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选择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选择

相关日志

演示文稿的制作技巧、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续十) _选择
icstu1 2010-12-17 13:40
个人分类: E 请教专家看法和学习的访谈|1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提高文章表达力的叙述结构
tengyi1960 2010-12-17 13:33
今年,按年终总结的评分表,将其4个项目按形象、功能秩序论述排列。字少,言简,似乎有些说服力(功能和功利似乎有点关系么),关键是省了很多的时间,感觉不错。你也试试?
个人分类: 思想盆|18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浮云,都是浮云:先从“不持有”开始做起
热度 1 hjf306 2010-12-10 19:51
  当很多人把 浮云 一词当做时下流行语汇来调侃时,我一点都笑不出来。生活之过往,工作之所得,确实如天空随风飘摆的浮云, 不定,游移,善变,瞬逝 。    你曾经的又一位某某同事也成为某公司高管了! 一位朋友提醒道。言下之意,你混到现在还是个中层干部,也太不思进取了。    你曾经的某频道主持人同事身价已经每小时五位数了! 另一位朋友爆料道。话语中暗示着,如果你肯当年好好干,这叠五位数的时薪本该是你去赚的。   当一个人获取了所谓名誉、地位,我们总是最先艳羡他或她的运气或才貌,却忽视了他或她的失去及折损。 天下事,皆有公理。给了你的,必然会在另一个拐角向你索要回来。只不过,有时你得到的是名利,失去的却是另一些你视为珍贵的东西。   杨锦麟先生的《走读大中华》节目中曾走访过东北一家 2 元女子宿舍 。每天 2 元的集体宿舍住的大多是婚姻破裂或无家可归的穷苦女人。她们内心唯一的期盼就是有个家,有顿饱饭,睡个踏实觉。生活有时确实不公,当这些被幸福抛弃的中年女人龟缩在简陋的宿舍数落婚姻的卑鄙时,她们同时也在对自己催眠着 都是浮云,不要执著 。   在于同龄人交谈时,几乎每个人都有内心的那本 心灵危机 。作家歌德说: 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 。 为了存在而搏命般地去工作、去死磕,这种血汗钱,即便揣在口袋里,也是如获至宝,不舍得丢弃一分的。   越来越多的调查证明, 名利富贵对于人的幸福感来说,关联度小于百分之二十五。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幸福指数高低,与他的收入没有直接关联,除非他的生存温饱都难以解决。   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内陆小国不丹王国是国际上公认 最具全民幸福感 的国度之一。国师卡玛先生在来到北京举行讲座时介绍:不丹王国虽然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仍旧处在贫困线以下,但是,我们的国民幸福指数 GNH 却是全世界前十位的。在不丹,直到 1999 年才引进电视频道这个概念,在此之前,凶杀、贩毒等恶行几乎在这座静谧的国度寻不见踪影。   当人面临资讯,特别是信息裂变的此刻,我们的电视观众浮躁了,我们的读者也开始心猿意马。 因为你有更多选择,所以,丢了一份既得的惊喜也不足为奇。人们被娇惯地不再去刻意珍惜,就连 感恩 都需要很多公众人物以作秀、流泪、下跪的方式唤醒人们去关注。   学会关电脑、关手机本身就是一种勇敢。过去的几年里,日本语中的 控 字逐渐被九零后热捧:格子控、制服控、橡皮控、微博控 人类创造了太多物质,但现在反倒被物质逐渐控制。   房产、存款、头衔、阶层 所有我们执着的东西,其实,都可以看做是浮云。危险的是,浮云还会在蓝天下跳舞,而物欲的黑洞却不会给什么好脸色取悦你 因为它,无限大。    浮云,都是浮云。其实,你也不必强令自己放弃什么,如果都舍不得的话。先从 不持有 开始做起吧。 不喜欢的东西,不购买,即便它再便宜;不能相爱的人,不纠结,即便他再俊美;不健康的食物,不贪恋,即便它再肥美;不符合内心本貌的生活,不选择,即便它再充满魅惑 当浮云飘来,如果符合心意,不妨印刻下它的美好与静美,倘若不属于自己,就让它如来,如去,自行自匿吧。 本文选自新东方杨锐的博客 http://dj-ruiyang.blog.sohu.com/163958418.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81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学自主招生与选女友的相似
