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成就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失败感和成就感
热度 1 jiazuoz 2011-4-9 00:25
读书到现在,我时常想我到底能给社会创造点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想半天都想不出个啥,真是悲哀!从去年7月回到所里,到现在大半年过去了,除了两篇自己都觉得恶心的文章,真的觉得自己是在原地踏步了,在北京一年好歹还是学了些新知识。天天想着那个水热力,想的头都疼了还是没进展,有了问题也没人能帮我,导师也没法告诉你说怎么怎么做,那一个无助啊。虽然在办公室里身体不累,但是操心,总觉得有个包袱搁在心中堵得慌。THM is really tough. 水分迁移貌似很多人做很成熟了,也有刚冰性模型解释冰透镜体的生长过程,克拉贝龙方程几乎做耦合的人都用,水压力、冰压力、孔隙比、水流速度……中文文献的结果永远都是那么完美,模拟的结果总是和实际吻合的那么好,但是我就是不知道怎么算出来的,你的我的他的方程永远都一个样,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啊,伟大的sci,不得不承认老外的文章就是牛逼,虽然看着你们的数学推导很伤脑细胞,但是每一步推导都是是多么严谨啊,不知是谁说的没有数学就说明你这一个学科不成熟,所以啊你通篇的符号就是为了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么,坚持看完好像就豁然开朗了,原来耦合的道理不过就是这样子嘛。但是,最重要的,马勒隔壁的草泥马,你就一句话就带过了,通过计算,我们就得出了温度分布,水压力分布,冻胀量,还有……还有,变形量超过50%,但是你的几何方程却是按小变形推出来的,我晕菜了,原来豁然一下的是开朗了,却发现面前有更大一座山直挺挺压在你面前,于是又一如既往的迷茫。迷茫的时候啥也干不了,一般要这么持续几天接近一周的时间。comsol对于我来说是解决耦合问题唯一可能实现工具了,但是怎么处理两个或者三个物理性质各不相同区域的界面的问题,关键这个界面还是随着因变量也就时间移动变化的,我改来改去的那些方程能不能通过comsol来求解出来,非线性发展移动边界多变量耦合方程,我真的没多大信心comsol能算的出来,但是它都算不出来,我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呢?对于一个几乎是把MATLAB当计算器用的人来说,自编有限元程序求解耦合问题的人那就是神话。这一切都让我充满了失败感,令我沮丧不已。想起上次帮我舅舅计算一个便桥需要几根工字钢的问题,用到了丢下很久的结构力学知识,画出影响线找到受弯最不利位置,再计算最大拉应力,最后除以工字钢的拉伸强度得到一个安全系数,最后得出需要几根工字钢才够安全。还有今天帮陈工写了个计算混合料配合比的小程序,实际上是一个有约束条件的方程个数多于未知数个数的线性优化问题,用个最小二乘就可以了,MATLAB几行代码就搞定,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能够帮到她说实话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她可是苦恼了很久的啊。也许只有在这些时候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些许安慰。
525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菲尔兹奖获得者埃菲·杰曼诺夫
lysyxcs 2011-4-8 21:29
    杰曼诺夫教授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在1994年获得菲尔兹奖。菲尔兹奖是数学中的“诺贝尔”奖。“我12岁时发现自己对数学有着特别的兴趣。”他说,他很幸运遇到好的老师,在老师的启迪下,他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由此,他走向了研究数学之路。 杰曼诺夫说,几十年来,他一直对数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也许明天会失去兴趣,但现在兴趣盎然”。在他看来,数学世界丰富多彩,探索完一个领域,又想探索另一个全新的领域,“学生对我的帮助也很大,他们给我带来新的想法”。   杰曼诺夫所研究的是抽象代数,这让人感觉远离生活。实则不然。“当你登录邮箱时,当你在ATM机上取款时,都有抽象代数的应用,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杰曼诺夫说,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中国的数学研究者最大的弱势是,中国的数学研究起步太晚”。不过,他认为,“中国人学数学有天分”。 “加州大学的圣迭戈分校,70%数学研究生是中国人。我们在圣迭戈有一个学术圈,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去指导高中生,他们当中,中国人占了70%-75%”。 谈及数学奥赛,杰曼诺夫的神情严肃起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他说:“不光是在中国,俄罗斯也存在奥数训练冲击金牌的现象。实际上,奥数训练教给学生的,只是获胜的技巧,有点急功近利。而数学奥赛的初衷,是挖掘有天分的数学人才”。 杰曼诺夫表示,他能理解这种做法,不过他建议要重视引导学生,让真正的数学天才从事数学的研究。“很多人在得奖后转行去做其他事了”。
2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打好基础最重要
热度 2 liuyonghua 2011-4-7 08:50
读硕三年,我深切体会到基础的重要性,没有扎实的基础,自己不可能做出优质的科研成果来。基础真正扎实了,深入到学科前沿是很容易的,那时,什么SCI其实都是浮云,极为容易,但这时,切忌做有损自己学术声誉的灌水行为,要珍惜自己可能的学术声誉。还有,就是眼界的问题,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大是指要有大科学观,一个小是指学科前沿,我们现在很多人做科研往往是一个小,换方向也是哪热闹就往哪里凑,而不能从一个大的角度去思考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我的感觉是凑热闹可能能发许多文章,但却不能带给自己一种成就感。 最后,希望自己能够顺利读上华南理工的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51 次阅读|2 个评论
篱笆内的狗
zephyrcyn 2011-3-31 20:03
那是一条金黄色的猛犬。 已经不记得第一次和它相遇时的惨状,是和老公一起,在犬吠声中躲在老公身后?还是独自一人尖叫一声,失色跳开?这两种情形有一段时间交替上演,成为午夜梦回难以逃避的梦魇。那段时间,它,一定很有成就感吧? 篱笆是铁的,纵使它再疯狂,估计也不会冲出篱笆。它是势利的,碰见其他人,不叫,只要我路过,狂吠。 要不要绕路躲它?每天清晨一人路过的时候总要做这样的思想斗争,但很少实践。我希望自己在它狂吠的时候,可以微笑着,淡淡看它一眼,然后飘然前行。但是,只要想着要从那条小路通过,心总会不由自主的提起。它的叫声响起,心会无法抑制地惊跳。 有时候我问自己,既然怕,为什么不躲它呢? 依然无法做到与它坦然相对,但可以把所有的惊恐压制在低头前行中,不管它的叫声如何,步伐不乱,看起来似乎不动声色。所以,它叫声的强度和长度逐渐降低,有时,只是一声,即止。 这些清晨和傍晚的插曲消失了一段时间,那只狗似乎不见了。每次路过,偷偷的紧张,偷偷的放松,也偷偷的祝福那只狗。。。。。。
