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爱语焦点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爱语焦点

相关日志

焦点解决:在企业中督导的作用和特点
Gaodeming 2017-10-24 18:00
系统全面的督导 虽然教练心理督导显而易见的焦点通常是两人(如生命教练)或小团体的人们(同伴,团队,团体督导),但是忽视其全面性,就是错过了不可见的但非常活跃的参与者,他们在更广阔的领域对教练心理学家、学员和工作有相当大的影响。 督导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若干次级系统,即使在整个过程中他们都是隐形的参与者 。不考虑他们的存在,或对他们的影响没有任何意识是盲目的,O shry 称之为“系统盲目性”。教练心理学督导的一种系统方法是一直把图 22.1 中列出的大致框架记在心上。 在图 22.1 中,一个机构与一个教练机构签订合同,这样个体管理者就可以参与到高管教练中,教练是事先指定并由教练机构雇佣的。这个教练不仅接受来自机构外部的督导或有时也接受教练机构内部的督导。 有时以上五个次级系统都被涉及到,有时是四个,在管理教练中越少会出现其中三个(执行、教练、督导)。一名教练心理学家可能隶属一个教练机构或与某种机构签约提供教练给个体管理者的公司。如果督导工作由来自机构或公司外部的督导者来做的话,就可以想象含有一些动因需要加以考虑。保持职业界限,经营合同,尤其是心理契约( Carroll , 2005 ),意识到参与者中每位的需要和责任会成为一个雷区。 尤其是在这里, 教练心理学家及教练心理学家的督导们都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独到见解及技术,才能理解, 与公司一起合作,且兼顾企业环境 。虽然许多教练心理学家曾在一些公众部门工作过,但之前并没有相关的经验及工作背景。 Hawkins and Smith (2006) 警告,需要注意这一因素。 因此会出现一种危险:将一个团体的理论和模式过度运用到其他团体上。一个教练寻求对顾问的督导或咨询心理学家的督导时也会出现一个危险:督导的职业焦点会趋向于理解委托人的心理 …… 最大的危险是:原本注重个人而非组织的基本趋势被倾覆,变成了一个未被认识的、把个体看成“坏的”或“麻木的”机构受害者的趋势。 ( Hawkins and Smith, 2006:14 ) 图 22.1 教练心理学督导的系统概览图 教练心理学督导加上了机构部分(还有个人角度)到议事日程上。 两篇博士论文把督导置于机构语境下,其中一篇特别回顾了机构对于督导安排的影响。 Towler ( 2006 )具体感兴趣的是“语境的因素已然影响督导的过程”,他用“机构作为委托人”的概念来看待隐形的委托人的正面、负面影响。 Towler 的定性研究发现了被督导人与督导人在督导领域不停变化中吸收着并融入本地文化时呈现出一种心理 --- 社会过程 ,表达如下: 1. 被督导人努力解决督导察觉到的负面影响(督导的多重角色、不被理解、权力)。 2. 被督导人努力解决机构的察觉的负面影响(诉讼、期待、约束、文化)。 3. 督导努力解决自身在被督导人和机构(密谋立场、监控、三方合同)中的角色扮演问题。 4. 被督导人重视也感到被对方重视(关系、尊敬、保护、督导灵活性、弹性)。 5. 督导珍视被督导者,也感到被对方珍视(尊敬、信任、角色分配)。 6. 督导和被督导者珍视且感到被机构珍视(价值观一致)。 7. 督导和被督导者致力于共同创立一个富有弹性的空间和督导的关系焦点(处理机构变更、难对付的委托人、伦理道德问题)。 Towler 得出的结论与 Gonzalez-Doupe ( 2001 )的很相似,后者认为督导在被督导人和机构之中起到调解人的作用。她的工作聚焦机构内小团体的督导,她的主要发现是工作团体的功能是边界,可抵制来自团体、团队以及机构的压力。这种小团体督导被看做是“保护团体”。 她的研究表明督导的重要性,还有机构体系督导人支持咨询者尝试自我辩护的重要性。 这两位作者得出的结论与督导心理学家共事的督导高度相关,这些心理学家们都是在机构内的高管教练部门工作。 Sue Copeland (2005) 也是与机构内的咨询者一起共事的,她给我们提出的进一步挑战是要聚焦全面(机构那一方面)。她的模式(很多时候是为机构内的咨询顾问所用的,但也非常适用与与公司内与高管经理、团体共事的教练心理学家)是全面性的,并嵌入到机构中(参看 22.2 )。 图 22.2 Copeland(2005) 的机构中教练督导的模型 在机构作为督导领域的一部分时, Carroll 列出了十项督导要完成的任务,总结成为完成下列诸事的能力: 1. 与多方签订清晰的合同(包括双方、三方或涉及到四方的合同) 2. 使得教练心理学家与公司、机构合作(而不勾结) 3. 采用整个体系(保密地,谁对谁说)帮助教练心理学家管理信息的流向 4. 帮助被督导者在组织内部做出合适的符合伦理道德的决定 5. 与教练心理学家共事,他们往往处于个体人才管理者和机构之间(委托人是谁?) 6. 帮助机构内的教练心理学家照顾、支持自己 7. 帮助教练心理学家处理记录、数据、报告及如何将这些传递给机构 8. 懂得适当的时候机构内如何处理三方会议 9. 促进机构内教练心理学的理解和管理平行过程的能力 10. 和被督导人一起评估教练心理学如何能成为理解、促进机构改变的方式。(如:团队教练对话、文化改变的教练) 一些作者已开始研究如何在机构语境内以最佳方式实施管理高管教练对话 。然而,教练督导这部分少有研究。最近有一篇博士论文讨论的是:“机构督导中处于多方三角关系中及教练对话的主要三角关系有教练、委托人和机构。”( Pampallis Paisley,2006 )高效的教练心理督导把这些次级体系拢在一起,即他们的需要和互动置于富创造性的紧张氛围中。 把控和控制是督导中似是而非的概念? 教练心理学督导坐在十字路口,为了把矛盾的双方联接起来而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他们的任务并不令人羡慕。下列督导问题囊括了所有督导面临的令他们进退维谷、挣扎纠结的问题,问的是有关督导活动的: ● 它是视察还是发展? ● 它是有关责任还是有关品质服务? ● 它限制了不足还是把潜能最大化了? ● 焦点是在被督导人还是委托人? ● 焦点是有关整个系统还是个人? ● 它是教还是学? ● 它建立在学员还是权威基础上? ● 是有关专家还是初学者的? ● 是咨询抑或教育? 几乎在这所有令人不安纠结的问题中,答案处在中间某个位置。教练心理学持的是“两者都”而非“二择一”的观点。它既是评价又是发展,既是学习又是责任。 Quinn 谈到类别的消融是指我们不再把对立两级如爱恨、生死以及一个标成“好”,另一个标成“坏”的。他建议组合诸如: 建立在反省之上的行为,建立在有责任感之上的自由,有根据的远见卓识,彼此分离的相互依存。高效的督导创造结合体,创建联系。 在各种关系和组织中,把握并创造性地在这种紧张关系中工作是很难的,这些问题会给教练心理学建和教练心理学督导压力,迫使他们选择两难中的一个,容易陷入多方(机构、管理、管理教练)的“交叉火力”中保持中立。 龙升爱语焦点解决翻译组编译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2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中如果建立例外和寻找资源失效,我们怎么做?
Gaodeming 2017-8-14 10:26
高德明 当我们帮助来访者建立例外和资源的时候,大多数(但并非全部)来访者都会找到可用的资源,明了如何应用在自己的目标中。对这些技术不起作用的来访者,我们需要尝试些不同的做法。 如果建立例外和资源的尝试不成功,我们可以邀请来访者参与改变看法(认知)或是改变做法(行动) 这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同的解释和不同的做法会带来什么不同? ) 一、改变看法 给事件以新的诠释,也称为“ 重构 ”。 重新诠释:任何给定的问题或事实都存在许多不同的合理的看法/解释,其中一些看法会更能促进改变。当过去的常用的看法或解释对改变没有益处时,我们可以帮助来访者“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考虑:“ 还有哪些符合现状的不同看法 ”,并引发讨论二者之间的差异和产生不同的影响。 ► 步骤: ❶ 选择 在来访者的语言中,找到一个来自来访者的内容,这个内容来访者所抱的看法没有益处,或这个内容对来访者有益却被忽略了。“你刚刚说的。。。。” ❷ 询问 可以询问来访者,假如这个事情还有不同的解释或意义,它将是什么? ❸ 提出 你也可以在赞美之后,提出新看法(用轻柔的、试探性方式)(注:大多数这时也可以用局外人的团队反思形式)。 ► 技术: ❶ 可以应用属于叙事的系列方法。外化问题(将来自来访者内部的问题迁移到独立的外部实体),支线故事打破概念的单元取向。 ❷ 被视为纯粹不好、心理不正常的、或是异常的人/行为,采用从新建构积极的意义的不同视角: 控制 = 喜欢结构式的、清晰的、有方向的行为方式。 挑衅 = 武断的沟通方法和尝试。 冲动 = 有生机的、自然的、有精力的、顽皮的。 孤僻 = 善于观察、内省、沉思、安静。 说谎 = 尝试一种解决自己错误的方法。 二、改变做法 邀请来访者改变某个方面的行为 (言辞,语调,当前情况,等等)。 询问来访者改变某个方面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同。 “当时你要是采用了不同的做法,会发生什么不同?” “使它不同”的工作 :如果下次问题出现时,你采取一些真正不同的做法将会怎样? ► 步骤: ❶ 在来访者的语言陈述中,发现一个他的行动步骤,他经常用但是没有效果的方法或行为。 ❷ 基于无效则改变的原则,询问来访者,他还有什么方法没有尝试过? ❸ 轻柔的、试探性的给出建议,或用隐喻故事的方法,或用重要人物视角,探询新的行动会带来的不同。 ❹ 设置时间让来访者去观察之后发生的不同。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的例外技术详解之二
Gaodeming 2017-8-12 14:07
高德明 在下面两个情景下,例外技术对探寻的方法还有另外两个好处。 当出现的问题有时间上的紧迫感 如果解决的问题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想出新的策略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不如先开发已经存在的方法。 直接运用来访者过去的成功经验来帮助他,这样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 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隐含在客户事件的例外中,没有被客户挖掘到。因此不能应用在现在的解决问题中。通过我们用这个技术的探寻,就会在那些例外的事件中,例外的时刻中找到他已经拥有的成功经验。这个成功经验就是他已经拥有的,不用去想新策略了。因此能够马上应用到解决事件非常紧迫的这些事情上。这个经验本身就是他自己的,不需要再学习了,因此效率很高。要引导他回忆拥有的小小的成功经验,从中提取方法和策略,应用于目前的这种困境上,这会使来访者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要复制和扩大应用他们已经拥有的方法和经验,这样就会更容易一些。 焦点解决教练在面对来访者的问题时,与其急着找到新的方法和策略,不如先探寻扩大和巩固来访者已经有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在例外的事件中,但是通过我们的探寻就能够找到。这样即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又能增加当事人的自我校正感。 相信客户身上有资源,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相信。 在例外的另外一种应用就是当有些人情绪极其低落或者受到的打击非常大,思想非常偏激的状态下,这些人更要应用相信他自己拥有方法和力量。相信这个人一定靠着什么方法和力量,自己在情绪、心情这样不好的状态下,思维偏激到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撑到现在,他背后一定拥有什么方法和力量。因此他应对这些情绪背后的那些能力就是我们找到例外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够善用这些力量和资源就会给他带来不同,应对问句本身也是一种探寻例外。 有些人的情绪非常不好,跟他丈夫刚刚打架来找到你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你会问,你们365天有没有哪天不打架的情况呢?她可能会很偏激,365天,天天都在吵架!找不到例外。这时候你仍然要相信这里仍然有例外,你可以这样问,哇!你365天天天打架的情况下,你是怎么做到还跟他过了这么长时间,背后是什么支撑你的?她或许会说我是为了孩子才这样的,跟他过了十年的。哇!你是怎么做到的?在这里我们就找到背后支撑她的概念,她认为重要的人 ,我们就能找到她认为什么是重要的,她重要的事重要的人,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了。 所有的苦难的背后,所有的情绪低落的背后都有来访者她们处理自己困难的方法和能力。只要我们去问他们,去挖掘他们,跟他们一起来对话,他都会呈现在我们的语言中的。 ◆ 在升学压力让你这么痛苦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仍然能坚持学习? ◆ 在同事都排斥你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还能坐在办公室里,每天工作到这个时间的? ◆ 是什么让你还能坐在办公室里能够坚持工作呢?而且还创造了这么好的业绩呢? ◆ 在与同事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还愿意和同事来沟通这个事情呢?那你背后的善意是什么?这会让他有被了解的支持感。 ◆ 这样艰难的生活,是什么让你能决定继续活下来? 找到支持,找到资源,找到背后的能力。 这种探寻的方法除了传递我们对他的共情和欣赏以外,最重要的事可以激发出他原先所持有的信念,与希望努力的目标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拥有的能力。他已经很多的应用了已经存在的方法曾帮助过他保护过他,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被挖掘出来。我们就会说,这个方法更多的应用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呢?打开他解决自己问题策略的空间。 应用例外技术的时候,当我们寻找到当事人小小的一个成功事件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更多的空间。让他在这里更多的停留,也可以用理解层次的方法把这个例外的事件从不同层次上进行深化进行扩大,问他在这里他的行为,拥有的能力,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他成功的时候对世界的看法对自我的看法,对角色的看法。探寻之后,在这些充足的资源,就一同找到当前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一种相信,相信客户自己在他人生的经历中能够找到解决他当前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够找到他的资源。我们也相信在例外中我们也能够探寻到他认为重要的人,他拥有的资源,他认为什么是他的期待。这样的探寻就可能会激发来访者做出改变的动力,引导他发现已经做到的一些有效的方法。当这些发现之后我们就可以运用对话的方法,打开空间的方法把他运用到当前的解决方案中,推动解决策略的向前的一 小步的行动。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例外技术详解之一
Gaodeming 2017-8-11 10:01
