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命的价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观<<险峰>>有感——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冒险
lifeng2016 2016-9-19 22:19
观 险峰 有感——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冒险 2012 年 5 月 8 日 (星期二)那一天晚上,我们在选修课老师的安排下观看了《险峰》——这部励志体育电影,我认真看完之后,感慨颇深,故作文以记之。 美国冒险大片《险峰》是一部关于高山滑雪的纪录片,由 奥本哈斯 导演并与 2007 年 12 月 21 日上映,这部极限滑雪纪录片向世人展现了高山滑雪运动的冒险, 优美,以及滑雪板上的那些优美的瞬间: 讲述了一群极限滑雪爱好者,挑战自我的故事,展现了极限滑雪运动的惊险,和征服高山冰雪时的那些美丽瞬间; 展示了主人公不断冒险,挑战生命,超越自我的气概。 极限滑雪在美国几年以前还一直都是嬉皮士的活动,因为它是 70 年代的产物。美国的很多雪场在那时还没有封上危险的区域。越战中的年轻人觉得自己去越南也是死,不如在冲击极限中得到兴奋。这些人大多没能战死,只是吸上了大麻,而且还吸上了白色鸦片。即然都已不把死当回事情了,也就学着法国人的样子去极限滑雪,当时也是死了一些。雪场为那些在雪场内冲极限而死的陪了很多钱,雪场也就把危险的区域封上了。美国的两大滑雪洲的克罗兰州和犹它洲还通过了法律,可以把闯关的送入大狱。那之后,极限滑雪就只能去远离雪场的荒山了 , 离开了大众的视线。《险峰》( Steep )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前一个时代极限滑雪的一个总结。而极限滑雪也逐渐成为大范围的爱好了。现在的运动员们纷纷以从事高山滑雪为荣,并且去不断的征服更高,更遥远,更危险的山峰。 这些极限滑雪者穿梭于皑皑白雪覆盖的大山之间,他们从万仞高的山顶像离弦的箭一样飞翔而下,时而直行而下,时而逶迤前行,时而奋起一跳,越过一块巨石,时而蹦起一个翻斗,飞跃过一座悬崖,时而垂直下落,完美固定在一点处,然后,在皑皑白雪的大山中继续前行。 在 《 险峰》中,这些精彩的极限滑雪场景,这些高难度的动作,在平常人看来是惊心动魄不可思议的。但在极限爱好者看来,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每时每刻去尝试着新鲜的刺激,都在挑战极限,都在冒险,都在不断超越自我! 这些极限滑雪运动员不断冒险,挑战生命,超越自我的精神就像一泓清澈的泉水注入我的心田,使我平静的大学生活泛起阵阵涟漪,我开始思索:生命的价值在于什么?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绝大多数人都在庸庸碌碌,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到老的时候,除了三餐,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怀念的;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不甘平庸,积极上进;他们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每一次,都在不断冒险,挑战生命,超越自我;他们可以抓到喜马拉雅山山顶的片片柔软的白云,可以尝到沙漠之中一泓凌冽的清泉,可以握住泰山山顶的一米温暖的阳光,可以摘到悬崖彼岸的一枝盛开的梅花。。。 正是这些敢于冒险的人,敢于挑战极限的人,敢于超越自我的人,给了我深刻的启发。 出演了影片的极限滑雪运动员英格里德在阿拉斯加的斯克渥峡谷,征服了一座活火山。这段经历,让她兴奋不已。谈到极限滑雪时英格里德表示,每个人如何看待危险,和他们的个人经历有关。在她看来,极限滑雪是有可能发生意外,但在高速路上开车也同样要面对危险。但冒险本身就是一件刺激的事,在冒险的途中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快感,你会在不断前进着! 同样参加了拍摄的肖恩在谈到冒险时的恐惧时,显得更加理性。他表示,每个极限爱好者都考虑冒险的时候会受伤,死亡。但每次挑战极限,尝试新动作时的兴奋让他充满幸福感。为了这种幸福,他会尽量做好一切准备,更严肃、冷静地面对死亡。 《险峰》( Steep )虽然成功 展现了极限滑雪运动的惊险,和征服高山冰雪时的那些美丽瞬间; 展示了运动员不断的征服更高,更遥远,更危险山峰的气概。却也有人员伤亡。不幸的是,一位极限爱好者库姆斯在拍摄中意外身亡。生前,库姆斯是个经验丰富的极限滑雪爱好者,曾于 2005 年,被《滑雪杂志》评为北美 25 名最优秀极限滑雪爱好者之一。导演奥本哈斯表示,他们希望以此片,向那些开创了这项运动的先驱和付出了生命的优秀运动员表示敬意。 冒险有时确实会给这些勇士带去伤害,甚至会夺走他们的生命。但对这些不断冒险,不断挑战生命,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冒险中不断前进! 生命本是一泗清泉,只有勇于冒险的人才能尝出它的甘洌;生命本是一米阳光,只有勇于冒险的人才能体会它的灿烂。生命本是那坚硬的石头上的一颗小水珠,只有勇于冒险的人才能拥有水滴石穿之时。 向这些极限滑雪运动员们致敬,正是他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冒险! 枫林夜雨 2016年9月19日
个人分类: 生活杂谈|1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生命的上限”的思考
zhangdonghua 2015-3-25 10:42
物质是信息的载体。一个生物的物质组分是有限的,一个生物能够利用的物质也是有限的。量化生命上限是量化生命的价值的前提条件。在有限范围内的不确定性中演绎各自生命的精彩。 细胞数量? 细胞代时? 基因组DNA长度? 一生之中DNA复制了多少个碱基? ......(待续)
个人分类: 思维训练|25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他们的脸上为什么会有笑容?
hcrm 2013-2-28 08:15
他们的脸上为什么会有笑容?
