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煤矿井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济南大学化学建材高新技术SCQ研究室的技术介绍
shoucq 2012-3-28 22:14
1] 室温固化混凝土公路填缝胶(国家发明专利技术) 水泥公路的伸缩缝隙,建筑物缝隙,桥梁伸缩缝。 不加热,现场直接灌入,2小时后固化,与混凝土有强粘结力,高弹性,防水性好。 国内领先水平,水泥公路建设部门大量需要,具有地域性。 2]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及复配技术 (国家发明专利技术) 城市、公路、桥梁、水坝等建设使用,含不饱和聚醚羧酸类减水剂专利技术。 复配使用,可使混凝土流动性好,坍损小,缓凝性好,减水率高,节约水泥,增强,节省投资 本技术国内先进。具有地域性特色,每个城市可以建一个厂。 3] 煤矿井下无尘干混喷浆材料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技术) 煤矿巷道 解决了井下喷浆粉尘大,对个人危害大,加大了材料的黏附性,落地料大大降低 国内领先,国家发明专利技术 4] 沥青碳纤维改性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技术) 沥青碳纤维 使用环保型高分子水溶性材料对纤维表面改性,增加纤维在水泥中的握裹力 国内领先,国家发明专利技术 5] 6.0MPa高速铁路专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技术 高速铁路桥梁等防水地基处理专用 高强高弹性 国内领先技术,目前国内热门技术 6] 交通桥梁和水泥道路用化学建材系列技术 适合滑模摊铺使用的水泥桥梁和水泥公路的各种化学建材系列产品。 分为多种产品适合水泥桥梁和水泥路面的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水泥公路填缝胶,水泥公路路面养护剂,水泥桥梁路面防水剂,桥梁伸缩缝填缝材料,水泥公路抗收缩剂,路面标线涂料, 国家九五和十五期间重点投资交通,去年的公路投资达到2000亿元。公路中的新型材料和新技术得到大量使用。这些技术具有极大市场,前途无量,技术水平全部达到国内先进,个别领先。 7] 建筑节能墙体保温用聚苯乙烯泡沫保温聚合物砂浆 建筑物内外墙保温,防水,防开裂,抗老化 建设部要求全国新建建筑必须采取节能措施,主要是墙体的保温,达到节能65-50%的标准方准许房地产商进行销售,市场前景大,技术水平国内先进。 8] 发泡水泥,轻质保温墙体 水泥发泡,制造地暖以及外墙保温,建筑节能 水泥发泡,原料环保,寿命长久 利用工业废弃物制造,环保节能,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项目,技术水平国内先进 9] 水煤浆添加剂 以煤代油环保节能,洁净煤领域 使煤粉不沉淀流动性好,稳定性好,二氧化硫及粉煤灰排放量大减,减少酸雨危害。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技术可靠,已在华能发电厂工业化。 10] 聚合物水泥干混砂浆系列产品:瓷砖粘结剂,瓷砖勾缝剂,外墙防水腻子粉等 新型建筑墙体的找平,卫生间防水处理,天花板预处理,瓷砖粘结,及瓷砖缝的防水处理,无毒无味,绿色环保 较普通水泥砂浆,强度提高,弹性增大,决不开裂,不空鼓,使用方便,寿命延长,干粉预拌和,包装简便,便于运输,成本降低,配制准确,防止假冒伪劣,绿色环保,比用液体107胶等现场搅拌具有极大优越性 具有特种配方可以降低成本,使利润加大,国内建筑公司目前普遍采用。特别是其工厂化预拌,保证了质量,现场仅加水.施工方便.运输便宜.成本降低.是未来几年国内首选的建筑砂浆. 11] 聚氨酯防水涂膜胶 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桥梁涵洞防水等 可处理异型地形,弹性大,防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国内先进水平,特别适合卫生间,地下室防水等 12]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专用粘结剂干粉 专用于聚乙烯丙纶该复合防水卷材,淘汰聚乙烯醇107,108,801胶等的粘合剂 绿色环保,无毒无味,无污染,达到国家环保要求,特别适合室内防水卷材的粘结铺贴 国内领先,大多数企业仍然未认识到使用107胶的危害,因此本产品具有极大市场。 13] 水煤浆(以煤代油,环保节能) 原烧油的锅炉,燃油热电厂,燃油工厂企业,燃油的居民小区制冷取暖,燃油的医院政府办公楼,星级宾馆,油田加热油等 以煤代油,水煤浆不再是传统概念的煤炭,而是一种新型的流动液态燃料,具有石油的各种特点,燃烧完全,粉煤灰极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热值高,2吨水煤浆的热值相当于1吨重油的热值,但是,2吨水煤浆仅700元,而1吨重油却是1700元。用水煤浆代替重油等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 水煤浆技术在中国已经成熟,本水煤浆添加剂技术已经在中国最早的国家八五投资重点水煤浆技术改造企业山东华能发电厂工业化投产成功,并可靠运行5年半有余。技术可靠,国内先进水平。 14] 新型超支化聚合物水处理技术 立体式处理污水,特别是造纸污水等 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 国内领先技术
2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科学思考与对策
kejidaobao 2011-8-9 09:20
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科学思考与对策