个人分类: 散记|2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毕业生如何尽快实现心理断乳
热度 3 kejidaobao 2011-3-28 11:08
文/王 进 近来,不时听到毕业生抱怨工作后遭遇到不公平待遇,例如与老员工同工不同酬、超负荷工作、打杂跑腿的琐碎事务缠身等。有些研究生进入科研单位工作后抱怨升职慢、工作职责多、终日为学术带头人打工等。类似的抱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一帆风顺的成长历程,使得不少毕业生自我感觉良好。待走上工作岗位后,猛然发觉现实并不等同于理想,鲜有成就感与荣誉感,甚至连生存权益也未必能得到起码的尊重和保障,深感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绝对性和公平的相对性。 这种对“不公平”的抱怨,大多与是否获得别人的“尊重”无甚关联,而是毕业生面对责任担当的一种逃避性反应。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对自尊维护的过分强调,直接影响到心理情绪的调节和独立内省的培养,进而诱发一系列“心理性断乳综合症”,表现为狂妄自大、妄自菲薄、逃避责任等。 “心理性断乳”是相对儿童的“生理性断乳”而言的,指子代在发育成长中要求摆脱父母的监护而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心理性断乳通常发生在青年期,随着生理发育成熟,青年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随之增长,开始以具有独立人格的成人的目光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强烈要求挣脱父母的保护链,在家庭乃至社会中占有平等和独立自主的地位。 心理断乳通常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客观条件造成形式上的心理断乳,指脱离父母、减弱依赖性、增强独立意向的过程;第二阶段则为主观意识下实质性心理断乳,是指第一阶段结束后逐渐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日本心理学家西平直喜认为:诸多社会因素的叠加,使得青年要完成心理断乳所需的时间比以往更长。毕业生如若迟迟不能完成心理断乳,极易深陷职场泥潭,工作热情下降,合作意识淡薄,成为部门正常运转的“负阻尼”和团队绩效降低的主要诱因,严重者甚至会因工作压力过大或人际关系紧张而患上“上班厌倦症”。 心理性断乳第二阶段之所以难以结束,关键在于独立人格的缺失。笔者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总结的健康人格6大特点,提出实现人格独立的6条途径。 1) 增强自我扩展意识。不少毕业生对陌生环境比较敏感,不知该如何行事,自我拓展意识相对较弱。若能保持开放心态,有意识地多与身边同事接触,积极参加所在单位的活动,尽快融入新的工作场所,对初入职场的毕业生而言,是增强自我扩展意识的有效方式。强化自我扩展意识不仅能逐步淡化唯我独尊的狭隘成见,培养心纳百川的广阔胸襟,更可以激励自己以积极心态面对工作中的诸多困顿,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大大提升自信心。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我扩展意识仅是立足之本,前行之路是否顺畅,则需良好的人际关系全程辅佐。部分毕业生因在校期间过早且过于片面地接受了世俗观念,习惯于用“成本与利益”的功利性核算方式处理身边的一切问题,迷信于借助利益交换的威力拓展人际关系,甚至将“丰富”的人脉资源视为炫耀的资本。然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本质源于诚挚的人际互动,须与他人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生”。人脉资源不求丰富,但求可信与可靠,否则,终究难逃“树倒猢狲散”的尴尬。 3) 尽快赢得情绪上的安全感。毕业生初入职场,面对陌生环境和未知世界,脸上写满紧张无助,心中充满犹豫彷徨,此时,尽快获得情绪上的安全感尤为重要。情绪上的安全感,源于自身对生活与工作的掌控力度,而非父母、同事或领导的安慰。人生只能由自己来负责。大学毕业生若能正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并凭借勤奋与智慧克服困难,将会逐渐找到得心应手之感,人生目标也会更明确,做事益发有条不紊。同时,由此展示出来的阳光心态和积极形象,将进一步增强同事间的信任程度。 4) 正确认知现实。初入职场的毕业生乐于依靠个人主观意愿来看待事物发展,而忽略现实社会的复杂性。然而,现实如同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总以断臂的残缺,来激发人们做出调整,适应变化,重新审视美的存在。毕业生应正确认知现实,遇到问题不慌乱、不迷茫;处理问题时随事态变化相机而动;取得成效时及时激励自己,激发出更高自我效能;问题解决后及时做好总结,作为日后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指导。 5) 客观地看待自己。古希腊先哲2000多年前就在德尔斐神庙上刻下“人啊!认识你自己!”的警告,呼吁人类要理性认识自我。这是所有人难解的人生命题,已然成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在职场打拼的年轻人,更应该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以便在人生旅途中扬长避短,少走弯路。 6) 有意识地培育正确的价值体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指南针,但囿于人生阅历的匮乏,年轻人易受他人思潮的影响,活在别人的价值观之下。通过培育正确的价值体系,在工作中不断检验、校核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让行为模式具有更加清晰的自我意向和价值准则,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度而不左右摇摆,这对新晋员工尤为困难,也尤为重要。 除了自我调节外,毕业生入职后还应主动向部门领导和同事寻求帮助。他们作为经历“断乳阵痛”的过来人,能帮助职场新人理解工作中“不公平是绝对的”这一事实,打破不切实际的空想,面对真实的人生。对既有的不公平现状,初入职场者在短时间内无力改变,但通过调整心态,学会接受现实世界的不公平,这是实现真正的人格独立、尽快摆脱“心理断乳”这一尴尬境地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3687 次阅读|2 个评论
书、书、书!
