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油菜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油菜

相关日志

张亮生课题组联合多家单位完成油菜明星品种“中双11号” 染色体水平高质量参考基因组!
热度 1 zls111 2020-10-23 16:59
近日,张亮生课题组在植物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IF=8.154)在线发表了题为《 A high‐\quality Brassica napus genome reveals expansion of transposable elements, subgenome evolution and disease resistance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采用第三代PacBio测序技术结合染色体构象捕获(Hi-C)技术成功组装了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AACC)的基因组序列,获得了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序列,基于此揭示了多倍体甘蓝型油菜中的转座子扩增、亚基因组进化、和抗病基因在油菜驯化过程中的快速进化模式。本研究组装了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代表性品种 “中双11号”(以下简称“ZS11”)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contig N50和scaffold N50大小分别为 1.64 Mb 和53.2 Mb,总基因组大小约921.5 Mb,其中93.1%的基因组序列被锚定到19条染色体上。组装质量显著高于之前的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组装的ZS11和Darmor基因组。通过共线性比较和Hi-C热图评估,该参考基因组序列组装了许多之前未组装出来的序列,尤其是重复序列较为密集的区域,且清晰的定义了染色体的的中心粒区域(见下图)。通过对ZS11三代参考基因组中LTR-RTs重复序列分析发现,其扩增曲线呈现L型,从50万年至今保持较强扩增活性,基于插入时间以及和二倍体的共线性比较分析发现其中11.2%的LTR-RTs为多倍化后在甘蓝型油菜中特异扩增,这些特异扩增的LTR-RTs倾向于分布在染色体着丝粒或近着丝粒区域。本研究运用严谨的鉴定流程系统而详尽的注释了NLR(核苷酸结合亮氨酸富重复)基因序列,共注释了597个NLR基因,其中17.4%属于一种特殊的头对头排列的成对类型(head-to-head NLR gene pairs)。采用本研究获得的ZS11三代参考基因组,基于已发表的991份甘蓝型油菜重测序数据,鉴定了18,759,245个SNPs(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在甘蓝型油菜的三个主要生态型 (春性、冬性和半冬性)中鉴定到大量基因组受选择区域(selective sweeps),其中部分NLR基因和NLR基因对存在于不同生态型的受选择区间,在油菜驯化过程中发生了快速的变异,可能是具有功能的抗病基因。该研究获得的高质量的ZS11油菜基因组为后续油菜基因组学相关研究如基因组进化、重要性状遗传定位、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等提供了参考基因组序列,为油菜遗传育种和性状改良提供参考。 浙江大学张亮生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唐海宝教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刘胜毅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福建农林大学陈学群博士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童超波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部分工作的还有福建农林大学张兴坦博士,宋爱霞,董炜,油料所胡铭,南京农业大学陈飞博士,扬州大学王幼平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涂金星教授。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pbi.13493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6401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舌尖到眼角——话说观赏作物(三)
df730227 2020-7-24 19:23
彩色油菜 油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植物油脂来源之一。花期大片大片金灿灿的黄色,使江西婺源、青海门源、湖北沙洋、四川什邡等地成为旅游胜地。芸薹属植物多开黄花或白花,为提升旅游效益,科学家利用远缘杂交技术,将油菜与萝卜属的萝卜、诸葛菜属的二月兰、紫罗兰属的紫罗兰、糖芥属桂竹香等远缘杂交,培育出了各种彩色油彩花,这些新品种的培育有外国科学家的贡献,也有我国科学家的功劳。 观赏椒 辣椒是茄科辣椒属多年生草本,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于明代传入中国。全世界有辣椒 7000 余种,除食用外,其株型小巧、果实朝上、果形可爱、果色多变的品种成为优良的观赏植物。黑美人小米辣于 2007 年由越南引入,不过美国一直是观赏椒育种业的老大,通过远缘杂交技术,美国培育出梦都莎、喜丽、红色导弹、假日火焰、化装舞会等众名品,更可贵的是,育种家保证,每一盆观赏椒都是可食的。小心辣哦! 观赏茄 我们常说的茄子是由茄科茄属的茄( Solanum melongena ) 培育而来,原产亚洲热带,大约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四川后成为我国 “桌上宾”。茄属约有 2000 多个种,用作蔬菜的还有马铃薯 S. tuberosum 和番茄 S. lycopersicum 。 有报道, 16 世纪时英国人栽植茄子是用于观赏的,不知道那是怎样的品种,现如今用于观赏的“茄”并不是由茄属的茄( S. melongena )选育而来,而是来自 茄属的其它种 。 乳茄即 S. mammosum ,果实基部有乳头状突起,是果实多为黄色,常用于切花和盆栽观赏,被赋予 “五福临门”、“金玉满堂”的涵义。鸡蛋茄即 S. texanum ,未成熟时青白色,成熟后金黄色,也被称为白茄,袖珍茄或金银茄。藤茄即 S. seaforthianum ,是茄属中的藤本植物,开花时黄色雄蕊点缀花心,像是夜空中繁星点点,成熟时红果累累。红茄 S. integrifolium , 果皮红色,形似南瓜,也被称为南瓜茄。 这些观赏茄挂果期很长,常用于切花、盆栽或作成盆景,可惜均从国外引入,我国应加强观赏茄育种工作。 乳茄 红茄 鸡蛋茄 无特殊说明的图片均来自网络。
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顺风倒
huailu49 2019-8-4 07:22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1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油菜花开话油菜
热度 1 cherrylu1960 2018-5-11 22:59
江南的油菜花已开败一月有余,在京城很多地方,还可以看到大片的油菜花,而且根本不用走远,就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五月油菜花。 对,油菜都种到了公园里。在颐和园西侧的玉东郊野公园,我和它们偶遇了。原来印象中看油菜花都是要赶在五一之前的,这个季节还可以看到开得正好的油菜花,多少有些意外。不过,查了一个,三年前的 5 月 4 日,曾去海淀山后去看油菜花,与现在的时间接近。何况今年京城的气温似乎初春是偏低的。 想想 2016 年 3 月专门去江西婺源去看油菜花,被当地人嘲笑的经历,可去了真不后悔,人家是灰墙黛瓦中的油菜花啊。现在不用出北京,很多地方都可以观赏到大片的油菜花,但景色总不免显得单调。 郊野公园里的油菜花搭配点小景色,看着还好。与颐和园毗邻的新开放的玉东公园,修的还不错,有水,有小桥,有大片的绿地,很有些郊野味道,平时去的人也不多。跟朋友约了颐和园西门见面,结果她没带公园年票,不值得花 30 元的门票,我们歪打正着,进了玉东公园,一进门就被成片的金灿灿的油菜花吸引住了。 镜头里远远望去,多是穿着鲜艳的北京大妈,偶见小朋友,北京大爷不多见 瞧,这里有位北京大爷,似乎对观花不感兴趣,坐在旁边看手机呢 小朋友玩得开心,俺拍人,只能远远偷拍 穿着艳丽的北京大妈,万一看到这照片,别告俺啊 天气不理想,相机是烂卡片机,照片自然也差点事 有水有桥有油菜花的郊野公园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拉丁文名: Brassica napus L. ,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主要栽培(品种)类型为:白菜型油菜( Brassica rapa (campestris) L. ), 芥菜型油菜( Brassica juncea L. ) ,甘蓝型油菜( Brassica napus L. )。分布广泛。油菜的适应性真挺强的,既抗寒,也比较耐旱。南方种的冬油菜可以耐较低的低温。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平原到高原,从早春二月,到仲夏时节,如果追寻油菜花开花的脚步,你可以长达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在中国的大地上,纬度由低到高,依次发现它们的身影。记得有一年 8 月份,在内蒙高原上还见到好多油菜花呢。 油菜开花,已成为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知何时,广泛种植,农民们司空见惯的油菜作物,其开花的景色,越来越受到城里拍客们的追捧。穿着艳丽的美女、大妈们,最喜欢在成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海中拍照。其实,这个时候,也是它们最容易受伤的时候,种植者也指望花开完多收点种子搞点钱花花呢。所以,还是该文明观花。 油菜这作物,当然不是仅供你看花的观花作物。顾名思义,油菜的种子富含油,是榨油的好材料,因此,它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实际上,在农艺学上,将植物种子中富含油脂的多个物种,统称油菜。至于我们餐桌上经常出现的绿油油的蔬菜油菜,则是没有完成生殖生长的油菜植株。问了一些来自南北方的朋友,大多把这种蔬菜叫油菜,也有少数叫小青菜什么的。 但是,我们北方吃的油菜(油白菜)和主要在南方广泛种植、用于结籽榨油的油菜虽属一类,但品种一定是不同的,结籽用的(菜油),据说很少有人把其幼苗当菜吃。所以,油菜大家族的分工各不相同。就如同桃树也有主要花桃果桃。北方也种榨油用的春油菜,但长势产量也就差多了。所以,北京种油菜,主要是让你看花的,这叫花卉经济,顺便打点籽榨了油卖给居民也不错。多种经营嘛。北京郊区反正也不怎么种粮食了。好多地方种了油菜。 油菜这蔬菜天天吃,据说富含维生素C啥的,还能补钙(据说深色的蔬菜都能补钙),主要是爱吃,在叶菜里,吃着方便。但还是更喜欢吃南方的“上海青”等,开锅烂的那种油菜,适合炒菜,也适合做汤。可惜京城菜场不太常见。
个人分类: 科学杂谈|3611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已经对中国油料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
jiangming800403 2018-4-8 22:14
替代美国大豆的办法比困难多。由于早籼稻严重地区滞销,南方很多地方只种一季中稻,冬水田的面积越来越大,可以用来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油菜亩产可以达到200-300公斤,含油量也比大豆更高,如果用1亿亩冬水田来种油菜,至少可以生产两千万吨油料。但是,四大粮商已经深深介入了中国食用油行业,为了追求利润,他们大量采购、生产廉价的豆油。进口转基因大豆生产的都有已经占据了我国食用油市场份额的近60%。由于采购量减少,长江流域的秋播油菜生产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同时,由于水稻播种面积减少,长江流域农村,农田抛荒、农民外流现象都很严重。 中国有60亿亩草原和灌丛草地,如果用其中的1/10发展优质豆科牧草,提供蛋白质饲料,足以替代进口大豆生产的饼粕。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油菜化学杀雄剂苯磺隆甲酯、酰嘧磺隆制种应用技术
yuchyu 2016-3-2 12:3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于澄宇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苯磺隆甲酯或者酰嘧磺隆(剂型75%干悬浮剂、水分散颗粒剂、或可湿性粉剂)系列油菜化学杀雄剂。每一亲本需要预试验,评价药剂敏感性、苗情大小与剂量的关系,选用春发快,薹茎花蕾多、花期集中的品种为宜。 2 . 油菜种植土地情况要求 : 制种区隔离条件同一般油菜杂交种,要求1000米内没有其它油菜品种或十字花科的白菜、甘蓝类蔬菜。要求(1)土地肥力均匀,地势比较平坦,保证亲本大小均匀,整齐度好;(2)最好连片种植,分期、分区播种,便于集中配兑连片喷药(3)最好选择北方春旱地带,其气候苗情因素最适宜化学杀雄应用,由于越冬后油菜长势比较固定、春发快,抽薹开花集中;或者降雨间歇期长,叶片表面干燥常有灰尘很容易附着药液(喷药量和吸收量比较准确)。 3 . 环境要求: 根据应用当地气候条件差异调整苯磺隆甲酯使用剂量,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冬油菜区。如在春播油菜区如甘肃、青海采用,因为花期光照充足,油菜代谢旺盛,花期较长,故应加大药物剂量到 150% - 200% 。必要时在多增加一次喷药。 4 .苗情 : 制种父母本按1:2、1:3、或2:4等比例分行播种,如果父母本存在花期不遇,有必要分期播种。越冬后要大小均匀,整齐度好,要冬季防冻害、初春防治茎象甲,避免冻害、病虫害导致油菜抽薹发育进度不一致。理想的母本苗情为现蕾期株高约750px,薹茎叶片密集薄大、包裹花序、开花迅速、花多集中。 (二)化学杀雄两系制种 1 .特点: 用两个亲本直接配制杂交种。不同母本对杀雄剂具有一定的基因型效应,主要影响因素为:母本花期长短、药物吸收转运、母本代谢解毒能力、雌蕊花药药害差异比值。因此对于花期较长、叶色较深、蜡粉较多的个别亲本需要药物剂量较大,或者多次喷药。或者人工辅助摘除后发的下部分枝和二次分枝可育花。 2 .配药方法: 由于苯磺隆甲酯是超高效杀雄剂,必须保证每批浓度均匀,需要用二次稀释法配制。 配制储备母液 : 以配制 0.3g/L 的1000X母液储备液为例。第一次称量75%苯磺隆甲酯颗粒剂0.3 g,溶解加水至1L,搅拌混匀。避光常温可以保存3-6个月(最好用灭菌蒸馏水配制。如用自来水配制,存放期控制在3个月之内)。再用50ml小瓶分装。 配制工作液 : 临用前,稀释1000倍,即每15ml的1000X母液储备液需要兑水15L(背负式喷雾器容量)。再加入1-3匙洗衣粉(约1克-5克,叶面光滑、蜡粉多、没有尘土的油菜需要多加)、或约10ml洗洁精,或者适量的助渗剂(例如青岛海纳的浸透有机硅)效果更好(吸收率高,所以需要减少药量),搅拌均匀后液面有丰富泡沫即可。按母本密度4000-5000株/亩计,每株受药量5-10 ml,15L工作液可喷约0.5亩地以上。 为增强效果,可添加增效剂赤霉素、尿素、和(或)乙烯利。赤霉素(预先用少量酒精溶解)终浓度0.2%-0.5%左右,尿素终浓度0.5-1.5%左右、市售 40% 乙烯利的终浓度0.1-0.3%(V/V)左右。 3 .喷施操作及要领: 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容量常为15L)。喷雾器在花序、上部叶片部位上下左右移动扫射,每株停留勿超过2秒钟,保持匀速前进。如果风速较大,超过2级,在下风头以及靠近父本一侧,另外1-2人手持薄板与喷药人同步移动,阻挡药液漂移到父本上(或者采用两侧带有护板的喷头)。喷药后叶片呈现较均匀药水斑点,凹陷处局部有残液即可。 为避免最后喷药不匀,在喷雾器剩余溶液很少时应关掉喷头,补充配好的溶液。不能局部用药过多,单株一旦产生药害,会导致结实下降,花期延长,后期育性恢复,而影响纯度。 4 .喷药时期: 总体要求:“二喷三查”。即喷施最好两次以上,喷药后最迟于5、10、15日各复查一次。 4.1 第一次喷施 : 适宜时期为母本现蕾-抽薹期,用于总体控制育性。最佳时期最大花蕾不超过3mm,但不能过早,比母本正常初花期不要早过15日,否则影响植株整体发育,结实率下降。如有大小苗,发育进度不一致,最好事先拔除发育过快的大苗或者打尖控制花期。 杀雄剂工作液浓度为0.25-0.5 mg/L (即0.25-0.5ppm),如果母本长势很弱,株高30 cm以下,每株停留时间小于1秒,受药量3ml左右;株高30-1250px左右,每株停留时间小于2秒,每株受药量5-7ml左右;如果母本长势很强,需要加大喷药量或喷药时间到1.5-2倍。(也可以固定药液量而只调整浓度,低矮弱苗减少至0.25 mg/L,中等苗0.35mg/L, 1500px以上叶片厚大包裹苔茎的壮苗0.5 mg/L) 喷药时最好选择无风天气,只要喷药后4-6小时内无雨,即可保证药效。如果喷药后2-3小时内有明显降雨淋洗叶面,可待天晴后,以2/3剂量补喷一次。如果碰到连续阴雨天,可在降雨间歇期喷药,只要喷药后有半日以上的无雨天气就能保证药效,可以在溶液中增大洗衣粉的浓度,使喷药后油菜整个叶片完全淋湿,呈现全株油光水洗样。 4.2 首次喷药4 -5 日后检查喷药效果: 首次喷药后4-5日复查,最理想的情况是,薹茎上部叶片凹陷部位受药量较多处有轻度黄化褪色斑痕(3-5日后可恢复),幼分枝、幼叶片边缘稍有紫色,但是没有明显的幼嫩分枝卷曲、花蕾枯萎。 如果出现明显的幼嫩分枝卷曲、花序不再伸长、花蕾萼片枯萎、花蕾脱落。此为过度药害,但如果药害单株比例不超过 20% ,不会严重影响制种。在第二次喷药时,须注意对这些植株减少喷药量。如果药害植株较多,需要喷施芸苔素内酯或萘二甲酸酐,加以尿素二胺水肥增强长势可以部分解毒。 如果上部幼嫩叶片没有轻度褪色现象,表明受药不足,需要打薹或者摘花可保留花蕾长度小于2.5mm的花序,马上单独补喷一次杀雄剂。 4.3 首次喷药7-9 日后检查 : 已经可见不育特征,杀雄剂诱导的不育株花蕾瘦而细长。剥开较大的花蕾(5mm以上)可见雄蕊的花丝较短,花药尖端细小空瘪,无黄色膨大部分。 如果此时还有单株花蕾饱满,花药肥大,表明喷药不足,花药可育。需要及时拔除或摘薹,去掉3mm以上花蕾,然后对单株补喷一次。 4.4 在首次喷药10 -15 日后检查: 所开花朵是否为全不育。特征是:新鲜花朵的外形总体略微缩小,花色正常或略浅,花瓣比较平展,类似细胞核不育,花药褐色干枯无花粉,低于花瓣平面。 如有可育株、半不育株、予以拔除或割薹,可保留最大花蕾小于3mm的花序,但需要马上进行第二次喷药。 4.5 第二次喷施 在首次喷药10-15日后进行,目的是为了控制盛花期育性。此时植株显著长大,承受能力和代谢解毒能力增强,喷药剂量应该成倍增大,浓度可以为0.5-0.7 mg/L,每株受药量5-10 ml左右。 如果个别亲本花期太长(25天以上),可以加喷乙烯利溶液,或者在盛花期喷施第三次杀雄剂,剂量再加大(如喷液量不变,工作液浓度调整为0.5-0.7 mg/L)。