袁亮,安徽金寨县人,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安徽理工大学教授,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长期工作在煤炭生产、科研一线,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重大专项等课题研究,为淮南矿区及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 煤炭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是我国主导能源。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32.5亿吨,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5%左右,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埋深浅于2000米的煤炭资源总量约5.57万亿吨、煤炭伴生的煤层气资源量约36.8万亿立方米,均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为91亿立方米,其中,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量76亿立方米、瓦斯抽采率为36%、利用量为23亿立方米、利用率31.5%。上述指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对煤层气(煤矿瓦斯)的开发既是能源煤炭生产安全保障的需要,同时也是充分发掘能源资源的需要。将其作为清洁能源加以利用,不仅能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还可以保护环境,降低温室效应。 我国煤矿地质、开采条件复杂,国有煤矿70%以上是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南方煤矿开采条件更加困难,瓦斯事故是煤矿的第一杀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在煤矿瓦斯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2年以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在实现了年增2亿吨煤炭产量的巨大成绩的同时,煤矿瓦斯事故大幅下降。2010年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0.749。但是,由于开采条件复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层气储存条件具有“三低一高”(低饱和度、低渗透性小于1毫达西、低储层压力,高的变质程度)的特点,大部分矿区煤层渗透率在10-4—10-3毫达西,比美国等低3—4个数量级,此类条件下的煤层气开发是世界性难题,直接引进国外技术难以奏效,这也是我国地面抽采煤层气困难的主要原因。2010年,我国地面煤层气产量为14.5亿立方米,仅完成国家“十一五”规划目标的29%。据预测,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将达到2400亿立方米,缺口为500—600亿立方米;2020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900亿立方米。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将有效促进和保证煤炭主导能源的安全供给,并可弥补我国洁净能源不足的缺口。 针对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能源需求,我国未来必须从安全、资源和环境的三重效益入手;破解开发与利用的难题;从“十二五”开始,重视煤层气产业发展;查清煤层气资源量及赋存条件,总结和推广“十一五”以来成功经验;做到“两条腿走路”:一是适合地面煤层气开发条件的地区,优先安排勘探开发,突破关键技术和政策瓶颈,解决“气权矿权重置”等问题,推广“晋城模式”,走先抽煤层气后采煤的路子,努力用5—10年的时间,地面抽采煤层气达到150—250亿立方米以上;二是短期内无法采用地面煤层气开采的“三低一高”矿区,推广“淮南模式”,走煤矿区采煤采气一体化、煤与瓦斯共采的路子,力争用5—10年时间,煤矿区瓦斯抽采量达 到150—250亿立方米,尽快实现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安全、能源和环境三重效益的最大化,抽采量达300—500立方米,利用率达 60%—80%。 实现上述目标的科学思考和对策如下: 1) 国家应加大煤层气开发的研究力度。 国家应加大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的研究力度,持续研究攻关针对不同矿区的“三低一高”条件地面开发煤层气和煤矿区深部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及工艺装备。加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力度;加大开展煤层气开发基础理论、技术装备的攻关研究力度;力争用5—10年时间取得重大突破。 2) 提升我国煤矿瓦斯治理能力和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基于我国煤矿资源赋存条件的特殊性,未来5—10年,在“三低一高”、地质条件复杂煤矿区,首先推广我国自主创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低透气性煤层群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搞清深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构造场、应力场、裂隙场和瓦斯场的分布规律,提高煤层气抽采效率,实现煤矿瓦斯抽采和利用最大化,形成以抽促采、以用促抽、以抽保安全的科学开采新格局。在产煤大省建立示范矿区,尽快提升我国煤矿瓦斯治理能力和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3) 加强煤层气浓缩、液化、提纯研究。 