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吴孟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病初愈,吴仲华就让吴孟超为自己亲笔写了一份健康证明
热度 4 ScientificNK 2020-8-27 07:32
大病初愈,吴仲华就让吴孟超为自己写健康证明 ■ 顾金亮 吴仲华院士以创立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著称于世。1988年1月初,经北京医院B超与CT检查,吴仲华被诊断患上了肝癌,上下震动。1月22日在夫人李敏华院士的陪同下,吴仲华赴上海华东医院治疗,2月2日转上海长海医院治疗。2月9日上午由肝胆专家吴孟超教授亲自手术,手术很成功。但鉴于肝癌康复的特殊性,吴孟超指出:“由于肝癌平均复发率较高(术后1年左右约有50%的患者复发),切不可疏忽大意。除要继续治疗与严格地定期检查外,在营养、休息、情绪等几个主要方面都要十分当心。在安排生活、休息与工作时必须周全考虑,一二年内应以治疗、休息为主。”(见朱荣国《吴仲华教授来沪治疗情况》)。 朱荣国《吴仲华教授来沪治疗情况》局部(顾金亮藏) 吴仲华在术后养病期间,仍念念不忘科研工作,病房成了他的办公室,他在住院期间仍不断地给各方写报告倡议在国内开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等总能系统的研究。为了能够“光明正大”地开展工作,他还让吴孟超亲笔手写了一份“完全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及正常的外事活动”的健康证明。文本内容如下: 证 明 吴仲华教授于一九八八年元月在我院行肝部局部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为:肝细胞癌,组织分化Ⅱ级(良好),病变包膜完整,边缘无残癌,门静脉内无癌检,无肝炎及肝硬变。甲胎蛋白阴性。术后恢复很顺利,食欲及精神状况均很好。目前每天能坚持工作七小时以上。术后至今已一年四个月。今年四月和六月又进行了B超、血化验等全面体检,各项指标及结果均属正常。 根据目前健康状况、检查结果以及前一阶段工作情况看,认为完全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及正常的外事活动。 特此证明。 上海长海医院肝胆外科 主任 吴孟超(印) 一九八九年七月四日 吴孟超为吴仲华亲笔手写的健康证明(顾金亮藏) 为了郑重起见,这份证明不仅加盖有长海医院公章,吴孟超还在上面钤上了自己的印章。凭着这份健康证明,吴仲华更加超负荷地工作了。1990年他应邀赴美国讲学4个月,系统地讲解了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录像,出版专著,并作为他们的培训教材;其间他还访问了国际著名的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比利时的冯·卡门研究所(VKI)。 康复期间吴仲华拟订的赴美学术交流方案(顾金亮藏) 《中国科学报》 (2020-08-27 第5版 文化周刊)
个人分类: 吴仲华专题|6145 次阅读|5 个评论
吴仲华档案|吴仲华推荐吴孟超参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ScientificNK 2020-6-23 12:20
吴仲华推荐吴孟超参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教授是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的,吴仲华和李敏华夫妇是推荐人。 吴仲华先生在推荐意见中说:“推荐人之一吴仲华,1988年初体检时发现有9厘米*10厘米的原发性肝癌,靠近下腔静脉,许多医生认为无法治疗,经北京医院介绍去上海,在上海长海医院由吴孟超教授主刀进行肝癌切除,术后休息四个月,三年多来一直能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在住院期间了解到吴孟超教授在肝胆外科学方面的成就,谨推荐为生物学部(医学)学部委员候选人。”
个人分类: 吴仲华专题|3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吴仲华档案|从医患到挚交——两封书信见证吴仲华与吴孟超的友谊
热度 1 ScientificNK 2020-6-23 12:06
从医患到挚交 ——两封书信见证吴仲华与吴孟超的友谊 现在的医患关系常常剑拔弩张,二者间貌似势如水火,不可调和。1988年初,著名科学家吴仲华先生不幸患上了肝癌,许多医生都认为无法治疗,经北京医院介绍去上海医治,在上海长海医院由吴孟超教授主刀进行了肝癌切除,手术非常成功。随着吴仲华先生身体的逐步康复,他们之间的关系由医患转变为挚交更被传为佳话。奠定两位著名科学家间友谊基础的是他们对各自事业的孜孜以求和淡泊真诚的生活态度,从吴孟超教授写给吴仲华先生的两封书信即可窥见一斑。 一封写于1991年6月10日,说的是吴孟超教授托人从上海给吴仲华先生带去甲鱼两只以滋补身体,两位著名科学家之间的交往一如同平头百姓般简单朴实,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另一封写于1991年1月8日,信中吴孟超教授对吴仲华先生忘我工作的精神和真诚待人的品质敬佩不已:“北京一别又快一个月了,新年过得好吗?我经常在想念你们,你们那坦诚真诚和奋进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我学习的榜样,也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更让人感动的是,吴孟超教授生于1922年,吴仲华先生生于1917年,吴仲华先生仅比其年长5岁,但却以“学生”自称。 吴仲华与吴孟超间的友谊与日俱增,堪称从医患到挚交的典范。
个人分类: 吴仲华专题|3565 次阅读|1 个评论
吴孟超:破译肝脏密码
ScienceNews 2012-7-18 10:43
