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论文署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合作搞论文怎么搞定作者署名次序?
热度 23 SoSoliton 2017-7-28 09:41
先来说说“搞”论文。论文是“搞”出来的么?这似乎有辱论文的雅,用“写”或“作”出来就好听很多。但老文感觉如果多人合作从事一项研究只为论文,论文成了后署名又大伤脑筋,那么这样的合作叫合谋更贴切,而合谋的论文用“写”或“作”就不合适。用哪个字合适呢?这个问题也大伤脑筋。幸好,我们的汉字中有个万能的“搞”字,语文老师教导我们:当你作文时如果硬是想不出用哪个词合适,那么 “搞一搞”肯定不错 。这儿被迫用上“搞”字后,老文感觉不仅不错,反而有了无可替代的贴切和生动,例如,论文只有“搞”,署名才搞笑。 据说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的 1963 年,有个名叫 Derek de Solla-Price 的家伙就预测单个作者的论文到 1980 年将灭绝。显然,这家伙的预测至今都未成真,单个作者的论文虽然寥若晨星,但并未绝迹。倒是,我们目睹了作者数量的无限制指数式增长,见证了超作者( hyperauthorship )时代的来临。例如: 2016 年发表在 Autophagy 的一篇论文有约 2500 个作者; 2012 年宣称欧洲核子组织观察到希格斯粒子的论文有 2924 个作者,随后 2015 年来自该组织的一篇论文首次涉及了两个研究团队,导致作者数量达 5154 个。 这么多的作者如何管理呢?这种情况下“作者”意味着什么呢?每个作者的学术贡献如何评价呢?作者信息所占的版面甚至比正文还多,这是不是对纸张和存储空间的巨大浪费呢?这些都是新难题。 这世道很奇怪,大凡牵涉到名利的问题,人越多反而越好办。超作者论文往往来自针对大科学工程的大合作组织,作者署名和成果运用已有相对成熟的管理机制。更普遍的小型科研合作产生的论文,署名其实才真叫人头疼,难度不亚于搞大科学工程。治疗这种头疼目前还没有广谱药,但因为人们对这种问题的兴趣明显大于对科学的兴趣,所以方子层出不穷、花样繁多。 显而易见,论文作者署名问题虽然难治,但容易防。怎么防?如果独立搞很难,那么选择跟谁合作最关键。例如,跟家人合作搞论文,作者名字的位置随便摆估计也没人锱铢必较。华盛顿大学的一个教授 David Manuwal ,与他的妻子、女儿和儿子一家四口合作在 NorthwestScience 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四位作者究竟谁的贡献大,谁的贡献少,有没有挂名现象,估计只有除作者之外的人才会去瞎操心。也许有人会质疑这其中有违背署名规范之嫌,但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是一件值得歌颂的事情,写篇论文把家人名字都带上难道就不值得歌颂? 再如,选择跟猫合作搞论文,署名最省心,因为估计猫是绝对不会跟人争名争利的。此外,科学史和科学都证明, 跟猫合作最可能做出最好的科学 。美国物理学家 Jack Hetherington 最先尝到这个甜头。 1975 年,他与他的猫 Chester 合作搞了篇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论文。猫有啥子贡献?贡献可大了,不挂上猫名,就不能体现团队精神,就不符合 PRL 论文惯用的第一人称“我们”。考虑到有同事可能认得 Chester , Hetherington 为 Chester 编造了一个笔名 F. D. C. Willard ,其中 F.D. 代表 Felis Domesticus , C 代表 Chester , Willard 则是 Chester 老爸的名字——规避署名纠纷还是选家人靠得住。 搞论文的人都知道,新人搞出牛文最可能被邀请参加学术会议。猫 Willard 接到了邀请,因为提名人说“他从来没有被邀请过参加任何会议”。组委会收到了有作者“签名”的论文复印件,搞科研的人一个个都是火眼金睛,“每个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猫爪签名”。最终,给 Willard 的邀请被取消。看来,人类能够接受猫名出现在论文上,但还不能接受猫也参加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仅次于家人和猫的合作者应该是同姓人了,一方面,这毕竟是光宗耀祖或耀姓的事情,另一方面,人们在提到某篇论文时,通常只提作者的姓而省去其名,这就让人人都不吃亏了。四个古德曼( Goodmen )合作搞了篇好笑的论文:“几个古德曼:同姓经济学家合著者”(“ A fewGoodmen: surname-sharing economist coauthors ”)。 284 个“史提夫”( Steve )合作搞了篇“史提夫形态学”( The morphology of Steve )。你也许很难想象,世上哪有这么凑巧的事情,这么多同姓人做同一领域的研究?即使有这么凑巧,谁有号召力把大伙都凝聚起来?但如果想想中国人修族谱的事情,这就好理解了。相信这样的合作也是令人愉快的,自己的名字排那个位置一点都不重要,因为它让人感觉在积德,在保存自己也有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选择跟谁合作可预防作者署名的头疼问题,但因为这世界太变幻莫测,论文搞手们选择跟谁合作其实没多少自由度,跟非狗非猫、非亲非故者合作才是常态。常态下的合作,通常是在论文搞出来前就商量好排名还是排名问题等论文搞出来后再说呢?合作搞过论文、特别是对论文署名有绝对掌控权的人都知道,论文搞出来后再来争论论文排名问题更有利于最快最好搞出论文,这就像打天下,如果事先确定了打下天下后谁坐什么位置,估计天下是很难被打下的。 搞定论文署名次序最人性的方案,是谁最急需论文谁的名字就排最前面。这就像抗洪救灾,往往最先救治伤得最重的人。这样做看起来很人性,很雪中送炭,很温暖,但也可能被认为跟把论文当人情送本质上只是程度差别。所以一般来说,很多论文即使这么做了也不会声张。但也有难能可贵的诚实者,如一篇 1989 年的论文在其致谢部分公开了署名规则:作者次序根据终身教职的接近度搞定。也就是说,谁最急需这篇论文评职称,谁的名字就排前面。在一项对 127 篇论文的调查中,有 4 篇论文也采用了这种规则搞定作者排名次序。 搞定论文署名次序最公平的办法,似乎是采用例如大伙都会玩的剪刀石头布这样的随机或碰运气方法。调查发现,在这类方法中,用抛硬币的方式搞定作者次序的占多数。其中一篇论文也很诚实,甚至交代了抛硬币搞定作者次序的事情是在“一家昂贵的餐馆”进行的。相对来说,利用球类比赛搞定作者次序可能显得雅一点。一篇 1974 年的论文公开说明:作者次序根据 1973 年夏季在帝国学院野外站举行的 25 局槌球比赛搞定。 无论是根据急需程度还是利用剪刀石头布这样的随机方法搞定论文作者的署名次序,都没有做到让一起搞论文的人皆大欢喜,所以都不是搞定论文署名次序的最佳方子,注定都 out 了。最近几年老文审过一些稿件,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你通信我,我通信你,也就是说,这篇论文你当第一作者、我当通信作者,下篇论文则反过来;奇葩的是,这篇论文老师通信学生,下篇论文学生通信老师,这难免让人感觉有点伦理错乱。跟朋友聊起这种趣闻,朋友取笑老文 out 了,说这种方式早就集体化了:你们通信我们,我们通信你们,一篇论文 m 个等同第一、 n 个共同通信,不仅皆大欢喜,更重要的是,还可实现一篇论文相当于 (m+n) 篇独立作者或唯一一作加通信作者论文;搞科研, N 个脑袋也许不敌一个脑袋,但搞论文(特别是搞篇数),个体永远搞不过集体。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17 年 8 月 18 日第 2 版: 合作“搞”论文,署名次序如何搞定 )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16428 次阅读|48 个评论
导师的做法让我念念碎
热度 8 zhgzhang 2016-6-30 22:34
看了李云帆老师的《出路在哪里:如何解决论文署名中的弄虚作假现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60014-987685.html ,不由得想起我和导师不得不说的故事。 “念念碎”(也叫“碎碎念”)据说是广东话,唠叨的意思。我的导师是广东人,就让我拿这件事念念碎。 读硕士那会儿,导师在我后面又招了 2 个学生。因为间隔不到半年,专业课都是一起上。做课题的时候就麻烦了。导师心里只有一个题目,讲专业课的时候,他就讲了他的想法。我的一个师弟头脑比较灵光,利用暑假按照导师的思路推导了一下,初步成就一篇“论文”。让我看来,他那些假设都不成立,因此也没有放在眼里。我和另一个师弟问导师,我们做什么题目?导师竟然说,你们帮他完善完善吧。帮他完善论文?帮他完善论文我们能毕业吗?他只好说让我们自己找课题。其中一个师弟就到科学院某所做课题了。我呢,决心自己找。看了一大堆文献,终于有了一个好的想法。每当导师看见我坐在计算机前,就说,我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我可指导不了你。 当我有了一些结果,给他看的时候,他倒是兴奋异常,说要写成英语,拿到国外发表。于是我就写了英语稿。当然,我的英语那时候是很糟糕的。交给导师,导师说,我改吧,你不用管了。 过了几个月,导师把抽印本交给我,我也非常高兴,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然 而,看到署名的时候,我傻了:导师把他的名字放在了第一。导师看出我的不悦,就说,你的英语写得太差了,我几乎重写了,所以就……。我此时才明白,他说的我就“不用管了”是什么意思。现在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白纸黑字,想改也改不了了。当然,我也很同情他, 50 多岁还没评上教授,那个学生的投稿被拒,只能靠我这篇论文了。看着他花白的头发,以及知道他还有严重的胃病,我也就没有上告。结果是很明显的,他因此提了教授。 事情过去了许多年,导师也已入他界。但每当看到有导师和学生“抢”论文,发生署名纠纷时,我就想起我的导师的这件事。我这么大度的人,过了这么长时间还对此事念念碎,一般的学生能不记恨你吗?所以我从不和学生抢论文。但是我要给学生看我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让他们不要忘记老师的心血。 导师们,请不要让学生提起你就念念碎。
8544 次阅读|12 个评论
恽戈事件中的分羹“潜规则”
热度 2 sqzhang 2014-5-29 11:47
