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指数排行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新闻时段:2011-09-01至2011-09-10
kejidaobao 2011-9-19 15:15
对“河西走廊”戈壁进行综合科考 7日,名为“甘肃河西戈壁综合科学考察”的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机构的27名科考队员,将历时2年完成有关甘肃河西走廊戈壁形成演化及其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基础性调查,这是中国首次对戈壁进行的专门综合科学考察。 发表大样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析结果 5日,中国科学家发表了对118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基因突变检测和预后相关性研究结果,这是中国大样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析结果的首次发表,为进一步风险调整治疗及靶向治疗打下基础。 获得濒危物种的干细胞 4日,美国科学家使用动物的皮肤细胞,通过诱导多能性技术,首次获得了濒危物种的干细胞。他们表示,最新研究有望让物种免于灭绝,也可用于人类疾病治疗。 “海洋二号”卫星完成对地定向 3日,“海洋二号”卫星完成对地定向,建立了卫星正常姿态,用于完成卫星测定轨任务的多普勒测定轨系统和双频全球定位系统载荷已加电开机,数据传输系统开始工作。 证实磁性和超导性可共处 6日,美国科学家将2块不具有磁性的绝缘体粘合在一起,结果发现,它们相遇的接口层既有磁性又有超导性。而在正常情况下,磁性和超导性无法共存,有望据此研制出新奇的电子材料。 单分子电动马达在美问世 5日,美国塔夫斯大学文理学院化学家用单个丁基甲基硫醚分子,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电动分子马达,其旋转方向和速率都能实时监控,有望为医疗、工程等领域的微型器械提供动力。 开发以铜替代铱生产OLED新技术 1日,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用铜替代目前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生产中所使用的贵金属,从而使其成本进一步降低。该小组拟将铜配合物部署在工作设备中,并验证其在显示绿光以外光波方面的效果。 人工界面改写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5日,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家用一系列实验演示了光线的传播可以不遵从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这些经典定律,这意味着,或许有一天当你用一块平面镜端详自己容貌时,看到的却是哈哈镜的变形效果。 清晰观察细菌感染细节 7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研究的新方法,能够使研究人员观察到细菌侵入人体细胞后引发的快速反应,详细了解细菌侵入细胞后所引发的各种细节,认识细菌感染过程。 研制室温工作的石墨烯变频器 7日,美国科学家首次制造出能在室温下工作的石墨烯变频器,克服了用石墨烯制造电子设备时的重要障碍能带隙。该研究有望让科学家用石墨烯制造出数字晶体管,从而扩展石墨烯在电子设备领域的应用。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李娜)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8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新闻时段:2011-08-21至2011-08-31
kejidaobao 2011-9-19 14:41
“嫦娥二号”环绕拉格朗日L2点飞行 30日,中国第2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环绕拉格朗日L2点稳定运行近5天时间,预计9月1日与太阳、地球、L2点处在同一平面内,标志着“嫦娥二号”成功完成各项拓展试验。 球粒陨石来自石质小行星 26日,日本研究人员指出,通过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一个小型石质小行星表面的岩石微粒,证实长期以来的猜测:地球上最常见的球粒陨石来自这些石质小行星。 月球芳龄43.6亿岁 22日,一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发现,月球或许比此前认为的要年轻很多,目前还未满44亿岁。如果这一研究得到证实,不少教科书和研究资料或许都将面临修改。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月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的一次“大碰撞”。 研制首块单光子路由器 25日,瑞典和西班牙科学家联合研制出首块在单光子层面工作的路由器,其由一个“人造原子”制成。内嵌于一条传输线中的路由器可将单个光子从输入端口运送至输出端口。 培育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 25日,吉林大学农学部奶牛繁育基地培育出一头携带转入赖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赖氨酸转基因克隆牛。 完成白菜全基因组研究 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油料作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导的“白菜基因组测序国际协作组”完成了白菜全基因组研究,标志着中国以白菜类作物为代表的芸薹属作物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 确定4条国际河流源头 22日,中国科学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及实地考察,确定了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怒江、伊洛瓦底江的源头,并量测了这4条国际河流的长度和流域面积。 