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食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唐昊:中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根源何在?
whyhoo 2012-9-4 15:45
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中国的食品药品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结构问题、行政监管问题,更是政治法律体制问题。如果缺乏全局性的制度改革,只是盲目加大执行力量是没有用的。唐昊分析。 中国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日新月异,极大地挑战了人们的想象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甲醇制酒事件、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问题、阜阳奶粉问题、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问题、食用明胶问题等等,层出不穷。到现在连缓释药物的胶囊也查出有毒。从儿童奶粉到食用油,整个社会无法保证任何一种食品药品是安全的;从小作坊到国有大企业,整个社会也不能保证任何一个企业不去制造有问题的食品药品。而对消费者来说,从最初看到这些新闻的“触目惊心”到今天变成了“基本麻木”,中国人似乎不得不习惯于这种“相互投毒”的生活。 中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之所以蔓延到今天这样,形成在全行业、全领域广泛存在、难以收拾的局面,首先是因为问题本身的特性——中国的食品安全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所谓结构性问题,即其形成过程是由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合谋、问题本身也受到制度性鼓励。这样的问题不能指望通过一个事件的刺激,针对某一个环节就可以解决。 首先,从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源头来看,我们必须要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企业会生产和使用有毒食品药品?即使是那些经正规注册的、甚至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企业也是如此?这实际上关系到整个经济结构的问题。在中国,象能源、重工、化工、通讯等产业一般都是高利润行业,这些行业存在着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以保证国有垄断企业的利益。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能够留给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进入的领域并不多。而过多的企业进入有限的领域,也导致这些领域达到过度竞争的状态。对食品医药等行业来说,由于进入的资金技术门槛低,企业多呈现小、散、低的结构性缺陷,创新能力不足,就只能在歪门邪道上想办法。在因过度竞争而导致的“比坏”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的情况下,通过假冒伪劣来降低成本就成为常态,而那些关注食品安全的企业反而会失去竞争力甚至被劣质企业淘汰出局。 不仅市场过度竞争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食品药品企业还面临着国家税收等巨大压力。各种各样的税费,包括正常但比其他国家更重的税收、路桥费、工商管理费等仅在中国才大规模存在的额外费用等,也将食品经济链条的利润压缩到最低。在某种食品药品最终能够被消费者使用之前,从原料运输、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都产生了极大的附加成本,使得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税收负担极重,无法做大做强。在食品药品市场生产供应链日趋复杂,市场开放性日趋增强的情况下,这些环节的负担最终都会以正常(涨价)或者违法(制造价低但有毒的产品)的形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都着重于在农场、工厂的源头监控,而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则可能发生在各个环节。 其次,从政府监管层面来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保持对市场的介入,中国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不断增强,但管治能力却在下降。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管理在立法层面成就显著,《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继出台,一系列国家标准也大部分跟国际接轨。但这些越来越细致的法律却并没有改善国内食品安全日益恶化的现状。根子出在执行环节。内地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很多,权责过于分散:卫生部起综合协调作用并进行风险评估;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检总局负责进出口以及监管生产加工环节;药监局管药品;流通的食品主要是工商局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在没有出问题时交叉管理,增加企业成本;二是在出了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谁都不管,即有人捞钱、无人负责。而两者都造成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大,安全难以保证。十几年前朱镕基访问美国期间,重点视察的一个单位就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个机构在享有食品药品监管上的超级权力,在美国存在了 100年以上。朱总理回国后成立了一个类似的食品药品安全统一监管机构,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无法发挥作用而被迫撤并。 在顶层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况下,基层执法环节的问题更加严重。已经出台的法律和国家标准一般都得不到严格的执行。执法第一线的基层人员不但缺乏严格执法的动力,甚至在监管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双向代理”的潜规则。即基层执法人员不但代理国家法律,而且也代理不良商家的利益。国家法律成为基层官员向不良商家索取利益的依据,而对这些利益的回报就是放松或根本不执行国家法律。这些利益索取对商家当然是额外的负担,但商家会把这多出来的负担通过假冒伪劣商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在这种“双向代理”的过程中,基层官员实际上成了整个劣质食品产业链中间的一环,分享其中的利益。自然不可能采取消灭劣质食品这种自杀式行为。类似的情况不仅出现在食品药品行业,在南方某些城市如北海南宁的 传销行业 、珠三角的色情行业总是禁而不绝,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些地方基层管理人员有利益掺杂其中有很大关系。在这些“双向代理”盛行的领域里,政府宗旨和目标并未被基层官员所执行,由此形成了治理失效。而更加恶劣的情况是:在“双向代理”已经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单独加强某个领域的行政管制,实际上是加强了这个领域内的官员向商家勒索的能力,形成了反治理的效果。即财政投入越多,行政管制越强力,治理就越失败。 最后,从消费者和社会监督的层面来看,由于中国特有的政策法律环境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公民政治的需要,以至于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媒体监督与公众参与受到限制、民间监管组织难以行动、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不发达、公众对食品药品企业的诉讼遭遇司法瓶颈等等,使得食品药品行业缺乏来自社会监督的压力,丧失了最后、最直接的一道防线,由此导致安全问题愈演愈烈。 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食品药品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结构问题,也是一个行政监管问题,同时更是一个政治法律体制问题。在此种结构性问题的治理过程中,如果缺乏全局性的制度改革,只是盲目加大执行力量是没有用的。而如何通过经济、行政、社会、法律的渠道改变这种不良的制度结构,则需要直接受害者——作为消费者的公众对这个问题更深入更持久的参与,并且必须要将这种参与扩大到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之外的其他所有的环节中去,如要求经济公平、打击垄断、扩大市场准入;启动责令停产、追究刑责、索求惩罚性巨额赔偿举措;追求司法独立、完善法律法规、扩大司法诉讼、推动法治进步;开展公民运动、建设民间组织、推动政治改革等等。只有全面的参与、全局的改革才能指望问题的全面解决。这当然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对于一个结构性问题来说,没有捷径可走。 唐昊,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富布莱特学者,专栏作家 原文见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5142-China-s-food-scares-show-the-system-is-bust