“ 手术室是我永远的战场,而肝癌是我今生最大的敌人,要一辈子战斗下去。 ” 额头微秃,嗓音洪亮,穿黑皮鞋、绿军装,口袋里常年放着两副眼镜。他思维敏捷,精神矍铄, 87 岁仍每天在手术台上做 1~3 台手术,每日忙碌,乐在其中。 他就是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 2005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孟超。 吴孟超出生在福建,后随母亲去马来西亚投奔父亲。 1939 年, 18 岁的他回到同济,师从 “ 中国外科之父 ” 裘法祖,专攻肝胆外科。 上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肝脏外科仍一片空白。一个外国医学代表团成员傲慢地说: “ 中国的肝脏外科要赶上世界水平,最少要二三十年时间。 ” 同样是上世纪 50 年代,吴孟超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 “ 五叶四段 ” 肝脏解剖理论。 “ 吴氏刀法 ” 显神奇 1960 年 3 月 1 日,吴孟超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 手术前的最后一刻,当时的外科主任郑宝琦突然把手术刀递到了助手吴孟超手里。吴孟超明白了主任的信任与鼓励,他站到了主刀的位置。 吴孟超握住手术刀,心情镇定下来。第一刀划开,肿瘤显露出来,诊断正确。伸手一摸,知道了位置和大小。然后探查、剥离、切除、止血、结扎、冲洗、检查、缝合。手术有条不紊,如行云流水,只用了三个小时,凸显了 “ 吴氏刀法 ” 的稳准快。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体征,一切正常。手术成功了! 这是长海医院也是全国第一例成功的肝外科手术,被当时的报纸赞为中国肝胆外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 1975 年 2 月,两名大夫搀着一中年男子走进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年男子挺着大肚子,有过于十月怀胎的妇女。见到吴孟超,便跪下哀求: “ 神医,救救我吧! ” 病人叫陆本海, 8 年前,肝上长了个拳头大小的瘤。当地医生一检查,直径有 40 厘米,诊断为癌。 吴孟超仔细检查:肚子很硬,鼓得很大,敲起来 “ 梆梆 ” 作响,诊断为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 “ 做手术不是做病理解剖,而是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 ”“ 医生就是要把病人一个个背过河。 ” 裘法祖老师的教诲在吴孟超耳边响起。 吴孟超详细了解了病情,渐渐坚定了决心。 8 时 25 分,吴孟超先在患者腹部开了一个小口,探看肿瘤情况,诊断正确。然后随探随开,看肿瘤,寻办法。 腹腔完全打开,露出一个巨大的紫红色肿瘤。血管瘤就是血管上长的瘤,里面外面被血管包围,充满了血。像一个血包,碰到哪儿,稍有不慎就会破,出现大出血。吴孟超的手术刀要把长在肿瘤上的众多血管切断结扎,一根根切,一根根扎,再把肿瘤与肝一点点剥离开来。 肿瘤在考验着医护人员的信心和体力。汗水从吴孟超额头洇出,护士马上蘸干 …… 从日出到日落。肿瘤与肝脏剥离开来。 肿瘤重达 18 公斤,这个重量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这次成功使吴孟超发明了捆扎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临床应用后效果非常理想,到现在,医院用这个方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成功率达到 100% 。 不能割断与病人的联系 吴孟超喜欢在病房里走走,了解病人情况。 在病床前,按按病人肚子,叩击听一听;揿揿病人的指甲;撸起裤腿看看病人的腿肿不肿;试试病人的额头,感受病人的体温是否正常;示意虚弱的病人不要说话,顺手轻轻为病人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弯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冬天查房,吴孟超总先把手在口袋里焐热,把听诊器焐热了,再接触病人的身体。 每年初一早上9点,他会准时出现在病房,双手握住病人的手,向每个住院的人道一声: “ 新年好! ” 每周二,吴孟超要出门诊。若出差错过了,回来就坚持补上。他问诊时,总与病人聊几句,病人也愿意说出心里话。 吴孟超每天都要上台做手术,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他就要站在手术台边。 “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 有一次, 79 岁的吴孟超发烧,而当天又有一例肿瘤切除术。吴孟超敲着桌子喝退了劝他休息的护士。两小时后,他割下了一个重 890 克的肿瘤,接着一屁股瘫倒在椅子上,大家七手八脚地将他抬进休息室。护士长程月娥说: “ 吴老那个年纪,我们当时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 另一护士回忆说,吴老累得说不出话,护士长在边上大哭。 半个多世纪以来,吴孟超创立 “ 五叶四段 ” 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他完成了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 用心灵温暖心灵 从医近 70 载,吴孟超始终坚信医德比医术重要, “ 德 ” 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 他常对学生说:病人没有高低贵贱,医生对病人要有信心、耐心、爱心、细心。他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吴孟超对收受病人红包和拿药品回扣的行为深恶痛绝。 