育學悖論”。城市代表進步,鄉村代表落後。使得農民在自己的家鄉失去了意義 。鄉里小學的好學生,被認為應該去縣里讀中學;縣里中學的好學生,該去省城、北上廣讀大學;當然,大學生又把出國當做下一個目標。 新一代農民對於土地越來越疏遠,越來越沒有感情,越來越不會做農活。尤其是那些讀了高中的學生,在人生成形的青春時代,沒有用來向父輩學習在土地上耕作,而是用在學校──學習那些首先用來備考大學的知識上,一旦考不上大學,就成了徹底的邊緣人。沒有能力也不甘心回到農田,只好成為城市里飄蕩著的邊緣人。 歌手孫恆在農村長大,上過大學,做過音樂教師,做過流浪歌手,後來創辦了北京工友之家,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意義。任職北京工友之家的呂途博士寫了兩本關於農民工的著作:《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和《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他們拒絕使用農民工這個詞,認為其中包含歧視,也不準確。他們認為,這個詞在1980年代用來描述那些在農閒時進城打工的農民還算恰當,而現在這些人從來沒有從事過農業,甚至就在城裡出生,所以他們發明了一個新詞:“新工人”! 既不同於曾經作為統治階級的國企工人,也不是農民。有時,他們也採用打工者,工友來代替。 新工人這個概念似乎還不能包括《廢品生活》故事中的主角,但他們的境遇是相似的。都是第一代離開農村,在城市的邊緣生活,差別只在一者服務于“正式經濟”,一者服務于“非正式經濟”。相對於城市“主流社會”而言,他們有更多的共性。就如呂途和北京工友之家所總結的,城市是“待不下的城市”,家鄉是“回不去的農村”,只好“迷失在城鄉之間”。胡嘉明和張劼穎也提出了類似的問題。 他們的下一代,更加難以回去。他們所能做出的最大的努力是,讓下一代上學,讀書,離開“廢品生活”。比如馬大姐,堅決不讓兒子碰垃圾,一下也不能碰(18)。不過還有很多人的後代,轉了一圈,又回到冷水村,與垃圾為伴。 其實可以說,小玲是在這個院子長大的,這裡的人都是她的四川老鄉或者親戚,雖然中間回老家上學,但是放假又會回到北京和父母一起。可以說,她不像一般的農民工“京漂”。反過來,她本來就是在北京長大,北京有太多她的成長記憶。她後來回四川上學、結婚、生小孩,然後又回到北京“老家”,跟一直留京的四川親戚鄰居“重逢”。 (69) 回不去的原因是雙向的。一來,他們的關係、人脈、圍繞垃圾建構起來的生存技能,在家鄉完全沒有用武之地(72);二來,家鄉已經被風化了。 在文化上,鄉村已經普遍地喪失了自組織能力,不再能為她的子孫提供生活的價值和意義。生態上,經過了三十年的工業化農業,農田已經變成了污染源。環境上,作為工業文明食物鏈的下游,鄉村成為工業文明廢棄物的終端。在他們建在家鄉的大房子外面,隨處可見的很可能是農藥瓶子、化肥袋子,不知來處的建築垃圾,乃至於工業廢棄物。 這種現象是詭異的。他們在都市里過著“廢品生活”,努力減少著都市里的垃圾,而在他們夢想中的家鄉,在他們寄託價值和尊嚴的大房子外面,是另一個垃圾的世界。 她昂著頭,高跟鞋踩過垃圾場,就像是冷水村這個多元社會的絕妙 詳細論述參見田松,《有限地球時代的懷疑論──未來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嗎》,科學出版社,2007年。 詳細論述參見:田松,垃圾,《今天》雜誌,2011年春季號,pp284-306 劉華傑,相對主義與理解SSK的一種分形模型,北京:科學與社會,2015年第四期,pp43-61. 參見田松,何以知其然也──上帝視角與相對主義,《科學與社會》,2015年第四期,pp62﹣69 田松,在自己的家鄉失去意義,《稻香園隨筆》,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52頁。 呂途,《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法律出版社,2013年,第002頁。
个人分类: 工业文明批判|681 次阅读|4 个评论
外卖真好 垃圾要少
sqzhang 2019-5-29 10:29
午饭期间最忙的大概是外卖小哥了。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把各种美味送到我们手中。 尽管只是临时起意,但半个小时后,一顿像模像样的午餐会就在办公室开始了。 饭吃的挺高兴。有了外卖,真好。 饭后,必不可少的是处理餐后垃圾。 垃圾的种类真不少,剩菜剩饭,包装纸盒,陶瓷、玻璃、金属制品,最多的还是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油乎乎的,脏兮兮的,清洗是不可能的,丢进垃圾桶是唯一选择。可做个分类也真不容易。 不仅回收利用困难,最头疼的恐怕是塑料垃圾,如果随意丢弃,大概需要几个世纪才能彻底降解。 全中国每年的外卖垃圾大概在200万吨以上。 如此下去,全中国岂不会被垃圾淹没? 怎么办呢? 提个倡议: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2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垃圾分类
kd652 2019-5-25 14:5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08898-1181062.html
个人分类: 厨艺|1 次阅读|0 个评论
毒气熏天
lixiong45 2019-2-2 11:50
马上过年了,姐姐老早就起来收拾院子和小屋,收获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垃圾,各种塑料、废纸和枯枝。然后一把火烧起来,燃烧不充分,全是一股浓烟,伴着浓烈的气味,熏得我只能躲得远远的。 我说,还是尽量别燃烧垃圾,这些看得见闻得着的物质基本都是有毒物。政府建造垃圾堆放点就是为了减少乱扔垃圾和焚烧垃圾。 而后,我看了下不远处的垃圾堆放屋,却发现里面也正冒着烟,顿时感觉脸上热热的! 常说农村空气质量好,然这些年村里中年人早逝情况不少见,多是癌症或脑溢血,大概和这不时弥漫在自家房前屋后的毒气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个人分类: 生态环境|15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如世界上没有细菌会是什么样子?
jiangjiping 2018-6-28 09:26
假如世界上没有细菌会是什么样子? 蒋继平 2018年6月28日 细菌是一种微生物, 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一种生物。 细菌可以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粗略地分为三类:1. 寄生细菌, 2. 腐生细菌, 3. 兼性细菌。 第一类细菌靠侵染活体组织, 在活体组织内获得自身需要的营养。 第二类细菌的适应能力很强, 可以在腐烂的有机质上生存, 不一定需要依靠活体组织生存。第三类鉴于第一和第二类之间, 也就说第三类即可侵染活体组织, 也可在腐烂的有机体上生存。 不过第三类细菌的侵染力较弱, 不如第一类细菌的致病力强。 由上可见, 一些细菌可以通过侵染其他生物而给其他生活带来疾病。 由细菌引发的常见人类疾病有: 1. 肺结核,2. 肺炎, 3. 阴道炎, 4.皮肤脓包,5,脑膜炎, 6, 肠胃炎, 7. 破伤风, 8. 梅毒, 9. 麻风病, 10. 伤寒, 11. 白喉, 12, 其他。 不过, 大多数细菌是无害的, 有的甚至是有益的。比如说, 大肠杆菌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属于有益的细菌, 是帮助人们消化的一种肠道共生菌。 大多数细菌的主要功能将有机质分解成更小的单位。所以, 在自然界中, 大多数细菌是免费的有机垃圾清洁工, 它们把大量的有机垃圾降解为无机物或者更微小的有机物。 要是没有细菌的辛勤劳动,地球上各种生物的残留物将很难得到及时的降解。所以, 这个世界可能会变得动物的尸体遍野,植物的枯枝残叶厚厚地覆盖着整个地表的可怕景象。 总之, 这个世界如果没有细菌的话,地球的环境面貌一定与现在的地球大相迳庭, 尸体遍野, 枯枝败叶厚厚地覆盖着地面, 人们可能无法正常地在田野耕作。所以, 虽然细菌群体中的一小部分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麻烦, 但是大部分细菌为了地球的干净整洁在忘我地工作, 不收一分钱的报酬。 因此, 人类应该尽力保护它们, 而不是滥杀它们。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8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岂能容忍垃圾登峰造极?
热度 1 zhpd55 2018-6-20 22:30
岂能容忍垃圾登峰造极? 诸平 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是我国户外运动的缘起,也是户外玩家的终极梦想。 2016 年,距离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已经过去 63 年,这座代表人类极限户外探索精神的圣山,截止 2016 年已经有逾 4500 人登顶。事实上,在这浩浩荡荡的攀登大军中,绝大多数并非艰苦卓绝的登山家,而是通过商业服务实现登山梦的登山客户。商业性开发珠峰已然成为尼泊尔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东西方探险公司和开启特种登山服务的旅行社纷至沓来,攀登珠峰的市场逐渐打开。“千万(署名)”已经在 2016 年就曾经写过“ 世界屋脊下的大蛋糕:攀登珠峰是怎样一门生意? ”在《体育产业生态圈》网站发表。文章指出,珠峰市场也已呈现竞争态势。截至生态圈发稿前,圣山探险、鼎丰探险、高山沸腾、尼泊尔亚洲探险、十四座俱乐部、巅峰探游等登山探险公司,均已发布了各自的 2017 年珠峰攀登计划。其中,圣山探险公司组建的西藏雅拉香波登山队依然选择传统北坡路线,费用达到 35 万元人民币 / 人,较 20016 年增长了 2 万元 / 人。商业登山可以帮助普通人实现梦想,也将珠峰打造为世界之巅的大蛋糕,“珠峰光环”吸引越来越多的“贵宾”降临,为这个市场添金加料。而据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王勇峰介绍,每年五一前后,中国侧和尼泊尔侧约有将近八九百人在同时攀登珠峰。尼泊尔登山协会会长 Ang Tshering 表示,珠峰上攀登者的垃圾和排泄物堆积数年,难以处理。这是一个日趋严重的人为污染问题,不得不引起关注。对此,尼泊尔政府出台了相应措施,从 2014 年开始,尼泊尔要求登山者必须从山上带下来 8 kg 垃圾,违规者将被没收保证金——登山队出发前需缴纳 4000 美元押金。 4 年来究竟效果如何?我们看看 Paavan Mathema 和 Annabel Symington 在 2018 年 6 月 17 日通过物理学家组织网( Phys.org )提供的最新信息,珠峰已经成为最高的垃圾堆( Mount Everest, the high-altitude rubbish dump )。 图 1 是废弃的攀爬设备和垃圾散布在珠穆朗玛峰的 4 号营地,几十年的商业登山活动留下了一堆废弃的垃圾。 Fig. 1. Discarded climbing equipment and rubbish scattered around Camp 4 of Mount Everest, where decades of commercial mountaineering have left a trail of discarded waste 几十年的商业登山运动已经把珠穆朗玛峰变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场,因为越来越多的大开销的攀岩者很少注意他们留下的丑陋的足迹。荧光帐篷,废弃的攀爬设备,空煤气罐,甚至是人的排泄物,都是在攀登 8848 米( 29,029 英尺)的顶峰上的路旁。 曾 18 次登顶珠峰的 Pemba Dorje Sherpa 对法新社说,“这太恶心了,太碍眼了,这座山承载着大量的废物。”随着登山者数量的增加, 2018 年至少有 600 人攀登世界最高峰,环境污染问题会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一些多年被冰雪覆盖的垃圾,也逐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自埃德蒙·希拉里( Edmund Hillary )和丹增·诺盖( Tenzing Norgay )在 65 年前首次成功登顶以来,山上堆积的垃圾逐渐显露出来。 为了保护珠峰环境,已经做了一些努力。如五年前,尼泊尔对每个登山队要求提供 4000 美元的垃圾押金,如果每个登山者至少需要带回 8 kg (或 18 lb )的垃圾,会将 4000 美元押金退还,否则没收。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国西藏一侧,也同样收取垃圾押金,如果登山者带回的垃圾数量不足,则会将被处以每公斤 100 美元的罚款。根据萨加玛塔污染控制委员会( the Sagarmatha Pollution Control Committee , SPCC )的数据,在 2017 年,尼泊尔的登山者减少了近 25 吨的垃圾和 15 吨的人类废弃物 —— 相当于三辆双层巴士。 图 2 是登山者在到达了 8848 m (或者 29029 ft )的顶峰后,丢弃的荧光帐篷、废弃的攀爬设备、空煤气罐,甚至人的粪便等。 Fig. 2 Fluorescent tents, discarded climbing equipment, empty gas canisters and even human excrement litter the well-trodden route to the summit of the 8,848-metre (29,029 foot) peak SPCC 表示,这个季节甚至有更多垃圾被拉下,但这只是每年倾倒垃圾的一小部分,只有一半的登山者会带回所要求的垃圾量。相反,许多登山者选择放弃押金,这些钱与登山总费用相比较,那就是沧海一粟,因为他们已经为这段登山经历付出了 2 万到 10 万美元的费用。 Pemba Dorje Sherpa 耸耸肩,很多人根本不在乎。他说,令问题更加复杂的是,一些官员接受小额贿赂,以 视而不见,任其污染。 另外,在高海拔营区,没有足够的监测来确保珠峰山脉保持清洁,也是监管工作的一大疏漏。 缺乏经验 在过去的 20 年里,珠峰登山产业蓬勃发展。但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爬山经验也很重要。 Fig. 3 Summit route on Mount Everest, plus location of base camp. 图 3 是珠穆朗玛峰上的峰顶路线以及基地营地的位置。这引发了人们对过度拥挤的担忧,同时也担心越来越缺乏经验的登山者会被低成本的探险人员吸引,尽管他们迫切需要顾客,但是爬山者更需要安全第一。和孪生兄弟威利( Willie )一起攀登珠穆朗玛峰已经超过 20 年的达米安·贝内加斯( Damian Benegas )警告说,这种缺乏经验使垃圾问题不断加剧(包括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死亡的遗体)。夏尔巴人( Sherpas )即高海拔导游和来自当地土著民族的工作人员,携带着更重的物品,包括帐篷、额外的氧气瓶和绳索等。 在此之前,大多数登山者会带上他们自己的私人装备,比如额外的衣服、食物、睡袋以及补充氧气。但是现在,许多登山者由于缺乏经验,他们爬山无法自我控制,不得不将自带的物品留给夏尔巴人携带。达米安·贝内加斯说: “因为 他们必须携带客户的设备,这样他们就不能再带垃圾下山了。 运营商需要雇佣更多的高海拔工人,以确保所有的客户、他们的装备和垃圾能够安全的上下移动。” 这样,无意之中也加剧的珠峰垃圾的堆积。 Fig. 4 Five years ago Nepal implemented a $4,000 rubbish deposit per team that would be refunded if each climber brought down at least eight kilogrammes (18 pounds) of waste 未经处理的污水 环保人士担心,珠穆朗玛峰的污染也影响了山谷里的水源。目前,基地营地的未经处理的污水被运送到下一个村庄——步行一小时——然后被扔进了壕沟。美国工程师加里·波特 (Garry Porter) 说,这一现象“在雨季会使未经处理的污水随雨水进入河流,造成河水污染坡”,他和他的团队可能会给出答案。他们正在考虑在珠峰大本营附近安装一个沼气厂,把登山者的粪便变成一种有用的肥料。 Fig. 5 As the number of climbers on Everest has soared—at least 600 people have scaled the world's highest peak so far this year alone—the problem has worsened 随着珠峰登山者数量的激增,至少有 600 人在今年以来已经达到了世界最高峰 —— 环境问题日趋恶化。尼泊尔登山协会( Nepal Mountaineering Association )前主席 Ang Tsering Sherpa 认为,另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成立一个专门的垃圾收集团队。他的亚洲越野( Asian Trekking )探险队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在进行 “ 生态珠峰探险( Eco Everest Expeditions ) ” ,在这段时间里,除了 8 公斤的攀爬者配额外,他还减少了 18 吨的垃圾。据中国《环球时报》( Global Times )报道,2018年5月份,一个 30 人的清理小组从北坡上去回收了 8.5 t 的垃圾。 Ang Tsering Sherpa 说:“这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政府需要激励团体更严格地清理和落实环境保护细则。”不能让垃圾登峰造极,也希望所有的珠峰攀登者,在珠峰除了留下足印,留下攀登高峰的精神,别的什么也不要留下。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相关报道。 Explore further: Sherpa guide missing on Everest, presumed dead
个人分类: 风景如画|1874 次阅读|2 个评论
文明的末梢、碎屑與崩解──讀胡嘉明、張劼穎《廢品生活──垃圾場的經濟、社區與空間 ...
tian2009 2018-4-16 19:12
文明的末梢、碎屑與崩解 ——讀胡嘉明、張劼穎《廢品生活——垃圾場的經濟、社區與空間》 田松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 2009年可以稱為中國的垃圾年。在這一年里,垃圾問題全面爆發,北京、南京、上海、廣州,圍繞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的選址和建設,各種群體性事件此起彼伏。在這一年,王久良推出了他的攝影展和同名紀錄片《垃圾圍城》,產生國際影響。從這一年開始,主流話語對垃圾問題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從無視到重視,從輕描淡寫到濃墨重彩。垃圾問題上了頭條,揮之不去。 與此同時,對垃圾問題的討論也逐漸從技術層面擴展到社會、文化、觀念等人文領域。 2007年秋天,在我結束了伯克利的訪問回到北師大之後,不斷被毛達介紹認識來自歷史學、人類學,以及地理學領域關注垃圾問題的人文學者,雖然,總人數仍然非常之少。胡嘉明和張劼穎的研究我事先並不知曉,見到她們的著作,有意外之驚喜。 《廢品生活──垃圾場的經濟、社區與空間》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於 2016年出版,這是一部社會學和人類學視角的著作,兩位作者描述了在北京六環外一個叫做冷水村的地方,一個以垃圾為核心,與城市若即若離的另一重社會生活。這重生活平常被“折疊”起來,不僅遠離金領白領,連藍領鐵領也很陌生。雖然,在高檔小區的院門外,人們常常會看到他們駐扎在一個地方收廢品,但是很少會關注他們。他們沒有話語權,發不出聲音,幾乎是透明的。 \0 \0 兩位作者的調查經歷也是很好的故事。張劼穎作為北大社會學碩士自 2007年11月,胡嘉明作為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城鄉移民項目組成員于2008年底,先後來到冷水村調研,在那裡相識,并開始合作。“冷水村的廢品從業家庭共25戶,分佈聚居在五個大院和數個小院。”(xxiii)到2011年,有17戶家庭成為兩人穩定的調查對象,13戶家庭成為她們“相互信任、深入交流“的朋友。在此基礎上,張劼穎完成了碩士論文,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胡嘉明轉至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系任教。二人重聚中大,決定合寫此書,又于2012年、2013年前往冷水村回訪。此書雖然不厚,卻是從六年累積的田野筆記和錄音中萃取出來的,信息量龐大。(xxiii) 這本小書我陸陸續續讀了幾個月,此後又集中精力,從頭到尾完整地讀了一遍。心情沉重,五味雜陳。書中所描述的現象我并不完全陌生,也符合我以往對垃圾問題的判斷。但是,本書提供的大量細節,還是讓我感到震撼,讓我不由得思考這些細節之間的關聯,并把它們放到我現在關注的文明問題的框架之中。而為了闡釋這種關聯,我不得不尋找新的話語。 這篇文章其實並不是對《廢品生活》的評論,我只是把她們講過的故事重講一遍。 很可能,一座巍峨的大廈不是轟隆一聲被推倒了,而是噗嗤一聲,散了。 1. 食物鏈,垃圾與文明 我自 1990年代中期開始關注垃圾問題,2000年我在納西地區進行田野調研的時候,特意調查每個村寨的垃圾現狀及垃圾觀念。当时,垃圾问题還是人文學者的盲點。直到現在,人們也普遍認為,垃圾問題不過是枝節問題,是個節約問題,無關大局。同時,人們本能地覺得,垃圾問題是技術問題,可以通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而得到解決;或者是管理問題,可以通過社會治理的完善而得到解決。 我的研究首先從物理學入手,把人、社區、城市、乃至人類文明整體視為熱力學系統,討論其中的物質與能量轉化。結論則讓我自己也感到意外:技術進步不能解決垃圾問題,反而會使垃圾問題更加嚴重。我可以相信某一種特別的技術對某一種特別的垃圾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技術的總體進步必然會使社會整體的垃圾問題更加複雜,更加嚴重。 垃圾問題的技術解決存在一個物理學的上限。一個麵包可以直接拿著吃,碎成渣可以捧著吃,因為物質不滅,能量守恆,這是熱力學第一定律。如果把麵包渣撒出去,渣渣當然還在,儘管,一粒一粒完全搜集起來,依然等於原來的麵包。但是,需要注意,一粒一粒地撿渣渣,需要付出更多能量。渣越碎,越分散,付出的能量越高。如果這個能量大於麵包所能提供給人的能量,這個麵包就是不可回收的了──得不償失。按照熱力學第一定律,物質和能量在轉化的過程中保持總量守恆,但是按照熱力學第二定律,即熵增加原理,這種轉化是有方向的──只能從低熵狀態轉化為高熵狀態,簡單地說,只能從可用的轉化為不可用的,從能用的轉化為不能用的。理論上,一個手機裡的各種金屬都在,可以一粒一粒地檢出來,但是,所付出的成本會遠遠大於收益。這就意味著,所謂“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只是一個幻覺。熱力學第二定律,為技術解決設定了不可突破的上限。 垃圾問題是內在于工業文明的。由於垃圾問題的不可解決,工業文明註定是不可持續的。 我把現代化的全球化和全球化的現代化比作一條食物鏈,它所運行的前提和結果是:上游優先獲取下游的能源和資源,同時把垃圾送到下游去。上游和下游不是絕對的,在任何一個尺度,都存在著上游和下游。在全球範圍內,歐美、日本是上游;非洲、南美、中國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是下游;在中國範圍內,東部沿海是上游,西部是下游。一般而言,城市是上游,鄉村是下游;大都市的城市中心區是上游,城郊是下游。 按照這個食物鏈理論,作為下游的鄉村必然要為作為上游的城市輸送相對廉價的能源、資源和勞動力。同樣,大都市的垃圾一定會從城市中心區被送到近郊、遠郊、更遠的郊。垃圾圍城是這個食物鏈運行的必然結果。 在《廢品生活》所描寫得冷水村,食物鏈中的兩個子鏈條鉸在一起。一方面,圍城的垃圾,成為一部分賴以為生的資源,這部分人來自位於下游的鄉村。另一方面,鄉村為城市輸送的廉價勞動力進入城市,其中一部分進入城市的末梢,以城市的垃圾為生。他們從一個下游,到了另一個下游。兩位作者細緻地描述了他們的生活。 馬大姐租了一個整院,房租一年 6000元,房間住人,院子用來堆放廢品。一個大鐵門,旁邊掛著一個木牌,用油漆寫著“廢品收購站”。院子裡面,有堆積如山的塑料瓶子,還有各式廢品,堆得很高。一進她家,就可以看見各種小學生的獎狀,新新舊舊的,貼滿墻面,而地面上一塵不染,床單乾淨平整。整個房間十分敞亮,整潔得讓來客有點兒手足無措,不知道坐哪兒,也不好意思隨便亂坐。實際上,要進她家並不十分容易。他們夫婦戒備心很強,很封閉,不輕易相信任何人。 ( 14) 如果說人往高處走,那麼在這些人看來,即使都市末梢的冷水村,在食物鏈上的位置,也比他們的故鄉要高一些。 2. 背景的对象化:“非”的生存 要描述冷水村的生活,首先遇到的,我想是語言問題:對於這個長期被折疊的人群,沒有現成的概念來指稱、界定、描述他們,研究者只能不斷地發明新的詞語。 胡嘉明和張劼穎用“非正式經濟”一詞界定這個特殊群體在社會經濟中的角色。“非”這個概念,意味深長。 一幅畫中,有對象有背景。對象是能夠明確辨識的,有名字的,容易描述的。而背景通常是被人忽視的。在攝影家的變焦鏡頭中,背景常常被虛化了,變成一團朦朧的色調。只有在經過精心設計的鑲嵌畫中,比如埃舍爾( M. C. Escher)的一些作品,對象與對象互為背景,把所有的對象都去掉之後,畫面才會是空的。在正常情況下,在對象去掉之後,剩下的背景,都是凌亂的,無法識別的,難以描述的,甚至沒有現成的名詞可以指稱。如果把對象視為集合,則對象去掉之後的背景,是“非集”。 “非集”是依附於“集”而存在的。 《廢品生活》所描述的正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非集。在社會這幅風俗畫中,這些人原本是作為背景存在的。因為是背景,所以是 有哪種東西造出來就是垃圾,但是所有的東西都可能成為垃圾。所以“垃圾”這個詞,其實是一個非集,指那些不是東西的東西。 以垃圾為生的人,是非正式的人;這種生計,是非正式經濟。都是難以描述,難以名狀的。書中專門有一小節講“非正式經濟與垃圾所建構的曖昧身份”(45﹣47)。 我們認為,本書中所呈現的拾荒者和收廢品人的身份是曖昧的、矛盾的、難以界定的。而正是這種身份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構成了他們在城市生存和取得收入的基礎,另一方面也遮蔽了他們被剝削和雙重歧視的處境。 ( 46) 書中寫到,“收廢品者”來自農村,但是與作為工廠工人或者建築工人的典型的“農民工”不同。他們“兼具自我僱用者和工人的雙重特性 ”(46)他們像是“小老闆”,可以對自己的“生意”做主,工作時間和工作節奏都可以自己安排。同時,他們又是從事收集、分揀、分類、運輸等高強度勞動的“工人”。(46) 與其說王大哥是拾荒者,不如說他更像一種低端的“企業家”──每一分錢都是依靠毅力(每天在外奔波)、意志(透過網絡、熟人,自己努力尋找廢品),精打細算成本和賣價,還有自己的勞動力,對臟臭的忍耐,一分一毛的累計(積)起來,經營一個可以養活一家人的廢品買賣生意。當然,他沒有任何的保障、社保、假期、福利。 ( 26) “與其說是,不如更像……”從字裡行間可以體會到,作者無法用現成的單一詞語來描述王大哥,只能從現有詞語中進行多項選擇,用多個詞語加以描述。 3. 末梢與分形結構 分形是一個後現代科學的術語。分形幾何的發明人曼德勃羅說,分形幾何是大自然的幾何學。我們熟悉的歐式幾何描述的是理念的世界,理想的點、線、面,圓和球,都是現實中不存在的。在面對現實中的云、樹、海浪時,歐與非歐幾何都無能為力。分形的第一大特點是自相似。一棵樹是分形結構,樹幹、樹杈、樹枝,不斷細分下去,任何一個局部的結構,都與整棵樹相似。乾旱土地上的裂紋也是分形結構,任何一個局部的裂紋放大,都與整體相似。人體中的血管、肺葉,都是分形結構。數學的(理想中的)分形結構的第二大特點是,永遠可以細分下去。無論一個多麼微小的局部,把它放大,就能看到更微小的局部。 图 1 一株具有分形結構的草。從中大致可以看出局部與整體的自相似結構,也能預期到,每一個局部都會繼續生長,繼續細分。田松摄影。 把分形這個概念適度拓展,也可以描述社會現象。比如以往討論科學與社會的關係,默認的前提是,科學與社會之間存在明晰的界面,可以把兩者截然分開。但是劉華傑教授認為,科學與社會之間的界面是分形結構,這意味著,科學與社會全面纏繞在一起,在任何一個尺度上,都無法把科學與社會截然分開。 如此,前述上游與下游的關係也是分形結構:在任何一個小的區域,都存在上游與下游。同樣,社會組織也是分形結構:在社會的末梢處,會自發地形成微小的結構,并發揮功能。 冷水村位于工业文明的下游,這裡是宏大社會組織的末梢;也是物質轉化鏈條的末梢。《廢品生活》把這個末梢放大了,調整焦距,把原本的背景變成了對象。 收廢品人是聚群而居共同的勞作、生活──垃圾被運回大院處理和存放,吃、喝、拉、煮也在大院裡完成的模式很普遍。在冷水村,這樣的大院有五個。外來打工人口守望相助,老鄉們共同居住,形成大院;大院對於外界封閉,內部互動密切;大院同時是居住場所,也是生產勞動和交易空間。 ( 47) 胡嘉明和張劼穎兩位姑娘進入到這個封閉的空間,看到了內部的結構。 廢品場有一個獨特的現象,我們稱之為“組裝家庭”。……在他們共同生活的群落中,常有這樣的情況:不同的小家庭組合起來,合夥吃飯、娛樂;老中青三代不是一家人,卻坐在一起吃晚飯、烤火,共度一天不多的閒暇時光;還會相互提供各種生活、家務上的幫助,尤其是帶孩子。……組裝家庭為社群的成員提供著情感的慰藉,也提供著生活的便利和支持。……對於其中的某些居民來說,這裡就像是他們的家園,甚至像老家一樣。( 50) 在書中,冷水村這個社會的末梢呈現出豐富細緻的社會結構。比如,同樣是依靠廢品為生,有人拾荒,免費;有人“包樓”,付費。四川人與河南人有不同的風格。五個大雜院也各有不同。人們通常可能會覺得,收垃圾是件簡單的事兒。但是書中指出,收垃圾是一個複雜勞動。除了要付出體力,還要迅速判斷廢物的價值,決定收不收,用多少錢收;要知道哪些東西去哪兒賣,還要記住隨時波動的價格。不然,會賺不夠錢,甚至虧本。 冷水村自身還直接體現了上下游關係的分形結構。作為北京的下游,冷水村內部有著複雜的結構。村裡有一個國營企業,是一家附設了民用和軍用產品車間的國有研究所。這曾是村裡的最上游。村裡大多農民工都曾在所里打工。所里有一些“正式”工人,享受社會主義福利,包括住房──這個國企的家屬院,當然也是上游的一部分( 105)。下游是大片的平民平房,除了留守農民外,都出租給外來人,全村“八成的居民是每天往返北京城裡工作的農民工”。(102)下下游是本書的主角,幾個超過一千平米的大院子,成為“廢品生活”發生的場所。(103)讓村民意外的是,2009年,部分農地被征,建起來一群豪華別墅。一下子躍居冷水村最上游:人造歐式風景,五星級會所,與平民平房只有一渠之隔。(106﹣107) 城鄉交合區最獨特的是它進一步集合和壓縮這些“斷裂”的空間,把不同的時代、文明和發展進程,壓縮在一個很小的區域裡。在這裡,農民工平房還沒有抽水馬桶,富人別墅可能已經是智能家居。這裡有些工廠以最原始的勞動密集模式運作,一方面有廠子卻以科技機械營運。在單位的家屬院一邊,可能是新蓋的豪宅,另一邊可能還是老農民的四合院。這種種斷裂的社會關係、勞動模式和發展水平,卻在同一個空間裡互相對立、並存。 ( 109) 這段描述中的發展主義我并不認同,不過,其中清楚地表現了社會末梢的分形結構。 4. ANT,圍繞垃圾建構起來的生活 序言中提到了卡龍( Michel Callon)和拉圖爾(Bruno Latour)的行動者網絡理論( Actor Network Theory, ANT),這倒是應了我專業。拉圖爾是科學知識社會學(SSK)後期的重要人物,他和卡龍的ANT理論影響頗大。這個理論的核心概念是Actor,翻譯成行動者,並不十分妥帖。當然,兩種語言不可能存在完美的對應,翻譯總是包含著偏差和誤讀。英文actor最常見的意思是演員,而且是男演員。一个actor,在一個事件中,不是完全被動的,而是有行動能力的,是能夠對事件進程發揮作用的。在ANT理論中,actor不僅包括人,還包括非人類動物,以及環境、物體。ANT理論影響大,爭議也大,同時也多誤解和誤讀。即使是專業同行,也不能例外。為了寫作此文,我專門找出卡龍的早期文本。 通常認為, ANT最有啟發性的部分在於,把非人動物以及環境、物體與人相提並論,視為有行動能力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客體。在我們通常的觀念里,只有人是事件進程中的核心。所以以往的社會學家更著重討論生產、分配;平等、壓迫;階級、階層……各種相對穩定的角色。不過,這樣的理論並非絕無僅有。 比如傳媒學者麥克盧漢的名言:“媒介就是信息”。一盞電燈掛在房子中間,不說話,卻讓人的生活圍繞它重新建構。人造光源使人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按照固定的時間上下班。 具體到《廢品生活》中的世界,垃圾不僅不是被動的物品,反而是處於最核心的角色。正是垃圾,使得這 25戶人家從不同的地方來到冷水村,構建了以垃圾為核心的生活。在書中,常常可以看到ANT理論的影子。 垃圾在我們的研究中,就是這樣一種具有建構性能力的“能動之物”( actant)。垃圾被城市空間排除,城市空間保持了其現代化、衛生、潔淨的特徵,以及其作為生產和消費場所的身份。垃圾被運輸到城市的邊緣──城鄉交合區,又建構了新的空間和社會關係。 ( 47) 書中描述了新的社會關係建構的過程。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重構。在早期來到北京從事廢品收購、垃圾回收的人中,一部分人掌握了這個複雜勞動,積累了經驗,事業做大,於是把老家的親戚朋友帶出來,就出現了一個小社會。人越聚越多,這個小社會的細節越來越豐富。 為了工作方便,節約成本,拾荒者的生活空間和工作空間是合二為一的。他們需要每天長時間和垃圾打交道,生活也會圍繞垃圾來安排,例如和垃圾相處,就決定了他們甚麼時候以及如何吃飯、清潔、休息,穿著甚麼樣的衣物,以及使用甚麼樣的生活用品。如此,生活、工作和垃圾融為一體,就形成了聚群而居、在這個空間中又工作又生活的獨特形態。聚居的群落,也結成了相互交織的緊密的關係網絡。 ( 48) 一個以垃圾為核心的社會就這樣生成了。這個社會是有活力的,具有自組織能力,也能夠生長出更多的細節。比如,會有為他們服務的小吃店、雜貨店(同樣非正式,沒有執照),以及黑車。 5. 隨時崩塌的生活 精讀卡龍的文本,我發現, ANT的高妙之處還不止於此。 通常人們認為,存在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外部客觀世界,這個客觀的世界存在一個同樣客觀的規律,仿佛冥冥之中存在一塊刻著真理銘文的石碑,科學家只是石碑的發現者,他們的任務無非是用拂塵和抹布把石碑上的泥土擦去,讓預先刻就的銘文呈現出來。這種意象的真理銘文,只能是上帝刻上去的。不過,按照 SSK的觀點,科學家只是科學知識的生產者,他們手裡拿著的不僅是拂塵和抹布,還有錘子和鑿子,上面的銘文是他們刻上去的。 也就是說,並沒有一個預先存在的確定的知識。 ANT把這個邏輯推廣到社會關係上。功能主義社會學把社會視為由一些相對穩定的角色(roles)構成的實體,角色之間有相對穩定的關係。社會學家的任務是把已經存在的關係發現出來,闡釋出來。ANT討論的是actor,按照SSK的邏輯,無論是actor還是他們的關係,都不是預先存在的,更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相互的交往中生成的,並且處於變化之中。 《廢品生活》中所描寫的各種人物,他們與垃圾的關係,也都不是固定的,確定的,是在變化之中的。 不少廢品從業者都有過這樣的遷居史:本來住在二環,後來遷到三環、四環、五環、六環的頤和園附近,最後落腳在六環外的冷水。我最初以為他們是農民工,對北京市毫不熟悉,慢慢發現他們才是老北京,見證北京的發展軌跡的同時,不斷被邊緣化、農村化,每一次城市化的擴張,都把他們擠向外圍。 ( 104) 他們的生活在變化,他們與垃圾的關係在變化,他們與城市的關係也在變化。於是這本書所描寫的,只能是在變化的過程中的一個片段,既不是起點,也不是终点。 有的家庭已經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們熟悉這個城市,但是這個城市從來不屬於他們。儘管,每個家庭都是 actor(或actant),有一定的主動權,有一定的行動力。不過,他們的主動權和行動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他們在冷水村的住處,隨時可能被征用,被推倒。他們只能被動地應對這類變化,遷往更遠的地方。 這種“被”的生活,“非”的生活,使他們無法制定長遠的規劃。 ……這些在城市邊緣討生活的人,是多麼容易改變主意。他們多面習慣於沒有計劃,或者隨時改變計劃,不管是長遠的還是近期的。……很多時候,他告訴你一個日期或者一個計劃,但後來你發現他並沒有真的那麼做。不需要問,每個人的計劃都在變動當中。沒有人能肯定未來的打算。 ( 58) ANT深刻的地方還在於,那些試圖“揭示”、闡釋、闡發這些關係的學者,也是一個actor。在這個意義上,《廢品生活》所描述的,其實是兩位作者觀察到的現象。而她們的觀察,參與到了她們所觀察到的現象之中。在長時間的調查、訪談中,她們本人,也成了冷水村的“非正式”成員,她們出的主意也會收到重視,對被調查者的生活產生影響。(62) 6. 物質和能量轉化鏈條的末梢 印象派大師高更有一幅畫,題為“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當我們對都市中的一切物品,不斷追問這個問題,就會發現,都市中的一切,歸根結底,都來自於森林、礦藏和天然水體(低熵狀態的物質和能量);在被廢棄之後,又成為各種形態的垃圾(高熵狀態的物質和能量)。工業文明如同一個熱機,把大自然轉化成垃圾場,熱機的功率越大,技術越發達,轉化垃圾的能力越強。從大自然到垃圾場是一個“能物流”。人類社會,作為一個熱力學系統,依賴著這個能物流。任何人要在城市里生存,都要從這個能物流中截取一部分。顯然,在物質和能量轉化鏈條的上游,能物流如大河一般,密度高,流速快;到了下游,到了末梢,就變成娟娟細流,獲取同等能量和物質需要耗費更多的成本。 能物流的前端必然進入社會建制化的管道,被優先分配,這就是“正式經濟”。剩下的部分,就是“非集”了。“非正式經濟”只能從建制化管道的縫隙中截取漏出來的能物流。廢品和垃圾原本是能物轉化鏈條的末梢,是被拋棄的部分,而廢品回收則要對這個末梢再次分割,提取價值。 書中引用了 Joshua Goldstein的研究,在計劃經濟時期,垃圾回收曾經是正式經濟的一部分。1950年代,大約有7000名從事垃圾回收的個體組建為一個叫“北京市廢品回收公司”的國營單位(xv),後來改名為“北京物資回收公司”。2000年后,這家公司“逐漸把原本駐紮社區的回收站,變成地產開發點和出租車公司項目,原來全市兩千多個回收站降為後來的幾個,也順理成章地把單位的老員工分配到新的業務上”(xvi)。國營回收單位一方面壟斷著重型金屬的工業回收,一方面開發新業務。“薪水福利好的國企工人,不願意也不需要在全市迅速增長的小區生產的垃圾堆里尋找、分揀、跨城運送可回收物品。這種勞動力成本和投入都超高的工序,在這二三十年由十幾萬農民工一力承擔。”(vii)有意思的是,北京物質回收公司也曾嘗試吸納農民工為其工作,“給他們穩定工資、制服、規定工作時間等等,但是這種嘗試大都以失敗收場,收廢品人根本不願被收編到體制裏。”(xvii)這種收編的努力一直持續到今天。不過,顯然,在廢品回收這個領域是明顯的國退民進。 兩位作者在一個腳註中說,“非正式經濟”是“指政府和正規資本都不介入的經濟領域”( 11)。“政府不介入是因為它不屬於認為應該提供的服務,而政府要管理這些活動又成本太高;正規資本不介入是因為利潤太低,由於無法集約生產,成本太高。”(11)其實在我看來,政府不介入與資本不介入的原因是一樣的:麵包渣太碎了。 雖然,麵包屑對於人來說,已經過於零散,撿拾成本太高,但是對於螞蟻來說,還可以看做是富礦。“蟻民”依靠能物流的末梢生活,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放棄更多的權利。 如前所述,熵增加是不可逆的。從本以高熵狀態的廢品和垃圾中,析出部分低熵物質,必然會導致周邊環境更大的熵增。從宏觀上看,這項活動一定是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空氣污染、水污染都在所難免。對他們自身而言,難免要付出自身和下一代的健康。 拾荒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確實令初來者難以忍受。地面無處下腳,下雨會把整個院子變成坑窪的泥沼,而僅僅是垃圾裡面流出來的膿液,也會讓地面濕滑不堪。當然,進入這個空間,最受到衝擊的首先是嗅覺。撲鼻而來的那種垃圾特有的酸臭氣息,衝進口鼻,強烈的味道令人窒息作嘔。在這樣的空間待得久一點,會令人頭暈。 ( 45) 就這樣,非正式的人,從事非正式的經濟,過著非正式的人生。 而即使這樣的生活,也能吸引他們離開家鄉,可以推想,鄉村的退化該是何等嚴重。 7. 自由,尊嚴與夢想 不久前,在一個鄉建活動中遇到歌手孫恆,他為大家唱歌,他說,當富士康十三跳之後,他再也坐不下去了,他要為他們寫一支歌。人不是機器,每個人都有尊嚴。 胡嘉明和張劼穎在調查中發現,冷水村很多人剛來北京時,都曾在國有研究所裡打工。但是一兩年后,紛紛跳槽。國企雖然位于冷水村食物鏈的上游,但是真正享受這個上游的是國企里的有編制的正式人員。而他們,作為“非”的合同工,只是這個上游中的下游。這時,對於他們來說,村里的廢品回收行業,反而成了下游中的上游。“ 收廢品正是一個需要一定市場資料和勞動技能,又能獲取高工資的行業。”( 106) 顯出上下游分形結構的複雜性。 更有意思的是,差不多所有放棄當工人的,都跟我們說希望更自由一些。( 106) 在這本書里,“自由”是一個關鍵詞,在不同的地方反復出現。 事實上,這一點令人驚訝──這個大院幾乎所有的拾荒者,都喜歡說自己“自由”。“自由”在這裡是如此高頻出現的詞語,令我們不得不重新理解,自由對他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自由和垃圾,又有著怎樣的關係。( 86) 在程大叔的故事中( 85﹣94),兩位作者寫到,程大叔很少真的不出門工作,每天長時間在外面奔波,沒有節假日,嚴寒酷暑、颳風下雨也是每日照舊,“自由度”並不大。不過,相比于在工廠打工,兩位作者總結到:這種自由首先是“給自己打工”所帶來的安全感,不用擔心隨時會被辭退,會被拖欠工資,只要勞動就有收入,並且可以迅速變現;另一方面,這種自由來自那種自己做決定、自己安排時間的“當家做主”之感。(87) 在這裡可以看到,自由與尊嚴是聯繫在一起的。在工廠打工,處於工廠食物鏈的底端,地位卑微,長期被忽視、被冷漠、被剝奪,要忍受與“正式工”同工不同酬的屈辱,大多數人沒有升遷的渠道,更何況工資並不算高。雖然收垃圾也會頻繁遭到白眼、鄙視、屈辱,但是,它們並非來自同事與上級,心裡感受大為不同。 作垃圾生意十幾年,程大叔算得上是個行家了。任何你想得到想不到的東西,他都會告訴你用途和銷路。舊球鞋的底會拆下來,賣到橡膠加工廠;舊衣服可以用來做被子的填充物──當然,這被子並不是給人蓋得出,而是大棚裡蓋蔬菜用的;完全沒有腐敗的食物,還可以賣到養豬場餵豬。 ( 88) 從這番描述里,可以感受到,程大叔熟悉自己的工作,也從這個工作中獲得了尊嚴。他是專家,是他在掌控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被工作所掌控。 與尊嚴相關的,還有生存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夢想。 故事的主人公也不認為“廢品生活”是一個正常的生活,他們很多人都有一個理想中的故鄉。他們把北京的生活當做臨時的生活,他們忍受這種生活,是為了回到故鄉。很多人拼命賺錢,在家鄉建一個大房子。王大哥甚至在家鄉縣城的高檔小區裡買了一個電梯房。( 29﹣30)。他們把家鄉的房子裝修得極為現代,家具家電,廚衛設施,一應俱全。而在北京則是各種應付。與廢品和垃圾生活在一起,也的確難以講究太多。但是實際上,家鄉的那個大房子好房子,他們往往只能在春節時才能享用。北京的“臨時的”房子,卻是他們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王大哥的電梯房他更多地是在視頻中享受(29),程大叔家裡的新房子空無一人,還要付錢請鄰居幫忙看家(93)。 他們長期“臨時地”生活在北京,但是他們生存的意義要在很少回去的家鄉里獲得,恰如米蘭.昆德拉小說的名字:生活在別處。 然而,家鄉,他們實際上已經回不去了。 8. 無處可退:鄉村的風化與崩解 春節後一次飯局,劉成紀教授說起回老家,說等村裡的老人都走了,老家就回不去了。我說,主要是因為沒有祠堂了。 中國自古皇權不下縣,縣以下鄉紳自治。鄉紳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是地方社會的組織者。在鄉紳階層整體消失之後,鄉間失去了傳統的自組織力量,也失去使自己得以作為自己的文化力量。在全球化的狂風之中,傳統鄉村迅速風化,崩解。 1980年代之後,中國全面走向市場經濟,而農民的市場經濟地位一直是不清楚的。人民公社解體,土地重新分給農民,但農民並不擁土地的所有權,只擁有幾十年的使用權。農民仍然不能為自己生產的糧食定價。農民在土地上勞動一年的收入,還不如進城打工一個月。義務教育普及,新一代農民接受更多的教育,有更多的能力去城裡打工。而城市膨脹,也需要農民進城從事下游的工作。他們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價格低廉的工資甚至還要拖欠、抵賴。 從單一單向的工業文明的發展主義看來,傳統的文化都是落後的、陳舊的、迷信的,沒有價值的,應該丟棄的。 1950年代之後,在全國一統的制度化教育中,預設了發展主義、進步主義、科學主義的價值觀,多樣性的文化失去了傳承的正規渠道。相反,農民的孩子受到的學校教育越多,學得越好,越看不起自己的傳統。我把這稱為“傳統地區的教育學悖論”。城市代表進步,鄉村代表落後。使得農民在自己的家鄉失去了意義 。鄉里小學的好學生,被認為應該去縣里讀中學;縣里中學的好學生,該去省城、北上廣讀大學;當然,大學生又把出國當做下一個目標。 新一代農民對於土地越來越疏遠,越來越沒有感情,越來越不會做農活。尤其是那些讀了高中的學生,在人生成形的青春時代,沒有用來向父輩學習在土地上耕作,而是用在學校──學習那些首先用來備考大學的知識上,一旦考不上大學,就成了徹底的邊緣人。沒有能力也不甘心回到農田,只好成為城市里飄蕩著的邊緣人。 歌手孫恆在農村長大,上過大學,做過音樂教師,做過流浪歌手,後來創辦了北京工友之家,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意義。任職北京工友之家的呂途博士寫了兩本關於農民工的著作:《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和《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他們拒絕使用農民工這個詞,認為其中包含歧視,也不準確。他們認為,這個詞在 1980年代用來描述那些在農閒時進城打工的農民還算恰當,而現在這些人從來沒有從事過農業,甚至就在城裡出生,所以他們發明了一個新詞:“新工人”! 既不同於曾經作為統治階級的國企工人,也不是農民。有時,他們也採用打工者,工友來代替。 新工人這個概念似乎還不能包括《廢品生活》故事中的主角,但他們的境遇是相似的。都是第一代離開農村,在城市的邊緣生活,差別只在一者服務于“正式經濟”,一者服務于“非正式經濟”。相對於城市“主流社會”而言,他們有更多的共性。就如呂途和北京工友之家所總結的,城市是“待不下的城市”,家鄉是“回不去的農村”,只好“迷失在城鄉之間”。胡嘉明和張劼穎也提出了類似的問題。 他們的下一代,更加難以回去。他們所能做出的最大的努力是,讓下一代上學,讀書,離開“廢品生活”。比如馬大姐,堅決不讓兒子碰垃圾,一下也不能碰( 18)。不過還有很多人的後代,轉了一圈,又回到冷水村,與垃圾為伴。 其實可以說,小玲是在這個院子長大的,這裡的人都是她的四川老鄉或者親戚,雖然中間回老家上學,但是放假又會回到北京和父母一起。可以說,她不像一般的農民工“京漂”。反過來,她本來就是在北京長大,北京有太多她的成長記憶。她後來回四川上學、結婚、生小孩,然後又回到北京“老家”,跟一直留京的四川親戚鄰居“重逢”。 ( 69) 回不去的原因是雙向的。一來,他們的關係、人脈、圍繞垃圾建構起來的生存技能,在家鄉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72);二來,家鄉已經被風化了。 在文化上,鄉村已經普遍地喪失了自組織能力,不再能為她的子孫提供生活的價值和意義。生態上,經過了三十年的工業化農業,農田已經變成了污染源。環境上,作為工業文明食物鏈的下游,鄉村成為工業文明廢棄物的終端。在他們建在家鄉的大房子外面,隨處可見的很可能是農藥瓶子、化肥袋子,不知來處的建築垃圾,乃至於工業廢棄物。 這種現象是詭異的。他們在都市里過著“廢品生活”,努力減少著都市里的垃圾,而在他們夢想中的家鄉,在他們寄託價值和尊嚴的大房子外面,是另一個垃圾的世界。 她昂著頭,高跟鞋踩過垃圾場,就像是冷水村這個多元社會的絕妙 詳細論述參見田松,《有限地球時代的懷疑論──未來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嗎》,科學出版社,2007年。 詳細論述參見:田松,垃圾,《今天》雜誌,2011年春季號,pp284-306 參見田松,何以知其然也──上帝視角與相對主義,《科學與社會》,2015年第四期,pp62﹣69 田松,在自己的家鄉失去意義,《稻香園隨筆》,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52頁。 呂途,《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法律出版社,2013年,第002頁。
个人分类: 工业文明批判|1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证] 文双春:“千人”海龟难抵“垃圾”论文
热度 2 zlyang 2018-3-30 09:48
文双春:“千人”海龟难抵“垃圾”论文 以下转载的内容,不知道知否合理?感谢您的指教! “千人”海龟难抵“垃圾”论文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629823.html 发表时间: 2012-11-06 15:45 前不久,一位“千人”海龟受邀来长沙某高校讲学,期间该校某学院院长陪同其参观岳麓书院。“千人”与我素未谋面,连网络上的文字交流都没有,但来到了我所在地盘跟院长提起了我,院长立马联系上了我。我向来仰慕海龟牛人,所以乐意跟“千人”见见面,在岳麓书院旁边我们学校专门招贤纳士的宾馆招待了“千人”一顿。 席间东拉西扯,拉的扯的无非论文、项目、学生等等大学老师割舍不下的那些事儿。“千人”大多凭论文成为“千人”,所以一般最爱说论文,也最有资格说论文。扯到论文,“千人”谈到了自己从鄙视和抵制到重视和笑纳“垃圾”论文的心路历程。 我请“千人”首先界定何为“垃圾”论文。“千人”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就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动态认识过程。例如,他刚回国时,在他眼中,非本领域国际主流刊物的论文都是“垃圾”论文,后来变成非 SCI 论文都是“垃圾”论文,到现在只要 对某人 在某些方面能发挥功效的论文都不是“垃圾”论文。何谓 对某人 在某些方面能发挥功效?是曰老师拿着能过考核、得奖金、报项目、评职称 …… ,研究生拿着能得荣誉、混毕业、获学位、找工作 …… 。 我和院长一致夸奖“千人”有觉悟,是俊杰。与主流保持高度一致者视为有觉悟,识时务者为俊杰。很多高校,特别是发展中高校(在国内高校中的地位跟发展中国家相当),采取以数量为导向的科研考核和学术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人无高低贵贱之分,论文只有数量多少之别。在这样的高校,抱持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慢工出细活者,将不仅丧失很多发展机会, 甚至连活路可能都没有 。 “千人”就供职于发展中高校,对此深有同感。他说回国组建团队后,开张伊始,天天给团队年轻老师和研究生念洋经:nature, science, impact factor, h-index, citation,严格限制他们撰写所谓的“垃圾”论文。但不久他就发现这样做对团队年轻老师和研究生不利。全国人民都在“抢抓机遇,大干快上”,他老人家却逆潮流而动,摁住一班年轻人“闭门造车, 宁静致远”,结果“车”尚未造出,机遇都被别人抓了,你尚未致远, 别人 都把位占了、 把路挡了 。 院长说,好文章要磨时间,有时甚至要超出领导的任期,而中国的很多事情就是一阵风,抓住了,一步领先步步领先,错过了,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不写‘垃圾’”是口号,“多造‘垃圾’”是王道。在中国,听话要听音,做事要顺意,识妙音、顺“佛”意者曰有头脑、有觉悟,才可平步青云,把铺天盖地式口号当圣言者都是幼稚和不成熟的表现,充其量成为站在路边鼓掌的人。 “千人”继续以案例抒发无奈和不满。例如,你团队年轻人可以不写“垃圾”论文,但其他年轻人用“垃圾”论文换来了票子、位子、帽子。年轻老师可以承受少拿奖金和基金,但接受不了 考核不称职 ,更耽误不起职称晋升。再如,你按正规模式培养研究生,抓基础,训思维,授方法,出成果,但更多的导师深谙学生只求文凭和饭碗,“垃圾”不要紧,只要文凭真,因此简化甚至省略科研训练环节,研究生修完课程后,立马被送往企业,学业与就业对接,文凭和饭碗短平快。两相比较,你的学生只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只想造篇“垃圾”赶快逃,逃不了就耗。 “千人”揶揄自己现在几成孤家寡人了,有些年轻老师已离他而去,而研究生也不再选他当导师。他总结自己落入如此境地的根本原因是与“垃圾”为敌,而大学里,早发“垃圾”早占位置早当爷,多发“垃圾”多得奖金多评优。“千人”还用“道不同不相为谋”聊以自慰,他把目标再次对准研究生,说现在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兴趣和目标都不在科学研究,跟研究生谈学术不是鸡同鸭讲就是对牛弹琴,因此非常难带,不带也罢,不理解为何许多导师还要争着抢着去带。 院长感觉“千人”过于天真,便先安抚他要淡定,再启发他:“招研究生就像生儿子,当然多多益善;带研究生就像放羊,一只是放,一群也是放。学生难不难带,关键取决于导师对学生的期望,正如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父母如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然要费心费力,如果只求子女有口饭吃,那么基本上可以只管生、不管养。现在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只求一个饭碗,这对‘父母’来说省心不少,就像我们这代人,大多数是自然成长的,但饿死的很少、成器的不少。导师认识到这一点,于己于学生就都可松绑。” 席间“千人”和院长来回交锋多个话题,我一直洗耳恭听。我对“千人”的“垃圾”观最感兴趣,于是把话题又拉回到“垃圾”:“其实,日常生活中,垃圾是必然产物,穷人富人都产垃圾,只是有时富人的垃圾也许是穷人的宝贝,但富人不能因此鄙视穷人。产垃圾和捡垃圾都是正常现象,不正常的是垃圾很值钱、有市场,甚至比罕世宝物还值钱、还抢手,这就势必导致产垃圾和捡垃圾的人特别多。” “千人”一言以蔽之:“‘垃圾’论文泛滥,怪就怪在中国的大学就是垃圾收购站。”院长谈兴正浓,又接过“千人”的话:“有道理。正如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等哪一天中国的大学关闭了‘垃圾’收购站,或者 有鉴别能力了, 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垃圾’论文才能回到它该去的地方。在这之前,谁鄙视‘垃圾’论文,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是人品有问题。” 席毕,在我送二位上车的路上,院长悄悄跟我说,他有一个体会:可以跟“千人”吃饭,但不可以跟“千人”共事。元芳,你怎么看?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13年2月25日第5 版。 “千人”海归 难抵“垃圾”论文 ) 相关链接: 人民网科技,2016-09-04,一无所有的数学国王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477490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47347.html 家徒四壁与母亲相依为命 相处七年邻居竟不知其名 一无所有的数学国王 “ 任何一个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副教授和教授每五年都会重新选一次。 这样,佩雷尔曼就必须写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可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从 1994 年起,他就开始专心破解复杂的庞加莱猜想。为此, 他丢掉了研究员的职位。 当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伟大发现之后,研究所的工作人员 有意隐瞒了这个事实。 ” 人民网-观点频道, 2008-10-07 ,让人很容易想起“钱穆制度陷阱”。 http://opinion1.people.com.cn/GB/8139190.html 历史学家钱穆( 1895-1990 )指出,中国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于是有些变成了病上加病。越来越繁密的制度积累,往往造成前后矛盾。这样, 制度越繁密越容易失去效率。 凤凰号,2017-12-28,科技评价老大难:原地徘徊甚至恶化趋势如何破?| 专访程津培 http://wemedia.ifeng.com/42800394/wemedia.shtml 对于跟踪型的研究,(文章)就来得快;要是领头在前面摸,很多年才能磨出来一个,也许还出不来。但是,你跟着,靠群狼战术,在某些方面很容易就把别的国家超过去,其实也就是文章超过了。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以牺牲重大原创研究为代价,失去国家整体超越的创新能力, 得不偿失。所以不能只图一时面子好看,这就是导向的问题。 总体来讲,(过分强调量化指标)对科技工作十分不利。转化,平台建设没有人做了;长期的、十年磨一剑的工作没人做了,而一些特别原创的,小众型的工作被埋没。一二十年下来,就积累了大的危机。 这种错误导向,不光影响到个人, 还影响到国家整个的科研链条 ,学科与人才的结构逐渐变得不合理, 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这是我们着急的。 人家国外不靠数数也可以在那儿评价,咱们国家怎么放弃了指标体系就没法评价了呢?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三大要素保障人才潜心科研 方忠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7/11/30 16:48:14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1/395721.shtm http://www.tech110.net/home.php?mod=spaceuid=11851do=blogid=77941 评价机制:引导人才踏实做事 物理所建立健全科学评价考核机制,保障人才潜心科研。新入所研究人员,6年内不需要接受任何考核,工资为年薪制,使他们不必为了考核、为了经费而被动改变研究方向。建立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机制,减少名目繁多的评估,避免人才被“帽子”“头衔”扰乱心神。职称评审和任期考核不数文章数量、不看影响因子、不看经费数量,破除唯论文数量、只看刊物级别倾向,而是强调成果质量和价值,看是否做到国际前沿、是否解决了重要学术难题、是否具有重大原创性突破、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李江,2017-12-19,如果科研经费改为平均分配......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90437.html Vaesen, K., Katzav, J. (2017). How much wouldeach researcher receive if competitive government research funding weredistributed equally among researchers?. PloS one, 12(9), e0183967. 平均分配的意义何在? 近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同行评议制度表示不满。同行评议花销巨大,评议结果极不稳定,还对于申请者的性别,所属单位,级别,年龄和声望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视,导致最后科研经费的分配的决定因素,不在于申请项目本身的好坏,而取决于申请者本身。 这么看来,荷兰、美国和英国如果采用平均分配科研经费的方案,这些国家的科研仍然会继续前进,科学家不会因为缺少经费而无法开展研究活动。 2017-06-01,科技评价的可能会遇到的几个实质性困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58444.html 2017-06-18,Zenas 公理:2017年继续领跑世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61527.html Goodhart定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oodhart%27s_law Goodhart's law:When a measure becomes a target, it ceases to be a good measure. 2017-11-12, 科技教育评价:瞎评,不如不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84943.html 2018-01-01,2018元旦献词:科技教育评价,瞎评不如不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92529.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权威的资料!