个人分类: 卫生|1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十年春秋
whyhoo 2012-8-15 09:57
过去的10年,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集中暴露。徐楠回顾了过去几十年食品问题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及政策在应对食品问题过程中的变革。 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从2009年到2010年,以食品安全法、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评审委员会为标志,中国更新了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机制、协调机制和科学评估机制。 此前10年,是食品安全问题浮出水面、集中爆发的历史阶段。 然而问题并未就此消失。围绕乳和乳制品,食品安全标准评审委员会完成了首批评审成果。据参与这一工作的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介绍,在一年多工作基础上形成的60余项标准,经过了长时间讨论,完成了艰难的部门协调。 然而,它们还是在社会上激起了一些负面反响,有媒体称其是“历史性的倒退”。 这从另一个侧面,折射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刻和艰巨性。 以1949年为时间起点,有研究者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49—1984 年——粮食作为基本食品的数量短缺,是社会面临的最大不安全因素; 1979—1984 年——粮食安全基本解决,但提高产量的代价是农药化肥的普遍使用、直至过量使用,这是食品源头安全问题的萌芽;与此同时,食品供给链条从统购统销的高度计划模式,逐步转向市场,粗制滥造、检验简化或不检验的小作坊在食品加工企业中占比巨大;知名企业趋利忘义,在利益驱使下,食品生产的各环节都开始出现问题。 1984—2000年——食品安全问题起步期,《食品卫生法》颁布,国家制定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和监管标准。有学者认为:绿色食品作为优质食品这一理念的兴起,标志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食品体系的结构性问题。 2001 年至今——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同时也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期,中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9年《食品安全法》发布,传承多年的“食品卫生”概念,被“食品安全”取代。 以一次次公共事件或食品信誉危机为标志,中国社会在短短十年内,步入了对食品安全的普遍警惕和不信任心理。 2003-2004年,食品安全事件始呈频发之势,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显著的区域性、舆论焦点大多对准具体品牌、某一区域的具体食品类别,事件表现多为显性的食物中毒或病发入院。及至2005年,石腊火锅底料、石腊油大米、毒泡菜毒韭菜毒粉丝毒黄花菜……——违规化学添加、加工程序带来的潜在危害,开始成为食品安全关注的焦点,并且开始引发公众对某个食品类别的整体性担忧。 当时的舆论反思和监督矛头,经常被指向中国标准体系的粗陋。 很快,质疑的矛头不仅于此了。 苏丹红 引发的“红色心理恐慌”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区域性、局部性、食品门类的特定性,转向普遍性、广泛性、所涉食品门类的多样性。 2008年的 乳业三聚氰胺事件 ,是又一个节点事件——食品链条中的不安全因素,完全可能潜藏在全行业几乎所有大企业中。一个食品门类的整体信誉全军覆没。 当国人每年吃掉300万吨地沟油的数字披露出来,公众现出疲态。存在多年的 地沟油产业 ,事实上早已广为人知,盘根错节、形成自己的现实利益链条。 十年来的历程,基本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沉疴新疾在食品领域的全面暴露,并成为全社会付出的巨大代价。食品供应体系因为链条较长、从农田初级产品到终端制成品跨越了农业到工业的多种产业形态,显得尤为复杂艰巨。大量小作坊为广大数量的人口支撑着基础食品供应,行政监管在一些环节近乎为零,多头管理政令迭出,不同系统的标准相互打架造成执法窘境,鱼龙混杂的企业行为不断跌破自律底线,行业没有约束机制却“心照不宣”,“科研”服务于产量和卖相,地下市场混乱,资源浪费严重,在降低成本的市场合理性之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广义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食品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在西方国家的自由市场发展阶段,也都无一例外地出现,并非中国独有。根据WHO/FAO统计,近10年内,世界各大洲都有食源性疾病爆发。 利益驱动、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法规不全,监管不力,这些都是各国食品安全的共性。但各国在应对食品安全问题过程中的立法、司法实践,以及行政管理机制、社会响应机制,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本专题将另外撰文介绍)。特别是中国缺乏典型的成熟的现代消费者运动,面对食品问题,消费者作为一个群体进行市场选择、表达呼声的主动意识较弱。吉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者吕方 认为 ,这是我国食品继续安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问题关乎制度、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 于是,过去数年中的中国社会,不断上演着“报料曝光——舆论哗然——市场缩水——公众谈虎色变——政府救市”的程式。到2008年,每有一种农产品受到消费者质疑,链条另一端的现实便是农户经济利益的严重受损,源头生产的集中程度提高,大规模工业性生产逐渐驱逐分散的农业性生产。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在十年中的逐层深化,不断有专家指出:公众在食品问题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对零风险的要求、对化学污染的过度重视、对假冒伪劣和食品安全的混同。背后的意思可以归结为一点——食品供应体系已经是一个工业门类,必须认识到其作为工业门类的特性,而不是以农业视角来考察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陈君石一再提醒公众:“好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中国有两亿多农户在用分散的方式生产所有的鸡鸭鱼肉。这个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源头污染的治理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另外,在当前近50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要防止诸如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也必须先提高其从业人员的素质。” 此语背后,意在提示人们:只有进一步加强食品产业的工业化程度,让工业属性在整个供应链条中全面替代农业属性,才能解决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人们已经开始怀念传统农业中可持续的生产智慧,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回归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更有环保人士由肉类生产中的普遍健康隐患,开始反思食品工业中人与动物的伦理问题。 2009年末,美国纪录片《 食品公司 》在网上流行。中国人在自身的食品安全挑战中,与一些西方人士共同开始了对市场逻辑主宰食品工业的根本性反思。 除了市场监管、行政体系、立法司法等等规范手段,也许食品生产被塑造为工业形态的路径和前景,才是食品安全问题带给人们的终极思考。陈君石院士曾表示:没有人不希望享用杜绝化学品的、清洁的、小规模就近生产的饮食,但在今天的人口基础上,这是否可能? 这才是沉重的发问。 在食品工业已经完成现代化的主要国家,几乎都有 社区支持农业 的实践——消费者直接联通生产者,在信任基础上共建食品供应链条。这是公民社会对创新食品供应渠道做出的尝试。当然,在庞大的食品工业体系面前,这些努力只能产生有限的局部效用。 集中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虽然让全体中国人付出巨大代价,却也激发了中国民众自主改变现状的空前热情。特别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社区支持农业在中国各级城市蔚然成风,被中国媒体称为“餐桌保卫战”。 徐楠 中外对话北京办公室副总编辑 本文为欧盟-中国公民社会对话项目系列文章,由中外对话和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完成,欧盟和英国大使馆支持。 原文见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5083-A-decade-of-food-safety-in-China
个人分类: 社会|2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农科院能够予以澄清:你们内部销售的食用油是否转基因?
热度 4 蒋高明 2012-8-4 08:31