人造磁场再创97.4T纪录 25日,美国国家高磁场实验室制造出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磁场,磁场强度达97.4T。这也是迄今为止一块无损磁铁产生的最强磁场。 研制新型半固态液流电池 23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半固态液流电池,其成本为现有电动汽车所用电池的1/3,却能让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加倍。 新方法探测植物光合作用过程 24日,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探测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新方法,有助于加深对光合作用这一利用太阳能最有效的方式的理解,改进现有太阳能电池的设计,提高其转换效率。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1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新闻时段:2011-08-11至2011-08-20
kejidaobao 2011-9-19 14:16
中国航母平台完成首次海试 14日,经过4天试航,中国首艘航母返回大连造船厂码头,标志着中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结束。航母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 发射首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 16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二号”成功送入太空。“海洋二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 发现甲亢致病新机理 15日,中国科学家利用多年积累的疾病相关样本,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基因组技术,在Graves病的研究中获得进展,可用来更准确地区分两类病人,并有助于指导甲亢的临床用药。 制备出实用“单原子”铂催化剂 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课题组在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以氧化铁为载体,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单原子”铂催化剂,实现了多相催化剂制备从纳米水平到原子水平的推进。 发现亿年前极地恐龙足迹 17日,古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沿岸发现了20多个极地恐龙的足迹,为窥见约1.5亿年前全球变暖期间的动物习性提供了珍贵根据。 发现29个多发性硬化症变异基因 11日,一国际研究小组报告称,确认了29个与多发性硬化症相关的基因变异,其中多个基因与人体免疫系统有关。 发明高效紫外发光二极管 16日,基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讲席教授王中林课题组发明了一种高效紫外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在合适应用作用下外量子效率可达到7.82%,其光发射强度、注入电流能力、电-光转换效率均成倍提高。 蜡烛火焰中发现纳米级钻石颗粒 20日,英国华人学者周午纵和同事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蜡烛火焰中存在纳米尺度的钻石颗粒,将来可能因此发现新的生产钻石的途径。 揭示量子自旋液体的存在机理 15日,美国马里兰大学伯克分校联合量子研究所(JQI)、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乔治敦大学的科学家揭示了物质的量子状态——自旋液体的存在机理,有望加深对超导性的理解。 发现碳纳米管内壁参与化学反应 17日,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家通过纳米级化学反应改变了碳纳米管的内部结构。这一成果推翻了之前认为的中空纳米结构内表面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反应的结论。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1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新闻时段:2011-08-01至2011-08-10)
kejidaobao 2011-9-19 13:50
“蛟龙”号完成任务返航 4日,“蛟龙”号顺利完成本次海试全部实验任务后启程返航,搭载“蛟龙”号的“向阳红09”船预计8月17至18日间抵达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 收回并布防6100m深潜标 4日,承载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共享航次的“科学1号”科考船返回青岛大港码头。中国科学家在此次共享航次中收回并布防了6100m深的潜标。 美成功发射“朱诺”木星探测器 5日,美国航天局“朱诺”木星探测器由1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搭载,从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重达4吨的“朱诺”将依靠3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驱动,在太阳系内飞行32亿公里,于2016年7月抵达木星轨道,并在木星辐射带中运行,1年绕木星极地约33圈。 