从 1996 年起,他就将个人积蓄和社会捐赠的资金设立基金,如今已发展为 “ 上海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会 ” ,总额达到 1500 万元,用于鼓励和表彰年轻的科研人员。 吴孟超以开放的心态对各路人才予以全力帮助。受裘法祖和吴孟超的推荐,王红阳赴德国马普研究所学习。吴孟超告诉她: “ 光靠开刀解决不了肝癌的问题,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你在那边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给你提供样品数据。 ” 王红阳学成归来,成为吴孟超团队的一员,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孟超盼着学生们学成归国。他会一遍遍讲 ——“ 我们今年的门诊量和手术量翻倍啦! ”“ 新的学科刚刚起步,你们大有可为! ” 甩掉 “ 肝癌大国 ” 的帽子 我们能不能把 “ 肝癌大国 ” 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 2006 年春天,吴孟超联合其他 6 位院士向国家有关部委呈送报告,建议以 “ 两弹一星 ” 和 “ 神舟六号 ” 攻关精神和运行机制为榜样,组成打破部门界限、学科界限的肝癌攻关协作组。 中国集中了占全世界半数左右的肝癌病人,每年有新发肝癌病例近 40 万。尽管中国肝癌术后 5 年生存率已从上世纪 70 年代的 15% 提高到今天的 50%~60% ,但仅靠手术和各个单位的分散工作,发病率的下降和治愈率的提高仍然十分有限。 这份报告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卫生部将肝病研究纳入 “ 十一五 ” 重大传染病专项。 2010 年最后一天, “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 ” 落户上海。吴孟超多年来设想的 “ 集团会战 ” 有了全国性的项目和平台,中国肝癌治疗的 “ 航空母舰 ” 即将起航。 第二军医大学政委陈锦华说: “ 吴老迈出的每一步,都紧扣时代脉搏,是我国肝胆外科事业的里程碑。 ” 曾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主席的威廉姆斯评价吴孟超时,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 吴孟超的成就让国际上的所有同行都充满了敬佩。 ” 吴孟超吃饭很随意,清淡为主,也从不吃什么补品,只喝点淡淡的绿茶。他自编了健康保健 20 字诀 —— 心态平衡、头脑常用、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体检。一身军装,四季常穿。一生相守,伉俪情深! 他一生总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医者仁心,一个伟大的医者,不仅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世人。吴孟超是当之无愧的医学泰斗。 ■ 本刊记者 易蓉蓉
24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吴孟超院士自序
Wuyishan 2011-11-2 09:49
《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吴孟超院士自序 时间:2011-10-08 10:27 来源: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 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学,是在传统肿瘤学和现代临床及实践肿瘤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科学。在方法学上,采用两种医学的优点,研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诊治与预防,融会贯通,以期获得肿瘤防治的最佳效果。近50年来,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研究事业已取得显著成绩。经过中西医综合治疗的肿瘤病人,大多提高了疗效,延长了生存时间,改善了生存质量。中医药与手术、化疗、放疗配合,获得了提高病人身体素质、增强疗效、减轻毒副反应的治疗效果。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肿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并将为攻克癌症造福人类做出贡献。 肿瘤是一类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的一类疾病,这些观点已经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证明。以诱导分化治疗思想为代表的新型治疗思维、方法不断出现,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肿瘤是人体自身产生的一类疾病,不是像细菌、病毒那样外来侵入的疾病,所以其治疗方法也不能像对付细菌、病毒那样单纯地依靠杀灭来进行治疗,而应当以调整机体整体功能为主治疗原则,以杀灭为辅助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愈。调整机体整体功能涉及机体自身功能及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又因肿瘤与机体整体功能之间,存在互相影响恶性循环之关系,故迅速杀灭肿瘤和减轻肿瘤负荷,也是十分必要的。而这种方法又是以西医学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为代表的。有鉴于此,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恶性肿瘤是非常自然的,是非常符合原发性肝癌病理机理的科学的治疗方法。 