个人分类: 业务探讨|4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油菜荚
热度 3 huailu49 2015-4-25 10:40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474 次阅读|6 个评论
越冬的油菜
热度 3 huailu49 2015-2-6 08:09
再过一个月,就可以看到 黄灿灿的 菜花 了......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181 次阅读|6 个评论
南德乡村 2010-05-28 11:19
taodeng 2014-2-12 23:54
德国 黑森 富尔达 诺伊霍夫 看惯了油菜花的画面,常常以为这是中国特有的景致。其实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的最大的油菜种植国,并且芥菜型和白菜型油菜也是中国起源的,但最有韵味的江南一带的油菜是起源于北欧西海岸的甘蓝型。德国也是油菜生产的大国,所以高速公路旁的田野里到处一片金黄,与乡间绿色的麦地和村落红色的屋顶一道共同渲染出多彩的风景。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沙水暖 2010-02-21 09:56
taodeng 2014-2-12 00:10
四川 宜宾 柏溪 春天来了,太阳张开了笑脸,一切都涣然生机。金沙江浩荡地东流,就要与岷江汇合成长江。小时候也总在江边徜徉,总觉得水面宽阔,在舟上奋勇地拼斗才能渡过去。现在一桥飞架,不仅便宜了交通,彷佛河谷也变窄了,不似从前的宏伟。只有青山依旧,流水常在,油菜花开了一年又一年。花总依旧是如此的娇艳,岁月却刻在远去的青春。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蜀乡一瞥 2010-02-16 10:05
taodeng 2014-2-12 00:08
四川 泸县 大田 到郊外走一走,尽管才离开不远的距离,都会感到比城市清新得多的气息。虽然天气没有放晴,但绿色已经明亮,油菜花刷出了一条条鹅黄色的水彩,而胡豆花则像是一只只在冬天的沉睡后睁开的眼睛。农家准备做酸菜而晾晒的青叶散发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春节的喜悦弥漫在乡间地头,连在田埂上相遇的鸭子们也仿佛在互致着节日的问候。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油菜转基因逃逸看转基因作物种植的生态风险
热度 5 蒋高明 2013-10-18 07:56
蒋高明 由于转基因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强行让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产生“结合”,基因转进去容易,逃逸出来也容易。转基因植物出现于 30 年前,其商业化种植开始于 20 年前。在这期间转基因流从田野逃逸,对大部分地区的非转基因作物造成了污染,其中转基因油菜籽是典型案例。本报告从全球角度出发,基于发表的文献,对全球受到转基因油菜籽污染的国家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受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盟和瑞士。其中对加拿大和日本给予了重点关注,因为意识到在这两个国家转基因油菜籽的基因流已经扩展到了其野生近缘种中。 下面转载第三网络中文网对转基因油菜失控现象的分析,供读者参考。 更多资讯,欢迎浏览第三世界网络中文网页: http://twnchinese.net 转基因逃逸:以全球视角审视转基因油菜失控现象 Transgene Escap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oilseed rape out of control - a globalperspective 作者: Andreas Bauer-Panskus Christoph Then ( 2013 年 9 月) 翻译:张渊媛、高英 概要 转基因植物出现于 30 年前,其商业化种植开始于 20 年前。在这期间转基因流从田野逃逸,对大部分地区的非转基因作物造成了污染 (Ellstrand,2012) ,其中转基因油菜籽是典型案例。本报告从全球角度出发,基于发表的文献,对全球受到转基因油菜籽污染的国家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受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盟和瑞士。其中对加拿大和日本给予了重点关注,因为意识到在这两个国家转基因油菜籽的基因流已经扩展到了其野生近缘种中。 除了商业化种植(如加拿大和美国)以及田间试验(如德国)之外,造成转基因逃逸失控的原因是食物和饲料的进出口与运输。在欧盟国家,从未商业化种植过转基因油菜籽,这类油菜籽的市场授权也在 2007 年被取消;然而还是能发现由拜耳公司生产的油菜籽造成的污染现象。 很难制定出可靠的标准来确定哪些转基因植物会易于扩散和入侵,其长期的环境影响将会是怎样。转基因植物的入侵潜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持续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植物的扩散能力和生态特征。本报告呼吁有必要对转基因逃逸现象进行即时和全面的监控,并强调了预警原则的重要性。除非在紧急情况下,被释放到环境中的转基因生物可以立即被从环境中去除,否则的话就不该批准这类生物的环境释放。 1. 加拿大案例 1995 年加拿大成为第一个批准转基因耐除草剂油菜籽商业化种植的国家,目前的种植面积为 800 万公顷 (ISAAA, 2012) ,主要的种植区域为 Manitoba, Alberta 和 Saskatchewan 省。转基因油菜籽扩散事件的东窗事发开始于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宣称其发现加拿大境内所有的传统油菜籽中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Friesen etal., 2003) 。紧接着发表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贯穿所有主要的种植区,野化种群已遍及田块周围以及路边。加拿大生产的大部分油菜籽是用于出口的(主要出口给日本),那么种子就得被运输至海外港口,如温哥华,因此相应的在温哥华周边也发现了转基因油菜籽的痕迹。研究显示,在 Manitoba 省检测的野化种群中,有 88% 是耐草甘膦的,有 81% 是耐草铵膦的,有 50% 对两种除草剂均有抗性 (Yoshimura et al.,2006) 。 大面积的种植有利于转基因流的扩散,也利于野化种群的定植,这将进一步加剧转基因的污染。 2. 美国案例 美国种植油菜籽的联邦州并不多,种植总面积为 150 万公顷,其中 North Dakota 的种植面积为 130 万公顷 (NASS, 2012) ,其他州如 Idaho, Minnesota,Montana, Oklahoma, Oregon 和 Washington 的种植面积较小。美国的转基因油菜籽商业化种植始于 1998 年,目前其国内 90% 以上的油菜田种植的都是转基因品种。关于转基因油菜籽无意扩散的第一份研究指出, North Dakota 州的道路旁和田块周围已经有大量的耐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籽野化种群分布 (Schafer etal., 2011) 。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扩散种群为抗草甘膦品种,部分为抗草铵膦品种,其他一些种群对草甘膦和草铵膦均有抗性。后续的一些研究指出,转基因的野化种群已经扩散至铁道边,以及所有的与种子储存、运输有关的设施周边。 3. 日本案例 油菜籽在 19 世纪被引入日本,但即便是现在,其种植面积依然不大。而其他一些相关的物种如 B. rapa 和 B. juncea 却被广泛种植,问题是,这两种作物极易被用来与油菜籽进行杂交。日本是转基因油菜籽的主要进口国之一,其每年进口的 200 万吨油菜籽中 90% 来自加拿大。而加拿大种植的油菜籽有 90% 以上是经过转基因的,如抗草甘膦除草剂品种。日本第一份关于转基因油菜的研究发表于 2005 年 (Saji et al., 2005) 。结果显示,日本的各个货物港口和码头周围都有耐草甘膦和草铵膦的油菜品种的分布,如 Kashima,Chiba, Nagoya 和 Kobe 周边,同时在种子被运至工厂加工的沿途也发现了油菜野化种群 ( Aono et al.2006) 。的研究 (Mizuguti etal. 2011) 得出的结论是,转基因油菜种群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能力,其野化种群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 2008 年,对 Yokkaichi 港口周边的植物检测得出的结果是,其中有 90% 属于转基因品种。据考证,野化转基因油菜种群的生物特征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野化的杂交转基因种群逐渐演变成了多年生植物,而油菜籽和芸苔属其他植物都是一年生的。 4. 澳大利亚案例 转基因油菜在西澳洲的种植开始于 2009 年。西澳洲是一个非转基因区域,种植转基因油菜完全是一个特例,因此还对耐除草剂油菜的种植区进行了明显标注。可事实上,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尤其是在缺乏政府监控的情况下,一旦种植就难免造成扩散,一旦扩散就很难将其从环境中根除,这是一个恶性的生态循环。 5. 欧盟案例 自 1990 年开始,在德国和欧盟其他国家都有对转基因油菜的封闭式的田野试验,且好些试验田是持续多年的长期试验。 以下几个环节可能会增加转基因逃逸的可能性:试验点的信息透明度不够;试验田之外的监控不够;试验田与周边的隔离距离太短 (100-200 米,没有缓冲带 ) (Arndt Pohl,2005) ;由主管当局出台的关于隔离区和缓冲带的政策不稳定 (Arndt Pohl, 2005) ;企业对相关政策的履行力度不够 (Arndt Pohl, 2005) 。 6. 瑞士案例 瑞士科学家最近对转基因油菜籽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开展了研究 (SchoenenbergerD’Andrea, 2012) 。研究人员沿着瑞士的铁路轨道采集了 2400 份样本,结果发现其中的 50 个样本中都含有一种特殊的酶,而这种酶是抗草甘膦除草剂的特征酶之一。虽然瑞士是禁止将转基因产品投入市场的,但研究结果显示,转基因种子可以沿着铁轨存活很长时间,具有潜在扩撒或逃逸的风险。 讨 论 转基因植物的释放所产生的长期的生态后果是不受时空局限的,因此需要从进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进化进程使得一些低概率事件具有合理的发生的机会。据 Breckling 的分析,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影响因素。进化动态将种群水平与分子水平链接了起来,即便是极小概率事件也会有出现的可能性;由于具体环境因素各异,生物个体的增值、扩散水平与范围将会很难预测;基因漂变可导致随机基因的固定,尤其是在小种群中;不能基于对当前环境因素的评估,来预测转基因植物释放后所产生的长期的生态效应,因为环境受到很多时空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动态变量,特别是在气候变化的条件下。据专家介绍,当前的气候波动或者变化将会引起野生生物种群的不稳定性。具有入侵潜力的动植物种可能会占据新的生态区。如专家预测,气候变化将导致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群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Clements Ditommaso, 2011) 。气候变化将增加入侵物种与野生植物异型杂交的可能性。有研究指出极端气候事件将提高基因漂移的概率 (Franks Weis, 2009) 。 建 议 在受到影响的国家和地区,需要采取即时、中期和长效的措施和策略来应对转基因漂移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即时和直接的措施是尽快禁止种植和引进转基因植物;中期来讲,需要加强对预警原则的重视,提高监管力度以防止新的不利影响的持续产生;从长效的或者从国际层面来讲,需要首先对生物多样性起源中心加以保护,因为这些区域将是未来的育种中心。保护生物多样性起源中心不仅仅是本国主管当局的责任,同时从长效来讲,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Aono, M., Wakiyama, S., Nagatsu, M., Nakajima, N., Tamaoki, M., Kubo, A., Saji,H. (2006) Detection of feral transgenic oilseed rape with multiple-herbicideresistance in Japan. Environmental Biosafety Research, 5: 77-87. Aono, M., Wakiyama, S., Nagatsu, M., Kaneko, Y., Nishizawa, T., Nakajima, N.,Tamaoki, M., Kubo, A., Saji, H. (2011) Seeds of a possible natural hybridbetween herbicide-resistant Brassica napus and Brassica rapa detected on ariverbank in Japan. GM Crops, 2(3): 201-10. Arndt, N., Pohl, M. (2005) Analyse der bei Freisetzungen gentechnischveränderter Pflanzen durchgeführten Sicherheitsmaßnahmen: Erhebungszeitraum1998-2004. Bundesamt für Naturschutz, Skript 147. Breckling, B. (2013) Transgenic evolution and ecology are proceeding. In:Breckling, B. Verhoeven, R. (2013) GM-Crop Cultivation – EcologicalEffects on a Landscape Scale. Theorie in der Ökologie, 17:130-135. Frankfurt, Peter Lang. Claessen, D., Gilligan, C.A., Van Den Bosch, F.(2005) Which traits promote persistence of feral GM crops? Part 2: implicationsof metapopulation structure. Oikos, 110(1): 30-42. Clements, D.R., Ditommaso, A. (2011) Climate change and weed adaptation:can evolution of invasive plants lead to greater range expansion thanforecasted?. Weed Research, 51(3): 227-240. Conservation Council of Western Australia (CCWA) (2012) A survey of roadsidefugitive GM (Roundup Ready) canola plants at Williams, Western Australia.http://ccwa.org.au/content/fugitive-gm-canolastudy Devos, Y., De Schrijver, A., Reheul, D. (2009) Quantifying the introgressivehybridisation propensity between transgenic oilseed rape and its wild/weedyrelative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149: 303–322. D’Hertefeldt, T., Jørgensen, R.B., Pettersson, L.B. (2008) Longterm persistenceof GM oilseed rape in the seedbank. Biology Letters, 4: 314–317. Ellstrand, N. C. (2012) Over a decade of crop transgenes out-of-place. In:Regulation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pp.123-135). Edited by Chris A. Wozniak and Alan McHughen. Springer Netherlands. FAOSTAT (2013) Statistical Databases.http://faostat3.fao.org/faostat-gateway/go/to/home/E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242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人民日报公布转基因作物名单 包括大豆玉米油菜
redtree 2013-9-16 10:41