火星表面可能存在水流 4日,美国航天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发回的观测照片显示,在火星的温暖月份里,其表面局部地区可能存在水流,这是迄今获得的火星面表存在液态水的最好证据。 确认太空中存在氧分子 1日,美欧航天机构宣布,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利用欧洲航天局“赫歇尔”望远镜,发现并确认太空中存在氧分子,天文学家首次“可以确定地”宣布太空氧分子的存在。 北极地区冰层面积大幅减少 5日,俄罗斯联邦气象和环境监测局极地研究所发布消息,北极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超过了科学家原来的预期。监测数据显示,8月初,这一地区的冰层面积大大小于多年同期水平。 发现灰色血小板致病基因 2日,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了灰色血小板综合征的致病基因。灰色血小板综合征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确诊,是一种罕见的血症,一般被认为是遗传所致,易引发出血危险,可能出现脑部出血等严重情况并威胁生命。 构建肿瘤生长趋势数学模型 2日,美国迈阿密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预测肿瘤生长趋势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望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出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量子消相干现象被成功抑制 4日,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强磁场,在一个复杂系统中首次预测并控制量子消相干现象。 新型热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大幅提高 1日,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方法,对一块钨的表面进行操作后,其释放出的光波能被光电池最大限度地利用。据此研制的一种纽扣光电池,其能源转化效率为同样大小和重量锂离子电池的4倍。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2011-07-21至2011-07-31)
kejidaobao 2011-8-9 09:30
“蛟龙”号突破5000米深海 26日,中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首次下潜至5038.5米,这一下潜深度表明“蛟龙”号可以到达全球70%的海底。 成功发射第9颗北斗导航卫星 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9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4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阿特兰蒂斯”号安全着陆 21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美国为期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正式画上句号。“阿特兰蒂斯”号8日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航天飞机项目第135次飞行。 发现冥王星第4颗卫星 21日,天文学家借助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冥王星的第4颗卫星。这颗小卫星暂时被编号为P4或冥卫四。该卫星是围绕冥王星运行的最小的一颗卫星,其直径估计在13—34公里。 确认土星上层大气“水源” 26日,欧洲航天局赫歇尔太空观测卫星的数据显示,来自土星的卫星——土卫二的水在土星周围形成一个巨大的水蒸气圆环,确认了土星上层大气中水的来源。 有接触性过敏反应的人不易患癌 22日,一项研究表明,存在接触性过敏反应的人,其免疫系统或许能防范乳腺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等类型的癌症。 发现10颗新行星 21日,英国、法国天文学家借助法国空间局运行的CoRoT探测器,利用“凌星法”发现了10颗新行星,其中一颗行星围绕运行的中央恒星非常年轻,年龄仅有数千万年。 发现1种新中性粒子 23日,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CDF组科学家观察到1种新的中性粒子——Xi-sub-b(Ξb0),属于重子,由1个奇夸克、1个上夸克、1个下夸克组成。此前标准模型已预言到其存在。 开发在磁场中变硬的橡胶材料 26日,日本山形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平时像橡胶一样柔软、在磁场中变得像塑料一样坚硬的材料,有望用来制造抗震构件、汽车缓冲材料和可分散人体重量的功能性家具。 发现1.2亿年前怀孕蜥蜴化石 26日,科学家在中国东北部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怀孕蜥蜴化石,距今至少1.2亿年。这块怀孕蜥蜴化石的发现证明,白垩纪早期的一些蜥蜴和蛇类通过分娩的方式繁殖下一代,而不是产卵。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2011-07-11至2011-07-20)
kejidaobao 2011-8-5 09:42
