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逻辑推理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逻辑推理

相关日志

简介“逻辑推理”
热度 1 liuyu2205 2020-3-9 00:43
在逻辑学中,人的思维活动大致分为:概念、判断、推理。 逻辑学重点研究 “ 逻辑 推理 ”, 指从已知(前提)推出未知(结论)的思维活动。 推理有三种主要的方式: 演绎推理 ( deductive reasoning ) 、 归纳推理 ( inductive reasoning ) 和 溯因推理 ( abductive reasoning ),而 通常所说的“形式逻辑推理”指 演绎推理 。 一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指利用推理规则或真值表,从为真的前提推出为真的结论。 演绎推理的有效性(validity) 取决于正确运用推理规则,而 演绎推理的 健全性(soundness) 则取决于为真的前提与推理规则。 演绎推理无法扩展知识,因为结论自包含于前提之内。 三段论( syllogism )就是典型的例子: - 人皆有一死 ( p) - 苏格拉底是人 ( p → q ) -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q ) 简记为: p, p → q _____ q 二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指前提为真时,可推出某种机率性的结论。 归纳推理可以扩展知识,因为结论比前提包含更多的信息。 大卫 · 休谟( David Hume )曾举出一个归纳推理的例子: - 在我记得的过去每一天中,太阳都会升起 ( p) - 所以,太阳明天将会升起 ( q ) 简记为: p, q _____ p → q 三 ,溯因推理 溯因推理,指从结果出发,根据一般的规律性知识,推测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即 “ 追本溯源 ” 。 溯因推理是提出科学假说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子: - 昆虫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有些飞蛾能在两公里的距离外吸引异性。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美国昆虫学家卡拉汉在反复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种推测:这些昆虫是用红外辐射的方法向远处的异性发出信号,此推测后来得到了实验的证实。 卡拉汉提出上述推测的思维过程可表达为溯因推理: - 飞蛾能在远距离外接收异性发出的信号(q ) - 如果这种信号是用红外辐射的方法传递的,那么就能在远距离外接收( p → q ) - 所以,这种信号很可能是用红外辐射的方法传递的( p ) 简记为: q, p → q _____ p 参考文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as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undness https://zhuanlan.zhihu.com/p/91652889
个人分类: 在法国教逻辑课|7998 次阅读|1 个评论
“至少得让大家知道星空在哪”:实际论中学素质教育反对诸多观点
热度 1 ericmapes 2017-2-26 03:02
针对“至少得让大家知道星空在哪----听一名大学教授与一名中学教师共话素质教育”评论:实际论中学素质教育反对诸多观点 张德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邮政编码712100 评论者按语:本文实为夜间11条即兴评论集合,未做任何改动,错误所在难免,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本来原文论述内容就十分复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素质教育到底要不要?” 当然要,但不是作者想的那样差。 其实,70-80年代文化课也有素质教育的,不可一概否定,后来特别现在就更如此了,怎么能视而不见? 要不,这么多年高校自主招生或增加面试又怎么能达到预期效果! 素质教育与提升成绩有门道 初中超前教育未必拔苗助长,短期作用也值得提倡,高中超前教育就值得提倡了,这是我初中两年半与高中两年受教育的体会。 高中题目难得多,逻辑推理要求更高,超前学习作用更大,而不是更不合适。 “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味地强调刷题和补课,不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去掉“一味地”,就可以去掉“不利于”了。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的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强调传授知识点,学生们习惯于刷题,并把“标准答案”奉为圭皋。这就使得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70年代中小学教育也不是这样,那会儿中小学教师水平还低于现在的呢! 素质教育和升学:跷跷板的两头? 高考也是一种素质。中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大学教师的理念确实存在着差异,但在尽量减少,谈不上给中学和大学的衔接出了一道难题。 毕竟,为了公平还得坚持高考,我国这方面经验丰富,并且一直在改进提高中。也就是说,高考题的素质测试效果在提高,高考也就是一种素质。 坚持“高考也是一种素质”的老师认为,高考增加校测面试环节有用,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中学生“满脑子都是高考和习题”,不擅长对社会话题发表看法,说明学生太忙,贴近自然生活、接触社会实践机会太少,本来科技大发展后学习科目和内容无形增加很多。 “抓成绩”的中学教师不大了解综合评价录取,后者大学在职教授、研究员或两院院士更了解才对,大中学教师各完成其使命。其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改革多年,加之科技进步,中学毕业生在逐步发展更符合大学培养需要,必须面对此可喜现实。 高考综合评价录取能否发挥导向作用 不能告诉“星空”在哪儿去导向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否则类似增加高考内容而加重学生负担! “我真心感觉,素质教育即便犹如星空,与我们还有距离,但至少得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希望、我们的目标在哪里。”很显然就是本硕博后学习培训及人类社会生活实践所需要的,自然不便也不必或没法细说,免得成为素质要求导向增加学生负担。 高考综合评价录取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自然能发挥一定导向作用,可逐渐部分改变中学教育情况,但更多还得家庭社会发挥作用,在课外解决,不能都靠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去解决,中学与初级教育承担不起如此大责任和如此多内容,其中多靠孩子天赋环境和兴趣爱好解决。 本文小看高考生了,他(她)们对有的问题思考发挥可超过教授、研究员的,即人各有所长。不能赞同一些儿意见,如“但如果面试考查超过一般高中生知识范围的高难度知识题,那虽然实现了筛选功能,却没能发挥好的导向作用,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被评论文章作者简介 马臻,1976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94年考进复旦大学化学系。1998-2001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师从高滋教授读研。2001年去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化学系师从FranciscoZaera教授攻读博士,2006年进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化学科学部门做博士后(导师戴胜研究员)。2009年12月加入复旦大学环境系任副研究员(校聘关键岗位引进人才,独立课题组长),2011年起为硕导,2012年起为博导。2013年12月晋升为教授。 专长环境催化。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7篇发表在ChemicalSocietyReviews、SurfaceScienceReports、AdvancedMaterials、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NatureCommunications等影响因子11-33的重量级刊物。论文被引用2200多次,单篇最高引用320次,H-index为26。2009年12月进复旦工作至今,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基金2项、校内资助3项。应邀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催化书系学术专著HeterogeneousGoldCatalystsandCatalysis编辑。 在报刊杂志发表关于科研、教育、人生哲理方面的通俗文章90多篇。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点击次数530万次,获得中国科协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优秀博客大奖、优秀博文大奖和入围博文纪念奖。2010年应邀担任中国科协《科技导报》“职场”栏目主持人,2015年被增补为《科技导报》编委。 更多内容,请浏览个人主页: http://homepage.fudan.edu.cn/zhenma/ 马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履历 1976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94年考进复旦大学化学系。1998-2001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师从高滋教授读研。 2001年去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化学系师从FranciscoZaera教授攻读博士,2006年5月进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化学科学部门做博士后(导师戴胜研究员)。2009年12月加入复旦大学环境系任副研究员(校聘关键岗位引进人才,独立课题组长),2011年起为硕导,2012年起为博导。2013年12月晋升为教授。 教学 讲授本科生专业课3门。教学风格被复旦大学校报“讲台上的青椒”栏目报道(2015年3月25日)。 获得复旦大学2016届本(专)科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 讲授研究生专业课2门、研究生全校公选课1门。 获批复旦大学2015-2016年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科研生存技能和学术规范”。 指导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培养研究生的理念和实践被“上海观察”(2016年6月21日)、《解放日报》(2016年7月9日)和《报刊文摘》(2016年7月15日)报道,并被《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6月23日)等十多家报刊刊发的评论文章《“老好人文化”是社会秩序的大敌》力挺。 科研和学术服务 专长环境催化。已发表、接收学术论文131篇,其中6篇发表在ChemicalSocietyReviews、AdvancedMaterials、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NatureCommunications等影响因子11-34的重量级刊物 。论文被引用2830多次,单篇最高引用404次,次高303次,三高176次,H-index为29。2009年12月进复旦工作至今,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基金2项、校内资助4项。 应邀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催化书系学术专著HeterogeneousGoldCatalystsandCatalysis编辑和80多种学术刊物的审稿人。 社会服务和媒体互动 在《求学》《求学-考研》《大学生》《中国研究生》《新东方英语》《科学时报》《中国科学报》《科学新闻》《科技导报》《科学》《新民晚报》《文汇报》等 报刊杂志发表关于科研、教育、人生哲理方面的通俗文章110多篇。 被《解放日报》《科学新闻》《留学生》《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和上海教育电视台等采访报道。 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点击次数620万次,获得中国科协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优秀博客大奖、优秀博文大奖和入围博文纪念奖。2010年应邀担任中国科协《科技导报》“职场”栏目主持人,2015年被增补为《科技导报》编委。 联系方式 : zhenma@fudan.edu.cn 评论( 42 个评论)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603:38 “至少得让大家知道星空在哪”:实际论中学素质教育反对诸多观点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43885do=blogid=1036101 针对“至少得让大家知道星空在哪----听一名大学教授与一名中学教师共话素质教育”评论:实际论中学素质教育反对诸多观点 张德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邮政编码712100 评论者按语:本文实为夜间11条即兴评论集合,未做任何改动,错误所在难免,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本来原文论述内容就十分复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素质教育到底要不要?”当然要,但不是作者想的那样差。 其实,70-80年代文化课也有素质教育的,不可一概否定,后来特别现在就更如此了,怎么能视而不见? 要不,这么多年高校自主招生或增加面试又怎么能达到预期效果! 素质教育与提升成绩有门道 初中超前教育未必拔苗助长,短期作用也值得提倡,高中超前教育就值得提倡了,这是我初中两年半与高中两年受教育的体会。 高中题目难得多,逻辑推理要求更高,超前学习作用更大,而不是更不合适。 “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味地强调刷题和补课,不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去掉“一味地”,就可以去掉“不利于”了。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的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强调传授知识点,学生们习惯于刷题,并把“标准答案”奉为圭皋。这就使得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70年代中小学教育也不是这样,那会儿中小学教师水平还低于现在的呢! 素质教育和升学:跷跷板的两头? 高考也是一种素质。中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大学教师的理念确实存在着差异,但在尽量减少,谈不上给中学和大学的衔接出了一道难题。 毕竟,为了公平还得坚持高考,我国这方面经验丰富,并且一直在改进提高中。也就是说,高考题的素质测试效果在提高,高考也就是一种素质。 坚持“高考也是一种素质”的老师认为,高考增加校测面试环节有用,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中学生“满脑子都是高考和习题”,不擅长对社会话题发表看法,说明学生太忙,贴近自然生活、接触社会实践机会太少,本来科技大发展后学习科目和内容无形增加很多。 “抓成绩”的中学教师不大了解综合评价录取,后者大学在职教授、研究员或两院院士更了解才对,大中学教师各完成其使命。其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改革多年,加之科技进步,中学毕业生在逐步发展更符合大学培养需要,必须面对此可喜现实。 高考综合评价录取能否发挥导向作用 不能告诉“星空”在哪儿去导向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否则类似增加高考内容而加重学生负担! “我真心感觉,素质教育即便犹如星空,与我们还有距离,但至少得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希望、我们的目标在哪里。”很显然就是本硕博后学习培训及人类社会生活实践所需要的,自然不便也不必或没法细说,免得成为素质要求导向增加学生负担。 高考综合评价录取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自然能发挥一定导向作用,可逐渐部分改变中学教育情况,但更多还得家庭社会发挥作用,在课外解决,不能都靠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去解决,中学与初级教育承担不起如此大责任和如此多内容,其中多靠孩子天赋环境和兴趣爱好解决。 本文小看高考生了,他(她)们对有的问题思考发挥可超过教授、研究员的,即人各有所长。不能赞同一些儿意见,如“但如果面试考查超过一般高中生知识范围的高难度知识题,那虽然实现了筛选功能,却没能发挥好的导向作用,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博主回复(2017-2-2608:41) : 谢谢提供真知灼见、文明回复。我收藏之。你有些观点我完全赞成,和我的文章也没有冲突之处。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601:52 初中超前教育未必拔苗助长,短期作用也值得提倡,高中超前教育就值得提倡了,这是我初中两年半与高中两年受教育的体会。高中题目难得多,逻辑推理要求更高,超前学习作用更大,而不是更不合适。 博主回复(2017-2-2608:43) : 现在上海有的“超前教育”是有的民办小学,老师要求小学一年级学生寒假看英语原版片,还用英语写影评,要求家长拍摄小孩英语演讲影评的视频,上传到班级群“签到”。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601:45 “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味地强调刷题和补课,不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去掉“一味地”,就可以去掉“不利于”了。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601:41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的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强调传授知识点,学生们习惯于刷题,并把“标准答案”奉为圭皋。这就使得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70年代中小学教育也不是这样,那会儿中小学教师水平还低于现在的呢!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601:38 高考也是一种素质。中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大学教师的理念确实存在着差异,但在尽量减少,谈不上给中学和大学的衔接出了一道难题。毕竟,为了公平还得坚持高考,我国这方面经验丰富,并且一直在改进提高中。也就是说,高考题的素质测试效果在提高,高考也就是一种素质。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601:31 坚持“高考也是一种素质”的老师认为,高考增加校测面试环节有用,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中学生“满脑子都是高考和习题”,不擅长对社会话题发表看法,说明学生太忙,贴近自然生活、接触社会实践机会太少,本来科技大发展后学习科目和内容无形增加很多。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601:23 高考综合评价录取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自然能发挥一定导向作用,可逐渐部分改变中学教育情况,但更多还得家庭社会发挥作用,在课外解决,不能都靠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去解决,中学与初级教育承担不起如此大责任和如此多内容,其中多靠孩子天赋环境和兴趣爱好解决。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601:16 “抓成绩”的中学教师不大了解综合评价录取,后者大学在职教授、研究员或两院院士更了解才对,大中学教师各完成其使命。其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改革多年,加之科技进步,中学毕业生在逐步发展更符合大学培养需要,必须面对此可喜现实。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601:06 “素质教育到底要不要?”当然要,但不是作者想的那样差。其实,70-80年代文化颗也有素质教育的,不可一概否定,后来特别现在就更如此了,怎么能视而不见?要不,这么多年高校自主招生或增加面试又怎么能达到预期效果!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601:01 “我真心感觉,素质教育即便犹如星空,与我们还有距离,但至少得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希望、我们的目标在哪里。”很显然就是本硕博后学习培训及人类社会生活实践所需要的,自然不便也不必或没法细说,免得成为素质要求导向增加学生负担。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600:46 不能告诉“星空”在哪儿去导向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否则类似增加高考内容而加重学生负担!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600:43 本文小看高考生了,他(她)们对有的问题思考发挥可超过教授、研究员的,即人各有所长。不能赞同一些儿意见,如“但如果面试考查超过一般高中生知识范围的高难度知识题,那虽然实现了筛选功能,却没能发挥好的导向作用,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举报 崔尧 2017-2-2523:25 从你贴出的文字含义看,我想中学老师肯定是不服气的,之所以他们不敢说什么是因为你正好是他们那个观点的反例 博主回复(2017-2-2523:34) : 也不需要谁服气谁,至少彼此尊重,交流,互相理解。 举报 崔尧 2017-2-2523:24 你难道没有意识到你说的这两点其实就是个空话。根本就不是问题直接的答案。大学老师的思维是回到问题本身,结论也不会偏离问题。可是我现在要知道的事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一个思考题本身。否则这篇文章一点价值和意义都没有。即便说的头头是道。这看起来跟那些充满道理却与现实违背的心灵鸡汤没有什么差别。在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我说了半天到最后居然还是个思考题,并且这个思考题与这个文章一开始一样,没什么突破,我想读者很快就会失望的。这就是我今天晚上喋喋不休讨论的问题 博主回复(2017-2-2523:32) : 问题的答案等你接龙来写,在报刊发表。我先洗洗睡了。 举报 崔尧 2017-2-2523:02 你谈的是要知道的目标的改变的内容,我谈的是你的观点和那位中学老师的观点的关系。我想说的是你说的这个改变的目标是什么这个东西不好讲,很容易讲空话。 博主回复(2017-2-2523:10) : 我是客观反映一个大学老师和一个中学老师的认知,无论你认为两者观点呈什么关系。关于改变的内容或者说方法,一,上海这边已经在做高考改革导向综合素质,已有文件和实践;二,完全可以当作是留在文章结尾给人的思考题。 举报 崔尧 2017-2-2522:41 我只是想说一句,你的看法是对的也是错的,他的看法是对的也是错的,如果用所谓的道德律令或者你说的那种理想评判都在一定条件下是对的,在另外的前提下是错的。无论是中学老师还是大学老师你其出发点是一致的。不同的阶段重点是不一样的。若是你站着中立面看,无论是你还是那个中学老师的观点,都有不令人信服的地方。那些不令人信服的地方就是现实中的反例,就是观点中不能推广的部分。 博主回复(2017-2-2522:48) :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非“姓资姓社、有你没我的。它们其实是同时存在的,就像是一把有十个刻度的尺,你把指针放到几。本文也并非强令公众接受唯一的答案,而是客观反映两种不同的想法而已。我的结论是,哪怕应试教育暂时无法改变,我们也要知道改变的目标是什么。 举报 崔尧 2017-2-2522:28 所以亲你是科学家并不是哲学家 博主回复(2017-2-2522:30) : Yes,ofcourse.我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读过佛教,但商务印书馆那些国外典籍实在读不懂,也没时间看。 举报 崔尧 2017-2-2522:06 你这么解释我只是想说你误解了康德的话,康德的话是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原文我没看到,但是后边接下来的话大致意思是头顶的星空人们可能认识也可能脱离,唯有心中的道理律令,才跟我们不离不弃。其实你说的并不是星空而是康德追求的那个道德律令 博主回复(2017-2-2522:13) : 低头拉车就是实干精神,眼望星空就是理想主义,就是心中的美好和追求。 博主回复(2017-2-2522:11) : 抱歉,我本不知道康德的话,所以也不存在误解了。我原本知道的就是低头拉车和眼望星空的关系,那是中国人说的。 举报 wwmwwm 2017-2-2520:18 ZweiDingeerfüllendasGemüthmitimmerneuerundzunehmenderBewunderungundEhrfurcht,jeoefterundanhaltendersichdasNachdenkendamitbeschaeftigt:derbestirnteHimmelübermirunddasmoralischeGesetzinmir.(Kant'sgesammelteSchriften,BandV,Berlin,1913.S.161) 举报 aliala 2017-2-2519:15 举报 崔尧 2017-2-2518:59 康德的墓志铭都快用烂了 博主回复(2017-2-2519:03) : 我把稿子发给文汇报时,也告诉记者,我总的想讲的是:我作为大学教师,发现大学要招的,和中学提供的有错位。我也明白中学老师和社会上的实际。如果应试教育(“低头拉车)在短时期内无法改变的话,我也认了,但至少应该让民众知道“星空”在哪里。而接下去正在进行的高考综合测评,起的正是这个作用。这层意思我本来没写到文章里去,并且原本文章结尾我总感到噶然而止。是文汇报编辑,把这层意思作为画龙点睛之笔放在文章结尾,并重新设计了标题(我原先的标题是大学教授和中学高级教师共话减负和素质教育)。 “至少得让大家知道星空在哪”标题非常好,画龙点睛。复旦人有很多号称是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就是仰望星空。但事实上,站在时代的前沿,我们要兼具低头拉车和仰望星空。标题采用比喻手法,让有点文化的人想到低头拉车(刷题)和仰望星空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大家”?大家当然包括很多对教育、外国教育方式和如今教育改革不解的家长、学生和中学老师。谁来让大家知道星空在哪里???我的答案是:社会各界!包括大学招生负责人、进中学宣讲的大学老师、在报刊发文章的大学老师,甚至包括各大博物馆提供参观讲解的工作人员,当然也包括我们的政府部门和媒体宣传人员!这是个全社会的话题! 举报 zhaoyang 2017-2-2517:34 学习这个东西其实是和自身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的,你认可学术,有这样的环境培养,或许从某些方面你就有优势,如果你对此本身兴趣不大,环境不具备。那么很有可能就不是很认可这样的道路。初中到高中时学生一生中价值观形成时期。这个时期应该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成长空间,价值导向。兴趣培养与发展等等方面。这就牵扯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义务化。但是从目前来看,高中教育普及化都很难得当代社会很难做到。大学熬夜学习很正常。毕竟大学远比中学的内容要丰富的多。 举报 xlsd 2017-2-2516:54 举报 赵鹏 2017-2-2516:44 奉为圭臬 举报 proedus 2017-2-2516:40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的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强调传授知识点,学生们习惯于刷题,并把“标准答案”奉为圭皋。 ==================== 当今的教育缺陷,与传统好象没什么关联,只是既得得益者所为, 学生成为某些人的免费资源 !-- 编辑 --举报 张德礼 2017-2-2514:48 举报 黄永义 2017-2-2514:46 好文! 举报 qidao 2017-2-2513:26 我倒不觉得现在的问题主要出在高中阶段。马老师,复旦的学生也翘课不学习吗?为什么国外大学里的学生经常熬夜学习,而我们的学生只在考前突击呢?我觉得问题还是在大学本身。即使高中没做好素质教育,但我们大学的管理制度能使得学生必须勤奋学习,大学的课程能引导学生发展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也还是完全来得及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把着眼点放在我们高等教育的变革上。 举报 用户名 2017-2-2513:09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举报 Dnafish 2017-2-2513:05 这同舆论无关,华夏文明被统治者传承至今的核心就是帮统治者建立一个完整的机制,达到给被统治者洗脑,心理去势太监猪猡化的目的。 举报 韩永和 2017-2-2512:51 此外,多数人都习惯拘泥于自己的小领域,以身说法,排斥别人的看法。要客观认识所从事工作的不足,是很难的。否则也不能有社会,社会主要还是由大众构成的,既然是大众,就有从众心理。真正有真知灼见的人,是很难入群的。 博主回复(2017-2-2512:56) : 嗯。值得我们思考。 举报 Dnafish 2017-2-2512:45 中国几千年都如此,并不是因为统治者真正在乎标准答案是对是错。而是要借此反复强化一个核心:只有它们统治者提供认可的才是正确的标准答案。最终达到洗脑,心理去势太监化被统治者成为猪猡奴民的目的。 博主回复(2017-2-2512:58) : 无论在哪里,舆论当然是有禁区的。 举报 蒋永华 2017-2-2512:43 上可上顶级学刊,下可入千家万户。文理工与教育、职场全打通了,厉害了! 博主回复(2017-2-2513:03) : 文汇报发行量50-60万份。 举报 韩永和 2017-2-2512:40 何止学生如此,走到社会上不也人云亦云,很多人习惯如此 举报 yy1663729120 2017-2-2512:38 我最近确实没关注这些消息,不大了解,望文生义了。 我这算“想太多” 。 其实人家这就是很直观的意思。 这么理解的话,那没问题,是对的,但是这种表述,我个人并不担心他说的这个“科学性”“公平性”。 但是阻力小还是阻力小嘛。 举报 lihouq66 2017-2-2512:29 看看这位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就会有自信了。 http://blog.sina.com.cn/u/2392978131 ,TheMotionofCelestialBodiesComplieswithConservationofAngularKineticEnergy,viXra.orge-Printarchive,viXra:1603.0243 http://vixra.org/abs/1603.0243 举报 yy1663729120 2017-2-2512:17 是。刚才大致读了一下。 上海市委强调了科学性和公平性作为原则,这其实是矛盾。 科学的选人是不“公平”的,至少不是社会理解的那种“公平”。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看似“公平”的考试,而综合考察学生潜质。 但若说这方向是“公平”的,没错,我们要改革选出的人才,是综合全面的,进步的,让他们步入社会,起到的作用会更大,这样看来肯定“公平”。 可是综合选材,必然倾向于精英阶层,因为精英家庭学生受到的教育先进、眼界宽、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社会会认为这“不公”。 而且堵塞太多比例底层晋升渠道,不满就升级,政府部门也很担心。 恰好大学又是公立的,承担一点社会责任,也应该,也不能不服从政府调控。 我不晓得上海市民的素质到什么地步了,但一般来说,要让社会“很满意”,这教改就算失败了。 因为社会并不了解什么方向合适。 但是上海相当西化,选先进地区做试点,不知是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民众素质高?阻力小? 不知马老师如何理解? 博主回复(2017-2-2512:30) : 而考生和家长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就是让他们感到高考改革是公平的,能让他们在面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平时的积累,并且也不出偏题、怪题。整个录取过程都应平稳进行。 博主回复(2017-2-2512:27) : 选择上海做试点,是因为上海已经有前期好几年的自主招生和综测经验,并且,5.5万人能有5万人进大学。 博主回复(2017-2-2512:25) : 可能你没有完全理解上下文。根据我对报道以及最近读报纸的理解,公平性就是坚决杜绝开后门、徇私舞弊、打电话、塞条子的情况。那样的情况,会造成舆情和事件,不利于稳定。而科学性,就是综合评价考生的情况(综合素质评价+高考各科),在高考中科学地覆盖基本知识点,不要出偏题,在面试中也不要出偏题、难题,以体现出的题目能真正反映考生的水平,而不取决于考生恰好看到过或者没有看到过一个知识。 举报 yy1663729120 2017-2-2511:54 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分开嘛。 要考试进阶,改变命运的,尽可考去。 但是给学术人才、综合人才留个口子。 要我说留出c9来完全自主招生比较好。 博主回复(2017-2-2511:56) : 这真是个难题。目前正在上海和浙江搞高考改革试点。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7-02/24/content_529056.html 如果打不开的话可以点击: http://www.sh.chinanews.com.cn/szyw/2017-02-24/19144.shtml 举报 岳雷 2017-2-2511:17 兴趣爱好、小制作、社会实践、对社会问题或者学术问题的看法 如何解决应试教育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04892-1016627.html 如何废除高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04892-1018714.html 博主回复(2017-2-2511:24) : 唉!我们都知道搞科研需要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也需要动手能力。我们都知道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有点脱节,高分不一定代表高能,但很难说服广大的家长和中学老师。 举报 fanteklv 2017-2-2511:13 也许实践比询问得出的结论更接地气。 举报 马臻 2017-2-2510:22 同一天文汇报的第一版刊登了一篇新闻,值得研究和学习: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7-02/24/content_529056.html 博主回复(2017-2-2510:43) : 如果打不开的话可以点击: http://www.sh.chinanews.com.cn/szyw/2017-02-24/19144.shtml 举报 seeker99 2017-2-2510:12 附上: 至少得让大家知道星空在哪 马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1035971 多少年来我们看到,中学教师围着升学指挥棒转,而大学教师则希望招进来的大一新生素质高,素质教育和升学似乎成了跷跷板的两端。中学生如何一边提升综合素质水平,一边提高学科成绩?素质教育到底要不要?带着这些问题,复旦大学教授马臻走访了沪上一位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素质教育与提升成绩有门道 20多年前我读高中时,每天晚上9点45分准时睡觉,但现在有很多中学生每天晚上10-11点睡觉,“因为题目来不及做”。 对此,这位中学教师解释说,中学理科的定律、公式就是要通过做大量习题才能加深理解并掌握的,“只有做习题才能‘钻进去’”。否则,以后看到考题,运用哪个原理都不知道。 做习题对应试是有帮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重复劳动。他说,中学理科的教学要“精讲(选)多练”。这里头首先要教师去做,要精选习题、考题,不要反复出类似题目,也不要把各个区出的考卷不加选择地都发给学生。 谈到中学生课外补课,他表示有两种学生。一种是成绩相对差一点,另一种是想更加拔尖,甚至不惜超前学习。 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参加补课的原因是“听不懂教师上课”。有些中学教师上课没讲清楚知识点,甚至只是拿出考卷对答案,然后说“有问题下课找我”,但学生都不好意思问教师。对此,他认为,学生应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一定要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遇到不懂的要问。遇到教师漏讲的知识点,也可以自学——毕竟,进大学后,就需要很强的自学能力。而教师和家长,也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提问、把不懂的问题搞懂。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鼓励,可以先让他们做简单的题目,做对了就表扬,提升他们的信心。 对于超前教育,我认为这是拔苗助长,但该中学教师坦陈,超前教育对应试有一定帮助。“有的初三学生物理已经读过三遍了,中考有优势。初中毕竟题目不多,所有题型都做过了,只是数字换了换。但到了高中就不一定好,因为高中题目难得多,逻辑推理要求更高。”可见,超前学习只有短期作用。 接着,我问:“你有没有见过不补课也能考进重点大学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多了。他们学习能力强,读书自觉。”他回答。这使我想起我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上海的普通学校读的。当时我从不补课,不请家教,也不开夜车。1994年,我以高出复旦大学录取分数线30分的高考成绩,被复旦和上海交大同时录取。当别人问我学习方法,我平淡地表示自己喜欢学习,每天回家能坚持复习、预习,每学习45分钟外出散步一下。周末也能自觉学习、看课外书。 如今我作为大学教师,接触到不少本科生。有些本科生进入大学后经常翘课打游戏,不交作业,不来考试,处于退学的边缘。一位本科生说,读高中时家长整天盯着他,那时他能认真学习。而进了大学,家长不在身边,他感到“自由”了,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就说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素质教育和升学:跷跷板的两头? 接着我们来说说“素质教育”。我想强调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区别以及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的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强调传授知识点,学生们习惯于刷题,并把“标准答案”奉为圭皋。这就使得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 例如,在第30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口语交际比赛中,有些一等奖候选者面对“阿大葱油饼特事特办你怎么看”“外滩粉色蛋糕楼遭拆你赞成吗”等讨论题无从说起。又如,在2016年上海财大附属北郊高中招生面试中,很多初三学生答不出“怎么看待百度搜索搞‘竞价排序’”等题目。 但大学学习强调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固然有些课程,比如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需要解题,但很多大学课程的学习不用刷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大学教师讲课往往突出主线,讲清楚某个专题历史上有哪几种学说,这些学说是怎么得来的,各自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又有哪些应用。他们还会提醒,很多理论只能解释部分(实验、社会)现象,它们有各自的适用范围。而且,理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僵化地套用。 本科生、研究生做研究时,更需要批判性地看别人发表的文献。研究课题有无新意、研究方法有无瑕疵、实验数据是否详实、实验结果能否支撑结论、引用文献是否妥当……只有找到别人文献的“盲点”“缺点”和未能攻克的“难点”“痛点”,我们的研究才有“立足点”。这样的批判性思维,也可以用在审视自己的论文,以及准备学术报告、各类答辩和面试中。 在大学里,我们还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大学生会遇到室友不按时熄灯从而影响睡眠等问题。研究生会遇到实验失败、实验室成员抢着使用仪器等问题。大学毕业后,无论是做医生、科研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当记者、律师、公务员,都需要提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些实用的能力岂是靠机械地刷题、生搬硬套能锻炼出来的?换言之,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味地强调刷题和补课,不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也不利于他们进入大学后乃至大学毕业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没想到,我发表完“演讲”后,这位中学教师说,高考也是一种素质。他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本质上还是应试教育。有高考,就有升学率,社会和家长就看升学率高不高。哪个学校高考成绩好,教师与学校就在社会上出名了。学生素质很高,但高考成绩低,很难说得过去。 “能力强,强在哪里?素质高,高在哪里?社会上又不知道的。高考也是一种素质。”这个老师的话也许代表了一部分家长和中学教师的想法。这让我感到,中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大学教师的理念确实存在着差异,给中学和大学的衔接出了一道难题。 高考综合评价录取能否发挥导向作用 眼看着我无法改变这位中学教师的观念,于是只好谈起眼下上海正在进行的高考综合评价录取试点。这项改革打破了“只看分”的局面,增加了校测面试环节。 校测面试通常会考查学生对报考专业的认识和积累、对高校理念和大学生活的认知、知识面、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科研实践活动、兴趣爱好、品德修养等。有的高校或者专业还会安排英语口试或动手能力测试。 在我看来,这项改革有利于中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在招生时全面考查考生,招到综合素质高、契合大学培养理念的学生。 我问这位中学教师:“你认为增加校测面试环节有用吗?”不料,坚持“高考也是一种素质”的他却说,“怎么没用?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坦陈,很多中学生“满脑子都是高考和习题”,不擅长对社会话题发表看法。 这难道不正是高考改革需要改变的吗?!在我看来,高考综招面试不仅要实现筛选功能,更要发挥导向作用——要把基础教育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向引导。 为此,综招面试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刷题”“考试”之外的课外积累和个性化的东西,比如兴趣爱好、小制作、社会实践、对社会问题或者学术问题的看法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发挥特长,也有助于面试官全面了解考生。 综招面试还可以涉及一些社会和生活话题,比如“共享单车”“分享冰箱”“明厨亮灶”“双11疯狂购物”“外卖快递”“校园欺凌”“中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等。这些话题经常占据媒体版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话题能被用来考查学生是否关心时事,是否具有思维和表达能力。 但如果面试考查超过一般高中生知识范围的高难度知识题,那虽然实现了筛选功能,却没能发挥好的导向作用,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我相信,高考综合评价录取和与之相关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发挥导向作用,并逐渐改变中学教育现状。 这位习惯于“抓成绩”的中学教师,表示审慎乐观。但在整个交谈过程中,他表现出还不大了解综合评价录取。看来,对于这项高考改革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真希望各大学招办的负责人能通过招生宣讲、媒体发文等方式,把招生政策和培养理念传递给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中学生们。这不但能提供信息、消除困惑、宣传大学,还能给中学生们加油打气,让他们看到希望。 我真心感觉,素质教育即便犹如星空,与我们还有距离,但至少得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希望、我们的目标在哪里。 (作者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文章链接: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7-02/24/content_529045.html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5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张磊“他被质疑造假,东山再起!”:依据事实不准,逻辑推理不清!
热度 10 ericmapes 2017-1-31 03:04
针对张磊“他被质疑造假,从神坛跌落谷底,如今却来到中国东山再起!” 评论:依据事实不准,逻辑推理不清! 众所周知,在社会上,科技研发有道,国际科技圈规则明确。 科技求实,假定科技研发人员诚信可靠,科研记录真实备案,发表科技论文或申请批准专利具有重复性。 核心科技进展受到严重质疑不能重复,作者有责任举证或重复实验得到同行认可,必要时公开原始记录证实清白。 实验数据仍不能重复或科研记录明显不严谨,则作者声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如确认科技研发严重造假,则开除科技队伍,撤消发表论文或获批专利,剥夺相关荣誉。 黄禹锡在韩国首尔大学兽医专业学习10年获得博士学位。 “ 1993年,这个工作狂教授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这一年,他宣布成功培育出韩国的第一头试管牛。 6年后,他又宣布成功培育出韩国第一例,世界上第五例克隆牛。 在这之后,他在2002年宣布成功克隆了猪,2005年培育出世界第一条克隆狗。 ” “ 2004年2月,黄禹锡宣布其领导的首尔国立大学科研小组成功克隆出了第一个人类胚胎,并且从中提取了干细胞 。 消息一经发出,黄禹锡一下子就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明星。 2005年5月,黄禹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 宣布成功克隆出世界上首批与病人基因相符的胚胎干细胞。 这是 人类在治疗性克隆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 “ 2005年11月12日,黄禹锡团队中一名叫夏腾的成员对他提出了指控。 夏腾说,黄禹锡在获取干细胞方面存在伦理问题。 是非法使用女研究生的卵子进行干细胞的实验 。 ” “ 12月18日,首尔大学介入黄禹锡事件的调查。 5天后,调查报告公布。 黄禹锡的11个干细胞实验数据中,有9个系伪造。 ” “ 又过了6天,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又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 称黄禹锡根本没有培育出与患者体系吧基因相同的特制胚胎干细胞 。 2006年1月10日,经过23天的调查。 首尔大学给出了最终的调查结果。 除 了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条克隆狗,黄禹锡所谓的‘独创核心技术’无法得到认证。 ” “ 检 查部门甚至还对他提起了诉讼,要求法院对他判处 有期徒刑4年。 黄禹锡无力地分辨着 。 ‘ 我掌握了我们国家令人自豪的(胚胎克隆)技术’ 。 ‘ 是有人调换了胚胎细胞,不能完全相信调查结果’ 。” “ 他离开首尔大学,重新设立了自己的研究室,进行动物克隆的研究。 2008年,他与美国的“生物艺术”公司合作拍卖克隆狗 的服务,每条狗起拍价10万美元。 2009年,他申请的专利“人类干细胞研究以及制造方法”获得澳大利亚专利号 ,发明人共有19人,全部股份归黄禹锡所有,这是 国际上对他的技术的肯定。 ” 以上内容归结为, 黄禹锡 除了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条克隆狗,黄禹锡所谓的“独创核心技术”无得得到认证,根本没有培育出与患者体系基因相同的特制胚胎干细胞。 如果该结论至今仍然成立,以后科技进展即使取得同样成果得到重复,也不否定以前造假,没有翻案机会。 本来科学就可证否,严重缺乏严谨声誉受损,科技造假身败名裂,甚至受到法律制裁,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然,不可控因素导致错误或假阳性结果,或科技发展阶段水准不够限制实验重复性,也可宽限时日继续探索。 这些科技研发规则是不可打破的。 而张磊博文就没有给出推翻前述结论的证据及论证,更谈不上依据事实不准、逻辑推理不清! 同时,“ 2008年,他与美国的“生物艺术”公司合作拍卖克隆狗的服务,每条狗起拍价 10万美元。 2009年,他申请的专利“人类干细胞研究以及制造方法”获得澳大利亚专利号。 ”这也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支持前述结论,只克隆成功狗,至于新研发获得人类干细胞专利与以前的无关。 并且,专利获取与论文发表不可同日而语,专利获批公开科研目的不能复制才可接受质疑。 专利也只是对经济前景广大的功能技巧实施严密网络化彻底保护,与论文发表严谨要求形成明显对比,并非特别严格苛求。 另外,张磊博文很多描述均为常规,并非新奇。任何重要科技成果的获得,都是要付出血汗甚至生命代价的。 严重造假处罚后,失去用本国纳税人资金,国立自助的公职研发机会,仍然可以受企业资助继续研究,其它国家愿意也可以资助或合作研究,没必要把人一棍子打死不得存在于世继续研究。 下面所附材料看,张磊不在清华大学工作,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博士学位,熟悉干细胞治疗,科普文章以后宜适当注重事实与推理并附必要参考文献,这样民众更受教益,科技工作者参考性更强。 张磊是科学网不可多得的科普主力,并且这种文章传播受众面很广,大家非常敬佩!应该积极鼓励支持,特此评论。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GKA200909001004.htm 4 张磊; 肝细胞肝癌相关基因拷贝数变异的研究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张磊: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流行病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http://www.med.tsinghua.edu.cn/Person?method=102perId=92 附上: 他被质疑造假,从神坛跌落谷底,如今却来到中国东山再起! 张磊 http://blog .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66991do=blogid=1030561 已有1958次阅读 2017-1-3020:25 | 系统分类: 人物纪事 2005年秋后的日子 是他生命中注定难逃一劫的岁月 …    2.24亿,1个月,去年中国科研圈炒得最热的事情,莫过于此    从2016年5月2日《自然·生物科技》上那篇文章发表开始    韩春雨这三个字,就在科研圈迅速升温    赞誉与鲜花一下子全部涌到了河北科技大学里那间冷冰冰的实验室中    涌到了那位十多年默默无闻,带着研究生埋头苦干一鸣惊人的韩老师面前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 中国出了个诺奖级成果 ”的美梦的时候    一场暴风雨却在酝酿之中    10月11日,北京大学、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院的13位科学家纷纷实名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铺天盖地的质疑声比之前的掌声更加猛烈    连《自然》都发布了要进行调查的消息    纵然无人希望韩春雨造假,可每一个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疑问    但愿,这只是一场误会吧    学术造假,这是个多么讽刺的字眼    学术圈本该是严谨的,严肃的,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马虎与混乱    然而,本来单纯的圈子却变得越来越浑浊    早在2005年,韩国就曾经出过这样的例子    “韩国民族英雄”“历史性的创举”“最高科学家”    他曾经拥有着最耀眼的光环,他是朝鲜族摘下诺贝尔奖的希望    可才不过几十天,他就摔下了神坛    一场学术造假的风波,让他身败名裂    首尔大学介入调查,证实其所谓“独创的核心技术”无法得到认证    美国《科学》杂志宣布撤销他的论文    他被判处了两年的有期徒刑,缓期三年执行    当时的他53岁,科研生涯似乎就此断送    然而,当他渐渐从大众的眼中销声匿迹的时候    世界干细胞的研究却因他而进入了新的拐点    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从他的研究中得到启发    他为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的研究带来了曙光    可就在韩国向着胚胎干细胞研究顶峰前进的时候,他却已经出局    于是,他只能来到了中国    黄禹锡,韩国著名的生物科学家    十年前一夕惨败,十年后东山再起    …    1952年的冬天, 黄禹锡出生在了忠清南道扶余郡    在他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    失去了父亲的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    他的母亲靠着帮人放牛养育着6个孩子    年幼的黄禹锡聪明又懂事    他总是帮着母亲照顾那些生病了的牛    他的童年中,和牛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和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    “牛对我的家庭和许多其他韩国贫困农村家庭来说,是唯一的希望”    那时候开始,黄禹锡的心中就萌生了成为一名兽医的愿望    他想要为那些贫苦的农民家庭繁殖一种健康、多产的牛    贫穷的家境让他们连吃饱饭都很困难    他的母亲虽然一直坚信着“读书改变命运”的话语,却也无力承担6个孩子的学费    黄禹锡成了家中兄弟姐妹里两个读书的孩子之一    他分外珍惜在学校里的时光    聪明有余,勤奋有加,在他自己的记忆中, 高中的他甚至没有平躺着睡过觉    20岁那年,他顺利考上了韩国的最高学府——汉城大学(今首尔大学)    首尔大学校门    进入大学的他,更加勤奋,发誓要出人头地,闯出一番天地    10年的时间,他顺利读完了首尔大学兽医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课程,拿到了博士学位    然而,他的研究之路并不平坦,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波折    在他博士毕业迁徙,他的导师因病去世    于是,他所在的实验室被关闭,别说提升了,他连工作都丢了    毕业后的他只好去其他学校当客座讲师    奔波的生活并没有磨灭黄禹锡心中的理想    为了能建立实验农场,他将自己唯一的住房给卖了    不用讲课的时候,他从早到晚都在农场里待着    一刻不停地进行着人工授精牛的研究    1985年,他获得了一个去北海道大学进修的机会    他开始接触当时世界上顶尖的生物技术    “在日本,我遇到了世界上克隆领域最负盛名的一些教授,和那些已经开始在各方面都领先我许多的年轻人。”    他逐渐认识到,克隆,将会是未来生物技术的主流    两年后,他回到了韩国,回到了首尔大学担任教授    从日本回来的黄禹锡更加拼命地工作    他 一周工作7天,一天17-18个小时    每天清晨4点半他就起床了,然后在他家附近的韩国传统浴室中沉思40分钟    早上5点30分,他实验室的灯准时亮起    瘦小的身体、敏捷的脚步,他总是带着骄傲与执拗穿梭在实验室里    他对工作的热情几乎占据了他全部的时间    他甚至没有时间和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相处    1993年,这个工作狂教授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这一年,他宣布成功培育出韩国的第一头试管牛    6年后,他又宣布成功培育出韩国第一例,世界上第五例克隆牛    在这之后,他在2002年宣布成功克隆了猪,2005年培育出世界第一条克隆狗    黄禹锡与他的克隆狗——斯纳皮    从1996年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    克隆技术成为了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科技之一    这种沾染了一些神话气息的技术让很多科学家拜倒在其裙下    从克隆牛到克隆猪,到能抵抗疯牛病的牛,再到克隆狗    黄禹锡的研究一帆风顺,捷报频传    2004年2月,黄禹锡宣布其领导的首尔国立大学科研小组成功克隆出了第一个人类胚胎,并且从中提取了干细胞    消息一经发出,黄禹锡一下子就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明星    2005年5月,黄禹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宣布成功克隆出世界上首批与病人基因相符的胚胎干细胞    这是 人类在治疗性克隆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鲜花和荣誉随之而来    黄禹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作狂成为了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    “韩国最佳科学家”“韩国的民族英雄”“拿到诺贝尔奖的希望”    他被捧上了神坛,站在了韩国科学界最高的位置上    然而,黄禹锡的神话并没有续写很久    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急速“落马”,结束了他的“民族英雄”梦    2005年秋后的那段日子,是他生命中难逃一劫的岁月    2005年11月12日,黄禹锡团队中一名叫夏腾的成员对他提出了指控    夏腾说,黄禹锡在获取干细胞方面存在伦理问题    是非法使用女研究生的卵子进行干细胞的实验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震惊了韩国    舆论之下,黄禹锡在12天后辞去了首尔大学的公职    12月18日,首尔大学介入黄禹锡事件的调查    5天后,调查报告公布    黄禹锡的11个干细胞实验数据中,有9个系伪造    又过了6天,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又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    称黄禹锡根本没有培育出与患者体系吧基因相同的特制胚胎干细胞    2006年1月10日,经过23天的调查    首尔大学给出了最终的调查结果    除了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条克隆狗,黄禹锡所谓的“独创核心技术”无得得到认证    黄禹锡与他的克隆狗    1月12日,《科学》杂志正式宣布,撤销黄禹锡的两篇被认定造假的论文    时至今日,《科学》杂志的官方网站上,黄禹锡的论文上仍然显示着“该文章已被撤销”    7月18日,韩国政府取消了此前授予黄禹锡的科学技术勋章和创造奖章    一年的时间,他从学术界的顶端落入了深渊    检查部门甚至还对他提起了诉讼,要求法院对他判处 有期徒刑4年    黄禹锡无力地分辨着    “我掌握了我们国家令人自豪的(胚胎克隆)技术”    “是有人调换了胚胎细胞,不能完全相信调查结果”    然而,他已经不再是韩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而是个大骗子    他说的话不再一呼百应,根本不会有人再听    韩国人民为他感到羞愧,甚至将那一天作为“国耻日”    然而,当时的黄禹锡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抵达一个重大突破的关口    2007年11月,当他被认定学术造假后的500天    哈佛大学的乔治·达利教授确认黄氏细胞株有效    世界干细胞的研究从此进入了新的拐点    许多西方学者从乔治·达利教授的报告中看到了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的曙光    美国《血液》杂志公布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脉络中,黄禹锡的实验清晰可见    然而,当如今的韩国向世界干细胞研究三强、相关产值占领全球市场15%份额的宏大目标全速迈进的时候    这一切光环的缔造者——黄禹锡,已经出局,被遗忘在了角落中    黄禹锡安慰其研究组的成员    在韩国舆论的谴责下,黄禹锡只好悄悄地自己继续着研究    他离开首尔大学,重新设立了自己的研究室,进行动物克隆的研究    2008年,他与美国的“生物艺术”公司合作拍卖克隆狗的服务,每条狗起拍价10万美元    2009年,他申请的专利“人类干细胞研究以及制造方法”获得澳大利亚专利号,发明人共有19人,全部股份归黄禹锡所有,这是 国际上对他的技术的肯定    黄禹锡团队克隆出的郊狼    可即便他的成果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韩国仍然容不下他    他只好寻求国际上的合作,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资源与帮助    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与在全球的影响力吸引了他的目光    2014年9月,黄禹锡团队与北大博雅合作的“北大博雅·中韩国际生命健康中心”成立    2015年,他与国内一家干细胞研究公司合作动物克隆技术,计划在山东威海设立实验室    他“弃韩投中”,逃离了“科学伦理”漩涡的他在中国东山再起    黄禹锡与中国合作    十二年之前,正值研究巅峰的他尚未认识到自己科研成果的价值,就已经被涉及“伦理和造假”的舆论搞得焦头烂额    无暇估计科研数据深入分析的他根本无法制定下一步的科研方向,就被剥夺了应该属于他的一切荣誉    即便最终他的成果被证实真实有效    也再也改变不了他曾经给韩国人们带来“国耻”的事实    如果当时的首尔大学能再等等,等到2007年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或许现在的黄禹锡,仍然是站在韩国科学界顶端的那个人    黄禹锡的悲剧,并不是个例    半个世纪之前,那十年中,又有多少科学家被逼走甚至逼死了呢 内容为【SME】公众号原创 欢迎转载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2153 次阅读|12 个评论
“预言帝”宋祖德是怎样炼成的?奇思异想,科学法理,旁门佐道!
