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脑细胞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历史原来可以这样解读》
kuishitianji 2016-2-10 16:20
对于历史, 常规的说法是: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时间不可逆的,所以历史具有唯一性。 然而我们常常能从过去找到反复出现的历史事实。 于是我们有了各种 各样的 问题: 历史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前进的?是什么左右了历史?又是什么左右了人类?生命究竟是什么东西?自然和人又是什么关系?只要你对历史感兴趣,就必然会面对这些迷茫。 《历史原来可以这样解读》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观察历史的新视角。我们将通过探讨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历史的周期和世界历史的周期是怎样的、导致历史周期的原因是什么、发生机理是什么等等问题。最后,我们希望能够从历史当中寻找出未来的模型。 先在这里感谢各位的阅读,毕竟所有的阅读花费的都是生命,而生命无疑是最有价值的。 目 录   第一章 做一个先知 ………………… 回顾了古往今来的智者,提出了破解历史周期的课题  第二章 历史观的进化史 ……………… 总结 4000 年来古人对历史的感悟   第三章 马克思之历史观 ……………… 马克思的历史观不过是社会进化史,这个理论也不能预知未来   第四章 破解历史周期律 ……………… 对于中国历史的最新解读   第五章 生命的本质 …………………… 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和历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六章 太阳帝国 ……………………… 太阳才是我们的主宰   第七章 彩虹的秘密 …………………… 彩虹的秘密,你曾经听过,但这次不同   第八章 图解中国历史 …………………… 对中国历史的解读和对未来的预测  第九章 图解世界历史 …………………… 对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比较,再次确认理论
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婴儿时期大脑细胞快速发育导致童年回忆缺失
热度 1 crossludo 2013-5-27 11:51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和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未解开一个谜团——为什么我们会忘记童年发生的事情?这是人生之中最无忧无虑,最快乐的时光。目前,两位科学家认为他们找到了揭开谜底的答案, 指出生命 初期大脑记忆中枢的细胞快速生长,意味着早期存在的大脑记忆细胞之间的关键性连接将被更新替代, 因此,人们童年时期的记忆就不太可能恢复。 在加拿大神经系统科学 会议上,专家们听取了关于为什么婴儿仅能记忆生日宴会事件几天时间的理论解释。相比之下,年龄稍大的儿童和成年人 大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就变得更加稳定,使记忆能够很好地存储下来。 这一理论是由一对夫妻科学家提出的,他们是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保罗-弗兰克德(Paul Frankland)和希娜-乔塞尔(Sheena Josselyn), 他们指出幼年老鼠记忆中枢形成的细胞更容易使它们忘记一些记忆。同时,还发现幼年老鼠无法生成具有较好记忆的正常记忆细胞。 之前研究表明,我们无法回忆起2-3岁之前的事情,只能在3-7岁之间产生一些零碎的回忆。该现象的解释有诸多因素,其中包括: 记忆随时间而模糊消退,记忆形式与语言能力的形式紧密相联 。多年以来,婴儿健忘症一直是一个难解的科学谜团,目前弗兰克德夫妇认为他们的解释理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弗兰克德称,我们的最新研究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幼年时期很少有回忆,同时,无法回忆起童年生活的细节也具有一定的好处。例如:他们两岁大的女儿在生日蛋糕蜡烛燃灭时突然啼哭。他们指出,这个事件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永久地留下印记,我们能够生动地回忆着生日庆祝中不愉快的事情,我们的女儿也会记忆这件事,但只有一两天的记忆,第二天她会大叫“没有蜡烛”,用力地摆动自己的头。我们何必让女儿的回忆伤痕累累呢?婴儿健忘症会让他们忘记童年的一些事情,当女儿成年时,不会清晰地回忆两岁生日时的“蜡烛事件”。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1539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美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人类大脑细胞能使老鼠更聪明
crossludo 2013-3-10 17:22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人类大脑细胞能使老鼠更聪明。 核心提示: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将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移植到老鼠体内时,老鼠变得更聪明,学东西更快了,这一发现或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所启发。 人类大脑的星形胶质细胞能与大量的神经元建立联系,其他物种则不行。 据英国媒体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将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移植到老鼠体内时,老鼠变得更聪明,学东西更快了,这一发现或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所启发。 美国科学家发现,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更多、体积更大、更具多样性。