热度 3 gl6866 2011-3-7 12:16
我记得在大概是1978年吧,开禁了一大批优秀的翻译的古典文学作品。这是多少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我有一位同事,把为数不多的那几十元的工资差不多都买了那些名著,像巴尔扎克的、福楼拜的、狄更斯的,等等。那时的年轻人可以说真是处在一种求知若渴而无书可读的可怜境地。我每每想到他站在满满名著的书柜前,向我炫耀着那些名著的洋洋自得,一副无限的成就感跃然脸上的样子。但是,我想他不一定会想到,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没有“书”了。虽然还是处于视觉时代,但却是读图的时代,是一个无“书”的时代。 虽然说是无“书”的时代,其实是在说纸质的书走向了没落。可无论如何,作为现代人而说,还是要阅读的,那么未来的“书”该是个什么样子?毫无疑问,阅读革命来了。当然不可能是普通的书,否则不能叫革命——在智能手机、手持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相继问世后,“书”的形态正在被全新描摹,一种崭新的“电子书”问世了。由此可见,科技让“书”的概念开始模糊,这是由于其内容与载体都发生了变化。人们经常幻想未来的“电子书”该是什么样子,如果有人还认为它就是“书的电子版”?那就落伍了!未来的书不会停留在E-ink电纸书的初级版本上,紧随技术升级,它不仅模仿纸质书的阅读习惯,还必须超越原有的使用体验,比如,iPad和Andriod Tablet就是“一心多用”的阅读器,基于平板电脑开发的应用程序混杂了文本与音画,游戏与学习,工作与娱乐,其最直接的思考就是对“电子书”的重新定义,它将迫使出版商重新塑造内容。换言之,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工作习惯,用新的编辑思维和新的媒体技术,提供辅助阅读的更多的附加值,在这个意义上,整个出版生态必须为之变革。 这是书吗? 未来“书”的“关键词”是E-Book3.0和互动阅读。经典的3.0,包括了三重含义:1、“书+网络+旅行”,2、阅读应融合文字、图像及影像的魅力,3、呼应Web3.0时代的精神。web1.0时代是一人讲,众人听;web2.0时代是你讲我讲,众声喧哗;web3.0时代则是综合了以上两种网络精神,邀请读者听名家讲座解读,并且参与编辑跨媒体的内容,提供图像、写作文章、画漫画,以及提供延伸阅读的建议(包括书籍、电影与旅游等),一起分享阅读经典的意义与快乐,是一次越界和交叉。专业出版观察者们的看法也类似。他们也提出了的E-Book3.0概念,认为E-book 1.0即传统印刷图书对应的电子版,手机和阅读器里下载最多的电子书一般都是这个版本;E-book 2.0指从生产到发布都只有数字化形态的电子读物;E-book 3.0指除了文字、图、表等平面静态阅读要素以外,集成了声音、视频、动画、实时变化模块(如嵌入的网页等)、交互模块等要素的多媒体读物。可是麦克劳-希尔出版公司(McGraw-Hill)却把E-book 3.0的类似概念说成是“加强版电子书”(Enhanced E-book), 并认为“现今的电子书终究只是印刷品的数字版本。不久将来的电子书将不仅仅是文字,它将拥有互动能力,这会改变它的一切。”并预测未来出版社将会像变戏法一样设计电子书,想象一下,你的电子书上出现了一段教你如何解决龙头漏水问题、或是教你解一道复杂数学题的动画视频,或者当你阅读外语电子书时,会有与语言相对应的准确发音播放出来,以便你自我评估理解程度,这种Enhanced E-book让读者获得更好的体验。上述三种看法大致反映出未来书的基本走向。看来出版的原始生态被打破了,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电子书召唤更多的参与者! 那么传统的纸质书会消亡吗?这就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了。我们说纸媒永远不会退出书籍的载体。纸媒和电子书籍以后会各有自由分工的范围。电子书大众化,纸媒精英化;电子书的优势是适应大众应对信息爆炸、传播各种资讯的资讯性、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好奇性、以及快节奏生活的间歇性身心放松的娱乐性;而纸媒的优势是就某一方面深入的理论思考和专一性。这一对比明显将传统的书和未来的书区分开来。区分还有很多,只有真正深入喜爱读书的人才会体会到那种读纸质书的温馨、美好、认真的感觉。而非像电子书那样花哨才能令人专一。我的电脑上存着天天读十几个小时够我读三四十年的电子版PDF书籍,但我在电脑上看书才看了两年就厌了,现在宁愿看拿着纸质书看,到图书馆借纸质书看,尽量不在电脑上看了。当然,平时每天的资讯都还是从电脑上从网上浏览,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基本上比较全。 书的巴比伦塔 可也不能把电子书说的一无是处,电子化的优势是:大众化、资讯化、娱乐化、便捷化、存储化。纸媒的优势是:精英化、深入化、专一化、读书的那种感觉化(比如焚香弹琴听琴、秉烛夜读这种的自我身心心灵的那种感觉)。回头来再想我的那位同事,他大可不必为当今的大潮流所伤心。他还是可以在有时间、有心情时,恬静地拿上一本纸质书阅读,那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3441 次阅读|7 个评论
成就感
热度 2 tangwei 2011-2-22 19:04
星期天,给某某某做了一碗面条,青菜鸡蛋面。当然,青菜鸡蛋面常有,而面汤,却是我独家的配方。 某某某捧着一大碗面,开始吃。出乎意料的是,与平常不同,某某某竟然没有抱怨面条太多,而且连呼好吃。 我张望一下她的面碗,鸡蛋还好端端在碗里。 问:怎么不吃鸡蛋啊?不好吃? 答:太好吃了,我舍不得吃。 过了一会,看见某某某在咬鸡蛋了。 又问:怎么又吃了?现在舍得了? 答曰:实在忍不住了。。。。 哈哈哈哈,我这个成就感啊直窜直窜的。。。。。
个人分类: 某某某专栏|2053 次阅读|2 个评论
loose,lazy,lay down
liangqunlu 2011-2-13 15:39
一天总是很短,起床后几小时就天黑了,睡觉的时候,天才慢慢放亮,只有这种下雪的时候,洁白的雪映着明亮的天空,延长了白天,才会感慨应该正常作息。 出门,看着雪厚厚的躺在地上,虽然都或多或少的有践踏的痕迹,而且,远远的还可以看见好几个人在清扫主干道上的积雪,还是会激起心里的莫名的感动。 当然,如果早起的话,肯定会留下最初的脚印,会让自己有成就感,但是,悲剧的,心里却想着,弄湿了鞋或是弄脏了的话,徒增麻烦,还不如就这样的看着呢。 假期快过去了,就像过了一个长长的周末一样。 每天都是没想着要干嘛,也没干嘛,想看什么的时候,就看一会儿什么。今天打开电脑,看着一个学长写下的本命年总结,坎坷加了一道,不知道我的这一年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新学期快要开始了,大家都陆陆续续的来,进入轨道之后,就会开始学期中的正常的生活了。不知道怎么了,心里有点莫名的恐惧。 害怕上一次循环的重复,害怕困扰我的事情还是在那里,害怕各种的不满意,害怕着莫名的事情发生。 不可能避免,不可能不去经历,不可能就此停留,可能需要的是一些准备。