1020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最大的污染源是什么
热度 7 fanxiaoyingz 2017-11-24 11:19
中国最大的污染源是什么 最近,环保部门的环境查处力度非常大,不仅关闭全部城市周围的小锅炉,而且要求农村的炕也要拆毁。这个让我浮想联翩。我在想,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可是祖先们给我们没有留下任何污染物,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呢!祖先们使用的是木器、石器,陶器,很少有铁器,也很少有化学污染物,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是碧海蓝天,干净的天空。可是,看看我们现在天空是雾霾的,江河是黑乎乎的,大地上到处是垃圾,建筑垃圾堆积如山,生活垃圾包围了城市,我们自己生活在垃圾中,那么我们的后代将生活在什么地方呢?想起这些,我的心情就非常沉闷。 目前主要的垃圾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污染源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中有太多的东西,有废旧电器,金属,各种化学物品,废旧衣物,废旧纸料,以及腐烂水果蔬菜剩饭,数量最大的是各种塑料。由于中国没有进行垃圾归类收集,也由于这些垃圾混合在一起互相沾染,所以生活垃圾最难处理,对于环境的污染最大。而生活垃圾是越来越多,堆积如山,城市周围基本上被垃圾包围。针对生活垃圾,我的观点是分类处理,引进民间企业。例如应该设立非金属专用垃圾箱,废旧布料专用垃圾箱,废旧纸料专用垃圾箱,而对于塑料袋的使用应该使用禁止令或者鼓励布袋。过去我们去买菜都是手里拿着布袋,现在的人空手出行,回家拿回一大堆塑料袋,然后好好的塑料袋扔到垃圾堆里面,让人叹为观止。现在的人,吃饭不带碗,好端端的碗上套一个塑料袋,吃完饭塑料袋扔掉。都是懒病。 第二种污染源是城市人产生的人粪尿。现在的农业不再使用人粪尿,而城市人粪尿往往和洗刷化学药剂混合在一起,也无法利用,人粪尿的利用成本也很高。所以现在的人粪尿大部分排泄到了江河中,污染了江河。其实城市的人也都生活在人粪尿上面。你看他们家中,个个装修豪华,干净卫生,但是到了楼下面,一股大粪腐化的臭味随风飘荡,到处都能够享受到,因为化粪池就在脚下。到了夏天,这些化粪池中此生许许多多的蚊子,所以现在的城市,夏天的蚊子特别多,蚊子传染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第三种污染源是汽车尾气。这个几乎是肯定的,目前的中国每天都有几亿辆汽车在各地奔跑,热情地排放着碳、氮、硫化合物,尽管国家对于汽油的标准提高了,但是由于数量巨大,依然是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源,比起农村人烧炕的产物多得多了。我们唯一的希望是有朝一日,电动汽车能够取代家用小轿车。而少量的大马力专用汽车,由于数量少,污染并不大。 第四种污染源是天然气的普及和广泛使用,天然气把天然生物能源排斥到了使用之外,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树叶也严重污染了大气。有人说,禁止焚烧秸秆就能防止污染,这完全是胡说八道。不焚烧,这些秸秆就不腐化了?这些秸秆就不往大气中排放碳、氮、硫化合物了?不可能,只不过这些秸秆以缓慢的化学方式排放而已,所以禁止使用生物能源绝对是一个愚蠢的措施。 第五种污染源是焚烧尸体。我向来反对火葬,火葬的唯一的好处是能够节省土地,但是实际上节省的土地很有限,它的害处反而非常巨大,它不仅污染空气,而且焚烧尸体使用柴油浪费了大量能源,同时污染了环境,焚烧尸体产生的粉尘足以造成雾霾天气。为什么不采取自然的方法处理尸体呢?我宁愿死了以后让尸体喂狼喂老虎,参与生物链循环。 第六种污染物是大量的建筑垃圾。国家使用强制力拆除民房,结果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在城市周围堆积如山。由于建筑垃圾都是水泥和砖块,根本无法耕种,所以变相地占用大量土地。好多土地因为有建筑垃圾地力下降,甚至无法耕种。这是一种造孽行为。 第七种污染源是大量的化学污染物,包括医院的废弃物,化工厂的废弃物,农业药品,人的药品,这些污染物危害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对人体危害大。许多医院的做法是把他们的废弃物运输到深山老林中掩埋,实际上是另一种污染,是扩大污染面积的行为,非常可耻。 第八种污染是基因污染。目前转基因的农作物无处不在,基因污染已经造成了生物链的断裂,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自然界生物大量灭绝,自然种质资源大量减少。这些危害必须引起人类的关注。 人类在以及其快速的速度改造着大自然,人类已经在无与伦比的速度脱离自然,而人类在给自己制造舒适的时候在毁灭着自己的环境和人类自身。未来的人类也许存在不会长久了!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烧炕是不是污染环境呢?我看,烧炕是一种环保节能的生活,烧炕表面上是向天空放出了烟雾,但是烧炕用的柴草都是来自于自然界,不烧炕这些柴草照样会腐烂,排放碳、氮、硫化合物。而烧炕则是利用了这些生物能源,把来自于自然的碳、氮、硫化合物重新回到自然,让植物吸收利用,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科学环保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怎么能是污染物呢?不仅柴草不是污染物,包括自然界产生,又能够被自然回收利用的所有东西,都不是污染物,例如动物尸体,本来就是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嘛。仅仅因为人类破坏了食物链,它就变成了污染物!!瞎扯淡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11480 次阅读|5 个评论
该整理一下垃圾了
热度 1 lhj701 2017-10-28 19:46
该整理一下垃圾了 1999年,搬到单位二次分配的住房。当时东西少,尽管面积不大,但也还凑合。当时,墙面刮了“瓷“。这一用,快20年了。前几天,房子要求改装每户独立供暖,改造结束后,LP看着发黑的墙面,提出再刮一次瓷。 也好,家里的家具为改装暖气,腾挪了地方,顺便整理一下墙面吧。叫来了师傅,价格比今年6月份上升了近1倍:因为最近刮瓷的料涨钱了,人工费也跟着涨了。好在,房子不用老刮,20年一遇,也就无所谓了。 弄完墙面,东西放的乱七八糟,刚好,还是整理一下吧:于是发现了过去舍不得扔的诸多“垃圾”:比如网线,那时是为台式机用的,现在都是Wifi了,没有用了,并且外边接入的是光纤,网线于是都该扔了。 还发现孩子用的复读机,尽管功能还好,但现在没有人用了。另外,发现了几个过去没有舍得扔的短波德生收音机,当时是学习英语收听VOA的,尽管有噪音,但那是“活生生的”英语,主要用来练习听力的。这次,还是扔了。自从有了多功能手机,MP3,CD机等都过时了。留着它们,仅仅是占着地方。 时代发展真是快,居家的物品就是为了用的,如果1年用不上几次,就该扔了。于是,很快,几大袋子垃圾就满了,包括书---过去总不舍得扔,因为那些已经泛黄的书,似乎和过去的生活紧密相连,承载着过去美好的回忆。但留太多也没有必要,现在一台电纸书,一个手机,一个电脑,可以存几千本书,几十个G。 既然,终究都得消失,还是扔了吧,不是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吗?腾出地方,可以购买今天喜欢的新书(刚刚从亚马逊购买了2本英文书,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250多)。要那么多回忆干嘛?东西造出来就是为了用的。不用就是垃圾,就该扔掉。 经过近半天的整理,除了准备倒掉的垃圾,还真腾出了很多地方:其实生活何尝不是这样,旧的去了,新的才会来。能流动,能利用,才是生活。不然,带着那么多垃圾活着,累不累? 也许,将来,就剩下一个旅行包,提起来,就去旅行。该放下的,该扔掉的,就放下,就扔掉,简单的活着,别被早该扔掉的垃圾累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00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近给自己的身体一次大检阅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7-9-26 04:12
最近给自己的身体一次大检阅 蒋继平 2017 年 9 月 25 日 因为艾玛飓风带来的灾难, 居住小区的健身娱乐中心受到损害而不能正常运 作, 健身房关门。试验站因为没有电能而不能正常工作, 整天坐在昏暗的办公室无所事事,产生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好像得了忧郁症一样。 为了摆脱这种萎靡不振的状态,我决心寻找机会做一些体力劳动。 九月 21 日,星期四下午 2 点,室外气温 94 F, 相对湿度 95% ,烈日当空,微风轻拂。我决定把一堆由飓风吹毁的废品集成的垃圾放进垃圾回收车内。 这个垃圾堆大概在 9 个立方米左右,就是底面三米见方, 高一米。 大型的垃圾回收车高两米, 宽两米, 长六米。 我举起双手手指顶端正好够到它的上沿。 垃圾堆距离回收车大概 30 米左右。 我推着一辆双轮双层手拉车。 先在垃圾堆把废品装上手推车, 然后拉着双轮手推车到垃圾回收车旁,将垃圾投进垃圾回收车。 这样来回大概在 20 次以上。经过大约两个小时的孤军奋战, 终于将这个垃圾堆搬进了垃圾回收车。 到四点左右, 我浑身的衣服全部湿透, 汗流如注。更为糟糕的是, 一些垃圾因为吸收了雨水而腐烂发臭。在举起来投放进回收车的时候, 这些脏水流到身上的各个部位, 非常恶心和难受。 我在做完这个事之后, 立即开车回家洗澡。八十八岁的老妈看到我的狼狈相,不停地摇头呔息, 非常心痛儿子的境遇。 我给老妈和太太的解释是:我这样做是为了检测一下我的身体状况。这是我自己自愿的, 公司不希望我这样做。我内心确实是这么想的。要清除这堆垃圾, 我完全可以叫手下员工去干, 还可以调动公司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机械来完成这个任务。 我之所以如此做, 是因为下列几个因素。 锻炼承受恶劣环境的精神意志。 在高温烈日潮湿的环境下长时间接受磨练,需要非常坚强的精神意志。 培养不怕苦累的道德品质。处理这些脏臭的物品需要不怕苦的素养 。 干这些重体力活需要不怕累的坚韧意志。 消除低迷的情绪。这是一个挑战。面对一个严峻挑战,必须打起精神来应对。 检测自己的体能。我借此机会检测自己的体能。这个检测比每年的例行健康检查还有效。我在做完这件事后, 对自己的身体状态非常满意。 我觉得我现在的体能不比 30 岁的时候差到那里。 难怪给我门诊的心血科医生说我还可以去当兵 ! 虽然辛苦了两个小时,流了一身汗, 但是, 洗了一个热水澡后, 心情愉快, 身体舒畅,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在我的同学们纷纷退休养生的年龄, 我还能在身心健康方面保持着青春的状态, 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因而, 以这篇博文给自己点个赞。
个人分类: 健康养生|2537 次阅读|2 个评论
企业已来非洲,应用技术服务也要跟着进来——卢旺达之行
热度 10 Taylorwang 2017-8-31 05:36
卢旺达差不多是非洲的地理中心,面积只有 2.6 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 1 千 2 百多万,以农牧业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周边的乌干达,刚果,坦赞尼亚等国家面积都比卢旺达要大得多。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国有与民营公司,纷纷来到这个面积不大的国家,听朋友介绍,这里的治安非常好,且办事流程公开,值得过来看一看。这次非洲之行,一是为了马赛马拉的野生动物,更是为了卢旺达考察。 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坐卢旺达航空的飞机到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只飞了 1 个小时多一点。基加利机场是比内罗毕机场更小的机场,机场上飞机也不多。目前,卢旺达还没有与中国直飞的航班,从国内来卢旺达,可以从迪拜,孟买,内罗毕等地转机。 卢旺达这个名字之所以被我记住,是因为上世纪 90 年代发生在这里的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在短短的几个月,差不多有一百万人被杀害,约是这里人口的十分之一。我猜想,这应是一个非常彪悍的民族,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但大家都讲,目前卢旺达差不多是非洲治安最好的国家,这巨大的反差,也是吸引我来的原因。 宾馆旁的几个中餐馆 在机场入境,要交 30 美金的签证费,边检工作人员总体上态度比较客气,也没有发现什么腐败现象。朋友肖总到机场接我们,到了公司新开张的宾馆。这宾馆,除客房外,还开了对外服务的餐厅,超市,在二楼,从另外出入口,对外出租,客户开了一个赌场。从机场到宾馆的路上,虽然没有看到高楼大厦,但路面质量很好,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居然带有数码时间显示装置。听介绍,卢旺达的许多基础设施,不少是中国的工程公司承包的,这主要的道路,都是中国路桥总承包。由于卢旺达治安较好,且政府部门都能按章办事,只要保证质量,达到合同的要求,对于政府的工程,基本上能按合同付款,所以,中国的一些工程公司在卢旺达还是能赚钱的。可能正因为这个原因,虽然卢旺达相对而言只是一个非洲内陆小国,中国的一些国营公司,民营公司到卢旺达开张的还真不少,在我住的宾馆附近,就有近十家中餐馆,据说整个基加利,有二十多家中餐馆,也有不少中资的宾馆。据国内一家工程公司经理介绍,若有一个千万美元级的土建项目在这里招标,估计国内有资格投标的公司有一百多家,真的来投票的也会有 50 - 60 家。这些公司有国资委的公司,也有各省的公司,还有更多的民营公司,如中国路桥,中国土木,华山国际等,事实上中国的企业早已大规模地进入了非洲。 Dmall Hotel 朋友公司开的宾馆( Dmall Hotel ),虽然宾馆的前台,不少服务员都是当地黑人,但餐厅几个大厨是国内过来的,主要食品是地道的中国风味,来吃饭的也主要是中国人,偶尔也有白人与黑人过来。 这几天,在卢旺达我也见到不少卢旺达的本地人,他们对人都比较友善。在一些路口,也能见到带枪的军警,一般与我们都相安无事,而不象肯尼亚,那些军警,都将中国人看成是可以敲诈的猎物。据说要在肯尼亚拿工作签证,不仅要支付 5000 美金,而且办事机构很官僚,要办三个月时间,有时都不一定办下来。这样,在街上,特别是在写字楼或仓库等工作场所的中国人,有可能就没有工作签证,若肯尼亚的军警真能发现一个没有工作签证又在工作场地的中国人,就意味着他有可能发一笔小财。反之,卢旺达的工作签证就很容易,且价格也便宜,所以,在卢旺达,走在街上都不用带护照与签证,警察不会随便查验证件。 卢旺达“发改委” 我很难想像现在彬彬有礼的卢旺达人,就是二十多年前手拿大砍刀,进行种族大屠杀的卢旺达人。看来人本性是善良的,恶人总是少数,但大批善良的人,被极少数恶人扇动起来的不理智行为是可怕的。 卢旺达现在的总统应是相当强势的总统,刚修改完宪法,一届总统的任期长达七年,刚完成大选,总统的得票率高达 94% ,可见卢旺达人民对他的认可和支持,他又可以再执政七年。卢旺达的发展规划,新加坡的淡马锡提供了咨询和指导,他们想将卢旺达建设成为“非洲的新加坡”! 在卢旺达的同胞,也都能预测到卢旺达至少还有七年的稳定发展期,就好象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一样,稳定的政局,能保证其经济的持续发展,故准备在一些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等行业进行投入。 我对卢旺达的未来长远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卢旺达面积不大,本身矿产资源少,又不是交通要道与航运中心,由于水源相对紧张,也难以大规模发展工业,故不容易开展第二产业。若没有第二产业,只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必然受限。通常 1 份第二产业,可以带动 5 - 8 份第三产业。新加坡有马六甲海峡,帮助它成为航运中心,而卢旺达没有,卢旺达只能利用非洲地理中心位置的优势,以及良好的治安环境,简便地进出关手续,优质的综合服务来发展总部经济,这需要建设更大的航空港,要建设非洲的会议展览中心,最好再能建设成人民币在非洲的离岸中心,以促进中国的公司将非洲总部迁移到卢旺达。当然,这些都需要巨额资金。若能成功地发展了总部经济,通过总部经济带来的第二产业,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不然,就比较容易碰到发展的天花板。 在国内,我的专业主要搞水处理工程,对这里的水处理状况特别感兴趣,经去卢旺达的 Water Sanitation Corporation 了解,及我们现场的考察,目前卢旺达全国几乎没有污水收集系统。我调查了几家饭店与宾馆,其产生的污水,都是未经处理,通过渗井,将污水直接渗入地下进行排放。朋友曾送了一份这里的地下水分析报告,从报告中看,地下水的硝酸盐与亚硝酸含量明显增高,有可能与大规模地污水渗入地下是相关的。国内的有些违规企业,将工厂废水通过渗坑渗入地下的处理方法,也许不是国内违规企业的创造。 由于卢旺达目前几乎没有工业,渗入地下的都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小于工业废水,且目前渗入的生活污水量,还没有超过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的增长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大规模的向地下渗入,必然会导致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故必须提前考虑应对之策! 饭店的废水渗坑 目前在基加利,最大的高档房地产小区也由国内的一家工程公司做施工总包,这个小区有别墅等高档住宅 600 多套,污水处理量预计每天 600 吨,公司的经理带我看了小区配套的污水处理工程,这工程采用 SBR 生化法原理处理污水,且采用全地下结构。我看了那设施,设备并不先进,安装也不规整。我问为什么不找国内的环保公司,这位经理回答是做环保,要根据卢旺达的具体法规进行调整,要走这里的审批流程,且要求先出图纸,沟通确认后才能实施,由于牵涉到售后服务的问题,最好有当地的技术支持公司。国内的公司都不愿意过来走这些全英文的流程,也没有本地的技术支持。这个项目应是由甲方直接找的一个印度人开的公司做的。我问了印度公司的报价,吓了我一跳,高出国内报价数倍。我想,在国外做工程,其支出要比国内大得多,即使这样,由我们的团队来做这个项目,一定能做到处理效果更稳定,工程项目更漂亮,同时,建设成本也比印度这家公司低得多的工程。 天价的生活污水SBR处理系统 朋友在基加利的工业园买了一块地,并投资建设了一座生产各种规格 PVC 管材的工厂,这家外资企业,在卢旺达算比较著名的外资公司。从工厂看,能看到工业园内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我们又去看了这个污水处理厂。这处理厂采用的工艺为:初沉池——生物转盘——三个水池——泵外排。据说这污水处理厂在工业园建设初期就建设好了,目前已建成达 2 年之久,但由于没有废水,一直没有运行。塑料管生产厂,已正常投产,平时运行时几乎没有工业废水。在这个工业开发区,不少土地已出售,但许多工厂建设却迟迟没有开工。 朋友投资的工厂,国内的摩托车发电机陶瓷等销往卢旺达的样品,及等待卸货的卢旺达搬运工 现在全世界都在招商引资,国内各省之间,各市之间都存在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就连美国新上台的总统川普,他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招商引资。故招商引资,特别是引进优质外资项目是相当不容易的。要让这个工业园满负荷运行,并排出工业废水使这个污水处理站运行起来,不知道还要等多长时间。当然,真的有化工高浓度有机废水进入,这现有的处理工艺,也是不能满足处理的要求。 没有运行的工业园废水处理厂 在国内,近年来我一直做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研究,故我们又去看了卢旺达的一个垃圾填埋场。用谷歌地图,找到位置,然后导航过去,后来,看到一辆垃圾车,就跟着垃圾车走了一段,有二个黑人小朋友,竟然在车速较慢的泥路上,从车后边强行爬车。车从山谷里的泥水塘边通过,有几个黑人小孩在泥水中打滖,长在水乡农村的我,几十年前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转过一个山坡,发现前面的山头上,似乎有很多垃圾,原来卢旺达的垃圾填埋场,是在一个位置相对比较高的山头上。我估计,卢旺达缺水,山谷往往水比较多,已被这里的农民改造成水田,有些水田还种植了水稻,用山谷填埋垃圾,征地比较麻烦,这样,卢旺达的垃圾填埋场则占居了一个山头。 与国内一些县级的垃圾填埋场一样,有不少人从垃圾堆中 “寻宝”,一些从垃圾中找到的 PET 瓶,包装袋等,通过压缩机压缩打包,据黑人司机介绍,这些回收废品将运往乌干达,那边有相应的加工厂,回收利用这些废料。可能与生活习惯不同,卢旺达垃圾中的餐余垃圾所占比例不大,这样,这些垃圾也不是非常臭。 在山顶的垃圾填埋场,还有一个用透明塑料布做的温室,一些污泥在温室中干燥或发酵,然后,有一个转筒焚烧炉,让这些已干燥的污泥,与垃圾场中的一些纸箱等在转筒焚烧炉中焚烧。做到污泥减量。这焚烧炉的尾气处理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可能现在是卢旺达的旱季,且垃圾中相对餐余垃圾较少,气候干燥,垃圾的含水量也较低,另外,这里采用放一层垃圾,上面再压一层土,估计这里的垃圾渗滤液非常少,似乎也没法收集。总体上说,这垃圾填埋是很粗放的,不可能有防渗膜,也没有渗滤液引流系统。这座垃圾山,有可能雨季时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大,且还存在一定的滑坡风险。但对于目前相对比较落后的卢旺达,几乎所有生活污水都没有处理,估计这垃圾渗滤液的处置在近期不可能有处理需求。 在我住的宾馆旁边,有一所大学, Adventist University of Central Africa. 该大学对公众开放,我就进去看一看。听学校的一位学生介绍,他们这个大学只有 2000 名学生,学校有二个校园,这个校园是大学的科学技术中心,另一个主校园离这里约 3 公里。在这个校区,只有一幢教学楼,而这教学楼的设备,建筑质量是相当不错的。 在中国住卢旺达大使馆前 卢旺达还有许多值得介绍的地方,限于篇幅就止于此。总之,卢旺达是一个非洲地理中心的小国,目前环保产业不象国内已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这里的竞争对手是屈指可数的印度人开的工程公司,报价高且质量一般,我们的进入还是有优势的。但也必须知道,这里的市场容量极其有限,要想做好,必须将来将国内开发的实用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到除卢旺达外的周边非洲国家。 响应 “一带一路”的号召,我们也要争取走向世界!
11961 次阅读|19 个评论
自适应滤波到底是如何神一样的存在?
热度 2 iggcas010 2017-8-1 13:02
做过信号处理的如果用到自适应滤波AF 都会问一个问题—— 我特么都知道期望信号了,我还滤波干啥? 能否获取期望信号是运用AF的关键 在实际运用中,AF是否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是批量数据处理,不可能每一道数据都要看一下是否合适 如果不能得到这个期望信号——先验信息 那么如何进行AF? 有人要说了,期望信号并不一定是真实信号, 这句话也正确,也不正确 正确的是,如果能知道期望信号, 那么这个期望信号也不可能是真实信号 真实信号永远无法获得——在实际中 错误的是,既然这个期望信号不是真实信号 又如何保证AF结果的正确性 简直是矛盾!!! 另外收敛因子的选择同样重要 选择不当,AF一点用都没有,而且还帮倒忙 这两点是AF的最明显的弊端 毫不客气地说—— 自适应滤波一点自适应性都没有 它严重依赖于期望信号!! 如果谁有好的解决办法,请联系我 如果上述有误,请务必联系我!!
10835 次阅读|5 个评论
棒球大小能轻易摧毁飞船的太空垃圾,我国曾一次造了几千个
beckzl 2017-3-1 20:28
   前段时间,印度成功通过运载火箭一次性发射104颗卫星,即所谓的 “一箭104星” ,大幅度超越中、美,甚至把最爱大力出奇迹的俄罗斯都比下去了,不仅印度媒体毫不谦虚地称其为“创纪录的惊人壮举”,国内也纷纷惊叹“阿三又开挂了”。    不过国外媒体可没有这么客气,马上就有航天专家指出,印度此举在试图挣大钱的同时,也对制造太空垃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印度这此航天任务送上天的卫星多是寿命短的小型卫星,不久的将来,这些卫星将会成为各自轨道上的“尸体”,光荣加入太空垃圾大军。 印度此次发射的104颗卫星中有88颗都是这种烤面包机大小的    不过,论太空垃圾的制造能力,印度三哥还是欠点火候。早在2007年,中国就闷声发大财,在西昌偷偷发射了一枚开拓者1号系列火箭,并没有对外提及火箭的用途。    火箭携带着动能弹头,在865公里的轨道上击毁了1999年发射上空的退役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估计产生了 2300 件以上(2007年12月13日的数据显示)的可被追踪的(尺寸大于高尔夫球)、 35000 多片大于1厘米的和 100多万 个大于1毫米的太空垃圾, 成为历史上产生太空垃圾的数目最多的单次事件。 五芒星 处 的 激增正是因为07年反卫星事件,五边形处为09年的卫星相撞事件    各国发言人谴责中国发展太空武器的同时,太空垃圾也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科学界关于太空垃圾过多的担忧一直都没有少过。    自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波尼克1号以来,人类已经执行了超过4000次的发射任务,也把很多的废弃物件带上了太空,虽然他们大多数都坠入了大气层燃烧殆尽,但仍有超过 4500吨 的太空垃圾残留在轨道上。    其实,在人类走出地球后的蛮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太空垃圾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太空垃圾这概念的是一些防空部队的值班人员,一些专门监控宇宙空间的部门常常被这些不明物体弄得困惑不已。    甚至有某个气象台曾以为发现了仙英座附近的星体爆炸,后来才搞清楚那不过是一颗废弃人造卫星在阳光下反射的效果。人类这才知道,原来我们在太空抛弃的那些东西已经这么多了。    这些太空垃圾们的身世也是充满着传奇,目前最长寿的太空垃圾是苏美争霸时期发射的人造卫星,已经差不多60岁了。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1    除了这些正常弃用或者损毁产生的太空垃圾外,还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1965年,美国双子星4号的驾驶员,也是美国第一个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大意遗失了一只手套,这只手套以每秒7公里多的速度飘了20多年,荣获“最致命手套”的称号。    无独有偶,1982年前苏联宇航员列勃捷夫执行太空行走的任务,他打开减压舱的一瞬间,他同事遗留在舱里的螺栓、垫圈还有一支铅笔都被吸出到太空,成为了游荡的致命垃圾。    除了这些遗弃物,美国竟然还曾经主动在太空散布大量物体。在冷战时期,远距离的国际通信手段并不多,有线通信主要依靠海底电缆,而无线通信依靠大气电离层的反射作用。 电离层对短波段(频率3兆赫-30兆赫)的无线电波有反射作用,我们熟知的短波无线电广播便是依靠电离层的反射作用发明的。 电离层对电磁波的反射    美国担心有朝一日苏联毛子会破坏掉海底电缆,如果发生了,那国际的通信重担就要由电离层背负了,可是电离层会受诸多的因素影响,十分不稳定。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点子,在近地轨道上人造一个类似电离层的东西,提高通信的质量。 美国于1963年将4亿3000万根铜制的偶极天线散布在3500-3800公里之间的近地轨道上,这些人工的针状天线在地球上空形成了环状的针云。 比头发丝还细的偶极天线,杀伤力也并不小    当初美国联合国大使称这些针会在三年内离开轨道,然而,这些针在卫星通信发展起来后依旧仍有大量残留,偶尔才会有些坠入大气层。    美国因此受到了国际各界批评与指责,苏联的《真理报》甚至称 “美国玷污了宇宙” 。    不少人会认为太空垃圾不过是些慢慢飘在轨道上小东西,就算其它航天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有太空垃圾阻挡行进路线,也能很轻易地躲开。再不济直接用肉身去扛,几厘米的小东西最多造成点剐蹭,损伤点漆面,大不了去4S店补个漆。    实际上,若以地球作为参照物来看,这些太空垃圾确实看起来是慢悠悠的样子,不过,用中学物理的知识就能知道,一个物体不管是航天器还是家里的马桶刷,想要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就要满足万有引力等于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所谓的7.9公里每秒的第一宇宙速度即是这个临界值,航天器的飞行速度只有大于第一宇宙速度才能被送上轨道,但稳定运行的航天器其线速度却要小于第一宇宙速度,不然将会脱离地球。    不管是什么物体,它们在轨道上的飞行速度虽不超过第一宇宙速度,但也是几千米每秒这个等级的。 以一个以每秒7千米速度飞行硬币大小(以6克计)的碎片计算,它拥有近15万焦耳的动能,而1发7.62毫米机枪出膛子弹的动能也才约3千焦耳,这还是没有考虑撞击时相对速度的情况,其威力可想而知。    虽然用枪械子弹来衡量太空垃圾有些不准确,但这些超高速的不明物体威力真的不小。目前能被监控的最小碎片也起码是10厘米级的,这种大小的碎片对航天器自然是致命的,但10厘米以下无法监控的碎片对航天器也是不小的威胁。    中国2007年的这次反卫星实验相当于瞬间制造了百万级的太空武器,产生的碎片残骸,将会安逸地在轨道上停留几十年。国际空间站为了躲避这些风云一号C的尸体,不惜多次点火变轨。 风云一号C卫星碎片的分布情况    但即使是这样依旧还有不小的风险,当年美国叱咤风云的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油漆脱落物相撞,造成舷窗受损,不得不提前返回地球。    很可惜,即便是采取了最保险的措施,国际空间站在2016年3月份还是中招了,同样是遭到毫米级剥落的油漆袭击,国际空间站引以为傲的全景玻璃窗被撞出一个凹痕。 国际空间站受损的玻璃窗    如今太空垃圾的问题愈发的严峻,若不采取措施,日后维护航天器安全所付出的成本也许比发射一颗新的还要高。因此,各国都在想办法解决太空垃圾的问题。正所谓“文明你我他,垃圾送回家”,日本从垃圾的源头入手,在太空也发扬起本国环保的精神。    中岛田铁工所与东北大学计划给卫星配备一个名为“DOM”的脱轨装置,在卫星退休之后,装置会展开一个约1.5米见方的薄膜,原理类似降落伞,能加大稀薄空气的阻力,使卫星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减速降轨,最终落入大气层烧毁。    在清理太空垃圾上,日本也很有想法。日本在去年末发射的“鹳”6号货运飞船,在完成给国际空间站送货的使命后,伸出了铜和铝制成长达700米的实验器,打算通过电磁效应来让这些太空垃圾减速,最后落入大气层,然而“鹳”可能是出现了什么功能性障碍,试验器没法完全展开,最终自己变成了一个太空垃圾,令人唏嘘。 “鹳”6号货运飞船    作为太空垃圾大国的中国,最近也开始发展太空垃圾清理技术。去年发射的“遨龙一号”装载了一台机械臂,虽然听起来很简单粗暴,但能准确地抓住速度超高的碎片也并不简单。    “遨龙一号”是世界上第一个主动的轨道碎片离轨清除试验项目,让中国在制造太空垃圾和清理太空垃圾两个领域都独领风骚。不过看似环保的行动却被美国认为是发展太空武器,能抓走太空垃圾也能抓走别国的卫星,以此强烈谴责中国,看来世界各地对扫地僧的恐惧都是相同的。 遨龙一号所使用的机械臂    太空垃圾问题其实与工业污染很类似,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大气与水体污染,直到现在我们依旧没有摆脱环境污染的阴影。在太空革命时代我们依旧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现在回头治理难免困难重重。    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似乎也总也逃不开,想想看似乎也并不用太悲观,毕竟雾霾都能防激光武器,那太空垃圾也起码能防个小行星吧。 _____________ 内容为【SME】公众号首发 欢迎关注
2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38)
热度 9 jiangjiping 2017-2-5 21:22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38) 三十八 美国已经成了世界的垃圾收购站 蒋继平 2017年2月5日 美国社会70%以上的家庭都有自己的房子, 这些房子的绝大多数具有120-30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 这些住房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室内具有多个大型衣柜,屋外有双车库。 走进美国普通老百姓的家,你在他们的衣柜中可以发现都是装得满满的衣服鞋帽和玩具。 拿我们家来说,家中一共有六个大型衣柜, 那是跟房子一起造好的, 还有木制家具衣柜, 那是后来购置的。我发现, 这些柜子都是装得满满的衣服鞋帽, 被子床单和玩具等日常穿戴睡和玩的用品。儿子和女儿各占两个衣柜,即使他们已经独立在外,他们的衣柜中都是他们小时候用过的东西。我们夫妇占用两个衣柜。 大型的厨房中更是物品丰富, 各种各样的餐具都很齐全。 我们家的这些东西跟真正的美国家庭比还有一定差异。 这是因为我从小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 对花钱很在意, 被夫人称为小气鬼。我平时对夫人经常去商场购物很反感, 总是说她又去帮商场老板推销垃圾了。在我看来, 这些物品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垃圾,有的放在那里已经好多年了, 从来不用。要是用的话, 估计三辈子也用不完。 事实上, 大多数美国家庭比我们家的东西多得多, 他们自己家里装不下, 就在外面租房子存放。 所以, 美国现在有一个很吃香的产业, 就是自动储存室(Self storage garage)。 美国人的车库也是物品满满, 花样多多。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商品丰富, 已经到了生产过剩的地步,而且价格低廉。 经济上承受得起, 加上物欲和攀比心态。 赶时髦。对新产品具有好奇心, 用了一次不称心就闲置一旁。 美国的大多数生产商都在国外建厂制造这种日常用品,由于人工费用较低, 货品的价格也就低,大量的廉价物品就涌进美国超市。这样的供应实际上大大地超越了美国人的实际需求。商品卖不出去, 厂家就采用抛售的手段, 将大量的垃圾商品借机倾销。 这就是黑色星期五的由来。 在我看来, 美国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了世界的垃圾收购站。从一些国家进口的日常用品大多数是不需要的。说句实话, 除了食品饮料外, 我们家的日常用品在10年内也用不完, 换句话说, 也就是10年不买任何日常用品也可以过的很好。 我希望中国政府和人民能够从我的博文中读出话外音, 审时度势,在国际舞台的博弈中掌握好分寸。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4634 次阅读|18 个评论
看到这些新闻似乎我们所有研究努力都白费了
热度 55 Taylorwang 2016-10-19 07:48
这个 “十一”国庆节,我去了珠海,也去了珠海的海边浴场泡了泡海水,当时就感觉,海水相当的脏,海水中漂浮着许多塑料布,塑料瓶等生活垃圾。 香港方面在海滩上也发现了大量的生活垃圾,他们估计可能是珠海方面有人往海里倒垃圾 ,但珠海方面查无实据而否认。 2016 年 8 月 12 日,事件终于有了突破, 广州南沙海监大队终于捉住一条涉嫌向珠江口倾倒生活垃圾的船只, 船上一共载了 400 吨生活垃圾,且捉了现行,已排了 200 吨,仍有 200 吨还没有来得及排海。但对于这样重大的污染刑事案件,本来应该顺藤摸瓜,找出背后的污染企业及相关的违法人员,可这事件似乎就此打住没有下文。 因海洋污染而导致巨大经济损失的报导,网上还时有所闻, 2016 年 9 月 3 日,珠江口某养鱼场 ,可能因污染导致死鱼达 100 万斤。 2016 年 9 月 12 日,在珠江的上游广西境内,竟然有违法分子用船向广西的河沟里排生活垃圾 ,被群众举报而抓了现行,同样也是一船 400 吨的生活垃圾。在珠江口向大海偷排生活垃圾,与广西境内向内河偷排生活垃圾的行为,好象没有关链,其实应是相关的,他们都是广西的船。从时间顺序上看,我猜测这些船原来都向珠海口排垃圾的,现在海监监管严格了,这些违法的船就向上游走,居然将污染物排到了上游的河道,甚至排到了离城市自来水取水口很近的位置。这些不法船,干这种违法的勾当已干了多长时间,前后已偷排了多少垃圾?谁应对这起严重的污染事件负责,谁应该支付这笔昂贵的垃圾清理费用,谁应该赔偿因污染而产生的二次损失?我们等待着司法机关的调查结果和媒体进一步地跟踪报导! 无独有偶, 在华东地区,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也出现了 4000 吨的生活垃圾,被偷运倾到了太湖 这样荒唐的违法行径。 想到我们这些整天坐在办公室,不切实际地考虑制定更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想着这标准是 COD 低于 50mg/L ,还是低于 40mg/L 呢,更有甚者,动不动就提出所谓的“零排放”主张,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呢?这种生活垃圾不经任何处理,直接偷排的现象,就发生在经济发展相对还比较发达的上海与广东,经济不发达地方的情况,大家可以想象还有什么没有底线的污染事件做不出来! 在美国,大部分人开车都能遵守交通法规,是因为他们天生遵纪守法吗?了解美国情况的人就知道,一旦交通违规了,惩罚是相当严厉的,不仅有罚款,第二年的保险费等都大幅度提高,交通违规代价高昂!近年来国内严查酒驾,在大城市酒驾现象也大幅度下降。我国的环保问题,不是现在的标准低,而是我们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从而让那些不法之徒挺而走险!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我们可以算一算这种偷倒垃圾排海的利润。一般垃圾处置成本一吨通常在 80 - 100 元之间,而将垃圾偷排到大海中的成本,只要一些装船费和运输费,一吨的处理成本不会超过 20 元,即使加上各级不法中间商的盘剥,其利润也远远地超过 300% 。对这种恶劣的违法行为,只能举起严惩的利剑!该判刑的判刑,不仅刑法上要严惩,经济上,也要罚得这条黑色利益链上的所有人心痛。 相对于我国较严的环保标准,这些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违法行为,让那些守法的企业步履艰难,雪上加霜。高标准必然带来高成本,而违法的低成本,使这些违法企业或个人,能拿出大量的金钱腐蚀和拉拢相关的管理人员,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若对这种没有底线的环境违法行为不严惩,我国的环境就根本没有好转的希望。 与我们一样的研究人员,或相关管理人员,天天坐在办公室,叽叽歪歪地讨论什么进一步提高排放标准,什么必须实现废水和污染物的零排放,在这种没有底线的违法违规行为面前,我们显得多么弱智与天真。必须严厉制止这种以邻为壑的行为,我们目前的重点可能还不是提高排放标准的时候,而是严格执法!
23413 次阅读|98 个评论
手机的故事
热度 4 fdc1947 2016-9-24 08:49
手机的故事 十年前,我不用手机,因为每天两点一线,从家里到学校实验室,两头都有固定电话。有一次,出了一点差错,儿子、媳妇找不到我们老两口了,着急得要命。于是,小两口硬给我们买了手机,说可以找到我们,当时的手机可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这毕竟是十来年前的事情了。 这一晃就过去了八年,到了一年半以前,老朋友们都建立了微信群,如果不加入这些群就好像失去了“组织”一样。于是,还是麻烦下一代,给我们都换了所谓“智能手机”,并且教我们如何“上微信”,于是,就找到了“组织”。 人老经历就多,“组织”也多。高中同学、大学同学、教师、学生、自己的家族,太太的家族都有各自的“聊天群”,还有各位“好友”,真是盛况空前,好不热闹。几十年不见也不通消息的老朋友可以通信息了,还能够视频聊天,大家都很是兴奋了一阵子。 可是,时间一长,彼此的话也就少了。几十年不在一起工作、生活,各人的经历、社会环境、思想状况都不相同,回忆旧事也就几天的功夫就忆完了,还能够说些什么?没有什么好说的,就转文章吧。于是,聊天群里都是转来转去的文章。 如果转来转去的都是一些“锦绣文章”,那真是不错的事情。好文章大家传送,“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情景!但是,实际上哪里有几篇好文章?好文章绝少,倒是谣言遍地、牢骚满腹。绝大多数都是垃圾文章、垃圾公共号。 这些垃圾文章往往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是“起爆头”。 “起爆头”是戏曲、曲艺的术语,过去唱戏、说书的演员,为了吸引观众,在表演那些性格粗犷的人物时,往往突然“哇呀呀”一声叫唤,赢得喝彩。大家的注意力也集中了。一个是“卖野人头”,与大家所说“挂羊头卖狗肉”有相近的意思,不过人头总比狗头有吸引力,更何况是野人头。一个是“过时不候”。商人大拍卖,降价三天,已到最后一天,就是这样的意思。请看这样的标题,是不是到处都是: 《哇,美翻了13亿人民》 《早晨刚刚流出,绝密高层讲话》 《揭示终极底牌……》 《刚刚出来的视频,全国都震惊了》 《赶紧看,马上要删了》 《国外封杀,刚刚解封……》 《中共内部秘密视频,切勿下载》 《注意!这些东西决不能吃》…… 那些“公共号”的名称也大都很“大气”,如政商、参考、机密等等,还都是一号(不过我听着总有些别扭,可能有点过敏。年轻的时候,大学刚毕业,又是文化革命中,到东北的一所学校工作,学生们举手,说要去“一号”,我不懂,结果学生哄堂大笑,这使我终生不忘)。 题图或者用领导人头像,或者裸体色情女郎。 内容则政治谣言最多。比如某某人在什么地方受到极大的尊敬,在什么地方立起了铜像。有的文章可能先说某某领导人如何说,然后就是不知道什么人继续发挥甚至胡说,最后也搞不清是谁的话,谁在胡说。而没有脑子的转载者则一体认为是领导人讲话而大转特转。 前些天,新的教育部长刚上台,有人向他提了13条“建议”。转载者把别人的建议,弄成了教育部长的建议,说中小学要改十年制。吓得我连忙去查该教育部长的原话,查来查去竟是转载错误。 传播内容中,有关养生、涉及科学的谣言也多。刚刚开微信时,看到“好友们”传播这些东西,也时常为“好友们”担心,便常常去揭穿这些谎言。谁知道揭穿谎言会伤了传播者的自尊,转贴者面子上挂不住。一次两次,几十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吃一堑,长一智。反正转贴中谣言数不胜数,打不胜打,打了的谣言过几天、几月、几年,又有人原封不动地再端出来。所以,这样的谣言,除了亲人误传、而且是紧要的,要提醒一下之外,对其他“好友们”也就马马虎虎了。为这些事情弄得别人不高兴不值得,甲相信吃牛奶会引起癌症而不吃牛奶也并不影响他的生命安全,乙愿意相信牛奶与苹果不能一起吃并不影响他的健康,丙相信太阳黑子强了的晚上必须把手机关掉以免手机被弄坏,这也没有任何坏处(现在我自己晚上也关掉手机,当然这与太阳黑子的强弱无关)如此等等。 看过几次垃圾文章、上过几次当以后总可以总结出一点教训,凡是看见我上面例举过的那样“起爆头”、“卖野人头”以及“最后大拍卖”之类的转文一律不看,有不适当题图的转帖一律不看,打开一看是“一号”之类的“公共号”立刻退出等等,除非抱有特殊的目的。 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之后,我发现,各个聊天群都安静了许多,绝大多数人已经“潜水”了,没有了声音。看来大多数人也都已经厌烦了这些垃圾文章和谣言视频。只有个别聊天群中还有几位“上瘾”者,还天天喋喋不休地转发一些“子虚乌有”的信息以及对此“义正词严”、“声色俱厉”的宣言或声讨书。 垃圾文章可以不看,但是,“滴滴”的声响却常常想个不停,于是就放了“静音”。手机本来是可以放在身上,随身带着的,可是现在体积变大,出门就必须放在包里了。但是,在家里就静静地放在我的床头,成了我第二个电脑,可以在床上躺着的时候定时翻看,又能看新闻、又能查字典。这样也很好。科技发展了,还是好。
个人分类: 随口说说|4756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国是垃圾处理水平很差的国家吗?
热度 3 zhangxw 2016-7-14 18:49
我国是垃圾处理水平很差的国家吗? 张学文, 2016-7-14 垃圾处理是大家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的文明与科学中应当有勇气和智慧去对待它。 夏日炎热,家里的垃圾即便每天清理一次,也会繁殖出果蝇。小院的垃圾则是积存了 1-2 天垃圾,气味明显。而小区的大垃圾柜则是 3-4 天清理一次。 4 米 之外其味道依然让人回避不及。 在乌鲁木齐这个中等城市,大垃圾集散点离公交车站 30 米 的情况也有,可垃圾处理厂还没有建成。。。 我分析没有一个家庭每天清洗垃圾桶,小区的垃圾箱,大的垃圾柜子也是从不清洗。垃圾投放处离住处远了埋怨不方便,可放在家门口又嫌臭。于是夏季垃圾堆对环境的伤害十分突出,而大家又无可奈何! 我觉得在处理垃圾问题上,需要改进的环节很多。 个人与家庭:我们是否可以设计出一种垃圾桶,它可以与垃圾袋配合好一些,使得家里的垃圾无味,无虫繁殖。 小区的的垃圾桶和街道的更大的垃圾柜要密封、无味, 至于垃圾车、垃圾场,也应当进一步建设与提高水平。 。。。。 总之,我觉得 1. 垃圾处理问题要从家庭垃圾处理设备的提高抓起, 2. 垃圾中转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提高档次, 3. 垃圾处理问题需要从各个侧面做努力,它不是大家捂着鼻子就可以回避的问题。 4. 垃圾处理是社会文明与科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是垃圾处理水平很差的国家吗? 垃圾处理水平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吗?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2989 次阅读|3 个评论
“搞不出模型,大数据 = 大垃圾”
热度 18 zhuyucai1 2016-6-19 23:56
这是我今天在微博群上突然冒出的一句话,被人当作新语录,顿时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特此告之。
6755 次阅读|30 个评论
洋垃圾:全球食物链与本土政治
热度 2 tian2009 2016-5-21 10:47
(发表于《中国周刊》 2016 年第 1 期, pp44-45. 发表时有大量删节。文末之对策,有一些政治正确的增补,比如“全民总动员”之说,并不符合我的本意。这里是原稿。) 洋垃圾:全球食物链与本土政治 田松 早晨四点,从梦中醒来,朦胧中觉得窗外哪儿不对劲,对面的楼不见了。先是以为玻璃上有水汽,伸手去擦,一下子就醒了。连续几天的红色预警在今天零点结束,而霾不见少,反而更重了。 现实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从前陌生的事物、难以想象的事物、科幻末日的事物,成为生活的常态。 洋垃圾早就存在了。绿色和平组织在 2003 年就对贵屿的进口电子垃圾展开了调查。只不过,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正视,并且努力遮掩。王久良的纪录片《塑料中国》,就如他的上一部纪录片《垃圾围城》一样,又一次把那些早就 普遍 存在的,一直被人忽视、被人遮掩的事物,呈现在亮丽光鲜的都市君子面前。它们虽然是难以想象的,但并非是难以理解的。 “洋垃圾”一词包含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垃圾”,一个是“洋”。 垃圾问题是工业文明的内在问题。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都同时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天上不会掉馅饼。工业社会中的一切,小到别针、手机,大到楼群、公路,归根结底,都是来自于森林、矿藏、天然水体,亦即大自然本身;而在它们退役之后,都将成为垃圾——固态的、液态的、气态的,以及耗散热。广义地看,雾霾也是垃圾的一种形态。 从物理学的角度,垃圾是一个物理系统在运行一个周期之后排出系统之外的高熵状态的物质和能量。物理系统可大可小,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可以视为一个物理系统。所以工业社会的运行,归根结底,就是把森林、矿藏、天然水体——低熵状态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不同形态的垃圾。技术越发达,就越快越多地把自然转化成垃圾。工业文明,就建立在垃圾堆的旁边。作为一个物理系统,必然要有垃圾输出。就好比一个人,必须要吃饭,也必须要排泄!所以,垃圾不可避免,并且必须要排除到系统之外。但是,哪儿是外? “洋的垃圾”,是全球化过程的一部分。现代化的全球化和全球化的现代化,其实是一个资本运行的食物链。这个食物链同时也是一个物质和能量的转化链条。它的运行机制是,第一,上游优先获取下游的能源和资源(低熵状态的物质和能量);第二,上游要能够把垃圾(高熵状态的物质和能量)送到下游去。两条缺一不可。一个现代化国家或者地区,需要有自己的下游,这是它存在的前提。从前我们关注的是这个链条的前半截,而垃圾问题,则是这个链条的后半截。 在任何一个地理区域中,都存在上游与下游。从全球范围内看,美国是上游,欧洲、日本是上游,中国、非洲、南美是下游;从中国范围内看,东部沿海、京上广是上游,西部是下游;从北京看,城市中心区是上游,周边区县是下游——所以会有垃圾围城。垃圾永远从上游转向下游。 一个传统地区要想加入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游戏,只能从下游进入,那就意味着,为上游提供能源和资源,同时接受上游的垃圾。 垃圾转移的方式有直接的,有间接的,并且主要是间接的。间接,就更加隐秘。工业文明的全球分工,制度性地规定了垃圾转移的方向,确定了垃圾转移的合法性。那些有污染的工厂被转移到下游,而产品则送往上游。处于上游,既可以享受产品,又不承担环境后果。比如 iPhone 、 iPad ,在中国生产,利用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污染中国的土地、空气和水源,剥削中国底层劳工的劳动,而产品则走向全世界——的上游。 直接的方式,就是“洋的垃圾”。在 iPhone 用过之后,成为电子垃圾,还可以再出口到中国来。这就走完了上游剥夺下游的食物链全程。 上游总是以或明或暗、或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向下游输送垃圾,但是下游并不是一定要接受洋垃圾的。尽管全球化本身隐含着上游对下游的掠夺,但是在形式上,是以公平贸易的面貌出现的;而在道义上,下游更加没有义务接受上游的垃圾。 所以洋垃圾问题,又是一个本土政治的问题。 虽然接受洋垃圾的国家并不在少数,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如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以及非洲某些国家也接受洋垃圾。但是,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下游国家、下游地区,都是洋垃圾的倾销地。即使一个“贫穷的”国家,也可以坚持自己的尊严。“ 1987 年春天……一艘装满垃圾的驳船在纽约港和墨西哥湾之间寻找垃圾场:经过五十天的海上航行和被六个州拒绝驶入港口卸船后,又漂回了出发的港口。” 中国的洋垃圾问题,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观念,二是政治。 关于垃圾问题,一直有一种流俗之见,即“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种观念是基于对科学及其技术的无限信任,是科学主义在垃圾问题上的表现。这种观念相信,垃圾问题是技术问题,可以随着技术进步而解决。这种观念基于对物理学的粗浅理解,只看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而未能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所以才会相信物质的循环。比如,相信技术手段可以把电子垃圾中的贵重金属逐一提取出来,重新成为原料;相信技术手段可以把废纸、废塑料重新变成相差不多的纸和塑料;相信技术手段可以提取出污水中的污染物,使水变清,使污染物变成原料;相信技术手段可以吸收雾霾,将其中的 pm2.5 压成宝石……按照这种理论,现在越来越多的垃圾堆,将来也可能重新被某种神奇的技术变成一个个硕大的宝藏。 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加原理是说,一个现实的热力学系统,它的熵总是会增加的。一个小的系统的任何熵减,都需要从外部注入能量,并且导致包括小系统在内的更大系统的熵总体增加。 2005 年,液态苯进入松花江,苯在江水中扩散,这是一个熵增的过程。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把已经扩散的苯从江水中提取出来,那是一个熵减的过程,是一个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 从铜矿石中提取铜,对于矿石这个小的系统,是一个熵减的过程。一来,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付出巨大的能量;二来,如果把整个矿山作为一个系统,则是一个熵增的过程,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有污染,会有废渣。大块的金属铜被切碎,分布到一个个电子器件中,这是一个熵增的过程。这些电器变成电子垃圾,运到贵屿,贵屿的打工者把铜再从一个个器件中提取出来,这是一个熵减的过程。被提取出来的铜,的确变成了新的原材料。于是,电子垃圾就成了资源。也只有在这个观念之下,进口垃圾才具有政策上的正当性。 但是,在贵屿提取金属的这个熵减过程,并不能自发地产生,而是有代价的。首先,当然是要付出能量的。其次,这一点更重要,从更大的系统考虑,则必然还是一个熵增的过程。无论技术多么先进,都必然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必然会导致空气污染、水土污染。因而,总的来说,这种所谓的变废为宝,是得不偿失的。 而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行业之所以能够存在,之所以能够赚钱,之所以能够被政府默许,是因为: 1 ,工人的劳动力成本远远被低估,工人的劳动保护几乎没有被计入成本; 2 ,环境代价没有被计入成本。 这样的经济发展,短期内貌似赚来了钱,获得了 GDP ,从长期看,无异于卖血卖肾,自绝生路。 固然,在现代化初期,很多地区是以出卖资源污染自己的方式进入全球化食物链的。但是终究,极少会有人认为,卖肾买 iPhone 是明智的选择。在《塑料中国》里,即使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底层打工者都能质疑:如果废旧塑料能赚钱,为什么美国人自己不去赚,要运到中国来?难道中国的处理技术比美国还高,难道中国的处理技术美国没有? 到了今天,这样的模式依然还能够存在,是因为,那些赚钱的人,卖的不是自己的肾,而是别人的肾!在贵屿这个模式里,被卖掉的是打工者和本地人的肾,打工者付出血汗与身体,本地人将要承担环境破坏的代价,而赚大钱的人,则远在贵屿之外。 所以,中国的洋垃圾问题,还是本土政治问题,直言之,就是腐败。这里又包括两个层面。其一,现行的法律法规为洋垃圾的进入留下了很多空子;其二,即使现有的法律法规,也并没有被严格执行,总有特殊人物能够突破禁令。 对于很多社会问题,人们本能地会想到两个解决途径:一是技术解决,二是管理解决。就垃圾问题而言,技术解决可以突破的空间并不大。而在管理上,我们对于自己的垃圾,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启动,比如政府主导的全面的垃圾回收系统尚未建立。当然,由于垃圾问题是工业文明的内在问题,无论怎样的技术,怎样的管理,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部,都是无法解决的。垃圾问题的彻底解决,要到生态文明的框架中寻找可能性。 但是,就现实而言,中国的洋垃圾问题,却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主要的责任在政府。首先政府要改变观念,放弃“垃圾是资源”的想象,建立严格的政策防线;其次,政府要下决心,严格执法,御洋垃圾于国门之外。在具体的操作层面,需要环境 NGO 的参与,需要媒体的参与。 曾经见过有企业家这样发问:当年没有钱的时候,我们造伪劣产品,造低端产品,现在我们已经很有钱了,怎么还在造伪劣产品、低端产品呢? 如果说,上个世纪,中国刚刚加入现代化的食物链时,不得不为上游提供能源和资源,不得不接受上游的垃圾,可是现在,我们已经很有钱了,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怎么还在接受别人的垃圾呢? 2015 年 12 月 23 日 北京 向阳小院 《垃圾与人类的历史》,[法]卡特琳·德·西尔吉著,刘跃进、魏红荣译,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年 5 月第一版,第 7 页。
个人分类: 工业文明批判|2509 次阅读|9 个评论
这样的解决实际问题科研更应该支持
热度 42 Taylorwang 2016-4-21 07:21
江西一位环保企业的朋友,半年前与我联系讲他们开发了一种焚烧解决农村垃圾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处理费用低,产生的污染比较少,希望我去看一看,帮助指导指导。我平时比较忙,再说我也不搞垃圾焚烧研究,主要研究与开发各种废水处理工艺,所以,差不多半年我都没有成行。 由于我也是从农村里出来的,农村污染,主要是水污染与垃圾污染,如何合理地解决农村污染问题也一直是我脑中挥之不去的问题。再加上我们开发的非膜法垃圾渗滤液处理,似乎与垃圾处理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最近利用一个周未的机会,我就坐高铁从广州去江西走一趟,看一看这套农村垃圾焚烧处理装置。 现在国内高铁比较方便,下午从广州出发,晚上就到了江西。第二天早晨,天还下着雨,我们就让厂家安排我们去看正在工作的农村垃圾焚烧炉,同时,也可看一看下雨对焚烧炉的工作是不是有影响。车通过窄窄的乡道到了第一个焚烧点。那边建了二个焚烧炉,据介绍,一个炉是早期建设的,效果不好,现在已不用了。我也看到,那个炉的投料点比较高,若真的要使用它,则必须人工将垃圾从车上铲到炉中,工作量很大。而目前正在使用的炉,加料口与地面相平,垃圾可以从车上直接卸到炉中,大大减轻了操作强度。炉顶有一个烟囱,烟囱顶冒着水蒸汽一样的白烟。我沿着垃圾焚烧炉转了一圈,没有看到显示炉内温度的显示仪表,用手摸一摸炉体,其温度比掌心略高,炉内应衬有耐火砖与保温砖。焚烧炉通过炉体的热损失应比较小,从而能烧一些热值相对比较低一点的垃圾。我也打开了一个垃圾焚烧炉的垃圾进料口,看到炉中堆满了垃圾,并有一些白色的烟气从进料口飘出。估计这焚烧炉中可以大致分几个区:上部是垃圾进料区,然后是垃圾烘干区,再下面就是垃圾焚烧区,炉底有排渣口。据我观察,由于炉内的保温及热能设计利用得比较好,同时考虑了重力的作用,及排气烟囱的抽吸作用,整个垃圾焚烧过程还是比较平稳,平时几乎不需要操作人员维护其运行。排出的渣就直接填在旁边的一个小山沟。焚烧完的炉渣已完全无机化,一些没有分离的玻璃瓶,也因炉中的高温而变形。虽然没有采用规范的防渗处理而填埋炉渣,这并不合符规范要求,从现场看,无机化的炉渣无臭无味,似乎也不会产生渗滤液或其它的卫生安全隐患。 焚烧后炉渣出料口 接着我们又考察另外一处有二个炉子正在工作的另一个乡镇的垃圾焚烧炉,二个炉子都在正常工作,在炉子的周围同样也看不到操作人员,整个系统都不需要用电。经焚烧后,垃圾减量到原来的 20-50 分之一,且也大大改善了垃圾的卫生条件。 垃圾进料口 中午吃饭时,江西省的一位环保业务的官员问我这种垃圾焚烧方法到底行不行?我的回答是:它确实能比较便宜,也比较好地就地解决了目前令人头痛的农村垃圾问题,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但有没有其它的环境风险与二次污染,我不敢讲,因为我的手上没有数据。公司的总经理立即介绍,他们测过烟囱出口的二恶英,其浓度为 1.2 ng-TEQ/m 3 。我讲,只要有数据就可以评估。从百度搜索可知:虽然我国对新建的垃圾焚烧炉采用最严格的二恶英的控制标准 0.1 ng-TEQ/m 3 ,但 以日本为例,处理规模不同的焚烧厂,烟气排放要求是有明显区别的,如处理规模小于 2 吨 /h 的垃圾焚烧炉,二恶英控制标准为 5ng - TEQ /Nm 3 。实际上对二恶英排放控制标准无论日本还是欧洲都 是 一个逐步提高标准的过程,以挪威为例, 1983 年垃圾焚烧控制指标还没有二恶英, 1990 年为 2ng - TEQ/Nm 3 , 2002 年提高为 0.1ng - TEQ/Nm 3 。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型焚烧炉,这个 1.2ng-TEQ/m 3 应还是可以接收的。但有没有测这烟气中的其它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VOC 等,这些数据都没有,即使召开专家评审会,也难拿到一个肯定的结论。 这个农村垃圾焚烧炉,没有任何在线检测装置,炉堂的温度这个最重要的工艺操作参数也没有。因为若有炉堂温度显示,就更能了解目前焚烧炉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炉中的温度上升或下降,也能及时地反映出来,从而指导垃圾的投放,使焚烧炉工作更稳定可靠。关于这个意见,公司方面表示赞同。 应该讲这家公司为解决农村的垃圾焚烧问题,想了不少主意,做了不少踏踏实实地工作。近几年来,焚烧炉也改进了许多次,炉型从第一代,改进到现在所谓的第五代。从炉体的保温,到进料口与排渣口的设置位置,炉内的分区,烟囱的高度等都做了大量有效地探索工作。若在现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完善测量正常运行时这种焚烧炉的排污情况;或采用产学研合作机制,让正规的科研院所也参与这种农村垃圾焚烧炉的改进,作为科研立项,与企业一起,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焚烧炉,以尽量降低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并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推广和应用,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城市,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要求气体的二恶英浓度必须低于 0.1 ng-TEQ/m 3 是应该的,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也要求按垃圾焚烧发电的标准来要求,显然是有问题。垃圾焚烧发电,处置垃圾是第一位,发电是第二位,所发的电,并不能补偿垃圾的全部处置费用。目前垃圾的综合处置成本已近 100 元,作为垃圾的运输成本,一吨垃圾每公里一元钱也是必须的。在农村,由于垃圾分散,垃圾运输总成本有可能超过每吨 100 元,这近 200 元一吨的垃圾综合处置费用,由农民来承担,显然是不可能,政府也不可能全面补助。当然,要求这种简易的农村垃圾焚烧炉,能达到目前规定的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也是不可能的,但 我们必须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环保设施的投入与运行,也必须与当地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切实际的高标准,没有经济能力要求的高大上,必然导致造假横行的假大空。 而垃圾的就地焚烧减量化处置,在焚烧炉再经科学合理化改进后,应是一条低成本的可行途径。 我们需要花几百亿,甚至花上千亿来做“引力波”前沿研究,我们也需要以新发现及发表 SCI 论文为目标的基础理论研究, 但我们更迫切需要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这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更值得政府的支持与鼓励!