liwei999 2010-11-25 18:36
大学自主招生与选女友的相似。 (286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24, 2010 04:51AM 最近各路考大学的话题又出来。从统考到推荐到这次的联考,花样不断。从国际接轨的意义上看,这样的做法也是有必然性的。各路评论的意见在镜某看来都是可以预料的,并不感到有什么新意。同时也感觉到了缺少一个信息:大学方面对此的认识又是如何呢? 人们不大容易理解、也不善于思考这类问题。比如有这样的观点: 长远来看,这种制度无限地扩大下去,那些没有任何关系、贫穷家庭教育资源稀缺的农村生源,将被彻底逐出名校,造成更大的社会不公! 看起来这样的说法好象很有些道理。但是细分析一下就有些不知所云了。这个细分析有人总爱说是什么逻辑,镜某不赞成这样的说法。 如果假定作为一种照顾,名校依然收贫穷地区的学生,那么学生毕业后的走向如何呢?如果这些学生回到家乡,那么就是回报家乡了,直接地。从社会公正的角度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那个地域的人才不流失,才有可能长期地、可持续性地发展。不然地话就是榨取了。这类事例很多。比如说矿山:出矿的时候繁荣,资源枯竭了就衰落了。人力资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但是贫困地区出身的学生个人又是如何想呢?他的家人又是如何想的呢?抽象的社会不公与具体的个人选择发生矛盾的时候,如何来调和呢?这样的问题与大学考试相连本身,就有些勉强。 大学方面对这样的招生手段是如何想的呢?镜某没有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但是好在事情是人想的,对它们认识如何思考的过程镜某还可以推测几分,而且自以为是很有些道理的。这倒不是因为镜某有如何过人之处,不过是在探讨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设想一个边界条件。 没有边界条件就没有解。 这句话能听懂的人那就是有相当好的教育程度了。 如何在高考后的几十天内从几十万、上百万人中选出两千自己中意的、对方也喜欢的学生来?这是个中心问题。再扩大一下就是:还要在有竞争对手的环境中。这个事情抽象地想有些难度。不妨化解一下,一个男子如何选择女朋友?当然是要好看,还要喜欢自己。还要有表白的机会。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好看与喜欢自己不能调和的时候如何办?是先用好看的条件筛选还是先用喜欢自己呢?这个操作顺序是不可交换的。这是量子力学的常识了。 什么样的战略最佳?每个人(大学)的条件不同,不好说。如果北约华约同天考试的话,自然大学的选择方法就是先选喜欢自己。然后再从喜欢自己的人当中选择漂亮的。 有表白的机会也很重要。天底下有好看和喜欢自己都对上了,但是偏偏没有表白的机会的遗憾事儿。但是要机会就需要有成本。比如隔地恋爱的成本就是交通费和电话费。 从培养人的角度看,北大清华都不如中戏和北影。因为后者才具有真正培养人的意义。都是美女帅哥,也不能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一个类型的。这样才能有戏。自主招生的根本意义就是要还原到中戏和北影招生的那个思路上去。没有人责备中戏和北影什么社会不公吧?上北影的中戏的也不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吧?为什么到了北清,各路评论家就要换标准了呢? 男女生交朋友最忌讳的是什么呢?大约是暧昧了。如今的考法、选法基本上就先暧昧后配对,搞得大家精神消耗大,耽误时间。如何选拔?大的方向就是增加力度。说白了就是要花钱。因为只有这样才叫增加力度。问题是这个成本费用谁来承担?各方如何分担?有考生方、有校方和社会。讨论这些具体的事情,才能有出路,才可以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说得挺透彻。补充两个小问题。 (700 bytes) Posted by: 吴礼 Date: November 24, 2010 08:16AM 第一:选女友,没有绝对标准,选错的风险也相当大。谈恋爱,错了就吹了,大家浪费了一些时间,认栽就完了。选学校,对学生来说可能一生就一次机会。所以这不是怎样选才好的问题,而是选错了谁负责的问题。