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爱语焦点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爱语焦点

相关日志

焦点解决:在企业中督导的作用和特点
Gaodeming 2017-10-24 18:00
系统全面的督导 虽然教练心理督导显而易见的焦点通常是两人(如生命教练)或小团体的人们(同伴,团队,团体督导),但是忽视其全面性,就是错过了不可见的但非常活跃的参与者,他们在更广阔的领域对教练心理学家、学员和工作有相当大的影响。 督导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若干次级系统,即使在整个过程中他们都是隐形的参与者 。不考虑他们的存在,或对他们的影响没有任何意识是盲目的,O shry 称之为“系统盲目性”。教练心理学督导的一种系统方法是一直把图 22.1 中列出的大致框架记在心上。 在图 22.1 中,一个机构与一个教练机构签订合同,这样个体管理者就可以参与到高管教练中,教练是事先指定并由教练机构雇佣的。这个教练不仅接受来自机构外部的督导或有时也接受教练机构内部的督导。 有时以上五个次级系统都被涉及到,有时是四个,在管理教练中越少会出现其中三个(执行、教练、督导)。一名教练心理学家可能隶属一个教练机构或与某种机构签约提供教练给个体管理者的公司。如果督导工作由来自机构或公司外部的督导者来做的话,就可以想象含有一些动因需要加以考虑。保持职业界限,经营合同,尤其是心理契约( Carroll , 2005 ),意识到参与者中每位的需要和责任会成为一个雷区。 尤其是在这里, 教练心理学家及教练心理学家的督导们都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独到见解及技术,才能理解, 与公司一起合作,且兼顾企业环境 。虽然许多教练心理学家曾在一些公众部门工作过,但之前并没有相关的经验及工作背景。 Hawkins and Smith (2006) 警告,需要注意这一因素。 因此会出现一种危险:将一个团体的理论和模式过度运用到其他团体上。一个教练寻求对顾问的督导或咨询心理学家的督导时也会出现一个危险:督导的职业焦点会趋向于理解委托人的心理 …… 最大的危险是:原本注重个人而非组织的基本趋势被倾覆,变成了一个未被认识的、把个体看成“坏的”或“麻木的”机构受害者的趋势。 ( Hawkins and Smith, 2006:14 ) 图 22.1 教练心理学督导的系统概览图 教练心理学督导加上了机构部分(还有个人角度)到议事日程上。 两篇博士论文把督导置于机构语境下,其中一篇特别回顾了机构对于督导安排的影响。 Towler ( 2006 )具体感兴趣的是“语境的因素已然影响督导的过程”,他用“机构作为委托人”的概念来看待隐形的委托人的正面、负面影响。 Towler 的定性研究发现了被督导人与督导人在督导领域不停变化中吸收着并融入本地文化时呈现出一种心理 --- 社会过程 ,表达如下: 1. 被督导人努力解决督导察觉到的负面影响(督导的多重角色、不被理解、权力)。 2. 被督导人努力解决机构的察觉的负面影响(诉讼、期待、约束、文化)。 3. 督导努力解决自身在被督导人和机构(密谋立场、监控、三方合同)中的角色扮演问题。 4. 被督导人重视也感到被对方重视(关系、尊敬、保护、督导灵活性、弹性)。 5. 督导珍视被督导者,也感到被对方珍视(尊敬、信任、角色分配)。 6. 督导和被督导者珍视且感到被机构珍视(价值观一致)。 7. 督导和被督导者致力于共同创立一个富有弹性的空间和督导的关系焦点(处理机构变更、难对付的委托人、伦理道德问题)。 Towler 得出的结论与 Gonzalez-Doupe ( 2001 )的很相似,后者认为督导在被督导人和机构之中起到调解人的作用。她的工作聚焦机构内小团体的督导,她的主要发现是工作团体的功能是边界,可抵制来自团体、团队以及机构的压力。这种小团体督导被看做是“保护团体”。 她的研究表明督导的重要性,还有机构体系督导人支持咨询者尝试自我辩护的重要性。 这两位作者得出的结论与督导心理学家共事的督导高度相关,这些心理学家们都是在机构内的高管教练部门工作。 Sue Copeland (2005) 也是与机构内的咨询者一起共事的,她给我们提出的进一步挑战是要聚焦全面(机构那一方面)。她的模式(很多时候是为机构内的咨询顾问所用的,但也非常适用与与公司内与高管经理、团体共事的教练心理学家)是全面性的,并嵌入到机构中(参看 22.2 )。 图 22.2 Copeland(2005) 的机构中教练督导的模型 在机构作为督导领域的一部分时, Carroll 列出了十项督导要完成的任务,总结成为完成下列诸事的能力: 1. 与多方签订清晰的合同(包括双方、三方或涉及到四方的合同) 2. 使得教练心理学家与公司、机构合作(而不勾结) 3. 采用整个体系(保密地,谁对谁说)帮助教练心理学家管理信息的流向 4. 帮助被督导者在组织内部做出合适的符合伦理道德的决定 5. 与教练心理学家共事,他们往往处于个体人才管理者和机构之间(委托人是谁?) 6. 帮助机构内的教练心理学家照顾、支持自己 7. 帮助教练心理学家处理记录、数据、报告及如何将这些传递给机构 8. 懂得适当的时候机构内如何处理三方会议 9. 促进机构内教练心理学的理解和管理平行过程的能力 10. 和被督导人一起评估教练心理学如何能成为理解、促进机构改变的方式。(如:团队教练对话、文化改变的教练) 一些作者已开始研究如何在机构语境内以最佳方式实施管理高管教练对话 。然而,教练督导这部分少有研究。最近有一篇博士论文讨论的是:“机构督导中处于多方三角关系中及教练对话的主要三角关系有教练、委托人和机构。”( Pampallis Paisley,2006 )高效的教练心理督导把这些次级体系拢在一起,即他们的需要和互动置于富创造性的紧张氛围中。 把控和控制是督导中似是而非的概念? 教练心理学督导坐在十字路口,为了把矛盾的双方联接起来而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他们的任务并不令人羡慕。下列督导问题囊括了所有督导面临的令他们进退维谷、挣扎纠结的问题,问的是有关督导活动的: ● 它是视察还是发展? ● 它是有关责任还是有关品质服务? ● 它限制了不足还是把潜能最大化了? ● 焦点是在被督导人还是委托人? ● 焦点是有关整个系统还是个人? ● 它是教还是学? ● 它建立在学员还是权威基础上? ● 是有关专家还是初学者的? ● 是咨询抑或教育? 几乎在这所有令人不安纠结的问题中,答案处在中间某个位置。教练心理学持的是“两者都”而非“二择一”的观点。它既是评价又是发展,既是学习又是责任。 Quinn 谈到类别的消融是指我们不再把对立两级如爱恨、生死以及一个标成“好”,另一个标成“坏”的。他建议组合诸如: 建立在反省之上的行为,建立在有责任感之上的自由,有根据的远见卓识,彼此分离的相互依存。高效的督导创造结合体,创建联系。 在各种关系和组织中,把握并创造性地在这种紧张关系中工作是很难的,这些问题会给教练心理学建和教练心理学督导压力,迫使他们选择两难中的一个,容易陷入多方(机构、管理、管理教练)的“交叉火力”中保持中立。 龙升爱语焦点解决翻译组编译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2644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中如果建立例外和寻找资源失效,我们怎么做?
Gaodeming 2017-8-14 10:26
高德明 当我们帮助来访者建立例外和资源的时候,大多数(但并非全部)来访者都会找到可用的资源,明了如何应用在自己的目标中。对这些技术不起作用的来访者,我们需要尝试些不同的做法。 如果建立例外和资源的尝试不成功,我们可以邀请来访者参与改变看法(认知)或是改变做法(行动) 这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同的解释和不同的做法会带来什么不同? ) 一、改变看法 给事件以新的诠释,也称为“ 重构 ”。 重新诠释:任何给定的问题或事实都存在许多不同的合理的看法/解释,其中一些看法会更能促进改变。当过去的常用的看法或解释对改变没有益处时,我们可以帮助来访者“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考虑:“ 还有哪些符合现状的不同看法 ”,并引发讨论二者之间的差异和产生不同的影响。 ► 步骤: ❶ 选择 在来访者的语言中,找到一个来自来访者的内容,这个内容来访者所抱的看法没有益处,或这个内容对来访者有益却被忽略了。“你刚刚说的。。。。” ❷ 询问 可以询问来访者,假如这个事情还有不同的解释或意义,它将是什么? ❸ 提出 你也可以在赞美之后,提出新看法(用轻柔的、试探性方式)(注:大多数这时也可以用局外人的团队反思形式)。 ► 技术: ❶ 可以应用属于叙事的系列方法。外化问题(将来自来访者内部的问题迁移到独立的外部实体),支线故事打破概念的单元取向。 ❷ 被视为纯粹不好、心理不正常的、或是异常的人/行为,采用从新建构积极的意义的不同视角: 控制 = 喜欢结构式的、清晰的、有方向的行为方式。 挑衅 = 武断的沟通方法和尝试。 冲动 = 有生机的、自然的、有精力的、顽皮的。 孤僻 = 善于观察、内省、沉思、安静。 说谎 = 尝试一种解决自己错误的方法。 二、改变做法 邀请来访者改变某个方面的行为 (言辞,语调,当前情况,等等)。 询问来访者改变某个方面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同。 “当时你要是采用了不同的做法,会发生什么不同?” “使它不同”的工作 :如果下次问题出现时,你采取一些真正不同的做法将会怎样? ► 步骤: ❶ 在来访者的语言陈述中,发现一个他的行动步骤,他经常用但是没有效果的方法或行为。 ❷ 基于无效则改变的原则,询问来访者,他还有什么方法没有尝试过? ❸ 轻柔的、试探性的给出建议,或用隐喻故事的方法,或用重要人物视角,探询新的行动会带来的不同。 ❹ 设置时间让来访者去观察之后发生的不同。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的例外技术详解之二
Gaodeming 2017-8-12 14:07
高德明 在下面两个情景下,例外技术对探寻的方法还有另外两个好处。 当出现的问题有时间上的紧迫感 如果解决的问题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想出新的策略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不如先开发已经存在的方法。 直接运用来访者过去的成功经验来帮助他,这样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 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隐含在客户事件的例外中,没有被客户挖掘到。因此不能应用在现在的解决问题中。通过我们用这个技术的探寻,就会在那些例外的事件中,例外的时刻中找到他已经拥有的成功经验。这个成功经验就是他已经拥有的,不用去想新策略了。因此能够马上应用到解决事件非常紧迫的这些事情上。这个经验本身就是他自己的,不需要再学习了,因此效率很高。要引导他回忆拥有的小小的成功经验,从中提取方法和策略,应用于目前的这种困境上,这会使来访者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要复制和扩大应用他们已经拥有的方法和经验,这样就会更容易一些。 焦点解决教练在面对来访者的问题时,与其急着找到新的方法和策略,不如先探寻扩大和巩固来访者已经有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在例外的事件中,但是通过我们的探寻就能够找到。这样即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又能增加当事人的自我校正感。 相信客户身上有资源,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相信。 在例外的另外一种应用就是当有些人情绪极其低落或者受到的打击非常大,思想非常偏激的状态下,这些人更要应用相信他自己拥有方法和力量。相信这个人一定靠着什么方法和力量,自己在情绪、心情这样不好的状态下,思维偏激到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撑到现在,他背后一定拥有什么方法和力量。因此他应对这些情绪背后的那些能力就是我们找到例外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够善用这些力量和资源就会给他带来不同,应对问句本身也是一种探寻例外。 有些人的情绪非常不好,跟他丈夫刚刚打架来找到你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你会问,你们365天有没有哪天不打架的情况呢?她可能会很偏激,365天,天天都在吵架!找不到例外。这时候你仍然要相信这里仍然有例外,你可以这样问,哇!你365天天天打架的情况下,你是怎么做到还跟他过了这么长时间,背后是什么支撑你的?她或许会说我是为了孩子才这样的,跟他过了十年的。哇!你是怎么做到的?在这里我们就找到背后支撑她的概念,她认为重要的人 ,我们就能找到她认为什么是重要的,她重要的事重要的人,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了。 所有的苦难的背后,所有的情绪低落的背后都有来访者她们处理自己困难的方法和能力。只要我们去问他们,去挖掘他们,跟他们一起来对话,他都会呈现在我们的语言中的。 ◆ 在升学压力让你这么痛苦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仍然能坚持学习? ◆ 在同事都排斥你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还能坐在办公室里,每天工作到这个时间的? ◆ 是什么让你还能坐在办公室里能够坚持工作呢?而且还创造了这么好的业绩呢? ◆ 在与同事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还愿意和同事来沟通这个事情呢?那你背后的善意是什么?这会让他有被了解的支持感。 ◆ 这样艰难的生活,是什么让你能决定继续活下来? 找到支持,找到资源,找到背后的能力。 这种探寻的方法除了传递我们对他的共情和欣赏以外,最重要的事可以激发出他原先所持有的信念,与希望努力的目标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拥有的能力。他已经很多的应用了已经存在的方法曾帮助过他保护过他,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被挖掘出来。我们就会说,这个方法更多的应用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呢?打开他解决自己问题策略的空间。 应用例外技术的时候,当我们寻找到当事人小小的一个成功事件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更多的空间。让他在这里更多的停留,也可以用理解层次的方法把这个例外的事件从不同层次上进行深化进行扩大,问他在这里他的行为,拥有的能力,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他成功的时候对世界的看法对自我的看法,对角色的看法。探寻之后,在这些充足的资源,就一同找到当前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一种相信,相信客户自己在他人生的经历中能够找到解决他当前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够找到他的资源。我们也相信在例外中我们也能够探寻到他认为重要的人,他拥有的资源,他认为什么是他的期待。这样的探寻就可能会激发来访者做出改变的动力,引导他发现已经做到的一些有效的方法。当这些发现之后我们就可以运用对话的方法,打开空间的方法把他运用到当前的解决方案中,推动解决策略的向前的一 小步的行动。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467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例外技术详解之一
Gaodeming 2017-8-11 10:01
高德明 皮特邵博 在大量的企业教练中,把焦点解决教练总结成最简单朴素的两个观点: 坚持寻找已存在的资源。 如果客户他的视线陷在未解决的问题和缺陷里,一定要邀请他用问句,用打开空间的方法,让他走向未来,走向解决,朝着有帮助的方向去扩展他的视野。 如果这两个观点说的太简单,可以化成 五 个观点: 1.谈论能力而非缺陷。 2. 问一些有效的而不是失败的事情,都做了哪些有效的事情。 3. 形成对所期望的未来的想象,而不是分析问题的原因。 4. 找到困难背后存在的需求,以终为始。 5. 形成刻度问句寻找不同的切实的解决迹象。 在上面的两点或者是五点,对企业教练实践的大量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找到客户资源的重要性。 例外技术就是找到客户资源的非常重要的技术 。比如在常用的刻度尺技术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刻度尺问句都是在寻找客户的例外。比如: 你为什么给自己打这个分数?而不是更低的分数? 这就是在寻找客户已做了什么,已有的资源和那些例外。 还有一个问句,当客户说现在想提高到 7 分的时候,那么我们可能会问: 什么时候或者有哪件事情做的有超过 7 分的时候,那是一个什么事情? 这俩个问句都属于例外问句的发展,都是在寻找客户的资源。寻找那些没有问题的时候,那些曾经超越对我们自己能力评价的经验。所以我们知道例外这两个问句是探寻对方他能做到什么,他有什么能力,他已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很高的水平。这些是可以支撑客户达到想要的目标以及能够解决当下的问题。 我们认为对方已经拥有了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和资源 。有些人会认为这是矛盾的,如果方法和资源真的已经存在了,为什么还需要我们给做教练和辅导呢?实际上那是因为来访者往往不知道自己已经拥有方法和资源,所以希望我们引导他们发现。来访者真的可能存在一些方法和资源吗? 焦点解决教练一定要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细心的倾听对方对例外的描述,我们就能够按图索骥找到他。 客户在详细描述这些例外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顿悟,忽然找到了自己问题的方法了,或者忽然觉得应该迈出这一小步是什么了。当寻找的过程有些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与客户的语言互动中来帮助他们放大他们的资源。或者更准确的说, 我们给他一个放大镜,让他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资源,甚至看到自己这些例外资源背后蕴藏的他的能力 。 我们可以从很多视角来在例外中寻找资源,在例外中可以帮助他们寻找到他们到底在乎什么,在乎什么事什么人,他们在例外的叙述中我们能帮助他找到拥有什么样的能力。 焦点解决非常核心关键的三个关键点,可以在例外的描述中找到他在乎什么事,什么人,已经拥有什么样的能力。 比如说,一个初中生一周只有三天来上学,其他两天不来上学。一般的方法是我们研究三天不来上学什么原因,现在需要焦点解决教练以终为始的逆向思维,看当事人为什么有两天来上学,这两天上学发生了什么?来上学与没来上学这个时间段对这个人来讲有什么不同?当我们跟他具体的沟通中发现,他因为喜欢上体育课,在上学这两天没有旷课是这两天都有体育课。在这个例外中我们知道他非常重视体育课,体育课对他来说有较高吸引力。我们就找到他喜欢的事情是体育课,从而我们知道体育老师可能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人,体育老师可能对他有很高的影响力,这就是我们帮助这个学生的一个策略了。通过这个例外找到他在乎的是什么在乎什么事,在乎什么人,他在乎的人和事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很重要的策略。 再打个比方说,有个员工经常迟到,要问他不迟到的时候他在做什么,他曾经有哪些时间没有迟到,没有迟到的时间他是怎么避开交通堵塞,怎么克服自己睡懒觉的习惯。要找到他没有迟到中展现他自我控制的能力,让他感到我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只要发挥它放大它,就可以让自己更多的准时的到达自己的工作地点。这就是在他的例外中找到他所拥有的能力,把这个能力更多的应用和放大就 OK 了。 上面两个例子,如果说在例外中客户不能直接获得解决方法,通过放大镜的方法在例外中找到他在乎的人,在乎的事,他所拥有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够跟客户一同在例外中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达到目标所具备的能力。 这些能力都是本来就具足的,只不过是我们共同探寻,去发现它。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的例外技术
Gaodeming 2017-8-10 17:30
高德明 有时人们对于改变自身的现状往往感到无力,甚至有些绝望。经常忽略自己曾经拥有的成功的现象,成功的经验,轻视已有的小改变,淡化正在付出的努力。倘若人们能够发现以上这些例外的情况,有效利用自身现有的资源,就能够增加对自身问题的掌控感,提升改变的可能性。 下面我们对例外的定义,例外的原理,例外的成功探寻,我们如何知道已经找到例外了,如何找到例外,如何把例外的成果扩大化,就这几方面和大家有一个交流,就这几方面来讲一下。 例外的原理 人们习惯于把注意力倾注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却很少注意那些问题不发生的时候。犹如只看到白纸上的一滴墨汁,而看不到其他的地方。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思想开始相信人的内在蕴藏着正向、积极的潜能。从焦点解决的角度来说,无论来访者的问题有多么严重,或者问题由来多久,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总会存在 问题不发生的时候 。 此时,只要人们能够找到过去的资源,提醒他们所具备的现有资源,或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稍加扩展,就可以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一般而言,有了明确的目标、期待的成功之后,接下来从焦点解决过程来讲,就要寻找他们过去经验中的闪光点了。那么什么叫做例外?如何找到被忽视的例外?我们怎么知道已经找到例外了呢?下面我们就详细讲。 例外的成功探寻 所谓例外,从以下四个方面大家可以来思考: 一、包含人们已经 成功的经验 了,也就是说来访者曾有过达成类似目标的经验。 二、包括来访者的 部分成功经验 ,来访者曾朝向问题解决方向努力过,问题有过阶段性的改善。 三、不仅要看到问题本身,更要看到暗藏在问题 背后的期待 ,把这个期待发展成正向的成功。正向的期待也可能藏在来访者的经验中,只是来访者尚未察觉,不仅要看到问题本身,更要看到藏在问题背后的期待,这个期待也可能存于来访者的经验中,只是来访者尚未察觉,并非遥不可及。 四、始终要相信他们 具备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 ,要记住下面两句话:每一个问题都有例外可寻。就这个问题的例外,来访者仍然找不到,那我们还要相信每一个问题都有相似的问题曾经被解决过。这是两个核心: ★ 每一个问题都有例外可寻。 ★ 每一个问题都有相似的问题曾经被解决过。 我们如何知道已经找到例外了 我们知道什么叫例外,那我们如何知道已经帮助对方找到了他的例外了呢?成功的例外探寻找到的标准就是让来访者找到 内在的声音 ——“是的,我成功过” , “是的,我有能力”,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打破其面对问题时自我的设限,让来访者对解决问题时不再有无能为力的感觉。 如何找到例外 下面讲一下如何用问句引导来访者发现自己的例外。 第一个问句: ► 你想达成的目标过去什么时候曾经达成过?或者很接近? ► 这个问题在什么时候不发生呢? 我们要站在相信例外一定存在这个立场上来问这个问题,不要问来访者 “有没有……的时候”,你问有没有的时候,那就是一半有,一半没有了。这样问“有没有”会表现出我们对来访者的信心只有50%,而是要问“这个问题什么时候不发生?” ,“你想达成的目标过去什么时候曾经达成过?或者很接近?” ,不要问“有没有……的时候”,那么有可能来访者坚持认为从没有过问题不存在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第二个问句。 第二个问句就是: ► 什么时候会有点不一样? ► 什么时候问题不那么严重了?不那么频率高了?或者是不那么强烈了? 在来访者糟糕的境界中找到最好的时侯,找到黑暗中的闪亮点。 第三个,有的来访者认为问题的改善不是自己的功劳,可能会说“我不知道,就那样发生了”,那么我们可以追问: ► 我想你一定做了什么,促成这个事情发生了,想想可能是什么? 一旦来访者能够说出怎样的行动让好的情况发生了,他就知道如何朝这个方向前进了,因此第三个问句要这样来问: ► 你以前遇到过相似的问题或困难吗?那时你是怎样做到的?你是怎样做到的? 第四个问句: ► 在那些成功的时候,你的想法、做法、生活……有哪些不同? ► 在那些时候,你觉得别人对你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想提醒来访者,生活中的部分改变,会像涟漪般扩散到其他的部分,某个领域有好的事情发生,它会传染到其他领域。这个问 题使来访者有机会去追溯一个小小的例外,对整个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什么正面的影响,这个问句往往应用在这个问题并没有找到例外,要注意,是没有找到,并不是没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领域的那些成功,把他的努力扩散到我们现在将要解决的这个领域。 因此,这四个问句代表四个层面: 第一个问句:相信例外一定有,这个问题在什么时候不发生呢? 第二个问句:相信有好的时候,什么时候会有些不一样呢?什么时候不那么严重? 第三个问句:相信解决过类似这样的问题, “你以前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和困难吗?那时你是怎么做的?” 第四个问句:相信其他领域的意外会带来整个系统的不同和解决。那些成功的时候,你的想法、你的做法和生活有哪些不同?在那些时候你觉得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 这是四个层面。 那么,现在再谈一下 应用时候的四个 技巧 。有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进入一个例外的阶段,可能随时随地在与对方的交流中就能够找到他那些闪光点,他那些例外,甚至我们在他所应用的副词中也可以找到那些不是绝对的说法。 第一个技巧。比如说,来访者说问题经常存在,如果说经常发生的话,那么经常就意味着还会有些 特殊的情况和例外 。比如我们听到来访者说“多些时候是这样”,那么相对而言,少些时候就不是这样了,那么我们就深究——那些少些时候是什么情况呢? 这样我们来启发来访者的思考,问题不存在或情况好一些的时候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他们对例外的那些时刻进行详细的、详致的描述,当时发生了什么?感觉如何?想到什么?做了什么?这样就可以把例外细化了。这是第一个技巧。 第二个技巧。我们少用封闭式的提问,比如:“你有没有……的时候?” “有没有不一样?”这些封闭式问题,答案往往是否定的,这无益于我们引发他自己的故事,因此要用 开放性的问句 。 第三个技巧。有些人遇到困扰,很多人是抱着报怨的这种态度来的,所以在第一次的时候,你问他例外,他基本上还会描述那些困扰和抱怨,或者他认为他至今不曾注意过曾经有什么成功过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 稍作坚持 ,只要我们稍作坚持,甚至停顿个十秒,半分钟,绝大多数来访者都能够举出例子。如果这个人实在难以做到,那么我们就改变策略,引导他们走向假如框架,假如框架我们以后还要讲。 第四个技巧。在他的语言和叙述中,你发现他 可用的、可赞美的 地方。可用的资源要多给予赞美,用振奋的语气跟他交流——“这真不容易,你当时是什么做到的?” “不错呀,你是怎么迈出最艰难的第一步的?” “太棒了”……等等,这是四个技巧。 如何把例外的成果扩大化 找到例外以后我们的做法是,一旦找到例外或成功经验,我们即刻给予 关注 并且 强调 ,无论是多小的例外,甚至是来访者认为微不足道的,或者哪怕只是偶然发生的成功经验,都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给予 赞美 ,在其中挖掘客户的资源和客户的能力,以及客户的正向的期待,这是第一点,找到例外。 第二点。从这个个别的例外出发,要引导对方思考还有什么其他的例外的情形,进而 发展 出更多的有目标的相关的例外。 第三点。在此基础之上,这么多的例外当中要找到相互之间的 差异 ,对比问题发生和没发生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找出一些 共同性 的东西,这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方法。 第四点。我们要帮助对方分析自己做了什么使例外发生,并鼓励他有意识地 多做 或 多 拓展 这些例外、这些能力、这些资源,这正是改变的开始,可以问下面这两个问句: ► 你觉得你需要做些什么,能使你再次成功地做到这些? ► 如果你继续做这些事,你的处境会有什么不同? 问题的这些例外就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让我们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了,这是例外技术。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5:如果无效,那就换方案
Gaodeming 2017-8-10 15:46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 如果无效,那就换其他方案 高德明团队 译编 Yoram Galli 关键词 :焦点解决,本体论,存在,做,有,确认,选择,教练,第一顺序改变,第二顺序改变,范例,管理。 ( 写的好专业,翻译的太直译……挑选核心部分,对于喜欢深入的朋友请看原文,其实核心内容就是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变换一下自己的角色,我认为 NLP的理解层次的方法,比本文的三个绕嘴的概念和模式要更好让人理解,不知道怎么做,就上推到不同的角色,这时候空间就更大了。从不同的角色再下切,方法就处理了,资源也会不同。——高德明老师) 摘要 : 焦点解决( SF)方法主要集中在通过 行动创造解决方法。在完成的过程中,聚焦 “ 什么是有效的 ” 很关键。 “如果有效,就多做一点”引起教练者和来访者的注意 ,并寻找和确认认可更多的起效因素。方法还提示, “如果没效,就做些不一样的”,确保个体不会继续做那些没有用的。对教练者和来访者 应该去探寻还有什么可以做, “它可以起效”。 但是,如果做些不一样的还找不到解决方法呢?什么可以取代“做些不一样的”? 这章提供了另一个角度:从做的维度到存在的维度,从“做些不一样”的变成“成为其他人”。 基于作者教练员的实践经验,本章演示管理者怎样在他的下属和来访者中使用模型。 背景 SF是关于创造解决方法,通过聚焦在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去完成目标,并且如果有效就多做一点的方法。这些原则开启了“解决主义者”和那些相互作用的人的频道。 在 Paul Z. Jackson和Mark McKergow的书中写到,改变在实践模型或观察模型中发生:“当一个人做些不一样的事情或观察不一样的事情时,改变会发生”。 爱因斯坦的名言: “ 当用一样的思想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世界 ”,这表明,创造解决方法在另一层、更高层次的思想。思想在这章中指同义词、定义和区别,如范例、理智、心灵地图、觉察、倾听和基本假设。 如果我们接受解决是在不同的意识水平之间,那一个人怎样到达这些水平中间呢?他真的可以离开他自己的水平来到达其他水平么? …… 本章提供了更多的篇幅描述 “存在”,比做及行动都要多(尽管总会采取行动)。如后面所述,“存在”为“ 事实上的做 ” 创造了更广泛和更有意义的环境。   …… “存在 -做-已有”模型 在许多出版物中,“存在”、“做”和“已有”是线性的,“做”是连接“存在”和“已有”的阶段。 不问一个人 “我需要做什么去拥有我想要的?”,而是问“我是谁?” 标准程序如下: 1. 定义你现在; 2. 做出你定义的你现在 =做; 3. 你会有结果 =已有。 图 1 这里的关键是从宣示你是谁 你的状态(而不是一直聚焦在做上)开始,然后你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已有)。 本章把“存在 -做-已有”描述为同一区域的三个循环。 如在研讨会和文中呈现的 “积极反馈的所有颜色” ,三个元素(存在、做和已有)都是表达的同一体。 例如,当管理者被问到他的职业时,他回答说 “我是部门的头”,那下一个问题可能会是“这意味着什么?” 从有 /已有同一体区间(循环)中看,答案可能如下,“我有目标,我有截止日期去完成,我有一个12位专家的团队,我有预算,我有办公室,我车和手机”。 (拥有) 从做 /正在做的角度看,答案可能如下,“我准备了一个工作计划,我分配了任务,我经营着团队会议,我跟着进程走,我实施顾客调查,我向我的CEO报告,我培养我的人”。 (执行) 从是 /存在的角度看,答案可能如下,“我是部门的领导,我是团队的核心,我是下属和顾客的头,我是公司的改革者”。 (存在的状态) 图 2 BDH模型指出,作为人我们都会经过这三个循环。挑战是熟悉他们,使用他们,然后发展“存在状态”的能力和技能。创造存在状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更高的价值,即使它看起来可能不切实际或更困难。此模型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圆形的中心价值更高,是意识水平。没有人是只有一个圆(同一体的区域),许多人都是在一个中心待的时间比另两个长。 从 “存在”区域移到“做”区域是主要的挑战。 它包含两个方面: 1. 做些不一样的 2. 从另一个意识水平做 此模型的另一个方面是:从圆的内部(存在)移到外部(已有)等同于从内部核心和重要情境转移到外部和事实上。 一个国际公司的管理团队,位于美国,在年末时,组织学习、回顾、评估和反省工作, 三小时会议在美国,并在视频播放。团队决定与他们的员工分享思想和所学内容。视频磁带发放给了公司的每一个员工。管理团队呈现了他们的成就和失败。 员工所捕捉到了是,管理层愿意公开分享他们内部的讨论。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该团队呈现他们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方法。谈到成功,他们说到, “我们是我们所说的要成为的人。我们是我们行业中领先的公司。我们是‘整体’的例子:我们践行着我们所宣传的。我们说我们聚焦在客户上,而今天我们真的在客户服务上。” 谈到改善的地方,管理者承认它的失败: “我们自己必须诚实。随着我们显著的成就,也观察到了一些失败:我们在对顾客的迅速反应方面做得不好;我们在创新和发展新产品方面欠缺;我们在法国的经营有失败,在客户导向的网站是有失败。” 一些积极方面如成就在 “存在”模型中有描述:“我们是‘统一体’”,而不是在已有模型中:“我们已交付”。 另一方面,消极方面如失败在 “已有”模型中描述:“我们在… … 方面失败 ”,而不是在存在模型中:“我们是失败的”,或正在做的模型:“我们失败… …” 在另一个领域,学校情境中, Kerstin Mahlberg和Maud Sjoblom在焦点解决教育中提出了同样的观点,积极范例是孩子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真正要学习和成功的方向——“存在”模型,而“问题学生”是通过行为或现象即孩子“已有”模型的描述:“通过外化问题,把它与孩子本身区别开来… … 它可能会更容易谈论如何阅读 ‘绿巨人’(‘已有’),比讨论事实(‘存在’)而让孩子变得愤怒会更容易”。 总之,当管理者与下属有积极的关系或做积极的事情时,对 “存在”区域是很有用的,然而如果讨论不想要的或消极的行为,表明指的是下属已有的。 这些同样适用于教练 /顾问与他的来访者间的相互作用。 实践部分 BDH模型对管理者(和教练)主要的应用就是有可选择的范例,当做一些事情没有效果时就做其他事情即选择“存在”而不是“做”,意思就是,“ 如果没有效,就做些不一样的,如果做些不一样的没有效,那么就成为不一样的人! ” 当然,可以直接成为 “存在”模型: “ 如果没有效,那就成为不一样的人 。” 在一个年轻女性的管理发展培训计划里,自信方面的工作坊,年轻女性管理者和经验丰富的秘书间的角色扮演。 “管理者”的任务是通知“秘书”:由于大量的工作要做,她不仅不能像预计的早离开,而且还要加班两小时。 一次又一次,管理者在角色中都太温柔了,一点都不果断。训练者让她用不同的方式,大声讲。他还转向其他参与者询问 “管理者”的作用,以头脑风暴的方式。 没有什么能帮助 “管理者”。她看起来很无助,每一个人都觉得是个是失败的个案。突然,训练者提供了另一个选择。“现在我想要你重复你已有的同样对话”,他告诉她,“只有这次我想要你是头狮子!”。这起了作用。年轻管理者“转换了”她自己,成为一头狮子,她把指令咆哮向“秘书”,获得了同伴的赞赏。 有很多方法可以操作这种工作模型,以下是其中两种:一位管理者发现他的员工陷于困境中,他尝试了不同的方法试图去帮助他,但没有效果。 M:“告诉我倒目前为止你都尝试了什么?” S:“我让顾客自己处理,但是他拒绝了。” M:“你还尝试了什么?” S:“我邀请他共进午餐,商量一下。” M:“然后呢?” S:“没结果,他仍坚持他一开始就想要的事情。” M:“这可能对你是个奇怪的问题。回想一下你的表现,你是谁?作为一个存在你是谁?” S:“我不确定。我想我与客户一起来参加会议有点神经兮兮。” M:“假设你可以创造一个不同的自己,你想要选择谁?” S:“好吧… … 我可能会想要更确定,更有信心,并有同情心! ” M:“好,那怎样选择成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自信的人?” S:“听起来很好!” M:“很好,你现在就很好。现在说出来,就像你是他。” S:“下次我见到他,我将会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自信的人!” M:“哇!在1到10的评分上,10代表:你完全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自信的人,那么你现在在什么位置?… …” 等等。 把自己作为一种 “存在”或一种新的“存在”创造了一种新的范式,即情境影响了人及他周围的环境,并创造了想要的改变。 引自我自己: “如果一直是你自己的话,你不能成为你选择的那个人”,我可以走着辩论,并已产生了一些想要的改变。 效应并不是行动(做)中唯一的。他们影响着其他人的觉察和理解。 侨治 .萧伯纳在《茶花女》一书中通过伊莉莎说到,“卖花女和公主间的不同是她怎样表现,她怎样被对待。”,表明“存在”的不同是通过其他人的倾听(觉察)表现出现的。 另一种方法是跳过确认 “存在”这个“平台期”,直接朝向想要的“存在”状态。 M:“… … 嗯,我理解你尝试了每件事情,你不知道怎样往前走。 ” S:“是的,我不知道我还应该做些什么。” M:“因此,可能不是关于还应该做些什么。” S:“还有什么—你的意思是?” M:“假设从现在开始两年,一切都进行的很好。 是什么在你身边发生着? 你是个怎么样的人? 什么发生了改变? 你是谁跟现在又有哪些不同? S:“我是我团队里一个很强的领导!我可能还是一个高级执行者。” M:“哇,那真棒!现在你可以告诉我,往回看两年,是什么可能让你成为将来的你?… …” “存在”作为一种创造性解决不一定需要是问题的答案或反应。一个人可以为他自己创造“存在”状态,作为他为具体情境、会面或计划中准备的一部分。 一个大型服务单位的管理团队,在移动电话公司,举行了一场关于如何提供公司服务水平的回忆。 他们最终选择聚焦在让他们自己成为一种新的 “存在”状态。 他们宣称他们将是顾客的主人。 这帮助他们重新把顾客作为客人看待,不需要把程序和手续概念化。 一种新的情景和新的价值创造出来了,并已准备进行下一步。 在 2004年SOL国际会议上报告了相似的情景。瑞典团队称,作为他们准备的一部分,他们让自己成为想成为的人,选择成为参与者的主要部分。作为会议的报告者和参与者,我记得作为客人的感觉。 结论 因此从现在开始,问题不仅是 “还可以做什么?”,还 有 “还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文中标题所说:当著名的短语( “如果没有效,做些不一样的”)没有效时使用它。在你的专业计划里,把它作为另一种选择和另一种框架。 适应挑战,确认 “存在”什么时候比“做”更合适,反之亦然。 任何时候你发现它更适合来访者或更适合你,聚焦在 “存在”上 (先处理存在)。 如果可以,使用它! 现在本体论教练要沉思的问题如下: 1. 在教练中,准备过程中什么时候为他自己选择 “存在”状态。 2. 当 SF教练陷入困境时,作为教练者什么时候可以做些不一样的,什么时候成为不一样的人。 谢谢你成为你自己! REFERENCES Fromm, Erich (1974): The Art of Being, Continuum, N.Y. Galli, Yoram (2005): The Full Colours of Positive Feed-Back, in: SOL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ww.solworld.org Heidegger, Martin (1962): Being and Time, Harper and Row. Jackson Paul. Z. / McKergow Mark. (2002): The Solutions Focus, London: Nicholas Brealy. Kohut, Heinz (1984): How Does Analysis Cur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New-York. Mahlberg, Kerstin / Sjoblom, Maud (2002): Solution-Focused Education, Mahlberg Sjoblom, www.fkc.se Meier, Daniel (2005): Team Coaching with the SolutionCircle , Solutions Books Watzlawick, Paul (1983): The Situation Is Hopeless, But Not Serious, W. W. Norton. Watzlawick, Paul / Weakland, John H. / Fisch, Richard (1974): Change, W. W. Norton.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老师讲焦点解决中的微观三步曲---倾听、选择、建构
Gaodeming 2017-8-9 15:53
高德明 语言学中,一个沟通的最小单位是一个三步的过程:你说了,我告诉你我明白了,你也知道我明白了。 我们把语言当作工具,用这个工具来阐述内容、思想和意义。对于语言来讲,你想表达的意义,与对方能理解的意义,这是两个不同的内容。对话是为了对方能明白,因此,有用的意义是对方理解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意义是通过语言的协商达成的。 有过一段时间训练的焦点解决教练,会有目的性的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来回应。对方的话语中包含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在 SF 中被处理为四个部分: ● 被忽略的部分。 ● 被保留的部分。 ● 重组出来的话。 ● 原词反馈过去的。 在焦点解决实践的每一个最小的对话单元中,都包括了三个过程:倾听、选择、建构。用这三个环节来处理这四个部分。 A 如何“选择” 我们选择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话语,或是在我们讨论空间过程的内容,下面是四个标准。这是我们采纳或保留的内容,其他可能是我们要忽略的内容。 语言选择的四种类型 ❶ 正向积极的。 ❷ 面向未来的。 ❸ 有更多可能性和选择的点。 ❹ 问题出现例外的点。 如果说的是一些积极的东西 ,我们会保留它;如果是消极的,我们会改变它(比如,恐惧转变成小心)。 ● 完全保留。 ● 忽略。 ● 指示性保留。那个。。它。。。 ● 近义词变换。 ● 客户的语言上添加:诠释重构。 B 如何“重构” 有的时候上面的四个内容并没有出现在对话者的表面的语言中,而是模糊的存在于背后的假设中,或他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中,我们就要在他的话语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和挖掘了。 重构的四个工具 : 1 . 陈述 ( grounding sequence ) ,让说话的人自己产生思想的流动。 陈述有助于达成共识。重新把他的话说一遍,听者会有反馈出来。让说话的人,重新听一遍自己的话,这个内涵是认为意义是流动的,相信他的想法会产生变化的。 三步曲,表述——呈现——确认( present-display-confirm sequence ):你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大多数人会回复,“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也因此,不要简单的重复对方的话,除非你觉得有必要。 2. 听众的反应 ( Listener response ),增加意义的可能性。 这个起源于通过反思团队和外部见证者的多视角反馈,来给客户提供重新建构自己语言产生的意义的可能性。比如在对话中我们会详细的了解细节:谁?何时?在哪里? who /when/where ,之后用他人视角来引发思考:谁会看到?他们会说什么?做什么?他们的理解是什么? 关系互动的视角:你与他人会以什么不同方式互动?别人有什么反应?你又有什么应对? 3. 变化表达的方式 ( Formulations ),改变意义。 这里不是描述,重复,转述等简单的把客户的话重新说一遍,也不是用原词的方法。而是总结、改述、重新贴标签、正常化、叙事、近义词变换,把客户的语言上添加新的内容。 比如对方说,“我那时注意力不集中”,可以改变为“你那个时候在同时观察多个事物”,通过改变语言,把对同一个现象的描述,转向为 A 中的四种类型的语言空间中。 4 . 继续提问 ( Questions ),深入挖掘价值资源或引向对话的流程。 ● 言语中引发的未知问题。 ● 希望了解更加详细的问题。 ● 其他治疗技术。 这时我们会问“听多问一”,“听大问小”,“听到停止问他起点”等具体的方法。 体的操作方法 上面的内容,只有在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基础上才会有用处。这个内容是 Haesun 老师整理出来的。在讲述的时候,因为大家还没有时间,并且翻译起来非常生涩。所以当时多少人都是模糊一片,半懂不懂的。 我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慢慢按照这个框架,重新改写和添加了我的理解。 下面还有有个具体的选择方法,不涉及上面的理论分析,也给大家呈现出来,这个方法是 Heather 提供的。 1. 听多想一 若当事人陈述许多问题,以及几个可能的目标时: ● 我们便问:今天应该从哪里开始? ● 如此一来,将会聚焦在此刻最明显的问题上。 2. 听大想小 若当事人期待马上、彻底的大改变时: ● 我们便问:你开始信这个地方向移动的小讯号会是什么? ● 如此一来,设定的目标会是以描述日常生活常见活动的普遍用词来加以描述的。 3. 听到停滞,想到起点 在当事人所声明的目标是停止特定问题时: ● 我们会问:那取而代之的是什么?会有什么开始发生? ● 如此一来,目标会是正向而非负向语言,会是出现什么而非缺少什么的用词。 4. 听到内在,想到互动 在当事人描述的改变为内在状态或处于独处状态时: ● 我们会问: (孩子、伴侣、同事)会看到事情有什么改变? ● 如此一来,目标将会含括了其他人的观点以及与其他人的不同的互动。 5. 听到概论,想到具体 在当事人以概化的方式描述其改变时: ● 我们会问:具体发生的例子会是什么?你怎么得知有改变的? ● 如此一来,目标将包含了具体的细节以及可能发生的小事件。 6. 听到别人,想到自己 在当事人陈述目标是别人会有什么不同的作为时: ● 我们会问:当他们这样改变时,你会因而有什么不同的作为?你会如何回应? ● 如此一来,目标的描述将包含自己的行为。 我最近的微观语言教学的方法,应用的是语言学的言语游戏理论和鉴定语言学的理解层次等语言学方法,理论上更深入,这里先不介绍了。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3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4:焦点解决的跨语性