12926 次阅读|92 个评论
命如垃圾捡来扔去
热度 1 ninglz 2015-12-16 09:11
命如垃圾捡来扔去 两年前,中国河南省,一个名叫袁厉害的中年女人,“自家”发生火灾,造成所收养的幼童 7 人死亡事件,令外界看到了一个瞠目结舌的现实存在。 “这是‘豁妮’,这是‘白头’。他们都是捡来的。大多数来我这里的时候,脐带还没断。”被称作“豁妮”的是一个兔唇女孩,“白头”是一个白化病男孩。袁厉害在河南省兰考县人民医院门前摆摊。一个兔唇男婴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医院厕所,快要死了,医院付给袁 20 元钱,让她“处理”掉。从此,她开始收养弃婴。 25 年间,她说,收养了超过 100 个…… 对于得病死亡的孩子,问她“怎么处理的?”“扔了。”她回答。 “有多少个这样的孩子?”“ 30 个”,又说“也许有 40 个”…… 记得,那年纹川地震,日本救护队员,向遇难遗体肃穆送行的画面,曾经令国人刮目。其实,那只是日本人对待死亡的一种常识。 今天,有日本人看到这个报道,惊得连连发问:“孩子可以这么捡?这么养?养那么多!养了那么久!”……的确令他们费解!,原因是用日本的常识根本无法理解。因为,在日本,每个生命的死亡都需要医生的确认,开出证明的。 如果不是死在医院,无论男女老少,身心是否健全,只要发生、发现有人死亡,警察与医生必先到场,确认是否死亡、死亡性质。即使家庭成员也要确认有无虐待行为。 记得刚来日本时,一起打工的一位留学生夫人怀孕了。因为,她已经有一个女儿,于是,就想做人工流产。在她的常识里很简单的事情,在日本不仅手续繁杂,而且费用令她乍舌。 想起一个学生说,日本长寿老人多,也许就因为日本统计得仔细,说不定,世界上还有许多更长寿的老人,他们国家没统计,老人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多大岁数。 听了学生的话,我在想:平均寿命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个笑话。说有一个儿子,他老娘得病了。他骗老娘说去看病,叫老娘躺在被子里不要出声。把老娘却拉到了火葬场,儿子去上厕所时,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叫到了他们挂的号码,叫了好几遍没有人答应,工作人员开始喊下一个号。这时,蒙在被子里的老娘急了,赶紧喊了一声“我在!”…… 生命在那片“天灾人祸”不断的土地上,“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诗人的浪漫,现实的惨不忍睹……命如垃圾,捡来扔去,无声无息…… 红叶随笔 2015121 6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971 次阅读|3 个评论
垃圾分类的上游和下游
热度 13 mdzhao 2015-8-28 10:06
偶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一直是非常支持的,自从杭州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投放以后,还觉得它只分了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还是不太科学,没有对可回收的垃圾作进一步分类。这几天因为在准备女儿的行装,网购了一大推东西,家里的包装纸箱已经泛滥成灾了,便电话让一个熟悉的废品回收阿姨来取,谁想现在废品回收大概生意太好了,听说只是一些纸箱,她竟不愿意上门,还找了种种理由,在听说我还有一个要处理掉的微波炉,才答应来。于是赶紧把家里积存的那些可回收的东西都清理出来。其实女儿以前就说我,简直像个财迷似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不赶紧扔了,放家里占地方。我反驳她:这些东西能换多少钱?我这主要考虑环保,让人收了好歹都会二次利用,扔了只有增加垃圾的量。等阿姨上门后,把那些东西收集起来,纸箱都拆开压平,然后各种饮料瓶、油瓶、洗漱用品的瓶子也装了一麻袋,废纸居然捆了三大捆,加上觉得已经不想用的风扇、拉杆箱、微波炉,阿姨上上下下跑了四次,恰好此时新买的微波炉也送来了,赶紧叫住已经准备走的阿姨,让她把微波炉的包装箱也拿走。而所有这些东西,我也不要阿姨称分量什么的了,后发现她也没带秤,大概本来就没准备按量计价,我说你随便给几个钱就是了,搬得也辛苦,她便给了10元钱。说实在的,看着这10元钱我是有点吃惊的,要知道,我那微波炉、电风扇、拉杆箱都只是有点小毛病,都还是可以用的,便是那些纸箱估计也应该值10元钱。不过我没与阿姨计价,本来就说的,只是为了清理家里的这些东西,不为钱,只是告诉她这些东西稍微维修一下都可以用,希望她别把它们当废品处理了。 其实,现在许多家庭真的已经没有拿废品换钱的欲望了,但各种包装类废品的增长速度实在惊人,这些东西除了部分进入废品回收的渠道,大量都成为生活垃圾,给处理增加负担,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浪费也越来越多,前几天发现家里的信箱下挂了一个口袋,才发现那是为了让居民们把信箱里被塞进去的各种广告之类的东西直接放那口袋里,这倒真是一个好主意。因为信箱大概一周时间就会被塞满,那些东西原来也成为家里存放的废品,现在都不用拿回去,直接放这口袋里。只是这些费心巴力印出来,再雇人塞到家家户户的信箱里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呢?在我看来纯粹就是浪费啊!所以便想,其实家家户户门口如果能放几个可回收物品的容器,让大家把纸类的、塑料类的、电器类的东西分别放进去,对于如我这样的废品控来说会多方便啊!至少会因为那些东西能进入循环利用的轨道而感到欣慰,也不必让家里给这些东西占去许多空间了!前几年搬家的时候,曾经整出一大推不穿的衣服,看看许多几乎还是新的,感觉扔了实在可惜,却找不到回收的渠道,夸张的是问了下废品回收的人,却告知他们不收旧衣服之类,还说要不然我帮你把这些衣服带下去,似乎是要帮我一个大忙似的。后来把这衣服给了家里的钟点工,告诉她许多女儿穿不了的衣服还是新的,看老家是不是有小孩可以穿,没用的就帮我处理扔了吧。结果后来发现她几乎原封不动把两大包衣服都扔到垃圾箱里了。不久前发现小区设了几个衣服回收的点,可以把旧衣服放那里,据说会根据衣服的新旧程度选择捐助或回收,感觉也算是一个进步。 前几天看到一条新闻:“ 杭州将推广二维码垃圾袋 实行垃圾分类实名制 ”,说是杭城要推广“二维码智能垃圾分类”的做法,在各区选择1-2个街道开展二维码智能垃圾分类试点,圾袋上印有各户门牌号对应的条形码、二维码,便于社区工作者追溯厨房垃圾袋的来源,了解每户家庭垃圾分类开展及分类准确率的情况。只是,我总觉得,现在政府把大量精力放在了垃圾分类的上游,却对垃圾处理的下游没花太多力气,最明显的一点是,目前看到的垃圾清运车并没有分类,居民分类后的垃圾在清运的时候还是被混到一起。说实在的,没次看到这样的情形便会让自己垃圾分类的热情受到一次打击。有时候就在想:究竟干这些垃圾分类的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最后我们分好的垃圾最后又混到一起去了,这不是让我们做了写无用功吗?究竟是会因为有了二维码之后,对于垃圾分类没做好会受批评或惩罚的约束力作用大,还是看到自己垃圾分类的成果对垃圾减量化和回收利用发挥了作用的鼓励作用更大呢?至少对我来说,我认为后者的作用更大。所以,与其在二维码之类的事情上花精力,倒不如把垃圾处理的下游分类做做好。我想,许多人看到分好的垃圾确实被分别处理了,也会提高分类的自觉性。说到底,在垃圾分类的事情上,应该是上游和下游一起抓才行。
个人分类: 其他|5353 次阅读|24 个评论
乡村调查之五:垃圾包围农村
热度 3 蒋高明 2015-7-16 08:26
乡村调查之五:垃圾包围农村 蒋高明 本次调查,除发现地下水不能喝了,空气中充满工厂化养殖臭味,医院里病人增多,还发现垃圾严重增多了,尤其白色污染。 倒退三四十年,乡村是很少垃圾的,那个时候没有塑料袋,也没有农膜,唯有动物和人的排泄物,勤快的农民都要捡起来,放在猪圈里作为肥料。当年有一种农活就叫拾粪,几乎每一个农户家里都有拾粪的工具,沂蒙山人管一种棉槐条编的农具就粪几子,估计与这种农活有关。 如今,人和动物的粪便明显比过去少了,但严重增多的是各种垃圾。 最多的地膜的残留物,每年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如西瓜,花生,黄烟,土豆,西瓜等都有大量使用地膜。这些地膜非常薄,没有回收利用价值,收获庄稼后,尤其勤快的农民就将地膜捡起来放在地头,一些残留的农膜留在地里。有时候地头上杂草多了,农民在烧杂草的时候,一把火也将地膜焚烧了,释放出严重的致癌物。当前,用这种办法生产食物,是一边生产食物,一边生产致癌物。 但仍有很多地膜在田间地头村头可见,严重污染了环境。有人试图研究可降解的塑料膜,但眼睛看不见了,是否有些污染物进入了土壤或空气呢?从源头质量白色污染才是正道。 其次是各种农药、化肥、除草剂、化肥的包装物,也几乎都是塑料类制品,有些为塑料袋,有些加工成塑料瓶。 第三是各种食品的包装物,饮料瓶、矿泉水瓶、牛奶瓶,方便面袋,薯条袋,几乎村民从商店里买来的所有食物都是各种塑料包装的,即使香烟,外来也有一层膜。这些塑料垃圾袋在农村到处可见。 第四是各种塑料袋,城里人的超市对塑料袋实施限塑令,但那里被限制的塑料袋全部进入乡村,现在农民赶集卖东西,根本没有带包带筐的习惯了,到处都提供一次性塑料袋。赶集后,地面上的垃圾塑料袋遮盖地面,这些垃圾袋借助风或雨水的力量,进入河流,或沟渠。 第五是村民的各种生活垃圾,旧衣服烂鞋袜,废旧的塑料桶,墩布头与塑料把,加上烂菜叶与废纸片,这些垃圾有些就手倾倒在沟渠内,刮风下雨后再冲到下游去。 值得庆幸的是,为治理农村垃圾问题,政府开始付出努力。蒋家庄增加了很多垃圾箱,镇政府为两个村民常年发工资收集垃圾,这些垃圾被运送到镇上,然后再转运到县上集中处理,或填埋或焚烧,有人管这种模式叫垃圾进城。 尽管如此,由于垃圾远远不断地进入农村,尤其白色垃圾多,进城的垃圾远远少于进村的垃圾,且政府处理的是村民的生活垃圾,垃圾围村似改进不大。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大量白色垃圾却任其发展,甚至政府补贴农膜生产商,制造大量的垃圾进入乡村。 曾经美丽的乡村,因垃圾包围农村而失去光彩,逐渐变成没有人气的地方。农村精英纷纷离开农村,试图永远离开这垃圾包围的乡村!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843 次阅读|3 个评论
人类必须学会与垃圾共存的本领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5-7-8 20:29
人类必须学会与垃圾共存的本领 蒋继平 2015 年 7 月 8 日 地球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文明发展, 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时代。 现代科技文明的进展, 一方面给地球公民带来了物质上的繁荣, 生活上的便利; 但是, 另一方面, 也给地球造成了环境污染。 这种环境污染是由现代科技产品产生的。 今天, 世界上到处都可看到垃圾成堆, 垃圾无处不在。 只要仔细观察, 你可发现, 即使你自己的家中, 也充满着垃圾。 我这里说的垃圾, 是广义的, 包括仍然有价值的, 但是, 长久地放置在那里不用的东西。 当然, 很明显, 我说的垃圾更多的是指被人类废弃了的物品, 例如用过的塑料制品, 损坏了的汽车,家用电器 等等。 随着时代的进展, 我估计地球的垃圾会越来越多。 我的预计是根据以下的事实而推论的。 首先, 地球人口不断增加,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因而, 产生的垃圾的数量会不断地增加。 因为垃圾是无用的东西, 它只会积累, 不会自动消失, 所以, 垃圾会越来越多。 其次,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科技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 尤其是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更是一波接一波。 这些被替代的产品就是垃圾。 再者, 现代社会的工业体系已经十分发达, 这种发达的工业生产体系造成了生产过剩的局面, 丰富而充足的物质供应, 为人类的过渡消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过渡消费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产生更多的垃圾。 还有, 人类的物欲难以满足, 这是人性的一个特色。 在物质高度发达的科技时代, 人们对财富的占有欲越加强烈。 他们尽量购置财产, 哪怕根本用不着, 也要拥有一份, 以显示自己的富有。 这些用不着的物品, 对我来说, 等同于垃圾。 综上所述, 地球的垃圾会越来越多是个不用争辩的事实, 我觉得我们正在走向生活在垃圾之中的道路。 因而, 我们必须学会跟垃圾共存的本领。 只有学会了这种本领, 我们才能生活得幸福快乐自在。 我的感想是因为最近搬家引发的。 这次搬家确实使我感到文明社会的一个负面因子, 那就是生产过剩和过渡消费的问题。 我觉得家中的物品 50% 以上是用不着的, 或者是用过的, 但是还有使用价值的, 现在已经不用了。 这些物品弃之可惜, 存之费心, 真是让人纠缠 。 因而, 我必须接受这样的课程, 要学会与这些“垃圾”共存的本领。要不然, 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我注意到, 我家的情况在美国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我所在的一个人口不到 3 万的小城镇, 就有十几家物品储藏公司, 在全市分布了将近 30 个储藏仓库, 每个仓库至少有几十个储藏室。 所以, 只要你细心观察, 你可以随处见到 “ Self Storage Units” 这样的标示。 这些设施是专门为民众提供“垃圾” 储存的地方。 人们把他们不用的东西, 但是, 又舍不得扔掉的东西存放在那里 , 交一些月租就行了。 从这个现象上, 我又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我认为国家领导人, 不管是东方国家, 还是西方国家, 他们为自己建立的纪念馆, 或者图书馆, 实际上是利用公共资源为自己的“垃圾”安排一个储存地, 不过, 是合理的, 是免费的。 我把我的想法告许我的老板, 他深表认同。 在结束本文之前 , 我作个大胆而准确的预言: 地球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个人纪念馆和图书馆, 会有更多更大的垃圾存放场地,私人物品储藏业务将会是一个热门的市场,陆地和海洋将会被更多的垃圾占领。 信不信? 由你!
个人分类: 地球环境|3170 次阅读|5 个评论
家到搬时方知富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5-5-20 00:58
家到搬时方知富 蒋继平 2015 年 5 月 19 日 前几天已经正式签字买了一套新房子, 因而 , 这几天除了正常上班工作外, 几乎大部分时间花在搬家上。 因为这次搬家不是换公司, 而是自己决定换一个地方, 离公司上班近一些, 所以, 这次搬家全部要靠自己。 新房子的钥匙是 5 月 11 日拿到的, 自从那天开始, 就着手搬家。 我们事先决定自己打包和运送小件物品, 所有的家具和比较大和重的东西由搬运公司搬运。五月 11 日当天晚上就和太太一起打了 14 个标准箱,全部是衣柜中的陈旧衣服, 是儿子和女儿的。 我在 12 日早晨上班时顺路带到新房子中。以后三天也是一样, 每天下班吃好晚饭就打包装箱, 第二天上班时将这些包和箱顺便运到新房子里。 我用的是我平时开的 BMW 5X, 每次可以装 14 个标准箱, 还可加上一些扁平的小件物品, 比如说, 镜框之类。 星期五晚上, 16 日和 17 日周末的两天,加上昨天, 我和太太全力以赴, 打包和运送, 一天来回一趟, 太太开丰田车, 我开宝马 5X 越野车, 每次在 25 个标准箱左右。这些东西主要是是衣服, 鞋帽,被子床单,毛巾,各种旅行箱, 礼品, 奖杯, 奖章, 奖状, 艺术装饰品,各种各样的玩具,各种各样的体育用品,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各种各样的厨房用具,加上米, 面,酒, 茶,药, 各种炒菜用的配料, 还有一些重要的文件。 这些小件物品加上所有的书籍, 一共大概在 200 个标准箱以上。 所有的书籍由搬运公司搬运,我们只是负责打包装箱。 这次因为不是换公司, 所以, 我和太太两人在公司办公室的东西是不搬的。 剩下的是体积较大较重的家具和艺术品(大型镜框), 这些东西全部由专业搬家公司负责。他们用的是标准的大型搬家运输车,最大的那种, 体积相当于一个 Mobile House 。 我们家的家具正好将这辆大型运输车装得满满的。 搬家公司一共来了三个身体健壮的男人, 他们从早上 9 : 00 一直忙到下午 5 : 00 。 他们是真正的搬家内行, 非常高效和熟练, 对所有的家具都知道最佳包装和搬运的技巧和方法, 而且有专门的工具来对付。我们住的是一楼单独平房, 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前,大门和车库敞开, 所以, 搬家很方便。 我说这些, 绝对不是玄富, 甚至觉得有点丢人。 这是因为像我们这样的家境在美国很普遍, 一点儿也不算富有。 科学网上一些在美国生活的人,一定有这样的感觉。 要是贾伟教授看到我的博文, 很可能会觉得我很“清贫”, 他的东西可能比我多。 我这篇博文要表达的意思是,要是不搬家的话, 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财富。 我当然是指有家庭和孩子的人。 出现这样的误区, 主要是平常生活中日积月累造成的。 这种日积月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 我这次搬家才知道太太有多少衣服和鞋子, 这个数字我真的不想说,说出来很多人也不会相信。 但是有一点我可以告许大家, 太太是一个喜欢到商场购物的人。我不知道是她的天性还是受到环境的影响。 记得刚到 Naples 的时候, 我们准备买房子, 一次到一家美国人家去看房子, 在主人的衣柜中(美国人的衣柜, Closet, 是房子建筑的一部分, 不是属于家具),看到女主人一共有 32 双皮鞋排在那里。 我当时真是觉得难以想像。 还有一次去大学中看望儿子, 我们看到儿子的一位美国白人房友有 30 件左右的汗衫挂在房间中。 自从这两次事件后, 太太就开始购置各种各样的衣服和鞋子。 她为两个孩子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 反正不想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有失面子。她的理由很多, 季节啦 , 身材变化啦, 年纪变化啦, 时尚变化啦。 反正我心里很清楚,她的这些物品的实际利用率绝对不到 5% , 也就是说, 这些物品的 95% 属于垃圾。 在打包装箱时, 我经常发现有些物品还是商店买来时的原装, 没有拆封。 不搬家不知道, 一搬家吓我一跳。我数了一下, 仅各种录像放影机就有 6 台, 各种电话和传真机 10 部, 包括我专用的聋子电话 3 部, 但是不包括手机, 私人电脑 6 台, 有两台已经出问题了。 这些东西有的属于孩子们读高中和大学时用的 , 他们现在在外面独立生活, 换了最先进 的模型, 把这些垃圾般的物品放在家里。 各种电脑和电视磁带光盘可能在千片以上, 反正有许多盒子还是原封不动地在写字台的盒子里躺着。 唉, 这次搬家真正地让我感到多么的“富有”。 想到小时候饥渴难受时, 连一个 5 分钱的冰棒也买不起,或着舍不得买,下雪天要赤脚上学, 看看今日之富足,我两眼热泪盈眶, 心绪难以平静。 这种感觉, 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意念, 是悲伤, 是欣喜, 还是其他, 我自己也说不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26 次阅读|10 个评论
比PM2.5更可怕的……
热度 7 ninglz 2015-3-14 08:04
比 PM2.5 更可怕的…… 看纪录片《穹顶之下》,想到昨天上课时学生杂谈说的事情。 他说:听说中国的垃圾多数就是堆放或埋藏。不久前,中国开始进口日本的垃圾焚烧设备。于是,焚烧设备公司要求他们公司在中国提供焚烧后垃圾灰的处理药品。 他们公司生产一种药品,是处理垃圾焚烧后灰中所含重金属的。 结果是,刚开始,中国人按照垃圾焚烧设备公司的要求,使用他们公司提供的药品。但很快就不要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必须使用的法律规定。 他的总结是,中国人不管将来,只看重眼前利益。 堆放、埋藏的垃圾中的污染物污染水和土壤不用说了,如果焚烧后的垃圾灰不加处理,重金属仍然会造成污染。 所以说, PM2.5 虽然防不胜防,但还是可以通过“能见度”来感知的,“有朋自远方来”时,关闭工厂,停止生产,立见蓝天。而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却是在不知不觉中,糊里糊涂中毒,且不是想除就能立马除掉的,是要付出长期的,更加惨重的代价的。 说什么都没用,最最迫切的是,尽快建立健全中国环保相关的法律标准。发出自己微弱的声音,大家一起呼吁吧! 红叶随笔 2015.3.14
个人分类: 科研漫谈|3125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喜剧][垃圾男孩 Trash (2014)][1080p + 720p][美国][主演: Rick
lcj2212916 2015-3-13 16:00
导演: 史蒂芬·戴德利 编剧: 理查德·柯蒂斯 主演: Rickson Tevez / Eduardo Luis / Gabriel Weinstein / 瓦格纳·马拉 / 鲁妮·玛拉 / 更多... 类型: 喜剧 / 犯罪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巴西 语言: 葡萄牙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10-09(巴西) / 2015-01-30(英国) 片长: 113分钟 IMDb链接: tt1921149 拉斐尔是一个拾荒男孩,他在垃圾山每天靠筛分垃圾为生。然而一个幸运而又不幸的一天将他的世界就此改变。这天他无意拾到了一个小钱包,一个充满谜团、线索并足以改变一切的钱包。然而不久,拉斐尔和他的朋友便遭到了腐败警方的追捕,三个男孩便与警方展开了斗智斗勇的追逐。渐渐地,他们逐渐发现这里面是一个关于一位死去的男人未完成的使命,三个拾荒男孩决心接手这份使命,他们将要独自面对危机四伏的世界......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7795634
2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封的垃圾问题
热度 3 BMK 2014-8-21 02:41
前几天在日本访问的时候,小女儿感慨日本农村和中国农村卫生状况的差异。对我说,日本的农村真干净,中国农村到处是垃圾。问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这事儿一句话讲不清楚。勉强讲的话,就是中国农村的垃圾处理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匹配。由此我想到开封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垃圾总量及其处理方式的问题。 我是1951年随母亲到开封的,当时才两岁多点儿,还不大记事儿。记事儿比较清楚是从第二年即1952年开始的,1958年初,我们家搬到郑州,我对五十年代的开封印象很深。 在我小的时候,开封刚刚经过解放战争的破坏(国共双方几次攻守,历史小说《攻克汴梁》有记载),显得破旧,但相对比较干净。究其原因,一是当时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更主要的是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垃圾总量较小,垃圾处理方式与生活方式比较匹配,处理科学(或曰符合自然与社会规律)。 关于垃圾总量: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低下,物质消耗少,垃圾总量自然就小。下面从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几个方面分别谈谈。 先说吃的。现在厨余是垃圾中的一个大项,当时问题则不大。进入城市消费市场的粮食本身不会产生什么垃圾。肉很少吃,包括骨头在内,无可抛弃。因为骨头可以卖钱(作为骨胶原料,有收废品的收购),零星小碎骨,置于一般生活垃圾中可做农家肥原料(后面再详谈)。蛋很少吃,鸡蛋壳处理略于同蔬菜。蔬菜吃的量比现在小许多,而且抛弃部分极少。像现在这样大量剥去外面老叶子被视为败家子作风。有一点蒜皮葱胡,也可做农家肥原料。燃料有用柴草的。当时连我这个幼稚园小朋友都从哥哥姐姐口中知道草木灰是良好的农家肥,含钾多。有农民专门来收取。我们家也用过煤。因为炉子的燃点低,煤渣松散,用于制肥(详后)。喝的,一般是水,不产生垃圾。当时没有瓶装水和软饮料。喝酒一般是散酒,如果饮用瓶装酒,瓶子要留下做油瓶或醋瓶。瓶子破了,一般也不随便扔掉,因为可以作为碎玻璃回收。 吃喝完了要拉撒。当时大都是旱厕所。人的粪便是重要资源,有专门从事收集的。闻名全国的开封西瓜,沙甜可口的窍门之一就是施用人粪作为肥料。前面说过,煤渣用于制肥。过程是这样的。当时的旱厕所,要求大便于坑中用土盖上。城市中土少,多用颗粒松散的煤渣代替,效果良好。我最早学的儿歌是什么记不清了,似乎就是与此相关的一首茅厕文学:“大便黄又黄,臭气满天扬。便后不盖土,问你啥思想。”茅坑边上一般有一堆细煤渣,加一个小破铲子。供人厕后取用。我小姨当时在北仓女中(现为河南大学附中)上学,同学中有一家就是做粪肥营生的,虽然脏些,但比一般市民收入高。后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了肥料社,人粪成为集体经济的控制对象。实际上,直到七十年代,还是如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控制一度松动。郊区农民常在夜里到城中偷粪,影响到肥料社职工的收入。记得有一次,郑州肥料社的职工反映无果(没人愿意得罪贫下中农),气急败坏,竟把几十辆粪车开到市革命委员会大院里,堵住大门,成为一个事件。总之,当时从吃喝到拉撒,形成的垃圾总量很小,且处理过程比较科学,极可为今日鼓吹之循环经济所参考。(待续)
466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日本垃圾分类——更值得我们学习是根深蒂固的意识。
junkang3712 2014-8-20 13:54
日本的垃圾大致可分为四类:资源类垃圾、可燃类垃圾、不可燃类垃圾、粗大类垃圾。 资源类垃圾 日本的资源类垃圾主要包括:塑料制容器包装、纸、罐、PET瓶、瓶子、干电池等。 塑料制容器包装 纸 罐 PET 瓶 瓶子 《资源物和垃圾的扔弃方法》对每个家庭对于塑料容器包装的初处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 、塑料容器包装里面的内容物完全用尽。 2 、清洗中间的污渍,使用清洗碗碟后的水等进行清洗,洗后用纸擦拭。清洗污渍的大致标准是“即使放置1~2周也不会发出臭味”,污渍少的物品可以直接扔弃,难以清洗污渍的物品(需要较多清洗剂或水的物品),归为可燃类垃圾。 3 、塑料容器包装装入指定袋,扔弃到收集所(与可燃垃圾分开放置)。 干电池 可燃类垃圾 小贴士: 1 、占可燃垃圾约4成的是“含水分垃圾”。含水分垃圾的气味和重量的最大原因是“水分”。愉快处理含水分垃圾的诀窍是“不浸水”以及“切实除去水分”! 2 、易于归入可燃类垃圾的“小尺寸纸张”。较小的便签纸也是作为“其它废旧纸张”的可以再循环的重要资源。请您在可燃垃圾用垃圾箱旁边在准备一个装纸的垃圾箱。 不可燃垃圾 粗大类垃圾
1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热度 10 mdzhao 2014-6-18 15:50
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 的博文得到许多博友的支持,认为应该推广应用,这个想法和我最初完全一样,而且我也一直疑惑,为什么这样的好东西却只限于小范围的试点,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应用呢?其实在收集相关信息的时候自己就想探究一下原因的,当然这只能算是自己做的又一个信息分析的实验吧,本文的结论只是分析结果的陈述,不代表即是事实。 杭州关于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的报道最早见于2013年3月25日的新闻《 “美丽环境,从我做起”:下城区启动垃圾分类新模式暨废旧物资智能回收平台 》,随后陆续有相关的报道在浙江甚至外地的媒体刊登,见“ 杭州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上岗 ”、 智能垃圾回收机助力环保 、 杭州高污染垃圾可换汽车 回收箱以最美司机命名 、 杭州下城区在3个社区推出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 。不过这些报道都没有得到多大的重视,基本上是淹没在许多热点新闻之中的。随后到今年的6月,因为兑现年度大奖又出现新一轮的集中报道,但同样没有成为热点。从这些报道可以看到,这一年中,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只在最初的三个社区试点,后扩大到七个社区,基本上开始到现在在规模和方法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虽然启动仪式的报道中说到“美丽环境,从我做起”的活动是由区城管局、区妇联及朝晖街道主办的,当天有浙江省商务厅商发处副处长、市城管委正副主任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但此后的相关报道却并没把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的应用作为一项政府推广的项目来介绍,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作为一个企业行为在做的,该项目有明确的运营商,即杭州郎盾科技有限公司。虽然该公司负责人有最美司机吴斌的背景,却依然可以判断其为一家私营企业,除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的相关报道外,没有找到其他关于该企业的介绍、产品等信息,可以判断该企业目前的规模和经营范围都不会很大。 如果再作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按目前这样的运营模式,肯定是赔钱的。因为回收的废品可以换算成不同积分,无色玻璃瓶每公斤兑换20分,啤酒瓶每公斤30分,1个塑料瓶10分,报废的U盘每个1350分,没用的手机充电器每个1350分,报废的手机电池每个可兑1650分……而积分是可以换成钱或换取实物的,100分相当于1块钱。而且试点社区每月按积分排名还会颁发月度大奖,每个社区每月各一个,月度奖奖品有垃圾粉碎机、500元的话费充值卡、折叠自行车甚至还有三口之家的旅行券等,另有季度奖iphone5手机,年度奖奖品是一台比亚迪混动汽车5年的使用权。那么这些积分和奖品与回收到的废品所值价值比较一下便可知赔本是绝对的。杭州朗盾科技有限公司对过去一年朝晖街道通过智能回收平台回收上来的垃圾做过统计:回收最多的是玻璃瓶,大概有18.9吨;塑料瓶6.74吨;电池类900多公斤。这些废品的价值应该低于奖品价值,整理、存储、运输这些废品还要花费不少人工和资金,更何况还有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本身的研发制作费、维护费、运行成本费等等。 从种种迹象可以判断,除非朗盾科技公司还有其他项目可以赚钱,而垃圾分类回收只能作为纯公益项目贴钱来做,那么现在没见该公司其他经营项目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可能是政府作为项目委托该公司做的,整个平台的研发、运行应该都是由项目经费支持的。从相关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朗盾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有一个相关专利“废旧物资和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服务平台及方法 ”,专利号为 CN201310345043.9,这符合一般项目验收的时候需要有论文、专利等成果这样的特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除非继续有后续投入,否则当项目结束后没了经费支持,这样的垃圾回收平台是无法持久维持的,当然,这个平台是否能推出而且在多大范围内推广,其实都与后续有多少投入密切相关。 现在可以猜测,这样的项目政府之所以只把它限定在企业行为的界限内,也许正是考虑到大范围推广巨大的成本,包括回收来的许多废品的再生利用技术也可能并不成熟等限制有关,所以这个事情便只能起到一种示范宣传效应,却无法转化为经济效益,无论政府和企业其实都是不想盲目推广的。但是,我还是想呼吁一下,政府对于正真的民生工程,哪怕贴钱也应该做好它的,这个事情做好了才真的是功德无量啊! 好吧,最后引申一下,其实我们现在许多项目或活动都与这个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很类似,以达到了宣传效应为目的,却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做支撑,更没有合理的运行机制作保障,于是大多最后便无疾而终了。仅以垃圾分类智能回收为例,我检索了一下万方数据库,检索表达式:主题:(垃圾) + 主题:(废品) + 主题:(废旧物资) * 主题:(回收) * 主题:(智能) * Date:-2014,结果为命中161条,期刊论文(30)、学位论文(28)、会议论文(3)、中外专利(82)、科技成果(18),可见在技术等层面对该主题进行的研究还是不少的,相关成果也很多了,却大多都停留在示范宣传方面,其实国内其他城市也有过类似的小范围试点,但都没有推广。 希望杭州能像公共自行车那样,在垃圾分类回收上也能走在全国的前面。
个人分类: 其他|859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校园垃圾景观
xiaoyanghe 2014-5-24 23:15
大约是一个月前,起得比较早,就到学生食堂去买早餐。无意中看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垃圾景观,心里想着哪天把它们拍下来。今天早上,正好又去学生食堂买早餐,就顺手带上了手机,果然垃圾还是“风景依旧”。 这里至少可以说明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学校管理不善,垃圾桶太少了。 也有学生的问题,即使是垃圾桶有空间,还是将垃圾随手丢在旁边。有很多的垃圾是一次性的餐具,学生们为了图方便却大量使用。 就在100米之外,就有空的垃圾桶,学生们却不肯多走几步路。 大学生本该是高素质的人群,现在看来未必如此。 我所在的城市正在推行垃圾分类。效果非常不理想。
个人分类: 环保|3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正能量】垃圾场
热度 15 lix 2014-5-16 09:51
昨天不少网友谈到垃圾。想说几句话,米国的警察发现未分类的垃圾袋,是要开罚单的,就像交通违规一样。有时会严格到翻垃圾袋找住宅信息。所以分类丢垃圾,不单是素质,也靠执法来养成。 我们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呢?最近中青报有一篇报道:好像是先压缩成“砖块”: http://zqb.cyol.com/html/2014-05/14/nw.D110000zgqnb_20140514_1-10.htm 当然,这篇报道主要是正能量的环卫工人,没有说这些“砖块”下一步怎么处理。“砖块”也压得不算很紧。但要是这种压缩机能小型化,到地头去收秸杆,那发发应该是很欢迎的。这个世界,好人还是多。也应该表彰表彰啊?帮别人解决一点问题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10 次阅读|16 个评论
大数据中的“垃圾”
热度 4 lvnaiji 2014-3-19 08:44
吕乃基 博主近日正在准备本月28日下午在北科大的讲座“大数据与认识论”。 虽本科理科毕业,但学术生涯都是从文,与纯粹的理科没一毛钱关系,IT更是菜鸟。讲“大数据与认识论”,真是“无知者无畏”。虽然如此,毕竟不能胡言乱语,这些天日夜诚惶诚恐,查阅资料,加上冥思苦索。 今晨,犹在梦中,得一思绪: 大数据“4V”之一是价值密度低(Value),其中有大量垃圾。 不过,就物质世界而言,我们常被告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那么,大数据中的“垃圾”呢? 如果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否意味对不同主体就有垃圾与资源之分,是否有待技术的发展使之转化为资源,以及是否由“垃圾”入手可以揭示人性之“?”? 如果不是,是否大数据中的垃圾就是不折不扣、永世不得翻身的垃圾?
个人分类: 科技|3034 次阅读|20 个评论
何裕民教授的健康忠告
热度 27 何裕民 2014-3-11 09:33
专家简介 何裕民,中华医学会理事兼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精彩语录 1 少吃一口,垃圾就少一点。垃圾少一点,就可以多活一天。 2 对今天城市里的富贵病来说,萝卜赛人参。 3 不要忽视便秘这种小问题,小问题不注意,藏在体内就会变成大问题。 4 我们学习健康管理,其他不谈,首先把腰围管好。 5 饿是个习惯,忍一忍就过去了,实在饿得不行,有两个招数,可以骗骗自己的嘴,第一个招数就是芋头。 6 车停在路边堵在路上,就会造成交通堵塞,城市就出了问题。这跟我们的人体代谢是一样的,毒垢垃圾排不出来堆积在那里,人体就会出问题。 7 就算是一辆再名贵的车,如果把油门踩到底一直开,不出一两年肯定坏了,人也一样啊。 8 城市的节奏越来越快,大楼很快盖起来,GDP很快增长,财富积累很快。但是快也带来了问题,我们快速的文明病紧追世界高级水平。 9 活到70岁以下是不及格的,80岁算是及格线,我们都要争取活到90岁、100岁。 10 孩子头上有他的蓝天,你头上有你的蓝天,所以他的蓝天由他来掌控,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你应该宽容他走他的路。 人生在世,生命是无价的,要学会珍惜,学会管理。珍惜和管理不是说你有多少钱,也不是说你吃人参或者其他补品,而是学会从小节做起,管理健康。 管理健康,一是管住嘴,二要迈开腿,三要管住心。 身体里的“毒”多半是吃出来的 俗话说“病从口入”,现在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要想管理健康,首先得管住自己的嘴。 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几乎都藏有毒垢。据报道,一位乌克兰人体清理专家从人体内清理出高达3至25公斤的毒垢垃圾。而这些毒垢,有很大一部分是吃出来的。 第一个“吃”,是我们正常的一日三餐。现在,人们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有些被消化了,还有一些成分不被消化,或在消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垃圾。 谈起癌症,很多人都觉得很可怕。有研究发现,我们的饮食对于癌症的发病要承担35%~40%的责任。今天在癌症高发的群体中,富人比穷人要多得多,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饮食原因造成的。除了癌症之外,糖尿病自古以来也是达官贵人爱得的一种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也是如此。 第二个“吃”,就是常吃补品,补也可能使体内产生毒垢。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给动物吃一些补品后,动物肠道内细菌数量大大增加。这些细菌携带了大量的外源性基因,这些外源性基因在人体内的存在是一个危险因素。 我们以前非常强调滋补,俗话常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十全大补汤、人参、阿胶,这些都是人们常用的补品。可是,以前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营养不良才需要补,到了今天,在我们营养过剩的情况下,补多了反而是坏事。 少吃一口多活一天 我们现在提倡素食为主,适当吃肉,半饱为宜。 根据比较动物学研究,人体的肠胃比较适合混吃,即荤素搭配,以素为主,适当吃肉。而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反过来了,肉吃得多,菜吃得少。 我不主张大家都吃素,但需要适当控制肉食的摄入。同样是食物,肉食和素食在人体内产生的垃圾量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一段时间吃肉太多或吃素菜多,你会明显的感觉到大便的气味都会不一样。 我们常说“白菜萝卜保平安”,常吃蔬菜水果对我们的健康和心情都很有帮助。有研究表明,每天只吃两份或两份以下果蔬的人,明显不如吃三份或三份以上果蔬的人乐观;血液检测则发现:相对于较不乐观者,较乐观者血液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多高出13%。类胡萝卜素对人的健康有保护作用,一个方面证明乐观是和我们内在的胡萝卜素有一定关系,另外一方面也和我们的吃有关系,吃可以帮助你提高这些。 我不太喜欢吃蔬菜,但是我怎么办,我每天在家里,我的阿姨一定会给我打一罐将近500毫升的果蔬汁,这一罐果蔬汁够我喝一天的。以前我很喜欢吃肉,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就时刻提醒自己去调整,尽量多吃些蔬菜水果。 饿是个习惯,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是实在饿得不行,有两个招数,可以骗骗自己嘴。第一个招数就是芋头,可以在家里洗好晾干,饿的时候拿一个包上保鲜膜放进微波炉里一转,把皮一扒吃下去肚子就撑了,骗了肚子又很好,但是不要吃红薯,红薯的卡路里是芋头的三倍到四倍。 还有个办法,就是冲点藕粉,但是不要用红薯的,最好的是葛根粉。葛根粉既可以帮助脑血管改善,又可以充充饥,含糖又不高。对女同志来说,葛根粉还有类黄酮,有保健作用。西湖藕粉也行,但是不要用红薯粉,不过在食用过程中千万不要加糖。另外白萝卜也可以,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也可以充充饥。对今天城市里的富贵病来说,萝卜赛人参。 我一直倡导一个观点,少吃一口。少吃一口,垃圾就少一点。垃圾少一点,就可以多活一天。 不让毒垢在体内“塞车” 要想长寿,除了管住嘴,还要迈开腿。多运动,常排毒。我们排出的粪便就是体内毒垢的一种,排便是一种很重要的排毒方式。我们不要忽视便秘这种小问题,小问题不注意,藏在体内就会变成大问题。 我遇到过很多肿瘤病人,都有便秘的毛病。特别是一些女同志,没什么不良生活习惯,就是肠道经常“罢工”,排便不畅。还有些人不爱喝水,一天下来大小便次数不多,气味很重。这些都不利于身体排毒。经过调理,把便秘问题解决后,发现其他症状也有所改善,气色也好了很多。 平时多喝水,多运动,别老坐着。让我们的肠道“活动”起来,让体内的毒素快点排出。就像你的车在马路上跑着,它是交通工具。但是车停在路边堵在路上,就变成了“垃圾”,会造成交通堵塞,城市就出了问题。这跟我们的人体代谢是一样的,代谢过程难免产生毒垢垃圾,毒垢垃圾排出来就是好的,排不出来堆积在那里,人体就会出问题。 想寿长先瘦腰 古谚语讲“千金难买老来瘦”,其实很有道理。今天我们常见的一些病,很多都是由肥胖导致的。例如癌症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肥胖,冠心病、糖尿病更不用说,肥胖富态的人占多数。高血压的患者中也有很多是肥胖的人。可见,肥胖对于我们的健康是多么大的威胁。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就要管理好体重。 管理体重,我们最常用到的是体重指数,它是衡量体重和健康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认为,体重指数在24以下为正常,25到30为超重,30以上表明肥胖。 体重指数是否能准确衡量体重健康程度呢?不见得。因为不同的人,脂肪和肉所占的面积不同。同样体重的人,有的人看起来肥胖,有的人却很精瘦。 针对这个问题西方有一个观点,很符合中国的情况,叫做“腰带长,寿命短”,我们可以量量腰围,看看自己是肥胖还是超重,这个对健康更有意义。 为什么要看腰围呢?因为腰上长的肉主要是脂肪。美国有研究发现,腰围上的脂肪特别活跃,更容易引起一连串的健康危害。因此,管好自己的体重,首先要把腰围管好。 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我觉得男性的腰围最好不要超过90厘米,女性最好不超过80厘米,85厘米也勉强可以。自己可以定期量腰围,然后通过加强运动管好嘴让腰围往下走,这样可以减少大病的骚扰。 减腰带,一定要迈开腿。必须要锻炼,但是我们有几个误区,第一个误区:喜欢一早出去。晨练绝对是误区,因为早上天冷,容易出意外,另外早晨的空气也不是最好的。建议大家第一锻炼要持之以恒,太阳出来后才锻炼,雾霾天不锻炼;第二是不要把锻炼当成工作做,今天状态好多走点,状态不好就少练点,不要刻板;第三是不要过度。 人活着就是股精神气儿 管理健康,除了管住嘴,迈开腿,还要管住心。 首先,要有一颗从容、宽容之心。要学会讲和,和自己过得去,有的人和自己过不去,老是耿耿于怀。我们很多人不会活,这个不会活,包括目标设置有问题,包括设置的目标本身有偏差,包括对很多不应该耿耿于怀的事耿耿于怀,所以回过头来看,很多慢性病是因为自己的因素。 我的好朋友,北大医学院的王一方教授就说,我们排着队走向坟墓,谁也不例外。大家都排着队,如果你从容一点,排队时间就长,也就是活得长,什么都要赶,事事都要赶,那就完了。 所以从容就是控制节奏,学会降低目标,这很重要。中华文化非常有智慧,舍和得,你只有舍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更多。 从容是对自己,宽容实际上是对别人。你要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他,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要学会善待家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丈夫生病了,妻子能不能多说一句我爱你。老婆生病了,丈夫也不妨多说一句我爱你。我们专门做过调查,夫妻俩生病了,夫妻俩同时陪来看的,或者子女陪老爸来看的,这种人往往活得最好,单独来看的,往往活得不好。因为爱可以转化为力量,可以鼓励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我们要始终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宽容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人不是靠面包活着的,人是靠精神活着的。面包只能维持你肉体生命,精神能维持你精神生命,精神生命是永恒的。学会从容对待自己,宽容对待他人,精神生命才能更好地延续。 凡事悠着点 活得长一点 我们要少着急,少操心。因为急真的可以急出病来。 很多人都是急脾气,我以前也特别急,可以同时干好几件事,而且总想尽快把事情干好,想快点知道结果,做事效率很高。但在20年前的一次体检中查出问题一大堆,血脂问题,血糖临界,血压问题等。我心想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我开始反思,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生活方式也决定健康。就算是一辆再名贵的车,如果把油门踩到底一直开,不出一两年肯定坏了,人也一样啊。 性子急,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肝火旺,肝火旺就容易肾虚。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你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在高强度地运作着,像荷尔蒙、肾上腺素、皮质醇都长期高亢地分泌。而伴随而来的,是你的血管张力增加,心跳博速增快,长期以往,心血管就会受不了,免疫系统也会出问题。 中国有句谚语叫忙中出错。我们讲得极端一点,十次车祸九次是快。对于身体的健康更是如此,快是魔鬼。 有研究发现,女性癌症患者80%性子急,60%追求完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90%性子急,糖尿病患者60%以上性子急,甲状腺疾病患者90%以上性子急。可见,一个“快”字对我们健康构成了明显威胁。 俗话说得好,仁者寿、智者康。我们熟知的很多传统艺术家往往寿命很长,我觉得这与慢的心态很有关系。像艺术家秦怡,90多岁了依然神采奕奕。齐白石活了94岁,朱屺瞻活到了104岁。美术教育家刘海栗活到了98岁,在90岁的时候还说要再上黄山画画。很多国医大师也都是高寿,像邓铁涛、朱良春等都是高寿如今仍健在。为什么呢?我想,他们给别人看病,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心静下来,把性子慢下来,然后才能拿准脉,看好病。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适当放慢节奏,掌控一点节奏。学会给自己的身体减压,聊天、喝咖啡、看书、听音乐,培养一门兴趣爱好,定期锻炼身体,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放慢节奏,减轻负荷。我觉得我们今天要有一个新观念,活到70岁以下是不及格的,80岁算是及格线,我们都要争取活到90、100岁。 别跟我说你工作太忙了,减法生活做不到;别跟我说你事情太多了,实在不行。告诉你,事情永远做不完,而且,你真的想做多一点,那你就要活得长一点,时间悠着点,你越悠着点,你越能发挥作用。 知行合一 科学管理 我们想要长寿,需要补上一门康商课。所谓康商课,就是教你怎样对待健康。把健康作为一门生意来经营。 康商至少涉及到五方面:一、健康文化;二、我们都要有健康意识;三、要有健康行为,要知行合一;四、要有健康感受,关注生命的信息;五、健康参数,就是我们去医院检查得到的参数,例如血脂和血糖指标。通过这五个方面,我们就可以不断地去评估自己的健康状态。 美国2013年发布了一个报告,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美国在31个经济合作组织当中,在比较发达国家当中,它的平均寿命是垫底的。在16个最发达国家当中,它最后一名。美国2010年人均年医疗开支8700美金,而它的期望寿命比北京上海低多了。 所以,我们不能希望用高科技去买健康。科技只修补,花瓶破碎了,你可以修修补补,还好用,但还是个破花瓶。所以我们应该像珍惜艺术品一样珍惜健康,别搞破了。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徐瑶、何悦整理自北京卫视《养生堂》 《健康时报》(2014年02月27日 第03版)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745 次阅读|27 个评论
怎么老收到垃圾会议的信息?
热度 1 AnjinLiu 2014-3-8 06:52
邮箱隔几天就会收到什么垃圾会议的广告,都是国内的和我八辈子都打不到一竿子的会议,还是什么EI收录... 发信人今天是什么张三,明天是什么李四,后天就是什么阿三,估计就是同一个人。 可气的时候最后一句: 另: 如需退订本会议通知,请回邮件,主题为 退订 xxx@xxx.cn ,谢谢。 我发邮件说退订,过几天有收到了,真想爆粗口。 提供的网站,好奇的打开一看,什么都没有,又想爆粗口。 小弟,不要给我发了行不,邮箱里面尽是你的垃圾邮件,我看到了就想骂你早上出门被车撞死,就想挖你家祖坟...记住,大哥也会很邪恶的时候... 大哥真不缺EI文章,而且这些狗屁会议跟大哥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拜托别发了... 骂完了,睡觉了... 大家周末快乐!!!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305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下班,请关掉传真机。。。
热度 3 boxcar 2014-1-13 12:20
节约资源,避免浪费纸张。 话说,最近垃圾传真太多了,而且专门挑人不在办公室的时候偷偷地发。如果不关掉传真机,每天至少浪费2-3张纸。。。
个人分类: 社会|3127 次阅读|4 个评论
再谈废品回收站应该享受国家补贴
热度 2 STS 2013-12-9 10:46
昨天晚上写了一篇博文《废品回收站,应该享受国家补贴》;之后 szhuyong1983 博友回复说“此行业免税,你可咨询下税务部门”。所以也就去查了一下相关的规定,找到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里面的确规定“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但这一规定也限制了享受政策的范围: 第一必须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的单位”,也就是必须到工商行政部门注册废品回收公司才能享受,也就限制了个人和个体工商户享受这一政策的可能性,因为他们不是“单位”。这一规定存在政策上的不公平性,因为如果能够注册公司,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但个人和个体工商户明显不具有这种实力。 第二必须是“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及仓储场地”。众所周之,城里的废品回收大多是“游击队”,回收后的废品一般运到城乡结合部,随便找个地方就分拣了。有的即使有“根据地”,这块地也是没有手续的。如果批下地的手续,那成本可不是个小数目。 第三必须是“财务会计核算健全,能提供准确税务资料。”就目前的废品回收站而言,不可能有健全的财务手续。 因此,从上面的情况分析,目前的废品回收站很难享受这一政策。如何从政策上帮助废品回收站,还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当然,如果哪位专家掌握更新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欢迎不吝赐教。
个人分类: 科技与社会|7383 次阅读|2 个评论
废品回收站,应该享受政府补贴
热度 3 STS 2013-12-8 20:57
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废品回收站,他们大多由外地进城农民进行经营,有的还是全家出动。在我调研的时候,就经常看到大人收废品,小孩在废品堆里玩耍或写作业的情形。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这些废品回收站,家家户户堆积下来的废品就要丢进垃圾堆,还要由清洁工清扫,再装到垃圾专车上享受一番免费的公款旅行。而这笔差旅费的来源是政府用于垃圾处理的补贴,目前一吨已经涨到120元到150元。也就是说,废品回收站如果回收一吨废品,就等于为国家节约了120元到150元的垃圾处理费,还节约了清洁工的人工成本,更节约了废品运到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后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但就现有的政策来说,废品回收站不但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国家补贴,还要时刻担心消防、城管等部门的围追堵截。他们的工作环境是最脏、最乱、最差的,还要提防火灾隐患,一旦着火,可能血本无归。 废品回收不但能节约垃圾处理费,还能变废为宝,让资源重复利用。因为回收的塑料可以加工成颗粒,废纸也可以重新造纸,等等。 大胆设想一下,节省下来的垃圾处理费,能否补贴给回收站呢?回收站得到这笔钱之后,可以提高废品收购价格,平均一千克就可以提高0.12元到0.15元,价格提高了,市民也更愿意卖废品,所以就会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这样循环下去,虽然垃圾还会继续存在,但垃圾减量的目的至少能实现。 如果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从填埋场进入回收站,也等于是节约了填埋场的用地。因此,建议政府也批准一些有条件的回收站用地手续合法化,让他们能够安心经营,减少后顾之忧,避免有些政府部门乱上门的腐败问题。 欢迎大家继续提出更完善的操作性建议。
个人分类: 科技与社会|4226 次阅读|6 个评论
农民为何乱扔垃圾?
热度 5 STS 2013-12-8 20:27
近期到农村做垃圾处理项目的调研,出发之前先查了一下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站,里面说农村已经普及垃圾箱或垃圾桶,建有垃圾堆肥站,实行“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村村配有保洁员,且每个村还有专门的垃圾处理经费。就幻想着农村的环境应该比较干净了。 等真正走进农村,看到的结果却大失所望。垃圾桶大多摆放在道路两侧,很多垃圾桶旁边堆满了垃圾,但桶里边的垃圾确很少,很多连半桶都不到。当时不禁要问:“垃圾桶就在农民的家门口,到处乱丢就不嫌脏吗?生活的就能舒服吗?” 不巧,正好遇到一位农民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出来,只见他连车也不下,顺手把垃圾袋扔出,经抛物线运动后,垃圾袋落在桶外面。当他骑车到我面前,我先以问路为名让他下车,然后问他:“路上垃圾这么多,大家就不嫌脏吗?”那位老乡回答我,他家离路边还有几家,虽说垃圾有味,可也飘不到他家里去,所以跟自己没关系。 我又问他垃圾有人来打扫吗?他说村里是有个保洁员,也规定天天都得打扫。可一个月才给人家500块钱工资,谁还那么负责啊?只是有空的时间来打扫一下,平时还要忙家里的事情。 我又问他桶里也没有多少垃圾,为什么大家不丢到桶里呢?他说如果都丢到桶里,最多半天也就堆满了,不是还得丢到桶外面?不如省点事,还是直接丢到外面方面。 当时想,如果桶再大一点或再多一点,打扫的及时一点,农民还会不会乱丢? 又遇到一位老乡的回答让我意识到,这也不能解决问题。他说:“又不用我打扫,想扔哪扔哪,只要不堆家里就行。” 看来,农村垃圾问题,也是个大问题啊! 哪位专家又有好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呢?
个人分类: 科技与社会|3980 次阅读|7 个评论
福田先生为何悲剧了?
热度 19 Namychan 2013-12-7 06:53
在日本学 习时 有位同事叫福田,是位 药 理博士。他 为 人比 较 温和憨厚,不 过 有点笨笨的,是 实验 室的一位开心果。 既然是 药 理 专业 ,福田先生的研究就是各种各 样 的 药 物了。他常喜 欢 用某种 药 ,或者制 药 公司提供的新型 药 品 测 量在 动 物眼内的 浓 度和半衰期,主要 检测 手段是高 压 液相(HPLC) 。他 还 喜 欢做完一个小的药物实验后立马 写 点 1-2张图表,2-3页纸的 短平快文章 发表 。有 时 一周就可以完成一个 试验 并完成所 谓论文大 作。可能有人 问这样的论 文有人要?是的,居然有日文 专 科 杂 志接受并刊登。日本大学每到年底要 报 成 绩,这也是 福田先生 最高兴时候了,他会大声反复数着这一年来又增加了多少文章,然后乐呵呵地报告给大家,一副特别认真的样子。大家觉得他 很搞笑,开心地 调侃他的“辉煌”成就,他大肚大量不在意,依旧乐此不疲制造一个接一个的豆腐块文章。 转 眼到了提 职称时 候,福田先生悲 剧 了。他怎么也不明白 为 什么只有6 篇文章的人提了 上职称 ,而他,有60 多篇文章竟然没提上!?而且他想申 请 的只不 过 是 讲师职称而已,是辛辛苦苦 干了十几年助手后希望提升一 级的合理希望 ,这太不公平,太欺 负 人了? 福田先生生气了,大大地生气了。他没胆找教授 ( 注 ) 发 牢 骚 ,也不敢找他日本同胞抱怨,跑来找我 这 个中国人 诉苦 , 说 到委屈 时 眼泪都出来了。我真没 办 法安慰, 对 他的 问题 只好 实话相告,大意是 :人家6 篇文章是6 棵 树 ,是有根有干有枝有叶的整棵 树 ,而你的只是零零碎碎一些 树 叶和枝干而已。 他反 驳说 :我的 东 西 虽 然很凌乱,但它 们 是成系列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故事了。我 说 你明明有一面完整的 镜 子你却将它打碎了,再 要求别 人将碎 镜 片拼凑起来当一面完整 镜 子看? 谁 会 看一个补的乱七八糟的镜 子? 这样的东 西除了你自己和有关 药 厂外,有几人愿看,几人会引用呢? 福田先生无 语 ,他委屈地 解释道有 一年他 发 的文章少了,教授派秘 书 来警告他(我 们 那位老秘 书 的确有点 厉 害) 说 他不努力,文章出少了。 现 在他出多了怎么 还 是不 对 ?我无奈,只好 继续 帮他分析 说 : 好歹你的那些 东 西可以充数 应 付学校啊,如果你 连那些 豆腐 块 文章都没有,教授当然 认为 你 偷懒 啊, 但提 职 称看真本事 时 教授就不予考 虑 了…… 福田先生似乎更糊涂了,哎,咱也 说 不清了。 说 白了吧,日本 对 于科研是既 讲 数量更 讲质 量,看一个人的真水平 归 根 结 底是看其研究内容的 质 量。数量当然也要,他 们 不 仅 要每年 发 表的 论 文数, 连 开了多少学会的摘要都算在成 绩 里面,数量是每年年 终 上 报时应 付官僚的幌子(嘘——,咱泄露一下他 们 的秘密哈)。 一个 课题 研究手段和内容是多方面的,最后是 组成完整的故事写一篇文章,还是分解成数个小文章?或者说是讲质量还是拼数量?这个问题不仅日本有,美国有,中国也有。一般来说像样些的杂志审稿看到这种做个简单实验就编故事的充数稿件基本不会浪费时间直接就拒了,大家都不愿为垃圾论文费时费力,可“福田”们真不少,灌水的杂志和充数的论文继续往外冒。好在这样做总有悲剧时候,那位日本教授就不傻,关键时刻用行动说明你会灌水,我就放水,糊弄上面可以,糊弄我就没你好戏。 不久我离开了日本。听说 福田先生郁 闷 了一段 时间 后重新振作并吸取教 训 ,研究做的比以前 认 真全面, 论 文 变长 了,年 产 数量明 显 减少了,最 终在教授退休之前, 福田先生光荣地当上了 讲师。(咱是真心替他光荣,没半点调侃的意思呵。) 注:过去日本大学一个科室基本只有一位教授,也就是主任,一旦上任干到退休,其间其他人如果想升教授,只能转战其它学校。不知现在这个规则改了没有,了解的朋友请补充。
10478 次阅读|43 个评论
圆通快递——太垃圾!