看着这张相片上两位老人的笑容,我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了!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可以让人感动呢? 爱,无私的爱! 我在想,人在遇难时,情,方显得珍贵! 假如...... 假如惨遭车祸的人是父母,这个儿子会如这两位老人一样守在身旁吗? 没有假如,所以 ...... 五年的时光,寸步不离; 五年的时光,时刻守候; 五年的时光,白发又生; 那么,生命的价值呢? 仍然只一个字: 爱! 才子黄成 2013年2月27日夜
个人分类: 闲话生活|2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跟着心走
ganhong 2012-11-16 22:47
因为年轻,所以有斗志。曾经,我热爱科学,一心想着能在科研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哪怕只是千千万万颗铺路石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我也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人生中谱下一段最美妙的旋律,哪怕是烟花绚丽的一瞬。 时隔两年,我却失去了方向,我再也找不到继续科研的动力。我们听父母的话,我们听老师的话,我们努力,我们奋斗,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辛苦的活着?我一遍一遍的问自己,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有宏伟的理想,并要尽其一生去追逐? 难道真的只有奋斗之后的成功才能带给我们喜悦吗?我们本可以享受秋高气爽,为什么偏偏要在叶已掉光后才猛然发现秋天早已走远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的价值在灾难面前瞬间体现
CPW2011 2012-7-23 20:12
2011 年回家过春节的那场车祸,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和哥哥一家人坐一辆小车子回老家过年,在半路的时候,发生了一场车祸。那是一条省级公开路,好像是六车道的,但是没有栅栏。当时车子正常的行使,前面有个小伙骑一摩托车。没有想到那小伙突然左转弯,想穿过马路。司机根本没有时间刹车,最后连刹车带方向左移,想避开。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等我反应过来时,我们乘的车子已经从右边的车道飞到了左边车道旁边的水沟里被卡住停了下来,而且车子已经面目全非了,我们车上的五个人都没有受伤,而那个小伙却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我很久才缓过神来,看着那个躺在马路中间的人,心里的滋味说不出来,人在那个时候就是显得那么的脆弱。我小侄女都吓哭了,一直问我:叔叔,我很害怕,那个人会不会有问题啊,我们会被警察抓起来吗?下车后立马打了 120 和报警电话。很久之后那个人才有些动静,期间我们也不敢动他,因为动了反而会对病人不好,不知道伤在哪里。在等 120 的过程中,大家问他是哪里人,他没有一点反应。在地上和他的口袋里都有药丸,估计他是到医院里看病回来。看到他那样垂死的样子,心里干着急。在那刻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生命价值就是活着,此刻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贵的! 现实的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可能会因为很多事不顺心而不能释怀,也许很多人平时非常努力的工作和付出,但有时候上天就是那么不公平,他 / 她依然不能过上所期待的那种幸福生活,这时难免会沮丧和悲观。可是实际上幸福有很多种标准,同一个人的标准也会因为处境和心态的改变而改变。当我们面临灾难的时 , 诸如地震 ,前两天的北京 水灾等等 , 体现的是生命的可贵 , 不管任何得外在条件。再如在医院看到那么多病人的时候,不管贫富和贵贱,凸显给我们的都是健康的重要性,因为这些都不是钱和身份所能买到了。所以希望所有的人能够看淡那些不顺的事,能够珍惜我们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好好的活着,简简单单和快快乐乐的生活。相比之下那些攀比,奢侈与豪华的生活等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3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甘地與素食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2-6-2 17:24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601:甘地与素食 甘地名言: 我认为肉食对于人类通常生活所可能遇到的任何场合来说都是没有必要的。我认为肉食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不适宜的。如果我们比动物高等的话,那么我们重复动物的行为就是错误的。─ 圣雄甘地, 他的使命和教导(Mahatma Gandhi, his Mission and Message) 我今天再次重申我过去曾经坚持的观点,我认为一只羊生命的价值丝毫也不次于人的。我不愿意为了保养人身而去夺取一只羊的生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生命就越需要人们的保护以远离那些野蛮的人。─ 《自传,我的经历》 (An Autobiography, 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一个民族的伟大之处和她道德的进步可以用他们如何对待动物来加以衡量。 活体解剖是人对造物主及其杰作所犯的所有罪恶之中最黑暗的罪恶。 - 素食主义的道德基础 (见上面的连接) 我不仅要了解与被称之为人类的生灵之间的友谊和平等,而且还要了解与所有生灵之间的平等,甚至是与地上爬的动物。─ 摘自 甘地语录 我整个的心灵都在厌恶活体解剖,我认为所有沾染无辜鲜血的科学发现都是没有价值的。 "不与邪恶合作是我们的义务,就如同我们必须要与正义合作一样。" 