Gaodeming 2017-8-8 16:39
焦点解决的跨语性 : 如何在推广应用中确保焦点解决方法的核心 高德明团队 译编 Matthias Varga von Kibed 关键词 : SFBT方法 跨语言 跨语性 结构化星座 SySt方法 解决几何学访谈 奇迹问题 完美未来 学术模型 语义反应 焦点解决团体访谈 算数的 公理式教学 SFBT基本态度 四句 四句式荟萃 摘要: 随着密尔沃基学校 BFTC焦点解决方法的扩展,传播到其他新的专业领域,在传播的过程中,一些基本的元素在濒临消失。焦点解决跨语性被推为一种概念,它在保持焦点解决方法技术和概念的核心及推广方面是有帮助的,转换语言应用到新的领域中也是有帮助的。在扩大化这些思想时用到了解决几何式访谈和结构化系统访谈。 一 Steve de Shazer是一位非常有想象力的人,尽管他从来没有自诩这样。他能把有用的观察浓缩到清晰的句型中,并且致力于使焦点解决工作简单易学、易教,这都基于他有丰富的想象力。 “我学的一切都来自于Insoo”,这是他承认他妻子焦点解决访谈独创性实践对他影响的一种方式,有他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然而,有时Steve能力的重要性仍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可,即这些年来他和Isoo(以及来自密尔沃基BFTC的同事)形成的焦点解决的方法学根源和基本原则没有完全施展。 在某种意义上, Steve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与哲学上Ludwig Wittgenstein的相似。所有的解释都不合理,只有Wittgenstein一书《哲学研究》中著名格言的描述能替代。Steve在治疗和咨询领域中扩大了这种教学。 二 随着焦点解决方法的成功,它不断地传播到各种不同的领域(本章举证其中的一些新发展),本方法的一些修饰、组合、变式和贯彻实施也同时出现。尽管这个过程必要且自然,但它也有流失的危险。因此,在这里交流一下哪些元素和方面是有用和必要的,在传播 SFBT过程中能保持SFBT的灵魂和逻辑,并且能以一种有用的方式自然地传播和发展。(这里,我使用缩写“SFBT方法”不仅代表它在治疗中的应用,还包括在咨询、社会工作和教学中的应用。) 三 在这篇短文中,我会做一些看似有用的标记。在与我妻子 Insa Sparrer(她把焦点解决的组合的思想放在首位)合作过程中,我对焦点解决方法与其他方法的发展有些愧疚,结构化系统访谈(SySt),我把跨语言作为我们结构化访谈方法的基础概念。然后我会把这个概念扩展到焦点解决的跨语性上,希望这个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保持和发展BFTC方法的生命力。 在一个初步的调查中,跨语性、跨语言、焦点解决的跨语性的概念与焦点解决方法相关性的特征如下: (A) 跨语性 意味着是一种超越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包含并扩展它们,以特定的方式不能减少人群的特征。这种扩展与人群系统行为模型形成有一定的连接。风景模型是跨语性概念应用的主要领域。我们会暗示,跨语性是包含在 SFBT实践中的,以全面的版本出现在风景模型中,特别是SySt方法里,也许对SFBT进一步的发展和转换到新的领域里是有帮助的。 (B) 跨语言 看起来风景模型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把群体和团体中人类行为的许多方面作为过程,可以认为是一种一般化的语言加工过程,通过使用人类群体的具体知觉能力超越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作为一种模型系统( cf 本章后面的典型知觉)。使用戏剧原则进行角色扮演,社会剧、雕刻和荟萃工作可认为是例子。 我们简单地认为, SFBT一方面已经拥有了跨语言的一些方面,另一方面,作为Insoo Kim Berg方法学的焦点解决团体访谈的SySt工作,特别是Issa Sparrers的解决几何式访谈怎样扩展SFBT方法的可能性。 (C) 在本章末我们会使用这些思想推动焦点解决跨语性的概念 作为保护和传播 SFBT方法基本方面的可能性。通过这点明确意义,我们或多或少认为纯粹语言分析的中心语言和非语言在表达上,SFBT的核心运用通常不足。 在寻找这些思想的细节前,我会以我自己的观点讲一些 SF方法的基本方面。 让我们从赞美和奇迹开始。 四 尽管奇迹问题是 SFBT的核心,Steve总是强调打破和赞美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至少在德国的演讲,赞美的概念被误解了,因为它通常被翻译为“恭维”,但是“恭维”在德国通常会认为是不真诚的,更接近于“奉承”,而不是英国和美国使用的“赞美”。在Steve的实践里,焦点解决访谈中以合适的方式使用赞美是一项技能,需要高度的观察技巧,不仅需要识别来访者已有的极好资源,还需要以来访者赞同的方式提及。 这里有 Steve和Insoo方法的真实方面:赞美可看做是(而不是翻译为)欣赏观察到的,并以来访者自己的语言。这同时包含来自于弗吉尼亚州Satir和Carl Robert Rogers的SFBT思想。 以可接受的语言正确地给予赞美仅是技术元素的部分技能,它需要经过多年实践工作获得经验和观察技能及态度。但正如 Steve所说,“没有正确的态度就不是要的技术”,因此,态度是得体的技术。 五 这已经构成了技术概念的强大改变。使用这个词基本意义,赞美的核心已包含技术和非技术方面,因此同时需要语言中心方法,通过观察技能和不同态度超越它,并且 如 Steve所说,他们“简单但不容易”。 通常看待 SFBT方法的方式都太局限于语言形式。为此,我喜欢强调从结构化荟萃中得出的观点,著名的奇迹问题转换的方面。 六 奇迹问题在海德堡建构主义会议场合不存在于 Steve的激进言论中,它只是询问他的过程!因此,为了理解奇迹问题,需要看一下它在SFBT语言中的应用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与McKergow和Jackson的书《 焦点解决 》将来完成时的使用相区别。 七 同时,为了方便教学, McKergow和Jackson使用的一些语言包含着失去必要方面的危险性。将来完成时类比不包含奇迹问题的一些微小方面模式。让我们把区别清晰起来: 设想一位来访者想要成功地完成一项商业计划,改变从他目标的表达开始, “我想要这个计划成功”变成未来式语句,“我将会使这个计划成功”,仅是构成了一种积极思维,这是Steve所憎恶的,他认为与SFBT方法完全无关。 这里的未来完美语句是 “我将会成功地完成这个计划。”这可能是在探索未来可能性时使用了自我催眠状态,它仍然离焦点解决类型访谈过程很远。 当我们使用 “你是怎么注意到的?”类型问句时就离的近一点(如McKergow和Jackson做的),因此,“如果你能成功地完成这个计划,你会注意到有什么不一样?你会做些什么使不一样?其他人会注意到什么不同”这些类型的问句会包含条件性将来完成时问句。 但我们仍然丢失了一些奇迹问题的必要性微小观点: ( 1 ) 奇迹问题作为埃里克森水晶球技术的修改版,与配置来访者资源时的专业知识紧密相连。为做到这点,你需要非现实和愿望的版本模型,改变成指示性的方式,在访谈中合适的时间反射出来访者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表达。 因此,当一个来访者看起来跟他的资源联系还松时,你不仅需要询问奇迹问题 “假设… …一个奇迹”,还需要继续“已经发生了… …”取代“… …发生”,继续“你是怎样发现的”,当有清晰的状态表明“奇迹状态”正在发生时,从来访者方面,你要改变事实成熟“发生”和“你是怎样发现的” 这种可能性仅让已呈现的奇迹问题语法为完美未来,作为全分析不充分。 ( 2 ) 询问奇迹问题与打断因果联系的过程相连接,通过奇迹发生“在半夜”,暗示着奇迹这个概念的惊奇和不可预测性。这些超越因果关系的想象方面没有一个是将来完成时所描述的。 ( 3 ) Steve认为,在询问奇迹问题时打断和停顿,是问问题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问题开始时通过音调的变化强调假设的特征,“假设… …”是问题的一部分,奇迹问句包含一个内部搜索过程的催眠框架,比来访者每天的经验有 更 高的创造性。 ( 4 ) 奇迹问题隐藏于过去的例外中。这结构化荟萃工作中产生了一个语法模型,称为阿拉姆语模型,因为根据Pinkas Lapide对犹太人福音书的注释,阿拉姆语的语法模型正好适合这个假设。这个模型表明,未来事件的一部分目前已有显现,指示着其确实存在的可能性。SFBT关于奇迹部分的典型问句已经发生了。用询问奇迹问句的方式比用将来完成时看起来更准确。 因此,我们把类似形式的语法 称 为奇迹问句。 ( 5 ) 将来完成时都与目标或目标达成这个点相联系,如Insa Sparrer在她书中《Wunder, Lösung und System》指出的,奇迹是状态(一个,不是很多)。 八 因此,为了减少询问奇迹问题(一些必要的不同可以指出)的过程至将来完成时,对初学者有一个小的教学法,同时, SFBT方法会有一些相关损失。(然而,在SFBT语言中的一些表达,如Yvonne Dolan的“一小步”,对个案朝目标前进是很重要的,McKergow和Jackson管理语言的方法也是一样的。然而,还应该提到,目标和奇迹的混淆,如NLP文献中的一些,在将来完成时中被有效地避免了。另一方面,在教授NLP基础时,将来完成时似乎更接近算法教学论,在NLP中,选择和自由都被高度限制了,这里“算法”的含义更接近一种循环流程。另一方面,SySt使用公理式教学法,这里对基于他们之上的基本形式和干预有选择的可能性,不需要应用的一般规则。(公理化系统的复杂性在某种意义上超过算法决定的领域。)Louis Cauffman以一种新的方式提出了描述SF面试的形式,不同于几何学中的公理式微积分学一级工具盒循环。 九 Steve的用法里及询问奇迹问题时看起来尤其宝贵的是,当我们用语言特别是写的方式编纂和修改时容易迷失。自然地,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写的时候很难触到本质。然而,在会议上循着焦 点 解决和风景方法的轨迹,理解这个思想也是机会。 十 我们认为结构化收集方法( SySt,由Insa Sparrer和作者提出)是风景方法的一种形式,基于心理剧、社会局、社会人际学(Jacob Levy Moreno),雕刻工作、家庭重建、组织重建工作(Virginia Satir)、家庭收集(Ruth McClendon,Les Kadis,Thea Schönfelder, Bert Hellinger)组织收集(Gunthard Weber)、论坛剧场(Augusto Boal)和其他人基础上开发出来的。SySt方法联合了Virginia Satir的风景法及埃里克森的催眠语言,系统方法来自于米兰及海德堡大学和焦点解决方法。SySt的重点在于建构主义方法论和隐藏工作的可能性(这里只有来访者才知道工作的内容)。 十一 所有这些不同的风景模型都可以作为一种多产的形式:普通的语言框架,语言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如姿势和面部表情表达出来的,超越口头语言的特点如声调和语调,在 SySt的方法里我们定义为跨语言。 我们定义跨语言是一种规律行为的感觉: a包含口头语言和非口头语言;b有一定的群体性——不是个体,是主讲者;c基于典型知觉基础之上。 提到 b,问题中的群体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模型系统是很重要的。任何都是模仿而不是成为一种解释的空间。所有的风景方法形成了这种模型系统,但是也可以形成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模型。 提到 c,SySt方法中的典型知觉定义为模型系统中群体成员本体感觉和知觉自然出现的不同,和模型系统里结构和趋势的改变相当一致。 SySt有系统地使用群体中的典型知觉,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可能没有任何角色信息内容)和空间布置以勾勒出系统图像,表明模型已经形成。 因此,我们认为荟萃图像(其他风景方法一样的,几乎不强调代表性知觉,但是强调其他方面)是结构化收集跨语言的句子。 十二 在哪种意义上 SFBT方法特别是奇迹问句可以作为跨语言方法的一种?在哪种意义上,应用、教授和传播SFBT有潜在本质?什么可以作为是跨解决的结果? 我提倡,看待 SFBT方法时应把它作为一种口头语言的方法,形成语义反应训练,是某种意义上的Korzybski的一般语义论,是埃里克森催眠疗法的特殊感应形式,是对世界的一般态度。 SFBT语言有很多有用的语言分析形式,极大地增强了此方法的理解性和可教性。 把 SFBT作为一种语言形式重新看待是某种意义上的口头语言。 从 Korzybski一般语义论看,语义反应是由语言行为带来的认知、情感和生理变化的总和。因此,在理解埃里克森的催眠疗法时,语义反应使用Carnapian的语义类型合适。 Steve的格言,比较性理解概念,我们理解了“更好”意味着不知道还有其他好的,在SySt方法里,我们通过发展日常习惯使语义反应分化练习(SRDE)来训练使用结构化收集语言,因为语义反应的不同与Steve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我认为, Steve de Shazer的思想为整个系统化思维奠定了核心基础。 如,训练人们用 SFBT方法工作,要求他们在SFBT访谈休息时使用赞美,讨论优点而不是批评他们,减少风险(如,较少受到来访者反驳),澄清希望(目的是什么?),这是语义反应不同的管理。在SySt方法中,我们使用并扩展了SRDE类型,为形成差异,我们对多种形式的系统变化都给予了更多关注。 因此, SFBT方法也可以认为是一般语义论的部分程序。 Steve谈论了SFBT从埃里克森录像场景里的分析起源。当它出现时,奇迹问句被认为与埃里克森的水晶球技术很相似。 这些及其他对 SFBT的修正方面被认为是埃里克森工作的特殊版本。 焦 点 解决不仅是一种方法或特殊技术,还是一般态度或基本观点。它还被视为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从来不止是方法或技术,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Sprachspiele”和“Lebensformen”的意义上,它还是属于不同生命形式的语言网络。因此,SFBT方法可能会深化它对构成焦点解决生存方式的理解。从比较方法论的意义上,它暗示了(b),这在把SFBT应用到其他新领域时会有可能性,就如其他每个成功应用一样,需要好的事物,并且在应对具体问题和疼痛、愿望和希望上,我们已经拥有更好的可能性了。 Gale Miller在他《成为奇迹工作者》一书中,给SFBT民族学的描述(以Garfinkel的意义),发展敏锐的观察实验,演示群体反应和观察中令人信服的巨大影响。这种实验经历中的人,没有人会合理怀疑注意的重要性,并把它考虑进SFBT实践态度的重要性。因此,根据Steve关于态度和技术的格言,这些方面可以作为教授得体技术的部分。 因此, SFBT方法总是超越口头表达,因为没有 口头 表达可以涵盖语言的总体性,对世界的生命形式和态度,以及态度影响,超越语言或并列形式的教学。 我想要添加一个评论:跨连续性,作为 SFBT方法的一部分。这个概念是为把Luc Isebaert Marie-Christine Cabié《Pour une thérapie brève》一书中Gregory Bateson和Bradford Keeney的思想应用到SFBT世界中引进来的,通过显示用差异(作为不连续的原则)怎样平衡内稳态需求(作为连续的原则)来描述。(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循环反应/牵连在Bruges EBTA会议上,由Louis Cauffman作了跨连续思想的描述。)为了找到其他方法跨连续的方式,通过帮助一起工作的来访者带来有用的比较和不同形式的连接。在SFBT方法里,连续性认为是如刻度化问句,奇迹问句是夸大SFBT突然(不是随意的解释)变化的重要性。因此,SFBT(系统工作的每一个更强的形式)是程序的跨连续性方式。 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修正,这四个特征均没有抓住 SFBT的整体。因此,我把跨语言 焦点解决 作为发现和训练 焦点 解决方面的程序,但并没有被这些方面涵盖。令人惊奇的是,形成模型系统正是风景方法的核心,至少从 Moreno的基础工作开始。SFBT方法与它的部分实践和谐相处。对于我来说,为了理解这些,训练人们以SFBT方法原始的形式理解和应用它不仅是有帮助的,还为SFBT应用到新的领域带来勇敢的一步。SOL会议部分应认为是那个版本最合适的表达。 因此,跨语言 焦点解决 应意味着 SFBT方法通过与其他群体形成系统模式,引发系统行为时的意识表达(是由自然的知觉差异引发的,如典型知觉)。 这将夸大应用的可能性,并且已经这么做了,如 Insa Sparrer使用解决几何式访谈掩饰的。从Sparrer的角度从发,解决几何式访谈意味着焦点解决团体访谈是Insoo Kim Berg的工作风格,但是是聚集的(如,以资源形式的空间布置)代表性团体(可能混合了问题系统中的原始成员)。因此, 焦点解决 工作有更大程度的灵活性,模仿一些成员出现团队行为的可能性不是角色扮演,而是自发的知觉变化,这些变化也导致了一些新的应用。(细节和案例可以在 Insa Sparrer的《Miracle, Solution and System》找到)。 但是,跨语言 焦点解决 能引起注意和帮助教导特性(已存在 于 Steve和Insoo的工作中,但容易忽视与理解SFBT出现相关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的分析)。我们还能看到风景方法支持者变得有兴趣在他们的工作中创造性使用SFBT方法,如Elisabeth Pfaefflin、Matthias Lauterbach、HansPeter Korn,Moreno已开始使用。通过这样,焦点解决创造性对话已经开始,并会发展的更远。 十三 让我们用一些四句格言结束。四句格言工作是四句收集的基础,是结构化收集工作的基础形式,但是独立于任何明确使用的收集工作。在印度和佛教逻辑(四句否定格言来自于中观派佛教)上建立,通过寻找五种不同观点里的两难和冲突为 SySt四句工作定性: 两难中的一面。 两难中的另一面(两极性能满足四句过程的出现,而不是全部困境)。 两者都有(作为两难中两个方面隐藏或没有注意到联系的原则)。 都不是(作为隐藏或忘记两难情境性)。 上述都不是 ——也不是那样!(作为反射性中断模式的原则) 只有从纯理论角度看,第五个方面包含所有的态度,使我们能够超越上下文,如同情、反射和幽默。 在《奇迹、解决和系统》一书中, Insa Sparrer详细解释了焦点解决对话中是怎样有问题的是第一位,目标和/或过去例外中是第二位,在SFBT访谈中,询问奇迹问题的过程包括有第三、第四和第五位置。随着奇迹问题的引进,如果访谈中遗漏了一个或更多位置,问题的有效性通常会消减。因此,在焦点解决方法应用中,四句工作类比和询问奇迹问句是跨语言方法(如四句工作)对进一步理解和专家化是有用的。 参考文献 Bateson, Gregory: Steps to an Ecology of Mind. New York (Aronson) 1972 Bateson, Gregory: Mind and Nature. A Necessary Unity.New York (Dutton) 1979 Cauffman, Louis; Kim Berg, Insoo: Solution talking creates solutions - Das losungsorientierte Modell in Management und Beratung, in: Lernende Organisation (Jan/Feb 2002) 56-61 Daimler, Renate; Sparrer, Insa; Varga von Kibed, Matthias: Das unsichtbare Netz. Erfolg im Beruf durch systemisches Wissen. Munchen (Kosel) 2003 de Shazer, Steve: Patterns of Brief Family Therapy. New York (Guilford) 1982 de Shazer, Steve: Keys to Solutions in Brief Therapy. New York (Norton) 1985 de Shazer, Steve: Putting Difference to Work. New York (Norton) 1991 de Shazer, Steve: Words were originally Magic. New York (Norton) 1994 Dolan, Yvonne: One Small Step. Lancaster (Gazelle Books) 1998 Dolan, Yvonne; Pichot, Teri: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Haworth (Haworth Clinical Practice) 2003 Erickson, Milton Hyland, Rossi, Ernest: Experiencing Hypnosis. New York (Irvington) 1996 Garfinkel, Harold: 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67 Isebaert, Luc ; Cabie, Marie-Christine : Pour une Therapie breve. Toulouse (Eres) 1997 Keeney, Bradford: Aesthetics of change, New York (Guilford) 1983 Kim Berg, Insoo; Miller, Scott D.: The Miracle Method. New York (Norton) 1995 Kim Berg, Insoo; Steiner, Therese: Children's Solution Work. New York (Norton) 2003 McKergow, Mark; Jackson, Paul Z.: The Solution Focus. London (Brealey) 2002 Korn, Hans-Peter: Staging of Strategic Solutions for the Future Business, in: Lueger, Korn (eds), Solution-Focused Management, Rainer Hampp, Mering 2006, chapter Marketing and Sales Korzybski, Alfred: Science and Sanity: An Introduction to Non-Aristotelian Systems and General Semantics . Fort Worth (Institute of General Semantics) 1933, Englewood, NJ (International Non-Aristotelian Library/ Institute of General Semantics) 19955 Lauterbach, Matthias; Pfafflin, Elisabeth: Familienaufstellung und Psychodrama, in: Weber 2000, 352-359 Miller, Gale: Becoming Miracle Workers. Language and Meaning in Brief Therapy,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1997 Selvini-Palazzoli,Maria; Boscolo, Luigi; Cecchin, Gianfranco; Prata, Giuliana: Hypothesizing, Circularity, and Neutrality: Three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or of an interview, in: Family Process 19 (1980) 3-12. Fritz B. Simon, Fritz B.; Rech-Simon, Christel: Zirkulares Fragen. Heidelberg (Carl-Auer-Systeme) 20046 Sparrer, Insa: Losungsaufstellung, Neunfelderaufstellung und Zielannaherungsaufstellung. Drei Formen der Verbindung von systemischer Strukturaufstellungsarbeit und de Shazers losungsorientierter Kurztherapie., in: Weber 2000, 360ff. Sparrer, Insa: Wunder, Losung und System. Heidelberg (Carl-Auer-Systeme) 2003, 20064 (English edition: Miracle, Solution and System. To be published in 2007) Sparrer, Insa: Systemische Strukturaufstellungen. Theorie und Praxis. Heidelberg (Carl-Auer- Systeme) to be published in 2006 Varga von Kibed, Matthias; Sparrer, Insa: Ganz im Gegenteil. Tetralemmaarbeit und andere Grundformen Systemischer Strukturaufstellungen. Heidelberg (Carl-Auer-Systeme) 2000, 20066 Weber, Gunthard (ed.): Praxis des Familien-Stellens. Heidelberg (Carl-Auer-Systeme) 20003 Weber, Gunthard; Schmidt, Gunther; Simon, Fritz B.: Aufstellungsarbeit revisited .nach Hellinger? Mit einem Metakommentar von Matthias Varga von Kibed. Heidelberg (Carl-Auer- Systeme) 2005 Wittgenstein, Ludwig: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London (Kegan Paul) 1922 (urspr. Logisch-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 In: Annalen der Natur- und Kulturphilosophie (Leipzig 1921) 184-262.); in: Werkausgabe Band 1.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1984 Wittgenstein, Ludwig: 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 (urspr.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 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 Oxford (Blackwell) 1953) In: Werkausgabe Band 1.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1984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方法二
Gaodeming 2017-8-8 12:00
高德明 三 资源 第三部分,是发现资源、迹象、例子。第三阶段,是增强客户的信心,我们非常仔细地询问客户,希望获得三方面的内容: 一、想要的未来已经发生的一小点的例子或事件; 二、事情已经朝着想要的方向那个时候是什么时间; 三、目前看起来某些瞬间的经历已经跟未来相近了。 第一,通过找到例子以及 例外 ,这些迹象,让我们知道其实已经发生了或发生过。第二,让我们有自信的是在客户的经历中找到他们所具备的 能力 ,让他看到“你都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了,你总该自信能够实现目标了吧”。往往客户中有些人的经历很糟糕,那么我们可以用应对能力的问句:“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你都过来了,你是怎么做到的?”从而引发客户对自己能力的挖掘,“你此刻所经历的这些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尽管有这么困难,你能做到每天早晨起床去上班,确实让人惊叹。”通过问对方:“你是怎么应对这个情况的?你是如何找到继续下去的信心和希望的?”而让客户知道他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第三,通过 赞美 。赞美他“你都已经这么好了,你总该有下一步行动了吧,你总该自信了吧。” 通过这三方面来让客户充满信心。 我们先讲例子,例子就是这个事情已经发生过,让我们达到目标成为可能了。一旦弄清楚某个时刻在起什么作用,而且客户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时,客户的信心就增加了。当我们把客户那些零星的隐约显现的例子挖掘到一起的时候, 他似乎就像冲浪运动员一样,顺势就会向前滑动了 。每一个例子都会带来可能的行动、选择、资源、有价值的信息,这些行动、选择、资源就是在客户现实生活中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只是被埋藏了起来。这个阶段我们常问“当你想到最近有一点点迹象发生的时候那是什么时候?你还想到了什么迹象说明这个事情已经朝着你的目标发展了?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做了些什么使这个成为可能了?” 我们再讲一下 资源 赞美 ,我们赞美客户什么呢,那些真实发生的,而且是在你们当下的语言交流中被你捕捉到的,那些打动你的,最重要的是你要赞美那些对他的下一步发展有用的内容,我们要找到这些有用的内容进行赞美。 赞美是教练技术非常有利的工具,他们为客户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希望、信心和支持,这个赞美一定是 支持客户目标的、客户行动的、让客户产生信心的 ,不要用这个赞美来表示友好,也不应该用赞美来跟他套近乎,或者作为交流的技巧。发掘客户意想不到的优势非常有用,我们所有的客户都可以凭借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经验应对面临的挑战,这些素质和资源,比如,困境中的适应力,努力工作的能力,幽默感,愿意倾听他人,帮助他人,能够建立明确的目标,精确的计划愿意学习,这都是创造改变的有用的基础。我们要把这些在语言中挖掘出来给予赞美。作为教练,一定要花时间去赞美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事,从而增强对方的信心和希望,你能给客户最有效的强化就是让他谈谈他们最自豪的是什么,然后最真诚地赞赏他,强化他的信心和希望。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 刻度化 是非常好的一个工具,因为刻度化能帮助他们比较形象化地看到他们已经走过的路程。因此,刻度尺经常被运用,“你所描述的那些解决征兆和另外的例子,在这个时刻表的位置是什么位置?你最好的朋友会说你在刻度表上是什么位置?在1到10分的刻度表上,几分代表了你想要取得的进步?此刻你在几分?跟你在1分的时候相比,现在有什么不同了?是什么帮你从1分到现在这个位置的?你所描述的那些解决的征兆或例子在这个刻度表上处于什么位置?你最好的朋友会说你在刻度表上是什么位置?他会欣赏你的什么进步?”后两个是我们原来没有用到的。我觉得今天忽然有收获,对刻度尺的应用这一点上原来没有用过,就是说“你所描述的那些解决的征兆、例子在这个刻度尺上的位置是什么位置?你最好的朋友会说你在刻度尺上是什么位置?”这样把关系语句和刻度尺结合在一起,这是我原来疏忽了的一个地方。 四 一小步 在典型的高效教练中,对客户的期待的未来以及资源探索之后,会谈的下一步就是朝向目标的具体行动步骤,可以是一小步的行动,也可以是具体的行动计划。有两个重点: 一个是要了解进步的线索是什么,另外一个是要清楚地知道下一步的具体的行动是什么。 我们会问,“你会如何注意到你在刻度尺上前进了一小步?你身边其余的人会注意到什么?如果你前进了一步,那时你会做些什么而你现在没有做的事情?当你离开这个房间表示你已经在刻度尺上前进一小步最初的迹象是什么?还有呢?假设你在接下来的几天在刻度尺上提高了一小步,你会有什么不同?你会采取什么不同的反应?” 一小步 非常重要,在系统中,小的改变会带来很多巨大的成效,因此,最好是采取切实、实际的、谦虚的一小步,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另外谈论一小步也可以降低客户的压力,客户往往都是备受压力而来找我们,这一小步的计划常常让他们觉得“嗯,这是我可以做到的并不费力的。”虽然是行动上的一小步,但这一小步其实是来源于我们以前对资源的探寻,对他能力的探寻,他对过去的例子的不断挖掘之中,实际上这个选择性对他来讲是非常广泛的,我们教练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让客户选择的那些例子,可选的条件,而形成行动计划。 在商业和管理情境中,我们应该把这一小步转化为几个清晰的行动计划来结束会谈,我们知道清晰规划结果、恰当地分配角色和任务以及具体的行动截止时间都有利于达成目标。一般我们还要求客户在24小时写一个 总结 邮件,如果这个计划需要很详尽的话,可能让他们写一个邮件,对这次会议进行总结,并写出他们决定采取的行动。 五 结尾 会谈的 结尾 ,在高效教练中很重要的是你要清楚什么时候结束,如何来结束会谈。我们可以直接问:“我们会谈到这里可以结束了吗?对你来说,我们如何完美地结束会谈?今天的会谈算是一个完美的收尾?对你来讲,本次会谈的目标你会打几分?我们现在可以结束了吗?大家可以休息三四分钟,把内容沉淀一下。现在我想要休息一下,认真思考一下你所说的,我就离开一会儿,你可以放松一下,回来时会告诉你我思考的内容。” 赞美:“回想一下你刚才讲的,我对XX非常印象深刻,我有个主意你可以试一下,他可能会支持你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商量下一次会谈,“如果你还想有下一次会谈,欢迎你随时打电话给我。” 教练会谈的结尾是进一步确定客户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这能够给我们自信,相信他们能够实现他们的目标,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一种赞赏式的方法使客户理解他们拥有很多资源,就像最后送他们一结束鲜花。 赞美在整个的教练过程中都应该存在的 ,你要找到那些能够支持他们走向目标的任何一个资源给予赞美,赞美从深层次角度也是一个状态,作为一个教练,我们应该相信未知,什么叫未知呢?尽管你看不到,但是你相信他们有潜能和能力来达到他们的目标,你对尚未看到的资源报以相信的态度就是对客户最好的欣赏。 在结束的时候往往都会提 三个赞美一个建议 ,或者一个尝试或留一个作业。我们常常用“我对XX印象深刻”这样的句子来结束一次教练会谈,“我对你某三个方面觉得印象深刻”,这三个方面就是你对他比较好的能够支持他达到目的的资源的三个赞美,之后也可以给建议,给他尝试的建议, 尝试的建议有三条要注意到: 一、如果客户不认为是问题,而以你的价值观发现他是问题,这个问题就不是客户的问题,这个原则叫“不破不补”,你不要去解决你认为的他的问题; 二、如果客户做的是有效的,那就多鼓励他,多赞美他,对客户已经做的有效的部分进行赞美,强化这个行为,你不需要额外的增加任何建议; 三、如果客户正在做着无效的事情,那就鼓励他尝试一些不一样的内容。 第二次会谈之前,我们都会有一些提问,“情况转好了,其他还有什么变好的?你是怎么做到的?你都做了什么努力?其他的人会说你什么变好了?他们还会说什么?1-10满分是10分的评分中,你现在给自己评几分?我会看到什么你在做而是以前不会做的事情?你会如何做到保持这些改变的呢?”那么,客户就会把他近日的改变呈现出来,然后我们就可以做新一次教练合约了,如果客户说我不知道,那么你可以向后靠,并等待他,也可以问:“假如你知道的话,你认为你能告诉我什么呢?”如果客户说“我没有一点好转。”“那什么事情没有变得更糟糕呢?你怎么做到的呢?”如果客户说“哎呀,变得更糟了。”那你可以说:“那你现在是怎么应对的呢?”我们一定要相信问题不会一直都存在,余下的时间发生了什么呢? 往往高效教练一次两次能够增加人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持续地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我们支持的过程如此简单,以至于我们的客户在一两次的谈话中自己就学会了,然后就可以做自我教练了,因此他们可能不会再需要更多的教练。 作为一个高效教练,其挑战在于,即使在事情变得复杂时,要仍然保持简单, 当客户的能量不是那么明显时,也要坚定客户是有能力的,谈论能力而非缺陷,问一些有效的而不是失败的事情,形成对未来的想象而不是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困难背后存在的需求、期待,以终为始,这些都是既简单而又高效的问句。 我们要完全相信我们的客户拥有所有会谈所需的资源,没有任何需要增加或改变的事情,你唯一的任务就是观察和强化已存在的资源和解决方案。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方法一
Gaodeming 2017-8-8 09:34
高德明 一 合约 第一次接触客户时要 澄清客户的目标 ,要询问达到目标后期待的结果,尤其是要讨论你如何知道教练已经到了一个成功的结尾。通常高效教练平均只有两到三次会谈就可以取得效果,下一次会谈是否有必要可以在每次会谈的结尾根据进度来决定。 作为高效焦点解决教练应该牢记“ 以终为始 ”。因此,达成教练合约是以终为始开始的。先要搞清楚客户想要实现什么,这是第一次会谈要完成的任务。 下面是问句: “今天,在这里发生什么会让你在会谈结束时认为我花这个时间是值得的?” 有很多可能的方法可以开始第一次谈话。在高效教练中,我们选择以结果作为开始。 我们可以问:“假如我们的教练成功结束,然后你就能设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那将会对你有什么不同?如何能够知道这个事情已经变得足够好了?” 教练的合约的特点是: 一、是对方想要的; 二、是生活中可以被实现的; 三、最终目标而不是方法; 四、双方都认可。 这个目标可以在谈话过程中或者谈话后可能实现。 以终为始这个方法是高效教练的一个保障, 如果从结果开始问起,那么教练过程就可以高效,很短,早一点达成一致意见。 确定观察到什么样的线索表明可以结束教练 ,这是一种让教练保持简单快捷的非常好的方法。 教练合约不只是收集信息,还邀请客户从困境中走出来,是非常好的干预方法。有些教练在合约阶段以“以终为始”的方法让客户清楚明白自己的结束方法时,有些客户就觉得自己问题已经解决了,可以实现他的目标了。 我们在这里对以终为始进行详细的划分,在教练这个阶段,把时间分成三部分: A :从开始做教练谈话到教练结束这一小段时间; B :从教练结束之后到客户一小步的进步这个时间段; C :客户达到了他最终的目的这个大时间段。 教练谈话结束于 A, 一小步的进步结束于 B ,客户的目的达到结束于 C 点 。 所有的问话应该是从终点向始点来问话。 比如说,“在这次谈话结束后你希望实现什么?”这就是结束于 A 点,谈话这段时间结束后你希望实现什么,这是一种以终为始。“出现什么样的细微迹象能告诉你此刻你依靠自己已经前进一步了?”这就是从一小步的进步结束向前推。首先“出现什么样的微细迹象能告诉你,此刻你已经可以依靠自己前进了?”最终结果的问话“你如何注意到事情已经足够好了,并且是时候结束教练关系了?”就是说你已经达到你的最终目的了。“其他人是如何注意到现在的事情已经足够好了?”这就是已经达到教练的目的了。对那些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客户可以问:“你会做些什么来代替?”客户不知道最终结果是什么,他说不知道,你可以问:“你觉得你期待是什么样子?”“你走出这个门之后,你已经开始朝着目标出发,最先的迹象会是什么?”这都是 B 阶段,一小步进步之后的结果是什么。 A 是导向会谈的结果是什么, B 是导向一小步的行动, C 是导向整体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你如何得知并确信事情已经足够好了,因此不需要接受进一步教练了。那么,这就定位于终点,从终点开始再往反方向走,就是:“假设我们的教练成功结束,你能有办法解决各种问题了,那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这就是以终点为始开始向四周扩散,看看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影响日常行为,如何反过来看有哪些资源可以在我们的语言中体现出来挖掘出来。 合约阶段定义为“问”的时间点是教练结束以后,“如果这次教练是成功的,那你会有什么不同?你的好朋友发现什么就会说你的教练是有效果的?明天发生什么,你会发现今天的教练是成功的?如果教练结束,当你走出教室的时候与你进来之前会有什么不同?” 在过去的焦点教练过程中,今天教练结束的时间和整体教练结束的时间这两个时间点说得不是很清楚,人们只是在具体环境中见招拆招,现在可以定义: 本次教练的合约就是教练结束的这个时间会收获什么。 二 目标 整体的大的目标如果不能够很好地拿出时间来探寻的话,本次教练的目标也不是清楚的,成熟的教练会在合约期间走很长的时间,会拿出大部分时间谈论目标合约,探讨未来,描述目标,这里要问:“假如目标实现了会发生什么?”可以分三个层次来问:“假如目标实现了,他们的世界看起来是如何的?”“假如目标实现了,会对日常行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假如目标实现了,客户的行为以及他周围的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可能客户的第一个反应是我不知道,这时候你往后靠一靠,耐心的等待,给客户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足够的时间就会让客户的第一个想法出现 。有时候客户会以负面的形式回答,“我就不会害怕了”,回答“不做什么”, 我们就要把不要什么转化成要什么 ,“你不再害怕了,会出现什么不同呢?”我们可以这样来问:“你希望用什么来替代呢?当你不再害怕的时候会有什么来替代呢?”这样就可以帮助客户来描述那些积极的现象了。我们常问:“假如过了一段时间你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了,那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情?那时候会有什么不同呢?那时候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呢?”“假如你的老板忽然以你希望的方式为人处事,那会有什么不同呢?”“假设你期待的和你配合的那个部门忽然按照你的想法做事了,那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的语言模式通常以假设开头,客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挡住自己的道路,如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老板的改变,“假设你拥有了足够的资源,那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与现在不同的?”“你身边的朋友你认为重要的人会看到什么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了?”“他们能够观察到什么行为说明你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中高效教练的定义
Gaodeming 2017-8-7 15:35