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2星” 1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2星”送入太空。“天链一号02星”是中国第2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 俄罗斯成功发射天体物理观测卫星 18日,俄罗斯航天部门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将“波谱-R”天体物理观测卫星发射升空。借助该卫星,研究人员可以获取银河系内外天体的高精度图像。 “蛟龙”号抵达海试区域 16日,经过16天航行,搭载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抵达东北太平洋海试区域,“蛟龙”号将冲击下潜5000m深度目标。 利用胚胎干细胞医治失明 15日,美国正式进行了首例以人类胚胎干细胞医治渐进式失明患者的手术。这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第二起人类胚胎干细胞人体临床试验。本次手术被认为是干细胞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或将证明饱受争议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真实价值。 研发出多位相变存储器 15日,IBM的科学家研发出多位相变存储器,其每个存储格都能长时间可靠地存储多个字节的数据。 完成世界首例双腿移植手术 11日,西班牙巴伦西亚的拉费医院主刀医生卡瓦达斯等为一名在事故中受伤而被迫实施膝盖以上截肢的男子实施了世界首例“双腿移植手术”。 绘制裸鼹鼠基因结构 12日,英国研究人员绘制出裸鼹鼠的基因结构,有望揭晓这种动物长寿的秘密。裸鼹鼠生活在东非,其寿命可达到30年,大约是普通老鼠寿命的7倍之多,它们对癌症具有免疫力。 柑橘具有抗衰老效果 12日,日本研究人员在利用实验鼠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柑橘含有的β-玉米黄质有抗衰老作用,多吃柑橘对延年益寿有利。 培育出“唱歌”老鼠 11日,日本大阪大学研究小组通过基因重组培育出了叫声像小鸟的“唱歌老鼠”,这有助于推进对哺乳类动物语言进化和交流的研究。 调节人体某代谢酶可控制葡萄糖浓度 14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赵世民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调节人体内一种“PEPCK1”的代谢酶可有效控制葡萄糖浓度,为糖尿病干预与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2011-07-01至2011-07-10)
kejidaobao 2011-7-19 10:50
蛟龙号冲击5000米深度 1日,搭载“蛟龙号”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启航,奔赴东太平洋执行为期47天的海上试验任务。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010年创下3759m的下潜深度记录,此次将冲击下潜5000m深度的目标。 人体肚脐发现数百新微生物 3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发布了肚脐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研究人员从一群自愿者肚脐中获取的DNA类型样本中,发现了662种未曾见过的微生物。 研发新型计算机系统 5日,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基于声音激活的计算机系统,它能以“自然并具有智能的”方式与人类互动,目标是计算机能听懂用户的话,并像人一样作出回应。 研制仿生眼镜 6日,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智能仿生眼镜,其采用微型摄像头和一个袖珍电脑,可提醒佩戴者前方出现物体和人。 太平洋海底发现稀土资源 4日,日本东京大学加藤泰浩研究小组发现,太平洋中部及东南部3500—6000米深海底淤泥中含有大量稀土资源,可开采量约是陆地的1000倍。 3个月大婴儿能听音辨情感 2日,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1名3个月至7个月大的婴儿睡着时,对他们播放含有不同情感的声音,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测他们大脑的反应。结果显示,这些婴儿大脑中的颞皮质等部位会对这些声音做出不同反应。 发明机器蠕虫 8日,英国利兹大学研究人员根据仿生学原理,模拟线虫的外形发明了一条巨大的机器蠕虫,它可以自动在重重障碍中找到前进的路径。 成功测算宇宙亮度 8日,日本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发表公报称,成功测算出宇宙空间平均亮度:在银河系外观看宇宙空间时,其亮度相当于“在漆黑的东京迪斯尼乐园(约50万m2)中点亮3根蜡烛”。 发现宇宙最明亮古老天体 1日,1个欧洲天文学家小组观测一个距离地球最遥远的类星体ULAS J1120+0641发现,其辐射功率由一个质量巨大的黑洞推动,达到20亿倍太阳质量。这是在早期宇宙中发现的最远且最亮的天体。 外星人或以呼吸硫化物生存 5日,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发现,在距离地球遥远的宇宙空间里,硫磺分子很可能是一种外星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在某个星球上可能生活着呼吸或进食硫化物的生物。地球上一些微生物能通过吸食火山喷发产生的硫磺分子生存,硫磺分子对这些微生物而言就像人类呼吸的氧气。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2011-06-21至2011-06-3)
kejidaobao 2011-7-13 10:44