素食主义: 通向非暴力主义之路 Arun M. Sannuti 全世界都怀念伟人莫汉达斯·K·甘地,他曾传授给了我们和平的力量。如果甘地没有教导过和平,那么他将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革命者和民族主义者,在一个国家里为驱除外族的统治而斗争。甘地是如何发现这一真理的?在其他民族主义者都在学习战斗的时候,他又是如何学得这一方法的?他是在过去学得的,作为第一步,他首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素食者,有些人选择素食主义是因为信仰和道德,而不是简单地因为文化传统。 素食主义作为不杀生(ahimsa)教条的一部分深深扎根于印度的文化和宗教之中,它最早见于吠陀经中,甘地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Ahimsa, 梵语意为“对任何生命都没有恶意,尽可能地予以尊敬,在任何时候... 这应该是所有真理追求者渴望达到的目标。”(1) 印度教的《摩奴法论》(The Laws of Manu)中说:“不杀生是无法获得肉食的,鉴于杀生违反了ahimsa 的原则,所以人应该放弃肉食。”(2)耆那教盛行于甘地家乡所在的Gujarat 邦,其教义主张严格素食主义并禁用与杀生有关的产品。素食主义遍及印度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使那些并不完全相信关于回避肉食的宗教教理的人,生活在如此的文化氛围中,由于经济上的原因,素食主义仍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印度,肉非常贵,而奢侈并不是通常的生活方式,所以肉食非常少见。甘地在对其素食朋友解释印度的素食现状时曾这样说到: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印度人都是素食者。其中的一部分人是自愿的,而其他人是被迫的。后者虽然想吃肉,但是买不起。这一结论是基于这样的事实,那就是在印度有千上万的人每天的生活费用只是一个铜币(pice),这只够买面包和盐的。”(3) 这就是甘地生活时代的印度文化。一些印度人由于认为是旧的习俗导致了印度的衰弱并因此而被英国征服和统治,因而决定抛弃这一古老的传统从而赞成肉食。由于英国人吃肉,所以一些印度的民族主义者抨击素食主义为一种陈规陋习。在一段“灾难性”的经历中,甘地的一位相信肉食的力量的童年朋友麦塔卜 告诉年轻的甘地说: “因为我们不吃肉所以我们是一个弱小的民族。英国人因为是肉食者所以他们能统治我们。你看我多健壮,我跑得多快,这都是因为我吃肉。肉食者不会长疖子和肿瘤,即使有时长也会很快痊愈。我们的老师和其他吃肉的名人都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吃肉的好处。你也应该吃肉。不会有任何事的。试一下,看看会得到什么力量。”(4) 麦塔卜 还认为肉食可以治愈甘地的其它问题,诸如他对黑暗的恐惧。甘地注意到 麦塔卜 和甘地的一个肉食的兄弟都比自己健壮和有力量。甘地看到某种迹象表明,不仅是在英国文化中还是在印度文化中,吃肉都能使人更加强壮及更有勇气。印度的武士等级刹帝利一直是吃肉的,一般认为他们的力量来源于肉食。(5) 麦塔卜 用这些论据 最终说服了甘地,并瞒著父母吃了肉。起初,甘地非常厌恶。“山羊的肉就象皮革一样坚硬。我根本吃不下去。我恶心而且不得不放弃吃肉。”(6) 然而,麦塔卜 现在知道甘地相信吃肉的好处了,他就要投降了。不惜非常昂贵的开销,他在饭店里开了一个房间,并由一个专门的厨师来烹饪肉食。在以这种方式瞒著父母吃肉以后,甘地“成为了一个肉菜的爱好者,若不是肉本身的爱好者的话”(7) 然而年轻和诚实的甘地为此付出了痛苦的代价。他知道他在每次吃肉的时候都违反了对父母的承诺,特别是对他的母亲,她认为她的小儿子若吃肉那将是无法接受的事情。正如他在自传中说的那样,尽管他在那时认为“吃肉是必要的,而且国家进行食物‘改良’也是必要的”,但是甘地还是发誓放弃了肉食。他调整了自己的决定,他答应自己“当我不在受制于父母之后,我将坦白的吃肉,但在运动到来之前,我将不吃肉。”(8) 所以,甘地的决定并不是基于理想和精神上的素食主义,而只是出于对父母的尊敬。甘地自己也承认他当时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素食者。只是对父母的尊敬心使他强迫自己继续作为一个素食者。甘地相信吃肉,因为他相信只有通过战斗,借助物质的力量才能使他的国家自由。 那么,甘地是从哪学到的素食主义?从他对母亲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宗教和厨房占据了她生活中非常主要的部分。甘地在他的自传中写到:“从我记忆中对母亲的突出印象是圣洁... 她发重誓将使他们永不退缩。”(9) 他接著说可从她的禁食中看出她对上帝的热爱。禁食是她宗教生活的中心。每年她都在Chaturmas期间禁食,而且她经常要求自己超出宗教和传统的要求而进行更加严厉的禁食。毫无疑问,她的素食主义是包含在这种放弃烹饪乐趣的传统里面的,尽管从她所受的教育程度来看她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素食主义是一种牺牲。由于甘地的父亲具有肉体享乐的倾向,所以他对他父亲的精神方面非常看不起,从而最终导致了他对永恒真理的追求和对性生活的放弃。同样,甘地对她母亲的爱以及对她禁食能力的钦佩最终也使他实现了可以通过素食主义和禁食而达到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甘地的素食主义是受他对母亲感情的无形约束的。当他准备到英国学习法律时,别人曾反复警告他开始吃肉,否则无法在英国生活。他母亲不想让他儿子成为肉食者,于是就强迫他发誓;在一个耆那教出家人的主持下,甘地对他母亲发誓说他将永远不碰酒,女人和肉,之后,她才放心地答应他去英国。没有这一誓言,甘地可能不会成为素食者。在路上及到英国后,他不得不反复拒绝肉食。他被告之,“如果在别处一切都没问题,但是在比斯开海湾(Bay of Biscay)你必须改变决定。而且英国非常冷,一个人没有肉不可能生活下去。”(10) 当他最终到达英国后,他发现继续坚持素食主义非常困难。他的女房东同意提供面包和住处但却不知道如何烹饪蔬菜和面包;他说他那时几乎快要饿死。尽管他以前曾经吃过肉且认为吃肉是好事,但他仍坚守誓言。有一次他曾含著泪对他的一位劝他吃肉的朋友说,“我知道你一次次地劝我「吃肉」是因为同情我,但是我实在没有办法。