【本博注】 在国内大力宣传转基因无害并极力推动中国食品转基因的专家不少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如果坚定转基因无害就应当带头食用,无需讲太多的道理。但遗憾的是,我们又听到一些与农业部机关幼儿园、财政部食堂一样的消息,即作为中国转基因大本营的中国农科院依然不愿吃转基因食用油。请农科院方面能够予以澄清下列是否属实? 看看鼓吹转基因最积极的农科院吃啥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e6wg.html (2012-08-03 22:57:44) 转载 ▼ 标签: 杂 谈 吕永岩按语:中国农科院与霉国孟山都有密切联系,他们也是霉国孟山都向中国推销转基因毒粮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转基因毒粮泛滥,农科院功不可没。鼓吹转基因毒粮无害,农科院谁当其冲。但是,看看农科院自己吃什么,一切都了然了。可以说,类似转基因利益集团的这种无耻、卑鄙、残忍,史上绝无仅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做官做人的底线。但是,包括农科院在内的中国转基因利益集团,早就突破了这个底线。为了追逐巨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已经变得比法西斯还法西斯。 @陈一文顾问 : 朋友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见到他们内部推销食用油:低温冷榨,100%非转基因!宣传资料注明"100%非转基因,采用国际领先低温冷榨技术,完整保留了原料各种活性营养物质。精选江汉平原优质油菜籽,原料新鲜,工艺留鲜,产品纯鲜。" 大力向民众推销“化学浸出”转基因油的转基因推手们自己该吃什么非常明白!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 向右转 转发(270) | 评论(107) 今天10:46 来自 新浪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93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提出两个三年计划
热度 1 xupeiyang 2012-7-4 05:31
1 国务院证实3年内将发文规定公务接待不能吃鱼翅 2 中国计划3年左右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中国食品安全的阶段性目标,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突出问题 得到有效解决。  除三年目标外,这个决定还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 食品安全监管 体制机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263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食品盲目转基因或被全球边缘化
蒋高明 2012-7-2 17:49
蒋高明 最近女排连败,寻找失败原因是她们不敢吃肉了,担心吃到瘦肉精,被检测出兴奋剂。素质者打不过肉食者,这是常识,也能够说明一下问题。当然,这些理由有因噎废食之嫌, 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即离开了特供,食品安排保障无从谈起。关于瘦肉精,笔者曾在世博会期间预言,世博会期间上海人是吃不到瘦肉精的,因为 监控严格。在养殖源头上,销售小料(瘦肉精别称)的贩子们不敢顶风作案,但世博会后就难以保证了。果然,2011年3月,瘦肉精在双汇火腿肠中检出。 可见,食品安全应从源头抓,从末端治理是下策的下策。对于广泛存在的转基因食品争议,依靠专家们的所谓严格控制,严格检验是一句空话。出来问题后,谁也不会承担责任的 ,只会相互推诿责任。 中国转基因从2004之后升温,当年首次企图颁发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Bt转基因水稻发安全证书;2006年制定转基因重大专项(200亿人民币);2008年12月24日偷偷摸摸批准Bt转基 因水稻安全证书,2009年中国农业转基因“三驾马车”(重大专项、安全证书、一号文件)路线定型。 2012年2月,就在美国和中国签定了市值43亿美元的转基因大豆出口中国的贸易协议之际,美国和欧盟签定了市值500亿美元的天然有机食品贸易战略协议,见: 美国同时签定了两个对立协约。2012-02-17 06:14:46。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2883705_d.html 。 美国农业部公告说,天然有机食品是非“化工农业”即不含有化工成分(譬如转基因成分和化工农药成分)和依靠天然有机农业技术生产的食品。在美国,2010年有机食品贸易额 达到286亿美元,并以8%的年增长率持续发展;在欧洲,天然有机食品的需求购买年增长率为10%到15%、协议生效后将使其销售增加300%左右。美国的农业支持本国83%左右的食品 ,每12个就业劳力中、有一个从事农业。 就中国而言,只有两三个品种出口被看作是美国的竞争者。譬如大豆食品,中国本来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出口国,且享有“天然健康”的美名;搞转基因之后至今,中国已经被淘汰 出,不但不是竞争者,而且成了进口国了。譬如谷物,中国大米本来也是享有“天然健康”美名而充满美国食品市场,然而,遗憾的是,搞转基因大米后至今,中国大米也几乎在 美国超市被淘汰出局、不再是竞争者了。 因此,如果中国一味中国搞“转基因大跃进”,任转基因技术泛滥失控,使中国失去了其原本首屈一指所享有的国际市场份额。而且,中国出口食品原有的“天然健康”之美名也 变成了“不可信任”的恶名。这样,中国出口到国外的食品将受到严格的转基因检测,而到中国的外国人则在吃饭问题上小心翼翼,或者干脆不敢来中国,使中国的旅游产业受重 创。 一些外国人来中国谨慎到什么都不敢吃,对中国食品不信任,自带面包来中国旅游者有之。如果转基因食品在中国泛滥起来,则增加了外国人对中国食品的这种不信任。 你有你游说转基因食品优于天然食品的言论自由,但人家有不信任你的转基因食品的自由,且国家越发达,对转基因食品就越不信任,欧美对转基因食品“说不”就是明证。 美欧天然有机食品市场的新发展,也反映了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国际动向:越是科技文化先进的发达国家(譬如欧美),越是崇尚天然有机农业、越是拒绝转基因食品和拒绝“化工 农业”;而越是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国家(譬如中国),则越是蔑视天然有机农业、越是热衷于搞“转基因大跃进”和崇尚“化工农业”。 天然有机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的国策选择,似乎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新的全球“分界线”。很明显,在那个新的“分界线”两边,一个是有国际官方协约保障天然 有机食品供应的欧美国家,另一个则是大搞特搞“转基因大跃进”和转基因技术泛滥失控的东方中国。 附件:美国和欧盟签定的天然有机食品贸易协约具体化的第一批列单(摘录)。 来源:美国农业部,2012-02 Table 1. Trade opportunities for U.S. exporters on the EU market Sector Region Competition from other suppliers Tree Nuts (almonds , walnuts) EU-27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Moldova and Iran Lentil EU-27 Canada, India and Turkey Millet EU-27 India, Africa and China Soy-beans EU-27 South America and Asia Cranberry products Benelux Canada Pears Benelux Southern Hemisphere countries Grapefruit Benelux Spain, Greece and Turkey Raisins Benelux Turkey, Israel, Pakistan and Iran Dates Benelux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and the Middle East Snack Foods Austria, Germany Belgium, Switzerland Hazelnuts Austria, Germany Turkey, Italy Cherries Austria, Germany Turkey, Netherlands Coffee Roasted Austria, Germany Switzerland, Italy Apples UK,Ireland South Africa, New Zealand, Chile, and Italy Raisins UK,Ireland Turkey, Chile, China Pears UK,Ireland South Africa, Argentina and Italy Wheat, and Other Grains UK,Ireland Canada Wine UK,Ireland Australia, Chile, New Zealand, Italy Food Ingredients Spain Other EU MS Almonds and other tree nuts Spain Domestic production Bakery Products Spain Domestic and other MS production Olives Italy,Greece Domestic and other MS production Cherries Sweden,Denmark Germany, Spain, Turkey Cranberry Products Sweden,Denmark Canada, Chile, Netherlands Apples Pears Sweden,Denmark Italy, Netherlands, Germany, Belgium, Argentina Grapefruit Sweden,Denmark Netherlands, Raisins Sweden,Denmark Turkey, Chile, South Africa, Germany Tree Nuts Sweden,Denmark Turkey, Netherlands, Germany Processed vegetables Sweden,Denmark Spain, Greece, Turkey, Germany Wines Sweden,Denmark South Africa, Italy, Spain, France, Chile Fruit and Vegetables France Turkey, Spain, Southern Hemisphere countries 请注意,在这张表上天然有机食品供应国中,没有占人类20%人口的中国,而中国是有机农业的真正发源地!即使他们担心来自中国的竞争,也因中国盲目转基因被放置在不起眼的位置,排在了印度、非洲或土耳其之后。是谁造成了今天难以收拾的局面呢? 本文部分资料引自直言了博客,进一步阅读可链接: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7096124_d.html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4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系统性危机 每个环节均有弊病