而要逃避责任,最好的办法就是弄出一套流程。错了,怪流程,不怪个人。所以今天年年骂流程,年年还照流程办,这就对了。 第二:选女友是很私人的事,两人对上眼就行,别人无从置吻。但是还有个概念叫公众形象,对于大家瞩目的人或物(如名校)来说,公正这个形象是很值钱的。所以即使是私人的事,也要弄个公开,透明的流程。这不是为了增加选对的机会,而是为了自身形象品牌。就像当年国王选媳妇,要开个大爬梯,弄几个条件,特别变态的还弄个水晶鞋让全城的女孩去试,就是这个道理了。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2637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Listen to your heart
zhaopei 2010-11-24 18:35
因为某些捉摸不定的机缘,半年来卷入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紧张而刺激,劳力而费心。 顺而接受这种生活,寄身于此中枢,前路似当平坦:一则,此是圣上施恩发威的最直接工具,也是当今展示政绩的最明显体现,前景自当无限;二则,朝夕相处,革命同志自是难舍难分;三则,人非草木,原本形同陌路的领导竟也日渐熟稔。 然而,选择的时刻到了。半年来,热闹是别人的,该种纠葛始终缠绕于心;要往哪里去?这个话题日夜挥之不去。 别了,我的战友们!与其谬承错爱,莫若尽早抽身,但不知前路几多崎岖,Listen to your heart,兹以记之,聊以寄怀。
个人分类: 大千世界|2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理性选择模型的消费者决策理论研究
tianli99 2010-11-23 21:15
working paper 006 摘 要 社会中的个人都是消费者,消费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属,消费理论主要研究的就是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消费时的选择优化问题。我们在重新对自然理性进行形式化定义的基础上,研究了商品价值、消费者价值的内涵,提出了消费者价值剩余的新概念,并根据消费者价值曲线进行了说明,最后阐明了商品替代、损益权衡的新含义,并对消费者理性消费的决策选择过程进行了模拟。这些研究着重于对消费者理性选择的决策理论基础进行新的探索。
个人分类: 经济管理论文|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选择?是个问题。
xin 2010-11-16 09:56
大上周,教学任务结束,内心获得了极大解放。心情放松之余,不安分的心开始躁动起来。打算从 4 个方面着手研究,将积压已经的几个问题都处理掉,以求能在这些问题上走的更远。上周一开始做第一个问题,前期积累多年,数据也基本就绪。干了几天,突然想完美一些,递补一些数据,否则会留有遗憾。因此,研究的重心转入东求西讨一些数据,在此,真诚地感谢张博、杨兄,他们是我学术道路上的同路人和知心人。 当前,是处理原本不齐全的数据,等递补数据到位重新返工处理,还是看着论文继续等待,最近几天一直矛盾。上周对这个科学问题的冲动,被耗几日,心气减半。当前,是( A )继续处理不完整的数据资料,获得初步认识;还是( B )看论文等待数据齐备,一蹴而就地完成该项研究;还是( C )着手另外 3 个方面的研究。 我很羡慕可以同时推进几个方面研究的人,我这个人只能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做。如果您在科研过程中遇到同样的问题,您会如何选择?唉,真是个问题。
3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的后两年应该怎么办
wanganqi0006 2010-11-15 17:27
从08年开始读博士,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年的时间了,工作做了一部分,回头去看却什么都不是,未来的路怎么走依然是未知的 最近一直在想下一步怎么走,尤其是在忽悠了别人跟着读了博士后压力更增加了,每天自嘲泥菩萨过河,帮别人做的这个选择不知道对不对 学校是从本科就开始待的学校,想要离开,却缺少那点魄力,想留下,却不甘,想要出去读博士后却害怕未知的世界,自己注定是无法成大事的那一个...毕业后从事什么方向,虽说定位于电磁相关的行业,但范围太大,目前从事的工作不喜欢,想做算法太难,去更好的学校害怕人家不要,很多东西在外人看来很是笑话,博士第三年突然之间又变得迷茫了,真的不该 想去做天线,做射频,害怕一己之力不知国家世界的需求,变成纯粹的理论工作者了,很想有个人可以交流,自己却又不善于交流,每次都像井底之蛙那样,天就是那边天,之后从晴天变多云再下雨而已 博士的后两年应该怎么办?自己现在的决定可能真的表示自己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了,所以比较困惑,对未来的困惑与担忧伴随着我...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住院后的第一个抉择——是否入组