高德明 皮特邵博 在大量的企业教练中,把焦点解决教练总结成最简单朴素的两个观点: 坚持寻找已存在的资源。 如果客户他的视线陷在未解决的问题和缺陷里,一定要邀请他用问句,用打开空间的方法,让他走向未来,走向解决,朝着有帮助的方向去扩展他的视野。 如果这两个观点说的太简单,可以化成 五 个观点: 1.谈论能力而非缺陷。 2. 问一些有效的而不是失败的事情,都做了哪些有效的事情。 3. 形成对所期望的未来的想象,而不是分析问题的原因。 4. 找到困难背后存在的需求,以终为始。 5. 形成刻度问句寻找不同的切实的解决迹象。 在上面的两点或者是五点,对企业教练实践的大量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找到客户资源的重要性。 例外技术就是找到客户资源的非常重要的技术 。比如在常用的刻度尺技术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刻度尺问句都是在寻找客户的例外。比如: 你为什么给自己打这个分数?而不是更低的分数? 这就是在寻找客户已做了什么,已有的资源和那些例外。 还有一个问句,当客户说现在想提高到 7 分的时候,那么我们可能会问: 什么时候或者有哪件事情做的有超过 7 分的时候,那是一个什么事情? 这俩个问句都属于例外问句的发展,都是在寻找客户的资源。寻找那些没有问题的时候,那些曾经超越对我们自己能力评价的经验。所以我们知道例外这两个问句是探寻对方他能做到什么,他有什么能力,他已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很高的水平。这些是可以支撑客户达到想要的目标以及能够解决当下的问题。 我们认为对方已经拥有了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和资源 。有些人会认为这是矛盾的,如果方法和资源真的已经存在了,为什么还需要我们给做教练和辅导呢?实际上那是因为来访者往往不知道自己已经拥有方法和资源,所以希望我们引导他们发现。来访者真的可能存在一些方法和资源吗? 焦点解决教练一定要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细心的倾听对方对例外的描述,我们就能够按图索骥找到他。 客户在详细描述这些例外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顿悟,忽然找到了自己问题的方法了,或者忽然觉得应该迈出这一小步是什么了。当寻找的过程有些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与客户的语言互动中来帮助他们放大他们的资源。或者更准确的说, 我们给他一个放大镜,让他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资源,甚至看到自己这些例外资源背后蕴藏的他的能力 。 我们可以从很多视角来在例外中寻找资源,在例外中可以帮助他们寻找到他们到底在乎什么,在乎什么事什么人,他们在例外的叙述中我们能帮助他找到拥有什么样的能力。 焦点解决非常核心关键的三个关键点,可以在例外的描述中找到他在乎什么事,什么人,已经拥有什么样的能力。 比如说,一个初中生一周只有三天来上学,其他两天不来上学。一般的方法是我们研究三天不来上学什么原因,现在需要焦点解决教练以终为始的逆向思维,看当事人为什么有两天来上学,这两天上学发生了什么?来上学与没来上学这个时间段对这个人来讲有什么不同?当我们跟他具体的沟通中发现,他因为喜欢上体育课,在上学这两天没有旷课是这两天都有体育课。在这个例外中我们知道他非常重视体育课,体育课对他来说有较高吸引力。我们就找到他喜欢的事情是体育课,从而我们知道体育老师可能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人,体育老师可能对他有很高的影响力,这就是我们帮助这个学生的一个策略了。通过这个例外找到他在乎的是什么在乎什么事,在乎什么人,他在乎的人和事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很重要的策略。 再打个比方说,有个员工经常迟到,要问他不迟到的时候他在做什么,他曾经有哪些时间没有迟到,没有迟到的时间他是怎么避开交通堵塞,怎么克服自己睡懒觉的习惯。要找到他没有迟到中展现他自我控制的能力,让他感到我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只要发挥它放大它,就可以让自己更多的准时的到达自己的工作地点。这就是在他的例外中找到他所拥有的能力,把这个能力更多的应用和放大就 OK 了。 上面两个例子,如果说在例外中客户不能直接获得解决方法,通过放大镜的方法在例外中找到他在乎的人,在乎的事,他所拥有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够跟客户一同在例外中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达到目标所具备的能力。 这些能力都是本来就具足的,只不过是我们共同探寻,去发现它。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的例外技术
Gaodeming 2017-8-10 17:30
高德明 有时人们对于改变自身的现状往往感到无力,甚至有些绝望。经常忽略自己曾经拥有的成功的现象,成功的经验,轻视已有的小改变,淡化正在付出的努力。倘若人们能够发现以上这些例外的情况,有效利用自身现有的资源,就能够增加对自身问题的掌控感,提升改变的可能性。 下面我们对例外的定义,例外的原理,例外的成功探寻,我们如何知道已经找到例外了,如何找到例外,如何把例外的成果扩大化,就这几方面和大家有一个交流,就这几方面来讲一下。 例外的原理 人们习惯于把注意力倾注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却很少注意那些问题不发生的时候。犹如只看到白纸上的一滴墨汁,而看不到其他的地方。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思想开始相信人的内在蕴藏着正向、积极的潜能。从焦点解决的角度来说,无论来访者的问题有多么严重,或者问题由来多久,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总会存在 问题不发生的时候 。 此时,只要人们能够找到过去的资源,提醒他们所具备的现有资源,或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稍加扩展,就可以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一般而言,有了明确的目标、期待的成功之后,接下来从焦点解决过程来讲,就要寻找他们过去经验中的闪光点了。那么什么叫做例外?如何找到被忽视的例外?我们怎么知道已经找到例外了呢?下面我们就详细讲。 例外的成功探寻 所谓例外,从以下四个方面大家可以来思考: 一、包含人们已经 成功的经验 了,也就是说来访者曾有过达成类似目标的经验。 二、包括来访者的 部分成功经验 ,来访者曾朝向问题解决方向努力过,问题有过阶段性的改善。 三、不仅要看到问题本身,更要看到暗藏在问题 背后的期待 ,把这个期待发展成正向的成功。正向的期待也可能藏在来访者的经验中,只是来访者尚未察觉,不仅要看到问题本身,更要看到藏在问题背后的期待,这个期待也可能存于来访者的经验中,只是来访者尚未察觉,并非遥不可及。 四、始终要相信他们 具备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 ,要记住下面两句话:每一个问题都有例外可寻。就这个问题的例外,来访者仍然找不到,那我们还要相信每一个问题都有相似的问题曾经被解决过。这是两个核心: ★ 每一个问题都有例外可寻。 ★ 每一个问题都有相似的问题曾经被解决过。 我们如何知道已经找到例外了 我们知道什么叫例外,那我们如何知道已经帮助对方找到了他的例外了呢?成功的例外探寻找到的标准就是让来访者找到 内在的声音 ——“是的,我成功过” , “是的,我有能力”,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打破其面对问题时自我的设限,让来访者对解决问题时不再有无能为力的感觉。 如何找到例外 下面讲一下如何用问句引导来访者发现自己的例外。 第一个问句: ► 你想达成的目标过去什么时候曾经达成过?或者很接近? ► 这个问题在什么时候不发生呢? 我们要站在相信例外一定存在这个立场上来问这个问题,不要问来访者 “有没有……的时候”,你问有没有的时候,那就是一半有,一半没有了。这样问“有没有”会表现出我们对来访者的信心只有50%,而是要问“这个问题什么时候不发生?” ,“你想达成的目标过去什么时候曾经达成过?或者很接近?” ,不要问“有没有……的时候”,那么有可能来访者坚持认为从没有过问题不存在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第二个问句。 第二个问句就是: ► 什么时候会有点不一样? ► 什么时候问题不那么严重了?不那么频率高了?或者是不那么强烈了? 在来访者糟糕的境界中找到最好的时侯,找到黑暗中的闪亮点。 第三个,有的来访者认为问题的改善不是自己的功劳,可能会说“我不知道,就那样发生了”,那么我们可以追问: ► 我想你一定做了什么,促成这个事情发生了,想想可能是什么? 一旦来访者能够说出怎样的行动让好的情况发生了,他就知道如何朝这个方向前进了,因此第三个问句要这样来问: ► 你以前遇到过相似的问题或困难吗?那时你是怎样做到的?你是怎样做到的? 第四个问句: ► 在那些成功的时候,你的想法、做法、生活……有哪些不同? ► 在那些时候,你觉得别人对你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想提醒来访者,生活中的部分改变,会像涟漪般扩散到其他的部分,某个领域有好的事情发生,它会传染到其他领域。这个问 题使来访者有机会去追溯一个小小的例外,对整个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什么正面的影响,这个问句往往应用在这个问题并没有找到例外,要注意,是没有找到,并不是没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领域的那些成功,把他的努力扩散到我们现在将要解决的这个领域。 因此,这四个问句代表四个层面: 第一个问句:相信例外一定有,这个问题在什么时候不发生呢? 第二个问句:相信有好的时候,什么时候会有些不一样呢?什么时候不那么严重? 第三个问句:相信解决过类似这样的问题, “你以前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和困难吗?那时你是怎么做的?” 第四个问句:相信其他领域的意外会带来整个系统的不同和解决。那些成功的时候,你的想法、你的做法和生活有哪些不同?在那些时候你觉得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 这是四个层面。 那么,现在再谈一下 应用时候的四个 技巧 。有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进入一个例外的阶段,可能随时随地在与对方的交流中就能够找到他那些闪光点,他那些例外,甚至我们在他所应用的副词中也可以找到那些不是绝对的说法。 第一个技巧。比如说,来访者说问题经常存在,如果说经常发生的话,那么经常就意味着还会有些 特殊的情况和例外 。比如我们听到来访者说“多些时候是这样”,那么相对而言,少些时候就不是这样了,那么我们就深究——那些少些时候是什么情况呢? 这样我们来启发来访者的思考,问题不存在或情况好一些的时候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他们对例外的那些时刻进行详细的、详致的描述,当时发生了什么?感觉如何?想到什么?做了什么?这样就可以把例外细化了。这是第一个技巧。 第二个技巧。我们少用封闭式的提问,比如:“你有没有……的时候?” “有没有不一样?”这些封闭式问题,答案往往是否定的,这无益于我们引发他自己的故事,因此要用 开放性的问句 。 第三个技巧。有些人遇到困扰,很多人是抱着报怨的这种态度来的,所以在第一次的时候,你问他例外,他基本上还会描述那些困扰和抱怨,或者他认为他至今不曾注意过曾经有什么成功过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 稍作坚持 ,只要我们稍作坚持,甚至停顿个十秒,半分钟,绝大多数来访者都能够举出例子。如果这个人实在难以做到,那么我们就改变策略,引导他们走向假如框架,假如框架我们以后还要讲。 第四个技巧。在他的语言和叙述中,你发现他 可用的、可赞美的 地方。可用的资源要多给予赞美,用振奋的语气跟他交流——“这真不容易,你当时是什么做到的?” “不错呀,你是怎么迈出最艰难的第一步的?” “太棒了”……等等,这是四个技巧。 如何把例外的成果扩大化 找到例外以后我们的做法是,一旦找到例外或成功经验,我们即刻给予 关注 并且 强调 ,无论是多小的例外,甚至是来访者认为微不足道的,或者哪怕只是偶然发生的成功经验,都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给予 赞美 ,在其中挖掘客户的资源和客户的能力,以及客户的正向的期待,这是第一点,找到例外。 第二点。从这个个别的例外出发,要引导对方思考还有什么其他的例外的情形,进而 发展 出更多的有目标的相关的例外。 第三点。在此基础之上,这么多的例外当中要找到相互之间的 差异 ,对比问题发生和没发生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找出一些 共同性 的东西,这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方法。 第四点。我们要帮助对方分析自己做了什么使例外发生,并鼓励他有意识地 多做 或 多 拓展 这些例外、这些能力、这些资源,这正是改变的开始,可以问下面这两个问句: ► 你觉得你需要做些什么,能使你再次成功地做到这些? ► 如果你继续做这些事,你的处境会有什么不同? 问题的这些例外就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让我们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了,这是例外技术。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471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5:如果无效,那就换方案
Gaodeming 2017-8-10 15:46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 如果无效,那就换其他方案 高德明团队 译编 Yoram Galli 关键词 :焦点解决,本体论,存在,做,有,确认,选择,教练,第一顺序改变,第二顺序改变,范例,管理。 ( 写的好专业,翻译的太直译……挑选核心部分,对于喜欢深入的朋友请看原文,其实核心内容就是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变换一下自己的角色,我认为 NLP的理解层次的方法,比本文的三个绕嘴的概念和模式要更好让人理解,不知道怎么做,就上推到不同的角色,这时候空间就更大了。从不同的角色再下切,方法就处理了,资源也会不同。——高德明老师) 摘要 : 焦点解决( SF)方法主要集中在通过 行动创造解决方法。在完成的过程中,聚焦 “ 什么是有效的 ” 很关键。 “如果有效,就多做一点”引起教练者和来访者的注意 ,并寻找和确认认可更多的起效因素。方法还提示, “如果没效,就做些不一样的”,确保个体不会继续做那些没有用的。对教练者和来访者 应该去探寻还有什么可以做, “它可以起效”。 但是,如果做些不一样的还找不到解决方法呢?什么可以取代“做些不一样的”? 这章提供了另一个角度:从做的维度到存在的维度,从“做些不一样”的变成“成为其他人”。 基于作者教练员的实践经验,本章演示管理者怎样在他的下属和来访者中使用模型。 背景 SF是关于创造解决方法,通过聚焦在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去完成目标,并且如果有效就多做一点的方法。这些原则开启了“解决主义者”和那些相互作用的人的频道。 在 Paul Z. Jackson和Mark McKergow的书中写到,改变在实践模型或观察模型中发生:“当一个人做些不一样的事情或观察不一样的事情时,改变会发生”。 爱因斯坦的名言: “ 当用一样的思想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世界 ”,这表明,创造解决方法在另一层、更高层次的思想。思想在这章中指同义词、定义和区别,如范例、理智、心灵地图、觉察、倾听和基本假设。 如果我们接受解决是在不同的意识水平之间,那一个人怎样到达这些水平中间呢?他真的可以离开他自己的水平来到达其他水平么? …… 本章提供了更多的篇幅描述 “存在”,比做及行动都要多(尽管总会采取行动)。如后面所述,“存在”为“ 事实上的做 ” 创造了更广泛和更有意义的环境。   …… “存在 -做-已有”模型 在许多出版物中,“存在”、“做”和“已有”是线性的,“做”是连接“存在”和“已有”的阶段。 不问一个人 “我需要做什么去拥有我想要的?”,而是问“我是谁?” 标准程序如下: 1. 定义你现在; 2. 做出你定义的你现在 =做; 3. 你会有结果 =已有。 图 1 这里的关键是从宣示你是谁 你的状态(而不是一直聚焦在做上)开始,然后你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已有)。 本章把“存在 -做-已有”描述为同一区域的三个循环。 如在研讨会和文中呈现的 “积极反馈的所有颜色” ,三个元素(存在、做和已有)都是表达的同一体。 例如,当管理者被问到他的职业时,他回答说 “我是部门的头”,那下一个问题可能会是“这意味着什么?” 从有 /已有同一体区间(循环)中看,答案可能如下,“我有目标,我有截止日期去完成,我有一个12位专家的团队,我有预算,我有办公室,我车和手机”。 (拥有) 从做 /正在做的角度看,答案可能如下,“我准备了一个工作计划,我分配了任务,我经营着团队会议,我跟着进程走,我实施顾客调查,我向我的CEO报告,我培养我的人”。 (执行) 从是 /存在的角度看,答案可能如下,“我是部门的领导,我是团队的核心,我是下属和顾客的头,我是公司的改革者”。 (存在的状态) 图 2 BDH模型指出,作为人我们都会经过这三个循环。挑战是熟悉他们,使用他们,然后发展“存在状态”的能力和技能。创造存在状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更高的价值,即使它看起来可能不切实际或更困难。此模型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圆形的中心价值更高,是意识水平。没有人是只有一个圆(同一体的区域),许多人都是在一个中心待的时间比另两个长。 从 “存在”区域移到“做”区域是主要的挑战。 它包含两个方面: 1. 做些不一样的 2. 从另一个意识水平做 此模型的另一个方面是:从圆的内部(存在)移到外部(已有)等同于从内部核心和重要情境转移到外部和事实上。 一个国际公司的管理团队,位于美国,在年末时,组织学习、回顾、评估和反省工作, 三小时会议在美国,并在视频播放。团队决定与他们的员工分享思想和所学内容。视频磁带发放给了公司的每一个员工。管理团队呈现了他们的成就和失败。 员工所捕捉到了是,管理层愿意公开分享他们内部的讨论。