人民日报公布转基因作物名单 包括大豆玉米油菜 2013-09-16 02:57:00 来源: 人民日报 (北京) 版式设计:蔡华伟 转基因食品一直备受关注,网上流传的“转基因食品名单”靠不靠谱?一些所谓“鉴别转基因作物方法”正确吗?国家正式批准生产或进口的转基因作物有哪些?就这些问题,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及专家学者。 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 【回应】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经部级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批准的。证书的批准信息已经在农业部相关网站上公布(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各批次的批准情况都可以查询。 取得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化种植。谢家建介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还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申请品种审定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遗传性状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生产许可证审批、经营许可证审批都需经企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 “目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谢家建表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据了解,我国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部门负责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监督管理,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在口岸的标识检查验证。据介绍,这些管理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标识做到了应标尽标。 与传统食品不同就是转基因? 【回应】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小番茄也叫圣女果、樱桃番茄,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用方便,口味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表示,圣女果更接近人工驯化前的野生状态,其实野生的板栗、核桃、苹果等也都远小于常规栽培品种。人类驯化野生植物一般是为了提高产量,主要做法是增大果实,但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多样化,出现了很多小型化的瓜果蔬菜,如早春红玉西瓜等。这些小型化品种都来源于带着祖先原始基因的种质资源,与转基因无关。 吴刚说,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仅仅是未充分成熟的南瓜和黄瓜。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吴刚表示,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萝卜也有红萝卜、绿萝卜、白萝卜等。“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但与常规甜椒相比,转基因甜椒并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吴刚说,在有些品种中,突变产生的颜色甚至取代了野生的颜色,成为栽培品种的主流,如原始的胡萝卜以紫色居多,现在最常见的橙色胡萝卜是荷兰育种家根据荷兰国旗颜色选育出的。因此,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果蔬,其颜色跟转基因没有什么关系。 王志兴解释,棉花、辣椒、玉米、水稻等有不同颜色,是天然存在的遗传基因差异,并非转基因的结果。比如彩色棉花从古就有,但由于彩色棉花纤维短、强度差,过去很少种植,而现在因为不染色吸引了部分消费者,农民就开始种植了。彩色辣椒也是天然存在的,只是过去未大面积种植,普通消费者很少见到。 吴刚表示,以上这些瓜果蔬菜都是常规育种手段非常容易做到的,用转基因反而是不经济的做法。“常规育种主要通过选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新品种。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选’。自然发生的基因变异,往往也是随机发生的。”吴刚解释说,“无论大小、颜色,在自然界的自然突变体中,都可以找到。育种家做的工作仅仅是将这些突变体找到,并和其他好的性状聚合到一起,成为品种。” 吴刚介绍,番茄、甜椒、南瓜、黄瓜在国内外都曾有转基因研究并获得转基因植株,其中仅有番茄与甜椒获得过世界范围内商业化种植的批准。商业化种植过转基因番茄的国家有美国(6种)、墨西哥(3种)、日本(1种)、中国(1种,“华番一号”)等。 吴刚解释,早期没有延熟番茄,转基因的延熟番茄储藏期长是个优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育种家们获得了非转基因的延熟番茄,转基因番茄在储藏方面的优势不再,产量低就成为很大一个问题,又因皮厚口感差,直接被市场淘汰。 “自从1998年以来,全世界已经没有新的转基因番茄获准商品化种植。在我国,转基因番茄已经退出市场。”吴刚说。
个人分类: 生活与健康|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油菜化学杀雄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热度 5 rasin 2013-6-7 08:46
2011年元旦前后,我校油菜组的一个博士来讨论课题,是关于油菜化学杀雄剂的设计。当年就以此为题目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但是不幸被毙,项目也就一直没有开展。考虑到今后也不可能做类似的题目,现在将项目的立项依据部分放在这里,希望对相关研究的同学有所帮助。 1 化学杀雄剂的研究背景 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作物单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可分为遗传型的杂种优势利用和生理型的杂种优势利用两大途径。遗传型的杂种优势利用包括细胞核雄性不育 (GenicMale Sterility , GMS) 、细胞质雄性不育 ( 包含核质互作不育, CytoplasmMale Sterility , CMS) 、自交不亲合不育 (Self-incompatibility , SI) 等类型。但是无论哪种遗传不育类型,都需要进行三系(或两系)的配套,不育亲本繁殖过程复杂,且有不育系稳定性较差、对温度等环境因素敏感、连续自交生活力衰退等缺陷 ( 刘忠松 ,2001) 。 生理型的杂种优势利用是指光照、温度、化学等外部因素引起的不育类型。其中,利用化学杂交剂 (ChemicalHybridization Agent , CHA) 诱导雄性不育杂交育种,称为化学杀雄,是生理性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法 ( 陈万义 ,1999; Chase C D, 2010) 。 CHA ,也称化学杀雄剂 (Malesterilant) 、杀配子剂 (Gametocide) 、花粉抑制剂 (Pollensuppressant) 等,是一类特殊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作物生殖生长的敏感时期,用 CHA 处理自交作物能选择性地杀伤雄配子或阻滞植物花粉发育,造成花粉生理性不育,而对雌配子无不良影响或影响甚微,从而抑制自花授粉,保证异花授粉而获取作物杂交种子 。 相对于遗传型不育,利用 CHA 进行化学杂交育种有很多优点 (Adugna A,2004; 陈知子 , 2010 ):① 无须专门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操作简便,更换组合、品种投入生产应用的速度快,制种成本低;② 亲本选择自由,可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组合筛选出丰产、优质、抗病的杂交种;③即使 CHA 诱导的雄性不育不彻底,以致杂种纯度不高,但其母本部分的自交种子也至少保持原来的产量而不致减产;而且,化学杀雄杂交种的后代无育性分离问题,有实现杂种优势多代利用的可能性;④可用于辅助去除遗传型不育的微粉,提高杂种纯度,提高育种效率。所以,利用 CHA 育种可迅速地获得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等优良性状的杂交种。 CHA 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 (MooreR H, 1950; Naylor A W, 1950) ,主要集中在利用已知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PlantGrowth Regulator ,简称 PGR) 作为化学杀雄剂的研究,如马来酰肼、乙烯利、赤霉素等,但这些 PGR 大多去雄率低,对雌蕊育性或作物植株发育存在不良影响,多不具备实用价值 (CrossJ W, 1991) 。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CHA 的研究摆脱了 PGR 的局限,国外一些公司如 RohmHass 、 Santo 、 Shell 、 DuPont 、 LafargeCoppee 等都开始研究开发新化合物类型 CHA( 陈万义 ,1999) ,使 CHA 诱导作物雄性不育的效果有了很大提高,雄性不育率高于 90% 甚至 95% ,对雌蕊育性的影响趋小,施药的活性窗口越来越宽,成本也逐渐降低。目前, CHA 已广泛应用于小麦、油菜、水稻、棉花等作物的育种。 化学杂交育种的关键在于 CHA ,而理想的 CHA 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PickettA A, 1993; 于澄宇 , 2009) : 1 )有效性:能完全诱导雄蕊不育,对雌蕊的发育和植株生长影响小,保持雌蕊的结实能力,种子品质不下降,杀雄有效期长; 2 )稳定性:药效不受温度、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3 )安全性: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无毒或低毒; 4 )普适性:适应作物品种尽可能多; 5 )经济性:化合物合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以降低杂交种成本; 6 )易用性:喷施技术简便易行,便于杂交种生产部门掌握与推广; 虽然现有化学杀雄药物种类很多,但能满足以上所有条件而大面积应用的 CHA 品种几乎没有,生产上对新型高效 CHA 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一直致力于新型 CHA 的研发筛选。 相对于灭杀性的杀虫剂、除草剂等商业开发比较成熟的农用化学品, CHA 要在不影响雌蕊的发育以及植株生长的条件下,实现雄性不育,对 CHA 的选择性要求更高,开发难度更大,研究及应用进展也相对缓慢。 CHA 开发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两个 : 一是 CHA 的作用机理复杂,目前还没有确切证实的 CHA 作用靶标蛋白的报道,因此, CHA 的发现总体上只能依靠随机筛选,盲目性大,效率低 。 二是目前还没有建立 CHA 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体系 。在作用机理未知的情况下, CHA 的筛选只能在活体植株上进行,并需人工授粉,观察雄性不育率和雌性可育率,每年只能进行 1~2 次,受到作物自身生长周期的限制。筛选如在人工气候条件下进行,费用较大。 如何借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建立从 CHA 设计、合成到杀雄活性验证的高通量筛选体系,提高 CHA 的筛选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油菜化学杀雄药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油菜是世界第三大油料作物,也是生物柴油生产潜在的重要原料。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国,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油菜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一般可增产 20% ~ 30% ,好的组合增产幅度可达 50% ,因而,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 傅廷栋 ,1995) 。 由于化学杂交制种的杂种优势显著,近年来 CHA 育种受到广大油菜育种者的青睐,湖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等单位已成功利用化学杀雄剂制种育成并推广了“湘杂油”、“渝杂”、“蜀杂”、“秦杂油”等几个系列共 10 多个油菜杂交种,使中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总体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 傅廷栋 ,1990; 陈社员 , 2005; 于澄宇 , 2009) 。 油菜上广泛使用的 CHA 主要有甲基砷酸盐类 (MG1,MG2,MG4) 、磺酰脲除草剂类 (EN 、 SX-1 、 EXP 、 ESP 、 BHL 、 amidosulfuron 、 tribenuron-methyl) 、氨基磺酸类、化杀灵 / 定军 1 号、 WP 、 KMS-1 等 ( 官春云 ,1993, 1997; Banga S S, 2001; Singh V, 2004; 刘绚霞 , 2007; 张耀文 ,2003; 戚永明 , 2006; 于澄宇 , 2005,2009; Yu C, 2006; 严自斌 , 2006; 范宝磊, 2007 等 ) 。但是,现有油菜 CHA 诱导雄性不育不彻底,杀雄效果受气候、植株发育状况的影响,某些杀雄剂还存在残毒等问题,致使浓度小起不到杀雄作用,而浓度过大又易产生药害,即闭蕾和死蕾株、死株,能够应用于油菜大田制种的理想 CHA 很少。因此,筛选高效、低毒、廉价的油菜 CHA 很有现实意义 ( 于澄宇 ,2009) 。 文献报道的油菜化学杀雄剂 类型 化学杀雄剂 CHA 杀雄效果评价 激素类 (PGA) 乙烯利 赤霉素 ( 赤霉酸,农药 920 , MG3 、 GA3) 2,4-D 效果差,部分价格高; 甲基砷酸盐类 MG1( 杀雄剂 1 号 , 甲基砷酸锌 ) 毒性大,含有对动物有毒的砷元素,不符合环保要求; MG2( 杀雄剂 2 号 , 甲基砷酸钠 ) MG4( 杀雄剂 4 号 , 杀雄剂 1 号与赤霉素的配合试剂 ) 氯代脂肪酸类 二氯乙酸 茅草枯 不育率低、对雌蕊有药害; 氨基磺酸类 氨基磺酸 对苯胺磺酸 二苯胺磺酸钠 不育率低; 磺酰脲类 * 氯嘧磺隆、甲磺隆、噻吩磺隆、砜嘧磺隆、甲基二磺隆、酰嘧磺隆、苯磺隆、氟唑磺隆、胺苯磺隆、吡嘧磺隆等等 于澄宇(2009)对19种磺酰脲类化合物的杀雄效果进行了研究,多数化合物可以起到杀雄效果,其中较好的是苯磺隆、酰嘧磺隆。 ​ ​ ​ ​ 无机盐类 NaCl MG5 会导致植物组织烧伤; 其它 KMS-1 (3- 对氯苯基 -6- 甲氧基 - 均三嗪 -2,4(1H,3H) 二酮三乙醇胺盐 ) 因药害严重已停止开发; EN ( 巨星和四硼酸钠 ) 该杀雄剂效果好、成本低,是较为理想的新型油菜化学杀雄剂; WP* ( 化杀灵,结构未报道 ) 具有良好的杀雄效果,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定军一号 ( 结构未报道 ) 杀雄效果较好,主要用于遗传型不育杂交的辅助育种; ​ SurfExcel ( 合成洗洁剂,具体成分未报道 ) 杀雄效果好,其它实验正在研究中; YB 、三十烷醇、 LS-1 、 苯胼三氮唑类、草甘膦等 多数应用困难,风险较大; ​ * 基于配体的设计时重点关注的类型 部分油菜化学杀雄剂的结构或通式 目前,关于 CHA 诱导油菜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还鲜见报道,主要工作集中在细胞学和生化机制上 (MaH, 2005; 范宝磊 , 2008a, 2008b; 于澄宇 , 2009) ,而且有些研究结果论断不一。关于 CHA 诱导雄性不育机制的主要观点有: 1) 脯氨酸合成途径 脯氨酸是花粉中含量最多的游离氨基酸,具有提供花药营养、促进花粉发育和花粉管伸长的作用。刘志勇 ( 2006 ) 研究发现经化杀灵 WP 诱导后的不育油菜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升高,花蕾中脯氨酸含量降低,认为脯氨酸积累在叶片而不能运往花药导致不育。杀雄剂 2 、 3 可使水稻花药中脯氨酸含量下降 87.2%( 张金渝 , 1996 )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游离脯氨酸缺乏是花粉败育的原因 ( Loussaert D, 2004; 陶龙兴 , 2001 ) 。 根据脯氨酸的合成途径可以设计 CHA 。 Methanoproline 是七叶树植物 Aesculusparviflora 体内的天然物,具有抑制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氏菌生长的作用,但在培养基中加入脯氨酸,菌体可以恢复生长。 Methanoproline 的抑菌作用可能是抑制脯氨酸的合成。基于上述研究成果, Shell 公司的研究人员用 methanoproline 及其类似物进行筛选,从而发现 SC2053( 津奥啉, Wong M, 1995 ) 等化合物的 CHA 功能,用于小麦杂交育种。 SC2053 阻断了脯氨酸积累的来源,使其含量达不到花粉正常发育的要求,从而出现雄性不育。 2) 乙酰乳酸合成酶 乙酰乳酸合成酶 (acetolactatesynthase , ALS , EC4.1.3.18) 存在于植物的叶绿体内,是催化支链氨基酸 ( 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 ) 生物合成的第一个关键酶。磺酰脲类除草剂,可抑制植物 ALS 的活性,导致支链氨基酸的代谢停滞,生长点细胞分裂停滞于 G1 、 G2 期,进而使植株衰亡 ( McCourt J A, 2006 ) 。于澄宇等 (2005,2006, 2009) 试验发现 EXP 等多种不同 ALS 抑制剂具有油菜杀雄活性,说明乙酰乳酸合成酶很可能就是这些化学杂交剂的共同作用靶标。 