jlxt33 2010-10-22 17:37
话说在为父亲办理住院手续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自费还是医保。由于父亲的医保不在广州,我们必须得先自费,再回家报销;以前既没弄过,也没了解过,不知报销的程序。但病是要治的,所以就跟医生讲要注意费用问题。 医生还算不错,跟我们讲了治疗的思路和一些检查项目、用药等,还主动删除了一种药,挺贵的,也没什么明显疗效;还说可以入组,省点儿药费。一时没弄明白入组是什么意思,等办好入院手续后,完成了前期的监测、液体也输上了,慢慢来弄明白入组的意思。 原来是经过评估后,认为我父亲的症状和程度比较符合正在进行的一个研究项目的标准,希望我们能够作为志愿者参加到这个项目中。总共要数千人(具体的数目忘记了),要我们签署的确认书还是告知书,内容说的很明白,确实告知明白。 刚开始,我以为是做药物的人体试验,就直接拒绝了;后来才明白是用的都是准字药,只是要做双抗和单抗的对比。其实相当于我们设计的实验方案,一个组是用单抗(用一种药)、对照组用双抗(用两种药),研究一下治疗效果。思路本身没问题,在仔细看下用药过程,就有疑惑。 其实每个人都是服用两片药,只是一组为两种药,另一组其中的一片药是安慰剂。而且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个组的,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查,以了解治疗效果。 作为项目研究的方案,这样做没问题,但是作为患者和家属,在治疗中一直不知道自己用药的情况,似乎心中很没底,不知道吃的是什么药,感觉不是很好;而且在那个确认书中,说明这个项目得到美国XXX资助,这三个字母这段时间经常看到,有点儿敏感。 作为做研究的人来说,似乎应该支持这个研究,但是到了自己身上,总是不情愿;尤其跟我们讲解的一个研究生,说很多人入组了,也有很多想入的不能入,希望我们珍惜。最后我们的抉择就是放弃入组,代价就是多花近千元的药费,好处就是明明白白吃药。 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仔细想想,或许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入组后,课题组只出实验用的药费,其他的检测,包括在整个治疗期间,研究组需要做的检测,都是要自己负担费用的,觉得可能不是很合适。或许课题组承担了所有的检测费,也许我们会入组,亦未可知。这大概就是利益驱动?不知道。结果就是没入组,没为科学研究做贡献。 不知其他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们是怎么做的,医院做的这样的研究项目风险如何?我也听同事说过,自己被医院拉去做志愿者,抽血,也不知研究什么内容。这是第一次接触到医院的这种研究和实验,挺新鲜。对研究本身没有任何异议,而且我觉得这个研究至少是规范的,告知的很明确。其实医学研究是需要试验的,在明确的风险告知和目的告知下,应该可以避免很多纠纷吧。
个人分类: 瞅瞅生活|4172 次阅读|11 个评论
女博士,万千之间
热度 1 liux831 2010-9-26 19:05
最近的数字,在读博士23.4万。女博士50%,在读的,11.7万。 1.女博士是一个群体 早些时候,女博士少,最近的趋势是,女博士数量相对增加。女博士成为一个群体,在扩大的群体。 在北京、上海,女博士就业已经出现新形势---由过去做教授,改为大量去企业。 2. 女博士应该审时度势 曾经一段时间,女博士,依靠学位,就可产生优势。最近有所变化,只靠博士这头衔,不能完全主动,还需要审时度势,巧夺天工。 女博士的第一选择做教授。有不少中等教授是女教授。论专心,论静心,论某些学问领域,女教授是有独到优势的。 3. 女博士的优势 女博士中优秀人才居多。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不少女博士在科学领域获得重要成就。