热度 1 Shifengyu 2013-11-27 07:41
圆通快递太垃圾!耽误了大事!造成一定的间接损失。我11月15日,用圆通快递寄一份重要文件到上海(15元),我以为早收到了,11月26日,打电话给对方,没收到。我一下着急了,难道丢了吗?赶快去查,一查发现快递退回,退回原因:电话无人接听。荒唐!电话没人接听,不能给寄件人打电话吗?寄件人电话就在左边,不和寄件人沟通,就因几分钟内,电话没人接听,把文件给我退回!圆通耽误我大事了,圆通不靠谱,以后不能再用圆通快递了!吃哑巴亏了,快递费也白花了!还造成间接损失,还没法获取赔偿! 圆通快递,太垃圾!!!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96 次阅读|1 个评论
脏成这样可是又是你魂牵梦萦的农村老家你还想回吗?
热度 9 luluxia8023shou 2013-10-18 20:40
再次回到老家 垃圾横飞就算了 发现水变的咸的喝不成 这次解决了 庄上的人都掏钱买自来水作生活用水了了 井水的年代越来越久远 河里的沙露出了光光的泥巴河床 两岸的沙也被卖了 导致河两岸侵蚀严重 现在几百人的村里 有好几个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 村官带头占用农耕地就算了 建养殖场也不离大家吃住的地方远点。 偏要建到村里边 每家每户都苍蝇横飞 尤其是吃饭的时候 根本都吃不成 苍蝇一抓一大把 虽然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 但是剩下的人的卫生安全谁来保障 到底有人管没有 我作为一介穷酸书生 看着这些心寒心酸 无力回天啊 由于乡里乡亲的 大家都憋屈的忍着 除了茶余饭后说说外 又有几人会来管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村里干部带头也可以办场 而且别人办场批下来地还能给他们些好处 别村的人更不会管 等到真的有一批人病起来出事了都晚了 当官的 农村到底脏成啥样了你们知道吗 所以买不起房也不回老家 退休了也不考虑回老家 这样的老家你们大家想回吗?
个人分类: 世风|308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微观察:只有副部级以上人士才不乱扔烟头
热度 2 蒋高明 2013-10-8 23:27
蒋高明 国庆长假结束了,各景区都反映了这样一个严重问题,垃圾堆积如山。长城六日,清理的垃圾达 109 吨。 我们能够将宇航员送到天上去,但我们解决不了一个小小垃圾。 最大的难点就是,中国人习惯了乱扔垃圾。 我仔细观测过中国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在一个副部级领导那里,才看到他将烟头熄灭后,装到了自己的兜里。 那是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合影期间,我们这位副 部长 的烟瘾上来了,抽空抽了支烟。轮到他到前排中间就坐了,只见他走出人群,完成了一个弯腰在地上熄灭烟头的动作。 背后他发现了我的目光——我们相视笑笑。我与这位副部级领导有过电话沟通半小时的经历,彼此算熟悉。 我接触过很多领导,不少升到正厅级的,要么打开车窗,很潇洒地将烟头抛出去,还带着火头呢;要么狠狠吸最后一口就手抛在路旁;要么,就地一丢,再好心地用脚搓上一搓,担心引起火灾吧。 22 年前,我在英国学习,看见到人家的环境很好,也希望我们的环境很快会好起来。 我与浙江大学来的一个舍友就什么时候中国能够文明起来,不乱扔垃圾,产生了争议。他说“仓廪实而知礼仪,中国富裕了,就文明了”。我认为没有那么简单。 现在,中国应当是富裕了——富裕的人娶一次儿媳妇花几百上千万元。 而我们地上的垃圾,越来越多了——这得感谢塑料的发明与广大。 我们来设想一下,中国每十年进步一个台阶,就从不乱垃圾开始,从现在开始。 十年之后,中国的所有厅局长领导都不乱扔垃圾,时间到 2023 年; 再十年之后,中国所有的处级领导都不乱扔垃圾,时间到 2033 年; 再十年之后,中国所有的科级领导都不乱扔垃圾,时间到 2043 年; 再十年之后,中国所有的股级领导都不乱扔垃圾,时间到 2053 年; 再十年之后,中国所有的村级领导都不乱扔垃圾,时间到 2063 年。 看来,俺们这辈子似很难看到中国垃圾大规模减少的那一天啊。 其实解决起来也可能很快,就是政治局常委们,带头捡别人丢弃的垃圾。不过,他们很难有那样的机会啊!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94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11万人天安门冒雨看升旗 丢下10000斤垃圾(图)
热度 9 lanxum 2013-10-1 17:32
央视新闻:10月1日,11万人天安门冒雨看升旗,结束后满地垃圾。 今早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留下的垃圾,最密集处甚至露不出地面。150名保洁员人手一把扫帚,2辆清扫车,2辆垃圾收集车,以“拉网式”的排兵布阵,用了30分钟才全部清除。初步估计,清扫的垃圾多达5吨左右。(央视记者张颖) 据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统计,当日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1万名群众冒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
个人分类: 万花筒|2041 次阅读|9 个评论
我们的道德比我们的产品还垃圾?
热度 2 duke01361 2013-7-18 18:36
我们的道德比我们的产品还垃圾? 可能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最近几天网上流传着一幅照片,画面是一位叙利亚的小姑娘举着一个标语牌,上面用叙利亚语言写的:中国人,你们的道德比你们的产品更垃圾! 我不知道这位叙利亚小姑娘是如何得出我们中国人的道德比我们的产品还垃圾的结论的。我想,我们中国人肯定是在什么地方惹着叙利亚人了,但不知道是现政府这一派,还是反对派那一派, 我觉得无论哪一派最好都不应该惹,俗话说:不因该为了虱子把棉袄烧掉! 如果将来中东人把中国人视作敌人,这可不是很好玩的事情。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664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的一天
热度 2 zxj368 2013-7-18 12:52
昨天上班时没有带手机,让手机在家休息了一天。 下班回家,看到手机上有 3 个未接电话, 15 条未读短信。 3 个电话简单, 1 个是同学的, 2 个是未知人士。 15条 短信中, 10 条为垃圾短信,其中 8 条来自教育培训, 1 条来自家政公司, 1 条来自房产中介公司;有用的 5 条短信中, 1 条来自同学, 1 条来自快递, 1 条来自当当网, 2 条来自信用卡。 回家后又接 3 个电话, 1 个来自同学, 1 个来自教育培训机构, 1 个来自房产中介公司。 到晚上 20 点,这一天共有 6 个电话: 2 个有用, 4 个无用,有用占其中的三分之一。 15 条短信中: 5 条有用, 10 条无用,有用也占三分之一。 手机的这一天工作,可以算得很清楚了。也许存在很多偶然性,但一般情况可能也差不多,只是平时随时看或是随时接了,也就不好统计,只有在手机不在身边时,才可以准确地统计手机的工作量及信息的有用程度。 一天不带手机,原来也很好玩呀,因为,我从中可以统计到手机一天的有效工作情况了。 你的手机,有效信息和有效使用,能够占多大比例? 垃圾信息和垃圾电话,不仅骚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占用了手机资源,也占用了我们宝贵的时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浪费呀。
个人分类: 杂谈|2617 次阅读|2 个评论
终于弯下腰
renfuw 2013-6-30 20:25
在学校的教工宿舍住,吃饭多依赖学校食堂。去食堂的路上需要经过学校的塑胶运动场,晚饭后有时觉得须遵“饭后百步走”的养生要诀,便在天气晴好的时日,围绕球场散步,走个10圈左右,原则是走到手指有被血液胀实的感觉,或者脚跟有劳累的抗议,方才打道回舍,重坐电脑前浏览些有用无用的网页。 散步时常遇学生,或打声招呼,或聊点近况,总之,傍晚散步于已来说,算有精神的放松与身体的锻炼双重益处。 然而,由于自己或许有洁癖,每每散步时,看到散落在运动场边的水瓶、牛奶或豆奶塑料杯管、塑料袋,心里总有许多不舒服的感觉。 每天走过时,垃圾依然故我,仍然躺在哪里。套句时令词:“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需要说明的是,学校卫生是由物业公司承包的,总有几位非常敬业的老者每天至少1次地将校园各处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但不知何故,运动场却至少是若干天却也不见清扫一次。每走一圈,总会遇到那些尚还残剩些液体或食物的塑料杯(多数外面还套个超薄塑料袋),就多少会影响一些兴致。 只是,大学生们依然在球场或坐或行,三三二二地或聊天或谈情或游戏或健身,全然不受这些物什的干扰。只是,也有青年教师健硕地长跑,或8圈3200米,或12圈4800米,满头大汗地剥去上衣露出结实的胸肌,亦毫无受那些腌臜物品影响的痕迹。 可惜,由于自己道行不深,行走在这操场跑道,或思近日之忧或仰观晚霞白云之时,仍然常被这些东东干扰着视线烦恼着心情。除了想向总务部门反映外,自己总会有一种冲动:与其被这些垃圾影响视野,不如把它们捡拾一下归位到垃圾箱去。可是,每每想到此,看着来往的学生与跑步的同事,勇气总会烟消云散。也许潜意识里担心别人会说自己吧,做“show”?!算了,算了。。。 今天6月30日了,大一的同学们已经在昨天考完最后一场考试后,急急地从学校奔向各地了,或回家或打工或旅游。大二的学生,9月份将去教学实习,明年春季是生产实习,总之是不用再回校念书了,在二三天废纸收购车满载而去的同时,他们更是绝大多数做鸟兽散了。晚饭后,我独自享用着偌大的运动场,散步了一圈又一圈,想着儿子正在前往深圳的列车,想着澳大利亚洁净的街道和校园,那种想清捡垃圾的冲动又来了。 瞧瞧,整个运动场真的很安静,没有人唱往日的歌,没有人嬉戏玩闹,我终于弯下了腰,捡拾起一个一周前还立于发令台上的豆奶塑料杯(现已灌了不少雨水,倒在一边),走近垃圾筒置于不可回收的那个之中,心情有些紧张,不过只是稍有片刻,便释然了。接下来,一鼓作气,我把整个运动场再走了2圈,在跑道边、台阶下、球场中共捡拾了4个空瓶5个塑料杯2个塑料袋几个塑料盖2个易拉罐,成果不是很多,期间有2人来跑步,我也没觉得难为情了,之后整个球场干净了许多。明天来散步时,不需要再考虑要不要弯下腰来这种让内心纠结不休的事儿了。 事后想来,弯下腰,如此轻而易举!捡拾一下,心情如此清爽!也许,跳开心樊,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了。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1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H7N9病毒的重大新闻排在领导冒号的垃圾新闻的老后
热度 1 chemicalbond 2013-4-15 19:15
“北京再确认一名4岁男童携带H7N9病毒 无临床症状。” 【1】这至少在新闻联播开播的时候排在百度新闻的头条。就是 放在一般的先进国家,有关H7N9病毒的这么重大的新闻肯定是BREAKING NEWS,必须要先播,也一定会先播。但是,CCTV的新闻把它放在老后老后(7点16分才开始相关报道)。在它前面有好多条又长又臭的各级领导冒号的八股式垃圾新闻。现在的媒体到底是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服务,还是为了那7个人服务? 都啥年代了: 实在是 不可想象。 参考 【1】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h7n9/content-3/detail_2013_04/15/24206394_0.shtml (凤凰网在今天下午3点45分就报道了。) “ 2013年4月14日20时30分,北京市卫生局接到北京市疾控中心报告,在对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父亲贩卖家禽相关人群的主动筛查监测中,发现一名4岁竹姓男童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目前该男童无临床症状。北京市临床专家组根据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该男童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携带者。” 【2】下面纯属电脑画出来的一个虚拟分子模型,跟病毒没有一分钱的关系。有趣的是,其分子式就是H7N9,完全符合有机化学的一般成键规律。不过,化学爱好者们不能怀抱合成这个分子的幻想,因为它的爆炸性很可能是空前的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763 次阅读|4 个评论
英国大量垃圾正运往中国?
热度 11 lin602 2013-4-8 07:24
今天看到一新闻: http://news.qq.com/a/20130408/000111.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英国数以千万吨的垃圾正在运往中国等亚非国家。中国成为英国的垃圾填埋场?为了钱还是什么?百年前往中国运鸦片,现在往中国运垃圾? 鸦片战争时期,在外国人枪口下被作贱。现在一些商人特别是一些政府官员是不是在外国人的钱面前犯贱?
3582 次阅读|23 个评论
人的一生会产生多少‘永久垃圾’--还管子孙吗?
lin602 2013-4-6 12:09
如今这个时代,一个人一生要产生多少永远不会消失的垃圾?酒瓶、酱油瓶、酱菜瓶、金属用具(也要许多年才被腐蚀)、马桶、瓷砖、水泥墙体、地砖、建筑物、化妆品瓶、坟墓等。 有时候一个人一次喝五瓶啤酒,这些酒瓶也经常不回收,你说多大体积。现在白酒瓶肯定是不回收的,如果四天一瓶白酒,也很可观的。 一个人一生产生的永久垃圾可能是人身体体积的百倍甚至是千倍以上。一个人死了,留下几百倍体积的永久垃圾,什么概念。 看看坟墓,有的坟墓比以前土坟要大多了。这火化还有什么意义呢? 还是古代人好,大部分房子是土墙的,层顶是草的,死后用木棺埋入土中被腐蚀掉,多少代后人不再管,就成平地了。基本上人不大在地球上留下多少永久垃圾。所以现在古代人用的陶瓷都是文物。 五千年后,如果还有人的话,遍地是‘文物’。还不知道人类还能不能坚持到五千年。 我们的政府也不采取措施,我们的学者们也应该呼吁。我们这代人活了,就不管后面的子孙了?
5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电信引发的一则垃圾广告
yuliping 2013-1-22 18:11
最近一段时间,电脑老是弹出一“九X朝”游戏广告,非常讨厌,开始以为是感染了木马,但是用 360 没有查到,后来又换了瑞星和金山毒霸,还是查不到。于是在百度里面检索原因,总算查到一个相关的: “我也遇到过这个广告,可惜出现时间太短,没有看出来是从哪里加进来的。我怀疑这个是电信的 DNS 劫持,和杀毒软件浏览器无关。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游戏广告,给电信打电话让他们取消广告推送就好了,楼上各位都是用的电信宽带吗 ? ” 于是眼睛一亮,立马电话 10000 ,转人工查询,说明情况,请电信取消广告推送,时间不长,电信一小伙子电话,说已经处理,让我等待一天左右生效。但是奇怪的是今天一下午都再也没有发现这个广告,似乎好了。 我的结论是,电信可能是把关不严,类似于你家安防系统很好,但隔壁邻居防范不好,小偷从隔壁邻居家钻墙而入。电信可做广告的地方很多,干脆将广告推送功能全部关了吧,免得给客户找麻烦。还有一个推测我宁可不信:垃圾广告是不是给电信钱了? 不过有一点要表扬电信, 10000 号服务很好,很快能找到真正的人接你电话,而移动的 10086 很垃圾,想要找个听懂你话的人不是一般的难! 2013.1.22 俞立平于宁波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2848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金中的垃圾和垃圾中的黄金
jlpemail 2012-12-28 09:16
黄金中的垃圾和垃圾中的黄金 一个群体中垃圾居多,看上去就是垃圾堆了; 可以叫做垃圾堆; 一个群体中黄金居多,看上去就金光灿烂了, 可以叫做金窝窝. 黄金中的垃圾和垃圾中的黄金 哪个更难得? 哪个人值得颂歌, 是在垃圾中拣黄金的? 还是在黄金中 淘汰垃圾的?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2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个垃圾邮件有点意思,不过这是真的吗?
热度 2 lbxian 2012-11-20 08:57
昨天收到一个垃圾邮件,看了一下有点意思
66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丢垃圾、发表论文所想到的——永远选择最重要的
oaiwqiyao 2012-11-18 10:06
清理垃圾时发现,前段时间或者就在最近买的、存的、放的一些东西其实根本就是垃圾,可是当时觉得是多么的重要啊。一个人需要的和占有的东西其实非常少,生活必需品,如房子、车子、书籍、手机、电脑、一些衣服之外就没有什么更多的需求,当然,家庭是所有需求的最大需求。赶紧的,清理出一大堆垃圾,比如磁带、录音机、书籍、旧衣服,各种包装箱子等等。所以,今后有一些原则,如电子产品,一定买品牌、结实耐用的,要不就使用率比较低,或者淘汰快。其实家里有那么多电脑,Kindlefire也未必要着急买。 同样,回顾自己5年来的科研经历和发表文章,发现,自己真是非常多idea啊,文章也是非常多啊。可是,却没有一篇是足够的impact,如溶藻弧菌群体感应的文章,当时要是憋一憋,发表在AEM上是完全可能和足够的。很大的问题是照顾了学生,让他们顺利毕业,结果都发表一些杂碎,当然,也满足了自己publication的欲望。可是结果到头是失望,因为时间和机会过去了。所以,一定要让自己focus起来,结果慢一点出来。看看冯耀宇的简历就知道,都是发表在AEM以上的顶级期刊,每年好像就是2-3篇文章,可是5年下来就有17篇之多好文章。因此,慢工出细活,多想想自己每要发表的任何一篇文章,还可以有什么可以做的,做得系统一些,完整一些,提升档次。发表文章就是这样,你越想发一个杂志就越要慎重,只有数据足够好、足够多时才有可能中,因为我们没有reputation做保证。这样,未来10年内国家杰青才有可能。最近3年内,着重把Microbiology, AEM, J bacteriology, Infect Immun和Vet Res突破掉。再上到mBIO, Environ Microbiol, JBC,ISME J, Mol Microbiol, Nucleic Acid Res,Cellular Microbiology, Cell host Microbe, Genome Biology, PLOS Pathogen, PNAS等。 总之,最关键的是安排好学生,规划好自己。永远选择最重要的。 附一个博文: 科研生活:学会长跑 精选 已有 4414 次阅读 2012-11-17 11:10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 关键词:长跑 科研 早上去加油,听到收音机里面播出了一段消息,全国高校大多数取消了3000米以上的运动会比赛,原因在于没有几个人参加。学生说太枯燥了,没什么意思。我想这种现象可能不仅仅是在运动领域,在科研领域,在生活中,都有类似的现象, 没有几个人愿意跑长跑,都希望跑100米,如果可能,最好来个一米跑。 我在大学跑了四年10000米长跑,能力虽不算好,也总在学校的长跑队待着,成绩也不大好,总能跑进前七名。但是长跑给我带来的绝对不是好的身体,还有更多。实际上,从科研的角度看,各种距离的跑都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对于重要的新课题,长跑能力则是基本条件之一 。如下问题值得思考。 一、不要急于跑到终点。 人的一生就是在活着,而活着的本质在于运动,这里说的运动不再是狭义的身体运动,而是生命的运动。只要生命不息,运动就不会停下来。做科研更是如此。我们加入选择了一个课题,做了一两年就到头了,然后呢?我们就不做科研了?实际上,科研就是我们的生活,做出了不管是好坏的成果,都只是过去。就好比,即便获得了诺贝尔奖,也需要继续做科研,因为除了科研,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找不到更好的生活方式。走入科研将近20年了,开头的几年,总觉得课题做起来很费时间,总希望几天就能拿下来。不错中间也有很多成果花的时间不多,显得很省事,历史已经证明,那些所谓的成果只能算是科研练习,还算不上什么好东西。前几年突然明白,我为什么希望早点完成课题,完成之后? 一个好课题,最好能够做一辈子而不至于死亡。 如果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地换课题,那就会觉得特别累,而且没有成就感。 二、长跑的后天因素更明显。 短跑、拳击等力量、速度型的运动,跟人的天赋能力有较大的关系,可是长跑的关系并不那么明显。这里面更多的是能力和心理。长跑最需要的就是耐力,而耐力并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记得大学刚入学就参加全校10000米长跑,很多人高马大的很壮的同学都参加了,一开始我很害怕。但是后来发现,他们一开头虽然跑的不错,后来就陆续离场。坚持到终点的人很少,这不是身体真的不能坚持那么点的运动量,而是我们没有耐心去跑。用100米的想法去跑一万米,那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科研也是如此,如果选择的课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课题,那么就要做好长跑的打算,准备好耐心。 三、长跑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很多人说长跑是枯燥的,实际上,这是没有入门的表现。不错,在长跑的很多时段,人会有不同程度的麻木,用惯性在跑。但是其根本的价值在于,人在长跑的饿过程中,自我的不断调整,不断地冲刺,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向自我挑战。就是既要节约体力,又要发挥体力。 每一次长跑都是一个艰难的心路历程。每一圈都有不同的感受。 做复杂有挑战的课题更是如此, 会有多次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也会有多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这样的反复正是人的精神需要的有效刺激。 四、长跑能带来激情。 人只有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潜力在于不断地挖掘。人在挖掘自己的潜力的时候才有更好的激情,而更好的激情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开始长跑之前,都要做点热身准备,不光是准备好身体,更要准备好心理。这种心理就是自我挑战的心理。做科研也是如此,遇到一个挑战性课题才觉得自己的价值有了体现,才有真正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专注的投入和好的产出。 五、只有长期不断地积累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速生的东西从来都不是长寿的东西,这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经过长久艰苦努力创造的结果大多数也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如果就希望立竿见影,其实就等于放弃了真正的科研。我经常跟学生说,很容易就做出来的东西,基本上不是好东西,就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尤其是系统性的克服困难,才可能是好东西。 长跑是很好的身体锻炼,也是很好的心理磨练,经过了这样的磨练,人似乎才更健康。科研的心理也需要经过长跑的锻炼才能更加健康,但是前提是我们要准备去长跑。 如果我们连长跑的勇气都没有,那我们就不要期望我们能够得到好的科研成果。生活也是如此,不要急于跑到终点,享受中间过程,不断地掌握跑的技巧,挖掘自己的潜力,最终得到正果。 身在其中,撰文以自勉。
个人分类: 如何达到自由学术王国|1 次阅读|0 个评论
PRL高攀不上,不知名的垃圾杂志整天求投稿
njnuzhangwei 2012-11-17 20:09
如题。
2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仓廪实而知礼节
pinjianlu 2012-10-6 22:49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先圣先贤们认为老百姓不需要言传说教,只要腰包鼓了,素质就提高了,可真是这样的吗?当你看到那些开着豪车,随地吐痰的、满地丢垃圾的,你就会认为如果没有教育,这个民族就算出了再多的富翁,有钱人都买了多贵的私人飞机,也不会成为一个强大和受人尊敬的民族。 最近的新闻都很有意思,8天的大假本来是让大家有钱了,有个时间可以出去旅游,但是车祸、撞船等事故老是出现在眼帘里。高速路上成了停车场,完了之后满地大小便和垃圾。在高速路上堵车的时候,国外是不允许占用应急车道的,可国内呢?! 听说长城上满墙都是人,海滩上遍地都是人和垃圾。我呢,嫌烦,嫌脏,就不想到处去走了,在家里呆着,拿着山寨手机,听着最炫民族风,一笑而过。 多地景区垃圾遍地 长假成清洁工噩梦 http://news.163.com/photoview/00AP0001/28036.html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2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都叫院士,水平和素质却大不相同
热度 9 wya 2012-9-7 13:32
敢说真话、实话的院士是好样的! 说官话、不懂装懂乱发言的院士最终被人民唾弃!!! 甲方: 院士:中国在著名文献系统上论文85%都是垃圾 http://discovery.163.com/12/0907/08/8APO72DP000125LI.html?from=index “但是,我们发表在SCI上有用的论文却寥寥无几,15%都不够,另外85%都是垃圾论文——就是发表一篇论文,有点创新,讲了自己的观点,然后有了个试验数据,那就说是创新了。” 钟世镇 说,我们大声疾呼要搞转化医学,就是希望任何的学术研究都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乙方: 工程院院士:转基因大米试验合理合法 http://news.163.com/12/0907/03/8AP6T5FH0001124J.html 9月6日, 工程院院士李连达 表示,美国机构在中国儿童群体进行的“黄金大米”试验符合中国法律,也符合国际惯例,临床试验已证明试验安全。他称,这项测试目的明确,科研设计合理,试验结果也达到预期目的,从科学角度看不存在原则性错误,也不存在追究责任的问题。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947 次阅读|24 个评论
一件“皇帝的新衣”
热度 20 Taylorwang 2012-8-16 12:11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有时也有一定的道理,虽然我不相信有什么“上帝”。人的认识水平,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有限的,当你看到一个事物或现象,自认为眼见为实,而到处宣扬,且理直气壮时,若这个现象是其他人为的假象,你就变成了一个骗子,可能主观上你并不想骗,只是你被其他人骗了,但又不自觉地做了骗子的帮凶。 前三年参加了一个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会议,有个北京来的大学教授在会上宣读了她的研究论文,结论是垃圾渗滤液反渗透的浓水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设施没有任何影响。她还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吸附模型。当时我总感觉到这种结论是错误的,但她论文中有二年的现场实验跟踪数据,信誓旦旦地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我没有一手数据,我也相信她不会在数据上做手脚,故不好反驳她,但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反渗透处理工艺本身不能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它只是一个物理浓缩过程。它的优点是只要反渗滤系统开动,其淡水的水质很好,一定能达标排放,但其浓水将渗滤液中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及无机盐浓缩了,再将这个浓水回灌,理论上讲会在填埋场形成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及无机盐的积累,虽然垃圾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这种积累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许会有一个上限,如盐的浓度,就不会超过其饱和浓度,但随着回灌时间的延长,其浓度应不断增加。作为目前我国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流工艺,其在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之所以能得到大规模推广,我想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反渗滤系统的出水(淡水)是可以稳定达标的,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二、因为进口设备定位的利润较高,国内有一大帮素质较高的人,参与这个设备的推广应用; 三、也正因为利润高,它的商业营销成本也可大幅增加,只要有较高的营销成本,什么关系都能打通; 四、国内环保界某高层人士,在看到反渗透处理渗滤液的漂亮出水后,曾讲过,垃圾渗滤液只能用膜进行处理。 若膜法没有浓水的问题,即使它的投资及使用成本再高,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一定会作为处理工艺的首选。 尽管有教授的研究论文,以及膜供应商的各种研究报告,证明膜的浓水回灌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没有影响,但有经验的环保工程师和环境工程领域的专家都对这个结论都表示怀疑。 今年以来,我们陆续地接触到一些使用双膜法运行的垃圾填埋场,一个是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另一个是广州番禺的火烧岗垃圾卫生填埋场。特别是火烧岗垃圾卫生填埋场,采用了反渗透的工艺,浓水回灌进填埋场。这个工程是广州亚运会期间才启动的,算起来系统才运行了几个月,反渗透的浓水,已从启动运行初期的 COD 2000 mg/L 左右,升到 4000-6000 mg/L ,总溶解盐的增长更快,比回灌初期增长了 3 倍。回灌水已影响了生化及后续膜处理系统的运行,膜通量也在不断下降。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佛山的垃圾填埋场都用膜法处理,都存在了废水越来越浓,盐越来越多,废水越来越难处理的迹象。 这三个垃圾卫生填埋场,都在广州附近,处理系统都受到当地环保部门严格的监管,不存在偷排现象。 了解了这些情况,一种观点在我脑中越来越鲜明了,那就是:只要不存在偷排现象,膜的浓水回灌就会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产生影响,就会使渗滤液的盐及不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浓度越来越高,处理难度越来越大。这话反过来讲行不行呢?即 只要是用膜的处理系统,若运行数年,膜的浓水回灌,对处理系统没有影响,运行方一定有“偷排”,无论是偷排渗滤液也好,还是偷排反渗滤的浓水。 有了这个想法,我在给全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培训课时,问了二个运行垃圾填埋场来参加听课的员工,他们就是用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我问他们浓水如何处理,他们讲,回灌了。我讲对处理系统有没有影响,若没有影响就一定存在偷排。他们心照不宣地笑了。 从原理上来讲,可能全国都存在类似的问题。那个教授也许真的安排自己的研究生去垃圾填埋场取样做了实验,在他们做实验的那几天,没有偷排,或白天他们做实验,没有偷排,他们不在那边的时候,晚上他们不做实验的时候,可能就偷排了。只要存在偷排,就不可能存在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及无机盐的积累,这样,当一年以后,再去取样做实验,结果就是浓水回灌没有影响了。他们的数据是真实的,但结果是荒谬的! 对干旱地区,用反渗滤,将渗滤液浓缩了,淡水回用,浓水能通过当地的气象条件直接干燥固化,可能还是可行的。若垃圾渗滤液的浓水回灌而导致渗滤液的偷排,则这套昂贵的反渗透处理系统只是一个摆设而没有实际作用了。 我们国家这么大,全国已上反渗透膜法的渗滤液处理厂应有数百家,可悲的事,一个负责人被人误导的错误谈话,导致了一个错误行业的兴起,这笔浪费的费用将达数百亿元,更不要说每年还要装模作样的运行费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垃圾渗滤液采用反渗透法来处理,而又不对反渗透的浓水进行深度处理,这种反渗透的处理工艺,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10185 次阅读|47 个评论
[转载]网络垃圾信息,我也全能包容
热度 1 xupeiyang 2012-8-2 07:31
网络信息时代,最多的是信息,一天的信息量是前20年的总量。 毫无疑问,网络垃圾信息占绝对数量,但我们也要容忍。 没有垃圾信息,哪来有用信息呢。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3497 次阅读|2 个评论
捡垃圾成功者---写给我的研究生(三)
热度 23 hanshiqing 2012-7-31 11:21
捡垃圾成功者---写给我的研究生(三) 韩世清 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 我老家有位表兄,捡垃圾成功了人生。 而这十年中,我内心最佩服我的这位表兄亲戚。 这位表兄,可能大我近 20 岁,由于家里条件差他没有上过学,不认识汉字。我小时候家在南京郊区的江宁最偏远农村,这表兄在生产队劳动,住在2间小小低矮的瓦房里,老早就娶妻生子了,一男一女。后来,分田到户,他就忙着几亩田,养些鸡和鹅鸭,孩子上学,老婆身体不好,日子清苦。 99 年我去美国留学的时候,他到了县城东山,在城中村租了一间平房,开始了捡垃圾的生活。每天带着几个麻袋,一杆破称,在县城到处转悠。 02 年我回国,那时候江宁已经撤县设区,东山成为南京的新市区。春节他到我家给我父母拜年,听他谈了他的生意经,如何克扣斤两,如何巴结门卫保安进入小区或厂子收垃圾。我看他的手,黑黑的污染物浸透在龟裂的手指沟里,想必他生活艰辛。 又过了一年,我从上海休假回家,听说他花 7 万元在东山买了套商品房(当时房价九百每平),这钱是他捡垃圾赚的,没有贷款。这时他儿子大学毕业工作了,这房子给了儿子,自己还住在城中村的租房内。儿子工作努力有出息,并且很快娶了老婆,后来又给他生了个孙子。 又过了两年, 05 年我回南京工作,听说他花了十几万又买了一套商品房,自己住着,这次钱不够全付,贷了银行款几万元(现在早已还清了)。她的女儿在苏州上日语大专已经毕业了,留在苏州一家日资公司做翻译,后来在苏州新区找到如意郎君成家了。 如今,地铁和市内高架已经通达江宁,东山附近成了新南京包括老南京市民向往的生活工作地区,房价已经飙升到一万五每平,好多硕士博士毕业的高级打工者也望房兴叹了! 这老兄早已不再捡垃圾了,他已经不愁生活,不愁子女,他开始了养老的城市生活!并且每周去教堂礼拜开始了有信仰的人生。关键是他对什么社会现象都能谈论起来头头是道,一个不识字的人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捡垃圾的经历和生活让他悟透了很多的道理。 这其实就是成功者啊!---老来生活衣食住行无忧,子女教育培养的好,还能同时深刻感悟生活!要知道表兄是文盲农民一无所有起步啊!我每次见到他,都不敢怠慢,我很尊重地和他交谈,听他的看法。 回看自己,当年以为留学读博士后多么的了不起,其实也是个捡垃圾的,也靠捡垃圾的钱买了房子。不过,表兄捡的是生活垃圾,我捡的是科研垃圾,化学垃圾,我每天在文献堆里在实验室里捡垃圾。想想他,想想我,我们有相似之处,是靠自己的勤奋自立。所以我也应该知足了。
个人分类: 科研与研究生培养|10064 次阅读|39 个评论
妄想执著是垃圾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7-30 16:58
毛毛虫变蝴蝶 —癌细胞变快乐佛细胞 道证法师讲述 林美瑛·李曜安·蔡佩芹·妙音· 东吴大学净智社·林嘉雯·蔡淑女敬记 癌细胞可以变成快乐的佛细胞 李木源居士(癌细胞变功德林) 超越血癌的博士(放生—放慈悲心生,放己重生) 欢喜心的力量 两位乳癌患者的启示 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超越肝癌的勇者 妄想执著是垃圾 ‘快乐无忧是名为佛’,以前我们在医学院讨论过这句话,有位同学说:‘那不稀奇,我也会,我现在快乐无忧,现在就是佛了!’大家都笑起来。另外有一位学长回他一句话说:‘明天教授把你当掉了,女朋友又把你抛弃了,看你还会不会快乐无忧?保证你会怨天尤人,绝对不会快乐无忧!’太家都笑,那位同学自己也笑著说:‘说的也是,我这个佛很短暂啊!是个泡沫佛,像个肥皂泡沫,随时随地都会破灭的。’,其实佛本来就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觉悟而快乐无忧,但是我们心里充满了妄想执著,每天都烦恼挂碍,被乱七八糟的思想牵引著,所以无法快乐无忧,本来有的佛性力量和潜能也都发挥不出来。其实我们也可以选择—把妄想执著当作垃圾一样丢掉,来享受清净自在的本性,这是没有人可以阻拦的,但是我们很莫名其妙地很喜欢‘占有’,就是占有著痛苦、黏在痛苦上不能自拔也甘心。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3191 次阅读|8 个评论
从杨卫校长玩牌到刘岩评语!我怎么跟这货干上了呢?
热度 9 jove985 2012-7-23 12:56
从杨卫校长玩牌到刘岩评语!我怎么跟这货干上了呢?
引言: SCIindex 2012-7-23 10:35 一所垃圾大学!大学垃圾,和掌门人垃圾直接相关。 2000年,浙大想把我作为高端人才引进,我和这所大学当时的人事处长杨文海通了电话,得出的结论,吹的,实际上,很垃圾,所以没有去。 如今,我已经当选为世界上当选难度仅次于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院----欧洲科学和艺术学院的院士,和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大学教授高锟一起,成为这个世界著名科学院科学部,和技术学部仅有的两位中国国籍院士。我今年才44岁,是这个科学院10年来当选的最年轻的院士。 我庆幸,当年没有去浙江大学。 我在浙大学习过一段时间,对浙大有所了解。浙大这几年在杨校长的精心代领下的确做出了不少成绩,但的确也有过失比如学生和老师压力过大,但我觉得没有十全十美的校长,杨校长的功劳抵过过失,杨校长很平易近人也很实在没有架子。所以我认为杨校长是一位合格的大学校长。 从图片来看 杨校长玩游戏是在休息期间,我想这无可厚非,请各位观察,不论什么会议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在看手机? 你们也参加过会议 你们都是从头到尾仔细倾听吗?所以,不要揪着小事跟自己过不去 这只能说明你宽己严他。 这位博主,我实在不敢恭维,作为晚辈,我也实在不能在此批评您什么。但是作为同行,我觉得您现在的位置和您的人品实在不般配,您没能来浙大是浙大学生的福气。 当然,我也为您的学生感到悲哀,您的学生在人生的重要关口遇见了您这样一位极品导师实在是人生之大不幸!在此为您的学生默哀三分! 浙大教育我们先做人在做事,我认为人品是比所有其他东西都要宝贵,如果没有合格的人品我想您的同事,学生都会很排挤您吧。人--还是活在集体当中 我觉得您活的很累,当然周围的人会更累,因为您太奇葩了! 不论你事业做的多大,但我认为都不会长久的,您得了那么多奖状和头衔都是空有虚名罢了! 在此,我深深的为您感到悲哀! 在此,我为您的学生默哀三分! 在此,我为您的同事感到伤心! 在此,我为您的家人感到无耻! 在此,我为您的父母感到羞耻! 这是真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2312-246659.html
8514 次阅读|47 个评论
[转载]深圳唯冠是什么垃圾公司?
热度 1 daladala 2012-7-9 17:15
它生产了什么手机或平板了? 要说样品,我也会给你造一个。 要有消费者买到你的产品, 否则就是一个皮包公司。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艾玥:中国企业“咬”苹果,是流氓还是维权? 正文 我来说两句 ( 752 人参与) 2012年07月09日09:07 来源: 南海网 作者:艾玥 打印 字号   据媒体报道,上海智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智臻网络”)在上海一家法院起诉苹果公司手机iPhone 4S的Siri侵犯了其发明专利。这家开发“小i机器人”语音助手服务的公司要求法院判处苹果侵权,并承担诉讼费用。与此同时,江苏雪豹日化有限公司(“江苏雪豹日化”)起诉苹果公司侵害其“雪豹”商标权,要求苹果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并赔偿50万元人民币。目前,该案已被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受理,将于7月10日开庭。   上周一(7月2日),广东高院刚刚宣布苹果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与深圳唯冠的和解iPad商标纠纷,随即第二天就传出另外两起针对苹果的侵权诉讼。 全球知名的苹果公司,在华频频遭遇诉讼,究竟是国内企业越来越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还是如有人质疑的,为了盈利炒作,而采取“流氓式创新”要咬苹果一口?   这一连串的针对苹果公司的诉讼,时机的巧合让人不禁怀疑有炒作,以此借“苹果”出名。但更令人深思的是,在世界专利领域傲视群雄的苹果公司,在中国却频频败走麦城,一再遭遇频繁发生的知识产权诉讼,这究竟是中国知识产权的觉醒,还是树大招风,国内企业都想咬一口?   撇除道德因素,从法律层面上讲,在iPad商标案中,苹果公司确实存在着律师尽职调查不到位、在商标转让程序上存在漏洞,没有到国内工商部门盖章和商标部门办理转让手续等问题,6000万美元,也是苹果公司为其疏忽付出的一笔不小代价。   这场案件刷新了中国商标诉讼赔偿的记录。虽然唯冠公司希望赔偿4亿美元(约25.5亿人民币),但经法院调解,最后付出的6000万美元(约3.8亿人民币)费用,仍创造了国内商标侵权的记录。此前,2009年7月,苹果与汉王公司达成“i-phone”商标的转让协议,涉及金额约2500万人民币。不少知识产权律师表示,iPad商标这一战役过后,势必将推高国内商标侵权的赔偿金额。   当然,此案也反映出国内企业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唯冠的代理律师马东晓就表示,这起案件的一大启示就是,知识产权对企业很重要,国内企业一定要抢先布局,企业要有抢先的意识、积累的实力和布局的眼光,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然而,正如著名的知识产权律师、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游云庭评论所说,iPad商标在国内虽然是唯冠公司注册在先,但品牌的美誉度主要是苹果创造,唯冠公司什么都没有做,就因为一个在先注册的商标和一次不诚信的拒绝履行合同行为就可以拿到高额的品牌溢价,显然对苹果不公。   虽然区区六千万没有对苹果公司来说是九牛一毛,也物有所值,但这一先例却可能让中国企业的整体交易成本上升,因为诉讼中暴露出了在中国经营业务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商业惯例和司法标准问题,以及中国企业履行合同的诚信问题。这些都将加大外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交易中的不信任感,影响中国企业整体信誉,从而提高中外企业交易的成本。   近年来,涉及中国的知识产权案件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自身对知识产权问题也应更加重视,确保行为合规,以免陷入商战纠纷。如在商标权问题上,今年2月,美国篮球传奇人物迈克尔吠丹起诉国内乔丹体育公司侵权,未经许可,滥用其姓名和形象以谋取商业利益。从某个角度来说,“乔丹体育”借用乔丹的名号在体育用品行业行销,本身就是侵权。值得反思的是,在乔丹诉乔丹体育侵权时,国内却在大谈“保护民族企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唯冠式维权,可能激发了更多抢注潜在商标的热炒。而没有实质创新,单靠模仿抄袭和抢注商标这类非正当手段来牟利,并不是一个真正推动企业创新的长远行为。这时候你可能得到了6000万美元,从长远来看,唯冠失去的会更多。   为何美国在科技和互联网业上,会出现IBM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雅虎、Google公司和苹果等世界名企?因为他们代表着科技不断的创新浪潮,能一再保持世界领先的创新,永远走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上。   一方面,美国开放和创新的环境,与金融、风险投资的结合,足以推动产业更新。另一方面,美国良好的法制可以促进企业强大,而且通过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等来严格规避企业做大后滥用垄断地位,确保市场竞争自由,推动更多的企业创新。   只有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又同时自身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如是,对中国的企业来说,道理也一样。    新闻回顾:    江苏雪豹起诉苹果商标侵权 仅索赔50万只为维权
3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内含子不是垃圾
热度 1 weiwu207 2012-6-30 22:11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而原核生物结构基因只有外显子。过去人们认为内含子是进化过程中留下的垃圾,就像人的阑尾一样,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内含子可以是调节基因,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内含子在必要时能作为外显子表达出蛋白质;作者的研究也显示:一种催乳激素受体基因内含子也能在外显子突变时补充到编码序列中。我写这段小文是告诉人们,不要过分相信教科书,科学在发展,人们会逐渐更新原有的认识。
2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扔垃圾
热度 2 ECT 2012-6-17 11:32
垃圾总是要扔掉的 不然你会很累 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 我们也要学会扔掉 扔垃圾也要有技巧 扔得确到好处才对 心理上的垃圾更是如此 不扔你会崩溃 我们常说两扇门 上班关掉家里那扇门 下班关掉班上那扇门 不能相互影响 人就那么一点精力 用到这多了 用到那里就会少 如再被垃圾占据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不划算了”
1940 次阅读|3 个评论
nature系列杂志,没有一个是垃圾杂志
热度 2 xupeiyang 2012-6-4 11:20
请你打开看看,哪个是属于垃圾杂志? Nature Communications Country : United Kingdom Subject Area : Biochemistry,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 Chemistry | Physics and Astronomy Subject Category : Biochemistry,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miscellaneous) , Chemistry (miscellaneous) , Physics and Astronomy (miscellaneous) Publisher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Publication type : Journals. ISSN : 20411723 Coverage: 2010-2011 H Index : 9 1. Natur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 Nature Genetic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 Nature Medicin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 EMBO Journal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 Nature Biotech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 Nature Neuroscienc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7.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8. Nature Immu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9. Nature Cell B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0. Nature Reviews Cancer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1. Oncogen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2.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3.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4. Nature Material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5.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6. 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7.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8.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9.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0.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1.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3. Molecular Psychiatr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4. Gene Therap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5.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6.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7.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8. Leukemia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9.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0. EMBO Report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1. Nature Method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2. Molecular Therap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3.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4. Nature Nanotech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5.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6.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7. Modern Path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8. Nature Physic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9.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0. Heredit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1. Nature Protocol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2. Genes and Immunit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3.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4. Spinal Cord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5. Cancer Gene Therap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otence Research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7. Ey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8.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9. 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0. Pharmacogenomics Journal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1.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2. British Dental Journal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3. Journal of Perinat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4. Nature Geoscienc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5.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6.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7. 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8.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9. Nature Chemistr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0. ISME Journal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1.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2.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3.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4. Nature Reviews Ur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5. Mucosal Immu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6.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7. Lab Animal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8. Nature Communication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9. Evidence-Based Dentistr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search.php?q=Nature%20Publishing%20Grouptip=pub 自然出版集团对饶毅教授近日在科学网所发布的言论深表遗憾?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372do=blogid=578579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7303 次阅读|2 个评论
垃圾论文有高下之分吗?
热度 7 陈小斌 2012-6-1 23:25
我的上篇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148do=blogid=577353 )已经表明,有些技术研究领域,研究成果虽然没有什么用(包括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但却可以发表出一堆论文。有人说(好像杜立智老师博客里曾经说过),所有论文中99%以上都是垃圾论文。我给出的两个例子应该算是垃圾论文产生的方式之一吧。 好像是谁采访过一名老外,问及论文评价的问题,回答说,SCI因子主要是评价学术期刊的,而难以用于评价一篇具体的学术论文。她还提到,即使是Nature上的部分文章,在SCI影响因子的统计期限内,也可能没有一次引用。确实,论文应该有自己的统计评价因子。论文本身的引用率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完全反映一篇文章的价值,但作为统计参数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体现一篇论文的影响力的。这一点我还是承认的。 99%的垃圾论文,这么大的比例,一定不是全部发表在一般刊物上的,一些牛刊上的垃圾论文一定也为数不少。 那么,这些垃圾论文,这些既没有什么用、也没有任何人引用的垃圾论文,是否也有影响力的高低之分?比如牛刊物上一篇0引用垃圾论文是不是比一般期刊上0引用的垃圾论文更加出色?更加拥有学术价值或者应用价值? 如果觉得这个问题难以回答的话,那么,牛刊上(包括NS这样的顶级牛刊)那些既没有什么用、又没有任何人引用的垃圾论文,是否比一般期刊上的优秀论文——比如说引用10次以上,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的论文——更有价值?如果你觉得自己回答正确的话,那如何看待当前数SCI数的成果评价方式呢?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4579 次阅读|18 个评论
五分钟大谈科学:垃圾DNA的唯信息论
热度 8 tianyizhang6 2012-5-13 21:54
无维老弟对垃圾 DNA 感兴趣,俺就试试聊聊吧。 DNA 序列可以简单地分为编码 DNA (外显子,编码蛋白质)和非编码 DNA (外显子以外的部分)。按俺的理解,垃圾 DNA 就是这非编码 DNA 。非编码 DNA 主要有以下几个用途(有待补充): 1) 提编码 DNA 的安全性。编码 DNA 只占总 DNA 少部分,所以被突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2) 大大提高编码 DNA 的多样性。把一段 DNA 看成一根绳子,如果 DNA 都是编码 DNA ,那它的输出是一定的,只有一种信息;如果把这跟绳子砍成十九段,去掉 9 段,把剩下的十段拼接起来,那不同的拼接方式意味着不同的基因输出。所以,通常来说,一段 DNA 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的编码基因。也有极端的,例如编码 DSCAM 的 DNA 序列可以产生 38000 种编码基因。 3) 非编码 DNA 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可以编码多种 RNA 。这些 RNA 可以调节基因的稳定性,基因的表达量,甚至可以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这又大大提升了编码 DNA 输出的复杂度。 当然,以上只是非编码 DNA 的一些用途,它们的更多的特性还有待研究。 生物的编码方式与电脑很不一样,无维老弟慢慢比较吧。
个人分类: 分子遗传|5442 次阅读|17 个评论
我丢的垃圾到底是可回收的,还是不可回收的?
热度 2 tanli212002 2012-5-2 23:25
垃圾分类对垃圾的处理、资源化利用无疑是有利的。但是,当我在丢垃圾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很迷惑——我丢的垃圾到底是可回收的,还是不可回收的?跟我有同样迷惑的人肯定不是少数,“相关部门”是不是应该 更明白地指出什么是可回收的,什么是不可回收的 。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在 消费品的包装上注明该包装应该丢在哪个垃圾桶中 。
2846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会不会成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
热度 3 lin602 2012-2-6 19:16
现在经常会有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的排名,好象没有讲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与国家吧。 出差许多地方,加上自己的生活环境,有点感觉几十年后,照这样子下去,中国会不会成为全球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 喝一瓶啤酒,玻璃瓶进了垃圾堆。 喝一瓶白酒,稍微好一点的,一个玻璃瓶,加一个外包装盒子。一般来说是纸做的(大量木材做原料),高档一点的用的是PET塑料。 楼是今天建过几年就拆,大量的建筑垃圾。看看巴黎,人家几十年前甚至百年前的房子还在。美国等国家许多房子都是木材做的,可生物降解。 到山东北部出差,当地人说当地的地下水根本不能吃,全是化工污染。 当年的罗布泊如今的沙漠。沙漠化正向东部推进。 大量的化工废水进了江、河、海甚至地下。许多当年山清水秀的地方,如今人不能下河游泳。海里的海产品是不是健康食品,还有待于调查。 大量的塑料膜,塑料制品,电子垃圾,电池等进了垃圾堆。他们要数百年都有风化完全。 单纯就是垃圾问题,就不得了了。 子孙会骂我们这几代人吗?
3336 次阅读|8 个评论
谁说SCI垃圾不是为国家做贡献?
热度 24 xqhuang 2011-12-5 08:20
谁说SCI垃圾不是为国家做贡献? 听说山东副省长黄胜挂了,网络传闻“贪污有90亿美元巨款!包养有46名情妇,46房产,家属已全部移民海外”,9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折算成人民币,它超过了轰轰烈烈的985一期工程的总投入。相信90亿美元有点夸张,90亿人民币有点可能,9亿人民币可能性很大,在我看来90亿、9亿、0.9亿、0.09亿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应该枪毙。 黄副省长落马,让我想起一位老教授的一句话:发表SCI垃圾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那年基金委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卞中,因贪污挪用公款2.2亿元人民币被判处死缓,老教授闻听此消息后,大发感慨:“咱们辛辛苦苦写申请做项目,指导研究生、撰写文章、年度报告、结题报告,折腾半死,每年的经费也就几万元。以前还为自己发表了几篇无人引用的SCI垃圾文章而内疚,觉得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领导、对不起纳税人,现在终于解脱了,发表SCI垃圾也是为国家做贡献!这些钱我们不花,肯定全部进了贪官们的腰包里,用基金生产SCI垃圾,难道不是为减少贪官腐败做贡献?”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帮国家花点钱、为反腐败做点贡献,最近打算提交一份提案:全国院士每人每年200万科研经费,千人150万,长江学者100万,杰青80万,一般教授50万,经费由国家直接拨款,无需个人申请!博士生每人每年5万助学金,硕士生3万,本科生1万。提案的口号是:大胆花国家的钱,让贪官无钱可贪! 这个提案肯定不会通过,反对声:“如今教授是叫兽,谁说教授有钱就不会包小三?”国家是有钱了,可钱放在谁的口袋能让人放心?中国人有钱就变坏是不争的事实,没办法,还是把钱送给美国吧,拿人家手软,老美拿钱后应该不会把原子弹扔到北京吧?还可以把钱送给非洲朋友,吃人家嘴甜,瞧荧屏上黑人朋友唱红歌、唱我爱中国,那真是饱含深情啊!要眼泪有眼泪,要鼻涕有鼻涕,太感人了。。。 教授喊出“生产SCI垃圾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是谁的悲哀?
个人分类: 猴眼窥世|5643 次阅读|46 个评论
[转载]南京环卫工抗议,南京垃圾围城
miran 2011-11-17 08:52
[转载]南京环卫工抗议,南京垃圾围城
南京环卫工抗议,南京垃圾围城 南京环卫工倾倒垃圾抗议工作量增大工资不涨 铲车, 货车, 环卫工, 工作量, 南京 昨天下午,鼓楼区多处路段出现大量垃圾,有环卫工人直接将垃圾倒在路边,很多垃圾桶 堆满垃圾却无人清理。据悉,这与鼓楼区很多环卫工担心是否能参加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 革有关。 垃圾堆包围公交站台 “路上哪来这么多垃圾啊,难闻死了。”昨天下午3点左右,十几米长的垃圾带几乎把整个 湛江路公交站台围了起来,很多市民捂着鼻子在等车。由于非机动车道上已经“无路可走 ”,行人不得不绕到机动车道上去。 一辆铲车正在现场作业,垃圾被清理到一辆货车上,但不断有环卫工人推着保洁车把垃圾 倒在现场。半小时过去了,路上垃圾不减反增。 “下午1点多的时候,几个环卫工过来把垃圾倒在这里,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附 近一家饭店打工的李先生说,“后来垃圾越来越多,到3点才有货车过来运垃圾。” “我们也没办法,垃圾车不来转运,垃圾中转站已经装不下了,只能倒在站外的路上了。 ”环卫工人陈师傅负责清凉门大街附近的环卫工作,清理的垃圾都会集中送往最近的华阳 垃圾中转站,但从昨天下午开始,他发现中转站里已经装不下了,“上午还有一辆货车过 来运了3趟垃圾,下午开始就没车来了。”无奈之下,有环卫工人便将垃圾倒在中转站外的 湛江路上。 垃圾桶“方阵”随处可见 记者乘车沿着中山北路前行,时不时可以见到马路两边由十几个垃圾桶组成的“方阵”, 摆在路边无人处理。很多垃圾桶都已经爆满,有些塞不进去的黑色垃圾袋,就直接压在“ 方阵”上面。 沿线的小街巷情况更严重。在和会街的路口处,摆着6个绿色的垃圾桶,记者走了进去,发 现路边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垃圾堆,有的直接堆在墙角,虫子围着打转。 有两个垃圾桶“方阵”就放在居民区的入口处,部分垃圾桶撑得盖子都合不上了。和会街 的居民们对此也很纳闷:“按理来说,早上6点半左右会有人来运一次,下午1点多也有一 次,今天怎么都没看到人过来,就这样堆在小区门口,闻着恶心死了。” 垃圾堆放无人处理,最头痛的是垃圾中转站,和会街附近的娄子巷垃圾中转站昨天下午就 停摆了。记者还没走近,就远远地看到堆积成山的垃圾把中转站门口堵住了。“正常情况 下,每天环卫所都会有车过来拖几趟,保证中转站一直有空间放垃圾。今天一趟车都没来 ,但附近居民的垃圾总得去处理,一趟趟地拉过来,我们也没办法,只好先堆在门口。” 娄子巷垃圾中转站的一位管理人员看着眼前十几个平方米的垃圾堆,也是一筹莫展。 工作量大了,工资却没涨 负责在湛江路清理现场的货车司机张师傅说:“我也是鼓楼环卫所的,平时负责清理建筑 垃圾,今天是被所里调过来干活的。”张师傅说,鼓楼环卫所负责运载建筑垃圾的员工大 概15人左右,而负责运载生活垃圾的大概有七八十人,“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今天都没过来 。” “肯定是嫌工资少,不干了。”旁边的一名环卫工人嘀咕着。据张师傅透露,他们运载垃 圾的司机每月工资“一两千块钱”,但工作量不小。 在华阳路垃圾中转站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工人一天的工作时间:上午5:30~10:30,下午1: 30~4:30,晚上7:30~10:00。“忙起来那会分什么时间呐,他们一天大概要运十几车。” 看到中转站里已经无法堆放垃圾,环卫工陈师傅也打算将垃圾倒在路上,“他们都是正式 工,我们临时工工资更少,我现在每个月1380元,但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据陈师傅讲, 自己这一两个月的工作量翻了一倍,因为“附近的龙园垃圾中转站一个多月前开始维修” 。 “我现在一个人当原来的两个半人使,工作量大了,但是工资却没涨。”陈师傅说。 职工希望参加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据鼓楼区环卫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11年9月,区环卫所在职职工253人,退休职工307人 ,平均年龄48岁,80%以上的环卫职工都已工作二三十年。由于环卫工人长期在马路上作业 ,时间长强度大,80%的职工患有肺病、胃病等。 “我也在环卫所工作20多年了,可现在每月工资你知道有多少吗?只有1800多块钱。”鼓 楼区环卫所一名职工告诉记者,“环卫职工迫切希望参加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记者看到,在2011年11月7日鼓楼区环卫所上交给南京市人社局的《关于环卫所申请参加事 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汇报》中,有这样一段话:“按照国人部发【2006】59号、国人部 发【2011】56号……相关文件规定,明确环境卫生为事业单位,列入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自2004年8月环卫所被列入市养护事业单位改制范围,尽管取消了环卫所的事业编 制,但至今环卫所仍然按照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运行,并未进行彻底的改制,职工也参加 了2006年绩效工资改革。根据《关于印发江苏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 精神,‘列入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限于2006年7月1日在册的正式 员工,现在这次绩效工资改革既然是2006年工资改革的延续,环卫所理应包含在内。” 据鼓楼区环卫所一位工作人员说,此次南京市事业单位改革,“没有表示将环卫所纳入事 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但也没说不纳入改革范围。”很多环卫职工“渴盼着参加事业单位 绩效工资改革后,环卫所条件好起来,收入高起来,家里日子好过起来”。 昨天晚上7点左右,据鼓楼区环卫所负责人透露,“目前已经口头明确将环卫职工纳入事业 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青岛路附近景象:
316 次阅读|1 个评论
其实,大家都不容易!