3) 过氧化物酶系 范宝磊等 (2007) 研究表明,经化学杀雄剂 WP 和 YB 诱导后,油菜叶片中 POD 活性显著降低, SOD 和 CAT 活性升高,而不育花蕾中 SOD 和 CAT 活性均显著降低, POD 活性升高,由此可见化学杀雄剂 WP 和 YB 使油菜的活性氧代谢出现了异常,活性氧代谢失调可能是化学杀雄剂 WP 和 YB 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重要原因。 此外,同工酶分析表明,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的酶可能还有酯酶 (EST) 、细胞色素氧化酶 (COD) 、多酚氧化酶 (PPO) 、儿茶酚氧化酶 (CAO) 、 ATP 酶、脱氢酶等 ( 陈知子 ,2010; 辛金霞 , 2010; 范宝磊 , 2007) 。通过对十字花科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同工酶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基因差异及遗传控制规律。在前期研究中,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课题组已克隆到油菜的核雄性不育基因 CYP704B1-homologous genes BnMs1 and BnMs2 (Yi B, 2010) ,该基因也有可能成为 CHA 设计、育性调控的良好靶标。 本项目以油菜为 CHA 发现的突破点,除了因为我国具有较好的油菜杂交育种的基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油菜和拟南芥属于同科植物,具有相似的生理特征。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用测试化合物对拟南芥和油菜进行化学杀雄处理后的形态学表型和细胞学表型大致相同,两种植物的雄性不育率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 尚未发表 ) 。这说明 可以用拟南芥建立油菜 CHA 的初筛模型,大大降低化合物筛选的费用,缩短筛选时间,实现化合物的批量筛选。 3 课题学术思想和意义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Computer-aided Molecule Design, CADD) 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计算化学 ( 即分子模拟,包括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 ) 、计算生物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计算、演示,分析分子性质和行为,模拟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具体模式,设计或者优化药物分子,提高其选择性和作用效率,降低毒副作用 ( 徐筱杰, 2004) 。 CHA 的作用本质也是通过和靶标蛋白的结合,引起蛋白活性抑制或激活,导致花药发育异常。因此,可以利用 CADD 技术进行 CHA 的合理设计,一方面,基于目前已知的杀雄效果好、安全稳定 CHA 进行类似物设计 ( 间接药物设计 ) ;另一方面,从花药发育过程中选择特异性的酶作为靶标,通过分子对接进行虚拟筛选 ( 直接药物设计 ) 。将 CADD 技术用于 CHA 的设计、发现,可以降低 CHA 发现的费用,缩短开发时间,克服随机合成筛选低效的缺点,同时,新型 CHA 的发现也有助于 CHA 杀雄的分子机制研究。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可以克服 CHA 发现中的盲目性,引入拟南芥初筛模型可以克服 CHA 发现中的通量问题,因此,以 CADD 为指导,将化合物设计、有机合成、杀雄活性筛选结合起来,建立 CHA 合理设计、发现流程的条件已经成熟。 本项目将在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油菜 CHA 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药效基团模型,结合分子场叠合的方法从商品化合物库中筛选具有潜在杀雄活性的化合物;同时,以油菜花粉发育特异性的关键酶为设计靶标 (YiB, 2010; Anna A D, 2009; Iniguez-Luy F L, 2011) ,模建该靶标的三维结构,通过分子对接筛选、设计新型化合物,在拟南芥和油菜上进行杀雄效果的验证,力争发现结构新颖的 CHA 先导化合物。 本项目研究的成功开展可以为油菜 CHA 的发现提供新的思路,加快新型油菜杀雄剂的开发;同时,通过分子反向对接技术,从靶标数据库中预测杀雄剂的潜在作用靶标 (LiuX-F, 2010) ,可以指导 CHA 作用机理的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Adugna A, Nanda G S, Singh K Bains N S.A comparison of cytoplasmic and chemically-induced male sterility systems forhybrid seed production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Euphytica. 2004 . 135: 297-304. Anna A D, Jay S, Marc M, Franck P, Michiyo M,Robert S, Birger L M, Daphne P. CYP704B1 Is a Long-Chain Fatty Acidv-Hydroxylase Essential for Sporopollenin Synthesis in Pollen of Arabidopsis.Plant Physi. 2009 . 151:574-589. Banga S S. Towards commercial hybrids inmustard (Brassica juncea(L.) Coss). Inter. Symp. on Rapeseed Sci. Apr 19-23, 2001 . Wuhan, China. p35-40. Chase C D, Ribarits A, Heberle-Bors. MaleSterility. in Plant Developmental Biology - Biotechnological Perspectives. Vol.1. 2010 . Springer. New York.p437-457. Cross J W, Ladyman J A R. Chemical AgentsThat Inhibit Pollen Development: Tools for Research. Sex Plant Reprod. 1991. 4: 235-243. Iniguez-Luy F L, Federico M L. The Geneticsof Brassica napus. In Genetics and Genomics of the Brassicaceae. 2011 . Springer. New York. p291-322. Liu Xiaofeng, Ouyang Sisheng, Yu Biao, LiuYabo, Huang Kai, Gong Jiayu, Zheng Siyuan, Li Zhihua, Li Honglin, JiangHualiang. PharmMapper server: a web server for potential drug targetidentification using pharmacophore mapping approach.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0 . 38: W609-W614. Loussaert D. Trihalogenatedmethylsulfonamides as specific male gametocides. Sex. Plant Reprod. 2004 . 16: 299-307. Naylor A W. Observations On the Effects ofMaleie Hydrazide On the Flowering of Tobacco, Maize and cocklebur. PNAS. 1950 . 36: 230-232. Ma H.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es ofMicrosporogenesis and Microgametogenesis in Flowering Plants. Annu. Rev. PlantBiol. 2005 . 56:393-434. McCourt J A, Pang S S, King-Scott J, Guddat LW, Duggleby R G. Herbicide-binding sites revealed in the structure of plant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 PNAS. 2006. 17: 569-573. Moore R H. Several Effects of MaleicHydrazide On Plants. Science. 1950 .112: 52-53. Pickett A A. Hybrid wheat-results andproblems. Advances in Plant Breeding No.15.Paul Parey Scientific Publishers , 1993 . Berlin Hamburg. p259. Singh V. Evaluation of Three ChemicalHybridizing Agents in Brassica Juncea L. Brassica, 2004 . 6: 71-73. Wong M, Blouet A and Guckert A. Effectivenessof SC2053 as a chemical hybridizing agent for winter wheat. Plant GrowthRegulation. 1995 . 16: 243-248. Yu C, Hu SW, He P, Sun G, Zhang C and Yu Y. Inducingmale sterility in Brassica napus L. by a sulphonylurea herbicide,tribenuron-methyl. Plant Breeding. 2006 .125: 61-64. Yi B, Zeng FQ, Lei SL, Chen YN, Yao XQ, ZhuY, Wen J, Chen JX, Ma CZ, Tu JX and Fu TD. Two duplicate CYP704B1-homologousgenes BnMs1 and BnMs2 are required for pollen exine formation and tapetaldevelopment in Brassica napus. The Plant Journal. 2010 . 63: 925-938. 陈社员 , 官春云 , 王国槐 , 李栒 , 刘忠松 .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 6 号的选育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5 . 27:37-39. 陈万义 . 化学杂交剂的进展 . 农药 . 1999 . 38:1-6. 陈知子 . 植物化学杀雄研究进展 . 资源开发与市场 . 2010 . 26:143-145. 范宝磊 . 新型化学杀雄剂 WP 和 YB 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初探 .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 2007 . 湖北武汉 . 范宝磊 , 岳霞丽 , 郑青 , 孟祥昆 . 化学杀雄剂对油菜叶片和花蕾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 湖北农业科学 . 2008. 47: 406-408. 范宝磊 , 岳霞丽 , 张黎娜 . 化学杀雄剂诱导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 铜仁学院学报 . 2008 .10:130-134. 傅廷栋 . 中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 . 作物研究 . 1990 . 4:1-4. 傅廷栋 . 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利用 . 武汉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 : 124-132. 官春云 , 李栒 , 王国槐 , 陈社元 , 袁晏松 . 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 . I. 杀雄剂 1 号对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 . 作物学报 . 1997 . 23: 513-521. 官春云 , 王国槐 , 李栒 , 田森林 , 陈社元 . 几种化学药物对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 . 作物研究 . 1993 . 7:13-16. 刘绚霞 , 董军刚 , 刘创社 , 董振生 , 严自斌 , 高晓岚 , 高崇玉 . 新型化学杀雄剂 EN 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及其应用研究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7 . 3581-3585. 刘志勇 . 新型化学杀雄剂化杀灵 WP 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研究 .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 2006 . 湖北武汉 . 刘忠松 . 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及应用 .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1 . p58. 戚永明 , 刘建军 , 付云龙 , 胡小杰 , 汤勇 . 新型化学杀雄剂“定军 1 号”在甘蓝型油菜 MS 制种上控制微粉的作用效果 . 种子 . 2006 . 25:93-95. 陶龙兴 , 王熹 , 俞美玉 , 黄效林 . CM268 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 . 作物学报 . 2001 . 27:178-184. 辛金霞 , 戎郁萍 . 化学杂交剂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 草业科学 . 2010 . 27: 124-131. 徐筱杰 , 侯廷军 , 乔学斌 , 章威 . 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4 . 北京 . ISBN: 750255520X. 严自斌 , 刘创社 , 董军刚 , 陈荣信 , 刘绚霞 , 高晓岚 . 化学杀雄剂 ESP 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 . 西北农业学报 . 2006 . 15: 81-84. 于澄宇 . 植物化学杂交剂的作用特征与机理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 2009 . 陕西杨凌 . 于澄宇 , 胡胜武 , 张春宏 , 俞延军 , 何蓓如 . 化学杂交剂 EXP 对油菜的杀雄效果 . 作物学报 . 2005 . 31:1455-1459. 张耀文 , 尚毅 , 李永红 , 李建厂 , 李殿荣 . 新型化学杂交剂 SX-1 对甘蓝型油菜 CMS 的作用效果研究 . 西北农业学报 . 2003 . 12:57-61. 张金渝 , 陈以峰 , 梅传生 , 汤日圣 . 水稻化学杂交剂的筛选和杀雄的生理基础 . 江苏农业学报 . 1996 . 12: 11-15. 由于我不是做育种方向的,不正确的地方请多包涵。
11984 次阅读|12 个评论
田野小河边,油菜花儿香
热度 2 ssglwu 2013-3-23 09:50
吴国林 回到四川,走在田间与小河边,小河清澈,泥土回春,到处是油菜花飘香......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4535 次阅读|5 个评论
油菜花开
热度 1 huailu49 2013-3-16 10:50
油菜花开
一个月前 就看到了 黄灿灿的菜花,不过那不是油菜花 。 这次油菜花真的开了,可惜不像罗平那样连片的 。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49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先正达在加拿大启动油菜育种项目
klymzkm86 2012-11-11 09:37
近日,先正达(加拿大)宣布在加拿大启动油菜育种项目,并将于2014年种植季节推出油菜新品种。基于种植户和市场的需要,先正达将在未来几年里持续的推出油菜新品种。 先正达已经进入加拿大油菜市场多年,推出了油菜种子处理,杀菌剂,除草剂和杀虫剂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从在加拿大和国外市场对这些产品的经营中,先正达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专业技术平台,在国际上,先正达是领先的油料作物品种供应商,这些优势将有助于其为加拿大西部的种植者提供新颖的种子产品。 先正达指出,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正开展大量的育种和诱变育种研发活动,因此,现在是进入油菜种子市场的绝佳机会。公司的策略是成分利用这些育种优势,与加拿大油菜品种供应商和育种者通力合作,筛选种质和性状,为种植户提供最大化的效益,并将这些成果商业化。 据悉,SY4135将成为先正达率先推出的品种,有望于2013年秋季取得商业化所需的产量规模,在2014年种植季节进行推广种植。未来的油菜品种也将采用先进的技术,使之具有强大产量潜力和优化的杂草抗性以满足用户需求。2013年,先正达将努力致力于对新品种的战略测试,将与商业种植者合作进行大田试验。 http://www.bioon.com/bioindustry/agriculture/532389.shtml
1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稿两投——转我的贴:油菜绿了,虫子快死光吧!