在我国,自1931年上海诞生了西医治疗肿瘤的镭锭治疗院后,至上世纪50年代末期进入一个发展的高潮,各地纷纷成立了许多肿瘤研究所和肿瘤医院,迄今已有专门的肿瘤防治机构一百多所,还在许多综合性医院设立了肿瘤科或放疗科,已经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的肿瘤防治网络,各级政府、各种基金会对肿瘤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大,肿瘤专业队伍日益壮大。在基础研究上跟踪国际形势开展了肿瘤的基因变异、肿瘤相关基因的克隆等许多研究。在治疗方面,外科手术的种类和难度、化疗药物的品种和使用、放疗设备的改良和更新等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并开展了肝癌、食管癌、鼻咽癌、大肠癌、胃癌、肺癌和宫颈癌等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在肿瘤的一、二级预防方面也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俊义、陈竺教授在白血病分化诱导治疗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成就,开辟了有别于常规化疗理论的肿瘤治疗新方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这一领域,曾毅、姚开泰、闵华庆、宋永生等教授对鼻咽癌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在流行病学、EB病毒及病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成功地将鼻咽癌遗传易感基因定位在人类4号染色体上;四川大学魏于全教授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顾健人教授及第二军医大学的曹雪涛教授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与西医共同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防治中,并逐步形成了较系统的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报道;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有组织的中医药防治肿瘤的药物实验研究,中医药被广泛地应用于恶性肿瘤的防治,注重于应用现代医学的先进研究技术和方法,开展了对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方面的研究,在肿瘤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疗效与预后评价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临床注重“辨病”的重要性,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互相取长补短,郑伟达提出了治疗肿瘤的“四位(药物疗法、心理疗法、体育疗法、饮食疗法)一体”学说。 在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单方、验方和偏方,有些已被开发提取、纯化为低毒、高效的抗癌药物,如鸦胆子乳、华蟾素、爱迪注射液(含斑蝥)、榄香烯乳、肝复乐、慈丹胶囊等,已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新的特色药物。采用现代医学的介入插管技术,直接用中药莪术油(微球)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结果显示在瘤体缩小及患者生存时间等疗效方面与西医常规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类似,而且对肝功能损害及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较化疗药物轻。通过介入技术经肿瘤血管灌注中药康莱特、榄香烯等治疗肺癌等肿瘤,亦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中恶性胸腹腔积液在引流尽量抽净积液后,给予腔内灌注榄香烯、康莱特、莪术油等中药对于控制积液的生长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对中药抗癌作用机制开展了积极研究,发现了中药抗肿瘤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细胞毒作用,即对癌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含有天然抗癌活性成分,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如马蔺子及马蔺子甲素、莪术与莪术醇、榄香烯、斑蝥及斑蝥素、冬凌草及冬凌草素、青黛及靛玉红、藤黄及藤黄酸、苦参碱、蟾素、鸦胆子油、三尖杉酯、喜树碱等。二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的药物,即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改善机体全身的病理状态,增加机体自身的抗病力,如刺五加、木耳、香菇、猪苓、茯苓、云芝多糖、黄芪、人参、淫羊藿、薏苡仁等均属此类。其中有些药物的多糖类成分是属于免疫促进剂,携带特有的信息,易被遭受肿瘤细胞作用的机体正常组织细胞所识别,从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特异免疫功能,使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象黄芪、人参、淫羊藿等药物及其所组成的复方则类似于生物反应调节剂(BRMs)样作用,又称适应原样作用,通过作用于机体相对的调控物质,相当于中医所说的阴阳二象,针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均衡调适,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当前,对中医药抗肿瘤的研究已经从原来的细胞水平发展到了基因水平及分子水平。