控制饮食可治愈II型糖尿病 26日,英国科学家发表报告称,患有与肥胖有关的II型糖尿病多年的病人,通过连续2个月坚持极低热量饮食已被治愈,至少暂时如此。II型糖尿病曾被认为是一种终生疾病,这一发现推翻了以前的理论。 成功发射中星10号通信卫星 2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0号”卫星送入太空。“中星10号”将接替“中星5B”为中国及亚太地区用户提供通信和广播电视等服务。 广东鼎湖山发现新鸟类种 24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研究生张强在开展“鼎湖山森林演替不同阶段鸟类群落及混合群研究”期间,记录森林鸟类108种,隶属9目31科,其中9种属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新鸟种类。 发现30亿光年外巨大星系群 24日,天文学家结合多台太空和地面望远镜的数据研究显示,一个遥远的星系群是由远古时期4个不同的星系群在数亿年间相撞后形成的。这个星系群名为阿贝尔-2744,即潘多拉星系群。 或可实现用猪生成人类器官 23日,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中内宏光发现,只要把一种干细胞注入到另一种动物的胚胎里,就能创造出拥有另一物种器官的嵌合体动物。利用这一发现,也许能让猪长出人类器官,用以器官移植。 双酚A可能对健康有更多危害 28日,美国科学家一项研究显示,化工原料双酚A可能对健康有更多危害。双酚A(BPA)也称聚碳酸酯,常用于饮料瓶、食品包装等多种塑料制品,它有类似激素的作用,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经常久坐提高罹患大肠癌风险 24日,一项研究发现,经常久坐的生活型态,可能会提高罹患大肠癌的风险。之前有医学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工作方式属于经常久坐,得大肠直肠癌的风险可能提高。 确认太阳上存在“磁绳” 23日,中国、美国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太阳活动区存在着巨大“磁绳”,这种“磁绳”可能是引发太阳风暴的罪魁祸首。美国航天局2010年2月发射了名为“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的观测器,其携带的大气综合成像仪每隔10秒对太阳拍一次照。利用这种高速拍摄仪器,研究人员捕捉到了太阳活动区中的“磁绳”。 开发出拥有肌肉骨骼的机器人 28日,瑞士苏黎世大学科学家开发出拥有肌肉和骨骼系统的机器人“Ecci”。“Ecci”还拥有一个大脑,具有自我错误修正能力。 制造出超高质量铁硒超导单晶薄膜 27日,中国科学家利用新材料制备和测量技术,确认了铁硒超导体中电子配对的方式,为揭开铁硒等铁基超导体的超导机制之谜打下了基础。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新闻时段:2011-06-11至2011-06-20
kejidaobao 2011-6-28 11:16
发现宇宙3种微粒可互换 17日,日本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发现,宇宙中存在的3种基础微粒能彼此间“替换”。这项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若能证实其正确性,将对认识宇宙产生重要影响。 德国研制出等离子体消毒手电 17日,德国马普学会地外物理研究所推出一种利用等离子体灭菌的手电形装置。其利用脉冲高压电,对空气放电产生的常压低温等离子体进行物体表面灭菌,可有效消灭手上和食品上包括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在内的各种病菌。 在银河系中心发现吸血鬼恒星 14日,科学家第1次在银河系中心发现“吸血鬼”恒星,它们从邻近恒星吸取能量。天文学家是在利用美国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银河核球内及其附近的18万颗恒星时发现这些恒星的。 尝试野外繁殖东北虎 12日,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尝试东北虎“野外繁殖”,2只待产的雌性东北虎将在完全模仿野外生存环境的洞穴中生产。 开发出新型存储器 14日,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存储器,可大幅降低个人电脑、电视及其他电子设备在待机期间的能量消耗。新型内容可寻址存储器(CAM)采用自旋电子逻辑集成电路技术,通过注入自旋极化电流的方式实现扭转磁矩,以磁畴壁中的垂直布洛赫线为信息载体。 通过克隆使已死动物复活 15日,韩国济州国立大学研究项目组宣布,开发出一种新型克隆技术,可用于大量克隆已死去较长时间的动物。该研究团队利用这种技术,成功地让一头已经死亡的牛“起死回生”。 研制超级小麦 11日,美国科学家表示,他们即将研制成功新的“超级”小麦,这些超级品种能抵抗致命病菌并将小麦收成提高多达15%。但还须跨越一些重大障碍,才能让这些抗锈新品种取代现有的小麦感病品种。 实现光纤激光千瓦级相干合成输出 14日,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宣布研制成功“千瓦级光纤激光相干合成试验系统”,输出总功率达1.5千瓦。国际上此类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为725瓦。 创分子模拟计算世界纪录 13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天河”一号GPU超强计算能力,运行了一项分子动力学模拟项目,创下全球分子模拟计算的世界纪录。 获得太阳系磁场边缘“磁泡”显示图像 13日,科学家通过旅行者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获得了太阳系磁场边缘“磁泡”的显示图像。从电脑绘制的模型看,“磁泡”比较大,约1亿英里宽。2007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进入“磁泡”区,1年之后,旅行者2号探测器也进入“磁泡”区。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新闻时段:2011-06-01至2011-06-10
kejidaobao 2011-6-21 11:30