高德明 焦点解决模式起源于 茵素 和史蒂夫·沙泽的一个研究小组,发展于20 世纪 80 年代。这个小组的目的是找到那些能够 高效地 、 有用地 帮助来访者实现他们目标的因素,他们开始探讨 什么是可能有效的,来代替去寻找什么导致了问题 。通过专注于创造解决方案,他们能够把咨询时间减少 70% ,而且效果能保持不变。 在 1997 年,瑞典的彼得邵博开始将这些焦点解决取向引入了教练领域,他在瑞士创办了一所教练学校,目标是将这些治疗环节的工具和流程改造成应用于商业和组织的教练以及咨询工具,这个成果被称为焦点解决教练,或者高效教练。 教练是通过谈话来帮助人。在谈话的过程中,教练通过问句、教练技术来设置谈话的方向、谈话的过程,客户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找到自己的想要的方向和达到目标的资源。就是说,教练是与客户来谈话,设计谈话的过程。这个过程中, 客户就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方向以及目标 。 教练通过谈话技术达到下面这个作用: 比如说,一个人拿着手电筒照到一条路,发现这条路过不去,教练通过谈话就会让他的手电筒不要只照在这一条有问题的路上,手电筒也照照其他的不同的方向,发现其实达到他的目标不只是这一条路, 增加这个人对道路的选择 。同时,通过教练的技术能够 提高他的自信 , 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迈出第一步 ,向自己的目标去前进。通过这种对话让客户拓宽觉察的范围,增加更多的选择,提高客户的自信,通过帮助人们让人们自己帮助自己这样一个目标来工作。 这个谈话的过程中,因为教练科学地设计了对话的过程,客户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拓宽自己觉察的范围,能够感知到他现在只是处在现实的一部分。通过对话,他的语言,他的思维,能够让他觉察到在对话之前没有觉察到的那部分所面对的现象和事实,能够重新描述自己所面对的情况。 在会谈过程中,能够 增加 客户的 选择 。教练的语言的引导,客户自己会觉察到其实还有更多的选择可提供给他们,他们会有能力创造和影响自己的未来,而不仅仅是环境的受害者,意识到自己具有更广泛的选择。 通过教练的谈话还能够 提高自信 。自信的提高往往会带来客户能够迈出一小步。如果你有自信了,你就能够去尝试新的不同的事情,教练会创造这个框架。在这个语言框架中,客户能够意识到他的能力和资源,并能够利用他们。而这个自信就是使用自己资源的钥匙,通过这种对话来让客户拓宽觉察的范围,增加更多的选择,提高客户的自信,通过帮助人们让人们自己帮助自己这样一个目标来工作。当客户离他的目标越近的时候,他应该越不需要教练,这时教练就成功了。因为客户拓宽了自己觉察的范围,具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而且又有自信走了一小步,他们自己变成帮助自己的人了,这就是教练要达到的目的。 最好的解决方案不是客户定制,而是 客户自制 。因此,焦点解决教练的定义就是: 带着一个重要的人物(你的客户)从他目前所在的地方去他想要去的地方 。比如说,他想要去的地方,也就是说,决定这个旅程去哪里,不是教练,而是客户。因此,教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留足够的时间让客户阐述他们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的效果。客户探索他们的目标、解决方案、他们通向目标的路径,这样做可以确保教练过程能够发展出适合客户的个性的解决方案。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奇迹问句”在使用中发生的“奇葩”回应
Gaodeming 2017-8-7 13:23
在咨询中,当咨询师询问“奇迹问句”或者“未来问句”时,不一定会得到来访者什么样的回应。 案例一 : 有时候,来访者“期待的未来”可能无法从明天甚至是明年开始。例如一个孤儿院里十几岁的男孩说,他的“奇迹”是醒来以后成为一个亿万富豪,开着保时捷,身边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咨询师回应:“我们来想一个不那么大的奇迹,但这个奇迹仍然能够让你的生活朝向你想要的那个方向,比如亿万富翁、保时捷、漂亮的女朋友等。”这个男孩笑了,对咨询师说了句脏话,然后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然而第二天,男孩第一次在中午之前起床,买了报纸,开始找工作。 案例二 : 一个看似无法实现的奇迹。一个从20岁开始工作,到 35 岁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在北京有房有车的女性前来咨询。问题是她认为现在除了钱,没有男朋友、没有家庭、没有她自己所谓的“高学历和一技之长”,对当下的生活非常不满意。她对于奇迹问题的答案是:“一觉醒来,回到了 18 岁”。咨询师继续追问的是: Wow , 18 岁的你和现在的你有什么不同?来访者想了想说:“勇敢和有激情,去执着地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咨询师继续追问:“还有吗? …… ”。来访者开始滔滔不绝描述,如果她回到 18 岁,她会以一种什么的方式生活,别人会如何与她在一起,等等!当来访者对于奇迹发生后的生活详细的描述结束后,咨询师再问一个量尺问句,来访者就开始踏上行动之路了。 【赵然点评分析】 根据经验,如果来访者发现这些希望可能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他们会开始意识到它是有可能发生的。 1. 最初,“奇迹问句”是关于“没有问题的生活”的描述。“奇迹”目的是让来访者克服没有希望的感觉,因为奇迹可以做到任何事情。“如果你明天醒来时,发现你的生活完全像你希望的一样,第一个迹象会是什么?”从迹象开始,来访者已经在开始勾画未来,甚至在准备如何迈出第一步的路上了。 2. SFBT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在来访者描述了“奇迹问句”或者“期待的未来”之后才使用量尺。很多案例表明,来访者在探索了未来之后,分数要高于过早询问量尺后的分数,因为那些时候他们还在关注问题,而不是期待的未来。 3. 最简单的量尺是,10分代表期待的未来,0分代表最糟糕的情况(有些人使用1分而不是0分)。一般我们会说“10分代表你刚刚描述的那些奇迹发生后的生活变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10分代表期待未来的呈现,而不是问题的消失。 【作者介绍】 赵然,教授 , MD,Ph.D。中央财经大学 企业与社会心理应用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和Wayne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国际员工帮助计划协会(EAPA)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员工心理促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工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赵然在2014年创建了号称焦点解决“中国哈佛”的燃料队。燃料队是中国卓越的、致力于焦点解决推广、研究与应用的学习型社群。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979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3:SF-Topology
Gaodeming 2017-8-6 17:53
“SF-Topology”:匹配管理解决的元素和背景 高德明团队 译编 Klaus Schenck 关键词:聚焦解决;拓扑结构;地图和领土;导航模型;线性、环形、互动和系统逻辑;内部vs外部视角;适应瓶颈 / 限制 摘要: 焦点解决(SF)包括一系列程序:找到“是什么起效”(起效的就多做一点),忽略其他不起效的(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会更好一些)。这种区别很容易理解,但在最终找到什么起效之前可能会出现一些重复。 使用严格“简单”的地图,几乎没有时间试错( Jackson McKergow 2002 ),它可能帮助增加“需求的多样性”( Ashby 1956 ),用较少的次数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里我描述了一种地图,即“解决蓝图”。它的“核心单元”( CORFU )是丰富我们对蓝图“拓扑学”的理解,以及我们成功通过它,朝向好的选择,为我们自己及来访者。像通常的 SF 工作一样,选择的简单性和多样性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可以不断调整以灵活适应。 地图和领土中的地图 焦点解决,如名字所示,是发展方案直接聚焦在解决上的一种形式,没有寻找哪一种解决的冗长调查。它遵循“没有理论的理论”,简单点就是,停留在表面上,不管他们是什么的描述和现象,在某种方式上像 Zen 哲学。但另一方面, SF 顾问是有血有肉的人,有自己的故事,有创伤,有理论,在他们的顾问过程中遵循内心的地图。来访者也是,在他们的内心中有自己的理由、解释、矛盾及次要世界观。 当然,至少从1931( Korzybski )年开始我们知道,“地图不是领土”,但如 Bateson ( 1970 )所说,我们从来没有以任何方式直接接近过“领土”。 我们所拥有的只是“地图的地图,领土的地图”( Heinz von Foerster )。在某种方式上,应陈述这两种,在达到生命领土的目标中,应有相似的帮助性。想象有两个人在纽约相遇了,一个人想去法国巴黎,就询问另一个人去火车站的路,但另一个人使用中国上海的地图指路,那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到?他们到了哪里? 因此,有一份“解决领土”的合适地图,并且在寻找解决方案时好好地使用它,是很关键的。问题就来了:到底什么是“解决”?我们怎样制作一份合适的、有帮助的地图? 什么是“解决”?线性部分 SF-拓扑学的第一个两维度来自单词本身。看下“解决”不可避免地暗示着: a )好于我们目前有的;b)还没有达到,但以后有希望达到。 如有没有更高,我们会称作“(无)改变”或“恶化”,而不是解决。如果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希望,我们会称作“仅仅是幻想”、“痴心妄想”或“白日梦”,而不是解决。因此,“解决”包含的一个维度是实践,通常是顺序出现的,从过去到现在,然后朝向未来。另一个维度是价值属性:评估一些状态、元素荟萃或事件过程,作为事情的好与坏、美好与糟糕。注意,在极点的两端,这两个维度都可作为变化的连续体或直线进行描述。他们是线性的,就像现有的许多管理模型“投入 - 产出”或“因 - 果”一样。把这两个重要维度时间和价值连接起来出现了图 1 。 在SF-象限里,第一象限直线的最顶端通常称为“完美未来”( Jackson McKergow : 19 ),可以通过回答著名的“奇迹问题”得到。根据许多现实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两部分:幻觉(不切实际的梦想)和解决。 解决不是难以触摸和带走的,不是“坚如磐石”,它是一个整体。解决通常是由一系列具体的任务或元素组成,并且需要一系列步骤实现。(因此,“解决”这个词既可以渴望过程的结果,也是过程本身!) 很多成分对解决都有作用:事物、人们、技能、过去经验、金钱、能量、创造性……统称为资源。资源和渴望解决的元素在时间轴里都可以找到。来自过去的可以成为“经验”,来自现在的成为“技能”,既有过去也有现在的成为“例外”,未来的部分成为“愿景”或“目标”。 我们要做的是,找出我们现在在什么地方(A),看看我们的目标( G )像什么,诱发第一步(咨询中叫做“干预”),使用我们能获得的资源,从 A 到 B ,越来越接近 G 。上述在 Jenny Clarke 的“ Albert 模型”中有详细描述( Clarke 2005:3 )。 SF 中的接近(目标或解决)通常用刻度化评估( Jackson and McKergow 2002 : 95f. )。在 1 到 10 的分数上, 1 是最糟糕, 10 是最好的情况,目前的状况越接近 10 离目标也越近。因此,随着时间轴上时间的推移,我们对结果的干预在价值轴上就越高。如果在方式上我们没有违反规则,那么达到目标就等于“解决”。 模型问题(线性部分) 在实践中怎样使用“ 2 × 2- 矩阵”,即两维度“地图”,帮助来访者寻找目标和解决?一种方法是把地图中的所有元素都转换成解决导向问题。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不管来访者从哪一象限的地图开始,你都能找到朝向上面象限的问题,即解决象限(图 2b )! 如果来访者已经开始讨论愿景或描述解决部分了,那接下来的问题就应该是确认、加强、扩展并朝向行动。 还有什么是有帮助的?直到什么时候,和谁一起做什么?还有谁会支持?开始实践的一小步是什么?现在可以开始么? 如果来访者对过去比对未来更感到高兴的话(左上象限),有帮助性的问题应该是从过去寻找积极的、可迁移到现在的部分。 你是怎么做到的?什么是有帮助的?你是怎样又做到的?那些中的哪一部分你可以再做一遍?还有什么? 如果来访者恐惧或抱怨(他幻想的部分)“糟糕的未来”(右下象限),应该尝试转换问题。 怎样可以避免或改变那些?谁需要去改变他的观点?你希望看到什么?还有呢? 如果来访者聚焦或陷入了“糟糕的过去”,使用应对问题。 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它是怎么没有变得更糟糕?从那糟糕的经验中,你学到或获得了什么?还有呢?在今天的情况下,那些怎么样会有用(到现在你明显地活着呢,是什么支持你现在到这 … )? 因此,不管来访者在什么位置,这个地图都能够帮助找到方向性,并且帮助选择问题支持来访者聚焦积极可能性和资源。 多重因果 任何干预都可以产生不止一种结果。一些可以使我们更接近G(价值轴上是偏高的),一些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远离 G (价值轴上偏低的),还有的可能是中立,既没有用,也没有害。因此,除了预期效应外,可能还会出现一些能接受或不能接受的副作用,难以预料或没有注意到的反应。对于“因”也同样如此:在结果的归因中有很多种可能事件,而我们只注意到了一小部分,在计划干预时也只考虑了这一小部分(图 3 )。即使在目前条件下,如果我们改变任何一种“逻辑事件”( Dilts , 19990 )的描述,或从任何其他的“思维色彩”( De Bono , 1985 )考虑,因果之间的关系就是“不是它过去常常是什么样”。 更糟糕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原因都可以定位在过去(亚里士多德的“终极原因”在于未来),一些效应甚至与原因相连接。“反馈”发生了! 图3:多重原因 (副)效应 一些原因是家庭式的,受原因引起效应的影响……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与解决另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有关:人。 解决-互惠部分 解决中不可忽视的第一个人就是解决者本人。没有此人定义什么是解决,那就不是问题(同样地,对于“解释”和“问题”也是如此!)。没有人能够独立存在。人及所有生命体(事实上是宇宙的重要部分)是“开放的系统”,与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其他事物都有不可避免的联系。 每一个人类(或简要说,每一个“有活力的系统”)都与其他系统相互联系,在多种水平上,包括:接触、食物、性、产品和金钱、思想 … … 如果外部没有满足需要,就会感到饥饿。如果没有输出到外面,就会很浪费。因此,每个人,事实上是每个开放或有活力的系统,都需要至少一位伙伴,循环利用“浪费”(输出 /C 1 产品到P 1 ),转换成“食物”(有用的输入 /C 2 产品到P 2 ),反之亦然。请注意,人类之间的“食物”和“浪费”并不是局限于材料的输入和输出。许多“货币”都可应用:交换包含服务、信息、交流(讲话、倾听)、注意(世界中越来越珍贵的部分)、欣赏(赞美、微笑)、情绪(魅力、爱)以及任何其他个体自己不能产生的。(就如:“没有人穷到连微笑都没有,也没有人 富到 不需要任何东西。”) 图4:一个人的输入是另一个人的输 出 ,反之亦然 只有两方相互交换才能满意——并出现更大的系统。 外部的抽象模型通常包含更多元素,而不止是两种。但功能的原则是一样的:每个活动目标的整体导致一个共同的解决!其他的方法意味着,较大系统中的部分目标可以是什么?与同一系统中其他部分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并且与“较大系统”是实体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应该聚焦在 SF 的哪个地方? 这种描述是“真实”(关键在于它可应用)跨越不同大小范围的系统的。我们身体细胞的温度是 37 ℃, 100% 的相对湿度适合生存环境——如果气候等同上面的话身体就会受压。一个工厂可能需要 1 周 7 天、 1 天 24 小时运转,没有人操纵它,它会自己运转。每个部分都相互需要,身体和细胞,工厂和工人。他们之间也需要相互交换,食物和代谢物,工厂和金钱。因此,都需要相互尊重他们需要的较大或较小系统,以最优化自己的功能。整体和部分的生存能力的需要是不一样的,他们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拓扑学的核心:把部分联系起来 如果人们不能从解决中去掉的话,那他们会成为伙伴成员,他们怎么样会适合解决的最初时间×价值系统呢?简单地:把这两个模型“正投影”,如图 5 草拟的,图 6 更详细些。我喜欢称之为完整模型“ CORFU ”,“核心不规则形状单元”(“不规则形状”数学术语指自我参考部分以及扩展到数量级的命令)。 图5:朝向个体目标 - 交流成长 图6:“ CORFU ”,系统中的“核心不规则单元” - 以及解决部分 这里我们有两个元素(C 1 和C 2 ),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时间轴(tl 1 和tl 2 ),都用自己的方式朝向他们的目标(G 1 和G 2 )。为保持不断前进,他们需要相互交换产品(P 1 和P 2 )。这些目标(G LS )一起(目标元素和交换的产品)组成的更大的系统(LS)以更接近自己的时间轴( tl LS )。任何有效的“解决”都应考虑每个伙伴的目标( G 1 、G 2 和G LS ),并使之间的交换保持平衡。“解决”不止是达到我的目标,也要使系统中其他成员的目标实现,或至少接近他们的目标。 如果目标已经很清晰,但仍然没有进步,那问题可能出在时间轴上而不是相互作用上。任何目标被忽略或陷于困境都是解决冲突的来源。相似地,当价值交换对P 1 和P 2 的贡献不平等时,一方的资源就可能用尽或积累致浪费,不管哪种方式,整体系统就会停止工作。 Jackson McKergow( 2002:37 )陈述到:“系统的性能在各部分之间。正是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定义了系统”。这个描述现在可以扩展为:正是部分、部分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创造的更大系统、以及部分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和它所处的更大环境)定义了系统。部分和贡献间的平衡保证了它的运转。 现在,图像化更完整了,但同时在寻找复杂的边缘上 …… (我几乎不敢说LS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下一个更大系统的元素!就像每一个 C1 和 C2 包含有更小的元素或子系统一样 … … )它可能违反SF的一个重要要求:“保持简单”!此模型的一个优势就是它的多功能性:它可以用于,并帮助度过,寻找解决过程的不同情境下。任何时候我们为具体应用挑选具体部分时,这部分就可以用的足够简单,即使对“解答者”来说也是如此 。 CORFU-问题 模型的应用 就是把每个元素都转换成有用的、解决导向问题!我需要做些什么让(P 1 )对有人(C 2 )是有吸引力的?而谁(C 2 )可以提供我需要的(P 2 )让我接近我的目标(G 1 )?如果我知道谁(C 2 )可以提供我需要的(P 2 ):我知道他们的目标(G 2 ),然后我就可以提供交换(P 1 )?如果我知道较大系统(G LS )的目标,并提供支持,或至少不反对?如果我不知道我需要什么,也不知道其他成员可以提供什么,我需要做些什么改变?我需要多做些什么或少做些什么?我需要降低价格还是增加产品信息?我需要多谈一些还是多听一些?我还需要增加其他“货比”来提供帮助么(如,注意而不是金钱,赞美性的评论而不是批判性的评论)?这部分好像需要扩展更多 … … 读者,还有哪些问题对你有帮助?谁可以提供?如果有了这些信息你将会有什么不一样?作为回报你需要提供什么?你怎样交流?谁会注意到你的提供,是怎样注意到的?如果你改变了你的问题,那些变化怎样改变你的问题和解决? 一些应用的例子 想象一位管理者(C 1 )与一位合作工人(C 2 )有冲突,这位工人看起来不怎么支持团队的目标(G LS )。奇迹问题显示出他们都还没做好改变:他们都相信另一方需要改变。如果试图使另一个改变,他们的原始目标就探查不到。假设目标“另一人改变”取代了他们的原始目标。访谈 C 1 ,引出他知道的C 2 的目标G 2 ,以及从他的角度看待C 2 要达到的目标G 2 ,C 1 需要作出的贡献P 1 ,反之亦然,他们两个都要接受改变。他们意识到,直觉上他们弄混了组织和个人目标,在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前,他们需要思考相反的直觉。他们意识到,他们需要支持“敌人”达到目标,因为他们自己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敌人”。 如Jackson McKergow( 2002:44 )所说:“我们到达世界某地地方的路不同,促使我们寻找不同的方式对待世界 … … 这种做法会放大,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反馈给我们。”“不同世界”反馈给任何一个成员的信息都包含其他成员的,以及他们创造的更大系统。 想象一个公司C 1 和顾客C 2 。现在所有成员都包含更大的、多元化的人际系统。模型又可以应用了。C 1 的决策者他们提供的产品范围(P 1 ),这样他们的顾客(C 2 )会付足够的钱(P 2 )让C 1 实现他们的目标(G 1 ):生存并盈利。顾客C 2 的兴趣是他是否同意P 1 (他接受到的)能支持实现他的目标G 2 。C 2 会认真考虑他付出的钱P 2 与公司提供的产品P 1 是否等值,这再次取决于当前他们的目标。公司内部成员会聚焦在整个画面上的不同方面。售出能够增加P 2 ,工程师会考虑能否增加他们产品P 1 的特征,市场想要获得G 2 更多的信息,顾客的需求是连接前两者。这些所有的资源都可以从SF具体问题得到。 模型可以延伸的:     1. 显然,CORFU模型是外部、观察者的视角。从内部观察者看它又有所不同:所有其他成员、 P2 和 LS 都是“环境”,产品、服务和过剩的( P1 )是要释放到这个环境里的!现在,这种内部观点与来自 P1 或 P2 的是等效的,即一开始的相反直觉。 P1 可以是一个项目,寻找能够创造利益的项目组。从项目的观点来看,团队和顾客都可以相互交换。 P1 可以是钱:从国际财政市场的观点看,它从哪来、对生产有什么用以及它扩大的盈利价值都是次要的。或者,当 P1 和 P2 交换时,发出者就会把他们作为环境的需要,而不是他们交换的一部分。首先奇怪的是,提供不同的观点就会产生不一样的事情 … …    2. 当然,通常不止包含两个成员。这就是竞争开始、市场出现、元素和产品获得生命循环的地方。只有当个体与他人相互交换才能是LS存活,不然就会死亡或分离。    3. 与基本模型图画相反,各元素间可能有很大的不平等:一个可能代表子系统、更高级系统或整个环境。就如上面描述的:当从一个成员的观点看所有其他的时,就会认为更多或更多的不一样,内部或外部“环境”。这与管理智慧很符合:许多著名的谚语或“二对二”( SWOT 、 BCG- 矩阵、 McKinsey 矩阵 … … )会把一个元素(如公司)与他周围的环境对比和连接,以确认机会(寻找解决!)    4. 所有这些延伸,可能能连接起来 … … 如上,都可以转换成解决导向问题。这里我们会跳过,但是,读者要尽可能多地问有用的问题去探索选择,并回答他们。 结论 为我们或来访者寻找解决,有时我们会聚焦在寻找愿景上,但没有用。这称作“理论限制”( Goldratt 1994,1997 ),显示出需要聚焦在系统“瓶颈”上,它限制了资源和过程步骤。关注在系统外部的瓶颈资源上是没有帮助的,不能提高系统整体状况。 CORFU 帮助绘出系统瓶颈以更容易寻找解决。 在管理和咨询中应用CORFU的主要模式是把他翻译成各种各样的解决导向问题。取决于你关注什么,你可以选择确认、回转或应对问题,假设、循环或刻度化问题,精确的、混乱的或“清晰的”语言,不管是什么,只要能帮助你及你的来访者聚焦在解决上。此模型为选择合适问题提供了方向框架。 此模型也帮助理解,“解决”从来不是一个成员接近他自己目标的事情,还有其他人的在内。一个可持续的解决一直都是所有成员都受益:相互作用的被试以及他们相互作用创造的更大系统。 CORFU的复杂性产生了“必备的多样性”:这也同时尊重人类的大脑“最大同时有 9 中元素”( Miller , 1956 )。 参考文献(略) Ashby, W. Ross (1956): An introduction to cybernetics, London: Chapman Hall (accessible online via http://pcp.vub.ac.be/books/IntroCyb.pdf, 03/2006) Bateson, Gregory (1970): Form, Substance and Difference, General Semantics vol. 37; reprinted (1972) in “Steps towards an Ecology of Mind”, San Francisco: Chandler Publishing Clarke, Jenny (2005): “The Albert Model”, in: http://mypage.bluewin.ch/solworld2005/Clarke.doc or via http://www.solworld.org/index.cfm?id=21, accessed 2006-03-01 “ Clean Language”: www.cleanlanguage.co.uk De Bono, Edward (1985): Six Thinking Hats, London: Penguin Dilts, Robert (1990) Changing Belief Systems with NLP, Cupertino, CA: Meta Publications Goldratt, Eliyahu M. (1994): It’s not luck, and (1997): Critical Chain, Great Barrington: North River Press Jackson, Paul Z. / McKergow, Mark (2002): The Solutions Focus, London: Nicholas Brealey James, Tad / Woodsmall, Wyatt (1988): Time Line Therapy and the Basis of Personality, Cupertino, CA: Meta Publications Korzybski, Alfred (1931): An Aristotelian System and its Necessity for Rigour in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conference paper reprinted in Science and Sanity, 1933: 747 - 761 Miller, George A. (1956):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The 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63, pp. 81-97 (accessible online via http://www.well.com/user/smalin/miller.html, 12/2004) A special theory of “viable system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has been elaborated by Stafford Beer and his school of management cybernetics since the 1950s. It can be accessed, for example, via www.phrontis.com or via http://www.greybox.uklinux.net/vsmg_2.2/1qguide.html and many other sites.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老师讲焦点解决中提出奇迹问句的技巧
Gaodeming 2017-8-6 14:20
高德明 在这些年的实践和推广奇迹问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大部分人需要一些启发和引导。因此,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条较为简单实用的技巧和规则: ✦ 1.开始提问时,最好遵循“我想问你一个比较奇怪的问题,可以吗?”问出这个问题后,我们需要等待来访者点头或是说“好的”后,才能继续会谈。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先问“我是不是可以问你一个奇怪、可能会令你吃惊的问题”,“我下面要问你的问题可能听起来很奇怪,但是,如果你想一下这个问题,你会注意到它会帮助你用不同的方式思考你的情况”。通过这样征询同意,你主动说出这是个奇怪的问题,当事人就觉得不奇怪了。下面的问句会涉及到,可能是一种 来访者从没有过的视角和角色关系的思维转换 ,而这些细节和关系,一开始来访者不会认为和他的问题是相关的(这正是他不能发现自己资源的原因),所以有可能他会感到“奇怪”。 还因为回答奇迹问句有时要求来访者“ 谈话内容必须与现实生活相关 ”,我们会问到奇迹发生后的一天“生活中的细节”。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我们跳过这个引导性的问题,来访者可能会变得烦躁不安,有时甚至会中断会谈。有这个铺垫之后,来访者的一开始的承诺就会为他自己带来耐心,从而在循序的谈话中忽然柳暗花明,找到解决的迹象和想要的目标。 ✦ 2.接下来,我们可以说:“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情景,当我们谈话结束之后,你离开这里。去做跟往常一样的事情。等你回到家,吃完晚饭,也许会看看电视,接着做一些晚上一般要做的事情”。尽可能地选择一些适合当前来访者的细节,直到他们点头后才能继续。这里注意的是细节要具有 画面性 。 如果你面对好几个人,比如是整个家庭,那么最好轮流看着每个家庭成员,要根据母亲、父亲和子女等不同角色做出不同的陈述。 面对一个团队,你可以就像史蒂夫·德·沙泽尔做的那样:看着地板或天花板,不看任何一个人,这样就不会暗示谁应该第一个回答。 ✦ 3.来访者点头表示赞同后,可以继续说些这样的内容:“时间很晚了,你有些疲倦,于是上床睡觉,进入梦乡”。这时治疗师应该稍微停顿一下,等待来访者一个赞同的表示,以此确定来访者正在 跟随 你的思路。 因为到目前为止,你还没有问来访者任何问题。你现在所做的,就是让来访者思考自己平常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晚上是如何度过的。你要让来访者在思维上离开这个治疗室,想象着自己家里的现实情况和日常生活的相关细节,因为这些正是可以发生改变和被注意的地方。 ✦ 4.“然后在夜里…当你正在睡觉…一个奇迹发生了”,在这儿停顿一下是非常重要的,需要 等待来访者的某种 反馈 :一个笑容、抬起的眉毛或是疑惑的表情。你可以聚精会神地看着来访者并保持微笑。在这停顿一下是很重要的,但是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在时间太长来访者很有可能会说他们不相信奇迹。 ✦ 5.“这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奇迹,它让一直困扰着你,并 使你来这儿求助的问题 …… 突然一下消失了 ”(有些治疗师会在这儿打一个响指)。没有提及“让你来这儿求助的问题”是有些人提出奇迹问句时常常犯的错误,这往往会导致来访者回答出含糊不清的、不现实的目标。 ✦ 6.“但是因为奇迹出现时你正在睡梦中。所以你并不知道它已经发生了”。谈到这点时,来访者一般会点头同意,直直地看着治疗师身后的墙,表现出他们好像正在 思考 这个问题的样子。 ✦ 7.“所以……你早上醒来。在夜里奇迹已经发生过了。让你来这儿求助的问题突然间消失了。你怎么样才能发现情况变得不同了?你醒来注意到的一件事是什么?”多年的观察经验告诉我们,这时来访者通常会安静下来,呼吸变得又深又慢。同时,他们的眼睛似乎张大了一点,但目光失去了焦点。在 酝酿 这些问题的答案时,他们往往会继续盯着空地或地板看,有时甚至会闭上双眼。这时做的就是放松地坐在椅子上, 耐心地等待 来访者的回答。 如果不止一人,他们往往会彼此相看,然后问谁先开始回答。 案例分析 治疗师(哈里·科尔曼)问她(卡伦):“这次会谈后需要发生什么变化——一些小的方面——才能让你觉得来这和我谈话是个不错的主意——尽管这个主意不是你自己的?”她回答说她会感觉平静一些,接着治疗师就开始提出奇迹问句。 卡伦 :孩子们将不再对我不尊敬。 哈里 :那么,假如那成了现实,你对他们会有什么不同吗? 卡伦 :早上我不会那么频繁地冲他们喊叫了。我不会再感到那么疲倦和烦恼。 哈里 :不再那么烦恼——还有其他方面么? 卡伦 :我不会整个早晨都对他们喋喋不休了。 哈里 :那你会做些什么其他的事呢? 卡伦 :我不会再发牢骚或生气了。 哈里 :如果你不说的话,弦子们中的任何一个最先注意到什么事情,使他们发现奇迹发生了? 卡伦 :皮埃尔会。 哈里 :皮埃尔会发现什么? 卡伦 :他会发现我不再站在门口大声喊他起床。他会睡一整个早晨,但是晚上让他睡觉是不可能的事,他一直坐在那看电视。 哈里 :我知道了……所以……奇迹发生后的早晨,他会发现你没有站在那冲他大喊……嗯…你认为他会发现你取而代之做了什么事情呢? 这个问题可以被看作是鼓励来访者转向描述她期望中的行为(到目前为止,卡伦描述的都是会有哪些问题不再存在)。 卡伦 :我不再烦躁了。 我跟他说话时会更平静。也许我会走进他的房间,坐在他的床边,而不是站在门口。我会说: “早上好,亲爱的,起床的时间到了。” 哈里 :哇!接下来你会做什么呢? 卡伦 : 我会轻轻地拍他,让他慢慢醒来。 哈里 :嗯…听上去很好……那么……他是什么反应? 卡伦 :我不知道。我很久没有这么做了。 他可能没那么好斗了。 哈里 :嗯……没那么好斗? 卡伦 :当他起床时会笑。也许不会马上,但有些时候会——如果我花时间坐在他床边,平静地和他聊天的话——那时,他甚至会给我一个早晨的拥抱。 哈里 :听起来真不错。 卡伦 : 哈里 :那么请告诉我……如果0代表社会福利机构要求你来这儿的时候,10代表奇迹发生的那天,你现在是几? 卡伦 : 我想是3。 以前的情况比现在的糟得多。 来访者关于奇迹结果的画面是由其对未来的期望和过去零散的经验共同创造出来的。这幅画面不是治疗师为她编造的,也并非建立于治疗师认为她应该怎样生活的基础之上,而是 她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出来的,而且我们相信这正是她对自身的期望与诉求的表达 。 这幅图展现了她和治疗师认为的她所能达到的最低目标。既然她能描述出来,也就能做到。 多人会谈 多人会谈会有很多优势。比如可能性成倍地增加。当一个人停下的时候,下一个人可以继续。当一个人叙述什么时,其他人会受到感染和触动。人们听别人说他们会如何发现奇迹,然后再叙述自己会如何发现奇迹,就会促使他们相互影响并采取行动。 参考书目: 1.路易斯·卡夫曼(比利时),《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若水 译,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3。 2.史蒂夫·德·沙泽尔,《超越奇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雷秀雅,刘愫,杨振 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钟思嘉,黄蕊,《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陆意文,《家庭中的正面管教》,中国妇女出版社,2015.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2:创造吸引力-奇迹问句
Gaodeming 2017-8-5 10:52
创造吸引力——奇迹提问中藏有秘密? 高德明团队译编 奇迹问题为什么起效,我们怎样使它起效? 摘要: 奇迹问题似乎是焦点解决工作在任何领域应用的核心板块。尽管它看起来很简单,但它在各种背景下的应用并没有这么容易。在我的来访者中,奇迹问题就不起作用!商人不相信奇迹!这些我们也经常会从同事那里听到。Steve在最近教我们怎样“完整使用此方法”时,经常强调奇迹问题的语用。在他的书中,曾引用弗洛伊德的话“语言本来就是奇妙的… …”(De Shazer 1998),并且建议奇迹问题可能产生的哲学和其他影响。这里,我们集中探讨奇迹问题力量的心理学解释。我们怎样解释它对人们的魔力,以及它为人们朝向目标(不断努力)创造的动力?创造吸引力似乎是一个重要的答案,一些心理学的概念可能会帮助我们解释它为什么起效以及怎样起效。 建立吸引力:通过区分结果、影响和益处创造最想要的未来。 焦点解决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帮助来访者创造未来,来取代“问题”、“症状”或“现在的状态”。 因此,从焦点解决工作一开始我们学到的就是提问:“你希望是什么样的… …? 在描述想要的状态时,我们的努力需要环环相扣,给出具体的、积极的描述。Steve常强调“帮助来访者有一个视觉化的描述”。“如果我们从录像中看到你,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你怎样表现得不一样?”我把这种普通的内容作为我们聚焦的结果。通过使用结构良好的目标准则,我们都知道怎样做到这些。定义目标时要越具体越好,这样才越容易实现目标。 探讨细节也能够帮助目标现实化。“还有什么是不一样的?这会产生什么不同?你的生活会怎样不同?”所有这些问题都聚焦细节。 ——关于行动的细节 ——关于影响的细节 ——关于效果的细节 ——关于资源的细节 想象你正要制定下一个假期旅行计划:有地点、乡镇和人的宣传册及目录能帮助你做决定。如果增加一个视频会有哪些不同呢? 格式塔心理学家(Metzger 1999)总是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以建立“格式塔”并与他人区分,这对来访者也更有吸引力。在强调使用奇迹问句产生的结果和目标时,我们仍要谨记这些。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督导团队译编 附:原文 Creating Attraction - Is there a hidden secret in the miracle question? Why the miracle question works and how we can help to make it work Summary The miracle questions seem to be the central piece of Solution-Focused work in any area of application. While it looks so simple, its usage in various contexts of work does not seem to be as easy. The miracle question does not work with my clients! Business people don't believe in miracles! These are often heard comments we hear from colleagues who start to work in a Solution-Focused manner in their fields. Steve often seemed to emphasize the pragmatics of the miracle question e.g. by recently teaching us how to put it “the complete way”. In his book he quotes Freud's “Words were originally magic...” (De Shazer 1998) and suggests philosophical and other explanations for the kind of impact the miracle question can have. In this session we want to focus on the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s for the power of the miracle questions. How can we explain the fascination it holds for people and that it creates a motivation to work (and keep on working) towards their goals? Creating attraction seems to be one important answer, and some psychological concepts seem to help us to explain why and how it works. 1.Establishing attraction: Creating a preferred future by distinguishing outcome, effects and benefits. One of the main concerns of the solution focus is to help our clients to create the kind of futur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the problem”, “the symptom” or just “the present state”. So one thing we learn right from the beginning of Solution-Focused work is to ask the question: “What would you like instead of ...?” Our efforts are very much geared towards getting concrete and positive descriptions of the desired state that will substitute the present one. “Help the client to make a video description”, Steve always claimed. “If we had a movie of you, what would we see? How would you behave differently?” I would name this very common focus as the result we are aiming for. We all know how to do this by using the well-formed goal criteria. Defining goals should be as concrete as possible so that you (the client) could take steps towards its realization. Realization is also supported by going into details. “What else is different? What difference does this make? How is your day different?” all these questions focus on details: -details about actions -details about influences -details about effects -details about resources Imagine yourself going to a travel agency to plan and book your next holiday trip: brochures and catalogues with pictures of the location,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help you to make your decision very much. And how much more could a video add to this? The Gestalt psychologist (Metzger 1999) alway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details have in order to build the “Gestalt” and to differentiate it from others and of course to create attraction which means make it attractive to the client. We need to keep this in mind when dealing with the outcome and goal that emphasize the short term consequences of the miracle.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1:领导伦理的不确定性
Gaodeming 2017-8-5 10:46