个人分类: 笔记|3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social network
fxsimon 2011-2-7 14:19
第1招 认清人生的意义以及毕生所全力以赴的目标   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因为你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想要成为一个人际关系高手,第一步就必须先确认你的价值观;若是你连这个都摸不清楚,就很难去看透人生的意义,更不用说什么成就感了。    第2招 列举出截至目前为止的五件重大成就   知彼者,智也;知己者,大智也。    第3招 明白自己有哪些专长和资源正是他人所迫切需要   天生我才必有用。无论你的专长是得自专业训练或是业余摸索,都可转化成一股强劲的“人际关系动能”,千万不要妄自菲薄。    第4招 挥别独行侠的日子   还想像小学生那样科科争第一?别傻了,这个世界只有团队成绩,没有个人成绩,因此也没有所谓的“第一名”。告别独行侠的生涯,你的人生将从黑白转为彩色,全新出发。    第5招 为自己建立自信,自助助人   人人都有改造世界的能力,你自然也不例外。多参加一些活动,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第6招 拟定短期与长期奋斗目标,定期予以审视与修改   工作计划簿有用吗?有,至少可以让一个人培养出三分钟的热度。拟定目标不仅可以督促自己,也能让别人得知你有哪些需要。只要你勤于跟别人沟通,那你的朋友自然就知道你有什么困难,进而藉着人际关系这张大网来帮你早日实现自己的梦。    第7招 绘出一张人际关系“网络图”,显现出自己在这项资源上的多样化与触角纵深   人际关系网的特色是:每个成员都是老大。如果你能保有最新版本的人际关系图,就不难得知在眼前这一刻该如何以自己为主角,来善用你的人际关系资源。    第8招 以一种相当专业化的方式来做自我介绍   在很多场合下,你所表现出的外在形象要远比你真正的本事来得重要。    第9招 以简洁得体又别出心裁的方式来做自我介绍   无论是在何种社交场合,想扩展人际关系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自我介绍。要设法出奇制胜。让对方牢牢地记得你,而且是记得正面的形象。    第10招 技巧性地打开话匣子   为什么我们经常错过了许多广结人缘的机会?就是因为我们常把那些黄金时段用来绞尽脑汁,却还是挤不出一句合适的开场白。无论是主动或被动去打开 话匣子都能得心应手。一旦你能达到这个境界,那无论把你丢在任何一个场合中,必都能迅速进入状况,随心所欲地去扩展人缘,为自己在生活与事业中,营造一个 又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    第11招 有必要时,就主动再做一次自我介绍   如果有人主动走过来跟你打招呼,那这一定是个大人物。多练习一下“纡尊降贵”,经常不厌其烦地做自我介绍,你的人际关系通道将会愈走愈宽,也愈走愈顺。    第12招 看清他们的面目,牢记他们的大名   人们其实不在乎你对他们的底细了解多少,但很在乎你有没有仔细在听。    第13招 善于在社交场合做称职的主人   只要地球上还有人类,就不愁没有机会去表达你的善意。 第14招 乐于站出来为自己打知名度   想为自己打知名度并不需要不择手段;相反地,这有助于早日实现你的理念。适度地推荐自己,才能让人得知在什么时候能够向你求助或请教,不致让你英雄无用武之地。    第15招无论与任何一个人打交道,总是待之以礼   即使人生苦短,用来学礼数也是绰绰有余了。想出奇制胜,翻身做主人,不必舍近求远,先把你的台词练好再说吧。    第16招 名片必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作品   名片的功用是要让别人能想起世上还有你这号人物。当别人想动用人际关系去搬救兵时,你这张名片就是一份很重要的线索,因此在设计上千万不要草率。    第17招 随时随地携带数量充足的名片   要上阵前,先检查自己是否已“全副武装”。    第18招 在情况适宜时,才递上名片   当你确信和对方有话可说之后,时机成熟时就应恭谨地奉上名片,相互约定日后联系与合作的方式,在这种稳固基础上所建立起的人际关系才能经得起考验。    第19招 在每张所收到的名片上记载日期以及相关事项,以便于日后整理与查核   当别人还不知道你在不在乎他们的时候,自然就不可能去在乎你。    第20招 不要吝于表达感激之意   成功人士有个特性,就是常怀感恩之心。以感恩的心来对待所有曾扶持过你的朋友们,主动表达你的由衷感激之意,慢慢地,你会发现不但自己的人际关系愈加牢固,别人也将以你为仿效的对象。    第21招 无论认识或不认识,只要是能给予你激励或启发,就应诚挚地向他们言谢   要以称赞来取代嫉妒之心,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当你因为提出一项绝妙点子而获得他人嘉奖时,内心是什么滋味,将心比心,无论是认识或不认识的朋 友,只要是能提供净言或是言行足资借镜者,都不要忘了面露微笑地跟他们说声谢谢。把这养成习惯后,不仅是你的事业前途,连你的人生观都将改写了。    第22招 适时以打电话、送小卡片,以及送小礼物的方式来向对方表达感激之意   只要肯开口赞美别人,你将会是最大的赢家。要灌溉一株树木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与养分,而栽培你这棵人际关系长青树则有赖你持续性的关怀,借着打电话与送卡片、礼物等小环节来呵护这株树。可千万别让它因为营养不良而枯死。    第23招 要有自己专用的信、卡片与便条纸   用手写的信函比较有亲切感,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想建立自己的金字招牌吗?想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吗?做点小投资吧,去印一些专用的各式文具纸,当你要寄发给客户、同行或朋友时,会觉得更体面。    第24招 欣然接受他人的道谢与援助   从一个人是否愿意接受他人的道谢,就可窥见其在人际关系上的功力。    