maokebiao 2012-6-21 14:14
http://discovery.163.com/12/0620/11/84EIHFN5000125LI.html?from=index “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很不好意思,这件事情我们很不好意思。”2011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如是说,此后,又有温家宝总理对食品安全面临“道德滑坡”和李克强副总理“乱世用重典”的痛心疾首之说。 所谓民以食为天,如果说,30多年前,怎么吃饱是具有最大共识的一件事情,现在,怎么吃得安全,大概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最具共识的一件事。 中国30多年的剧裂变革中,催生了很多社会矛盾,也隐藏着诸多社会危机,而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几乎聚集了这个时代所有的焦灼:政府失位,资本逐利,环境恶化,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盲目消费主义等等。在食品安全领域中所展示的中国社会图景,显得危机深重。 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在每一种社会危机中,每个人都应反躬自省。在当下中国的工业化和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食品安全已步步走向系统性危机。要摆脱这痛苦的转型,尽快走出危机,需要的是社会各方力量的共治与努力。 反思农业 1958年1月,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森接到一封朋友的来信。信中描述了一个小镇的春天如何异乎寻常的安静,听不到鸟鸣,感觉不到任何自然的气息。她为此进行了4年的调查,写成了《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以扎实的数据和资料,严肃地指出人类不加选择地滥用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制剂,将会危害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并通过污染食品、空气和水,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1950年以后直至60年代中期,世界粮食生产广泛使用滴滴涕和六六六等多种对环境和人体形成毒害的有机氯农药。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也是农业生产工业化过程中的一次深刻反省。其后引发巨大的争论,并得到美国国会的重视,也摧生了美国第一个农业环境组织的诞生。1972年,美国禁止使用滴滴涕。 在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史上,几乎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共同历程——从餐桌到田园,大量食品安全的危机链条,源于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工业产品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镉大米、毒豇豆、毒茶、“绝育”黄瓜……在中国这些食品安全事故背后,同样是农业被过度化学工业化。 进入70和80年代后,强毒性农药被代之以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残留期较短、用量较小也易于降解的多种新农药类型,但中国则到了1983年才颁布完全禁止滴滴涕。在此之前,大部分水稻均在此种农药环境下生长。 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在毒化了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同时,导致了害虫抗药性的出现与增强,这又迫使人们提高农药用量,变换使用多种农药来生产食物,出现了虫、药、食品、人之间的恶性循环。 在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大生产、大流通经济运作模式成为人类新的 生活 方式,菜不分春夏秋冬,食不分东西南北,大流通使得食品的丰富性大大增加,但也加剧着农业生产的化学工业化。 农药残留、动物激素、受污染的空气和土壤所带来的恶果正在呈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指出,目前中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两倍。 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的生命周期缩短至28至45天,猪缩短至2.5至4个月,“这些严重违背生物学规律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大量泛滥,令各种农药、激素和添加剂充斥城乡食品。”蒋高明说。 工业化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大肆侵蚀农业和农产品,根据环保部的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 如果说这是一个互相投毒的时代,那么,在源头上,投毒的过程已经开始,它导致了两个现象,一个是食品的可替代越来越差,所以,尽管共识早存,重典频出,却依旧无法扭转食品安全愈发恶化的趋势,因为,我们无处寻找真正安全的食物,另一个则是食品源头生产者不吃自己销售的产品,我们赖以生存的安全食物链从道德底线的层面就已经开始瓦解。 混乱的食品加工业 “工厂把发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肠;工人们在肉腚上走来走去并随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掺进绞肉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 这是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1906年创作的小说《屠场》的片段,描绘的是芝加哥某肉类食品加工厂。传说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边吃早点边读这本小说。读到这里时,罗斯福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掷出窗外。 当年6月,美国国会即通过了两部联邦法律:食品和药品法案以及肉类检查法案,并建立了调查小组,这个调查小组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雏形。 后来,在中国,有一位复旦大学的历史系学生创办了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的网站,名字就叫“掷出窗外”。 可以说,某种程度上,现代食品工业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化学添加剂成为食品的基本原料,它模拟了食品的 味道 、气味、色泽,防腐剂用于增加保存时限,而真正的食品原料可以添加甚至不添加。例如玉米馒头可以不用玉米,而只要柠檬黄染料,柠檬汽水只需要柠檬香精。 超标使用,甚至以有毒化学品替代,使 食品添加剂 迅速被污名化,三聚氰胺、孔雀绿、苏丹红等有毒物质被当成食品添加剂。 时至今日,发达国家已对食品添加剂严格监管,中国的食品加工业则远远滞后,北方霞光食品添加剂公司的副总经理彭冲回忆说:“中国大概1996年才开始,都是化工店和小门市形式的,这边卖化肥,那边就卖食品添加剂,都用麻袋装。这造成一种错觉,大家认为添加剂跟农药是一样性质的。” 在中国,目前有2200种食品添加剂,有检验标准的只占总数的近四成,有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已经有17种非法添加物被列入黑名单。在加工环节,又有可能完成另一道“投毒”程序。 商业博弈的失重 在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推动下,本应是大生产、大流通,大农场式生产和经营流通的 连锁 化、规模化,但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目前形成的格局却是少数大型集团和大量中小加工作坊并存的状况,而他们共同对应的,是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 从现实来看,生产初级农产品的,是2亿多户小农户,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则有40多万家,其中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大约只有12万家。 以乳业为例,从1998年到2010年,中国的乳制品产量从60万吨增加到2159.39万吨,增长了35倍;但奶牛存栏数仅从1998年的439.7万头增加到2010年的1260万头,只增长了近两倍,奶的需求量远赶不上。 虽然从理论上而言,大资本、大集团更有利于食品加工标准的统一,质量检测的控制,但从三鹿、蒙牛、双汇等大企业身上,这种信任几乎被摧毁。 商业的逐利无可厚非,但由于食品供应链条上不对等的利益博弈和政策引导,使得这种博弈严重失衡,不断地驱动造假售假以获暴利。 为了扩大市场规模,追求规模所带来的成本控制,大型企业集团的销售半径无限扩大,这导致管理制度无法跟上,一方面要树立质量高标准的企业形象,一方面又想压低收购价格,诱导了下游投其所好的弄虚作假。 