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该团队呈现他们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方法。谈到成功,他们说到, “我们是我们所说的要成为的人。我们是我们行业中领先的公司。我们是‘整体’的例子:我们践行着我们所宣传的。我们说我们聚焦在客户上,而今天我们真的在客户服务上。” 谈到改善的地方,管理者承认它的失败: “我们自己必须诚实。随着我们显著的成就,也观察到了一些失败:我们在对顾客的迅速反应方面做得不好;我们在创新和发展新产品方面欠缺;我们在法国的经营有失败,在客户导向的网站是有失败。” 一些积极方面如成就在 “存在”模型中有描述:“我们是‘统一体’”,而不是在已有模型中:“我们已交付”。 另一方面,消极方面如失败在 “已有”模型中描述:“我们在… … 方面失败 ”,而不是在存在模型中:“我们是失败的”,或正在做的模型:“我们失败… …” 在另一个领域,学校情境中, Kerstin Mahlberg和Maud Sjoblom在焦点解决教育中提出了同样的观点,积极范例是孩子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真正要学习和成功的方向——“存在”模型,而“问题学生”是通过行为或现象即孩子“已有”模型的描述:“通过外化问题,把它与孩子本身区别开来… … 它可能会更容易谈论如何阅读 ‘绿巨人’(‘已有’),比讨论事实(‘存在’)而让孩子变得愤怒会更容易”。 总之,当管理者与下属有积极的关系或做积极的事情时,对 “存在”区域是很有用的,然而如果讨论不想要的或消极的行为,表明指的是下属已有的。 这些同样适用于教练 /顾问与他的来访者间的相互作用。 实践部分 BDH模型对管理者(和教练)主要的应用就是有可选择的范例,当做一些事情没有效果时就做其他事情即选择“存在”而不是“做”,意思就是,“ 如果没有效,就做些不一样的,如果做些不一样的没有效,那么就成为不一样的人! ” 当然,可以直接成为 “存在”模型: “ 如果没有效,那就成为不一样的人 。” 在一个年轻女性的管理发展培训计划里,自信方面的工作坊,年轻女性管理者和经验丰富的秘书间的角色扮演。 “管理者”的任务是通知“秘书”:由于大量的工作要做,她不仅不能像预计的早离开,而且还要加班两小时。 一次又一次,管理者在角色中都太温柔了,一点都不果断。训练者让她用不同的方式,大声讲。他还转向其他参与者询问 “管理者”的作用,以头脑风暴的方式。 没有什么能帮助 “管理者”。她看起来很无助,每一个人都觉得是个是失败的个案。突然,训练者提供了另一个选择。“现在我想要你重复你已有的同样对话”,他告诉她,“只有这次我想要你是头狮子!”。这起了作用。年轻管理者“转换了”她自己,成为一头狮子,她把指令咆哮向“秘书”,获得了同伴的赞赏。 有很多方法可以操作这种工作模型,以下是其中两种:一位管理者发现他的员工陷于困境中,他尝试了不同的方法试图去帮助他,但没有效果。 M:“告诉我倒目前为止你都尝试了什么?” S:“我让顾客自己处理,但是他拒绝了。” M:“你还尝试了什么?” S:“我邀请他共进午餐,商量一下。” M:“然后呢?” S:“没结果,他仍坚持他一开始就想要的事情。” M:“这可能对你是个奇怪的问题。回想一下你的表现,你是谁?作为一个存在你是谁?” S:“我不确定。我想我与客户一起来参加会议有点神经兮兮。” M:“假设你可以创造一个不同的自己,你想要选择谁?” S:“好吧… … 我可能会想要更确定,更有信心,并有同情心! ” M:“好,那怎样选择成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自信的人?” S:“听起来很好!” M:“很好,你现在就很好。现在说出来,就像你是他。” S:“下次我见到他,我将会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自信的人!” M:“哇!在1到10的评分上,10代表:你完全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自信的人,那么你现在在什么位置?… …” 等等。 把自己作为一种 “存在”或一种新的“存在”创造了一种新的范式,即情境影响了人及他周围的环境,并创造了想要的改变。 引自我自己: “如果一直是你自己的话,你不能成为你选择的那个人”,我可以走着辩论,并已产生了一些想要的改变。 效应并不是行动(做)中唯一的。他们影响着其他人的觉察和理解。 侨治 .萧伯纳在《茶花女》一书中通过伊莉莎说到,“卖花女和公主间的不同是她怎样表现,她怎样被对待。”,表明“存在”的不同是通过其他人的倾听(觉察)表现出现的。 另一种方法是跳过确认 “存在”这个“平台期”,直接朝向想要的“存在”状态。 M:“… … 嗯,我理解你尝试了每件事情,你不知道怎样往前走。 ” S:“是的,我不知道我还应该做些什么。” M:“因此,可能不是关于还应该做些什么。” S:“还有什么—你的意思是?” M:“假设从现在开始两年,一切都进行的很好。 是什么在你身边发生着? 你是个怎么样的人? 什么发生了改变? 你是谁跟现在又有哪些不同? S:“我是我团队里一个很强的领导!我可能还是一个高级执行者。” M:“哇,那真棒!现在你可以告诉我,往回看两年,是什么可能让你成为将来的你?… …” “存在”作为一种创造性解决不一定需要是问题的答案或反应。一个人可以为他自己创造“存在”状态,作为他为具体情境、会面或计划中准备的一部分。 一个大型服务单位的管理团队,在移动电话公司,举行了一场关于如何提供公司服务水平的回忆。 他们最终选择聚焦在让他们自己成为一种新的 “存在”状态。 他们宣称他们将是顾客的主人。 这帮助他们重新把顾客作为客人看待,不需要把程序和手续概念化。 一种新的情景和新的价值创造出来了,并已准备进行下一步。 在 2004年SOL国际会议上报告了相似的情景。瑞典团队称,作为他们准备的一部分,他们让自己成为想成为的人,选择成为参与者的主要部分。作为会议的报告者和参与者,我记得作为客人的感觉。 结论 因此从现在开始,问题不仅是 “还可以做什么?”,还 有 “还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文中标题所说:当著名的短语( “如果没有效,做些不一样的”)没有效时使用它。在你的专业计划里,把它作为另一种选择和另一种框架。 适应挑战,确认 “存在”什么时候比“做”更合适,反之亦然。 任何时候你发现它更适合来访者或更适合你,聚焦在 “存在”上 (先处理存在)。 如果可以,使用它! 现在本体论教练要沉思的问题如下: 1. 在教练中,准备过程中什么时候为他自己选择 “存在”状态。 2. 当 SF教练陷入困境时,作为教练者什么时候可以做些不一样的,什么时候成为不一样的人。 谢谢你成为你自己! REFERENCES Fromm, Erich (1974): The Art of Being, Continuum, N.Y. Galli, Yoram (2005): The Full Colours of Positive Feed-Back, in: SOL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ww.solworld.org Heidegger, Martin (1962): Being and Time, Harper and Row. Jackson Paul. Z. / McKergow Mark. (2002): The Solutions Focus, London: Nicholas Brealy. Kohut, Heinz (1984): How Does Analysis Cur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New-York. Mahlberg, Kerstin / Sjoblom, Maud (2002): Solution-Focused Education, Mahlberg Sjoblom, www.fkc.se Meier, Daniel (2005): Team Coaching with the SolutionCircle , Solutions Books Watzlawick, Paul (1983): The Situation Is Hopeless, But Not Serious, W. W. Norton. Watzlawick, Paul / Weakland, John H. / Fisch, Richard (1974): Change, W. W. Norton.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525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老师讲焦点解决中的微观三步曲---倾听、选择、建构
Gaodeming 2017-8-9 15:53
高德明 语言学中,一个沟通的最小单位是一个三步的过程:你说了,我告诉你我明白了,你也知道我明白了。 我们把语言当作工具,用这个工具来阐述内容、思想和意义。对于语言来讲,你想表达的意义,与对方能理解的意义,这是两个不同的内容。对话是为了对方能明白,因此,有用的意义是对方理解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意义是通过语言的协商达成的。 有过一段时间训练的焦点解决教练,会有目的性的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来回应。对方的话语中包含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在 SF 中被处理为四个部分: ● 被忽略的部分。 ● 被保留的部分。 ● 重组出来的话。 ● 原词反馈过去的。 在焦点解决实践的每一个最小的对话单元中,都包括了三个过程:倾听、选择、建构。用这三个环节来处理这四个部分。 A 如何“选择” 我们选择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话语,或是在我们讨论空间过程的内容,下面是四个标准。这是我们采纳或保留的内容,其他可能是我们要忽略的内容。 语言选择的四种类型 ❶ 正向积极的。 ❷ 面向未来的。 ❸ 有更多可能性和选择的点。 ❹ 问题出现例外的点。 如果说的是一些积极的东西 ,我们会保留它;如果是消极的,我们会改变它(比如,恐惧转变成小心)。 ● 完全保留。 ● 忽略。 ● 指示性保留。那个。。它。。。 ● 近义词变换。 ● 客户的语言上添加:诠释重构。 B 如何“重构” 有的时候上面的四个内容并没有出现在对话者的表面的语言中,而是模糊的存在于背后的假设中,或他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中,我们就要在他的话语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和挖掘了。 重构的四个工具 : 1 . 陈述 ( grounding sequence ) ,让说话的人自己产生思想的流动。 陈述有助于达成共识。重新把他的话说一遍,听者会有反馈出来。让说话的人,重新听一遍自己的话,这个内涵是认为意义是流动的,相信他的想法会产生变化的。 三步曲,表述——呈现——确认( present-display-confirm sequence ):你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大多数人会回复,“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也因此,不要简单的重复对方的话,除非你觉得有必要。 2. 听众的反应 ( Listener response ),增加意义的可能性。 这个起源于通过反思团队和外部见证者的多视角反馈,来给客户提供重新建构自己语言产生的意义的可能性。比如在对话中我们会详细的了解细节:谁?何时?在哪里? who /when/where ,之后用他人视角来引发思考:谁会看到?他们会说什么?做什么?他们的理解是什么? 关系互动的视角:你与他人会以什么不同方式互动?别人有什么反应?你又有什么应对? 3. 变化表达的方式 ( Formulations ),改变意义。 这里不是描述,重复,转述等简单的把客户的话重新说一遍,也不是用原词的方法。而是总结、改述、重新贴标签、正常化、叙事、近义词变换,把客户的语言上添加新的内容。 比如对方说,“我那时注意力不集中”,可以改变为“你那个时候在同时观察多个事物”,通过改变语言,把对同一个现象的描述,转向为 A 中的四种类型的语言空间中。 4 . 继续提问 ( Questions ),深入挖掘价值资源或引向对话的流程。 ● 言语中引发的未知问题。 ● 希望了解更加详细的问题。 ● 其他治疗技术。 这时我们会问“听多问一”,“听大问小”,“听到停止问他起点”等具体的方法。 体的操作方法 上面的内容,只有在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基础上才会有用处。这个内容是 Haesun 老师整理出来的。在讲述的时候,因为大家还没有时间,并且翻译起来非常生涩。所以当时多少人都是模糊一片,半懂不懂的。 我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慢慢按照这个框架,重新改写和添加了我的理解。 下面还有有个具体的选择方法,不涉及上面的理论分析,也给大家呈现出来,这个方法是 Heather 提供的。 1. 听多想一 若当事人陈述许多问题,以及几个可能的目标时: ● 我们便问:今天应该从哪里开始? ● 如此一来,将会聚焦在此刻最明显的问题上。 2. 听大想小 若当事人期待马上、彻底的大改变时: ● 我们便问:你开始信这个地方向移动的小讯号会是什么? ● 如此一来,设定的目标会是以描述日常生活常见活动的普遍用词来加以描述的。 3. 听到停滞,想到起点 在当事人所声明的目标是停止特定问题时: ● 我们会问:那取而代之的是什么?会有什么开始发生? ● 如此一来,目标会是正向而非负向语言,会是出现什么而非缺少什么的用词。 4. 听到内在,想到互动 在当事人描述的改变为内在状态或处于独处状态时: ● 我们会问: (孩子、伴侣、同事)会看到事情有什么改变? ● 如此一来,目标将会含括了其他人的观点以及与其他人的不同的互动。 5. 听到概论,想到具体 在当事人以概化的方式描述其改变时: ● 我们会问:具体发生的例子会是什么?你怎么得知有改变的? ● 如此一来,目标将包含了具体的细节以及可能发生的小事件。 6. 听到别人,想到自己 在当事人陈述目标是别人会有什么不同的作为时: ● 我们会问:当他们这样改变时,你会因而有什么不同的作为?你会如何回应? ● 如此一来,目标的描述将包含自己的行为。 我最近的微观语言教学的方法,应用的是语言学的言语游戏理论和鉴定语言学的理解层次等语言学方法,理论上更深入,这里先不介绍了。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3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4:焦点解决的跨语性
Gaodeming 2017-8-8 16:39
焦点解决的跨语性 : 如何在推广应用中确保焦点解决方法的核心 高德明团队 译编 Matthias Varga von Kibed 关键词 : SFBT方法 跨语言 跨语性 结构化星座 SySt方法 解决几何学访谈 奇迹问题 完美未来 学术模型 语义反应 焦点解决团体访谈 算数的 公理式教学 SFBT基本态度 四句 四句式荟萃 摘要: 随着密尔沃基学校 BFTC焦点解决方法的扩展,传播到其他新的专业领域,在传播的过程中,一些基本的元素在濒临消失。焦点解决跨语性被推为一种概念,它在保持焦点解决方法技术和概念的核心及推广方面是有帮助的,转换语言应用到新的领域中也是有帮助的。在扩大化这些思想时用到了解决几何式访谈和结构化系统访谈。 一 Steve de Shazer是一位非常有想象力的人,尽管他从来没有自诩这样。他能把有用的观察浓缩到清晰的句型中,并且致力于使焦点解决工作简单易学、易教,这都基于他有丰富的想象力。 “我学的一切都来自于Insoo”,这是他承认他妻子焦点解决访谈独创性实践对他影响的一种方式,有他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然而,有时Steve能力的重要性仍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可,即这些年来他和Isoo(以及来自密尔沃基BFTC的同事)形成的焦点解决的方法学根源和基本原则没有完全施展。 在某种意义上, Steve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与哲学上Ludwig Wittgenstein的相似。所有的解释都不合理,只有Wittgenstein一书《哲学研究》中著名格言的描述能替代。Steve在治疗和咨询领域中扩大了这种教学。 二 随着焦点解决方法的成功,它不断地传播到各种不同的领域(本章举证其中的一些新发展),本方法的一些修饰、组合、变式和贯彻实施也同时出现。尽管这个过程必要且自然,但它也有流失的危险。因此,在这里交流一下哪些元素和方面是有用和必要的,在传播 SFBT过程中能保持SFBT的灵魂和逻辑,并且能以一种有用的方式自然地传播和发展。(这里,我使用缩写“SFBT方法”不仅代表它在治疗中的应用,还包括在咨询、社会工作和教学中的应用。) 三 在这篇短文中,我会做一些看似有用的标记。在与我妻子 Insa Sparrer(她把焦点解决的组合的思想放在首位)合作过程中,我对焦点解决方法与其他方法的发展有些愧疚,结构化系统访谈(SySt),我把跨语言作为我们结构化访谈方法的基础概念。然后我会把这个概念扩展到焦点解决的跨语性上,希望这个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保持和发展BFTC方法的生命力。 在一个初步的调查中,跨语性、跨语言、焦点解决的跨语性的概念与焦点解决方法相关性的特征如下: (A) 跨语性 意味着是一种超越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包含并扩展它们,以特定的方式不能减少人群的特征。这种扩展与人群系统行为模型形成有一定的连接。风景模型是跨语性概念应用的主要领域。