热度 3 ericmapes 2016-12-25 12:35
首先,得承认,截止目前,宋祖德,在影视娱乐圈,众多预言,都应验了! 其次,在国内,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应该承认的! 再次,被封为,“预言帝”,是当之无愧的!(部分预言附后) 但就这点而言,谁不服,可挑战! 在科学网,能“娱乐八卦”者,可谓高手林立,谁都不会服气! 我说你得服,因为你来科学网了,人家宋祖德,就没来! 这一点差别,就足够,能说明根源,你信不? 不信不行啊! 因为你太讲科学、信科学,当然这是相对的,相对宋祖德而言的! 科学求实太专,杂家视野才广。 预测是科学,需要事实依据,根据专门经验,进行逻辑推理,配合悟性甚至顿悟,“功夫在诗外”,把不可直播,更不可预测的事物,预测准确,得到实际验证! 这是真本事,且具有可持续性! 预言未必科学,一般都不必科学,常规,上下嘴唇一碰就可以了,如要文字公开,鼠标一点也就足够了!反正,都是一半一半的对错概率! 但如“预言帝”宋祖德这般准确,就不那么简单了! 从学历看,他是上海交大工学学士,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中国海洋大学农学博士,美国科技大学(InternationalTechnologicalUniversity,ITU,另一个说法是UniversityofManagementTechnology,从这名称看,可能还不如,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打工皇帝”唐俊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加州理工学院实在,干脆就是,钱学森博士学位,所在著名院校,这些暂不去论)法学博士学位。 这样,祖德同志,还是,科学实证与法学推理,相结合的,辨证唯物主义者! 采用私人侦探卧底,或提前知晓内情,就说明了这一点。 经历上,从小体弱多病,勤于思考,家里经济不好,历经坎坷,诚实取巧,投资投机,“坑蒙拐骗”,艰苦奋斗,终成亿万富翁,并且,学历学位,一点儿,也没有,耽误! 其经历之丰富,造就敏锐视觉,睿智思维。 预言必须有一定预测,才思敏捷是预测所必须的! 这样,他大胆设想,谨慎求证,甚至不惜吃官司,赔偿几十万,作为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欣然接受! 比如,赔偿谢晋遗霜几十万,刘晓庆声言要告他!不告的,不就可能对的多吗! 既然预言不是科学,而他有科技管理学历,疑难之时,也不能掷股子决断! 怎么办? 答案是,四柱八字来看相!这种最低级的东西,也还是比投掷股子要准那么一点儿! “预言帝”不懂得,皇室“紫薇斗数”,更不会,绝学“奇门盾甲”! 如果他,逐渐掌握,这两门学问,预言水准必上新台阶! 一气呵成,该吃饭了,以后再说! 额外说明: 博客不是论文,语言颠覆常规,诸多标点断句断词,违背汉语规则,也是特意而为,这不是学术论文,带有娱乐休闲性质,特此说明,免得个别“真学者”质疑语文都不懂,还网文错别字连篇,一点儿都不严谨! 宋祖德 7月31日22:59 来自 微博weibo.com 【史上最全宋祖德神准预言大盘点】 星通社娱乐讯前几年,网上宋祖德的N大精准预言帖子众多,每次发出必会引起娱乐圈内外的大轰动。时隔几年,宋祖德的功劳簿上又添多条浓彩重墨!娱记认为非常有必要及时罗列出来,以飨读者。同时也对娱乐圈劳模宋祖德表示崇高的敬意。宋祖德的神准预言必将让广大读者重新对其有更加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让时间来说话! 预言一:2010年宋祖德工作室在天涯爆料贴爆料,王菲和李亚鹏两人因为经济问题产生矛盾,协议三年后离婚。2013年9月13日19:27分,王菲突发微博宣布和李亚鹏夫妻缘尽,随后李亚鹏也微博证实了这一消息,称自己要的是家庭而王菲只是传奇。有网友不无感慨,“有的料需要时间等待啊”。还有些网友因为宋祖德预言神准,似已掌握天机,感觉“可怕”。 预言二:2008年3月,梁洛施和李泽楷公开两人相恋半年,李泽楷为梁洛施花费一亿从英皇赎身,为其在台湾开公司,爱情、事业前景大好之时,宋祖德大胆预言李泽楷和梁洛施绝对不可能结婚。2009年6月4日梁洛施为李泽楷诞下一名男婴。2010年6月底,梁洛施于美国旧金山再次生下一对男双胞胎;眼看嫁入豪门指日可待。然而,2011年2月26日,梁洛施发表声明与李泽楷分手,从容“走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 预言三:2016年7月2日和10日,宋祖德在微博中反复预言本届欧洲杯最后夺冠是红衣球队,原因是“今年丙申年,太岁为申为金,金喜火炼也,八字书云:“金神入火乡,富贵天下响”,红衣为火也”云云,反正记者也看不大懂,预测准就行。北京时间7月11日3时(法国当地时间10日21时),第15届欧洲杯决赛在法兰西大球场打响,葡萄牙身穿红色球衣,加时1比0绝杀东道主法国,首次夺得大赛冠军。 预言四:请注意,跟广大股民有关的重点来了! 股灾1.0最低点,2015年7月8日,当晚19点29分,宋祖德在微博里旗帜鲜明的写道:【反弹,从明天开始】跟政府救市无关,是技术性反弹。7月9日,股市一举终结17个交易日断崖式血腥暴跌,开始反弹。 股灾2.0最低点,2015年8月26号,当晚祖德微博发文,股市即将反弹,事后验证8月26日上证2850.71点为阶段性低点,随后股市展开四个月的反弹。 2015年12月12日,祖德顶住各方巨大压力再次发微博,称【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影响不大】股市还会涨一点,提醒散户不要心存侥幸恋战,大声疾呼:走,快点走,坚决走,才是上策!给了大家充足的撤退时间。7个交易日后,股灾3.0开始,个股暴跌惨状不忍回顾。 。。。。。。 想看完整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宋祖德频道”。如有疑问想和宋祖德交流,请到分答 O 网页链接 直接提问或偷听。 收起全文 d 宋祖德 4月12日12:06 来自 微博weibo.com 【炒股与屁股】除了诗歌与电影,祖德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期货,曾经投资拍过并主演过几部小电影,2006年被媒体错爱封为炒作大王,那时年少轻狂,娱乐圈18个大事件 预言 几乎全部成真,一不小心成了第一代网红,其实祖德有何德何能?深感惭愧。沉默的这几年里,潜心研究金融,凭自己海大博士研究生的一点粗糙... 展开全文 c 【炒股与屁股】除了诗歌与电影,祖德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期货,曾经投资拍过并主演过几部小电影,2006年被媒体错爱封为炒作大王,那时年少轻狂,娱乐圈18个大事件预言几乎全部成真,一不小心成了第一代网红,其实祖德有何德何能?深感惭愧。沉默的这几年里,潜心研究金融,凭自己海大博士研究生的一点粗糙学问,亲自实盘操作期货五年多,独自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徘徊,是佛学让我心有所悟,炒股与炒期货,其实道理相通。归根结底,炒股就是炒屁股,比谁的屁股更坐得住,比谁的心更淡定。高手总是耐心耐心非常耐心地等待,等到钱躺在墙角时才入场捡起来。空仓不作为的才是祖师爷!小散户大部分人患有多动症,喜欢穷忙,频繁操作导致亏损!为了让股市小散走上稳定盈利之路,祖德决定从今天起,在微信公众号“宋祖德频道”里每周发布三篇谈股论心的原创短文,将自己从佛学哲学兵法里悟出的博弈之道抖出来,抛砖引玉,请各位多多赐教。 收起全文 d 宋祖德老师包含王菲亚鹏离婚在内的16大预言全部检验,真神人啊! 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4574050-1.shtml 祖德大师预言成真的鲜活例子,王林大师在祖德大师面前算个屁!王林大师就是一坨屎!   预言一:李湘离婚2005年1月,宋祖德称李湘两月就得离婚,2006年11月,李湘公开承认离婚。   预言二:黄圣依周星驰决裂2006年5月,宋祖德称黄圣依不满星爷,2006年11月,黄圣依周星驰对簿公堂。   预言三:郝彤还俗2007年6月,宋祖德称郝彤已经决定还俗,2008年1月,陈晓旭丈夫被曝秘密还俗。   预言四:王菲女儿兔唇2006年7月,宋祖德称王菲赴美为女儿治兔唇,2006年8月,李亚鹏承认孩子病情。   预言五:张柏芝艳照2007年5月,宋祖德称张柏芝拍过不伦照,2008年1月,张柏芝艳照曝光。   预言六:twins潜规则上位2005年6月,宋祖德说twins表面清纯,私底下开放,2008年1月,艳照门出现。   预言七:宋祖德说章子怡老外男友早已结婚,章子怡霍启山很快分手。   预言八:纸老虎周正龙被抓事件2007年11月28日宋祖德写博预言周正龙要被抓,2008年下半年周果然被抓。   预言九:伊能静包二爷事件2007年7月4日宋祖德率先透露这一内幕,2008年底果然被全国媒体炒出她和黄维德的奸情。   预言十:汤唯要被封杀事件2007年11月9日宋祖德在博文里大胆预言汤唯要被封杀,两个月后果然被广电总局封杀。   预言十一:周笔畅走到了尽头2007年12月5日宋祖德所写,几个月后周笔畅就被现在经纪公司雪藏,再无任何作品,人气下降到最低点。   预言十二:王宝强08年没戏宋祖德在2008年1月15日大胆预言没文化没长相没演技的王宝强迅速走下坡路,果然08年他人气大降,他签约的公司的贺岁电影都没给他一个露脸的机会,09年王就更没戏了。   预言十三:谢老和刘晓庆海外有私生子德达侦探所常务所长刘信达亲自到海外见到了这个脑瘫儿。   预言十四:周慧敏倪震分手是炒作2008年12月12日,宋祖德一针见血指出周慧敏为了复出而炒作分手,18日当事人就宣布结婚消息。   预言十五:奥运开幕式童星林妙可是私生女2008年12月14日,宋祖德曝料林妙可是私生女,2008年12月16日林妙可父亲就发来邮件给刘信达,想出20万封口   预言十六:王菲李亚鹏离婚,果然2013年9月13日,王菲微博宣布和李亚鹏离婚。 作者: 留言惹 时间:2013-11-2220:51:00 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4574050-3.shtml 李湘于昨晚在博客上公开承认已和李厚霖离婚,并坦承   双方离婚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祖德本无话可说,因为二   李离婚,是祖德早就知道的事。只是,李湘的承认,客观上   起到了为祖德鸣冤的效果。因为在很早以前,祖德就在博客   里透露,二李已经离婚,就在今年8月份,祖德还写了一篇   《离了婚的李湘还被李厚霖强奸着》的博客,再次指出,双   李早已离婚,只不过双方都死要面子,心照不宣地捂着不   说,此外,两人还不时需要互相利用一下。就像祖德在李亚   鹏站出来承认之前,就披露李鄢患了兔唇一样,网友对祖   德“双李早已离婚”一说大多并不相信,在网上对祖德进行攻   击和谩骂,说祖德是乌鸦嘴,惟恐天下不乱,胡说八道等   等。面对谩骂,祖德并不在乎,因为,祖德坚信事实胜于雄   辩,网友一时的误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祖德相信纸是包不   住火的,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果不其然,李亚鹏写博客承   认女儿患了兔唇,李湘写博客承认早已和李厚霖离婚。事件   的发生、发展、结果都何其相似!这是巧合吗?当然不是。   因为祖德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好像整天胡说八道、   无中生有。祖德拥有专业的调查公司,此外,在演艺圈还有   大批密友,他们为祖德提供了许多可靠、扎实的第一手信   息。祖德所说的每一件事,所批评的每一个人,都言之有   据,绝不空穴来风。如果不是李湘和新欢亲热被人家拍到、   李湘无可奈何只好面对现实,还不知有多少网友要继续误解   祖德,以为祖德是故意中伤李湘呢。昨晚李湘承认离婚后,   有不少网友质疑李湘此举又是为了炒作。祖德倒不这么看。   祖德认为这一次李湘是真情流露。以李湘虚荣、好胜的性   格,她会拿结婚来炒作,但不可能拿离婚来炒作。她是看透   了李厚霖这个纸糊的所谓钻石王子,实在是假冒伪劣,连一   丝发展成为潜力股的机会也没有,痛定思痛,把离婚公之于   众,一了百了。往后自己要和新欢如何胡天胡地,也就顺理   成章,不用再像作贼似的偷偷摸摸了。祖德之前就多次说   过,李厚霖只是个打工仔,是职业经理人,并不是什么大老   板,但婚前的李湘不明了这一点,一直以为李厚霖是个有模   有样的款爷。当她明白这一点后,他们的婚姻也就走到了尽   头。祖德在这里要郑重指出的是,李湘的今天就是王菲的明   天。祖德预言王菲李亚鹏的婚姻最多维持到明年八月。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婚姻和李湘李厚霖有着太多的相   似。李湘掏空李厚霖的钱袋后,激情一下子从沸点降到了冰   点,以离婚告终;李亚鹏掏空王菲的钱袋后同样会把王菲一   脚踹开——没有人会真以为像李亚鹏这样的射女英雄会对王   菲死心踏地吧?所以,王菲应该看好自己的钱袋,时刻准备   着迎接李亚鹏的致命一射。而就目前来看,被李亚鹏的迷魂   汤灌得昏昏糊糊的王菲显然缺乏准备。广大网友们,都给王   菲提个醒吧,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先把李亚鹏   这个花心大少一脚踹到太平洋去!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878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工智能的本源:一本书和两个学术家族的故事
热度 13 王飞跃 2016-6-12 08:05
人工智能的本源:一本书和两个学术家族的故事 大家好 ! 非常高 兴来参加听道和中国自动化协会联合举办的这次公益活动。我今天就跟大家谈一点人工智能的历史和本源,还有相关的一些话题,但不谈技术。那么这次报告的主旨呢,就是跟大家传达三个信息,一,智能技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技术,对此我们要激动之心 ; 二,智能技术其实是科学跟技术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结果,对此我们要有敬畏之心 ; 三, 这种技术绝对不是对人类的威胁,它是人类的朋友,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对此我们要有平常之心。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跟大家来介绍一下 , 人工智能的历史还有它的作用。 大家 都知道今年是人工智能 60 周年的纪念。为什么 ? 就是 60 年前一帮小伙子带头开了一个会,这个会的内容是关于什么呢 ? 实质是关于自动机和 Cybernetics 控制论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组织会议的这两个年轻人 McCarthy 和 Minsky , 为了让大家一不把它认为是自动机的研究 , 二是不愿意跟 Cybernetic 控制论联系起来, 他们不愿意跟 Wiener 联系起来,因为控制论创始人 Wiener 那时候脾气很不好,年轻人都蛮怕他的 , 所以 McCarthy 就想出个新的名词来,就叫人工智能。 当时参加会议的有些人并不觉得这个名字合适,因为觉得人工智能这个名字,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听起来不大真实,好像还有 点 骗人的意思。所以当时参加这个会议年纪比较大的司马贺 (H. A. Simon) 就说我们能不能把它叫成 “ 复杂信息处理 ” ? 更好的反映这个领域的本质 ? 但是最后呢,这个领域还是叫了人工智能。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庆祝人工智能 60 周年。不过,把在美国汉诺威开的这个会作为人工智能研究的开始,我是觉得一有点任性,二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 60 年后的 2016 年的年初,我去另外一个汉诺威开会,就是德国的汉诺威,更老的汉诺威。在这个会上,我跟一个叫 Phoenix Contact 的德国公司二位负责人谈起人工智能。我认为他们公司这个名字很好, Phoenix Contact 凤凰接触,今年正好是人工智能 60 年 , 60 年中国人说是一个甲子一个轮回,要重新开始,就是 凤凰涅槃 ,恰好他们正计划从老 IT 工业技术转化为新 IT 智能技术,力推 工业 4.0 。跟凤凰一接触之后变成智能了,你们以后的口号就叫 凤凰涅磐,智汇天下 吧。 这个公司的 CEO 叫 Frank ,他说汉诺威是莱布尼茨的出身之地 ( 实际上是其安息之地,生于莱比锡 ) 。莱布尼茨是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号称 17 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发明了微积分和二进制。 亚里士多德 其实他还发明了一样跟人工智能非常相关的东西,叫 “ 推理器微积分 ” 。什么叫推理器微积分 ? 就是想把 人的这个思维也和算术一样给机械化了,以后人的思维也变成可以像大家做数学题一样,机械化微积分了。当时他只是一种设想,他的相关的工作现在也不知道到哪儿去了,只留了一些名词和一些片言只语的东西。 到了一个多世纪之后,又有另外一个数学家、逻辑学家叫乔治 · 布尔,他写了一本书叫《 LAWS OF THOUGHT 》思维定律,最终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段论形式逻辑 ( 这是奠定了数理逻辑最初基础的哲学工作 ) ,结合一千多年之后莱布尼茨提出的设想,集大成开始了现代的数理逻辑,并提出布尔代数,成为后来数字逻辑电路的数学基础,智能的科学研究真正开始了。 30 年前,我在一个美国小教堂里面的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后来主教把这本书送给我,我也是因为这本书认识了我后来的老师 Robert McNaughton 教授,让我认识了一个历史悠久、伟大的学术家族。这也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不同的认识。 在我看来,这几个人开创了人工智能的现代史。哪几个人 ? 布尔、巴贝奇 (Babbage) 还有德 • 摩根( De Morgan )这三个人。布尔我刚才已经讲了,那么巴贝奇呢 ? 就是做了世界第一个完完整整有记录的机械计算机的人。 德 • 摩根是布尔同时代的学术好友,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布尔,但德 • 摩根是布尔的坚决支持者,他是一个数学家,也是一个逻辑学家,还是一个哲学家。研究逻辑或做电路的人都知道有个 De Morgan Law ,就是他提出的。当时在布尔岳父 的 组织之下,三人都在一个社会小圈子里,专门研究印度古代逻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就开始了我们今天的计算机史,也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人工智能的早期历史。 当时,巴贝奇雇了德 • 摩根的一个学生叫爱达( Ada Lovelace )给他编程,所以这个 Ada 成为了世界第一个程序员。她是谁呢 ? 她是大诗人拜伦唯一的合法女儿。现在大家公认 Ada 是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员,你去看计算机行业有好多奖甚至程序语言都是以她命名的,其实她到底做了多少工作,大家都说不清楚。这 也像 一首诗 一样 ,算是拜伦这个诗人的另一个美丽传说吧。其实,摩根之后还衍生了一个完整的学术家族,这个家族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简单地说,人工智能是从哲学开始的。哲学一词本来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爱智慧,学术 上 来说就是对智慧的追求,这不就是人工智能吗 ? 从亚 里 多士德到莱布尼茨,一直到布尔,都由哲学主导。 然后,到了 1900 年的 8 月 8 号,开了一次世界数学大会。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会上提出 23 个问题,其实他的核心思想还是要把数学机械化了,引发了德 • 摩根的学生怀德海 (A. N. Whitehead, 白头 ) 在自己的学生加朋友罗素( Russell) 鼓动之下,合写了一本书叫《数学原理》,号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 100 本书之一,提出怎样一步一步地用符号逻辑建立一套公理和推理体系,把数学机械化。写这本书要克服许多奇怪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罗素悖论,剃头师的头谁剃 ? 通过引入 category 的慨念,这些问题似乎基本解决。 沒过多少年,哥德尔( Godel )就提出靠有限系统沒有矛盾地推出整个数学体系这条路根本就不行,这就是有名的哥德尔的不完备原理。然后又来了图灵( Turing ),他弄了一个更简单的图灵机,再次证明不行。大家都说图灵机是实现智能的基础,但谁要是拿图灵机来做人工智能就只剩人工没有智能了,图灵机其实是没用的,只是一个数学概念一个简单的装置而己。但这个装置证明了决策问题 “ 停机 ” 问题是不可判定的。由此,引发了所谓的 Church-Turing Thesis 的计算假设,就是所有能计算的东西都可以用图灵机来实现,冯 • 诺依曼( von Neumann )据此做出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提出了今天还在用的冯 • 诺依曼的结构,有了我们现在的计算机,催生了今天的信息技术,推动了我们今天的人工智能。从维纳到人工智能会议,《数学原理》这本书发挥很大作用,如这幅图所示,这是几个学术家族之间差不多一百多年的努力的结果,最后才形成了今天的人工智能。 讲这个的目的就是要表明, 今天的智能技术 是几代科学家的努力,而且还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人工智能不会对人类形成威胁,尽管这个威胁论目前风行,特别在中国很有市场。 一个是这个奇点理论,到什么 2029 年机器智能要超过人类智能,再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说它比原子弹还可怕,最后一个更有名的物理学家说人工智能可能标志着人类的结束 ! 我是觉得这有点太过分了,像这类讲法都是一种文学上的描述。虽然有些是科学家,有些是企业家,但这些东西你驳都没办法驳。他要是说一个具体时间,什么时候实现什么,你只有靠时间来验证。比如说库兹韦尔(奇点大学校长)说到 2010 年计算机就消失了,可今天是 2016 年了,这可是白纸黑字写的,并在公共场合上讲的话,我想今天好多人还是带了计算机来了吧。有些预测是没有时间界限的,你就更没法儿验证,好多几乎是业内常识,搭顺风车就能实现,能叫预言 ? 还有一些我说其实是默顿定律( Merton’s Law) ,他有这个预测使得大家都愿意跟他去做,在大家的推动下,最后可能也真的实现了。所以我说,这一类的预测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套用霍金自己讲的话,他自己年轻的时候讲过只要有人类, 就有希望,人类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 他还讲过一句话,他说不能把万有引力作为飞机失事的罪魁祸首。显然,那你也不能把智能作为终结人类的这个祸首。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不会威胁人类呢 ? 大家不妨回顾一下智能的本质,首先什么叫智能 ? 有一年开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大家做了个调查,发现有一百多种定义。 你要真找,我估计两三百种定义你可以都找到。但是有个很简单的定义,大家去查字典呗。英文字典 Intelligence 其实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技术层次的智能,它就是人类利用知识的能力和技巧,但是还有一个意思,智能就是情报。为什么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这一点特别重要 ? 你看搜索技术,谷歌,还有我们的百度,它们为什么变成人工智能的领先公司,就跟智能的另外的意思 —— 情报,是相关的。你要把信息搜集起来,形成大数据、物联网、最后还要云计算一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走向智能。所以智能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一定要把智能和情报两个结合起来。 为什么我们的时代需要智能技术 ? 这是因为我们进入一个智能的时代,这个智能的时代不由劳动力主导,它要求我们每个人具有深度的知识 、 深度的技巧,可新一代是 QQ 长大的一代,知识都是碎片化的。如果你让他们花那么多时间再去读那么多专业书,了解这么多专门知识,我相信大家都不愿意做这种努力了,你还要生活的好,所以,你就需要智能技术。工业社会是靠了工业自动化才实现的, 我们下面一个知识社会智能社会,一定要靠知识自动化来实现。 人工智能机器人只是开了一个头而已,如何来进一步智能 ? 我们要从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产生智能技术,最后形成智能产业。由此,必须对 IT 的这个词有新的理解。 IT=“ 老 ”IT+“ 旧 ”IT+“ 新 ”IT 我们现在进入一个新 IT 时代,就是 IT 不再是 “ 旧 ” 的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不再是 “ 老 ” 的工业技术 (Industrial Technology) ,而是 “ 新 ” 的智能技术 (Intelligent Technology) ,但是它只是这个 IT 的一部分,将来的 IT 一定是老旧新三部分都有,但这是一个新 IT 的时代 ! 刚才提了一本书和二个学术家族在智能研究过程的历史作用,时间原因我就不再细讲了。为什么说人工智能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呢 ? 这两个学术家族,一个里面有伽利略, 是 第三代,第六代就是牛顿,这个家族里面出了接近 20 多个诺贝尔奖, 出了好多位图灵奖。另一个里面有欧拉、达郎贝尔、泊桑等伟大的力学家和数学家。所以,智能走到今天,是主流科学家一代一代推动的结果,这些人在整个科学发展史上都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工智能是主流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六十年前才开始的,更不是今天才冒出来的。说人工智能威胁人类,不如直接说科学威胁人类听起更有道理。 我相信,我们现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物理世界 + 心理世界 + 人工世界的时代。三个世界是波普尔的世界观,这三个世界加起来就是平行的时代。以前农业社会开发了物理世界,工业社会开发了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还有一个第三世界叫人工世界等着我们去开发。这个人工世界就是要有人工智能,数据就是它的基础、矿藏。但智力最重要,而且人工智能,人工有多广,智能才可多深。 最近的 AlphaGo 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数据驱动的智能和知识自动化特例。这个特例 我们 可以用 Self X 来称呼它。你看,它这个智能靠什么 ? 相对过去的方法,它靠自打实现大数据,它靠加强学习实现智能化,它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自打三千万盘。我们人类自从有围棋以来,下的围棋的总盘数加起来还不到 AlphaGo 的几千万盘。它下了这么多,自己下了这么多盘了,就算不太聪明,胜过一个人类棋手也是应该的。 Self X 就是一种初步的平行,应是建设 Digital Twin 的主要目的。 如果这种技术用到运营管理中,将来每个企业里面做自打、自运营、自管理、自营销,它的智能一下就会涌现出来了 ! 企业还没成立之前就可以靠这种平行的 ( 人工 + 实际 ) 的技术,这种企业自我运营方式,相当于一下子就运行了好几百年, 它那个管理经验一总结,是不是应该比其它的企业好 ? 所以这就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 我觉得,要进入这个新时代,必须从我刚才讲的 Church-Turing Thesis 跨越到 AlphaGo Thesis ,就是认为用阿尔法 Go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几乎所有的工程智能技术。 将来的大家都要编程,我们要编各种各样的软件定义的系统,让 VR 、 AR 和 AI 虚实互动。机器人,包括有软件机器人和物理机器人平行合作,将来所有东西都平行,成为灵捷、精准、收敛 、 可编程化的个体与组织。 所以,人也是平行的。你一生下来就有好几个数据双胞胎 twin you , 也就是 软件定义的你在各个方面跟你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各种各样的产品也是平行的,虚实互动。制造过程也是平行的, 工厂也是平行的,物流也是平行的。将来的军事、企业,包括你自己,都必须这样 ! 你将来可以有自己的军队,你这个军队就是平行的你,软件定义的你,加上你买的各种各样的平行机器人,从小跟你一起成长形成你自己的一个、多个映射,提高你的智能。 所以我说按这种技术发展下来,将使人类社会更加开放,人工智能不是对人类的威胁,而是让人走向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智能社会。在这个新 IT 社会,智能技术迫使大家不骗人、不欺人、不害人,大家都能 Happy, Healthy, High paid 地工作 ! 这就是我今天传达的三个信息,也是我的一个信念。智能技术是时代的召唤和必须,要有激情迎接 ; 也是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敬畏 ; 不是对人类的威胁,是人类的朋友,要平常心对待其效果,只有人类才能威胁人类 !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科研记事|17896 次阅读|13 个评论
ABC猜想与限制性条件
say8818 2016-1-27 15:21
A BC 猜想与限制性条件 pdf文档。导读:指出数学无限大危机的根源,是没有物理条件约束的结果。在物理研究中,数学、逻辑推理仅仅是一种工具,指出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 Abc猜想与限制性条件.doc Abc猜想与限制性条件.pdf A BC 猜想与限制性条件 欧阳森 2016年1月21日发布于www.auyeungsum.com 对 ABC猜想 的解释有多个版本,如: 35 = 19 + 13 + 3 或 77 = 53 + 13 + 11 等等 。 根据上述表达式( 35 = 19 + 13 + 3 ),可以定义为:每一个单数可以是三个质数之和,也可以是两个质数之积。如: 35=7×5,77=11×7等等。而要满足这两个条件,由于1是单数也是质数,所以0必须是质数才行,否则无法满足上述的条件之一(1=1+0+0),同时0必须是单数才能满足条件二(0=0×0)。 哥德巴赫猜想:每个偶数可以是两个质数之和。表示为2=1+1、4=2+2、4=3+1等等。由于0是质数,要满足条件三,0还得必须是偶数才行。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0是一个十分特别的数,它既是质数,也是单数,还是偶数。 而要论证 ABC猜想 和 哥德巴赫猜想成立,从0到无限大的数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即可。 何为无限大的数呢?是十的百次方、千次方、还是万次方呢?这就给数学界带来了第三次危机——“无限大”的危机。无限大的倒数是无限小,或者无穷小。 数学界对于无限大的解释可以用“ 希尔伯特 旅馆 悖论 ”为代表,对无穷小的解释可以用“ 托里拆利小号 悖论 ”为代表。 膨胀小宇宙系统的半径47.2亿光年 ,体积约为: 根据本星系群、本超星系团的天文观测数据,测算出每立方米体积1.76个、3.39个质子 ,无论膨胀小宇宙系统的密度是否均匀,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波动。所以可以确认 是一个足够大的数,超过了这个数,你还在数什么东西呢? 虽然宇宙是由无数多的膨胀小宇宙系统组成,但是我们无法看到宇宙的全部,只能看到有限多的膨胀小宇宙系统和与之相邻的压缩系统。 这个足够大的数换算为2进制约261位数( 、 ),所以ABC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只需论证到这个数时,还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则猜想成立。 “ 托里拆利小号如图 1-1 所示的形状。它是由y=1/x的曲线绕y轴旋转而成的。用微积分很容易计算它的总体积和总表面积。总体积收敛到一个有限数:pi,但总表面积却发散,趋向无穷大。 ” 图1-1 托里拆利小号 以上的引述是数学家眼中的 托里拆利小号 。 而在人们的眼中小号是由金属构成,而所有原子的半径均大于 1埃 ,也就是 。那么,当 时,拿什么来构筑小号的管壁?油漆分子都进不去,无限大的内表面积还有意义吗?地球的质量 ,原子的数量也是一个定值,所以x不可能是无限大。 数学研究对数字、关系式、几何图形、无限大、无穷小的描述时,是在没有物理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然后又强加回现实的研究主体上来。看似逻辑严谨,无可挑剔。实则已经违反了一系列的物理定律和物理条件,能不悖论百出吗?这也正是为什么数学工具和逻辑推理工具不得凌驾于物理定律和研究主体之上的原因,也正是数学第三次危机的原因所在。 例如, 希尔伯特 旅馆的房间为无限多个,数学家们只是强调无限大为合理,没有考虑物理定律和宇宙存在的事实。不要说没有这么多的重子物质可用,即使可用,当旅馆的质量达到一定时,已经引力坍塌为恒星、黑洞了, 希尔伯特 旅馆还存在吗?所以数学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如果违反了物理定律和宇宙存在的事实,那纯属就是一种臆想。 而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是一种高级语言,它可以描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特别是在物理学方面。君不见一些大学的物理系和数学系合并成了数物系了吗?在相对论百年庆典中也不凡数学家们的身影。不然 M理论为何大行其道呢?四维时空无法解决的难题,想象出11维,乃至256维,还不知道荒唐! 其实,在物理学研究中,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没有分那个更好,只要描述简洁、清晰为好。如:重子数守恒、夸克禁闭、轻子数守恒、亚夸克禁闭,这是四条关联性物理定律,你说是数学表示好,还是文字描述好呢?又如:牛顿引力定律、冯天岳的斥力定律、库仑力定律,需要数值计算时,当然是数学关系式为好,一般描述时,则以简洁文字为好。 逻辑推理可以用文字语言、数学语言、或者两者来描述,但这也都不能没有物理条件的约束。如薛定谔的猫态,描述的是量子纠缠态。它只是强调纠缠与叠加,而忽略的和未知的物理(定律)条件有多个,所以连无质量的外尔费米子是什么粒子都无法确认 。 最新的实验数据表明,叠加态还是粒子自旋磁矩产生的结果,只是多了引力势能的转换。解释如下: “ 研究人员通过创建一个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云(BEC),由所有最初在相同状态的1万个铷原子(在一个超级冷冻室)组成。BEC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8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然后,用激光把云推到10米高的腔室,使原子进入一个给定状态。当云到达腔顶时,波函数是给定状态的对半混合物,代表位置是54厘米。当云被允许回到腔底时,研究证实原子从两个不同的高度下降,证明云处在叠加状态中。 ” 最初在相同状态的1万个铷原子(在一个超级冷冻室)组成 的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云(BEC) 。 首先 ,它们处于一个熵减状态,否则无法达到远远低于 0.3K的超低温状态。其次,每一个铷原子(或者两个)组成一个独立的电子云效应的状态,也就是电子库伯对。其电子云效应的外禀性(库仑力产生的排斥力)使得每一个铷原子独立存在,而自旋磁矩则使得它们凝聚成团。其三,对于铷原子来说,以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为条件,它只有左旋向上和向下两种状态,无论是两个还是一万个铷原子亦是如此。而引起这两种状态的成因正是其自旋磁矩产生的(磁力线闭合)结果,而非上帝投了骰子,也不是 薛定谔 的 猫 态,更不是数学工具“ 波函数给定状态的对半混合物 ”。实验数据表明液氦的附壁爬坡现象,正是氦原子的自旋磁矩使其首尾相连,在没有导管存在时,产生的一种虹吸现象。其四,回到现有的实验中, 激光把云推到10米高的腔室顶时 ,这一万个铷原子云就已经处于 两种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是惯性定律。两种不同方向的自旋角动能的粒子,在相同的引力(重力)作用下,会表现出差异。如左旋向下的铷原子首先下降,通过自旋磁矩拖动左旋向上的铷原子一起下降。这样就会看到“ 原子从两个不同的高度下降 ”的实验结果。其五, 当 铷原子 云到达腔顶时 ,激光撤销。此时的云是否还是处于熵减状态?如果是,云吸收的外界能量应该是,也只能是,来自其自身的引力势能。那么,测定时间、高度、速度的数据,也就成为该实验的要点。 最终实验数据会告诉我们真实的物理过程是如何的。 物理 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是物质决定一切还是认知决定一切。其实它是一个物理学问题,密钥归零,宇宙之谜得以破解,是物质决定一切。 看看 2015年 高考科目 和 分数 ,如果不是本末倒置,怎么 文理考的科目都缺了一条腿呢? 如果以分数与考试科目所占时间之积,语文41.57、数学33.33、物理或者政治9.26,看来剩下的也不健康,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看来物理学乱七八糟的混乱局面,都是哲学观点的错误引发的。不然,怎么会拿着工具凌驾于物理定律和研究主体之上呢?而且这些物理定律还是业界早就发现的。如重子数守恒、夸克禁闭、轻子数守恒,如果业界遵守物理定律的话,大爆炸宇宙学也不会大行其道。 看来笔者的成功,用汪国真的一首诗来描述是最恰当不过了。 成功有时就是那么简单 当别人误入歧途的时候 而你没有 成功有时就是那么简单 当别人半途而废的时候 而你没有 成功有时就是那么简单 当别人故弄玄虚的时候 而你没有 成功有时就是那么简单 当别人孤芳自赏的时候 而你没有 成功有时就是那么简单 当别人绞尽脑汁急于成功的时候 而你没有 2012年春节,白洞喷发一书出版不久,笔者作了一副对联,以求另一幅。结果无人对之,只能自圆。 龙马精神采密钥 一马平川破难题 前无古人 引力斥力亚夸克 密钥归零大统一 后无来者 由于笔者发现了粒子能量独立定律,2015年12月陷阱第二版出版,作了两幅对联以和前者。 两个质量不相等徐宽定律 等效原理不存在相对论坍塌 欲穷千里目 三个能量各表述独立定律 玻尔假设有实体量子力学方向错 更上一层楼 虽然不够工整、押韵,但找出了现代物理学体系错误的根源,修饰一下会好许多。 两个质量不相等徐宽定律 等效原理不存在经典定律正确 欲穷千里目 三个能量各表述独立定律 玻尔假设有实体自旋储存能量 更上一层楼 本文解决的是无限大给数学带来的危机,这也表明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哲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物理学问题,密钥归零宇宙之谜已经破解,是物质决定一切,这也表明各学科之间是相通的。而物理研究的原则之一,是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观西方的物理学界和数学界,不知大家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这些学者们有几个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呢? 在物理研究中,如果能首先完成一个原创性实验或者天文观测数据已经是十分幸运和了不起的事情,而如果能发现一条新的物理定律更是超越前者。 冯天岳先生发现的斥力定律,焦善庆、蓝其开发现了轻子、重子、介子的亚夸克结构式,亚夸克的量子数表,亚夸克衰变的四条通道等的物理定律,徐宽发现了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不相等这条物理定律,笔者根据这些新的物理定律,建立了新的真实的宇宙模型和新的统一理论,破解了宇宙之谜。发现的物理定律之多,让业界难以置信。用实验数据、观测数据验证了新旧定律之间的联系,指出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错误所在,并用事实否定了数学论证、专家论证的无稽之谈。 他们发现的物理定律如此之多,足以让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们为之汗颜而望尘莫及。宇宙之谜的破解足以让其望洋兴叹又悔之已晚。这难到还不算杰出吗?翻阅他们的学历,都是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而这些也是钱老所未知的和无法验证的。而当时学校的基础课,物理学、唯物辩证法是必修的。反观西方学校的哲学教育,唯物论能成为必修课吗?他们是既不能也不敢,何觅“大思想”呢? 参考资料 作者:鲁捷 《 日本数学家解开最重要数学猜想却无人能懂 》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0/15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0/328668.shtm 作者:梅进 《 日本数学家宣称证明质数之间深层联系猜想 》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2-9-1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9/269348.shtm 《 Mathematicians come closer to solving Goldbach's weak conjecture A centuries-old conjecture is nearing its solution. 》 , nature , 14 May 2012 http://www.nature.com/news/mathematicians-come-closer-to-solving-goldbach-s-weak-conjecture-1.10636 《 希尔伯特旅馆悖论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7221-928249.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张天蓉博客 作者:沈春蕾 《 彭新华:生命沿着量子空间悠然前行 》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1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335883.shtm 作者:T. Gao 《 量子态叠加效应尺度刷新纪录 》 来源:《自然》 发布时间:2015/12/31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5123114125175538314.shtm 冯天岳 著 《 斥力在宇宙学中的应用 》 1994年1月第一版 文津出版社 欧阳森《宇宙结构及力的根源》2010年7月第一版 中国作家出版社(香港) 欧阳森著《建立宇宙密码字典》2013年11月 暨南大学出版社 李振寰 编《元素性质数据手册》 1985年7月 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T. Gao 《 量子态叠加效应尺度刷新纪录 》 来源:《自然》 发布时间:2015/12/31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5123114125175538314.shtm 欧阳森 著《物理学研究中的陷阱:论现代物理学的错误所在》(第二版)2015年12月 暨南大学出版社 汪国真 著《汪国真诗文全集》02 广东旅游出版社2013年 记者 陈彬 《 中国科学报:“钱学森之问”的“三重问” 》 2014年12月25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2/310024.shtm