领导伦理的不确定性——建构焦点解决实践的本源(5) 高德明团队 译编   Griffin(2002)指出,许多讨论组织伦理的行为都会产生一个非此即彼的观点,要么是在不同情境中传统伦理定义的一般道德规范的应用,要么是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强调与情境相对的道德选择和行为。传统定义假设组织领导者应该有绝对的道德标准。这也掩盖了许多一般道德准则在实际应用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或者,后现代方法太过强调情境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至于认为一般道德规范无关紧要。   复杂反应过程的理论家提供了第三种关于领导伦理的对话基础。他们承认组织领导的许多不确定性,但他们也将一般道德规范作为组织伦理的潜在相关关系。他们通过把领导伦理作为自组织对话的一个方面,把这些独立的主题整合在了一起,也就是说,伦理参与关注的是社会互动和关系的细节。这些细节形成了真实情境中讨论道德准则的相关背景。Giffin(2002:213)解释了领导者和伦理同时在自组织对话中的显现;有效领导往往是那些能够发展更多的自主性和有能力处理那些正在进行的目的和互动任务的人。领导者是那些能够增强团队内成员负责任态度的人。他们能够加强团体内以及团体之间的沟通交流。   焦点解决实践者接受过对话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些知识和技能有助于解决日常生活细节中的伦理问题。复杂反应过程理论家对焦点解决实践者造成的一个困难是,扩大他们对解决伦理方法的知识和技能,而这是在不确定和矛盾情境中的领导力的一个内容。再则,我们回顾组织是如何成为社交互动的点以及焦点解决顾问的责任是通过提升对话技巧和敏锐度来帮助组织成员变成更有效的领导者。 结 论   我已经指出,这篇文章与我在组织中的实践经验有关。这对焦点解决实践者的有用程度与他们的经历相关,也可能与如何看待顾问角色有关。对于隐含在本文中的假设——组织咨询的一个方面是为客户提供感受和处理组织生活中的矛盾、焦虑和困境提供资源,我称之为教学。焦点解决实践者可能会利用复杂反应过程的角度来提高他们教学活动中的两种相关方法。   首先,这是一种扩展实践者和客户词汇的资源。焦点解决实践者早就知道语言远超其所命名的事物,它们只是看到和想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事实的基础。不幸的是,这些实践者有时在焦点解决对话过程中让极简主义的言论所蒙蔽,忽视了对话中关于改变的新词汇。第二种方式,对复杂反应过程的担忧可能增强了焦点解决实践者的教学,包括构建反思的社会背景。这个背景帮助焦点解决实践者和客户从经验中学习。这是Cheryl Mattingly和Maureen Hayes Fleming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职业治疗师如何能变得更熟练。虽然实践经验很重要,但是,不是所有有经验的治疗师都能产生相同的效果。   Mattingly和Fleming (1994: 30)认为,经验不是从事一些简单的事情,而是指做一些与反思有关或者使事情变得有意义的事。经验是有用的,但不是因为你经历过,而是因为它有意义。本研究与焦点解决实践者和客户的工作以及文章写作有关。如果这篇文章对你形成了一个语境反思,那么我就成功了。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督导团队译编 附:原文 Uncertainties of Ethical Leadership Griffin (2002) notes that many discussions about organizational ethics turn on an either/or choice between a traditional definition of ethics as 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l moral codes to diverse situations and the postmodern stance that emphasizes the situational relativity of ethical choices and behavior.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assumes that there are absolute moral standards to which organizational leaders should be held. It also glosses over the many ambiguities and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applying general moral codes to actual situations. Alternatively, the postmodern approach assumes that the ambiguities and uncertainties of situations are so great that they render general moral codes irrelevant. Theorists of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offer a third basis for conversations about ethical leadership. The theorists acknowledge the many uncertainties of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but they also treat general moral codes as potentially relevant to organizational ethics. They bring these separate themes together by treating ethical leadership as an aspect of self-organizing conversations, that is, an ethics of participation focused on the detail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relationships. The details form contexts for talking about the relevance of moral codes for actual situations. Griffin (2002: 213) explains that leaders and ethics emerge together in self-organizing conversations; Effective leaders tend to be those who have…developed more spontaneity and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on-going purpose and task of interaction. Leaders are individuals who have enhanced capacity for taking the attitudes of the other members of the group. They enhance communic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groups.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are trained in conversat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hat are potentially useful in addressing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small details everyday life. A challenge that theorists of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pose for solution- focused practitioners is to extend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explicitly address ethics as an aspect of leadership in uncertain and paradoxical situations Once again, we come back to how organizations are site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to solution-focused consultants’ responsibility to help organization members become more effective leaders by enhancing their conversational skills and sensibilities. Conclusions I have already stated that this essay is connected to my practical experiences in organizations. It’s usefulness for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will probably vary based on their experiences. It is also likely to be related to how they think about their roles as consultants. Implicit in this essay is the assumption that one aspect of organizational consultation is providing clients with interpretive resources for making sense of and dealing with the paradoxes, anxieties and dilemmas of organizational life. I call this teaching.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might use the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perspective to enhance their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wo interrelated ways. First, it is a resource for expanding practitioners’ and clients’ vocabularies. Solution- focused practitioners have long known that words are more than labels for naming things, they are standpoints for seeing and imagin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realities. It is unfortunate that these practitioners sometimes allow the rhetoric of minimalism in solution-focused discourse to blind them to the magic of new words in conversations about change. The second way that concern for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might enhance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teaching involves building social contexts of reflection. The contexts assist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and clients in learning from their experiences. This is a major theme in Cheryl Mattingly and Maureen Hayes Fleming’s6 study of how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become more proficient. While practical experience is important, all experienced therapists are not equally effective. Mattingly and Fleming (1994: 30) explain that Experience is not simply doing something. It is doing something combined with reflecting on, or making meaning of, the event. Experience is useful, not because one has lived through it, but because one has made meaning of it. This research is also relevant to the work of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their clients and to the writing of this essay. I have succeeded if this essay has formed a context of reflection for you.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焦点解决在创始人企业文化访谈中的应用
Gaodeming 2017-8-5 10:14
高德明 访谈目的 访谈时间 访谈地点 访谈对象 创始人访谈方法 按照焦点解决取向进行访谈设计 , 围绕企业文化的维度,企业所在的阶段,创始人对企业的愿景,创始人曾经取得的成绩 与文化要素的关系, 以及创始人的期待多个角度进行访谈。 通过 对话 访谈 的方式 给创始人提供 语言 空间,让其对自己的企业文化的运行和期待,全面地展开 回顾 和 展望 。通过谈话过程的设计,可以让这个谈话 激发 创始人 高度的热情对 企业文化内容给与提炼总结,并汇集成可见的可被展示的内容。访谈设计也引发 CEO思考,对自己企业文化的各个要素 在 企业起到的作用,给予建构性的反思,并且 对 自己的企业文化所包含的要素给与整合。 流程 1 (思路是对过去资源的挖掘,过去资源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您的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您的事业做得这么好,您认为是您的哪些文化理念在起作用? ( 三到五个要素 ) 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影响?您希望谁能了解,他们了解了有什么不同? 你期待哪些思想可以在企业中起到作用? 其他人是怎么 能 看到 或知道 这些文化内容是起作用的,他们能够看到什么? 现在正在起作用的 企业文化内容有哪些? 如果,五年之后您的事业发展 得 非常 顺利 ,像你想象的那样,那时候 您希望其他的人 如何来评价您的企业文化? 他们会说什么? 如果,整个企业上下 想法 一致,都能了解您的想法是十分,您觉得现在这个状态是几分? 你为什么会打这个分数呢?你做了哪些工作? 如果再往前加一分的话,你觉得您会给你的企业带来什么不同? 流程 2 如果用 3到5个词,您总结您的企业文化,您会用哪 几个词呢 ? 关于第一个词,这个代表什么意义呢?它在您的创业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还有呢? 在这个行业中,您最喜欢哪个创业者?您觉得他会给您什么建议?他会对我们的企业文化有什么期待? 假设一定阶段,而我不知道你们企业发展的年限,比如说是五年是一个阶段,您的企业完全像您想象的那样得到了发展,那时候,您觉得,哪些企业文化会起到决定的作用呢? 或者您非常信任的一个朋友,他非常了解您,他会如何赞叹您企业文化做得好?他会说些什么呢? 等企业发展到您期待的最高峰,你希望新闻界如何来评价您的企业? 您期待员工了解您的这些思想 的什么内容? 按照您这些思想来工作的话,会给企业带来什么不同? 会给他们带来什么不同呢? 您最喜欢什么样的员工?他们的哪些意识和品质是您喜欢的和期待的? 您看到什么样的一个现象,能够知道:嗯 , 很好,现在企业的员工真的跟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啦? 访谈之后的资料总结: 创始人的企业文化要素,是什么? 这种要素起的作用是什么? 现在企业员工对要素的知晓和同步情况是什么尺度? 创始人对企业文化能够落实的情况的期待是什么?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0:控制的矛盾性
Gaodeming 2017-8-3 15:50
控制的矛盾性——焦点解决实践的本源4 高德明团队 译编 控制的矛盾性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负责”。 传统的答案是管理者负责。管理者是解决问题的专家,也是让人们一起工作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被称为管理者。传统的答案还定义了管理者作为领导比其他人更了解组织的需要。作为领导,还需要了解员工的绩效以及决策的伦理规范。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社会控制观点。 那些把组织当作可行的自我组织节点的管理者和顾问,对“谁负责”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答。他们认为,虽然看起来管理者在管理整个组织,然而他们的管理处在一个自组织对话的情境当中,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人完全“说了算”。管理者并非在传统方式上领导别人。他们必须要接受这样的矛盾:对组织运营未来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实践中,计划可能永远没能得到实现,或者他们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Streatfield认为:对我来说,管理意味着接受控制矛盾性的两个极端。这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对结果有一个期待,同时知道很有可能无法实现,需要我们对于任何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好准备。包括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控制“未知”的焦虑。 控制的矛盾性概念在焦点解决的实践和假设方面契合的很好,例如解决一个问题不需要全面了解这个问题的想法。意识到控制的矛盾性也扩展了焦点解决的使用范围,例如应对组织员工尚未处理好的焦虑和担心。控制的矛盾性也是复杂性对话过程中的一个概念,可以帮助组织成员理解他们的担忧和焦虑。我们也可以以此为起点来探讨管理者是否是“足够好”的领导者,以及他们责任的限制。这种方法将管理者看作是有责任的,同时也是自组织对话的参与者,并非永远对组织中的问题有正确答案。换句话说,控制的矛盾性是谈论管理领导和伦理的起点, 然而焦点解决实践和训练中仅仅略有涉及。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督导团队译编 附:原文  Paradox of Control The paradox of control answers the question, “Who is in charge?”5 The traditional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is that managers are in charge. Managers are experts at problem-solving and getting people to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goals. That is why they are called managers. The traditional answer also defines managers as leaders who understand their organizations’ needs better than others who follow the policies set by managers. As leaders, managers are also accountable for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people that they lead and for the ethical propriety of their decisions and actions. This is a top-down view of social control in organizations. Managers and consultants who treat organizations as sites of ongoing self-organizing conversations answer the question of “Who is in charge?” differently. They explain that while managers appear to be in control of their organizational units, their control is exercis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self-organizing conversations in which no one is fully in control. Managers lead by not managing others in traditional ways. They also lead by accepting the paradox that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is essential to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s and that the plans may never be realized in practice or that they may produc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As Streatfield (2001: 7) states, For me, management has come to mean living with both sides of the control paradox at the same time. This means acting on the basis of an expectation of an outcome, knowing full well that it is unlikely to materialize, requiring me to be ready to handle the consequences whatever they may be. It involves developing effective ways of handling the anxiety of “not knowing.” The concept of the paradox of control fits well with aspects of solution-focused practices and assumptions, such as the belief that it is not necessary to fully understand a problem in order to move past it. Awareness of the paradox of control also expands solution-focused practices by orienting them to the anxieties and concerns that organization members may have difficulty stating in direct ways. The paradox of control is one concept within the vocabulary of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that may be useful to organization members in understanding and articulating their concerns and anxieties. It is also a beginning point for conversations about whether managers are “good enough” leaders and about the limits of their accountability. This approach treats managers as accountable for their facilitation of and participation in self-organizing conversations, not for always having the right answers to organizational problems. Put differently, the paradox of control is a starting point for talking about managerial leadership and ethics, an issue that is at best only implied in solution- focused training and practice.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焦点解决中假设问句遇到的情况处理
Gaodeming 2017-8-3 11:31
高德明 倾听来访者的回答是回应的前提 总的原则: 不管运用什么样的问句,只有当听到来访者的回答时,我们才会知道自己向来访者真正传达的是什么问题。 密切关注来访者的回答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治疗师的后续问题必须建立在来访者回答的基础之上。在得到回应后,我们会继续追问,仔细倾听来访者的回答,然后根据来访者的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此来澄清并扩展来访者所描述的细节内容。 这里需要我们谨记的是,不论我们在提问时使用了什么样的语言,只有听到了来访者的回答,我们才能知道来访者所听到的是怎样的问题。在听到答案前,我们不会知道我们问的是什么问题。 持有“ 在听到答案前,我们都不知道我们问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这样的理念。如果来访者回答了一个我们并没有问的问题,我们就知道这个问题有被提出来的必要。此时,我们要表现得好像确实问过了那个问题那样,这能帮助我们融入到对话中去。 回应看似难题的难题 下面的情景经常出现在奇迹问题的回答中,我们要相信这些情况和回答,是来访者最好的回答,我们只需在此基础上,走向下一步。这些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不过,处理的思路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1.答案为:“我不知道”,或,沉默。 我们假设奇迹问句得到的答案是“我不知道”(“不知道”是来访者最初回答奇迹问句时最普遍的答案之一)。 我们可以认为“我不知道”意味着“安静---我正在思考”(这是一种相信)。比如有些人会以“我不知道……”作为重要陈述的开头。例如,“我不知道…关于某某(诸如回到学校、辞职、放弃一段恋爱关系、结婚以及生孩子等),我已经想了很久了。” 在来访者回答“我不知道”后,我们发现, 保持几秒钟的沉默 是非常有用的。这样能让来访者有一段时间思考。我们不用重复之前的问题,同时我们也不要给出任何的评价、赞同或是做一些吸引来访者注意的事。我们发现在开始说其他话之前,可以在心里从1默数到6,这很管用。 为让来访者开始理顺思路、组织语言,与此同时,你要避免移动,特别是点头一类的动作,如果你准备记下这些东西,此时也最好停下来,将你的笔放下不要动。倘若来访者在6秒钟之内没有作出回答,那么我们可以直接说:“这是个很难的问题”。然后继续放松地坐在椅子上,给来访者另一个6秒的思考时间。 我们要接纳尴尬和训练自己的耐心,如果你用其他方式非语言上的信号,来访者可能会产生误解,会停止思考,礼貌地等待你的下个问题或陈述,因为他们会认为该轮到你继续下去了。再次强调,需要注意避免点头或是发出任何可能打断来访者回应的声音。 六秒之后要思考谈话是否陷入停顿。假设此时来访者正礼貌地等你继续说下去,而同时你也正礼貌地坐在那里等待来访者继续回答问题,或许让“逼迫”来访者再继续思考,或许已经需要你把话语权接过去了。 一旦来访者越过“我不知道”这个回答,开始构建答案时,情况自然就会有所改变了。 2. 答案为:“不” 人们通常会在一开始时描述自己“不会感觉到什么,不会做什么,不会考虑什么”,或是“其他人不会做什么”。这是对奇迹问句的一种很自然的回答。此时可以着重强调“不。。。”并提出“还有什么会不同?”并以此来回应他们的答案。如果来访者接下来描述中还带有很多“不”字,可以理解层次上推, 这些不做的行为给他们带来的感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做些什么还可以给他们带来这些感觉或意义 。这能帮助很多来访者转为描述奇迹之后,想法是什么,会做些什么就自然出现了。 我们倾向于将“感受、想法和行为”看作是同一描述中相互联系的部分。假设来访者用她将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作为对奇迹问句的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问:“当你有那种感受时,接下来你将会做哪些事,而这些事是你现在没有去做的?”在仔细倾听并理解了来访者的回答之后,接着我们会问:“其他的呢?”这样至少3到4次,每次都需要认真地倾听和理解来访者的回答。 当来访者的答案是“我会有一些更积极的想法”时,我们的处理方法也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问:“那么,当你的想法更积极时,你知道自己会做哪些不同的事吗?”或是“你猜到时候会发现自己在做些什么呢?”因为对于大部分来访者来说,描述其他人注意到自己不同的地方要相对容易一些,所以我们会问:“当你的想法更积极时,你要做些什么才会让你的(家庭成员、朋友或同事)感到你更积极了?”那么让我们假设回答:“我醒来后将不再焦虑。” 问:当早上醒来时,一个人怎么才能发现这点?不焦虑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不同? 3.答案为:关于感觉和想 法的 “我会很开心地醒来,想:‘噢,多美好的一天啊……’我很期待这一天。”我们把它视为……的开端。 继续问:“开心的醒来,很期待这一天……嗯。 还有其他的吗 ?” 4.答案为:关于行为的 对于来访者来说, 行为描述也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描述方式 。对动作与行为详尽具体的描述让来访者对其在现实生活中想做的事进行了一次预演。描述越详细,来访者的经验就会越生动和“真实”,从而使描述中的行为更容易且更自然地出现在生活中。作出一个细致的行为描述也会让来访者预见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改变所带来的一些好处,从而增强他们自我改变的动力。 “其他人会发现什么?”人们不是海洋中的孤岛,我们生活在社会环境下。在我们的社会背景下,变化只有被人看见和认识到时才能称之为变化。在制定解决方法时,将来访者的人际关系考虑在内,是非常重要的。在来访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变化是如何被人察觉到的!“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我们存在于与他人的互动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通过其他人的反馈来了解自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可以给描述带来更丰富、更充实和更深层次的含义。根据这一点,在会谈过程中,我们会通过询问其他人的观察以获取更多细节:“身边的人会如何反应?” 即使有些很能实现,而那种 在描述行为的过程中所唤起的积极感受,将来也会为来访者的改变提供极大的勇气和信心 。 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我们来说,行为描述要比那些不确切的描述有用得多。但是这是一个归纳法的理论。一定还有一些例外,我们要保留一些警觉,也要思考模糊和不清楚的描述什么情景下也会取得成功。这个答案来自于来访者的反馈和我们不断的尝试实践,而不是理论归纳。 5.答案为:“不切合实际” 偶尔会有来访者在回答奇迹问句时给出不现实的答案。 当来访者的描述的事件是为符合自己的利益而改变或是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如变得富有、彩票中奖等时,可以 表面上接受来访者描述的不切实际的变化,然后询问来访者这些变化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例如,你可以说:“我们假设你的彩票真的中奖了……妻子会看到你在做什么,而你又会看到她在做什么,从而让你感觉到你们之间的关系变好了?” 6.答案为:“事情和其他人会变” “我的丈夫应该更体贴,”“我的孩子应该听我的话,”相似的回答构成了一个类别的答案。 我们认为,在多数情况下,这说明来访者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回答这个问题,或是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出现一定偏差。这里我们将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我们可以重新聚焦,说明奇迹发生在他身上所带来的不同,而不是别人身上。 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我们并不会把这个类型的回答看作是必然不可能或是不切实际的期望。相反,我们要寻找的是有可能发生的事,会让来访者陈述更多的细节内容。 当我们处理“家庭成员变得不同”这个回答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涉及提出问题使来访者来描述“奇迹”如何改变其他成员。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是第一阶段所谈内容的延续部分)要关注能使来访者对以下内容进行描述的问题,即两个人的关系将如何改变,以及这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原本想要他人改变的来访者的。 这个例子也进一步强调了奇迹问句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理念之一: 对奇迹详尽描述的必要性是建立在来访者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日常工作的基础上)。 我们尝试着为来访者和他们的家庭创造一个关于未来的共同畅想---问题不存在,整个家庭都在做着期望中的事情。这样做能让他们开始感觉自己好象真的经历过那些事一样。对于那些被生活压垮和身陷于绝望中的家庭及个人来说,这点至关重要!这段经历能给予他们充足的勇气和希望,去将自己设想的解决方法变成具体的现实。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试着构想出解决方法,即奇迹之后的生活(尽可能包含具体的细节),而我们会试着在这奇迹的画卷里“自由旅行”。 我们根据情感、思想、行为以及跟他人的互动的描述,创造这个奇迹并使之变成真正的生活 。 参考书目: 1.路易斯·卡夫曼(比利时),《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若水 译,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3。 2.史蒂夫·德·沙泽尔,《超越奇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雷秀雅,刘愫,杨振 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钟思嘉,黄蕊,《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陆意文,《家庭中的正面管教》,中国妇女出版社,2015.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4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企业中什么情景下应用教练式的领导方式
Gaodeming 2017-8-2 10:53
高德明 教练的领导方法特别好,但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事情都适用引导和教练的方式处理。譬如当紧急事故发生时,更应给予指示。那么? ► 我们什么情况下用教练的方式来工作? ► 员工什么时候遇到什么问题需要用教练的方式来引领他? ► 我们自己什么时候需要教练来帮助我们? 从我现在总结的教练与团队领导、企业管理的结合经历来看,下面的情景是判断的刻度尺标准。既然是刻度尺,就是 1 到 10 的比例需要你根据情景把握了。 A: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领导者给予员工的 , 领导是专家的身份。 B: 员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领导是教练的身份。 1A: ---------------------------------------------------- 10B 用这两个界定你是用教练式的领导,还是用专家式的领导的。它是一个刻度尺的两个端点。所以在这里总的原则就是: 你得出的结论和解决方法在哪里?在哪里有利于变为行动或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采取那一种领导方式。 是他自己得出答案有利于转换成行动,还是你给他答案有利于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总的原则。 下面这些思考维度的应用,可以给我们带来思考。 双向考虑的问题 一、与谈话者的关系。信任度如何?层级关系明晰度?比如如果你给上级提建议,教练的方式可能就好一些。 二、专业程度认可度,你真的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吗?员工认可吗?在团队中都各有所长,创新企业和项目其实没有专家可言。有时我们会被委派到一个我们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去当 leader 。这时,教练领导力最重要了。 三、双方的共同语境,是否有共同的经历,工作经历的相似度。 单向考虑的问题 四、对方的能量点是不是很低?我们的情绪是不是低落? 五、目标的清晰与重视程度,对方不重视,而对团队很重要。 六、问题的私密性,是不是不能公开讨论。 在上面的情况下,你就应该考虑应用一定比例的教练式领导方式,比如高效焦点解决教练取向就是通过问句和谈话流程,从最终的目标为视角,陪伴我们的员工一起来,探寻他们内在的潜在的能力和资源,达到高效快速的对员工所期待的工作目标,形成策略和一小步的行动。 下面的知识或许对你分析上面的方法有用。 知识点一 协助部属寻找解决方案的类别 由他人发现 (Found by Other(s)) 自己发现 (Self-found ) 内在资源 Internal Solution B- “你应该再运用 X 方法,因为你曾经有效地运用过它。” D- “等一下 …… 我曾用 X 方法,而且能有效的解决我的问题 …… 这一闪可能也会有帮助 …… 好,我会再用 X 方法试一下!” 外在资源 External Solution A- “我建议你运用 X 方法,因为这是个已经验证对你的问题有效的方法。” C- “我曾读过 X 方法对我这种问题有效,我会试用 X 方法。” A 方式: 是一般主管使用的命令式指导,也就是以外在资源告诉当事人处理事情的方法。 B 方式: 是由主管提醒员工在过往的经验中曾有效处理,建议他继续这么做。 C 与 D : 当事人启动自我发现的本能,以引导方式,让当事者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寻资源解决,有自我激励的作用。 D 方式 : 是教练式领导,“通过沟通对谈,当事者自我发现可行方案,并知道如何运用。” 从这个角度思考的原则,也是教练式领导的大原则,哪个方案更有利于执行和解决问题,就应用那个方案。 知识点二 从领导的六个角色分析 领导的 6个 角色 1 . 教导 (teaching) :一般职员初来报到时,传授其有关企业岗位相关的知识与资 讯。 2 . 指导 (mentoring) :以个人经验及分享智慧为主的师徒关系,边做边教的实务模式。 3 . 训练 (training) :有系统性的技术和技能练习:有目的的达到思维或技术上的提升。 4 . 咨询 (consulting) :以专家与顾问的姿态,分享业界都认同的成功经验。 5 . 辅导 (counseling) :以安抚员工情绪为导向,解决心理问题与挑战。 6 . 教练 (coaching) :通过对话引导来挖掘对方的资源与方法,以产出行动力。 从职业角色划分: 主管: 1,2, 4. 培训师: 3. 专家: 4. 教练: 5,6. 引导师: 5,6. 知识点三 企业结构的教练应对度 董事层 高应对度 讨论内容:资源 - 战略 - 平台 - 修为(未来取向) 管理层 中应对度 讨论内容:计划制定 - 实施(人事物) - 监督 - 反馈 - 总结(时间段取向) 操作层 低应对度: 讨论内容:小组工作 - 班级技能 - 师徒教授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914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9:授权与约束的矛盾
Gaodeming 2017-8-2 10:42
授权与约束的矛盾——焦点解决实践的本源3 高德明团队 译编 自组织谈话的概念引导我们关注社会互动,包括谈话中的话轮转换。通过这种方式,交谈者会考虑到对方的存在,并建立对话关系。对话可以被设想为一个双人舞,与搭档一起做动作。有时一方引导,另一方跟随,有时则相反;有时搭档离开,同时继续把对方考虑在内;有时互相密切协调动作。舞蹈/对话伙伴还可以根据公认的规则或脚本前后移动,并通过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和社交关系中即兴“改变”规则。   讲话者所具有的多种行动的可能性定义了授权与约束的矛盾。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每个合作伙伴的行动如何限制其他人可能会说或做什么,然而这些限制措施也使他们有创造新的对话的可能性。再一次,我们看到复杂的反应过程如何破坏或构建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它还指出了焦点解决实践者很少谈论的对话的可能性。其中一个就是权力,权力通常仅仅意味着约束,但其实还包括了授权的可能性。权力代表了个人主体性的要求。通过他们的权力行使,组织成员产生了变化从而为他人和自己进行制约和授权。   这种权力的指向符合焦点解决实践中的许多问句。问句的设计是为了鼓励客户谈论通过个人主体性使问题发生改变的可能性。焦点解决实践者经常把授权的问题,与要求客户评价不同行动方针可能带来的结果的问题相结合。这些提问邀请客户去想象未来,包括权力的决断可能产生的约束。通过这种方式,焦点解决实践者培养深思熟虑的计划和决策的能力。   毫无疑问,许多焦点解决实践者认为持续问这些问题就足够了。然而,对我来说,把这些问题放在一个更广泛的语境中是很有用的,包括授权约束的概念。在使用这一概念时我提醒我自己和我对话的伙伴,复杂性与我们之间简单的关系是相关的。我们作为主体,在情境中使用权利,并且是未来的建造者,包括那些非意愿的约束。谈论授权的约束并不能大大增加我们控制未来的能力。相对的,它有助于预期未来的不可预测性,看到将来约束得到授权的可能性。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督导团队译编 附:原文  Paradox of Enabling Constraint The concept of self-organizing conversation directs our attention to how social interaction involves making and taking turns at talk. In this way, conversationalists take account of each others’ presence and build conversational relationships. Conversation might be envisioned as a dance-like activity in which the partners move together. Sometimes one partner leads and the other partner follows but other times this pattern is reversed. Sometimes dance/conversational partners move apart while continuing to take account of each other and other times they closely coordinate their moves. Partners in dance and conversation may also move back and forth between following recognized rules or scripts and “bending” rules by improvising within their ongoing activities and relationships. The various moves available to speakers (and dancers) define the paradox of enabling constraint. The paradox turns on how each partner’s actions set limits on what others might say or do, but these constraining actions are also enabling because they create new possibilities for conversation. Once again, we see how the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perspective undermines either/or construction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relationships. It also points to conversational possibilities that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seldom talk about. One such issue is power, which is often defined as only constraint but it also involves enabling possibilities. Power is enabling because it is the assertion of personal agency. Through their exercise of power, organization members create changes that constrain and enable others and themselves. This orientation to power fits with many of the questions asked by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The questions are designed to encourage clients to talk about the possibilities for asserting personal agency to change problematic situations. Solution- focused practitioners also often combine their enabling questions with questions asking clients to assess the probable 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 courses of action. The questions invite clients to imagine the future, including the constraints that their assertions of power might create. In this way,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foster thoughtful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No doubt, many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will decide that it is sufficient to continue to ask only these questions. For me, however, it is useful to put these questions in a broader context that includes the concept of enabling constraint. In using this concept, I remind myself and my conversational partners of the complexities associated with our otherwise simple interactions. We are simultaneously agents asserting power within situations and constructors of future conditions that include unintended constraints. Talking about enabling constraints probably does not greatly increase our control over the future. Rather, it helps in anticipating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the future and in seeing the enabling possibilities in constraints encountered in the future.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练 Pk 咨询 Pk 冶疗