誓言就是誓言,它是不能破的。” (11) Erikson 解释到,誓言所表现的不仅仅是甘地对他母亲的承诺,而是一种他与母亲的连接纽带,同样还连接著他的祖国和他的宗教。由于甘地坚守著他的誓言所以他可以免受思乡之苦,因为他已经通过他与母亲之间的誓约与家乡建立了某种联系。因此,当他那些过分苛求的男性朋友们扮演著麦塔卜的角色而试图劝他接受肉食的时候,他不断地请他的女性同事或朋友来帮助他坚守誓言,强迫她们扮演他母亲的角色。(12) 在他所有对英国生活的描述中,男人都批评他的素食行为,而女人,即使是吃肉的,都试图支持他,至少是某种程度上地。当他从英国回来后发现他母亲已经在他不在的时候去世了,他的素食主义成为了一个与她和她的记忆的永久连接。于是他再也不想吃肉了,尽管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而且他也已经“自由了”。 但是除了与他在天堂的母亲的联系之外,还有一个更根本的原因促使甘地不想吃肉。在英国他受到了某种启示,并因此帮助他形成了他的非暴力不和作运动的概念。正如甘地在他自传的“我的选择”一章中所指出的那样,他终其一生的素食主义实际上并非是因为他与母亲之间的感情;而是因为某种道德方面的原因使他决定坚持素食主义。这一决定是他一生的一个必要转变,因为如果他只是一个受他母亲影响的素食者,那么他将不是一个有能力自己作决定的人。如 Erikson 所言,“非暴力主义者必须学会积极和坚定地选择什么事情不能做─一种并非出于说教的道德素质。(13) 所以他做出了选择。尽管甘地没有因诱惑而破誓,他仍然需要面对寻找食物的实际问题。在从女房东那里听说市内有素食餐馆之后,他就去寻找,当他找到了一个后他说:“我当时的感受就象孩子得到了一件心爱之物。”(14)这一感受预示著将要经历的内心变化。在素食餐馆里他买了一本Salt 写的《素食主义之辩》(Plea for Vegetarianism) (*), 并从头至尾读了一遍。书中讨论了作为素食主义者的道德原因─吃肉的暴力倾向,以及追求非暴力必须放弃肉食。作为素食者的甘地从此再也不想成为肉食者了。“素食主义现在成为了我珍重的选择,传播素食主义也因此成为了我的使命。”(15) 甘地决定将ahimsa作为他的人生目标。它成为他非暴力主义运动的核心,以及他人生的核心。 甘地曾经寄希望于肉食可以使印度人具有战胜英国统治的力量。但是在他选择了素食主义之后,他认识到即使是在身体的力量被击败之后仍然有另一种可以结束英国统治的力量─非暴力主义。在他确定要寻求这一道德力量之后,他开始研究基督教,印度教以及这个世界上的其它宗教。他不久就在研究中发现,“弃绝是最高的宗教形式。”(16) 追求弃绝成为他的最高目标,而且他乐于追求这一目标并视之为非暴力主义的基础。素食主义是他这种力量的第一源泉,因为这是一种自我控制,以及作为素食主义的扩展的禁食,后来成为他自我控制的基本象征。 一旦甘地放弃了关于不吃肉导致印度衰落的思想后,他开始发现了关于他的国家的一些真实情况,而这些正是他以前所视而不见。在一篇为英国素食协会通信《素食者》所写的文章中,他阐述了英国征服印度及如此容易控制印度的其它原因,驳斥了他以前自己的观点: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的话,是童婚的陋习及其不良后果。通常当儿童九岁之后就要被套上婚姻生活的束缚...这种婚姻能使人具有强壮的体质吗?可以想象这种婚姻的下一代会多么虚弱。”(17) 思想的解放还使他看到了其它削弱印度民族力量的社会弊病,也是他从前所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包括世袭阶级制度;还使他否定了传统西方的关于力量的定义,并给予了新的解释使他的运动更具影响力。吃肉这个曾被甘地认为是对付征服者的唯一办法,现在被认为是一种侵略。当成为一个真正的素食者及因此而发现ahimsa理想之后,他认识到侵略是无自我控制的人进行征服的途径。而Ahimsa,非暴力,是那些有自我控制的人对付侵略的途径。弃绝的思想,使他成为素食主义者的一部分原因,也最终形成了他人生哲学的另一主题,即对永恒真理的追求。 选择成为素食者使甘地开始走在了通向ahimsa的道路,进而是弃绝的理论,并最终形成非暴力主义。没有这一基础,他将永远无法了解道德的力量以及最终成为圣雄。 注释: Patanjali Yoga Sutras, 2. 30, as quoted in Steven Rosen, Food for the Spirit; Vegetarianism and the World Religions , (New York, Bala Books, 1987) p. 72. Quoted in Rosen, p. 72. Quoted in Erik H. Erikson, Gandhi's Truth , (New York, W. W. Norton Company, Inc., 1969) p. 151. Quoted in Mohandas K. Gandhi, Autobiography , Trans. Mahadev Desai,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83) p. 17. Susanne Hoeber Rudolph and Lloyd I. Rudolph, Gandhi, TheTraditional Roots of Charisma ,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 p. 23. Gandhi, p. 19. 同上 同上 p. 20. 同上 p. 2. 同上 p. 38. 同上 p. 42. Erikson, p. 142-145. 同上 p. 144. Gandhi, p. 43. 同上 同上 p. 60. Quoted in Erikson, p. 150. (*) Henry Salt 为英国哲学家,曾经于1892年出版了经典之作 《动物的权力: 关系到社会的进步》(Animals' Rights: In Relation to Social Progress) (老蒋按:“权力”是笔误,应该是“权利”。) http://www.ivu.org/chinese/people/history/gandhi_gb.html 蔣科學按:俺的前偶像起哄架秧子,希望我與代表甘地的丫頭論戰。 我說我絕不會反對甘地,我走上素食的道路也受到了甘地的影響。 借此因緣,就轉帖一篇關於甘地與素食的文章吧!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5277 次阅读|2 个评论
孩子节:你敢不敢赐我一个女儿?
热度 23 fengzhigu123 2012-6-1 10:48
孩子节:你敢不敢赐我一个女儿?