个人分类: 物理学研究|1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义数系思想在机械工程和理论数学中的运用
LINJIANRONG 2016-1-3 10:29
摘要: 广义数系思想就是通过观察工程技术领域的现实问题,逻辑推理建立包括 整个抽象数、数码、数进位制、已知数系等数学对象组成的集合 模型 , 构造一个更加完整的广义数系。在广义数系中,任意的抽象数 A * 有标准的离散型表达式: A * (C , D , S* c )→ SEC{ V* + constant } 其中数进位制 S* c 表示一个数进位制基数的数组集合,每个进位制基数的数组集合又对应有一组专门的结数集合。当把 CIMS 信息分类编码系统的分类表关联到广义数系的结数集合就完成了 CIMS 分类编码。当把广义数系数学运用到理论数学中,就能够解决集合论的 Richard 悖论 问题。 主题词 : 抽象数 数码 结数 数系 广义数系 分类编码 Richard 悖论 ( 本文是参加 2002 年北京世界数学家会的材料,它来源解决公司产品零件编码系统设计问题。事实上,所有数学思想都是自然客体在人类精神世界的投影,我们经常为自然客体大树的投影变化而惊叹,其实真正美丽的是大树本身。今天许多数学家自己相信 --- 数学都知道?可是在处理现实问题过程里,就会发现自己并不知道许多基础数学的概念,更加不知道如何处理了。例如:前面博文《广义几何——》谈的球面渐开线的极坐标方程问题 , 年轻的数学家也没有什么可以内疚,因为 200 多年前欧拉遗留的工作。数学家能够在数学世界里选择回避,但是我们的工程师却会在处理锥齿轮设计的现实世界里迎面撞上欧拉遗留的工作。就如同在计算机编码设计里,我们会迎面撞上阿基米德遗留的工作,面对古希腊繁冗的数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首创了记大数的方法,突破了当时用希腊字母计数不能超过一万的局限,今天工程师同样也必须采用 8 位编码表达百万以上的零件号。) 一、前言 在现实世界中,数系是一种最古老的编码工具。数系能够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物质对象先进行抽象编码(信息压缩),然后再进行整体排序、赋值、算术计算分析。数系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数学模型工具。在数学中,对具有古老历史的数系进行系统研究始终是数学这门科学一项最基本的工作(见表 1 )。 表1 常用数系术语表 the daily nomenclatures 1 Abstract Number 抽象数 25 Mathematical symbols 数学符号 2 Algebraic Number 代数数 26 mathematics 数学 3 Alphabetical Number systems 字母表数系 27 multiplicative grouping system 字码数系 4 Analytic model of a language 语言的解析模型 28 Natural equation 自然方程 5 Arabic numerals 阿拉伯数码 29 natural number 自然数 6 arithmetic 算术 30 Natural sequence 自然序列 7 Automatic translation 自动翻译 31 Natural systems 自然数系 8 base symbols 基本符号 32 Nodal Numbers 结数 9 bijection 映射 33 number 数 10 cardinal number 基数 34 Number base 数基 11 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剩余定理 35 Number field 数域 12 Ciphered numeral system 定位数系 36 Number radix 数根 13 ciphers 数学记号 37 Number scale 数进位制 14 crytography 密码学 38 Number systems 数系 15 Coding theory 编码理论 39 Number theory 数论 16 Contracting mapping principle 压缩映射原理 40 Number, representations of 数的表达 17 digits 数码 41 Ordinal Number 序数 18 endow value 赋值 42 Positional value 位置值 19 Fundamental sequence 基本序列 43 Real Number 实数 20 geometry 几何 44 Simple grouping system 简单分群数系 21 Grammar formal 形式文法 45 Structural linguistics 结构语言学 22 Integer 整数 46 totally ordered Number systems 广义数系 23 Linguistic deciphering 语言破译 47 Totally ordered set 全序集 24 Mathematical model 数学模型 48 zero 零 二、广义数系 利用现代数学的整体思维方法考察整个抽象数、数码、 数进位制、 数系等数学对象的集合,就能够发现,除了在目前人们已经了解使用的数基、简单分群数系、乘法分群数系、字码数系、定位数系、印度 - 阿拉伯数系、任意基数系之外 ,还存在着一个统一连续的广义数系(集合)。在广义数系中,广义的抽象数 A * 有标准的离散型表达式 : A * ( C , D , S* c )→ SEC{ V* + constant } —— C 位数的个数 —— D 数码(符号)数量的个数 —— S* c 数进位制 —基数的集合 —— V * 赋值(集合) —— v (c) A * 位数个数的赋值 —— v (d) 数码(符号)数量个数的赋值 —— v (s) 数进位制 —基数(结数)的赋值 —— SEC 是表示任意抽象数 A * 的有关加密赋值方法(通常值是无, V * 为显式) —— constant 是表达任意抽象数 A * 的有关数值转换系数 在广义数系中, S* c 一般是一组根据反映抽象数 A * 的物质对象各个要素总量空间确定的数组;而在常定位—常 数进位制 数系中, S* c 的集合中常常只有一个基本常定数值,例如我们已经了解的常定数值 1* 、 2* 、 4 、 5 、 10 、 12 、 20 、 50* 、 60 、 360 等等。 在广义数系中, S* c 中的数组个数一般不大于表示任意抽象数 A * 位数的个数, S* c 数组见表达式 :采用 S* c = S c ( s c 1 , s c 2 , … s c c ) 当 s c 1 , s c 2 , … s c c 中的数组是采用同余表达式时, 任意抽象数 A * 的完全数表达式具有密码结构。 2.1 广义数系的定性分析 2 . 1. 1 广义数系在 s c 1 ≠ s c 2 ≠… ≠ s c c 时的一般性质 在现实生活,比较简单的广义数系有中国人的传统姓名广义数系 A * 表达式 。 A * → {C=3 , D=1500 , S c ( 100 , 1000 , 1500 ) } ≤ 1 .5 *10 8 —— s c 1 为百家姓 100 —— s c 2 为辈份常用汉字 1000 —— s c 2 为常用汉字 1500 — 1 . 5 *10 8 为标准十进制数字集合 如果对 A * 在 1 .5 *10 8 标准十进制数字集合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就能够得到中国人传统姓名的点状离散分布云图。仅仅分析姓名广义数系只会引起少数人口学家和政府官员的注意,更加有意思的是采用同样方法分析反映中国人传统文化精神的唐诗广义数系 A * 的点状离散分布云图,这里一定能够吸引到一大批文化人的目光。 在今天 21 世纪的生活中,广大社会的普通人更加关心的是解决自然语言之间的翻译问题。自然语言的翻译问题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却是所有科学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这里遇到的困难是需要建立自然语言完整的数字化模型,而实际的经验已经告诉人们语言的翻译不可能采用单词系统处理。为了分析表达自然语言的数字化模型,我们必须从自然语言的基本单元——单个句子开始考察,例如日常简单英语完整陈述句(符号 +0 when +1who\which\what+2actioc+3 who\ which\ what+4how+5where+6 whe n + 符号)有 9 个基本单位,它在的广义数系中的表达式为 : A * → { c= 9 ,D =5000 , s c ( 14 、 50 、 1500 、 100 、 1500 、 100 、 50 、 50 、 14 、) } A * ≤ 5 .5125 *10 17 —— 数进位制 —基数集合( 14 、 50 、 1500 、 100 、 1500 、 100 、 50 、 50 、 14 、)数组中的值为估计数 ——标准十进制大数字集合 5 .5125 *10 17 实际是在告诉人们当语言进行(有 9 个基本单位)句子翻译时所需要处理的数字空间的大小。当然对于有 1 ~ 8 个基本单位的句子翻译时所需要数字空间较小。 2.1 .2 广义数系在 s c 1 ≠ s c 2 ≠… ≠ s c c 并且有 D < S c (max) 时的一般性质 当广义数系在 s c 1 ≠ s c 2 ≠… ≠ s c c 并且有 D < S c (max) 时,在每一个位数 c 上可能有多个数字码,此时的抽象数 A * ( C , D , S* c ) 对于表达抽象数位数 c 的数码具有隐含形式。例如在著名的电子表格— S heet 广义数系中,它在的广义数系中的表达式为 : A * { c =2 , D=36 , S c ( 256 、 65536 ) } ≤ 16777216 —— c =2 (列和行) —— D =36 ( 26 个字母码加 10 数字码) —— s c 1 =2 8 =256 —— s c 2 =2 16 =65536 (这个 s c 2 随着计算机芯片技术的发展在变化) —— 16777216 为标准十进制数字集合 2.1. . 3 广义数系在 s c 1 = s c 2 =… = s c c 时的一般性质 当广义数系在 s c 1 = s c 2 = … = s c 的时候,广义数系等效于标准的任意基定位数系。这时除了人们熟知的标准十进制 N ∞ 1010 ( C <∞ , D ≡ 10 , S c ≡ 10 )定位数系之外;还有普通数学家了解的中国古代的二进制八卦 N 822 ( C ≡ 2 or4or8, D ≡ 2 , S c ≡ 2 )定位数系;中国古代禅师的万物归一 N 111 ( C ≡ 1 , D ≡ 1 、 S c ≡ 1 )定位数系;西方数学家的“印刷问题” N 655050 ( C ≡ 65 , D ≡ 50 、 n n ≡ 50 )定位数系。其中“印刷问题”定位数系造就了 10 110 这样全系列组合的超级大数字集合。 广义数系在 s c 1 = s c 2 = … = s c 时,抽象数 A * 具有数字表达和数字赋值(结数)的标准显式结构,虽然这样的显式结构具有计算方便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标准任意基定位数系本身有以下问题: a) 数字位数不定而且巨大, b) 数进位制 / 基数集合的全系列统一而造成数码资源严重浪费。 2.2 、广义数系的赋值分析 对于抽象数字 A * 的 V* 赋值(映射)分析是需要考察集合 SEC{ V* + constant } 的结构,在通常的情况,人们不考虑特殊的 SEC 和 constant 运算,并且把抽象数字 A * 的 V* 赋值先有序映射到一个有良好代码结构的 8 位数字和字母代码全集,然后在进行赋值排序、计算、解码。标准的 8 位数字和字母代码全集有 510 个子集,其在广义数系中的一般表达式为 : A * {C ≤ 8 , D=36 , s c ( 10 ) / ( 26 ) / ( 10 or26 ) } ≤ 2901711956368 当抽象数字 A * 赋值 V* 计算的基准点对应自然数(序列)时,可以进行简单的排序分析,例如在实际的电子表格— S heet 广义数系抽象数 IV65536 就可以对应于标准十进制数字集合的最大数 16777216 进行分析计算。 当抽象数字 A * 赋值 V* 计算的基准点(常值)是人为规定时,电子表格— S heet 广义数系抽象数字 A * 集合对标准十进制数字集合 16777216 的赋值就可以是移位序列。 当将实际的信息(例如产品成组零件号 ) 有序映射到数字集合 2901711956368 并且把产品成组表射映到广义数系的特殊结数表(有许多组)上,那么,对广义数系中的抽象数字 A * 进行 V* 的赋值分析,就能够高效地处理象企业 CIMS 编码(类似语言翻译)这样巨大系统的编码—解码数学问题。 当抽象数字 A * 赋值 V* 计算的基础是人为规定的算法或随机无序散映射集合(数据库),则在抽象数字 A * 的 V* 计算中就必须带算法或编码—解码数据库计算。 三 广义数系在机械工程的运用 在企业 CIMS 编码系统中,从工程技术系统的产品工艺设计到车间的加工制造,如果能够采用统一的方法设计产品编码将提高产品信息使用效率。但是不同的产品标识码 是在不同的类别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由于各个标识码的数量没有等量关系,所以这些编码的信息传递一致性必须采用包容转换(新的数学建模)的方法处理。 企业 CIMS 编码系统必须设计出具有兼容性的智能化 CIMS 编码。 在 企业 CIMS 编码系统中 各种编码一般使用三类编码:纯数字码、字母码和数字字母混合码。 目前,企业 CIMS 编码的各个分系统普遍存在编码混用的情况,其中1、11、111、1111、AAA、AAA111等代码集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如何在企业 CIMS 编码系统中保证信息传递的一致性对系统集成至关重要。编码使用是编码的生命。虽然编码的唯一性是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编码的唯一性只能够在分系统中完成。 CIMS 编码的集成也必须是适应这种情况。企业 CIMS 编码系统必须具有兼容性,满足各类信息集成的需要,这的一个长期和复杂的技术工作。其中的技术关键就是数学建模。 目前,世界各国正致力于研究的 CIMS 技术就是要将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系统的集成。实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集成有两种基本技术: 一是通过软件接口将独立发展起来的单元链接起来,如英特网技术的方法,但由于那些孤立系统本身只考虑了局部设计,整体系统的数据质量依然需要改进。二是通过信息的数据化(标准化)来简化数据交换问题,建立具有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公共数据库为核心的集成方法,这就要求将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简化、要素化和标准化,进行信息的相似性处理,使信息共享共用,以达到系统的整体最优。 近年来,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逐步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企业出现了各类独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如 CAD 、 CAPP 、 CAM 、 PDM 、 MRP-II 等,如何提高独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之间配合效率已经是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开始面临新问题。目前,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实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集成应该采用两种技术并行方法。其中,通过软件接口将独立发展起来的单元链接依靠的是现代计算机平台技术的发展;而建立具有统一的数据库 CIMS 管理系统企业必须依靠建立先进信息分类编码系统。 3.1 计算机信息分类编码 企业各类独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就是企业 CIMS 系统的分系统。信息分类编码系统作为一种沟通企业 CIMS 系统各环节的共同语言,实际就是 企业 CIMS 系统 的统一公共数据库,而企业各类独立的计算机分系统数据库必须按统一公共数据库的有关字段展开。 CIMS 统一公共数据库基本划分原理见表一。 表一 CIMS 统一公共数据库的层次 第一层次为事物的标识码 (公共数据集中管理) 第二层次为事物特性表 (分系统数据分布管理) 说明 人员标识码 人员标识码+事物特性表 特别注意数据的重合部分 产品标识码 产品标识码+事物特性表 产品设计数据在最新标准应用协议中就规定了十四个描述界面(事物特性表): 1 高级边界表示 2 授权 3 材料清单 (BOM) 4 设计活动控制 5 设计信息 6 有效性 7 最终项标识 8 多面体边界表示 9 带拓朴流型 10 曲面和线 11 带拓朴的线 12 形状 13 零件标识 14 资源管理 … … … 应该看到组织满足 企业 CIMS 系统 的不同需要的信息分类编码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目前在最新的 Pro/E 三维设计软件中可以看见了运用 集成产品设计数据成功的事例,其中的 信息分类编码的处理是主要的 技术秘密,从 Pro/E 三维设计软件 集成十四类产品设计数据到 CIMS 技术 集成上百类的企业数据还有更加艰苦的工作。 3.2 企业编码的总体结构 企业 CIMS 信息分类编码系统总体结构一般包括 9 个分类系统。其中包括 部门类别码、产品类别码、人员类别码、物料类别码、装备类别码、资金类别码。 见表二 表二 信息编码系统总体结构 分类序号 编码集合 代码容量 类别码 举例 1 部门类别码 企业部门代码;客户代码;供应商代码; 2 11A1111 产品类别码 (见专用软件) 3 A 1111111 人员类别码 企业员工代码;工作岗位代码 4 时间类别码 时间代码 5 事件类别码 产品作业;工艺代码;办公作业代码; 6 物料类别码 金属材料代码;有色金属材料代码; 7 信息类别码 编码 图型文件技术资料计划广告销售 8 装备类别码 厂房建筑物代码;工作中心代码; 9 资金类别码 货币代码;帐号代码;价格代码;付款代码;票据代码 说明 1 应该保证相同的分类编码有相同的编码集外观结构。(见附件1) 面向 企业 CIMS 系统 具有柔性和分层次的 企业 CIMS 信息分类编码系统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事物的标识码(一级码;前台码;文件号;零件号;计算机号;计算机文件号;员工代码等),标识码编码原则小于 15 位。第二层次为事物特性表(二级码;后台码;成组 GT 码;数据库等),每一“事物特性表” 二级码都从属于一标识码。用来详细、准确地描述事物对象的各种属性或特征,从而满足 企业 CIMS 系统 的不同需要。 3.3 分类编码的基本方法 对事物的理解和确定事物在编码系统中的分类十分重要。认识事物从分类开始的,必须把相同和不相同的事物区别开来,才能认识事物。对于企业 CIMS 编码系统 这样复杂的工程,要实现功能集成、物流集成,首先必须实现信息集成。企业 CIMS 信息分类编码系统基本原则: a) 选择事物或概念的最稳定的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或依据; b) 具有兼容性,编码系统应满足各类信息集成的需要。具有扩展性,编码体系结构应考虑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 c) 分类要尽可能反映编码对象的特点,有助记忆,便于填写。 企业 CIMS 信息分类编码的组成: 企业 CIMS 信息分类编码 ={ 标识码 + 事物特性表 } ——标识码:( 统一登记的代码)标识码由类别码加注册码组成,按每一个类别码建立注册码,类别码描述了一类事物,而标识码描述了某个具体的事物对象,标识了一个实例,从而实现 了一个事物一码,标识码代表了某一独立事物的“主关键字”,作为识别该项目的总标识,描述该项目的各种信息、数据、代码,均通过该键字存贮、检索、维护、调用。通过该关键字可建立不同的事物特性表,分别描述该事物的各种属性或特征,以满足 CIM S 各组成的需要。 ——类别码 :统一登记的代码。(注册码不可更改) ——注册码: 顺序码或随机码。注册码以特性或顺序(随机)代码来规定标准化、系列化的事物。(注册码不可更改) ——事物特性表:(编码表或数据库)事物特性表作为本编码系统的第二个层次,用来详细描述具体事物对象的特性,并统一规定存录和显现模式,具体事物对象可能按全部特性功能和属性建立几个不同的事物特性表。(事物特性表中同标识码重叠部分不可更改;其他部分可更改) 3.4 编码的内容和数量 确定了事物分类,事物的编码工作必须决定事物的基本内容和整体数量情况。 CIMS 信息分类编码系统 要求 每个编码都要说明编码对象基本内容和整体数量。 CIMS 信息分类编码系统的每套分编码都要根据编码对象基本内容和数量统一进行码位设计和代码集分配。 CIMS 编码的码位设计和代码集统一分配就是 CIMS 编码的详细设计的第一步。例如:企业员工编码的码位设计和代码集分配。 其中的数量 =4*99*99 (生日年份) *999 (数值码 8 位)。见表三 表三 CIMS编码申请表 类别码 (名称) 说明 1 说明 2 说明 3 说明 4 说明 5 数量 人员类别码 企业员工代码 世纪/性别 (取值范围1-4): 1=19XX年男;2=20XX男;3=19XX年女;4=20XX年女 民族 (取值范围00-99见GB3304-82/91标准): 01=汉族; 年份XX (取值范围00-99): 00=00年 … 99=99年 顺序号 (取值范围0000-9999用于4万人以上的公司; 数值码11位 码位设计:码位设计就是设计编码数量小于代码集的容量!其中代码集的容量计算,例如 A 1111111 代码集的容量计算 26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260000000 。当编码的个数接近 99999999 时,就应该采用同数值代码集 11111111 或数值字母代码集 a1111111 有相同码位和结构的代码集,如 1 a111111 ; 111a1111 …等。 代码集分配:当编码的个数接近 999999999 时,当确定采用 a 1 111111 代码集为企业员工编码的工作就是代码集分配。 3.4 数学代码集资源的管理 为了保证 CIMS 信息分类编码系统的每套分编码都能够统一进行统一的码位设计和代码集分配管理,必须统一编码使用的代码集管理。编码 代码集的使用管理方法包括确定“ 编码 代码集资源分布表”(见表四)。 表四 编码 代码集资源分布表 代码位数 总数 有效数 字母个数 字母个数 代码位数 总数累计 有效数累计 1 2 2 0-1 0 1 2 2 2 4 4 0-2 0 2 6 6 3 8 8 0-3 0 3 14 14 4 16 16 0-4 0 4 30 30 … … … … … … … … 说明: 1 编码 代码集是所有 编码的数学理论基础。 2 编码 代码集包括了许多现代 数学的基础理论,其中包括集合论和数论(见《广义数系的基本概念》)。 “ 8 位代码集的广义数系编码谱” (见表五)和编制“ 编码的 代码集 使用 表” (见表六)。 “ 编码的 代码集 使用 表” (见表六 )将反映 编码和编码 代码集使用情况。 表五 8位代码集的 广义数系编码谱 (其它的代码集合)…… 32\111a1\260000 490\aaa1aa11\11881376000 0\1\10 (基本赋值 101000000000000 ) 33\111aa\676000 491\aaa1aa1a\30891577600 1\a\26 (基本赋值 102000000000000 ) 34\11a11\260000 492\aaa1aaa1\30891577600 2\11\100 (…) 35\11a1a\676000 493\aaa1aaaa\80318101760 3\1a\260 36\11aa1\676000 494\aaaa1111\4569760000 4\a1\260 37\11aaa\1757600 495\aaaa111a\11881376000 5\aa\676 38\1a111\260000 496\aaaa11a1\11881376000 6\111\1000 39\1a11a\676000 497\aaaa11aa\30891577600 7\11a\2600 40\1a1a1\676000 498\aaaa1a11\11881376000 8\1a1\2600 41\1a1aa\1757600 499\aaaa1a1a\30891577600 9\1aa\6760 42\1aa11\676000 500\aaaa1aa1\30891577600 10\a11\2600 43\1aa1a\1757600 501\aaaa1aaa\80318101760 11\a1a\6760 44\1aaa1\1757600 502\aaaaa111\11881376000 12\aa1\6760 …… 503\aaaaa11a\30891577600 13\aaa\17576 71\aa1aa11a\11881376000 504\aaaaa1a1\30891577600 14\1111\10000 472\aa1aa1a1\11881376000 505\aaaaa1aa\80318101760 15\111a\26000 473\aa1aa1aa\30891577600 506\aaaaaa11\30891577600 16\11a1\26000 474\aa1aaa11\11881376000 507\aaaaaa1a\80318101760 17\11aa\67600 475\aa1aaa1a\30891577600 508\aaaaaaa1\80318101760 18\1a11\26000 476\aa1aaaa1\30891577600 509\aaaaaaaa\208827064576 19\1a1a\67600 477\aa1aaaaa\80318101760 \ 合计 \2901711956368 20\1aa1\67600 478\aaa11111\1757600000 …… 21\1aaa\175760 479\aaa1111a\4569760000 (注意其它的高位代码集合) 22\a111\26000 480\aaa111a1\4569760000 23\a11a\67600 481\aaa111aa\11881376000 24\a1a1\67600 482\aaa11a11\4569760000 25\a1aa\175760 483\aaa11a1a\11881376000 26\aa11\67600 484\aaa11aa1\11881376000 27\aa1a\175760 485\aaa11aaa\30891580000 28\aaa1\175760 486\aaa1a111\4569760000 29\aaaa\456976 487\aaa1a11a\11881376000 30\11111\100000 488\aaa1a1a1\11881376000 31\1111a\260000 489\aaa1a1aa\30891577600 说明: 1. 广义数系编码 30\11111\100000 的中 30 —— 表示“编码谱序号”; 11111 —— 表示“编码谱中数码表示符号”其中“ 1 ” 表示数值码、“ a ” 表示字母码; 100000 —— 表示“编码谱中数码表示符号集容量” 2. 基本赋值常数能够保证不同代码集数值计算时的空间屏避。 3. 目前人们因为代码集容量问题而经常使用 15 位代码集。(代码容量不够的原因其实是数系计算方法落后)对于企业的 CMIS 的信息编码计算,应该充分利用合计数量达到 2901711956368 的数值空间。 表六 编码的 代码集 使用 表 代码集代码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代码集容量 代码集说明 10000 1 10 10001 a 26 10002 1 1 100 10003 1 a 260 10004 a 1 260 10005 a a 676 10006 1 1 1 1000 10007 1 1 a 2600 10008 1 a 1 2600 10009 1 a a 6760 10010 a 1 1 2600 10011 a 1 a 6760 10012 a a 1 6760 10013 a a a 17576 10014 1 1 1 1 10000 10015 1 1 1 a 26000 10016 1 1 a 1 26000 10017 1 1 a a 67600 10018 1 a 1 1 26000 10019 1 a 1 a 67600 …… 四 广义数系在 理论 数学的运用 在集合论中包括许多著名的悖论,其中 Richard 悖论的一般描述是说: 每一个整数都可用若干个字母的词描写出来。例如,36这个数可以描写为为thirty-six( 三十六)或four times nine(四乘九)。第一种描写用了九个字母,第二种用了十三个字母。描写任一给定的数都不止一种方法,但这是无关紧要的,现在把所有的正整数分成两组,第一组包括所有那些(至少有一种方法)可以用不多于100个字母描写出来的数,第二组包括所有那些不论怎样描写都需要最少是101个字母的数。用100个或更少的字母只能描写有限多个数、因为用不多于100个字母最多只能有27 100 个表达式(而且其中有些是没有意义的)。于是在第二组中就有一个最小的整数,它可以用下列词组来描写:“the least integer not describable in one hundred or fewer letters.”(不能用100个或更少的字母描写出来的最小的整数。)但是这一词组中的字母就少于100个。因此,不能用100个或更少的字母描写出来的最小的整数,就用少于100个字母描写出来了。 4.1 Richard 悖论的基本分析 考察集合论的 Richard 悖论开篇:“ 每一个整数都可用若干个字母的词描写出来…。” 在数学中,数的定性描写和数定量描写是二个不同的概念,数的定量描写包括数的表达式和数在数系中的赋值二部分。通常当数在数系中有显式结构时,人们对于数的表达往往不使用其抽象表达式而直接使用数的赋值部分。而数系的实际赋值部分通常是有限的集合(对于自然数列往往也有书写困难的限制)。而对于无穷集合整数的完整定义进行讨论的时候,仅仅能够使用的数的表达式(含数系)完成。 人们总是把数赋值表达到一个自己熟悉的(有序、非无穷大、就是自然数系往往只是精确到 15 位)实际集合,然后在赋值集合中采用特定数系规则计算。当采用自然语言为数在数系中的赋值大集合时, Richard 没有注意到数(数的无穷大个数)是不能够采用自然语言(单句)进行完全定义描写出来的事实,虽然自然语言(单句)的广义数系中的一般表达式的个数的赋值大集合也很大,见表达式( 3 )、 表达式( 4 )。 A* → { C=9 ,D=5000 , s c ( 14 、 50 、 1500 、 100 、 1500 、 100 、 50 、 50 、 14 、) } ( 3 ) A* ≤ 5.5125*10 17 ( 4 ) ——( 14 、 50 、 1500 、 100 、 1500 、 100 、 50 、 50 、 14 、)数进位制—基数集合数组,其中的值为英语陈述句的估计数 —— 5.5125*10 17 是赋值大集合(标准十进制大数字集合) 通过以上分析当整数的集合中的元数的个数超过 5.5125*10 17 的时候,自然语言(单句、包括词组)的赋值大集合就无法同整数的集合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因此集合论的 Richard 悖论开篇的前提条件“每一个整数都可用若干个字母的词描写出来”本身就不成立。 4.2 在广义数系中使用有限的抽象数表达式 A* 精确表达数的无限形式 继续考察集合论的 Richard 悖论的其它部分: “…现在把所有的正整数分成两组,第一组包括所有那些(至少有一种方法)可以用不多于 100 个字母描写出来的数,第二组包括所有那些不论怎样描写都需要最少是 101 个字母的数。用 100 个或更少的字母只能描写有限多个数、因为用不多于 100 个字母最多只能有 27 100 个表达式(而且其中有些是没有意义的)。…” 通过前面的分析已经知道,讨论所有整数是需要采用任意抽象数 A* 才能定义,而不能够采用自然语言赋值定义。虽然理论上使用任意抽象数 A* 的表达式能够精确定义无限形式的数,但是在处理 Richard 悖论时,还要求任意抽象数 A* 数表达式采用有限个元素描述问题,因为在数学中,任意大的整数在某个常进位制数系中会使任意大的整数位数 C 趋近∞。 在广义数系中,任意的抽象数 A* 有标准表达式 A* ( C,D,S* c ),其中的十进位制数,数的表示数码个数和数进位制基数 D,S* c 不变,精确定义(无限形式的)数必然导致十进位制数系中整数的位数 C 趋近∞。当抽象数 A* 的表达式基本要素( C,D,S* c )的 C 、 D (数的位数和数码数)受到限制时,如果要精确定义数的无限形式,唯一的选择就是变化数的单位进位制基数——“ S* c ”。 当 s c 1 , s c 2 , … s c c 中的数组是采用同余表达式时,任意抽象数 A* 的广义数系中的表达式具有表示任意大整数的隐型(密码)结构。事实上: Richard 悖论中的那个神秘数“ the least integer not describable in one hundred or fewer letters. ”在广义数系 A* ( C,D,S* c )中,他就一个特殊定义的结数,并且这个特殊定义的结数本身就趋近∞,根据部分无穷大可以等于整体无穷大的等价定义。这个特殊定义的结数就等于∞。于是“ the least integer not describable in one hundred or fewer letters. ”在广义数系 A* ( C,D,S* c )中的赋值运算式就是:“ the least integer not describable in one hundred or fewer letters. ” =1{C=1 ; D=50 ; S* c(S* c= ∞) }= ∞ 其中 D=50 中, 50 是英文印刷常用字母符号的数量。 四 总结 数学是始终是工程技术关键中的关键,在现代工程关键技术企业 CIMS 系统中,有关编码数据的数学模型建立始终是一个各个企业十分关心的关键技术。在现代工程技术的竞争中,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始终是工程技术上的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在所有未曾解决的现代工程技术的背后一定隐含着一个十分深刻的数学难题未曾解决。从当年的“谜”密码到今天信用卡模型,有关数据编码(解码)的广义数 系 模型依然需要进行深入的数学研究。广义数 系 模型的建立不仅仅是机械工程的需要,同时对于理论数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 ) 比较广义数系和定位数系,可以知道广义数系对于全系列组合的定位数系来说,广义数系的数字具有很好的数字字码利用率。虽然广义数系的数字(码)在算术计算时需要经过转换到标准十进制中进行附加标准值计算,但是在处理象位数 C 和表达数码 D 有个数限制的企业 CIMS 信息编码这样超级大数字集合系统时,广义数系的数学编码也许就是人们唯一选择。 2 )通过数在广义数系中的表达分析,能够确定任意的抽象数 A* 的无限形式不存在一个具体的赋值表达形式;具体的任意大数在广义数系中,能够在采用特殊的进位制基数(自然语言集合实际对应数系中的结数集合)然后用有限个位数和数码表示任意大的整数表示,从而使 Richard 悖论的假设条件——大整数的两组具体划分并不存在(大整数趋近∞);由于 Richard 悖论的假设条件不成立,集合论的 Richard 悖论本身不成立。 参考文献 ISO 10303-1:1994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s and integration -- Product data representation and exchange -- Part 1: Overview and fundamental principles Howard Ev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1990 George Gamow, ONE, TWO, THREE, ---INFINITY, The Viking Press, 1964. C《版权所有》 作者联系: 林建荣 lin jianrong (Harte) 所长 Director 研究总院 知识产权研究所 Intellectual Property RD.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545007 中国广西柳州 柳太路一号 545007 1# liutai Road Liuzhou Guangxi,China 座机 TPhone: +86 772 3886170 传真 Fax: +86 772 3886188 手机 MPhone: +86 13978042361 外邮 Internet Mail: ljr@liugong.com ; linjianrong@126.com
个人分类: 数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2950 次阅读|1 个评论
追问:空间膨胀,星系到底扩不扩张?
热度 3 zhulin 2015-11-16 11:51
很多人包括一些有关专家都在谈论说,空间扩张但星系不扩张!那么就想想看,星系比如说银河系吧,它什么时候开始并保持这么大的?显然不会在宇宙初始时就这么大,难道和宇宙一样大的时候就那么大?银河系存在也有一百三十多亿年了,按宇宙大爆炸理论,一百三十多亿年前宇宙应该也就几亿光年大小。若银河系不扩张,一开始就是十万光年大小,对于包含多于上千亿个银河系这样星系的宇宙来说,当时只有几亿光年的宇宙该是怎样容下的?这些星系那是该怎样分布?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伽利略所作的重物和轻物到底哪个先落地的逻辑推理。 初步估计一下,那时几亿光年的宇宙体积约为10的24次方立方光年,而每个不随之膨胀的体积不变的10万光年的星系体积是10的15次方立方光年,上千亿个银河系大小的星系极紧密地挨在一起时的体积大于10的26次方立方光年,而且要知道这是所有星系都强挨在一起的情况下也比当时宇宙体积大一百倍呀,如果考虑星系间距离比星系自身应大很多情况下,那所有这些星系分布的体积就得比当时宇宙大何止成千上万倍。 所以结论应该是那时星系还很小,星系应随着宇宙膨胀也逐渐发生膨胀才达到现在十万光年的尺度大小。否则,该如何解释得通啊? 以上这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如同远远大于26的数,竟要小于24这样明显的数学问题,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应该认真对待的,而不应是回避不谈。即便指出以上所提出的问题不妥当也好啊,这也有利于其理论更完善。 已有五位老师做了回答,其中只有一位老师给了直接很明确的回答:“星系停止膨胀是有个时间点的,当星系内引力的凝聚作用大于星系内空间的膨胀作用时,对星系而言引力成为主导作用,而空间的膨胀作用可以忽略,这时星系就不膨胀了。 宇宙初期空间膨胀作用起主导,当然星系要膨胀,没有谁认为宇宙初期星系不膨胀。” 我觉得这位老师的回答的表面上看倒是在理。但仔细分析,其中还是存在疑点,甚至把原来的问题还扩大化了,即是在星系停止膨胀前,空间的膨胀起主导作用,要是这样,那怎么解释在物质密度大时引力没起主导作用,反而在物质密度相对变小时倒起了主导作用呢?这与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不就矛盾了吗?也许是空间膨胀作用在变小?可这与其主导的加速膨胀更不相符啊。 期待能继续讨论。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875 次阅读|4 个评论
对反相意义的学术探讨
热度 1 Xiayongzhen 2015-9-4 18:09
如果你问主流学术发言人“为什么霍金要说人类=百年内不移民外星必然灭亡,人类不能操控机器人发展必然终结”。答复将是人类数一的理论物理学家预测人类文明的发展责无旁贷。而一亿年内外星移民和控制机器人的发展均是不可能的。同样的 思维 逻辑推理 适合 于 物理学第一理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对人类的必然灭亡责无旁货。因此反相是挽救人类 灭亡 。 相对论的推论科学可相对正确。而科学是人类个人大脑统一具有的绝对正确的判断机能。所以科学是绝对正确。科学相对正确人类社会共存的生物性机能将被非生物性的游戏法则机制取代,人类的社会共存性将逐步丧失最终灭亡。如西方经济学是科学相对正确知识构建。即均衡原理、边际效应原理均不是科学绝对正确,而经济学的社会科学性不成立。 本人对相对论错误知识构建的产生了如指掌。即多时、多空概念混淆;狭相、广相科学性无关联,移花接木式冠名为语逻辑成立而科学思维逻辑不成立的相对论。但位卑言轻无法推翻相对论,只能网上寻找知音。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8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确定:你知道绮丽儿的生日?