基于这种观察,科学家猜想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在人类更高的认知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老鼠体内普通的神经细胞能完全与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共存,于是,科学家将这种细胞移植到刚出生的老鼠体内,并进行对比实验。 当被移植星形胶质细胞的老鼠成年时,科学家发现它们比普通的老鼠更聪明,具体表现为,被移植该种细胞的老鼠脑电波传输速度更快,并且在电刺激下能较为迅速地做出反应。研究者还发现,移植了人类星形胶质细胞的老鼠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也更强了。 主导此次研究的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疗中心神经学博士史蒂芬·戈德曼说:“我们认为这是对人类神经胶质细胞的独特的功能优势的首次证明。” 研究者们认为,这个发现可帮助医疗机构了解和治疗一些可能由胶质细胞引起的神经疾病。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12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绿茶和红酒提取物能阻断早老性痴呆细胞通道
zhongruiy 2013-2-15 22:33
美国《生物化学杂志》日前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绿茶和红酒中的天然成分能阻断早老性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一个关键细胞通道。这项研究为开发治疗药物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   早老性痴呆症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大脑内的淀粉状蛋白异常堆积,形成形状各异的蛋白球,后者通过与脑细胞表面朊蛋白结合的方式绑定脑细胞,导致脑细胞失去功能并逐渐死亡。   英国利兹大学的科研人员在试管中合成淀粉状蛋白球,将其放入人和其他动物的脑细胞,随后加入绿茶 多酚类活性成分EGCG 和红酒天然成分 白藜芦醇 。结果发现,淀粉状蛋白球的形状被打乱,不再绑定脑细胞并破坏其功能。   研究者还在实验中首次发现,如果淀粉状蛋白球与朊蛋白结合,将触发更多淀粉状蛋白球产生,这是致命的恶性循环。他们下一步计划查明淀粉状蛋白球和朊蛋白如何相互作用并杀死脑细胞。   领导这项研究的利兹大学教授奈杰尔·胡珀表示,从理论上讲,对于早老性痴呆症,有望通过找到药物靶点给予有效治疗,他们的研究是加深理解早老性痴呆症病因和进程的重要一步。   早老性痴呆症目前尚无有效疗法。伴随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早老性痴呆症将成为人类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早老性痴呆症目前是美国65岁以上人群的第五大死因。
个人分类: 认知障碍|1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家利用尿液成功制造脑细胞
crossludo 2012-12-13 16:32
中国科学家利用尿液成功制造脑细胞(图) 科学家已经成功创造出利用尿液制造人体脑细胞的方法。   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近日发明了一种全新制造脑细胞的方法,这种方法比之前抽取人体血液制造脑细胞的方式更为简单安全。最令人称奇的是,这种新方法居然是通过收集人体自然排泄尿液中的肾脏内表皮细胞来制造新的脑细胞。   从尿液中制造脑细胞   当一个人排泄尿液的时候,人体皮肤细胞会习惯性地从肾脏中随着尿液流出,而科学家就是用这些细胞来重新制成了干细胞,这种细胞可以变成人体内任何一种细胞,包括脑细胞。在此项研究中,科学家已经成功将这些细胞转变成了神经细胞和脑细胞。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在本周日刊登于《自然方法》期刊上。   或许在未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之时,医生可以快速获取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的脑细胞。而且因为该项技术依赖于人体尿液,这种技术会比原来通过抽取患者血液制造脑细胞的方式更为简单方便,也更加安全。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医生不用从病人体内再提取任何其他的东西,只需要收集自然排出的尿液就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医疗中心研究员马克-拉朗德告诉记者,“对于一个儿童患者来说,获取他们的尿液要比从他们体内抽取血液要简单多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尝试着不同的方法让人体的其他种类细胞转变为干细胞。研究者曾经试验过通过睾丸干细胞制造胰岛素将尸体的脑细胞变成了干细胞,这种方法也被用来治疗帕金森综合症和老年痴呆症。   未参与此次研究的美国西奈山医学院干细胞研究员克里斯坦-布伦南表示,原先的许多方法都会利用病毒将新的基因信息传递到细胞的DNA中。因为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会永久地停留在细胞的基因密码中,这可能会导致这些细胞发生一些不可预知的行为,甚至让细胞变异为肿瘤。   在最近的研究成果中,中国的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更加安全的方式。研究人员通过采集通过尿液排出的肾脏内壁表皮细胞,并向其中注入新的基因指令来将其变为脑细胞。有了这些新的基因指令,采集到的细胞会变为脑干细胞,这种脑干细胞也可以根据需要变为各种其他的脑细胞。从肾脏细胞变为脑干细胞的整个过程仅仅需要约12天左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新的脑细胞就会完全产生。   在针对小白鼠的测试结果表示,这种利用尿液制造脑细胞的方式不会让细胞出现肿瘤。由于这种方式几乎适用于任何患者,因此该项研究成果目前可以被认为是该领域最先进的方法。
个人分类: 医学前沿|8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胎儿的礼物——你送我一条命,我还你一条命!