第25招 建立起一套有系统又管用的人际关系网   将能更有效地提高你在人际关系上的运作效率。为什么有人是事半功倍,有人却是事倍功半?就是因为做起事来有无章法。    第26招 名片上绝无过时的资料   假使你没有时间去每天记载新资料,至少每周要登录一次,这样才能确保资料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第27招 设立一套有效的时间管理系统   岁月不饶人。我们不能要求时间暂缓来配合我们的脚步,只能尽量迎头赶上……如果你能控制时间,你就能控制一切。提醒你一点,只要你肯尊重自己所制定的工作表,别人就不敢随便抓你去出公差。一旦时间资源能完全掌握在你的手里,那治国平天下都绰绰有余了。    第28招 每天都详细检视当天的工作进度表   要如何得知你是离成功之路愈来愈近,还是在原地打转?……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都“结帐”一次,看看工作进度表的落实程度究竟如何。每天结帐一次,你的心理负担就不会这么重,哪怕这是一项工程浩大的计划,你也可以感受到稳健的前进脚步。    第29招 今日事今日毕   其实时间没什么好管理的,因为每天都是24小时,你该担心的是要如何去摆平争食这块大饼的千百项计划。绝对不要效法慢郎中那样去“以债养债”,否则到最后你加班到三更半夜也还不清。不要滥用你的记事本,可以当场解决的就不要拖,无形之中,你的工作效率自然就会升高。    第30招 必须在24小时回复所有的来电   如果你的经营哲学是“能拖到明天,就不必急着今天做”,那你这一辈子恐怕是很难熬出头了。把24小时内回复所有来电养成一种习惯,就能确保你那条人际关系网络上的资讯畅通程度。    第31招 在拿起话筒之前,先思索一下待会儿要讲些什么   通往成功之路有四道阶梯:慎谋行动、有备而来、勇往直前和贯彻始终。    第32招 拒绝无谓的交际应酬   如果你现在糟蹋时间,将来时间就来糟蹋你。    第33招 在参加社交活动之前,应妥为规划   只要事事都能有备而来,即使祖宗没有积德,照样能飞黄腾达。    第34招 主动寻求他人的支援   你所处的是个万物共存的和谐社会,因此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大多数人都是乐于助人的,因此只要你认定他们不至于帮倒忙,就给他们一次表现的机会吧。    第35招 在开口时,应简单明了地陈述要求,而且不宜展现出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态   人际关系网是怎么牵起来的?很简单,当一个愿打。另一个愿挨的时候,这段姻缘就形成了。    第36招 只要逮到机会,就不忘冒出这句:“对了,你所认识的人当中,有哪个人……”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下次当你碰壁时,不妨检讨一下自己的说话技巧是否有改进的余地。其实大多数人们都是乐于助人的,不要轻率地关闭那扇机会之门。    第37招 对于别人所提出的建议,应当即知即行   否则等三分钟的热度过后,一切都将回到原点。光说不练,无济于事。    第38招 每次和朋友交谈后,都能有受益非浅之感   懂得顺水推舟的人,想不出头恐怕也难。    第39招 积极参与各种民间社团   借着融入这个大家庭中,你不仅造就了自己的事业,也成全了许多同伴的美梦,功德无量。当一群人本着相同目的而物以类聚时,人际关系就萌芽了。    第40招 设法在社团内担任有实权的职位   一旦你被提升为干部,就象征着你是个德高望重的前辈,而不是一个只想过来瓜分资源的庸碌之辈。    第41招 勤于利用人际关系网来处理别人的请托事务   圈子内最为人称颂的就是,个个都是赢家,因为胜利的果实是属于每个人的。如果你希望自己在落魄时能有朋友为你伸出援手,最好的因应之道就是平时多做些投资。 第42招 举头三尺有神明,抬头三尺有人际   要怎么培养自信?很简单,专挑那些你不在行的事情下手……只要能突破一己的心防,大胆出击,再苦撑一下,那你必然会有倒吃甘蔗之感,渐入佳境。    第43招 经常评估你的人际关系网,不断予以扩展   人际关系网的建立需持之以恒,而不是可以一劳永逸之事。    第44招 相信你的直觉   聆听你心灵的呐喊声,就能得到所有的答案。除非你自认已经麻木不仁了,否则没有理由忽视来自心灵深处的这股声音;让它去带领你,你就能尽早掌握状况,了解周遭的一切风吹草动。    第45招 对于在人际关系网上的每个盟友,都会倾全力助他们步步高升   人际关系网的维系需要诚意与耐心。应该借着提携盟友来培植你的实力,在这种稳固的基础上盖大楼,届时要缔造一种“双赢”的局面,也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    第46招 提供朋友们一流的服务   即使你不是投身于服务业,照样有许多服务他人的机会。你必须先竖立自己的金字招牌,让人际关系圈内的人都知道你这个人很可靠,这么一来,他们会很乐意做这种投资,因为他们知道你将来会回馈得更多。    第47招 喜欢聆听朋友的心声   有正常的听力,并不代表知道要怎么去听。聆听的艺术就是:耐心听别人讲话,而且不要听错!    第48招 要有高尚节操与专业涵养   口不择言,后患无穷。人际关系的确很好用,但千万不要滥用。只要待人处事都能表现出一股高尚节操与专业涵养,那即使是你的死对头也会对你心服口服,推崇备至。    第49招 以敞开的胸襟去面对每个“结缘”的机会   伟人与凡人的差别,在于前者能敬重每一个人,包括三餐不济的流浪汉。    第50招 布下滴水不漏的庞大“情报网”   能造就他人功名的仁者,必然会永垂青史。当你变成了叮当响的人物后,这意味着你有更多的资源去邀他人前来分享,如此“良性循环”下去。这不是很好吗!    第51招 利用人际关系网去造就自己,嘉惠别人,成就事业,改变人生   如果你的公私两种生活领域之间,需要一座桥梁来互通有无,那就是你的人际关系网。    第52招 时时刻刻都以人际关系网为念   宝剑不用就会生锈变钝,倘若每个人都能将人际关系的运用当成生活习惯,那这个世界的面貌就会完全改观。    第53招 矢志成为强势人际关系的模范生   一个人际关系高手绝不会以屯积资源为能事,反而是不时地主动邀他人分享,并鼓励他们也如法炮制。    第54招 用一片人际关系网来将世界一网打尽   这个世界的人际关系网多得惊人,几乎每个人之间都有一条脐带相连接。    第55招 将人际关系融为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所处的是个万物共存的和谐社会,因此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
0 个评论
一年又一年,日子会更好的!加油!