梁进博主发表了《还谈恽戈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46do=blogid=798595 这是一篇好文章,值得一读,特别是值得做团队“首长”的老师们好好一读。 可惜,如果按照文章所说的方法来做,大概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不亚于做项目。依我看来,还是把团队经营好,避免这种麻烦为妙。 既然是经营,首先需要“首长”以公心对待每位成员,尽量公平合理的给大家分羹,各位成员则应相互包容、谦让,毕竟团队效益远大于自己一个人去战斗得到的羹多。 但是,绝对的公平和合理又不存在,于是团队内对分羹的方法会形成一种“潜规则”。这种“潜规则”的作用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例如发表了该团体发表了10篇论文)使分羹的不公平合理值趋于0。 这种“潜规则”难免会出现问题。只要大家经过协商,对“潜规则”做出必要的修改,团体依旧可以运作。 可怕的是,团队内的某个“临时”成员(例如戈同学),按照该“潜规则”分得羹时欣然接受,不分给他时就要拿“明规则”来说事。他之所以要拿“明规则”来说事,原因很多,也许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团队的“潜规则”,也许他明知道有“潜规则”而故意为之,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羹。戈同学在离开这个团体很久之后来发难,不能不说是存心要这样干,名副其实的一个渣男。 这个事件中的“首长”是恽教授,他之所以给不该得到羹的人分一些(戈同学也得到过本不属于他的羹),就是在按照“潜规则”行事。面对戈同学“明规则”的挑战,恽教授不晕才怪呢。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3241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在美国学习时论文是怎么署名
热度 96 xying 2014-5-20 14:59
最近科学网热议的恽戈事件,本来只是双方有误两败俱伤的个例,现在都快吵成了阶级斗争,大家扯着嗓子讲知识产权的界定,等法律判决。其实师生关系远不是雇佣或合作写作那样简单,到了讲知识产权,就像夫妻闹到公堂相见讲贡献分财产,已经是毁了生活,争来多少也是双输了。重要的是在这之前要想清楚:是在家商讨沟通继续过日子,还是决绝离去,更符合双方的利益? 也许处理这个矛盾的模式,将要影响到今后国内师生关系的生态。我将自己在美国学习时发表论文的事例,及对规矩的思考,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当然这只是个见,不足为训。 我在美国念的是“系统科学与数学”,做的是应用数学方面的研究,纯粹纸面上的数学证明和计算机验证工作。原来导师给个题目,我看了他在基金申请里说的方法后,觉得是错的,对他说了,他也同意,让我自己想。我按照自己的方法得出些结果,写了论文把这基金对付过去了。另一个题目,师弟老做不出来,走了,我知道后有点兴趣,就主动请缨,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了几篇论文,又对付了基金,后来这几篇论文成为我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 这些论文从思路到成文都是我独立完成的,写成后让导师签署发表,我是第一作者,导师是第二,挂上基金资助的名。毕业后与导师在这课题上又合作发表过几次,也是这个规矩。 我认为这是合理的。首先,读书到了研究生缺的不是知识、智力和动手能力了;缺的是眼界、经验和对前沿的了解,以及学术研究的传承。这后者是导师的贡献。做研究写论文,其实不难,除了一些许多人没啃动的硬骨头,说穿了也就是一个大型作业的工作量,有些甚至切好剔干净的题目,分给大学生也能做。难的是你怎么知道做这题目有意义,值得基金给钱,写出来会有人感兴趣,或它是某个大问题中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许多知识、经验对前沿和现状的了解和判断,从茫茫大海中拎出来一个有意义又大约啃得动的题目。所以我写的论文,就我导师肯定了我的选题,对研究结果的审核把关,就当得了这个副署。如果他预先花时间把问题切合适,变成了一个普通研究生工作量的题目,那他要作为第一作者也不为过。 我有篇论文写好了,原来是先强调一个数值计算界权威的错误,然后引出我的理论和方法。这也是纵横家说君主传下提高身价的套路。导师看了后对我说,你可以吹你的方法多高明,但没必要强调他的错误。帮我改了调子,正面强调我的理论结果和新方法,用例子指出他方法的不足,送那个权威审阅,得到他肯定后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跟导师做研究,其实也是个自己观察学习的过程,从中可以体会,研究问题是怎么提出的,结果该怎么表达,基金是怎么运作的,论文是怎么审批的,学者是怎么互动的,这都在你写的论文之外,也是在书本和杂志上看不到的学问传承。 其次,我的研究资助来自导师的基金,基金需要论文交账,我对导师负责,导师对基金负责,就要署名,这个良性循环才能进行下去。我前面有个师兄,拿了钱半年没出活,导师就叫他开路,导师没有义务当保姆,他也是要生存的。美国很多大牌导师实际上是在忙基金,主要工作是看方向,拿基金,管理好研究的团队,活当然要靠下面的人干。能混到这地位,在研究上当然不是无能之辈,他的价值不是自己一个人干,而是让一大帮人有钱拿、有活干。 我的博士后,在医学院物理研究部门做放射治疗算法研究,题目是导师给的,内容是独立完成的,发表论文多是他打头,原因很简单,这是他的领域,没有他提出的应用对象,这算法不过是个数学的技巧,没人会关注,也产生不了价值。我的算法是个改进放疗的新思路,他们以此来申请 NIH 新基金,在申请中,他是首席研究员( principal investigator ),我只是关键者( key person ),这在美国也是常态,不是由他挑头,这基金就不会批下来,大家都没戏。所以不要过于理想化世界,许多的现象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并不像初看的那样简单。 我在国内读硕第一篇论文发表时,我的师兄问我,我说,是导师叫我单独署名的。他诡异地一笑,“科学上有个定理,叫 1/2 大于 1 ,知道吗?”我当时没有深刻体会,多年以后,开了眼界后重看我这篇学报的论文,觉得除了较早把模糊数学用到控制,欺负当时没几个地方有计算机来做仿真计算外,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的导师除了高风亮节外,也许根本觉得不值得提携这个研究结果。 师生关系,论文贡献的是非和怎么署名也许不那么容易搞明白的,但自己怎么做,会对长远的未来更有利,却是不难想明白的,可惜有些人却悲催地钻牛角尖了。 当然有人说这是庸俗地对现实的妥协,我争的是公平正义!其实师生关系也像自主婚姻一样,要结合与要破裂都有各自的理由,但行动前最好先要冷静想清楚,这双方关系冷暖自知,毕竟除了自己外没人会强迫你的。
个人分类: 杂感|31940 次阅读|111 个评论
再八卦----导师与研究生的‘学术股份’
热度 8 lin602 2013-6-7 07:23
昨天早上起来早,写了一博文后上班,‘ 为‘与研究生争第一作者’的导师辩护 ’,没有想到反响如此激烈,编辑部将这博文置顶(现在还在顶上),评论已经过百,点击过万。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目前还缺乏学术规范,不但是师生之间,整个学术界都有这个问题。而且导师与研究生对这些问题看法上差别很大。 近几年,不少朋友及校友征求我意见,合作开公司出了问题,当然情况很多,抽象出来看,就是公司主导权问题加上利益分配问题。分手的很多。 我们讨论师生之间的‘学术贡献’,必须要去掉特别的情况,一是排除非正常导师,不能有效指导,不能提供学术思想,不能提供条件。二是要排除一些研究生,他们不能够积极做科研,甚至毕业都有问题还是靠导师想办法让其完成基本任务的。这二种情况不在讨论之内。 如果导师给出研究方向,提出研究要求,提供研究条件,慢慢通过自己的有效指导及实验室师兄师姐们的互相帮助,让研究生从不会做科研学会做科研,不但实现了导师的思想,完成课题任务,甚至有许多想法是研究生自己的,这学术贡献并发表论文署名的标准是:学生第一作者,导师通讯作者。 学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与导师为通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学术贡献中的‘股份’! 数学与文科我不好评论,因为他们与实验学科经常是有点差别的,有些怪才钻进去,可能会出大成果,陈景润及这次中南大学的一本科生的论文就是这例子,主要的思想与科研是他们自己为主做的。就化学化工、生命科学等实验很重的学科来说,研究生进哪个实验室,导师是谁,那差别是不得了的。武汉大学的那位28岁当教授的年轻人,如果他换个实验室与导师,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因此,导师提供的研究平台及学术水准必然是学术贡献中的一部分,导师的长期研究积累是学术贡献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学术股份中应该含有这成份。 通讯作者不但是学术贡献的承认,更是一种责任,大家记得东南大学前校长顾冠群教授事件吧,他的研究生发文章,有学术上的诚信问题,结果呢,写那文章的研究生叫什么名字我们都不清楚,但顾冠群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成为他学术人生中的一个‘斑点’。华东理工大学前校长也是因为他的博士生学术诚信问题,被‘请出’‘中国科学院院士’行列! 严师出高徒,这是古代就有的名言。这句话的含义包括着,学生的学术成绩包括学术发现,其中就含有导师的方法上的指导、学术平台的提供与学术思想的影响。如果否认这点,那研究生还要导师干什么呢?自己租个实验室做科研就是了,随便找个无学术思想的人做导师就是了。 还必须看到,作为大学教授与导师,必须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各类基金,必须承接各类企业的科研任务,一是提供经费,二是提供研究任务,三是让研究有个‘依托’。为什么许多教师退休后就没有事做了,就是没有课题、项目、经费、实验室做依托。我们不讲特别的例子,就我看到,大多数普通教师都是自己写申请书,学术思想都是导师自己的。不信问我的研究生们,我的申请书是不是我自己写的,是不是我的学术思想。科研中的学术思想是科研灵魂! 学术思想是科研的灵魂,而导师是课题组的灵魂! 许多导师人走了或退休了,课题组就散了,可能这个研究小方向就没有了。 再看看现在,全世界各大学都招聘人才,这些人才都是重量级的科研精英,他们来学校后就要成立课题组,带研究生,做科研,出成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导师(教授)的作用。学术股份中这部分的份量是显而易见的。 可能研究生们不能理解一个情况,许多大学在招人时,是要看你毕业学校与导师的,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时,企业信任的导师的学生们优先,有时候到学校去‘约’一些导师的研究生,甚至从别人手中‘挖’。 学术界看发表论文时,不但看第一作者,可能更注重看‘通讯作者’,更注重是那个实验室出来的文章。 我的上篇博文不是否认‘学生第一作者’的做法,实际上我是呼吁学术界进行规范,在升职称及学术评价时,将通讯作者给导师,让第一作者名正言顺地给研究生们。而我们都要为实现这一规范努力、争取与作出贡献! 快上班了,八卦完毕。谢谢光临,欢迎讨论!