热度 10 xying 2015-4-20 08:03
贴了 《 When isCheryl’s Birthday ?(热门逻辑题)》 【 1 】后,我一直很犹豫要不要再写这篇分析。类似的智力题,奥数题,在这儿的人从小都玩溜了,这些天 BBC , ABC , CNN 等西方主流媒体,还在费尽心思给他们沮丧的网民解释咱们在中小学都玩腻的套路,我真的很犹豫要不要给做研究的人们泼盆冷水,这样的解题,其实有点想当然地套公式,应试答题而已,还不是用于研究的逻辑思考。这好比你会用微积分公式解题,但不知道何时会出错。这文章希望让自信的人多了疑虑,困惑的人有些明白。 可能你觉得,这就像听到指责你数学不严谨那样的烦。好吧,如果你能指出 CNN 等绝大多数解答【 2 】【 3 】中漏掉的假设,如果你也明白, Bernal 先说了他不知道绮丽儿的生日,原答案就会完全颠覆的道理,那么你就已经过关了,跳过下面直接回答最后一段的问题。 没过关的人接着看。为了便于分析,我将考题加标号中译如下: (1)Albert 和Bernard要泡Cheryl,想知道她的生日,女孩给他们10个可能的日子: 5.15,5.16,5.19;6.17,6.18;7.14,7.16;8.14,8.15,8.17. (2)Cheryl事后分别告诉Albert她生日的月份,告诉Bernard是某月的哪个日子。 (3)Albert说:我不知道Cheryl的生日,但我确信Bernard也不知道。 (4)Bernard说:我本来不知道,但你这一说,我就知道了她的生日。 (5)Albert接着说:经你这么一说,我也知道了。 (6)问:Cheryl的生日在哪天? CNN 和绝大多数人解答是从两人对话的信息,用排除法消去不可能的日子: 如果Bernard手里是18或19,那10个可能日子中只有5月19日或6月18日符合,这种情况他知道了她的生日。 从(3)的后半句推出,生日只能是7或8月,因为在5,6月存在着1所述的可能性,这时Albert不能确信Bernard不知道。 (4)Bernard说他知道了生日,意味着生日不会是14日,否则他无法确定是7月还是8月。这样只剩下7.16,8.15,8.17的3种可能。 (5)Albert说他也知道了,他只知道月份,意味着不可能是8月,那么只剩下一个没被排除。所以我们得到答案:7月16日。 几乎所有的解题推理都是这个套路,不过详略有差,没什么本质不同。但这推理不严谨,马马虎虎撞上了答案,你盲目地把你自己知道的信息,在推理中想当然地认为局中人也知道,而你在推理中,代替他们用这些知识进行了推理。 为让明白你忽略了什么,先看一下( 3 )的声明是怎么来的。比如说 Cheryl 的生日是 7.16 ,这时 Albert 知道是 7 月, Bernard 知道的是 16 日。他们说话的根据其实是这样的。 (3)是从Albert角度,只凭所知的7月份,他当然不能确定她的生日。这是(3)的前半句,道理很简单。 在7月有两个日子,14和16,在10个 可能的日子里,每个都有两个可能的月份与之对应,现在转到Bernard的角度来推理,他如果手里拿着14或16,他无法判断是哪个月。所以认为Bernard无法确定。 Bernard在上述的推理依赖于两个知识,Fact1:10个可能日期的内容,Fact2:“Bernard只知道日子”。这两个知识,读者有。Albert和Bernard都知道Fact1,Bernard还知道Fact2。但上述的推理是Albert站在Bernard的角度替他进行推理的。Albert必须知道Bernard知道Fact1和Fact2,推理才能进行。尽管Bernard有这知识是事实,他能够进行这样的推理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Albert未必知道Bernard有这知识。因为题目中(1)只是说明两人都知道Fact1,但可能相互不知道对方知情。同样在(2),也可能相互不知道对方知情。Albert不能确定Cheryl告诉Bernard日子。Albert想象中的Bernard,缺了这两知识之一,这样推理就无法进行下去。 (4)是Bernard,(5)是Albert的推理声明,同理也需要了解对方的知识。所以这些推理能够进行下去来解题,需要假设局中双方都知道对方拥有(1)和(2)中的知识。 回到解题的过程。表面看来这个推理纯粹是从读者角度,而读者知道试题告诉的所有知识,可以用这些知识来推理。但实际上在推理中,分析(3)(4)(5)声明的理由,都涉及到从 Albert 和 Bernard 角度来考虑的推理,想象中的他们,要根据读者所了解他们拥有的知识,而不是他们或读者拥有的知识,这两者并非都是相同的。 想象中的他们, 还要根据想象中的他们所了解对话中另一角色的知识进行推理。所以必须假定题中的知识,也是 Albert 和 Bernard 知道对方也拥有的公共知识。 或者 这个可以通过修改( 1 )和( 2 ),用明确的表达说明这是公共知识。例如: (1)* Cheryl当他们俩的面给了10个可能的日子:5/15,5/16,5/19,6/17,6/18,7/14,7/16,8/14,8/15,8/17. (2)* Cheryl事后让他们一起知道,她已经分别告诉Albert她生日的月份,告诉Bernard是某月的哪个日子。 如果读到这里有点晕,那是正常的,说明你从来没有过这概念,过去从对方角度的推理都是想当然的马马虎虎。世上绝大多数人都如此,所以只好对付考试,无能用于实践。 如果你有了点理解后,看起来冗余的 Bernard 提前声明“不知道绮丽儿的生日”,这会改变答案就不是那么匪夷所思了。 为什么原来 7.16 的解,有了这个完全符合事实的提前声明,就变成不可能了? 有人说,不是网上也有按逻辑推理得到 8.17 的答案吗?那是不走心,没有彰显关键的过程,所以网上吵了半天都没弄明白。 在上面( 3 )的推理过程看出,从 Albert 的角度,有没有 Bernard 这个提前声明,他都不会改变( 3 )的声明。但是从读者和 Bernard 的角度来理解(3)的原因并非如此,读者和 Bernard 没有 Albert 手中 7 月的知识,他只能用他所知道的知识来推测 Albert ( 3 )的理由。如果没这个提前声明,可以觉得 Albert 不知情,无法排除 Bernard 知道生日的可能,所以用了 2 中的逻辑,把 5 , 6 月排除。 Albert 听了这个提前声明,就排除了 1 所述的情况,从 Bernard 角度推理,他想象中的 Albert 就不能用 2 中的逻辑排除 5 月。这时 Bernard 面对着 5 和 7 月都有手中 16 日的局面,他就无法做出( 4 )的声明。 由此看来,从对方的角度推测他的动机的逻辑,充满了危险,稍一不慎结局全变。 Bernard 提前声明,只是把自己了解的事实先说出来,甚至没说出来但以为对方了解了,其结果可能没影响到对方的认知,却影响了自己对对方言谈的解读。如此或导致后续对话的误解,或导致旁观者理解的错误,这也许是世界充满误会的原因。 如果你相信自己已是理解了对话推理的机制,请用 Cheryl 8.17 的生日,做个推理练习。假如试题中( 1 )和( 2 )都是公共知识,后续 Albert 和 Bernard ( 3 )( 4 )( 5 )相应的对话该是什么样子,根据是什么? 【续】 当( 1 )和( 2 )是公共知识时,对 10 个生日逐一考察,如果 Albert 和 Bernard 在( 4 )( 5 )都只据实回答自己知否,他们的回答对解空间进行了分解,旁观者能够判断的答案如下: ( 3 )( 4 )( 5 ) 7.16 ( 3 )( 4 )( 5 Albert 说不知道)( 6 Bernard 说知道了)( 7 Albert 仍说不知道) 8.15 , 8.17 ( 3 )( 4 Bernard 说不知道)( 5 ) ( 6 Bernard仍 说不知道) 7.14 , 8.14 ( 4 Bernard 说知道)( 5 ) 5.19 , 6.18 ( 4 Bernard 说不知道)( 5 ) ( 6 Bernard 说知道了) 6.17 (3 Albert说不知道,但Bernard可能知道)( 4 )( 5 Albert仍 说不知道) 5.15 , 5.16 【参考资料】 科学网博客, When is Cheryl ’ s Birthday ?(热门逻辑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883086.html The New York Times, How to FigureOut Cheryl’s Birthday http://www.nytimes.com/2015/04/15/science/answer-to-the-singapore-math-problem-cheryl-birthday.html CNN , Internet inknots over 'Cheryl's birthday' logic problem http://www.cnn.com/2015/04/15/living/feat-cheryl-birthday-math-problem-goes-viral/
个人分类: 智力|9926 次阅读|62 个评论
When is Cheryl’s Birthday?(热门逻辑题)
热度 28 xying 2015-4-17 08:03
我们学者在《科学网》上,忙着破解“爱因斯坦给斯威泽回信”的真实含义时,这几天西方媒体和网民,正为新加坡的一道中学生奥数题吵翻了天。 这道题是 2015 年新加坡和亚洲学校奥数比赛( SASMO ) 25 道题中的第 24 (见下面网上原文复印)。 4 月 8 日在新加坡,有几千个亚洲中学生参加这个竞赛。 10 日贴上网后,被英国《卫报》、《独立报》等主流媒体转载【 1 】,引起西方网民一片惊叹。其时正值中国九九表教法在英国试行,大家趁兴考问首相戴维·卡梅伦和教育部长等官员“ 9 乘以 8 等于几”的热潮。于是民众先批英国数学教育弱爆了小孩,接着自己试答以期教战,结果几千跟帖答案五花八门。星加坡出题机构不胜其烦, 13 日在网上贴出标准答案,说这只是为十四五岁小孩出的题,别太较劲了。网民看了解答后,发现自己居然也看不懂,于是从 BBC , ABC , CNN ,纽约时报等,都有更贴心的解答文章,每日更新地出笼【 2 】【 3 】【 4 】。在海外中文网站,这回出奇地不骂体制问题了,除了开始时大妈认为儿子五年级题比这还难外,这两天大家都在吵这女孩生日该是 7 月 16 日,还是 8 月 17 日?这可不像中国人只认标准答案的节奏。 在科学网都是做研究的人,讲究的也是逻辑。那大家也来走一遍,看看你是怎么理解的。 英语 大家 都是精通的,怕眼神不好和便于引用,我把这影印件的话标上号用中文说一遍。 (1)Albert和Bernard要泡Cheryl,想知道她的生日,女孩当他们俩的面给了10个可能的日子:5/15,5/16,5/19,6/17,6/18,7/14,7/16,8/14,8/15,8/17. (2)Cheryl事后分别告诉Albert她生日的月份,告诉Bernard是某月的哪个日子。 (3)Albert说:我不知道Cheryl的生日,但我确信Bernard也不知道。 (4)Bernard说:我本来不知道,但你这一说,我就知道了她的生日。 (5)Albert接着说:经你这么一说,我也知道了。 (6)看官,大家都不傻,个个都诚实,说话都要有根据讲逻辑的,你也知道她生日了吗? 自信脑瓜灵的人,先不往下看,自个儿想想,别让这中学生的奥数题绊着了。 西方人重的是规矩和演绎,中国人善于猜测和计算,所以在他们发愣时,就蒙出结果对咱们都不算个事,关键是这推理的根据要充分。 认为是 6/17 的人,t oo simple, too nave ,这连( 3 )里的前半句都没想过。不说这了,看看争吵的热门。很多人认为是 8/17 ,他们的理由是这样的。 用排除法。先看Albert的第一句话(3)。女孩的生日不可能是18或19,因为它们在表中是单的,如果她告诉Bernard的是这日子,Bernard不可能不知道结果,这样子后半句话就不对了。进一步可以推出不可能是6月份,因为6/18不可能,只剩下6/17,如果Albert听到是6月,就能确定,这与他前半句矛盾。 好了,表中还剩下7个。看Bernard的话(4)。他 手里有日子,我们只能信他说的,来猜他知道的。他 的前半句印证了确实不是18或19,后半句他凭什么说知道了?因为他听到Albert的话(3),走相同的逻辑,6月份被排除了。剩下7个日子里,Bernald说他知道了。这里只有8/17是单的,如果Bernard听到是14,15,16,他都不能确定。这样我们知道那只有是8/17了。 最后Albert也不傻,他也走过上面的逻辑。所以他也知道了。 这回答被打叉,标准答案是 7/16。 出题人专门在脸书上贴文解释为什么 8/17 错和只能是 7/16 的理由【 5 】。 在上述推理中Albert的第一句话(3)的后半句,凭什么Albert能肯定Bernard不知道女孩的生日?根据是若为18或19,Bernard就知道了生日了。但他没说不知道呀!Albert就没理由知道这事实,以此推理就没根据了。如果Albert被告知是5月或6月,他没有理由把18和19排除在外,也就不能说那话。只有自己知道的是7月或8月时,他才有这底气确信Bernal不知道,因为这两月中的日子,在10个日子表中,都不是单的,不知道生日是在这两月的秘密是无法进一步推定。 但Albert的第一句话(3)泄露了这个秘密,Bernal根据上面的推理,知道了生日是在7月或8月,在这两月里都有14日,Bernal说他知道(4),意味着他知道确切的生日,但我们和Albert只知道可能是15,16,17.Albert最后说也知道了(5),因为他知道是7月。我们来判断,也只有7月,他才没说假话。所以我们也知道了是7/16。 否定8/17的理由,关键之处在于Bernard起先不可能确定生日的这个事实,Albert没有理由事先知道。如果在(2)和(3)之间,先于Albert的第一句话,Bernal先表态不知道,那么8/17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出题人解释动机时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在与人对话沟通中,获得新的信息来进一步推理,这类逻辑推理训练人们的分析能力,得到符合逻辑的结论。所以要从小孩教起。 在两年前,我写了几篇文章,科普“公共知识”理论【 6 】【 7 】【 8 】。指出从对方角度推理的根据是相互知识和公共知识,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知道的知识,不意味着我知道“你知道这个知识”,必须区分事实和各人拥有的知识才能避免在推理中的想当然。出题人分析了 8/17 的错误解答,实际上是解释 Bernal 起先的“不知道”,这个事实和自己拥有的知识,在 Bernal 没有公开说出之前, Albert 是不知道的,所以不能用在他的推理中。 熟悉“公共知识”概念的人,不难看出这题目的设计有两个漏洞。一是原文的第一段“ Cheryl gives them a list of 10 possible dates:… ”这女孩当他们俩面一起给了这十个日子,与分别私下给了他们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作为公共知识,后者不知道对方拥有这个知识,不能作为对方依此知识来推理的依据,我的中译把这漏洞给补上了。第二个是,“ Cheryl then tells Albert and Bernard separately the month and theday of her birthday respectively. ”这是译文中的( 2 )。对这, Albert 知道 Cheryl 给了 Bernal 的日子,以及 Bernal 知道 Albert 得了月份的知识吗?题中没说,尽管这是事实,但是不能作为推理的依据。这是与出题者否定8/17相同的出自公共知识概念的理由,坚持这一点,这道题就没有严谨逻辑的答案。 作为考生,如果让这题目有意义做下去,我们可以假设,这两男或许知道些题目中没有说出来的信息,但到底知道些什么,我们必须用题中信息来分析。 设想两种都能符合题中约束的假设: Albert 知道Cheryl告诉Bernal日子,Bernal知道Cheryl告诉Albert月份。 按照这假设得到的是标准答案,7/16. Albert 除了1以外还知道Bernal起先不知道她的生日。 按照这假设得到的是8/17的答案。 这两种可能都是符合题中信息的答案,在博弈上称为可行解。是不是还有其他可行解,这要看大家的想象力。请读者补充。 如果你觉得晕,那是还没有受过在对话中严格推理的训练,经常会轻松地想当然。这是大家在对话中各说各话,误会别人对话含义,谈不到一块儿的原因。建议是要学一点公共知识的概念了。 【参考资料】 The Guardian , Can yousolve the maths question for Singapore schoolkids that went viral? http://www.theguardian.com/science/alexs-adventures-in-numberland/2015/apr/13/can-you-solve-the-singapore-primary-maths-question-that-went-viral CBC News, When is Cheryl'sbirthday? Singapore math question for kids stumps internet http://www.cbc.ca/news/trending/when-is-cheryl-s-birthday-singapore-math-question-for-kids-stumps-internet-1.3032029 Daily Mail.com, 'When isCheryl's birthday?' The maths problem set for teenagers that has baffled theworld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3037266/The-maths-problem-set-Singapore-teenagers-left-people-world-stumped.html#ixzz3XNTz8cw6 The New York Times, How toFigure Out Cheryl’s Birthday http://www.nytimes.com/2015/04/15/science/answer-to-the-singapore-math-problem-cheryl-birthday.html Facebook, Singapore and AsianSchool Math Olympiads https://www.facebook.com/4sasmo/posts/983812798320363 科学网博客,为什么要向人认错?(科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639066.html 科学网博客,“脏脸博弈”中的推理( 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639305.html 科学网博客,沟通达到理解的逻辑过程—— Agreeing to disagre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641155.html
个人分类: 智力|21232 次阅读|101 个评论
请教一个推理问题
热度 1 陈龙珠 2014-6-26 07:57
牛登科: 科学网上发评论,不要战战兢兢 2014-06-25 陈龙珠 2014-6-26 07:55 举一个例子 甲 搭建 一个平台想干一番事业,邀乙参加,乙答应了;后来在甲的平台上,同时出现了乙、丙、丁的信息;戊向乙问询得知确实参加了,但丙、丁说不知情。在这种情况下,戊 已 能一口咬定丙、丁是乙擅自捏造于平台上的吗?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923 次阅读|3 个评论
【傻帮讲座(11)】二傻与小傻的一次智力PK - 兼谈“科学媚俗”
热度 31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14-1-10 15:22
 【傻帮讲座(11)】 二傻与小傻的一次智力 PK --- 兼谈“科学媚俗” 最近二傻的老年痴呆症愈来愈严重了! 都想不起来最爱玩铁蛋的那个【伽利略】的全名是啥了? 而小傻这些年进步飞快,就像那早晨8、9 点钟的太阳! 还老喜欢给俺出一些坑爹的题目:比如猜帽子啊、猜糖果啊。。。等等。 您别说,做这些题目还真的很有趣嘢! 猜帽子游戏,应行仁先生最近就有篇博文探讨,这里就不细说了。有兴趣者请移步: 《帽子颜色问题 (含解答)》 而猜糖果游戏,问题是这样的: 有三个罐子(不透明),其中一个里面装有多粒“水果糖”、另外一个里面装有多粒“牛轧糖”、而第三个里面装有多粒“水果糖”和“牛轧糖”的混合。 三个罐子外面都贴有标签,分别写的是“水果糖”、“牛轧糖”和“什锦糖”。 可是,这些标签 全部都贴错了 ! 问:每次只能从一个罐子中取出一个糖出来检查,最少试几次就能区分出每个罐子都装的是啥种糖? 这个问题不算太难,二傻能够解决,用时 3 分钟! 答案是一次!您能想出其中道道吗? 小傻看二傻还行!就又出了一道猜年龄的题目如下: 老师:我有三个女儿,她们年龄相乘得 36 ,猜猜她们各自的年龄? 学生:没法猜! 老师:好吧!她们年龄相加的结果就是你家的门牌号,可以了吧? 学生: 还是没法猜! 老师:那好!我的那个大女儿会弹钢琴了! 学生:哦嘢!俺知道她们的年龄了! 这道题,说老实话,二傻没有做出来。 小傻很开心!差点就说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二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小神童有啥了不起?俺小时候也当过神童的,现在还不是“不过尔尔”? 全都怪那个 PHD(Permanent Head Damage) ,弄得俺现在是: Nothing left in my right brain, and nothing right in my left brain! 对了!通过其逻辑推理能力的表现上,小傻看来左脑(逻辑思维、语言)的功能不错,但是俺怀疑他右脑(图像思维、直觉)的能力是否也 OK ? 于是,想起电影《哈佛大学谋杀案》中一闪而过的一道符号推理题: 第一次谋杀案,罪犯给出一个符号线索如下:   第二次,符号变成了这样:  第三次,符号又变成了这个模样:  罪犯说:如果不能及时破解下一个将出现的符号,他就要杀害一个教授! 请问:下一个符号该是啥呢?这可是人命关天啊!!! 这回,小傻没有能够做出来!嘿嘿! 请博友们帮忙思考思考? 为了给大家留点思考的快乐空间,“标准答案”将 24 小时后公布。。。 届时,借用这个案例,我们将顺便探讨一下【科学媚俗】( SCIENCE KITSCH )的深刻内涵。。。   【后记 1 :标准答案】 感谢众多博友热情参与,其实全部问题的“标准答案”已经被很多博友解决了。 在此简单说明如下: ( 1 )【伽利略】的全名是 【伽利略 · 伽利雷( Galileo Galilei )】(昵称:GaGa先生  ) ( 2 )【猜糖果】: 只要从标有“什锦糖”的罐中取出 1 粒糖即可。 --- 详细分析可参阅【 38 】楼杨波先生的解答。 ( 3 )【猜年龄】: * 学生第一次说“没法猜”的时候是无额外信息的。 * 当老师说“三个数的和就是你家门牌号”时,请注意: 虽然我们不知道其门牌号,但是那个学生自己肯定是知道的啊! 如果知道三个数的和是多少,应该就能算出来的啊?可是学生还是算不出来,这说明有超过一种的可能组合,其和是相同的。 简单分析可以发现, --- 只有 {1,6,6} 和 {2,2,9} 的组合其和是相同的 13 ,其它各种组合的和都是唯一而且不同的。 * 最后,老师提示:“我的那个大女儿。。。”,这说明大女儿是单数,而不是双胞胎。于是,结果必然是 {2,2,9} 。 OK ? --- 详细分析可参阅【29】楼杨波先生的解答。 ( 4 )【符号推理】: 许多右脑比较好用的博友,都“看”出来了,答案应该是下面这个符号:  请您只看符号右边那一半,是否发现这几个符号就是 {1,2,3,4} ?哈哈! 不过, 这真的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吗? 您将如何“证明”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后记 2 :博弈与参与者效应】 我们先探讨一下【猜年龄】这个问题中的一些可能有些深刻的东东。 这类 “ 猜年龄 ” 和 “ 猜帽子 ” 问题,如果往大的方面说,是这样一种现象: “ 参与者在与问题中的互动中得到了某些新信息,从而得到答案。 ” 这算是个博弈论的课题,但是,也很像量子理论中的测量问题。。。 有个著名的互动实验是这样的: 20 位量子物理学家聚会,让你在外面等一会儿,等他们想出一个东东之后,让你进来猜,这个东东是啥? 你可以问他们每个人一个关于这个东东“属性”的任何问题,而他们的回答只能是“ YES ”或“ NO ”。 游戏开始,你向你的朋友发问: “它是动物吗?” “不是。” “它是植物吗?”你问下一个问题。 “不是。” “它是无机物吗?”你问第三个问题。 “是的。” 然后,你问下一个问题:“它是绿色的吗?” “不是。” “它是白色的吗?” “是的。” 你如是继续问下去。。。。。。 但是你会注意到你的朋友需要花越来越长的时间来思考才能回答。你或许会觉得困惑——既然他们心中已经选定了某个名词,为什么就不能迅速地回答你是或者不是?你只能问二十个问题,而且很快就得在脑中找出某个名词。 所以,你最后问一位朋友:“它是云吗?” 他想了又想,直到最后才说:“是的”。 然后他们全都大笑起来。 他们解释道,当你走出房间时,他们其实并没有选定任何一个东东。 于是大家规定: 当你提问时,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回答你的问题,只是要附上一个“自洽性”要求:每个人的回答必须与前面所有的回答不矛盾。而如果你最后提出的那个东东,他们无法反驳,则他们便输给你了。 所以对每个人而言, 那个东东在你进来以前并不存在;它只是在你“刻意”问的问题和你朋友“随意”(但是“自洽”)的回答中渐渐地自组织形成。 往大里说:这个游戏简直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简化版! --- 我们不断地询问:“它”是什么? --- 我们不断自己给出“自洽”却“随意”的回答。。。 --- 最终,我们“发现”了一个东东!而这个东东,原先并不“存在”!“它”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发明”的! --- 案例:燃素?以太?。。。 --- 也许:电子?光子?时间?空间?质量?能量?。。。WHO KNOWS?! 世界上本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就有路了! 往小里说: 这个游戏也可以看做是量子测量理论的某种直观演示! 在人类的意识参与观测前,世界是一堆非实在的波函数,除了概率,一无所有; 一旦意识作出观测,波函数塌缩为实在。 电子是啥?看您如何测量! 您用测粒子的方式测它,它就表现得像个粒子! 您用测波动的方式测它,它就表现得像个波! YOU CAN SEE ONLY WHAT YOU WANT TO SEE! 。。。 。。 。 【后记3:科学媚俗( SCIENCE KITSCH )】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符号推理】这个问题。 对了!前面的电影名字二傻故意记错了,以免有人偷看答案。。。 这部电影其实是《 深度谜案》或《牛津杀手》( The Oxford Murders )。  这部电影力图展示给观众的中心思想,大概就是那个著名的牛津大学逻辑学教授赛尔顿开始时在课堂里与学生马丁的那段辩论。 赛尔顿教授关于【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讲座中,认为人们是不可能真正找到所谓“真理”的: “没有任何方法能找到一个绝对真理、一个毫无争议的命题,来帮人们回答他们心中的问题。” 而年轻气盛又崇拜赛尔顿教授的留学生马丁,则相信圆周率、黄金分割线、 菲波那契 数列 之 类,认为“自然的本质是数学的,现实之中有一个隐藏的目的,一切都按照一个模式、一个计划、一个逻辑序列来安排的,甚至到最小的雪花,它的结构也包含着一个数学原理,因此,如果我们能发现数字的神秘意义,我们就会发现生命之意义了。” 可是, 就像电影中赛尔顿教授在讲座中对马丁所讲的: “数字也会撒谎!真正的真理不是数学,而是荒唐、混乱、随机性、无序性和深深的痛苦。。。” 以这里的【符号推理】为例: 让我们退一万步来说,假装没有其它“合理的”图形认知和演化推理(其实二傻问过很多研究员,他们一直相信第四个符号应该是“ O ”),暂且承认前面三个图就是阿拉伯数字 1,2,3 的镜像组合,那么,第四个符号一定是 4 的镜像组合吗? --- 为何不能是 5 ?(与黄金分割有关的 菲波那契 数 列 : 1,1,2,3,5,8,13,… ) --- 为何不能是 6 ?( 1,2,3,6,9,18 , … ) --- 为何不能是 N ?( N 可以为任意数!) 也许有人会争辩说: 1,2,3 后面的数字应该是 4 最合理!因为它最“简单”! OK ! 您真的以为上帝是最简单的?就像爱因斯坦所相信的那样? 您是相信上帝确实跟您一样头脑简单呢? 还是应该对上帝怀有一些起码的敬畏。。。 才不会粗暴地用【奥卡姆剃刀】, 费尽千辛万苦, 把上帝送给您的精美工艺品, 雕成一个 毫无信息量的大铁蛋 ??? 毋庸置疑, 1,2,3 后面的数字可以为任意数字,都有其特定的“逻辑规律”可循!有些规律(比如 菲波那契 数列 )比简单的自然数序列还包含更多深刻的内涵与美感!既然如此,其后面数字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任意和随机的!为何我们总是要要苦苦寻找什么“内在规律”呢? 与此类似的, 在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托马斯与特蕾莎的一系列偶然相遇,使托马斯对生病的特蕾莎产生了联想,用了一个比喻“仿佛她是一个婴儿,被放在篮子里沿河漂流至他的床榻之岸”。。。这个比喻让托马斯从内心深处接受了特蕾莎,就好像她是上天赐予他的礼物。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心理,某件事、某个人、某句话,应该对自己有什么意义! 似乎有一种不知道哪里来的某种逻辑(轮回?缘分?历史的必然?上帝的安排?自然的规律?),规定了接下来应该要发生些什么。。。 人们往往喜欢将偶然性和某些“规律”挂钩,来暗示自己。 “因为我们需要生命有意义,一切都按照逻辑走,而不仅仅是随机的,仿佛我们不是被命运操控着。但不幸的是,这和真理无关,这只是恐惧!” --- 电影里的赛尔顿教授如是说。 但是,古今中外,却有很多人 / 团体 / 组织,以各种各样的“理论”,力图“证明”自己的“逻辑”是“正确”的!并强烈要求其他人的认同。 --- 这种心理或行为,可以统称为【 KITSCH 】 ! --- 有宗教 KITSCH 、道德 KITSCH 、科学 KITSCH 。。。等等等等。 【延伸阅读】:武夷山博文《 科学媚俗与波普科学 》 【 KITSCH 】这个词被翻译成许多种意思(媚俗、自媚、矫情),全都不准确。因为其本质是一种情感和审美的专制 : 我觉得某件事是美好的,就要求大家都承认并达成这种共同的情感 。 这就是 kitsch ,哪怕这事本身是 “ 雅 ” 的是 “ 美 ” 的,这种排除异己的宣传手法仍然是 kitsch 。 米兰昆德拉在书中多次提到: “ 在媚俗作态( kitsch )的王国里,心灵的专政是最高的统治。 ” “kitsch 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 ”  “ 地球上人的博爱将只能以媚俗作态( kitsch )为基础。 ”    讽刺的是,我们明明生活在一个典型的充斥着无数 kitsch 的大环境下,却偏偏在自己的语言中找不到一个可以准确对应的词汇。 【KITSCH】令人身不由己的进入一种看似崇高的氛围,其实是对个体选择权的无视和剥夺。。。 ( 引自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57683/ )    蒋科学先生:您今天又 KITSCH 了吗?
个人分类: 傻帮讲座|7583 次阅读|157 个评论
小妹嫁给谁?(续 话剧版解答)
热度 5 xying 2014-1-7 08:41
小妹拉着小苏离开乱哄哄的阶梯教室赛场,看热闹的人也陆续散了。小苏有点担心地看着她的脸色说:“我看张三就是个猪头,这样人不值得为他生气。倒是李四还一往情深。” 小妹大眼睛里有点雾霾,摇摇头说:“你别管我,让我静一静。你去忙你的。” 几个人还围着口沫横飞的王五听解答。王五一边解说一边眼观六路,忽然看到一个光头的老头往外走。这闪光油亮的要放在葛优头上,那是智慧的光芒。可放在那老头的身上就像是奸商的标志。王五推开众人,扬声招呼:“应老师,你也来了呀。快给我们解说,解说。他们都听得晕。我也越说越晕。” 老头笑呵呵地走过来,找张椅子坐下,“有什么问题?” 几个女生看一眼就往外走,戴大耳环烫卷发的大眼睛对同伴嘟囔着:“这模样怎么也当老师?就是不能像发哥那样帅气,也得有翩翩儒雅的风度。不然这课我怎么听得进去。” “你听课是看文艺表演呀!”穿超短裙的同伴打趣说。 “听课看书吸收程度当然和包装有关系。就像买本书,一看到精致包装,名家热销,标价九百九十九,你还不是小心捧着细读慢思?要是看到马粪纸封面,无名小卒的破书,里面就算是至理名言,人生真谛,你不是也会半信半疑,入不得脑子?所以讲课的最好是道貌岸然,一脸严肃,披着院士呢大衣,开口就是: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做哲人状,伟人样,讲让人热血沸腾的大道理才是好课。” “你落伍了,现在教授要占领新的至高点,咬雪茄,懂江湖,像大侠似的悲天悯人,从坏人身上找到优点,在圣人身上扒下画皮,才拉风,能与国际接轨。”穿着露臀裤邋遢装的女孩翘鼻说。 “也是。听说博弈课尽说些怎么合算,如何分赃,勾心斗角。只有俗人才听得津津有味。没品位!”戴大耳环的一脸不屑。 “那个小妹这么聪明雅致,怎么也学博弈?”超短裙笑着问。 “还聪明雅致?比武招亲把自己当赌注,当众示爱都没人要,还不羞死了!换我,绝不做这费脑子又丢脸的事,我就打扮千娇百媚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让他们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先送 99 朵玫瑰,要当街下跪,再问爱不爱我,谁说得多,能打动我的心,我才嫁给谁。”大眼睛妩媚地笑着,满眼都是星星。 “你这骚妮子还不是一样的把自己当彩头,比谁迷魂汤灌得多?”两位异口同声地说。 “不一样,她是算计着挑,我是由着心来挑。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就网那纷飞的彩蝶和殷勤的蜜蜂。”她双手扬起,偏着头,沉醉地走着。 “那是你没这脑子,把握不来,只能这么迷茫着。听说古代巴比伦城门口贴着:禁止骗子和数学家进城。你要在那里最幸福了!”超短裙揶揄着说。 “这事呀只能用心,不能用脑。用脑就俗了。我就做一个快乐的小傻瓜!”戴大耳环的翘着嘴,一付你不懂的样子。 “说得好听,那是荷尔蒙当家。哪天春暖花开了,突然吃了什么的,多巴胺增多,去甲肾上腺素入脑,发春了,逮着个公的就是他了。你要网到个骗子大马蜂就杯具了。以后每天唱:不知道為了什麼,忧愁它围绕着我, …… ,千言和万語,隨浮云掠過!”两个同伴嘻嘻哈哈地揽着她,唱起歌来。 那边王五回答老师:“向阳不理解为什么智力推理能和探测心意共存。逻辑推理是根据对方的答案推出自己的答案,要求小妹问话时,回答必须说真话。这推理才能进行得下去。要探测真情,答的不一定是真话,这样玩暧昧要婉拒才有空间。他问:这两个前提怎么能够共存?这两个互相排斥的假设,只能玩一样。把它们放在一起,怎么可以通过智力推理游戏来探测心意呢?” 应老师点点头说:“提这问题的同学是肯动脑筋的人。不过这其实很简单,因为这智力比赛只是在生活博弈中,小妹用来探测心意,让两男隐晦表白的道具。有意者自然会全力以赴,最佳的策略是按逻辑诚实作答,如果两男同此,这道智力题就会得到正确的解答。小妹就当场答应她的意中人。如果意中人想婉拒,就会想法子答错,后面推理固然乱套了,小妹和观众都能判断谁先出错。错的原因不外乎是不够聪明或是婉拒。到底是哪种原因,对外人无法区分。但依小妹的了解是能判断出来的。如果小妹不喜欢太傻或没有情意的,那连这个区分都不需要了。这不达到了探测的目的?” 王五一拍脑袋说:“我也被他绕进去了。其实这模式在生活里很常见。比如说小苏问他男朋友手机密码,想看看有没有其他女的情话。这要求他配合说实话。他照做了,她就能进去查证。他不配合固然不能查证,但也说明一些问题了。” 小苏又回到教室里,刚好听到这段话,笑骂一声:“好呀,王五你在背后编排污蔑我。谁是我的男朋友?你女朋友才查你的账!” “你是对的,我认罪!不该用我们做例子。”王五装苦脸忍不住诡笑缩着脖子躲小苏追打。犀利哥听了一会儿紧张,一会儿释然,脸色变幻着,愣了几分钟,掏出钥匙,拉旁边同学交代几句话。 一会儿消停下来,王五继续说:“老师,虽然我看了研究的结果,知道贴在双方头上 n 和 n+1 一对数,必须问了 n-1 次,双方都答不知道后,看到对方是 n 的人会推测出自己头上是 n+1 ,却不知道为什么。” “这要从怎么推理讲起。这道题里张三看到李四头上是 2 ,李四看到对方是 3 ,他们一起听到小妹说,两人头上是相差为一的正整数。他们根据这个公共的知识,能够马上用逻辑推出自己头上的数字吗? 不能。由这知识和看到的,张三只知道自己可能是 1 或 3 ,李四只知道自己是 2 或 4 ,不能进一步确定。 所以小妹第一次问的时候,两个人诚实的回答都只能是“不知道”。别的答案,即使猜对了,因为不可能是从逻辑上推来的,也不合格。 好了,他们虽然都说‘不知道’,但这给了对方一个新的信息。说明对方看到的不是 1 ,否则对方就可以得出答案。排除了 1 的可能,这次比赛里张三看到对方是 2 ,自己就是 3 了。 在一般情况,如果双方看到的是更大的数字,这时候双方仍然不能判断,在第二问时,只能再答‘不知道’。同理,这次的新信息把对方看到是 2 的给否了。两个人通过回答,交换了从各自角度消化的信息。如此问了 n-1 次,对方‘不知道’的回答,否定了自己头上数字是 n-1 的可能,这时看到对方头上是 n 的那个人,就可以推出自己是 n+1 了。” 向阳疑惑道:“为什么要一次次地问,才能做进一步推理?不答不就表明不知道吗?” “对方没有明确地回答,就无法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还是没想好。这个交互式的推理依赖于对方给出的信息,后续的推理必须依靠明确的信号来进行,问话起了通讯中同步校准( synchronization )的作用。。。” 这时门口让人眼睛一亮,刚才散场打闹的三位女生又转回来了,青春亮丽让教室充满了春意,戴大耳环的悄声对同伴说:“你看哪个像楼前宝马的主?” 邋遢装的笑着说:“那位破裤子的哥哥肯定不是你的小蜜蜂。你站在讲台上,嫣然一笑,看看哪只大蝴蝶扑来,就是他了。” 王五有点当上大蝴蝶的觉悟,不自然地转头打岔问老师:“小妹把自己的婚姻作为赌注,是不是有点傻?” “这次活动其实是三人的博弈,小妹是其中一方,她的收益取决于智力竞赛张李两人的表现和自己的应对。智力竞赛又可以看作是两人博弈,这两人博弈对小妹偏向的张三有利。如果张三李四都对小妹有意,结果是郎有意妾有情双赢的结果。如果张三无意,他最好的策略是输掉游戏比赛的两人博弈,以免事后成为众矢之的。这时候小妹虽然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但探测到了张三的心意,比不进行这博弈强。如果李四对小妹有意,他的努力也让小妹看到了他的心意。这活动看起来小妹似乎赌注很大,其实只是对那两人压力很大,无法回避不敢欺骗。这赌注对她不至于违心,却能探知心意。这是一个很聪明的设计。” 犀利哥问:“这游戏里如果张三隐瞒了自己真正的心意,只是想赢比赛,也赢了呢?” 小苏看着他,目光炯炯地说:“这就相当于小妹当众抛绣球,张三当众接受了,然后张三说:我是闹着玩的!你觉得他会这样做吗?有人敢这样做吗?” 应老师笑着说:“理论上确实要考虑这种情况,还要考虑到李四捣乱让探测落空的情况。小妹敢设计这个比赛,是对这两人的智力和人品有基本的了解,相信他们不会犯低级错误和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她只是想通过这高调的形式逼出真言。万一这意料之外的最坏情况发生,也不超过她不组织这比赛,按猜测去示爱被回绝的结果吧。” “那如果张三无意于小妹,什么是他最好的策略?” 应老师说:“这个问题很好。因为小妹设计的这游戏偏向张三,如果局中人都理性诚实地回答,张三是不可能输的。只有他不想接这抛绣球,才故意输掉。这时他有三种选择:乱答、错过、答错。‘乱答’是在不可能做判断时作答,比如说:在小妹第一问时,他就说一个数,因为不是来自逻辑推理的结论,这样他输了,李四也无法作答。‘错过’是到了可以正确回答时,还说‘不知道’,这样误导李四回答错误答案,两败俱伤。‘答错’是到了可以正确回答时,答错误的答案。这给了李四表现的空间。无论哪一种,张三都无法逃避被公众认为是傻瓜的评价。在偏爱面前,这到底是幸运还是受到惩罚取决于他对小妹的心意,爱之深责之严吧,这也算是对李四的一种公平。张三婉拒的三种策略,‘答错’让李四和小妹受益最大。这选择表现了他的心胸和善良。虽然他狼狈地输掉游戏小博弈,在生活的大博弈中,他得到了他价值取向中最好可能的结果。” 王五问:“什么是李四最佳的策略?” “如果李四也无意于小妹,他只要格守逻辑不出错,都无损形象,也达到了他的目的。小妹在失意于张三时也了解到李四的倾向。如果他追求小妹,则要尽一切可能努力答题,借此强烈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去赢来以后的机会。” “张三答错了,李四有没有可能答对?” “李四只有在张三‘答错’情形下才有符合他智力的表现空间,才有可能答对。在张三‘乱答’和‘错过’的情况下,他都不可能推测出答案,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在第二问,张三答 1 的情况(推广到一般,在答 n-1 情况), 1 明显不是正确的答案,这点李四看张三头上的数字就能验证,李四需要判断这是‘乱答’还是‘答错’。有一点大家必须注意到,这两人在这(第 n-1 次‘不知道’回话后)之前是无法判断小妹的倾向,要婉拒最明智的策略是一直等到不得不表态时,这个时机是在他刚好可以做判断的时候,这时他只能选择‘错过’或‘答错’了。这前者回答是‘不知道’,后者是一个数,李四听后当然能分清,他就能根据这一点,推出自己的数字。张三的这个表现,当然要求他是不犯傻的,这个理由按博弈理论中理性人的假设是可以的, 不过这里 理性人的行为是指在这三人生活的博弈中,而不是小苏反驳说的在智力竞赛中的错答。 博弈理论中 Backward Induction 承认这样的逻辑推理。但在实践中人可能不那么理性,行为经济学就不认同这样的假设。具体到张三这个人,取决于李四对张三智力的了解。这是设计中最微妙之处,理论上和实践上李四更占理,但这个论证需要对学术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小妹有辩解的空间。在这个活动中,小妹以质疑来保持矜持,李四点到为止不再纠缠,这些都是最明智的表现。” 穿超短裙的女生问:“老师,博弈不是教聪明人怎么算计去赢吗?怎么这里张三是想法子去输,李四也不争取让小妹兑现诺言,这还是博弈的思想吗?” “博弈课程学的是争取最大收益的技能。博弈要争取的目标是由你的价值取向来决定,这与你的眼界和追求有关。小妹的博弈设计和质疑,张三的‘答错’,李四的辩解和退让都是在这生活大博弈中最佳的策略,并都取得了各自现实可能的最好结果。这里智力比赛只是这大博弈中的一个局部小博弈,他们对这比赛的策略说明是真正理解了博弈的应用。” 这时候一个男生气喘嘘嘘地跑来手里拎着一把玫瑰,将宝马车的钥匙交还给犀利哥,在他耳旁悄悄地说几句话。犀利哥接过玫瑰单脚跪下谦卑地举着说:“苏同学,请您接受我的仰慕!” 小苏愣了一下,周围一阵哗然“犀利哥真酷呀,这手帅极了!” 小苏脸色一板:“你装什么酷呀?我最讨厌臭哄哄脏兮兮的人,你不是我喜欢的菜。” “我马上去洗浴中心搓去三层油垢,喷一身香水,吹个最新发型,套件顶级西装,与你缠缠绵绵翩翩地飞。”犀利哥傻傻地说。 “谁稀罕呀,我最看不起有点臭钱到处显摆的家伙。”说着抓过玫瑰往地上一扔,转身就走。 犀利哥愣了半晌,落寞地叹了口气转身向外。 戴大耳环的紧跟上怯怯地拉住犀利哥的手臂,柔柔地说“利哥,能带我们去 K 歌吗?” 突然听到背后一声娇喝:“站住!这就走了?载我去逛 Gucci 服装店。”
个人分类: 智力|7306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真话假话:逻辑推理趣题选
hesiyusc08 2013-6-7 18:51
转自 matrix67 . com: 真话假话:逻辑推理趣题选   在准备一份数理逻辑的材料时,我创作了下面 10 个逻辑推理问题。在每个问题中,甲、乙、丙三人各说了一句话,你需要判断出每个人说的究竟是真话还是假话。每个问题都有唯一解。注意,与传统的逻辑推理题目不同,没有任何条件告诉你究竟有多少人在说真话,有多少人在说假话。解决问题时尽量避免用枚举法试遍所有 8 种可能,否则这将失去“逻辑推理 ” 的意义。   ( 1 ) 甲:乙说的是假话   乙:丙说的是假话   丙:甲要么说的是真话,要么说的是假话   答案:显然,丙说的是真话。   因此,乙说的是假话。   因此,甲说的是真话。   ( 2 ) 甲:我们三个人当中有人说真话   乙:我们三个人当中有人说假话   丙:我们三个人当中没有人说假话   答案:乙和丙说的互相矛盾,他俩的话一真一假。   这就表明,三个人当中既有人说真话,又有人说假话。   因此,甲和乙都说的真话,丙说的是假话。   ( 3 ) 甲:我们三个人都说的真话   乙:我们三个人都说的假话   丙:我们三个人当中,有些人在说真话,有些人在说假话   答案:这三句话互相矛盾,却又涵盖了所有情况。   因此,三句话中有且仅有一句话为真。   因此,甲、乙说的是假话,丙说的是真话。   ( 4 ) 甲:丙说的真话   乙:丙说的假话   丙:你们俩一个说的真话,一个说的假话   答案:甲和乙说的互相矛盾,他俩的话一真一假。   因此,丙说的是真话。   因此,甲说的是真话,乙说的是假话。   ( 5 ) 甲:乙说的是真话   乙:甲说的是真话   丙:我们都说的是假话   答案:显然,丙不可能说的真话。   因此,丙说的是假话。   因此,不是所有人说的都是假话。   因此,甲和乙当中至少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不管甲和乙谁说了真话,都可推出甲和乙都在说真话。   ( 6 ) 甲:我们当中有一个人说假话   乙:我们当中有两个人说假话   丙:我们当中有三个人说假话   答案:显然,不可能所有人都在说假话,否则丙就说的真话。   显然,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说真话,因为这三句话是互相矛盾的。   因此,恰好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因此,恰好有两个人说的是假话。   因此,乙说的是真话,甲和丙说的是假话。   ( 7 ) 甲:我说的是真话。   乙:我说的是真话。   丙:如果我说的是真话,那么甲和乙都说的是真话。   答案:如果丙说的是假话,那么“如果我说的是真话,那么……”永远为真,矛盾。   因此,丙说的是一定是真话。   因此,甲和乙说的都是真话。   ( 8 ) 甲:如果乙说的是真话,那么丙说的是真话。   乙:如果丙说的是真话,那么甲说的是真话。   丙:我们说的都是假话。   答案:不可能所有人都说的假话,否则甲和乙说的就是真话,矛盾。   因此,丙说的是假话。   因此,乙说的是真话。   因此,甲说的是假话。   ( 9 ) 甲:如果丙说的是假话,那么我说的是假话   乙:如果丙说的是假话,那么我说的是假话   丙:如果我说的是假话,那么我说的是假话   答案:如果丙说的是假话,那么“如果我说的是假话,那么我说的是假话”就为真,矛盾。   因此,丙说的是真话。   因此,甲和乙说的都是真话。   ( 10 ) 甲:我们三个人要么都说的真话,要么都说的假话   乙:我们三个人要么都说的真话,要么都说的假话   丙:我们三个人要么都说的真话,要么都说的假话   答案:显然他们说的都是真话。   来源: 中华数学竞赛网
2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西文化比较
benlion 2013-2-25 11:03
哲学思辨、逻辑推理是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信仰的诚实和合作精神是社会成为社会的粘合剂,也是建立法律规范和遵守制度的基础。 俄罗斯约 16 世纪从蒙古汗国独立和发展起来;但是,主体和主流文化传统源自东罗马的东正教 - 教权本位,不同于中国的官本文化 - 官员管理儒生,现代化转型是走向民本或人本的教育和法制。 欧洲中世纪 - 政教合一带来的黑暗,所谓宗教与科学冲突 - 禁锢思想和宗教与科学不分家的冲突。中国千年繁荣 - 政教分离、儒释道分立、私塾教育与科举取士分家等体制的开明带来了创造力。 希腊、波斯、印度、华夏的轴心时代奠基了人类文化模式,往后的文明在这基础上演义,比如,罗马文化源于希腊化时期,中东区域的历史更替,奥斯曼占领拜占庭等,但基调为 4 大区域地缘文化。 西罗马,经历阿提拉、查理曼时期,形成现代意大利、法国、德国的基本地理和文化框架,东欧国家是比较晚的时期,比如,古罗斯、匈牙利、波兰等约 9 世纪之后形成,近代欧洲开始于欧洲大学建立和意大利文艺复兴。 匈奴、蒙古到土耳其等区域文明发展的历史环境是草原游牧,从地中海到大西洋的欧洲是海洋文明形态,日本也以海洋渔业为经济特征,需要冒险和合作精神,而这都不同于中国的农耕文明。 从地理大发现到荷兰渔业,从北海、英吉利海峡区域到英国 - 美国联盟,更是体现出海洋经济和海洋文明模式,需要坚定的信仰、探险和协作精神。 公共意识、群体协作精神匮乏,已经导致中国在工业化过程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因此,不仅需要思考科学发展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更需要从历史上探讨中、西方社会的组织和行为模式的文化根源。 - 海内外传奇 -
个人分类: 社会|2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学在逻辑推理方面的作用言过其实
热度 2 Bobby 2013-2-14 09:12
数学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学科训练之一,数学在人们对数和空间的认识方面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还有人强调数学在逻辑推理方面的作用也很大。其实,数学在逻辑推理方面的作用言过其实,其作用未必比逻辑学更佳。约翰 · 斯图尔特 · 穆勒( John Stuart Mill )在其自传《我的知识之路》( Autobiography of John Stuart Mill )中说到有关数学对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的作用时,它根本不能与经院逻辑学 相提并论。因为数学过程中正确的推理根本不会产生真正的困难。数学由于并不需要学生通过经验和思考缓慢获得自己有价值思想这个前提条件,因而数学学习适合哲学学生早期阶段的教育。详见下文: The first intellectual operation in which I arrived at any proficiency, was dissecting a bad argument, and finding in what part the fallacy lay: and though whatever capacity of this sort I attained was due to the fact that it was an intellectual exercise in which I was most perseveringly drilled by my father, yet it is also true that the school logic, and the mental habits acquired in studying it, were among the principal instruments of this drilling. I am persuaded that nothing, in modern education, tends so much, when properly used, to form exact thinkers, who attach a precise meaning to words and propositions, and are not imposed on by vague, loose, or ambiguous terms. The boasted influence of mathematical studies is nothing to it; for in mathematical processes, none of the real difficulties of correct ratiocination occur. It is also a study peculiarly adapted to an early stage in the education of philosophical students, since it does not presuppose the slow process of acquiring, by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valuable thoughts of their own. They may become capable of disentangling the intricacies of confused and self-contradictory thought, before their own thinking faculties are much advanced; a power which, for want of some such discipline, many otherwise able men altogether lack; and when they have to answer opponent, only endeavour, by such argument as they can command, to support the opposite conclusion, scarcely even attempting to confute the reasonings of their antagonists; and, therefore, at the utmost, leaving the question, as far as it depends on argument, a balanced one. 从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来看,许多学过数学及高等数学的现代文科学者,在论证其论点或反驳别人观点的时候,也并没有多少出色的逻辑和推理表现,更不用说理科学者在这方面的表现。也就是说,学习数学中的那些规矩在论证实战中并无多大威力。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4457 次阅读|4 个评论
你需要多大的优盘?