热度 2 xcfcn 2011-11-7 09:51
其实,大家都不容易! 1 、丁甜: 硕士不容易 2 、吕喆: 硕士生导师也不容易 3 、肖重发:其实,大家都不容易! 我在百度搜索“大家都不容易”时,百度推荐给我很多相关搜索: 1 、每个人都不容易 2 、都不容易 3 、谁都不容易 4 、人活着都不容易 5 、都不容易啊博客 6 、我知道一切都不容易 7 、谁的青春都不容易 8 、加油 谁都不容易 9 、 大家都有病 10 、想说爱你不容易 忽然我发觉,“其实,大家都不容易”其实跟“大家都有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不知道,是因为“大家都有病” “大家都不容易”,还是“大家都不容易” “大家都有病”!总之,“大家都不容易”和“大家都有病”是铁定的了! 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大家都很享受生活 / 工作呢?大家都没病呢?我们活着就一定要“不容易”和“有病”吗?难道这是我们的宿命么?这样的活着还有意义么?我们能否有一天过上“容易”而且“没病”的日子?这些都是我的追问,可是我却找不到答案。 最近“差生”话题很火爆!但是“差生”的背后是隐藏着某个不容置疑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人就这样被划分为“差生”和“好生”!或许我们中国盛产“差生”和现代社会盛产“垃圾”是一样一样的道理! “垃圾专家”田松教授告诉我们:“垃圾”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传统社会是没有“垃圾”的,至多有“废物”!——暂时没有用的东西。 其实,我小时候的农村也是没有垃圾的!“垃圾”是什么? “垃圾”就是所有不在它该在的位置上的东西! 于是,我似乎明白了,我们之所以“不容易”,我们之所以“有病”!是因为我们都是“垃圾”!“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看来从来都只是理想!
个人分类: 杂论|746 次阅读|2 个评论
蚯蚓垃圾处理厂计划
热度 1 francine 2011-10-27 22:18
蚯蚓垃圾处理厂计划 虽说也有长得漂亮的蚯蚓,比如穿着橄榄绿色的外衣,或者身披磷光闪闪的外套,但大多数的蚯蚓是其貌不扬的,全身颜色灰暗,没什么可夸耀的。它们也不属于什么高等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种,像消化、排泄、呼吸、循环、神经、生殖等脏腑器官都是有的,但并不完善,结构比较简单,比如它们是雌雄同体、男女不分的动物。 但是不要小看了这个低等的、不美的动物,它的足迹遍天下,地球上有泥土的地方,差不多就有蚯蚓的造访。而且它的生命力极强,砍头、割尾对它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只要掌握好分寸,那么一刀砍下来吧,它会长成两条完整的蚯蚓。高等不高等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力强;漂不漂亮有什么重要,只要用处大。 对人而言,蚯蚓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吃废物,拉肥料。蚯蚓的消化能力极强,这与它的消化系统的构造有关,它的食道中有可以分泌碳酸钙的腺体、有嗉囊、有砂囊,肠道有许多折皱,可以中和酸碱,研磨硬粒。蚯蚓吃东西的时候不挑食,除了像玻璃、金属、橡胶、塑料这类东西它咽不下去,其余的都可成为它的食物。食量也蛮大的,每天可吃掉相当于体重的食物,一半作为营养自己使用,另一半形成粪粒排出。蚯蚓粪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矿物质,而且它还可以使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得到改善。 这样的动物对我们现在垃圾成堆的状态不是一个福音吗?去年我曾在阿苏卫附近的一个生态园开会,傍晚时分,微风吹动,吹来了阵阵臭气,我知道那是从垃圾场飘过来的。若是我们每个小区都建一个蚯蚓垃圾处理厂,让蚯蚓来处理小区居民制造的垃圾,岂不妙哉!蚯蚓是地下工作者,它不与人争夺生存空间,它又聋又哑,便不会扰民,这样的动物简直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它拉出的肥料可以卖掉,卖来的钱可以拿去支持希望小学,或者改善社区环境,或者大家平分也罢,随你怎么做吧,反正蚯蚓也不会在意。 只是,不知道那时候肥料会不会过剩呢! 参考书目: 黎先耀著:莼鲈之思,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 (文 / 傅扬) 2011 年 10 月 27 日星期四
个人分类: 突发奇想|313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衷于创办一流大学是中国科教当前最严重的问题
热度 66 cwufp 2011-9-5 18:46
热衷于创办一流大学是中国科教当前最严重的问题
开始忙了,本不想写什么博文,但是,看到很多人还是热衷于花大钱办一流大学和一些机构,感觉有些话还是要说出来。 我不是道德主义者,对于道德的事情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不要以为我会用道德说事儿。我也不是啥事儿都要讲目的,譬如,年轻人的科研俺认为不要太多的讲目的,可有时不讲点做事儿的目的还真的不舒服。 当国家投入大量的金钱创办一流大学的时候,应该想一想以下的几个问题: 1、 大楼和大师。大学者,非大楼之谓,而是大师之谓也。没错,大学需要有大师,但是,更应该能培养出大师。如果一个大学不能培养出大师,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最好的自己,即便所有教授都是大师,那也是一所没有任何意义的大学,是毫无道德的大学。这样的大学对于民族和年轻人而言只是浪费金钱和青春的一个催命符而已。 2、 经费投入的问题。大量的经费用于招聘所谓大师,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炫耀?花了大价钱引进的大师,如果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连自己承担的科研任务都忙不过来,每天屁滚尿流的忙着交差,四脚朝天的忙着搞出 CNS 的文章,全部心思都投入在搞更多的钱,出更大的名上,还逼着学生为自己完成任务卖命,能有心思培养学生还是能教育出什么大师? 3、 教育和科研经费分配的问题。 1 )有人可以从一个部门就拿走上千万元 (博主赵明先生前几天有篇文章,统计了生命科学领域国家基金委资助项目的千万俱乐部成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些人全是规则的破坏者,基金委规定的是高级职称不得参与和负责 3 项,看看吧,千万元俱乐部的那些人都有多少项?破坏规则的人算什么?大家比我清楚,这样的人如何能教育出大师?) , 却有学生因为没有健康的羊做解剖感染生病而几乎生活不能自理。当创办一流大学需要的所谓成果与培养教学需要的经费相悖时,应该和不应该的事情大家都比我想得更清楚吧。 2 )一个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蛋糕再大也不会剩下。当一个小团体一年占有几千万,甚至几亿,口号是建设世界一流的机构,那么用于教育的钱还能有多少?谁敢说,受感染的本科生里面就不会有未来的袁隆平?又有谁能保证,拿走大钱的人就能培养出所谓的超级人才或者推动科学进步? 4、 办学目的的问题。办学的目的本应该是教育,把民族的下一代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但是,现在把办学变成了生意,变成了领导加官进爵的阶梯。这种目的的偏移势必会造成结果的谬误。尽管不能否认,创办一流大学的可能效果是培养了人才,可是,当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学校更出名,捞取更多的资源时,还有谁为学生负责?一个不能为学生负责的大学,又如何能够培养出大师和杰出人才? 一流大学的出现不是创办出来的,也不是投钱招人可以解决的。这个道理已经太多的博友曾经阐述。大师辈出,科学成就辉煌,毕业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是一流大学,有这样的大学也是我辈的渴望。这样的结果是创得出来的吗?显然不能,而只能是靠长期的积累。脚踏实地的做事,安静的做科研和教育才能做到,绝不是招来几个号称或者自称的大师,一个大学就变成了一流。我几乎每天都收到自称一流大学发来的短信:做 XX 人,圆 XX 梦,结识人脉关系、建立投资渠道, XX 大学 EMBA ,颁发 XX 大学毕业证书。一个像小贩一样卖文凭、卖关系的学校是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就这个品味?是大师会在这样的大学里?这样的格调能培养出大师? 我曾经尊敬过的大学是叶企孙先生那样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的大学,那才是一流的大学。 教育的事情不是要把所有人都培养成大科学家或者大师,而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他能够达到的最大能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让每个人都做最好的自己,其中的天才自然就成为了大师。俺从不认为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月饼还有超凡脱俗的。 采用有失公正的手段,玩一些暗度陈仓的把戏,貌似或者自吹的成就也只是徒增笑料,甚至是灾难。科教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权力可以随意的改变规则,而创办一流大学则成了某些人用尽可用资源为自己创政绩的最好借口,这就是我说创办一流大学是中国科教最严重问题的理由。 大学应该象这个小木屋一样的安静、自然
12615 次阅读|201 个评论
中国科学界急需《自然》、《科学》级垃圾
热度 17 陈安博士 2011-8-30 18:17
  访问香港的那段时间,经常在路上看到有人扔的垃圾。   很感慨:看上去香港人扔的垃圾水平都比大陆要高啊,大陆的很多垃圾基本都算垃圾,或垃圾的隶属度为99%;而香港人的垃圾则有些似乎还不算很垃圾,或者垃圾的隶属度在70%。   人类探索自然,探索人类内心的历程永远都不会停止,可是,探索的过程,很多都是无用的,或者说,99%的科学家99%的时间做出来的99%的工作是完全无效的,纯粹是在浪费人类资源,甚至这些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还不如一个农民,而一个农民的生存成本比一个科学家低多了。   不过,1%的科学家在1%的时间里做出来的1%的工作是推动地球转得快的唯一来源,其他靠地震啥的来给地球加力,不太靠谱。   我一直说,科学的进步靠的是偶然的发现,里面有智力的成分,有努力的成分,也有运气的成分,但是一定没有计划的成分。比如,今天我计划在10年后要干成啥,最后的结果基本是成“傻”。而中国近10几年一直在做的给科学家们加了标签并指望这些标签科学家完全代替其他的学者,取得认识世界的大成果,我看更没戏。   可是,有些科学家依然会坚定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干成啥,而且还比别人干成的那啥要更是啥,我真不知道这样的自信从哪里来!   后来好像知道点端倪了,原来是从nature,science论文里来的。   有人可能要说,俺们说nature,science论文的口吻颇有酸葡萄情节,此处让我们再回到开始的那段话——香港的垃圾比大陆的垃圾强多了,有些大陆人在香港生活,想省钱还真就靠拣的这些垃圾呢。但是,在有些冷眼旁观者的眼里,都是垃圾,并无本质差异,只是香港垃圾可以为那些没见过好垃圾的大陆人提供点便利和用途罢了。   不过,我们没开过眼的大陆人看见人家香港的垃圾,往往会大喜过往。也许有些竟然心里会想:香港的垃圾哪里是垃圾呀,简直是宝啊。   在我国国籍或他国国籍的华裔科学家里,如果只允许选一个,我个人比较欣赏的还是杨振宁先生,主要是觉得他的研究揭示了世界存在的规律,也是很有用的。其他的科学家,包括广为人所尊重的数学家丘成桐先生,揭示的东西不能说没用,但是我们只能说丰富了人类的知识体系,也许创造了新知识。但是,和世界运行的内在规律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世界运行的规律当然也包括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存在的规律即当前热火朝天的生命科学。   而人类对于生命的认知距离其内在规律就更遥远了,这也是很多生物学家玩一个方向玩了一辈子发了N多的论文,其实依然对着世界隔靴挠痒并没有发生直接关系的状况。除了外在的物理世界,人类更希望的还是最终认知清楚自己,并通过对自身存在规律的揭示而达到诸如“长生不老”之类的几乎不可实现的目标。   这个梦从秦始皇之前的年代就可以做,但是,到了近年,随着DNA啦啥的逐渐变得清晰,人类也整体基因组了,好像“长生不老”的未来就在眼前,而中国的领导也挺在意这个玩意儿,秦始皇当年的那个梦今天的各位大佬依然在做着,也许这正是生命科学突然遇到全国性乃至世界性暖流的深层次原因,反而是物理、化学这类相比方法和理论比较靠谱但是与“长生不老”关系不够密切的玩意儿变得相对冷门起来。或者我们这样客观地说:在支持费用的增量里,生命科学比其他科学增加的加速度要高。      而中国科学界全面SCI以来的岁月里,恰恰又是nature,science上面的那些高级垃圾的影响因子接近最高,而上面的论文又刚好多是生物、考古之类的玩意儿,而考古这玩意儿,你让我感兴趣我都没兴趣,领导们更没兴趣(表面上也许会有点兴趣),于是,一群被国家弄得满身标签的生命科学家伙在中国科学舞台粉墨登场,不停表演,兰花指耍得煞是好看。   看到某某人不断耍宝,好像自己要为生命科学重新构建根基并建设新的生命大楼似的,还要擂台赛、还要非诚勿扰TV呢、还要快乐男声十进九呢,不是俺看不上他们的擂台,而是这个太第二次“华山论剑”了吧?   还屡屡看到某些项目合同书,动则许诺10篇nature,5篇science啥的,俺就感慨,知道申请者要立志制造的垃圾级别真的提高了不少。   咋就不能向人家费曼先生学习一下,啥啥与我都是浮云,唯兴趣是指引玩科学的唯一方向......   其实,即便是诺贝尔奖成果,还有很多之后变得毫无用处而被学术界抛弃了的,更不要说每年刊载N多论文的什么nature,science了,更是垃圾横流的场所。当然,是香港垃圾,不是大陆垃圾,这一点俺们一定要提前声明,您捡起来放在家里可以当宝贝,不过先生,能允许俺们不把香港垃圾当宝贝不?
个人分类: 事论|5267 次阅读|49 个评论
乱扔垃圾,罚款五十元!
热度 1 毛宁波 2011-8-13 12:07
乱扔垃圾,罚款五十元!
乱扔垃圾,罚款五十元!乱扔垃圾固然可耻,50元依据在哪?你觉得合理吗?后山一堆垃圾罚款多少? 乱扔垃圾,罚款五十元! 后山一堆垃圾罚款多少?
个人分类: 其他|4497 次阅读|1 个评论
思而不学则殆
liwei999 2011-7-20 12:13
思而不学则殆,这个句子可以给麦子教授了。 (111537)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02, 2007 10:21PM 对地球问题、人类将来的问题思考,乃是大学教授的本分。麦教授作到了这一点,很值得赞赏。第三类永动机: 镜某历来不主张用“科学”来说事儿。麦教授也是“反科学”的,当然也不会直接用“科学”来说事儿了。但是教授换了个法子,用物理学来说事儿了。把个“热力学第二定律”挂在嘴边上,这也很不得体。 国人最短缺的是“实学”,最擅长的是“虚学”。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说事儿就是“虚学”了。“实学”者,要能够品味出“自由能”中自由的所指来才是,要能够理解一个电池当中的“代谢”过程才是,要能够理解电池的制造回收的过程才是,要能够知道电池的生产量和消费特点才是。有了这个“实学”做底子,然后再来讨论其它尺度的事物,诸如城市啦、垃圾等等的,就有些“实学”的味道了。 镜某对回收不很看好。因为有商业利益的,自然有人做;没有商业利益的,时间也长久不了。 因此,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并不是个根本的出路,也不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麦教授是把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比喻成第三种“永动机”了,是想用物理的法则证明此路不通了。前景不很乐观,虽然题目很惹眼。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2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诅咒
热度 4 satangell 2011-4-24 17:30
早晨扫完地,小和尚对老和尚抱怨,说是来庙里进香的施主们随手乱丢垃圾,让小和尚不胜其烦。老和尚蹙眉想了想,说:“这事是得管管,这样吧,为师让老李在山门那里立块牌子劝诫一下。” 大牌子立起来了,上书:“佛门净地,爱护环境,请勿乱丢垃圾。” 牌子立了几天,小和尚又来向老和尚抱怨,说乱丢的垃圾并未见少。老和尚一听头都大了,对小和尚说:“为师已经尽力,你要不就多扫两笤帚当是锻炼了。” 见老和尚要撂挑子不管,小和尚急了:“要不师父交给我处理吧,保证没人乱丢垃圾。”老和尚一听,心想别烦我就行,便应了。 几天过去,小和尚果然不再抱怨,老和尚留意一下,乱丢垃圾的施主确实少了许多;一时放不下面子找小和尚,于是找来老李问究竟。老李只答说小和尚在山门外大牌子的下面又挂了个小牌子,再问写着什么,老李就是不语。老和尚急了,丢下老李自己跑出去看。只见阳光下,衬着漫山的杜鹃,大牌子下面的小牌子随风摇曳,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 “乱丢垃圾者,全家死光光!”
个人分类: 小道摸禅|2641 次阅读|7 个评论
核电站:将人类带向天堂还是地狱
热度 2 tian2009 2011-4-17 12:29
(发表于 2011 年 3 月 31 日 12 版。原文较长,发表时有重大删节和观点上的弱化。这是发表时的版本。原稿未发表部分,将融入另一篇文章,暂不披露。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76 期 12 版 “ 科学与人文 ” 文章之一。 http://sspress.cass.cn/news/19452.htm ) 核电站:将人类带向天堂还是地狱 田松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还引起福岛核电站一系列爆炸。 3 月 12 日 ,一号反应堆氢气爆炸,顶棚损坏; 3 月 13 日 ,日本政府承认二号反应堆高温核燃料可能正在发生泄漏; 3 月 14 日 ,三号反应堆氢气爆炸,堆芯燃料部分熔毁,放射性物质泄漏; 3 月 15 日 ,二号反应堆压力控制池发生爆炸,放射性物质泄漏; 3 月 15 日 ,四号反应堆可能发生小规模爆炸,起火。    3 月 15 日 ,国内开始流传碘片(华素片)、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的 “ 神话 ” ,很快,国内开始抢购碘盐。   近些年,与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有关的话题不断引起公众的争论。由于这次日本地震,地震、海啸、核泄漏迅速抢夺了中国人的注意力。最初,人们 “ 隔岸观火 ” 。很快,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接连爆炸。于是,人们开始担心日本的核泄漏会对中国产生某种影响。   有一种说法流传很广,辐射飘到中国,对人的伤害不高于抽一根二手烟。人们本能地想象,无限稀释相当于没有。这与我们对污染的态度是一样的。污水被排放到江河之中,我们便深信,稀释到看不到就相当于没有。然而,物质不灭,污染物每天都在排入江河湖海,能够永远稀释到看不见查不出吗?   核辐射灰尘一路从日本飘来,散落在大海里,浮荡在全球流通的大气层里,不断被稀释,到了中国,浓度当然会很低。但是,浓度低并不是不存在。在海洋和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会一直存在于海洋和大气之中。在人类文明的寿命之内,会一直存在。而且,没有任何一种办法能够消灭它们的放射性,即便把它们扔到化铁炉中都无济于事。   这种辐射所造成的危害几乎是无可抵抗的。所谓出门打伞、戴围巾、吃碘片,全都无济于事。人类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现在,大气的放射性尘土中、海洋的放射性微粒中,依然有切尔诺贝利的污染,如今又加上了福岛的。   福岛核泄漏对于中国的直接影响可能不大,但是其所导致的间接影响注定是全球性的。福岛的核泄漏会使得海洋生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产生连锁反应。   所谓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们这样说的时候,总是觉得可以尽可能地发挥其正面效应,避免其负面效果。然而,这未免过于一相情愿了。核电站的严重后果是先天的。   每一个重大事故发生之前,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这样的事故不太可能发生,几率很低,万年一遇。而在事故发生之后,又认为我们吸取了事故的教训,科学和技术又发展了、又进步了,所以事故不会再次发生。然而,在三哩岛事件之后,发生了切尔诺贝利事件;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福岛还是出事了。人类再强壮的钢筋混凝土也抵不过自然的力量。福岛核电站,人类几乎考虑了全部可能的危险,做了层层防护,貌似固若金汤。但是,还是出事了。   即使核电站完全可控,没有天灾发生,核电站还有一个先天的问题,就是核废料。到目前为止,人类也没有能力消灭核垃圾。所谓处理,不过是填埋。而安全的时间,应该是千年、万年!也就是说,人类在建造核电站的同时,就必然知道同时在地球上埋设了千年万年的毒瘤,它们随时都可能迸裂。   核电在带给人类利益的同时又带来巨大的威胁,它引领人们通向的是天堂还是地狱?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2011 年 3 月 21 日 北京 向阳小院
个人分类: 工业文明批判|2747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热度 2 zhaohaijun 2011-3-18 14:40
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赵海军 有人说不读这本书,就不能理解当前的环境问题。作为曾经学习生态的我,一直为此愧疚,今日终于得空来填补这个遗憾。可惜看得非常快,又是中译本,因此谈不上对原著有怎样的理解,只随便谈几点感受。 首先是对作者本人的尊敬。对环境的关心和其他事业也许不同,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耐心。很多环境问题对于普通的公众来说是难以发现的,对于关注环境的人来说其实也是如此。杀虫剂的危害不少时候是长期的、慢性的,没有积年的努力是无从得知的。同时,环境事件的特点是空间跨度大,需要坚持不懈的追索,经常还要面对异见人士的反对和攻击。书中能够收集这么多的案例,工作量是很大的。不得不说,作者作为一名女性,能够有这样的大决心和大智慧,实在是不易的,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然而这本书的成功,却也映射了当前环境工作的无奈。人类和自己的环境关系如此密切,但是天然的偏见却让我们常常无视她的存在。如果不是杀虫剂引起了人类的疾病和死亡,或许我们将不会看到蕾切尔的成功。或者说,对于更多的人类难以直接看到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害事件来说,恐怕就没有下一个蕾切尔了。环境损害之于我们,就像一剂慢性毒药,影响的可能是我们的后代。然而就大多数人来说,世事纷繁,管好身前事已属不易,何况身后事。从这样的角度看来,环境问题很难摆脱危机的性质。 对比杀虫剂的事,让我回想起近几年走访的一些农村垃圾满沟渠的景象,非常让人担忧。我观察到,这些垃圾多数是塑料袋、包装盒之类的不易降解的东西。它们并不足以致命,甚至可能也不怎么影响健康,但是确实有碍观瞻,让农村与自然的乡村景象相去甚远。究其原因,大约还是使用了工业制成品的缘故。使用商品就有包装,就要丢弃,却没有城市里的垃圾处理和回收系统,因此积少成多,造成今天的后果。从生态学上讲,就是缺少了分解这样一个环节,使得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够正常的完成。 那么该怎么办 ? 这个问题我也问了自己很长时间,期待它们对人类有害的证据?看起来像一个笑话。原则上讲,一方面应该减少垃圾的来源,比如少使用制成品,即便用的话要改用能够快速降解的包装;另一方面要想尽办法对已经产生了的垃圾进行及时的处理,比如每个村设一个垃圾清理员,负责收集并对垃圾进行集中的处理。焚烧也好,填埋也罢,总之要让垃圾进入物质循环的过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说了罢! 写于 3 月 18 日上午
5091 次阅读|2 个评论
是不是SCI,“垃圾”说了算!
热度 14 boxcar 2011-2-23 20:24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曾庆平老师刚才发了篇博文,标题是“是不是‘垃圾’, SCI 说了算”【 1 】。我存心捣乱,把这个句子折腾了一下,就成了“是不是 SCI ,‘垃圾’说了算”。这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估计一大帮的学界同行们看到后会抄起板砖来拍我。且慢,别急,淡定!听我解释一下,大家就明白我为啥非要这么说了。 有一个网友说我这是在骂人,其实真的不是,因为决定一篇文章能否成为 SCI 收录文章的,最终是文章本身,而非审稿人与编辑(虽然判断由他们做出)。一篇文章的好坏、水平如何,国际上通行的评判方式是同行评议( peerreview )。那么同行们评议什么呢?审过稿的读者们都知道,至少要看这文章有没有新的、值得大家关注的新东西(最好是原创),有明显的创新作为亮点的文章,无疑是好文章,是会获得高度的评价的。除了看正面贡献,还得看有没有负面的东西,也就是要看这篇文章有没有问题和缺陷,如果有缺陷但不多,还允许返给作者修改一下,如果有很多很大甚至很致命的缺陷,则多半会一票否决了——拒稿没商量。我所说的决定一篇文章是不是 SCI 的垃圾,就是指文章中的这类缺陷和问题。如果“垃圾”是有点儿,但亮点贼突出,或可因为“瑕不掩瑜”而得到认可,作者可以回去修补瑕疵,尚有望成为 SCI (收录的论文)。如果有太多“垃圾”,已经把原本就微弱的亮点全方位、多层次覆盖住了,那就只能“悲剧”(被拒)了,这种状态下肯定无法成为 SCI 了,以后能否成为 SCI ,则取决于“垃圾”“清运”的工作进度,清理干净了,还可在重新投稿后被发表,否则可能永无出头之日。 话又说回来了,大家也无需把 SCI 那么过度地神化到认为它和“垃圾”拉不上任何关系的地步。 SCI 的直接的音译是“爱死西埃”,展开了直接解释一下就是“爱死了西方的尘埃”,看看,人家 SCI 本来就是和“尘埃”一个级别的,总不能因为它来自西方,就不认亲戚(“垃圾”)不是?人生在尘世之中,哪里那么容易就“一尘不染”?!只是我们该看看,一阵尘埃落定时候,天空到底还有神马浮云?我们更要留意,一篇又一篇的 SCI 论文或者非 SCI 的所谓“垃圾论文”发表之后,到底能给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沉淀下哪些东西。 ************************ 参考: 【 1 】曾庆平: 是不是 “ 垃圾 ” ,让 SCI 说了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1238do=blogid=415897
个人分类: 科研|7347 次阅读|29 个评论
是不是“垃圾”,让SCI说了算?
热度 12 qpzeng 2011-2-23 19:44
对于没有什么价值的科研论文,时下有个通俗的说法,那就是“垃圾论文”。可是,怎样才算垃圾论文?恐怕谁也说不准。 有人不认可垃圾论文的提法,他们说: 世界上没有垃圾论文,只有尚未发现其价值的论文 。我的观点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论文还是有的,只不过垃圾论文不那么好定义。 有人说, 衡量一篇论文是否有价值,首先应该看它是否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效益 。实际情况是,对生产有指导意义的创意或技术往往不以论文形式发表,而是申请国内外专利。再说基础研究成果的价值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立竿见影”的。还有就是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也要有应用价值就不合理,也不现实。 还有人说, 看一篇论文是不是有价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 SCI 说了算 !他们的理由是,所有 SCI 论文都经过几位毫无私人关系的同行评议( peer review ),能发表都应该是有价值的。持这种看法的人应该比较普遍,不然为何有那么多的人追求 SCI 呢? 我觉得, 原创性 SCI 论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科研工作的学术水平,但这些论文有没有价值还是不能由 SCI 说了算,更不能用 SCI 的 IF 来代表 。尽管如此,唯 SCI “马首是瞻”的大有人在,笔者就是其中一位,近几年来几乎没有在国内发表过一篇论文。 说得好听点,在国外发表论文纯粹是为了图个“去污泥而不染”的名声,不想与国内众多的“造假”论文同流合污,也算是还有那么一点点科学工作者起码的羞耻心。说得难听点,中国论文无非起到了“养活”国外低影响因子期刊及其编辑的“扶贫”作用。 最近抽空研究了一份低影响因子 SCI 期刊 Biotechnology Letters(2009年IF=1.636) 中近一年来发表中国本土论文所占的比例,吃惊地发现中国作者为该杂志创收的份额达到 30% 左右,最高的几乎占了“半壁江山”(48%)! 发表时间 文章数目 中国论文 份额 2010.01 25 7 0.28 2010.02 22 8 0.36 2010.03 20 5 0.25 2010.04 21 8 0.38 2010.05 19 4 0.21 2010.06 21 5 0.24 2010.07 20 5 0.25 2010.08 25 9 0.36 2010.09 25 12 0.48 2010,10 25 8 0.32 2010.11 27 7 0.26 2010.12 30 12 0,40 2011.01 29 6 0.21 2011.02 32 9 0.28 2011.03 29 11 0.38 这些中国论文是不是垃圾我不敢说,但中国作者的论文都投往低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首先,中国人的科研工作要么受到 973 、 863 的巨额资助,要么也是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拿了不少钱的, 用那么多的科研经费“堆”出来的科研成果就随便撒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值得吗? 其次, 来自中国的论文太多无疑不可避免把国外期刊“逼良为娼”: 不得不增加每期的论文篇数或增加每年的出刊期数,甚至不断创办新的期刊!其结果必然是消耗更多的木材资源,有些还会沦为真正的报刊垃圾。即使改用电子出版,耗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相当可观的! 另外,中国论文大量“流落”在外的结果是, 国外期刊“养肥”了,国内期刊却“饿瘦”了或“饿死”了,中国期刊界作何感想?值得逼问!但今天不在这里具体谈论。 我记得我说过, 让全世界的期刊发表中国人写的论文都嫌不够 !反过来,如果中国人从此不再看重论文了,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局面呢? 最后,我想说论文的价值应该由时间说了算,有应用价值也好,有理论意义也好,经过几年,凡是绝大多数同行们叫好而且乐于引用的论文才能算得上是有价值的论文。
个人分类: 生活杂感|12456 次阅读|33 个评论
垃圾短信害死人
热度 6 boxcar 2011-1-30 14:12
据悉, 俄自杀人弹因收到垃圾祝福短信被提前引爆身亡 http://news.sina.com.cn/w/2011-01-30/125121899848.shtml 由此看来,垃圾短信真的会害死人的。 珍惜生命,拒绝垃圾短信!
个人分类: 社会|273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直面垃圾——评王久良摄影展《垃圾围城》
tian2009 2011-1-4 19:54
发表与《艺术时代》2010年第4期(7月出版)。 我就偷个懒,直接转过来吧。 链接在此。 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yishushidai/142512 PDF文档在此: 直面垃圾p.pdf
个人分类: 人类学及其他学术文本|410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山东称禁止全文阅读三字经因糟粕腐蚀孩子心灵
wliming 2010-12-31 08:05
博主评:孔子的故乡,能如此高瞻远瞩实属不易,对愚昧信众的复古行为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山东省教育厅29日发出相关通知,要求规范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起全社会热议。 本版撰文 记者 徐玉芹 【现状】 不少学校摸索着前行 如何取舍不知所措 济南市各中小学都在应要求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至于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都没有个明确要求。因此,很多学校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式。 济南市育贤小学张立校长告诉记者,考虑到小学阶段孩子时间比较多,就从传统文化角度,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段特点逐渐接触文言文,比如低年级从识字角度学习《三字经》、《弟子规》这种朗朗上口、内容浅显的古文,到了高年级逐步添加小古文、诗词,初高中阶段的经典文言文等,从目前来看效果不错。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学校都像育贤小学一样在摸索着前行。有的学校要求学生读四书五经,有的甚至把整个校园都搞的一股国学味。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小学的经典诵读都是由语文老师代课。有的能讲明白,碰到很生僻的词,讲了孩子们也不懂,干脆就不讲了。有老师告诉记者。 经典诵读正搞得轰轰烈烈,现在又突然要去其糟粕,哪些算糟粕呢?一小学校长告诉记者,他翻遍《弟子规》,认为其中算得上糟粕的也只有父母责,须顺承。但这句话到底算不算糟粕呢?他也说不清楚。 【质疑】 何谓糟粕?怎样甄别?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了好多年了,但何谓精华?何谓糟粕?从事教育工作的何女士本身爱好诵读经典,每个暑假也会带着孩子去参加经典诵读班。何女士说,早上看了报纸后,她翻阅了《三字经》和《弟子规》,不知道这里面哪句才算糟粕。要去其糟粕,应该先把糟粕圈出来,让大家知道哪里是糟粕。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多年来致力于推广经典诵读活动的颜炳罡教授告诉记者,现在不仅山东,全国中小学都在推行,国学经典诵读是很有意义的事。随着经济文化的崛起,出现这种现象是必然的。颜炳罡说,在全球化视野下必须问我是谁,我是谁正是一种民族性,就体现在文化传统,也就是古圣先贤留下的经典中。但有时候精华和糟粕是密不可分的。颜炳罡说,要充分相信老师的辨别力,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去引导。颜炳罡说,他接触过一些中小学老师,对国学都有着清晰的理解。 【正方】 应让孩子 自选经典读物 对于山东的做法,一位天津网友表示赞成。他认为,《三字经》、《弟子规》他都读过,虽说是道德上的东西,教你怎么做人,但里面的价值观相对扭曲,里面没有多少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还拿传统文化当大棒的话很明显已过时了,但要禁止的话还不至于,应该把国外的中小学读物和所谓传统文化的精华全摊开让孩子们自己挑选。 一深圳网友也投了赞成票。他认为,传统文化孔孟之道的儒家文化大部分都是糟粕,愚民思想,完全和社会脱节,书本上的知识根本解释不了现在的社会现象,于是就用传统文化去解释,这样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就是社会进步的阻力。 【反方】 不能断章取义 孩子大了自有甄别 有网友表示,既是诵读经典,就应全文通读,而不应任由孩子断章取义。 这名网友说,他身边一个父母离异家庭的5岁小孩熟读四书五经,这个小孩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这样解释的:妈妈,爸爸不要我们了,是不是因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网友说,单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一句话,称不上是多大的糟粕,或许它是孔子对家务事的一句牢骚话,离开了原有语境,却被一个五岁的小孩理解成那样。 网友董女士也表示,她的孩子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报经典诵读班,《三字经》、《弟子规》张口就来。 有些东西他现在不明白不要紧,长大了有了一定的阅历回头再读时,自会有甄别。董女士说。 【支招】 请专家论证是个不错的办法 济南市最早推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原大明湖路小学校长、现甸柳一小校长杨兴勇告诉记者,当初他在大明湖路小学推行国学经典诵读时,所选用的教材请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相关专家进行了论证。当时主要是考虑选择各家都有其精华的部分,怎样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著作。杨兴勇说。 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不值得提倡。经典就是认可度更高一些。从历史发展来看,大家都很认可的,像四书五经,更能够经得起历史推敲。杨兴勇表示,经典诵读还必须和现实结合起来。因为现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科技发展肯定比古代发达,因此经典如何结合实际非常重要。 另外就是经典诵读要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同时又不能仅仅是未来背诵,要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使小学生一定程度上能够联系到现实生活。 有的东西要以背诵为形式,背诵多了,有了积淀,随着学习能力的提高,自己会解读。当遇到事情之后,能够更理性地结合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来理解经典,而不要盲目。 【部门回应】 省教育厅解释新规背景 甄别不够误导了 孩子价值观 至于为何要发这样一个通知,省教育厅有关人士透露说,的确是有的学校在推广过程中做得有些过。由于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 省教育厅表示,要将那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正确理想信念和民族自尊自信、体现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文化典籍推荐给学生。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省教育厅还要求各地不得任意扩大学校课程开设范围,对规划建设较好的优秀学校课程可以宣传推广,但不得在区域内统一开设学校课程。学校课程不得编写教材。
个人分类: 社会|237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97岁老人劝青少年勿学《弟子规》 称无基本常识
热度 2 wliming 2010-12-30 18:02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原中央顾问张克明 (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刘洁/摄) 教育今天的青少年,怎么能用300年前的老药方《弟子规》呢?用300多年前陈旧的行为准则来培养21世纪的青年学生,岂不可笑!近日,本报收到了一位97岁读者的来信。这位晚报的忠实读者,就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原中央顾问张克明先生。带着这封信,记者走进了张老先生的家。 采访张老先生,定在下午1点半。97岁高龄的张克明老人亲自站在客厅门口迎接。一件灰衬衫、满头白发、一副助听器,掩饰不住老人的奕奕神采。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张老先生一直住在民革中央家属院,家里十分简朴,沙发、橱柜都是几十年前的旧物,墙体、窗户和地面也多年没有进行过装修。 张克明老先生生于1913年4月12日,广东省龙川县田心屯人,1937年毕业于广东 中山大学 文学院社会系。毕业后,在中大战地服务团掩护下参加了共产党。1946年,张克明到了香港参与建立民革的筹备工作,筹办《民潮》月刊,1948年至1950年,又参与筹办香港《文汇报》。1950年以后,张克明先后在民革中央担任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委员、中央常委等职,同时还在民革北京市委担任领导职务,他还当了多年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 聊起最近颇受追捧的《弟子规》,张老先生有些急了: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让孩子背诵《弟子规》,殊不知《弟子规》是借用孔子做门面,其实是那些卖写书人、出书人各自的私货。《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距今已有300多年,讲的是古代传统的家训、家规、家教,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张老先生说,那是按神权、君权时代的需要编写的,113件事儿,1080个字,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青年人的需要。张老先生举例说,《弟子规》孝则中说:亲有疾,药先尝。可是,这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就连小学生都会对此批注说:这真是怪事!药咋尝?请遵医嘱! 张老先生认为,《弟子规》把孔孟之道中的仁义诚信、以天下为己任、引导青少年做一个时代英才的道理完全取消了,而现代社会比300年前进步得何止千万里,以现在的知识和思想水平,尽可以根据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情况,讨论研究,创编出新的《弟子规》公约。建设新社会,必须有胸怀大志的英才,弟子规式的畏首畏尾、胸无大志,是绝对行不通的,请问现在那些大肆吹捧《弟子规》的人,是否真的相信《弟子规》那一套?张老先生调侃说,如果按照《弟子规》教育孩子,只会教出木头孩子。 虽然生于时局动荡的年代,但是张克明先生自幼勤奋好学,大学期间他自学了多门语言。直到现在,他也坚持每天读书、写字。他从心里希望,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做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勇于开拓创新的新时代英才。
个人分类: 娱乐|2259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的“伟大发明”
wliming 2010-12-25 13:33
中国人发明了飞机,因为中国最先发明风筝; 只不过面对日本鬼子的空中轰炸我们只能抱头鼠窜。 中国人发明了大炮甚至原子弹,因为中国人最先发明鞭炮; 只不过大刀长矛死于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 中国人发明了火箭,因为中国人最先发明冲天炮; 只不过美国人苏联人最先让卫星上天甚至载人登月。 中国人发明了疫苗,因为中国最先发明人痘术; 只不过泱泱大国连皇帝子孙都免不了天花肆虐。 中国人发明了医学,因为中国人生存并繁衍了几千年; 只不过中国人身体比别人差,寿命比别人短。 中国人发明了武术,尤其是气功,力大无比天下无敌;只不过赛场中华神功全是花拳绣腿不堪一击。 多么伟大的发明啊! 本博文是为了响应下面的这位先生: 评论人:jihua0a 标题:传统武术如妇人斗殴:丑陋的国粹啊   评论内容: 你连疫苗源自明朝中医的种痘术都不知道,却妄谈中医不能治未病,无知的可笑
个人分类: 哲学|1722 次阅读|4 个评论
空间垃圾的形成、危险和清除
jiangxun 2010-12-24 07:02
作者:蒋迅 Source: NASA Orbital Debris Program Office 点击看大图 从人类发射航天器的那一天开始,太空垃圾就开始积累。2010年7月,NASA列出了 十大产生太空垃圾最多的太空行动 ,2007年的一次一次航天大国的反卫星试验是至今为止产生最多太空垃圾的太空行动。这是一次有意碰撞,而其它太空垃圾绝大多数是事故造成的。名列第二名的是2009年美国铱星33号和俄罗斯退役的宇宙2251号卫星 在太空相撞 ,其中宇宙2251号产生1,267块碎片,铱星33号产生521块碎片。 据估计 ,目前大约有两万多块大小超过10厘米的碎片,而大於1厘米的碎片则超过三十万个。 太空中发生碰撞远比在地球上的汽车相撞严重。一次卫星碰撞所产生的碎片可以在数天之内遍布到全地球上空 (请看这个 模拟视频 )。原NASA科学家唐纳德·K·凯斯勒 (Donald Kessler) 于1978年提出了一种理论假设“ 凯斯勒现象 ”或“碰撞级联效应”( Kessler Syndrome )。该假设认为当在近地轨道的运转的物体的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将让这些物体在碰撞后产生的碎片能够形成更多的新撞击,形成级联效应,意味著近地轨道将被危险的太空垃圾所覆盖。由於失去能够安全运行的轨道,在之后的数百年内太空探索和人造卫星的运用将变得无法实施。 显然,太空碎片对各国航天探索和宇航员的声明安全已经够成了足够的威胁。 包括中国在内 的航天国家都在考虑如何避免太空垃圾和减少太空垃圾的问题。但是,太空垃圾的一个大的难题是,这些垃圾很难清理,有些可能要在太空中漂浮几百年。 美国国家地理上刊登了一篇“ Big Idea: Clearing Space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介绍了三种清理太空垃圾的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用太空激光 (Space Laser) 把微小的太空碎片轻轻地推入衰退轨道 (decaying orbit)。这些碎片会进入大气层并立即烧掉。第二个办法是在微型探测器 (micro-rover) 上连接电绳 (Electric Tether),这些电绳可以利用其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把太空垃圾拉下来。第三个办法是发射 (比如, 太阳帆 驱动的) 垃圾收集卫星 (Collector Satellite),从这种卫星上张开一个巨大的网,把较大的太空垃圾收集到网中,然后带到低轨道并重新释放,垃圾在那里进入大气层。 不过,这些办法还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清理太空垃圾的行动。但我们只要开始行动就不晚。凯斯勒说,如果我们每年只拉下四个物体,我们可以精心选择四个最危险的物体,这样太空的垃圾场就会相对稳定。 作者特别指出,清理太空垃圾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说到底,人们首先要做的是控制太空碎片的生成。大家可能还记得2008年2月, 美国打下了自己的一颗失控卫星 。由於这次行动前,美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尽量减少太空碎片的产生,所以碎片的数量和持续时间都都小的多。
个人分类: 航天|6221 次阅读|1 个评论
工业文明的痼疾——垃圾问题的热力学阐释及其推论
tian2009 2010-12-12 13:07
本文发表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年第六期, pp45-55. 发表时版本略有差误,这里做了校正。 1 ,第 50 页(此版本第 7 页)中引文使用了正文普通字体,未能变成楷体,也未打引号; 2 ,发表版中注释 非本文所有,疑为误植。发表文本的英文摘要为编辑部所加,特此致谢。此文本所附英文摘要在发表版本的基础之上做了适当的校正。 此文发表于人地关系研究专栏。作为本期栏目主持人,我还约请了另外一篇关于垃圾问题的文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毛达之《海洋垃圾污染及其治理的历史演变》。主持人的话附在本文后面。 【这里是前两章,欲读全文及其中图片,请下载PDF文档。 工业文明的痼疾垃圾问题的热力学阐释及其推论 】 工业文明的痼疾垃圾问题的热力学阐释及其推论 田 松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875 ) 【内容提要】垃圾问题以往被认为是枝节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 够的重视。本文从热力学出发对垃圾问题进行分析。一个人,一个社区,一个城市,都可以看作是类似热机的物理系统。这种有序的具有某种功能的物理系统持续运 行的前提是,从外界输入低熵状态的能量和物质,并向外界输出高熵状态的能量和物质。后者就是这个物理系统的垃圾。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垃圾是系统必然的产 物。因而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下,在地球有限的约束下,技术进步不能解决垃圾问题,反而会使垃圾问题更加严重。垃圾问题将会超过能源问题,成为未来人类社 会最严重的问题。人类解决垃圾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走出工业文明,寻找一个新的文明模式生态文明。 【关键词】垃圾,热力学第二定律,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话 语中,垃圾问题一向被视为是枝节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如果某个地方出现了垃圾问题,人们首先会觉得是管理者失职。有一个比较普遍的乐观的说法,叫做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即相信垃圾问题是工业社会的副产品,可以随着技术的进步得到解决,乃至于变废为宝。 2009 年 可以算作中国的垃圾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垃圾问题全面爆发,垃圾围城、垃圾处理场超负荷运转、垃圾填埋场提前退役、垃圾填埋场的空气和地下水污染、垃圾 焚烧场选址纠纷等各种与垃圾相关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此起彼伏。单是围绕垃圾焚烧厂,就有北京六里屯和阿苏卫、上海江桥、南京天井洼、广州番禺和李坑的群众 性事件 。如果把与液态垃圾和气态垃圾相关的事件考虑进来,则事态更加严重。 本文将从以热力学为基础,讨论人类社会与垃圾的关系;讨论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下,垃圾问题的必然性。 一,垃圾的界定 中文垃圾一词最迟到 宋代已经成为日常话语,其含义和用法与今无二。《新华字典》垃圾词条的释义为:废弃无用或肮脏破烂之物。其中,废弃是关键。废弃不等于无用, 无用也不一定被废弃。废弃这个词里,隐含着人的主观色彩。废弃的就是不想要的。垃圾这个词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具体指向任何东西,但是任何 东西都可能成为垃圾。一个土豆,放在菜板上,不是垃圾;扔到厨房的垃圾桶里,马上就变成了垃圾;一个无用的手机,一直在抽屉里放着,不是垃圾;扔到客厅的 垃圾桶里,马上就变成了垃圾。因此,可以对垃圾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定义: 所谓垃圾,就是被扔到垃圾桶的东西,被排除到系统之外的东西 。 当然,废弃与无 用又存在关联。就我们将要讨论的物理系统而言,被废弃的,是不能或者难以被这个系统所利用的。废弃,是指被我们界定的系统所废弃。在自然界中,一种 系统废弃的物质(如粪便),可能会被另一个系统所需要。对于我们所讨论的问题而言,垃圾是被人类社会所废弃的东西。 二,热机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是第一个直接从对技术的研究中产生的自然科学分支。它最初的研究对象是蒸汽机(热机)。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首要动力,但蒸汽机的效率非常之低,只有百分之几。提高蒸汽机的效率是当时工程师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1824 年,法国工程师卡诺( Sadi Carnot, 1796 ― 1832 年)以热质说为基础,通过对热机效率的研究,给出了后来热力学的几乎全部基本定律。 热力学虽然从研究热机出 发,结论却是普适性的。无论什么样的物质系统,都要遵从热力学的基本规律。爱因斯坦对热力学钦佩有加,他说:一个理论,如果它的前提越简单,而且能说明 的各种类型的问题越多,适用的范围越广,那么它给人的印象就越深刻。因此,经典热力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经典热力学是具有普遍内容的唯一的物理理论,我 深信,在其基本概念适用的范围内是绝不会被推翻的。 热力学有两个重要的基本定律,第一个定律是人所熟知的能量守恒定律,这个定律虽然不是完全从热力学中产生出来的,但被归到热力学名下。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 论( 1905 年)诞生之后,由于著名的质能转换关系 E=mc 2 ,这个定律在理论上与另一个古老 的化学定律物质不灭定律就合并成了一个,可以叫做物质与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这个定律说,物质和能量既不能凭空创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并在转化的过程中,保持总量不变。这个定律无需过多阐释。 相对而言,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大容易理解。 为了研究热机的效率问题,卡诺设想了一种理想的热机(后人称其为卡诺机),它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在两个热源之间,通过卡诺循环,对外做功。 图 1 ,热机示意图 图 2 卡诺循环示意图 图一左, T 1 代表高温热源, T 2 代表低温热源。热机在两个热源之间工作;图一右是热机的示意图。图 2 是卡诺循环的示意图。卡诺循环大致如下: 1 ,等温膨胀:热机先接触高温热源 T 1 ,吸收热量 Q 1 ,工作气体达到温度 T 1 ,等温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 W 1 ; 2 ,绝热膨胀:热机离开高温热源,在绝热状态下膨胀,对外做功 W 2 ,热机工作物质的温度降到 T 2 . 3 ,等温压缩:热机接触低温热源 T 2 ,向低温热源释放热量 Q 2 ,外界对活塞做功 W 3 。 4 ,绝热压缩:热机离开低温热源,在绝热状态下,外界对活塞做功 W 4 ,压缩工作气体,使之升温至 T 1 ,活塞回到原来位置。 在这个循环中,热机对外界所做净功为 W=W 1 +W 2 -W 3 -W 4 。由于能量守恒,热机对外所做的功等于它从高温热源获取的热量 Q 1 ,减去它传递给低温热源的热量 Q 2 ,即 W=Q 1 -Q 2 。热机的效率 =W/Q 1 =1-Q 2 /Q 1 。 卡诺证明,卡诺热机的效率 =1-Q 2 /Q 1 =1-T 2 /T 1 , 只与两个热源的温度有关,与热机工作物质的属性没有关系。因而提高热机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 T 1 ,或者减少 T 2 。 卡诺循环是一种理想的状 态,如果卡诺循环的每一个步骤都无限缓慢、无限均匀,卡诺循环是可逆的。卡诺证明,可逆热机效率是最高的,并且所有可逆热机的效率都相同。而现实中的任何 热机都不可能是可逆的。因而,现实中的任何热机的效率都低于卡诺热机。可逆与不可逆,是引伸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关键。 卡诺去世后,克劳修斯 ( Rudolph Clausius, 1822-1888 ) 和开尔文 ( Lord Kelvin 1824-1907 ) 分别对卡诺总结出来的规律进行研究和阐发,给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 克劳修斯表述( 1850 年 ): 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 热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这个过程是可以自发进行的,比如热水和冷水隔着容器相遇,热量传导,最后成为温水。但是这个过程不可逆。一个盆里的温水,自发地一半变成冷水,一半变成热水,是不可能的。 开尔文表述( 1851 年 ):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转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以热机为例, 只有高温热源 T 1 没有低温热源 T 2 是不可能的。 热能够转化为功,但是不可能完全转化为功。就是说,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 100% 。 如果热机在没有低温热源的情况下也能工作的话,就是一个永动机。让一个这样的热机,从任何一个单一热源,比如海水中吸热,哪怕使海水的温度降低一点点,所 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功,对于人类来说,也是无穷的能量。然后,由于有热力学第一定律,这些能量在使用之后,还是要转化为热能,就可以重新使海水升温。这 样,人类就有了取之不竭的能源。这种装置虽然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故称为第二类永动机。反过来,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以表述为: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第一定律说的是物质和能量的守恒和转化,第二定律说的是,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的。但是,哪些过程可以自发进行,哪些过程不能? 克劳修斯指出,在热力学系统中,还有一个隐藏很深的状态量,他命名为熵 ( entropy )。 熵来自希腊语,意为转变。所谓状态量,是指描述系统状态的量,比如体积、温度、内能,都是状态量。系统的熵值也是标志系统状态的一个量。这个量,就与 系统的转变有关。它规定着系统自发过程的方向。一个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能够自发地从低熵状态转变到高熵状态,而不能自发地从 低熵状态转变到高熵状态。就好比说,一个物体可以自动地从高处落到低处,而不能自动地从低处升到高处。采用熵这个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有了一个简单的表 述: 一个孤立系统的熵的变化大于或等于零 。如果系统的初始状态没有达到热平衡,则系统会自发地达到热平衡,这是一个熵增的过程。到达热平衡之后,系统的熵不再变化,此后熵增为零。所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加原理。 熵与功有密切的 关系。一个系统处于低熵的状态,就有更强的对外做功的能力。系统对外做功,熵增加,就失去了对外做功的能力。就如一个物体在高处具有势能,具有对外做功的 能力;当它从高处落到低处,对外做功,也就失去了对外做功的能力。所以里夫金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有更加通俗的解释:能量总是从能用的,变成不能用的。 熵增加原理是针对孤立系的,对于非孤立系,稍作变通,也可以使用。比如把系统放大,把系统相关联的部分包括进来,成为一个更大的系统;或者对系统做一个明确的边界,考虑进出边界的能量流和熵流。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对现 实物理世界的很多现象给予解释。比如,从冰箱里取出一块冰,放在手上,冰化成水,水又化成气,从手掌中消失,与此同时,室内的温度略有降低,湿度略有增 高。这个过程是我们能够见到的,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一个熵增的过程。但是相反的过程伸出手掌,掌心慢慢变湿,凝结出一颗水珠,水珠越来越大,最后变成 一个冰块,与此同时,室内的温度略有增高,湿度略有降低虽然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但是违背第二定律,所以这个过程不会发生。 在宏观上,试图脱离卡诺循环,脱离公式,准确地理解熵的概念,是不容易的。 1877 年,玻尔兹曼( Ludwig Boltzmann , 1844-1906 )为熵找到了微观的解释,把熵定义为系统某一个宏观态的微观可到达态的对数 。 通俗一点儿,可以把熵理解为系统混乱程度的量度。熵值越高,系统越混乱。一个由气体构成的系统,其宏观状态是一个个分子的微观状态所决定的。不同的宏观状 态,对应的微观状态的数目是不一样的。某一宏观态所对应的微观状态的数目越多,该宏观态的熵越大。微观状态数目越多,系统就有更高的几率呈现出其所对应的 宏观态,因而系统会自动地从微观状态数目少的宏观态,变化到微观状态数目多的宏观态,使得系统的熵增加。比如说, 在 桌子上放一千个全同不可分辨的硬币,起初,可以让所有的硬币国徽朝上,这时硬币系统的熵最低。随机地持续地拨弄硬币,有些硬币会被翻过来,也可能再被翻过 去。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在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国徽朝上和朝下的硬币数目会大体相同。上下各一半的宏观状态,所对应的微观状态的数目最多,系统熵最大。继 续随机搅动硬币,再经过同样长的时间之后,可以预期,系统会一直处于这个上下各一半的状态,熵达到极大,不再增加。但是,不可能预期会有某个时刻,所有的 硬币回到初始状态,整整齐齐地亮出国徽。虽然理论上存在这种几率,但是几率小到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硬币数量越多,越不可能。 熵这个概念虽然最初是针对 能量 的,但是采用玻尔兹曼的微观解释之后,也很容易从 物质 的角度加以考虑。简而言之,物质在聚集的状态下,熵低;离散的状态下,熵高。比方说,人从矿石中提取硅,使硅由离散的状态变成聚集的状态,这是一个熵减的 过程,为此,人要对矿石做功,付出能量,如果把整个矿山和加工厂作为一个大系统,则大系统熵增;然后,把硅切割开来,放到一个个电子零件中去,硅由聚集态 重新变成离散态,熵增。再比如,把一堆红豆和一堆黄豆作为一个系统,当红豆和黄豆分别堆放时,熵低;把它们混在一起,熵增加。 回过头来考虑热机这个系统,它有如下特征: 1 ,封闭系统:热机与外界有明确的边界,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但是有能量交换,从高温热源吸收,向低温热源放热; 2 ,周期系统:热机一涨一缩是一个循环,每经过一个循环,系统回到原来的状态。 3 ,有序系统:热机承担某种功能,对外做功。 显然,热机这个系统的运 行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一是从系统之外(高温热源)吸收低熵状态的热量,二是向系统之外(低温热源)排放高熵状态的热量。二者缺一不可。对于热机这个有 序的周期系统而言,从高温热源获得的热量,是维持系统运转的能量;而排向低温热源的热量,则是热机自身所不需要的,必须排除系统之外的它是热机的废 热,是热机的垃圾。 【这里是前两章,欲读全文及其中图片,请下载PDF文档。 工业文明的痼疾垃圾问题的热力学阐释及其推论 】 田松( 1965- ),哲学博士,理学(科学史)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人类学、科学传播等。 参考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候选人毛达的归纳,特此致谢。 关于这个定义,我将在另外一篇关于垃圾的现象学分析中,另加讨论。 转引自: C. Kittel, 热物理学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1. 扉页 关于这个部分,在任何一个热力学教科书上都有详细的论述。本文采用了一部科普著作的说法。参见:陈宜生,刘书声,谈谈熵,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3 , pp34-36 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熵一种新的社会观,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 C. Kittel, 热物理学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1. 【这里是前两章,欲读全文及其中图片,请下载PDF文档。 工业文明的痼疾垃圾问题的热力学阐释及其推论 】
个人分类: 工业文明批判|43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剥中国传统文化的皮!