林志炫有一首歌叫做“给你一些,不给一些”,常常是让我边听,边释然,也边唏嘘。我们在生命中,总在寻求一些东西,譬如是对于父母的感恩,对爱人的责任,对事业的成就,或者是对生命的价值,对于人类的责任。这些责任就像我们在母亲子宫中的某种压抑,让我们在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心有戚戚然,痴迷追寻。 当我还没有走出母亲爱的庇佑的状态的时候,在我的内心中竟然升起一种对于女儿的奢望,这股奢望含情脉脉,就在我在路边回望那一对父女沿街奔跑的瞬间,那位父亲大声告诫女儿要注意脚下,不要跑得太快。或者就在那个美丽的天使坐在父亲头上的时候,天使依旧在微笑,天真和可爱,而父亲的脸上却盛开了一朵睡莲,竟然还有些红晕。 我想,对于很多男子,可能曾经还想浪迹天涯、无拘无束,可我想天呐,你狠这些人就送他们一个女儿吧! 好吧,我承认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看到别人写关于自己童年的故事,我就想我的女儿该有怎样的童年故事呢?我来写写我的天使的故事,相信那时候我又是过了一遍童年生活。 每天早晨闹铃响了的时候,赶紧起床,给女儿做早餐,而那个时候,她的妈妈正在给她梳头发,穿的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的,因为她是天使。 吃完早餐要送她去学校,在校园外面要大声对她说“再见,我的小天使”。 当天使上完课的时候,一定要按时接她回来,路上和她聊学校的事情,听她说学校小孩子们的可爱糗事,即便不好笑,也要大声的笑。 每天要记一篇日记,关于我的小天使的成长,那怕是一句话。 天使做作业的时候,我也要在旁边看书,告诉她学习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爸爸每天也在学习。 晚饭后,要带小天使去散步,看公园的花,看水中的鱼,看天空的云,看路边纳凉的老爷爷在下棋,边走在路上边教她背英语单词。听她说“ a\b\c ”的时候一定要表扬她,表扬完要和她一起笑。 睡觉前要亲我的小天使,祝她晚安。 周末的早晨带她去跑步,追蝴蝶,追蜜蜂,要和其他的小孩子一起玩。 周末要带她出去玩,无论是在公园还是在郊区,亲近自然的天使最可爱。 每年假期,一定要带我的小天使到农村住一段时间,让她看乡间的花和草,了解作物的四季种植规律,让她知道每一滴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不是她在城市里看到的那个样子。 如果要让她学乐器或者绘画,那么自己也得和小天使一起学,不能强迫我的小天使学习,必须要引导她,和她比赛,她也不一定要学的很专业,懂一些基本的也就可以了。 要引导我的小天使养成喜欢看书的习惯,让她讲故事给爸爸听,听完之后爸爸也讲故事给我的天使。 必须要给足够多的让小天使和同龄人玩的机会,不能让父亲对她的爱成为溺爱,处处保护她让她脱离了同龄人。接近同龄人,接近未来。 当然,重中之重的是,为了女儿宝贝的诞生,我必须要好好挣钱,与此同时,还要为俺们家妞找个靠谱的妈,嘿嘿。 好吧,我承认我凌乱了。
个人分类: 散文天下|5098 次阅读|47 个评论
[转载]珍爱生命-------转自燕子杰老师
zhm198807 2012-5-1 20:03
燕子杰 2012 年元月 8 日 《我的传奇人生 - 昆仑山上空的燕子》一书已经出版发行了,大家知道吗?我写这本书主要还是为了安抚我的良心。我这一生并没有什么像样儿的成就,无权无钱最终也不过是个穷教授而已。所以我无法使我的恩人,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过的幸福。但是我学会了写书,我要在书中宣扬他们。我相信我写的书还是能流传下来的,我要使世上更多的人了解他们高贵的品质,知道我这些恩人们生命的价值。 若按时间顺序来说,对我恩重如山的首先就是抱养我的奶奶 - 燕常氏、养母燕文钰和姑母燕文姬(后改名燕明甫)了。她们虽然都是文盲或是文化不高的农村妇女,但是对我却是无私地爱和真正的人格尊重。她们是在极端贫困中含辛茹苦地把我养育成人的,但我这些恩重如山的老人们,却对我始终是无欲无求的。我敬仰她们宽厚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心,我要把她们的姓名告诉我所有的学生们。 自我进入北大读书以后,对我恩重如山的就是韩其昌老师了。首先,他确是当代最了不起的天才武术家。韩其昌老师的伟大之处,并不是因为他有了“沱南侠”、“铁胳膊”的名声,或获得过南京打擂的银盾等。而是因为韩其昌老师在北京大学教拳时,教会了我们怎样把拳从“有”练到“无”,也就是说我学到是“出手不见手”的拳法,走的是“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的“乱点”步法。正因为此,我才有了“拳打眨眼之功,胜败在哼哈之间”的本领。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真正的梅花桩武功才能有确确实实的功效。还在求学期间,我身上许多先天性的疾病就已经痊愈了。不仅身体健康了,头脑也有了灵性,使我在学校里就具有了技击实战的真正本领并学得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悟性的高低,对他选择的人生道路是否正确?能否顺畅?往往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自从我在韩其昌老师那里学了梅花桩武功并得到《梅拳秘谱》手抄本之后,我就把这门武功看成是一支“文武合一”的特殊文化和一门能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的人体科学了。出于这种认识,我就改变了当初练武只是为了恢复健康上完大学的初衷,立下了人生的一个终极目标——一定要学好、学懂梅花桩,将来继承和发扬它。至于什么时候能做到和怎样做到呢?我连想都没有想(实际上也没法想)。“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是我对人生和世事的一贯态度。学习了梅花桩之后,我就把在大学里学的地球物理科学,当成为求生存而必须学会的一种技能了。虽然那时候我对物理、数学、地球物理科学等仍然很有兴趣,但我已经意识到这个行业的工作是不能陪伴我一辈子的。 现在七十多年已经过去了,当初立下的这个人生的追求和决心,现在看来是多么正确啊!现在不是逐步在实现着吗?读者看过我写的自传就会明白,韩其昌老师不仅教了我武功,他也改变了我的命运,指明了我人生的道路。我要感激他终生的!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西藏高原还是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没有人知道我去了会干什么?