中草药中含有生物碱类、蒽醌类、黄酮类、酚类、内酯类、多糖类、苷类、萜类、烯类等天然化合物,均发现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但是它们的作用机制却各不相同,有的作用于细胞膜,有的作用于细胞核等,具有诱导细胞分化 、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破坏肿瘤血管、作用于信息传递途径与干扰其信息能量传递、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抗突变作用、抗肿瘤细胞的转移等作用。中医药抗癌是多方向、多途径、交叉发挥作用的。象苦参碱、姜黄素、丹参酮等,他们既可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又可杀灭癌细胞,调节免疫系统对瘤细胞的监视功能、效应能力及攻击力。有的中药及复方抗肿瘤作用还与其所含的微量元素有关,如众所周知的硒元素就证明是具有抗癌作用的。我们目前的研究对中草药的抗癌机制研究较深入,而对中药复方的研究相对较少,机制阐述也欠深刻,应用范围不明确。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采用国内外最有效方法加深抗癌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促进了为中国肿瘤学科的发展。 在肿瘤治疗思路上,与郑伟达教授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不谋而合,特此,一切从防治肿瘤的实际出发,而辑录了《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学》,本书遵循国外进展和国内经验并重的原则,体现了其学术价值,是一部完整、系统的原发性肝癌中西医诊治的专著,尤其是在内容上特别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高新实验技术与一般实验技术并重,以及实用性与前瞻性兼备的三项原则,具有实用性强、技术性、专业性强的特点,是中医药院校毕业的学生及多年实践一线的临床医生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全体作者为本书的问世奉献出了大量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尽管如此,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仍需各位同道赐教。 吴孟超 2011年夏
个人分类: 中医国粹|3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科研动态与进展 10月10日
xupeiyang 2011-10-10 12:11
在炎症与癌症、基因组、高通量测定等方面取得进展。 · 吴孟超院士最新Lancet评论文章 (10-10) · 著名华裔院士9月连发2篇Cell文章 (10-10) · 干细胞鼻祖Nature Biotech发表细胞追踪新技 (10-10) · 厦大长江学者JBC获细胞机制新发现 (10-10) · 复旦大学千人教授《PLoS one》起源新假说 (10-10) · 德州华人学者《Cell》提出新观点 (10-10) · 中外学者国际期刊:炎症与癌症的“不解之缘 (10-10) · 生物物理所最新成果入选关键科学文章 (10-10) · 《Nature》本月最受关注的十篇论文 (10-10) · 蒺藜苜蓿microRNA 的全基因组鉴定 (10-10) · PLoS ONE: small RNA高通量测序发现野捕蚊虫 (10-10) · 科学家将芯片植入猴脑 让其用脑电波控制虚拟 (10-10) · 日本研究人员称乌鸦可以辨别数量 (10-10) · 《应用天然产物》创刊 首期正式在线发表 (10-10) · 奥研究人员发现胆汁酸受体能降血脂 (10-10)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阳自远:探索未知世界是幸福的
热度 1 Fangjinqin 2011-5-18 16:03
◇◇新语丝( 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欧阳自远:探索未知世界是幸福的 11-05-17贵州日报   嘉宾:   欧阳自远,中科院院士、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 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贵州省科协主席   主持人:   主持人:在我国,许多成就丰硕的老科学家年到八九十岁时,仍然思维敏捷, 精力充沛,如吴文俊、袁隆平、吴孟超等等,还有去世不久的钱学森。您认为这 一不是个别现象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欧阳自远:说实在的,我还没有深入 思考过这一现象,仔细一想事实又的确如此。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大抵性情单纯, 直来直去工作专心、心情愉快,对生活的要求不是太高,只有沉浸在工作中时, 才会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一旦有所发现,又如孩童般雀跃兴奋。我想这是他们 保持活力和激情的原因和动力吧,也只有这样,可能才会取得一定成就。   主持人: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您今年已76岁高龄了,这是我第8次采访您, 第一次采访您是十年前。