如果一个女博士潜心研究,有许多领域可选,居里夫人在于专心,研究深入,可谓优势已经建立。 在研究领域,许多领域不存在竞争,或不太存在竞争 。女博士最适合这些特殊领域。 女博士如果在导师指导下把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做成一个方向,不难建立优势,成为日后自己的研究方向之一。 去年、今年的两次大会,介绍了某个领域的大姐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还有863、973,课题凸显。 4.女博士走在万千之间 科学领域很多,方向很多,女博士可以选定一个方面大显身手。 居里夫人选定放射元素,麦克林斯托克遇到了转座子,女博士可以选定一个领域潜心研究。在万千方向和研究领域,确定一个方向,走在前面,进入前沿。 5.女博士的选择在未来 读了博士,自然干练。女博士选择在未来。即便是把博士论文研究作为一个方向,十年一剑,完全出前途。特别是国际盛会,女博士不乏其人,立意深刻,演讲流利,倾倒一片听众。 女博士心细,利于精细操作,做研究的优势独到。 女博士面向未来,一片天地。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37 次阅读|4 个评论
选择是双向的--但涉及三方
yanghualei 2010-9-21 22:55
1.正题 当A愣中B,B愣不中A,故系统无法组成 当B愣中A,A愣不中B,要素也结合不得 当B愣不中A,A愣不中B,肯定系统无法组成 即使B愣中A,A愣中B也许还不行,还得第三方允许才行 当A在周围环境中选择不到适宜自己生长的自然条件,A就挣脱出此环境,把目光抛向更远的环境。 当B选择不到可以在其土壤上栽培的种子,A就抛弃其周围的种子,也把目光抛向远方 环境为行为开路,环境孤立了A与B,促使A与B有联通的可能性,并最终走在一起。 2.画外音 历史具有不可重演和不可逆性,一旦事件发生人们总是寻找事件发生的证据,而不热乎寻找有可能导致事件不发生的理由,其用大概率事件去搪塞这种现状,那人类在地球上生存这个小概率又怎么解释?某些学者总是拿一些不可判定的命题,让一些人证明其成立,是多么荒谬!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7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与算法 ---研教散记之20
tangchangjie 2010-9-9 15:45
人生与算法 ---- 研教散记之20(唐常杰) 读了今天发表的迟菲博文 人生如棋 和马臻博文 也说人生如棋 , 为两篇好文喝彩。笔者曾在自然计算讲座PPT中,用这些生活现象解释那里的贪心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现在反过来,花几十分钟,把PPT中一些材料搬过来,为两位老师的论点补充弹药,活跃讨论气氛。    贪心使目光短浅。 四维时空中的人是多元化的,平常不贪心的人,在部分场合部分时间也可能有贪心的心理或行为。当贪心得以表现时,只顾眼前最大利益。计算机科学中的贪心算法(Greedy algorithm )模拟了这一基本思想,即每一步都追求评价函数最高值。    贪心算法容易实现 。人贪心固然不好, 但计算机科学中贪心算法是好用的,开发起来比较简易,例如,常用于快速开发简单优化程序的或游戏程序。   不贪心的人, 在生活中用会贪心算法吗?    会的,且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例1 过公路十字路口 ,拟从A到C,在图1的 条件下,70%的人会用贪心算法,选走A--B--C的路线。通常,哪一条路径代价低(时间及其他资源),则先过该方向,先把看得见的实际利益(这里是时间)抢到手,这也是一条启发性知识。 图1过马路十字路口 ,拟从A到C 但是,贪心算法不总是快,如马臻博文所说,人算不如天算,设若刚刚走到B, 大量救火车南北方向通行,且持续10分钟,欲速不达,后悔者会说,早知如此,何不当初选择路径A--D--C? 在晋升中级职称时,有人在选择走“教学系列”,还是“研究系列”方面踌躇徘徊,与此例相近。 例2 求职,找工资高的单位。 图2 求职,找工资高的单位 当事人做了一个(目光较短的)探测,发现工资西高东低,决定往西走,找一个极大值点。事实上,如果目光远一些,往东走,容忍一时的下降,两落两起后,可达到全局部的最优。此例有时候也称为为盲人爬山,手里面有一个一米多的手杖,探测梯度,往梯度大的方向走,因为探测棒太短,所以没有远见。       模拟退火算法是对贪心算法的批判 图2表明,如能坚持对东方的信念,允许偶尔(按一定概率)的失败,往东穿过低谷,达到一个更高山峰的脚下,最后登上全局优化点,这就是模拟退火算法的思想。