Gaodeming 2017-8-1 13:42
高德明 分享一下,关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我现在是如何来定义的。 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区别: 心理问题 是指你有件事情需要去解决,这个问题给你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烦恼,你希望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解决这个心理上的烦恼。而且这个事情是跟当时的情境相融的,比如说遇到惊吓;生活中遇到比较大的变故。这都给我们带来问题,需要解决。 心理疾病 是指,你经常会反复地出现相同的心理问题。这个心理问题,更多的情况,不是外界引发你的心理变化,而可能是外界没有发生变化,你的心里面也有这样的感觉,或者是你的心理去影响外界的,改变外界的普世化认知了。 这里的概念是 问题、心理、疾病 ,三个层面,教练比较倾向于前面的问题,帮助来访者解决他的问题,当然有时也可以解决他的心理认知。心理咨询师更倾向于心理问题,心理医生更倾向于心理疾病。 虽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这三个现象中,还是有所偏重的。 主题,也偏向另外三个概念: 思考、成长、治疗 。 这些差异不同,对焦点解决教练的培训和培养方向也应该有一定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放到上面的系统框架来定义焦点解决的话,那么 焦点解决教练,应该是一个思考方法,这个思考方法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的,一套新的思考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共创的方法,提高客户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他没有看到的资源,从而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和达到他想要的目标。方法侧重于用赞美和详细描绘目标,来找到对他有用的,他已拥有的资源和方法,带来自然而然的行动和认知。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8:复杂的反应过程
Gaodeming 2017-7-26 11:01
复杂的反应过程——焦点解决实践的本源(2) 高德明团队 译编    “复杂的反应过程”这一术语指的是很容易观察到和经历的简单活动。它涉及人们如何在社会互动中构建未来。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是通过社会互动而改变的潜在源动力。   复杂反应过程的观点是一种将人和知识都视作社交和人际关系中偶然出现的一种社会学现象。它挑战了占主导地位的人与人之间独立且分开的西方心理学概念。这个观点的支持者同样也挑战了其他流行的观点。例如,他们拒绝接受知识是一种存在于个人头脑里的“事物”的想法。相反,这些理论家把知识当作一种社会建构和社交互动的共享。   这些挑战都与理论家所拒绝的组织是系统的观点有关。相对的,他们定义组织为自组织会话的节点。该术语呼吁重视为什么会谈是组织人群、活动和意图的一个过程(Shaw, 2002)。自组织对话无法被任何一个人、团体或组织的计划所控制。他们总是有可能开始变化,尽管这可能并不总是在实践中发生。参与者和观察者可能会感觉体验自我组织的对话有点乱,因为没有人准确的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同时他们经常产生无法预料的意义。   在这个环境中,组织成员和顾问可以控制组织生活和社会关系的矛盾。我已经提到了其中之一,那就是简单的对话涉及复杂反应过程的解释和协商。交谈者创建意外的意义,可能引导决策和行为,然后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这样的可能使社会互动的复杂性增加。尽管简单的对话有风险,但是组织成员无法避免。他们是许多组织成员所做的工作中的一个必要特征,并且是成员试图影响未来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本章节的剩余部分将通过讨论受约束的矛盾,矛盾的控制和在组织中伦理领导的不确定性,将使复杂的反应过程显露出来。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督导团队译编 附:原文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The term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refers to activities that are easily observable and are often experienced as simple. It deals with how people in social interaction construct the future. This is a never ending process that is always a potential source of change through social interaction. The perspective of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is a sociological view that treats persons and their knowledge as emergent in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relationships. It challenges the dominant Western psychological concept of the person as separate and distinct from others. Proponents of this perspective also challenge other popular ideas. For example, they reject the idea that knowledge is a “thing” that individuals possess in their heads. Rather, these theorists treat knowledge as socially constructed and shared within social interactions. These challenges are related to the theorists’ rejection of the idea that organizations are systems. Instead, they define organizations as sites of self-organizing conversations. This term calls attention to how conversing is a process of organizing people, activities and meanings (Shaw, 2002) Self-organizing conversations cannot be controlled by any single person, group or organizational plan. They always have the potential of initiating change, although this possibility is not always realized in practice. Participants and observers may experience self-organizing conversations as somewhat disorderly because no one knows exactly where they are going and they often produce unanticipated meanings. It is within this environment that organization members and consultants can engage the paradoxes of organizational life and relationships. I have already mentioned one of them. It is that simple conversations involve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of interpretation and negotiation. The complexity of social interaction is increased by the possibility that conversationalists will construct unanticipated meanings that may lead to decisions and actions that then produc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Despite the perils of simple conversations, organization members cannot avoid them. They are a necessary feature of the work done by many organization members and are a major way in which members attempt to influence the future. I develop the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perspective in the rest of this section by discussing the paradox of enabling constraint, paradox of control and the uncertainties of ethical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570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7:“两者皆是”的方法
Gaodeming 2017-7-26 10:39
用“两者皆是”的方法欣赏矛盾和不确定性 ——建构焦点解决实践的本源(1) 高德明团队 译编   本文建立在一个树状结构的比喻上,其中包括树干、树枝和树根。树干是树的中心,它连接树的分支及树根。树干和树枝很容易被路过的人观察到,而树根通常是隐藏在地下。当然,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树根来观察根部,但这样做的风险是损坏树木。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想树的根看起来像什么,根部是如何连接树的。本文就是这样一个富有想象力的项目。我将讨论焦点解决的想法和做法,以及相关的方式来形成变化。   不提供任何证据证明我的说法。那怎么可能?我在写的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连接,并且在我的想象中才存在的东西。尽管如此,我认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方法,其讨论作为焦点解决方案的思路和做法,不管是以前还是以后,这是与过去和现在都不同的有效途径。我盘问焦点解决方案的实践者认真对待自己的假设,改变的是人生永远存在的方面。正如这些实践者鼓励来访者在生活中积极和富有想象力地去向明确的方向改变,所以我鼓励实践者们自己去做同样的事情。   我用这篇文章来赞颂Steve de Shazer的成就和其他焦点解决方案的创造者们,其中许多人是该组织的成员。我承认我的颂扬方式与其他方式不同,主要集中在观察焦点解决的做法及想法的分支。该分支与维特根斯坦哲学,艾瑞克森和策略治疗和早期解决方案为重点的治疗师的工作的影响相连接。我把该焦点解决的方法当作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一个早期焦点解决观点治疗师与在世界各地的相关项目的其他人共享想法。焦点解决方法是与其他方法同时发现的,也是挑战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传统观念。这些发现都是我的焦点解决的做法的根源。 成为一个“两者皆是”的实践者   焦点解决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将其他治疗方法看作是单独的、独特的、不可调和的概念,选择和行动连接起来。焦点解决的实践者通常将这个主题看作是对“两者皆是”方法的采用,与他们形成对比的是“非此即彼”方法。这些实践者进一步解释“两者皆是”方法,即在构建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的创造力、开始改变等方面允许更大范围的可能性。这一主题在焦点解决实践者的教学和写作方面特别明显,注重交互性技术以帮助客户在生活中采用“两者皆是”方法。    然而,“两者皆是”方法的另一个层面很大程度上被焦点解决的实践者忽视了。包括“两者皆是”方法发展以及欣赏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矛盾与不确定性的能力。“两者皆是”方法承认生活在终极意义上来说存在无法解决的矛盾以及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去影响我们生活的方向。“两者皆是”方法鼓励我们学习和欣赏适应生活的矛盾和不确定性。    我认为焦点解决顾问忽视“两者皆是”方法的这个方面是很遗憾的。它限制了从业者和组织客户之间的对话未知的可能。例如,我在与取代我作为我们大学部门领导人的对话中注意到了这个限制。这种中层管理职位在所有大学等级结构中都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我们发现我们的谈话技巧和策略不足以满足我们的想法。我们还需要一个理论背景来解释矛盾和不确定的情况。 我意识到许多实践者对于“理论”持怀疑态度,尽管许多人拥护维特根斯坦的理论和社会建构论。在我看来,问题在于焦点解决的实践者是以非常受限制的方式来使用“理论”这个词的。他们用它来描述结构的方法,分析背后的原因和问题的条件,但是这个词同时也适用于共享的理论、语言以及导向。如果这样定义理论,焦点解决的实践是具有理论依据的。 这个定义还指出了焦点解决的实践者如何使用词语理论构建“非此即彼”方法,也就是去选择究竟是焦点解决实践者还是理论家。成为“两者皆是”实践者需要放弃这种社会建构,并用一种新的东西取而代之。这就是为什么其他观点在组织生活中对焦点解决实施者是有用的。对我来说, Ralph Stacey (2001) 及其合作者 (José Fonseca (2002), Douglas Griffin (2002), Patricia Shaw (2002), Philip J. Streatfield (2001))的著作在复杂的反应过程中形成一个有用的开始,以讨论“两者皆是”方法和欣赏矛盾和不确定性的影响。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督导团队译编 附:原文  Gale Miller Constructing the Roots of Solution-Focused Practices This essay builds on the metaphor of a tree, which includes a trunk, branches and roots. The trunk is the center of the tree and it connects the tree’s branches with its roots. The trunk and branches are easily observable to passers by, whereas the roots are usually hidden below the ground. We could, of course, observe the roots by digging up the tree but that risks doing damage to the tree. So, most of the time we content ourselves with only imagining what trees’ roots look like and what the roots connect trees to. This essay is such an imaginative project. I discuss some possible connections between solution-focused ideas and practices, and a related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I offer no evidence for my claims. How could I? I am writing about connections that I have never seen and that may only exist in my imagination. Nonetheless, I see this exercise as a useful way of moving discussions of solution-focused ideas and practices away from the past and toward the future that will be different than the past and present. I challenge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to take seriously their assumption that change is an ever present aspect of life. Just as these practitioners encourage their clients to actively and imaginatively shape the direction of change in the clients’ lives, so I encourage the practitioners to do the same for themselves. I use this essay to celebrate the accomplishments of Steve de Shazer and other creators of the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 many of whom are members of this organization. I admit that my way of celebrating is different than other approaches that focus on the observable branches of solution-focused practices and ideas. The branches connect with Wittgensteinian philosophy, Ericksonian and strategic therapies and other recognized influences on the work of early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ists. I treat the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 as a social invention occurring within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environment, one that early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ists shared with other people working on related projects around the world. The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 is a simultaneous invention with the other complementary inventions that also challenged conventional wisdom in the late 20th and early 21st centuries. These inventions are the roots of solution-focused practices for me. Becoming a both/and practitioner An important theme within solution-focused discourse involves linking concepts, choices and actions that others treat as separate, distinct and irreconcilable.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often characterize this theme as adopting a “both/and” orientation and they contrast it with an “either/or” approach. These practitioners further explain that the both/and approach allows for a wider range of possibilities in constructing solutions and enhances clients’ creativity in initiating change. This theme is especially evident in the teachings and writings of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that focus on interactional techniques intended to help clients adopt both/and orientations to their lives. But there is another side to the both/and orientation that is largely ignored by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It involves the potential of developing a both/and orientation that takes account and even appreciates the paradoxes and uncertainties of social life and relationships. This side of the both/and orientation acknowledges that life includes contradictions that are not resolvable in any final sense and that the future is unknowable. Nonetheless, we must still try to influence the direction of our lives. This side of the both/and orientation encourages people to become comfortable with the paradoxes and uncertainties of life by learning to live with and appreciate them. I believe that solution-focused consultants neglect of this aspect of the both/and theme is unfortunate. It limits what is possible in conversations between the practitioners and their organizational clients. For example, I noticed this limitation in my conversations with the person who replaced me as head of my department at my university. This mid-level administrative position is filled with paradox and uncertainties created at all levels of the university hierarchy. We found that our conversations about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were inadequate for our purposes. We also needed a theoretical context for interpreting paradoxical and uncertain situations. I realize that many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are skeptical about theories, even though many embrace Wittgensteinian theory and social constructionism. As I see it, the problem is that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tend to use the word theory in a very restricted way. They use it to characterize structural approaches that analyze the hidden underlying causes and conditions of problems. But this word is also used to refer to shared assumptions, shared use of language, and shared orientations. Using this definition of theory, solution-focused practice is informed by theory. This definition also points to how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use the word theory to construct either/or situations in which they must choose between being solution- focused or being theorists. One aspect of becoming a both/and practitioner, then, involves rejecting this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replacing it with something new. This is where other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al life can be useful to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For me, the writings of Ralph Stacey (2001) and his collaborators (Jose Fonseca (2002), Douglas Griffin (2002), Patricia Shaw (2002), Philip J. Streatfield (2001)) on complex responses processes form a useful starting point for talking about the implications of a both/and orientation that takes account of and appreciates paradox and uncertainty.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559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6:与众不同的智慧
Gaodeming 2017-7-26 10:20
---高德明团队编译 我第一次见到Steve是在1994年的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的交流会议上。 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次会议在互动和系统观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那也是为数不多的由Steve de Shazer 和Insoo Kim Berg亲自发起的会议。 我再次遇到Steve是在1995年的伦敦,我的同事Harry Norman邀请他接受一次访问。起初并不顺利,Steve并不想接受邀请。 Steve是一个狂热的啤酒酿造师和啤酒爱好者,Harry想法设法吸引Steve,品尝了正宗酿造的中世纪啤酒。而这可能就是我们最终能成功邀请到他的关键! 访问前一周,Steve带领了一次大型焦点解决治疗培训。大概有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Steve手拿麦克风从舞台上缓步走来,像他以前经常做的一样他深深地呼气,然后说:“你们最好问我一些问题”。 一阵骚动在房间蔓延开来。 他才是专家,我们希望被教导该如何去做,但是现在,他却拒绝告诉我们。 现场出现一阵沉默。 “它对治疗酗酒者有用吗?”台下学员提了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下一个问题。” “它对治疗人格障碍有效吗?”“我不知道。下一个问题。” 更多的疾病诊断名称被提及,而每次答案都相同——“我不知道”。 我感到惊讶和迷惑。 我渴望找出更多SFBT对改变有用的信息,而这位名人却告诉我,他不知道是否对酗酒者有用。发生什么了? 我的不适感显然其他观众也有。 过了一会,一些人开始离开现场。 “你能给我们示范问一个奇迹问题吗?”有人提问。 史蒂夫明显兴奋起来。“啊!当然可以,我相信我能做到这一点。谢谢你能这么问。” 我们放松了一些,至少他开始要做些什么了。 随着会话继续,我陷入对史蒂夫“我不知道”回答的沉思中。 这种方法可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病人?难道没有研究想要证明这一点?我突然意识到,史蒂夫当然知道这一切。 事实上,那一刻他在给我们示范如何进行焦点解决治疗,而从那一刻开始,我称呼他为“与众不同的智者”。 为了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对治疗酗酒者有用吗?”,其实必须要接受两个前提。 首先,存在酗酒者。其次,这种(提问中的治疗方案)方法是任何人都可以复制和使用的。 让我们来看第一个前提,存在酗酒者吗? 显然,这个名词曾被多次使用,就好像真的存在这样一种人,但是焦点解决的实践并不是基于诊断——客户的抱怨与他们想要的(焦点解决中的解决)及已发生的次数并不是相关的。 史蒂夫的工作是,在任何情况下,甚至在有准确评估的情况下,质疑诊断的价值。 每个人都想要有些不一样——这使得每个案例的治疗过程都是不同的,因此考虑客户是否是一个'酒鬼'是没有价值的。他的“我不知道”是对类似这种术语的拒绝。 另一个前提是:“是否有效”。“是否有效?”暗含着“它”可以是有效的,而非某个人通过某种技巧使之发生。 我们可能会问这架钢琴:“它是有用的吗?”——如果有人按键,就会出现一些声音。不论是谁在弹奏,声音都会出现。 在SF实践中,解决方案在对话中建构。这即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此提问SF治疗是否有效,类似于质疑钢琴是没用的,而非提问钢琴演奏是否有效。 这不是一个合理的问题——通过熟练的技巧练习可以使钢琴发出优美的声音,而某些没有接受过训练的人却声称弹钢琴是没有用的——原因只在于:他们还不够熟练。 如果这样提问或许就能从史蒂夫那得到一个较好的回答:“你是否曾经成功地使那些想要少喝酒的客户少喝一些酒?” 这种情况下提问的问题是关于他自己的经历,并且是根据他们想要什么来定义客户。这与“是否对酗酒者有用?”之间的区别,对我而言,是SF实践的核心。 或许,史蒂夫对我们的馈赠是:停止尝试回答泛泛的问题,转而关注构建解决之道的微观对话。 附:原文 Mark McKergow Steve de Shazer - a Different Kind of Cleverness I first met Steve in 1994 at the Interaction View conference in Palo Alto, California. Although I did not know it at the time, this was a milestone ev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onal and systemic ideas - one of the few times where the 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Paul Watzlawick, John Weakland and Dick Fisch amongst them) came together with the Solution-Focused therapy crowd led by Steve de Shazer and Insoo Kim Berg. Steve and Insoo had trained at MRI two decades earlier, and had introduced new subtleties and simplicity into the MRI model - improvements, as they saw it. However, the link between the two centres was maintained by Steve’s relationship with John Weakland, his supervisor and mentor. I next met Steve in London. My colleague Harry Norman had approached him for an interview, which we finally managed to do in London in 1995. I only discovered later that he was noted for not giving interviews, and that this was a great privilege. Steve was a keen brewer and beer drinker, and Harry had managed to interest him in sampling some ‘medieval beer’, brewed in tiny quantities to authentic recipes. This may have been the key to our success! In the week before the interview Steve was leading a training in Solution-Focused Therapy, with a large audience (well over 100 people). Steve ambled onto the stage with a microphone, exhaled deeply as he always did before starting, and said…”So.. you’d better ask me some questions”. A shiver went around the room. Surely he was the expert, and we wanted to be told what to do. Yet here he was, refusing to tell us. There was a silence. “Does it work with alcoholics?”, came a question from the floor. “I don’t know. Next question.” “Does it work with personality disorders?” “I don’t know. Next question.” Several more diagnoses were mentioned, and each time the answer was the same - “I don’t know”. I was amazed and disturbed. Here I was, keen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fantastic approach to change, and the star performer was telling me he didn’t know if it worked with alcoholics. What was going on? My discomfort was clearly shared by other audience members - after a while, some started to leave. “Can I see you ask the Miracle Question?” asked someone. Steve brightened up visibly. “Ah! Yes, I’m sure I can do that. Thanks for asking.” We relaxed a little - at least he was going to do something. As the session went on, I reflected on Steve’s remarks of “I don’t know”. Surely this approach did work with many kinds of patient? Were there not studies to prove it? I came to realise that Steve, of course, knew all this perfectly well. Actually, he was showing us how to do Solution-Focused therapy in that moment, engaging what I have to come call his ‘different kind of cleverness’. In order to answer the apparently simple question “Does it work with alcoholics?”, one must accept two presuppositions. Firstly,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an alcoholic. And secondly, that it (the treatment in question) is replicable by anyone who applies it. Let’s look at the first one first - is there such a thing as an alcoholic? Clearly the word is used as if there was, but SF work is not based on diagnosis - the client’s complaint is not relevant in determining what they want (the ‘solution’ in Solution Focus) and times when that happens already. Steve’s work was part of the tradition that questions the value of diagnosis in any case, and even if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condition could be made, each one would want something different - leading to a course for treatment which would vary in each case. There was therefore no value in even considering whether the client was an ‘alcoholic’ or not. Part of his ‘I don’t know’ was a rejection of this as a relevant term in his work. The other presupposition is in the ‘Does it work’ element. ‘Does it work?’ implies that ‘it’ is working, rather than someone is acting skilfully to make something happen. We might say of a piano, ‘Does it work?’ - meaning that if someone hits the notes, then the relevant sounds will emerge. It doesn’t matter who is hitting the notes, the sounds will emerge. In SF work, solutions are constructed in conversation, which is an art as well as a science. To ask if SF therapy works is therefore to ask not if the piano works, but instead to ask if piano-playing ‘works’. This is not a sensible question - pianos can be made to sound beautiful with skill, but someone without the skill could scarcely claim that playing the piano didn’t work - just that they were not yet individually skilful enough. A question which may have had a better reaction from Steve was “Have you got successful outcomes with clients who want to drink less?” In this case, the question is about his own experience, and related to a client group defined in terms of what they wanted.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is and ‘Does it work with alcoholics?’ are, for me, at the heart of SF practice. Maybe Steve’s legacy to us is to stop trying to answer big questions and focus instead on the tiny micro-construction of conversations which build solutions.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4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句话搞定向你诉苦的人