8655 次阅读|29 个评论
博士生发表的文章未署导师名字能申请学位吗?
热度 41 gardening 2013-5-5 16:52
不久前参加某校的博士生论文答辩,待投票时,有答辩委员发现该生发表的主要论文未署导师名字,提出可否申请学位的质疑,疑问有二:一、 导师未署名,如何体现导师对学生的指导 ? 二、 学生是否缺乏对导师应有的感恩和学术回报 ?多数答辩委员也认为该生的行为欠妥,未能很好地体现学生与导师之间学术成果的因果关系。 在对该博士生询问后,原来该生是在职博士研究生,发表的论文严格来讲与学位论文相关性并不密切,发表论文的所有工作及其经费也都是就职单位提供,与就读的大学和导师都没有关系,事实上,导师事前也以没有贡献提出不署名。 学生发表文章是否一定要署导师的名字,本来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 一般以贡献论处,师与生的协调和认可 。不过,仔细一想,确实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职研究生。 学位条例及各培养机构似乎还没有在读学生必须署导师名字的规定,但署导师名字更是常见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潜规则”。多数成果毫无疑问是在导师指导下,利用导师的学术资源获得的,导师署名理所当然。 当然,虽不是导师指导的成果,但 出于对导师的尊重或讨好,署名导师,也不鲜见 ,更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事实上, 一些博士生导师和机构在学术成果上获利不薄 ,如本人的一些同事和熟人,在职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绝大多数将第一署名单位列为读博大学,导师列为通讯作者,而多数都是利用原单位的经费和条件完成的,并没有利用学校的资源,甚至很多文章也没有得到导师的多少帮助。某种意义上,这对该生就职单位也不太公平,但为了职工能获得学位,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见,将导师是否署名视为能否获得学位申请的条件值得斟酌, 应该改变导师天然地或理所当然地获得学生学术成果的“规则”,厘清 成果与贡献 的关系,应该更好地促进 师与生、导与学 之间的良好关系, 导师像导师,学生像学生 。 同时, 学生对导师的感恩和回报不应局限于显而易见的成果(如文章等), 当然,这也怪论文在教授心目中的地位太高、在工作评价中的分量太重,学生成了论文“生产工厂”的缘故。 学生的报恩更应该植于心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值得传承和发扬 ,平时的一声问候,一个电话,可能更能体现浓浓的师生情谊。
个人分类: 学术生态|22667 次阅读|100 个评论
《自然》社论谈论文署名和作者责任
热度 3 book 2013-4-25 13:39
“舍恩在 3 年中发表了超过 100 篇论文,其中很多发表在世界权威的学术期刊如《科学》和《自然》上。光 2000 年,舍恩就在这两本期刊上发布超过 8 篇论文。 2001 年,平均每 8 天,他的名字就会在学术期刊上出现一次。很多人开始讨论这位“爱因斯坦二世”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见: 揭秘物理学最大作假案 ) 与作者权有关的两个问题是: 1 )什么样的贡献才有资格当作者; 2 )合作者应该如何相互监督各自的科研道德。 前面一个问题在科学网上有过很多讨论(比如,“ 论文署名,学术不端和不正当竞争 ”,“ 论文署名别乱来,否则后果很严重 ”),很多期刊都有明确的署名权界定,其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现实中,执行出了问题,“人情作者”或“名誉作者”还是很普遍。人情作者有多种形式,潜在的危害也不一样。对于真正做出贡献的那些人,只要保证自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位置,有时候不太在意是否多加一个作者。如果这个不够格的作者只是排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位置上,影响或许没那么大;但若这不够格的作者被安排到同等贡献第一或通讯作者位置上,那这“人情”带来的潜在影响就大了:造成不正当竞争,破坏团队健康环境等。 但实际上,更重要的还是合作者相互监督的问题。一方面,如果每个合作者都清楚的知道什么样的贡献才能当作者,并一起抵制人情作者,会有助于解决署名问题。另一方面,合作者相互监督有助于减少造假。在很多造假事件中,大家常听到一些不负责任的人说,“(作为合作者)我毫不知情”。这种说法部分程度上体现了监督的缺失。有时候或许合作者真的不知情,但也有很多时候合作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关心署上自己的名字。 2007 年 11 月 Nature 杂志一篇社论( Who is accountable? )提到,虽然很多期刊要求投稿时声明不同作者的贡献,但这种形式也不能完全保证科研诚信。 Nature 建议,每篇文章应该由每一个合作团队中的至少一名作者签署公开声明,以共同担保文章的内容和署名符合规范。 Nature 建议的声明如下: “ I have ensured that every author in my research group has seen and approved this manuscript. The data that are presented in the figures and tables were reviewed in raw form, the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applied are appropriate and the figures are accurat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data. Any manipulations of images conform to Nature’s guidelines. All journal policies on materials and data sharing, ethical treatment of research subjects, conflicts of interest, biosecurity etc. have been adhered to. I have confidence that all of the conclusions presented are based on accurate extrapolations from the data collected for this study and that my colleagues listed as co-authors have contributed and deserve the designation ‘ author’. ” 针对 Nature 的这个建议,有人赞同,有人则持怀疑态度。比如有人认为此类声明或许会演变为随便签签的游戏而已。但不管如何, Nature 决定让作者权政策更加严格,并在 2009 年 4 月的一篇社论( Authorship policies )介绍了所做的改变。比如,“投稿前,每个合作团队中至少有一名资深成员必须对其小组的贡献负责”,“通讯作者要承担多重责任,作者名单应该包括所有应当出现的作者,但不能包含不应当出现的人;作者顺序要获得所有作者的同意”。另外, Nature 还将作者贡献声明由以前的“强烈建议”升级为必须提供。 (其实,作者署名这种事儿,完全靠自觉,说来说去也还那样。) Who is accountable?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50/n7166/full/450001a.html Authorship policies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58/n7242/full/4581078a.html 学术界十大造假: http://www.onlinecolleges.net/2011/12/05/10-academic-frauds-fooled/
9206 次阅读|5 个评论
为啥总有人想在署名上不劳而获?