热度 2 hitzhj1231 2011-1-21 00:24
2010年和我以往所有的一年都不同。至少是第一次出门在外。在Grenoble呆了整整十个月,两个月后就可以回国了。 记得上一次下总结是2007年,在HIT拿到PKU的录取通知书。小屁孩能上北大乐得屁颠屁颠的。当然其效果和高考考上HIT还有有点差距。2010年,这一年所获得的收获和以往不一样。很大的不同。 考上HIT,PKU的时候,前提是周围的人告诉我,这个好,那个好,我就得这个,考那个。成就感是在得到周围人提示下获得的。和妈妈走在路上,遇到熟人就被夸:“哇呀!不得了喂,北大也!还是博士!” 2010年第一个收获就是:“北大在国内叫叫还行,国外还真不咋地”虽然是自己的母校,这样说也就是强化下含义。在当今这个社会神马都是浮云。北大这个光环,我觉得就是给自己本科学习一个阶段性的奖励而已;和HIT给我高考的证明一样。很多都说我以前怎么怎么样,以前是以前,以前只能说明以前那个阶段。现在你吃的不是以前的东西,所以少说以前的事情来证明现在。 2010年第二个收获就是在INIRA中心BIPOP和Bernard Brogliato学校了一年。老师好得没话说,给钱,给本事,给地位,给文章。组里新来一个越南博士后,和Bernard老师学了一个星期。一次吃完饭,和我说,这个老师真不错啊。还和我面对面,一起研究问题。我心里想估计他原来博导是个“Something New”.(天天就只会到学生实验室问,有没有新东西啊,有没有新结果啊?)在组里呆了一年,现在已经基本完成所有研究任务。中午和老大讨论,还有两个月做什么。老大的意思是,让我自己决定。他要求和想做的已经全部交差。我们计划将这一年的工作发表三篇文章。工作量比较大。给INRIA交的工作报告就有250多页。工作里有理论,有创新,有仿真计算,有实验等等。神马都有!老大的意思是:“A fruit year!”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和我做同样题目世界上很多人,在查阅他们文献的时候,各种问题有待解决。这个工作,我们不是自己的实验。我们是冲做过这个工作的人要的实验。而且实验数据是这个领域目前最好的。我去要的。法国老板想北京老板安排在北京做,北京老板不肯,北京实验组的事情本就一大堆。我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我就自己向做过这个工作,最好实验的老师要数据。实验老师开始不给,问我的文章你看了没?你觉得还有什么需要做的?没什么问题嘛。我收到回信,将自己对其文章的看法罗列成一个报告给这个老师发了过去。第二天,想要的所有实验数据都给我发了过来,附带:“我很希望能看到你的研究报告”。结果是,这个实验老师被法国老板直接从墨西哥请到法国。 法国工作的同时,也在做北京的工作。累是累点,但内心充实。北大的工作,一共三大部分,都是难啃的骨头。北大老板一直不让写文章,要厚积薄发。东西做了整整四年,现在才开始和老板写第一部分的东西。这里要感谢组里兄弟姐妹,为我的事情没少花费他们的时间。吃过不少苦,挨过很多骂,熬过不少夜,给北京老板的研究报告,基本上这一年10天一个,不是新东西要补充,就是要改这里改那里。很多次想放弃,找北京老师谈。北京老师总说厚积薄发,要吃得住苦,耐得住寂寞。看着身边一个一个同学,第一年就拿奖学金,优秀学生什么的。心里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导师总说做的东西水平高,难度大,费时间很正常。脸上同意,其实心里还是难受。在这个物质,浮华的年代,谁不想天天牛逼,赚大钱。思想的转机来自于在欧洲这边开的一个国际会议。一个ETH(爱因斯坦母校)老师在大会上做了一个报告,其中部分内容和我的工作很类似。老师做完报告,我找他问问题。由于老师大牛,身边人很多。对于我的问题,老师应付几句就没了。。。。。我都没问到自己想知道的。晚上回到房间,睡不着。我拿着会议说明上的地址给这位老师发邮件,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并指出很多地方不对。十分钟后,这个老师敲响了我的房门。我们促膝长谈了一个晚上。第二个晚上又是一整晚。老师临走前,问我是谁的学生。我告诉他我是北大****老师的学生。他点点头:“难怪:)以后要想读博士后,可以去我那。”法国老板在身边听到插一句:“我这是他首选。”当时我站在两个老师中间,唯一的想法就是立刻回北京,抱抱天天“骂”我的北京导师。记得一次,北京时间晚上一点,法国这边才下班。我回到家,突然有个想法。就给北京老板邮箱写了一封Email.做完晚饭,发现邮箱里多了一封北京时间2:37的回信。 这一年除学习外,看到了蒙娜丽莎,维纳斯,思想者。我和清华一哥们,两个愣头青就在巴黎城里乱撞。在罗丹艺术馆,发现身边好多思想者。就猜哪个是,那个不是。在卢浮宫看到维纳斯,两人都大叫:“哎呀!是这个啊!真的也!”保安连忙叫我们安静。乡下人进城,自有自己的味道。晚上舍不得钱,买KFC全家桶回旅馆吃。听闻深夜电视台有特别节目,两个人抢着遥控器找,硬是没找到。清华哥们想上埃菲尔铁塔,我只好陪他上去。第一次发现有比香山人还多的地方,光坐电梯上塔,我们就花了近两个小时。爬到top,两个人高兴兴奋地连忙照相。照完相才感觉,地面晃来晃去的,又慌慌地下来。给妈妈,嫂嫂,GF,未来丈母娘,哥哥丈母娘,家里的七大姨八大姑什么的买法国化妆品。香奈儿,兰蔻什么的。。。。。。女人看到法国化妆品,价格什么的都不考虑了。给我开了长达半米的购物清单。叫了个会法语的美眉带着,硬是买了两天。买到第二天,银行给我打电话,问问是不是银行卡丢了,刷钱刷得太快。我心中是说不出的累啊,苦啊。圣诞节硬是没出门,在家写报告写了十天。心想家中的各位美女,各种化妆品的钱可是你可怜的我度日如年熬出来的。美眉说,哥哥你怎么不给自己买点什么啊。我看了看,给自己买了个购物袋装这些化妆品。。。。。。。。 出来前什么都不会做。由于收入还行,初到发现家乐福东东好便宜。就买这个吃,买那个吃。哈根达斯的冰激凌一大罐才4欧。在北京,一个球还100多。不到半个月,人硬是不舒服。不由自主跑到宜家买个锅,买个炉子,回家开始做饭。一开始只会烧米饭,配辣椒酱。后来就烧完饭,自己炒,加个鸡蛋什么的。邻居中国小夫妻,搞了个口水鸡,叫我去吃。我硬是不客气吃掉半只。美眉熬个绿豆粥,喝完了,还舌头把碗舔干净。思来想去,这样下去不行。就百度搜菜谱,依葫芦画瓢做。做一个,照个相挂到网上去,自我欣赏。和GF电话聊,拼命表现展示自己的手艺,生怕在中科院男生前面丢了自己的分数。一年过去了,年夜饭都可以做了。八宝鸭汤,醋溜酱猪耳,麻婆豆腐,咖喱鸡块,水煮鱼那是信手拈来。美眉大年三十上课。眉毛都不抖:“没事!下课来哥哥这里吃年夜饭!想吃啥随便点。”INRIA单位几个中国人聚餐,本人招牌云吞大饺一下,粉丝立马拿碗下醋一字站好等着开锅。饭店下不起,又想吃蜗牛。学着清华哥们教的秘方,还硬是做出来了。 年纪越大,就发现时间过得越快。出来前,还记得和师弟们在熬夜实验。师弟喊到:“肚子饿!不做了!”低声下气给师弟手里塞钞票:“去买!想吃啥吃啥。”前几天得知,现在晚上通宵实验,都开始打双扣了。过完年,就回去了。归国的手续开始一项一项的办。办完一个就高兴一次。 刚刚和一哥们聊天。高中铁得很,小子公务员考试已经考五次了,这次又没考好。互相聊了下。心想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记得去HIT读大学,和哥哥两个人在北京站为个47块钱拉来拉去。哥哥要我拿着,车上吃好点;我硬是不要,想哥哥钱也不多,日子也苦。这不,才几年,哥哥都要当爸爸了,现在也是有房有车。 记得北京老板和我说过的一句话:“人只要努力!日子会好的!” 仅以此文勉励暂时不得志的哥们,给自己一个总结。好好站好后面两个月的岗。祝我所有的亲友来年有个好“收成”!