我们会暗示,跨语性是包含在 SFBT实践中的,以全面的版本出现在风景模型中,特别是SySt方法里,也许对SFBT进一步的发展和转换到新的领域里是有帮助的。 (B) 跨语言 看起来风景模型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把群体和团体中人类行为的许多方面作为过程,可以认为是一种一般化的语言加工过程,通过使用人类群体的具体知觉能力超越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作为一种模型系统( cf 本章后面的典型知觉)。使用戏剧原则进行角色扮演,社会剧、雕刻和荟萃工作可认为是例子。 我们简单地认为, SFBT一方面已经拥有了跨语言的一些方面,另一方面,作为Insoo Kim Berg方法学的焦点解决团体访谈的SySt工作,特别是Issa Sparrers的解决几何式访谈怎样扩展SFBT方法的可能性。 (C) 在本章末我们会使用这些思想推动焦点解决跨语性的概念 作为保护和传播 SFBT方法基本方面的可能性。通过这点明确意义,我们或多或少认为纯粹语言分析的中心语言和非语言在表达上,SFBT的核心运用通常不足。 在寻找这些思想的细节前,我会以我自己的观点讲一些 SF方法的基本方面。 让我们从赞美和奇迹开始。 四 尽管奇迹问题是 SFBT的核心,Steve总是强调打破和赞美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至少在德国的演讲,赞美的概念被误解了,因为它通常被翻译为“恭维”,但是“恭维”在德国通常会认为是不真诚的,更接近于“奉承”,而不是英国和美国使用的“赞美”。在Steve的实践里,焦点解决访谈中以合适的方式使用赞美是一项技能,需要高度的观察技巧,不仅需要识别来访者已有的极好资源,还需要以来访者赞同的方式提及。 这里有 Steve和Insoo方法的真实方面:赞美可看做是(而不是翻译为)欣赏观察到的,并以来访者自己的语言。这同时包含来自于弗吉尼亚州Satir和Carl Robert Rogers的SFBT思想。 以可接受的语言正确地给予赞美仅是技术元素的部分技能,它需要经过多年实践工作获得经验和观察技能及态度。但正如 Steve所说,“没有正确的态度就不是要的技术”,因此,态度是得体的技术。 五 这已经构成了技术概念的强大改变。使用这个词基本意义,赞美的核心已包含技术和非技术方面,因此同时需要语言中心方法,通过观察技能和不同态度超越它,并且 如 Steve所说,他们“简单但不容易”。 通常看待 SFBT方法的方式都太局限于语言形式。为此,我喜欢强调从结构化荟萃中得出的观点,著名的奇迹问题转换的方面。 六 奇迹问题在海德堡建构主义会议场合不存在于 Steve的激进言论中,它只是询问他的过程!因此,为了理解奇迹问题,需要看一下它在SFBT语言中的应用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与McKergow和Jackson的书《 焦点解决 》将来完成时的使用相区别。 七 同时,为了方便教学, McKergow和Jackson使用的一些语言包含着失去必要方面的危险性。将来完成时类比不包含奇迹问题的一些微小方面模式。让我们把区别清晰起来: 设想一位来访者想要成功地完成一项商业计划,改变从他目标的表达开始, “我想要这个计划成功”变成未来式语句,“我将会使这个计划成功”,仅是构成了一种积极思维,这是Steve所憎恶的,他认为与SFBT方法完全无关。 这里的未来完美语句是 “我将会成功地完成这个计划。”这可能是在探索未来可能性时使用了自我催眠状态,它仍然离焦点解决类型访谈过程很远。 当我们使用 “你是怎么注意到的?”类型问句时就离的近一点(如McKergow和Jackson做的),因此,“如果你能成功地完成这个计划,你会注意到有什么不一样?你会做些什么使不一样?其他人会注意到什么不同”这些类型的问句会包含条件性将来完成时问句。 但我们仍然丢失了一些奇迹问题的必要性微小观点: ( 1 ) 奇迹问题作为埃里克森水晶球技术的修改版,与配置来访者资源时的专业知识紧密相连。为做到这点,你需要非现实和愿望的版本模型,改变成指示性的方式,在访谈中合适的时间反射出来访者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表达。 因此,当一个来访者看起来跟他的资源联系还松时,你不仅需要询问奇迹问题 “假设… …一个奇迹”,还需要继续“已经发生了… …”取代“… …发生”,继续“你是怎样发现的”,当有清晰的状态表明“奇迹状态”正在发生时,从来访者方面,你要改变事实成熟“发生”和“你是怎样发现的” 这种可能性仅让已呈现的奇迹问题语法为完美未来,作为全分析不充分。 ( 2 ) 询问奇迹问题与打断因果联系的过程相连接,通过奇迹发生“在半夜”,暗示着奇迹这个概念的惊奇和不可预测性。这些超越因果关系的想象方面没有一个是将来完成时所描述的。 ( 3 ) Steve认为,在询问奇迹问题时打断和停顿,是问问题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问题开始时通过音调的变化强调假设的特征,“假设… …”是问题的一部分,奇迹问句包含一个内部搜索过程的催眠框架,比来访者每天的经验有 更 高的创造性。 ( 4 ) 奇迹问题隐藏于过去的例外中。这结构化荟萃工作中产生了一个语法模型,称为阿拉姆语模型,因为根据Pinkas Lapide对犹太人福音书的注释,阿拉姆语的语法模型正好适合这个假设。这个模型表明,未来事件的一部分目前已有显现,指示着其确实存在的可能性。SFBT关于奇迹部分的典型问句已经发生了。用询问奇迹问句的方式比用将来完成时看起来更准确。 因此,我们把类似形式的语法 称 为奇迹问句。 ( 5 ) 将来完成时都与目标或目标达成这个点相联系,如Insa Sparrer在她书中《Wunder, Lösung und System》指出的,奇迹是状态(一个,不是很多)。 八 因此,为了减少询问奇迹问题(一些必要的不同可以指出)的过程至将来完成时,对初学者有一个小的教学法,同时, SFBT方法会有一些相关损失。(然而,在SFBT语言中的一些表达,如Yvonne Dolan的“一小步”,对个案朝目标前进是很重要的,McKergow和Jackson管理语言的方法也是一样的。然而,还应该提到,目标和奇迹的混淆,如NLP文献中的一些,在将来完成时中被有效地避免了。另一方面,在教授NLP基础时,将来完成时似乎更接近算法教学论,在NLP中,选择和自由都被高度限制了,这里“算法”的含义更接近一种循环流程。另一方面,SySt使用公理式教学法,这里对基于他们之上的基本形式和干预有选择的可能性,不需要应用的一般规则。(公理化系统的复杂性在某种意义上超过算法决定的领域。)Louis Cauffman以一种新的方式提出了描述SF面试的形式,不同于几何学中的公理式微积分学一级工具盒循环。 九 Steve的用法里及询问奇迹问题时看起来尤其宝贵的是,当我们用语言特别是写的方式编纂和修改时容易迷失。自然地,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写的时候很难触到本质。然而,在会议上循着焦 点 解决和风景方法的轨迹,理解这个思想也是机会。 十 我们认为结构化收集方法( SySt,由Insa Sparrer和作者提出)是风景方法的一种形式,基于心理剧、社会局、社会人际学(Jacob Levy Moreno),雕刻工作、家庭重建、组织重建工作(Virginia Satir)、家庭收集(Ruth McClendon,Les Kadis,Thea Schönfelder, Bert Hellinger)组织收集(Gunthard Weber)、论坛剧场(Augusto Boal)和其他人基础上开发出来的。SySt方法联合了Virginia Satir的风景法及埃里克森的催眠语言,系统方法来自于米兰及海德堡大学和焦点解决方法。SySt的重点在于建构主义方法论和隐藏工作的可能性(这里只有来访者才知道工作的内容)。 十一 所有这些不同的风景模型都可以作为一种多产的形式:普通的语言框架,语言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如姿势和面部表情表达出来的,超越口头语言的特点如声调和语调,在 SySt的方法里我们定义为跨语言。 我们定义跨语言是一种规律行为的感觉: a包含口头语言和非口头语言;b有一定的群体性——不是个体,是主讲者;c基于典型知觉基础之上。 提到 b,问题中的群体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模型系统是很重要的。任何都是模仿而不是成为一种解释的空间。所有的风景方法形成了这种模型系统,但是也可以形成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模型。 提到 c,SySt方法中的典型知觉定义为模型系统中群体成员本体感觉和知觉自然出现的不同,和模型系统里结构和趋势的改变相当一致。 SySt有系统地使用群体中的典型知觉,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可能没有任何角色信息内容)和空间布置以勾勒出系统图像,表明模型已经形成。 因此,我们认为荟萃图像(其他风景方法一样的,几乎不强调代表性知觉,但是强调其他方面)是结构化收集跨语言的句子。 十二 在哪种意义上 SFBT方法特别是奇迹问句可以作为跨语言方法的一种?在哪种意义上,应用、教授和传播SFBT有潜在本质?什么可以作为是跨解决的结果? 我提倡,看待 SFBT方法时应把它作为一种口头语言的方法,形成语义反应训练,是某种意义上的Korzybski的一般语义论,是埃里克森催眠疗法的特殊感应形式,是对世界的一般态度。 SFBT语言有很多有用的语言分析形式,极大地增强了此方法的理解性和可教性。 把 SFBT作为一种语言形式重新看待是某种意义上的口头语言。 从 Korzybski一般语义论看,语义反应是由语言行为带来的认知、情感和生理变化的总和。因此,在理解埃里克森的催眠疗法时,语义反应使用Carnapian的语义类型合适。 Steve的格言,比较性理解概念,我们理解了“更好”意味着不知道还有其他好的,在SySt方法里,我们通过发展日常习惯使语义反应分化练习(SRDE)来训练使用结构化收集语言,因为语义反应的不同与Steve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我认为, Steve de Shazer的思想为整个系统化思维奠定了核心基础。 如,训练人们用 SFBT方法工作,要求他们在SFBT访谈休息时使用赞美,讨论优点而不是批评他们,减少风险(如,较少受到来访者反驳),澄清希望(目的是什么?),这是语义反应不同的管理。在SySt方法中,我们使用并扩展了SRDE类型,为形成差异,我们对多种形式的系统变化都给予了更多关注。 因此, SFBT方法也可以认为是一般语义论的部分程序。 Steve谈论了SFBT从埃里克森录像场景里的分析起源。当它出现时,奇迹问句被认为与埃里克森的水晶球技术很相似。 这些及其他对 SFBT的修正方面被认为是埃里克森工作的特殊版本。 焦 点 解决不仅是一种方法或特殊技术,还是一般态度或基本观点。它还被视为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从来不止是方法或技术,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Sprachspiele”和“Lebensformen”的意义上,它还是属于不同生命形式的语言网络。因此,SFBT方法可能会深化它对构成焦点解决生存方式的理解。从比较方法论的意义上,它暗示了(b),这在把SFBT应用到其他新领域时会有可能性,就如其他每个成功应用一样,需要好的事物,并且在应对具体问题和疼痛、愿望和希望上,我们已经拥有更好的可能性了。 Gale Miller在他《成为奇迹工作者》一书中,给SFBT民族学的描述(以Garfinkel的意义),发展敏锐的观察实验,演示群体反应和观察中令人信服的巨大影响。这种实验经历中的人,没有人会合理怀疑注意的重要性,并把它考虑进SFBT实践态度的重要性。因此,根据Steve关于态度和技术的格言,这些方面可以作为教授得体技术的部分。 因此, SFBT方法总是超越口头表达,因为没有 口头 表达可以涵盖语言的总体性,对世界的生命形式和态度,以及态度影响,超越语言或并列形式的教学。 我想要添加一个评论:跨连续性,作为 SFBT方法的一部分。这个概念是为把Luc Isebaert Marie-Christine Cabié《Pour une thérapie brève》一书中Gregory Bateson和Bradford Keeney的思想应用到SFBT世界中引进来的,通过显示用差异(作为不连续的原则)怎样平衡内稳态需求(作为连续的原则)来描述。(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循环反应/牵连在Bruges EBTA会议上,由Louis Cauffman作了跨连续思想的描述。)为了找到其他方法跨连续的方式,通过帮助一起工作的来访者带来有用的比较和不同形式的连接。在SFBT方法里,连续性认为是如刻度化问句,奇迹问句是夸大SFBT突然(不是随意的解释)变化的重要性。因此,SFBT(系统工作的每一个更强的形式)是程序的跨连续性方式。 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修正,这四个特征均没有抓住 SFBT的整体。因此,我把跨语言 焦点解决 作为发现和训练 焦点 解决方面的程序,但并没有被这些方面涵盖。令人惊奇的是,形成模型系统正是风景方法的核心,至少从 Moreno的基础工作开始。SFBT方法与它的部分实践和谐相处。对于我来说,为了理解这些,训练人们以SFBT方法原始的形式理解和应用它不仅是有帮助的,还为SFBT应用到新的领域带来勇敢的一步。SOL会议部分应认为是那个版本最合适的表达。 因此,跨语言 焦点解决 应意味着 SFBT方法通过与其他群体形成系统模式,引发系统行为时的意识表达(是由自然的知觉差异引发的,如典型知觉)。 这将夸大应用的可能性,并且已经这么做了,如 Insa Sparrer使用解决几何式访谈掩饰的。从Sparrer的角度从发,解决几何式访谈意味着焦点解决团体访谈是Insoo Kim Berg的工作风格,但是是聚集的(如,以资源形式的空间布置)代表性团体(可能混合了问题系统中的原始成员)。因此, 焦点解决 工作有更大程度的灵活性,模仿一些成员出现团队行为的可能性不是角色扮演,而是自发的知觉变化,这些变化也导致了一些新的应用。(细节和案例可以在 Insa Sparrer的《Miracle, Solution and System》找到)。 但是,跨语言 焦点解决 能引起注意和帮助教导特性(已存在 于 Steve和Insoo的工作中,但容易忽视与理解SFBT出现相关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的分析)。我们还能看到风景方法支持者变得有兴趣在他们的工作中创造性使用SFBT方法,如Elisabeth Pfaefflin、Matthias Lauterbach、HansPeter Korn,Moreno已开始使用。通过这样,焦点解决创造性对话已经开始,并会发展的更远。 十三 让我们用一些四句格言结束。四句格言工作是四句收集的基础,是结构化收集工作的基础形式,但是独立于任何明确使用的收集工作。在印度和佛教逻辑(四句否定格言来自于中观派佛教)上建立,通过寻找五种不同观点里的两难和冲突为 SySt四句工作定性: 两难中的一面。 两难中的另一面(两极性能满足四句过程的出现,而不是全部困境)。 两者都有(作为两难中两个方面隐藏或没有注意到联系的原则)。 都不是(作为隐藏或忘记两难情境性)。 上述都不是 ——也不是那样!(作为反射性中断模式的原则) 只有从纯理论角度看,第五个方面包含所有的态度,使我们能够超越上下文,如同情、反射和幽默。 在《奇迹、解决和系统》一书中, Insa Sparrer详细解释了焦点解决对话中是怎样有问题的是第一位,目标和/或过去例外中是第二位,在SFBT访谈中,询问奇迹问题的过程包括有第三、第四和第五位置。随着奇迹问题的引进,如果访谈中遗漏了一个或更多位置,问题的有效性通常会消减。因此,在焦点解决方法应用中,四句工作类比和询问奇迹问句是跨语言方法(如四句工作)对进一步理解和专家化是有用的。 