在常出现局部收敛(或早熟)的应用场合,程序员会舍“贪心”而取“退火”。现实生活中,许多伟人坚持信念,几起几落,最后终于登上顶峰。 小姐与丫环 。戏曲中,穆桂英出场之前,先有一位武艺超群,容貌漂亮的丫环亮相,给剧中的杨宗保和剧外的观众一个悬念:丫环竟如此,小姐当如仙。这种用丫环衬托小姐的方法,也用在了计算机科学的论文中,设计了一个好的算法,常常用传统的算法作丫环来比较衬托;没有丫环,也要造一个,贪心算法最好造,常常扮演丫环角色;电器制造和销售中,也用丫环机型,根本没打算卖多少,让用户有个比较,衬托厂家利润大的“小姐机型”。 坚持信念,也是算法 。人生中,有时候受条件限制,无法预见长远,有时受环境所迫,没有多少可选择机会。此时,坚持信念,尽可能做好能作的每一步,就是胜利。严格地说起来,“尽可能做好能作的每一步”,用的就是贪心算法;这是 无贪婪之心,用贪心之法;虽然慢一点,但不乏成功者;在茫茫人海中,登上一个局部优化的山峰,也是成功。。   有人说,40岁以前可跳几次槽,40岁以后不再跳槽,这就是工程上常用的两阶段爬山法,40岁以前模拟退火算法,旨在跳出局部优化点,寻找较高山峰下的坡面,40岁以后用贪心算法,“尽可能做好能作的每一步”,脚踏实地登山,不失为一个可参考的启发性知识。 相关博文(研究生全面成长系列) 小小突发事件和研究生责任感历练 作科研要学会承受失败- 人生中的等待和等待的魅力 在统计意义上喜欢这样的学生 人生与算法 善对论文评审意见的宽严与长短 计算机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记忆观 路与人,以及科研选题----节日感怀(图文) 爱情的点线面体,兼议引文标注 到了新团队,没有事情做才是最难最难的--兼毕业生赠言 为什么哥哥姐姐比爷爷奶奶更有影响力 跨辈交流也求新 在哪些合, 宁用技术而不动用管理和政策 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饮 –-搬家有感 你用什么时间来猜想 ?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科普札记|13683 次阅读|18 个评论
人生如棋
cutefay 2010-9-9 01:32
人生如棋这句话有很多含义,我想到这句话是因为想到了下棋的博弈和人生的博弈有些像。 下棋是一个棋手之间的一场动态的博弈,每一步棋都是站在一个新的点上进行着新的博弈,棋手的每一步棋都是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进行选择的,只不过由于棋手的水平不同,眼界也不同,未必能够实现最优博弈。 人生中总有许多个自己需要作出选择的路口,这就像是一步棋究竟要下在哪里一样,可能有好几个选择,因此,人生也常常举棋不定,不知道如何是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最后选择的道路,往往是权衡一下眼前的这几个选择,找其中一个最好的选择。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又会遇到新的路口,又要站在新的路口上进行选择,人们还是会从中选择一条最佳的路线。 然而,每一步最优不一定最后结果是最优的,可能是第一步最差的一条道路却能够通向更优的选择。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后悔:想当初我如何如何就好了。但是,因为未来是不可测的,如果真的有重新选择的机会的话,那人们可能还是不愿意选择比较差的一条路。 因此,只要做好眼前的每一步选择,那就没什么可后悔的了,因为这样的结果,虽然可能不是最优的,但一定不会是最差的。要想达到最优的结果,往往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有甘愿走荆棘之路的决心,并且有着足够的实力去应对每一个困难,此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运气的帮忙。总之,通向最优之路往往是坎坷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并且在追求最优之路的途中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掉下来走到深渊了。所以,当你如果不想经历太多的磨难,那就按照每一步最优来选择吧,至少这样还不坏。并且如果心甘情愿选择了这样的相对舒坦的路,那就不要后悔了。
个人分类: 今菲昔比|9322 次阅读|10 个评论
怎样聆听学术报告?