更不知道我将来会怎样?我心里唯一凭借和依靠的,就是在北大学的知识和练的梅花桩武功。我深知这两样本领就在我身上,而且也都是真实的!真是“一真一切真,法法皆真”。眨眼间 18 年过去了,一切荣辱恩怨、欢乐与忧虑也都成了过眼的烟云。在高原那段艰苦危险的日子里,既没有断送我的性命,也没有损害我的健康。 43 岁回到山东大学之后,仍能在教书育人岗位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人生能有几个 18 年啊?可是那段漫长的岁月我并没有白过,除了一些青春年少时的美好回忆外,还积累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读者从我的书中可以看到,自我大学毕业踏上高原的那天起,才算走上了人生的康庄大道!如果没有当初,那能会有今天。饮水思源,感激恩师的心情也促使我必须写好这本自传。 在《我的传奇人生 - 昆仑山上空的燕子》一书的“作者序”中,我谈到了命运。人的命运首先就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没有的话,那还谈什么命运呢?读者可以看到,每当我想起自己看到、听到过的,在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或洪水、地震、车祸……等灾害中,那些不幸逝去的无辜生命,内心总是伤感的。 人人都应当珍爱生命,因此凡是活着的人,首先应当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这才能活的好啊。我是在北大上学的一个偶然机会学到了梅花桩,这才有了以后的一切。但是当时我的许多同学,甚至师兄弟们都与这个良好的机缘错过了。若干年后我们这批同龄人,都分道扬镳,有了天壤之别。他们至今能健康而愉快生活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刚才我谈到的命运,有了健康的生命自然就会有各种机缘,这也就是所谓的“运气”吧。我看到过许多人与好“运气”擦肩而过的事实,我上学的那个年代,在北大练梅花桩武功的人不在少数。现在看来如果大学毕业后我不去西藏,虽然跟韩其昌老师学了梅花桩,我也可能是碌碌无为的。因此,人生中的“好与坏”、“祸与福”是说不清楚的,这就是所谓“运气”的无常和神秘性。传统文化主张“随缘任运”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某一个人生目标奋斗。但要注意客观形势的变化,不要刻意追求要能顺应现实,这就是所谓“人算不如天算”的道理了。 我有一个大学的同班同学王某,我们俩同时因病办的休学。休学期间他回了青岛家中治病,我留在学校练了梅花桩。后来我们俩的病都好了,毕业后王某分配到青岛海洋大学教书,我却去了西藏。看来他的命运是比我好多了,若干年后王某又因工作优异,被其学校推荐去挪威留学,因挪威也是当时气象科学最先进的国家。他是个意志力极强的人,当时王某为了工作尚未结婚。但他认为去挪威留学名气不大,就刻意设法换成美国。王某通过不懈地努力,终究换成了去美国留学。他到美国后不久,却不幸遇到车祸受了重伤。恰巧撞伤王某的司机,是个黑人难民。他是个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穷光蛋,法律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当时王某回国后,既不能得到任何赔偿,也没有条件很好地医疗。我们只是听说他成了终身残疾卧床不起,只能靠老母亲在身旁守候着了此残生。 眨眼间几十年过去了,这一切都已经烟消云散。什么留学呀、教授呀,都成了过去的事情。当初我们都是风风火火、朝气蓬勃的年青人,王某的一生却过得如此悲惨。人世嘛!就是这个样子,我还算是幸运者哩!我想起我 36 岁那年,在拉萨河畔翻车的时候。如果那时候我就死掉或者致残,那我的一切早就结束了,还会有以后的许多故事和现在的种种机遇吗?现在既然我还活着,就要珍爱这个生存的机会。不论是谁?我们在宇宙的长河中生命的历程也只是一瞬间,我们也应当对得起这偶然获得的一瞬间机会才行啊! 就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给我来信问:“……我现在真不知道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整天忙碌着、奋斗着……可这样的生活却让我迷茫了……不知道我自己奋斗的意义是什么,只知道要奋斗、不奋斗的话就无法生存……,我现在感觉好痛苦,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只只会努力飞的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与意义……” 据我了解,现在感到人生茫然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有的大一新生就坐在校园里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地在那里发闷、发呆,不知道自己以后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如果连年青人都没有理想的话,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更没有希望了! 当然,许多年青人没有正确的理想和追求,缺乏斗志、意志消沉甚至厌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父母娇生惯养,自幼就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惯。明知道自己懒惰,也不想努力或奋斗,只等着天上掉下馅饼来。有的是自小享受惯了父母的爱和别人的爱,从来没想过对别人爱和对生活的爱,对什么都缺乏兴趣、没有爱心。有的则是因为自己的愿望或追求(如爱情、考学、求职或从事某种事业等)受到了挫折或打击,应付不了现实社会的复杂局面,由此对未来产生了畏惧或丧失了信心。……这些人最根本的原因是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看不到自己生命的珍贵!他没有把自己和那些不幸夭折和命运悲惨的人比一比! 在我的自传中就有这样一段回忆,就在解放济南巷战( 1948 年 9 月 8 日 - 农历八月十六日)的那天夜里。我听说受伤的奶奶叫我,就从躲避炮弹的走廊夹道走进了隔壁的房间。忽然,一支黑洞洞的枪管懵地伸进了那个走廊夹道的门口,顷刻间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机枪声。人们一边大喊着“老百姓啊!