410 次阅读|2 个评论
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1)
kejidaobao 2011-1-20 14:23
——当好博士生导师的责任和准备 文/冯长根 本刊2011年第1期“主编心语”栏目谈的是有关博士生的话题 ,本期(第2期)考虑到一些博士生导师的要求,谈谈有关博士生导师的话题。此后,本刊将在单期的“主编心语”中讲“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而在双期中谈“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本期谈一谈当好博士生导师的责任和准备。 当你成为博士生导师后,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做什么样的准备?我在1990—1991年期间被批准作为博导时,和大家大概差不多,想得比较多的是:我可以带好博士生,因为我已经完成过自己的博士论文。然而现在看来,这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指导思想的准备。 还在你是一名博士生时,你一定会对你的导师产生一种羡慕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这种思想,即在高等教育领域,指导硕士生、博士生是一件让人十分有成就感的事情。的确如此。如果你是一名博导,你看到一位年轻人能够独立搞科研了,他承担着一项课题,他认真记录结果,在学术会议上陈述自己的新发现,并看到了他的第一篇论文公开发表,你肯定会有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指导一位新的学者进入你所在的研究领域是一项极为有益的工作。培养博士生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你的研究结果就会有人传承下去了。 值得指出的是,在指导博士生的事情上,表面的荣誉会同时带来在指导和管理博士生时的巨大压力——你得保证博士生在攻博时的成功,因为博士生的人数常常被看作是学院和整个大学取得的成就的标志。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当一个博士生毕业时,这不仅意味着他(她)的自身成就,他(她)的导师也分享成功的喜悦,并体会到作为指导者的那种自豪。至今,看到学生毕业时的合影,我的心情总是不平静的、喜悦的。 一种情况是,当博士新生开始跟着你攻博时,他的所作所为远非你想像中的博士生规定动作。他(她)可能像旧时的时钟(自鸣钟)那样,你不拨他不动,看起来他并不知道要干什么;也可能,在你上班忙碌了一、两个小时后,他才到了实验室。看起来,要顺利完成指导博士生的任务太难了。“我总不能替他做论文吧!”你会说。也许,你碰到的并没有这样极端,但类似的问题或其他问题在院系中已经相当普遍。国内也好,国外也好,都不例外。 应该说,对高学历学生的指导中,出现各种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正因为此,成功的指导能给人极大的满足感。从这些年指导博士生的实践来看,博士生导师最迫切的责任和准备,也是最难的一件事,是在“导师帮着做”和“让博士生自己做”之间如何掌握好分寸。一般说,如果导师从一开始就立场坚定地指导学生并给出一些约定(纪律等),学生就会相对服从并愿意接受你的建议和指导。接下来的日子里,你是准备事无巨细地命令式地指导呢?还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英国教育界人士 研究发现,许多人对此感到棘手,有一些人坦陈自己不善于掌握这种微妙的平衡。他们认为,“要想知道哪些是你应该教给学生的,哪些是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发掘的,并在两者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绝非易事。” 需要协作进行的研究也会有一样的平衡问题。又比如,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应该给予多少帮助?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应该给予多少指导? 平衡问题其实就是辩证问题。重要的一点是,一个成功的研究者一定是有独立研究能力的。如果不影响科研进展,我倾向于多培养博士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我在前一个系列的“主编心语”中也讲到了这个问题 。我的一个经验是,导师对课题越有把握,越有信心就越是会放手让博士生单独干。但在不同专业,对不同的学生,你掌握的分寸应有不同。这样,当你放手让博士生干的时候,他是一定能把研究进行下去并顺利完成的。因为这样做了,在我和我学科组指导的博士生中,极大多数具有极强的独立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冯长根. 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1) . 科技导报, 2011, 29(1): 83. 萨拉·德拉蒙特, 保罗·阿特金森, 奥德特·帕里. 给研究生导师的建议. 第2版. 彭万华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1-12. 冯长根. 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2) . 科技导报, 2007, 25(10): 78.