参考文献 Bateson, Gregory: Steps to an Ecology of Mind. New York (Aronson) 1972 Bateson, Gregory: Mind and Nature. A Necessary Unity.New York (Dutton) 1979 Cauffman, Louis; Kim Berg, Insoo: Solution talking creates solutions - Das losungsorientierte Modell in Management und Beratung, in: Lernende Organisation (Jan/Feb 2002) 56-61 Daimler, Renate; Sparrer, Insa; Varga von Kibed, Matthias: Das unsichtbare Netz. Erfolg im Beruf durch systemisches Wissen. Munchen (Kosel) 2003 de Shazer, Steve: Patterns of Brief Family Therapy. New York (Guilford) 1982 de Shazer, Steve: Keys to Solutions in Brief Therapy. New York (Norton) 1985 de Shazer, Steve: Putting Difference to Work. New York (Norton) 1991 de Shazer, Steve: Words were originally Magic. New York (Norton) 1994 Dolan, Yvonne: One Small Step. Lancaster (Gazelle Books) 1998 Dolan, Yvonne; Pichot, Teri: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Haworth (Haworth Clinical Practice) 2003 Erickson, Milton Hyland, Rossi, Ernest: Experiencing Hypnosis. New York (Irvington) 1996 Garfinkel, Harold: 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67 Isebaert, Luc ; Cabie, Marie-Christine : Pour une Therapie breve. Toulouse (Eres) 1997 Keeney, Bradford: Aesthetics of change, New York (Guilford) 1983 Kim Berg, Insoo; Miller, Scott D.: The Miracle Method. New York (Norton) 1995 Kim Berg, Insoo; Steiner, Therese: Children's Solution Work. New York (Norton) 2003 McKergow, Mark; Jackson, Paul Z.: The Solution Focus. London (Brealey) 2002 Korn, Hans-Peter: Staging of Strategic Solutions for the Future Business, in: Lueger, Korn (eds), Solution-Focused Management, Rainer Hampp, Mering 2006, chapter Marketing and Sales Korzybski, Alfred: Science and Sanity: An Introduction to Non-Aristotelian Systems and General Semantics . Fort Worth (Institute of General Semantics) 1933, Englewood, NJ (International Non-Aristotelian Library/ Institute of General Semantics) 19955 Lauterbach, Matthias; Pfafflin, Elisabeth: Familienaufstellung und Psychodrama, in: Weber 2000, 352-359 Miller, Gale: Becoming Miracle Workers. Language and Meaning in Brief Therapy,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1997 Selvini-Palazzoli,Maria; Boscolo, Luigi; Cecchin, Gianfranco; Prata, Giuliana: Hypothesizing, Circularity, and Neutrality: Three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or of an interview, in: Family Process 19 (1980) 3-12. Fritz B. Simon, Fritz B.; Rech-Simon, Christel: Zirkulares Fragen. Heidelberg (Carl-Auer-Systeme) 20046 Sparrer, Insa: Losungsaufstellung, Neunfelderaufstellung und Zielannaherungsaufstellung. Drei Formen der Verbindung von systemischer Strukturaufstellungsarbeit und de Shazers losungsorientierter Kurztherapie., in: Weber 2000, 360ff. Sparrer, Insa: Wunder, Losung und System. Heidelberg (Carl-Auer-Systeme) 2003, 20064 (English edition: Miracle, Solution and System. To be published in 2007) Sparrer, Insa: Systemische Strukturaufstellungen. Theorie und Praxis. Heidelberg (Carl-Auer- Systeme) to be published in 2006 Varga von Kibed, Matthias; Sparrer, Insa: Ganz im Gegenteil. Tetralemmaarbeit und andere Grundformen Systemischer Strukturaufstellungen. Heidelberg (Carl-Auer-Systeme) 2000, 20066 Weber, Gunthard (ed.): Praxis des Familien-Stellens. Heidelberg (Carl-Auer-Systeme) 20003 Weber, Gunthard; Schmidt, Gunther; Simon, Fritz B.: Aufstellungsarbeit revisited .nach Hellinger? Mit einem Metakommentar von Matthias Varga von Kibed. Heidelberg (Carl-Auer- Systeme) 2005 Wittgenstein, Ludwig: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London (Kegan Paul) 1922 (urspr. Logisch-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 In: Annalen der Natur- und Kulturphilosophie (Leipzig 1921) 184-262.); in: Werkausgabe Band 1.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1984 Wittgenstein, Ludwig: 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 (urspr.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 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 Oxford (Blackwell) 1953) In: Werkausgabe Band 1.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1984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方法二
Gaodeming 2017-8-8 12:00
高德明 三 资源 第三部分,是发现资源、迹象、例子。第三阶段,是增强客户的信心,我们非常仔细地询问客户,希望获得三方面的内容: 一、想要的未来已经发生的一小点的例子或事件; 二、事情已经朝着想要的方向那个时候是什么时间; 三、目前看起来某些瞬间的经历已经跟未来相近了。 第一,通过找到例子以及 例外 ,这些迹象,让我们知道其实已经发生了或发生过。第二,让我们有自信的是在客户的经历中找到他们所具备的 能力 ,让他看到“你都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了,你总该自信能够实现目标了吧”。往往客户中有些人的经历很糟糕,那么我们可以用应对能力的问句:“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你都过来了,你是怎么做到的?”从而引发客户对自己能力的挖掘,“你此刻所经历的这些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尽管有这么困难,你能做到每天早晨起床去上班,确实让人惊叹。”通过问对方:“你是怎么应对这个情况的?你是如何找到继续下去的信心和希望的?”而让客户知道他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第三,通过 赞美 。赞美他“你都已经这么好了,你总该有下一步行动了吧,你总该自信了吧。” 通过这三方面来让客户充满信心。 我们先讲例子,例子就是这个事情已经发生过,让我们达到目标成为可能了。一旦弄清楚某个时刻在起什么作用,而且客户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时,客户的信心就增加了。当我们把客户那些零星的隐约显现的例子挖掘到一起的时候, 他似乎就像冲浪运动员一样,顺势就会向前滑动了 。每一个例子都会带来可能的行动、选择、资源、有价值的信息,这些行动、选择、资源就是在客户现实生活中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只是被埋藏了起来。这个阶段我们常问“当你想到最近有一点点迹象发生的时候那是什么时候?你还想到了什么迹象说明这个事情已经朝着你的目标发展了?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做了些什么使这个成为可能了?” 我们再讲一下 资源 赞美 ,我们赞美客户什么呢,那些真实发生的,而且是在你们当下的语言交流中被你捕捉到的,那些打动你的,最重要的是你要赞美那些对他的下一步发展有用的内容,我们要找到这些有用的内容进行赞美。 赞美是教练技术非常有利的工具,他们为客户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希望、信心和支持,这个赞美一定是 支持客户目标的、客户行动的、让客户产生信心的 ,不要用这个赞美来表示友好,也不应该用赞美来跟他套近乎,或者作为交流的技巧。发掘客户意想不到的优势非常有用,我们所有的客户都可以凭借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经验应对面临的挑战,这些素质和资源,比如,困境中的适应力,努力工作的能力,幽默感,愿意倾听他人,帮助他人,能够建立明确的目标,精确的计划愿意学习,这都是创造改变的有用的基础。我们要把这些在语言中挖掘出来给予赞美。作为教练,一定要花时间去赞美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事,从而增强对方的信心和希望,你能给客户最有效的强化就是让他谈谈他们最自豪的是什么,然后最真诚地赞赏他,强化他的信心和希望。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 刻度化 是非常好的一个工具,因为刻度化能帮助他们比较形象化地看到他们已经走过的路程。因此,刻度尺经常被运用,“你所描述的那些解决征兆和另外的例子,在这个时刻表的位置是什么位置?你最好的朋友会说你在刻度表上是什么位置?在1到10分的刻度表上,几分代表了你想要取得的进步?此刻你在几分?跟你在1分的时候相比,现在有什么不同了?是什么帮你从1分到现在这个位置的?你所描述的那些解决的征兆或例子在这个刻度表上处于什么位置?你最好的朋友会说你在刻度表上是什么位置?他会欣赏你的什么进步?”后两个是我们原来没有用到的。我觉得今天忽然有收获,对刻度尺的应用这一点上原来没有用过,就是说“你所描述的那些解决的征兆、例子在这个刻度尺上的位置是什么位置?你最好的朋友会说你在刻度尺上是什么位置?”这样把关系语句和刻度尺结合在一起,这是我原来疏忽了的一个地方。 四 一小步 在典型的高效教练中,对客户的期待的未来以及资源探索之后,会谈的下一步就是朝向目标的具体行动步骤,可以是一小步的行动,也可以是具体的行动计划。有两个重点: 一个是要了解进步的线索是什么,另外一个是要清楚地知道下一步的具体的行动是什么。 我们会问,“你会如何注意到你在刻度尺上前进了一小步?你身边其余的人会注意到什么?如果你前进了一步,那时你会做些什么而你现在没有做的事情?当你离开这个房间表示你已经在刻度尺上前进一小步最初的迹象是什么?还有呢?假设你在接下来的几天在刻度尺上提高了一小步,你会有什么不同?你会采取什么不同的反应?” 一小步 非常重要,在系统中,小的改变会带来很多巨大的成效,因此,最好是采取切实、实际的、谦虚的一小步,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另外谈论一小步也可以降低客户的压力,客户往往都是备受压力而来找我们,这一小步的计划常常让他们觉得“嗯,这是我可以做到的并不费力的。”虽然是行动上的一小步,但这一小步其实是来源于我们以前对资源的探寻,对他能力的探寻,他对过去的例子的不断挖掘之中,实际上这个选择性对他来讲是非常广泛的,我们教练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让客户选择的那些例子,可选的条件,而形成行动计划。 在商业和管理情境中,我们应该把这一小步转化为几个清晰的行动计划来结束会谈,我们知道清晰规划结果、恰当地分配角色和任务以及具体的行动截止时间都有利于达成目标。一般我们还要求客户在24小时写一个 总结 邮件,如果这个计划需要很详尽的话,可能让他们写一个邮件,对这次会议进行总结,并写出他们决定采取的行动。 五 结尾 会谈的 结尾 ,在高效教练中很重要的是你要清楚什么时候结束,如何来结束会谈。我们可以直接问:“我们会谈到这里可以结束了吗?对你来说,我们如何完美地结束会谈?今天的会谈算是一个完美的收尾?对你来讲,本次会谈的目标你会打几分?我们现在可以结束了吗?大家可以休息三四分钟,把内容沉淀一下。现在我想要休息一下,认真思考一下你所说的,我就离开一会儿,你可以放松一下,回来时会告诉你我思考的内容。” 赞美:“回想一下你刚才讲的,我对XX非常印象深刻,我有个主意你可以试一下,他可能会支持你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商量下一次会谈,“如果你还想有下一次会谈,欢迎你随时打电话给我。” 教练会谈的结尾是进一步确定客户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这能够给我们自信,相信他们能够实现他们的目标,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一种赞赏式的方法使客户理解他们拥有很多资源,就像最后送他们一结束鲜花。 赞美在整个的教练过程中都应该存在的 ,你要找到那些能够支持他们走向目标的任何一个资源给予赞美,赞美从深层次角度也是一个状态,作为一个教练,我们应该相信未知,什么叫未知呢?尽管你看不到,但是你相信他们有潜能和能力来达到他们的目标,你对尚未看到的资源报以相信的态度就是对客户最好的欣赏。 在结束的时候往往都会提 三个赞美一个建议 ,或者一个尝试或留一个作业。我们常常用“我对XX印象深刻”这样的句子来结束一次教练会谈,“我对你某三个方面觉得印象深刻”,这三个方面就是你对他比较好的能够支持他达到目的的资源的三个赞美,之后也可以给建议,给他尝试的建议, 尝试的建议有三条要注意到: 一、如果客户不认为是问题,而以你的价值观发现他是问题,这个问题就不是客户的问题,这个原则叫“不破不补”,你不要去解决你认为的他的问题; 二、如果客户做的是有效的,那就多鼓励他,多赞美他,对客户已经做的有效的部分进行赞美,强化这个行为,你不需要额外的增加任何建议; 三、如果客户正在做着无效的事情,那就鼓励他尝试一些不一样的内容。 第二次会谈之前,我们都会有一些提问,“情况转好了,其他还有什么变好的?你是怎么做到的?你都做了什么努力?其他的人会说你什么变好了?他们还会说什么?1-10满分是10分的评分中,你现在给自己评几分?我会看到什么你在做而是以前不会做的事情?你会如何做到保持这些改变的呢?”那么,客户就会把他近日的改变呈现出来,然后我们就可以做新一次教练合约了,如果客户说我不知道,那么你可以向后靠,并等待他,也可以问:“假如你知道的话,你认为你能告诉我什么呢?”如果客户说“我没有一点好转。”“那什么事情没有变得更糟糕呢?你怎么做到的呢?”如果客户说“哎呀,变得更糟了。”那你可以说:“那你现在是怎么应对的呢?”我们一定要相信问题不会一直都存在,余下的时间发生了什么呢? 往往高效教练一次两次能够增加人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持续地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我们支持的过程如此简单,以至于我们的客户在一两次的谈话中自己就学会了,然后就可以做自我教练了,因此他们可能不会再需要更多的教练。 作为一个高效教练,其挑战在于,即使在事情变得复杂时,要仍然保持简单, 当客户的能量不是那么明显时,也要坚定客户是有能力的,谈论能力而非缺陷,问一些有效的而不是失败的事情,形成对未来的想象而不是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困难背后存在的需求、期待,以终为始,这些都是既简单而又高效的问句。 我们要完全相信我们的客户拥有所有会谈所需的资源,没有任何需要增加或改变的事情,你唯一的任务就是观察和强化已存在的资源和解决方案。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方法一
Gaodeming 2017-8-8 09:34