热度 2 bxlh2008 2012-5-22 17:01
昨晚在图书馆阅览室看杂志,偶尔翻到一篇文章,深深的打动了我,原来, 父母和子女之间实在是互有恩情和帮助的, 现分享于大家! ========================================================================== 前不久,国外科学家发布一项胚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实验证明胎儿的细胞能够进入母体。简单说,胎儿的细胞返流,穿过母体的血液(过去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现象)而储存母体。生物学界认为,这项发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它的意义用通俗的话语表达,大约是这样:   母亲孕育胎儿的时候,胎儿反过来把一些细胞留在母体。这些细胞作为干细胞,可以演化为脑细胞、肝细胞以及各种重要的基础细胞修补治疗母亲的病症。   再通俗地说,胎儿刚成型还未成人之时,已给母亲留下一笔生命财富,待母亲有病时备用。 你送我一条命,我还你一条命。   胚胎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孩子早就在报答母亲的恩情,有干细胞为证。这项研究的学术难度是,过去认为,胎儿细胞无法进入母亲血液而成为干细胞,而实验提供了支持和证据。   就是说,母亲在生完孩子的一生中,许多疾病在自己不知情的状态下,由孩子在胎儿时期留下的干细胞修复治愈。我推测,女性比男性长寿,婚育女性比未婚女性长寿的原因或许在此。    ——(摘自《青年博览》第4期 作者 鲍尔吉·原野)   
个人分类: 羊嘴胡诌|374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两项研究揭示脑细胞或可被操控产生错误记忆
crossludo 2012-5-6 16:45
两项研究揭示脑细胞或可被操控产生错误记忆 http://52brain.com/article-2093-1.html 摘要 :   早在20世纪40年代,神经学家怀尔德・潘菲尔德就发现,病患者能够在大脑不同区域受到电击刺激时,回忆起饼干气味等看似随意的信息。近期进行的两项研究已找到了支持这一记忆储存理论的证据,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最 ...   早在20世纪40年代,神经学家怀尔德・潘菲尔德就发现,病患者能够在大脑不同区域受到电击刺激时,回忆起饼干气味等看似随意的信息。近期进行的两项研究已找到了支持这一记忆储存理论的证据,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出版的Science杂志和Nature杂志网络版上。其中一项基于转基因小鼠的研究,甚至能证明或可操控大脑细胞,以产生错误的记忆。   加州斯克利普斯研究院的Mark Mayford及其同事对小鼠进行了转基因处理,使它们的神经元能够在大脑注入hM3Dq DREADD受体时,被再次触发。这种受体可由专门的药物所激活。   研究团队将小鼠单独放在盒子中,每个盒子接触到的颜色和气味都不同,这将刺激神经元形成有关上述条件的记忆。由于神经元会在记忆形成时激发,同时能在药物注入时被重新激活,这使研究人员能够无意识地诱导小鼠产生和盒子有关的记忆。随后,他们将每只老鼠放入具有不同颜色和气味的第二个盒子之中,并为其注入药物,使老鼠记住第一个盒子,随后对其施加轻微的电击。   通常来说,电击会促使小鼠畏惧其所在的直接环境,即第二个盒子。但在这个实验中,虽然小鼠受到电击时正处于第二个盒子之中,但却保有了关于第一个盒子的强烈记忆,小鼠因此对两个盒子都产生了畏惧感,即对于直接环境和虚构环境的双重恐惧。之前只有在受到注入药物的刺激时,身处第二个盒子的小鼠才会对第一个盒子也产生恐慌。   Mayford认为,这种混合的错误记忆意味着两种不同组群的神经元可同时编码一种记忆,且不会发生互相干扰。事实上,我们可以将新的信息引入记忆,开辟研究的新世界。   此外,麻省理工学院的Susumu Tonegawa及其同事也提出了可产生错误回忆和感觉的不同方式。经过感光基因处理的小鼠,可在生成有关盒子的记忆时,借助所涉及的神经元对光线作出响应。当小鼠形成关于盒子的记忆时,研究团队对其施加了电击。随后其将小鼠放入不同的盒子,并通过植入小鼠大脑的光纤传输光脉冲。这种对于神经元的激活与记忆相关,与受到打击而恐惧发抖的小鼠所处何方并无关联。   当研究人员观察被激活的神经元时,他们发现,在海马体的特定区域内大约有2%的细胞牵涉其中。Susumu Tonegawa 表示,这种方法可基于小鼠的经历和习惯,诱发其做出不同类型的复杂行为。下一步,研究团队将观测小鼠大脑记忆中心之外区域对于恐惧回忆的响应,这也是用于证明记忆被存储于大脑内多个独立区域的“终极实验”。