大型食品企业把成本压力和风险转给农户和下游小企业,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又把处罚的风险推向这些农户和中小供应商。 在食品安全被指称为暴利所趋之时,小农户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好处,为维护食品价格稳定,在政策上农产品价格长期被压低。对于农民而言,虽从农业税费的高压下摆脱出来,但又要面对政府和强势商业资本的利益压榨。这对于小农户规模化种植,生产方式的提升都形成了制约。 近年来政府为了鼓励农民生产使用了各种补贴措施,但这些补贴被地方政府和大型加工企业集团层层盘剥,所剩无几。利润微薄,利益驱动下的农民一样会选择“投毒”。 低水平的生产方式,农业规模化和技术更新推广的缓慢,工业污染和农村的破落,农协会等组织力量的被压制,反衬出工业化时代农村的凋蔽,也反映了产业结构上的问题。 监管失灵 如果说在食品供应的链条上,每个环节都有利益的驱动,那么,作为公共食品安全守夜人的政府监管部门,理应约束和监督这种利益的“负溢出效应”,但实际上,现实中的监管者却常出现猫鼠同盟,同样存在利益驱动的监管模式,导致监管失灵。 在客观条件上,广褒的国土和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小、散、乱是导致监管力有不逮的原因之一,但更为重要的是,监管趋利化对于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和诚信精神的破坏。 在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发展历史上,监管体制的改革大部分都是由大型的食品安全危机所推动的,严管和严惩机制,逐渐奠定了社会的诚信,但在中国,屡屡出现的公共危机则让这种诚信基础不断沦落。 时至今日,法律法规不可谓不全,据不完全统计,与食品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有100多个。但在具体执行上,监管手段却是落后的,在监管体制上,多部门、分段管理所带来的低效、扯皮、推诿现象一直未有根本性改变,每次严重的公共食品安全危机过后,人们对加强监管的呼吁往往最终转化成了部门利益扩张的过程。 监管行为往往是事后 运动 式的执法,而缺乏预防的举措。三鹿事件被一再隐瞒,蒙牛屡受地方政府保护,事情往往是,问题已成行业潜规则,监管者却毫无觉察,或掩耳盗铃。在利益驱动下,或权贵结合共同牟利,或热衷于末端拦截,而非源头控制,因为源头控制成本巨大,还无利可图。食品特供体系的存在,似乎使得官员们成为社会危机中的“孤岛”。 逐利化的监管体系还将监管行为变为利益盘剥,预防行为被异化成层层设卡,寻求权力出租,结果不是更有公平和效率,而是导致庞大官僚系统的低效和腐败。 在对第三方监督力量,如公民、社会组织、媒体力量的成长上,政府部门也没有进行培育壮大,相反却时有压制。监管失灵问责制度的缺失或弱问责导致虽然公共事件频出,但监管体制进步极其缓慢。一个缺失约束和监督的政府,又如何去期待它能够很好地约束和监督他人呢? 当食品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弊病丛生时,安全的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渐成一种奢望,而扭转这种系统性的危机,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应对,而非简单的对政府监管抑或资本逐利的道德批判。 【反思】 中国该如何再造安全食物链? 当安全危机在各个食物门类中呈泛滥之势时,我们或许需要从食物生产的源头寻找问题。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降临,“化学农业”、“石油农业”这种以大量化肥、农药、地膜等工业化生产要素和技术手段投入替代传统生产要素,追求规模化、高收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正逐渐取代几千年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文明。同时,那些供养我们食物的农民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难以获得有尊严的收入,工业化不断从农村提取剩余,城市发展的制度成本向农村转嫁而导致了农业三要素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大量外流。频发的食品危机背后,是过度膨胀的城市和日趋衰败的乡村,城乡之间成了剥削与被剥削,毒害与被毒害的关系。
14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到酒城泸州参加博士后论坛
wmy9039 2012-5-27 16:46
4月24日,我和实验室的两名学生一起酒城泸州参加主题为“生物产业发展与文化·民生”的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泸州老窖、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这也是全国博士后论坛首次在非省会城市和企业举办。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薛万里副处长、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邱春雷副秘书长、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徐毅副厅长、中共泸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建国、泸州市人社局局长陈剑波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40余家单位的200余名博士后工作负责人、博士后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泸州老窖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沈才洪主持会议。 参加本次论坛印象最深刻的是泸州老窖公司热情的接待,提供了较好的食宿条件,而且派车到成都、重庆等地接送,充分显示了对泸州老窖公司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尊重。 在晚宴期间,恰巧和安徽省酒业协会参观团在同一个酒店,在泸州老窖公司副总工程师、酿酒大师张宿义的引荐下,我和李文汉会长、古井酒厂李安军、双轮的王化斌、迎驾的叶玉琼等企业技术负责人见了面,能在泸州和家乡的朋友见面真是格外高兴,晚宴后,我们又到江边一大排档畅饮交流。 泸州老窖公司一直重视科学技术开发与创新,组建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基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白酒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泸型酒质量控制中心等八大科研平台,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为实现科学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引领着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泸州老窖“白酒厂防火防爆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固体发酵工艺系统优化项目”成为国家863备选项目。
个人分类: 参加会议|2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舌尖上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热度 4 skylark1981 2012-5-25 08:02
今天在Youtube上看了"舌尖上的中国"。我知道这部片子在国内很火爆,在美国的华人圈子中也是如此,但老外似乎不敢兴趣。固然都是好评。 舌尖上的中国,我看到的是我们的食品制作方式其实还是很古老的。历史悠久,我们引以为傲。但是制作方法非常传统的,也许和100年甚至几百年前差不多,我们就不能再骄傲了。这提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这些制作方法是否安全?有谁来保证它的安全。 如果从西方人的观点出发,很难想象,一个火腿要搁置几年,它的安全由谁来保证。我想起了我老家湖南的腊肉,我们的腊肉的制作方法是这样的:首先把新鲜的肉腌一下,然后晾干,最后用烟熏一个礼拜或者更长时间。这些腊肉通常可以放置半年。我小时候很喜欢吃,但是自从中国的食品出了问题以后,我就常常在想,我们的食品安全吗? “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中国像我的老家一样,制作方法原始,无法保证安全的食品到处都是,我们可能天天在吃。 这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大家天天吃,反正没有出事。但是另外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自从加入WTO,降低了食品的入关关税,中国每年从美国,欧洲等国家进口的食品呈2位数增长。预计到2018年中国进口将达到600亿美元,合计每个家庭约1000人民币。现在大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关注,面对中国传统食品的"美食",和西方食品的"安全",大家可能更加会选择安全。今天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这些美食,到底能和西方的食品可以抗衡多久,未可知。在"舌尖上的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很多美食慢慢地没有了传承,这和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有关系。
374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光明网卫生时评:中国食品安全标准需要与时俱进
热度 1 zlhua 2012-5-20 13:13