Gaodeming 2017-7-19 15:27
高德明 让当事人能够不变得更糟的策略与力量,是激发当事人原先就有的的信念、希望与努力。 “这位当事人是靠什么力量与方法,让自己撑到现在?” “如果当事人看到这些力量与资源,他又会有何不同?” 在危机时刻还能完成日常生活(如:一个担忧在受到家暴的太太还能回家去照顾孩子),是一个很多人都没有勇气的举动。 相信人们都是经过努力才变成今天的他,要愿意看到相信当事人在困境中有其尽力之处。 导向努力的语句:“在……情况下,你是怎样做到的……?” 导向能量、信念、目标的语句:在……情况下,是什么让你……”“在这么糟糕的环境下,是什么让你坚持……(某个日常生活、行为努力、没有放弃等)” 尽量使用当事人的话语中的词汇来表达上述意思。作为建构语句,咨询师要记着下面几个语句,来觉察当事人各个层面的努力与资源。 行为 :“在……情况下,是什么让你做到……” 能力 : “ 在……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有能力…… ” 价值 : “ 在……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认为值得(愿意)…… ” 信念 : “ 在……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还相信…… ” 人生 : “ 在……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觉得自己…… ”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078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5:焦点解决管理
Gaodeming 2017-7-19 14:37
焦点解决管理 高德明团队 译编 什么是焦点解决管理方法,是什么使得焦点解决实践不再仅限于咨询场景,而是涉及所有管理领域? 从概念形成的起源上看,焦点解决管理可以被看作是: - 使企业获得控制的概念,包括持续不断地关注微小的正向差异(在员工个人层面、团队以及企业整体层面) - 这些正向差异主要指那些能够得到更好匹配或协作的内容。 - 因此,当没有起效时,就采取更多措施获得有效的信息,或者采用不同的做法。 - 最后,观察和筛选那些能够产生积极差异的措施和活动,等等。 假设通过实施这些观念,以咨询为导向的焦点解决实践经验的有效机制就能够被转移到各个管理情境中。尤其是以下效果: - 通过关注正向差异就能够建立和形成一种欣赏文化,而这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 动用全公司的资源和力量了解什么是有效的 - 从整体观上考虑相关性和协调问题 - 关注少量但重要的内容(“ 简易” ) 过去    现在    未来 图2 :匹配和解决方法的动态发展 当使用以上方法时,我们是假设一个更好的未来已实现,可能是企业与市场/ 外环境有一个更好的匹配,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更和谐的氛围,等等。就像是按了“ 气球” 的开始键,当关注正向差异时,气球就充满了“ 能量” ,于是就创造了一个向上的未来。不过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焦点解决管理工具和企业内的“ 文书工作” 。如果正向差异也体现在工具和过程中,那么这会在企业内产生一种广泛效应。 有趣的是,与以上所提到的相似内容正越来越多地在管理概念中进行探讨。特别是实践导向的概念(Malik 2001 )和资源导向的管理概念呈现出相似的趋势(Hamel/Prahalad 1994) 。 在我看来,除了起源之外,实践焦点解决管理方法也存在一些新的和进一步的机遇。这在本书中会被提及(毕竟,本书包含了可能应用焦点解决模式的多领域案例)。 企业组织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传达一些报告或演讲信息,而这往往是单方面交流。在“ 正向差异理论” 指导下,信息应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吗,以清晰地表达当事情好转时,会有什么不同之处。举例来说,如果管理者想要激发员工重视“ 才能” 的概念,那么他需要呈现以下内容: - 具体、详细地阐述才能如何会在企业发挥作用 - 员工怎么样才能够理解提高才能的积极意义 - 如果才能匹配会产生什么不一样的效果 - 什么是需要被加强或做更多的,比如重视那些有用的、微小的内容等。 在商业领域,这样一种出其不意的方法是较为常见的:详细描述才能不匹配的场景(往往被员工误认为付出努力即可),诸如消费者的投诉数据、引用竞争对手等问题细节。 然而,传达信息的潜在方法也包括e-mails 。与关注正向差异的背景所不同的是,一份邮件可以用一种更符合焦点解决的方式进行陈述。也就是说,不仅仅提问技术、而且陈述和信息都能产生积极的差异。 另一种潜在应用是,“ 企业激励” 领域。基于上述概念,作为一位管理者,可以想办法找出不同的动机。关于动机问题的最重要内容是,我们不是试图解释为什么一个人会失去动力(这是员工闲聊时最受欢迎和常被讨论的话题),而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变得更有动力一点,那会有什么区别。管理者需要在环境中细细地观察、收集信息,以及与员工交谈,找出当事情好转时会有什么不一样(员工的需求和工作环境的特点)。如果管理者采取这样的方法并获得了员工的高承诺,那么他就需要做更多一样的事情。 本书还将提到大量理论性概念和例子、个案研究及企业内实践焦点解决方法的项目。在我个人看了,这是一种寻找和利用积极差异的模式。这些应用方法已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涵盖领导力、市场和销售、项目管理、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组织发展和学习、培训和教练,以及冲突管理。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能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应用于你企业的灵丹妙计,那么我们将会兴奋不已。作为焦点解决实践原则的最后一条,我们会告诉你情境的重要性:“ 每个案例都是不同的” 。关键是要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下比如你的企业中找到正向差异,而这些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其他场景。肯定的是,这些方法能够为你找到属于你的有用方法提供一些新思路,并祝你最终能够找到。 ——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督导团队译编 附:原文  Solution-Focused Management How can the outlines of such a solution-focused management-approach be described, which enables solution-focused work not just in settings close to consulting, but in all functional areas of managemen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concept developed here, solution-focused management can be seen as a concept for control in enterprises that includes a consistent focusing on those aspects that resemble small positive differences (at the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employee, in groups and the whole enterprise), -with these differences mainly referring to those aspects that fit better -thus taking measures to get more out of the things that work and to do things differently when they don't work -finally, observing and screening which of these measures and activities led to positive differences etc. It can be assumed that by implementing such a concept, the favourable effects from the consulting-oriented experiences with solution-focused work so far can also be transferred to many settings of every-day management. The following effects are particularly likely: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a culture of appreciation by focusing on positive differences, which builds trust -Using resources and strengths of company-wide knowledge about what works well -Focusing on doing and“something” such as objectives -A holistic view through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dependencies and the question of coordination -Focusing on few but essential things(“Simplicity”) Past Now Future Figure 2: Dynamic development towards more fits and solutions When using the approach described, it can be assumed that a positive development towards a better state is achieved, thus, mainly a better fit of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markets/environment, but also a more favourable fit within the enterprise is likely. Like at the startof a balloon, by focusing on positive differences, the balloon is filled with energy and this creates an upwards development. One important challenge in this context is a solution-focused design of management instruments and the“ paperwork” in enterprises. If positive differences are also reflected in instruments and processes, this would quickly lead to abroader effect in enterprises. Interestingly, similar aspects as those mentioned above are increasingly mentioned in the discussion of management concepts. Especially practice-oriented concepts (see e.g. Malik 2001) and resource-oriented management concepts (Hamel/Prahalad 1994) show a similar leaning. In my opinion,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re are new and further opportunities of using solution-focused management that will be outlined briefly now (this book, after all, contains a multitudeof examples for possible use). One important task in an enterprise is to pass on inform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presentations or speeches, where the setting is one of one-way communication. Following the theory of positive differences”, that information should be foregrounded that makes clear what is different when things work better. If the managing director wants to motivatethe assembled employees towards tackling the concept of quality, hecan, for example, present the following aspects: -Specific details on where quality works well in the enterprise -How people can make out that quality develops positively -What is different if quality fits well -What can be intensified or done more often, with a focus on small steps certainly being helpful etc. It is not uncommon in business life to find a different approach in such cases: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situations where they quality is not right (which employees see as a degradation of their efforts), details about problems such as statistics on customer complaints,references to the competitors etc.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passing oninformation, however, in the author’s opinion also include e-mail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focusing on positive differences, an e-mail can be written in a much more solution-focused manner. The elements mentioned here show that it is not just questioning techniques but also statements and messages that can be orientate towards positive differences. Another potential use can be found in the area of “motivation in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concept described, the approach of a superior would focus on finding out about differences in motivation.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with motivational problems is not an attempt at explaining why a person is demotivated (which is a very popular and oft-discussed question round the water cooler), but what is different if a person is a little bit more motivated. A superior would observe exactly these situations more closely, gather information and, in conversation with the employee, work out together what is different when things works better (the needs of the employe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 situation). If the superior takes an action resulting in a higher commitment of the employee, he will look for opportunities to do more of the same. The rest of this book contains a multitudeof conceptional ideas and especially examples, case studies and projects involving solution-focused work in enterprises. In my opinion, they also follow the pattern of finding and making use of positive differences. These applications have been proven in practice and cover the areas of leadership, marketing and sales, project management, work design, human resources,organisational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training and coaching, as well as conflict management. It would be gratifying if you, dear reader, find inspiration here for applying this approach in your enterprise. At this point a final principle of solution-focused work is to be mentioned that is important in this context: “every case is different”.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the die positive differences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that is your enterprise, and so these projects do not provide recipes for other contexts.They definitely do provide ideas for new approaches though and we sincerely hope they will be of use for you.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4:意义的社会建构
Gaodeming 2017-7-18 11:25
意义的社会建构 高德明团队 编译 焦点解决实践被认为是一种建构主义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因素通常从一个人如何描述一个问题(或讲述一个他们认为是问题的故事)的方式中了解事情或建构事实。基于这种个人化的建构的事实,赋予意义的提问就显得很重要,也就是, “ 谁在企业内决定了解决方法是什么? ” 焦点解决实践的一个基本态度是, “ 来访者是专家 ” ,也就是将责任转交给来访者本人(或员工),对其所关注的事物赋予意义。在大部分个人寻求解决方法(比如教练)的案例中,这类问题很容易被个案接受和回答。 另一方面,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在企业环境中。甚至在一次员工和她 / 他上级的谈话中,两者对事实的不同认识就会存在冲突。在一次多人参加的会议中,必然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以及对企业方向的疑问,那么复杂程度就更甚。每一位员工从他们的个人经验出发赋予现象一种解释(如有很多信息交换的原则),企业中不同的领域就会有明显不一样的意义。企业内的现象不仅具有社会属性,而且其意义通常与背景有关 (Kergen1999) ,在社会现实验证中也存在持续的挑战 (Weik 1979) 。这指的是,发展是要建立在双方一致认可的层面,并保持相对透明。 这两厢情愿内容的创立过程就需要用到焦点解决实践,关注积极差异。首先,诸如小小的成功或其他有效的事情,这类具有积极含义的事物容易被更多人接受。其二,试图更多地找出正向差异(还有什么?),这也就是在增加选择项,而选择项的增加可以促进双方认可的解决之道的出现。 当然,在团体或更大的企业内,像这类大量充斥着不同观点的组织内,找到彼此都能认可的解决方法着实是一件具有难度的事情。不过,这正变得越来越简单,于是另一条焦点解决实践原则显现: “ 简单而非容易 ” 。 ——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督导团队译编 附:原文  Social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Solution-focused work is considered to be 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he central element of the approach is always how aperson describing a problem (or rather telling a story they refer to as a problem) sees things or constructs reality. Based on this individually construed reality, The question of giving meaning is clearly important, that iswho in an enterprise decides what the solution is?. One basic attitude of solution-focused workis the principle that the client is the expert, which puts the responsibility for giving meaning with the person concerned, i.e. the employee. In all those cases where an individual looks for an individual solution (such as with coaching) this question is easily answered. In enterprises, on the other hand, this setting rarely occurs in every-day work situations. Even in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n employee and his/her superior there is a clash between two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of reality. In meetings of more persons, the number of points of view increases and regarding the question about an enterprise's direction,complexity is accordingly high. And every employee knows from their own experience that the meaning of a phenomenon (such as there are many rule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has very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areas of an enterprise. Realities in an enterprise are always socially construed and their meaning is derived from context (Kergen 1999) and there's a constant challenge to socially validate reality (Weik 1979) in enterprises. This ref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sensual areas and thus the clarity what is now valid. Exactly this establishment of consensual areas is facilitated by the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 and focusing on positive differences. First, things with positive connotations, such as small successesor things that work are more accessible for other people. Second, by working out differences and looking for several positive differences (“What else?)” the number of options is increased, which also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amutually acceptable solution. Naturally, coordinating consensual areas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lutions is, particularly with many points of view in groups or larger units of an enterprise, not without obstacles. But it is getting simpler and thus follows another principle of solution-focused work:“it is simple but not easy”.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解这些不同皆因有不同的理解
Gaodeming 2017-7-14 10:37
高德明团队 整理 3.21  国际睡眠日的石头汤 郭君萍:良好睡眠获得精力,赢得时间,今天是世界睡眠日,愿每天都有好睡眠! 刘红昱:昨天你睡了吗?睡眠和休息看似浪费了时间,实际上也在蓄能,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样,祝睡眠日有个好梦!!! 一滴小雨:睡眠和休息怎么会浪费时间呢?对我来说,吃、睡、玩,最重要了。 柴小君:曾经我有个工作投入的同事说,人要睡觉吃饭太浪费时间。 高老师:有些人工作为了睡觉,有些人睡觉为了工作。     有何不同?     有人工作时候睡觉。有人睡觉时还想着工作。 刘红昱:是呀,有什么不同呢? 高老师:什么工作不同!     和谁睡觉不同!     大家理解的不同!     理解这些不同!     因为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问句出神入化 丹妮: Our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understands these differences differently. 理解这些不同皆因有不同的理解。 丹妮: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mak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differences. 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和智慧!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3:互动视角
Gaodeming 2017-7-13 10:27
互动视角 高德明团队 译编 焦点解决实践的一个重要核心元素是:互动视角( de-Jong/Berg 2002, p.70 ),通常也被引用为 “ 每一个行为都是相互作用的 ” (Jackson/McKergow 2002, pp.43) 。当明确了目标和解决方法后,关注点就会转移到相关性,如员工和组织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举例来说,如果一个销售人员想要做些不一样的事情,按照焦点解决方法,通常会问: “ 这样客户会有什么不同?他们会怎么反应? ” 以这种方式互动,会产生彼此间的匹配。多数文献研究也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匹配,以及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些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点(从管理角度看特别是企业与外环境之间的匹配)。 若与原则相结合,这种积极差异的倾向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具体化和挖细节的方法,旨在找出什么是不一样的、什么时候是最适合的( deShazer1994, S 121ff. )。 因此,交互视角就类似于管理研究想要达成的结果:企业获得成功、团队和员工之间形成良好匹配,而对此评估的一个最重要起始点是: “ 匹配吗? ”(Osterloh/Frost 1996, Lueger 1996) 。在一个企业中应用的有效性和效果与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密切相关( Osterloh/Frost 1996, p. 156 )。 从员工个人角度上看,工作职位和员工角色的匹配就很重要。世界上不存在坏的员工或不好的职位,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甚至当一位员工认为他的不满和工作潜力的降低与外界动态改变相关时,最重要的是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这些动态改变的行为中包含着他自己的个人资源。通常,员工会说是环境导致了问题,而不会意识到 “ 匹配 ” 的重要性。因此,采用 “ 互动视角 ” 方式使人的职位 “ 流动 ” 起来就会显得很有帮助。 对于团队和组织的成功也是如此。不是仅仅依赖团队或环境,而是用 “ 互动视角 ” (团队成员之间、团队和企业背景之间)。 在企业管理决策和实践角度上说, “ 匹配吗? ” 这个问题同样重要。举例讲,如果一个企业遇到了一个危机,这个危机是企业和外环境(通常是市场和客户的期待)之间的不匹配。一旦解决这个危机,之前的不匹配就会作为一种规则被逐渐减弱,一个更好的匹配正逐渐达成(如,改变分配系统或改变产品投入)。 在互动视角下,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法之间的链接就变得容易,这只是匹配和不匹配之间的问题,就能清楚地看到员工和企业想要的是什么( Schmidt2004 )。在商业实践中,管理者和员工所谓的 “ 问题 ” 是一种不匹配(尽管这也仅仅只是一个方面,而且起初易被忽略,比如市场、令人头痛的同事,等等)。而实践中所谓的环境是一种很好的调和剂,尽管这只能减少部分不匹配。 我相信,这只是未来焦点解决实践、管理实践以及管理研究项目之间的一个重要开始。 通常情况下,企业或员工和环境之间的匹配不仅仅涉及双方,而是多向度问题。比如,如果有人认为他 / 她有问题,那么这通常不仅仅是个人时间管理和工作强度之间的失衡,而且也包括其他方面,如模棱两可、缺少同事支持、与家庭调和等。大多数情况下,这是比较复杂的,任何试图解释本质原因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焦点解决实践与问题解决模式完全不同。当许多管理概念试图将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试图解释为什么以及怎么样时,焦点解决模式则完全把问题放一边,集中构建 “ 方案 ” 以及什么时候好转一些,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不同之处。关键是要理解 “ 方案 ” ,而不是问题( Lueger2006 )。 在这种方式下,关键就成了如何收集关于方案的信息,并简单地使另一特质显现。总之,关注什么是起效或怎么样会好过一些,这能够更容易被接受和产生改变意愿。 然而,问题或不匹配仍然是这种方法的主题(成为焦点解决并不意味着 “ 恐惧问题 ” )。谈论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与描述这个问题的人产生某种链接,创造一个平台( Jackson/McKergow 2002 ),以至于创造解决方案不会显得很牵强。如此一来,使用一些特别概念(如,无论何时当职工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为问题时,可以说 “ 哦,这是不匹配呢 ” )就是在提供一种信念,因为许多潜在的改变点(人和环境)已被发掘,新的可能性已诞生。 使用不同的语言(语言创造事实),这与焦点解决模式的其他重要原则一致:改变事情而不是改变人。 在企业环境中,一般都会暗示是员工本人需要改变(常常是间接的方式,如 “X 先生,难道你不想参加这次关于沟通的讨论会? ” )与问题相关联,这正代表着 “ 需要改变 ” 的意思。可能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关注如合作(而非在团队工作的能力)、信息共享(而非沟通行为)、或者诸如过程、效果等类似用词。 这样一来,我们的话题就转到下一个主题:语言、意义和提问,一个企业或其下属机构是如何在关于 “ 做了什么使事情变得更好 ” 上达成一致。 ——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督导团队译编 附:原文  The Interactional View An important core element of solution-focused work is the interactional view (seede- Jong/Berg 2002, p.70), which is expressed in the commonly quoted principlethat “every action is interaction” (Jackson/McKergow 2002, pp.43). When working out objectives and solutions, the focus is always put on interdependencies,i.e. the inter play between employees and the work situation/environment. If, for instance, a sales person considers doing something differently, a common question in the 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 is what will the customers dodifferently, how will they react? In this manner, it is the fit that is always supported, with the literature mainly focusing on the fit between peopleand, in my opinion, focusing on the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people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would be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and from a managementperspective particularly the fit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is principle, the orientation towards positive differences described above turns into an approach which specifically and in detail finds out what is different when it fits better (deShazer 1994, S 121ff.). This interactional view thus resembles the results of management research: achieving success and satisfaction for enterprises, teams and employees is always the result of a good fi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measures can befound in the question “does it fit?” (see Osterloh/Frost 1996, Lueger 1996).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in an enterprise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is question (see Osterloh/Frost 1996, p. 156). On the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employee, the fit between the workplace and the employee’s characteristics is importan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gut/bademployee or workplace, but one that fits or does not fit. Even when an employee thinks his dissatisfaction and reduced performance potential are related withthe dynamic changes, it is most often the fact that the dynamic change acts together with his personal resources. Often, employees state that the situationhas caused a problem and are not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fit. Here it is helpful to liquidify people’s positionsby adopting an “interactional view”.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success of a team (see Lueger 1996) and organisational units it is not so much the sole focus on team or environment, but again the“interactional view” (between team members and also between the team and thecontext) that count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enterprises on a 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level, the question does it fit? is equally central. If an enterprise, for instance, encounters a crisis, this crisis is a misfit between the enterpriseand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 (often the market and customers’ expectations). Once the crisis has been overcome, misfits have as a rule been reduced and abetter fit has been achieved (e.g. by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orproduct launches). With this interactional view it is also easy to create a link between problem andsolution, between fit and misfit, and I believe it is clear to see what employees and enterprises want to achieve with their solutions (see Schmidt2004). What managers and employees in business practice call aproblem is, as a rule, a misfit (even though it is commonly only one side of the coin that at first is under scrutiny, such as the market, the difficult colleagues etc.). And what is called a solution in practice, is a better coordination of the relevant aspects, even if it is just a small reduction in misfits. I believe that this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further projectsof solution-focused work,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also management research. The fit of enterprise or employee and the context in most cases does not just touch upon two, but many more aspects. If, for instance, someone describes the way he or she organises him/herself as a problem, there is usually not just a misfit between personal time management and work intensity, but there are often agreat number of other relevant aspects, such as ambiguities, a lack of support from colleagues, coordination with the family etc. In most cases, these interdependencies are very complex and any attempts to explain these are, bytheir very nature, incomplete. Solution- focused work approaches the problem-solving process in a very different way. While most management concept stake the question of where and why a problem originates to be central, here the problem is practically left aside. All efforts are focused on construing thesolution and on describing as many details as possible regarding what is different when it is better.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solution rather than the problem (see Lueger 2006). By using this approach, it generally turns out that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solution is not the opposite of the problem, but simply shows another quality. Above all, however, focusing on what works or should be better results in asignificantly higher willingness to accept change. Nevertheless, problems or misfits are a topic even with this approach (“to be solution-focused does not mean to be problem-phobic”). Yet making the problem an issue mainly serves to create a connection with the person describing the problem, to create a platform (Jackson/McKergow 2002) and not so much to create a solution. In doing so, the use of particular concepts (oh, there's a mismatchhere, whenever an employee sees his own failure as the problem) can already provide relief, as the number of potential starting points is raised(person and situation) and new possibilities are created. The aspect of using a different language (“language creates reality”) by using terms focusing on fits and misfits is also in line with another important principle of solution-focused work: change something not someone”. Commonly messages in an enterprise are phrased in such a way, as to imply it is the employee who should change (if often indirectly, such as “Mister X, don't youwant to attend a communication seminar?). Making interdependencies an issue isjust one example of “something should change”.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s aremanifold by focusing on e.g. cooperation (instead of the ability to work in ateam), and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instead of communicative behaviour) or on things like processes, outcome and the like. This takes us to the next item, language and meaning and the question, how in an enterprise, or its sub-units, agreement can be achieved on what should be done for things to work better.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焦点解决企业管理国际资料]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积极差异理论