高德明 一 合约 第一次接触客户时要 澄清客户的目标 ,要询问达到目标后期待的结果,尤其是要讨论你如何知道教练已经到了一个成功的结尾。通常高效教练平均只有两到三次会谈就可以取得效果,下一次会谈是否有必要可以在每次会谈的结尾根据进度来决定。 作为高效焦点解决教练应该牢记“ 以终为始 ”。因此,达成教练合约是以终为始开始的。先要搞清楚客户想要实现什么,这是第一次会谈要完成的任务。 下面是问句: “今天,在这里发生什么会让你在会谈结束时认为我花这个时间是值得的?” 有很多可能的方法可以开始第一次谈话。在高效教练中,我们选择以结果作为开始。 我们可以问:“假如我们的教练成功结束,然后你就能设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那将会对你有什么不同?如何能够知道这个事情已经变得足够好了?” 教练的合约的特点是: 一、是对方想要的; 二、是生活中可以被实现的; 三、最终目标而不是方法; 四、双方都认可。 这个目标可以在谈话过程中或者谈话后可能实现。 以终为始这个方法是高效教练的一个保障, 如果从结果开始问起,那么教练过程就可以高效,很短,早一点达成一致意见。 确定观察到什么样的线索表明可以结束教练 ,这是一种让教练保持简单快捷的非常好的方法。 教练合约不只是收集信息,还邀请客户从困境中走出来,是非常好的干预方法。有些教练在合约阶段以“以终为始”的方法让客户清楚明白自己的结束方法时,有些客户就觉得自己问题已经解决了,可以实现他的目标了。 我们在这里对以终为始进行详细的划分,在教练这个阶段,把时间分成三部分: A :从开始做教练谈话到教练结束这一小段时间; B :从教练结束之后到客户一小步的进步这个时间段; C :客户达到了他最终的目的这个大时间段。 教练谈话结束于 A, 一小步的进步结束于 B ,客户的目的达到结束于 C 点 。 所有的问话应该是从终点向始点来问话。 比如说,“在这次谈话结束后你希望实现什么?”这就是结束于 A 点,谈话这段时间结束后你希望实现什么,这是一种以终为始。“出现什么样的细微迹象能告诉你此刻你依靠自己已经前进一步了?”这就是从一小步的进步结束向前推。首先“出现什么样的微细迹象能告诉你,此刻你已经可以依靠自己前进了?”最终结果的问话“你如何注意到事情已经足够好了,并且是时候结束教练关系了?”就是说你已经达到你的最终目的了。“其他人是如何注意到现在的事情已经足够好了?”这就是已经达到教练的目的了。对那些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客户可以问:“你会做些什么来代替?”客户不知道最终结果是什么,他说不知道,你可以问:“你觉得你期待是什么样子?”“你走出这个门之后,你已经开始朝着目标出发,最先的迹象会是什么?”这都是 B 阶段,一小步进步之后的结果是什么。 A 是导向会谈的结果是什么, B 是导向一小步的行动, C 是导向整体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你如何得知并确信事情已经足够好了,因此不需要接受进一步教练了。那么,这就定位于终点,从终点开始再往反方向走,就是:“假设我们的教练成功结束,你能有办法解决各种问题了,那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这就是以终点为始开始向四周扩散,看看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影响日常行为,如何反过来看有哪些资源可以在我们的语言中体现出来挖掘出来。 合约阶段定义为“问”的时间点是教练结束以后,“如果这次教练是成功的,那你会有什么不同?你的好朋友发现什么就会说你的教练是有效果的?明天发生什么,你会发现今天的教练是成功的?如果教练结束,当你走出教室的时候与你进来之前会有什么不同?” 在过去的焦点教练过程中,今天教练结束的时间和整体教练结束的时间这两个时间点说得不是很清楚,人们只是在具体环境中见招拆招,现在可以定义: 本次教练的合约就是教练结束的这个时间会收获什么。 二 目标 整体的大的目标如果不能够很好地拿出时间来探寻的话,本次教练的目标也不是清楚的,成熟的教练会在合约期间走很长的时间,会拿出大部分时间谈论目标合约,探讨未来,描述目标,这里要问:“假如目标实现了会发生什么?”可以分三个层次来问:“假如目标实现了,他们的世界看起来是如何的?”“假如目标实现了,会对日常行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假如目标实现了,客户的行为以及他周围的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可能客户的第一个反应是我不知道,这时候你往后靠一靠,耐心的等待,给客户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足够的时间就会让客户的第一个想法出现 。有时候客户会以负面的形式回答,“我就不会害怕了”,回答“不做什么”, 我们就要把不要什么转化成要什么 ,“你不再害怕了,会出现什么不同呢?”我们可以这样来问:“你希望用什么来替代呢?当你不再害怕的时候会有什么来替代呢?”这样就可以帮助客户来描述那些积极的现象了。我们常问:“假如过了一段时间你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了,那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情?那时候会有什么不同呢?那时候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呢?”“假如你的老板忽然以你希望的方式为人处事,那会有什么不同呢?”“假设你期待的和你配合的那个部门忽然按照你的想法做事了,那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的语言模式通常以假设开头,客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挡住自己的道路,如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老板的改变,“假设你拥有了足够的资源,那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与现在不同的?”“你身边的朋友你认为重要的人会看到什么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了?”“他们能够观察到什么行为说明你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焦点解决中高效教练的定义
Gaodeming 2017-8-7 15:35
高德明 焦点解决模式起源于 茵素 和史蒂夫·沙泽的一个研究小组,发展于20 世纪 80 年代。这个小组的目的是找到那些能够 高效地 、 有用地 帮助来访者实现他们目标的因素,他们开始探讨 什么是可能有效的,来代替去寻找什么导致了问题 。通过专注于创造解决方案,他们能够把咨询时间减少 70% ,而且效果能保持不变。 在 1997 年,瑞典的彼得邵博开始将这些焦点解决取向引入了教练领域,他在瑞士创办了一所教练学校,目标是将这些治疗环节的工具和流程改造成应用于商业和组织的教练以及咨询工具,这个成果被称为焦点解决教练,或者高效教练。 教练是通过谈话来帮助人。在谈话的过程中,教练通过问句、教练技术来设置谈话的方向、谈话的过程,客户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找到自己的想要的方向和达到目标的资源。就是说,教练是与客户来谈话,设计谈话的过程。这个过程中, 客户就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方向以及目标 。 教练通过谈话技术达到下面这个作用: 比如说,一个人拿着手电筒照到一条路,发现这条路过不去,教练通过谈话就会让他的手电筒不要只照在这一条有问题的路上,手电筒也照照其他的不同的方向,发现其实达到他的目标不只是这一条路, 增加这个人对道路的选择 。同时,通过教练的技术能够 提高他的自信 , 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迈出第一步 ,向自己的目标去前进。通过这种对话让客户拓宽觉察的范围,增加更多的选择,提高客户的自信,通过帮助人们让人们自己帮助自己这样一个目标来工作。 这个谈话的过程中,因为教练科学地设计了对话的过程,客户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拓宽自己觉察的范围,能够感知到他现在只是处在现实的一部分。通过对话,他的语言,他的思维,能够让他觉察到在对话之前没有觉察到的那部分所面对的现象和事实,能够重新描述自己所面对的情况。 在会谈过程中,能够 增加 客户的 选择 。教练的语言的引导,客户自己会觉察到其实还有更多的选择可提供给他们,他们会有能力创造和影响自己的未来,而不仅仅是环境的受害者,意识到自己具有更广泛的选择。 通过教练的谈话还能够 提高自信 。自信的提高往往会带来客户能够迈出一小步。如果你有自信了,你就能够去尝试新的不同的事情,教练会创造这个框架。在这个语言框架中,客户能够意识到他的能力和资源,并能够利用他们。而这个自信就是使用自己资源的钥匙,通过这种对话来让客户拓宽觉察的范围,增加更多的选择,提高客户的自信,通过帮助人们让人们自己帮助自己这样一个目标来工作。当客户离他的目标越近的时候,他应该越不需要教练,这时教练就成功了。因为客户拓宽了自己觉察的范围,具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而且又有自信走了一小步,他们自己变成帮助自己的人了,这就是教练要达到的目的。 最好的解决方案不是客户定制,而是 客户自制 。因此,焦点解决教练的定义就是: 带着一个重要的人物(你的客户)从他目前所在的地方去他想要去的地方 。比如说,他想要去的地方,也就是说,决定这个旅程去哪里,不是教练,而是客户。因此,教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留足够的时间让客户阐述他们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的效果。客户探索他们的目标、解决方案、他们通向目标的路径,这样做可以确保教练过程能够发展出适合客户的个性的解决方案。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奇迹问句”在使用中发生的“奇葩”回应
Gaodeming 2017-8-7 13:23
在咨询中,当咨询师询问“奇迹问句”或者“未来问句”时,不一定会得到来访者什么样的回应。 案例一 : 有时候,来访者“期待的未来”可能无法从明天甚至是明年开始。例如一个孤儿院里十几岁的男孩说,他的“奇迹”是醒来以后成为一个亿万富豪,开着保时捷,身边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咨询师回应:“我们来想一个不那么大的奇迹,但这个奇迹仍然能够让你的生活朝向你想要的那个方向,比如亿万富翁、保时捷、漂亮的女朋友等。”这个男孩笑了,对咨询师说了句脏话,然后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然而第二天,男孩第一次在中午之前起床,买了报纸,开始找工作。 案例二 : 一个看似无法实现的奇迹。一个从20岁开始工作,到 35 岁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在北京有房有车的女性前来咨询。问题是她认为现在除了钱,没有男朋友、没有家庭、没有她自己所谓的“高学历和一技之长”,对当下的生活非常不满意。她对于奇迹问题的答案是:“一觉醒来,回到了 18 岁”。咨询师继续追问的是: Wow , 18 岁的你和现在的你有什么不同?来访者想了想说:“勇敢和有激情,去执着地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咨询师继续追问:“还有吗? …… ”。来访者开始滔滔不绝描述,如果她回到 18 岁,她会以一种什么的方式生活,别人会如何与她在一起,等等!当来访者对于奇迹发生后的生活详细的描述结束后,咨询师再问一个量尺问句,来访者就开始踏上行动之路了。 【赵然点评分析】 根据经验,如果来访者发现这些希望可能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他们会开始意识到它是有可能发生的。 1. 最初,“奇迹问句”是关于“没有问题的生活”的描述。“奇迹”目的是让来访者克服没有希望的感觉,因为奇迹可以做到任何事情。“如果你明天醒来时,发现你的生活完全像你希望的一样,第一个迹象会是什么?”从迹象开始,来访者已经在开始勾画未来,甚至在准备如何迈出第一步的路上了。 2. SFBT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在来访者描述了“奇迹问句”或者“期待的未来”之后才使用量尺。很多案例表明,来访者在探索了未来之后,分数要高于过早询问量尺后的分数,因为那些时候他们还在关注问题,而不是期待的未来。 3. 最简单的量尺是,10分代表期待的未来,0分代表最糟糕的情况(有些人使用1分而不是0分)。一般我们会说“10分代表你刚刚描述的那些奇迹发生后的生活变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10分代表期待未来的呈现,而不是问题的消失。 【作者介绍】 赵然,教授 , MD,Ph.D。中央财经大学 企业与社会心理应用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和Wayne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国际员工帮助计划协会(EAPA)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员工心理促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工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赵然在2014年创建了号称焦点解决“中国哈佛”的燃料队。燃料队是中国卓越的、致力于焦点解决推广、研究与应用的学习型社群。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979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3:SF-Topology
Gaodeming 2017-8-6 17:53
“SF-Topology”:匹配管理解决的元素和背景 高德明团队 译编 Klaus Schenck 关键词:聚焦解决;拓扑结构;地图和领土;导航模型;线性、环形、互动和系统逻辑;内部vs外部视角;适应瓶颈 / 限制 摘要: 焦点解决(SF)包括一系列程序:找到“是什么起效”(起效的就多做一点),忽略其他不起效的(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会更好一些)。这种区别很容易理解,但在最终找到什么起效之前可能会出现一些重复。 使用严格“简单”的地图,几乎没有时间试错( Jackson McKergow 2002 ),它可能帮助增加“需求的多样性”( Ashby 1956 ),用较少的次数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里我描述了一种地图,即“解决蓝图”。它的“核心单元”( CORFU )是丰富我们对蓝图“拓扑学”的理解,以及我们成功通过它,朝向好的选择,为我们自己及来访者。像通常的 SF 工作一样,选择的简单性和多样性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可以不断调整以灵活适应。 地图和领土中的地图 焦点解决,如名字所示,是发展方案直接聚焦在解决上的一种形式,没有寻找哪一种解决的冗长调查。它遵循“没有理论的理论”,简单点就是,停留在表面上,不管他们是什么的描述和现象,在某种方式上像 Zen 哲学。但另一方面, SF 顾问是有血有肉的人,有自己的故事,有创伤,有理论,在他们的顾问过程中遵循内心的地图。来访者也是,在他们的内心中有自己的理由、解释、矛盾及次要世界观。 当然,至少从1931( Korzybski )年开始我们知道,“地图不是领土”,但如 Bateson ( 1970 )所说,我们从来没有以任何方式直接接近过“领土”。 我们所拥有的只是“地图的地图,领土的地图”( Heinz von Foerster )。在某种方式上,应陈述这两种,在达到生命领土的目标中,应有相似的帮助性。想象有两个人在纽约相遇了,一个人想去法国巴黎,就询问另一个人去火车站的路,但另一个人使用中国上海的地图指路,那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到?他们到了哪里? 因此,有一份“解决领土”的合适地图,并且在寻找解决方案时好好地使用它,是很关键的。问题就来了:到底什么是“解决”?我们怎样制作一份合适的、有帮助的地图? 什么是“解决”?线性部分 SF-拓扑学的第一个两维度来自单词本身。看下“解决”不可避免地暗示着: a )好于我们目前有的;b)还没有达到,但以后有希望达到。 如有没有更高,我们会称作“(无)改变”或“恶化”,而不是解决。如果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希望,我们会称作“仅仅是幻想”、“痴心妄想”或“白日梦”,而不是解决。因此,“解决”包含的一个维度是实践,通常是顺序出现的,从过去到现在,然后朝向未来。另一个维度是价值属性:评估一些状态、元素荟萃或事件过程,作为事情的好与坏、美好与糟糕。注意,在极点的两端,这两个维度都可作为变化的连续体或直线进行描述。他们是线性的,就像现有的许多管理模型“投入 - 产出”或“因 - 果”一样。把这两个重要维度时间和价值连接起来出现了图 1 。 在SF-象限里,第一象限直线的最顶端通常称为“完美未来”( Jackson McKergow : 19 ),可以通过回答著名的“奇迹问题”得到。根据许多现实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两部分:幻觉(不切实际的梦想)和解决。 解决不是难以触摸和带走的,不是“坚如磐石”,它是一个整体。解决通常是由一系列具体的任务或元素组成,并且需要一系列步骤实现。