yuchyu 2012-11-2 18:31
油菜绿了,虫子快死光吧! http://yuchyu-001.blog.163.com/blog/static/172268287201210254238594/ 2012-11-02 18:26:51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9月17-19种油菜试验地,15亩全是人工活,忙死了。 9月23日一查出苗很差,每行只有一少部分露头了,原因在于播后有2天太阳暴晒,把表土晒干了,由于次日下雨,5天后又出来第二茬苗子,形成了严重的大小苗。没出来的赶紧找种子补种。我们现在试验搞的是双低高含油量的油菜种子、子叶营养丰富味道好,饼粕是优质饲料,导致可恶的蟋蟀不停吃子叶,专拣缺苗的行一个挨一个吃。连鸟也来凑热闹,飞来把苗子叼走了。赶紧喷药,经过去年和今年检验,农药新拔跳(马拉硫磷- 毒死蜱 组合)效果还不错。 10月4日间苗一次、10月10间苗二次,10月19日补苗栽苗,10月21日差不多都5叶期过了,干脆定苗了,24日赶紧打药防虫,要不然菜青虫把油菜叶子吃秃了。 虽然没有下一场透雨,油菜依然长得很旺。可恶的蛴螬,从10月初到11月不停地啃断油菜根,每天有死苗,挖都挖不尽,还有金针虫、地蜈蚣、西瓜虫、蚂蚁。
3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水稻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调控
syfox 2012-10-2 15:24
[转载]水稻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调控
来源: 植物研究所 作者:不详 阅读次数: 909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 )日前发表中科院植物所关于水稻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调控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水稻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途径新的调节因子 14-3-3 蛋白,并揭示了一种新的 OsBZR1 蛋白活性调控机制,为油菜素内酯在水稻中的应用,提高水稻产量和增加植物抗逆性提示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手段。   油菜素内酯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控制水稻株型等重要农艺性状。王志勇和种康研究组的博士生白明义等人利用反向遗传学研究了水稻 OsBZR1 蛋白的功能。研究发现通过 RNAi 技术抑制水稻体内 OsBZR1 的表达会导致水稻植株矮小、叶片直立、育性下降等与水稻油菜素内酯合成及不敏感突变体类似的表型。同时抑制 OsBZR1 的表达还降低了水稻叶枕对油菜素内酯的敏感性和减弱了水稻对油菜素内酯合成基因的反馈调节。利用酵母双杂交发现 14-3-3 蛋白可与 OsBZR1 发生相互作用。而去除推定的 14-3-3 结合位点的 OsBZR1 则不能与 14-3-3 蛋白在酵母和植物体内发生相互作用。此外这种相互作用还受到油菜素内酯的调节,油菜素内酯处理可显著抑制 OsBZR1 与 14-3-3 蛋白在植物体内的相互作用。 14-3-3 蛋白与 OsBZR1 的结合在酵母和植物中都抑制了 OsBZR1 的活性,作者通过翔实的实验证据表明这种抑制作用是由于 14-3-3 蛋白与 OsBZR1 的结合使得 OsBZR1 滞留在细胞质,不能进核行使功能造成的。   白明义等人通过对 OsBZR1 和 14-3-3 蛋白的研究,找到一种新的调控 OsBZR1 活性的机制。这些机制的了解可使人们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精细调控水稻体内的油菜素内酯响应,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操作手段。 研究揭示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正负调控机制 近日来自山东农业大学、美国加州Salk生物研究所、日本横滨的理化学研究所植物科学中心(Riken Plant Science Center)、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研究结构的科学家,在对植物类固醇激素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信号转导调控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布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 Science )旗下的《科学——信号传导》( Science Signaling )杂志上。 山东农业大学的特聘教授吴光博士以及Salk生物研究所著名女科学家Joanne Chory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吴光教授早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长期从事植物光形态建成和植物激素转导等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突变体基因分离、遗传分析、功能鉴定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和突破性进展,先后在 Plant Cell 、 Plant Physiology 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2002年至2006年在美国加州Salk生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06年5月被山东农业大学聘为首批“特聘教授”。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与植物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生殖发育有关的天然植物激素,这种植物类固醇激素能将光等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和发育耦合起来。目前,在各种作物中已经发现60多种油菜素内酯化合物,其中BL是其中活性最高的, 其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它能充分激发植物内在潜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的抗病、抗盐和抗冻能力,使作物的抗逆性增强,减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近年来人们对其作用及信号转导通路进行了大量研究,获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重要的一点就是发现BRI1是BR的细胞膜受体,但是目前科学家们对于BRI1与BR相互作用介导的信号传导及其调控机制仍知之甚少。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磷酸酶2A (PP2A)可对BRI1起重要的脱磷酸化作用,并证实在拟南芥中进入rcn1(PP2A亚基的一个突变体)可引起BRI1丰度增高,促进BR信号转导。拟南芥bri1 突变体是一种对外施油菜素内酯(BR)不敏感的突变体,常表现为明显矮化及早熟表型。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筛选获得了bri1的恢复突变体sbi1,并证实突变体sbi1中BR选择性激活并导致BRI1在膜区室积聚。此外,研究人员还证实BRs可诱导生成SBI1 mRNA ,SBI1编码生成LCMT,促使PP2A甲基化,甲基化的PP2A进一步与活化的BRI1结合,促使BRI1的脱磷酸化和降解,从而实现了对BR信号的负调控。 新研究结果揭示了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的正负调控机制,从而为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BRs信号转导及细胞生长调控提供了重要信息 The Plant Cell:储成才等水稻油菜素内酯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获进展 作者: 遗传发育所 来源: 遗传发育所 2012-6-11 20:54:55 0 1 油菜素内酯(BR)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其在调控植物株型、器官大小及抗病抗逆等过程中的功能决定了BR在生产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其在粮食作物中的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仍知之甚微。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储成才课题组童红宁博士通过大规模筛选水稻突变体,获得一个BR不敏感材料,并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克隆到相应基因DLT。DLT编码一个植物特异的GRAS蛋白家族成员,为水稻BR信号传导中一个新的关键正调控因子(Tong et al., Plant Journal 58: 803–816, 2009)。进一步研究发现,DLT作为转录因子,可能为水稻中GSK3/SHAGGY-like激酶的直接底物,童红宁博士克隆了该激酶基因,命名为GSK2。分子、生理、生化及遗传等技术证明,GSK2为BR信号传导中的一个关键负调控子,通过与DLT直接相互作用对其磷酸化来调控DLT的蛋白水平及活性,这一成果揭示了水稻中GSK2与DLT相互作用介导的BR信号传导的分子及生化机制。 该研究结果已于2012年6月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主流杂志 Plant Cell 上,储成才课题组童红宁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的资助。( 生物谷 Bioon.com) doi:10.1105/tpc.112.097394 PMC: PMID: DWARF AND LOW-TILLERING Acts as a Direct Downstream Target of a GSK3/SHAGGY-Like Kinase to Mediate Brassinosteroid Responses in Rice Hongning Tonga, Linchuan Liua, Yun Jina, Lin Dua, Yanhai Yinb, Qian Qianc, Lihuang Zhua and Chengcai Chua,1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the GSK3/SHAGGY-like kinase 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2 (BIN2)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brassinosteroid (BR) signaling pathway by negatively regulating the activities of bri1-EMS-SUPPRESSOR1/BRASSINAZOLE-RESISTANT1 family transcription factors that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downstream BR-responsive genes.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function of a rice (Oryza sativa) GSK3/SHAGGY-like kinase (GSK2), which is one of the orthologs of BIN2. Overexpression of GSK2 (Go) led to plants with typical BR loss-of-function phenotype s, and suppression of GSK2 resulted in enhanced BR signaling phenotype s. DWARF AND LOW-TILLERING (DLT) is a positive regulator that mediates several BR responses in rice. Suppression of DLT can enhance the phenotypes of BR receptor mutant d61-1, and overexpression of DLT obviously suppressed the BR loss-of-function phenotypes of both d61-1 and Go, suggesting that DLT functions downstream of GSK2 to modulate BR responses. Indeed, GSK2 can interact with DLT and phosphorylate DLT. Moreover, brassinolide treatment can induce the dephosphorylation of DLT, leading to the accumulation of dephosphorylated DLT protein. In GSK2 transgenic plants, the DLT phosphorylation level is dictated by the GSK2 level.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LT is a GSK2 substrate, further reinforcing that the BIN2/GSK2 kinase has multiple substrates that carry out various BR responses. DWARF AND LOW-TILLERING Acts as a Direct Downstream Target of a GSK3/SHAGGY-Like Kinase to Mediate Brassinosteroid Responses in Rice Hongning Tong; Linchuan Liu; Yun Jin; Lin Du; Yanhai Yin; Qian Qian; Lihuang Zhu; Chengcai Chu The Plant Cell , 2012-06-01, 24 ( 6 ) : 2562-2577 DOI: 10.1105/tpc.112.097394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 the GSK3/SHAGGY-like kinase 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2 (BIN2)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brassinosteroid (BR) signaling pathway by negatively regulating the activities of bri1 -EMS-SUPPRESSOR1/BRASSINAZOLE-RESISTANT1 family transcription factors that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downstream BR-responsive genes.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function of a rice ( Oryza sativa ) GSK3/SHAGGY-like kinase (GSK2), which is one of the orthologs of BIN2. Overexpression of GSK2 ( Go ) led to plants with typical BR loss-of-function phenotypes, and suppression of GSK2 resulted in enhanced BR signaling phenotypes. DWARF AND LOW-TILLERING (DLT) is a positive regulator that mediates several BR responses in rice. Suppression of DLT can enhance the phenotypes of BR receptor mutant d61-1 , and overexpression of DLT obviously suppressed the BR loss-of-function phenotypes of both d61-1 and Go , suggesting that DLT functions downstream of GSK2 to modulate BR responses. Indeed, GSK2 can interact with DLT and phosphorylate DLT. Moreover, brassinolide treatment can induce the dephosphorylation of DLT, leading to the accumulation of dephosphorylated DLT protein. In GSK2 transgenic plants, the DLT phosphorylation level is dictated by the GSK2 level.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LT is a GSK2 substrate, further reinforcing that the BIN2/GSK2 kinase has multiple substrates that carry out various BR responses. DWARF AND LOW-TILLERING是介导水稻油菜素内酯应答的类GSK3/SHAGGY激酶的直接下游靶标 拟南芥中类GSK3/SHAGGY激酶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2 (BIN2)在油菜素内酯(BR)信号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负向调节参与调控下游BR应答基因表达的bri1-EMS-SUPPRESSOR1/BRASSINAZOLE RESISTANT1转录因子家族的活性。本研究我们分析了水稻中一个与BIN2同源的类GSK3/SHAGGY激酶(GSK2)的功能。过量表达GSK2(Go)导致植株表现出典型的BR功能缺失的表型,抑制GSK2导致BR信号增强表型。DWARF AND LOW-TILLERING(DLT)是水稻中介导BR应答的一个正向调节子。抑制DLT可以增强BR受体突变体d61-2表型,过量表达DLT则明显抑制了d61-1和Go的BR功能缺失的表型,说明DLT作用于受GSK2调节的BR应答的下游。实际上GSK2可以直接作用于DLT并磷酸化DLT。此外,油菜素内酯处理可以诱导DLT的去磷酸化,导致去磷酸化的DLT蛋白积累。GSK2转基因植株中,DLT的磷酸化水平受GSK水平决定。这些结果证明DLT是GSK2的直接底物,进一步表明BIN2/GSK2激酶具有多种底物执行不同的BR响应。 ► 本文研究的功能基因 ◄ 矮化少分蘖基因 DLT; OsGRAS-32;D62 类GSK3/SHAGGY激酶 GSK2
个人分类: 学习|4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澳大利亚拟批准孟山都转基因油菜MON88302
klymzkm86 2012-9-3 09:08
日前,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建议批准孟山都公司研发的转基因耐草甘膦油菜品种MON88302。该品种与第一代抗农达油菜品种相比,耐药性更高,草甘膦应用灵活性更大。FSANZ最早于四月对该产品的应用申请进行评估,公众可以在9月27日之前就此提议发表评论。公司预期该产品将于2014年在加拿大以TruFlex Roundup Ready为商标进行商业化推广。 http://www.bioon.com/bioindustry/agriculture/528922.shtml
14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早餐来了,做一顿早饭并不难
热度 4 xupeiyang 2012-8-30 07:16
今天去云南讲课,8点飞机,还给你们年轻人提供早餐呢,得谢谢许老师傅啊。 再见,要登机啦。 一定吃早餐啊 要说做一顿早饭并不难,前一晚熬的粥可以多熬点,这样清早很节省时间的,粥里有红薯、红枣、红米、绿燕麦、燕麦片、绿豆、荞麦、小米、大米,喝杂粮粥最容易做到食物多样化了,今天炒个油菜,换个口味,弄了一小块豆豉鱼,馒头是每天必须吃的,要不一上午咋工作和学习?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2969 次阅读|8 个评论
呼吁:推动我国转基因油菜研究
changminglu 2012-5-31 23:25