Gaodeming 2017-6-30 15:49
“焦点解决”在咨询和管理领域延伸的概念 ——一种积极差异的理论 高德明团队 译编 “ 焦点解决模式 ” 由史蒂夫 · 德 · 沙泽尔、茵素 · 金 · 伯格和其密尔沃基短程治疗中心的同事一起创立。这个概念,最开始被称为 “ 短程咨询 ” ,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社会,并在咨询与管理领域得到传播。自 2002 年在布鲁斯托尔首次举行 “ 焦点解决在企业组织中的应用 ” 会议后,便掀起了全球范围内整合和讨论的浪潮。例如,现在有许多出版商开始出版各种关于企业组织的实践项目(如 Aoki 2005, Berg/Szabo 2005, McKergow/Clarke 2005, Jackson/McKergow 2002, Furman 2004 )。起初,主要关注教练和团队建设( Maier 2005, Sharry 2004 ),但是现在,焦点解决模式已在更多管理领域得到应用,诸如 HRM 、市场销售、项目管理等等。 当然,这种发展趋势与企业与日俱增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焦点解决取向管理的关注点是问题和解决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或许使得企业和员工一样忙碌。另外,短程咨询的潜在有效性也吸引了企业决策者的兴趣,因为焦点解决项目在编制评估表中的投入较少( Clarke/McKergow 2007 )。 焦点解决模式对企业具有如此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不仅触及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内容,而且也与企业和员工个人成功有关。这种商业实践的巨大潜力和管理研究的存在,可以解答以下所有问题: - 什么能够确保企业、团队及个人的成功和持续?是如何做到的? - 怎么样才能够发现企业组织的优势和资源,以及核心竞争力? - 做些什么能够使企业更有效地发生多方面变化? - 在资源日益减少的时期,企业应该怎样衡量以至于能够简单且有效地脱离困境? - 最后且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怎么样才能更简单地找到解决方法? 在我们看来,只是讨论焦点解决模式并不足以找到这些方法。当然,这些问题也会在其他管理和咨询概念中讨论,或许也能够找到一些解答。但是,焦点解决模式提供了不同的和新异的回答,特别是结合了个人核心素质提供新的品质。第一次实证研究就已经证明了其存在的积极的经济效应(本书 “ 研究 ” 一章有专门介绍)。 一种积极差异的理论 企业中的焦点解决应用包括许多原则、方法和工具。如奇迹提问、例外提问、目标设定等技术,简单实用,且已在商业实践中被证实其有效性。这些方法多数来自治疗领域,这也正是焦点解决模式能够在其他类似场景(教练和咨询)中被广泛推广和传播的原因。这种方法还聚焦于提问技术(亦被称为 “ 解决晤谈 ” ),而这些提问是根据咨询场景而设计。若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方法在经典管理领域和员工中的应用就会受到限制,因为每天的工作任务并不会涉及如此多的提问,但另外一些工作如入职信息、动机激发、未来目标制定、理念发展等等,会用到这些工具。 正因如此,一种基于焦点解决模式的理念框架就能够促进其在组织管理和企业其他领域的应用。 这个框架概述如下: - 从现存原则、技术和态度中建立一种理论模式; - 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焦点解决管理理论的梳理概览; - 简要呈现来自不同管理职能部门的案例,并从较少涉及的应用领域开始实践,如动机激发、信息传递、市场营销等。 当我们关注于把聚焦积极差异的概念作为一种连接模式时,这个 “ 积极差异理论 ” 的术语表述的正是其字面意思。 ——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督导团队译编 附:原文  Solution-Focused Management: Towards a Theory of Positive Differences Aconcept spreads in the world of consulting and management. The“solution-focused approach” was developed by Steve de Shazer, Insoo Kim Bergand their colleagues at the BFTC in Milwaukee. This concept, also originally known as brief consulting, has now entered wide reaches of oursociety and is currently spreading through the areas of consulting and management. Since the first world conference on “Solution-Focused Practice in Organizations” 2002 in Bristol (organized by the Bristol Group), there has been a world-wide integration and discussion process. For instance, a larg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referring to a rich variety of application projects for enterprises can now be observed (see e.g. Aoki 2005, Berg/Szabo 2005,McKergow/Clarke 2005, Jackson/McKergow 2002, Furman 2004). Originally these ideas mainly concerned coaching and team development issues (see Maier 2005,Sharry 2004), but now solution-focused work is clearly spreading into broader areas of management, such as HRM, Market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many more(see the contributions to this volume). This extended reach is possibly connec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problem-solving pressure on enterprises. The focus of solution-focused management is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oblem and solution, and this difference arguably keep senterprises and employees equally busy. In addition, the efficiency potential of brief consulting is also interesting for decision makers in enterprises, assolution-focused projects involve much less effort in developing designmeasures (see Clarke/McKergow 2007). One of the reasons the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 is so attractive for enterprisesis the fact that it touches upon central questions and aspects of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success of an enterprise and its staff. This enormous potential for business practice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exists, a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can be answered: -What can safeguard the success and the survival of enterprises, teams and individual employees and how is it done? -How can strengths and resources, and thus core competencies, be found and optimized throughout the enterprise? -What can be done to design the manifold changes in an enterprise more efficiently? -How can, in times of dwindling resources, measures in enterprises be worked outsimply and more efficiently? -And last but not least: How can solutions be found more simple? In my opinion, these opportunities have not been made explicit enough in the discussion of solution-focused work. Of course, these ques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in other management and consulting concepts and some answers can befound. Solution- focused work, however, offers different and new answers and especially a new quality by combining the individual core elements. First empirical studies already show positive economic effects (see the chapter on“Research” in this volume). Towards a Theory of Positive Differences Solution-focused work in enterprises today comprises a broad range of principles, methods andinstruments. Techniques such as miracle question, exceptions, well formed goals, simplicity and many more are available and have successfully been tested in business practice. Most of these approaches were originally developed intherapy, which is the reason why solution-focused work has been most widely spread in similar settings (coaching and consulting). Another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approach concentrates on questioning techniques (it is nocoincidence the seminal volume by Peter de Jong and Insoo Kim Berg is calledInterviewing for solutions” ) or is concerned with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design of consulting settings. Without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use in classic management areas and with employees would be limited, as many tasks in every-day work involve not so much question techniques, but other activities, such as entering information, motivating, following objectives, developing concepts, using tools etc. For this reas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solution-focused work is helpful that can facilitate the application for other tasks in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This framework will now be outlined by: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ly founded pattern from the already existing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attitudes -Formulating a sketch for a theory of solution-focused management on this basis -And briefly presenting, by means of examples taken from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of management, new starting points for less discussed areas of application, such as motivation, information transfer, marketing etc. As we concentrate on the concept of focusing positive differences as the linking pattern, the term “theory of positive differences” suggests itself.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SFP 1001夜 十六】可以赋能的133个SF问句
Gaodeming 2017-6-30 11:17
1001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153-185问 高德明 2016.4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 1001问,可以这样问吗?不可以这样问吗? 这些问句可以带来的好处或假设是: 你能把他们背后的假设找到吗? 他们会激活对方的哪些语言空间? 可以应用的情景又有哪些? 哪些情况这个句子慎重应用? 你可以如何变化它们,让语言更适合你的身份和文化习惯? 153. Could you tell me about your assets and good qualities? 您能告诉我您的优点和长处是什么吗? 你是如何做到的? 154. How do you manage to...? 您是如何设法做到 ...... 的 ? 155. How did you previously manage to...? 您以前是如何设法做到 ...... 的 ? 156. How did you know you were able to...? 您是怎么知道您能 … ? 157. How did you know you could carry out that experiment? 您是怎么知道您能开展这个实验的? 158. How did you know what was needed? 您是怎么知道需要什么的? 159. How do you think you did that? 您认为您是怎么做到的? 160. How have you tackled the problem up to now, and what has helped? 到目前为止您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什么帮助了您? 161. How did you find the courage to...? 您是如何鼓起勇气去 ...... ? 162. What gave you the strength to...? 是什么给了您力量让您去 ......? 163. How did you bring yourself to do that? 您是怎样说服自己去这么做的? 164. Where do you find the courage to change when you want to? 您哪里来的勇气让自己想改变的时候就改变? 165. How can you make sure that you will reach your goal? 您怎么能确定您会实现您的目标? 166. How will you do that, exactly? 确切地说,您会怎么做? 167. How could you bring about more small miracles? 您如何能创造出更多的小奇迹呢? 168. How does that good feeling help you for the rest of the day or week? 那种美好的感觉是如何在那天或那一周余下的时光中帮到您? 169. How can you make it easier for you to perform the desired behavior? 您怎么让自己可以更轻松地去尝试所期望的行为? 170. What do you think you did to make that happen? 您认为您做了什么使这种情况发生了? 171. How did you decide to do that? 您是如何做出决定要这样做的? 172. How did you succeed in doing that? 在做这样的事时,您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173. You have a lot of great ideas.How do you come up with them? 您有许多奇思妙想。是怎么想出来的? 174. How do you know that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您是怎么知道,这个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175. How did you come up with the great idea to do it that way? 您是怎么想出这个妙招来用那样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 176. How do you manage to stop that undesired behavior? 您怎么设法阻止这种异常的行为? 177. How do you manage to be resolute enough to...? 您是怎么做到坚定不移地去做 ......? 178. Is that how you do it? 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that? 您就是这样做的吗?您能跟我多说点儿有关这件事的事情吗 ? 179. What good intention did you have when you...? 当您 ...... 时,您有什么好的打算? 180. How did you find out that these are ways that work for you? 您是怎么发现这些方法对您来说是有用的? 181. How did you discover that you...? 您是怎么发现您 ...... 的? 182. When did you learn that this is a good way for you? 您是什么时候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的? 183. What gave you the sense that it was the right time to...? 是什么让您觉得是时候做 ...... ? 你能做些什么,让我把后面的 100 句也给你发过去吗?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SFP 1001夜 十五】一篇不想让你看懂的没有写完的焦点文章
Gaodeming 2017-6-28 19:26
1001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110-152问 高德明 2016.4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 1001问,可以这样问吗?不可以这样问吗? —— 行家看门道: 有关例外情况的 40 个问句 在当下发生的事情中找例外: 110. What has changed since you made an appointment for this session? 您参加此次会谈后发生了什么? 111. What is already going better since you made the appointment for this session? 您参加此次会谈后,哪些事情已经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 112. What is better already? 什么已经变好了? 113. What is already working in the right direction? 什么已经在正确的方向上发挥了作用? 在过去中找例外 : 114. What have you already tried, and which of those things helped, even if only a little bit? 您做了哪些尝试?这些尝试中哪些是有帮助的,哪怕仅仅起到了一点点帮助作用? 116.Of the things you did, what helped the most? 在您所做的事情中,哪些对您帮助最大? 118. What else has helped so far? 到目前为止,还有什么其他时期对您起到了帮助作用? 119. At what times do you already see parts of the miracle or the desired outcome? 您在哪些时段就已经看到奇迹般地或所期望的结果的一些端倪了? 120. What is different about those times? 这些时段有什么不同吗? 122. What could you already do differently right now? 目前您已经做了什么不同的尝试了? 123. When have you caught already a small glimpse of the miracle or the desired outcome? 您在什么时候就已经对奇迹般地或所期望的结果窥见一斑了 ? 125. What did you do differently in the past? 过去您有做过什么不同的尝试吗? 126. What other successes have you had in the past? 您在过去取得的其他成就是什么? 133. When did that small miracle last happen? 那个小奇迹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 134. What was different about that moment? 那个时候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139. In what situations do you feel better already? 哪些情况让您感觉舒服多了? 141. 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had a good day? 您上一次度过的美好的一天是哪一天? 142. When did you manage to behave in a way that was consistent with how you would like to be? 您曾经成功地以您想要的方式行事是在什么时候? 143. When is the problem absent or less of a problem? What are you doing differently then? What is different then? 什么时候不存在那个问题,或者即使有,也算不上是个问题?您在做什么不同的尝试?又有什么变化呢? 144. Think back to a moment in the past week (month, year) when the problem was completely absent or was less of a problem. What was that moment? 回想过去的一周(一个月或一年)中根本不存在那个问题或那个问题还算不上是个问题的时刻。那是什么时候? 145. When is the problem not a problem? What are you doing differently then? What is different then? 那个问题在什么时候还算不上是个问题?您在做什么不同的尝试?又有什么变化呢? 149. What were you doing differently then that made things go better? 您做了什么不同的举措让事情有了转机? 例外被假设发生: 147. Suppose you could think of an exception. What might it be? 假设您能想到一个例外情况,那可能是什么? 148. What happens when the problem becomes less of a problem or when things are going a little better? 当那个问题变得没那么严重,或事情有所好转的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 152. Suppose a miracle occurs and the miracle is that you are able to find anexception. What might that exception be? 假设有奇迹发生,即您能找到一个例外情况。那么这个例外可能是什么? 从重要人物视角来展开例外: 129. What would the important people in your life say is different then? 您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会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130. What would the important people in your life say you do differently then? 您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认为您会做出什么不同的举动? 131. Suppose another person were present. What else would he or she say about that? 假设有另外一个人,他或她对此还会说些什么? 132. What is he or she doing differently then? How do you react to that? 他或她有什么不同的举动吗?您如何应对? 146. When is the problem not a problem for other people? What are they doing differently then? What is different then? 对于其他人来说,那个问题在什么时候还算不上是个问题?他们又在做什么不同的尝试?有什么变化呢? 150. What were other people doing differently then that made things go better? 别人做了什么不同的举措让事情有了转机? 151. Who needs to do what to make that happen again? 谁需要做什么来让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 找到之后的深化: 115. How could you make that happen more often? 您怎样才能让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117. What do you need so that that will happen more often in the future? 为了让这种情况在将来经常发生,您需要做什么? 124. What are you doing differently then? 之后您在做什么不同的尝试? 135. What do you think that other person would say is the likelihood of this happening again? 您觉得另外那个人会认为是什么导致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的? 136. What do you think he or she would say you could do to increase the likelihoodthat it will happen again? 您认为他或她将怎么看待您为了增加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的可能性所做的尝试? 137. If you were to do that, what do you think that other person would do differently then? 如果您是这样做的,您认为另外那个人会做出什么样的不同举动? 138. If he or she were to do that, how would things be different for you in your relationship? 如果他或她是这样做的,对于您来说,您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140. How is that new for you? 那个新的状况让您感觉如何? 127. How did you notice those changes? 您是怎样注意到这些变化的? 128. What do you think you did to make that happen? 您认为您做了什么让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了? 121. How do you manage that? And how else? 您怎么做到的?具体是怎么回事? 延伸的思考: “ 聚焦解决 ” 与 “ 聚焦目标 ” 这两种应用的差别在哪里?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SFP 1001夜 十四】焦点问句中那些引导你进入未来世界的因素
Gaodeming 2017-6-27 18:29
1001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100-109问 高德明 2016.4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 1001问,可以这样问吗?不可以这样问吗? 100. When you feel better , what do others notice about you that makes it clear to them that you’re feeling better? 当您感觉好一些的时候,其他人会注意到什么,让他们觉得你现在感觉好一些了? 101. How would your partner or another important person in your life be able to tell that you are on the right track , headed toward your goal? 您的伴侣或您生命中的另一个重要的人怎样才能够告诉您,您的做法是对的,您正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102. What will you be doing differently when this is no longer a problem for you? 当这对于您来说不再是问题的时候,您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 103. What do you need to know by the end of this session that you don’t know right now that would allow you to say that it was good that you came? 在本次会谈结束时,您需要了解哪些您当下并不了解,且会让您感到不虚此行的东西? 104. How can these sessions make a difference for you ? 这些会谈如何才能对您产生影响? 105. If you were to look into a crystal ball, what improvements would you see in a week, a month, or a year, and what would you see if the problem had been solved or your goal had been reached? 如果您有机会窥视水晶球,如果让人束手无策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或您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您会看到一周后、一个月后或一年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改进? 106. What and who could help you keep your goal in view? 什么或者谁能够帮助您时刻谨记自己的目标? 107. Suppose you could change. What would be different in your life then? 假设您可以改变。那么您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08. Suppose you were able to change something or someone. What change would you make and what would be different about your life then? 假设您能改变某事或某人,那么您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来影响他?您的生活又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109. How can insight, the processing of atraumatic event, or skills training help you reach your goal? 洞察力、创伤事件的处理或技能培训如何才能帮助您实现自己的目标? 100. 当您感觉好一些的时候,其他人会注意到什么,让他们觉得你现在感觉好一些了? 这个问句,先让你跨过现在的感觉,并且暗示你的感觉会好的。重要的还要让那些 “ 看不到的感觉 ” ,变成可以 “ 看到的表现 ” 。 这里面有聚焦未来的结果导向,更有关系视角的未来描述。把这两点用好就可以给自己打 8 分了。 101. 您的伴侣或您生命中的另一个重要的人怎样才能够告诉您,您的做法是对的,您正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这句话好别扭,改! 对于您的伴侣或另一个您生命中的重要的人,你怎样做他们才能够告诉您,您的做法是对的,您正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您的伴侣或您生命中的另一个重要的人,他们会说些什么来告诉你,您的做法是对的,您正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102. 当这对于您来说不再是问题的时候,您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 上面的问话是 “ 如果我们越过困难,将会出现什么 ” ,出现的内容才是我们想要的,焦点的假设是 “ 其实我们想要的,并不一定和困难有关系 ” 。 103. 在本次会谈结束时,您需要了解哪些您当下并不了解,且会让您感到不虚此行的东西? 谁说我当下不了解啊,太小看我了吧,算了,不和你计较了。 104. 这些会谈如何才能对您产生影响? 你知道吗,我不知道。 嗯 .......... 假如有影响,会给你带来哪些不同? 105. 如果您有机会窥视水晶球,如果让人束手无策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或您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您会看到一周后、一个月后或一年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改进? 标准的奇迹问句,请问 “ 改进 ”“ 变化 ”“ 不同 ”“ 表现 ” 换成这些词会带来什么不同? 106. 什么或者谁能够帮助您时刻谨记自己的目标? 这句话出现在合约阶段很奇怪,这句话凸显了重要人物的用法的灵活性,整体上看似有用,不过为什么被作者认为是焦点的问句,请知道的人告诉我一个理由好吧?我的号码 244466666 107. 假设您可以改变。那么您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现在 2016 年的焦点已经这样问了:假设您可以改变,那么您的生活会发生什么不同呢? 108. 假设您能改变某事或某人,那么您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来影响他?您的生活又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问这句话可能会吃一个闭门羹。 有些人说到自己变化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需要变化的,要是问他期待别人改变,当希望别人改变的时候,想法如滔滔江水 …… 解决方法为跳跃式: 兄弟你不需要改变,那个人才需要改变 …… ,当那个人改变之后,对你会有什么影响,你和现在会有什么不同? 109. 洞察力、创伤事件的处理或技能培训如何才能帮助您实现自己的目标? 用于推销自己的课程非常好用。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SFP 1001夜 十三】教练的过程需要那么认真较真吗?