个人分类: 医学前沿|1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金评审劳动结束了
热度 12 郑玉峰 2012-5-1 16:46
劳动节都奉献给了基金评审, 30 份标书看了我整整 3 天,加上写意见和上传意见,很费脑细胞。毕竟要面对的是人家的项目申请书的辛苦劳动,不能轻易砍杀。感觉如下: ( 1 )医学部今年试行了前期的预评,觉得应该挺有效,至少不会看到无厘头的申请书吧,所以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建议的资助比例在 40% 左右,好像还挺高的中标率。医学部的评审表似乎也复杂一些,要做 8 道选择题。 ( 2 )工材部的表格和评议要点和往年没有多少变化,也没有比例的建议,申请书质量参差不齐,仍是做 3 道选择题,评议书填写的内容基本上要靠专家自己的评判了,觉得青年基金的要求更宽松一些。 ( 3 )评审中的感觉是年龄略长的申请人的标书反倒更认真仔细,一位 50 多岁的同行居然写了 70 多页的标书,非常详细认真,年轻人尤其 80 后的标书略显简单。 ( 4 )工作基础一般发表文章都是中文或者会议的英文期刊的申请人,很多时候敢用“首次”、“申请人提出。。。概念”这些词语,而工作成绩好的申请人,似乎谦虚许多。 (5)有一个标书,觉得自己不是很清楚的研究方向,选择拒绝派遣,结果网站总也不反应,选择在线评议就响应,很好玩,最后耐住性子仔细看了几遍标书给审理了。
6556 次阅读|29 个评论
[转载]咖啡使人头脑敏锐
xuxiaxx 2011-11-23 15:33
【美国《科学新闻》周刊网站11月21日报道】题:咖啡提神醒脑 大多数 咖啡因 成瘾者会告诉你,咖啡使人头脑敏锐。科学家20日在《自然杂志神经学专刊》网站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事实证明,给啮齿目动物喂食一剂咖啡因的确能加强脑部一个未得到充分认识的部分中的脑细胞联系。 更充分了解咖啡因对脑部的影响能使科学家利用其 刺激 作用,甚至还能缓解脑部疾病的某些症状。 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的塞雷娜·杜德克和她所在的研究团队研究了较小剂量的咖啡因对海马体中一个区域的影响。在人体内,这种海马状的结构深藏于耳后的脑中。这一研究团队给大鼠喂食相当于人们喝的两杯咖啡的咖啡因剂量,随后测量脑组织中这部分的 神经细胞 电信号的强度。这一特定部分(被称为CA2的脑部区域)的神经细胞因咖啡因而大受刺激,在研究人员刺激这些细胞时,其电活动强度大增。海马体中一个邻近区域的神经细胞没有显示出这种刺激感受性。 而且咖啡因 剂量 越大,效果越强。高出10倍的咖啡因剂量导致的CA 2区域神经细胞的反应更为强烈,只有顽固的咖啡因消费者才会达到这一剂量。 研究人员发现,让培养皿中的CA2神经细胞直接与咖啡因接触,效果类似,这一结果排除了接触咖啡因后血液流动发生变化而产生上述效果的可能性。在接触咖啡因5分钟后,这些神经细胞在3小时内一直处于受刺激状态。 杜德克说:“我们不知道人体情况如何,但在啮齿目动物中,我们认为这一区域对咖啡因最敏感。” 来源:新华网
1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Quenching---a relaxation algorithm---非动力学,亦非静力学
lcsyxj 2011-9-30 03:07
Quenching, 一种弛豫过程的算法,非动力学过程,亦非静力学过程。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呢,我在做界面能计算的时候,对这个过程得理解着实花费了不少脑细胞。 Quenching,a relaxation algorithm where the atom velocities is set to zero whenever the scalar product of the total velocity and total force on the atoms becomes negative was applied. 首先模拟过程中,体系的原子遵从牛顿力学运动方程运动,我理解既然体系遵从牛顿力学,那么就应该视为一个动力学的过程。然而并不能称为标准的动力学,这是因为在算法中,采用了快速收敛的方法,当加速度的方向和原子的运动方向不一致时,自动设置该原子的速度为0,实现快速收敛,因此原子并不是严格的按照牛顿力学来运动的,所以不能称之为dynamic;为什么不能称之为static mechanical,因为原子确实是在动。 Quenching的过程是在原子运动的过程中施加了一个外界判断条件,只有满足该条件的时候,原子才会根据牛顿运动方程运动。体系收敛之后,系统温度可以达到10E-6以上量级,无限接近于零温。