yufree 2012-12-23 12:13
一个人的数据能有多少?想当年微软曾宣称个人电脑512KB的内存已经足够大了,硬盘几个G就是图书馆级别的信息量。但今天再看,一个手机的数据量就远超当年的工作站了。而反观我们个人,掌握的数据量似乎变化并不大。出了学校,脑中可调用的知识被搜索引擎的便捷所代替,我们更倾向于记忆到达知识的方法或路径而不是知识本身,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在 舍本逐末还是时过境迁 的发展? 如果说信息世界的知识可以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 结构化的理性知识与独特的个人经验 。理性知识已经伴随维基百科、互动百科及百度百科的产生而固定化,较为清晰的逻辑推理与历史沿革可让越来越多的外行迅速成为半瓶醋,这点从问答类网站的来源引用状况可见。这样有什么不好呢?掌握逻辑推理的法则,形成批判独立思考的人格,应用这些框架,把百科知识一点点的放进去然后需要的时候拎出来不是很符合认知过程吗?毕竟现在的信息量不是一半会可以掌握的。没错,信息越多处理信息的方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内容都无关紧要,例如我要回家,放在上个世纪要到火车站先查好车次时间并牢牢记住而现在车次并不重要,我花几分钟查一下票然后买好,在手机里存上一个时间提醒,让后内存就可以释放了,当回家当天我只要按照提醒的时间来到车站,刷出票来上车就可以了,至于车次只是一个用来选择与防止上错车的记号,没必要一直记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提醒尽最大可能释放记忆的空间,亲人朋友的生日,通讯录的电话号码,网站登录的密码……他们具体是什么无关紧要,有了相应的处理工具或软件,这些无聊的数字字母都不用占用宝贵的记忆空间。但是,这样真的好吗?我对这些工具是相当依赖的,以至于上次手机变砖,霎那间我才发现除了父母的手机号外,竟然丝毫没记过别人的手机号,不过通过云存储与同步工具,很快我就又回到了信息时代,或许对于这个时代三天的黑暗不算是世界末日,但没有电很多人寸步难行,这是个可笑的状态,人类发展史的绝大多数时间是没电的,仅仅100多年,我们的生活变得无比丰富而脆弱。没错,脆弱,人们有着挑战权威的勇气,但庞大的知识体系让我们即便掌握了判别方法也不见得判别准确,而当知识出现矛盾时,我们对于自己信息处理能力的自信瞬间冰消雪融。 或许我们是最敢于挑战权威的一代人,但也是最容易被权威知识奴役的一代人 ,我们可以打破一切,但不见得可以安然居住于一个无法解释的世界里,人的大脑有着天然的寻求解释的趋势,这源于进化压力让我们必须善于总结与推演以存活下来,但进化总让我们防卫过当,宗教,信仰,第一推动…如果你是完全理性的,你就不得不给自己一个形而上的东西作为思想支持与原点。从这一点上看,科学家似乎并不总是理性的,我们需要不断前行,因为我们从未满足,原点与上帝都要被拿出来检验一下,如果过分形而上,那不是科学家关心的,但不代表这就肤浅。事实上,知识的结构是层次化的但不是感情化的, 肤浅与高深都是幻象而不是真实 。只有接受错误才能不犯错误,这是统计理论的无情应用也可推广到更一般的认知过程:我们要接受真实世界的不完美、真理的无法获得与个人的认知偏见才能去追求完美、真理与更一般的认识。那种在所谓的神迹与神秘现象前缴械投降追求内心完满的所谓看开了才是最看不开的表现,佛家悟禅,花开见佛。记得当年第一次见到wps时,感觉无纸化办公近在眼前,效率得提高多少啊,后来看到一个调查,无纸化不但没提高办公效率,反而下降了,当然这一方面归功于很多人还不适应现代信息管理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那些适应的人怎么效率也不高呢?刚才我反复说节省了需要记忆的空间,但讽刺的是多余的空间并没有更好的利用,很多人效率很高但节省的时间都用在娱乐或更无聊的事上了, 网络既提高了效率也让多余的精力有了发泄之处 ,可以说很多SNS网站、论坛、网游就是一些人的第二人生,展示着与现实或相似或相反的人生轨迹。我们无权评价别人的生活,只是怀疑自己的前行道路。当把多余的精力用在了另一个领域又会怎样?没错,正是不知道会怎样才去尝试,但这与沉迷于网络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菜头说,现在人就是无聊,就是精力旺盛,就是有娱乐至死的精神,这无可厚非,自己选条路走下去就是了。如果不想荒废,唉,其实何为荒废?这种道德判断的幽灵总让我们“明辨是非”,强加责任。 到了个人生活这一点,很多人倾向于追求独特的个人经验,这是另一种知识,散碎且充满主观体验但也因此更有感染力。其实, 一个符合历史的认知过程就是通过经验的积累总结而不是假说的证伪来进行的 ,换言之,即便你不懂什么是逻辑或理性,通过经验的积累一样可以获取知识。经验,没错是经验,似乎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另一种价值更高的知识,我们越来越多的 依赖口碑,依赖评价。 渣东上完全矛盾的评价让人莫名火起:到底怎么样啊?招聘时个人经验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人轻视学院派:你们这些书呆子,连个脚手架都不会爬,天天做着白领的梦,眼高手低无过于此。但是个人的经验事实上不见得可以推广到别人身上,只是我们需要这种知识进行参考,但 参考是个很假的词,从结果上看,用采纳更真实。 其实这也可以从进化上给出解释:我们对于过分抽象的概念总是无所适从的,因为生存是一件务实的工作,活生生的经验要好于空洞的理论。但身处这个时代,过分的依赖经验或意见领袖则可以说是不适应信息化的体现:我们没时间或没准备好掌握一切,所以只能听取他人意见,专业化的分工加剧了这一情况,我们依赖着别人,别人也依赖着我们,而这个圈子通常并不大。在一个班级里,如果有一个人的软件应用水平很高,更多人就依赖他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理由很简单:我不关心,有更重要的事。但事实上,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什么都不关心,说起重要的事或专业的事也往往敷衍了事。 人们都在追求着一些虚幻的责任感而事实上什么都没有做,或者简单说,心浮气躁 。我们的剩余时间比古人类多太多了,但产出似乎也就那样,什么都可以找专业的人来解决而只关心所谓自己的兴趣对于缓解心理压力没有任何帮助,离开你的电脑打扫一下房间也许更让你心平气和。多积累自己的经验,加工你的经验可能会让你重新感受到理性的魅力而不是依赖别人的经验,但毕竟没有评价的商品没人敢买,这个时代给出的难题只能自己想办法。 那么你需要多大的优盘呢?其实现在的多媒体资料大都成了一次性的,所谓经典的东西早就伴随网络丰富的产出而变得小众化。娱乐精神簇拥下的人们更喜欢过程中的快感而疲于接受新的教育,所以大胆的del掉你不可能看第二遍或者从来就没看过一遍的各种资料大全吧,收集而不消化完全没意义,如果消化不掉也没有存留的意义,消化掉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也没必要留存本体,总有新东西出现的。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能删的理由,但 如果你丢一次电脑就会明白其实没有多少是你真正留恋的 ,你只需要知道名字就可以从网上找回来,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恰巧就是不知道名字是什么。那么照片呢?我所记录的成长轨迹多么值得回味啊,其实自打照片数码化后垃圾照片的数量爆速增长,有多少人是只照不整理的,我经历过胶片时代,一个卷36张左右,每张都会想好了再拍摄,然后冲洗出来放到影集里每到过年就跟父母一起翻影集。现在每个人可能都有几千张照片,也懒得冲洗都在电脑上随便看看,但你越觉得一件事稀松平常,你就越不会放入你大脑的硬盘,太廉价而且我可以不断获得新的纪录。在整理照片上你需要的只是 一个不删的理由而不是删除的理由 ,把剩下的照片都冲洗出来吧,这样才真正有记录的价值。 不要总想着有一天我会用到,到了那一天你根本就找不到 。处理完这些大体积的资料你的个人文件还有多少?简历?论文?邮件?都处理了,只留下你最关心的东西,然后随便选个云同步技术在云端留个底,实时同步就可以了。 那么优盘呢?其实你不需要 ,这是信息时代,这是云时代,信息可通过电信号自由流通,就看你会不会,仅此而已。 最后说一下信息处理,真正对你有意义的是你加工过但还没有存入大脑或者不打算存入大脑的信息,这些信息你只需要一个口袋记事本就够了,如果赶时髦,evernote、麦库记事、有道云笔记都可以,但关键在于 里面的东西是你加工过的,也就是网络搜索无法复现的而不是简单的把网上看到的好文章copy一下就完了 。文献阅读也是这样,你最好把你关心的知识与来源记录到EN的note或在evernote里建个笔记本聚类,否则当你想用这些知识时你还是得重新读文献。至于比较流行的结构化笔记看自己的情况,思维导图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有利于回忆。那么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提高效率? 不,信息时代让人懒于思考,这样做是为了保存这个宝贵的能力 。
个人分类: 科搜研手册|5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脏脸博弈”中的推理(3)
热度 1 xying 2012-12-5 12:35
前面帖子( 1 )的解答推理中“如果只有一个脏脸”,“如果只有两个脏脸” 里面的假设推理都是虚拟的,就是某一个真实或想象中的人在推测从别人角度会怎么想的假设推理,这个虚拟的假设推理的结果是上面一层推理所需要的。这个关系就像计算机程序中一个程序调用另一个程序一样。所以虚拟假设推理处在第几层中,就需要用多少阶彼此的知识作为推理的依据。显然,公共知识可以用在任何一层中。 到了这里,你能看出“如果只有一个脏脸”的虚拟假设推理,在这个故事中需要多少阶这个“至少有一个脏脸”的彼此知识吗? 原来故事解答中虚拟的假设推理被引用的关系比较隐晦,我们再从局中人的角度来看是怎么完成这个的推理。 这故事里有三个人脸脏了,分别记为甲,乙,丙。甲只看到乙和丙两个脏脸,他看不见自己的脸。甲想:我要是干净的,乙只能看到丙的那个脏脸。甲再从这个设想中乙的角度来思考:乙要是觉得自己没脏,那么乙可以推测丙看到所有人脸就是干净的。这时甲猜测中的乙又从丙的角度来思考:丙知道“至少有一个人脸脏了”,他却看到所有人脸都是干净的,那他就知道自己的脸脏了。 注意上面“至少有一个人脸脏了”这个知识,是在甲从设想中乙,设想中的乙又从设想中丙的推理中被引用的。所以这个知识必须是:“甲知道(乙知道(丙知道的知识))”,这有三阶彼此的知识的深度。 “至少有一个人脸脏了”是三阶彼此的知识就足够了。如果是公共知识,当然是没问题被引用。我们后面再谈它怎么成了公共知识。 可是女招待催促后,丙没反应。这说明前面推理中的假设出错了,不管什么地方出错,丙一定是看到脏脸了,这样他才不能猜出自己。甲能够推想出乙有这个知识了。所以“甲知道(乙知道(丙看到一个脏脸))”。甲和他设想中的乙都知道丙的脸是脏的,所以“至少有两个脏脸”是甲知道(乙知道的知识)。 到了女招待第二次催促时,甲还想:我要是干净的,乙只能看到丙的那个脏脸,但乙知道至少有两个脏脸了,他该出来招认呀。结果等到第三次前还是没有。甲才知道自己的假设完全错了,自己的脸是脏的,乙也看到两个脏脸了。 上面甲乙丙的记号是随便取的,所以三个脏脸人,每个都按照甲的思路来考虑,他们也就同时明白了,在第三次催促中出来擦脸。至于其他脸没脏的人,他们看到的是三个脏脸,推理又深了一层,在第三次催促前还不能判断自己的状况。到了这三人都擦了脸才知道自己脸没脏。 那女招待说了一声后,这“至少有一个人脸脏了”是怎么成了公共知识?因为女招待的话是对大家说的,谁都有这知识了,谁也知道别人听到这知识了,这都能推测出“张三知道(李四知道(王五知道这知识))”,如此等等直到无穷,这就是公共知识了。 那大家眼睛都看到的事实,怎么不是公共知识呢?每个人都看到了脏脸,没错这“至少有一个人脸脏了”是“一阶彼此的知识”。脏脸的甲,从脏脸乙角度看去,也能确定乙看到脏脸丙。所以甲知道(乙知道这知识)。每个人都可以用这个逻辑推想,所以这也是“二阶彼此的知识”了。但是甲从乙,乙再从丙的角度来看,因为甲乙丙都不能确定自己的脸,而除此之外再无脏脸,所以这套在这里面的丙无法知道有没有脏脸,即“甲知道(乙知道(丙知道这个知识))”不成立。没有了这个知识,故事中女招待第一次催促前的的假设推理就不能进行到底。这大家眼睛看得到的知识,连三阶彼此的知识都够不上,就更不是公共知识了。这也解释了女招待没说之前,虽然大家都知道有人脸脏了,也能推测出大家知道有人脸脏了,却不能推测出自己的脸是不是脏了。 看三个帖子到了这里的人,要是对进一步了解公共知识的理论感兴趣,可以看下面。 【参考文献】 Aumann RJ (1999) Interactive epistemology I: Knowled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 28: 263±300 http://www.ma.huji.ac.il/raumann/pdf/Interactive epistemology1.pdf Aumann RJ (1999) Interactive epistemology II: Prob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 28:301±314 http://www.ma.huji.ac.il/raumann/pdf/Interactive epistemology2.pdf Vanderschraaf, Peter and Sillari, Giacomo, "Common Knowledge",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pring 2009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http://plato.stanford.edu/archives/spr2009/entries/common-knowledge/ 【公共知识的一种定义】 We can now define mutual and common knowledge as follows: Definition Let a set Ω of possible worlds together with a set of agents N be given. 1. The proposition that A is (first level or first order) mutual knowledge for the agents of N, K 1 N ( A ), is the set defined by K 1 N ( A ) ≡ ∩ i ∈ N K i ( A ). 2. The proposition that A is m th level (or m th order ) mutual knowledge among the agents of N , K m N ( A ), is defined recursively as the set K m N ( A ) ≡ ∩ i ∈ N K i ( K m −1 N ( A )). 3. The proposition that A is common knowledge among the agents of N , K * N ( A ), is defined as the set K * N ( A ) ≡ ∞ ∩ m =1 K m N ( A ).
个人分类: 科普|6727 次阅读|1 个评论
“脏脸博弈”中的推理(2)
xying 2012-12-5 10:44
上次谈到一桌人吃烧烤,有三人脸脏了,别人看到,自己不知。在女招待三次提醒有人脸脏了后,终于这三人都明白过来了。最后有个问题,既然至少有一个人脸脏了,这是桌上人人都看到的事实,为什么大家不用来作为推理的依据,还要女招待说了才见效呢? 我们推理中使用了从对方角度进行思考的逻辑。这要求必须确切地知道对方具有什么知识,才能推断对方的思考。这就涉及到“公共知识( Common Knowledge )”概念了。 “知识”是指包含事实,拥有的人理解它,并相信它的事件。但是“我知道,你知道,大家都知道的知识”并不就是公共知识。 因为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这个知识,尽管事实上你是知道的。所以我不能用“你知道”这个知识的事实作为根据来推理。同样,这时你也不知道我有这知识,也不能据此来推测我是怎么想的。 所以“我知道,你知道,大家都知道的知识”只是“彼此的知识( Mutual Knowledge )”,彼此的知识不能用来推理,因为即使你事实上已经知道了,而且大家都是理性的人,但不了解你是否知道,我怎么知道你会怎么想呢?用想当然来猜测别人知道些什么,依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和推断是不可靠的,这也是世界上许多错误的根源。 要借用对方的看法来推理,我必须知道:你知道了什么。记为“我知道(你知道的知识)”。我从你的角度来推理,我想象中的你所用的知识,不是实际上的你所知道的知识,而是“我知道(你知道的知识)”。 别人想知道我的逻辑推理,根据的是“你知道(我知道的知识)”,如果是多人各自从对方的角度推理就必须根据“每个人知道(其他人知道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叫做“二阶彼此的知识”。 如果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二阶彼此的知识,其中包括诸如“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的知识))”和“张三知道(李四知道(王五知道的知识))”等等各种组合,有各种三重的“知道”,这叫三阶彼此的知识,就可以用来进行三层从对方角度的推理。这阶数一直加到无穷的知识就叫做“公共知识”。公共知识是无穷阶彼此的知识。 在博弈研究中原来大家对博弈者有否公共知识是很马虎的,自从 1976 年 Aumann 在他的《 AGREEING TO DISGREE 》论文中强调公共知识对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后,这个概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两个博弈学者 R. Aumann 和 K. Binmore 长达几十年关于 Backward Induction 需要什么知识的争论,也促进了 Aumann 等人将公共知识公理化严格化。近十年来公共知识已经成为认知科学的基础,进而成为许多学科的基础。 晕,是吗?歇口气消化一下,也可以看一下我的另一篇博文“ 为什么要向人认错?(科普) ”。 然后往下再看 下一篇 “脏脸博弈”的推理是怎么应用这些概念。
个人分类: 科普|6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脏脸博弈”中的推理(1)
热度 10 xying 2012-12-5 08:27
一桌人在吃烧烤,其中有三个人不小心将酱汁沾到脸上,大家都能看到别人的脸但不知道自己的。出于礼貌各人都默不吱声,也不敢露怯去摸自个儿的脸。这时候女招待进来说:“这里有人脸脏了,请他自己擦了。”连说两次都没人反应,到了第三次,刚好是这三个人明白过来,把自个儿的脏脸擦了。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这个问题是 1953 年 Littlewood 书中一个例子的变种,中文称为“脏脸博弈”。其他诸如帽子颜色,眼睛颜色,一个村庄的惨案等等都是这个问题的变种,具有相同的逻辑结构。这类问题逻辑上比较绕,需要有很清晰的头脑才能想通。我看过的解法都没把道理说透。直到学了“公共知识”的理论才想通了。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女招待的话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至少有一个人脸脏了。二是:要求知道了的人自己出来承认。这一桌人都不傻,都会根据女招待的话和大家的反应去推测自己的状态。 女招待说后,“至少有一个脸脏了”这个判断就成为大家的公共知识,谁都可以用它来进行推断。这时候大家想:如果只有一个人脸脏了,那么这个脏脸的人会看到别人全是干净的脸,他就该明白这个脏脸人是他自己了。女招待说了一次后,他就会马上把自己脸给擦了。女招待说了一次后没人行动,这说明原来的假设不对了,这脏脸的人至少得有两个。 大家都是聪明人,我知道这推断,你也知道这推断,我知道谁都知道这推断,谁都知道我知道这推断,。。。,一句话,这“脏脸的人至少有两个”也成了公共知识,大家都可以用来推测别人的推断。好了,如果只有两个脏脸,那其中一人只能看到一个脏脸,他就该明白自己也是脏脸。女招待催促第二次后,他俩会乖乖地把脸擦了。还没人出来认账,说明这脏脸的人至少有三个。 当这三位脏脸的老兄,在现实中只看到桌上两个脏脸时,就会在女招待第三次催促时把脸给擦了。至于桌上的其他人,知道至少有三个脏脸时,他们看到的是三张脏脸,正在忐忑不安地看别人的反应,还无法判断自己是否脏脸。到了这三位脏脸的老兄擦了脸,其他人就明白了原来自己的脸不脏,不然这脏脸的老兄看到的也是三张脏脸,就不会推断出自己的脸脏。 依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 N 个脏脸人的情况,他们都会在女招待第 N 次催促后明白过来。请注意,这桌中可以有任何数量脸没脏的人。 在这个问题解法中,女招待的“至少有一个脸脏了”这句话是个关键,它提供了整个推理的支撑。但是桌中的所有人在女招待来到之前都看到了这个事实。从信息的角度,这女招待没有提供任何新鲜的东西,为什么会造成不同呢?这“桌中至少有一个脸脏了”的事实,女招待不说也是:我知道,你知道,大家都知道,你能推测出我知道,我也能推测出你知道。这众所周知的事实为什么不能代替女招待的话,用它来做上述解法的起点呢?什么才是公共知识?为什么这儿推理需要它? 如果你感到迷惑,这就对了。说明你真正动了脑筋,但对推理中应用公共知识还缺乏精确的了解。 你必须能解释最后这些的疑问,你才是真正理解了这里的逻辑。 这在下一篇介绍。
个人分类: 科普|16908 次阅读|23 个评论
也算是科学网的一道风景吧
热度 3 rbhuang5907 2012-8-7 23:17
也算是科学网的一道风景吧 时常和张维辩论,发现这个人很有趣---对科学很无知,好刻薄人。 要求他有科学知识,能够区别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确实勉为其难,做音乐的,没有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和训练,虽然他号称通读科学哲学书籍。 但是,他混迹科学网,挥舞大锤到处乱砸,也算是科学网一道风景。 最近,辩论“科学归纳法”问题,他写了一篇黑我的文章,全文如下: 黄荣彬教授等中医黑确实应该加强基本逻辑的学习 张维 张某发现黄教授等中医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根本不懂什么是逻辑,但都喜欢教育别人讲逻辑。 就拿黄教授的前辈张功耀举例 ,张功耀得出‘取消中医药’的重要结论时,基本上都是采用举例的方法进行推理的。进行逻辑推理时,推理的前提条件必须充分而且正确 ,而采用举例的方法来得出推理的结论,以点带面其结论往往是站不住脚的。中医黑们喜欢否定个例,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正好相反,所以这些人是“中医黑”。 有点逻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逻辑的前提充分正确,这个逻辑推理才有价值,这好像是常识中的常识。  张功耀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采用了用特殊否定一般,将偶然作为必然的认识方法。他不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而是仅举一些古书的例子,又没有看到这是当时科学和时代局限所造成的个例,进而采用特殊否定一般的推导方法,强加给整个中药,显然这一认识方法是错误的,由此产生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黄博主转载的博文中就有用“缚猪绳”、“月经布”等个例来推理出整个中医中药都是巫术的文章,还有些头衔是生物学博士的博主跟风问指甲上哪收集 ,低级而且愚蠢。 这都是逻辑能力匮乏的表现。 不用扯什么大学逻辑,有些人还是先把小学逻辑过关了吧。黑也要黑的有水平吗。 ---------------------------------------- 获得袁海涛, 李学宽, 蔣勁松 等的推荐。 紧接着,他又写了一文,如下: 黄荣斌说的“科学归纳法”俺小学就用过 张维 黄大教授说科学网上没几个人懂“科学归纳法”,但这个俺懂啊, 是不是该自豪一下呢? 记得俺上小学的时候 俺的小学的语文老师出了一个题目说: 由冰是冷的你们能想到什么? 俺马上回答:火山里面没有冰。俺的语文老师马上夸俺聪明。 看这神奇的“科学归纳法”多好使。 科学教徒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卖大力丸。把些小孩子把戏弄成公式和字母就变成高深莫测的“神功”了。 这种“神功”往往让有常识的人笑话。 --------------------------------------------- 这就是他理解的“科学归纳法”。 他很喜欢使用“科学教”这个词语,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词语有什么感觉?科学和宗教竟然合二而一。说“科学敎”,本质是反科学的,但是,科学网不在乎。 下面是我对其前文的评论,目的是考考他的逻辑学知识,当然,普及逻辑学知识更是花费这些时间的用意。 黄荣彬:博主能把“三段论”的五条规则给说出来,再来谈逻辑学。 黄荣彬:博主能把“对当关系”说清楚,再来谈逻辑学。 黄荣彬:博主能把概念外延关系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说清楚了,再来谈逻辑学。 张维回复:拉到吧 还外延呢,连这个数学名词怎么用都不知道吧。还用疑问句举例,我都不爱说你 黄荣彬: 能把概念外延说成是数学名词,我算是佩服你了。当然,也就不要求你懂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了,不要求你懂概念外延怎么划分了。 黄荣彬:博主好好去理解一下“穆勒五法”以后,再来谈逻辑学。好不好?从来没有做过科学研究的人,能理解穆勒五法才怪。 黄荣彬:和北大博士“破破的桥”是一个货色。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26289do=blogid=543647 张维回复: 你的智力还和破破的桥玩,歇着吧孩子。 黄荣彬:没有认真读一读那篇文章吗?文章介绍了逻辑学基本知识,顺便批了批破破的桥,批他不懂逻辑。 黄荣彬:博主知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是什么推理吗?有没有逻辑错误?刚好利用你的地盘来普及逻辑学知识,周可真老师呼吁的事情。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6do=blogid=438435 黄荣彬:“逻辑的前提充分正确,这个逻辑推理才有价值。”(张维) 什么话儿,我替你说了吧:推理得出真实结论的条件:“前提真实、形式有效”。 黄荣彬:“黄博主转载的博文中就有用“缚猪绳”、“月经布”等个例来推理出整个中医中药都是巫术的文章”(张维) 知道这是什么推理吗?不知道? 它是归纳推理中不完全归纳的简单枚举法。 知道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特点吗?不知道? 结论是或然性的,也就是可能出错的。 知道这个推理会犯的错误是什么吗?不知道? 以偏概全。 知道这个推理在什么情况下出错吗?不知道, 出现反例的时候。 只要出现一个反例,结论就被推翻,这就是你挂着嘴边的可证伪。 到目前为止,出现了反例没有? 靠查百度想在科学网混个头面,没那么容易。 还是搞你的音乐吧,别挥舞个大锤到处乱砸,丢人现眼。 张维回复:真可笑,自己把自己否定了一遍,然后又立个牌坊“老子什么都懂”脸皮像你这么厚的真没见过。 黄荣彬:发现这主儿,不管是观点相同、还是观点相左的文章,他基本上都推荐。可能是缺乏判断能力吧。靠百度,能有清晰的概念,概念不清晰,何来判断能力。要么就是瞎胡闹。 黄荣彬:黑格尔有大逻辑和小逻辑,没有听说过有大学逻辑和小学逻辑。 张维回复:大学逻辑就是大学学的逻辑学。小学的逻辑学不系统,但也有带逻辑思考的课题,这个还用讲吗?
4379 次阅读|8 个评论
如果……就……这种逻辑可能会不正确!
热度 2 lxj6309 2012-4-17 10:46
刚才读《 两个经济学博士的对话 》一文,觉得确实写得挺好,是一种很好的经济学知识普及,也是一种学术探讨手法。但是,对于其中的一个说法的逻辑不能苟同。这个逻辑在不少地方被人应用,其实是错误的逻辑:如果……人都像你(或他)这样,那么……。该博文的第三段如下: 三 贺博士:听说你工作很勤奋,也很热情? 费博士:是的。我们有“明德三剑客”,还有明商“拼命三郎”。通常,我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左右,从周一到周七。 贺博士:为什么你有如此强劲的动力呢? 费博士:因为我热爱这种工作,能够将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兴趣结合起来。 贺博士: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勤奋工作可能给社会福利带来负面影响? 费博士:这不可能!你开玩笑吧? 贺博士:这是符合逻辑的,只是你心里不去想,或者你的热情蒙蔽了你的理性。 费博士:此话怎讲? 贺博士:如果报酬这么少你还这么勤奋工作,那么薪酬机制就应该设计成鼓励低工资和高努力的制度。你知道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吗? 费博士:什么后果? 贺博士:你可以假设一下,假如一个大学实行零工资,会是什么结果? 费博士:所有愿意专心教书的人都不会来,所有善于打着学校招牌在外面骗吃骗喝的人都愿意来,就是逆向淘汰。 贺博士:你终于想起来了。不用我提醒你子贡“拾牛不昧”结果被孔子痛斥的“动态道德风险模型”吧?那可是你开发的寓言啊! 费博士:可是,不勤奋工作在道德上不安,勤奋工作又会导致动态的负面激励。我该怎么抉择呢? 这里推理的错误在于逻辑前提错误!首先,一个人干活不要高报酬是他自己的事情,是否能影响到全体要看社会的选择,社会与个人是可以不同的。所以,社会不会因为这个人不要求高报酬而对所有来工作的人都给低报酬。其次,社会给一个人的报酬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高的,所以,一个人没有要求高报酬,不等于他的生活就非常糟糕而只有工作。再次,如果真的全社会成员都努力工作而不问报酬,那说明这个社会的文明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社会给予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相应水平的保障,除非统治者道德败坏,而在全社会劳动者都很努力工作的社会中,这样的统治者是很难长久的! 此类错误就在于把假设当真实!所以,此类推理首先要检查前提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前提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这样的推理就是无意义的。
个人分类: 经济学|5898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年前画的一张逻辑推理图:贫富分化与转化!
热度 2 hifly2008 2012-3-22 22:01
一年前画的一张逻辑推理图:贫富分化与转化!
去年,利用流程图分析一些科研结果,发现可以训练人的逻辑推理能力! 让混乱的思维明朗起来,后来到处应用,发现还真是个分析问题的好方法, 如不信,你随便找一件事情来画图分析试试! 是不是让你那些想不到的都慢慢呈现出来了了?思路更加清晰了?! 这就是过去画推理图的灵感吧!写于此,和大家分享了,一切训练重在坚持!
7585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不相信我的逻辑推理 但相信我的审美
wangxiong868 2012-3-22 10:17
我不相信我的逻辑推理  但相信我的审美
2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如何进行研究
yongzhujushi 2012-3-8 10:49
谈到如何进行研究,一直以来都想仔细地思考一下、总结一下。尽管目前已经不再从事具体的研究工作,但是接触到许多论文,发现文章的可读性、以及对于学术问题的讨论性都是有些不尽人意,因此就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本文中所说的都是针对理工的,其他的不再此文论述范围之内。 第一, 方向要对。不管是你做什么研究,用什么方法,要大方向正确。这一点需要有科学的思维或者科学的思想作保障。也就是在选题的时候,首先要保证选题具有有用性,或者是潜在的有用性,前者我们叫做工程研究,后者叫做基础性研究。在选题的过程中,要通过仔细的甄别,无论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亮点,还是通过发现别人的缺陷,这些都是可以找到的切入点。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具有广博的识、严密的思维、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二, 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甄别收集到的资料,在这个前提下去伪存真。哪些和研究相关,哪些和研究无关。 第三, 要会设计实验。当找到研究的切入点之后,必定会形成自己的方法或者某种预期。那么如何去实现自己的预期,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实验包括两方面,一种是思维上的实验或者叫做逻辑推理,至少要在理论方面是成立的才能进行实际的实验;一种是现实的实验,这就是将精神方面的设想进行物质化的推演。思维上的实验要求研究人员具备较强的数学推理能力和广泛的联想的能力,现实中的实验不仅需要研究人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有熟悉各种物性的能力。 第四, 要正确对待失败的实验。实验的过程就是验证自己的假说的过程。成功了说明自己的假说是正确的,失败了表明自己的假说还有不足。尤其是通过失败的实验可以进一步判断距离成功还有多远。从失败中找到原因,才能进一步夯实成功的基础。 第五, 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数据。对于得到的数据首先要进行准确定性分析,剔除因为实验错误而产生的数据点。然后,统计实验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进一步剔除。最后,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精度分析。此时这些数据就可拿来使用了,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归一化等,这些不在论述范围之内,因为这已经涉及到具体的学科针对数据的不同要求了。 第六, 得到结果,书写论文。
6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review: FRESG:一种模糊描述逻辑推理机
jiangdm 2012-2-22 13:41
FRESG:一种模糊描述逻辑推理机 王海龙 马宗民 殷俊夫 程经纬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9 摘要 作 为语义Web的逻辑基础,描述逻辑可为其提供推理支持,因而描述逻辑推理机是语义Web付诸应用的根本栽体.基于模糊 描述逻辑F_ALC(G),设计并实现了模糊描述逻辑推理机FRESGl.0,它支持含有模糊用户定制数据类型谓词的模糊数据类型信息的表示和推理.简要介绍了FRESGl.0的主要推理功能以及所使用的编程语言;详细描述了FRESGl.0的总体结构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其中着重阐述了FRESGl.0推理机的特色和设计实现过程中所采用的算法、实现技术.通过测试案例可以看出,FRESGl.0推理机具备较强的推理能力,尤其具备目前其他推理机所不具备的推理模糊用户定制数据信息的能力.FRESGl.0具有较强的模块化结构,有很好的可扩展性,为今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扩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语义Web;模糊描述逻辑;FALC(G);推理机;用户定制数据类型 FRESG一种模糊描述逻辑推理机.pdf
个人分类: Formal method|2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眼
NancyL 2012-2-14 11:30
地球上的大气层只对可见光和一段radio wave 透过。生活在地面上的人类的眼睛只能感觉出可见光。习惯于特定的环境,使器官的能力习惯于局限在一定的范围 (就类似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娇生惯养的孩子没出息,其实大家都有一样的能力)。这就不难得出我们普通人没有穿墙透视的能力了(只sense可见光,可这种光的波长太短,绕不过来),以及闭上眼皮,就不能见物。 具有天眼的人,能闭目见物,能见千里之外的事情,当然隔墙视物也是正常范围的能力。眼睛,这个工具,也许本有sense各个波段的本性。就算闭上眼皮,长波也能绕过千山万水,绕过墙壁,绕过眼皮,进入能感光的视网膜,来成像,被看见。这样想来,天眼就不是什么神奇的事了。也是能在逻辑推理下得到的。所以,那天那个姐姐对我说,这些所谓的神通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就容易理解了。 令问:海里的鱼的眼睛的sensitivity 范围(水对日光的进一步吸收)?火星的大气透过的波段对火星人的器官影响?
2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您的皮肤是光滑的吗?
热度 4 wangxh 2012-2-1 21:23
您的皮肤是光滑的吗?
现在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想象力与观察力。这都是只知道知识的积累,不注重能力培养造成的,因为某些教师就是这样。 俺上课时曾经问过一个问题: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你坐在汽车里,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能否观察到前面一段距离的道路像玻璃镜一样反光?几乎每年俺都提问这个问题,但鲜有回答“能”者。不仅如此,近年来大有否定俺曾经观察过多少次的学生! 大道理俺就不讲了,只说说现象而已。其实在通常情况下,任何看起来粗糙的表面经过一定的角度与距离,就会变得无比“光滑”;同样任何通常情况下看起来光滑的表面也可能是粗糙的(当然在原子尺度上没有缺陷的除外)。比如您的皮肤,无论您认为自己的皮肤多光滑细腻,到了光学显微镜下面放大十几倍,哈哈,跟通常的猪皮差不多;如果放大到600倍或以上,会是如下的样子: 图片来自于网上视频截图 不知道健康皮肤与病态皮肤的区别怎样,更不知道清廉脑袋与贪官脑袋有何区别,如果也能这样放大了,让大家一目了然,该有多好啊!