热度 3 sqdai 2010-8-31 06:25
出席各种学术会议,听各类学术报告,是科研工作者实现科研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年青学人积累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时下,学术活动层出不穷,学术报告随时可听,有时简直到了应接不暇的程度。如何选择听取学术报告的机会?如何为出席学术报告会做准备?如何从学术报告中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如何把所听的学术报告与自己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一言以蔽之,如何聆听学术报告?现就自己多年实践的体会,向年青朋友们谈一些想法。 一、聆听学术报告的作用 众所周知,闭目塞听,闭门造车,绝对搞不好科学研究。特别是由于现代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复杂,所需信息量越来越庞大,光靠学习一些教科书或专著中的知识,必定难以应对错综复杂的问题;阅读文献当然是获得相关信息的重要源泉,但文献中所反映的经常是人们几年或几十年前的学术思想和成果,因为前人的工作要经过酝酿、运作、写作、发表的漫长过程才见天日,相关信息才得以映入你的眼帘。相比之下,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会是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为及时、直捷的手段。在学术会议上,报告人谈及的多半是新鲜出炉的成果,有时会谈到今后继续工作的设想,在接着的讨论中,可使听众对议题有进一步深入的认识;在茶歇时还可以参与你一言我一语式的舌战或讨论,也可以当面求教于报告人;在学术报告会上,可以听到报告人对自己的工作的综述或对某个专题的研究心得;对于原先陌生的问题,通过听报告可以长见识,甚至获得进入某一领域的敲门砖。不到会议现场,你哪里能获得这样丰富鲜活的信息? 如果你是一个聆听学术报告的有心人,那么,所产生的作用就会不仅仅限于获取信息;通过听报告,可以学到学术长辈和同行的治学的理念、态度和方法,从而克服自己在科研中的缺点,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 正因为如此,我一向热衷于参加学术活动,喜欢听形形色色的学术报告;一到假期,就争取参加较多的学术会议;对课题组成员(包括研究生),我努力创造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讲习班,现在国家对基础研究支持的强度增大,经费不再捉襟见肘,因此,对学生参加国际会议的要求,我都尽力支持,本世纪我带的博士生几乎都参加过国际会议。 当然,带着功利色彩或纯粹游乐目的去参加学术活动是不足取的,对此,我在 2009-02-13 的博文学术会议功能的异化和改辙中已述及,这里不予赘述。 二、对聆听学术报告的选择 近年来学术活动、学术报告越来越多,每个人精力有限,必须做正确的选择。为此,对学术报告应有个大致的分类: 1. 鸟瞰型的 overview 。各种学术会议的大会报告、由本单位特邀的专家牛人的报告即属于此类。报告人一般会对某个分支学科或专门性话题做较为全面的总结和综述,侧重于纲要性的、趋势性的描述和分析,不会拘泥于细枝末节。这类报告对了解学科发展的全面动态,增进综合知识,把握科研方向极有助益。我特别青睐于它们。 2. 专题型的 presentation 。报告人对某一个范围较小的专门性话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描述,内容通常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或动机;问题的归纳与表述;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果;结果分析。学术会议中的分会报告、小会报告多属此类。 3. 讨论型的 talk 。在专题性的 workshop 或课题组的 seminar 上,经常出现此类报告,形式不那么正式,论述不一定完整,结果经常有不确定性,会上经常有激烈的争辩和讨论。此类报告经常会产生激烈的头脑风暴,在现代科研中起重要作用。 这里说说我对听报告的选择原则: 只要有机会,对第一类报告一定抓住不放,而且尽力投入地聆听。题材选择上基本上没有限制,符合自己专业的要听,远离本行的,只要撞到手头的,也要听,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等等,等等,照单全收。例如,我师母 李佩 教授每周五在北京中关村为老年协会组织一次各种类型的报告会,我若能撞上,一定听,比方说,听过甘子钊院士关于理论物理学的报告、厉以 宁 教授关于经济学的报告,以及唐诗宋词、古琴弹奏等等,每次听报告都是美好的享受,都得益非浅; 倾听高水平的专题型报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心里品头论足,或者当场直抒己见; 用心投入 workshop 型的报告,把自己放到争论的旋涡里,努力通过讨论来明白一些事理。 对年青朋友的建议是:用享受新知识的心态去选择聆听学术报告,选择面应该宽泛一点,不要过分强调专业范围。