3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话说组会
skdhf 2011-9-25 20:28
     明天又要开组会,而且是我要汇报。由于实验室的人多,每周一次的组会降临到我头上也需要一个月。一个月很长,一年才12次,可一个月又很快,不知不觉又要给老师汇报工作。如果赶上运气好,实验顺利,那汇报起来也有底气。可课题不可能总会那么顺,有时一个月根本什么都做不出来。到这个时候就只能硬着头皮讲讲别人的工作了,不过要是两个月课题都没有进展,连续两次讲文献,那老师的眉头就会皱起来,甚至失去了淑女风范,对你狠批一顿。那种滋味,只有自己知道是多么不是滋味。    组会PPT的制作也让我颇费脑细胞,首先要制作美观,让人耳目一新。其次要内容充实,给人信息。可是有件事每次都会让我很为难,是把自己的东西全都抖出来还是有所保留。全讲出来一怕别人借鉴,二怕下次没的讲而留上一手。刚读研究生时做组会报告非常卖力,自己做十分的实验恨不得讲上十一分,极力表现自己。可慢慢发现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做的新课题总是不讲出来或蜻蜓点水。即使你去问他们,他们也不会告诉你具体怎么做的,一直等到写好了文章或发表才水落石出。加之后来自己的课题被实验室的其他人借鉴,弄得很是被动,不得已现在也开始“聪明”起来。很是无奈。    组会上一个人讲完下面的老师同学就会开始讨论,有时能提出些好的建议,也有些单纯是班门弄斧,提出些肤浅的问题。但是无论提什么问题只要出于一片赤诚,那讲的人也大都会心甘接受。可是我在组会上给一个师妹提过几次建议,她就私底下找我,说我提的问题剑剑刺痛她课题的心窝,让别人特别是老师看到了她的不足,并求我以后组会上不要再给她提问题了。听完这个我只有无奈,由于课题相关,我对她课题知道的稍微多写,出于革命友谊我多说了几句,可遭到的却是排斥。当然,人家有自己的看法,既然出力不讨好,以后闭嘴就是。这件事情以后我再发表观点的时候就谨慎了许多。    组会本来的目的就是交流提高。可慢慢的目的变成了手段,以此督促学生去努力工作。我很喜欢把自己的课题拿来去和组内的同学老师交流,希望他们能给我建议。我也很希望同学老师能够去掉一点私心和距离,坦诚布公,相互切磋,不断去探索发现。我总觉得交流,包容,进取才能不断创新。
39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科学猜想(5)血液中也许只有促衰老因子而没促年青因子
热度 1 drYZZ 2011-9-21 10:13
生命科学猜想(5)血液中也许只有促衰老因子而没促年青因子 张永忠 最近Nature发表论文 称年青小鼠的血液可促进年老小鼠的脑中干细胞加快生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是什么因子起的作用。 Wyss-Coray等把三月龄的小鼠的血液循环与24月龄小鼠的连接起来。结果发现在与记忆形成有关的海马区,老年鼠(2岁)的新细胞数从400增加到1000多,而青年鼠(3月龄)的新细胞数减少了四分之一。 Wyss-Coray 分析了66种血液因子,其中17种因子在血液中的浓度随着小鼠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其中CCL11蛋白是这17种中的一种,把它单独注射到小鼠体内就可以抑制神经细胞再生。 关键问题:学者们还没找到哪种因子能促进神经细胞再生,而他们认为既然把年轻小鼠的血液注射给老年鼠能够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就意味着年轻小鼠血液中会有某种因子促进神经细胞再生。 个人猜想:可能是他们发现的那17种,以及17种以外的某些因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老年小鼠脑细胞的再生,而不一定在年轻小鼠血液中有某种(些)因子专门促进脑细胞再生。 实验设计:把老年鼠血液中浓度升高了的那些因子的浓度降低到年轻小鼠的水平(或更低些),看是否会有利于脑细胞的再生(从上述内容中已经提示这是可以的)。 医学应用:患有脑神经疾病、免疫力下降等病的老年人每周替换一些(一磅?)年轻(子女)的血,很可能会明显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3386 次阅读|2 个评论
搞研究的就是夜晚嗷嗷精神,不熬夜学习干神马
热度 2 jiaqionghit 2011-7-17 01:42
发现搞研究的大多夜猫子。。。 白天呼呼大睡,夜晚脑细胞活跃起来,嗷嗷精神,程序代码都飞奔了。。 虽然知道熬夜对身体非常不好,可是不知道世界上多少重大发明,都是科学家熬夜或者做梦时候出来的灵感。 熬到份儿上,论文咋的都能写出来滴。。。 以此与其他夜猫子共勉。。。