(因此,“解决”这个词既可以渴望过程的结果,也是过程本身!) 很多成分对解决都有作用:事物、人们、技能、过去经验、金钱、能量、创造性……统称为资源。资源和渴望解决的元素在时间轴里都可以找到。来自过去的可以成为“经验”,来自现在的成为“技能”,既有过去也有现在的成为“例外”,未来的部分成为“愿景”或“目标”。 我们要做的是,找出我们现在在什么地方(A),看看我们的目标( G )像什么,诱发第一步(咨询中叫做“干预”),使用我们能获得的资源,从 A 到 B ,越来越接近 G 。上述在 Jenny Clarke 的“ Albert 模型”中有详细描述( Clarke 2005:3 )。 SF 中的接近(目标或解决)通常用刻度化评估( Jackson and McKergow 2002 : 95f. )。在 1 到 10 的分数上, 1 是最糟糕, 10 是最好的情况,目前的状况越接近 10 离目标也越近。因此,随着时间轴上时间的推移,我们对结果的干预在价值轴上就越高。如果在方式上我们没有违反规则,那么达到目标就等于“解决”。 模型问题(线性部分) 在实践中怎样使用“ 2 × 2- 矩阵”,即两维度“地图”,帮助来访者寻找目标和解决?一种方法是把地图中的所有元素都转换成解决导向问题。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不管来访者从哪一象限的地图开始,你都能找到朝向上面象限的问题,即解决象限(图 2b )! 如果来访者已经开始讨论愿景或描述解决部分了,那接下来的问题就应该是确认、加强、扩展并朝向行动。 还有什么是有帮助的?直到什么时候,和谁一起做什么?还有谁会支持?开始实践的一小步是什么?现在可以开始么? 如果来访者对过去比对未来更感到高兴的话(左上象限),有帮助性的问题应该是从过去寻找积极的、可迁移到现在的部分。 你是怎么做到的?什么是有帮助的?你是怎样又做到的?那些中的哪一部分你可以再做一遍?还有什么? 如果来访者恐惧或抱怨(他幻想的部分)“糟糕的未来”(右下象限),应该尝试转换问题。 怎样可以避免或改变那些?谁需要去改变他的观点?你希望看到什么?还有呢? 如果来访者聚焦或陷入了“糟糕的过去”,使用应对问题。 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它是怎么没有变得更糟糕?从那糟糕的经验中,你学到或获得了什么?还有呢?在今天的情况下,那些怎么样会有用(到现在你明显地活着呢,是什么支持你现在到这 … )? 因此,不管来访者在什么位置,这个地图都能够帮助找到方向性,并且帮助选择问题支持来访者聚焦积极可能性和资源。 多重因果 任何干预都可以产生不止一种结果。一些可以使我们更接近G(价值轴上是偏高的),一些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远离 G (价值轴上偏低的),还有的可能是中立,既没有用,也没有害。因此,除了预期效应外,可能还会出现一些能接受或不能接受的副作用,难以预料或没有注意到的反应。对于“因”也同样如此:在结果的归因中有很多种可能事件,而我们只注意到了一小部分,在计划干预时也只考虑了这一小部分(图 3 )。即使在目前条件下,如果我们改变任何一种“逻辑事件”( Dilts , 19990 )的描述,或从任何其他的“思维色彩”( De Bono , 1985 )考虑,因果之间的关系就是“不是它过去常常是什么样”。 更糟糕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原因都可以定位在过去(亚里士多德的“终极原因”在于未来),一些效应甚至与原因相连接。“反馈”发生了! 图3:多重原因 (副)效应 一些原因是家庭式的,受原因引起效应的影响……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与解决另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有关:人。 解决-互惠部分 解决中不可忽视的第一个人就是解决者本人。没有此人定义什么是解决,那就不是问题(同样地,对于“解释”和“问题”也是如此!)。没有人能够独立存在。人及所有生命体(事实上是宇宙的重要部分)是“开放的系统”,与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其他事物都有不可避免的联系。 每一个人类(或简要说,每一个“有活力的系统”)都与其他系统相互联系,在多种水平上,包括:接触、食物、性、产品和金钱、思想 … … 如果外部没有满足需要,就会感到饥饿。如果没有输出到外面,就会很浪费。因此,每个人,事实上是每个开放或有活力的系统,都需要至少一位伙伴,循环利用“浪费”(输出 /C 1 产品到P 1 ),转换成“食物”(有用的输入 /C 2 产品到P 2 ),反之亦然。请注意,人类之间的“食物”和“浪费”并不是局限于材料的输入和输出。许多“货币”都可应用:交换包含服务、信息、交流(讲话、倾听)、注意(世界中越来越珍贵的部分)、欣赏(赞美、微笑)、情绪(魅力、爱)以及任何其他个体自己不能产生的。(就如:“没有人穷到连微笑都没有,也没有人 富到 不需要任何东西。”) 图4:一个人的输入是另一个人的输 出 ,反之亦然 只有两方相互交换才能满意——并出现更大的系统。 外部的抽象模型通常包含更多元素,而不止是两种。但功能的原则是一样的:每个活动目标的整体导致一个共同的解决!其他的方法意味着,较大系统中的部分目标可以是什么?与同一系统中其他部分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并且与“较大系统”是实体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应该聚焦在 SF 的哪个地方? 这种描述是“真实”(关键在于它可应用)跨越不同大小范围的系统的。我们身体细胞的温度是 37 ℃, 100% 的相对湿度适合生存环境——如果气候等同上面的话身体就会受压。一个工厂可能需要 1 周 7 天、 1 天 24 小时运转,没有人操纵它,它会自己运转。每个部分都相互需要,身体和细胞,工厂和工人。他们之间也需要相互交换,食物和代谢物,工厂和金钱。因此,都需要相互尊重他们需要的较大或较小系统,以最优化自己的功能。整体和部分的生存能力的需要是不一样的,他们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拓扑学的核心:把部分联系起来 如果人们不能从解决中去掉的话,那他们会成为伙伴成员,他们怎么样会适合解决的最初时间×价值系统呢?简单地:把这两个模型“正投影”,如图 5 草拟的,图 6 更详细些。我喜欢称之为完整模型“ CORFU ”,“核心不规则形状单元”(“不规则形状”数学术语指自我参考部分以及扩展到数量级的命令)。 图5:朝向个体目标 - 交流成长 图6:“ CORFU ”,系统中的“核心不规则单元” - 以及解决部分 这里我们有两个元素(C 1 和C 2 ),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时间轴(tl 1 和tl 2 ),都用自己的方式朝向他们的目标(G 1 和G 2 )。为保持不断前进,他们需要相互交换产品(P 1 和P 2 )。这些目标(G LS )一起(目标元素和交换的产品)组成的更大的系统(LS)以更接近自己的时间轴( tl LS )。任何有效的“解决”都应考虑每个伙伴的目标( G 1 、G 2 和G LS ),并使之间的交换保持平衡。“解决”不止是达到我的目标,也要使系统中其他成员的目标实现,或至少接近他们的目标。 如果目标已经很清晰,但仍然没有进步,那问题可能出在时间轴上而不是相互作用上。任何目标被忽略或陷于困境都是解决冲突的来源。相似地,当价值交换对P 1 和P 2 的贡献不平等时,一方的资源就可能用尽或积累致浪费,不管哪种方式,整体系统就会停止工作。 Jackson McKergow( 2002:37 )陈述到:“系统的性能在各部分之间。正是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定义了系统”。这个描述现在可以扩展为:正是部分、部分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创造的更大系统、以及部分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和它所处的更大环境)定义了系统。部分和贡献间的平衡保证了它的运转。 现在,图像化更完整了,但同时在寻找复杂的边缘上 …… (我几乎不敢说LS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下一个更大系统的元素!就像每一个 C1 和 C2 包含有更小的元素或子系统一样 … … )它可能违反SF的一个重要要求:“保持简单”!此模型的一个优势就是它的多功能性:它可以用于,并帮助度过,寻找解决过程的不同情境下。任何时候我们为具体应用挑选具体部分时,这部分就可以用的足够简单,即使对“解答者”来说也是如此 。 CORFU-问题 模型的应用 就是把每个元素都转换成有用的、解决导向问题!我需要做些什么让(P 1 )对有人(C 2 )是有吸引力的?而谁(C 2 )可以提供我需要的(P 2 )让我接近我的目标(G 1 )?如果我知道谁(C 2 )可以提供我需要的(P 2 ):我知道他们的目标(G 2 ),然后我就可以提供交换(P 1 )?如果我知道较大系统(G LS )的目标,并提供支持,或至少不反对?如果我不知道我需要什么,也不知道其他成员可以提供什么,我需要做些什么改变?我需要多做些什么或少做些什么?我需要降低价格还是增加产品信息?我需要多谈一些还是多听一些?我还需要增加其他“货比”来提供帮助么(如,注意而不是金钱,赞美性的评论而不是批判性的评论)?这部分好像需要扩展更多 … … 读者,还有哪些问题对你有帮助?谁可以提供?如果有了这些信息你将会有什么不一样?作为回报你需要提供什么?你怎样交流?谁会注意到你的提供,是怎样注意到的?如果你改变了你的问题,那些变化怎样改变你的问题和解决? 一些应用的例子 想象一位管理者(C 1 )与一位合作工人(C 2 )有冲突,这位工人看起来不怎么支持团队的目标(G LS )。奇迹问题显示出他们都还没做好改变:他们都相信另一方需要改变。如果试图使另一个改变,他们的原始目标就探查不到。假设目标“另一人改变”取代了他们的原始目标。访谈 C 1 ,引出他知道的C 2 的目标G 2 ,以及从他的角度看待C 2 要达到的目标G 2 ,C 1 需要作出的贡献P 1 ,反之亦然,他们两个都要接受改变。他们意识到,直觉上他们弄混了组织和个人目标,在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前,他们需要思考相反的直觉。他们意识到,他们需要支持“敌人”达到目标,因为他们自己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敌人”。 如Jackson McKergow( 2002:44 )所说:“我们到达世界某地地方的路不同,促使我们寻找不同的方式对待世界 … … 这种做法会放大,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反馈给我们。”“不同世界”反馈给任何一个成员的信息都包含其他成员的,以及他们创造的更大系统。 想象一个公司C 1 和顾客C 2 。现在所有成员都包含更大的、多元化的人际系统。模型又可以应用了。C 1 的决策者他们提供的产品范围(P 1 ),这样他们的顾客(C 2 )会付足够的钱(P 2 )让C 1 实现他们的目标(G 1 ):生存并盈利。顾客C 2 的兴趣是他是否同意P 1 (他接受到的)能支持实现他的目标G 2 。C 2 会认真考虑他付出的钱P 2 与公司提供的产品P 1 是否等值,这再次取决于当前他们的目标。公司内部成员会聚焦在整个画面上的不同方面。售出能够增加P 2 ,工程师会考虑能否增加他们产品P 1 的特征,市场想要获得G 2 更多的信息,顾客的需求是连接前两者。这些所有的资源都可以从SF具体问题得到。 模型可以延伸的:     1. 显然,CORFU模型是外部、观察者的视角。从内部观察者看它又有所不同:所有其他成员、 P2 和 LS 都是“环境”,产品、服务和过剩的( P1 )是要释放到这个环境里的!现在,这种内部观点与来自 P1 或 P2 的是等效的,即一开始的相反直觉。 P1 可以是一个项目,寻找能够创造利益的项目组。从项目的观点来看,团队和顾客都可以相互交换。 P1 可以是钱:从国际财政市场的观点看,它从哪来、对生产有什么用以及它扩大的盈利价值都是次要的。或者,当 P1 和 P2 交换时,发出者就会把他们作为环境的需要,而不是他们交换的一部分。首先奇怪的是,提供不同的观点就会产生不一样的事情 … …    2. 当然,通常不止包含两个成员。这就是竞争开始、市场出现、元素和产品获得生命循环的地方。只有当个体与他人相互交换才能是LS存活,不然就会死亡或分离。    3. 与基本模型图画相反,各元素间可能有很大的不平等:一个可能代表子系统、更高级系统或整个环境。就如上面描述的:当从一个成员的观点看所有其他的时,就会认为更多或更多的不一样,内部或外部“环境”。这与管理智慧很符合:许多著名的谚语或“二对二”( SWOT 、 BCG- 矩阵、 McKinsey 矩阵 … … )会把一个元素(如公司)与他周围的环境对比和连接,以确认机会(寻找解决!)    4. 所有这些延伸,可能能连接起来 … … 如上,都可以转换成解决导向问题。这里我们会跳过,但是,读者要尽可能多地问有用的问题去探索选择,并回答他们。 结论 为我们或来访者寻找解决,有时我们会聚焦在寻找愿景上,但没有用。这称作“理论限制”( Goldratt 1994,1997 ),显示出需要聚焦在系统“瓶颈”上,它限制了资源和过程步骤。关注在系统外部的瓶颈资源上是没有帮助的,不能提高系统整体状况。 CORFU 帮助绘出系统瓶颈以更容易寻找解决。 在管理和咨询中应用CORFU的主要模式是把他翻译成各种各样的解决导向问题。取决于你关注什么,你可以选择确认、回转或应对问题,假设、循环或刻度化问题,精确的、混乱的或“清晰的”语言,不管是什么,只要能帮助你及你的来访者聚焦在解决上。此模型为选择合适问题提供了方向框架。 此模型也帮助理解,“解决”从来不是一个成员接近他自己目标的事情,还有其他人的在内。一个可持续的解决一直都是所有成员都受益:相互作用的被试以及他们相互作用创造的更大系统。 CORFU的复杂性产生了“必备的多样性”:这也同时尊重人类的大脑“最大同时有 9 中元素”( Miller , 1956 )。 参考文献(略) Ashby, W. Ross (1956): An introduction to cybernetics, London: Chapman Hall (accessible online via http://pcp.vub.ac.be/books/IntroCyb.pdf, 03/2006) Bateson, Gregory (1970): Form, Substance and Difference, General Semantics vol. 37; reprinted (1972) in “Steps towards an Ecology of Mind”, San Francisco: Chandler Publishing Clarke, Jenny (2005): “The Albert Model”, in: http://mypage.bluewin.ch/solworld2005/Clarke.doc or via http://www.solworld.org/index.cfm?id=21, accessed 2006-03-01 “ Clean Language”: www.cleanlanguage.co.uk De Bono, Edward (1985): Six Thinking Hats, London: Penguin Dilts, Robert (1990) Changing Belief Systems with NLP, Cupertino, CA: Meta Publications Goldratt, Eliyahu M. (1994): It’s not luck, and (1997): Critical Chain, Great Barrington: North River Press Jackson, Paul Z. / McKergow, Mark (2002): The Solutions Focus, London: Nicholas Brealey James, Tad / Woodsmall, Wyatt (1988): Time Line Therapy and the Basis of Personality, Cupertino, CA: Meta Publications Korzybski, Alfred (1931): An Aristotelian System and its Necessity for Rigour in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conference paper reprinted in Science and Sanity, 1933: 747 - 761 Miller, George A. (1956):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The 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63, pp. 81-97 (accessible online via http://www.well.com/user/smalin/miller.html, 12/2004) A special theory of “viable system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has been elaborated by Stafford Beer and his school of management cybernetics since the 1950s. It can be accessed, for example, via www.phrontis.com or via http://www.greybox.uklinux.net/vsmg_2.2/1qguide.html and many other sites.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老师讲焦点解决中提出奇迹问句的技巧
