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芸芸众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岁月如歌可歌可泣 邹晓辉Geneculture 2016-12-17午于北京
geneculture 2016-12-17 12:57
岁月如歌可歌可泣 邹晓辉Geneculture 2016-12-17午于北京 时过境迁意犹在 物是人非情以堪 芸芸众生多迷茫 云卷云舒任从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名人传记】【人生大智慧修养使人明慎】
lcj2212916 2014-7-16 21:54
【名稱】:人生大智慧修养使人明慎 【作者】: 任柏良 【大小】:2.27MB 【格式】:PDF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智慧的殿堂立在磐石之上,它高出一切争端的怒火,隔绝所有世俗的怨气,雷声滚滚,在它脚下轰鸣。贤哲怀着欣慰而怜悯的心情,俯视芸芸众生:这些充满谬见的人们,正盲目地探寻着人生的道路,为了幸运而追求财富、地位、名誉或权力。贤哲看到,大多数人在他们盲目推崇的愿望面前陷入失望,有些人悲叹于曾经一度占有的,被多忌的命运夺走 ............. 【下載載點】: http://www.400gb.com/file/68573433
1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昨天酒桌上引起的感叹----芸芸众生
热度 2 lin602 2013-10-13 07:49
昨天常州建科院来了几个人,其中一位是我以前的毕业研究生,他们来我校与我校一些教授谈合作的事,因为我是他以前的导师,所以我也参加了他们中午饭局,下午有事有课的教师基本上不喝酒,桌上我校的人好象只有我下午没有硬任务,与他们交流了下酒文化。 我校参加的四位教师我都熟,二位是研究木质素化学与纸浆化学的(我们原来是一个院的,后来分院了),二位是有机化学教师,研究聚氨酯材料的。建筑材料用到这些方面研究。 二位有机化学教师来我校都十年左右,而我于1982-1985期间教有机化学,他们称我是有机化学前辈了。期间我问了他们二人我们那个时代几个老教研室及部分老院领导的姓名,他们一无所知。其实这些领导们有的过世,有几位还健在,八十岁左右了。 我那段时间在我校教有机化学,有二、三个当时的系及教研室领导是校内非常有名的,基本上校内的的教师都知道,他们对教研室的发展与建设做了许多建设性工作。 他们退休二十年左右了,现在教有机化学的教师可能没有一人认识他们了。即使理学院年终聚餐,也是老人们在一起。基本上老人们互相交流。 这事对我还是有触动的,让我想到: 人都是芸芸众生,谁也难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名。即使当时名气很大,很快也‘烟消云散’。 秦始皇、牛顿级的人太少了! 好象是五天前一晚上散步,遇到我的一对老邻居,1983-1990年间,我们一起住在筒子楼,紧挨着。现在他已经快退休了,我也快了。因为他是本校毕业的,说起他的同学们,现在他与这些曾经的几位官员同学见面也就是礼节性地‘招呼’了,他们难以聊到一起。特别说到其中一位,当处级官员时,见面都爱理不理的,遇到有时候‘哈哈’一声飘然而过,前二年‘卸任’了,现在见面总是笑嘻嘻的,也巴不得大家愿意与他多吹吹。这位邻居说:现在我与他们吹什么呢? 还好!我们俩都没有做过官,还是好朋友,他有什么高兴的事,都打个电话给我,让我分享他的快乐,哈哈。 芸芸众生的我们,不就是做个工作,挣个工资养活自己与家人嘛。对社会做点贡献,在人类长河中,基本上是不留痕迹的。留下名的人极少极少。
3042 次阅读|6 个评论
芸芸众生:在适者生存与道德底线之间徘徊!
热度 2 lbjman 2013-6-15 07:41
即使人类发展到现代的文明社会,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还是单位,甚至个人,仍然摆脱不了 丛林法则,即适者生存。 现代文明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群体之内形成具有维护群体利益最大化的道德底线,约束个体的行为,以便协调发展。 当社会呈整体性道德底线下滑时,企图单凭个体力量是无法阻止这种趋势的,只能采取遵循 适者生存行为寻找生存空间。 在性本善的假设条件下,误国殃民、贪污腐败、为虎作伥、须溜拍马和尔虞我诈等都是 私欲 突 破 道德底线的 社会恶果。 在社会中上演“割肉喂鹰”现实版的不乏其人,但是更多的是趋利避害,在狭缝中苦苦寻求自救机会或争取利益最大化。 芸芸众生,在适者生存与道德底线之间 徘徊!作为寻常人,只能小心翼翼地守候内心那片还算具有良知的净土,所谓“外圆内方”吧!