我发现这十年您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您是怎样做到如此 年轻态的?   欧阳自远:你过奖了,谢谢你的鼓励。我每年的科研任务很重,还要参加难 以计数的国内会议和一些国际会议,要准备很多资料,如果在北京,每天几乎是 在家和办公室两点一线之间活动,从来不运动。我一般每天6点起床,中午连续 工作,夜里工作到十一点半,然后洗漱休息。如果要找到我现在还不那么老态龙 钟原因的话,一方面可能是专心工作,心情愉快,在探索未知的世界里遨游是幸 福的;另一方面我每年要到全国各地作大约40-50场科普报告,我喜欢和人,特 别是青少年交流,每当看到他们那热切探究的眼光,我就会尽我所能地把知道的 告诉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一种科学认知世界和宇宙的方法,激活他们的科学梦想。 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特别愉悦,他们让我年轻。   主持人:您的工作非常繁忙,怎么舍得拿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放到科普活动 上?   欧阳自远: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探月工程”是国家的,是中华民 族的,也是大家的。人民有权知道为什么要搞这个,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准 备怎么搞,花了多少钱等等。我想在我们国家,干什么事,特别是重大工程都应 该取得大家的了解、理解和认可。重大的科学工程应在一边进行中一边培养未来 后备人才,所以我特别乐意去向大家报告这项工程的“前世、今生和来世”。   在报告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大家的探究兴趣很强,这也让我对工作产生了 更大的热情。科学工作者切莫认为群众不懂,所以就可以不向他们介绍,群众实 在是充满智慧和想像力的。向全国人民报告这件事,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 的幸运和快乐。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嫦娥之父”的称呼?   欧阳自远:我素来不同意这种称呼。几年来我曾经多次在媒体上、在采访中 申述反对这种称呼。这种称呼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利于我们队伍的团结协作。任 何一项重大的航天工程,都是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都是集体 团结协作的成就。我只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作了自己的一份工作而已。   主持人:科普作家方舟子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批判伪 科学、伪气功、伪环保,由于其言语犀利,他的言论在社会引起极大争论。您认 为他存在的意义在于?   欧阳自远:方舟子有良好的学术背景,他对某些问题的剖析和揭发很深入,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者,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令人钦佩。 像他这样的人,现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方舟子的出现对于学术造假者和学术 注水现象,无异于当头棒喝,对于像拼凑论文、抄袭剽切也有警示作用。   主持人:在科研和科普工作中,让您最感苦恼的事是什么?   欧阳自远:每年都会收到一些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科学爱好 者”的学术著作、科学论文和科普作品。他们往往凭自己的想像去解释宇宙的起 源、生命的来源、地球的起源诞生、月球的起源、山脉与海洋山的形成、地震的 发生等。有的人甚至为此辞掉工作,倾家荡产。这让我很痛心,我一方面呼吁科 学科普方面的书籍的出版要严肃讲科学性,以免误导青少年;另一方面奉劝他们 不要再搞了。搞科学研究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是科 学研究应有的态度和前提。不能只凭自己毫无根基的胡思乱想。 (XYS20110517)
个人分类: 杂谈评论|19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吴孟超院士论著被引用情况(国内文献)
xupeiyang 2011-5-13 13:35
全部文献见 http://www.alljournals.cn/search.aspx?q=%e5%90%b4%e5%ad%9f%e8%b6%85encoding=utf8prev_q=%e5%90%b4%e5%ad%9f%e8%b6%85field=author_nameorderby=referenced 1.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25,自引:5,他引:120 吴孟超 《中华外科杂志》 , 1998,36(9):515-518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统计表明我国肝癌的年死亡率为20?40/10万,其中城市为19?98/10万,农村为23?59/10万,分别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和第一位。全世界每年新发病的肝癌约45%在我国大陆,尤以...