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检测法 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南开大学泰达生物技术学院合作,建立了近50种常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诊断血清、10余种大肠杆菌H(鞭毛)抗原的诊断血清,建立了能检测O104H4的PCR检测方法和诊断血清。 绘制鹅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3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象山县浙东白鹅研究所宣布“鹅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这是世界首个鹅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睡眠不足损害男性健康机理 1日,美国医学会发表报告称,缺乏睡眠会对男性的身体产生多种不利影响。男性睾丸酮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长期缺乏睡眠,男性血液中睾丸酮下降速度会加快。 发现1种可延寿药物 1日,美国医生发现,被称为“青春之泉”的药物——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可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的体魄并延长寿命。微量来那度胺能大大提高免疫系统中用于对抗病菌、肿瘤等入侵者的化学物质数量。 自主云计算数据中心操作系统问世 1日,浪潮公司研发成功云计算数据中心操作系统——浪潮云海OS。 成功抓住反物质原子长达1000秒 5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成功将反氢原子“抓住”长达1000秒的时间,这有利于对反物质性质进行精确研究。反氢原子是普通氢原子对应的反物质形态。反物质与普通物质相遇就会湮灭,此前制造出的反氢原子往往只能存在几微秒的时间。 新算法可大幅提高图像边界识别效率 1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图像分割算法,可将传统分割算法的效率提高上万倍。该研究有助于改善医疗成像系统的识别精度并实现对特定3D物体的连续跟踪识别。 “奋进”号完成退役前最后一次飞行 1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完成了退役前最后一次飞行。“奋进”号2011年5月16日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 大脑前额叶是自我意识形成的神经基础 2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灵长类大脑前额叶背侧部涉及到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记忆相关信息的处理,这可能是人类自我意识产生的神经基础。 揭示罗布泊“大耳朵”之谜 2日,国家863计划课题“新型成像雷达地下目标探测与隐伏特征提取技术研究”通过中国科技部的验收。该研究探测了被埋藏的罗布泊古湖岸线,对罗布泊“大耳朵”成因提出了新见解。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2011-05-21至2011-05-31
kejidaobao 2011-6-13 13:31
开发出新型纳米药物传输系统 21日,美国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成功将载有药物的纳米小碟封装入重组穹窿体纳米粒子,开发出一种纳米囊靶向药物传输系统。 发现或对减肥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25日,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阿里·艾尔森研究小组在雌性实验鼠的骨质疏松研究中发现,一种PTPe蛋白质在肥胖中起关键作用。其是否在人类产生同样效果尚待确认。 绘制最完整宇宙3D图 26日,英国天文学家公布了3D版宇宙图像。这份MASS红移巡天图(2MRS)广度达3.8亿光年,历时10年多测绘而成,比之前绘制的图像更接近银道面。 研制出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板 24日,芬兰一家企业研制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可利用3层纳米涂层高效吸收太阳能,能在300℃高温下正常工作。当前太阳能产品一般只要求耐220℃的高温。 将人类皮肤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细胞 28日,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将人类皮肤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细胞。研究人员将努力提高细胞直接转化的成功率,并尝试培养不使用谷氨酸盐的神经细胞。 研制出液态甲醇燃料电池 28日,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宣布,与南加州大学合作研制出一种利用液态甲醇产生电能的电池。 开发便携式手持X射线仪 25日,科学家发明一种手持式X射线仪“AnatOnMe”,包括一个投影仪、数字相机、红外相机、激光指示器。投影仪能在病人的皮肤、人体模型或墙上投影出6种预先储存在电脑中的典型损伤图像,可帮助病人参照判断自己的损伤类型和程度。 研制国内最大功率电子直线加速器 23日,无锡爱邦辐射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S波段10MeV-20kW电子直线加速器”通过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其加速管采用了聚束器与加速段阶变相速一体化的新型结构。 刷新单束激光传输数据最高速率纪录 24日,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一条50km长的光纤线路中测试单束激光的数据传输速率。结果表明,数据传输速率达到每秒26太字节,这相当于在1秒钟内传输约700张DVD光盘的数据。 材料间纳米薄层可降低界面能 30日,以色列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现,材料间的纳米薄层具有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独特性质,可显著降低2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能,使它们更稳固地结合在一起。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