热度 14 fairyslave 2013-3-13 15:05
刚接一学生电话,他说,我老师一个同学评职称需要文章,能把我文章第一作者换成他么? 我问,你同意么?他有参与你文章么?署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儿,你应该和老师据理力争维护自己作为第一作者的权益。 他说我还没有毕业。 我说,那你看看我们的“告作者书”第 4 条,把这条给老师看,说编辑部不同意。 过了一会儿,又接到一学院领导电话,说,赵,有一件事儿,就实话和你说吧,沈阳建筑大学一个教授,是咱们学校周老师的同学....... 我说,刚才学生打电话了,这个不行,这属于署名不端。您和周老师说,不要这样做,会给学生不好的影响。 领导说,那好,就这样。 ****************************************************************************************** 反对 论文署名不实 署名作者应满足 3 个条件:对概念和设计,或数据获取,或数据分析和阐释有实质性贡献;起草论文或对其重要的知识内容进行了修改;对论文最终版本的认可。 不具备署名资格的条件包括:只是为研究提供经费或担任小组或单位领导;只是提供实验空间或仪器;有偿为项目提供例行的技术支持、服务或材料,或编辑稿件。论文的 “ 致谢 ” 部分是用来感谢那些不具备署名资格,却为研究做出贡献的人,包括为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却不完全理解实验工作,或者提供了写作或编辑服务却并 未参与其他方面工作的人。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则更进一步建议致谢部分应当包括那些为研究做出了 “ 物质 ” 贡献,但却不具备署名资格的人,如 “ 科学顾问 ” 或 “ 临床研究人员 ” 。 请作者 保证署名的真实性、作者信息的准确性,投稿时提供每位作者的贡献描述,必要时提交所有作者对署名和排序无异议的亲笔签名。 不支持作者在发表前添加或删除作者,改动作者排序和第一单位等行为。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3422 次阅读|23 个评论
略谈论文署名
热度 15 黄安年 2012-5-13 07:04
略谈论文署名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5 月 13 日 发布 刊物文章的署名是一种文责自负的学术责任 , 对于论文的价值和影响 , 以至论文规范和争议引发的那些事儿 , 署名人尤其是第一署名人需要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 但是在我国过往的政治生态下 , 有些人即使很有学术声望也无权以真名实姓署名的,例如还是“右派”的学者,刊物即使破例刊登他们的文章时往往署笔名或化名,这类的例子很多,还有的甚至主要是某个“右派”成果,但是发表时却变成了集体署名,而对这位主要撰稿人一字不提。当然也有并非出于非学术因素而作者自行决定用笔名发表的,这是作者的自由。 在一篇论文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署名作者时,第一和第二作者署名次序问题,对于作者方或者刊物方往往是从发表的概率大小和影响程度上来考虑的,而往往不是从论文撰写执笔的贡献大小来考虑 , 由于目前的学术成果量化机制,对同一篇学术论文只认同第一作者,那么就可能出现从能够发表的角度看学术名声大但该论文的实际贡献小的署名第一作者,既有名又有利 , 而真正对论文学术贡献最大的“小人物”成了一无所有了。有意思的是即使如此 , 这第二作者或者心甘情愿,或者敢怒而不甘言。一旦该论文被指涉嫌学术抄袭和不端时 , 却往往又是第二作者出来为第一作者开脱或被迫承担责任 , 这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成绩是第一作者的,问题是第二作者的,这样的问题在作者联署论文中不是个别现象。 论文署名是一种学术责任,无论是成绩还是问题 , 第一作者自然要承担第一责任 , 而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论文署名还要不要署学术职称或职务,目前各个刊物各行其是,有的喜欢突出作者的教授甚至博导或者校长院长之类的身份 , 不过从学术水平的评估来说,这些称号是多余的。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不因作者是教授、博导、校长院长就有加分作用。依笔者之见,作者需要注明来所在学术单位以便联系 , 至于职称和职务则多此一举。 论文署名对于作者和刊物都有利益考虑在内,如果摒弃非学术因素,那些联署论文的作者署名就不该有那么多的利益经了 , 而最重要的是一旦署名成立,正面的、负面的,学术的、经济的 , 第一作者都是主要责任人。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6452 次阅读|22 个评论
论文署名原则——那些强调经费和实验设备的人注意了!
热度 6 陈小斌 2011-8-26 14:12
科学网博客中有过多次关于论文署名的讨论。很多人强调经费、实验设备以及一些宏大的研究方向指导等等,认为满足这些因素的人可以合法地在论文上署名。然而,学术研究成果毕竟不是商业交易。由国家自然基金委组织翻译的《科研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Francis L. Macrina著,第3版)中对论文的署名做了详细的论述。 有关署名资格方面,该书认为两条基本的原则是“贡献和责任”。“作者必须对文章中的工作做出了突出的智力贡献,而与署名相伴而来的是对文章内容承担相应的责任”。关于贡献和责任的界定,确实存在模糊地带。该书认为重大贡献通常对研究的“方向、广度或深度”产生影响。并指出,在一般情况下,署名者“ ‘必要时需承担为研究进行答辩的责任’或能够‘在科学会议上介绍研究工作并进行答辩’ ”。 书中提到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关于论文署名贡献的三点说明:“署名的贡献应基于 1)对概念和设计,或数据获取,或数据分析和阐述有 实质性贡献 ;2)起草文章或对其重要的知识内容进行了修改;3)对文章最终版本的认可 ”。这三个条件是署名作者需要同时满足的。 那么与论文相关的人员中,哪些情况下,作者并不具备署名资格呢?书中明确提出了:“ 只是为研究提供经费或担任小组或单位领导,不能单独就此具有署名资格 ”;“ 提供实验空间或仪器也是如此 ”;“ 有偿为项目提供例行的技术支持、服务或材料,或编辑稿件也都不符合署名条件 ”。 科学家伙们可以对照上述要求自查一下啊,:)。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827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南京明城墙缘何如此坚固?——兼议论文署名的责任和荣誉
热度 5 sqdai 2011-3-27 06:02
南京明城墙建成至今已有 621 年的历史。这一原长 33.676 公里 的城墙,历经多年栉风沐雨,仍有 24 公里 长的一段完好无损,可说是坚不可摧。 这是为什么? 因为建造城墙的过程中采用了实名承包制。 明城墙是朱元璋 1368 年定都南京后开始兴建的,历时 21 年竣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对城砖的生产始终采用如下管理方式:每块城砖上刻下相关人员的名字:包括监造官、制砖人、提调官、砌建者、检验官 …… ,同时,在城砖侧面打印生产州府、岀窑时间、运输过程等事项。这些字迹迄今可见。采用了这种实名制,实际上落实了责任制,谁还敢打马虎眼?从而保证了城墙的建筑质量。 由此,我想到了当今论文、著作的署名问题。 在制订 本课题组的“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规范实施细则”时,我们探讨了论文的署名问题,有感于时下论文的署名过多过滥,明确提出: 作者 ² 认定范围:包括课题来源提供者、研究过程实施者、主要协作者 ² 注意排名:充分体现贡献大小、团结合作的关系 ² 标明单位:仅列出完成该研究时所在的单位、人事关系从属的单位 ² 明确责任:责任大于荣誉,对成果的优劣正误负全责 ² 忌讳拉扯:不为某种目的硬把无功人员加入作者名单 其中的第四条( 明确责任:责任大于荣誉,对成果的优劣正误负全责 )是卢东强博士着重提出来的,我特别欣赏。撰写论文的署名与制作城砖的刻名一样,是承担责任的标志。只要在这一论文上署名了,不管是第几作者,都得对该论文负责(包括学术道德、学术内容乃至表述方式)。因此,一篇论文带给你某种荣誉,更要紧的是规定了你的责任。 这些年来,看到了太多的学者(包括不少身居高位的学者)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纷纷“落马”,名誉扫地。有些是蓄意造假,不可宽宥;有些则据说是或多或少地“被署名”,一旦东窗事发,急吼吼地出来辩解,说是学生背着拿去发表的,自己“有失察之过”。我常说:“早干吗去了?”有些导师明明在版面费报销单上签过名,还能用“失察”这样的遁词来搪塞吗?关键在于对上述“留下名字”的责任感的认识。有些学者平时不读文献,不做研究,就让学生鼓捣,有了论文,看也不看,大名一签,对外发表,向上报账。长此以往,不闹岀一点事来才怪呢! 我们的“实施细则”里也针对了论文署名过滥的问题,明确提出“ 不为某种目的硬把无功人员加入作者名单 ”,也就是说,论文署名是神圣的,是责任的体现,谁也不能拿论文来送人情,来为自己谋得某种好处。 学术发展有赖于一份一份学术成果的堆砌、融合、推广、应用,这些成果必须是货真价实的。不管谁,无视这一点,迟早要倒霉,而更加可怕的是,有可能使学术得不到正常发展,人性被扭曲。这样砌成的“学术城墙”一定不耐久,早晚要垮塌! 本文参考资料:老北,留下名字,《扬子晚报》, 2010-09-01 , B5 版 写于 2010 年 9 月 4 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243942.html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5354 次阅读|8 个评论
发表 SCI 论文可以“集体署名”是不是洋人学习咱们的?
热度 13 wangdh 2011-2-9 17:06
发表 SCI 论文可以“集体署名”是不是洋人学习咱们的?