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附5524例报告 总被引:113,自引:5,他引:108 吴孟超 陈汉 沈锋 《中华外科杂志》 , 2001,39(1):25-2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60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施行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5524例。比较1960年-1997年(181例)、1978年-1989年(921例)、1990年-1998年(4422例)3个阶段肝癌治疗的效果。结果 3个阶段术后1个月内住院病死率分别为8.48%、0.43%、0.31%,而5年生存率分别为16.0%、30.6%和48.6%。结果表明,以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指捏加钳夹法切肝,大血管损伤的妥善处理和局部根治性肝切除为标志的肝脏外科技术,在肝癌外科技术中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结论 早期肿瘤切除、术前有趣 动脉托管化疗栓塞、术中无瘤枝术、术后综合治疗、以及肿瘤复发再切除可显著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降低肝癌复发的危害性。二期切除可使中晚期肝癌患者重获得手术切除机会。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大肝癌,对肝癌的可切除性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5,自引:4,他引:91 吴孟超 陈汉 《中华外科杂志》 , 1996,34(12):707-710 作者报告了1960年 ̄1993年经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2051例,其中肝细胞癌占94.1%,合并肝硬变或慢性肝炎者占86.5%,肿瘤直径≤5cm者占25.1%,其中≤3cm者176例,44.0%为局部根治性肝切除。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为1.1%,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36.1%,肿瘤≤5cm者,无手术死亡,术后5年生存率为79.8%,而肿瘤≤3cm者,术后5年生存率85.3%。作者认为,以下几点对提高 相似文献 4. 大鼠原位肝移植不同术式的探讨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王轩 杨甲梅 严以群 姚晓平 吴孟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1998,19(2):76-78 采用“套管法”改进后的“缝合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80例“套管法”吻合肝上腔静脉平均为8.6分钟,手术成功率90%,一周存活率10%。“缝合法”吻合肝上腔静脉平均为10分钟,手术成功率93.3%,一周存活率83.3%,结果提示,“套管法”存活率低,缺乏实验应用价值,而改进的的“缝合法”既简化了手术,又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无肝期。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治疗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2002,23(1):1-4 原发性肝癌 (以下简称肝癌 )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统计资料表明 ,全世界每年约 45 %新发病的肝癌病例在我国大陆。近 2 0年来肝癌的病死率又有上升趋势 ,已成为我国第 2位恶性肿瘤致死原因 ,可见我国肝癌高发的形势十分严峻 。近半个世纪来 ,我国的肝癌诊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 0世纪 5 0年代的肝脏解剖研究为肝脏切除奠定了基础。 6 0~ 70年代 AF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肝癌的早期诊断水平 ,并由此使肝癌 ,尤其是小肝癌的术后 5年生存率得到较大提高。 80年代以来 ,一些新的技术 ,如 CT、MRI、DSA、多…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外科综合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38 吴孟超 《中华外科杂志》 , 2004,42(1):13-15 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仍是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首选治疗方法,其他治疗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外科治疗的疗效,两者结合形成了外科综合治疗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张智坚 吴孟超 陈汉 陈夷 郭佳 《中华外科杂志》 , 2001,39(10):749-752,T00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癌的意义。适应证和疗效评价标准。方法 1999年10月-2000年10月,10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患者治疗后每个月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B超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结果 患者肝功能ChildA级67例,ChildB级29例,ChildC级4例,原发性肝癌76例,转移性肝癌24例,小肝癌(未手术,肿瘤直径≤5cm)甲胎蛋白阳性者治疗后甲胎蛋白转阴占75.0%(21/28),明显下降占21.4%(6/28)。