热度 1 wliming 2010-12-3 11:42
http://xys5.dxiong.com/xys/netters/Fang-Zhouzi/bingdian/zhangheng.txt 《张衡的地动仪管用吗?》方舟子· 河南博物院:张衡地动仪复原品确实测不了地震 正与中国地震局洽谈——— 拟建等比地动仪 检测“张衡原理” 作者:王南 2010/12/02法制晚报 大家看到了吧? 方舟子一反一个准。我深深感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是由谎言堆积起来的。谎言和欺骗流传几千年,最终还是逃不过科学的眼睛!巫术,气功,武术,中医,易经八卦,阴阳五行等等,都是如此。没有否定就没有进步,抱残守缺、泥古不化只会让中国更愚昧更落后。 五四运动为中国带来了新文化的曙光,但是,反对新文化吹捧旧文化的封建残余仍在,有些甚至还身居高位。他们是中国大阔步前进的绊脚石。 自己给自己照个像,看看属于哪一派。 昨天,《法制晚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业工作委员会将对中小学教材如何描述地动仪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附件: 方舟子:再说张衡的地动仪是否管用 ​ 《张衡的地动仪管用吗?》 发表后,有记者询问主持2005年地动仪新复原模型的地震局研究人员的看法,答曰:“方舟子对地震这个领域并不了解。”至于如何不了解,却没有讲出个所以然来。实际上我那篇文章并没有涉及高深的地震学知识,依据的只是事实判断和史料。了解地动仪复原模型的工作原理,只需要掌握物理学和地震学的常识即可,而这些常识恰恰是张衡所不具备的,我们倒是完全可以说:“张衡对地震这个领域并不了解。”为什么地震局研究人员反而如此信任张衡能够研制出管用的地动仪呢? 从张衡留下的文字叙述看,他对地震的认识,并没有超出当时的中国学者。中国古人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把地震视为天谴,因此每次较大的地震发生后,皇帝都要罢黜一些官员,甚至下罪己诏做自我批评。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正史很重视有关地震的记载。在现在看来这是一种迷信,但张衡对此深信不疑,几次借地震发生之机批评时局。张衡首先是个政治家、高官,他研究天象、地震,并非纯粹的科学探讨,而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也就是他说的:“妖星见于上,震裂着于下,天诫详矣。” 中国古人不可能知道地震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他们只能是根据阴阳学说来解释地震。张衡被《后汉书》称为“阴阳之宗”,对地震的认识也局限于此。根据阴阳学说,天是阳的、动的,地是阴的、静的,张衡在《灵宪》一文中说:“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那么本来是静的大地突然动起来,发生了地震,就是阴阳不和、动静无常,是因为阴气(地气)太盛,侵犯了阳气(天气)。 张衡在制作地动仪时,只能根据他对地震的这些玄虚的认识来设计。地动仪的全称叫“候风地动仪”,候风,就是观测风向,风是气的流动引起的,候风就是为了观测气的变化。地震发生时阴气上泄,而气弥漫宇宙之间无处不在,即使在远离地震的地方感觉不到地动,也能通过观测气的变化知道地动,所以叫“候风地动仪”,这应该就是张衡的设计思路。 对地动仪的描述不足200字,除了无关紧要的外观、装饰描写,与仪器构造、工作原理有关的只有这几句话:“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这是很简明的文言文,并不难理解,大意是中间有一根大柱子,周围伸出8条道,装着机关。外面相应地有8条龙,含着铜丸,下面有蛤蟆张嘴对着。地震时龙被震动,机关发动,铜丸掉进了蛤蟆嘴里。只有一条龙的机关被发动,其他7条龙不动,所以能知道地震发生的所在。 这个构造就体现了“候风”的思路。为什么要有8条道?因为古人认为风有8个方向,以八风对应八卦之气。用直立的柱子来监测地震,这是人们首先能够想到的。直到今天,许多人还会无师自通地想到用倒立的瓶子来监测地震。但是这种做法的缺陷是抗干扰能力很差,无法区分是地震引起的震动还是建设、车辆、行人等引起的震动。把地动仪放在僻静的灵台上由专人守候固然可以避免周围的干扰,但是稍远一点地方的干扰仍然是无法避免的。如果地动仪能够监测到几百公里外的地震,那么几公里、几十公里外的干扰也有可能让它出现反应。即便地动仪只对地震发生反应,它也不可能只倒向某个特定的方向。前人的实验表明,这种直立柱在地震发生时会随机倒向任何一个方向。 直柱式的仪器没法用来监测地震,如果改成悬垂摆,抗干扰能力强,倒是可以监测地震,近代地震仪器就是这么设计的。地动仪新复原模型的设计者据此认为地动仪用的就是悬摆式,声称“中有都柱”指的是中间悬挂大柱子,但是那样就应该写成“中悬都柱”才对,否则没有人会读出悬挂的意思。何况,悬摆一晃动起来,各个方向都可能,怎么可能只限于“贴近行的微小侧向位移”(复原者对“傍行”的创造性解释)向8个方向(?如果是立柱,倒是可以设计只倒向8个方向) 张衡没有物理学和地震学知识,也没有做模拟实验的条件,甚至连实验思想都不会有(标志着现代科学诞生的实验思想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他制造出了管用的地动仪?非用根据现代科学知识和实验条件替他复原出一个管用的地动仪不可?也许以后通过反复摸索、实验能够制作出一个管用的地动仪模型,也不能证明张衡的地动仪就管用。就像复原者为了说明地动仪管用,牵强附会地挖掘出了一次“陇西地震”,他们对地动仪的复原,也是根据物理学、地震学知识和近代地震仪器,经过反复实验,先入为主地曲解历史记载,却又反过来要说明地动仪与近代地震仪器有继承关系,“张衡的科学思想和成功实践曾经在19世纪末现代地震学起步阶段发挥过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中国古人曾经有过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即使地动仪的作用无法证实或被否定,也不能抹杀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地动仪是否管用,与中国古代文明是否灿烂无关,而与历史记载是否可信、学术研究是否严谨有关。
个人分类: 娱乐|182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北师大教授肖川:《狗日的国学》
wliming 2010-11-17 21:14
博主注:没想到还有比我更极端的。 北师大教授发表《狗日的国学》一文 (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昨日,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论坛上,北师大教授肖川在报告中讲到当前学校中各种选修课时,突然放出猛言中小学不该学习经史子集,语惊四座,犹如一瓢冷水泼向当下的 国学热。 他放炮:推广国学也有害 肖川教授指出,当前各学校推广国学研读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经史子集作品里有太多封建时代的思想,不一定适用现在的学生,思想有很大局限性。经史子集里大多都是所谓历史名人的经验之谈,很多前后句都没有逻辑性,只是被俊言秀语包装得让人信服,思维方式并不是很科学。 他曾写:狗日的国学 记者在某期刊中发现了一篇肖川所著的名为狗日的国学一文,文中称:我对所谓的国学素来是抱不以为然的态度的、所谓国学,大多是些感悟经验的东西,缺乏充分而严格的论证。 对不久前复旦8位教授请求录取国学奇才之事,他也称遗憾,这8位教授与其推荐国学天才上大学,还不如联名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校长、网友拍砖 昨日会后,现场某校长称不敢苟同肖教授的观点,尽管他是教育界大家,有声望,但对国学也不能妄加评论吧? 针对狗日的国学一文,不少网友在网上贴出读后感。网友武伐对其说服力严重质疑,质问肖川其言论可有支撑点与依据。他称此言论:只能说这是新时代的狂人语录罢了。 人物档案 肖川,原名肖贵祥,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肖川所列的中小学生不宜读国学原因 太多封建时代的思想 很多前后句都没有逻辑性 思维方式并不是很科学 缺乏充分而严格的论证
个人分类: 娱乐|27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城市美女和她的垃圾围脖
sheep021 2010-11-1 10:28
中国超过1/3城市正深陷垃圾围城困局 目前处理垃圾的主要手段有四: 1。填埋,但填埋不仅需要填埋场,而且 污染地 2。焚烧,但焚烧 污染天 :二恶英是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毒性相当于砒霜的900倍,而垃圾焚烧就会产生这种物质 3。转移,一些发达国家会把一些特殊垃圾包装后卖给第三世界国家。 污染的是人性。 4。在城市周围胡乱堆放:造成环境恶臭, 污染天地人 ,如 北京七环长啥样 。都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生活在垃圾盆地里的城市人还美得起来吗? 因此, 填埋与焚烧都不如先减少垃圾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之声在诱导百姓行贿吗?
moxj 2010-10-27 22:33
今天收听广播,发现有个叫中国之声的电台。广告之余插播很多又意义的节目,比起一些明目张胆做虚假广告骗老百姓钱财和生命安全的电台的确要好许多倍。不过该台所做的一则广告确实让不安分的人听着很心动 --- 花 2980 元买 XX 世博卡很有价值用它送朋友、送长辈、 送客户、送领导 @#$% 想起前段时间一则卖点读机的广告, ----- 有了 XX 点读机,孩子学习再也不觉得累了孩子不再是人了,是也是机器人。 老百姓的经验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实践是 @# ¥ %6^*, 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 @#@# ¥ @# ¥ % 。 这些从小学就背诵的句子果然是真理,群众抛弃了 XXTV 、 XX 联播甚至在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选择了日本 AV. 何以如此,这些媒体是不是真的变成了压在老百姓身上的 ++ 大山。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29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许先生的博文绝大多数是垃圾
xupeiyang 2010-9-25 09:37
我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多铁粉丝,我早就告诉过最铁的粉丝,我的博文绝大多数是垃圾,哪有那么多金子啊。现在一天的信息量等于前20年的总量,我们早就被严重污染的信息海洋淹没啦,信息污染是当代知识人的大敌,但我们每天又在大量制造信息垃圾,这是个世界难题。 单周博客排行 1 许培扬博客 许培扬 95104 2 黄安年的博客 黄安年 57041 3 全球变化- 杨学祥... 杨学祥 52889 4 肖传国的博客 肖传国 48858 5 全心全意行,平平常... 孙常全 37115 6 武夷山 武夷山 35095 7 Neil反面教材☆... 吴宝俊 32316 8 陈安的地盘 陈安 29985 9 可真的博客 周可真 25848 10 博客乎?茶馆乎? 曹广福 25340 博客总排行 1 黄安年的博客 黄安年 5502685 2 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 王鸿飞 4904250 3 全球变化- 杨学祥... 杨学祥 4122180 4 武夷山 武夷山 3567368 5 可真的博客 周可真 3062746 6 许培扬博客 许培扬 3011641 7 陈安的地盘 陈安 2736231 8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 王德华 2275961 9 大毛忽洞 李世春 2068016 10 嵇少丞的博客 嵇少丞 2061098
个人分类: 科学博客|3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单期发文量看需求:一期发文297
zhaodl 2010-9-21 18:11
学术期刊难办,没有稿件可发?那么,你知道目前期刊一期的发文量是多少?也许你的期刊是二三十篇,也许是百八十篇。可是,我今天看到一本期刊的一期发文量远远超出你的发文量,我数不过来,只好复制下来,放到word中,排出编号来查看,结果大大小小的文章目录中列出的(不包括插白),是297篇。 我感慨:中国的科技人员发表论文的需求有多大呀!发文量世界排名第二,这算什么。只要我们放开发表,第一何难? 你说的第二是英文文章?!我知道,现在不都在创办英文刊物吗,政策不是扶持英文刊物吗。用不了多少时间,一样可以跨越发展,级数增长。 你说是垃圾?那我是外行,无从评判,那就让专家来看吧。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3979 次阅读|1 个评论
霍金新作《大设计》:哲学已死
wliming 2010-9-13 22:11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2698 建议哲学专业人士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个人分类: 娱乐|2113 次阅读|1 个评论
无垃圾学校
flly 2010-9-6 15:41
中午,单位给管饭。吃了饭,我总是拿点纸擦擦手,然后出了食堂,然后,发现没有垃圾桶,只好捏着走很远,很远也是没有。往往心里的那个小钻出来,就随手给扔了。 后来听同事说,我们单位是无垃圾学校。大家都能自觉的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所以不需要垃圾桶了。当然这是领导们的说法。 一个单位没有垃圾桶,我想可以有以下的原因: 1 单位太穷,买不起。 2 要面子,垃圾都藏起来 3 我自己乐意,这么着。 可叹!!!
个人分类: 杂感|325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建立“垃圾评审”官方/民间数据库有无必要?
sunapple 2010-8-30 09:39
--- 最近,网上看到有网友贴出今年的基金评审意见,非常震惊,感叹基金委评审项目中竟有这样的评审人,其评审意见可以定性为垃圾评审意见(具体见下面),人神共愤。是否可以建议科学网或其他学术网站成立一个民间垃圾评审意见数据库,立此存照,以儆效尤,同时也为基金委等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抑或基金委建立官方的垃圾评审人黑名单,从制度上作出安排,保证评审队伍的质量? 请大家献计献策,集思广益! ------------------ 今年没中。其中两个专家表示肯定,另一个的反面意见很强悍,申请人被此人秒杀: ***(此处该专家直呼申请人的名字) 比较缺乏从事理论研究的基础,虽发表过几篇论文,但涉及的题目都是比较浅显和无趣的。他所计划的课题,要么是远超出其能力的,要么是没多大意义的。因此,我认为没有必要考虑他的申请。 这个评价真的非常彪悍,我在本子里列的文章近20篇,档次最低的是国内的一级刊物,居然叫浅显和无趣! -----------------------------------------------------------------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方舟子是垃圾还是高人
longfo 2010-8-29 16:04
方舟子在微博中不仅盯上了孙见坤,还对复旦国学教授提出了质疑,我们可以原谅一个没有才气的年轻人的狂妄,却很难原谅复旦那几位国学教授。当今国学水平之低再次超出我的想像。 我觉得要不就是中国的大学都完蛋了,要不就是方舟子本身就是张悟本、李一之流,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的垃圾。 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00829/12088.html
个人分类: 伯乐论|527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土壤、介质土、垃圾等熏蒸处理
fumigation 2010-7-9 11:22
(1)货物种类:水稻 病害 : 水稻霜霉病 (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处理方法:药剂拌种。0.3%种子重量的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加7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拌种。 (2)物品种类:土壤 处理方法:干热处理。121℃,2h,土壤应平铺于容器上,厚度不超过13mm。 (3)物品种类:土壤 处理方法:蒸热处理。15磅压力,121℃,30分钟,浅盘厚度不超过50mm。 (4)物品种类:土壤 药剂和密闭方式:溴甲烷,660mmHg减压熏蒸 温度(℃) 剂量(g/m 3 ) 密闭时间(h) 最低浓度要求 施药后时间(h) 气体浓度(g/m 3 ) 4.5以上 168 12 (5)物品种类:土壤 药剂和密封方式:溴甲烷,熏蒸室或帐幕常压熏蒸 温度(℃) 剂量(g/m 3 ) 密闭时间(h) 最低浓度要求 施药后时间(h) 气体浓度(g/m 3 ) 15.5以上 240 24 0.5 180 24 120 15 . 5 以上 128 48 0.5 100 24 75 48 50 (6)物品种类:土壤 药剂和密闭方式:杀菌剂浸泡。1%福尔马林,浸泡8h。40%甲醛1份加39份水 (7)物品种类:泥炭藓、包装材料、生长培养基 药剂和密封方式:溴甲烷,熏蒸室或帐幕常压熏蒸 温度(℃) 剂量(g/m 3 ) 密闭时间(h) 最低浓度要求 施药后时间(h) 气体浓度(g/m 3 ) 21以上 45 24 (8)物品种类:泥炭藓、包装材料、生长培养基 药剂和密闭方式:环氧乙烷,熏蒸室或帐幕常压熏蒸 温度(℃) 剂量(g/m 3 ) 密闭时间(h) 最低浓度要求 施药后时间(h) 气体浓度(g/m 3 ) 21以上 300 24 (9)物品种类:垃圾 处理方法:含有水果、蔬菜和植物材料的垃圾火化成灰,或加热到100℃保持30分钟,将残余物深埋地下30cm。 转自: http://dzwjyjgs.aqsiq.gov.cn/jychcl/200610/t20061028_17550.htm
个人分类: 检疫处理|25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央视新闻调查了垃圾围城
tian2009 2010-6-28 18:19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错过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垃圾围城》电视播放的朋友可以进入下面的网络平台观看: http://news.cntv.cn/china/20100626/101773.shtml -- 陈立雯 自然大学: http://www.nu.ngo.cn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 http://www.bjep.org.cn/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2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些事可以走极端
wliming 2010-6-15 19:59
我见到有篇博文,《凡事不可走极端》,我不知道这个宣言有什么科学道理,或是什么神人说的话,凭什么要我们非信不可。我只知道,有些事可以走极端,算是对这垃圾哲学的否定。 比如,我们彻底否定了永动机,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彻底否定了巫术迷信,这不是走了极端么? 凡事不可走极端,事实上,讲这话的人自己就走了极端,凡事就是一切事,你怎么能包括一切呢?这不也是极端么? 可见,这哲学在逻辑上自相矛盾,只能算是垃圾哲学。
个人分类: 娱乐|13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垃圾分类之分类
mazheng 2010-6-4 13:38
个人分类: 杂议|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反对“国学热”
热度 1 wliming 2010-5-26 09:38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去年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玄奘西游记》后,声名大噪。春节期间,钱文忠主讲的《解读三字经》又创下平均2.12%的高收视率,赢得一片美誉。此后,民主与法制出版社将讲座内容结集出书,首印百万册,在现如今图书出版业三四万册足以炫耀于同行的市道下,钱文忠成为继郭敬明、于丹和易中天后,第四个百万开机作家。   钱文忠被视为《百家讲坛》继易中天、于丹后的第三位标志性人物。就收视、出版指标而言,三人都是时下国学热的弄潮儿,钱文忠更是踩着前人的脚步受惠于此。不过,接受采访时,钱文忠反驳《百家讲坛》掀起国学热的论断。而所谓国学热的说法,在他看来,更是媒体的武断评价。   在钱文忠看来,《百家讲坛》与国学热根本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到底是《百家讲坛》热了国学,还是反过来,不经过详细研究很难得出结论。媒体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很害人的。我倒是觉得,《百家讲坛》是应运而红,《百家讲坛》很多年了,之前有很多大师级的学者讲过,为什么没红呀?难道我们这批人的学问比他们好吗?钱文忠提出他的观点,看现代社会史,当人均GDP达到2000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传统的回归,这是非常明确的现象。   对于现如今中国社会的国学热,钱文忠存疑。作为学者,他看到的是国学热背后国人的盲目、趋从与自大。对于国学热,钱文忠提出自己的三点看法:第一,国学真的热了吗?我只能说比过去稍微回暖了些,但丝毫还是不热呀,考文史哲的学生远远少于金融法律。第二,我认为国学也没有必要热,国学只需要一小群人去守先带后,去看护住它,能够使它不失传,能够在后代有人想学,或者需要向大众普及的时候,有人比较准确地去做。第三,所谓国学热里,能看到中国人的狂傲。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的发展速度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的,现在中国人自信满满,自信一满就觉得不用向西方学了。从五四开始,我们认为传统一无是处,现在传统捡起来什么都是好的了,这也很可怕。其实,还是要承认普世的价值,还是要静下心来向西方学习。 所以说,国学也没必要热。   接着,钱文忠举了个例子。他曾经听说现在很多企业规定,员工一定要读《弟子规 》。这个东西能替代企业制度吗?那就是老板过过瘾吧?现代企业制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不踏踏实实向西方学习,拿一套《弟子规》来就行啦? 钱文忠认为,现今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根本还没弄清楚,就跟着媒体盲目叫好,这很滑稽。我们对传统一直很糊涂,没弄清楚就说传统什么都是好的。传统里也有不好的东西,怎么会没有呢?不讲公德(私德都还比较讲), 不讲秩序(到现在还没有排队的概念),不尊重法律,这都是中国传统的致命伤。( 金力维)
个人分类: 娱乐|2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学果然是一个阴谋
wliming 2010-5-19 12:26
国学果然是一个阴谋 许锡良 教育与中国未来论坛上第一次遇见雷颐先生是一件很有幸的事情。著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雷颐先生的风格颇像他的名字那样,雷厉风行,发表意见,常常口无遮拦,滔滔不绝,痛快淋漓,而且常常是一针见血,不给你绕弯子,也不给你留余地。他高高的个子,半秃的头发,头中央已经空白光亮,但是四周的头发却很茂密,一看他的头发,就知道他是不喜欢中央集权的人。这样的相貌颇有点侠士风貌。以前拜读雷颐先生的文章不少,这次见其人如其文,真是文如其人。 在去番禺吃饭的路上,我找到雷颐先生攀谈。他是一个很爽快的人。我主要是想与他交流关于中国重新崇拜孔子与大兴国学的现象的意见。我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国学也许是一个阴谋》在互联网上有点影响力。雷先生听后立即说,你说得对,国学就是一个阴谋。 那么究竟是什么阴谋呢?就是用来阻止中国的民主与法治进程的阴谋,也是用来对抗以人为本的普世价值的阴谋。有些人非常天真,企图想从孔子与国学传统那里寻找到民主法治与普世价值,然后与世界接轨,这正是中了人家的圈套。那些使劲提倡国学,重新崇拜孔子的人可不这样想,他们需要的是用这些东西维持一个专制制度与特殊利益集团。一些不明就里的人,特别是一些自由民主宪政主义者,常常受了这种蛊惑,也参与到这个新国学运动中来。想从自己的传统与国学中开出现代民主宪政制度与普世价值来,这是非常天真的。 雷先生还回忆了,中国新儒家、国学及孔子崇拜的再度兴起的过程。他说,事情发生与苏联的垮台是密切相关的。苏联垮台极大的刺激了一些当政者的神经。他们研究讨论分析,为什么苏联会垮台的时候,就想到了,马克思的斗争哲学,有利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但是却不能够维护一个新秩序。其思想逻辑本身就决定了,要维护一个秩序,靠马克思列宁的斗争哲学是不行的。更何况这些东西都是舶来品,本来在中国就是没有多少根基的,之所以在中国流行,实在主要是靠暴力强力推行的结果。在动荡的战争年代是容易接受这样的斗争哲学的,但是,在和平时期,再靠这个就不行,一个社会不能够总是在斗争,还得稳定与和谐,但是现在马列的斗争哲学思想武器反而被那些被压迫者与弱势群体拿来与贪官污吏们斗,因此,现在维稳就成了头等大事,但是,自己起家的思想武器被人用来与自己斗毕竟不是一件爽快的事情,因此,改换门庭成为势在必行的急迫大事。但是,要怎样才能够保证一个政权的稳定呢?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孔儒是天然的维持既得利益集团的思想武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更迭的时候,造反的人都要反孔儒,但是新的政权建立的时候又都要重新把孔儒找回来崇拜。原因很简单,造反的时候如果不反孔儒,那么仅《论语》里的那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就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最好的挡箭牌。孔儒永远是站在胜利者这一边说话的,是非曲直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成为胜利者。在这里,成王败寇才是关键,而且是孔儒价值中永恒的铁律。在中国,维护既得利益秩序方面,还没有哪个思想理论超出了孔儒的这个学说。因此,当马列在中国因苏联的垮台而岌岌可危的时候,孔儒的复现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因此,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在国内陆陆续续倡导国学,重提崇拜孔子开始,经过这近二十年的酝酿、策划及权力与财力的大力推广,终于在中华大地上成了气候。很显然,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一个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统治秩序。所以,这个转变看似不可思议,其实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一个政权在不到三十年时间里,从批孔到尊孔,来了一个 180 度的大转弯,在这里,孔子再次被崇拜的同时,当年批孔的人也仍然被崇拜着。孔子是伟大的,而批孔的人也是伟大的,孔子是圣人,真理的化身,批孔的人也是圣人,也是真理的化身。想到这里,我们就不难明白,在中国的教育里,为什么害怕给学生起码的逻辑思维与逻辑常识。教育的目的自然就是要让孩子变得一脑袋瓜子浆糊与一头雾水,否则的话,这些混蛋的思维怎么能够让人心安理得? 雷先生还提到,他与他的同事,也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康晓光先生一场争论。这个争论是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的一场争论。他们原来是好朋友,但是在孔儒问题上让他们分道扬镳了。争论的结果竟然是这样:当年的康晓光先生说,我们倡导儒学,重尊孔子,其目的就是要为了维护中国的专制制度,防止西方的民主法治在中国形成气候。听了这个话,雷颐先生不再说什么。因为这里已经没有任何对话的空间与可能。倡导一种理论的目的,如此赤裸裸地不加掩饰,毫无顾忌地为专制制度辩护招魂,已经到了不需要任何遮羞布的地步了。康晓光先生最后还对雷颐先生说:我们走着瞧,十几年之后的中国肯定还是孔儒的中国,因为中国不可能走别的路,只能够走专制之路,而要走专制之路,就离不开孔儒思想。雷先生无话可说,他们不再往来。中国大陆当代新儒家的四个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蒋庆、陈明、康晓光与盛洪。于丹谈点《论语》的心灵鸡汤,就思想学问层次来说还算不上什么儒家,她只是借用孔子的名义贩卖几个钱花花而已。但是,这四个代表人物中,我对盛洪先生还比较有点好感,因为,他倡导孔儒与传统的目的是为了中国的民主宪政。这次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教育与中国的未来的第一场演讲的题目就是他的《法无禁止:每一个公民与机构都可行使教育权》,其基本理念仍然是民主自由人权。但是,这些东西被牵扯到孔儒上来,不知道这其间的逻辑究竟是怎样的。盛洪先生本质上是一个民主宪政人士,但是,也经常写一些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为孔儒辩护的文章。那些企图从孔儒国学之类的传统中开出现代民主宪政政治的人,在听了雷颐先生与康晓光先生十几年前的一场争论后,应该洗洗睡了。在中国当下,那些有权又有钱的人倡导儒家,重新尊孔,用纳税人的钱,在国内外四处开设孔子学院与国学馆的目的很明确,他们倒是一点也不含糊,就是要用孔儒国学之类的东西阻止普世价值在中国的影响,阻断民主法治制度在中国的进程。同时趁机大捞民脂民膏,大发国难之财。像蒋庆这样,靠装神弄鬼,十多年来,编辑专门毒害青少年儿童的《国学经典诵本》发大其财的人,在这场运动中是不少的。他们大捞钱财的同时,还不忘记要做帝王之师,成为一代国师。国学腐败已经到了昭然若揭的地步。一个孔子学院网站,自己给自己招标,竟然招到3500万元。国内外舆论哗然,称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网站。据网络专业人士称给他10万元做的网站肯定要比他们用3500万打造出来的要漂亮要实用。这种腐败现象已经到了无需装点门面,不需要遮羞布的地步。 他们有时也会说,孔儒多好啊,韩国人、日本人、台湾人都在尊重,而我们有许多国人反而抛弃。中国需要的不是天赋人权,而是预付人权。人权天赋,就没有君主什么事,而人权预付,就给专制特权留有了一个很大的宝座。对专制者这样的精心设计与良苦用心,我们尤其要警惕。其实,如果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已经成了韩国、日本与台湾那样,那么,我准备第一个站出来为孔儒大力辩护,我的胸前一定佩戴孔子像章。只要这个时候,我及像我一样的平民都有投票权而不遭受被代表的命运,那么无论怎样崇拜孔儒,我都没有意见。而现在,中国的新儒学就是一场阴谋。我与雷颐先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点。
个人分类: 娱乐|1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七环”长啥样
sheep021 2010-4-2 09:51
航拍的照片显示, 北京 有 七环前六环是环路,第七环是环绕北京城的垃圾带。 2009年 两会 期间,城市垃圾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和委员讨论的焦点议题。 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李茵2009年在《建议从源头治理生活垃圾》的两会提案中指出,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垃圾处理存在理念误区,将资金和人力用在垃圾的末端治理上,而忽略了垃圾的源头治理和减量,形成新建、填埋、再新建、再填埋的恶性循环。 卡报: 北京 将解决城郊 垃圾 污染问题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卡塔尔《海湾时报》3月28日文章,原题:北京将对垃圾场除臭 北京将在城市边缘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填埋场安装100台除臭风炮,以期减少对首都垃圾危机的抱怨。   巨大的芳香喷雾器将于5月在阿苏卫垃圾填埋场数百填埋场之一安装到位,这些垃圾场已成为有关卫生、环境健康以及失控的消费文化的公众关注焦点。   这种高压风炮每分钟喷出数十升香水,距离最远50米,是由几家中国公司根据德国和意大利技术生产的,已在多个垃圾场使用,乃权宜之计。 本博评论: 这种除臭方式,说白了就是掩盖臭味,掩盖真相。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幸福的首都市民竟然住在垃圾环抱之中,其他城市的市民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难道垃圾除了焚烧和填埋之外,就没有一个更合理的处理办法吗? 忽然想起俺7岁女儿的一个想法: 会吃垃圾的垃圾桶 其实这个想法已经有规模应用。真不知道为何不能大面积推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45 次阅读|1 个评论
会吃垃圾的垃圾桶
sheep021 2010-3-16 11:06
女儿想要零花钱,买点自己乐意的东西,妈妈就说你要想办法自己挣,她想了想说我每天早上丢垃圾,每个月给我十元钱。 于是,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时,她总要顺便提点垃圾,丢到楼下的一个垃圾桶里,而我则帮她提更重的书包。 今天早上,送女儿上学的路上,正好遇见一位清洁工人正从垃圾桶里清除垃圾。女儿突然若有所悟,说:原来垃圾是被人清运走的,我还以为是被垃圾桶吃掉了呢。我说,你一直这么认为,她说,是的。刚刚才明白过来。 会吃垃圾的垃圾桶,会把扔进里面的垃圾消化掉,那该多好,这应该不是不可能。 看来,女儿不是刚刚明白,而是刚刚糊涂。 在环保口号满天飞,科技如此昌明的今天,垃圾处理依然以填埋和焚烧为主,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瑞典 垃圾 桶 會 吃 垃圾 還會發電 作者: 賴建宇   出處: 432期 2009/10 天下雜誌 瑞典斯德哥爾摩旁的生態小鎮哈姆濱湖城(Hammarby Sjostad),是全世界三大生態城之一,裡頭最大膽的計劃就是隨處可見,幾根垃圾桶形狀的輸送管,不必垃圾車就將垃圾送往資源回收場。輸送管在社區內隨處可見,分成廚餘、可回收、與可燃三種。居民將垃圾丟進管內,真空壓力立即用時速七○公里的速度,從馬路底下將垃圾吸到兩公里外的集中站內。經過處理後,可以轉成居民的肥料、燃料,甚至目標是提供一半以上的社區用電。(賴建宇) 微生物有机垃圾处理机进小区 2009-1-13 11:54:03   国际新能源网   网友评论 徐州滨湖花园引进两台微生物有机废弃物处理机。有了它, 小区部分生活垃圾不出大门就被消化掉,瓜果皮核和剩饭剩菜将变成肥料,用于小区绿化 。 据介绍,保洁人员每天把生活垃圾分类成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然后将有机垃圾放入微生物有机废弃物处理机中进行处理。有机垃圾主要是餐厨废弃物,如蔬果皮,剩饭菜等。将这些垃圾倒入处理机内,然后添加微生物菌群、锯末、温水,让机器内部的温度保持在 3040 摄氏度,通过 46 小时,就可以把这些垃圾分解完毕。垃圾减量率为 95 %,剩余的 5 %残存物再等上 4 - 6 个月,即可成为有机肥料,可用于小区的绿化施肥,大大降低了处理垃圾的成本。 微生物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 残羹工程 - 以 微生物 技术连通 垃圾处理 与生态农业 - 搜狐财经 2010 年 3 月 11 日 ... 由此,嘉博文构建了一条从 餐桌 嘉博文(垃圾无害处理) 有机肥料或有机饲料 果园、 养殖场 餐桌 的全新产业链,横跨了餐厨 垃圾处理 、 微生物 技术以及 ... 有效 微生物 在日本 垃圾处理 场中的应用 2009 年 12 月 31 日 ... 日本 EM 研究机构运用 EM 有效 微生物 的这种功效,把它灵活运用于污水与 垃圾处理 场以及混合肥料厂,能够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降低 BOD 、 COD 等污染物的 ... 垃圾处理微生物帮忙 ** 处理鲜垃圾新方法 11 月 5 日 , ** 京都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利用 微生物处理 生鲜 垃圾 的新方法,与以往 微生物处理 方法残余的污泥量相比,新 处理 法残余的污泥量约为前者的 5 %,可稀释后冲 ... FPW 有机 垃圾处理 机及 微生物 菌种 - 作者: ,- 《中国技术专家网》 该成果是一项全新的 垃圾 处置技术。其 微生物 菌种采自大自然,经过有针对性的筛选、优化、配伍、组合,形成数个优势的 微生物 菌群,专门 处理 有机生活 垃圾 。 24 小时内降解率 ...
个人分类: 家有千金|87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
animalethic 2010-3-15 16:14
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 田 松     北京迅速地进入了炎夏,恐怕有很多家庭已经离不开空调了。空调也是个热源,家家户户厂厂店店的空调一同运转,释放出来的热量足以让大街上的空气长上几度。天越热,越开空调;越开空调,天越热。这种情况叫做正反馈。如果没有约束,正反馈很快就会崩溃。唱过卡拉O和K的人都听到过刺耳的蜂鸣,也是来自正反馈:音箱出来的声音进入麦克,放大,从音箱输出,再进入麦克,再放大,几个回合下来,输出的声音就能割下凡高的耳朵。我的大学电子线路老师讲到这一节时说了一个俗语:善有善反馈,恶有恶反馈;不是不反馈,反馈时不到。现代化也是个正反馈:现代化程度越高,要求的物质和能量越多;输入的物质和能量越多,造就更高程度的现代化。这样反馈下去,我们都知道,会导致能源危机,资源枯竭。   但是危机和枯竭只是能源和资源转换链条的一端,在我看来,更严重的问题会发生在另一端:垃圾!   王小波在《白银时代》里开篇就说: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他应用了熵增加原理(别名热力学第二定律),根据这个原理,未来总有一天会达到熵极大的状态,我们就会进入到一个处处热平衡的、环球同此凉热的均一世界。由于银子导热最快,有一点点热,就能迅速传遍整个无论多么大块的银子。作为浪漫骑士,王小波就用这个从前富贵现在浪漫的东西做了未来的象征。其实这个浪漫富贵的表述就等同于本文的标题: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   所谓垃圾,就是不能再使用的东西,不能再进入自然循环的东西,就是达到了熵极大的东西。   下面我要讲一点物理。   仍然用空调做为例子。空调的运转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外界的能量输入,二是要把废气排出室外。在现在的大众语境中,前者是重要的,仿佛只要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空调就可以一直运转下去。所以今天我强调一下后者。假如我们发布一项禁令,禁止废气排到室外,你是否还能利用空调让屋子凉爽起来?   理论上,如果废气只能释放到室内,只能使室温越来越高。因为空调是要用电的,用电就必然要放热的。所放之热必然超过所致之冷,不然就成了永动机。所以很简单,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屋子里享受凉爽,是因为把热量排到了室外,排出的热将会使室外气温上升一点点。于是,那些没有使用空调的邻居就要分担这一点点。如果他不想分担,只好也用空调让气温再升高一点点。这时,依然没有使用空调的邻居,就要分担两点点了。所以归根结底,空调是凉了自己,热了别人,最后也热了自己。把自己的热量排到邻居家去,把邻居当作放垃圾的沟,正所谓以邻为壑。这种情形在很多场合都有发生。比如丽江拉市海的农民曾对我说:杀虫剂这个东西,一家田里用,全村都得用。谁家不用,虫子就全跑到那家去。改造一下吴国盛的说法:现代化对邻居具有破坏力、诱惑力和胁迫力。   当然,如果不把废气排到邻居家去,我也有一个致冷方案。就是在原来的屋子里隔出一个小间,把废气排放到那个小间里去。这样,在小间越来越热的同时,保持大间的凉爽。此所谓舍小间,保大间也。在这个策略中,人类相对舒适的生活是以牺牲一部分生存空间为代价的。小间之中的废气就是熵极大的黑暗,是完全的无序,完全的垃圾。然而,小间所能容纳的热量是有限的,很快就会超出空调的工作范围。为了使循环维持下去,只有加大小间。这时我们就陷入新一轮的正反馈。小间越来越大,大间越来越小直到系统崩溃。   这正是我们这个地球的命运。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有限的,不仅资源有限,容纳垃圾的空间也有限!把垃圾送到太空,或者把人转移到太空,都是奢侈的想象。人类为了维持局部的现代化,必须隔出小间来存放垃圾。小间越来越大,地球的有效空间越来越小,人只好盖越来越高的楼。现代化地区,就好比安装了空调的房间,它的现代化,或者凉爽,一是需要源源不断的能源和物资输入,二是需要把垃圾排放出去。把垃圾排出去。这意思就是,以邻为壑,把邻居当作自己的小间。所以中国才会有贵屿这样的专门处理洋垃圾的地方产业。   当然,在我们目前的大众语境中,人们普遍相信垃圾处理场的作用。似乎只要建好处理场,就可以解决垃圾问题,甚至变废为宝。然而,按照《熵》的作者里夫金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能量总是从能用的变成不能用的,物质总是从可用的变成不可用的。在全球化的物资和能量转化链中,低熵状态的原始森林、矿藏、天然水体,最终必然变成高熵状态的垃圾场。垃圾,是一切物资和能量无可逃脱的宿命。垃圾的处理只能是有限的。分类?废物利用?虽然在一定的程度可以实现,但是,必然有一定比例的垃圾是不能回收的,不能再利用的。这部分垃圾的最后去处,即使在最现代化的国家,也是填埋。垃圾处理能力的强和弱,只是表现为填埋比例的少和多。而同时,越是现代化地区,制造垃圾的能力越强,垃圾总额越大。所以在每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周围,都堆满了垃圾场。即使北京周边,很多垃圾处理场只是垃圾堆放场,买一块地一堆了之,一座座垃圾山高耸巍峨。   这样的垃圾场,就是熵最大的银子,就是我们在地球这个大房子里隔出来的小间。对此,大部分人仍然乐观:等到将来,科学发展了,这些填埋的垃圾还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然而,这个幻想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倘如真的存在这样高级的技术装置,我们把它安装在垃圾场和原始森林之间,岂不是构成了一架巨大的永动机!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人们期望这些垃圾能够老老实实地呆在小间里。甚至人还可以做得更漂亮一点,比如把填埋坑做深,封牢,上面植土,种花,多少可以有点鸵鸟般的自我安慰。人类一边延续并发展现代化,一边让鲜花之下的小间增多,变大,直到铺满整个地球,反馈崩溃。这也许是人类的善终吧。然而,这些垃圾会那么老实吗?最近几十年来,垃圾泄漏、垃圾爆炸之类的事件已经越来越多了。每一个小间,都是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   固态的垃圾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自由散漫的气态垃圾和液态垃圾?当然,人们对污水处理站也寄托了同样的幻想。对此,环境学者苏杨博士在文章中指出: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水,也比天然江河被污染最严重的水要脏,因为所谓排放标准,已经考虑了天然江河的稀释能力了。   垃圾问题,将会超出能源问题,成为未来世界最主要的问题。即使能源危机能够解决,垃圾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因为输入越强大的能量,会产生越多的垃圾。我相信,未来的大规模战争,将不是为了到别的地方抢什么东西回来,而是要把垃圾送出去。在我悲观的眼睛看来,人类加速度的现代化步伐,只是使世界更快地铺满垃圾。每当乘火车旅行,看着窗外闪过的田野,和田野上的白色物品,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7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刘慧莉 灰库走访系列(之一)危机提前到来
tian2009 2010-3-11 05:07
【转发者按:我和作者刘慧莉一样,从来不知道还有灰库这么个东西。看来她的文字,感到触目惊心。我只是从抽象地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预言,一个系统的循环,必然会产生废弃物。人类要为他所获得的便利付出代价。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它会以这种怪异的方式呈现。】 那些好奇的人,就像我一样,生活在资源丰足的城市,却永远不知道这些资源的源头,是什么样子。例如,我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必须有一座座如此之大的灰库,堆放火力发电必然产生的飞灰,更不知道,原本出于环保必须的飞灰收集,竟然又成了污染的施害者。 所有的问题,在1995年爆发了。原本与世隔绝的飞灰,首先向人间发起了进攻。 在此前的十二年里,1983年1995,粉煤灰一直被围困在山谷之中,山谷外围的村民与灰库和平共处。到了1995年,粉煤灰积累到一定高度,每当起风,露天飞灰随风飘散,越过山谷。风往哪儿吹,哪儿的村子就遭殃。 全文在此, 灰库走访系列(之一)危机提前到来
个人分类: 借花献佛|2345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心数字垃圾对现代社会的污染
华明 2010-3-3 12:22
刚才,我在周可真老师的网上很不客气地留下一些话,可能有点过份了,【后面有拷贝】,这里向他道歉。我反感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写下的很多文字。 周老师最近发表了大量的关于科学主义,科学与哲学等主题的文章。个人认为周老师的很多观点是不成熟的,对一个哲学教授来说反复地发表那种文章是很不严肃的行为。【说明】 武夷山老师写了篇关于垃圾的文章,【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8598 】于是我就联想起数字垃圾,因为这个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做为一个学者,我们都应该对自己公开发表的文字负责任,应该考虑它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参考: 周可真老师的文章: 科学主义盛行于历史领域的危害性】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9133 我在后面的两个评论: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华明 都啥乱七八糟啊,科学和哲学矛盾起来了,我看你别教书了,误人子弟啊! 估计很多网友会同意我的观点,只不过大家不说而已 博主回复:您暂搞不懂的,只是您搞不懂不要说其他人也都搞不懂,相反,我相信许多人知道我在说什么. 您不会清楚 现代知识领域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或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矛盾关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华明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啊。拜托了,周老师。以后你的文章我都可以忽略不读,不评,但是 你以一个大学教授的身份在科学网上不知疲倦地发表着非常不成熟的的论调,也应该考虑一下社会 影响。昨天看到有人在谈论现代社会垃圾的问题,依我看,文字垃圾也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作为 学者,研究人员,需要珍惜网络资源,而不是象编了一个死循环似的,不断地向互联网倾销文字垃圾。 【说明】通过GOOGLE搜索在科学网上的记录,关键词为 周可真, 科学主义, 查到516个记录。 http://www.google.com/search?num=100hl=enlr=q=%22%E7%A7%91%E5%AD%A6%E4%B8%BB%E4%B9%89%22%2C+%22%E5%91%A8%E5%8F%AF%E7%9C%9F%22+site%3Ahttp%3A%2F%2Fwww.sciencenet.cn%2Faq=faqi=aql=oq =
个人分类: 学术与争鸣|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土摩托 科学没有罗生门
tian2009 2010-2-16 08:17
[转发者按:学习亦明好榜样贴出来不久,就有人在预告篇转来了土摩托的一段话,并给出了链接。我在回复中写到: 土摩托是个有趣的科学主义者,我看过他不少博客文章,也看过王三表对他的描述。我感觉,这还是一个有趣的有良心的科学主义者。不过在科学问题上,呵呵,至 少在热二律这个问题上,他也属于我前篇文章所说的那种一知半解的科学主义者。他自己没有能力对这个问题深入讨论,就指望某种权威帮助他捍卫心中的结论 可惜,这个权威他找错了。 不过,土摩托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而且,我希望我的判断没有错,土摩托有趣有良知。可以作为严肃的讨论对象。土摩托日记,是土摩托的博客题目。偏见源于无知,是副题。这个副题正表现出土摩托的科学主义精神,他以为只要普及知识(我估计在他心中,科学才是真正的乃至唯一的知识),就可以消除偏见。这正是科学传播缺失模型的典型观点。在我看来,偏见源于偏执的心态。但是,科学主义的很多话语,初看都非常有理,要细看才知似是而非。先留个思考题:偏见源于无知这个陈述为什么是一个有问题的陈述? 声明:土摩托拥有下面文字的全部著作权。如果土摩托先生不同意转载,请发邮件至tiansong9@vip.sina.com.] 土摩托日记 偏见源于无知 科学没有罗生门 2010年二月12日23点10分 | 分类: 科学 | 由 土摩托 | No Comments Tags: 垃圾 , 方舟子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田松 我给三联写的关于塑料垃圾回收的报道,取名《废塑料的罗生门》,因为我发现这个行业里的人说什么的都有,经常互相矛盾,我的两个采访对象甚至互相掐起来了,一方声称只要另一方的名字出现在我文章里,他就要求我把他名字拿掉,乖乖,掐得不轻哦! 大概是因为全球变暖吧,我觉得大家的火气越来越大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说明各种观点都有了表达的机会,是民主意识渐强的体现,算是好事吧。但如果双方都只会自说自话,所有的讨论都集中在攻击对方的人品上,那这种民主不要也罢。 说到全球变暖,最近媒体爆料很猛,但很多文章都只顾指责对方有政治目的,拿不出半点可靠的事实。这种文章没啥营养,不看也罢。我真纳闷,明明是一个科学问题,怎么就非得上纲上线呢? 其实垃圾问题也是如此。前一段某环保组织邀请北师大哲学系老师田松去讲座,题目叫做 垃圾前方五十米是悬崖 。田松老师的观点很另类,他认为科技越发展,环境问题就越难解决。 即使能源问题可以解决,垃圾问题仍无法解决,相反,会导致垃圾问题更加严重,因为能量输入越多,产生的垃圾也就越多。 这段引文最有趣的是最后一句话,田松老师认为地球是个半开放系统,能量虽有输入,但物质总量恒定,而物质的转化是不能依靠输入能量来解决的,这违背了热力 学第二定律。各位看官,这个第二定律可是大名鼎鼎,至今仍被认为是物理学的支柱定律之一,不可能违反。也就是说,田老师给人类判了死刑。 我非常想去旁听田松老师的讲座,可惜因为出差错过了。幸好有场记,详细描述了讲座的情景。田松老师讲道理的那部分比较长,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他在《博览群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 第三类永动机 》,我就不多说了。场记中的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 【参加讲座的很多人感到沮丧,有一位带着儿子一同参加讲座的父亲当场提出,如果垃圾问题最终不能解决,为什么还要让大家充满罪恶感的生活?这一观点的传播 有何意义?田松回应, 悲观而有良知地生活,胜于乐观而罪恶地生活,经历了垃圾的围攻,人类才会开始反思这个世界现有的运行规则,反思以浪费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一切的改观就 存在可能。】 我觉得这位父亲的感触不是孤立的。环保问题向来是公说公有理,这不稀奇,但如果有人用科学定律做基础,信誓旦旦地宣告人类没救了,那谁能不悲观呢?问题在于,田松老师依靠的这个科学定律真的是这样吗?科学讲究真刀真枪,大家用事实说话,没有罗生门。 针对这个定律,方舟子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 以热力学定律的名义 》,质疑了田松老师对该定律的理解。方舟子认为 : 【问题是物理学上并不存在里夫金表述的那个热力学第二定律。那是没有学过普通物理学的里夫金杜撰出来的,和神创论者一样,是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三种 表述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的歪曲。如前所述,地球并不是一个孤立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从外界(太阳)吸取了大量的能量。而只要有外界能量的输入,就可 以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减小,让垃圾转变成可用的物质。所谓输入越强大的能量,会产生越多的垃圾的说法,不仅不是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得出的,而是从根本上 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方舟子这篇文章出来后,田松老师立刻在博客里做了 回应 。 可惜的是,这篇回应除了指责方舟子的人品之外,没有正面回应方舟子的疑问,那就是这个热力学第二定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觉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田松老 师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现在全世界的所有经济和能源政策都必须改写,人类必须去潘多拉星球采矿,否则就是死路一条了。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 既然田松老师立志要悲观而有良知地活着,那么请有良知的田松老师出面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否则大家都悲观地不想活了,你可要负责哦。
个人分类: 借花献佛|3520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习亦明好榜样(应用篇)之二
tian2009 2010-2-13 00:35
9. 小方这篇文章还是有点儿新东西的,就是扯上了神创论。说神创论就是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说明,生物不是进化的而是神创的。这是小方惯用的构陷法。把你跟一个政治不正确的东西排到一起,暗示你也政治不正确。可惜文革已经过去多年,这套手法不大管用了。 而且,小方弄错了。神创论( creationism, 译成创造论更准确些)或者智能设计论( intelligence design )用来说明生物不可能是进化而来的科学原理,不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而是概率论。把一堆手表零件扔上天空,落下来的时候,自动组装成一只手表,这概率有多大?这个小概率事件如果成为现实,需要多少年?这才是智能设计者的质疑。 10. 下面无奖竞猜:小方是不小心犯了个错误呢?还是为了把我和神创论绞到一起,成心的? 这个答案对于方粉来说,可是个两难。回答前者,有损教主一贯正确的光辉形象,回答后者,有损教主高尚的人格。哈哈~~ (再向王三表致敬) 11. 生物体与热力学第二定律表面上的冲突,是物理学家最先注意到的,从热二律一出来就有了。那时侯还没有什么智能设计论呢。 物理学家试图解决这个表面上的矛盾。有薛定谔写过《生命是什么》,开辟了生物学的新时代。这本书的价值在科学史上被反复歌颂,现在看来,更象是潘多拉的匣子。如果没有这本书,就不会有分子生物学,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转基因、克隆、干细胞之类的东东。 有化学家普里高津也琢磨过这个问题,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解释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现在不是一个问题。 12. 现在提问: 生物体不是孤立系统,所以热二律应该不适用,怎么会有人觉得,生物体与热二律有矛盾呢? (这次就不致敬了) 13. 小方依然冒充行家,自充主流(柯志阳语),一本正经地说热二律有三种表述,看起来挺像回事儿,实则似是而非。 因为在物理学教科书上,热二律只有两种标准表述:一是克劳修斯表述: 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二是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转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小方的前两种表述就是从这儿来的,但是字句不同。 现在提问:小方的说法是从哪儿来的~~呵呵,这还用问,当然是他 Google 出来的。不信你问问他,什么叫热力循环发动机(这是小方在文章中自己用的词),看他能不能马上答得出来! 那么,小方说的第三种表述,所谓熵增加的表述,又是怎么回事儿?难道热二律不叫熵增加原理吗? 回答是: 热二律也叫熵增加原理,但是,熵增加原理不是热二律的第三种表述形式。 请问:这是为什么? (小方把三者并列,正表明了他对热二律的一知半解) 14. 物理学中教科书中,的确没有热二律的里夫金 表述。因为按照里夫金的表述这个话是我说的。 与热一律相比,热二律很难理解,与日常话语无法对接,要想让普通人绕过熵这个概念,了解热二律说了什么,意 味着这么,就需要阐释。严济慈曾在一本讲热力学的小册子的扉页上题词:所得少于所应得,与所废大于所应废,都是浪费。这是严老对热力学定律的阐释。严老可 以阐释,里夫金也可以阐释,我也可以阐释不是说科学不认权威,只认对错吗? 毛主席早就说了:只要他说得对,我们就照他说的办。里夫金对热二律的表述:能量总是从有用的变成无用的,物质总是从可用的变成不可用的(后半句关于物质的,是我加上去的),精当,准备,到位! 15. 这里是维基百科 里夫金 的词条,这是 里夫金著作的中译本列表 ,小方同学对里夫金的评价,嘿嘿,让我想起一个笑话。 插入一个笑话。 一只蚂蚁正在看电影,一头大象走过来,坐在蚂蚁的前面。蚂蚁很生气,走过去,坐到了大象的前排。过了好一会儿,蚂蚁回头对大象挑衅地说:喂,我挡着你的视线,你是不是很不爽! (再向王三表致敬) 16. 一篇小文章出了这么多问题,当年的错误重新犯了一遍,足见小方没有进步。把热二律跟莎士比亚并列,还有那段具体的文字,都是跟着我后面拣的;扯上一段神创论,想整个政治打击,还张冠李戴,给弄错了;编出热二律的三种表述,其不懂物理不打自招;贬斥里夫金,自暴其小如此一篇文章,正应了任我行对左冷禅的八字考语:拾人牙慧,全无创见。 17. 这么多问题的文章,中青报照登不误,足见那根方粉,是根糊涂粉。 18. 关于非孤立系统是否可以使用热二律,我会再写个东西说明。以回答对物理学一知半解的科学主义者和没有主义者(看客) 这里提问: 如果热力学第二定律只在孤立系统才适用,而现实物理世界又不可能有孤立系统,那第一:这个定律是怎么来的?第二:这个定律岂不是完全无用?