个人分类: 栏目:主编心语|39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成就感
furaibo 2009-7-6 17:56
一堂好课 一首小诗 一篇SCI
个人分类: 杂谈|3567 次阅读|6 个评论
致年轻站友的一帖
youngjohnzg 2009-2-3 18:40
这是2007-05-03 13:28 发在检验版的帖子,得了3分的精华贴,贴在这里供大家瞻仰。 呵呵,我也不是很老哈,今年33岁。 一直以来都想写个帖子,给刚参加工作的站友。尤其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的站友。因为总看到你们仍然在走我的老路,在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上纠缠、浪费时间。我也和你们一样,曾经牢骚满腹、充满怨言。检验天空网论坛里,一个火枪手、假行僧都是我的ID,有兴趣的 年轻站友 可以去搜一搜我的帖子,你们会发现,我们的想法是何其相似。但是,没用。老毛说过:牢骚太盛防断肠。所以,我现在已经不太发牢骚了。当然,有点牢骚、不满于现状,也无可厚非,也才有可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只是,我希望大家这个过程短一点、再短一点。 一、关于价值感、成就感的问题 很多人都说,现在检验科的工作,只要是个心智健全、无严重肢体残疾的人,学个一年半载就能干下来。这种说法,有正确的地方。比如,给标本编个号、离个心,甚至上机操作,都可以通过一年半载的学习就能干下来。但是,这样的干法,只是个操作工。遇到问题,他是没法解决的。学历高的与学历低的、基础好的与基础差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差别就显现出来了。 这是我经历的一个真实案例: 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次我值夜班,一名因尿路感染急诊入院的患者,急查肾功电解质和血液分析。结果测得K+高达9.37mmol/L,Ca++结果为0 mmol/L,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大可能的。当时仪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质控结果也在控。电话联系临床重新采集标本,结果重新采集的标本K+测得3.87 mmol/L,Ca++为2.10 mmol/L。第二次结果与临床相符。两次采集标本时间间隔不到30分钟,结果差异这么大,不可能是病人本身的变化,作为检验人员的我必须就此做出解释,而不能满足于已经做出了符合临床的结果。通过对整个检测过程的分析,我认为问题只能是出在标本采集的过程。经仔细询问当班护士才得知,第一次送检,她在采完用于血液分析测定的紫色EDTA-K2管后即拔除了针头,然后才意识到还未采用于肾功电解质测定的绿色肝素钠管。为了省事,她用注射器从紫色EDTA- K2管中抽了一些标本注入绿色肝素管中。这样,肝素管中就混入了EDTA- K2抗凝剂。EDTA- K2与血液中的Ca++鏊和,释放出K+,结果造成标本的K+异常增高,而Ca++检测不到。我把这其中的缘由向值班医生做了解释,得到医生的认可,消除了对检验科的不信任。 在这以前,也有类似情况发生,但科室里没人能说清楚是怎么回事,面对临床的指责,科室同事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而我把它搞清楚了,检验科不再背黑锅了,真的很有成就感。当然,现在看来,这个例子不见得证明我有多高明多能干,我意本也不在此。但是,当年哥伦布不借助任何东西把鸡蛋立在桌子上,在事后看来也是十分简单的。 所以,我们的价值感、成就感,来自于问题的解决。我们是能解决问题的人,不仅仅是操作工。现在国内的检验科,还不可能让高学历的人仅仅是来解决问题,还得和一般群众一样,从事一些简单重复劳动。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个大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大家不能因此而沉沦,要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然而然的,你就与操作工区别开了,也就会有价值感和成就感。 二、关于检验医师的问题 毫无疑问,医师听上去比技师听上去感觉要好得多。由于当年教育部和卫生部没有衔接好,害得大批检验本科出身的学生无法成为医师。和学临床的比,大家都是医学学士,说不定很多学临床的当初高考成绩还没学检验的好。而今,人家是堂堂的执业医师,自己却连考的机会都没有,的确是让人难以心理平衡。这是政策的问题,你我都无能为力。当然,喊一喊、呼吁一下,还是有必要的。到目前为止,虽然仍然不允许检本的学生考执业医师,但是有松动的迹象。 第三届检验与临床高级研讨会会议纪要 所以,大家要做的,是积极的做好准备,而不只是抱怨。别像叶公那样,当真机会来了的时候,你却跑了。退一万步说,即使将来仍然不允许考,你准备了学习了,对提高的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会大有裨益的。 其实我现在对医师不医师的,真不是太看重了。大家看看影像、病理,都是有医师建制的,他们的医师,牢骚抱怨也是多得很。所以说有没有医师的名头,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你能不能解决问题,把本专业范畴内的工作做得很好,别人不会的,你会,别人不能的,你能。 我同学,在三医大西南医院检验科,他们部队里这方面不错,检本的就直接走医师序列,执业医师证什么的都有。但老实说,他并没有因有这个医师证就觉得特别的怎么样。 最后,我想说的是:英雄不问出处,持续的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读研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是中专起点的。所以,年轻的检本站友们,不要整天念叨自己是科班出身,不持续学习,你会连中专生都不如的。(希望这句话没有伤害到起点低的站友)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课题组有一半同学获得了研究生奖学金
jyx123321 2008-11-25 21:35
今天傍晚,学院公示了2008年度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名单。我很欣喜地看到,我们课题组有三位研究生同学(张国芳、冯立刚、马凤德)获得了奖学金!这是对严谨、积极治学者的极大鼓励,我这做导师的也很有成就感!衷心希望获奖的同学继续认真工作,精益求精,取得更大的成果,明年继续获奖;其余的同学奋起直追,在明年也能以优异的研究成果获得奖学金!明年毕业的同学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单位!记得有智者说过,对于优秀的人,其施展才能的舞台总是有的,无论社会就业形势多严峻! 补记:后来,学校为我们学院增补了一个研究生奖学金名额,我们课题组的孙丽莉同学也获得了奖学金。这样,在本课题组的8名有资格参评的同学中(一年级硕士生不能参评),有一半同学获得了奖学金(远远超过学校设定的获奖比例),每人2000元,可喜可贺!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