发表SCI论文 “ 集体署名 ” 是不是洋人学习咱们的? 在 发表 SCI 论文 可以 用 中文 姓名 了 一文中,转载了《美国生理学杂志》(Am J Physiol)的作者署名要求,其中有这样的规定 : List all authors' names and their first names or initials exactly as they should be known, in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of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 " Group authorship " is allowed, with the name of a group (such as a consortium or program) to be listed as an author, with members of the group listed in the Acknowledgements section . 就是要求作者署名时要按照对研究的贡献大小在文章中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并特意说明还接受 “ 集体署名 Group authorship ” (全部作者可以在致谢中列出来)。由于当今科学研究已经不是一个人单打独干的时代了,更多的研究是合作,不同单位的合作,不同国度的合作,这种趋势在某些领域的研究中越来越明显。所以,由于参与研究的人数众多,作者署名就遇到很大的问题,要是全部罗列出来,更是一大风景。我们已经领略过这种风景了。这样有些杂志要求署名时可以“集体署名”实际上是一种简化,方便读者阅读。 我在撰写 “ 我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的一些进展和未来发展的建议 ” 一文的时候,参考了一篇关于藏人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机理的文章 : Yi X et al 2010 Sequencing of 50 human exomes reveals adaptation to high altitude. Science 329: 75-78 . 学生修改的时候,修改成了下面的格式: Yi X , Liang Y , Huerta-Sanchez E , Jin X , Cuo ZX , Pool JE , Xu X , Jiang H , Vinckenbosch N , Korneliussen TS , Zheng H , Liu T , He W , Li K , Luo R , Nie X , Wu H , Zhao M , Cao H , Zou J , Shan Y , Li S , Yang Q , Asan , Ni P , Tian G , Xu J , Liu X , Jiang T , Wu R , Zhou G , Tang M , Qin J , Wang T , Feng S , Li G , Huasang , Luosang J , Wang W , Chen F , Wang Y , Zheng X , Li Z , Bianba Z , Yang G , Wang X , Tang S , Gao G , Chen Y , Luo Z , Gusang L , Cao Z , Zhang Q , Ouyang W , Ren X , Liang H , Zheng H , Huang Y , Li J , Bolund L , Kristiansen K , Li Y , Zhang Y , Zhang X , Li R , Li S , Yang H , Nielsen R , Wang J , Wang J . 2010. Sequencing of 50 human exomes reveals adaptation to high altitude. Science 329: 75-78. 当然学生的修改是正确的,我们《兽类学报》的要求是在参考文献栏目中将文章的作者全部列出来。这样一来,大家一定发现问题了。有没有简单的方式呢?有的。 《自然》( Nature )杂志就采取了简单的方式,在作者栏中按照研究集体署名(见下图)。 实际上这种集体署名方式,我们国家的学术期刊很早就实行过,还是在文革期间。那个时代,大概是崇尚集体主义,不提倡个人主义(也许是其他原因,我不知道,请老专家们提供相关信息)。在上世纪 70 年代,集体署名的文章很多,见后面的一期文章目录截图,是1978年的《动物学报》。 对于众多作者和单位参加的研究成果,集体署名是很好的一种方式。但在引用的时候,是采取咱们国家的“集体名称”还是继续按照“全部列出作者姓名”的做法?多少作者就可以建议用“集体署名”呢?如果我们组的文章超过10名,可否用“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组 Animal Physiological Ecology Group”署名呢? 谁说国人缺乏创新意识?我不敢肯定说集体署名方式是老外学习咱们的,但他们的这种做法应该是比咱们晚吧。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文革期间的事情,不是什么都很糟的,那个时期很多产品的质量远远胜于今天的。这些事情,怎么评判呢?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3588 次阅读|27 个评论
人多力量大-- 来自Cell / Nature / Science 等国际顶级期刊论文署名的启示
hucs 2010-2-20 12:58
人多力量大 -- 来自 Cell / Nature / Science 等国际顶级期刊论文署名的启示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学术科研既要有好的、新颖的 Idea ,又要善于进行国内外合作,抱团发展。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啊!毛主席早就如此教导。同时,也体现了尊重团队每个人的贡献。 合作与分享,这是我一贯倡导的。不仅要在学术领域大力倡导,社会各领域皆是如此。 另外, Science 做人做事的小技巧 twin 原则,让人很舒服又有满足感。做学术,要会做事,也要会做人。 做官,也是如此,虽然我不是官。 (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327/5968/1000 ) (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sci;327/5968/1004 ) 想想自己,学术等领域一直不够 lucky 。要好好反思。 有机会还是希望合作发表我们的 CHF 、 OOH 、 PAF 等英文稿。由于前面的文稿未能发表,后面的又受影响,自己的热情、积极性和信心等都受影响。 附件: 中国科学家发现生命新陈代谢 乙酰化 奥秘 2010 年 02 月 20 日 08:46  来源:科技日报   今天出版的国际权威刊物《科学》,同时发表两篇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对乙酰化作用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赵世民和雷群英等人发表的两篇题为《代谢酶的乙酰化协调碳源的利用和代谢》和《蛋白赖氨酸的乙酰化调控》文章,分别研究了乙酰化对蛋白质进行修饰以及对代谢通路进行调控的问题,开辟了代谢研究的新领域。   据介绍,构成人体最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单位是细胞,细胞主要通过蛋白质执行复杂的调控和信息传递功能。而在执行前,往往需要先在蛋白质分子链上接上某种分子或分子团,称为蛋白质的修饰。 乙酰化修饰 即在蛋白质分子链上嫁接上一个乙酰基分子是蛋白质最主要的修饰方式之一。修饰后的蛋白质可以对细胞内的各类通路进行精确的调节与控制,完成对基因所发出的 指令 的执行过程。揭开蛋白质 乙酰化修饰 的机理之谜,将为破解蛋白质修饰规律的生命之谜打下重要基础。   此项研究鉴定出大量乙酰化修饰蛋白质,譬如在人的肝脏细胞中有超过 1000 个蛋白是被乙酰化修饰的,其中超过 900 个是新发现的,改写了传统概念,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发现乙酰化普遍能修饰代谢酶,并且能调节代谢通路及代谢酶的活性。在代谢器官如肝中代谢酶可被高度乙酰化。此项研究为药物或维生素的使用提供了重要依据;还发现在从低等原核生物到包括人在内的高等哺乳动物,乙酰化对代谢的调控,都是普遍存在的,同时这一过程在生命进化过程中一直保存下来。   鉴于现在人体 80% 疾病与代谢有关,《科学》杂志的评论认为:该研究为开发调控代谢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包括肿瘤在内的新的治疗手段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 王春 ) 美《科学》杂志罕见同时发表两篇中国专家文章 2010 年 02 月 20 日 00: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 2 月 19 日电 ( 邹瑞玥 ) 美国当地时间 2 月 19 日,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罕见地同时发表两篇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最新成果。其中关于蛋白质向能量转化过程中 乙酰化修饰 的重要发现,对肝病、肿瘤等代谢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开拓性的思路,生物医学研究在一个全新的层面上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19 日,该项目的课题组负责人在此间介绍了此项研究在药物研发等方面的意义。两篇分别题为《代谢酶的乙酰化协调碳源的利用和代谢流》和《蛋白赖氨酸的乙酰化调控》的文章,分别研究了乙酰化对蛋白质进行修饰以及对代谢通路进行调控的问题。   据介绍,人体好比一个 战场 ,细胞就是士兵,维持着人体的基本功能; 赤手空拳 的蛋白质被乙酰 武装 起来后,才可以变成为人体 作战 的士兵。嫁接上一个乙酰基分子,修饰后的蛋白质就可以对细胞内的各类通路进行精确调节与控制。   乙酰调控蛋白质活性变化,使其中活跃、不活跃的部分相互平衡。而当平衡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代谢疾病。据了解,人类疾病中与代谢相关的占 80% ,包括肝病、肿瘤等。如果研制出一种药物能使乙酰 改邪归正 ,对细胞进行正确调控,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    教科书中关于代谢调控内容将有可能被改写,乙酰化修饰的概念将可能成为代谢调控新内容 ,相关负责人赵世民介绍说,细胞蛋白、代谢酶等大量非细胞核蛋白的乙酰化修饰,都是在研究中首次得到确认。   《科学》杂志以如此大的篇幅聚焦一个科研成果,实为罕见,充分显示了该研究的开拓性意义。《科学》的评论文章称: 了解赖氨酸乙酰化是如何调控,以及改变蛋白质乙酰化对特定细胞通路的影响,对人类疾病的意义不言而喻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署名单位最多的论文?
book 2010-1-18 14:09
2010.1.15日 Science 发表了有关3种金小蜂全基因组序列的研究论文,论文的 署名单位有 70 个, 很好的体现了大合作的重要性。这可能是近些年生命科学研究领域 署名单位最多 的论文了吧?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看过更多的? 其他学科领域大家知道的一篇论文的合作者或署名单位最多的有多少啊呵? Science论文: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327/5963/343
个人分类: 研究进展|5480 次阅读|4 个评论
林学、生态学领域具备在科学论文署名的条件
JJZhu 2009-12-2 20:55
  由于生态学科是一个多学科学相互交叉领域,研究常常需要不同学科的科学研究团队共同合作,因此,相互协作者不可避免发表多作者署名论文。那么, 具备在科学论文署名(作者)的条件应有哪些? 根据生态学研究的特点及国内外以往发表相关文献 ,归纳总结如下: 1) 产生研究设想(选题)、撰写研究计划并获得资金立项者; 2) 具体研究试验的设计者; 3) 资料收集、试验执行者; 4) 资料、数据分析和解释者; 5) 论文执笔者; 6) 论文中主要内容起草、修改者; 7) 论文的法定主权人或责任人,并能对论文主要内容负责答辩者。 满足上述1)至7)任何一条即可署名。 不知是否还有其他条件,请教各位!