812 次阅读|2 个评论
研究生培养的部分思考:创新的根基在于头脑的异想和行为的异动
热度 2 zcgweb 2013-5-1 06:55
昨天的话语其实一方面是给我自己说的,另一方面是给实验室众生(是‘众多研究生’@all)看的。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人员在年轻时代的成长过程中都曾经遭遇到大量的迷茫,这一点可以在很多人发生的中年危机(职业、家庭等)中看出来,其实也就是青年时代自我培养不全所导致的一些问题的充分体现。 感谢人间有周末,可以让我们在每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思考我们自己其实是在忙什么?是在忙有意义的事情呢,还是在忙无意义的事情呢?每年的研究生匆匆地招收来,三年之后或者五年之后又匆匆地毕业,发几篇文章,或者垂头丧气地拿着minimum数量的中文论文应付着眼前毕业的事情,这些就是目前很多实验室、导师和学生所面临的现状。然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如电影回放、平静如海地看着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禁不住要问道:这是我们所期待的生活吗?这是我们科学院人所期待的生活吗?这是国家对我们这些在科学院工作的导师的期待吗?更进一步,我们(尤其是学生本人)每年为了‘赶毕业’而‘凑论文’的情况敢告知父母和家人吗?当他们知道我们每年貌似在京城里很忙碌、并为我们提供生活来源和精神支柱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不能够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样的架构和体系正确吗?拟或:这是我们入学前期望的在医科院的生活吗? 对于部分人员来说,答案也许是yes,但是,在进行理性思考之后,答案恐怕远不是yes or no那样简单。首先,是谁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是你还是我?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即便是官方的TA设计了这样的生活的话,那么,你和我是否都予以认可了、接受了?或者事实上都认可和接受了,因为摆在眼前的事实就是:研究生得拿到学位、导师得完成工作量。研究生培养不成功将被问责,例如后续停招研究生等。所以,在一系列包括鲶鱼效应的stress(外力,即外来力量)的前提下——注意,不是‘内力(或内在因素)’——一大批人就成了这个模式下的践行者,而会逐渐地失去自我,并成为这个社会上的一个个100%保真的螺丝钉。你注意过高铁上深圳区段和长春高铁上铁轨中的螺丝有什么区别吗?你认可全世界的麦当劳和肯德基都是一个标准吗?你也知道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吧?好了,我的意思是:生命是否应该因为雷同而美丽?还是应该由于异彩而绽放?不知道年轻的朋友在设计自己人生的时候,是否真正考虑到了这些?即便你每天匆匆忙忙运行在宿舍、食堂、实验室的三点一线中。 广泛的兴趣固然有与生俱来的因素在里边,也有一种对于自然界和周边事项看不明白之后而去深入思考的因素在里边。天文地理、人文社科、物理化学生物等,每一门学科中都充满了令人着迷般的事物和知识。我之所以愿意把自己的brain and heart沉浸在其中,就是因为想不明白而要去通过实践弄明白,因此表观上来看个人的兴趣貌似比较广泛,其实全都是内心驱动的使然,因为想不明白、弄不明白的话,简直会令人痛不欲生滴。此类突出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将汉字转码为DNA序列的创意和实践(获得中国发明专利),让我能够知晓人类语言和生物语言之间至少存在某些共性,而这种情况在信息学专家的眼里似乎简直一文不值,然而我有兴趣!接下来我们还要实现EEG语言和DNA语言之间的交互分析。我不知道哪位学生仁兄可以完成,但是我有这个想法啦!更有创意、更有价值的事情是我们最近和朋友联合发现的干预和治疗便秘的新方案,简直就是一种天外来客般的创意,天下便秘患者从此可以无忧矣!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我已经设计了一个个漂亮的苹果,正在等待牛顿的大脑......有慧根的学生会琢磨老师的学术意图(不是非学术意图),并且会默默地实践之并与老师互动,这是我对学生培养的重要一面,因为不是所有的培养方式都会写在脸上,而且通过‘悟性’去实现——这或许是所谓的潜规则吧。当年孙悟空的头上被神仙轻敲了三下,如果是你的话,你是否能够明白这个意思是让你半夜三更去找他传经授道吗?所以说,‘猴精猴精’是有道理的! 说到目前大家的生活模式和体系,很少再有人去讨论why运行这样的生活,因为大家也都疲了、熟悉了、对于运行方式不敏感了,也提不出新的创意生活了,甚至连去想想有没有新的生活创意的热情都没有了!然而,小孩有!当你看见婴儿眼里清澈的一面时,你就觉得这里边有无穷的创意在孕育中!这也是为什么必须有年龄更替、世代更新的原因,因为俄罗斯的言语说过了‘老狗学不了新玩意’。然而,当你发现这种运行方式似乎不合理的时候,那么,你能够从科研管理的角度对于这种运行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甚至创意呢?有了Windows为什么还要有Linux呢?有了Linux为什么还会有MacOS呢?一切的创造源于对现状的不理解(注意:并非不满),从而打开了个人头脑中创意的开关。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需要设计新的架构,例如‘云医院’而不是普通的‘远程医疗技术’所需要做的健康干预但非疾病治疗的事情。接下来当我们号召并组织一批临床医生同仁创办‘云医院’为民为军服务(扫除便秘患者的痛苦先,因为我已经有了近乎100%有效的方案了)的时候,旁观者切莫惊讶的原因... ‘言为心之声’,在这个宁静的北京的清晨,在这个五一劳动节的上午,我的大脑通知我需要‘劳动’,因此,受着大脑的驱动和驱使,我把思想里拥挤的话语再次进行了梳理,供在我们实验室能够看到这些话语的学生客人们以及其他能够直接间接地看到这些文字的人们进行分享,希望大家在实验室读书做研究的三年时间里,不仅仅学习专业知识成为人才,更要勤动脑想想这些话语是否有利于你的思想解除羁绊而可以自由地在科研的海洋中忘情地驰骋?你有慧根、有好的创意的话,我会搭建你需要的平台全力支持你;如果你需要按照目前的架构体系平稳运行、平安运行的话,我也会积极滴配合你。 CZ @ 2013.05.01 06:35:38
个人分类: 生活态度|3189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