科学研究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 移植法 ,不同学科的方法和工具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用乃至移植,听陌生学科的报告,经常会带来意外的惊喜,可为自己的科研方法武器库增添法宝。例如,在昨天化学专家 刘洪来 教授的报告中所讲述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我们力学工作者已开始广泛地用来做力学的细观和微观分析。有些文科类的报告则有助于自己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对聆听学术报告的准备 如果时间允许,在聆听学术报告之前,应尽可能做好准备。要了解下列信息: 1. 报告人的背景。他(她)的学术背景、专长、学术成就、治学特点等等。本所 seminar 前均有相关介绍,通过网上搜索,也容易认识报告人; 2. 报告的主要内容。涵盖范围、专业特点、模型与方法、主要结论、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听报告。 与此同时,最好带着问题去听报告,例如,想为自己拓展什么样的知识范围、向报告人当堂提出何种问题、报告后如何请教报告人等等。总之,准备得越充分,收获就越大。 四、怎样鉴赏学术报告的内容 进了学术报告会会场,怎样听好报告?这里头有学问。 首先应该承认,对所报告的专题内容,你一般懂得比报告人少,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听懂报告。那么,怎样来听半懂不懂的内容?唯一的方法是:抓大放小。抓什么? 一要搞明白 motivation 。弄清报告人干吗来做这个报告?他(她)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专题?通常,这是报告中最精彩、最重要、最容易听懂的部分; 二要搞明白 idea 。弄清报告人(或其前人)成功的关键。他(她)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如何提出假设?如何归纳问题?如何建模?如何求解?如何分析?这关头会有好多地方听不懂,不要紧,抓住个大概就行了; 三要搞明白 methodology 。高水平的报告人会明里告诉你,他(她)所采用的方法论的特征;没明讲的,你就心里暗暗分析,弄清报告人处理问题的来龙去脉; 四要搞明白 conclusions 。报告人所做的结论最值得关注,可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应该从正反两方面对之品评。 在提问题阶段,应该积极地 aggressively 提出自己搞不清楚的问题。记住钱伟长老先生常说的 没有愚蠢的问题,不提问题才愚蠢 。 再补充一点:学界牛人的 oral presentation 的本事通常极好,应认真分析其口头表述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展开的?如何起转承合?如何运用语言?如何抓住听众?报告人的 ppt 稿有何高明之处?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地方。关于如何做好 oral presentation ,可参看我的 2009-7-30 的博文。 五、聆听学术报告的应有心态 带着不同的心态去听报告,收效就会不一样。正确的心态应该是: 以享受科学知识大餐的心态,怀着满腔热情去听报告,特别是大师级或准大师级的报告。从听报告、得收获的角度挖掘聆听过程的乐趣;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听报告,抓住报告人的金玉良言、警句妙言,尽最大努力去消化报告内容; 以对比提高、增进知识的意图听报告。对于与自己专业相近的报告,应不断比较自己原有的知识或认识,从中总结报告人的对自己的启示,为改进自己的工作做铺垫;对于不是自己的专业方向的报告,应搜索可为己用的线索,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缺陷或不足之处; 以积极参与者的身份听报告。到了报告会,就把自己置身其中,融入报告会的环境和氛围,积极思索,大胆发问,以求提高。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想法,说出来供年青朋友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写于 2009 年 8 月 30 日晚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10967.html
个人分类: 科研方略|18919 次阅读|23 个评论
选择
metanb 2010-8-26 18:48
比起真理,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利益和新奇。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4: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