个人分类: 未分类|5519 次阅读|2 个评论
论文署名作者越多,论文质量越低
大毛忽洞 2009-10-22 11:25
论文署名作者越多,论文质量越低 质量决定水平。 然而流行时髦(可能不是 H1N1 流行感冒)的做法是标记(评价)论文的水平,而不是标记(评价)论文的质量。 什么是水平? 最省力的做法,也是最盲目的做法就是根据 刊物 来评价论文的水平,这就是拜刊物忽悠水平教派,这个科学教派是非常强大的。 根据论文本身来评估论文的质量,这是正本清源的做法。 评估论文质量,究竟如何来操作,这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真正想搞也不难。 上次本博主评估了 余瑞璜 先生(三个作者)发表在《中国科学》的文章,存在严重问题,因为把 Nd2Fe14B 的键络数据搞错了,从而影响到以后真正的 EET 计算,究竟他们三个作者是如何分工的,这俺就不知道了。但是,那文章署名了 3 个人,白纸黑字,这是事实。 本文评估 余瑞璜 先生独自发表的一篇文章,白纸黑字,署名了惟一的作者,就是 余瑞璜 先生自己,如下所示。 两篇文章,一个发表在《中国科学》,一个发表在大学学报。如果按照水评论,是前者水平高;如果按照质量论,是后者质量高,本博主要给出证据。 Al12Mg17 结构属于空间群 217 号,一个晶胞里有 58 个原子。 余瑞璜 先生给出的 Al12Mg17 晶体的键络参数如下: 余瑞璜 先生最大键长取值到 d=4.690 。 如果截取到 d=4.690 ,晶体空间共有 15 条键, 余 先生的结果也是 15 条。 如果把 余 先生的结果按照红色数字编号(键长从小到大),和俺用《点群 / 空间群操作系统》计算的结果完全一样,完全一样包含三个指标: 1) 成键的原子种类,例如, 24g -Al-- - 24g -Al ,就是 DAlAl ; 2) 键长,误差在 0.005 左右。 3) 配位数,完全一样。 余瑞璜 先生自己 30 年前干的工作,非常漂亮! 结合实际的数据,下面详细地解说 余瑞璜 先生工作的妙处! 第 6 条键的数据显示,空间配位数和配对配位数是有差别的, 余瑞璜 先生的处理手法和 Herbst J F ( 1991 Rev . Mod . Phys . 63 822 )的是一样的。 需要提醒的是,等同键数 Ia = I1 I2 I3 ,其中 I1 从空间群占位结构式取值; I2 从空间配位数( Z )取值; I3 的值规定为:如果是空间群意义上的同种原子成键, I3 = 1 ; 如果是空间群意义上的不同种原子成键, I3 = 2 。 (实际上,应该是按照点群对称性来分类,不过立方晶体不显示区别) 空间群占位表达式为: 2a (Mg) 8c (Mg) 24g (Mg) 24g (Al) 约化之后为: 1 ( 2a -Mg) 4 ( 4c -Mg) 12 ( 24g -Mg) 12 ( 24g -Al): I1 将从蓝颜色的数字中取值。 (计算机输出格式版本) a=,10.56,b=,10.56,c=,10.56,Delta=,.005 (评估误差为 0.005 埃) 1, , 24g -Al,---, 24g -Al, d===,2.6582 24g -Al,:,-2.9357,-.9398,.9398, Z=,1 SP coordinates=,.222,.411,.589 配位原子: , 24g -Al,: ,-2.9357,.9398,-.9398 SP coordinates=,.222,.589,.411 24g -Al,:,-2.9357,.9398,-.9398, Z=,1 SP coordinates=,.222,.589,.411 配位原子: , 24g -Al,: ,-2.9357,-.9398,.9398 SP coordinates=,.222,.411,.589 余瑞璜 先生的 Ia=12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2 1 1 = 12 2, , 24g -Al,---, 24g -Al, d===,2.8226 24g -Al,:,-4.3402,-4.3402,-2.3443, Z=,2 SP coordinates=,.089,.089,.278 配位原子: , 24g -Al,: ,-4.3402,-2.3443,-4.3402 SP coordinates=,.089,.278,.089 配位原子: , 24g -Al,: ,-2.3443,-4.3402,-4.3402 SP coordinates=,.278,.089,.089 24g -Al,:,-2.3443,-4.3402,-4.3402, Z=,2 SP coordinates=,.278,.089,.089 配位原子: , 24g -Al,: ,-4.3402,-4.3402,-2.3443 SP coordinates=,.089,.089,.278 配位原子: , 24g -Al,: ,-4.3402,-2.3443,-4.3402 SP coordinates=,.089,.278,.089 余瑞璜 先生的 Ia=24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2 2 1 = 24 3, , 24g -Mg,---, 24g -Al, d===,2.9063 24g -Mg,:,3.7594,.4435,3.7594, Z=,1 SP coordinates=,.856,.542,.856 配位原子: , 24g -Al,: ,4.3402,-2.3443,4.3402 SP coordinates=,.911,.278,.911 24g -Al,:,4.3402,-2.3443,4.3402, Z=,1 SP coordinates=,.911,.278,.911 配位原子: , 24g -Mg,: ,3.7594,.4435,3.7594 SP coordinates=,.856,.542,.856 余瑞璜 先生的 Ia=24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2 1 2 = 24 4, , 8c -Mg,---, 24g -Mg, d===,2.9618 8c -Mg,:,-3.3475,-3.3475,3.3475, Z=,3 SP coordinates=,.183,.183,.817 配位原子: , 24g -Mg,: ,-3.7594,-3.7594,.4435 SP coordinates=,.144,.144,.542 配位原子: , 24g -Mg,: ,-3.7594,-.4435,3.7594 SP coordinates=,.144,.458,.856 配位原子: , 24g -Mg,: ,-.4435,-3.7594,3.7594 SP coordinates=,.458,.144,.856 24g -Mg,:,-.4435,-3.7594,3.7594, Z=,1 SP coordinates=,.458,.144,.856 配位原子: , 8c -Mg,: ,-3.3475,-3.3475,3.3475 SP coordinates=,.183,.183,.817 余瑞璜 先生的 Ia=24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2 1 2 = 24 ;或者, Ia=4 3 2 = 24 5, , 24g -Mg,---, 24g -Al, d===,2.9791 24g -Mg,:,1.5206,-1.5206,4.8365, Z=,2 SP coordinates=,.644,.356,.958 配位原子: , 24g -Al,: ,2.3443,-4.3402,4.3402 SP coordinates=,.722,.089,.911 配位原子: , 24g -Al,: ,4.3402,-2.3443,4.3402 SP coordinates=,.911,.278,.911 24g -Al,:,2.3443,-4.3402,4.3402, Z=,2 SP coordinates=,.722,.089,.911 配位原子: , 24g -Mg,: ,1.5206,-4.8365,1.5206 SP coordinates=,.644,.042,.644 配位原子: , 24g -Mg,: ,1.5206,-1.5206,4.8365 SP coordinates=,.644,.356,.958 余瑞璜 先生的 Ia=48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2 2 2 = 48 ;或者, Ia=12 2 2 = 48 6, , 24g -Mg,---, 24g -Al, d===,3.1629 24g -Mg,:,-1.5206,4.8365,1.5206, Z=,8 SP coordinates=,.356,.958,.644 配位原子: , 24g -Mg,: ,-3.7594,3.7594,-.4435 SP coordinates=,.144,.856,.458 配位原子: , 24g -Mg,: ,-3.7594,6.8006,.4435 SP coordinates=,.144,1.144,.542 配位原子: , 24g -Mg,: ,-1.5206,5.7235,-1.5206 SP coordinates=,.356,1.042,.356 配位原子: , 24g -Al,: ,-.9398,2.9357,-.9398 SP coordinates=,.411,.778,.411 配位原子: , 24g -Mg,: ,-.4435,6.8006,3.7594 SP coordinates=,.458,1.144,.856 配位原子: , 24g -Mg,: ,.4435,3.7594,3.7594 SP coordinates=,.542,.856,.856 配位原子: , 24g -Al,: ,.9398,2.9357,.9398 SP coordinates=,.589,.778,.589 配位原子: , 24g -Mg,: ,1.5206,5.7235,1.5206 SP coordinates=,.644,1.042,.644 24g -Al,:,.9398,2.9357,.9398, Z=,2 SP coordinates=,.589,.778,.589 配位原子: , 24g -Mg,: ,-1.5206,4.8365,1.5206 SP coordinates=,.356,.958,.644 配位原子: , 24g -Mg,: ,1.5206,4.8365,-1.5206 SP coordinates=,.644,.958,.356 余瑞璜 先生的 Ia=48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2 2 2 = 48 ;或者, Ia=12 2 2 = 48 7, , 24g -Mg,---, 24g -Mg, d===,3.167 24g -Mg,:,3.7594,3.7594,.4435, Z=,8 SP coordinates=,.856,.856,.542 配位原子: , 24g -Mg,: ,1.5206,4.8365,-1.5206 SP coordinates=,.644,.958,.356 配位原子: , 24g -Mg,: ,1.5206,5.7235,1.5206 SP coordinates=,.644,1.042,.644 配位原子: , 24g -Mg,: ,3.7594,6.8006,-.4435 SP coordinates=,.856,1.144,.458 配位原子: , 24g -Al,: ,4.3402,6.2198,2.3443 SP coordinates=,.911,1.089,.722 配位原子: , 24g -Mg,: ,4.8365,1.5206,-1.5206 SP coordinates=,.958,.644,.356 配位原子: , 24g -Mg,: ,5.7235,1.5206,1.5206 SP coordinates=,1.042,.644,.644 配位原子: , 24g -Al,: ,6.2198,4.3402,2.3443 SP coordinates=,1.089,.911,.722 配位原子: , 24g -Mg,: ,6.8006,3.7594,-.4435 SP coordinates=,1.144,.856,.458 24g -Mg,:,5.7235,1.5206,1.5206, Z=,8 SP coordinates=,1.042,.644,.644 配位原子: , 24g -Mg,: ,3.7594,.4435,3.7594 SP coordinates=,.856,.542,.856 配位原子: , 24g -Mg,: ,3.7594,3.7594,.4435 SP coordinates=,.856,.856,.542 配位原子: , 24g -Mg,: ,4.8365,-1.5206,1.5206 SP coordinates=,.958,.356,.644 配位原子: , 24g -Mg,: ,4.8365,1.5206,-1.5206 SP coordinates=,.958,.644,.356 配位原子: , 24g -Mg,: ,6.8006,-.4435,3.7594 SP coordinates=,1.144,.458,.856 配位原子: , 24g -Mg,: ,6.8006,3.7594,-.4435 SP coordinates=,1.144,.856,.458 配位原子: , 24g -Al,: ,7.6243,-.9398,.9398 SP coordinates=,1.222,.411,.589 配位原子: , 24g -Al,: ,7.6243,.9398,-.9398 SP coordinates=,1.222,.589,.411 余瑞璜 先生的 Ia=72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2 6 1 = 72 ;或者, Ia=12 6 1 = 72 8, , 24g -Al,---, 8c -Mg, d===,3.2003 24g -Al,:,11.4998,2.9357,.9398, Z=,2 SP coordinates=,1.589,.778,.589 配位原子: , 8c -Mg,: ,8.6275,1.9325,1.9325 SP coordinates=,1.317,.683,.683 配位原子: , 8c -Mg,: ,12.4925,1.9325,-1.9325 SP coordinates=,1.683,.683,.317 8c -Mg,:,12.4925,1.9325,-1.9325, Z=,6 SP coordinates=,1.683,.683,.317 配位原子: , 24g -Al,: ,9.6202,.9398,-2.9357 SP coordinates=,1.411,.589,.222 配位原子: , 24g -Al,: ,9.6202,2.9357,-.9398 SP coordinates=,1.411,.778,.411 配位原子: , 24g -Al,: ,11.4998,-.9398,-2.9357 SP coordinates=,1.589,.411,.222 配位原子: , 24g -Al,: ,11.4998,2.9357,.9398 SP coordinates=,1.589,.778,.589 配位原子: , 24g -Al,: ,13.4957,-.9398,-.9398 SP coordinates=,1.778,.411,.411 配位原子: , 24g -Al,: ,13.4957,.9398,.9398 SP coordinates=,1.778,.589,.589 余瑞璜 先生的 Ia=48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2 2 2 = 48 ;或者, Ia=4 6 2 = 48 9, , 2a -Mg,---, 24g -Al, d===,3.2225 2a -Mg,:,-5.28,-5.28,-5.28, Z=,12 SP coordinates=,0,0,0 配位原子: , 24g -Al,: ,-8.2157,-6.2198,-4.3402 SP coordinates=,-.278,-.089,.089 配位原子: , 24g -Al,: ,-8.2157,-4.3402,-6.2198 SP coordinates=,-.278,.089,-.089 配位原子: , 24g -Al,: ,-6.2198,-8.2157,-4.3402 SP coordinates=,-.089,-.278,.089 配位原子: , 24g -Al,: ,-6.2198,-6.2198,-2.3443 SP coordinates=,-.089,-.089,.278 配位原子: , 24g -Al,: ,-6.2198,-4.3402,-8.2157 SP coordinates=,-.089,.089,-.278 配位原子: , 24g -Al,: ,-6.2198,-2.3443,-6.2198 SP coordinates=,-.089,.278,-.089 配位原子: , 24g -Al,: ,-4.3402,-8.2157,-6.2198 SP coordinates=,.089,-.278,-.089 配位原子: , 24g -Al,: ,-4.3402,-6.2198,-8.2157 SP coordinates=,.089,-.089,-.278 配位原子: , 24g -Al,: ,-4.3402,-4.3402,-2.3443 SP coordinates=,.089,.089,.278 配位原子: , 24g -Al,: ,-4.3402,-2.3443,-4.3402 SP coordinates=,.089,.278,.089 配位原子: , 24g -Al,: ,-2.3443,-6.2198,-6.2198 SP coordinates=,.278,-.089,-.089 配位原子: , 24g -Al,: ,-2.3443,-4.3402,-4.3402 SP coordinates=,.278,.089,.089 24g -Al,:,-2.3443,-4.3402,-4.3402, Z=,1 SP coordinates=,.278,.089,.089 配位原子: , 2a -Mg,: ,-5.28,-5.28,-5.28 SP coordinates=,0,0,0 余瑞璜 先生的 Ia=24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 12 2 = 24 ;或者, Ia=12 1 2 = 24 10, , 2a -Mg,---, 8c -Mg, d===,3.3472 2a -Mg,:,10.56,0,0, Z=,4 SP coordinates=,1.5,.5,.5 配位原子: , 8c -Mg,: ,8.6275,-1.9325,-1.9325 SP coordinates=,1.317,.317,.317 配位原子: , 8c -Mg,: ,8.6275,1.9325,1.9325 SP coordinates=,1.317,.683,.683 配位原子: , 8c -Mg,: ,12.4925,-1.9325,1.9325 SP coordinates=,1.683,.317,.683 配位原子: , 8c -Mg,: ,12.4925,1.9325,-1.9325 SP coordinates=,1.683,.683,.317 8c -Mg,:,12.4925,1.9325,-1.9325, Z=,1 SP coordinates=,1.683,.683,.317 配位原子: , 2a -Mg,: ,10.56,0,0 SP coordinates=,1.5,.5,.5 余瑞璜 先生的 Ia=8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 4 2 = 8 ;或者, Ia=4 1 2 = 8 11, , 24g -Al,---, 8c -Mg, d===,3.4298 24g -Al,:,8.2157,4.3402,4.3402, Z=,1 SP coordinates=,1.278,.911,.911 配位原子: , 8c -Mg,: ,8.6275,1.9325,1.9325 SP coordinates=,1.317,.683,.683 8c -Mg,:,8.6275,1.9325,1.9325, Z=,3 SP coordinates=,1.317,.683,.683 配位原子: , 24g -Al,: ,6.2198,2.3443,4.3402 SP coordinates=,1.089,.722,.911 配位原子: , 24g -Al,: ,6.2198,4.3402,2.3443 SP coordinates=,1.089,.911,.722 配位原子: , 24g -Al,: ,8.2157,4.3402,4.3402 SP coordinates=,1.278,.911,.911 余瑞璜 先生的 Ia=24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2 1 2 = 24 ;或者, Ia=4 3 2 = 24 12, , 24g -Mg,---, 8c -Mg, d===,3.5101 24g -Mg,:,6.8006,-3.7594,.4435, Z=,1 SP coordinates=,1.144,.144,.542 配位原子: , 8c -Mg,: ,8.6275,-1.9325,-1.9325 SP coordinates=,1.317,.317,.317 8c -Mg,:,8.6275,-1.9325,-1.9325, Z=,3 SP coordinates=,1.317,.317,.317 配位原子: , 24g -Mg,: ,6.8006,-3.7594,.4435 SP coordinates=,1.144,.144,.542 配位原子: , 24g -Mg,: ,6.8006,.4435,-3.7594 SP coordinates=,1.144,.542,.144 配位原子: , 24g -Mg,: ,11.0035,-3.7594,-3.7594 SP coordinates=,1.542,.144,.144 余瑞璜 先生的 Ia=24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2 1 2 = 24 ;或者, Ia=4 3 2 = 24 13, , 24g -Mg,---, 24g -Mg, d===,4.3009 24g -Mg,:,5.7235,-1.5206,-1.5206, Z=,1 SP coordinates=,1.042,.356,.356 配位原子: , 24g -Mg,: ,5.7235,1.5206,1.5206 SP coordinates=,1.042,.644,.644 24g -Mg,:,5.7235,1.5206,1.5206, Z=,1 SP coordinates=,1.042,.644,.644 配位原子: , 24g -Mg,: ,5.7235,-1.5206,-1.5206 SP coordinates=,1.042,.356,.356 余瑞璜 先生的 Ia=12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2 1 1 = 12 ;或者, Ia=12 1 1 = 12 14, , 24g -Al,---, 24g -Mg, d===,4.4586 24g -Al,:,2.9357,-.9398,-.9398, Z=,1 SP coordinates=,.778,.411,.411 配位原子: , 24g -Mg,: ,5.7235,1.5206,1.5206 SP coordinates=,1.042,.644,.644 24g -Mg,:,5.7235,1.5206,1.5206, Z=,1 SP coordinates=,1.042,.644,.644 配位原子: , 24g -Al,: ,2.9357,-.9398,-.9398 SP coordinates=,.778,.411,.411 余瑞璜 先生的 Ia=24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2 1 2 = 24 ;或者, Ia=4 3 2 = 24 15, , 24g -Mg,---, 24g -Mg, d===,4.6894 24g -Mg,:,9.0394,-4.8365,-1.5206, Z=,2 SP coordinates=,1.356,.042,.356 配位原子: , 24g -Mg,: ,5.7235,-1.5206,-1.5206 SP coordinates=,1.042,.356,.356 配位原子: , 24g -Mg,: ,9.0394,-1.5206,-4.8365 SP coordinates=,1.356,.356,.042 24g -Mg,:,9.0394,-1.5206,-4.8365, Z=,2 SP coordinates=,1.356,.356,.042 配位原子: , 24g -Mg,: ,5.7235,-1.5206,-1.5206 SP coordinates=,1.042,.356,.356 配位原子: , 24g -Mg,: ,9.0394,-4.8365,-1.5206 SP coordinates=,1.356,.042,.356 余瑞璜 先生的 Ia=24 本文计算结果: 1( 2a -Mg)4( 4c -Mg)12( 24g -Mg)12( 24g -Al): Ia=12 2 1 = 24 ;或者, Ia=12 2 1 = 24
个人分类: 视频专栏:《魔方和数学建模》|4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论文署名和学术道德
zoumouyan 2009-8-26 16:31
关于论文署名和学术道德 邹谋炎 最近关于论文署名出现一些争议的问题。问题的凸现常常发生在学术和道德水平不健康的环境下。署名是有原则的。基本原则是将最重要的贡献人放在第一。问题是谁对论文的贡献最重要?科学研究者都承认一个事实:论文中最核心的思想最重要。这可以说是世界通行的认识,是从人类科技发展历史总结出来的。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什么是最核心的思想?它和通常所说的想法是不是一回事?笔者认为,必须正本清源。把想法和思想混为一谈,是认知上的一大误区,会妨碍科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国学界这种情况相当严重,不得不进行讨论。 一个事实是,谁都可以提出各种想法,但不能称为思想。科幻作家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描写了潜水艇如何了得,但他不是潜水艇的发明人。可以说,凡尔纳提出了一个想法。在凡尔纳以后有人从科学意义上提出了潜水艇如何具体实施,这才是发明人。在数学领域有各种猜想,也属于想法。解决这些猜想的人,他们的理论和方法才属于思想。可见,思想意味着一套符合逻辑、有深度和系统的思维汇集。在中国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导师提出一个或一些想法,但没有如何研究这种想法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这就完全不能认为提出了核心思想,因而不应该占署名第一的位置。在另外的情况下,如果导师不仅提出了想法,而且提出了研究这种想法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学生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计算机仿真或实验,得出的结果主要是验证了原想法的合理性,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承认导师的核心贡献,导师署第一就完全正当。如果学生在实验或仿真中有新的发现,由此得出了重要不同的结果,包括原来理论的修改,如果这些不同的结果和理论修改是学生独立得到的而不是由导师提出的,自然应该由学生署第一。然而,如果重要的解释和修改是导师给的,仍然应该由导师署第一。其实在正常的环境下,谁的贡献最重要,应该容易判断和达成默契。希望署名第一的导师们需要自问一下自己的实际学术贡献,不要把科普型的想法夸大成思想。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做实验或仿真工作,误认为自己工作辛苦最重要,这需要纠正。对研究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独立研究能力,能够在理论和技术创新上有属于自己的贡献,而不是依赖导师来回答你的问题。不然的话,你的实验、编程、仿真劳动,无论劳动量有多大,都和智力型打工并无本质区别。想明白了这些问题,你在什么情况下该署名在什么位置,就应该是清楚的。需要注明的是,正常的署名原则应该和谁出钱没有一点关系。 有人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为署名原则,其实这是一个既无力又有害的观点。高级科技人员普遍过早地脱离实验室和实际研究工作是一个具中国特色的现象,也是我们科技创新乏力的原因之一。所谓劳心,在许多时候就是劳于文山会海,劳于疏通关系。如果你真用心于研究,用不着与学生争署名。科技进步的速度太快了,没有人能够离开实验室和实际研究一段长时间还敢充大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完全将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搞成了包工头和打工仔的关系。这种关系下,导师们还有任何为人师表和师道尊严 可说吗? 在署名问题的背后是道德和功利。正常情况下,导师和学生应该情同父子或兄弟。在德国,博士生导师称为 Doktorvater, Vater 即是父亲之意。我了解的一些德国教授,都是名副其实。在中国本有良好传统。事实上,坚持做研究的导师们通常和学生关系良好。既称导师,指导学生应为天经地义。因此,给学生提出问题、指点迷津、审查工作是最正常的指导活动。只要学生做了实质性工作,学生发文章、署第一是值得高兴的事。出现署名矛盾的问题要从提高部分导师的师德观念和学术水平做起。同时,研究生们要潜心提升自己的独立研究能力。在如何看待导师上需要有理性。任何时候不可以忘记领你进入研究、为你提供改变命运机会的那个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157 次阅读|3 个评论
论文署名:导师没有天然的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权力
热度 2 陈小斌 2009-1-20 00:49
在以排名先后显示重要性的前提下,学术论文的署名,当然以作者对该文的学术贡献排序挂名,贡献越大,排名越靠前,这是一条基本原则,无论对谁都是适用的。但是,对于研究生的论文,目前流行的一种规则是,导师一般挂第二,无论其在论文中的学术贡献如何。这似乎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我却觉得纳闷:导师凭什么拥有这个先天的权力?如果导师对自己学生在学术方面指导甚少,对自己学生的论文一问三不知,也挂上这个第二作者的名份,这不是将道理倒过来说了吗?因为导师本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对学生加以指导,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责问,反而还要从学生那里获得自己不该获得的荣誉! 需要弄清楚的是,作者署名不仅代表一种荣誉,同时还代表一种责任。这是我的博士后导师臧绍先教授所强调的。臧老师是我最尊敬的学者之一,他治学非常严谨。我们的论文要挂他名字,必须将论文交给他仔细审阅修改后,才决定是否署名。他说过,你们搞的一些东西,有些并不是我的观点,我不应担当这个责任,所以不能署名。 我对臧老师的上述观点是坚决赞成并严格执行的。我的学生如果自己钻研,搞出的东西,我在里面基本没起什么作用的,不应该署我的名;如果起了一定作用,但论文主要观点我不是非常赞成的,可以将我放在致谢里;署我名字的论文必须交给我严格审阅修改后方可放行。没有署我名字的文章可以用我的项目经费出版面费,可以挂我的基金号,作为课题组的论文成果之一。 无论如何,以学术贡献大小作为论文作者署名次序的基本依据,是一条最合理的原则。除了一些极少数的特殊场合,作者贡献大小不好分辨,约定以其他的方式(如姓名字母排序等)外,这条原则都是适用的。导师没有天然的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权力。这是我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
个人分类: 师生之间|13692 次阅读|3 个评论
放牛的卖了牛还指责牛的主人剥削--研究生论文署名问题之也谈
caojx 2008-11-26 08:29
放牛的卖了牛还指责牛主人剥削-研究生论文署名问题之也谈 研究生论文署名问题是一个说不清,理还乱的问题。网上更多的是声讨老板不劳而获,沾学生的光,甚至霸占学生的成果云云。这种情况肯定有,但能占多大比例,我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我确看到了另外一种情况: 放牛的卖了牛还骂牛主人剥削 。参加老板的课题,利用老板提供的条件与工作积累,做了实验,出了成果,完全要归自己,甚至将老板的多年辛苦成果说成是自己的发明创造,更有甚者,将老板的成果偷偷拿出去赚钱。放牛的卖了牛还骂牛的主人剥削,细想想也够滑稽的,真是时代不同了。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22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