个人分类: 科研|6554 次阅读|7 个评论
日食和月食:对地震的触发作用不是联系吗?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2-14 10:04
日食和月食:对地震的触发作用不是联系吗? 杨学祥 公众对科学的无知使科学家无可奈何,面对各种过激的行为,辟谣也是勉为其难,缺乏给力的科学解释 和依据,甚至语无伦次,违背逻辑,前后矛盾,应付了事。 潮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是潮汐达到极大值的表现,对地震火山的激发作用难以 掩盖。但是,地震发生的内因是地下应力活动积累的结果,地震发生的外因是天文因素的触发。潮汐使大 气圈、海洋圈和固体地球产生8000、60、20厘米的起伏震荡,对地震带应力集中地区将要发生的地震具有 激发作用,起到导火索的效果。如果地球内部应力没有达到爆发程度,潮汐激发也不会起作用。 2011年12月10日出现了月全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首席预报员孙士鋐指出,对于地震和月全食 的关系,此前有科学家认为,从理论上讲,月全食对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但从地震实际发生的统计看 ,在月全食发生时,地震频发或者地震增强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此次的地震和月全食并没有关系。 2008年8月1日在日食进入中国境内之前,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与北川县交界地区16时32分发生6.1级余 震。当晚,央视主持人海霞连线中国地震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作了采访,他简单介绍,这次地 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主要表现在突发因素上。 在记者的资料中,日全食这一比较罕见的天文现象,在2004年12月26日出现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个“ 巧合”。当时,印度洋发生特大地震和海啸,这一时候,正好太阳、地球、月球也排成一条直线。因此, 记者联系南京天文专家王思潮研究员,他进一步向记者介绍,这个“一定关系”不是太明显,如果说是日 全食引发地震,那也是无稽之谈。他说,因为天文对地震只起“触发”作用,地震是否发生主要还是取决 于地球的内部。王思潮告诉记者,太阳对地球主要起到潮汐效力,在日全食的时候,地球上的水体,特别 是海洋,会出现潮起潮落的变化。从科学角度讲,日全食与地震并无直接联系。他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 因在于地球本身,月球与地球的位置关系只起到“触发”作用,这好比一个身体很弱的人,被一个一两岁 小孩稍微碰了一下,就倒地了。因此,某地本来就快要发生地震,可能在朔望月时,被月亮的引潮力“推 了一把”。 天文专家王思潮研究员进一步向记者介绍,这个“一定关系”不是太明显。他说,因为天文对地震只 起“触发”作用,地震是否发生主要还是取决于地球的内部。王思潮告诉记者,太阳对地球主要起到潮汐 效力,在日全食的时候,地球上的水体,特别是海洋,会出现潮起潮落的变化。从科学角度讲,日全食与 地震并无直接联系。他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球本身,月球与地球的位置关系只起到“触发”作 用。 天文对地震的触发作用不是两者的联系吗?不是直接联系,也是间接联系。如果论断成立,潮汐与地 震无关,日食与地震无关,月食与地震无关,这三个推论就不能成立。从科学的结论推出不科学的推论, 这种无奈是出于完成辟谣任务的需要。 潮汐(包括日食和月食)可以激发地震火山活动,但是每次强潮汐不一定就出现地震火山活动,只有 当地的地应力达到爆发的标准,潮汐触发才能起作用。换句话来说,大震往往发生在潮汐增强的时段,但 潮汐增强的时段不一定就有大震发生。不作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仅凭潮汐增强就判断大震要发生,这是 违背科学的推理。 同样,日食和月食是潮汐极大值时期,承认潮汐触发地震,不承认日食和月食与地震有关,这无异于 白马非马,逻辑混乱使判断毫无说服力。 事实上,2011年12月10-13日相继发生如下地震: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1-12-13 15:52:11 6.1 -0.1 123.2 160 印尼苏拉威西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1-12-12 17:56:16 3.3 28.1 101.1 12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 地图 2011-12-12 09:42:34 3.2 39.6 118.2 5 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丰南区交界 地图 2011-12-12 07:51:25 3.6 39.6 77.4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 地图 2011-12-12 07:08:25 3.7 39.5 94.4 3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地图 2011-12-12 02:15:40 3.1 35.0 112.8 5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沁阳市交界 地图 2011-12-11 20:38:55 4.0 39.4 94.5 5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 族自治州交界 地图 2011-12-11 09:47:26 6.6 18.1 -99.8 60 墨西哥 地图 2011-12-10 07:11:19 3.0 24.8 99.2 6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隆阳区、昌宁县交界地区 地图 2011-12-08 06:23:08 6.0 -27.8 -70.9 10 智利 http://www.ceic.ac.cn/ 相关新闻: 首席预报员孙士宏: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2008-8-2       首席预报员孙士宏: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                   杨学祥   在日食进入中国境内之前,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与北川县交界地区16时32分 发生6.1级余震。昨晚,央视主持人海霞连线中国地震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作了采访,他简单介 绍,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主要表现在突发因素上 。 实际上,在记者的资料中,日全食这一比较罕见的天文现象,在2004年12月26日出现的时候,也发生 了一个“巧合”。当时,印度洋发生特大地震和海啸,这一时候,正好太阳、地球、月球也排成一条直线 。因此,记者联系南京天文专家王思潮研究员,他进一步向记者介绍,这个“一定关系”不是太明显,如 果说是日全食引发地震,那也是无稽之谈。他说,因为天文对地震只起“触发”作用,地震是否发生主要 还是取决于地球的内部。王思潮告诉记者,太阳对地球主要起到潮汐效力,在日全食的时候,地球上的水 体,特别是海洋,会出现潮起潮落的变化。从科学角度讲,日全食与地震并无直接联系。他说,地震发生 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球本身,月球与地球的位置关系只起到“触发”作用,这好比一个身体很弱的人,被一 个一两岁小孩稍微碰了一下,就倒地了。因此,某地本来就快要发生地震,可能在朔望月时,被月亮的引 潮力“推了一把” 。 在国内外科学界,潮汐“触发”或“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研究正逐步得到天文和地震研究者的认可,这 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把激发地震的天文条件作为预测的一个因素,而天文条件是可 以预先测定或计算的。 两个月前天文专家王思潮指出,月球的运动与地球上的江、海潮汐有关,特别是月球上、下弦前后或满月 前后,江、海潮汐都比较强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农历四月初八,当天恰为月球上弦时刻,但这并不 能得出两者有关联的结论。 王思潮介绍,以近20年世界上影响大的16次大地震为例,其中发生在上、下弦前后两天内的大地震为 5次,而发生在农历初一(朔)和十五前后各两天的大地震却有8次之多;发生在其他时间的大地震也有 3次,包括1999年我国台湾“9•21”大地震(日期是农历十二)。因此,无法说明大地震与月球上 、下弦时刻有关 。 王思潮是一个诚实的天文学家,我们毫不怀疑他给出的统计数据。在16次大地震中,发生在上、下弦前后 两天内的大地震为5次,发生在农历初一(朔)和十五前后各两天的大地震有8次之多。上、下弦前后是 潮汐极小值,农历初一(朔)和十五前后是潮汐的极大值。16次大地震有13次与潮汐的极值有关,这恰恰 说明地震与潮汐变化有关。提出的反面证据却证明了正面的结论,这可以也叫做反证法吧 。 王思潮说,地震发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天体的运动会影响到地壳的运动,因此 ,网上流传的这一信息缺乏事实和科学作为依据 。 作为天文学,王思潮先生是专家;作为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王先生并不内行,只能算一个初学者。2004 年10月,中国报刊大肆宣传美国学者的创新观点:猛烈的潮汐可能引发地震 。实际上,2004年7月, 我们在SCI检索的《地球物理学报》上发表了《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据《科技日报》 报道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21日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文章指出:地球上的潮汐可 能会引发地震。该文章将刊登在11月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 日食和月食是潮汐强度最大的自然现象,并且有明显的运动轨迹。强潮汐、月食和日食不会引发地震,因 此,每次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并不一定对应一次地震发生。但是,在地震活动能量即将造成地震发生的条 件下,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就可以激发地震的发生。2004年12月26日日月大潮激发印尼地震海啸和2008年8 月1日日食激发四川平武余震不能用一个简简单单的“巧合”来掩饰其中的内在联系。从事天文和地震研究 的科学工作者,其责任是找出自然的规律性,并用于地震预测和预防。 公开认同“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是地震预测的一大进步,应该重视潮汐、月食和日食对地 震的触发作用 。 参考文献 1.天文专家称日全食与四川6.1级余震无直接联系。2008年08月02日03:39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8-02/033916046138.shtml 2.蔡玉高,周润健。天文学家:没有证据显示汶川地震与天文因素有关。日期:2008-06-01 来源:新华网 。 http://www.jjxww.com/show.aspx?id=104217cid=12 3.杨学祥. 反证法:没有证据显示汶川地震与天文因素有关?发表于2008-6-1 15:35:34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425 4.起因又有新说法 猛烈的潮汐可能引发地震。2004-10-26 09:07:57数字湖北。 http://www.cnhubei.com/200410/ca593508.htm 5.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6.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7.杨学祥. 7月24日日本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激发作用. 发表于2008-7-24 5:58:04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29 8.杨学祥. 关注强固体潮集中在我国西北地区:8月1日将出现日全食. 发表于2008-7-31 0:19:36科学网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774 9.杨学祥. 四川平武县发生5.8级余震:8月1日日食激发余震. 发表于2008-8-1 17:25:01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930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690.htm 中国昨日连续发生5起地震 专家称与红月亮无关 2011年12月13日02:58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韩娜   晨报讯(记者 韩娜)昨天一天内,我国五次地震连发,虽然不是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但仍然引发了公 众的热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首席预报员孙士鋐指出,“三级多的地震公众无需担忧,这类地震 专家们甚至都不会关注”。   五次地震连发,迅速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2012来了”,“都是月全食惹的祸”,种种猜想扑 面而来。   “事实上,我国每年三级以上的地震要发生几百次甚至上千次,是一种常见的地震现象。一般来说, 在发生这个震级地震的地区,人们不会有明显的震感”。 孙士鋐说,对于这种经常发生的普遍现象,“我 们平时根本不会去关注的,公众完全没有必要多虑。”   三级地震不是警戒线,孙士鋐说,如果“一天内,多个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大家就要引起注意了 。他解释说,这一级别的地震就很可能对人们造成灾害损失,严重的情况还要立刻启动应预案。   由于前两天刚刚发生了月全食,人们猜测是“红月亮”带来了地震。对于地震和月全食的关系,孙士 鋐指出,此前有科学家认为,从理论上讲,月全食对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但从地震实际发生的统计看 ,在月全食发生时,地震频发或者地震增强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此次的地震和月全食并没有关系。   五次地震地点 时间 震级 震源深度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和沁阳市交界 2时15分 3.1级 5公里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7时08分 3.7级 3公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 7时51分 3.6级 8公里   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和丰南区交界 9时42分 3.2级 5公里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 17时56分 3.3级 12公里 (责任编辑:UN055) http://news.sohu.com/20111213/n328774833.shtml 专家称日全食与四川6.1级余震无直接联系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8-8-2 9:1:16 地震与日全食有一定关系,主要表现在突发因素上 在日食进入中国境内之前,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与北川县交界地区8月1日16时32 分发生6.1级余震。 昨晚(8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连线中国地震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作了采访,他 简单介绍,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主要表现在突发因素上。 实际上,在记者的资料中,日全食这一比较罕见的天文现象,在2004年12月26日出现的时候,也发生了一 个“巧合”。当时,印度洋发生特大地震和海啸,这一时候,正好太阳、地球、月球也排成一条直线。因 此,记者联系南京天文专家王思潮研究员,他进一步向记者介绍,这个“一定关系”不是太明显,如果说 是日全食引发地震,那也是无稽之谈。他说,因为天文对地震只起“触发”作用,地震是否发生主要还是 取决于地球的内部。 王思潮告诉记者,太阳对地球主要起到潮汐效力,在日全食的时候,地球上的水体,特别是海洋,会出现 潮起潮落的变化。从科学角度讲,日全食与地震并无直接联系。他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球本身 ,月球与地球的位置关系只起到“触发”作用,这好比一个身体很弱的人,被一个一两岁小孩稍微碰了一 下,就倒地了。因此,某地本来就快要发生地震,可能在朔望月时,被月亮的引潮力“推了一把”。 四川余震造成平武、北川231人受伤 8月1日记者从绵阳市政府应急办了解到,截至发稿时为止,1日发生的四川余震已经造成平武、北川两县 231人受伤,其中重伤4人。目前伤员已经得到妥善救治,当地政府正全力安置受灾群众。 当日16时32分,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交界地区(北纬32.1度,东经104.7度)发生6.1 级地震。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8/209691.html?id=209691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715 次阅读|3 个评论
炒股赚钱容易么?
flyman 2011-10-6 13:00
我觉得任何一个生意门槛越高,赚钱越容易,比如石油、电信等垄断行业;门槛越低,赚钱越难,比如摆地摊。照此逻辑推理,门槛最低的生意就是炒股了——理论上几百块钱就可以进场了,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想买、想买随时交易。所以,炒股赚钱是最难的,散户只能给人当肥羊宰割啊。 炒股怎样才能赚钱呢——不走寻常路啊。内幕消息、苦练技术、大局观、大资金等等,这个门槛就比较高了,赚钱要容易些。
个人分类: 金融|2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什么是科学?——关于科学的问答
热度 13 陈安博士 2011-10-4 09:33
作者:离家民   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好像人人都知道,但是,到目前为止,连科学家都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因此,在现实中就一个主张或一个理论是否是科学经常发生争论。为了探究什么是科学,哲学家们的思考甚至导致了一门专门的学科产生,即科学哲学。如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奥卡姆剃刀原理、库恩范式理论等。这里不想谈及那些深奥的思考,只想用最简单的话,说明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一种方法,一种通过观察、假设、实验、逻辑推理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以下一些特性。只有同时符合以下特征的,才可能获得真知,才可能说是科学的。违反其中任意一条,即为非科学。如果非科学假称科学,就是伪科学。   1、客观性,即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不把主观的信仰、感情、利害参与到研究的过程之中。即研究者要置身事外。否则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正所谓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的理性是客观性的基础。   2、证伪性,即提出一个主张,必须是可以怀疑的。不仅要有大量的证实证据,而其如果出现了与主张确切的相违反的证据,这个主张即不能成立。   3、逻辑性,即提出的主张必须是明确的,自洽的,符合逻辑的。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推理要符合形式逻辑。即由A推出B,必须满足充分必要条件。   4、局限性,即提出的主张或理论,必须是有条件的。不能主张无限适用。如:热力学第三定律表述,在孤立系统中,热量恒由高温流向低温。再如:牛顿第一定律表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5、简单性,即如果有几个理论都能解释一个客观的现象或实验结果,那基于复杂的假设的理论可信度就差,就需要抛弃。如:主张行星围绕地球转。再假设每个行星还作往返运动,也可解释观察到的事实。但和行星围绕太阳转的主张相比较,前者的可信度就差得多,最终被证伪抛弃。   二、由于科学的以上五个特性,到目前人类所获得的知识的科学性,根据可靠程度是有区别的。   目前获得公认的基础科学主要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现代医学、天文学   目前获得部分公认,但仍有争议的学科有: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理学、行为学以及各种所谓的社会科学。   除此以外的一切,由于不具备以上五个特征,都不能认为是科学。或者说知识的可靠性是差的。   三、那些不属于科学?几个非科学和伪科学的例子   1、宗教不是科学。基于宗教而主张的神创论也不是科学。它不具备科学第一、第二特征。凡主张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都是非科学。因为主观信仰、感情参与其中。如果自称为科学,那就是伪科学。神创论主张万物是神创的,但是没有任何实证。反而有大量的证伪事例。   2、各种算命的理论都不是科学。它不具备科学第一、第二、第三特征。第一它的论证因人而异。第二有大量证伪事例。如相面,看手相,测字、看星象等大多给出错误的结论。第三主张不明确,自相矛盾。所谓的科学算命,就是伪科学,骗子。易经同样不是科学。   3、大量的所谓社会科学,科学可靠性差,例如马毛理论。它不具备科学第二、第四特征。一是它的所谓资本、共产理论及推论被实践证伪。二是号称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它是错误的理论或是伪科学。毛主张只是政治主张不是科学。   4、传统医学不是科学。中医理论也不是科学。它们不具备科学第二、第三、第五特征。一是存在大量证伪事例,实验证明基于中医理论得出的药物和方法对治疗无效。如吃什么补什么。二是中医理论逻辑缺失。如阴阳五行和人体五脏没有逻辑对应。三是和现代生物医学理论相比,中医理论有多余的、没有实证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假说。而现代生物医学无需这些假说就可以解释实验结论。   5、哲学不是科学。它是一种宏观的关于知识的主张,是科学的基础。但是它不具备以上所有特征。所以不能得出实用的精确的知识。但是它是有意义的。它思考宇宙、人生、物质、精神、本体论、一元论、多元论、方法论及其相互的关系。也可以说,哲学就是现在所说的整体论。如:老子《道德经》就属于哲学。历史上许多哲学家也是科学家,现在许多科学家也是哲学家。如古代希腊的得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也研究物质结构。近代的波普尔、爱因斯坦、牛顿也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科学推动了对哲学本质问题的思考。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方法指导。但哲学不是科学。   6、法学、伦理学不是科学。它是研究规范人际关系的学问。但他不具备科学第一、第三特征。一是个人好恶参与其中。二是表述不明确,逻辑缺失。如孔子的儒学、法家的学术属于伦理学范畴。   四、什么是科学精神?   凡坚守以上五个科学特征进行研究和思考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   五、什么是科学知识?   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研究获得的,尚未被证伪的知识是科学知识。   经验知识也是知识,但是由于它不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出的,所以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不可靠的知识。如:每天看见太阳东升西落,就得出太阳围绕地球转的判断,就是不可靠的知识。想象出来的知识也是不可靠的知识。如:直观感觉得出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下落速度快的判断,也是不可靠的知识。通过科学实验最终被证伪。   六、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有什么不同?   科学技术是科学知识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所以技术不等于科学,但它必须符合科学,否则技术不会成功。科学知识可以指导技术,但科学也不等于技术。   七、人类目前的科学知识结构是什么样的?   目前科学知识的结构象一棵大树,树的根是哲学对基本问题的看法。树干是物理学。大的枝干是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小的枝干就是分门别类的各学科。其中营养大树的水分是数学。科学的方法是阳光。树上的果实就是科学技术了。   八、为什么大多数人接受科学的结论,而抵触科学的精神?   1、因为人是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动物。大多数人感性多于理性。每个人都有情感、喜好,这些情感强烈地、本能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判断。从而影响了理性的判断。对于科学得出的已知结果,如果违反它,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所以大多数人接受它。但是对未知事物判断时,就会不知觉的受到感性的支配。   2、感性是先天拥有的,理性是后天培养的。由于受到科学教育少的原因,多数人缺少科学精神的培养。或者是从小受到了反面的教育。从小受到反面洗脑的人,很难再转向科学精神。   3、利益攸关的政治因素也是抵触科学精神的原因之一。中医在中国就是典型的例子。   4、科学不能确定地带给人类幸福。而人类是追求幸福的动物。所以多数人不一定想科学地生活。科学只能带来客观的逼近真理的知识。但是知识不一定能带给人类幸福。科学知识是把双刃剑。例如,现代科学发现的核能,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造福人类。也可以制造原子弹毁灭人类。科学家有深厚的科学知识,但他们不一定比没有知识的人幸福。当然,你如果把求知当作最大的幸福,那只有科学才能带来这种幸福。   九、科学枯糙无味吗?   借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在对真理的漫漫探索中,那种感觉到但无法表达的心情,那种强烈的渴望,那种自信和疑虑的交替状态,直到最后豁然开朗,这种感觉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知道。”   科学的征程大致从中世纪开始,近200年来突飞猛进。小到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大到太阳、银河、河外星系,人类通过科学方法积累了很多的知识。但是,这只是如牛顿所说,好像一个小孩在沙滩上捡到了一粒贝壳。不过这也足以使人类自豪和惊叹。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这个世界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个世界是可以思议的。   科学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必对科学过于期望和苛求。科学像一个美丽的少女,越是接近她,就越能感知她的美丽。通过科学认识自然就是人类所能获 得的最大的幸福。   十、如何提高科学素养?   借用《第一推动系列丛书》序言:科学教育,特别是自然科学的教育,是提高人们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科学教育不仅使人获得生活和工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以及科学的方法的熏陶和培养,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
个人分类: 物论|3762 次阅读|16 个评论
读书
qdlzxkgk 2011-9-30 14:25
读 书 王时颉 为什么要读书,且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胸怀万刃山,逾越千年事,心底一平川。另外,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可以使人智慧、哲学可以使人深刻、伦理学可以使人有修养、逻辑推理可以使人善辩。读书最大的用途是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和幸福的人生。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生命短暂,要想在有限时间内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就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读书无疑是最捷径的方法。也难怪古巴比伦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这样说:书籍和古代资料是上苍的宠爱,是上苍赐于人类的智慧和光芒,是战无不胜的,一切谋略无不出自古代的文献。同时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正是作者集前人之谋,谋世人之福的经典所在。亚里士多德说: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是一个可爱的小动物,需要经过近廿年的系统或非系统的训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里的系统或非系统的训练主要是指读书学习。亚里士多德一生读书可谓汗牛充栋,也因此成就了他成为影响人类几千年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师,以至于今天哈佛大学的校训: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让我们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还有中国的康熙,读《四书五经》时,先读120遍,再诵120遍。他学习不但有四个阶段:少年的欣然好学、青年的愤然苦学、中年的敬然博学、老年的陶然通学;而且还有四个特征:贵恒久、贵思悟、贵知行、贵著述。他还曾经说:凡人只要志学亦可成为圣人。 如今,读书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显得那么特别的重要,甚至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新当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分别获得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博士学位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还有当今在地球村经济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李嘉诚也这样说:我之所以未被时代抛弃,就是因为在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即使在NBA球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姚明也需不断地学习英语…… 前面简单叙述了读书的原因和作用,那么该怎样正确有效地读书呢?不妨借鉴我们的万世师表——孔圣人的读书方法:《论语·为政》中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还自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以及《论语·述而》提到“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晚年他还利用这些方法读《易经》,以至于把编书成册的牛皮绳都翻断了多次,即“韦编三绝”。由此可知其勤奋读书的情形可见一斑。 然后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比较一下人类历史上呼唤知识第一人的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读书技巧: 1579年底,身无分文的报考了当时英国有名的葛莱法学院,从此开始了他枯燥无味的大学生活。清晨,他必须早早起身,沿着泰晤士河边的人行道,一路小跑捡废品和垃圾,然后送到设立在远郊的城市管理站。只要他一天未干,马上就会被别人顶替。早晨8时以前,他必须坐在教室里,否则就会被开除。为保证准时到校,他只好不吃早点,因此导致了他疾病缠身。后来他找到一份抄写稿件的差事,辛辛苦苦地抄写一天也不过是一个穷学生一天的饭钱。也正因为他如此地刻苦学习才成就了他后来英格兰大法官的地位。所以,人的命,非天定,靠打拼,兼奋进。短安逸,长必痛。暂辛苦,久幸福。欲出头,先埋头。宝刀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写过一首《八个顾问》的诗。诗中写道:“我有八个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人、何故、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像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人笨不会错。”“八个顾问”读书法,总的来说就是一个“问”字。世界上唯一愚蠢的问题就是不问问题。问号是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对于进取的人就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而对懒惰的人却是人生道路上的桎梏。 我也经常告诉同学们:会读书的同学可以把死书读活,书为己用;不会读书的同学则把活书读死,成为书的奴隶。所以我们应该知道:遗忘是学习的绊羁,重复系遗忘的天敌,记忆则重复之兄弟,思考乃记忆之关键,方法为思考的手段;实践知识硬道理,学以致用系目的;兴趣是学习之源,理想为兴趣之泉。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具体化的问题形象化、形象化的问题重复化、重复化的问题经常化、经常化的问题习惯化、把习惯化的问题实践化。把所要记住的问题和已经记住或知道的问题充分、有机、形象地联系在一起。有的同学相信天才,其实“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爱迪生: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而所谓的天才应该是: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思考的勤奋、心灵的感悟。 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面前有琳琅满目的书本、五花八门的报章杂志、目不暇接的广播和电视、尤其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互连网,再加上参差不齐的教师,这就需要我们的同学有一双慧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进行扬弃。也因此导致现代大学生两极分化,更有甚者不能正确处理“学”与“逸”的关系:学者,本也;逸者,末也。厚逸则薄劳,薄劳则乏得,乏得则空虚,空虚则无聊,无聊则愚昧,愚昧则困窘。是以吾辈当强本弱末、厚学薄逸,厚学则知渊,知渊则实,实则易利人,利人则共福,共福则世人求也。 个别朋友要是真不知道什么书可以读的话,不妨参考下面18种书:父母亲是我们这一辈子也读不透的教科书,兄弟姐妹是教科书指定的参考用书,亲戚、朋友和同事是参考用书必备的参考文献,老师是会说话的工具书,生活实践是形影相吊的无字书,邻居是与时俱进的报章杂志,俊男靓女是赏心悦目的画报,小说、电视剧和网络游戏是供人们消遣的娱乐书,伴侣是并肩作战到永远的生活手册,子女是永远也写不尽的草稿;文学是过去社会的再现书或对理想生活的幻想书,历史是事业成功的参考书,心理学是洞察人性的感悟书,哲学是幸福人生的指南书,圣人的著作是百科全书的经典;数理化是抽象逻辑思维书,计算机是当代了解世界的科技书,外语是与国际接轨的必读书。 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者很少有不学无术的平庸者,而当今又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成为万人之主,恐怕永远淹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了。所以,我们青年朋友也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才能游离于廿一世纪的社会大舞台上。
1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青蒿素、三氧化二砷和中医理论的几点感想
热度 6 ysxbhxf 2011-9-18 21:00
最近关于发现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治疗作用的话题成为了科学网的热点,同时又引发了关于中医理论的争论,很多科学网上的学者都发表了博文表达自己的观点。本人在看了很多博文后,深感某些学者在讨论这些问题所表现出缺陷实在令人担忧:既不看事实真相是什么,又缺乏合理的逻辑推理。科研人员应该在了解事实真相和合理逻辑推理的基础上研究或讨论被研究对象,同时还要认识到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和可证伪性以及医学伦理的限制性。下面就谈谈自己对青蒿素、三氧化二砷和中医理论的几点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1 青蒿素、三氧化二砷是不是中药? 关于中药和中医理论的关系其实也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就本人来看,凡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过的药物都属于中药。但青蒿素、三氧化二砷都不是中药,而是从中药中提取出来的现代药物。从人类医学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中药属于传统药物,与之对应的是现代药物,两者的区别在此就不赘述了,这可参见更多专业人员的论述。但值得说明的是,有些学者认为发现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治疗作用与中医(指中医理论)无关,这就是忽视了这两种药物发现过程的事实真相。饶毅等学者的博文中已经清晰地描述了其发现过程与中药之间的关系,否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妥的。 2 青蒿素的发现 佐证了中医学说是垃圾 ? 一位反中医学者在其博文中的观点是:青蒿素 佐证了中医学说是垃圾。我坚决反对他这样的观点。首先,他认为 青蒿素是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提炼出来的西药。我认为西药这种提法在非专业领域说说尚可,在专业领域讨论时,应该称为现代药物。其次,他忽视了 发现过程的事实: 青蒿素是用现代医学的方法 从中药中 提炼出来的。第三,他的逻辑推理有问题:既然说青蒿素是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提炼出来的西药,怎么能推理出与之无关的 中医学说是垃圾呢?这样的逻辑推理自然有学者反驳: 即使说青蒿素就是纯西医,跟中医毫无关系,那么您如何推出中医是垃圾的结论?感觉您的逻辑推理挺垃圾的,论证过程就免了吧。由此可见,没有合理的逻辑推理,即使你看到了事实也得不到正确的结论。 3 关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中药的有效性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如何看待古代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认识问题。如果用现代科学理论的标准去简单评价古人的学术理论,那就没有哪种古代的学术理论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理论。换句话说,科学理论必须是现代的和正确的。但这样的要求显然忽视了人类科学理论发展的事实,实际上,即使是现代科学理论也应该是可被证伪的。同时,由于人类在不同时期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人类不可能创立一个或多个永远正确的理论来涵盖所有的领域和所有时期的客观规律,因此,现在被公认的科学理论都会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发展和深入而不断被证伪和更新。由此可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是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对于古人而言,它是科学的,对于现代人而言,它是需要更新的古代科学理论。中医理论的谬误问题是古人对人体生理机制和疾病治疗的认识局限性导致的,这需要现代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和理论更新,但完全忽视其有益的部分而进行全盘否定显然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对于中药的有效性问题也应该用去伪存真和理论更新的观点来看待。在古代医书中记载的治疗药方和病例肯定是存在许多错误和荒谬之处,那一方面是由于古代医生的理论和认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古代庸医所为,这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来甄别。但对于确实有效的药物,就应该用现代药物开发的方式来进行研究, 发现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治疗作用的成功例子证明了这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研究方向:从传统药物中开发新药。值得指出的是:有些学者用某些中药对某些病人无效甚至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例子来证明中药无效的观点是不妥的,因为现代药物也存在病人个体的适用性问题,如青霉素类药物对于有过敏反应的病人就不适用。衡量药物是否无效必须是针对所有的病例而言,同时最好还应该在药理机制上加以说明。总而言之,对待中药和现代药物应该用一视同仁的原则看待药物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4 关于医学伦理的限制性 在药物研究的过程中,生物试验和临床试验都是不可缺少的阶段,但试验生物和病人终究是不完全一致的。在生物试验中采用的对照组的试验方法不完全适用于临床试验。新药研究者必须遵循医学伦理的限制性原则,不应该进行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有极大危险的临床试验。本人赞同这样的观点:对于较严重疾病的患者建立对照组,即使是建立无害的 ‘ 空白对照 ’ ,也是不允许的,只能用平素认为较好的疗法与新疗法来对照观察。而对于某些 ‘ 绝对 ’ 的治疗也可以不必选用对照组,如对急性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等。 本人不是医学方面的专业人员,所谈观点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观点辨析|8501 次阅读|37 个评论
科学教育的愚笨法则
duke01361 2011-7-23 20:05
在中国,很多人并不真的明白科学教育应该遵循的宗旨。除了很多应付差事,为“绩效工资”挣“工分儿”的教师之外,即使那些 因了一时的“运气”而在科学圈里说三道四的人也并见得真的明白科学教育其实更多地不是试图启迪学生的“聪明”,而是因该让学生懂得并明晰“愚笨”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承认“自我”的“愚笨”,从而使他们逐渐养成习惯凡事要问个“为什么?” 同时,逼着学生自己求解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教师应该知道如何帮助学生自己探寻这些为什么所对应的答案,而不是直截了当地告知学生的答案。这样会慢慢地使学生懂得如果自己求解问题的答案,也要使他们明白求解答案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一是靠逻辑推理,一是想办法自我证明这些来自逻辑推理所得出的答案与客观现实相符!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改变凡事想当然,凡事从死人堆里寻找答案的习惯。事事经过自己的思考,假设和符合规矩的求证,这是科学教育的初级法则。 科学研究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观察-分析-假设,然后推导出“假说”,在此之后就是要建立求证的具体方法(Well-Controlled Experiments),然后就是开展这样的实验,然后依据所取得的实验结果修正先前的“假说”。 这个过程就是现今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也可以成为科学知识的生产流程。这个流程表明:科学的结论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依附你求证过程中的各种限制条件。 其实能够遵守这样的科学教育的初级法尚不能与“科学教育的愚笨法则”相联系,这种科学教育的初级法则实际上只是入门教育层次;或者也只是科学教育的一种“职业教育”,这样的教育虽然可以培养科学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但不能从培养出更高层次的“科学家”。 “科学教育的愚笨法则”其实应该是科学教育所应该遵循的更高层次的法则。这个阶段的科学教育应该是培养成熟科学人才的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智能教育。 科学教育过程中的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应该属于:智能教育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育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思考能力。这更多地与训练学生的“哲学素养有关。 ....
个人分类: My Ideas|2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真假逻辑和有无逻辑等价意味着什么
热度 2 Babituo 2011-6-27 09:19
真假逻辑和有无逻辑等价意味着什么
我从数值压缩原理得到的数量状态中看到:有三种可能的数量压缩状态:有多、有少和无。 其中的“有多”和“有少”,又可以是“有”状态的二分。 而“有”状态和“无”状态也是二分。 “有多”和“无”,“有少”和“无”也分别构成二分。 我已经认识到:从纯逻辑的角度,真假逻辑和所有的二分逻辑是等价的。 也就是说:不管数值压缩原理产生多少种二分的数量状态,从对二分状态的逻辑推理的角度来说,都是可以找到符合布尔逻辑运算规则的应用的。而且,一旦我们转到逻辑推理的角度来运用数量的二分状态,数量的二分状态就立即变得与它们的状态来自数值压缩无关。而和以其他任何方式得到的二分状态是一样的,如:“好-坏”二分,从纯逻辑的角度来说,和“多-少”,“有-无”是没有区别的。 然而,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在数量压缩状态的演绎中,只有“有(多、少)-无”的数量状态逻辑的加乘运算才能和真假逻辑的与或运算形式一致呢?反过来说:是否真假逻辑只是数量逻辑的一种特例呢? 也就是说:纯二分法的逻辑演算,只是“有-无”数量压缩逻辑演算的特例,这是从保持数值属性的逻辑状态的角度来看的。 也就是说:从数值压缩的数量逻辑的角度看,真假逻辑只和有无逻辑等价。 也就是说:只要运用有无逻辑的数值运算,就能完全替代真假逻辑的逻辑演算。 也就是说:根据数值压缩原理得到的数值逻辑演算规则,还有部分超出纯逻辑演算的其他计算规则存在。 如果我们不改变对“纯逻辑”的定义,我们就必须另外开辟“数值压缩状态逻辑演算”的新天地。 这就是“真假逻辑和有无逻辑等价”的意味。 当然,在数值压缩得到的数量状态中,对“有”还有一种二分法,就是“实有”和“虚有”。而对“无”则永远也只有一种,就是“无”,如果我们能提出另外的对“无”的二分,我们一定会发现,其中一种必定是某种的“有”。 多有-少有(也就是正有-负有) 实有-虚有(也就是阳有-阴有) 从形式语义来说:多少和虚实是完全不同的语义,也就是说,他们是“语义正交”的。即,我们可以细分为: 实多有,实少有,虚多有,虚少有四种有的逻辑有状态。 有无逻辑的语义平面。 沿着这个思路下去,我们当然可能能发现更多的对“有”的正交语义二分, 立体逻辑原来是这样的,而不是我之前想象的那样的。 这不,我立即就发现了另一种对“有”的二分:“真有-假有”。 立即就出现了立体的有无逻辑: 于是,我们得到对“有”的8分法: 真实少有,真实多有;假实少有,假实多有; 真虚少有,真虚多有;假虚少有,假虚多有。 嗯,这个图是球态思维的。应该建立圈态思维的有无立体逻辑。 球态思维只看到“无中生有”,而“有中还无”是容易被忽视的。画成圈态图,应该是这样的: 有无互生
个人分类: 立体逻辑|4634 次阅读|5 个评论
一个重大发现
热度 6 guozhenru 2011-5-28 14:11
CCTV财经频道有关房地产和调控房价大量报道国家为控制房价关注民生作了的大量调研,众多国家级专家苦心研究、谢言献策,频繁制定政策,在调控房价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房价仅仅上升幅度减缓,价格依然高居不下,国家说保持稳定,并不是要打压房地产。自己一直糊里糊涂,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早上跑步,偶然用初中所学的简单逻辑推理,猛然发现地方政府买卖土地是推动房价攀升的重要起因。逆推以下实事就明白了: 问:什么导致老百姓不舍得消费,用一生积蓄买房?答:高房价; 问:谁卖高价房? 答:开发商; 问:开发商盖房用地哪里来的? 答:花钱买的; 问:地价先涨还是房价先涨? 答:地价先涨; 问:谁卖高价土地? 答:政府; 问:政府以什么方式买卖? 答:拍卖方式; 问:拍卖特点是什么? 答:推高价格,唯利是图; 问:高房价第一受益者是谁? 答:地方政府; 问:房价上涨地方对政府的利益? 答:地价和房屋买卖税收双丰收; 问:社会主义国家土地到底归谁所有?答:劳动人民; 问:劳动人民住房付土地钱? 答:劳动人民终生攒钱买原本属于自己生活的土地? 原来房价上升既有利于开发商赚钱,更有利于地方政府敛财,怪不得房价不降。 在中国经济改革浪潮中,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充当管理者和调控者,又千方百计参与经济活动从中渔利,怎么可能称职呢?道理如此简单,还要大张旗鼓地调控。如果全国严格统一安排住房用地,不允许买卖土地事情发生,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个人分类: 中国文化思想误区|383 次阅读|9 个评论
科网群英烩 冉思伟 汉语为什么不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
热度 1 readnet 2011-5-4 13:56