2012-05-20 11:14:57   来源:光明网卫生频道   沈阳   查看评论   进入文化论坛   手机看新闻 !--enpproperty 41799032012-05-20 11:14:57.0沈阳光明网卫生时评:中国食品安全标准需要与时俱进农药残留,食品安全25512卫生时评/nodesearchname/enpproperty-- 4月11日,国际某环保组织发布《2012茶叶农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称,11种茶叶被检出含有农业部明确规定不得在茶叶上使用的农药灭多威。吴裕泰、张一元、天福茗茶、御茶园、中茶、日春等9个茶叶知名品牌都在其中。此消息被媒体报道后,在消费者中引发了担忧。4月28日, 卫生 部、农业部回应称,农药残留未超国标,不会产生安全问题。 5月18日媒体开始转发来自农业部官方网站文章,即 《不用农药会出现饥荒 无残留是理想主义》 一文,文中“强调勿用一国标准否定别国,发达国家制定标准多考虑贸易保护”。其中特别回答了8个问题。即: 是否所有农产品都有农药残留?能不能不用农药?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能不能吃?那些农产品的残留风险更大一些?农药残留的标准如何确定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是否比欧美低?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状况如何?如何去除农药残留? 这几天,正反两方的观点PK已开始在网上争辩起来。各举一个例子: 科学网博客上,一位署名“郑波尽”的“分子与进化生态学”专业博主写了一篇题为“ 用科学与伪环保主义争锋 ”博文,支持农业部一方观点认为: 农业部的说法理性科学。更赞的是做法。国家机构已经好多年被伪环保主义毒害了。终于有机构出来说话了。安全农业是对的。但是,要在成本以内。伪环保主义打着环保的旗号,干的是反人类和灭绝人类的勾当。只有科学,才是伪环保主义的消毒剂。 自称“网络小丑星(吕梁远)”光明网博主在博客上写了一篇题为 《“如果不使用农药中国肯定会出现饥荒”是个大实话 》 这么评论: 不知道是哪位高手写的这篇文章。从文章的内容看,这篇文章有理有据,是篇难得的好文章,这大概是该网站近年来最有份量,最能振奋人心的一篇文章。 “如果不用农药,中国肯定会出现饥荒”,这话是真话,是实话,但让人听起来怎么那么别扭。感觉像是在推脱责任。因为网友的问题是“怎样解决农药超标的问题”,而你却答非所问,把问题引到使不使用上。这就象文章中这位先生所举的医疗的例子一样,人家问你能不能解决过度医药的问题,你却回答 “医药对人类必不可少,不吃药就会死人”。不吃药就会死人,所以你就让病人多吃药,甚至乱吃药? (农业部)这位先生也说了,“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减少农药残留,一是全面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二是正确规范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量;三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不断降低农药残留水平。农业部门一直在致力于开展这些工作。”农业部门既然知道怎么做,那么,这样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何不急迫地去解决,为什么不彻查哪些生产、销售、使用明文禁止农药的厂家、经销商、农户?自己没有执法权力,可以联合公检法,千万不要拿“如果不使用农药中国肯定会出现饥荒”之类的大实话来搪塞。 农业部这篇为回应第三方(民间)食品(由茶叶进而到主粮)安全问题公众质疑的文章,因为它是代表政府主管机构态度,应该叫“权威回应”。 然而,最令人奇怪的是,通阅全文,竟然找不出“不用农药会出现饥荒”的科学技术逻辑、或者经济学逻辑推论演绎专业观点。同时,也回避近几年从美国环保部到南美洲、欧洲各国猛烈追究孟山都公司因滥用草甘膦生物农药( “农达” 见 《美国环境医学研究会提出转基因食品风险警示 》 )造成的涉及 转基因 植物“增产”(其实这是己被美国专家证实是一个慌言,见 《一份来自美国科学家就转基因增产神话的调研报告》 )其实,涉及食品安全标准问题,应该是在不同生活指标下去调整、认定的。中国这几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从立法角度、从比较法律角度分析,就是“无原则的几十年一贯制安全标准”。这才会出现类似“三聚氰胺”奶粉(三聚氰胺用于反刍动物防止精料蛋白过多作为“假蛋白”来自美国上世纪的专利技术)、激素牛肉(被欧盟抵制了40年的美国标准,见 《贾幼陵会长纵论我国食品安全国外威胁问题》 ),婴儿奶粉激素性早熟现象(怀疑是用工业奶酪蛋白添加过量)、 瘦肉精 (10多年前美国专利过期被中国农业部以“高 科技 ”推广到中国多年,这几年因为发现引起抗生素残留问题才由几部委出面认定为违法药物)等饲料滥用抗生素事件一波接一波不停发生。 因此,我们认为:在中国食品安全标准问题上,立法需要与时俱进向高标准看齐,监管必须到位,失职、牍职必须严厉追究,媒体必须给力依法监督,把过时标准及时升级、把本国生产的或者进口的不安全食品屏蔽在进入国人的胃口之前。这才应该是政府主管机构应该罢出来的务实为人民大众食品安全负责态度。(作者是光明网卫生事业部总监)
个人分类: 快乐学习|16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光明网卫生时评:中国食品安全标准需要与时俱进
热度 1 sz1961sy 2012-5-20 12:47
光明网 卫生频道 卫生时评 光明网卫生时评:中国食品安全标准需要与时俱进 2012-05-20 11:14:57   来源:光明网卫生频道   沈阳 4月11日,国际某环保组织发布《2012茶叶农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称,11种茶叶被检出含有农业部明确规定不得在茶叶上使用的农药灭多威。吴裕泰、张一元、天福茗茶、御茶园、中茶、日春等9个茶叶知名品牌都在其中。此消息被媒体报道后,在消费者中引发了担忧。4月28日, 卫生 部、农业部回应称,农药残留未超国标,不会产生安全问题。 5月18日媒体开始转发来自农业部官方网站文章,即 《不用农药会出现饥荒 无残留是理想主义》 一文,文中“强调勿用一国标准否定别国,发达国家制定标准多考虑贸易保护”。其中特别回答了8个问题。即: 是否所有农产品都有农药残留?能不能不用农药?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能不能吃?那些农产品的残留风险更大一些?农药残留的标准如何确定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是否比欧美低?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状况如何?如何去除农药残留? 这几天,正反两方的观点PK已开始在网上争辩起来。各举一个例子: 科学网博客上,一位署名“郑波尽”的“分子与进化生态学”专业博主写了一篇题为“ 用科学与伪环保主义争锋 ”博文,支持农业部一方观点认为: 农业部的说法理性科学。更赞的是做法。国家机构已经好多年被伪环保主义毒害了。终于有机构出来说话了。安全农业是对的。但是,要在成本以内。伪环保主义打着环保的旗号,干的是反人类和灭绝人类的勾当。只有科学,才是伪环保主义的消毒剂。 自称“网络小丑星(吕梁远)”光明网博主在博客上写了一篇题为 《“如果不使用农药中国肯定会出现饥荒”是个大实话 》 这么评论: 不知道是哪位高手写的这篇文章。从文章的内容看,这篇文章有理有据,是篇难得的好文章,这大概是该网站近年来最有份量,最能振奋人心的一篇文章。 “如果不用农药,中国肯定会出现饥荒”,这话是真话,是实话,但让人听起来怎么那么别扭。感觉像是在推脱责任。因为网友的问题是“怎样解决农药超标的问题”,而你却答非所问,把问题引到使不使用上。这就象文章中这位先生所举的医疗的例子一样,人家问你能不能解决过度医药的问题,你却回答 “医药对人类必不可少,不吃药就会死人”。不吃药就会死人,所以你就让病人多吃药,甚至乱吃药? (农业部)这位先生也说了,“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减少农药残留,一是全面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二是正确规范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量;三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不断降低农药残留水平。农业部门一直在致力于开展这些工作。”农业部门既然知道怎么做,那么,这样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何不急迫地去解决,为什么不彻查哪些生产、销售、使用明文禁止农药的厂家、经销商、农户?自己没有执法权力,可以联合公检法,千万不要拿“如果不使用农药中国肯定会出现饥荒”之类的大实话来搪塞。 农业部这篇为回应第三方(民间)食品(由茶叶进而到主粮)安全问题公众质疑的文章,因为它是代表政府主管机构态度,应该叫“权威回应”。 然而,最令人奇怪的是,通阅全文,竟然找不出“不用农药会出现饥荒”的科学技术逻辑、或者经济学逻辑推论演绎专业观点。同时,也回避近几年从美国环保部到南美洲、欧洲各国猛烈追究孟山都公司因滥用草甘膦生物农药( “农达” 见 《美国环境医学研究会提出转基因食品风险警示 》 造成的涉及 转基因 植物“增产”(其实这是己被美国专家证实是一个慌言,见 《一份来自美国科学家就转基因增产神话的调研报告》 )其实,涉及食品安全标准问题,应该是在不同生活指标下去调整、认定的。中国这几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从立法角度、从比较法律角度分析,就是“无原则的几十年一贯制安全标准”。这才会出现类似“三聚氰胺”奶粉(三聚氰胺用于反刍动物防止精料蛋白过多作为“假蛋白”来自美国上世纪的专利技术)、激素牛肉(被欧盟抵制了40年的美国标准,见 《贾幼陵会长纵论我国食品安全国外威胁问题》 ),婴儿奶粉激素性早熟现象(怀疑是用工业奶酪蛋白添加过量)、 瘦肉精 (10多年前美国专利过期被中国农业部以“高 科技 ”推广到中国多年,这几年因为发现引起抗生素残留问题才由几部委出面认定为违法药物)等饲料滥用抗生素事件一波接一波不停发生。 因此,我们认为:在中国食品安全标准问题上,立法需要与时俱进向高标准看齐,监管必须到位,失职、牍职必须严厉追究,媒体必须给力依法监督,把过时标准及时升级、把本国生产的或者进口的不安全食品屏蔽在进入国人的胃口之前。这才应该是政府主管机构应该罢出来的务实为人民大众食品安全负责态度。(作者是光明网卫生事业部总监) http://health.gmw.cn/2012-05/20/content_4179903.htm
个人分类: 光明网卫生时评|421 次阅读|1 个评论
表达一点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愤懑