一、 油菜的重要性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 油料作物 ,我国 57% 的 国 产 食用油 来自油菜,每年提供 700 多万吨优质蛋白饲料 。与粮食作物提供的淀粉互为补充,是我国食品营养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菜是唯一 冬季 油料作物,不与水稻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争地,在土地稀缺的今天,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油菜是 蜜源作物 ,我国出产的蜂蜜 50% 以上来自油菜,油菜花密是我国出口大宗产品,每年蜂蜜出口创汇达 元。 油菜是 景观作物 ,油菜花节推动很多地方的旅游,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为油菜产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推力。 油菜是 经济作物 , 我国 约 1 亿多农民直接从事油菜生产 , 菜籽年收入 374 亿元,占油农种植收入 30% 左右 。油菜 加工企业年产值 480 亿元 。 我国年用种量 2000 万公斤。一亿亩发展潜力可以开发 。 油菜是 菜油两用作物 ,即可以收获菜薹,还可以收获菜油,一举两得。 油菜是 能源作物 ,菜子油是优质的生物柴油原料。利用荒地废地种植油菜可以打造永不枯竭的油田。 油菜是理想的 生物反应器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利用油菜生产高价值的药品和工业原料。 二、 油菜产业面临的挑战 近 10 年来,油菜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都徘徊不前。近年来油菜播种面积和总产甚至严重滑坡,连续 8 年平均产量无突破,区域试验的新品种产量也达到平台期,毫无递增迹象,显示出常规育种手段已经回天无力。 目前,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只有 35% 左右,其中菜籽油占自产食用油 57% 左右,如果油菜生产继续下滑,我国食用油安全将令人堪忧 !! 据估计 2012 年我国油菜面积将由常年 800 万公顷下滑到 560 万公顷左右。 有识之士纷纷呼吁: 油菜籽产业之忧 : 种植面积萎缩 ( 杜贤利 王亚玲 ), 我国油菜产业岌岌可危 ( 龚锡强 ), 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下降食用油 9 月前还会再涨 ( 第一食品网 )。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油料作物的发展 。 胡锦涛总书记( 2008 ) 批示,“ 大力发展油菜生产,对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有重要意义 。” 。 国务院办公厅 在 国办发〔 2007 〕 59 号 文件中指出:“ 油料生产和供给必须坚持立足国内 , 主攻单产 , 扩大种植面积 , 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 目前 世界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 年 增长率 为 345万公顷(R 2 = 0.88)。 按照这个趋势 ,2020年全球的油籽总 面积应该 是 258 00 万公顷, 比 2008年提高约41 00 万公顷。 分析表明,世界油籽产量的年增长率是12 50 万吨( R 2 = 0. 96) , 按照这个趋势 ,2020年全球的油籽总产量可能 是704 00 万吨 , 比 2008年提高约 196 00 万吨 。 而且,假设种植面积可达258 00 万公顷 , 用简单算术计算得知,2020年世界油料平均产量应达到 2.7 吨 / 公顷 左右。如果不增加土地,2020年世界油料平均产量应该是 3.2 吨 / 公顷 。按2008年全球油料平均产量为 1.9 吨 / 公顷 计算,达到这个水平要求油料作物的总产量平均增加40%,如果不增加土地则要求增产70%。 传统油菜生产的增产措施已经面临枯竭,生产的突破迫切需要新技术的介入。 过去十年,全球油料产量平均只增加了20%,未来十年油料作物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托油料作物生物技术与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应用。 油菜生产的发展需要突破性的品种 , 农民迫切需要适合轻简化栽培的品种,期待早熟、抗除草剂、耐密植和适合机械化的品种。转基因技术是解决油菜生产关键问题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性出路。 三、转基因油菜研究的优势条件 目前为止,至少有 50 多个基因在油菜中得以应用,并证明了其功能。 以食用油脂为目的,可培育高含油量、高油酸、低芥酸、低亚麻酸、高维生素 E 含量等优质品种。 以生产高效为目的,可培育抗病虫、抗倒伏、雄性不育和雄性恢复品种,培育抗除草剂等生产简易型品种,培育磷高效等品种。 以工业原料为目的,油菜可培育特殊脂肪酸含量高(高芥酸、高亚麻酸、高棕榈酸、高月桂酸、高羟基脂肪酸、高油酸等)的品种。 以生物能源为目的,可培育高含油量和广适性新品种(如抗盐碱、抗干旱、抗高温和严寒、破除光温敏感性等),拓宽现有种植领域。 以生物反应器为目的,油菜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药品(如抗体、疫苗、抗生素、医用酶制剂等 ) 和工业用品(如可降解塑料、机油、食品加工用酶制剂) 以上目标都在国际上具有转基因成功事例,证明采取转基因技术手段解决油菜生产关键问题是切实可行的,而且大有可为 。 四、 国内外转基因油菜研究与产业化现状 1985 年转基因油菜首次成功报道,是世界上获得转基因植株最早的物种之一。 1988 年转基因油菜首次进行田间试验。 1996 年加拿大转基因油菜开始大面积产业化。 2007 年底止,加拿大共进行 4361 次转基因油菜试验,其中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占 63.8% ,杂交系统试验 11% ,油成分改变 8% 。 2011 年加拿大转基因油菜播种面积已占 85% 。 转基因油菜在加拿大产业化已经有 1 6 年时间,他们利用雄性不育基因实现了油菜杂交化,利用抗除草剂基因实现了免耕制,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了 30 多个品种的转基因产品,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加拿大油菜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 1994 年首次报道获得转基因油菜。截止到 2012 年 5 月,共发表相关论文 100 篇左右。 20 多个单位报道过建立油菜遗传转化技术,和获得转基因油菜品系。我国的油菜遗传转化技术比较成熟,已利用多种转化技术获得转基因油菜品系。有多家单位油菜遗传转化效率高达 40% 以上。目前我国转基因油菜有 50 多件申请中间实验和环境释放,以及生产性试验。目前还没有转基因油菜获得安全证书,更没有转基因油菜进入商业化生产。与其他主要作物相比,我国油菜的转基因研究明显落后。尤其是国家启动转基因作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后,油菜未在资助范围,转基因油菜研究队伍进一步萎缩。 1989-1999 年间是全球转基因油菜研究的鼎盛时期。我国忽视了油菜的转基因研究,导致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记录的转基因油菜田间试验次数累计达 4000 次左右,加拿大和美国占 70% ,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英国共占 20% 左右。加拿大以研究为目的的转基因油菜田间试验达 3167 次,而我国同期只有 50 次左右。加拿大油菜转基因相关专利近 1000 项,我国不到 40 项。加拿大转基因油菜播种面积占油菜播种面积的 85% ,我国为零。在 10 个油菜主产国中,我国作为第一油菜生产大国,转基因油菜试验频次居第 7 位。 五、关于启动油菜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建议 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方面,油菜具有比粮食作物更为适合的优势条件: ( 1 )技术条件成熟:油菜遗传转化技术比水稻等粮食作物早发展 5-8 年,相对比较成熟;油菜是与模式植物拟南芥唯一同科的主要大田作物,可利用的功能基因来源广,基础研究深入。脂肪酸基因代谢调控的研究非常深入,利用油菜籽生产具有医药等特殊用途的脂肪酸(如羟基脂肪酸、高芥酸、深海鱼油等)以及将它们发展成为生物反应器的技术条件比较成熟。 ( 2 ) 产品用途范围广:油料、饲料、能源、生物反应器。 ( 3 ) 消费者接受:转基因油菜食用安全性疑虑较低,转基因油菜主要产品是精炼油脂或工业原料,转基因成分残留少,在食用安全方面容易被市场接受。 ( 4 )生产者欢迎:研究比较深入并且有价值的基因(如抗除草剂基因、不育基因、恢复基因、抗虫基因等)非常适合油菜的生产需求,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我国是油菜第一生产大国。但与世界第二生产国加拿大相比,我国的油菜育种研究明显落后。在国际油菜产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拯救油菜产业必须有新的科技投入。转基因技术是振兴油菜产业的关键技术。我国十分重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国家已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然而,油菜被排除在重大专项资助的范围以外,造成了转基因油菜研究队伍萎缩,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扭转。 建议国家尽快启动转基因油菜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 ! 2001 年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全基因组测序完成, 2011 年白菜全基因组测序也已完成,意味着十字花科植物功能基因争夺战已经打响,作为拟南芥和白菜同属植物的油菜,基因克隆具有得天独厚得优势条件,基因工程研究的黄金时期正在开始。现在,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站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我国必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我国油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科技动力。加强我国油菜转基因技术研究,实施转基因油菜品种选育重大专项是我国油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犹豫的战略选择。为了 推动我国的转基因油菜产业化进程,提出以下建议: 1 、采取引进消化和自主发展相结合的策略,对于在国外已经大面积产业化的转化体及其衍生品系(如转基因抗草甘膦 GT73 和抗草胺膦除草剂的油菜新品种 MS8RF3 )可以引进试种,以便对转基因油菜的产业化管理积累经验。试种地区最好是春油菜区的甘肃和内蒙古一带(与加拿大环境相近)。 2 、大胆推广抗除草剂和雄性不育杂交系统:对于我国自行培育的转基因抗草甘膦和抗草胺膦除草剂的冬油菜新品种可以划出一些县市开始试种。 3 、将油菜作为转基因作物管理的模式植物,建立我国的共存栽培体系和阈值管理体系 4 、对国外已经商业化的转化体采取简化审批程序; 5 、推行阈值管理理念,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个人分类: 转基因思考|1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想唱歌 我要跳舞
chenxiqinglin 2012-5-5 22:32
我想唱歌 我要跳舞 ---对自己的提醒,每天的提醒。 什么时候都能唱歌。每天的生活,有多久没想起来唱歌?最大的幸运是日子还能一天一天的过,为什么不给自己一刻,唱歌?昨天突然的开喉,吓到了自己,上次自发的、欢快的、无忧无虑的、不载任何情愁唱歌是什么时候?哇,那还是童时,欢快的跳跃着,在那开满油菜的一片金黄,对着夕阳,尽情舒展享受一天中放学后属于自己的最美时刻。清风微凉,空气是那么清新,夕阳的金黄是那么美好,即便是成群的会迷眼的小飞虫,也显得那么的可爱活泼。我,那个小孩儿童——手啊,脚啊,舞啊,蹈啊……嘴里还哼着……,啊哈,谁知道那是什么,尽兴而舞,随兴而歌。那真是快乐而舞,快乐而歌。待到蹦跳到了自家田地,扑到爸爸妈妈怀里,哇,爱啊,暖啊,舒服,真是享不尽的幸福……那夕阳的金辉洒罩的全是爱,金黄灿灿的幸福和快乐…… 已经有多久没有醒来觉得是迎接一天的美好?懵懵懂懂的来到每天要来的地方,带着不愿或紧张,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啊,你有没有想过,给过自己几分钟,期盼一下这一天的美好?期盼美好?哦,可不要把它忘了啊^-^!给自己几分钟跳舞唱歌,很奢侈吗?嗯,在今天的生活,好像是有点哦~~。那么我们就把这盘奢侈端过来给自己享受吧~ ~。每个时期都会有困惑,每天都会有事做,如果时时刻刻让烦恼占据我们满满一天的生活,哎呀,这个事情本身可有多么的难过!~~多少困难要渡过,多少事情需要做,日子还要天天过,有本事就让自己多快乐!啊哈^-^ 拍着手儿唱儿歌,我要给自己快乐的生活。 我的歌声多美妙,我的舞儿跳的好。一唱歌儿去烦恼,一跳舞蹈多苗条。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美好心情像束花,多添微笑不会老!
3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世界太油菜:我不转不行,你不看吃亏【视频】
热度 8 卫军英 2012-4-28 15:20
这日子太疯狂,原本下来做事情,看见一个好东东就想和科网的各位分享。 这世界太有才,因为这有才的不在科学网,所以俺把它转到科学网。 请看视频:《走进2012》(题目是我加的)
个人分类: 社会人生|3919 次阅读|14 个评论
油菜授粉控制系统研究进展
yuchyu 2011-11-22 12:11
油菜授粉控制系统研究进展
——如何继续保持中国油菜的优势?这是每个中国油菜遗传育种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篇旨在抛砖引玉,感兴趣的同行来谝一谝。
3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平凡而美丽的花儿——油菜
flly 2011-4-11 10:10
平凡而美丽的花儿——油菜
油菜太普通了,家家种了榨油,还可以炒来吃。 花也普通,黄色的,不过黄的耀眼。尤其一大片的时候,更是好看。 在校园里看到一小棵油菜,拍了下来。 纪念小时候跑到油菜地里折腾的时候。
个人分类: 植物|2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油菜形态突变变异例图
热度 1 yuchyu 2011-3-11 15:31
油菜形态突变变异例图
本人选育或发现的油菜形态突变变异例图。 1、甘蓝型油菜双色花瓣隐性核不育991S,来自9012A,MSL-lembke中也有 2、无花瓣156AP 3、花叶甘蓝型油菜,缺刻可比胡萝卜 4、光、温敏核不育 5、四室角果黄籽芥菜型油菜 6、叶片黄化、雌蕊心皮化Ogura CMS、改良后形态正常的Ogura CMS 7、黄籽油菜 8、雌性不育恢复系,柱头发育不良 9、花斑叶芥菜型油菜 10、白花油菜,傍晚拍的,所以有些发黄
46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油菜(不是指菜籽油)是否对哺乳动物有毒?看转帖
yuchyu 2011-3-11 14:51
Barnase is toxic to humans and other mammals! http://www.ibiblio.org/ecolandtech/SoilWiki/message-archives/JoeCummins/msg00853.html *Barnase Ribonuclease is toxic to Humans and other Mammals* Barnase ribonuclease is an enzyme toxic to cells, it is produced in nature by the bacterium,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hich synthesizes and secretes the enzyme . The enzyme is not toxic to the bacterium that produces it because it is inhibited by another protein, barstar, produced within that bacterium. As the enzyme is secreted from the bacterial cell barstar is removed from its complex with barstar. The bacterial gene for barnase and the gene for barstar have been employed extensively in transgenic plants and animals to set up regulatory systems that are capable of ablating (killing) specific organs or tissues of the organism by the interplay of barnase and barstar.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was modified with the barnase gene driven by a pollen specific (tapetum) promoter that produced male sterile lines of the mustard plants by ablating pollen cells (1) Male sterile plants can be used to limit pollen release from a crop or to produce hybrids. United States Patent 6,509,516 deals with producing male sterile Brassica employing barnase (2), while United States patent 6,969.786 deals with producing hybrid canola (Brassica napa or B.napus) using a male sterile line created using barnase and barstar genes (3).The production of Brassica hybrids using the barnase-barstar system has been illustrated and explained (4). Barnase, unaccompanied by its specific inhibitor barstar, is known to be a potent cell poison . Traces of barnase are toxic to the rat kidney and to human cell lines . Barnase is actually being exploited as a conditional ‘suicide gene’ to cause celldeath in mammalian and human cells when it is induced. Cell toxicity caused by barnase may be affected by RNA interference (RNAi) (10).The hazard associated with RNAi is shown by experiments over saturating small RNA pathways leading to the death of many experimental mice (11).RNAi is known to circulate among the cells of plants (12) so the ablation of anther cells may be accompanied by RNAi spread throughout the entire plant. The pollen produced by the hybrid mustard actually contains the barnase gene combined with the barstar. Is barnase expressed at low basal levels in the plant tissues when it is not in the induced state (is the regulatory transgene leaky)? Are the constructs sufficiently stable to ensure that the barnase is only active in the anther? How much RNAi is translocated throughout the plant?As indicated earlier, Barnase, even if expressed at low levels could prove toxic to a wide range of animals that interact with the plant, including not only humans, but also rodents and bees. It could also enter