冉思伟 汉语为什么不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一部分)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974do=blogid=440195page=1#comment 已有 122 次阅读 2011-5-4 09:57 | 个人分类: 哲学科学评论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关键词:逻辑推理 上次跟周先生提到,汉语是象形文字,不适合抽象推理。周先生觉得应该好好论证论证。我就不避浅陋做了一些思考。共专家批评。 其实,说汉语不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汉语的抽象能力十分有限,在有限的经验范围是可以的,而且一门日臻完善的科学语言仅靠汉语是不够的。我们随便拿一本数学书看一看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在二十世纪有许多学科开始了语言学转向,这个转向首先是从哲学开始的。下面我就具体发挥一下这个思想。(只是一部分,没有完结,尚在途中) 温家宝总理看望 我国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 先生的 时 候 ,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 ” 我们把这个问题称之为“钱学森之问”。与钱学森先生的问题遥相呼应的是英国生物学家李约瑟先生的难题,即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 李约瑟对中国的困惑可以分为两步 : 第一 步 :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 面的古代中国 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第二 步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钱学森先生的问题与李约瑟难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文明不能产生科学?事实上,围绕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先生的困惑,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解答,比如从文化竞争模型,中西方的经济基础,中国从宋朝以来形成的集权制度以及思想文化传统等等提出了大量的解答。其实,我觉得这些都是没有解决问题的隔靴搔痒式的解答。在翻阅了大量的有关这个问题的解答的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笔者的研究,我认为汉语本身是制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表达言说思想,中国人使用汉语思维就像人使用水一样一刻也不肯分离。我们在探讨上述问题的时候仍然是在汉语思维下进行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问题时时伴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就像对待空气一样视若无睹。试想,有谁会对我们的语言进行合理的反思?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同时,与海德格尔同时的另一位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世界的界限。汉语是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经历了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历史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遭受了两次危机,遭受的危机分别出现在上世纪初期与七十年代。 第一次,在上世纪初期也就是20世纪初,伴随着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而发生。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在《新青年》杂志中,改革派在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汉字革命”的口号,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汉字的方案,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 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4卷4期上发表《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一文。文章 提出了非常尖锐的观点 : “ 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 ”,“ 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 。 钱玄同认为“ 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语决不能统一,国语的文学决不能充分发展,全世界的人们公有的新道理、新学问、新知识决不能很便利、很自由地用国语写出 ” 。 应该说钱玄同在当时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提出这种文字改革方案是非常激进非常革命的措施。注意拼音和白话文的普及应该是这一段历史的积极成果。当然,本文不是做文字研究的,而是做思想研究的。我个人认为,当时那个时代的学者和国家并没有认为深入的考虑钱玄同先生的汉字改革的思想,由于当时的民族运动,抗日救亡运动,解放运动等一系列的历史运动,让这一卓越的思想沉睡历史当中。事实上,我们看看日本的语言就可以得出结论,日本的语言与钱玄同的思想有相通之处。但是用拼音代替汉语还是无法解决国人的思想工具的问题。 但是从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转变,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思想的大解放和中国科学的大发展。(可以比较毛泽东著作的前期和后期的著作,用之乎者也可以表达马克思思想么?) 第二次危机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兴起与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每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大概都知道计算机语言是一种逻辑语言。使用二进制与阿拉伯数字26个拉丁字母 及各种运算符 等形式语言就可以编写计算机语言。这样,汉语就出现了麻烦。汉字没办法在计算机科学中应用。也就是说中国人无法使用计算机,因为与计算机有关的语言都不是汉字。尽管经过大量的中国计算机专家的努力克服了计算机不能运用汉字的困境,但对于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科学来说,汉字本身所面临的压力非常之大。 (所以王选先生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无法估量) 这两次危机一是与社会变革有关,一是与具体科学如计算机科学本身有关系。我们可以把这两次危机进行综合概括为:汉语与科学研究有莫大的关系。汉语是一种象形文字,附着于事物的形象的一种表意系统。古人把汉字的构造方法总结为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汉字是古人用来解释汉字的基本构造,而不是用来创造汉字的。汉字本身缺乏创造性。由于语言就等于我们的世界,而语言本身无法扩张和进步,那么我们的世界也相应的不能扩张。这不是简单的唯心主义。我们世界的大小本身是由语言的复杂程度来体现的。汉字从古代创造以来到今天为止,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我们的思维与探索受到了很大的局限。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界限就是我们世界的界限。如果我们用较少的汉语词汇来思想的话,我们的世界是无法扩张的。汉语的世界是一种以对偶生成为基础的宇宙论生成图式与以男女为基础的伦理价值结构。前者在易经中得以体现,后者在儒家思想中有具体的表达。易经通过阳爻与阴爻来生成一种自然的宇宙,儒家的三纲五常通过以男女为基础,以易经为构建模型来构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男女就体现了阴阳关系,男女的结合产生的后代就了上下关系,君臣关系,父子关系,朋友关系等等。然后根据阳尊阴卑的自然模式来安排人与人之间的等级次序。这样就形成了儒家伦理关系。而中国人的自然观也是如此,易经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还产生了五行说,五行说即“金水木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也是基于对偶模式。中国人的思想和世界就通过对偶来生成的,在这个模式当中,我们构建我们的世界。如果超出这种模式我们就没法理解了。比如在化学当中,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阴气与阳气的存在。阴气大致相当于氧气,而阳气大致想到于与氧气不同的气体比如氮气的组合,如果进一步分类的话,汉语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按照元素周期表,有很多种元素是没有办法用汉语来表达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元素的名字是后来根据西文创造的。 下面,我们将问题深入到具体的领域。从汉语本身来谈汉语的科学表达力的问题。大致可以从这几个层面来谈,形象的层面,抽象的层面,自我生成的层面,汉字的组织方面,最后从逻辑的层面来系统论证汉语的表达力。 首先是形象的层面。形象大致与经验主义有关。汉字首先是从象形字开始的,象形字是整个汉语系统的基础。比如山,石,水,火,木,人,田,土等等,这些字都是根据具体的物象面来。每一个这样的汉字代表了一 种 物象。亚里士多德认为,在诸多感觉当中,人们“尤重视 觉 ”。这是因为人们主要是从视角层面获得关于外界的信息。象形字就说明了这一特征。这一构造特征在哲学上的表达就是一种经验主义。汉字系统本身基于一种经验主义。将人的思维拉回到形象,拉回到具体的物。这样造成的思维中的结果便是“以物比物”。以物比物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遇到一个新事物,但这个新事物还没有名字的时候,我们就拿已存在物的名字去说明它,比如西方人我们可以称之为外国人,火柴我们就可以称为洋火,自行车就是洋马等等。以物比物是一种类比的推理方式,是一种归纳推理。这种推理在逻辑上没有必然性。“但比较起来,归纳更有说服力也更清清楚楚,更容易为感觉所知晓,因而能够被多数人运用。”(亚里士多德第366页)《诗经》就是一部大量运用这种推理的文献。即通过“赋比兴”的模式来实现的。而后面的庄子,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都是基于汉语,运用的个别到个别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在思维中的结果可以生成诗性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道理与意境,但这不是科学。金岳霖曾经将两句诗性的语言放在一起,产生一个逻辑笑话,即“金钱如粪土”,加上“朋友值千金”得出“朋友如粪土”的结论。就是说汉字加上类比模式不可能具有逻辑严格性。而事实上科学需要一种逻辑严格性,否则就不成为科学。汉字本身就有这样一种特征,即将人的思维拉回到物,某种具体的物象。这种思维模式只能让人的思维在个体与个体之间来回旋转。而无法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逻辑关连清晰的揭示出来。在逻辑学研究当中,从物到物的推理是个别到个别的推理,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是属于归纳推理,而归纳推理在逻辑学上是不具有必然性的。不具有必然性自然就不科学。所以可以大胆的得出结论中国的文化不是一种科学的文化,是一种诗性的文化,一种附着于经验的文化。而这本身是与汉字有关系的。汉字的结构与字型暴露了其中的秘密。在同时代的非洲埃及也产生了象形文字,可是在埃及的历史发展中,在希腊文明的对冲中,这种文字很快就消失了。因为表达方面象形文字太小了,太弱了,太有局限性了。 从抽象的层面来讲,汉语的抽象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字数有限。在用有限的词来表达无限的物上面就出现了矛盾。尽管我们在哲学方法论上也谈抽象与具体,但汉语本身是无法在促成思想抽象上起到作用的。易经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基本的思维方式。道,也是最抽象的一个概念。道的具体展开仍然需要大量的词来表达。《老子》最后一章,智者不言,言者不智。智慧虽不能说,但是总得有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只能意会不言传”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汉语表达力的缺乏。与道相当的抽象词汇是太极,太极是个什么,有人说是本体,是推动宇宙的终极力量。但是这个本体,这个终极力量到底推动了哪些词汇,是没说清楚的。在西方哲学中“是”,是最基本的词汇,围绕是可以展开一系列的论证,从而形成一门具体的科学乃至形而上学。但是太极是办不到的。其次是阴阳。阴阳这两概念是最常用的抽象词汇,通过的阴阳的概括,国人的世界的很多事物可以笼络在阴阳之下。比如男女,比如高上,长短,比如等级尊卑等。国人的思想观念上很多是基于“阴阳二分”。在对待辩证法的立场上,只要有阴阳二分就是辩证的观念。这种观念对不对,有待商榷。尽管根据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论述,这种分别貌似符合辩证的概念。在西方哲学和科学发展中,哲学家和科学家始终在追求最普遍的观念来解释说明我们所栖居的世界。比如泰勒士的水本原说,毕达哥拉兹学派的数本原说,赫拉克利特的水本原说,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等等。这种本原有至高的抽象性,与中国人的思维有某种相通之处,但是不要把这种相同看作直接的同一,这只是一种表面。内在深层的东西有待发 拙 ,这在后面进行讨论。我们只是想在这里说明抽象与语言在思想中的作用。只是把西方人的这个情结挖掘出来。数学的发展,起先是算术,到后来的代数,一直到现在的面貌。字母语言在代数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比如 x ,可以代替任何自然数。比如 x =1,2,3, ¼ ¼ 。这样,数学就大大发展了,从具体走向了普遍,从个别走向了一般。我们就可以在形式的层面来探讨数学的一般规律。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甚至更高次方程的一般解。尽管中国的数学在某种程度上走到了这一步,但是语言的表达力问题,抽象问题却是制约数学家进一步思考的瓶颈。再比如,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逻辑学家在进行逻辑学的研究的时候要进行大量的形式化,抽象化。比如在命题逻辑当中,我们要用大量的字母来代替一类命题,即命题变项。尽管我们也可以用甲乙丙丁等或者子丑寅卯来表示,但是这太不够了。思维推理的结构浩繁无比。这还只是在命题逻辑当中,如果涉及到一阶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那就更加不可想象了。所以,尽管二进制的思想产生的中国,但是中国可能会产生计算机吗?根本不可能的。如果没有西学东渐,我们仍然停留在经史子集当中。为什么西方人只认识毕达哥拉兹定律(即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边的数量关系定律: )而不认识“勾股定律”,原因是毕达哥拉兹定律代表一类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边的数量关系规律,而“勾股定律”只代表几个个案。在当代中西文翻译当中,尤其是哲学著作的翻译当中,有好多英语词汇是无法用对等的中文来进行翻译的。有的翻译是勉为其难,也是权宜之计。因此,有好多词汇会产生重复的现象,这样,对国人理解西方思想就产生了一种混乱。而且在不同学科之间造成很多误解。因为一个词可能概括出一类事物,但是这一类事物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含义。比如law,在法学中就是法律,在其它学科中可能就是规则。对于词本身来讲,意义可能指同一个,但是翻译过来就注重了词的本身的学科意义,而把其它意思给丢掉了。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说汉字是根据象形而创建的,因此基本的词汇就是象形字,这样用一种代表具体的物来代表一类物的作法就会产生一种思想混乱,可能对提出这一概括词的学者来讲,原初的意义是明白的,但是到了其它读者那里而言,可能就不明白了。因此,这一部分的研究结果就是说,汉字的概括力不够,即使能概括出来,也说不清,产生思想混乱。就拿逻辑这个词汇就有多种涵义,其实只有一种涵义是有效的表达,即逻辑学的真正表达。 举报 周可真 2011-5-4 14:47 探讨有益。只是如果这个观点确实能够成立的话,中国怎么办?她能改变彻底改变的传统语言?我看是不可能的。如果是不可能的事,中国又怎么办,科学将永远不可能在中国获得发展了,永远只能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了?语言是发展的,汉语也是发展的,但语言的发展并不等于要用一套语言为代替另一套语言,可以通过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交流来达到彼此的互相渗透,即在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互动中发展,事实上汉语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许多外来语成份,包括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并不是产生于作为西方文明之源头的古希腊,是西方语言文吸收了阿拉伯语言的因素,这是西方语言系统与阿拉伯语言系统之间互动的产物。未来的世界语言究竟会是一种什么模样的语言系统,现在还很难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未来的世界语言必定是在现存世界中不同语言系统之间长期互动的产物,是适应人类思维的不断进化的需要而产生的。现在就宣布汉语的死刑,就像现在就宣布西方拼音文字的最后胜利一样,都是缺乏根据的。实际上,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一些落后国家的地区的语言早就采取了西方的拼音文字,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技术并未因此发展起来,而中国、日本、韩国等并没有采取西方的拼音文字的国家,其科学技术倒是比原来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这正、反两方的实例至少可以证明采取什么形式的文字,这并不是决定科学技术能否发展或其发展快慢的关键因素所在。 博主回复(2011-5-4 16:01) : 周先生您好!我们必须承认语言是发展的。这是铁的事实,不容争辩,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我是基于二十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和自身的逻辑学研究的启示得出:汉语的科学工具性不够这个结论的。所以,汉语吸收了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等符号文字。我们现在通用的汉字是有限的,但是有限的汉字表达无限多的思想,功能可能不太够。因为汉语的生成机制不够,除了那六种造法。其实,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设想,即将汉语与英语合并起来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我想这个趋势正在实践当中。(另外,我对韩语不是很了解,学过一点日语,日语有片假名和平假名,这个语言技术平衡了字母语言和象形语言即汉字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日常生活之需要,我们民族的语言肯定是需要变革的。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了解它的缺陷不是为了抛弃它,而是要完善它。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对我们是有启示的。) 举报 hy517hy 2011-5-4 14:23 以《象形科学》的研究看,汉字是可以抽象的。关键是要找到公理系统。 1、突破符号用基本图形表达概念 2、发现图形算法 3、用实践验证 《象形科学》提供汉字公理 一定,二变,三生,四概 二个算法,溯源算法,传承算法 正在用新能源产业建设的实践验证 IP: 115.236.50.* 举报 匿名 2011-5-4 13:50 从计算机发展来看博主的理论有些以偏盖全,当年文革前中国的两弹一星发展迅速,同时计算机的发展也很快,集成电路和CPU都在设计中,微细加工技术并不低于日本,虽然稍差与美国,但很多新思想都已提出计划,只是文革十年与经济建设的限制,导致许多项目下马. 其次,汉语对科学有阻碍的想法也不尽然,似乎近几年留学美国的中文母语的学者,在科学研究上多有突破,而且,像Bill类的科学商人也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并未显现多少劣势。应该说文化融合就像老袁的杂交水稻,具有杂交优势。 举报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11-5-4 13:27 任何日常语言,都不能进行有效的抽象逻辑推理。。。 数学语言,则是独特的。。。 举报 sheep021 2011-5-4 13:09 “从抽象的层面来讲,汉语的抽象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字数有限。在用有限的词来表达无限的物上面就出现了矛盾。” 呵呵,看来博主是倾向于用无数的词,表达无限的事物啊。那还抽象个啥啊,一对一不就得了。 汉语用有限表达无限。恰恰是她的一个优势,而不是缺点。 举报 jinyufei 2011-5-4 13:07 英语的词根难道不都是来源于具体物象的吗? 《周易》不就是一部抽象的逻辑推理巨著吗? 并非是汉语、汉字有问题,而是长期以来汉人的思维受到了禁锢,思想得不到解放所致。 举报 sheep021 2011-5-4 13:05 “钱学森先生的问题与李约瑟难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文明不能产生科学?” 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古代中国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所以,合理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不能产生【现代】科学?” IP: 61.134.251.* 举报 匿名 2011-5-4 12:59 西方文化的冲突是自身本质性的,西方文化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神、人、社会三者关系的推倒重来,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五千年延续不变形成鲜明的对照。儒学用天道附会人事,这个“天”并不是自然界,而是能驾驭人间的神,皇帝就是“天”之子,“天子之命”成了主宰国人言行的准则,而对“天子”的旨意唯命是从、敬天畏地的人怎么谈得上探索和改造大自然呢?结果,中国先人面对的只有陈旧的历史传统与功利的生活现实。深受儒学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普遍匮乏科学精神,对于中国文化落后状态的反省和抗争软弱无力,所以历朝历代的各种变革总是转瞬即逝,因此,从文化的起源处就决定了中西文化的两种不同命运。最终,中西文化的差异就必然导致了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欧美国家的现实。 IP: 61.134.251.* 举报 匿名 2011-5-4 12:58 坚持自己理想的人在现实中就会碰壁,青史留名的思想家在当时都是不得志的,迎合权势向现实妥协才能换来当权者的欣赏,虽然一时得宠,结果或是过眼云烟,或是遗臭万年。儒家是要人们放弃理想回归现实,听儒家的可以获得荣华富贵;道家是要人们追求理想脱离现实,听道家的只能是穷困潦倒。 IP: 76.20.13.* 举报 匿名 2011-5-4 12:24 谁说不能?你说不能就不能? 举报 gzchengzhi 2011-5-4 12:15 虽然不能算是一个好工具,但是那么多人在用,还是有完善的价值的。如果需要用牺牲一代或几代人的代价来让大家学习英语,我不是很肯定这是好还是不好。或许能够多提供几个方案让大家选择,总是不错的。 IP: 123.92.116.* 举报 匿名 2011-5-4 12:13 这么大的题目,真的不适合你来写,呵呵 举报 zengfeng 2011-5-4 12:08 读死书,读书死,死读书,死书读,书读死,书死读。 能否译成精炼的外语。 举报 gzchengzhi 2011-5-4 12:03 冉老师在哲学的高度对汉语进行探讨,非常有启发性。有助于我们了解汉语的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期待续篇。 我认为如果仅仅将语言当作是一种工具来看,问题应该不至于这么严重。就像计算机程序一样,如果进行合理的规范,任何语言都是可以有效地进行抽象的。 比如早期大家都觉得Basic只是一种玩具,是用来学习计算机指令的。然而经过不断的演化,现在的Basic语言完全可以胜任各种程序设计的工作。 博主回复(2011-5-4 12:08) : 呵呵,就是因为这个工具不是个好工具。我记得印度为什么计算机比较发达,因为人家的母语之一也是英语吧! 举报 wanglaow 2011-5-4 12:03 哦 我的意思是: 据说汉语是一种象形文字。 汉语不适合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 那么是不是其它或任何一种象形文字都不适合呢? 你主要分析了汉语,其它的则只提到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我们知道的是,古希腊完善了腓尼基字母,古希腊发明了显式逻辑,古希腊发明了证明 这三者之间是否有强的正相关。 举报 wanglaow 2011-5-4 11:47 博主的意思是 象形文字不能或不适合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 博主回复(2011-5-4 11:50) : 可以,但功能不够,不强大,不适合精密科学。您要仔细看我的博文哦 举报 冉冉何之 2011-5-4 11:47 呵呵,这是新文化运动搞出来的观点。其实我的观点很简单,将英语和汉语整合起来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字。(虽然本人的英语实在不咋地) readnet 2011-5-4 11:44 能否论证一下【拼音文字】比【象形文字】更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的理由? 举报 Babituo 2011-5-4 11:42 我也只是向刘纲,邹晓辉老师等学了些皮毛而已。 举报 Babituo 2011-5-4 11:32 哲学正在进行的是信息学转向,汉字语言的信息是如此的丰富,大有可为啊! 博主回复(2011-5-4 11:36) : 赞同老师的意见,不过哲学的信息学革命是头次听说,有时间向您多多学习。 举报 Babituo 2011-5-4 11:27 汉字能表达的抽象概念,当今的科学语言还不能清楚地表达,说明,当今的科学语言还有很长的路可走。可悲,等到科学语言能表达了,功劳又全得给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未免也太霸道了一点啊! 博主回复(2011-5-4 11:29) :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博大精深,有很多思想有待发掘。汉字和科学语言不能孑然分离,我们认识到它的局限,不是要完全抛弃它,而是要改进它。更好的为中国科学服务。 举报 sqzhang 2011-5-4 11:24 关注续篇。发了莫忘通知我。 举报 Babituo 2011-5-4 11:20 简单的类比:能以草当剑的武林高手,必定是大师。科学,连类比的精确道理都解释不通,说明科学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啊。令我联想起来了《皇帝新脑》。 博主回复(2011-5-4 11:24) : 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得思考科学本身语言的问题。哲学有三次转向: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学。语言学是最高阶段。我们思考世界,首先得思考“我们思考世界的工具”——语言。 举报 Babituo 2011-5-4 11:08 非常有道理——所以,能用汉字进行抽象思维的人,一定是不被承认的超级超级的抽象思维大师。——该去另外的层次去找这样的人。——是我们去不到那个层次——我们就说没有,不能。 博主回复(2011-5-4 11:12) : 所以有很多思想没法说清楚。比如“道”,到底有多少含义,没人统计过,中国的思想是注释加注释,不断地注释。 举报 biozhang 2011-5-4 10:54 等待您的续篇。 举报 biozhang 2011-5-4 10:54 等待您的续篇。 举报 ysxbhxf 2011-5-4 10:28 抱歉,浏览器出错了 举报 ysxbhxf 2011-5-4 10:26 你的“汉字的概括力不够,即使能概括出来,也说不清,产生思想混乱”。 博主回复(2011-5-4 11:08) : 谢谢您的批评,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概括水平。 ~~~~~~~~~~~~~~~~~~~~~~~~~~~~~~~~~~~~~~~~~~~~~~~~~~~~~ http://www.bjkp.gov.cn/bjkpzc/kxbl/sllj/279750.shtml 莫绍揆与数理逻辑 2010-2-9 阅读次数: 441次   莫绍揆,教授。广西桂平人。 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教学系。曾在中央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47年起,先后在瑞士苏黎世高级工业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等校学习。建国后,历任南京副教授、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副理事长。从事数理逻辑研究。在逻辑演算、多值逻加、悖论、递归论、集合论等方面有所建树,提出若干新的见解。编著有《数理逻辑导论》 、 《递归数论》 、 《递归论》 、 《算法论》 。   名言: “熟读一本书”,“在我青少年时代,当时条件艰苦,得到一本书不容易,要得到一本好书更不容易。每得到一本好书,我就反复研读,直到对这本书内容完全熟悉,完全掌握。以后,若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我就将它与那本书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分析,一般能很快地解决问题,并且能将新获得的知识融化进去。”   莫绍揆,1917年8月13日生于广西桂平.1939年7月毕业于中央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在中央大学任两年助教以后,他先后担任过中央大学和中山大学数学系讲师。从1947年起,赴瑞士洛桑大学、国立高等工业学校和巴黎大学留学,师从国际著名的数理逻辑大师贝尔奈斯(P.Bernays),研究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1950年4月回国后,任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创建数理逻辑专业,并长期担任数理逻辑教研室主任.他在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园地上辛勤耕耘了50余年,艰苦创业,成绩卓著,是我国数理逻辑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莫绍揆已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学术专著20多本,科普论文20余篇。其中,《数理逻辑导论》、《递归函数论》两本专著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数理逻辑教程》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质点几何学》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学术论文“高级函词与约束词本质”获江苏省科技成果二等奖。莫绍揆的卓越成就为他赢得了很高的荣誉.他的多项研究成果被载入一些国际著名的逻辑史专著中,他的许多论文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与好评。他是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数学年刊》编委,《数学研究与评论》副主编,“现代数学丛书”编委.他还是美国“Associa-tionforsymboliclogic”的成员,美国“Mathematicalreviews”和德国“ZentralblattfrMathematik”等杂志的评论员。   1920年,英国数学家罗素(Russell)应邀来华讲学一年,这时数理逻辑开始传入中国;1922年,傅种孙等将罗素的《罗素算理哲学》翻译出版。其后,汤璪真、朱言钧(公谨)等对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作过介绍;1926年金岳霖在清华大学开设逻辑学课,1927年汪奠基的《逻辑和数学逻辑论》出版;1937年,金岳霖的《逻辑》出版,其中有专门章节论及数理逻辑;同年,汪奠基的又一著作《现代逻辑》出版。30年代后期40年代初,沈有鼎、王宪钧、胡世华先后从国外学成回国,数理逻辑开始在中国发。    莫绍揆-攻读数学   洛桑大学1947年,莫绍揆赴瑞士留学,开始在洛桑大学攻读数学.第二年,转入瑞士国立高等工业学校,攻读数理逻辑。该校曾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工作过的地方;当时,一代数理逻辑宗师希尔伯特(Hilbert)的继承人贝尔奈斯正在任教.莫的导师就是贝尔奈斯。   初到该校,莫绍揆认真听课,提问较少,没有受到人们的注意.不久,有一件事情,引起了贝尔奈斯的极大注意。   在一个命题演算系统中,有一些公式,它是永真的,但与生活中的逻辑不甚相符,使人们觉得有点“怪”,被称为“蕴含怪论”。许多数理逻辑学家在证明公式时都尽量避免使用“蕴含怪论”,除非迫不得已.论”。但莫绍揆却避开“蕴含怪论”巧妙地证明了该公式.贝尔奈斯对此大加赞赏,称之为“莫的漂亮证明”.波兰的莫斯托夫斯基(A.Mostowski)也是一代数理逻辑宗师。有一次,贝尔奈斯要莫绍揆对莫斯托夫斯基的一篇关于各种选择公理的独立性的论文谈谈看法时,莫不仅正确地评价了该文,而且指出了其中的瑕疵。尤其令贝尔奈斯惊讶的是,这个年轻人还有完整的修改意见。贝尔奈斯对莫绍揆十分青睐,经常与之一起研究问题,对莫的论文,还帮助解决了其中一个难解决的问题。那时贝尔奈斯已到晚年,在国际上久负盛名,他的这一切行动对于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后来莫绍揆回国了,贝尔奈斯对这位中国弟子却久久不能忘怀.据德国Heidelberg大学数学系前系主任谬勒(H.Müller)教授后来回忆,莫离开后,贝尔奈斯经常在课上情不自禁地问:莫先生对此问题如何看?当其他学生告诉他,莫先生已经回中国去了,贝尔奈斯当即神情黯然。     莫绍揆-数理逻辑   数理逻辑悖论在数理逻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公理集合论就是为解决悖论而发展起来的。从近代数理逻辑诞生之日起(近代数理逻辑的诞生以弗雷格 的逻辑系统为标志),直到50年代,对悖论的研究一直是数理逻辑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莫绍揆在悖论研究方面的贡献为世人所瞩目。悖论被发现以后,人们曾经尝试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它,用多值逻辑来解决集合论中的悖论就是方法之一。以波兰学派为领袖的许多数理逻辑学家构造了数以百计的多值逻辑系统。正当许多数理逻辑学家对用多值逻辑解决集合论中的悖论寄予厚望时,莫绍揆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多值系统的逻辑悖论”。在这篇论文中,他石破天惊地指出,即使引入多值逻辑也不能无条件地使用概括原理,否则在多值逻辑系统中仍能构造出类似二值逻辑悖论的悖论。这结论无疑宣告了试图用多值逻辑来解决集合论中悖论的幻想破灭。   自从数理逻辑诞生以来,数理逻辑学家们为了各种不同的目的和用途构造了数以百计的逻辑系统,但是其中绝大多数已经被淘汰了,仅有少数真正具有重要价值的逻辑系统被载入逻辑史册。在罗马尼亚学者杜密特里乌(Dumitriu)的四卷巨著“逻辑史”中列有一些最著名的逻辑系统。莫绍揆的三种逻辑系统赫然在列。享受此殊荣的除他之外,仅有少数几位逻辑巨匠。他在1950年发表的论文中,构造了两个新的逻辑系统。这两系统不仅简炼,分别只含10个和5个公理(类似的Hilbert-Bernays系统含有15个公理),而且有效地避免了“蕴含怪论”。这些系统被公认为相干逻辑的奠基性论文。由于相干逻辑的实用性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国内外学者正在致力于将它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在“关于数理逻辑的一些研究”一文中,莫绍揆作出了一个各组公理相对于联结词C自足的古典逻辑公理系统M,一个古典构造主义逻辑系统G,极小演算逻辑系统J,直觉主义逻辑系统H。在整个系统中,G是M的共否系统,且G可由J加两条公理而得到,或可由把H、M中一条公理换成相应的两条较弱的公理而得到。这种对各种不同学派的逻辑系统的彻底研究是不多见的。   约束词的引入是数理逻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高级函词的使用标志着逻辑开始超出狭义谓词演算向更高一级发展。在“高级函词与约束词的本质”一文中,莫绍揆深入地讨论了高级函词与约束词的关系,澄清了一些错误观念,促进了逻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论文 中,他研究了推理式的推理规则的本质,深刻地指出了推理式之对于数理逻辑恰似代数式之对于代数学,本文受到了国际数理逻辑界的重视。在数理逻辑的语义学研究中,人们几乎毫无例外地要么只研究永真性,要么只研究永假性。而在“永真假性的研究”一文中,莫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即同时研究永真性和永假性,并首次提出了特征数的概念,这不仅简化了传统上使用的“永真性谱”,而且深刻地刻画了一阶逻辑公式的永真性和永假性的本质和特征。    莫绍揆-提出两个新的模态系统   模态逻辑众所周知,一股“五代机”热正在计算机界方兴未艾。许多计算机科学家和逻辑学家共同认识到要制造出新的一代计算机,必须突破冯?诺意曼(VonNeumann)为计算机创立的逻辑理论。许多学者认为模态逻辑是一种有用的逻辑理论,它将有助于“五代机”的研制。早在50年代,莫绍揆系统地研究了模态逻辑,他的“具有有穷个模态词的模态系统”和“有穷模态系统的基本系统”等论文是对有穷模态词的模态系统的深入和彻底的研究,并把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1959年,他发表了“模态系统与蕴涵系统”一文,对当时已有的各种模态系统作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首先提出了基本模态系统的概念。当时已有的各种模态系统,包括最著名的刘易斯(C。I。Lewis)的五个模态系统S1—S5,都概莫能外地不能避免蕴涵怪论,因而不足以表达蕴涵词的真相。在该文中,莫绍揆提出了两个新的模态系统,在这两个系统中蕴涵怪论已绝迹,蕴涵词及模态词均与直觉相符,这样的系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赞赏是可以想象的。   递归论是数理逻辑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它与计算机科学关系密切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莫绍揆在递归论方面作过许多重要的工作。50年代,他系统地研究了原始递归函数定义的简化,一般递归函数的构造,尤其是对归宿步骤式作了精辟的研究。他独树一帜地提出了初基函数和五则函数等新概念,这些概念不仅使得一般递归函数的构成大大简化,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正是在这些新概念的基础上,他在1986年解决了Scholz问题,即一个一阶谓词演算公式的可满足集是什么样的集的问题。这个问题是1952年出版的“JournalofSymbolicLogic”第17卷第二期上刊登的四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中的第一个。   递归数论由于不用量词,彻底贯彻能行性而受到许多数理逻辑大师的重视,斯科列姆(Th。Skolem)、希尔伯特、贝尔奈斯、切尔奇(A。Church)、古特斯坦(R。L。Goodstein)均在此方面作出不少工作。自60年代起,莫绍揆与他的学生们系统地研究了递归数论系统的构造、性质以及各种系统之间的关系,他还提出了递归数论的各式各样系统,从而将这方面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研究工作当时在国际上是领先的。   莫绍揆在公理集合论的研究方面也有出色的工作。他研究了集合论的公理系统的简化,把ZFC系统中的九条公理简化为四条,这可算归约到最简了。基数的方幂问题是集合论中一个基本且重要的问题,各国学者曾对此问题作过许多研究工作,但是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共尾数理论之上,从而未能得出完整的结果,而且不够系统。莫绍揆在1987年发表的“集合论公理的简约与基数方幂”一文,撇开了共尾数理论,用一种新方法讨论了基数方幂,从而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概括原理及其消除”一文中,他指出函词的作用功能可以用代入运算来表示,从而函词、函元、量词、函元约束词、概括原理等均可删除不用,一阶谓词逻辑即是功能完全的逻辑演算,以代入运算代替抽象运算更能深刻揭示逻辑本质,并可避免λ演算与集合论所导致的悖论。    莫绍揆-重视计算机科学   徐家福莫绍揆的研究工作不仅涉及到数理逻辑的各个分支,而且在数理逻辑以外的其他一些学科也有深厚的造诣。他十分重视计算机科学,特别重视将数理逻辑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在60年代初,莫绍揆亲自参加过一些计算机的研究工作。在80年代,他参加过由计算机科学家徐家福、孙钟秀主持的“五代机”讨论班,试图为“五代机”的研制找到新的逻辑理论。他在国内较早地介绍了布尔代数在逻辑设计中的应用,论述了递归函数与循环、约束变元与局部量的密切关系。他还探讨过软件理论中组合逻辑与λ演算的重要作用。前面已说过,由他奠基的相干逻辑正日益受到计算机科学家的重视,国内外均有人致力于将此理论应用于计算机。   孙钟秀莫绍揆也很注意数学史,认为要熟悉一门科学,如能知其过去的发展历史,将更能进一步深入了解。他对中国数学史尤其注意,发表了多篇论文,并多次参加数学史的会议,与同行交流。1982年,他在“假如没有素数概念该怎么办”一文中指出:中国古代算术的一个特征是没有素数概念,但是仍能完善地处理分数运算及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运算。一般人认为, 《九章算术》中给出了一些勾股弦数,但没有解决求一切正整数的勾股弦数问题,而莫绍揆指出,中国古代数学利用等数(最大公约数)能够很完善地发展有理数论乃至给出勾股弦数的通解。他对秦九韶的生平和《数书九章》也颇有研究,对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还指出,李冶的《测圆海镜》是一本很完善的讨论公理系统的书,以前人们只知该书讨论“天元术”,这是出于误解。对中国古历尤其是太初改历经过,提出一套新的看法。    莫绍揆-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    模型论   集合论莫绍揆教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数学家,而且也是教育家。50多年来,他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在他开始研究数理逻辑时,国内从事此项研究的仅数人而已,而现在国内已有一支数百人的数理逻辑研究队伍。中国数理逻辑研究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日益受到国际数理逻辑界的重视。这些成果里就有莫绍揆教授一生的心血。值得一提的是,莫绍揆在培养计算机科学的人才方面亦有重要贡献,现在活跃在计算机科学界的许多颇有建树的学者曾是他的学生。莫绍揆教授培养人才的特点是“博”和“严”。所谓“博”,是指他传授给学生广博的知识,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能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指导他们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莫指导学生,不要求他们急于出一两篇论文,而要他们先打下广博而扎实的基础。他认为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有科研“后劲”。他给研究生亲自开设数理逻辑基础、递归论、集合论、模型论、证明论等课程,这在国内是不多见的。由于他本人具有扎实而广博的基础,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指导他们在不同的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70年代末80年代初,莫绍揆同时指导8个研究生论文,这8篇论文涉及到五个不同的方向。所谓“严”,就是严格要求。他向来以考试严格,对论文质量要求严格而闻名。他曾有一个研究生的论文已被答辩委员会通过,但是在系里学术委员会讨论时,他认为该生论文没有达到硕士水平而赞同暂不授予该生硕士学位。正因为他的“博”和“严”,他才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莫绍揆除发表过不少学术论著外,在科普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他发表了20多种科普论著。有些作品向广大中学生和一般读者生动地介绍了数理逻辑的基础知识、发展过程,以及与计算机的关系。有些作品深刻地讨论了初等数学中许多有趣的问题,给广大中学生以启迪;有些作品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数学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这些作品都有力地推动了数学和数理逻辑的普及工作。不少数学工作者说,正是这些作品引导他们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特别是数理逻辑的道路。   “熟读一本书”是莫绍揆的一条治学格言,也是他治学经验的总结。他认为,要掌握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知识,进而开展研究工作,必须首先选一本这方面的优秀作品熟读之。这就是熟知它的内容,了解这些内容的来龙去脉,并且能熟练应用它。然后以这本书为基础,通过比较,用这部书的内容吸收、消化你在这个领域内新获得的知识,不断地向“精”、“深”方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出色的研究工作。他曾回忆说:“在我青少年时代,当时条件艰苦,得到一本书不容易,要得到一本好书更不容易。每得到一本好书,我就反复研读,直到对这本书内容完全熟悉,完全掌握。以后,若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我就将它与那本书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分析,一般能很快地解决问题,并且能将新获得的知识融化进去。”    莫绍揆-兴趣爱好   莫绍揆业余爱好桥牌,围棋。桥牌技艺很精,曾多次代表校、系参加比赛,常得胜而归。   莫绍揆教授一生,经历了这个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所经历的各种曲折道路。不管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他都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现在他年事已高,却仍在继续开展研究工作,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莫绍揆-参考资料   http://logic.sysu.edu.cn/logic/logici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1   http://emuch.net/journal/article.php?id=CJFDTotal-SXXT200702002    http://search.huaxia.com/s.jsp?iDocId=494587
个人分类: 科网群英烩|4098 次阅读|1 个评论
逻辑人生(25)——汉语为什么不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一部分)
热度 23 冉冉何之 2011-5-4 09:57
上次跟周先生提到,汉语是象形文字,不适合抽象推理。周先生觉得应该好好论证论证。我就不避浅陋做了一些思考。共专家批评。 其实,说汉语不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汉语的抽象能力十分有限,在有限的经验范围是可以的,而且一门日臻完善的科学语言仅靠汉语是不够的。我们随便拿一本数学书看一看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在二十世纪有许多学科开始了语言学转向,这个转向首先是从哲学开始的。下面我就具体发挥一下这个思想。(只是一部分,没有完结,尚在途中) 温家宝总理看望 我国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 先生的 时 候 ,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 ” 我们把这个问题称之为“钱学森之问”。与钱学森先生的问题遥相呼应的是英国生物学家李约瑟先生的难题,即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 李约瑟对中国的困惑可以分为两步 : 第一 步 :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 面的古代中国 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第二 步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钱学森先生的问题与李约瑟难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文明不能产生科学?事实上,围绕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先生的困惑,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解答,比如从文化竞争模型,中西方的经济基础,中国从宋朝以来形成的集权制度以及思想文化传统等等提出了大量的解答。其实,我觉得这些都是没有解决问题的隔靴搔痒式的解答。在翻阅了大量的有关这个问题的解答的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笔者的研究,我认为汉语本身是制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表达言说思想,中国人使用汉语思维就像人使用水一样一刻也不肯分离。我们在探讨上述问题的时候仍然是在汉语思维下进行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问题时时伴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就像对待空气一样视若无睹。试想,有谁会对我们的语言进行合理的反思?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同时,与海德格尔同时的另一位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世界的界限。汉语是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经历了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历史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遭受了两次危机,遭受的危机分别出现在上世纪初期与七十年代。 第一次,在上世纪初期也就是20世纪初,伴随着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而发生。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在《新青年》杂志中,改革派在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汉字革命”的口号,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汉字的方案,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 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4卷4期上发表《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一文。文章 提出了非常尖锐的观点 : “ 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 ”,“ 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 。 钱玄同认为“ 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语决不能统一,国语的文学决不能充分发展,全世界的人们公有的新道理、新学问、新知识决不能很便利、很自由地用国语写出 ” 。 应该说钱玄同在当时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提出这种文字改革方案是非常激进非常革命的措施。注意拼音和白话文的普及应该是这一段历史的积极成果。当然,本文不是做文字研究的,而是做思想研究的。我个人认为,当时那个时代的学者和国家并没有认为深入的考虑钱玄同先生的汉字改革的思想,由于当时的民族运动,抗日救亡运动,解放运动等一系列的历史运动,让这一卓越的思想沉睡历史当中。事实上,我们看看日本的语言就可以得出结论,日本的语言与钱玄同的思想有相通之处。但是用拼音代替汉语还是无法解决国人的思想工具的问题。 但是从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转变,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思想的大解放和中国科学的大发展。(可以比较毛泽东著作的前期和后期的著作,用之乎者也可以表达马克思思想么?) 第二次危机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兴起与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每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大概都知道计算机语言是一种逻辑语言。使用二进制与阿拉伯数字26个拉丁字母 及各种运算符 等形式语言就可以编写计算机语言。这样,汉语就出现了麻烦。汉字没办法在计算机科学中应用。也就是说中国人无法使用计算机,因为与计算机有关的语言都不是汉字。尽管经过大量的中国计算机专家的努力克服了计算机不能运用汉字的困境,但对于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科学来说,汉字本身所面临的压力非常之大。 (所以王选先生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无法估量) 这两次危机一是与社会变革有关,一是与具体科学如计算机科学本身有关系。我们可以把这两次危机进行综合概括为:汉语与科学研究有莫大的关系。汉语是一种象形文字,附着于事物的形象的一种表意系统。古人把汉字的构造方法总结为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汉字是古人用来解释汉字的基本构造,而不是用来创造汉字的。汉字本身缺乏创造性。由于语言就等于我们的世界,而语言本身无法扩张和进步,那么我们的世界也相应的不能扩张。这不是简单的唯心主义。我们世界的大小本身是由语言的复杂程度来体现的。汉字从古代创造以来到今天为止,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我们的思维与探索受到了很大的局限。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界限就是我们世界的界限。如果我们用较少的汉语词汇来思想的话,我们的世界是无法扩张的。汉语的世界是一种以对偶生成为基础的宇宙论生成图式与以男女为基础的伦理价值结构。前者在易经中得以体现,后者在儒家思想中有具体的表达。易经通过阳爻与阴爻来生成一种自然的宇宙,儒家的三纲五常通过以男女为基础,以易经为构建模型来构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男女就体现了阴阳关系,男女的结合产生的后代就了上下关系,君臣关系,父子关系,朋友关系等等。然后根据阳尊阴卑的自然模式来安排人与人之间的等级次序。这样就形成了儒家伦理关系。而中国人的自然观也是如此,易经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还产生了五行说,五行说即“金水木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也是基于对偶模式。中国人的思想和世界就通过对偶来生成的,在这个模式当中,我们构建我们的世界。如果超出这种模式我们就没法理解了。比如在化学当中,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阴气与阳气的存在。阴气大致相当于氧气,而阳气大致想到于与氧气不同的气体比如氮气的组合,如果进一步分类的话,汉语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按照元素周期表,有很多种元素是没有办法用汉语来表达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元素的名字是后来根据西文创造的。 下面,我们将问题深入到具体的领域。从汉语本身来谈汉语的科学表达力的问题。大致可以从这几个层面来谈,形象的层面,抽象的层面,自我生成的层面,汉字的组织方面,最后从逻辑的层面来系统论证汉语的表达力。 首先是形象的层面。形象大致与经验主义有关。汉字首先是从象形字开始的,象形字是整个汉语系统的基础。比如山,石,水,火,木,人,田,土等等,这些字都是根据具体的物象面来。每一个这样的汉字代表了一 种 物象。亚里士多德认为,在诸多感觉当中,人们“尤重视 觉 ”。这是因为人们主要是从视角层面获得关于外界的信息。象形字就说明了这一特征。这一构造特征在哲学上的表达就是一种经验主义。汉字系统本身基于一种经验主义。将人的思维拉回到形象,拉回到具体的物。这样造成的思维中的结果便是“以物比物”。以物比物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遇到一个新事物,但这个新事物还没有名字的时候,我们就拿已存在物的名字去说明它,比如西方人我们可以称之为外国人,火柴我们就可以称为洋火,自行车就是洋马等等。以物比物是一种类比的推理方式,是一种归纳推理。这种推理在逻辑上没有必然性。“但比较起来,归纳更有说服力也更清清楚楚,更容易为感觉所知晓,因而能够被多数人运用。”(亚里士多德第366页)《诗经》就是一部大量运用这种推理的文献。即通过“赋比兴”的模式来实现的。而后面的庄子,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都是基于汉语,运用的个别到个别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在思维中的结果可以生成诗性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道理与意境,但这不是科学。金岳霖曾经将两句诗性的语言放在一起,产生一个逻辑笑话,即“金钱如粪土”,加上“朋友值千金”得出“朋友如粪土”的结论。就是说汉字加上类比模式不可能具有逻辑严格性。而事实上科学需要一种逻辑严格性,否则就不成为科学。汉字本身就有这样一种特征,即将人的思维拉回到物,某种具体的物象。这种思维模式只能让人的思维在个体与个体之间来回旋转。而无法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逻辑关连清晰的揭示出来。在逻辑学研究当中,从物到物的推理是个别到个别的推理,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是属于归纳推理,而归纳推理在逻辑学上是不具有必然性的。不具有必然性自然就不科学。所以可以大胆的得出结论中国的文化不是一种科学的文化,是一种诗性的文化,一种附着于经验的文化。而这本身是与汉字有关系的。汉字的结构与字型暴露了其中的秘密。在同时代的非洲埃及也产生了象形文字,可是在埃及的历史发展中,在希腊文明的对冲中,这种文字很快就消失了。因为表达方面象形文字太小了,太弱了,太有局限性了。 从抽象的层面来讲,汉语的抽象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字数有限。在用有限的词来表达无限的物上面就出现了矛盾。尽管我们在哲学方法论上也谈抽象与具体,但汉语本身是无法在促成思想抽象上起到作用的。易经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基本的思维方式。道,也是最抽象的一个概念。道的具体展开仍然需要大量的词来表达。《老子》最后一章,智者不言,言者不智。智慧虽不能说,但是总得有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只能意会不言传”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汉语表达力的缺乏。与道相当的抽象词汇是太极,太极是个什么,有人说是本体,是推动宇宙的终极力量。但是这个本体,这个终极力量到底推动了哪些词汇,是没说清楚的。在西方哲学中“是”,是最基本的词汇,围绕是可以展开一系列的论证,从而形成一门具体的科学乃至形而上学。但是太极是办不到的。其次是阴阳。阴阳这两概念是最常用的抽象词汇,通过的阴阳的概括,国人的世界的很多事物可以笼络在阴阳之下。比如男女,比如高上,长短,比如等级尊卑等。国人的思想观念上很多是基于“阴阳二分”。在对待辩证法的立场上,只要有阴阳二分就是辩证的观念。这种观念对不对,有待商榷。尽管根据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论述,这种分别貌似符合辩证的概念。在西方哲学和科学发展中,哲学家和科学家始终在追求最普遍的观念来解释说明我们所栖居的世界。比如泰勒士的水本原说,毕达哥拉兹学派的数本原说,赫拉克利特的水本原说,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等等。这种本原有至高的抽象性,与中国人的思维有某种相通之处,但是不要把这种相同看作直接的同一,这只是一种表面。内在深层的东西有待发 拙 ,这在后面进行讨论。我们只是想在这里说明抽象与语言在思想中的作用。只是把西方人的这个情结挖掘出来。数学的发展,起先是算术,到后来的代数,一直到现在的面貌。字母语言在代数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比如 x ,可以代替任何自然数。比如 x =1,2,3, ¼ ¼ 。这样,数学就大大发展了,从具体走向了普遍,从个别走向了一般。我们就可以在形式的层面来探讨数学的一般规律。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甚至更高次方程的一般解。尽管中国的数学在某种程度上走到了这一步,但是语言的表达力问题,抽象问题却是制约数学家进一步思考的瓶颈。再比如,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逻辑学家在进行逻辑学的研究的时候要进行大量的形式化,抽象化。比如在命题逻辑当中,我们要用大量的字母来代替一类命题,即命题变项。尽管我们也可以用甲乙丙丁等或者子丑寅卯来表示,但是这太不够了。思维推理的结构浩繁无比。这还只是在命题逻辑当中,如果涉及到一阶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那就更加不可想象了。所以,尽管二进制的思想产生的中国,但是中国可能会产生计算机吗?根本不可能的。如果没有西学东渐,我们仍然停留在经史子集当中。为什么西方人只认识毕达哥拉兹定律(即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边的数量关系定律: )而不认识“勾股定律”,原因是毕达哥拉兹定律代表一类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边的数量关系规律,而“勾股定律”只代表几个个案。在当代中西文翻译当中,尤其是哲学著作的翻译当中,有好多英语词汇是无法用对等的中文来进行翻译的。有的翻译是勉为其难,也是权宜之计。因此,有好多词汇会产生重复的现象,这样,对国人理解西方思想就产生了一种混乱。而且在不同学科之间造成很多误解。因为一个词可能概括出一类事物,但是这一类事物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含义。比如law,在法学中就是法律,在其它学科中可能就是规则。对于词本身来讲,意义可能指同一个,但是翻译过来就注重了词的本身的学科意义,而把其它意思给丢掉了。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说汉字是根据象形而创建的,因此基本的词汇就是象形字,这样用一种代表具体的物来代表一类物的作法就会产生一种思想混乱,可能对提出这一概括词的学者来讲,原初的意义是明白的,但是到了其它读者那里而言,可能就不明白了。因此,这一部分的研究结果就是说,汉字的概括力不够,即使能概括出来,也说不清,产生思想混乱。就拿逻辑这个词汇就有多种涵义,其实只有一种涵义是有效的表达,即逻辑学的真正表达。
个人分类: 哲学科学评论|6362 次阅读|36 个评论
逻辑人生(22)——求婚者的逻辑推理
热度 1 冉冉何之 2011-4-25 22:31
莎翁的著名作品《威尼斯商人》的女主人公鲍细霞,可以说是长得倾国倾城,故追慕者甚众。她给所有求婚者一道题:给出金银铜三个铁盒子,她的肖像放在其中一个盒子里。每个盒子上写着一句话,只有一句话是真的。她让求婚者猜出肖像放在哪个盒子里。 金盒银盒铜盒 肖像在哪个盒子中呢?
个人分类: 现代逻辑及其应用|4320 次阅读|6 个评论
蜂王浆到底有没有特异的养生作用?
热度 5 seawan 2011-4-18 16:48
刚看一篇转载的科普文章,结论说“没有”。 原文在这里 我猜测蜂王浆也确实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 甚至也根本不好吃(有朋友送我一小瓶,除了有点酸外,简直没有味道~~~), 不过我希望科普作家们说话要更靠谱些。 我看了看,还真是不能下“没有太大作用”这样的结论: 1. 【可见蜂王浆的作用就是让控制DNA甲基化的酶不起作用,并不神奇。】 这句话的前面的东东都是科研发现,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这个结论下的突兀,并不合乎逻辑推理要求。 正确说法只能是:【可见蜂王浆的作用 之一 就是让控制DNA甲基化的酶不起作用。】 2.【蜂王浆也成了一味中药...】 如果要批判这个结论中的内容,应该首先找找这个结论的中医源头;不过作者可能也无此雅兴。 3.【或者只是有一点初步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的证据,都不足为凭】 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因为起码还是有人在以科学探索的精神来进行实验,至于可不可信,不是一个实验室外面的人可以不看数据就下结论的。 4.【对蜂王浆的典型测量结果是...】 这是一种典型的以“主要成分”的分析替代整体效果的错误逻辑。 居里夫人当年对沥青中的0.001%微量成分思考,后来才发现的镭。 另外也不符合复杂系统的原理。 5.【也许蜂王浆里头含有某种微量的未知物质对蜜蜂幼虫变成蜂王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那也只是对蜜蜂很重要而已...】 【有人吃了蜂王浆后觉得全身暖呼呼的“很补”,或“补过头了”而烦躁不安,除了心理作用,说不定也是一种过敏反应】 这些都属于猜测,不是“科学”。 结论:没有结论,只是应当更进一步研究。
个人分类: 博览|3529 次阅读|10 个评论
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人?