Gaodeming 2017-6-14 13:47
1001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91-100问 高德明 2016.4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 1001问,可以这样问吗?不可以这样问吗? 91. Suppose your friend had the same problem. What solutions would he or she find? 假如你的一个朋友也有同样的问题,你认为她可能会发现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92. Suppose your friend had the same problem. What would you advise him or her to do? 假如你的朋友也有同样的问题,你会建议他做些什么? 93. If you were to think of something that someone else who is in the same situationas you might benefit from, what would it be? 如果你可以想到一件事,能够让同样处在你这种情况下的人获益,可能会是什么事? 94. What would be a sign that you are on the right track to reaching the preferred future? 什么迹象可以表明你正在通向期望未来的正确道路上? 95. What would you consider the first sign that you are on the right track? 你会看到的第一个显示你在正确道路上的迹象是什么? 96. What would you consider a sign that things are starting to go a tiny bit better? 如果事情开始有一点点好转,你认为第一个看到的迹象是什么? 97 Suppose this session produces a plan. What would you consider a start to your being onthe right track? And what else? 假设这次会谈产生了一个通向期望未来的计划,你最希望从哪里开始?还有什么? 98. What do you enjoy about those times? 你会如何享受这段会谈时间? 99. How will you be using your time differently then? What difference would that make? 你会怎样使用这段时间?这会带来什么不同? 100. When you feel better, what do others notice about you that makes it clear to them that you’re feeling better? 当你感觉好一些的时候,其他人会注意到什么,让他们觉得你现在感觉好一些了? 钻个牛角尖 之一 94. 什么迹象可以表明你正在通向期望未来的正确道路上? 95. 你会看到的第一个显示你在正确道路上的迹象是什么? 96. 如果事情开始有一点点好转,你认为第一个看到的迹象是什么? 100. 当你感觉好一些的时候,其他人会注意到什么,让他们觉得你现在感觉好一些了? “ 迹象 ” ,当来访者的语言开始描述这些迹象的时候,这些迹象就用语言激活了来访者大脑中的资源即刻建构未来的图景了。这个描述性很重要,比如: “ 别人会看到我变得更好! ” 这是不是迹象?不是,这只是对迹象的评价。迹象可能是: “ 别人开始看到你会带着微笑出门了 ” 。这才是可被观察到的描述。 迹象,一般用于来访者期待清晰之后的愿景描述,请思考,没有探讨出来期待的目标,可以问迹象吗? 钻个牛角尖之二 97. 假设这次会谈产生了一个通向期望未来的计划。你最希望从哪里开始?还有什么? 这是对未来的期待,还包含了行动的计划。 98. 你会如何享受这段会谈时间? 99. 你会怎样使用这段时间?这会带来什么不同? 这是对这次谈话的期待。我想问一下大家,在焦点解决取向的合约阶段,问当事人 “ 对谈话的期待 ” ,和 “ 对未来的期待 ” ,两者有什么不同? 可以认真的品味下面两句话的差异: “ 期待我们的谈话对未来带来哪些不同? ” “ 你对这次教练,有哪些期待? ” 东拉西扯的才是高手! 91. 假如你的一个朋友也有同样的问题,你认为她可能会发现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92. 假如你的朋友也有同样的问题,你会建议他做些什么? 93. 如果你可以想到一件事,能够让同样处在你这种情况下的人获益,可能会是什么事? 91 、 92 、 93 是把问题思维引导入解决方向的非常常用的问句。无论是 91 的解决方案还是 92 、 93 的做些事情,都会让来访者从过去的问题中走出来,打开一扇未来取向的大门。这叫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从问题中出来再说。近了就推一步,远了就拉回来,就像一次游园转来转去,总是可以玩完。 反思:什么时候要认真,什么时候要灵活? 教练有哪些技术,教练分几个部分,教练有什么样的步骤,慢慢地学习过程中,教练的地图在我们心中自然清晰了。如若没有认真较真的学习训练和思考,这个地图就会杂乱无章。 当然,学习,只是明确了版图,而从来不是明确旅行过程。 我们学习前辈的经验和思考,我们心中知道教练的步骤和线路,而我们的实践不在于模仿一个大师,而是借他的地图,并用你独特的风格导航,来开启你自己的发现之旅。 版图的内容和旅行的路线,这个隐喻可以用在说明 “ 教练的学习过程和教练的应用过程的不同 ” 。 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模块化的、认真的、较真的。这不影响使用时的现场性和灵活性以及观众的一头雾水。 我个人认为教练的培训还是要认真调理模块化。当然有些形乱神不乱的大神级的培训大架子,除外。 踏实一些,安全一些。慢点慢点,就到这里。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SFP 1001夜 十二】遇到大脑一片空白的客户之SF问句
Gaodeming 2017-6-14 11:09
1001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84-90问 高德明 2016.4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 1001问,可以这样问吗?不可以这样问吗? 所有的问句,本身没有什么好坏对错! 所有的问句在特殊语境中或许可以瞎猫碰到死耗子,但作为普遍的焦点取向的对话中,这些问句还是可以放到一个大框架来思考和反思的。 评分和加分标准暂定:有用的 ** ,解决的 ** , 目标的 *** , 高效的 *** ,累计满分十分。共计十颗星 ********** 84. What have you done this week to obtain a better life?   你这一周都做了些什么来维持一种更好的生活? 85. What is needed to make a very small piece of the miracle happen?   需要发生些什么来产生一个小的奇迹? 86. If the client talks about the absence of a problem or complaint: “How would you feel when the problem was gone?”  (如果客户说到问题或抱怨消失了) “ 问题消失的时候你感觉如何? ” 87. How would you most like to see yourself?   你最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自己? 88. When are you at your best? What does that look like?  当你做到最好的时候,看起来是什么样子? 89. How can you do more of what is making things go well?   你怎样能够让好的事情继续下去? 上面这些问句,在不同的语境下都可以让客户从问题中跳出来,思考问题不在的情况下,发生什么?做些什么?显然这是向期待迈出了第四步。注意我已经不给这些问句打分了,而是把分数变为一个量尺。 一旦他们从问题中走出来,哪怕客户只是说了一个小的奇迹或是一个荒诞的想象也是很有用的,你就可以向十分迈出下一小步 …… 咒语:带来什么不同 …… 不同 …… 不同 …… 不同 …… 不同 …… 不同 …… 不同 …… 不同 …… 不同 …… 不同 …… 不同 …… 不同 …… 90. Suppose a friend of yours had the same problem. What would you think his or her goal was? 假如你的一个朋友有同样的问题,你认为她的目标可能是什么? 90 是我最想多说几句的了。 即使我们热情的期盼当事人的回答,也有碰到当事人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他对你的问话没有感觉,没有答案,也不知你所云,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回应。无论是出于保护还是腼腆抑或无知。你都要另辟蹊径了。 这时, 90 问句(假如 + 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途径。 “ 假如你的一个朋友有同样的问题,你认为她的目标可能是什么? ” “ 假如你的一个朋友有同样的问题,你认为她想要的是什么? “ 假如你的问题解决了,你的朋友会看到你有什么不同? ” 客户似乎是在回答朋友的观点,其实 “ 朋友的观点 ” 的资料罗列,大多数是来自于自己本身的思考的元素,人们在诉说朋友的想法时,自己想要的期待就会慢慢被语言建构出来了。 记住:假如和关系问句的联合,是委婉的旁敲侧击,专门对付客户正面的回避。当然,要使用好,你要有些铺垫,前提语境是 …… 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个 SF 导师回答 “ 前提语境 ” 的问题,他会和你说什么?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SFP 1001夜 十一】焦点空间的语无伦次与焦点教练的头脑清醒
Gaodeming 2017-6-8 17:30
1001 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74-83问 高德明 2016.4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 1001问,可以这样问吗?不可以这样问吗? 74. 假如你知道了为什么(要)做某些事,这会如何让你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些? 75. 你梦寐以求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76. 这与现在所发生的事情有什么不同? 77. 我会看到你做哪些不同的事? 78. 假如存在一种解决方案,这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 79. 假如你完全克服了这些问题,你觉得发生了哪些事情,或是你自己做了什么帮助你克服了? 80. 如果我 6 个月之后再见到你,那时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我问你做了哪些事情让你完全结束了治疗。你会对我说什么? 81. 你的问题解决之后你会做些什么? 82. 你什么时候会做这些事? 83. 你会对这些事情有什么反应? 74-83 ,这些问句是在假设问题不存在之后,探询当事人想要什么。这是达到合约的资料性探询。 74-83 问句是达到期待目标的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之后还有向前走两步,因此我给他们的评分都在 6 分以下。不是它们不好,或许在当下是最合适的,只是要达到谈话的合约,同志还需努力。 这些问句的适合条件:可能是当事人严重地陷入问题中了,我们用假如问句,让他们从问题中走出来,在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事情和情况描述中,细心的探询他到底要什么,什么对他来讲是重要的。 在亲和的混沌状态中,教练或咨询师打开当事人未来的大门,进进出出、时隐时现的可能都有,不过这些都是外在的表现(我最讨厌什么跟着客户走啊跟着感觉走啊什么的这样来教学的语言)。要注意,教练的心中要有一个语言过程,教练过程的地图一定是清楚的,你的目标是什么、那些必经之路是什么、开展空间的边缘和收放原则上是什么。 假如下面的问句,你知道了他们最适合的情况是哪些,你知道了它们处在教练过程的哪个阶段和下面要衔接的问句,给你的教练会带来哪些不同 ? 74. Suppose you did konw why you do certain things. How would that bring you closer to your goal ? 假如你知道了为什么(要)做某些事,这会如何让你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些? 这句我会这样问:假如你知道了做某些事,会如何让你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些,那会是什么事情? 75. What would be your dream solution ? 你梦寐以求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可以尝试问一下,吃闭门羹的可能性很大,不过没关系。笑着继 续。 76. How is that different from the way things are now ? 这与现在所发生的事情有什么不同? 77. What would I see you do differently then? 我会看到你做哪些不同的事? 78. Suppose there were a solution. What difference would that make for you? What would be different ? 假如存在一种解决方案,这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 三句“不同”的导向是不同的: 76  指向发生了不同的事情 77  指向有些不同的行动 78  指向带来不同的意义或状况 在合约阶段, 76 和 78 导向描述和重要性,它们的贴切性要比 77 好一些, 77 的步伐有些太大了。 下面的问句也可以用这三个角度来划分:描述、行动、意义。大家自己试一下。 79. Suppose you made a full recovery. What would have been of help to you or what would you have done to recover ? 假如你完全克服了这些问题,你觉得发生了哪些事情,或是你自己做了什么帮助你克服了? 80. Soppose I ran into you 6 months from now, once your problems were solved, and I asked you what steps you had taken to successfully conclude the therapy. What would you say ? 如果我6个月之后再见到你,那时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我问你做了哪些事情让你完全结束了治疗。你会对我说什么? 81. 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have solved your problem (to a sufficient degree)? 你的问题解决之后你会做些什么? 82. When will you do that ? 你什么时候会做这些事? 8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bout that ? 你会对这些事情有什么反应?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004 次阅读|0 个评论
【SFP 1001夜 十】文中的关键点你已觉知,恭喜你SFBC,你过关了
Gaodeming 2017-6-8 17:27
1001 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68-73问 高德明 2016.4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 1001问,可以这样问吗?不可以这样问吗? 看完这段问句分析,作为焦点大咖,你知道你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吗? 68. How can we know when to stop meeting like this? 我们如何能够知道不用再进行这样的会谈了? 69. In what area would you like to see the most improvement? 你最希望在哪个领域看到进步? 70. Suppose I were to make a recording of the present and one of a time in the future when you have reached your goal. What difference would I see that would allow me to say, this is the recording of the present and that is the recording of the future? 假设有人对你的生活进行了追踪录像,在未来的某一刻,你实现了你的目标。你认为我如何能够分辨出现在和未来两份录像的不同? 71. Suppose I were a fly on the wall in your home when the miracle had happened and your goal had been reached. What would I see you doing differently then? What else would be different? 假设我是你家墙上的一个飞虫,当奇迹发生你的目标实现时,我会看到你在做什么不同的事情呢?还有什么不同? 72. And how would others react to that? 其他人会如何回应这些不同? 73. Suppose you did have a goal. What might it be? 如果你有一个目标的话,它会是什么? 评分:第 68 、 73 句 4 分 这两个问句有可能被回答为一个否定型的目标,比如 “ 我不想再看到你 ” 。 问话太开放了,有利有弊。 我们是如何打开谈话的空间,同时又保持焦点的方向性的呢 ? 焦点的方向性谈话与漫谈有什么不同? (不可以当专家的,所以不说了,自己好好思考一下,你做的最棒的一次。) 评分:第 69 句 4 分 如果当事人说了一大堆目标,不妨这样聚焦一下。不过,这个目标可能还不是谈话的目标,还是差了一层,还要继续追求谈话的目标和这个领域目标的连接是什么?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大家思考:假如一个目标需要你一个月来完成,你一个月后完成了目标 A 。那么,你现在谈话的目标 B 和你一个月之后的目标 A ,他们有什么关系?如果有不同,是什么样的不同? 评分:第 70 、 71 、 72 句 8 分 核心词:看 上面的问句。我对 70 和 71 、 72 最想多说一些,因为这个是焦点与其他流派的区别所在。这个涉及到焦点解决的哲学理念,虽然有些人用维特根斯坦的方法给予了分析。我这里计划从佛教的理论给予划分。我们都知道,焦点解决中有佛教的成分在里面,但对于具体内容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这里不妨假设这个问句中的基础是佛教的理论(五法三自性),那么对焦点解决的侧重点阐释就高大上了。 当一个人的回答,是包括了内在感受,或者,一个人的说话内容,是以内在的感受为主要内容,比如, “ 我三天之后,会感受到我非常高兴开心了。 ” 或 “ 我的情绪非常好,我可以给自己的开心打十分了。 ” 这时,我认为,对于一个 SFBC 来讲,关键时候到了,你要是处理不好,我认为你需要更多的课程练习。 关键点是,我们要把内在感受,引导为外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和现象。因此, 70 和 71 的引导都是在详细的让当事人继续描述,你 “ 看到 ” 什么,别人可以看到什么。更直接的问法是,如果一只虫子,它听不懂你说什么,也不知道你想什么,这个在现场的虫子可以看到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语言描述中, “ 描述我们看到的,比描述我们感觉到的 ” 更重要?对焦点解决更重要?对带来真正的目标和改变更重要? 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认为,你说痛,其实和没有说一样。因为那个痛是不存在的。这个从佛教的角度来理解就非常轻松,不需要读生涩的哲学了。 对事物的内在感觉,佛教认为是虚妄的,它距离实相隔离了三层梦境。就是说它对于外在境界改变的力量是小的。虚妄的名言、事物的相(描述)、事物的缘起。这是到达实相的三步。内在的感受是最外层,描述是第二层,事物的缘起是直接改变的无常变化层。这相对于焦点语言中的 “ 内在感受、愿景描述、一小步的行动或行为变化。 ” 中间环节是愿景描述,自然可以带来一小步的描述。所以 SFBC 的重点放在了愿景描述上。 因此,对于把当事人的目标定为一个内在感觉的变化的教练,本人坚决给予差评。 那么,一小步的行动要不要落实?我的答案是要落实。有些教练认为,可以不谈一小步,因为只要他知道变化后的差别,一小步就自然会出现 ? 请问,这是我们猜测的,还是理论推导的,还是经验中得来的 ? 我们怎么知道他们知道了一小步了? 最新的 SFBC 教练们认为已经不需要谈一小步了。我个人认为,这是 SBFC 和 SFBT 的不同,这两个领域的客户的能动性上,确实存在差异。 假如你知道了 “ 把内在感受一定要展示为发生的外在描述 ” ,那么会给你的教练或咨询带来什么不同?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SFP 1001夜 九】你有什么样的收获我们可以结束了
Gaodeming 2017-6-8 16:29
1001 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61-67问 高德明 2016.4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 1001问,可以这样问吗?不可以这样问吗? 下面这些问句,都是具体语境下的焦点解决问句,需要依靠焦点解决从业者个人的经验。在焦点解决教学中,应该算是特殊情景问句。 因此,这些问句,我应该评估在 4-6 分的阶段。 他们也许会是最好的问句,但只是在具体情景中。 61-63 这个问法,需要了解当事人的文化背景对死亡是否认为不可以谈论和认为不吉利的。假如对方能够接受,这样的问话可以带来对方最深的需求渴望表述。 大部分当事人是带着目标来的,我们相信这一点。而这几个问题的背后假设,似乎有些认为当事人不知道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真的有些成功学的方法在里面了。我给这几个问题打 4 分。 我觉得中国人会认为这样问不吉利的。现在培训中常用的类似方法是,假设一个飞机上,起落架放不下来,之后让大家思考和发短信,这就避免了死亡和病痛。 假设这几个问题是最好的,那么是一个什么样的语境呢?是一个非自愿者?社区中需要帮助的懒汉?找不到奋斗目标的年轻人?我相信,到时,你会在最合适的时候应用到这些提问。 61. How would you organize your life if the doctor told you that you had another 10 or 15 years——without major health problems——to live? 如果医生告诉你:你的生命还有10-15 年—— 没有重大的疾病—— 你会如何规划你的生活? 62. Suppose you only had 24 hours to live. What would you regret not having done? 假如你只有24 小时的生命。你会后悔自己没有做什么? 63. Suppose you go to a funeral 3 years from now and the funeral turns out to be your own. What would you like the important people in your life(family, friends, colleagues) to say about you? What difference would you like to have made in their lives? 假设3 年后,你去了你自己葬礼,你希望你生活中的重要人士(家人,朋友,同事)会说一些关于你的什么?你希望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同? 64. What needs to happen for you to go home satisfied after this session? 发生些什么可以让你在这次会谈过后非常满意地回家? 64 这个提问太棒了!你可以拓展这个问法: 发生些什么可以让你在这次课程过后非常满意地回家? 发生些什么可以让你在这次 …… 过后非常满意地回家? 65. Pretend you are living 1 year, 5 years, or 10 years in the future. Looking back, what would you say your goal was when you came here? 假设在1 年、5 年或是10 年后,再回头看看现在,你会认为来这里会谈的目标是什么? 这句话表述的不清楚,我觉得这样问好一些: “ 假设 10 年之后,你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十年后的你会告诉现在的你来这里会谈的最好的目标是什么? ” 66. How will you be able to tell that you don't need to come back again? What will be different then? 你如何能够知道你不需要再来这里了?那时候会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知道你不需要来这里了? 你如何知道你的爸爸觉得你可以不送你到这里了? 你爸爸看到你的什么就会知道可以不把你送我这里了? 面对非自愿个案的青少年,这三句是很好的用关系问句开启期待之门。被家长强迫来的,一样可以开启谈话。 67.When will you consider these sessions a success? 你什么时候会认为这些会谈是成功的? 你有什么样的收获我们可以结束了?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SFP 1001夜 八】不知所云&异想天开,SFBC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
Gaodeming 2017-6-1 18:25
1001 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54-60问 高德明 2016.4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 1001问,可以这样问吗?不可以这样问吗? 一个人可能觉得自己 “ 完全在过去痛苦的回忆中生活 ” ,也许这些倒霉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似乎没有目标的人生,只有痛苦的回忆。 对于这种生活目标不是很明确的人的帮助,或许找到生活的意义、目标比找到他们痛苦的根源更为重要。 确实有些人什么也不干,只是沉浸在过去中,沉浸只是他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允许一些人没有明确的目标。但,我们不允许 SFBC 过程没有目标的建立。这是一个张力的组合。 下面的提问都非常好用,面对似乎自己没有什么期待的人,问问就捋出头绪了。 也许,都不好用 …… 耐心点慢慢来 …… 总会有个视角让他看到自己的光明的未来。 54. What would an ideal day look like for you ? 对你来说理想的一天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我不知道,我时常很倒霉。 55. What would I see you doing differently then ? 那时候我会看到你做哪些不一样的事情? 不知道。 56.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e go well or smoothly again as a result of these sessions ? 作为这些会谈的结果,你希望看到哪些事情变好? 没有什么变化。 57. What is the best that could happen ? 能够发生的最好的事情是什么? 没有什么。 58. If you were to have a dream about how you would like your life to look in the future, what would you dream ? 如果你梦到你未来想要的生活,这个梦会是什么样子? 我天天做噩梦。 59. If you were to have a dream about asolution to your problem, what would you dream ? 如果你梦到你的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你会梦到什么? 没有。 60. What would change if you didn't have any financial constraints, for instance, because you had won the lottery ? 如果你没有任何经济负担(比如中了彩票),会有什么改变? 我出个绝招: 你要是中了彩票,你会给谁花钱? (找到重要的人) 有奖金的时候,你想完成的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找到期待) 你觉得,你没有奖金你也拥有的优势是什么? (过去的资源) 下面用刻度尺: 你会投资在你一个熟悉的领域吗? 你这个领域你给自己打几分? 有了奖金可以打几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十分是什么?) 这里 “ 奖金 ” 可以换成其他的奇迹 ……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SFP 1001夜 七】一条鱼的期待
Gaodeming 2017-6-1 14:54
1001 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45-53问 高德明 2016.4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 1001问,可以这样问吗?不可以这样问吗? 45-53这些问句,可以问出一条鱼的期待! 如果你问池塘里的一条鱼,你有什么期待,它会回答你吗? 下面的问句,在合约阶段应该是应用在特殊情况。 当你满怀热情的问一个当事人,你的期待是什么? 他来了一句:我不知道。 糗大了,初学者满脸冒汗。 下面的问句就有用了。 45. What would you be doing differently if you knew what you had to do? 如果你知道该怎么做,你会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情呢? 46. Suppose you did know.What would you say? 假如你已经知道了,你会说什么? 47. What would change if you did know? 如果你已经知道了,会有什么改变? 48. What would already be different if you did know? 如果你已经知道了,有哪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 他可能会找到自己的期待,也许还是说:我还是不知道…… 你可以追问: 49.Who might know? 有谁可能会知道? 这时候往往关系语句的解救作用最好了。特别是一个被动的当事人,如一个孩子被父母送来咨询,你可以问,你爸爸妈妈他们的期待是什么?发生什么事情他们认为你不用来这里了? 当然有些人真的不知道,这时候要找到他认为重要的人,从他人视角来探询他自己的期待。 50. Suppose I were to ask your partner or another important person in your life the same question. What would he or she say? 假如我问你的伴侣或其他重要的人同样一个问题,他们会怎么回答? 51. What would your partner or another important person in your life say is your goal? 你的伴侣或其他重要的人认为你的目标是什么? 下面两个问句要非常慎重应用,除非你们的关系极其明了或地位的悬殊已经被双方认可。 52. What would I say is your goal? 我认为你的目标是什么? 53. What would God (or Buddha 、Allah) or a deceased person say is your goal? 上帝……(或佛祖、阿拉……)或其他知名人士会认为你的目标是什么?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SFP 1001夜 六】焦点解决奇迹问句50年前长成什么样子?
Gaodeming 2017-5-25 18:19
---你还在用1982年的焦点问句吗? 1001 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26-44问 高德明 2016.4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1001问,可以这样问吗?不可以这样问吗? 所有的问句,本身没有什么好坏对错! 所有的问句在特殊语境中或许可以瞎猫碰到死耗子,但作为普遍的焦点取向的对话中,这些问句还是可以放到一个大框架来思考和反思的。 我将从问题转向解决、目标解决、高效解决的几个不同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思考,这些在我们过去学习中,以及焦点的发展过程中曾经使用过的问句。 今天讨论26到44句。26到44句,都是不错的问句。本文从教练的过程角度给予评价。 为什么会在合约阶段问这些奇迹问题呢?这让我似乎忽然穿越到了1982年,让我朦朦胧胧想起了焦点解决的发展历程。 1982年以前,焦点 Steve de Shazer 夫妇发展了例外为主体的 SFBT ,相信当事人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例子, 方法在当事人那里 。 1984年后,发展出了奇迹问题,发现对未来的描述, 目标的聚焦是解决之道 。(来源于Haesun课程) 1994年以后终于系统化一些: 解决性与未来性 为主题。 1. 来这的目的。 2. 奇迹。 3. 例外。 4. 刻度尺。 5. 任务。 注意:本书就是2006年出版的,这个阶段显然,还不是很细心,把目标的指定与目标的描述合二为一的。 2008年以后: 目标性 更突出 ( 再发展 ) 1. 建立亲和 2. 达成共识 3. 期待未来 4. 形成策略 5. 交换反馈 2014年在实践中,大师们发现了 高效性 的问法和经验化的流程。 1. 开场 (非问题谈话) 2. 合约 (期待的目标) 3. 描述 (期待的未来)(明天问句、奇迹问句、未来迹象) 4. 例子 (刻度尺、例外) 5. 结束 (思考暂停、赞美、总结) 至今……今天就不讲了……明天你就知道了…… 开始评分了 : 27. What would your preferred future be?   你所想要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这句话可以打8分. 下面的分数各位自己可以评了。 6分的如下: 44. I can see that this is a problem for you . How would you like things to be different? 我看到这对你来说是一个问题。你希望事情可以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26. What will take the place of the problem?(positive rather than negative goal formulation) 有什么可以取代这个问题?(正向的目标) 36. What would it be like if your problem no longer existed? 如果你的问题不存在了会是什么样子? 下面的问句:问题不在了,会发生什么?可以打4到8分不等。 我们要思考一下,“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和“问题不在了会发生什么”有什么不同? 30. The miracle question:“Suppose you’re asleep tonight and a miracle happens. The miracle is that the problems that bring you here have been solved(to a sufficient degree). You are unaware of this, however, because you are asleep. How else? And how else?” 奇迹问句:假如,今天晚上你熟睡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你今天所谈论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或是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然而因为你在熟睡,所以你并不知道它发生了。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你会首先注意到什么事情,让你意识到发生了这个奇迹呢?还有什么?还有什么? 31.In the case of an unrealistic miracle :“That would be a tremendous miracle indeed. If you were to make the miracle smaller and more attainable, what might it look like ? ” 不现实的奇迹:“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奇迹。如果你能够让这个奇迹再小一点,或者再可行一点,它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个人认为这种问法有比较多的假设,假设之一就是它的这个奇迹不现实,不可行。我觉得应该顺着它这个奇迹继续去问会有什么不同。比如说这个人的奇迹是中500万的彩票,继续问他如果中了彩票他会做什么,可能是买车买房,再继续问如果有了车有了房会有什么不同,可能回答是那就可以娶个老婆……过上好日子……让父母放心……一样可以问出可行的期待,而不用让对方觉得自己说的东西不现实。毕竟是教练先提问奇迹的,奇迹本来就不是现实的…… 32. After you, who would be the first person to notice that the miracle has occurred? 除了你自己,谁会是第一个注意到奇迹发生了的人? 33. What would the other person(e.g., your significant other) say if he or she had to explain how you would be different tomorrow morning? 其他人(例如比较重要的人)会怎么解释你第二天早上的不同? 34. What would the day after the miracle look like? 奇迹发生之后的第二天会是什么样子的? 35. Suppose you could choose one scene, a picture of the moment when the miracle occurred. What would that picture look like? 如果你可以选择奇迹发生时的一个画面,这个画面会是什么样子? 39. What would your partner or another important person in your life be doing differently as a result of the miracle? 在奇迹发生后,你身边的其他人会有什么不同? 38. How would your partner or another important person in your life notice that the miracle had occurred?How would he or she react? And how would you, in turn, react? 你的伴侣或是其他重要的人怎样会注意到奇迹发生了?他们会如何回应?你会如何回应他们的回应? 41. What part of the miracle is easiest to start with? 这个奇迹的哪个部分最容易发生? 42. What are you not doing now that you would be doing then? 你那时会做哪些现在没有在做的事呢? 43. “Are you ready for a small thought experiment?” Proceed to ask miracle question. “你准备好来做一个小小的思维实验吗?”然后询问奇迹问句。 我感觉思维实验这个比喻还不错,可以让客户有一个思想准备,后面的问题可能需要一些想象,而不是过于理性和突兀的面对奇迹。 40. If I were to ask your partner or another important person in your life what you would be doing differently then, what would he or she say? 如果我问你的伴侣或其他人你有什么不同,他们会说什么呢? 下面这几个神句似乎不应该出现在合约阶段: 28. Suppose you reached the preferred future. What and who would have made that possible? 假如你实现了这个想要的未来,什么/谁可以帮助你让它成真? 37. How could you make it easier to accomplish that? 你怎样可以让它更容易实现? 应该是让问题不存在的样子。 29. What have you done to make that possible? 你做了什么让它成真?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3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SFP 1001夜 五】如果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会有什么不同?
Gaodeming 2017-5-25 17:30
1001 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14-24问 高德明 2016.4 14. How will you know that you have reached your goal? 你怎样能够知道你已经达到了目标? 15. How would important people in your life (partner,friends,colleagues)be able to tell that you had reached your goal?   你身边重要的人(比如伴侣、朋友、同事等)会怎样发现你已经达到了目标? 16. How would the referrer be able to tell that you had reached your goal?   将你转介过来的人如何知道你达到了目标? 17. How would I be able to tell that you had reached your goal?   我怎样才能知道你已经达到了目标? 第14-17这四句都是在问,如果当事人达到了目标,他自己、身边的人,还有专业人士们,会发现什么或者说他人看到什么就知道他已经达到目标了。似乎是问其他人的看法和视角,其实从语言学的视角来看,我们的语言组织自然是从自我的经历中来寻找资源和词汇的。 在合约阶段的关系问句的应用,还有个最好的应用情景,就是应用于非自愿个案。对于一个青少年可以说“妈妈认为你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不同觉得就不逼迫你来我这里了?” 另一个应用情景我觉得应该是目标的相对具体化,为什么叫相对具体化呢?就是在合约阶段一旦客户用的词汇过于抽象,比如,我要自信,我要自由等词汇时,可以用关系语句和外部观察使我们的目标变成具体可见的愿景。 14-17 评分 ******** 18. 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to achieve? 你还有什么想要实现的? 这句话好突然,没有语境无法判断! 19. What else will be different when you have reached your goal? 当你达到目标之后,还会有哪些不同? 21. If your problem were solved,what would be different? 如果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会有什么不同? 第 21 句显示是个从问题到解决的一个很好的转换,跳出问题,指向解决。第 19 句是达到目标之后,问“不同”,显然问话的人,认为这个目标或许还不是会谈的目标,因此要把空间打开。因为这是在合约阶段。这句话要是在形成方案阶段,就是引向一小步行动的问句了。 评分  19 句 ****** 21 句 ****** 22. You say you would like to have less…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e more of?   你说你不想要……那么你想要什么呢? 23. What do you want to see instead of the problem? 你不想看到问题,那么你希望看到什么呢? 大家都可以打分了,问题转向解决。 打分 ****** ,为什么是 6 分,不是 8 分,这个大家来思考。因为还有更加高效的问法 ! 20. What would make this session worthwhile for you?   什么会让今天的会谈对你来说有用? 这句非常好,只是有些空间太大,客户有可能会说:如果帮我解决问题了,就很有用吧。 24. What do you wish to have achieved by the end of this session so that you can say that it has been meaningful and useful? 你希望我们的会谈结束之后实现什么,会让你觉得这次会谈有意义也有用处呢? 这第 24 句, 9 分。只差一分。 这两句都预设了谈话一定是有用的,我们什么情况需要这样呢?这个会谈带了什么好处或风险呢?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SFP 1001夜 四】焦点解决早期咨访关系划分方法影响下的问句
Gaodeming 2017-5-24 13:38
1001 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10-13问 高德明 2016.4 评分和加分标准暂定:有用的 ** 解决的 ** 目标的 *** 高效的 *** ,累计满分十分。共计十颗星 ********** 10. What will be different in your life when you have reached your goal?   当你达到目标之后,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11. How would that change make a difference for you?   这个变化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 10 、11这两句仍然在探询,什么是客户想要的,把客户愿望的空间向未来的目标扩展。我们到底问到多远呢?问多少个不同可以结束啊?目标和空间直接的张力如何来控制?当然从语言空间上看,作为教练我们知道,语言空间做的太大了要收收,空间小了要放放。若是大家感兴趣,请关注本人即将发表的《假设问句中的如果和假如》。 向目标迈进  评分 ******* 12. How can I be of service to you? 我能为你提供什么服务? 13. What is the purpose of your visit? 你访问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其中第13句用了“访问”,visit,应该是与过去的关于来访者的分类:消费者、参观者、抱怨者有关。visitor是参观者,所以13也可以理解为你来这里“参观”的目的是什么? 在焦点解决的早期,德.沙泽尔引用了MRI的分类方法,将咨访关系分为三种情况:消费者、参观者、抱怨者。 第一种是消费者,只有当来访者自己想要对他们的问题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治疗关系才可以成为消费者的关系。 第二种为参观者,意味着我们需要像对待一个参观者一样对待他们,不给他们强加任何治疗或任务;相反,他建议应该保持赞美,陪在他们身边,寻找有哪些有效的事情,而非找无效的事情。对参观者当然要客气地问:“你访问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种,当然被“开除了”。 史蒂夫后来自己都已经否定了这三个人群的划分方法。他认为,几年前对来访者的划分是一个误导,使焦点解决实践者认为必须要评估来访者的动机。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足够重视来访者究竟期待通过和我们的会谈获得什么,就算没有必要进行后续会谈,这便已经是一个合作式工作关系的基础。 1991年BRIEF邀请德.沙泽尔和茵素关于“非自愿个案”做了一次报告。然而,在这次活动中,德.沙泽尔表示,并不存在所谓的“非自愿个案”:每个人都是某件事情的消费者,就算这件事是想摆脱某人的纠缠。SFBT的核心就是与来访者的需求进行合作。 因为一切都可以共建和转化。所以先下定义就关上了重新构建的大门。 第12和13句都是在这个分类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评分:从我现在掌握的焦点发展评分是 ****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