Gaodeming 2017-8-6 14:20
高德明 在这些年的实践和推广奇迹问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大部分人需要一些启发和引导。因此,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条较为简单实用的技巧和规则: ✦ 1.开始提问时,最好遵循“我想问你一个比较奇怪的问题,可以吗?”问出这个问题后,我们需要等待来访者点头或是说“好的”后,才能继续会谈。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先问“我是不是可以问你一个奇怪、可能会令你吃惊的问题”,“我下面要问你的问题可能听起来很奇怪,但是,如果你想一下这个问题,你会注意到它会帮助你用不同的方式思考你的情况”。通过这样征询同意,你主动说出这是个奇怪的问题,当事人就觉得不奇怪了。下面的问句会涉及到,可能是一种 来访者从没有过的视角和角色关系的思维转换 ,而这些细节和关系,一开始来访者不会认为和他的问题是相关的(这正是他不能发现自己资源的原因),所以有可能他会感到“奇怪”。 还因为回答奇迹问句有时要求来访者“ 谈话内容必须与现实生活相关 ”,我们会问到奇迹发生后的一天“生活中的细节”。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我们跳过这个引导性的问题,来访者可能会变得烦躁不安,有时甚至会中断会谈。有这个铺垫之后,来访者的一开始的承诺就会为他自己带来耐心,从而在循序的谈话中忽然柳暗花明,找到解决的迹象和想要的目标。 ✦ 2.接下来,我们可以说:“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情景,当我们谈话结束之后,你离开这里。去做跟往常一样的事情。等你回到家,吃完晚饭,也许会看看电视,接着做一些晚上一般要做的事情”。尽可能地选择一些适合当前来访者的细节,直到他们点头后才能继续。这里注意的是细节要具有 画面性 。 如果你面对好几个人,比如是整个家庭,那么最好轮流看着每个家庭成员,要根据母亲、父亲和子女等不同角色做出不同的陈述。 面对一个团队,你可以就像史蒂夫·德·沙泽尔做的那样:看着地板或天花板,不看任何一个人,这样就不会暗示谁应该第一个回答。 ✦ 3.来访者点头表示赞同后,可以继续说些这样的内容:“时间很晚了,你有些疲倦,于是上床睡觉,进入梦乡”。这时治疗师应该稍微停顿一下,等待来访者一个赞同的表示,以此确定来访者正在 跟随 你的思路。 因为到目前为止,你还没有问来访者任何问题。你现在所做的,就是让来访者思考自己平常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晚上是如何度过的。你要让来访者在思维上离开这个治疗室,想象着自己家里的现实情况和日常生活的相关细节,因为这些正是可以发生改变和被注意的地方。 ✦ 4.“然后在夜里…当你正在睡觉…一个奇迹发生了”,在这儿停顿一下是非常重要的,需要 等待来访者的某种 反馈 :一个笑容、抬起的眉毛或是疑惑的表情。你可以聚精会神地看着来访者并保持微笑。在这停顿一下是很重要的,但是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在时间太长来访者很有可能会说他们不相信奇迹。 ✦ 5.“这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奇迹,它让一直困扰着你,并 使你来这儿求助的问题 …… 突然一下消失了 ”(有些治疗师会在这儿打一个响指)。没有提及“让你来这儿求助的问题”是有些人提出奇迹问句时常常犯的错误,这往往会导致来访者回答出含糊不清的、不现实的目标。 ✦ 6.“但是因为奇迹出现时你正在睡梦中。所以你并不知道它已经发生了”。谈到这点时,来访者一般会点头同意,直直地看着治疗师身后的墙,表现出他们好像正在 思考 这个问题的样子。 ✦ 7.“所以……你早上醒来。在夜里奇迹已经发生过了。让你来这儿求助的问题突然间消失了。你怎么样才能发现情况变得不同了?你醒来注意到的一件事是什么?”多年的观察经验告诉我们,这时来访者通常会安静下来,呼吸变得又深又慢。同时,他们的眼睛似乎张大了一点,但目光失去了焦点。在 酝酿 这些问题的答案时,他们往往会继续盯着空地或地板看,有时甚至会闭上双眼。这时做的就是放松地坐在椅子上, 耐心地等待 来访者的回答。 如果不止一人,他们往往会彼此相看,然后问谁先开始回答。 案例分析 治疗师(哈里·科尔曼)问她(卡伦):“这次会谈后需要发生什么变化——一些小的方面——才能让你觉得来这和我谈话是个不错的主意——尽管这个主意不是你自己的?”她回答说她会感觉平静一些,接着治疗师就开始提出奇迹问句。 卡伦 :孩子们将不再对我不尊敬。 哈里 :那么,假如那成了现实,你对他们会有什么不同吗? 卡伦 :早上我不会那么频繁地冲他们喊叫了。我不会再感到那么疲倦和烦恼。 哈里 :不再那么烦恼——还有其他方面么? 卡伦 :我不会整个早晨都对他们喋喋不休了。 哈里 :那你会做些什么其他的事呢? 卡伦 :我不会再发牢骚或生气了。 哈里 :如果你不说的话,弦子们中的任何一个最先注意到什么事情,使他们发现奇迹发生了? 卡伦 :皮埃尔会。 哈里 :皮埃尔会发现什么? 卡伦 :他会发现我不再站在门口大声喊他起床。他会睡一整个早晨,但是晚上让他睡觉是不可能的事,他一直坐在那看电视。 哈里 :我知道了……所以……奇迹发生后的早晨,他会发现你没有站在那冲他大喊……嗯…你认为他会发现你取而代之做了什么事情呢? 这个问题可以被看作是鼓励来访者转向描述她期望中的行为(到目前为止,卡伦描述的都是会有哪些问题不再存在)。 卡伦 :我不再烦躁了。 我跟他说话时会更平静。也许我会走进他的房间,坐在他的床边,而不是站在门口。我会说: “早上好,亲爱的,起床的时间到了。” 哈里 :哇!接下来你会做什么呢? 卡伦 : 我会轻轻地拍他,让他慢慢醒来。 哈里 :嗯…听上去很好……那么……他是什么反应? 卡伦 :我不知道。我很久没有这么做了。 他可能没那么好斗了。 哈里 :嗯……没那么好斗? 卡伦 :当他起床时会笑。也许不会马上,但有些时候会——如果我花时间坐在他床边,平静地和他聊天的话——那时,他甚至会给我一个早晨的拥抱。 哈里 :听起来真不错。 卡伦 : 哈里 :那么请告诉我……如果0代表社会福利机构要求你来这儿的时候,10代表奇迹发生的那天,你现在是几? 卡伦 : 我想是3。 以前的情况比现在的糟得多。 来访者关于奇迹结果的画面是由其对未来的期望和过去零散的经验共同创造出来的。这幅画面不是治疗师为她编造的,也并非建立于治疗师认为她应该怎样生活的基础之上,而是 她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出来的,而且我们相信这正是她对自身的期望与诉求的表达 。 这幅图展现了她和治疗师认为的她所能达到的最低目标。既然她能描述出来,也就能做到。 多人会谈 多人会谈会有很多优势。比如可能性成倍地增加。当一个人停下的时候,下一个人可以继续。当一个人叙述什么时,其他人会受到感染和触动。人们听别人说他们会如何发现奇迹,然后再叙述自己会如何发现奇迹,就会促使他们相互影响并采取行动。 参考书目: 1.路易斯·卡夫曼(比利时),《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若水 译,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3。 2.史蒂夫·德·沙泽尔,《超越奇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雷秀雅,刘愫,杨振 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钟思嘉,黄蕊,《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陆意文,《家庭中的正面管教》,中国妇女出版社,2015.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2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2:创造吸引力-奇迹问句
Gaodeming 2017-8-5 10:52
创造吸引力——奇迹提问中藏有秘密? 高德明团队译编 奇迹问题为什么起效,我们怎样使它起效? 摘要: 奇迹问题似乎是焦点解决工作在任何领域应用的核心板块。尽管它看起来很简单,但它在各种背景下的应用并没有这么容易。在我的来访者中,奇迹问题就不起作用!商人不相信奇迹!这些我们也经常会从同事那里听到。Steve在最近教我们怎样“完整使用此方法”时,经常强调奇迹问题的语用。在他的书中,曾引用弗洛伊德的话“语言本来就是奇妙的… …”(De Shazer 1998),并且建议奇迹问题可能产生的哲学和其他影响。这里,我们集中探讨奇迹问题力量的心理学解释。我们怎样解释它对人们的魔力,以及它为人们朝向目标(不断努力)创造的动力?创造吸引力似乎是一个重要的答案,一些心理学的概念可能会帮助我们解释它为什么起效以及怎样起效。 建立吸引力:通过区分结果、影响和益处创造最想要的未来。 焦点解决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帮助来访者创造未来,来取代“问题”、“症状”或“现在的状态”。 因此,从焦点解决工作一开始我们学到的就是提问:“你希望是什么样的… …? 在描述想要的状态时,我们的努力需要环环相扣,给出具体的、积极的描述。Steve常强调“帮助来访者有一个视觉化的描述”。“如果我们从录像中看到你,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你怎样表现得不一样?”我把这种普通的内容作为我们聚焦的结果。通过使用结构良好的目标准则,我们都知道怎样做到这些。定义目标时要越具体越好,这样才越容易实现目标。 探讨细节也能够帮助目标现实化。“还有什么是不一样的?这会产生什么不同?你的生活会怎样不同?”所有这些问题都聚焦细节。 ——关于行动的细节 ——关于影响的细节 ——关于效果的细节 ——关于资源的细节 想象你正要制定下一个假期旅行计划:有地点、乡镇和人的宣传册及目录能帮助你做决定。如果增加一个视频会有哪些不同呢? 格式塔心理学家(Metzger 1999)总是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以建立“格式塔”并与他人区分,这对来访者也更有吸引力。在强调使用奇迹问句产生的结果和目标时,我们仍要谨记这些。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督导团队译编 附:原文 Creating Attraction - Is there a hidden secret in the miracle question? Why the miracle question works and how we can help to make it work Summary The miracle questions seem to be the central piece of Solution-Focused work in any area of application. While it looks so simple, its usage in various contexts of work does not seem to be as easy. The miracle question does not work with my clients! Business people don't believe in miracles! These are often heard comments we hear from colleagues who start to work in a Solution-Focused manner in their fields. Steve often seemed to emphasize the pragmatics of the miracle question e.g. by recently teaching us how to put it “the complete way”. In his book he quotes Freud's “Words were originally magic...” (De Shazer 1998) and suggests philosophical and other explanations for the kind of impact the miracle question can have. In this session we want to focus on the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s for the power of the miracle questions. How can we explain the fascination it holds for people and that it creates a motivation to work (and keep on working) towards their goals? Creating attraction seems to be one important answer, and some psychological concepts seem to help us to explain why and how it works. 1.Establishing attraction: Creating a preferred future by distinguishing outcome, effects and benefits. One of the main concerns of the solution focus is to help our clients to create the kind of futur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the problem”, “the symptom” or just “the present state”. So one thing we learn right from the beginning of Solution-Focused work is to ask the question: “What would you like instead of ...?” Our efforts are very much geared towards getting concrete and positive descriptions of the desired state that will substitute the present one. “Help the client to make a video description”, Steve always claimed. “If we had a movie of you, what would we see? How would you behave differently?” I would name this very common focus as the result we are aiming for. We all know how to do this by using the well-formed goal criteria. Defining goals should be as concrete as possible so that you (the client) could take steps towards its realization. Realization is also supported by going into details. “What else is different? What difference does this make? How is your day different?” all these questions focus on details: -details about actions -details about influences -details about effects -details about resources Imagine yourself going to a travel agency to plan and book your next holiday trip: brochures and catalogues with pictures of the location,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help you to make your decision very much. And how much more could a video add to this? The Gestalt psychologist (Metzger 1999) alway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details have in order to build the “Gestalt” and to differentiate it from others and of course to create attraction which means make it attractive to the client. We need to keep this in mind when dealing with the outcome and goal that emphasize the short term consequences of the miracle.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