B超复查肿瘤缩小、MRI或CT提示≤5cm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率85.9%(61/71)。结论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作为肿瘤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小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是一种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新方法,对于大肝癌,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综合治疗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37 杨广顺 吴孟超 吴志全 《中华外科杂志》 , 2001,39(10):742-744 原发性肝癌 (以下简称肝癌 )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肝癌的年病死率已上升为城市和农村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和第一位。全世界每年新发病的肝癌约 4 5 %在我国大陆 ,尤以东南沿海区域高发的趋势更为严峻。目前肝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但手术切除的突出问题是术后复发率高 ,手术切除率低 ,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临床中晚期 ,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 ,以提高肝癌总体疗效为目的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首要问题。综合治疗是相对于单一治疗方法而言 ,以多种疗法的合理综合与序贯应用为…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地位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吴孟超 《中西医结合学报》 , 2003,1(3):163-164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它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疗效是客观存在的。在肝癌治疗方面中医药也确实有其独特之处 ,某些中药虽然对缩小肿块作用不十分理想 ,但却能协助现代治疗方法取得更好的疗效。这一点已为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 ,也是我国在肝癌防治研究领域的最大特色和优势。现就中医药在肝癌防治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存在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想法。1 中医药的积极参与是肝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祖国医学历经几千年的发展 ,其理论体系日趋完善。虽然受到文化背景和其自身体系的制约 ,近代很少有突破性的进展 ,但它对许多… 相似文献 10. 肝脏外科的回顾、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吴孟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00,20(1):5-6 1 回顾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 ,回顾我国肝脏外科40余年来的发展历程 ,主要进步可简要概括为 :(1)在我国高发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其中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的肝脏解剖研究和规则性肝切除术 ,70年代中期开始的甲胎蛋白 (AFP)检测及其由此建立的肝癌早诊、早治方法 ,80年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 ,以及相继出现的局部治疗、介入治疗方法 ,导致肝癌外科中“二期切除” ,“复发再切除”两个创新性工作的出现 ,90年代以来建立在对肝癌恶性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的更为合理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概念等 ,对肝癌外科发展均有重… 相似文献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医生吴孟超
xupeiyang 2011-5-11 07:01
胡锦涛对学习宣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5/10/c_121400560.htm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1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向89岁高龄的肝胆外科第一线吴孟超医生致敬!
热度 2 jitaowang 2011-4-25 19:19
吴孟超医生的头衔一大堆, 我只选择了一个最实在而又不平凡的头衔 "89岁高龄的肝胆外科第一线吴孟超医生". 在此谨表深深的敬意! 参见
个人分类: 纪实篇|3632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