the human food chain in bee honey. As pointed out earlier, in bacteria, barnase is synthesized but immediately joined to barstar to avoid cell death. The newly synthesized barnase (combined with barstar) has a short leader sequence at the N-terminus, that sequence directs t the barnase –barstar complex to the cell membrane. As barnase is secreted from the cell membrane barstar is separated from barnase and left behind in the cell interior (13). If barnase can be separated from barstar at the cell membrane of bacteria there are likely to be situations where plant cells separate barnase from barstar. The pathway for fold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barnase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14). It seems likely that the barstar-barnase complex is very stable and likely to persist in the grain of food crops such as mustard. However, in spite of the extensive use of the barnase-barstar systems in Brassica such as mustard and oilseed rape (canola), there does not seem to have been any effort to measure the quantity of the barnase-barstar complex in the grain of the food crops. The barnase-barstar complex in transgenic mustard is likely to be produce a strong immunological response such as inflammation or it may even be an allergen. However, these aspects to not appear to have been studied. There is evidence that barstar induces a strong immune response (15). However, the barnase-barstart complex needs fuller study in terms of immune responses, including allergy. The barnase-barstar system for pollen control has been used with both mustard and with canola. The canola label is used with two species Brassica rapa (Polish rapeseed) and Brassic napus (Argentine rapeseed) (16)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may produce inter specific hybrids with canola (B. rapa) (17) but such hybrids are not yet grown commercially. It is wisest to consider the hazards of barnase-barstar transgenic crops as being separate but related , not as being identical as has been done in some safety evaluations. In conclusion, the actual toxicity of barnase and the toxicity of the barnase-barstar complex in food and feed cries out for fuller study regarding the impact on humans and animals. The main areas requiring fuller study prior to the exposure of millions of people and millions of animals to the toxins are the exposure to the highly toxic barnase ribonuclease on consuming transgenic food and the potential toxic immune responses to the bartnase-barstar complex in the transgenic crops. References 1.Jagannath,A,Bandyopadhyay,P,Arumugam,N, Gupta,V,Burma,P and Pental,D. The use of a spacer DNA fragment insulates the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of a cytotoxic gene (barnase) and allows high frequency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male sterile lines in Brassica juncea. Molecular Breeding 2001,8,11-21 2. Weston,B. and deBeuckeleer,M Male sterile brassica plant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same 2003 US Patent 6,509,516 3.Grombacker,A and Patel,D. Canola line 43A56 2003 US Patent 6,969,786 4. Ho, M-W and Cummins,J. Chronicle of an ecological disaster foretold Isis Report 2003 http://www.isis.org.uk/ 5. Cummins J. Terminator gene product alert, ISIS News 6, September 2000, ISSN: 1474-1547 (print), ISSN: 1474-1814 (online). 6. Ilinskaya O and Vamvakas S. Nephrotic effect of bacterial ribonucleases in the isolated and perfused rat kidney. Toxicology 1997, 120, 55-63. 7. Prior T, Kunwar S and Pastan I. Studies on the activity of barnase toxins in vitro and in vivo. Biocong Chem 1996, 7,23-9. 8. Leuchtenberger S, Perz A, Gatz C and Bartsch JW. Conditional cell ablation by stringent tetracycline-dependent regulation of barnase in mammalian cell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01, 29 (16). 9. Bi YM, Rothstein SJ and Wildeman AG. A novel strategy for regulated expression of a cytotoxic gene. Gene 2001, 279, 175-9. 10.Ilinskaya,O and Makarov,A. Why ribonucleases induce tumor cell death Molecular Biology 2005,39,3-13 11. Grimm D, Streetz KL, Jopling CL, Storm TA, Pandey K, Davis CR, Marion P, Salazar F and Kay MA. Fatality in mice due to oversaturation of cellular microRNA/short hairpin RNA pathways. Nature. 2006 May 25;441(7092):537-41 12. Tournier B, Tabler M and Kalantidis K. Phloem flow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systemic spread of silencing in GFP Nicotiana benthamiana plants. Plant J. 2006 Aug;47(3):383-94 13. Paddon CJ, Vasantha N and Hartley RW. Translation and processing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extracellular RNase. J Bacteriol. 1989 Feb;171(2):1185-7 14. Fersht AR. The sixth Datta Lecture. Protein folding and stability: the pathway of folding of barnase. FEBS Lett. 1993 Jun 28;325(1-2):5-16 15.Kirkham,P,Nori,D and Winter,G. Towards the design of an antibody that recognizes a given protein epitope J. Mol. Biol. 1999,285,909-15 16. Canola Council of Canada Origin and History of Canola 2006 http://www.canola-council.org/PDF/canola/english/originhistory.pdf#zoom=100 17. Choudhary,R,Joshi,P and Rao,R. Cytogenetics of Brassica junceaXBrassica rapa hybrids and patterns of variation in the hybrid derivatives Plant Breeding 2002 ,121,292-6
24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傅廷栋:中国油菜产业发展
热度 1 yuchyu 2011-3-8 11:11
“双低油菜产业化高峰论坛” 2010 年 08 月 17 日 09:22 腾讯·大楚网 中国·荆门(沙洋)“油菜花旅游节” 傅廷栋: 各位同志、各位来宾!我向今天演讲的题目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前沿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油菜面积、单产增加了 3 倍多,而总产增加了 10 倍多。目前,我国油菜 面积、总产均约占世界 30% ,是国际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国;湖北省油菜面积、总产各约占中国的 1/6 ,即占世界的 1/18 ,十多年来居全国首位。我国油菜生产发展很快, 50 年代— 50 年代,改革开放以前,全国的油菜面积大概 2500 — 3000 万亩,当时的单位产只有 30 — 40 公斤,全国总产只有 100 万吨; 2000 年以后,全国的面积是 100000 — 11000 万亩、总产 110 — 120 公斤、面积是 110 — 1200 万吨。 统计数据表明, 2007 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年消费量达 2300 万吨,但目前资产食用植物油不足 1 千万吨, 自给率仅约 40% 。食用植物油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们国家 50 年代全国油菜平均单产 30.9 公斤; 60 年代 31.9 公斤; 70 年代 43.47 公斤; 80 年代 77 公斤; 90 年代 89 公斤; 2000 年以后是 110 公斤以上。油菜产量提高与品种的改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油菜生产发展的趋势 从目前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的潜力来看,我国油菜生产发展存在以下特点: 第一、油菜生产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1 、目前我国年产菜籽油约 450 万吨,占自产植物油总量不足 1 千万吨的 45% 左右。由于双低菜籽油的品质好,消费量不断增加,低硫台饼可作饲料,市场需求非常大,中央领导十分重视油菜生产。 2008 年我做了一份报告,当时把这份报告用作内参,胡总书记做了批示,胡总书记在我的建议说做了两次批示,这说明中央非常重视发展油菜生产。 2 、油菜是我国唯一的冬季油料作为,与粮食争地矛盾少,发展油菜生产是解决食油和蛋白饲料供应的重要途径。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还有冬闲田约 1 亿亩,利用其中的 3 千— 5 千万亩发展油菜生产,即从现有油菜面积 1 亿亩,发展到 1.3 — 1.5 亿亩,这样的条 件是具备的。当然,还有很多的问题都是限制我们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杂交油菜面积仍将继续发展。 1 、目前,我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居国际领先水平。 1972 年华中农业大学发现了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1985 年,陕西农垦中心育成国际上第一个油菜杂交种 “ 秦油 2 号 ” 并大面积应用。四川、安徽、上海、湖北等省、市单位对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各种途径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2 、杂交优势利用与品质改良是油菜利用杂种优势的重要特点。 “ 双低 + 杂优 ” 品种改良与杂种优势地方紧密结合,品质和产量上得到同步改良,解决了优质与高产矛盾,促进了良种的推广和普及。油酸原来是 17% ,现在提高到 62—65% ,接近橄榄油的水平,品种的改良对湖北省以及全国油菜的生产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油菜是世界杂种优势利用发展最快的作物之一。目前世界各国杂交油菜占油菜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中国 70% 、加拿大超过 70% 、欧洲 27 国经过 40% 、全世界平均 40% 。短短约 30 年,全世界杂交油菜从无到有,目前已达 40% ,说明油菜是各种大田作物中,杂交中发展最快的作物之一。 第三、轻简化栽培发展迅速。我国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成本高,按每亩 10 个工计算,成本达到 200 元左右,油菜栽培要达到低耗、高效目标,必须合理密植,以充分利用光能、节约肥料。而我国油菜栽培存在的问题是,密度过稀,特别是对于延迟播种,应以密补迟。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轻简化栽培的发展,免耕直播、免耕移栽、双套播等技术都已大面积示范、推广。 第四、油菜品种改良进一步提高。目前食用油的品质改良,主要是在双低的基础上降低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和提高油酸含量。油酸含量及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低是衡量食用油脂肪酸组成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油酸能降低血内总胆固醇含量,特别降低对人体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而不降低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 衡量油的品种首先是看饱和脂肪含量,越低越好;再次看油酸含量,油酸的含量越高越好。猪油的饱和脂肪含量是 43% ,葵油、玉米油、花生油油菜的脂肪含量都是比菜籽油的含量高出 1 倍以上。油酸对降低胆固醇是最有利的。油酸含量最高的是橄榄油 75% ,双低油菜含量 61% 的含量仅次于橄榄油,这两项指标说明双低油菜油是最好的食用植物油,因为饱和脂肪含量最低。现在正在研究第三代的 HOLL 高油酸、低亚麻酸油菜油。我们大力宣传发展双低油菜油,进一步提高双低油菜油的高油酸、低亚麻酸油菜油。 第五、生物技术在油菜改良种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目前,油菜小孢子培养标记技术在国内外育种实践已得到广泛应用,分子标记辅助宣传育种也已开始应用于育种实践。 第六、油菜精深加工将得到较快的发展。 三、当前油菜育种的重点目标 我国油菜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食用供不应求,且人们对食用油品质要求更高,劳力不足,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因此选育高产、优质、高、低耗、可持续发展的油菜品种要重点提高几项重点目标: 1 、提高含油量育种。引起快速、无损伤、绿色的近红外分析技术,油菜含有量提高很快,目前一些研究单位已筛选到一批含油量超过 50% 的材料。通过各单位努力,预计很快我国可育成一批含有量达 50% 左右的品种。 2 、加强菌核病等抗逆能力育种。 3 、急需选育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浸种。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品种就是要求具有抗倒、抗病、抗列。解决油菜机械化问题,必须在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机械性能改进等互信配合。在品种特性改良方面,我校最近育成一些矮杆、紧凑型油菜材料,在 3 年左右有可能育成更有利与机械化生产的品种。 4 、注意选育低耗、高效的 “ 节约型 ” 品种。要选育省工、省肥、省水、省农药的品种。选育肥料高效利用的品种。目前,加拿大已育成产量相当但施氮量减少 50% 的品种。 四、我国油菜研究、生产中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1 、面积达、总量多。 2 、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有:杂交油菜研究利用;菌核病研究;多熟制高产栽培等。 劣势: 1 、经营规模小,手工操作,成本高。 2 、加工技术、设备、规模、水平跟不上。 3 、基础研究、生物技术还有较大差距。 五、建议 1 、抓好土地流转及租赁的规模化、机械化经营的典型,逐步推广。 2 、加大科技投入。湖南省投入三千万,云南提出 “ 油菜 + 旅游 + 烟 ” 一体化大产业。 3 、组成科技、加工产业联盟,建立湖北优质菜籽油品牌。 4 、做好 “ 油菜花节 ” 与 “ 三国旅游 ” 相结合的文章。湖北省油菜是全国最大的省,三国旅游的资源是全国自大的资源,据说 120 回的三国演义里面谈到了湖北,现在我看报纸上说日本东南亚对三国旅游兴起了很大的潮流,我们将油菜花节与三国旅游相结合是促进旅游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我说的这些建议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业务探讨|3246 次阅读|1 个评论
技术交流:油菜化学杀雄制种技术
yuchyu 2011-1-14 11:42
个人分类: 业务探讨|5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太油菜了——“歼20” 命名揭秘
sheep021 2011-1-13 11:42
以前常听说歼10 ,最多是歼13,14等等传闻 这下突然冒出个歼20,这步子迈得也太快了吧。 不过,据说歼20这个名称,官方还没有证实。只是网络和媒体的习惯叫法而已。 歼20 ,就是歼灭某大牛中国在2020年之前不可能拥有第五代战机论断的意思。哈哈,太油菜啊 估计也有歼22的意思。(2020 中有两个2,) 20一灭,22也就无所出了。
个人分类: 文字乱弹|455 次阅读|6 个评论
风水异常,植物疯狂;不种自收,油菜满山
sheep021 2010-8-18 12:25