热度 4 qhnuliulei 2011-4-14 16:44
自古以来,掌权派对待老百姓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恣意妄为型,即烧光、抢光、杀光的政策,这方面的代表主要以土匪、流寇为主;另一种则是细水长流、小火慢炖型,主要表现为政府(古代)对老百姓的政策、方针!出现这种现象的逻辑推理很简单 , 土匪流寇大多执行的是一锤子买卖,一次抢光,省的下次还来,其讲求的策略是扩大地域活动范围,而且这些人往往都缺乏长远目光,只求一时之尽兴。这点酷似当前的娱乐界主流观点 -- 娱乐至死;而政府(古代)则不同,政府(依旧古代)讲求的是长治久安,希望其统治万世不衰,所以他们就不能一锤子把你整死,整死了你,政府(还是古代)的明天靠谁来养活? 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小日本当初侵华的口号 “ 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 纯属扯淡!你既然想做东亚老大,也就是做东亚的政府型掌权派,那么你就不应该在南京放肆!看来小日本不仅个子矮,大脑也比常人小。 南京大屠杀,持续时间大约为从 1937 年 12 月 ——1938 年 2 月,约三个月的时间。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是杀害国人逾 30 万,奸淫妇女 2-8 万(跨度有点大,取中值 5 万)!以我目前的心理状况来说,如果我是当时的一名日本官兵,我绝不会打死任何一个手无寸铁的平民或者俘虏,顶多调戏一下花姑娘。相信科学网上大多数老师是不杀无辜,也不调戏花姑娘,而思想稍微落后点的就如同我,顶多也就是调戏一下花姑娘。以现在的情况来分析当时日本人的暴行,实在匪夷所思!可是无论多么的令你难以想象,但是事实就是事实,南京大屠杀他确实就存在。如果 30 万的数据被认为是中国式的夸张,那么来看一下日本国内的数据:有四种观点包括 1 )至少 10 万以上,离 30 万也最近; 2 ) 4 万人左右; 3 )两万至数千; 4 )数百人乃至否定屠杀。 单从南屠是否是虚构的角度来看的话,中国是 100% 承认,日本国内是 75% 的承认;据数学上的概率统计来取舍的话,日本国内的第四种观点应当予以舍弃。所以南京屠杀应当的确存在。中和日本较可靠数据及国内数据,估计南京屠杀非战斗人员(平民、俘虏、溃军)至少 20 万。这种悲惨结果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一旦人(部分 / 某些)放肆了,他就不再是人,而是畜生!日本士兵的杀戮、强奸、抢劫等等暴行是在得到军官的默许之后才得以顺利开展的。他们当时有了主宰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权利,借助这些权利,他们变得放肆,进而变成了畜生! 在当时那种杀人竞赛的环境下,杀人就如同踩死一只蚂蚁一样稀松平常!人(还是部分)不再固守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同情心、怜悯之心,而是变成杀人如麻、嗜血成性的 monster 。一旦杀红了眼,他们见人就想杀! 说的有点偏激!——至于这 20 万、 30 万、 10 万、 4 万、数千至百、或者零,读者当自行取舍!如此接近的一个历史事实都难以确定较为准确的人数,何况更早时候!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地学上的“将今论古”用于历史似乎失灵,我的解释是如今的环境跟古时候不同,一旦环境重现,人还将复古!至于古到什么程度,那就要视个人情况和环境重现程度而定了! 乱扯一番,连我自己想说什么都不知道!
9388 次阅读|6 个评论
进化论里没有数学公理
热度 4 iwesun 2011-2-23 17:37
进化论里没有数学公理      Me: 进化论自身就是伪科学和逻辑的滥用   Me: 进化论?还是退化论?变化论?   Me: 进化论和唯物论不能作为世界观    张天翼 : 进化本身作为一种被研究的现象和对象,我看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进化论”这个词上。对于外行人来说,“论”常常被理解为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的理论。但事实上,进化研究发展到今天,仍然是一种假说,没有被完全证明。你相信进化还是相信神创,仅仅是一个信的问题。在信的基础上再建立逻辑。这多少有点儿数学里的公理,只不过在生命与宗教的漩涡中,这样的界定更复杂、更有主观性。但,数学的公理不也是来自人的主观吗?主观用习惯了,自然就成客观了,直到出问题的一天为止。    进化论里没有数学公理。   如果有的话,我就不说进化论纯属扯淡了。   有数学公理的是热寂说和回光返照说,这都是退化论。
个人分类: 科学探索|304 次阅读|15 个评论
进化论?还是退化论?变化论?
热度 5 iwesun 2011-2-23 15:56
进化论?还是退化论?变化论?   Me: 进化论自身就是伪科学和逻辑的滥用    张天翼 : 进化本身作为一种被研究的现象和对象,我看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进化论”这个词上。对于外行人来说,“论”常常被理解为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的理论。但事实上,进化研究发展到今天,仍然是一种假说,没有被完全证明。你相信进化还是相信神创,仅仅是一个信的问题。在信的基础上再建立逻辑。这多少有点儿数学里的公理,只不过在生命与宗教的漩涡中,这样的界定更复杂、更有主观性。但,数学的公理不也是来自人的主观吗?主观用习惯了,自然就成客观了,直到出问题的一天为止。       进化单纯是个现象的话,就仅仅是变化,就剩下变化论了。   变化论,是啥问题都没有的,存在即变化,不需要讲理由。   但进化的核心是有方向的,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这东西其实是虚构的。   人类的科学到目前为止,只认知到退化论,无论是热寂说的毁灭,还是耗散说的奔向死亡的回光返照。   统统免不掉,大系统的灭亡。   Big Bang 也无效。    矛盾就在此,进化论试图说一个终极的问题,不需要外力,就可以无中生有,但一直都是胡扯,最后只能是信仰了。   放弃 过度假设, 真正的严肃的态度,就只有变化,没有方向,彻底否认高级,低级之说。   “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这些本来就是胡扯,是信息系统的不同时空边界下的具体表现罢了。   噪音本身是无限复杂的,局部化的有序,是噪音的简化罢了。   事实上,说退化论到更恰当。   我们都是从噪音这个无限复杂的本源里退化出来的。
个人分类: 杂感集和|195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生命科学、数学与数学模型
libing 2011-2-19 12:23
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 马克思。 在数量遗传学和数量生态学带动下,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用数学模型方法研究生物现象已成一种浪潮。利用数学模型描述生物学现象和生物学规律,通过数学或逻辑推理得到一些结论,然后再把这些结论用来解释、预测生物学现象和发现新的规律。在动物遗传育种、繁殖、饲料与营养、动物生理生化、动物饲养与管理、疾病防治等动物科学研究领域都在兴起使用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标志着动物科学正在走向成熟和完善。 §1 20 世纪中期,随着蛋白质空间结构的解析和 DNA 双螺旋的发现,形成了以遗传信息载体核酸和生命功能执行者蛋白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使传统生物学研究转变为现代实验科学。但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科学与其它实验科学如实验物理学相比,更多是注重经验,而非抽象的理论或概念。此外,生物学家大多关注定性研究,以发现新基因或新蛋白质为目标,对定量研究没给予足够重视。 §1.1 客观世界的存在方式 — 质和量 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通常体现在两方面:构成世间万物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认识和探寻这种本质。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方面,质与量相互作用促进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生命现象是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 , 生物系统是关乎人类自身的重要物质系统。在地球生物圈中,某种生物的存在方式和生存规律依然可分解为质和量两个方面,所以,生命的运动和发展也一定遵照某种数学方式进行,生命的本质最终也一定是体现在数学规律的构成上。可以断言,数学不仅能提升生命科学研究,使生命科学成为理论和定量科学,而且是揭示生命奥秘的必由之路 , 没有数学就不能彻底揭示生命本质。 对于一个复杂事物,其量的表现常可用一个系统来描述,而这个系统的运动规律常是在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发生的。把这些影响系统变化规律的因素表示为不同因子或变量(常量可看作是只取一个数值的变量),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各变量间及各变量与整个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由此研究客观事物或系统的运动变化规律,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核心技术。 生物数学是生物学与数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以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生物学问题,并对与生物学有关的数学方法进行理论研究。数学的介入把生物学研究从定性、描述性的水平提高到定量、精确、探索规律的高水平。 §1.2 生命科学发展趋势 过去的生命科学研究,没有数学也 数学模型可按不同方式分类,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 ( 1 )按应用领域 ( 或所属学科 ) 分。 如遗传模型、营养模型、生态模型、数学生理学模型、人口模型、环境模型等。范畴更大些则形成许多边缘学科如生物数学、医学数学、地质数学、数量经济学、数学社会学等。 ( 2 )按建立模型的数学方法 ( 或所属数学分支 ) 分。 如初等数学模型、几何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图论模型、马氏链模型、规划论模型等。 按第一种方法分类的数学模型教科书中,侧重某一专门领域中用不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而按第二种方法分类的书里,是用属于不同领域的现成数学模型来解释某种数学技巧的应用。本书重点是应用读者已备基本数学知识在动物科学领域建立模型。 ( 3 )按建模目的分。 有描述模型、分析模型、预报模型、优化模型、决策模型、控制模型等。 ( 4 )按照对模型结构的了解程度分。 有所谓白箱模型、灰箱模型、黑箱模型。这是把研究对象比喻成一只箱子里的机关,要通过建模来揭示它的奥妙。 白箱主要包括一些机理相当清楚的学科描述的现象以及相应的工程技术问题,这方面的模型多已基本确定,还需深入研究的主要是优化设计和控制等问题。灰箱主要指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的现象,在建立和改善模型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有许多工作要做。黑箱主要指一些机理 ( 数量关系方面 ) 很不清楚的现象。有些工程技术问题虽然主要基于物理、化学原理,但由于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和观测困难等原因也常作为灰箱或黑箱模型处理。当然,白、灰、黑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箱子的“颜色”必然是逐渐由暗变亮的。 ( 5 )按照模型的表现特性又有几种分法: 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性模型。 取决于是否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数学的发展,又有所谓突变性模型和模糊性模型。 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取决于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引起的变化。 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 指模型中的变量 ( 主要是时间变量 ) 取为离散还是连续的。 虽然从本质上讲大多数实际问题是随机、动态、非线性的,但由于确定性、静态、线性模型容易处理,并且常可作为初步近似来解决问题,所以数学建模时常先考虑确定性、静态、线性模型。而且实际上,很多非线性问题在小范围内可用线性模型来逼近。连续模型便于利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作理论分析,而离散模型便于在计算机上作数值计算,所以用哪种模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具体建模过程中将连续模型离散化,或将离散变量视作连续,也是常用方法。 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按变量间的关系可分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按变量的形式可分为实变量模型和虚变量模型,实变量模型是指模型中的变量为连续变量,可取任意实数值,虚变量模型是指模型中的变量为离散型变量,有些变量只取值 0 或 1 。 在虚变量模型中,按模型中变量的性质,又可把模型分为固定模型、随机模型和混合模型;根据研究对象的观测值来源(资料获取方式)可把模型分为单向分类模型、双向分类模型、多向分类模型和系统分类模型。 ( 6 )按模型对实际问题的配合程度看有三种类型的模型: 真模型 (Real Model) 。只有对研究对象十分了解的白箱系统才可写出真模型。这类模型可精确描述数据,不留下不可解释的变异。真模型多数不能精确知道,也不一定是线性模型。 理想模型 (Ideal Model) 对研究对象作出科学抽象,是一种简化或理想化。 这类模型尽可能接近真模型。该用理想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但实践中常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使用理想模型。 可操作模型 (Apply model) 是一类简化版的理想模型,能用于数据分析。要写出一个良好的可操作模型,需要掌握最贴近真模型的理想模型。可操作模型也不能做太多简化,不能简化到没有分析价值。所以应该知道自理想模型转化到可操作模型的过程所做的假定 , 这样才能判断可操作模型的质量。 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抽象,简化了的理想模型作为科学抽象的结果,在各门科学中比比皆是。例如数学中的点、线、面;物理学和化学中的质点、点电荷、绝对黑体、理想流体、理想溶液;生物学中的模式细胞等。由于这些理想模型反映了原型的本质属性,因而它们常常构成各门科学的基本概念。 数学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创造科学理论,可进行科学推断、解释和预测、得到观测范围以外的结果。缺点是,如果过于简化,为了在概念上可以控制,把原型简化成概念的骨架,那么,由此得到的结论在回用于原型时,符合程度就很差。原型越复杂,过分简化的缺点就越大。 ( 7 )按数学模型的性质可分为微分方程模型、概率统计模型、逻辑模型等;按求解方法可分为最优化模型、数字模拟模型、启发式模型等;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分派模型、网络模型、存储模型、排队模型、投入产出模型、预测模型、对策模型等。 ( 8 )在应用领域,一般从三个方面对线性模型进行分类:一是按因子数目,分为单因子、二因子、三因子和多因子模型等,二是按因子性质分为固定模型、随机模型、混合模型等,三是按模型功能分为回归模型、方差分析模型、协方差分析模型、方差分量模型、混合模型等。上述分类方法只是考虑到模型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实践中的模型常要考虑各种特征。 总结上述讨论,从应用角度把数学模型的种类分为: 非线性模型 固定模型 数学模型 实变量模型 混合模型 随机模型 线性模型 单向分类模型 虚变量模型 双向分类模型 多向分类模型 系统分类模型 数学模型有广泛适应性,可根据生物学原理把某些生物现象模型化,按数学方法的基本假设,把现实中存在的杂乱无章的资料按符合逻辑的方法推导展开,并力求在数学模型所约束的范围内,尽量减少推导结果所带来的误差。 §2.3 线性数学模型 线性模型是 C.R.Rao(1973) 提出的一种统计模型,它概括或统一了许多常规线性统计问题,例如平均数估计,线性回归,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和数量化分析方I , 因此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线性模型是各种数学模型中最基本的一种。大多数参数方法都可归为一个被称为“线性模型”的统一框架,其中线性的意思为“可加的”。其基本思想在于观测指标的变异可由许多影响因子的效应的相加来进行解释。例如:表型值是由基因型值、环境效应、和基因型 X 环境互作效应相加而来。 由线性模型发展出来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可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到非线性模型。实际问题多可用线性模型描述,或作为初级近似描述。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有多种,例如用实验数据直接估计,矩法,回归估计等。这些方法多数可用线性模型理论来解决。一般统计书上介绍的经典判断问题,多可用线性模型表述。 统计建模有两个基本思想。统计建模一般基于某些假设,所以建模前验证这些假设非常重要。建好模型后,还要从两方面对模型好坏进行评价。第一是评价模型的拟合度。由模型拟合的数据是否接近样本数据?拟合数据与样本数据间的差是否呈随机分布?第二是评价把模型用于预测更广范围的数据时的可靠性。 §2.4 数学模型的应用 今天,在诸多方面,数学模型都有着非常具体的应用。 ( 1 )整合与创造。数学模型,尤其是基于过程分析的数学模型,为整合知识和提出假设提供了有用方法 。以数学模型形式表达的科学假设是现代研究方法的核心。深入研究数学模型,可提供极有价值的知识。数学建模可提高动物试验的作用和效率,促进更深入地理解和控制动物的营养和遗传过程。随着科技进步,数据量巨增,不仅增加了处理数据的难度,也降低了研究者对每个数据的关注程度。通过数学建模来掌控数据,可增加科学发现的机会。要保持生物学研究的逼真,就要理解几个大的水平层次,例如细胞、组织、器官或整个动物机体,乃至动物群体,所以生物学研究比分子生物学要求掌握更多知识。 ( 2 )分析与设计。例如描述药物浓度在动物体内的变化规律以分析药物的疗效;建立描述动物营养需要的数学模型,用数值模拟设计新的营养模型等。 ( 3 )预报与决策。动物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指标的预报、动物生长状态的预报等,都要有预报模型。使饲料厂经济效益最大的价格策略、使费用最少的饲料配方,是决策模型的例子。 ( 4 )控制与优化。动物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育种方案设计中的参数优化,要以数学模型为前提。建立大系统控制与优化的数学模型,是迫切需要和十分棘手的课题。 ( 5 )规划与管理。动物生产计划、资源配置、物资管理等,都可用运筹学模型解决。 §2.5 数学模型技术是现代研究方法的核心 在科学研究中,模型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中介。一方面,模型是研究者创建的、用来研究原型的工具或手段;另一方面,模型又是原型的代表或替身,是研究的直接对象。所以,科学模型具有工具性与对象性双重性质。 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是为了能对模型的研究结果有效地外推到原型,因此,必须要求模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而且是本质上相似。同时,模型作为研究手段,是为便于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伸展研究者的各种才能,因此要求模型与原型相比,具有明显的简单性。要使相似性与简单性统一,并不容易,模型需要不断经受检验和改进,需要研究者善于综合、灵巧运用多种方法。 由于数学本身的普遍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使得现代科学研究常是借助数学模型技术来认识和处理研究对象,结果是,现代高新技术常以高度数学化、模型化为最典型的特征,所以我们说,数学模型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研究的核心方法和技术,高新技术的出现已经把现代社会推进到数学模型技术的时代。 §3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任务 §3.1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数学除了锻炼敏锐的理解力、发现真理以外,还可以训练全面考虑科学系统的头脑。数学的思考方式为组织和构造知识提供了方法,以至于当用于技术时就能使科学家和工程师生产出系统的、能复制的,并且可以传播的知识。 由于计算机发展,近三十年来数学模型研究蓬勃发展,已成为数学科学向一切领域渗透的主要媒介。 数学已成为一种关键的、普遍的、能够实行的技术。所以, 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科技人员必备的素质。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线性模型素质,包括模型建立、统计处理与分析、模型应用等,为后续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一个有竞争力的科技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模型知识和能力,所以开设数学模型课程十分必要。实践证明,数学模型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教学改革特别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生长点。要求学会基本的线性模型分析方法,从建立数学模型到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性能分析和模型应用,这是动物科学后续学习和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术。 §3.2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如何用数学模型处理实际问题?这是现代科技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说明如何建立数学模型。 一元线性模型是所有线性模型的基础。本课程重点介绍线性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一些经典问题,例如回归、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等,通过一元线性模型的理论来解决,以加深对线性模型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一部分,我们还把一元线性模型推广到多元线性模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做一简介。 本课重点是混合线性模型。预测随机效应的取值、估计随机效应的方差,是混合线性模型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这也是现代家畜育种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常见的遗传模型都是混合模型,分析常见遗传模型的相互关系,介绍其数学处理方法,尤其是多性状、多种血统关系时的通用计算方法,是本课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系统介绍方差分量知识,包括估计方差分量的 Henderson 法、 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法,尤其是最大似然法和约束最大似然法,后者本身也是处理混合模型的基本方法,所以是本课的又一核心内容 。 本课程的基础是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根据课程性质和任务,读者应具备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但有些知识在目前的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学教科书上没有论及或介绍不够,我们将在有关章节适当介绍。 本课程首先是为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 , 所以列举实例尽量选择动物科学方面的问题,例如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动物生理生化和繁殖、和动物疾病防治等。不过为拓宽学生视野,也列举一些医学和农学等专业的例子。 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模型假设。这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关键。实际问题总是很复杂,要抓住其重要,本质的特征。 ( 2 )模型分析和检验。将所得数学模型还原为实际问题的解,看它是否符合实际,是否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 3 )数学建摸需要严密的逻辑性。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常要引入适当假设以简化问题,特别要注意假设的严密性,否则就会导致错误。 ( 4 )线性模型分析常是数学建模课程的一章。 来源: http://hi.baidu.com/%D6%DC%B1%F3%BD%AD%CB%D5/blog/item/0b37c063fe95826b0c33fa98.html
个人分类: 科学问题|4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1+1=2是相对的,1+1≠2才是绝对的-看李铭先生在哲学上的无知和逻辑上的混乱
Eucommia 2010-6-17 20:04
在我的博文《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发表后仅仅 3 小时多一点(当天夜里 12 点多) 李铭 先生就急急忙忙发表了他对我的评价的博文 《 科学在门外汉嘴里乱了套 》 , 这里所说的科学门外汉当然是指我,他根据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哪,就是按照他自己或者还有方舟子们的逻辑,为了让网友朋友们看一看他们的逻辑是什么货色,在此我以他们的逻辑做一个逻辑推导游戏。先写一个大家公认的公式(我想我们伟大的物理学 家李铭 先生(这样称呼就不小看了吧)也不会否认此公式成立): 因为 A=B , B=C ,所以 A=C 因为我的博文中说了即使数学上的 1+1=2 也不是绝对,还说中医不是伪科学,因此李大师得出结论: 崔 教授这样的人显然不具有基本的科学基础。首先我要问:生物学算不算科学?因为他在对我前篇博文的评论中曾承认我是搞生物学的,那么此结论表达出的意思是生物学不算科学了,如果不算,那生物学就成了伪科学了?如果算,我按照李氏逻辑作如下推理就是绝对正确的: 由上述逻辑可以推出;把显然不具有基本的科学基础(甚至不懂 1+1=2 )的崔克 明评为 教授的当时北大生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翟中和院士和学术委员们要么接受了崔的贿赂,要么就是像崔一样不具有基本的科学基础,而且这样的评审结果还被北大学术委员会批准了,可见当时北大学术委员主任陈佳洱院士(这可是物理学院士)和当时与会的学术委员们要么大多数接受了崔的贿赂(因为多数票通过即可)要么也像崔一样不具有基本的科学基础。此逻辑还可继续推导下去,崔曾任北京植物学会理事长和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那么选举他的人的基本科学基础也可想而知,发表他 130 多篇论文的杂志的主编和审稿人当然也不列外,他的 20 多名学生(不包括本科生)就更不用说了。诸位网友我这里使用的李氏逻辑有误吗?我可是不敢再继续推导下去了,再推导下去连科技部、教育部和基金委都要牵进来了。 上述推导结果就足以证明李氏逻辑的荒谬和混乱。不过这只是 李 教授(不知是否是,但我怕又小看了此伟人)博文的一个创新。其中还有一个更加伟大的创新(此发现足以得诺贝尔奖),这一点他在我博文后的评语中表述得更清楚,那就是 哲学干扰科学的时代早过去了 的英明论断。学过哲学的人都会赞成百度上对哲学是什么的最佳答案: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的特点:抽象性和普遍性。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区别: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过程、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联系: 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 。显然任何一个学科的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都是自觉不自觉的按照自己的世界观,也就是哲学理念行事,如果说哲学干扰了具体学科的科研,那只是研究者自己世界观出了问题,与哲学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只有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科研才能不断前进,不断达到新的高度。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做的科学预言成功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毛粒子的命名(我想伟大的物理学 家李 先生不会不知道此事吧)。要说对科学的干扰的话,不是哲学而是政治( 也不是政治学 ),现在许多国家立法禁止克隆人的研究,严格控制转基因食品的上市不就是政治干涉科学吗?但是这种干扰你能制止吗?排除得了吗?国际上对大杀伤性武器研究的限制不也是政治干涉科学吗。你能随便研究武器吗?根据我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我猜,实际你的意思是行政对科研的干预,这是应该排除的,但这与哲学何干?你提副教授也好,还是提教授也好,肯定是根据你在物理学上的成绩,我说你的哲学课应得零分,甚至是负分,不会涉及他人对你物理学上的评价。我劝你还是补点哲学常识为好,对你的物理学研究只会有好处而不会有干扰。我想,只要懂一点哲学的人都不会把我这这篇博文的标题看成是我不知道 1+1=2 的白痴。确实 1+1=2 在算术里是对的,但这是一抽象的概念,就是算术里任何一道应用题的数字后面都有量词,一年级的小学生都知道,量词不同的数是不能相加或相减的,这已经说明了不同量词前的相同的数字是不相等的,如果 1+1 绝对 =2 的话,人口普查就简单多了,只统计一个总数就完了(这里 1=1 已不是绝对的了,已经将数字后的量词限制在人上了),为什么现在统计的项目越来越多呢,就是因为 1 1 ,男人与女人不同,大人与小孩不同,不同学历的人不同,不同工种的人不同。还有就是在数学界也没人认为 1+1 绝对 =2 。我们谁都知道已过世的陈景润院士研究的课题就是 1+1 ,如果像 李大 教授一再强调的 1+1 绝对 =2 的话,陈院士成了什么了?写他的报告文学的 徐迟 先生又成了什么了,选他为中科院院士的那些老一代院士又成了什么了?现在中国老年人都认可的一句话就是身体健康是 1 ,其他都是 0 ,只有 1 在, 0 才有意义。这也是用数学里 1 和 0 在数字里不同组合中代表了不同的量来表达的一种健康理念,是非常富有哲理的。这实际上不也是说明处在不同位置的 1 是不相等的,个位上的 1=1 ,十位上的 1=10 请问李大师,这是真理还是耍赖皮。 对不起,我忘了李大师在对我博文后的评论中有一更加英明的论断,就是 真理 并不是科学的词汇,科学只有规律,定理,现象, 没有什么 真理 。 就此我先向李大师请教两个问题,哲学是不是科学?社会科学是不是科学,难道他们也都是你们定义的伪科学吗?按你的逻辑,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可是你敢说出来吗?当然,真理是一个哲学概念,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神学有神学的标准,唯心主义者有他们的标准,辩证唯物主义者也有自己的标准,除了李大师外还没有人敢说自己不再追求真理。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大地上开展了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而且取得比较统一的答案,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不是 13 亿人都同意这一观点,不是现在科学网上还有人发博文说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这也正常,什么时候也不可能万众同心。但像李大师这么说科学没有什么真理,还是我近 70 年来第一次听说,真使我大开眼界。不过根据哲学的概念,物理学上的规律、定理,还有几何学上的公理都属于人们追求的真理,但属于相对真理。在英文里,没有与中文中的真理一词完全对应的一个字,而是四个字,即 gospel , true , truth 和 verity ,但每一个字都有真实的意思,就是按中文的字面解释,真即真实,理即道理或理论。任何科学家都是在自己研究的领域中追求真理,虽然科学的文章和书中没有使用真理这个词,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在科学道路上走的任何一步只是在通往真理道路上的一小步,还因为自己提出的任何理论或学说都还处在假设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所以不仅不称作真理,而且除了数学、物理和化学外,也很少有称作定理、定律和公理的,绝大多数学科中,特别是在生物学上,很少使用这些词,据我所知,生物学中大家公认的定律,只有遗传学上的孟德尔三大定律和摩尔根补充的交换律,还有一个是有关细胞分裂的 Ererra 定律,由于其适用的范围很小,就是生物学界知道的也不多。像在解剖学上(无论植物还是动物),只是真实地描述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并进行分类,这里面除了在描述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结构上还有几个被称作理论或学说外,其他就没有了。但探究真实就是追求这里面的真理。 李大师批判我的文章有一大特点,就是特像文化大革命的大字报,即抓住只言片语就无限上纲。比如他在文中写道 崔 教授所使用的词汇 学霸 学阀 ,让人想起文革摧残科学家的时代。这样的态度怎么能适合讨论学术问题? 可是我那篇博文是在讲伪科学、学术造假和学阀学霸这几个词的区别,我分别举例说明了它们的内涵是什么,其中特别指出了伪科学一词内涵不清,容易被滥用,而且我认为将中医说成是伪科学就是滥用。因为有人把李森科也说成是伪科学( 现在我们的李大师也坚持说李森科是伪科学 ),我文中还明确指出了这种说法要不是对李森科那个时代的无知,就是有意包庇,李森科与伪科学根本不沾边,李森科研究的内容是真科学,就是凭着他的真实的科学成就,而且为解决当时苏联的经济困难做出了贡献才当上了苏联科学院院长(这里我倒可以说,你李大师也太小看当时苏联的领导人了),然后利用他手中的权利把他根本不懂的遗传学说成是唯心的、反动的,然后对研究遗传学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对威胁他手中权利的前苏联科学院院长进行政治上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剥夺了他们的科研权利,把他们赶出科学院。由此我才说这哪里是什么伪科学,是地地道道的法西斯,是学阀学霸,进而指出这才是对科学事业的最大威胁,中国如果让这种人篡夺了科学上的领导权,是中国科学事业的最大灾难。这里根本没有把中国的任何人说成是李森科式的人物,可是我们的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李大师就把他崇拜的偶像何祚庥院士与李森科对上号了。说老实话现在说中医是伪科学的人中还没有人有资格成为我定义的学阀学霸, 何老 先生有科学成就但手中没那么大的权利,他的年龄也决定了他不可能会有这种权利,而李大师和方舟子们就更不够格,你们既没有那么大学术成就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权利,就是当了官最多成为当地的一霸,或土皇帝,而成不了学阀学霸。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像现在的卫生部长陈竺才有成为学阀学霸的资格,但他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学阀学霸,陈部长不仅没有将中医打成伪科学,而且还在用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中药治病的分子机理,并且在这上面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果你们当了卫生部长,全国将有多少中医医院和门诊部被关门,多少从事中医药的人员要失业,甚至以非法行医的罪名被关进监狱,多少病人,特别是边远贫穷地区的病人要失去救治的机会,到那时,中国不大乱才怪那,可以想象,那对中国经济的破坏不会比文化大革命小。你不是要中医理论得到证实的证据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请你们到中医院去查病历(但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查),你们说中医是伪科学,你们是原告,按照法律,你们有举证的义务。不过我将专门另写文章说明我手里掌握的证据。 最后我这个科学的门外汉倒要指出自称门内汉的李大师文中说的生物学门外汉的话,就是他把现在解剖学上看不到经络与看不到物理学上的 夸克,胶子,希格斯粒子相提并论。这里李大师犯了一个生物学上的常识性错误,经络是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肉眼应该能看见,所以我在前文中说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显色方法显示出它与其他组织结构的区别,而物理学上的夸克,胶子,希格斯粒子则是因为它小,我们肉眼的分辨率达不到而看不到它,所以要借助专门的科学仪器来证明,证明之前大多数人也不认可它。而经络及其中穴位是肉眼能找到的,所以才能针灸,只是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它与周围的细胞组织有什么生物化学上的差别,还无法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显示出来(如研究基因表达的分子标记),这必须用特殊的显色反应才能解决。这里不是我小看了医学这门学科,而是李大师太夸大了自己,据我所知真正医学界同意你李大师看法的还找不出几个,不知李大师凭什么当起医学的代表来了。 附录 1 :李大师对我上篇博文的评论: 发表评论人: wliming :你以为我仅仅是 跟着别人说 ? 你以为我没有 仔细研究争辩两方面的证据 ? 你不要太小看学物理的人了。 正是你们这些人缺乏基本的科学基础,才乱举例,乱推理,导致你们对中医的错误认识。 发表评论人: wliming : 你承认你举的例子错了,可你的结论却仍然成立,这说得过去吗? 博主回复:你给我的更正正好证明了真理的相对性,不是吗?再次感谢。 发表评论人: wliming :真么叫 真理的相对性 ? 真理 并不是科学的词汇,科学只有规律,定理,现象,没有什么 真理 ! 所以,你不要用门外汉的语言来谈论科学问题。如果你入不了科学的门,就不要在这里谈科学。 发表评论人: wliming :文革时代,中国的科学就是在你这种所谓的真理观中死掉的。哲学干扰科学的时代早过去了,你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啊? 附录 2 :李大师博文原文: 科学在门外汉嘴里乱了套 最近,有个北大的退休教授崔克明发表博文,指责当前的反中医浪潮中的学霸学阀作风。 崔 教授用了一些科学的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牛顿力学在地球上成立,在宇宙中不成立; 1+1 不一定等于 2 ;等等。我指出他的错误,他总算承认了,可是,他并没有因为举证错误而承认他的推论错误。(注:牛顿力学适用于低速宏观,狭义相对论则只需要惯性系一个条件,不论地球上还是宇宙中;数学中 1+1 绝对 =2 。) 崔 教授这样的人显然不具有基本的科学基础,却自以为是,乱举例子蒙骗外行,还胆敢对科学问题发表专业性意见。在这样的人的嘴里,科学还能不乱套 ? 崔 教授所使用的词汇 学霸 学阀 ,让人想起文革摧残科学家的时代。这样的态度怎么能适合讨论学术问题?我再次强调,中医是个科学问题,科学门外汉根本不具备讨论这个问题的能力。 崔 教授还说 , 中医的大量理论都得到了医疗实践的证明, 这是谁证明的?中医学界大概都不敢下这个结论, 崔 教授是从哪里得来如此雷人的认识的? 他还说 最典型的就是经络理论,不仅无数的医疗实践证明它的存在,就是现代的大量生物物理实验也证明它的存在, 经络被 实践证明 存在了?被国际医学界认可了?是谁证明的,拿来看看?他以为在解剖上看不到医学就认为不存在。 崔 教授太小看医学这门科学了。 物理学中我们从没看到过夸克,胶子,希格斯粒子,我们甚至没见过量子力学的波函数,物理学却没有否定过它们的存在。 难道现代医学因为看不到经络就否定经络的存在?我告诉科学门外汉们,医学认可经络的两方面证据: 1 。直接观察到经络; 2 。经络的物理效应。间接证据需要经得起逻辑的推敲和进一步的检验。 崔 教授写过一个博客:民科万岁。似乎他要把自己归入民科队伍,我看,很恰当。中国的民科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个人分类: 未分类|5909 次阅读|20 个评论
2003年:论“三审制”的理论依据和可靠性
ysxbhxf 2008-11-25 22:04
此文是我和同事在2003年研究审稿问题时写成的论文,后来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退稿,但即使在今天看来,这篇论文的观点依然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现在在博客上贴出来供大家评议。 论科技期刊三审制的理论依据和可靠性 何学锋, 袁赛前, 彭超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辑部,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 摘要 简要阐述了三审制 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作用,指出三审制的 理论依据实质上是逻辑推理和判断,它具有实际上无法完全消除的局限性。讨论了三审制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实施三审制的必备前提,即科技论文的内容必须具有首创性、真实性和唯一性。分析了三审制与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关系,总结了几条提高三审制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科技期刊 审稿 逻辑推理 可靠性 科技论文的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探索性和实践性。对科技期刊稿件进行审核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其目的就是从众多的作者来稿中筛选出学术质量合格的或优秀的科技论文,以便确保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实现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对科技期刊稿件进行审核的形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三审制,即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的形式,其中又可因稿件送专家复审的形式分为:署名三审制和匿名三审制两种。专家复审即同行评议(peer review)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三审制的核心。有不少专家认为尽管科技期刊采用同行审稿来保证其学术质量的做法已延续了300多年, 但在大约10年前, 世界范围内对科技期刊审稿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经过3届有关审稿的国际会议的推动, 人们对科技期刊现有审稿制度的不足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对审稿质量的量化评估已成为审稿研究的重点 。我国科技期刊界发表了大量关于如何完善三审制的论文,但是关于科技期刊采用三审制的理论依据和三审制的可靠性的研究却很少见到。因此,我们对三审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以下是初步的研究成果。 1 三审制的作用 三审制即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明确了编辑、同行专家和主编在审稿过程中的分工范围和协作关系。一般来说,编辑初审主要是对科技论文从写作形式和学术上进行初步审核:考察论文的写作规范,对论文的写法、格式及是否符合稿约要求做出判断;考察参考文献的引用正确与否,对参考文献的数量、范围、时效性及重要性做出判断;考察所用的专业名词、符号和单位是否规范、统一,对其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做出判断。编辑初审的作用是判断科技论文是否有送专家复审的价值。专家复审主要是对科技论文从学术上进行全面审核:考察科技论文在专业方面的创新性,判断其是否有新意;考察科技论文在实验方面的可重复性,判断其实验数据是否具有可信性;考察科技论文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判断其对实际工作是否具有指导意义;考察科技论文在研究方法上的合理性,判断其所用研究方案是否合理、严密;考察科技论文在分析讨论上的正确性,判断其所得结论是否正确。总之,专家复审的作用是判断科技论文是否有发表的学术价值。主编终审的作用主要是对编辑初审和专家复审的结果进行综合考察,分析编辑初审和专家复审的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从而对科技论文的学术质量做出评价,判断其是否达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要求的学术质量,并做出是否采用的决定。 综上所述,人们可以清晰看出,三审制的作用实质上是逻辑推理和判断,是针对科技论文本身从三个层次进行多方面的逻辑推理,最终做出对科技论文学术质量的评价,判断科技论文是否具有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要求的学术水平,从而达到从作者来稿中筛选出学术质量合格的或优秀的科技论文的目的。 2  三审制的可靠性 在实际的办刊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大多认为三审制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采用三审制的科技期刊的数量也最多,但在所有的采用三审制的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学术水平低劣的论文、有抄袭、剽窃成分的论文、内容重复发表的论文或伪科学论文还是屡屡出现,甚至连世界著名的科技期刊《科学》和《自然》也无法避免发表伪科学论文的尴尬现象。这一事实表明,三审制的可靠性是有限的,并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科技期刊所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其原因在于三审制的理论基础是逻辑推理和判断。当人们对科技论文的学术质量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时,隐含着一个必备的前提,这就是科技论文的内容必须具有首创性、真实性和唯一性。只有当这一前提存在时,三审制才能实现其目的。影响三审制可靠性的因素有两类:一是科技论文作者本身的因素,一是审稿过程中编辑、评审人和主编的因素。前一类因素决定了三审制必备前提是否存在,后一类因素决定了三审制的实施过程是否有效。三审制的局限性就体现在影响其可靠性的两类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也可以说三审制存在着实际上无法完全消除的系统误差。当三审制的必备前提不存在时,三审制的实施会出现通过三审制的科技论文有可能出现抄袭、剽窃、重复发表或编造数据的现象。当三审制的实施过程出现失误时,会出现通过三审制的科技论文学术水平低劣或者未通过三审制的科技论文学术质量较高的现象。因此,提高三审制的可靠性是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3   三审制与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关系 通过三审制的科技论文一般来说是有一定学术质量保证的,但不是绝对没有判断失误的可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要求的学术水平是科技论文学术质量的合格下限,它是一种统计概率意义上的分界线,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波动性。这种波动性决定了三审制的可靠性也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概率指标。虽然做同行评议的专家会对论文所反映科研成果的先进性或学术价值进行评价,但这样的评价也是基于其学识和经验的推理和预测,同样是半定性的下限指标。由于三审制 在科技期刊稿件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实质上是逻辑推理和判断,因而其局限性导致了在科技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中难以避免存在少数学术水平低劣的论文、有抄袭、剽窃成分的论文、内容重复发表的论文或伪科学论文。对于三审制的可靠性而言,这是小概率事件发生的结果。从严格意义上讲,三审制 对科技论文学术质量的评价是逻辑推理和判断的结果,只有科研人员在重复其实验或进行相关研究中获得的实验结果才能最终证实或否定科技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的学术价值。因此,三审制与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三审制通过可靠的逻辑推理和判断筛选出达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要求的学术质量标准的科技论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具有一定的水平。 有必要指出的是,三审制只能被认为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它具有局限性,即使是最完善的三审制也有系统误差,要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还必须采取其他的有效措施。 4 提 高三审制可靠性的措施 提高三审制的可靠性是科技期刊提高学术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判断失误的小概率事件发生越少,三审制对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积极影响就越大。提高三审制的可靠性就是要确保三审制必备前提必须存在,并在三审制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失误。为此,我们在综合了许多其他研究者的观点 后认为,提高三审制可靠性的有效措施有以下几条: (1) 深入了解作者的学术背景和受教育状况; (2) 深入了解科技论文研究内容的学术意义和研究经费来源; (3) 系统分析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分布特点和引用性质; (4) 综合评价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 (5) 尽可能多地了解同一科研领域内其它科技期刊的论文发表情况; (6) 尽可能多地参加科技期刊所涉及学科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 (7) 尽量寻找专业对口的小同行专家对科技论文进行学术意义方面的评价; (8) 充分而合理地评价科技论文在创新性和积累性方面的学术价值。 由于篇幅的关系以及研究的阶段性,我们在此不对以上几条提高三审制可靠性的有效措施进行详细讨论,但需要强调的是,深入了解作者的学术背景和受教育状况以及深入了解科技论文研究内容的学术意义和研究经费来源是确保三审制必备前提存在的关键。 5 结束语 研究三审制在科技期刊稿件处理中的作用和可靠性实际上就是研究三审制的系统误差,这是关于如何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研究的一个方面。以往人们对于如何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研究大多着重于三审制审稿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忽视了对三审制本身局限性的研究,而对于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赋存规律以及科技论文学术质量的表现特点则关注更少。追求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应该充分认识科技论文学术质量的表现特点,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必须符合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赋存规律。因此,我们呼吁广大编辑同仁开展对这两个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便能提出更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加强我国科技期刊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孔繁军, 游苏宁. 量化科技期刊论文审稿质量的探讨 . 编辑学报, 1998,10(增刊): 30-31 2 游苏宁. 应加强对科技期刊审稿问题的研究 . 编辑学报, 1998,10: 60-61 3 游苏宁, 钱寿初, 田翠华, 等. 生物医学审稿和全球交流国际会议介绍 . 编辑学报, 1998, 10: 55-60 4 周广礼, 是雅蓓, 夏爱红. 参考文献对科技期刊编辑评价稿件创新性的作用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2, 13(6): 547-549 5 刘棉玲, 王建华. 如何提高科技论文的审稿质量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2, 22(3): 106-108 6 史小丽. 构建全国科技论文审稿专家数据库刍议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0, 11(5): 333-334 7 陈心平, 曹尚银, 王素云. 严格实行三审制提高期刊质量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1, 12(4): 298-299 8 方金秋. 学报的定位与审稿的原则 .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8(4): 76-78
个人分类: 期刊研究|791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