593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人脑之谜
lysyxcs 2011-5-29 22:17
大脑是我们最为复杂的构件,以下是有关人类大脑的十大最引人注目的真相。   1.大脑是人类最复杂的构件,需要近20年时间才能发育成熟。   2.在母亲的子宫内,胎儿每秒钟长出8000个新大脑细胞。   3.出生时的脑细胞数量就已能够满足我们一生所需。   4.人脑是宇宙中已知最复杂的东西。   5.新生儿在短短几小时后就能识别母亲的面部。   6.子宫内的胎儿也是有视力的,但看到的都是黑白影像。胎儿的眼睛极为敏锐,能够探测到穿过母亲腹部的微弱光线。   7.人类每分钟可眨眼20次,每次持续半秒钟左右。如果将每天的眨眼时间加在一起,我们将有一个多小时在黑暗中度过。   8.每个大脑细胞平均可与其他脑细胞之间建立1万个连接。   9.负责掌握平衡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大脑区域极为复杂,所含有的脑细胞数量是其他区域的总和。   10.泰国的小潜水员们从小就训练眼睛,他们的虹膜在水下时会收缩而不是扩散,从而在水下实现聚焦。如果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训练,所有孩子都能具备这项技能。
1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物美女——庄小威
热度 8 Ripal 2011-3-8 15:37
生物美女——庄小威
题记:最近一直很忙,忙着修改论文,忙着准备试验,忙着看文献。听说妇女节了,总想写点神马。可是,又不知从何说起,还是谈谈生物美女庄小威吧(转载),活跃活跃脑细胞,顺便提高斗志!祝科研的女同胞们节日快乐! 庄小威, 1972 年生人。 1987 年, 15 岁时考入 中国 科技 大学 少年班。 1991 年毕业赴美, 1997 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物理学博士学位。 2001 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 5 年后的 2006 年初,成为物理和化学系的双聘教授。此前曾获得 2003 年 “ 天才奖 ” ,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 庄小威长得有点像传说中的花木兰,英气逼人。加州六年的水果滋养,给了她好皮肤,分子 世界 的趣味,让她一点一点绽放出美丽来。 中国科技大 学校 长朱清时很记得 87 级少年班的这个 女孩 子,记得她在 2003 年 10 月 19 日 回母校做的那场高质量的报告会,当时她刚拿到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当年度的 “ 天才奖 ” 。 报告的题目有点拗口,叫《展现单个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折叠和单个流感病毒的感染过程》,但庄小威的 “ 讲 故事 ” 让包括外学科在内的所有听众都听懂了。 如讲到流感病毒侵入生物细胞时,她在台上走来走去,模拟分子运动的情形;她还模仿病毒对细胞说: “I’m here , Take me in 。 ( 我在这儿,让我进来 )”“but how does the virus get itself in? I’ll tell you…( 病毒如何进入呢?我来告诉你 )” 她带领大家由浅入深、渐入主题。 她还将幽默感注入这个自然界的微小动作: “I think the influenza virus is really smart , and the cell is quite stupid 。 You know , the virus simply manages to enterotnithe cell , and all the rest work(of the infection) is actually done by the cell itself 。 ( 我认为流感病毒相当聪明,而细胞挺笨的。要知道,病毒只想着要进入细胞,而余下所有的感染动作都是由细胞自身完成的。 )” 她的研究方法、实验原理、装置、结果、分析,逻辑清晰,简洁紧凑,充满科学精神,尤其实验中拍摄到的分子运动的短片,让同行赞不绝口。一位少年班 女生 望着自己仰慕的前辈说: “ 我就想从庄教授这里学习怎样做研究,怎样做好自己的学问。 ” ● 天才科学家 庄小威的研究,是要探明生物体系中单个分子或单个粒子的运动表现。庄小威创造性地将荧光光谱和显微分析技术应用于单个分子,这种崭新的物理手段,使得实时揭示复杂生物过程中的分子个体及其运动步骤成为可能。 