个人分类: 博客精神|3640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习亦明好榜样(应用篇)之一
tian2009 2010-2-13 00:21
1. 这篇文章和小方的其它文章一样,不值得一驳。一般而论,我在 《为什么不和他玩》 中已经说过。他不是一个可以严肃讨论问题的对象。如果就事论事,不考虑作者是小方,单看这篇文章本身,错误连篇,充满意识形态偏见,也不值得一驳。 2. 此文的核心观点:熵增加原理只能用于孤立系统,地球不是孤立系统,所以热二律不适用,还有很多市场。很多人也就是根据这两个判断,不同意我的论证。 3. 所以,小方不过是老调重弹,拾人牙慧。他这篇文章不是新文章。2004年我发表文章 《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 (是2004年的文章,不是2007年这本书),小方就写过一个东东,当时用的就是这两条。(我怀疑,他这两条是从赵南元哪儿抄过去的)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就是那个东东 。所以小方属于自我抄袭,炒冷饭。 4. 实际上,对于这种老调,我在 《第三类永动机》 中,早就反驳过了。该文2007年正式发表,并收入在《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之中。 5. 小方同学不具备讨论这个问题的科学素养,他不知道自己说什么。他也理解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他不过是人云亦云。不信,就请方粉问问他,熵的定义 dS=dQ/T, 或者 S=Kln 是什么意思?都是从什么模型推出来的? 6. 把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莎士比亚并列,是斯诺无意中做的,是我把这事儿放大炒起来的,我在2003年发表文章, 《莎士比亚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文化》中一段文字的三种译文之比较》 说的就是这个事儿。小方自以为懂翻译,英文好,也跟在我后面叫了几声,说别人的翻译都不好,只有他给出来的翻译最好。很可惜,他的中文太糟了。所以他提供的译文,不是最糟,就是最糕。关于方舟子的中文水平和英文水平,亦明博客都有专文进行剥壳。有心人在网上还可以找得到。 7. 我很怀疑,小方同学根本就没有读过CP斯诺的《两种文化》,只读过我列出来的这段文字。热二律与莎士比亚的这个并列,我在 《第三类永动机》 中又重新提了一嘴。而这一段,是小方当年文章中没有的。 8. 说地球不是孤立系统,是半开放系统,从太阳接收能量,又向太空辐射能量,我在 《第三类永动机》 中已经说过了。把陨石作为与外界物质交换的例子,也是我说的。我说是个讽刺,小方拿去当真事儿说了,Funny。
个人分类: 博客精神|4171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习亦明好榜样(预告)
热度 1 tian2009 2010-2-12 09:58
人生有限,不要理睬无知无趣无德之人。所以多年来,对于小方等人,我一直遵循晓原兄的三步原则,不接触、不理睬、不反驳。(不打架、不骂人,不停步)。绝不在网上与小方浪费口舌,除非在平面媒体上,正式发表文章。我对小方的基本态度,和多年前我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的观点一样, 我们就是不和方舟子玩 。 关于小方同学的学识、人品,亦明先生在亦明剥壳新浪博客中剖析得淋漓尽致,亦明先生嬉笑怒骂、纵横捭阖,入木三分,刀刀见血。可惜亦明的新浪博客不久前被关闭了,小方算是暂时去了一个眼中钉暂时而已,早晚会有镜像出现。 我对于小方同学以及信誉死的事迹,都是从虹桥论坛间接获知。小方同学至今还有粉丝,虹桥有人总结说,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道德有问题。很尖锐,也很准确。我不想如此激烈,只是觉得,很多方粉是一些善良的糊涂人,包括我的一些朋友在内。华杰的比喻也很好,小方就是火车站卖包子的,就算包子是臭的,总还是有人买。不过,能够长时间坚持作方粉,那的确得用虹桥判断来比照一下了。十年前,小方刚刚回国的时候,国内媒体纷纷伸出橄榄枝,现如今,只剩下中青报还有个科普专栏。据说亦明先生曾经实名向该报举报,指出小方同学不配作一个专栏作家,但该报依然故我,想必是该报主事的人,是一根坚硬的方粉。 实话说,我经常觉得小方同学很可怜,别的我就不说了。关键是,十年来,我看不到他的进步。观点是十年前的,方式也是十年前的,抄袭、说谎、大言炎炎依然。小方在中青报上的科普文章,常常会被人转贴到虹桥科教论坛,很快就有人搜出这篇文章的英文出处,点评其翻译的对与错,好与坏。作文作到这部田地,还好意思继续写,实在是非常人之所能。 不久前,小方同学在中青报的专栏上,说到了我的《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作的》,羞羞答答的还不好意思说我的名字,只说是个哲学教授。这几天不断有人告诉我, 让我避之不及。我本来想继续三不,但 有时也不得不解释个三言五语,刚才回一封信的时候,忽然来了兴致。趁着亦明先生休息,就学学他的皮毛。对于亦明先生的才学,我十分之敬仰。尤其是亦明的献身精神,肯把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小方身上,令我肃然起敬。不过我不想学,也学不了。我就写得短一点,列上几条。
个人分类: 博客精神|5934 次阅读|34 个评论
[转载]转:前方五十米是悬崖
antiscience 2010-2-10 07:31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tiansong 前方五十米是悬崖 我们需要一个战略性的转变 田松 2009 年,垃圾问题在各大报刊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版面。垃圾围城、垃圾处理场超负荷运转、垃圾填埋场提前退役、垃圾填埋场的空气和地下水污染、垃圾焚烧场厂址纠纷,各种与垃圾相关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此起彼伏。我无可奈何地看到,我的黑色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1990 年代中期,我开始从热力学定律的角度,关注人类文明与整个地球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关联,进而开始关注垃圾问题。我曾断言:垃圾问题,将会超出能源问题,成为未来世界最主要的问题。(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中华读书报, 2004 年 6 月 23 日)有人觉得我哗众取宠,耸人听闻;有人觉得我夸张其辞,根据不足;也有人觉得我偏激、悲观,不过我想,大多数人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即使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那也是在无比遥远的未来。 在我们默认的(缺省配置的)观念里,一旦我们的社会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本能地要寻求科学的帮助,希望科学能够发明出某种新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关于垃圾问题,人们也怀有同样乐观的预期,甚至还有这样的说法: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仿佛现在作为问题的垃圾,都会被某种未来的技术变废为宝。然而,这只是一个幻觉。 对于这个幻觉,我从两个角度予以说明。 一个是基于历史的,相对而言,这个方式更容易理解。毫无疑问,今天的技术水平比二十年前要高得多,但是,我们的垃圾问题并没有比二十年前轻,而是更严重。同理,二十年后的技术水平也会比现在也高得多,为什么我们可以相信,那时的垃圾问题会更轻,而不是更严重呢? 实际上,现在的垃圾问题恰恰是现代技术导致的。现代垃圾和传统垃圾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在量上,我们垃圾产出是传统社会无法想象的;在质上,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都是大自然已经有的,有可能回到自然,重新长出花花草草来,而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大多是人造的,难以回到自然(科学一点儿的术语叫做不可降解)。从局部上,我不否认某些特殊的技术能够大大缓解某种特别的垃圾,但是,我同样怀疑,这种特殊的技术可能造成新的特别的垃圾,同时,科学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必将在整体上使垃圾问题更加严重。 科学家常常声称,他们将会发明某种新的技术,来解决当下所面临的某个问题,然而,诡异的是,当下的这个问题,恰恰是他们以前发明的为了解决另一个问题所导致的。垃圾问题也是这样。 另一个回应是基于物理的,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物质和能量不能凭空创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也就是说,我们所喜欢的资源不能平白无故地从天上掉下来,只能从大自然已有的资源中转化过来我们以往关注的是这一点,现在仍然关注这一条。很多人都有一种能源崇拜症,似乎有了足够的资源,就什么都有了。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更重要的另一点我们所讨厌的垃圾,也不能平白无故地消失。 所谓垃圾处理,并不能消灭垃圾,只能试图使垃圾这种物质,转化成别的物质形态。而最大的可能是,转化成另外一种形态的垃圾。在现实中,人们常常采用鸵鸟政策,让它尽可能地消失在人的视野之外。看不到,就假装没有。 目前我们使用的垃圾处理方式,就固态垃圾而言,无非是分类、回收、焚烧、填埋。回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垃圾总量,但是不能彻底消灭垃圾。而且,回收再利用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任何再生产品的生产,都需要水、需要电,也必然产生新的垃圾。 在回收之余,还可以再焚烧一部分,把一部分固态垃圾转化成气态垃圾。然后,就只剩下一条出路:填埋。最理想的填埋方式是把垃圾塞到一个个铜墙铁壁的垃圾棺材里。但是,国土的面积是有限的,一个地方埋了一个垃圾棺材,就不能再埋第二个。所以,我们当下舒适便利的现代化生活,是以不断被填满的国土面积为代价的。即使这些垃圾棺材不会泄露,不会爆炸,整个地球也有被填满的那一天。 地球有限,不但能源和资源有限,容纳垃圾的能力也有限。 在有限的地球上生活,无限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目前这种生活的持续也是不可能的。 垃圾问题是工业文明自身的问题。只要我们延续工业文明的道路,垃圾问题就必然存在,并且会越来越严重。 刚刚看电视,正在播放一个新款手机的广告,一男一女声嘶力竭地表彰这款手机的各种好处,像电脑,像音响,可以干这个,可以干那个,总之是诱惑你,刺激你,再买一台手机。消费,生产,生产,消费,这是现代人的生活,也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然而,对于我们的一切工业产品,一旦我们追问一个高更式的问题:它们是什么,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就会发现,这个经济链条,也是一个物质和能量的转化链条。一切工业产品归根结底都必然来自:矿藏、森林和天然水体,而它们的去处,则必然是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废水、气态垃圾废气,以及一切能量的最终归宿耗散热)。所谓经济发展,就是加速这个链条的转动。工业文明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机器,把矿藏、森林和天然水体变成垃圾,文明越发达,机器的效率越高,转化垃圾的速度越快。 在工业文明体制下,国家鼓励这样的经济行为,也呼吁国民加入这个转化链条中去,此所谓拉动内需。经济发展成了社会的最主要目标,一旦经济衰退、萎靡,甚至只是增长率不够高,整个社会就人心惶惶,如丧考妣,仿佛世界末日就要到来,忙不迭地就要刺激经济,提高增长率,却没有想到,经济列车重新加速,冲向的却是悬崖。 我们能够停下来吗?我们愿意停下来吗? 在我看来, 2008 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就坡下驴,放弃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取向。但是,我们却采取了相反的策略,把几千个亿填到了工业文明的锅炉里。 现在,垃圾问题的全面爆发再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反思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实现文明走向的战略性转变。 当然,急刹车是不可能的,也是容易翻车的。 但是,我们需要刹车了。 每当我散布这些悲观的言论时,总会有人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我只能说,我也不知道。然而,你不能因为我们不能给出解决的方案,或者解决的方案不可行,而否定我的问题。我只是一个学者,我只是告诉人们这样一个坏消息,前方是悬崖。但是往哪儿走,怎么走,需要大家共同去思考。 在我看来,整个社会结构都需要做根本性的调整,首先需要在意识形态层面有所改变,放弃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宏观政策,放弃以 GDP 为主要乃至唯一指标的考核方案,采用包括生态环境和个人幸福程度在内的综合指数。具体到垃圾问题,要从国家制度层面把垃圾问题提高到战略问题的高度、提高到与能源问题相提并论的高度予以重视。简单地考虑,假如填埋垃圾的总量减少一倍,就相当于国土面积大了一倍。其战略意义不言自明。 在高新科技领域,要把诸如废旧电池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等与垃圾问题相关的技术开发提高到比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开发更重要的程度;在当下的国家投入的每一个高科技领域,比如转基因、纳米、干细胞等领域,都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垃圾处理技术之中。对于每一项即将投入市场的新技术,要求在投放之前,提供解决该产品退役之后的垃圾问题的技术和方案(比如,新上市的手机,厂家必须提供该手机将来退役之后的电池处理以及其它零部件处理的方案);或者课以专门的垃圾处理税,专门投入到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领域。在当下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制定城市规划法案,全面推广并实施垃圾分类,提高回收比例,提高焚烧的清洁度,减缓垃圾填埋的总量。 在人类未来的生活中,垃圾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要伴随我们。一方面,过去埋下的垃圾并未解决掉,不能因为它们暂时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就对它们掉以轻心,它们依然是人类生活的巨大隐患,早晚需要我们回过头来面对。而当它们迫使我们面对它们时,我们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另一方面,即使我们能够停下来,为了延续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每日每时还要产生数量巨大的垃圾,更何况,我们暂时还停不下来,还有虎视眈眈的新技术所将要产生的垃圾需要我们面对。 是焚烧还是填埋,垃圾场是建在近郊还是建在远郊,还只是个开头,一个预演,一个警示。我们还会遇到一波又一波、规模更大问题更严重的垃圾危机。 2010 年 1 月 14 日 北京 向阳小院 (发表于《理财一周》之《上海杂志》 2010 年 1 月 18 日, C03 版,发表时去掉了副标题。另外,关于垃圾焚烧,我是持怀疑态度的,这只是把固态垃圾转化成气态垃圾。至于清洁焚烧,我想是不可能的。不过,从现实的层面讲,由于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垃圾总量,且能发电,而受害者 并不一定在本地,阻力也小,所以 更容易且必然为地方政府所采用。文章写得匆忙,字数已经超了,未能对此充分论述。特此说明,我不是主烧派。)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与李铭老师关于科学价值之争(续)
Sonny 2010-2-6 03:51
继上次我在李老师博客下发表科学是具有成为宝石之潜力的垃圾言论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2673 ),李老师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回复: 博主回复:如果你要坚持科学是垃圾,首先你就必须承认,你宁愿过着穿树皮吃生果的野人生活。 我的回答如下: 您这个回复并没有直接针对我的逻辑反驳,而是运用了一个本质上并不与我的逻辑真正相关的责难。但我还是愿意针对您不合理的责难回答: 1.人类愿意干什么,并不意味着这个什么就是合理的价值取向。要是人类都愿意过以杀戮为乐的生活,那么实现自由杀戮就是价值的实现吗? 2.您可能还是没理解我关于primary outcome的想法。就针对您的责难,若野人生活比和文明人生活幸福,你能保证会有更多人选择过文明人的生活吗? 3.您现在提出是否愿意过野人生活责难之前提乃是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文明的,即我们正进行现代生活的体验,而对野人生活无实际的体验,只能是基于想象,且对真正的野人来说,现代文明生活乃是不可想象。您一旦提出这个责难,就忽视了比较所依附的时空关系。对于野人来说,他们的群体价值观本身显然是简单原始的,大多数情况下,一大块鹿肉显然比一台电子对撞机更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个时候可以认为电子对撞机对于野人是没有价值的垃圾。出现测量性偏倚是您设定的这个比较的必然结果,而这种偏倚的影响力目前也是无法计算的。 因此, 您责难里设定的比较,既在方法学上不合理,也测不准。 李老师认为我们的争论话题从阴阳是否是垃圾转到科学是否是垃圾是因为我在转移矛盾,认为我的想法是: 如果科学都成了垃圾,中医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当垃圾了。 我认为他说得很对,但是可以改进为: 如果科学不是垃圾,那么中医也可以不是垃圾。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45 次阅读|5 个评论
前方五十米是悬崖
tian2009 2010-2-5 22:14
前方五十米是悬崖 我们需要一个战略性的转变 田松 2009年,垃圾问题在各大报刊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版面。垃圾围城、垃圾处理场超负荷运转、垃圾填埋场提前退役、垃圾填埋场的空气和地下水污染、垃圾焚烧场厂址纠纷,各种与垃圾相关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此起彼伏。我无可奈何地看到,我的黑色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1990年代中期,我开始从热力学定律的角度,关注人类文明与整个地球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关联,进而开始关注垃圾问题。我曾断言:垃圾问题,将会超出能源问题,成为未来世界最主要的问题。(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中华读书报,2004年6月23日)有人觉得我哗众取宠,耸人听闻;有人觉得我夸张其辞,根据不足;也有人觉得我偏激、悲观,不过我想,大多数人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即使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那也是在无比遥远的未来。 在我们默认的(缺省配置的)观念里,一旦我们的社会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本能地要寻求科学的帮助,希望科学能够发明出某种新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关于垃圾问题,人们也怀有同样乐观的预期,甚至还有这样的说法: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仿佛现在作为问题的垃圾,都会被某种未来的技术变废为宝。然而,这只是一个幻觉。 对于这个幻觉,我从两个角度予以说明。 一个是基于历史的,相对而言,这个方式更容易理解。毫无疑问,今天的技术水平比二十年前要高得多,但是,我们的垃圾问题并没有比二十年前轻,而是更严重。同理,二十年后的技术水平也会比现在也高得多,为什么我们可以相信,那时的垃圾问题会更轻,而不是更严重呢? 实际上,现在的垃圾问题恰恰是现代技术导致的。现代垃圾和传统垃圾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在量上,我们垃圾产出是传统社会无法想象的;在质上,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都是大自然已经有的,有可能回到自然,重新长出花花草草来,而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大多是人造的,难以回到自然(科学一点儿的术语叫做不可降解)。从局部上,我不否认某些特殊的技术能够大大缓解某种特别的垃圾,但是,我同样怀疑,这种特殊的技术可能造成新的特别的垃圾,同时,科学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必将在整体上使垃圾问题更加严重。 科学家常常声称,他们将会发明某种新的技术,来解决当下所面临的某个问题,然而,诡异的是,当下的这个问题,恰恰是他们以前发明的为了解决另一个问题所导致的。垃圾问题也是这样。 另一个回应是基于物理的,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物质和能量不能凭空创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也就是说,我们所喜欢的资源不能平白无故地从天上掉下来,只能从大自然已有的资源中转化过来我们以往关注的是这一点,现在仍然关注这一条。很多人都有一种能源崇拜症,似乎有了足够的资源,就什么都有了。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更重要的另一点我们所讨厌的垃圾,也不能平白无故地消失。 所谓垃圾处理,并不能消灭垃圾,只能试图使垃圾这种物质,转化成别的物质形态。而最大的可能是,转化成另外一种形态的垃圾。在现实中,人们常常采用鸵鸟政策,让它尽可能地消失在人的视野之外。看不到,就假装没有。 目前我们使用的垃圾处理方式,就固态垃圾而言,无非是分类、回收、焚烧、填埋。回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垃圾总量,但是不能彻底消灭垃圾。而且,回收再利用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任何再生产品的生产,都需要水、需要电,也必然产生新的垃圾。 在回收之余,还可以再焚烧一部分,把一部分固态垃圾转化成气态垃圾。然后,就只剩下一条出路:填埋。最理想的填埋方式是把垃圾塞到一个个铜墙铁壁的垃圾棺材里。但是,国土的面积是有限的,一个地方埋了一个垃圾棺材,就不能再埋第二个。所以,我们当下舒适便利的现代化生活,是以不断被填满的国土面积为代价的。即使这些垃圾棺材不会泄露,不会爆炸,整个地球也有被填满的那一天。 地球有限,不但能源和资源有限,容纳垃圾的能力也有限。 在有限的地球上生活,无限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目前这种生活的持续也是不可能的。 垃圾问题是工业文明自身的问题。只要我们延续工业文明的道路,垃圾问题就必然存在,并且会越来越严重。 刚刚看电视,正在播放一个新款手机的广告,一男一女声嘶力竭地表彰这款手机的各种好处,像电脑,像音响,可以干这个,可以干那个,总之是诱惑你,刺激你,再买一台手机。消费,生产,生产,消费,这是现代人的生活,也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然而,对于我们的一切工业产品,一旦我们追问一个高更式的问题:它们是什么,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就会发现,这个经济链条,也是一个物质和能量的转化链条。一切工业产品归根结底都必然来自:矿藏、森林和天然水体,而它们的去处,则必然是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废水、气态垃圾废气,以及一切能量的最终归宿耗散热)。所谓经济发展,就是加速这个链条的转动。工业文明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机器,把矿藏、森林和天然水体变成垃圾,文明越发达,机器的效率越高,转化垃圾的速度越快。 在工业文明体制下,国家鼓励这样的经济行为,也呼吁国民加入这个转化链条中去,此所谓拉动内需。经济发展成了社会的最主要目标,一旦经济衰退、萎靡,甚至只是增长率不够高,整个社会就人心惶惶,如丧考妣,仿佛世界末日就要到来,忙不迭地就要刺激经济,提高增长率,却没有想到,经济列车重新加速,冲向的却是悬崖。 我们能够停下来吗?我们愿意停下来吗? 在我看来,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就坡下驴,放弃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取向。但是,我们却采取了相反的策略,把几千个亿填到了工业文明的锅炉里。 现在,垃圾问题的全面爆发再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反思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实现文明走向的战略性转变。 当然,急刹车是不可能的,也是容易翻车的。 但是,我们需要刹车了。 每当我散布这些悲观的言论时,总会有人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我只能说,我也不知道。然而,你不能因为我们不能给出解决的方案,或者解决的方案不可行,而否定我的问题。我只是一个学者,我只是告诉人们这样一个坏消息,前方是悬崖。但是往哪儿走,怎么走,需要大家共同去思考。 在我看来,整个社会结构都需要做根本性的调整,首先需要在意识形态层面有所改变,放弃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宏观政策,放弃以GDP为主要乃至唯一指标的考核方案,采用包括生态环境和个人幸福程度在内的综合指数。具体到垃圾问题,要从国家制度层面把垃圾问题提高到战略问题的高度、提高到与能源问题相提并论的高度予以重视。简单地考虑,假如填埋垃圾的总量减少一倍,就相当于国土面积大了一倍。其战略意义不言自明。 在高新科技领域,要把诸如废旧电池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等与垃圾问题相关的技术开发提高到比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开发更重要的程度;在当下的国家投入的每一个高科技领域,比如转基因、纳米、干细胞等领域,都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垃圾处理技术之中。对于每一项即将投入市场的新技术,要求在投放之前,提供解决该产品退役之后的垃圾问题的技术和方案(比如,新上市的手机,厂家必须提供该手机将来退役之后的电池处理以及其它零部件处理的方案);或者课以专门的垃圾处理税,专门投入到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领域。在当下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制定城市规划法案,全面推广并实施垃圾分类,提高回收比例,提高焚烧的清洁度,减缓垃圾填埋的总量。 在人类未来的生活中,垃圾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要伴随我们。一方面,过去埋下的垃圾并未解决掉,不能因为它们暂时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就对它们掉以轻心,它们依然是人类生活的巨大隐患,早晚需要我们回过头来面对。而当它们迫使我们面对它们时,我们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另一方面,即使我们能够停下来,为了延续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每日每时还要产生数量巨大的垃圾,更何况,我们暂时还停不下来,还有虎视眈眈的新技术所将要产生的垃圾需要我们面对。 是焚烧还是填埋,垃圾场是建在近郊还是建在远郊,还只是个开头,一个预演,一个警示。我们还会遇到一波又一波、规模更大问题更严重的垃圾危机。 2010年1月14日 北京 向阳小院 (发表于《理财一周》之《上海杂志》2010年1月18日,C03版,发表时去掉了副标题。另外,关于垃圾焚烧,我是持怀疑态度的,这只是把固态垃圾转化成气态垃圾。至于清洁焚烧,我想是不可能的。不过,从现实的层面讲,由于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垃圾总量,且能发电,而受害者并不一定在本地,阻力也小,所以更容易且必然为地方政府所采用。文章写得匆忙,字数已经超了,未能对此充分论述。特此说明,我不是主烧派。)
个人分类: 逝者如斯|4161 次阅读|9 个评论
科学是具有成为宝石之潜力的垃圾
Sonny 2010-2-4 18:06
今天又和李铭老师辩论了一番,是在他老人家的博文 《 民科战无不胜的法宝:你不懂,你水平差》(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2386 )之下进行的。我们开始是围绕阴阳学说是否是垃圾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后来就扯到科学的价值之争了。现将争论过程整理如下(黑色字体为我的评论,蓝色为李老师的回复): 发表评论人:Sonny 称阴阳五行为垃圾也是会伤害不少人的感情的,大家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不一定要是三字经一类的才是人身攻击。 再者,李老师已经说了真是懂不了阴阳五行,就更是不宜称其为垃圾了。 博主回复:你可以称物理学为垃圾,然后我可以论证物理学的价值! 为什么我称阴阳为垃圾会伤害你的感情? 我想原因就是,你找不到阴阳的价值,你只能张口结舌望洋兴叹,感情当然就受伤害了。科学这东西是不讲感情的。 发表评论人:Sonny 垃圾is a very strong word in Chinese dictionary. I suggest you talk nicely when you intend to argue. 博主回复:李敖有句话说的好,我不是骂你王八蛋,但是,我要证明你是王八蛋。我现在讲的垃圾文化也是这个性质。 发表评论人:Sonny 这句话说得好不好暂且不论,至少它都是支持讲证据的,证明就是了,不宜先开骂。 我对李敖并无偏见,但是我想还有更多有风度的学者。作为学者,讲逻辑很重要,因此更应注意措词的严谨。 问题是,您能给出阴阳五行是垃圾学问这一结论的严谨流畅而令众人信服的证明吗?我相信您不能,因为这不是一个几何问题也不是一个物理问题,而更多的是一个哲学问题。哲学问题是要以逻辑的方法讨论的,但其本身往往也是高于逻辑的。 因此不同人对阴阳五行的态度,往往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和信仰,这一类的争论中若出现人身攻击是不人道的。 博主回复:要证明阴阳五行是垃圾学问是很容易的。你只需要看它是否有逻辑,是否有清晰的概念,是否能得到明确的结论。我已经在别的帖子里做了。 发表评论人:Sonny 你可以称物理学为垃圾,然后我可以论证物理学的价值! 为什么我称阴阳为垃圾会伤害你的感情? 我想原因就是,你找不到阴阳的价值,你只能张口结舌望洋兴叹,感情当然就受伤害了。 科学这东西是不讲感情的。 --------------------------------------------------------------- 您想的原因不对,起码我个人是能找到阴阳的价值的。 事实上从信仰的角度,不止是物理学,我甚至曾认为科学也是垃圾,因为其发展并未给人类带来幸福感的增加,它的价值在哪里呢?日本科技够发达了的吧,其幸福指数居然还排在中国后面。 科学家也是需要更好的人文素养的,他们需要跳出科学的圈子来看科学。 我现在也推崇科学,信仰科学,因此,即使我真的懂不了那些高深的物理学,我仍不会称之为垃圾。这也仅是因为我信仰。 当然,若是李老师声称您确实能给出阴阳五行是垃圾完整、严谨而与信仰无关的证明,学生愿意洗耳恭听。 博主回复:有价值不是用你个人的喜好来判断的,人类的任何文明进步,都是科学发展的结果,这就是科学的价值。而阴阳垃圾,你是找不到价值的。 发表评论人:Sonny 何处表明我在用个人喜好判断? 人类的任何文明进步,都是科学发展的结果,这就是科学的价值。这句话是信仰还是严谨的证明? 而阴阳垃圾,你是找不到价值的。这句话是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得出的结论? 博主回复:事实上从信仰的角度,不止是物理学,我甚至曾认为科学也是垃圾,因为其发展并未给人类带来幸福感的增加,它的价值在哪里呢?这就是用个人喜好判断科学价值。 科学让你能看电视,虽然你不喜欢电视,这不表明电视不是科学的价值体现。 进步与科学,当然是可以证明的。这样的证明,你可以罗列一下人类的文明成果,看看有没有不是科学的产物的。 阴阳垃圾找不到价值,你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 发表评论人:Sonny 我那句话的内容中心是科学并未给人类增加幸福感,因此我不是用个人喜好判断的。看不看电视是否对人类幸福指数产生影响?甚至是否有负面影响?因此电视不一定是科学的价值体现。 起码我可以肯定若只有科学也无法得到这么多文明产物;再者,我的问题关键在于:把所谓的人类文明进步作为科学的价值,是否正确?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人们普遍生活压力大,这些都是价值的体现? 期待李老师给出阴阳学问是垃圾详细的反证过程,我才能知道是否经得起推敲。 博主回复:科学没有为你增加幸福感的义务。你还可以指责,科学不能让你娶二奶,科学不能让你升官发财, ..... 。这不能否定科学的价值。 只有科学当然不能得到这些产物,比如没有劳动就不行。文明进步是科学的产物,这意思是,文明进步是从科学开始的。 反证法,就是你来证明阴阳有价值。 发表评论人:Sonny 那么科学有没有给人类增加幸福感的义务呢?它有没有很好地履行了义务呢?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如何否定科学的价值,而在于您如何树立科学的价值。 文明进步是从科学开始的这又如何证明?您还是没回答我的问题,为何要将所谓的文明进步作为科学的价值?我说的那些科学的副作用是不是足够否定其价值? 您的主张是阴阳理论毫无价值,是垃圾,注意,这是您的主张。在这个讨论面,我没有主张,我是中立方。因此,您的选择只有用归纳法或演绎法来证明你的主张,反证的方式既可以是归纳的,也可以是演绎的。 博主回复:科学的价值:发现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文明进步从科学开始,这需要罗列全部的文明进步成果,看看是否开始于科学。你自己可以完成的。 你没有主张,但中国垃圾文化早已经主张阴阳有价值。所以,这个证明需要由垃圾文化学者来提供。 发表评论人:Sonny 首先,发现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此对科学价值的划定是否合理?科学服务的对象是人类,核武器、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物种灭绝,这些也算是服务项目吗?看来科学不是一个好的服务员啊!我之所以用人类的幸福感来衡量价值,是因为它是primary outcome,这就好比我们治心脏病,发现洋地黄类药物对心功能改善效果不错,可是后来发现应用这类药物并没有降低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反而增加了死亡率,这里的死亡率指标就是primary outcome. 文明进步从科学开始也是您的主张,应由您举证,并不一定需要您罗列出所有的文明成果,有相关研究报告或参考文献也可以。 博主回复:你当然可以用科学来干坏事。正如儿子是好的,可是,你可以让儿子去偷窃,但这不能否定儿子的价值。 如果人类找到一个公认的幸福感客观指标,科学应该也有能力提高幸福感。但今天的科学水平还做不到。 要论证文明进步从科学开始,需要写一个长篇论文,等我再老一点,比如 85 岁的时候,写吧。 发表评论人:Sonny 我说的不仅是科学的不当使用,还有科学的副作用,这是有区别的,副作用具有必然性,比如内燃机的发明和带来的工业化必然导致环境问题。科学是双刃剑,那么到底孰轻孰重?最终科学应归类于宝石还是垃圾?我想最好的指标就是人类幸福感了。 既然李老师也承认目前的科学水平还做不到,从某种程度上,这就提示目前为止的科学还是垃圾。我们目前似乎可以对科学的价值下这么一个结论:科学是具有成为宝石之潜力的垃圾!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4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垃圾、资源与艺术
sheep021 2010-2-1 16:33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如果你懂,他就是资源、是艺术,如果不懂,他就是垃圾。如此而已。 他就是他,不一样的是人心! 艺术是这样,文化是这样,科学也是这样。 物质也是这样,人还是这样! 可参考: 佛印禅师和苏东坡坐禅的对话 1。艺术:把垃圾变废品为产品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图为:迎旭小学孩子们展示自已的作品   图1为:丁丁做的彩绘瓶   图2为:纸箱纸做的时尚坐凳 更多 变废为宝:垃圾玩出艺术(组图) 变废为宝环保老人把垃圾变艺术 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渔舟唱晚如此美好的一幅画,谁也不会想到是用废广告纸粘贴而成的。12月27日,在铁西区兴华街道志成里社区活动室,72岁的赵凤辉老人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环保作品。 2. 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日本:二噁英大国到零垃圾国度 来源:《东方时报》  作者:朱 叶   很多初到日本的中国游客,对日本环境的干净整洁留下深刻印象。有人说,日本没有垃圾,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说明日本处理垃圾有方,环境整洁干净。由于土地资源匮乏,日本始终是垃圾处理问题上的先行者和进取者。从大举建设垃圾焚烧炉到发起垃圾分类运动,今日零垃圾的美誉绝非一蹴而就。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对垃圾焚烧的依赖程度居全球之首,焚烧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0%,全国超过1/3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这导致大气中的二噁英含量严重超标,成为二噁英大国。              后来,日本以举全国之力来减少垃圾,增加循环利用。在大都市、小城镇、办公楼,住宅区都实行垃圾分类,几乎到了惊人的程度。      一只袜子属于可燃烧物品,一双袜子则是旧衣物;口红的外壳属于小金属,口红条属于可燃烧物;领带是旧衣服,但一定要是洗过和被烘干过的。      对于政府的各项措施,各地还是积极响应的。以拥有350万人口的横滨市为例,在全市范围内将现有的垃圾分类数量从过去的5类增加到10类。为了让市民们能更好地了解市政府的新措施,横滨市有关方面近日还向当地居民分发了一本27页的小册子,罗列了518项回收常见垃圾的详细指南。            目前,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也同样面临着垃圾处理的问题。然而,中国沿用的主要却还是焚烧方式,在全国建立大量的垃圾焚烧厂,可以说是在走日本的老路,也可能将重蹈日本的覆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1月16日公众环保课堂讲座:“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
tian2009 2010-1-12 23:45
2010年1月16日公众环保课堂讲座: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 ●讲座主题:垃圾工业文明难以消弭的最终产物 ●主讲人: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主持人:毛达 ●活动时间:1月16日周六,下午2点5点 ●活动地点: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会议室 ●联络人:刘慧莉 1521 065 6612 ●内容介绍: 如果喝过的矿泉水瓶在每个人的家里堆积如山,我们还会这么轻易地喝一瓶矿泉水吗?北师大哲学系老师田松向每一个现代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能够站在街头,喝一瓶矿泉水。 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这其中的垃圾,包含了固体、液体、气体多种形态。在2008年垃圾问题尚未如此占领主流媒体时,田松就发出了这一颇具前瞻性的感叹。不幸的是,他的预感实现地如此之快。人们激辩于垃圾分类、填埋,还是焚烧的2009年,不正是垃圾围城企图自固态转为气态的大规模变身吗? 本次讲座,田松将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以矿泉水为案例,说明垃圾问题是工业文明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当下生存方式的产物。 讲座中,他还将以泸沽湖垃圾为例,论述在全球化的现代化工业文明中,下游必然成为上游的垃圾站和能源的供应地。 先读为快,田松老师的文章: 就让垃圾之花开在泸沽湖畔? http://shc2000.sjtu.edu.cn/0410/jiurangl.htm 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 http://shc2000.sjtu.edu.cn/0406/weilaid.htm 清洁能源不清洁: http://shc2000.sjtu.edu.cn/0804/qingjieneng.htm 我们的文明,建立在垃圾之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da37d010003fq.htm ●公交建议: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69号A座(路边两层灰色小楼内),可坐地铁10号线至北土城下,D2出口,乘坐82路、81路到北辰西桥南下(路对面即是),或乘坐113路到民族园西路下,向北100米。 这个网页上有地图:【 http://www.leshuixing.org/2010/01/january-16-public-environmental-classroom-lecture-the-future-of-the-world-is-rubbish-to-do.html 】 这儿也有海报【 http://www.greengo.cn/news.php?id=4913 】
个人分类: 逝者如斯|3953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怀柔区14个乡镇将实现垃圾密闭无害化处理
bnx 2009-12-30 16:43
2009年12月30日北京日报讯(记者杨晓斌 王海燕)昨天,记者从怀柔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获悉,明年长哨营等5个山区乡镇将启用密闭式垃圾压缩站,全区14个乡镇全部实现垃圾密闭、无害化处理。明年春节前,该区政府将为北部山区和平原等7个乡镇的4.7万户百姓,免费配发分类垃圾桶,实现垃圾源头分类。 目前,怀柔平原乡镇和城区已建立了垃圾密闭压缩站,实现了垃圾减量化处理,而北部山区的5个乡镇却没有采用密闭的压缩处理设备。明年年中,长哨营、喇叭沟门等5个山区乡镇将启用密闭压缩处理站,现在大部分压缩设备已经安装完毕。据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环卫工人从村民家中收集的垃圾经过压缩站处理后,再通过区级的垃圾运输车辆,运送到区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和垃圾填埋场消纳,实现垃圾的减量和无害化处理。 怀柔区在完成城区和平原乡镇垃圾密闭压缩处理后,对地处山区的5个乡镇推行这项处理方式,经密闭压缩处理后的垃圾总量不但减少,而且密闭的处理方式还减少了垃圾异味的扩散。此外,该区将在明年春节前为山区5个乡镇和平原2个乡镇的4.7万户百姓免费配发分类垃圾桶。这种分类垃圾桶由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桶组成,村民在家中就能实现垃圾的源头分类。
个人分类: 京郊农业发展|4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叫垃圾文章?
firefive 2009-11-15 20:38
垃圾文章这样的词都已经是热门词汇了,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垃圾文章? 按杂志国界分,国内的就是垃圾文章? 按杂志的影响因子分,低的就是垃圾文章? 按被引用的次数分,被引用低的就是垃圾文章? 多想一小会,其实大家都在发表垃圾文章,何必分国内国外?世界上有多少垃圾文章?中国人只贡献了这些垃圾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何必动辄这么损自己? 有人把Scicene和Nature上的文章整理一下,想看看有几篇文章对人类的发展起了重要贡献,结果还真找不出来几篇来。 很多工作很不起眼但还是需要有人去做,有些工作本来就很难发在所谓的好杂志上。比如说条件优化的工作,很多人不愿做。为什么呢?累个半死,可能只够发在一个一般般的国内杂志上。还有一些工作连个文章都发不了,难道就认为这工作不重要么?难道就说人家的文章就是垃圾文章? 但有一类是可以明确认为是垃圾文章的,那就是有违学术道德而发表的文章。 路过的看官们认为垃圾文章是什么样的一类文章?
个人分类: 学术相关|33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及时清除程序中的垃圾
zuozw 2009-10-13 22:57
不时给同学修改Matlab程序,大部分那些程序都是没有算法和逻辑错误的,但常出现运行速度慢甚至出现死机情况,运行时也不提示出错。其实很多时候是 因为没有及时清除程序中没用的数据(大量的)---垃圾 。 例如,当用 f open 打开文件并用 fscanf 读取数据,打开一两个文件时没有什么异常但当打开上百个甚至上千万个时会出现Matlab长时间没响应甚至死机。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打开文件后没有及时用 fclose 关闭文件。结果运行程序时大量的文件打开了占用宝贵的内存资源。同样用 importdata 或 load 导入数据,提取出需要的数据后要及时清除导入的原始数据以释放内存供后面程序运算。 还有为了防止和上次运行数据交叉或误用,要及时用 clc;clear all;close all; 清除之前的工作区间变量和已画出的图形。正如很多软件调试时要reset一下。 记得参加今年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时,每个文件导入的原始数据有40多万行(3列),当进行特征提取时有88个这个文件。如果全部导入数据而不及时清除会占用多大的内存啊?即使在服务器上运行也会很慢的。这或许就是当时很多人喊着Matlab运行时都崩溃甚至死机的主要原因,而我的程序运行二三十几分钟就出了运行结果(3G内存)。 这一情况适合任何其他编程语言。 编程没有捷径,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多学习理论多思考多实践 其实 现实生活就是一个程序 ,很多人没什么能耐却占着好位置(正如没用的数据占用着内存)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282 次阅读|3 个评论
你是垃圾下属吗?
famingkuang 2009-7-25 22:26
进平兄说《 导师总是对的 》,发发没读过博,所以不知道导师怎么样子,但却当过领导的下属。 当年的发发自视甚高,总是看不惯领导的作风,喜欢自作主张,不太尿领导,领导也就不怎么喜欢发发了。 现在想起来,那时的发发岂不是领导的垃圾下属了?可惜当时自己并没有这样的觉悟,否则到现在也可以混得个一官半职的了,何至于要在海水里面沉浮? 领导永远是对的,为了你的前途,请相信这是绝对的真理。可惜年青人不相信这一套。 于是发发就在进平兄的博文《导师总是对的》发了这样的评论: 发发: 当你发现导师是对的时候,已经没有导师可导了。当你发现领导是对的时候,你也发现自己已经变成领导的垃圾了。 博主回复:第一句话无疑是对的, 第二句话没理解你说什么 。 还有周可真老师的大白话博文《 青年人:识时务者为俊杰! 》,可惜看得懂的人不一定多。象发发一样老了才读懂,有什么用? 发发由衷的佩服那些能及时的识时务者。这可是心底话。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33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类生活给环境造成的麻烦
fanxiaoyingz 2009-7-17 12:23
人类生活给环境造成的麻烦 简而言之,人类在封建社会以前给环境造成的麻烦主要表现在生态系统方面,第一点是大面积垦荒使得土壤肥力下降,从而使得生产力下降;第二是开垦采伐砍柴使得植被严重破坏;第三是植被破坏使得水土流失很严重,沙漠化很严重。除此而外,其它方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很有限,河水依然是清澈的,垃圾都是返回生态系统的,屎尿都是做了土肥的,人都是土葬或者天葬或者海葬的。 然而到了现代社会,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达到了令人类自己都无法忍受的程度。 从生活方面出发造成的环境危害就很多。 第一,生活垃圾比过去多,而且种类发生了变化。过去的生活垃圾无非就是灶灰和炕灰,洗衣水、洗锅水、洗澡水等,还有人畜屎尿,做饭用完的脏腐下料,基本就这四类。过去没有化学用品,肥皂基本都来自天然,所以这些脏水都可以用来浇地,其它的全部可以用来上地。正是这种循环式垃圾处理方式,使得几千年来,环境一直是好的。现在不仅有这些东西,而且有不可降解的大量的塑料(主要是包装用的),有色金属制品(如费电池、费电子元件,费钢铜),有些还有毒,例如含铅汞物质,过多的化学物质,例如洗衣粉、洗涤液、洗发水、香皂、除垢剂、防腐剂、添加剂等等。另外由于城市化,生活物品极度丰富,所以现在的垃圾中实际上很有用的东西也是大量存在的,例如酒瓶、塑料桶、旧家具、旧电器等等。所以现在的垃圾已经完全不适合作为肥料使用在农田中,只能另类、另地堆放。 生活垃圾的另地堆放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垃圾越来越多,需要的地方越来越大,处理就很困难。可以说,目前各大城市的周边环境中不是垃圾堆得地方很少。本来垃圾可能不难处理,只要在源头上治理好就问题不大,但是把这些各种东西堆放在一起组成垃圾就造成很大困难。主要原因其实比较简单,第一就是生活垃圾由于容易腐烂所以造成整个垃圾有腐臭味,人就近前不了,处理也就很费力,第二是把各种东西混杂在一起,要再次分类也很吃力。所以垃圾处理必须从家庭、从源头做起。 生活中现在还生产一种另类垃圾,就是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不仅在城市有,而且在乡村有。这些垃圾几千年都不会腐坏变化,类似秦砖汉瓦,所以建筑垃圾只能堆放,堆放的地方寸草不长,十分麻烦。 第二,生活废水使得江河环境日益恶劣。现在的生活废水中有许多化学药品,现代的洗涤用品千奇百怪,要么有毒,要么有激素、要么防腐、要么有有害化学物质,什么二恶英啊, 三聚氰胺啊,丙烯酰胺 啊、 黄曲霉毒 啊、 苏丹红 啊等等。还有可溶性金属元素,这个在生活废水中少。所以排到江河里的生活废水也不能作为灌溉用水了。但是毕竟有毒物质少,而有机物大量存在,所以现在的江河也发臭。活的生物基本不能生活,人不能近前。 第三,人的粪便不再用来做肥料。现在农村中,人的粪便依然是作为肥料使用的。但是城市里就大不一样,在城市中修建了一个叫化粪池的东西,城市的人的大量的粪便都首先收集到化粪池里,然后在池子里,粪便化为 CO 2 、 NH 3 、 H 2 S 、 CH 4 、 NO 2 等气体,挥发到了天空中。这样一来 粪便中的能量被全部浪费掉了,氮素等肥料被浪费掉了, CO 2 、 CH 4 、等温室气体被排放到了空气中,增加了环境的变率。然后剩余的渣滓被许多地方的城建部门排放到了江河中,污染了江河,使得江河和近海都出现富养化,使得水生动物无法生活,大量死亡,成为死水。如果这些渣滓不要排到江河中,而是放到农田中,那么就是很好的肥料,人民群众就可以少买许多肥料,庄稼还可以大量增产。 这就是生态分异,我自己给这些违反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的做法起名叫生态分异。把原本应该施放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植物群落)的物质施放到了消费者(动物界)去,从而使得植物所须的东西得不到,而动物不需要的大量供给,引起动物和植物都生长不好,甚至大量死亡。这种人类违反生态系统规律的作为,我就叫它生态分异,它实质上是空间分离的结果。 当然,由于目前人的屎尿和洗涤脏水还无法彻底分开,使得这些渣滓中可能还含有有害物质,所以农民也可能心中还有顾虑,也不想使用这些渣滓。但是只要不再使用不可降解的化学品,不再使用含毒的、含金属的洗涤用品,只要经过化粪池的化学处理,这个问题也好解决。 第四点,也是最麻烦的一点,最敏感的一点,涉及到伦理的一点,就是那么多人在老死以后的尸体处理问题。目前改革的趋向是尸体火化,不可否认,这样处理使得尸体不占地,不腐臭,但是这样一来必然花费大量的燃料去焚烧,尸体本身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燃油也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实际上是双层污染。从长远看、从全球看这种做法对生态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对全球环境没有什么好处,仅仅是占用耕地少了。相反过去的土葬却很有优点,它把尸体封在地下,腐败不在地上,分解出来的化学物品必需经过渗透才到地表面,在渗透过程中化学物质和水分结合成可溶物,被植物吸收利用,完成了物质循环利用。而尸体放出的热量对庄稼也有好处。所以,从生态系统角度看,过去的土葬反而是附和自然法则的好方法,现在采用的方法反而是不好的。 人类的特点是:一个数量及其庞大,第二个是居住十分分散。这两个特点使得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特点是污染的面积很大,污染的河流很多;产生的废料、垃圾很多。而且需要处理的尸体数量庞大。据中国年鉴所说,中国目前一年死亡人数就多达 800 多万人。这个数字对环境的影响绝对是不能忽略的。 本文只说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但是也就说了四点直接影响,没有说间接影响,间接影响很多,很杂,很繁复。 那么,对于人类生活给环境造成的破坏能不能从根本上治理?我看可以,而且比处理工厂废弃物料和工厂三废容易一些。 第一就是从原理上认识,人类给环境造成的麻烦一个主要原因是:生态分异。所以只要改变生态分异现象就可以有效治理。具体就是采取国家补贴的办法,有国家出钱把这些处理过的人粪尿的渣子运到地里面。 第二个办法就是可以考虑在城市建立大型沼气池,并且进行沼气的使用。这个工作其实不难,有些人已经提出来了。大型沼气池的设计、维护和使用完全可以和农村目前推广的家用小型沼气池相区别,这样就能变废为宝。 第三个就是经过沼气池处理后的生活废水经过浓缩池浓缩,把浓缩后的废水可以排入江河。浓缩技术其实也不是太复杂,可以首先经过沙子过滤池来进行,这样简单而高效。无非是需要经常清理。 第四是动植物垃圾就地处理,就近处理。必须建立这样一个制度和保障体系,让动植物垃圾就地掩埋。这里有个原因,就是动植物垃圾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腐化可以完全消失,最后不见了。当然,对于比较多的、大的动植物垃圾可以直接加到城市沼气池里面。这样,一块土壤可以反复利用,来处理有机垃圾,固体垃圾就好分拣,好处理了。对于装了有机物的塑料,可以采取先用土埋上一个月,等干燥了、腐化以后,然后取出来处理的办法,就是两步处理法。所以,每一个居民点都可以固定一个大约几百平方米的菜地,专门处理动植物垃圾,而不需要把动植物垃圾运到垃圾场。这样会给垃圾的人工或者机械分拣造成很大的便利。 第五,要搞群众运动。群众运动不搞,垃圾是处理不好的。要发动群众自觉遵守垃圾分类的规定,要发动群众和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现象做斗争,要组织老年群众组成垃圾处理队,垃圾处理监督队来做这件事情。要从舆论上造成分拣光荣的社会风气,造成人们很在乎环境的气氛。 第六,关于尸体处理。这个问题我曾经和几个搞林业的同行共同探讨过。我们一致认为过去的土葬好,但是土葬的地方要有选择,不能占用平原,不能占用耕地。我们一致同意以下观点:第一,利用林业用地土葬,可以用有林地,也可以用未成林造林地,也可以用荒山。第二,把土葬和造林结合起来。林业上造林一缺乏资金,二缺乏劳力,三缺乏保护,但是土葬可以克服以上三个缺陷,提供劳力、资金和有效地管护,而且死人的家属往往管护的非常周道,而林业部门仅仅是提供一块地方,连造林政策都不用,人们就会自觉地栽植松柏。现在有些地方的林业部门还因此在发财,比如陕西榆林,由于榆林是沙区,流沙地多,所以林子内沙子不流动,就成为很吃香的地方了,樟子松林下都被开辟出来做墓地,而且价钱不菲。按照我们的设想,没有山的村落和城市只能采取异地安葬,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就是异地安葬,运输距离也不长。在平原地区当然可以另安排。在近海地区,我看海葬也是好的。 人类把自身的问题处理好了,人类和自然地和谐才能实现,人类才可能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才可能永续利用。而如果人类用道德的羁勒去束缚人类的行为,用人类的传统去阻止有利于环境的进步,那么,我们的环境问题还是很难处理的。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3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被教授联名举报论文抄袭(转载)
JYH64J98Y99H 2009-6-18 22:07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8日07:40 中国青年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称举报者别有用心要其下台 本报记者 刘芳   今年6月初,本报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举报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的博士论文抄袭事件,同时还举报因为抄袭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引发的学位作弊问题。举报者是该校两名女教师赖文和吴丽丽,赖文是该校基础医学院医古文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已退休),吴丽丽是该院中医学专业副教授、中西医结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举报材料包括两本论文复印件和一份长达几万字的投诉材料。材料中称,从开始举报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非但举报没有进展,还在校内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她们一定要讨个说法。   一个大学校长涉嫌抄袭作弊?为了还原事实真相,记者前往广州调查。    博导抄袭学生的博士论文?   徐志伟,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专著10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并取得多项教学科研成果。   记者从该校网站查阅到的资料显示,1997年徐志伟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转评为教授,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之间,在职攻读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事情就发生在这段时间。据赖文讲述,徐志伟作为学校正校长,其博士学位论文竟然在没有标明引用的情况下,将早一年毕业的敖海清博士的学位论文原文大段大段、甚至一连数页地粘贴过来,直接把这些论述、分析和数据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雷同文字数高达40%以上。   举报者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提供的两篇论文显示,两篇论文的格式因年代变化稍有不同,一个是2004年版,写作者敖海清,论文指导老师徐志伟;另一个是2005年版,除了在封面有写作者徐志伟及其论文指导老师的名字外,内页第一页还有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的作者手写签名及指导老师签名。据了解,学校2005年后进行了论文改革,加大了使用授权声明,所以格式有所不同。   虽然格式稍有不同,但论文题目却基本相同。一篇是署名敖海清的《逍遥散抗心理应激损伤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的初步研究》(以下简称敖文),另一篇是署名徐志伟的《逍遥散抗心理应激损伤学习记忆的有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以下简称徐文)。   敖海清,2004年6月取得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其论文封面标示显示,指导教师为徐志伟。   而徐志伟的论文写于2005年4月,指导教师是我国中医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为推动中医学普及作出过巨大贡献。当记者联系到他家人要求采访时,被告知老人已经退休多年,今年已经93岁。   记者将两篇论文进行了比对,确实发现论文大段抄袭和雷同,即使有个别不是完全相同,经过阅读,意思也趋于一致。记者又请几位同事和其他人进行了阅读比对,看完后第一句话就是:这就是抄袭!   赖文、吴丽丽认定徐文是抄袭自敖文:徐文全文约51000字,与敖文粘贴式雷同字数约22300字,全文雷同字数比例近44%。多处文字、标点、英文单词拼写甚至排版错误都完全相同,雷同文段显然是从敖文的电子版上复制粘贴下来的。赖文说,雷同文段抄自敖文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理论研究章、实验研究章和研究展望,各章雷同字数的比例由14%-74%不等,且多数在50%以上。   徐文中文摘要共约6100字,约2650字与敖文雷同,约占43%;徐文英文摘要近半数与敖文英文摘要一样。奇怪的是,徐文中的英文摘要有五处与自己的中文摘要对不上,反而与敖文的中文摘要完全吻合。   徐文的引言部分,约850字与敖文完全相同,约占70%。   正文第一部分出现整段或一连数页相同的情况,这个部分共约22600字,约13300字与敖文完全相同,约占59%。参考文献共约10300字,约5360字与敖文完全相同。   正文第二部分的文字论述共约16000字,约有2300字的论述与敖文完全相同,其中大段抄袭的有两处,约1300多字。正文第四部分研究展望约1500字,有近1100字的论述完全一样,约占74%。   让人惊讶的是,连一些实验数据都是一致的。徐文中5组50只大鼠造模后的体重数据竟然与敖文中的5组50只大鼠的造模后体重数据完全相同,甚至精确到了小数点后2位数(单位:克)。而两批大鼠在造模前的体重并不相同。   另外,雷同的文段还出现文字、标点甚至排版错则同错的现象。比如大椎穴误写成大推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漏写蛎字等。   赖文说,早几年她担任学校基础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会委员时,学院答辩秘书每年都会把当年的答辩论文送交每个委员一人一本,徐、敖两本博士论文就是从她留存的论文堆里找出来的。   当她将两篇论文复印件寄给上海复旦大学知名教授葛剑雄后,葛剑雄两周后即给她回电,说抄袭太严重了,整段整段的抄袭,这样的抄袭连中学生都看得出。从时间上看,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很容易就能鉴定出是抄袭!   国家图书馆是国家规定的博士论文缴送本接收馆,根据国家学位条例有关规定,已经通过的博士论文应当交存国图,因此国图是国内博士论文的最大藏家。记者从该馆了解到,国图确实收藏有徐志伟和敖海清的论文,而且论文题目和记者所述一致。但敖海清的论文被申请了保密,不能借阅。   查找论文的另一个途径是到学校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找该学科的研究生论文存本。6月16日下午,记者再次前往学校,几经周折,终于在该校位于广州大学城的教研室档案柜中找到了一本敖海清的论文原件,此论文与举报者手中的论文一致。   记者咨询了广东海际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武,他告诉记者,界定抄袭行为需要厘清以下几个问题:1、看作品出版时间的前与后;2、看作品特征对比(如:人物、主要内容、主题结构等)是否相同或雷同;3、看是否属于适当引用。我国《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5条明确规定:每个作品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    两名女教师先后走上举报路   赖文,今年58岁,197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任教,1983年考上该校医古文专业第一批研究生,毕业继续留校任教。可以说,赖文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作学习了一辈子。   提起这个她呆了36年的学校,赖文的声音有些哽咽。除此之外,她说话语速很快,分析问题逻辑严密,甚至有些不苟言笑。2007年10月开始,她先后向学校、省里和教育厅举报,并向政协委员、著名学者葛剑雄寄去投诉材料。   赖文告诉记者,她之所以走上举报之路,一来是基于一个学者和知识分子的学术良心,二来是因为看不惯近年来学校出现的诸如硕博导遴选不公等为代表的不正之风。不应该没有人出来说话,反正我离退休不远了,那就由我来说吧。   我还记得当时在和学校另一位教授闲谈硕博导遴选一事时,该教授说,你把徐志伟的博士论文与其早一年毕业的某学生的博士论文对比看看。我阅后发现,两文存在高达40%的复制粘贴式抄袭,震惊不已,赖文回忆说。这段回忆,记者在6月12日的采访中,从那位教授处得到了证实。   赖文开始着手了解具体情况,她找了几位相关学科的教师,吴丽丽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吴丽丽2004年就评上了副教授,当时她才30岁上下。之后没几年,她又评上了硕士生导师。徐志伟是我们这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从开始对赖文的不合作态度,到后来成为举报者之一,吴丽丽走过了一个矛盾的心理历程。   据吴丽丽说,其本人就是论文的写作者,或者说就是抄袭者。正因为参与了事件本身,她有着无法言说的无奈。我选择了一份他刚刚毕业一年的学生的论文,进行了粘贴式抄袭,希望他能看出来不予采用,但还是顺利过关了。   在赖文找她了解情况之前,她看到赖老师年纪那么大,很辛苦地每天为了硕博导遴选的事跑来跑去,心里不是个滋味。有一天下课后看见赖老师坐在马路台阶上等公交车,看上去非常疲惫,我觉得我无法再沉默下去了。   2007年10月初,赖文向学校党委和徐志伟本人发函质疑其博士论文的诚信,并口头告诉党委书记该论文的抄袭程度,党委书记表示会向广东省教育纪工委反映。   同年10月25日,吴丽丽正式向学校党委、纪委实名举报自己不得已代徐志伟写博士学位论文一事,学校党委随即将此事转呈广东省教育纪工委。   之所以独立实名举报,吴丽丽说:其一,赖教授当时已经查出肿瘤,住院进行手术了,举报工作做不了了;其二,我对硕博导遴选事件也很有看法;其三,本来代写论文我就极不情愿,一直以来耿耿于怀,而且我也有我的私心与其被赖教授拉出来作为证人,还不如直接作为举报人。   赖文告诉记者,以前她与吴丽丽并不相熟,但这一年多举报的接触,她感到吴丽丽是一个很直率、没有城府的人,有知识分子的良知。这也是为什么吴丽丽本人在被评为硕导后还要站出来举报的原因。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像她们希望的那样,赖文这样描述她曲折的举报经历:2007年11月,广东省教育纪工委开始调查徐志伟博士学位论文造假一事,至2008年8月中旬,仍无任何结论和处理意见。在此过程中,举报人曾先后两次去省教育纪工委,要求尽快处理此事,但都诉求无果。2008年8月,省教育纪工委在受理10个月之后,将此事移交广东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2008年8月31日,我又应省纪委调查组的要求,提交了《对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的博士学位论文与的博士学位论文雷同情况的说明》,文中详细列出两文雷同字数和雷同之处。省纪委调查组认真调查了两个月,10月中旬,负责该案的调查人员岗位调动。我们要求新的调查人员尽快与我们取得联系,但到11月中旬,仍无任何接手人员与我们联系。   如果事情还无法得到解决,我就向媒体求助,说话干脆的赖文说到做到。但她们没想到,举报之后的11月9日,基础医学院职称评审中,吴丽丽以院内综合实力第一申请正教授职称,却遭到淘汰。   2008年11月18日凌晨,无奈之下,赖文和吴丽丽开始联合在网上实名举报,并将举报材料放到了个人博客上,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吴丽丽在学校教职工内部信箱上群发了一条简单信息,告知自己开博和博客地址。   当天上午不到九点钟,赖文、吴丽丽及其丈夫、科研合作者和收到吴丽丽信息之后简单回复的几位教职工的校内工作信箱就被封闭。经多次向党委投诉,直至今年1月,其他人被封的信箱才陆续开封,但吴丽丽的信箱至今仍然被封,严重影响正常工作。赖文的信箱则直到2009年1月退休时也没开通。    校长:这是别有用心、欺骗群众   6月12日,记者在广州大学城找到了正在办公的校长徐志伟本人。在长达1小时的采访中,徐志伟反复向记者表示,自己被诬告了。   从去年开始,网上就爆出了一条新闻,竟然说我骗取博士学位,已经引起了我们学校很多老师的愤怒,这是别有用心、欺骗群众!我已经聘请了律师准备起诉。你们要了解情况,一定要找上级部门才能清楚!   记者问,举报者手中拿着的论文是不是真的?校长回答:论文是真的,但他们(指举报者)真的是断章取义,这是我负责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我的学生也在做。在同一个课题下,文献综述这块肯定会有相同之处,她们(指举报者)却忽略了核心部分的实验和创新思想,做实验就有实验数据,我的原创思想也可以用数据来说明我的观点。   他说,雷同的部分不能叫雷同,而是文献资料的部分相同。作为一个团队,长期从事一个方向的研究工作,一些长期积累的数据会相同,不能看论文只看前面,论文的核心部分为何不看?一篇论文的核心价值重点在指标、实验部分。我们的课题有不同的部分,我的那部分是在生理方面,其他的是在药理方面。   至于正文部分出现的小白鼠造模实验数据为何也能出现惊人雷同?他回答,这些都是有人别有用心,目的是把我搞下台,因为你们不是调查组和上级部门,我现在能告诉你的只能是一点点,现在正是纪检等调查部门做结论的时候,所以我不能告诉你。   记者问,吴丽丽作为捉刀者,为什么站出来举报?校长回答说:这一点我们学校没有人相信。她在网上这样说了以后,我一直没有理会。她竟然说是我用行政命令让她来写论文,一个老师怎么会这样做?我简直莫名其妙,我自己都有博士生在做试验!   为什么此事在网上沸沸扬扬了这么久,作为校长,一直没有站出来辟谣?记者问。徐志伟回答:因为我的校长身份,不能影响学校形象。另外,这些事情既然是撒谎,就让它们不攻自破吧!   记者又问,两位老师的邮箱为何被封?徐志伟说,学校有规定,不能在网上传播谣言,如违反就要封邮箱。   徐志伟一再强调自己是被诬告了,论文有5万字,文献有1万字,同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有雷同而已,不能转换概念。   徐志伟最后告诉记者,此事省教育纪检部门正在调查,媒体不应该报道。现在你要说对我进行了采访,我不认。 2009年学术造假事件: 2009年6月: 辽宁大学副校长发表文章被指抄袭 2009年5月: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抄袭事件 2009年4月: 上海大学博导因论文抄袭被撤行政职务 院士指认弟子学术造假行为 2009年3月: 浙大副教授贺海波论文造假 云南中医学院院长被指论文抄袭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垃圾论文的贡献者为何愤慨于垃圾论文?