国家应支持开展煤层气浓缩、液化、提纯研究,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煤层气集输管网规划和工程建设,实施分步能源系统建设,力争实现利用浓度的全覆盖(浓度1%以下的乏风、6%—30%的低浓瓦斯以及30%以上的高浓瓦斯直接发电利用),并开发新的利用途径,使我国煤层气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 从体制和机制上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国家应从体制和机制上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提供保障,加强顶层设计,破解影响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进一步出台鼓励煤层气开发和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构建我国煤矿企业及煤层气开发企业为开发利用主体的新局面;引导并支持资金、人才资源向煤层气开发利用企业聚集;支持国家级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研发平台建设,支持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在相关高校设立煤层气开发利用学科,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 我国煤层气开采与利用应立足于煤矿科学开采,充分发挥主导能源煤炭伴生资源煤层气安全、能源和环境三重效益,坚持科学开发、科学利用,全面推动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个人分类: 栏目:卷首语|4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煤矿井下系统要点
lyfpop 2011-7-26 18:17
(一)系统 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已有: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 轨道运输监控系统、 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 放炮作业监控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 瓦斯抽采(放)监控系统、 火灾监控系统 、 供电监控系统、 带式运输监控系统、 提升运输监控系统、 排水监控系统、 工作面监控系统、 大型机电设备健康状况监控系统、 视频监视系统、 仓库管理系统、 生产调度通信系统、 应急广播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 等。 另: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 ( 简称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二)特点和要求 煤矿井下环境限制条件:有 瓦斯等爆炸性气体、矿尘大、潮湿、有淋水、巷道空间狭小、巷道弯曲和分支 , 瓦斯、水、火、顶板、煤尘、放炮、运输、机电等事故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 因此, 用于地面的物联网技术和设备, 难以直接用于煤矿井下。 相关限制条件对监控系统设计的要求: (1)系统和设备必须是 电气防爆 的设备,输入输出信号必须是 本质安全信号 。 (2)煤矿井下空间狭小, 有风门、机车等阻挡体, 巷道介质、弯曲、分支、倾斜、表面粗糙度、巷道支护等对 电磁波传输衰耗大 的影响。 (3)煤矿井下巷道一般布置在离地表数百米以下, 最深已达1365m, GPS 信号不能完全覆盖煤矿井下 。 (4)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5W 左右,当电路中有电感和电容等储能元件时, 将进一步降低电路中允许的最大电流和电压, 使得 无线发射功率小 。 (5)煤矿井下空间狭小、机电设备相对集中、功率大, 电磁干扰严重,如大功率变频器、大型机电设备启停、架线电机车电火花等对物联网设备干扰大。 要求节点抗干扰能力强 。 (6)煤矿井下电缆和光缆必须沿巷道敷设, 挂在巷道壁上。因此, 为便于系统安装维护、节约传输电缆和光缆、降低系统成本, 网络结构宜采用树形结构 。 (7)采掘工作面距地面调度室距离可达十多千米, 传输距离相对较远。 (8) 不宜采用中继器 ,中继器是有源设备, 故障率较无中继器系统高。并且在煤矿井下电源的供给受电气防爆的限制, 在中继器处不一定好取电源, 若采用远距离供电还需要增加供电芯线。 (9)煤矿井下电网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75% ~ 120%,。因此, 煤矿物联网设备应具有 较强的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 。 (10)系煤矿井下环境恶劣, 设备故障率高, 顶板冒落等会造成电缆和光缆断缆、设备损坏,要求煤矿物联网设备应具有 较强的抗故障能力 , 当系统中某些设备发生故障时, 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瘫痪, 其余非故障设备仍能继续工作。 (11)煤矿井下除有瓦斯等爆炸性气体外, 还有硫化氢等腐蚀性气体、矿尘大、潮湿、有淋水。因此, 煤矿物联网设备应具 有较好的防尘、防水、防潮、防腐、耐机械冲击等防护性能 。 (12)煤矿井下空间狭小,要求煤矿物联网 设备的体积、特别是天线体积不能很大 , 便携式设备更要注意设备的体积和质量。 PS: 在进行节点开发和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如上因素。 源-----煤矿物联网特点与关键技术研究
个人分类: 煤矿综合信息化|1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