老百姓,……”一边急匆匆涌进了我刚走进的隔壁房间。待一切平静下来后,忽然听到在走廊里还有孩子嘤嘤的哭泣声。我的养母大声道:“哎呀!小的(指不满七岁的二表弟,当时他年龄最小)还在外边儿呢,……”她就急忙爬出去,把我二表弟抱进来了。后来老人摸到他屁股上湿乎乎的(血),才知道二表弟受了伤。当时和他一起受伤的还有邻居一个年青妇女,她被打断了一条胳臂。这是多么偶然的事情呀,当时如果不是奶奶叫我进了隔壁房间。我肯定要被打死或受伤的,因为我的个子比二表弟高多了。 第二天刚天明,人们就央求解放军给伤者进行了包扎,但是药品却一点儿也没有。我养母曾难过地地告诉我,我二表弟伤的很重。说从他腚上的创口处,都能看到孩子肚子内的肾子了。接下来一天、两天、三天……,我奶奶在断断续续地昏迷着,二表弟和那断了胳臂的妇女,都在时刻忍受着难熬的伤痛与口渴,在场的人们谁都无能为力。后来,他们还是因伤痛、不断流血和破伤风菌感染而相继去世了。 就在我二表弟去世的前一天,他把我叫到床前看了好久、好久。当时二表弟的目光,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在他的眼神里有着求生的渴望、有着对我俩的友谊和过去快乐生活的留恋,……一个不满七岁的花季少年啊,就这样悲惨地撒手人间了。 只有见过真正悲伤和痛苦的人,才能知道什么是幸福!我对上述同学的来信,是这样回答的:“你出生不是孤儿,又没有什么先天的疾病或残疾。你现在正当青春年少,有什么好忧愁、好痛苦的呢?如果生命能借的话,我还真想你借给我几十年的光阴!你不想活着,那么就让我替你活算啦! 你还是好好看看我的“自传”吧!买了吗?你将来想干什么?如将来当个公务员、经商做生意,或者将来教书、当医生……等等。人总要生存的,这都是为了生存的一些职业。当然,你也可以有个人的兴趣。但是,在达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你总要保持身体健康和精力旺盛啊!那么梅花拳的锻炼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人生要有什么追求?首先是你有没有感兴趣的职业?如果有就努力,如果没有就找一个可以报效国家、报答父母、又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退休之前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好好练拳,维持身体健康和足够的精力。退休之后就教些徒弟,致力于梅花桩事业的发展与传播,直到你这一生划上句号为止。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又值得尊敬的前景啊!”
1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性与安全观的新回归﹣﹣"请紧握扶手"
math611 2012-1-25 01:38
上海地铁的自动扶梯撤掉了大部分的"左行右立"宣传标语,代之而起的是"请紧握扶手"。这是理性与新安全观的回归,可贺。 的确需要更加注重生命的价值,片面强调不恰当的"左行右立"不适合以人为本,要以安全为本。在自动扶梯上行走是与保证乘客安全的初衷相违背。 这应该是给大家的一份新年礼物。 谢谢。
3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生命的价值
热度 22 SmileyCat 2011-10-17 14:37
关于生命的价值
写下标题后吓了自己一跳。好大的一个题目呀!小时候无所事事时会不断地想,可是从来没有找到过答案;长大了总在忙着各种事情,没有时间想,生命却无时无刻地飞速流逝。千万不要等到生命结束时才明白,那时候一切都太晚了。 十月五日这一天,在我住的这个小城发生了两件大事。 早晨醒来,天比平常显得黑和冷。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雨,却想不到一下就是好几天。最高气温从湾区少有的“酷暑”天气--摄氏三十多度,骤然降到只有十几度。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我正犹豫着是不是要起来冒着雨去运动。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乒乒乓乓的响声,像是枪声。然后是警车此起彼伏的呼啸声,甚至还有直升机的轰鸣声。 对这个一向是平静安详的小城来说,这一切都太不寻常了。我打消了去运动的想法。梳洗,早餐,上网查新闻,才知道附近的一家采石场刚刚发生了枪击案,一个员工在清晨的例会上端着AK-47对着同事扫射,三死五伤;然后扬长而去,又到了几英里外惠普办公区附近的加油站,企图抢劫一个女司机开的车。车没抢到,但他又开枪打伤了对方的腿。枪声引来了警察,慌乱当中这人便带着枪跑进了这一带的居民区。之后大批的武装警察包围了这一带,搜捕这个带枪的嫌犯。正看着新闻,忽然间电话铃声大作,是Santa Clara县自动拨打给附近居民的录音通知,说警察正在街上搜捕,描述了嫌犯的外貌特征,并要求居民尽量呆在室内,不要外出。 外面一直是灰蒙蒙阴郁的天,直升机和警车的声音也一直持续到了午后。我自然关心事态的进展,便在网上搜索有关的新闻,想知道这嫌犯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会无端地向同事开枪。 虽然美国记者们捕捉新闻的能力了得,这时候大家知道的也很有限。多家报道都只提了这人的姓名,一个四十多岁的黑人卡车司机,在那家采石场工作了多年,离异有一个十三岁的女儿。认识他的邻居说他平时待人友善,对自己的孩子也很好,是个负责任的爸爸。他甚至还自己创办过一个反对家庭暴力的非赢利组织,在一家电视台做过节目,谁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做出这么极端的事情来。 午饭后,直升机的声音远了,但网上的新闻说嫌犯仍然在逃。小城的居民们开始小心地做必须外出的事,比如去学校接孩子回家。 我的心情还像这阴郁的飘着雨的天空,无法出门在我的“青苹果乐园”散步,只好在网上漫游。然后在下午,就看到了登在每家大网站头条上的乔布斯。 乔布斯的去世是比这枪击案更加震动小城,以及整个世界的大事。因为这里是他的苹果王国的大本营,这个横竖只有几条街区的小城也因为苹果的总部而名扬四海。 我虽然不是苹果的员工,但因为就住在附近,喜欢并常常在属于苹果园区的街上散步,看那些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不起眼的办公楼,和楼前的那些涂着淡绿,金黄,天蓝,粉红,浅紫的被咬了一口的苹果Logo。我喜欢一边快步走一边听audiobook,音乐,或是干脆就让思绪任意飞翔,看鸟儿和松鼠在树枝上追逐,看花儿无声地开放和凋谢,树叶绿了又黄。我叫这段路是我的“青苹果乐园”,而这乐园里真的有几棵会结青苹果的苹果树。 