热度 3 wyjorange 2012-5-18 16:17
我上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教课的老师(一位北大非常牛逼的海龟)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两种东西的制作过程会让你看到觉得“惨不忍睹”:一种是腌菜的制作,另外一种是计量经济学的建模。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出身的人而言,对后者应该有亲身经历的体会,不用细说,以后可谈。这里我要简单地发泄一点与老师讲的腌菜制作有关的问题。 既然老师想强调计量模型的问题,那么这番比较无疑肯定了腌菜的制作该有多么恶心。我从文字和影像资料(没有亲眼见过)了解的腌菜制作程序中就包括:人光着脚丫子在菜上面边撒盐边踩来踩去。至于菜是不是新鲜干净的、有没有掺杂腐烂的,等等问题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现在来看,腌菜的制作真是太小儿科了。与目前鼎鼎有名的地沟油、明胶酸奶、皮鞋果冻等比起来,腌菜制作简直愧叹不如,不值一提!腌菜用脚踩,但总还是用真实的菜做的,吃了顶多拉肚子,不至于像这些黑心食品一样,用工业明胶冒充原料来灭了你。 何止上述这些呢?实际上,目前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有点泛滥,有关黑心食品的新闻一件比一件牛逼,牛逼的你都不敢相信TMD这也能搞假!尤其令人发指的是,现在甚至连药品也未能幸免,紧接着又有由明胶和油酸钠制成的人造猪耳朵问世,真是绝了!着实应了那句“防不胜防啊”,一不小心你可能就会被告知,原来每日餐桌上的食物竟是用某种工业致癌物倒腾出来的假货。 难道果真是“以毒攻毒,效果甚佳”,要国人练就百毒不侵之神功?! 这些自己人戕害自己人的事情,中国人历来做得不错。远的不说,就改革开放以来,假冒伪劣商品肆意横行有多猖狂,与之相关的所谓盗版、山寨产品更是盛行于世。相比真正的正规产品市场,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要兴旺发达得多。对此多数人应该有亲身的体会,比如,很多人电脑里的windows系统就是货真价实的盗版。这好比谎言说的人多了就变成真理,假产品消费太多会让人觉得这就是真的,至少与真货没有多少区别。更多情况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产品不是想买假的,而是消费者无法识别真假。 但问题是,使用的洗发水再假,大不了多洗几次,不至于要了你的性命。如今将洗发水瓶子和鞋底做成果冻吃到肚子里,可是会直接威胁你的生命,你还会无动于衷? 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曝光,将政府监管推到风口浪尖,并引发社会大量不满。我们不仅谴责食品生产企业的黑心行为,也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效率提出质疑。实际上,就像强行拆迁从没有停止过,俺们的打假也从没有停止过,但前后的效率却千差万别。这里面的原因一言难尽。众所周知,食品安全问题其实并不在假冒伪劣本身,而在产生这些伪劣的土壤。如果没有任何有效监督制约这些伪劣生存的约束力,它们当然肆意生长。对于其中的问题,社会各界人士早已翻来覆去讨论得快要丧失兴趣,最后都归结为监管体制混乱低效。毫无疑问,监管部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事方式永远赶不上黑心食品的繁殖率,结果仍然是该怎么假就怎么假。唯一的成绩可能就是在大众的监管压力下,媒体曝光的假冒伪劣食品越来越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警惕性和不信任度也不断增加。 有人说中国的拆迁效率是所有行政管理效率中最高的,也是对城市发展贡献最大的,这种说法基本符合大多数人的直观认识,应该没有太大争议。既然如此,那啥时候把这拆迁的手段、力度、决心甚至整套高效管理体制用到整治地沟油、明胶酸奶、毒胶囊等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上,在给城市发展做贡献的同时,也给人民最基本的健康保障做点贡献?那可真是感恩戴德的大好事。 仅仅一个食品安全问题就把国内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搞得乌烟瘴气,怪不得小小的菲律宾也敢对咱们耀武扬威,牛逼哄哄。不过小菲也真是恬不知耻,仗着美国一份所谓老掉牙的保护协约,在那狗仗人势,还真自以为不是一般的葱了。难道它不知道,中国办事,什么都不怕,就怕认真二字?真要对你发飙,就不是嬉皮笑脸的事了。 既然如此,也还真期待我们的管理者能认真一回,至少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学点拆迁的风格。不过,要从根本上改变食品监管失灵,仍然得大力进行管理体制革新,“改革就是与虎谋皮”,总得破破冰,哪怕极小的变革,也不啻为一种动力和希望。别等着国民身体都被毒恙了,全民都重金属了,真到那时还怎么和那些欺负到咱头上的人斗?
264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
热度 1 xupeiyang 2012-5-11 13:49
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 http://www.zccw.info/report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1797 次阅读|1 个评论
网站推荐——掷出窗外——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
热度 1 caijj09 2012-5-6 18:31
这是复旦历史专业研究生创办的网站—— 掷出窗外 ,有关于中国食品安全。“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没有人是独善其身的孤岛。。。。。” 起初他们在婴儿奶粉里掺三聚氰胺, 我还没有养孩子,我不说话; 接着他们在火腿肠里掺瘦肉精, 我不怎么吃火腿肠,我仍不说话; 此后他们使用地沟油, 我很少在外吃饭,我继续不说话; 再后来他们使用牛肉膏, 我决定不吃牛肉了,但还是不说话; 最后,我依然被毒死了, 但没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 因为,后来大家都被毒死了。 ——摘自网站首页 网址: http://www.zccw.info/
个人分类: 世间百态|3267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到皮革胶囊 谁让我们的生存环境如此险恶?
热度 5 tarimriver 2012-4-18 18:19
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上蜡的大米、剧毒农药残留的名牌茶,凡是吃的用的,只要经过商人手的商品不含毒的中国食品不多,我们真诚地问一句这是为什么?为什么除了真正的毒品不能公开叫卖外,一切含毒的东西这么大模大样地在我们眼前穿梭,在我们肚里穿过,让各种毒品在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中国老百姓身体富集? 我们不是有优越的社会制度吗?我们不是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人民服务员吗?他们真正负起自己的责任了吗?要是他们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都做不到,受到什么惩罚了吗?他们不能履行自己职责的原因是什么? 先从三聚氰胺说起,三聚氰胺奶粉从2007年就开始表现出对儿童的毒害性,但没有人为他们负责,2008年三聚氰胺儿童越来越多,三聚氰胺奶粉一号企业三鹿领导及石家庄市的领导都知道了此事,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封锁消息如何对付媒体,受毒害的儿童在他们眼里什么也不是,他们在乎是是钱是利税是自己的官位。直到新西兰总理亲自给温总理说到此事(三鹿与新西兰有合作),中国才重视起来,处理了石家庄市的主要领导,不过他们现在已经度假结束重新上岗了,挣够钱的三鹿老总到里面安渡晚年去了,只是两个贩卖三聚氰胺的农民成了真正的替死鬼,只是受到毒害的十几万儿童仍然在遭受着三聚氰胺的折磨。 奶粉里加三聚氰安是奶业里的公开秘密,同理,各种肉里饱含瘦肉精则是卖肉行业里的共识,食品监管部门从来没有查处一起,直到河南漯河双汇被曝光!这些关系老百姓生命安全的事情处理起来总是轻描淡写,雷声大雨点小地半年治理,效果到底怎么样?没有人向老百姓汇报,我们只是知道,中国运动员为了参加伦敦奥运会被要求不能吃市场上的各种肉,甚至包括特供,他们已经开始自己养猪养鸡养牛,下一步他们可能要生产一切食品才有可能保证安全。 俗话说,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如果监管部门认真负责,如果法律的尊严得到贯彻,如果老百姓的健康安全被重视,那么从苏丹红之前就开始严厉打击不法商人不法企业,最聪明的商人就会老老实实地做该做的事情。如果投鼠忌器,甚至还有人说什么保护民族企业这样坑爹的呓语来为不法商人企业狡辩,你想让商人自觉地在充满铜臭的血管里流道德的血液不是痴人说梦吗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吗? 而且这样的自欺欺人之举我们的青天大老爷们依然在做着!前两天有世界和平组织报告根据在北京成都海口对9个知名品牌茶叶监测的结果,无论是普通茶叶还是高档茶都有农药残留,三分之二的含剧毒农药。这件事是真是假?茶农明白,相关的官员也明白,但他们狡辩说有农药残留但不一定超标!如果把标准定的非常高,就像要把奶的蛋白质含量标准订的非常低一样,生产者的利益得到保护了,白花花的银子越挣越多,但消费者的利益就成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了。中国茶叶农药残留标准以前是非常高的,但2005年以后制定了新标准,根据锵锵三人行的说法,某种残留中国的标准是0.3mg/kg,而欧盟的标准是0.01mg/kg,虽然按照中国的标准不超标但肯定不安全,一个不安全的标准还好意思叫标准吗?2005年制定新标准的说辞是为了让中国茶叶更多地进入欧洲市场,你一位人家欧洲人也是中国人?结果就只好害自己人而已。 茶叶残留问题还正说着皮革胶囊又发生了。本来中国人吃得毒够多的了,需要好药来治病,谁想药也出了问题,当人体患有某种疾病,身体抵抗力已经非常差了,谁知服用的药却用含有重金属铬的废旧皮革做的胶囊盛放,这不是治病而是致病,是怕人死的慢!这样怎么能有尊严地生活?简直民不聊生啊!