这要拜跨学科所赐的灵感。事实上,庄小威完全转入了另一领域的研究。她 19 岁在中国科大拿到本科学位,然后赴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些学位都归属物理学。 1997 年之后,她在斯坦福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进行博士后研究时,才偶然与化学、生物学科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始做一些跟踪分子行为的实验,但几乎有整整一年 时间 只是在摸索试探,什么结果也没做出来。 2001 年,庄小威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她的物理根底启发她将带荧光的分子标记物附在病毒上,当用激光照射时,标记物发射出特殊的彩色光。用这种方法,借助显微镜,她详实跟踪了单个病毒的行为,也跟踪了诸如蛋白质和核糖核酸 (RNA) 片断这样的单个分子行为。她拍摄到单个流感病毒的连续影像,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到病毒的各阶段过程。 50 万美元的麦克阿瑟 “ 天才奖 ” 因此向她垂青。她是 24 个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而且是女性。 美国艺术与科学文 学院 (FAS) 的科比先生预见了庄的研究对病毒侵入细胞机制的深入了解和对传染病研究以及药物开发的意义。他说,庄的研究如此引人注目,很高兴麦克阿瑟基金会注意到了 “ 她的天才 ”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也代表中科院给庄小威发去贺信。 2004 年,美国著名的《科技评论》杂志从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 600 余提名者中,评选出在纳米技术、 计算机 与通信及生物技术领域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年龄在 35 岁以下的 100 名青年创新者,庄小威名列其中。 2005 年 3 月,美国霍华德 · 休斯医学研究会 (HHMI ,一家为全美科学家提供资助的富有卓越声望的非盈利型研究机构 ) 从全美 300 多位提名人中选出 43 位生命科学家 ( 当选者称为 HHMI 研究员,基本代表了美国生命科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领域最活跃、最富创新能力、最高水平的研究力量,迄今 341 位当选者中, 10 人是诺贝尔奖得主, 100 多人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在未来 7 年中向每位提供 700 万美元的资助。庄小威和科大校友骆利群榜上有名。 “ 在科研领域搭建关系 网络 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博士和博士后阶段更应该专注于课题研究,成功的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别人的关注,功到自然成。 ” 庄小威这样解释她的 “ 顺 ”—— 博士后结束时,她拿到美国七所大学 ( 哈佛、麻省理工、耶鲁、普林斯顿、康奈尔、加州理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的 offer( 录用 通知 书 ) ,而此后她总能顺利获得研究资金。 2006 年初,庄小威晋升为哈佛正教授, 34 岁的正教授。她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带领 21 名博士、博士后研究流感、艾滋病、 SARS 等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在实验室团队的网页上,她着无袖红色恤衫,戴着墨镜眺望远方,极其舒展。 朋友 们这样说她: “ 在课题研究之外,庄小威是一个活泼的女青年。 ” ● 静下心来做学问很关键 在庄小威的字典里,动力、眼界和深度思考是三个关键词。 “ 我从小喜欢科学。 ” 庄小威的早期教育,是个性与顺其自然的结合,她顺着自己的心意和兴趣,保有了 strong motivation( 强烈的动力 ) 。 庄小威的父母退休前都是中国科大教授,母亲朱仁芝提起女儿,心满意足: “ 她小时候在江苏如皋跟爷爷、奶奶 生活 了 5 年,到 5 岁多时我们才接回来。小威没有上过幼儿园,拼音识字是我们在工作之余教的。我们落实政策以后分到合肥中国科大,小威就直接上了科大附小二年级。 ” 庄小威自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 5 岁多时,父母上班不在家,她自学了炒青菜、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初中时,年龄最小,但各门功课都拔尖,曾获得全国中 学生 数理化竞赛第一名。后被 推荐 到 北京 景山学校上了半年中国科大预备班, 13 岁转入离家较近的苏州中学科大预备班。以高考 600 多分的 状元成绩考进少年班之后,她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数学、物理常拿满分。 少年班 同学 毛珺婕回想起 19 年前初见留着短发,热情爽朗的庄小威,觉得她不像苏州 美女 ,却有几分枕霞旧友史湘云的神采。 “ 小威得天独厚,虽然读书无数,视力却是 1.5 。有时在宿舍里,大家都伏案用功,她躺在上铺的床上看书,还能看见我们书上的字。小威还有个一心两用的本领,一边听三国评书一边做原子物理作业,这些都让我们好生佩服。 ” 做科研是很辛苦的事,对自己的学问有热情,才有动力,保持动力是化解困难的秘诀。每当遇到梗阻,庄小威就勒令自己忘掉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一切从头开始,从不轻言放弃。在哈佛大学工作以来,她一周七天,每天都从早上 10 时工作到半夜 12 时。她说: “ 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工作。 ” “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有其弱点,以致中国人的创造性思维不够活跃,华人学生在此方面应注意调整。只要科研做得好,就一定会被别人承认,性别、国籍都不是关键。 ” 庄小威 建议 后晋同行挑选对社会产生影响、能使多数人受益的课题,在研究时,务必深思,杜绝肤浅。
5467 次阅读|15 个评论
阻止脑细胞凋亡新分子微型核糖核酸-29(miR-29)研究动态与信息
xupeiyang 2011-1-25 20:50
《基因与发育》:美找到阻止脑细胞凋亡新分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43315.shtm 程序性死亡是有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死亡。新分子称为微型核糖核酸-29(miR-29),是一种微小的核苷酸链,在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亨廷顿舞蹈病等进行短期给药实验中已显示出效果。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WEB1kOWEB10O00h0010009000000h001000j100300.y 信息分析报告 miR.doc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2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猴子牙髓干细胞可刺激脑细胞生长
jiangbaoguo 2008-11-25 10:18
美国埃默里大学一个科研小组11日报告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取自猴子牙髓的干细胞可以刺激脑细胞的形成和生长。 研究小组在新一期《干细胞》杂志上介绍说,研究人员把取自恒河猴牙齿的牙髓干细胞植入实验鼠大脑中的海马区。结果发现,这些干细胞能够刺激生成几种类型的新神经细胞。 牙髓干细胞是存在于牙髓组织中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细胞类型。医学研究认为,牙髓干细胞具有重要的治疗潜力。此前,牙髓干细胞已应用于牙齿和颅面细胞的再生。研究小组说,他们的新研究结果表明,牙髓干细胞将来有望应用于细胞疗法和再生医疗领域,尤其是治疗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一些疾病。 研究小组还指出,牙髓干细胞提取方便,医生可以十分方便地从患者牙齿中分离出牙髓干细胞。因此,他们认为可尝试设立牙髓干细胞银行,人们一旦患病,就可以提取自己事先保存的牙髓干细胞用于治疗。自体干细胞治疗可大大降低目前移植医学领域常见的细胞排异反应。 接下来,该研究小组还计划进行实验,从患有亨廷顿病(一种遗传性脑病)猴子的牙齿中提取牙髓干细胞,观察患病猴子的牙髓干细胞是否也能像健康猴子的牙髓干细胞那样刺激大脑细胞发育。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