我不能算是苹果迷。我的唯一的一件苹果产品,是多年前刚有iPod时买的一个30G的iPod。因为我喜欢读书,但真正能放下一切拿起一本书读的时间很有限,而audio book则解放了眼睛,不论是在运动还是开车,只要头脑有片刻清闲就可以一边做事一边方便地听书。用苹果的iTune加上iPod,差不多就等于有了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录音书的图书馆。 而对于他家的OS和iPhone,我没有用是因为不赞同其系统封闭化以及品牌贵族化的经营策略--这跟我决不会花十倍的价钱买一个带LV标记的坤包是一个道理。我宁愿花钱买技术含量,买能够开阔我的视野的东西,而不是仅仅一个Logo作为某种身份的象征来招摇过市。同所谓“时尚”相比,我宁愿做我行我素的Geek,玩我的相对粗糙和简陋,但给我极大自由的Linux 和 Android, 推崇Open Source的开放理念,相信未来是属于我这一群不在乎名利,也不惧怕同大牌竞争的比较理想主义的,思想和人格都独立的Geeks。 对Steve Jobs的离世,应该说不算震惊。一个多月前他宣布从CEO的位置上退下时,就对他的健康状况有不好的预感;可还是没想到死亡来得这样快。乔布斯可以说是为了他的苹果耗干了自己的生命。几年前我就听过苹果的两位都叫Steve的创始人的audiobook,所以早就把乔布斯和沃兹都当成了老朋友--他们是令我尊重敬佩的创业先辈,同时也是性格鲜明的有血有肉的人。 当我一边在书中提到过的街上和建筑物中间散步,一边听着这两个当年爱做梦的人讲他们的梦想,讲他们的成功和失败,讲那些光彩的和不那么光彩的,被两个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叙述的故事,我感到他们如同自己的同事或朋友,他们的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完全有可能继续在我身边认识和不认识的人身上发生。 不过,这一天之内在这个小城发生的这两件毫不相干,但都关系着生死的事情,让我忽然想到了生命价值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时,都是一个脆弱的,无法预知和决定自己命运的小东西。 我们在自己这一生当中,都或多或少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缺憾,比如乔布斯刚刚出生一周就被送给别人收养,比如他刚刚对大学有了一点儿印象,就明白靠养父母的那一点儿积蓄去上大学是他不敢奢望的梦想;以及后来他被自己创建的公司董事会扫地出门。除了被命运左右,我们一样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来影响世界--可以去发飙,让几个家庭瞬间失去亲人;也可以去创造,让自己的梦想改变千千万万人的生活方式。我们生命的价值,是怎样被衡量的呢? 我想,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的时候,是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人们的反应。 10月6日清晨,我又被一阵枪声惊醒。这阵枪声后有一段短暂的警车声,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几个小时后查新闻,原来是那个嫌犯终于被搜捕的警官发现并击毙了。我心中掠过一丝惋惜,为又一个孩子失去父亲难过。可同时也有种如释重负之感--住在小城的人们又恢复了生活的平静与安宁。除了那个嫌犯自己的家人和被他伤害了的人们的家庭之外,其他的人们很快就会忘记这个人和这件事。 然而,生前极为低调的乔布斯,却在死后被许许多多的人,以各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纪念。因为他的存在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他留给了这个世界许多。。。 Palo Alto的大学路上的苹果专卖店外, 人们贴满了写给乔布斯的“post it. (拍于10月16日晚上) 青苹果乐园 砸醒人类智慧的下一个苹果,会落在谁头上?
个人分类: 杂文随笔|6801 次阅读|38 个评论
生命无价是个道德问题不是科学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
windlight 2011-4-9 08:12
赵凤光 生命无价是这几天科学网的NO.1热点。但问题肯定有分类,术业有专攻。 我个人的判断生命无价是个道德问题,宗教问题,信仰问题。 而在科学领域,生命的价格或价值判断绝对是一个可以量化的事情,不是一个无限大的值。 而经济和社会领域,一个生命的价格标签绝对是随行就市,有价有市的问题。 人们在做很多事情时,在有科学素养的人来看都是在牺牲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或者说牺牲放弃自己的生存权,而去满足一些其他的欲望,比如吸毒,吸烟,等明确的不被鼓励的负面欲望;也有很多舍生取义的行为,比如最近的福岛50勇士,明知道去死而为之,他们的生命的价格,不是无价,而是一定可以量化的。 判断具体人生命的价值,也至少是三个层面的价值,最低是他自己的一生现金流量表,这是我们显而易见的生命价格问题。 其次是他的利益相关者的现金流量表,这也是一个比较难,但还是可以统计的表格,各种富豪榜,国家GDP榜都是在做类似的事情。 第三层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层面或者说理论层面的贡献,是评价一个圣人或伟人的指标,一个爱因斯坦使人类历史提速了几十年,这几十年就是伟人的价格,但不可能是无限大到让人类迅速进化到终极。 之前给大家有个小测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542do=blogid=382258 在《人才,钱,项目,那个更重要》一文中,最后给出的脑筋急转弯: 一个行驶中的热气球太重要沉了,搭乘的三名乘客包括一个优秀的医生,一个诺贝尔奖核物理学家,一个诺奖经济学者,该放弃那一个才能救活其他两人呢? 这个时候比较的是他们的生命的价值吗?不是,是谁太沉,就第一个放弃谁,而不论他的历史成本或成绩有多少。此时生命的价格就是最直观的重量问题了。 而引申出来,按照当年的大学生救掏粪工牺牲的故事,值不值的问题,其答案也还是跟价值观以及实际看问题的角度有关,还是个多解方程。生命无价终究是个规范经济学问题,是伦理道德的部分工作,是个规范研究领域问题,而不是实证研究领域的问题。
个人分类: 思辨|3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