2341 次阅读|10 个评论
乌克兰加强对中国食品的转基因检测
热度 3 蒋高明 2012-3-16 23:41
【本博注】转基因专家如何解释乌克兰的做法呢?是否派人去该该国宣传转基因的好处呢?是否告诉无知且恐慌的乌克兰人,转基因食品是比传统食品更安全更环保的,他们的做法完全是多此一举呢?中国食品不是没有转基因吗?人家专门针对中国检测转基因食品是不是歧视我们? 乌克兰加强对中国食品的转基因检测 http://www.tech-food.com 2012-3-16 9:12:17 中国食品科技网 据宁波检验检疫局WTO办公室消息称,乌克兰于今年1月通报了“关于批准转基因生物食品标签的法令”的内阁决议草案。草案修订了2009年乌克兰内阁法令No468“关于批准包含转基因生物或使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并且准备上市流通的食品标签的法令”,同时也对不包含转基因生物的食品文字标签作出要求。 此次乌克兰修订的标签法令,对于食品成分清单中每一种包含转基因生物或使用转基因生物生产的组分,都应标明文字“转基因生物”,并说明生物名称或对此成分做出相应脚注,字体应与成分清单一致。如果食品标签最大表面积小于10平方厘米,则由销售商在食品名称旁或包装材料上印上内容与标签一样字体且不小于2毫米的相应文字。不包含转基因生物和使用不包含转基因生物农产品生产的食品,其标签也应以不小于2毫米的字体印上“无GMO”。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改良性生产技术,已逐步进入大众的生活。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管理也非常严格。2002年7月1日卫生部开始实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贴上特定标志,以尊重消费者的各项权益。中国作为一个食品生产和出口大国,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出口总计39356批,出口额达11.08亿美元,其中出口乌克兰106批、货值263万美元。但近年来欧盟频频对中国出口的食品提出转基因置疑,近期又拟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加强对中国食品的转基因检测。为此,检验检疫专家提醒相关企业:出口食品到欧盟这些对转基因限制特别严的国家或地区时,应尽量避免用转基因原料,并到检验检疫部门申请检测合格证书;出口转基因食品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也应提高检测水平,确保食品安全性,并按照进口国要求,在储存、包装、销售等流通环节中注意保管方式及标签规定,遵守国内外相关标签条例,对食品中含有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正确说明。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275 次阅读|3 个评论
有感于:中国造儿童用品在美国称霸,唯中国食品难进美国市场
黄安年 2012-1-9 00:25
有感于 : 中国造儿童用品在美国称霸,唯中国食品难进美国市场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1 月 8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学术交流网将在今年 4 月 22 日迎来她的 10 周年 , 迄今学术交流网已经发布文章和信息 26900 多篇 , 其中相当多的内容是涉及美国的 , 以及本人的文章和心得及资料。 《中国造儿童用品在美国称霸,唯中国食品难进美国市场》一文发表在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观察栏目 2006 年 8 月 26 日 。 现在 5 年多过去了中国造几乎占领了美国的中低端及个别高端日用百货市场 , 但是药品和食品依然几乎极少有中国货。笔者重申文章中观点 :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医药有其独特功效,如果有朝一日,中国食品和药品打进了美国市场,那么将真正显示中国造商品在美国发威了。 ******************* 中国造儿童用品在美国称霸,唯中国食品难进美国市场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观察 /2006 年 8 月 26 日 首发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迄今四次美国之行,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中国造的儿童用品在美国已经奠定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美国的著名超级市场和专门的儿童商店里,无论是各类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儿童车椅、儿童床上用品等,中国造商品几乎占领市场份额一半以上,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商品不仅占领了低端产品市场,而且高端产品领域所占份额也有所增加,如果在美国选购儿童用品带回国内,是需要十分小心查看这些商品是哪国造的,搞得不好又是出口转内销,造成尴尬局面。在我们的不到百户社区里,华裔家庭占有 10% 以上,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耍,而所用的儿童玩具和用品,很少不是中国造,就连儿童玩具最多的邻居,父亲是美国白人、母亲是中国人的家庭,他们的儿童玩具同样以中国造为主。 不过在中国儿童用品中,有两类商品要打进美国市场却并不容易。一类是儿童读物,虽然有中国造的,但是质量和数量均有待改善,尤其是电子音响读物。最不易打进美国市场的是中国造儿童食品,我们几乎很少见到有中国造的儿童食品在美国畅销,即使在美国的中国城商店里也所见不多。像婴儿离不开的 Formula 不仅没有中国货,而且美国的 Formula 已经大量向中国倾销。儿童喜欢吃的饮料、果冻、糕点等几乎看不到来自大陆的产品,据说这是因为美国有极其严格的食品检验法,在中国店偶尔看到的中国食品,是当作散货混进美国的,但是如果按照食品进关则谈何容易,儿童药品估计也是如此。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医药有其独特功效,如果有朝一日,中国食品和药品打进了美国市场,那么将真正显示中国造商品在美国发威了。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美国问题观察 /2006 年 8 月 26 日 首发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9532cid=22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26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之根源
zhang8999 2011-11-16 12:21
1.生产原料监管不严,出现问题开始追查,事情过后则不了了之,如饲料问题,饲料原料来源问题,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排污问题,一些大企业把污水处理设备作个幌子,偷排,隐排。灌溉用水和饮用水严重污染。养殖场废弃物随意堆放造成地表水严重污染,污染企业从城市郊区转移到农村,行政官员为政绩而掩盖其恶性实质而仅仅计算GDP。 2.食源性病原监测不力,技术跟不上。我们制订很多标准,有标准而无技术或相关的诊断试剂,制订标准的没有开展过相关研究,找到国外的有关标准翻译过来加以修改就成一个国家或行业标准。技术力量跟不上,列出指标之后,企业买成套设备,而没实际操作人员,如水质两虫检测。各个水厂买来设备,但认不出病原。 3.对违规企业无法执行整改,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4.套牌生产食品,一些不轨企业让一些作坊贴牌生产,只要交钱即可。造成作坊式企业流行。地方上只要交钱即可,督查不严。 5.兽药生产企业乱象丛生,尤其中兽药无法有效检查,胡乱添加一些东西。最终这些都要经肉蛋奶进入人们的菜篮子或餐桌。 6.科研上重视的是疫苗、药物,对传播途径和溯源重视不足。出了问题不知病从哪来,有些头疼医头的味道。
2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加双清论坛
热度 1 FoodNutrition 2011-10-25 21:30
今天有幸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的第70期有关食品方面的双清论坛,见了太多中国食品界的牛人:孙宝国、陈坚、李里特、金征宇、谢明勇、赵谋明、李琳...... 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啊。谢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
3680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食品危机之后,“水”危机的应对迫在眉睫!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1-10-15 14:45
  作为应急管理的研究者,我偶尔会做乌鸦嘴般的预测,之前,我一直预测中国下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一是水”、“二是水”、“三还是水”。   我为啥偏偏看重了水呢?   其实原因是“水”是我们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而控制的,那些老天爷做主的事情,比如空气,我觉得还是不预测得好,因为预测了也没用。但是,水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最近,“国务院原则同意《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要求通过实施《规划》,到2015年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也就是说,中国2015年能够初步做到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   我的天!莫非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从现在到2015年的时间内,水将持续污染或者至少是没有停止污染啊?   当然,也许我们不能过于负面解读这个规划,也许这说明目前水危机正在朝着向好的方面发展?从今天开始,水更安全了?   对不起,那只是个规划而已。你如果认真看看里面的内容,会发现以前的规划也是这么说的,只有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而已,并没有本质差异。   我想,不管怎样,我们总不能未来让局级以上领导只敢喝外国进口的纯净水。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3270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