可真 2009-6-5 10:15
本博所转发《 论文已死,学术将亡(摘转) 》一文中有 guoke 如此评论道: 你是否属于潜心研究的学者? 我相信中国仍有不少潜心研究的学者,如此否定的态度十分不妥! 你好像是研究哲学的,你不妨剖析一下自己,自己是否属于垃圾论文的贡献者?如果不是,你何出此言呢?如果是,你有什么资格批评他人呢? 在我看来改革开发三十年,中国大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对于文革期间,其进步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尽管其间不乏你所说的糟粕,但正面的东西远远多于负面的东西,何故你总是如此用负面的眼光看社会呢? 本博主回复: 如果您是一位真知中国学术界行情的学者,也许就不会这么说了。我自己当然也是属于垃圾论文的贡献者之一,但我还是有资格口出此言!道理非常明显:现行学术体制及学术评价体系及现实生活迫使自己不能不贡献垃圾论文,否则我如何养家糊口,如何能在大学里呆得下去?但是,在贡献垃圾论文的时候又于心不忍,因为多少还有一点学术良心,就凭尚存的这一点学术良心,我就有资格口出此言!您是否认为我连这仅存的一点学术良心也不应该有呢? 不是我总是如此用负面的眼光看社会,而是这个发展着的社会确有太多负面的东西,面对社会现实生活,如实说出我所感受到的生活真相,有什么不妥吗?您是否认为我必须象文革时的报纸那样说革命形势无限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而且越来越好,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好才行呢? 事实上,当我们如此揭露社会生活的阴暗面(负面)的时候,就已经肯定了社会生活的光明面(正面)--这是用不着说的生活前提。 学术博客主要就是探讨现实的学术问题的,而当今中国最大的学术问题就是这方面的问题___学风问题、学术体制等问题。这类问题当然是负面的,指出这类问题完全是应该的,这正是为了使社会变得更加进步、更加光明!如果不是为了社会变得更加进步、更加光明,我们何须指出问题并努力去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个人分类: 学者.学术|1477 次阅读|17 个评论
武功秘籍之垃圾处理
ELOA 2009-5-28 13:30
waterOrO 发表于 2009-05-18 11:37 按:去年Wall-E上映的时候,有编辑约了这篇稿子。随着广电总急的一个cut,稿子也无疾而终了。今天贴到这里,以飨观众。 2700年,由于人类无度的破坏环境,地球此时已经成为漂浮在太空中的一个大垃圾球,人类不得已移居到太空船上,并且聘请Buynlarge公司清除地球上的垃圾,等待着有一天垃圾清理完重新回到地球上。于是Buynlarge公司向地球运送了大量机器人来捡垃圾,但是这种机器人并不适合地球的环境,渐渐的都坏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机器人还在日复一日的按照预定程序捡垃圾。显然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这么过了几百年 如果在网上搜索电影《Wall E》,上文就是最标准的剧透(小编:被雷到了,明明是在骗稿费!)。电影中,小瓦力Wall E (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 Class-Earth, 升降型废弃物安置载重机器人的缩写。貌似我是国内第一个翻译这个词的,真拗口。)的任务似乎就是把垃圾收捡分类和填埋,或者连埋也算不上,就是堆起来而已。如果六百九十二年以后垃圾处理还停留在这样的水平的话,说明编剧对垃圾处理的未来也太过于悲观了。我连日来经过反复复返地琢摸,终于归纳出一套垃圾处理真功秘籍。 在万恶的旧社会以及之前,基本上没有垃圾处理这个概念。据说,当年张作霖遇难的时候,是掉到了城墙根下那堆积发酵的热腾腾的垃圾堆上才侥幸活命,后来才能干出轰轰烈烈的一番大事业的。说明那个时候只要大家视而不见鼻闻不臭即使垃圾如山也万事大吉,根本不用任何处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嘛,可谓天人合一。幸好当时没有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不然现在大家都要被白色垃圾拥抱了。根据《八卦日报》消息,国外以前的做法是把垃圾填埋场承包给黑手党,便于黑手党流水线作业。本来嘛,黑手党就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适合体力劳动,赃物啊,尸体啊,藏到垃圾堆里就化腐朽为神奇了。什么科技分解什么技术含量都闻所未闻。 当然,老天爷和黑手党也有犯囧的时候。后工业时代,人与垃圾争土地,寸土变成了寸金。生活垃圾堆积场从城里迁到了城外,城里又迅速不断地再生产、制造,向周边输出、扩展、壮大,人类正用垃圾给地面画圈圈。每个圈圈中间又迅速地拔地而起竖起座座豪华的垃圾建筑。只要稍稍的距地球远一点看过去,一定会以为看到的是座座坟园子。我始终担心终有一天坟园子被拥挤不堪到无法存在的地步。垃圾就这样虎视眈眈地不断地张着鳄鱼巨口吞食土地。垃圾的成分也从开始的烂苹果残剩饭等可降解的有机肥料增添成永远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和电路板!无法降解的工业报废品终于把人们逼上垃圾坟山,宋江如何也想不到水泊梁山的后代起义的使命竟然是垃圾革命!身为起义军的第N代遗后,本人历经多年的苦思终于研究出一套武功秘籍,并于今天横空出世! 九阳真经垃圾焚烧法 1. 不是我爱用古人说事儿,中国人大都会染上这种嗜好,所以不妨也容忍我这样道来。大概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那么厉害的曹操都架不住火攻,垃圾比曹操还英雄么?果然,大火烧尽,垃圾都化作了烟尘,再也不用担心它来吞食天地了。可是不久人们发现如果大规模焚烧垃圾,造成空气污浊,尤其是焚烧带来的有毒气体不仅气味难闻,所含的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更是短期致病长期致癌双管齐下的豺狼猛虎。例如臭名昭著的二恶英就赫然在列。因此,好琢磨的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垃圾焚烧前先分类处理,去除掉可能带来毒性的化学制品。这也同时适应了垃圾发展结构越来越复杂、可燃性不稳定的趋势。但是有一个问题:这样做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也有人提出用机器分类,但是像Wall E这种高智能的分类机器人,也只能到2700年才会比较成熟吧。一向没有资源,喜欢未雨绸缪的日本人想出来一个办法来,就是把垃圾的分类工作转嫁到制造垃圾的每个人身上。一个礼拜中,每天能扔的垃圾品种都有所规定的,比如周一只可以抛弃玻璃制品,周二处理纸制品等等。如果眼花扔错了垃圾,只能自找苦吃,等着垃圾场的罚单了。(请参考土摩托详细的blog日志所讲述的日本昂贵的扔垃圾的故事。)不过,这个制度对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制建设要求极高。在发展中国家,甚至很多发达国家在短期内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大多数人都意识提高,认同垃圾分类了,人们也常常会为手上的垃圾到底姓张还是姓李而犹豫不定,而且这也与精英们策划科技让人生活更懒惰的精神相矛盾。既然垃圾事先分类太繁琐又 麻烦,懒人就又想出了个懒办法。干脆大锅饭一锅煮,先统统都烧了再说,然后把灰烬再分门别类。或许你会问,灰烬又怎么分类呢?理论上来讲,人们关注的重金属和有毒的化学物质可以根据熔点和沸点的不同分离出来。前者被回收而后者将被高温分解和处理。只可惜目前该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重金属的高回收率,有毒物质的剔除,以及高能耗和焚化炉寿命等等棘手问题一时还很难攻克。但是近几年人类这种毁灭一切的大无畏精神也开始在人们的头脑中自省和反省起来。节约和循环使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渐深入人心,于是在政治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联合努力和倡导下垃圾生物燃料回收技术有了巨大进步。垃圾的有机部分首先通过分类和处理被转化为生物燃料,例如甲烷和乙醇。不可利用部分再经过焚烧处理。相信随着地球燃料价格的一路飙升,这种技术会尽早产业化的。另一方面,全球变暖的现象目前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由于生物燃料转变技术比传统垃圾焚烧少释放二氧化碳(一部分碳被固定在了生物燃料中),暗中契合了二氧化碳减排的概念,相信那些负担减排任务的温室气体排放大户们很有可能慷慨解囊,用更多的资金来推动该技术,进一步降低该技术的成本。该技术进一步的再提升和变种,就是waterOrO喜欢的超级能量制造技术!垃圾焚化炉也能暴走一回,变身为一个输出能量的发电机。 垃圾焚化炉示意图 简单来说,它把垃圾当作一种燃料,在高温高压下,垃圾燃烧部分被转化成燃气,输入到取代蒸汽机的涡轮燃气机中,然后在燃气机内点火燃烧带动涡轮发电。如果说传统的垃圾焚化发电技术是用早期的老爷车上的蒸汽机来发电的话,这种超级发电机就是用现代的喷气式战斗机的涡轮发动机来发电,其发电功率是之前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这样的机组不仅可以提供焚烧炉本身的能量需要,还能输入到国家电网,出售多余电量。最后,一种高燃烧效率,环保清洁,工作稳定而且维护成本低的新一代焚化炉也正在研制中。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焚化技术作为垃圾处理的主流方法定能做到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垃圾填埋技术 作为传统的垃圾处理技术,垃圾填埋工业正如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一样规模浩大,气势恢宏,不可一世。和早期的垃圾填埋技术相比,当今的填埋技术也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现在的填埋坑将会被厚厚的固体胶包裹起来,防止垃圾污染地下水源,另一方面,能加快垃圾的发酵分解,提高填埋处理的技术和效率。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技术又发展为堆肥技术。可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既解决了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再资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养分含量低,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坏,所以,堆肥的规模不易太大。 翻江倒海垃圾投海技术 就像郭芙蓉的成名绝技一样,垃圾投海技术也气势磅礴。经过分类和处理过的垃圾、废渣被固化以后可以被用于建造人工岛屿,或投入到远离陆地的深海中玩一把泰坦尼克号。日本的梦岛就是由这样的垃圾填海填出来的。然而,有些国家为了节省成本,把未经处理的垃圾直接投入海中,造成了大规模的污染,国际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就应该下一道手谕,让这种政府大楼就地贬为粪池。 化功大法塑料炼油技术 想起来小时候,waterOrO大概是拜火教的,对火特别崇拜。喜欢用火柴点鞭炮,烧白杨树的棉絮,火烧蚂蚁窝,最后就开始烧方便面的袋子。那种塑料袋子点着以后,味道特别呛,还不断往下滴一种黑黑的油。从那个时候起,大家就嚷着说塑料来自石油了(现在看很没有逻辑性)。童年的纵火癖变成了如今投身科学的早期探奇。敝人一直关注最新的塑料分解技术的数据和报告,发现通过高温分解和燃烧,各种不可降解的塑料可以被规模化的处理,把塑料打回原形石油。但是塑料垃圾的成分远比我们想象的还复杂,因此这种技术还面临技术稳定性和残留物稳定性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点塑成油法才能真正地被应用到实际中。另外,研究人员还对这种塑料油 的市场前景非常担忧。由于技术稳定性很难得到保证,这种回收油在初期很可能缺乏市场竞争力。但是随着成品油的日益井喷走高,终究这种塑料油技术要成熟起来。否则很难对起我们的0.025毫米。 吸星大法垃圾吸入技术 眼见垃圾倾倒费用和猪肉价格比赛着攀升,就在waterOrO居住的小区里,人们每天都不得不把生活垃圾攒起来,包裹得像个定时炸弹,然后在出门的时候带到小区的垃圾集中收集场定点爆破。假如再要求用户们将垃圾逐一分类的话,那么倒垃圾将会成为一项繁锁的家务劳动,又和科技放纵人类的懒惰 这一宗旨相违背。哪里有不方便,哪里就是发明的温床。于是乎,又有人开始研发垃圾吸入系统。吸入的终端将可遍布整个需要吸入的地区。它非常适合用在宾馆,医院和老人院这些卫生条件要求苛刻的地方。但是这个工程的一次性投入巨大,维护成本巨高,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比中国足球都要多,所以现在仅是一个概念设计。
个人分类: 环境|1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垃圾=?资源
zhhou 2009-3-24 15:32
我家有一对电源线。弃之,不忍。留之,无处。 我家有一废电器。弃之,无处。留之,无处。 记得幼时,街头绝无玻璃(瓶)、塑料(袋)、铁筋头。 为何?有国家收购也。 时至今日,我国富有乎?很富有乎?非常富有乎?及其富有乎? 为何国家不再收购它们了呢? 当前十分瞩目的话题:白色污染! 如果国家仍旧回收它们的话,它们水污染吗?是废品吗? 我赞同刘欢兄的话:废品是放错地方的宝贝。 国家是否能够重新建立废旧物资再利用网络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他总是不懂?
ljxm 2009-3-20 17:25
惊 悉六里屯垃圾发电厂列为重点工程,公民反对强烈!!!呜呼简单的道理,她们为什么不懂?上风的小小 二恶英会随风“飘飘洒洒”到北京的市区。。。。 看看周边的情况: 环境保护部: 未经公告 六里屯垃圾焚烧厂项目不得开工 ​ “未经核准,北京市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不得开工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祝兴祥在3月11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专题采访中,对北京市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明确表态。 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的建设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祝兴祥就环境保护部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作出三点说明。 第一,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应该进一步论证,首先是北京市环保局1995年审批了该项目依托的垃圾填埋厂的环评,并明确提出了填埋厂外界500米左右不应该新建永久性住宅、现有建筑予以搬迁的要求。但这个论证还没有认真落实,所以厂区周围的人口数量和环境功能实际发生了较大变化。 第二,要更大范围地听取公众意见。2005年11月以来,这个项目周围,我们的城市规划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和控制,周边居民显著增多,导致可能受项目潜在环境风险影响的人数明显增加。“我们注意到,公众已经通过群众来信、上访等形式对该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表示了关注。” 第三,未经北京市环保局核准不得开工建设。 祝兴祥表示,垃圾焚烧技术方面的问题,环境保护部也很关注。现在国内建成的垃圾焚烧厂还不是很多,从目前运行的情况看还是不错的。对人们普遍关注的二恶英问题,环保部有专门的监测指标,一直在跟踪监测。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补充说,垃圾发电和垃圾焚烧技术在国外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他认为,焚烧处理可以使垃圾资源化利用,同时可以节约大量土地,这是垃圾处理的方向。 “当然,与此同时也会带来环境问题。”吴晓青说,主要还是垃圾焚烧发电可能产生二恶英。其次,垃圾焚烧厂与城市建设规划有矛盾。再次,垃圾运输过程可能会产生问题。 对垃圾焚烧厂的建设,环境保护部已联合有关部门在2006年环评管理中提出了从标准到建设的具体明确的要求。2008年,环境保护部又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相关垃圾焚烧的管理和技术要求,其中特别强调环境保护部门要从厂址的选择、污染物的控制、卫生防护治理,特别是公众参与等方面严格把关,坚决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科学时报》 (2009-3-16 A2 国内) 全国政协委员李志军: 敏感问题要加强民众参与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志军特意在委员的“社区民意”中加了一条:建议北京市海淀区不要建六里屯垃圾发电厂。 “我头一天提的建议,第二天政协委员会回应,他们表示会把我的建议提交有关部门认真审议。”李志军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李志军告诉记者,2008年12月份,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居民向他反映了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的事情。 “作为一名委员,我有责任反映一下民众的呼声。”李志军说。为此,他提了四条建议,其中之一就是不要在六里屯建垃圾焚烧厂。 仔细看了居民递交上来的材料,李志军先到网上查询了相关资料。“我在网上查到,原国家环保局局长、国家环保总局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曲格平,也认为‘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的选址是非常不适当的’,我认为事态比较严重。” 今年2月初,李志军特意来到拟建六里屯垃圾焚烧厂所在地附近考察,“走近那里,我就闻到了六里屯垃圾填埋厂散发出的臭味。”李志军发现,无论是要建的垃圾焚烧厂,还是垃圾填埋厂,都离附近的小区很近。 “我虽然不是学环保的,对技术方面的事情不是很清楚,但是从我个人的直观来说,在那个位置建垃圾焚烧厂不太合适。”李志军说,六里屯已经形成了很成熟的社区,像百旺茉莉园等小区都已经是有一定规模的社区,而且一些高技术企业如用友软件已经将总部迁至那里。因此,在选址上,那个地方肯定是不合适的。 李志军认为,我国城市垃圾由于没有做好分类工作,垃圾中除了有机垃圾,如剩饭剩菜的生活垃圾,腐烂以后会产生沼气外,垃圾中很大一部分是塑料制品,塑料制品正是二恶英的一个重要来源。既然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问题从技术上还没得到有效控制,建议不将垃圾焚烧厂建在这个人口密集区。 此外,作为北京的上风上水,六里屯也不适宜建垃圾焚烧厂。 除此之外,李志军还提出了第二个建议:应尽快将六里屯垃圾填埋厂填平,建成能供周边居民休闲的绿化带。 李志军告诉记者,六里屯垃圾填埋厂所在地最早是北京的一个取土坑,在周边还没有楼盘时,这个取土坑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海淀政府把这个取土坑改造成了一个垃圾填埋厂,“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一方面现在垃圾填埋厂已经对周围的地下水、土壤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填埋厂散发的刺鼻臭味已经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这个垃圾填埋厂不适宜继续使用下去。 李志军提的第三条建议是,将北京市的垃圾进行统筹安排、处理。 他认为,北京市的垃圾不应按城区进行处理,而应统筹起来,选择几个适合垃圾处理的地方进行集中处理。同时,他建议,垃圾的最终处理,应从源头抓起,抓好分类,使垃圾尽可能资源化。鉴于中国人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应由小区物业承担起垃圾分类的工作。 “最后我特别想说的是,对这种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建设,尤其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应加强民众的参与度,多听听群众的意见。”李志军说。 《科学时报》 (2009-3-16 A2 国内) 垃圾焚烧:是否会烧出新的环境问题 春节刚过,雁子(化名)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北京,和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厂附近的居民一道,去拜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赵章元。 雁子是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附近小区(阳光威尼斯)的一位普通居民。2007年,上海市政府决定扩容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将本已是目前国内正在运行的、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建成世界第二大垃圾焚烧厂,焚烧能力由1500吨/日扩容到3500吨/日,可接纳城市垃圾的范围也将由原先的4个区增加到7个区。 消息一出,周边居民开始不安。“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位于中环和外环之间,周围是一个居民密集区,离得最近的小区与垃圾焚烧厂的直线距离只有500米,仅这个小区居民就达5万人。” “我们很想弄清楚垃圾焚烧到底是不是‘最环保’的处理方式?垃圾是否真能一烧了之?”雁子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心中共有的疑问。 焚烧引发的纷争此起彼伏 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采用填埋、堆肥方式。然而,鉴于填埋、堆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事实,焚烧一度被认为是更环保的处理方式。 1985年,深圳从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成套引进两台日处理能力为150吨的垃圾焚烧炉,建成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厂。此后,北京、厦门、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开始兴建垃圾焚烧厂,其余大城市如武汉、成都等也规划了垃圾焚烧厂。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武汉将加快建成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而北京更是规划在“十一五”期间上马20台垃圾焚烧炉。一时间,垃圾焚烧仿佛即将成为“潮流”。 正在这场“潮流”愈演愈烈之时,垃圾焚烧引发的各种纷争也此起彼伏。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关于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的兴建。 2006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附近一居民从中国建设招标网上查到有关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招标情况,该消息在六里屯一带不胫而走。2006年12月15日的《京华时报》报道,为解决六里屯垃圾填埋厂臭味扰民问题,海淀区政府正在筹建一个密闭式垃圾焚烧厂,并计划在2007年3月中旬动工,投资超过8个亿。 六里屯要建垃圾焚烧厂的消息得到了确认。然而,由此引发的群众争议一直没有间断,致使该垃圾焚烧厂没能按期开工,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一时间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07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关于北京海淀区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行政复议决定。复议决定指出,该项目在进一步扩大范围论证前应予缓建。 北京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停息,上海等地也出现了类似问题。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的扩容问题,也引起附近居民的强烈抗议。 “不仅仅是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也有类似情况,那里的居民也给我打过电话。”赵章元说。 是否烧出新的环境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谈论垃圾焚烧,关注焦点都在“选址”问题上。例如,很多专家认为,垃圾焚烧炉应建在远离居民聚集区的地方。 如广州的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就坐落在荒山旷野中。这个垃圾焚烧厂于2002年12月18日正式建成,日处理垃圾能力900吨。据悉,广州李坑垃圾发电厂位于白云区太和镇永兴村,距市中心约23公里。该厂二期工程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目前已经建成投产,日焚垃圾3040吨,据称为世界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垃圾焚烧之所以让人厌恶,一个重要原因是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具有不可逆的‘三致’毒性,如可能引起生殖缺陷类病症、器官结构伤害,还可能造成儿童的免疫能力、智力和运动能力永久性障碍等。这在不少地方已经积累了血的教训。”赵章元说。 不过,经过多年对垃圾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垃圾焚烧问题的关注,赵章元近来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垃圾焚烧法,实质上是属于一种污染转移行为。赵章元担心,大气层中的污染物是相互流通的,主要是在大气对流层底部距地面一二百米以内空中,通过对流回旋到各地区。除部分易降解物会随时间有所减少外,其余的大部分有毒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还是会存在。把污染物由本地固态变成气态转移到他地上空,迟早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关于垃圾焚烧是否会对大气污染产生影响,记者又走访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石广玉。 “垃圾燃烧对治理大气污染肯定是有贡献的。”石广玉说,如果垃圾能完全充分燃烧,污染会少很多,但中国垃圾中所含的有机物质过多,塑料等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混杂在一起,很难使燃烧中不产生有害气体。 石广玉给记者看了一张照片:在北京上空五六百米的范围内有一层灰色的云团笼罩,而这正是目前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棕色云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玮曾对棕色云团进行过专门研究。在其《亚洲棕色云综合影响及我国应对战略研究》中,对“棕色云团”进行了详细阐述:大气棕色云由高浓度的细颗粒组成,成分主要是碳黑、硫酸盐、硝酸盐、有机颗粒、飞灰和矿物颗粒,同时还含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各种有机化合物等。 “不过,很遗憾,目前对大气棕色云的分析只是一些元素的测量,而不是化合物的测量,如果要详细了解垃圾焚烧会对大气棕色云的产生有多大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石广玉表示。 科学处理方式仍待探究 在我国的垃圾处理问题上,经历过填埋、堆肥、焚烧几种方式,其中,填埋产生的沼气,也就是臭味会污染空气,而且沼气容易自燃自爆,而渗漏液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滋生病毒蚊蝇;堆肥发酵,同样会使异味污染周边空气,也会有渗漏的问题。 焚烧曾一度被认为是垃圾处理的最有效方式,可以减少垃圾的体积,不少地方还利用垃圾焚烧所产生的能量发电。不过,伴随着焚烧所暴露出来的新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的强致毒性,焚烧也逐步受到质疑。 “实际上,目前国际上垃圾焚烧的发展趋势是处于萎缩之中。”赵章元说,就连西欧、日本等使用焚化炉最多最早的发达国家,也都在逐渐关闭。如德国、荷兰、比利时早已相继颁布了“焚化炉禁建令”。日本已有4600座停用,美国也已有超过137座停用。我国的50多座焚烧炉,有不少炉子也一直未能满额度正常运转。 垃圾不得不处理,究竟什么才是最科学的处理方式? “垃圾还是要分类。”石广玉说,分类之后,大部分垃圾都可以得到资源化利用。 据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占总量的60%,无机物约占40%,其中,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约占总量的20%。 不过,垃圾分类工作在中国推行了多年,至今仍未见明显成效,推广程度也不高。很多小区内的垃圾桶虽然也简单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也仅仅是一个摆设,后续工作没有跟上。 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也逐步受到很多企业的追捧。2008年5月,西安市阎良区建起一座垃圾资源化处理车间,该车间采用“生活垃圾清洁化资源化实时处理技术”。北京洲际环发的董事长郑顺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技术能使垃圾中的有机物质迅速分解、转化为植物所需的有机肥料,金属、玻璃、纸张、电池等将被分离回收再利用。 “资源化处理确实是垃圾处理的最有效、最科学的出路,无论是企业,还是研究人员都在探索这条道路,这才是今后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赵章元说。 《科学时报》 (2009-3-16 A2 国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80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天的科學哲學與技術哲學沙龍淺評
jiangjinsong 2009-3-9 23:41
今天的科學哲學與技術哲學沙龍淺評 (2009-01-09 22:34:05) var $tag='杂谈'; var $tag_code='4a8ac0dcf4d9bb23e74382a90236254d'; 标签: 杂谈 今天范老爺子來評田松,因為北大的科科論壇也在同時進行,所以分流了不少,但是松哥從北師大忽悠了不少學生與粉絲,甚至還有國際友人趕來湊熱 有很好地理解,看來表達能力仍需提高。 (說明一下:週五我可能表現出來對松哥質疑較多,但同學們不要誤會,在基本思路上我是對田松高度認同的。) 然而,細究起來,范老師和松哥都有許多學術上問題沒說清楚。 如在范老師那裡,正確地指出了現代工業文明之所以進入中國,并非絕對是空投的外來物,也是中國人探索的選擇,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必然產物。中國人接受科學技 術乃至工業文明的許多方面,是與中國儒家傳統的一些基本價值一致的。這樣就揭示了松哥那裡截然對立的兩種文明之間的深層複雜關係,說明它們之間還存在著相 互支持、相互促進的關係。 但是,在范老師那裡,科學仍然只被定位成工具,缺乏海德格爾的座架或集置的觀念,因此,解決現代工業文明帶來的問題就被他引到了制度問題上了。這就嚴重忽視了田松問題的深刻性。 松哥自然要比范老師更進一步,認識到了工業文明的整體問題,認識到了科學技術對於制度的決定作用,強調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共同特徵,提倡徹底顛覆工業文明,建議迎向生態文明。這些自然都是對的。 但是,松哥像科學主義一樣,喜歡用一種本質主義的眼光來看科學技術、工業文明,將各種文明都看成是一個鐵板一塊的整體。因此,解決工業文明帶來的複雜問題,就變成了一種簡單的復古、倒退、或簡單地固守現成狀態。對傳統不加分析的謳歌,也顯得缺乏常識。 劉博士后的觀點,在我看來與田松類似。 吳彤與某位同學指出了田松的解決策略,在現實的國際形勢下對於國家利益的危險。田松承認三種層次(人類、國家、個人)的思考和解決之道之間的衝突,體現了他的誠實和敏銳,但是他并沒有因此想要克服三者之間的衝突,沒有想到可能存在統一的解決方案。 這在我看來,這就將永遠淪為一種倫理的呼籲,變成一種道德說教,沒有現實可能性,於事無補! 我還是認為,松哥高估了文明的整體性,忽視了每一種文明的內在的可變性,這樣就把傳統的衰敗簡單地推給了外因;同時也低估了在文明內部滋生變革的力量,低估了自己的創造性。如果將文化整體性推到了極致,他都無法解釋自己反叛工業文明是何以可能的! 海德格爾之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拯救的觀念是很深刻的。 王建的問題其實很深刻,但松哥過分想要推卸自己當下的責任,把這種問題看淺了。當然,松哥在個人責任的層次上是無辜的。但是,問題是,如果一種觀念無法在 當下個人生活中即可開始實施,開始逐漸發生作用,那它會在什麽時候起作用?每一個時間點,每一個空間點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同樣的問題,我也問過張祥龍老師,他的回答比松哥更有擔當,他試圖在其生活的邊緣處實施他的理念,但仍然認為除了他的儒家文化特區,儒家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我認為,張先生受到了西方過分重視外在環境,外在制度的思想的影響,在某種最關鍵之處已經遺忘了儒家最為珍視的心法:天理無處不在。 扯那麼多,不早了,就此打住,因為問題太大,寫幾本書也寫不完。 周六上午繼續寫: 華杰提出的案例,我覺得意義不大,因為大家認為類似三峽工程的事是由於政治的干預造成,這種干預在工業文明中并非是普遍的、本質性的。但是,華杰的案例價值在於提醒我們實際運行的科學與科學決策,與抽象的、理想的完全不同,我們要談科學技術的價值,只能在現實的層次上談。 華杰在稻香園的強綱領中為松哥言行之間差異所作的辯護比較成功,著重強調不應苛刻,行動者應莫以善小為不為,評價者應莫以善小而輕視之。 但是我覺得松哥自己的辯護所強調的是更加深刻的問題:這種個人層次的善舉在現有格局下是無濟於事的。這種深刻的悲觀主義凸顯了時代的悲劇。 我傾向於認為:僅僅從外在的物質的、生態的、經濟的乃至社會運作的層次上看,松哥的看法更冷靜。華杰實際上迴避了本質的問題。但是,問題是,在物質、生 態、經濟乃至社會的層次之下還有一種更為深刻的心靈層次,其運行規律是當代文明所無法把握的。這是真正的智慧,值得我們努力尋求。 須在海德格爾止步處前行! 下午再寫幾句吧: 面對技術時代的種種沉淪,人文主義者大聲疾呼,保守主義者痛心疾首,后現代主義者解構一切,海德格爾卻出人意料地大講所謂泰然任之,讓人摸不著頭腦。似乎這廝太過消極、頹唐。 其實不然! 我們大多希望改變現狀,希望通過操控、調節科學和技術發展的進度、方向,改變社會制度乃至文化的結構、假定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這些改變、操控、調節難道不是一種更高明、更高階的科學技術嗎? 我們怎麼能避免科學技術時代迄今為止的那些問題在更高層次上重演呢? 海德格爾忠告我們,我們對科學技術的領悟還太過淺薄,還仍然停留在現成物、座架的層次上思考問題。
个人分类: 科學哲學|2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章发表在不好的杂志是否说明文章是垃圾
wangyong77 2009-3-8 23:04
文章发表在不好的杂志是否说明文章是垃圾 在我的帖子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7943 留言中有人恶意攻击: 如此小的一个项目, 发了那么多垃圾期刊论文,还整出了 10 多个创新点。 应该申请 973 首席嘛,别浪费了。你一定行的! 根据他知道的如此小的一个项目的内幕,发现这个人还是不同凡响的人,居然知道我的成果对应的项目很小,应该是很了解情况的人,我此前都是没有透露任何细节的。本来发这个是为了让这些想法惠及于人,教师、学生和社会。但是想不到有这样怀着不良目的,丧尽天良,恩将仇报的人。当然此人既然是知情人,来此违背良心攻击,当然也是有特别的目的的,也似乎为什么事情做铺垫,我相信他会经常光临我的博客的。害人者有时候也容易害自己。 不过也引出了一个话题,发表在不好,不出名的杂志上的文章都是垃圾吗? 许多人都喜欢这么看,包括在评审项目的时候,会有一些人喜欢附庸风雅,但是又没有什么水平,或者是不懂,只有根据杂志的级别来下结论。 我在如下的文章中就对一些杂志肤浅做法表示了一点看法,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9005 比如一些杂志喜欢看公式,图表,喜欢术语好似非常专业化,非常吓人的文章,比如胆量改成胆商,智力改成智商,情感改成情商,就会被另眼相看。有时候一些高级别的杂志不仅有准入的门槛,而且费用也比较高,发表周期长,在一些人看来并非好事。当然也有相反的。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991 次阅读|1 个评论
100%都是垃圾
iwesun 2009-3-8 21:30
100%都是垃圾   今儿,心情不错, 一是 ,昨儿睡了饱觉, 二是 ,欢度三八,全家一起去动物园, 三是 ,晚上去便宜坊吃烤鸭, 四是 ,家庭文艺汇演,小红帽。   生活如此,还有什么可求的呢?加勒比的海风也未比这爽吧。   年薪20万刀,也不过如此,塞班岛的女郎,也未必比得上家里黄脸婆。   有人可能还是很羡慕的,凭啥你能吹加勒比的海风,俺只能在圆明园看着破水泡子。 俺的工资还得向塞班岛看齐!   好玩儿,真的很好玩儿。   真的想玩,以下秘诀少不掉:    一、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葵花宝典》,( 《 官场圣经 》 ) 发发 已经上传至本网站,欲练者,其实很简单,先自宫,就可以。   但记住,还有下句。    即使自宫,未必成功。    没个好爹,信噪比直接比下降80db。    二、伤敌八百,自毁一千   《辟邪剑谱》和《七伤拳》,( 《 骂人的学问 》 ) 刘进平 也已上传至本网站,欲炼者,先使劲往自己脸上扔便便。   十日可以小成。    没有操自己老娘的心理素质,就别去操人家的。   俺也就是口头上有,行动上未必有。   所以,俺到现在还在地上趴着,没能升天当神仙。   说白了, 有这心理素质的人,真是天下奇才, 征服天下,是没问题的,俺们的伟人们,不但是口头有,行动上也有,那才是真正的大牛!    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姑苏慕容也是名流,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天下闻名。   匿名之有趣,王把匿名的反方称之为嵇,这一招,人家也很快学会,嵇也把匿名的反方称之为王。   俺搞电子对抗十几年,还未见能如此的快速反应,全频段超弦接收机问世了?   高!实在是高!   大家都挺乐,闲着也是闲着,两会如火如荼,竟搞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民权到底如何建立,没人敢吱一个屁。    都是些鼠辈, 就连有上帝作后台撑腰的曹大侠,也仅仅是放了个气球,过了同温层,就吧唧一下,破灭了。   也 算是鼠辈中的猫辈,俺还是挺敬佩的。   大家接着娱乐!   这也叫 学术论剑 ?还是请 反面教材 兄弟,给大家培训一下 骂街的艺术 。    100%都是垃圾! PS:    廖永岩 同学 :李兄在做总结报告?   心情好就别急。   不过你说得对,科学网,是有科学身份的人的娱乐网。   娱乐吗,是不能太讲科学的(若太讲科学,那就娱乐不起来了~~~)。   娱乐最好,风花月夜,大家都高兴~~~    回复: 俺可不敢总结,是鼓励。   不鼓励,这第二次科网大战就不热闹了。   捎带着宣传一下发发和进平的武功秘籍。   不热闹,大家就没戏看了。    上帝他老哥: 你是惟恐天下不乱,使劲煽,直煽到你家方甘心。    回复: 你是猫辈,俺已经表扬你了。    陈安 同学: 兄弟你比我狠,我才说95%是垃圾,你立刻创新地改造为100%。   不过我觉得你比我对,嘿嘿。    回复: 搞啥科学?根本没必要,大家到青藏高原上,放放牧就可以。   达赖也没啥了不起,不就是喜欢拿个人头骨当碗喝喝茶么?    不明白 游客: 100%都是垃圾   你说王,嵇100%是拉圾吗?还是科学工作者100%是拉圾?还是什么?    回复 : 全部,气球人全是垃圾,一个都不能少。    你好大胆量 游客: 加勒比的海风也未比这爽。   年薪20万刀,也不过如此,塞班岛的女郎,也未必比得上家里黄脸婆。   你在讽刺老嵇?    回复: 我靠,俺可不敢讽刺任何人,俺就讽刺俺自家的黄脸婆。    还是 不明白 游客: 曹大侠被谁追杀?   为什么曹大侠,也仅仅是放了个气球?    回复: 去问他,这几十年是如何当顺民的。    真的 游客: 你是惟恐天下不乱。    回复: 乱了又咋地?本来就已经乱倒了极点,没法再乱了。    光恒 老师: 匿名之有趣,王把匿名的反方称之为嵇,这一招,人家也很快学会,嵇也把匿名的反方称之为王。   亚辉,你知道我们这些人,自己不干活,干活是要靠带的学生的。   我们还经常自以为自己是学生的楷模,而且是在学问和做人两方面的。还经常以圣人的身份在学生面前表现自己的文章道德。动不动还教育教育不成熟的学生。   他们二位这么一来,我这几天都感觉如芒在背。我感觉我的学生在我背后戳我脊梁骨:当老师的就是那么一回事。人前都是装模作样,人五人六的。可你看到了网上暴露的他们的内心世界:两会期间不议国家大事,却赛满了这些东西!    回复: 干脆,谁也别当圣人, 反面教材 都有自己的主心骨,外人其实永远都是瞎说的。   该如何,就如何,六道轮回,谁都免不掉。    少见多怪 游客: 他们二位这么一来,我这几天都感觉如芒在背。我感觉我的学生在我背后戳我脊梁骨:当老师的就是那么一回事。人前都是装模作样,人五人六的。   新鲜,网上教授骂架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早已有三五场了,今天才看不习惯?    回复: 确实不新鲜,青藏高原上早就有人了,没必要再搞什么克隆人了。    明儿,大家都到青藏高原上放牧去。    你就喜欢热闹,那里吵架那有你 游客: 王、嵇骂架,你支持谁?   还是你支持骂架,谁也不支持?    吵架的地方总有你。    回复: 俺一开始支持鸿飞兄,自己掏腰包,买几个棒棒糖,不远万里给人家寄去。    鸿飞兄 自己有妙招,俺只好看热闹。   怎么,热闹都不让看?俺这最后的一丁点人权,你也要剥夺?   机器人大战,关俺啥事儿?你不也在看热闹么?    小平 语录: 劝架是可耻的。    发发 同学: 鬼王,您就只关心人家骂架,不关心俺农民的事。    发发的问题    回复: 我靠,俺还不关心?   你的农民问题,都让人家骂架淹没了。   民权,农民没了罢工权,一辈子做牛马,有人真的会心疼么?   俺反正不心疼,俺反正是混出来了,是工人阶级了。   到时候,俺领着大部队开到你家门口,俺可没啥情面好讲,俺还得先讲职业道德。    发发 同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9118    还不响应发发的号召,去看看!而且还要写个心得。    回复: 俺早看过了,估计比你还早,但也是个痒痒挠,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马满神还在,你能找回你的灵魂么?    张小平 同学: 其实有啥呢,气球人么,都半斤八两,只要是没成仙,就会干凡人干的糗事,谁都逃不掉。    回复: 那是滴, 小平同志 一贯高屋建瓴,站在房顶上,向下倒水。    真可怜 游客: 人生在世有什么真的要争?有什么真的要抢?赢了又怎样?输了又如何?不快乐就是不快乐,就算免费坐飞船上太空亦快乐不了。   凄凄切切苦瓜脸,   输输赢赢豆腐样。   横批:真可怜!    回复: 老婆孩子热炕头。OK!    张小平 同学: 今天,你自宫了没有?    回复: 快了,老鲍一成仙,俺肯定自宫。   是自宫,不是自摸!    张小平 同学: 要是杨玲这种顽固不化的,莫说自宫,谁要割他鸡鸡,他就跟谁拼命。    回复: 还年轻么,还没享受够为人的乐趣么。   其实自宫,好处多多,年轻人体会不到。    张小平 同学: 老鲍自己说已成仙了,但我一摸他下面,还在着呢。    回复: 好,一定得验明正身。    张小平 同学: 什么精英啊民粹啊,心中没有神,不知天高地厚。    回复: 俺也要做个有神论者,你给我当神,如何?    想尔 兄弟: 又胡吹海侃!!又腐败了!!   亚辉兄你的论坛平台做好了没,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啊,不能腐败啊。   还有很多事要做呢,把四色交给我,自己腐败去了,不合适啊。   一万年太久,只争真朝夕啊。    回复: 领导一贯如此,信任你,才把最艰苦的工作交给你。   腐败,是一种堕落,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张小平 同学: 教授也是人,泼妇骂得,教授为何骂不得?不准批评教授骂街,众生平等么。    回复: 俺可不敢批判,俺是建议反面教材同学,好好搞个培训。   术业有专攻么。    想尔 兄弟: 赶快做好联盟平台,大家做点正事,别老说别人不务正业,自己也腐败,人家至少还开个会呢,正而八经的开个会。   你赶紧,别像个那啥,说了半天没做出台个管用的。    回复: 好,一定遵命。   先把手头的活,赶完。    魏东平 同学: 亚辉:你的文章太长,到现在我才看到第二行。什么?现在都啥年头啦,还在吃KAOYA?清流感啥的不清楚?我靠(跟你学的,见谅)。    回复: 老百姓的乐趣,不在乎这些。   (我靠,完了,东平同学被俺带坏了。)    张小平 同学: 想尔:亚辉是领导,领导主要是忙人事的,四色问题就交给你了,以后论文出来,亚辉是第一作者,知道不?    回复: 还是小平同志对人事理解的透彻。    想尔 兄弟: 你搞个论坛, 里面专项设一个胡侃的专栏,别到处乱侃,小时候我妈就教我,是什么东西放什么地方,用完了还放回去    回复: 用完了还放回去,这个习惯好。   俺明天从新做人。    张小平 同学: 那是,教授骂街,应该要求高些才是,不过毕竟是业余的,水平不能跟职业泼妇比,更不能跟 反面教材 这样的专家比了。    回复: 所以,还得加紧学习才是。    想尔 兄弟: XP兄,领导让我干,我没啥说的,我愿意,都是为人民服务嘛,我就是看不官领导自己腐败去,让我为人民服务,    回复: 想尔兄弟,要习惯,一定要习惯。   看不惯,就成不了佛了,佛啥都看得惯。    想尔 兄弟: 等你把论坛搞好了,把平台建立起来了,再在里面侃,对了,不是要搞个即时聊的吗,到时再侃不是爽多了    回复: 好,先睡觉。   真搞,俺还得筹划一下银子的问题,少花钱,多办事。    多生孩子,少种树。    想尔 兄弟: 亚辉:我得走了,你别送。记着下次胡侃的时候叫上我啊。    回复: 大家都睡,明儿还得继续看领导脸色行事呢。    张小平 同学: 想尔,你是不知道领导的难处啊,领导看似风光,但得罩着兄弟们,很辛苦的,一定要想通,想不通把你撤掉,换想得通的上。   fungao!    回复: fungao=妇女高?(微软拼音,不怪我。)    想尔 兄弟: 现在还真是怕换了地方,就没有灵感了。不知道怎么搞的,习惯了,可能。    回复: 部队其实真好,部队是仅次于监狱,第二好的地方,可以真的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想尔 兄弟: 好睡觉,啥是FUNGAO    回复: 俺也不知道 。    想尔 兄弟: 部队其实真好,部队是仅次于监狱的第二好的地方,可以真的学习和思考。   是啊,但一般人不和,对于自宫的人才是,不然的话,哪个好还用说。   对了,建议联盟的名字叫 自宫联盟 ,这才是代表人类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啊。    回复: 这个响亮,俺同意。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746 次阅读|47 个评论
基金课题发现生活垃圾中重金属浸出规律
dnastar 2009-2-5 10:42
引自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375/26654.htm 因为自己从事农产品,生物质深加工,感兴趣,聊以加重,便于和博友交流 基金课题发现生活垃圾中重金属浸出规律    作者:张双虎   发表时间:2009-01-19   摘自:科学时报   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复杂,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还含有各类无机物。其中的 微量重金属在填埋条件下,会随着有机质降解酸化重新释放 。如何预测垃圾填埋场中 重金属的溶出 和控制重金属对地下水土资源的污染,是环境科学关心的重点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桑树勋及其博士生刘会虎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了10多种生活垃圾中常见重金属的浸出规律。   重金属是生活垃圾处理的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常生活用品中的重金属大量增加,同时大量电子产品废弃物未经处理与生活垃圾一起堆放,造成生活垃圾中重金属逐渐增多。这些重金属常常会随着生活垃圾的焚烧或填埋处理,以各种化学状态和形态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然后其依然会存留、积累和迁移,从而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对于生活垃圾重金属浸出的研究已有报道,这类研究大都考虑了重金属的 溶出与pH值 和浸泡液固比的关系,以及不同 淋洗方式对重金属淋出 的影响。 国外研究对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和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过程研究较多 ,部分学者分析过填埋场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好氧与厌氧条件对垃圾中重金属的溶出影响。但总体说来,未见有真正通过实验手段来研究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溶出工作的报道。刘会虎对《科学时报》记者说:因为垃圾在填埋后的环境既是地表水下渗所形成的动态淋滤环境,同时又是下渗水及垃圾自身降解产生的液体浸泡环境,所以我们决定采用不同酸碱度的模拟雨水对生活垃圾进行动态浸泡,研究生活垃圾重金属在不同酸碱介质下随时间溶出的规律,并建立预测数学模型。   发现重金属浸出规律   2006年,刘会虎在导师桑树勋的指导下,开始从地球化学角度对生活垃圾填埋场中重金属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工作。   由于生活垃圾成分复杂,有些成分短期内无法降解,研究人员对从徐州一个垃圾中转站收集来的垃圾进行了人工分选,剔除了玻璃、金属、碎石以及一些有机难降解物质。分选后的生活垃圾在设定为105℃的烘箱里烘烤24个小时,对烘干后的垃圾干基的组分及含量进行检测。然后模拟实验所在地徐州大气降水pH值,用3种不同的酸碱度的溶液对这些垃圾进行浸泡。   我们通过绘制生活垃圾浸出液重金属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讨论浸出时间和浸泡液pH值对重金属浸出的影响,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拟合建立生活垃圾重金属浸出预测模型,并以重金属浓度为基础,分析计算生活垃圾重金属的累积浸出量、阶段浸出率、累积浸出率和累积浸出强度,通过这些数值反映生活垃圾重金属浸出的一般规律。刘会虎说。   2007年8月4日实验启动,研究人员每天取3种不同pH值浸泡液进行测定。通过6个浸泡阶段的测定,研究人员发现不同pH值的模拟雨水浸泡生活垃圾所产生的重金属的初始浸出浓度都很高。    重金属浸出浓度整体上与时间呈负相关关系 ,即,浸出液重金属浓度随时间总体降低。但因为不同的重金属有不同的化学性质,也有些金属和时间关系不明显。刘会虎说:我们对生活垃圾中12种重金属的浸出浓度进行综合分析,发现 浸出浓度的特点和重金属在生活垃圾中各元素的含量及存在形态也有关系 。   研究表明,绝大部分重金属的 浸出与pH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利用非线性函数拟合生活垃圾中重金属随时间浸出的浓度,具有典型的环境地球化学意义,函数拟合效果好。刘会虎说。   为科学处理垃圾提供依据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刘会虎测定、记录和绘制了12种生活垃圾中常见重金属在3种不同pH值浸泡液中的浸出曲线。并利用非线性函数拟合生活垃圾中重金属随时间浸出的浓度,建立预测数学模型,对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浸出总量进行预测。   ****刘会虎说。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童年回忆-读《垃圾堆里求生存》有感
y555120 2008-12-27 12:39
个人分类: 人生|55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ure上的“垃圾文章”
pzsi 2008-12-17 15:12
本人不赞同垃圾文章的提法。如果把零引用当作所谓的垃圾文章的标准,看看 Nature 上有多少文章可被归到这里。 检索工具: ISI Web of Knowledge ;检索日期: 2008 年 12 月 17 日。 发表年份 发表总篇数 零引用篇数 零引用百分比 1990 3554 1514 42 . 6% 1991-1995 16461 7162 43 . 5% 1996-2000 15756 6315 40 . 1% 2001-2008 24132 11009 45 . 6%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1370 次阅读|7 个评论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评选出了最健康和最垃圾食品
libaosheng 2008-11-27 09:26
世界卫生组织经过约3年时间研究得出的最健康与最垃圾食品榜,5大最健康食物中,对健康最好的蔬菜是蕃薯、最好的肉类就是鹅鸭肉,因为化学结构和橄榄油接近,鸡肉则是蛋白质最佳来源。食油方面,最好的是粟米油和芝麻油。   不少香港人都喜欢煲汤饮,汤水方面,以鸡汤,特别是母鸡汤最好,可以预防感冒和支气管炎。菠菜、韭菜、蕃茄、开心果、大豆同猪肝等,就是护脑的最佳食物。另一方面,油炸、腌制同加工食物,还有汽水、雪糕雪条、即食和微波炉食品、罐头和烧烤食品等,被评为10大垃圾食品。 最佳蔬菜:   由于蕃薯既含丰富的维生素,又是抗癌能手,所以被选为所有蔬菜之首。其次分别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萝卜、荠菜、芥兰菜、金针菇、雪菜、大白菜。 最佳水果:   10份最佳水果的排名依次是,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狝猴桃、芒果、杏、柿子与西瓜。 最佳肉食:   鹅鸭肉化学结构接近橄榄油,有益于心脏。鸡肉则被称为蛋白质的最佳来源。 最佳食油:   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等尤佳,植物油与动物油按1比0.5至1的比例调配食用更好。 最佳汤食:   鸡汤最优,特别是母鸡汤还有防治感冒、支气管炎的作用,尤其适于冬春季饮用。 最佳护脑食物:   菠菜、韭菜、南瓜、葱、花椰菜、菜椒、豌豆、番茄、胡萝卜、小青菜、蒜苗、芹菜等蔬菜,核桃、花生、开心果、腰果、松子、杏仁、大豆等壳类食物以及糙米饭、猪肝等。 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一、油炸类食品   1、导致心血管疾病元凶(油炸淀粉)   2、含致癌物质   3、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二、腌渍类食品   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   2、影响粘膜系统(对肠胃有害)   3、易得溃疡和发炎 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1、含3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   2、含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四、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1、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负担)   2、严重破坏维生素   3、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五、汽水可乐类食品   1、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   2、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 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速食面和膨化食品)   1、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2、只有热量,没有营养 七、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   1、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2、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八、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   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   2、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   1、含奶油极易引起肥胖   2、含糖量过高影响正餐 十、烧烤类食品   1、含大量三苯四丙覉 (3大致癌物质之首)   2、1只烤鸡腿=60支烟毒性   3、导致蛋白质炭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 (转载)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垃圾场淘金
eloa 2008-11-24 14:09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2008-11-23 星期日 8:00 原文在 这里 。作者 Ed Douglas ,译者 Alulu 。 译者自述:本人,某生命科学学院中讨生活,坚信人品守恒定律之于人类全体成立,而我的存在就是为世界人民服务。人品不那么低的时候,喜欢自己偷着乐,借点图书馆里最破的书,听点角落里的歌。这次抢稿也算得上一次偷着乐,尽管其间纠结数次才搞出这么个勉强能看的东西。。。。还烦请诸位吹毛求疵之。 在电影WALLE里,人类把地球整的有点乱糟糟。整个星球被塞满了垃圾,而所有人都乘飞船离开了,留下机器人WALLE收拾残局,试图把这地方变得重新适合居住起来。目前的状况或许还没那么糟糕,但毫无疑问,我们确实制造了不少垃圾。尽管回收的力度不断加大,垃圾填埋场仍逐日趋于爆满,于是乎既然我们没有那样一个勇敢的机器人地球上的垃圾处理专家们正致力于下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垃圾场采矿。 想法很简单。我们何必要慢慢消失在垃圾山下,同时被某些日益稀少的商品敲竹杠?为什么不挖掘挖掘那些早就被我们丢弃的废物,从中找到些可以再利用的好东西呢? 下周,工业专家们将会聚在伦敦参加首届全球垃圾填埋场开掘会议。这个持续一天的会议召集了环境学家,经济学家和垃圾回收机构成员,预期向与会代表展示如何把废弃物变成垃圾金矿。 人们一度尝试垃圾场开掘。首个项目于1953年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城外的黑瑞亚垃圾填埋场启动,目标是回收富含矿物质的垃圾碎屑以改善当地柑橘园的土壤质量。该垃圾场在1998年关闭,但保留下来的一家回收公司仍在用绿色垃圾生产肥料。随后在60到70年代,美国的几家公司开始分拣垃圾以回收钢铁,并把食物残屑制成堆肥。在80年代后期,纽约州的爱丁堡镇实行了一个试点工程,试图从一个小型的社区垃圾场开采出可回收物品,并燃烧剩余的固体垃圾来供能。事实证明这一次尝试并不经济,但在油价飞涨的90年代,对废弃物回收的兴趣也随之飙升。投资者们吵着闹着要抢购废金属公司,导致90年代中期商品价格跌入谷底。 然而如今商品又开始涨价,环境问题成为每个人优先考虑的因素,地价也在攀升,用作垃圾填埋场的每一平方公里土地都显得格外奢侈。因此,搜刮一下垃圾场似乎重新成为一个不错的主意。这一回前景比起以前要光明得多。感谢回收再造业近十年的改革创新,现在的垃圾处理技术更容易投入实际运用。 那么,垃圾场里的哪些东西值得重见天日呢?首先,任何一个普通的垃圾场都遍布着有用的有时甚至是珍贵的金属。一个例子就是饮料罐中的铝。帕特里克阿特金斯是私募股权基金飞马资本顾问公司的环境顾问和一个刚卸任不久的铝生产商美国铝业公司的能源创新顾问,他告诉我们,在美国每一天中的每一秒有317个铝罐被扔掉。这些罐子中大约有一半,也就是每年共计有680,000吨铝材,从垃圾回收箱里逃出来终老于填埋场。鉴于今年七月铝制品价格高升到每吨2700美元,这表明美国每年埋掉了价值18.3亿美元的金属。阿特金斯估计现在美国垃圾场里的铝比全世界所有的铝矿一年的生产总量还多。而且同用过的尿布和购物袋一起隐藏在填埋场下的不光是铝。一吨废弃电脑残片含有的黄金超过了16吨金矿石的产量,他说。而每年全球丢弃的电子垃圾共有一千八百万吨。 如今的回收技术使得把你想要的金属与你不想要的垃圾分开的工作变得相对简单。比如,涡流磁体可以把铝及其他非铁金属从垃圾流中导出。塑料也能更方便地被挑出。一些塑料分拣工厂已经抛弃了昂贵的手工分拣方法,转而使用分光扫描仪,根据不同的塑料吸收光谱不同的原理将垃圾分类。自从上扬的油价开始使得石油作为塑料的原材料显得有些昂贵,回收现有的塑料似乎是个明智的想法。 金属和塑料仅仅是一部分,瑞典卡尔玛大学的环境工程师威廉霍格兰德如是说。所有那些难闻的食物和其他有机垃圾早晚都会腐烂。但就像上世纪五十年代特拉维夫计划所发现的那样,就算这也值得一挖。 垃圾填埋场中的土壤成分是利润最高的回收品之一,可以用作覆盖材料,堆肥和草皮改良。霍格兰德说。填埋场里还有大量易燃材料。霍格兰德指出,一千克这种粗粒土壤含有的颗粒直径超过50毫米能产生6到10兆焦耳的能量,而瑞典一个普通的垃圾填埋场就有四千万吨这样的土壤。燃烧垃圾是个具有争议性的想法,因为燃烧过程可能会释放有毒气体。但是,霍格兰德说,多亏了新的废气净化技术,瑞典已经开始建造焚烧炉给当地社区供暖供电。 好东西别浪费 既然垃圾填埋场是或者有时看上去是个大金矿,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公司向其大举进攻呢?就美国铝业来说,该公司投入重金尽其所能地阻止铝罐进入垃圾填埋场,但并不打算再把它们从垃圾场中挖出来。那不是我们现在打算做的事。美国铝业的发言人凯文洛尔说,如果我们认为那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早就会去做的。 这般谨慎的部分原因是,尽管回收铝比起直接用铝矿生产花费少,还能节省94%的能源,但享受甜头的前提是你已经把旧铝罐收集到手。把它们从填埋场里挖出来花的钱超过了直接从回收公司购买所耗的费用。更何况填埋场各不相同。每一个有不同的可用材料,和各种各样不那么有用的材料甚至是石棉那样的危险品混杂在一起。如果你认为会有公司愿意同时开掘多个填埋场,同时受好几个州甚至是好几个国家的法规牵制,那看起来麻烦就太多了。 里德里夫赛特,作为一个已对垃圾场铜材料开采项目进行调研的耶鲁工业生态学家,得到了相近的结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相关费用,填埋场开掘总体来说在经济上不可行。他说道,出售回收金属的利润,(和)减少的回收费用根本无法抵消回收成本。换句话说,垃圾场里的确埋着大量的铜,但是如果你真想要铜的话,一个有着大型设备的大号矿山总是比在几个填埋场上一路拣过去要更合理一些。 垃圾场开掘的拥护者争辩说,只要发挥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垃圾填埋成本清醒的估算,就能获得一个经济上可行的方案。霍格兰德和他的同事计算发现仅波罗的海地区的回收点就能够从多个不同渠道获得数十亿欧元的收益。你不能脑袋里刚蹦出个主意就忙着去开掘,他说,而应该考虑个方面收益,包括保护水质这样的环境服务。 以欧盟为例,垃圾回收意味着处理机构要负责监控和管制排出物中的污染物。这一项花费会伴随回收公司几十年。霍格兰德说在欧盟有数不清的老填埋场需要修复。那些拥有这些老填埋场的公司则需要相应的善后管理计划。对它们进行开掘可以提供这样一个计划。垃圾填埋会产生大量废气,尤其是甲烷,其引起温室效应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1倍之多。把这些废气的来源关闭显然是件好事情。 对于亚洲和非洲那些超级城市(人口超过百万)里损毁市容的大型开放式垃圾场来说,开掘显得更加重要。这些垃圾场很少有对甲烷排放的控制,而且大部分没有隔离,使得有毒废液流入水道。印度吉莱安娜大学的环境工程师库里安约瑟夫提出一种改善方法,即为用工业方法将有机垃圾制成堆肥,然后回收剩余物质。这将花费巨额投资,但霍格兰德认为西方国家的公司可以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垃圾场开掘以减少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并从中赚取碳信用额(碳排放权)。他知道至少有一家公司正在研究这一方案。 但是在欧盟和北美,甲烷已被收集起来并作为生物气(沼气)用作燃料。废弃物顾问彼得琼斯警告说英国的公司不到垃圾填埋场停止制造这种有价值的废气之前是不会进行开掘的。在可再生能源的诱使下,他说,英国的垃圾处理公司每用甲烷发电达到一百万瓦就能获得一百万欧元,所以只要这些甲烷源还在起作用,它们就绝不会去破坏。不管怎么说,(垃圾场开掘)永远不会以甲烷排放未受限制和安全方面的理由而得到允许。 但是荷兰废品公司阿夫瓦佐格(Afvalzorg)的乔里雅各布指出,一旦你加快甲烷生产速率,垃圾填埋场的开掘就可以进行。填埋层底部的液体可以通过浸润池或排水管重新导出到顶部。这有利于那些已经在制造甲烷的有机物加快反应,还能在垃圾场里原本更为平静的部分引发这一过程。这和普通的生物消化作用产生同样多的甲烷,只是速度更快。 不过,开掘垃圾填埋场的终极推动力也许并不仅仅来源于其中废物的价值,也不是可以节省自然资源,而是那些垃圾场所占的土地。在波斯湾的沙加市,收回垃圾填埋场用地来建新的建筑已经被证明是有利可图的。在那里,新加坡废品管理公司IUT已成功收回该市一个190公顷垃圾场用地并建起了住宅,一个购物中心,一家医院和一条公路。 他们的工作开始于用氧气将垃圾场里制造甲烷的厌氧细菌杀死。然后将垃圾一层层剥去,一次3米厚,然后让垃圾依次通过传输带,过滤器,磁体和粉碎机,使其根据材质,大小和重量的不同被分离。塑料,含铁金属,木材和石材被收集起来循环再利用或转变为垃圾衍生燃料,而惰性垃圾如石头和砂子则被运往该市城外的新垃圾场。 IUT声称用此法能够将垃圾场里的废品体积减少百分之六十。在西方国家,修建新垃圾场必将遭到猛烈的公众抨击,这样的方法由于能够帮助延长现有垃圾场运作时间也许真能带来些实质性的好处。没有人愿意住在一个新垃圾场附近(nimby――not in my backyard别建在我家后院已经过时,人们眼下的呼声是banana――build absolutely nothing anywhere near anything别在任何东西旁边建任何东西)。如果大家都固执己见,最终我们要么需要某个勇敢的机器人给我们清理后事,要么就需要某些人卷起袖子在垃圾中铲出一条路了。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4564.html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的乡村,同时也危机四伏
热度 1 cutefay 2008-9-25 08:57
我小时候经常住在爷爷家,所以对爷爷村子二十年前的模样还历历在目。而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爷爷村子也在发生着变化,物质水平是提高了,但是村民们没有环保意识,环境在逐渐遭受着破坏。在感受乡村的美丽的同时,也不禁为这些被污染的环境感到心痛。 爷爷村子在30年前有800多人,而今只剩下400多人了,子女们大多都去外面工作,村庄里老人多。很多老人去世之后,房子就废弃了,有些已经有些残破,而有些已经只剩下断壁残垣了。下面这张图的房子是在爷爷家东南边上。 爷爷家北边有一户人家,房子没有院子,小时候住在爷爷家的时候经常看到那座房子里的老奶奶以及过节的时候到老奶奶家的子女们。而今已经是人去房空 爷爷家南边有一户人家,房子里住着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老奶奶院子周围种着很多好看的花,夏天的时候很漂亮,而今人和花都不在了,老奶奶的子女把房子的残破的院子的墙重新修整了一下,墙头上还弄了一些玻璃碴子防盗,估计是为了保护屋子里的老奶奶留下来的物品。 爷爷出生在这座村子中,爷爷出生的房子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房子依然还在,但是没人住很残破了,那个时候爷爷家是地主家庭,房子都是青砖盖的,还是个四合院,而今只剩下四合院的正房了。 下面这张图是一个石窝子,就是以前用来捣米的地方,现在都废弃不用了。 爷爷村子里有很多堆积的秸秆,用来烧火。我们课题组做秸秆高值化转化的研究,主要用秸秆来转化生产燃料乙醇、丙酮丁醇以及其他很多有用的物质。以前过年的时候导师总让我们带一些秸秆回实验室,于是过年的时候我就要采集秸秆,还要问到品种,播种时间。 爷爷家南边有一条小河,还有个池塘。以前夏天的时候,池塘里很多水,很多小男孩还在池塘里游泳,冬天的时候池塘冻冰了,就会在上面溜冰。而今,这个池塘被承包给个人,那个承包池塘的人为了网鱼把池塘的水全放了,如今的池塘只剩下很少的水,只有一些上游大水库流下的水汇成的小溪,已经不能称之为池塘了。 在农村很多人都在河里洗衣服,现在还有很多人到这个池塘的这流动的小河来洗衣服,河水很清,但是这些人没有任何环保意识,河周围很多垃圾,破坏了美丽的形象。 河水的上游是一个很大的水库,小时候爸爸有一次带我到这里来捉鱼,还捉了一条有两三尺长的大鲢鱼。而今,水库的水虽然还很清澈,但是不知道还有多少鱼,水库也被承包出去,承包的人才不会管什么过度捕捞,只注重眼前利益,很多小鱼都被捕上来了。 从水库的坝上看村庄,可以看到村庄的全景,可惜相机只能拍到一部分景色。 水库的上游有一龙眼,也就是不干泉,一年四季常流水,永远不干枯。村里人为了能够常过来取水,还修了一条管子,让水从管子中流出来。这水的水质很好,是天然的矿泉水,很少收到微生物的污染,比起我们这里卖的十几元钱一桶的矿泉水还要好。周围很多村子的居民都经常骑着摩托车过来带一桶水回去喝。可是去看了看,这泉水周围也有很多白色污染的垃圾,很不美观。 如果说上面说的这些环境污染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小污染的话,下面照片里拍到的情景会影响整个村庄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源,会给村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 这是在爷爷家村子附近新建的全市的超大规模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就建在爷爷村子丘陵的最高处,那口泉眼旁边,大水库的附近,并且旁边就是爷爷村子里列祖列宗的祖坟。 我真不知道市里为什么把垃圾处理厂建在这样的地方,它会污染到周围好几个村庄的土地和水源。垃圾处理本应该建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而现在却建在这样水的源头的地方。我想,等建成之后,虽然号称这垃圾处理厂有多少层防护措施可以防止周围的污染,但是无论多少层的保护也不可能阻止垃圾危害周围的土地,尤其是危害那口龙眼。村子里的自来水都是来自那口龙眼,龙眼被污染了,让村民怎么生活?那垃圾处理厂离龙眼也就一二百米的距离,无论如何也会被污染的。水源是一方面问题,另一方面是垃圾中的重金属,连区区一节普通的5号电池都会污染四平方米的土地,这么多垃圾的重金属肯定会污染村子的土地,庄稼在受到污染的土地上生长,会将有害物质积累在庄稼里面,人吃了之后也会中毒,并且很多重金属的毒物是在体内永远也排不出去,会越积越多,危害人类的健康。刚看到网上有报道说四川垃圾处理厂污染水源惹祸,20小孩齐染怪病,真是太可怕了! 唉,真的感到自己的力量特别微小,看到这样的情况,却没有能力改变它。据说这个垃圾处理工程已经花了好几个亿,都已经建到这个份上了,不可能被取消。我觉得我爷爷家的那美丽的水库以后会步云南滇池的后尘,成为死水。 这个城市虽然被评为全国的环保城市,但是其实人们的环保意识很弱,尤其是在农村里,农村没有专门的垃圾箱,也没有专人打扫公共卫生,像下面这张图的情况比比皆是,垃圾积累多了,就会就地焚烧。方便袋焚烧之后会产生剧毒物质二恶英,而村民们并不知道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5090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