按:风土不同,水情不同,植物也大不一样。这个也算是风水的一部分吧。风水看不见,摸不着,但植物可以做向导,植物在有些地方枝繁叶茂,在有些地方疯狂生长,有些地方则寸草不生,原因难道不在风水? 讲科学说风水也是唯物的,信然! 气候异常致植物疯长不种自收的神奇土地 2010年02月10日09:25 来源: 《科技日报》 这个土豆够大吧?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哥罗东北部的麦坦纳加山谷和前苏联濒临太平洋的萨哈林岛(库页岛)是两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蔬菜长得硕大异常:土豆如篮球,白萝卜20多公斤一个,红萝卜有20厘米粗、约35厘米长,一颗卷心菜重达30公斤,豌豆和大豆会长到2米高,牧草也可以没过骑马者的头顶。所以被人称作巨菜谷。   为什么这里的蔬菜会疯长? 有人怀疑这是一些特殊品种的蔬菜,但经考察研究,都是一些普通蔬菜。要是不信,将外地蔬菜籽拿去,只要经过几代繁衍,也会在这里变得出奇得高大,而把这里的 植物 移往他处,不出两年就退化成和普通 植物 一样。 专家分析,史前植物之所以会疯长是由于重水含率极低、射线强度高、电场磁场强度高等原因所致。 重水。重水的密度比普通水更大,人和 动物 要是喝了重水,可能会死亡。普通水中的重水含率越低,对人体的伤害越小。史前年代的水系中,普通水中的重水含率是非常低的,这对植物生长非常有利。   放射性环境。科学家将一些植物的种子随着宇宙飞船送入太空,经过太空中的 宇宙射线 照射后再带回地球种植,有的植物体形会增大,产量成倍增加。在有铀、钚、镭等放射性元素矿藏的地方,有的植物(如紫云英等)长得特别旺盛。这些现象都说明放射性元素的射线、 宇宙射线 及其他射线对植物生长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但是,放射性元素每过几千年就要减少很多。所以,在古老的时候,放射性元素含量很高,发出的射线也就很强,就更能刺激植物的生长。   电场、磁场的影响。科学家已经注意到,在雷电交加的日子,植物生长得特别快。原因在于有雷电的天气,空间电场强度比平时高得多。资料显示:古代时期,地球的电场、磁场强度要比现在强很多,雷电交加的日子也比现在多,,所以古代电场、磁场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比现代强得多。   通过这些,或许也就能解释现代植物为什么长得比较小的原因了。 2 不种自收,油菜满山    图为:位于兴山县高岚村的高岚风景区风光。 图为:兴山县高岚风景区大瀑布。 在中国也有一个地方,不用播种也能收获油菜籽。这块不种自收的神奇福地位于湖北兴山县。   这块神奇的土地面积大约有200平方公里。当地人每年冬天把山坡上的杂草灌木砍倒,用火把草木烧掉。等几场春雨浇过之后,这块地上就会长出碧绿的油菜。   到了4月中旬油菜花开的季节,只见漫山遍野一片金黄,当地人开心不已毕竟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还是不多见的!方圆20多个村庄的人家,每户每年可以收野生油菜籽60多公斤,生活中的用油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   当地的一位老农说:这里的油菜每年都在生长,1935年曾经发过一次大洪水,山坡上的树都连根拔走了,可是,第二年春天,油菜照样长得绿油油的。   当地人传说:昭君姑娘出塞前曾在此采药,种下菜籽,并叮嘱连发连发连年发,所以野生油菜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传说毕竟不等于科学,野生油菜多年生而不绝的科学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不少科学家曾到此作过考察,也作过种种解释,但始终没有一种解释能确切说明这里出现的奇迹。这或许已经成为一个永远的谜题。 见: 科技之迷-野生 油菜 为何千年不绝? 本博评论:为啥只长油菜,够奇怪了? 是不是富含某种矿元素呢? 3。 7.5米高的龙舌兰 在英国一位名叫赫尔迈厄尼莫里森家的房子边,一株龙舌兰植物突然从中心窜了起来,疯狂地长啊长啊长啊,几周下来居然长高了7.5米,超过了她家房子的屋顶。这颗植物长得如此之高,甚至她从卧室窗户伸出来也不能触到这颗植物的顶端。更为令人惊讶的是,此植物还开满了黄绿色花朵,格外引人注目。 4、 4.3米高的向日葵 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让很多英国人感到酷暑难耐,但是赫特福德郡伯翰姆伍德市的一株向日葵不断疯长,截至8月6日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4英尺1英寸高(约4.3米)。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7日的报道,这株向日葵是今年3月种上的,它从3月到6月整整3个月时间里只长了3英尺(约0.9米),但是自从6月底开始,这株向日葵开始疯狂地往上蹿。 目前它的高度已经达到了4.3米,甚至超过了二楼的玻璃窗,还很快就要接近房顶。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株向日葵还没有完全开放,这意味着它还有继续成长的空间。据悉,全世界最高的向日葵是在德国被发现的,其高度达到了26英尺4英寸(约8米)。 5. 这个大地瓜,则是人为的,但种植环境(风水)绝对不一般:   只见这个大地瓜像个磨盘趴在地上,高有半米多。到底是地瓜重,还是拔地瓜的小朋友重呢?工作人员决定对比一番。他们选了一个看起来比较重的小朋友称了一下,18公斤。那么,大地瓜到底有多重呢?三个工作人员把大地瓜驾到了称上。嚯,好家伙,不称不知道,一称吓一跳,这个大地瓜单株重53.7公斤,最重的一块达到23.1公斤。而目前世界甘薯吉尼斯记录是澳大利亚农民1998年创造的,单株重41.25公斤,单块重22.5公斤。 见: 挑战吉尼斯:特大地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13 次阅读|5 个评论
通泉草生在油菜田很难除
tjm9518 2009-4-6 11:13
会对多种除草剂产生抗药性,对百草枯可产生强抗药性 1 近期有网友留言:去年到四川出差试验,看到油菜田里有很多通泉草,用含有草除灵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效果很差,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通泉草为玄参科通泉草属植物,与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田的恶性杂草婆婆纳同属玄参科植物。该草对包括草除灵在内的多种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有较强抗性,甚至对灭生性除草剂百草枯也有很强抗性。目前四川等长期使用百草枯的地区,通泉草已对百草枯表现出明显的抗药性。      对通泉草可以参照婆婆纳的防除方法。油菜田,可以在整地后移栽前每亩用果尔( 40% 乙氧氟草醚乳油) 36-60 毫升加水 50 ~ 60 公斤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施用该药对移栽油菜田多种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均有较好防效。果尔亩用量达 240 毫升时对移栽油菜也安全,但考虑到用药成本,一般每亩用药 36 ~ 60 毫升,用量高药效期长,反之则短些。该药与乙草胺混用,有利于提高防效,减少用药成本。通泉草等恶性阔叶杂草发生量大的田块,可以适当增加果尔的用量。油菜移栽后也可以喷药,每亩用果尔 36 ~ 60 毫升,但宜适当减少加水量。喷药后油菜叶片上可能产生药伤斑,但一般一周后恢复。油菜生长期,在通泉草幼苗期每亩用高特克( 10% 草除灵乳油) 250 毫升加水 40 公斤喷雾,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通泉草、婆婆纳等恶性阔叶杂草常年发生量较大的田块,宜改种麦子,在麦田用苯磺隆、唑草酮等药剂防除。用苯磺隆防除婆婆纳、通泉草效果不好的地区,杂草可能对苯磺隆已产生较强抗药性,应换用其他的药剂,或者在杂草幼苗期用药。唑草酮对通泉草、婆婆纳等麦田常见的阔叶杂草均有良好的防除效果,通泉草、婆婆纳多的田块,可以在杂草基本出剂后用唑草酮及其与苯磺隆、苄嘧磺隆等药剂的复配剂如江苏省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联系电话: 0512-62863988 )的快灭灵( 40% 唑草酮水分散粒剂)、奔腾(含苯磺隆 14% 、唑草酮 22% ,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 21.6 ~ 27 克)、 60% 苯唑 2 甲钠可湿性粉剂(含苯磺隆 2.6% 、 2 甲 4 氯钠盐 50% 、唑草酮 2.4% ,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 330 ~ 412.5 克),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联系电话: 021-58672488 )的爱将( 38% 苄嘧唑草酮可湿性粉剂,含苄嘧磺隆 30% 、唑草酮 8% ,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 45.6 ~ 68.4 克)等。      通泉草在田埂及空地上发生较多,为防止蔓延进入农田,可以结合麦田、油菜田除草,使用上述相应的除草剂防除,也可以使用草甘膦定向喷雾防除。在通泉草对百草枯产生抗性的地区,不宜再使用百草枯防除。(水清)       资料链接: 通泉草,一年生草本。株高 3~15厘米。无毛或疏生短毛。茎通常基部分支。基生叶倒卵状匙形或卵状倒披针形,长2~6厘米,顶端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疏齿。茎生叶对生或互生,近似基生叶。总状花序生于茎、枝顶端,花冠淡紫色或蓝色,二唇形。花期4~5月。蒴果,球形。果期6~7月。适生于砂质河岸湿草地、草坡、沟边、路旁。分布于除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以外的各省区。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5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通:大面积油菜遭受劣质肥料危害
tjm9518 2008-11-27 16:06
提醒:受害轻的可早用春泉 883 等叶面肥促进恢复,受害重的因地制宜补种改种 通州市城南开发区一农资销售商 11 月 27 日反映,当地有大面积的油菜因受到劣质复合肥的危害。他问,对这些田块的油菜,应采取哪些补救措施。据了解,今年当地油菜一般在 10 月底至 11 月初移栽,通常在移栽时将肥料撒入移栽穴。前期移栽的油菜,使用的肥料质量一般较好,油菜受害的面积较小;后期移栽的油菜,使用的某几个批次的肥料质量差,用过这些劣质肥料的田块油菜普遍出现受害症状,受害油菜苗外围叶片发黄、发红,不发棵,有些油菜苗连未展开叶也发黄、发红,经检查其根系没有新根,有的根系已腐烂,部分受害严重的田块出现 20% 左右的死苗。而其他没有使用这些劣质肥料的田块,目前油菜生长正常,已正常发棵,有多张绿叶。这位销售商还反映,当地有多个厂家的肥料在施用后出现了油菜受害现象,当地农业部门已进行了事故认定,认定油菜生长不正常是由肥料质量差引起的,并责成有关企业对受害农民进行补偿。 此前在 11 月 25 日,如东县栟茶镇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大面积油菜因使用了劣质磷肥而受到了肥害,目前很多油菜苗的外围叶片都枯死了,只有心叶还是绿的。当地有人说是因为这种磷肥中含有三氯乙醛造成的。他问,这些受到肥害的油菜苗,怎样处理才能缓解症状。 在 11 月上旬,如东等地有多位农民和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较大面积小麦受到了劣质磷肥的危害,出现黄苗、死苗现象。(参见本博客《劣质肥料毁了大面积小麦苗》一文,请点击: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6595 )。 笔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不仅仅在通州、如东,在启东、海门等地也出现了大面积越冬作物遭受劣质肥料危害的事故。 启东的受害情况和补救措施 据有关方面消息, 10 月初以来,启东市南阳 、王鲍、合作、汇龙、北新、吕四港镇等乡镇接连发生花菜、生菜、油菜、蚕豆等作物秧苗大面积受害和陆续死亡现象(据最新消息,截至 11 月下旬,启东市油菜受损面积已经超过 4000 亩)。当地农林局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接到举报后,立即到现场检查,发现有关农户都使用了南通市复合肥厂生产的秋林牌硅磷肥和南通市新源复合肥有限公司生产的新源牌有机颗粒磷肥。执法大队立即抽取了 4 个肥料样品(其中不同批次的秋林牌硅磷肥样品 3 个, 某批次的新源牌有机颗粒磷肥 1 个),并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秋林牌 3 个批次肥料样品的磷含量分别为 3.8 %、 4.3 %和 8.7 %,而合格产品的磷含量应为 10.0 %;新源牌肥料样品的磷含量为 10.5 %,而合格产品的磷含量应为 12.0 %。检测判定,这些产品均为不合格产品。 随后,启东市农林局有关部门就当地部分油菜和蚕豆受肥害事故及补偿情况进行了通报,要求有关经营者停止销售并召回问题肥料,并责成有关企业对受损农户进行补偿,同时提醒农民立即停止使用和退还问题肥料,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 肥害损失。 据当地农林部门消息,今年当地一些农户在蚕豆上使用某些批次的南通大伦过磷酸钙后,蚕豆出苗后叶片黄化,植株萎缩;使用某些批次的浙江嘉善过磷酸钙后,蚕豆发芽受到影响,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在 移栽油菜上,使用某些批次的南通新源油菜专用复合肥和部分批次的普通复合肥后,油菜心叶发黄,生长停止,根系死亡。 事故发生后,当地农业部门指导农民采取以下措施,尽量减轻因肥害造成的损失。一是对受害油菜田,受害较轻的可以在死亡油菜的旁边补苗(不能补在施有肥料的原移栽穴或沟内)。肥害重、死苗多的,有油菜苗的可以在原油菜行间开移栽沟移栽;无油菜苗的可以改种秋冬季蔬菜,或者在明年 2 月份种植地膜马铃薯或小拱棚早青毛豆,也可以在明年 3 月中旬种植地膜早青毛豆。三是对受害蚕豆田,在行间或穴间补种蚕豆种(不能补在施有肥料的原种植穴或沟内),蚕豆种子最好经温汤浸种催芽后补种,以利于提早出苗。死亡严重的田块,也可以改种蔬菜或青毛豆等作物。三是对受肥害的油菜和蚕豆等农作物,要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培土壅根,并及时喷施春泉 883 等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 肥害原因分析 生产上农作物受到肥害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速效性氮肥如碳酸氢铵、尿素施用过量,或者在靠近作物种子、幼苗的地方局部施用量过高,使作物受到氨气毒害或者作物吸氮过多而发生氮素中毒。油菜氨气中毒,一般首先在根、茎、叶的外表出现症状,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斑,茎上出现褐黑色斑,严重的停止生长或枯死;氮素吸收过量引起中毒,可造成叶肉组织崩溃,输导组织坏死,叶绿素解体,严重的可造成植株死亡。二是肥料集中施于农作物根部,使土壤盐分浓度过高,植株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功能受抑,生长不良,严重的可出现死苗。三是施肥不平衡,某些肥料施用过多,抑制作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出现缺素症状。例如,过量施用钾肥,土壤中钾素含量过高,会作物对钙和镁、硼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出现缺素症状。 从今年南通地区大面积油菜出现肥害的情况看,油菜按传统方法移栽和施肥,只有使用了特定肥料的油菜出现受害症状,而且有关部门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涉及的肥料其养分含远低于合格品的含量,因此基本上可以排除上述三种常见的肥害原因。当然,油菜在施用了上述问题肥料后出现肥害,肯定不是因为其养分含量不足引起的,可能性较大的原因是问题肥料中可能含有对作物有极强伤害的游离酸等有害成分。 生产上使用的过磷酸钙以及复混肥中使用的过磷酸钙,是由磷矿石生产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硫酸),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大量规模较小的企业参与生产,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根据有关规定,过磷酸钙的有效磷(五氧化二磷)含量不得低于12%,游离酸含量不得高于5.5%,水分不得高于15%。按部颁标准,四级品过磷酸钙五氧化二磷含量应大于 12 %,游离酸含量小于 5 . 0 %,水分含量小于 14 %。在历年有关部门的质量抽检中,过磷酸钙及含过磷酸钙的复混肥的合格率都相对较低,主要问题是有效磷含量不达标或游离酸、水分含量 超标严重。特别是有些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硫酸质量差,很容易造成过磷酸钙产品中硫酸等酸类物质(这些酸类物质呈游离状态,因而称为游离酸)含量过高。不合格的过磷酸钙产品中还含有来自磷矿粉的重金属和来自硫酸的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这些物质会污染土壤,使作物生长紊乱,破坏作物细胞原生质的极性结构,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而形成病态组织,破坏作物的生长点,影响叶绿素合成,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受害作物补救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如果今年南通部分地区出现的大面积越冬作物受肥害事故是由磷肥中游离酸等有害物质含量过高造成的,没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解救。随着田间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稀释和分解减少,加上移栽油菜活棵后根系生长,抗性提高,受害油菜会逐步恢复(上述通州市城南开发区农资销售商反映,近期当地出现降雨后,受害油菜苗有明显的恢复迹象,新生叶生长较快)。 目前重点对受害重的田块和缺苗断垄的地方进行改种和补种。上述启东市农林部门提出的补救措施是切实可行的。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原来种植油菜、蚕豆、小麦的田块,应尽可能补种原作物,不宜随意改种其他作物。一方面是因为大面积改种青菜等越冬蔬菜,以后可能出现销售困难的情况,经济效益反而不高;另一方面,不同作物田施用的除草剂可能对改种的作物产生药害,例如麦田施用的苯磺隆会对油菜、蚕豆产生药害,油菜田施用的异恶草松,会对小麦产生药害。到 11 月底,上述受害田块仍可以因地制宜地播栽小麦、油菜、蚕豆等作物,可以对受害严重的田块和地段实施小麦或油菜直播(小麦亩播种量宜增加到 15-25 公斤,油菜亩播种量可达 0.5 公斤。最好在播前浸种并催芽至露白),播种后严密盖籽。 对受害较轻的田块,考虑到受害作物普遍表现根系生长不良等症状,最好喷施叶面肥促进作物生根和恢复,必要时可以加用杀菌剂。上述春泉 883 (扬州市春泉生物化工厂产品,购货联系电话: 0514-86882072 、 13901442200 )是适用的叶面肥,另外还可以使用健丽壮(该药能强力促进受害作物生根和恢复生长,购货联系电话: 13913889687 )。其他一些叶面肥,如含腐植酸或芸薹素内酯或复硝酚钠的叶面肥也可以使用,但应注意其中不能含有多效唑等抑制植物生长的物质。 笔者从扬州市春泉生物化工厂了解到,该厂生产的春泉 883 产品,主要成分为腐植酸,还含有氮、磷、钾以及锌、锰、铜、铁等营养元素。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特定的工艺,使锌、锰、铜、铁等营养元素与腐植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这些元素的活性,产品中还加入了复方多酚酶,能提高有机质的活性,并增强药液在作物表面的展布性和渗透性,广泛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在受到药害、肥害后的补救。目前市场上春泉 883 有 20 克、 50 克、 100 克三种不同包装规格的产品。其中 25 克装和 100 克装的产品中加有促进生根的物质,上述受害作物上可以优先选用。另外,针对油菜可能受游离酸危害,出现叶片发黄、根系生长不良和腐烂的情况,该厂有关负责人还向笔者推荐了该厂的另外一个叫农丰专业解害解毒液的产品。这是一种主要成分为氨基酸盐的产品,施用后能缓解农作物肥害、除草剂药害症状,而且对一些农作物病害也有防治效果(油菜等作物受到肥害后生长势减弱,抗病性下降,容易染病,出现根部腐烂等症状。氨基酸锌、氨基酸铜等物质具有杀菌作用,施用后能减轻这些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上述各种叶面肥可以加水喷施或浇施,受害重的田块或地段可以适当增加肥量,但应按规定浓度施用,浓度不能过高。对根部腐烂等症状发生较重的田块,还可以结合施用叶面肥,施用多菌灵、恶霉灵等杀菌剂防治病害,提高保苗护苗效果。(水清)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617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